- 可可科科
-
文/BONO
海南的上市公司,总体业绩不好。
上一篇我们说了海南海药,这次我们来看一家 汽车 公司,海马 汽车 。
这家公司在行业内耕耘30年,不料,2017年行业见顶,两年时间就亏了20多亿,几乎亏掉了公司前30年的累计利润。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亏钱的能力,赶得上那些烧钱的互联网公司了。
到底是像海药一样,是内鬼作祟?还是别的原因呢?
先天不足 出生的时候就没有准生证
1988年4月13日,国务院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刚成立的海南政府希望发展自己的 汽车 制造工业。
当时菲律宾政局动荡,海南 汽车 冲压件厂从菲律宾前总统手里购买了前总统马科斯个人的 汽车 工厂,以复原建设方式整体搬迁到海口金盘工业区,冲压件厂更名海南 汽车 制造厂。
恰好,1990年,马自达处于危机之中,急于寻找新的利润空间。当时,马自达社长在海南参加活动,被安排去海南 汽车 冲压件厂参观。
从1969年开始,马自达就和福特开展合作,马自达社长认出海汽用的是福特的生产线。亲人相见分外亲,因为机缘巧合,因为互补,双方很快达成共识,1992年共同组建海南马自达 汽车 公司,其中马自达拿出HMC6470旅行车的全套模具、夹具作为出资,日方占股25%。
1993年,海汽开始组装生产源自马自达第一代mpv的HMC6440,1994年,开始生产老款 323。
生产倒是生产了,短短几年投产了多款车型。
可惜,先天不足,亲妈不待见。海汽没有“准生证”——没有取得国家颁发的轿车生产许可证,生产的 汽车 只能在海南省省内通行。
合资公司运行没多久,被勒令暂停,因为当时的计划是在南方成立一家以商用车为主的合资公司,希望合资对象先是克莱斯勒,后变为奔驰。
不过奔驰先是提出了,马自达不能与海南 汽车 冲压件厂合资的条件,后来又多次计算,认为商用车市场有限,而合资投入或要多达上百亿元,所以最终还是选择放弃。马自达被同行算计,被政策卡住了脖子。
当时,海南全省人口还赶不上一个广州市, 汽车 需求不足,无法提高产量,成本居高不下。1997年,海汽濒临破产。
一切,为了得到一张准生证。
为了取得生产轿车的资格和必要的资金,海南省政府同意工厂挂靠在一家国有大型 汽车 企业名下。1997年11月,共和国长子一汽来了。双方以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的方式实现资产重组,成立一汽集团100%控股的一汽海南 汽车 有限公司,公司作为一汽集团在华南地区重要的生产基地,正式纳入一汽集团,被纳入到统一的盘子里。
黑户,终于有了户口。
双方有各自的利益,长春和海南有各自的利益。2001年,一汽海南上市小型MPV马自达普力马,一汽希望把这款产品带到长春生产,海南没有答应。
2002年7月,海汽集团开始投产以马自达323为基础的福美来,一汽同样希望一车双用,依旧落空。
为了安慰一汽,马自达给予一汽马自达6的国产权。2003年4月,马6正式在国内上市,这是中国首款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B级车,后来,有了与马自达6同平台的一汽奔腾轿车。
马自达对一汽也有企图,那就是庞大的销售网络。
一汽海南和一汽轿车,虽然都挂着“一汽”的前缀,本质上是两家公司,一个是长子,销售渠道、网络庞大,生产能力强,马自达希望并网,使用一汽轿车的网络实现生产和销售的最大化。
2004年,一汽、海汽和海南政府重组架构,组建“一汽海马 汽车 有限公司”,一汽、海汽和海南省政府所持股比分别为49%、49%、2%。约定在一汽海马成立两年内,一汽和海汽将分别回购海南省政府持有的2%。
很快,马自达要求将一汽海马与一汽轿车的销售权,统一合并到一汽马自达 汽车 销售公司,一汽海马只占其中少部分股权,要求一汽海马放弃采购权、国产化权。
海汽怒了,双方一拍两散。2006年底,双方合作到期,一汽海马不再拥有马自达品牌的使用权。
两款车型的热销让马自达有了更大了野心,马自达把橄榄枝抛向了实力更强大的一汽和长安,高级别的车型马自达6放在一汽轿车生产,福美来的换代车型放到了重庆与同平台的福克斯共线生产。
海马,再次遇到了没有新车的瓶颈。
可以说,这是一家先天不足、充满波折的企业。
自身太弱 被抛弃后无法独立成长
2006年,没有了马自达这个大腿,公司开启自主之路。
这才发现,要什么没什么。因为从88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工厂和车型都是别人的,只有制造能力,没有研发能力,海南当地缺乏技术人才支撑,工业基础不足。
这一弊端在公司的今后发展上显露无疑,好的时候,主力车型月销量可以过万,但外观始终和马自达高度相似,饱受指责。而公司自主设计的车型,没有一款得到市场认可。
独立发展之后,公司并没有摆脱对马自达的心理依赖,一直在吃老本儿,说海马 汽车 是山寨低配马自达,一点儿也不过分。
公司决策层不坚决,在 汽车 行业大发展时期,错失黄金三年。
2007年2月,海马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全资收购位于河南中牟县的郑州轻型 汽车 制造厂。
偏居一隅的海马 汽车 ,决定在中原腹地建立一个更大的生产基地,设计产能30万辆,远高于海口工厂。
胃口很大,消化能力不强,公司的动作太慢了,新基地三年后才投产。2019年的今天,特斯拉从上海拿地到新车下线,只用了一年。
要知道,2007年之后,中国的 汽车 行业进入爆发期,在这黄金三年内,每一年对手都在快速成长。
长城 汽车 招股书中披露,2008年至2010年,公司SUV销量分别约为4.4万辆、5.8万辆、13.7万辆,复合增长率76.5%。2010年,公司SUV市场占有率11.3%,重新成为全国SUV销量第一。
2008年、2009年、2010年,长城 汽车 销量分别约为12万辆、21万辆、36万辆,复合增长率约74%,基本在市场站稳了脚跟。
36万量,意义重大!这差不多是一个二线合资品牌的全年销量。这个体量足以支撑起全国性的销售网络。长城 汽车 只要稳扎稳打,出局的概率很小。
汽车 行业有自己的特殊性,重技术,重资产,研发沉没成本高。
首先是研发费用。 汽车 行业的研发费用非常高,以海马3为例,花了42个月,投入4.95亿,2013年上市至今累计卖出18万台,车均研发费用2777元。
长城哈佛H6,2013年上市至今销售200多万台,假设研发费用相同,H6单车分摊的研发费用大概只有200元。
海马 汽车 近些年单车利润一直在1000元左右,长城 汽车 是5000元。相差4000元。而合资品牌单车利润能达到8000元。
假设,同级别产品,长城 汽车 选择降价1000元,海马 汽车 跟进降价1000元,这样,长城单车利润变为4000,海马利润为零。
在重资本面前,小=弱=灭亡。
从2007年到2017年, 汽车 行业大发展,很少看到亏损的车企。但2017年行业见顶之后,一年之内,小型车企一夜之间全部死亡,无一幸免。1000元的单车利润,意味着销售净利率不足2%。
当行业销量放缓之际,合资车企推出低价车型下沉式争夺市场,吉利、长城这样的自主龙头两面出击,8万以下车型要抢,中高端也要抢,领克和魏相继推出。
销量,不止关系到成本,还关系到经销商网络。
我国 汽车 行业几乎全部采取4S店的方式,一般单店只能经营一个品牌。车型要多,销量要达到一定规模,经销商才愿意投钱为你建店。建设一个4S店,期初投资至少要几百万,几款小车型,不可能有经销商愿意接盘。
为什么国内 汽车 企业要推出高端品牌呢?这关系到生存。
我们也看到了,车均利润和合资品牌利润相差近半,如果行业没有从冬天回暖,到时候单车利润没有提升的话,下一批死掉的就是长城和吉利。
来看一下 汽车 行业近几年的库存数据。
图中两个最高的尖峰都是 汽车 行业优惠政策退出的时点。
2017年,购置税优惠彻底退出,自主品牌跟合资品牌的库存系数比值接近1.8,随后快速下降到0.8,这是一个自主品牌库存积压和降价甩卖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小车企在这段时间全部倒下。
2017年,海马 汽车 首次巨亏,这一年,全国 汽车 销量同比只是小幅下滑。说明,海汽在国内品牌中,也没有竞争力。
企业对于自身的经营情况是最清楚的,我相信,在2016年行业还没见顶之时,公司已经预见到了购置税优惠退出后,企业面临的压力有多大。这一年,有经销商出现亏损,海马承诺的返利迟迟没有兑现,到了2017年,大批经销商扛不住先撤了。
至此,海马 汽车 危局彻底无解。
两年巨亏之后,到了2019年,海马 汽车 沦落到卖房保壳的程度,卖的房子多数是员工宿舍。近日,公司已经成立转型办公室,市场传言公司已经准备退出 汽车 行业。
为什么两年能亏完30年的利润?活着也是苟延残喘
2017年,公司收缩。
当年年报指出,2017年,公司以“收缩聚焦断舍离、细分市场前三甲” 为宗旨,以品类战略为核心,实现转型升级。传统燃油 汽车 聚焦8万级强动力SUV和7座多功能家轿,新能源 汽车 聚焦长续航和智能网联。报告期内,虽然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了大幅度的亏损,但在其他方面仍取得了较大进展。
说完这番话后,2018年公司营收再次腰斩,亏损进一步扩大。
到这个节骨眼,还在说漂亮话,所以,别指望上市公司会告诉你什么时候逃跑,一定要自己研究。
2016年,公司账面未分配利润19亿,到了2019年三季度,已经是-8.8亿,亏完三十年利润,还要倒贴9亿。
汽车 行业亏损起来格外惨烈。
主要原因是车型停产会带来巨额减值。公司三次发公告计提减值,分别计提了1亿、5.4亿,13.7亿减值。
减值公告翻译成人话就是,车卖不动了,只能停产,相关无形资产、模具、夹具、零件现在只能当废品卖。
让人痛心的是,第一次计提减值时候股价还有五六块,
发布公告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微跌0.49%,报收6.07元。
随后最多涨到6.8元,但业绩雪崩之后,最低跌到一块多。
即使是第二次计提减值时,股价还在4块多,很多投资者持有不动,一直等跌到1快多。
可见,多数投资者根本不知道, 汽车 行业计提减值背后意味着什么?
第一次减值公告后公司股价仅仅微跌
从主力车型销量不佳,决定了海马 汽车 的覆没。 汽车 企业没有爆款车的车企,注定失败。
车企的研发费用中,沉没成本的比例很大。测试费用、模具成本,统统沉没。如果一款车停产了,这些东西的价值都会变为零。如果连续几款车销量不好,收不回研发成本,企业立刻陷入困境。
汽车 的研发周期很长,投产后能不能畅销,不确定性很大。小的车企没有那么多资源研发太多车型,如果押宝一款主力车,一旦销量不好,风险将无法控制。大型车企靠车海战术,分散风险。
近几年, 汽车 企业两极分化甚于房企,头部企业快速成长,技术加速进步,新车周期从五六年缩短到两三年,行业壁垒越来越高,海马这类小车企,其实已经失去了竞争的资本。
更为致命的是,新能源双积分政策实施后,车企必须在兼顾燃油车战线的同时,研发电动车。这一切都加速了行业洗牌的进程。
新能源 汽车 的大潮还没来,国内 汽车 行业的第一次洗牌已经在一年内完成了。
到2030年,传统燃油车在海南就没戏了。按照规划,到2030年,海南全省累计建设充电桩94万个,推广应用电动 汽车 100万辆,实现全域 汽车 清洁能源化。
如果要投资一家公司,一定要搞清楚公司所处行业的格局和竞争规律。每个行业都有规模优势,但 汽车 行业太惨烈了,做不到每年30万以上的销量,支撑不起经销商网络,只有死路一条。
行业留给车企的时间并不多,从2007到2017是十年黄金期,如果没有在2012年左右站稳脚跟,就会出局。到2030年以前,没有实现转型,也会出局。
海马 汽车 半死不活,从销量跟不上行业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注定出局。第一次减值公告,就是逃命的信号。
很多企业“活着”,但其实已经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