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二战德国集团军群实力哪个最强

2023-06-14 06:08:21
n投哥

二战德国集团军群实力哪个最强

二战德国有着北方、中央和南方这三大集团军群。那么这三大集团军群哪个实力是最强大的呢?由于德国各集团军在不同时期承担的作战任务不同,分配给他们的兵力也在不断变化。德国集团军群是没有固定的编制的,所以说我们不能绝对判断哪个集团军群战斗力最强或最弱,只能通过某个阶段或时期进行分析。

在1941年进攻苏联的三个集团军群中,很显然实力最强的就是中央集团军群了,其次就是南方集团军群,最后是北方集团军群,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作战任务不同造成的。中央集团军群的目标就是攻打苏联首都莫斯科,这也是德军最初计划中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自然,德国军队不得不把主要进攻力量投向这个方向。这支集团军有62个师150多万人,是北方集团军(80万人)的近两倍,比南方集团军(97万人)多50多万人。不仅如此,中央集团军群还拥有最强大的突击力量,拥有两个强大的装甲集群,而另外两个集团军群各只有一个,这使得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能力远远高于另外两个集团军群。

德军试图利用大量快速部队尽快向莫斯科推进,在军事上彻底击败苏联。到1942年,德国军队的部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与德国战略目标的根本变化有关。1942年德军没有把莫斯科作为进攻目标,而是转向了南高加索地区。

所以南方集团军群的实力肯定会大大加强,通过削弱中央和北方集团军群的实力来达到目的。这两个集团军群只承担战略防御任务,自然不需要太多兵力。所有可用的军队和武器都被加强到南方集团军群,尤其是仅在1942年,南方集团军群就最强。

当然,1942年年中,南方集团军群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直到1943年,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才再次夺回南方集团军群的名号。基本上,最强的集团军群已经在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之间决定了,北方集团军群永远是最弱的。

这主要与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区域大小有关。三个集团军群中,北方集团军群作战战线最窄,兵力自然最少。而且从1941年开始,北方集团军群一直处于战略防御阶段,不可能通过围攻列宁格勒来获得大量进攻兵力来加强,所以北方集团军群一直是最弱的一个。

相关推荐

二战德国集团军群实力哪个最强?

二战德国集团军群实力哪个最强二战德国有着北方、中央和南方这三大集团军群。所以就会问了,那么这三大集团军群哪个实力是最强大的呢?由于德国各集团军在不同时期承担的作战任务不同,分配给他们的兵力也在不断变化。德国集团军群是没有固定的编制的,所以说我们不能绝对判断哪个集团军群战斗力最强或最弱,只能通过某个阶段或时期进行分析。在1941年进攻苏联的三个集团军群中很显然实力最强的就是中央集团军群了,其次就是南方集团军群,最后是北方集团军群,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作战任务不同造成的。中央集团军群的目标就是攻打苏联首都莫斯科,这也是德军最初计划中最重要的战略目标。自然,德国军队不得不把主要进攻力量投向这个方向。这支集团军有62个师150多万人,是北方集团军(80万人)的近两倍,比南方集团军(97万人)多50多万人。不仅如此,中央集团军群还拥有最强大的突击力量,拥有两个强大的装甲集群,而另外两个集团军群各只有一个,这使得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能力远远高于另外两个集团军群。德军试图利用大量快速部队尽快向莫斯科推进,在军事上彻底击败苏联。到1942年,德国军队的部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与德国战略目标的根本变化有关,1942年德军没有把莫斯科作为进攻目标,而是转向了南高加索地区。所以南方集团军群的实力肯定会大大加强,通过削弱中央和北方集团军群的实力来达到目的。这两个集团军群只承担战略防御任务,自然不需要太多兵力。所有可用的军队和武器都被加强到南方集团军群,尤其是仅在1942年,南方集团军群就最强。当然,1942年年中,南方集团军群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直到1943年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才再次夺回南方集团军群的名号。基本上,最强的集团军群已经在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之间决定了,北方集团军群永远是最弱的。这主要与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区域大小有关。三个集团军群中,北方集团军群作战战线最窄,兵力自然最少。而且从1941年开始,北方集团军群一直处于战略防御阶段,不可能通过围攻列宁格勒来获得大量进攻兵力来加强,所以北方集团军群一直是最弱的一个。
2023-06-13 08:57:431

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战役集群——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兴亡

1940年夏季,纳粹德国赢得了西欧战役并征服法国等地。希特勒立刻把目标转向他梦寐以求的辽阔东方大地。9月20日,此前在西线作战的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陆军元帅接到命令,将接管「 ”东部”地区(波兰等地)的「 ”警卫防务”,为进攻苏联做准备。 军人世家出身、个人军历一片光辉灿烂的博克元帅被认为是实现希特勒征服东方目标的最佳代理人之一,他本人对此也信心满满。此时他麾下所辖的军队包括3个装甲师、25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总人数约50万。10月15日,B集团军群参谋部迁往被征服的波兰首都沙;10月21日,B集团军群司令部迁往波森(现为波兰城市波兹南)。此后,B集团军群被改称为中央集团军群。 第一任司令 冯.博克元帅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签署了基于「 ”巴巴罗萨”方案的第21号训令,要求以一次快速战役击败苏联。1941年1月31日,德国陆军总司令又下达作战预令,规定了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的具体任务。其中,中央集团军群将如其名字所揭示的那样,由中路出击,夺取苏联的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地区,然后改变方向,北上配合北方集团军群吃掉波罗的海沿岸以及列宁格勒的苏军。不过一旦北方苏军自行崩溃,则中央集团军群不必改变方向,可继续沿着中路突向苏联首都莫斯科。 按照这一计划,中央集团军群将成为插向苏联心脏的一把匕首,因此获得了最多的兵力配额。战争准备紧锣密鼓。至1941年6月22日,德军在苏联前线共集中了152个师。其中148个师部署在「 ”东线战区”,陆军人员达330万人;另有4个师部署在「 ”芬兰战区”。加上海空军,德国对苏作战总兵力超过400多万,另有近百万仆从军。 上述「 ”东线战区”的148个师,除了28个师的预备队,主力120个师被编入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其中以中央集团军群兵力最多,共有50个师。 「 ”巴巴罗萨”的胜利 当德国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时,冯·博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几乎占据一切优势。他的兵力大大超过猝不及防的对手。博克的装甲纵队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打到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同时合围了大约40万苏军。7月9日,德军肃清了包围圈内的敌人,苏军蒙受的损失超过41万人,其中30多万人被俘。这是苏德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围。不过,德军的损失同样不小,至7月底,中央集团军群共损失74500人,得到的补充只有23000人。 博克继续长驱直入,扑向下一个目标——莫斯科的门户城市斯摩棱斯克。为此他把手下两个装甲集群合并为空前强大的第4装甲集团军。上千辆德国坦克急速向苏联国土纵深推进。7月16日,德军突入斯摩棱斯克,通向莫斯科的大门洞开!可德国人随后就迎面撞上大量苏军预备队,激烈的战斗从7月打到8月底9月初。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的8月8日工作日记有如下数据:中央集团军群兵力已增加到60个师(含17个「 ”装甲类型”师),所面对的苏军据判断大概有70个师(含8个半「 ”装甲类型”师)。红军以大量兵力发起一轮又一轮反攻,虽然没能把博克赶出斯摩棱斯克,却迎头重挫了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势头,还从德军手中夺回了叶利尼亚突出部。 当中央集团军群陷入停滞的同时,德国高层爆发了激烈争吵。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主张继续向莫斯科推进,这得到了博克的赞同。他们也知道希特勒眼中莫斯科没那么值钱,强调这样还可以歼灭苏军主力。可希特勒除了经济因素,也找到了新理由:中央集团军群推进太远,与进展缓慢的南北德军严重脱节,因此侧翼面临危险。8月下旬,希特勒最终驳回布劳希奇等人的意见,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分兵南下,配属给南方集团军群以歼灭基辅地区的苏联重兵。博克对此决定虽然大为不满,也只能暂时接受,等待进攻莫斯科的机会。 基辅战役拖到9月底,德军赢得空前胜利,一口气歼灭了60多万红军。希特勒相信大局已定,提前在9月6日下达第35号训令,要求中央集团军群最早于9月底对莫斯科采取行动。博克终于可以实现夙愿。同日,他在日记上写道:中央集团军群目前只剩下55个师,当面苏军据判断为86个半师。虽然一般来说苏联师比德国师要小很多,但为了执行被命名为「 ”台风”的莫斯科战役,博克需要更多的兵力和武器物资。希特勒满足了他。 「 ”台风”席卷莫斯科 经过3个多月的激战,博克麾下的庞大军团阵容已大为残缺。德军的统计资料显示,自苏德战争开始到10月1日,中央集团军群共损失近23万人,同期补充了151000人,由此产生的缺额达到78000人。 现在为了拿下莫斯科,博克不仅收回了此前分出的兵力,还获得了北方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群(4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南方集团军群的2个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师、陆军总部预备队的2个装甲师等等。这样到1941年10月2日,中央集团军群登记在册的总兵力达到1929406人。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战役集群所拥有兵力额度的最高纪录。此时,中央集团军群序列上有76个师。 当面的红军编成为三个方面军:西方、预备队、布良斯克。总兵力125万人。苏军人数大大少于德军,而且很多是临时拼凑的民兵部队,准备也不足。9月底到10月初,中央集团军群所属部队分别转入进攻,其势头果然如台风般气势汹汹不可阻挡,只用半个月就在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包围并歼灭了苏联重兵集团。德军宣布俘虏了66万红军官兵。中央集团军群在10月1日到16日也损失48000人,伤亡虽然严重,却仅相当于苏军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此战击溃了防守通向莫斯科道路的红军主力,莫斯科门户大开。 可俄国人用最快速度拼凑起一切可用兵力,在莫斯科前方的莫扎伊斯克地区建立起新防线。博克遭到的抵抗越来越顽强,10月17日到11月15日又损失了4万人。博克麾下三个装甲集群之一的第2装甲集群,在9月30日本有280辆坦克,到11月17日只剩下150辆。道路也变得泥泞难行。博克的「 ”台风”势头大减,逐渐减速以至于停顿下来。利用这段宝贵时间,斯大林从各地调来了更多军队,包括来自远东地区的一些精锐部队。 11月15日,博克恢复了攻势。此时天气逐渐变冷,把原本泥泞的地面冻硬,有利于德军行动。但德军冬装和冬季作战物资都严重不足,严寒给德军带来了无尽的麻烦。之后的两周里,博克又损失了41000人,兵力缺额上升到207000人。此时,德军已损失了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的步兵。技术装备的损失更大,11月中旬还有150辆坦克的第2装甲集群,现在只剩下25辆坦克。 德军在一些地段与莫斯科的距离只剩34公里,却一步都不能向前。可博克却坚信战斗已到最后关头,只要投入「 ”最后一个营”就能取胜。12月初,他驱使疲惫的部下发动最后一次进攻,却立刻陷入瘫痪。失败的德军还没来得及回到阵地,110万苏军就出乎意料地发起了强大反攻,虽然人数依然比中央集团军群少很多,但苏军有很多精力充沛且拥有良好冬季装备的新锐部队。博克终于意识到战局不是靠「 ”最后一个营”就能决定的,不得不眼睁睁看着他的集团军群败下阵来。 12月8日,希特勒发出第39号训令,命令在东线转入防御,同时许诺从德国国内、西线、德国在罗马尼亚等地的驻军、后勤机关等等抽出兵力来补充东线。12月份,中央集团军群终于得到了久违的补充兵,有41000人。但是,总体缺额已经扩大到27万人。 德国将军们失魂落魄,大喊大叫着要求撤退。希特勒却严令死守到底,这个一战的老兵很清楚,一旦撤退就很难停止,重武器将丢失殆尽,后方也没有阵地可以依靠。一大批不听话的高级将领被撤职,其中就包括博克元帅。 1941年12月19日11时,克卢格陆军元帅接受了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权。这位新司令和博克一样也是军人世家出身,不过为人却比较圆滑。他就任之初的战况相当紧迫。到1942年1月,中央集团军群已经被红军驱赶到远离莫斯科100-250公里处。 在希特勒的严令下,德军逐渐停止了后撤,开始在新防线上稳住阵脚。本来就兵力虚弱的红军,很快丧失了进攻锐气。中央集团军群主力部队之一的第9集团军,在名叫莫德尔的新指挥官率领下,不仅顶住了红军的进攻,还狠狠反咬了对手一口。艰苦的战斗一直拖到1942年春季,最终在泥泞期停顿下来。希特勒「 ”以快速战役击败苏联”的期望已经破产,中央集团军群苦难的东线历程才刚刚开始。 相互牵制的1942年 度过冬季危机后,希特勒重新谋划1942年的东线攻势。这次他选择的主战场位于南部,由此引发了斯大林格勒会战和高加索会战。同时,在东线中部1500多公里长的战线上,害怕莫斯科再度陷入危机的红军,依然部署了最庞大的重兵集团,隶属于西方、加里宁、布良斯克三个方面军。与之对抗的中央集团军群虽然交出了一些部队,但依然实力不俗。其在1942年6月16日所辖的战术兵团包括:42个三团制步兵师、6个两团制步兵师、4个摩托化师、8个装甲师、6个警卫师、1个党卫军师。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时期。尽管战争的焦点在南方,但在所谓「 ”次要”的中部战区,双方都部署了不亚于,甚至超过南方主战场的巨大重兵集团。克卢格曾奉命制造假象,使俄国人误以为德军将实施代号为「 ”克里姆林宫”的新一轮莫斯科攻势。双方的焦点位于德国第9集团军扼守的勒热夫突出部,这是威胁苏联首都的重要进攻基地,被称为「 ”对准莫斯科胸膛的手枪”。 7月2日,德国第9集团军发动「 ”塞德里茨”行动,重创了苏联第39集团军(加里宁方面军所辖),改善了突出部的战线态势。中央集团军群还制定了所谓的「 ”飓风”战役计划,企图消灭尤赫诺夫、基洛夫和别廖夫三角地带的苏军,并推进到奥卡河和沙尼亚河一线。 俄国人也没消停。「 ”塞德里茨”行动开始后三天的7月5日,苏联西方方面军也在布良斯克方向采取行动,攻打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这次进攻虽然战果不大,却迫使德国人投入了一些预备队,这使得「 ”飓风”计划因兵力不足而搁浅。 希特勒不甘心完全放弃「 ”飓风”,于是在7月9日把它缩小为「 ”旋风”计划。基本目的是缩短苏希尼奇地域的战线,好腾出兵力参加第9集团军向奥斯塔什科夫进攻的「 ”德弗林格尔”战役。长远看,「 ”旋风”将为进攻莫斯科创造更好的条件,行动发起时间预定在8月7—9日。但7月底又生变数。苏军再度猛攻勒热夫突出部。这次行动由西方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联手实施。经过激战,西方方面军推进到勒热夫——维亚济马之间的交通线上,加里宁方面军也得以逼近勒热夫。一时间,出现了拔除勒热夫突出部的可能。这迫使德国人把预定投入南部的3个装甲师和一些步兵单位都拿出来阻止苏军扩大战果,甚至连德军的劳工辅助人员也被投入战斗。战场上一时出现两军1500多辆坦克对战的场面。在苏军两路强攻下,德第9集团军陷入苦战,有个团在一周时间内就失去了8个指挥官。 在勒热夫攻势的威胁下,克卢格于8月8日跑到希特勒的「 ”狼穴”大本营,要求取消「 ”旋风”行动,将预定使用在这次战役中的装甲部队用来拯救第9集团军,但希特勒拒绝。8月11日,「 ”旋风”行动开始,德军很快陷入一片布满雷场的沼泽地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8月22日,进攻被迫停止。这次失败对希特勒个人打击很大,宣称这是1942年最大的错误。次日,红军向勒热夫的进攻也结束了。 最终,苏联人既没有占领勒热夫,也没有能在这一地域的伏尔加河右岸建立登陆场。但在德国高层,由于伤亡太大,对继续坚守勒热夫突出部的必要性也产生了怀疑。8月24日的军事会议上,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请求希特勒允许第9集团军后撤,结果引发了一场撕破脸面的激烈争吵,希特勒甚至当面讽刺哈尔德是个根本没上过前线的办公室官僚。 由于一系列出血大战,克卢格应付下一次危机的兵力并不充足。到1942年9月20日,中央集团军群下降到101万人。德国情报部门判断中央集团军群当面的红军兵力与之相当,也是101万人。但苏军在后方另有34万人的预备队。 当中央集团军群与苏军互相攻防的同时,在苏德战场南部正进行着决战。德军重兵被牵制在斯大林格勒的残酷巷战中,直到冬季来临。1942年11月19日,红军发起斯大林格勒大反攻,很快包围了德国第6集团军的二十多万兵力。 为了防止克卢格调兵南下增援斯大林格勒,在苏军南线得手之后几天,朱可夫指挥苏联西方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各一部兵力,总计66700人,1900辆坦克,再度进攻德军第9集团军防守的勒热夫突出部,给中央集团军群不小的压力。进攻在极恶劣天气下发起,苏军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却无法扩大突破口,已经攻入德军防线的机械化部队拥挤在几条狭窄的道路上,遭到德军炮火的重大杀伤。更重要的是,中央集团军群拥有相当强大的装甲预备队。12月中旬,红军的进攻以失败告终。德军判断红军共损失20万人。美国军事历史学家格兰茨宣称这是朱可夫军事生涯中所遭受的最惨重失败。德军损失不详,仅知中央集团军群在11、12两个月内损耗了10万人。 1942年战局就这样结束了。有评论说红军在东线中部的行动牵制了德军。问题是红军自己也投入了太多兵力。很难说是谁牵制住了谁。 库尔斯克成为胜负手 1943年初,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正走向灭亡,德军在整个南部战场都一败涂地。在中部战场,克卢格元帅麾下的中央集团军群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在勒热夫突出部内,莫德尔将军的第9集团军虽然击退了「 ”火星”攻势,但自身也损失严重。红军对莫德尔的压力也几乎从未停止。1月17日,红军加里宁方面军夺取了勒热夫突出部后方的交通枢纽大卢基城。莫德尔的处境变得更为凶险。在克卢格的强烈请求下,希特勒终于允许放弃勒热夫突出部。3月1日,撤退行动开始,代号为「 ”水牛行动”。该行动将使战线缩短230公里,节省21个师的兵力,这意味着德军被迫收回了「 ”对准莫斯科胸膛的手枪”。 撤出来的第9集团军被派往南部,布置在库尔斯克北面的奥廖尔地区。这里构成了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北翼。与此同时,南部战场的德军也发起反攻,于3月16日夺回了库尔斯克以南的哈尔科夫,由此构成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南翼。随着春季泥泞的泛滥,战局再度稳定下来。 1943年4月1日,中央集团军群所拥有的部队基干为78个师,包括8个装甲类型师。其兵力达到1221000人,装备396辆战车,配备了2732门火炮。此时,中央集团军群的实力远远超过东线另外三个集团军群「 ”A”、南方、北方(兵力自32万到64万不等)。同时,中央集团军群当面的苏军约有143万人,略多于德军。 此后3个月,中央集团军群又得到了很多补充,特别是获得了大量的坦克和强击火炮,这些武器将用来在1943年夏季实施代号为「 ”堡垒”的库尔斯克战役。这是希特勒夺取东线战略主动权的最后一次尝试,为了实现目的将投入德国最新式最强大的武器(特别是新式重型坦克)、最精锐的野战部队和最优秀的指挥官。 与信心爆棚的曼施坦因相比,克卢格和莫德尔对「 ”城堡”的前景并不是那么乐观。实际上,俄国人早就获悉了德军的意图,做了极为充分的准备。7月5日战役开始。在德国空军的积极配合下,莫德尔投入了大量兵力和重型坦克、安装了超长身管88毫米火炮和200毫米重装甲的「 ”菲迪南德”坦克歼击车,企图以凶猛的装甲攻势「 ”撞开”红军防线。可战局的发展证明了克卢格和莫德尔的担忧。德军仅仅取得初步胜利,就逐渐为红军的顽强抵抗所迟滞。不可一世的「 ”菲迪南德”陷入地雷、火炮、坦克、燃烧瓶、强击机的联合攻击而损失惨重。打到7月12日,莫德尔的攻势宣告失败,付出的代价是损失了大概三分之一的步兵、647辆战车。曼施坦因的攻势维持的时间较长一点,可是随着红军投入强大战略预备队,加上整体战略态势与战场形势的恶化,曼施坦因败下阵来。 此时兵力对比于德国人已相当不利。1943年7月20日,中央集团军群有75个师,含8个装甲类型师,总计1251000人,拥有801辆战车和3479门火炮。规模依然是东线最大。德国人判断此时中央集团军群当面的苏军拥有166万人(来自西方、布良斯克、中央方面军等),装备有2266辆战车。实力已经大大超过德军。 「 ”堡垒”战役失败了,德国从此丧失了东线的主动权,不得不在俄国人无休止的追击下步步后退。克卢格的中央集团军群也不例外。斯大林的下一个目标是斯摩棱斯克,为此动用了西方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经过一番恶战,9月25日,苏军从克卢格手中夺取了斯摩棱斯克。接下来,红军的新目标是夺回白俄罗斯。克卢格针锋相对,他下令中央集团军群停止撤退,死守现有阵地。 1943年秋,叶廖缅科的红军加里宁方面军大举进攻涅韦尔,这是北方、中央两大集团军群接合部上的交通枢纽。守军为中央集团军群的第3装甲集团军,以及北方集团军群的第16集团军。10月6日晨战斗开始。战力低下的德国空军野战师(由空军人员组成的陆战部队)很快就被打垮。当天红军占领了涅韦尔,第二天又切断了连接中央、北方两大集团军群的横向铁路。为了遏制苏军,挽回面子,德国空军投入了600多架飞机和一些高炮部队,陆军投入了1个装甲师和2个重型坦克营以及一些步兵。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莱因哈特主张发动更大规模的反攻,以夺回涅韦尔。但克卢格的注意力完全被奥尔沙与莫吉廖夫地区的战斗所牵制,他变得越来越意志消沉。克卢格向希特勒抱怨说中央集团军群缺额达到20万人,新补充的兵员质量也相当低劣。1943年10月14日,中央集团军群兵力人数跌破100万大关,只剩下925000人。不到一个月后的1943年11月1日 ,中央集团军群所辖野战陆军兵力进一步减少到80多万。库尔斯克会战以来的5个月内,中央集团军群损失了近41万人,得到的补充还不到20万人。 战局不利迫使克卢格寻找出路,越来越深地参与反希特勒密谋,可他在10月27日出了车祸。原第16集团军司令布施元帅成为新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与博克和克卢格不同,布施不是军人世家,军事才能并不突出,他只是个忠实执行希特勒命令的传声筒。新司令面临的形势也比前任严峻。红军对德第3装甲集团军的攻势持续到了年底。战斗中险象环生,德军士气空前低落,出现了很多逃亡以及误伤事件。德国人好不容易才在维捷布斯克附近稳住阵脚。此时,中央集团军群与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已经被苏军切断。 「 ”巴格拉季昂”击垮中央集团军群 1944年的形势对东线德军极为不利。中央集团军群依然是东线最大的重兵集团,可兵力却在持续减少。这年春季,中央集团军群只剩792000人。 上半年,红军在多个方向攻打中央集团军群,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突破。德军反而赢回了一些地盘。特别是3月25日,中央集团军群在科韦利附近与南方集团军群重新建立起联系。6月1日,中央集团军群总兵力恢复到849000人。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强击火炮总数据说有996辆,但真正的机动部队只有一个很弱的第20装甲师、第501「 ”虎”式重型坦克营,再加上拥有少量坦克的「 ”统帅堂”装甲步兵师。上述单位到6月底一共只有162辆坦克,另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强击火炮部队。 中央集团军群装甲部队这么少,原因在于德国陆军总部坚信,红军夏季攻势的真正目标将是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前南方集团军群,现在由莫德尔指挥),为此把大量坦克都给了莫德尔。 可德国人完全猜错了。红军的真正目标,恰恰是中央集团军群及其盘踞的白俄罗斯地区,为此集中了空前强大的兵力。到6月22日前,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以及北方集团军群、 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各一部当面,红军展开了4个方面军,包括: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3、2、1方面军。总计有244万人,装备5200辆坦克自行火炮,36400门火炮,超过5300架作战飞机(不含远程航空兵)。另外在中央集团军群的后方,还有24万人的游击队。 1944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三周年的日子,红军开始了代号为「 ”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进攻战役。德军防线被撕裂,一败涂地。战至6月27日,德军第9集团军几乎被歼灭,第3装甲集团军也遭到重创。平庸的布施完全应付不了危机,于6月28日被希特勒免职。莫德尔陆军元帅——过去的第9集团军司令,现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接管了中央集团军群。 虽然希特勒紧急提供了一些援兵,但莫德尔回天乏术。7月3日,苏军攻下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合围了另一个重兵集团——第4集团军的十余万兵力。7月4日,莫德尔报告称在宽达350公里的突破地段上,德军只剩相当于8个师的兵力。却要对付红军的116个步兵师、6个骑兵师、16个机械化步兵旅和42个坦克旅。7月6日中午,希特勒获悉中央集团军群的总损失达28个师,伤亡大约为35万人。 中央集团军群在整个白俄罗斯战役中的损失从未有过精确统计。但德国战后编写的中央集团军群战史估计,仅最初四周时间内就有20万德军死亡(包括10个将军),另有85000人被俘(包括21个将军)。其中57600名德国俘虏,包括18个将军、1200名军官被押往莫斯科游街示众。为了夺取莫斯科而建立的中央集团军群官兵们,终于来到了「 ”目的地”。而俄国人穿越了战前边境线,一举突入波兰,终于在7月下旬兵逼华沙。 莫德尔乘机在华沙城下集中了5个新锐装甲师的重兵,由强有力的空军配合,给予苏军迎头痛击,终于遏制住了俄国人。与此同时,华沙城内爆发了波兰人的起义,但也遭到德军的残酷镇压。到1944年10月2日,华沙起义最终失败。而华沙防线则由重新组建的德国第9集团军防守,形势逐渐趋于平静。 中央集团军群逃出了白俄罗斯,其北邻的北方集团军群却遭到切断。7月底,苏军一举突入里加湾,抵达波罗的海海岸。这意味着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被切断,北方集团军群的几十万大军全部被孤立在波罗的海沿岸。希特勒决心倾尽全力挽回危局,于是集中庞大装甲部队,由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团军指挥,出动300多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在德国海军第2战斗群的重型战舰配合下发动强大反击。一番恶战后,于8月下旬在里加湾打通了一条走廊,恢复了两大集团军群的联系。就在这次反击开始阶段的1944年8月16日,莫德尔被调往西线,由莱茵哈特接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此时,红军已经突入了东普鲁士境内。 毁灭在东普鲁士 1944年10月1日,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恢复到694000人,但是平静是短暂的,其所辖防守东普鲁士的第4集团军(司令为霍斯巴赫将军)在10月遭到了苏联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猛攻。 1944年10月16日,红军5个集团军沿着100公里宽正面展开攻击,很快撕裂了德军防线。尽管德军投入包括第505重坦克营在内的部队加以救援,红军还是前进了60公里进入德国境内。10月21日,红军打到了交通枢纽贡宾嫩,一旦攻克此地,就可能长驱直入,夺取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德军匆忙调来大量援兵,包括第3装甲集团军的「 ”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和第5装甲师,还有「 ”元首”步兵旅。10月22日,德军第4集团军在贡宾嫩附近击败了红军第11近卫集团军和第2近卫坦克军。11月3日,德国第39装甲军(第5装甲师和第50步兵师)又击败了苏联第31集团军,夺回了东普鲁士城市戈乌达普。 当德军在1944年兵败如山倒之际,贡宾嫩反击战的胜利成为少有的亮点。苏军死伤七八万人,丧失了大量坦克。但德国人也未能把俄国人赶出东普鲁士。 1944年12月底,中央集团军群在580公里正面上展开了35个步兵师又1个旅、5个装甲师、3个装甲步兵师。装备有1563辆战车、8200门火炮。集团军群的正规军总兵力达58万人,另有20万被称为国民突击队的德国民兵。与1941年10月的鼎盛时期相比,现在中央集团军群的正规军兵力连当年的三分之一都没有。 最后一任司令 莫德尔元帅 1945年1月13日,红军开始了东普鲁士战役。德军虽然顽强抵抗,还是在红军的强大压力下步步后退。1月25日,中央集团军群被改称为北方集团军群(此时,原来的北方集团军群已经被围困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库尔兰半岛,于同一天改称为「 ”库尔兰”集团军群)。德国人在东普鲁士的地盘越来越小,兵力也越来越少。到德国最终投降时,这里的德军只剩10万人。脱离中央集团军群的老牌部队第9集团军,在1945年初的维斯瓦河攻势中再度遭受毁灭性打击,重建后被用以直接防守德国首都柏林的前线地带,最终在柏林战役中被歼灭。至此,人类历史上最大战役集群烟消云散。
2023-06-13 08:59:011

二战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能吊打多少个日军甲级师团?答案158个

(1)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可是人类li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战役集群,兵力最鼎盛时达193万人,编成3个装甲集团军和3个步兵集团军,总计76个师,其中17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拥有2000辆坦克和突击炮、1320架飞机、4000门中、重型火炮(如果加上迫击炮、步兵炮、反坦克炮的话总数将达到14000门),可谓兵强马壮、战斗力空前强大。 (2)日本甲级师团 在二战期间,日本总计拥有100多个师团,但甲级师团只有17个,其中又有5个师团的战斗力非常的强悍,这些师团分别是近卫师团、第二师团、第三师团、第五师团、第六师团。 一般一个甲种师团,辖2个旅团,每个旅团又有2个步兵连队,工、骑、炮、辎各一个联队,一共8个联队,一般齐装满员的日本常备主力师团兵力在2.4-2.8万人,拥有战马7630匹,步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 小结:仅从兵力上看的话,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193万人,可以顶的上将近70个日本师团,而且德军在武器装备方面也是碾压优势。当然不同级别的作战单位比较战斗力有点欺负人,下面以德军师一级的单位与日本师团对比。 再看质量 (1)步兵师战斗力对比 德军步兵师一般有1.2-1.8万人左右,武器配置为三千多支手枪、1.2万支步枪、300多支冲锋枪以及600多挺轻重机枪,此外还有50多门100mm口径大炮 日本甲级步兵师团兵力在2.4-2.8万人,武器配置为步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 从人员配备上来看日本占人数优势,日本士兵身材矮小,作战灵活,善于拼刺刀,但是在德军绝对火力面前,日本的刺刀优势得不到发挥,近战的德国的冲锋枪火力可以大量杀伤日本士兵。 从武器配备上,德军的毛瑟步枪也不逊色于日本的三八大盖,同时轻重机枪配置数量是日本的一倍,德军的MG-42机枪也远优于日本的歪把子机枪,在火炮方面,德军的重火炮方面占绝对优势,但日军在便携式掷弹筒方面,打击精准、快速、机动性强,可以有效帮助日军作战,1个德军师战斗力抵得上1.5个日本甲种师团。 (2)机械化师战斗力对比 由于日本资源匮乏,装甲坦克数量配备较少,并且在坦克性能上远逊于德军坦克,并且德军的步坦协同做的非常好,可以说1个德军装甲师的战斗力顶的上4-5个日本机械化师 总的来说,如果是在平原地形作战,德军的装甲师战斗力可以得到极大的发扬,如果是在山地作战,日本灵活机动作战的战术,顽强作战的意志,精准的掷弹筒打击,可以弥补自己的火力方面的不足。此外在后勤补给方面,空中打击方面,德军也是完胜。 所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17个装甲师的战斗力与68个日本甲种师团相当,剩下的60个步兵师基本和90个日本甲级师团相当,那么整个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至少至少可以与158个日本甲种师团战斗力相当。
2023-06-13 08:59:081

190个师为什么是550万人?

因为战争爆发初期德军地面部队就有160万人,550万人是最终总计的数字。在苏德战争爆发初期,德军地面部队就总计约160多万人,550万人是最终总计的数字,北方集团军群共有32万人,第1618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群和第101后方地区性司令部总计29个师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目的是歼灭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然后入侵列宁格勒。军群中央军群共64万人,下辖中央军群司令部、第4和第9集团军群、第2和第3装甲集群,共57个师,1个摩托化旅和大德意志装甲步兵团。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拥有令人闻风丧胆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战斗力极强,其主要作战目的是攻击白俄罗斯苏军,然后挺进莫斯科,直接进入苏联心脏地带。南部集团军群共58万人,下辖南部集团军群司令部、第6、11、17集团军群、第1装甲集群、第103后地区性司令部等58个师,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作战目的是向基辅和乌克兰方向推进,消灭驻扎在乌克兰的苏军,彻底阻断苏联与乌克兰的联系。
2023-06-13 08:59:151

盟军苦心制造的法莱兹包围圈,为何最后还有十万德军逃出生天呢?

1944年8月的法莱斯包围战是二战盟军在法国西北部实施的进攻战役。战役目的是合围并歼灭法莱斯、莫尔坦、阿让唐地域的德军集团。对盟军来说,法莱斯战役是一次成功的战役,德军装甲部队在盟军的狂轰滥炸下基本陷于瘫痪。不过,尽管盟军占据有利条件,却由于行动不果断而未能及时合围,未能歼灭德军第7集团军和第5装甲集团军。1944年7月18日,蒙哥马利指挥英国第2集团军发起代号为“古德沃德赛马场”的攻势。蒙哥马利发起攻势后,布雷德利指挥美军于7月18日占领圣洛,之后抓紧时间补充弹药、兵员,准备发起猛攻。美军这次进攻的代号是“眼镜蛇”,计划以空军的饱和轰炸开始,砸开德军防御的坚硬外壳。发起攻击时间原定为7月19日,后因天气恶劣而推迟到24日。由于“眼镜蛇”行动的成功,美第12集团军群在布雷德利的指挥下迅速推进。根据局势变化,布雷德利和蒙哥马利决定围歼在法莱斯附近的德军“B”集团军群的基本兵力——第5装甲军和第7集团军。盟军第12集团军群从南面对德军实施包围,盟军第21集团军群从北面实施包围。德军第5装甲军和第7集团军近20个师陷入法莱斯、阿让唐地域的“法莱斯口袋”。由于兵力占优,并完全掌握制空权,盟军司令部决定以美军第3集团军从勒芒地域向北,以加拿大第1集团军从法莱斯以北地域向南,对阿让唐实施南北对进突击,合围德军“法莱斯集团”。法莱斯包围战就此在特兰、阿让唐、维穆捷、尚布瓦等4个城市间的地域展开。8月10日美军第15团奉命向北推进,并于8月14日到达距法莱斯以南22公里的阿让唐,但布雷德利此时却命令部队停止向北推进,原地待命。正是由于这一决定使成千上万的德军得以逃脱。蒙哥马利则在8月15日完成了北部的防线部署,使美军可以进一步向北推进。8月19日,美军第90步兵师占领了距阿让唐东北10公里处的尚布瓦,并在此处与加拿大部队会师。此后,美军的攻击重点转向东部。20日,美军渡过塞纳河。24日,勒克莱尔指挥的法军装甲部队到达巴黎。8月25日和平解放巴黎。
2023-06-13 08:59:301

巴巴罗萨行动中的四个装甲集群最后怎么没了,是改编了还是被歼灭了

  首先,德军中没有装甲集团军群这样的编制。前期是装甲集群,后来升格为装甲集团军  (第4装甲集群)   第4装甲集群的前身是第16军,37年在柏林组建。41年2月在法国扩编为第4装甲集群,首任司令官是原16军军长霍普纳(此人也是国防军中对小胡子不买帐的人物之一,最后因参与720事件被绞死)。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隶属北方集团军群,编制内有41装甲军(军长莱因哈特,辖第1,第6装甲师,第26,第269步兵师)和第56装甲军(军长曼施坦因,辖第8装甲师,第3摩托化师和第290步兵师)。战争开始20天后,第4装甲集群已前进430英里,距离列宁格勒不足80英里。但由于步兵数量不足且跟进太慢,没能包围歼灭西北方面军主力。与此同时,第4装甲集群陷入了波罗地海沿岸的森林沼泽地带,每天平均只能前进1英里多一点。41年9月,第4装甲集群转隶中央集团军群,参与台风行动,10月7日与第3集群合围了在维亚兹马以西5个集团军的俄军,超过65万俄军成为战俘。  42年1月1日升格为第4装甲集团军,7天后霍普纳因莫斯科会战失败被撤职。42年夏季攻势时,第4装甲集团军隶属B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霍特,他一直任职到43年11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第4装甲集团军于8月1日正式参战,最初兵力弱的惊人,仅由48装甲军(军长肯普夫)和第4军组成,总共只有一个第24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和2步兵师。但它还是突破俄军顿河防线,将苏军逐出了卡拉奇,在这一带击溃了苏军约12个师,5个装甲旅,进逼阿勃加涅罗沃地区。俄军被迫抽调斯大林格勒方面军5个集团军的兵力组建新的东南方面军,于9日到10日发起反突击,第4装甲集团军被迫转入防御。  8月下旬,重新调整部署的第4装甲集团军从南面向斯大林格勒发起攻势,与第6集团军形成钳型攻势,29日进抵加夫里洛夫卡地区,威胁到斯大林格勒正面防御的苏军后方。这一危险形势迫使苏联最高统帅部将所有人员物资全部调往斯大林格勒,并派朱可夫到前线督战。9月10日,第48装甲军(也是第4装甲集团军唯一参与巷战的部队)突入市区,14日抵达伏尔加河畔,切断了俄军62,64集团军的联系,9月下旬占领斯大林格勒南部,随后该军调归B集团军群作为预备队,唯一的24装甲师转隶第6集团军指挥。  此时的第4装甲集团军担任斯大林格勒南部通道侧翼防卫任务,但集团军有名无实,全军已没有一个装甲师。只辖德国第4军和罗马尼亚第6军(加上预备队,共3个德国师和7个罗马尼亚师)  11月下旬,第4装甲集团军部分部队(第4军)连同第6集团军一起被俄军合围在斯大林格勒。集团军转隶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接受了第57装甲军(含第6,第17和第23装甲师,其中第6装甲师是刚从法国调来齐装满员师,第17和第23师各只有30辆坦克),和两个罗马尼亚军。在解围行动中,第57装甲军最远突进到距第6集团军仅20英里地区。但保卢斯在未得到小胡子允许下,与缺乏燃料为由拒绝向该部主动靠近。12月27日,第57装甲军被迫撤退。  在随后的撤退中,第4装甲集团军担任南方集团军群的后卫任务,顺利完成掩护任务,并在43年2、3月间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中成功歼灭波波夫坦克军,将战线恢复至41年冬天的态势。当时集团军辖48,57装甲军(3装甲2步兵师)和鼎鼎大名的第2党卫军装甲军。  库尔斯克战役之后,第4装甲集团军还参加了查而科夫,基辅等地区的防御作战行动,后隶属于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转战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地,维斯图拉河防线坚守至45年1月被俄军击溃,随后经由波兰撤退到奥德河防线,45年5月于易北河附 近投降。  历任指挥官如下:  埃里希·霍普纳 41.2.15-42.1.7  理查德·鲁奥夫 42.1.8-42.531  赫尔曼·霍特 42.5.31-43.11.26  埃尔哈德·劳斯 43.11.26-44.5.18  约瑟夫·哈尔佩 43.5.18-44.6.28  瓦尔滕·内林 44.6.28-44.8.5  赫尔曼·巴尔克 44.8.5-44.9.21  弗里茨·格雷泽尔 44.9.21-45.5.8  补充回答: 德国第三装甲集团军  1941年12月由德国第三装甲集群改编而成。1937年,作为该部前身的德国第十五军组建,指挥3个轻型师。1939年9月,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先以德国第十五摩托化军而后以德国霍特装甲集群的番号参加西方战役。1941年,以德国第三装甲集群的番号在东线德军编成内。1941年12月,该部改编为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1941年至1945年,先后在苏德战场中部、波兰、东普鲁士和德国东北部作战。1945年5月,该部投降。大战期间历任装甲集团军总司为令汉斯·赖因哈特、艾哈德·劳斯和哈索·冯·曼陀菲尔  德国第五装甲集团军
2023-06-13 09:00:102

希特勒有什么出名的军队

比较有代表性的部队:骷髅师(帽徽上都有一个骷髅头标志),帝国师(很有名的),希特勒青年师(大部分人员都很年轻,但战斗意志超强),党卫军第一装甲师(也就是ss第一装甲师,又称希特勒师,战斗力强悍),维京师,欧根亲王师。大兵团的话,有在斯大林格勒被歼灭的第六集团军(很多人都知道)苏德战场三大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西线战场:A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C集团军群,D集团军群
2023-06-13 09:00:283

二次世界大战--贝尔格莱德

分类: 社会民生 >> 军事 解析: 贝尔格莱德战役 1944年9月28日—10月2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中苏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南斯拉夫人民 *** 和保加利亚祖国阵线军队为粉碎德军驻南斯拉夫集团和解放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而实施的进攻战役,与东喀尔巴阡战役、布达佩斯战役一起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九次打击。 贝尔格莱德战役开始时的情况是:乌克兰第3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托尔布欣)于9月底进抵保南边界维丁地域;南面,保加利亚第1、第2、第4集团军则在皮罗特到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三国交界处的正面上展开。苏军已有可能对南斯拉夫人民 *** 反抗德国侵略者的斗争提供直接的军事援助,在此以前南军已解放了大片国土。但是,直至1944年9月前,南斯拉夫所有重要城市、主要铁路和公路仍在敌人手中。德军“F”集团军群(司令为陆军元帅魏克斯)辖坦克第2集团军、“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和一些独立部队,继续在南斯拉夫领土上实施战斗行动。南斯拉夫境内的德军总数约为57万人。 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出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 *** 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役目的是以乌克兰第3方面军和保军从东面,南军从西、南、东三面分别实施突击达成。 参加战役的有:乌克兰第3方面军所属第57集团军(司令为加根中将)、空军第17集团军(司令为苏杰茨空军上将)、近卫机械化第4军、步兵第236师、独立摩托化步兵第5旅、近卫第1筑垒地域以及多瑙河区舰队,计有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炮235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358辆,飞机1292架,战斗舰艇约80艘(多为装甲艇)。乌克兰第3方面军基本兵力,即第57集团军、近卫机械化第4军由拉杜耶瓦茨、库拉、维丁地域向贝尔格莱德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所属第46集团军(司令为什列明中将)近卫步兵第10军和空军第5集团军(司令为戈留诺夫空军上将)一部应积极配合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行动。南斯拉夫方面参加战役的有第1集团军级集群(无产者第1军、第12军和由数个师编成的一个战役集群),第13、第14、第15、第16军,保加利亚方面参加战役的有第1、第2、第4集团军。 进攻于9月28日以第57集团军的突击开始,该集团军在航空兵支援下突破敌边境防御地区,越过东塞尔维亚山脉,于10月8日进抵摩拉瓦河,从行进间强渡了该河,在西岸夺取了两个登陆场,保障了近卫机械化第4军于10月12日进入交战。集团军向南斯拉夫腹地推进130公里。多瑙河区舰队对进攻的军队实施支援,可*地保障了第57集团军右翼,并担任军队、技术兵器和各种物资的输送。友邻的行动也很顺利:右邻第46集团军近卫步兵第10军在贝尔格莱德东北40公里宽的地段进抵多瑙河,以1个师的兵力会同南军部队强渡了该河;左邻保加利亚第2集团军已逼近尼什、莱斯科瓦茨。尔后,乌克兰第3方面军与南军第14军协同发展进攻,切断了德军在摩拉瓦河河谷的主要交通线。在帕兰卡以西与南军第1集团军级集群的部队会合,在斯梅代雷沃以西共同围歼了两万之众的德军集团,并于10月20日解放了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苏、南、保三国军队经多次顽强战斗,攻占了尼什(10月14日)、克拉列沃(10月21日)这两个大的道路枢纽和敌军坚固据点,切断了德军统帅部从巴尔干半岛南部撤军所必经的萨洛尼卡—贝尔格莱德主要交通线。空军第17集团军在战役过程 *** 出动飞机4678架次,对乌克兰第3方面军和南斯拉夫人民 *** 顺利完成任务起了重要作用。 点评:贝尔格莱德战役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在这次战役中,德军“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被粉碎,“E”集团军群的很大部分遭重创,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和塞尔维亚大部获得解放。“E”集团军群已无法沿摩拉瓦河河谷撤退,而被迫沿难以通行的山路退却,沿途遭到南军不间断的突击,伤亡很大。南斯拉夫人民 *** 有了建立绵亘战线的可能。解放全国的有利条件已经具备。南斯拉夫和苏联人民的战斗联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为了表彰参战人员在攻占贝尔格莱德各次战斗中表现的英勇无畏精神,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团授予2000多名苏军官兵勋章和奖章。13名军人被授予南斯拉夫人民英雄称号。南斯拉夫人民 *** 300名指战员被授予苏联勋章和奖章。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45年6月19日命令,颁发了“解放贝尔格莱德”奖章,授予贝尔格莱德战役参加者。20个战功卓著的部队和兵团被授予“贝尔格莱德”荣誉称号。
2023-06-13 09:00:341

二战时德国的军队怎么分类的?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①1941年由德国B集团军群改编而成,下辖德国第六集团军和第十八集团军。其前身为1939年组建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和1940年由此改编的德国B集团军群。1941年6月起参加侵略苏联的战争,战争初期下辖德国第四集团军、第九集团军、第二装甲集群和第三装甲集群。在莫斯科战役中被击败。1943年参加库尔斯克战役。1944年在维捷布斯克—明斯克地区遭受重创,后通过波兰撤退。1945年1月,重新改编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在东普鲁士作战。1945年4月2日,该部解散。历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为费多尔·冯·博克、贡特尔·冯·克卢格、恩斯特·布施、沃尔特·莫德尔和汉斯·赖因哈特。参见“德国B集团军群”、“德国北方集团军群”。 ②1945年1月由德国A集团军群(其前身先后为德国顿河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和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5年5月,该部被苏军围歼。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为费迪南德·舍内尔。参见“德国顿河集团军群”、“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和“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 德国北方集团军群 ①1939年8月组建,下辖德国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参加波兰战役。1939年10月,该部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威廉·冯·勒布。 ②1941年由德国C集团军群改编而成(德国C集团军群于1939年在齐格菲防线组建)。1941年6月起参加侵略苏联的战争,征服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战争初期下辖德国第十六集团军、第十八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群。1942年1月至1944年,围困列宁格勒并在伊尔门湖地区作战。1944年,撤退至纳尔瓦河—派帕斯河一线。1944年9月,撤退至库尔兰袋形地区。1945年1月,该部改编为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向苏军投降。历任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威廉·冯·勒布、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沃尔特·莫德尔、格奥尔格·林德曼、约翰内斯·弗里斯纳、费迪南德·舍内尔和洛塔尔·伦杜利克。参见“德国C集团军群”、“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 ③1945年4月由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5年4月,该部被解散。历任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洛塔尔·伦杜利克和沃尔特·魏斯。参见“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 德国顿河集团军群 中央集军群总司令:费迪南德·舍内尔 1942年11月由德国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扩编而成,下辖德国第六集团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第四集团军,担负斯大林格勒的解围作战行动。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里希·冯·曼斯坦因。1943年2月,该部改编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里希·冯·曼斯坦因。1944年l3月,该部改编为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历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沃尔特·莫德尔和约瑟夫·哈尔佩。2944年9月,该部改编为德国A集团军群。历任A集团军群总司令为约瑟夫·哈尔佩和费迪南德·舍内尔。1945年1月,该部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在波希米亚地区被歼。参见“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德国北l乌克兰集团军群”、“德国A集团军群”和“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
2023-06-13 09:00:433

求二战德国陆军总数 以及东线西线兵力分布

1、德军前后共有1300万人参战,阵亡大约400万人左右。军队的总规模大约维持在500万人左右。2、在二战中德国陆军的东西线兵力分布是一直在改变的,具体如下:一支部队在本土或东普鲁士组建完成后,开往东线(1944年前),人员损失惨重,或需要大规模换装则撤回本土或西线待命。因此,1944年前,有大量野战部队被换防到西线休整。1943年后由于盟军接连在西西里,诺曼底大规模登陆,大量原先在东线编制下的部队被调往西线,而部分原先在西线休整的部队被补充到东线。可以说,从对苏战争打响,这种换防和部队调动就没有停止过。扩展资料二战起因:1、经济危机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2、法西斯独裁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意志第三帝国上台,2月制造国会纵火案,3月通过《授权法》,继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笼,至次年8月颁布《国家元首法》,对国家生活进行了全面改组,建立起集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并且加紧扩军备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战
2023-06-13 09:01:133

求二战黄色计划德国作战序列

1、龙德施泰德上将指挥的A集团军群担负主攻,下辖第4、12和16集团军,共44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由第3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展开于亚琛至摩泽尔河一线2、博克上将指挥的B集团军群,下辖第6和第18集团军,共28个师(其中3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由第2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展开于荷兰、比利时国境至亚琛一线3、莱布上将指挥的C集团军群,下辖第1和第7集团军,共17个师(其中1个摩托化师),位于马奇诺防线正面,担负佯攻德军在莱茵河地区还部署47个师(其中1个摩托化师),作为预备队,其中20个师作为各集团军群的预备队,听从于各集团军群的调遣,另外27个师则作为总预备队,由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英法联军103个师,分为三个集团军群:第1集团军群,下辖法军第1、2、9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共51个师,部署在法、比边境和法国北部;第2集团军群,下辖法军第3、4、5集团军,共25个师,部署在马奇诺防线正面;第3集团军群,下辖第6、8集团军,共18个师,部署在马奇诺防线后面;还有9个师作为战略预备队。此外法军第10集团军,部署在法国与意大利边境
2023-06-13 09:01:571

二战时期德国用了多少士兵入侵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德军共集中了62个师,88.6万人,2800辆坦克,1939架飞机,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组成了南路和北路两个集团军群。南路集团军群由陆军一级上将伦德施泰特指挥,下辖布拉斯科维兹上将的第8集团军、赖歇瑙上将的第10集团军和利斯特上将的第14集团军,共8个步兵军和4个装甲军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闪电战。波兰能集结到的35个师跟豆腐一样完全没有任何战斗力。在战争中,波军伤亡20万人,被俘40余万人。德军亡1.06万人,伤3.3万人,失踪3400人。这是比较牛逼的.
2023-06-13 09:02:065

罗斯托夫战役的详细经过以及结果如何

罗斯托夫战役的详细经过以及结果如何战役开始前,苏军人数与德军相等,炮兵几乎多2倍(在主要突击方向),航空兵多50%。但德军的坦克比苏军多1倍。战役由西南战区司令苏联元帅铁木辛哥负责总指挥。5日晨,法西斯德军发起进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G.龙德施泰特元帅)首脑力图避免在罗斯托夫接近地进行持久战斗,打算以坦克第1集团军的深远包围机动,从北和东北经季亚科沃、沙赫特、新切尔卡斯克迂回罗斯托夫,并合围第9集团军和独立第56集团军。德军第17集团军一部和意大利远征军向伏罗希洛夫格勒实施进攻,以牵制南方面军其余兵力和保障坦克第1集团军战果。主要斗争在第9集团军右翼展开,敌人在此实施主要突击。进攻第一日,仅在步兵第186师地带内就击毁坦克29辆。11月6—7日,第9集团军部队实施了强大反冲击。方面军航空兵给了防御军队以巨大支援,对德军坦克集团实施突击,并从空中掩护地面军队。至11月11日前,德军楔入第9集团军防御30公里。但由于损失重大,“南方”集团军群首脑被迫放弃其最初企图。坦克第1集团军受领的任务是改变突击方向,从北实施进攻,以攻占罗斯托夫。至11月16日日终前,该集团军突击集团向南推进至格涅拉利斯科耶普加乔夫一线。11月17日,南方面军转入反攻,开始了罗斯托夫进攻战役(1941),在此役过程中也决定了罗斯托夫争夺战的结局。11月17日,苏军开始进攻。同日,德军变更兵力部署后,也再度向罗斯托夫方向发起进攻。德军坦克第1集团军从北面向罗斯托夫实施了突击。起初,南方面军的进攻发展缓慢。由于天气不宜飞行,方面军航空兵在战役头3天未能对陆军部队进行必要的支援。第37集团军进展最大,4昼夜推进30—35公里。与此同时,德军利用坦克优势突向罗斯托夫,并于11月21日夺占该市。独立第56集团军被迫退至顿河对岸和罗斯托夫以东。然而南方面军突击集团继续前进,于26日进抵图兹洛夫河地区,对夺取了罗斯托夫的敌军翼侧和后方造成现实威胁。坦克第1集团军被迫停止进攻,将其一部兵力从罗斯托夫北调,以便在图兹洛夫河右岸组织对第37、第9集团军的防御。11月27日,南方面军突击集团和第56集团军(11月23日编入南方面军),从西北和南向罗斯托夫转入进攻。德军在被合围的威胁下,开始将其军队撤出罗斯托夫。11月29日,第56、第9集团军部队在罗斯托夫民兵和游击队配合下,肃清了市内德军。苏军追击被击溃的敌人各师时,于12月2日前出至米乌斯河,在此被德军预有准备的防御所阻止。第12集团军在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该集团军以顽强的防御迟滞了德军进攻,使其未能突向南方面军进攻军队的翼侧和后方。在罗斯托夫战役中,苏军共毙伤德军2万余人,击毁和缴获德军坦克275辆、火炮470门,迫使德军西撤60-80公里。罗斯托夫防御战役结果,敌人在罗斯托夫附近合围南方面军和突向高加索的计划被打破。在第9集团军地带巧妙组织对坦克的防御,苏军的坚定性和英雄主义精神,对取得战役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战役经验表明,组织良好的火力配系,首先是炮兵火力配系,以及保持军队在防御中的坚定性,能够顺利抗击敌人重兵坦克集团的突击。
2023-06-13 09:02:271

德波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

1939年3月21日,德国最后通牒波兰,要求它把但泽割让给德国,并且把在“波兰走廊”建筑公路、铁路的权利也转让给它。波兰拒绝了这些要求。4月3日法西斯德军最高统帅部下达关于制定对波作战计划的指示。4月1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备战的训令。根据这个训令,拟定了战役计划。这个战役计划规定德国武装力量突然入侵波兰,其目的是破坏波武装力量的动员与集结。一方面从西里西亚,另一方面从波莫瑞和东普鲁士实施向心突击,其任务是歼灭位于维斯瓦和纳雷夫河以西的波军主力。法西斯德军指挥部为袭击波兰预先隐蔽地展开了军队集团。在波莫尔和东普鲁士集结了由21个师编成的“北方”集团军群。在德国西里西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展开了由33个师编成的“南方”集团军群。这两个集群分别由第1航空队和第4航空队担任配合。若把对付波兰预备队考虑进去,总共集中了62个师,160万人,2800辆坦克、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约2000架飞机。地主资产阶级的波兰政府在法西斯德国进攻的威胁面前了1939年3月与英法结盟。在人数和装备方面波军较之法西斯德军大为逊色。波兰为反对侵略者可以出动39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3个山地步兵旅、2个装甲摩托化旅、近80个民防营,共约100万人、220辆轻型坦克和650辆超轻型坦克、4300门火炮和迫击炮、407架作战飞机。在波兰海军的编制内有16艘战斗舰艇和辅助船只。在战斗行动开始前,波兰武装力量的动员和展开尚未完成。波军指挥部在防御地区展开了24个步兵师,8个骑兵旅、1个装甲摩托化旅、3个山地步兵旅和56个民防营。在战争初期波军仍在继续展开。波军总司令部计划进行战略防御,阻止敌人,为英法联军准备进攻赢得时间,而在以后根据形势采取行动。波军主力沿德波边境展开。在北边占领防线的是“莫德林”集团军、“维希库夫”战役集群和“纳雷夫”战役集群;在“波兰走廊”是“波莫瑞”集团军;在波兹南省西部是“波兹南”集团军。“罗兹”集团军掩护去罗兹和华沙方向。在琴斯托霍瓦、卡托维兹、克拉科夫地域集结了“克拉科夫”集团军。保卫南部边界的任务由“喀尔巴阡”集团军担任。在凯尔采、托马舒夫—马佐维茨基、腊多姆地域的第2梯队中有“普里索”集团军。1939年8月31日德国在其与波兰接壤的格列维策城蓄意挑衅以制造进攻波兰的借口。1939年9月1日4时45分法西斯德军的航空兵对波兰机场、交通枢纽、铁路、经济和行政中心实施突击。预先开到波兰沿岸的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战列舰向费斯泰尔普拉塔半岛开火。法西斯德国第4集团军开始从波莫瑞向赫翁诺进攻,突破了波兰“波莫瑞”集团军的防线,并于9月4日前出到维斯瓦附近。法西斯德国第3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实施突击,夺取了姆拉法,并于9月7日前出到纳雷夫河。“南方”集团军群向塔尔努夫、克拉科夫、彼得库夫、罗兹展开进攻。波兰的“罗兹”、“克拉科夫”和“喀尔巴阡”3个集团军的抵抗被击破。法西斯德军使用坦克师和摩托化师迅速向波兰腹地推进。波兰“普里索”集团军未完成集结就仓促与突入之敌作战,结果被歼灭。9月8日法西斯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先遣兵团逼近华沙。海军只有5艘潜艇和3艘驱逐舰冲了出去,并驶向英国和瑞典,其余舰艇被法西斯德国航空兵击沉。波兰政府再三请求盟国立刻给予支援。根据军事协定,英法本应以航空兵对德国实施突击并以法军主力对德国西部边境实施进攻。9月3日英法形式上对德宣战,但是实际上没有给予波兰任何援助。盟军指挥部虽在兵力和兵器上拥有优势,但没有采取坚决行动。只是在9月9日法军才开始对萨尔实施有限目的进攻,但是根据同盟国最高会议的决定,这一进攻于9月12日就停止了。英法军队始终是消极的,他们违背了英法政府对波兰许下的诺言且置自身的战略利益于不顾。其实,英法统治集团之所以背叛自己的盟国,是有其政治企图的,即把法西斯德国的侵略向东引向苏联。法西斯德军继续向波兰境内迅速推进。“北方”集团军群进攻谢德尔采、布列斯特,从东面向华沙迂回;“南方”集团军群继续消灭在桑河与维斯瓦河之间的波军集团,向卢布林实施突击并从南面进攻华沙。波兰的“波兹南”集团军在库特诺地域实施的反突击阻止了法西斯德国第8集团军的前进,但是没能改变总的形势。9月15日法西斯德军占领卢布林,并抵近布列斯特。9月16日“南方”集团军群在弗洛达瓦地域与“北方”集团军群会师。对波军主力的包围圈已经形成。9月16日波兰政府逃往罗马尼亚,置军队和人民的命运于不顾。自从波兰政府出逃以后,爱国者继续与法西斯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但这只是一些孤立的抵抗基点。到9月26日在托马舒夫—柳别利斯卡地区一直在进行战斗,莫德林要塞的抵抗持续到9月30日,而波兰的守备部队直到10月2日还在海尔半岛上作战。
2023-06-13 09:04:371

列宁格勒保卫战中苏德双方各投入兵力多少,双方伤亡比例是多少?

列宁格勒被围九百天,苏联军民死亡九十余万人,消灭二十多万德军。德军方面  “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为勒布元帅)辖第16集团军(司令官为布施上将)、第18集团军(司令官为屈希勒尔上将)和坦克第4集群(司令官为霍普纳上将)(共29个师,内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在东普鲁士以及克莱佩达(梅梅尔)至戈乌达普正面展开,其任务是粉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苏军,并在“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为博克元帅)一部兵力和从芬兰进攻的军队协同下夺取列宁格勒、喀琅施塔得。第1航空队共760架作战飞机,支援“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在芬兰东南部,两个芬兰集团军辖15个步兵师(内1个德国师)又3个旅,应在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之间以及卡累利阿地峡转入进攻,与德军会合于斯维里河及列宁格勒地域。在芬兰集中的部队发出的行动,由德军第5航空队(240架飞机)和芬兰空军(307架飞机)进行支援。  苏军方面  苏军的掩护军队在德军优势兵力压击下被迫向腹地退却,德军于1941年7月1口日从韦利卡亚河地区发动直取列宁格勒的进攻。此时与德军对峙的是:北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中将)辖第7、第23集团军(共8个师),西北方面军(司令为索边尼科夫少将)辖第8、第11、第27集团军(31个师、另2个旅),有22个师的人员和技术兵器损失50%以上。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考虑到德军可能突击列宁格勒,遂将芬兰湾至伊尔门湖之间的防御地带移交北方面军,调其一部兵力从南面参加防守该市。卢加河是列宁格勒南面的重要屏障,北方面军首长建立的卢加战役集群(6个步兵师、2个民兵师、2所列宁格勒军校、1个独立山地步兵旅)在皮亚德舍夫中将指挥下已于战斗开始前向卢加河开进。
2023-06-13 09:04:521

闪击波兰战役

波兰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被迫割让大片土地,但泽被划归波兰辟为自由市,通往波罗的海的“波兰走廊”将原本连成一片的德国领土分成了两块,位于“走廊”之东的东普鲁士成了远离德国本土的“孤岛”。因此德国人一直对失去但泽和“走廊”地区耿耿于怀。希特勒上台后便发誓要报这一箭之仇,他以极快的速度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间就把德国从《凡尔赛条约》的受辱者变成欧洲最大的军事强国。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随即要求波兰归还但泽并解决波兰走廊问题,遭到波兰拒绝。3月23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然后于31日对波兰的安全给予保证。有了英法的保证,波兰态度更加坚决。1939年4月3日,希特勒下达了代号为“白色方案”的秘密指令,要求德国三军部队于9月1日前完成对波兰作战的准备工作。希特勒在指令中强调指出:“一切努力和准备工作,必须集中于发动巨大的突然袭击”。 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军统帅部计划以快速兵团和强大的空军,实施突然袭击,闪电般摧毁波军防线,占领波兰西部和南部工业区,继而长驱直入波兰腹地,围歼各个孤立的波兰军团,力求在半个月内结束战争,然后回师增援可能遭到英法进攻的西线。为此,德军共集中了62个师,88.6万人,2800辆坦克,1939架飞机,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组成了南路和北路两个集团军群。南路集团军群由陆军一级上将伦德施泰特指挥,下辖布拉斯科维兹上将的第8集团军、赖歇瑙上将的第10集团军和利斯特上将的第14集团军,共8个步兵军和4个装甲军。其任务是首先歼灭西里西亚地区的波军集团,而后从西南方向迂回华沙;北路集团军群由陆军一级上将包克指挥,下辖屈希勒尔上将的第3集团军和克鲁格上将的第4集团军,共5个步兵军和1个装甲军。其任务是首先切切断“波兰走廊”,彻底围歼集结在这里的波军集团,而后从东普鲁士南下,从背面攻击维斯瓦河上的波军,并从东北方向迂回华沙。 波军统帅部也制定了代号为“西方计划”的对德作战计划,该计划规定:如果德国进攻波兰,乘德军主力尚未东调之机,波军首先向北进攻,夺取德国的东普鲁士,以消除北方威胁,在西部和西南边境采取守势,阻止德军的进攻,等待英法在西线发起攻击,东西夹击,打败德国。为此,波军共动员了40个师又22个旅,870辆轻型坦克,824架飞机和4300门火炮。组成了波莫瑞、莫德林、波兹南、罗兹、克拉可夫、喀尔巴阡、纳雷夫7个集团军,沿北部边境部署了2个集团军,沿西和西南部边境部署了4个集团军,另外1个集团军部署在维斯瓦河以东地区,作为预备队。 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于8月23日与苏联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达成了共同瓜分波兰的秘密议定书。希特勒得到苏联的一纸保证后,当即下令于26日凌晨4时30分发起攻击。但到了25日夜间,攻击令却被突然取消了,一些提前开动的部队又被召了回来。原来英波两国于25日正式签订了互助协定,意大利拒绝站在德国一边参加战争。鉴于这种情况,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建议希特勒收回进攻命令,以便争取时间,对局势重新考虑。虽然战争暂时没有发生,但是到了8月31日,希特勒还是下定决心破釜沉舟,不惜冒与英法发生大战的风险,下达了第一号作战指令,命令德军于9月1日凌晨发起攻击。他要求德国军人要有铁一般的意志和决心,速战速决,不给波兰以任何喘息机会。他说:“如果部队停止不前,那就是指挥官的责任。在战争中要不惜任何手段取得胜利,在胜利后人们是不会追究胜利者的。”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几分钟后波兰人便第一次尝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来自空中的突然死亡与毁灭的滋味。边境上万炮齐鸣,炮弹如雨般倾泻到波军阵地上。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霍尔斯坦”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波军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它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当天上午10时,希特勒兴奋地向国会宣布,帝国军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他宣称,“从现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国的一名军人,我又穿上这身对我来说最为神圣、最为宝贵的军服。在最后的胜利之前,我决不脱下这身军服,要不就以身殉国。”希特勒的演说激起了议员们一阵阵狂热的欢呼。 9月3日上午9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英国即将向德国宣战。据希特勒的译员希米德回忆,当希特勒接到英国的最后通牒时,他沉默静坐不动。而戈林则回过头来对他说:“假使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那么上帝应该饶恕我们。”正午时,法国也向德国发出类似的最后通牒,其期限为下午5时。德国对英法两国的最后通牒,均置之不作答。于是,英法两国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当晚,希特勒将他的办公地点从柏林的总理府移到了“亚美尼亚”号火车专列上,乘车去前线视察,并在火车上处理东线和西线的战事。 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境腹地突进。伦斯德的南路集团军群以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为中路主力,以利斯特的第14集团军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集团军掩护下,从西面和西南面向维斯瓦河中游挺进;包克的北路集团军群以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为主力,向东直插“波兰走廊”,另以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向南直扑华沙及华沙后方的布格河。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率领第19装甲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第19装甲军隶属北路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辖有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1个步兵师。它既是第4集团军的中路,又是集团军的攻击前锋。开战后,古德里安率部迅速突破波兰边境防线,9月1日晚渡过布拉希河,9月3日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波兰走廊”地区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合围。在围歼波军的作战中,被围的波军显然还不了解坦克的性能,以为坦克的装甲不过是些用锡板做成的伪装物,是用来吓唬人的。于是波兰骑兵蜂拥而上,用他们的手中的马刀和长矛向德军的坦克发起猛攻。德军见状大吃一惊,但很快就清醒过来,毫不留情地用坦克炮和机枪向波军扫射,用履带碾压波军。波兰骑士想象中的战场决斗化成了一场实力悬殊的屠杀。古德里安战后在其回忆录中描述道:“到9月3日,我们对敌人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当前的敌军都被包围在希维兹以北和格劳顿兹以西的森林地区里面。波兰的骑兵,因为不懂得我们坦克的性能,结果遭到了极大的损失。有一个波兰炮兵团正向维斯托拉方向行动,途中为我们的坦克所追上,全部被歼灭,只有两门炮有过发射的机会。波兰的步兵也死伤惨重。他们一部分架桥纵列在撤退中被捕获,其余全被歼灭。”至9月4日,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全部被歼灭,而古德里安指挥的4个师一共只死亡150人,伤700人。第二天,希特勒来到第19装甲军视察,古德里安在向希特勒谈论这次作战的主要经验时说:“波兰人的勇敢和坚强是不可低估的,甚至是令人吃惊的。但在这次战役中我们的损失之所以会这样小,完全是因为我们的坦克发挥了高度威力的缘故。”古德里安对于坦克集群的结论,给希特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波军统率部原以为战争会像以往那样缓慢地展开,德军会先以轻骑兵进行前卫活动,然后以重骑兵进行冲击,对德军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闪击战”毫无准备。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就此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波军首脑)的思想落后了80年。”而波军统帅部又对自己的军事力量过于自信,并指望英法的援助,因此便把部队全部部署在德波边境,以为只要实施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取得胜利。这种毫无进退伸缩弹性的部署,使波军在德军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下不是被歼灭就是被分割包围,成为留在德军后面的孤军,抵抗迅速土崩瓦解。英法虽然在西线陈兵百万,却按兵不动,宣而不战。英国军事史家富勒写道:“当波兰正被消灭之时,西线也正发生了一场令人惊奇的冲突。它很快就被称为‘奇怪的战争",而更好的名称是‘静坐战"。”9月6日,波军总司令斯密格莱.利兹元帅下令所有部队撤至维斯瓦河以东,组成维斯瓦河——桑河线。波兰政府当日仓惶撤离华沙迁往卢布林。大局已基本决定。冯.伏尔曼上校对希特勒说:“剩下来的只不过是打一只兔子,从军事角度看,战争已经结束。” 至9月7日,伦斯德的南路集团军群重创波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集团军,占领了波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其中路第10集团军的前锋霍普勒的第16装甲军于9月8进抵华沙南郊,从南面切断了波军“波兹南”集团军退路。包克的北路集团军群全歼了波军“波莫瑞”集团军并重创波“莫德林”集团军,占领了“波兰走廊”,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 9月8日,北路集团军群所属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和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从北和西北向华沙总方向实施突击,9月11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渡过纳雷夫河,开始向华沙后方的布格河迅速推进。9月14日,南路集团军群所属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和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集团军在维斯瓦河以西一举合围从波兹南和罗兹地区撤退的波军,占领了波兰中部地区,使华沙处于半被合围的状态。至9月15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包围了布列斯特,其第3装甲师和第2摩托化师继续向南推进,以便与南路集团军群的右翼利斯特的第14集团军完成最后的纵深合围。与此同时,第14集团军的前锋克莱斯特的第22装甲军,包围了科沃夫之后继续北进,16日在符活达瓦地区与北路集团军群会师,合围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与维斯瓦河三角地带的波军。9月17日,德军在完成华沙的合围后,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而波兰政府和波军统帅部已于16日越国边界逃往罗马尼亚。 早已同德国商量好瓜分波兰的苏联,只因与波兰签有互不侵犯条约而始终不便动手。波兰政府的出逃,终于使苏联找到了“体面”出兵波兰的借口。苏联政府宣称: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波兰东部地区。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的率领下,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退推进。9月18日,德苏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力托夫斯克会师。希特勒希望赶紧占领华沙,命令德军必须在9月底之前拿下华沙。 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外围的要塞、据点及重要补给中心进行炮击。随后,德第8集团军开始向华沙发起攻击。9月26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9月27日,华沙守军停止抵抗。9月28日,华沙守军司令向德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9月29日,莫德林要塞投降。至10月2日,进行抵抗的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在波德战争中,波军伤亡20万人,被俘40余万人。德军亡1.06万人,伤3.3万人,失踪3400人。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总结波兰战役时说:“1939年的战事结局,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在东方,一支陈旧得无法救药的军队,为一支应用新技术的小坦克部队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在西方,一支动作迟缓的军队,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压力。”
2023-06-13 09:05:001

帮我查第二次世界大期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国家在军事,政治上的合作,要具体的事例

【1943年】7月 西西里岛登陆战 8月 意大利战役【1944年】 6月 诺曼底登陆 12月 阿登战役【1945年】 3月 强渡莱茵河 3月 易北河会师
2023-06-13 09:05:072

纳粹十大元帅是谁啊?

德国二战27名元帅: 姓名 军衔 授衔时间 最高任职 戈林 空军元帅1935 帝国元帅1940 总理兼内政部长 冯.布隆贝格 陆军元帅 1936 国防部长 冯.布劳希奇 陆军元帅 1940 陆军总司令 冯.博克 陆军元帅 1940 B集团军群总司令,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凯特尔 陆军元帅 1940 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 克卢格 陆军元帅 1940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勒布 陆军元帅 1940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利斯特 陆军元帅 1940 A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龙德施泰德 陆军元帅 1940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 冯.维茨勒本 陆军元帅 1940 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 冯.赖歇瑙 陆军元帅 1940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屈希勒尔 陆军元帅 1942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曼施泰因 陆军元帅 1942 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 隆美尔 陆军元帅 1942 北非远征军司令,意大利北部集团军群总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布施 陆军元帅 1943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克莱斯特 陆军元帅 1943 A集团军群总司令 保卢斯 陆军元帅 1943 6集团军司令 冯.魏克斯 陆军元帅 1943 F集团军群总司令 莫德尔 陆军元帅 1944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舍尔纳 陆军元帅 1945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雷德尔 海军元帅 1939 海军总司令 邓尼茨 海军元帅 1943 海军总司令,德国总统 米尔契 空军元帅 1940 空军总监 凯塞林 空军元帅 1940 空军南军区总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 施佩勒 空军元帅 1940 驻法国空军总司令 冯.里希德霍芬 空军元帅 1943 第二航空队司令 冯.格莱姆 空军元帅 1945 空军总司令
2023-06-13 09:05:164

苏联卫国战争重要战役有哪些

苏联卫国战争重要战役有哪些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役,那么按开始时间顺序是: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会战、基辅会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会战、白俄罗斯战役、维斯瓦河—奥德河战役、柏林战役。接下来小编来分别介绍下这些战役。列宁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战役,又称为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3年1月18日,一条狭窄的通往城市的陆上通道被建立为止,而围攻全面结束于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围城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列宁格勒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摇篮,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海港和铁路、河运枢纽,也是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罗萨”计划时,一再强调要攻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发祥地”--列宁格勒,并狂妄地叫嚣一定要把这个城市"从地球上抹掉"。战争开始时希特勒妄图占领城市,但未能得逞,而后进行了长达900天的围困作战。列宁格勒在被围困的期间,城外的沙皇的宫殿和其他历史名胜大部分被抢劫,然后摧毁。许多工厂,学校,医院等民用基础设施被空袭和远程大炮摧毁。871天的围困导致高达1500000士兵和平民死亡。城市的平民受到极端饥饿的威胁。在1942年1月至2月每天死亡约7000 - 10 000名居民,其中大部分缘于饥饿。莫斯科会战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基辅会战基辅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7月7日发生于乌克兰的一场大型包围战,它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它作为巴巴罗萨作战在1941年8月23日至1941年9月26日,在苏联历史中它被称为基辅防御战役。战役空前惨烈,9月20日,基辅城被德第6集团军攻占。同日,德军第46装甲军赶到,并作为生力军投入战斗。与此同时,苏军也不断地投入生力军,试图协助被困苏军突围,但均被德军击退。至9月26日,基辅会战结束,苏军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大部,第40、第38集团军之一部被歼灭,65万人被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万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库尔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会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一场对攻战役,在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近8000辆坦克。参战双方共投入了约280万名士兵,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5000架,也创下两个纪录就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最大规模单日空战。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大规模进攻,意图通过对苏军造成大量伤亡从而全面夺回战略主动权,因希特勒的阻挠使得对苏军发动进攻的时间不断延后,苏军事先已获取德军要进攻的情报并已建立三道纵深梯次防御线。白俄罗斯战役白俄罗斯战役于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实施的最大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之一。是苏联红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五次打击。苏联红军使用集中的火炮、坦克和作战飞机之多。用两侧平行追击结合正面追击在深远纵深合围德军重兵集团,以及炮兵使用两层徐进弹幕射击,均为苏德战争爆发以来的首次。航空兵出动飞机15.3万架次,在苏联红军战史上是最多的一次。维斯瓦河—奥德河战役维斯瓦河—奥德河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在维斯瓦河和奥德河之间地域与德军进行的一次主力决战。参战苏军是科涅夫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共200万人;德军是哈尔佩指挥的“A”集团军群56万人。1945年1月12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发起进攻,17日解放华沙,19日攻占克拉科夫,23日前出到奥德河;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亦于14日发起进攻,25日突破敌军波兹南防线,2月3日前出到奥德河,战斗结束。该战役全歼德军35个师、击溃25个师,解放了波兰大部分领土。柏林战役苏军共集中了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三个方面军270个师和骑兵师,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军,共250万部队,另配属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当面之敌为德军 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共80万人,10400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300架作战飞机。战役于1945年4月16日发起,先后突破奥得河、尼斯河防线。25日对柏林形成包围。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采取多路向中心突击,经激烈巷战,于 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苏军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5月2日卫戍司令H.魏德林将军率部投降,会战结束。
2023-06-13 09:05:4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战役?

简介x0dx0a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场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x0dx0ax0dx0a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战争中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由于苏联政府害怕过高的伤亡统计会影响民众,因此在当时拒绝提供详细的伤亡数据。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x0dx0ax0dx0a战役背景x0dx0ax0dx0a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及其轴心国盟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悍然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闪电般地占领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在1941年夏秋季遭受了一连串打击的苏军在当年12月进行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取得了首次胜利。过度消耗的德军由于缺乏应付冬季的战争装备和稳定的供应线,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了严重打击,并在部分地区遭到反攻。x0dx0ax0dx0a在1942年春天,德国的前沿阵地已经基本稳固。然而,由于中央集团军群受到了很大削弱,德军放弃了再次进攻莫斯科的计划。部分德军统帅希望攻击苏联意想不到的战略方向以求获得快速的成效。而部分人尤其是希特勒,认为攻击莫斯科这个目标过于明显。因此,德国开始筹划在北部或南部战线发动新一轮攻势。此外,由于美国在遭到珍珠港偷袭之后对日本宣战,德国认识到时间颇为紧迫。希特勒希望能够在美军有机会加入欧洲战场之前结束东线战争或尽可能削弱苏联。由于苏联南部地区有支撑苏联战争机器的高加索油田,联系中亚地区的伏尔加河以及大片农田,因此德国希望能够挺进这个区域,尽可能地削弱苏联的经济和战争潜力。x0dx0ax0dx0a蓝色行动x0dx0ax0dx0a德国计划调遣南方集团军群全速进攻,迅速穿越俄罗斯南部以控制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这场夏季攻势被命名为“蓝色行动”(德语:FallBlau)。参加行动的部队包括第六集团军、第十七集团军以及第一、第四装甲集团军。在1941年,南部集团军已经占领了乌克兰地区,并被调往计划发动进攻的地区。x0dx0a然而,在战略计划中,希特勒进行了介入,并命令该集团军分成两个集团军群。南部集团军A军群由曼施坦因和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指挥,并按原计划向南推进至高加索。南部集团军B军群包括弗里德里希·保卢斯率领的第六集团军和赫曼·霍特指挥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其目标是东渡伏尔加河并占领斯大林格勒。x0dx0a希特勒如此重视占领斯大林格勒,主要有几个原因:这是伏尔加沿岸的主要工业城市,攻陷斯大林格勒将保障进攻高加索地区的德军的左翼;另外,该城市的名字正是希特勒的死敌斯大林,如能攻占这个城市,将对对手造成极大的压力。当然,斯大林也对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座城市的防卫非常重视。x0dx0ax0dx0a1942年4月5日希特勒发布的战争密令:x0dx0a4月5日第41号指令(东线作战)x0dx0a领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领袖大本营国防军统帅部/国防军1942年4月5日指挥参谋部1942年第55616号绝密文件只传达到军官x0dx0a第41号指令在俄国的冬季会战行将结束。由于东线官兵表现得特别顽强和富于牺牲精神,德军已取得防御战的巨大胜利。x0dx0a敌人在人员和物资方而损失极为严重。在这个冬季,敌人在扩大所谓初期战果的努力中,已使其准备用于以后作战的预备队主力受到很大消耗。x0dx0a一但天气和地形条件具备,德军指挥官和部队的优势必将再次赢得行动的主动权,迫使敌人就范。目标是,最终歼灭苏军残存的有生力量,尽可能多地夺取它的最重要的战争经济资源。x0dx0a为此,应投入德国国防军和盟军的一切可供使用的力量。但同时,无论如何应保障欧洲西部和北部占领区争峰海岸的安全x0dx0a战役初期x0dx0ax0dx0a蓝色行动原定于1942年5月开始。但是参与该行动的部分德国和罗马尼亚部队正在克里米亚半岛进行包围塞瓦斯托波尔的战役。直到当年6月,这座城市仍未被占领,因此这也迫使德国不得不数次推迟蓝色行动。与此同时,苏联铁木辛哥元帅领导南方面军主力发动了第二次卡尔可夫战役,却遭到了惨重的失败。x0dx0ax0dx0a1942年6月28日,作为蓝色行动的序幕,南方集团军群在俄罗斯南部发起了攻击。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分别从库尔斯克东北、哈尔科夫东北、斯拉维扬斯克、斯大林诺一带发动进攻,苏军被迫后撤100-300公里,德军侵入顿河大弯曲部。南面的A集团军群继续向高加索油田区推进,北面的B集团军群则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x0dx0a德军的进攻起初非常成功。苏联军队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几乎未进行有效的抵抗,便向东迅速撤退。虽然苏联曾试图巩固防线,但由于另一部分德军从侧翼进攻,导致了防线的崩溃。德军将苏军两次包围,并歼灭大部份苏军。第一次是7月2日在哈尔科夫的东北部,第二次是在一周后米里洛夫的罗斯托夫-奥比拉斯地区。同时,匈牙利第二军团和第四装甲军团也对佛罗尼斯发动了突袭,并在7月5日攻陷该城。x0dx0a德军最高统帅部指定由B集团军群的由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第6集团军是当时德国较强的集团军,辖6个军(其中两个装甲军)共18个师,约25万人,坦克740辆,火炮或迫击炮7500门,由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x0dx0ax0dx0a由于第六集团军在战役初期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战果,希特勒便直接参与指挥,命令第四装甲军团南下加入南方集团军A军群。由于当地公路狭窄并且数量不多,导致了第四装甲军团与第六集团军陷入了交通的阻塞。两个军团为了疏导路面数以千计的车辆,不得不陷入停滞。这次迟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使进攻至少推迟了1个星期,未能一举突入斯大林格勒。由于第四装甲军团没有达到配合A军群合围苏军的目的,希特勒再次改变了主意,命令第四装甲军团重新加入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x0dx0ax0dx0a苏联指挥层开始逐渐明确德军的意图。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心在斯大林格勒组织坚守。为此,苏军于7月12日在西南方面军原有基础上组建了由铁木辛哥元帅为司令(7月23日起改由戈尔多夫中将接替)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其编成内有从苏军战略预备队调来的第62、第63、第64集团军和原西南方面军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及空军第8集团军、海军伏尔加河区舰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实际能投入的力量有12个师,约16万人、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400辆坦克、飞机454架。其任务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库尔莫亚尔斯卡亚的长约530公里、纵深为120公里的防御地带。7月,苏联制定了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计划。斯大林格勒的东面是宽阔的伏尔加河,在河对面布置了刚刚组建的第62集团军,其指挥官是崔可夫,他的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死守斯大林格勒。
2023-06-13 09:12:261

二战时期希特勒手下的大将有哪些

分类: 社会民生 >> 军事 问题描述: 我会很感谢你的 解析: 二战纳粹德国陆军大将简历(不含党卫军) 1、约翰内斯u2022布拉斯科维茨 Johannes Blaskowitz 1883—1948 1939年9月时任第八集团军司令,步兵上将;参加波兰战役,10月1日晋升为大将;10月5日任第二集团军司令,10月23日任东线总司令,1940年5月14日改任第九集团军司令。5月30日任陆军战略预备队总司令。10月25日任第一集团军司令,驻防法国;1944年5月12日任G集团军集群司令,9月21日被撤职,12月24日,再次任G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1月29日任H集团军群司令,3月21日任第二十五集团军司令,4月7日任荷兰要塞司令,5月5日向盟军投降。1948年2月5日作为战犯在纽伦堡等待美国军事法庭受审时跳楼自杀。获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2、弗朗茨u2022哈尔德 Franz Halder 1884—1972 1938年8月起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 炮兵上将,1939年9月计划、指挥波兰战役;1940年5月计划、指挥法兰西战役,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大将。1941年4月计划、指挥的巴尔干战役,6月后计划、指挥了苏德战争。1942年9月24日因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与希特勒意见不和被解职并退役。1944年因“七u2022二O”事件而被捕,囚于集中营。1945年4月被美军俘虏,战后被释放。获骑士铁十字勋章。著有《军事领袖希特勒》、《军事日记》。 3、弗德里希u2022多尔曼 Friedrich Dollmann 1882—1944 1939年8月时任第七集团军司令,炮兵上将;驻守马其诺防线;1940年5月参加法兰西战役;7月19日晋升为大将。其后长期驻守法国,1944年6月28日因诺曼底防线失守,自杀身亡。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4、阿道夫u2022施特劳斯 Adolf Strauss 1879—1973 1939年9月时任第二军军长,步兵上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5月任第九集团军司令,参加法兰西战役;7月19日晋升为大将。1941年6月率部参加苏德战争;1942年1月因病辞职。获铁十字骑士勋章。 5、海因茨u2022古德里安 Heinz Guderian 1888—1954 1939年9月时任第十九装甲军军长,装甲兵上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5月参加法兰西战役,7月19日晋升为大将。1940年11月任第二装甲集群司令,参加苏德战争,10月6日改称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12月25日因在莫斯科战役中下令撤退,被希特勒解除职务。1943年2月21日任装甲兵总监,1944年7月20日任陆军总参谋长,1945年3月28日被解职。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创建者,获橡叶铁十字骑士勋章。著有回忆录《闪击英雄》。 6、赫尔曼u2022霍特 Hermann Hoth 1885—1971 1939年9月时任第十五装甲军军长,步兵上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5月参加法兰西战役;7月19日晋升为大将。1941年6月任第三装甲集群司令,参加苏德战争;10月8日任第十七集团军司令,1942年6月1日任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1943年11月被解职。是德军久负盛名德军装甲战专家。获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著有回忆录《装甲作战》。 7、埃里希u2022赫普纳 Erich Hoepner 1886—1944 1939年9月时任第十六装甲军军长,骑兵上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5月参加法兰西战役;7月19日晋升为大将。1941年6月任第四装甲集群司令,1942年1月1日改称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1月8日在莫斯科战役中因自作主张下令撤退,被希特勒撤职并剥夺军阶,1943年6月退役。1944年因参与“七u2022二O”事件,被捕入狱,于8月8日被处以绞刑。获铁十字骑士勋章。 8、欧根u2022里特尔u2022冯u2022朔贝特 Eugen Ritter Von Schobert 1883—1941 1939年9月时任第七军军长,步兵上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5月参加法兰西战役;7月19日晋升为大将。1940年10月任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参加苏德战争,1941年9月12日在前线视察时触雷身亡。获骑士铁十字勋章。 9、尼古拉斯u2022冯u2022法尔肯霍斯特 Nikolaus Von Falkenhorst 1885—1968 1939年9月时任第二十一军军长,步兵上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4月任第二十一集群司令,指挥入侵挪威,7月19日晋升为大将。1941年6月任挪威集团军司令,参加苏德战争。1942年任驻挪威国防军司令。1944年被解职。战后被英国挪威混合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后减为无期徒刑。获骑士铁十字勋章。 10、库特u2022海斯 Kurt Haase 1881-1943 1940年5月时为第三军军长,炮兵上将。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大将;后任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第十七集团军司令、C集团军群参谋长。获骑士铁十字勋章。 11、弗德里希u2022弗罗姆 Friedrich Fromm 1888—1945 1939年任德国国防军国内驻防军(后备军)司令,炮兵上将。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大将。1944年参与“七u2022二O”事件,在得知刺杀希特勒未遂后,镇压参与者,但仍在第二天被撤职被捕入狱,于1945年3月被处决。获骑士铁十字勋章。 12、汉斯u2022莱因哈特 Hans Reinhardt 1887—1963 1939年9月时任第4装甲师师长,中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5月时任第四十一装甲军军长,装甲兵上将;参加法兰西战役、1941年4月巴尔干战役、1941年6月苏德战争;1941年10月8日任第三装甲集群司令;1942年1月1日晋升为大将并改称第三装甲集团军司令,1944年8月17日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1月26日被解职。获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13、鲁道夫u2022施密特 Rudolf Schmidt 1886-1957 1939年9月时任第1装甲师师长,中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 年5月时任第三十九装甲军军长,装甲兵上将;参加法兰西战役、1940年6月苏德战争,1941年12月25日任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1942年1月1日晋升为大将,1943年7 月10日被解职。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14、里夏德u2022鲁奥夫 Richard Ruoff 1883—1967 1941年6月时任第五军军长,步兵上将;1942年1月8日任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4月1日晋升为大将;6月1日任第十七集团军司令,鲁奥夫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7月被解职。获骑士铁十字勋章。 15、爱德华u2022迪特尔 Eduard Dietl 1890—1944 1940年4月任第3山地师师长,少将;率部在挪威纳尔维克作战,战后晋升为中将。1941年6月任挪威山地军军长,晋升为山地兵上将,参加苏德战争,11月任拉伯兰集团军司令,1942年6月1日晋升大将,任第二十山地集团军司令;1944年6月23日因飞机失事罹难。获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16、格奥尔格u2022林德曼 Ge Lindemann 1884—1963 1940年5月时为第36师师长,中将;1941年6月时任第五十军军长,晋升为骑兵上将;1942年1月15日任第十八集团军司令,7月3日晋升为大将;1944年3月30日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7月4日被解职。1945年4月任驻丹麦国防军司令,5月向盟军投降。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17、汉斯u2022于尔根u2022冯u2022阿尼姆 Hans Juergen Von Arnim 1889—1962 1939年9月时任第52师师长,1940年6月时任第17装甲师师长,1941年12月任第三十九装甲军军长,晋升为装甲兵上将;1942年12月3日晋升为大将,12月9日任第五装甲集团军司令, 1943年3月9日任非洲集团军群司令,指挥突尼斯战役,5月13日向盟军投降。获骑士铁十字勋章。 18、汉斯u2022冯u2022扎尔穆特 Hans Von Salmuth 1888—1962 1939年9月时任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中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5月时任B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法兰西战役,后晋升为步兵上将;1941年6月任第三十军军长,参加苏德战争,1942年7月13日任第二集团军司令, 1943年1月1日晋升为大将;2月解职,8月1日任第十五集团军司令,驻守诺曼底地区,1944年8月25日被解职。获骑士铁十字勋章。 19、戈特哈德u2022海因里希 Gotthard Heinrici 1886—1971 1939年9月时任第十二军军长,中将,1940年5月参加法兰西战役,6月1日晋升为步兵上将;1941年6月任第四十三军军长,1942年1月20日任第四集团军司令,1943年1月30日晋升为大将;1944年8月16日任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 1945年3月22日任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4月28日被解职。获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20、卡尔u2022施特雷克尔 Karl Strecker 1884—1973 1941年6月时任第79师师长,中将;后任第十一军军长,晋升为步兵上将;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包围,1943年1月31日晋升为大将,2月2日向苏军投降。获骑士铁十字勋章。 21、瓦尔特u2022海茨 Walter Heitz 1878—1944 1941年6月时任第八军军长,炮兵上将;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包围,1943年1月31日晋升为大将,2月1日被苏军俘虏。1944年于苏军监狱死亡。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22、埃贝哈德u2022冯u2022马肯森 Eberhard Von Mackensen 1889—1969 1941年6月时任第三装甲军军长,骑兵上将;1942年11月22日任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1943年6月6日晋升大将;10月30日解职;11月21日任第十四集团军司令。1944年6月被解职。著有回忆录《从突出部到高加索》。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23、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u2022冯u2022菲廷霍夫-谢尔 Heinrich-Gottried Von Vietinghoff-Scheel 1887-1952 1940年5月时为第十三军军长,1941年6月时任第四十六装甲军军长,装甲兵上将;1943年8月任第十集团军司令,9月1日晋升为大将,参加意大利战役;1944年10月曾代理C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1月26日任库尔兰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3月10日任C集团军群司令,5月2日在意大利向盟军投降。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24、卡尔u2022霍利特 Karl Hollidt 1891-1985 曾任第十七军军长,步兵上将;1942年11月任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司令,1943年3月任新建的第六集团军司令,9月1日晋升为大将。1944年4月被解职。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25、阿尔弗雷德u2022约德尔 Alfred Jodl 1890—1946 1939年8月起任德国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少将;直接参与策划和制定了德军的各种作战计划和行动,签发屠杀战俘的军令,1940年7月19日擢升为炮兵上将;1944年1月30日晋升为大将。1945年5月7日受邓尼兹指派,代表德军在兰斯向盟军签署无条件投降书。5月23日被捕,作为战犯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判处绞刑,于1946年10月6日执行。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26、库特u2022蔡茨勒 Kurt Zeitzer 1895—1963 1939年9月时任第二十二军参谋长,中校;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任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参谋长,上校,参加法兰西战役;1941年4月任第一装甲集群参谋长,参加巴尔干战役、苏德战争,10月改称第一装甲集团军参谋长;1942年4月任D集团军群参谋长,晋升少将;9月24日任陆军总参谋长;擢升为步兵上将;制定1943年的“堡垒”战役计划,1944年1月30日晋升为大将。7月20日离职,1945年1月退役。获铁十字骑士勋章。 27、瓦尔特u2022魏斯 Walter Weip 1890—1967 曾任第二十七军军长,步兵上将;1943年2月4日任第二集团军司令,1944年1月30日晋升为大将;1945年3月12日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4月2日该集团军群解散时解职。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28、埃尔温u2022耶内克 Erwin Jaenccke 1890—1960 1942年9月任第四军军长,工兵上将;参加斯大林格勒战役,由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调回,1943年7月任第十七集团军司令,1944年1月30日晋升为大将,5月被解职。获铁十字骑士勋章。 29、约瑟夫u2022哈尔佩 Josef Harpe 1887—1968 曾任第四十一装甲军军长,装甲兵上将,1944年4月1日晋升为大将并任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8月16日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9月改称A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1月被解职。3月任第五装甲集团军司令,4月在鲁尔合围圈中被盟军俘虏。获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30、洛塔尔u2022伦杜利希 Lothar Ren *** c 1884—1971 1940年6月15日代理第14步兵师师长,少将; 11月5日任第52步兵师师长,参加苏德战争,1941年12月1日晋升中将;1942年11月1日任第三十五军军长,12月1日晋升步兵上将;1943年4月15日离任转任预备役。1943年8月14日任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驻防巴尔干;1944年4月1日晋升为大将;6月25日任第二十山地集团军司令,防守芬兰;1945年1月26日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3月12日任库尔兰集团军群司令,4月7日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5月改称厄斯马克集团军群司令,5月9日后率部向苏军投降。获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著有回忆录《满怀信心的反击》。 31、汉斯u2022瓦伦丁u2022胡贝 Hans Valentin Hube 1890—1944 1939年10月18日任第3步兵团团长,上校。1940年5月4日任第16摩托化装甲师师长,6月1日晋升为少将;1941年6月参加苏德战争;1942年4月1日晋升为中将,1942年9月15日任第十四装甲军军长,10月1日晋升为装甲兵上将,由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调回,1943年10月30日任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1944年4月20日晋升为大将。4月21日因飞机失事罹难。获钻石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32、约翰内斯u2022弗里斯纳 Johannes Friessner 1892—1971 1942年5月1日任第102步兵师师长,少将。10月1日晋升中将。1943年1月19日任第二十三军军长,4月1日晋升为步兵上将。1944年2月23日任纳尔瓦集群司令,7月1日晋升为大将;7月4日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同月24日任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9月改称南方集团军群司令,12月22日被解职。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著有回忆录《被出卖的战役》。 33、艾哈德u2022劳斯 Eriedrich Raus 1889—1956 曾任第6装甲师师长、中将;第四十七装甲军军长,装甲兵上将;1943年11月任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1944年4月任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8月15日晋升为大将;8月17日,任第三装甲集团军司令,1945年3月被解职。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34、卡尔u2022希尔佩特 Karl Hilpert 1888-1947 1944年9月任第十八集团军司令,1945年4月7日任库尔兰集团军群司令,5月1日晋升为大将,5月10日向苏军投降。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2023-06-13 09:12:331

纳粹德国陆军一级上将:格奥尔格·林德曼的生平

1942年1月7日至4月30日,作战意图是由沃尔霍夫方面军以其战线中央的部队,突破德军在沃尔霍夫河西岸的防御,歼灭西岸之敌后,以主力沿丘多沃一柳班方向发展进攻。然后进一步向西北方向突击,与从东向西进攻的列宁格勒方面军所属第五十四集团军相配合,孤立并消灭前出至拉多加湖的德国集团军。同时,沃尔霍夫方面军的左翼部队,配合西北方面军所属第11集团军,向旧鲁萨、德诺、索尔策方向突击,然后从诺夫哥罗德和卢加方向切断敌人的退路,最终的目的是粉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并解除对列宁格勒的封锁。 格奥尔格.林德曼 LINDEMANN, Georg(1884-1963.9.25) 纳粹德国陆军一级上将。北方集团军群司令。 1903年进入德意志帝国陆军服役,1931年为驻汉诺威的第13骑兵团中校团长,1934年任职于汉诺威地区上校作训长官,1936年成为第36师师长,并晋升少将,1940年5月晋升中将;1941年6月时任第五十军军长,参加希腊战役,晋升为骑兵上将;1942年1月15日任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第十八集团军司令,7月3日晋升为大将;在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失败后,1944年3月30日接替主张撤退的屈希勒尔元帅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7月4日因战败被解职。 出任国防军补充军总司令。1945年1月后任驻丹麦国防军司令,林德曼集团群司令,在邓尼茨下令投降后,他仍想抵抗,但5月向盟军投降。曾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1940.5.8获骑士铁十字勋章,1943.8.21加橡叶)。
2023-06-13 09:12:401

姆岑斯克战车战?

姆岑斯克战车战1941年6月22日4时30分,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向苏联发动了侵略战争。 德军企图以“北方”集团军群,歼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苏军,攻占列宁格勒;以“南方”集团军群向基辅方向实施进攻,把乌克兰的苏军主力消灭在第聂伯河以西;以“中央”集团军群,分南、北两路实施钳形攻势,围歼白俄罗斯地区的苏军。战争爆发后,德军以大量航空兵对苏联西部的重要城市、交通枢纽、军事基地以及正在向国境线开进的苏军狂轰滥炸,并在苏军防御纵深内空降伞兵,夺占要地,同时以数千门火炮对苏军的边防哨所、防御工事、通信枢纽和部队集结地域实施猛烈轰击,然后以优势的坦克和摩托化兵团为先导,在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宽约1500km的正面上,发起全线进攻。1941年9月末,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辖第9、第4、第2集团军和第3、第2坦克集群)分别以1个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群在斯模棱斯克东北、罗斯拉夫利和绍斯特卡三个地区,从北、西和西南三个方向向加里宁城、维亚济马和奥廖尔、图拉方向突击,企图先分割围歼维亚济马地域的苏联加里宁方面军及布良斯克地域的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而后以强大的快速集团从南北两面包围并夺取莫斯科。接着,德军约一个团的纵队(内有炮兵和坦克)。向侦察群的伏击地开进,侦察群在德军进至坦克炮直射距离内开始射击,击毁了德军数辆坦克。然后,侦察群发起冲击,抓获了三名俘虏,缴获装甲输送车一辆及一些作战文件。侦察群返回旅阵地。经审讯俘虏后得知,进攻的德军系古德里安坦克集群的第3师和第4师及一个摩托化师,据此地仅12— 15km。因此,坦克第4旅是在独立方向上于极短时间内组织防御的,而且距己方步兵兵团较远。该旅编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有建制的摩托化步兵营、反坦克炮兵营和配属的内务人民委员部第34团混成营。第二梯队是坦克第4团,主要用于设伏和反突击。摩托化步兵营和第34团混成营各连并列展开;每个营加强一个坦克排,坦克占领防御地域侧翼阵地;摩托化步兵营配属由4门45mm反坦克炮。在第一和第二梯队之间,即在伊万诺夫斯科耶东南3km处,有中型坦克设伏。反坦克火器火力密度每公里正面12个单位,公路 方向反坦克火器火力密度最大,每公里正面达20个单位。旅建制内的一个37mm高炮营,担任防空任务,主要用于掩护第二梯队和指挥所,使其免受空中突击。同时,该旅向暴露的侧翼派出设伏坦克和配属的步兵。1941年10月5日晨,德军在进行猛烈的炮火突袭后,以约一个团的兵力,在100多辆坦克的引导下,成纵队由奥廖尔向坦克第4旅的设伏地域开来。当其进入伏击地区后,坦克第4旅突然向其纵队猛烈射击。德军顿时队形大乱,步坦协同失调。苏军则抓住有利时机,发扬火力,击毁坦克11辆、汽车8辆、毙伤步兵若干人,德军被迫慌忙撤退。10月6日晨,坦克第4旅侦察发现,德军约有150辆坦克沿公路向姆岑斯克方向开进。德军接近坦克第4旅防御阵地时,即展开战斗队形,从行进间发起冲击,约50辆坦克突入了苏 军防御阵地。防守在该地的一个反坦克炮兵连与德军坦克展开了激战。反坦克炮一门接 一门被摧毁,德军以为已经突破了苏军防御,便大胆向前推进,未料却进入了坦克第4旅的伏击圈,当即被突然猛烈的火力打得晕头转向、狼狈逃窜。战斗中,仅苏军的一辆坦克,就击毁德军坦克9辆,消灭步兵1个连。经过12小时的激战,坦克第4旅击毁德军坦克43辆,反坦克炮16门,毙伤其官兵约500人。德军被迫后撤约1km,并在一块洼 地内集结。傍晚,近卫“喀秋莎”火箭炮营营”对集结在洼地内的德军进行一次齐射。德军队形大乱,人车相践,损失惨重。伏击战中,坦克第4旅仅损失坦克6辆,其中2辆在战场上烧毁,其余4辆运往后方修复, 但摩托化步兵营和反坦克炮兵营损失较大。1941年10月9日,德军出动轰炸机,对坦克第4旅的防御阵地狂轰滥炸。坦克第4旅以准确火力击 落敌机5架。而德军坦克引导约一个团的步兵,向坦克第4旅的防御阵地中段和左翼发动攻击,遭到摩托化步兵营、独立营和混成营的顽强足迹。德军见正面攻击不成,便企图迂回,但遭到该旅隐蔽配置于翼侧,并经精心伪装的伏击坦克和坦克预备队的突击。在战斗中,拉夫托普洛大尉虽负伤,但仍坚持指挥坦克营,持续战斗8小时之久。该营拉夫中尉的坦克击毁德军坦克16辆。较量中,德军损失坦克33辆、反坦克炮数十门和约两个营的步兵。1941年10月9日夜,坦克第4旅在姆岑斯克南郊附近占领了新的防 御地区。德军向其左翼迂回,因兵力悬殊,独立营未能阻止德军的进攻,德军占领了姆岑斯克。姆岑斯克坦克战苏军的坦克第4旅在姆岑斯克地域的8昼夜阻击战斗中,先后6次变换阵地,以伏击和短促出击的方法,协同其他部队阻击了德军两个坦克师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的进攻,先后共击毁德军坦克133辆、火炮49门,飞机8架、弹药车15辆、迫击炮6门,歼灭步兵约一个团,阻止了德军的突进,缓解了莫斯科方向的压力。
2023-06-13 09:12:591

纳粹德国的人物排名?

戈林(前德国航空国防委员会主席希特勒第一继承人)、约德尔(前德国最高统帅部作战局长、国防军参谋总部参谋长)、里宾特洛甫(前德外交部长、党卫队将军)、凯特尔(前德国陆军元帅、最高统帅部长官)、卡尔勃伦纳(前德国党卫队将军、中央保安局长)、罗森堡(前德国东部占领区部长、党卫队和冲锋队将军)、弗兰克(前德国不管部部长、法学院院长、波兰占领区总督)、弗里克(前德内政部长)、斯特莱彻(前德国冲锋队将军、《冲锋队员》报总编辑)、约克尔(前德国党卫队和冲锋队将军)、索克尔(前德国党卫队和冲锋队将军)、赛斯一英夸特(前德国不管部部长、荷兰占领区总督)、鲍曼(前德国纳粹党全国领袖、党内法庭审判长);赫斯(前德国不管部部长、党卫队将军希特勒第二继承人)、冯克(前德国国家银行总裁)、莱德尔(前海军总司令)无期徒刑;杜尼茨(前德国海军总司令、希特勒顾问兼继承人、德国政府总理);舒拉赫(前德国全国青年领袖、维也纳总督兼纳粹党大区领袖)、斯比尔(前德国军备和生产部长)二十年徒刑;牛赖特(前德国外交部长)。沙赫特(前德国经济部长、不管部长、国家银行总裁)、巴本(前德国内阁总理)、弗里切(前德国纳粹党宣传部广播司司长)军事领导人:戈林 空军元帅1935 帝国元帅1940 总理兼内政部长 冯.布隆贝格 陆军元帅 1936 国防部长 冯.布劳希奇 陆军元帅 1940 陆军总司令 冯.博克 陆军元帅 1940 B集团军群总司令,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凯特尔 陆军元帅 1940 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 克卢格 陆军元帅 1940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勒布 陆军元帅 1940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利斯特 陆军元帅 1940 A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龙德施泰德 陆军元帅 1940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 冯.维茨勒本 陆军元帅 1940 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 冯.赖歇瑙 陆军元帅 1940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屈希勒尔 陆军元帅 1942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曼施泰因 陆军元帅 1942 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 隆美尔 陆军元帅 1942 北非远征军司令,意大利北部集团军群总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布施 陆军元帅 1943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克莱斯特 陆军元帅 1943 A集团军群总司令 保卢斯 陆军元帅 1943 6集团军司令 冯.魏克斯 陆军元帅 1943 F集团军群总司令 莫德尔 陆军元帅 1944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舍尔纳 陆军元帅 1945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雷德尔 海军元帅 1939 海军总司令 邓尼茨 海军元帅 1943 海军总司令,德国总统 米尔契 空军元帅 1940 空军总监 凯塞林 空军元帅 1940 空军南军区总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 施佩勒 空军元帅 1940 驻法国空军总司令 冯.里希德霍芬 空军元帅 1943 第二航空队司令 冯.格莱姆 空军元帅 1945 空军总司令
2023-06-13 09:14:351

战争中波兰军队遭遇了怎样打击?

负责其他地区军事行动的军队也被派给第3集团军,当该集团军向西进攻波兰走廊时,在维斯拉河的一个城镇格罗坦兹遭遇了波兰军队猛烈袭击。再往北,德斯查河附近的一座大桥也被波兰军队拆毁了。但是,德军熟练掌握了浮桥的驾设,他们很快在维斯拉河畔的梅威又架上一座桥。9月3日,第3、4集团军会师诺因比格,包围了波兰走廊北部的波兰军队。与此同时,德军开始将溃不成军的残余的波莫瑞军队逼回至布罗比格。布罗比格市聚居着很多德国人,当德国入侵的消息传到这里后,他们发动了叛乱,波兰军队和其他波兰人民在镇压这次叛乱的过程中,不乏有一些流血事件。这次镇压活动几乎成为所有德国媒体和电台的头条消息。9月4日、5日,波特沃斯基将军指挥的波莫瑞部队的剩余人员开始向华沙撤退。在3天时间里,这些筋疲力尽的军人们第一次没有遭到德军的围追阻截而安全后撤。德国第4集团军的大部没有沿维斯拉平原继续追击波兰军队,而是重新向东部部署,他们紧跟在第3集团军的先头部队之后,进军东普鲁士,从北面和东北面向波兰逼近。龙德施泰特将军指挥南方集团军群负责消灭驻守在西里西亚边界的波兰军队并从南面夺取华沙。9月1日上午。整个波兰南部地区晴空万里,德军侦察飞机可以毫不费劲地看到部署在西里西亚边界的长长的德国军队。中间是龙德施泰特将军率领的第10集团军,从它的7个机械化师跟在6个步兵师之后的强大阵容可以看出,该军团是各支入侵波兰队伍中最为强劲的一支。同时也说明它是领导德军先遣部队进攻华沙的核心力量。从左翼保护第10集团军的是第8集团军,它的目标是攻占罗兹。第14集团军是德军先遣部队的右翼,它的任务除了要保护德军入侵部队的南翼之外,还负有攻克克拉科夫和加利西亚工业区的任务。南方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就已深入波兰境内24公里。由汉斯·冯·卢克率领的侦察连就是这些率先跨越德波边境的先头部队的其中一支力量。但是第二天德国入侵部队就没有再遇到这等好事情了,德军前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波军原想沿瓦尔塔河和向南到钦斯特切斯一带建立防线,但德国突袭所造成的混乱和对德军强大力量的恐惧,使波军的设想变得不可能实现。9月3日一早,钦斯特切斯就被第10集团军占领了,德国机械化部队还夺取了架在瓦尔塔河上的桥头阵地。向南,第14集团军对克拉科夫发起了进攻。其余的山地部队开始穿越斯洛伐克境内的喀尔巴阡山脉中的关隘,德军从两面包围了防卫克拉科夫的波兰军队。
2023-06-13 09:14:561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德军的军事总统帅是谁?还有请简单阐述该战役前的换帅风波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方面的主要指挥官是: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卢斯。战前换帅风波:1942年7月2日,霍特率领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的前锋逼进沃罗涅日。但西特勒此时突然改变了计划,决定不占领该城,他命令霍特在获得第2集团军的接替后,迅速转向南面沿顿河向斯大林格勒前进。包克元帅却想占领沃罗涅日,以彻底歼灭该地域内的苏军苏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这使西特勒大为恼怒,当即撤消了包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司令之职,由第2集团军司令魏克斯上将接任,第2集团军司令则由萨姆斯将军继任。然而此后,德军的第6集团军在战役初期就取得令人满意的战果使西特勒再次改变了计划。他认为:攻占斯大林格勒无需那么多兵力,遂于7月17日命令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方向南下,转隶A集团军群,以支援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强渡顿河下游。这样,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进攻部队就只剩下了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下辖6个军,含2个装甲军,共计14个师约27万人,近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由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由于交通等问题,第6集团军的前进步伐有所放慢,给了苏军一定的准备时间。
2023-06-13 09:15:044

纳粹德国二战时候的战斗序列表

德国东线总司令部 1939年10月3日在波兰组建,负责“保卫德国的东方领土以对付苏联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下辖德国第三集团军、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共计30个师。10月8日,上述三个集团军分别改称北部边境地段司令部、中央边境地段司令部和南部边境地段司令部。1940年7月,该部下辖德国第十八集团军、第二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1940与1941年之交,该总司令部解散。历任东线总司令为格尔德u2022冯u2022伦德斯泰特和费多尔u2022冯u2022博克。 德国西北总司令部 1945年4月6日组建,负责指挥与控制驻荷兰和德国西北部的德国第一伞兵集团军、第二十五集团军残部以及海军与空军部队。1945年5月,该总司令部率部投降。西北总司令为恩斯特u2022布施。参见“德国H集团军群”。 德国南线总司令部 亦称德国西南总司令部。1941年底组建,负责组织指挥在意大利和北非的德军部队。1943年8月,该总司令部所辖部队包括隆美尔指挥的驻意大利的德国B集团军群、胡贝指挥的驻西西里的德军部队以及驻中意大利、撤丁岛和科西嘉的德军部队。1944年5日,指挥意大利战场的德国第十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以及驻在北意大利的赞根战役集群。1945年4月,负责指挥德国G集团军群、C集团军群和E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总司令部率部投降。历任南线总司令为阿尔贝特u2022凯塞林和海因里希一戈特弗里德u2022冯菲延霍夫一谢尔。 德国西南总司令部 即德国南线总司令。参见"德国南线总司令部"。 德国东南总司令部 1941年6月在希腊组建,总先后兼德国F集团军群总司令部和德国E集团军群总司令部。该总司令部曾下辖驻南斯拉夫与阿名单巴尼亚的德国F集团军群(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和驻希腊与地中海诸岛的德国E集团军群(希腊的萨洛尼卡)。1943年8月起兼德国F集团军群总司部。1945年3月,F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撤销,改兼德国E集团军群总司令部。历任东南总司令为威廉u2022利斯特、沃尔特u2022孔岑、亚历山大u2022勒尔、马克西米列安u2022冯u2022魏克斯〈兼F集团军群总司令〉。参见“德国E集团军群”和“德国F集团军群”。 德国西线总司令部 1949年10月在法国巴黎组建,下辖德国A集团军群和D集团军群。1944年至1945年,指挥德国B集团军、G集团军群和H集团军群在西线与盟军作战。1945年6月,该总司令部下辖德国B集团军群(德国第十五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G集团军群(德国第十九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西线装甲集群(稍后改编为德国第五装甲集团军)和第一伞兵集团军(9月编入新组建的德国H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总司令部率部投降。历任西线总司令为格尔德u2022冯u2022伦德斯泰特、埃尔温u2022冯u2022维茨勒本、格尔德u2022冯u2022冯伦德斯泰特、贡特尔u2022冯u2022克卢格、沃尔特u2022莫德尔、格尔德u2022冯u2022伦德斯泰特和阿尔贝特u2022凯塞林。 德国A集团军群 ①1939年10月由实施波兰战役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改编而成,下辖德国第四集团军、第十二集团军、第十六集团军和克莱斯特装甲集群。1940年5月,参加西方战役,担负主攻任务。1941年4月,重新改编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格尔德u2022冯u2022伦德斯泰特。 ②1942年7月由在苏联战场南部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分组而成,下辖罗马尼亚第二集团军、德国第十七集团军和第一装甲集团军。1942年至1943年,先在高加索方向作战,后在苏联战场的南部侧翼作战。1944年3月,改编为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威廉u2022利斯特、阿道夫u2022希特勒(兼)和埃瓦尔德冯u2022克莱斯特。1944年9月,改称德国南方集团军群。1945年4月,改编为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投降。参见“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 ③1944年9月由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5年1月,该部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总司令为约瑟夫u2022哈尔佩和费迪南德u2022舍内尔。参见“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德国B集团军群 ①1942年7月在苏联战场由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分组而成,下辖德国第二集团军、匈牙利第二集团军二德国第六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团军。1943年2月,集团军群总司令部转为预备役。同年7月,该部解散。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为费多尔u2022冯u2022博克和马克西米利安u2022魏克斯。 ②1943年8月在德国南部由隆美尔重新组建。1943年底指挥驻北意大利的德军部队。1944年1月,移驻法国,下辖德国第七集团军和第十五集团军以及驻宿兰的德军司令部。1944年6月,参加诺曼底战役。1944年8月,在法莱斯战役中遭到重创。1944年12月,组织实施阿登反攻。1945年4月,该部在鲁尔战役中被摧毁。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尔温u2022隆美尔和沃尔特u2022莫德尔。参见“德国南方集团军群”。 补充回答: 德国C集团军群 ①1939年8月在齐格菲防线组建,下辖德国第一集团军、第五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1940年5月,参加西方攻势。1941年,该部改编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C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戒廉u2022冯u2022勒布。 ②1943年12月在意大利南部组建。1943年至1945年,指挥德国第十集团军(后来为第十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在意大利的作战行动。1945年5月4日,该部投降。历任C集团军群总司令为阿尔贝特u2022凯塞林和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u2022冯u2022菲延霍夫—谢尔。参见“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和“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 德国D集团军群 1940年10月在法国巴黎组建,指挥驻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德国部队。下辖德国第一集团军、第六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1944年初,该集团军群总司令部并入德国西线总司令部。历任D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尔温u2022冯u2022维茨勒本、格尔德u2022冯u2022伦德斯泰特和沃尔特u2022莫德尔。参见“德国西线总司令部”。 德国E集团军群 1942年与1943年之交在巴尔干地区由德国第十二集团军扩编而成,驻希腊萨洛尼卡。1943年8月,被纳入德国东南总司令部编成之内。1944年10月,撤离萨洛尼卡。1945年1月,由希腊、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南部暂时撤至德里纳河一线。1945年3月,因德国F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撤销而成为德国东南总司令部所辖的唯一的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在撒往奥地利边界附近后投降。集团军群总司令为亚历山大u2022勒尔。参见“德国第十二集团军”。 德国F集团军群 1943年夏季在巴尔干地区组建,兼德国东南总司令部,指挥该地区的德国占领军。1944年秋季从南巴尔干地区撤退。1944年冬季,逐步放弃对德国E集团军群的控制。1945年3月,该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撤销。集团军群总司令为马克西米利安u2022冯魏克斯。参见“德国东南总司令部”。 德国G集团军群 1944年5月在法国南部组建,下辖德国第一集团军和第十九集团军。1944年至1945年,在与盟军作战的过程中****国南部败退德国南部。1945年5月6日,该部投降。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为约翰内斯u2022布拉斯科维茨和保罗u2022豪塞尔。 德国H集团军群 1944年9月在西线北部组建,所辖主要集团军为德国第一伞兵集团军。隶属德国西线总司令部。1945年通过德国南部撤退。
2023-06-13 09:15:143

二战时盟军编制

军、集团军和集团军群 战争结束时,陆军拥有24个军,除第36军外都投入了海外战场。其中三个是作为装甲军编成,第1装甲军在摩洛哥解编,人员随后编成第7集团军,第2装甲军改组成第18空降军,第3装甲军改组成第19军。其他各军番号为第1军到第16军、第20军到第24军和第36军。 最终拥有12个集团军指挥部。1945年,第一集团军、第三集团军、第七集团军、第九集团军、第十五集团军和第一盟军空降集团军部署在欧洲战区;第五集团军部署在地中海战区,第六集团军、第八集团军、第十集团军部署在太平洋战区,第二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部署在美国本土负责训练。 最后组建了3个集团军群指挥部。第六和第十二集团军群部署在欧洲战区,第十五集团军群部署在地中海战区。 除个别例外,所有的集团军和军都是战前就已编组或预备或由AGF在战时编组。然而,第五、第六和第七集团军,第一盟军空降集团军和所有集团军群都是在海外组建的。装甲兵 美国装甲兵战时经历了数次的改组——大部分是因为任务需要进行的。这些改组中最具有意义的是1943年装甲师改编和1944年末到1945年初欧洲大部分坦克营改进装备表。当时欧洲中型坦克的损失速度超过陆军补充能力,改进装备表将营属中型坦克的数量从53辆削减到41辆。部署在欧洲的所有轻型装甲师和独立坦克营在1944年秋都开始这一改进。1944年末抵达的那些师(第8装甲师、第9装甲师、第10装甲师和第11装甲师)和独立坦克营可能保留了最初的装备表,尽管一些独立坦克营被临时剥离装备用于补充已参战坦克营的库存。例如1944年12月抵达欧洲的第740坦克营。接着于12月18日,迅速从一个英国坦克修理仓库重新装备,急行军投入突出部战役拦截派普尔战斗群。第740坦克营零星装备了M4、萤火虫坦克,M10、M36坦克歼击车,M8装甲车,全都装备英国无线电——美国人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尽管有这些障碍,因为好运和优秀的炮术,第740坦克营(实际只有一个加强连)在湿陶蒙特站以西援助阻止了派普尔的进攻。 一开始,装甲兵的主力装备包括M3A1或M3A4“格兰特”中型坦克,M3或M3A1“斯图尔特”轻型坦克,105毫米T30榴弹炮机动载具。1943年初,M4“谢尔曼”中型坦克开始取代M3“格兰特”中型坦克。1943年末,M5“斯图尔特”轻型坦克开始取代M3系列;新设计的75毫米M8榴弹炮机动载具取代T30。1944年初,105毫米M4突击炮依次取代了除轻型坦克营以外的M8。 最后总共组建了16个装甲师(第1装甲师到第14装甲师,第16装甲师和第20装甲师)。其中只有两个——第2装甲师和第3装甲师在战时保持了“重”型编制。所有其他装甲师在离开美国前都重组为“轻”型师(除了第1装甲师是于1944年7月在意大利重组为“轻”型师)。全部装甲师都投入欧洲战区或地中海战区。 轻型装甲师编制(1943年9月15日编制和装备表17-2)包括师部连,2个战斗群指挥部(A战斗群和B战斗群),1个预备战斗群指挥部(R战斗群),3个坦克营(每个辖3个中型坦克连和1个轻型坦克连),3个装甲步兵营,3个18门炮的炮兵营,1个机械化骑兵侦察营,1个工兵营和师属后勤。师长由1名少将担任,战斗群指挥官由1名准将(也是副师长)和2名上校担任。全师总共拥有77辆轻型坦克、168辆中型坦克、18辆105毫米M4突击炮、54辆105毫米M7自行榴弹炮、54辆M8装甲车、450辆半履带车、1031辆汽车和8架轻型观察机,总兵力10754人。 轻型装甲师于1944年6月在诺曼底第一次投入战斗后暴露出编制上的两个问题。首先,师属卡车的运输能力不足以运输基本的额定补给。为解决这个问题,每个轻型师增加了2个军需卡车连。其次,预备战斗群指挥部编制只有8名军官和士兵,只能担负行政管理任务。很明显,第三个野战指挥部是值得建立的。结果,大部分轻型装甲师都为预备战斗群加强了一个装甲群指挥部(装甲群指挥部通常隶属于军,实践证明由其负责独立坦克营的战术指挥是多余的)。 重型装甲师的编制(1942年3月1日编制和装备表17-1,1942年10月29日调整1和2)包括2个3营制坦克团(第1营是轻型坦克营,辖3个轻型坦克连;第2营、第3营是中型坦克营,各辖3个中型坦克连),1个3营制装甲步兵团,只有2个战斗群指挥部,其余师属部队和轻型装甲师几乎完全一样。重型装甲师拥有158辆轻型坦克、232辆中型坦克、24辆105毫米M4突击炮、17辆M8突击炮、54辆105毫米M7自行榴弹炮、54辆M8装甲车、640辆半履带车、1042辆汽车和8架轻型观察机,总兵力14664人。
2023-06-13 09:15:431

德国进攻苏联真的一下子出动550万人吗

战争初期,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费尔多,冯,博克元帅)辖2个集团军(第4集团军,第9集团军)和2个坦克集群(第二装甲集群,第三装甲集群)共31个步兵师,7个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和9个坦克师!是所有集团军群中兵力最强的。总兵力约75万人!!作战目标为击溃白俄罗斯的俄军!并以快速兵团向明斯克南北两侧前出。尽快夺占斯摩棱斯克。达成目地后再与北方集团军群协同,消灭在波罗的海沿岸和列宁格勒地域作战的俄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冯,龙德施泰特元帅)辖3个集团军(第11集团军,第17集团军,第6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群(第一装甲集群),共26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师,4个猎兵师和5个坦克师,总兵力约55万人。作战目标为在勒尔上将的第4航空队的支援下向基辅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消灭第聂伯河以西加利西亚和西乌克兰的俄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里特尔,冯,莱布元帅)辖2个集团军(第16集团军,第18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群(第四装甲集群),共20个步兵师,3个摩托化师和3个坦克师,是三个集团军中兵力最少的,总兵力约为37万人。作战目标是消灭波罗的海沿岸的敌军,夺取波罗的海港口,尔后再攻占列宁格勒和喀硠施塔得,使波罗的海舰队丧失基地,阻止俄军由波罗的海退却,为尔后攻占列宁格勒创造条件。上述材料是西方几本二战史中摘录,初期德军只出动两百万不到的军队,5.5M兵力是不会是同一时间的,一次性的,因为纳粹兵力遍布欧洲,到处需要驻防。其中德军也包含大量仆从国。至于你的说法,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应该是二战,二战本身已经是一场战争,所以存在逻辑关系,不能说苏德战争是二战历史上最大规模战争
2023-06-13 09:15:491

纳粹德国二战时候的战斗序列表

“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第1装甲师, “帝国”第2装甲师, “骷髅”第3装甲师, “警察”第4装甲师, “维京”第5装甲师, “北方”第6山地师, 国防军第7装甲师 ,前身为第2轻装甲师。党卫军第11装甲掷弹兵师(北欧) 隆美尔领导过的第7装甲师, 党卫军是德国陆军战斗的核心力量,都是德国的精锐,他们拥有自己的装甲部队和空军。 1940年 第25装甲团 第7步兵旅 第37装甲侦察营 第78炮兵团 第42反坦克营 第83通信营 第58工兵营 师属后勤部队 1943年 第25装甲团 第6装甲掷弹兵团 第7装甲掷弹兵团 第42反坦克营 第7侦察营 第78 装甲炮兵营 第296高炮营 第58装甲工兵营 第83通信营 第58摩托化营 师属后勤单位 。SS党卫军都是精英部队 SS-2帝国师 横扫苏联 欧跟亲王师 横扫北非 SS-12希特勒青年师 更是无敌 只有SS-1作战能力差点 勃劳希契(1881-1948) 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炮兵上尉,1912年调总参谋部任参谋。1933-1937年历任第一师师长、普鲁士军区司令、第一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司令。在施莱歇暗杀事件中被指控收希特勒的捐款。1938年升为上将,任陆军总司令,指挥德军进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1939-1940年相继指挥进攻波兰、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诸战役,连连获胜。1940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指挥入侵南斯拉夫、希腊和苏联。由于对苏闪击战失败,于同年12月被希特勒强迫辞职。转入预备役后隐名度日。1945年被英军俘虏。后因心脏病死于汉堡战俘营。 布施(1885-1945) 陆军元帅。1904年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1919年起在国防军中任职,历任师长、军长。1939年任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布施认为军人就是应该服从。参加侵略波兰、法国和苏联的战争。以作战手段顽强(实际上可以说是残酷)著称。1943年晋升元帅,出任东线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7月,因所部在白俄罗斯地区遭围歼而解职。1945年3月,复任西线德军集群司令,防守北海沿岸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德国投降后被英军俘虏,在战俘营中死于心脏病。 凯特尔(1882-1946) 陆军元帅。1901年入伍服役于野战炮兵第46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炮兵连长和师参谋官。战后在国防军内继续任职。希特勒上台后,积极同纳粹党合作。1933年任国防会议工作委员会主席,获少将军衔。1936年任军事部长。勃洛姆堡的参谋长。1936-1937年接连晋升为中将和上将。1938年2月希特勒解除一批持不同意见的高级将领职务后,被委任为新成立的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实际上是希特勒的总参谋长)。1940年获元帅衔。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始终是希特勒最亲近的军事顾问和忠顺的助手,深信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直接参与策划、制定和实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以及从进攻波兰起到德国战败止的各种战争计划和侵略暴行;颁布一系列残害和屠杀战俘、对占领区实施恐怖统治和掠夺的命令。由于对希特勒忠顺和牵承,在同僚中有“点头驴“的绰号。1945年5月8日代表纳粹德国武装部队,在柏林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而判处绞刑。1946年10月16日执行(至死不悟)。
2023-06-13 09:15:591

塔林战役是如何进行的?

苏军当面之敌是编入“北方”集团军群的德军“纳尔瓦”战役集群。该集群由第1航空队和海军支援。敌人在爱沙尼亚准备了阵地防御。布设了大量工事和障碍物。在纳尔瓦地峡和在楚德湖与沃尔茨湖之间的防御最为完善。第8集团军和突击第2集团军的人员比敌人多0.5倍,炮兵几乎多1倍。根据战役企图,突击第2集团军向拉克韦雷方向敌军纳尔瓦集团后方实施主要突击。以后,应将主力转而向西,向塔林实施进攻。第8集团军受领的任务,是准备在敌人防御被削弱或在纳尔瓦河地段退却的情况下,随时从纳尔瓦河地区向西转入进攻。在战役准备时节,突击第2集团军于短期限内隐蔽地从纳尔瓦地段向塔尔图地域变更了部署。独立第25江河舰艇支队顺利地将该集团军(人员10万余人、火炮和迫击炮1000余门、汽车近4000辆)渡送过乔普洛耶湖(楚德湖与普斯科夫湖之间),以后以其炮火支援沿楚德湖西岸进攻的该集团军右翼各兵团。该支队还保障了第8集团军1个师在楚德湖北岸敌军纳尔瓦集团后方登陆。在“把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的口号下,对全体人员进行了目的明确的政治工作。优秀军人加入了共产党和共青团。为巩固各兵种之间的战斗团结,各兵团的政治机关召开了步兵、炮兵、坦克兵座谈会。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被迫撤至塔林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之后,突击第2集团军(司令员为费久宁斯基中将)发起进攻。空军第13集团军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空军一天内就出动600余架次。突击第2集团军在右翼强渡埃马约吉河后,于第一日就突破敌人防御纵深近18公里。法西斯德军统帅部被迫开始将“纳尔瓦”战役集群后撤。突击第2集团军和于18日夜间转入进攻的第8集团军(司令员为斯塔里科夫中将)开始追击敌人,迅猛向西和西南方向推进。22日,第8集团军(快速集群和爱沙尼亚步兵第8军由突击第2集团军转隶该集团军)在舰队兵力支援下,解放了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员为特里布茨海军上将)配合地面军队的进攻,于21~24日分别在昆达湾、洛克萨湾、塔林、帕尔季斯基实施登陆,并攻占了塔林西北的奈斯岛。舰队在海上交通线行动时,阻止敌人从海上后撤其兵力。23日突击第2集团军解放了派尔努(佩尔诺夫)市,并前出到里加湾,26日日终前,在沿濒海地带向南推进时,进入拉脱维亚境内。
2023-06-13 09:16:111

二战中苏军为了解放顿巴斯和克里木进行了哪些行动?

苏军西南方向的进攻由西南方面军、南方面军实施,主要目的是击溃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解放顿巴斯和克里木。1942年1月18日,西南方向的苏军发起进攻。突击集团在最初几天便突破德军从巴拉克列亚到斯拉维扬斯克的正面防御。1月22日,第57集团军已推进25公里,骑兵第5军迅速投入突破口,并于1月23日攻占重要的交通枢纽巴尔文科沃。战役开始后,德军急忙从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顿巴斯等地调来预备队。德军顽强扼守巴拉克列亚和斯拉维扬斯克两地域,苏军未能向两翼扩大突破口。苏军第37、第38集团军在丘古耶夫、克拉马托尔斯克两方向虽进入德军防线,但未能继续前进。向红军城方向进攻的第12集团军也受阻。鉴于形势复杂化,西南方向总司令铁木辛哥元帅决定将方面军预备队投入战斗,以加快进攻速度,得到苏军最高统帅部的批准。最高统帅部同时要求:切断德军主要集团在斯拉维扬斯克地域的主要交通线,随后兵分两路,一路在第聂伯河西岸夺占登陆场,一路向南挺进,占领马里乌波尔以西或梅利托波尔以西地域。为此,最高统帅部将315辆坦克、4个步兵旅、2个航空兵团调归铁木辛哥指挥。l月26日,苏军第9集团军在第57、第37集团军的接合部进入交战。1月27日,第6集团军和骑兵第6军切断哈尔科夫—扎波罗热的铁路线,解放洛佐瓦亚。此后,苏军的进攻均未取得进展,2~3月,苏军在许多地段转入防御。高加索方面军的情况也不顺利。德军在费奥多西亚附近转入反攻,再次攻陷该城。方面军诸部被迫后撤30~50公里,退向阿克—莫纳伊斯克阵地。总攻过程中,苏军在某些方向上曾迫使德军后退100~350公里,击溃德军近50个师,使德军损失40余万人,并迫使德军不得不由其他战区抽调39个师、6个旅和大量补充人员以增强苏德战场的兵力。但是,苏军的总攻并未完成预期任务。西方向的主要突击未能围歼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基本兵力;西北方向的进攻虽然给敌人的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造成颇大损失,但未能做到粉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和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围困;西南方向击溃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解放顿巴斯、克里木的企图也没有实现。
2023-06-13 09:16:191

斯摩棱斯克战役的1943年

亦被称作为第二次斯摩棱斯克战役(1943年8月7日—1943年10月2日)是苏联红军在1943年夏季至秋季攻势中于苏联西部地区实施的战略性攻击行动,几乎与下第聂伯河攻势同时进行(8月13日—9月22日)。该攻势是共进行了两个月及由安德烈·叶廖缅科上将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及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率领的西方面军一同实施。其目的是收复由纳粹德国占领的斯摩棱斯克至布良斯克地区,斯摩棱斯克自从1941年的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就一直被德国军队占领。虽然德国军队的防线颇为坚固,但红军仍得以逐步进行数次突破,解放了包括斯摩棱斯克和罗斯拉夫尔等几个主要城市。这个行动的结果令苏联红军能筹划解放白俄罗斯。但是,整个进攻因德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令进展相当有限和缓慢的,因此行动分成三个阶段完成:1941年8月7日至1941年8月20日、1941年8月21日至1941年9月6日及和1941年9月7日至1941年10月2日。虽然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斯摩棱斯克行动对第聂伯河战役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据估计,多达55个德国军队师团被用来参加斯摩棱斯克行动—这些师团本来对阻止苏联红军在南面渡过第聂伯河起很重要的作用。在行动过程中,红军亦最终将德国军队从斯摩棱斯克陆上桥梁逐走,在历史上这是从西方攻击莫斯科最重大的方法。 1943年8月7日—10月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左翼实施的进攻战役。战役目的是粉碎德国军队“中央”集团军群左翼,阻止其兵力调往苏联红军实施主要突击的西南方向,并解放斯摩棱斯克。苏联红军在奥廖尔地域顺利进攻(参见奥廖尔战役)的结果,至1943年8月前,形成了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和罗斯拉夫利方向实施突击的有利局面。加里宁方面军(司令为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上将)左翼和西方面军(司令为瓦西里·丹尼洛维奇·索科洛夫斯基上将)对防守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利地域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古森内尔·冯·克鲁格元帅)采取了包围态势,并从北面对基洛夫、罗斯拉夫利一线以南行动的德国军队整个战略集团造成威胁。根据战役企图,规定以2个方面军实施一系列同时突击,以便在宽大正面牵制敌人兵力,予以分割,并粉碎杜霍夫希纳、亚尔采沃、多罗戈布日、叶利尼亚、斯帕斯杰缅斯克等地域德国军队集团。西方面军以其中央实施主要突击,并在粉碎当面德国军队后,应向罗斯拉夫利进攻,向西南方向对布良斯克方面军当面行动的德国军队集团一翼实施突击。西方面军右翼与加里宁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协同,完成当前任务后,应向斯摩棱斯克总方向发展进攻。如布良斯克方面军进攻顺利,则将西方面军主力转向斯摩棱斯克。德国军队统帅部认为由于莫德尔第9集团军在布良斯克的防御逐渐瓦解,导致中央集团军群全线动摇。同时曼施坦因也竭力要求克卢格后撤以腾出兵力给他,德国军队继续坚守斯摩棱斯克的意义受到了质疑。但还是在这一方向配置40多个师,并建立了坚固防御。此处防御是“东方壁垒”的中央部分,包括5—6道防御地带,纵深为100—130公里。在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当面防守的德国军队集团(坦克第3集团军、第4集团军、第9集团军一部)有人员85万余人、火炮和追击炮近88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约500辆、作战飞机近700架。进攻开始前,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的编成内共有人员125万余人、火炮和追击炮20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430辆、飞机1100架。战役准备期间,进行了大规模变更布署。全体人员进行了在森林沼泽地行动的训练,掌握了突破敌人预有准备防御的经验。在长期防御后转入进攻,对军队在精神政治方面的准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阶段8月7—20日,西方面军进行了斯帕斯杰缅斯克战役,在战役过程中粉碎了斯帕斯杰缅斯克地域德国军队集团,向纵深推进30—40公里,尔后被阻止在中间防御地区。加里宁方面军从8月13日起向杜霍夫希纳方向展开进攻,至9月初进展缓慢,仅于杜霍夫希纳方向楔入德防御6—7公里。在此情况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暂时停止了进攻,以变更兵力布署和准备新突击。鉴于布良斯克方面军前进顺利,决定将西方面军基本兵力集中于斯摩棱斯克方向。第二阶段1941年8月21日—1941年9月6日,西方面军准备并实施了叶利尼亚—多罗戈布日战役,在战役过程中,于1941年8月30日攻占了叶利尼亚,以右翼强渡第聂伯河后,于1941年9月1日解放了多罗戈布日。至1941年9月6日日终前,方面军推进35—40公里。1941年9月7日—1941年10月2日,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变更部署后,于1941年9月14—1941年9月15日再度发起进攻,分别进行了杜霍夫希纳—杰米多夫战役、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利战役。 加里宁方面军左翼攻击杜霍夫希纳方向。叶廖缅科企图从这里打开南下斯摩棱斯克的道路,同时收拾掉杜霍夫希纳—杰米多夫德国军队约6个师。然后与友邻西方面军右翼一道,向鲁德尼亚、维捷布斯克方向推进。参战兵力包括第39集团军、第43集团军一部兵力,计12个步兵师,由空军第3集团军配合。其中,面向杜霍夫希纳的第39集团军负责主攻。叶廖缅科大将的敌人主要是德第3装甲集团军右翼和第4集团军左翼。前者由于抽调部队支援第4集团军,9月初兵力只剩下10个师,员额当月下降为23万人。而在红军预定主攻的杜霍夫希纳方向,德国人部署有第4集团军第27军。其9月中旬编成包括6个师(含第25装甲步兵师)和党卫军“帝国领袖”旅,以及1个步兵师的部分兵力。为了打垮这个军,红军在9公里突破地段上,每公里平均摆上了128门火炮迫击炮和24辆坦克!1941年9月14日晨,第39集团军和第43集团军左翼开始进攻。集中轰击的炮火和大群坦克从多处冲破了德国军队第一防御地带。顺着这些破口,苏联红军到日终前已经推进了3—13公里,并把破口拓宽为30公里!经过其后四天穷追猛打,德国军队防御终于土崩瓦解!9月18日夜,苏第39集团军攻占了杜霍夫希纳,打开了斯摩棱斯克的北部门户1941年9月21日,第43集团军又占领了杰米多夫。庞大的红军集团由北面逼向斯摩棱斯克。受此威胁,己在该方向丧失主要阵地的德国军队只得西撤。叶廖缅科的军团突破森林沼泽的阻扰,穷追不舍,又于1941年9月29日攻占了交通枢纽鲁德尼亚,逼向了维捷布斯克!10月2日前,加里宁方面军左翼进抵波尼佐维耶以西和鲁德尼亚一线。但德第3装甲集团军右翼也撤退至此,再度建立起防线阻止红军推进。 叶廖缅科从斯摩棱斯克以北猛攻的同时,斯摩棱斯克正(偏北)面和南面的西方面军也发起了最后的冲击!通过此前的艰苦战斗,索科洛夫斯基上将的西方面军9月初已前出至乌斯特罗姆河、杰斯纳河一线,缩短了与斯摩棱斯克和罗斯拉夫利的距离。经过几天休整,索科洛夫斯基决心一鼓作气,拿下这两个城市!并向奥尔沙、莫吉廖夫发展。他计划以一系列正面突击,分割并各个击溃当面德国军队:方面军中部集团:近卫第10集团军,第21、33集团军向波奇诺克、奥尔沙方向实施主攻,从中央瓦解德国军队防御:右翼第31、5、68集团军一路排开,从北至南全面推向斯摩棱斯克;左翼第49、10集团军负责拿下罗斯拉夫利。为了增强突击威力,索科洛夫斯基更大限度地将兵力集中到狭窄正面,突破地段每公里正面火炮迫击炮达15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48辆,比叶廖缅科还要夸张!1941年9月15日战斗打响!经凶猛炮击和空袭后,苏联红军发起冲击。此前顽强阻击达1个多月的德国军队,终于也到了强弩之末,几乎在所有方向都被红军突破。俄国人拼命扩张战果,将近卫坦克第2军投入第2l集团军战区;右翼第3l集团军于1941年9月16日攻占亚尔采沃市;左翼第10集团军强渡了杰斯纳河。德国军队一面向斯摩棱斯克撤退,一面依托沿途据点逐次抗击。1941年9月16日,第505重型坦克营(26辆“虎”)也开到罗斯拉夫利一斯摩棱斯克地区,以重甲重炮打击进攻苏联红军。9月19—21日,战斗趋于白热化!但形势已无法逆转。西方面军中部突击集团以坦克和骑兵为前导,于1941年9月23日切断了斯摩棱斯克一罗斯拉夫利铁路(地点位于波奇诺克)。南北德国军队战线被撕裂。1941年9月24日,红军进抵索日河,从南面包抄斯摩棱斯克。同时,苏联红军右翼从东面逼近斯摩棱斯克东。其第3、5集团军强渡第聂伯河后,于1941年9月24日夜间冲入城内。次日凌晨,古老的斯摩棱斯克获得解放。德国军队撤退前进行了大规模破坏,留下的只有断壁残垣和大量250公斤重的延时炸弹。残破的护檐板被温和的秋风吹得噼叭作响,幸仔居民尽量避开还在燃烧房屋的炙热,火光在夜间投射在第聂伯河上,宛如鲜血流淌。占领该城的红军主力没有多久停留,又匆匆开向奥尔沙方向。同一天,红军第10集团军终于攻克了罗斯拉夫利,随后向莫吉廖夫方向发展。在莫吉廖夫东北列宁诺战斗中,还投入了苏联组建的波兰第1师。随着红军和波兰的距离越来越近,斯大林开始为更长远的政治战略布局了。为了庆祝斯摩棱斯克和罗斯拉夫利解放,莫斯科以224门大炮齐鸣20响。克卢格元帅则率德中央集团军群于1941年10月1日退到新阵地,组织起坚固防御,以保护维捷布斯克、奥尔沙和莫吉廖夫方向。尾随而来的红军渡过索日河,至10月2日前进抵韦利日以西、鲁德尼亚、德里宾及沿普罗尼亚河一线,进入白俄罗斯东部。斯大林原打算一鼓作气,于10月9—12日夺取维捷布斯克、奥尔沙和莫吉廖夫。但部队失血严重,铁路被破坏而公路又太糟,导致前线战力衰退且难以补给。德方克卢格又建立了新战线,一时难以突破。重新审视形势后,斯大林放弃了原计划,于1941年10月2日下令红军就地转入防御。 耗时近2个月的斯摩棱斯克战役至此结束。最初1个多月,德国军队依托坚固且层层布防的阵地顽强抗击,红军进展缓慢却伤亡巨大。其后因为斯摩棱斯克以南的莫德尔被击退,加上东线总态势恶化,德国军队无心恋战,令红军得以在最后半个月内推进135一145公里,战役全期共进展200—250公里,夺回了加里宁州一部和斯摩棱斯克州全境,建立起未来收复整个白俄罗斯的基地。但德国军队不仅保有完备战线,并通过此前的顽强逐次防御,在斯摩棱斯克交战中杀伤苏联红军45万余人,摧毁其坦克自行火炮863辆,火炮迫击炮234门,飞机303架。如果再加上布良斯克方面军的损失,则红军为击退克卢格付出的代价超过53万人.苏联估计德国军队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的损失为10万人。而德第4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团军上报的8、9月总损失为60032人(8月39339人,9月20693人);第9集团军8月21日一9月底损失20151人;合计8万余人。其中除斯摩棱斯克外,还包括了布良斯克方向的伤亡。上述数字依据的十日报告,在9月份缺漏率达55%。因此德国军队的实际损失可能和苏方估计的差不多。而加入布良斯克方向的总损失,估计在12万左右。双方的伤亡交换率约4:1。克卢格能够在斯摩棱斯克撑这么久时间,并大量杀伤红军,首先得益于坚固防御阵地。再就是撤出奥廖尔突出部后的莫德尔,为他提供了不少机动兵力。但所谓成也萧何,畋也萧何,克卢格的防御瓦解,却也是从莫德尔开始的。尽管如此,克卢格和莫德尔的撤退依然相当稳健,尤其是重组新防线的速度极快。看起来,克卢格的纵深预设阵地似乎要比曼施坦因完善,而他以后卫实施的迟滞性反击,虽然不如曼施坦因那样强大且集中,却对撤退的保护更为全面一些。考虑到克卢格和莫德尔掌握的装甲兵力以及空军远远不及曼施坦因,其战术成就自然更值得肯定。非但如此,克卢格实施艰苦防御的同时,仅8月底至9月底就抽调10个师支援南线。由于大量兵力被派给曼施坦因,一些侧翼兵力又被划给了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加上奥廖尔—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的巨大损失(约22万人),从7月下旬至10月初中旬,克卢格的总兵力从125万余下降为92万余,野战师数量由75个减少为54个。苏联红军战史评价:此战,苏联红军在宽达400公里地带内向西推进200—250公里,肃清了加里宁州一部地区和斯摩棱斯克州全境德国占领者,为解放白俄罗斯奠定了基础。德国军队被向西击退到更远处。在进攻过程中,德国军队7个师被击溃,14个师遭重创。为抗击苏联红军在斯摩棱斯克方向的进攻,德国军队被迫从奥廖尔—布良斯克方向调来13个师,从其他方向调来3个师,从而有助于苏联红军胜利结束了库尔斯克反攻(参见库尔斯克会战)。在斯摩棱斯克州、加里宁州和白俄罗斯东部各区行动的游击队给了军队以巨大支援。由于气象条件不利,航空兵行动受到限制。苏联红军104个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加里宁方面军34个、西方面军70个)被分别授予“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杜霍夫希纳”、“亚尔采沃”、“杰米多夫”、“罗斯拉夫利”等荣誉称号。许多兵团和部队荣获勋章。数万名军人得到战斗奖励。
2023-06-13 09:16:261

苏联的坦克集团是怎么一路攻向柏林的,简述当时的战争情形?

1945年4月17日黄昏,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4坦克集团军一鼓作气推进至施普雷河岸边。鉴于乌克兰第1方面军进展顺利,17日晚,斯大林同意了科涅夫的建议:将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4坦克集团军用于向柏林发展进攻。这样一来,两个坦克集团军的进攻轴线和作战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乌克兰第1方面军原来的计划,两个坦克集团军的进攻轴线是指向柏林西南部、易北河畔的贝尔齐希和德累斯顿,其任务是消灭柏林南部的德军,切断德“维斯瓦”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并协助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对柏林达成合围。也就是说,两个集团军起初担负直接进攻柏林的任务,但现在,两个坦克集团军的进攻轴线都转向了柏林。月光映照着施普雷河河畔,河水在静静地流淌。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和第4坦克集团军的近千辆坦克全部聚集在施普雷河东岸。根据科涅夫的命令,两个坦克集团军必须在当夜渡过施普雷河。显然,要等工兵架桥是来不及了。两个坦克集团军只好分头去找徒涉场。值得庆幸的是,此时正是枯水季节,施普雷河河水并不深。两个坦克集团军很快找到了几个徒涉场。于是,近千辆坦克陆续驶下河去,轰轰隆隆地冲向对岸。德军的抵抗并不很强烈,两个坦克集团军没费多大周折就于拂晓前登上了施普雷河西岸。稍事整顿后面,两个坦克集团军并肩开始向柏林方向猛攻。在以后的几天中,两个坦克集团军的进展也非常顺利,每天都推进几十公里。4月20日夜,两个坦克集团军把几个步兵集团军远远地抛在后,前出到柏林的外层环形防线的接近地,这里离柏林近在咫尺,柏林城已遥遥在望了。
2023-06-13 09:16:511

荷兰历时两个月的战争有什么影响呢?

1944年9月,盟军统帅部欲为日后进攻德军鲁尔区创造有利的条件,决定进攻荷兰,扫清占据荷兰的德军守备部队。  9月17日,盟军的21集团军群开始向荷兰进攻。21集团军群内,有英国的第2集团军、加拿大第1集团军,配属的空降第1集团军,总兵力达到共11个步兵师、5个装甲师、3个空降兵师,而防御的德军是为莫德尔元帅所指挥“B”集团军群下属的第十五集团军、伞兵第一集团军,兵力达到9个师。  经过17日和18日的两日空袭炮击,英加盟军的伞兵空降部队在法国韦赫尔、赫拉沃和阿纳姆地方着陆,在此火力支援下,陆军开始进展顺利,一天时间内向前推进了6到8公里的防线。至20日,英国伞兵与陆军在相应地点会师。22日,加拿大第一集团军解放了布洛涅。但是战争的事态并没有朝着有利盟军的方向发展。  英国的步兵第8、12军遇到德军的顽强抵抗,仅取得小战果,很难继续推进。同时,德军集中坦克兵团和步兵兵团,对英军的伞兵进行打击,英军损失惨重,虽然于27日推进到莱茵河附近。但是英军再无力对抗德军反攻,进入了防御模式。而相对应的加拿大部队,同样也攻击受阻,进展缓慢。直到30日,盟军才占领南贝沃兰半岛。之后的11月9日,占领了瓦尔赫伦岛,次日,盟军占领了荷兰的西南部分,荷兰战役也宣告结束。
2023-06-13 09:16:582

莫斯科保卫战的战役背景

9月,德军在攻占白俄罗斯的首府斯摩棱斯克和乌克兰的基辅后,集中兵力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进攻。首先,把北方,南方集团军群的部分兵力集中到中央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在列宁格勒的攻势被遏制,始终无法突破苏军在列宁格勒接近地的防御,故将集团军群配属的大部分装甲师和摩托化师调往莫斯科方向。)“台风”作战的计划,主要由德军最高统帅部和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协商制定,各项计划都由希特勒审定批准。德国情报机关对于莫斯科正前方部署的苏联红军部队的判断,准确性很高,但仍有不完善之处。它认为苏联红军的战斗序列是:在前方部署的是铁木辛哥的西方方面军的七个集团军,在它的南面是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两个集团军。对后方的苏联红军部队情况则一无所知。西方方面军的兵力估计为七十到一百个师,结果证明与实际兵力相差无几。首都莫斯科方向上匆忙建立起来的防线从空中是很容易查明的。博克的任务是,在攻打莫斯科之前首先歼灭当面苏联军队。德军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这条线在中央做为基准线兵分两路进行钳形包围,两军将在苏联红军后方约八十英里的维亚兹马会合。 自7月起,苏联政府征用民工在莫斯科以西两道防线上急如星火地构筑工事。民工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妇女。前一道防线称做维亚兹马防线。它的最北端在奥斯塔什科夫以东约三十英里处,据瓦尔代山不远,中间穿过维亚兹马以西地区,最南端在基洛夫以南,全长二百余英里。后一道防线叫莫日艾斯克防线,在莫斯科以西约八十英里,自沃洛科拉姆斯克至提赫文,长约一百六十英里。此外,在莫斯科以西还有四道弧形防线。同时,苏联从中亚,远东抽调兵力保卫莫斯科。(由于确切情报得知日本在远东地区认定的主要对手是美国而不是苏联,所以苏联方面朱可夫元帅从远东地区调集大量部队巩固首都莫斯科的防御)另外,苏联还使用坦克伏击战,这是由卡图科夫首次提出的,主要在姆岑斯克附近进行的。实时证明坦克伏击战还是很有用的,卡图科夫为巩固图拉防线赢得了时间,并削弱了古德里安对莫斯科南部的攻势。
2023-06-13 09:17:271

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有多少人?

二次大战中正式编制上,第2装甲集群只辖3个军,并由第4集团军配合,为便于协同,又将第12军配属给古德里安,由他实际指挥。但即便如此,古德里安的的速度还是显得太快,使克鲁格无法协同(而且克鲁格也不认同古德里安的作战理念),于是,就将第12军临时转归其建制,脱离第4集团军,至于第255、267这些师,原本就是集团军群预备队,既然克鲁格不肯配合(两人为此结仇),自然是越级找博克去要。后来讨来的多了,古德里安实际上是在独立指挥突击、野战两个作战集群,于是,第2装甲集群就成个“古德里安集团军级集群”(7个军),实际就是允许他独自形事、相机决断,直到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
2023-06-13 09:17:402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简介

斯大林格勒会战  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重兵集团,于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攻防战役。  双方企图与兵力部署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5月,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挫败苏军的进攻。7月中旬,德军“B”集团军群前出到顿河大弯曲部,逼近斯大格格勒。起初,F。保卢斯上将指挥的德军第6集团军受领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任务,该集团军辖13个师约2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000门、坦克约500辆,由第4航空队(作战飞机近1200架)负责支援。会战中,德军统帅部不断增加该方向的兵力,先后参加会战的还有第4装甲集团军、第2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苏军最高统帅部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于7月12日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S。K。铁木辛哥,7月23日起为V。N。戈尔多夫中将),辖第62、第63、第64、第21集团军和空军第8集团军,后第57、第51集团军和第1、第4坦克集团军相继编入该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任务是,在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库尔莫亚尔斯卡亚520公里正面上组织防御,基本力量集中部署于顿河大弯曲部。方面军开始遂行保卫斯大林格勒任务时仅有12个师1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200门、坦克约400辆、飞机454架,由远程航空兵(轰炸机150~200架)和防空航空兵第102师(歼击机60架)负责支援。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州人民群众支援下,在城市远接近地构筑两道防御地带,在近接近地构筑外层、中层、内层和市区四道城市防御围廓。先后参加会战的还有东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伏尔加河区舰队、斯大林格勒防空部队。  会战经过 会战按苏军的行动性质分防御和反攻两个阶段。  防御阶段(1942.7.17~11.18) 包括远接近地防御、近接近地防御和市区防御战斗。  远接近地防御:7月17日,德军发起猛烈进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64集团军各前进支队在奇尔河、齐姆拉河一线英勇抗击德军六昼夜,迫使其第6集团军展开部分主力,从而赢得了改善基本地区防御的时间。23日,德军开始争夺第62、第64集团军主要防御地带,企图对顿河大弯曲部的苏军两翼实施包围突击,进至卡拉奇地域,从西面突向斯大林格勒。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64集团军的顽强防御和第1、第4坦克集团军各兵团的反突击,打破了德军的企图。至8月10日,苏军退至顿河东岸,在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占领防御阵地,阻止了德军前进。早在7月31日,德军统帅部即将第4装甲集团军从高加索方向调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其先头部队于8月2日进逼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今科捷利尼科沃市),形成从西南突向斯大林格勒的直接威胁。为防守这一方向,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部分兵力于7日组建东南方面军(辖第64、第57、第51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空军第8集团军,30日起增加第62集团军,司令为A。I。叶廖缅科上将),9~10日实施反突击,迫使德第4装甲集团军暂时转入防御。至17日,该部德军被阻于外层防御围廓。  近接近地防御:8月19日,德军再度发起进攻,从西面和西南面同时向斯大林格勒实施突击。23日,德军第6集团军第14装甲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突至伏尔加河,企图从北面沿伏尔加河实施突击并夺取该市。苏军统帅部从预备队中抽调第24、第66集团军,会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从北面对德军翼侧实施反突击,牵制德军第6集团军部分兵力,阻敌于西北市郊。德军统帅部继续增加兵力,并将主力转移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力图在最短期限内攻占斯大林格勒。  市区防御战斗:苏军V。I。崔可夫中将指挥的第62集团军和M。S。舒米洛夫少将指挥的第64集团军受领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任务。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次日攻占市中心的马马耶夫岗。巷战中,双方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对火车站反复争夺达13次之多。苏军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24、第66集团军9月份在该市以北几乎不停顿地实施反突击,有力地支援了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保卫战。在斯大林格勒以南发动局部进攻战役的苏军第57、第51集团军也牵制了德军的重兵集团。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司令为K。K。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9月底,德军指挥部命令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西北方向投入战斗。此时在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B”集团军群编成内作战的兵力已达80多个师。10月15日,德军在一个狭小地段突至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及其附近的伏尔加河地域。11月11日,他们最后一次企图攻占该市,并在“街垒”工厂以南冲到伏尔加河岸,但其攻势已成强弩之末。1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的防御阶段结束。这一阶段,德军死伤约70万人,损失火炮和迫击炮2000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000余辆、作战飞机和运输机1400余架。德军统帅部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宣告破产。  反攻阶段(1942.11.19~1943.2.2) 苏军统帅部在防御阶段就制订了反攻计划,其企图是:从谢拉菲莫维奇、克列茨卡亚两地域的顿河登陆场和从斯大林格勒以南的萨尔帕湖至巴尔曼察克湖地域分别实施突击,粉碎德军各突击集团两翼的掩护军队,并沿卡拉奇、苏维埃茨基向心方向发展进攻,围歼直接在斯大林格勒附近作战的德军主力。反攻开始前,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展开的兵力有西南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21集团军、空军第17集团军,司令为N。F。瓦图京中将)、顿河方面军(第65、第24、第66集团军,空军第16集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64、第57、第51、第28集团军,空军第8集团军),总计110.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55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463辆、作战飞机1350架。苏军当面之敌是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为M。von魏克斯元帅)所属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总计101.1万人、火炮和迫击1029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675辆、作战飞机1216架。双方兵力对比,苏军人员比德军多10%,火炮和迫击炮多50%,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2倍,作战飞机多10%。  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11月19日,西南方面军及顿河方面军之第65集团军从谢拉菲莫维奇和克列茨卡亚地域实施突击,揭开反攻序幕。至日终前,西南方面军前进25~35公里;第65集团军因遭敌猛烈抵抗,仅前进3~5公里。20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7、第51集团军及第64集团军左翼各兵团从萨尔帕湖至巴尔曼察克湖地域开始反攻,突破德军防御,保障快速兵团进入突破口。上述两个方面军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向卡拉奇、苏维埃茨基方向迅猛对进,并在拉斯波平斯卡亚地域合围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一部(23日投降);近卫第1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51集团军则向西南面和南面发展反攻,对整个德军斯大林格勒集团构成合围的对外正面。23日,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快速兵团在卡拉奇、苏维埃茨基、马里诺夫卡地域会师,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共22个师另160多个独立部队,总计33万人。苏军步兵兵团到达后构成了绵亘的合围对内正面。30日前,苏军压缩合围圈,但由于兵力不足,未能从行进间分割和歼灭德军集团。与此同时,向西南和南面进攻的苏军沿克里瓦亚河、奇尔河、顿河、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以北一线构成了500余公里的合围对外正面。  粉碎德军救援集团:12月12日,德军统帅部集中第57装甲军另4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从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地域实施突击,以解救其被围军队。苏军随即发起科捷利尼科夫斯基战役(12月12~30日),将这股援军全部击溃。顿河中游的苏军为发展反攻,于16日发起顿河中游战役,歼灭5个意大利师另3个旅,击溃5个罗马尼亚师和1个德军师,重创德军4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迫使德军统帅部最后放弃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至12月底前,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合围对外正面击溃了驰援之敌,并将其残部击退150~200公里,从而为歼灭被围于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歼灭德军被围集团:1943年1月10日,顿河方面军(辖第66、第24、第65、第21、第57、第64、第62集团军,空军第16集团军)经猛烈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后转入进攻,开始歼灭被围德军。第65集团军从西面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炮兵在苏德战争中首次以徐进弹幕射击支援步兵和坦克冲击。12日,苏军逼近德军位于罗索什卡河的第二防御地带。为突破该地带,第65集团军转移到第21集团军地带。方面军各兵团于15日重新开始进攻,17日前到达沃罗波诺沃、大罗索什卡一线,遇到德军顽强抵抗。经22~25日的激烈战斗,苏军粉碎德军在该地的抵抗。26日晚,第21集团军在马马耶夫岗西北坡与从斯大林格勒迎面进攻的第62集团军会师。德军集团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31日,德军第6集团军南集群停止抵抗,保卢斯被俘。2月2日,北集群投降。  会战结局  会战中,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被歼灭。法西斯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苏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苏军从此基本掌握战略主动权,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会战的胜利坚定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必胜信心,巩固并扩大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法西斯集团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震撼了整个法西斯德国,动摇了仆从国对它的信任。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显示了苏军不断增强的军事威力和较高的军事学术水平。苏军最高统帅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在防御阶段,构筑大纵深防御体系,适时占领防御阵地;及时前调预备队,组建新的方面军;不断实施反突击和反冲击,大量消耗敌人,阻止了德军进攻,为尔后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反攻开始前,最高统帅部适时制定周密的反攻计划,隐蔽实施反攻准备,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和确定反攻时间。反攻中,3个方面军先后在7个地段上实施突破,使德军不能判明苏军主要突击方向和集中使用其预备队;各方面军和集团军之间密切协同,并以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组成快速集群,同时而迅速地构成合围的对内、对外正面,并在对外正面发展反攻;首次充分运用了炮兵进攻这一形式和单层徐进弹幕射击支援步兵和坦克冲击的方法;航空兵第一次采取进攻样式,并协同高射炮兵成功地实施了对被围德军集团的空中封锁等,从而保证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其军事上的主要原因是: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兵力部署分散,形不成进攻重点;后勤供应困难等。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1918年后改称斯大林格勒。它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顿河以东约60公里处,是苏联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陆交通的中转站。也是来自高加索的石油转运站和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1942年4月5日,希特勒下达了第41号作战指令:“要集中一切力量用于在南段实施主要战役,消灭顿河以西的苏军,以便进而夺取高加索的石油产地”。为此,德军最高统帅部拟定了代号为“蓝色作战”的南方作战计划,改组了原南方集团军群,将其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  A、B两个集团军群共拥有97个师计90万人,1200辆坦克,17000余门火炮和迫击炮,1640架飞机。南面的A集团军群由利斯特元帅指挥,辖有第17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其任务为征服高加索地区;北面的B集团军群由冯.包克元帅指挥,辖有第4装甲集团军、第2、第6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其任务为掩护A集团军的北面侧翼,其手段则为占领斯大林格勒。此外在克里米亚,还有曼施泰因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  1942年5月8日,曼施泰因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在克里米亚发起了春季攻势,一周后占领了刻赤半岛。7月4日攻占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拿下了整个克里米亚。  6月28日,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分别从库尔斯克东北、哈尔可夫东北、斯拉维扬斯克、斯大林诺一带发动进攻,苏军被迫后撤100-300公里,德军侵入顿河大弯曲部。南面的A集团军群继续向高加索油田区推进,北面的B集团军群则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  德军最高统帅部指定由B集团军群的由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第6集团军是当时德国较强的集团军,辖6个军(其中两个装甲军)共18个师,约25万人,坦克740辆,火炮或迫击炮7500门,由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  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心在斯大林格勒组织坚守。为此,苏军于7月12日在西南方面军原有基础上组建了由铁木辛哥元帅为司令(7月23日起改由戈尔多夫中将接替)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其编成内有从苏军战略预备队调来的第62、第63、第64集团军和原西南方面军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及空军第8集团军、海军伏尔加河区舰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实际能投入的力量有12个师,约16万人、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400辆坦克、飞机454架。其任务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库尔莫亚尔斯卡亚的长约530公里、纵深为120公里的防御地带。  近郊恶战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拉开序幕。德军第6集团军在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分成南北两个突击集团,企图从行进间突破苏军防御,向卡拉奇总方向发展进攻,围歼顿河右岸的苏军,从西南方向突向斯大林格勒。7月23日,德军突破苏军第62集团军右翼防线,形势告急。斯大林任命年轻的第64集团军司令戈尔多夫中将取代年迈的铁木辛哥元帅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并派素有“苏联红军智多星”之称的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协助指挥战事。  7月25日,德军以2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的强大兵力对由苏军第第64集团军的第229师5个营驻守的右翼阵地发起攻击,企图在卡拉奇附近强渡顿河,直扑斯大林格勒。次日,兵力薄弱的第229师被击溃。苏64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  8月1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加入进攻,得到加强的德军突破了苏第51集团军的防线后,攻占列蒙特纳亚并逼近了科捷尔尼科沃。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了阻止德军,于8月3日组成了拥有4个师又2个旅(后又增加了1个师)的“战役集群”,与德军激战两天后被迫退到阿克赛河北岸,5日,德军已前出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在这危急关头,斯大林签发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要求苏军部队“不许后退一步” 。苏军接着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和反击,至17日,苏军退守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  8月中下旬,德军统帅部调整部署,集结了21万人,2700门火炮和迫击炮,600辆坦克和1000多架飞机,以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霍克的第4装甲集团军分别从西北、南部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钳形攻势”。  22日,德第6集团军的第14装甲军和步兵第8军的3个步兵师、2个摩托化师及1个装甲师突破了苏第62集团军在韦尔加奇和彼斯科瓦特卡地段的防线,强渡顿河,将苏军分成两部分,苏第62集团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切断了联系。23日,德军推进到斯大林格勒以北的叶尔佐夫卡地域,前出到伏尔加河,对市区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日,德军先出动飞机几百架,入夜又出动2000架次的飞机对斯大林格勒进行了自侵苏以来烈度最强的狂轰滥炸,使该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战后英国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对此评述道:“这是一次纯粹的恐怖袭击,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屠杀和平居民,压垮苏军,瓦解士气,散布恐慌气氛”。但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德第6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的副官在这一天的战地日记中写道:“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市民的支援下实施反攻击。市民们也拿起了武器,表现得非常英勇。在战场上可以看到被打死的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他们那已僵硬的手还握着步枪和手枪。在被击毁的战车驾驶舱里,呆坐着被打死的工人。类似这样的情况,我们从未见过”。  在南路进攻的德第4装甲集团军,在阿勃加涅罗沃西部地区突破了苏军防御,29日,进至加夫里洛夫卡地域,威胁到斯大林格勒正面防御的苏军后方。  苏军最高统帅部面对这一严重形势,将一切能够动员的兵员物资,都派往斯大林格勒地区,并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8月下旬和中旬,苏军从南北两面发起了几次反击,虽减轻了对斯大林格勒城区的压力,但未能歼灭突至伏尔加河的德军,双方经过激列争斗,伤亡都很大。至9月12日,苏军撤至市区围廓,外围防御地带已全部丧失。  市区争夺  最高副统帅朱可夫将崔可夫中将调任为第62集团军司令,该集团军的任务是防御斯大林格勒城区。兵力约4万人,德军攻城兵力共13师,约17万人,比苏军多四倍。崔可夫表示:“斯大林格勒对我们全体苏联人民至关重要,这个城市的失守将挫伤人民的斗志。我发誓决不离开这座城市,我将采取一切办法坚守。我决心要么守住城市,要么就战死在那里”  9月12日,希特勒从东普鲁士飞抵乌克兰的文尼察,召见了B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元帅和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要尽快把那座城市拿到自己手里,不要让它变成人们长期瞩目的焦点,更不能让它牵扯我们更多的精力。要知道,德国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他面带愠怒之色对他俩说。随后,他命令第6集团军于次日起发起猛攻,不惜任何代价迅速占领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巷战  9月13日,市区争夺战全面展开,德第6集团军组成两个突击团向市区中部和南部进攻。守城部队顽强抵抗,实施猛烈反击。14至15日,德军对苏第62集团军实施强攻,双方在马马耶夫岗等城郊进行激烈的街巷战斗。经过两天激战,德军死亡2000人,苏军也损失惨重。接下来的战斗更加激烈,崔可夫说∶“我们的部队在这里经受了从残酷和顽强程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恶战”。守卫斯大林格勒城南粮仓的近卫步兵第35师师长杜比扬斯基在给崔可夫的战报中说∶“情况在不断变化着。原先,我们在粮仓的上面,德国人在下面。我们刚刚把德国人从下面赶出来,他们却又钻到了上面”。  9月25日,德军占领了城市南部和中部,27日继续向北部工厂区突击。战斗是惨烈的,参战的德国将军汉斯. 德尔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能相比。我们早晨攻占了20公尺,可是一到晚上,俄国人又夺了回去”。  至11月初,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眼看天气又要冷下来,倒霉的冬天即将来临,希特勒让几乎没有多少越冬物资储备的保卢斯趁天气还暖和再作一次努力。11月11日,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区内,向苏军据守的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保卢斯以5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2个工兵营在宽5公里的正面上发起强攻。战斗队形高度密集。一天之内,双方为争夺每寸土地、每一座房屋,都进行了异常激烈的战斗。守卫阵地的苏军,顽强抵抗,其中有的师仅剩下不足1个团的实力,仍没有丢失自己据守的地段。在伤亡数千名官兵的情况下,保卢斯被迫于次日停止了进攻。  苏军反攻  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于在斯大林格勒发动全面反攻行动,以围歼该地域的德国重兵。反攻前,苏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秘密调集了大量兵力。至11月中旬,共展开了三个方面军,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外,还有顿河方面军及西南方面军。三个方面军总兵力达11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55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463辆,作战飞机1350架。  德军方面,经过增援,德B集团军群所属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等,共有兵力101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029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675辆、作战飞机1216架。但德军战线延长,铁路运输无保障,前线和后方都缺乏战略预备队,物资供应也不足。  19日晨7时30分,苏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共110余万部队在纷飞的大雪中发起强劲反攻,首先突向对方最薄弱的罗马利亚军阵地。  23日,苏军攻占了顿河左岸的重要支撑点卡拉奇,在拉斯波平斯卡亚地域包围并歼灭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第4、第5军,俘敌27000人。随后,苏军三个方面军合围了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一部分兵力,共22个师,总计33万人,将其压缩在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  德国新任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力劝希特勒同意保卢斯趁苏军合围刚刚形成迅速突围,他几乎已经把元首说服了,然而,大言不惭的空军司令戈林却向希特勒保证说,他可以保证第6集团军的空中补给,要多少有多少。希特勒遂于11月24日命令保卢斯坚守阵地。为救援第6集团军,希特勒将曼施泰因元帅从列宁格勒前线调往斯大林格勒担任新组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要他杀开一条血路为第6集团军解围。12月12日,曼施泰因的“冬风计划”反攻作战开始了。至12月19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所属的第57装甲军已突进到离南面包围圈30英里以内。曼施泰因命令保卢斯迅速突围与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然而保卢斯在没有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之前,没有突围的意图,他以燃料不足为由拒绝了曼施泰因的命令,放弃了这最后一次机会。12月27日,第4装甲集团军的主力第57装甲军在苏军的强大攻击下,终于退回了原来的阵地,救援第6集团军的行动失败了。  1943年1月初,被围的德第6集团军阵地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且受到苏军的严密空中封锁,空运补给几乎中断,濒于弹尽粮绝的地部。总兵力减至25万人、坦克300辆、火炮和迫击炮4130门、作战飞机100架。  苏军最高统帅部制定了歼灭德第6集团军的“指环”作战计划,由顿河方面军负责实施。该方面军共7个集团军,由空军第6集团军负责空中支援,计有39个师和10旅,共有兵力21.2万人、坦克257辆、火炮和迫击炮6860门、作战飞机300架。  1943年1月8日,顿河方面军向被围的德军发出最后通牒,敦促德军投降。保卢斯电告希特勒,要求准予他相机行事,但希特勒驳回了他的请求。10日,苏军向被围德军发起攻击行动。23日,冲进市区,攻占马马耶夫岗,与守城的第62集团军胜利会师。1月24日,保卢斯向希特勒报告说:“部队已不能支持了,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请准允我们投降。”他得到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第6集团军应在斯大林格勒尽到其英勇的责任,直到最后一人为止。”1月31日,苏军第64集团军的第38摩步旅打到了保卢斯的司令部,刚刚被希特勒授予元帅军阶的保卢斯及其手下的步兵第4军军长普费费尔中将、第51军军长库尔茨巴赫中将、第295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德军高级将被迫投降。两天后,在斯大林格勒其他阵地上的德军也全部投降了。与保卢斯一同被俘的,有23位将官,2000名校级以下军官和9万名士兵。至此,历时200余天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此役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
2023-06-13 09:19:372

曼施坦因进攻法国的闪击战的计划是什么

曼施坦因进攻法国的闪击战,也被称为“闪电战”(Blitzkrieg),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1. 集中兵力快速突破:通过集中优势兵力,针对法国北部和比利时边境地区进行快速渗透和突破。同时,利用空袭和装甲部队的机动性,迅速绕过、包围和摧毁对方的重要据点和要地。2. 制造干扰和迷惑:通过在多个方向展开攻势,制造法国军队的干扰和迷惑,分散对方兵力,使其难以进行有效的反击和组织。3. 制海权制空权:通过占领比利时和荷兰的港口和机场,控制制海权和制空权,为进一步的进攻提供保障。4. 快速推进占领重要城市:通过优先占领重要城市和交通节点,迅速削弱对方的战斗力和士气,从而迫使法国投降。
2023-06-13 09:19:461

二战中著名的大规模坦克大战有?

  苏德库尔斯克坦克大战。  1943年7月夏季的库尔斯克会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会战,是二战中德军最优秀的战役指挥曼施坦因陆军元帅精心策划地、旨在迫使苏联签署一个不分胜负之和约的进攻战役。苏联红军最优秀的两位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指挥苏联红军成功地进行了防守反击,在付出巨大牺牲的代价下,粉碎了德军的进攻,耗尽了德军的进攻潜力。从此直至战争结束,德军再未主动发起过进攻战役。因此,朱可夫苏联元帅称库尔斯克会战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转折点和二战的转折点。 苏联军队比德国多40万 甚至110万 而且是苏联的地头阿 苏联有群众基础 对比一下两方的军力 一目了然 德军调集了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17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和16个步兵师。北面中央集团军群派出了由莫德尔指挥的第9集团军,辖有6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和11个步兵师;南翼南方集团军群出动了两个军团,他们是霍特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夫指挥的肯夫兵团,共有1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5个步兵师。另外约有20个师准备在突击集团翼侧行动,第4、第6航空队进行空中支援。总兵力为90万人,2700辆坦克,1万门火炮和2000多架飞机。 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集结了130万人的兵力,2万多门火炮,3400辆坦克和2100余架飞机。北边是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中央方面军,南边是瓦图京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另外突出部的北面有波波夫指挥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南边是马利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突出部后方的预备队则是可涅夫指挥的草原方面军。总兵力超过200万,坦克更多达5000辆。
2023-06-13 09:20:037

德国二战时期有多少人啊???有多少兵源

  (500万——700万)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39年9月1日)  集团军群司令:费多尔-冯-博克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3 集团军,司令:汉斯-冯-克卢格 陆军炮兵上将[下辖:1个装甲旅,1个骑兵旅,8个步兵师]  驻:波美拉尼亚  第4 集团军,司令: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 陆军炮兵上将[下辖:4个步兵师,2个摩化师,1个装甲师]  驻:东普鲁士  第1 航空队,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 空军航空兵上将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39年9月1日)  集团军群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8 集团军,司令: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 陆军步兵上将[下辖:5个步兵师]  驻:西里西亚  第10集团军,司令:瓦尔特-冯-赖歇瑙 陆军炮兵上将[下辖:6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2个摩化师,3个轻装师]  驻:波希米亚  第14集团军,司令:西格蒙德-利斯特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5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1个轻装师]  驻:斯洛伐克  第4 航空队,司令:亚历山大-勒尔 空军航空兵上将  德军C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39年9月1日)  集团军群司令:里特尔-冯-勒布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1 集团军,司令:埃尔温-冯-维茨勒本 陆军步兵上将  第5 集团军,司令:库特-利布曼 陆军步兵上将  第7 集团军,司令:弗雷德里希-多尔曼 陆军炮兵上将  第2 航空队,司令:赫尔穆特-费尔米 空军航空兵上将  第3 航空队,司令:胡戈-施佩勒 空军航空兵上将  德军B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40年5月10日)  集团军群司令:费多尔-冯-博克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18集团军,司令: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 陆军炮兵上将  第6 集团军,司令:瓦尔特-冯-赖歇瑙 陆军一级上将  第2 航空队,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 空军航空兵上将  德军A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40年5月10日)  集团军群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4 集团军,司令:京特-冯-克卢格 陆军一级上将  第12集团军,司令:西格蒙德-利斯特 陆军一级上将  第16集团军,司令:恩斯特-布施 陆军步兵上将  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司令: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陆军一级上将  第3 航空队,司令:胡戈-施佩勒 空军航空兵上将  德军C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40年5月10日)  集团军群司令:里特尔-冯-勒布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1 集团军,司令:埃尔温-冯-维茨勒本 陆军一级上将  第7 集团军,司令:弗雷德里希-多尔曼 陆军炮兵上将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41年6月22日)  集团军群司令:里特尔-冯-勒布 陆军元帅 下辖:直辖第23军[编有第251和第254步兵师]。  第18集团军,司令: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1 军,编有第1、第11、第21步兵师;  第26军,编有第61(师长:于尔根-黑尼克 陆军中将)、第217步兵师;  第38军,编有第58、第291(师长:库特-赫尔措格 陆军中将)步兵师。  第16集团军,司令:恩斯特-布施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直辖第253步兵师。  第2 军(军长:冯-布罗克多尔夫-阿勒费尔 陆军步兵上将),编有第12、第32、第121步兵师;  第10军(军长:克里斯特-汉森 陆军炮兵上将),编有第30、第126步兵师;  第28军,编有第122、第123步兵师。  第4 装甲集群,司令:埃里希-赫普纳 陆军装甲兵上将,下辖:  第41摩托化军(军长:汉斯-莱因哈特 陆军装甲兵上将),编有第1、第6、第8(师长:埃里希-布兰登贝格尔 陆军少将)装甲师,第36摩托化师,第269步兵师;  第56摩托化军(军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陆军步兵上将),编有第3、武装党卫队第3“骷髅”装甲师,第3摩托化师,第290步兵师。  第101后方地域司令部,编有第207、281、285(军需处长专用)警卫师。  第1 航空队,司令:阿尔弗雷德-克勒尔 空军一级上将  第5 航空队,司令:汉斯-于尔根-施通普夫 空军一级上将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41年6月22日)  集团军群司令:费多尔-冯-博克 陆军元帅,下辖:直辖第102后方地域司令部,第2集团军司令部。  第4 集团军,司令:京特-冯-克卢格 陆军元帅,下辖:直辖第255、267、293步兵师,第286警卫师。  第7 军,编有第7、第23、第258、第268步兵师,第221警卫师;  第9 军,编有第17、第137、第263、第292步兵师;  第12军(军长:瓦尔特-施罗特 陆军步兵上将),编有第29摩托化师,第31、第34步兵师;  第13军(军长:汉斯-费尔贝尔 陆军步兵上将),编有第78步兵师,第26摩化师(师长:维尔纳-冯-伯尔顿施泰恩 陆军少将);  第43军,编有第131、第134、第252步兵师;  第53军(军长:卡尔-魏森贝格尔 陆军步兵上将),编有第45(师长:弗朗茨-施利佩尔陆军少将)、第52、第167步兵师。  第9 集团军,司令:阿道夫-施特劳斯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直辖第102、第900步兵师,第403警卫师。  第5 军,编有第5、第35、第161步兵师;  第6 军(军长:赫尔穆特-弗尔斯特 陆军工兵上将),编有第6、第26步兵师;  第8 军(军长:瓦尔特-海茨 陆军炮兵上将),编有第8、第28步兵师;  第30军,编有第129、第162、第256步兵师;  第42军(军长:特奥多尔-冯-施蓬内克 伯爵 陆军中将),编有第87步兵师,武装党卫队通信师。  第2 装甲集群,司令:海因茨-古德里安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24摩托化军(军长:盖尔-冯-施韦彭堡 陆军装甲兵上将),编有第1骑兵师,第4(师长:维利巴尔德-冯-朗厄曼-翁德-埃伦坎普 男爵、陆军少将)、第3装甲师,第10摩化师;  第46摩托化军(军长: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冯-菲廷霍夫-谢尔陆军装甲兵上将),编有第10(师长:费迪南德-沙尔 陆军中将)、武装党卫队第2“帝国”装甲师,“大德意志”装甲步兵团;  第47摩托化军,编有第17、第18装甲师。  第3 装甲集群,司令:赫尔曼-霍特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39摩托化军(军长:鲁道夫-施密特 陆军装甲兵上将),编有第7(师长:汉斯-冯-冯克男爵 陆军少将)第14(师长:弗里德利希-屈恩 陆军少将)、第20装甲师,第20(师长:汉斯-措恩 陆军少将)摩托化师;  第57摩托化军(军长:阿道夫-孔岑 陆军装甲兵上将),编有第12、第19装甲师,第18摩托化师。  第2 航空队,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 空军元帅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41年6月22日)  集团军群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 陆军元帅,下辖:直辖第99轻装师。  第11集团军,司令:里特尔-冯-朔贝特 陆军一级上将(1941年9月12日阵亡,由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陆军步兵上将继任),下辖:直辖罗马尼亚骑兵军司令部。  第11军,编有第22、第76、第239步兵师,罗马尼亚第6步兵师,罗马尼亚第5、第8骑兵旅;  第30军(军长:汉斯-冯-扎尔穆特 陆军步兵上将),编有第198步兵师,罗马尼亚第8、第14步兵师,罗马尼亚第6骑兵旅;  第54军,编有第50、第170步兵师;  驻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编有第72步兵师;  罗马尼亚山地军,编有罗马尼亚第1、第2、第4、第7山地步兵旅,罗马尼亚第7步兵师。  第17集团军,司令:卡尔-海因里希-冯-施蒂普纳格尔 陆军步兵上将,下辖:直辖第125步兵师。  第4 军,编有第24、第71、第295、第296步兵师,第97轻型师;  第44山地军,编有第1(师长:胡贝特-兰茨 陆军少将)、第2(师长:恩斯特-施勒默尔陆军少将)、第4山地步兵师,第257步兵师,第100轻型师;  第52军(军长:维尔纳-冯-布里森 陆军步兵上将),编有第101轻型师(师长:埃里希-马尔克斯 陆军将);  第103后方地域司令部,编有第444、第454警卫师。  第6 集团军,司令:瓦尔特-冯-赖歇瑙 陆军元帅,下辖:直辖第168步兵师,第213警卫师。  第17军(军长:维尔纳-基尼茨 陆军步兵上将),编有第50、第62、第298步兵师;  第29军,编有第44、第289步兵师;  第44军,编有第9、第57、第262、第297步兵师;  第55军,编有第75、第111步兵师。  第1 装甲集群,司令: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3 摩托化军(军长:埃贝哈德-冯-马肯森 陆军骑兵上将),编有第13、第14、第25装甲师;  第14摩托化军,编有第9、武装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近卫”、第5“维金”装甲师;  第48摩托化军(军长:维尔纳-肯普夫 陆军骑兵上将),编有第11(师长:克吕韦尔 陆军少将)、第16装甲师,第16摩托化师。  第4 航空队,司令:亚历山大-勒尔 空军一级上将  第三帝国元帅名录  赫尔曼-威廉-戈林 出生年份:1893年;军衔:帝国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5.4.23,最后职位:空军总司令;死亡时间:1945.10.15[自杀于纽伦堡]  瓦尔勒-冯-布伦堡 出生年份:1878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36.4.1;免职时间:1938.2.4,最后职位:战争部长及国防军最高统帅;死亡时间:1946.3.13[病死于美军战俘营]  费多尔-冯-博克 出生年份:1880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2.7,最后职位: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东线];死亡时间:1945.5.3[遇空袭身亡]  瓦尔特-冯-布劳希奇 出生年份:1881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1.12,最后职位:陆军总司令;死亡时间:1948.10.18[病死于纽伦堡]  恩斯特-布施 出生年份:1885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3.2.1;最后职位:西北集团军群总司令;死亡时间:1945.7.17[病死于英国战俘营]  卡尔-邓尼茨 出生年份:1891年;军衔:海军元帅,授衔时间:1943.1.30;最后职位:德国总统,死亡时间:1980.10.24[病死于奥米莱自宅]  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 出生年份:1892年;军衔:空军元帅,授衔时间:1945.4.27;最后职位:空军总司令;死亡时间:1945.5.24[自杀于美国战俘营]  阿尔贝特-凯塞林 出生年份:1882年;军衔:空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最后职位:西线总司令;死亡时间:1960.7.16[病死于自宅]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勒 出生年份:1881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3.2.1;免职时间:1944.3最后职位:A集团军群总司令;死亡时间:1954.9[病死于苏联战俘营]  京特-冯-克卢格 出生年份:1882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4.8,最后职位:西线总司令;死亡时间:1944.8.19[自杀于专机中]  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 出生年份:1881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2.6.30;最后职位: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东线]。  威廉-里特尔-冯-李布 出生年份:1876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2.1最后职位: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死亡时间:1956.6.29[病死于自宅]  威廉-利斯特 出生年份:1880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2,最后职位:A集团军群总司令。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出生年份:1887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2.6.30;免职时间:1944.3,最后职位: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死亡时间:1973.6.11[病死于巴伐利亚]  埃哈德-米尔希 出生年份:1892年;军衔:空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最后职位:空军部副部长兼空军总监。  瓦尔特-莫德尔 出生年份:1891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4.3.1;最后职位:B集团军群总司令;死亡时间:1945.4.21[自杀于杜伊斯堡]  弗里德里希-保卢斯 出生年份:1890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2.1.31;最后职位:第6集团军司令;死亡时间:1957.2.1[病死于德累斯顿]  埃里希-雷德尔 出生年份:1876年;军衔:海军元帅,授衔时间:1939.4.1;免职时间:1943.1,最后职位:海军总司令;死亡时间:1960.11.5[病死于基尔自宅]  瓦尔特-冯-赖歇瑙 出生年份:1884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6.24;最后职位: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死亡时间:1942.1.17[病死于柏林]  沃尔夫拉姆-冯-里希特霍芬 出生年份:1895年;军衔:空军元帅,授衔时间:1943.2.17;免职时间:1944.10.27;最后职位:第2航空队司令;死亡时间:1945.6.21[病死]  埃尔温-隆美尔 出生年份:1891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2.6.22;免职时间:1944.7.13;最后职位:B集团军群总司令;死亡时间:1944.10.14[被迫自杀]  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 出生年份:1875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4.7.6;最后职位:西线总司令;死亡时间:1953.2.24[病死于尺力自宅]  费迪南德-舍内尔 出生年份:1892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5.4.5;最后职位: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胡戈-施佩勒 出生年份:1885年;军衔:空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4.9,最后职位:第3航空队司令;死亡时间:1953.4.2[病死于兰芝堡自宅]  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 出生年份:1881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3.1.30;免职时间:1945.3.25;最后职位:F集团军群总司令;死亡时间:1945.9.27[病死于波昂]  埃尔温-冯-维茨勒本 出生年份:1881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2.3;最后职位:西线总司令;死亡时间:1944.9.8[被绞死于普吕村湖]  附 录:  海因里希-希姆莱 出生年份:1900.10.7;军衔:党卫队全国领袖;授衔时间:1933;免职时间:1945.5.5;最后职位:党卫队全国总队长、内政部长兼警察总监;死亡时间:1945.5.23[自杀于布莱梅]。  恩斯特-罗姆 出生年份:1897年;军衔:冲锋队全国领袖;授衔时间:1920;最后职位:冲锋队参谋长;死亡时间:1934.7.1[被杀死于斯塔德尔海姆]  1939-1945年德国组建的武装党卫队师  1939年:  “阿道夫-希特勒近卫师”第1装甲师,  “帝国”第2装甲师,  “骷髅”第3装甲师;  第4警察装甲掷弹兵师。  1940/41年:  “维京”第5装甲师;  “北方”第6山地师。  1942年:  “霍恩施陶芬”第9装甲师,  “弗龙斯贝格”第10装甲师;  “欧根亲王”第7山地师;  “弗洛里安-盖尔”第8骑兵师。  1943年:  “希特勒青年团”第12装甲师;  “诺兰”第11装甲掷弹兵师,  “党卫队领袖”第16装甲掷弹兵师,  “格茨-冯-伯利欣根”第17装甲掷弹兵师;  “月形刀”第13山地师;  第14步兵师,  第15步兵师。  1944年:  “霍斯特-韦塞尔”第18装甲掷弹兵师;  “斯坎德贝格”第21山地师,  “卡玛”第23山地师,  “喀斯特猎人”第24山地师;  第19、20步兵师,  “洪尧迪”第25步兵师;  “马丽亚-特蕾西亚”第22骑兵师。  1945年:  “尼德兰”第23装甲掷弹兵师,  第31装甲掷弹兵师,  “1月30日”第32装甲掷弹兵师,  “尼伯龙根”第38装甲掷弹兵师;  第26步兵师,  “朗根马尔克”第27步兵师,  “瓦龙尼亚”第28步兵师,  第29步兵师,  第30步兵师,  “夏勒马涅”第33步兵师,  第34步兵师第35警察步兵师,  第36步兵师;  第33骑兵师,  “吕措”第37骑兵师。  1940—1944年德国生产坦克、飞机的数量  1940年生产坦克:3.7万吨;生产飞机:10,250架。  1941年生产坦克:8.3万吨;生产飞机:11,030架。  1942年生产坦克: 14万吨;生产飞机:14,700架。  1943年生产坦克:36.9万吨;生产飞机:25,200架。  1944年生产坦克:62.2万吨;生产飞机:37,950架。  总计生产坦克:125.1万吨;生产飞机:99,130架。  1939.9.1—1944.12.31德空军损失的飞机数量  1939. 9. 1—1940. 5. 9:损失飞机 937架,  1940. 5.10—1940. 7. 1:损失飞机1,239架,  1940. 7. 1—1941. 4. 1:损失飞机 4,085架,  1941. 4. 1—1941. 6.28:损失飞机2,160架,  1941. 6.29—1942. 6.30:损失飞机 8,529架,  1942. 7. 1—1942.12.31:损失飞机5,240架,  1943. 1. 1—1943.12.31:损失飞机17,495架,  1944. 1. 1—1944. 5.30:损失飞机11,658架,  1944. 6. 1—1944.12.31:损失飞机20,622架;  总计:损失飞机71,965架。  东、西方战局前6周德军人员损失情况  西方战局(1940.5.10—6.20):  死亡人数占0.38%,军官占4.7%;受伤人数占3.72%,军官占3%;失踪人数占0.56%,军官占2%。  东方战局(1941.11.20—12.31):  死亡人数占0.88%,军官占4.2%;受伤人数占2.56%,军官占3.1%;失踪人数占0.17%,军官占1.8%。  波兰战局:  军官死亡人数占4.6%;军官受伤人数占 1.9%;军官失踪人数占13.5%。  1940—1945年德国向英国的投弹数量[1944年后包括V型武器]  1940年36,800吨,  1941年21,860吨,  1942年3,260吨,  1943年2,298吨,  1944年9,151吨,  1945年761吨。  1940—1945年同盟国向德国及德国占领区的投弹量  1940年:14,600吨,  1941年:35,500吨,  1942年:53,755吨,  1943年:226,500吨,  1944年:1,188,580吨,  1945年:477,000吨。  德国二战军备生产费用  1939年34亿美元,  1940年60亿美元,  1941年60亿美元,  1943年138亿美元[1943年费用按1944年美元比价]  德军东线各集团军群名称变更及历任总司令  北方集团军群:  威廉-里特尔-冯-李布 陆军元帅,  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 陆军元帅,  瓦尔特-莫德尔 陆军元帅,  格奥尔格-林德曼 陆军一级上将,  约翰内斯-弗里斯纳 陆军一级上将。  库尔兰集团军群:  约翰内斯-弗里斯纳 陆军一级上将,  费迪南德-舍内尔 陆军元帅,  洛塔尔-伦杜利希 陆军一级上将。  中央集团军群:  费多尔-冯-博克 陆军元帅,  京特-冯-克卢格 陆军元帅,  恩斯特-布施 陆军元帅,  瓦尔特-莫德尔 陆军元帅,  汉斯-莱茵哈特 陆军一级上将。  北方集团军群:  汉斯-莱茵哈特 陆军一级上将,  洛塔尔-伦杜利希 陆军一级上将,  瓦尔特-魏斯 陆军一级上将。  南方集团军群:  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 陆军元帅,  瓦尔特-冯-赖歇瑙 陆军元帅,  费多尔-冯-博克 陆军元帅。  [1942年7月6日,南方集团军群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  A集团军群:  威廉-利斯特 陆军元帅,  阿道夫-希特勒[兼职],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勒 陆军元帅。  南乌克兰集团军群:  费迪南德-舍内尔 陆军元帅,  约翰内斯-弗里斯纳 陆军一级上将。  南方集团军群:  约翰内斯-弗里斯纳 陆军一级上将。  B集团军群:  费多尔-冯-博克 陆军元帅,  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 陆军元帅。  [43年西线重建]埃尔温-隆美尔 陆军元帅,  京特-冯-克卢格 陆军元帅,  瓦尔特-莫德尔 陆军元帅。  顿河集团军群: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陆军元帅。  南方集团军群: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陆军元帅。  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瓦尔特-莫德尔 陆军元帅,  约瑟夫-哈尔佩 陆军一级上将。  A集团军群:  约瑟夫-哈尔佩 陆军一级上将。  中央集团军群:  约瑟夫-哈尔佩 陆军一级上将。  第三帝国陆军总参谋长名录  1933.10.1—1938.10.31路德维希-贝克炮兵上将;  1938.10.31—1942.9.24弗朗茨-哈尔德一级上将;  1942.9.24—1944.7.20库特-蔡茨勒一级上将;  1944.7.20—1945.3.28海因茨-古德里安一级上将(代理)  1945.3.28—1945.4.30汉斯-克雷布斯步兵上将(代理)。  附:普鲁士—德意志历届总参谋长[(官方正式启用总参谋部这一名称)含魏玛时代]  1821.1.11—1829.1.21卡尔-冯-米夫林男爵、中将;  1829.11.29—1848.5.13威廉-约翰-冯-克劳泽内克步兵上将;  1848.5.13—1857.10.7卡尔-弗里德里希-威廉-冯-赖赫尔骑  兵上将;1857.10.29—1888.8.10赫尔穆特-冯-毛奇伯爵、元帅;  1888.8.10—1891.2.7阿尔弗雷德-冯-瓦尔德泽伯爵、骑兵上将  1891.2.7—1906.1.1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伯爵、骑兵上将;  1906.1.1—1914.9.14赫尔穆特-冯-毛奇一级上将;  1914.9.14—1916.8.29埃里希-冯-法尔肯海因步兵上将;  1916.8.29—1919.7.3保罗-冯-兴登堡元帅,  1916.8.29—1918.10.26埃里希-鲁登道夫步兵上将(第一军需总监),  1918.10.30—1919.7.15威廉-格勒纳中将(第一军需总监);  1919.10.1—1920.3.26汉斯-冯-泽克特少将(部队局局长);  1920.3.28—1923.2威廉-海耶少将;  1923.2—1925.10奥托-哈塞少将;  1925.10—1926.12格奥尔格-韦策尔少将;  1927.1—1929.9.30韦尔纳-冯-布洛姆贝格少将;  1929.10.1—1930.10.31库特-冯-哈默施泰因-埃克沃德男爵、少将;  1930.11.1—1933.9.30威廉-亚当少将。  冷剑语:这其中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 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2023-06-13 09:20:217

德国二战元帅名单及介绍

德国二战27名元帅:姓名 军衔 授衔时间 最高任职戈林 空军元帅1935 帝国元帅1940 总理兼内政部长 (点评:最2B的人 没有之一。虽然一手组建了德国空军 不是他 保卢斯也不至于投降)冯.布隆贝格 陆军元帅 1936 国防部长冯.布劳希奇 陆军元帅 1940 陆军总司令冯.博克 陆军元帅 1940 B集团军群总司令,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凯特尔 陆军元帅 1940 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克卢格 陆军元帅 1940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冯.勒布 陆军元帅 1940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利斯特 陆军元帅 1940 A集团军群总司令冯.龙德施泰德 陆军元帅 1940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冯.维茨勒本 陆军元帅 1940 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冯.赖歇瑙 陆军元帅 1940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冯.屈希勒尔 陆军元帅 1942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冯.曼施泰因 陆军元帅 1942 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隆美尔 陆军元帅 1942 北非远征军司令,意大利北部集团军群总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总司令 (名人 沙漠之狐)冯.布施 陆军元帅 1943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冯.克莱斯特 陆军元帅 1943 A集团军群总司令保卢斯 陆军元帅 1943 6集团军司令 (我呸 你就不能再坚持下吗?)冯.魏克斯 陆军元帅 1943 F集团军群总司令莫德尔 陆军元帅 1944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小胡子的救火队。最强防御名将 弹性防御就是他弄出来的)舍尔纳 陆军元帅 1945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雷德尔 海军元帅 1939 海军总司令邓尼茨 海军元帅 1943 海军总司令,德国总统 (成也狼群 败也狼群 潜艇狼群之父)米尔契 空军元帅 1940 空军总监凯塞林 空军元帅 1940 空军南军区总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施佩勒 空军元帅 1940 驻法国空军总司令冯.里希德霍芬 空军元帅 1943 第二航空队司令冯.格莱姆 空军元帅 1945 空军总司令
2023-06-13 09:20:431

二战德国的高级将领有哪些,

国家元首兼总理,最高统帅:阿道夫·希特勒〈1934-1945.5〉,邓尼茨元帅〈1945.5〉 陆军总司令:弗洛姆堡元帅〈1920-1938元月〉,勃劳希契元帅〈1938-1941.12〉,希特勒〈1941-1945.5〉 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1934-1942.9〉,蔡茨勒上将〈1942.9-1944.7〉,古德里安上将〈1944.7-1945.3〉,克莱勃斯上将〈1945.3-1945.5〉 东线战场: 北方集团军群〈1945年1月改称库尔兰集团军群〉 ---勒布元帅〈1941.6-1942.1〉,库克勒上将〈1942.1-1944.1〉,莫德尔元帅〈1944.1-1944.3〉,林德曼上将〈1944.3-1944.7〉,弗里斯纳上将〈1944.7-1944.8〉,舒奈尔上将〈1944.8-1945.1〉,伦杜利克上将〈1945.1〉,菲廷霍夫上将〈1945.1-1945.3〉,伦杜利克上将〈1945.3-1945.4〉,希尔佩特上将〈1945.4-2945.5〉 中央集团军群〈1945年1月改称北方集团军群,1945年4月解散〉--博克元帅〈1941.6-1941.12〉,克鲁格元帅〈1941.12-1943.10〉布施元帅〈1943.10-1944.6〉,莫德尔元帅〈1944.6-1944.8〉,莱因哈特上将〈1944.8-1945.1〉,伦杜利克上将1945.1-1945.3〉,魏克斯上将〈1945.3-1945.4〉 南方集团军群〈1942年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延续其大部分,1943年初解散〉--伦德斯泰特元帅〈1941.6-1941.12〉,赖歇瑙元帅〈1941.12-1942.1〉,博克元帅〈1942.1-1942.7〉,魏克斯上将〈1942.7-1943初〉 A集团军群:〈1942年7月从南方集团军群分出,1944年2月改称南乌克兰集团军群,1944年8.9月间改称南方集团军群,1945年5月改称东部边境集团军群〉--李斯特元帅〈1942.7-1942.8〉,希特勒〈1942.8-1942.11〉,克莱斯特元帅〈1942.11-1944.2〉,舒奈尔上将〈1944.2-1944.7〉,弗里斯纳上将〈1944.7-1944.12〉,韦勒上将〈1944.12-1945.4〉,伦杜利克上将〈1945.4-1945.5〉 顿河集团军群〈1942年11月从第11集团军改编,1943年1月改称南方集团军群,1944年2月该称北乌克兰集团军群,1944年8.9月间该称A集团军群,1945年1月该称中央集团军群〉--曼狮泰因元帅〈1942.11-1944.3〉,莫德尔元帅〈1944.3-1944.9〉,哈佩上将〈1944.9-1945.1〉,许尔纳上将〈1945.1-1945.5〉 维斯瓦河集团军群〈1945年1月新建立〉--希姆莱元帅〈1945.1-1945.3〉,海因里奇上将〈1945.3-1945.5〉,施图登特上将〈1945.5〉 西线战场: 西线总指挥:伦德斯泰特元帅〈1942.3-1944.7〉,克鲁格元帅〈1944.7-1944.9〉伦德斯泰特元帅〈1944.9-1945.3〉,凯塞林元帅〈1945.3-1945.5〉 B集团军群--隆美尔元帅〈1943.12-1944.10〉,莫德尔元帅〈1944.10-1945.5〉 G集团军群--布拉斯克维茨上将〈1943.12-1945.5〉 意大利及地中海战线〈包括北非战场〉 南部战区总指挥:凯塞林元帅〈1944.11-1945.3〉,菲廷霍夫上将〈1945.3-1945.5〉 北非军团〈1942年1月升格为集团军,1943年3月其余部分加入突尼斯集团军〉--隆美尔元帅〈1940.9-1942.9〉,施图姆上将〈1942.9-1942.10〉,隆美尔元帅〈1942.10-1943.3〉 突尼斯集团军--隆美尔元帅〈1943.3-1943.5〉,阿尼姆上将〈1943.5〉 驻意大利北部集团军:隆美尔元帅〈1943.8-1943.12〉,菲廷霍夫上将〈1943.12-1945.5〉 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1934-1942.2〉,邓尼茨元帅〈1942.-1945.5〉 水面舰队司令:吕特晏斯上将〈1934-1941.5〉--之后总司令兼任 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元帅 空军总司令:戈林帝国元帅〈1934-1945.5〉 空军参谋长:凯塞林元帅〈1935-1937〉 空军主要航空队: 第1航空队:凯塞林元帅〈1938-1940.2〉 第2航空队:凯塞林元帅〈1940.2-1941.11〉 第3航空队:施佩勒元帅〈1938-1940.11〉 空降部队:施图登特上将〈1939.9-1945.5〉 党卫军总指挥:希姆莱元帅〈1935-1945.5〉,狄特里希上将〈1945.5〉 满意吗?
2023-06-13 09:20:521

巴巴罗萨计划一个装甲集群有几个装甲师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发生于1941年6月22日—1942年1月苏联及东欧地区,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共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由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第16集团军(由恩斯特·布施指挥)第4装甲集团军(由艾里希·霍普纳指挥)第18集团军(由格奥尔格·冯·屈希勒指挥)第1航空舰队(由阿尔弗雷德·凯勒指挥)目标:在10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东普鲁士出发,经德文斯克、奥斯特洛夫,穿越苏联中西部(今白俄罗斯)地区占领或摧毁列宁格勒,总兵力为29个师:中央集团军群(由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第4集团军(由京特·冯·克鲁格指挥)第2装甲集团军(由海因茨·古德里安指挥)第3装甲集团军(由赫尔曼·霍特指挥)第9集团军(由阿道夫·斯特劳斯指挥)第2航空舰队(由阿尔贝特·凯塞林指挥)目标:在16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华沙以东出发,经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进攻莫斯科,总兵力为51个师:南方集团军群(由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第17集团军(由卡尔-海因利希·冯·史图尔普纳格指挥)第1装甲集团军(由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指挥)第11集团军(由欧根·里特尔·冯·朔贝特指挥)第6集团军(由瓦尔特·冯·赖歇瑙指挥)第4航空舰队(由亚历山大·罗尔指挥)目标:在14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攻往人口密集的农业心脏地带—乌克兰,在卢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区展开攻下基辅,再向顿巴斯进攻,接着攻入南方的俄罗斯大草原直到伏尔加河以及石油丰富的高加索地区,总兵力为63个师:
2023-06-13 09:21:121

德国攻打苏联时三个方面军的总司令是谁?

纳粹德国元帅名录勃洛姆堡(1878~1946)出生于军人世家。1897年从军。1936.4.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陆军部长兼武装力量总司令、国防军总司令、国防部长、战争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参加过一战。被迫辞去军职,战后受审,死于狱中。戈林(1893~1946)出生于官僚家庭。1912年从军。1938.2.4授空军元帅;1940.7.19授帝国元帅。毕业于卡尔斯鲁赫军官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国会议长、普鲁士总理兼内政部长、航空部长、空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主席。参加过一战、二战。战犯,临刑前两小时自杀。雷德尔(1876~1960)出生于教师家庭。1894年从军。1939.4.1授海军元帅。毕业于基尔海军军官学院。担任过海军总参谋长、海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战犯,1946年被判处终身监禁,1955年获释。勃劳希契(1881~1948)出生于军人世家。1900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东普鲁士军区司令、第四集团军司令、陆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战后死于一所英国部队医院。凯特尔(1882~1946)出生于农场主家庭。1901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担任过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参加过一战、二战。战犯,被绞死。龙德施泰特(1875~1953)出生于军人世家。1892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A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兼D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曾被四次免职,战后囚于英国,1949年因病获释。博克(1880~1945)出生于军人世家。1897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波茨坦军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北方集团军群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A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曾两次被免职,后死于空袭。勒布(1876~1956)出生于平民家庭。1895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炮兵与工程学校、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担任过C集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战、二战。曾两次被解职,后被判处3年徒刑。李斯特(1880~1971)出生于医生家庭。1898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炮兵与工程学校、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巴尔干占领军司令、A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被判处终身监禁,1952年因病获释。克鲁格(1882~1944)出生于军人世家。1901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四集团军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服毒自尽。维茨勒本(1881~1944)出生于贵族家庭。1901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第一集团军司令、D集团军群司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被绞死。赖歇瑙(1884~1942)出生于军人世家。1903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六集团军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死于心脏病(中风)。米尔希(1892~1972)1914年从军。1940.7.19授空军元帅。担任过航空部副部长、空军总监兼空军部副部长。参加过一战、二战。被判处终身监禁,不久减刑为15年,1954年被赦免。凯塞林(1885~1960)出生于教员家庭。1904年从军。1940.7.19授空军元帅。毕业于炮兵与工程学校。担任过空军总参谋长、第二航空队司令、南线德军总司令、西南线德军总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1947年被判处死刑,后改为终身监禁,1952年获释。施佩勒(1885~1953)出生于平民家庭。1903年从军。1940.7.19授空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三航空队司令、驻法国空军司令。参加过一战、西班牙内战、二战。曾两次受审,但都被宣布无罪。隆美尔(1891~1944)出生于教师家庭。1910年从军。1942.6.22授陆军元帅。毕业于但泽皇家军官预备学校。担任过北非德军远征军司令、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被迫服毒自尽。屈希勒尔(1881~1968)出生于贵族家庭。1900年从军。1942.6.30授陆军元帅。毕业于骑兵学校、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三集团军司令、第十八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被判处20年徒刑,1951年改为12年,翌年被释放。曼施坦因(1887~1973)出生于军人世家。1906年从军。1942.7.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1949年被判处18年监禁,1953年获释。克莱斯特(1881~1954)出生于贵族家庭。1900年从军。1943.1.3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A集团军群司令、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战后为英军俘虏,作为战犯交付南斯拉夫,后引渡苏联,死于狱中。魏克斯(1881~1954)出生于平民家庭。1900年从军。1943.1.3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担任过B集团军群司令、巴尔干东南部德军司令、F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战后为美军俘虏,后被免于起诉,1948年获释。布施(1885~1945)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1904年从军。1943.1.3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十六集团军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德国西北部德军集团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死于英国战俘营。邓尼茨(1891~1980)出生于知识份子家庭。1910年从军。1943.1.31授海军元帅。毕业于弗伦斯堡——莫威克海军学校。担任过德国海军总司令兼潜艇部队司令、德国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参加过一战、二战。被判处10年徒刑。保卢斯(1890~1957)出生于平民家庭。1909年从军。1943.1.3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担任过德军副总参谋长、第六集团军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投降被俘。里希特霍芬(1895~1945)出生于贵族家庭。1913年从军。1943.2.11授空军元帅。毕业于哈雷航空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四航空队司令、第二航空队司令。参加过一战、西班牙内战、二战。病死于美军战俘营。莫德尔(1891~1945)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1909年从军。1944.3.31授陆军元帅。担任过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自杀身亡。舍尔纳(1892~1973)1914年从军。1945.4.3授陆军元帅。担任过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陆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曾在苏联监禁10年,获释后定居西德。1957年又被判刑4年半,1960年因健康原因获释。格赖姆(1892~1945)出生于军人世家。1912年从军。1945.4.26授空军元帅。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六航空队司令、空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在战俘营服毒自尽。
2023-06-13 09:21:211

二战德军将领名单?

二战纳粹德军将领阵亡名单 国防军: 陆军元帅: 费多尔.冯.博克陆军元帅(1880-1945)陆军B集团军群总司令。1945年5月3日在撤退途中于德国兰扫恩被英战斗机袭击负伤,次日逝世。 沃尔特.莫德尔陆军元帅(1891-1945)陆军西方集团军群总司令。1945年4月21日在德国杜依斯堡附近兵败自杀。 陆军上将: 维尔纳.弗里奇陆军上将(1880-1939)陆军总司令。1939年9月22日在波兰华沙普拉加附近阵亡,时任陆军第12炮兵团名誉团长。 爱德华.迪特尔陆军上将(1890-1944)陆军第20山地军军长。1944年6月23日在斯代尔马克因空难丧生。 弗雷德里希.多尔曼陆军上将(1882-1944)陆军第7集团军司令。1944年6月28日在法国勒曼前线因心脏病逝世。 汉斯-瓦伦丁.胡伯陆军上将(1890-1944)陆军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1944年4月21日在德国奥伯萨尔茨堡的森多夫附近因空难丧生。 尤金.冯.邵巴特陆军上将(1883-1941)陆军第11集团军司令。1941年9月12日在东线因座机误降雷区丧生。 约翰内斯.布洛克步兵上将(1894-1945)陆军56装甲集团军司令。1945年1月26日在苏联巴拉诺夫桥头堡战役中阵亡。 柯特.冯.布里森步兵上将(1886-1941)陆军第52集团军司令。1941年11月20日在苏联安德烈维夫卡阵亡。 柯特.冯.切沃勒里步兵上将(1891-1945)陆军第一集团军代司令。1945年4月18日在前往柯尔堡的转移中丧生。 卡尔.埃格歇尔山地军上将(1890-1944)陆军第18山地军军长。1944年6月23日在斯代尔马克因空难丧生。 卡尔.埃伯尔步兵上将(1891-1943)陆军第24装甲集团军司令。1943年1月21日在苏联斯大林格勒西北处诺维-格尔吉耶夫斯基耶阵亡。 沃尔夫冈.费舍尔装甲兵上将(1888-1943)陆军第10装甲师师长。1943年2月1日在突尼斯斯比卡阵亡。 西奥多.盖布炮兵上将(1885-1944)德国驻法国南部军区司令。1944年7月30日负伤,11月26日伤重不治。 亚历山大.冯.哈特曼步兵上将(1890-1943)陆军第71步兵师师长。1943年1月26日在苏联斯大林格勒扎里扎铁路驻防堤阵亡。 恩斯特-安顿.冯.克罗希克步兵上将(1898-1945)陆军第16军军长。1945年3月16日在德国库尔兰的坎登附近遭空袭丧生。 弗雷德里希.库恩装甲兵上将(1889-1944)国防军运输部部长。1944年2月15日在柏林炸弹袭击中丧生。 威利伯尔德.冯.埃伦坎普装甲兵上将(1890-1942)陆军第24装甲集团军司令。1942年10月3日在苏联斯多罗谢尔沃耶附近阵亡。 保罗.劳克斯步兵上将(1887-1944)陆军第16军军长。1944年8月30日在拉托维亚里加飞机失事负伤,9月2日伤重不治。 埃里希.马尔克斯炮兵上将(1891-1944)陆军第84集团军司令。1944年6月12日在法国诺曼底圣洛阵亡。 罗伯特.马尔迪耐克炮兵上将(1889-1944)陆军第39装甲集团军司令。1944年6月28日在德国贝里希诺阵亡。 弗雷德里希.米埃特步兵上将(1888-1944)陆军第4集团军司令。1944年9月2日在罗马尼亚卡尔巴滕阵亡。 乔治.费佛尔炮兵上将(1890-1944)陆军第94步兵师师长。1944年6月28日阵亡。 赫尔穆特.普里斯步兵上将(1896-1944)职务不详。1944年10月21日阵亡。 赫尔曼.莱克纳格尔步兵上将(1892-1945)陆军第42集团军司令。1945年1月23日在东线维斯瓦河佩特里考阵亡。 威尔汉姆.施内肯伯格步兵上将(1891-1944)陆军贝尔格莱德军团司令。1944年10月14日在南斯拉夫阵亡。 沃尔特.施罗特步兵上将(1882-1944)陆军第12集团军参谋长。1944年10月6日在车祸中丧生。 赫尔曼.冯.斯佩克炮兵上将(1888-1940)陆军第12山地军军长。1940年6月15日在法国彭苏永附近阵亡。 威尔汉姆.斯蒂莫尔曼炮兵上将(1888-1944)陆军第11集团军司令。1944年2月18日在东线彻尔卡西地区阵亡。 乔治.施图姆装甲兵上将(1883-1942)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1942年10月24日在阿拉曼前线指挥车中指挥战斗时心脏病突发逝世。 马丁.万德尔炮兵上将(1892-1943)陆军第24装甲集团军司令。1943年1月14日在东线阵亡。 威尔汉姆.维根纳尔步兵上将(1895-1944)陆军第50集团军司令。1944年9月24日在东线沃尔马安德杜纳阵亡。 托马斯-艾米尔.冯.威克迪步兵上将(1893-1944)陆军第10集团军司令。1944年6月23日在斯代尔马克因空难丧生。 汉斯.佐恩步兵上将(1891-1943)陆军第46装甲集团军司令。1943年8月2日在东线奥廖尔的克拉斯纳加-罗施茨察附近阵亡。 中将: 古特尔.安根陆军中将(1893-1943)陆军第16装甲师师长。1943年2月2日在苏联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自杀。 恩斯特-古特尔.巴德陆军中将(1897-1945)陆军西北方向参谋长。1945年4月24日在霍尔斯坦因遭英军飞机空袭负伤,5月8日伤重不治。 阿尔弗雷德.贝恩希陆军中将(1894-1943)陆军第82步兵师师长。1943年1月27日在苏联沃罗聂日负伤,31日宣布死亡。 约翰内斯.贝欧尔陆军中将(1892-1944)陆军第242警备师师长。1944年8月26日负伤,11也8日在维也纳伤重不治。 理查德.巴尔泽陆军中将(1886-1945)陆军第182步兵师师长。1945年5月10日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阵亡。 罗伯特.巴尔泽陆军中将(1892-1943)陆军第2军信号官。1943年3月8日在苏联基辅死亡。 弗雷德里希.伯格曼陆军中将(1883-1941)陆军第127步兵师师长。1941年12月21日在苏联西亚夫基阵亡。 埃里希.伯恩贝克陆军中将(1885-1941)陆军第124炮群司令。1941年10月28日在苏联瓦尔基阵亡。 格哈德.伯特霍尔德陆军中将(1891-1942)陆军第31步兵师师长。1942年4月14日在苏联克罗勒夫卡阵亡。 克莱门斯.贝特泽尔陆军中将(1895-1945)陆军第529步兵师师长。1945年3月27日在德国丹齐格阵亡。 阿诺德.比耶格勒本陆军中将(1883-1940)陆军第6步兵师师长。1940年10月11日在法国朱利欧维尔逝世。 乔治.冯.俾斯麦陆军中将(1891-1942)陆军第21装甲师师长。1942年8月31日在阿拉曼阵亡。 厄尔坡.冯.伯登豪森陆军中将(1897-1945)陆军第50集团军司令。1945年5月9日在德国库尔兰的格罗宾自杀。 乔治.布劳恩陆军中将(1887-1941)陆军第68步兵师师长。1941年11月14日在苏联哈尔科夫阵亡。 弗里茨.冯.布罗多夫斯基陆军中将(1886-1944)陆军“布罗多夫斯基”集群司令。1944年10月20日在德国贝桑肯阵亡。 康拉德.冯.柯臣豪森陆军中将(1888-1941)陆军第134步兵师师长。1941年2月13日在苏联奥廖尔的柳博夫斯卡战败自杀。 弗雷德里希-卡尔.克兰兹陆军中将(1886-1941)陆军第18步兵师师长。1941年3月24日在德国纽汉默尔部队演习中因事故丧生。 威尔汉姆.克里索利陆军中将(1895-1944)空军陆战师师长。1944年9月12日在意大利向摩迪纳推进途中遭游击队伏击阵亡。 弗雷德里希-威尔汉姆.杜施陆军中将(1892-1944)陆军第297步兵师师长。1944年2月17日在阿尔巴尼亚的提拉纳因交通事故负伤,3月2日在意大利瓦罗纳伤重不治。 维克多.冯.德拉比奇-威克特陆军中将(1889-1944)陆军第326步兵师师长。1944年8月2日在法国诺曼底的勒梅斯尼尔阵亡。 奥托.德莱歇尔陆军中将(1895-1944)陆军第267步兵师师长。1944年8月13日在德国梅美尔的亚塞利阵亡。 维尔纳.杜尔金陆军中将(1896-1944)陆军第96掷弹师师长。1944年9月11日在德国萨诺克负伤,12日在胡梅内医院伤重不治。 雷内.埃伯勒陆军中将(1891-1945)陆军西部要塞司令。1945年3月21日阵亡。 威尔汉姆.佛利陆军中将(1897-1944)陆军第91空降师师长。1944年6月6日在法国诺曼底的梅里-艾格里斯阵亡。 鲁道夫.弗雷德里希陆军中将(1889-1945)陆军第312炮群司令。1945年5月9日在捷克的雷特梅里茨与布拉格中间位置阵亡。 奥托.盖布克陆军中将(1883-1942)陆军第294步兵师师长。1942年3月22日在苏联哈尔科夫的米哈伊洛夫卡阵亡。 弗朗茨.高尔陆军中将(1884-1944)陆军维尼底格防御部队司令。1944年12月27日在意大利梅斯特里阵亡。 维尔纳.冯.高尔维茨陆军中将(1893-1944)陆军第132山地炮群司令。1944年5月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附近阵亡。 赫伯特.盖特纳陆军中将(1888-1942)陆军第295步兵师师长。1941年12月8日在东线负伤,1942年1月22日在德国弗莱堡伤重不治。 卡尔-奥尔布莱希特.冯.格罗戴克陆军中将(1894-1944)陆军第161步兵师师长。1943年8月28日波兰前线负伤,1944年1月10日在布雷斯劳伤重不治。 保罗.古兰陆军中将(1893-1944)陆军第23步兵师师长。1944年2月20日在苏联前线负伤,4月22日在马热沃附近伤重不治。 恩斯特.哈修斯陆军中将(11893-1943)陆军第46步兵师师长。1943年2月11日在苏联北高加索的瓦西里耶夫阵亡。 理查德.冯.海内修斯陆军中将(1881-1943)陆军汉堡城防司令。1943年12月13日在空袭中丧生。 康拉德-奥斯卡.海因里希斯陆军中将(1890-1944)陆军第89步兵师师长。1944年9月8日在比利时列日附近阵亡。 海因茨.海尔穆齐陆军中将(1890-1944)陆军第243步兵师师长。1944年6月17日在法国坎维里附近阵亡。 乔治.赫维尔克陆军中将(1886-1942)陆军第339步兵师师长。1942年1月18日在苏联布里扬斯克前线因心脏病逝世。 柯特.希默尔陆军中将(1888-1942)陆军第46步兵师师长。1942年3月26日在苏联前线负伤,4月4日在辛非罗波尔伤重不治。 哈罗德.冯.希尔施菲尔德陆军中将(1912-1945)陆军第78德意志突击师师长。1945年1月18日在德国塔特拉的杜克拉关卡遭空袭丧生。 沃尔特.冯.霍尔斯多夫陆军中将(1898-1943)陆军第6装甲师师长。1943年7月14日在苏联哈尔科夫被狙击手击中头部负伤,19日伤重不治。 古斯塔夫.哈恩德特陆军中将(1894-1945)陆军第1雪地师师长。1945年4月21日在德国特罗坡前线失踪,后宣布阵亡。 阿诺.雅尔陆军中将(1890-1943)陆军第24装甲集团军司令。1943年1月21日在苏联波德格尔诺耶兵败自杀。 沃尔特.约斯特陆军中将(1896-1945)陆军第42骑兵师师长。1945年4月24日在意大利维拉多萨附近阵亡。 汉斯.卡尔内陆军中将(1898-1945)陆军第24装甲集团军司令。1945年4月18日在德国柏林东南部的索科尔尼斯阵亡。 柯特.卡尔穆科夫陆军中将(1892-1941)陆军第31步兵师师长。1941年8月13日在苏联斯旺克茨阵亡。 汉斯.卡梅克陆军中将(1890-1943)陆军第137步兵师师长。1943年10月16日在苏联科尔蓬附近阵亡。 埃米尔.克恩陆军中将(1882-1945)陆军第4军先遣部队司令。1945年2月2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遭空袭丧生。 哈里.冯.奥夫劳特巴赫陆军中将(1896-1945)陆军第214步兵师师长。1945年1月18日在波兰维斯瓦的普拉维桥头堡阵亡。 维克多.科赫陆军中将(1895-1942)陆军第323步兵师师长。1942年12月22日在苏联沃罗涅日阵亡。 迪特里希.克莱斯陆军中将(1889-1944)陆军第352步兵师师长。1944年8月2日在法国佩隆阵亡。 弗朗茨.克莱赫陆军中将(1889-1944)陆军第41要塞师师长。1944年4月27日在希腊勃罗奔尼撒的莫雷附近阵亡。 赫尔曼.克雷斯陆军中将(1895-1943)陆军第4山地师师长。1943年8月11日在苏联诺沃罗西斯克的古巴桥头堡阵亡。 奥托.兰塞尔陆军中将(1885-1941)陆军第121步兵师师长。1941年7月3日在苏联拉托维亚德维纳的克拉斯拉瓦桥头堡战斗中被狙击手射杀。 阿道夫.莱赫纳陆军中将(1884-1943)陆军第377步兵师师长。1943年1月29日在苏联沃罗涅日阵亡。 乔治.马耶夫斯基陆军中将(1888-1945)陆军皮尔岑城防司令。1945年在德国皮尔岑兵败自杀。 约翰.梅克尔陆军中将(1893-1945)陆军第392克罗地亚步兵师师长。1945年3月31日在克罗地亚的卡罗堡负伤,4月10日在拉扎雷特里耶卡伤重不治。 柯特.墨埃赫林陆军中将(1900-1944)陆军第276德意志掷弹师师长。1944年12月18日在法国贝佛特附近阵亡。 马克斯.穆尔曼陆军中将(1887-1945)职务不详。1945年5月10日在波兰斯坦尼斯泽沃向但泽转移中阵亡。 柯特.穆勒陆军中将(1882-1942)职务不详。1942年死亡。 理查德.穆勒陆军中将(1891-1943)职务不详。1943年7月16日在苏联奥廖尔北部阵亡。 沃尔特.瑙曼陆军中将(1888-1945)陆军第8集团军军事监察官。1945年8月14日在前线失踪。 厄根.冯.内恩多夫陆军中将(1892-1944)陆军塔诺波尔城防司令。1944年4月15日在波兰塔诺波尔阵亡。 沃尔特.希尔科夫陆军中将(1894-1941)职务不详。1941年12月9日在克罗地亚的拉扎雷特德纳负伤后不治。 汉斯.奥施曼陆军中将(1894-1944)职务不详。1944年阵亡。 鲁道夫.佩歇尔陆军中将(1894-1944)职务不详。1944年阵亡。 赫尔穆特.费弗尔陆军中将(1894-1945)职务不详1945年阵亡。 恩死特.菲利普陆军中将(1895-1944)职务不详。1944年阵亡。 海因里希.冯.昂德加弗伦陆军中将(1889-1941)职务不详。1941年在苏联阵亡。 路德维希.冯.拉德尔梅尔陆军中将(1887-1943)职务不详。1943年死亡。 海因茨.冯.兰道夫陆军中将(1890-1942)职务不详。1942年阵亡。 海因里希.雷克陆军中将(1890-1943)职务不详。1943年在前线失踪。 希格弗里德.莱因陆军中将(1894-1945)职务不详。1945年阵亡。 海宁.冯.塔登陆军中将(1898-1945)职务不详。1945年阵亡。
2023-06-13 09:21:293

二战德军总兵力有多少人

德国:闪击波兰时,德国动员56个师,兵力160万,坦克2700辆,火炮10000门,战机1300架。(另有20万苏联,斯洛伐克军队参战) 占领法国时,德国动员141个师,兵力335万,坦克2445辆,火炮7378门,战机5446架。(另有70万意大利军队参战) 全面侵苏时,德国动员181个师,兵力550万,坦克4300辆,火炮47200门,战机4980架,舰艇192艘。(含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军队) 德国二战期间共动员兵力1700万。
2023-06-13 09:22:032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26位元帅是?请简短的介绍下!

勃洛姆堡(1878~1946)出生于军人世家。1897年从军。1936.4.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陆军部长兼武装力量总司令、国防军总司令、国防部长、战争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参加过一战。被迫辞去军职,战后受审,死于狱中。[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戈林(1893~1946)出生于官僚家庭。1912年从军。1938.2.4授空军元帅;1940.7.19授帝国元帅。毕业于卡尔斯鲁赫军官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国会议长、普鲁士总理兼内政部长、航空部长、空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主席。参加过一战、二战。战犯,临刑前两小时自杀。雷德尔(1876~1960)出生于教师家庭。1894年从军。1939.4.1授海军元帅。毕业于基尔海军军官学院。担任过海军总参谋长、海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战犯,1946年被判处终身监禁,1955年获释。勃劳希契(1881~1948)出生于军人世家。1900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东普鲁士军区司令、第四集团军司令、陆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战后死于一所英国部队医院。凯特尔(1882~1946)出生于农场主家庭。1901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担任过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参加过一战、二战。战犯,被绞死。龙德施泰特(1875~1953)出生于军人世家。1892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A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兼D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曾被四次免职,战后囚于英国,1949年因病获释。博克(1880~1945)出生于军人世家。1897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波茨坦军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北方集团军群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A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曾两次被免职,后死于空袭。[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勒布(1876~1956)出生于平民家庭。1895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炮兵与工程学校、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担任过C集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战、二战。曾两次被解职,后被判处3年徒刑。李斯特(1880~1971)出生于医生家庭。1898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炮兵与工程学校、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巴尔干占领军司令、A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被判处终身监禁,1952年因病获释。克鲁格(1882~1944)出生于军人世家。1901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四集团军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服毒自尽。维茨勒本(1881~1944)出生于贵族家庭。1901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第一集团军司令、D集团军群司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被绞死。赖歇瑙(1884~1942)出生于军人世家。1903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六集团军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死于心脏病(中风)。米尔希(1892~1972)1914年从军。1940.7.19授空军元帅。担任过航空部副部长、空军总监兼空军部副部长。参加过一战、二战。被判处终身监禁,不久减刑为15年,1954年被赦免。[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凯塞林(1885~1960)出生于教员家庭。1904年从军。1940.7.19授空军元帅。毕业于炮兵与工程学校。担任过空军总参谋长、第二航空队司令、南线德军总司令、西南线德军总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1947年被判处死刑,后改为终身监禁,1952年获释。施佩勒(1885~1953)出生于平民家庭。1903年从军。1940.7.19授空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三航空队司令、驻法国空军司令。参加过一战、西班牙内战、二战。曾两次受审,但都被宣布无罪。隆美尔(1891~1944)出生于教师家庭。1910年从军。1942.6.22授陆军元帅。毕业于但泽皇家军官预备学校。担任过北非德军远征军司令、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被迫服毒自尽。屈希勒尔(1881~1968)出生于贵族家庭。1900年从军。1942.6.30授陆军元帅。毕业于骑兵学校、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三集团军司令、第十八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被判处20年徒刑,1951年改为12年,翌年被释放。曼施坦因(1887~1973)出生于军人世家。1906年从军。1942.7.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1949年被判处18年监禁,1953年获释。克莱斯特(1881~1954)出生于贵族家庭。1900年从军。1943.1.3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A集团军群司令、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战后为英军俘虏,作为战犯交付南斯拉夫,后引渡苏联,死于狱中。[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魏克斯(1881~1954)出生于平民家庭。1900年从军。1943.1.3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担任过B集团军群司令、巴尔干东南部德军司令、F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战后为美军俘虏,后被免于起诉,1948年获释。布施(1885~1945)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1904年从军。1943.1.3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十六集团军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德国西北部德军集团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死于英国战俘营。邓尼茨(1891~1980)出生于知识份子家庭。1910年从军。1943.1.31授海军元帅。毕业于弗伦斯堡——莫威克海军学校。担任过德国海军总司令兼潜艇部队司令、德国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参加过一战、二战。被判处10年徒刑。保卢斯(1890~1957)出生于平民家庭。1909年从军。1943.1.3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担任过德军副总参谋长、第六集团军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投降被俘。里希特霍芬(1895~1945)出生于贵族家庭。1913年从军。1943.2.11授空军元帅。毕业于哈雷航空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四航空队司令、第二航空队司令。参加过一战、西班牙内战、二战。病死于美军战俘营。莫德尔(1891~1945)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1909年从军。1944.3.31授陆军元帅。担任过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自杀身亡。[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舍尔纳(1892~1973)1914年从军。1945.4.3授陆军元帅。担任过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陆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曾在苏联监禁10年,获释后定居西德。1957年又被判刑4年半,1960年因健康原因获释。格赖姆(1892~1945)出生于军人世家。1912年从军。1945.4.26授空军元帅。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六航空队司令、空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在战俘营服毒自尽
2023-06-13 09:22:111

二战中纳粹德国的将军有几个?哪些?

  纳粹德国将军名单:  1、帝国元帅:戈林(1893~1946)出生于官僚家庭。1912年从军。1938.2.4授空军元帅;1940.7.19授帝国元帅。毕业于卡尔斯鲁赫军官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国会议长、普鲁士总理兼内政部长、航空部长、空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主席。参加过一战、二战。战犯,临刑前两小时自杀。  2、党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1900——1945,时年34岁,从军经历不到2年)被任命为“党卫队帝国领袖”  3、勃洛姆堡(1878~1946)出生于军人世家。1897年从军。1936.4.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陆军部长兼武装力量总司令、国防军总司令、国防部长、战争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参加过一战。被迫辞去军职,战后受审,死于狱中。  4、雷德尔(1876~1960)出生于教师家庭。1894年从军。1939.4.1授海军元帅。毕业于基尔海军军官学院。担任过海军总参谋长、海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战犯,1946年被判处终身监禁,1955年获释。  5、勃劳希契(1881~1948)出生于军人世家。1900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东普鲁士军区司令、第四集团军司令、陆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战后死于一所英国部队医院。  6、凯特尔(1882~1946)出生于农场主家庭。1901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担任过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参加过一战、二战。战犯,被绞死。  7、龙德施泰特(1875~1953)出生于军人世家。1892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A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兼D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曾被四次免职,战后囚于英国,1949年因病获释。  8、博克(1880~1945)出生于军人世家。1897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波茨坦军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北方集团军群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A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曾两次被免职,后死于空袭。  9、勒布(1876~1956)出生于平民家庭。1895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炮兵与工程学校、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担任过C集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战、二战。曾两次被解职,后被判处3年徒刑。  10、李斯特(1880~1971)出生于医生家庭。1898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炮兵与工程学校、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巴尔干占领军司令、A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被判处终身监禁,1952年因病获释。  11、克鲁格(1882~1944)出生于军人世家。1901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四集团军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服毒自尽。  12、维茨勒本(1881~1944)出生于贵族家庭。1901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第一集团军司令、D集团军群司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被绞死。  13、赖歇瑙(1884~1942)出生于军人世家。1903年从军。1940.7.19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六集团军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死于心脏病(中风)。  14、米尔希(1892~1972)1914年从军。1940.7.19授空军元帅。担任过航空部副部长、空军总监兼空军部副部长。参加过一战、二战。被判处终身监禁,不久减刑为15年,1954年被赦免。  15、凯塞林(1885~1960)出生于教员家庭。1904年从军。1940.7.19授空军元帅。毕业于炮兵与工程学校。担任过空军总参谋长、第二航空队司令、南线德军总司令、西南线德军总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1947年被判处死刑,后改为终身监禁,1952年获释。  16、施佩勒(1885~1953)出生于平民家庭。1903年从军。1940.7.19授空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三航空队司令、驻法国空军司令。参加过一战、西班牙内战、二战。曾两次受审,但都被宣布无罪。  17、隆美尔(1891~1944)出生于教师家庭。1910年从军。1942.6.22授陆军元帅。毕业于但泽皇家军官预备学校。担任过北非德军远征军司令、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被迫服毒自尽。  18、屈希勒尔(1881~1968)出生于贵族家庭。1900年从军。1942.6.30授陆军元帅。毕业于骑兵学校、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三集团军司令、第十八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被判处20年徒刑,1951年改为12年,翌年被释放。  19、曼施坦因(1887~1973)出生于军人世家。1906年从军。1942.7.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1949年被判处18年监禁,1953年获释。  20、克莱斯特(1881~1954)出生于贵族家庭。1900年从军。1943.1.3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担任过A集团军群司令、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战后为英军俘虏,作为战犯交付南斯拉夫,后引渡苏联,死于狱中。  21、魏克斯(1881~1954)出生于平民家庭。1900年从军。1943.1.3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担任过B集团军群司令、巴尔干东南部德军司令、F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战后为美军俘虏,后被免于起诉,1948年获释。  22、布施(1885~1945)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1904年从军。1943.1.3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十六集团军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德国西北部德军集团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死于英国战俘营。  23、邓尼茨(1891~1980)出生于知识份子家庭。1910年从军。1943.1.31授海军元帅。毕业于弗伦斯堡——莫威克海军学校。担任过德国海军总司令兼潜艇部队司令、德国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参加过一战、二战。被判处10年徒刑。  24、保卢斯(1890~1957)出生于平民家庭。1909年从军。1943.1.31授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担任过德军副总参谋长、第六集团军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投降被俘。  25、里希特霍芬(1895~1945)出生于贵族家庭。1913年从军。1943.2.11授空军元帅。毕业于哈雷航空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四航空队司令、第二航空队司令。参加过一战、西班牙内战、二战。病死于美军战俘营。  26、莫德尔(1891~1945)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1909年从军。1944.3.31授陆军元帅。担任过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自杀身亡。  27、舍尔纳(1892~1973)1914年从军。1945.4.3授陆军元帅。担任过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陆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曾在苏联监禁10年,获释后定居西德。1957年又被判刑4年半,1960年因健康原因获释。  28、格赖姆(1892~1945)出生于军人世家。1912年从军。1945.4.26授空军元帅。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担任过第六航空队司令、空军总司令。参加过一战、二战。在战俘营服毒自尽。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109/22/2285590_259243551.shtml  纳粹:的称呼来自德语的“Nasos”,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简写。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sos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          
2023-06-13 09:22:295

纳粹德国

  ( 1 )战争早期德军在西线作战时的失误和为后来作战埋下的潜在威胁  其实早在德军闪击法国时,德国犯下的战略败笔和失误已为后来的战败埋下了祸根。我们让时间回到1940年5月20日,那时希特勒的坦克集团军已推进到了布伦和加来,并将英法军队逐渐包围在敦刻尔克。此时英法军队的厄运此时看来已是命中注定的了,然而就在这时,第19装甲军和第41装甲军同时接了装甲兵团司令克莱斯特发来的命令,要他们停止前进,并称“敦克尔克之敌将全部留给戈林元帅的空军去解决”。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后,立即向克莱斯特提出了质问和抗议,但得到的最后答复是:“这是元首亲自下达的命令,必须执行。”然而,仅*空军去完成此项使命事实上证明却是力不胜任的。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而眼睁睁地看着英法比联军从敦刻尔克上船逃走。然而当希特勒于5月26日重新收回成命并下令坦克部队再次投入攻击时,却已经延误了战机。联军利用这一转瞬即逝的喘息机会,得以实施从海上撤退的“发电机计划”,英法军队扼守敦刻尔克直至六月四日,在此期间,他们利用战舰,渔舟、帆船,三桅船以及其它海运工具将32.4万人,其中法军8.5万人撤过了海峡。撤离的英法军队虽然被迫弃掉了全部装备辎重,然而却毕竟保留了有生力量,以致他们随时都会重新具有抵抗德军对英国本土发起入侵的能力,甚至还可能重新越过海峡,卷土重来。然而事实上历史也证明了:没有1940年的盟军在敦克尔刻的顺利大撤退,就没有后来1944年的盟军在诺曼底顺利进行的大规模登陆!  ( 2 )1942-1943年间德军遭遇的挫折分析及深层探讨  1941-1942年的苏联正承受这这场战争的主要压力。虽然德国的东线力量已经在逐步被削弱,但是德国仍然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继续对苏联的进攻。1941年12月25日,当日本对珍珠港进行空袭后,使得美国也加入了这场战争,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化。此外在北非的德国非洲军于1942年夏天推进到了阿拉曼一线,从1942年8月开始,英军开始逐步击退德军。1942年11月,美英盟军在北非的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1942年11月19/20日,苏军将德第6集团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最终德军第6集团军于1943年一月底/2月初投降,最初的23万德军只有9万人被俘虏。1943年5月13日,困守在突尼斯的13万德国士兵和18万意大利士兵投降。  在1943年的最初5个月,德军损失了超过70艘U艇。邓尼兹命令于1943年5月24日暂停在大西洋的破交战,封锁英国失败。1943年7月实施的“城堡计划”德军集中了超过3000辆坦克和1850架战机却没能突破苏军在库尔斯克的战线,这也是德军在东线的最后一次战略进攻。1943年7月10日,盟军在西西里登陆,用了38天的时间占领了全岛,这样盟军就获得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出发基地,他们的远程轰炸机可以威胁整个第3帝国了。1943年夏,德军必须从本来就很紧张的东线抽调部队投入意大利和法国南部。1943年9月3日,盟军登陆意大利本岛。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投降,并于1943年10月13日对德宣战。至此美军的地面作战陷入停顿,直到44年的西线登陆开始才重新开动。因此成为了日后被称为渔翁得利的有力证据。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各个战场就不难发现1942-1943年间的德军已逐渐陷入被动局面,理智的人便会看出胜利的天平已开始向同盟国方偏转,轴心国的大厦即将颓塌。那么就让我们对1942-1943这段二战最关键的时节各个战场上的德军遭遇的挫折进行一下综合分析及深层探讨。  1 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德军的失误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顿河以东约60公里处,是苏联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陆交通的中转站。也是来自高加索的石油转运站和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当时希特勒的设想是:夺取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切断伏尔加河的交通命脉,夺取巴库油田,乌克兰的小麦和顿吧斯的煤。再向东北迂回包抄莫斯科,南出波斯弯与日本会师印度洋。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军最高统帅部拟定了1942年夏季南方作战计划,代号“勃劳”。其主要内容是:战役由博克元帅发动(但在其攻下沃罗涅日后,被撤职),利斯特A集团军群以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为左翼,鲁夫第17集团军为右翼,分别从哈尔可夫南面和塔甘罗格北面向东和东南方向进攻,占领顿河下游的罗斯托夫,向高加索进军;博克B集团军群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和魏克斯第2集团军为左翼,保卢斯第6集团军为右翼,分别从库尔斯克南面和哈尔可夫北面向东和东南方向突击,占领顿河上游的沃罗涅日,向斯大林格勒前进。但在此时希特勒和他的高官们却犯了一个关键性错误:在继续行军高加索的同时,再向斯大林格勒进攻,这样使得原本已是兵力没有富余的德军进一步分散了兵力(如同当年分兵同时进攻乌克兰和列宁格勒一般)犯了兵家之大忌。  库尔斯克战役前后的战略、战术分析  众所周知,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是苏军与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也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集团会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将这场会战称为苏军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的重要里程碑。而苏联人对库尔斯克战役结果的评价更是对苏联一方是极为有利。如《卫国战争简史》这样论述道: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苏联军队消灭了敌军30个师,法西斯德国损失了大约500,000名官兵、1500辆坦克、超过3700架飞机……德国法西斯元气大伤。整个世界都为红军相对于德军在战斗艺术、武器和战略指挥上的优势而折服。战略独创性已经牢牢地扎根于苏联武装力量之中”。  但是如果我们用相对客观的态度去分析这场战役,也许就会得到另一种答案。首先笔者尽可能详细的列出当时战役双方兵力的对比,即1943年4月10日时,在库尔斯克凸出部上的兵力和装备对比已经变成了对苏联一方有利。根据苏联的统计,当时红军在这里总共有958,000人、11,965门大炮和迫击炮、122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1130架作战飞机;与此相对应的是,德军总共有大约700,000人、6000门大炮和迫击炮、100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以及1500架作战飞机。此外,距离库尔斯克弧形地区不远的苏军预备队方面军(草原军区)还有269,000名官兵、7406门大炮和迫击炮、12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177架作战飞机。同时,苏军在苏德战场上所有的预备队加起来总共有469,000名官兵、8360门大炮和迫击炮、9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587架作战飞机。与之相比,德军预备队总共有60,000名官兵、600门大炮和迫击炮、20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作战飞机根本没有)。一直到库尔斯克战役开始,德军预备队的数量实际上没有什么变化。(附:苏德部队总人数的比例为1.8∶1、大炮比例为3.2∶1、坦克和自行火炮之比为1.3∶1(从各方面来说对苏方都有利)。仅在空军方面,德军占有优势,但比例关系也只是为1.1∶1)  9楼  至于发动库尔斯克战役当时对德军究竟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还有德军为什么对战役一拖再拖,除了众所周知的德军为了获得更多新型坦克及战机所耗费的时间外,那就是德国元首希特勒的优柔寡断。据战后古德里安证实,在1943年5月10日召开的军事会议上,他曾试图说服希特勒放弃向库尔斯克进攻的计划,因为实现这一计划存在着许多障碍。古德里安否决了В.凯捷利的意见--他认为德军应该从意识形态方面发起进攻,同时古德里安指出,”库尔斯克是否在我们手中,这跟世界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希特勒回答说,当他考虑这一进攻计划时,感到腹部一阵巨痛。因此,这证明希特勒对战役的成功没有十分把握,于是便把它的实施尽可能往后推迟,而事实上也就是因为他的信心上的动摇最终酿成了战役失败的恶果。  从战略战术,战术战略,双方将领的指挥艺术上角度来看,本来的胜利者应该是德国,而不是在中前期就已经损失超过百万(还是保守估计)部队,甚至已经投入了所有战略预备队的苏军。相反的德军在此战中并非像从前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损失惨重,以至于元气大伤,甚至整个战役结束也仅仅阵亡了8万人。而且由于曼施坦因等人的艺术般的指挥,德军在战役后期胶着状态中依然保留下来了大批有生力量(战略预备队,精锐装甲军团30万),这些部队在德军后期进行防御战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事实上战役一开始苏军的防守和进攻就都很被动,尽管其在人员和武器上占有优势,他们的数量是德军的2到3倍,但实际上他们屈从于德军的意志,同时被迫在那些从德国人的作战部署来说很容易防守的方面军扇形区域发动进攻。而当战役进行到了最激烈的时节德军的部队仍能顶住苏军进攻,并反击取胜,遭受重创的苏军被迫不断向扇形区域增兵,但形势仍没能得到根本好转。  很多人相信库尔斯克会战中最负盛名的普罗霍罗夫克坦克战苏军取得了大胜,如苏联的观点认为德国人于1943年7月12日似乎在普罗霍罗夫克损毁了300~400辆坦克---但这只不过是苏联坦克指挥官在通报中所做出的诗人般的夸张。在普罗霍罗夫克城下与苏军近卫军第5坦克集团军交战的德军第2坦克兵团事实上只损毁了5辆坦克,另有38辆坦克和12门突击火炮损坏,而据苏军的通报资料显示--这与德军的得到的数据相一致--仅苏军近卫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3军一个军就损失了不下33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与此同时,苏军占据着是对手几乎4倍兵力的优势--同时拥有两个罗特米斯特罗夫机械化坦克兵团--用1000∶273的比例来对付德军。可就即便是这样苏军仍然没能取得胜利,他们被迫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要知道根据苏军的最高统帅部的部署,该坦克集团军本是用于参加反攻并且本来要被派往哈尔科夫的,而这一次严重的损失这下又得给它大大地补充兵力。而本来已被最高苏维埃决定要撤职或是送上法庭的罗特米斯特罗夫,却因为德军后来停止进攻计划而逃过了一劫。  事实上真正使德军最终丧失战略主动权而转入全线溃退的原因并不是德军在此次战役中将领指挥的失利,而是希特勒由于缺乏自信而导致的指挥失误(英美联军已于7月10日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的情势恶化。当时希特勒认为德军必须要抽调兵力到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因此“堡垒”作战可能被迫停止。但形势并不是如此严重,而且正相反德国最伟大的战略.战术家曼施坦因则认为德军已经到了胜利的边缘,因为他手里还有整整三十万的战略预备队还没有使用,苏军此时却已经无军可调。至12日的战斗后,一线德军依然拥有较强的作战实力,并在以后几天的战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围了苏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了一些极有战略价值的高地,而且苏联已经无力挽回即将失败的颓势了(当时朱可夫已经在准备自杀或者上军事法庭了承担责任了)。  但就在这时希特勒决定放弃,他将本来能决定战役胜负的预备队调离到了西线,而把库尔斯克战役最初的全部构想和曼施坦因利用超乎完美的战术苦战的成果,完全地丢弃了。  虽然德军放弃了最后一次大规模战略进攻的机会,但他们也给予苏军以极大重创。直到1993年,苏联关于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的人员、坦克和飞机损失的官方统计数据才被公布出来。以前,德国的损失被苏联历史学家夸大了很多倍。据他们的估算,德军损失了大约500,000名官兵、150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以及3700多架作战飞机。这些数据与真实情况相差很远。据法西斯德国最高统帅部提供的数据表明,在1943年7月和8月间,德军在整个东线战场损失的人员中阵亡68,800人、失踪34,800人以及伤病434,000人。德军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区的损失据估算占到整个东线战场损失的2/3。因为在这期间,顿涅茨克流域、斯摩棱斯克地区和北方战区(姆加地区)都在进行着最激烈的战斗。这样,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的人员损失里阵亡、失踪以及伤病人数大致可以确定为360,000人(其中阵亡约8万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是500,000人。德国空军的损失还要小得多。根据德国弗赖堡的军事资料室的有关文献资料显示,在1943年7月和8月间,德国空军在东线战场的损失只有1030架作战飞机,同时,甚至在所有战区的损失总数也不超过3213架作战飞机。这样,苏方所说的数据,即敌人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被击毁了3700架飞机,就纯属是天方夜谭。这一数据是根据苏联空军战时指挥部的报告提出来的,在那里经常会把敌人的损失夸大好多倍。  注:1.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档案馆的一份有关德SS装甲军的秘密文件显示。  首先,德SS装甲军并非像史料所记载的那样拥有700余辆坦克,即使是在战役开始之前,SS装甲军也不过只有211辆具备完全战斗力的坦克。  其次,在12日的战斗中,SS装甲军也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损失惨重。根据一份德军1943年7月13日的内部统计,SS装甲军在这场战斗后尚有163辆可以战斗的坦克,仅仅损失了48辆。这同苏军第5装甲军的损失比起来要小得多。  2.1984年的一本苏第5坦克集团军二战史记载,该军在12日的战斗后仅需要大修的坦克就有400辆之多。尽管书中并没有记载苏军损失的坦克数量,但这一数字已足以证明,苏军在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3.一些苏联时期的原始材料中甚至有这样的文字:“第5坦克集团军在这次遭遇战中损失约650辆坦克,由于无法恢复攻击能力,已将剩余坦克编入步兵连队。”  综上所述: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同当年严寒帮助苏联人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一斑,此役希特勒的错误最终葬送最初库尔斯克战役的全部构想,当然对于德军来说库尔斯克战役的失利后果也是极其可怕的,从此纳粹德国便再也没能在东线占得战争主动权。但由于苏军方面的损失过巨(保守估计,苏德两国人员伤亡比为7:1,战机损失为20:1,坦克和自行火炮损失为6:1),从而引起了国民的严重不满,才使得库尔斯克战役的地位低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  3 北非战局对欧洲战场的影响  1942年1月下旬,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从布鲁加港开始了进攻,2月占领班加西并控制了整个昔兰尼加。6月突破英军加查拉防线,并攻占托布鲁克,迫使守军投降。7月追击马特鲁之溃军,越过埃及边境,直逼英军北非最后一道防线——阿拉曼防线。隆美尔“非洲军团”的之所以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凯塞林第二航空兵团瘫痪了英国马耳他岛空军基地,获得北非战场的战略和战术制空权,并对地面战斗实施了火力支援,以及保障了地中海航线的畅通,使得隆美尔“非洲军团”作战物质得到及时补充。(“大力神”计划)  而当美国在5月初决定将用于中国远征军的地面装备和作战飞机紧急调往北非后,形势立刻发生逆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相持阶段,英军马耳他岛的空军基地重新活跃,英国空军迅速掌握了北非战场的战略和战术制空权,几乎完全切断了轴心国地中海航线,使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得不到装备和燃料的补充。在8月最后一个星期里,英军获得50万吨补给品,而德意军队只获得1万吨补给品。在坐以待毙的前景威胁下,隆美尔被迫同英军在阿拉曼一线展开决战。丧失制空权和燃料短缺的“非洲军团”在决定北非命运的阿拉曼和哈勒法战斗中岂有不败之理?  1942年1月下旬,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从布鲁加港开始了进攻,2月占领班加西并控制了整个昔兰尼加。6月突破英军加查拉防线,并攻占托布鲁克,迫使守军投降。7月追击马特鲁之溃军,越过埃及边境,直逼英军北非最后一道防线——阿拉曼防线。隆美尔“非洲军团”的之所以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凯塞林第二航空兵团瘫痪了英国马耳他岛空军基地,获得北非战场的战略和战术制空权,并对地面战斗实施了火力支援,以及保障了地中海航线的畅通,使得隆美尔“非洲军团”作战物质得到及时补充。(“大力神”计划) 而当美国在5月初决定将用于中国远征军的地面装备和作战飞机紧急调往北非后,形势立刻发生逆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相持阶段,英军马耳他岛的空军基地重新活跃,英国空军迅速掌握了北非战场的战略和战术制空权,几乎完全切断了轴心国地中海航线,使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得不到装备和燃料的补充。在8月最后一个星期里,英军获得50万吨补给品,而德意军队只获得1万吨补给品。在坐以待毙的前景威胁下,隆美尔被迫同英军在阿拉曼一线展开决战。丧失制空权和燃料短缺的“非洲军团”在决定北非命运的阿拉曼和哈勒法战斗中岂有不败  11楼  隆美尔元帅自己的日记曾这样分析阿拉曼会战失败原因:“英国人的空中优势,已经使我们过去战无不胜的战术规律,都随风飘去了。除了我们自己也有一个强大的空军以外,对于敌人的空中优势,就再也找不到第二个真正的答案。在今后的任何会战中,美英空军的力量会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由于希特勒没有命令凯塞林第二航空兵团完全瘫痪英国马耳他岛空军基地,或者出动空降伞兵将其完全占领,从而导致后来英国空军迅速掌握了北非战场的战略和战术制空权,几乎完全切断了轴心国地中海航线,使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得不到装备和燃料的补充。可以说“大力神”计划的终结直接导致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在阿拉曼的惨败!  分析至此,不难发现,北非战局彻底逆转取决于制空权,英军获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是在美国大量飞机坦克支援下获得地面和空中优势!而北非的陷落的直接后果就是------盟友意大利的背叛。更为严重的是盟军44年的西西里岛登陆和意大利的背叛致使德国战略后方(奥地利和匈牙利等国)的暴露,因为它们已被纳入盟军的空袭区域(至于这个后果的影响我们在下面也会作详细分析)。  4 大西洋破交战的终果和源头深思  同样曾经驰骋在大西洋海底的德国“狼群”也遭遇到了最严重的打击,盟国的新型反潜装备的不断列装使得其生存犹为艰难,大西洋破交战也于43年5月24日暂停并宣告失败,但是除了这些一个德国海军崩溃的根本原因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事实上盟军很早时候就已经确定了战略轰炸的优先目标。这些计划的起草早在美国加入这场战争以前就开始了。所以当美国正式加入战争的时候,详细的轰炸计划就已经放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案头了。计划确定从1944年中期(甚至更早,在1943年中期)开始进行的战略轰炸的优先目标顺序是  (1)战机生产加工工厂;  (2)飞机发动机工厂;  (3)U艇基地以及船坞;  (4)交通运输线;  (5)石油,铝和橡胶的生产基地  请注意第三条:U艇基地以及船坞。事实上战争后期德国海军列装了多种十分先进的潜艇,已盟军当时反潜水平对之根本毫无办法,可为什么它们没能大量装备德国海军,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盟军的轰炸至少使得德国新型潜艇的列装晚了近一年,更为严重的是44-45年间德国U艇基地以及船坞也因此损失了90%以上。(丘基尔战后曾这样说:如果让这些德国的新“狼群”进入大西洋,那么欧战至少要再脱上两年。)  5 综合分析东西线战场形势的对比  1943年11月3日,由希特勒签发,约德尔起草的关于西线作战的第51号指令,这样分析:东方的威胁依旧存在,但更大的危险正在西方显露出来,英国人会再次登陆!东方幅员辽阔,充其量就是丢掉大片领土,这对德国没有致命危险。而西方截然不同!如果敌人在我漫长的防御线上打开一个缺口,其后果不可忽视!  ( 3 )盟军战略轰炸的作用----------彻底摧毁德国的工业尤其是与军事相关的工业基础  随着意大利的投降,盟军已能威胁到奥地利---------这一“帝国的防空洞”(其工业已经完全融入德国的军事工业之中),由于奥地利具有战略价值的目标越来越多。其中飞机制造工业是列在第一位的,首先是有“帝国最大的战机制造厂”之称的维也纳新城飞机厂(WNF) ,它负责Me-109的最后组装。WNF在1942年共计生产了14000架Me-109,占了德国这种战机产量的50%,另外在Erla和雷根斯堡则有梅塞施密特的两个工厂。在1942年12月它们可以每月生产150架,到了1943年7月则达到了每月280架,其中只有20架是修理的。此外维也纳新城还生产了全德国25%的FW-190。维也纳新城的另一个重要的工业目标是属于亨舍尔康采恩的Rax工厂。在这里在1943年夏天以前就开始准备一个庞大的计划,它具有在德国军事工业中最高的优先权,即A-4 (V-2) 火箭的生产,由于这些火箭对盟国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盟军选择了对之的优先轰炸。(这个事实顺便驳斥了那些对V-2不屑一故的人的看法)  另外的重要航空军事工业目标有哈尔兴(Haersching,生产Me-328),克拉根福(Klagenfurt,Me-109的最后组装),维也纳南郊的施魏夏特 (Schwechat,生产He-162),措尔法兴(Zwoelfaxing,生产He-177),辛特尔布鲁赫 (Hinterbrühl,生产He-162),梅尔克(Melk,生产He-162)以及在耶恩巴赫和斯特拉斯福的梅塞施密特分部,在维也纳的亨舍尔分部,在哈莱茵,巴德,格拉茨,斯泰尔地区和维也纳新城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厂,它们也同时生产滚轴和汽车。  (这有一组数据,能充分说明盟军的战略轰炸的目标和暗示的作用)  其它的重要目标列表:  在林茨的金属工业,包括赫尔曼·戈林工厂(今天的VOEST);  在林茨的化学工业和在穆斯比尔包姆的多瑙化工厂;  石油工业:  1.Zistersdorf的油田;  2.Wien-Floridsdorf的炼油厂;  3.Wien-Kagran的炼油厂(Vacuum Oil AG);  4.Wien-Lobau的炼油厂(Ostmaerkische Mineral?lwerke AG, Wintershall AG);  5.Vuesendorf的炼油厂 (Fanto);  6.Korneuburg的炼油厂 (Creditul Minier);  7.Linz的燃料生产厂 (Hermann-G?ring-Werke);  8.Moosbierbaum的燃料生产厂 (Donau-Chemie AG);  9.Schwechat的燃料生产厂 (Nova Oel und Brennstoff AG)。  SDP公司、亨舍尔公司、Graf&Stift公司和Saurer-Werke公司在维也纳以及SDP公司在格拉茨、斯泰尔和维也纳新城的作战车辆生产基地。  Linz的Hermann-Goering-Werken(坦克生产基地) 和St.Valentin的Nibelungen-Werken(突击炮生产基地)。交通运输线路也是轰炸的主要目标,首先是:多瑙河上的船运航线,这是罗马尼亚油田石油的主要运输路线;铁路干线以及其上的可视目标。  它们依次是:  1.火车站  2.铁路调度设施;  3.维修工厂;  4.桥梁;  5.机车(低空轰炸)。  轰炸奥地利,使当时在奥地利生产的大量ME配件无法输送至德国或者是准时的组装,给予了德国空军严重的打击。另外从航空汽油的产量上也能够看出此种打击的严重性。德国飞机燃料的产量在1944年4月还能达到175,000吨,到了44年7月就只有30,000吨,而这个数字在44年9月份更是下降到了只有5,000吨。由于飞机燃油的产量取决于炼油加工企业的运作情况,在盟军的强烈轰炸下,这些产量下降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以至于盟军在战争结束后在奥地利的机场发现了总数多达400架完好的德军战斗机由于缺乏燃料而无法升空作战。美英还轰炸了德国主要的稀有金属产地挪威的克纳本矿山,导致了战争后期德军装甲车辆的装甲防御能力大大的下降。如果说苏联人在东线的战斗击败了德国的军队。而美英的战略轰炸则彻底摧毁了德国赖以发动军事作战的军事机器。最简单的就是在44年初原本就应该批量装备部队的虎王,到了二战末期的产量不过月产不超过50辆(虽然德国军事机器生产复杂,可是真正导致其无法量产的致命原因恰恰就是美英的战略轰炸)。  以德国后期战车主要装备的梅巴赫HL-210/230型发动机而言(至于为什么要选它,有些二战兵器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二战后期德国的豹和虎王都采用同这种发动机作为动力。个人一直觉得奇怪为什么让重型坦克用中型坦克的发动机,难怪其机动性不怎么样),其在德国的总厂月产量在44年计划是月产量应该超过或者接近500台,在捷克的公司月产量则应该超过70台。因为1943年梅巴赫公司和其下属的子公司共生产了超过4346台该型发动机,在1944年的前四个月便生产了2973台,但是4月经过美英的空袭其的生产完全停止,直到10月份才小规模的恢复生产,到1945仅仅只有87台。也就是说44年到45年其一共提供只提供了3千多台,这也就是44年,45年豹式坦克和虎王一共装备的数量。(当然还有汽车联盟生产的一部分该型发动机,不过可惜的是很多用于坦克歼击车而没有用于坦克的生产)而其原因正是因为美英空军的大轰炸导致生产的分散化和生产效率的降低,其在捷克的生产厂甚至由于空袭从来就没有达到过月产量70这个目标。  另列出43到44年德军坦克产量  型号 数量  43 豹(我不喜欢称之为黑豹) 2600余辆  4型坦克的H型及J型 3000余辆  其他4型坦克 3000余辆  虎式坦克 1000余辆  44 豹 3740辆  虎王 489辆(至45年2月)  4型坦克 1000余辆  。
2023-06-13 09:2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