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康map
-
一.大同煤集团简介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其前身为"大同矿务局")是我国煤炭行业的国有特
大型企业,年产原煤3000万吨以上,居全国之首。现在企业的总资产达220
亿元,职工15万,国家512户重点企业之一,也是国家120家大型企业集团
试点单位之一。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的前身是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年8月30日,管理大
同近十个矿的生产。当初年产煤炭仅8.2万吨,矿井主要分布在口泉沟。新
中国成立以后,大同矿务局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73年,我国自行设计施工
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云岗矿投产,随后,又相继建成了燕子山矿和四台矿,并
对马脊梁矿、晋华宫矿进行了技术改造。1979年生产煤炭2404万吨,实现了
按设计能力翻番;1985年煤炭产量在国内首次突破3000万吨,1993年生产
煤炭3802万吨,创国内煤炭企业年产量的最高纪录。近几年,为适应煤炭市
场需要,生产能力稳定在3500万吨左右。
2000年7月,由原大同矿务局改制成立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
册资本人民币35.3308亿元,为国有独资公司。
2001年底资产达到147亿元,集团公司有大同煤业股份公司等5个控股
子公司,有1个全资工程建设子公司,以及机修、化工、水泥、煤气等其它
二级单位。年销售收入70亿元。在50余年的生产和经营中,大同矿务局取
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49年到2001年共计生产煤炭10.13亿吨,
上缴利税125.65亿元,利税额是国家累计投资的2.62倍。
2003年12月21日,以原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重新组建的
总资产达220亿元,员工达15万人的特大型煤炭企业--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正
式成立。此次资产重组是在政府的主持和推动下进行的,主要是以原大同煤
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兼并了附近朔州市宁武煤田的一些较小的国有
煤矿,投资主体多元化,但均为国有资本。新同煤拥有30对生产矿井,其中
主要的有口泉沟和云岗沟内的共15座大型的年产200万吨以上级煤矿,还有
在建的新型年产一千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新同煤的发展目标是,到
2006年煤炭产销量达到1亿吨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到2010年,
产销量达到1.5亿吨,电厂一期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总销售收入达到
400亿元,员工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最终目标要使新同煤成为我国
最大的煤电企业,进入世界"十大"煤炭企业的行列。(大同日报讯:做大做强
支柱产业,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二.收获及思考
1.企业经营现状
同煤集团的经营现状简要概述如下。
1998年以后的几年时间内,受全国煤炭市场低迷的不利影响,大同矿务
局在经营方面碰到较大的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煤炭市场已经饱和、
供过于求,煤炭出口也由于当时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等大
幅缩减。国家处于能源调整和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也对煤炭行业投资锐减。
近两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复苏和国内市场的需求增长(去年能源紧张,
北京一度拉闸限电;今年年初中央已提出经济过热的问题),煤炭企业也算暂
时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经营状况有所好转。据荣科长介绍,现在同煤集团
是按最大生产能力开工生产的。
关于煤炭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角度讲,荣科长
主要谈了一个原因,就是产业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煤炭作为我国一种最重
要的基础能源,可以说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上游。国家为了保障下游产业的
利润,对煤炭价格进行管制和干预,人为压低了原煤的价格。煤炭价格的低
迷更由于煤炭行业市场的高分散性和无序竞争而雪上加霜。我国煤炭产业是
一种分散型产业,没有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即没有一家企业能对
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在美国,市场集中度小于40%的产业往往
被视为分散型产业,而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还不到10%。据统计,1998
年末,全国各类煤炭企业5万个多个,平均每个企业生产煤炭只有2.5万吨
左右,即使是111家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平均销售煤炭也只有422万吨,平
均市场占有率不到0.4%。与煤炭行业市场的高分散性相比,煤炭最直接、最主
要的下游产业电力,在中国却又是个高度集中、甚至几乎是国家垄断的行业。
这样,高度分散的煤炭产业对高度集中的电力行业,根本无竞争优势可言。
煤炭企业之间相互压价、无序竞争的现象非常严重。同煤集团早就想自己建电厂
了,但是上面一直不批。
大同的煤炭企业除国有特大型企业同煤集团(大同矿务局)外,尚有大
量归地方所有的小煤矿。目前同煤集团与其他所有地方煤矿的生产能力及产
量基本持平,各占大同煤炭产业的半壁江山。这些地方小煤矿目前的所有制
性质、有多少企业目前已完全归私人所有,我们尚未来得及深入了解,但毫
无疑问的是,较之国有大型企业同煤集团,这些地方小煤矿普遍存在较为严
重的安全隐患,事故频发,也加剧了煤炭行业的无序竞争,对国有企业造成
较大的冲击。谈及地方小煤矿的问题,主要是一个历史的原因。改革开发以
来,尤其是八十年代,我国长期能源紧张,因此政府鼓励地方小煤矿的发展,
行业进入壁垒很低,只要愿意投资,就可以开采。现在他们已经发展了这么
多年了,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也不可能一下子都关掉。
大同的煤炭资源在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大规模开采之后,资源枯竭的
问题也已初现端倪。2004年4月17日,新华网山西频道刊登一篇署名"陈忠
华、原碧霞"的文章《"成也煤 败也煤":"煤都大同在困顿中守望》,文中如
是提出了大同目前面临的煤炭资源枯竭问题:"首先,优质煤炭资源濒临枯竭,
煤炭生产接续紧张。随着能源基地的建设,煤炭长期高强度开采使大同市煤
炭资源即将进入枯竭期。大同煤田总面积1827平方公里,总储量376亿吨,
其中已探明上部侏罗纪煤田地质总储量68亿吨,据测算2001年底侏罗纪可
采储量不足15亿吨,按目前开采速度仅可开采10-15年,若加上资源破坏
等因素,则只能开采6-8年,而下部石炭二叠纪煤炭资源初步勘探储量为308
亿吨,但未进行详实的地质勘测,加之埋藏较深,地质条件复杂,开采技术
要求高,耗资巨大等因素,没有国家的政策和资金,地方很难进行大规模开
采。"
由此看来,山西煤炭资源的枯竭问题也不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煤炭资
源即在不远的将来面临枯竭,则产业结构调整当及早进行,未雨绸缪。对于
地方政府来说,这涉及到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的问题;对企业来说,则在短
期涉及到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长期涉及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
过去几年大同矿务局曾经的困境表明,单一的煤炭采掘业效益受市场波动影
响很大,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弱。那么,我们的政府官员、企业领导,究竟
是怎样考虑这些问题的呢?由于我们此行未能与同煤集团高层交流,不太清
楚他们究竟是如何考虑的。当问及这个问题时,他也坦言矿务局面临煤炭资
源枯竭的问题,并说有几个集团直属的大矿已经宣告破产了(这个问题在后
面将会进一步谈到,几个大矿破产的真正原因恐怕远非资源枯竭这个理由所
能解释的)。谈到产业结构调整,他的言谈中似乎也透露出无奈,说按照他们
老总的话说,是“‘以煤为主,多种经营"、‘多种经营,以煤为主";领导们
所说的‘多种经营",其实还是‘以煤为主"。”从媒体上公开的信息来看,这
个问题的解决似乎不容乐观。有山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的新同煤重组
揭牌仪式上,提出的企业比较具体的长远目标仍然是以追求产量为主,除发
展电力外,其他"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深加工产品"等,似乎也就是一些大
的方针,尚未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面。前面提到的新华网山西频道的文章,
似乎也表明了大同现在的困境。
2.国企改革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国企纷纷进行了"政企分开"、"企
事业分离"、"减员增效"、"改制"、"资产重组"等名目繁多的改革措施。同煤
集团(大同矿务局)作为一个国有特大型企业,自身在企业管理体制方面有
哪些变迁呢?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国企,同煤集
团(大同矿务局)的改革进展还是非常缓慢的,很多方面没有什么实质性的
变化。
比如说"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同煤集团现有职工总数15万,加上工人家
属,共有60万左右。同煤集团直属的15个矿分布在口泉沟和云冈沟两部分,
每个矿一般又都有自己的职工住宅区、学校、医院、银行等事业单位,类似
于一个乡镇。接待我们的董事会秘书处荣科长说,同煤集团的负担是很重的,
但改革缓慢,主要是政府不允许(企业与事业单位)分离,地方财政没有钱。
必须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摘录以下以
往的一次谈话:
"一矿矿长:整体改革的力度不大,也没法大。由于一矿是同煤集团的一
个下属单位,只有管理权而无经营权,不具备法人资格,"行动要听上面的指
挥",改革的方式要受集团公司的制约,自主的余地不大。我们矿在册人员6100
多人,2003年10月份分流了400多人,现在离退休的人员约3400人,这些
都得企业负责,靠企业养活。总共1520多闲散人员都靠出煤来解决吃饭问题!
现在是能上岗的尽量上岗,能安排的尽量安排。(因为一改就要下岗,一下岗
就要闹。)
"就整个集团公司而言,改革只是改名而已,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革;就
本矿而言,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很多都由原来平均主义大锅饭转为市场经营,
这必然引起一些职工的反对,职工的认识还较为传统,没有转变过来。同时
职工生活水平较低,因此改革想改,但难度很大,改不下去!
"整个集团公司差不多(指集团公司下属的各个煤矿)。但是从01年开始
为了使煤的产量提高,出台了奖励措施,比计划每多出一顿煤,多30块钱。
这么一来造成老矿和新矿的差距,新矿超产的幅度大,并且人员负担小!矿
上的工人的生活还是比较苦的!"
"同煤集团主管后勤工作的一位副局长:像同煤这样一个企业,社会负担
很重。同煤集团将近六十万职工家属,他们的生活全要企业负担,造成改革
压力非常大 。如果这种情况不改革,企业是负担不起的。煤炭行业的效益与
其他行业相比,利润比较低。历史上将近五十年遗留下来的大锅饭、平均主
义思想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很难扭转,因此,大同
煤矿改革就显得比较缓慢。
大同煤矿五六十万人,占了大同的半臂江山,整个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这
么大一个整体,哪一块要变动,老百姓都要出钱,本来赚的就少,改革无疑
对他们来说是雪上加霜。在没有群众基础的情况下进行改革,群众受不了,
必然引发对社会的不满。改革已经过几个阶段,房屋改革已经进行了,对水、
气的改革要逐步进行,否则社会就会不稳定。只有提高了职工的收入,才能
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
再比如"减员增效"、"下岗"等问题。据荣科长说,同煤集团下岗现象不
严重,目前全局下岗职工6000多人左右,相对于职工总数15万,比例还是
较低的。当然这是近两年来煤炭行业初步走出低迷状态、企业外部生存环境
好转之后的情况。前几年相对严重一些。关于下岗人数,官方提供的数据往
往跟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偏差,因为涉及到一个如何界定"下岗工人"身份的问
题。根据我们访谈普通工人了解到的情况,这里的隐性失业问题也比较严重。
好几位老工人都谈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没有正经工作"。当然这里
还有个观念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猜测,老工人们说的"正经工作",即便不像
改革开放以前国企中"铁饭碗"的工作,至少也应该是长期工、合同工,临时
工大概是不算的。因为临时工随时有被辞退的危险,只能算暂时的工作,不
能算是"正经工作"。这里可能还有个历史的问题。"下岗"一词,或许主要是
针对过去的国企工人来说的吧。他们过去在国企有比较固定、长久的工作岗
位,现在没有了,所以是"下岗"了。可是中国的改革进行到今天,过去的"铁
饭碗"早已被废除,国企工人主要是合同工、甚至临时工。也就说,对于现在
到了就业年龄的新一代年轻人来说,他们多数是不会遇到什么"下岗"问题了。
因为本来就没有上过岗,也就无所谓下岗了。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国企工人
身份的置换。正式工变成了合同工,合同工变成了临时工,等等。由于我们
此行未能访谈同煤集团高层领导,对各矿合同工、临时工所占的比例等宏观
数据不了解,但在访谈过程中也采访了好几位临时工,尤其是目前在名义上
已宣告破产的二矿。总体说来,同煤集团的下岗现象目前还不严重,毕竟在
现在煤炭市场还不错的情况下,企业是开足马力生产的(根据荣科长的介绍)。
关于同煤集团最近刚刚进行的资产重组,荣科长认为这是政府的一项比
较英明的决策。此次资产重组,主
要是以原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兼并了附近朔州市宁武煤田的
一些较小的国有煤矿,投资主体多元化,但均为国有资本。荣科长说,由于
地方小煤矿普遍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整合之后,同煤集团一些淘汰
的设备就可以转让给这些小煤矿,帮助它们扩大生产能力;市场无序竞争的
现象可能也会有所缓和。但由于刚刚重组,长远效果还有待观察。
关于企业职工的收入状况,荣科长给我们提供的数据是"职工年平均工资
12000~13000元,一线工人更多些"。但实际上,根据我们对普通工人的走访,
收入没有这么高。几天来我们总共采访了20多位工人师傅,包括退休老干部、
老工人、以及在岗工人等,还是比较全面的。根据我们实际了解到的情况,
井下工人,也就是最艰苦且最危险的一线工人,工资才可以拿到1000多;更
多的是二线工人、包括地面工人,收入也就800左右。在岗工人的收入主要
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工资,另一部分是超采收入。这里面的管理很混乱,
漏洞很大,在后面讲腐败问题时还会涉及。干部的退休金可以达到1000左右,
普通工人的退休金400~800不等。前几年煤炭市场不景气时曾有过拖欠工资
的现象,这两年要好一些,退休金和工人工资基本都能够按时发放。因为国
家推行了国企领导年薪制,领导干部的收入还是可观的。据我们从普通工人
及一些退休老干部那里了解到的情况,最高领导局长的年薪是60万,就连最
基层的队长,比如一个综采队的队长,年薪都有6.5万(这里不包括涉及腐
败的黑色收入及其他灰色收入)。还有其他的奖金、补贴等,比如安全生产奖,
只要煤矿事故死亡率不超标,就可以拿到。可见领导与工人的收入差距之悬
殊。一位退休老干部听到我们说"职工年平均工资12000~13000元(一位科
长提供的数据)",就笑着说,"你们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吗?把局长的60万
和普通工人的800元平均一下,就是这个数了。"我们想想也有道理,或许这
个数字就是这么出来的吧。
关于职工的住房问题,我们了解的不多,也只去了九矿和二矿两个矿。
就只简单说一下我们看到的职工住宅区。九矿有几栋单元楼,据说是90年代
初建的,但现在看起来外表已经有些破败了。还有一些工人住着依山而建的
非常低矮破旧的小房子,就像贫民窟一样。效益较好的九矿都有,在已宣告
破产的二矿就更多一些。从二矿大门进去后沿马路走不远,就可以从路左边
两栋楼房的缺口中看到一个山坡,在半坡依山建有一片像贫民窟一样的低矮
小房子,宛如沙漠中遗弃的石窟、破败的城堡。我们问了一位路过的大妈,
得知那里现在还有一些人家住。据说过去中央领导来矿区视察,沿途看到这
些低矮的小房子,问是干什么的,下面就回答说是养鸡的。这个传说还有其
他一些类似的版本,其真实性自无法考证,但也足以形象的描绘这些小房子
的简陋和破败了。
关于医疗保险问题,被访工人多数表示,名义上有,但实际上基本没有
用。小病不报销,300元以下都是自己付;大病也只报销很少一部分,百分之
几。这还只是正式工的情况,临时工则什么都没有。
孩子的教育支出对工人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生活压力。一般小学生每年
的上学费用要好几百快,初中生就要上千块钱了。高中就更多了。但基本上
还没有小孩因缺钱而上不起学的现象。
4.工人工作状况
因是煤矿,我们主要关心的是企业的事故发生率、安全保障及事故善后
处理。
根据我们从普通工人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同煤集团毕竟是国有特大型煤
矿,在安全生产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采煤本身就有一定的危险,不可能绝
对安全。事故每年都有,有时一年死一两个,有时二三个,有时三四个。矿
上规定的死亡率是0.1人/百万吨煤,还是比较低的。按照这样的比例,以同
煤集团现在的产量4000万吨/年计算,每年死亡数人是正常的。
近年来最大的两起事故均为瓦斯爆炸。一次是1993年10月27日九矿的
瓦斯爆炸,死了28人。另一次是2000年9月5日二矿"九五"瓦斯爆炸特大
事故,死伤更多。据说原因是大队长从四川雇来的人在170米深处的井下用
电炉做饭,引发瓦斯爆炸,死了52人(另外一位师傅则说,死的人没数,因
为瓦斯爆炸后矿井坍塌,全都埋在下面了),对外只说32个。
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事故原因也有不少是因为工人违章操作引起的。
而违章操作的原因也分不同情况,除了工人不了解操作规章这种情况外,还
有一种情况就是为了追求效率而忽视安全操作规章。比如说电机坏了按规定
应该停产,但由于工人收入与采煤量直接挂钩,工人为了多割煤就违章作业,
尽量抢时间。再比如我们在二矿采访时,在工人下矿的井口看到矿工坐高速
升降的缆车下井。旁边负责安全的工人师傅说,按照规定缆车的门是应该关
上的,但一般他们都不关。可能是闲麻烦吧。其实很多事故都是因为麻痹大
意而造成的。
对于正式工来说,出事之后都会有赔偿抚恤。上面提到的93年九矿瓦斯
爆炸,抚恤金每人6万。但是在2000年二矿的"九五"瓦斯爆炸事故之后,由
于死亡的工人中部分是从外地雇来的临时工,有些就根本没有抚恤金。外地
人如果是结伴而来的,还给点赔偿;如果没有亲人或朋友,那就是活不见人、
死不见尸,不会给什么赔偿抚恤的。工人师傅这样说:"中央根本不了解,那
么大的事故从来没人来采访,工人从来没见过记者,有记者来,好吃好喝,
下不来,上边早就一块黑布遮好了。"
我们还采访到一位九矿的伤残内退工人,曾在井下工作了八年,95年胳
膊被皮带拉掉,伤残内退。现在不用上班了,开一家小商店,月工资以前是
五六百,现在是八百;看胳膊的费用都由矿上承担;买方的时候只交了三千
块钱,其他由矿上补贴;小店不用交税。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同煤集团作为煤炭行业的国有特
大型国企,在安全方面还算可以,事故发生率相对较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也存在为了效益而忽视安全的问题,但比地方上的小煤矿要好多了;对于家
在本地的正式工人来说,出事之后也都会有抚恤赔偿。但这种抚恤赔偿看来
也不是真正处于对工人的关心,而是迫不得已才给的,能不给就不给。外地
的临时工出了事就不给!
顺便再写一件事。就在我们第二天上午在同煤集团总部董事会的人访谈
时,从那里听到了山西隰县一家地方煤矿两天前刚刚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的坏消息。事后看新闻得知,4月30日上午7点40分左右,山西隰县梁家河
煤矿瓦斯爆炸,36名矿工遇难,多为来自陕西、四川、重庆的外地矿工。5
月12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署名为"《山西青年报》记者 武刚 刘
兵 王与阁"的文章《山西隰县36名矿工非正常死亡调查》,里面有这样一段
话:“‘梁家河煤矿是隰县惟一的煤矿,每年给隰县交税约200余万元,对于
我们这个年财政收入1400万元的农业县来说,可谓支柱产业。"隰县的一位
政府官员如是说。据悉,梁家河煤矿从投产到爆炸仅有两年的时间。”
- 西柚不是西游
-
一.大同煤集团简介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其前身为"大同矿务局")是我国煤炭行业的国有特
大型企业,年产原煤3000万吨以上,居全国之首。现在企业的总资产达220
亿元,职工15万,国家512户重点企业之一,也是国家120家大型企业集团
试点单位之一。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的前身是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年8月30日,管理大
同近十个矿的生产。当初年产煤炭仅8.2万吨,矿井主要分布在口泉沟。新
中国成立以后,大同矿务局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73年,我国自行设计施工
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云岗矿投产,随后,又相继建成了燕子山矿和四台矿,并
对马脊梁矿、晋华宫矿进行了技术改造。1979年生产煤炭2404万吨,实现了
按设计能力翻番;1985年煤炭产量在国内首次突破3000万吨,1993年生产
煤炭3802万吨,创国内煤炭企业年产量的最高纪录。近几年,为适应煤炭市
场需要,生产能力稳定在3500万吨左右。
2000年7月,由原大同矿务局改制成立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
册资本人民币35.3308亿元,为国有独资公司。
2001年底资产达到147亿元,集团公司有大同煤业股份公司等5个控股
子公司,有1个全资工程建设子公司,以及机修、化工、水泥、煤气等其它
二级单位。年销售收入70亿元。在50余年的生产和经营中,大同矿务局取
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49年到2001年共计生产煤炭10.13亿吨,
上缴利税125.65亿元,利税额是国家累计投资的2.62倍。
2003年12月21日,以原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重新组建的
总资产达220亿元,员工达15万人的特大型煤炭企业--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正
式成立。此次资产重组是在政府的主持和推动下进行的,主要是以原大同煤
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兼并了附近朔州市宁武煤田的一些较小的国有
煤矿,投资主体多元化,但均为国有资本。新同煤拥有30对生产矿井,其中
主要的有口泉沟和云岗沟内的共15座大型的年产200万吨以上级煤矿,还有
在建的新型年产一千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新同煤的发展目标是,到
2006年煤炭产销量达到1亿吨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到2010年,
产销量达到1.5亿吨,电厂一期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总销售收入达到
400亿元,员工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最终目标要使新同煤成为我国
最大的煤电企业,进入世界"十大"煤炭企业的行列。(大同日报讯:做大做强
支柱产业,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二.收获及思考
1.企业经营现状
同煤集团的经营现状简要概述如下。
1998年以后的几年时间内,受全国煤炭市场低迷的不利影响,大同矿务
局在经营方面碰到较大的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煤炭市场已经饱和、
供过于求,煤炭出口也由于当时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等大
幅缩减。国家处于能源调整和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也对煤炭行业投资锐减。
近两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复苏和国内市场的需求增长(去年能源紧张,
北京一度拉闸限电;今年年初中央已提出经济过热的问题),煤炭企业也算暂
时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经营状况有所好转。据荣科长介绍,现在同煤集团
是按最大生产能力开工生产的。
关于煤炭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角度讲,荣科长
主要谈了一个原因,就是产业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煤炭作为我国一种最重
要的基础能源,可以说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上游。国家为了保障下游产业的
利润,对煤炭价格进行管制和干预,人为压低了原煤的价格。煤炭价格的低
迷更由于煤炭行业市场的高分散性和无序竞争而雪上加霜。我国煤炭产业是
一种分散型产业,没有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即没有一家企业能对
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在美国,市场集中度小于40%的产业往往
被视为分散型产业,而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还不到10%。据统计,1998
年末,全国各类煤炭企业5万个多个,平均每个企业生产煤炭只有2.5万吨
左右,即使是111家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平均销售煤炭也只有422万吨,平
均市场占有率不到0.4%。与煤炭行业市场的高分散性相比,煤炭最直接、最主
要的下游产业电力,在中国却又是个高度集中、甚至几乎是国家垄断的行业。
这样,高度分散的煤炭产业对高度集中的电力行业,根本无竞争优势可言。
煤炭企业之间相互压价、无序竞争的现象非常严重。同煤集团早就想自己建电厂
了,但是上面一直不批。
大同的煤炭企业除国有特大型企业同煤集团(大同矿务局)外,尚有大
量归地方所有的小煤矿。目前同煤集团与其他所有地方煤矿的生产能力及产
量基本持平,各占大同煤炭产业的半壁江山。这些地方小煤矿目前的所有制
性质、有多少企业目前已完全归私人所有,我们尚未来得及深入了解,但毫
无疑问的是,较之国有大型企业同煤集团,这些地方小煤矿普遍存在较为严
重的安全隐患,事故频发,也加剧了煤炭行业的无序竞争,对国有企业造成
较大的冲击。谈及地方小煤矿的问题,主要是一个历史的原因。改革开发以
来,尤其是八十年代,我国长期能源紧张,因此政府鼓励地方小煤矿的发展,
行业进入壁垒很低,只要愿意投资,就可以开采。现在他们已经发展了这么
多年了,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也不可能一下子都关掉。
大同的煤炭资源在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大规模开采之后,资源枯竭的
问题也已初现端倪。2004年4月17日,新华网山西频道刊登一篇署名"陈忠
华、原碧霞"的文章《"成也煤 败也煤":"煤都大同在困顿中守望》,文中如
是提出了大同目前面临的煤炭资源枯竭问题:"首先,优质煤炭资源濒临枯竭,
煤炭生产接续紧张。随着能源基地的建设,煤炭长期高强度开采使大同市煤
炭资源即将进入枯竭期。大同煤田总面积1827平方公里,总储量376亿吨,
其中已探明上部侏罗纪煤田地质总储量68亿吨,据测算2001年底侏罗纪可
采储量不足15亿吨,按目前开采速度仅可开采10-15年,若加上资源破坏
等因素,则只能开采6-8年,而下部石炭二叠纪煤炭资源初步勘探储量为308
亿吨,但未进行详实的地质勘测,加之埋藏较深,地质条件复杂,开采技术
要求高,耗资巨大等因素,没有国家的政策和资金,地方很难进行大规模开
采。"
由此看来,山西煤炭资源的枯竭问题也不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煤炭资
源即在不远的将来面临枯竭,则产业结构调整当及早进行,未雨绸缪。对于
地方政府来说,这涉及到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的问题;对企业来说,则在短
期涉及到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长期涉及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
过去几年大同矿务局曾经的困境表明,单一的煤炭采掘业效益受市场波动影
响很大,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弱。那么,我们的政府官员、企业领导,究竟
是怎样考虑这些问题的呢?由于我们此行未能与同煤集团高层交流,不太清
楚他们究竟是如何考虑的。当问及这个问题时,他也坦言矿务局面临煤炭资
源枯竭的问题,并说有几个集团直属的大矿已经宣告破产了(这个问题在后
面将会进一步谈到,几个大矿破产的真正原因恐怕远非资源枯竭这个理由所
能解释的)。谈到产业结构调整,他的言谈中似乎也透露出无奈,说按照他们
老总的话说,是“‘以煤为主,多种经营"、‘多种经营,以煤为主";领导们
所说的‘多种经营",其实还是‘以煤为主"。”从媒体上公开的信息来看,这
个问题的解决似乎不容乐观。有山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的新同煤重组
揭牌仪式上,提出的企业比较具体的长远目标仍然是以追求产量为主,除发
展电力外,其他"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深加工产品"等,似乎也就是一些大
的方针,尚未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面。前面提到的新华网山西频道的文章,
似乎也表明了大同现在的困境。
2.国企改革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国企纷纷进行了"政企分开"、"企
事业分离"、"减员增效"、"改制"、"资产重组"等名目繁多的改革措施。同煤
集团(大同矿务局)作为一个国有特大型企业,自身在企业管理体制方面有
哪些变迁呢?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国企,同煤集
团(大同矿务局)的改革进展还是非常缓慢的,很多方面没有什么实质性的
变化。
比如说"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同煤集团现有职工总数15万,加上工人家
属,共有60万左右。同煤集团直属的15个矿分布在口泉沟和云冈沟两部分,
每个矿一般又都有自己的职工住宅区、学校、医院、银行等事业单位,类似
于一个乡镇。接待我们的董事会秘书处荣科长说,同煤集团的负担是很重的,
但改革缓慢,主要是政府不允许(企业与事业单位)分离,地方财政没有钱。
必须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摘录以下以
往的一次谈话:
"一矿矿长:整体改革的力度不大,也没法大。由于一矿是同煤集团的一
个下属单位,只有管理权而无经营权,不具备法人资格,"行动要听上面的指
挥",改革的方式要受集团公司的制约,自主的余地不大。我们矿在册人员6100
多人,2003年10月份分流了400多人,现在离退休的人员约3400人,这些
都得企业负责,靠企业养活。总共1520多闲散人员都靠出煤来解决吃饭问题!
现在是能上岗的尽量上岗,能安排的尽量安排。(因为一改就要下岗,一下岗
就要闹。)
"就整个集团公司而言,改革只是改名而已,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革;就
本矿而言,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很多都由原来平均主义大锅饭转为市场经营,
这必然引起一些职工的反对,职工的认识还较为传统,没有转变过来。同时
职工生活水平较低,因此改革想改,但难度很大,改不下去!
"整个集团公司差不多(指集团公司下属的各个煤矿)。但是从01年开始
为了使煤的产量提高,出台了奖励措施,比计划每多出一顿煤,多30块钱。
这么一来造成老矿和新矿的差距,新矿超产的幅度大,并且人员负担小!矿
上的工人的生活还是比较苦的!"
"同煤集团主管后勤工作的一位副局长:像同煤这样一个企业,社会负担
很重。同煤集团将近六十万职工家属,他们的生活全要企业负担,造成改革
压力非常大 。如果这种情况不改革,企业是负担不起的。煤炭行业的效益与
其他行业相比,利润比较低。历史上将近五十年遗留下来的大锅饭、平均主
义思想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很难扭转,因此,大同
煤矿改革就显得比较缓慢。
大同煤矿五六十万人,占了大同的半臂江山,整个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这
么大一个整体,哪一块要变动,老百姓都要出钱,本来赚的就少,改革无疑
对他们来说是雪上加霜。在没有群众基础的情况下进行改革,群众受不了,
必然引发对社会的不满。改革已经过几个阶段,房屋改革已经进行了,对水、
气的改革要逐步进行,否则社会就会不稳定。只有提高了职工的收入,才能
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
再比如"减员增效"、"下岗"等问题。据荣科长说,同煤集团下岗现象不
严重,目前全局下岗职工6000多人左右,相对于职工总数15万,比例还是
较低的。当然这是近两年来煤炭行业初步走出低迷状态、企业外部生存环境
好转之后的情况。前几年相对严重一些。关于下岗人数,官方提供的数据往
往跟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偏差,因为涉及到一个如何界定"下岗工人"身份的问
题。根据我们访谈普通工人了解到的情况,这里的隐性失业问题也比较严重。
好几位老工人都谈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没有正经工作"。当然这里
还有个观念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猜测,老工人们说的"正经工作",即便不像
改革开放以前国企中"铁饭碗"的工作,至少也应该是长期工、合同工,临时
工大概是不算的。因为临时工随时有被辞退的危险,只能算暂时的工作,不
能算是"正经工作"。这里可能还有个历史的问题。"下岗"一词,或许主要是
针对过去的国企工人来说的吧。他们过去在国企有比较固定、长久的工作岗
位,现在没有了,所以是"下岗"了。可是中国的改革进行到今天,过去的"铁
饭碗"早已被废除,国企工人主要是合同工、甚至临时工。也就说,对于现在
到了就业年龄的新一代年轻人来说,他们多数是不会遇到什么"下岗"问题了。
因为本来就没有上过岗,也就无所谓下岗了。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国企工人
身份的置换。正式工变成了合同工,合同工变成了临时工,等等。由于我们
此行未能访谈同煤集团高层领导,对各矿合同工、临时工所占的比例等宏观
数据不了解,但在访谈过程中也采访了好几位临时工,尤其是目前在名义上
已宣告破产的二矿。总体说来,同煤集团的下岗现象目前还不严重,毕竟在
现在煤炭市场还不错的情况下,企业是开足马力生产的(根据荣科长的介绍)。
关于同煤集团最近刚刚进行的资产重组,荣科长认为这是政府的一项比
较英明的决策。此次资产重组,主
要是以原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兼并了附近朔州市宁武煤田的
一些较小的国有煤矿,投资主体多元化,但均为国有资本。荣科长说,由于
地方小煤矿普遍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整合之后,同煤集团一些淘汰
的设备就可以转让给这些小煤矿,帮助它们扩大生产能力;市场无序竞争的
现象可能也会有所缓和。但由于刚刚重组,长远效果还有待观察。
关于企业职工的收入状况,荣科长给我们提供的数据是"职工年平均工资
12000~13000元,一线工人更多些"。但实际上,根据我们对普通工人的走访,
收入没有这么高。几天来我们总共采访了20多位工人师傅,包括退休老干部、
老工人、以及在岗工人等,还是比较全面的。根据我们实际了解到的情况,
井下工人,也就是最艰苦且最危险的一线工人,工资才可以拿到1000多;更
多的是二线工人、包括地面工人,收入也就800左右。在岗工人的收入主要
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工资,另一部分是超采收入。这里面的管理很混乱,
漏洞很大,在后面讲腐败问题时还会涉及。干部的退休金可以达到1000左右,
普通工人的退休金400~800不等。前几年煤炭市场不景气时曾有过拖欠工资
的现象,这两年要好一些,退休金和工人工资基本都能够按时发放。因为国
家推行了国企领导年薪制,领导干部的收入还是可观的。据我们从普通工人
及一些退休老干部那里了解到的情况,最高领导局长的年薪是60万,就连最
基层的队长,比如一个综采队的队长,年薪都有6.5万(这里不包括涉及腐
败的黑色收入及其他灰色收入)。还有其他的奖金、补贴等,比如安全生产奖,
只要煤矿事故死亡率不超标,就可以拿到。可见领导与工人的收入差距之悬
殊。一位退休老干部听到我们说"职工年平均工资12000~13000元(一位科
长提供的数据)",就笑着说,"你们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吗?把局长的60万
和普通工人的800元平均一下,就是这个数了。"我们想想也有道理,或许这
个数字就是这么出来的吧。
关于职工的住房问题,我们了解的不多,也只去了九矿和二矿两个矿。
就只简单说一下我们看到的职工住宅区。九矿有几栋单元楼,据说是90年代
初建的,但现在看起来外表已经有些破败了。还有一些工人住着依山而建的
非常低矮破旧的小房子,就像贫民窟一样。效益较好的九矿都有,在已宣告
破产的二矿就更多一些。从二矿大门进去后沿马路走不远,就可以从路左边
两栋楼房的缺口中看到一个山坡,在半坡依山建有一片像贫民窟一样的低矮
小房子,宛如沙漠中遗弃的石窟、破败的城堡。我们问了一位路过的大妈,
得知那里现在还有一些人家住。据说过去中央领导来矿区视察,沿途看到这
些低矮的小房子,问是干什么的,下面就回答说是养鸡的。这个传说还有其
他一些类似的版本,其真实性自无法考证,但也足以形象的描绘这些小房子
的简陋和破败了。
关于医疗保险问题,被访工人多数表示,名义上有,但实际上基本没有
用。小病不报销,300元以下都是自己付;大病也只报销很少一部分,百分之
几。这还只是正式工的情况,临时工则什么都没有。
孩子的教育支出对工人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生活压力。一般小学生每年
的上学费用要好几百快,初中生就要上千块钱了。高中就更多了。但基本上
还没有小孩因缺钱而上不起学的现象。
4.工人工作状况
因是煤矿,我们主要关心的是企业的事故发生率、安全保障及事故善后
处理。
根据我们从普通工人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同煤集团毕竟是国有特大型煤
矿,在安全生产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采煤本身就有一定的危险,不可能绝
对安全。事故每年都有,有时一年死一两个,有时二三个,有时三四个。矿
上规定的死亡率是0.1人/百万吨煤,还是比较低的。按照这样的比例,以同
煤集团现在的产量4000万吨/年计算,每年死亡数人是正常的。
近年来最大的两起事故均为瓦斯爆炸。一次是1993年10月27日九矿的
瓦斯爆炸,死了28人。另一次是2000年9月5日二矿"九五"瓦斯爆炸特大
事故,死伤更多。据说原因是大队长从四川雇来的人在170米深处的井下用
电炉做饭,引发瓦斯爆炸,死了52人(另外一位师傅则说,死的人没数,因
为瓦斯爆炸后矿井坍塌,全都埋在下面了),对外只说32个。
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事故原因也有不少是因为工人违章操作引起的。
而违章操作的原因也分不同情况,除了工人不了解操作规章这种情况外,还
有一种情况就是为了追求效率而忽视安全操作规章。比如说电机坏了按规定
应该停产,但由于工人收入与采煤量直接挂钩,工人为了多割煤就违章作业,
尽量抢时间。再比如我们在二矿采访时,在工人下矿的井口看到矿工坐高速
升降的缆车下井。旁边负责安全的工人师傅说,按照规定缆车的门是应该关
上的,但一般他们都不关。可能是闲麻烦吧。其实很多事故都是因为麻痹大
意而造成的。
对于正式工来说,出事之后都会有赔偿抚恤。上面提到的93年九矿瓦斯
爆炸,抚恤金每人6万。但是在2000年二矿的"九五"瓦斯爆炸事故之后,由
于死亡的工人中部分是从外地雇来的临时工,有些就根本没有抚恤金。外地
人如果是结伴而来的,还给点赔偿;如果没有亲人或朋友,那就是活不见人、
死不见尸,不会给什么赔偿抚恤的。工人师傅这样说:"中央根本不了解,那
么大的事故从来没人来采访,工人从来没见过记者,有记者来,好吃好喝,
下不来,上边早就一块黑布遮好了。"
我们还采访到一位九矿的伤残内退工人,曾在井下工作了八年,95年胳
膊被皮带拉掉,伤残内退。现在不用上班了,开一家小商店,月工资以前是
五六百,现在是八百;看胳膊的费用都由矿上承担;买方的时候只交了三千
块钱,其他由矿上补贴;小店不用交税。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同煤集团作为煤炭行业的国有特
大型国企,在安全方面还算可以,事故发生率相对较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也存在为了效益而忽视安全的问题,但比地方上的小煤矿要好多了;对于家
在本地的正式工人来说,出事之后也都会有抚恤赔偿。但这种抚恤赔偿看来
也不是真正处于对工人的关心,而是迫不得已才给的,能不给就不给。外地
的临时工出了事就不给!
顺便再写一件事。就在我们第二天上午在同煤集团总部董事会的人访谈
时,从那里听到了山西隰县一家地方煤矿两天前刚刚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的坏消息。事后看新闻得知,4月30日上午7点40分左右,山西隰县梁家河
煤矿瓦斯爆炸,36名矿工遇难,多为来自陕西、四川、重庆的外地矿工。5
月12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署名为"《山西青年报》记者 武刚 刘
兵 王与阁"的文章《山西隰县36名矿工非正常死亡调查》,里面有这样一段
话:“‘梁家河煤矿是隰县惟一的煤矿,每年给隰县交税约200余万元,对于
我们这个年财政收入1400万元的农业县来说,可谓支柱产业。"隰县的一位
政府官员如是说。据悉,梁家河煤矿从投产到爆炸仅有两年的时间。”
- 桃桃
-
好家伙
- 余辉
-
建议去那边调查一下吧
- 寻云出海
-
我的妈呀 你要卖煤 到百度里找吧
- wpBeta
-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