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小凡
-
中联重科是国企,三一重工是私企。
中联重科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9大类别、49个产品系列,80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公司研发投入占年营业收入5%以上,年均产生约300项新技术、新产品,对公司营业收入的年贡献率超过50%。仅在2011年,中联重科就推出了全球最长碳纤维臂架泵车、全球最大履带式起重机、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及全球最大吨位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等世界领先产品。
三一重工业务和产业基地遍布全球,凭借自主创新,三一成功研制的66米泵车、72米泵车、86米泵车三次刷新长臂架泵车世界纪录,并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全液压平地机、世界第一台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世界第一台无泡沥青砂浆车、亚洲首台1000吨级全路面起重机,全球最大3600吨级履带起重机,中国首台混合动力挖掘机、全球首款移动成套设备A8砂浆大师等,不断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一流。
拓展资料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三一集团创建于1994年,通过打破国人传统的“技术恐惧症”坚持自主创新迅速崛起。多年来,三一以“品质改变世界”为使命,致力于为中华民族贡献一个世界级品牌。
三一重工在全国已建有15家6S中心。未来几年内,将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200多个二级城市开设6S中心。在全球拥有169家销售分公司、2000多个服务中心、7500多名技术服务工程师。自营的机制、完善的网络、独特的理念,将星级服务和超值服务贯穿于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一重工
- 好投
-
1、发展历程: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
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公司注册资本15.21亿元,员工20000多人。2008年,中联重科下属各经营单元实现产值243亿元,利税超过30亿元。2009年中联重科利润增长50%~70%.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9年。自成立以来,三一集团秉持“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企业宗旨,打造了业内知名的“三一”品牌。2007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成为建国以来湖南省首家销售过百亿的民营企业。
2008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三一仍然延续了以往的增长,全年实现销售209亿元,同比增长56.6%。2009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06亿元。目前,三一集团拥有员工三万五千余人。
从目前的各项经营数据来看,三一和中联的数据较为相当,中联的数据略超三一。
2、主要领导人:
董事长梁稳根先生是三一集团的主要创始人,中共十七大代表,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老板”、“蒙代尔 世界经理人成就奖”获得者。
詹纯新为中共党员,硕士,微观经济专业在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院长、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外界称之为“儒商”。
3、企业理念:
三一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经营理念,将销售收入的5%-7%用于研发,致力于将产品升级换代至世界一流水准。其核心价值观为“先做人 后做事 品质改变世界”。
中联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至诚无息,博厚悠远” 译为:诚信为本,不息为体,日新为道;广博揽物,厚德载物,悠远成物,基业长青。
从企业理念上看,三一较为激进,志向远大,目标明确。中联则显得儒雅含蓄很多。这也恰恰是这两家企业领导人风格的体现。
4、企业背景与发展路径:
中联为国营,三一为民营。恰是因为这个背景的不同也就催生了两家企业的发展道路不同,中联通过并购实现了核裂变式发展,而三一则通过内生式发展,逐步扩大产品领域。
拓展资料: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
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公司注册资本15.21亿元,员工20000多人。2008年,中联重科下属各经营单元实现产值243亿元,利税超过30亿元。
- bikbok
-
相同之处嘛,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都是装备制造企业,都是长沙的企业。
长沙嘛,中国的工程机械之都,就是因为有这样牛逼的企业聚集。
不同之处嘛,中联重科原来是国家建设机械研究所,企业领导人都是研究所的知识分子,自己砸了金饭碗去下海,后来通过改制上市啥的变成了混合所有制企业,路子和联想、海尔差不多。它主打产品是起重机(塔机、汽车吊、履带吊等)、混凝土设备(如泵车、搅拌车等)。因为是知识分子搞的企业,所以比较注重创新,对产品比较注重,市场营销上面比较低调。据说在里面工作,科研人员、技术工人的收入都比较高,而且比较稳定,中联跑营销的提成标准好像没有三一高,但是考核认可团队价值,实际拿到手不少。
三一重工是民企,原来发家的时候做焊接材料的,企业创始人当时与几个兄弟歃血为盟,属于有追求有血性的霸道涟源汉子。后来到长沙后发展迅猛,主打产品是挖掘机、混凝土(如泵车、搅拌车等)设备。从涟源到长沙,三一发展迅速,后来为了三一更好的面向国际发展,得到更多的机会与资源,他们又把总部搬到了北京,不过主要的制造基地还在长沙。三一的风格就是迅猛、刻苦,有狼性。据说在里面工作,只要你干得好,收入就特别高。不过听说考核也非常严格,崇尚英雄,人与人收入差别大。
- 西柚不是西游
-
中联是国企,老企业。政府扶持,机制比较保守,相对散漫。08年欲被国外企业收购。支柱产业是起重设备(浦沅),混凝土机械稍逊与三一重工。
三一是民企,成立20年,业绩年年飙升,迅速膨胀。机制还是很灵活的,以优质的服务主打市场。今年销售额200多亿,2015年销售额欲突破500亿,支柱产业是混凝土设备。正在开发国际市场,在美国 印度 德国 等产业园先后建设投产。
楼上说的不完全正确 三一出来的中联肯定要/中联的三一肯定不要
- 大牌网络
-
缺钱去三一,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去中联。
三一没什么人情味,中联比较注重企业文化。
三一的体系运行比较快,中联的就不说了,办事都不知道要去打谁,想到推脱。
技术层面,三一的泵车确实可以,不过中联收购CIFA以后差距在减小,单从技术上来说中联的泵车要比中联好。起重机方面不说,没可比性,三一的车等于白送。塔机、环卫机械中联市场份额第一。
履带吊中联超三一,路面机械还是三一超中联。土方机械中联的不怎么样,三一的也不怎么样,但是三一市场做的好。具体是什么情况,三一的客户最清楚。
至于说三一出来的中联肯定要,中联出来的三一肯定不要。这个没法细说。三一出来的应该不会说三一好
- Chen
-
中联重科是来了不想走,即使走了还想来;
三一即使来了就想走,走了不想来;
中联环卫机械,塔式起重机全国销量第一
主打起重和混凝土机械设备
08年收购世界混凝土机械行业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百度可搜到)
中联是培养员工让你在中联发展,三一是榨干你再T了
市场上都知道
2008年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后,混凝土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第一。塔式起重机年产量2000台、环卫机械产量3000台,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第一。汽车起重机年产5000台以上,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位。
- 苏州马小云
-
首先,技术方面来说,中联是科研院所转制的,注重创新技术,专利和发明都行业是第一,还有很多新的技术运用,比如说人工智能,新能源,5G远程,世界级第一的产品也是中联最多;
其次,管理方面来说,中联还是更加稳健,三一是那种激进的风格,激进就是如果走的快了,就很容易走偏,但中联现在都是很稳的。
- FinCloud
-
中联重科是国企,三一重工是私企。中联重科脱胎于科研院所,始终坚守技术是根,产品是本的技术发展理念,做极致产品。
- 豆豆staR
-
区别一个是国家科研院所转制的深厚技术和文化底蕴,一个是民营经济的活力,前者更稳健规范,后者更灵活
- meira
-
哈哈哈,十年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近期工程机械板块关注度高,各家都做出了不错的成就。楼主所问的区别,在我看来主要在于企业文化的不同,三一直至现在依然挺有冲劲,手笔挺大,中联坚持走稳健道路。各有所长吧,没有什么高下之分。试看下一个十年,有缘再来答题。
- 肖振
-
中联重科核心能力是科研能力,很实在,三一重工核心能力是销售,很会做广告。
- 可桃可挑
-
这两家公司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中联重科追求的是科技创新的理想和报国情怀,而三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想明白这个理由
- 康康map
-
企业的竞争在行业发展初期或者风口期,受资金、营销等方面的影响会比较大;到了行业成熟期,一定会是技术的竞争。
中联重科作为国家科研院所出身,成立初期以销技术图纸为主,后期知识产权专利数仍持续位居行业榜首。单凭这一点就看好中联的未来发展。
- 桃桃
-
中联重科塔机和起重机更强,三一这方面差很多,毕竟中联重科的起重机在世界都是前几。好像塔机还是世界第一。
- 苏萦
-
中联主打吊车起重,31主打泵车......中联的待遇不高,31里面太复杂,派系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