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瑞爱吃桃
-
u30fb18u30fb
化 工 技 术 经 济
第18卷
CHEMICALTECHNO-ECONOMICS
氯碱企业可考虑发展的几种精细化工产品
梁 诚
(南京化工厂,南京210038)
【摘 要】 介绍了几种氯碱企业可考虑发展的氯系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国内外生产情况和市场情况,并提出一
些建议。
【关键词】 氯化石蜡;氯化苄;对二氯苯;环氧丙烷;氯乙酰氯
【文章编号】 1006-253X(2000)03-0018-05 【中图分类号】 TQ114 【文献标识码】 B
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氯碱产品结构发生了巨
大变化:以强劲的加速度向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精细化、专用化方向挺进。精细化工是世界氯碱工业发展的前沿,已成为氯碱企业激烈竞争的焦点,成为氯碱企业21世纪的制胜战略。 我国“九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规定化学工业要走精细化道路。我国氯碱企业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和挑战日益激烈。精细化工对资源的依赖性小,投资少,见效快,附加值高,利润大,出口创汇率高。因此,发展精细化工,是氯碱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关键。
氯碱企业发展精细化工,关键在于围绕“氯碱平衡”这个核心,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向中下游延伸发展,实现上中下游“一条龙”系列化生产,多元化经营,下游产品设备通用化,培植好精细化工“产品树”或“产品链”。只有这样,才符合氯碱工业和世界化工发展趋势,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站稳脚跟,走向世界。
有鉴于此,笔者拟介绍几种市场前景看好,需求量大,急待发展的基础产品的生产与发展趋势,以供氯碱企业发展精细化工产品的参考。1 氯化石蜡
氯化石蜡-70是一种耗氯量大,产量较大的精细有机氯产品,主要用作玻璃纤维增强聚酯、聚苯乙烯、酚醛树脂、尿醛树脂、不饱和树脂、环氧树脂、聚烯烃、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剂,耐水、耐化学药品的油漆及防火涂料的添加剂,粘合剂的助剂;还可用于光亮剂、渗透剂、胶泥、油墨、玻璃钢、帆布生产及壁纸的阻燃,润滑油添加剂,水下防污涂料等。1.1 生产概况
国外氯化石蜡-70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多佛国ICI公司;德国赫司特公司;日本味之素公司和
Electrofine公司。1995年以前,大多数厂家采用四氯化碳为溶剂进行光催化氯化生产氯化石蜡-70。1995年以后,发达国家执行《蒙特利尔公约》,纷纷关闭四氯化碳法装置,改用水相法,但大多数厂家对现行工艺技术严格保密。
国内氯化石蜡-70生产能力约为1.5万t/a。主要生产厂家有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亿滨化工有限公司、上海氯碱总厂、厦门电化厂、巨化集团公司、葛店化工集团等近30家,其生产规模多为0.5~3kt/a。采用的生产方法有四氯化碳光氧化法、水相悬浮法、热氧化法、本体法,以四氯化碳光氧化法为主。1.2 市场概况 受《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限制,发达国家纷纷关闭原有生产装置,而许多新工艺尚在开发之中,因此1996年以来国际市场高品质氯化石蜡-70缺口很大。1981~1996年,国际氯化石蜡-70价格基本稳定在1.52美元/kg。1997年7月价格突涨,国际市场需求紧张。在1997年华东商品交易会和天津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外商就向我国订购近万吨氯化石蜡-70。目前,氯化石蜡价格已有所下降,今后一段时间内将趋于稳定。因此,只要质量好,价格适当,我国氯化石蜡-70在国际市场上就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出口潜力巨大,市场前景看好。
塑料制品工业是氯化石蜡-70的主要消费部门。我国塑料制品工业在“七五”期间有了长足的发展,产品质量、规模已居世界先进行列,目前仍以
【收稿日期】 1999-09-22
【作者简介】 梁诚,男,1992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大学化工系,化工工程师,曾发表论文近20篇,目前主要从事精细化工的开发与信息工
2000年第3期 梁诚:氯碱企业可考虑发展的几种精细化工产品u30fb19u30fb
6%的平均速度增长。氯化石蜡-70主要用于生产塑料的阻燃剂。据有关专家预测,2000年我国含氯阻燃剂的需求量为3.3万t~3.5万t,其中对氯化石蜡-70的需求量为2.0万t~2.5万t。如果考虑出口,2000年我国氯化石蜡-70总产量至少应达到4万t左右。对比目前总生产能力,我国氯化石蜡-70还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
1.3 建议
目前国内氯化石蜡-70生产装置十分落后:装置规模较小,且布点分散,工艺过程极不合理,生产技术水平与国外60年代相当,品种单一,应用领域单调,先进生产工艺相关的关键设备不能国产化,产品质量极差,四氯化碳消耗定额是世界先进水平的8~10倍,且残留量较高。国外对氯化石蜡-70中四氯化碳的残留量提出极苛刻的要求:含CCl4
氯化石蜡-70市场前景光明,经济效益显著,建议国内有条件的氯碱企业大力开发,上马生产系列化产品。
2 氯化苄
氯化苄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农药、香料、医药、染料及有机合成助剂的合成。主要用于合成苯乙酸、邻苯二甲酸酯类、苯甲醇等重要有机物。
2.1 生产概况
世界氯化苄总生产能力约为20万t/a,国外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孟山都公司、比利时Tesenderlo
英国阿托化学控股公司、ChemieSe,德国拜耳公司、
意大利EnichemAnicSrl,日本保士谷和吴羽化学株式会社。国外氯化苄主要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苄
酯、苯甲醇、苯乙腈、苄基季胺盐等。 国内氯化苄生产能力在4万t/a以上,生产厂汉有机化工厂、山东郯城化工厂、锦州石油化工厂等。规模较大的是江苏双菱化工集团(1.2万t/a)和武汉有机化工厂(1.5万t/a),其余厂规模均在1kt/a左右。
2.2 市场概况
国外氯化苄主要衍生物的市场已趋成熟,尤其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每年进出口量都非常之小。氯化苄的消费增长率近年维持在1%左右,有的国家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总之,国际氯化苄市场是成熟的,今后需求增长不会很快,总生产能力也不会有很大的发展。
国内氯化苄主要用于生产苯乙酸、农药、苯甲醇、苄基季胺盐、邻苯四甲酸酯类和苄胺等。1992~1994年国内氯化苄消费量为1.2万t~1.4万t,1995、1996年消费量快速增加,1997年消费量达到2万t左右。其中20%用于生产农药,约40%用于生产苯乙酸,约15%用于生产苯甲醇,10%用于生产苄基季胺盐,5%用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其它产品用量占10%。
农药工业是氯化苄主要用户之一,1997年约消耗氯化苄4kt。随着我国农药结构的调整,杀虫剂比例还会进一步下降,预计今后农药对氯化苄的用量不会有太大变化,也可能略有减少。
苯乙酸是氯化苄消费大户,1997年消费氯化苄8kt左右。苯乙酸主要用于医药和香料工业。目前,青霉素工业盐国内外市场有较大的发展余地,香料工业发展也比较快,因此苯乙酸生产对氯化苄的年需求量将以6%左右的速度增加。
苯甲醇生产年耗氯化苄近3kt。苯甲醇主要用于生产苄酯,用于合成香料或出口。近年来我国香料工业发展迅速,今后几年香料工业对苄酯的需求及苄酯的出口都会有一定的增加。苯甲醇对氯化苄的需求将以年均5%速度增长。
苄基季胺盐是近年来对氯化苄需求增加较快的一个品种,目前年耗氯化苄超过2kt。苄基季胺盐主要用于水处理、消毒、织物柔软剂等。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季胺盐用量会快速增加,预计2000年生产季胺盐约需氯化苄3kt。
邻苯二甲酸酯及其他方面对氯化苄需求在今后几年将有一定的增加,但幅度不会太大,预计二者到2000年将共消费氯化苄3.5kt左右。
综上所述,预计2000年国内氯化苄消费量将达2.5万t左右,供需基本平衡,市场不会出现太大波
u30fb20u30fb2.3 建议
化 工 技 术 经 济
第18卷
CHEMICALTECHNO-ECONOMICS
用,用量基本保持一定水平,不会有太大变化,但用于工程塑料PPS树脂的量增加很快。近几年来,PPS树脂以40%~50%的高速度递增,预计今后仍将保持20%的年增长速度。因此,预计2000年世界约需20万t对二氯苯。
我国对二氯苯主要用来代替精萘生产防蛀防霉剂。1993年国家经贸委和卫生部联合宣布停止生产、销售萘制卫生球。对二氯苯作为第三代新型杀虫驱霉剂,药效好,尚无确凿证据证明其毒性对人有影响,国外也未见禁用。加之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宾馆饭店除臭剂用量大增,因此用对二氯苯生产防虫、除臭剂,市场前景广阔。另外,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新型工程塑料聚苯硫醚也将进一步开发和发展,其对二氯苯的需求量在今后10年内必有较大的增长。而且发达国家因为环保问题,不愿意扩大生产对苯氯化产品甚至纷纷下马(如西欧在80年代关闭了7套氯化苯生产装置),但对二氯苯的用量却在逐渐上升,因此我国对二氯苯的出口前景诱人。据此预测,到2000年,国内对二氯苯的需求量为2万t左右。3.3 建议
目前我国对二氯苯生产工艺尚不过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规模仍然较小,开工率较低。笔者认为,对定向氯化工艺要加紧研究开发,引进国外先进的分离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今后对二氯苯的竞争主要在国内,有条件的氯碱企业应尽早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规模化生产,以质优价廉占领国内外市场。4 环氧丙烷
环氧丙烷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原料,主要用于制造聚氨酯合成材料和不饱和聚酯树脂,在氯产品中是居盐酸、液氯、PVC、氯化苯、氯磺酸之后的第六大品种。
4.1 生产概况
1995年世界环氧丙烷生产能力达到442.2万t,总产量为391.1万t。生产方法以氯醇法和间接氧化法两种技术为主,分别占总生产能力的48%和52%。国外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Arco公司(生产能力32.5万t/a)、Dow公司(74.1万t/a)、Texcao公司(18.1万t/a);德国Dow公司(42万t/a)、BASF公司(10万t/a);荷兰Acro公司(24.5万t/a)、Shell公司(17万t/a);法国Arco公司(20万t/a);日本奥克西兰(16万t/a)、旭硝子(10万t/a);韩国油田-Arco公司(14万t/a);新加坡Shell和三 我国氯化苄供需虽能基本平衡,但生产厂家一直为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单耗居高不下、三废污染等诸多问题所困扰。
氯化苄是一个大吨位耗氯产品,用途广泛。建议氯碱企业多研究开发氯化苄的衍生物,实现规模化生产,以搪瓷大型垂直连续热氯化工艺取代目前玻璃水平连续光氯化工艺,研究开发氯化苄的精制工艺,严格治理三废,加强多氯化苄及苯甲醛的回收。推动我国氯化苄工业的发展。
3 对二氯苯
对二氯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于制造卫生球、防虫、防霉驱虫剂、农药、染料、工程材料聚苯硫醚等。
3.1 生产概况
国外对二氯苯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孟山都公司、匹兹堡玻璃板工业公司和标准氯化学公司,总生产能力约为3.53万t/a;西欧拜耳公司、赫司特公司和PUCK公司等,总生产能力为5.5万t/a左右;日本保士谷、吴羽化学、三井东压、日本化药、住友化学等,总生产能力近4万t/a。
据1997年统计,国内千吨规模以上的对二氯苯生产企业有:锦西化工总厂6kt/a、山东张店农药厂2kt/a、天津化工厂3kt/a(因故停产)、唐山氯碱厂6kt/a、河南滏阳化工厂3kt/a。其它多数企业是生产氯化苯副产二氯苯,不经分离、精制,直接以混二氯苯形态出售。目前,国内对二氯苯生产能力约为2万t/a,但装置开工率较低。完善现有装置的工艺,提高开工率,是当前国内对二氯苯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3.2 市场概况
国外近20年的产销情况说明,对二氯苯市场成熟,总生产和消费趋于平衡,约为15万t/a。在美国,用于房间除臭剂及防蛀剂的对二氯苯量较稳定,占总产量的35%左右,用于制造聚苯硫醚树脂的量占27%,出口量占30%,主要输往比利时、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等国。西欧用于生产除臭剂和防虫防蛀剂的对二氯苯量占总量的70%左右,其余主要用于制造2,5-二氯硝基苯,再合成染料。日本对二氯苯主要用作杀虫剂和空气除臭剂,占总产量的91%,余下部分用于染料生产。
从国外消费构成看,对二氯苯的最大用途是用于防蛀剂和除臭剂,其次是用于合成2,5-二氯硝基,
2000年第3期 梁诚:氯碱企业可考虑发展的几种精细化工产品u30fb21u30fb
也分别有能力近10万t/a的生产装置。
我国1956年第一套环氧丙烷装置投产,当时生产能力仅有800t/a。现在全国共有20余套环氧丙烷生产装置,但生产规模均远远小于国外。生产能力超过万吨的企业有锦西化工总厂、上海高桥化工三厂、浙江太平洋化学公司、江西九江化工厂、天津大沽化工厂、上海高桥化工厂、南京金陵石化化工二厂、山东东大化学公司等。1997年全国总生产能力近20万t。近期锦西化工总厂8万t/a环氧丙烷装置已开始动工兴建。
4.2 市场概况
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尤其是下游产品的迅速发展,环氧丙烷市场需求越来越大。1997年世界环氧丙烷需求量为420万t,预计2000年需求量将达447万t。其中,亚太地区增长速率最快,预计年增长率为6%。美国是环氧丙烷的最大消费国,占世界总消费量的近40%。环氧丙烷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丙二醇及丙二醇醚等。1995年世界环氧丙烷消费量及消费构成是:用于聚醚多元醇的为244.7万t,占总消费量的64%;用于丙二醇的为82.4万t,占21.6%;用于醇醚的为18.4万t,占4.8%左右;其它方面的消费量为36.8万t,占9.6%。
我国环氧丙烷主要用途也是生产聚醚多元醇和丙二醇,还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丙二醇醚、碳酸丙烯酯等。我国环氧丙烷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宽,许多环氧丙烷下游产品正处于开发阶段。近年来我国聚氨酯和不饱和聚酯工业发展较快,引进了多条生产线,二者加起来年需环氧丙烷16万t左右。1995年我国环氧丙烷消费量18.8万t,产量只有10.3万t,缺口部分通过进口环氧丙烷下游产品聚醚多元醇、丙二醇及聚氨酯来解决。1995年我国环氧丙烷的消费构成为: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的消费量为13.42万t,占71.4%;用于生产丙二醇的消费量为2.97万t,占15.8%;用于生产油田化学品(指油田破乳剂)的消费量为1.82万t,占9.7%;用于生产丙二醇醚的消费量为0.38万t,占2%;其它为0.21万t,占1.1%。
环氧丙烷及其下游产品经过多年生产与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产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据统计,1988年到1995年我国环氧丙烷消费量年增长率为28%,预计到2000年生产能力将达30万t左右,消费量将达25.5万t~26万t,市场前景光明,4.3 建议
目前我国环氧丙烷生产还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采用较为无污染的生产方法,规模化生产,重点开发生产聚醚多元醇和聚氨酯以及丙二醇醚等系列产品品种,尤其是大力发展聚氨酯工业,刺激环氧丙烷的生产。另外,要注意开发环氧丙烷下游产品的国外市场,推动环氧丙烷持续发展。5 氯乙酰氯
氯乙酰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染料、助剂等方面,还可作溶剂、致冷剂、灭火剂等。主要用于合成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及硫磷酸酯类杀虫剂。5.1 生产概况
目前,世界氯乙酰氯生产能力已达20万t/a,年产量在10万t以上。氯乙酰氯工业化制备工艺按原料分类主要有三种:乙酸直接氯化、氯乙酸氯化和双乙烯酮氯化法。国外多数生产厂家都采用最先进的双乙烯酮氯化法,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孟山都、道化学公司;德国巴斯夫、拜耳公司;法国科洛尔、罗纳-普朗克公司;日本德山曹达、大赛珞公司;瑞士的汽巴-嘉基公司等。
我国自70年代初开始对氯乙酰氯进行研究和开发,1990年生产能力仅为1kt/a,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生产能力约为1万t/a,但大多数厂家是采用氯乙酸、三氯化磷氯化工艺生产,规模很小,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能力超过0.3kt/a的企业有:天津大沽化工厂、浙江海宁许港化工厂、山东临淄中齐高科技公司、江苏如皋有机化工厂、河南濮阳氯碱厂、南京大鑫化学品有限公司及辽宁阜新有机化工厂。5.2 市场概况
世界氯乙酰氯年需求量在10万t以上,主要用于农药方面,生产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二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和乙酰替苯胺类内吸性杀菌剂,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在医药行业用于生产双氯灭痛、稳定剂安定、抑制溃疡的N-氨基-2-(4-吡啶基氨基)乙酰胺等,占总消费量的30%左右。氯乙酰氯还可以用于合成染料、阻燃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军用毒气等,这些产品所用氯乙酰氯共约占其总消费量的20%。目前国外氯乙酰氯供需大致平衡,价格平稳,近期不会出现太大波动。
我国目前氯乙酰氯的主要市场是医药行业,,
u30fb22u30fb
化 工 技 术 经 济
第18卷
CHEMICALTECHNO-ECONOMICS
生产厂家就消费约700t。据有关专家预测,医药行业对氯乙酰氯的需求量将以年均4%~5%的速度递增。到2000年,医药行业对氯乙酰氯的需求量将达1.3~1.4kt。
在农药方面,我国氯乙酰氯的用量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农药品种及数量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尤其是除草剂,仅占农药总产量的15%左右,远远低于世界除草剂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44%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正进行农药品种结构的调整,增加除草剂的比例,因此氯乙酰氯在农药生产方面的消费潜力巨大。但是由于近年来国内农药行业不景气,对氯乙酰氯的需求增长幅度没有前几年预测的那么高,加之氯乙酰氯价格偏高,制约了它在农药方面应用的发展。据预测,到2000年,我国农药行业对氯乙酰氯的需求量将达5kt以上。
我国其它行业对氯乙酰氯的应用开发较少,主要应用于染料,因此预计其它行业到2000年对氯乙酰氯的需求在1kt左右。
综上所述,预测到2000年国内对氯乙酰氯的总需求量为7~8kt,但是今后发展趋势看好。5.3 建议
近年来,我国氯乙酰氯有一定缺口,且国内生产工艺落后,规模较小,产品质量不稳定,尤其是二氯乙酰氯含量过高。
建议有条件的氯碱企业利用先进的双乙烯酮法合成工艺进行大规模生产,并且大力开发其下游产品,提高质量,增加出口。6 结束语
以上简要地介绍了几种重要的氯系精细化工中间体。氯碱企业今后不仅要利用资源优势生产上述市场前景光明的产品,而且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中间体为原料,大力开发衍生产品,搞深加工,开发培养好氯化石蜡树、氯化苄树、环氧丙烷树、对二氯苯树、氯乙酰氯树以及氯化苯树、环氧氯丙烷树等。 氯碱企业要突破旧观念,充分理解精细化工产品树的内涵,不仅要增加产品的规模,更为重要和关键的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搞一条龙生产,实行下游产品设备通用化,建立多功能车间。这样,既可在整体上形成规模优势,又能形成灵活多变的生产经营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这是提高氯碱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DevelopmentofSomeFineChemicalsinChlor-AlkaliIndustry
LiangCheng
(NanjingChemicalPlant,Nanjing,210038)
【 Thepresentproductionandmarketsituation,athomeandapoad,ofsomechlorseriesfineAbstract】
chemicalintermediatesneededtobedevelopedinChinachlor-alkaliindustryareintroducedinthispaper.【Keywords】 chloroacetylchloride;benzylchloride;p-dichlorobenzene;1,2-epoxypropane;chloroacetylchlor
ide
《化工科技》征订、征稿、发布广告启事
《化工科技》是国家级技术类期刊,主要报道全国化工领域重大科研成果和技术改造成果。重点报道化工企业急需的易于工业化的科研成果和对生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技术改造成果,对国家、省、市级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教委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和各种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各种获
奖项目优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