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如何做好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2023-07-20 23:31:03
TAG: 发展
寻云出海

 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在“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

2004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恒久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则理应受到尊重”,“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建设策略在价值取向和技术选择上的理性趋势。 

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尽管这个“文化酱缸”在一定时期内束缚了历史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

(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载体,要发挥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应实现其“神”与其“形”的现代统一。因此,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

(三)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理论等文明成果,要像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

三、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一)学校教育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笔者认为,要系统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这是向中国知识阶层

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播者。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敬畏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目前,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斯宾格勒的“文化有机论”与季羡林的“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论”,以及不少学者认同的“太平洋世纪论”都认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主流或内核。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扬弃了落后和腐朽,在吸收了中国新文化、新思想,在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后,将在中国、在全世界显出勃勃生机。中国“礼义仁智信”的做人原则,教化为本、以德为先的政治策略,饱含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风俗民情,孕育中国悠久历史的名山大川,将成为中国先进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蕴藏着丰富价值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在人类新一轮道德价值规范的重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会以新的方式与世界文化、现代文明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如,在《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政府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这一冷一热带给我们很多思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笔者简要地探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作了思考。

大牌网络

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

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三、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

meira

文化传承创新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基本规律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其中诸如以人为本,讲究诚信,强调和谐,重视教育,倡导德治等等,在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中,仍然是重要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传统,就如同浮萍,没有了根,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园。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是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继续发展的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冲击,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核心是文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种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即使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现代性的创造性转化,同时融入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市场精神、法治精神、竞争精神、公平精神等新理念。只有永远保持创新精神,才能谱写新时代民族文化的新篇章,赋予其新的内涵与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这里,悠悠古韵与勃勃生机是有机结合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内在统一的。传承是基础,创新是生命,两者不可偏废。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着力推进文化建设的现代化、生活化、社会化、教育化、网络化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一套具体的做法和合适的路径。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五四以来在文化方面总的看是破的多,立的少,从近百年来的文化讨论来看,一些相同的主题几乎过几年就被重新提起,老是在批判传统——重建传统——再批判传统——再重建传统里兜圈子。结果是,在如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再犹豫彷徨了。要从娃娃抓起,从最基础的典籍着手,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和规范做起,在文化建设方面多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现代化。这里的现代化主要指的是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强规划,加大投入,特别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认真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切实保护我们的文化瑰宝。

  生活化。逐步使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礼义廉耻成为日常生活规范。培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行为准则,形成相互尊重、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互谅互让、友好协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创造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维护公平、伸张正义的社会氛围。

  社会化。使中华文化走入社区和社会,改造和发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礼仪,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保持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文化传承。

  教育化。使中华文化成为小学、中学的重要课程。要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典籍诵读活动。

  网络化。要把中华文化的丰厚资源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网络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需要具体分析。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倡导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必须坚持——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必须抓住和利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个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改革与发展成果。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也是文化消费的主体。文化的发展繁荣不仅要体现在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出人才出精品,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数量增加,质量提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人民群众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形象。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推进文化观念创新,文化内容创新,文化业态创新,文化机制创新,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关推荐

中国新文化有哪些?

原则:中国新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民族意识、科学精神、人道主义和民主精神。民族意识是指中国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科学精神是指我们应该以科学方法为指导,尊重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人道主义是指我们应该关注人类的共同利益,尊重人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和压迫;民主精神是指我们应该尊重个人权利,倡导民主、平等、自由的社会制度。应用:中国新文化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文艺创作中,我们应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以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作品;其次,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科学思想的熏陶,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文化素质;再次,在社会建设中,我们应该秉持人道主义和民主精神,主张平等、公正、法制、民主的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公正、和谐、发展。最后,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2023-07-20 18:14:011

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09月09日,法定代表人:王东兴,注册资本:44,693.69元,地址位于上海市龙吴路4411号。公司经营状况: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处于开业状态,公司在A股板块上市,目前在招岗位18个,招投标项目18项。建议重点关注:爱企查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11月26日,该公司存在:「自身风险」信息37条,涉及“裁判文书”等。以上信息来源于「爱企查APP」,想查看该企业的详细信息,了解其最新情况,可以直接【打开爱企查APP】
2023-07-20 18:14:081

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010-83060322,公司邮箱crhc@crhc-culture.com,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7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3条。公司介绍: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1992-09-09在上海市市辖区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龙吴路4411号。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东兴,注册资本44,693.6885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通过爱企查查看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2023-07-20 18:14:17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上市公司有哪些

国新文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中国国新面向文化教育产业的投资运营平台。旗下拥有全资、控股企业共32家,一家上市公司国新文化。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一个特定组成部分,它公开发行股票,达到相当规模,经依法核准其股票进入证券集中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2023-07-20 18:14:281

国新文化股价是否高估

不会,目前多家机构都看好国新文化的发展前景并纷纷给予其“买入”“增持”等评级。当前国新文化教育信息化和职业教育业务布局已初步完成,受益于教育信息化和职业教育政策的红利。公司未来势必将进一步加强投资并购优化产业布局,而考虑到公司组织效率提升及作为央企的资源优势,上调目标价。国新文化当前主要经营:智慧教育装备业务、提供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当前该业务主要以全资子公司奥威亚为核心进行实施。据悉,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基本形成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体系,信息系统实现优化整合,同时加大教育管理信息化投入,为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安全防护、应用培训、服务运营、队伍建设等提供必要保障。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2021—2025年,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入学需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同时各地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受益于政策红利,教育信息化行业可以说正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3-07-20 18:14:441

国新文化大股东什么时候被借壳的

2022年6月1日。据悉,国新公司2017年以20.26元1股的价格借壳三爱富上市,截止到2022年6月1日股价8元1股上市以后剥离了优质的化工产业,掏空上市公司,给国有资产造成严重流失。
2023-07-20 18:15:152

中国新文化运动旗手有哪些?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陈独秀。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这次运动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从而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这就为适合中国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意义: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2023-07-20 18:15:329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的比较

不同:文艺复兴打着复兴文艺的名义,新文化运动激烈的批判了旧文化 中国新文化后期,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 文艺复兴的斗争对象主要是神学思想 相同: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思想启蒙运动
2023-07-20 18:16:281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上市公司有哪些

国际文化交流集团、中国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生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礼仪时装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艺美术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文化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旅游度假股份有限公司、新世界中国文化财富股份有限公司、新世界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华夏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
2023-07-20 18:16:393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有哪些人?

陈寅恪  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一、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感悟:这是陈寅恪在王国维先生投水自沉后两周年写的纪念碑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先生的这两句话,可以作为我们读书、求知最好的座右铭,也应该是教育培养人才应当遵循的原则。这句话虽然不是说在五四时期,但却与五四精神是一体的。  梁启超  一、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  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陈独秀  一、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二、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三、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感悟:科学和民主,五四时期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其中:“德先生”:即“Democracy”,德莫克拉西——意为:“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即“Science”,赛因斯(音译)——意为:“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四、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蔡元培  一、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二、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三、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  李大钊  一、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二、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三、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四、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鲁迅  一、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二、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三、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  四、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六、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七、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吧,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象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还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八、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胡适  一、在中国,做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是异常艰难的,但并非全无报酬。历史是一盆黄河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只要人们肯拿出足够的耐心,总归会看到清浊分明的那一天。  二、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三、堕落的方式很多,总结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追求。  四、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五、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六、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七、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八、真正的个人主义指:一种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利害。  九、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反而损害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愿挨骂。  罗家伦  蔡元培的学生,“五四运动”的命名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罗家伦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  一、一个强者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服的精神。  二、最纯洁的信仰是对于高尚理想的信仰;他是超越个人的祸福观念的。生前的利害不足萦其心,生后的赏罚也不在其念。
2023-07-20 18:17:031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有股票吗

旗下有国新健康和国新文化两家上市公司。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本身没有股票。旗下有国新健康和国新文化两家上市公司,这两家上市公司有股票。
2023-07-20 18:17:101

姚勇是什么职务?三爱富董事

姚勇先生:198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2007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专员、团委副书记、党群工作部主管,悦读时光书城经理、中印集团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发展规划部副部长、团委书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发展规划部部长、综合管理部部长、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现任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
2023-07-20 18:17:181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一百年前,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所说的“民主”,这要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有具体一例可观:就文学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不主义:  一曰:不作言之无物的文字;  二曰:不作无病呻吟的文字;  三曰:不用典;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不用套语烂调;  六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  七曰:不模仿古人;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思想运动,是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先锋作用,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的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起了领导作用;  它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返回顶部
2023-07-20 18:17:351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领导人有哪些?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意义: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领导人:鲁讯 胡适 陈独秀
2023-07-20 18:17:432

奥威亚与国新文化与中国文发之间是什么关系?

奥威亚是国新文化的全资子公司,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属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
2023-07-20 18:17:502

在新中国建立后,"新文化"具有以下哪些内容

中国共产党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南陈北李”(陈独秀和李大钊)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继承了新文化的道统,要领导新世纪的新文化运动热潮。[55]毛泽东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即科学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在全世界战无不胜。毛泽东认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56]依据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和《论无产阶级文化》中提出的“发展真正无产阶级的文化”的思想,[57][58]毛泽东指出:对待文化艺术遗产,必须以“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加以审查,并且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59]中国新文化不能离开中国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领导,即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60]中共开始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号,推进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61]主张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是历史必然
2023-07-20 18:18:031

奥威亚与国新文化是什么关系?

2017年奥威亚被国新文化收购,是国新文化全资子公司
2023-07-20 18:18:151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思想的关系

首先说不同点吧、 1。时间不同、法国启蒙运动主要发生在17、18世 纪。而中国新文化运动是在20世纪初 2。背景不同、法国启蒙运动是因为,持续已久的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已走到陌路、越来越不得人心、 一些知识分子于是积极的寻求出路、进而引发了这 场反对君主专制、封建贵族特权的启蒙运动。而中 国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当时中国已被列强侵略已 久、在八国联军侵华后、面临新一轮的瓜分狂潮、 于是爱国只是分子们就站了出来、以北大为阵地、 开展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相同点。 1。都是出于被迫的、带有一定的革命性、代表了当时各自国家内的进步潮流 2。意义巨大、两次运动都对国内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促进了社会进步采纳哦
2023-07-20 18:18:391

国务院国家新文化研究院是什么组织

中国新文化战略发展研究院,前面没有“国务院”三字。中国新文化战略发展研究院简介 中国新文化战略发展研究院是以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为核心,以服务经济文化新常态建设为主体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是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相关领导倡导下,联合国内外一大批有志于中国新文化事业的专家、学者、文化艺术工作者及企业家自愿结合组成的全国性新文化研究团体。 研究院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新文化产业的重要方针、政策,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国家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新文化战略发展研究院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掘、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秉持服务新文化,共赢新时代的使命,致力于整合全球文化资源,为会员单位提供一站式贴身智慧服务。扩大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文化向现代化与国际化迈进,以文化服务、公益慈善、维权公关、智库服务、战略咨询为主导,以新时代文化传播服务、公益性文化定制服务、战略性文化合作服务为手段,倾力打造多种服务模式,为会员单位文化事业建设雪中送炭,增光添彩,为中国当代新文化事业的战略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新文化战略发展研究院要在世界范围内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寻求思想文化新资源,坚持全球语境下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和文化自信。注脚人类文化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返古开新”的文化现象,即在对传统文化的回望与省察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学术视野聚焦于“中华文化复兴”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上,始终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重新审视华夏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从全球文化维度为“中国梦”汇聚更加充沛精神文化食粮。 中国新文化战略发展研究院的发展策略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思想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瞄准前沿,锐意开拓,围绕我国国情和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总结我国传统文化管理实践经验,吸收各国先进文化管理成果,推动中国新时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为适应高新科技信息发展、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态势,本院是我国新时代传统文化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阵地,凝聚大批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组建高智能的科研队伍,形成高层次的智力服务团队市,是联络领导层、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管理界、经济界、工商界、金融界、新闻界合作的纽带。为实现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企业文化建设整合营销咨询与策划、文化公益笔会、新常态文化经济研讨、政府公关等全方位、立体化及个性化服务,为国家文化决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发挥积极的智囊作用。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建设与更大市场需求,本院计划在中国各地区设立联络分支机构和行业专业委员会,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以及新时代文化改革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进行调查研究,对各地和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的改革给予咨询与评估、指导;积极进行新文化建设发展改革的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新文化发展改革中的参谋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在文化发展和改革进程中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举办新文化战略发展培训班和讲座讲座,推荐、评选与表彰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优秀单位与个人研究成果等荣誉。 展望未来,中国新文化战略发展研究院将紧跟中央战略部署,按照经济新常态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全面贯彻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锐意开拓、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创新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开创我国新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研究新局面做出应有贡献。
2023-07-20 18:18:521

鲁迅先生被人们誉为什么?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翻译和创作了许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023-07-20 18:19:0111

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新文化,大体沿着什么方向发展?

早期,由于民族冲突,对外族更加排斥了,但是依然没有觉悟到外界的强大。这个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很明显;中期,由于多次交手下风,开始意识到外界的强大,开始学习西洋,甚至一度开始崇洋。洋务运动、变法运动;后期,由于多侵略得太惨痛了,开始异常的畏惧外界,对外国人非常畏惧,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胜利。新文化,大体是从排斥西方,到认识西方,学习西方,崇拜西方。个人见解,非专业,仅供参考
2023-07-20 18:19:503

新中国新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新中国的特点是;注重于战略武器的研发,诞生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新文化的特点是以模仿苏俄的风格为主,后期出现了打倒封建阶级头颅-孔老二的口号。
2023-07-20 18:20:053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是什么?谢谢

打破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打击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培养了一批图存图强的人才,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第三条道路”势力,对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贡献
2023-07-20 18:20:2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哪些救亡图存的斗争?各有何历史意义?为什么没有新文化运动

1895——1898年9 月。1895年起公车上书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企图通过该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来获取国家的富强。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的,其目的在于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并没有具体的领导阶级,只是有几个代表性的人物,就其代表人物而言,都是接受了西方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从这一点上讲,这一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救亡图存,更多的则是寻求思想上的解放。
2023-07-20 18:20:455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的比较

你好,先看看两个运动的简介。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核心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或革命)文艺复兴运动:1993年,著名诗人俞心焦在上海和杭州的大学里讲学时,正式提出并致力于推动“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他认为这是一场人的全面复兴的运动,是为中华民族肩负起社会正义与文化重建双重使命的运动。同年7月,俞心焦在《星光》月刊上发表了《掀起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一文,引起王蒙等许多著名社会人士的回响。同时也收到了许多建议。俞心焦接受许多参与者和支持者的建议,把“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提法正式改定为“中国文化复兴运动”。(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是关于人的全面复兴的运动。)可从时间,核心,观念,运动起因,过程,结果来看其比较。
2023-07-20 18:21:222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新文化运动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解除了思想禁锢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投身更多的政治活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知识分子在此运动中所宣扬的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中国共产党统治的根基。新文化运动以主导者内心所学之光明改造社会所映其心中之暗面,用鲁迅之言意指弃医从文从思想上改造中国的文化,是时代的新声具有必然性。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所以说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扩展资料:新文化运动局限性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他们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工农运动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最终导致了西方文学不彻底,东方文学被否定,是中华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文化运动
2023-07-20 18:21:562

新文化运动的目的达到后,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考察一下新文化运动的实绩,将使我们对这个运动的实质获得更明确的认识。 文学革命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中争论最激烈、影响最深广,而成绩亦最卓著者。但白话文学取代文言文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宗,谁也不能说这是“全盘西化”,谁也没有根据说这是全盘性反传统。白话文学是固已有之的,并非胡适所创造,只是它一向被排斥于文坛之外,为正统文学大家所鄙弃。文学革命运动使固已有之的白话文学取代古文文学的正宗地位,使千百个文学家运用新的语言创造新的文学,反应新的时代。提倡白话文的胡适诚然受到西方近世文化运动与文学发展演变的启示,但能说他把西方的语言文学搬到中国来了吗?能说他废弃了传统的中国语言文学了吗?鲁迅用白话创作的新小说,诚然也是受了外国文学大家的影响,但能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等等,是西方文学而不是中国文学吗?能说鲁迅的创作与中国古典文学毫无关系吗?只要不怀偏见,谁都看得出,白话的新文学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并借鉴了西方文学的长处,在反映中国现代生活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功。白话新诗,一直受人垢病,至今仍有人怀疑它的生命力。过去曾有人误解“新诗实际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胡适曾坚决驳斥这种说法,他强调新诗“是用现代中国语言来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思想、情感的诗”。 如果研究一下中国新诗发展史,我们就会明白,最早的一批新诗人是如何逐渐从中国古代诗人的格调中挣脱出来的。就是说,白话新诗不但受到西洋诗的影响,同时也有自己民族的根源,它有一个从古代诗歌脱胎的过程。胡适的《尝试集》最可表现这一点。因此,中国白话新诗实在也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新文化运动中另一个斗争的焦点是有关伦理观念的问题。陈、胡、鲁迅等人批判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引起守旧人士的激烈反对。斗争的中心是个人价值问题。旧派人士认为,固有的纲常伦理是具有永恒价值的,忠、孝为人伦大本,事上必以忠,事父母必以孝,妻事夫必以从。这些都是无条件的。尽管历代学者偶有委婉的解释,但大纲已定,优势已在“上”、“父”、“夫”一方,为臣,为子,为妻者断无自由可说。如此,人生于世,被固定在伦理之网中,没有自由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大悲剧遂因此而发生。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认为这是窒息人性,压抑创造力,阻遏民族生机的大问题,乃奋起疾呼:要独立的人格,要自由的意志,要个人的发展。概括言之,提倡个人主义。由于中国人受旧礼教束缚数千年,绝少有人真能懂得个人主义之为何物,一讲个人主义,必以为是自私自利,逞情肆欲。其实,喜欢高谈礼教的人,往往本身是自私自利、逞情肆欲之徒。因为惟有把别人的利益、情欲之路堵塞,他们才可以为所欲为。所以旧礼教大多只是虚文,越到后来,越具有欺骗性。真正的个人主义,从中世纪的教会统治中挣脱出来的个人主义,从旧礼教的批判中得到伸展的个人主义,究其实,不过是认取个人价值,力求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样一种观念。诚然,我并不认为这种观念具有人类发展终极的性质。但我们可以说,与封建纲常名教和各种宗教箴规相比,个人主义毕竟是更为健全的观念,是更加合乎人道,更有益于发展人类的各种美、善本质,发挥其创造智慧的观念。 中国旧礼教最根本的意义是要每一个人忘记个人的价值,而全其“名分”。为人臣者,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死前还要谢主龙恩,算是全了名分,否则就是未尽臣道,是为“叛臣”。为人子者,必严守父命,稍有逾越就是未尽孝道,是为“逆子”。按封建家法,父教子,捶挞至死,法律不能问。为人妇者,对夫须绝对服从,稍有忤逆,亦可家法从事,有“七出”之条可依,逐出家门,一生蒙受耻辱,无法做人。除了最高统治者,每个人都被套上名分的重枷,或为人臣,或为人子,或为人妇,唯独不成其为“个人”。试问“名教”、“名分”哪里来的?无非是死了几百几千年的所谓“圣人”垂教,或是祖宗遗制,都是死人的东西。所以,礼教的本质就是要活人为死人作牺牲。所谓礼教吃人,就是死人吃活人。死人长埋地下,自己不能吃人。于是为王、为官、为尊、为上者就肩起礼教的大旗执行着吃人的使命。明白了这一点,才可以真正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诸先辈在“五四”时期的言论表现了何等人类的尊严和高度的人道主义。鲁迅写《狂人日记》,痛斥礼教吃人,陈独秀要青年独立、自主、进步、进取,要青年“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 ;胡适要人立志首先“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这些,都是在提倡个人的尊严、个人的价值,主张还给每一个人以做人的权利,而不做别人(或“名分”)的附属品、牺牲品。 也许会有人说,这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人生观纯是西方的东西,提倡它,就是提倡西化,就是反传统。 许多材料反映出,人们对传统往往只有极笼统的概念,殊不知传统不是单一的,任何一个民族总有自己的长处,否则不足以自立于世界,不足以缔造千百年历史。但也都会有短处,所以总不免走曲折的道路,有时甚至真正遇上倒霉,抬不起头来的年代。所以,我们不能不承认一个民族有好的传统,也有不好的传统;有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也有只居次要地位,甚至长时间被埋没的传统。我们上面所讲的近代开始抬头的个人主义,是否在中国历史上完全找不到一点根据,必须全部从西方移植?我看并非如此。在先秦诸子中就有杨朱那样的人物,“拔一毛利以天下而不为”。 至魏晋时期,特立独行若孔融、嵇康、阮籍之流,何尝不表现出一点自全人格、自求实现其个人价值的精神?晚明的李贽“强力任性,不强其意之所不欲” ,蔑视礼教,不恤众韪,终至牺牲生命,又何尝不可以看作是自认人生价值,努力加以实现的个人主义的胚芽?清代大思想家戴震给人的情欲的正当性予以理论的论证,这何尝不是对旧伦理的一种挑战?我认为,尽管中国旧礼教垂统数千年,但历史上并非没有为实现个人价值而奋斗的奇人异土,他们前后呼应也构成了中国思想史上另一种虽很微弱但并非不存在的传统。事实上,“五四”前后的启蒙思想家和学者,正有不少人努力发掘这一传统。胡适、鲁迅等人都曾卓有成效地做过这类工作。 还要看到,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先秦有先秦的传统,汉魏有汉魏的传统,唐宋有唐宋的传统,明清有明清的传统,虽前后相袭,但颇不乏变革的成分。近代以来,追求人的解放、自由、民主,何尝不可以认作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一个优秀传统? 在人的解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女子的解放。倡言男女平等,鼓励女子教育,保护男女的婚姻自主权等等,这些主张也只是舶来品,在中国历史中毫无根据吗?其实,中国历史上只是宋代理学鼎盛之后,女子的地位才变得特别凄惨。这以前,颇不乏宣扬女子的个性、女子的才华和歌颂男女坚贞爱情的记载。理学家宣扬“存天理、灭人欲”,把女子视为不洁和罪恶之源,重重加以牢笼,居然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训条灌输人间。据考,女子缠足亦是宋代始大兴。这种极不人道的“刑罚”,竟被当作一种美,为无聊文人所描摹,真是近乎变态心理。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对极端不合人道的男尊女卑的社会偏见表示极大的义愤。提倡女子解放,鼓励女子受教育和走出家庭四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这不过是要求回复人类社会应有的面目,并非只是照搬哪个西方国家的模式。如果再注意一下,俞理初早在西方敲开中国大门之前,在19世纪30年代即已倡男女平等之说, 辛亥时期,已有女子留学,女子参加革命之事,那么,岂不是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正是继承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吗? 新文化运动造就了中国新一代女杰。他们在政治界、学术界、文艺界都曾发挥了重大作用。谁也不能说她们因此就不再是中国的女子。谁也没有理由指责她们完全背叛了中国的传统。事实上,她们恰恰具有中国人所敬慕的某些优秀美德,这正是她们确立自己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只要注意到邓颖超这个典型例子就足够了。 新文化运动直接推动了中国新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几个著名领袖差不多都曾服务于教育界。他们对发展中国现代教育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 中国的新教育不始于“五四”时期。但此前只是处于萌生阶段。受新文化运动之赐,才得以成形。所谓新教育主要有三点。一是新的教育思想的确立,打破读书做官的传统模式,使教育面向社会,培养社会生活中实际需要的人。二是新学制的确立。1922年由胡适亲自主稿的新学制案,一直推行到50年代初期。这个学制案虽然明显地受了美国学制的影响,但它处处顾到了中国的特点。中、小学及职业教育尤其强调适合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高等学校中亦充分注意国学基础的训练。如果因小学——中学—一大学这种教育体制的外部形式雷同于美国,因而就说它是“洋货”,那是不顾事实的说法。新教育的第三个要素是新的课程设置尽量考虑到社会实用价值。胡适有一次谈到农村小学教育时曾说道:“列位办学堂尽不必问教育部规程是什么,须先问这块地方上最需要的是什么。譬如我们这里最需要的是农家常识、蚕桑常识、商业常识、卫生常识,列位却把修身教科书去教他们做圣贤!又把20块钱的风琴去教他们学音乐!又请一位60块钱一年的教习教他们的英文!……我奉劝列位办学堂切莫注重课程的完备,须要注意课程的实用。尽不必去巴结视学员,且去巴结那些小百姓。视学员说这个学堂好是没有用的,须要小百姓都肯把他们的子弟送来上学,那才是教育的成效”。 这种充分注重社会实用价值的教育思想不是胡适一个人独有的。那时的绝大多数具有新思想的教育家,如蔡元培、陶行知、蒋梦麟、张伯苓等等都是如此。“五四”以后的新教育虽因国家不安定,没有走上稳定发展的轨道,但毕竟已具雏形。这个雏形同样也是中西结合的产物,而不是什么“全盘西化”,或什么“全盘性反传统”的结果。 新文化运动的另—个显著的实绩是改造中国旧学术。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可以说是新学术卓然成立的重要标志。继之而起的,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顾颉刚的《古史辨》等等,他们在著作体例上,理论与方法上,都使人耳目一新。他们又影响了一整代学人。二三十年代中国学术取得可观的进步,可谓肇基于此。新学术的根本特点就是中西结合,即借鉴西方学者的理论和方法,改造中国传统的理论与方法,重新研究中国的文化遗产或开创崭新的中国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不消说,胡适的考证,顾颉刚的疑古,鲁迅的“钩沉”,都有中国自家传统为根据,绝非简单照搬西方的理论与方法。 还有一点不能不在这里说一说,就是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诚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不是科学家。但他们都极端地尊重科学,极端地信服科学,极端地热心于科学事业的发展。二三十年代相继发展起来的中国科学事业,都曾直接间接蒙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作为新文化运动领袖的胡适,他差不多和各个领域的第一流科学家都有着非常密切的个人友谊。他直接间接支持和帮助过的科学家及其事业的,可以开出一个长长的名单。且随便指出几个,例如,丁文江的地质调查所,汪敬熙的实验心理学研究,任鸿隽的科学社及化学研究所,胡先骕(尽管此人大骂过胡适!)的生物学研究,高鲁的天文学研究,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研究等等。 新文化运动留下的许多实绩,和它所提倡的新观念、新事业,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白话国语的通行,标点符号的采用,汉语拼音的创立;男女平等、人格独立,个性自由等新观念;发展科学乃至节育优育的提倡等等,等等。对于这些,即使最保守的中国人,包括那些斥责新文化运动为“全盘西化”、“全盘性反传统”的人,大概也未必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 总结上述,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中西结合,创造中国新文化的运动。尽管它在各个领域进展是不平衡的,而且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有待后来者批评补正,但它所代表的中西结合创造中国新文化的方向是不容否定的。
2023-07-20 18:22:251

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后中国从此无士人?

中国所说的士人一般是指传统的知识问人,而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一味吸收西方文化,割裂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2023-07-20 18:22:362

西方十七至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

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的异同相同点:(1)都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2)都源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3)都启发人们追求真理、民主和科学,冲破封建思想束缚。(4)都推动了本国革命斗争的发展。不同点(1)新文化运动产生于世界近现代史交替时,由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启蒙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2)前期新文化运动不想发过启蒙运动那样号召人们用革命手段改造现实社会,而是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群众运动脱离。发过启蒙运动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中国新文化运动只是借助西方之矛戳中国封建之盾,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3)与新文化运动相比,启蒙运动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兴起于西欧,几乎波及整个欧洲,影响全世界)
2023-07-20 18:22:471

如何弥补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化断层?

确实,在历史滚滚的长河中,我们中国的文化并没有完全的保留下来,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就算有一些保留下来的文化,也已经不再被广大群众所学习。很多现在的小朋友根本就不知道以前的一些历史文化,其实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再加上我们的文化经过了几次运动之后,留下来的知识真的是少之又少,我认为我们应该把仅有的这些历史文化给好好的保护起来,并运用和学习。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我们怎么能够忘记?想要。改变文化断层这一个现象,首先就要从小学做起,把一些历史文化植入课本让小学生们从小就开始受熏陶和学习,从最根本的源头处来,改正才能够保证历史文化不被大家所遗忘,在学校里面,老师应该多和学生们聊一聊古时候的一些知识和历史人物,以及历史知识,很多人会觉得这样子的教学会很枯燥,其实可以配合一些小游戏,或者是小问答来增添学习的乐趣。作为华夏的子孙,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历史一定要有高度的自信和拥有一颗不断学习的心。当你自己引以为豪的时候,你才有信心向别人宣传和讲述,如果自己都没有兴趣,自己都不了解,当别人问起你们国家有什么特色或者是有什么经典的历史故事,你却哑口无言,想要改变历史文化这个断层,首先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现在很多人都是沉迷于网络,当手机的奴隶还不如花这点时间去多了解一下我们的历史文化,让自己的内在变得充实。虽然说以现在的社会发展形态要与时俱进,不然落后就会挨打,但我觉得在前进的同时,不应该把以前好多东西给忘记,人不能忘本,这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教训,希望更多人能重视文化断层这一个不好的现象,从我做起,从全民做起。
2023-07-20 18:23:0310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反对传统观念等。1、早期新文化运动倡导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批判和超越,对封建社会、儒家传统、封建道德和礼教进行了挑战,呼吁思想解放和个人自由。2、新文化运动积极引进和借鉴西方现代思想和文化,包括科学、民主、平等、个人主义、进步思想等,倡导现代化和国际化,并试图找到适合中国的新文化模式。
2023-07-20 18:24:071

新文化运动时期具体是指什么时期

1920年4月1日。通常所称的新文化运动即是从《新青年》创刊开始。1920年4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发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说:“新文化运动,是觉得旧文化还有不足的地方,更加上新科学、宗教、道德、文学、美术、音乐等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价值在于确立现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基础在于民主、科学。民主作为现代性的要件在民国初年并不为人们广泛认同,许多知识精英面对政局乱象以为中国仍须定于开明专制,不宜于民主共和。这种怀疑长久地存在于中国各个社会阶层。扩展资料: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价值在于确立现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基础在于民主、科学。民主作为现代性的要件在民国初年并不为人们广泛认同,许多知识精英面对政局乱象以为中国仍须定于开明专制,不宜于民主共和。这种怀疑长久地存在于中国各个社会阶层。1930年代在《独立评论》还展开过民主与独裁的讨论。各种宗教势力为争夺民国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也竞相登场,发出各自的声音。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2023-07-20 18:24:223

新文化运动时期具体是指什么时期?

我们通常将新文化运动分成前期和后期两个时期,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线。 前期是从1915到1919年, 后期是从1919年开始 ,大概于20年代结束,通常没有明确的结束时间。结束的原因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想潮流,新文化运动宣传的资本主义思想已经落伍。新文化运动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发生於二十世纪前期的启蒙运动。它的时间断限,有广狭两种说法。狭义的说法认为应从1917年到1921年。广义的说法则主张从1915年到1923年。无论采取那一个说法,均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将新文化运动视为一场对政治、社会学术思想与文学艺术各方面影响重大的启蒙
2023-07-20 18:24:433

求详解!!!O(∩_∩)O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意义。 越多越好!!!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意义: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2023-07-20 18:25:201

什么是民族化

  多义的“民族化”  2009年07月31日  伴随着剧烈社会变革和震荡的20世纪即将逝去。回首百年,不禁感慨系之。中国社会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很少有过风平浪静的时刻,可就在这十分不利于文艺正常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中国的新音乐却克服了重重障碍,历尽艰辛地发展、成熟起来,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中国新音乐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在这一个世纪中抵御外侮、奋发图强的心灵史,是一部中外文化在并不顺畅的环境中交流、融合的历史。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中,由于不同的文化观,不同的文化心态,新音乐曾引起过诸多的争议,遭受过各种责难,但时过境迁,当年的烟尘多已散尽,许多问题也不再成为问题,或不值一提了;可有些问题,虽然人们今天不大提起,或是认为早已解决,实际上它还残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影响着创作思维和心境。所以,这里要讨论的,就不是“中体西用”、“洋为中用”这一类总体性的方针,而是一个问题的提法,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政治环境中的演变、它所隐含的新的语义、带来的影响和在人们心中所形成的久久难以开释的情结,这就是音乐“民族化”问题。  民族化,实际上应当是指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吸取外来文化的先进成果,以丰富、补充中国文化,在此基础上建设新文化的过程。它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从积极方面说,是基于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中,急于振兴民族文化,以实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烈愿望。但这个“融贯古今,以创新声”的目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新音乐的发展证明,它曾经历了简单地照搬、模仿,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不同阶段,而且由于着眼点、方法手段的不同,可能存在着各种弱点和缺点,但这都是在开创阶段难免的,本不足怪。而且文化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演进的过程,很难在一开始就设定出一个终极的明晰而准确的目标来。  从消极方面说,民族化又很容易成为一种坚持固有文化、反对吸收外来文化的托词,它可以在民族化的托词之下,对外来文化和处于演变中的新文化提出种种指责,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问题的提法可以有形式上的差异,但反对外来文化,反对民族文化的变革,这一初衷却始终是一致的。  在两种不同文化发生碰撞、冲突时,健全、正确的文化心态表现为自尊、自重、自信,谦虚谨慎、好学善取。它是一个民族,特别是那些处于落后阶段的民族奋发有为、自强振兴的基础。可历史的经验表明,要真正获得这种健全的文化的心态并不容易。一个民族在某一时期国势的强弱,对吸取外来文化的态度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常常提起“两汉胸襟,盛唐气象”,那时人们睥睨寰宇的豪迈,对外来文化拿来我用的坦然心境,直至今日还为人们羡慕不已。那些时代,同样是“胡风大盛”的时代,可人们好像并不怎么认真计较“华夷之辨”。惟其到了国势积弱,面临外侮之际,才会痛切地感到“被发左衽”的恐怖,才会在外来文化面前满怀疑惧。  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是旷古未有的屈辱和沉重的焦虑,因而对外来文化的态度表现得也极为复杂。有些人在一种巨大的文化反差面前,自尊自信之心彻底崩溃,从而自轻自贱,沦落为民族虚无主义者;有的人拒不承认外来文化的长处和先进,尊己卑人,固执地保守传统。在这两极之间,更多的是折衷派,清末“中体西用”,代表了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力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来会通西学折衷中外的一种努力。它既能满足中国人“爱国的自大”心理,又可以免于固陋迂腐、不识时务之讥,其中往往隐伏着不忘国耻的排外心理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功利目的。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心态在对待外来文化时很容易表现出一种敌视的情绪。中国新音乐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往往与当时社会中这种文化心态有关。  在近代中国,把文艺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而敏感的问题,是这个时期的又一个特点。中国新音乐文化从其草创之日起,就负担起开启民智、拯救国家民族的重任,从“学堂”里传出的“乐歌”,是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直接期许,和国外学校中的歌声迥然不同。这种直接搬用欧洲、日本歌曲旋律的“学堂乐歌”,可以说是在国难当头之际,欧风东渐之时,对中外文化交流采取的一个直接而便利的回应。它不仅使人耳目一新,为新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好了铺垫,而且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方针的具体体现,所以,其开创之功,至今为人称许,其后,王光祈、赵元任、刘天华、黄自等音乐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创建新国乐的主张,甚至规划了具体的措施和办法,这种情况,本属水到渠成之事,他们卓有成就的音乐创作已经表明了这种努力的价值。可是这一建设中国新音乐的进程,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而失去了得以自由舒展的条件和环境。抗日军兴,全民抗战,音乐在这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又承担起团结民众、抗敌御侮的重任。这个时期提出的“民族化”、“大众化”的口号,其意义已不在音乐手段本身,或者说重点已不全在音乐本身,它强调的是振奋民族精神,利于发动群众。当时最为流行和方便的是群众歌咏活动,恶劣的环境使人们少有精心构筑大型器乐作品的机会。在当时,“民族化”,是人们值得投身为之奋斗的目标,尽管其含意已不全然是艺术创作方面的了。  民族化这一观念的再次提出,是五六十年代,不过,它已悄然成为一种文艺发展的方针政策。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它一直以多种语义保持着一种令人敬畏的身份,它是文艺创作的方向,又是检验作品的标准和尺度,同时还是一种文艺批评的武器。由于当时闭关锁国的政治环境,国内思想意识领域中日益加剧的斗争倾向,使这一“词语”带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反对“民族化”,或不搞“民族化”,其问题已不是一部作品的成败与否,它往往表明作者的政治立场,有“崇洋媚外”之嫌,在“防资反修”的斗争中,大有成为批判对象的可能。殆至“文化大革命”,这种情况很可能意味着个人艺术生涯的终结,甚至危及身家性命。作为一种批判的武器,它无往而不胜,让人无法规避,但更令人感到奇特的是,作为一种检验作品的标准与尺度,它本身却是模糊而游移的。  什么是“民族化”所应达到的标准?或者说,音乐作品的诸因素中,包括音乐组织、乐器、表演等,需要全部“民族化”,还是某几个因素“民族化”即可?如果当时的批评家们曾指出过科学而又为公众认可的标准,甚至不科学而又未被公众认可,只是明确而又武断的标准,强令音乐家遵守,也可。问题就在于,没有过这种标准。其批判显得任意而随机,甚至难以相互比照。“天意从来高难问”,这就让音乐家们的实践中,常有一种危机四伏的惶惑感,一种无所措手足的茫然心理。为了表明自己确在“民族化”方面极为重视,音乐家们往往在作品之外,附以十分必要的说明,比如声明自己作品系采用传统中国民族五声调式,或者其和声为中国风格的四度叠置,绝非欧西音乐的三度叠置,不然就是管弦乐队或某种乐器,参照、模仿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或弹奏效果,以此获得合格的通行证。对这种情况,曾有位音乐家总结说:“民族化问题……是指从外国介绍进来的艺术形式,经过民族生活、情感、风尚、习染,以及音乐上的其他特色来‘化"它一下,使参考西洋作曲法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带有自己民族的气派和色彩,带有自己的创造性……”如果,只这么“化”它一下即可,当时的音乐家提出的说明本来就可确保无事了。可情况是,“化”一下并没有成为可以接纳的通行证,而且还存在着一个比没有“民族化”更为可怕的词语,是“民族化”一词的重新排列,曰“化民族”。这不仅是“崇洋媚外”,且有“卖国投敌”之嫌了。在五六十年代,重新讨论“民族化”问题时,有人认为,只有独唱、独奏是纯正的民族形式,而合唱合奏都是“化民族”,把《昭君出塞》改编为合唱,把民间曲调改编成管弦乐或合唱,都是与民族化相对的“化民族”。这比把《义勇军进行曲》划为洋歌,把舞剧《鱼美人》音乐称为“穿着旗袍的洋小姐”更骇人听闻。其口气、其意思,简直与清末遗老称学洋文为“以夷制夏”,毫无二致。  “民族化主要是针对五四以来,采用西洋的艺术形式、方法以创作的这一方面的实践而言的。具体地说,是指交响乐、合唱艺术、独唱、独奏的创作、表演实践而说的。对于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实践,一般地说,是不存在什么民族化问题的。”上面引言所表明的,已不是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加以融合利用的原意了,它记述的是当时对外来音乐表现形式的挑剔与排斥,是对五四以来采用欧西体制、手法以创新乐的一种否定。而刘天华、刘文金等人的二胡独奏曲,尽管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西音乐的表现手段,但与“民族化”无关;民族管弦乐队的声部配置,追求交响化的尝试,以至演奏外国管弦乐、舞剧音乐的改编曲,似乎也都与此无关,这种足以与欧西管弦乐队媲美的表现能力,只不过是固有文明潜在能力的一种显示。  这一场关于“民族化”的讨论,或者说,“中西之争、土洋之争”,实际上表明的,或是不用欧洲音乐形式;或者退而求其次,既要使用外来的体制、方法,加以引进,又要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不许有洋味。改进国乐,要用西法;引进西乐,又须民族化,这两个要求缠结在一起,又无可以定量、定性的方式加以衡量,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中,一个难以说清、难以解决的问题。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新时期的到来,这个纠缠不清、颇有歧义的问题似乎应当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消失了。但情况却并非如此。80年代初,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有人提出了“全国除北京、上海音乐学院外,其他的院校都要以民族民间音乐为主”的“体制改革意见”。这种意见虽然遭到全国艺术院校的一致强烈反对,却已引起了一些混乱。这种情况表明,尽管以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中外文化交流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它的影响仍在,“中西之争、土洋之争”实际上并没有结束。在它影响下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创作心理,仍然残留在人们的头脑之中。这从当时大型器乐、声乐作品步履蹒跚、举步维艰的状况就可以看出。值得庆幸的是,一批青年音乐家在这种形势下,却异军突起,以一种新的方法,新的观念震动了还显得很沉寂的乐坛,他们抛开了各种束缚,利用西方现代派音乐的各种技巧手段,去表现人类更为深层的意识,特别是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新关注,对中国民族精神的重新阐释,表明了“中西”文化在一个更高层次的交流与融合。他们作品表现的内容,几乎涉及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诗经》、《楚辞》、唐宋诗词、元人杂剧、京剧印象,都被从一个更高的审美层次上加以重新认识。这种做法,似乎与单纯采用民间歌调、五声音阶以制国乐那种对民风民俗浮光掠影式地描绘,有了更大的价值。他们一往无前地冲向世界,作品在国际乐坛上获得好评,也证明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已不再单纯地处于模仿阶段,它也能提供足以让世人瞩目的作品去让人认识今日的中国,了解中国文化,这是一种平等地位上的交流。  人类生活,就是在传统的支撑之下,又不断走出传统的过程。某一种较为定型的信仰与规范,总有一个运用的界域与时效,一旦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完成了结构性的变革,原来经济条件下的信仰与规范,在总体上说,是无法再有效地存在下去了,尽管原来的传统不会消失殆尽,毫无孑遗,但少量留存的因子,和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毕竟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近现代音乐家所依赖的传统,其实是中国新文化的传统,是一个背后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古代文化传统与近代欧洲音乐在20世纪中交汇影响下形成的新传统。尽管中国有过辉煌的过去,值得人们回顾、眷恋,可作为现代人,新文化的前景更值得憧憬。中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建设,在极大的程度上,要得益或依赖于新文化的传统,这就要求我们在珍视这个传统的同时,还要正视其中所曾经产生过的问题。毕竟,“创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到现在为止,仍不失为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那么,曾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民族化”这一概念,它曾发生过的各方面的影响,就有给予一个澄清,进行明晰界定的必要。“民族化”作为一个吸取外来音乐文化以建设中国音乐文化的过程,是必然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这个强调不强调都无关紧要。要在中国音乐作品显示出中华民族的特点来,从最浅显的层次上来讲,也是不必节外生枝费心装点的。作为一个中国音乐家,他生存的环境、文化氛围、学识教养,都决定了他作品的特征。即便作品在国人耳中听起来十分洋化,可在生活于欧西文化中的洋人听来,仍然是道地的中国货色。一个民族的特点,是与一个民族共存的,只要这个民族本身没有消亡,其民族特点肯定会在其文明中鲜明地体现出来,对此,似乎不必有过分的杞人之忧。  只要中国文化还在,只要中外文化交流还在,那么,“中西之争”肯定还要进行下去。只希望中华民族在繁荣昌盛之时,恢复正常的文化信心,自信而坦然地参与文化交流,“中西之争”将不再是一种褊狭的争吵,而是在平等地位上的“争相媲美”。
2023-07-20 18:26:557

水墨徽州的水墨徽州

1、基本信息版 次:1页 数:293字 数:100000图数:393印刷时间:2004-1-1开 本:150*207毫米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2、编辑推荐 徽州是黑、白、灰的调子、用中国的水墨画表现最适当不过,故名《水墨徽州》。徽州的文化、徽州的建筑、徽州的三雕、徽州的牌坊、徽州的宗祠。徽州在中国文化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孕育了三个文化巨人:理学大师朱熹、朴学大师戴震、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徽州是徽墨、歙砚的故乡;是京剧前身——徽剧的诞生地;是新安画派、徽派版画的发祥地;是明清出版业的重镇。徽州被称作“东南邹鲁”。徽派建筑艺术体现出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居民建筑艺术的宝库。拿起本书上路吧,无论书和风景,二者都同样精彩,不会让你失望。记住一段历史,可能是因为一个美妙的瞬间;记住一个地方,可能是因为一处美丽的风景。人不能呆在原地不动,需要时常走出去,看看自然,阅览人文,所谓的“边游边吟”就是这种生动而有趣的生活状态。3、内容简介徽州的文化、徽州的建筑、徽州的三雕、徽州的牌坊、徽州的宗祠。徽州在中国文化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孕育了三个文化巨人:理学大师朱熹、朴学大师戴震、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徽州是徽墨、歙砚的故乡;是京剧前身——徽剧的诞生地;是新安画派、徽派版画的发祥地;是明清出版业的重镇。徽州被称作“东南邹鲁”。徽派建筑艺术体现出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居民建筑艺术的宝库。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多样的旅游大国,自然不乏诸多游走于名山大川、品玩古风遗韵的侠客,更会有脍炙人口的“风”言“风”语流传于世,并形成了旅游图书市场的一支独秀。大雅“游吟系列”丛书就是这样一套有意思的选题策划。它兼阅读、实用、欣赏、收藏诸多功能于一体,体现了旅游图书在风格上、选题方向上趋向多样性和纵深性的发展趋势。在路上写、路上拍、路上画,成为这套图书的一个特色,故谓之“游吟”。个人的体验和发现便得文字有很独到的视角和知识点,往往是一点切入,生动有趣,不追求面面俱到,不要求读者了解旅程的全部,没有阅读的压力,追轻松,求愉快。精彩的图片和别致而另类的装帧版式设计给图书以鲜活的生命,欣赏功能和收藏价值就在于此。但作为旅游图书,不仅要解决好看的问题,实用性也不能丢,有关旅行中的行、吃、住、当地特产、实用资讯等要素当然也必不可少。4、作者简介: 王杰,曾在郑州、上海等地媒体工作,历任编辑、记者、专刊中心副主任、周刊主编,现就职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出版有《水墨徽州》(同名作被收入小学义务教育五年级语文教科书)、《城市之旅》(已出版中文和英、德、西文译本)、《皇城古韵--透过建筑看北京》、《徽山烟雨--透过建筑看徽州》、《城市背景线》。5、目录 前言 寻梦徽州1 找寻徽州徽州印象发现徽州倾听徽州感悟徽州品味徽州2 行走徽州山水画廊起步新安江渔梁古坝温旧梦斗山街的记忆感动陶行知许国石坊素描画坛宗师黄宾虹梳理徽商3 沧桑牌坊寂寞歙县棠樾牌坊槐塘残色一个家族的牌坊聚会牌坊背后徽妇的辛酸透过牌坊看歙县4 梦回徽州区漫步屯溪老街程大位故居散记程氏三宅香火缭绕九华山对宗师戴震的回访风雨唐模阅读宝纶阁潜口旧痕里的舟影5 路过休宁拜谒白岳万安古镇素描牯牛降风光6 寻访绩溪江南第一关龙川古祠风范落寞的胡适故里7 移步黟县西递的心声书香处处履福堂上水环绕是宏村徽州木雕第一楼国画里的乡村联体民居猜想难忘南屏渔亭唱晚太平天国将土的背影8 婺源我的精灵灵魂婺源廊桥水壑的容颜汪口宗祠旧踪告别官宅温婉的晓起那一方小桥流水的韵味徽高庄园在思溪的妖媚里追寻怀念那个古韵悠长的美丽村庄后记 行走的日子
2023-07-20 18:27:241

风水学的历史

1.中国风水学历史有哪些 中国风水学起源与发展 中国风水学起源甚早,历经朝代更迭而广为发展和流传,至今己形成派别林立的理论体系。 纵观历史,风水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夏商周是风水学说的萌芽期,先秦是风水学说的孕育期,唐宋是盛行时期,明清是泛滥时期。 在原始社会,人们迫于恶劣的自然环境选择适宜栖息繁衍的“近水向阳”之地,就是风水学最开始的实际应用。 文字出现以后,风水学也随之见诸记载。商朝的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卜宅的记录。 《逸周书》中也记载“土宜天时,百物行治”,附天观地成为后世风水术的依据。 战国先秦时期,随着《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盛行,开始建立起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导的学术思想。 这时出现了相宅活动:《尚书》载“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这是相阳宅;《孝经》载“卜其宅兆而厝之”,这是相阴宅。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承袭了以往的“土宜”观念,同时开始有了“气”的概念。 汉代出现了《堪舆金匾》、《宫宅地形》、《移徙法》、《图宅术》等风水着作,标志着风水学在理论上有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魏晋时期,郭璞在《葬书》中将风水术从传统的相地术中抽出,对风水下了定义,并全面构架起风水理论,因此被称为风水鼻祖。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鼎盛时期,各种学术 *** 风水理论体系日渐完善。江西派风水师杨筠松在民间实践风水勘察和授徒,起到了全面推广的作用。 到了近代,陈抟、邵康节、朱熹和蔡元定等着名易学家对风水进行了阐释和认定。一些风水着作相继出版,从而出现了以江西形法派和福建理法派为主体的风水学理论体系。 明清两代,通过对各类风水学朽籍的收集整理,以及学者们的不断探研,风水理论己相当完备。风水师的勘察活动己从帝王宫殿走到城乡民宅等各类场从民国到现在,学者们主要是对中闰风水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评估和研究。 唐代形派大师杨筠松 杨筠松,《唐书》无传,宋代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传闻杨筠松元名益,字叔茂,筠松是他的号,祖籍窦州(今广东信宜县),寓居江西,自称救贫先生。 传闻他撰写了《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等书。 《宋史。 艺文志》载有“杨救贫《正龙子经》一卷”,当为杨筠松撰。唐僖宗封他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管灵台地理事。 唐亡后,他断发隐居,后死于虔州,葬于雩中药口。《葬书新注序》记载说:“在唐之时,杨翁筠松与仆都监,俱以能阴阳属司天监。 黄巢之乱,翁窃秘书中禁术与仆自长安来,奔至赣州宁都怀德乡,遂定居焉。 后以其术传里人廖三,廖传其子禹,禹传其婿赠武功郎谢世南,世南复传其子武功大夫海惠州巡检使永锡,遂秘而不授云。” 由此可知,杨筠松的风水术是从唐代长安城传出,他在江西传授给弟子,弟子使风水术逐渐传播。 中国风水文化历史发展历程: 中国风水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到3万年前。 几千年甚至几万年来人们不断的总结居住环境的优劣到了汉唐时期就形成了很成熟很系统的中国风水学理论。风水学实际就是通过人们对内外环境的利用和改造,使其充分发挥气场,给人造成心理上的安慰,从而趋吉避凶,达到安居乐业的目的。 在魏晋时期,越来越重视葬地阴宅风水,风水多以葬经命名。 所以发展到后来人们一谈到风水难免想到阴宅。 到了隋唐时期才是风水真正开始趋于成熟的时候。而到了宋代风水才真正达到盛行的时代,江湖上出现了以江西派和福建派为主体的风水学理论体系,所以至今江西在这方面还保持了神秘色彩。 到了明末以及清朝时期,中国风水文化开始逐渐盛行,而当时最具风水代表的人物就是风水名家蒋大鸿。 但是风水因为其神秘色彩到了道光年间,江湖术士,把风水搞得欺骗化、江湖化。 而到了民国时期更是一度遭到了强烈的排斥,由于在中国新文化的影响下,西方文化的流入导致了人们一度对风水产生了怀疑。 在解放初期的时候,破四旧,反封建的运动,使风水遭了彻底性的破坏,人们开始怀疑它是迷信,是玄术是不可信的。 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的时候,风水有逐渐的抬头,更加有了愈演愈盛的事态。尤其是住宅风水在当今更是盛行,人们不管是买房还是家具摆设,在风水上都不会马虎。 从风水学上来看,东为阳,西为阴。动为阳、静为阴。 风水磁场是能够影响到人的健康、运气、心理。 其实中古风水文化我们所了解的风水都是从电视上看到的,其实很少有人去专门关注这一学术,前有池塘,后有靠山,山水环绕,藏风得气一般都用一般都用来形容我们建筑,无论阳宅还是阴宅皆是如此。 2.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是怎么样的 风水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狩猎时期。 那时,人们为了生存而选择避风向阳的洞穴作为住所,这是人类最早对风水的认识和应用。一直到后来河图洛书的出现、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推演、风水术的产生,都是先哲们对天地宇宙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风水术从此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经过历史的沉淀,风水学早己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自从风水术产生之后,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论居家经商,还是婚丧嫁娶,中国人的生活就再也没有脱离开风水的影子。 不仅历代皇家设置了专门的风水机构司天监,负责为皇家查看各种建筑和陵墓的风水、管理天文历法和农事气象,普通百姓在结婚嫁娶时为图个吉利,也喜欢请风水师查看两人是相合还是相冲、相克,进而选择一个好日子,确定一个下轿方向;遇到丧事时也会为亡者选择一个好的风水宝地和下葬时间以及一个好的安卧方位,以求亡者安息、生者兴旺。 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受着这种观念的影响。 可见,风水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之深。 所以,风水术其实是一种传统文化观,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 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景观学、自然生态建筑学、天体运行方位学等的一门综合类科学。 风水,早已不再是迷信的代名词。 3.建筑风水学的历史如何 建筑风水学一直是一门研究建筑物“风水”的学科。 现在很多大学里有开设这样的课程,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所谓“风水”就是察天观地,是古代的一门有关“生气”的术数。 在《吕氏春秋-季春》中提到:“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气是万物生长发育之气,是能够焕发生命力的元素。 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说:“葬着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对于风水一词,《辞海》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 旧中国的一种迷信。 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着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风水”的定义持有不同的见解,主要倾向于风水与迷信是否划等号方面。 尹弘基在《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年第一期撰文说:“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布局的艺术,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将它简单称为迷信或科学。 ” 潘谷西教授在《风水探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含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 其中涉及陵墓的称阴宅,涉及住宅方面的称为阳宅”。最近台湾学者又提出:“风水是地球磁场与人类关系学”。 4.历史风水先生有哪些呢 第一位就是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他是当时的河东郡的闻喜县人,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山西省辖区的闻喜县。 在两晋时期,他是一位很著名的风水学者,同时他也是一位训诂学家。郭璞此外还承袭了道教术数学,可以说他更是两晋那个时代的最著名术士。 相传他是最能够预卜先知以及诸多奇异的方术。 第二位就是丘延翰,他是我国的唐朝时期最为著名的堪舆大师。 他的堪舆术传说是由白鹤仙人亲自传授的。还有杨筠松,他也是我国唐朝时期堪舆大师,与丘延翰的才能是差不多的。 第三位就是廖(943--1018年),他是当代著名的堪舆家。派名克纯,字伯禹,号平庵居士,又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 5.历史上著名的风水学第一大师是谁 中国人公认的古代第一风水大师,是隋末唐初的袁天罡。 据传袁天罡是隋文帝杨坚的儿子,因皇后杀了他的母亲,所以将他抱给袁家抚养。后来他到峨眉山学道术,下山的时候遇到了李淳风的父亲李播和药王孙思邈,向他们学习了数术、医术、相术,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风水历算家和风水相术大师。 袁天罡精于术数,发明的“六壬”法,即用易卦数学原理和中医养生原则来讨论天人关系。他在武则天还是婴儿的时候,就预测她将会大贵。 袁天罡最有名的一次占墓是为自己选的墓地。他认为阆中的天宫乡是块风水宝地,就在风水穴位处埋了一枚铜钱。 当工人要开工建墓的时候,发现李淳风也在此选择了墓地,于是就找到衙门评理。衙门按袁天罡说的穴位去找铜钱,却发现铜眼上正插着李淳风的银针。 两位风水大师惺惺相惜,便各自将墓地退后两里,以相互守望。 6.历史上风水的发展顺序是怎么样呢 1、形成时期:原为萨满教根据考察山势土壤总结经验 2、确立时期:在夏、商时代经过《连山易》和《归藏易》的整理形成详细的选择方法算法 3、世俗化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三道九流中的阴阳家将风水整理成为大众通俗易通的内容。 风水学进入世俗 4、贵族化逆流时期:秦代焚烧坑儒、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风水从世俗化再次转入贵族化,只有皇家阴阳官可以阅读阴阳家时期的风水资料 5、衰落时期:秦末农民起义,五斗米道的农民起义军登上历史舞台,追认以老子为祖师,提出“均平富”的革命思想,创立道教。 阴阳家开始没落,原本的阴阳家的阴阳师在汉唐时随日本来华学者东渡。 6、在日本发展时期:唐代将道教尊为国教,秦末农民起义军成立的道教以五行、八卦为理论。 风水在唐代后消失,直到宋代才在出现。唐代日本来华使者将历代风水书籍和资料带回国内,其中包括唐代早期的《大唐阴阳书》书中有关龙砂的介绍,明确记载最早叫做“岳”。 日本遣唐使对《大唐阴阳书》翻译时将“岳”翻译成“龙巢”,宋代后随着中日交流,阴阳风水学再次传入中国,宋代学者将“龙巢”翻译成“龙砂”。 汉唐时代东渡日本的阴阳家逐渐在日本形成强大的势力,并且进入日本贵族,因为收到强大的经济支持,逐步形成了日本“阴阳师”这个团体。 风水学在日本得到广大发展 7、风水归来:道教造成的“三秋之乱”是唐代有盛转衰的开始。此后汉地进入风水真空区。 随着和日本的交流和五代时期大量有组织的国家盗墓行为,古墓中的占卜竹简出土,风水占卜再次兴盛在宋代达到顶峰。古代阴阳风水学对于“龙埋”划分为:东方青龙七宿是角、鬲亢、觯氐、房、簋心、琮尾、璜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兕牛、卣女、虚、爵危、圭室、胡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笾毕、璋觜、聿参;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敦星、壁张、琥翼、明轸; 简单说,靠近水的山叫青龙、玄武,不靠近水的山叫白虎、朱雀。 风水中寻龙,第一步,攀登山脉最高峰,之后看下山脉的走势。“须登上太祖山,然后经过少祖山、父母山,看龙是怎样出身和剥换,行走,然后经过反复开帐,穿帐过峡,束气,行到有河流,湖泊的地方,入首,突起穴星沙交水会阴阳交配,化气结穴,这一过程就是寻龙。 ”最后确定穴位是否是龙砂古代要举行祭祀仪式。 。 7.历史上最早的风水大师是谁 早在皇帝时期,就曾经出现过一位著名的 风水大师——青乌子。 作为古代专职相墓的行家,青乌子是一 位开先河的人物,从他开始,风水术开始专业 化,并有了两大分支——勘察墓地和勘察住 宅。但由于青乌子的时期都见于传说,今人对 他生活的年代没有一个确定的认识,有人认为他生活在商周时期,也有人认为他生活在秦朝。 青乌子传世的著作有相墓书籍《青乌 经》,但早已散佚。现在人们所熟知的《青乌 先生葬经》收录在《四库全书》里,但根据考 证,该书并不是古本,而是后人托青乌子之名 伪造的。
2023-07-20 18:27:422

你心目中中国最好的大学是哪个?

我最心怡的清华大学号称“半国英才进清华”,学校规模并不大,集中了全国最多的优质资源。清华校长称已经成功从政府搞到北京市黄金地段的大块地皮可用来建设大量的教师宿舍。历史上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研究院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风”。现在人文学科是清华比较薄弱的学科,但是以清华大学这样的平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进一批人文大师是很容易的。北京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现在的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现藏书1046万册,电子图书及期刊逾7亿册。北京大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全国第一,社会科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实力相当。北京大学理学综合实力全国第一,医学全国第二。复旦大学声誉和生源质量为全国第三名,江南第一学府。人文社科全国前三名,数理化生综合实力全国第二名,医学是全国第三名,微电子学全国前三名。“七五”、“八五” 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作为全国第二名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复旦大学在理工医的高端拔尖人才培养很强大,理工科精度很高。自1952年以来,复旦大学(含原上海医科大学)共培养了78名院士,仅次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其中复旦(含原上海医学院)培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有53人,排名全国高校第二位,仅次于北京大学。
2023-07-20 18:27:531

明朝时期中国文化在泰国大城王朝的传播及影响有哪些?

中国文化在泰国大城王朝时期通过朝贡、移民等渠道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强势传播,但这种传播并未造成文化冲突,或是取代泰国大城王朝本地文化,相反,中国文化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在泰国大城王朝时期得以接受,并融合泰国本地文化元素,创新改造,发展传承,客观上促使了泰国新文化的诞生和发展,丰富了泰国本地信仰体系,促进了泰国对外贸易的开放发展。一、中国文化在大城王朝时期的传播内容在中国明朝与泰国大城王朝政治外交友好关系的背景下,两国通过朝贡与移民传播渠道,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文化交流繁荣发展。明朝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政治和文化大国,强大而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以及“薄来厚往”的朝贡体系,使得中泰文化呈现明显的单向传播趋势,即中国文化更多方面、强力度地传向泰国,并受到泰国大城王朝官方和民间的接受和向往,而不像泰国大城王朝几乎仅仅是物质的传入,如香料、象牙等土特产。中国文化向泰国大城王朝的传播主要体现在物质及技术、精神两个层面。二、中国文化对大城王朝社会的影响中国文化在泰国大城王朝时期通过官方朝贡、民间移民等渠道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对大城王朝时期的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不仅促使泰国新物质文化的诞生和发展而且丰富了泰国本地信仰体系还促进了泰国对外贸易的开放发展。综上所述,中国文化在泰国大城王朝时期的通过朝贡、移民等渠道在物质和精神文化层面强势传播。物质文化传播内容主要有瓷器、丝绸和造船航海技术等,包括大乘佛教、儒道信仰、本地神灵信仰和历史人物的神化等在内的中国传统信仰文化是精神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但中国文化的传播并未造成文化冲突,或是文化的全盘取代,尽管中国文化有明显的单向传播趋势,但中国文化以其先进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在泰国大城王朝时期得以接受并实现“软着陆”,迅速融合泰国本地文化元素,创新改造,发展传承,最终成为泰国文化的血脉之一。
2023-07-20 18:28:014

求一篇关于 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史的论文啊 2000字左右。。。谢谢了!!!

  摘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由于“海派”的文化传统,上海成为中国新式音乐教育的试验场;其次,上海外国租界的音乐生活,为中国专业音乐人才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第三,大量市民阶层的存在,以及浓厚的商业氛围,现代化传媒的兴盛,使上海酝酿滋生了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  关键词:近代中国音乐;上海;地位  上海是近代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城市。它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国近代新文化形成中的地位,得到了学术界普遍的关注。作为近代新文化一个方面的近代中国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上海城市独特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以及经济社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不但会使我们对近代中国音乐发展史有深入的理解,也通过一个侧面使我们对上海城市的个性有深切的体会①。  一、近代音乐传播先驱  上海,由于独特的历史因缘和独特的文化环境,成为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桥头堡,也成为酝酿近代中国新文化的温床。近代中国新音乐的形成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近代的音乐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和普及;一是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改造②。其中,尤以西洋音乐的传播和普及为近代中国音乐形成的主要动力和内容。  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大致通过以下途径:1、基督教堂所带来的西方宗教音乐;2、新式军队中输入的西洋军乐;3、海外留学生带回来的西洋音乐;4、近代学堂对西洋音乐的普及。这四种途径先后出现,而尤其以第四种因素对中国近代音乐的面貌影响最为深远。上海在近代中国夙得风气之先,在近代西洋音乐传播中亦是如此,其主要表现则在于它成为近代新式学堂普及西洋音乐之最早试验场。  上海自五口通商以来就成为海外基督教在华传教的大本营,因此基督教堂所带来的音乐对上海信徒的熏染尤为深远。但教会音乐对于中国近代音乐形成的贡献毕竟有限,新音乐的形成更依赖于新式音乐教育的发展。由于基督新教把教育作为在华传教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大量精力和财力用于办学,而其所办学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传授西洋音乐。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传教士在华办学以上海为最早,而学堂中设置音乐教育科目也以上海为最早。例如1861年在上海创立的清心女中,在教学中已把音乐与语文、算术、圣经等科目相提并论。创办于1892年的上海中西女塾为展示平时教学成果,还举办音乐会。音乐会的规模不仅限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还半年一次对家长们,一年一次对普通市民公开演出①。  而上海人沈心工,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从事新式音乐教育的中国人。他出生于商人家庭,1902年到日本留学,1903年回国后,在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任教,开设了中国最早的唱歌课。1904年出版了《学校唱歌集》,开创了“学堂乐歌”的形式。学堂乐歌是中国人最早用西洋音阶谱写的歌曲,成为近代音乐史的发端。上海的务本女塾、南洋中学等学校以及沪学会等团体都邀请沈心工指导唱歌。在沈心工《学校唱歌集》出版后,很多学堂开设了乐歌课,通过陆续出版的音乐教科书籍,初步的音乐知识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此背景下,1907年公布的《奏定章程》,规定音乐课为初级小学的必修课。因此,李叔同曾推崇沈心工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②。  另一位上海人曾志忞也为中国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曾志忞是上海著名商人曾铸之子,1901年去日本留学。在日本他参加了沈心工发起的“音乐讲习会”。并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音乐教育论》,这是我国最早系统阐述近代音乐教育问题的论文。1907年归国他即与高砚耘、冯亚雄等人在上海创办“夏季音乐讲习会”。这是一个利用暑期传授西洋音乐的组织,其科目有乐典、和声学、风琴、洋琴、洋弦、喇叭、直笛、横笛、大鼓、小鼓等。1908年曾志忞遵照父命创办“上海贫儿院”,院中设音乐部,并成立贫儿院管弦乐队,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西式管弦乐队。虽然1912年音乐部就停办了,贫儿院也约于1921年左右结束③,但却成为中国人创办西式管弦乐队的最初尝试。可以说中国新式音乐教育是从上海发端,并逐渐普及到全国。  二、租界的音乐生活与近代中国音乐人才的培育  由于近代中国音乐形成的主要动力和内容是西洋音乐理念、技巧的输入和传播以及根据西洋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改造,因此海外留学生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形成的最早先驱者。但是新音乐的普及和建立却依然要依靠在中国本土形成固定的消费、欣赏市场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涌现的本土音乐家。上海由于其在近代中国的独特的历史机缘和文化传统,最早形成了较广泛的近代音乐的消费市场并涌现了大量的音乐人才,为近代中国音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酝酿场所。而追根溯源,又与上海租界尤其是公共租界工部局乐队有密切关系。  1.租界的音乐生活与上海近代音乐消费市场的培育  根据《南京条约》的相关规定,1843年上海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当时在上海县城之外划定了一块外国商人的居留地,这成为上海租界的起源。后来,租界不断扩张,并成立了自己的市政机构,逐渐发展成了一块在中国领土上的“国中之国”,成为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最好见证。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副产品——为中国大众亲身领略西洋音乐的魅力提供了场所。租界里的外国商人为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逐渐形成了一些文化娱乐组织。早在1850年英国人就成立了业余剧团,演出需要音乐伴奏,于是组织了乐队。1879年逐渐发展成上海公共乐队。1881年公共乐队由英租界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接手管理,并成立工部局音乐委员会。1907年,铜管乐队扩大为管弦乐队。1919年以后乐队聘请意大利著名音乐家梅百器担任指挥,并从欧洲招聘了很多著名音乐家,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并逐渐迎来了“东方第一”管弦乐队的美誉。1922年公共乐队改名上海工部局乐团。当时工部局每年给乐队28万两的高额预算拨款。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为演出季节,每周的星期天都举行定期音乐会①。起初乐队主要在市政厅的音乐厅内演出,主要局限于外国观众。但是据英国学者毕可思的研究,1928年以来,上海工部局乐队逐渐注重为中国居民服务。乐队指挥的“年报”中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有中国观众的出席。并开始在中文报纸上刊登演出广告。“1928年,3/4的观众是中国人,据报道,1930年中国人的兴趣甚高。1931年乐队在室内演出时,20%的观众是中国人,此后这个比例稳定上升。”以至于到1933年,在上海工部局管弦乐与吹奏乐委员会上,有人指出中国纳税人希望工部局继续资助乐队,因为它在城市中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并且,1928年后开始有中国人被吸纳进入工部局的音乐委员会②。  1930年前,上海工部局乐队一直工部局行政大楼里面演奏室内音乐会。1929年,这幢大楼卖给了开发商,上海工部局乐队搬进了上海商业和公共空间——大光明电影院,后来又搬迁到兰心大戏院。“在市政厅,上海工部局乐队似乎仅仅是工部局的一个文化附属品,只为外侨社群服务。而在整个上海娱乐界,管弦乐队成了这个城市越来越重要的文化财富。”③同时乐队的演奏也从室内走向露天,在夏天,乐队会举行露天音乐会,在兆丰公园(现中山公园)、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外滩公园(现黄浦公园)等舞台上演奏④。1928年后,随着中国人可以进入公共租界的公共娱乐场所,中国观众观赏西洋音乐的机会无疑更多了。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看出,虽然租界的音乐生活开始只局限于外侨社群,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观众逐渐增多,可以说逐渐在中国人形成了一批西洋音乐的消费群。这个消费群的形成和扩大,无疑为中国音乐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氛围。  2.工部局乐队对国立音乐院的影响  对于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来说,创建中国人自己的音乐学府,作为研究和培养人才的机构,无疑是重要的举措。中国第一所高级音乐研究和教育机构本来创建于北京。1916年秋,北京大学成立学生社团“北京大学音乐团”,同年冬,改名“北京大学音乐会”。1918年改名“北京大学乐理研究会”。1922年以“乐理研究会”为基础成立北京大学附属音乐传习所,成为中国第一个近代音乐专业教育机构。随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等高校纷纷设立音乐系、科,似乎预示着北京将成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中心。但是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北京并不是中国新音乐成长的良好土壤。1927年7月教育部长刘哲认为“音乐有碍教化,也与社会人心无关”,命令关闭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艺术专科学校中所有音乐系科,经过师生抗争,结果只有女子师范大学的音乐系被保留下来。而不久在南方的上海则成立了中国第一所音乐专科学校——国立音乐院。  国立音乐院的创办与萧友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本来是北京音乐教育界的领导人,1927年6月南下上海。据谭抒真回忆,他辞去北京学校的音乐系工作,一方面他觉得教师水平低,又与自己的想法不合,另一方面因为上海人才多,还有外国音乐家,所以自己来上海了①。而许步曾更进一步认为国立音乐院之所以选址在上海,是由于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存在。  1927年11月27日,中国第一所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为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在上海成立。国立音乐院的成长与工部局乐队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首先,除归国留学生之外,国立音乐院长期从上海工部局乐队招聘老师和研究指导。初建时,10名音乐教师中,外国教师即占了一半,其中大部分是工部局乐队成员。1929年,鲍里斯·扎哈罗夫成为钢琴系主任,而长期担任乐队指挥的富华则一直是小提琴系主任。此外还有大提琴家佘甫蹉夫、难民音乐家如佛莱思克尔、沃尔持·约雅敬等也在此任教。这些外籍教师对国立音乐院教学的贡献是巨大的。比如,扎哈罗夫直到1943年去世为止,一直在上海教钢琴。以至于有学者说,在中国的第一代钢琴家、音乐家中几乎没有一人未曾跟他学过钢琴。  其次,乐队和音乐院虽然没有组织上的联系,但是两者有很密切的合作。乐队给音乐院的学生提供优惠票,和中国爱乐社合作演出音乐会,并且开始逐渐演奏中国音乐家的作品,吸收中国演奏员。1929年,乐队首次与中国独奏音乐家马思聪举行音乐会。1930年首次演奏中国人创作的交响乐作品——黄自的单乐章序曲《怀旧》。1931年上海音专的教师黄自当选为工部局音乐会员会委员。1927年工部局乐队让中国音乐家谭抒真代替休假的队员参加演出。1935年5位中国人首次作为实习生参加工部局乐队的演出。此后,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在上海工部局乐队表演越来越频繁② 。在这期间(1934-1942),中国人继续进入乐队。1938年,谭抒真、黄贻钧、陈又新和徐威麟等4人正式成为上海工部局乐队的成员。到1941年乐队中华人达到5人③。中国独(唱)奏音乐家的演出也频繁起来,如钢琴家沈雅琴、李惟宁、吴乐懿,小提琴家王人艺,歌唱家黄友葵、胡然、赵梅伯、斯义桂等相继在1930年代与工部局乐队合作演出④。应尚能在1937年就指出:“对于上海年轻一代有抱负的音乐家来说,能与该乐队演奏或歌唱乃是他们最大的成功。”⑤正如他所说的,演出并不一定总是能带来经济效益,但它们提供了聆听、观摩和演奏的机会,这是中国其它地方所不能提供的。工部局乐队不但具有历史的功绩,就机构而言,它也是今天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  3.音乐大师的聚集与中国音乐人才的培育。  上海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机缘,成为近代中国国际音乐大师聚集之地,这为中国近代音乐人才的培育提供了难得的良机。首先,工部局乐队给中国带来了像柏克、梅百器、富华这样的音乐大师,如果没有乐队他们根本不会居住在这个国家。此外,上海的国际地位使它成为难民的避难所。俄国十月革命后,大量俄国音乐家流亡上海。二战爆发后,众多犹太音乐家流亡上海。他们或者担任管弦乐队成员,或者成为私人音乐教师,或者成为国立音乐院的教员,或三者兼而有之。例如,1924年之后俄侨设立的私人音乐学校就有18所之多⑥。这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从学这些大师的机会,虽然很多人并没有成为国立音乐院的教师,但是普遍存在的家教,则提供了可能。比如,从1943年直到l946年逝世,梅百器亲自教博聪,富华指导后来出任音乐院院长的戴粹伦,沃尔特·约雅敬教授司徒志文,佛莱思克尔教授丁善德、桑桐、瞿希贤等。  上海良好的音乐氛围和高水平乐队的存在,也吸引了大量著名音乐家在全球巡回演出中把上海作为一站。从20年代到30年代,世界著名音乐家相继访问上海,如小提琴家F·克莱斯勒、约瑟夫·西盖蒂、雅沙·海菲茨和丁·蒂博,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B·莫伊耶维奇等①。国际音乐家到上海的演出,无疑开拓了中国音乐家的视野。比如据记载,黎锦晖在上海听交响音乐如同“上课”一样,事前必将登载在《申报》上工部局乐队的当天音乐会节目说明认真读过,然后前往。自1920至1929年他每礼拜五去听,风雨无阻,8年无间断。对于当时来华的歌舞剧团的演出,如:米兰来的歌剧班演出的正歌剧和轻歌剧,“向·旦尼斯(Danis-Shawn)舞蹈团”演出的大型舞剧和各式舞蹈,上海俄侨演出的歌舞剧,以及从欧美、日本来华的邓肯舞蹈团、宝冢歌舞团等的演出,他更是千方百计找机会观摩,既使观摩券“每券售大洋十元,不易筹措”,也在所不惜②。  大量音乐大师聚集上海,为中国音乐家提供了亲身从教的机会,而著名音乐家的巡回演出则为中国音乐家提供观摩的可能,这些对于中国音乐家的迅速成长和提高技艺无疑是难得的良机,非当时中国其他城市所能企及。  三、都市消费生活与通俗音乐的滋生  流行音乐的先祖是发源于美国的爵士乐和摇滚乐。20世纪流行音乐在全球迅猛发展,到今日已成为全球音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近代音乐也不尽是西方高雅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和生根的过程,还包括中国近代通俗音乐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上海不仅是近代中国高雅音乐的摇篮,更是近代通俗音乐的发祥地。音乐史研究者虽然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还不多,分期也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普遍承认上世纪80年代的流行歌曲与20年代至40年代的流行歌曲有密切的联系。当时黎锦晖以“时代曲”之名创作于20年代末上海的《毛毛雨》、《特别快车》等一批迎合市民口味的歌曲,标志了20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产生。在该阶段产生了以黎锦晖及其“明月歌舞团”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作曲家和歌星。因此,研究者称这个流行音乐的第一阶段为“黎锦晖时代”③。而所谓“黎锦晖时代”其实亦可以称为“上海时代”,因为黎锦晖的整个活动主要是在上海,流行音乐的繁荣与上海的城市特点有密切关系,只有上海才能孕育第一个流行音乐的繁荣。  那么为什么会是上海孕育出近代的中国流行音乐呢?这要从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历史和文化个性寻找原因。有学者指出,20世纪流行音乐的迅猛发展是20世纪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现代科技的发展、商业炒作和现代人的心理需求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④。这些正好在上海有很好的土壤。  首先,由于上海特殊的历史机缘和文化传统,使它在选择及接受外来文化上有非常积极和开放的态度,这种文化传统被称为“海派文化”。“海派文化”具有开放、灵活、多样、宽容等特点⑤,这为上海接受、容纳通俗音乐这种新形式提供了文化心理上的基础。此外,都会的经济繁荣,促进了都市大众文化生活的兴盛,也为流行音乐提供和扩大了流行空间。当时的上海无疑是中国近代娱乐业最为兴盛的城市,繁多的饭店、酒吧、咖啡馆、夜总会等服务业及娱乐场所,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  其次,商业炒作和现代传媒的出现大大加速了流行音乐的传播速度。上海是一座商业城市,任何文化形式都避免不了商业的熏染。同时,上海又是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很多现代化的娱乐消费形式只有上海才最为普及,比如电影、唱片、电台等。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既是全国的唱片业中心,也是无线电广播的中心,又是电影业中心。这三者的交互作用,使通俗音乐广为传播。  唱片和留声机于20世纪初叶传入上海,至30年代,上海逐渐发展为中国唱片业的中心,拥有国内数量最多和实力最强的唱片企业,生产大量内容丰富的唱片。唱片开始还只是印制中国传统戏曲为主。但到了30年代,新兴的流行歌曲被市民阶层所喜爱,很快成为唱片录制的重要内容。1928年,黎锦晖创作、黎明晖演唱的《毛毛雨》由百代公司录制成唱片,在社会上迅速传播。一些著名的歌星由此诞生。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争相为明星灌录唱片,从此录制流行歌曲唱片成为各公司的重头戏。比如,百代公司曾推出“明星锦集”,为红极一时的电影女明星们录制流行歌曲唱片,有胡蝶、陈玉梅、黎明晖、王人美、李丽莲、夏佩珍、胡珊、谈瑛、陈燕燕、黎莉莉、严月娴等。为了争取歌星们录音,各公司专为她们“量身定做”歌曲,并不惜给予优厚的报酬,如百代公司曾给予周璇6%的版税。有些年纪尚轻的女歌星一个月的收入可达20至30元,令世人羡慕。三四十年代,各公司录制了大量的流行歌曲唱片。根据中国唱片厂1964年登记的旧唱片模板目录统计,在百代、丽歌、和声、高亭、胜利等公司灌制的流行歌曲唱片中,以周璇演唱的最多,为150余张,白虹有125张,姚莉有117张,龚秋霞有67张,王人美有62张,另有白光、李丽华、李丽莲、李香兰、欧阳飞莺、吴莺音、张露、黎莉莉、严华、梅熹等录制的唱片①。  唱片业之外,广播事业也扩大了通俗音乐的传播渠道,为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广播电台的兴盛使收音机在中产阶级市民中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收音机里欣赏通俗音乐。  上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业、特别是有声电影的发展更促进了流行音乐的繁荣。1931年中国第一部国产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在上海首映,国产故事片在30年代的兴盛由此拉开序幕。电影需要配乐、插曲,这为流行音乐提供了新的创作和表演的市场。而电影的魅力更使穿插于其中的主题曲、插曲不胫而走、深入人心。本来流行歌曲主要以歌舞厅、酒吧、夜总会等为表演空间,有声电影则为歌星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一些原本以演唱流行歌曲、进行歌舞表演为主的歌舞团、歌唱社成员进入了电影界。如一直在黎锦晖的中华歌舞团和明月歌舞社从事表演的王人美和黎莉莉,就成为30年代联华影业公司“四大名旦”中的两位;周璇在进入电影界以前,先后辗转于明月歌舞社、新月歌剧社、新华歌剧社,早已是红极一时的名歌星。其他如白虹、白光、龚秋霞等,也都是在当红歌星的位置上走进银幕。歌星们从影后,继续维持歌唱生涯,而且往往演唱所主演影片的插曲,歌曲借电影而传播,电影亦因歌曲的流行而更加火爆。这种情况使一些原本并非歌星出身的电影明星也纷纷地开始灌录唱片,如胡蝶、陈燕燕、陈玉梅、李丽莲、夏佩珍、胡珊、谈瑛、严月娴等②。无论是电影明星出唱片,还是歌星拍电影,结果往往是其拍摄的影片与灌录的唱片同样受到崇拜者的热爱。电影这种新兴娱乐工具对通俗音乐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正如汪毓和所说,“从20年代末开始,中国城市歌舞音乐与中国电影音乐,特别是电影歌曲的发展合为一体,成为中国娱乐性通俗音乐的主体”③。足见当时电影对于通俗音乐的促进作用。  总之,由于上海浓厚的商业氛围,具备较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并受到唱片公司、无线电台、有声电影等新型娱乐媒体的强力支撑,流行歌曲发展的势头极为迅猛,形成了近代中国通俗音乐的第一个浪潮。  其三,市民阶层的庞大为通俗音乐的流行提供了土壤。流行音乐具有创作题材贴近现实生活、富于情趣化,格式简炼完整、演唱方式不拘一格,突出“自我感受”、演出方式强调群众性、强化交流等特点①,这些都符合现代都市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类似《毛毛雨》等“家庭爱情歌曲”大都表现男女情爱,歌词内容、旋律、风格深受市民阶层的喜爱。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都市,有庞大的市民群体,这为以迎合现代都市生活口味的通俗音乐的流行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其四,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很多进步的或严肃的音乐家,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上,也采取了较为积极态度。除了当时有黎锦晖、黎锦光、姚敏、严华等极负盛名的流行乐坛作曲家外,还有任光谱写的《渔光曲》、《燕燕歌》,刘雪庵谱写的《早行乐》、《何日君再来》,贺绿汀谱写的《天涯歌女》、《四季歌》、《秋水伊人》等都是30年代上海曾传颂一时的经典性的流行音乐作品②。  四、结语  近代上海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机缘,由原来的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中国最大的都市,也成为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上海在中国近代文化形成中的地位重要,它不但成为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窗口,也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酝酿形成的重镇。本文所述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文化形成中的作用,只是上海对中国近代文化贡献的一个侧面。  概括地说,上海由于其滨江带海的地理位置和华洋杂处的社会形态,形成了敢为天下先的文化传统,因此成为中国输入西洋音乐的最初舞台,并成为新式音乐教育的试验场;而由于外国租界的存在,尤其是工部局乐队的存在,为中国人直接体验和学习西洋音乐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大量市民阶层的存在,以及浓厚的商业氛围,现代化传媒的兴盛也酝酿滋生了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  当然,随着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的音乐出现了新的内容,作为孤岛的上海虽然仍然保持了一段繁荣,但是由于脱离了民族的主战场,其音乐中心地位有所下降。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上海在音乐方面的影响又有所转折。这将成为另文考察的内容。
2023-07-20 18:29:551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影响.从经济.文化.....来说明!要详细一点哦

中国文化,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的文化,深受日本的影响。中日两国的文化交融,是相互的而不是单向的,是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这当然不是指中国人从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中,模仿了几句“大大的”、“统统的”、“米西米西”、“死了死了的”之类洋泾浜鬼子话。绝非那样简单可笑。中国的语言文字,政治军事,改革革命,科学教育,……乃至风俗礼仪,无一不受日本的巨大影响。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上超过日本。一、语言文字早在1915年,一位署名“将来小律师”的作者在一本《盲人瞎马之新名词》的书中说,自戊戌变法以后,日文行于中土,列举流行的新名词五十九个。有少数除了历史题材的作品中还能见到,如支那、哀啼每吞书(哀地美敦书)之类,现在已不大使用。但绝大部分我们至今还广泛的使用着,并且早已成为现代汉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试想,如果我们象“抵制日货”那样,拒绝使用这些日本词语,中文将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取缔、取消、引渡、样、手续、的、积极的、消极的、具体的、抽象的、目的、宗旨、权力、义务、当事者、所为、意思表示、强制执行、第三者、场合、又、若、打消、动员令、无某某之必要、律、大律师、代价、让渡、亲属、继承、债权人、债务人、原素、要素、偶素、常素、损害赔偿、各各、法人、重婚罪、经济、条件付之契约、从而如何如何、卫生、文凭、盲从、同化。这还是民国初年的粗略统计,实际远不止59个。如果现在再来做这项工作,结果会更令我们惊叹。如:干部、代表、压力、排外、野蛮、公敌、发起、旨趣、什么什么族、派出所、警察、宪兵、检察官、写真,……简直俯拾皆是。“经济学”、“哲学”和“社会学”,中国以前叫“资生学”、“智学”和“群学”,——听起来这倒是象“日文”,但它们却是地地道道的中文。这些“日”常用语,有些其实是中国古代既有的名词,日本人将之赋予新意使用,遂成规范。而中国拿来,也易如反掌。孙中山发动反清起义,初始自称“造反”,陈少白拿了一份日本报纸给他看,云“支那革命党孙文”,孙抚掌曰:“好,好!自今以后,但言革命,勿言造反。”还有“经济”一词,原意为治理国家;如今谁还用“经济”来“治理国家”呢?早就专门用“政治”了!小学读书时,孩子们就被教导不要生造名词、形容词,要保持中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规范。可想“新词”的产生,不允许随心所欲和草率从事。词汇是一种概念工具,如此多的新名词,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语言表述方面的新意,而必然伴随着对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文化形态的巨大冲击和革新。当然并非所有“新”的都是好的。拿日本来说,它以“排日”为借口,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从而”“发起”“野蛮”“侵略”,终成为“世界”“公敌”(引号内为日本词定)。当年大量新名词涌入中国,一度引起一些人的不安,即使相当新派的人物也不能安之若素。大办洋务、以思想开明著称的张之洞,曾在一份文件上批云不要使用新名词,他的幕僚辜鸿铭却告诉他:“不要使用新名词”中的“名词”二字便是一个新名词,来自日本。二、许多留日学生后来在中国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近观日本,从审美情趣到风俗礼仪、服饰器具,保留了较多的汉唐之风。前面说到电影《木兰》的服装,即为一例。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发展成中国特色的禅学,而后却在日本发扬光大。围棋是中国发明的,日本却能够将它形成制度和精神。茶是中国的特产,茶道却形成于日本,并且是“道可道,非常道”。有人嘲笑,日本学习中国文化只重形式不重精神,有买椟还珠之嫌。我以为这没什么根据。“珠和椟”的比喻,本身就是世俗功利的。以商业价格论,当然椟不如珠;而从文化角度来看,椟的意义很可能胜珠十倍以上。文化的具体表现就是形式,连形式都没了,还侈谈什么精神呢?在中国的大地上,宋代以前的土木建筑几乎都被焚毁一光,你要欣赏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建筑”,只能去日本看。我就不信,古希腊的文化精神,还继续留存在雅典的古建筑废墟上。同样我也不信,汉唐那种气度飞扬的文化精神,能够在明清以后的房子里和谐地安居至今。椟之不存,珠将焉附?甲午战争后,汉文在日本学校课程中的重要性大幅下降,不再被视为“上国之学”。这道理是很自然的,别怪人家势利眼。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好的装备,打不赢人家,说明你的民族你的文化确有毛病。中国不也挺势利吗?以前瞧不起西方人,把人家当“夷”,说什么“腿都伸不直”;被人家打败了,又赶紧派人去学,买人家的枪炮船舰。一直最瞧不起日本人,把人家当“奴”;被人家打败了,割地赔款之后,又赶紧派人去学;人家投降了,又说人家是“小日本”,这不行那不行,摆出一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姿态放它一马,该赔的不赔,该罚的不罚,该杀的不杀,该要土地的不要;人家经济搞上去了,成了世界第二强,这边又看得“羡憎交织”,一会儿要它道歉,一会儿要它赔款,一会儿要跟人家“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私下里把人家骂得猪狗不如,却对日本货表现出近乎狂热的信任和偏好,……这还不势利吗?一个国家强大,一个民族强势,它的文化对世界产生足够大的影响,自然会成为世人羡慕、学习和吸收的主流;反过来你不行,还一定要别人保持对你尊敬,一定要以你为师,这心理毛病就大了。从1896年起,大量中国学生涌入日本学习,仅1906年就有大约8,600人。这样大的数字,是到当时为止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留学运动。有趣的是,大部分留日学生的目的不是学习日本文化,而是学习西洋文化。或者叫,学习日本人学习西洋文化的方法,当然也包括从日本转手得到的,已经打上浓厚的日本色彩的西方知识。这些留学生集中了中国的有志之士和少年才俊,赴日本寻找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文学救国、军事救国……,乃至改良和革命的方略。他们中有章太炎、陈天华、邹容、黄兴、蔡锷、宋教仁、汪精卫、蒋介石、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李叔同、胡风、周扬、田汉、夏衍、欧阳予倩……辛亥革命的先驱,国民党的绝大部分元老,共产党创始人“南陈北李”,三分之一的中共一大代表(李达、李汉俊、周佛海、董必武),都曾东渡日本留学。三、变法、革命、新文化运动从日本起步日本书籍的翻译也随之进入高潮。民国建立前十五年间,共有956本日文书译成汉文;同一时间内,日本从汉文译过去的书只有16本;民国成立后十五年间,日译汉的书有1,759本。日文以汉字构成,大量译书尤其是翻译教科书刊行中国,对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可想而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白话文运动,而它的前身“文言合一”运动,则源于明治时代的日本。前面说到的大量新名词,实际上也就是吸收了日本的这一文化资源,对于中国文体的演变,发挥了直接的作用。中国的新小说、新诗、新戏剧,也都受益于日本文学的启迪。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在日本写成;郁达夫的《沉沦》看得出日本私小说的印痕;周作人的散文明显带有日本茶道的形式之美;鲁迅的杂文里总有一个黑黑瘦瘦的影子,那就是藤野先生。不但新文化运动从日本起步,中国的体制改革和社会改良,也以日本为楷模。日本对西方势力的压迫,及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有着跟中国人一样深切的感受。美国炮舰以轰击港埠作威胁,强行捅开日本对外贸易的大门的经历,令中国人想起鸦片战争的炮声。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脱亚入欧”,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为中国树立了一个极佳的榜样。1898年戊戌变法,光绪颁布的改革诏令,大部分是从《日本变政考》中照搬过来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这一年也来华游历,打算为中国的改革做点事,帮忙出些点子什么的。当时有一种提议,要聘请伊藤当中国的首相,以推行新政。不料政变骤发,葬送了维新派的理想和命运,伊藤只好怏怏南下。伊藤博文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人物,最大贡献是起草明治宪法和组织两院制议会。由他来中国推行变法,只要人际关系上不出岔子,方策上驾轻就熟,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朝鲜拍过一部电影《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把伊藤描写成一个贪婪、霸道、专横的侵略者、暴君,终于被爱国者安重根一枪打死,大快人心。其实伊藤是一个很开明的政治家,虽然也是一个侵略者。他派兵战败了中国,是日本本国的利益使然,就象历史上中国皇帝“平定四边”一样;他在首相任上,还取消了英国在日本的治外法权。不但变法源于日本,中国的革命也从日本起步。孙中山足迹遍及各世界强国,最终选择以日本为革命的大本营。他将日本看作中国的“天然盟友”,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逃到横滨,便剪掉辫子,穿上日本裁制的适合亚洲人体型的西服,蓄起小胡子。他回忆道:“中日战争后,日本开始更受人尊重,因此当我留了发须后,就可以毫不费事地冒充日本人。”此后他终身都是这么一副“日本人”打扮,包括他那套著名的“中山装”,也是从日本式学生装演变而来,后成为“两朝国服”即“民国服”和“毛服”的样本。孙中山本名“逸仙”,“中山”是他取的日本名字(全名“中山樵”),读作Nakayama(那卡雅马),不料竟以此名传世。从日本方面而言,主张“日中一体”、“共存共荣”,亦由来已久,而非中国革命家们的一厢情愿。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多以“支那”称中国,而回避称“大清”国名,及汉文中通俗称呼的“中国”,具有含蓄的颠覆性的暗示:彼可取而代之也。“支那”一词即英文China的日本拼音读法,在中国人看来含有污辱之意,日本投降后正式作为战胜国的要求强迫其不得再行使用。
2023-07-20 18:30:044

中国现代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作家(活着的)

  中国现代十大作家  1.近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鲁迅先生的文字辛辣、尖锐、狂热、阴冷、沉郁、深邃、浓黑、悲凉,既愤世嫉俗、冷酷无情,又悲天悯人、忧世伤生,撕掉了五千年文明的虚伪面孔,刺痛了亿万国民久已麻木的神经,催人奋进,发人猛醒。鲁迅先生用他的黑暗照亮了我们的黑暗,由此,使我们于无边的孤寂彷徨苦闷空虚近乎窒息无所希望的痛苦深渊中得救。先生已然作古,但其文字、其精神,必将历千年而不灭、万民信而得永生。  2.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且形式多样。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3.新文化运动代表: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现代散文开山大师”之称。他最早在理论上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文艺性的叙事抒情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洋溢著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  4.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中国杰出的小说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一生共出版过三十多部短篇小说集和六部中长篇小说,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也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小说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5.难以逾越的高峰:林语堂在美国华人文学界,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从质量、成就和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说,至今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他在美的文学创作向西方社会介绍一直遭误读的中国社会和东方文明。身受中西文化双重浸染,将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情感及使命感,糅合成一种中庸而不失谐噱的笔调,用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  6.卓越现代戏剧家: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前期极富创作力,作品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其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他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被誉为“四大名剧”,其艺术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  7.孤高传奇才女:张爱玲中国近代史上最负才情的天才女作家,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将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作品世俗而又自我,阴柔而又冷漠,善感而又超脱,用古典笔触写出现代情感,雅俗共赏。  8.卓越文坛的巨匠:巴金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译著和散文也很多。  9.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博大精深,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治学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和“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长篇小说《围城》风格幽默,妙譬可人,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被誉为小说中的宋诗,成为现代文学经典,甚至有论者认为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常识文学篇。  10.编程与文学俱佳的天才:王波编程能力高超,精通各种语言,但不满足于IT界的成绩。踊跃开拓文学界的新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著作。在编程方面的代表作有:《Java架构师指南》《jQuery EasyUI开发指南》,帮助了无数莘莘学子。文学方面的代表作有:诗集《碎裂》,长篇小说《北上广漂流》《垮掉的一代》,诗歌别具一格,发人深省,小说则凝聚现实,紧跟时代,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收获良多,充满了哲学意味。
2023-07-20 18:30:155

弘一法师日本妻子简介

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有很长的一段时期他们频频聚首,还在南洋公学学习时,除了上课,一有空他便朝她的香阁飞奔而来,她静坐在屋内等他,那时,他是她的摆钟,她准点等,他到点来。 交往了6年,也相知6年,他们并没有相约要白头偕老,他终于归国,她告别故士别却樱花,随了他漂洋过海,她打算这辈子能与他白头偕老,天天,月月,年年,期待能象在日本一样能承接他们最美的爱,她告诉他,有他在的地方,她就有家。 他先是把她安置在了上海,再北上天津真会没有吗? 那一段段鲜活的爱。 本文记述了弘一大师李叔同一生中与三个女性的情感纠葛,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李叔同的妻子是谁,也简单了解一下李叔同的日本妻子的事迹。同时,贴出李叔同油画《裸女》-疑似李叔同日本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春节演出的那扯《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后来,他的书法犹如浑金璞玉,清凉超尘,精严净妙,闲雅冲逸、富有乐感,朴拙中见风骨,以无态备万态,将儒家的谦恭、道家的自然、释家的静穆蕴涵书艺之中,闻字犹闻佛法,爱而宝之者顿生欢喜心,得者珍如拱璧,堪称中国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1942年(壬午民国三十一年)63岁2月赴灵瑞山讲经。但弘一提出三约:一不迎,二不送,三不请斋。3月回泉州开元寺,后居温陵养老院。7月,在朱子“过化亭”教演出家剃度仪式。8月在开元寺讲《八大人觉经》。10月2日下午身体发热,渐示微疾。10月7日唤妙莲法师抵卧室写遗嘱。10月10日下午写“悲欣交集”4字交妙莲法师。10月13日晚7时45分呼吸急促,8时安详西逝,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前排从左到右:李莉娟(李叔同孙女)、李端(李叔同小儿子)、广洽法师、李莉娟母亲(摄于1980年代)   李叔同的妻子   她是诗妓 却是知已   她是上海的诗妓---李苹香,是香遍上海的名花,他是翩翩佳公子,一样的风华正茂,他们一见倾心。  那年她22岁,他21岁。   初恋失败后他曾一度以为此生无爱,直至遇上她。   遇上她,她才知道世上还能有这样的女子,有不枸一格的个性,有才情迸发的灵性,有万千洒脱的风情,有善解人意的心性。白天她象是太阳,暖,晚间她就是月亮,媚。在他看来她是一朵洁静的莲,尽管一不小心沦落风尘饱经世事,但她能逆来顺受,灿烂地欢娱,积极并且美丽。   她给自己的居室命名为““天韵阁”。   他第一次踏入“天韵阁”时便赠她七绝三首,她大赞他的才华,同样用心地作诗回赠。   当文字遇上知音,近乎于爱遭遇爱。   他来,她满心欢喜,她将备好的酒亲手斟满,他们相对地席地而坐,以诗酒唱和,忘形又情趣,兴致处,他们常常会相视而笑,每每有称心的诗词便会不约而同地击掌欢歌。   这样的快乐分明象梦,却又真实地存在着。妻子俞氏不具备的,她全有,在她这里,他得到了最好的情感补偿。有很长的一段时期他们频频聚首,还在南洋公学学习时,除了上课,一有空他便朝她的香阁飞奔而来,她静坐在屋内等他,那时,他是她的摆钟,她准点等,他到点来。   交往了6年,也相知6年,他们并没有相约要白头偕老,他们珍惜着见面时的你侬我侬,积蓄着点点滴滴的重情蜜意。直至他母亲因病故世。   母亲故去后,他感觉灵魂如游丝飞絮,飘荡无根,加之所追随的偶像蔡元培先生被当局揖拿,深感再不能在花丛征逐,于是决定远赴日本,临别,他赠她七绝四首,她同样以诗回赠。 一样的洒脱与干脆。   26岁东渡日本,他考进了东京美术学院,计划学习西洋油画与剧本创作,将满腔的悲愤和一身的才情,埋藏在沉默的丹青与跳动的音符之间 。   在此期间,缘于偶然也趋于必然,他遇上了他红尘里最后的爱----雪子。  她是爱人 也是妻子   雪子,一个樱花般的洁静的女子,在涩涩绽放的年华里遇上了她命里的人。   或许她等了17年,他盼了她26载,从降生第一天起,他们便开始了这样的等待与相遇。   是天意。   那天,她象股轻风般从他的窗前一飘而过,他本能地用目光追寻着窗外的丽影,手中的画笔停在了空中,几分钟后冲出画室,他叫住她,她回首,朝他颔首地展颜一笑,明眸皓齿。   站在她眼前的是一个外貌俊朗的青年,有一副魁梧的身材,穿着藏青色的和服,腰间系一条黑纱的腰带,三七分的发型,一脸的详和。初次见面便有了七分亲切,象是久违。   他用日语夹着手势和她沟通,直言想邀请让她做他的裸体模特,她听后满脸羞涩但不置可否。彼此交流后,才知道她是房东的女儿。   几天后,她轻盈地来,笑容可掬地走进了他的画室,第一次在一个异性面前剔下衣衫,一件件,每件都象包裹她身体的一片花瓣,就那样片片飘落,一片片,最后,她象花心般呈现在他的眼前,冰肌玉骨,纤尘不染。她   不好意思地侧过身去,他示意她斜坐上那张半高的床,左手自然地支撑,右手随意的摆放,脸向后微侧,半回首。   他定格了她的美,她静坐着一动不动,任由他在一张纸上将她复制,他一笔笔勾勒、细绘,将她“锦绣”在一张纸上。他陶醉于这样的美,画得是屏声静气,没起丝毫的杂念。   慢慢,她成了他的专制模特,每次画毕,他会让她评价一番,然后,他会弹琴一曲借以庆贺。   渐渐,她有些心跳加速,脸会不自觉地微微泛红,她时常想着,这样一个奇男子,象是她在香烟袅袅里许来的爱情,他满身的才情令她不由自主地倾心,他家衰国败的愁苦让她有共同承担的愿望,他游子般的漂零更令她怜惜不已。情愫不由自主地暗生。她知道他在故国有妻有儿。   面对她晶莹剔透的美好,爱同样在他的心海潮涌一次又一次,没多久,他们顺势地两情相悦。   有6年形影相随,她把最美的情开在了爱情的盛年。  终于归国,她告别故士别却樱花,随了他漂洋过海,她打算这辈子能与他白头偕老,天天,月月,年年,期待能象在日本一样能承接他们最美的爱,她告诉他,有他在的地方,她就有家。   他先是把她安置在了上海,再北上天津执教并创办报刊。她远远地站在他的身后,默然地承受着异国的清冷与寂寞,就盼着每个假期,他能来。   后来,他南下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就职绘画及音乐老师,每周能与她相聚一次,她的笑容里尽是满足。   就这样相续了6年。   6年后他托朋友带给她信,说自己皈依归佛托朋友送她归国。她深知佛俗异途,情难相叙,只有黯然地独自起程。站在船头,她把眼泪滴成了海水。她面朝着他所在的方向深情地张望,她一步步踏着海浪退回故国。   几年后重返中国,她想弄清楚什么是爱,她不相信12年的情缘真会抵不过一个信仰。他们相约于西湖边上,两船缓慢地相向而行,是阴天。   她唤他:“叔同——”   他回她:“请叫我弘一。”   她强忍着满眶的泪,“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他轻描谈写地回应:“爱,就是慈悲。”   他没有抬眼看她,不敢与她对视,怕她炽热温情的双眸随时会溶化他不安的佛心,他甚至不敢久留,而她却始终在看着他,只想留住最后不多的记忆。   临别,他调转船头一桨一桨地向湖岸划去,一尺一尺地拉开距离,在她眼前渐行渐远。   她突然失控伤心地责问:“先生,你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没有回应。   再一次伤心欲绝。   12年的相濡以沫,她已依赖于他的呵护,她虽没赶上目睹他身着曲襟背心的翩翩风采,却在相识后用17岁的纤纤玉手替他整理过26岁时上身的洋装,赶上了清洗他32岁后的布衣布鞋,但从他39岁起将一袭袈裟披裹上身,他们彼此已无法走近,咫尺却天涯。   咫尺天涯啊——   就只能目送他远去,直至他来过的湖面又只剩湖水。   她曾是他的爱人,也是他的妻子,却是他留在尘缘里爱的绝笔。   他爱过很多女人,也被很多女人同时深爱,他深感于男女情爱他已再无所求,于是把自己活成了信仰,心便结实起来,结实到可以轻松地抽身离俗,把爱禅解为慈悲,将小爱升华到大爱。   他一生在爱。   晚年病重弥留之际,他告诉身边的妙莲法师,“你在为我助念时,看到我眼里流泪,这不是留恋人间,或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   他留给世人最后的绝笔是四个字------“悲欣交集”,不知道这错综交集的感悟里,有没有对前尘旧爱的一丝挂念。  真会没有吗?   那一段段鲜活的爱。   本文记述了弘一大师李叔同一生中与三个女性的情感纠葛,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李叔同的妻子是谁,也简单了解一下李叔同的日本妻子的事迹。同时,贴出李叔同油画《裸女》-疑似李叔同日本妻子雪子的照片。  李叔同十八岁时遵奉母命与俞氏(津门茶商之女)结婚(李叔同夫人俞氏卒年为1926年正月初三)。21岁那年,李叔同遇到了22岁的李苹香,双方交往了6年,也相知6年,他们并没有相约要白头偕老,他们珍惜着见面时的你侬我侬,积蓄着点点滴滴的重情蜜意。直至他母亲因病故世。母亲故去后,他感觉灵魂如游丝飞絮,飘荡无根,加之所追随的偶像蔡元培先生被当局揖拿,深感再不能在花丛征逐,于是决定远赴日本,临别,他赠她七绝四首,她同样以诗回赠,一样的洒脱与干脆。   推荐阅读:李叔同一生有什么成就?   佛学研究   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弘一大师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弘一大师入佛初期,除了阅读僧人必读的经典,其进修博览而广纳。何况,他原是个对任何事情,除非不做,做就要做得认真彻底的人。做了和尚,在佛学思想方面,自然也得做出自己的特色。对此,林子青概括说:“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他对晋唐诸译的华严经都有精深的研究。曾著有《华严集联三百》,可以窥见其用心之一斑。”弘一法师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其临终时曾要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身被不小心烧死,其善心可见一斑。   中国佛教律学,故译有四大律,即《十诵律》、《四分律》、《摹诃借祗律》、《五分律》。为弘扬律学,弘一大师穷研《四分律》,花了4年时间,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此书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弘扬佛法,合为精心撰述的两大名著。   艺术成就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中国僧俗两界闻名于世弘一法师,在近代文艺领域里无不涉足,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皆早具才名。而他在皈依佛门之后,一洗铅华,笃志苦行,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他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传奇的一生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里贡献了十三个第一,堪称卓越的文艺先驱,他爱国的抱负和义举更贯穿于一生。   戏曲艺术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春节演出的那扯《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后来,他还曾主演独幕剧《生相怜》、《画家与其妹》和改编自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话剧《黑奴吁天录》。李叔同的演出在社会上反响极大。李叔同的戏剧活动虽如星光一闪,却照亮了中国话剧发展的道路,开启了中国话剧的帷幕。特别是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艺术方面,更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   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他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他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被当时的中小学取为教材,他创作的歌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分三类。一是爱国歌曲,如《祖国歌》、《我的国》、《哀祖国》、《大中华》等;二是抒情歌曲,如《幽居》、《春游》、《早秋》、《西湖》、《送别》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钟》、《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调优美,歌词琅琅,易于上口,因此传布很广,影响极大。   绘画艺术
2023-07-20 18:30:401

别人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1.毛泽东: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2.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3.郑振铎: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4.郭沫若: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5.郭沫若说: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众取。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李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鲁迅是二重性的反革命的人物。6.老舍:看看鲁迅全集的日录,大概就没人政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还不是对普迅先生的恰好赞同。7.茅盾:要冒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拓展资料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023-07-20 18:31:0714

国粹京剧简介

国粹京剧: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形式,19世纪中期,孕育于民间,融合了中国南北方戏剧元素的京剧,在北京发展成熟,广泛流布于全国。京剧表达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戏剧,成为了世界上一枝独秀的中国艺术,保留了被广泛认可的国家文化遗产要素。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联合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所蕴藏和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能够为民族魂魄的振作、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价值观念的再造、民族文化的复兴提供营养和资源。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和谐的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更是北京这座城市对中华文明所做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京剧被列入非遗名录,说明他的文化价值与内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京剧唱腔优美,抑扬顿挫,角色众多,有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扩展资料: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粹京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京剧
2023-07-20 18:32:519

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1、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当皇帝,却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而普通的中国民众却仍然受到旧思想、旧道德的牢牢束缚。当时的中国国民的思想病根:皇权思想、奴性、愚昧无知、封建迷信等还十分严重。2、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已经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横眉冷对千夫指”鲁迅、一辈子都以“新青年”自居的陈独秀、谦逊温和,一生获有35个博士学位,有“中国自由主义之父”之称的胡适等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新的国家需要新的国民,新的国民需要新的思想。为改造国民思想,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举起了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他们一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二是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三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两者势不两立,直接导致了矛盾的激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线。
2023-07-20 18:33:544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98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由于这场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因此,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青年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开辟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新纪元。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1、基本原因:帝国主义(日、美)对中国加紧侵略、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列强对内掠夺人民、2、直接原因: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人民作了思想动员、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
2023-07-20 18:34:0312

五四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可以有些时事)

  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B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中国人民与封建军阀矛盾加剧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2.五四运动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D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李大创、陈独秀等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表现在 A  A.指导和推动五四运动的发展 B.站在五四运动最前列  C.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D.发动工人阶级参加  4.最早发起五四运动的高等学府是 A  A.北京大学B.南开大学 C.清华大学D.武汉大学  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的原因是:A  A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 中国政府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D 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6.下列口号中,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五四运动斗争性质的一条是 A  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废除二十一条"  C "还我青岛"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因素是 C  A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 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C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 孙中山开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8.下列叙述不适合五四运动的是 D  A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B 启导了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  C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D 运动挫败了日本占领中国的阴谋  9.五四运动的最伟大功绩在于 C  A 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职务  B启导广大人民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C 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D 释放了被捕学生  10.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有①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进步的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马克思主义战胜了其他非马克思主义 ④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D  A ①②③ 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1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B  A. 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一战的推动  B.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之间矛盾的加深  C. 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D.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12.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但其意义不应包括(A)  A.促使中国革命性质和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促使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发生变化  C,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D.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和不妥协性  13.“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 B )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天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 B )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A.1950年 B.1949年 C.1951年 D.1952年  15.“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是( B )。  A.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 B.新文化运动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民族意识的觉醒  16.“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中心是( B )。  A.上海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17.到“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段队伍达到( D )人左右。  A.10万 B.50万 C.100万 D.200万  18.1915年9月,陈独秀在( B )创办《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东京  19.1920年春,在中国最早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是(B )  A.周恩来 李大钊 B.陈独秀 李大钊  C.毛泽东 周恩来 D.毛泽东 陈独秀  20.“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中心是( A )  A.上海 B.北京 C.济南 D.天津  21.陈独秀在共产国际代表( C )的帮助下,经过酝酿于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A.越飞 B.鲍罗廷 C.威经斯基 D.李德  22.“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主力是(C )。  A.无产阶级 B.先进知识分子 C.青年学生 D.市民商人  23.“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方式是( B )。  A.罢市 B.罢课 C.罢工 D.罢市.罢课.罢工  24.“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A.阶级矛盾的加深 B.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25.“五四”运动的阶级基础是(B )  A.阶级矛盾的加深 B.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  C.民族意识的觉醒 D.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26.“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方式是( D)。  A.罢市 B.罢课 C.罢市、罢工 D.罢市、罢课、罢工  27.“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主力是( B )。  A.先进知识分子 B.无产阶级 C.青年学生 D.市民商人  28.“五四”运动后,( B )等在天津组织觉悟社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A.李大钊 B.周恩来 C.陈独秀 D.胡适  29.最早成立的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人是( B )。  A.周恩来 B.陈独秀 C.毛泽东 D.李大钊  29.“五四”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的是( B )。  A.无产阶级 B.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C.青年学生 D.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30.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是( C )。  A.香港海员罢工 B.“五卅”运动 C.“五四”运动 D.省港大罢工  31.在“五四”运动中,对运动的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是( A )。  A.无产阶级 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C.青年学生 D.上层小资产阶级  32.1920年,最早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是( B )。  A.觉悟社 B.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工读互助团 D.俄罗斯研究会  33.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B )。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34.新文化运动是( A )。  A.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 D.一次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  35.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①李大钊②陈独秀③鲁迅④胡适( D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36.新文化兴起的主要阵地是( C )。  A.《苏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每周评论》  37.新文化运动率先传播马克思主义,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是( B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8.在“五四”运动中,起先锋作用的力量是( C )。  A.无产阶级 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C.青年学生 D.上层小资产阶级  39.1919年6月10日,北京政府宣布免去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他们是①曹汝霖②章宗祥③徐世昌④段祺瑞⑤陆宗舆( C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③④  40.“五四”运动的主旋律是( B )。  A.团结奋斗精神 B.爱国主义精神 C.民族解放精神 D.集体主义精神  41.“五四”运动的第一个胜利是( A )①三个卖国贼的免职②国务总理的辞职③释放学生④工人阶级罢工声援。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42.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的标志是李大钊1918年发表的①《青春》②《法俄革命之比较观》③《庶民的胜利》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⑤《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43.从“五四”运动到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的主要论战有①问题与主义之争②社会改良与社会革命之争③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④新的革命方法⑤新的革命前途(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44.“五国”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是:①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②拒绝巴黎和约签字③结束北洋军阀统治④要求民主和自由⑤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B )。  A.①②③ B.②⑤ C.④⑤ D.②③④  45.1919年5月3日晚,北大学生谢绍敏听到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后,当场将中指咬破,扯断衣襟,血书四字( B )。  A.驱除鞑虏 B.还我青岛 C.自由和平 D.惩罚国贼  46.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被北洋政府警察厅捕去( B )名学生。  A.20多 B.30多 C.40多 D.50多  47.“五四”运动的国内背景①阶级矛盾的加深②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④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 B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8.五月四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汇文大学等校学生( B )多人,冲破教育部代表和军警官吏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  A.2000 B.3000 C.4000 D.5000  49.五月八日,北京大学校长( C )在军阀政府威逼下辞职离京。  A.胡适 B.傅增湘 C.蔡元培  50.“五四”运动的第一阶段为( A )。  A.5月4日—6月3日 B.5月4日—6月5日 C.5月4日—6月7日  51.“五四”运动的第二阶段为( A )。  A. 6月3日—7月初 B.6月5日—7月初 C.6月7日—7月初  52.“五四”精神为( B )。  A.团结 进步 民主 科学 B.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C.自由 进步 爱国 科学 D.自由 民主 爱国 科学  53.巴黎和会是在( B )五个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下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  A.英、德、美、日、意 B.英、法、美、日、意 C.英、美、日、法、德  54.“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提出的中心口号是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拒绝和约签字”③“取消二十一条”④“诛卖国贼”( A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5.下列哪些人参加了中共一大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陈公博④李达⑤张国焘(C )。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⑤ D. ①②⑤  56.“五四”运动后,①上海②北京③法国巴黎④日本东京⑤长沙( D )等地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7.“五四”运动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出现,其中有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②俄罗斯研究会③觉悟社④工读互助团( C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8.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一批专门供工人阅读的刊物有①《劳动音》②《劳动界》③《劳动者》④《劳动与妇女》( A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9.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胜利成果是( C )。  A.北洋军阀释放被捕学生 B.撤销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0.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发表著名演讲( B )。  A.《“五四”运动》 B.《青年运动的方向》 C.《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61.1919年1月,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巴黎和会,出席的有①陆征祥②顾维钧③陆宗舆④王正廷⑤曹汝霖( B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6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句话是( B )总结的。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大钊 D.周恩来  63.关于将德国在山东掠夺的权利全部让予日本,最后是由①英国②美国③法国④日本⑤意大利( A )决定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64.将德国在山东掠夺的权利全部让予日本这一决定写进了( C )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中华民国约法》 C.《凡尔赛和约》 D.《临时约法》  65.1919年5月7日,上海60多个团体( B )人举行国民大会,并游行示威。  A.10000 B.20000 C.30000 D.40000  66.1919年5月11日( C )学生联系会成立。  A.天津 B.广州 C.上海 D.南京  67.1919年( C )北京政府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释放被捕学生,企图熄灭群众的怒火。  A.5月5日 B.5月6日 C.5月7日 D.5月8日  68.1919年( B )上海各学校全体停课一天,各界开始抵制日货。  A.5月8日 B.5月9日 C.5月10日 D.5月11日  69.北京政府仍不肯接受学生的爱国要求,到1919年( C )北京学生再次全面罢课。  A.5月17日 B.5月18日 C.5月19日 D.5月20日  70.北京学生再次全体罢课后,学生们组织( C ),开展讲演活动。  A.“救国十人团” B.学生联合会 C.护鲁义勇队  71.北京学生再次全体罢课后,同时,开展了抵制日货活动,出版了( A )等刊物,扩大爱国宣传。  A.《五七日刊》 B.《民报》 C.《每周评论》 D.《劳动者》  72.“五四”运动爆发后,各界知识分子纷纷参加到运动中来,全国报界联合会要求“严惩四凶”①曹汝霖②陆宗舆③章宗祥④徐世昌⑤徐树铮( A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73.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举行大规模的罢工,目的是①“唤醒国民”②“为国家之大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救释放”③“对于卖国贼表示愤怒”④“格政府之心,救灭亡之祸”( D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4.自1919年6月5日到6月11日,上海罢工的工厂企业有50多个,工人( B )万人。  A.五、六 B.六、七 C.七、八  75.1919年6月5日,上海各业大小商店、影院、饭店、银行等都停止营业。许多商店门前贴着①“商学一致”②“挽救学生”③“罢市救国”④“不除国贼不开门”( D )等标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6.上海三罢斗争开始后,在学联推动下,于1919年6月6日成立了上海  ( B ),作为各界的联络机构。  A.全国学生联合总会 B.上海各界联合会 C.全国学联筹备处  77上海学生的斗争,推动了全国的罢课进一步发展,“六三”以后,①镇江②南昌③南通④南京⑤九江⑥徐州等地( D )学生也陆续罢课。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78.从上海开始的三罢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 C )个省的一百五十多个城市。  A.20 B.21 C.22 D.23  79.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1919年6月10日,国务总理( B )辞职。  A.徐世昌 B.钱能训 C.段芝贵 D.王怀庆  80.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1919年6月11日总统( A )也提出了辞职。  A.徐世昌 B.钱能训 C.段芝贵 D.王怀庆  81.1919年6月12日,上海和各地商人先后开市,工人也陆续复工,此后,运动的目标便集中到( A )。  A.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废除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82.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华侨工人和留法学生包围了中国代表住所。不准他们前往签字。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中国代表被迫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至此,“五四”运动爱国的( A )目标实现了。  A.直接斗争 B.政治斗争 C.阶级斗争  83.“五四”爱国运动在取得拒签和约的胜利之后,继续向前发展。1919年  ( B )上海成立了全国各界联合会。反帝斗争与反军阀斗争结合在一起,一浪接着一浪。  A.11月9日 B.11月10日 C.11月11日 D.11月12日  84.“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8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 )。  A.革命的领导阶级 B.革命的性质 C.革命的任务 D.革命的发展前途  86.下列各项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A )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斗争目标反帝反封建  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D.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一部分  87.“五四”爱国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D )。  A.“五四”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C.“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  88.“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 A )的准备。  A.思想上和干部上 B.思想上和政治上 C.理论上和思想上  89.“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 C )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A.无产阶级民主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90.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伟大,认识到( A )。  A.和工农结合的必要 B.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 C.宣传反帝反封建的必要  91.“五四”运动后,全国出现了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其中包括①《新青年》②《每周评论》③《湘江评论》④《青年》⑤《民报》( C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92.“五四”运动的最主要的贡献在于( D )。  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促使中国人民新的觉悟  C.促使北洋军阀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D.迫使北洋军阀政府在和约上拒绝签字  93.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主要是( D )。  A.先进阶级政党的领导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特点  累死了,整了俩小时。
2023-07-20 18:34:403

中国造句简单点

中国造句简单点如下:1、中国是一个历史文明古国。2、美丽的中国富强的中国繁荣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强大的中国。3、从某个角度来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大于美国。4、国家真美丽,我爱我的国5、组词:中国,中学,中间,当中,正中。6、我们中国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7、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都是经过拼搏和奋斗,才取得成功。8、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引向了光明的道路。9、中国的水墨画享誉古今中外。10、长江象征着质朴的中国人民,长江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我赞美长江!11、我为是中国人感到骄傲。12、我们中国越来越强大。13、我的父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他一米七八的中等身材,一头粗而硬的寸板短发,额头上刻着几道抬头纹。14、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15、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国家。中国从来都没有侵略过任何一个国家,所以中国是一个和平的国家。至今为止中国还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23-07-20 18:34:572

中国启蒙分几个阶段

2023-07-20 18:3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