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浅谈奥巴马执政后的中美贸易摩擦 (本科毕业论文)

2023-08-01 14:03:54
再也不做站长了

奥巴马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上台,此时美国新政府的行动远未明了,但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当下形势和观察奥巴马此前的言论,谈谈美国新政府或将如何看待中国,中美关系会走向何方?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许多人都关心在新政府领导下未来中美关系会向哪方面发展?中美关系是否会重复前几届政府的老路,也就是有一套先紧张,后缓和,最后合作的形式呢?美国新领导人总喜欢拿中国说事,以动员国内舆论。中国不是被形容成战略竞争者,就是被当作对其的某种威胁。克林顿当选与小布什当选后,中美关系都曾有过一段紧张的日子,但后来又都回归了正常的合作,甚至在这两任总统的执政后期,美国官员都喜欢自诩说,中美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国之所以能成为美国领导人的“靶子”,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快,整体规模又很大,美国担心中国会对其霸权形成挑战,而美国一些战略家和评论家对冷战后美国一超独霸的地位显然很在意。从某种角度来看,有几个理由使人相信奥巴马政府不会走老路。首先,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债主,手里掌握的美国国债有5850多亿美元。陷入经济危机的美国需要中国的帮助,应该不会在最困难的时候与债主关系弄僵。其次,美国关心的地区热点问题都需要中国的合作。朝核问题正是在中国的积极努力下,才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逐渐取得了进展。此外,布什政府给奥巴马留下了一堆问题:美国在伊拉克与阿富汗都未实现“和平”;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纠缠不下;在格鲁吉亚与乌克兰问题上与俄罗斯陷入了某种冷战以来最大的对峙……u2002美国新政府上台后,首先要对付这些遗留问题,还有心思与能力把中国当作靶子吗?然而,我们也要对美国新政府留一个心眼,因为还有一些因素可能使中美关系恶化。比如说,在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外界对中国的期待极大,西方的某些评论在问“中国能拯救世界吗?”如果美国对中国这么高的期待落空,也有可能因为失望而“报复”中国,使中美关系恶化。其实,美国对中国的期待在三个方面可能落空:一、对于外部冲击,中国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因此,政府才出台了大量公共投入的政策,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这些措施都是针对中国内部市场的,消耗的主要是中国市场上的产品,无法对美国产生什么影响。二、中国虽然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但大多都是以债券的形式存在的。中国只要不抛售美国国库券,就是对美国的支持。中国虽然还在继续购买美国的国库券,但数量终究有限。美国无法指望中国能拿出大量的现金来购买美国的债券,以支持美国的市场。三、中美贸易结构不容易改变,中国顺差有可能在困难时期反而不减反增。在美欧等地区的经济先后陷入衰退后,需求大降,中国许多出口加工型企业陷入了困境。但即使如此,中国的国际贸易仍在增长,而且出口盈余还在增加。这是因为,由于发达国家的衰退引起需求减少,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及原材料的商品期货价格暴跌,中国的进口值因而下降。而由于中国的出口制成品和机电产品价廉物美,危机时更显出了价格优势,仍然成为发达国家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在这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外贸盈余令人羡慕,又令人嫉恨。从奥巴马竞选时的一些言辞来看,他对中美之间的贸易还是有疑问的。他跟着一些人老调重弹地要求人民币升值,似乎中国的贸易出口优势只是个汇率的问题。虽然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继续高声大喊这种偏见的人已经不太多了。但如果美国舆论对中国的一些期待落空,不能排除奥巴马政府在汇率问题上继续向中国发难的可能性。另外,美国政府对出口中国的技术产品大加限制也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如果要想平衡贸易,美国政府解除这些技术控制会起很大作用,因为高技术产品往往附加值高,价格亦高。但经济危机凸显出美国的衰败,这使美国的战略家们对出口技术产品更加敏感,担心中国得到了美国的高技术产品后,会更加迅速地赶上它。因此可以判断,上述基本因素变不了,奥巴马上台后中美之间为了平衡贸易摩擦也少不了。但许多年来,中美经济关系已经到了一种互相依赖的地步,中国出口为美国提供了廉价消费品,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库券给美国政府融资提供了廉价资本。而且出口美国市场的产品不少还是发达国家的公司在中国生产的。因此,无论奥巴马政府如何看待中国,它的对华政策同样离不开这些基本因素。

近期,美国次贷危机受到全球关注,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已经显现。从目前情势看,次贷危机仍在进一步发展、蔓延,它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鉴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尤其是美国占据作为中国出口近20%的现实,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预期,贸易政策,市场多元化,汇率传导,价格传导

近期,美国次贷危机受到全球关注,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的最新数据,2008年1-6月中国出口金额6663.6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7%,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5.68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对美出口金额1167.90亿美元,同比增长8.88%,比上年同期回落近9个百分点。可见,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已经显现。从目前情势看,次贷危机仍在进一步发展、蔓延,它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鉴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尤其是美国占据作为中国出口近20%的现实,为此,本文重点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最新发展及特点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最新发展

次贷危机持续已经近两年,但至今仍在继续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力还贷或放弃还贷的数量仍在增加。2008年6月,美国国内抵押品赎回权丧失案数量达25.2万件,比去年同期上升53%,平均每502户居民就有一户房产被收回。二是中小银行破产倒闭仍在持续。2007年,有3家美国中小型银行受累于次贷危机而被迫倒闭,而2008年1-7月,美国就有7家银行破产。在美国大约8500家银行中,2008年第一季度有90家银行出现在“有问题机构”名单上。三是美国负资产家庭继续增多。不仅银行业面临危机,随着房价的持续走低,许多家庭进入负资产状态,这种负资产危机直接侵蚀到银行业的优级贷款。类似的问题同样存在于信用卡领域,美国最大存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发布的2008年第二财季报告就显示,该行信用卡部门出现了1.75亿美元的亏损。四是两家最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危机。为避免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2008年7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一项救市议案。议案批准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向陷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的房主提供总额3000亿美元转按揭贷款担保。议案还授权美国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两机构股票,以及购买两家抵押贷款,以避免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房贷机构破产。

从历史经验看,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一般经历3-4年的调整期。本次危机持续的时间取决于房地产市场调整时间的长短、美联储2008年至2010年间的货币政策,以及美国是否能够在危机过后形成强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鉴于美国经济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无论如何都应该密切关注次贷危机的最新发展,以及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特点

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拉美金融危机不同,当前的次贷危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影响具有世界性。它在美国爆发,并且通过各类新的金融衍生工具迅速影响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决定了此次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将超过发生在东亚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二是危机传导更加复杂。次贷危机起始于信贷危机,由于高度证券化,进一步导致金融危机,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进一步升级为经济危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资本市场都是传导金融危机的重要形式。三是表现形式相对温和。和其他金融危机不同,美国次贷危机并没有表现出剧烈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它更多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四是发生时期正处于美国和世界经济调整和动荡阶段。2006年美国和世界经济达到周期性波峰后,2007年以来世界经济开始出现较大动荡,美元持续贬值、国际石油等原材料和粮食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而次贷危机的发生,则加速了美国和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和衰退周期的历史进程。

二、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出口的传导机制

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有两种影响途径:一是直接影响,即次级债危机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影响。二是间接影响,即美国次贷危机可能会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中国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增长。无论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传导途径。

(一)需求传导

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使得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减少。次贷危机还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从而减少当前消费。美国消费支出占到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国国内消费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消费者支出约为1万亿美元。短期内,中国国内需求的增加无法弥补美国经济对华进口需求的减少。因此,美国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及消费者信心是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这是美国经济对中国出口的直接影响,如果考虑到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会进一步下降。

(二)汇率传导

与东南亚和拉美金融危机不同,次贷危机并没有导致美元爆跌,但却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并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为应对次贷危机,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但这与中国国内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了矛盾,即美元利率不断降低,人民币利率不断提高,使得人民币利率大大高于美元利率,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从而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进一步降低,对美出口形成挑战。对于目前的产业和贸易结构而言,价格优势仍然是形成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的侵蚀始终是一大威胁。

(三)价格传导

鉴于美元的国际地位,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多以美元定价,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加速,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输入型通膨使得2007年中国CPI指数上涨达4.8%,是1997年以来中国物价上涨最高的一年,2008年前6个月CPI上涨均在7%左右。食品和住房价格上涨会进一步蔓延到其他制造业领域,如家电、纺织服装等行业,而这些行业与出口高度关联。因此,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出口制造业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削弱我国出口产业的竞争力。

(四)贸易政策传导

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担忧,企业销售下降、利润下降、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2008年1-2月减少的工作岗位共计15.2万个,远高于之前8.5万个的预期,失业率从4.8%激增至5.1%,创下自2005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以中美巨额贸易顺差为由,压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浪潮还未消去的同时,美国次贷危机又必然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前者主要由美国政府主导,以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为主要手段,而后者将以美国企业为主导,将利用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保护国内市场。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对华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绿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会更加频繁出现。

三、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未来趋势判断

最近一年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分析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十分复杂。但理论分析和大多数专家判断,美国次贷危机必然会对中国出口产生持续的较大负面影响。为此,本文通过2008年1-6月的最新数据,对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做简要分析,并进一步对这一影响的未来趋势做初步判断。

(一)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1、对美出口金额大幅下降

2008年1-6月,中国对美出口金额比上年同期增长8.88%,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2007年同期对美出口增长速度。但从出口数量看,2008年1-6月比去年同期增长16.62%,远远高于全国8.84%的水平。可见,2008前半年,我国对美出口数量的增长大大高于出口金额的增长,这可从次贷危机发生后,尤其是美元大幅贬值,使得美国国民财富收缩,增加了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而减少了对高档次的耐用品和奢侈品的需求,使得中国对美在价值较低的生活必需品方面的出口增长较快,而价值较高的耐用品和奢侈品的出口增长动力不足。

2、全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

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长开始减速,2008年1-6月延续了这种趋势。从出口金额看,2008年1-6月比上年同期增长21.87%,虽然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但仍与2007年全年20.39%的增长速度持平。随着这种趋势的进一步发展,预计中国2008年的出口增长速度将回落到15%-20%的水平。从出口数量看,2008年1-6月,中国比上年同期增长8.44%,也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长速度。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的原因很多,次贷危机产生的综合效应,导致外部市场需求不足,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3、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增长仍然强劲

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市场,相反,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出口增长仍然十分强劲。2008年1-6月,中国对拉美、非洲出口金额增长都在40%以上,远远高于对欧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额增长速度。但对大洋洲的出口增长也保持了30%的较高速度,而对亚洲的出口增长21.12%,与全国出口总体增长速度持平。

从出口数量的增长看,除北美地区以外,中国对其他各大区域的出口数量增长都低于出口金额的增长,表明我国出口产品的单位价值在增加,这种发展趋势符合我国国内贸易政策调整的预期,即加快外贸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与效益,这有利于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但对美国的出口数量增长却超过了出口金额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国民财富下降,使得对中国低价值产品的生活必需品消费相对增多所致。

(二)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出口的未来趋势判断

虽然影响中国出口的因素很多,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政策和环境变化的因素,但在对其他地区出口增速回落并不明显,甚至仍然强劲的情况下,对美国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表明次贷危机的确对中国出口构成了较大影响。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与国内政策调整和环境变化产生“叠加效应”后,中国出口未来增长前景令人担忧。另外,随着次贷危机进一步发展与扩散,中国对欧洲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较为明显,而对欧盟和大洋洲(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出口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却出现了强劲增长态势。但未来如果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扩散,导致其他地区经济和金融动荡,将会对中国整体出口增长构成严峻挑战。

四、应对次贷危机的策略建议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在不断发展,必须密切关注最新进展,充分认识此次危机对我国经济贸易影响的严重性,结合国内经济贸易发展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将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议之一:利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防止次贷危机向中国过度传导

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而不断调低利率,美元汇率持续贬值,已经影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和贸易的稳定发展。为此,必须加强世界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世界经济大国要担负起稳定世界经济的责任,构建世界或区域性的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的合作机制。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政策应充分考虑世界经济的承受能力,加强与欧盟、日本经济政策协作,防止危机进一步扩大或恶化。对中国来说,可考虑充分利用中美高层对话机制,将次贷危机作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重要议题,就利率、汇率政策、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敦促美国肩负起稳定世界经济和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责任。

(二)建议之二: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自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到2008年7月25日,人民币累计对美元升值达18%。这很大原因在于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贬值,使得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美元的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给中国企业的出口带来了压力,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无法消化汇率的升值幅度,加之原材料价格及人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国内信贷紧缩等因素,使得中国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发展,美国经济将继续走弱,从近期看,美元贬值还将持续。然而,从目前的情势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大大超过了生产率的提高,而且与其他国内政策叠加后,出口企业已经很难承受。为此,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

(三)建议之三:高度重视美方激进的贸易保护行为,有效化解中美贸易摩擦,防止次贷危机的贸易政策传导

次贷危机引发的综合效应使得经济增长下滑、国内消费不振,企业投资减少、利润下降,这必然会反映到美国的贸易政策上,即美国的贸易政策会在利益集团的游说下趋紧,甚至出现比较激进的贸易保护行为,对此,中国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2007年,美国对中美贸易采取了很多行动,开征中国铜版纸反补贴税,将知识产权保护争议提交WTO,以及美国国议员提交逼迫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否则就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提案等等。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加之国外出口商的竞争,美国企业的经营将更加困难,这很有可能会激起一股新的贸易保护浪潮,以转嫁国内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可以预见,美国未来的贸易壁垒会更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使用,中美贸易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措施,务实、有效化解中美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如有必要,还可联合其他相关国家,在WTO框架下联合抵制美国可能出现的通过贸易保护向国家社会转嫁危机的做法。

(四)建议之四:深化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市场,转换美国市场的进口需求

中国出口高度依赖美、欧的风险早已存在,当前的次贷危机使这一风险变为了现实,这使我国加大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力度显得尤为紧迫。从目前来看,中国对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速加快,这是我国过去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成果,也增强了进一步开拓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信心。结合十七大提出的自由贸易战略,我们认为,当前加大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是开拓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市场,拓展出口市场渠道的重要手段。2008年前半年的数据也显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下降,很大程度上被其他市场消化了,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弥补了对美国出口的下降。目前,中国正在同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贸区,这些自由贸易区涵盖了中国外贸总额的1/4。相信随着我国自由贸易区网络的逐步形成,将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

(五)建议之五:加强内外经济和贸易政策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提高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应对外部危机的能力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经济结构以及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宏观经济调控难度也在加大。宏观经济中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制约,如何选择和搭配各种经济和贸易调控手段和政策工具,就成为了开放宏观经济条件下的一门难以把握的艺术。从化解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来看,短期内,要综合考虑外贸政策(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等)与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资源价格、劳工和环境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增强协调性,使国内改革与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出口产业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如货币政策在对投机性大的房地产行业继续从紧的同时,可以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有助于稳定物价、扩大就业和技术进步的农业和相关制造业实行区别性灵活政策。还可考虑将出口退税政策回归到“出口货物零税率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度设计中,将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的主要任务由国内的资源价格、劳工和环境政策来承担。另外,从长期来看,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把外部的压力转换成出口产品升级的动力,以及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减少对外部市场依赖,这应是化解外部危机对我国经济贸易影响的根本途径。

美国无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现实,多年来始终援引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案》第1316条规定,即“在行政当局做出取消的决定之前,已确定的任何一个外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结论仍保持有效”以及调查中“行政当局的任何决议都是不容司法审议的”。由于美国歧视性地坚持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和产品的利益。截止2001年9月,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已达87起,影响中国数十亿美元的对美出口。

由于中国加入WTO后15年内外国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可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标准,美国更视之为防止中国出口激增的有效武器,必将充分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反补贴将是影响今后中美贸易的新因素。根据美国反补贴税法,对运往美国的任何产品的生产、制造或出口提供补贴者,要另外征收相当于补贴额的关税,但仅限于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美国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过去未对中国采用反补贴手段。一旦我国摘掉了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帽子,反补贴问题会接踵而来,对此,我应提早有所准备。

事实上,为防止中国因加入WTO而对美出口激增,美国现已开始考虑修改反倾销、反补贴的有关规定。美中安全审议委员会的报告建议,今后商务部在决定任非市场经济国家达到市场经济程度身份时需获得国会的批准,并建议修改美国反补贴法,将范围扩大到非市场经济国家,即为保护美国产业免受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品不公平竞争时也同样适用。

美国加强了对华出口管制的力度

长期以来美国在执行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政策时试图在获取市场、提高竞争力和国家安全上取得平衡。为同欧盟、日本等国竞争美国不得不放宽了一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总体上仍维持冷战思维,深恐中国经济、军事强大对其构成威胁。2001年,美批准对华出口许可证990个,涉及金额2.27亿美元,占美批准出口总金额的2.8%,因此美对华高技术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比重是很小的。自从2001年8月授权实施出口管制的美国《出口管理法》到期后,美国一直通过紧急授权维持出口管制制度的效力。2002年1月,在美中安全审议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许多政界要员和学者都表示应通过对华管制,使中国的科技和经济水平与美保持50年的距离。目前,美国政府已敦促国会通过新的《出口管理法》,以对国家实施更为有效的出口管制方式,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总体上今后美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的力度,尤其是软件和高技术设备,并重点加强对我国核技术及导弹技术的监控等。

环保和劳工标准压力越来越大

环保和劳工标准是美国面向21世纪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2000年美国已通过了《对贸易协定进行环保审议的指导原则》,对今后签署每一个贸易协定时就是否符合环保要求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今年8月1日,美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02年贸易法》,其核心内容之一是授予总统对外签订贸易协定的贸易促进授权(TPA)。目前美国与约旦签订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已纳入了劳工与环保标准内容,今后美国可能以此为范本压贸易伙伴就范。对中国而言,最大的影响主要来自美国的环保和劳工标准问题压力,同时随着国会加强干预政府贸易协定签署的权利,国会在对华贸易问题上将施加更大的影响。

来投吧

近期,美国次贷危机受到全球关注,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的最新数据,2008年1-6月中国出口金额6663.6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7%,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5.68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对美出口金额1167.90亿美元,同比增长8.88%,比上年同期回落近9个百分点。可见,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已经显现。从目前情势看,次贷危机仍在进一步发展、蔓延,它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鉴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尤其是美国占据作为中国出口近20%的现实,为此,本文重点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最新发展及特点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最新发展

次贷危机持续已经近两年,但至今仍在继续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力还贷或放弃还贷的数量仍在增加。2008年6月,美国国内抵押品赎回权丧失案数量达25.2万件,比去年同期上升53%,平均每502户居民就有一户房产被收回。二是中小银行破产倒闭仍在持续。2007年,有3家美国中小型银行受累于次贷危机而被迫倒闭,而2008年1-7月,美国就有7家银行破产。在美国大约8500家银行中,2008年第一季度有90家银行出现在“有问题机构”名单上。三是美国负资产家庭继续增多。不仅银行业面临危机,随着房价的持续走低,许多家庭进入负资产状态,这种负资产危机直接侵蚀到银行业的优级贷款。类似的问题同样存在于信用卡领域,美国最大存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发布的2008年第二财季报告就显示,该行信用卡部门出现了1.75亿美元的亏损。四是两家最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危机。为避免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2008年7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一项救市议案。议案批准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向陷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的房主提供总额3000亿美元转按揭贷款担保。议案还授权美国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两机构股票,以及购买两家抵押贷款,以避免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房贷机构破产。

从历史经验看,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一般经历3-4年的调整期。本次危机持续的时间取决于房地产市场调整时间的长短、美联储2008年至2010年间的货币政策,以及美国是否能够在危机过后形成强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鉴于美国经济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无论如何都应该密切关注次贷危机的最新发展,以及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特点

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拉美金融危机不同,当前的次贷危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影响具有世界性。它在美国爆发,并且通过各类新的金融衍生工具迅速影响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决定了此次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将超过发生在东亚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二是危机传导更加复杂。次贷危机起始于信贷危机,由于高度证券化,进一步导致金融危机,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进一步升级为经济危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资本市场都是传导金融危机的重要形式。三是表现形式相对温和。和其他金融危机不同,美国次贷危机并没有表现出剧烈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它更多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四是发生时期正处于美国和世界经济调整和动荡阶段。2006年美国和世界经济达到周期性波峰后,2007年以来世界经济开始出现较大动荡,美元持续贬值、国际石油等原材料和粮食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而次贷危机的发生,则加速了美国和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和衰退周期的历史进程。

肖振

建议你去看看郎咸平的博客

看国内的资料

看不到问题的实质

相关推荐

稀土永磁基金有哪些

稀土永磁只是一个概念,并不是一只股票或一只基金的名称,所以不存在什么稀土永磁ETF代码。不过与稀土永磁相关的基金有:民生加银稳健成长混合(基金代码:690004)、前海开源事件驱动混合A(基金代码:000423)、诺安中小盘精选混合(基金代码:320011)、民生加银精选混合(基金代码:690003)、民生加银内需增长混合(基金代码:690005)等。稀土永磁材料,即永磁材料中含有作为合金元素的稀土金属。稀土永磁材料是现在已知的综合性能最高的一种永磁材料,已成为电子技术通讯中的重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不仅应用计算机、汽车、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石油化工、医疗保健、航空航天等行业中的各种微特电机,以及核磁共振设备、电器件、磁分离设备、磁力机械、磁疗器械等需产生强间隙磁场的元器件中,而且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变频家电、节能电梯、节能石油抽油机等新兴领域对高端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应用市场空间巨大。基金广义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我们现在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分为很多种,比如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等,不同基金它的投资对象不同,所承担的风险也不相同。基金产品有五个风险等级,风险由低到高位次为:谨慎型产品(R1)、稳健型产品(R2)、平衡型产品(R3)、进取型产品(R4)、激进型产品(R5)。
2023-07-31 22:34:091

怎么才能促进内需?

节后多地出台新一轮促消费举措发放消费券、打造新消费场景、因地制宜举办特色主题活动、扶持电商产业、取消消费限制性条款……近日,多地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的新举措,着力延续春节势头,恢复和扩大消费。“不敢消费、不愿消费、不便消费”是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痛点。对此,多地出台的促消费新举措是与惠民生相结合。甘肃提出推进兰州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打造“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等;山东提出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活动,对新认定的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市、区),省级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并对排名前列、实效突出、创新示范作用显著的再给予20%—40%的示范引领奖励。此外,各地还依托自身资源特色、文化底蕴,打造新消费场景、创办消费主题活动来激发消费热情,吸引四方来客。湖南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支持长沙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其他市州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山东发挥文旅资源优势,提出办好“畅游齐鲁乐享山东”主题旅游年,开展青岛国际啤酒节、泰山国际登山节、孔子文化节等品牌活动。稳住消费“大头” 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汽车、家电、餐饮、家居被称为消费领域的“四大金刚”,这四大类占社零总额1/4左右。其中,汽车消费居“四大金刚”之首,在社零总额中约占10%比例。在遭受疫情等超预期冲击的2022年,汽车消费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22年我国全年新车销量2686.4万辆,增长2.1%,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今年稳汽车仍然是稳消费的“大头”,已有多地发文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山西省商务厅等17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的通知》,支持鼓励各市继续出台或延续新车购买补贴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市加大补贴力度,开展汽车以旧换新、报废更新,挖掘汽车消费潜力。河南省商务厅等18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的通知,提出破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地方保护、繁荣二手车市场等。展望未来:消费向好势头将在节后继续保持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2023年,随着防疫措施持续优化以及疫情形势快速过峰,分析人士认为,春节期间消费向好的积极态势将在节后继续保持。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中国网财经表示,春节期间消费的强劲表现超预期,充分展现出我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活力。当前,疫情对经济前景造成的不确定性大幅下降,消费信心增强;同时,此前推出的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和接续措施,稳定了就业和经济大盘,为后续消费恢复提供坚实基础。“消费复苏的总体趋势,确定且可持续。”
2023-07-31 22:34:181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实施积极财政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为企业减负1200亿元  国务院5日召开的常务会议再出刺激经济的十项重磅措施。会议确定的一系列投资安排,初步匡算将在2010年底之前需投资约4万亿元。这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直接刺激作用。  “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是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求。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此前10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  对于上述十项措施,法国巴黎银行亚洲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这说明中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经济下行的风险,希望通过拉动内需来稳定经济增速。同时,这也是中国政府已经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而现在的政策只是初步的,应还有后续政策出来。   资深投资策略分析师梁福涛博士认为,由于总体支出增加,明年国债供给的规模也会增加。对基础设施和消费的财政支出,有利于扩大内需。然而其作用有多大,取决于这些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或者效用有多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以及财政支出重点在于基础设施等,其对经济增长贡献及业绩的贡献,可能比上一个周期会有下降。至于信贷放松的影响,其效果可能因为银行惜贷而打折。  财政支出能够多大规模地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渣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与十年前相比,目前的财政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要减弱。十年前,财政资金和带动的社会资金的投资比例是1:2,而渣打银行最近一份报告估计,考虑到投资回报和风险的不同,目前财政资金和带动的社会资金投资比例预计是1:1。  但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认为,投资具备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作用应该较大。他并表示,去年政府投资在全部投资中大概占20%左右,所以实际上这4万亿元的投资,财政只要安排8000亿~1万亿元即可。而且这些投资是分为两个年度进行的,所以应该不会对财政预算平衡形成太大压力。  关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的问题,刘桓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企业生产不足,而是产能过剩,企业缺少订单。政府投资可以给企业带来订单,今年底的投资拉动效应,会在明年显示出来。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昨日表示,估计市场会对此次措施出台作出积极反应。预计更多的投资细节将在未来几个星期由各个部门陆续公布。
2023-07-31 22:34:441

国务院:支持老旧小区改造规模化实施运营主体采取市场化方式

7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2020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意见》要求,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可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3类,各地因地制宜确定改造内容清单、标准。科学编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和年度改造计划。此外,养老、卫生、托育等有关方面涉及城镇老旧小区的各类设施增设或改造计划,以及专业经营单位的相关管线改造计划,应主动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计划有效对接,同步推进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条块协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专门工作机制。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协商,主动了解居民诉求,促进居民形成共识。明确项目实施主体,推进项目有序实施,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意见》要求,建立改造资金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积极推动居民出资参与改造,可通过直接出资、使用(补建、续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让渡小区公共收益等方式落实。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给予资金补助。支持各地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筹措改造资金。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模化实施运营主体采取市场化方式,运用公司信用类债券、项目收益票据等进行债券融资,但不得承担政府融资职能,杜绝新增地方隐性债务。商业银行依法合规对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通过政府采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各类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各类需改造设施的设计、改造、运营。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意见》要求,精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审批事项和环节,构建快速审批流程,积极推行网上审批,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完善适应改造需要的标准体系。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加强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共建共享。加强既有用地集约混合利用。《意见》强调,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负总责,要加强统筹指导,落实市、县人民政府责任,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做好宣传引导,形成社会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2023-07-31 22:34:521

民生网上转账每天多少?

手机银行转账限额:通过手机银行进行转账时,同一客户号下单笔单日最高为500万元(含)。单日转账金额5万(含)以内需短信验证码+交易密码认证;单日转账金额5万以上-20万需校验“短信验证码+交易密码+私密问题”或动态令牌+交易密码;单日转账金额20万以上-500万需验证动态令牌+交易密码,若没有动态令牌,则系统会报错,可本人持民生卡和有效身份证件以及手机到全国任一柜台办理。注: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本行同名转账不占用转账限额。
2023-07-31 22:35:001

中国面对金融危机出台了哪些刺激经济的措施

●实施积极财政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为企业减负1200亿元  国务院5日召开的常务会议再出刺激经济的十项重磅措施。会议确定的一系列投资安排,初步匡算将在2010年底之前需投资约4万亿元。这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直接刺激作用。  “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是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求。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此前10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  对于上述十项措施,法国巴黎银行亚洲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这说明中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经济下行的风险,希望通过拉动内需来稳定经济增速。同时,这也是中国政府已经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而现在的政策只是初步的,应还有后续政策出来。   资深投资策略分析师梁福涛博士认为,由于总体支出增加,明年国债供给的规模也会增加。对基础设施和消费的财政支出,有利于扩大内需。然而其作用有多大,取决于这些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或者效用有多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以及财政支出重点在于基础设施等,其对经济增长贡献及业绩的贡献,可能比上一个周期会有下降。至于信贷放松的影响,其效果可能因为银行惜贷而打折。  财政支出能够多大规模地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渣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与十年前相比,目前的财政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要减弱。十年前,财政资金和带动的社会资金的投资比例是1:2,而渣打银行最近一份报告估计,考虑到投资回报和风险的不同,目前财政资金和带动的社会资金投资比例预计是1:1。  但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认为,投资具备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作用应该较大。他并表示,去年政府投资在全部投资中大概占20%左右,所以实际上这4万亿元的投资,财政只要安排8000亿~1万亿元即可。而且这些投资是分为两个年度进行的,所以应该不会对财政预算平衡形成太大压力。  关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的问题,刘桓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企业生产不足,而是产能过剩,企业缺少订单。政府投资可以给企业带来订单,今年底的投资拉动效应,会在明年显示出来。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昨日表示,估计市场会对此次措施出台作出积极反应。预计更多的投资细节将在未来几个星期由各个部门陆续公布。
2023-07-31 22:35:201

高一政治:如何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意义是什么

一、扩大内需的方法:1、加强建设基础设施:降低存贷款利率,特别是消费、贷款利率。2、培养新的消费热点:提高工资,特别是中低收入的员工工资。3、改善民生:鼓励买车买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二、扩大内需的意义:1、可以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平衡发展。2、可以减轻就业方面面临的压。3、可以大力提升中国的基础设施。4、可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5、可以缩小城乡和东西部地区的差距。6、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7、可以拉动世界经济复苏。扩展资料:扩大内需的措施内容:一、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三、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四、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六、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七、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九、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内容
2023-07-31 22:35:514

关于国务院扩大内需计划和对股市的问题,谢谢!

其实10大措施,浓缩下就两条1,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可是10年来首次公开倡导宽松货币政策,对利率敏感性行业相应收益,如地产,机械,银行等。2,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政府加大投入,直接投入8000亿左右,4万亿是带动的社会投资铁路,基建,港口,机场,医药类收益另外增值税转型,1200亿,减免,收益最大的就是机械 ,但是机械09年可能亏损,08年3季度已经开始很多亏损,但是亏损话,现在估值也比较合理了,看看能不能接受喽~补充,个人不看好房地产,即便他们收益,现在房产价格实在太高了,我看过soufun网统计,光地产的存货按现在的成交量,至少要10几个月,才能消耗光。不知道天亮以前多少地产商会倒下!最近地产股也不怎么涨的。其他的机械,铁路,基建,水泥,医药,包括金融股,最近都有个股走势不错。挑个你喜欢的买喽~针对补充部分的:水泥一些短期肯定够高了。现在爆炒的太行水泥,都是游资做的。4万亿,政府4季度只是投了1-2000亿真金白银,基建行业要想彻底受益,至少要到明年大工程开出,反映到报表可能3,4季度了游资做的股票,涨得猛,去得也快。如果技术够强,能抓机会,买游资股票肯定是赚钱最快的如果是普通散户,技术不行,那还是买基金,QFII做的股票,比较好价值投资,在长线来说赢得机会还是远远高于游资。新华制药,78%筹码套牢,并且距离套牢区不远,如果游资不炒他,短期机会不大。
2023-07-31 22:36:068

如何以城镇化为抓手释放内需巨大潜力

(一)加大财政政策对稳增长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快盘活财政资金存量,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2013年12月末,国库库存现金余额超过3万亿元,在当前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应加大盘活力度,合理调整使用方向,可重点用于应急和民生领域,应继续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支持。二是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推进短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城市管网改造等在建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一批现代煤化工、核电、粮食仓储、水利等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带动性强的“十二五”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通过完善铁路运价机制、盘活土地等存量资源等方式,加快向民间资本开放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支线铁路等领域的项目;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利息优惠政策,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支持产业创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三是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尽快出台并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清理和整合;加快推进和完善营改增试点,完善消费税制度,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推进城市维护建设税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逐步将地方政府债务性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继续发展政策性金融为基础设施建设筹资,可以考虑通过扩大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规模、资产证券化规模等方式,来增强开发性金融机构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的作用。
2023-07-31 22:36:422

扩大内需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意义?

●实施积极财政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为企业减负1200亿元  国务院5日召开的常务会议再出刺激经济的十项重磅措施。会议确定的一系列投资安排,初步匡算将在2010年底之前需投资约4万亿元。这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直接刺激作用。  “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是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求。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此前10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  对于上述十项措施,法国巴黎银行亚洲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这说明中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经济下行的风险,希望通过拉动内需来稳定经济增速。同时,这也是中国政府已经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而现在的政策只是初步的,应还有后续政策出来。   资深投资策略分析师梁福涛博士认为,由于总体支出增加,明年国债供给的规模也会增加。对基础设施和消费的财政支出,有利于扩大内需。然而其作用有多大,取决于这些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或者效用有多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以及财政支出重点在于基础设施等,其对经济增长贡献及业绩的贡献,可能比上一个周期会有下降。至于信贷放松的影响,其效果可能因为银行惜贷而打折。  财政支出能够多大规模地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渣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与十年前相比,目前的财政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要减弱。十年前,财政资金和带动的社会资金的投资比例是1:2,而渣打银行最近一份报告估计,考虑到投资回报和风险的不同,目前财政资金和带动的社会资金投资比例预计是1:1。  但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认为,投资具备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作用应该较大。他并表示,去年政府投资在全部投资中大概占20%左右,所以实际上这4万亿元的投资,财政只要安排8000亿~1万亿元即可。而且这些投资是分为两个年度进行的,所以应该不会对财政预算平衡形成太大压力。  关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的问题,刘桓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企业生产不足,而是产能过剩,企业缺少订单。政府投资可以给企业带来订单,今年底的投资拉动效应,会在明年显示出来。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昨日表示,估计市场会对此次措施出台作出积极反应。预计更多的投资细节将在未来几个星期由各个部门陆续公布。
2023-07-31 22:36:501

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的途径和措施都有哪些?

国务院总理WJB 在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出台扩大内需10措施2010年底需投资4万亿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四季度增加中央投资1000亿 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会议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要突出重点,认真选择,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要优先考虑已有规划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工程进度,同时抓紧启动一批新的建设项目,办成一些群众期盼、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大事。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要把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023-07-31 22:37:041

民生福祉具体包括什么

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各民生领域。一、就业。明确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并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可以预见,更多就业机会,更灵活的就业方式将成为未来就业市场的鲜明特点。二、收入。增加收入,也是实现扩内需、促消费的源头所在。2020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快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未来5年我们的收入增长实现“节节高”值得期待。三、教育。“在线教育、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已经为缩小地区教育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说。展望未来,他认为“双师教学”有望成为新教育场景——除了真正的老师,还有一个老师是人工智能。但真正老师的作用不可替代。四、医疗。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腔镜手术机器人已经成为高端医疗领域最重要的方向了。五、养老。要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
2023-07-31 22:37:111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和国际社会针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进行了哪些重要改革?

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主要发达经济体应该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施有利于本国和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稳定自身和国际金融市场,维护投资者利益。同时,各国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扩大经济金融信息交流,深化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为稳定各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创造必要条件。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形势严峻复杂。保持经济增长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各国应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必要的财政、货币手段,积极促进经济增长,避免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应该共同采取措施稳定国际能源、粮食市场,遏制投机行为,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国际社会尤其应该防止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努力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积极进展。 国际社会应该认真总结这场金融危机的教训,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全面性,就是要总体设计,既要完善国际金融体系、货币体系、金融组织,又要完善国际金融规则和程序,既要反映金融监管的普遍规律和原则,又要考虑不同经济体的发展阶段和特征。均衡性,就是要统筹兼顾,平衡体现各方利益,形成各方更广泛有效参与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尤其要体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渐进性,就是要循序渐进,在保持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通过持续不断努力最终达到改革目标。实效性,就是要讲求效果,所有改革举措应该有利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福祉。 根据以上考虑,我们主张重点实施以下改革举措。一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建立评级机构行为准则,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监测力度,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的监管,增强金融市场及其产品透明度。二是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改革国际金融组织决策层产生机制,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尽快建立覆盖全球特别是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早期预警系统,改善国际金融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及时高效的危机应对救助机制,提高国际金融组织切实履行职责能力。三是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增强流动性互助能力,加强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四是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稳定。 各位同事!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金融关系日益紧密。这场金融危机不仅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也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这种影响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认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单一,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弱。国际社会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尤其要关注和尽量减少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 第一,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保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克服困难。特别是在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时应该注意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避免加剧发展中国家的困境。国际金融组织应该通过放宽贷款条件等措施,建立更加便利化的机制,对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严重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及时救助。应该支持新兴市场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努力。 第二,切实保持和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发展方面面临严峻挑战,金融危机使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如何既克服金融危机、又兼顾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这是全世界的共同责任。发达国家应该继续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承诺,推进国际减贫进程。对于最不发达国家,更应该减免其债务,对其出口产品减免关税,扩大技术转让,同时尽最大力量帮助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第三,切实保持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防范金融危机能力,同时要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各位同事! 今年以来,中国接连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影响。中国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本身就是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下大气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贷款利率、减轻企业税负等措施,最近又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决定今年中央财政增加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预计可带动社会总投资规模4000亿元人民币。从今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国仅这些项目的建设就将投资近4万亿元人民币。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愿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增加融资能力,加大对受这场金融危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我们愿积极参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贸易融资计划。 各位同事!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东亚领导人就加强区域金融经济合作进行了深入讨论,一致认为应该把加强金融合作、防范和抵御金融危机作为加强区域合作的重点,积极推进灵活多样的区域财经合作;充分利用已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积极稳步推进亚洲资本市场发展,推进东亚自由贸易区进程,支持东盟一体化建设,反对和防范贸易保护主义。亚欧领导人也深入讨论了当前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同意充分利用亚欧会议等区域合作机制加强金融领域信息沟通、政策交流、监督管理等务实合作,有效监测、防范、应对金融风险,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各位同事! 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是关系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福祉的大事。让我们共同努力,通力合作、
2023-07-31 22:37:221

贷款利率超预期下调 利好的不单是楼市

上周五,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超预期下调,对市场影响几何?5月20日,最新一期LPR报价出炉: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正如市场预期,LPR利率调降了,但超出意料的是,这次单独下调了5年期以上LPR利率,且下调幅度达15个基点(BP)。此举被市场视为央行给房地产市场单独“开小灶”。对此,有市场观点称,在5年期以上LPR下调的情况下,存量按揭房贷成本也下调,有助于减轻存量购房者按揭还款负担,提振消费需求;另外,有房者可能因此降低提前还贷动力,提高持股意愿,尤其是持有股息率在5%以上的股票。5年期以上LPR的大手笔调降,刺激A股、港股和汇率等中国资产大涨。A股市场表现上,截至5月20日收盘,沪指涨1.6%,收复3100点;深成指涨1.82%;创业板指涨1.69%;港股市场也有明显反弹,恒生指数涨约3%,恒生科技指数涨4.7%。截至5月20日16:30,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6.6740,较上一交易日上涨938个基点,周内涨1090个基点。更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收盘,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的价差也收窄到42个基点。从更广泛的层面看,LPR的下调不仅对房市有影响,也将影响各行各业,惠及更多主体。作为中长期贷款定价的参考,5年期以上LPR降低有助于促进中长期贷款企稳回升,提振企业融资需求。如何影响楼市作为房贷定价的锚,对于购房者而言,在加点基数不变的情况下,5年期以上LPR利率的下调将减少房贷支出。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这意味着支持刚需住房需求金融政策力度有所加大;另一方面,随着5年期以上LPR的调整,存量按揭房贷成本也下调,有助于减轻存量购房者按揭还款负担,提振消费需求。自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5年期以上LPR下调4次,从4.85%降至4.6%,此次调整后进一步降至4.45%。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与企业贷款不同,个人住房贷款期限长,目前99%以上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与5年期以上LPR挂钩。近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全国层面新发放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从LPR调整为LPR-20BP,二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保持LPR 60BP。业内专家称,此次调整后,按照最新LPR计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最低可达首套房4.25%,二套房5.05%。5年期以上LPR下调,有助于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减轻居民房贷利息压力,稳定投资、消费和宏观经济基本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19年LPR改革完成后,所有新发放、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以相应期限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在房贷转化成LPR利率模式后,新的房贷全部采用LPR定价模式,存量房贷也从2020年下半年起开始批量进行转换。业内专家表示,本次LPR调整对新发放和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均会产生影响。对于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将立即下调15个基点,叠加央行、银保监会5月15日将全国新发放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从LPR调整为LPR-20BP,新申请住房贷款的居民家庭将迎来双重利好,购买二套房的居民家庭也能从中获益。该专家还表示,对于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也将在购房人与商业银行合同约定的利率重定价日后下调15个基点。按贷款金额50万元、期限30年、等额本息还款估算,平均每月可减少支出约45元,未来30年内共减少利息支出约1.6万元。不过,还需注意的是,按照国内房贷利率的区域特点,最终各地方银行机构是否落地实施还存在不确定性。而且在实际情况中,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不同银行也会根据贷款人的资质、当时外部环境等对加点基数做出不同调整。但对于银行来说,相比资产,住房按揭贷款仍属于优质资产,存在加大投放的动力。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4月居民部门住房贷款减少了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反映出居民的购房意愿回落。本月5年期以上LPR下降15BP,总体上会降低购房成本,有助于满足居民的合理购房需求和促进消费。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也对记者表示,5年期以上LPR报价利率下调,直接利好制造业与房地产,市场信心逐步回暖,年内房地产与制造业复苏加快将带动国内消费和投资反弹,内需动能有望稳步恢复。LPR缘何非对称降息事实上,市场对于本次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调较为意外。LPR由两部分组成,即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与加点,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一般而言,MLF如果未变,LPR难以变动。而本月5年期以上LPR调降,为2019年LPR新机制以来第一次。“着眼于激发市场主体信贷需求,稳住楼市运行,当前推动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下降的迫切性很高。”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更为重要的是,受货币政策边际向宽推动,这段时间以银行同业存单收益率为代表的市场利率大幅下行,加上近期监管层在着力降低银行存款成本,因此报价行下调LPR报价的动力明显增强,最终带动5月5年期LPR报价打破常规下调。而之所以5年期LPR报价下调15个基点,而1年期LPR报价保持不动,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可能缘于当前企业贷款利率已处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的最低点,而居民房贷利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而且,年初以来尽管房地产金融环境在持续回暖,但受疫情及行业本身运行规律等因素影响,楼市下滑势头仍在延续,对宏观经济的拖累效应正在加大。其中,1~4月房地产投资增速由正转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涉房消费持续处于负增长状态。由此,继5月15日央行宣布下调首套房房贷利率下限20个基点后,5月主要针对居民房贷的5年期LPR报价也下调15个基点,表明当前政策面对楼市的定向降息正在加码,意在遏制房地产下滑势头。周茂华也对记者表示,本次单独调降5年期LPR利率,且幅度超预期,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是,近几个月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需求偏弱,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中长期贷款利率成本,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二是,近几个月国内房地产复苏不理想,5年期报价利率下降有助于降低按揭贷款成本提振刚需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平稳运行;三是,此前央行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降准央行结存利润依法上缴、专项再贷款、优化存款利率等,为银行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为银行金融机构降低中长期贷款利率成本营造良好条件。未来仍有调降空间作为中长期贷款定价的参考,5年期以上LPR的下调也有助于提振企业融资需求。4月企业部门票据融资加快增长,而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反映出融资需求不足。而随着利率调降,将降低中长期融资成本,有助于帮助企业尽快扭转预期、提振信心,加快完成复工复产,从而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对记者表示,当前,1年期LPR已经较低(1年期MLF操作利率为2.85%,点差85个基点),下降空间本已不大;而降低5年期以上LPR,可推动降低企业中长期贷款利率,提振企业恢复生产、扩大投资的意愿和能力,从一季度和4月金融数据看,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缓慢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同时,推动降低居民住房贷款负担。在汇率方面,“5年期LPR意外大降15个基点,提振了市场的风险情绪,也提振了人民币。”某外资行外汇交易员告诉记者,“预计后续要继续观察外资流出情况、出口冲击对贸易顺差的潜在影响,以及美元的后续强度。我们认为美元/人民币可能会走出W形。”在此次LPR调整后,展望未来,多数市场观点认为,LPR仍有下调空间。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秦培景团队分析称,5月20日央行下调5年期以上LPR15个基点,标志着本轮密集落地的稳增长政策进入发力期,货币政策的重心从松货币转向宽信用,预计今年剩下时间里还有降准和LPR降息空间。王青分析,2021年四季度以来市场对美联储政策收紧预期已较为充分,美联储也先后启动加息和减码购债,但这并未影响中国央行去年12月和今年4月两度降准及今年1月降息。由此,若6月乃至下半年早些时候降准降息持续落地,LPR报价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下调空间。这也将带动企业贷款利率和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降。温彬也表示,当前全球通胀高位波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快收紧,国际形势更趋复杂多变。下一阶段,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力度为困难行业、企业和人群纾困,促进经济加快企稳回升,运行在合理区间。
2023-07-31 22:37:351

名生银行周六处理专享现金分期入账吗

不会因为据我了解,民生银行周末是上班的,民生银行周未是办理个人业务,不办理对公业务。不过网点之间可能会轮休,用户去办理业务之前最好能够拨打电话确认下;在周六周日民生银行只办理个人业务,并且上班的时间会延迟,下班的时间会提前,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民生银行的上班时间如下:1.周一到周五的上班时间为8:30 --17:00:2.周未的上班时间为9:00--17:00;3.节假日期间的上班时间为10:00--16:00。所以民生银行现金分期在周末是不会延迟的。拓展资料办理了民生银行的现金分期项目,节假日现金分期款项是否能到账,答案也是可以的。民生银行现金分期款项节假日可以到账.但在不在工作日内需已成功签约现金分期。成功申请民生银行现金分期并完成签约,现金分期款项将于第二天上午转入用户提供的借记卡中。因为受到很多种因素影响,具体的到账时问就需要以实际到账时间为准,并且注意节假日申请现金分期顺延至工作日处理。民生银行24小时自助银行可以办理业务。民生银行个人客户服务专线为95568, 24小时为您提供账户信息查询、转账汇款、自助缴费、业务咨询等多样化一体式的金融服务。可以先按照语音提示在菜单中选择本次具体想办理的业务,然后在子菜单中选择0选项进入人工服务。每日的22点至次日8点期间只能受理如挂失等紧急类的业务,95568电话银行各业务菜单中均设置了人工服务选项。95568电话银行不输入借记卡卡号,也可进入人工客服。可以在听到输入卡号时,键即可跳过。
2023-07-31 22:37:432

中国面对金融危机出台了哪些刺激经济的措施

●实施积极财政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为企业减负1200亿元  国务院5日召开的常务会议再出刺激经济的十项重磅措施。会议确定的一系列投资安排,初步匡算将在2010年底之前需投资约4万亿元。这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直接刺激作用。  “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是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求。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此前10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  对于上述十项措施,法国巴黎银行亚洲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这说明中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经济下行的风险,希望通过拉动内需来稳定经济增速。同时,这也是中国政府已经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而现在的政策只是初步的,应还有后续政策出来。   资深投资策略分析师梁福涛博士认为,由于总体支出增加,明年国债供给的规模也会增加。对基础设施和消费的财政支出,有利于扩大内需。然而其作用有多大,取决于这些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或者效用有多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以及财政支出重点在于基础设施等,其对经济增长贡献及业绩的贡献,可能比上一个周期会有下降。至于信贷放松的影响,其效果可能因为银行惜贷而打折。  财政支出能够多大规模地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渣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与十年前相比,目前的财政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要减弱。十年前,财政资金和带动的社会资金的投资比例是1:2,而渣打银行最近一份报告估计,考虑到投资回报和风险的不同,目前财政资金和带动的社会资金投资比例预计是1:1。  但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认为,投资具备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作用应该较大。他并表示,去年政府投资在全部投资中大概占20%左右,所以实际上这4万亿元的投资,财政只要安排8000亿~1万亿元即可。而且这些投资是分为两个年度进行的,所以应该不会对财政预算平衡形成太大压力。  关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的问题,刘桓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企业生产不足,而是产能过剩,企业缺少订单。政府投资可以给企业带来订单,今年底的投资拉动效应,会在明年显示出来。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昨日表示,估计市场会对此次措施出台作出积极反应。预计更多的投资细节将在未来几个星期由各个部门陆续公布。
2023-07-31 22:38:131

民生银行现金分期周日会延迟吗

不会 因为据我了解,民生银行周末是上班的,民生银行周未是办理个人业务,不办理对公业务。不过网点之间可能会轮休,用户去办理业务之前最好能够拨打电话确认下;在周六周日民生银行只办理个人业务,并且上班的时间会延迟,下班的时间会提前,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民生银行的上班时间如下:1.周一到周五的上班时间为8:30 --17:00:2.周未的上班时间为9:00--17:00;3.节假日期间的上班时间为10:00--16:00。所以民生银行现金分期在周末是不会延迟的。拓展资料 办理了民生银行的现金分期项目,节假日现金分期款项是否能到账,答案也是可以的。民生银行现金分期款项节假日可以到账.但在不在工作日内需已成功签约现金分期。成功申请民生银行现金分期并完成签约,现金分期款项将于第二天上午转入用户提供的借记卡中。因为受到很多种因素影响,具体的到账时问就需要以实际到账时间为准,并且注意节假日申请现金分期顺延至工作日处理。 民生银行24小时自助银行可以办理业务。民生银行个人客户服务专线为95568, 24小时为您提供账户信息查询、转账汇款、自助缴费、业务咨询等多样化一体式的金融服务。可以先按照语音提示在菜单中选择本次具体想办理的业务,然后在子菜单中选择0选项进入人工服务。每日的22点至次日8点期间只能受理如挂失等紧急类的业务,95568电话银行各业务菜单中均设置了人工服务选项。95568电话银行不输入借记卡卡号,也可进入人工客服。可以在听到输入卡号时,键即可跳过。操作环境苹果13 ios15
2023-07-31 22:38:561

为什么说4月社融信贷均低于预期了?

4月社融、信贷均低于预期。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数据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较3月的5.38万亿元和3.89万亿元明显回落。万得(Wind)数据显示,此前市场机构对社融、信贷增量的预期均值分别为1.72万亿元和1.14万亿元。多位分析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4月社融、信贷转弱与季节性因素有关。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认为,银行对于“开门红”的追求是造成4月份常信贷弱于3月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一季度信贷投放的力道很强,因此4月相较于3月回落的幅度也高了一些。”从信贷结构来看,4月居民部门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均呈负增长。其中,短期贷款负增长规模同比收敛,中长期贷款负增长规模同比扩大。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同比多减超800亿元。“这反映居民消费意愿提振,但短期内仍难以解决居民收入修复有限、购房意愿低迷的根本问题。”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财经》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减少幅度明显高于2022年。明明认为,原因之一是居民储蓄意愿下滑,可能与风险偏好回升,消费回升以及存款利率下降有关。同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二者均弱于市场预期。野村中国发文认为,中国政策利率降息概率增大。社融、信贷明显回落数据显示,4月社融新增1.22万亿元,同比多增2729亿元。其中,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分别同比多增734亿元和85亿元,非标融资持续修复;企业债券净融资2843亿元,同比少809亿元,拖累当月社融。信贷方面,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明明认为,4月信贷在上年的低基数上增长有限,增长略显乏力。其中,企业贷款增加6839亿元,是支撑当月信贷增长的主要分项。具体而言,企业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同比少减849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同比多增约4000亿元。“短期和中长期新增贷款继续保持同比少减/多增态势,反映国内企业对经济复苏前景保持乐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居民贷款减少2411亿元,在上年的-2170亿元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拖累当月人民币贷款整体表现。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同比少增超800亿元。多位受访人士认为,这指向居民购房需求仍然低迷。明明表示,从信贷供给端看,一季度信贷的连续超预期表现透支了后续信贷投放潜力,大行在央行指导下年初信贷前向发力目标基本完成,4月后信贷供给的边际意愿有所回落。在需求端,近期经济复苏速率再度放缓,PMI等数据的回落反映企业部门的实际融资需求的改善幅度不及预期;而居民收入修复有限、购房意愿低迷,融资需求回落。事实上,近期多家机构预计4月社融和信贷增长将转弱。不过,各家在转弱幅度上预测差异较大,光大证券预计4月信贷或同比少增,华创证券、招商证券的预测值分别为同比多增6000亿元和1000亿元左右。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实体经济真实融资需求依然疲弱等因素将导致4月信贷投放明显回落。招商证券认为, 4月转贴现利率显著回落,低于同期限同业存单利率,反映了当月信贷投放情况偏弱。多项数据指向内需不足金融数据外,近期多项经济指标出现走弱情况。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较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运行在50%以上后落入收缩区间。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为56.9%,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创36个月以来的新高。从影响中长期信贷的地产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4月30城新房累计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6%。其中,一线城市 4 月累计环比成交下降1%,二线城市累计成交环比下降16%。从影响短期信贷的消费情况来看,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4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符合季节规律。能源价格降幅扩大,则与原油价格下降相关。核心CPI的拖累因素较多:一是耐用消费品价格走弱。比如,4月家庭器具环比下降0.6%,今年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此外,三项耐用品价格涨幅均弱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二是居住服务价格弱于历史均值。三是衣着价格意外下降。“除补偿性出行需求较强推动服务价格上涨,其他项目大多走弱,这都是内需不足的折射。”他说。“4月金融数据结合此前公布通胀和制造业PMI数据,目前国内消费和内需偏弱仍是主要矛盾,经济处于修复性恢复阶段。”周茂华表示。事实上,4月2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同时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在近日举办的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多位经济学家共议内需提振。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当务之急是将疫后需求推回正常轨道,发放消费券、现金券等措施非常有必要。“香港经验表明,发放消费券能够增加企业订单和收入,有利于保住市场主体,进而保持就业。”沈建光表示。
2023-07-31 22:39:031

lpr一年利率和五年利率的区别

主持人孟洋:2019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在金融政策方面,央行多次表示以我为主,这既体现在政策安排上,也体现在金融工具的运用上。今日,本报聚焦LPR最新语录,多角度采访业内专家学者,解读预测相关政策。9月20日,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机制下的第二次报价发布。根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公告,2019年9月20日,一年期LPR为4.2%,五年期LPR为4.85%。与首次报价相比,1年期LPR较首次报价的4.25%下降5个基点,5年期LPR维持在4.85%不变。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李万甫认为,新LPR机制的出台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未来大概率下行,但重点是支持实体经济,引导资金向小微企业倾斜;另一方面,对于房贷部门来说,指导方向仍然是避免干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即使LPR下跌,银行也可能通过改变基数来确保抵押贷款利率在短期内的基本稳定。1年期LPR利率下降5个基点企业贷款利率会略有下降。根据最新报价,一年期LPR为4.2%,较上次报价下调5个基点,较一年期贷款原基准利率下调15个基点。中信证券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9月16日RRR全面下调后,银行资金成本出现小幅压力下降。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没有跟随美联储降息的情况下,LPR的下行仍然是通过压缩资金成本和风险溢价等因素完成的;本次报价延续了第一次报价后小幅下跌的节奏。至此,政策利率与LPR的利差为:7天逆回购(2.55%) 75bps=1年期MLF(3.3%)和1年期MLF(3.3%) 90bps。=1年期LPR债券(4.20%),1年期LPR债券(4.20%)65个基点=超过5年的LPR(4.85%)。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军认为,一年期LPR报价小幅下跌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精准改革、精准政策后并没有出现LPR的大幅下调。目前不宜释放过度宽松的政策信号,结构性货币政策是努力的重点。上周RRR降息释放的中长期流动性将进一步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负债端的压力将增加银行主动削减LPR的动力。但由于央行尚未出台存款、FTP等负债成本的具体解决方案,且MLF利率尚未下调,银行在RRR降准的推动下适度下调了LPR报价,但幅度相对有限。第二,目前不存在中国经济基本面失速的风险,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随着专项债额度的提前发行,银行对专项债配套融资的增加也将继续优化中长期贷款结构,对经济的托底作用将逐步增强。在基本面依然坚挺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暂时不需要过快下调LPR利率。此外,在王庆看来,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定价参考正在从以前的贷款基准利率转向LPR。此次一年期LPR下调意味着企业贷款利率将略有下降。5年期LPR保持不变。这对房地产市场有稳定作用李万甫认为,与重组后的第一次LPR报价水平相比,五年期LPR水平没有变化,这仍然凸显了央行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态度。那么根据房贷新政的规则,10月8日以后发放的新增住房贷款,首套房利率不低于4.85%,二套房利率不低于5.45%。目前,一些银行已经开始试点新的LPR房贷政策,这些银行的基数是基于8月20日公布的5年期LPR水平。第5-至于如何进一步引导LPR下行,范若英认为,央行改革LPR形成机制后,将贷款利率与MLF利率挂钩,下调MLF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行,然后传导到贷款利率。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也认为,四季度政策利率(MLF和TMLF)有下调的空间和必要性。外部方面,随着美联储今年两次降息,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纷纷降息,重启宽松货币政策,为中国央行降息提供了空间。而且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自2015年10月以来一直没有变化,一年期MLF利率为3.3%,自2018年4月以来一直没有变化;对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工业生产、投资、消费增速放缓。因此,适时适度降低政策利率有利于通过LPR机制直接有效降低实体经济部门融资成本,对于稳定和扩大内需,确保四季度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十分必要的。除了下调MLF等政策利率,张军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LPR下行:一是减轻银行负债端的压力。利率市场化需要时间来完成,LPR、FTP等存款端成本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除了降低MLF这一锚定利率外,从银行的成本端入手也是较好的解决方案,如全面降低RRR、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款考核指标等。二是优化行业结构,提高企业素质。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风险偏好降低,放贷意愿自然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优化行业结构,让市场融资对象更有价值,银行主动融资的动力才会相应上升,降低LPR报价的动力也会相应增强。(证券日报)相关问答:bps:0125000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每秒接收的平均比特数为125000。bps(bitspersecond)通常用来表示数据传输速率,即比特率、位/秒、位/秒、每秒传的位数。
2023-07-31 22:39:122

2021年珠宝首饰零售连锁销售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项目主要业务内容为珠宝首饰的零售连锁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素金饰品及镶嵌饰品。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项目所处行业为“F52零售业”项下的“5245珠宝首饰零售业”。 1、政策分析 项目主要从事珠宝首饰的零售连锁销售业务,珠宝首饰零售行业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仅对该行业实行宏观管理,企业的业务管理和生产经营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均为支持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2018年《关于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的公告》指出,降低进口日用消费品的税率,涉及降低进口关税的珠宝首饰类的税目有18个,进口关税平均降幅将达67.75%。珠宝饰品类通关成本大幅降低。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消费回升。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 旅游 、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2、市场分析 (1)黄金饰品市场发展情况 我国从2002年建立上海黄金交易所以来,逐步建立了一套以上海黄金交易所为平台的现货交易,以上海期货交易所为平台的期货交易,以及以商业银行和珠宝首饰店为主体的零售业务的黄金市场综合体系。从产品结构上看,黄金饰品是我国消费量最大的珠宝产品,2018年我国黄金首饰消费占比58%。 据中国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黄金消费首次突破1,000吨。2017年中国黄金实际消费量1,089.07吨,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长9.41%,其中黄金首饰696.50吨,同比增长10.35%。2018年,全国黄金实际消费量达到1,151.43吨,连续六年保持全球第一位,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5.73%,其中黄金首饰736.29吨,同比增长5.71%。2019年,受经济下行压力以及黄金价格攀升的影响,全国黄金实际消费量1,002.78吨,与2018年相比下降12.91%,其中黄金首饰676.23吨,同比下降8.16%。 随着黄金首饰的设计和工艺不断推陈出新,黄金饰品的产品风格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端庄大气,兼具古典与现代气质的黄金饰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2)钻石镶嵌饰品市场发展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年轻消费者逐渐掌握消费自主权,钻石镶嵌首饰成为其最喜爱的珠宝品类之一。2017年我国钻石镶嵌首饰市场规模超过660亿元。自2009年以来,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钻石消费市场。 据上海钻石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钻石交易所钻石交易量累计为30,922.44万克拉,钻石交易金额累计为44.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7.38%。2017年,上海钻石交易所钻石交易量累计为49,258.77万克拉,较上年同比增长59.30%,钻石交易金额累计为53.44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9.96%。2018年,上海钻石交易所交易总金额累计为57.84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23%。 3、竞争企业分析 目前珠宝首饰的消费需求正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珠宝企业通过深度挖掘特定群体的消费偏好,力图在某一细分领域形成竞争优势。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已经呈现出差异化竞争局面。相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因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定位不同,全球珠宝零售企业可以分为国际知名品牌、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品牌。目前国内高端市场,主要被蒂凡尼、卡地亚、宝格丽等国际珠宝巨头垄断。占据市场主要份额的中端市场的全国性品牌主要是以周大福、周生生等为代表的传统港资品牌和以老凤祥、明牌珠宝、潮宏基、周大生等为代表的内地全国性品牌。除此之外,北京的菜百首饰、浙江的曼卡龙等区域性品牌凭借其在特定区域的渠道优势和品牌沉淀,成为区域市场的强势品牌,并得以在此基础之上,快速扩张,辐射周边地区。 4、风险分析 (1)市场需求下降风险 珠宝首饰作为可选择性消费,其对市场需求、经济前景展望和消费者偏好尤其敏感。根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统计,我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规模从2009年的2,20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接近7,000亿元,成为全球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增长最为明显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近几年我国整体经济增速下滑,珠宝玉石首饰消费增速亦有所放缓,若未来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市场消费需求增长可能相应放缓,从而将对项目经营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年来中国珠宝首饰市场持续发展,目前珠宝首饰的消费需求已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当前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已经呈现出差异化竞争局面,行业内优秀企业通过深度挖掘特定群体的消费偏好,在某一细分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市场竞争逐步从价格竞争转为品牌、商业模式、营销渠道、产品设计和质量的综合竞争,竞争趋于激烈。在未来发展中,若项目不能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将存在因行业竞争加剧造成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本节选资料出自尚普华泰发布的《2021年珠宝首饰零售连锁销售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3-07-31 22:39:271

2008年中国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内容和评价

  十项措施重点内容是:  (1)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组织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2)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沼气、饮水、通路、通电、通邮工程,加快南水北调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完成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任务,增加对优质粮食工程等方面的投入。  (3)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京沪高速铁路、石家庄至武汉等一批客运专线建设,包头至西安铁路扩能等煤运通道建设以及贵阳至广州、南宁至广州等资源开发性西部干线铁路建设,重点解决国家高速公路网“断头路”和省际高速公路的连通问题,加快中西部支线机场和西部干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4)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等建设,支持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5)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城镇污水治理、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管网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加快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建设。(6)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服务业。  (7)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  (8)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  (9)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10)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评价:  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  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合理扩大信贷规模: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 扩大内需,眼前靠投资、长远靠消费。从十项措施可以看出,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为消费创造条件,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更是直接拉动消费的举措。  百姓将从十项措施中受益: 通过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改善居民生活、增强消费能力,以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意图十分鲜明。  这些摘自: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11/12/content_10347051.htm  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7-31 22:39:342

稳增长政策狠抓落实,新一轮降准将至

四季度经济在全年分量最重,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的关键时间点。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决定向地方派出督导工作组,促前期已出台政策措施切实落地。其中特别提到,“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近段时间以来,稳增长政策不断加力、狠抓落实。国家发改委投资司近日召开部分省份基金项目视频调度工作会,督促指导地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签约投放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日前工信部、发改委和国资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了17条政策举措,更加注重挖掘增量政策空间,更加聚焦薄弱环节精准加力,更加注重动员地方、行业、企业等各方面力量,为工业经济稳定恢复“添薪蓄力”、增强动能。多位专家分析,10月以来受疫情反复、外需回落以及地产低迷等影响,经济虽然继续保持恢复态势,但基础并不稳固。国常会指出当前是巩固经济修复基础的“关键时点”,明确了年内稳增长政策将持续发力,以助力四季度经济修复。降准作为政策工具之一,将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预计12月降准落地可能性增大。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国常会指出,要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较好结果。前期推出财政金融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政策效应正在显现,还有很大潜力,同时各地情况有差异,有部分没落到位,要继续狠抓落实。11月底前,国务院各督导工作组赴有关地方,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和需要的服务帮助,认真听取地方反映的情况,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对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进度偏慢的地区和领域,要求找准问题和原因,对症施策。此次国常会提出了六项举措,包括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落地、稳定和扩大消费、持续保障交通物流畅通、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在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方面,会议提出,引导银行对普惠小微存量贷款适度让利,继续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第一财经表示,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过降息刺激需求的空间相对受限,人民银行可以进一步通过总量工具的增量操作来巩固和拓展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必要时,更多地通过降准尤其是定向降准等措施释放中长期流动性,保证对实体经济的货币信贷支持,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市场主体和居民部门,以及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国常会特别提到了房地产市场:“落实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指导地方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推进保交楼专项借款尽快全面落到项目,激励商业银行新发放保交楼贷款,加快项目建设和交付。努力改善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状况,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信证券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分析,近期“第二支箭”民企融资支持工具延期扩容以及支持房地产的“金融16条”等宽信用、宽地产政策集中出台,本次会议一是延续“金融16条”中保项目也要保主体的政策立场,强调了保交楼贷款的落地;二是响应“第二支箭”工具扩容,提到“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预计后续宽信用修复节奏有望提速。23日当天,交通银行(601328)、中国银行(601988)、农业银行(601288)三家国有大行相继宣布与优质房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发挥“头雁”作用,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同日,中债增进公司在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政策框架下,出具对龙湖集团、美的置业、金辉集团三家民营房企发债信用增进函,拟首批分别支持三家企业发行20亿元、15亿元、12亿元中期票据。24日,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也与房企签订合作协议,其中前者拟提供意向性融资支持逾6500亿元。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是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国常会提出,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目前两批金融工具共支持重大项目2700多个,开工率超过90%。重要项目协调机制要继续高效运转,推动项目加快资金支付和建设,带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投资,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对逾期未兑现承诺的地方予以通报,对确实无法按期开工的项目予以调整。加强监管,打造廉洁工程、质量安全工程。近日,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在上述工作会上表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将工作重心从提高审批效率、加快资金投放,尽快转向强化要素保障、做好配套融资、加快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并加大对各地方协调机制的指导力度,力争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7月底,国务院部署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目前,7399亿元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支持的项目大部分已开工建设,正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在房地产投资下降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1~10月份增长8.7%,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1~10月份增长9.7%,可以说,金融工具对稳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发改委要求继续加强跟踪调度,督促指导地方落实好已出台的要素保障政策,协调解决审批手续办理的堵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快基金项目开工建设和资金支付进度。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做到项目安排科学合理、建设条件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同时,做好项目储备和项目前期工作,为明年扩大有效投资打好基础。加力振作工业经济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和引擎,振作工业经济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坚实支撑。今年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工业经济下滑势头得到扭转,三季度延续恢复态势,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回稳向上。但受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等影响,10月份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出现小幅波动,持续恢复的基础仍需进一步稳固。11月21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全国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要把稳住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扩需求、促循环、助企业、强动能、稳预期,确保今年四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3年实现“开门稳”,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要对不同类型地区、行业和企业分类提出目标要求、压实主体责任,特别是工业大省、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要勇挑大梁,发挥稳增长关键支撑作用。”辛国斌说。同日,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通知》,从多措并举夯实工业经济回稳基础、分业施策强化重点产业稳定发展、分区施策促进各地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分企施策持续提升企业活力、保障措施五方面提出了17项具体举措。《通知》提出,在需求侧着力拉消费、促投资、稳出口,畅通经济循环;在供给侧针对关键环节“卡脖子”、新增长点支撑不足等结构性制约,着力推进补链强链,加快培育新动能。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文强说,3月以来,应对多重因素叠加冲击,我国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推动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应出尽出、早出快出。事实证明,政策叠加组合效应持续释放,有力推动工业企稳。当前,推动工业经济加快恢复,要紧密衔接已出台的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加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表示,随着各项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落细,企业经营压力将逐步缓解,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同时,我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需求结构优化升级,由此积极带动工业经济扩容增效。
2023-07-31 22:39:411

民生银行现金分期周日会延迟吗

不会 因为据我了解,民生银行周末是上班的,民生银行周未是办理个人业务,不办理对公业务。不过网点之间可能会轮休,用户去办理业务之前最好能够拨打电话确认下;在周六周日民生银行只办理个人业务,并且上班的时间会延迟,下班的时间会提前,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民生银行的上班时间如下:1.周一到周五的上班时间为8:30 --17:00:2.周未的上班时间为9:00--17:00;3.节假日期间的上班时间为10:00--16:00。所以民生银行现金分期在周末是不会延迟的。拓展资料 办理了民生银行的现金分期项目,节假日现金分期款项是否能到账,答案也是可以的。民生银行现金分期款项节假日可以到账.但在不在工作日内需已成功签约现金分期。成功申请民生银行现金分期并完成签约,现金分期款项将于第二天上午转入用户提供的借记卡中。因为受到很多种因素影响,具体的到账时问就需要以实际到账时间为准,并且注意节假日申请现金分期顺延至工作日处理。 民生银行24小时自助银行可以办理业务。民生银行个人客户服务专线为95568, 24小时为您提供账户信息查询、转账汇款、自助缴费、业务咨询等多样化一体式的金融服务。可以先按照语音提示在菜单中选择本次具体想办理的业务,然后在子菜单中选择0选项进入人工服务。每日的22点至次日8点期间只能受理如挂失等紧急类的业务,95568电话银行各业务菜单中均设置了人工服务选项。95568电话银行不输入借记卡卡号,也可进入人工客服。可以在听到输入卡号时,键即可跳过。操作环境苹果13 ios15
2023-07-31 22:39:481

目前要想拉动国内需求,最基本要做好哪些方面呢?

内需是一个经济学名词,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一般把对国外的出口看作是外需,内需是相对的内需。包括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经济增长有“三大动力”,即扩大国内投资、拉动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重点是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本质是以改善民生、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等为目标。促进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促进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协调区域城乡发展,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市场风险加剧,外贸出口难度加大。数据显示,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但其增速远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贸易顺差屡创新高。这种经济形势很可能会给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后果。刺激内需意味着增加国内消费需求和国内投资需求。简单来说,就是增加购买力,增加政府支出。就目前来看,前者表明政府实施家电下乡,后者表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前者原因是金融危机造成企业和个人资金不足,购买力下降。社会产品积压,社会总供给大大超过总需求。同时,资金不流通,银行也不能提供贷款。企业得不到资金运营,无法盈利。如果国家没有税收,财政收入就会减少。因此,刺激社会需求就是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根据中国的国情,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是内需。国内市场广阔是中国最大的优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立足国内需求,中国经济可以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增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之策。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正在从温饱向小康转变。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未来发展,潜力都是巨大的。
2023-07-31 22:40:045

当前我国的经济现状和货币政策

领会和把握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难对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作出初步的判断。现状:通胀压力明显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今年,自2008年以来的通胀预期终于变为现实,公众切实感受到了通胀的压力。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表明,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5.1%,已创28个月来的新高。预计全年均值将超过年初预期的3%。说明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轮通胀的形成因素异常复杂,既有来自于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又有国内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农产品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另一方面,整个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首先是世界经济复苏向好的趋势减缓,这主要是因欧洲债务危机所致,“中国制造”的国际需求将进一步减弱。其次是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导致美元贬值,从而使中国的出口更加困难。再次是我国农业的增产问题。农业是基础,农业不稳,全盘皆输。截至今年,我国农业已连续7年大丰收,实现了“七连增”。但2011年,是否还会保持这样的大好局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应积极稳妥、审慎灵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是要继续发展经济。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以要“积极”。“稳健”是要控制通胀。通胀压力很大,要防止经济过热,就必须“稳健”。可以看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和具体政策是互相对应的,体现出中央政府的深思熟虑和综合考量。就财政政策而言,从2008年11月起,我国已实施了两年多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稳定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的财政支出,将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三农”、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建设,用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明年中央政府为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可能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如为了拉动内需,就要增加居民收入,这样在结构性减税的安排上,可能会更加注重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通过一系列带有总体减税倾向的安排,实现低收入群体减税增收的目的。就货币政策而言,“稳健”二字意味悠长。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下,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就是要化解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两难相冲突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一方面,要回收巨量的货币流动性,控制物价;另一方面,要阻击国际热钱的流入。但前者由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压力较大、信贷投放惯性较强、外汇占款规模上升、历史存量较高等因素而困难重重;后者则由于美国可能会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债务危机继续深化等因素而难以控制。后者的不可控性,完全可能使我们回收流动性的所有努力被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入所抵消。因此,不排除在2011年的适当时机,货币政策由“稳健”重新走向“从紧”的可能。展望:较快运行的经济和较高的通胀压力并存2011年,可能是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最为复杂从而最难以驾驭的一年:宏观经济的下行力量和上行力量互相角力、同时存在。下行力量主要体现为中央政府对待GDP的淡定、出口的减少、内需的不足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等。尤其是当今年4月份我国GDP总量领先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之后,中央政府对待GDP的态度变得优雅而从容。这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地方政府的“GDP崇拜症”似乎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和遏制。但宏观经济的上行力量仍是主要的。第一,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可以理解,新规划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计划”、“区域发展规划”、“民生工程”、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和可能出现的新的消费刺激政策等,都将有效地对冲各种下行力量,起到极强的宏观经济刺激效应。第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持续成为支撑经济较快运行的基本力量。第三,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也要求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率高,劳动力需求大,就业机会多,这是经济规律。因此,出于现实的政治考量,也应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速度。两种力量角力的结果可能会使2011年的经济增速保持在8%—9.5%之间。当然,由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全年经济增速可能会呈先慢后快的态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传递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即2011年政府将应对通胀压力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为此将容忍较低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此考虑,恐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第一,过剩的流动性是否能够按照央行的意愿进行大规模回收是一个难题。第二,由食品类商品开始的涨价潮可能会在明年继续蔓延,导致物价的全线上涨。第三,房地产市场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地方政府可能出于对地区GDP增幅大幅滑落的担忧,不愿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强有力的调控。如果房地产市场坚挺,则钢材、水泥、煤炭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就不会降下来。第四,欧美国家为刺激经济,将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已毫无悬念。如此,大量热钱必将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大大增加了我们控制和回收流动性的难度。所以,较高的通胀压力可能是2011年我们不得不继续面对的一个梦魇。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总之,2011年,中国经济一方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另一方面又面临较高的通胀压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分别对应的正是这两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为了刺激国内需求,以调整结构、转变方式;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则是为了抑制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这反映了中国政府的两难,也在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智慧。
2023-07-31 22:41:232

宏观经济管理中政府采取什么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中央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对于克服当前的困难和保持长远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实施这些措施,总的要求是,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快”就是要迅速出手,争分夺秒,不可贻误时机;“重”就是要实施坚决有力的措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速过快下滑趋势;“准”就是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实”就是要抓好落实。(一)加大投资力度和优化投资结构。中央出台的十条措施,主要有四类: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加快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尽快启动一批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型工程项目;加大力度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关键项目建设。落实这些措施,要加强对重大投资的管理,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论证,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要加强对市场自主投资的鼓励和引导,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二)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要把扩大消费与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与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加大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比重。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引导和促进居民扩大消费需求。(三)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拉动钢铁、建材及家电家居用品等产业发展举足轻重,对金融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要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落实和完善促进合理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稳定发展;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交易。(四)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和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扩大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增加重要战略物资储备。(五)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激发企业的活力,促进企业发展。各类企业都要苦练内功,加快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各项宏观经济政策都要有利于企业发展,要从财税、金融、贸易、产业、收费等方面,采取多种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六)认真做好金融财政工作。改进金融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银行、证券、保险业都要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各类金融企业要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要加强金融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和协调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大力开展财政增收节支工作。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支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七)积极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理顺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好改革试点,抓紧出台各项具体配套政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事效率。
2023-07-31 22:41:40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是什么?

会议认为,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历经艰难险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的结果。会议指出,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5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会议强调,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只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会议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要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会议强调,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会议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扩展资料:会议确定,2021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要规范科技伦理,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参考资料来源:共产党员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2023-07-31 22:41:471

经济内循环的机会在哪里?

全世界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导致世界各国经济几近崩溃,经济外循环陷入停滞状态。适时调整经济模式,拉动内需进入经济内循环,是目前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最好办法。但是,内循环的根本是促进国内的消费,如何刺激消费?如何让内循环进入良性轨道?是决定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 房地产不能再成为经济循环的主流,大量资源被捆绑在房子上,让大部分人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其他消费缺少,是不正常的。 政府应该主动把控物价,不能让市场以及小摊小饭任意搅乱市场。例如:这些年每当国家给退休人员涨退休金,市场物价就飞涨,物价上涨指数比5%的退休比率还高,这很不正常,无论是上班族还是退休族,哪有幸福可言!尤其是这些年,谁敢轻言消费? 应该大力开发生活必须品,满足大部分民众的生活需要。农业和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粮食、疏菜、牲畜等发展的不均衡,是市场不稳定重要因素,但也是内循环的巨大机会,这些年我们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忘记了国之根本。 应及时有效地搬动医疗、教育、房地产这新的三座大山,别再让大街小巷充斥着报怨,哎声叹气的惶恐的声音。别把人口的大多数逼疯,重建稳定,安全 社会 。 创新 科技 ,搞基础建设别照葫芦画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浪费才是内循环的阻力。比如:有些城市根本不适合搞地铁,而且还搞那么多,100年能收回成本吗? 内循环机会很多,能否抓住机会,运用好机会,怕就怕障碍太多。 最近,很多媒体,包括自媒体对内循环有不少误读。把内循环解读为回到自力更生年代。其实,中央非常明确地指出,建立以内循环为主,加速外循环速度的双循环的经济新格局。 这里重点在于搞好内循环与外循环新型关系。自从特朗普发动中美贸易战以来,国际大环境对中国越来越不友好,按照中央话说,国际环境险恶。这是全国人民都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不可回避的问题。 国际大环境恶化带给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不能期待短期内得到改善,必须有足够思想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当我们弄清楚国际环境之后,国内经济所有发展模式都要开始适应这样趋势的变化。这就是建立内循环的真正目的。 只有调整国内经济发展方向,发展模式,认真思考和重新定位产业结构,发展重点,以就业为导向,重新布局经济格局,不能继续抱着中国是全球最完整的供应链观念,过去是这样,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但是,如今,国际环境已经正在悄然改变,过去完整供应链的优势,今天或今后有可能成为劣势,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当它工业供应链成型以后,维持供应链的顺利运行有赖于市场需求,当市场需求方从中国离开了以后,完整的供应链就会成为一个包袱。这就是中央强调以内循环为主的关键点,也就是说市场需求必须从国际转向国内。 因此,国内供应链也必须随着市场方向调整而改变,以适应国内市场为主的需要。 这样分析结果,基本上有一个思路出来了。那就是国内消费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都是下一波国家鼓励内循环发展的机会。 这个经济内循环给我的感觉,就像14年的供给侧改革。14年供给侧改革的结果就是,拯救了大量的资源型国企。说白了就是资源的再分配,以市场为主导的分配机制有时候导出的结果不一定是政府想要的,通过供给侧改革更好的调整了经济结构。现在看看我们说的经济内循环,为什么要经济内循环。首先肯定是和美国佬的经济摩擦问题,美国人带着一帮小兄弟围堵我们,外贸经济在近些年已经看不到希望,很多国家都在产业链上去中国化。所以,我们需要再进行一次资源的分配,以前是很多东西出口换美元,现在可能是要更多的扩大内需,使国内市场繁荣起来。经济内循环最重要的一是需求,二是人们手里要有银子,只有需求没银子不行,银子在少数人手里也不行。要做到这些东西,首先第一步要稳定房价,不能让房子再吃掉大部分的收入,这样也没法搞内循环了。其次,需要打击996的工作制度,现阶段我国工资最高的那部分收入群体天天996、007根本没时间去消费,这样的工作环境和消费环境很难产生良性循环,所以要进一步的规范劳动法,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使部分高端人群不仅仅是有钱,还要有时间。最好要做好低收入人群的蛋糕,通过税收和财政的手段调节低收入人群的需求与收入。这样才能让经济真正的内循环起来。 提问:经济内循环的机会在哪里? @白话李先生 白话分享 就是指经济在一定范围内的循环,比如我们抛弃了美国。在国内要实行产品的全流通。从生产销售到消费,全都在国内完成。当然最近所提的经济内循环,并不是完全封闭,是要和友好的国家做生意,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是有好处的。 拿美国来说,7月28日美国又印了7万亿美钞刺激经济。美国和我们中国不一样,由于美元的强势,美国是个高负债的国家,通过无限的印钞美元,进而对世界各国进行掠夺,用印出来的美金买走了各国人民创造的劳动成果。这一定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我们国家在这个时候提出实行内循环。我个人感觉这是要抛弃美元的节奏。美国不值得信任。美元也不再适合作为国际通行货币。为国家辛勤劳动的成果,不应该被这种负债直接买走掠夺走。 内循环的机会在哪里?只要在民生领域都有机会,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只要自己进行深耕细作,只要做出好的产品,满足国内需求,那么一定会获得丰厚的收益。因为中国人民是勤劳的人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在创造财富。 这世界上只有几个国家在搞内循环,比如北朝鲜,委内瑞拉,古巴,,,,有没有机遇,自己去悟吧 当前,国际外部环境愈发不稳定、不确定。上周在企业家座谈会时,领导层再次重申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对于这个问题,分享一篇来自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的文章,这篇文章深入完整论述了打通“双循环”的问题。 《黄奇帆万字长文:打通中国经济“双循环”有哪些超常规思路》 https://www.toutiao.com/i6853822776806113799/ 关于经济内循环的机会在哪里?黄奇帆认为,首先要 全面准确理解“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的内涵。 所谓“完整的内需体系”,不是简单地讨论内需是什么,而是要深刻把握时代背景, 从形成内需需要什么样的基础、什么样的条件、有什么样的机制等维度 ,系统理解“内需体系”的丰富含义。 对于国内大循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打通支撑 科技 强国的全流程创新链条。 疫后 科技 领域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在美国频频打压中兴、华为并对我实施“ 科技 脱钩”的背景下,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 科技 竞争力已刻不容缓。这就需要 加快打通支撑 科技 强国的全流程创新链条 。 而创新活动从无中生有到产业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做好创新驱动,关键是针对创新的三个阶段分类施策,分别予以财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投入。 (二)以新基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命经济这些人类未来文明的技术支撑, 不仅本身将带来几万亿甚至十几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还将通过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研发创新规模化而产生不可估量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 (三)疏通部分行业的政策性梗阻,以新需求消纳产能,促进供需平衡。 过去几年,持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化解部分行业的过剩产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国民经济大循环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疫情冲击之下,一些传统行业可能会出现新的产能过剩,对此,我们不能再施以强行去产能的手段,而是要通过适度调整政策、创造新的需求来释放这些产能。 毕竟产能过剩总是相对的,是受制于特定的技术和制度环境。环境变了,供需条件也自然会发生变化。 (四)多措并举刺激消费、促进就业、提高保障,加快形成纺锤形收入分配格局。 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大关,意味着中国即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4亿中等收入群体和6亿中低收入群体并存。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如政策不当,掉回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仍是存在的。 应采取特别措施刺激消费、促进就业、强化保障,进一步做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中低收入群体,加快形成纺锤形收入分配格局。 (五)培育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和动力源,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形成国内大循环离不开区域协调发展。在新形势下,中东部地区要通过城市群都市圈建设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西部地区要跳出现有资源禀赋约束,应用高新 科技 寻找创新发展的突破口,进而促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六)深化关键性基础性体制改革,激活 社会 投资活力,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 https://www.toutiao.com/i6853822776806113799/ 经济内循环不是闭关锁国,而是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建立以内需为主,外需为辅的内外循环两种增长方式,这是基于某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围追堵截,出口导向型经济遇阻,不得不做出的重大调整。 内循环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国内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通过消费者——企业——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公共机构——政府治理的反馈机制,倒逼 社会 形成“政府管理——公共机构——基础设施服务——企业升级价值链发展——更好服务消费者”模式。 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西方过剩产能迅速转移到中国,利用中国劳动力便宜、环保成本低、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先进的特点,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从全球大量进口资源,在中国加工之后,或者就近在中国市场销售,或者以国际贸易方式出口到全球其他国家,实际上,中国只在制造环节赚取了一点利润,商品的品牌、设计、开发、销售、物流等多个环节利润都在西方人手里。 往前推20年,中国国力不强,资本匮乏,不得不做些低端加工业慢慢积累资本,“打工经济”做久了,积累一些钱后才可能去发展“老板经济”,这是被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证明过了行之有效的资本积累方式。 当中国GDP规模达到美国GDP70%时,出于对全球老二的遏制思维,使得美国千方百计阻挠《中国制造2025》计划,无论是贸易战,还是 科技 战、金融战,包括近期关闭中国驻休斯顿领事馆事件,这都是表面现象,斗争的矛头明确指向中国制造业升级计划。当中国经济从低端制造逐渐过渡到高端制造阶段,通吃高、中、低端产业链条,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赖以赚取巨额利润的高 科技 行业不再是垄断经营,蛋糕势必要被中国切割一部分,这是美国人绝对不能容忍的。 很长时间以来,西方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当中美关系倒退之后,肯定有部分西方国家站队美国阵营,中国依赖西方需求的外向型经济遇到困难,这个时候,中国适时启动了内循环。内循环首先依赖国内市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费的内循环。长期以来,外向型出口商品的质量与国内销售的不一样,当国内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时,国内销售的商品势必注重质量标准,注重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由于商品在国内消费,省略了风俗、法律、外运方面的纠纷和费用,国内消费者相对来说有了实惠。出口型商品令西方国家长期享用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为西方 社会 的低通胀贡献了力量,当大量商品以国内市场为主时,同样会有减缓中国 社会 的通胀压力。况且,低端商品是拿中国人福利补贴西方消费者,不鼓励低端商品出口,就会适当减少经常性账户顺差,减少外汇的人民币占款,有利于国内物价保持稳定。 二是 科技 的内循环。自美国打压华为以来,一部分美国高 科技 产品不能继续出口到中国市场,中国是全球唯一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一些产业相对落后但是能生产,当西方高 科技 产品用来卡脖子中国时, 核心技术的自我研发和自主可控势在必行,高 科技 产品的国产替代也迫在眉睫。从2019年年报情况看,相当多的 科技 股业绩增长较大,除了5G建设拉动了高 科技 产品需求外,国外禁运刺激了国产替代,这也是重要原因。 启动内循环之后,对于科研人员的待遇肯定会不断提高,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都为高 科技 公司上市提供了渠道,科研人员的智慧成果从实验室变为 社会 生产力成为可能。西方国家长期抵制中国加入国际太空站,封锁中国航天技术,结果,中国人搞出来自己的空间站,嫦娥探月、火星探测、北斗体系都做得风生水起。只要中国认识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资源倾向 科技 ,就一定能够实现 科技 的内循环。 三是深化改革,夯实制度建设,为经济的内循环保驾护航。这届政府三番五次强调房住不炒,即使在经济负增长时期,也不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目的就是还原房子的居住属性,不让高昂的房价绑架中国经济。 当无数年轻人背负了沉重的房贷,理想、志向、激情都被房贷消磨殆尽, 社会 的消费力不会旺盛,人口生育没有动力,创新创业不敢尝试,国家的活力就会丧失。现在,国家也正在努力完善税制,给地方更多财力,使其财权匹配事权,而不将土地财政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不仅如此,农村老人的医保问题,退休老人的社保待遇,中小企业的减税降费,搞活流通的地摊经济,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降低家庭的负担,灵活增加就业和收入,目的还是为了搞好国内经济内循环。 四是金融体系大改革,开放是主流,长期引进活水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撑。 全球都在宽松银根,中国央行相对克制,基准利率与西方主要经济体保持一个较高的利差空间,目的就是吸引全球资本。市场逐渐推广注册制,修改《证券法》,改革市场交易制度,严厉打击造假等问题公司,鼓励中概股回归A股,调控市场走慢牛行情,为的是通过建设资本市场满足 社会 投资和融资的双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内循环。 经济内循环肯定不是要回到我们祖国加入WTO之前的模式。 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跟加入WTO之前相比已经提高了好几倍。即使不出现这几年的贸易争端,我们国家的 社会 经济也需要转型。因为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 社会 经济结构会发生巨大变化,转型不成功可能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以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是贡献更大,现在需要转型为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贡献最大。我们国家有最大的消费市场,促进消费一定能够让我们国家的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贷款利率水平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都将保持低位,这对促进消费是有利条件,同时对房价和股市都是利好。但是最终影响房价、股市走势的因素非常多,从政策上来看,国家是希望房价保持稳定,股市能够走一轮 健康 长牛市。 农业高产的同时保证 健康 一定能够实现!随着,我们国家农业 科技 的进步,粮食、蔬菜、水果等单位产量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农业正逐步从单纯追求产量向既要产量又要高品质转型。发达国家的农业也是从这样的道路走过的。 我是独行独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在收入稳定的时候,从2020年1月份开始把我的消费降到最低,生活必需品的最低,家里所有人的衣服,鞋子,帽子都不买东西,水果吃最便宜的,还是7天一买,肉类成年人少吃,孩子可以吃,成年人不抽烟,不喝酒(我能做到),女子不用化妆品只用护肤品,省水省电不下馆子,不买副食品不去超市只去菜市场,顿顿做饭,坚决不吃熟食和海鲜,所有的 娱乐 活动都不去,家用电器膝盖不换,手机是孩子用剩下女人用,女人用剩下我用,……………………总之一句话,国家号召的内循环,我持悲观态度,也不打算迎合,我们只想保全自己,保全自己的同时,国家还要在民生方面保全我们,这是应该的,而且我觉得我这么做没什么,是天经地义的 没啥机遇,等待政府发钱或者放贷,买米买盐吃饱饭,还急着去田里搞生产呢!
2023-07-31 22:42:051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对策建议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对策建议 金融危机以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长期战略。本文基于经济学相关理论的一般分析方法,依据经济系统不同环节彼此作用的可持续性,从宏观层面、微观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层面构造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机制体系,以期为我国顺利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尤其是居民消费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宏观层面 (一)积极发挥流通促进消费作用,降低流通成本 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位于市场的最前沿,是接受市场信息最系统、最直接和最敏感的终端部门,能直接感知消费需求,在扩大内需、释放产能、消化库存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发展流通产业,提高流通效率,加快资本周转和商品流通速度, 不断启动市场、引导消费需求,把消费者的即期需求、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和生产导向。具体措施包括,(1)加快推进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物联网、移动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供应链管理,打造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提升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2)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打破区域限制、行业垄断,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全国性流通体系。(3)出台全国性商业网点规划,对商业网点和配送中心等关系民生的便利流通设施给予用地支持,进行科学规划布局,逐步解决商业设施过度竞争和供应不足相矛盾的局面。(4)规范零售企业对供应商收取的通道费、销售返点、节庆费用等不合理收费行为,逐步完善流通企业全国采购制度体系,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积极支持建设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质的流通设施,降低流通成本。 (二)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动居民消费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表明,城市化在扩大内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镇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城市化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火车头”。 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应采取以下措施:(1)积极稳步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避免可能出现的城市病现象,同时,要更加注重大中小城市联动发展,促进产业融合与协同,扩大城镇居民就业领域,扩宽居民收入渠道;(2)通过优化城镇产业结构,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环境条件、人力资本等条件,寻求最佳产业引领突破口,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居民就业机会;(3)积极挖掘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释放效应,创造有利于居民扩大消费的市场条件,积极推动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到新兴城镇设立连锁店、直营店,为居民提供优质多样的各类商品,同时在生活服务业方面提升服务档次和水平,使新型城镇居民更好地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三)打造良好消费环境,建立完备信用体系 市场经济建立在信用基础上,要积极完善有利于构建市场诚信体系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关系顾客人身安全健康的行业和企业的监管。具体建议如下:(1)出台专门的商业信用法律,对企业的“失信”行为实行严格的惩罚机制,同时对诚信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使“诚信”成为一种社会责任;(2)建立联合监管体系,堵塞市场监管和质量认证程序中存在的管理“空白”,从源头上切断不诚信产品进入市场的通道;(3)建立行业诚信联盟,由行业组织制定统一标准,对违反企业进行严惩,重者驱逐出本行业,使“诚信”成为企业一种自律行为;(4)建立独立的商业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制定商业信用标准、建立商业诚信档案数据库,减少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推动信息透明化、实现信息共享,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 二、微观企业层面 (一)鼓励企业产品创新,加大市场推介活动 在当前消费群体多元化、消费结构动态化的背景下,通过创新实现产品差异化,成为企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在创新产品过程中,要根据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进行需求细分,并通过植入先进和时尚的理念,提供“量体裁衣”的创新型消费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而且要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倾向存在明显差异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打造特色鲜明的消费热点,使各类消费群体都拥有满足自身特点的产品和服务。 在此基础上,加大市场营销活动,通过产品发布会、交易展览会等渠道宣传新型产品,有针对性的选择户外广告、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介推广公司产品,形成顾客的凝视效应,进而引导其消费。同_,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库存产品,采取加大折扣优惠活动等方式促进消费。 (二)推进网络信息化应用,便利居民消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商贸业态“虚拟化”和消费习惯“一点通”进程加快,消费呈现数字化、信息化和时效性的特点。流通企业应及时培育新型消费模式,构建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网上超市、网上百货店、网上专卖店和网上大卖场等新型网络商业业态,打造“线上+线下”共存的店面平台,适应消费群体新型的网络购物模式。 积极推进便利居民消费方式。通过建设网络酒店及旅行社中央预定系统、网络票务预定系统、网络旅游产品预订系统等专业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打造“互联网+呼叫中心”等旅游新业态,便利游客消费。同时,积极开展同银行、保险、信用担保机构合作,不断根据消费者消费新需求开发新型信用销售门类,促进信用消费。通过创新互联网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移动电话支付等支付服务方式,以及不断丰富网上信贷、网上保险、网上证券交易、网络金融衍生品等网上金融业务,来节约消费支付时间。 (三)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促进消费力度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完善的金融资本市场对于居民实现跨期平滑消费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由于消费主体进行市场交易时会存在现时的资金缺口,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融资需求。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和金融机构信贷的大量约束使得我国的消费信贷整体呈现出供给不足的局面。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的不畅通,使得居民的流动性约束加大,消费意愿下降,消费行为变得谨慎。在当前扩大内需的环境下,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扩大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资质可靠、市场认同较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合理评估抵押资产,同时增加可抵押资产的范围,完善无形资产、债券抵押、商业用地抵押制度,促进居民跨时消费的实现。(2)鼓励银行同零售企业合作,提升电子结算水平,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发展消费金融等新型金融产品。(3)支持农村信贷产品发展和管理模式创新,探索针对农村居民收入特点的分期支付制度,降低一次性大额信贷支付压力;推进小额信贷实施范围,解决农村居民生产性消费资金不足的状况,降低其流动性约束,实现跨期平稳消费。 三、微观消费者层面 (一)鼓励消费结构升级,推进新型消费模式 消费行为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动态的演进趋势。近年来,新型消费模式不断出现,体验式消费、自助性(DIY)消费、个性化消费等创新型消费模式成为人们的追捧对象。我国人口总量大,不同阶层消费群体因其消费结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因此,要注重目标市场的细分,并推进不同阶层消费结构的动态演化,积极鼓励消费者消费结构的升级。具体措施包括,(1)积极响应消费者服务性消费的需求,大力促进餐饮住宿、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文化健身、休闲娱乐等服务消费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充实服务内容。(2)加强新型消费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商业与文化、教育、体育、旅游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文化产业园、艺术街区、国际品牌街、酒吧餐饮街等发展;预见性的科学规划和建设汽车宿营地,游艇码头,加油、加气、充电站等服务设施。(3)加快商贸服务领域的技术升级,培养移动购物、自助结账、电视场景关联购物等多种新型消费方式,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随身”消费偏好,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消费效率,来优化消费体验,进而扩展消费者的消费空间。 (二)引导绿色消费方式,培养健康消费行为 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通过开展“绿色消费进社区”活动,大力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科学消费理念;减少一次性消费、过度消费、掠夺式消费等不科学的消费现象;加快完善废旧物品的回收制度,鼓励居民根据国家的“以旧换新”和绿色节能环保政策,积极对节能环保产品进行置换和购买。科学引导金银珠宝、高档家具、时尚皮包、艺术收藏品等投资保值类商品的消费;积极支持对传统民族特色产品的消费,推进民族工艺和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加强市场监测与预测预警分析,科学引导消费发展趋势;加强对媒体等广告推介手段的规范,合理引导时尚消费文化,对于过分渲染和鼓吹的广告营销行为依法取缔或给予严厉经济处罚,做好绿色循环、可持续消费的宣传推广工作,形成健康的消费文化氛围。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2023-07-31 22:42:301

“运用经济学常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扩大内需”

寻找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对于金融危机的产生和传导机制,一些经济学家和媒体基本上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即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爆发,可以看成是第一张被推倒了的多米诺骨牌――此后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使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为金融危机,乃至世界经济危机。许多专家们因此认为,此次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金融衍生产品泛滥导致的信用过度膨胀。  在笔者看来,这种观点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认识到更深层次的原因。实际上,信用泡沫的破灭,某种意义上不在于泡沫本身的大小,而是在于与之相对的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因此,美国以及全球的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才是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的深层次原因,而次贷危机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线罢了。  当前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已全面腐蚀实体经济,而且还并未见底。要想使全球经济复苏,提高消费需求是治本决策。从全球看,要想提高消费需求,有两种解决思路:一是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以生物工程为代表的新技术向产业的转化,带动产业升级,刺激新一轮的消费热点;二是打破传统经济学的分配观念,让消费资本和货币资本并重,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  具体分析来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由于现有的产品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也接近饱和,而一些新的技术还没有带动产业升级,导致新兴产品争取不到新的市场需求。因此,这些发达国家刺激经济新一轮较快增长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而我国的情况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经济增长目前还并不十分依赖于技术创新,而是依赖于维持现有产品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市场需求。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现有的产品即便不升级也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只要能充分挖掘国内的消费需求,我国经济便能恢复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    消费低迷需反思制度缺陷    消费作为总需求的最终落脚点,将最终承担我国经济振兴和发展的重任。但提高消费需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牵涉到一系列的制度改革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的消费需求低迷主要有以下三个制度方面的原因:   首先,分配制度不公平,抑制了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分配不公主要体现于社会普遍存在的“二八”现象上。一方面,80%的人仅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部分人收入水平低下,有消费的欲望却缺乏消费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20%的人拥有80%的社会财富,这部分人收入高、生活优越、消费能力很强,但对一般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欲望不高,而且正是由于他们对某些产品,如住房的过度热情,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哄抬房价的作用,进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购买能力。   其次,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致使消费需求缺乏有力的后方支持。应该说,我国广大城乡居民都有消费需要,但手中的钱少得可怜。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21万亿元。听起来是个很庞大的数字,但平均到13.4亿人口头上,人均仅有1.57万元左右。而一般生活消费却居高不下――像上个大学至少需要6万,看个大病动辄上万,在一般城市里买套住房需要50万~100万,还要留出钱来应对下岗失业、养老……手中的钱少,又没有解决后顾之忧,那所谓的巨大的消费潜力也只能是“看上去很美”。    刺激消费要从制度改革入手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消费需求,任重而道远,关键要靠体制改革,短期内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朝这个方向努力:   ――调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个人所得税既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又是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工具。但在我国现阶段,个税的起征点太低,致使课税对象囊括了大多数的中低层收入者,而这些人是推动消费需求的主要力量。对于他们来说,本来收入就不是很高,还要背负过重的个税负担,肯定会削弱消费需求。因此,笔者建议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定在5000~8000元之间较为合理。   ――促进财政政策转型,使财政支出向转移支付倾斜。去年年底,国家推出了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在笔者看来,投资型的财政政策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经济增长的目标之一是要使人均财富得到增长。既然如此,何不将财政政策转型,使财政支出从购买性支出向转移性支出倾斜,以充分发挥财政的财富再分配功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居民收入水平。这样的做法,同样能够达到扩大社会的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的目的。对此,笔者建议,一是要减少税费,如目前一般公路的养路费已经取消,下一目标应该有计划地逐步取消高速公路的收费;二是要加大对全体居民的转移支付,特别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提高农村的消费水平;三是要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可以释放保增长的压力。   ――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医疗、养老保险改革。当前正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最佳时期,某种意义上讲,历史原因造成的东西部市场分割,为解决时下的经济困境提供了机会,只要能充分挖掘西部市场,我国的内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得以缓解。此外,医疗、养老保险改革的步伐也要加快,以增强居民消费的信心。   ――振兴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业牵动着钢铁、水泥、铜、铝、锌、运输、家具、装潢等诸多行业的发展,所以振兴房地产行业能最快最直接地刺激内需,带动我国经济走出低谷。但需要注意的是,振兴房地产行业,不是要维持高房价,恰恰相反,是要打破房地产业的价格刚性,适当地降低房价,放大成交量,搞活房地产行业以及相关行业。当前,绝大多数有购房欲望的人都持观望态度,认为房价应该下降。但是,为什么购房需求不足,房价却下降甚微?一是因为房地产开发商前段时间赚足了暴利,经得起消耗;二是房价和地价之间的联动性促使地方政府支持维持高房价的现状。因此,笔者认为,当前要使房地产行业走上正轨并承担振兴我国经济的重任,各级政府需要摆脱利益纠缠,在适当降低拍卖地价的同时对房价进行调控,增加成交量。  另外,提高消费需求还需要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和规范股票市场。
2023-07-31 22:42:392

关于这次所谓的金融危机后,RMB贬值的可能性问题

经济学上讲,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第一,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二,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 第三,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 第四,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且不说90年代人民币是不是过度贬值或定价过低,单说近年来其他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没有动,仅此一条,就可以判断人民币对美元的价值有可能低估。 (三) 国际政治分析 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有学者特别指出,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如西方国家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造成美国就业机会减少的因素不是中国,而是全球化竞争的无形之手。国外鼓噪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有人认为,近年来,中国廉价产品大量出口导致日本和欧美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 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贬值的同时,美国外贸逆差却创出了4352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31亿美元。实际上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而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以及美元贬值的J曲线效应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金融霸权作为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的延伸,美国凭借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强制性地推行其政策,不断获取霸权利润,维护其“金融霸权国”地位。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三分之一,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与美国对华反倾销政策一起,构成了布什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调整的新内容。 近年来,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已越来越热,谁能成为未来亚元的主导,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日本由于其经济十年来的萎靡不振,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币的价值日趋明显,在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人民币地带”,导致日本对此忧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对华出现50亿美元顺差的背景下,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将全球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推至顶峰,目的就在于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 近年来,中国对外经济摩擦日益加剧,但更多的还仅仅局限于微观经济摩擦。加入WTO以后,中国处于制度大调整阶段,制度性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美日欧等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使得制度性经济摩擦在中国对外经济摩擦中的份额开始加重。 (四)人民币升值的客观作用 1、 加强经济自循环的能力 当汇率变化反映了外币的供求程度之后,企业和家庭就能及时调整其策略,更为有效地利用外币。而且,如果国内企业长期借助有利汇率带来的成本优势,通过出口低端产品赚取利润越容易,国内企业投资于产品研发的动机就越小。这不利于国家的竞争力的长期发展。 2、 增加货币政策的自由度 为了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人民银行必须从市场中买入美元、投放人民币。这使央行难以将货币供应控制在目标区间之内。为抵消外汇占款的影响,人民银行必须进行所谓的“本外币对冲操作”,即在买入美元的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政府债券或央行票据,从市场中回笼资金。适度扩大人民币波动范围能增加货币政策的自由度。 3、 与缓解目前“经济过热”的顾虑相一致 在固定汇率下,升值压力会被转化为通涨压力——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给量上升,带来通涨压力。而通过发放央行票据来回笼外汇占款的做法不具持久性,并将导致政府财务负担的上升。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会缓解升值压力向通涨压力的转换——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由于:1) 外汇占款减少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减少;2) 货币升值将使进口价格降低,因此可能压低国内价格。 人民币升值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中央政府做出的决定,不会是因为某一个原因,除非这个原因的压力大到让政府无法回避或阻挡。我觉得原因有三: 第一:化解各国以及各种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和压力; 第二:逐渐摆脱盯住美元的模式,为人民币成为硬通货做准备; 第三:借此机会,缩小港币和人民币的汇率差,争取达到1:1,然后,在适当时机下,人民币、港币和澳元将融合,形成单一货币。 人民币实行的是盯住美元汇率制。人民币近10年都处于升值趋势中,人民币升值是以人民币汇率下降形式反映出来的,即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金额减少。1994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8.6212,1995年为8.3490,1996年为8.3143,到2003年为8.2770(国家统计局,2004),人民币汇率近10年下降了4.1%。从2001年开始连续3年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在8.2770,2004年1—5月人民币汇率累计平均仍为8.2770.2003年以来,人民币再一次面临升值压力,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美国、欧盟、日本等不断施压,希望迫使人民币升值。国内外理论界也有人依据各种模型估算出人民币“应升值的幅度”,高的估计达到50%以上,低的估计也有15%以上。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以及外来的压力。内部影响因素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从1994年至今,中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均为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2002年达到2864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了5.55倍。从人民币购买力评价(PPP )看,中国的物价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21%(世界银行,2002)。从通货膨胀率差异看,美国自1998年以来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23%,中国同期的平均通货膨胀率(CPI )为-0.3%,比美国低2.53%。1978—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年均增长9.3%。这25年间,我国的经济增长无疑是世界上最快的。从中美两国的利率差异看,中国同业银行拆借利率2002年底为2.7%,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1.25%。中国的短期利率比美国利率高1.5个百分点。在国内,人民币存款利率也比美元存款利率高1.4个百分点。此外,2002年上半年开始,美元由强走弱,人民币跟着美元一起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趋势相背离。在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的情况下(1993—1999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至少比同期美国制造业高1.5个百分点),人民币反而随着美元贬值,使得贸易逆差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这些都构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对策: 一、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汇率升值的压力来自于多个方面,而出口的快速增长、资本流入、外汇储备迅速增加,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从对外贸易入手,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较为不易。不过,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伙伴中,对美顺差最大,来自于美国的压力也最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对外贸易地理结构来减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针对资本流入所带来的压力,在继续鼓励外资流入的同时,我们的企业可以适度考虑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他国市场。针对外汇储备迅速增长所带来的压力,我们可以采取措施适当控制其增长速度。另外,也可以考虑推行QDII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为渐进式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打下基础。 二、在全球化背景下权衡人民币升值问题,适时调整汇率水平与汇率制度 从国际经验来看,既然经济大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面临汇率升值的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而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在人民币未来的升值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广场协议”那样的大幅度汇率调整极为重要。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要签订类似“广场协议”式的国际性文件。为此,要让汇率始终能够反映经济基本面。我们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人民币汇率适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使汇率水平既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经济状况,又能避免未来人民币快速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认识到,成功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对于未来的宏观经济稳定、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产业间的平衡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都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而这一点,有待于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消除升值预期。 三、要综合处理汇率升值影响物价水平所产生的问题 对于人民币未来走势,基于巨大的升值压力,我们必须对其可能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要实事求是,具体深入地分析他国汇率波动的历史教训,才能真正有助于我们借鉴。汇率问题,涉及面甚多,在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各种国际交往的情况下,汇率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从整个日元的升值中,就长期来看,日元的升值导致了日本物价的整体下跌,日本CPI指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保持低水平,90年代中期以来多年出现负增长。所以说看本币升值对物价的影响不能只看眼前,而要着眼于长期,着眼于对未来物价的影响,对长远的整体经济的影响。那种认为人民币升值可能抑制当前通货膨胀趋势的观点,短期来看也许可行,长期来看,还可能进一步形成通货紧缩趋势,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我们不能单从本币的升值来看对物价和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不能因为眼前出现的通货膨胀趋势而寄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短期通胀压力。在短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毕竟,通过人民币对外升值来抑制通胀的短期作用也是有限的,但汇率升值对宏观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整体的,且宏观经济政策对物价的影响也会抵消本币升值对通胀的抑制作用。所以说,要认真研究综合处理汇率升值通过影响物价,进而影响经济系统的问题,为未来人民币升值后减轻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做好准备。 四、其他减轻人民币升值负面影响的对策 针对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适时调整我们的贸易战略,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作为出口企业来说,要努力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逐步改变原来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的做法。针对出现人民币升值对物价水平下调的压力,以及对总需求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西部大开发的措施,扩大内需来解决。针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储备风险,我们要深入研究未来世界主要货币的变动趋势,根据我们进口规模,适时调整中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和总量规模。针对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增加投资、融资渠道。 一、人民币升值之利: (一) 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1)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 例如:谁在掏钱维持号称“全球老大”的美国政府的日常运转?想当然的回答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广大纳税人。这个回答并不全对。因为当前的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巨大,光*纳税人的贡献还不够开销,因而不得不大量举债。而最大的债主是谁?是日本和中国。中国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买的是美国政府公债。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帝国的最大债主之一。这个事实本身显示了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经济实力说话的人民币自然而然也就获得了更大国际事务话语权,这是好事。 3)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中国石化副董事邵金扬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人民币升值,海外资产对我们来说会较便宜。”如果人民币升值5%,中国石化2003年进口的石油,以目前的价格计算,成本将减少逾1亿美元。 (二)人民币升值的前景还是越来越清晰的。 这是因为,正如1994年以前人为高估人民币币值的政策被迫放弃一样,人为低估人民币币值也是难以持续的,因为在汇率的问题上,政策干预,虽能一时起作用,但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只要中国能够保持经济高增长,同时推动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那么,人民币升值,成为区域乃至世界货币将为时不远。而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在不远的将来突然停步;中国的货币当局也一再表示,人民币将走向完全可自由兑换。 实际上,人民币的上升之旅已经开始,起点就是1994年1月1日的大幅贬值。这一年,人民币官方汇率向市场汇率并拢,由上一年的1美元兑5.80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70元人民币,贬值幅度为33%。从那时起到去年末,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的情况是,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1999年以前为德国马克)和日元名义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和17%;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升值分别为18.5%、39.4%和62.9%。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的结果也反映了同样的趋势。 虽然如此,但在当前,试图诱导人民币大幅升值,不具备现实条件。 二:人民币升值之弊: (一)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我国外贸和出口。人民币升值,就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带来的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 一国货币的升值,带来的是该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是有血的教训的。在1985年,为了遏制廉价日货出口狂潮,美、法、德、英的财政首脑就采取过相应的手段,迫使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从而逼迫日元升值30%。此后,从1985~1996年的10年间,日元兑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而“广场协议”被公认是引发日本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现在日本无非是想把这一悲剧转嫁到中国。 2) 还会影响到我国企业和许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因为尽管“中 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主要产品,但中国产品的一个致命弱点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主要依*中国产品价格的低廉,在竞争中并不处于主导地位,如果竞争力受到打击是很可怕的。 《中国企业家》这次调查的最大发现是:82.4%的企业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对于正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活动着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就像空气和水一样。 例如: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这位中国彩电出口大户的老总面对升值的前景忧心忡忡,他认为,中国出口的大多是技术含量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人民币如果升值,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许提高了,但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将逐步丧失。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人民币升值10%,就等于出口价格提升了10%,而中国国内制造企业好一些的利润也只有5%左右,加上一些财政贴息,中国企业盈利水平平均也不到3%。平均3%的利润率怎么可能调节10%的升值压力?肯定会出现大面积亏损。 黄宏生以创维为例,勾划出中国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最高心理底线:“现在我们在美国市场很难有大的提升,很大原因是其他世界工厂产品跟我们的价格一样低。比如来自墨西哥的彩电、欧洲土耳其的产品很便宜,我们提一美元都不可能。我们今年在美国市场希望能提高三千万美金销售,但是如果人民币升值了,那么这个计划就流产了。” 又如:与制造企业相比,那些在汇率风险最前沿的外贸企业,是变化的最强烈的感知者。对于出口型企业来说,出口的量,相对进口,要大得多。因此,黄宏生才说,人民币升值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东方科学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黄方宁,向记者讲了一个因为欧元升值——也就是人民币贬值,导致亏损的例子。2003年年初,他们有一笔交易,签约时欧元和美元的汇率还是1:0.9,等到交货时,涨到了1:1.1了,他们又没有采取锁定汇率的措施,于是赔了。“即使我们有10%、20%的中间利润,也都抵不上升值的损失。只能自己补上去了。” 再如:一些原来在中国进行生产的跨国企业,可能会将投资转移到墨西哥或马来西亚,20世纪80年代,台湾也曾经历过中国现在的压力,在台币对美元的汇率从1:40涨到1:25后,一些传统的低附加值产业,纷纷转移到东莞。同样,有专家分析,如果人民币升值,这些传统产业又会从东莞转移到像中亚、越南等更不发达的地区。本来,中国还有很多地区,比如西部,可以容纳这些产业,但因为货币的调整是针对所有企业的,可能使得中国被迫提早经历产业空洞化的过程。 3) 还会破坏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使我国的金融距爆发危机的边 缘越来越近。升值业可能葬送我国多年辛苦造就的良好投资环境,新增的海外投资则会减少,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将被大大消减,因为这种投资变得相对昂贵。另一方面,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可能增加,使我国的金融距爆发危机的边缘越来越近。 例如: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亚洲金融危机,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国家的政府均是以高利率的货币政策,以吸纳国内资金,但其效果却适得其反,由于内部资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资流入,使资金流向出现偏差而形成资金结构上的矛盾,埋下了货币危机的隐患;同时又产生了外资流入推高了本币汇率的矛盾,触发了经济结构问题的暴露,或出现泡沫经济或出现经济滑坡,从而被迫实行本币贬值政策,直接导致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的交易风险,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何为金融危机?这就好比是一户本来很穷的人家,来了一个巨富亲戚, 为他们带来了暂时的“富裕”生活,因而外人便因其阔而借给这家人巨资,不料这户人家的富亲戚突然消失,留给这户人家的只有高筑的债台,并因此导致了借其巨债的朋友。一时间危机四起。 可见,如果人民币升值,则会导致:由于内部资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 的国际游资流入,使资金流向出现偏差而形成资金结构上的矛盾,埋下了货币危机的隐患 4) 还有,升值后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由于以美元表示的国 民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一些“泡沫”进一步膨胀或造就新的“泡沫”,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 例如:美国许多散户投资者纷纷在当地开立人民币储蓄帐户,希冀有朝一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化会让他们受益。当然,这些散户帐户并非是真正的人民币帐户,因为依照中国不可自由兑换的汇率体制,在海外开立人民币帐户是非法的。他们开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储蓄帐户,帐户内的存款是美元,但基于人民币的现货汇率,这些帐户将因人民币兑美元现货汇率的波动而升值或贬值。 Everbank首席执行长Frank Trotter称,公司此举在一些客户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自一年多以前人民币汇率开始显示失衡迹象以来,这些客户一直在要求开立人民币计价帐户。Everbank于7月1日推出了此类新帐户,并在随后的几周内将逾650万美元投入该类帐户。 (5)此外,人民币升值之不利多多: 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物价肯定会降下来,因为进口品的价格会下降。 人民币升值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外商投资企业对吸引国内劳动力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现在的情况更是如此,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如此时人民币升值则会是使目前这种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三:世人在全球通货紧缩压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币。 汇率的变动与各国国内的利率水平、货币供应量、国民收入水平以及物价水平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一种货币到底是升值还是贬值应该由市场说了算,而不是由政治说了算。 然而:盐川正十郎的提案则更像一场政治阴谋。手拿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如果是一个小孩问:这值多少?那么,这个小孩一定还幼稚到没有学会用钱。如果是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问,这值多少?那么,这就会引发一场风波。而这场风波就是在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上的一项提案——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 最近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讨论成为国际上一个十分关注的话题。先有日本财相在七国财长会上提出要求,后有美国财长斯诺讲话和印尼召开的亚欧会议的声明,都呼吁人民币升值,近日,美国“健全美元联盟”又提出欲通过“301条款”促使人民币升值,格林斯潘的讲话,更是让世人在全球通货紧缩压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币。可谓是官民联合、齐心协力向人民币汇率问题发难。这场由日本挑起、美国担纲主演的人民币汇率之争全面上演,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 其实,站在日本人的立场上考虑,盐川正十郎提出这个问题并非没有道理。首先,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谷,凭什么你中国却一枝独秀?中国的一枝独秀我们日本也有贡献,你看,日本从你们那里进口了多少商品。其次,人民币只有升值,日元才能够贬值,这样日本的出口产品才有竞争力。 中国经济具有廉价劳动力、高技术水平和廉价的货币3大优势,而三大因素中日本可能干涉的,只有最后一点——人民币汇率。日本甚至想借人民币升值的“利空”阻止本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但因为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干预不了企业的行动,所以他们就要求人民币升值。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使他们在国内达不到的目的,通过对人民币施加压力来达到。 迫使人民币升值,是日本争夺未来“亚元”主导权的战略举措。近年来,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已越来越热,谁能成为未来亚元的主导,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日本由于其经济十年来的萎靡不振,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币的价值日趋明显,在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人民币地带”,导致日本对此忧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对华出现50亿美元顺差的背景下,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将全球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推至顶峰,目的就在于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 美欧方面的动机似乎更为明显,就是为了通过人民币升值消弱中国的经济实力,进而打击中国的国际影响。 人民币汇率之争本质上仍然是贸易问题之争。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美元贬值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贬值的同时,美国外贸逆差却创出了4352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31亿美元。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 升值的国际压力日大。尽管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但在没有形成中国真正的出口优势(品牌)之前,人民币名义汇率不宜进行大幅调整;即使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中国也应该按照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汇率进行控制,否则,就会像日本和德国那样,将自己大好的经济前景毁于一旦。
2023-07-31 22:43:034

当前国内如果想拉动宏观经济,会出台,哪些政策个人应当注意些什么?

一、财政政策: 由“稳健”转为“积极” 2009年财政政策将由“稳健”转为“积极”,重点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来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 首先,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导致目前中国居民低消费倾向的主要根源是住房、教育和医疗。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财政支出中对经济建设投资占的比重较高,对关系民生的社会公共支出较少。此外,由于住房、教育、医疗方面改革的不到位,造成了中国居民消费预期差,被迫储蓄,消费难以启动。因此,明年的财政政策将重点解决居民的低消费问题,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快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发展等投资,减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和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既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长期增长。 其次,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经济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服务业发展以及产业技术进步。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立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发展可再生能源。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第三,积极减税,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纺织服装、高科技、农产品(12.15,0.17,1.42%,吧)加工等行业退税力度,对个别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大力支持出口增长;适时推出对居民的减税政策,比如彻底停征储蓄存款利息税。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力度,从财政角度保障居民的购买力。 二、货币政策: 从紧缩向适度宽松转变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两大政策工具,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情况下,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而言,实际上是适度放松银根,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加大对重点工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三农、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及服务业等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其次,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再次,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防止经济出现倒退,央行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而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最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前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后者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 最后,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转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对所有行业和企业一视同仁,而是会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以此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结构向政策预期方向转变。货币政策将通过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利率、窗口指导、信贷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通过政策引导或者直接干预,以较市场金融更为优惠的条件将资金投向战略领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同时严格对“两高一资”等政策限制行业和企业的信贷投放。 三、投资政策: 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 目前中央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各地方政府计划投资额合计也超过了18万亿元,实行扩张性的投资政策将是明年政策的主基调,同时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投资政策趋向将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其中,投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 首先,交通设施项目。在中央已出台投资计划中交通设施建设是最主要领域。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 其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启动农村消费。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再次,加大社会保障和重大民生工程投资力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长期重生产、轻生活,直接为城乡居民消费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政府投资将适当向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重大民生工程倾斜。如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利用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到农村建立便民流通设施。 最后,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境建设等其他政府鼓励领域。运用补助、贴息、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投向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资源节约、民生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四、消费政策: 增收、减负双管齐下 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内需庞大的发展中大国而言,经济增长更应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则应当成为内需扩张的重点,因为投资需求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居民消费来支撑和拉动的。扩大消费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居民“有钱消费”,另一方面应当努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使居民“有处消费”。 首先,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政府、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关系,收入分配适当向劳动者倾斜,以提高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对农村居民而言,应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农村低保补助,扩大“家电下乡”服务范围,增加对农民的购物补贴。对城镇居民而言,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中央决定明年元旦起连续第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政府和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同时改革工薪所得费用扣除办法,费用扣除适当考虑纳税人的赡养人口、健康状况、子女教育以及住房按揭负担等;建立住房货币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住房货币补贴标准要根据各地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变动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房价高的省市还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上浮;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可以考虑免征上市公司派发红利的资本利得税,筹建股市平准基金。 其次,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比较重,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消费的不确定因素考虑较多,从而导致国内居民的储蓄率居高不下,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当前消费。因此,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 再次,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依法重点整治,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建立生产经营者责任制,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介机构。取消各种违反规定收取的增容费、管理费、建设费等政府性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尤其要努力减轻居民购房、购车环节的各种税费负担。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降低电讯资费标准,降低收费公路收费标准,制止公路逾期收费,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被挤占的消费能力。 最后,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合理引导消费需求,把消费需求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消费热点和领域,引向能启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领域,引导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需求结构变化不同步的特点,丰富各种档次的商品和服务,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如最近国家旅游局拟推出国民休闲计划,该计划包括奖励旅游、福利旅游、修学旅游、银发旅游等。 五、外贸政策: 促进出口平稳增长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我国出口增长逐步放缓,未来外部需求仍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仍很严峻。从稳定经济增长的角度说,尽管面对外需不足的局面,我国还要采取措施稳定出口增长,避免下滑势头过快。 首先,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和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开展营销、研发和并购,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其次,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建立加工贸易产业准入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再次,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境外投资,进一步完善促进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和协调机制,对于鼓励类的境外投资,我国政府今后将从外交、外汇、税收、海关、信贷、保险以及多双边合作等多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监管体系。对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瓶颈的境外资源类投资;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国内产品、设备和技术等出口和劳务输出的境外生产型设施和基础设施投资;能够通过境外投资学习国际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等投资;中国的优势企业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银行、电子信息、物流航运等业务,将予以重点支持。 最后,通过调整进口关税、扩大进口信贷规模、设立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增加重要战略物资储备。 六、价格政策: 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 和服务范围 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已经形成了市场定价,政府主要是进行有效的价格监管,防止价格欺诈和市场失灵;对于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商品,目前仍然实行政府定价制度,如部分资源性产品、公共品、垄断企业产品等。此外,在特殊时期,政府为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可能会实行暂时性的价格管制。未来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价格管理体制,具体方向如下: 首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和服务范围。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的价格改革方向,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坚决放开那些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在引导资源流动、调节利益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切实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维护群众合法价格权益。 其次,对于垄断行业价格要加强监管,强化成本约束。严格限制垄断行业的高福利、高成本、高价格,限制石油、电讯、交通、医疗、教育等国有垄断企业的垄断高价损害消费者的行为,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被挤占的消费能力。 再次,对于资源类产品,要在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及环境修复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价格变动涉及经济全局和社会稳定,其重要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决定了资源价格改革必须控制节奏,审慎推进。要在公用事业(1449.542,17.72,1.24%,吧)和公益性服务行业探索建立差别价格制度,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必需的消费给予适当的价格优惠和补贴,减轻其生活负担。 最后,继续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按照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对现行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凡不利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收费政策,要予以取消或废止;价格或收费标准过高的要予以降低。提供经营性服务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严禁强制服务并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的行为。要清理规范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严禁有关部门和单位借新农村建设之名加重农民负担。七、农村政策: 促农民增收以激活农村内需 我国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拉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农民的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只有激活7亿农民的消费需求,我国内需才能真正地、持久地得以扩大。因此,要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及时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首先,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和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从长期看,应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建立完善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明显提高社会消费预期。 其次,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针对当前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和今年粮食减产较多的事实,国家应选择适当时机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考虑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参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建立农业“价格-直补”综合联动机制。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为正,既可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农资生产企业的合理利润,也从根本上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奠定基础,在扩大内需上产生稳固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八、就业政策: 以创业促进就业 第三季度以来,企业用工需求出现明显下滑,农民工返乡正逐渐增加;预计2009年失业率将继续上升,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就业矛盾如果进一步恶化,不仅对经济发展不利,而且将对社会稳定产生深刻影响。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不仅能解决劳动者的自身就业,还能通过带动就业产生倍增效应。 首先,完善创业促进就业机制。从鼓励劳动者创业出发,政府要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并加快制定面向全体城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扩大帮扶创业范围。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登记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自筹资金不足的,给予小额贷款及贴息;尽快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自主创业和不断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 其次,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必须加强创业技能培训,这是劳动者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应尽快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适应市场,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培训机制。要进一步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将创业服务工作延伸到农村乡镇。创业培训是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要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培训,在促进劳动者创业能力提高的同时,将就业观念教育培训贯穿于创业培训的始终,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或创业就业。 最后,进一步整合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提高创业实训质量。多方吸纳社会资本,为缺乏经验和资本的创业者提供孵化期和政策扶持,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降低创业风险。继续探索有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的引领作用,在创业资金、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政策法规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支持和服务。九、区域政策: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尽管近两年来,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是相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抗风险能力较弱,应对经济社会矛盾回旋余地较小,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可能会更大。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和区域政策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制定实施宏观调控和区域政策时,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 首先,加强对重点地区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综合运用区域政策、区域规划、区域立法三大杠杆,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重视对区域产业集聚的扶持与调控,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重点推进促进中部崛起规划,制订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 其次,继续做好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开发结构。加强区域政策的研究制定,促进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格局。提出促进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和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建议,促进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在继续关注老工业区、落后地区就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重视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坚持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十、经济改革政策: 清理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 和制度障碍 我国经济改革将围绕“扩大内需”这个重点,以“增收、减负、调结构”为主线,清理投资、消费、外贸、民生等领域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障碍,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从制度上保障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推进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将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首先,从2009年元旦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以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测算,明年实施该项改革增减相抵后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 其次,加快改革医疗卫生及文化教育体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好改革试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紧出台各项具体配套政策。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第三,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办事效率。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框架、阶段任务和实施步骤,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科学划分政府机构的职责,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提高办事效率。强化行政问责制度,积极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 第四,进一步推进财税、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规范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划分,健全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抓紧制定出台政府投资管理条例,建立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国有保险公司和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企业退出机制,统筹协调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最后,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合理分配和切实用好国有资本收益。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国有独资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应大力提高国有企业利润分红比例,国有企业现金分红必须纳入到财政预算或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我们每一个国民应该顺应政策导向,做好个人投资或经商的部署,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步骤和侧重点去进行投资和经营。
2023-07-31 22:43:131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资本紧缩。

  (一)顺应形势,支持内需,银政企合作“危”中寻“机”。  1、贯彻落实“国十条”和地方区域发展政策,扩大有效信贷需求。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贯彻落实好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面对新的重大发展机遇,银行要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分析政府背景项目的财政同步投入资金比例和财政负债容忍度,加大重点项目服务力度,对受经济波动影响小,具有资源优势和垄断特点,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大项目以及无锡市交通、能源、环保、民生安居、新农村建设等基础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并在授信额度、期限配制、  贷款方式、产品创新、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倾斜,以达到控制风险,增加银行贷款资金的沉淀时间等目的,提升银行的存款和综合效益。  2、积极实施信贷结构调整,实施差别化的信贷策略。在控制风险前提下,积极拓展、维护好重点优质客户关系,重点支持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经营状况良好、无不良信贷记录、担保措施合法有效的企业主体,积极推进区域特色明显地区、小企业模式试点行的贷款投放。同时,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注重绿色信贷业务的推广,严格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信贷投放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项目以及资本金比例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客户或项目的信贷贷款,科学决策,防止出现“一退就死”的情况。  (二)积极拓展,夯实基础,实现经营效益的持续提升  1、积极拓展存款业务。要持续保持商业银行现有的发展势头,就要依靠负债业务,特别是核心的负债业务。在目前资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一方面保持个人存款的快速增长,巩固客户基础,另一方面在控制住成本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挖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对公存款尤其是机构存款,降低平均负债成本,扩大总体负债规模,特别要充分发挥银行的综合优势积极竞争优质客户。  2、努力保持中间业务增长。中间业务在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下,相对来说风险要小得多,或者说有些风险可以预知和控制,而且占用资本金较少,这对银行来说特别地重要。当前尤其要结合市场环境变化,夯实中间业务发展基础,扩大非利息收入来源,通过提高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来努力提升盈利能力,在保持传统特色优势业务的同时,实现中间业务收入的均衡发展。例如,可以客户为目标开展综合产品营销,大力提升结算账户的活跃程度和客户的综合贡献度,加强重点客户的动态管理,在确保规范的基础上,根据舆论和监管环境的宽松度,有计划、有步骤地相机推出或提高公司类服务收费项目,拓展服务收费渠道。又如,可以加大固定收益或低风险、低收益产品的销售,积极开发新的利润来源的业务,在信贷需求降低、股市直接融资减少的情况下,利用手中积累的大量客户资源,选择提供投资银行、股权投资基金的对接业务,并购业务。经济衰退过程中是开展这些业务的好机会,有利于银行扩展新的利润来源。  3、持续改善客户结构。小企业业务是无锡市政府明确的战略性发展业务,是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重要的开拓市场。加快小企业业务的发展是调整经营结构、深化专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也是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资本回报的内在要求。银行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区域特色明显地区、小企业模式试点行的贷款投放,加强新产品的应用推广,推广风险防范能力更强的供应链融资产品,进一步提高小企业贡献度。  4、推广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覆盖率。进一步统一和强化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产品创新体系和产品信息管理工作平台,不断完善产品创新流程,形成前中后台良性互动、市场反应敏锐的产品创新机制,抢占发展制高点。通过细化产品分类,深化产品研究,对现有产品再造和组合创新,加大产品优化与整合力度,提高已有产品灵活性和便利程度,适应市场与客户的变化,以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务吸引客户,以增加客户的综合回报来赢得市场,培育我行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客户行业特点,推广风险防范能力更强的供应链融资产品,用以替代一般性流动资金贷款;推广银团贷款,促进同业合作,避免恶性竞争;积极跟进新型融资产品的研发进程,及时推广使用,提高客户产品覆盖率。  (三)加强联动,防范风险,保持资产质量可持续发展  1、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实现资产质量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掌控风险和促进业务发展。如何以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保证银行业务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是银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事项。在目前宏观经济态势尚不完全明确之时,风险管理既要守住底线,以独立审慎的视角对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客观识别、度量和控制,又要保持风险管理的适度开放性,面向不断变化的市场、客户和同业,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满足服务经营领域的广泛性、业务产品的多样性、客户需求的复杂性之需要。  2、提升贷款定价技术和能力,匹配信贷业务的收益和风险。风险业务的收益和风险匹配是银行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原则,市场、银行和监管机构是形成均衡定价的三个主要力量,其中相对可控的银行内部定价机制直接影响贷款收益能否覆盖风险。在当前市场大形势下,银行在提高议价能力方面已具有主动的优势。因此,在贷款申报、审批时要加强经济资本的分析计量,根据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综合测算贷款的潜在违约成本、预期损失、核销拨备、投资收益率等定价因素,通过边际VAR分析确定贷款在资产组合中的整体风险,整体考虑客户的利率、费率及综合贡献度,同时以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RAROC)代替风险资本回报率(RORAC)进行业绩考核,进一步提高银行风险回报管理水平和风险与收益平衡分析能力。  3、区分不同行业、客户和产品,实施风险敏捷管理和监控。在经济周期性调整中,密切关注抵、质押资产价格变动;关注政府行业政策、环保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等相关政策变动风险,关注原材料涨价等企业经营风险,及时做出风险预警提示,并提出风险防控措施。对于出口相关行业,要严格审查贸易真实性,密切关注其资金周转速度、海外应收账款和出口订单等经营指标变化,审慎评估行业景气变化、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所得税调整等因素带来的风险。对于小企业,要高度重视第一还款来源,重点审查押品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审慎评估担保企业偿债能力。对于房地产行业,要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客户及项目准入标准和信贷政策,落实对项目资本金比例及“四证齐全”等要素的合规性审查,加强对公房地产贷款的封闭管理,强化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资金使用和销售资金回笼的监控,有效防范企业挪用资金。  4、加大贷后管理力度,提升风险反应与处臵能力。贷后管理是日常监测企业及其风险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存量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加大客户现场走访频度和力度,加强预警客户动态跟踪、重大风险事项跟踪落实,按照“早发现、早决策、早处臵”精神,确保贷后管理信息反馈充分、决策及时、执行有力;要明确客户的监控重点,现阶段要持续关注金融危机对敏感行业、重点区域、出口依赖型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的影响,分析评估影响程度,加强对客户生产经营情况的监控,密切监控企业资金出入境变动情况,同时要加强大额个人贷款客户监测,防范大额个贷风险的冲击;要提高风险处臵的反应速度和力度,完善风险预案,一旦发生问题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采取果断措施,尽最大可能挽回损失。  5、重视声誉风险管理,提升银行总体形象。良好的声誉已成为一项主要竞争优势,有助于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实现长期战略目标。银行不仅要在内部广泛传播价值理念,也应当将这种价值观延续到合作伙伴、客户等方面,并在整个经济社会环境中树立富有责任感并值得信赖的积极形象。一旦因为金融理财产品或服务存在不可靠造成公众的不信任感,即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用于事后的危机管理,也难以弥补对银行声誉造成的漫长的实质性的伤害。香港雷曼债的回购事件说明,从法律意义上对银行没有风险的事件,由于考虑到银行的声誉,也不得不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特别要注意理财产品的声誉风险,及时处理投诉和批评,尽量实现承诺,保持大部分利益持有者的期望与银行的战略相一致。
2023-07-31 22:43:361

“拉动内需”是一个怎样的谎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姚景源认为,扩大消费需求,首先要增加居民收入。“只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同时构筑牢固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消费增长才有坚实基础。” 这段话中,有两个关键词现在非常时髦,一是“扩大内需”,二是“增加收入”。 我觉得,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内需”?为了叙述方便,我把它定义为“内在需求”,估计应该差不多。那么,既然是人的内在需求,那就是必须要做到的,谈何要“拉”要“扩”呢?比如一个人一天吃三顿饭是他的“内在需求”,你现在要去“拉动”他,尽在他眼前放上美食,勾引他的食欲,让他每天改成吃五餐?或者是某个人每周过两次性生活是他的“内在需求”,你现在把他拉去看脱衣舞表演,或是直接给他吃伟哥,好让他每周过七次性生活? 下面来谈正题。为什么中国改革开放搞了三十多年了,GDP都世界老二了,居然还会出现消费需求不足?学者秦晖最近有篇文章谈到这方面的内容。他说,1987年,当时的青年学者王建提出“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这实际上就是后来的外向型出口拉动经济模式。但是当时中国“内需”正旺,王建为实现他的主张而提出的四项建议中的一项就是要求政府“控制国内消费水平上升速度”,以便腾出产能用于出口。这个建议被采纳。但是在1980年代末的政治宽松空气下,内需并不容易压抑,“控制”两年后消费率反而从49.89%微升到50.91%。 然而1989年后政治条件明显变化,消费率即从这年开始掉头向下,从1989年的50.9%,连续5年急跌后,到1994年就跌到了43.5%。这个时期的市场化进程,在许多阶层(主要是弱势阶层)1989年后失去讨价还价能力的情况下明显加快,“原始积累”高歌猛进,几年前王建想压也压不下来的消费率,如今不用压就掉了下来,而且很快变得“拉”也拉不上去了。整个国民经济这时也历史性地由短缺转为过剩,而且过剩的程度发展很快,在1994年已经出现了过剩危机导致经济“硬着陆”的危险。 但是恰在这时“外需”大显身手,1994年人民币汇率大调整后中国外贸由逆差转为顺差,而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地走向了“双顺差”大国。大量外需消化了过剩危机导致“硬着陆”的危险,保证了经济平稳发展,也使中国的增长模式具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出口导向型特点。 1997年东亚经济危机后中国的出口面临压力,从此“拉动内需”之说响亮起来,到现在已经响了10多年。这个时期虽然拉动很吃力,但内需大体还能维持一个稳定水平,2000年居民消费率为46.4%,还略高于1994年。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WTO后,“低人权优势”的巨大“竞争力”使中国在全球化中如鱼得水。经济进一步加速,“中国奇迹”更加耀眼,而经济的外向型特征也大大突出。外资潮水般进入,出口爆炸式增长,“双顺差”乃至“三顺差”(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连同“误差与遗漏”项)越来越突出。然而在这一切成就背后,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却前所未有地大幅下滑,从2000年的46.4%滑到了2006年的36.2%,2007年更跌到了35%的新低!很少消费的中国人把越来越多的产品送到世界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去换“绿纸”,到“全球海啸”时已经累积换了两万多个亿!“绿纸”不知放在哪里好,于是大买美国国债。中国成了美国在全球最大的债主,为填补美国“过度消费”的窟窿作出了最大贡献。 他最后说,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拉动内需”就不能仅仅在经济政策上做文章。最近陈志武教授指出:民主才能拉动内需。我以为这个说法很有道理。如果我们能够在“为自由而限权,为福利而问责”这两个方向上不断取得进展,逐步改变如今这种依靠“低人权优势”展现“竞争力”、GDP增长虽然迅速但成果分享方面的缺陷却日益严重的状况,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内有凝聚力、外有感召力的大国。 中国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最近在一次演讲中说,企业家去年交的直接税加上间接税,占到了中国企业税前利润的70%;个人交的所有税高达平均所得税的81.6%;是全世界有人类以来最高的税。尚若国家收取的税,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收再多也不怕。而我们却是取之于民,却大量用之于官。养官耗去的银子世界第一,三公消费花掉的钱在全世界遥遥领先,而在民生、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花钱却总是吝啬得很。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秦晖提到的中国人把越来越多的产品送到世界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去换“绿纸”,到“全球海啸”时已经累积换了两万多个亿!“绿纸”不知放在哪里好,于是大买美国国债。中国成了美国在全球最大的债主,为填补美国“过度消费”的窟窿作出了最大贡献。而为此却大大压缩了国民的消费空间。 其三,传销的股市、房市成为社会财富的绞肉机。目前,一套最便宜的商品房,其价格也在好几十万,有的人一辈子的收入不吃不喝也买不起一套房。而住房又是人的生活必需品,这就逼着人们省吃俭用甚至背债贷款。家有一套房,变成穷光蛋的家庭比比皆是。为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债还贷,人们被迫节衣缩食,这将使其它消费需求被冻结,被挤占。买一套房子,实际上是等于买一根锁链,将一家人的生活与债务捆绑,这无论是从现实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对人们生活的一种摧残。反动的股市、房市榨干了多少百姓的血汗?还有贪官污吏巧取豪夺,哪一样不是“内需”头上的一把刀? 由于这些年通过滥发货币“拉动内需”,导致CPI急剧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增加收入”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假如你收入增加了百分之十,但物价却涨了好几倍,相比而言,可能不增加收入,而物价也不上涨,居民购买力反而还强点。所以说,那些什么“只有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同时构筑牢固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消费增长才有坚实基础。
2023-07-31 22:43:471

中国近几年来的经济方面的成就

我国增长模式转型与发展战略选择 2007年9月2日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成就,可以用三个基本数字概括:13亿人口的一个国家,在27年的时间内,保持了9%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这样的增长势头看起来还要保持下去。在人类历史上,如此的发展成就是前所未有的。总结中国经济的发展经验,探讨今后的发展道路,首先对已有的增长模式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估。 正确认识和评估已有的增长模式 在微观层面上,改革主要做了两件事情:“放开”和“改造”。“放开”就是允许和鼓励发展多种非国有经济,包括集体、私人企业,股份制企业,也包括外资企业。“改造”是指对国有经济部分的改革和重组。 观察中国经济的两条基本线索 一条线索是独特的要素组合优势。中国的经济增长,依托于一系列基本要素的组合: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或现实的市场;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存在和流动,使劳动力成本被压到较低水平,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价格也被控制在相当低水平;较为完整的工业基础体系和逐步完善的产业配套条件;勤劳、节俭、进取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尤其是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在国际范围内,这些要素条件在一个国家同时出现是少见的,就规模而言,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另一条线索是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从产业角度看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主导产业的出现和带动,而这些主导产业是由市场需求,最终是由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上世纪80年代,主导产业是轻工、纺织等。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出现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新一代家电产品、房地产、股票等一批新的主导产业,90年代末经济乏力,2002年下半年经济形势又出现变化。起先导作用的是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通讯等行业,从而拉动了一批中间投资品性质的产业和基础行业的增长。 把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到经济模式的基本架构。第一条线索是从空间上观察的,可以看到多种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基本要素;第二条线索是从时间上观察的,可以看到主导产业的依次出现。把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看,消费结构升级产生巨大需求,多种基本要素的组合形成供给,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主导产业的依次出现和更替,拉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理解改革开放 在这一增长模式中,改革开放起了何种作用?概括地说,改革创造了使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组合的体制和机制,开放则使我们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调整和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 在微观层面上,改革主要做了两件事情:“放开”和“改造”。“放开”就是允许和鼓励发展多种非国有经济,包括集体、私人企业,股份制企业,也包括外资企业。“改造”是指对国有经济部分的改革和重组。将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大多数被改造为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业。不论是放开还是改造,其结果是形成了大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这些企业能够将前面讲到的诸多生产要素有效地加以组合和利用,构成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基础。 开放是在更大范围内为优化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提供可能。本地缺少的要素可以“引进来”,比如引进外资;富余的要素则“送出去”,比如输出富余劳动力,从而使本地的增长空间扩大,竞争力增强。发展中国家经济起步阶段通常缺少资金,所以很重视引进外资。但是,近几年来我国总体上说资金已不缺乏,而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资金过剩,为什么还要引进外资?因为在这些资金的背后,有技术、管理,有品牌、供应链、分销渠道,或者还有企业文化等。这些资金背后的要素是我们需要但缺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资金是多种要素的载体。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重要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多数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和城市。工业化进程,实质上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进入非农产业和城市,其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 根据可借鉴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经济增长显示出的潜力,我国经济继续保持20年左右的快速和较快增长,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对我国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对这个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下面就几个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如何认识重工业增长加快的事实 在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增长中,三类产业(先导产业、中间投资品产业和基础产业)所构成的新产业增长格局中,大部分快速增长的产业属于统计中的重工业。于是,近几年出现了重工业增速加快、比重上升的现象。对此,有一种观点认为,重工业增长消耗资源、污染严重,不适合发展,不利于增长方式转变。但从国际范围的工业化历史看,除了那些规模较小的经济体,如新加坡、我国的香港地区等外,较大规模的工业化先行国家,大体上都经历了轻工业为重点、重工业中的采掘和材料工业为重点、重工业中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重点这样几个增长阶段。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找不到这样的先例:一个大的经济体没有经过重工业加快增长阶段而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 我们认为,应当这样看近几年的重工业发展: 一是这一发展是市场需求带动下出现的。处在这一轮增长“龙头”位置的先导产业中的汽车、住宅产业,其产品的80%—90%是由居民购买的,这与过去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讲市场需求,讲市场决定,最重要的是大多数居民的消费,或者说大众消费。有了大众消费,一个产业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才能有规模经济,才能有增长的可持续性。 二是增长的供给主体也有了实质性变化。统计数据显示,这一轮增长中增速最快的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较慢,集体企业最慢。即使是过去国有经济比重较大的机械工业,近年来80%以上的销售额,90%以上的利润,是非国有企业的。这些企业关心市场需求,关心投资回报,与过去重工业增长中国有企业为主时的行为大不相同。 三是形成了一系列高增长产业群。包括汽车、房地产、机械、新型消费品等高增长产业群。这说明这些产业有很强相关性和带动力。以汽车为例,在制造业领域,包括整车装配、零部件制造,及其拉动的钢铁、机械、纺织、塑料、电子等产业;汽车制造出来后,有销售、信贷、保险、保养、修理、加油、培训以及汽车旅馆、汽车餐馆等,这些都是汽车服务业。如果说汽车制造业的产值是1,汽车服务业的产值大体在2.5以上。 四是汽车、住宅两个龙头产业主导产业地位的确立,将为我国今后一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平台。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大国进入汽车大众消费阶段后,可以保持二三十年的快速增长。我国从2002年才开始进入大众消费阶段,加上人口多、收入差距较大,继续保持至少20年的快速增长是可能的。不少研究表明,住宅产业在我国也会有20年的快速增长。 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要不要经历这样一个重工业加快发展的阶段,而是如何走出一条重工业发展新路子。 如何认识城乡关系和“三农”问题 1.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多数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和城市。工业化进程,实质上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进入非农产业和城市,其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但仅仅依靠农业,大多数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只要农民还是农民,教育、医疗、生活方式,以至民主法制等问题,都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所以,简单地说,要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使现有的农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 2.农民进城和进入非农产业,收入大幅度提高,前提是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一个农民由农业部门进入非农部门就业,劳动生产率大约增长五倍。其他生产要素,比如土地,利用效率也大大提高。相同数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和非农产业后生产、生活所占用的土地,与在农村时所占用的土地相比,土地的集约程度和利用效率,一般来说都有很大提高。 3.工业化的成果应当由全体社会成员公正的分享,否则工业化将不可能是成功的,事实上也难以顺利推进。现在突出的问题是,那些处在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最容易受到伤害。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之所以有很大成功,重要原因是农民大规模地介入这一过程,直接分享到工业化的成果。但其中也有不少问题。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水平长期偏低,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搬迁和土地占用中的补偿等,都是工业化进程中成果分配是否公平、公正的问题。 4.农民进城、进入非农产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是一个矛盾突出、容易失衡的过程,对进城的农民来说,要“进得去”、“留得住”,对没有进城的农民来说,要“过得去”、“稳得住”。“进得去”,最重要的是为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留得住”最重要的条件还是要有可持续的就业机会,要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逐步地与城市居民接轨,形成新时期城乡居民相互包容的文化。“过得去”,就是要让继续留在农村的人们收入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尽管收入水平低,但日子还过得去,每年能够有所改善。“稳得住”,就是要让农民合理分享工业化的成果,不要使之成为不稳定的因素。工业化、城市化会带来很大利益,如何分配很重要,分得好,可以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分不好,就会对这一进程形成阻力,甚至倒退。 增长模式转型背景下的发展战略选择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最为可行、最容易见到成效的是加强资源节约。要进一步推动资源价格的市场化,资源价格能够由市场决定的,要尽可能地交给市场。 增长模式转型首先要有正确目标。中央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增长模式转型的目标确定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增长应当是“以人为本”,全面均衡和可持续的。 第一,扩大内需战略。扩大内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要继续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以带动需求扩大。重点是保持居民住房、汽车等消费的持续增长,保持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在鼓励中高收入阶层消费结构升级的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扩大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在产业选择上,让各种有条件发展起来的产业都发展起来,不要轻言某个产业不能发展。这既有利于扩大内需,也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自主创新战略。这里我们重点强调技术的自主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成为负责任的、有长远眼光的创新主体。企业有没有自主创新的意愿和能力,是自主创新成败的关键。 第三,资源节约战略。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最为可行、最容易见到成效的是加强资源节约。要进一步推动资源价格的市场化,资源价格能够由市场决定的,要尽可能地交给市场。推动政府管制重点由经济型管制转向社会性管制。管制的重点要放在资源节约标准的实施、新节能产品或措施的推广、环境保护等方面。 第四,稳定增长战略。我国经济波动较大,有技术方面的原因,更多的则是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对那些处在先导位置的竞争性的行业来说,低地价(甚至零地价)、低电价、低人价(不提供劳动保护条件、社会保障等),将刺激投资者的过度进入。在另一方面,经济提速,煤电油运等基础行业就紧张起来,其中最紧张的是铁路运输,原因是垄断经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要重点推进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纠正人为压低要素、环境成本的行为,改革政府投资体制;二是加快推进基础行业特别是铁路运输行业的改革和开放,重点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引入新的投资者。 第五,金融改革战略。金融改革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有:加快银行体系改革,重点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通过重组、上市等途径,改造其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降低不良资产率,按照国际规范调整资产结构,改进资产质量;在按照加入WTO承诺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大金融体系对内开放,特别是对非国有经济开放的力度,促进新型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发展,重点解决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改变过度倚重银行融资的状况,加快金融结构调整。抓紧解决困扰证券市场发展的深层体制问题,恢复证券市场的正常功能。扩大债券在融资结构中的比重。促进金融创新,鼓励多种类型适应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的金融机构、产品的创新和供给。 第六,开放升级战略。今后对外开放的重点,要由范围和数量转向结构和质量,即“开放升级”。实行适度的“角色转换”。由过去较为被动的适应国际环境,转向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环境;由过去主要是适应规则,转向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制定规则。在国际货币(汇率)、贸易、投资、金融、区域经济合作等领域,发挥更为主动积极的作用。相应地,在对外贸易活动中,要强调自由贸易、公平竞争原则。由于我们在许多领域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强调这一原则,对我们的国家利益是有利的。
2023-07-31 22:43:582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有哪些?

一、财政政策: 由“稳健”转为“积极” 2009年财政政策将由“稳健”转为“积极”,重点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来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 首先,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导致目前中国居民低消费倾向的主要根源是住房、教育和医疗。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财政支出中对经济建设投资占的比重较高,对关系民生的社会公共支出较少。此外,由于住房、教育、医疗方面改革的不到位,造成了中国居民消费预期差,被迫储蓄,消费难以启动。因此,明年的财政政策将重点解决居民的低消费问题,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快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发展等投资,减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和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既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长期增长。 其次,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经济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服务业发展以及产业技术进步。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立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发展可再生能源。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第三,积极减税,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纺织服装、高科技、农产品(12.15,0.17,1.42%,吧)加工等行业退税力度,对个别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大力支持出口增长;适时推出对居民的减税政策,比如彻底停征储蓄存款利息税。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力度,从财政角度保障居民的购买力。 二、货币政策: 从紧缩向适度宽松转变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两大政策工具,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情况下,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而言,实际上是适度放松银根,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加大对重点工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三农、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及服务业等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其次,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再次,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防止经济出现倒退,央行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而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最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前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后者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 最后,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转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对所有行业和企业一视同仁,而是会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以此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结构向政策预期方向转变。货币政策将通过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利率、窗口指导、信贷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通过政策引导或者直接干预,以较市场金融更为优惠的条件将资金投向战略领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同时严格对“两高一资”等政策限制行业和企业的信贷投放。 三、投资政策: 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 目前中央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各地方政府计划投资额合计也超过了18万亿元,实行扩张性的投资政策将是明年政策的主基调,同时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投资政策趋向将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其中,投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 首先,交通设施项目。在中央已出台投资计划中交通设施建设是最主要领域。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 其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启动农村消费。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再次,加大社会保障和重大民生工程投资力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长期重生产、轻生活,直接为城乡居民消费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政府投资将适当向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重大民生工程倾斜。如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利用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到农村建立便民流通设施。 最后,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境建设等其他政府鼓励领域。运用补助、贴息、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投向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资源节约、民生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四、消费政策: 增收、减负双管齐下 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内需庞大的发展中大国而言,经济增长更应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则应当成为内需扩张的重点,因为投资需求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居民消费来支撑和拉动的。扩大消费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居民“有钱消费”,另一方面应当努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使居民“有处消费”。 首先,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政府、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关系,收入分配适当向劳动者倾斜,以提高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对农村居民而言,应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农村低保补助,扩大“家电下乡”服务范围,增加对农民的购物补贴。对城镇居民而言,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中央决定明年元旦起连续第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政府和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同时改革工薪所得费用扣除办法,费用扣除适当考虑纳税人的赡养人口、健康状况、子女教育以及住房按揭负担等;建立住房货币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住房货币补贴标准要根据各地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变动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房价高的省市还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上浮;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可以考虑免征上市公司派发红利的资本利得税,筹建股市平准基金。 其次,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比较重,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消费的不确定因素考虑较多,从而导致国内居民的储蓄率居高不下,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当前消费。因此,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 再次,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依法重点整治,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建立生产经营者责任制,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介机构。取消各种违反规定收取的增容费、管理费、建设费等政府性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尤其要努力减轻居民购房、购车环节的各种税费负担。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降低电讯资费标准,降低收费公路收费标准,制止公路逾期收费,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被挤占的消费能力。 最后,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合理引导消费需求,把消费需求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消费热点和领域,引向能启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领域,引导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需求结构变化不同步的特点,丰富各种档次的商品和服务,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如最近国家旅游局拟推出国民休闲计划,该计划包括奖励旅游、福利旅游、修学旅游、银发旅游等。 五、外贸政策: 促进出口平稳增长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我国出口增长逐步放缓,未来外部需求仍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仍很严峻。从稳定经济增长的角度说,尽管面对外需不足的局面,我国还要采取措施稳定出口增长,避免下滑势头过快。 首先,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和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开展营销、研发和并购,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其次,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建立加工贸易产业准入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再次,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境外投资,进一步完善促进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和协调机制,对于鼓励类的境外投资,我国政府今后将从外交、外汇、税收、海关、信贷、保险以及多双边合作等多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监管体系。对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瓶颈的境外资源类投资;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国内产品、设备和技术等出口和劳务输出的境外生产型设施和基础设施投资;能够通过境外投资学习国际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等投资;中国的优势企业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银行、电子信息、物流航运等业务,将予以重点支持。 最后,通过调整进口关税、扩大进口信贷规模、设立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增加重要战略物资储备。 六、价格政策: 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 和服务范围 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已经形成了市场定价,政府主要是进行有效的价格监管,防止价格欺诈和市场失灵;对于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商品,目前仍然实行政府定价制度,如部分资源性产品、公共品、垄断企业产品等。此外,在特殊时期,政府为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可能会实行暂时性的价格管制。未来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价格管理体制,具体方向如下: 首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和服务范围。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的价格改革方向,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坚决放开那些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在引导资源流动、调节利益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切实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维护群众合法价格权益。 其次,对于垄断行业价格要加强监管,强化成本约束。严格限制垄断行业的高福利、高成本、高价格,限制石油、电讯、交通、医疗、教育等国有垄断企业的垄断高价损害消费者的行为,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被挤占的消费能力。 再次,对于资源类产品,要在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及环境修复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价格变动涉及经济全局和社会稳定,其重要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决定了资源价格改革必须控制节奏,审慎推进。要在公用事业(1449.542,17.72,1.24%,吧)和公益性服务行业探索建立差别价格制度,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必需的消费给予适当的价格优惠和补贴,减轻其生活负担。 最后,继续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按照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对现行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凡不利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收费政策,要予以取消或废止;价格或收费标准过高的要予以降低。提供经营性服务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严禁强制服务并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的行为。要清理规范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严禁有关部门和单位借新农村建设之名加重农民负担。七、农村政策: 促农民增收以激活农村内需 我国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拉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农民的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只有激活7亿农民的消费需求,我国内需才能真正地、持久地得以扩大。因此,要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及时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首先,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和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从长期看,应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建立完善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明显提高社会消费预期。 其次,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针对当前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和今年粮食减产较多的事实,国家应选择适当时机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考虑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参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建立农业“价格-直补”综合联动机制。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为正,既可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农资生产企业的合理利润,也从根本上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奠定基础,在扩大内需上产生稳固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八、就业政策: 以创业促进就业 第三季度以来,企业用工需求出现明显下滑,农民工返乡正逐渐增加;预计2009年失业率将继续上升,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就业矛盾如果进一步恶化,不仅对经济发展不利,而且将对社会稳定产生深刻影响。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不仅能解决劳动者的自身就业,还能通过带动就业产生倍增效应。 首先,完善创业促进就业机制。从鼓励劳动者创业出发,政府要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并加快制定面向全体城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扩大帮扶创业范围。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登记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自筹资金不足的,给予小额贷款及贴息;尽快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自主创业和不断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 其次,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必须加强创业技能培训,这是劳动者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应尽快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适应市场,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培训机制。要进一步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将创业服务工作延伸到农村乡镇。创业培训是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要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培训,在促进劳动者创业能力提高的同时,将就业观念教育培训贯穿于创业培训的始终,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或创业就业。 最后,进一步整合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提高创业实训质量。多方吸纳社会资本,为缺乏经验和资本的创业者提供孵化期和政策扶持,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降低创业风险。继续探索有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的引领作用,在创业资金、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政策法规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支持和服务。九、区域政策: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尽管近两年来,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是相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抗风险能力较弱,应对经济社会矛盾回旋余地较小,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可能会更大。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和区域政策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制定实施宏观调控和区域政策时,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 首先,加强对重点地区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综合运用区域政策、区域规划、区域立法三大杠杆,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重视对区域产业集聚的扶持与调控,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重点推进促进中部崛起规划,制订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 其次,继续做好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开发结构。加强区域政策的研究制定,促进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格局。提出促进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和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建议,促进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在继续关注老工业区、落后地区就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重视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坚持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十、经济改革政策: 清理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 和制度障碍 我国经济改革将围绕“扩大内需”这个重点,以“增收、减负、调结构”为主线,清理投资、消费、外贸、民生等领域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障碍,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从制度上保障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推进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将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首先,从2009年元旦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以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测算,明年实施该项改革增减相抵后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 其次,加快改革医疗卫生及文化教育体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好改革试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紧出台各项具体配套政策。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第三,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办事效率。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框架、阶段任务和实施步骤,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科学划分政府机构的职责,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提高办事效率。强化行政问责制度,积极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 第四,进一步推进财税、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规范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划分,健全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抓紧制定出台政府投资管理条例,建立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国有保险公司和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企业退出机制,统筹协调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最后,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合理分配和切实用好国有资本收益。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国有独资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应大力提高国有企业利润分红比例,国有企业现金分红必须纳入到财政预算或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课题负责人:范剑平 执笔:杨** 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历史性重要关口,短期看面临着经济快速下滑的风险,长期看面临着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巨大压力。为了防范经济景气持续恶化,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最近一段时期政府各部门高强度、高密集地出台了大量的宏观调控政策,我们去繁就简,从十个方面对宏观政策进行了粗线条梳理,给出了一些简明扼要的概括,以飨读者。
2023-07-31 22:44:183

论述商业银行当前在存款收缩背景下的应对措施?

(一)顺应形势,支持内需,银政企合作“危”中寻“机”。1、贯彻落实“国十条”和地方区域发展政策,扩大有效信贷需求。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贯彻落实好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面对新的重大发展机遇,银行要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分析政府背景项目的财政同步投入资金比例和财政负债容忍度,加大重点项目服务力度,对受经济波动影响小,具有资源优势和垄断特点,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大项目以及无锡市交通、能源、环保、民生安居、新农村建设等基础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并在授信额度、期限配制、贷款方式、产品创新、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倾斜,以达到控制风险,增加银行贷款资金的沉淀时间等目的,提升银行的存款和综合效益。
2023-07-31 22:44:261

关于高中经济学:消费和扩大内需的关系

国际的经验事实告诉我们,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主要是依靠内部需求,尤其是内部的消费需求(其占比一般为三分之二以上),不可能主要靠出口,长期也不可能靠投资。可是,目前在中国经济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增长常年成为“短腿”,这与大多数民众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幅没有与GDP增长同步有很大关系。我国消费率低,国内消费需求明显不足。美国消费对其GDP的贡献率约在80%左右,但这一数据在中国仅为50%左右。即使是在日、韩等国家,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也比中国要高出许多。    假如大多数民众的收入微薄,消费低落,必将造成国内市场萎缩危机。归根到底,一个大多数民众生活艰辛的国家,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强国。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可能光靠买游艇的、买跑车的来推动。因为我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主要由于消费主力军——中低收入者消费疲软,这就需要把眼光放在占人口绝大部分的中低收入家庭,着眼于通过提高全民社会保障水平来促进消费增长,进而拉动经济。只有让几亿的中国普通劳动者成为强势的消费者,中国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中国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目前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最不和谐因素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无论是从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来看,还是从现有的资源约束条件来看,中国现在到了让占人口绝大部分的中低收入家庭在未来经济增长中从“配角”转为“主角”、经济增长模式向消费驱动转变的时候了。要真正实现经济增长向消费驱动转变,就要实现从盲目追求总量扩张的发展思维,向以提高全民福利水平为最高目标的发展战略转变,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虽然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有所增大,但投资需求仍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消费率低的问题仍将继续存在。目前发达国家消费率一般在60%至70%,有些国家甚至达到80%,而我国2002年只有58.2%,投资率高、消费率低是由我国经济特定发展阶段和特殊"消费国情"所决定的,对此应有客观认识。 首先,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具有投资率高和消费率低的特性。我国经济已由轻纺工业阶段过渡到重化工业发展阶段,重化工业阶段表现为行业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加工度高、中间产品多、增长持续时间长等,在这一阶段要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率较高有其合理性。重化工业阶段资金和技术密集的特点表现为吸纳就业能力低,经济快速发展不一定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在某些行业甚至是就业人数的绝对减少。上世纪80到90年代的轻化工业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安置300万人就业。而在目前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只能安排70万人就业。目前我国就业压力很大,但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快速增长并不能带来就业和收入的增加,这将直接影响到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因而消费率相对较低不可避免。 第二,我国特殊"消费国情"导致消费率低。消费率低与我国目前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过渡期有关,中等收入阶层居民的消费能力处于"买上不足,买下有余"的阶段,只好增加储蓄、扩大资金积累。低收入阶层由于收入水平低,但对未来支出预期较高,增加储蓄主要用于养老、防病治病、子女教育和购买住房等。 第三,提高消费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要真正提高消费率,有赖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生产要通过服务业才能与消费连结,我国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仅为1/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影响消费的增长。待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大于第二产业了,消费率必然会明显提高,这不是简单政策因素能够改变的。 为什么要呢 ?拉动宏观经济增长三个因素也叫三架马车分别是投资、出口、消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虽然实现了软着陆,但是同时也陷入了通货紧缩,消费严重不足而投资也偏向银行的保守方式。这种情况下,政府只好通过增加出口来刺激经济发展,所以这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出口的贡献一直非常大,但是外汇储备的累积导致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所以开始紧缩。 另一方面由于个人投资过于保守,所以投资中,政府投资占据了主导,直接的表象就是政府主导的房地产投资,但是这部分的投资到现在也出现了泡沫华的趋势,也开始紧缩。 在投资和出口同时被限制的时候,消费就露出水面,国家必须通过刺激内部的也就是老百姓的消费需求(这里的消费需求不包括房产这样的永久性需求,仅指一般的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比如高档电子产品的消费、汽车消费、假日旅游都是很好的方法,这里不做赘述,相信lj能够理解内需消费包括些什么。 措施么 民生改善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消费需求的拉动 合理投资能拉动消费 建立国内流通促进体系能拉动消费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等等~
2023-07-31 22:44:341

现在做什么生意投资小利润大

1、无水洗车现在的有车族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开始做起了汽车装饰等的工作,但也许你并不知道,无水洗车已经成了一种新的工作,这个项目不需要太高的技术,也不需要很多的成本投入,而且不浪费水资源,也没有污染,将是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行业。2、水果蔬菜铺除了饮食,人们对水果的需求还是很强烈的,随着我国生活水平在提高,现在的人已经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就会有吃水果的习惯,水果的需求量每年都在上升。水果和蔬菜进价是非常低的,但是利润却比较可观,如果可以在小区或者一些人流量集中的地方摆摊水果蔬菜铺,生意是可以的,并且还能做回头客。3、手机贴膜平日里买新手机,第一时间就是要去贴膜,10块钱15块钱不算多,一般三五分钟就能贴好,拿一张苹果手机的高透膜来说,成本可能都不到一块钱,贴完之后利润翻10倍。要是在夜市或者是大学附近小摊上贴膜,一天赚了500块都不算多。4、麻辣烫、酸辣粉民以食为天,做小吃生意是相对比较稳妥的创业选择。小吃多种多样,而且相对于其他的投资项目投资小,收益快,只要味道好客户源源不断,虽然辛苦,但是比起来其他行业来说,还是不会赔钱的。5、美甲店现在美甲店遍布各个大街小巷,技术不难。需求市场比较广阔,优质客源不会少,尤其是在大学附近的美甲店收益很高,年轻女性爱美,接受度高,据了解收益也不少。如今随着材料价格的下跌和技术的普及,美甲已成为一种平民化消费,所以美甲店是比较有市场的。
2023-07-31 22:44:5612

中国人大副校长谈房价,你认为高房价到底带来了什么?

高房价早期对经济起到了刺激作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保障了gdp的持续高速增涨。可这么多年房价的连续飞升,严重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的购买能力,让民生越来越艰难,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大。简单总结以下几点一、高房价对经济的影响自我国商品房市场兴起以来,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推动了国民GDP长时间的高增长,房地产业由此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房地产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就业。但随着房价越涨越高,流入房地产的资金越来越多,包括开发商拿地建房需要投入更多资金,老百姓买房也需要花费更多资金。然而流入房地产的天量资金,却很难再流转出来,房地产从“蓄水池”变成了“积淀迟”。正因为房地产占用了太多市场流通资金,能够流入其他企业的资金也就越来越少,房地产实质上对其他企业产生了“挤占效应”。一方面,高房价下,租金提高,企业成本提高。实体店因为高租金而不得不停止营业,实体企业因为高额的场地租赁成本,不得不压缩企业其他方面的资金,从而影响到企业科技创新,长远来看,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科技进步。二、高房价对社会的影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也从老城区逐渐向新城区发展,从核心区到近郊再到远郊,可用土地越来越少。而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这就形成了热点城市的热点区域“寸土寸金”的现象,土地价格一路走高,房价跟着水涨船高。在我国,土地出让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土地价格高,房价也高,这给地方财政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地方就可以利用这笔资金建设更多的公共福利设施,比如架桥修路、铺设轨道延伸轻轨地铁里程、修建公园等,老百姓也可以享受到便利。但正因为房价过高,土地价格高,地方逐渐养成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这会导致土地价格越来越高,房价也会越涨越高。2020年爆发的这场疫情,让很多企业入不敷出,地方为企业减免或延缓了税收,地方财政除了土地出让收入,再难有其他收入,如此更加深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长此以往,对社会良性发展不利。三、高房价对老百姓的影响在房价一路上涨的过程中,一部分人率先“富了起来”,他们在房地产市场中获得了巨大收益,包括炒房客、银行、开发商、中介等,也包括那些已经买了房的人。如今房价越涨越高,这些“既得利益者”的财富也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多。但在如今的高房价下,却有越来越多人买不起房,现在买房动辄几百万,悬殊的房价收入比,让普通老百姓为了买房,不得不掏空了“六个钱包”,三代人为了一代人的房子而努力,这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另外,高房价下,买房多数得依靠贷款,房价高意味着贷款金额也就越多,所需要支付的房贷利息几乎等同于贷款金额。在巨大的房贷压力下,刚需们不敢生病、不敢旅游、不敢休息、不敢生育……一辈子为了房子而拼命奋斗,一辈子都生活在“房奴”的重负下。甚至有的年轻人,看到房价如此之高,反正自己也很难买得起房,干脆就放弃了买房,对生活的一切失去了动力,整天游手好闲,或是宅家无所事事,这是高房价对年轻人的压力太大所致。
2023-07-31 22:47:3814

为什么不减持美国国债把钱拿来提高人民福利,也可以拉动内需。

减持外汇国债把资金用作提高人民福利同时可以确确实实地刺激内需减少出口依赖。这样的想法不错,但把外汇资金投放到国内,这必然会增加货币供应,推高CPI。 所以即使要实施也只能是缓慢地进行。 而且你人民的福利提高了,劳动力的成本也会增加,这样中国长期赖以成名的低生产成本优势也就不再。 这就必须用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来抵消负面影响,但科技的发展与普及应用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你看日本的科技发展得很快,那是因为它受到西方国家的直接支持,中国则是面临集体封堵。再者劳动力成本增加,产业转型了,生产效率提高,制造业需要的工人数量也减少。但中国人口还是很多,用什么方法消耗多出的劳动力以控制失业率?(是否还要大力提高第三产业?)中国面临的问题很多,上面提到的就有:经济发展问题、产业转型问题、科技发展问题、西方压制问题、人口问题、社会稳定问题。 问题环环相扣,期望从一点突破扭转局面似乎不太现实。 世界上民族的复兴往往要延续百年,而中国的道路则只会比别人更坎坷。(当然现在的头号目标应该是如何顶住美国攻击走过经济低潮期)
2023-07-31 22:49:394

我国目前实施的什么财政政策

一、积极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来实现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本国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必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二、我国现在的财政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并对2017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其中,在财政政策方面指明了未来的政策取向,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这次会议对财政政策的定调与既往的财政政策明显不同,以往的财政政策基本上着重于促增长或保增长,并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项目投资居多;而这次会议部署的财政政策则作了显著调整,强调三个发力方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财政政策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最能够起到良好效果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新的经济形势,作出财政政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的决议,是促改革的有力举措。一方面,财政政策要对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为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具体任务制定出针对性更强、支持力度更大的财政性措施。另一方面,还需扭转不合理的财政措施。比如,对于低效产能和过剩产能企业,要取消财政补贴等维持企业继续运营的做法,要让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或者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进行破产清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需要大力度的财政支持。追求创新与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一项中长期任务,在短期内是无法完成的。但目前阶段需要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各个时期的政策支持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长远通道的创新机制和创新型经济体。其中,培育和发展高端产业是非常重要而又非常艰难的事项,我国将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是未来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制高点。虽然这些产业需要长时期的积累才能形成,但是目前阶段已经急需相关政策进行扶植,否则,就会错过最佳的产业启动期。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地提出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具有特别的意义。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也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之一,单独提出这项改革是为了强调当前阶段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重要性以及进行实施的决心。企业成本高的重要因素就是高税费负担。为此,降低税费将是财政政策进行调整的一项重大任务。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保障民生兜底,可谓是国家对实施财政功能的一种新提法。这一提法指明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个发力方向,即保障和加强民生建设。这次会议也指出,更好统筹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保障民生的财政政策方面表明我国的财政政策根据新常态发展阶段的需要正在进行适度的转型,表现为从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这种转型的意义在于,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环境治理、生态文明等民生建设。这次会议进一步说明了从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的公共财政需求也是非常大的,最近的年财政收入增长约为10%,但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环境治理几项财政支出增速则达到20%以上。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快以及“十三五”规划中对社会民生与资源环境的高度重视,公共财政方面的支出需求也会进一步加大。因此,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满足民生需要的积极财政思路即公共财政思路,是对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建设需求的及时应对。
2023-07-31 22:50:133

08年以来我国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哪些及其效果

当前出台的政策方针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加深,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今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此后,中央和有关部门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2、 1税收政策在税收政策方面,为缓解纺织企业的困难,稳定出口,保障就业,7月 31日,财政部等部门宣布自今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10月21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又宣布,从11月1日起上调3486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约占中国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涉及税则号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史耀斌说,税收政策调整主要为了应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出口增速的放缓,通过减轻出口企业经营压力,促进出口企业自我发展,提高应对风险能力。 2、 2信贷政策在信贷政策方面,8月初,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8月中旬,央行又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9月中旬,央行决定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10月,央行又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释放出增加流动性、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通过下调利率,一方面可有效降低企业用资成本,另一方面保证银行体系有充分的流动性,能够给全社会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鼓励企业进行生产经营。 近日,央行披露目前已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不再加以硬约束,此举可有效释放银行资金活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2、3财政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今年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资金,总额达到18亿元;安排资金19亿元,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安排资金1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同时,加大对各种收费的清理力度,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2023-07-31 22:50:213

信用卡中介是怎么样帮别人办卡的

大额信用卡申办 最有效的两种办法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提交财产证明对于大额信用卡来说,银行信用卡选择无关紧要,紧要的是你的财产证明是否符合这家银行的规定。一般来说,财产证明包含:个人名下的房产、车产、理财产品等。以民生银行为例,它的大额信用卡分为:钻石卡(20万额度起步),豪华白金卡(8万起步),标准白金卡(4万起步)。如果提供个人名下房产的话,需要的条件算是:标准白金卡要求房产价值80万以上,豪华白金卡要求160万,钻石卡要求320万以上。但是该银行却不受理车产证明。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则受理车产相关证明。最有效的办法之二:以卡办卡以卡办卡是办下大额信用卡的有效办法。还以民生银行为例,以卡办卡,不需另外提供任何资产证明:要求申请人已有信用卡已用半年以上,且该卡信用额度最少为4万以上,办理条件则是:原卡额度4万以上可办标准白金卡,8万以上可办豪华白金卡,15万卡以上可办钻石卡。申办大额信用卡,根据银行评分系统标准,有些条件是共用的,比如良好的信用记录、优越的职业、稳定的高收入、高额的存款等。推荐卡片如果办不下,只能花钱找人。扩展资料:在信用卡的营销领域中,相关的营销策略很多,比如价格营销策略,大量营销策略,品牌营销策略等等。在特定的条件下,这些营销策略都对信用卡的营销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上面提到这些的营销策略也会导致出现低价竞争、重复低效和品牌区分度不高等问题。而这些往往都是由于信用卡营销的自身特殊性所造成的,这在之前的论述中也已经有所涉及。成功的营销本身是人和商品的完美结合,这点在信用卡营销中也不例外,那么本文就着重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营销以及商品需求和需求之间的长尾营销来论述我国信用卡营销的策略问题。关系营销是长尾营销的前提,而长尾营销则是对关系营销的补充和深化。关系营销是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企业间的双向信息交流,是关系双方以互利互惠为目标的营销活动;利用控制反馈的手段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的管理系统。关系营销把营销活动看成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信用卡作为一种信用支付工具,它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消费信贷等功能,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往来,满足了持卡人对转账支付完全、便利、快捷的需求,信用卡还能满足持卡人对信用消费即个人消费信贷的需求。在当前经济增长趋缓、内需不足,国家鼓励消费以拉动内需的市场背景下,持卡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就信用卡的营销来说,发现并设法满足持卡人对信用卡的需求便成为其开展营销活动的首要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参考资料:信用卡销售百度百科
2023-07-31 22:50:292

什么导致了我国的内需不足

中国经济的病态现象处处皆有、人人皆知,但辨清中国经济的病根却聚讼纷纭。我认为:从消费看,是由于占人口较大比例的金字塔底层的民众收入严重不足、消费能力极其低下所导致。而产业看,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外贸型、沿海型、软消费型、吸血型等病根酿成了内需不足的恶果。外贸型经济,是指外贸在国民经济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2007年,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有的统计高达60%,有的统计为40%,即使低的40%,也是世界上很高的水平。中国目前庞大的出口、进口量,无人否认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的严重程度。如此高额的进出口,其原因何在?这是因为自所谓改革开放以来,改革打开了闭关锁国的经济模式,决策参与世界经济,投入经济全球化浪潮。诚然,由于外资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的建立,既引进资本、技术、设备、管理,也拓展了中国商品的海外市场,又因其工薪养活了数以亿计的人口,还促进了中外政治、文化的沟通,利大矣。但"祸兮福所倚",弊病也越来越明显与沉重。外贸型经济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这表现在:第一,某些人实际上充当了跨国公司的买办,全力以赴地协助外国资本家剥削、压迫中国工人,这表现在外国老板的企业,地方遏制了工会的组织与活动,遏制了工人的争议抗议活动,工薪低、福利差,故被称之为"血汗工厂"也,几千万农民工"孔雀东南飞",但其收入能够汇回故乡的部分并不多;第二,外资企业把其位于中国的企业,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乐园、释放污染的垃圾场、高消耗能源资源的吸管,故这种高能耗、高污染、低工资、低福利的外资企业,对中国利小害大,是以短期利益牺牲民族的长远利益;第三,中国尽管有人头脑发热地自称"世界工厂",但中国出口的大量商品,能够获得的利益与出口的庞大数量非常不相称,一是某些民营和老外老板,二是销售掌握在洋人手中,三是中国往往办拿到仅占零头的辛辛苦苦的工薪;第四,外贸型经济积累起来的外汇储备,由于美元的迅速贬值而急速地缩水,也由于美元储备的管理与投资的失策而有严重的投资损失。外贸型经济与内需不足的互动关系,表现在:第一,进出口的收益基本上被官、商所获得,而民仅仅是低报酬的就业;第二,严重污染了中国环境,大量消耗了中国能源、矿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渤海三角洲区域的耕地基本上消失;第三,某些政府官员和商人坠落为资本家的买办使中国的法制和制度化的实现增加了外来的不利因素。沿海型经济,是指沿海经济与内地经济比较占据了主导地位。自深圳特区与沿海14个开放城市建立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与政策的优惠,导致沿海弧带的繁荣与内地的凋敝。京津唐区域、沪杭苏区域、广深珠区域,这三区域,面积是中国10%、人口是中国20%、经济却占中国70%。沿海与内地经济的不平衡,从面积、人口、经济的比例就可以明显地看清楚。不要说地球村可以划分为"三个世界",事实上,中国就可以划分为"三个世界",中国已经由于经济的原因而存在着发达的中国、中等发达的中国与不发达的中国。甚至学者把中国农村分为"四类农村"。占有70%GDP的沿海,自然投资、生产、消费也基本上占据了全国的70%。富得流油的沿海地方政府与破产赤字的内地地方政府同时是中国的真实。"穷得只有钱"的富豪的奢侈消费在深圳、上海、首都惊世骇俗。既有让西方发达国家自愧叹不如的沿海城市的摩天大楼,也有让非洲国家也瞧一起的内地贫民的蜗居。面积占90%、人口占80%的中西部仅仅消费国民收入的30%,且同时,与沿海一样存在着城乡差别、阶层差别,那么,广大区域里普通老百姓哀叹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就不是无病呻吟了。软消费型经济,是指国民收入除再投资部分外,其大部分不是用于改善国民的基本生活水平的"硬消费",而是基本生活之外的"软消费"。所谓硬消费是指国民吃、穿、用、住、行等方面的消费;软消费,是指休闲业、娱乐业、教育业、医药业等方面的消费。休闲业、娱乐业这一类的消费主要是官商消费,这类消费暗含的注解是收入的不公正不公平,其经济影响是与收入不公正不公平互为因果,其中包括的较大成份的"腐败成本"使中国经济的投资能力整体上下降;教育类、医疗类这类软消费主要是由于民众的口袋里缺钱而取走了本来可用于改善生活的硬消费。休闲业娱乐业的兴盛是官商共同抬举的结果,而教育业医疗业的高工资,是政府财政不肯花钱让国人获得公平、合理的教育与医疗却让教师、医师这两个阳光底下最光明的职业污染了血腥的铜臭。本来收入低下的大众,因高昂的教育费、医疗费、住房费支出而泰山压顶,不得不节衣缩食,不得不储蓄,不得不有病不诊应住院而出院,不敢消费使储蓄率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这也是消费率在世界上排在后列的一个铜板的正反两面。美国人100%地把收入用于即期消费还有大量的超前消费,这说明美国人对本国经济、社会、政治的信心,而中国人把40%-60%的收入用于储蓄,不是说中国人天生的节俭,而是当代中国与古代中国一样有着很高的政治、经济、社会的风险,有着严峻的后顾之忧。吸血型经济,是指一国繁荣的经济部门,是那些吞食国民收入的产业部门占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吸血型经济部门,首先是房地产业,其次是高速公路业,再次是政绩工程业。房地产业的繁荣昌盛,是由于现行财政体制逼良为娼、迫使地方政府实行"土地财政",组成政府、银行、房地产商和"铁三角",抬高地价、贷款率、房价,20年来,中国城市区域扩大了几倍倍,以人口计的城市化约提高了10%,不仅仅让按揭购房者成为"房奴"吸纳着他们的血浆,也削割着祖国母亲的肌肉。中国经济的表面繁荣,体现在建筑业的巨大的胃口,中国消耗了占世界上较大比例的钢筋、水泥、木材、铝材、玻璃、陶瓷产品,而这些一不能吃、二不能穿,它们是组成"吸血鬼"的骨骼与神经。高速公路等的建设,一般而言,是属于基础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的必需品,但"南桔北枳",好东西在中国都可能"厚黑化",高速公路之所以被热衷,是因为建设过程中巨大的索贿受贿空间,且可以"借贷修路,收费还代贷"的名义一劳永逸地牟取暴利。政绩工程业对于那些破产(从"资不抵债"的意义上说)的地方政府,对于那些赤字运行的政府,其意义主要在于负责的领导班子,只要其能够提高其声誉、能够拓宽其晋升的通道,是不是欠债、是不是"赐福一方"是无须考虑的,但一旦举行奠基仪式,钞票就大把大把地撒,这往往与民生无关。政绩工程当然包括那些气派、豪华、奢侈的办公大楼,如果花票子与换位子没联系,那么这书记是神经了,是不是?我们并非反对对外开放,反对的是外贸型经济的殖民性、买办性;并非反对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批评的是东西区域的失衡;并非反对消费性行业的发展,反对的是上层的享受性消费膨胀而下层的基本性消费的萎缩;并非反对公共工程,反对的是此行业的挤压性、掠夺性。那么,使外贸与内需平衡,使区域发展平衡,使阶层利益平衡,使党需官需商需与民需得到合理的调剂与平衡,使摆在中国经济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搬开,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内需不足"的钥匙。其中一个重要的决策,也可以是国策性的建议,是以建设经济特区的热情,以建设沿海产业的勇敢,以建设高速公路的热情,以建设政绩工程的智慧,来着手建设中国人的完整的、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府的第二次分配,让国民手中有更多的钱,让国民摆脱梦魇般的后顾之忧的恐惧,才能够振兴民族经济,向目前这种不可持续的经济模式告别.
2023-07-31 22:50:436

我国当前实施的促进经济发展措施有那些?

中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空前挑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了新一轮宏观调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传递了清晰的信号:直接有力、扩大内需的调控措施将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迈向新的发展阶段。11月份以来,从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出台,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保增长的调控目标,再到目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出台,越来越细化的调控举措逐步勾勒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路径——既要保当前经济增长,又要抓住难得契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增长、促消费、调结构:积极财政政策释放能量进入四季度以来,工业生产、出口、财政收入、CPI和PPI等经济指标的显著下滑表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但不少专家表示,随着一系列扩张性调控政策逐步实施,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在明年一季度触底后逐步回升。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庆说,16日公布的今年1至11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8%,这一增速虽然比前十个月增速略有回落,但仍处高位,表明积极财政政策下不断扩大的投资规模将逐渐显效,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面对国内外挑战,中国重启积极财政政策成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最大亮点,意味着具有“立竿见影”效果的财政政策将在宏观调控中释放越来越多的能量。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除了扩大投资规模以外,将实行结构性减税,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的方式减轻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所谓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具体则根据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相应调整税收政策,在优化税制结构的同时,可以开征一部分新税种,降低一部分税种的税负,以达到刺激经济、扩大投资和内需的目的。国家近期宣布将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和“农机下乡”,发出了扩大农村消费的积极信号。财政部表示,积极财政政策一方面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等手段促进农村、住房、汽车、服务业和旅游业等重点领域的消费。明年1月,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适时出台,表明了当前正是中国经济调整结构的重大契机。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立足当前的拉动投资,促进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从而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扩大内需既是中国经济面对危机的应急之策,更是未来发展的长远战略。其背后是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和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的重大转向。他预计,到2010年,随着政府拉动内需政策效应的充分释放,主要靠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格局将初步形成,中国经济将开始新一轮发展。释放流动性、增信贷: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如果将中国经济比做一条大船,货币就是“载舟之水”,金融的作用则在于促使“资金之水”流动起来。中央当前采取的一系列金融措施,正是要将这“水”从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堤坝”中释放出来。从国家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到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九项金融措施,再到进一步细化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中国正在出台一系列保增长的金融政策,通过促进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稳定增长,为经济航船提供广阔水域。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全球陷入衰退边缘,企业融资难成为全球问题。为解决流动性问题,国家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央行更是在3个月时间内四次下调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总量的控制。王庆认为,当前中国释放流动性的效果正在显现。根据央行11月份金融数据,11月份贷款出现同比大幅上涨。但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速下滑局面依然未能有效缓解,而银行惜贷现象仍然严重。相关迹象表明,资金之水虽然流进了商业银行,但仍未能很好地进入到企业生产中去。基于此种状况,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对货币政策、信贷服务、资本市场、保险、融资渠道、外汇管理、金融服务、财税支持、改革风险等九个方面内容进行了具体部署。其中,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满足合理资金需求等两项内容位列众措施之首。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认为,这三十条意见是落实当前宏观调控政策更具针对性的体现,其中提出的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的目标,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M2最高增长目标,体现出当前宏观调控反周期调节的特点。“如果这个目标能够达到,能够适时地扩大流动性、扩大基础货币的发行,对工业的增长,就业的保障和经济平稳发展,意义重大。”此外,针对银行惜贷现象,金融三十条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基本面比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张其佐说,这三十条意见还体现了当前宏观调控的另一特点,就是财政货币政策正在更好地与产业政策相配合协调。实现保增长的关键就是要保工业。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阶段,工业的增长对于经济增长、就业增加至关重要,目前向企业倾斜的政策,都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对银行来讲,保增长是一个大局,如果银行纯粹基于这种风险而畏缩不前的话,就会影响工业增长,从而使经济下滑的问题变得更严重,银行自身的存量贷款也会很受影响,最后受危害也自然包括银行业。所以对银行来讲,也需要扩大信贷投放,在经济保增长的同时,才能保住自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股市、楼市、车市:扩张调控政策工具促市场稳定发展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老百姓关心的股市、楼市、车市三大市场都受到了高度关注。如何提振市场信心、促进这三个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持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治理水平,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增强投资者信心。会议强调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将住房和汽车消费列为明年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则进一步明确将出台信贷政策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并支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拓宽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分析人士认为,这对三个市场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将有效增强人们对市场的信心,稳定预期。而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更是为市场回暖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伟庆预计,明年二季度,政策对实体经济提振效果会逐渐露出端倪,基本面预期的企稳会逐步取代纯粹的情绪刺激,成为股市新的且强有力的提振动力。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业来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政策基调更是为其走出低迷状态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析人士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输血”,维持企业资金链不断裂,防止房价“超调”,早日稳定购房人的预期。而除了信贷规模的扩张,未来可以预见的降息可能节约房地产企业资金成本,这将成为稳定房价及购房人预期的重要条件。另外,降息将带来购房成本下降,引发交易量持续回暖。数据显示,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次日,上海的日均预售套数比11月上升了35%,比10月份则是上升了56%。北京虽然受季节因素影响冬季售房量会下降,但12月份日均销售仅比11月份下降25%,比10月份仍然上涨20%。已经构成居民一大消费点的汽车市场也有望在新一轮调控中受益。虽然受经济增速下降影响,在居民资产价格缩水和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下,明年汽车业发展不容乐观。但从长期来看,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是汽车业的利好因素。 答案补充哪些货币政策?大幅度降息,住房首付减少,帮助受困企业融资,发放购物券……
2023-07-31 22:51:232

当今中国面临的四大机遇、三大挑战是什么?

四大机遇:一是世博会将促进上海宏观经济进一步发展,为房地产业奠定可靠基础,目前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分之一,房地产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从1990年的0.5%上升到去年的6.9%;二是伴随世博会举办进程中居民收入的提高,住房消费需求将不断扩大;三是世博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房地产业创造完备的配套设施,也为沿江河、沿交通线两侧住宅、商铺提供巨大商机和升值空间;四是举办世博会直接带动房地产投资开发,如世博园区、世博村等。三大挑战:展馆收尾、接待、安保
2023-07-31 22:51:345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包括什么?

亲亲您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王昌林、郭丽岩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尽管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且成因复杂,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生产要素有支撑。从劳动力要素看,我国拥有8.8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年龄38.8岁,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同时,人才红利正在加快形成和释放。202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人,每年高校毕业生为1000万人左右,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正在形成。创新创业有活力。2021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44%,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发明专利授权69.6万件,是2010年的5倍,年均增长16%。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天新设企业超过2万户,全国市场主体已突破1.5亿户,涌现出一批前景看好的企业。早期投资、创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到12.79万亿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创业投资市场。企业创新活力增强。产业体系有韧性。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轻工纺织、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形成了一批产业配套齐全、集聚度高的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处于关键地位。市场需求有潜力。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全球最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将不断释放出来。宏观政策有空间。我国通货膨胀率和财政赤字率都处于较低水平,政府负债率处在合理区间,外汇储备充足,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箱的工具充足。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指出,当前,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强大的内需潜力,拥有巨大优势和潜能的科技创新,共同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构筑起我们的信心底气。经济整体韧性强,体现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靠。推动供给侧保企业生产、稳中国制造,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举措,更是着眼长远、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去年以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建设,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关键产业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开展,一大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速崛起。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市场供应充足,煤炭产量持续高位稳定运行,价格稳步回落,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9.48亿吨,同比增长2.8%。受疫情影响,近期局部供应链不畅,从中央到地方发力“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维护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为抗击疫情和恢复经济提供保障,我们有政策、有预案,有基础、有成效。经济整体韧性强,体现在市场和内需的潜力巨大。我国具有扩大内需的独特优势,拥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需求层次丰富,规模优势显著。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比上年同期缩小0.04,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9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促进消费仍有较大潜力;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3%,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19.0%,制造业投资增长15.6%。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定会更加强劲。经济整体韧性强,还体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科技创新一边为企业赋能,一边给市场助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今年货币政策创设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财政政策聚焦制造业、科技创新给予税费支持,多地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一季度科技创新释放新动能,信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1.3%、19.0%,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40.8%、24.3%、10.2%。把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政策落实落细,坚定不移深化“放管服”改革,就能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宏观调控办法多,稳增长有效性强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指出,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季度经济“开门稳”离不开宏观政策靠前发力、协同发力、精准发力。货币政策上,一季度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增加了8.34万亿元,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加大,餐饮、零售、旅游等特殊困难行业受到重点倾斜帮扶。财政政策上,去年12月提前下达地方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正加快转化为项目建设的实物工作量,大规模留抵退税、出口退税为市场主体提供了“真金白银”的帮助。这些天,各类助企纾困政策都在加紧落实落细,释放出了更多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稳”信号。文章强调,长期看,中国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近期看,消费恢复态势有望持续,投资拉动作用有望提升,产业升级发展步伐加快,绿色智能转型带动增强,对外开放红利继续显现,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显效。此外,我国宏观政策空间足、调控工具储备多,拥有几十年累积的改革开放基础、经济治理经验。用足政策“工具箱”,打好政策“组合拳”,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改革创新活力足,开新局空间巨大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季度经济“开门稳”成色足,足就足在创新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活力潜力。一方面,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均增长1.4倍,这其中有市场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增加,还有创新驱动发展的带动作用,更有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稳步推进。一方面,科技创新动能澎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卡脖子”技术瓶颈发力突破,集成电路、医疗健康等站上风口,1至2月有15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10%。稳住市场主体、增强创新能力,需要落实落细减税降费、金融信贷等惠企政策,让独立完整工业体系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更坚强支撑。文章指出,扩大高水平开放,多措并举稳定外贸,是经济发展重要一环。一季度经济“开门稳”红利广,广就广在对外开放开拓了外贸空间、收获了政策红利。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值约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全国实际使用外资379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4.4%,贸易顺差达10369亿元,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向上向好的外资外贸数据背后,是稳外贸促增长的一系列务实举措。实施跨周期调节,畅通供应链,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落实出口退税政策,线上线下办展会,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世界经济在艰难中复苏,对我国产品和服务需求仍会增加,外资外贸工作将保稳提质,进出口增长将持续向好。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学习时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在此宏观背景下,作为“六稳”之首的“稳就业”和“六保”之首的“保居民就业”,在发挥社会大局稳定“晴雨表”的同时,更体现了稳固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和“定盘星”作用。文章指出,就业问题是当前经济工作重中之重,各项宏观经济政策都凸显了稳就业、保就业的目标导向。例如,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关键是围绕中小微企业稳岗位稳就业……把就业问题置于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重心”位置,原因在于就业水平既是市场经济主体运行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宏观经济景气度的核心指标和政策落实效果的重要评判依据。具体来说,保住就业就稳住了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就能够为经济平稳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保住就业就能有效扩大内需,通过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同时扩大有效投资并带动关联产业复苏发展,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营造稳定社会环境。
2023-07-31 22:52:091

为什么康普顿效应能揭示光的粒子性的一面?

  康普顿效应: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通过实物物质发生散射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散射光中除了有原波长l0的x光外,还产生了波长l>l0的x光,其波长的增量随散射角的不同而变化。  X射线为一些e=hν的光子,与自由电子发生完全弹性碰撞,电子获得光子的一部分能量,散射的光子能量减小,频率减小,波长变长。  电子:P=m0V;E=m0V^2/2(设电子开始静止,势能忽略)  光子:P=h/λ  其中(h/m0C)=2.34×10-12m称为康普顿波长。  这过程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仍成立,所以,康普顿效应能揭示光的粒子性的一面。
2023-07-31 22:51:211

物理,什么是康普顿效应

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通过实物物质发生散射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散射光中除了有原波长λ0的x光外,还产生了波长λ>λ0的x光,其波长的增量随散射角的不同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ComptonEffect)。用经典电磁理论来解释康普顿效应时遇到了困难,康普顿借助于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从光子与电子碰撞的角度对此实验现象进行了圆满地解释。
2023-07-31 22:5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