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

中美贸易战与美联储加息的意思一样吗?或者是带来的影响一样吗?感谢!

当然不一样。贸易战是贸易战,加息是加息。贸易战顾名思义就是贸易战争,表现就是对进口的商品相互加关税。比如,进口美国的产品,原来进口到国内是10元,加20%关税,价格就是12元,价格贵了这么多,国内进口就会减少,或者寻求其他替代品,美国出口到国内的产品就减少了,美国产品卖不出去,砸在自己手上了,受伤的就是美国企业及工人。国内进口不到美国的产品,同时替代品又不容易找到,导致供求减少,价格就会上涨,物价上升。反之,同理。

什么是中美贸易逆差

意思是中美之间的经济、资源流出加剧,增加国内经济压力。贸易逆差亦称“贸易入超”。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贸易逆差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2011年一季度,中国六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净出口为正值时,称为贸易黑字、贸易顺差、贸易盈余或出超。净出口为负值时,称为贸易赤字、贸易逆差或入超。美国在中国的商业利益比出口贸易数据所显示的要大得多。美国出口贸易数据没有包括在中国运营的美国子公司在华销售额及其为母公司创造的大量收入。实际上,美国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已大幅度超过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2015年美资(含美资参股)企业在华销售额(包括商品和服务)高达4814亿美元,远高于中资企业在美国256亿美元的销售额,也大大超过美国对华出口额。扩展资料美国逆差问题不是中美贸易所特有的,自1976年以来,美国对全球贸易一直存在逆差。近20年来美国一直是高消费、低储蓄,导致国内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要靠大量进口国外商品来补缺,导致贸易失衡。中美货物贸易表面上看是失衡的,但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深入分析则并非如此,而是两国经济结构互补以及美国企业欲维持其比较竞争优势的产物。事实上,中国对美国的货物贸易顺差被高估了,在以商品附加值为基础来计算的美国全球贸易赤字中,仅有16.4%来自中国。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50%以上的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来自美国品牌商品——包括苹果产品的出货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贸易逆差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要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宏观分析

中美贸易顺差应如何看待?

据报道,对于备受关注的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发改委副主任表示,应客观、理性地看待中美贸易的不平衡问题。报道称,数据显示,一季度,按美元计价,我国对美国进出口总额1415.9亿美元,同比增长13%。美国为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我对美出口999.2亿美元,增长14.8%;自美进口416.7亿美元,增长8.9%;贸易顺差582.5亿美元,扩大19.4%。如果考虑到统计、转口贸易,还有服务贸易等因素,中美贸易的顺差实际上没有那么大。我们希望美方在贸易差额问题上能够耐心倾听理性、务实的声音,建设性地提出改善贸易不平衡的措施,共同推动两国经贸关系长远稳定发展。据悉,中国一直表态称,中国历来强调要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通过政策沟通磋商加以解决,要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加以解决,这是作为世贸组织重要成员的中美两国都应遵守的一个原则。

中国原油期货上市,对中美贸易战多大影响

3月26日9点,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并以人民币计价。中国版原油期货的推出,虽然酝酿多时,但此次真的横空出世还是引发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甚至有人把此事和濒于贸易战的中美关系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中美贸易争端的原因或是结果。但实事求是地说,他们想多了。石油期货的推出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影响中美贸易,也不会对美国造成什么损失,而且美国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也无法阻止中国石油期货的推出。对于中国而言,石油期货的推出顺应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在世界石油贸易地位的自然反映。在全球石油运输的版图中,从海湾和非洲东部经过印度洋到达中国沿海是全球石油运输量示意中最粗的那条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进口量排世界第一,对外依存度超过65%。虽然在市场中如此举足轻重,但目前全球范围内却没有能够反映这种需求的原油期货合约,没有形成能够反映亚太地区原油实际供需状况的定价基准。上海原油期货的推出,有助于形成反映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市场供需关系的原油定价基准,进一步完善国际原油定价体系,增强中国对于原油价格的话语权。上海原油期货真正引发人们浮想联翩的地方是以人民币计价。迄今为止全球的大宗商品,基本上都是用美元来定价。从原油市场角度来看,中国原油期货正式挂牌交易后,“美元石油”和“石油美元”几乎长期作为左右国际大宗货物和货币市场的唯一要素的时代从理论上宣告结束,“人民币石油”和“石油人民币”的应运而生,将是新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奥巴马执政后的中美贸易摩擦 (本科毕业论文)

奥巴马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上台,此时美国新政府的行动远未明了,但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当下形势和观察奥巴马此前的言论,谈谈美国新政府或将如何看待中国,中美关系会走向何方?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许多人都关心在新政府领导下未来中美关系会向哪方面发展?中美关系是否会重复前几届政府的老路,也就是有一套先紧张,后缓和,最后合作的形式呢?美国新领导人总喜欢拿中国说事,以动员国内舆论。中国不是被形容成战略竞争者,就是被当作对其的某种威胁。克林顿当选与小布什当选后,中美关系都曾有过一段紧张的日子,但后来又都回归了正常的合作,甚至在这两任总统的执政后期,美国官员都喜欢自诩说,中美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国之所以能成为美国领导人的“靶子”,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快,整体规模又很大,美国担心中国会对其霸权形成挑战,而美国一些战略家和评论家对冷战后美国一超独霸的地位显然很在意。从某种角度来看,有几个理由使人相信奥巴马政府不会走老路。首先,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债主,手里掌握的美国国债有5850多亿美元。陷入经济危机的美国需要中国的帮助,应该不会在最困难的时候与债主关系弄僵。其次,美国关心的地区热点问题都需要中国的合作。朝核问题正是在中国的积极努力下,才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逐渐取得了进展。此外,布什政府给奥巴马留下了一堆问题:美国在伊拉克与阿富汗都未实现“和平”;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纠缠不下;在格鲁吉亚与乌克兰问题上与俄罗斯陷入了某种冷战以来最大的对峙……u2002美国新政府上台后,首先要对付这些遗留问题,还有心思与能力把中国当作靶子吗?然而,我们也要对美国新政府留一个心眼,因为还有一些因素可能使中美关系恶化。比如说,在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外界对中国的期待极大,西方的某些评论在问“中国能拯救世界吗?”如果美国对中国这么高的期待落空,也有可能因为失望而“报复”中国,使中美关系恶化。其实,美国对中国的期待在三个方面可能落空:一、对于外部冲击,中国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因此,政府才出台了大量公共投入的政策,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这些措施都是针对中国内部市场的,消耗的主要是中国市场上的产品,无法对美国产生什么影响。二、中国虽然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但大多都是以债券的形式存在的。中国只要不抛售美国国库券,就是对美国的支持。中国虽然还在继续购买美国的国库券,但数量终究有限。美国无法指望中国能拿出大量的现金来购买美国的债券,以支持美国的市场。三、中美贸易结构不容易改变,中国顺差有可能在困难时期反而不减反增。在美欧等地区的经济先后陷入衰退后,需求大降,中国许多出口加工型企业陷入了困境。但即使如此,中国的国际贸易仍在增长,而且出口盈余还在增加。这是因为,由于发达国家的衰退引起需求减少,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及原材料的商品期货价格暴跌,中国的进口值因而下降。而由于中国的出口制成品和机电产品价廉物美,危机时更显出了价格优势,仍然成为发达国家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在这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外贸盈余令人羡慕,又令人嫉恨。从奥巴马竞选时的一些言辞来看,他对中美之间的贸易还是有疑问的。他跟着一些人老调重弹地要求人民币升值,似乎中国的贸易出口优势只是个汇率的问题。虽然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继续高声大喊这种偏见的人已经不太多了。但如果美国舆论对中国的一些期待落空,不能排除奥巴马政府在汇率问题上继续向中国发难的可能性。另外,美国政府对出口中国的技术产品大加限制也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如果要想平衡贸易,美国政府解除这些技术控制会起很大作用,因为高技术产品往往附加值高,价格亦高。但经济危机凸显出美国的衰败,这使美国的战略家们对出口技术产品更加敏感,担心中国得到了美国的高技术产品后,会更加迅速地赶上它。因此可以判断,上述基本因素变不了,奥巴马上台后中美之间为了平衡贸易摩擦也少不了。但许多年来,中美经济关系已经到了一种互相依赖的地步,中国出口为美国提供了廉价消费品,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库券给美国政府融资提供了廉价资本。而且出口美国市场的产品不少还是发达国家的公司在中国生产的。因此,无论奥巴马政府如何看待中国,它的对华政策同样离不开这些基本因素。 近期,美国次贷危机受到全球关注,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已经显现。从目前情势看,次贷危机仍在进一步发展、蔓延,它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鉴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尤其是美国占据作为中国出口近20%的现实,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预期,贸易政策,市场多元化,汇率传导,价格传导 近期,美国次贷危机受到全球关注,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的最新数据,2008年1-6月中国出口金额6663.6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7%,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5.68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对美出口金额1167.90亿美元,同比增长8.88%,比上年同期回落近9个百分点。可见,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已经显现。从目前情势看,次贷危机仍在进一步发展、蔓延,它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鉴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尤其是美国占据作为中国出口近20%的现实,为此,本文重点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最新发展及特点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最新发展 次贷危机持续已经近两年,但至今仍在继续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力还贷或放弃还贷的数量仍在增加。2008年6月,美国国内抵押品赎回权丧失案数量达25.2万件,比去年同期上升53%,平均每502户居民就有一户房产被收回。二是中小银行破产倒闭仍在持续。2007年,有3家美国中小型银行受累于次贷危机而被迫倒闭,而2008年1-7月,美国就有7家银行破产。在美国大约8500家银行中,2008年第一季度有90家银行出现在“有问题机构”名单上。三是美国负资产家庭继续增多。不仅银行业面临危机,随着房价的持续走低,许多家庭进入负资产状态,这种负资产危机直接侵蚀到银行业的优级贷款。类似的问题同样存在于信用卡领域,美国最大存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发布的2008年第二财季报告就显示,该行信用卡部门出现了1.75亿美元的亏损。四是两家最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危机。为避免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2008年7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一项救市议案。议案批准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向陷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的房主提供总额3000亿美元转按揭贷款担保。议案还授权美国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两机构股票,以及购买两家抵押贷款,以避免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房贷机构破产。 从历史经验看,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一般经历3-4年的调整期。本次危机持续的时间取决于房地产市场调整时间的长短、美联储2008年至2010年间的货币政策,以及美国是否能够在危机过后形成强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鉴于美国经济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无论如何都应该密切关注次贷危机的最新发展,以及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特点 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拉美金融危机不同,当前的次贷危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影响具有世界性。它在美国爆发,并且通过各类新的金融衍生工具迅速影响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决定了此次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将超过发生在东亚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二是危机传导更加复杂。次贷危机起始于信贷危机,由于高度证券化,进一步导致金融危机,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进一步升级为经济危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资本市场都是传导金融危机的重要形式。三是表现形式相对温和。和其他金融危机不同,美国次贷危机并没有表现出剧烈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它更多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四是发生时期正处于美国和世界经济调整和动荡阶段。2006年美国和世界经济达到周期性波峰后,2007年以来世界经济开始出现较大动荡,美元持续贬值、国际石油等原材料和粮食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而次贷危机的发生,则加速了美国和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和衰退周期的历史进程。 二、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出口的传导机制 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有两种影响途径:一是直接影响,即次级债危机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影响。二是间接影响,即美国次贷危机可能会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中国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增长。无论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传导途径。 (一)需求传导 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使得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减少。次贷危机还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从而减少当前消费。美国消费支出占到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国国内消费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消费者支出约为1万亿美元。短期内,中国国内需求的增加无法弥补美国经济对华进口需求的减少。因此,美国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及消费者信心是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这是美国经济对中国出口的直接影响,如果考虑到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会进一步下降。 (二)汇率传导 与东南亚和拉美金融危机不同,次贷危机并没有导致美元爆跌,但却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并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为应对次贷危机,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但这与中国国内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了矛盾,即美元利率不断降低,人民币利率不断提高,使得人民币利率大大高于美元利率,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从而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进一步降低,对美出口形成挑战。对于目前的产业和贸易结构而言,价格优势仍然是形成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的侵蚀始终是一大威胁。 (三)价格传导 鉴于美元的国际地位,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多以美元定价,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加速,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输入型通膨使得2007年中国CPI指数上涨达4.8%,是1997年以来中国物价上涨最高的一年,2008年前6个月CPI上涨均在7%左右。食品和住房价格上涨会进一步蔓延到其他制造业领域,如家电、纺织服装等行业,而这些行业与出口高度关联。因此,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出口制造业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削弱我国出口产业的竞争力。 (四)贸易政策传导 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担忧,企业销售下降、利润下降、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2008年1-2月减少的工作岗位共计15.2万个,远高于之前8.5万个的预期,失业率从4.8%激增至5.1%,创下自2005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以中美巨额贸易顺差为由,压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浪潮还未消去的同时,美国次贷危机又必然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前者主要由美国政府主导,以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为主要手段,而后者将以美国企业为主导,将利用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保护国内市场。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对华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绿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会更加频繁出现。 三、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未来趋势判断 最近一年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分析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十分复杂。但理论分析和大多数专家判断,美国次贷危机必然会对中国出口产生持续的较大负面影响。为此,本文通过2008年1-6月的最新数据,对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做简要分析,并进一步对这一影响的未来趋势做初步判断。 (一)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1、对美出口金额大幅下降 2008年1-6月,中国对美出口金额比上年同期增长8.88%,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2007年同期对美出口增长速度。但从出口数量看,2008年1-6月比去年同期增长16.62%,远远高于全国8.84%的水平。可见,2008前半年,我国对美出口数量的增长大大高于出口金额的增长,这可从次贷危机发生后,尤其是美元大幅贬值,使得美国国民财富收缩,增加了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而减少了对高档次的耐用品和奢侈品的需求,使得中国对美在价值较低的生活必需品方面的出口增长较快,而价值较高的耐用品和奢侈品的出口增长动力不足。 2、全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 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长开始减速,2008年1-6月延续了这种趋势。从出口金额看,2008年1-6月比上年同期增长21.87%,虽然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但仍与2007年全年20.39%的增长速度持平。随着这种趋势的进一步发展,预计中国2008年的出口增长速度将回落到15%-20%的水平。从出口数量看,2008年1-6月,中国比上年同期增长8.44%,也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长速度。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的原因很多,次贷危机产生的综合效应,导致外部市场需求不足,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3、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增长仍然强劲 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市场,相反,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出口增长仍然十分强劲。2008年1-6月,中国对拉美、非洲出口金额增长都在40%以上,远远高于对欧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额增长速度。但对大洋洲的出口增长也保持了30%的较高速度,而对亚洲的出口增长21.12%,与全国出口总体增长速度持平。 从出口数量的增长看,除北美地区以外,中国对其他各大区域的出口数量增长都低于出口金额的增长,表明我国出口产品的单位价值在增加,这种发展趋势符合我国国内贸易政策调整的预期,即加快外贸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与效益,这有利于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但对美国的出口数量增长却超过了出口金额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国民财富下降,使得对中国低价值产品的生活必需品消费相对增多所致。 (二)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出口的未来趋势判断 虽然影响中国出口的因素很多,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政策和环境变化的因素,但在对其他地区出口增速回落并不明显,甚至仍然强劲的情况下,对美国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表明次贷危机的确对中国出口构成了较大影响。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与国内政策调整和环境变化产生“叠加效应”后,中国出口未来增长前景令人担忧。另外,随着次贷危机进一步发展与扩散,中国对欧洲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较为明显,而对欧盟和大洋洲(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出口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却出现了强劲增长态势。但未来如果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扩散,导致其他地区经济和金融动荡,将会对中国整体出口增长构成严峻挑战。 四、应对次贷危机的策略建议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在不断发展,必须密切关注最新进展,充分认识此次危机对我国经济贸易影响的严重性,结合国内经济贸易发展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将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议之一:利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防止次贷危机向中国过度传导 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而不断调低利率,美元汇率持续贬值,已经影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和贸易的稳定发展。为此,必须加强世界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世界经济大国要担负起稳定世界经济的责任,构建世界或区域性的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的合作机制。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政策应充分考虑世界经济的承受能力,加强与欧盟、日本经济政策协作,防止危机进一步扩大或恶化。对中国来说,可考虑充分利用中美高层对话机制,将次贷危机作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重要议题,就利率、汇率政策、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敦促美国肩负起稳定世界经济和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责任。 (二)建议之二: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自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到2008年7月25日,人民币累计对美元升值达18%。这很大原因在于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贬值,使得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美元的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给中国企业的出口带来了压力,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无法消化汇率的升值幅度,加之原材料价格及人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国内信贷紧缩等因素,使得中国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发展,美国经济将继续走弱,从近期看,美元贬值还将持续。然而,从目前的情势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大大超过了生产率的提高,而且与其他国内政策叠加后,出口企业已经很难承受。为此,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 (三)建议之三:高度重视美方激进的贸易保护行为,有效化解中美贸易摩擦,防止次贷危机的贸易政策传导 次贷危机引发的综合效应使得经济增长下滑、国内消费不振,企业投资减少、利润下降,这必然会反映到美国的贸易政策上,即美国的贸易政策会在利益集团的游说下趋紧,甚至出现比较激进的贸易保护行为,对此,中国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2007年,美国对中美贸易采取了很多行动,开征中国铜版纸反补贴税,将知识产权保护争议提交WTO,以及美国国议员提交逼迫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否则就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提案等等。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加之国外出口商的竞争,美国企业的经营将更加困难,这很有可能会激起一股新的贸易保护浪潮,以转嫁国内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可以预见,美国未来的贸易壁垒会更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使用,中美贸易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措施,务实、有效化解中美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如有必要,还可联合其他相关国家,在WTO框架下联合抵制美国可能出现的通过贸易保护向国家社会转嫁危机的做法。 (四)建议之四:深化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市场,转换美国市场的进口需求 中国出口高度依赖美、欧的风险早已存在,当前的次贷危机使这一风险变为了现实,这使我国加大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力度显得尤为紧迫。从目前来看,中国对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速加快,这是我国过去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成果,也增强了进一步开拓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信心。结合十七大提出的自由贸易战略,我们认为,当前加大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是开拓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市场,拓展出口市场渠道的重要手段。2008年前半年的数据也显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下降,很大程度上被其他市场消化了,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弥补了对美国出口的下降。目前,中国正在同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贸区,这些自由贸易区涵盖了中国外贸总额的1/4。相信随着我国自由贸易区网络的逐步形成,将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 (五)建议之五:加强内外经济和贸易政策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提高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应对外部危机的能力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经济结构以及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宏观经济调控难度也在加大。宏观经济中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制约,如何选择和搭配各种经济和贸易调控手段和政策工具,就成为了开放宏观经济条件下的一门难以把握的艺术。从化解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来看,短期内,要综合考虑外贸政策(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等)与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资源价格、劳工和环境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增强协调性,使国内改革与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出口产业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如货币政策在对投机性大的房地产行业继续从紧的同时,可以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有助于稳定物价、扩大就业和技术进步的农业和相关制造业实行区别性灵活政策。还可考虑将出口退税政策回归到“出口货物零税率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度设计中,将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的主要任务由国内的资源价格、劳工和环境政策来承担。另外,从长期来看,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把外部的压力转换成出口产品升级的动力,以及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减少对外部市场依赖,这应是化解外部危机对我国经济贸易影响的根本途径。 美国无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现实,多年来始终援引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案》第1316条规定,即“在行政当局做出取消的决定之前,已确定的任何一个外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结论仍保持有效”以及调查中“行政当局的任何决议都是不容司法审议的”。由于美国歧视性地坚持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和产品的利益。截止2001年9月,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已达87起,影响中国数十亿美元的对美出口。 由于中国加入WTO后15年内外国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可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标准,美国更视之为防止中国出口激增的有效武器,必将充分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反补贴将是影响今后中美贸易的新因素。根据美国反补贴税法,对运往美国的任何产品的生产、制造或出口提供补贴者,要另外征收相当于补贴额的关税,但仅限于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美国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过去未对中国采用反补贴手段。一旦我国摘掉了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帽子,反补贴问题会接踵而来,对此,我应提早有所准备。 事实上,为防止中国因加入WTO而对美出口激增,美国现已开始考虑修改反倾销、反补贴的有关规定。美中安全审议委员会的报告建议,今后商务部在决定任非市场经济国家达到市场经济程度身份时需获得国会的批准,并建议修改美国反补贴法,将范围扩大到非市场经济国家,即为保护美国产业免受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品不公平竞争时也同样适用。 美国加强了对华出口管制的力度 长期以来美国在执行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政策时试图在获取市场、提高竞争力和国家安全上取得平衡。为同欧盟、日本等国竞争美国不得不放宽了一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总体上仍维持冷战思维,深恐中国经济、军事强大对其构成威胁。2001年,美批准对华出口许可证990个,涉及金额2.27亿美元,占美批准出口总金额的2.8%,因此美对华高技术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比重是很小的。自从2001年8月授权实施出口管制的美国《出口管理法》到期后,美国一直通过紧急授权维持出口管制制度的效力。2002年1月,在美中安全审议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许多政界要员和学者都表示应通过对华管制,使中国的科技和经济水平与美保持50年的距离。目前,美国政府已敦促国会通过新的《出口管理法》,以对国家实施更为有效的出口管制方式,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总体上今后美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的力度,尤其是软件和高技术设备,并重点加强对我国核技术及导弹技术的监控等。 环保和劳工标准压力越来越大 环保和劳工标准是美国面向21世纪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2000年美国已通过了《对贸易协定进行环保审议的指导原则》,对今后签署每一个贸易协定时就是否符合环保要求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今年8月1日,美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02年贸易法》,其核心内容之一是授予总统对外签订贸易协定的贸易促进授权(TPA)。目前美国与约旦签订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已纳入了劳工与环保标准内容,今后美国可能以此为范本压贸易伙伴就范。对中国而言,最大的影响主要来自美国的环保和劳工标准问题压力,同时随着国会加强干预政府贸易协定签署的权利,国会在对华贸易问题上将施加更大的影响。

结合中美贸易大战,怎么认识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中国面临的不是简单的贸易战,而是影响长期发展的技术战;提升科技水平和产业升级才是根本战略。事实上,中国近年来的科技进步有目共睹。尽管目前的人均收入远远低于美国,但是在世界100强内,中国在家电、通信设备、互联网等领域已经拥有一席之地。尽管中国在半导体、医疗器械等领域仍有所不足,但这些短板都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政策方向纳入中国的“制造业2025”战略。如果任由中国继续强化这些高科技领域的发展,那么美国拥有比较优势的科技领先地位将会受到挑战。以美国角度来看,中国的崛起已经不仅仅是对世界的贡献,而可能威胁到美国本身的世界领导者地位。当中国的技术进步出现在非传统比较优势领域之时,比较优势逆转将使美国的生产以及出口受到打压,从而抑制其经济发展。确实,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已经超过了美国的想象。在这一背景下,特朗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的是针对中国技术崛起。在经济领域,原本已见曙光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就再次停摆,尤其是对中国激增的对外投资尤其是国有企业主导的高科技领域的并购表现出担心。与此同时,美国强化了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更多责难,试图强化投资审查以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敏感的高科技领域。即便是在最近的贸易战,美国试图增加的进口限制也集中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包括航空航天、信息通讯技术、机械等产品,其目的应当是促使相关产业重新转移回美国本土。在非经济领域,美国也传出将降低中国的赴美学生签证,一个极有可能的原因就是限制中国求学美国的科学领域,阻止向中国的知识外溢的限制。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把这一系列政策都迷惑式的安置在“美国优先”策略框架之下,但是所有这些政策对就业、贸易逆差的影响其实并不会特别明显,反倒是对中国的高科技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后一点,显然才是特朗普团队的真正目标。因此,在中国回应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回应之时,也决不能就经济效应本身评估政策措施,必须充分认识到美国抑制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意图,在更大的国家整体博弈和国际战略框架下进行思考。最核心的一点,中国的技术发展决不能停滞,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强对制造业短板的政策激励,仍然应该是目前政府政策的主导。在中国经济经历四十年高速增长以后,传统的依靠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难以维系。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企业用工成本逐步提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失,许多产业都在向东南亚等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成为继续推动增长唯一的出路。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是最为关键的条件。在这一背景下,尽快学习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经验几乎是必然的选择。因此,本次针对贸易战的应对应该以保证中国的先进技术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为此,以下经济层面的建议可供政策制定者参考。第一,针对贸易战本身,需要针对高科技的产品采取强势措施,由于目前的高科技公司大都深深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之中,美国对相关出口的限制目的应该是引导相关企业转回美国本土。就这一点,中国不妨对相关高科技企业进一步减税并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抵消掉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同时,应努力将贸易战的绝大多数斗争引向非科技类产品。第二,在美国加强限制的情况下,努力拓展向其他区域的技术型产业并购,例如欧盟。尽管欧盟内的德国和法国对中国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海外并购诸多不满,但是里斯本协定以后,欧盟的对外投资政策必须在欧盟层面来统一管理,所有单个国家都无法独立出台针对第三国的投资协定。这虽然增加了中国与欧盟签订双边投资协定的难度,但同时也提升了欧盟出台整体层面的投资审查政策的难度。这显然给了中国更好的并购收购欧洲企业的机会。此外,向印度、以色列等一带一路国家的技术并购也应是中国未来的重要方向。第三,针对美国的攻势,在非重要的技术领域和其他贸易领域,不妨有所让步。例如,可以适度增加从美国的产品进口,尤其是天然气和农产品,从而平衡中美贸易逆差并缓和美国内部的就业压力,争取更多为中国说话的内部声音。同时,适度开放国内市场尤其是金融业,这本身也有利于国内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促进资源更加有效的流向具有潜力的新经济企业,提高整体中国经济的发展效率。第四,放开高科技领域的人才引进,尤其是海外人才。在当今信息社会,抑制科技发展已经非常困难,中国需要趁美国还没有进行人才限制的时候,放宽高科技人才的移民限制,对于符合要求或者有潜力的科技人才,打开方便之门,鼓励优秀人才来中国传播技术以及知识。中国面临的不是一场简单的贸易战,而是真真切切影响长期发展的技术战。尽管中国的知识产权争议并不是一个新议题,但近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压力升级,笔者认为本质上是源自中国在科学发展上的进步。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外部压力必然有增无减。因此,扎扎实实的提升科技水平和进行产业升级,继续推动和改进现有的技术创新政策,才是应对美国技术战的根本战略。

中美贸易战喊停人民币汇率后市怎么走

汇率走势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常可采用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如某一国家公布的重要数据、重要的经济事件及政治事件等都可能对其汇率产生影响;同时,根据趋势、图表、形态、指标等技术分析方法也可对汇率走势的判断起到一定的辅助。但是不同货币对经济数据、经济事件的反应程度均有所差别。如您有进一步了解专业金融市场本外币资产配置方案,随时享受交易、行情、咨询、策略、金融日历等众多金融服务,可在应用商城搜索并下载“E融汇”,即可享受全方位个人资产管理优质服务体验。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诚邀您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或中银跨境GO APP办理相关业务。

股票:中美贸易战引发国产芯片替代行情,还能持续吗

股票:中美贸易战引发国产芯片替代行情,还能持续吗?2018-03-27大盘连续两日超跌反弹,电子科技板块可以说是反弹中的明星,多只细分行业龙头反弹幅度远远超越大盘,这波中美贸易战引发国产芯片替代行情是否还能持续呢?我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本次中美贸易战对电子科技板块是否有益呢?本次贸易战的焦点在知识产权和高科技领域,而目前A 股计算机公司海外收入体量占比较小,仅为9.1%,且拥有来自北美地区收入的公司数量仅为12家。从这一数据看,中美贸易战对A 股电子科技类公司的直接影响十分有限。本次贸易战反而会倒逼我国对创新和新兴技术领域的重视力度。其实近期政策层面已有所体现,无论从新华社的“BATJ 梦”一文,还是独角兽加速上市、海外科技股回归等事件,均可以看出政府扶持高科技和创新企业的态度。近期海外科技股也面临财报披露期,中概公司表现亮眼:近期海外科技股陆续披露新一期财报。受美国税改影响,苹果、谷歌、甲骨文、微软、IBM 等美国科技巨头均由于金额巨大的一次性税收支出出现了净利润大幅下滑。相比海外巨头,中概公司表现亮眼。BATJ 四家中国科技巨头均实现了业绩大幅增长。此外,趣店、乐信、拍拍贷几家Fintech概念股均实现了净利润超100%的大幅增长。可见虽然当前互金正处强监管的氛围下,但需求依旧旺盛。无论从年报和一季报的业绩安全垫还是资金人气的角度,电子科技板块仍然是中期关注的优选,建议投资者关注各领域科技龙头公司在板块调整后的上车机遇。再回到国内市场,创业板指数几乎已光头阳线收盘,大涨3.6%,其他指数虽不如他强,但均以上涨收盘,两市个股为近期最活跃,涨停板家数超过100家。板块上,整体表现较强的是软件服务,次新股,通信设备,芯片,云计算,军工航天,电子支付等,每个版块都出现了多家涨停板联动。但从技术上来看,在跳空低开长阴破位之后,目前只能算是止跌反弹,由于轨道线长期横盘之后破位,轨道线目前已经是熊市状态,这一点不用有任何的怀疑,即需要调整思路为熊市操作思路,在向上反弹接近中轨线的时候也视为是减仓点,只是目前缺口仍没有做封补的动作,而偏离中轨仍然过远,技术上反弹的空间仍然较大,所以暂不必过于着急离场,可积极的寻找调仓换股的机会,在再次出现反压的时候再全面减仓不迟,今日的成交也仍然在理想状态,高于二千亿水平,反弹的动力仍在。

中美贸易战,哪些股票受影响最大

应该是农业类和军工类,目前看是军工类的被炒作的更厉害。例如龙头300696

2018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影响?作文

道指一路狂跌逾700点美国总统特朗普22日签署总统备忘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达600亿美元。中国商务部今早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全球股市大幅下跌。A股三大股指今日大幅低开,沪指跌破3200点,钢铁、船舶、半导体、有色行业跌幅居前,猪肉、农林牧渔、黄金则逆势上涨。全球股市普跌,沪指跌破3200点受中美贸易战打响影响,全球股市出现大幅下跌。美股出现2月闪崩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道指、纳指、标普500三大股指纷纷收跌超2%。欧洲股市同样受到较大冲击,富时100跌1.23%,法国CAC40跌1.38%,德国DAX跌1.70%。亚太股市大跌,日经225指数午盘收跌3.54%,刷新去年10月10日以来新低;韩国综合指数下跌2.29%。哪些领域将会受到影响针对“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将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多家公司23日回应对业务影响情况。凯中精密:中美贸易战对公司业绩没有直接影响八一钢铁:美征收钢铝关税对公司无直接影响顺发恒业:公司在美国业务为不动产投资,不涉及出口产品瑞贝卡:公司不会受特朗普贸易战波及晨丰科技:贸易争端对公司影响较小伊戈尔:“美国对中国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信息对公司尚无直接影响博腾股份:中美贸易争端对公司业务影响非常有限奥拓电子:整体上基本不受美国贸易政策波动的影响;天顺风能:公司自2012年美国对中国应用级风塔实施“双反”后,已无产品出口美国,如果中美启动贸易战对公司出口没有影响;深南电路:2017年1-6月公司北美区域收入约占主营业务收入3.75%;云海金属:出口美国的产品销售额约占千分之一,美国加税对公司几乎无影响。除了大宗周期受损外,我国短期受到美国“反倾销”政策影响的行业主要是智能科技和通信产品,以及其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领域,征收关税的商品将包括“航空、铁路,新能源和高科技信息产品”等。穆迪:目前美国关税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表示,美国政府迄今为止宣布的措施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但如果有大范围的保护主义措施出台,对其评估就可能有变。穆迪声明称,与10年前相比,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下降;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也比10年前低很多--2015-2016年平均为0.1个百分点,2005-2007年平均为3.4个百分点。目前已宣布的行业性关税不会对中国出口造成实质性伤害,因为这些行业对美国市场出口有限,包括对光伏面板、洗衣机、钢铁和铝征收的关税。如果美国大幅扩大关税范围并采取广泛的保护主义措施,负面影响将会更大。穆迪称,提高对双边而非多边贸易安排的重视,将对亚洲经济体构成信用利空。

中美贸易争端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的危与机?

我认为:中美贸易争端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的危险与机遇并存:一、中美贸易争端有可能会给我国带来的危机影响:1、从企业层面看:经贸摩擦对部分外向型企业有冲击,可能带来成本增加、订单下降等问题,企业面临减产歇业、调整重组的挑战。电子通信、电气机械、木材加工、化学产品等行业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大。不过,同时要看到,一方面美国对我国部分出口商品加征关税,将逐步向着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下游传导,最终结果会由出口商、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供货商以及美国采购者分担。2、从国内消费看:中美经贸摩擦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其可控。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老百姓的影响并不大。比如大豆,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比已经不到三分之一,而且美国大豆在我国只能用来榨油,表现在豆油价格上可能会上升。3、对于资本市场来说:经贸摩擦的影响固然存在,但也并非主因。股市波动主要是受心理等因素影响,汇市波动主要是受美元走强和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有些影响是来自周期行为。更何况,当前股市汇市波动的幅度,与过去几年相比并没有更明显的变化。因此,重要的任务仍是稳定预期。二、中美贸易争端给我国带来的产业升级机遇既然是中美贸易争端,美方就要找出我国贸易中存在的不足等诟病,以此为借口来制约我方。这样,一是可以间接地提醒了我方存在的贸易或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可以向我方敲响注意的警钟,我方就会加快在贸易中的改革和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所以,常言道,在同敌人的斗争中,我方会进步得更快。总之,目前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可以用“有影响,可控制,需应对”来概括,是危险和机遇并存的。我方只有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发展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能最终克服这个前进路上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