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kbok
-
在这个盛夏的午后,母亲河畔,倾听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声,站在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的会展广场上,观赏新落成的甘肃大剧院像极了一本翻开的书,等待人们用心、用情地去阅读它。
迈步走进甘肃大剧院的大厅。一座巨型的金色马家窑彩陶罐,牢牢地吸引住了观者的目光。进入彩陶罐掩下的建筑内部,祥云、流动的黄河水,几乎成了会说话的“语言符号”,在屋顶、地面、墙体、装饰,甚至不易被察觉的玻璃镜面上,都能够找到它们的身影,为人们展示着古老的黄河文化。
兰州厅里,黄河穿城而过,临夏厅里砖雕古朴,庆阳厅里地毯上的剪纸十分精致。此外,陇南厅里摩崖碑刻艺术,甘南厅里的“草原气息”,天水厅里的麦积山“烟雨”,都让人如痴如醉。在多功能会议厅里,仿照敦煌壁画创作的甘肃各族儿女载歌载舞的巨型壁画依然让人陶醉。
来到1500人的大剧场内,坐在剧场最后一排的座位上,用不着担心前方的视线被阻挡,便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舞台上所有的画面。可以想象那是多么令人惬意的事儿。在拥有120个座位的圆形国际会议厅里,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调试着,巨型炫目的水晶灯,每一个座位上无纸化多媒体会议系统终端都延伸到这里,可以自如地进行视频显示、视频对话、视频摄像等。
新落成的甘肃大剧院将会成为艺术的“栖息地”,也将会成为兰州的新地标。
据了解,作为兰州新地标的甘肃大剧院不仅是“文化的标杆”,也是建筑和精神的标杆。
投资3.5亿元的甘肃大剧院,包括地下地面共7层的崭新建筑,拥有1500座的剧场,多个中小型会议厅和小剧场、报告厅、国际会议厅,以及14个市州的分会议厅,地下市民休闲广场等等,都运用了一些建筑学、建筑声学、灯光音响、舞台机械、智能控制等领域的高端技术。可以说甘肃大剧院是一座从现代艺术视角讲述甘肃厚重历史文化,运用世界一流科技装备自身并展示甘肃文化精神的阵地。
这座甘肃目前最大规模剧院邀请了上海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主设计师美籍华人Jack Tam著名雕塑家何鄂,景观设计大师、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知名音响专家、长安大学教授毕雄等著名专家组成设计团队,不仅高质量完成了工程,而且比原计划提前5个月竣工且投入使用,创造了近10年来国内同类型项目最快工期的新纪录。
作为文化甘肃标志、高雅艺术殿堂、省市会议中心和文化产业窗口,甘肃大剧院从此将开启属于2600万陇原儿女的“梦想”之旅。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这块曾经的荒地——中心滩,再次见证和成就了陇原大地的文化标杆、建筑标杆、精神标杆。
文化标杆:一座具有全新概念和强烈时代感的集艺术与会议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
一座城市是一本书,大剧院就是书的封面。不谋而合的是,甘肃大剧院的外形设计恰如黄河岸边打开的书卷。
在中国历史里,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文化。几千年来,水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中,已成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拥有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万物之源博大精深的内涵。我省位于黄河的中上游,兰州又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水”成了贯穿会展中心建筑群的重要文化元素。
而走近甘肃大剧院,首先阅读到的就是博大与厚重的黄河文化,尽显了甘肃电投人的孜孜追求,以及陇原儿女心中固守的那一份执着与期待。
甘肃大剧院从整体、结构、层次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渗透着黄河文化中的水文化,把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借助“流淌”的“水”展现了出来。同时,巧妙运用与水文化唇齿相依的彩陶文化以及敦煌文化这些经典独特的甘肃历史文化元素,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在庄重中平添一种轻灵隽永,典雅辉煌。
东立面39级超大尺度的踏步,从下而上缓升着的坡道点缀着深浅色块和灯光闪烁,让人们由此徐徐步入艺术殿堂。踏步两侧动感水景被彩灯烘托的水花,在错落有致的玻璃上欢快地流淌歌唱,与黄河互动着,并随着人们视觉的流动,微妙地触动着心境的变化。整个东立面将大面积玻璃幕墙进行阳角转弧和折斜处理,与横向排列的装饰线条自然天成,不仅具有晶莹剔透的雕塑感,而且营造出了艺术的节奏韵律。
南立面为会议中心入口。由30厘米宽的条型石材大面积、线型组合的斜面体块,不仅表达了流动的水和音乐的韵律,而且整个南立面简约庄重而大气,很好地表达出了会议主题的严肃性,形成建筑立面有机的节奏关系。
北立面由西向东排列的78根方形钢管随底部黄河波涛造型的圆形钢管疏密相间、随波起伏,似琴弦又似跳动的音符;西立面方形钢管折线组合,南北两侧下垂、中部靠南向上娓娓隆起的大雁腾飞造型,似彩陶文化中的水型图案又似舞动的旋律。
甘肃大剧院建筑的大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结构形式,四周悬空上翘,飘逸外突,同时采用铝板包边,与内侧的飞檐钢结构构件虚实对比,突出了屋顶的体块感和向上的张力,满足了建筑形式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均衡感,更好地升华了建筑的气质与艺术美感。
甘肃大剧院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建筑和装饰设计应更多地体现艺术气质。透过自然、大气和极其生动的建筑外形,甘肃大剧院具有浓郁的黄河文化的特征、鲜明灵动的艺术个性与时代感,既有艺术建筑的气质,又有会议建筑的庄重和大气,同时传承着地域环境的文脉。
走进大厅,跃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金色“彩陶罐”,观众入口内廊映衬着陶土红砂岩的色调,内外流动的曲线纹饰如黄河浪花,和整个大剧院的装饰风格高度地协调统一。
这个来自马家窑文化的“陶罐”,让人在领略陇原故土的文化积淀之余,也开启了一场独特的“文化之旅”。
“陶罐”顶端,是“祥云”造型的超大水晶灯,仿佛从千里之外的敦煌壁画撷来一朵,足有28米长、8米宽的“祥云”嵌入大厅顶端,营造出别样的富丽与堂皇。
水景、标识、家具、纹饰、地毯、装饰灯具等等,无不充满着黄河文化的韵味,这些都饱含着“电投人”及其创作团队为打造“文化甘肃标志”所付出的不懈努力,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国际知名设计师、甘肃大剧院主设计师,曾为上海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的主设计师美籍华人Jack Tam对大剧院室内装饰方案和艺术品设计进行指导;何鄂等省内外著名文化艺术专家,被誉为“大剧院专业户”的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泽斌,全国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全国有成就资深室内设计师郭杰等把脉指导……
黄河文化、敦煌文化、长城文化……一个个符号如同音符跳跃在这个舞台上,也描绘出陇原建筑的新风貌、新特征和新内涵。
站在会展广场,一座流动金黄色雕塑夺人眼球。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要在这座雕塑前驻足几分,因为这个流动的雕塑不仅是黄河文化的承载,也是整个会展中心建筑群文化理念的缩影。
这个命名《黄河·黄土》的作品,出自我国工艺美术大师何鄂之手。自《黄河母亲》后,何鄂将此看作自己另一件展示黄河风情的代表作。而为了创作这件作品,早已名扬四海的何鄂数十次易稿,她对待作品的执着如同一个文化符号融入这个建筑群,而在整个会展中心建设中,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成了“电投人”的不懈追求。
何鄂老师认为: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黄土和黄河是甘肃的根与魂;苍天大树有树的年轮,汹涌波涛是大河的年轮,黄土高坡是高原的年轮,考古地层是历史文明的积淀,年轮里深藏着智慧与文明的华章。因此,这个作品便是将甘肃的人文精神、地域风貌、黄河源流、高原厚土重叠灵动地融汇为一体,为雕塑作品赋予了更为深刻的艺术内涵和博大深厚的艺术想象力。
可以说,甘肃大剧院的外观形象虽然没有像贝壳、石头、月亮、古琴等这些造型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剧院外形特征,但她是一座具有全新概念和强烈时代感的集艺术与会议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她将以其独特而浓郁的黄河文化特征提升兰州城市环境视觉景观质量,她将为百里黄河风情线增添更为璀璨的色彩,并成为不可多得的城市文化的新标杆。
建筑标杆:创造了近10年来国内同类型项目最快工期新纪录
2008年11月29日,注定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这一天,甘肃大剧院兼会议中心破土动工。
2011年6月20日,同样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日子。这一天,甘肃大剧院兼会议中心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一面国旗在大剧院门前广场高高升起。
从正式开工建设,比计划工期提前5个月竣工,有效工期仅为25个月,创造了近10年来国内同类型项目最快工期的新纪录。
这座崭新的建筑,承载的已不仅仅是全体建设者的梦想。
2006年11月,省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建设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包括展览中心、五星级酒店、广场地下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民广场和刚刚竣工的大剧院兼会议中心。
这个被誉为“承载甘肃人民希望与梦想”的民用公共建筑一号工程,选址就位于黄河之北的中心滩。
会议还决定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项目由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授权其全资子公司——甘肃会展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投资集团云天酒店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
从前期策划到组建项目公司,再到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的冬天,中心滩不再平静。当时,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对会展中心的定位即是要建成目前我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完善和建筑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大型公益性公共建筑。
整个会展中心建筑群规划占地面积12.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5.24亿元。其中,最耀眼的当属甘肃大剧院兼会议中心。
这个“观演兼会议合二为一”的建筑,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概算投资约3.1亿元,地上4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32米。这里有1500座的剧场兼会堂,此外,作为今后省市政府人大、政协的固定会址,这里还包括1个300座的剧院式报告厅,200座的会议厅,120座的圆形国际会议厅,9个70座的中型会议厅和6个50座的小型会议厅,以及新闻发布厅、贵宾休息厅,会见厅等设施,可同时容纳3000人参加会议或观看演出。
在建设中,甘肃大剧院遇到的难题是前所未有的。大剧院建筑处于艺术和科技两大门类的交汇点,被建筑界普遍认为是“世界建筑之最难”,几乎涵盖了建筑的所有难度,是建筑领域公认的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程度高,涉及专业种类多的工程项目,是建筑学、建筑声学、灯光、音响、舞台机械、舞台美学、智能控制、人工气候、装饰工程等20多个专业工作的协调工程。
这座刚刚竣工的大剧院所成就的建筑标杆,包括高起点规划、高效能管理、高品质建设。
电投人按照“先策划,后规划”的思路,对项目进行了战略策划,确定了项目的功能定位;按照“国际竞赛、专家评审、公众咨询、规划审查、科学决策”程序,确定了项目规划与建筑方案。
为了提高项目的规划设计水平,“电投人”在邀请全国知名战略策划机构王志纲工作室对会展中心及其配套区的战略定位、功能定位等进行前期策划的同时,邀请了中国钢结构专家、清华大学博导李少甫教授,中国著名声学专家章奎生教授,国家建筑大师唐玉恩教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剧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穆怀恂,上海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的主设计师美籍华人Jack Tam,著名雕塑家何鄂,景观设计大师、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知名音响专家、长安大学教授毕雄等20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和国际十大著名酒店品牌之一——英国洲际酒店管理集团等机构联袂参与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项目的设计、咨询、论证等工作,为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使项目实施之初就在设计、建设理念、功能定位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电投人”按照“小业主、中中介、大咨询”的模式和“依托专家,强化咨询,分层管理,科学决策”的原则,构建了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的技术管理体系;同时,全面推行以建立健全制度流程为重点的规范化建设,以压缩饼干式的方式,强行入轨,强力推进,为项目建设与运营奠定了扎实的管理基础。
为解决好专项设计中技术、经济等问题,对一些重要专项设计委托国内一流设计单位编制技术方案,然后进行专家咨询论证,最后提交会议决策。先后组织召开专家咨询论证和审查会116次,邀请专家、学者990多人次,组织进行设计方案优化208余次,设备选型比较64余次;仅甘肃大剧院幕墙方案就组织设计了48个方案,优中选优,又经过了20多次的比选论证。
这里还是一个高效能管理的建设工地。
针对项目技术工艺复杂、工期任务紧、施工协调管理难度大等诸多困难,电投人以“确保飞天金奖、争创鲁班奖”为目标,以所有施工、监理单位为活动主体,“人为”地挑起竞争,制造“不平衡”,在省内首创开展了项目建设质量、安全、进度“三优”竞赛活动。在项目与项目之间、总包与总包之间、分包与分包之间、监理与监理之间竞争,使参建单位你追我赶。
“电投人”始终坚持“抓预防、保安全,抓创优、保质量,抓节点、保进度,抓督办、保落实”的24字方针,突出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和“进度服从质量和安全”三大主题,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并通过日巡查、周抽查、月观摩评比等形式,增进各参建单位的学习交流,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建设。
这里还是一座高技术品质的殿堂。
电投人按照“科技、环保、人文、节能”理念,追求卓越,努力建设“四节一环保”公共建筑。甘肃大剧院舞台设备按照“舞台工艺设计一次到位,达到国内外同类大剧院先进水平;关键设备全部采用国际一线品牌,与国内最好的大剧院保持同等水平;其他设备采用合资知名品牌或国产知名品牌,技术和品质完全满足功能要求”的原则,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选型配置,在投资比同类大剧院节省至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实现了功能的完整性和技术的先进性,能满足歌剧、舞剧、话剧、杂技、曲艺等演出形式及各类大中型政务商务和国际性会议的要求。
灯光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主控台选用世界四大著名品牌之一的美国ETC综合集控台产品,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易于管理。
扩声系统选择了世界著名一线品牌德国“d&b audiotechnik”,产品技术含量极为优越。观众厅侧墙采用吸声幕帘调节混响时间,省内剧场首次应用。
舞台工艺为经典的品字形舞台设计,舞台机械工艺布置方式、设备配置类型、数量均为甘肃最先进、最齐全、最多,西北地区迄今首屈一指,主舞台升降台既可同时升降,也可独立升降,可以搭设出“亭、台、楼、阁”的多重舞台布景效果,以营造出更逼真、更富有感染力的舞台演出空间和演出氛围,能满足歌剧、舞剧、话剧、杂技、曲艺等演出形式及各类大中型政务、商务和国际性会议的要求。
为适应大型交响乐、室内乐、合唱音乐演出时的声学要求,甘肃大剧院还在舞台增设了音乐声反射罩,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声能(演员或乐器),防止声能在巨大的舞台上逸散和吸收。
舞台机械采用WJ-ZNKC-I型舞台机械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从设备的技术指标和性能上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为异彩纷呈的舞台演出活动增添新的光彩。
大剧院兼会议中心的弱电系统包括智能会议、公共广播系统等近20个子系统,其中会议系统可谓“亮点”频出,所使用的大量先进技术可圈可点。有关专家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甘肃大剧院兼会议中心项目的会议系统,完全可以与世界最先进的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APEC首脑会议、北京奥运会等国际会议工程相媲美。
数字会议发言及表决系统,能充分保证会议音频、表决信息、控制信息等会议重要数据流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可实现双向会议控制管理(发言、表决、同传)、签到、会议文件管理、讲稿导读、文档查看、代表信息和会议日程显示、拍照、重要会议的代表图像确认及记录、视频对话、视频播放、多通道视频点播、视频广播、短信息、服务呼叫等功能,从根本上清除了一般会议系统功能单一以及背景噪音、干扰、失真、串音等缺陷。
IC卡报到系统,可实现报到统计数据快速、准确,报到后的数据可存档、打印、联网查询,达到报到与表决器的联动,根据需要,可随时灵活设置表决权限等。
会议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可以使用LAN线路、互联网等多种公共线路传输内容,通过网络联接、管理中心编辑控制,对不同的播放机进行控制,实现对不同对象的信息发布,既用于内部信息传达,又可以接待来访宾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会议中心的“国际会议厅”的会议系统,它展现在与会者面前的将是TAIDEN的无纸化多媒体会议系统终端,它好似小型一体化电脑。在集成了视频显示、视频对话、视频摄像、指纹识别等多种功能的LCD触摸屏上,从资料查阅、文件批注到讲稿导读、会议记录……与会者全都与纸“告别”。
据不完全统计,大剧院兼会议中心有20余项技术创造了甘肃民用建筑的第一,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达100余项,同时在建筑学、建筑声学、灯光、音响、舞台机械、舞台美学、智能控制、人工气候、装饰工程等20多个专业工作内都接近或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每一处都经过了精雕细琢……
走进曲线流动的大厅正门,进深40.2米、开间61.4米的大舞台顿时开阔视野,偌大的场地有序布局,在全场崭新的1500个流线型下送风座椅上,6月9日晚,第一批受邀而来的观众满怀期待。
突然,灯光黯淡,耳边立刻回想起交响乐雄浑有力的声音,八道黄色光束在“红地毯”的映衬下交织闪烁,舞台上方,点点繁星相互映照,声、光、电在当晚第一次达到完美融合。
转眼间,时而生机盎然的绿意铺满舞台,撷取于甘肃彩陶上的黄色花纹在四周旋转开来;时而底色被一股股流动的深蓝浸染,在西洋交响乐中,激荡起《蓝色多瑙河》的旋律;时而雾气腾起,如入云海,如坠银河……
多彩的颜色交织变幻,美妙的光芒接连上演四季的田园风情,新建的礼堂,是如此的婀娜风采,如此的富丽堂皇!
因为突破了多个国内一流的技术难题,让这场“灯光秀”的内涵更为深刻。舞台、音乐、背景、灯光,这些舞台艺术必不可少的硬件,缔造了这场高品位的“灯光秀”,也奏响了大剧院“领创一流”的序曲。
离开大剧场,观众被邀请到一个能容纳300人的小型3D高清放映室,在这里影效逼真,美轮美奂的立体感觉,充斥着画面,勾动着情感,让人为之惊叹。而从这些小会议厅、小礼堂中,体现的是整个大剧院兼会议中心整体的自然融合。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今后全省的会议中心,大剧院兼会议中心大礼堂两侧布置有陇原14个州市的分会议厅,“两会”期间,这里将是各地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神圣场所;而闭会期间,由各州市按照各自地域风格装饰的会议厅,将成为一幅连接起来,展示陇原各地风采的长卷。
展开这个“长卷”,从茫茫隔壁到皑皑雪山,从山水陇南到碧草甘南,徜徉着“飞天琴韵”,追寻着“麦积烟雨”,聆听着“南梁往事”,遥望着“大漠长关”,可以想象得到,今后这里所承载的不仅是一场色彩缤纷的盛宴,更是一场团结奋进的陇原盛会。
精神标杆:超常规工作,确保了大剧院兼会议中心如期完工
“记得两年前的中心滩杂草丛生,枯枝遍地,看着这片闲置的土地,过往的行人叹息不已。一晃之间,当再次经过这里时,人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无不赞叹电投人的奉献与速度。”一位参与了甘肃大剧院建设的“电投人”在自豪之余由衷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电投人”“电投速度”“电投精神”,在甘肃大剧院的建设过程中,又被赋予了新的精神标杆。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省上主要领导先后多次视察了大剧院兼会议中心项目建设情况,要求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尽早面世”。
为了确保项目如期完工,更好的强化工程建设,电投人在省内首创推行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清单式量化管理”的精细化管理与控制,强化以“日计划、日报告、日督查、日落实”为主要内容的“马上就办、日事日毕”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节点工期细化到了小时,坚持以日进度保周进度、周进度保月进度,以月进度和关键节点保最终工期。同时,全员把督查督办作为落实工作的重要手段,采取书面、公开督办等形式加大督办力度,在公示栏、OA平台公示等形式实行督查督办,今年2月以来发出督办事项约1600多项,完成率高达95%,有力促进了工作落实,高效推进了项目建设。
今年春节过后,面对光荣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电投人”迅即开展了“大干100天,确保大剧院兼会议中心如期完工”活动,全体党员和员工尽心服务于工程建设,明确承诺了保障工程建设的措施,在自己的岗位上当模范、作表率,通过签订责任状,建设者签名、青年突击队等活动,迅速掀起了大干快上、百日攻坚的项目建设热潮。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省电投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李宁平几乎每周都要抽出时间亲临一线工地,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3月份以来,更是频频走进现场,为项目建设把脉,为员工鼓劲加油,先后从总经理奖励基金中拿出140多万元,为参建单位的农民工发放赶工补助……
在项目建设的攻坚阶段,电投人以一种“拼命三郎”式的英雄气概,充分发扬“5+2”和“白+黑”的工作精神,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顽强作风,完全放弃双体日和节假日,昼夜坚守工程一线,早上7点多上班,晚上经常工作至凌晨,始终以光荣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以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超常规的管理、超常规的力度、超常规的作风,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无怨无悔,攻坚克难,奋勇当先。基于科学管理的“五个超常规”,让技术与管理的决策流程合并简化,让科学决策到了第一现场、第一时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在这个团队中,有的员工父母病了都不能尽上孝心,孩子高考无暇顾及,自己病了偷偷服点药依然坚守岗位,甚至有的员工因感冒发烧晕倒在工地上,被送医院打完吊针后又毅然回到工作岗位,有的员工为了完成重要的节点工期,连续几个昼夜坚守工程一线……
据统计,今年3月-5月份以来,甘肃电投会展公司的员工每月平均加班时间达20天,公司领导及工程一线员工平均月加班24天,再次诠释了“电投人”的责任和忠诚,铸造了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项目这一展示“甘肃电投”形象的优秀平台,确保了“项目优质、员工优秀”。
由于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召开工程例会或现场会,外界熟知这个情景的人戏称为“夜总会”……
甘肃大剧院项目建设顾问、国内知名音视频专家、长安大学教授毕雄在亲历了剧院建设的过程后无限感慨地说“我参与了国内十多个剧院的建设,但像甘肃大剧院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用这么少的资金投入而完成了系统的项目建设,主要归结于电投人管理的科学和工作的高效,他们能身先士卒,不畏艰难困苦,苦干加巧干,硬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是别人无可比拟的,在以往我所经历的项目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几乎所有的参建单位都说:没有见过如此尽心、倾力、“不要命”的业主。
也正是这种管理和高效,成就了甘肃大剧院,成就了甘肃大剧院的文化标杆、建筑标杆和精神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