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ou123
-
1)规模经济因素导入国际贸易
1)规模经济因素导入国际贸易,标志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向新贸易理论的转变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取决于各国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甚至需求偏好这类基本的经济特征,各国为了充分发挥以这些基本特征的国际差异为基础所形成的比较利益而进行贸易。但实践表明,发达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并不是以这些基本经济特征的差异为基础的。从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看,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产品差异已跃居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导因素。特别是在区域内、产业内贸易中,规模经济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常规的比较利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规模经济因素被抽象出来作为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在理论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它标志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向当代新贸易理论的转变。
2)说明当代国际贸易普遍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2)说明了当代国际贸易越来越普遍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约一半甚至更多的国际贸易属于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或水平贸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产业间贸易或垂直贸易的比重在下降,用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现象。 通过国际贸易,厂商可以面对更为广阔的市场,生产规模可以扩大,规模经济使扩大生产规模后的厂商的生产成本、产品价格下降,生产相同产品而规模不变的其他国内厂商就会被淘汰。因此,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某一产业部门内,各国将各自专于该产业部门的某些差异产品的发展,再相互交换(即开展产业内贸易)以满足彼此的多样化需要。国家间的要素禀赋越相似,就越可能生产更多相同类型的产品,它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量就越大。正是有了越来越多的产业内贸易现象,规模经济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解释了当代国际贸易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两国相对要素报酬的差异,这又直接导致了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并进行交易,从而形成国际贸易,相对要素禀赋的差异是贸易形成的根本原因。如果两国不存在相对要素禀赋差异,两国间的贸易就不会发生。但从当代贸易的发展来看,发达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并不是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 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可以解释国际贸易形成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只要有规模经济的因素存在,即使是两个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完全相同的国家,也同样可以发生专业化分工和贸易。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就不能由要素价格差异直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国规模经济的不同就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差异,也就影响到商品的价格。商品相对价格差异决定的机制是:相对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相对要素价格差异,相对要素价格的差异和国家间的规模经济差异(具体说是产出水平的差异)共同决定了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所以,相对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要素价格差异是等价的,但两者与相对商品价格差异不再是等价的。相对要素禀赋差异与国家间规模经济差异的共同作用才是贸易形成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这样说,即使两国间没有要素禀赋的差异,由于规模经济的不同也会出现贸易。这就解释了传统贸易理论面临的发达国家间存在大量贸易这一难题。 一国一旦以获取规模经济为目标开始在一个行业进行大规模生产,哪怕启动之初的规模优势很微弱,这种优势也会随着生产扩张而滚雪球式地增大,最终达到专业化生产和相互贸易。许多贸易(尤其是资源、技术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就是这种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专业化分工的产物,而不是以比较利益为依据的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例如,飞机制造业的最低限度的规模经济是很大的。据估算,美国波音公司在销售一架777喷气式飞机前须投资30亿美元,销售300架才能拉平成本与收益,这样高昂的固定成本需要巨大的规模经济,而世界需求或世界市场容量只能支持三家这样的寡头垄断公司。可见,世界市场只能容纳下屈指可数的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厂家,由此而形成的少数几个厂家便能完全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为了使这些厂家为世界市场服务,国际贸易势在必行。
4)修正了关于要素价格效应的观点
4)修正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关于要素价格效应的观点 赫克歇尔一俄林一萨缪尔逊模型(H—O—S定理)指出,在某些严格的假定条件(包括不完全专业化和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下,国际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还会使要素价格均等化。但从规模经济学说来看,如果存在规模收益递增,哪怕具备了上述严格的假定条件,要素价格均等化一般也不会发生。这是因为,在具备规模经济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取决于生产规模的大小,也取决于H—O—S定理成立所必需的若干因素。 因此,在满足了H—O—S定理成立所必需的某些严格的条件之后,如果各国并不是以同样的经济规模进行生产,贸易还是不会使要素价格的国际差异趋于均等化。在规模经济使国际专业化分工的基础日益扩展的今天,情况更是如此。可见,在关于国际贸易中要素价格效应的分析上,规模经济学说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
5)揭示了当代贸易利益的又一重要来源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家的贸易利益主要是由生产要素禀赋的国际差异孕育而成。规模经济学说则提示了规模收益递增是贸易利益的又一重要来源。规模收益递增的存在意味着,即使是两个经济情形相似的国家之间也可以从贸易中获利,这种新型贸易利益可以区别于任何利益而独立存在。 国际经验也表明,一国缺乏规模经济或只在国内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产业,在开展贸易后都能获得国际规模的递增收益,本国制造业和某些服务业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消费者也能获得更多的福利。前面说过,两国进行汽车贸易,每一国生产100万辆在国内消费,如果进行贸易,两个市场形成一体化,共有200万辆汽车,这样的市场对厂商和消费者都是有利的。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对于一些西欧小国,规模经济是它们从区域贸易一体化中获利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常规的比较利益。就算是大国,规模经济因素同样也是很重要的。有学者论证到,当贸易双方绝对规模不等时,大国能够获得更多的来源于规模收益递增的贸易利益
hi投
-
百度知道
规模经济理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活动的
hmnbmh
TA获得超过1247个赞
关注
成为第19位粉丝
1)规模经济因素导入国际贸易
1)规模经济因素导入国际贸易,标志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向新贸易理论的转变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取决于各国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甚至需求偏好这类基本的经济特征,各国为了充分发挥以这些基本特征的国际差异为基础所形成的比较利益而进行贸易。但实践表明,发达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并不是以这些基本经济特征的差异为基础的。从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看,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产品差异已跃居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导因素。特别是在区域内、产业内贸易中,规模经济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常规的比较利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规模经济因素被抽象出来作为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在理论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它标志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向当代新贸易理论的转变。
2)说明当代国际贸易普遍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2)说明了当代国际贸易越来越普遍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约一半甚至更多的国际贸易属于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或水平贸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产业间贸易或垂直贸易的比重在下降,用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现象。 通过国际贸易,厂商可以面对更为广阔的市场,生产规模可以扩大,规模经济使扩大生产规模后的厂商的生产成本、产品价格下降,生产相同产品而规模不变的其他国内厂商就会被淘汰。因此,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某一产业部门内,各国将各自专于该产业部门的某些差异产品的发展,再相互交换(即开展产业内贸易)以满足彼此的多样化需要。国家间的要素禀赋越相似,就越可能生产更多相同类型的产品,它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量就越大。正是有了越来越多的产业内贸易现象,规模经济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解释了当代国际贸易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两国相对要素报酬的差异,这又直接导致了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并进行交易,从而形成国际贸易,相对要素禀赋的差异是贸易形成的根本原因。如果两国不存在相对要素禀赋差异,两国间的贸易就不会发生。但从当代贸易的发展来看,发达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并不是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 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可以解释国际贸易形成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只要有规模经济的因素存在,即使是两个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完全相同的国家,也同样可以发生专业化分工和贸易。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就不能由要素价格差异直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国规模经济的不同就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差异,也就影响到商品的价格。商品相对价格差异决定的机制是:相对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相对要素价格差异,相对要素价格的差异和国家间的规模经济差异(具体说是产出水平的差异)共同决定了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所以,相对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要素价格差异是等价的,但两者与相对商品价格差异不再是等价的。相对要素禀赋差异与国家间规模经济差异的共同作用才是贸易形成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这样说,即使两国间没有要素禀赋的差异,由于规模经济的不同也会出现贸易。这就解释了传统贸易理论面临的发达国家间存在大量贸易这一难题。 一国一旦以获取规模经济为目标开始在一个行业进行大规模生产,哪怕启动之初的规模优势很微弱,这种优势也会随着生产扩张而滚雪球式地增大,最终达到专业化生产和相互贸易。许多贸易(尤其是资源、技术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就是这种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专业化分工的产物,而不是以比较利益为依据的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例如,飞机制造业的最低限度的规模经济是很大的。据估算,美国波音公司在销售一架777喷气式飞机前须投资30亿美元,销售300架才能拉平成本与收益,这样高昂的固定成本需要巨大的规模经济,而世界需求或世界市场容量只能支持三家这样的寡头垄断公司。可见,世界市场只能容纳下屈指可数的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厂家,由此而形成的少数几个厂家便能完全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为了使这些厂家为世界市场服务,国际贸易势在必行。
4)修正了关于要素价格效应的观点
4)修正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关于要素价格效应的观点 赫克歇尔一俄林一萨缪尔逊模型(H—O—S定理)指出,在某些严格的假定条件(包括不完全专业化和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下,国际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还会使要素价格均等化。但从规模经济学说来看,如果存在规模收益递增,哪怕具备了上述严格的假定条件,要素价格均等化一般也不会发生。这是因为,在具备规模经济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取决于生产规模的大小,也取决于H—O—S定理成立所必需的若干因素。 因此,在满足了H—O—S定理成立所必需的某些严格的条件之后,如果各国并不是以同样的经济规模进行生产,贸易还是不会使要素价格的国际差异趋于均等化。在规模经济使国际专业化分工的基础日益扩展的今天,情况更是如此。可见,在关于国际贸易中要素价格效应的分析上,规模经济学说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
5)揭示了当代贸易利益的又一重要来源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家的贸易利益主要是由生产要素禀赋的国际差异孕育而成。规模经济学说则提示了规模收益递增是贸易利益的又一重要来源。规模收益递增的存在意味着,即使是两个经济情形相似的国家之间也可以从贸易中获利,这种新型贸易利益可以区别于任何利益而独立存在。 国际经验也表明,一国缺乏规模经济或只在国内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产业,在开展贸易后都能获得国际规模的递增收益,本国制造业和某些服务业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消费者也能获得更多的福利。前面说过,两国进行汽车贸易,每一国生产100万辆在国内消费,如果进行贸易,两个市场形成一体化,共有200万辆汽车,这样的市场对厂商和消费者都是有利的。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对于一些西欧小国,规模经济是它们从区域贸易一体化中获利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常规的比较利益。就算是大国,规模经济因素同样也是很重要的。有学者论证到,当贸易双方绝对规模不等时,大国能够获得更多的来源于规模收益递增的贸易利益。
回答于 2011-11-05
赞同19
已采纳
深圳注册办理公司,潮流新品,好货热卖,更多优惠尽在淘宝!
深圳注册办理公司,购物上淘宝,优选材质,用的舒心!在线下单,省时省力。你要的好货尽在淘宝网,安心享受网购乐趣!
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
注册香港国际贸易公司-费用一览表
注册香港国际贸易公司,全程1对1服务,安全可靠,费用公开透明,3天快速代办,无需本人到场,全球200+国家均可注册,上万家成功案例
深圳市中港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告
非洲经济【中非经贸合作研究会】中非经贸合作高端智库
为中非经贸博览会做好前期筹备和后期项目跟进落地的服务性工作,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提供业务促进和专业服务支撑,探索形成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的创新模式。
广告
如何用规模经济理论解释产业内贸易的产生
1、规模经济是由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导致的企业生产效率的显著改进或生产成本的大幅节约。;而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生产厂家之间的国际专业化分工越细,越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市场规模。2、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重叠需求也是产业内贸易的原因;而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生产厂家之间的国际专业化分工越细,越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市场规模,充分实现企业生产规模经济效应。3、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与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企业本身生产规模扩大,例如国际化经营,跨国公司等等。跨国公司的垂直贸易和水平一体化贸易,与产业内国际贸易存在非常重要的关联关系。可以说,垂直贸易与水平一体化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重要的组成。拓展资料:1、经济规模与产业贸易理论的研究:通过对产业内贸易模型的分析,对垄断市场竞争进行解释,垄断市场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组织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企业不能联合控制市场产品的价格,然而可根据市场变动,对于自身产量和价格进行调整。2、主要有3个特征:各厂商生产类似产品;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小;厂商可自由进出市场。
简单说金融
5698浏览
更多专家
规模经济理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活动的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概述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Economies of Scale and Trade Theory)规模收益不变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假设,即假定厂商无论生产多少数量的产品,每多生产一件产品,增加的成本总是不变的,即边际成本不变。或者说,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事实上,现代许多工业部门具有规模经济特点,即收益递增、成本递减。规模经济愈大生产效率愈高,投入增加一倍,产出可以增加一倍以上。
肖振
-
百度知道
规模经济理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活动的
hmnbmh
TA获得超过1247个赞
关注
成为第19位粉丝
1)规模经济因素导入国际贸易
1)规模经济因素导入国际贸易,标志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向新贸易理论的转变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取决于各国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甚至需求偏好这类基本的经济特征,各国为了充分发挥以这些基本特征的国际差异为基础所形成的比较利益而进行贸易。但实践表明,发达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并不是以这些基本经济特征的差异为基础的。从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看,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产品差异已跃居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导因素。特别是在区域内、产业内贸易中,规模经济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常规的比较利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规模经济因素被抽象出来作为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在理论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它标志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向当代新贸易理论的转变。
2)说明当代国际贸易普遍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2)说明了当代国际贸易越来越普遍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约一半甚至更多的国际贸易属于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或水平贸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产业间贸易或垂直贸易的比重在下降,用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现象。 通过国际贸易,厂商可以面对更为广阔的市场,生产规模可以扩大,规模经济使扩大生产规模后的厂商的生产成本、产品价格下降,生产相同产品而规模不变的其他国内厂商就会被淘汰。因此,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某一产业部门内,各国将各自专于该产业部门的某些差异产品的发展,再相互交换(即开展产业内贸易)以满足彼此的多样化需要。国家间的要素禀赋越相似,就越可能生产更多相同类型的产品,它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量就越大。正是有了越来越多的产业内贸易现象,规模经济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解释了当代国际贸易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两国相对要素报酬的差异,这又直接导致了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并进行交易,从而形成国际贸易,相对要素禀赋的差异是贸易形成的根本原因。如果两国不存在相对要素禀赋差异,两国间的贸易就不会发生。但从当代贸易的发展来看,发达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并不是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 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可以解释国际贸易形成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只要有规模经济的因素存在,即使是两个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完全相同的国家,也同样可以发生专业化分工和贸易。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就不能由要素价格差异直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国规模经济的不同就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差异,也就影响到商品的价格。商品相对价格差异决定的机制是:相对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相对要素价格差异,相对要素价格的差异和国家间的规模经济差异(具体说是产出水平的差异)共同决定了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所以,相对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要素价格差异是等价的,但两者与相对商品价格差异不再是等价的。相对要素禀赋差异与国家间规模经济差异的共同作用才是贸易形成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这样说,即使两国间没有要素禀赋的差异,由于规模经济的不同也会出现贸易。这就解释了传统贸易理论面临的发达国家间存在大量贸易这一难题。 一国一旦以获取规模经济为目标开始在一个行业进行大规模生产,哪怕启动之初的规模优势很微弱,这种优势也会随着生产扩张而滚雪球式地增大,最终达到专业化生产和相互贸易。许多贸易(尤其是资源、技术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就是这种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专业化分工的产物,而不是以比较利益为依据的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例如,飞机制造业的最低限度的规模经济是很大的。据估算,美国波音公司在销售一架777喷气式飞机前须投资30亿美元,销售300架才能拉平成本与收益,这样高昂的固定成本需要巨大的规模经济,而世界需求或世界市场容量只能支持三家这样的寡头垄断公司。可见,世界市场只能容纳下屈指可数的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厂家,由此而形成的少数几个厂家便能完全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为了使这些厂家为世界市场服务,国际贸易势在必行。
4)修正了关于要素价格效应的观点
4)修正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关于要素价格效应的观点 赫克歇尔一俄林一萨缪尔逊模型(H—O—S定理)指出,在某些严格的假定条件(包括不完全专业化和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下,国际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还会使要素价格均等化。但从规模经济学说来看,如果存在规模收益递增,哪怕具备了上述严格的假定条件,要素价格均等化一般也不会发生。这是因为,在具备规模经济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取决于生产规模的大小,也取决于H—O—S定理成立所必需的若干因素。 因此,在满足了H—O—S定理成立所必需的某些严格的条件之后,如果各国并不是以同样的经济规模进行生产,贸易还是不会使要素价格的国际差异趋于均等化。在规模经济使国际专业化分工的基础日益扩展的今天,情况更是如此。可见,在关于国际贸易中要素价格效应的分析上,规模经济学说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
5)揭示了当代贸易利益的又一重要来源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家的贸易利益主要是由生产要素禀赋的国际差异孕育而成。规模经济学说则提示了规模收益递增是贸易利益的又一重要来源。规模收益递增的存在意味着,即使是两个经济情形相似的国家之间也可以从贸易中获利,这种新型贸易利益可以区别于任何利益而独立存在。 国际经验也表明,一国缺乏规模经济或只在国内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产业,在开展贸易后都能获得国际规模的递增收益,本国制造业和某些服务业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消费者也能获得更多的福利。前面说过,两国进行汽车贸易,每一国生产100万辆在国内消费,如果进行贸易,两个市场形成一体化,共有200万辆汽车,这样的市场对厂商和消费者都是有利的。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对于一些西欧小国,规模经济是它们从区域贸易一体化中获利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常规的比较利益。就算是大国,规模经济因素同样也是很重要的。有学者论证到,当贸易双方绝对规模不等时,大国能够获得更多的来源于规模收益递增的贸易利益。
北营
-
规模经济理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活动的
1)规模经济因素导入国际贸易 1)规模经济因素导入国际贸易,标志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向新贸易理论的转变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取决于各国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甚至需求偏好这类基本的经济特征,各国为了充分发挥以这些基本特征的国际差异为基础所形成的比较利益而进行贸易。但实践表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