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投吧
-
行为改造理论重点研究激励的目的(即改造、修正行为)。主要包括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挫折理论等。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挫折理论
挫折理论是关于个人的目标行为受到阻碍后,如何解决问题并调动积极性的激励理论。挫折是一种个人主观的感受,同一遭遇,有人可能构成强烈挫折的情境,而另外的人则并不一定构成挫折。
相关推荐
强化理论的名词解释_产生发展_分类_两面性
强化理论的名词解释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修正理论。 强化理论的产生发展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斯金纳于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最早提出强化概念的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之后的无条件刺激的呈现,是一个行为前的、自然的、被动的、特定的过程。而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一种人为操纵,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以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而进行的奖罚过程。 巴甫洛夫等的实验对象的行为是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 respondents) ”。而斯金纳的实验对象的行为是有机体自主发出( emitted) 的, 称为“操作性反应( operant) ”。经典条件作用只能用来解释基于应答性行为的学习,斯金纳把这类学习称为“S( 刺激) 类条件作用”。另一种学习模式,即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作用的模式, 则可用来解释基于操作性行为的学习, 他称为“R( 强化) 类条件作用”,并称为“S-R” 心理学理论。 这种理论观点主张对激励进行针对性的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无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逝。 强化理论的分类 斯金纳箱 按照强化物的性质来分 斯金纳根据强化物的性质,把强化分为积极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消极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阳性强化和阴性强化或正强化和负强化)。积极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出现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积极强化物。消极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而予以排除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消极强化物。 积极强化物同消极强化物在性质上的区别表现在:两者的区分不能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而应从该刺激物的出现是增强了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还是降低了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这一结果上去判断。如果该刺激物的出现增强了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或该刺激物撤消降低了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则该刺激物为积极强化物,反之为消极强化物。 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 斯金纳根据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把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是指满足人和动物生存、繁衍等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一级强化物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二级强化物如金钱、学历、关注、赞同等,这些二级强化物初时并不具有强化的作用,而是由于它们同诸如食物、性欲之类的一级强化物相匹配而具有了强化的作用。 根据行为和强化间间隔时间来分 斯金纳和同事们在研究什么条件下强化能发挥最佳作用时,根据行为发生与强化物出现间隔的时间,把强化分为连续式强化(也称即时强化)和间隔式强化(也称延缓强化)。 连续式强化是指对每一次或每一阶段的正确反应予以强化,就是说当个体作出一次或一段时间的正确反应后,强化物即时到来或撤去。 间隔式强化是指行为发生与强化物的出现或撤去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或按比率出现或撤去。间隔式强化分为时间式和比率式,时间式又分为定时距式强化和变时距式强化,比率式又分为定比率式强化和变比率式强化。定时距式强化就是每次过一定时间间隔之后给予强化。 >>>下一页更多精彩“强化理论的应用及两面性”2023-08-10 11:08:121
强化理论
所谓强化理论,也叫 行为修正理论 ,是关于“强化”的系统研究和阐述。该理论最早由俄国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提出,后来经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桑代克等发展, 为 斯金纳 所系统研究并最终形成理论 。 什么是 强化 呢?通常是指与特定行为相伴随的结果对之后事件的影响,一般是指向增加发生概论的影响。当然,这样说有点太生涩,可以简单粗暴的拿来用: 找到扬长避短的方法,并坚持用这些方法改变不好行为,形成习惯,最终让自己牛逼 。 人和动物一样,接受到外界刺激都会做出反应。人和动物不一样,动物的反应是本能的,不假思索的;而人的反应则较为复杂,通常是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并且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 既然人不是收到刺激就依靠本能做出反应,那是依靠什么呢?斯金纳强调靠“强化”,人的行为、环境刺激、行为的后果等都是人做出反应的强化物,都会影响人形成新的认知,人就是靠这些强化和相关认知来产生新想法并采取新的行为。即“人的每一次强化和事件都是下一个行为或事件的动力所在”。 人的反应都是人有意识、无意识选择的结果,如果有意识的话改变、引导意识即可,如果没有的话就要培养意识,然后引之导之,琢之磨之,使之形成特定行为,赶快问问自己,有基本认知么?有意识么? 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斯金纳认为某人行为发生了变化,多半是由于强化作用的结果,他可能是偷偷的采取了什么强化措施以至于学习到新的东西和习惯才改变了相关行为和能力。他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当然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以得自我教育,并且活用强化理论,懂得强化、懂得塑造行为,懂得自我改变。 怎么改变呢?两句话:多采取正强化、预防负强化,使用自然消退、不吝啬自我惩罚: 正强化就是符合扬长避短的效果的行为或事件,这样的行为有利于认识和制定目标,比如激励激将、表扬认可等,这样的强化作用要经常采用。 负强化就是能够使一些不好的想法和习惯继续保持或者维持的事情,比如推脱、懒惰,这样的强化就要预防和控制。 自然消退就是某些暂时无法完全改变的东西,比如容貌(不好看),可以不予理睬而重点做其他事,比如多看书多运动,十年八年之后可能就好看了,实在不好看也习惯了。毕竟习惯了脸蛋的丑可能开始扬长避短练出一身好身材、好气质呢?而且实验也证明,时间一长,人初期的各种不好行为和现象就会经过社会化而不同程度的消退(当然如果不消退的话是不是社会化失败呢?)。 惩罚就是对无法做到正强化的行为和事情用强制的方法来解决,比如本身就难看,还不自信、畏畏缩缩,那样就要强制自己微笑、镇定,甚至有的行为非常恶劣就需要更强制的专门化的方法了。比如抽烟,吸毒,犯罪违法等,要制造令人不快乃至痛苦的环境来表示对某种行为的否定,从而减少并消除这种行为。 通过自然消退、惩罚来增强正强化、减弱负强化就是为了能够认识某种行为或现象、获得某种行为或现象、持续某种行为或现象、改变某种行为或现象。 怎么操作呢,第二句话(此话偏向于方法):设立目标,监控行为,分步骤做事、良性循环。 首先为了有的放矢,在强化的某个环节,此时多半已经形成基本认识,这时就需要在此基础上要有一个目标。其次,评估目标,监控执行。再者,一步一步改进和优化,并形成习惯,最后循环更迭,以致良性。 当然这其中又要涉及自我强化的诸如模仿、标准内化等其他方面,概念和理论只是成事成人的第一步,知道了基本概念总致算有了千里之行的第一步,那就要开始做了,不能万事俱备再行行动。毕竟下一步也不甚清闲,比如项目管理、swot分析、“六蛇个嘛”甘特图等等,路漫漫其修远兮,你应扯谈着求索。2023-08-10 11:08:281
什么是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在斯金纳的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在斯金纳的系统中,他使用的是强化而不是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与愉快情境相关的行为的主观解释,而强化是一个中性术语,简单地定义为增加反应频率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标准,加固分为不同的类别。扩展资料:根据操作学习的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 正面强化:给予良好的刺激。为了建立一个适应的行为模式,使用奖励,使行为模式重复和保持。例如,企业向积极的合理化建议发放奖金。2、负面强化:消除不好的刺激。用来诱导预期行为的出现。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私人电话。员工都有这样的习惯。这种行为一出现就会被批评,但一旦他停止这种行为,他就应该立即停止批评他。3、正面惩罚:施加不好的刺激。这是在发生不当行为时实施惩罚的一种方式。4、消极惩罚:去除一个好的刺激。这种惩罚比积极的惩罚更常用。当不恰当的行为发生时,最初的奖励不会给予。从加固程序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加固:连续型和不连续型,如下图所示。一个持续的强化计划是在每次期望的行为发生时给予强化。间歇性强化计划不会强化每一个想要的行为,但它应该足以确保行为可以重复。间歇强化分为时间间隔间歇强化和频率间隔间歇强化。间歇性强化是基于不同的时间间隔。例如,他们不是每次工作都能得到报酬,而是每月都能得到报酬。频率间隔增强以不同的频率间隔执行。例如,每完成100个部件就会有一个工资提成。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强化2023-08-10 11:08:361
强化理论有哪三种类型?
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三种类型:第一种: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例如,企业用某种具有吸引力的结果(如奖金、休假、晋级、认可、表扬等),以表示对职工努力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的肯定,从而增强职工进一步遵守安全规程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第二种: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它是指通过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对该行为予以否定。若职工能按所要求的方式行动,就可减少或消除令人不愉快的处境,从而也增大了职工符合要求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例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告知工人不遵守安全规程,就要受到批评,甚至得不到安全奖励,于是工人为了避免此种不期望的结果,而认真按操作规程进行安全作业。值得一提的是,负强化与容易与惩罚相混。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惩罚可以分为两类;负强化不同与惩罚的概念,正强化与负强化都有加强行为的效用,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是惩罚与负强化的主要区别。第三种:自然消退,又称衰减。它是指对原先可接受的某种行为强化的撤消。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例如,企业曾对职工加班加点完成生产定额给予奖酬,后经研究认为这样不利于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不再发给奖酬,从而使加班加点的职工逐渐减少。惩罚和自然消退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和消除不期望发生的行为。上述三种类型的强化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强化的体系,并成为一种制约或影响人的行为的特殊环境因素。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行为的后果反馈给行为主体这种间接方式来实现的。人们可根据反馈的信息,主动适应环境刺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扩展资料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中文名:斯金纳、外文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职业: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04年。主要内容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生于1904年,他于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他在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上属于极端的行为主义者,其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而不去推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是指为了使某种行为不断重复,减少或消除施于其身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撤销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恢复减少的奖金也是一种负强化。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开始,斯金纳也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如训练军犬和马戏团的动物。以后,斯金纳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并用于人的学习上,发明了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他还将编好的教学程序放在机器里对人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弗隆的期望理论都强调行为同其后果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但弗隆的期望理论较多地涉及主观判断等内部心理过程,而强化理论只讨论刺激和行为的关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斯金纳的强化理论2023-08-10 11:08:541
斯金纳的四种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四种强化理论是:正强化、负强化、消退和惩罚。1、正强化正强化是指一个愉快的刺激,会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打个比方,家长想让孩子考试成绩好,就鼓励孩子说:“如果你考试考了第一名,就给你买一部手机。”结果孩子真的考了第一名,后来家长又说,如果你下次还考第一名,就给你买台电脑。这样通过不断提升愉悦的刺激,来强化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这便是正向强化。2、负强化负强化是指一个厌恶的刺激,会增加其行为出现的频率。比如,孩子非常讨厌喝药,妈妈便告诉孩子,说:“如果你从今天开始,每天都好好吃饭、按时睡觉,妈妈就不给你喝药。”这种通过厌恶的刺激,让孩子增加其行为出现的频率,便是负强化。3、消退消退是指,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这一反应不再伴有强化物相伴,那么,这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频率也会逐渐降低。比如,孩子爱吃糖,妈妈经常给他买。但是,孩子却因此长虫牙了。这天,孩子和妈妈在逛街,又看到了路边的糖葫芦,孩子吵着让妈妈给他买。结果,妈妈没有理会他,任凭孩子怎么撒娇哭闹都没有用。慢慢地,孩子也明白到了妈妈不给他吃糖,于是停止了哭闹。实际上,妈妈什么都没有做,也没有对孩子施加任何刺激,但是孩子的吃糖欲望却随着强化物的消失而消失,这便是消退。4、惩罚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会受到一种厌恶的刺激,从而使其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同样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孩子爱吃糖,却因此长了虫牙。当孩子再次哭闹,吵着要吃糖的时候,妈妈生气地打了孩子一顿,孩子受到了一个令人厌恶的刺激,便消除了想吃糖的这种反应,这种方式便被称为惩罚。在这里,惩罚和负强化很容易被人弄混淆,实际上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2023-08-10 11:09:221
行为主义流派提出强化理论指什么?什么是正强化?什么是负强化?
强化理论是过程型激励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斯金纳根据强化物的性质,把强化分为积极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和消极强化(negativerein-forcement)(阳性强化和阴性强化或正强化和负强化)。积极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出现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积极强化物。消极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而予以排除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消极强化物。扩展资料:斯金纳根据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把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是指满足人和动物生存、繁衍等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一级强化物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二级强化物如金钱、学历、关注、赞同等,这些二级强化物初时并不具有强化的作用,而是由于它们同诸如食物、性欲之类的一级强化物相匹配而具有了强化的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强化理论2023-08-10 11:09:361
简述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强化理论认为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及其对该行为是否重复的影响程度。若一行为经常受到奖励那么它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强化方式有效地调控或预测员工的行为。拓展资料:强化的类型。基本的强化手段包括对良好行为的积极强化、消极强化、对不良行为的惩罚、消退等四种类型。前两种强化为奖励性措施后两种为惩罚性措施。积极强化。它是指对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以增加其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之方法。消极强化。它是指为鼓励良好行为而撤销或减轻原有的。强化理论-百度百科2023-08-10 11:09:452
简述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强化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用于解释行为是如何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学习和形成的。它主要关注个体在特定环境下如何基于对预期结果的评估来选择行为。以下是关于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简要描述:一、强化概述强化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环境中的奖励和惩罚的影响。奖励是一种积极的反馈,使人倾向于增加特定行为。惩罚是一种消极的反馈,使人倾向于减少特定行为。强化可以是实际的奖励或惩罚,也可以是符号性的,如口头表扬或责骂。二、正向强化正向强化发生在当一个愉快的刺激被加入到行为之后,导致行为增加的情况下。通过正向强化,个体学会将特定的行为与积极的结果联系起来,并倾向于重复这些行为。例如,一个学生因完成作业而得到表扬,激励他继续完成作业。三、负向强化负向强化发生在当一个不愉快的刺激被取消或避免,导致行为增加的情况下。个体学会将特定的行为与避免或缓解不愉快的后果联系起来,并且会倾向于重复这些行为。例如,一个员工避免了加班因而得到减轻压力的感觉,激励他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避免加班。四、消失强化消失强化发生在当一个行为不再得到奖励或惩罚时,导致行为减少的情况下。个体学会将特定的行为与缺乏奖励或惩罚的情况联系起来,减少或停止这些行为。例如,如果一个销售员的工资不再基于销售业绩,那么他可能会减少努力或放弃努力促成销售。五、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连续强化是指每次特定行为发生时都提供奖励或惩罚。而间歇强化是指仅在特定情况下提供奖励或惩罚,而其他时候不提供。间歇强化更容易形成长期稳定的行为,因为个体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奖励或惩罚。六、应用强化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利用奖励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工作场所,奖励和认可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绩效。在行为改变和治疗中,强化可以用作一种工具来帮助个体降低不良行为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强化理论是一种解释行为如何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学习和形成的心理学理论。它涵盖了正向强化、负向强化、消失强化、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等概念,并在教育、工作和行为改变等领域具有2023-08-10 11:09:581
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应用强化理论?
(1)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人的行为是其所受刺激的函数,要通过适当运用即使的奖惩手段集中改变或修正员工的工作行为,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大类型。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2)强化理论的应用:一种强化方式是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另一种正强化的方式是间断的、时间和数量都不固定的正强化,后一种正强化更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负强化:以连续负强化为主。2023-08-10 11:10:201
强化理论是由什么心理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的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修正理论。基本信息中文名 强化理论外文名 Reinforcement theory别名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提出者 斯金纳分类斯金纳箱斯金纳箱斯金纳区分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 positive reinforcement,又称积极强化)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又称消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 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学习理论理论内容开始斯金纳也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如训练军犬和马戏团的动物。以后,斯金纳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并用于人的学习上。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他还将编好的教学程序放在机器里对人进行教学,发明了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的结果,人的学习是否成立关键在于强化。当一个操作发生之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时,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概率)就增加。这里所增加的不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因为操作不需要特定的激发性刺激),而是使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性增强,即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强了。他认为在学习中,练习虽然是重要的,但关键的变量却是强化。练习本身并不提高速率,它只是为进一步强化提供机会。不过,他对强化的解释与巴甫洛夫的解释不同。他认为凡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这可叫做条件的、二级的、后继的或派生的强化物。这后继的强化物可以在它同反应重复联合而无原始的、一级的强化物时归于消失。他认为,后继强化物容易发生泛化,后继强化物同原始的强化物发生联合时,就可以引起种种不同的活动。例如金钱可以使各种行为起到强化的作用。在斯金纳看来,教育就是塑造行为,成功的教学和训练的关键就是分析强化的效果以及设计精密的操纵强化过程的技术。他说:"只要我们安排好一种被称为强化的特殊形式的后果,我们的技术就会容许我们几乎随意地塑造一个有机体的行为"。强化理论强化理论B.F.斯金纳在《语言行为》一书中以对动物进行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为基础,认为儿童获得言语主要靠后天学习,也与学习其它行为一样,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来实现的。言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筑在由环境引起的声音和声音连结的选择性强化的基础上。如婴儿在咿呀学语时,父母或其他人总是高兴地对着他们咿呀作答,就强化了他们的言语行为;当婴儿发出接近成人的语音时,成人又会对这些发音强化,使这些声音逐渐在儿童发声中占优势,于是婴儿就逐渐从没有含义的咿呀学语过渡到富有意义的言语。E.L.桑代克把这种学习称为“咿呀学语侥幸成功”。强化论者莫勒(O.H.Mowrer)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强化的模式来学习语言的。儿童模仿成人的发声常常与需要得到满足和愉快相联系,模仿就得到强化。强化理论还认为,儿童掌握语言结构是按照刺激-反应的公式产生的行为。儿童可通过一类言语反应的类化建立起某种语言结构与言语反应类别之间的联系。如一个孩子习得了"宝宝的鞋"、"宝宝的糖"、"宝宝的枪"这类反应后,他就理解了并能使用"宝宝的--"这种语言结构,以后能把新词填入已习得的这个语言结构中去。强化物体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率下降,则是惩罚。强化又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还可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包括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信物(钱、级别、奖品等)和活动(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如金钱,对婴儿它不是强化物,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糖时,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效果。再如分数,也是在受到教师的注意后才具有强化性质的。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去玩。”如果一个儿童喜爱做航空模型而不喜欢阅读,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之后去做模型,等等。2023-08-10 11:10:422
强化理论是谁提出的?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提出来。斯金纳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强化分类:1、正强化对正强化物的效用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层面是某一行为如果会带来行为者的愉快和满足,如给予食物、金钱、赞誉和关爱等,行为者就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另一个层面是某一行为如果能减少和消除行为者的不快和厌恶,如减少噪声、严寒、酷热、电击和责骂等,行为者也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2、负强化与此类似,对负强化物的效用照样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惩罚性强化物和消退性强化物。惩罚性强化物是指会给行为者带来不快的东西,能使行为者的行为倾向减弱;消退性强化物是指减少或取消令行为者愉快的东西,也能使行为者倾向于终止或避免重复该行为。2023-08-10 11:10:491
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一 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习。负强化: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 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2023-08-10 11:11:093
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哪些?
强化理论的类型:按照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消退。强化理论认为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及其对该行为是否重复的影响程度。若一行为经常受到奖励那么它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强化方式有效地调控或预测员工的行为。强化程序类型:1、固定时间(时程)间隔每隔一定的时间出现一次强化,如隔20秒一次,机体在强化后会出现反应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机体学会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定时检查学会作业可属此类强化程序。2、不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出现的时间无规律可循,机体不知何时出现强化,但总有一种就要出现的预想,所以反应速度比较稳定,不出现停顿,不定期的卫生检查。3、固定比率间隔当机体每做出一定次数的反应出现强化,如每反应30次就出现强化,在这种强化条件下,机体做出的反应多,得到的强化越多,机体完全依靠自己的反应去控制强化,反应速度快,有研究表明,当强化比率为1/4时反应最快,让儿童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区玩。4、不固定比率间隔强化由反应次数所决定,但每次强化所要求反应的次数不一样,机体做出的反应越多,得到的强化越多,但机体不知强化的标准,不能完成控制强化,反应速度也很快,日常生活中家长、教师对儿童的表扬、批评。2023-08-10 11:11:171
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哪些?
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消退。强化理论认为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及其对该行为是否重复的影响程度。若一行为经常受到奖励那么它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强化方式有效地调控或预测员工的行为。积极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出现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积极强化物。消极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而予以排除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消极强化物。不论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即都可以增强该行为(反应)再次出现的可能性,使该行为得到增强。间隔式强化:行为发生与强化物的出现或撤去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或按比率出现或撤去。间隔式强化分为时间式和比率式。时间式又分为定时距式强化和变时距式强化。比率式又分为定比率式强化和变比率式强化。定时距式强化就是每次过一定时间间隔之后给予强化;变时距式强化就是指每次强化的时间间隔不等;定比率强化是指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呈一固定比例;变比率式强化是指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比例是变化的。2023-08-10 11:12:001
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哪些?
强化理论的类型:按照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消退。强化理论认为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及其对该行为是否重复的影响程度。若一行为经常受到奖励那么它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强化理论的作用:思想贫困往往源自理论贫困,而理论贫困往往是不学习的结果。面对新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需要;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现实课题;是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的客观要求。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党员干部成熟的标志。2023-08-10 11:12:141
强化理论有哪三种?
1、正强化----在行为之后,伴随一种积极刺激.正强化的功能是增加行为出现的次数.奖励有利的行为例:工厂里做工,做的越多,奖金越高.2、负强化---当管理者期望的行为不出现时,就实施某种消极刺激,直到所期望的行为出现,才撤销这种消极刺激,即行为伴随着不良结果的去除.负强化的功能也是增加行为出现的次数.消除不良行为,鼓励有利的行为例:工厂里的女工做工的时候聊天,声音很大,不利于工作效率,工厂设置分贝器,达到一定分贝报警器就响,响声刺耳,就会迫使女工停止讲话,提高工作效率.(老师举的例子,我考试的时候考到了,没答出来,所以现在记得特别的牢)3、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伴随一种消极刺激,如批评、撤职、降薪、开除等.惩罚的功能是减少行为出现的次数.惩罚不良行为.例:批评、撤职、降薪、开除等2023-08-10 11:12:271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四种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包括四种形式:正向强化、负向强化、正向惩罚和负向惩罚。正向强化是通过奖励来增加特定行为的发生概率;负向强化是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特定行为的发生概率;正向惩罚是通过施加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特定行为的发生概率;负向惩罚是通过消除愉快的刺激来减少特定行为的发生概率。斯金纳认为,通过正确应用这些强化形式,可以塑造和改变个体的行为。2023-08-10 11:12:341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斯金纳生于1904年,他于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他在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上属于极端的行为主义者,其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而不去推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开始,斯金纳也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如训练军犬和马戏团的动物。以后,斯金纳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并用于人的学习上,发明了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他还将编好的教学程序放在机器里对人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23-08-10 11:12:431
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由于行为派的强化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因而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2023-08-10 11:13:161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例子
1、一般而言,肯定性的强化物(表扬的话、亲切的笑容、满意的表情、奖品、竖起的大拇指,作业本的一朵小红花等)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接受和内化教师的要求。而否定性的强化物(批评的尖刻的字词、失望的神情、冷笑、嘲弄等)让学生紧张,产生心理压力(焦虑、烦燥、不安、忧郁、甚至攻击性行为)。虽然否定性强化物也有助于学生减少或改变某种行为。但其负面影响比肯定性强化物更为严重,故强化中以使用肯定性强化物为主,否定性强化物为辅。2、教师在学生行为反应后及时给予信息反馈,以提高学生对强化的认识和理解。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践经验证明,教师提供反馈愈及时、具体、明确,则对行为的强化效果愈佳。及时的强化利于学生行为与强化之间建立直接联系,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如果某行为与强化之间间隔过长,介入一些不相关的行为和刺激,则使强化的指向不明,对行为的影响作用混淆紊乱。这要求评价要及时、明确。教师工作要细致、全面、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到查缺补漏,适时恰当。扩展资料: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三种类型:1、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2、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它是指通过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对该行为予以否定。若职工能按所要求的方式行动,就可减少或消除令人不愉快的处境,从而也增大了职工符合要求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3、自然消退,又称衰减。它是指对原先可接受的某种行为强化的撤消。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例如,企业曾对职工加班加点完成生产定额给予奖酬,后经研究认为这样不利于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不再发给奖酬,从而使加班加点的职工逐渐减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斯金纳的强化理论2023-08-10 11:13:251
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分别有什么实践指导意义?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期望理论实践指导意义 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为了使激发力量达到最佳效果,首先应当注意目标的设置。心理学认为,恰当的目标能给人以期望,使人产生心理动力,从而激发起热情产生积极行为。为此,在设置目标时,必须考虑以下两个原则:第一,目标必须与员工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联系,使他们能从组织的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利益,这样效价就大。第二,要让员工看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大,这样期望概率就高。公平理论实践指导意义 事实表明,职工的公平感不仅对职工个体行为有直接影响,而且还将通过个体行为影响整个组织的积极性。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要着力营造一种公平的氛围,如正确引导职工言论,减少因不正常的舆论传播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经常深入群众中,了解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关心照顾弱势群体,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秘密地单独发奖或给予补助等。 对职工报酬的分配要体现“多劳多得,质优多得,责重多得”的原则,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在物质报酬的分配上,应正确运用竞争机制的激励作用,通过合理拉开分配差距体现公平,在精神上,要采用关心、鼓励、表扬等方式,使职工体会自己受到了重视,品尝到成功的欣慰与自我实现的快乐,自觉地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整合一致,形成无私奉献的职业责任感。强化理论实践指导意义 1、为预知与控制人类行为提供了一个操作性的角度。斯金纳之前的心理学理论皆关注于心理现象的内在方面,将心理现象看做一个“暗箱”,都认为心理现象是不可预知或难以预知的;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描述了行为的可操纵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预测和控制有机体(从老鼠到人) 的能力。但强化理论试验本身屡次遭到当时与后人的置疑,即使其自己在最后也不得不承认:“新奇的成果, 第一是由于类似的意外, 并不是什么夸张的话, 近来重温五年来的研究结果, 发现许多是由于继电器和真空管的失误而碰到新的发现。” 2、为社会及工作行为的培训、教育以及人类社会化因素的培养形成,提供了心理学理论上的依据。比如新加坡的社会治理效果、比如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人性格上的传承、印度种姓制度的顽固等等,都是强化理论在社会制度实践中的实证。 3、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因为,一种行为必然会有后果,而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将来是否重复发生。那么,与其对这种行为和后果的关系采取一种碰运气的态度,就不如加以分析和控制,使大家都知道应该有什么后果最好。这并不是对职工进行操纵,而是使职工有一个最好的机会在各种明确规定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因而,强化理论能被广泛地应用在激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2023-08-10 11:13:342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强化理论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强化理论对管理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即对正确的行为,对有成绩的个人或群体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对于不良行为,对于一切不利于组织工作的行为则要给予处罚。大量实践证明,奖惩结合的方法优于只奖不罚或只罚不奖的方法。 2)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强调奖励与惩罚并用,并不等于奖励与惩罚并重,而是应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因为过多运用惩罚的方法,会带来许多消极的作用,在运用时必须慎重。 3)及时而正确强化。所谓及时强化是指让人们尽快知道其行为结果的好坏或进展情况,并尽量的予以相应的奖励,而正确强化就是要“赏罚分明”,即当出现良好行为时就给予适当的奖励,而出现不良行为时就给予适当的惩罚。及时强化能给人们以鼓励,使其增强信心并迅速的激发工作热情,但这种积极性的效果是以正确强化为前提的:相反,乱赏乱罚决不会产生激励效果。 4)奖人所需,形式多样。要使奖励成为真正强化因素,就必须因人制宜地进行奖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其需要也各不相同,因而他们对具体奖励的反应也会大不一样。所以奖励应尽量不搞一刀切,应该奖人之所需,形式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奖励的效果。2023-08-10 11:13:431
强化理论的应用
内容开始斯金纳也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如训练军犬和马戏团的动物。以后,斯金纳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并用于人的学习上。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他还将编好的教学程序放在机器里对人进行教学,发明了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的结果,人的学习是否成立关键在于强化。当一个操作发生之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时,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概率)就增加。这里所增加的不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因为操作不需要特定的激发性刺激),而是使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性增强,即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强了。他认为在学习中,练习虽然是重要的,但关键的变量却是强化。练习本身并不提高速率,它只是为进一步强化提供机会。不过,他对强化的解释与巴甫洛夫的解释不同。他认为凡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这可叫做条件的、二级的、后继的或派生的强化物。这后继的强化物可以在它同反应重复联合而无原始的、一级的强化物时归于消失。他认为,后继强化物容易发生泛化,后继强化物同原始的强化物发生联合时,就可以引起种种不同的活动。例如金钱可以使各种行为起到强化的作用。在斯金纳看来,教育就是塑造行为,成功的教学和训练的关键就是分析强化的效果以及设计精密的操纵强化过程的技术。他说:只要我们安排好一种被称为强化的特殊形式的后果,我们的技术就会容许我们几乎随意地塑造一个有机体的行为。B.F.斯金纳在《语言行为》一书中以对动物进行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为基础,认为儿童获得言语主要靠后天学习,也与学习其它行为一样,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来实现的。言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筑在由环境引起的声音和声音连结的选择性强化的基础上。如婴儿在咿呀学语时,父母或其他人总是高兴地对着他们咿呀作答,就强化了他们的言语行为;当婴儿发出接近成人的语音时,成人又会对这些发音强化,使这些声音逐渐在儿童发声中占优势,于是婴儿就逐渐从没有含义的咿呀学语过渡到富有意义的言语。E.L.桑代克把这种学习称为“咿呀学语侥幸成功”。强化论者莫勒(O.H.Mowrer)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强化的模式来学习语言的。儿童模仿成人的发声常常与需要得到满足和愉快相联系,模仿就得到强化。强化理论还认为,儿童掌握语言结构是按照刺激-反应的公式产生的行为。儿童可通过一类言语反应的类化建立起某种语言结构与言语反应类别之间的联系。如一个孩子习得了宝宝的鞋、宝宝的糖、宝宝的枪这类反应后,他就理解了并能使用宝宝的--这种语言结构,以后能把新词填入已习得的这个语言结构中去。强化物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率下降,则是惩罚。强化又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还可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包括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信物(钱、级别、奖品等)和活动(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如金钱,对婴儿它不是强化物,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糖时,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效果。再如分数,也是在受到教师的注意后才具有强化性质的。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去玩。”如果一个儿童喜爱做航空模型而不喜欢阅读,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之后去做模型,等等。强化的程式强化的程式是指反应在什么时候或多频繁地受到强化。每一种不同的程式都产生相应的反应模式。连续程式的强化在教新反应时最为有效。间隔式强化又称部分强化,它比起连续程式具有较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定时距式由于有一个时间差,随之以较低的反应率,但在时间间隔的未了反应率上升,出现一种扇贝效应(见图)。学生在期终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就证明了这一点。定比率式对稳定的反应率比较有益,而变比率式则对维持稳定和高反应率最为有效。在实际教育中,不想要的行为常常不明智地受到了强化。一个教师可能正在作间隔式的强化,一次侥幸就会使学生永远记住这个行为,学生认识到如果他们一直恳求教师,教师就会最终答应他们的要求。下面是一些强化程式原则: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有一条重要的原理就是,后果紧跟行为比后果延缓要有效得多。即时反馈有两个作用:首先是使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更为明确,其次它增加了反馈的信息价值。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不要坚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不要强化不希望的行为。 内容所谓强化是指增强某人前面的某种行为重复出现次数的一种权变措施。现代的S-R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人类从事的众多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例如许多步行上学、读书写字、回答问题等等。斯金纳强化理论认为在操作条件作用的模式下, 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 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而且,强化与实施强化的环境一起, 都是一种刺激, 人们可以以此来控制反应。因此,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强化的手段,营造一种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环境和氛围,以使组织成员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方式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兼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强化的具体方式有四种:1、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以进一步的加强、重复出现。2、惩罚。当员工出现一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时,采取惩罚的办法,可以约束这些行为少发生或不再发生。惩罚是力图使所不希望的行为逐渐削弱,甚至完全消失。3、负强化,负强化强调的是一种事前的规避。俗语“杀鸡儆猴”形象说明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对出现了违规行为的“鸡”加以惩罚,意欲违规的“猴”会从中深刻地意识到组织规定的存在,从而加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4、忽视,就是对已出现的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冷处理”,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弗隆的期望理论都强调行为同其后果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但弗隆的期望理论较多地涉及主观判断等内部心理过程,而强化理论只讨论刺激和行为的关系。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行为的后果反馈给行为主体这种间接方式来实现的。人们可根据反馈的信息,主动适应环境刺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原则1、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要就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2、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如果目标一次定得太高,会使人感到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希望很小,这就很难充分调动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3、及时反馈。所谓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一个人在实施了某种行为以后,即使是领导者表示“已注意到这种行为”这样简单的反馈,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如果领导者对这种行为不予注意,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以至消失。所以,必须利用及时反馈作为一种强化手段。4、消不固定时间和频率间隔的强化效果好。因为有机体在强化到来之前的反应率有所提高。在这样的强化程序下,个体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强化,但总有一种强化即将出现的期待。长此以往自然会形成习惯。也就是说, 全部强化的结果, 如果不继续强化, 反应就消失了。反过来, 部分强化的, 即使后来不强化时, 反应仍不会减弱。显然不强化竟会起积极作用。用拟人的话来表达, 不强化会起着警戒作用, 即遇到没有强化的条件时, 不强化会使人学习到,一时没有结果以后还是有结果的。所以不强化同样可以收到学习的效果。全部强化, 没有失败的教训, 遇到挫折便不会继续努力了, 反而引到消极。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负强化及惩罚可以引起一定副作用。斯金纳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惩罚就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他的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在他的实验中,当白鼠已牢固建立按杠杆得到食物的条件反射后,在它再按杠杆时给予电刺激,这时反应率会迅速下降。如果以后杠杆不带电了,按压率又会直线上升。所以,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坏的行为给以惩罚,做到奖惩结合。应用对强化理论的应用,要考虑强化的模式,并采用一整套的强化体制。强化模式主要由“前因”、“行为”和“后果”三个部分组成。“前因”是指在行为产生之前确定一个具有刺激作用的客观目标,并指明哪些行为将得到强化,如企业规定车间安全生产中每月的安全操作无事故定额。“行为”是指为了达到目标的工作行为。“后果”是指当行为达到了目标时,则给予肯定和奖励;当行为未达到目标时,则不给予肯定和奖励,甚至给予否定或惩罚,以求控制职工的安全行为。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因为,一种行为必然会有后果,而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将来是否重复发生。那么,与其对这种行为和后果的关系采取一种碰运气的态度,就不如加以分析和控制,使大家都知道应该有什么后果最好。这并不是对职工进行操纵,而是使职工有一个最好的机会在各种明确规定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因而,强化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激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在管理实践中,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使用并不能简单化和绝对化。关于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使用,从来自一个日本企业的以下调查中大家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强化理论来指导安全工作,对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可起到积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关键在于如何使强化机制协调运转并产生整体效应,为此,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1、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在企业中设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目标,是一种正强化方法,但要注意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等相结合,并对在完成个人目标或阶段目标中做出明显绩效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化物),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用。2.、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负强化应用得当会促进安全生产,应用不当则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发生对抗性消极行为。因此,在运用负强化时,应尊重事实,讲究方式方法,处罚依据准确公正,这样可尽量消除其副作用。将负强化与正强化结合应用一般能取得更好的效果。3、注意强化的时效性。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论,强化应及时,及时强化可提高安全行为的强化反应程度,但须注意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强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4、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由于人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效应会因人而异。因此,在运用强化手段时,应采用有效的。强化方式,并随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5、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应用安全目标进行强化时,定期反馈可使职工了解自己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绩效及其结果,既可使职工得到鼓励,增强信心,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修正所为。2023-08-10 11:14:211
强化的四种类型是什么?
正强化:给予一种积极刺激。为了建立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例如小孩子按时吃饭可以奖励零食。这时积极刺激是给予零食,被强化行为是按时吃饭。负强化:去掉一个消极刺激。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例如教师批评犯错的孩子,不批评没有犯错的孩子。这时消极刺激是被批评,被强化行为是不犯错。需要注意的是并不一定需要被批评和不被批评的对比。正惩罚:施加一个消极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例如孩子不听话时打,这时候消极刺激是疼痛,被强化行为是要听话。负惩罚:去掉一个积极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比如缺勤迟到的孩子不再有小红花。扩展资料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在斯金纳的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在斯金纳的体系中,他使用强化而不是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与愉快情景相联系的行为的主观解释,而强化则是一个中性术语,简单的定义为能够增强反应频率的效果。根据不同标准,强化分为不同类别。、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百度百科:强化2023-08-10 11:15:241
斯金纳的强化原则包括哪些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原则1、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要就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2、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如果目标一次定得太高,会使人感到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希望很小,这就很难充分调动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3、及时反馈。所谓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一个人在实施了某种行为以后,即使是领导者表示“已注意到这种行为”这样简单的反馈,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如果领导者对这种行为不予注意,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以至消失。所以,必须利用及时反馈作为一种强化手段。4、消不固定时间和频率间隔的强化效果好。因为有机体在强化到来之前的反应率有所提高。在这样的强化程序下,个体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强化,但总有一种强化即将出现的期待。长此以往自然会形成习惯。也就是说, 全部强化的结果, 如果不继续强化, 反应就消失了。反过来, 部分强化的, 即使后来不强化时, 反应仍不会减弱。显然不强化竟会起积极作用。用拟人的话来表达, 不强化会起着警戒作用, 即遇到没有强化的条件时, 不强化会使人学习到,一时没有结果以后还是有结果的。所以不强化同样可以收到学习的效果。全部强化, 没有失败的教训, 遇到挫折便不会继续努力了, 反而引到消极。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负强化及惩罚可以引起一定副作用。斯金纳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惩罚就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他的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在他的实验中,当白鼠已牢固建立按杠杆得到食物的条件反射后,在它再按杠杆时给予电刺激,这时反应率会迅速下降。如果以后杠杆不带电了,按压率又会直线上升。所以,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坏的行为给以惩罚,做到奖惩结合。2023-08-10 11:15:381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题考察到:在当今企业生产模式中,斯金纳强化理论四种行为改造方式:正强化、负强化、自
斯金纳提出的四种行为改造方式分别是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惩罚强化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提出的一种重要的行为改造激励理论。他认为,人就像一个“黑箱”,内在的心理状态犹如黑箱里的东西是不可知的。因此他提出,控制和预测人的行为无需了解人的内在状态和心理过程,只需研究和解释人的行为的形成机制,通过控制强化物来控制行为,使所需要的行为重复出现并得到加强,使不重要的行为得到削弱或消失。斯金纳将强化看成是增强某种反应、某种行为概率的手段,是保持行为和塑造行为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利用强化手段来改造行为,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方式:1.正强化,是指在行为发生后,运用刺激因素肯定这一行为,使公务员感到满足了他的某种需要,从而使这种行为得到巩固和加强,使之再发生、增大的一种行为改造方式。正强化又叫积极强化,刺激因素则包括表扬、赞赏、认可、晋升、加薪、分配更有义的工作。应用正强化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选强化物要恰当,要对被强化对象有吸引力和激励效果。(2)强化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让被强化者知道被鼓励和希望的行为。2.负强化,是指某一不良组织要求和组织目标的行为发生后,运用某种刺激因素,立即消除某种令人不愉快、烦恼的事件或环境,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产生的后果,要求公务员按允许的方式行事,以避免产生不良的后果,既减少或消除了不良行为后果的产生,也增加了符合要求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因此,负强化和正强化是一致的,它不是惩罚,如某个公务员如果上班迟到,就受批评;如果按时上班,就不受批评。应用负强化,通过去除不利影响来鼓励某一行为时,要待这一行为出现时再去除方能奏效,以使被强化者明白行为和后者的联系。3.惩罚,是指在某一行为发生后,用某些刺激因素使行为者感到痛苦或不快,以表示对这类行为的反对和否定,从而减少和消除这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的一种行为改造方式。刺激因素包括批评、降薪、罚款、降职等有强制性和威胁性的结果。4.自然消退,是指撤销对成员某些行为的强化,或在行为发生后不加理睬,不闻不问,既不给予正强化,也不给予负强化,使其感到自己的行为得不到承认或认同,从而使这一行为慢慢地自然消失的行为改造方式。如下级奉承上级,如果上级不理他,时间长了,下级自觉没趣就不再奉承上级了;又如公务员做了一件好事,如果上级和同事不加赞赏,做好事的行为自然就会消失。2023-08-10 11:16:021
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理论认为( )。
A.正强化要保持间断性,负强化要保持连续性2023-08-10 11:16:133
简述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如何控制,强化职工的行为
和其它的激励理论不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几乎不涉及主观判断等内部心理过程,而只讨论刺激和行为的关系,强化理论认为,无论是人或动物都会采取一定的行动,当行动的结果对他有利时,他就会趋向于重复这种行为,当行动的结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趋向于减弱或者消失,斯金纳认为人类的行为可以用过去的经验来解释,人们会通过对过去的行为和行为结果学习,来影响将来的行为。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斯金纳认为,无论是人和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2023-08-10 11:16:232
论述在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强化理论
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去玩。”如果一个儿童喜爱做航空模型而不喜欢阅读,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之后去做模型,等等。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强化的手段,营造一种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环境和氛围,以使组织成员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扩展资料强化程式原则: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有一条重要的原理就是,后果紧跟行为比后果延缓要有效得多。即时反馈有两个作用:首先是使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更为明确,其次它增加了反馈的信息价值。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不要坚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不要强化不希望的行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强化理论2023-08-10 11:16:313
什么是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在管理学上属于行为主义学派,强化理论主要的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刺激对他有利,他的行为就可能重复出现;如刺激对他不利,则他的行为就可能减弱甚至消失。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又可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视。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企业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以进一步加强,重复的出现,从而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正强化的方法包括物质奖励、精神鼓励。负强化是惩罚那些不符合企业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负强化也包括物质处罚和精神处分,减薪、扣奖、罚款、批评、降级等都是可用的方法。2023-08-10 11:16:491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有:1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分为:需要层次理论,激励需求理论,阿德佛的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分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式3行为修正理论,主要分为:强化理论,归因论,挫折理论扩展资料: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范畴,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最具代表性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就提出人类的需要是有等级层次的,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需要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并且提出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种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激励理论中的过程学派认为,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实现组织的目标有一个过程,即需要通过制订一定的目标影响人们的需要,从而激发人的行动,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和休斯的目标设置理论、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这是由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身体需要。(2)安全需要——保证身心免受伤害。(3)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4)尊重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和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过程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豪斯的“激励力量理论”、洛克的“目标激励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1 期望理论这是心理学家维克多·弗罗姆提出的理论。期望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行为,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可以有把握地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对他有足够的价值。换言之,动机激励水平取决于人们认为在多大程度上人们可以期望达到预计的结果,以及人们判断自己的努力对于个人需要的满足是否有意义。2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工资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等著作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激励理论2023-08-10 11:17:102
什么是强化理论强化理论的两面性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修正理论。那么你对强化理论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强化理论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强化理论的产生发展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斯金纳于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最早提出强化概念的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之后的无条件刺激的呈现,是一个行为前的、自然的、被动的、特定的过程。而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一种人为操纵,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以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而进行的奖罚过程。 巴甫洛夫等的实验对象的行为是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 respondents) ”。而斯金纳的实验对象的行为是有机体自主发出( emitted) 的, 称为“操作性反应( operant) ”。经典条件作用只能用来解释基于应答性行为的学习,斯金纳把这类学习称为“S( 刺激) 类条件作用”。另一种学习模式,即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作用的模式, 则可用来解释基于操作性行为的学习, 他称为“R( 强化) 类条件作用”,并称为“S-R” 心理学理论。 这种理论观点主张对激励进行针对性的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无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逝。 强化理论的分类 斯金纳区分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 positive reinforcement,又称积极强化)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又称消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 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强化理论的两面性 积极性 1、为预知与控制人类行为提供了一个操作性的角度。 斯金纳之前的心理学理论皆关注于心理现象的内在方面,将心理现象看做一个“暗箱”,都认为心理现象是不可预知或难以预知的。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描述了行为的可操纵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能力。但强化理论试验本身屡次遭到当时与后人的置疑,即使其自己在最后也不得不承认:“新奇的成果, 第一是由于类似的意外, 并不是什么夸张的话, 近来重温五年来的研究结果, 发现许多是由于继电器和真空管的失误而碰到新的发现。” 2、为社会及工作行为的培训、 教育 以及人类社会化因素的培养形成,提供了心理学理论上的依据。 3、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 因为,一种行为必然会有后果,而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将来是否重复发生。那么,与其对这种行为和后果的关系采取一种碰运气的态度,就不如加以分析和控制,使大家都知道应该有什么后果最好。这并不是对职工进行操纵,而是使职工有一个最好的机会在各种明确规定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因而,强化理论能被广泛地应用在激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 缺陷性 强化理论只讨论外部因素或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忽略人的内在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环境的反作用,否定“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训诫,将磨难不是当做财富而是作为负担来看。而实践也表明:强化理论对某些简单的操作反应, 如在驯化动物、知识学习、 儿童 行为教育、弱智及在特定的条件下的行为矫正中, 可以得到相当的效果;当应用到常态的成年人行为干涉中, 当人们思维中的对成败因素的主观思维判断、预期期望意识、本能欲望倾向等占了上风时, 强化理论往往便无法适用了。 强化理论将凡有结果的行为,,都归之于强化的作用, 即使找不出直接的强化作用,,也可以用间接的、二级的甚至更高级的、继发性的强化作用来解释,但即使如此其理论往往也难以尽然解释很多心理现象。特别是强化理论认为人们工作行为都是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奖惩 措施 而学习、训练与社会 经验 的结果,因而其也就难以解释以下问题: 1、人们某些天生的行为能力,近乎本能的行为都是怎么来的。 2、人们为什么既会有一些对真理的坚持、自我实现、坚守信念、追求公正公平、对科学真理的探求研究等不计代价、百折不挠的行为,又会有一些赌博、吸毒、网瘾等等屡教不改的恶习。2023-08-10 11:17:581
什么是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生于1904年,他于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2023-08-10 11:18:122
强化理论有谁提出
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理论也叫行为修正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强化物是指“是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物。除了对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作出区分外,斯金纳还区分了强化的两个来源: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一级强化物包括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和水等满足生理基本需要的东西。二级强化物包括那些在开始时不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权利、财富等。正强化: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在强化的过程中,对个体反应产生正强化作用的事物称为正强化物。这一原理是通过动物的学习研究得来的。在心理学中,正强化的原理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努力地学习与工作,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也用来帮助病人消除不良的行为和症状。负强化: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率。其实,负强化也被称为逃避制约或逃避惩罚的反应。2023-08-10 11:18:244
强化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开始,斯金纳也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如训练军犬和马戏团的动物。以后,斯金纳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并用于人的学习上,发明了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他还将编好的教学程序放在机器里对人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弗隆的期望理论都强调行为同其后果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但弗隆的期望理论较多地涉及主观判断等内部心理过程,而强化理论只讨论刺激和行为的关系。人物简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生于1904年,他于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43 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他在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上属于极端的行为主义者,其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而不去推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2023-08-10 11:19:001
强化理论有哪些启示
强化理论的启示:1要依据强化对象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强化措施。②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③及时反馈。④奖励(正强化)和惩罚(负强化)都有激励作用,但应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才会受到更好的效果。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斯金纳认为,无论是人和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这就是环境对行为强化的结果。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根据强化的方式可分为连续强化和间隙强化。2023-08-10 11:19:361
强化理论的类型有哪些?
强化理论的类型:按照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消退。强化理论认为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及其对该行为是否重复的影响程度。若一行为经常受到奖励那么它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强化方式有效地调控或预测员工的行为。强化程序类型:1、固定时间(时程)间隔每隔一定的时间出现一次强化,如隔20秒一次,机体在强化后会出现反应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机体学会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定时检查学会作业可属此类强化程序。2、不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出现的时间无规律可循,机体不知何时出现强化,但总有一种就要出现的预想,所以反应速度比较稳定,不出现停顿,不定期的卫生检查。3、固定比率间隔当机体每做出一定次数的反应出现强化,如每反应30次就出现强化,在这种强化条件下,机体做出的反应多,得到的强化越多,机体完全依靠自己的反应去控制强化,反应速度快,有研究表明,当强化比率为1/4时反应最快,让儿童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区玩。4、不固定比率间隔强化由反应次数所决定,但每次强化所要求反应的次数不一样,机体做出的反应越多,得到的强化越多,但机体不知强化的标准,不能完成控制强化,反应速度也很快,日常生活中家长、教师对儿童的表扬、批评。2023-08-10 11:20:021
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实际中应怎样运用?
主要内容<IMG src=" http://course.cug.edu.cn/public_relatvie/chap9/images/tu10-3.gif">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生于1904年,他于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他在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上属于极端的行为主义者,其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而不去推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兼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开始,斯金纳也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如训练军犬和马戏团的动物。以后,斯金纳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并用于人的学习上,发明了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他还将编好的教学程序放在机器里对人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弗隆的期望理论都强调行为同其后果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但弗隆的期望理论较多地涉及主观判断等内部心理过程,而强化理论只讨论刺激和行为的关系。 [编辑本段]具体应用及行为原则 (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所谓强化因素就是会使某种行为在将来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任何一种“后果”。例如,当某种行为的后果是受人称赞时,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要就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如有的人更重视物质奖励,有的人更重视精神奖励,就应区分情况,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如果目标一次定得太高,会使人感到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希望很小,这就很难充分调动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 (4)及时反馈。所谓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一个人在实施了某种行为以后,即使是领导者表示“已注意到这种行为”这样简单的反馈,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 如果领导者对这种行为不予注意,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以至消失。所以,必须利用及时反馈作为一种强化手段。强化理论并不是对职工进行操纵,而是使职工有一个最好的机会在各种明确规定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因而,强化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激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所以,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坏的行为给以惩罚,做到奖惩结合。 强化理论只讨论外部因素或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忽略人的内在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环境的反作用,具有机械论的色彩。但是,许多行为科学家认为,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因为,一种行为必然会有后果,而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将来是否重复发生。那么,与其对这种行为和后果的关系采取一种碰运气的态度,就不如加以分析和控制,使大家都知道应该有什么后果最好。这并不是对职工进行操纵,而是使职工有一个最好的机会在各种明确规定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因而,强化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激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 对强化理论的应用,要考虑强化的模式,并采用一整套的强化体制。 强化模式主要由“前因”、“行为”和“后果”三个部分组成。 “前因”是指在行为产生之前确定一个具有刺激作用的客观目标,并指明哪些行为将得到强化,如企业规定车间安全生产中每月的安全操作无事故定额。 “行为”是指为了达到目标的工作行为。 “后果”是指当行为达到了目标时,则给予肯定和奖励;当行为未达到目标时,则不给予肯定和奖励,甚至给予否定或惩罚,以求控制职工的安全行为。 [编辑本段]强化的类型 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三种类型: 第一种: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例如,企业用某种具有吸引力的结果(如奖金、休假、晋级、认可、表扬等),以表示对职工努力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的肯定,从而增强职工进一步遵守安全规程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 第二种: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它是指通过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对该行为予以否定。若职工能按所要求的方式行动,就可减少或消除令人不愉快的处境,从而也增大了职工符合要求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例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告知工人不遵守安全规程,就要受到批评,甚至得不到安全奖励,于是工人为了避免此种不期望的结果,而认真按操作规程进行安全作业。 惩罚是负强化的一种典型方式,即在消极行为发生后,以某种带有强制性、威慑性的手段(如批评、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等)给人带来不愉快的结果,或者取消现有的令人愉快和满意的条件,以表示对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的否定。 第三种:自然消退,又称衰减。它是指对原先可接受的某种行为强化的撤消。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例如,企业曾对职工加班加点完成生产定额给予奖酬,后经研究认为这样不利于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不再发给奖酬,从而使加班加点的职工逐渐减少。 正强化是用于加强所期望的个人行为;负强化和自然消退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和消除不期望发生的行为。这三种类型的强化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强化的体系,并成为一种制约或影响人的行为的特殊环境因素。 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行为的后果反馈给行为主体这种间接方式来实现的。人们可根据反馈的信息,主动适应环境刺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编辑本段]强化理论的应用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强化理论来指导安全工作,对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可起到积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关键在于如何使强化机制协调运转并产生整体效应,为此,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在企业中设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目标,是一种正强化方法,但要注意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等相结合,并对在完成个人目标或阶段目标中做出明显绩效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化物),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用。 第二,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负强化应用得当会促进安全生产,应用不当则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发生对抗性消极行为。因此,在运用负强化时,应尊重事实,讲究方式方法,处罚依据准确公正,这样可尽量消除其副作用。将负强化与正强化结合应用一般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注意强化的时效性。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论,强化应及时,及时强化可提高安全行为的强化反应程度,但须注意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强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四,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由于人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效应会因人而异。因此,在运用强化手段时,应采用有效的。强化方式,并随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第五,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应用安全目标进行强化时,定期反馈可使职工了解自己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绩效及其结果,既可使职工得到鼓励,增强信心,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修正所为。2023-08-10 11:20:201
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在斯金纳的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在斯金纳的系统中,他使用的是强化而不是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与愉快情境相关的行为的主观解释,而强化是一个中性术语,简单地定义为增加反应频率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标准,加固分为不同的类别。扩展资料:根据操作学习的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 正面强化:给予良好的刺激。为了建立一个适应的行为模式,使用奖励,使行为模式重复和保持。例如,企业向积极的合理化建议发放奖金。2、负面强化:消除不好的刺激。用来诱导预期行为的出现。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私人电话。员工都有这样的习惯。这种行为一出现就会被批评,但一旦他停止这种行为,他就应该立即停止批评他。3、正面惩罚:施加不好的刺激。这是在发生不当行为时实施惩罚的一种方式。4、消极惩罚:去除一个好的刺激。这种惩罚比积极的惩罚更常用。当不恰当的行为发生时,最初的奖励不会给予。从加固程序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加固:连续型和不连续型,如下图所示。一个持续的强化计划是在每次期望的行为发生时给予强化。间歇性强化计划不会强化每一个想要的行为,但它应该足以确保行为可以重复。间歇强化分为时间间隔间歇强化和频率间隔间歇强化。间歇性强化是基于不同的时间间隔。例如,他们不是每次工作都能得到报酬,而是每月都能得到报酬。频率间隔增强以不同的频率间隔执行。例如,每完成100个部件就会有一个工资提成。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强化2023-08-10 11:20:271
强化理论是谁提出的?
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理论也叫行为修正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强化物是指“是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物。除了对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作出区分外,斯金纳还区分了强化的两个来源: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一级强化物包括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和水等满足生理基本需要的东西。二级强化物包括那些在开始时不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权利、财富等。正强化: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在强化的过程中,对个体反应产生正强化作用的事物称为正强化物。这一原理是通过动物的学习研究得来的。在心理学中,正强化的原理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努力地学习与工作,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也用来帮助病人消除不良的行为和症状。负强化: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率。其实,负强化也被称为逃避制约或逃避惩罚的反应。2023-08-10 11:20:473
简述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强化理论认为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及其对该行为是否重复的影响程度。若一行为经常受到奖励那么它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强化方式有效地调控或预测员工的行为。拓展资料:强化的类型。基本的强化手段包括对良好行为的积极强化、消极强化、对不良行为的惩罚、消退等四种类型。前两种强化为奖励性措施后两种为惩罚性措施。积极强化。它是指对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以增加其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之方法。消极强化。它是指为鼓励良好行为而撤销或减轻原有的。强化理论-百度百科2023-08-10 11:21:091
强化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生于1904年,他于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2023-08-10 11:21:241
强化理论的产生发展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斯金纳于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最早提出强化概念的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之后的无条件刺激的呈现,是一个行为前的、自然的、被动的、特定的过程。而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一种人为操纵,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以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而进行的奖罚过程。巴甫洛夫等的实验对象的行为是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 respondents) ”。而斯金纳的实验对象的行为是有机体自主发出( emitted) 的, 称为“操作性反应( operant) ”。经典条件作用只能用来解释基于应答性行为的学习,斯金纳把这类学习称为“S( 刺激) 类条件作用”。另一种学习模式,即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作用的模式, 则可用来解释基于操作性行为的学习, 他称为“R( 强化) 类条件作用”,并称为“S-R” 心理学理论。这种理论观点主张对激励进行针对性的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无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逝。2023-08-10 11:21:341
行为主义流派提出强化理论指什么?什么是正强化?什么是负强化?
强化理论是过程型激励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斯金纳根据强化物的性质,把强化分为积极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消极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阳性强化和阴性强化或正强化和负强化)。积极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出现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积极强化物。消极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而予以排除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消极强化物。扩展资料:斯金纳根据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把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是指满足人和动物生存、繁衍等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一级强化物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二级强化物如金钱、学历、关注、赞同等,这些二级强化物初时并不具有强化的作用,而是由于它们同诸如食物、性欲之类的一级强化物相匹配而具有了强化的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强化理论2023-08-10 11:21:506
论述在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强化理论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组织中,人犯了错要不要处罚?人要是做对了事,要不要奖励?何时处罚、何时奖励,以及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奖罚?管理者要么就根本不重视,要么就凭个人情感来应对,结果就将原本简单的问题搞得很复杂。这类错误在中国社会中可谓比比皆是,像最近的723动车事故,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处理甚至错误处理,就导致铁路系统后续一连串的悲剧发生,也导致社会的广泛质疑,这就是因为不知管理理论,不谙管理原则、不懂因果关系所致。其实,有一种“强化理论”,早就提供了处理这些问题的原则和方向。 “强化理论”实际上也叫“行为修正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基础管理理论。 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所以,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人的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在管理上,“正强化”指的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让这种行为延续或扩大;“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利益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或减少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刚开始时,斯金纳也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如训练军犬和马戏团的动物。以后,斯金纳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并用于人的学习上,发明了“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他还将编好的教学程序放在机器里对人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现代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强化理论”有意无意地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影响几乎是无处不在。但是,很多组织因为对“强化理论”的原则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在运用中经常走入误区,比方说没有目标或目标设计不合理、奖罚不及时奖罚不恰当、重罚轻奖等,这就妨碍了组织效率的提升。所以,“强化理论”具体应用时必须遵守如下行为原则: 1、经过“强化”的行为会趋向于重复发生。例如,当人的某种行为后果受人称赞时,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奖励就是组织管理的必然手段。 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求就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如有的人更重视物质奖励,有的人更重视精神奖励,就应区分情况,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当下属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增强信心。 4、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下属。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一个人在实施了某种行为以后,即使是领导者表示“已注意到这种行为”这样简单的反馈,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如果领导者对这种行为不予注意或不及时,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以至消失。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奖一定要重于罚”。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坏的行为予以惩罚,做到奖惩结合。 “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让下属们认识组织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自觉地保持与组织的一致,因而,强化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激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2023-08-10 11:22:151
强化理论的类型有哪些?
强化理论的类型:按照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消退。强化理论认为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及其对该行为是否重复的影响程度。若一行为经常受到奖励那么它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强化方式有效地调控或预测员工的行为。强化程序类型:1、固定时间(时程)间隔每隔一定的时间出现一次强化,如隔20秒一次,机体在强化后会出现反应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机体学会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定时检查学会作业可属此类强化程序。2、不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出现的时间无规律可循,机体不知何时出现强化,但总有一种就要出现的预想,所以反应速度比较稳定,不出现停顿,不定期的卫生检查。3、固定比率间隔当机体每做出一定次数的反应出现强化,如每反应30次就出现强化,在这种强化条件下,机体做出的反应多,得到的强化越多,机体完全依靠自己的反应去控制强化,反应速度快,有研究表明,当强化比率为1/4时反应最快,让儿童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区玩。4、不固定比率间隔强化由反应次数所决定,但每次强化所要求反应的次数不一样,机体做出的反应越多,得到的强化越多,但机体不知强化的标准,不能完成控制强化,反应速度也很快,日常生活中家长、教师对儿童的表扬、批评。2023-08-10 11:22:241
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强化理论认为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及其对该行为是否重复的影响程度。若一行为经常受到奖励那么它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强化方式有效地调控或预测员工的行为。2023-08-10 11:22:422
斯金纳在什么理论中提出强化理论的?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在斯金纳的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在斯金纳的系统中,他使用的是强化而不是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与愉快情境相关的行为的主观解释,而强化是一个中性术语,简单地定义为增加反应频率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标准,加固分为不同的类别。扩展资料:根据操作学习的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 正面强化:给予良好的刺激。为了建立一个适应的行为模式,使用奖励,使行为模式重复和保持。例如,企业向积极的合理化建议发放奖金。2、负面强化:消除不好的刺激。用来诱导预期行为的出现。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私人电话。员工都有这样的习惯。这种行为一出现就会被批评,但一旦他停止这种行为,他就应该立即停止批评他。3、正面惩罚:施加不好的刺激。这是在发生不当行为时实施惩罚的一种方式。4、消极惩罚:去除一个好的刺激。这种惩罚比积极的惩罚更常用。当不恰当的行为发生时,最初的奖励不会给予。从加固程序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加固:连续型和不连续型,如下图所示。一个持续的强化计划是在每次期望的行为发生时给予强化。间歇性强化计划不会强化每一个想要的行为,但它应该足以确保行为可以重复。间歇强化分为时间间隔间歇强化和频率间隔间歇强化。间歇性强化是基于不同的时间间隔。例如,他们不是每次工作都能得到报酬,而是每月都能得到报酬。频率间隔增强以不同的频率间隔执行。例如,每完成100个部件就会有一个工资提成。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强化2023-08-10 11:22:561
名词解释 :强化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在斯金纳的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2023-08-10 11:23:161
强化理论有哪些类型?
强化理论的类型:按照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消退。强化理论认为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及其对该行为是否重复的影响程度。若一行为经常受到奖励那么它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强化方式有效地调控或预测员工的行为。强化程序类型:1、固定时间(时程)间隔每隔一定的时间出现一次强化,如隔20秒一次,机体在强化后会出现反应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机体学会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定时检查学会作业可属此类强化程序。2、不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出现的时间无规律可循,机体不知何时出现强化,但总有一种就要出现的预想,所以反应速度比较稳定,不出现停顿,不定期的卫生检查。3、固定比率间隔当机体每做出一定次数的反应出现强化,如每反应30次就出现强化,在这种强化条件下,机体做出的反应多,得到的强化越多,机体完全依靠自己的反应去控制强化,反应速度快,有研究表明,当强化比率为1/4时反应最快,让儿童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区玩。4、不固定比率间隔强化由反应次数所决定,但每次强化所要求反应的次数不一样,机体做出的反应越多,得到的强化越多,但机体不知强化的标准,不能完成控制强化,反应速度也很快,日常生活中家长、教师对儿童的表扬、批评。2023-08-10 11:2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