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tou123
-
递延所得税所指的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是怎么实现的?
可能你对递延所得税的概念需要加深理解,递延所得税划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通俗的讲,就是根据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计算出来的应纳税会计利润总额与税务局认定的计税基础金额不一致产生的暂时性的差异。暂时性的差异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是指当期做所得税纳税调整后期还要慢慢调整回来的一种差异。暂时性差异中区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冲减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账面与计税基础对比来看是“资产账面<资产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负债计税基础”, 是导致未来应纳所得税减少,记入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账面与计税基础对比来看是“资产账面>资产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负债计税基础”, 是导致未来应交所得税增加,记入递延所得税负债。
我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要彻底了解清楚还请多看一下相关的书本
借或贷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别对交纳所得税影响
应纳税额和递延所得税没有关系。应纳税额是根据税法的规定计算出来的。
正确的计算顺序是,先算应纳数额,再算递延所得税,再算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需要当期交纳吗
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在企业资产负债表日进行计算交纳。
递延所得税资产 ,就是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是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
一、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跟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怎么产生的?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下,改变了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即由企业自行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改为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种核算方法,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的差异,划分为两大类:暂时性差异(注意,不是时间性差异,其范围要大于时间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与原时间性差异和原永久性差异的分类是不同的。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相关的概念较多,限于篇幅,请具体阅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及其应用指南。下面仅举例简单说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过程。
假设甲公司2007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 000 000元,所得税率为33%,未来税率预计不会发生调整。
1、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1 800 000元,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为2 000 000元。相关提取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税法准予全额税前扣除。
2、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0 000 000元,会计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当年折旧额64 000 000元,累计折旧额244 000 000元,无减值准备;税务处理采用平均年限法,当年折旧额50 000 000元,累计税前扣除折旧额150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处理不存在差异。
3、企业当年购入准备近期出售的某上市公司股票,购置成本2 000 000元,年末市价2 600 000元。当年未发生派发红利等事项。
4、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26 400 000元,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0元。
除上述事项之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另,该企业预计未来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按照当期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所得税费用。
会计利润:10 000 000元
加:工资费用纳税调增额:200 000元(2 000 000 – 1 800 000)
加:折旧费用纳税调增额:14 000 000元(64 000 000 – 50 000 000)
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纳税调减额:600 000元(2 600 000 – 2 000 000)
应纳税所得额:23 600 000元
应交所得税:7 788 000元(23 600 000 * 33%)
借:所得税费用 7 788 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 788 000元
该分录可理解为: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当年应交所得税,属当期费用,应当记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科目。
2、按照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认暂时性差异及其递延所得税。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 500 000 000 – 244 000 000 = 256 000 000元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 500 000 000 – 150 000 000 = 350 000 000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350 000 000 – 256 000 000 = 94 000 000元
(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表明,企业未来在使用、处置该固定资产时,根据税法的规定,需调减应纳税所得额94 000 000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94 000 000 * 33% = 31 020 000元
(由于该固定资产在未来使用、处置时需依税法规定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即意味着企业未来可少交所得税31 020 000元,由此形成当期期末企业的一项资产)
当期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31 020 000 – 26 400 000 = 4 620 000元
(由于企业当期期初已存在递延所得税资产26 400 000元,因此,只需在此基础上补计至31 020 000元即可)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 2 600 000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计税基础 = 2 000 000元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2 600 000 – 2 000 000 = 600 000元
(该应纳税在使性差异表明,企业未来在出售该金融 *** 易资产时,根据税法的规定,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0 0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 = 600 000 * 33% = 198 000元
(由于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未来出售时需依税法规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即意味着企业未来应多交所得税198 000元,由此形成当期期末企业的一项负债)
当期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198 000 – 0 = 198 000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 620 000元
贷:所得税费用 4 422 000元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98 000元
该分录可理解为:上述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属于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应记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科目。
至于工资费用的纳税调整问题,由于该差异属于原永久性差异,不影响未来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因此,不形成暂时性差异。从暂时性差异计算公式来看,由于相关工资已发放,则应付职工薪酬(工资部分)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为零,不存在暂时性差异。
在本例中,当期所得税费用最终确认了3 366 000元(7 788 000 – 4 422 000),除以当期税率33%得10 200 000元,正好等于会计利润10 000 000元与属于原永久性差异的工资费用纳税调增额200 000元的之和。(需要指出,这样的验算说明只是为了更清楚地反映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于原时间性差异及原永久性差异的核算原理及方法,并不表明任何企业任何情况下均可进行如此的简单验算,这是由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理论所导致的,也是与原利润表债务法的实质性区别之一)
递延所得税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这是由于资产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别造成的。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的是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现在先纳税,以后有权利可以抵税,所以叫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就是现在不纳税,以后要纳税,所以叫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用来抵扣未来应纳税所得额的”,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的一般原则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关注以下问题: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内,企业无法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影响,使得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关的经济利益无法实现的,则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企业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其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则应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所导致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当关注的以下条件是否同时满足
1、该企业预计在未来该项暂时性差异转回时将盈利(应纳税所得额为正),且预计应纳税所得额将显著超出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金额。
2、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释出<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
什么是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如何计算的
通俗的讲,就是会计上认定的缴税金额与税务局认定的金额不一致,而其中暂时性的(以后税务局就认可了)就是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予说明的是,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记入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一是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递延所得税怎么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
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
1.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
例如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如果产品已经对外销售了,就会影响利润,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2.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利润,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则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资本公积。
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的,公允价值产升高了,会计上调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并确认的资本公积,因为不影响利润,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而应该调整资本公积.
简单的说就是: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的是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现在先纳税,以后有权利可以抵税,所以叫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就是现在不纳税,以后要纳税,所以叫负债追问:
用算出来的递延资产or递延负债*所得税税率追问:
再乘以所得税税率,才能称的上是所得税的一种,即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递延所得税指的是什么
会计和税法在确认企所得税时,会产生一个暂时性差异,我给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固定资产折旧)来说明吧:
会计确认的折旧费:第1年30万,第二年20万,第三年10万;
税法与寻的折旧费:第1年20万,第二年20万,第三年20万;
可以看出,会计和税法确认的折旧费,总额是相当的,都是60万,如果企业未扣除折旧费的利润为100万,那么在会计上,扣除折旧后的利润就是100-30=70,所得税(25%)就是17.5万;但是,税法确认的折旧只有20万,那么所得税(25%)就应该是(100-20)×25%=20万:税法比会计多确认2.5万元的所得税,这个应该怎么处理呢?用递延税款科目调节:
第一年
借:所得税费用 (100-30)×25%=17.5万 ←从会计
递延所得税资产 20-17.5=2.5万 ←差额,倒挤的
贷:银行存款 (100-20)×25%=20万 ←从税法
第二年:
借:所得税费用 (100-20)×25%=20万 ←从会计
贷:银行存款 (100-20)×25%=20万 ←从税法
第三年:
借:所得税费用 (100-10)×25%=22.5万 ←从会计
贷:银行存款 (100-20)×25%=20万 ←从税法
递延所得税资产 22.5-20=2.5万 ←差额,倒挤的
这样,三年下来,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就平了;其实,上面的分录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年
借:所得税费用 (100-30)×25%=17.5万 ←从会计
其他存款-税务局 20-17.5=2.5万 ←差额,倒挤的
贷:银行存款 (100-20)×25%=20万 ←从税法
第二年:
借:所得税费用 (100-20)×25%=20万 ←从会计
贷:银行存款 (100-20)×25%=20万 ←从税法
第三年:
借:所得税费用 (100-10)×25%=22.5万 ←从会计
贷:银行存款 (100-20)×25%=20万 ←从税法
其他存款-税务局 22.5-20=2.5万 ←差额,倒挤的
可以看出,“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笔资产,就好像一笔存款,这比存款是存在税务局的,可以用作抵扣税款的;同理,“递延所得税负债”也是一种负债,是应付税务局的。
另外,更明晰但是更拗口的解释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当前会计上不应确认但是税法要求确认的税款,这笔钱当期交了,但是不应该计入当期费用,应予递延在以后再计入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当前会计上应确认但是税法暂不要求确认的税款,这笔钱当期未交,但仍应该计入当期费用,以后再实际缴出去。
这是概念性的解释,具体计算上还很麻烦,你要去看《应用指南》上的例子
递延所得税是怎么产生的?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改变了原来的会计准则中对会计进行核算所采用的方法,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而使会计处理与务处理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的暂时性差异,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0 000 元,会计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折旧额244 000 元,无减值准备;税务处理采用平均年限法,当年折旧额150 000 元,预计使用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处理不存在差异
答: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 500 000 – 244 000 = 256 000 (元)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 500 000 – 150 000 = 350 000 (元)
资产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350 000 – 256 000 = 94 000 (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94 000 * 25% = 2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