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

2023-08-27 09:53:47
康康map

1、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的意思是本年截至上次所有累计收入及各项累计扣除额、已预扣税额,与本月应发和各项应扣除项一起计算出本月应缴纳税额。

2、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应纳所得税额,就是企业当期应当缴纳的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于适用税率。

相关推荐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什么

应纳税所得额含是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的应税所得减去减除费用、捐赠、税收优惠等各种法定减免后,应当纳税的所得额。在中国,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的基础。根据个人或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同,其需要缴纳的所得税额也会不同。应纳税所得额申报流程如下:1、确认纳税期限:企业或个人应该根据税务机关的规定,确认应纳税所得额的申报期限。不同税种的申报期限有所不同,企业或个人应该及时了解并遵守;2、准备申报材料:企业或个人应该准备好相关申报材料,包括所得税申报表、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发票等;3、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或个人需要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4、填写所得税申报表:企业或个人将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填写在所得税申报表中,并根据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如企业或个人名称、纳税人识别号、申报期限等;5、提交申报表和材料:填写完毕后,企业或个人应该将所得税申报表和相关材料提交给当地税务机关。如需办理电子申报,应提前申请并获得相关权限;6、缴纳所得税款:企业或个人应在申报期限内缴纳所得税款,并保存好相关证明和文件,以备核查和备案。综上所述,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需要遵循税收法律和政策规定,并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申报和缴税。企业和个人应该及时关注税收法规和政策的变化,确保自己的纳税行为合规合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第二十二条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本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
2023-08-26 12:30:141

应纳税所得税额是什么

应纳税所得税额指的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计算原则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入,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应用举例A企业2011年财务会计认定的收入总额为1250万,其中:国家财政补贴1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期间费用和成本支出及其他支出合计800万元,A企业以前年度亏损20万元,已经过税务机关认可。适用税率为25%。通过以上公式可计算出:A企业2011年应纳税所得额=1250-10-20-800-20=400万元。应纳税额=400*25%=100万元
2023-08-26 12:30:241

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问题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一)制造业: 1.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 4.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产品盘存-期末产品盘存 5.本期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 6.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 (二)商业: 1.应纳税所得额=销货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销货利润=销货净额-销货成本-销货税金-(销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销货净额=销货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 4.销货成本=期初商品盘存+〔本期进货-(进货退出+进货折让)+进货费用〕-期末商品盘存 (三)服务业: 1.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业务收入净额=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收入税金+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四)其他行业:参照以上公式计算。 个人所得税: 个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个人负担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中方人员1600元/月,外籍人员4800元/月。扣除1600元(外籍4800)以后按照下表查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适用个人负担税款时)。(公司负担税款时参见zhidao.baidu/question/39312187。 )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问题二: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和应交税额是怎样算的?? 会计上的利润总额=3000+50-2800-35=215万元 税法上的利润总额=3050-2800-35+25=240万元 (1)本年度营业收入=3000+50=3050万元 2)可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2800万元 (3)可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10万元(215*12%=25.8,5万元捐赠支出没通过法定机构,不得税前扣除) (4)纳税调增额=5+20=25万元(非广告性赞助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5)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3050-2800-35+25=240万元 09年应交所得税是240*25%=60万元 问题三: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销售收入额2900万元*0.5%=14.5万元 大于32*60%=19.2万元 业务招待费税前准予列支14.5万元 你多列支19.2-14.5=4.7万元 2.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本年度准予税前列支2900*15%=435万元 你多列支450-435=15万元 以上两项应作纳税调增 4.7+15=19.7万元 调整后计税所得额=96+19.7=115.7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115.7*25%=28.925万元 应补交企业所得税=28.925-22=6.925万元 问题四: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1、广宣:4200*15%=630;调增:20 2、业务招待费:30*60%=18;4200*0.5%=21;调增:12 3、借款利息:200*7.5%=15;调增:5 4、不得税前扣除:增值税、非公益捐赠、滞纳金 应纳税所得额=4200+300-2300-820-340-140-320-150+20+12+5+290+13.6+3=773.6 B 问题五: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如何确定? 1、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 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主营攻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2、适用税率问题: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在3万元以内(含)的适用18%,在3万元至10万元(含)的适用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 问题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 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就是取得收入的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产品销售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加减税收调整项目金额)等, 应纳税所得额只对企业所得税来说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问题七: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怎么核算的? 工资薪金缴纳个税所得适用的税率:(全部工资薪金扣除16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500元以下 5% 2.500-2000 10% 25 3.2000-5000 15% 125 4.5000-20000 20% 375 5.20000-40000 25% 1375 6.40000-60000 30% 3375 7.60000-80000 35% 6375 8.80000-100000 40% 10375 9.100000以上 45% 15375 计税金额=全部工资薪金-(社保+医保+失业险+公积金) -1600 应纳个税=应纳税所得额×骸率-速算扣除数 问题八:企业所得税应纳所得额如何计算? 1、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2、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问题九: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应纳所得税额怎样算 30分 您好,会计学堂崔老师为您解答 应纳税所得额=500-100-200+(50-300*12%)=214 应纳所得税额=214*20%=42.8 欢迎点我的昵乐-向会计学堂全体老师提问 问题十: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3500是怎么计算的,可以通俗的解释一下吗, 月收入额-各种克扣的三险一金 你不明白的是-3,500,3500是个税的工资薪金税目的下限~~3,500以下不需要缴纳个税吖,假如你工资还没有3,500的话,就没有资格为国家做贡献呢。。。0.0~~ 2012年个税起征点是3500,计税收入高于3500的就要交税了。。 1、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35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2011年 9月1日起执行7级超额累进税率:扣除数为35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3%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45% 13505
2023-08-26 12:30:331

应纳税所得额是多少?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如下,明细查看个税专项附加扣除;1、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2、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3、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4、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5、住房租金: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6、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扩展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相关的文件法规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税政策主要有:(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2)乡、镇以上(含乡、镇)人民政府或经县以上(含县) 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有机构、有章程的见义勇为基金会或类似组织,奖励见义勇为者的奖金或者奖品,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免征个人所得税。(3)个人持有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和经国务院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的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4)国务院《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对个人取得的教育储蓄利息所得以及财政部门确定的其他专项储蓄存款或者储蓄性专项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你自己就很方便可以计算交税方法,把工资数扣去3500(免税),把结果找到对应的档数,按注明的税率乘好,最后减去 速算扣除(元)这一档的数。这是目前。6月以后会改动全月交税额 税率 速算扣除(元)4500-9000元 20% 5559000-35000元 25% 1005月工资16万,假设没有五险一金及其他扣除,光16万工资需要扣除:个人所得税税=(160000-3500)*45%-13505=56920元。个人所得税的定义为“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所得税”。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按个人工资薪金计算交纳的个人应交的税额,以每月收入额减除免税的应个人负担的“五险一金”等项目,再减去允许扣除费用5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扩展资料:工资扣税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高于3500元时,据工资扣税标准计算,年终奖扣税方式为:年终奖*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是按年终奖/12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例子:小王在2013年12月工资6000元,同时领到2013年的年终奖20000元,当月所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如下:1、当月工资个人所得税=(6000-3500)*10%-105=145元2、年终奖个人所得税=20000*10%-105=1895元当月个人所得税总额=145+1895=2040元年终奖的发放有多种形式,有的以新的月工资计算,有的是工资叠加,这些发放方式的不同,导致所要收取的税收也有所不同,但只要是达到起征点的3500,即要收取工资的个人所得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年薪16万税后多少 - : 年薪16万,月平均额为160000/12=13333.33元,扣除五险一金(按最低标准)后,月工资额应为13333.33-600=12733.33元,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2733.33-3500)*...年薪16万纳税后每月拿多少钱? - : 如果按月平均发放工资的话,每月160000/12=13333扣除3500元后,得9833元,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9833*25%-1005=1453每月税后可得=13333-1453=11880全年可得工资=142560税前年薪16万税后多少 - : 税前年薪16万,如果在税后我觉得应该在十三四万还要多一些的了吧.年薪16万,一般税后多少 - : 你自己就很方便可以计算交税方法,把工资数扣去3500(免税),把结果找到对应的档数,按注明的税率乘好,最后减去 速算扣除(元)这一档的数.这是目前.6月以后会改动 全月交税额 税率 速算扣除(元)4500-9000元 20% 5559000-35000元 25% 1005年收入16w交多少税 - : 根据最新个人所得税法,应该缴纳税如下: 160000元其中60000是不需要交税的,所以: 160000-60000=100000 剩余的10万元纳税如下: 100000乘0.1=10000元 法律依...年薪16万,一般税后多少? - : 十万多点吧...16万是税前工资,那税后是多少? - : 把工资数扣去3500(免税),把结果找对应的档数,按注明的税率乘好,最后减去 速算扣除(元)这一档的数.全月交税额 税率 速算扣除(元)80000以上 45% 13505年薪16万扣多少税 - : 1564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年薪16万,月平均额为160000/12=13333.33元,扣除五险一金(按最低标准)后,月工资额应为13333.33-600=12733.33元.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2733.33-3500)*25%-...各位大佬,税前16万到手一般多少钱 - : 月工资16万,假设没有五险一金及其他扣除,光16万工资需要扣除: 个人所得税税=(160000-5000)*45%-13505=56245元.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为“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所得税”.每月应交个人 所得税按个人工资薪金计算交纳的个人...月工资16万每月交税多少 -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为“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所得税”.计算公式: 1、工资:即初始收入2、三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属于五险一金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暂不算在这里)3、起征点:自2011年起,起征点由2000元上调至3500元4、税率:由3%上涨到45%,有7个等级,分别与7个不同区间的应纳税额对应5、速算扣除数:由0上涨到13505,也有7个等级,与不同税率相对应: 月工资16万,假设没有五险一金及其他扣除,光16万工资需要扣除:个税=(160000-3500)*45%-13505=56920元.
2023-08-26 12:31:041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应纳所得税额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企业每一 纳税年度 的 收入总额 ,减除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 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去依照本法关于 税收优惠 的规定减免和 抵免 的 税额 后的余额,为应纳所得税额。企业预缴及汇算清缴所得税的计算(1)计算征收办法: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终 汇算清缴 、多退少补的办法。(2)按月(季) 预缴所得税 的计算方法。纳税人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 纳税期限 内 应纳税所得额 的 实际数 预缴;按实际数预缴有困难的,可按上一年度 应纳税所得额 的1/12或1/4预缴,或者经当地 税务机关 认可的其他方法分期预缴所得税。 计算公式 为:应纳所得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 25%或=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25%(3)年终汇算清缴的 所得税 的计算方法。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25%多退少补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月(季)已 预缴所得税 额企业所得税税款以 人民币 为 计算单位 。若所得为外国货币的,应当按照国家 外汇管理 机关公布的 外汇汇率 折合人民币缴纳。境外所得税额扣除纳税人来源于我国境外的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款,准予在 汇总纳税 时,从其 应纳税额 中 抵免 ,但 抵免限额 不得超过其 境外所得 按我国企业所得税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有关所得税的计算过程如下:(1)确定 境外所得 实际缴纳的所得税款a。可抵免的外国税收范围,必须是纳税人就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了的所得税税款,不包括减免税以及纳税后又得到补偿或由他人代替承担的税款。(2)计算境内、境外所得的应 纳税总额 。按照现行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相关规定,从境外取得的税后 投资收益 ,应先将其还原后计入企业的 应纳税所得 总额一并计算应纳税总额。在计算境内、 境外所得 的应纳税总额时,必须注意企业境外业务之间的盈亏可以相互弥补,但企业境内、境外之间的盈亏不得相互弥补。(3)计算税收 抵免限额 M。税收抵免限额应当分国(地区)不分项计算。计算公式为:税收抵免限额=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 纳税总额 ×来源于某国的所得额/境内、境外所得总额(4)比较m与M,确定实际抵 免税额 :如果前者小,按照实际抵免;如果前者大,按照后者进行抵免。(5)计算抵免后的 应纳税额 。抵免后的应纳税额;境内、 境外所得 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实际抵免税额(6)超过 抵免限额 部分的处理。纳税人来源于境外所得的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高于按规定计算出的抵免限额时,超过部分不得在本年度作为 税额 扣除,也不得列 费用支出 ,但可以用以后年度税额扣除不超过限额的余额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7)企业从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不区分免税或非税项目,统一按境外 应纳税所得额 16.5%的比例计算扣除。从被投资方分回 税后利润 应纳税额的计算如果涉及地区间所得税适用税率存在差异,则纳税人从其他企业分回的已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利润(股息),其已缴纳的税额需要在计算本企业所得税时予以调整。调整方法为:(1)免予补税的投资收益:A.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被投资企业时分回的 税后收益 ,不退还所得税,B.投资方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适用所得税税率一致时,不予补税;C.投资方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适用所得税税率虽然一致,但由于被投资企业享受定期 税收优惠 而实际执行税率低于投资方企业,投资方企业从被投资企业分回的税后收益。按现行规定,投资方应先将分回的投资收益还原为 应纳税所得额 (或称 税前利润 )计入收入总额,然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免予补税的投资收益扣除。(2)需要补税的投资收益如果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按现行规定,投资方企业分回税后投资收益时,先按规定将其还原为应纳税所得额(或称税前利润)计入收入总额,计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然后将在被投资企业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予以抵扣。计算公式为:①来源于被投资企业的 应纳税所得额 =投资方企业分回的税后收益÷(1—被投资方适用税率)②被投资方已缴税款抵扣额:来源于被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被投资方适用税率中方 企业单位 从设在经济特区、 上海浦东新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沿海经济开放区 等国务院批准的特定区域(不包括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的 中外合资企业 分回的税后利润,凡该中外合资企业适用15%或24%所得税税率的,中方企业应按规定计算补税。(3) 核定征收 应纳税额 的计算。1)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适用范围:6种情形,大家注意多选的题目。2)核定 征收方式 包括定额征收和 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 两种办法,以及其他合理的办法。3)核定征收的基本要求:5点(4)核定征收的程序和方法的确定①通过填列《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表》,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税务机关审核,确定其征收方式。②鉴定表中5个项目均合格的,可实行纳税人 自行申报 、税务机关 查账征收 的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有一项不合格的,可实行 核定征收 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鉴定表1、4、5项中有一项不合格的,或者2、3项均不合格的,可实行定额征收的办法征收企业所得税;2、3项中有一项合格,另一项不合格的,可实行核定 应税所得率 的办法征收企业所得税。③主管税务机关对鉴定表审核后,应报县(市、区)级税务机关。县(市、区)级税务机关接到鉴定表后,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分类逐户及时进行审核确认。④《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表》 一式三份 ,主管税务机关和县级税务机关各执一份,另一份送达纳税人。(5) 核定征收 方式的鉴定① 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 鉴定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时间为当年的1至3月底。当年新办企业应在领取 税务登记证 后3个月内鉴定完毕。②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一经确定,如无特殊情况,在一个 纳税年度 内一般不得变更。③对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纳税人的行业特点、纳税情况、 财务管理 、 会计核算 、利润水平等因素,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公平、公正、 公开原则 分类逐户核定其 应纳税额 或 应税所得率 。④实行定额征收办法的,主管税务机关要对纳税人的有关情况进行 调查研究 ,分类排队,认真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按年从高直接核定纳税人的应纳所得税额。(6)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的方法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办法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 应税所得率 )×应税所得率注意会出现相关的选择题目。(7)申报缴纳 管理办法①实行定额征收办法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将核定的 应纳税额 分解到月或季,由纳税人根据各月或季核定的应纳税额,填制《企业所得税 纳税申报 表》,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纳税申报。②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办法的,纳税人可按有关规定进行纳税申报:③纳税人实行 核定征收 方式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各项优惠政策。④税务机关要加强对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纳税人的稽查力度。⑤纳税人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清算所得 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清算所得的内容前面已经讲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全部 清算财产 变现损益=存货变现损益+非存货变现损益+清算财产盘盈(2) 净资产 或 剩余财产 =全部清算财产变现损益—应付未付职工工资、 劳动保险费 等— 清算费用 —拖欠的各项税金—尚未偿付的各项债务—收取债权损失+偿还负债的收入(3)清算所得=净资产或剩余财产—累计 未分配利润 —税后提取的各项基金结余—企业的 资本公积金 — 盈余公积金 + 法定财产 估价增溢+ 接受捐赠 的财产价值—企业的 注册资本金(4)清算所得 应纳税额 =清算所得×适用税率个人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额的计算过程如下:(1)明确 税收优惠 ,有无免税所得;(2)明确适用的 应税项目 ;(3)根据所得额确定 应纳税所得额 ;一定要注意扣除的问题;(4)如为 累进税率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适用税率和 速算扣除数 ;(5)计算 应纳税额 :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超额累进税率 :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6)如有税收优惠,注意减免税额。
2023-08-26 12:31:131

应纳所得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分别是什么意思? …

应纳所得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分别是什么意思? … 应纳所得税额是指应缴纳的所得税数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计算所得税数额的基数,就是计税所得总额。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所得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分别是什么意思? 还有应税所得率是税率的意思吗?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减去准予扣除专案金额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专案金额。 应纳税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税所得率是在帐务不健全、无法准确确定准予扣除专案金额时,根据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一方法。它跟税率是完全不一样的。 应纳所得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分别的含意和两者的区别 举个例,如工资2000,在没有其它扣除费用的情况下,按1600计征,那么2000-1600=400,这400就是应纳税所得额,如果税率是5%,400*5%=20,这20就是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这两者的解释和区别是什么? 应纳税所得额就是计算税金的基数应纳所得税额就是应缴的所得税额例如:应纳税所得额=100万按25%缴税则:应纳所得税=100*0.25=25万这个100万就是应纳税所得额,而25万即为;应纳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税额是什么意思 应纳所得额是将税前会计利润,根据税法规定,准予扣除和不准予扣除等专案来调整所得税应纳数额. 应纳所得税税额就是根据应纳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税率得出应上缴国家的所得税税款. 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所得税额 之间有什么区别?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所得税额 补充:"应纳税所得额"就是应该纳税的所得利润的金额,把这个金额乘以所得税税率就得到"应纳所得税额",也就是应该实际缴纳的税款金额 举个例子:本年度实现利润10000,这个10000就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税率25%,得到2500,这个2500就是"应纳所得税额",也就是要交给税务局的所得税税款,10000-2500=7500就是净利润 请问所得税计算中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概念 按照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税金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由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以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为计算依据的,而各项收入又有其跨年度实现的客观情况,因此,为了准确确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实现的收入额,税法规定: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企业下列经营的收入可以分期确定,并据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一)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品或者商品的,可以按交付产品或者商品开出发货票的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也可以按合同约定的购买人应付价款的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 (二)建筑、安装、装配工程和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超过1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 (三)为其他企业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装置、船舶等,持续时间超过1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 另外,税法还规定: 1.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采取产品分成方式的,合作者分得产品时,即为取得收入,其收入额应当按照卖给第三方的销售价格或者参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 2.外国企业从事合作开采石油资源的,合作者在分得原油时,即为取得收入,其收入额应当按参照国际市场同类品质的原油价进行定期调整的价格计算。 3.企业接受的非货币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货物)捐赠,应按照合理价格估价计入有关资产专案,同时作为企业当年收益,在弥补企业以前年度所发生的亏损后,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数额较大,企业一次性纳税有困难的,经企业申请,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在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平均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4.企业接受的货币捐赠,应一次性计入企业当年度收益,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5.企业的应付未付款,凡债权人逾期两年未要求偿还的,应计入企业当年度收益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6.企业取得的收入为非货币资产或者权益的,其收入额应当参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或者估定。 7.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企业预售房地产并取得预收款的,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可按预计利润率或其他合理办法计算预计应纳税所得额,并按季预征所得税,待该项房地产产权转移、销售收入实现后,再依照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实际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税额,按预缴的所得税额计算应退补税额。 8.从事投资业务的企业所取得的除境内投资利润(股息)以外的其他各类所得,应依照税法规定计算纳税。 9.对外商与中国制片商合作拍摄影视作品从中国境内分取的发行收入,属于在中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场所而有来源于中国境内的版权所得,应当征收所得税;外商在中国境外发行影视作品所取得的收入,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不征收所得税。 10.对生产性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筹办期内取得的非生产性经营收入,减除与上述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的余额,作为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依照适用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可以不作为计算减免税优惠期的获利年度。 11.在以合理经营为目的进行的公司集团重组中,外国企业将其持有的中国境内企业股权,或者外商投资企业将其持有的中国境内、境外企业的股权,转让给与其有直接拥有或者间接拥有或被同一人拥有100%股权关系的公司,包括转让给具有上述股权关系的境内投资公司的,可按股权成本价转让,由于不产生股权转让收益或损失,不计征企业所得税。 12.股票转让净收益属于企业的财产转让收益,应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一并征收所得税。 13.企业发行股票,其发行价格高于股票面值的溢价部分,为企业的股东权益,不作为营业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清算时,亦不计入应纳税清算所得。 14.外商投资举办俱乐部或类似会员制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对会员入会时一次性收取会员费、资格保证金或其他类似收费,应在收取时作为企业当期收入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在计算征收企业所得税时,可以从企业开始营业之日起分5年平均计入各期收入计算纳税。 企业对其会员退会时退还上述款项的,所退还的部分,可冲减企业退款当期的收入 请问是不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等于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不是应纳税所得额,而是应纳所得税额。 请问是不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等于应纳所得税额”? 是正确的。 2011年1-3月应纳税所得额15739.13,税率25%,应纳所得税额3934.78,她在减免所得税额填了786.96,应补(退 你直接做: 借:所得税费用——3147.82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3147.82 就可以了!减免税额不用在报表上显示的!也不用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该补提的补提,该调整的调整,补作凭证,调账,重新出报表就行了。
2023-08-26 12:31:441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直接计算和间接计算方法。1、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2、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纳税调增项目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必须实际发生)保险费。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准予扣除;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5%准予扣除;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扣除。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借款费用。向非金融机构借款费用支出,在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可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扣除。(5:1;2:1)业务招待费。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销售收入5‰,超过规定比例的部分不得扣除。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公益、救济性捐赠。企业发生的公益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之间各种支出。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特别纳税调整。对关联企业作出特别纳税调整的,应当对补征的税款,自税款所属纳税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补缴税款之日止的期间,按日加收利息,所加收的利息不得扣除。罚款、罚金、滞纳金。企业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不得扣除。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企业的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不得扣除。赞助支出。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非广告性质支出,不得扣除。准备金。除税法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其他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扣除。纳税调减项目权益性投资所得。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所得免征所得税;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投资收益。上述投资收益均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技术转让所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债利息收入。企业因购买国债所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亏损弥补。企业发生亏损,可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除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企业从事其他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从事符合条件的环保、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加计扣除。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扣除。创投企业。创投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八条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第九条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第十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一)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二)企业所得税税款;(三)税收滞纳金;(四)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五)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六)赞助支出;(七)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第十二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准予扣除。下列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一)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二)自创商誉;(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四)其他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
2023-08-26 12:31:531

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它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内容:一、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二、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三、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四、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准予扣除。五、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和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六、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七、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八、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九、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十、非居民企业取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023-08-26 12:32:021

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应纳税所得额应该这样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其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各项法定扣除后的槐模金额;而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等。一、应纳税所得额该如何计算1、应纳税所得额应该这样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其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各项法定扣除后的金额;而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等。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铅轮缓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桐橘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023-08-26 12:32:181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一)制造业:1、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4、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产品盘存-期末产品盘存;5、本期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6、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二)商业:1、应纳税所得额=销货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销货利润=销货净额-销货成本-销货税金-(销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销货净额=销货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4、销货成本=期初商品盘存+〔本期进货-(进货退出+进货折让)+进货费用〕-期末商品盘存。(三)服务业:1、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业务收入净额=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收入税金+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税指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税收、税额、税款、税率、税法、税制、税务等。
2023-08-26 12:32:451

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啊?

法律主观: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它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 (一)销售货物收入; (二)提供劳务收入; (三)转让财产收入; (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八)接受捐赠收入; (九)其他收入。
2023-08-26 12:32:521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

法律分析:直接法:1.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间接法:1.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2.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 税:(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 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2023-08-26 12:33:011

应纳税所得额如何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指的是应当计入个人所得税计算的金额,是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扩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三条 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缴纳税款。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缴纳税款;税务机关通知限期缴纳的,纳税人应当按照期限缴纳税款。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申报纳税。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申报纳税。纳税人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的,应当在注销中国户籍前办理税款清算。
2023-08-26 12:33:312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收入总额减不征税收入减免税收入减各项扣除减以前年度亏损。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是指企业按照税法的规定,经过计算得出的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所得税金额。根据相关规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属于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我国法律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023-08-26 12:33:501

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公式如下:1、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等于当期销项税额减当期进项税额;2、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等于销售额乘以征收率;3、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等于销售额乘以税率;4、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减免税额减抵免税额等于乘以适用税率减减免税额减抵免税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档吵轿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碰蚂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行肆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023-08-26 12:34:063

应纳所得税额怎么算?

法律主观: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 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 法规 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023-08-26 12:35:051

年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限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2023-08-26 12:35:151

有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个税

法律主观:应 纳税 所得额应该这样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其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各项法定扣除后的金额;而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等。 一、应纳税所得额该如何计算 1、应纳税所得额应该这样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其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各项法定扣除后的金额;而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个人所得税法 》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不予扣除应纳税额的项目有哪些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项目不得从收入总额中扣除: 1、资本性支出;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3、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4、各项税收的滞纳金、 罚金 和罚款; 纳税人逾期归还 银行贷款 ,银行按规定加收的罚息,不属于行政性罚款,允许在税前扣除。 5、自然灾害或 意外事故 有赔偿的部分; 6、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的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金融保险企业1.5%)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纳税人的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不得扣除。 7、各种赞助支出; 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虽然说国家要依法征收 个人所得税 ,但征收个人所得税也要保障民众最基本的生活支出才行。工资收入过5000元的这些群体,平时就应该多了解一下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法律制度。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 网 咨询专业律师。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 (一)销售货物收入; (二)提供劳务收入; (三)转让财产收入; (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八)接受捐赠收入; (九)其他收入。
2023-08-26 12:35:231

应纳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区别如下:1、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为,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而应纳税额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的税率;2、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应纳税额是企业在应纳所得税额基础上按照适用的税率计算的应缴纳的所得税税额;3、应纳税额是企业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两个因素。应缴纳所得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五条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第二十六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也可以按照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或者其他方式办理上述申报、报送事项。第二十七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经核准延期办理前款规定的申报、报送事项的,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
2023-08-26 12:35:321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即: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适用法定税率企业的计算方法:第一种方法:本期累计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上期累计已缴所得税额第二种方法:根据税法规定,对采取按月预缴税款的企业,在预缴时,经税务机关批准,可按本期计划利润额计算或按上期应纳税所得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计算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应纳税额=本期计划利润额×适用税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产品销售收入×(上期应纳税所得额/上期产品销售收入)]×适用税率扩展资料:一、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说明由于企业所得税是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的。因此,到年度终了后就要进行汇算清缴。按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应于年度终了后的四个月内进行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纳税人在年终汇算清缴时,少缴的所得税款,应在下一年度内缴纳;纳税人在年终汇算清缴时,多预缴的税款,应在下一年度内批缴。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的中间开业、或者由于合并、分立、终止等原因,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12个月,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纳税人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纳税人在年度中间合并、分立、终止时,应当在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6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所得税汇算清缴。二、计算原则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入,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
2023-08-26 12:36:0611

个人所得税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关系

法律主观:个税税率是按照阶梯式执行的,用户的收入越高,那么对应的个税税率也就越高,个税的纳税税率主要分为3%、10%、20%、25%、30%、35%、45%几个阶梯,一般如果用户每月的 应纳税所得额 只要不超过3000元,就会按照3%的税率进行纳税。《 个人所得税 法》 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 缴纳个人所得税 :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 第一项至 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 第一项至 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 第五项至 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023-08-26 12:37:191

应纳税所得额10000,需要交多少税

法律分析:一万人民币该交个人所得税290人民币。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它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一万人民币的个税税率是10%,速算扣除数是210,根据相应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个税需要缴纳多少。以上就10000交多少个人所得税相关内容。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群众对“起征点”存有误解,适当的说法是“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起征点”与“免征额”拥有严格的差别: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做到缴税金额开始缴税的界线。征税对象的金额未做到起征点时不缴税。一旦征税对象的金额做到或超出起征点时,则要就其所有的金额缴税,而不是仅对其超出起征点的部分缴税。免征额就是在被征税对象总额中免除纳税的数额。即预先按照某种规则从征税对象总额中扣除的数额。部分免税额不缴税,只缴纳部分超过免税额。不同之处是,假定数字为2000人民币,用户当月工资为2001人民币。如果是免税额,2000人民币免税,只交1人民币以上的税。如果是起征点,不到2000人民币就不用交税了,2000人民币以上的全额纳税,以2001人民币为基数缴纳。本文主要写的10000交多少个人所得税有关知识点,内容仅作参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2023-08-26 12:37:281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

个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乘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税免征额是5000。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行册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者敏五档嫌宏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2023-08-26 12:37:381

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 给大家解释一下

1、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2、《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3、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2023-08-26 12:38:091

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如下:1、法定对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2、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83天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3、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183天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总收入、税前扣除、减免税额。以下是具体的计算方法:1、总收入:总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从所有来源获得的全部收入,包括工资、奖金、股息、房租等。如果个人存在多份工作或者多种收入来源,需要将这些收入加总起来。2、税前扣除:税前扣除是指个人可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减少的相关费用和支出,例如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子女教育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行业对于税前扣除的规定可能存在差异。3、减免税额:减免税额是指个人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享受的各种减免措施,例如对于特定行业或地区的补贴、捐赠慈善等。减免税额是按照固定金额或者一定比例计算得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五)保险赔款;(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前款第十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023-08-26 12:38:311

关于所得税费用与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的理解?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对国家征税政策,月度所得税征缴采取月度汇算清缴的方法实现,即多退少补的政策。具体表现为:企业设立一个汇算清缴账户,并存入一定的金额,在核算出当期的所得税时税款通过汇算清缴账户结算,即使后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也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返还或者补全。  当期所得税费用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25%),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并且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  应纳所得税  应纳所得税是根据税法的规定、按照适用税率和规定的税基(即应税收益)计算的企业当期对政府的纳税责任。由于应付所得税的计算基础通常不同于公司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基础,因此应付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往往不同。
2023-08-26 12:38:412

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个税

法律主观:应 纳税 所得额应该这样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其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各项法定扣除后的金额;而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等。 一、应纳税所得额该如何计算 1、应纳税所得额应该这样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其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各项法定扣除后的金额;而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个人所得税法 》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不予扣除应纳税额的项目有哪些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项目不得从收入总额中扣除: 1、资本性支出;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3、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4、各项税收的滞纳金、 罚金 和罚款; 纳税人逾期归还 银行贷款 ,银行按规定加收的罚息,不属于行政性罚款,允许在税前扣除。 5、自然灾害或 意外事故 有赔偿的部分; 6、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的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金融保险企业1.5%)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纳税人的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不得扣除。 7、各种赞助支出; 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虽然说国家要依法征收 个人所得税 ,但征收个人所得税也要保障民众最基本的生活支出才行。工资收入过5000元的这些群体,平时就应该多了解一下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法律制度。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 网 咨询专业律师。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一)销售货物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五)利息收入;(六)租金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九)其他收入。
2023-08-26 12:38:481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一)制造业:1、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4、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产品盘存-期末产品盘存;5、本期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6、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二)商业:1、应纳税所得额=销货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销货利润=销货净额-销货成本-销货税金-(销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销货净额=销货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4、销货成本=期初商品盘存+〔本期进货-(进货退出+进货折让)+进货费用〕-期末商品盘存。(三)服务业:1、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业务收入净额=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收入税金+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税指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税收、税额、税款、税率、税法、税制、税务等。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一)制造业:1、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4、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产品盘存-期末产品盘存;5、本期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6、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二)商业:1、应纳税所得额=销货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销货利润=销货净额-销货成本-销货税金-(销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销货净额=销货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4、销货成本=期初商品盘存+〔本期进货-(进货退出+进货折让)+进货费用〕-期末商品盘存。(三)服务业:1、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业务收入净额=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收入税金+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税指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税收、税额、税款、税率、税法、税制、税务等。
2023-08-26 12:38:581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什么?一下内容是下边为您整理的相关问题的答案,希望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什么?一下内容是下边为您整理的相关问题的答案,希望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
2023-08-26 12:39:581

个人所得税app里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

法律主观: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的办法:用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薪金收入-2000;外籍、港澳台在华人员及其他特殊人员,还需扣除附加减除费用2800元。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 (一)销售货物收入; (二)提供劳务收入; (三)转让财产收入; (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八)接受捐赠收入; (九)其他收入。
2023-08-26 12:40:151

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依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入,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023-08-26 12:40:331

应纳税所得额通俗来讲

一、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1、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它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有哪些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如下:1、法定对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2、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3、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2023-08-26 12:41:001

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应该这样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其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各项法定扣除后的金额;而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等。一、应纳税所得额该如何计算1、应纳税所得额应该这样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其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各项法定扣除后的金额;而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等。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023-08-26 12:41:171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计算的办法:1、企业所得税的应纳所得额为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2、个人所得税的应纳所得额为居民个人取得收入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有特殊规定的除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2023-08-26 12:41:357

30万工资得交多少税

30万年薪若不包括社会保险费用,则应交个人所得税约为52440元。由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每月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是3500元;社会保险费用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额(扣除社保费用后)-免征额=个人所得额(扣除社保费用后)-3500;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需要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的范围来选择: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500元的税率是3%,速算扣除数为0;超过1500元但不超过4500元的税率是10%,速算扣除数为105;超过4500元但不超过9000元的税率是20%。速算扣除数为555;超过9000元但不超过35000元的税率是25%,速算扣除数为1005;超过35000元但不超过55000元的税率是30%,速算扣除数为2755;超过55000元但不超过80000元的税率是35%,速算扣除数为5505;超过80000元的税率是45%,速算扣除数为13505。30万年薪不包括社会保险费用的平均月薪是300000/12=25000元。因此平均每月应纳税所得额=25000-3500=21500元,适用税率是25%,速算扣除数为1005,所以平均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21500x25%-1005=4370元,一年应纳个人所得税4370x12=52440元。
2023-08-26 12:43:085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什么?一下内容是下边为您整理的相关问题的答案,希望对您的问仿渗丛题有所帮助。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扩展资料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喊旁》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资料拓展:1、应纳税所得额:是备樱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它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2、应纳税额:是纳税人按“应纳税所得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缴纳的税额。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应纳税额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得到的结果,用公式表示如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其实就是利润总额,应纳税额是利润总额乘以所得税率后的税额,就是你所应交的所得税额
2023-08-26 12:43:331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1、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2、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1)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3)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4)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企业应纳税调减项目:1、权益性投资所得。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所得免征所得税;2、技术转让所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3、国债利息收入。企业因购买国债所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4、亏损弥补。企业发生亏损,可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综上所述,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023-08-26 12:43:471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如下: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并且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一、计算原则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入,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二、计算方法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
2023-08-26 12:43:541

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有区别吗?

问: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有区别吗?答:应税所得额与应纳税所得额没有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一个年度概念,主要在企业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使用。
2023-08-26 12:44:171

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应纳税所得额应该这样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其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各项法定扣除后的金额;而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等。一、应纳税所得额该如何计算1、应纳税所得额应该这样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其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各项法定扣除后的金额;而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等。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023-08-26 12:44:261

请问月薪1万4,按照最新规定缴税要缴多少?

月薪1万4,在不考虑专项附加扣除和社保扣除等情况下,按照新税法规定每月需缴纳690元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为(14000*12-60000-36000)*0.1+36000*0.03=8280。此为年总缴税额,平均每个月为690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扩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所称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个人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第十四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第四项、第六项所称每次,分别按照下列方法确定:(一)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二)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四)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2023-08-26 12:44:558

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指的是应当计入个人所得税计算的金额,是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扩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三条 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缴纳税款。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缴纳税款;税务机关通知限期缴纳的,纳税人应当按照期限缴纳税款。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申报纳税。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申报纳税。纳税人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的,应当在注销中国户籍前办理税款清算。参考资料来源:国家税务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2023-08-26 12:45:221

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计算方法如下:1、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
2023-08-26 12:45:401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应用举例A企业2011年财务会计认定的收入总额为1250万,其中:国家财政补贴1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期间费用和成本支出及其他支出合计800万元,A企业以前年度亏损20万元,已经过税务机关认可。适用税率为25%。通过以上公式可计算出:A企业2011年应纳税所得额=1250-10-20-800-20=400万元。应纳税额=400*25%=100万元
2023-08-26 12:45:551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收入总额减不征税收入减免税收入减各项扣除减以前年度亏损。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是指企业按照税法的规定,经过计算得出的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所得税金额。根据相关规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属于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我国法律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023-08-26 12:46:231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计算方法:应缴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一、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二、适用税率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1、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2、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3、比例税率。对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扩展资料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法定对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2023-08-26 12:46:381

利润率的计算公式

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净利润除以销售收入,并乘以100%。以下是对利润率计算公式的详细描述:1.利润率的定义:利润率是一个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实现的利润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2.净利润的含义:净利润是企业在扣除各种费用(如税费、利息、折旧等)之后所剩余的可供分配的利润,也称为税后利润。它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3.销售收入的含义:销售收入是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总收入,也被称为营业收入。它包括直接销售收入和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收入。4.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5.利润率的作用:利润率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从而判断经营是否健康。同时,利润率还可以用于比较不同企业或行业的经营状况,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6.利润率的影响因素:利润率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销售价格、成本控制、经营管理水平、行业竞争状况等。企业可以通过提高销售价格、降低成本、改进管理等方式来提升利润率。7.利润率的分类:常见的利润率包括毛利润率、净利润率和税前利润率等。毛利润率是指销售收入中扣除直接成本后的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净利润率是指销售收入中扣除所有费用后的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例;税前利润率是指销售收入中扣除税费后的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例。8.利润率与企业发展:利润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高利润率可能意味着企业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低利润率可能意味着企业面临竞争压力,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提升利润能力。通过计算利润率,企业可以全面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并针对性地进行战略调整和经营决策,以实现更好的盈利和发展。
2023-08-26 12:47:081

利润率怎么算 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利润率怎么算 ? 利润率 = 利润 ÷ 成本 ×100 %,成本利润率 = 利润 ÷ 成本 ×100 % , 销售利润率 = 利润 ÷ 销售收入 ×100 %,利润率 一般都是用 百分比 来 表示 的 。 接下来就让我来简单介绍一下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1 、 剩余价值率:在 和 其他条件相同的 状况 下,剩余价值率 越 高,利润率 也就随着变高,相反 , 如果 剩余价值率 越 低,利润率也 会跟着变 低。 所以只要是能提升剩余价值率的都能相应地提升利润率; 2 、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会降低,相反资本有机构成变低,利润率就会变高 ; 3 、 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快,使得年剩余价值率提高,从而也提高年利润率,资本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是处于同方向变化发展的 ; 4 、 节省不变资本:在不改变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的状况下,节省不变资本能减少预付资本,从而提高利润率。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利润率怎么算 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8-26 12:47:361

营业利润怎么算的?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其他收益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营业利润率表明企业通过生产经营获得利润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其中: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扩展资料: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半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主营业务收入在企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它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他业务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项主营业务收入之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材料销售、外购商品销售、废旧物资销售、下脚料销售,提供劳务性作业收入,房地产开发收入,咨询收入,担保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在企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业利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业收入
2023-08-26 12:29:333

营业利润率多少比较合理

这个要看企业自己的情况,行业的自是个参考,营业利润率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是有所不同的,一般在10%—40%左右,仅供参考。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全部业务收入×100%,公式含义:其中营业利润取自利润表,全部业务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商品销售额提供的营业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此比率越低,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这个要看企业自己的情况,行业的自是个参考,营业利润率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是有所不同的,一般在10%—40%左右,仅供参考。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全部业务收入×100%,公式含义:其中营业利润取自利润表,全部业务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商品销售额提供的营业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此比率越低,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这个要看企业自己的情况,行业的自是个参考,营业利润率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是有所不同的,一般在10%—40%左右,仅供参考。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全部业务收入×100%,公式含义:其中营业利润取自利润表,全部业务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商品销售额提供的营业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此比率越低,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2023-08-26 12: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