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豆staR
-
【答案】:B
【知识点】 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
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罗在原有的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改进而成。
相关推荐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 A. 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 描述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
按现在来讲,应该选择A。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2023-08-31 02:39:293
作为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率与( )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答案】:B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最初是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的,失业率越低,工资增长率高。后来改进为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2023-08-31 02:39:361
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有()。
【答案】:C、D弗里德曼认为,工人和企业感兴趣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在劳资双方工资谈判时,工人会把通货膨胀预期考虑进去。这就意味着,对某一个水平的失业率,可以对应多个水平的通货膨胀率。按照这种观点,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所谓替代关系只在短期内才是可能的,而在长期内则是不存在的。从长期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2023-08-31 02:39:441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成负相关,对吗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不一定总呈负相关,当出现滞涨的时候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一起升高。菲利普斯曲线的纵轴是通货膨胀率,横轴是失业率。如果价格是完全粘性的(适合于凯恩斯主义,短期模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失业率)相重合的曲线,通货膨胀率是0。但是如果价格调整的非常迅速(适合于古典主义,长期模型),那么菲利普斯曲线将垂直于横轴(失业率),曲线的方程是X=u(u是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之所以会向下弯曲倾斜,是因为价格能调整,但价格不能迅速调整。一.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经济学词汇,指一般物价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上涨率。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价格指数的上升和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来表现。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也称为物价变化率 [2] ,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以通货膨胀为准)。以气球来类比,若其体积大小为物价水平,则通货膨胀率为气球膨胀程度。或说,通货膨胀率为货币购买力的下降程度。在实际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由于消费者价格是反映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因此,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世界各国基本上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我国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即CPI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二. 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满足全部就业条件的就业人口中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失业数据的月份变动可适当反应经济发展。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2013年,中国首次向外公开了调查失业率的有关数据。2023-08-31 02:39:545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线 D.垂线 正确答案:B2023-08-31 02:40:091
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关系是什么?
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是物价和失业率的关系,总供给曲线是物价和产出同涨同跌。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关键是劳动要素的供给,把物价和工资率等同,物价越高或者说工资越高,人们越有意愿工作,劳动供给就多,创造的产出就高。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所有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取决于它们在提供这些产品时所得到的价格,以及它们在生产这些产品时所必须支付的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费用。因此,总供给曲线反映了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状态。2023-08-31 02:40:321
当一国存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问题时
1.A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斜向下的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当一国经济受到大规模自然灾害冲击时,会影响一国的产出,产出会减少,失业率会上升,根据菲尔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胀成反比,通胀会下降. 2.C 需要了解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现代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的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在长期,人们有充分的时间调整通货膨胀的预期,所以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从u*出发的一条垂直线,它表明在长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不存在替代关系.解释滞涨.2023-08-31 02:40:511
理性预期学派根据理性预期假设得到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自然失业率假设与适应性预期是不一致的。他们要把自然失业率的菲利普斯曲线和理性预期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它们认为,失业并不取决于通货膨胀而是取决于经济中的随机冲击,实际失业率围绕自然失业率的波动并不是由通货膨胀系统地引起的,而是由随机冲击所引起的。这样,失业与通货膨胀就不存在那种稳定的交替关系了。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中都是这样。因此,无论在短期或短期中,政府都不可能利用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来系统地影响失业率。如果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动是规则的,公众可以完全预期到,那么,货币供给的增加将提高通货膨胀预期,同时推移菲利普斯曲线,使实际通货膨胀率上升而不会降低失业率。如果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动是不规则的,公众无法完全预期到,那么,这就属于影响失业率变动的随机冲击之一。但这种情况下,并不是失业与通货膨胀有稳定的交替关系,而是随机冲击的作用,其他随机冲击也会发生类似的作用。即使在短期中,失业和通货膨胀也不存在稳定的交替关系,从而也就无法作为一种政策工具。2023-08-31 02:41:002
为什么从长期来看菲利普斯曲线会演变成一条垂线
在一个短时期之内,失业率与通胀率可以替代,比如政府采取扩张政策的时候,失业率就下降,通胀率就上升,菲利普斯曲线不会有太大变化;但经过一段时间,企业员工发现价格上升和实际工资下降,会要求提高工资,提高额度与实际通胀水平相符,从而实际工资回到原来的比例水平,企业生产和就业也回到原来的水平,这个时候失业率和原来也基本相同,但通胀率提高。反映在菲利普斯曲线上的具体表现就是曲线上移。不断经过这样的程序,曲线会不断上升,从而长期形成一条垂线。这也就意味着长期的失业和通胀无法替代,扩张性政策无效。2023-08-31 02:41:101
菲利普斯曲线是怎样理解的?及其发挥怎样的作用?
菲利普斯曲线通俗地反映了凯恩斯主义调节总需求的根本要求,为凯恩斯主义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政策分析工具。二战后,以萨缪尔森和索洛为代表的一批西方经济学家将以菲利普斯命名的这一曲线用来说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相互替换的关系,因而政府可以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并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可以通过实行高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或高失业来抑制通货膨胀,但不能同时选择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20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者把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货币工资的增长率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并假定:物价上涨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这样,由菲利普斯最初提出的这条曲线,在理论上又进一步被深化,用来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失业率高的时候,货币工资增长较慢,通货膨胀率就低;失业率低的时候,货币工资增长较快,通货膨胀率就高。这样,政府要降低失业,就必须付出更高的通货膨胀率的代价,而要抑制通货膨胀,则必须忍受更高的失业率。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替换关系,充其量也只是存在于短时期内的暂时现象,在长时期内并不存在;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替换关系即使在短期也不存在。2023-08-31 02:41:182
78.下列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A,B,C,E解析:本题考查菲利普斯曲线。弗里德曼认为。由于预期的存在和变动,通货膨胀和失业替代关系只在短期内才是有可能的,而在长期内则不存在,所以选项D说法有误.2023-08-31 02:41:251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是怎样的?
你好,关系是: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当预期通胀率低于实际通胀率时,短期内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当失业率无法接受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当通货膨胀率不能为社会所接受时,我们应该采取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条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高通胀率和高失业率不会同时发生,通胀率和失业率会波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自然失业率”水平的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一旦通胀预期形成,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将向上移动,工人将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足以弥补物价上涨。雇主不愿意在这个工资水平上提供就业,最终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率”。无论政府如何继续采取通胀政策,工人预期的调整都必然导致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进一步上行。因此,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弗里德曼将长期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对应任何通货膨胀水平,不受其影响。因此,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拓展资料:一: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于流通货币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的全面持续上升。当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增加时,人们的货币收入增加,实际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不同,整体通胀是特定经济体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是经济体之间货币相对价值的下降。 前者影响货币在使用国的价值,后者影响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 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是经济学中的争议之一。2023-08-31 02:41:441
什么是新古典综合派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短期或长期的吗?它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新古典综合派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最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浦斯曲线提出了如下几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同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 第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替代取舍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这是对凯恩斯观点的否定。 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失业率。 第四,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取舍关系,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2023-08-31 02:41:552
通货膨胀与失业是什么关系?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率是成替代关系的,但在某些特殊时期,也会出现菲利普斯曲线失灵的现象,也就是出现反菲利普斯曲线,具体例子出现在我国1980-1982和1991-1994 1980-1982时期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同时降低,那是由于那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出现通货膨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且1979年知青回城,就业压力巨大,为缓解这些压力,我国牺牲某些部门的利益为代价来增加就业,因而出现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同时降低 1991-1994时期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同时升高,那是因为邓小平南巡引发的投资过热,引发了当时高达25%的通货膨胀,这段时间,除“技术排斥工人”及国企冗员的下岗分流排放两因素导致失业人口激增外,摆脱土地约束涌入城市的大量农民,更加剧了城镇的就业压力,城镇登记失业率因此逐年上升。因而出现了同时走高的情况n菲利普斯曲线的本义是关于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菲利普斯在1958年提出的。菲利普斯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低失业率总是与高货币工资增长率联系在一起,而高失业率总是伴随着低货币工资增长率n2、通常的菲利普斯曲线 1960年萨缪尔森与索洛在《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一文中用通货膨胀率替换了货币工资增长率,从而将原始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关系: 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就低;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就低。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连接每一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相等之点的一条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一条垂线,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2023-08-31 02:42:031
菲利普斯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ACD长期菲利普斯曲线:BE永远是错误的2023-08-31 02:42:122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和传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有哪些?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和传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有推导方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有无通货膨胀预期。1.推导方式不同。传统的曲线由统计资料给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是附加预期的。2.表现形式不同。传统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可视为短期曲线。现代曲线短期表现为一条条附加预期的右下倾斜曲线缓缓上升,长期为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直线,即失业率和通胀率不相关。3.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了预期的通货膨胀。原始菲利浦斯曲线关注于名义工资,没有考虑通货膨胀预期。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用物价膨胀代替工资膨胀。这种差别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物价膨胀与工资膨胀是密切相关的。在工资迅速上升的时期,物价上升也迅速。拓展资料:1.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交替关系的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2.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发展三种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原始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传统或经典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现代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演变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23-08-31 02:42:203
分别从需求侧和供给侧论述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含义和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他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根据是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2023-08-31 02:42:302
菲利普斯的问题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图中,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G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a)。 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编辑本段]菲利普斯曲线三种表达方式 表明三对经济变量的关系。 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其表现形式是:在以失业率为横轴、货币工资变化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具有负斜率的一条曲线。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于是,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的曲线环. 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左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左上方倾斜”,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为反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左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提出的。萨缪尔森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化率。这一代替是通过一个假定实现的。这个假定是:产品价格的形成遵循“平均劳动成本固定加值法”,即每单位产品的价格是由平均劳动成本加上一个固定比例的其他成本和利润形成的。这就是说,物价的变动只与货币工资的变动有关。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与上述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相同,只不过纵轴改为物价上涨率。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率下降。因此,这条曲线同样表现为图1中的曲线环。 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惯常使用的。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实现的。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这样,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这一关系的研究中,经常不是直接采用经济增长率指标,而是采用“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或是采用“现实产出水平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这一“偏离”,表明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求的缺口和物价上涨的压力。现实经济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由社会总需求所决定的产出增长情况,而潜在经济增长率则表明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所能提供的总供给的状况。潜在经济增长率可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正常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正常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另一种是指最大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我们这里采用的是第一种含义。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是:在以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为横轴、物价上涨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具有正斜率的一条曲线。这条曲线的走向与第一、二种菲利普斯曲线正好相反。这条曲线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二者呈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正相关关系。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时,物价上涨率亦上升;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时,物价上涨率亦下降。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随着需求的扩张,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物价上涨率随之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随着需求的收缩,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物价上涨率随之下降。这样,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动的曲线环。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右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右上方倾斜”,说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为同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物价上涨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右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物价上涨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以上三种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美国、英国等西方一些国家在五、六十年代的情况。它们分别表明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反向对应关系、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反向对应关系、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同向对应关系。我们将这三种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称为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将它们分别表明的两个反向和一个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称为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求采纳2023-08-31 02:42:371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
【答案】:B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即通货膨胀率上升,则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下降,则失业率上升。因而,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023-08-31 02:42:561
菲利普斯曲线是什么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中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2023-08-31 02:43:131
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他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根据是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2023-08-31 02:43:228
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拓展资料: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13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图中,横轴U值代表失业率,纵轴G值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a)。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如下几个重要的观点:菲利普斯曲线第一,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同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第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这是对凯恩斯观点的否定。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失业率。第四,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2023-08-31 02:43:462
为什么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哪位高手能帮帮忙啊,谢谢了,最好能详细分析下。
长期的曲线是由短期曲线不断移动得到的。短期,失业与通胀可以替代,当采取扩张的政策时,失业率下降,通胀上升;但经过一段时间,工人发现价格上升和实际工资下降,会要求提高货币工资,预期提高的实际通胀水平,从而实际工资回到原来水平,企业生产和就业也回到原来水平,此时失业率和上期相同,但通胀提高。表现为曲线上移,不断经过这样的程序,曲线会不断上升,从而长期形成一条垂线。 意义为长期的失业与通胀无法替代,扩张性政策无效。2023-08-31 02:43:561
关于菲利普斯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选择A。 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2023-08-31 02:44:043
菲利普斯曲线是什么?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图中,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G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a)。 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编辑本段]菲利普斯曲线三种表达方式 表明三对经济变量的关系。 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其表现形式是:在以失业率为横轴、货币工资变化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具有负斜率的一条曲线。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于是,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的曲线环. 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左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左上方倾斜”,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为反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左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提出的。萨缪尔森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化率。这一代替是通过一个假定实现的。这个假定是:产品价格的形成遵循“平均劳动成本固定加值法”,即每单位产品的价格是由平均劳动成本加上一个固定比例的其他成本和利润形成的。这就是说,物价的变动只与货币工资的变动有关。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与上述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相同,只不过纵轴改为物价上涨率。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率下降。因此,这条曲线同样表现为图1中的曲线环。 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惯常使用的。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实现的。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这样,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这一关系的研究中,经常不是直接采用经济增长率指标,而是采用“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或是采用“现实产出水平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这一“偏离”,表明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求的缺口和物价上涨的压力。现实经济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由社会总需求所决定的产出增长情况,而潜在经济增长率则表明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所能提供的总供给的状况。潜在经济增长率可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正常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正常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另一种是指最大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我们这里采用的是第一种含义。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是:在以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为横轴、物价上涨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具有正斜率的一条曲线。这条曲线的走向与第一、二种菲利普斯曲线正好相反。这条曲线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二者呈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正相关关系。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时,物价上涨率亦上升;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时,物价上涨率亦下降。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随着需求的扩张,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物价上涨率随之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随着需求的收缩,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物价上涨率随之下降。这样,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动的曲线环。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右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右上方倾斜”,说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为同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物价上涨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右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物价上涨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以上三种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美国、英国等西方一些国家在五、六十年代的情况。它们分别表明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反向对应关系、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反向对应关系、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同向对应关系。我们将这三种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称为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将它们分别表明的两个反向和一个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称为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2023-08-31 02:44:251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是什么
菲利普斯曲线意指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即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该曲线表明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1.两者对应的政策含义不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是垂线,意思是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并不存在替代关系,即通胀率的上升不会降低失业率,因为预期的存在,导致政策无效;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通胀政策有一定的产出效应,可以降低失业率。2.两者曲线形状不同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形状不确定,可用于分析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拓展资料:一、短期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此消彼长的关系。横轴是失业率,纵轴是通货膨胀率,图像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与x轴的交点是自然失业率水平。长期的曲线是由短期曲线不断移动得到的。短期,失业与通胀可以替代,当采取扩张的政策时,失业率下降,通胀上升;但经过一段时间,工人发现价格上升和实际工资下降,会要求提高货币工资,预期提高的实际通胀水平,从而实际工资回到原来水平,企业生产和就业也回到原来水平,此时失业率和上期相同,但通胀提高。表现为曲线上移,不断经过这样的程序,曲线会不断上升,从而长期形成一条垂线。意义为长期的失业与通胀无法替代,扩张性政策无效。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长期内人们对价格的预期有所调整。二、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_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_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交中最先提出。2023-08-31 02:44:351
下列经济学曲线开口方向一致的是( )。
【答案】:A、DA项正确,拉弗曲线开口向下,呈“倒U型”。B项错误,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没有形成开口。C项错误,微笑曲线是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开口向上。D项正确,库兹涅茨曲线开口朝下,呈“倒U型”。2023-08-31 02:44:421
菲利普斯曲线是指()
选D,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 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图中,横轴U值代表失业率,纵轴G值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a)。 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2023-08-31 02:45:023
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这条曲线表明,通货膨胀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这条曲线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1957年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英国近100年的资料作出了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通货膨胀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这条曲线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说,在失业率低而通货膨率高时,采用紧缩性财政与货币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反之,在失业率高而通货膨胀率低,采用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这样,可以把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之内。菲利普斯曲线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也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画出菲利普斯曲线,解释菲利普斯方程的字母含义,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低,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高。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显示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取舍关系在短期成立,在长期,失业率回到自然率水平,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取舍关系。2023-08-31 02:45:091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时的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中,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时,实际的失业率便等于自然失业率。即在长期中,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变动,实际失业率总是固定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这一点上的垂直线,表明在长期中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并不存在替代关系。菲利浦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替代取舍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统计学家威廉·菲利普斯(A.W.Phillips)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浦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拓展资料: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预期的作用和供给冲击的作用;1. 预期的作用。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与菲尔普斯提出,菲利普斯曲线不是决策者可以利用的菜单,因为长期中货币是中性的,并没有实际效应;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应该是经过自然失业率的垂线; 在长期中,人们通过提高自己的通货膨胀预期(要求更高的工资)来调整到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而且,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失业率=自然失业率-α*(实际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对于任何一个既定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那么失业就要下降到低于自然失业率的地步;而长期中,失业率将趋于自然失业率;2.供给冲击的作用。如1974年石油危机,石油价格上涨,美国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引起物价上升和产量减少,即滞涨;由于通货膨胀上升和失业增加相当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所以决策者面临更不利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2023-08-31 02:45:292
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
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只有一个区别。区别为:短期是一条水平线,而长期会变成垂直线 。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会有区别是因为通货膨胀率起的作用不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坐“跷跷板”只在短期成立,对长期而言,通货膨胀预期会起作用。使无论通货膨胀率为多少,失业率终趋于一个由劳动力市场状况决定的自然率。于是,菲利普斯曲线被一分为二,短期、长期的样子不同。扩展资料:菲利普斯曲线的意义: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于是,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的曲线环。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提出的。萨缪尔森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化率。这一代替是通过一个假定实现的。这个假定是:产品价格的形成遵循“平均劳动成本固定加值法”,即每单位产品的价格是由平均劳动成本加上一个固定比例的其他成本和利润形成的。这就是说,物价的变动只与货币工资的变动有关。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与上述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相同,只不过纵轴改为物价上涨率。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惯常使用的。它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实现的。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这样,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这一关系的研究中,经常不是直接采用经济增长率指标,而是采用“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或是采用“现实产出水平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这一“偏离”,表明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求的缺口和物价上涨的压力。现实经济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由社会总需求所决定的产出增长情况,而潜在经济增长率则表明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所能提供的总供给的状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菲利普斯曲线2023-08-31 02:45:371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通货膨胀与什么之间的关系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图中,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G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a)。 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2023-08-31 02:45:531
菲利普斯名词解释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图中,横轴U值代表失业率,纵轴G值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a)扩展资料: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如下几个重要的观点:第一,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同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第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这是对凯恩斯观点的否定。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失业率。第四,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2023-08-31 02:46:001
菲利普斯曲线详细资料大全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纽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菲利普斯曲线 外文名 :Phillips Curve 作用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提出时间 :1958年 提出人 :纽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 表现形式 :3种 学科 :经济学 定义,曲线方式,重要观点,其他,附加预期,曲线恶化,介绍,表达式的互推,AS与PC的关系,曲线,综述,个人生平,一夜成名,激烈争论,事业转折, 定义 1958年, 菲利普斯 根据英国1861-1913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图中,横轴U值代表失业率,纵轴G值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a)。 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纽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 货币工资率 的增加超过 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 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 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曲线方式 “失业-工资”曲线 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 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纽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 菲利普斯曲线 其表现形式是:在以失业率为横轴、货币工资变化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具有负斜率的一条曲线。 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于是,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的曲线环. 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左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左上方倾斜”,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为反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左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的变动幅度不大。2023-08-31 02:46:071
滞胀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呢?
滞胀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即一条长期存在的斜率为正的直线。滞胀理论表示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或正在上涨的价格膨胀率同时发生,而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以失业率为横轴,通货膨胀率为纵轴。在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扩展资料: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如下几个重要的观点:1、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同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2、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这是对凯恩斯观点的否定。3、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4、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菲利普斯曲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滞胀论2023-08-31 02:46:131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什么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不分长短,分为三种曲线,“失业工资”曲线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菲利普斯曲线,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其表现形式是:在以失业率为横轴、货币工资变化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具有负斜率的一条曲线。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2023-08-31 02:46:261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有什么关系?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1957年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英国近100年的资料作出了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通货膨胀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这条曲线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说,在失业率低而通货膨率高时,采用紧缩性财政与货币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反之,在失业率高而通货膨胀率低,采用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这样,可以把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之内。你只要看到菲利普斯曲线的图就能知道他们两个呈什么关系了。我想你的教科书里面应该会有吧。另外关于菲利普斯曲线,可参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635813.html2023-08-31 02:46:441
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什么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于是,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的曲线环。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左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左上方倾斜”,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为反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左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的变动幅度不大。扩展资料:用通货膨胀换取就业增加的凯恩斯式需求政策,犹如扬汤止沸,每一次都只能暂时有效,下一轮再想增加就业,除非用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菲利普斯曲线所宣扬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替换关系只在短期才存在。由于短期内了解一般价格水平的信息成本太高,所以工人会有暂时的“货币幻觉”,错把名义工资的提高误认为是实际工资的提高而增加劳动力供给。而雇主会沾沾自喜于他所生产的那种产品价格上升,从而增加工人雇佣量,孰不知这时候整个价格水平都在上升。长期内,工人和雇主都会调整预期,使得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2023-08-31 02:47:033
简要解释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
【答案】: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所给出的反映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形状不同。①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的曲线。所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关于短期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会存在交替关系的原因,货币主义者认为,如果工资契约是在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情况下订立的,那么,物价上涨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因而厂商愿意扩大产量,增加就业。当工人们发现实际工资下降时,他们会要求增加货币工资,但货币工资的增长总是滞后于物价上涨。②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一旦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会上移,工人会要求足以补偿物价上涨的更高的名义工资,而雇主则不愿在这个工资水平上提供就业岗位,最终失业率又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无论政府如何继续采取膨胀政策,工人预期的调整必然带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进一步上移,结果长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弗里德曼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因此,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这实际上就是货币中性论的观点。 (2)政策含义不同。①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有效性。在长期中,经济中能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因此,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变动,失业率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以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不能减少失业,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斯无效性。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右移,不但会形成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甚至可能形成向右上倾斜的正相关曲线。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为3%,而人们预期为5%,并以这一预期要求提高工资,则企业就会把雇工减到原先水平,甚至低于原先水平。这样就会产生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的“滞胀”局面。2023-08-31 02:47:161
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
错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在短期内,这根曲线的X轴和Y轴数据是交替的,也就是说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就越低。在经济长期运行中该曲线也可能会恶化,成为一条正相关的得曲线,那时政府的宏观经济干预将失效。这就是任何政府都极力避免的灾难“滞涨”。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拓展资料>1.失业率与工资上涨率(通货膨胀率)成反向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使用英国100年的历史数据得出的经验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方程π=-ε(u-u*),π=失业率,ε=价格对于失业率的反应程度,u=失业率,u*=自然失业率2.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即: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可以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反之亦然。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竖直的直线。3.宏观经济学中认为,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即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失业率较低;反之,失业率较高。4.而在长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因为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将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2023-08-31 02:47:321
经济学问题: 1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当一国经济受到大规模自然灾害冲击时,该国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将如何
1.A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斜向下的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当一国经济受到大规模自然灾害冲击时,会影响一国的产出,产出会减少,失业率会上升,根据菲尔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胀成反比,通胀会下降。2.C需要了解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短期的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在长期,人们有充分的时间调整通货膨胀的预期,所以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从u*出发的一条垂直线,它表明在长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不存在替代关系。解释滞涨。2023-08-31 02:47:422
列举证明菲利普斯曲线的案例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图中,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G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a)。 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2023-08-31 02:47:491
我想问一下,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怎么由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来的,谢谢
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资谈判中,供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货膨胀率不太高、工人还没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就被称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供人们发现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的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的正价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由于供认不断的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使唤去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地往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不断运动形成的。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7]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2023-08-31 02:48:082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价值
1957年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英国近100年的资料作出了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通货膨胀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这条曲线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说,在失业率低而通货膨率高时,采用紧缩性财政与货币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反之,在失业率高而通货膨胀率低,采用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这样,可以把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之内。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菲利普斯发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负相关系后提出了该曲线的原始模型。第二阶段是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根据自然失业率假说,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解释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之间的根本区别。第三阶段主要是理性预期学派经济学家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否认,提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根本不存在有规律的替代关系。2023-08-31 02:48:151
“通货膨胀”与“失业”在短期内的关系
通货膨胀与是失业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菲利普斯曲线体现。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所给出的反映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经过改造,菲利普斯曲线通常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间的关系时不同。扩展资料: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的曲线。当失业率不能接受时,采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当通胀率。当通胀率为社会不能接受时,就应采取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这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高通胀率与高失业率不会同时发生,通胀率与失业率是此消彼长的。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一旦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会上移,工人会要求足以补偿物价上涨的更高的名义工资。而雇主则不愿在这个工资水平上提供就业,最终,失业率又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无论政府如何继续采取膨胀政策,工人预期的调整必然带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进一步上移,结果长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弗里德曼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因此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货膨胀与失业间的关系2023-08-31 02:48:2511
电大西方经济学单选题
A:1. 奥肯定理说明了(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B:1. 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A递减)2. 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B固定成本)3.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C 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 4.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5.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B 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6.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 7. 边际储蓄倾向等于(C 1-边际消费倾向)8.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等于1)9.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则是(D复式记帐原理)C:1. 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A20 )2. 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是(D边际生产力)3.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A VMP=W)4.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5.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6.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D垂直于横轴)7.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A利率上升)8. 赤字增加的时期是(A经济衰退时期)9. 称为狭义货币的是(A .M1)10. 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A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11. 出口需求弹性大的产品是(C初级产品)D:1. 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减少 )2. 当咖啡价格急剧升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量将(C增加)3. 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4. 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原因是(C因影响需求量的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动,而引起需求关系发生了变动)5. 当供求原理发生作用时,粮食减产在市场上的作用是(B粮食价格上升)6. 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出现同时减少的情况时,那么(C均衡价格无法确定,均衡产量减少)7. 对于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A0)8. 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也增加,则商品是(A正常商品)9. 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下降,但总效应是增加的,则商品是(A低档商品)10. 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而言,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开始递减时,边际产量处于(A 递减且边际产量小于零)11. 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B 总产量仍处于上升阶段,还未达到最大值)12.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C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 )13. 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C边际产量为零 )14.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 平均产量增加 )15. 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 C劳动投入的第III阶段 ) 16.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B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17. 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B成本增加了 ) 18. 当边际成本曲线达到最低点时( A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 )19.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其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定是(D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20. 当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B超额利润 )21. 当长期均衡时,完全竞争厂商总是(B经济利润为零 )22. 当一个行业由竞争演变成垄断行业时,那么(B垄断市场的价格大于竞争市场的价格)23. 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时,称作(D 外部经济)24. 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政府支出的增加)25.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因素是(B政府支出的减少)26. 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27. 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因素是(C社会投资增加)28.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29. 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增加政府支出)30.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31. 当国际收支赤字时,一般来说要使用调整策略(C增加出口)F:1.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B生产函数 )2.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3. 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G:1. 供给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B右上方)2. 供给规律中可以反映在(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3. 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C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4. 供给的变动引起(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5. 关于基数效用论,不正确的是(C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完全相同)6. 关于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不正确的是(D均衡状态下,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必定大于减少的另一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减少量)7.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A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之点)8. 固定成本是指(A 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9.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一种投入要素如果过量使用( A 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 10. 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主要区别是(A企业数目不同 )11. 寡头垄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A 企业之间互相依存 )12. 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13. 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是指它的(B 非排他性 )14. 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A收入增加)15.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收入水平增加)16. 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消费减少)17. 公式I+G+X > S+T+M说明(D总需求大于总供给)18.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提高失业率)19.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B负相关)20. 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货币主义得出的政策结论是(C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而在长期中无用)21.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C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H:1.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A洛伦兹曲线)J:1. 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供给量由于(C鸡蛋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增加)2. 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使(A新房子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3. 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则这种商品(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4. 均衡价格随着(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5. 假设某商品需求曲线为Q=3-2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2P后,均衡价格将(A大于4)6. 假定A为自变量,B为因变量,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A E=(ΔB/ΔA)?(A/B))7. 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5元降到4元,需求量从9个上升到11个,则该商品的总收益将(C减少 )8. 假如Q=200+0.1M,M=2000元,其点收入弹性为(D0.5)9. 假设消费者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XY,张某收入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元,PY=5元,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最佳组合是(C.X=125Y=50)10. 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11.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VC为(B5Q-Q2)12.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FC为(A30000 )13.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AVC为(C.5-Q )14.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AFC为(D.30000/Q)15. 假定总成本函数为TC=16+5Q+Q2,说明这是一条(A短期成本曲线 )16. 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点,叫(A收支相抵点 ) 17.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A正常利润 )18. 假如一家完全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分别为15元、15元和12元,企业就应当(A继续生产 ) 19. 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A上升)20. 假设某歌唱演员的年薪为1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该歌唱演员所获得的经济地租为(B 7万元)21.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B22. 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23. 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24. 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25. 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开放程度的指标,即(A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26. 进口边际倾向的上升(A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减少)27. 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B利率水平)K:1. 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A绝对收入假说)2. 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C I+G+X=S+T+M )3. 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4. 凯恩斯主义和现代化币主义都认为(C.价格)5. 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C I+G+X=S+T+M)L:1. 两种商品中如果其中的一种商品价格发生下降或上升时,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请问二者的交叉弹性系数是(A负)2. 劣质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B负)3.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C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4. 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A向右下方倾斜的 ) 5. 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B向后弯曲的曲线)6. 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A I=S)7. 利率越低(D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多,而货币流通速度越慢)M:1. 某类电影现行平均票价为4元,对该类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经常出现许多观众买不到票的现象,这些观众大约占可买到票的观众的15%,要想使所有想看电影而又能买得起票的观众都买得到票,可以采取的办法是(D电影票提价10%)2. 目前我国私家车的蛛网形状是(A收敛型)3. 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原因是(D对其而言,商品A的效用最大)4. 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5. M=Px?X+Py?Y是消费者的(C预算约束条件方程)6. 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7. 某厂商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商的机器折旧为500元,工人工资及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C 200 )8. 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2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 9.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6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C继续生产但亏损 )10. 某企业产品的价格为常数时,其属于的市场结构类型是(A完全竞争 )11. 面临突点的需求曲线的寡头垄断企业,其生产成本稍有下降时,则最可能的结果是(D利润增加)12. 面对突点的需求曲线的垄断企业有稳价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C企业的定价策略必须顾及对手企业的反应 )13. 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C 生产的外部经济)14.某人的吸烟行为属(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15. 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B失业)16. 美元贬值将会(A有利于美国出口不利于进口)N:1. 哪一种商品的价格弹性最大(D化妆品)P:1. 平均收益是指(C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 2. 平均成本等于(C 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 3.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B等于1)Q:1. 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需求量增加)R:1. 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上升,导致(C供给量增加)2. 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是(B富有弹性)3. 如果某商品是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C销售收益下降)4. 如果价格下降2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2%,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A富有弹性 )5. 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会(C下降)6. 如果Y的价格上升,对替代品X的影响是(A需求量增加)7. 如果说两种商品A和B的交叉弹性是-3,则(DA和B是互补品)8. 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D6个)9. 如图所示的无差异曲线表明X和Y的关系为(A完全互补品)10.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减少产量就会使(A总利润减少 )11. 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C与横轴相交 )12. 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B. 5<L<8 )13. 如果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转动,那么将意味着(A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14.如果价格不变,只是改变企业在投入要素上的总支出,就会使等成本曲线(C发生平行移动)15. 如果某厂商的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A5元)16. 如果一家完全竞争企业的总成本为:TC=10+2Q+Q2,产品价格P=10元,从短期看,利润最大化产量应为(D 4 )17. 如果收入分配不均等,洛伦兹曲线就会(B越弯曲)18.如果收入是平均分配的,则洛伦兹曲线将会(C与450线重合)19. 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C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问题可妥善解决20. 如果国民收入为零,短期消费将(B为基本的消费支出)21. 人们在工作期间储蓄是为了在退休时消费,同时消费受财产影响的观点被称为(B生命周期理论)22. 认为在长期与短期中都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C理性预期学派)23. 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A增加)24. 如果商业银行没有保留超额存款准备金,在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商业银行的储备(A变得不足)25. 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下面哪一种情况不可能发生(C储蓄减少)26. 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是(D.降低利息率水平)27. 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A增加)28. 如果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D 出口小于进口)29. 如果一国经济起先处于内外均衡状况,现在出口额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能出现的情况(A出现过度需求,引起国内通货膨胀)S:1. 什么情况下应采取薄利多销政策(B价格弹性大于1时)2. 所有产品的收入弹性(D不一定)3. 实现了消费者均衡的是(C.MUA/PA = MUB/PB)4. 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5. 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预算收入都按同一比率同方向变化,预算线(D不变动)6.商品的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C沿着横轴或纵轴移动)7. 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C机会成本 )8. 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B 一直趋于减少 )9. 收益是指(A 成本加利润 )10. 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一定是(A 等成本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 ) 11.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是(C MPA/PA = MPB/PB ) 12. 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C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减少)13. 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称为(B经济租金)14. 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A等于零)15. 三部门均衡的条件是(B I+G=S+T)16. 失业率是指(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17. 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18. 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C税收 )19. 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B中央银行)T:1.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2.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D与横轴垂直的线)3. 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是(C弗里德曼)4. 投资乘数(B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5. 通货膨胀是(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W:1. 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B完全替代的)2. 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C边际效用之比)3. 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D生产扩展路线 )4.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C SMC≥AVC那部分SMC曲线 ) 5. 完全垄断厂商定价的原则是(A利润最大化 ) 6.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时均衡条件是(B MR=SMC=LMC )7. 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对竞争性行业厂商的垄断行为(A 是限制的)X:1. 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 (A右下方)2. 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的是 (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3. 下列变化中,哪种变化不会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移 (B产品的价格)4. 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 (C增加)5.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B需求的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6. 下列因素中哪一种因素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B商品价格下降)7. 需求的变动引起(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8. 需求完全无弹性可以用(C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线表示)9. 下列产品中,哪种产品的交叉弹性为负值(A汽车和轮胎)10. 下列对物品边际效用的不正确理解是(C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11. 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D可以比较)12.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从消费中得到的(B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13.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B主观感受)14.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必定落在(C预算线上)15. 下列有关厂商的利润、收益和成本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C 收益多、成本低,则利润就大) 1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17. 下列行业中哪一个行业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C种植业 ) 18. 形成垄断竞争市场最基本的条件是(C产品差异 ) 19. 形成寡头垄断市场最基本的条件是(C技术所需规模的要求 )20. 消费和投资的增加(C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 )21. 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D投资减少)22. 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哪一项(D税收)23. 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24. 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25.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26. 下列财政政策中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增长最大的是(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27. 下列因素中不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A政府投资 )Y:1.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14-3P,QS=2+6P,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A4/3 )2. 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关系是(A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大,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3. 已知需求方程为:Q=50-2P,在P=10处的点价格弹性是(B0.67)4.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等于1.5,则蛛网的形状是(C封闭型)5.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0.5,供给弹性等于1.8,则蛛网的形状是(B发散型)6.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1.5,供给弹性等于0.8,则蛛网的形状是(A收敛型 )7.一般来说,香烟的蛛网的形状是(A收敛型)8.一般认为,农产品的蛛网的形状是(B发散型)9. 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8元,Y的价格为3元,若某消费者买了5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此时X、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0、14,那么为获得效用最大化,该消费者应该(C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10. 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2,Q为消费商品数量,该家庭获得最大效用时的商品数量为(B7)11.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2元,商品Y的价格为1元,如果消费者在获得最大满足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是30元,那么,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D60)12. 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13. 预算线上的表明(C预算支出条件下的最大可能数量组合)14.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C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15. 已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TU=4X+Y,如果消费者消费16单位X和14单位Y,则该消费者的总效用是(A78)16. 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均衡点的连线,称为(D收入——消费曲线)17. 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则收入效应(B下降)18. 已知产量为500时,平均成本为2元,当产量增加到550时,平均成本等于2.5元。在这一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D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大于平均成本 )19. 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C继续生产但亏损 ) 20. 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厂商,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D完全垄断)21. 与突点的需求曲线上对应,它的边际收益曲线是(D在弯折点一分为二 )22. 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B总是小于1)23. 引致消费取决于(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24. 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周期性失业 )25. 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A控制货币供应量)26.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27. 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8. 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29. 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C降低再贴现率)30. 一个国家顺差过多,表明(B积累了外汇)31. 影响各国之间经济开放程度较小的因素是(D开放程度)32. 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D边际效率倾向)33. 一般来说,外贸乘数比投资乘数要(B小)34. 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作用将(B更小,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Z:1. 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 (A需求增加)2. 在同一条曲线上,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从A点移动到B点是(D需求量的变动)3. 政府为了扶植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为此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4. 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A黑市交易)5. 在下列价格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A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6. 蛛网理论主要是针对(B周期性商品)7. 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B边际效用为零)8. 在同一个平面图上有(B无数条无差异曲线)9.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D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总效用相等)10. 正常利润( A 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11. 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A 固定成本 )12. 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D 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13. 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的曲线是(C等产量曲线)14. 在短期,全部总成本等于( C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15. 在长期平均成本线的递增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A右端)16.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B 产品无差别) 1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C等于 )18.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A与横轴平行的线 )19.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C MR = SMC ) 20.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达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D P=MR=AC ) 21.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点是(C厂商在长期内要得到最大利润的条件)2023-08-31 02:49:013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α(实际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 怎么理解?宏观内容,详细说一下吧,多谢啦~
你的问题其实就是,菲利普斯曲线——难于抉择的痛苦曲线 我们有必要了解几个方程式。1 MV=Py2 m=M/P3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a(实际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变量a是衡量失业对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反应有多大的一个参数)自19855年,远在英国任教的新西兰国籍的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发表了一篇是他成名的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在这篇文章发表两年后,萨缪尔森和索罗利用美国数据表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类似的负相关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斜向下的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事实上在我看来萨缪尔森和索罗之所以如此热心,是因为这条曲线为决策者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经济结果的菜单,那么根据这条曲线,有权力的决策者们就可以通过选择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做出一个相对有利的抉择。 相比于这个我们可以讨论下高鸿业老教授在书中所相对缓和的提到的希柏斯模型。有兴趣的可以对照高老头书中所描述的LL和RR曲线对照看,可以发现相对缓和的RR曲线与菲利普斯曲线相交而产生的高通货膨胀率会使富人的财富大量缩水,这使是富人痛苦的。相对陡峭的LL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相交而产生的高失业率会使穷人损害较多。总之,不管是LL还是RR,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条令人痛苦的曲线。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的观点,决策者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调控社会上可以容忍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但是,就像哲学家所说的那样,每一个经济学理论的提出,就必然有相应的经济理论提出反对。因为这个世界上经济有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之分。 1986年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在长期货币政策中,由于货币中性的假设,并不能改变失业率。那么也就是说明了货币政策的短期有效性和货币政策的长期的无效性。在弗里德曼看来,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的垂直的直线,始终处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无论是否增加货币供给,都不能改变失业率。相反,菲利普斯曲线就相当于一个骗局,看似给了决策者一个可以选择的经济菜单,但是往往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在长期内不但无法减少失业率,还会产生高通货膨胀率。 我们用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数据来具体说明。1961到1968年几乎完美的再现了菲利普斯曲线,美国决策者通过扩张型的货币政策成功减少了失业率,虽然是以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的,如果事实上真的能这样,那么我们也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到了1971—1973年的时候,佛理德曼的理论发生了效力,因为根据实际数据的观察到1971失业率又回到了1961年的水品,只是这一回,通货膨胀率已经大大提高了。 那么为什么会如此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弗里德曼和索罗把预期的通货膨胀这个新的变量引入了菲利普斯曲线。预期的通货膨胀衡量人们预期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幅度。 在低预期的通货膨胀时,由于扩张性的政策使经济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但在长期中,预期通货膨胀上升,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那么就使失业率又回到了原来的水品上,只是通货膨胀率提高了。 那么回到我们关于美国的案例上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美国那段时间产生了滞涨阶段,所谓滞涨就是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那么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滞涨阶段就是因为美国60年代的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同时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的也较高。当然这是一部分原因。 最重要的还是来自中东的阿拉伯酋长们给美国的经济学家们一个重大的教训。因为他们成立了一个名叫欧佩克的石油输出组织,严格限制了石油攻击。在AS-AD模型中反应出来,就是AS曲线向左移动所造成的恐怖的SUPPLY SHOCK,因为这不仅造成物价上涨和产量降低,更重要的是是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这意味着决策者们如果想降低失业率将付出更大的通货膨胀率。这更使人痛苦了。 当年的美储联刚上任的主席沃尔克将面临一个难以容忍的局面,因为那时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竟然高达10%,一般的来说4%的通货膨胀率是安全的,但是如今的却高达了150%。这对于一向是反通货膨胀的强硬派的沃尔克来说,这也是需要做出勇气来做出选择的。因为就在当时的研究表明在统计学上提出了一个牺牲率,指在通货膨胀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必须牺牲的产量是5%。也就是说如果沃尔克想要通货膨胀率降低到安全水品也需要付出30%的产量,这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是致命的打击。 许多人认为可以把这30%的产量牺牲分摊到3年,5年,10年中,但是按中国人的思维角度来分析,长痛不如短痛,不过怎么说都是痛苦的。 当然由卢卡斯,萨金特,巴罗这些经济学家却提出了理性预期与无代价的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虽然最后的数据表明沃尔克采用的紧缩型货币政策依然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不可否认的是代价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大,也许就是理性预期发生了效用。 那么接下来的格林斯潘时代,延续沃尔克的通货膨胀政策再加上OPEC内部成员的不合所造成的石油供给的有利冲击带来的好运。造就了格林斯潘的辉煌。也就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阶段。 综上所述,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就好像一个庞氏骗局,只能使决策者沉浸在短时间的降低失业率的幻想中,而一旦几年后的高通货膨胀率的后果,使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经历痛苦。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它的确是一条令人痛苦的曲线。通胀率与失业率上世纪六十年代,萨缪尔森与索洛对菲利普斯曲线作了一个新的表述,他们认为工资成本是总成本中重要和稳定的部分,鉴于企业往往采用成本加成定价的方法制定价格,从而在工资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在货币工资变动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建立了紧密而稳定的关系,据此以通货膨胀率取代原始菲利普斯曲线的货币工资变动率,这就是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菲利普斯曲线,即以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以失业率为横坐标的菲利普斯曲线。应该说,萨缪尔森与索洛的新表述,并没有对原始菲利普斯曲线构成实质性的改变,因为他们对通货膨胀率的定义只是工资增长率减去劳动生产率的一个差额(21注释),这里的通货膨胀率本质上只是工资变动率的另外一种表述而已。需要强调的是,萨缪尔森与索洛的观点也是当时为人们普遍认同接受的观点,不仅费雪包括菲利普斯与弗里德曼等都持有相同的观点(注释22),然而就是这一关键点被世人遗忘了。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斜率为负值,这是其本质特征,失去了这一点也就失去了菲利普斯曲线的全部意义。弗里德曼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一文中写道:“近些年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时常伴随着较高(而不是较低)的失业率;对于为期几年的时期来说则尤为如此。这类时期的简单的、统计性的菲利普斯曲线为正,而不是呈垂直状态。”试问一切不是负斜率的所谓菲利普斯曲线还是菲利普斯曲线吗?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父亲与失业率的母亲生了菲利普斯曲线这个儿子,它的先天基因决定了这条曲线的斜率是负值;如果斜率不是负值,那就应该做一做亲子鉴定。弗里德曼所谓正斜率菲利普斯曲线的父亲还是那个原名称作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父亲吗?还是那个现名称作工资增长率减去劳动生产率的通货膨胀率的父亲吗?在弗里德曼那里,父亲已经换了新人了。弗里德曼的原话是在他1976年获得诺贝尔奖时说的,所谓的“近些年来”显然说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学人都知道当时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石油价格飞涨引起的,即被称作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因此,正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的父亲虽然与负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的父亲同名也叫通货膨胀率,但不是同一个父亲。萨缪尔森与索洛对菲利普斯曲线的新表述以后,在通货膨胀这个大帽子下,放入了太多太多的内容,争议的焦点已经远离了“劳动岗位增减”这一本质命题。我们现在对通货膨胀的定义,通常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地明显地上涨,并且人们把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通常又不追究通货膨胀的原因,于是表面上好像是在讨论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根本就不沾边。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比如需求拉动型的、成本推动型的等等,不同原因产生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也各不相同;每一种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归根结底要看这种通货膨胀究竟是增加劳动岗位还是减少劳动岗位。工资变动率与劳动岗位增减的关系(即1861-1913年的英国存在的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关系),利普西已经作出了精辟的阐述,菲利普斯曲线不仅在实证的方面,而且在理论的方面也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二次石油危机引起的滞胀即失业问题与通货膨胀并存,出现了一条被称之为正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之前,主要出现的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工资上涨过快引起的通货膨胀。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四十一章的一个小节题目是“新类型的通货膨胀?”,萨缪尔森写道:“现在和过去的通货膨胀的区别是:在到达可以辨认的充分就业之点以前,在劳动市场尚未紧俏和设备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以前,物价和工资已经开始上升。” (见萨缪尔森《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下册266页)萨缪尔森还写道:“---应该承认一种新类型的通货膨胀的存在,即:‘成本推动的(或卖方的)通货膨胀",这种类型在很大的程度上有别于旧式的‘需求拉动的(或买方的)通货膨胀。"” (见萨缪尔森《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下册264页)现在的学界,关于通货膨胀效应的问题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大都认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因为需求增加导致产出水平提高;认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致失业,因为增加成本将抬高价格抑制需求。不难看出,同样被冠于通货膨胀的名称,一个可以促进就业,一个反过来可以引致失业;一个是用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配对,一个是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配对,这就是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斜率为负值与斜率为正值的来由。顺便说一句,工资上涨过快引起的通货膨胀,学界一般也把它归入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只是这种劳动要素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不同与石油价格暴涨推动的通货膨胀(非劳动要素成本推动型)。劳动要素成本上涨即工资上涨一方面推高一般价格水平抑制需求,另一方面也提升社会购买力增加总需求;石油价格暴涨引起的通货膨胀只是抑制消费,却不可能提升购买力增加社会总需求。因此,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是最为重要的。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只有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即在大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通货膨胀。因为滞胀是伴随着高失业的高通胀,于是就有人认为凯恩斯的理论出现了危机。实际上凯恩斯的理论与高失业高通胀的双高现象根本就不沾边。凯恩斯关注的是填补储蓄大于投资的缺口,凯恩斯原本说的只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消费倾向递减;投资倾向递减;流动性偏好)的作用,社会的总储蓄大于总投资,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在社会资源存在闲置的情况下,凯恩斯主张的增加消费,扩大投资,相应的产出增加只是增加劳动岗位降低失业率,而不推高通货膨胀(23注释);而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相应的产出增加一方面会增加劳动岗位,另一方面还会推高通货膨胀(24注释)。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石油危机,不是一个需求决定供给或者说不是一个总需求与总供给关系的问题,而是一个供给冲击对总需求与总产出的影响或者说是总成本对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决定问题。石油是极为广泛使用的基础性原材料,石油的价格对于总成本水平的决定有着足够的权重,油价暴涨总成本提高推动了一般价格水平;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导致总需求下降,总需求下降又导致相应的总供给下降。因此石油危机一方面导致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又导致总供给下降、劳动岗位减少、失业率增加(25注释)。石油价格暴涨可以制造滞胀,石油价格暴跌也可以制造滞胀的反面:1986年欧佩克成员国内部发生争执,原油价格下降一半,美国经济从七十年代的滞胀走到了八、九十年代的高增长低通胀。综上所述,所谓的凯恩斯理论的危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26注释)。菲利普斯、萨缪尔森是分析工资变动率、通货膨胀率背后的劳动岗位增减,他们将劳动岗位增减与失业率配对生产的是纯正的负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弗里德曼只是看到了石油危机引起的通货膨胀,弗老将非劳动要素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配对生产的是冒牌的正斜率的伪菲利普斯曲线。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学界还有不同的看法和分类,我们劈开这些争论,关注一般物价水平,关注一般物价水平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我们先作一个如下的图: 其中P为一般物价水平,Y为总产出,S为总供给曲线,D为总需求曲线。我们现在假定,总产出增加意味着劳动岗位增加(详见下文),于是就可以根据通货膨胀对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影响结果,究竟是增加总产出还是减少总产出,凡是增加总产出的就是促进就业;凡是减少总产出的就是引致失业。希望能帮到你。2023-08-31 02:49:091
失业和通货膨胀,存在什么关系啊?
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1958年,菲利浦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菲利浦斯曲线(PhillipsCurve)。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浦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2023-08-31 02:49:186
为什么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不对失业率造成影响?
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n菲利普斯曲线的本义是关于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菲利普斯在1958年提出的。菲利普斯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低失业率总是与高货币工资增长率联系在一起,而高失业率总是伴随着低货币工资增长率n2、通常的菲利普斯曲线1960年萨缪尔森与索洛在《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一文中用通货膨胀率替换了货币工资增长率,从而将原始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关系: 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就低;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就低。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连接每一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相等之点的一条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一条垂线,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2023-08-31 02:49:442
通货膨胀与失业是什么关系?
1980-1982时期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同时降低,那是由于那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出现通货膨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且1979年知青回城,就业压力巨大,为缓解这些压力,我国牺牲某些部门的利益为代价来增加就业,因而出现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同时降低1991-1994时期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同时升高,那是因为邓小平南巡引发的投资过热,引发了当时高达25%的通货膨胀,这段时间,除“技术排斥工人”及国企冗员的下岗分流排放两因素导致失业人口激增外,摆脱土地约束涌入城市的大量农民,更加剧了城镇的就业压力,城镇登记失业率因此逐年上升。因而出现了同时走高的情况n菲利普斯曲线的本义是关于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菲利普斯在1958年提出的。菲利普斯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低失业率总是与高货币工资增长率联系在一起,而高失业率总是伴随着低货币工资增长率n2、通常的菲利普斯曲线1960年萨缪尔森与索洛在《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一文中用通货膨胀率替换了货币工资增长率,从而将原始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关系: 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就低;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就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连接每一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相等之点的一条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一条垂线,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2023-08-31 02: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