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rieVinne
-
第91届奥斯卡确实是小年,最佳影片《绿皮书》和其它电影都是西方“政治正确”中的权衡和扯皮。
其实,在影视界一直有关于大年小年的说法。
答案也非常的简单,专注拿奖的人文关注的文艺片,和专注技术的商业大片,与往年大量佳作涌现的作品相比,这一年不管文艺片还是商业片,无论数量,质量,还是整体的平均水准都不是太高。
其实全世界的a类电影节的奖项,各大奖都是文艺片代表的重要奖项,和商业大片代表的技术类奖项。
怎么理解这个意思呢?
全世界a类电影节包括美国奥斯卡,那些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影片,最佳外语片,最佳编剧等等。
这些电影节最核心的奖项,大多数都是颁给文艺片了,因为它们具有人文关怀,现实反应,或者什么人性和导演的自我艺术表达。
而在全世界票房卖得非常好的商业大片,大多数很难拿到核心电影节奖项。当然有,比如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3》这种商业艺术兼具的作品。
但大多数商业大片,尤其爆米花指数爆棚的特效大片,很难入围奥斯卡重要奖项。即使入围奥斯卡奖项,往往是技术类奖项,实际也只有这些大片有钱去堆。
比如最佳摄影奖,最佳视效奖,最佳配乐奖,最佳美术奖,最佳服装设计奖等等。
第91届奥斯卡之所以被叫作小年,是因为2018年美国电影不管是商业特效大片,还是文艺片整体都乏善可陈,比起往年水准弱了不少。
我们看先看看入围技术类奖项的电影,最终获奖的是《登月第一人》。
这部电影伯光看过,实际只是好莱坞科幻电影大片的偏优秀的表现。他在电影技术上的突破,远不提《终结者2》《泰坦尼克号》《指环王》《黑客帝国》《阿凡达》这些为电影技术革命划时代的美国电影作品。
与近几年的《地心引力》《星际穿越》,哪怕2018年的超级英雄大片《海王》《复联3》相比,《登月第一人》的特效水平,都没有那么的令人印象深刻。
获得最佳音效奖的是《黑豹》,这部电影为何能入围大家都清楚(此前没有任何一部漫威超级英雄入围过奥斯卡),音乐确实也算是不错。
但即使放到美国商业大片当中,《黑豹的》配乐确实非常优秀,但与《加勒比海盗》《星球大战》与同类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相比,并没有超越太多吧!
再看看获得最佳影片的文艺片《绿皮书》。
这部电影在国内某评分网站评分很高,分数达到惊人的8.9,国产片要达到这个分数很困难。
而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多数也是什么反应“种族平等”,什么“普世价值”一类。但非常讽刺的是,美国国内黑人和不少团体,反而觉得《黑豹》或者是《黑色党徒》更应该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
甚至更是传出了,《绿皮书》因为“政治正确”获奖,电影实际改编真实事件,反正在美国陷入了巨大的争议。
这部电影单纯站在中国观众的角度,其实很好评价。它就是一部反应美国“政治正确”,拍摄手法老道,感情表达细腻的美国文艺片。
这一届其它获奖的文艺片电影,除了最佳男主角的拉米·马雷克《波西米亚狂想曲》,最佳女主角《宠儿》的奥利维娅·科尔曼,西方都没有太大争议之外。
其它如最佳男配角《绿皮书》,尤其《黑色党徒》遗憾失掉各项大奖,都在美国自己掀起较大的争议。
即使不谈美国的“政治正确”,这些获得今年大奖的美国艺术片,都没有太过超出往界奥斯卡艺术电影的范畴。
最终第91届奥斯卡成为小年,便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更多关于91届奥斯卡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 瑞瑞爱吃桃
-
大小年这个说法普遍出现在中国高考填报志愿、大学四六级考试难度等方面,当然后来也延续到了很多事物上,其实很多电影节都或多或少有丰年和灾年的书法,灾年就是小年,由于影片整体水平一般,所以没有让人惊喜的作品,或者说只有一两部比较惊喜,以至于这两部电影狂揽无数提名。而如果优秀作品扎堆就会是大年,不仅难以猜测哪部作品获奖,就连奖项的分布都群雄争锋,很多电影节都有这个说法,比如去年的金马奖最佳男主的提名就被网友戏称为是“神仙打架”。
而像奥斯卡这种每年评选的奖更是逃不过大小年的说法,由于一部电影从选题到立项到剧本到拍摄耗时长久,而很多电影无法控制最终成片出来的时间,很多电影往往开始的时间差很多,最后却在同一年参评,导致有时候确实是好电影扎堆,所以出现大年。
比如第48届1976年可谓是出现奇迹的一年,《飞越疯人院》、《巴里林登》《热天午后》《大白鲨》《纳什维尔》,再比如第67届1995年,《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机智问答》,这两年佳片云集,就是典型的大年。而像第91届2019年的就很有小年的样子,甚至于在提名没出来之前,基本上就能猜出来哪个获奖。
当年近年来小年频出,其实是电影质量整体下降的原因,由于精品电影少,像几十年前那样随便一个提名都是其他年份的大奖的实在是少了,所以很多时候往往一部电影包揽了一堆提名,比如2017《爱乐之城》在提名上几乎可以与泰坦尼克号相媲美,但是如果这部电影是在佳片云集的那一年就不见得有这样的成绩了。
- 苏州马小云
-
关于“大小年”之分,很有中国制造的感觉,“大小年”的说法起初用来形容农作物的收成,后表示中国高考高考填报志愿时的竞争程度,几乎每个院校都会三两年经历一轮“大小年”,当然“大小年”也延续到很多现象上,也可称之为“丰年”“灾年”。奥斯卡似乎也有那么点风水轮流转,盛极而衰的意思。
近年来奥斯卡小年频发,细想来可能是因为电影质量的普遍不高,创意不足,影视行业难有突破,从而观众性质不高,佳作减少,对比曾经的百花齐放,佳片竞出,的确显得不尽如人意。当然,小年影片虽不及大年佳片云集,但也不是没有看点,比如今年明星互动较多,也不失小惊喜。
“大年” 之说泛指优秀作品扎堆,观奥斯卡曾经辉煌如说1994,1995年都有什么神仙提名:1994年《辛德勒名单》《亡命天涯》、《因父之名》、《钢琴课/钢琴别恋》、《去日留痕/告别有情天》,除此之外《霸王别姬》提名最佳外语片,可见竞争多么激烈。1995年《阿甘正传》、《低俗小说》、《肖申克的救赎》、《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机智问答》,其中两部电影霸占豆瓣TOP榜前五,难以想象的高品质,选择困难症都犯了。
反之看今年的奥斯卡,关注量实在不高,主持也被临时踢掉了,各大奖项提名可以说毫无悬念,能与《绿皮书》相较量的只有《罗马》,但是在《罗马》获得最佳外语片时也就没什么可以猜测的了。当然这不是说影片不好,而是悬念太少,观众失了热情。
任何事物都难以长盛不衰,如今奥斯卡频频出现小年未必就是坏事,当代影视人应该借此冷静一下,看看影视发展的方向,如何能有新的突破。
- meira
-
奥斯卡“大小年”这个说法,其实最初是中国媒体定义的。“大小年”这个词也是中国特有的呀。2006年的那届奥斯卡众所周知的大片没有入围奥斯卡,反观那些独立厂商片入围了奥斯卡,意外的小众电影口味。这些电影由于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知名度和炒作,却很有实力很耐看,故而入围奥斯卡奖。而这些电影多了,奥斯卡也就是“小年”了。
看了《绿皮书》《罗马》《宠儿》《登月第一人》,最能引起中国观众共鸣的自然是《绿皮书》,老少咸宜,节奏轻快,故事流畅,语言幽默,并且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幽默,演员表演太精湛了。其他还没有看到~《罗马》厉害的地方是这部片子几乎是导演一手包办,包括摄影。首先我最喜欢的就是它的画面,每一个拍摄角度都堪称完美,用的也是记忆中老故事该有的色调和叙事方式。艺术效果绝对是百分百的好,只是对于内容我无法理解到是想要表达什么,两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女儿如何度过自己的生活吗?
其实不管奥斯卡的“大年”还是“小年”都很精彩的,“大年”大众看到喜欢的电影入围奖项,自然是一片喜庆,更好的推广电影知名度,更上一层楼。“小年”可以让我们发现一些优秀缺少宣传的电影,从而让别的国家引进资源播放。
- u投在线
-
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大小年的说法来自于中国媒体,用来评判当年奥斯卡参评作品的好坏的。就像中国的高考一样,也有大小年的说法,如果当年竞争很激烈,很多人都发挥的很好,就可以说是大年,反之,如果竞争压力很小,只有几个特别突出的高分,则被称之为小年。
这样我相信大家就不难理解奥斯卡大小年的由来了。根据每一年参评作品的质量,就拿91届和67届来说,91届当年竞选的作品竞争度太低,观众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就大概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知道哪一个能夺得桂冠。这就是奥斯卡的小年,也是正对于作品质量的好坏来说的。67届当时竞争还是蛮大的,经过激烈的角逐,在《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低俗小说》等众多优秀作品中终
于《阿甘正传》拔得头筹,在结果没出来之前,谁都不能肯定,每一部作品都是佳作,这就是奥斯卡的大年。
关于奥斯卡大小年的说法,也只是人们对于当年影视作品质量好坏和竞争高低的一种评判。
- 小白
-
说起奥斯卡的大小年,大家会不会有一种要过年的感觉啊。对于这个说法,它的根本就是起源于我们中国媒体的口中啦。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说法呢?相信好多人都是不明白的。
奥斯卡的大年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是用来比喻那些举办场面大,影视的评分高,熟知的人比较多的,关注度比较高的,则奥斯卡的小年就是那些评分电影并没有多出众的,或者说有些评分结果是在我们意料之中的。
将奥斯卡的举办分为大小之分,有利于我们了解奥斯卡在这一年举办的是否比较好。也用来形容一部电影的好坏之分。
奥斯卡大小年是用来衡量一部电影的质量评分的高低的,也是用来衡量一个演员演技的高低,要知道奥斯卡的评奖不仅包括对一部电影在制作以及后期中的重要奖励,也是对演员在这一部电影中的演技的肯定。
总而言之奥斯卡的大小年是关乎于这次奥斯卡举办的是否盛大,关注度是否高,关注此次活动的人数多少。
- 阿啵呲嘚
-
所谓的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大小年,指的是当年的电影作品竞争的激不激烈,是否有很多的精彩的作品在评选时不相上下,以及当年的关注度的多少来区分。
其实人家没有所谓的大小年,只是中国媒体对奥斯卡精彩程度的一个生动通俗的比喻, 不过却也是恰如其分。
就拿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来说吧,那就应该被称作“小年”,因为从今年的各个方面来看都没有以往的热闹和精彩。
而且今年的颁奖没有邀请主持人,只是邀请了几个嘉宾来活跃气氛,而且今年的获奖电影似乎一点悬念都没有,没有往年那种竞争激烈悬念非常大的作品,非常平淡的完成了这次的颁奖典礼。
其实奥斯卡的“大小年”也能反映出一些电影市场的问题,像“小年”时就说明整个电影市场都不太景气,各个电影的票房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大年”则恰恰相反,它说明了电影市场正朝着良好的势头发展。
- 肖振
-
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大小年并不是一个翻译过来的概念,而是诞生于中国媒体。
通过网络相关资料,了解到大小年这个词最早是用来形容中国的高考。而高考中的大小年,并不是说题目的难度有多大,而是指竞争激烈程度,是说分数线和录取比的大小。
这就很好理解奥斯卡颁奖典礼里的大小年了,并不是以当年入围奥斯卡的电影作品质量的高低做评判,而是依据当年提名的影片之间竞争是否大。同年很多好的影片被提名奥斯卡奖项,让人们难以决出到底谁获得奖项时,这一年就被称之为奥斯卡大年,而与之相反的,同年提名的众多电影之间竞争并不激烈的,便称之为小年。
这里举个例子,比如:1995年第67届,参与角逐最佳影片的有《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等,它们此后都是全球范畴的观影指南上top10的经典之作,却要在1995年残酷厮杀,最终是《阿甘正传》胜出。这一年被称之为大年。
- 陶小凡
-
奥斯卡颁奖的大小年的说法出自于中国媒体。大小年的说法就是指今年的电影质量好评度的高低。比如今年的电影有多部电影评分高达9分那么在奥斯卡颁奖上影评人很难去决出电影之间的胜负那今年就是大年。相反如果今年的电影都没有达到规定的10部最佳电影那么就是小年了。
这样的说法就是用来定义一年中电影的质量和好评度,这个说法也是用演员比如最佳演员,好的演员能称得上是影帝级别的那么肯定每年都是大年,相比之下有些普通中上的演员那就是小年。
通过大小年的说法,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知道一年影片中有多少含金量高的影片,若是大年那么被评为最佳影片的电影无需质疑含金量非常高。
不仅仅是电影界,大小年的说法开始的时候源于高考,是高考题和竞争的反应。
- 出投笔记
-
中国过年有大小年之分,首先把这个概念用在别的概念是高考,指的是竞争的激烈程度,分数线与录取比例。
同样,这样代入奥斯卡颁奖典礼的话,大年毫无疑问指的是那些提名作品经典程度不相上下,难以比出高低,小年,就是哪些鹤立鸡群,优劣分明或者矮子里面挑高个的抉择。
- 寸头二姐
-
奥斯卡颁奖典礼所谓的大年,其实是指这一年颁奖典礼十分的精彩,所谓的小年是指这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没有多少精彩的看点。
- bikbok
-
是中国媒体创造出来的,用来评定每一年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电影和演员的质量与好坏。也是检验一年当中的电影市场的成果如何。
- 左迁
-
没有 实话讲也就是亚洲高潮 这个奖年年有 范围小 影视发展非常趋同 也不够景气 很难认可这个奖的含金量 哗众取宠的比重大于内容 电影这东西属于消耗消费品 流行产品 炒作营销占比太大 不像音乐 还有些层次 其次艺术这种东西 比如绘画和雕塑压根没有奖项能够评价高低 太难评判
- 康康map
-
大小年这个说法其实是相对的一个说法,可能每个人对这个的评价标准都不一样,毕竟每个人的审美都不一样,而且这个说法是完全来自于中国,估计奥斯卡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说法。
其实说标准不一样,中国媒体也大概有一个差不多的衡量指标,毕竟不能这个媒体说是大年那个媒体说是小年的,这个指标就是根据一个电影获奖的数量,打个比方,一共有10个奖,结果一个作品就获得了六七八个奖项,这一年就肯定是奥斯卡的小年了,说白了就是说这一年出色的作品就一两个,其他的都是一些很一般的作品,甚至一些被人们谩骂的,只是投资大的作品都会被选上获得提名……
今年无疑就是奥斯卡的小年,很多获得提名的电影大家都没有听说过,甚至很多都没有在大陆上映……不过对于《黑豹》个人还是十分喜欢的!
- kikcik
-
这全都是中国媒体自己的说法,大概意思就是如果一年的规模和关注量高的话就是大年,反之。这样有什么意思呢?老是在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