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作用

2023-09-01 14:18:09
小白

私营企业主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一):私营企业主与融资难问题 

虽然中小银行资金紧张全面收缩,国有银行门槛提高,使中小企业贷款被拒绝率超过56%,但笔者仍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环境并没有恶化。自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以来,公共财政已经偏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科技部、商务部、发改委、农业部每个部门都有一笔资金专门用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法规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九大措施已经开始实施。威海市政府促进成立高新技术投资公司,并制定科学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笔者认为 中小企业主靠顽强的拼搏精神实现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中国稳定的政局与社会秩序、充裕而低廉的劳动力。现在中国由“抓大放小”逐渐到“扶小放大”这些政策给予中小企业的是千载难逢的跨越式成长的机会。由于金融市场的垄断,及银行的资金状况趋紧及利率上升的压力,放开利率后,利率水平出现了升势。但金融体制不是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现代金融体制,包括现代金融组织体系、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现代金融监管调控体系。“建立开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利率一般降多升少”(宋国青 《上海证券报》 2002-5-17) 。中小企业在规模的扩张过程中,规模的扩张使自有资金难以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从而导致对银行信贷和民间借贷的需求上升的趋势。”从西方七国集团成员国平均水平来看,“内源融资比例高达55.7l%,外源融资比例为44.29%;在外源融资中,来自金融市场的股权融资仅占融资总额的10.86%”(恒丰银行长岛支行 唐洪文 《浅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依赖内源融资在50%-60%以上,外源融资上银行贷款大约在20%左右,股权融资极少不到1%”(《中国企业融资外包策略》 融勤国际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杨晓凌)可见中国中小企业经营者需要增加的应该是股权融资才符合资本结构理论。在没有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之前就将降低利率放宽贷款政策,最终的结果是很可怕的。

(二):私营企业主与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私营企业主主要采用家族企业的股权治理,家族式管理,管理成本低,信任程度高。公司治理结构要适应企业发展阶段,在企业发展初期完全家族企业的股权治理。企业制度决定了企业的决策方式。家族式企业的决策方式就是不尽科学的家长式决策。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主应建设以规范的公司制为组织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进而建立科学的决策方式。由于企业主出于对控制权稀释担心导致融资结构不合理,这对公司治理结构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阻碍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现代企业理论三个重要分支,即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团队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已经走向了利益相关者论,而私营企业主由于自身素质的影响仍然停留在股东本位的思想上,这种思想表现出来就是融资结构不合理,就是股权结构不合理。而股权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股权结构会带来不同的内部监控效率。

(三):私营企业主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人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来源于企业文化。制度经济学注重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对企业效率的影响,但无法解释相同治理结构下却有不同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企业文化,企业家用某种经验和直觉,指导和约束员工,对企业员工灌输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使之融入企业管理行为中,自觉自愿地遵守所形成的约束激励机制。企业文的质量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中小企业的文化是家长制决策文化、任人唯亲文化、随意性文化。这种文化也是有私营企业主自身素质所决定的,由于没有合理的企业文化,我国部分中小企业为眼前的利益在融资、对外贸易等方面不顾企业信用。(四):私营企业主与产业集群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首先注意到了产业集群,之后迈克尔61波特( M.E.Porter)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聂鸣)。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产业集群为中小企业筹资开辟了渠道,优化了社会服务,增强了政府支持,提供了人力资源,促进了技术创新,支撑了市场开拓。集群由大量中小企业共同组成,从国际上中小企业发展经验来看,它们与龙头企业合作,根据产业联合产业集群的理论要求,实行垂直分工或水平分工,在区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

国家发展研究院有多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人称智库中的商学院,该院系近年来的突出成果非常多。一、学院简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简称“北大国发院”,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性学院,是北大教学、科研、智库三位一体的综合研究院。1994年由林毅夫、易纲、海闻、张维迎、张帆、余明德六位海归学者创办。经过2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北大教学与科研当之无愧的旗帜,更是中国高校智库遥遥领先的领军者。二、学院知名学者国发院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教育经济学、人口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拥有国内外知名学者。除林毅夫等创始人之外,还包括周其仁、宋国青、曾毅、闵维方、姚洋、黄益平、刘国恩、李玲、赵耀辉、傅军和陈春花等著名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教育经济学和人口学方面的知名学者。三、国发院突出荣誉BiMBA商学院,人称“智库中的商学院”。这一智库近年来所积攒获得的荣誉总结如下:1、2008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荣获“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个优秀集体”荣誉称号;林毅夫、张维迎、周其仁当选“30年最具贡献的十位经济学家”。2、2014年《中国智库报告》中国发院五个研究领域进入前五名。国发院在经济政策研究、政治建设研究、文化建设研究、生态文明研究、城镇化研究等五个重要领域排名中进入前五名。同年,国发院获评凤凰网与凤凰卫视联合联合颁布的“改革动力奖”年度学术机构。3、2015年国发院入选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是中国高校智库的杰出代表。同年,国发院还荣获《中国新闻周刊》评选的“影响中国”年度智库的殊荣。4、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国发院。5、2017年国发院获选2016年度“十大智库”;林毅夫获选年度“十大智库人物”;国发院获选高校智库第一;国发院入选2016最具影响力智库阵营。6、2018年国发院进入CTTI高校智库A+级榜单;“北大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位列健康政策智库排名中国首位、全球第十五位。7、2019年林毅夫教授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当选党中央“改革开放40年100位先进人物”。8、2020年林毅夫教授担任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2023-09-01 10:15:591

揭秘古伦段景长公主公主嫁蒙古前后

众所周知,清朝一直奉行“南无王,北无亲戚”的政策。所谓“北朝”,是历史上满族王公贵族著名的婚姻政策。在这一基本国策的影响下,清朝许多公主相继嫁到蒙古草原,清太宗的三女儿长公主就是其中之一。2004年1月,科左中旗文物研究所在科左中旗巴彦塔拉镇胡和格勒嘎查村民唐查干巴拉发现并收藏了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着“古伦端真公主题词”。这块石碑有半英尺厚,正方形,大约两英尺半长。石碑正面右侧是一行蒙文,中间一行是满文,左侧是汉文。字迹苍劲、洒脱、飘逸,尽显皇家随葬品的尊贵与气派。据唐查干巴拉介绍,1947年土改时期,区农会扒掉了“温都尔王家冢组”最老的成员——长公主的墓。石碑就是从那里被抬出来的,然后送到公主的后人伏国公的厢房,他的实力和布叶公一样强,不知不觉就被扣在门沿下几十年了。后来,这一翼成了旅部,后来又成了嘎查的村部。到户时,厢房卖给了唐努、斯里兰卡的唐查甘巴柄,成为其私有财产。买下房子后,唐奴和爱丽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孩子“外门边上有个公主的石碑,必须搬到干净的地方,因为一般人买不起公主的东西”。从此,石碑在唐女和司家的院子里,靠着院墙立着,前面是柴火堆,几十年如一日,静静地过去了。科左中旗文物研究所将汉白玉碑收藏后,唐查干巴拉也得到了5000元的奖励。如今,这块珍贵的石碑矗立在科左中旗保康镇梅林广场南端文化大楼一楼展厅,接受社会各界的参观。查干巴拉称之为“温杜尔国王家族的埋葬群”,又称“公主墓地”。墓地位于通辽市科左中旗巴彦塔拉镇胡和格勒嘎查以北1公里的大托岗上。整个墓地东西长500多米,南北长300多米。四周是一道青砖红瓦的风水墙,将整个岗亭围了个水泄不通,形成了一般人无法逾越的王家岭墓禁区。从康熙二十五年到清末民初,温都尔王的家族成员,包括嫁入科左中旗的两位清朝的居伦公主,先后在这里建立了墓地或祀殿,使这里逐渐演变为长城以外罕见的古建筑陵墓群。据了解,公主墓园共有七座墓,葬有长公主、居伦段的妻子长公主、居伦“狂王”、的葛奎乐、温都尔末代国王扎布、公主的后代伏国公,还有两条空坟隧道,在某段时间被烧毁。其中“疯王”墓在端贞公主墓的东北方,让桑扎布王子墓在最西北方,宋金海如布叶公墓在西院的西南方,离端贞公主墓较近。在墓园中,居伦段贞之妻长公主的辈分地位最高,对老年的祭祀也最复杂。据史书记载,皇太子的第三个女儿嫁到了蒙古草原,长公主古伦段贞,绰号大哲。她的生母是文皇后,清天聪生于八年七月。刚开始,居伦公主在顺治十年被封为居伦长公主,顺治十六年被封为延庆公主,之后又被封为端贞长公主。崇德四年,迎娶科左中旗多罗县先王齐塔特。齐塔特,其父是庄妃的三弟科尔沁太吉索诺木。天聪三年,索诺穆率军从辽河南下明朝,攻打北京时段长公主是康熙皇帝的姨母,所以当地人都叫她“马尔玛公主”,也叫“大公主”。“妈”是满语,意为叔叔。有人写文章说大公主是“母妃”,编造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说公主非常善良友好,对待每个人都像母亲一样,所以人们都叫她“母亲”。其实这个说法太牵强了,因为公主出嫁的时候科尔沁草原几乎没有汉人,不可能产生“娘”字。赤峰市巴林右旗一直嫁到今天的皇太极的女儿——古伦舒慧长公主,俗称“公主妈妈”,当地人解释是叔叔和公主的意思。这个例子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公主妈妈”的初衷。顺治十年,齐塔特死,爵位由长子额尔德尼继承。端贞公主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额尔德尼、额尔和格日勒图。齐塔特死后,长子额尔德尼取了多罗郡王的称号,住在巴彦塔拉宫。端贞公主和她的第二个儿子尔兹尔住在胡和格勒勒。清政府为公主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府邸,当地人称为“大公主府”。科左中旗的多罗郡王爵位一直继承到清末民初,是科左中旗最显赫的世爵之一。虽然他的薪水没有李卓克图王子和达汗王子高,但清朝两位公主嫁给这个家族,足以显示其家族显赫的背景和显赫的权势。康熙二十五年五月,顾伦端之妻长公主去世,享年58岁。公主墓园里复杂的祭祀延续了几百年。齐塔特和古伦端真长公主去世后,其家族墓地的祭祀按照“一年四祭”制度进行。当地人把居伦段镇长公主的祭祀庭院称为“中院”,位于墓地的前面。这里有古伦端真公主的陵墓和祭祀大厅,还有早前被破坏的一座空坟的废墟。每年儿孙以古伦端真公主皇陵为中心,进行“隋朝、清明节、中元节、冬至”大型祭祀活动。此外,还有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的千灯节、腊月二十三的送灶神、二十八的拜佛等活动。在巴彦塔拉祭祀的温都尔国王额尔德尼的后裔,胡和格勒艾勒其尔的后裔,查干诺尔艾勒格勒图的后裔,在自己的达诺彦统一领导下集体到“中级人民法院”,然后到各个祭祀大厅和陵墓进行小规模的祭祀活动。长公主祭祀古伦段贞历时数百年,等级最高、规模宏大的是康熙三十七年夏七月的一次祭祀。当时康熙皇帝视察漠北,住在古伦的纯禧公主府,并亲自前往端真公主墓祭奠,追忆其姑姑为满清和亲所建的功勋。后来的《大清实录》等官方文献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中级人民法院”南面是大门,里面有一对石鼓和石狮子。庭院前有三间砖砌厅堂,中间为厅堂,左右为祭祀器皿。大厅高大宽阔,气势恢宏,工艺精湛,外形美观。木格栅、仿木、牌楼、门窗、门楼、包括大门在内的黄铜铆钉都非常考究。从唐川石板路过去有三个主要房间。它们是公主的祭祀大厅,是祭奠公主逝者的地方,也是展示公主生前使用过的服饰和物品的地方。中间大堂摆放着公主的牌位,灵堂的丧桌庄严肃穆,镶金边的绣花帐幔金光闪闪,显示出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在大厅的东部,有宗喀巴的佛像,在西部,在祭坛下铺设的雕刻石板下有一条通往公主墓的隧道。隧道入口被一块巨石锁住,无法打开。公主墓的底部大门外显眼的位置有一块墓碑,用蒙古语刻着“浑都依特格勒公主”几个字。公主墓地被摧毁了。1947年冬,随着土地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从王侯将相的封建压迫和剥削下解放出来的农民,在农会的组织下,把封建残余摧毁得万劫不复。墓地首当其冲。尽管胡和格勒加查和周围村庄的许多居民都是随公主而来的新娘的后代,但他们对公主的坟墓有着特殊的感情或敬畏。但经过半军事化训练的民兵和年轻人受到鼓舞和鼓舞,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在当时的区长乌利吉巴贾德的领导下,他们无畏地拆毁了居伦的端真公主墓和文杜尔最后一个国王让桑扎布的墓。先拆的是段真妃的墓。民兵们爬上红坟堆的穹顶,凿了一个大半天的圆洞。两名民兵骨干苏步道和宋国青自告奋勇,腰间系上绳索,手持火把沿圆孔进入陵墓。经过仔细辨认,两人很快找到了墓室中的石门,用力推开。所谓门,就是竖起厚厚的石板,用石灰抹平外部。从外面开车很难,但是从里面就容易多了。墓的地宫由青砖和石灰砌成,高约3米,呈拱形,周围墙壁绘有精美的壁画。公主的棺材由紫檀木制成,放在两块朝南的石板上。底部有两根相连的轴。井口下不到两尺就是水面,井水清澈透明。棺材头上有一块汉白玉石碑。这块石碑厚19厘米,长70厘米,呈正方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的“古伦端真公主题词”标明了公主的身份和爵位。石碑的东南面有一个大瓷罐,里面装了半罐黄油,中间是棉花做的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长明灯。除了墙上画的展示公主生前生活场景的精美图案外,没有任何贵重物品。打开棺材,里面是一个小小的薄薄的紫檀木棺材。公主的尸体平躺在小棺材的内侧,已经变成了木乃伊,有轻微的气味。公主穿着一件蓝色缎子绣袍,裹着一层杭州缎被。一见风,缎被瞬间风化成碎片,无法取出。只有双手金镯子压住的袖口处的绣袍未风化,宽约半尺,隐约可见绣袍的质地和色泽。金镯子是软金制成的一等品,珍珠、翡翠、祖母绿、银簪等头饰的接合处也是见气风化变形,所以不是一体的。金银器皿由专人登记收集,坛内黄油被抬出带回家。唐奴、司等民兵把公主的牌位抬出来,带到农会办公的宋厢房,扣在外门边下,侥幸躲过了多次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直到57年后才终于重见天日。公主的尸体被遗弃在坟墓里,无人照管。当时,由于温都尔的最后一位国王让桑扎布在不到10年前去世,陵墓的建造中已经使用了钢筋混凝土,因此陵墓更加坚固。不过,兴高采烈的民兵们还是比较轻松地进入了墓室。从陵墓入口到墓室尽头的狭窄走廊两侧,画着许多精美的佛像和佛教绘画,就像寺庙的壁画一样。让桑扎布的棺材是红松做的,尸体用红绸被子裹得严严实实,再用做水桶的薄铁皮封得严严实实,所以尸体没有腐烂,只是有点臭。民兵大王鲍二把嘴里闪亮的三颗金牙拿走了,夫人左手的鹦哥表还在滴答作响。区长乌利吉巴贾德说,这是一块日本制造的自动手表。结果这块表也被收走了。此外,这个墓里还有一大缸黄油。接下来,皇家公主的坟墓,纯洁的禧年据说在公主墓园的北面有一个单独的坟墓,叫做“因德尔图衙门墓”。地基比段真妃的墓地地面还高,台阶是青砖砌成的。这座古墓的主人是谁?现在还不清楚。这座古墓也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被拆除了。此外,令人不解的是,温德尔国王家族的墓地里只有最后两代的温德尔国王陵墓。其他国王的陵墓在哪里?墓地里的七座坟墓属于一个家族。他们应该离得不远,但为什么没有规则让他们分崩离析?这些都成了一个难解的谜。现在,公主陵所在的大托岗已经变成了耕地,昔日的辉煌早已荡然无存。清代崇德八年,帛书圣旨在档案中神秘失踪。皇太极曾经给多罗郡第一任国王齐塔特下过一道圣旨。颁布这道诏书的当晚,皇太极就去世了。居伦端贞长公主的后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秘密保存着这份圣旨,并称之为“圣旨”。这道圣旨的中文原文是这样的:奉天载宽温人的帝制,说:自建国以来,天下就有了人,女儿们都叫公主,所以玉叶珍贵。许就叫许,所以爱情的友谊从古到今再好不过了。今天,我是一个大男人,我爱古老的过去,我决定任命我的妻子。我是土生土长的二七炭人,原本是涟水镇科尔沁城主的后代。我请你尽快打电话给徐上公主。不要贵而骄,不要慈而敢慢。你更勤奋,更谨慎,更有道德,更尊重!不要杀我。清崇德八年初八。这道圣旨以“黄金圣旨”和“丝绸圣旨”两种方式流传后世。上面的字一模一样,只是材质不同。一个是纯金的,一个写在五色丝绸上,满文、蒙文、汉文都记载着同样的事件。后来,有关部门在科左中旗巴彦塔拉镇查干诺尔艾勒格日勒图吉的后代秦望古鲁达尔那延家中发现并取走了丝绸圣旨。圣旨采用卷轴式装裱,正面是丝绸,背面是宣纸,非常精致。由猩红色、蓝色、蓝绿色、乳白色和亮黄色丝绸制成。长501.5厘米,宽31.5厘米。圣旨正面有两周金色双线边框,双线内饰五彩云龙,共42条龙饰祥云。在里面,满文写在黄色的丝绸上,蒙文写在乳白色的丝绸上,汉字写在猩红色的丝绸上,石清湖的蓝色丝绸上什么也没有写。每一段文字都盖有红字印章“英皇制诰之宝”。蒙古文和汉字都是用墨汁书写的,除了中文的第一个字“奉天载体”是篆书,其余都是楷书,字迹细腻工整。圣旨正文两侧各有两幅五彩云龙画,相互对应,弯下腰,张牙舞爪,十分传神。这份帛书圣旨被专家称为清代最佳圣旨,是研究清朝延续数百年的“满蒙通婚”基本国策的最佳实物。然而,1997年春,如此珍贵的历史文物竟然从科左中旗档案馆的保险柜中消失了,成为文物、文史界的一大遗憾。几经波折下落不明的金圣旨故事,发生在土改后期,也就是公主墓被拆后不久。他的田地、牛羊、粮食、车马都被翻身的农民拿走了,但作为封建特权等级重要见证的黄金圣旨却始终没有下来。宋海鲁布叔叔有12个孩子。随着土改的深入,他们都躲到了兰州、Xi、北京等地。家里只有几个佣人,比如管家,大妈。农会轮番审问,他们一点头绪都没有。这时,没办法放松的十二哥悄悄回到了村子里。这个消息使农会的干部们非常激动。保持一个h在批判的过程中,当农会干部要把十二阿哥推出大门,并用木手枪威胁要向他们脑门开枪时,十二阿哥被迫说:“听说好像埋在北仓东门下面。”民兵们立即找了个地方,挖出一个硬木箱,里面装着四样东西:一对扁龙纹的铜钹、一把七星剑、一只白色鹦鹉螺、一份著名的金圣旨。这份黄金圣旨分为两页,中间有纽扣,可以互相对折。每页重约4两。用满文、蒙文、汉文书写,内容与丝绸圣旨相同。黄金圣旨比丝绸圣旨更加精致珍贵,是清初满蒙联姻的重要见证,也是最好的一种石刻。1974年,解放战争进入最关键时期,人民生活异常艰苦,生活必需品紧缺。于是,农会决定不把黄金圣旨交给政府,而是通过一个叫奉天的家庭带到沈阳,这个家庭长期在胡和格勒勒做小生意,想换取一些临时的东北货币,完成支援前线的任务。于是,苏步道、等三个骨干农会跟随白布依到沈阳待了几天,在一家私人银行用黄金诏令换取东北的临时货币。事后,白以“我这里朋友熟人多,每个都要耽误几天”为由,买卖了三个农会干部。你先回去,我随后就回去”。据说农会的三个骨干只拿回了黄金圣旨的一半钱,白贩子拿走了另一半钱,再也没有还给胡和盖勒。从此,黄金圣旨就消失了。
2023-09-01 10:16:321

学习国际贸易有什么作用

学习国际贸易有什么作用 中国企业经营已与世界接轨,参于国际竞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学习国际贸易便于跨国家、跨地区地进入各种各样的贸易与合作是中国广大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它的广义内容包括:国际投资、国际避税、国际公关、国际惯例、国际会计、国际商法、国际结算、国际租赁、国际联运、国际金融、国际保险、技术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劳务合作等等。 学习国际贸易有什么用处??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正面影响:① 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② 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能富裕起来。③ 全球化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虽然在这期间存在着增长的风险,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日益增长,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④ 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机会。⑤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⑥ 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关系长期以来的紧张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南北经济交往的规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强。⑦ 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⑧ 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负面影响:① 由于民族国家内部和民族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使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特别是扩大了南北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② 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③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他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冲击著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便利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少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使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面临挑战。 汇率对国际贸易有什么作用? 宋国青:贸易与汇率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做了题为“贸易与汇率”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分5个部分:一是当前世界经济的新形势;二是利率与汇率关系;三是汇率对国际贸易影响;四是国际贸易对实物经济影响;五是汇率变化对真实经济影响;最后是真实经济对利率的影响。 2005年末至2006年初世界经济出现一些新变化。首先,在去年第四季度,世界经济整体增长强劲,尤其以日本和韩国的表现最为突出,这一结果颇为出乎分析家和市场的预料。中国经济也有所回升,但是相对微弱,因为中国经济本身就在高速成长。去年年末至今,日本的工业生产强劲复苏,单月的工业产值增速高达10 % 以上;其次,世界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受到台风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石油和有色金属的价格一路上涨,世界各主要股票市场的色金属类股市开始大涨,带领股市走向牛市。中国国内的有色金属类股市也受到波及,这说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连续日渐紧密;再次,市场对美国加息的预期成U字型回升。去年11月中旬,美联储的报告暗示加息到头,导致市场对美联储的预期减弱,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不会继续加息,但是去年年末世界商品价格的上涨导致市场对美联储继续加息的预期逐步回升。此外,韩国在4个月内3次加息,反映出加息是世界的大趋势。日本在未来加息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但是在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全球加息的大势对中国的利率政策构成了压力,央行如何应对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最后是2006年初中国出口猛增。2006年一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了28 %,纺织品临时配额的取消是拉动外贸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2006一月的出口资料,对于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增速应该根据出口的迅猛增长而有所调高。 第二个问题是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利率平价理论可以解释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如果汇率的远期期望不变,如果美元利率上升而日元利率保持不变,或者是美元的加息预期高于日元,那么日元持有者就会抛售日元购买美元和美元资产,引起日元兑美元即期汇率的下跌。从实际的经济资料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例如从2002年到2003年美联储连续多次降息,日元利率一直保持不变,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一路走高;2004年起美联储调整利率政策开始加息,日元利率没有变化,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持续下跌。从这里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只要汇率的远期期望不变,美国加息会导致日元贬值。 利率平价理论的前提假设是汇率的远期期望不变,在现实经济中这样的假设并不存在,例如韩国从2002年到2004多次降息,美联储在这段时间内连续加息,按照汇率平价理论,韩元应该对美元贬值,但实际上韩元对美元是不断升值。要解释汇率的变化,关键是弄明白影响汇率变动的各种因素。由以上的例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利率的变化引起汇率的变化。先假设利率的变化是外生的,再研究利率的变化对汇率变化的影响。 第三个问题是汇率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005年之前,美元对其它世界主要货币持续贬值,2005是一个转折点,美元跟随美联储的加息步伐开始升值,受此影响,日元和欧元对美元不断贬值。从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来说,日元的实际汇率比名义汇率有更大幅度的贬值,因为日本的通货膨胀率比美国低3 %到4 %,如果日元再相对美元贬值10 %,那么日元就会有很大幅度的贬值。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差异很大,当前日本经济情况转好,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低水平,远远低于美国的水平。日本的CPI有6个月没有下跌,CPI不下跌对日本经济就是一个利好。从2004年年末到2005年,日元在不断贬值,贬值幅度大于15 %,这是日本经济变化的基本情况。日元贬值对日本的出口有一些影响,但是以美元、日元和不变价格3种方法度量日本的出口,会得到3种不同的结果:以日元衡量,日本的出口增长有很大幅度的增长;以不变价格计算,日本出口的增长并不大。 关于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因为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挂钩,所以人民币的走势和美元基本相同,从2002年到2004年不断贬值。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介于美国与日本之间,低于美国,高于日本。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差距在平均后被基本抵消。人民币经过3年的贬值时期,2005年跟随美元的升值而升值。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与出口之间有紧密的联络。根据从2000年到2005年,以美元计价的出口额,可以得到中国对外出口的趋势图,对资料进行平滑处理后,得到中国出口的短期趋势对长期趋势偏离的百分比。这个偏离的百分比与人民币的汇率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从2000年到2002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短期出口趋势减弱;从2003年到2005年人民币贬值,短期出口趋势增强。从以上的历史资料可以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中国出口有着深刻的影响。2001年是中国经济近10年来最不景气的一年,人民币升值导致外需不足,内需市场也不能及时开启,导致经济增长乏力。从2001年的第四季度开始,人民币跟随美元开始贬值,中国的出口开始大幅度增加,经济随之快速增长。宋国青教授曾经在2001年中国经济最不景气时预测中国经济将在2002年和2003年快速成长,后来事实印证了他的预测。 第四个问题是贸易变化引起真实经济的变化。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工业产值总额有3万多亿美元, 美国的工业产值是2万多亿美元,中国的工业产值比美国还要大,居于世界第一位。但是购买力平价法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它可能会高估服务业的产值。应该设计出一种新的方法用以度量工业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份额,研究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例如设计出一个世界工业指数,测算每个经济在世界工业中所占的比例,如果能够计算出中国和印度在世界工业的份额,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分析从2000年2006到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五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可以发现日本和德国的工业指数6年增长不到10%。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积于日本,日本2005年最后两个月的工业产值增长高达16%,增长速度快于中国,但是因为工业在日本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比较小,所以日本GDP的增长速度低于工业的增长速度。如果日本工业占GDP的比重和中国一样,日本的GDP增长率将高于中国。预计日本2006的GDP增长率可能高达5%-6%,7% 也有可能。日本的工业产出从2000年的5、6月到2005年的5、6月份,基本上是0增长,但是在2005年11月份出现了爆炸似的快速增长。韩国的增长也很快,特别是2005年11月,但是韩国毕竟是一个小经济体,小经济体的增长率波动比较大。 中国工业指数的波动十分微小,难以用现有理论进行解释。对于这个现象,第一个想法是中国统计局的功能很强,但是没有直接的资料可以证明统计局调整了资料,目前只有一个经济普查,服务业有调整,但是工业没有大的调整。如果统计部门要抹平一个统计数列,要么资料正好被抹平,不然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缺口。统计部门如果根据设想的平均值调整资料,但是难以确定平均值的正确性。统计局可能会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标准对资料“压水”,几年后才发现其中的问题,幸运的是工业资料没有多少变化。中国工业指数如果不经过计算,根本看不出波动,难以解释这一现象。作为大经济体的美国,其工业指数有剧烈的波动,其它OECD国家的工业指数也有明显的波动。可以假设汇率变化对中国和美国的影响是中性的,而对日本和韩国是正面的,尤其对于日本有十分大的正面影响,但是难以证明这个假设的正确性,因为缺乏长期的资料支援。 第五个问题是汇率变化对真实经济的影响。对于个别国家,货币贬值可能导致经济走强,而货币升值则可能导致经济走弱;但是对于类似于美国与中国这样的大经济体,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对于全球经济,如果汇率的变化对称,则汇率的变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呈中性,甚至对于个别国家而言,汇率的变化也呈中性。 对于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货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较小,当然也可以说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正好相互抵消。如果汇率的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对称的,且影响作用相等,那么汇率变化对世界经济的总体影响为零,因为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的正面影响与另一个国家的经济的负面影响相互抵消。升值的经济体与贬值的经济体各占一半,资讯完全独立,所以汇率的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呈中性。如果汇率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是中性,那么贬值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升值不会引起经济的衰退,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经济体都可以通过汇率变动而受惠,显然这是不现实的。汇率的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呈中性,甚至对于个别国家也呈中性。 最后一个问题是真实经济对汇率的影响。中国和美国的实际生产水平已经超过潜在生产能力,在这个时候扩张总需求只会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短期经济可能会受到 *** ,但是这是“兴奋剂效用”,对长期经济并没有益处。现在没有国家会为追求短期的经济高增长而默许高通货膨胀率, *** 对经济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对于中国、美国和欧洲国家,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央行应该采用提升利率的方法抑制总需求的扩张。对于美国,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美联储会加息;对于中国而言,今年的出口可能会有强劲的增长, *** 会通过压制投资的方法抑制总需求的扩张,总之,不能让总需求继续扩张。 中国并不存在内需不足问题,内需不足完全是人为的问题,因为中国国内的利率较低,而投资报酬率较高,只要 *** 放松巨集观调控,内需就会迅速扩张。日本经济的关键问题是内需不足,因为一些企业不允许破产,致使实际生产水平低于潜在生产能力。日本没用办法扩张总需求,唯一的办法是靠外需拉动,日本的名义利率接近零利率,已经不能通过降息的方法扩张总需求。如果日本能够扩张国内需求,通货膨胀率不会上升。中国,美国和韩国的生产水平已经接近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张总需求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最终导致央行加息。以韩国为例,去年经济的强劲增长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韩国央行在4个月内3次加息,以控制总内需的过度扩张。 提问部分: 问:人民币升值对就业会有什么影响?外汇减持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答:人民币升值30%时才应引起警觉。外汇减持的唯一操作方法是央行直接卖外汇,央行可以直接把外汇卖给企业;或者,央行把外汇直接卖给财政部;再者,央行把外汇交给国有企业,当然,这样的可能性很小。外汇减持应该让市场决定,国有企业不参加,出口企业可以参加。在外汇减持的过程中,人民币可能会升值,对出口企业会有一些影响,但是人民币可以缓慢升值,分多次逐步升值,例如用3年的时间,每年升值5 %到6 %。但是不能让市场预期到每年升值5 %,需要防止套利。另外,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出口企业每年的出口额增长了30 %以上,只要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增长每年保持在20%的速度,人民币升值不会导致大量失业。 问:如何看待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所施加的政治压力? 答:很难判断美国在汇率的问题上对中国的压力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美国不断向中国施压,但是美国不能只考虑政治的因素,现在美国、日本和中国同处生产的上下游,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有人认为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是一场灾难,一些人认为人民币只要升值就是一场灾难,但是到目前为止,灾难并没有发生,人民币升值还不如禽流感对经济的影响大。当然,有人依然认为有一些潜伏的灾难将会发生。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煞费苦心。但是美国应该看到,中国在汇率改革已经有很大进步。美国不能操之过急,虽然中国对美国有钜额的贸易顺差,但是今年一月中国对美国的顺差正在缩小,如果这不是由偶然因素造成,那么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会不断缩小。美国应该看到中国的进步。 问:今年的一月贸易猛增会不会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答:一些的特殊情况导致今年一月贸易的增加,例如出口配额的问题。分析出口要看3个月的资料,如果3个月的数量有大幅度的上升,就需要压制,可以提利率压制内需,或者是提高汇率压制外需。如果利率和汇率都不动,央行只有多开会,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但是最后发改委一定有办法。调整汇率和利率是最好的方法,抑制外需比抑制内需更容易。 问:M2指标的前瞻性和适用性如何? 答:我一直在强调M2指标的作用,我参经写过一篇文章“中国M2指标引领世界经济的景气”,表达对M2的重视。去年的经济预测强调货币传导机制,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测一般是3%到4%,但是经济中心的几个学生的预测都低于2 %,去年的实际通货膨胀率是1.8 %,研究通货膨胀率最重要的指标就是M2。对于M2的传导机制,我用叙述方式作过3个模型,一个是正传导模型,例如石油和钢材的涨价会传导到下游;第二个是负数传导机制,上游涨价会导致下游价格下跌,现代巨集观经济学模型会选择第二个模型。第三个模型是货币当局控制经济,用货币政策引导价格,用利率杠杆保持价格的平稳。日本和美国的金融资产在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定期存款比重较小。中国的M2更有说服力,短期内应该关注M2指标,对于去年的投资只要关注M2就已经足够。 问:日本央行想增加M2,为什么货币供应却难以增加?中国2005年的外汇储备增量主要是由经常专案还是由FDI的热钱导致?房地产调控对内需有何影响? 答:日本货币供应量难以增加,主要是由商业银行不愿意向企业贷款所导致,这是形成日本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央行可以降低再贴现利率,鼓励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但是日本已经采用零利率的政策,商业银行依然不愿意向企业贷款,在利率政策上,日本央行已经没有其它的办法。因为体制的原因,日本的一些大企业尽管负债累累,但是不允许破产,银行考虑到风险不敢向这些企业贷款,如果允许企业破产,银行就敢于向企业贷款。 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就可以知道外汇储备增加的原因。只有证券市场上的钱才应该被称为热钱,这里所谓的热钱只是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的数量不大,对2000多亿外汇储备增量不具有解释力。一些投资被看作所是热钱,在资本帐户开放和透明的情况下,外资可以用于多种途径的投资,但是目前在中国投资还需要审批。 200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有通货紧缩的趋势,而房地产调控政策对经济是雪上加霜。 *** 为防止通货紧缩,放松了巨集观调控,没有把经济压下去。即使出现通货紧缩的局面,也可以用几个月的时间进行调整。 问:日本经济是否已经走出连续十年的阴霾?日本经济的再度复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何? 答:我在2003年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中国走出通货紧缩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对中国经济有详细的研究,其中包括中国的坏帐问题和货币供给问题等。我对日本的经济没有如此详细的研究,但是,通过关于日本经济的一些文章和资料,可以知道市场普遍看好日本经济,日本经济的复兴对中国经济会有正面的长远影响。 学习《国际贸易》课程对会计学生有什么作用 同学你好! 《国际贸易》课程对会计学生有什么作用? 1、要知道《国际贸易》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啊!对于国际会计专业更为重要了。 2、《西方财务会计》的基础引用《国际贸易》中许多海运贸易商务术语,如:FOB(离岸价)、CIF(到岸价)结算,货运提单等。 3、当下,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会计准则》趋同,中国经济已经是国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会计学学生应认真学习《国际贸易》,掌握国际贸易商务术语。这对于在进行进出口业务中十分受益。 4、纵使是内资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也要学习了解《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有什么职务 1. 尽快捡起来你的英语,迅速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2. 如果要做外贸,建议你先选择一个行业,再选择这个行业的一个产品,然后找找生产这个产品的外贸公司和工厂有哪些,对他们进行了解后,有针对性的传送你的简历; 3. 针对你的情况,我觉得你可以做的职务是: a. 生产跟单 b. 业务跟单 c. 合同执行 d. 外语水平提高,并且熟悉产品后,可以做外贸业务员 e. 随着经验的积累,你可以做到外贸经理 国际贸易有什么好书 看原版书吧. 推荐一本书,国际经济学,华盛顿大学 Robert G Carbaugh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英文第八版. 讲的都是从国际贸易角度的纯理论的东西. 再说,练一下英文也好嘛! 国贸实务方面的书看对外经贸大学出的,东北财大的那本也好. 注:本人是国贸专业的学生~~~以上均为专业老师推荐的哦. ^O^ 天津国际贸易有什么公司 . 天津外贸华益公司 中山路163号 B. 天津锦业国际贸易公司 新开路46号冠福大厦26层2604 C. 天津长濑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南京路189号津汇广场20层2008 D. 天津万利荣国际贸易公司 友谊路50号友谊大厦a座8层803 E. 天津阿科力国际贸易公司 湘江道47号天津五矿大厦9层 国际贸易有什么好处 解决世界各个地区所有生产的产品流通及促进相关类似产品互相竞争。 1、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互通有无始终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功能。 世界各国由于受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分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生产能力和市场供求状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各国国内既存在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又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产品过剩状况。 而通过国际贸易不仅可以增加国内短缺产品的市场供给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为各国国内市场的过剩产品提供了新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求的矛盾,从而调节了各国的市场供求关系。 2、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在当今世界上,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国家劳动力富余而资本短缺,有的国家资本丰裕而土地不足,有的国家土地广阔而耕作技术落后。 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这些国家国内生产规模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其短缺的生产要素的制约,一部分生产要素将闲置或浪费,生产潜力得不到发挥。通过国际贸易,这些国家就可以采取国际劳务贸易、资本转移、土地租赁、技术贸易等方式,将国内富余的生产要素与其他国家交换国内短缺的生产要素,从而使短缺生产要素的制约得以缓解或消除,富余生产要素得以充分利用,扩大生产规模,加速经济发展 。 3、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 利用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扩大优势商品生产,缩小劣势商品生产,并出口优势产品从国外换回本国居于劣势的商品,从而可在社会生产力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生产要素的效能,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在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通过国际贸易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置,以提高国内的生产力水平,加快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国际贸易,使国内的产业结构逐步协调和完善,促使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5、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为一国 *** 开辟财政收入的来源 *** 可从对过往关境的货物征收关税、对进出口货物征收国内税、为过境货物提供各种服务等方面获得大量财政收入。 在美国联邦 *** 成立初期,关税收入曾占联邦财政收入的90%。至今,关税和涉外税收仍然是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国际贸易还可以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它可以通过进口国内短缺而又是国内迫切需要的商品,或者进口比国内商品价格更低廉、质量更好、式样更新颖、特色更突出的商品,来使国内消费者获得更多的福利。 此外,国际贸易的扩大,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将为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间接增进国民福利。 6、加强各国经济联络,促进经济发展 在现代,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国际贸易活动,这不仅把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互相联络起来,而且也把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卷入国际经济生活之中 。国际市场的竞争活动,也促使世界总体的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加快。这不仅促进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ERP与国际贸易有什么联络? ERP企业资源计划.它是一个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资讯系统,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从而获取客户订单,完成加工和交付,最后得到客户付款。 国际贸易.分为住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部分,也称为进出口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2023-09-01 10:16:411

购买美国国债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中国购买美债的原因如下:首先,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流通最广的货币。目前没有美元,我们无法进行国际贸易。因此,为了保持国际贸易的顺畅,一定数量的美元外汇储备是必要的。除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顺差地位,每年还有一定数量的外汇盈余,总不能把盈余的美元一直握在手里吧?况且这些外币不能从事风险投资,只能选择安全的投资,所以买美债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买一些美债算是投资,再小的蚊子也是肉。其次,持有美债达到一定规模后,美国和债权国的利益会趋同。对美国来说,美债是美元回流美国的一种方式。但当持有美债到一定程度,就相当于一颗原子弹,可以把美国和国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所以我们国家持有一定量的美债,就相当于持有一个可以摧毁美元体系的核武器。这样美国在采取行动时就会有所顾忌,如果到了鱼死网破的地步,谁都不会好过。最后,购买美债可以缓和中美关系。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和美国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和美国相比各方面差距都不小。现在选择和美国硬碰硬显然是不理智的,所以这个时候和平发展是最稳妥的方式,因为我们的发展速度比美国快,所以拖得越久,我们和美国的距离就会越小。在这个时期买美债,可以缓和中美关系,为我们争取更长的发展时间。
2023-09-01 10:16:492

中国贸易条件恶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理智看待中国贸易条件恶化 在支持人民币升值的观点中,改善贸易条件论成为一种新的观点。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的专家和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不久前在采访时均提出改善贸易条件的观点。国际经济学对贸易条件的定义是: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当这个概念用于两种以上商品时,它的定义则是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一种指数量值。其也可以解释为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购买进口商品的数量,即如果报告期出口一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比基期增加了,则表明一国的贸易条件改善了;反之,则是贸易条件恶化了。商务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进出口价格指数,编制了中国贸易条件指数。报告认为,从1993年至200x年,以1995年为基期的中国整体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13%。经贸专家对于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的解释是,就出口方面而言,是企业过度竞争、低价竞销造成的。而该报道同时说,宋国青教授明确反对这一观点,他认为从根本上说,贸易条件恶化是货币汇率扭曲导致的,只是反映到价格上而已。宋国青在分析中国的贸易条件时,根据中国和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对比,以1997年为界限,划分了两个阶段。他说,在1993年至1997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国内商品价格水平相对于美国是上升的,因而这段时间中国的贸易条件是改善的。而1997年以后,中国出现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低于美国,价格相对于美国下降。在这段时期,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保持不变,就出现了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而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商务部和宋国青的分析方法不同,但得出的结论一致,说明中国的国际贸易条件的确是恶化了,他们均提出应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不过,如果全面的看,商务部和宋国青的解释都具有片面性。按照商务部的说法,中国国际贸易条件的恶化原因在于企业的低价竞争;而按照宋国青的说法,贸易条件与中国和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幅度关系密切。这两种说法分别从贸易和货币角度解释了贸易条件变化的原因,但二者同时也忽略了劳动生产率因素。事实上,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持续走低,既有货币的因素,也有企业不正当竞争的因素,更有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众所周知,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这几年也在加快,同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中国的加工企业持续提供了廉价的熟练工人。技术进步加上廉价工人,这就导致中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国际经济学家林德特和金德尔伯格在其著名的一书中写到:“单单考察贸易条件决不能很好地计量福利或贸易利益。只是在某些条件下,贸易条件的变动才与福利变动的方向相关联”。他们认为,如果贸易条件的变动是由于出口方的供给发生了变化,如出口国找到更好的生产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会降低,出口数量增加的同时也降低了贸易条件,但这并不能就认为出口国的经济状况变坏了,也不能认为该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减少了。他们指出,出口国可以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利益,也可以从出口更多的廉价产品中获得利益。“贸易条件提供了福利结果的重要资料,但必须与有关数量和原因的资料相结合”。显然,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经济福利的判断也不能简单地就认为是降低了。有外贸专家认为,贸易条件恶化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的贸易变为贫困型贸易,致使国家资源流失,而且会被国外反倾销,使贸易环境恶化。而名义汇率偏低,实际上意味着对出口隐性补贴,从长远看不利于重复建设所造成的低质产能的淘汰,也不利于中国出口企业竞争能力的增强。因此,多数专家主张应该采取措施改变贸易条件恶化的状况。不过在我看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并没有出现“贫困的增长”,而事实上,中国在贸易条件恶化的同时,也大幅增加了出口,并因此而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这一点讲,中国的贸易福利就是正数。 。 ;我们不能简单地提出改善贸易条件的建议,而更应该计算贸易条件变化所带来的经济的整体福利变化,这样才更有说服力。从某种程度讲,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最大的经济福利可能还在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说,有利于提供就业的贸易就是有利的贸易,尽管其可能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西方经济学家对贸易带来的“贫困化增长”是这样描述的,“贸易条件的恶化,不仅使这个国家的经济境况改善比不上替代进口时期,而且甚至使这个国家的经济境况比根本没有出现增长时更糟”。那么发生“使贸易条件变坏的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哪些呐?国际经济学家认为有三点:一,该国的增长必须是偏向出口部门的;二,外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必须是价格无弹性的,因此出口供给的扩大会导致价格的猛跌;三,该国必须是早已在大量进行贸易的,因此贸易条件的下降对福利关系重大,足以抵消因为能供应更多商品而取得的利益。对于中国来说,三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因为尽管出口相当重要,但出口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轮子,而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有外国投资和内需,因而影响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外国对中国的产品需求具有价格弹性,中国产品正是凭借低廉的价格才赢得了市场,所以,扩大出口并不会带来全面的价格下降。而从经济福利看,中国的出口更是带来就业和整体经济的增长。显然,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这种使贸易条件变坏的增长的条件和恶劣结果在中国并没有出现,恰恰相反的是,正是强劲的出口带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所以,我不主张以避免“贫困化的增长”为理由来改善贸易条件,也不主张为改善贸易条件来随意变动汇率。而事实上,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的改变,更多的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是以国家的战略利益作为参照系的。当然,适当减少出口退税的政策应该得以贯彻,其一方面可以减少国家财政负担,一方面可以减少贸易摩擦,更重要的是可以逼迫企业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得出口竞争力,这对于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意义。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贸易条件恶化问题,慎重提出贸易政策。在一定时期内,鼓励出口的政策不能变。信息来源:人民网
2023-09-01 10:16:591

造成中国石油垄断的原因

造成这种怪圈的原因是中国石油政策的不透明:“我们总要在国际市场上保密,市场很难对中国的需求形成稳定预期。石油进口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做生意,在商言商,一般而言,越公开透明越对自己有利,也越对生意伙伴有利,否则的话就会吃亏。”量价齐升来自海关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月中国进口石油836万吨,同比增长77.7%,平均进口价格上升了51%,净增11.1亿美元。同时,原油和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其他互补性能源产品(如煤炭、天然气、电力等)的价格上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报告,受国际油价的影响,在2003年1月,国内能源及相关产品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原油价格环比(与前月相比)上升7.6%,同比上升42.7%;成品油价格环比上升1.8%,同比上升25%;1月煤炭价格环比上涨0.3%,同比上升3.2%;电力价格也微幅爬升,环比上涨0.4%,同比上升1%;天然气价格环比上涨0.6%,同比上升0.7%。“这是中国又一次在原油进口上实现了可观的量价齐升,与以前的粮食进口有着惊人的相似”,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说。宋国青称,尽管中国只有不到10年的石油进口历史,有关特征尚不能在统计数据上显著地体现,但根据他对中国粮食40年进口历史的研究,中国的石油进口正在步粮食进口的后尘。“自从中国进口粮食以来,几乎没有一次不是在国际粮价的高点大量进口,而在最低点出口。而石油进口正在走粮食的怪圈。”历史纪录显示,2000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一路上涨,而中国进口原油及石化产品也同时大增。来自海关的统计表明,2000年国际石油价格上升了62%,并导致相关化工产品平均涨价21%,但中国该年进口原油数量达到7013.4万吨,与1999年的3661万吨相比,几乎翻了一番。量价齐升的后果是成本巨额上升,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大呢?中国的石油企业没有公布由此带来的损失。但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来自海关的权威人士估算,2000年仅原油进口一项,关税至少多缴了150亿元。“150亿关税是肉烂在锅里了,但中国用户为石油进口价格上涨支付的巨额成本,大都流到国外了。”宋国青说。逢低减仓而在接下来的2001年,中国原油进口又陷入另一个怪圈。从2000年末开始到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油价从30美元以上一路下滑到17美元一桶。但该年中国的进口原油数量为6025.5万吨,比2000年下降14.09%。“中国现在的年进口量也只在7000万吨左右,而美国每年的进口量在2亿-3亿吨左右,所以中国原油进口的绝对数量在国际市场并不算很大。但是中国进口量的波动是国际市场上最大的,”宋国青说,“2000年,中国的进口需求增加得很突然,增加量约为3500万吨,绝对数也不算很大,但是这个数字占据了该年国际市场原油供应增加量的将近一半。来自中国的需求突然增加,打乱了市场本来的预期,其后果就是价格上涨。”体现在月度变化的数字更清楚地表明了这一趋势。1999年1月至2月,是国际油价处于最低谷的时期,中国进口原油297.94万吨,比上年同期反而减少40%;1999年3月国际油价开始大幅回升,而中国的进口亦同时回升,当月进口原油433.25万吨,成为1998年以来最多的月份,是上月的2.6倍。在进口量不断大幅上升的同时,中国进口原油的到岸价也在同步上升,在进口量大幅下降的1、2月份,平均进口单价为89.59美元/吨;而到进口量大幅上升的3月份,这一数字上升到92.07美元/吨。由此,国家计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称,1999年是国际石油市场油价急剧上涨的典型的一年,也是中国石油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体现“应变能力”的典型的一年。宋国青称,造成这种怪圈的原因是中国石油政策的不透明所致:“我们总要在国际市场上保密,市场很难对中国的需求形成稳定预期。石油进口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做生意,在商言商,一般而言,越公开透明越对自己有利,也越对生意伙伴有利,否则的话就会吃亏。”战略储备无补短期波动中国石油进口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国内石油市场格局。尽管进口原油仅占国内市场的20%强,但其价格却已主导国内市场。根据1998年国家出台的《原油与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国内采油企业的原油出厂价格基本围绕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而在成品油方面,仍采取新加坡、纽约、鹿特丹三地“盯价”,由国家计委在进口完税成本的基础上,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确定零售中准价,中石油、中石化在中准价上下8%左右的范围内确定零售价。但是这种政策设计在价格的传导过程中却出现了断裂。周大地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中国石油市场的不对称性:中国石油消费的市场化程度在迅速提高,但石油供应仍处于过度垄断之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几乎垄断了国内原油产出;而进口原油方面,拥有进口专营权的也只有四家(上述三家加上中化),而依赖配额生存的其它小规模进口商只能分享20%左右的配额;成品油的批发几乎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垄断,而零售方面,两大公司在各自区域上都具有垄断力量。周大地解释说,在这种体制下,国际石油采购的方式,则由国有的石油外贸公司按国家分配的计划指标分月度组织进口,基本上采用现货贸易方式从国际市场购买石油,导致经常出现了“买涨不买落”。周大地称,中国石油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严重不完善扭曲了供求关系和对未来价格的有效期望,中国石油用户既不能有效预见石油市场的风险,也不能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和市场手段化解危机。“目前的体制根本难以应对国际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周大地说。目前,很多专家表示中国必须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来应对国际石油突发事件,周大地称这几乎无助于解决短期的市场波动。宋国青甚至表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从长远看来可能也没有作用。“我们还是拿粮食打比方。从过去的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粮价和中国粮食储备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中国增加储备,世界粮价上涨;中国减少储备,世界粮价下跌。中国最近一次增加粮食储备是在1996年,当时是以2倍于现在的价格大量进口,到现在我们却以一半的价格在出口。”宋国青问道:“粮食储备已经成为国家财政的一个大包袱,石油储备呢?”
2023-09-01 10:17:094

姓宋中间国字取名女孩

宋国燕 宋国苇 宋国颍 宋国凌 宋国婧 宋国宜 宋国华 宋国菁 宋国佩 宋国梵 宋国莹 宋国笑 宋国娟 宋国辉 宋国仪 宋国叶 宋国珊 宋国玲 宋国键 宋国然 宋国卉 宋国雨 宋国艳 宋国敏 宋国姝 宋国嘉 宋国述 宋国慧 宋国莉 宋国芳 宋国雨 宋国倩 宋国涵 宋国菲 宋国力 宋国睿 宋国明 宋国宁 宋国雨 宋国丹 宋国优 宋国娜 宋国霆 宋国兰 宋国蓉 宋国闵 宋国露 宋国盼 宋国璇 宋国滨 宋国虹 宋国弘 宋国熔 宋国表 宋国婷 宋国杰 宋国晏 宋国娟 宋国琳 宋国逊 宋国悦 宋国易 宋国燕 宋国月 宋国书 宋国楠 宋国凡 宋国郅 宋国滔 宋国文 宋国启 宋国东 宋国然 宋国柳 宋国雅 宋国嘉 宋国玉 宋国安 宋国想 宋国静 宋国男 宋国辉 宋国睿 宋国雪 宋国银 宋国博 宋国莹 宋国芳 宋国麟 宋国莹 宋国昱 宋国尚 宋国玲 宋国璐 宋国琴 宋国婕 宋国丽 宋国帆 宋国郸 宋国茹 宋国珍 宋国丹 宋国爽 宋国翰 宋国凌 宋国萍 宋国虹 宋国晶 宋国遥 宋国楠 宋国曼 宋国野 宋国信 宋国琪 宋国涵 宋国萍 宋国萍 宋国鸿 宋国慧 宋国丽 宋国怡 宋国昕 宋国蔚 宋国杉 宋国烨 宋国馨 宋国媛 宋国叶 宋国颖 宋国博 宋国灵 宋国兰 宋国兰 宋国凌 宋国程 宋国春 宋国智 宋国霞 宋国粤 宋国莉 宋国璇 宋国娜 宋国虹 宋国琼 宋国兵 宋国琰 宋国怡 宋国平 宋国琴 宋国隽 宋国晓 宋国梓 宋国程 宋国好 宋国芳 宋国萍 宋国腾 宋国洁 宋国琪 宋国元 宋国蓉 宋国婧 宋国丹 宋国菲 宋国萌 宋国琛 宋国淳 宋国芬 宋国岩 宋国琳 宋国方 宋国森 宋国雪 宋国丽 宋国敏 宋国燕 宋国娟 宋国煜 宋国蓉 宋国西 宋国薇 宋国杰 宋国瑶 宋国铭 宋国蕊 宋国娟 宋国澜 宋国菊 宋国好 宋国琳 宋国静 宋国鑫 宋国青 宋国甜 宋国珣 宋国珂 宋国灿 宋国莹 宋国贤 宋国瑜
2023-09-01 10:17:191

现在汇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美国严重的财政与贸易双赤字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善,很多国际专家认为美元贬值的局面目前仍难以扭转。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美元目前被高估15%-20%。他认为,美元贬值主要原因在于过去10年中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急剧上升。因此,美国需要美元贬值,从而使其经常账户恢复均衡。 而近期内,美国资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开始减弱。财政激励政策的淡出和利率水平的提高将使美国经济增速下降。这些因素将增大美元继续贬值的可能。 一直以来,人民币汇率政策采取的是与美元的比值基本稳定不动,如果人民币继续盯住美元,美元有效汇率贬值15%-20%意味着人民币有效汇率将贬值大约10%。 哈继铭认为,从表面上看,美元贬值将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有利,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原因有三,第一,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下降可能招致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对中国更多的贸易制裁。这些国家实行的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大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下降带来的收益。第二,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近来人民币非交割的远期合约(NDF)汇率与美元名义有效汇率走势表明,美元贬值的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这将带来又一轮投机性资本流入,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与投资过热,对巩固前期宏观调控的成果极为不利。第三,目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有效汇率的贬值将增添通货膨胀压力。因为货币贬值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历史数据显示人民币贬值通常会带来消费价格的上升,国内通货膨胀相对贸易伙伴的上升将抵消人民币随美元贬值对出口竞争力的作用。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出口竞争力回复如初,而国际反‘倾销"对出口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哈继铭认为。美元贬值越厉害,人民币升值压力越大。种种迹象表明,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再增,而主要原因是目前美元跌势不止和中国的双顺差。如果将美元贬值看作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外因,那么中国的双顺差则是不可回避的内因。2004年中国的全年顺差达320亿美元,为1998年以来之最。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增长13.3%。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04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为6099亿美元,这个数字较2003年增加了51.3%,增加额达2066亿美元,成为2004年全球外汇储备增加最多的国家。 统计数据还表明,无论是经常项下还是资本项下,中国都出现了顺差。特别是贸易顺差的出现,为要求人民币升值提供口实。因为国际社会将其作为人民币被低估的证据,并以此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的比例在1997年以前是上升的,在1997年以后是下降的。2005年一季度该比价较1997年一季度下降了15%。进出口总额只能反映进出口量,但不能反映贸易条件。导致贸易条件变化的基本原因是,1997年以前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此后则相反。”宋国青认为。目前,出口价格下降,进口价格上升的局面在中国已经形成,中国贸易条件出现恶化的趋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鼓励出口的国策,即使出口为中国经济贡献了很大力量,但也使财政背上了沉重负担。“最明显的例子是出口退税给中央财政增加负担,截至2003年年底,中央政府拖欠的应退未退税款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商务部有专家认为。“同时,这种出口政策也造成了中国出口贸易条件的恶化,或者说是恶化的趋势。中国并没有出现国际贸易教科书上的那种典型的‘贸易条件恶化"的现象,这主要因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不同质,即进口和出口的不是同类商品。但客观地讲,中国确实存在‘出口价格下降,进口价格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强调扩大出口规模,有‘一刀切"的现象。 ”不分行业、不分产品的出口鼓励政策,给出口企业创造了竞相降价、抢占国际市场的条件,直接造成企业利润一再减少,中国的宏观外贸条件也逐步恶化。而近年来中国每出台一项出口鼓励政策,之后都伴随着外国企业要求中国出口商降价的浪潮。而中国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降价措施,使中国政府给予本国企业的优惠转手让给了外国商人。 而这种鼓励出口的措施也遭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贸易伙伴的攻击。中国加入WTO之前,对出口采取了诸如财政出口补贴、出口退税等诸多措施。现在财政对出口的补贴已经取消,出口退税也进行了改革,但汇率政策却受到海外指责,中国在国际谈判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同时,随美元实际贬值的人民币汇率正在承受着进口价格的高涨。“等到中国动用它掌握的美元自产购买美国的出口产品时,美元兑人民币的比价可能已经下跌1/3甚至更多;当美元比价下跌,对美国出口产品的需要就会增加,美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如果中国政府决定调整其外汇储备的结构,现在可以用70美分买到的美国产品,到时候中国可能要花1美元才买得到,中国投资的美元资产损失将高达1/3。”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Bradford Delong(布拉德福德·德龙)曾撰文称。外汇储备遭遇负利率根据宋国青的测算,目前货物进口价格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几何平均值为1.2%,按这两项数据计算的外汇储备真实利率为-6.9%。“因为数据变化,并不清楚外汇储备名义额的增加中有多少是来自利息收入和因汇率变化引起的损益,因此无法准确计算实际实现的外汇储备真实报酬率。按照外汇储备数据和外汇占款数据可以做出大致的估计,其中包含因汇率变化引起的收益。考虑到可能的估计误差,外汇储备在过去两年遭受真实价值巨大亏损的情况可以确定。”宋国青解释道。“1998年前,中国外汇储备的利率较高,大约4%。1998年到2000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没有贬值,中国进口商品价格低,外汇储备赚了点钱。但2000年后等于丢了以前累计的收益。”宋国青表示。“2004年年底的外汇储备为6099亿美元,按照进口价格指数折合的美元数为5213亿,两个数字之间的差额约887亿美元。”另一个需要比较的是国内投资的报酬率,过去两年,国内投资的实际报酬率非常高,“这里有经济景气变化的影响,但即使提出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长期平均的投资社会真实报酬率也在7%以上,与此相比较,-6.9%的绝对损失率意味着14.9%的相对损失率。”宋国青说。“也有人认为中国39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不太大,加上货物贸易共500亿美元。但加上美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到内地投资,投资变成实物收益,实物升值而外债贬值。外汇储备的损失就大了。”他认为,过去两年中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和外汇储备遭受严重负利率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商品价格的结构性变化,石油和金属材料以及农产品的价格相对上升了。可以肯定,这样的结构变化早晚要停止甚至发生逆转。然而,在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贸易条件缓慢恶化和外汇储备真实报酬率偏低(可能为零)的情况会持续下去。“这一点对国内储蓄利率构成了直接压力。目前,中国的净储蓄大约为10万亿,而今年外汇储备肯定超过7000亿美元,也就是说大约为近6万亿元,超过净储蓄的一半,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负利率或者低的真实利率可能直接传递到国内存款。在估计中国未来利率走势的时候,注意到这点很重要。”宋国青说。居民金融资产的最终用途可以分为国内国外两个方向,后者直接对应的是国家外汇储备(在中国目前对居民对外投资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居民金融资产主要是指国内金融资产;而未来在人民币不能成为国际货币和居民对外投资条件放松前提下,居民将国内金融资产转为国外资产的主要渠道就是用人民币兑换国家的外汇储备。由此看来,国家的外汇储备在某种意义上是居民对外投资的外汇“储备”)。相应地,可以将居民金融资产的损失分为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上的财富转移。 相当于个人净储蓄的一半在贬值。持续下去,就是不升值导致的赤字,最终通过负利率转嫁给居民。“中国压国内需求,抑制投资,增加出口和顺差,在投资约17%-18%的同时,出口真实增长30%,带来了高的外汇储备。”宋国青表示。“外汇储备是连纸都不是的自称为货币的数字符号。外汇储备的风险是美国出现通货膨胀。外汇储备的真实收益率取决于未来20年的利率水平和进口价格。如果出现全球紧缩,那外汇储备就是好资产。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和美元持续低利率,外汇储备会很麻烦。”“目前外汇储备只是周转手段,是头寸,要用的时候手上有钱就是了,但实际上,我们应该将外汇储备当资产管理,应该更加注重利用资金,预测真实收益率,经常核算贬值损益,不同币种的名义收益率应向社会公布,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国民财富。”宋国青表示。美国稳定真实的“负利率”根据宋国青的分析,美元低利率是外汇储备负利率的主要成因之一。2001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低利率周期。美联储12次降息,最低曾将联邦储备利率减至1厘。利率处于41年来的历史低位。考虑通胀率因素,美国已出现负利率现象,虽然推动美国经济在2003年急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亦取得4%的强劲增长,但是亦促使以美元报价的金属和能源价格大幅上升。实际上,美元负利率政策相当于”透支繁荣”,鼓励美国人通过借贷以维持消费增长。相对于4%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即使在经过数次调升利息后,美国利率仍然处于偏低水平。而联储局展开加息周期时亦表明,将会以渐进的手法将利率调升至中性水平。 “美国并未人为压低利率,2002年到2003年,美国的核心CPI达到近10年来最低,而这10年也是历史上利率较低的10年。美联储从来没有说过调整利率的目标是通胀,但这是很多经济学家的预计,也是没有公认的目标。2004年美国核心CPI是1.6%,而近两年美联邦基金利率几何平均值为1.2%,实际利率为负。目前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3年,可以说是稳定的负利率。”宋国青认为。 然而,为什么在美联邦基金较低,能源价格、原材料价格和食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同时,美国的核心通胀率仅为1.6%?难道价格传导机制也出现了问题?“实际上,是中国输出了真实低利率。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东西太便宜了。美国进口了大量中国工业品,而中国工业品的涨幅很低,造成美国CPI很低。而中国进口很多原材料,原材料涨价,进口也涨价。”宋国青认为。“通货膨胀率一直低于3%使得美联储并不急于升息,而中国和亚洲净输出资本更使美国没有动力升息。亚洲各国争相用很低的利率购买美国国债,借钱给美国。美国被动接受真实利率偏低,足够多的外国投资使美国没有必要为了吸引储蓄而升息。”宋国青说,“于是,美国出现了稳定真实的负利率。”一江资金向“西”流“目前美国贸易逆差约6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贡献了约2000亿美元,亚洲(主要指香港地区、台湾地区、韩国)3000多亿美元,日本1000多亿美元。外汇资产大幅贬值、外汇储备增加,带动亚洲资本流向美国,同时这也是美国低物价的基本原因。”宋国青表示。最近几年,国际资本流向最突出的特征是全球资本持续、大规模流入美国,导致美国金融市场长期繁荣,并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自1982年起,美国便从国际资本净输出国转为净输入国,国际资本流入规模逐年增大,据美国商务部统计,1990年,美国对外资本输出净额为816亿美元,外资流入净额为1420亿美元,资本净流入约604亿美元。2001年,美国的资本净流入约为1.98万亿美元,其中官方资本8115亿美元,占41%。2003年,美国的资本净流入达到2.43万亿美元,其中官方资本1.22万亿美元,约占50%。 一直以来,美国对国际资本的需求不断膨胀,金融市场对国际资本的吸纳能力上升。从理论上讲,一国经济所需要的外国资本净流入规模,取决于该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资本需求及该国国内资本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一般来说,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下,一国储蓄率的高低决定了其对国际资本的需要量的多少,国内储蓄率提高,则所需要的外国资本相对减少。美国随着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资本需求,而家庭的储蓄率却不断下降。美国的个人储蓄率在2004年9月份降到了0.2%,而10年前,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为5%。“2004年,美国的净储蓄占总收入的比重约1%。”宋国青测算。国内经济增长与储蓄下降形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必须靠大量的国际资本来弥补,从而对国际资本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而美国高度开放及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出色的资金吸纳和配置能力,增加了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据美国第一波士顿信托银行估计,目前美国实际上利用着全世界净储蓄额的约70%以上。 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05年1月美国资本净流入非常强劲,高达915亿美元。流入美国的资本主要投向资本市场,且由于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地位和美国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等原因,外国投资者仍然愿意购买美国的金融产品,尤其是美国国债。外国资本通过购买美国金融产品流入美国,弥补了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支持了美国经济增长。2004年,美国资本市场吸引了8218亿美元的净流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5%,足以填补美国创纪录的6177亿美元经常项目赤字。 从流入美国的资金比例看,亚洲储蓄者使美国的借款需求得到很大满足。亚洲官方及民间投资者是去年美国资产的最大买家,2004年总体资本净流入数据显示,亚洲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净买入量为3751.5亿美元,第四季度来自亚洲的资本净流入为917.3亿美元。 “这其实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亚洲金融危机后,当时的通货紧缩,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钱是最好的,而实物最差,其实在比较平衡的情况下,钱和实物可以均衡持有,但在目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物是最好,钱是最不好的资产。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仍然拼命出口,不要实物,要现金。”宋国青说。 人民币的前景与可能“未来人民币有三种可能,一是直接升值,名义汇率升20%;二是接受持续6年左右的5%的通货膨胀;三是调整税率,如出口退税和所得税。”宋国青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外汇储备意味着一国的物资与劳务的净输出。巨额的外汇储备同样意味着巨额的本币发行量。因为中国的货币是不能自由兑换的,所以中国企业的外贸收入最终只能以本币——人民币来表现,而这巨额的本币却难以在国内买到适当价格的物资与劳务时,就意味着通货膨胀。为了减轻国际上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中央政府从今年起降低了出口退税率。但由于地方政府并不愿负担超出基数的退税,因此,地方政府退税的拖欠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并增添了企业运营中现金流的不确定性。而某些地方政府更鼓励当地出口企业进行加工贸易,原因在于加工贸易“两头在外”,不涉及出口退税的问题,不会对当地财政造成负担。汇率应该调整是宋国青一直以来的观点。他认为,如果调了汇率,宏观调控的方向将发生很大变化。假设汇率上调7%或8%,从中国去年的外贸数据来看,就会出现四五百亿美元的逆差。外贸从顺差变为逆差,一进一出就是近千亿美元的差额。早一点调整利率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如果不调整利率,外汇储备将继续增加,越晚调整损失越大。同时,宋国青对当前的宏观经济看法比较乐观。他认为,从目前中国的经济情况看房地产没有大的问题;金融风险趋于下降;税收自动增加,财政实力增强;银行利差扩大,坏账率下降;企业负债率下降,银行贷款安全性提高。可以肯定,中国已经走出了通货紧缩和经济周期。“人民币将是亚洲货币的领头羊。未来中国经济将是亚洲经济火车头。中国经济实力约等于日本,但增量远超日本,而货物贸易增量远超美国。亚洲对中国投资有利,亚洲货币对人民币没有升值潜力。”宋国青认为。“人民币真实汇率变化的结果是,顺差变逆差,即资本输出变为输入;投资率有所提高;外汇储备增量减小,扩大银行贷款;国内贷款低利率;亚洲货币普遍升值和美国利率上升。”
2023-09-01 10:17:295

什么是希克斯分解

希克斯分解指的是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提出,具体内容为:1、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例如,苹果和梨互为替代品。如果苹果的价格上涨,而梨的价格不变,那么相对于苹果而言,梨的价格在下降,消费者就会用梨来代替苹果,从而减少对苹果的需求。这种由于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其他商品对这种商品的取代的现象就是替代效应。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2、收入效应是指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那么就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相对于该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而言在减少,购买能力在下降,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减少。反之,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下降,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那么就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相对于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而言在增加,购买能力在增强,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希克斯分解规律:1、完全互补情况下,替代效应为零,总效应为收入效应。2、完全替代情况下,总效应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为零。3、拟线性偏好情况下,总效应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为零。扩展资料:希克斯分解中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关系: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由于在绝对值上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所以价格下降总的结果是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价格消费线仍向右方倾斜。由此而导出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因此,即使是劣等品,一般情况下也遵循需求法则,只不过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比较小。引起消费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长期以来,我国治理消费低迷的措施全然集中于“替代效应”,亦即出台政策令消费变得“更便宜”,而储蓄“更贵”(如低利率、加征利息税等)。这些措施目的是要引导储蓄向当期消费转化。但是,根据经济学家宋国青的研究,我国个人储蓄一共只有20万亿,仅相当于一年的GDP总额。再有效的刺激个人消费的措施最多也就能鼓励居民多消费其中的15%,为3万亿,在一年GDP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太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替代效应百度百科-收入效应
2023-09-01 10:18:004

《人·地·城》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人·地·城》(徐远)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RIozr6hBdmYpM-IMEXZ-A提取码:1234书名:人·地·城作者:徐远豆瓣评分:8.0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6-10-1页数:351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农村改革和城市化问题的时评文章集锦,内容涵盖城市起源、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农村改革、工业化等诸多方面。作者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秉承社会学的关怀,用文学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城市变迁的历史图景。本书适合广大对城市化、农村改革、中国经济发展感兴趣的书友阅读。作者简介:1.作者介绍徐远,原名徐建国,任教于北京大学。研究兴趣涉及微观金融、宏观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美国杜克大学经济系,师从宋国青教授和艾伯特u2022皮特u2022凯尔(Albert Pete Kyle)教授。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担任FT中文网、澎湃新闻网、第一财经网、《新京报》等媒体的自由撰稿人。曾任香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金融学助教授。2.代表作品《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与结构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2023-09-01 10:18:131

清华,北大,复旦,人民大学的经济学系哪个好点?给个经济学系的排名吧,现在的。谢谢

楼上的很多故意误人的答案。目前真正最好的经济学,第一是清华,第二是北大,这两家遥遥领先人大和复旦。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看师资,清华经管学院有四个harvard经济学海龟博士,其它学校没有一个,北大虽没有,但也有几个很不错的人,人大和复旦的经济学太烂,不入流;第二,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人选,这是代表学校经济学影响力的一个说明,清华和北大上届和今届都有人,清华(李稻葵、钱颖一),北大(宋国青、周其仁),人大这届硬把校长陈雨露塞进去了,但仅仅就是给面子罢了。第三,看发展势头和学术成果,代表青年经济学者(40岁)突出成就奖的“麦肯锡经济学奖”到现在四届,清华三届共5人获奖,北大也不错,拿了一次,那个人还是清华跳槽过去北大的。其它学校都还没开张。第四,上面提到的什么政治经济学,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已经早没市场了,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经济学,看重是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相结合。
2023-09-01 10:18:294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教师简介

陈 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学士(1968),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物理学博士(1987)。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金融工程学,宏观经济。宫玉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军事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大国国家发展战略,不确定环境下的领导力与竞争战略,战略文化与战略行为,中国文化中的领导力  海 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经济系博士(1991)。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胡大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83),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1988),美国肯塔基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1995)。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曾担任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大中华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农村发展黄卓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教授,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其论文曾荣获2012-2013年度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颁发的“Richard Stone最佳论文奖”研究领域:应用计量经济学,金融计量学,实证金融学,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场霍德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台湾政治大学教授,中华金融学会秘书长,罗切斯特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货币金融,宏观经济,经济增长。雷晓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劳动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应用计量学。李力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制度与发展,人力资本,公共财政,城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李 玲经济学教授,美国Towson大学经济系终生教授。武汉大学物理学学士(1982), 美国匹斯堡大学经济学硕士(1990),美国匹斯堡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老年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林毅夫经济学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78),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2),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86)。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卢 锋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198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英国利兹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农业经济,中国经济史。马 浩管理学教授。北京工业学院管理工程学学士 (1987),黄河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毕业(1989),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战略管理学博士学位(1994)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竞争优势的实质和起因,企业领导决策模式等。平新乔经济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学士(1973),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美国康乃尔大学经济学博士(1998)。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财政学。沈明高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士(1985),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1988),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政策硕士(1995),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博士(2001)。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公司金融,发展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中国转型经济。沈 艳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学士(1997),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2003)。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板块资料分析。施建淮经济学副教授。南京大学数学学士(1982),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1987),日本大阪大学经济学博士(1999)。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宋国青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地质学学士(1982),1991-1995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候选人。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汪丁丁经济学教授。北京师范学院学士(1982),中国科学院硕士(1984),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汪 浩南开大学数学学士(1992),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系经济学硕士(1995),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2002)。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产业组织,企业战略,反垄断。杨 壮管理学副教授。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学士(1974),普林斯顿大学公共关系硕士(1984),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硕士(1986)及工商管理博士(1991)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姚 洋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地理学学士(1986),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9),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1996)。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农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易 纲经济学教授。美国哈姆林大学管理学学士(1982),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学硕士(1984)和博士(1986)。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曾 毅经济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学士(1986),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人口学博士(1986),1986-198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人口经济学,老龄健康与经济发展,家庭人口预测分析方法及其在市场经济与社会规划中的应用,人口政策分析。赵耀辉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5)和硕士(1987),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95)。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劳动力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周其仁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硕士(1993)和博士(2000)。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朱家祥经济学教授。台湾东吴大学经济学学士(1980年),台湾大学经济学硕士(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博士(1990年)。。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计量经济学理论;时间序列分析;财务金融实证
2023-09-01 10:18:391

某工人在工资率为每小时2美元时每周挣80美元,每小时3美元时每周挣105美元,是什么效应起主要作用?

收入效应起主要作用,分析如下:在每小时2美元时,工人工作40小时,当3美元每小时时,工人只工作了35小时,因为35小时105美元的收入已经满足了工人的收入愿望,所以他不会再更多的去延长工作时间,而在2美元时,工作收入远低于他的收入愿望,所以工人要延长工作时间.在这里主要是收入效应起作用。拓展资料:收入效应是指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那么就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相对于该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而言在减少,购买能力在下降,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减少。反之,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下降,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那么就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相对于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而言在增加,购买能力在增强,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增加。这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下降),而引起实际收入减少(增加)导致需求量减少(增加)的现象就是收入效应。效应反应造成中国消费长期低迷的症结不是老百姓热衷储蓄“不愿花钱”,而是居民收入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如工资水平作为衡量居民收入的指标,其在经济指标中的比重呈持续下降态势,已从之前的53%下降到41.4%,远低于美国的57%。世行认为,中国消费下降可以用居民收入占经济比重的变化来解释,将注意力集中在所谓过高的储蓄率上并不准确。消费理论引起消费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长期以来,我国治理消费低迷的措施全然集中于“替代效应”,亦即出台政策令消费变得“更便宜”,而储蓄“更贵”(如低利率、加征利息税等)。这些措施目的是要引导储蓄向当期消费转化。但是,根据经济学家宋国青的研究,我国个人储蓄一共只有20万亿,仅相当于一年的GDP总额。再有效的刺激个人消费的措施最多也就能鼓励居民多消费其中的15%,为3万亿,在一年GDP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太大。
2023-09-01 10:19:022

谁能解释下"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这句话的意思?

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经济往来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的差额。由贸易项目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反映一国的国际储备或对外支付能力的增强;由资本项目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反映资本的大量流入。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顺差"; creditor country 债权国, 即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债权大于债务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不但可以增加一个主权国际的信誉评级,还可以以债权来融资,获得更多的收益。 所谓双顺差,是指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经常账户主要包括商品贸易账户、利息和利润以及劳务支付。资本账户是记录所有的资本流动。两者双顺差体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就是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而在一项统计分析中,除中国外的11个大国在总共近300 年中,只有加拿大在2000年出现了双顺差占GDP比例都超过2%的情况。   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必然导致央行的官方储备急剧增长,近年来,中国外汇官方储备增长量从1993年的212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4033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近20倍。2005年3月末,外汇储备已经达到6591亿元。   与此同时,近年来的外汇储备条件恶化。“从2003年1月到2004年12月的24个月中,货物进口价格指数累计上升了17%(年利率为8.2%),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几何平均值为1.2%。按着两项数据计算的真实利率为-6.9%,以当前货物进口价格指数的倒数作为外汇储备真实价值的度量,则外汇储备的期望真实报酬率约等于上述真实利率。可以确定,外汇储备在过去两年遭受真实价值的巨大亏损。”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曾在报告中如此表示。    人民币当升则升前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争议仍然存在,“对于人民币升值目前有几方面的担心,一是就业和经济增长问题;二是中国生产能力过剩;三是金融问题;四是利用外资有利性的问题;还有就是心理因素。”
2023-09-01 10:19:431

中国买美国国债的意义是什么?又有什么用途?

2023-09-01 10:19:543

橄榄型经济的橄榄型经济

1.经济学中如果只采用定性分析往往会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表面看来,好像“橄榄型”好,其实不一定,“橄榄型”的基尼系数可能比较小,但也可能比较高。而“尖帽型”表面看来不合理,其实基尼系数才0.4,许多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就是0.4。所以,关键不在橄榄不橄榄、尖帽不尖帽,关键是要采取宏观调控手段适当抑止高收入,不断提高贫困线高度和最低工资收入水平。海外有位张某人主张中国大陆的最低工资不设下限,这肯定造成两极分化进一步尖锐化。根据国民收入分配守恒定律,把低的压得更低,另一部分人当然就可以多得了。当然,张某人是在为强者出谋划策,所以到处有人请他作报告。现在媒体谈得较多的是“枣核型”、“橄榄型”,其政策趋向是提高所谓中等收入水平。今天的民谣:万元户是贫困户,10万以上是中等户,……。有媒体报道:“吉林省2002年出台的政府雇员制管理办法,其资深高级雇员最高年薪将接近20万元,……珠海的政府雇员年薪最高可超过10万元,芜湖的政府雇员年薪最高可达18万元,而无锡市在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首席科学技术顾问等7个特聘岗位人员时,开出的最高年薪达50万元……”([3])俗话说,外来和尚能念经,你聘我的,我聘你的,薪酬不就高上去了。政府雇员薪酬高上去了,公务员当然也不能太低,水涨船高么。很明显,这样无疑会提高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但结果是广大低收入人群生活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相对下降。就象人均GDP已经超千美元那样,照样存在3千万左右年收入625元人民币的贫困人口、或者9千万年收入不足825元人民币的农村贫困人口。([2])高收入可以平均到穷人头上,但是进不了穷人口袋。上世纪60年代,我们轰轰烈烈搞文化大革命,美国约翰逊总统宣布向贫困“开战”,到1977年,官方公布的贫困线标准为:城市4口之家,人均年收入不足1660美元。不知道现在美国的贫困线划到哪里。当然,美帝是拿穷人的乞食袋当旗子挥舞,以此笼络人心,暗中利用权力拼命往自己的腰包里装钱,并不是真的为贫困人口着想。2.本文对个人年收入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的公式可以应用于对家庭平均收入、家庭财富的分析。宋国青先生给出了两个基尼系数:“城市居民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51,而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2。这两个数字,显示出从财产分布方面看贫富差别比从收入方面看更要大得多。最近公布了一项城市居民财产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城市户均财产近23万元。”([4])居民财产依靠收入积累,这两个基尼系数差那么多,确实值得大家思考。
2023-09-01 10:20:101

国债持有有什麽优缺点!

国债市场,是国债发行和流通市场的统称,是买卖国债的场所。中央银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直接买卖,国债回购、反回购交易)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借此存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中文名国债市场解 释国债交易的场所或系统国债一种财政收入形式证券市场是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u25aa 国债流通市场u25aa 国债发行市场国债市场是指国债交易的场所或系统,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是一种财政收入形式,国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证券市场是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政府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和偿还国债,意味着国债进入了交易过程。而在证券市场中进行的国债交易即为国债市场。毫无疑义,国债市场是证券市场的构成部分,同时又对证券市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2简介编辑自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一直在不断摸索和改革国债的发行方式。1991年,我国首次进行了以承购包销方式发行国债的试验,并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国债一级市场机制开始形成。1993年,在承购包销方式的基础上,我国推出了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19家信誉良好、资金实力雄的金融机构获准成为首批国债一级自营商。1994年,我国进行国债无纸化发行的尝试,借助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与结算网络系统,通过国债一级自营商承购包销的方式成功地发行了半年期和一年期的国债。1995年,在无纸化发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引进招标发行方式,以记账形式,由国债一级自营商采取基数包销、余额招标的方式成功地发行了一年期国债。1996年,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债市场的发展以全面走向市场化为基本特色,“发行市场化、品种多样化、券面无纸化、交易电脑化”的目标基本得到实现。同时,国债的二级市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点面结合的格局,以证券交易所为点,以大量的柜台交易和场外电话交易为面。国债现货市场和回购市场的交易价格也日益活跃,成为反映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重要标尺。3构成编辑国债市场按照国债交易的层次或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国国债市场计划表债发行市场;二是国债流通市场。国债发行市场指国债发行场所,又称国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经纪人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第二阶段。一般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有者与政府或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它又分证券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类。证券交易所交易指在指定的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不在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即为场外交易。国债发行市场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之初,主要采取行政摊派方式,由财政部门直接向认购人(主要是企业和居民个人)出售国债,带有半摊派的性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国债发行市场始于1991年。该年4月,财政部第一次组织了国债承销团,有70多家国债中介机构参加了国债承销。1993年建立了一级自营商制度,当时有19家金融机构参加,承销了1993年第三期记账式国债。所谓一级自营商,是指具备一定的条件并由财政部认定的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可以直接向财政部承销和投标竞销国债,并通过开展分销、零售业务国债市场年报,促进国债发行,维护国债发行市场顺畅运转。1994年,在以前改革的基础上,国债发行着重于品种多样化,推出了半年和一年期短期国债和不上市的储蓄国债。1996年开始采取招标发行方式,通过竞价确定国债价格,市场化程度大为提高。例如:对贴现国债采取价格招标,对附息国债采取收益率招标,对已确定利率和发行条件的无记名国债采取划款期招标。同时,推出了3个月、6个月、1年、3年、7年和10年等7个不同期限的国债品种,其中3个月、7年和10年国债是新品种,3个月国债是目前最短期国债,7年和10年则是目前最长期国债,又是附息国债,在国债品种与期限结构上开始同国际接轨。我国国债发行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其基本结构是:以差额招标方式向国债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如商业银行和财政部门所属国债经营机构,销售不上市的储蓄国债(凭证式国债);以定向招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定向国债。这种发行市场结构,是一种多种发行方式配搭使用,适应我国当前实际的一种发行市场结构。国债流通市场我国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到1988年的7年期间,还没有国债二级市场。债券在一定期限终止了持券人的购买力,使持券人感到不方便。因此,解决居民手中债券的变现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1985年曾经搞过一个贴现办法,但是实行起来效果并不好,因而建立国债流通市场是既方便居民,又防止购买力膨胀的重要途径。我国从1988年开始,首先允许7个城市随后又批准了54个城市进行国库券流通转让的试点工作。允许1985年和1986年的国库券上市,试点地区的财政部门和银行部门设立了证券公司参与流通转让工作。试点主要是在证券中介机构进行,因而中国国债流通市场始于场外交易。1991年又进一步扩大了国债流通市场的开放范围,允许全国400个地区市一级以上的城市进行国债流通转让。同时,国债承销的成功,证券机构迅速增加,这些都促进了场外市场交易活跃起来。时至1993年,场外交易量累计达450亿元,大于当时的场内交易量。但是,由于场外交易的先天弱点:管理不规范,信誉差,拖欠现象严重,容易出现清算与交割危机;场外市场统一性差,地区牌价差价大,买卖差价大;不少场外市场有行无,流动性差,等等。这些因素导致场外市场交易不断萎缩,至 1996年场外市场交易量的比重已不足10%。与此同时,场内交易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自身优势却获得稳步发展。目前场内交易主要集中在四家场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武汉国债交易中心(1992建立,专营国债转让)、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中心。由于这些场所的管理相对规范,信誉良好,市场统一性强,因而保证了场内交易量的稳州增长,至1996年已占整个国债交易总量的 90 %以上。当前中国国债流通市场的结构已形成以场内交易为主、以证券经营网点的场外交易为辅的基本格局,基本上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我国自1991年兴起国债回购市场。所谓国债回购,是指国债持国债市场走势曲线图有人在卖出一笔国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承诺在约定期限后以约定购回同笔国债的交额动。如果交易程序相反,则称国债逆回购。国债回购是在国债交易形式下的一种融券兼融资活动,具有金融衍生工具的性质。国债回购为国债持有者、投资者提供融资,是投资者获得短期资金的主要渠道,也为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工具。因而国债回购业务对国债市场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国债回购市场的不规范,也会产生负作用。如买空卖空现象严重,回购业务无实际债券作保证,回购资金来源混乱以及资金使用不当等,都会冲击金融秩序。我国1995年曾对国债回购市场进行整顿,整顿后国债回购市场逐步走向正轨。为了有序地发展国债市场,首先,要巩固和发展交易所内的回购市场;其次,要建立规范的场内回购市场,建立统一托管清算体系,杜绝买空卖空,打击市场分割;最后,中央银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使国债回购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工具。我国于1992年10月还曾一度推出国翩货市场。所谓期货交易是相对现货交易而言,其特点是买卖双方债券所有权的转让和货款的交割时间分割开来,双方签订交易合同后不是立即付款和交付债券,只是到了约定的交割时间才进行买方付款,卖方交付债券。期货合同有四个要素:约定的时间、约定的价格、约定的国债品种、约定的交易数量,其约定办品种即为期货交易的标的国债。国债期货是国债现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具有独特的功能:一是显示和引导国债价格或国债行市。国债期货市场是买卖双方经过公开竞价,使国债价格不断随供需状况而变化,并在市场上传递。由于期货市场是众多买者与卖者的意愿,是最有代表性的价格,对当前与未来的价格走势都有指导作用。二是套期保值。国债投资者可以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上同时就某一品种国债做数量相同、买卖相反的操作,以求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盈亏相补或相抵,从而实现保值。三是投机获利。国债期货投资者还可以在期货市场上的不同债种之间投机获利,也可以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投机获利,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对冲机会。我国于1992年推出国债期货伊始,投资者反应冷淡。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金融意识的增强,上海证券交易所也于1993年10月正式推出规范式的国债期货合同。从此国债期货日益为广大投资者认同,成交量日益扩大,从日成交量不到亿元发展到日成交量超千亿元。但是,由于我国发展国债期货市场的条件还不成熟,又加上法规建设滞后,于1994年下半年至1995年上半年之间曾发生多起严重违规事件,在监管部门采取提高保证金比率、实行涨停板制度、规定最高持仓量等措施后,仍难以走上正轨,于是国务院于1995年5月宣告国债期货的试点暂停。4调节编辑国债市场的调节功能较弱主要问题是我国短期国债缺乏,持有者结构不合理,场外市场发展滞后,直接制约了国债交易的活跃程度,使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严重不足,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率和辐射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第一,我国在已经发行的国债中,大部分以中期国债为主,如1999年以来,财政部在全国银行间发行债券总额中,中期国债占95.7%,国债的平均偿还期限为6.6年,短期国债仅占4.3%。而西方发达国家短期(一年以下)国债一般占全部国债的40%~ 50%。而短期国债市场是一个主要用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市场,是中央银行表达货币政策意图的场所。在这里,国债流通品种局限于能满足公开市场业务需要的短期品种。因此,短期国债市场的缺乏,使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无法发挥应有的调控功能。第二,国债的持有者结构不合理。国债在不同的投资者手里发挥的功能是不同的。如果个人持有者所持国债比例较大,国债流动性就较差,二级市场交易就不活跃。国债市场主要发挥筹资的功能,如果机构投资者持有国债所占比例较大,则国债的流动性就强,二级市场的交易就活跃,国债市场的调节功能就强。从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国债市场持有者结构来看,个人对国债的持有份额基本上保持在 10%左右,而商业银行、共同基金管理机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则成为国债的主要持有者。1996年底,在国债持有结构中金融机构持有的比例,美国为50%,英国为80%,德国为60%。这样的格局不仅便利了国债的发行,而且市场流动性较强,因为在国债市场上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上,最适宜于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应当是机构投资者,只有机构投资者才会出于流动性管理的需要而频繁地进行国债交易。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足够的证券来源。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债的发行对象主要是个人、企业、机关事业团体等。从1993年开始,国债的持有者就开始集中在个人、金融机构及社会保障基金等部门。其中个人是国债的主要持有者。从1992年到1998年的有关统计数据上看,个人国债持有量占国债发行量的比例从未低于50%,有些年份高达70%以上,新发行国债的40%左右也都被个人投资者认购了。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大量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大部分被商业银行持有,商业银行持有债券的比重虽然逐渐增大,但也仅占到银行全部资产的10%左右。这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国债持有者结构,一方面增加了国债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使可流通国债数量严重不足。因为个人投资者一般都属于期满兑付型,而且个人进行国债交易很不方便,成本高,降低了国债的流动性,严重阻碍了国债市场调节功能的发挥,使公开市场操作缺乏足够的载体。第三,国债场外市场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公开市场业务的进行。这是因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时,吞吐国债的数量相当大,仅通过交易所集中竞价、撮合成交难以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而场外交易为其提供了重要场所。发达国家国债绝大部分在场外交易。如规模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国债市场,其二级市场交易量的99%是在场外交易的。规模居世界第二的日本国债市场,1994年,其场外市场交易额占国内交易的99%。国债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三的德国,近几年来,其场外市场的成交额占全部成交额的85%—91%。而我国国债二级交易市场基本限于证券交易所中,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国债二级市场交易中居主导地位,占上市流通量的90%以上。这种状况显然无法满足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需要。还有,加入WTO后外国资本尤其是外国“游资”进入国债市场,必然伴随着相应的金融风险。如果公开市场业务不发达,中央银行则难以通过公开市场对国债的买卖来平抑这种风险。第四,国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严重不足,大部分国债成为机构持有者的优质“不动产”,限制了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和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衡量流动性一般有三项指标:一是换手率的高低,二是大额交易是否会影响市场价格水平,三是市场交易量的大小。我国国债市场总体流动性不足,尤其是换手率不高,大额成交量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现货交割量小。国债流动性不足必然会使国债二级市场上形成的市场利率无法及时、灵敏、准确地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和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也必然受到严重限制。由于目前我国短期国债发行品种较少,国债市场缺乏国债期货和国债期权交易,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不活跃,又不能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进行国债交易,使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弱,从而削弱了机构投资者在国债市场上利用短期国债调度资金、利用国债期货、国债期权对冲利率风险的功能。5功能编辑国债市场一般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国债市场改革座谈会一是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如前所述,国家可以采取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和公募拍卖方式在国债市场的交易中完成发行和偿还国债的任务。二是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在国债市场中,国债承销机构和国债认购者以及国债持有者与证券经纪人从事的直接交易。国债持有者和国债认购者从事的间接交易,都是社会资金的再分配过程,最终使资金需要者和国债需要者得到满足,使社会资金的配置趋向合理。若政府直接参与国债交易活动,以一定的价格售出或收回国债,就可以发挥诱导资金流向和活跃证券交易市场的作用。6影响编辑国债市场功能不全影响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我国国债市场在筹集资金,支持国家重点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改善经济结构,保持适度的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1997年以后,国债已成为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治理经济衰退的重要支撑手段。但是,国债市场在调节功能、价格发现功能和利率风险规避功能方面相当滞后,将严重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国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不全目前我国国债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上国债流通收益率均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还没有形成,国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由于下列原因受到了严重限制。第一,目前我国国债发行市场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1)1997年6月,人民银行下令所有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市场,并组建了银行间债券券市场,市场参与者主要为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中央银行。从1998年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以来,主要竞标人基本集中于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而且这种招标的标位幅度狭窄,投标者投标的空间有限,其招标的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必然使国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程度大打折扣。(2)债券没有做到均衡、滚动发行,发行计划的发布不够及时和详细。这些都违背市场化原则,是一种不完全的垄断市场,必然会出现垄断价格,不利于市场发行价格的发现。国债发行市场上形成的利率还不能准确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和人们对未来利率走势的预期,阻碍了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3)国债发行市场缺乏超长期固定利率国债的市场运作,使国债收益率曲线难以形成。我国财政近两年来发行了许多浮息国债,如2000年财政部发行7年以上国债几乎全是浮息国债,全年共发行7期计1692亿元,占可流通国债总额的67%。浮息国债利率存续期间(Duration)很短,类似于短期国债,但其流动性很差,大量发行不利于国债流通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浮息国债利率紧紧盯住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作固定利差的“浮动”的做法和10年期以上固定利息国债的缺乏,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难以形成,市场对新债的定价存在着明显争议,国债利率还做不到成为其他有价证券的定价依据与基准。第二,国债流通市场的分割,阻碍了统一的国债市场利率的形成。目前国内存在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相互割裂的局面,这种分割状态使得各个债券市场之间、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利率缺乏内在的联系,导致同一个国债品种形成的利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别,缺乏统一的资金供求信息,难以形成真实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统一市场基准利率。从总体上来看,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平均收益率比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要高。如2000年上交所债券市场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水平比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高出1.3个百分点左右,从全年平均水平看,银行间短期债券平均收益率在2.45%左右,长期附息债券平均收益率在2.82%左右的水平,上交所债券市场债券年平均收益率在3%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很难从相互割裂的各个市场中找到有效的反映整个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市场基准利率,来为中央银行利率的调整乃至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参考,如果从其中一个割裂的分市场着手进行调控,则不但达不到宏观总量的调控目标,甚至会发生反作用。这种相互分割的国债市场不可能成为观察整个市场利率走势的窗口。 第三,国债虽为“金边债券”,但利率偏高,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和债券市场的风险程度。如3年期和5年期储蓄存款的挂牌利率分别是2.7%和2.88%。扣除20%的利息所得税后,实际收益率分别为2.16%和2.304%,而3年期和5年期凭证式国债的利率分别是2.89%和3.14%,比储蓄存款实际收益率分别高出0.73和0.836个百分点。如果国债利率高于同期限的储蓄存款利率,在国债利率市场化、储蓄存款利率受到管制的情况下,说明投资者预期未来利率是上升的。如果国债利率是非市场化的,那么过高的国债利率显然不能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不能代表市场基准利率,这也是造成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差的原因之一。7措施编辑完善国债市场功能促进利率市场化从利率市场化角度来看,我国国债市场还无法产生市场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也无法发挥市场化利率体制下应有的作用,利用国债及国债衍生产品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更是缺乏,国债市场的调节功能、价格发现功能、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完善国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第一,完善国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尽快彻底实现国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建立一条完整可靠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为金融市场和中央银行提供一个具有连续性的市场基准利率。在发行市场上,应主要采用招标方式,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定期、均衡、滚动地发行短期、中期和长期国债,可以确立并不断强化国债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促使基准化的国债利率尽可能地贴近市场利率,体现市场利率,从而起到引导市场利率的作用。逐步把定息国债的初始期限延长到7年、10年、20年乃至30年,最终形成一条完整、可靠和较为准确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其他债务工具利率的变动和中央银行利率的调整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指标,这无疑对市场化利率体制的确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国债承销机构和公开市场操作“一级交易商”的做市商(Market Maker)作用,提高国债现货市场的流动性。通过市场参与者的交流,在各个市场进行对冲套利活动,创造拉平整个市场利率水平的市场条件。借鉴国际经验,将银行间债券市场逐渐发展为国债场外(OTC)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展为国债场内市场,最终形成统一开放的国债发行市场和高流动性的国债流通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债市场。统一是指在统一的国债托管、清算系统的基础上,无论投资者在哪个国债市场上交易,最终是在同一系统内交割。参照国际通行做法,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上市交易的国债均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统一托管清算和结算,交易所不再进行国债的托管。开放是指所有投资者均可自由出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买卖国债,由于有最低成本的限制,个人投资者和小额投资者可通过代理人或购买国债投资基金的方式参与交易。调整国债期限结构和持有者结构第二,调整国债期限结构和持有者结构,增强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国债市场的调节功能。今后应增加1年期以下如3个月、6个月、9个月等短期国债的发行,逐步形成长、中、短期限结构合理的国债结构。戴园晨先生认为,我国对国债发行实行年度规模审批制度,这也是导致1年期以下短期国债严重缺乏的原因之一。建议按公开市场操作需要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确定一个短期国库券余额的上限,由财政部对滚动发行加以调控,不再逐年或逐笔报告。今后应使国债持有者结构从个人为主向机构投资者为主转变,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充分的载体。国债持有者结构向机构投资者倾斜,必然造成相当一部分个人投资者买不到国债,而个人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对于国债市场的发展又是极为重要的。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国债投资基金,通过国债投资基金,使不能直接投资于国债的小额个人资产得以间接投资于国债,同时个人投资者也可通过银行、保险等形式间接参与国债市场,为国债市场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丰富国债品种第三,丰富国债品种,在适当时候恢复国债期货交易,逐步引入衍生品种,增强国债市场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 总之,从利率市场化角度来看,由于国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市场调节功能和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不完善,阻碍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应当尽快发展和完善国债市场的功能,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这也是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紧迫问题。词条图册更多图册◆词条图片(5张)
2023-09-01 10:20:252

国债有什么缺点?

国债的缺点是不到期不能赎回,如果碰到加息周期就损失利息差。提前赎回损失比定期存款提前取出还要大。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扩展资料:按照不同的标准,国债可作如下分类:1、按举借债务方式不同,国债可分为国家债券和国家借款。2、国家债券:是通过发行债券形成国债法律关系。国家债券是国家内债的主要形式,中国发行的国家债券主要有国库券、国家经济建设债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等。3、国家借款: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形式,由借贷双方共同协商,签订协议或合同,形成国债法律关系。国家借款是国家外债的主要形式,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际商业组织贷款等。按偿还期限不同,国债可分类定期国债和不定期国债。定期国债:是指国家发行的严格规定有还本付息期限的国债。定期国债按还债期长短又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短期国债:通常是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内的国债,主要是为了调剂国库资金周转的临时性余缺,并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债
2023-09-01 10:20:374

罗小朋的重要论文

1984年,宋国青、邓英淘、罗小朋《国民经济的结构矛盾与经济改革》研究报告,获社科院内部研究报告奖。1987年,邓英淘、罗小朋发表了《论总量分析和总量政策在中国经济实践中的局限性》一文(《经济研究》1987年第6 期),1988年,华生、张学军、罗小朋共同发表《中国改革十年:回顾,反思和前景》[J];,(《经济研究》1988年第12期)1989年,林毅夫、G.Feder 、刘遵义和罗小朋合作论文《中国的农业信贷和农场绩效》(1989)、罗小朋、谢扬、李卫群和余存龙合著《历史性的转变》,《农村经济与社会》1995年,专著《中国发展和改革战略的现实选择》;2005年,邢鹂、樊胜根、张晓波、罗小朋合著《贫困地区农村不平等问题的研究――以贵州普定县为例》;2007年,罗小朋,张晓波,《社会赋权交易与地区间协调发展》,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总99期。2007年9月,上海财经大学讲座,《国家权力,赋权体系与土地制度 ——对中国土地产权演变的一种解释》;2008年,发表《中国政治改革的新思路》、《中国经济改革新思路》。2009年12月,浙江大学讲座,《中国国家形态的演化逻辑》2011年,发表《重庆模式如成中国模式,是灾难》。其他工作论文或会议论文包括:廉价民工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增长——近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特点与前景,罗小朋*,会议论文,南京农业大学“小农户,大市场,全球化”国际讨论会提高西部扶贫效果的几点想法,罗小朋*,西部开发论坛会议论文扩大农民非农地租权利的一种思路,罗小朋*,张晓波,IFPRI内部讨论稿开发扶贫与农民专业协会,罗小朋* 三农中国。
2023-09-01 10:21:001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

的确是美国欠我们的钱,不过这个钱也属于机构、企业和个人的;或者同央行换来的;寻根求源也就是通过贸易、国外资金对我国投资来的。例如,我国是世界的工厂,美国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土地以及原材料便宜,用美元在中国建厂投资,生产玩具,那么这批美元就会拿到银行去换成人民币,然后去租土地、买原材料、雇用工人;生产出玩具后,又出口到美国,又赚取了一笔美元,拿回来又兑换成人民币,支付开厂的开销。那么,外来资本到中国投资越多,出口越多,那么银行手里的美元也就越多,为了让这些美元保值增值,同时应付我国其他企业随时需要美元,就必须把这些钱去投资赚取收益,且满足能随时变现,那么买美国国债,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经济、科技、人才和军事是世界第一,买它的国债就最安全,而且美国国债流动性好,能随时交易;同时美国是消费大国,借钱给他们,他们会继续购买我们生产的产品或者投资我国,这是双赢的局面。美国虽然是超级大国,实际也缺钱,就是财政收入低于支出,就需要发行国债去借钱;你想想,美国为了经济危机去救援那些金融企业、以及伊拉克阿富汗战争,都需要花钱。虽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那些美元,不是国家的,实际上社会企业和个人放到银行哪里的,就跟普通的商业银行一样,银行自己的资本并不高,全靠吸纳居民的储蓄,然后去放贷收取利息收益。
2023-09-01 10:21:177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那个更出色

1、光华脱胎于经济学院的经济管理系,有很好的传统。清华经管来自于从技术管理系,技术、工程管理比较强。2、光华拥有国内无与伦比的师资,既有国内知名学者,又有国外归来的成就显著的学者;光华的教授,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企业的成长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而清华经管的老师很大部分都是从清华其他工科院系抽调来的,属于“半路出家".3.光华就业主要是大型外资企业、银行、政府等,客观讲光华在国内名气更大些。4.光华08年60%左右直接就业,年薪平均14万。最高66万。5.商科不好出国,但光华也不乏一些拿到顶级OFFER的同学。但比较少。
2023-09-01 10:21:343

中国有8000亿美国国债有什么实际意义?

过去的数年来,中国政府持续购买美国国债,但美国本土的投资者却不停减持。例如,10年前美国国债的总额约为3万亿元,当中逾七成、即2万亿元以上为美国本土的投资者拥有;但时至今天,美国国债的总额增至4万亿元,却只有三成为本土投资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断下降。美国人不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就是因为其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要令人民币不升值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场上大举抛售人民币,或是大举购入美元。这个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购入美国债,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 专家认为,在中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下,购买美国国债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外汇储备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顺差及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截至200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0年资金净外流,10年来国外净运用我国资金累计达到1.72万亿元。中国如同国际资金流动的“中转站”: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外流,而投资回报率偏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把这种现象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员刘维明指出,中国资金净外流是巨额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引起的,并不是说国内企业的资金多得用不了。这并不是一个悖论。刘维明解释说,在现行外汇制度下,境外资金进入中国时必须兑换为人民币,由央行把外汇买下,形成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到5%。与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获得的高额回报相比,中国运用外汇储备投资取得的收益显得颇低。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对此,央行解决方案是,加紧研究建立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满足企业和个人合理的用汇要求,降低国内资金净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所获回报的高低。投资美国国债虽牺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够规避风险。由于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处理风险的能力较低,这里存在一个风险和收益相交换的问题。美国国债风险低,变现能力强,且与欧元区和日元区相比,美元区经济仍处于强势地位。在此背景下,购买美国债就不难理解了。 买与不买陷入两难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由于中国购入了大量美债,假如美元贬值的话,持有国债在账面上已输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债汇价格定会再进一步下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中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如果美国利率再上升2%,中国就再损失三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结果总共损失八百亿到1000亿美元,当然以上还没有计算美元汇价下跌而带来的出口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做出的选择非常少。 不稳定的平衡 所以现在的情况下,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虽然美国人每天仍能吃喝玩乐,但这样的平衡是令人担心的。美国的经常赤字不断膨胀,2005年经常账目赤字,已创纪录升至8000亿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国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亿元,才能填补这个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这样的奇妙:中日拿上数千亿的真金白银,不断购买美元资产来资助美国利率,然后美国人将已超买的资产拿来再抵押,来买中国及日本生产的电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笑话,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给一个债仔,由于借出去的钱实在太多了,于是自己每天要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拿给债仔享用,并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乐,不要有些微伤风感冒,否则便会同归于尽!因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这个债仔的话,美国政府将在极短时间内破产,带来的灾害将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
2023-09-01 10:21:551

通货紧缩关系到那一种经济学思想?

简单地说,通货紧缩(deflation)是指物价水平的普遍、持续下滑。我国当前正处于通货紧缩之中,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好地分析和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本文简要地回顾并评论自宏观经济学诞生以来国外经济学家关于通货紧缩的研究成果,以便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某种有益的启示。 一、凯恩斯的通货紧缩理论及其发展 对通货紧缩研究的回顾首先要回到凯恩斯经济学。因为作为大萧条时代的产物,凯恩斯经济学是以分析和解决通货紧缩为宗旨的。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分析工具是IS—LM—AD模型,“IS”表示商品市场均衡,“LM”表示货币市场均衡。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可以推导出总需求(AD)函数。联立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即能求出均衡的物价总水平和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凯恩斯认为,大萧条是由总需求不足特别是投资需求不足所引起的。 因此,要解决总需求不足就需要改变这一框架中的一些外生变量,以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使总需求发生“再膨胀(reflation)”。这些外生变量中可以内政府控制的一般包括政府支出、税率和货币供应量等,根据不同的政策内容,可以把政府的政策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从几何图形上看,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引起IS曲线或LM曲线向右方移动,由此AD曲线会向总供给和总需求平面图的右上方平移,结果导致了均衡物价水平和均衡国民收入的同时提高。这样,通货紧缩问题使得到了解决。 凯恩斯理论是一个静态均衡模型,为了使这一理论更加精细,它的很多追随者试图把“时间”引入其中,从而出现了一些动态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和加速—乘数模型。 加速—乘数模型描述了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它指出,经济周期是经济系统内生的,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样看来,通货紧缩只不过是经济周期运行到“谷底”时的一种状态,所以加速—乘数模型隐含了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变化发展的规律。 但是这种动态化并没有解决凯恩斯模型里的很多重大缺陷.就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问题而言,这一缺陷主要体现在,由于以完全信息为理论前提,传统的凯恩斯理论把现代经济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金融市场的作用--给抽象掉了。 但这并不等于说该理论把金融市场完全抽象掉了,凯恩斯经济学中有两个地方涉及到金融市场,一个是模型,另一个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影响货币流通量的“公开市场”。但是金融市场在这两个地方只充当信号传递或“操作平台”的作用,其自身结构成发展状况对实际经济不产生任何影响(参见MM定理)。 当70年代由于“滞胀”的打击而使凯恩斯主义的权威受到挑战时,人们就开始批判这种周期理论,这种没有金融市场作用的经济周期理论再也不能被人们所容忍了。事实上,正是把金融市场引入到宏观经济模型,才使人们真正认识到通货紧缩形成和发展的机理。 二、费雪的通货紧缩理论及其发展 除“滞胀”之外,70年代后西方经济波动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例如波动开始变得频繁, 一些大的经济波动事实上始于一些小的外生变量的冲击等等,用明斯基(H.Minsky, 1977)的话来说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变得脆弱起来。例如,1973—1975的经济危机是一场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提高石油 价格所引起的经济危机,所以又被称作是“石油危机”。当时,很多经济学家把原因完全归结到OPEC头上,还由此发展出了一个所谓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模型。 后来的实证分析表明,石油价格上升其实对当时厂商和居民的石油费用的支出影响很小(Bemanke et a1.,1996),因此,石油涨价充其量只是导火索,需要重新对经济危机的机理进行认识。 由于凯恩斯理论显得束手无策,所以这个事件引发了经济学家们的很多努力。在这些努 力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所谓的“债务—通货紧缩学派”(参见,Delli Gatti et al.,1992, p134)。这一学派强调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金德尔伯格(C.KIndleberger),另一个是明斯基。 例如明斯基指出(1977),传统的理论之所以显得软弱无力,主要是没有一 恰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他认为传统的研究 方法是一种“乡村集市(Village fair)范式”, 即从物物交换中抽象出有关的经济规律,忽 视了很多重要的变量。 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 的图景与这种集市贸易完全不同,因为人们首先看到的是资金、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的运动.然后才看到货物的流动,所以应该先分析金融市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认识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他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式 称作为“华尔街(WallStreer)范式”,并由此 提出了著名的“金融市场不稳定性假说”,强调金融市场对现实经济的影响,并抛弃了所 谓的MM定理:他认为,正是因为金融市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才使得这一经济变得越来越脆弱。 在研究金融市场 作用问题时,金德尔伯格和明斯基发现,另一位剖析大萧条的经济学大师欧文·费雪(I. Fisher)早在40年前(1933年)在其“债务—通货紧缩”理论中就把他们现在所关心的问题提出来了。 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不同的是,费雪是从供给的角度来解读大萧条的,他认为大萧条是企业的过度负债所致。费雪指出,在1929年之前,由于受经济繁荣前景的鼓励,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了大量的贷款,其债务比率急剧增长。在危机爆发前,大多数企业已经负债累累,并出现了一些企业由于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被迫破产重组的现象。 当这种债务重组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时,“债务—通货紧缩”的故事就开始了。该故事的具体“情节”是这样的:企业的遗性债务重组会破坏整个社会的商业信用,从而导致企业销售量的全面下降,企业销售量下降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存款货币增长速度和整个货币流通速度的下滑,这种双重下滑引致了物价总水平的下跃(回想“费雪方程式”所揭示的有关原理),物价的下跌降低了企业的净值和利润率,净值和利润率的降低意味着企业资信水平的降低,从而导致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收缩,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总水平又因此而下降(即通货紧缩越来越严重)。 在名义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货紧缩会提高债务的真实利率,真实利率的上升则意味着企业真实负债的扩大(根据费雪的计算,到1933年3月,由于价格和收入的下降,整个社会企业的平均真实负债已经比1929年初—上升大约40%)。这样,上述逻辑过程又再一次重现。从上述故事“情节”可以看出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以及通货紧缩所具有自我循环和自我加速的特点。 尽管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为大萧条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但由于罗斯福新政的原因及人们对古典理论的逆反, 使凯恩斯的观点流行开来,费雪的这一思想却被不适当地忽视了(格特勒,1988)。 所以,当金德尔伯格和明斯基在70年代重新就费雪的上述思想进行表述时,人们才认识到它的深刻性和金融市场在宏观经济所扮演的角色。 由于费雪、金德尔伯格和明斯基的理论没有形式化,因而金融市场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宏观经济模型中来。这种情况到了80年代便有了很大的改观。 从80年代开始,经济学家们开始运用数学的语言试图把“金融市场”写进主流宏观经济模型,以增强传统模型的解释能力或提供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由于对通货紧缩的研究始终是与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这一理论新动向也标志着通货紧缩研究的发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发展趋势始终遵循了费雪1933年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Bemanke et al.,1998)。 所以,尽管宏观经济学有很多发展方向,但只有把金融市场引入宏观模型这条脉络才真正体现通货紧缩理论研究的发展。综合有关文献可以发现,金融市场可以通过下列两条途径“进入”到宏观经济模型之中。 1.扩大凯恩斯IS—LM分析框架中金融商品的种类,或把金融资产的差异性引入模型。在IS—LM模型中,金融市场有货币和债券两种商品,而真正进入到这一模型中的则只有货币(因为瓦尔拉斯定律的缘故),其作用被浓缩于I如曲线中。因此,要把金融市场的作用引入则必须至少存在三种金融产品。伯南科和布林德(Binder)1988年的CC—LM模型是这一发展方向的典型代表j在这一模型里,伯南科和布林德用CC曲线来取代传统的IS曲线:“CC”是“信贷(credit)”和“商品(commodity)”第一个字母的合称,代表着信贷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同时均衡;在原来的IS曲线中,投资只是利率的函数,而在这里投资却由无风险债券利率和银行贷款利率共同决定,而且银行贷款和债券之间不存在完全替代的关系(否则就会变成IS曲线)。 这样,该模型涉及到了货币、债券和银行贷款等三种金融资产。这时的“债券”则被定义为除货币和银行贷款之外其它所有金融资产的一个组合(portblio)。CC曲线和LM曲线决定了均衡的债券利率和均衡的国民收入。当货币当局减少对货币的供给时,它不仅使I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而且也使CC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效果上看,它比IS—LM下的物价总水平和国民收入所减少的数量要大。这就是说,IS—LM模型里的通货紧缩要比模型里的通货紧缩严重。 尽管伯南科和布林德的上述做法被后来很多经济学家所模仿,但由于这一理论缺乏微观基础,所以现在大部分经济学家则沿着下列路径把金融市场引人宏观模型。 2.放松真实经济周期(RBC)模型的假设条件。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严生了很多新进展,其中对后来的宏观经济学研究产生较大影响有两项,一项是不对称信息研究的突破(Alkerof,1970),它迎合了宏观经济学对微观基础的需求;另一项是卢卡斯在1972年所发展出来的随机增长模型,该模型所强调的信息结构的作用、动态均衡分析和系统的外生冲击现在已成为主流经济学在研究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时所遵循的范式。 在卢卡斯(1972)之后最有影响的是真实周期模型(RBC),它是克地南(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Prescott)在1932年正式提出来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现在已成为西方标准的经济学教科书里的一个重要章节(如Romer,1995)。对于这一理论而言,重要的还在于它的实证检验,因为它提供的是一套基于理论基础的计量经济模型和方法。真实周期模型考虑的是一个代表性的经济代理人,该代理人既是一个消费者,又是一个生产者。从优化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中可以知道最佳的劳动和资本使用量,以及出清的工资和资本价格水平。 市场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均衡的。一个外生的冲击(真实周期模型研究的是实际冲击,例如技术进步、政府购买)可以使经济暂时偏离市场均衡水平,但通过一个收敛式波动很快又会恢复均衡。在 RBC模型里,金融市场仍然是一个没有任何摩擦的场所,即假定MM定理成立,因而金融市场是不会对实际经济产生任何影响的; 显然,这与我们实际所见到的情况有很大的距离。放宽上述那种对金融市场的假定就成为一种比较接近于现实的努力方向。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金融市场是通过投资而进入到宏观经济模型的。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金融市场在这里的作用就象是在真实经济周期中“安装”了一个“加速器“:这就是说,那些影响该经济系统的噪音经过该加速器后会被放大,使得繁荣的经济会愈加繁荣,萧条的经济会愈加萧条。因此,这种基于不完全金融市场的模型又被称作是“金融加速器(FinancialAccelerator)模型”(Bernake et al.,1996)。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金融加速器模型的具体理论发展。 对金融加速器模型最有影响的研究要首推伯南科(B.Bemanke)和格特勒(M.Gertler)于1989年在《美国经济评论》上所发表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已经成了该领域的经典文献,后来所有这方面的研究文章都要提到它。 在这篇文章里,伯南科和格特勒对从戴蒙德1965年的世代交替模型(OLG)中发展出的RBC模型进行了一些修改,并以此来说明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在他们的模型里,每一代的经济行为人都只能生存两期,即年轻和年老两期(假定初始时存在一批上一代的老年人)。 每个人只在年轻时提供劳动并取得劳动收入,然后把一部分行动收入(储蓄)用于投资,以便从投资收入中获取老年生活的来源;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形式。从事直接投资的人被称作是企业家,他们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固定的,假定每个企业家都有一个投资项日(project),但每个企业家的投资技术不是同质的(该技术是一种禀赋.正是这种禀贼才把企业家和非企业家区分开来),而且对项目的整个投资而言,企业家通过其年轻时的劳动所积累起来的自有资金是不足的,所以他必须向外进行融资。这样,企业家在金融市场中就扮演了一个借款人的角色。除了企业家之外的其他人的投资被称为间接投资,他们在金融市场中充当的是贷款人角色。 由于商场中存在不对称信息,即关于投资项目的收益是企业家的私人情息,而贷款人需要耗费成本才能观测到(即汤森1979年所说的状态识别成本(CSV)),所以贷款人为了避免企业家的道德风险而给自己所带来的损失,就把贷款合约建立在借款人的净值之上。借款人的净值越高,代理成本就越低,因而贷款人愿意提供的贷款数量就越多,反之则反是。 通过上述条件,可以求出市场的均衡解,得到存在代理成本时均衡的借款量和企业个数。显然,此时的均衡相对于无信贷约束时的均衡来说不是帕累托最优的。接下来所要分析的是,当经济系统遭受一个负向的外生冲击时,该系统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假定该冲击减少了企业的净值,净值的减少意味着企业家借款数量和自有投资的下降,从而减少下一期企业家的投资项目,而投资项目的减少则会减少下一代年轻人的就业和社会储蓄水平。 这样,在没有其它外生力量的影响下,这种负向、冲击会在该经济系统中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或者说,基于不完全信息基础之上的金融市场中是可以放大外生冲击的影响并使之持续下去的。这种理论解释了通货紧缩形成的机理和所具有的恶性循环特点。 到目前为止,关于这个方向的后来所有研究基本上都是对伯南科和格特勒上述模型的扩展或精细化。 三、一个简单评价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外主要的通货紧缩模型都是和30年代经历过大萧条的两位经济学大师凯恩斯和费雪的思想分不开的。80年代前的通货紧缩模型侧重于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紧缩,80年代后的模型则主要从供给角度来分析通货紧缩。 从通货紧缩所具有的自我加速和自我循环的特点中,我们可以发现通货紧缩的危害和如果不及时治理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尽管 我们可以象评价一切西方经济学那样指责它 的一些假定不真实。但不可否认,从它的发展 中我们可以看到该理论向现实经济的逐渐逼 近的趋势。 就金融加速器模型本身来说,由于它所考虑的金融市场只是信贷市场,因此,我们会感觉到它过分地强调了某些因素的重要性, 而忽视当前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及新的融资手段不断出现的现实。 比如,这种理论强调企业净值或自有资本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继而对宏观经济所产生的冲击。而在现实中,一 些企业总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改变其自有 资本存量的,例如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债券转股权的方式、资本重组的方式等等。所以 在美英这样有着发达资本市场的国家中,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大企业的融资行为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在上述那种很强的相关关系:格特勒等人1995年的实证分析也只是证明了净值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 在一个间接融资处于主导地位的经济里,上述通货紧缩理论特别是金融加速器模型就显得很有解释能力,例如对于亚洲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来说就是如此。在亚洲经济里,“过度银行化”是其一个重要特征(胡祖六,1998),企业主要依靠信贷市场进行融资。 如果我们以国内信贷占GDP的比率来衡量银行在一个地方所扮演的角色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看到:1996年日本的这一比率是 207%,泰国是157%,韩国是134%;而在欧美地区,除了英国外的其它国家的这一比率都没有超过100%,例如美国是58%,法国是 82%,意大利是52%。信贷市场的这种核心作用对亚洲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都指出,这种过度银行化是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萧条和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资本也主要来自于银行。随着银行体制改革的加快,银行的行为逐渐趋于内生化,例如在决定是否给予企业贷款时,越来越从贷款的风险和收益考虑问题。 由于银行的这种变化及企业的真实负债率不断提高,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宋国青,1998),我国经济现在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费雪1933年所描述的“债务—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之中。不论这种判断是否准确,不可否认的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工作者对国外的通货紧缩理论产生关注,并尝试着去运用该理论来分析我国所存在的问题。 http://fol.math.sdu.edu.cn/mjdj/content/content.php?tb=mjdp&id=65
2023-09-01 10:22:041

谈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学术素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在学术方面的基本素质和修养。根据《辞海》(1999年版)的解释,“学术”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而学问是各种知识的通称。由此推论,“学术”也就是“较为专门、有系统的知识”。不过,笔者觉得这种解释只是揭示了“学术”的静态含义,从动态上看,“学术”是一种活动,即专门知识的传承、运用和创造的行为过程。本文试结合自己的体会,侧重谈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主要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主要是本科生)在提高个人学术素养方面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本科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科研机构专门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可能性减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科生的学术素养不再重要。笔者认为,提高本科生学术素养的必要性至少基于以下两点。其一,有不少本科生毕业后会选择继续深造(读研)的路子,在本科阶段培育良好的学术素养对其未来的学术发展至关重要;其二,即使对那些本科毕业后直接参加实际工作的同学而言,良好的学术素养也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复杂问题,而良好的学术素养有助于他们深入地分析问题和有效地解决问题,有利于他们成长为学者型官员或新时代“儒商”。本科生要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包括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是提高大学生学术素养的起点。只有掌握了某个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才谈得上在该专业领域内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很难设想一个对某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不甚了了的人会对该学科有所贡献。本科阶段是大学生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打好理论基础将终身受益。为此,一方面要重视课堂学习,掌握教材知识,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各种参考文献,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方法,以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   科学方法是专业基础的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一个学科就其基本构件来说,一是理论,二是方法。方法与理论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就经济管理专业而言,本科生方法论素养的提升需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大、最高的方法。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回国后曾经说过大意如此的话:我原以为自己在多年的实践中已经摸索掌握了一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好方法,但回国后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才知道,其实我的这些所谓的好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早就讲得十分清楚了。二是要重视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三是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学习、体会和掌握社会科学的具体方法。   二、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虽然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学术之争,但在社会科学领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解释更加司空见惯。如:关于利润的本质与来源、关于中国的房价问题等,可谓众说纷纭。这是由社会科学既是科学又是意识形态的二重性所决定的。因此,从本科阶段就应该重视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要经常地把某个理论与它所对应的现实相对照;把关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论观点相对照……通过反复比较,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认真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在具体方法和技巧上,有两点可供参考。一是根据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一段时间里专门思考一个学术问题而不是多个学术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精力集中、思维集中、信息密度大,容易产生思想火花,形成自己的主见。二是积极开展同学间的讨论和辩论。课程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程讨论;学生宿舍里自发的自由辩论;学生社团组织的专题讨论等都是放飞思想、探讨学术的好形式。   三、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学术品德   科学的精髓就是求“真”。一个求“真”的人,首先应该使自己“真”。要把学术品德的培育置于提高个人学术素养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融入个人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从头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养成端正做人、认真做事的习惯。如果一个人在平时就抄袭作业(包括从网上下载),在考试时违纪作弊,他就很难做到学术态度端正、学术行为规范,也就很难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这是不言而喻的。   四、要主动走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   理论源于实践。从根本上说,社会科学的实验室就是社会;社会科学的研究课题就是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社会科学问题的答案往往也存在于社会实践之中。因此,走入社会、了解社会、研究社会的本领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最基本的学术素养。大学生从本科起就应学习掌握这种本领。由于高考压力,来自农村的同学不了解农村;来自城市的同学未去过工厂的情形比较普遍。这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尤为不利。因此,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应积极利用各种机会,主动去接触社会、观察社会、研究社会。一是利用假期回家的机会,深入农村、工商企业、城市街道等进行参观、考察、调研。调研题目可以是老师布置的,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或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参加老师们的课题调研活动,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因为有老师的具体指导,有比较规范的调查问卷或调查表格供你使用。二是认真地完成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各项实践性教学环节,特别是校外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避免走过场。三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观察社会的习惯,如:去商场购物、外出旅游等都可以用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去观察、思考现实问题。在这里,笔者将自己了解的两则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的成功案例与大家分享。一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产权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科斯的事例。科斯在读大学三年级时利用假期对美国钢铁企业等进行调查研究,后来写出了著名的学术论文《企业的性质》,该论文现在成了产权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另一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存在的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简称“发展组”的事例。1981年前后,“发展组”组织北大、人大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开展农村调查,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对当时中国农村改革政策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在当年参加农村调研的大学生中有不少人成了我国学术界和政界有影响的人物,如:陈锡文、杜鹰、周其仁、宋国青等。
2023-09-01 10:22:291

1993年到1998年中国经济为什么会衰退

  有专家指出,经济数据现状酷似1992年之后的中国,投资高速增长而消费远落其后,除非出口增长与投资增长同步,否则一段时期后产能过剩必然发生,经济衰退或通货紧缩将卷土重来  2003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偏紧的货币政策并没有遏制住地方投资的热潮,今年头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其中地方投资占据主要因素。由此,也把经济学家的担忧引向更深层次。  有观点认为,目前需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抑制过快的投资增长,特别是地方政府主导的盲目投资,否则大的产能过剩时刻很快就会到来。同时也有专家分析,最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前,经济衰退状况应不会出现。  衰退有无可比性?  中国过快的投资增长率以及过快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并不一定伴随着经济衰退。此前有媒体说,19世纪美国的经济优势地位奠基进程,曾被不少于10次的盛衰周期而打断。而今,中国也受到类似情况的冲击。另有专家提出相反的例证,日本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高投资的情况,导致了连续十多年的经济不景气。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肖炼表示,美国在经济繁荣时期的确出现过一些投资过快的情况,但与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美国的政府投资受到监督,不可随意;而中国的投资,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资受限制不大。“对投资本身而言,应该看效率,如无效率就会有问题。”  日本经济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陈建博士认为,日本经济上世纪80年代投资主要以对外为主,本国投资并不多;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与日元的升值有关。  不过,中国目前以地方投资过快增长为主,整体投资回报率不高的情况,却与上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的情况类似——这可能是“真正的风险”。  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2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82亿元,比上年增长37.6%,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第二个高峰;其中国有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居民个人投资由多到少,分别为5106亿元、1233亿元和1243亿元;但增长率却是集体所有制单位最高,三者的增长率分别为40.7%、76.7%和5.1%。  2003年情况与1992年类似。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7%,其中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集体经济投资、城乡居民个人投资的总量分别为39748亿、7807亿、7563亿元,增长速度分别为28.2%、30.4%和16.0%。  从隶属关系看,现在以地方为主的投资情况,也与1992年相同。当年,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892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214亿元,增长52.2%。而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04年前两个月中央项目投资只增长12.1%,地方项目投资增长高达64.9%,增幅同比提高24.7个百分点。  经济处于上升期  接受《财经时报》采访的经济学家表示,目前央行的工作主要是进一步防止经济局部过热,特别是防止地方投资过热和整体经济大起大落;但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于上升期,因此,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较大的经济问题比如“衰退”或许不会出现。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黄振奇认为,央行宣布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的政策,主要针对地方城市商业银行,显然是冲着“投资过热”,特别是地方投资过热来的。但目前的关键问题,是要实现经济持续高增长、低通胀并存的经济“软着陆”。  另有专家认为,政府确定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7%,这一点“值得肯定”。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StephenRoach)撰文指出:“中国经受不起有可能破坏改革进程稳定的‘成长意外"。经济规模越大,改革越深入,这种意外造成的后果就越严重……因此,中国政府有足够的原动力想要实现‘软着陆"式的经济减缓。”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看来支持“软着陆正在实现”的观点。他撰文指出:“在有争议的时候央行就开始了相当严厉的控制,去年下半年的货币增长情况和现在的趋势不支持相当高的通货膨胀,投资继续以很高速度增长并持续比较长时间,这个前提应当不存在。今年可能是投资增速比去年低一点,消费增速比去年高一点。”  2008前料无“经济衰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则认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判断,即“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他表示,更明确一点说,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回升期,既具有其前面低速期的特征,又具有其后面超速期的特征。他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指出,经济周期本身有长有短,应努力延长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陈建则认为,经济本身存在繁荣、危机、衰退、复苏等的循环周期,在“投资过度”的情况下,任何一个链条断裂都会产生问题,进而导致整个经济的大调整。1997、1998年中国经济有些低落,最近两年有些回升,目前是否已出现繁荣迹象,还不好说。但在2008年奥运会前的几年经济仍然会向上,当属定论;也就是说,至少在最近4年内不会有“经济衰退”问题。  另有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经济周期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影响。同时,中国的资源禀赋也影响着世界的经济周期。从现在的总迹象看,中国经济问题不少,但如果调控得当,比如控制好地方盲目投资,经济总体肯定还会持续往上走。  需要警惕“产能过剩”?  专家认为,除非有高出口的支撑,否则新一轮“产能过剩”迟早会到来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黄振奇表示,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与20世纪90年代小平“南巡讲话”后的情况类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但消费增长跟不上,如果不能刹住过快的地方投资增长,较突出的最终商品供过于求的现象就会出现,最后是产能过剩而引发通缩。  黄振奇表示,在过去家用电器,比如洗衣机、电视机、冰箱等生产线过快上马后,大量的投资资金收不回来,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目前的汽车、钢铁等项目上马较快,弄不好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统计表明,中国的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早些年的确出现过生产能力起伏的情况。  比如,家用电冰箱在1993、1994、1995年产量分别增长28%、28.1%和21%后,1996年只增长了1%,达928万台。洗衣机的情况也类似,1993年、1994年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8%和22.4%,1995年则同比下降13.6%,只有944.8万台,比上年减少了151.6万台。  1997年类似产品生产过剩的情况延续,国家统计局在公报中的表述是:一些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一般日用消费品及机电设备的生产继续低速增长或下降。  经济专家认为,目前汽车等产品在经历几年的快速增长后,肯定会出现产能过剩情况。产能过剩往往会发生在“大家都认为汽车仍然有丰厚利润的时候”。  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03年汽车产量为444.4万辆,增长36.7%,其中轿车202万辆,增长85.0%。但当今情况不仅是汽车工业增势强劲,即使过去认为“产能过剩”的家用电器也有生产加快的迹象。  比如,2003年彩电、家用电冰箱、房间空调器分别生产了6541.40万部、2242.56万台、4993.40万台,分别同比增长26.89%、40.26%和59.27%,远高于原煤、原油、发电量、钢产量分别增长15.00%、1.80%、15.52%和21.92%的数据。  相关专家认为,除非有高出口的支撑,否则新一轮“产能过剩”迟早会到来。  黄振奇认为,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口关税下调即将到位,居民选择汽车的余地更多。当然,更重要的是,尽管消费者都需要上述商品,但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或养得起。比如,“养车”的费用就是“打车”费用的4倍。  统计数字表示,目前居民消费倾向需要增强。2004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8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但低于2003年12月同比增长10.9%的数字;在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时,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并不快,耐用消费品价格甚至在下降。今年2月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4.6%,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5%,耐用消费品类出厂价格下降4.3%;全部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3.4%。(
2023-09-01 10:22:402

通货膨胀下企业如何投资

通货膨胀下的企业理财及对策 [摘要] 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经济现象,从微观角度来说, 它对企业也产生着严重的影响。 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货币贬值、 资金购买力下降, 央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等都与企业理财息息相关。本文分别从企业理财的筹资、投资、运 营资金和利润管理的四个方面阐述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并从现代企业会计的角度,分 析企业如何更好地进行筹资融资、投资决策、成本控制和利润管理并提出解决方法,尽 量消除或降低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因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通过对企业会计工作的 适度调整,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为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关系人的决 策服务。 [关键词] 通货膨胀 企业理财 筹资 1 On the Inflation Measures under the Corporate Finance Abstract: Inflation has become very common in the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a phenomenon, from the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 it also produced a serious business impact. Inflation brought about by currency depreciation, capital and lower purchasing power, the central bank tightening of monetary policy are all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funding from corporate finance, investment, management of working capital and profits of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impact on inflation, and the modern business accoun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w to better fund-raising business finance, investment decisions, cost control and profit management and propose solutions to eliminate or reduce as far as possibl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inflation. Therefore, in terms of inflation, through the appropriate enterprise accounting adjustm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authentic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external stakeholders in decision-making services. Key words: Infl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Finance 2 目 录 引言 ··········································································································································· 4 一、当前社会下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 ··················································································· 4 二、通货膨胀对现代企业会计造成的不利影响 ··································································· 5 三、通货膨胀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 5 (一)通胀对筹资管理的影响 ······························································································· 5 (二)通胀对投资管理的影响 ······························································································· 6 (三)通胀对运营资金管理的影响 ······················································································· 7 (四)通胀对利润管理的影响 ······························································································· 7 四、通货膨胀下企业理财的对策 ··························································································· 8 (一)筹资管理的对策 ··········································································································· 8 (二)投资管理的对策 ··········································································································· 9 (三)运营资金管理的对策 ································································································· 11 (四)利润管理的对策 ········································································································· 11 结论 ········································································································································· 13 致谢语 ····································································································································· 14 参考文献 ································································································································· 15 3 引言 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通货膨胀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下的影响渐渐变得突出起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通货膨胀对企业理财带来的变 化。通货膨胀的持续,从宏观角度来说会使国民收入超分配,货币贬值严重,从微观角 度来说对企业也会产生严重后果。如果通货膨胀是持续而居高不下的,那么它将会严重 地干扰着企业正常的资金需求,给企业理财带来一系列问题。 一、 当前社会下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 国家统计局 2010 年 5 月 11 日最新公布国民经济数据显示, 月份 CPI 同比增长 2.8%, 4 涨幅比上月扩大 0.4 个百分点。4 月份 PPI 同比上涨 6.8%,涨幅比上月扩大 0.9 个百分 点。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目前的经济运行与两次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期的经济运行有 所不同。当时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共同特点,是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增长双膨胀,且伴 随着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以及粮食供应短缺、粮价大幅度上涨的现象。而目前 我国经济运行仅仅是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膨胀,消费增长仍然低迷甚至不足。粮食价格 虽然出现较大的恢复性上涨,但粮食供应并未出现严重短缺。比较可知,消费需求增长 乏力,是目前经济运行与两次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期经济运行的最大区别。 现在的物价上涨还只是局部上涨,主要是粮食、能源价格上升过快,而很多商品的 价格并没有涨,有的还在下降,因此很多人并没有感到手中的货币在贬值。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陈东琪也曾撰文指出,利率将保持在目前水平,这主要 是由于美国的利率正处于 50 年来的最低点,人民币利率已经远远高于美元利率。如果 中国升息,无疑将再次增大美元与人民币的利差,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赞成提高利率。他认为,人们在感到出现通 货膨胀的趋势时,就会抢购商品,而商品价格就会越抢越高,老百姓又越高越抢,由此 演变为通货膨胀。目前,我们已经看到生产资料在涨价,粮食在涨价,我们就要及时应 4 对。在国有商业银行因改革而对贷款更加审慎,且企业贷款愿望依然很高,低利率下的 企业贷款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二、 通货膨胀对现代企业会计造成的不利影响 通货膨胀动摇了“货币计量—币值稳定” 的会计基本假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要求,企业应以稳定的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来衡量会计的一切经济业务。[1]稳定的 币值价值便于人们利用会计报表来解决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果企业只 是完全依据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 而不去考虑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 从而导致帐面资产、 费用及收益的数额与实际水平相去甚远,势必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从而影响了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较高的通胀压力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扩大资金需求,只要企业维持净货币债 务人的地位往往有利可图,因此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问题会更加严重。同时为了在存货 的涨价中获得好处,绝大多数企业会冲破传统的经济批量模型,加大订购批量进行超额 储备。另外,通货膨胀下的企业财务报表会形成收益虚增,高估收益带来的是多交所得 税和超额分配等问题,势必导致企业正常经营发生混乱。 通货膨胀也影响着企业信息资料的真实性。由于通货膨胀导致物价的变动,致使企 业会计核算所反应的资产价值低估,利润冲虚,税负增加,实物资产和生产能力减损。 再加上资产不实,使投资者无法确认资产的保全情况,所以这些财务信息的失真,增加 了企业理财的难度。 三、 通货膨胀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一) 通胀对筹资管理的影响 通货膨胀引起资金占用增加,扩大了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的经营过程,以物资购 进为起点,通货膨胀会导致这些物资价格上涨,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才能维持生产 5 的正常进行,从而加大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通货膨胀引起利率上升,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利率(K) 是由纯利率(K。、 ) 风险报酬率( ID ) 和通货膨胀贴水 ( IP) 三部分构成的,即 K= K。+ ID+ IP,因 此,在通货膨胀期间,利率会随通货膨胀率的提高而提高;通货膨胀幅度越大,通货膨 胀的贴水就越高;同时,企业因筹资难度增加和经营风险加大,一般会要求获得更高的 风险报酬率,这就进一步推高利率水平。如此循环下去,势必造成资金成本逐步攀升。 [2] 在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情况下,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措施便是提高存贷款 利率。企业从银行贷款,利率上升,直接导致增加资金成本;企业发行债务,在市场利 率高于票面利率的情况下,债券只能折价发行,故市场利率的提高同样增加了债券的资 金成本;股票一般认为其风险不大于债券,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可以认为是债券报酬加 股票风险报酬。债券资金成本上升,股票的资金成本必然上升。 (二) 通胀对投资管理的影响 投资包括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本文主要论述内部长期投资,企业把资金投放到内 部生产经营所需要的长期资产上,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因为资金的保值增值最终要在资 金的运用中实现, 所以长期投资一旦决策失误, 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 长期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在通货膨胀期间,必须考虑通货 膨胀因素,否则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通货膨胀也容易导致成本补偿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企业再生产经营能力的维持。在 我国,固定资产大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日,在固定资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如 果仍按原始价值计提折旧,当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期满报废重购时,计提的折旧准备金按 现行价格构建固定资产,则远不敷用,即仅能保持原有的货币资本,而不能保持其实物 资本,从而使企业的资本和生产能力受到损失,导致企业持续再生产的能力降低。[3] 在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虽然未来的收益将因通货膨胀而增加,但是各年的折旧费 却是一个固定值。因此,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额将因通货膨胀而增加,从而使税后净 现值和内部收益率降低。 通货膨胀率越高, 税后内部收益率的名义值越大, 实际值越小。 资金成本在现代财务管理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 6 它的提高会加大企业经营困难。 (三) 通胀对运营资金管理的影响 通货膨胀引起资金供应紧张,增加企业筹资困难。国家调控通货膨胀往往采取紧缩 的金融政策和控制投资规模和货币发行量,造成社会资金短缺。这使的靠国家贷款货币 性资金不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在通货膨胀下,投机利润大大高于正常生产利 润,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囤积商品、购买外汇、乱集资、高利贷等投机活动,使银行信 贷资金来源大幅度减少。另外,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会因物价上涨而丧失原有购买力的 一部分,造成购买力损失,而持有实物资产或非货币性债权往往会获得持有资产收益; 同理,持有非货币性债务一般会产生持有损失,而持有货币性债务往往会获得购买力利 益。[4]因此,资金流动环节增加,企业理财难度加大。 (四) 通胀对利润管理的影响 通货膨胀引起企业利润虚增,造成资金流失。在我国投资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是主 要原因,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固定资产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尤为明显,而企业会计在 核算利润时必须采用历史成本的会计模式。历史成本偏低导致企业利润虚增,实际上企 业资金在上交所得税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时一部分流失。加上企业当前计提折旧年限大 部分仍偏长,这样企业计提的折旧资金远不足以重新购置更大的生产能力或相同生产能 力的机器设备。 如果按历史成本为基础提供财务报表,不但由于一般物价水平上涨,使货币的购买 力下跌,从而影响财务报告所有项目的计量的真实性,而且由于资产的个别价格不同程 度的可靠性。这样,由于会计报告的扭曲,会使企业主管人员对企业经营成果做出错误 的评价,在收益分配方面做出不合理的或过多的分配,并且在按虚增的收益计算纳税额 时,会使企业负担过多的纳税义务,给企业未来的经营带来严重影响;同时,扭曲的财 务报表很可能使表现出来的企业财务状况与实际不符,从而影响企业的举债能力。 另外从国际角度看,由于各国的通货膨胀率不同,使各国按历史成本会计编制的会 7 计报表不能相互比较,从而影响各国会计信息的沟通。[5] 四、通货膨胀下企业理财的对策 通货膨胀下企业理财的对策 (一) 筹资管理的对策 通货膨胀时,企业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合理筹措资金便显得尤其重要。 在通货膨胀时期,利率的提高一般均滞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使实际利率下降,这 时,企业若适当增加借入资金,降低实收资本比例,则可以使企业获得贬值的货币偿付 债务的效益,减少通货膨胀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因此,企业必须针对这种环境做出科学合理的理财应变,采取合理有效的理财方法 和程序: 1. 发行债券融资时采用浮动利率。 一般而言, 债券利息在债券的发行年限内应保持 固定,这对发行债券的企业和投资者都十分方便。但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固定利息债 券往往会使投资人的实际利率非常低,甚至为负数。如果这时还采用固定利率,便很难 引起投资者的兴趣,使企业达不到融资的目的。而采用浮动利率来发行债券,债券利息 随物价变化而变化, 这种债券类似于保值储蓄, 使投资者不至于因通货膨胀而遭受损失,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投资者购买债券,使企业筹资成功。 2. 利用股票筹资时采用高股利政策。一般而言,在通货膨胀时,有价证券的价格都 普遍下跌,投资者对股票投资并不感兴趣。在高度通货膨胀时,企业可以等同于物价上 涨指数,来增加股利的发放数额。使用这种较高股利政策的股票筹资,是为了保证股东 的实际报酬不致降低,保证企业普通股股票的市场价格,唤起投资者对股票的兴趣,从 而使企业新股票顺利发行,筹集到预期的资金。下表 1-1 反映了美国企业通货膨胀与股 利之间的关系: 8 表 1-1 美国企业通货膨胀和股利增长率 [6] 时间(年) 1976~ 1981 1971~ 1981 1966~ 198l 1962~ 1981 通货膨胀率 CPI (消费价格指数) 9163% 8144% 8142% 5197% 股利增长率 12171% 10197% 8142% 8129% 3. 改变自有资金和负债资金结构。在通货膨胀时,虽然利息率在不断提高,但由于 有时利率上涨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从而造成实际利息率下降,个别年份甚至成负利 息率。 这时企业若采用借款方式筹措资金, 则对企业十分有利, 所以在通货膨胀较高时, 企业应改变传统的资金结构,增加负债资金的比例,扩大财务杠杆的作用。[7] (二)投资管理的对策 投资管理的对策 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金额大,对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长期性的影响,因而, 手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加明显。所以,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在通 货膨胀时期,企业应对用于评价投资方案经济效益的指标进行分析和调整,以保证投资 决策的准确无误,即评价投资方案的经济效益时,要根据通货膨胀对现金流入和现金流 出量的不同影响程度,对销售收入、材料费用、人工成本、管理费用、所得税支出、原 始投资、垫支的营运资金、设备残值等进行分析和相应调整后,评价各投资方案的经济 效益。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在通货膨胀时期,无论是进行证券投资还是直接投资,都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避免投资那些固定收益的证券,而应投资于变动收益的证券。普通股股票、浮动利率债 券属于比较好的投资对象。在没有通货膨胀时,净现值(NPV)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NPV 为通货膨胀时的投资项目净现值;NCFt 为第 t 年的净现值流量;R 代表 9 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n 为投资项目的使用年限;C 为出示投资额。 而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是因为:①通货膨胀对分子中的现 金流量和对分母中的必要报酬率的影响是不同的;②通货膨胀对现金流量的构成——现 金的流入和流出影响也不一样;③如果按原始价值计提折旧,通货膨胀对折旧无影响; ④通货膨胀还会影响到出示投资。 式中:NPV 为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净现值;St 为第 t 年的现金销售收入;Vt 为第 t 年的现付成本;D 为按直线折旧法计算的年折旧额;C 为初始投资;T 为所得税税率; R 为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n 为投资项目的使用年限;i 为通货膨胀率;i1 代表因通货 膨胀引起的现金销售收入的增长率;i2 为因通货膨胀引起的付现成本增长率;i3 为因通 货膨胀引起的初始投资增长率。 除了公式中所包含的部分理论因素,事实上企业在投资决策中调整通货膨胀因素 时还要更加复杂,它需对影响净现值的每一因素如销售收入、原材料费用、人工成本、 所得税支出、垫支的营运资金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调整,以便使决策准确无误。[8] 为了处理通货膨胀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第一,企业为了不至于因通货膨胀而造成收益减少,一般会提高售价,但在市场 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限度。可以考虑使用负债融资方法进行 融投资。这时因为折旧费不能按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企业必然要蒙受折旧费贬值的损 失;同时,债务及利息只受事先规定的利率影响,也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那么企业偿 还债务人的本金及利息却是贬值的现金,这就是企业在现值上获得了好处,把企业本身 不能克服的折旧费贬值损失转嫁给了债权人。 第二,投资决策经济分析方法中所采用的通货膨胀是对项目计算期内未来各年的 物价总水平上涨趋势的一种预测和估算。但通货膨胀率往往具有很大的波动性,要准确 地越策未来真实的通货膨胀率及其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是非常困难的。在项目评价 时,可以采用不变价格法(亦称基价法) 、混合价格法、时价法(亦称等购买力价格法) 等方法进行处理。 各种方法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应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选择, 另外, 应加强投资项目的敏感性和风险分析,检验和判断项目的抗风险能力,确保投资决策的 可靠性和正确性。[9] 10 (三)运营资金管理的对策 运营资金管理的对策 通货膨胀会使资金成本升高,这就要求企业节约使用营运资金,提高营运资金的使 用效果: 1. 对货币性资金管理采用净债务人法,尽量避免货币性资产贬值而遭受的购买力 损失。近年来,西方财务学者认为,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只要企业保持净债务人地位, 就可以从中获益。因为,在通货膨胀时,持有货币性资产会因购买力下降而遭受损失, 相反持有货币性负债则会因购买力下降而获得利益,企业保持净债务人地位,即货币性 资产小于货币性负债时,企业从货币性负债上获得的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收益,会超过货 币性资产购买力下降而遭受的损失,补偿货币性资产发生的购买力损失,这样便可获得 购买力净收益。当然,这种情况必须是在预期通货膨胀率高于利息率时才成立。 2. 对实物性资金管理采用超额储备法,尽可能地赚取实物资产的持有资产收益。 营运资金管理中所说的实物资金,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在通货膨 胀条件下,资产的估价具有不断升值的特点,因而,适当地增加存货会获取一定的持有 资产收益。增加存货,可以保证企业生产、销售的需要,实现均衡生产,防止发生意外, 从而使企业经营更具有弹性,但也会因此增加储存成本。[10]在此,还需要遵循成本、效 益原则,根据通货膨胀的高低,调整存货控制模型,确定管理采购批量,在可能获得的 持有资产收益于增加的设备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保持最佳存货。 (四)利润管理的对策 在通货膨胀下情况下传统会计核算结果的两大弊端:低估资产存量,高估经营成 果,这反过来就证明了通货膨胀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性。 1.采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它采用固定于某时点或某时期货币购买力水平的货币 单位作为统一的会计计量单位, 即按一般物价指数来调整会计报表中各项数值, 以消 除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影响, 从而得到按期末货币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备选的一 般物价指数有国民生产总值平减因子、消费物价指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等。在这一会 11 计模式下, 日常的会计处理基本上与历史成本会计相同, 其特殊工作就是在传统财务 报表基础上进行加工, 编制出经一般物价指数调整后的财务报表。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 在于改变了会计计量单位, 将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服从于各历史时间的名义货币单位 改变为统一于期末的不变币值货币单位。 2.采用现时成本会计,即以资产在报告期的现时成本(或重置成本) 价值作为 计价基础。和历史成本会计比较, 它改变了资产计量和收益确定的基础, 这种变化要通 过日常会计核算来加以体现, 因此现时成本会计并不是对历史成本会计核算结果的简 单调整, 而是具有一套完整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现时成本会计的工作主要是先以现时成本反映报告期末资产与负债价值,并以各 项业务发生时的现时出售价格和现时重置成本分别计算当期收入和成本费用, 通过配 比计算出当期营业收益;然后再计算当期持有资产收益, 即由于持有资产(非货币性资 产) 的市场价格变动而使资产现时价值得以增加的价值;最后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编制 现时成本会计财务报表。[11] 现时成本会计的优点在于按照比较现实的计价基础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 克服了 原来现时收入与历史成本费用配比的不合理性, 所计算的营业收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 企业当期经营成果。同时通过计算持有资产收益, 为反映资本消蚀状况, 使资本得以保 持提供了数据资料。从方法上看, 现时成本会计尽管否定了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但仍保 留了以成本计价的传统, 其会计程序、遵循的原则、财务报表形式等都与原历史成本会 计具有大体一致性。 现时成本会计消除了物价变动对收益的影响,以期做出正确的收益分配决策,现 时成本会计可以为理财人员制定理财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其中包括企业所拥 有的各类资产的实际价值、 企业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 以及各季度或年度的实际净收益, 为企业经济资源和收益的合理分配奠定一个可靠的基础。因此, 尽管它存在现时成本的 确定具有主观性、各时期数据之间可比性差等缺陷, 仍然被大多数会计学家所认可。 12 结 论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不
2023-09-01 10:22:515

qq游戏三国群英战充到v3多少钱?

宋国青振聪头位置多少钱?正常QQ游戏生活生活迎战冲到微商需要500块钱就能到位,丝不用太多。
2023-09-01 10:23:071

为什么国家的外汇不用来购买石油或技术而购买美国国债呢?

过去的数年来,中国政府持续购买美国国债,但美国本土的投资者却不停减持。例如,10年前美国国债的总额约为3万亿元,当中逾七成、即2万亿元以上为美国本土的投资者拥有;但时至今天,美国国债的总额增至4万亿元,却只有三成为本土投资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断下降。美国人不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就是因为其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要令人民币不升值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场上大举抛售人民币,或是大举购入美元。这个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购入美国债,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 专家认为,在中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下,购买美国国债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外汇储备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顺差及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截至200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0年资金净外流,10年来国外净运用我国资金累计达到1.72万亿元。中国如同国际资金流动的“中转站”: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外流,而投资回报率偏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把这种现象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员刘维明指出,中国资金净外流是巨额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引起的,并不是说国内企业的资金多得用不了。这并不是一个悖论。刘维明解释说,在现行外汇制度下,境外资金进入中国时必须兑换为人民币,由央行把外汇买下,形成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到5%。与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获得的高额回报相比,中国运用外汇储备投资取得的收益显得颇低。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对此,央行解决方案是,加紧研究建立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满足企业和个人合理的用汇要求,降低国内资金净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所获回报的高低。投资美国国债虽牺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够规避风险。由于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处理风险的能力较低,这里存在一个风险和收益相交换的问题。美国国债风险低,变现能力强,且与欧元区和日元区相比,美元区经济仍处于强势地位。在此背景下,购买美国债就不难理解了。 买与不买陷入两难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由于中国购入了大量美债,假如美元贬值的话,持有国债在账面上已输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债汇价格定会再进一步下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中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如果美国利率再上升2%,中国就再损失三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结果总共损失八百亿到1000亿美元,当然以上还没有计算美元汇价下跌而带来的出口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做出的选择非常少。 不稳定的平衡 所以现在的情况下,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虽然美国人每天仍能吃喝玩乐,但这样的平衡是令人担心的。美国的经常赤字不断膨胀,2005年经常账目赤字,已创纪录升至8000亿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国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亿元,才能填补这个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这样的奇妙:中日拿上数千亿的真金白银,不断购买美元资产来资助美国利率,然后美国人将已超买的资产拿来再抵押,来买中国及日本生产的电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笑话,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给一个债仔,由于借出去的钱实在太多了,于是自己每天要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拿给债仔享用,并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乐,不要有些微伤风感冒,否则便会同归于尽!因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这个债仔的话,美国政府将在极短时间内破产,带来的灾害将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
2023-09-01 10:23:521

请专业人士解释一下利息的“收入效应”

您好!您可以阅读以下的内容!收入效应概述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它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就是当你在购买一种商品时,如果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对于你来说,你的名义货币收入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价格下降后,你的实际购买力增强了,你就可以买得更多得该种商品.这种实际货币收入的提高,会改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收入效应。消费不足中的收入效应造成中国消费长期低迷的症结不是老百姓热衷储蓄“不愿花钱”,而是居民收入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如工资水平作为衡量居民收入的指标,其在经济指标中的比重呈持续下降态势,已从9年前的53%下降到去年的41.4%,远低于美国的57%。世行认为,中国消费下降可以用居民收入占经济比重的变化来解释,将注意力集中在所谓过高的储蓄率上并不准确。  按照一般的消费理论,引起消费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长期以来,我国治理消费低迷的措施全然集中于“替代效应”,亦即出台政策令消费变得“更便宜”,而储蓄“更贵”(如低利率、加征利息税等)。这些措施目的是要引导储蓄向当期消费转化。但是,根据经济学家宋国青的研究,我国个人储蓄一共只有20万亿,仅相当于一年的GDP总额。再有效的刺激个人消费的措施最多也就能鼓励居民多消费其中的15%,为3万亿,在一年GDP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太大。  同时,消费与储蓄的“替代效应”机制需要利率与贴现率互相独立才能成立,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利率与贴现率是高度正相关的,这被解释为利率的一种“心理暗示作用”,因为,贴现率是基于消费者主观偏好的相对虚幻的因素,而利率则现实可见,低利率常常引致国民形成低贴现率,从而使得低利率刺激消费的“替代效应”难以实现。  相对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应是消费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源泉,不过就一个国家增加居民收入而言,并不是意味着是要过多地干预企业与职员的工资合议。世行提出的建议更为可取,世行的报告显示,中国目前仍有40%以上的劳动力在从事生产率较低的农业,而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其他经济部门的1/6左右。这部分农业劳动力有一半为剩余劳动力,若重新配置到其他行业中,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就业类型的转变可能给这些劳动力的收入带来质的变化,这可能是未来增加居民收入在GDP中占比的最重要途径。  不过,世行的这一建议在我国可能会遇到崭新的情况,之前的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动力在于两地收入差距,基本符合“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揭示的原理;但是,最新的一些研究表明,在我国进一步的劳动力转移中,收入差距因素正在转变为一股阻碍的力量:并不是越穷的地方,劳动力转移率会越高。因为农民在原住地的低收入不仅意味着转移出来的机会成本低,有转移激励,还意味着他们对于改变就业境遇的初期投入(交通费用,初期在城市中的安置费用)的能力弱。  经过多年改革开放,一般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力度已经很大;但是,在特别欠发达地区,奇低的收入使得农民无力进行劳动力转移的初期投资,从而使得这部分劳动力仍滞留农村。贫困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抑制作用实际上并非只发生在我国,发展经济学家班纳吉和坎伯对印度、巴纳姆和萨伯特对坦桑尼亚的研究均发现了这一点。这个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那就是国家对于农村贫困者的劳动力转移进行补贴,不仅符合公平的原则,而且在经济上还是有效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使您满意!祝您开心愉快!国庆快乐!
2023-09-01 10:24:001

中国买美国的国债有什么好处

过去的数年来,中国政府持续购买美国国债,但美国本土的投资者却不停减持。例如,10年前美国国债的总额约为3万亿元,当中逾七成、即2万亿元以上为美国本土的投资者拥有;但时至今天,美国国债的总额增至4万亿元,却只有三成为本土投资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断下降。美国人不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就是因为其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要令人民币不升值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场上大举抛售人民币,或是大举购入美元。这个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购入美国债,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境况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由于中国购入了大量美债,假如美元贬值的话,持有国债在账面上已输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债汇价格定会再进一步下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中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如果美国利率再上升2%,中国就再损失三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结果总共损失八百亿到1000亿美元,当然以上还没有计算美元汇价下跌而带来的出口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做出的选择非常少。专家见解 在中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下,购买美国国债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外汇储备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顺差及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截至200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0年资金净外流,10年来国外净运用我国资金累计达到1.72万亿元。中国如同国际资金流动的“中转站”: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外流,而投资回报率偏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把这种现象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员刘维明指出,中国资金净外流是巨额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引起的,并不是说国内企业的资金多得用不了。这并不是一个悖论。刘维明解释说,在现行外汇制度下,境外资金进入中国时必须兑换为人民币,由央行把外汇买下,形成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到5%。 中国主要是不让人民币升值,以此来保护出口业
2023-09-01 10:24:302

美国为什么会欠中国1万亿美元

过去的数年来,中国政府持续购买美国国债,但美国本土的投资者却不停减持。例如,10年前美国国债的总额约为3万亿元,当中逾七成、即2万亿元以上为美国本土的投资者拥有;但时至今天,美国国债的总额增至4万亿元,却只有三成为本土投资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断下降。美国人不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就是因为其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要令人民币不升值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场上大举抛售人民币,或是大举购入美元。这个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购入美国债,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 专家认为,在中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下,购买美国国债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外汇储备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顺差及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截至200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0年资金净外流,10年来国外净运用我国资金累计达到1.72万亿元。中国如同国际资金流动的“中转站”: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外流,而投资回报率偏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把这种现象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员刘维明指出,中国资金净外流是巨额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引起的,并不是说国内企业的资金多得用不了。这并不是一个悖论。刘维明解释说,在现行外汇制度下,境外资金进入中国时必须兑换为人民币,由央行把外汇买下,形成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到5%。与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获得的高额回报相比,中国运用外汇储备投资取得的收益显得颇低。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对此,央行解决方案是,加紧研究建立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满足企业和个人合理的用汇要求,降低国内资金净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所获回报的高低。投资美国国债虽牺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够规避风险。由于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处理风险的能力较低,这里存在一个风险和收益相交换的问题。美国国债风险低,变现能力强,且与欧元区和日元区相比,美元区经济仍处于强势地位。在此背景下,购买美国债就不难理解了。 买与不买陷入两难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由于中国购入了大量美债,假如美元贬值的话,持有国债在账面上已输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债汇价格定会再进一步下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中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如果美国利率再上升2%,中国就再损失三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结果总共损失八百亿到1000亿美元,当然以上还没有计算美元汇价下跌而带来的出口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做出的选择非常少。 不稳定的平衡 所以现在的情况下,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虽然美国人每天仍能吃喝玩乐,但这样的平衡是令人担心的。美国的经常赤字不断膨胀,2005年经常账目赤字,已创纪录升至8000亿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国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亿元,才能填补这个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这样的奇妙:中日拿上数千亿的真金白银,不断购买美元资产来资助美国利率,然后美国人将已超买的资产拿来再抵押,来买中国及日本生产的电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笑话,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给一个债仔,由于借出去的钱实在太多了,于是自己每天要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拿给债仔享用,并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乐,不要有些微伤风感冒,否则便会同归于尽!因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这个债仔的话,美国政府将在极短时间内破产,带来的灾害将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
2023-09-01 10:24:422

中国购买了多少美国国债?中国为何购买美国国债?

我国的人民币不是国际流通货币,为了积累预防经济危机的资本,我国必须建立大量的外汇储备(诸如美圆、欧元、日圆等)。所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赚取的外汇,有很大一部分要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些储备起来的外汇资金,为了不贬值,必须用它来投资赢利。而美国以国家名义发行的债券,就是一种低风险、收益稳定(虽然不高)的投资手段。这种债券以美国的国家信用作为担保,除非美国从世界上消泯,否则绝对保证连本带利偿付。而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强大和稳定的经济体,显然是不会突然消失的,安全性很高。所以美国国债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经常购买的一种投资债券。我国、日本、欧洲各国都大量购买。如上所述,这种债券以美国的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美国政府绝对不会赖帐不还,否则就违背了美国在经济领域的立国基本准则,更无以在世界上立足了。至于美圆贬值的风险,当然是存在的,但其它各种货币的贬值风险更大,相对来说还是作为世界基本储备货币的美圆更安全。何况任何投资都是不可能没有风险的,美国国债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安全的投资。你所说“用买国债的钱发展自己的国家不好吗?提高群众的收入,和大量民用设施不好吗?还有就是可以提高福利啊!”,——这些当然是很好的。但我国基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认为目前我国更急需的还是积累家底,防备危机,所以近十年来才大量积累外汇资金,而在国家开支上相对节省。2008年以来我国出口锐减,国家已经开始在资金上向内需倾斜,拉升对内投资的额度了。过去的数年来,中国政府持续购买美国国债,但美国本土的投资者却不停减持。例如,10年前美国国债的总额约为3万亿元,当中逾七成、即2万亿元以上为美国本土的投资者拥有;但时至今天,美国国债的总额增至4万亿元,却只有三成为本土投资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断下降。美国人不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就是因为其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要令人民币不升值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场上大举抛售人民币,或是大举购入美元。这个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购入美国债,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 专家认为,在中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下,购买美国国债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外汇储备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顺差及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截至200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0年资金净外流,10年来国外净运用我国资金累计达到1.72万亿元。中国如同国际资金流动的“中转站”: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外流,而投资回报率偏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把这种现象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员刘维明指出,中国资金净外流是巨额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引起的,并不是说国内企业的资金多得用不了。这并不是一个悖论。刘维明解释说,在现行外汇制度下,境外资金进入中国时必须兑换为人民币,由央行把外汇买下,形成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到5%。与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获得的高额回报相比,中国运用外汇储备投资取得的收益显得颇低。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对此,央行解决方案是,加紧研究建立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满足企业和个人合理的用汇要求,降低国内资金净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所获回报的高低。投资美国国债虽牺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够规避风险。由于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处理风险的能力较低,这里存在一个风险和收益相交换的问题。美国国债风险低,变现能力强,且与欧元区和日元区相比,美元区经济仍处于强势地位。在此背景下,购买美国债就不难理解了。 买与不买陷入两难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由于中国购入了大量美债,假如美元贬值的话,持有国债在账面上已输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债汇价格定会再进一步下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中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如果美国利率再上升2%,中国就再损失三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结果总共损失八百亿到1000亿美元,当然以上还没有计算美元汇价下跌而带来的出口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做出的选择非常少。 不稳定的平衡 所以现在的情况下,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虽然美国人每天仍能吃喝玩乐,但这样的平衡是令人担心的。美国的经常赤字不断膨胀,2005年经常账目赤字,已创纪录升至8000亿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国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亿元,才能填补这个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这样的奇妙:中日拿上数千亿的真金白银,不断购买美元资产来资助美国利率,然后美国人将已超买的资产拿来再抵押,来买中国及日本生产的电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笑话,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给一个债仔,由于借出去的钱实在太多了,于是自己每天要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拿给债仔享用,并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乐,不要有些微伤风感冒,否则便会同归于尽!因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这个债仔的话,美国政府将在极短时间内破产,带来的灾害将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
2023-09-01 10:25:091

美国国债发行细节

过去的数年来,中国政府持续购买美国国债,但美国本土的投资者却不停减持。例如,10年前美国国债的总额约为3万亿元,当中逾七成、即2万亿元以上为美国本土的投资者拥有;但时至今天,美国国债的总额增至4万亿元,却只有三成为本土投资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断下降。美国人不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就是因为其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要令人民币不升值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场上大举抛售人民币,或是大举购入美元。这个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购入美国债,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 专家认为,在中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下,购买美国国债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外汇储备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顺差及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截至200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0年资金净外流,10年来国外净运用我国资金累计达到1.72万亿元。中国如同国际资金流动的“中转站”: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外流,而投资回报率偏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把这种现象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员刘维明指出,中国资金净外流是巨额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引起的,并不是说国内企业的资金多得用不了。这并不是一个悖论。刘维明解释说,在现行外汇制度下,境外资金进入中国时必须兑换为人民币,由央行把外汇买下,形成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到5%。与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获得的高额回报相比,中国运用外汇储备投资取得的收益显得颇低。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对此,央行解决方案是,加紧研究建立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满足企业和个人合理的用汇要求,降低国内资金净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所获回报的高低。投资美国国债虽牺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够规避风险。由于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处理风险的能力较低,这里存在一个风险和收益相交换的问题。美国国债风险低,变现能力强,且与欧元区和日元区相比,美元区经济仍处于强势地位。在此背景下,购买美国债就不难理解了。 买与不买陷入两难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由于中国购入了大量美债,假如美元贬值的话,持有国债在账面上已输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债汇价格定会再进一步下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中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如果美国利率再上升2%,中国就再损失三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结果总共损失八百亿到1000亿美元,当然以上还没有计算美元汇价下跌而带来的出口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做出的选择非常少。 不稳定的平衡 所以现在的情况下,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虽然美国人每天仍能吃喝玩乐,但这样的平衡是令人担心的。美国的经常赤字不断膨胀,2005年经常账目赤字,已创纪录升至8000亿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国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亿元,才能填补这个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这样的奇妙:中日拿上数千亿的真金白银,不断购买美元资产来资助美国利率,然后美国人将已超买的资产拿来再抵押,来买中国及日本生产的电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笑话,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给一个债仔,由于借出去的钱实在太多了,于是自己每天要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拿给债仔享用,并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乐,不要有些微伤风感冒,否则便会同归于尽!因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这个债仔的话,美国政府将在极短时间内破产,带来的灾害将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
2023-09-01 10:25:181

中国购买了多少美国国债?

过去的数年来,中国政府持续购买美国国债,但美国本土的投资者却不停减持。例如,10年前美国国债的总额约为3万亿元,当中逾七成、即2万亿元以上为美国本土的投资者拥有;但时至今天,美国国债的总额增至4万亿元,却只有三成为本土投资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断下降。美国人不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就是因为其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要令人民币不升值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场上大举抛售人民币,或是大举购入美元。这个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购入美国债,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 专家认为,在中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下,购买美国国债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外汇储备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顺差及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截至200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0年资金净外流,10年来国外净运用我国资金累计达到1.72万亿元。中国如同国际资金流动的“中转站”: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外流,而投资回报率偏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把这种现象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员刘维明指出,中国资金净外流是巨额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引起的,并不是说国内企业的资金多得用不了。这并不是一个悖论。刘维明解释说,在现行外汇制度下,境外资金进入中国时必须兑换为人民币,由央行把外汇买下,形成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到5%。与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获得的高额回报相比,中国运用外汇储备投资取得的收益显得颇低。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对此,央行解决方案是,加紧研究建立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满足企业和个人合理的用汇要求,降低国内资金净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所获回报的高低。投资美国国债虽牺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够规避风险。由于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处理风险的能力较低,这里存在一个风险和收益相交换的问题。美国国债风险低,变现能力强,且与欧元区和日元区相比,美元区经济仍处于强势地位。在此背景下,购买美国债就不难理解了。 买与不买陷入两难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由于中国购入了大量美债,假如美元贬值的话,持有国债在账面上已输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债汇价格定会再进一步下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中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如果美国利率再上升2%,中国就再损失三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结果总共损失八百亿到1000亿美元,当然以上还没有计算美元汇价下跌而带来的出口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做出的选择非常少。 不稳定的平衡 所以现在的情况下,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虽然美国人每天仍能吃喝玩乐,但这样的平衡是令人担心的。美国的经常赤字不断膨胀,2005年经常账目赤字,已创纪录升至8000亿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国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亿元,才能填补这个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这样的奇妙:中日拿上数千亿的真金白银,不断购买美元资产来资助美国利率,然后美国人将已超买的资产拿来再抵押,来买中国及日本生产的电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笑话,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给一个债仔,由于借出去的钱实在太多了,于是自己每天要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拿给债仔享用,并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乐,不要有些微伤风感冒,否则便会同归于尽!因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这个债仔的话,美国政府将在极短时间内破产,带来的灾害将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
2023-09-01 10:25:272

我国购买境外国债的原因和制约条件?

我国大多购买的是美国国债,至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就是因为其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要令人民币不升值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场上大举抛售人民币,或是大举购入美元。这个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购入美国债,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 专家认为,在中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下,购买美国国债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外汇储备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顺差及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截至200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0年资金净外流,10年来国外净运用我国资金累计达到1.72万亿元。中国如同国际资金流动的“中转站”: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外流,而投资回报率偏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把这种现象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员刘维明指出,中国资金净外流是巨额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引起的,并不是说国内企业的资金多得用不了。这并不是一个悖论。刘维明解释说,在现行外汇制度下,境外资金进入中国时必须兑换为人民币,由央行把外汇买下,形成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到5%。与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获得的高额回报相比,中国运用外汇储备投资取得的收益显得颇低。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对此,央行解决方案是,加紧研究建立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满足企业和个人合理的用汇要求,降低国内资金净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所获回报的高低。投资美国国债虽牺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够规避风险。由于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处理风险的能力较低,这里存在一个风险和收益相交换的问题。美国国债风险低,变现能力强,且与欧元区和日元区相比,美元区经济仍处于强势地位。在此背景下,购买美国债就不难理解了。 买与不买陷入两难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由于中国购入了大量美债,假如美元贬值的话,持有国债在账面上已输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债汇价格定会再进一步下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中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如果美国利率再上升2%,中国就再损失三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结果总共损失八百亿到1000亿美元,当然以上还没有计算美元汇价下跌而带来的出口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做出的选择非常少。 不稳定的平衡 所以现在的情况下,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虽然美国人每天仍能吃喝玩乐,但这样的平衡是令人担心的。美国的经常赤字不断膨胀,2005年经常账目赤字,已创纪录升至8000亿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国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亿元,才能填补这个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这样的奇妙:中日拿上数千亿的真金白银,不断购买美元资产来资助美国利率,然后美国人将已超买的资产拿来再抵押,来买中国及日本生产的电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笑话,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给一个债仔,由于借出去的钱实在太多了,于是自己每天要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拿给债仔享用,并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乐,不要有些微伤风感冒,否则便会同归于尽!因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这个债仔的话,美国政府将在极短时间内破产,带来的灾害将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
2023-09-01 10:25:543

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有什么影响?

  过去的数年来,中国政府持续购买美国国债,但美国本土的投资者却不停减持。例如,10年前美国国债的总额约为3万亿元,当中逾七成、即2万亿元以上为美国本土的投资者拥有;但时至今天,美国国债的总额增至4万亿元,却只有三成为本土投资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断下降。美国人不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就是因为其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要令人民币不升值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场上大举抛售人民币,或是大举购入美元。这个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购入美国债,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  专家认为,在中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下,购买美国国债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外汇储备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顺差及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截至200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0年资金净外流,10年来国外净运用我国资金累计达到1.72万亿元。中国如同国际资金流动的“中转站”: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外流,而投资回报率偏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把这种现象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员刘维明指出,中国资金净外流是巨额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引起的,并不是说国内企业的资金多得用不了。这并不是一个悖论。刘维明解释说,在现行外汇制度下,境外资金进入中国时必须兑换为人民币,由央行把外汇买下,形成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到5%。与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获得的高额回报相比,中国运用外汇储备投资取得的收益显得颇低。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对此,央行解决方案是,加紧研究建立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满足企业和个人合理的用汇要求,降低国内资金净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所获回报的高低。投资美国国债虽牺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够规避风险。由于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处理风险的能力较低,这里存在一个风险和收益相交换的问题。美国国债风险低,变现能力强,且与欧元区和日元区相比,美元区经济仍处于强势地位。在此背景下,购买美国债就不难理解了。  买与不买陷入两难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由于中国购入了大量美债,假如美元贬值的话,持有国债在账面上已输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债汇价格定会再进一步下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中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如果美国利率再上升2%,中国就再损失三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结果总共损失八百亿到1000亿美元,当然以上还没有计算美元汇价下跌而带来的出口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做出的选择非常少。  不稳定的平衡  所以现在的情况下,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虽然美国人每天仍能吃喝玩乐,但这样的平衡是令人担心的。美国的经常赤字不断膨胀,2005年经常账目赤字,已创纪录升至8000亿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国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亿元,才能填补这个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这样的奇妙:中日拿上数千亿的真金白银,不断购买美元资产来资助美国利率,然后美国人将已超买的资产拿来再抵押,来买中国及日本生产的电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笑话,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给一个债仔,由于借出去的钱实在太多了,于是自己每天要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拿给债仔享用,并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乐,不要有些微伤风感冒,否则便会同归于尽!因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这个债仔的话,美国政府将在极短时间内破产,带来的灾害将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
2023-09-01 10:26:065

国内经济学院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高校经济学院全新排名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5、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6、北京大学经济学院7、复旦大学经济学院8、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9、中山大学岭南学院10、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中心概况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英文简称为CCER)创办于1994年8月,是集研究、教学和培训于一体的学术机构,2004年当选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基地”。中心的建立是北京大学进行教学和科研体制改革的一种新探索,也是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的一种开创性尝试。目的在于动员各界资源,聚集一批杰出中青年经济学、管理学者,为北京大学的教学科研、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为当代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的研究做出贡献。中心直属北京大学,实行学校和董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该中心由林毅夫、张维迎等从海外归来的经济学家创建,林毅夫教授为第一任中心主任。2008年5月,林毅夫赴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后,中心主任由周其仁暂任。 中心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中国顶尖学府——北京大学为依托,坐拥昔日皇家园林——“朗润园”。在这个大好机遇下,中心秉承北大优良学术传统,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为己任,以建立一所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与教学机构为目标,不懈致力于科研发展、教学革新、人才培养、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研究方面,中心专职研究人员根据个人学术专长和兴趣对经济管理理论和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各个领域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撰写了一系列报告,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中心还接受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以及企业的委托,对我国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在教学方面,中心按国际一流大学的标准开设博士、硕士、本科生双学位和国际MBA课程,培养了大量经济管理人才。博士硕士专业包括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等;经济学双学位(学士学位)和辅修招收北京大学非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和校外符合条件的其他学生。中心还与美国20余所大学联合举办北京大学国际MBA项目(英文简称为BiMBA),共同培养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 在培训方面,中心设立培训项目,为高校经济学和管理学教学培训师资,为新闻媒体培训财经记者,为国内外企业和其他机构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 在学术交流方面,除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外,中心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政要、企业家等来中心讲学和访问。定期举办“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金融论坛”、“BiMBA讲座”等系列讲座;不定期主办或与国内外其它机构合办国际性学术会议,以加强学术交流和提高研究水平或对国内外重大政策问题进行讨论。中心还设立客座研究项目,每年邀请国内外经济学者到中心进行短期客座研究。 中心还出版内部讨论稿、简报以及《经济学季刊》等各种出版物,在学术界、决策界和舆论界普受好评。内部讨论稿为中英文双语刊物,刊登中心研究人员、客座研究人员及其它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内部讨论稿主要用于国内外学术机构、政策研究部门和学者之间的交流。中心不定期出版的简报主要用于向决策部门及媒体报道中心的活动和介绍中心的研究成果。 中心设有互联网页,介绍中心的基本情况,及时发布中心的研究成果和报道中心的各项活动。中心还建有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以促进中国经济学界的交流,该网已经成为中心发起的“中国经济学年会”的官方网站。 CCER的发展,得到了北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凝聚了一批具有共同理想和信念的师生员工的心血。回顾过去,展望未来,CCER将与时俱进,努力为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为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做出更大的贡献,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为一所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经济中心教师简介 陈 平 经济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学士(1968),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物理学博士(1987)。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金融工程学,宏观经济。 龚 强 武汉大学数学系学士(1992年),武汉大学数学系硕士(1995年),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管理经济与战略博士(2004)。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商业战略, 产业组织, 信息经济学, 经济运筹学, 公司金融。 海 闻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经济系博士(1991)。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何 茵 经济学助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98),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经济系博士(2004)。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国际贸易学、跨国公司、知识产权、计量经济学、金融学。 胡大源 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83),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1988),美国肯塔基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1995)。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 李 玲 经济学教授,美国Towson大学经济系终生教授。武汉大学物理学学士(1982), 美国匹斯堡大学经济学硕士(1990),美国匹斯堡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 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老年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 林毅夫 经济学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78),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2),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86)。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 卢 锋 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198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英国利兹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农业经济,中国经济史。 马 浩 管理学教授。北京工业学院管理工程学学士 (1987),黄河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毕业(1989),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战略管理学博士学位(1994)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竞争优势的实质和起因,企业领导决策模式等。 平新乔 经济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学士(1973),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美国康乃尔大学经济学博士(1998)。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财政学。 沈明高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士(1985),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1988),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政策硕士(1995),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博士(2001)。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公司金融,发展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中国转型经济。 沈 艳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学士(1997),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2003)。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板块资料分析。 施建淮 经济学副教授。南京大学数学学士(1982),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1987),日本大阪大学经济学博士(1999)。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宋国青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地质学学士(1982),1991-1995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候选人。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 汪丁丁 经济学教授。北京师范学院学士(1982),中国科学院硕士(1984),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 汪 浩 南开大学数学学士(1992),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系经济学硕士(1995),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2002)。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产业组织,企业战略,反垄断。 杨 壮 管理学副教授。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学士(1974),普林斯顿大学公共关系硕士(1984),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硕士(1986)及工商管理博士(1991)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 姚 洋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地理学学士(1986),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9),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1996)。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农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易 纲 经济学教授。美国哈姆林大学管理学学士(1982),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学硕士(1984)和博士(1986)。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 曾 毅 经济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学士(1986),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人口学博士(1986),1986-198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人口经济学,老龄健康与经济发展,家庭人口预测分析方法及其在市场经济与社会规划中的应用,人口政策分析。 赵耀辉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5)和硕士(1987),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95)。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劳动力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周其仁 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硕士(1993)和博士(2000)。 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朱家祥 经济学教授。台湾东吴大学经济学学士(1980年),台湾大学经济学硕士(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博士(1990年)。。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计量经济学理论;时间序列分析;财务金融实证 霍德明 经济学教授。台湾大学经济学学士(1977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硕士(1982年)和博士(1985年)。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货币金融,宏观经济,经济增长。 曾志雄 经济学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93)及硕士(1996),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2002)。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应用时间序列、国际经济学、中国经济。所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是每个学经济的中国最高殿堂
2023-09-01 10:26:5710

过度储蓄理论的前人过度储蓄理论的比较分析

储蓄率是一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中,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中未消费部分所占的比例。西方经济学中曾提出最优储蓄率问题,认为:如果储蓄率过高,就会导致动态无效率。但对最优储蓄率进行测算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这涉及到对资本产出弹性、消费者效用函数跨期替代弹性、技术进步率等指标的测算,其中尤其是对消费者效用函数跨期替代弹性的估算非常困难,并且不可避免地将包含人为的主观因素。因此试图通过对最优储蓄率的测算,来揭示我国是否存在过度储蓄,显然有些不太现实。此外,从各国储蓄率变动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每个国家实际情况的差异,储蓄率的相对高低不同是完全正常的;并且,即便是同一个国家,由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也很难说哪一种储蓄率是适宜的。中国问题的关键是其面临着一个过剩的经济状态,所以这种高储蓄率才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如果这种高储蓄率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社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那么这个储蓄率才应该算是高的。因此,判断储蓄过度与否的根本依据并不在储蓄者这一侧。并且,在我国,消费不足问题不单单是储蓄率的高低问题,我国完全可以扩大进口来消解高储蓄率,但这有可能会恶化国内的经济形势。 由于过度储蓄是与消费需求不足紧密相关的,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寻找消费需求不足的标准来确定过度储蓄的标准。在经济学大家中,马尔萨斯较早地认识到消费需求不足的危害,因而他最早站出来反对“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他认为,萨伊定律是摒弃货币的因素而把经济现象看成物物交换。货币不是单纯的流通媒介,同时也是储蓄的存在形态。如果消费者不将手中货币马上购买货物,则供给就未必等于需求,生产物也就可能出现滞销,出现消费需求的不足。马尔萨斯的观点被100年之后的凯恩斯所接受,并将它扩展为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在内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他认为经济危机和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什么是有效需求呢?凯恩斯在《通论》中是这样叙述的:“令Z为雇用N个人时的产品的总供给价格,则Z与N之关系可以被写作为Z=Φ(N);该式可以被称为总供给函数。同时,令D为企业家雇用N个人时所预期的卖价,则D和N之间的关系可以被写作为D=f(N),该式可以被称为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时的D的数值被称为有效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加以定义的,而不是从消费者的视角,其视角已经不同于马尔萨斯。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对有效需求的理解还停留在以消费者的视线来看问题,因此,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很难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沿着凯恩斯的视角,我们认为这种消费需求不足的标志就是非充分就业下的产能过剩。即在企业家投资形成生产能力时所预期的销售收入并没能实现,在大量产品积压的情况下,不得不以远远小于潜在生产能力的状况来维持企业的存在。因此,我们认为,过度储蓄是否存在的判断标准并不是储蓄率,而应该把观察的视角由储蓄者转变为生产者。而在生产者一侧,最具有说服力的指标应该是企业生产能力的实现状况。这样,这一判断标准就应该是非充分就业下的产能过剩。我国所面临的消费需求不足,其重要原因在于企业投资时所设想的居民消费数量远远大于现实中的居民实际消费数量,因而我们看到的是产品积压,产能过剩。我国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对国有工业企业475种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状况的计算结果表明:近2/5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一半;2/5以上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在50%—80%之间;利用率超过80%的产品不足1/5的仅占17.3%。而根据北京大学宋国青的研究结果,我国1998年的实际生产水平比潜在生产能力低4个百分点,闲置生产能力为47.6%。我国生产能力闲置的程度,可以说是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以来各国少见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统计了美国战后50多年经济繁荣与萧条交替的过程,发现加工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在70%—90%之间波动,即使战后最萧条时期,也未低于70%。”我国的确存在过度储蓄问题。但过度储蓄问题并不是高储蓄率问题。我国强劲的外贸出口对我国过剩生产能力的消化和解决就业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至于过多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则是国内外汇资金管理运用能力的问题。因此,在解决我国的过度储蓄问题时,不应该过多地关注储蓄率,而应该更加关注我国的产能过剩。
2023-09-01 10:29:111

中国朋友借钱美国人怎么看待

中国政府持续购买美国国债,但美国本土的投资者却不停减持。例如,10年前美国国债的总额约为3万亿元,当中逾七成、即2万亿元以上为美国本土的投资者拥有;但时至今天,美国国债的总额增至4万亿元,却只有三成为本土投资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断下降。美国人不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就是因为其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要令人民币不升值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场上大举抛售人民币,或是大举购入美元。这个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购入美国债,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 专家认为,在中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下,购买美国国债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外汇储备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顺差及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截至200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0年资金净外流,10年来国外净运用我国资金累计达到1.72万亿元。中国如同国际资金流动的“中转站”: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外流,而投资回报率偏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把这种现象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员刘维明指出,中国资金净外流是巨额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引起的,并不是说国内企业的资金多得用不了。这并不是一个悖论。刘维明解释说,在现行外汇制度下,境外资金进入中国时必须兑换为人民币,由央行把外汇买下,形成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到5%。与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获得的高额回报相比,中国运用外汇储备投资取得的收益显得颇低。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对此,央行解决方案是,加紧研究建立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满足企业和个人合理的用汇要求,降低国内资金净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所获回报的高低。投资美国国债虽牺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够规避风险。由于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处理风险的能力较低,这里存在一个风险和收益相交换的问题。美国国债风险低,变现能力强,且与欧元区和日元区相比,美元区经济仍处于强势地位。在此背景下,购买美国债就不难理解了。 买与不买陷入两难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由于中国购入了大量美债,假如美元贬值的话,持有国债在账面上已输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债汇价格定会再进一步下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中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如果美国利率再上升2%,中国就再损失三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结果总共损失八百亿到1000亿美元,当然以上还没有计算美元汇价下跌而带来的出口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做出的选择非常少。 不稳定的平衡 所以现在的情况下,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虽然美国人每天仍能吃喝玩乐,但这样的平衡是令人担心的。美国的经常赤字不断膨胀,2005年经常账目赤字,已创纪录升至8000亿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国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亿元,才能填补这个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这样的奇妙:中日拿上数千亿的真金白银,不断购买美元资产来资助美国利率,然后美国人将已超买的资产拿来再抵押,来买中国及日本生产的电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笑话,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给一个债仔,由于借出去的钱实在太多了,于是自己每天要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拿给债仔享用,并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乐,不要有些微伤风感冒,否则便会同归于尽!因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这个债仔的话,美国政府将在极短时间内破产,带来的灾害将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
2023-09-01 10:29:243

金融危机:请问下为什么美国欠这么多钱为什么不分体啊.像前苏联一样. 本人政治经济小白.大虾们耐心教教....

中国政府持续购买美国国债,但美国本土的投资者却不停减持。例如,10年前美国国债的总额约为3万亿元,当中逾七成、即2万亿元以上为美国本土的投资者拥有;但时至今天,美国国债的总额增至4万亿元,却只有三成为本土投资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断下降。美国人不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就是因为其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要令人民币不升值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场上大举抛售人民币,或是大举购入美元。这个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购入美国债,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 专家认为,在中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下,购买美国国债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外汇储备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顺差及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截至200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0年资金净外流,10年来国外净运用我国资金累计达到1.72万亿元。中国如同国际资金流动的“中转站”: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外流,而投资回报率偏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把这种现象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员刘维明指出,中国资金净外流是巨额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引起的,并不是说国内企业的资金多得用不了。这并不是一个悖论。刘维明解释说,在现行外汇制度下,境外资金进入中国时必须兑换为人民币,由央行把外汇买下,形成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到5%。与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获得的高额回报相比,中国运用外汇储备投资取得的收益显得颇低。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对此,央行解决方案是,加紧研究建立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满足企业和个人合理的用汇要求,降低国内资金净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所获回报的高低。投资美国国债虽牺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够规避风险。由于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处理风险的能力较低,这里存在一个风险和收益相交换的问题。美国国债风险低,变现能力强,且与欧元区和日元区相比,美元区经济仍处于强势地位。在此背景下,购买美国债就不难理解了。 买与不买陷入两难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由于中国购入了大量美债,假如美元贬值的话,持有国债在账面上已输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债汇价格定会再进一步下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中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如果美国利率再上升2%,中国就再损失三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结果总共损失八百亿到1000亿美元,当然以上还没有计算美元汇价下跌而带来的出口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做出的选择非常少。 不稳定的平衡 所以现在的情况下,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虽然美国人每天仍能吃喝玩乐,但这样的平衡是令人担心的。美国的经常赤字不断膨胀,2005年经常账目赤字,已创纪录升至8000亿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国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亿元,才能填补这个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这样的奇妙:中日拿上数千亿的真金白银,不断购买美元资产来资助美国利率,然后美国人将已超买的资产拿来再抵押,来买中国及日本生产的电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笑话,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给一个债仔,由于借出去的钱实在太多了,于是自己每天要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拿给债仔享用,并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乐,不要有些微伤风感冒,否则便会同归于尽!因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这个债仔的话,美国政府将在极短时间内破产,带来的灾害将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
2023-09-01 10:29:313

日本俄罗斯中国大量买入美国国债是出于什么考虑?

2023-09-01 10:29:425

目前我国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严重,主要原因?

通胀的源头是货币发行量超过真实财富的增长量,导致货币对应的财富减少。降低通胀有两种办法,一是增加真实财富量,二是减少货币发行。今年的高通胀与货币发放直接相关,现在的高通胀是为去年到今年的信贷发放买单。今年年初,根据去年的货币发放,宋国青教授预计今年CPI增幅在3%以上,并且如果2010年还保持7~8万亿元的货币投放,那么CPI增幅将很有可能超过5%。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今年前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近6.9万亿元,超过全年信贷目标91%,今年全年信贷预计在7.5万亿元左右,这还没有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下源源不断的海外融资。当然,基础货币与CPI上升有密切关系,但并非线性关系,会根据信贷、贷款乘数发生变化。到目前为止,央行已经动用了央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所有手段减少货币流动性,但纵虎容易收虎难,尤其在全球量化宽松成灾、觊觎人民币资产的热钱虎视眈眈的背景下尤其艰难。在内外双重压力下,估计人民币加息、升值等手段将轮番上阵。与降低货币相比,增加真实财富量是首要手段。应该承认,我国在社保等方面欠账极大,全球资源价格上升,在未来数年内我国将处于较高的通胀压力下。此时,提高内部的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至关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单位GDP消耗的资金下降一半,如果我国的建筑能够做到环保节能,中国进口的能源下降五分之一,那么同样的货币所能产生的财富将大幅增长。而这就牵涉到市场配置资源,牵涉到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正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最重要的议题。至于把钱驱赶入资本货币市场,可以收到一时之效,不过由于担心房价大幅上升引发泡沫经济,房地产市场空间极小,而股市与产权交易等受制于制度,改革实在是过于缓慢。
2023-09-01 10:29:583

富滇银行什么时候上市哦,说是今年上市,不会又是泡影响了吧

三就是政府可能还是认为当前股市上涨过快,出现了结构性的泡沫,因此希望通过...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说: 中国人民银行此次...
2023-09-01 10:30:063

如何理解肯尼迪对于GDP的讲话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内无论政界企界学术界,普遍认为已经持续了20年的高增长,必不能再持续。管理世界杂志社因此召开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学术研讨会,并随后将刘鹤,易纲,宋国青,樊纲,王小鲁,张平等人的工作论文,发表在2017年第一期杂志上。刘鹤当时还是国家信息中心主任,他的文章名为《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两个观念的澄清》。通篇文章只有一页,没有任何数字或表格,但其论断在之后二十年,基本证实。刘鹤在开头态度就非常明确,中国的长期高增长仍然可持续!这观点在当时,曲高和寡,风险极高。尽管今天回头看确实如此。“有人认为,增长不重要,效益和质量才重要,这种说法实际在犯逻辑错误:在一个买方市场已经出现的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以质量和效益为前提。对此,这里不再做具体解释”。很简洁,很霸气,针对的是易纲(时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其文章紧随刘鹤之后,名为《中国经济增长应该强调质量》)。老朴反复研读,认为刘鹤文章中的潜台词,就是增长对于当时的中国最重要,效益和质量推后。
2023-09-01 10:30:251

投资理财小知识: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导读】对于保险,相信大家对此都很了解,每年入学都会有一个叫入学保险,我们出行坐车坐飞机会有出行险,买车开车会有车险,总归,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有危险,而保险的意义与功用大致也在于此,来帮助我们应对未来没有发生的困难,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投资理财小知识:保险的意义与功用。咱们买的理财保险,切当地说应该叫做储蓄型保险,它的卖点不是酬报率,而是安全性、专特征和长时间性。理财类保险的优势不是酬报率,而是强制储蓄。理财类保险赚的是慢钱,不是快钱,优势在于时间长。假定简略地说保险不挣钱,这也不科学,由于冲击了确保类保险的优势。200元可以买到10万的意外危害保险,假定真的出险了,200元变成10万,不比彩票差。假定一个人交了首期保费10000元,买了30万保额的严峻疾病保险,在过了查询期出险,就会得到30万理赔款,也是很赚的。可是,确保类保险挣钱,都是有价值的,并且是很大的价值,比方疾病或许逝世。由于有了满意的保险,客户没有后顾之虑,放心大胆地去赚自己最会赚的钱,而保险给他提前预备好后路,让他要害时间不缺钱。理财这个问题,简略地说,便是银行存够平常花的,保险买够不得不花的,自己能赚会花,就算是夸姣人生了。保险不行代替,但保险也不能代替其他金融东西。客户的钱该存银行存银行,该买保险买保险,该买国债买国债,不能非此即彼,只需依照需求去匹配才是最科学的。其实相同的疑问,便是许多有钱人总是在纠结,他需不需求买确保型保险。咱们常听有钱人这么说,我有这么多钱,患病了也不怕,几代都花不完,还用买保险吗?保险的酬报率还没我挣钱快,买保险是不是糟蹋钱呢?毋庸讳言,我国的有钱人,由于有时候挣钱太快,所以都不太喜爱慢钱。有人说,放在100年的周期看,房地产和种田的获利差不多,细心想想,是有道理的,由于房地产只能赚一阵子,而土地可以酬报一辈子。现在太有钱的人,简略过度自傲,其实他们忘了“财富不是永久的”这一铁律。到了今日,咱们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沉着的人都应该承受低酬报时代的到来。北京大学国家翻开研讨院教授宋国青标明,高投资酬报率乃至暴利的时代或许将一去不复返,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投就暴赚的思维十分要不得。在一个经济转型,货币和财物价格紧缩的周期,能保住本金就不错了,未来能有3-4%的投资酬报率现已算是不错的水平,5%就现已是投资的赢家了。这时候理财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的贪婪,依然沉迷于过高的高收益,乃至盲动高杠杆,很简略落入他人规划的高酬报圈套。由于投资危险的存在,没有人确保有钱人患病的时候必定有钱。而殷实人士习气了高品质的日子,所以患病时的医疗费用需求更高,所以不但要买保险,并且应该买高额的保险。由于企业经营的危险,最近几年企业现已开始了破产潮。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也便是说,人生最大的失利往往都是在咱们最拿手的范畴。所以咱们有必要学会运用外包的理论,学会分工,便是挣钱的钱不要跟养老的钱、教育的钱、救命的钱和留给后代的钱放在一同,这便是所谓的财物保全和传承。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分享关于“投资理财小知识:保险的意义与功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知道财会新手如何学习理财,关注小编持续更新。
2023-09-01 10:30:331

急!!!求一篇论文,关于金融危机对全球的影响

  继今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近半年之后,华尔街再次爆出令人吃惊的消息: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近44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因为收购谈判“流产”而宣布破产。而在此之前很难有人能预料到,前后仅半年时间,华尔街排名前五名的投资银行竟然垮掉了三家。有人用“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飓风”一词比喻这场危机,无论哪种比喻,这场风暴以极快的速度震动了全球,与危机中心相隔一个太平洋的中国股市,也以2000点告破表达了悲观的态度,花旗亚太区经济与市场分析部主管、董事总经理黄益平在9月25日《财经网》校园行上海交通大学称:“中国就是美国镜子里的影子。”在这场世界性的浩劫中,中国注定不能独善其身。  首先是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国内几大银行总共购买了美国证券业价值约200亿美元的证券产品。在美国金融业面临巨大困境的今天,雷曼兄弟的破产无异于把华尔街向地狱又推进了一步,而国内金融机构购买的证券产品也面临着巨额贬值甚至清算的厄运。例如华安基金已于9月16日在其网站上贴出醒目告示,提示旗下QDII产品“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投资风险,由于雷曼兄弟下属的雷曼兄弟金融公司为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所持结构性保本票据的保本责任人,雷曼兄弟特殊金融公司为保本票据之基础资产之一的零息票据的发行人,因此在极端情形下,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将无法开放正常赎回业务,而且华安国际配置基金也有可能需参与破产清算而无法全额收回,甚至连该基金的存续也将出现问题。幸运的是,虽然银行等金融机构因直接购买次级债产品是我国受次级债危机影响最直接的领域,但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经理赵庆明表示从目前公布的各银行年报来看,这部分的风险是可控的。因此,经济学家景学成指出更值得注意是次贷危机的持续恶化对中国股市的心理压力。他说:“股市是个信心产物,如今周边股市狂跌,投资者心理压力沉重,这些都成为一块巨石,加速股指下行的速度。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投资者恐慌情绪有着强大的传染效应。”  除了资产缩水外,此次金融危机将引起外国投资者大量抛售中国资产包括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股权、债权等,这可能对中国外汇和资产市场施加沉重的向下压力,这也正是去年至今韩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外资机构投资者在韩国证券市场占据显赫地位,他们在次贷危机中损失巨大,不得不抛售韩国资产,抽回投资,以救母国总部燃眉之急。根据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7月14日公布的数据,从2007年6月~2008年6月末的一年时间里,除了今年5月为净买入之外,其余各个月均为净抛售,累计套现499亿美元。在沉重的抛售压力下,还在亚洲货币仍然对美元显著升值之时,韩元已经早早开始对美元贬值。今年年初,美元兑韩元汇率还在950韩元兑1美元左右,到9月1日,韩元兑美元汇率已跌至46个月以来低点,近4年来首度跌破1100韩元兑1美元,韩国主要股指随之暴跌。令人倍感侥幸的是,虽然前几年我国主要金融机构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成风,但雷曼兄弟这家“举世公认”的“华尔街一流投行”还没有成为中国主要金融机构的战略性投资者。不过,雷曼在金蝶软件、旅游搜索网站“去哪儿”、天津融创集团、铜管制造商金龙集团等公司的股本投资将面临转手。其次,是对我国外贸业的影响。我国近年来GDP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离不开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的拉动。美国经济的疲软、金融形势的持续恶化,再加上雷曼兄弟破产起到的加速作用使得今天的美国金融业更加风雨飘摇,而这势必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冲击。  海关总署9月22日发布分析报告指出,今年前七个月,扣除价格因素后,中国外贸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2.5%,进口数量增长9.8%。与之相对,中国前七个月名义出口额增长22.6%,名义进口额增长31.1%。  中国实际出口增速下滑,自去年下半年已经开始。有媒体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曾于今年3月向商务部递交一份报告。报告指出,自2007年9月以后,中国出口月度实际增长率已经从上半年的约20%左右降至10%以下。今年一季度,出口实际增长率已经下降到3%,十分接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情况。  作为金融风暴的中心,美国的进口需求急剧下降。海关总署报告指出,今年前七个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9.9%,增幅下滑8.1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中国对美出口增幅首次回落至个位数。1月~7月,美国仍然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由去年同期的16.2%下降至目前的12.8%。  海关总署将中国对美出口减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蔓延和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须警惕次贷危机负面影响继续蔓延,对其连锁后果要予以密切关注。”海关总署在报告中指出。  实际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对美国出口。危机初步爆发时,部分中国出口企业转向欧洲市场,同时,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保持强劲,而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也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然而,当危机进一步深化,这些国家经济先后受到不同程度的拖累,进口需求显著下降。  这些因素在近几个月逐步显现。中国到欧洲出口已从年初30%~40%的高增长降至8月的22%。中国出口日本的情形与此类似,且下滑趋势可能延续。除巴西以外,中国对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也明显放慢,到俄罗斯的出口已经第二个月呈现负增长。  因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次级债危机及其影响的深入带来的美元贬值和全球经济放缓,将对我国出口造成较大影响。他还强调,由于出口制造商面向外需的产业重心难以在短时间内转移,应关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这些企业的转移成本上升,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最后,是对我国的挑战也可能是机遇。毫无疑问这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动荡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世界经济,正如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说的,这是美国100年以来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而当前的金融全球化使得这次金融危机蔓延的深度和广度都要超过以往任何一次金融危机。从前拥有着数家世界著名投资银行、掌管美国金融业16万亿美元资产规模的世界金融中心纽约也很有可能将让位于伦敦或者东京,可以说世界的金融格局可能正在经受着沧海桑田般的巨变。对于中国来说,国内金融业的全球化水平相对较低,金融掌控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而这既可能是中国被此次金融危机边缘化的“好运气”,也是中国金融机构亟待克服的问题。  安永全球CEO特黎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反而为中资银行提供了一个融入全球的好机会。他对近期中国工商银行等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行动持肯定态度。他认为目前并购价格已经出现大幅下降,如果收购对象符合中资银行的战略利益,中资银行可以考虑在中介机构的帮助下,着手走向海外。不过他同时提醒中资银行,应借鉴美国同行的教训,在业务扩张的同时,要保持稳定而良好的财务状况。
2023-09-01 10:30:515

中国的外汇储备那么多

过去的数年来,中国政府持续购买美国国债,但美国本土的投资者却不停减持。例如,10年前美国国债的总额约为3万亿元,当中逾七成、即2万亿元以上为美国本土的投资者拥有;但时至今天,美国国债的总额增至4万亿元,却只有三成为本土投资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断下降。美国人不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就是因为其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要令人民币不升值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场上大举抛售人民币,或是大举购入美元。这个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购入美国债,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 专家认为,在中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下,购买美国国债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外汇储备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顺差及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截至200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0年资金净外流,10年来国外净运用我国资金累计达到1.72万亿元。中国如同国际资金流动的“中转站”: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外流,而投资回报率偏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把这种现象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员刘维明指出,中国资金净外流是巨额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引起的,并不是说国内企业的资金多得用不了。这并不是一个悖论。刘维明解释说,在现行外汇制度下,境外资金进入中国时必须兑换为人民币,由央行把外汇买下,形成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到5%。与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获得的高额回报相比,中国运用外汇储备投资取得的收益显得颇低。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对此,央行解决方案是,加紧研究建立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满足企业和个人合理的用汇要求,降低国内资金净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所获回报的高低。投资美国国债虽牺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够规避风险。由于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处理风险的能力较低,这里存在一个风险和收益相交换的问题。美国国债风险低,变现能力强,且与欧元区和日元区相比,美元区经济仍处于强势地位。在此背景下,购买美国债就不难理解了。 买与不买陷入两难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由于中国购入了大量美债,假如美元贬值的话,持有国债在账面上已输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债汇价格定会再进一步下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中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如果美国利率再上升2%,中国就再损失三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结果总共损失八百亿到1000亿美元,当然以上还没有计算美元汇价下跌而带来的出口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做出的选择非常少。 不稳定的平衡 所以现在的情况下,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虽然美国人每天仍能吃喝玩乐,但这样的平衡是令人担心的。美国的经常赤字不断膨胀,2005年经常账目赤字,已创纪录升至8000亿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国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亿元,才能填补这个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这样的奇妙:中日拿上数千亿的真金白银,不断购买美元资产来资助美国利率,然后美国人将已超买的资产拿来再抵押,来买中国及日本生产的电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笑话,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给一个债仔,由于借出去的钱实在太多了,于是自己每天要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拿给债仔享用,并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乐,不要有些微伤风感冒,否则便会同归于尽!因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这个债仔的话,美国政府将在极短时间内破产,带来的灾害将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
2023-09-01 10:31:0913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和人民币变化的关系?

通货膨胀是;人民币贬值,物价上涨(流通中的人民币过多) 通货紧缩是;人民币升值,物价下跌(与上面相反) 其实挺简单的,明白啦? 你的意思是复杂点的? 那好我看看 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 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 通货紧缩: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是通货紧缩,一看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2023-09-01 10:31:452

谈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学术素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在学术方面的基本素质和修养。根据《辞海》(1999年版)的解释,“学术”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而学问是各种知识的通称。由此推论,“学术”也就是“较为专门、有系统的知识”。不过,笔者觉得这种解释只是揭示了“学术”的静态含义,从动态上看,“学术”是一种活动,即专门知识的传承、运用和创造的行为过程。本文试结合自己的体会,侧重谈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主要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主要是本科生)在提高个人学术素养方面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本科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科研机构专门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可能性减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科生的学术素养不再重要。笔者认为,提高本科生学术素养的必要性至少基于以下两点。其一,有不少本科生毕业后会选择继续深造(读研)的路子,在本科阶段培育良好的学术素养对其未来的学术发展至关重要;其二,即使对那些本科毕业后直接参加实际工作的同学而言,良好的学术素养也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复杂问题,而良好的学术素养有助于他们深入地分析问题和有效地解决问题,有利于他们成长为学者型官员或新时代“儒商”。本科生要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包括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是提高大学生学术素养的起点。只有掌握了某个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才谈得上在该专业领域内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很难设想一个对某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不甚了了的人会对该学科有所贡献。本科阶段是大学生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打好理论基础将终身受益。为此,一方面要重视课堂学习,掌握教材知识,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各种参考文献,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方法,以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   科学方法是专业基础的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一个学科就其基本构件来说,一是理论,二是方法。方法与理论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就经济管理专业而言,本科生方法论素养的提升需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大、最高的方法。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回国后曾经说过大意如此的话:我原以为自己在多年的实践中已经摸索掌握了一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好方法,但回国后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才知道,其实我的这些所谓的好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早就讲得十分清楚了。二是要重视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三是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学习、体会和掌握社会科学的具体方法。   二、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虽然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学术之争,但在社会科学领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解释更加司空见惯。如:关于利润的本质与来源、关于中国的房价问题等,可谓众说纷纭。这是由社会科学既是科学又是意识形态的二重性所决定的。因此,从本科阶段就应该重视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要经常地把某个理论与它所对应的现实相对照;把关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论观点相对照……通过反复比较,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认真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在具体方法和技巧上,有两点可供参考。一是根据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一段时间里专门思考一个学术问题而不是多个学术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精力集中、思维集中、信息密度大,容易产生思想火花,形成自己的主见。二是积极开展同学间的讨论和辩论。课程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程讨论;学生宿舍里自发的自由辩论;学生社团组织的专题讨论等都是放飞思想、探讨学术的好形式。   三、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学术品德   科学的精髓就是求“真”。一个求“真”的人,首先应该使自己“真”。要把学术品德的培育置于提高个人学术素养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融入个人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从头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养成端正做人、认真做事的习惯。如果一个人在平时就抄袭作业(包括从网上下载),在考试时违纪作弊,他就很难做到学术态度端正、学术行为规范,也就很难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这是不言而喻的。   四、要主动走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   理论源于实践。从根本上说,社会科学的实验室就是社会;社会科学的研究课题就是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社会科学问题的答案往往也存在于社会实践之中。因此,走入社会、了解社会、研究社会的本领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最基本的学术素养。大学生从本科起就应学习掌握这种本领。由于高考压力,来自农村的同学不了解农村;来自城市的同学未去过工厂的情形比较普遍。这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尤为不利。因此,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应积极利用各种机会,主动去接触社会、观察社会、研究社会。一是利用假期回家的机会,深入农村、工商企业、城市街道等进行参观、考察、调研。调研题目可以是老师布置的,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或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参加老师们的课题调研活动,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因为有老师的具体指导,有比较规范的调查问卷或调查表格供你使用。二是认真地完成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各项实践性教学环节,特别是校外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避免走过场。三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观察社会的习惯,如:去商场购物、外出旅游等都可以用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去观察、思考现实问题。在这里,笔者将自己了解的两则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的成功案例与大家分享。一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产权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科斯的事例。科斯在读大学三年级时利用假期对美国钢铁企业等进行调查研究,后来写出了著名的学术论文《企业的性质》,该论文现在成了产权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另一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存在的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简称“发展组”的事例。1981年前后,“发展组”组织北大、人大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开展农村调查,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对当时中国农村改革政策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在当年参加农村调研的大学生中有不少人成了我国学术界和政界有影响的人物,如:陈锡文、杜鹰、周其仁、宋国青等。
2023-09-01 10:32:051

这几年的利息率

月21日起存贷款利率上调0.27%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06%提高到3.33%;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57%提高到6.84%;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本次利率调整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有利于调节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维护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单位:%调整前利率 调整后利率 调整幅度一、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一)活期存款 0.72 0.81 0.09 (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三个月 2.07 2.34 0.27半 年 2.61 2.88 0.27 一 年 3.06 3.33 0.27 二 年 3.69 3.96 0.27 三 年 4.41 4.68 0.27五 年 4.95 5.22 0.27 二、各项贷款六个月 5.85 6.03 0.18 一 年 6.57 6.84 0.27 一至三年 6.75 7.02 0.27三至五年 6.93 7.20 0.27 五年以上 7.20 7.38 0.18三、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五年以下(含五年) 4.41 4.50 0.09五年以上 4.86 4.95 0.09小知识:利息税(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利息税全称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主要指对个人在中国境内存储人民币、外币而取得的利息所得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事实上,利息税在中国并非一直落地生根,新中国成立以来,利息税曾两度被免征,而每一次的变革都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1950年,我国颁布了《利息所得税条例》,规定对存款利息征收所得税。但当时国家实施低工资制度,人们的收入差距也很小,征收利息税没有实质意义,因而在1959年停征了存款利息所得税。 随后,1980年通过的《个人所得税法》和1993年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再次把利息所得列为征税项目。但是,针对当时个人储蓄存款数额较小、物资供应比较紧张的情况,随后对储蓄利息所得又作出免税规定。 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紧缩成为经济的主要特征。为此,中国人民银行从1996年5月1日起连续7次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但仍难以扭转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的势头。为了调控经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国家税务总局决定恢复征收利息税,自1999年11月1日施行,税率为20%。 起征7年之后的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未扣减出口退税)共入库37636亿元,利息税459亿元,占比不到1.2%。 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授权国务院可停减征利息税。 2007年7月20日,国务院决定自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 04年以来人民币基准利率6次调整概况 自2007年8月15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06%提高到3.33%;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57%提高到6.84%。自2007年5月1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79%提高到3.06%;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39%提高到6.57%。自2007年3月18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2%提高到6.39%;自2006年8月1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85%提高到6.12%;自2006年4月28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58%提高到5.85%,存款利率保持不变;自2004年10月2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31%提高到5.58%; 央行自06年来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07年4月29日央行宣布,从5月1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7年4月5日央行宣布,从4月16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7年2月16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7年1月5日央行宣布,从1月1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6年11月3日央行宣布,从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6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从8月1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6年6月16日央行宣布,从7月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993年来历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宣布日期 首个交易日股市表现2007年5月21日沪指大幅低开127点,其后震荡上涨,收盘4072.23点,涨43点,涨幅1.04%2007年3月18日沪指低开66点,其后震荡上涨,收盘3014.44点,涨84点,涨幅2.87%2006年8月18日沪指开盘1565.46,最低点1558.10,收盘1601.15,收盘上涨0.20%2006年4月28日沪指低开14点,收盘1440,涨23点,其后依然维持上涨势头2006年3月18日上证指数稍微低开后震荡上扬,收盘上涨1.49%,随后几日连续上涨2005年3月17日沪综指下跌了0.96%,稍作反弹后,其后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2004年10月29日 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一路下跌中的沪综指继续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2004年10月29日 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一路下跌中的沪综指继续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1993年7月11日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3.05点。1993年5月15日 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7.43点。2007年前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市场表现 时间 公布第二交易日股市表现(沪指) 开盘 收盘 涨跌幅(%) 2007年5月19日 3902 4072 1.04% 2007年4月29日 3784 3841 2.16% 2007年4月16日 3287 3323 0.13% 2007年2月25日 2999 3040 1.4% 2007年1月15日 2668 2641 -2.74%
2023-09-01 10:3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