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盛国企改革基金001239现在跌了多少
长盛国企改革混合基金(基金代码001239,中高风险,波动幅度较大,适合较积极的投资者)2015年8月21日单位净值为0.6650元,下跌5.0%;而今天证券市场休市,基金净值不更新。
新野纺织会不会国企改革
不会。根据查询新野纺织官网显示,该公司所有权归属于中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SOE),而且没有发现有关新野纺织进行国企改革的计划或消息,因此新野纺织不会国企改革。新野纺织是一家中国的纺织品生产企业,成立于1971年,总部位于河南省新野县。
我国国企改革的问题及其对策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市属企业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国有资本退出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截止目前,全市972户国有企业,已累计完成改制939户,改革面达97%。其中,市属国有企业累计完成169户,占市属企业总数的83.7%;县属770户国有企业基本上完成改制。 通过改革,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国有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未改制企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改革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企业改革不彻底、改制不到位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改革资金严重不足,造成改革成本难以支付。多数未改制企业净资产和可变现的资产很少,满足不了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费用,据统计,市属38家(含集体)企业拟实施改制和正在改制的企业,用于偿还职工欠款,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发放安置费等约需10亿元,而这些企业资产全部变现还不足5亿元,资金缺口影响了市属企业彻底改制。二是企业贷款互保,债务链难解脱。有的已影响到优势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而且一家破产,牵连数家,加大了企业改制和破产工作的难度。三是产权结构单一制约着企业的生机和活力。目前,我市已进行股权结构调整的企业,多数股本结构单一,无法实现投资主题多元化,导致企业机制不活,影响了企业发展。四是改制前遗留问题成为企业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企业改制前欠发工资、养老保险金等长期不能解决;部分停产、半停产企业与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没有落实职工经济补偿金;破产企业因财力不足,职工生活费难以解决等。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企业改制,而且造成企业职工上访比例增大,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 针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多次研究、协调、解决市属企业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为确保全年国企改革任务顺利完成,根据市国企改革推进委员会的部署和市委书记XXX同志最近视察市属企业时的指示精神,下一步我们将集中精力,攻坚克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改制思路和目标。就是要按照市委书记XXX同志提出的“把改制与招商引资、引进生产要素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通过开放推进改制,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参与市属企业改制,实现投资主题多元化,把国企改革变成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过程,通过企业改制引进规模企业和知名品牌,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观念、营销理念,引进产品技术和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企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要坚持改一个做大一个、改一个搞活一个、改一个稳定一个的目标,确保改制工作实现新突破。为此,全市上下必须切实提高对企业改制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制步伐。 二、强化企业经营者的责任。企业是改革的主体。当前,多数企业负责人对改制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国企经营者对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片面强调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求稳怕乱,有的打自己的小算盘,患得患失,甚至有的对改革采取消极抵触的态度。要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就必须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市国资委将根据职责要求,加大对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力度,对推进企业改制不利或阻挠改革的企业负责人,果断地予以调整,“不作为就换位”,确保企业改革进度。企业经营者一定要切实强化改革意识,从企业长远发展大计出发,主动参与改革、多方谋划改革、积极领导改革、周密组织改革,决不能成为既得利益者,阻挠改革。要大力引进外来资本,引进规模企业、知名品牌的资金,欢迎外来者控股,使企业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竞争,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多渠道解决好改革资金问题。解决企业改制资金的思路,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拍卖改制企业的土地解决一部分。有关部门要将国企改革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中,将改制企业土地尽量规划为商住用地,以便提高拍卖收入,用于支付改革费用。二是对一些资产质量好的企业通过改制回收一部分资金。三是市财政安排部分资金,补充国企改革专项资金。重点解决那些既无资产又无土地拍卖的企业和一些非生产性的小企业的改制。 四、加大为企业减债力度,推动企业改制。我市已成立了以“XX市整体处置银行不良贷款领导小组”,初步摸清了企业不良贷款底数。目前,金融改革力度很大,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实行打包回购及专业银行实行个案处置政策,鼓励回购银行的不良债权。我们正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工作力度,加快进程,逐步解决企业债务链问题,免除企业间的担保责任,减轻企业债务负担,降低资产负债率。 五、拓宽安置职工的渠道,维护职工切身利益。职工安置工作,直接关系改制的成功与否,更关系企业和社会的稳定。要把职工安置作为国企改革的头等任务,千方百计完成好。企业改制,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企业重组首先考虑职工安置问题,安置方案充分听取职工意见,要制定统一政策妥善安置职工,凡是职工安置资金不到位的,不进入改制程序。改制中要充分考虑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尽可能地让企业职工多就业,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
现在行情国企改革股票基金还值得持有吗
大盘重回震荡调整格局,炙手可热的国企改革板块在8月18日更是遭遇大幅“退潮”。但分析人士一致认为,在政策利好及经济转型等因素推动下,国企改革仍是A股中能持续引领大盘的主题,重仓具有改革预期公司的基金产品将是投资者间接分享改革红利的明智之选。 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国企改革概念股走势也此起彼伏,想要准确捕捉牛股的难度升级。加上目前多家“中”字头央企密集停牌,选择国企改革的主题基金产品将是追踪改革的不错选择。 基金产品具有分散持股、多方配置、灵活操作等特点,特别是对于已经停牌的央企上市公司,建仓公司股票的基金成为难得的投资“通道”。目前市场上有近三十只改革主题基金可供选择,但由于基金管理人投研实力及管理水平不一,不同的基金产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统计,截至8月17日,8月份长盛国企改革基金涨幅达18.77%,居主动型国企改革类主题基金之首。 有券商分析师指出,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国企改革将成为政府主要的改革议程之一,预计后市国企改革的推进速度有望提升,相应主题将是未来市场重点关注的投资热点,建议投资者可将国企改革主题基金作为配置选项。另外,国企改革的推进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的特征,可以预期,未来会有更多央企重组、国企改革的举措推出,投资者对短期市场波动不需要过度恐慌,而可从中长期角度梳理自己的投资规划,选择优质的改革主题基金中长期持有
长盛国企改革基金001239锁定期
长盛国企改革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基金(001239)自2015年5月13日至2015年6月2日募集发售,现在进入封闭期,封闭期一般在1-3个月左右。
长盛国企改革主题基金会亏损吗
1、长盛国企改革主题基金会亏损,每一种基金都是有亏损的可能,只要是投资就伴随着亏损的可能,收益和风险往往是成正比的。2、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 “公司”)成立于1999年3月26日,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也是首批获得全国社保基金管理资格的六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5亿元,总部设在北京,在北京、上海、郑州、杭州、成都设有分公司,并在深圳设立华南营销中心。公司的股东为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星展银行有限公司、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是一家为客户提供专业投资理财服务的资产管理机构。
如何推进竞争类国企改革
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稳中求进依旧是总基调。在多项宏观政策动作中,国企改革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今年下半年,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拉开序幕,至年底,方案已下达各央企。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部署的国企改革目标则更为全面和宏观。未来,资本市场或将在国企改革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但国企改革更为深层次的要义,在于实质的政企分开,若不能在此有所突破,纯粹的募集资本,改革就不能击中要害,也将风险重重。刚刚落下帷幕的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阐释“新常态”下的九大特征,提出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可以预见,稳增长将成明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促改革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承担起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使命。而在诸多改革举措中,国企改革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能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稳中求进,进一步加强改革或许我们必须承认,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可能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的潜在后劲得到最大限度释放,资源环境压力开始加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并倒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此,中国经济必然要从结构粗放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面临增长压力转向面对多重挑战,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因此,稳中求进,是一个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增长,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发展的必然阶段。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2015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目标。根据人民大学赵锡军教授的解读,这是创造稳定宏观环境、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所谓的稳中求进,“稳”就是要保持经济运行平稳,而“进”是要进一步促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其中,提高质量效益是核心,调整结构激发活力是持续的关键。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心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无疑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其他一切市场主体一样,国有企业必须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和发展趋势。不难预测,未来资源集约利用将成为主流,人力资源成本也将不断上升。过去那种依赖投资保证增长,依赖政策获得效益,依赖垄断屏蔽竞争的模式,注定不可能再长期持续。先进的产能、先进的生产力将不断催生与扩张,落后生产力将不断萎缩并退出历史舞台。如果说在上升的经济周期里,落后只意味着增长慢或被超越,那么在下行的经济周期中,这一趋势甚至可能会演变为被抛弃和被淘汰。换句话说,国有企业的改革,将可能再一次走上不得不改的十字路口。因此,今年年初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已经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提前定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此基础上,预计明年会进一步推进金融、国企、财税等关键领域改革,同时将区间调控与定向调控相结合,使经济平稳运行。其中,国企改革总体设计方案将加速出台,目前已有20余个省份出台国企改革方案,国资委也启动四项改革试点、中石化等企业也迈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质性步伐。据报道,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等分别牵头制定完善国资改革的相关方案,国资改革的总体设计文件可能会在2014年底或2015年初出台,对改革的操作原则、总比例的把握、完成进度做出进一步的明确和落实。顶层设计方案将包括两个文件,一是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二是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有研究表明,国企改革可能会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打破行政垄断,改革自然垄断。石油石化、电力、铁路、电信等自然垄断行业将放开竞争性业务,许多原先存在行政垄断的服务业(文化传媒、金融、医疗、教育等)也将放松管制,从而为民间资本提供大量投资机会。二是解决“一股独大”痼疾。采掘、钢铁、化工、建筑、公用事业等国企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情况比较严重,向非公资本出让股权的空间很大。三是国有资产证券化。各地国企改革均强调要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率。多数省份的2020年目标为60%,而当前多数省份国企证券化率不到30%,提升幅度可能较大。四是混合所有制的将采取“一企一策”向前推进,各个国企在股权多元化的参与方、董事会建设、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多方面改革时将有所差别;不同的国企将在改革中呈现出不同的进度和步伐,先改革、改成功的国企将为后改革的国企提供借鉴和带动。资本市场或成国企改革的助推器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成功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往往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息息相关。而每一轮改革的核心,都在于提高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美国之所以能够在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的高科技浪潮中独占鳌头,缘于其高效的资本和科技的对接机制。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特别是1971年推出的NASDAQ(纳斯达克)交易系统,成为连接起“经济—资本”链条最为关键的一环,促进美国引领了全球高科技浪潮,也成为其经济在科技创新方面至今还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前面提到的国企改革的四个方面,其实很大程度上已经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资本市场对于国企改革的重要意义。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可转债,以及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等,提供了一套融资方和投资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可以成为推动企业自我完善和革新的基础平台。在我国,通过资本市场,不但可以大幅提升资本的使用效率,有助于为国企改革提供更多的资金,还可以帮助原来承载着沉重社会负担的国有企业轻装上阵——这在过去十余年的债转股改革中显现得淋漓尽致。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进行国有企业改革,3年实现国有企业脱困”的目标。之后,国有企业的脱困改革中,资本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推动国有企业“债转股”改革,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二是以上市为导向,促使和帮助国有企业建立了规范的现代公司法人结构。三是推动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后的国有企业上市融资,有力地提高了国有企业自身实力和行业竞争力。在这场“债转股”改革中,债转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由原来的70%以上,降到50%以下,当年可减少企业利息总支出高达200亿元左右,80%以上的债转股企业可以实现当年扭亏为盈。在制定债转股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债转股的股权退出通道——即在资本市场上,通过股权转让、企业回购或重组上市等途径收回资金。而且,实施“债转股”改革,不仅减轻了企业债务负担,盘活了银行的不良资产,化解了金融风险,还有力地增大了资本市场的规模,实现了国企、银行和资本市场的多赢局面。资本市场发展二十年来,也催生了一大批优质的国有上市公司,它们不但构成了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也代表着高效配置资源的发展方向。有数据表明,国有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经营状况都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国有上市公司在就业人数和员工薪酬方面实现双增长,已经成为社会稳定和全民富裕的重要促进力量。无论从就业人数还是人均薪酬来看,国有上市公司都已经成为全国工商企业中的典范和榜样。此外,资本市场还可以帮助推动并购重组,整合经济存量,推动产业升级。国有企业改革不应当错过下一阶段的产业整合和并购机会。资本市场正可以提供这一高效的并购平台。在美国历史上,曾经发生五次并购浪潮,其中第一次浪潮中,3000多家中小企业被兼并,使得大部分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竞争减少,彻底改变了经济结构,提升了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在此过程中,以JP摩根为代表的诸多投资银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大量融资和交易方案的设计服务。而在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也离不开并购重组市场。不论是地方中小型国企的转型重整,还是大型国企的产业升级,并购重组都是效率最高、也最为市场化的途径。而资本市场不但能为此提供充分的资金,还能够让企业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途径,获得充足的支付手段。被并购的企业或资产,也可以通过换股等形式,分享上市公司资本溢价带来的“红利”。此外,还可以让更多的民间资本,通过换股入股的方式,进入国有企业或长期国营的行业领域,从而撬动民间资本,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央与地方的齐头并进和以往的国企改革不同,本轮国企改革可能需要在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以同样的力度共同推进。因此,今年7月15日,国资委在宣布启动央企“四项改革”试点的同时,也发起地方国企改革行动。体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安排,既有广东、天津、福建三个新的地方自贸区的试点,又有广东、上海两地地方国企改革的试点突进。本轮国企改革将很可能体现为多点开花、央地并进、模式多样的全新形态。在新一轮央企改革试点中,以中粮集团为代表的六家央企入选。六家企业对应着三项改革试点。一是中央企业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入围;二是中央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中国医药集团、中国建材入围;三是中央企业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国建材、新兴际华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4家入围。这些改革试点的核心,都是在于破除行政垄断与低效陋习,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突破口,打破产权垄断和市场垄断,实现国资布局优化和企业制度完善。因此,在中央层面,大部分企业已经完成产业整合、债转股脱困和上市融资以及资产证券化。本轮的重点主要是在垄断行业放开竞争性业务,典型如油气、铁路产业链民间投资低、行业供需矛盾突出,是改革的重点区域。而在地方层面,资本市场介入国企改革的力度尚显不足。因此,各地都提出了提升国有资本证券化率的目标。其中北京表示国有资本证券化率力争达到50%以上。甘肃提出2020年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证券化率超过50%。重庆则表示经过3至5年,将80%以上的竞争类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实现证券化。在上海和广东等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地区,本轮国企改革已经转变为实际行动。一些地方国企,为了避免同业竞争和整合产业链业务,通过换股计划或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实现资本优化配置。一些地方国企选择民企净资产收益率(ROE)较高、国企ROE较低的行业,开放门槛,让更多的民营资产注入。在收益率较高的领域,可以通过引进民资来达到国企做大做强的目的。而在经营效率低的竞争类行业,注入民资则具有激活企业活力的作用。总体上看,资本市场很可能在地方国企的改革中发挥更为活跃的作用。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在重申新常态后,更加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体制改革深化,更加关注如何扩大内需,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可以预计,国企改革将是明年的一项重要任务。与此同时,金融改革也在逐步推进。推进普惠制金融、资产证券化、资本项目开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努力,也将与国企改革全面对接,提升国有经济的活力和质量。可以期待,在未来的一年里,多管齐下的改革或许将会进一步推动社会转型,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以改革促增长,以改革确保社会有机体的有序和健康。国企改革的关键是走好政企分开这一步“政企分开是国企改革的试金石,是最核心的问题,如果不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改革就是花架子,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就走不了多远。”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教授说。政企分开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实现政企分开关键在于政府能否下决心割断政资、政企之间的关系,否则好像什么都改了其实什么都没改的故事就会重演。评论周刊:有媒体报道国企改革总文件数易其稿仍旧没有出台,您认为迟迟出不来的原因是什么?华生:应该很快就会出来,因为这个东西政策性很强,涉及的东西很多。我认为,跟大家一般认为的利益集团的阻碍没有多大的关系,主要是要考虑周全。评论周刊:虽然国家层面的改革方案没有出来,但是上海、山东等地已经公布了改革方案,这些方案有何亮点?国企改革的关键是什么?华生:这些方案都在中央讲的范围之内,虽然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能不能走好第一步,就是通过改革使政资、政企分开。各地的方案都很花哨,都回避了政企分开的问题,这会使改革遇到很大的局限。就像中石油的引资,虽然动静很大,但是实际上就是一次募资行为,对于整个体制、机制并没有任何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如果不能在政资、政企分开上有突破的话,其他的东西最后可能还是个花架子,国企改革就走不了多远。政企分开虽然提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没有什么进步,这是最关键的所在,是最核心的问题。
永鼎股份属于国企改革概念股吗1
不属于。1、永新股份:受五道口基金、嘉华基金的铭牌影响,该股股价持续上涨。公司控股股东为黄山供销合作社。前期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预计公司将直接受益于供销合作社改革政策。公司主营业务为塑料软包装,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新项目落地和原材料成本下降,公司的基本面有望触底回升。它也是一个极好的转化潜在目标。2、通产丽星:该公司的控股股东是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的深圳投资控股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深圳通财集团,市值仅50亿元左右。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拥有全资或控股企业67家,其中证券、担保、建筑设计、产品包装、会展等行业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深投控股已完成22家一级企业和177家二级企业的改制,未来存在资产注入的可能性。3、晨鸣纸业:该公司的大股东是寿光国资委,在管理和员工激励方面可能会有进一步进展。公司设立了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新三板基金等金融业务,其中融资租赁注册资本90亿元,利润贡献率非常灵活。从中期来看,纸业一直处于区域底部,公司主营业务基本面长期和长期拐点是明确的。4、珠江钢琴:控股股东为广州市国资委,合计持股82.68%。公司有望成为文化资产整合的平台。同时,在广州市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公司还可以通过并购、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其他民营资本等方式降低国有持股比例。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钢琴制造商,占有35%的市场份额。目前,正努力转型为一家集数字乐器、音乐教育、文化娱乐、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5、中钨高新:湖南有色在私有化后回归a股是五矿集团新管理层任职后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预计这将与五矿集团履行新的注钨承诺密切相关。湖南有色金属预计120万吨钨矿业资产注入钨高科技,以建立钨采矿、恰当的冶炼和巩固了钨产业链的领导者,是接近完成原始五矿存款承诺(2015年12月26日),确定是增加。
军工航天板块国企改革股票有哪些
兼具与军工航天国企改革二题材概念的股票有:45只,见图:
了一个国企改革,是什么基金
工银国企改革基金瞄准的是国企改革中的投资机会,其中股票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80%–95%,而投资于基金界定的国企改革主题范围内股票不低于非现金资产的80%。基金所指的国企改革主题包括已实施改革方案或具有改革预期的中央国有企业以及地方国有企业。同时,考虑到国企改革的影响范围和涉及面的宽广,受益于行业准入、国退民进等相关主题的非国有企业同属国企改革主题的范围也囊括在内。现在国家很重视国企改革这块儿,可以说市场很好,机会很多,前景很不错
股票型基金 国企改革 怎么购买
1、工银国企改革股票001008的购买方法: 一是通过银行等柜台直接购买,需要身份证; 二是在基金公司购买---登陆基金公司网站---输入个人账户---搜索工银国企改革基金---点击申购---完成支付即可。 2、申购金额限制 申购时,投资者通过销售机构网点每笔申购本基金的最低金额为10元(含申购费); 通过本基金管理人电子自助交易系统申购,每个基金账户单笔申购最低金额为10元(含申购费); 通过本基金管理人直销中心申购,首次最低申购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含申购费),已在直销中心有认/申购本公司旗下基金记录的投资者不受首次申购最低金额的限制,单笔申购最低金额为10元人民币(含申购费)。实际操作中,以各销售机构的具体规定为准。 投资人将当期分配的基金收益再投资时,不受最低申购金额的限制。
雄安新区,国企改革,锂电池股票
江苏国泰(002091):控股子公司华荣化工(占78.895%)有2500吨锂电池电解液生产能力,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 新宙邦(300037):公司是国内主要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供应商之一,市场占有率超过20%,公司开始以在华外资锂电厂家为突破口,逐步向国际市场出口。 其他电池:均胜电子(600699)(电池管理系统)、当升科技(300073)(正极材料)、新宙邦(电解液)、沧州明珠(002108) (锂电池隔膜)、科力远(600478)、骆驼股份(601311)、风帆股份(600482)
国企改革概念股名单有哪些
还在看概念吗?哎
国企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2015国企改革概念股一览
国企改革加速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提升上市公司估值水平,能够激发国有股的活力,同时也激发了股市的原动力。而国企改革概念股所蕴含潜在的投资机会,也值得重点关注。 整体来看,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挖掘国企改革概念股的潜在投资价值:首先,从价值投资角度出发,具有估值优势支持的安全边际较高。统计显示,在310只国企改革概念股中,有55只概念股动态市盈率低于20倍,而锌业股份、工商银行、中国建筑、保利地产、华电国际、中国神华等个股最新动态市盈率低于10倍,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后市存在估值修复要求。 第二,有年报业绩支撑的国企改革概念股。在上述310只国企改革概念股中,有90只个股已披露年报业绩预告,其中,有53只个股业绩预喜,而华电能源、光大证券、中钢国际、黔源电力、中航动力、农发种业、中色股份、航天晨光、东方锆业、中航资本、许继电气、招商轮船、大庆华科、瑞泰科技等个股预计201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100%,值得关注。 第三,有政策利好的铁路、基建等“一带一路”板块。东方证券建议关注低估值低价国企改革概念股,尤其是中国高铁,该行业的综合竞争力突出,并且是中国政府推动“一带一路”的第一输出产业,海外市场突破有望打开国产高铁装备的长期市场空间。如果墨西哥、泰国、俄罗斯等项目逐渐落实,将为高铁板块持续带来催化剂,继续推荐高铁产业链,相关龙头企业有望获得市场资金的关注。重点关注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
央企国企改革概念股龙头有哪些
中信系 中信集团在境内外有多个上市平台,包括在A股上市的中信国安、中信海直、中信银行、中信重工、A股和H股两地上市的中信证券、H股上市的中信泰富、中信资源、中信21世纪、中信国际电讯、中信银行、中信证券及中信大锰等。 国投系 国投系旗下主要有5家控股上市公司:国投电力、国投新集、国投中鲁、中纺投资、中成股份。 电信系 目前国内的电信行业主要被三家公司垄断,联通、移动和电信。近日,有消息称,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有联姻迹象,这让资本市场是兴奋不已。 中粮系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旗下拥有八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中国食品、中粮控股、蒙牛乳业、中粮包装、大悦城地产5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粮屯河、中粮地产和中粮生化3家A股上市公司。 招商系 招商局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经营总部设于香港。业务主要集中于交通(港口、公路、能源运输及物流、修船及海洋工程)、金融 (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房地产等三大核心产业。 中船系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旗下上市公司的整合预期一直吸引人们的关注。广船国际、中国船舶。
国企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朋友,国企改革概念股有下面这些:
国企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1、永新股份:受五道口基金、嘉华基金举牌,股价持续上涨。公司控股股东为黄山市供销合作联社,前期国家发布《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公司有望直接受益供销合作社改革政策;公司主业塑料软包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新项目落地及原料成本下行,公司基本面有望触底回升;同时也是优秀的潜在转型标的。2、通产丽星:市值仅50亿左右,公司控股股东是深圳市通产集团,通产集团是深圳市国资委旗下深圳投控全资子公司。深圳投控拥有全资或控股企业67家,旗下产业中,证券、担保、建筑设计、产品包装、会展等行业竞争力排在全国前列。深圳投控已完成22家一级企业及177家二级企业改制工作,未来存在资产注入可能性。3、晨鸣纸业:大股东是寿光国资委,后续在管理层及员工激励方面可能会有进展。公司搭建了涵盖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新三板基金等在内的金融业务,其中融资租赁注册资金90亿,利润贡献弹性很大。从中期角度,造纸行业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公司主业基本面中长期拐点明确。4、珠江钢琴:控股股东是广州市国资委,合计持有公司股份82.68%,公司有望成为文化类资产整合平台。同时在广州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公司也可能通过并购、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其他民营资本等方式降低国有持股比例。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钢琴生产企业,市占率35%,目前在寻求向数码乐器、音乐教育、文化娱乐及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转型。5、中钨高新:湖南有色私有化之后回归A股,是在新管理层上任后,五矿集团国企改革的重要一环,我们预计这与五矿履行中钨高新的注矿承诺密切相关。湖南有色旗下120万吨钨矿山资产有望注入中钨高新,从而打造钨矿采选、APT冶炼以及硬质合金的钨全产业链龙头,离最终履行原先五矿注矿承诺(2015年12月26日)已经渐行渐近,确定性在增加。
国企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国企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国企改革概念股 上海国企改革主线 作为改革排头兵,上海国企改革望先行,催生两类投资机会:第一,资产整合做大做强的上市公司,如上海机场、浦发银行、隧道股份、东方明珠、百事通、新华传媒;第二,市值利润考核、股权激励改善经营效率的上市公司,如上海梅林、友谊股份、新世界、豫园商城、老凤祥、益民集团、上海医药。 珠海 股票名称股票代码 华发股份600325 格力地产600185 珠海港000507 其他 股票名称股票代码 青岛海尔600690 华域汽车600741 中工国际002051 格力电器000651 东方通信600776 浙江震元000705 太极股份001038 安泰科技000969
国企改革股票有哪些
国企改革含盖的面太大,特别是沪市,绝大多数都是老国有企业,单独说哪只个股很难,不过国家对国企改革总是找几个突破口,比如上海就有不少国有企业需要改革,涉及的股票有:锦江集团:600754锦江股份、600650锦江投资; 华谊集团:600618氯碱化工、600636三爱富、600623双钱股份; 百联集团:600827友谊股份、600822上海物贸、 600833第一医药; 光明集团:600597光明乳业、600708海博股份、600073上海梅林; 电气集团:601727上海电气、600835上海机电、600848自仪股份、600619海立股份 上海国际集团:600643爱建股份等等。
2016年最新最全国企改革概念股一览表 国企改革概念股龙头股有哪
北京:珠江控股(000505)、北辰实业(601588)、京投银泰(600683)、空港股份(600463)、北京城建(600266)、北京城乡(600861)、北巴传媒(600386)等; 上海:隧道股份(600820)、上海建工(600170)、嘉宝集团(600622)、华域汽车(600741)、申通地铁(600834)、上港集团(600018)等; 广东:韶能股份(000601)、白云山(600332)、海格通信(002465)、珠江实业(600684)、深物业A(000011)、风华高科(000636)、特力A、华发股份(600325)、广州浪奇(000523)、深圳燃气(601139)、盐田港、广汽集团(601238)等; 福建:紫金矿业(601899)、青山纸业(600103)、*ST南纸(600163)、福能股份(600483)、星网锐捷(002396)、福建高速(600033)、福日电子(600203)、厦门钨业(600549)、金龙汽车(600686)、福建水泥(600802)、中国武夷(000797)
国企改革概念股票有哪些
国企改革含盖的面太大,特别是沪市,绝大多数都是老国有企业,单独说哪只个股很难,不过国家对国企改革总是找几个突破口,比如上海就有不少国有企业需要改革,涉及的股票有:锦江集团:600754锦江股份、600650锦江投资; 华谊集团:600618氯碱化工、600636三爱富、600623双钱股份; 百联集团:600827友谊股份、600822上海物贸、 600833第一医药; 光明集团:600597光明乳业、600708海博股份、600073上海梅林; 电气集团:601727上海电气、600835上海机电、600848自仪股份、600619海立股份 上海国际集团:600643爱建股份等等。
新一轮国企改革定了什么调
【答案】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在本题中,小丽的妈妈从管理岗位被调整到服务岗位上,这是改革的结果,改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正确对待改革对个人带来的影响,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争做改革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③的说法错误,答案选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待改革的态度。
国企改革是啥意思?
国企改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改制?公司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具体表现在:(1)干部和人员的终身雇佣制;(2)国家或地方财政出资设立;(3)没有股东约束,只有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导致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动机不足。 所谓国企改制,是指将国有企业改制为企业法人,即有独立的董事、监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突破国企改制三大难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展。”国有企业改制是党中央工作的重点,是目前 *** 工作的难点,更是法律界、企业界和百姓关心的热点。改制涉及三大难题:资产处置、股权设置、人员安置。企业改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法律关系复杂,改制能否顺利进行、改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抚资产的增值、企业自身的发展、职工个人的利益;改制涉及面广、各方利益相互交错,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社会动荡,妨碍经济的发展,影响的对外投资形象。 国企改制,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应该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为主要形态,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前提的新型企业制度,最终的目的是要解决企业的发展动力问题。要建立这样的企业制度,就要在改制过程中解决资产处置、股权设置、人员安置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所涉法律关系复杂,相互交织,改制企业无法独立完成,需要有专业的中介机构来参与,例如由律师事务所参与全过程,出具法律意见书。通过中介机构全面、深入的介 国企改革通俗的讲是什么意思 国企合并, 什么叫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有四大意义 对国有企业改制有多种理解:改变企业形态,改变企业股权结构,改变企业的基本制度。 改变企业形态即改变规范企业资本组织关系、治理结构的企业法律形式,如按企业法规范的企业变为按公司法规范的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变为股份公司。 改变企业股权结构即引入新股东或改变企业股权比例。股权结构变化的另一含义是可以安排股东权利不尽相同的股东,如可有黄金股股东、优先股股东等。企业法律形式变化有时是企业股权变化的前提。 更广义的企业改制还包括企业内部制度的广泛变革,如改变经营者激励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等。这些方面的变化未必是狭义的企业改制的基本要素,但它往往是企业改制的诱因或结果或条件,与企业改制密切相关,是进行企业改制时,尤其是以激励效应为主要目标的改制时,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基本情况:主要推动因素和现状 国有企业改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但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是90年代以后的事。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因素涉及政治政策、地方、资本市场和企业经营者多个方面。 十六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直至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方针日益明确。中央的政治决策为有关方面出台有关政策,地方、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提供了前提性的政治基础。十四大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则从操作层面为国有企业改制逐步明确了相应规范。 地方在国有企业改制方面走得较快。这有两个背景:一是90年代以后,许多地方国有企业经营困难、难以为继,二是地方希望 *** 投入很少,但有较大潜力的企业能更快发展。为解困和发展 什么是国企改革 就是将央企集中优化组合或私有化、 国企改革概念股指的是什么意思 亲,您好,国企改革是一个概念板块,指国企一些改革影响一些公司的运营而对股价的影响,查询中证国企改革指数标的就知道哪些股票有改革预期。 满意请采纳,谢谢! 老梁观世界说的国企改革是什么意思 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国企改革是一个“摸著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但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通过进一步改革来解决。今后的国企改革将主要集中于调整战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企领导方式等几个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自2014年7月15日,国资委宣布六家央企启动“四项改革”试点以来已整一年。截至2015年7月14日6家试点央企旗下23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5家因筹划重大事项处于停牌状态。业内人士表示,从当前的政策和市场面来看,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时机已成熟,预计下半年国资委将下发一揽子的国企改革方案文件,下半年国企改革有望进一步提速,而央企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领头军,改革落地值得期待。 7月17日,习直系在长春市考察调研国企时说,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把实体经济抓上去。“这表明资本市场稳定后,中国将不失时机地揭开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大幕。” 国企混改是什么意思 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改制,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意识,实现国有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的转变。 国企混改是什么意思 国务院发布《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分类、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企,只强调了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并未强调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 《意见》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包括有序吸收外资参与。引入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合资合作,鼓励通过海外并购、投融资合作、离岸金融等方式,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技术、人才等资源和要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产业分工,提高资源全球化配置能力。 《意见》提出,要营造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良好环境,加强产权保护,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健全严格的产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完整保护制度,依法保护混合所有制企业各类出资人的产权和知识产权权益;健全混合所有制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大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力度,确保改革于法有据。 混改是否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意见强调,在混改中,要坚持依法依规,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交易规则,科学评估国有资产价值,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切实做到规则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要强化交易主体和交易过程监管,防止暗箱操作、低价贱卖、利益输送、化公为私、逃废债务,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意见还进一步明确了在子公司和集团公司层面分层推进国企混改。除了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企混改外,意见提出,支持集体资本参与国企混改,有序吸收外资参与国企混改,但是在外资参与时,须按照扩大开放与加强监管同步的要求,依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相关安全审查规定,完善外资安全审查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风险防范。 按照意见要求,下一步将结合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改革,开展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 国企混改什么意思的最新相关信息 目前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二是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三是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据了解,有望被列入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企业包括东航集团、联通集团、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中船集团等央企。 下一步的混改,将重点完成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外资资本的混合。之所以突出混改,主要是因为其对形成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促进产权多样化等具有‘牵引作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国企公司制改革是什么意思? 国企公司制改革是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这个内容很系统,想了解详细内容,请查阅百度百科baike.baidu/...d=8075
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是指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选取百余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余户地方国有骨干企业,在2018—2020年期间全面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要求,深入推进综合性改革,力求在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打造一批治理结构科学完善、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国企改革尖兵,凝聚起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强大力量。双百行动”开启从“1+N”顶层设计,到“十项改革试点”,再到“双百行动”梯次展开、纵深推进、全面落地的国企改革新局面。“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抓基层、抓典型、抓落实,把更多精力聚焦到解决重点难点实际问题上,尽锐出战攻坚克难,推动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落实落地、见行动见效果。双百行动”打造国企改革尖兵,是要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为下一步的改革经验的推广复制形成典型案例经验。
我定投五万元长盛国企改革混合型(001239)基金二年期,每年收取费用多少
开放式基金的费用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组成。直接费用包括购买赎回时产生的认购费、申购费和赎回费,这部分费用由投资者直接承担;间接费用是指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如支付给我们前面提到的基金管理人、托管人、销售机构以及其他当事人的费用,还有法律法规及基金合同中所规定的费用。1、直接费用:(1)认购费/申购费认购费,指投资者在基金发行募集期内购买基金时所交纳的手续费,申购费是指投资者在基金存续期间(也就是日常购买期间)向购买基金时所支付的手续费。开放式基金收取认购费/申购费的目的主要用于销售机构的佣金和宣传营销费用等方面的支出。(2)赎回费赎回费是指在开放式基金的存续期间,投资者向基金管理人卖出所持有的基金份额时支付的手续费。赎回费主要是对其他基金持有人的一种补偿机制,通常赎回费计入基金资产。2、间接费用:(1)基金管理费基金管理费是指支付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的费用,也就是管理人为管理和操作基金而收取的报酬。管理费逐日计提,月底由托管人从基金资产中一次性支付给基金管理人。(2)基金托管费基金托管费是指基金托管人为基金提供服务而向基金收取的费用,比如银行为保管、处置基金信托财产而提取的费用。托管费通常是逐日累计计提,按月支付给托管人。此费用也是从基金资产中支付,不须另向投资者收取。(3)基金运作费基金运作费包括支付注册会计师费、律师费、召开年会费用、中期和年度报告的印刷制作费以及买卖有价证券的手续费等。这些开销和费用是作为基金的营运成本支出的,运作费占资产净值的比率较小。
我定投五万元长盛国企改革混合型(001239)基金二年期,每年收取费用多少
开放式基金的费用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组成。直接费用包括购买赎回时产生的认购费、申购费和赎回费,这部分费用由投资者直接承担;间接费用是指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如支付给我们前面提到的基金管理人、托管人、销售机构以及其他当事人的费用,还有法律法规及基金合同中所规定的费用。1、直接费用:(1)认购费/申购费认购费,指投资者在基金发行募集期内购买基金时所交纳的手续费,申购费是指投资者在基金存续期间(也就是日常购买期间)向购买基金时所支付的手续费。开放式基金收取认购费/申购费的目的主要用于销售机构的佣金和宣传营销费用等方面的支出。(2)赎回费赎回费是指在开放式基金的存续期间,投资者向基金管理人卖出所持有的基金份额时支付的手续费。赎回费主要是对其他基金持有人的一种补偿机制,通常赎回费计入基金资产。2、间接费用:(1)基金管理费基金管理费是指支付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的费用,也就是管理人为管理和操作基金而收取的报酬。管理费逐日计提,月底由托管人从基金资产中一次性支付给基金管理人。(2)基金托管费基金托管费是指基金托管人为基金提供服务而向基金收取的费用,比如银行为保管、处置基金信托财产而提取的费用。托管费通常是逐日累计计提,按月支付给托管人。此费用也是从基金资产中支付,不须另向投资者收取。(3)基金运作费基金运作费包括支付注册会计师费、律师费、召开年会费用、中期和年度报告的印刷制作费以及买卖有价证券的手续费等。这些开销和费用是作为基金的营运成本支出的,运作费占资产净值的比率较小。
国企改革有哪些举措?
1、 推进战略性重组:这是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的必然选择。2、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这是国企改革“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3、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这是国企改革“选人用人”的关键一环。4、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这是国企改革“激发活力”的重要举措。5、 加强市值管理:这是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的必要手段。中大咨询集团与国企改革同行三十年,是中国咨询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提供“咨询+培训+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30年积累丰富实践经验和国际前沿视野,已为5000+优秀企业、政府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助力推进国企改革。
华夏国企改革基金最高净值是多少?
华夏基金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经过国企改革后华夏基金最高净值是0.8670。
国企改革分级基金的子基金161026如何卖出?
深市母基金只能场内场外申赎,不能上市交易,子基金只能上市交易,不能申赎;沪市母基金可场内场外申赎,也可上市交易,子基金只能上市交易,不能申赎。涉及到具体某只分级基金的交易方式请以基金公告为准,交易分级基金子基金需要开通权限。个人投资者及一般机构投资者申请开通分级基金的子份额买入和母份额分拆的权限条件: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其名下日均证券类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风险承受能力为C5进取型及以上;不存在各类禁止及限制行为。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7-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河南唯一入围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市级试点!这家企业是咋做到的
对国企改革来说,2020年是一个重要节点——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下发,新一轮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 2020年也是国企改革“双百行动”(2018年~2020年)的收官之年。作为全国国企改革“双百企业”,中原环保的改革伴随着“双百行动”进入快车道。 改革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截至2020年9月底,中原环保资产总额146.02亿元,净资产67.32亿元;公司成立以来,营业收入增长7.5倍、净利润增长9倍。 中原环保成立于2007年,在污水处理和集中供热两大主业基础上,围绕“大公用、大环保、大生态”业务领域,科学布局全产业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打造行业典范,发展成为集研发、设计、咨询、制造、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于一体的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 作为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原环保还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入围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市级试点企业。 从公司上市的准入门槛角度来看,上市公司是发展相对较好的优质公司。根据官方数据,全国共有国资委系统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约20多万亿,占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重超过了30%。这意味着,国企改革的效果直接影响到经济稳定的“基本盘”。 在10月12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副局长谢小兵说,当前虽然很多国有企业上市了,但是有的股权结构还不够优化,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比较高,仍有向 社会 资本释放的空间。 中原环保是全国1024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之一,被列入“双百企业”后,获得了一次重要改革契机。 优化股权结构是提升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为此,中原环保引进了河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河南资产)作为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4.95%,委派董事一名,参与公司治理和经营决策。目前中原环保的大股东是郑州公用事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公用集团),河南资产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据介绍,中原环保按照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准则,建立权责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体系。加上新委派的一名董事,目前公司董事会共9人,其中外部董事5人,有效发挥外部董事作用,全面提升运行效率和市场化、现代化经营水平。 中原环保同时在子公司层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优质非国有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股权融合,先后成立了9家体制新、机制活、竞争力强的合资公司,进一步完善产业功能,实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 新成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业务涵盖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环保设备制造、光伏发电、市政建设、园林绿化、生态治理及技术研发等领域。 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劳动用工、干部人事、收入分配改革被称为“三项制度改革”,同时也被称为企业市场化机制改革的核心工程和牛鼻子项目。 实际上,中原环保的三项制度改革早在数年前就已基本完成。 中原环保相关负责人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中原环保经营层以下的三项制度改革已经完成。“上市公司是市场化经营公司,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经营管理、激励约束等各方面的机制”。 “我们每季度都有经营分析与考核,根据业绩考核情况做出薪酬及干部职务调整。业绩完成的不好,可能就要扣薪酬或降职。人员通过市场化招聘,实施360度全方位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调整岗位与薪酬,做到了‘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该负责人说。 在职业经理人选聘方面,中原环保开展了集团公司职业经理人选聘,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的原则,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两名集团副总经理,选优配强干部队伍。 用人机制是提升企业活力和效率的关键环节。“中原环保培养造就了一批后备人才,大胆启用年轻人,有良性的上升渠道,打造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最近我们刚任命一批干部,有的员工刚毕业三年半就被提拔为中层副职。”公司相关负责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中原环保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2016年以来,累计招聘985、211重点院校硕士、博士100余人,充实到公司投资发展、技术研发、综合管理等重要领域。 同时建立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薪酬体系,进一步吸引优秀高端人才加入,对引进的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税前年薪不低于30万,购房补贴20万,入职前三年按每月50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公司制定了有利于研发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考核评价制度,设立各类研发奖项,对小发明到大创新给予相应的奖励,充分激发研发人员创新创造精神。 中原环保成立之初,污水处理和集中供热业务与彼时的两大股东郑州市热力总公司(下称热力公司)、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下称净化公司)存在同业竞争。 2014年,在郑州市政府的部署和支持下,中原环保启动重大资产重组,将下属西区供热出售给热力公司,并公开发行股份收购净化公司运营的污水处理厂,有效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2016年8月,公用集团统一收购净化公司、热力公司持有的中原环保股份,直接控股中原环保,持股比例68.73%,并承诺,净化公司在建中的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和双桥污水处理厂未来如果与中原环保构成同业竞争,待建设完工后,将采取措施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2019年4月24日,郑州市政府批示,同意将净化公司整体上市装入中原环保,交易完成后,净化公司将成为中原环保的全资子公司,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该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根据中原环保最新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截至2020年9月底,中原环保资产总额146.02亿元,净资产67.32亿元,2019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40亿元,利润总额5.29亿,全年纳税总额3.12亿元。 公司成立以来,总资产增长24.7倍、净资产增长17.4倍、营业收入增长7.5倍、净利润增长9倍,累计派发现金分红7.77亿元,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实现了 健康 持续快速发展和国有资本快速增值。 除了业绩的提高,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善,董事会建设不断加强,构建了与市场化发展相适应的经营机制,有效提升了公司的活力和效率,公司业务领域持续延伸,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经营业绩不断迈上新台阶。 目前,中原环保已在河南省10余个地市、山西省、贵州省等地设立了30余家分子公司开展相关业务,实现多区域发展布局。公司发挥产业协同优势,深耕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累计中标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8个,投资额超130亿元,改善城市水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技术创新方面,中原环保坚持创新驱动,加强自主研发,在污水深度处理、污泥资源化利用、智能化水务、农村污水治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园林绿化等领域累计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科技 成果百余项。公司持续优化升级污水深度处理、污泥资源化利用核心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改革永远在路上”,国企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原环保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中原环保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持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全面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致力于打造郑州国企改革标杆企业,服务和支持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首席编辑 华丽娟 编辑 吉倩倩 施尚景)
000731是国企改革股票吗
四川美丰不是国企改革的股票。如果你想查看一个股票是什么板块,只要打开个股的窗口,然后按ctrl+R就可以了,如图:如果答案满意的话,麻烦你采纳一下!你的采纳是我继续答题的动力。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概念龙头股有哪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促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定调混改是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关注央企与地方国企两类组合,央企如中国联通(600050)、国电南瑞(600406)、中国核建、中煤能源(601898)等,地方国企重点关注上海,如隧道股份(600820)、海立股份(600619)、申达股份(600626)、城市传媒(600229)、晨鸣纸业(000488)等。
国富国企改革基金161026属于什么类型基金
富国中证国企改革指数分级基金(161026)属主题型股票基金。
2019年四川国企改革方案解读,四川国企改革方案名单时间表
四川国企改革方案解读,四川国企改革方案名单时间表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全文如下: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我省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产监管上新水平、国有企业发展上新台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两个跨越”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各类所有制资本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市场化导向。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切实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大去行政化力度,激发企业活力。 ——坚持分类监管。明确不同类型企业的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监管和考核,提升国有资本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统筹推进。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企业先行先试。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80%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知名品牌的国内一流企业和国际化公司。 ——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的董事会建设基本完成,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基本建成。全面完成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依法落实董事会对经理层人员的决定权。 ——产权多元化取得新突破。深化包括集团层面在内的各级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上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国有经营性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根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实施分类管理,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组若干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立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二、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四)优化国资布局。引导国有资本向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开放国有资本投资领域和项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国有企业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发展。建立健全国有资本退出机制,推进国有资本有序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产能过剩及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的行业和领域。 (五)加快企业重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鼓励国有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进行开放性重组,建立健全重组的财税利益分享机制。支持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国有企业通过合并、划转、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组,重点推进交通运输、能源水利、医药化工、建筑地产、商业、旅游等领域的企业重组,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培育一批品牌优、效益好、行业领先的大企业大集团。支持国有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剥离非主业资产,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向主业集中。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成立财务公司或投资入股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水平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三、推动改革创新,激发企业活力 (六)实施分类管理常态化。合理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根据我省企业实际,将国有企业原则上分为功能性、竞争性两种类型。功能性国有企业是指主要承担政府战略任务、重大专项任务或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竞争性国有企业是指以市场化为导向,主要提供竞争性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根据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和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及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动态调整国有企业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分别从领导人员配置、薪酬管理、业绩考核、目标责任、监管重点等多方面设置不同的标准、方法和要求,实行分类监管。 (七)推进产权结构多元化。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全省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革,二、三级国有企业原则上都实行股权多元化。鼓励企业法人和各类投资者按照市场规则,坚持依法合规,公开、公平、公正地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根据不同国有企业功能,确定合适的国有股权比例。对少数关系国家安全和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涉及重要民生的企业,国有资本保持独资或绝对控股;对涉及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矿产资源的企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国有资本可以保持相对控股;其他国有股权可以根据市场竞争和发展情况,按照市场规则有序进退、合理流动。 (八)促进治理结构规范化。规范董事会的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按照公司法和企业章程的规定落实董事会在重大决策、薪酬考核、选人用人等方面的职权。除总经理外,其他经理层成员一般不进入董事会。竞争性企业实行外大于内的董事会结构,董事长和总经理原则上分设,党委书记一般由董事长兼任。功能性企业原则上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经法定程序可兼任总经理,党委书记可单设。积极推行财务总监外派制度,探索实行首席财务官制度。完善监事会内设外派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监事会作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管理机构委派或推荐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与股东监事和职工监事共同组成企业监事会。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形成权、责、利对等的运行机制。提升国有企业依法规范运作水平,探索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九)加快国有资产证券化。鼓励国有企业充分利用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场所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通过市场化机制为资本定价、发现价值,以融资、转让、并购等方式实现国有资本的充分流动和股权的多元化。已有上市公司的集团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通过分步注入优质资产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逐步使上市公司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织形态。加大解决上市公司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的力度,维护上市公司的独立性,提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增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运作,加强市值动态管理,使国有资产在有序流转中实现保值增值。强化国有非上市公众公司、国有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提升其规范运作水平。 (十)推行选人用人市场化。引导国有企业全面建立体现企业特点、具有竞争比较优势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企业中、高层职数限制与职位设置。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竞争性国有企业对新选任企业经理层人员(包括总经理在内)原则上都实行市场化选聘;功能性国有企业应逐步提高企业经理层人员的市场化选聘比例。建立以聘任制、任期制和经营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权利、义务,推行契约化管理。逐步推动现有的出资人推荐经理层人员向市场化管理方式转变。加强对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理层工作的指导,明确选人用人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完善配套政策。促进国有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人员考核机制,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制度。 (十一)实现激励约束科学化。制定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办法,探索采取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超额利润分享等激励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竞争性国有企业可实施股权、现金等激励;对功能性国有企业在完成重大任务后,经考核配套实施专项奖励。允许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支持高新技术、转制科研院所等类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核心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以现金、技术、知识产权等多种方式参与企业改制。建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建立与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相适应、选任方式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类别和行业属性,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健全与长效激励相配套的业绩挂钩、财务审计、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制定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办法,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研究制定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追究制度。 (十二)推动创新发展持续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到2020年,生产性国有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加强对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鼓励国有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柔性合作,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建设。对主动承接国家及省重大专项、科技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以及组建或收购境内外研发中心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经认定可视同利润进行考核。强化企业科学管理,深入开展标杆管理活动,推进扁平化管理,优化管理流程,企业管理层级原则上不超过3级。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高效、集约、共享的信息平台。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集团公司管控能力建设,强化母子公司的战略协同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鼓励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优化运营模式。 四、优化国资监管体系,提高国资监管效率 (十三)推进政资政企分开。坚持和完善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确保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代表本级政府对出资企业依法享有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事项落实到位。进一步明确企业国有资产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和监管范围,未经政府授权、不承担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党政机关要将经营性国有资产交由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集中统一监管。政企脱钩后的企业、事业单位改革转制形成的企业,以及新组建的国有企业全部纳入统一监管体系。清理出资人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不干预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真正发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作用。上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加强对下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十四)优化监管方式。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通过划拨股权及注入资源、资金等方式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或改组若干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国有资本运营、投资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并授权国有资本运营、投资公司管理经营所投资企业的国有资本。在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方面,按照管理权限,上级党组织、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管理,逐步向重点管理集团公司董事会及成员、党委及成员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快调整有关职能,同时严格依法监管,切实做到在法定框架内履行出资人职责,通过章程管理、契约管理、清单管理和协同管理等,重点加强对发展目标、考核分配和风险控制等重大事项和关键环节的管控。加快监管信息化与风险预警、内控建设联动。 五、加强党的领导,形成改革合力 (十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和改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健全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体制机制。加强党风廉洁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加强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用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十六)推进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与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相结合,引导国有企业把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战略、决策、运营和管理中。规范国有企业境外竞争行为,指导我省跨国企业尊重当地习俗,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分类确定、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和国有企业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做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保障民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 (十七)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建立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成本分担机制,集中力量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厂办大集体、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财政、税收、土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具体政策和措施。建立政府指令性公共建设项目补偿机制,对承担重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项目的企业,政府视情给予相应的资源配置和补助。 (十八)营造国有企业改革良好环境。对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未规定事项,鼓励国有企业开展改革创新,建立鼓励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将改革创新工作成效作为个人职务晋升和奖励的依据之一。注重宣传舆论引导,加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中央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进一步树立国有企业的良好形象,大力营造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建立新闻发布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国资国企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省国资委及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系统推进、稳妥操作,认真吸取过去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制度机制,切实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各地、各部门要增强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细化支持国资国企改革各项政策,落实工作举措。在具体实施中,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选择一批国有企业分类开展先行先试工作,以点带面,稳妥推进。国有企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改革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改、主动改,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通过深化改革走出新的路子,确保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各市(州)党委、政府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各地实际制定贯彻意见。
国企改革,重组成功的概率大吗?
国企从1990年代中叶改革,当时叫“三项制度”改革,主要是把过期承担的 社会 职能从企业中剥离,接着减员增效,大批国企工人下岗。伴随这两项改革同时进行的还有“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方式是“抓大放小”,除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全部实行改革体制。当时整个 社会 承担了巨大的风险,由于很多企业承担了 社会 功能,如医院、教育、救助等,一旦职工下岗,就失去了这一切。而当时国家的 社会 保障并没有建立起来。到了2002年, 社会 保障逐渐完善,这批下岗的职工才生活有了着落。 虽然这次改革很惨烈,也带来了部分国有资产流失,总的来看是成功的。 21世纪之后,国家对国企的管理主要由管经营转换为管资本。过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总的来看,国企中国有资本占股很大,对于这一点,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好,有人说糟。 至于国企改革,重组成功的概率多大? 基本上是成功的。 国企改革,很快就会重组成功,把国有资产流进你的帐册,难道你不要吗?二十多年前已有例在先,这是真正的天上掉馅饼。2020年本来就不是普通年份:是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之年。2020年也是深化国企改革“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一方面,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另一方面,2020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头年,要求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国企改革从专项行动到三年行动 十八大以来,新一轮国企改革从试点和专项行动开始:2014年启动“四项改革”试点、2016年启动“十项改革试点”、2017年启动“重要领域混改试点”、2018年启动“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上述国企改革试点和专项行动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尚未在国企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合力。目前,“1+N”国企改革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国企改革试点经验日渐丰富完善,国企改革已经具备从试点和专项行动向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深化和拓展的条件,国企改革将进入全面落地阶段。因此,在总结前期改革试点和专项行动经验的基础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应运而生。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就是提出2020到2022期间国企改革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国企监管、国企研发创新、强化国企财务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强化激励、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规定任务举措和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推进国企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 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头年,将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契机,着力提升国企改革综合成效,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剥离办 社会 职能和解决 历史 遗留问题、推进改革示范工程上实现新突破。 与此同时,国企改革试点和专项行动或深化,或收官,依然如火如荼: 2020年是中央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落地年,要在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上实现新突破,诸如在央企子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探索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核心是推动建立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分配机制。 2020年是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收官年,450多家“双百行动”企业通过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在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其他国企深化改革作出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2020年是“百户 科技 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下称“百科行动”)启动年,在“百科行动”企业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重点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场化选人用人、强化激励约束等方面 探索 创新、取得突破,打造一批国有 科技 型企业改革样板和自主创新尖兵,在此基础上复制推广成功经验。 2020年是第四批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落地年,与前三批不同,160家第四批混改试点企业将首次按照《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开展混改工作。 国企改革从任务导向到效果导向 国企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从“1+N”国企改革政策顶层设计到改革试点经验向众多国企推广,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不仅仅是完成既定改革任务,更要注重通过改革解决问题、谋求发展。一句话:只有取得改革成效的改革才是真正的改革! 因此,2020年国企改革将坚持效果导向,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契机,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提升改革综合成效。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有新成效 2020年将继续分类分层推进混改,在“混资本”和“改机制”上要有新成效: 在“混资本”时将更加重视设计科学的股权结构和引入有针对性的战略投资者:一是将“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精神进一步落地,混改国企要设计科学的股权结构,充分向非公有资本释放股权;二是着力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确保国企混改引入的战略投资者能实现产业协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改机制”时将更加重视建立科学高效的差异化管控模式:混改后的国企,要坚决避免“行政化”、“机关化”管控,加快实现从“控制”到“配置”的转变,科学界定国有股东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权责边界,建立差异化管控模式,即实施以股权关系为基础、以派出董事为依托的治理型管控,以增强混改企业体制机制灵活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参股企业管理,做到派得进人、管得住事、防得住问题,坚决防止“只投不管”。 (二)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要有新成效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内涵也日臻完善,2020年将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的落地之年,主要是在三方面取得新成效:一是坚持中国特色,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结合,把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相结合,把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加快推动国企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升级;二是形成国资国企监管体制,就是要从过去“管人管事管资产”的“管企业”模式转换为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和治理型管控模式,进一步授权放权,不断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三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和有效的合规、风控制度,这也是国企行权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强化激励要有新成效 2020年,围绕建立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的目标,打破国企僵化的薪酬制度,国企激励机制将进一步放权授权,激励手段更加丰富: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 科技 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虚拟股权等中长期激励方式,或统筹运用,或单项突破,国企强化激励将取得新成效。 国企发展从追求高速度到追求高质量 2020年,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将由追求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 一是国资委将组织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预算、考核、分配联动,遵循市场、企业发展规律,统筹抓好内部挖潜、外部开拓,统筹用好考核评价、激励约束,聚焦主业促发展增效益,努力保持央企稳健发展。 二是进一步健全对标考核机制,强化国际对标、行业对标在指标设置、目标设定、考核计分和结果评级的全过程应用。尤其是在考核评级中,明确A级企业根据经营业绩考核得分,并结合企业国际对标行业对标情况综合确定,数量从严控制。 三是调整业绩考核指标,进一步突出效益效率、创新驱动等考核导向,在保留净利润、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3个指标基础上,2020年起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将新增营收利润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指标,形成“两利三率”指标体系:新增营收利润率的考核指标,意味着央企不仅要增收,更要增利,摒弃只没有效益增长的粗放发展模式;新增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考核指标,鼓励央企加大研发投入,着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 国有资本从“全覆盖”到“聚关键” 2020年也是国资国企结构调整优化年,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国有资本调结构、优布局,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非主营业务,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020年,国资国企做强主业是主旋律,国资委将重新厘定中央企业主责主业,在持续推进瘦身健体中更加突出主责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非主业领域退出。同时,中央企业将抓好无效资产、低效资产的处置,组织清理长期不分红甚至亏损的参股股权,清理(打击)未出资、不控制却冠以中央企业名号的“冒牌央企”,清理多年处于清算状态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企业。 2020年,国资国企将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中央企业之间、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兼并重组、交叉持股、战略合作将好戏连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领域的重组整合有望提速,装备制造、化工产业、海工装备、海外油气资产等专业化整合以及煤电资源区域整合将成为工作重点,研究启动炼化业务整合,继续抓好煤炭等去产能工作。 2020年,国资国企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应用、集成电路、区块链等领域的布局力度,培育更多“头部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0年,国资委将牵头编制“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组织编制中央企业总体规划,指导央企和地方国资委编制自身规划,构建覆盖全国国资监管系统的三级规划体系,进一步明确国有资本调整优化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 没看到过成功的,一家也没有。劳动关系完全变化了,成为雇佣关系,特色究竟要特啥? 关注微信公众号。 从数十年国企改丨良中,重组成功概率乏善可陈,基本上都留下的是失败案例! 我们从失败案例中,收集到了十余种改丨良重组方案。①捆绑式②置换式③零置换式④托管式⑤划拨式⑥拨点式⑦多元化投资式⑧借壳上市式⑨兼并式⑩债务重组式"。还有`虚假重组式‘,以及`关联交易式"等等,虽形式较多,令人眼花缭乱,可是成功重组太难!太难! 主要原因是政丨府直接主导并参与国企重组,以拉郎配的方式进行捆绑,从而形成内部内耗,进入无序状态,最终被企业全部拖死。 这种教训太多,太多…… 当然有关部门总觉得国企重组太简单,肯定1+1>2!可结果恰恰成为1+1
国资委强调国企改革将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破除垄断,引入社会和民营资
C 试题分析:国企除垄断,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有利于增强国企的控制力、活力和竞争力,也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故题肢②④正确;题肢①错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题肢③错误,错在了“同步发展”。故答案选C。
国企改革旨在提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句话为什么是错的?
1,国企改革最终是为了提高国企竞争力,而不是提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国企的各项社会职能会严重影响企业运行效率,加重企业负担,因此,实施国企改革,剥离其办社会职能,使其聚焦主责主业,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推动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可以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使国有资本用于更需要的领域。专业化整合,是央企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央企能否真正做强做优的关键。3,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是国企作为企业不再承担社会职能,但是依然要承担和恪守社会责任,该承担的还要承担。 拓展资料1,改革开放以来确实我国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但这种下降是相对下降,是国有经济在不断发展和优化结构情况下的下降,是相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更快的增长速度而言的.国有经济仍然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控制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和关键领域.2,经济学将自力更生等同于封闭化,认为这样不利于经济发展。实际上自力更生在很多国家都实行过,这是一种在国内发展的产业政策。 经济上的封闭化相对于开放经济,指的是没有和外部发生经济联系的经济。3,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在经济活动中,不和国外来往,从国际贸易或国际金融、劳动力等方面停止交流,仅仅存在国内的经济活动,让国内的各产业各行业形成内部循环,形成内部闭环,叫做封闭经济,也就是经济学上的自力更生。 4,自力更生有其明显的特征,首先表现的是对外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很低。其次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中存在着较严重的障碍。以及国内货币体系基本不受外汇储备与国外金融市场的影响;还有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由国内各种因素与货币政策决定,最后还有国内物价水平基本不受汇率变动与国外物价水平的影响。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
试分析当年阶段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国企改革
当时国企改革源于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国企全面亏损,由于政府直接管理国企,管理人员经营僵化,工人没有积极性,大家都在吃大锅饭;二是国有制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比重过大,经济发展缺乏活力。这两者都是经济改革推进中的关键问题。那时国企改革的思路是,政府退出企业的直接管理,改为宏观调控;调整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国企只保留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服务性的企业,一般竞争性国企退出国营改民营;落实企业人财物管理权,企业实行公司化经营管理,分流多余人员。国企的改革掀起了巨大的浪潮,经历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造,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保证了经济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但改革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改革中大量下岗的国企工人,至今没有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二是国企改制中大量国有资产被贱卖流失到个人手中;三是一些政府官员利用手中权力,在国企改制中攫取个人巨大利益,成为腐败的一大重灾区。
国企改革b是什么股?
国企改革B是分级基金, 交易制度和股票差不多,就多了合并和分拆,申购赎回
股票新增国企改革什么意思啊
指大多数国有控股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的方式进行资产制度方面的改革。在公有制制度下实现混合所有制,实现政企分开,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市场决定价格。
为什么突然很多股票增加了国企改革概念
国企改革重组概念股涨停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国企自身希望股价上涨,缓解资金压力。第二国家希望他上涨,财政数字好看,吸纳民间资金。第三,市场认可这种题材概念,炒的人多自然涨停。
什么叫国企改革概念股
指的是具有国企改革相关预期的股票,2015年国家推进国企改革,例如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就是典型案例,这两只股票因为国企改革的概念走势强劲,合并后又因为利好兑现且涨幅过高而急转直下的走势,一度被戏称为中国神车。国企改革概念股在今年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股票中国企改革,央企改革,国防军工分别是什么意思
你好央企改革包括国企改革,主要指央子国企的并购与重组,而国企改革包括地方国资企业的重组,国防军工是指上市公司具备军工方面科研以及生产业务。
股票新增国企改革概念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股票新增国企改革概念是直面意思是指的是具有国企改革相关预期的股票。股是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盈利及财产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代表满足所有债权偿付要求及优先股东的收益权与求偿权要求后对企业盈利和剩余财产的索取权。
中国国企改革经历了哪些过程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一、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从1978年到1992年,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1.国企改革起步于放权让利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国企改革开始于对国有企业进行扩权让利的改革试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二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并且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1979年7月,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开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并打开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缺口。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约束机制难以规范,出现了企业为扩大自销比例而压低计划指标、不完成调拨任务和财政上缴任务等问题,结果是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出现了“工资侵蚀利润”和行为短期化问题。实践效果与改革预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在这种情况下,1982年中央推广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旨在解决放权让利中暴露的问题,处理好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解决大锅饭问题,在硬化企业预算约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收到了成效,尤其是国家财政赤字大幅减少。但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不平等,企业内部条件也千差万别,该政策很难找到可操作化的指标来规范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企业激励不足问题十分严重。1983~1984年先后又两次推出利改税,但结果都很不理想。2.国企改革先后出现了多种形式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主要是为了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明确国企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并在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一些小型国有企业实行租赁经营,并在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中开始了股份制改造和企业集团化的改革试点。到1987年底,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制,同年,中共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试点可以继续实行,到1988年底,全国共有3800家股份制企业,其中800家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60家发行了股票,其余3000家原是集体企业。1988年2月国务院更加明确了企业承包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地位,规定了“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歉收自补”的承包原则。同时,全国人大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从而将扩权试点以来取得的改革成果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虽然承包制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承包制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1991年9 月中央工作会议强调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992年后国务院就不再鼓励企业搞承包。1992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该条例根据两权分离的思路明确了企业经营权、企业自负盈亏责任、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企业和政府的法律责任等问题。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仅靠企业内部转换机制,难以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3.国企改革与价格体制改革等宏观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国企改革是与价格体制、投融资体制等宏观经济改革同步进行的。在价格体制上,国企改革的推进对价格体制提出了挑战。1984年以后开始了对价格体制的改革,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放开价格为主。1987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现行的3种价格形式,即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并规定企业在价格管理方面享有的权利,主要是赋予企业对一部分价格的定价权。在流通体制上,1978年中国以计划管理的商品将近400种到1990年底已经逐渐减少为9种。同时,改变原来生产资料不能成为商品的现状,将近850种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计划调拨的方式转变为市场调控,生产资料正式成为商品。由于生产资料成为商品,以它的有效和方便的运转支持和支撑了国企改革的进行。在投融资体制上,中央进行了“拨改贷”改革、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局。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建设项目投融资体制从拨款改为贷款,国家不再给新建企业投入资本金。在监管体制上,1988年4月,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理顺国家与企业的财产关系,国务院直属的国有资产管理局成立,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权、监督管理权、投资和收益权、处置权。此外,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发行股票的企业增多,对股票交易的需求压力相应增大。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1986年)和深圳(1987年)先后建立了股票柜台交易市场。其后,两地先后于1990年和1991年成立了规范的证券交易所,主要在于缓解已经发行在外,且具有相当规模的股票交易需求的压力。据中国证监会的统计,从1987年至1990年末,我国共向社会发行了可流通股47亿股,筹集资金47亿元。资本市场的建立不仅为国企改革提供了融资渠道,还为将来国企改革的深化奠定了基础。4.改革的推动力量这一阶段国企改革在不断地探索中前进,具有十分鲜明的试错特征,改革的推动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1)国企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短缺问题的客观需要。改革之初,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路线使我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与国家对它的投资不相称,使国家财力吃紧,生产资料和人民生活资料长期处于严重短缺状态。为了摆脱这种局面,中央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作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制结构与国有国企改革成为解决当时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和两权分离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缓解紧张的产品短缺问题。此外,迫于“文化大革命”之后,国营和集体企业职位有限,无法安置上千万的回城青年的工作,各级政府不得不鼓励自谋职业,并大批发放个体营业证。个体经济就这样在政府默许下发展壮大起来,并最终成为一种合法的所有制成分。资金、技术和经验的严重匮乏要求国家必须坚定地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吸引国外投资,引进改革所急需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正是在这种旨在缓解短缺问题的政策推动下,三资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初步发展,为90年代外资的大规模涌入奠定了基础。(2)中央指导、理论研究和地方企业实践相结合,自下而上占主导,经济短缺的现实迫切要求改革国企以提高产量和效益,改革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外资经济。改革的具体实践过程,却是中央指导、理论研究和地方实践共同作用下推动的。在探索的初期,这种共同作用表现为以地方实践为主,自下而上推进国企改革。对国有国企改革,中央政策主要是采取“试点”的大原则,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企业相关理论,先后推出了多种政策。从放权让利到两权分离的承包责任制和转换经营机制,经历的都是“政策—实践—政策改进”的过程。被实践证明不好的政策,用新政策加以取代,如用两权分离取代放权让利;被实践证明有效或尚未证明的政策继续加以推进,如股份制试点、“拨改贷”等。与国有企业改革密不可分的是非公经济的改革,个体和私营企业在中央的默许和“看一看”的宽容政策支持下,通过自我发展与实践,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地方的成功实践获得了中央的认可,进而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巨大变革,个体和私营经济成为所有制结构的一部分。外资经济在政策的鼓励下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3)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逐步调整改革的方向这一阶段,国企改革没有明确的方向和路线指引,除了有一点改革之前的一些教训外,也没有可以借鉴的发展经验,走的是一条完全陌生的道路。通过不断的试探性改革措施,寻求改革的正确方向和路径,也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逐步调整改革的方向。为了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推出了放权让利,但是“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的出现,使改革调整为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于是又调整为转换经营机制。二、1993~2003年: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使改革陷入发展的僵局。同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对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触及计划体制本身的改革势在必行,国企改革由此进入了第二个阶段。1.逐步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明确,使国企改革从政策调整阶段进入了制度创新阶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实践的重大突破,具有划时代得意义,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2.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这种改组要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把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企业结构同优化投资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择优扶强、优胜劣汰”。截至1997年底,在抓大方面,国家集中抓的1000 家重点企业,确定了分类指导的方案。在放小方面,各地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搞一刀切,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多种形式,把小企业直接推向市场,使一大批小企业机制得到转换,效益得到提高。山东诸城、四川宜宾、黑龙江宾县、山西朔州、广东顺德、河南桐柏、江苏南通、福建宁德等许多地区在探索搞活小企业方面先行一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外,一大批新型的民营企业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兼并、收购、投资控股、承包、租赁、委托经营等改革举措,将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融入国有经济运行中,盘活了大量的国有资产。特别是中共十五大肯定股份合作制和提出调整所有制结构后,各地国有中小国企改革的步子加快,改制企业的比重迅速上升。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明确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3.国企解困始终是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的主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与非公经济迅速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有企业由于高负债率、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摊派严重、员工积极性不高等原因,陷入了发展的困境,效益逐年下滑,亏损面逐年增大的。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上半年亏损的国有企业达到43.3%,1998年第一季度出现了全国性的亏损,国有资产的损失数额也逐年上升。1997年,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将国企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在三年内在大多数国企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使大多数国有亏损企业走出困境。为了给国有企业解困,中央推出了多项政策,包括兼并重组、主辅分离及债转股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结合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成立四家专门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部分符合条件的重点困难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改革。到2000年,最后确定了对符合条件的58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涉及债转股总金额4050亿元。已实施债转股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由原来的70%以上下降到50%以下,这些企业每年减少利息支出200亿元。此外,国务院还采取其他一些有效措施,努力解决企业冗员过多、企业办社会等问题,主要是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附属普通中小学校和医院等社会负担逐步分离或独立出来,转移到地方,由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股份制和公司制试点的推进股份制试点在1986年就被提出了,但当时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仅针对少数有条件的大中型全民所有制企业。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股份制试点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等11个法规,引导股份制试点走向规范化。1994年,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国家经贸委、体改委会同有关部门,选择100户不同类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随后,全国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先后选定了2500多家国有企业参与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本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这些试点企业在清产核资、明确企业法人财产权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1997年中试点企业普遍进行了公司制改造,经过一年的实施,全国2343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共有84.8%的企业实行了不同形式的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已初步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中,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有540家,占23%,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909家,占38.8%;尚未实行公司制的国有独资企业有307家,占13.2%,其他类型企业有47家,占2%。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1994年,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的同时,国家经贸委在18个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的配套改革试点。试点的主旨为以市场为依托,在整体推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政策,通过破产、兼并探索建立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在补充企业资本金、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分离社会服务功能,分流富余人员,资产多元化等方面实现了重点突破,尤其是在企业破产、兼并和职工再就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务院逐步扩大了“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范围,1996年增加到58个城市,1997年扩大到111个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国有企业亏损面太大,亏损额太高,无法从根本上为国企解困。5.利用与发展资本市场投融资体制实行“拨改贷”之后,随着国有企业经营亏损日益增加,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国有企业改革资产重组、规模扩张等的融资需求,此外,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的过度负债和财产损失需注入庞大的资金,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仅靠银行的间接融资已难以满足其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此,通过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是必然的出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利用资本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股票融资。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因为企业为了自己的股票能够上市,利用直接手段来融资,必须按照《公司法》要求,对企业进行公司制的改造,并完成上市公司的规范操作。在利用资本市场解决国企改革的融资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力发展国内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让一些企业走出去,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截至2001年初,我国境内上市公司从1990年的14家增加到1063家,其中包括114家境内上市外资股公司和52家境外上市公司,境内上市公司市价总值达46061.78亿元,流通市值达15492.49亿元,投资者开户数达到5683.88万户。6.国企改革与整个国民经济改革相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是与国家宏观经济改革结合进行的。在所有制结构上确立了非公经济的重要地位;在分配制度上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方式;价格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的目标;改革外贸、外汇管理体系;在社保制度改革方面,纷纷出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制度等政策,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企业富余人员、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政策给解困工作创造条件;国债补贴技改,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等。7.本阶段国企改革的动因国企改革在本阶段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改革的推动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1)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改革解放了思想,指明了方向。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理论界和社会各界围绕计划与市场的争论愈演愈烈,姓“资”和姓“社”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国企改革因为无法跳出计划体制的框框而举步维艰。已经迅速发展起来的个体和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由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名不正”而“言不顺”,发展壮大的阻力越来越大。在此关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谈话完全消除了人们的疑虑和担心,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彻底解除了长期以来困扰理论界和社会各界的姓“资”和姓“社”的问题,指明了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2)国企改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本阶段国企改革较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短缺问题而实行的改革有较大的区别。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推进及集体经济和非公经济的迅速发展,短缺现象在90年代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国有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成为国企改革新的客观原因,其背后隐藏的是企业制度上的问题。基于两权分离理论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只承认国有企业有经营权,而不承认企业作为法人应该有财产权,认为所有权全部属于国家经营机制转换,决定了国有企业不可能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制约,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状况不断恶化,使对企业制度的改革成为必然要求。(3)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总结的共同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理论界关于企业制度探讨不断深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此外,20世纪80年代的国企改革的实践经验证明不涉及产权和计划体制本身的国企改革,只能是停留在经营管理层面,不能触及企业的核心,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水到渠成的选择。同时,改革实践还证明,改革不仅要注重每个具体企业的改革,更要注重全局性的调整。因此,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明确了国有国企改革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另一方面,是要处理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为主导地位,改变国有企业范围过宽、数量过多、比重过大的局面。三、2004年至今: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中共十六大之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变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使我国的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深层次改革,是利益的调整和权力的重新分配,涉及政治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困难和阻力可想而知。2002年11月,中共中央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深化国有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明确要求中央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两级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改变部门分割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2003年3月,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成立,统一了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的权力。此后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国资委成立后明确所管辖的大型国有企业要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实行产权多元化,可以上市募集资金,而且鼓励整体上市,以保持和增加企业的整体实力,许多大型企业正在剥离社会职能部分,过去一阶段是剥而不离,仍由企业自己管理,现在有的正逐步移交社会;在企业内部实行主辅分离,使各部门面向社会,成为独立经营的实体,企业同国资委分别签订责任书,对领导班子进行考核。2.国企改革以大企业、以产权多元化和治理结构为中心本阶段,国企改革依然是以抓大放小为主,同时以产权多元化和治理结构建设为中心。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决定》第一次把产权制度提到如此的高度,提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创新和历史突破,进一步明确具体了国企改革的任务和目标。3.各种所有制企业关系的处理这一阶段,如何处理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问题成为了理论探讨和政策制定的重点。非公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壮大起来,在许多领域占有绝对优势,非公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在改革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出现了个体、私营、外资与公有制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如非公经济在行业分布上从以制造、建筑、运输、商贸和服务业等领域为主,已经开始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拓展。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如石油行业的民营资本问题。此外,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也迅速膨胀,外资的并购问题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非公经济遇到了重新定位和判断的问题,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正确处理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该政策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非公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扫除了人们对非公经济去向问题的担忧。4.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的改革同步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迫切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与有效的金融服务。资本市场对于国企改革而言非常重要。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公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的国际资本的流动,使民间积累了大量资本。另一方面,“拨改贷”之后,国企直接融资渠道越来越窄,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理想的融资平台。此外,资本市场有利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中股权分置的先天缺陷严重制约其健康发展,投资、融资、定价和资源配置的功能逐渐被弱化,面临边缘化的危机。对资本市场先天缺陷的改革对于国有经济改革越来越重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4月中国证监会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到2006年末,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资本市场的功能逐渐回归。资本市场的功能回归,吸引了大量沉睡已久的民间资本,强烈的投资需求必然会引来更多的优质资产和公司进入资本市场,以获取资本,实现资本的增值。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后,随着资本市场体制的逐渐完善,资本市场将成为一个全国优质资产的吸纳器,为国企改革提供了一个全国范围的资源配置平台,企业之间的大额换股并购有了可能。这对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非公资本参与国企改制,产业整合以及上市公司做优做强,都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国有资本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可以在资本市场获得公允的定价,股价有条件成为新的绩效考核标准。一直以来无论是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是进行国有资产转让,最重要的参考指标都是净资产。但这一指标并不能反映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因此,资本市场的巨大变革,将非常有利于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
中国国企改革经历了哪些过程
简单的说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标志,国企改革经历了实行两步利改税、落实厂长(经理)负责制,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一系列以放权让利为主要特征的改革过程。第二阶段,以贯彻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精神为标志,我区以提高国有企业整体实力为目标,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企改革的方向。到2000年底,全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改制工作大致完成。第三阶段,继续深化和完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转载以下资料供您参考: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一、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 从1978年到1992年,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1.国企改革起步于放权让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国企改革开始于对国有企业进行扩权让利的改革试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二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并且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1979年7月,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开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并打开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缺口。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约束机制难以规范,出现了企业为扩大自销比例而压低计划指标、不完成调拨任务和财政上缴任务等问题,结果是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出现了“工资侵蚀利润”和行为短期化问题。实践效果与改革预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在这种情况下,1982年中央推广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旨在解决放权让利中暴露的问题,处理好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解决大锅饭问题,在硬化企业预算约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收到了成效,尤其是国家财政赤字大幅减少。但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不平等,企业内部条件也千差万别,该政策很难找到可操作化的指标来规范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企业激励不足问题十分严重。1983~1984年先后又两次推出利改税,但结果都很不理想。 2.国企改革先后出现了多种形式 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主要是为了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明确国企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并在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一些小型国有企业实行租赁经营,并在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中开始了股份制改造和企业集团化的改革试点。 到1987年底,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制,同年,中共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试点可以继续实行,到1988年底,全国共有3800家股份制企业,其中800家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60家发行了股票,其余3000家原是集体企业。1988年2月国务院更加明确了企业承包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地位,规定了“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歉收自补”的承包原则。同时,全国人大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从而将扩权试点以来取得的改革成果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 虽然承包制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承包制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1991年9 月中央工作会议强调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992年后国务院就不再鼓励企业搞承包。1992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该条例根据两权分离的思路明确了企业经营权、企业自负盈亏责任、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企业和政府的法律责任等问题。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仅靠企业内部转换机制,难以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 3.国企改革与价格体制改革等宏观经济改革同步进行 国企改革是与价格体制、投融资体制等宏观经济改革同步进行的。在价格体制上,国企改革的推进对价格体制提出了挑战。1984年以后开始了对价格体制的改革,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放开价格为主。1987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现行的3种价格形式,即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并规定企业在价格管理方面享有的权利,主要是赋予企业对一部分价格的定价权。 在流通体制上,1978年中国以计划管理的商品将近400种到1990年底已经逐渐减少为9种。同时,改变原来生产资料不能成为商品的现状,将近850种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计划调拨的方式转变为市场调控,生产资料正式成为商品。由于生产资料成为商品,以它的有效和方便的运转支持和支撑了国企改革的进行。 在投融资体制上,中央进行了“拨改贷”改革、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局。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建设项目投融资体制从拨款改为贷款,国家不再给新建企业投入资本金。在监管体制上,1988年4月,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理顺国家与企业的财产关系,国务院直属的国有资产管理局成立,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权、监督管理权、投资和收益权、处置权。 此外,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发行股票的企业增多,对股票交易的需求压力相应增大。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1986年)和深圳(1987年)先后建立了股票柜台交易市场。其后,两地先后于1990年和1991年成立了规范的证券交易所,主要在于缓解已经发行在外,且具有相当规模的股票交易需求的压力。据中国证监会的统计,从1987年至1990年末,我国共向社会发行了可流通股47亿股,筹集资金47亿元。资本市场的建立不仅为国企改革提供了融资渠道,还为将来国企改革的深化奠定了基础。 4.改革的推动力量 这一阶段国企改革在不断地探索中前进,具有十分鲜明的试错特征,改革的推动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1)国企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短缺问题的客观需要。改革之初,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路线使我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与国家对它的投资不相称,使国家财力吃紧,生产资料和人民生活资料长期处于严重短缺状态。为了摆脱这种局面,中央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作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制结构与国有国企改革成为解决当时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和两权分离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缓解紧张的产品短缺问题。此外,迫于“文化大革命”之后,国营和集体企业职位有限,无法安置上千万的回城青年的工作,各级政府不得不鼓励自谋职业,并大批发放个体营业证。个体经济就这样在政府默许下发展壮大起来,并最终成为一种合法的所有制成分。 资金、技术和经验的严重匮乏要求国家必须坚定地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吸引国外投资,引进改革所急需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正是在这种旨在缓解短缺问题的政策推动下,三资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初步发展,为90年代外资的大规模涌入奠定了基础。 (2)中央指导、理论研究和地方企业实践相结合,自下而上占主导,经济短缺的现实迫切要求改革国企以提高产量和效益,改革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外资经济。改革的具体实践过程,却是中央指导、理论研究和地方实践共同作用下推动的。在探索的初期,这种共同作用表现为以地方实践为主,自下而上推进国企改革。 对国有国企改革,中央政策主要是采取“试点”的大原则,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企业相关理论,先后推出了多种政策。从放权让利到两权分离的承包责任制和转换经营机制,经历的都是“政策—实践—政策改进”的过程。被实践证明不好的政策,用新政策加以取代,如用两权分离取代放权让利;被实践证明有效或尚未证明的政策继续加以推进,如股份制试点、“拨改贷”等。 与国有企业改革密不可分的是非公经济的改革,个体和私营企业在中央的默许和“看一看”的宽容政策支持下,通过自我发展与实践,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地方的成功实践获得了中央的认可,进而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巨大变革,个体和私营经济成为所有制结构的一部分。外资经济在政策的鼓励下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逐步调整改革的方向 这一阶段,国企改革没有明确的方向和路线指引,除了有一点改革之前的一些教训外,也没有可以借鉴的发展经验,走的是一条完全陌生的道路。通过不断的试探性改革措施,寻求改革的正确方向和路径,也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逐步调整改革的方向。为了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推出了放权让利,但是“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的出现,使改革调整为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于是又调整为转换经营机制。 二、1993~2003年: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使改革陷入发展的僵局。同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对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触及计划体制本身的改革势在必行,国企改革由此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1.逐步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明确,使国企改革从政策调整阶段进入了制度创新阶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实践的重大突破,具有划时代得意义,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 2.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这种改组要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把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企业结构同优化投资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择优扶强、优胜劣汰”。截至1997年底,在抓大方面,国家集中抓的1000 家重点企业,确定了分类指导的方案。在放小方面,各地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搞一刀切,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多种形式,把小企业直接推向市场,使一大批小企业机制得到转换,效益得到提高。山东诸城、四川宜宾、黑龙江宾县、山西朔州、广东顺德、河南桐柏、江苏南通、福建宁德等许多地区在探索搞活小企业方面先行一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外,一大批新型的民营企业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兼并、收购、投资控股、承包、租赁、委托经营等改革举措,将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融入国有经济运行中,盘活了大量的国有资产。特别是中共十五大肯定股份合作制和提出调整所有制结构后,各地国有中小国企改革的步子加快,改制企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明确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3.国企解困始终是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的主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与非公经济迅速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有企业由于高负债率、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摊派严重、员工积极性不高等原因,陷入了发展的困境,效益逐年下滑,亏损面逐年增大的。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上半年亏损的国有企业达到43.3%,1998年第一季度出现了全国性的亏损,国有资产的损失数额也逐年上升。1997年,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将国企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在三年内在大多数国企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使大多数国有亏损企业走出困境。 为了给国有企业解困,中央推出了多项政策,包括兼并重组、主辅分离及债转股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结合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成立四家专门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部分符合条件的重点困难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改革。到2000年,最后确定了对符合条件的58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涉及债转股总金额4050亿元。已实施债转股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由原来的70%以上下降到50%以下,这些企业每年减少利息支出200亿元。 此外,国务院还采取其他一些有效措施,努力解决企业冗员过多、企业办社会等问题,主要是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附属普通中小学校和医院等社会负担逐步分离或独立出来,转移到地方,由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股份制和公司制试点的推进 股份制试点在1986年就被提出了,但当时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仅针对少数有条件的大中型全民所有制企业。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股份制试点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等11个法规,引导股份制试点走向规范化。1994年,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国家经贸委、体改委会同有关部门,选择100户不同类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随后,全国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先后选定了2500多家国有企业参与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本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这些试点企业在清产核资、明确企业法人财产权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1997年中试点企业普遍进行了公司制改造,经过一年的实施,全国2343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共有84.8%的企业实行了不同形式的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已初步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中,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有540家,占23%,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909家,占38.8%;尚未实行公司制的国有独资企业有307家,占13.2%,其他类型企业有47家,占2%。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 1994年,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的同时,国家经贸委在18个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的配套改革试点。试点的主旨为以市场为依托,在整体推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政策,通过破产、兼并探索建立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在补充企业资本金、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分离社会服务功能,分流富余人员,资产多元化等方面实现了重点突破,尤其是在企业破产、兼并和职工再就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务院逐步扩大了“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范围,1996年增加到58个城市,1997年扩大到111个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国有企业亏损面太大,亏损额太高,无法从根本上为国企解困。 5.利用与发展资本市场 投融资体制实行“拨改贷”之后,随着国有企业经营亏损日益增加,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国有企业改革资产重组、规模扩张等的融资需求,此外,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的过度负债和财产损失需注入庞大的资金,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仅靠银行的间接融资已难以满足其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此,通过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是必然的出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利用资本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股票融资。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因为企业为了自己的股票能够上市,利用直接手段来融资,必须按照《公司法》要求,对企业进行公司制的改造,并完成上市公司的规范操作。在利用资本市场解决国企改革的融资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力发展国内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让一些企业走出去,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截至2001年初,我国境内上市公司从1990年的14家增加到1063家,其中包括114家境内上市外资股公司和52家境外上市公司,境内上市公司市价总值达46061.78亿元,流通市值达15492.49亿元,投资者开户数达到5683.88万户。 6.国企改革与整个国民经济改革相结合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是与国家宏观经济改革结合进行的。在所有制结构上确立了非公经济的重要地位;在分配制度上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方式;价格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的目标;改革外贸、外汇管理体系;在社保制度改革方面,纷纷出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制度等政策,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企业富余人员、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政策给解困工作创造条件;国债补贴技改,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等。 7.本阶段国企改革的动因 国企改革在本阶段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改革的推动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改革解放了思想,指明了方向。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理论界和社会各界围绕计划与市场的争论愈演愈烈,姓“资”和姓“社”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国企改革因为无法跳出计划体制的框框而举步维艰。已经迅速发展起来的个体和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由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名不正”而“言不顺”,发展壮大的阻力越来越大。在此关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谈话完全消除了人们的疑虑和担心,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彻底解除了长期以来困扰理论界和社会各界的姓“资”和姓“社”的问题,指明了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国企改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本阶段国企改革较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短缺问题而实行的改革有较大的区别。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推进及集体经济和非公经济的迅速发展,短缺现象在90年代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国有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成为国企改革新的客观原因,其背后隐藏的是企业制度上的问题。基于两权分离理论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只承认国有企业有经营权,而不承认企业作为法人应该有财产权,认为所有权全部属于国家经营机制转换,决定了国有企业不可能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制约,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状况不断恶化,使对企业制度的改革成为必然要求。 (3)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总结的共同作用 20世纪90年代后,理论界关于企业制度探讨不断深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此外,20世纪80年代的国企改革的实践经验证明不涉及产权和计划体制本身的国企改革,只能是停留在经营管理层面,不能触及企业的核心,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水到渠成的选择。同时,改革实践还证明,改革不仅要注重每个具体企业的改革,更要注重全局性的调整。因此,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明确了国有国企改革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另一方面,是要处理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为主导地位,改变国有企业范围过宽、数量过多、比重过大的局面。 三、2004年至今: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 中共十六大之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变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使我国的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深层次改革,是利益的调整和权力的重新分配,涉及政治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困难和阻力可想而知。2002年11月,中共中央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深化国有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明确要求中央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两级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改变部门分割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2003年3月,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成立,统一了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的权力。此后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国资委成立后明确所管辖的大型国有企业要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实行产权多元化,可以上市募集资金,而且鼓励整体上市,以保持和增加企业的整体实力,许多大型企业正在剥离社会职能部分,过去一阶段是剥而不离,仍由企业自己管理,现在有的正逐步移交社会;在企业内部实行主辅分离,使各部门面向社会,成为独立经营的实体,企业同国资委分别签订责任书,对领导班子进行考核。 2.国企改革以大企业、以产权多元化和治理结构为中心 本阶段,国企改革依然是以抓大放小为主,同时以产权多元化和治理结构建设为中心。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决定》第一次把产权制度提到如此的高度,提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创新和历史突破,进一步明确具体了国企改革的任务和目标。 3.各种所有制企业关系的处理 这一阶段,如何处理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问题成为了理论探讨和政策制定的重点。非公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壮大起来,在许多领域占有绝对优势,非公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在改革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出现了个体、私营、外资与公有制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如非公经济在行业分布上从以制造、建筑、运输、商贸和服务业等领域为主,已经开始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拓展。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如石油行业的民营资本问题。此外,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也迅速膨胀,外资的并购问题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非公经济遇到了重新定位和判断的问题,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正确处理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该政策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非公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扫除了人们对非公经济去向问题的担忧。 4.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的改革同步进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迫切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与有效的金融服务。资本市场对于国企改革而言非常重要。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公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的国际资本的流动,使民间积累了大量资本。另一方面,“拨改贷”之后,国企直接融资渠道越来越窄,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理想的融资平台。此外,资本市场有利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中股权分置的先天缺陷严重制约其健康发展,投资、融资、定价和资源配置的功能逐渐被弱化,面临边缘化的危机。对资本市场先天缺陷的改革对于国有经济改革越来越重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4月中国证监会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到2006年末,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资本市场的功能逐渐回归。资本市场的功能回归,吸引了大量沉睡已久的民间资本,强烈的投资需求必然会引来更多的优质资产和公司进入资本市场,以获取资本,实现资本的增值。
国企改革股票有哪些
国企改革概念一共有42家上市公司,其中29家国企改革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证交易所交易,另外13家国企改革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中国国企改革经历了哪些过程?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一、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 从1978年到1992年,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1.国企改革起步于放权让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国企改革开始于对国有企业进行扩权让利的改革试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二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并且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1979年7月,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开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并打开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缺口。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约束机制难以规范,出现了企业为扩大自销比例而压低计划指标、不完成调拨任务和财政上缴任务等问题,结果是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出现了“工资侵蚀利润”和行为短期化问题。实践效果与改革预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在这种情况下,1982年中央推广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旨在解决放权让利中暴露的问题,处理好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解决大锅饭问题,在硬化企业预算约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收到了成效,尤其是国家财政赤字大幅减少。但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不平等,企业内部条件也千差万别,该政策很难找到可操作化的指标来规范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企业激励不足问题十分严重。1983~1984年先后又两次推出利改税,但结果都很不理想。 2.国企改革先后出现了多种形式 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主要是为了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明确国企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并在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一些小型国有企业实行租赁经营,并在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中开始了股份制改造和企业集团化的改革试点。 到1987年底,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制,同年,中共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试点可以继续实行,到1988年底,全国共有3800家股份制企业,其中800家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60家发行了股票,其余3000家原是集体企业。1988年2月国务院更加明确了企业承包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地位,规定了“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歉收自补”的承包原则。同时,全国人大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从而将扩权试点以来取得的改革成果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 虽然承包制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承包制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1991年9 月中央工作会议强调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992年后国务院就不再鼓励企业搞承包。1992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该条例根据两权分离的思路明确了企业经营权、企业自负盈亏责任、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企业和政府的法律责任等问题。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仅靠企业内部转换机制,难以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 3.国企改革与价格体制改革等宏观经济改革同步进行 国企改革是与价格体制、投融资体制等宏观经济改革同步进行的。在价格体制上,国企改革的推进对价格体制提出了挑战。1984年以后开始了对价格体制的改革,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放开价格为主。1987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现行的3种价格形式,即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并规定企业在价格管理方面享有的权利,主要是赋予企业对一部分价格的定价权。 在流通体制上,1978年中国以计划管理的商品将近400种到1990年底已经逐渐减少为9种。同时,改变原来生产资料不能成为商品的现状,将近850种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计划调拨的方式转变为市场调控,生产资料正式成为商品。由于生产资料成为商品,以它的有效和方便的运转支持和支撑了国企改革的进行。 在投融资体制上,中央进行了“拨改贷”改革、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局。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建设项目投融资体制从拨款改为贷款,国家不再给新建企业投入资本金。在监管体制上,1988年4月,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理顺国家与企业的财产关系,国务院直属的国有资产管理局成立,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权、监督管理权、投资和收益权、处置权。 此外,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发行股票的企业增多,对股票交易的需求压力相应增大。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1986年)和深圳(1987年)先后建立了股票柜台交易市场。其后,两地先后于1990年和1991年成立了规范的证券交易所,主要在于缓解已经发行在外,且具有相当规模的股票交易需求的压力。据中国证监会的统计,从1987年至1990年末,我国共向社会发行了可流通股47亿股,筹集资金47亿元。资本市场的建立不仅为国企改革提供了融资渠道,还为将来国企改革的深化奠定了基础。 4.改革的推动力量 这一阶段国企改革在不断地探索中前进,具有十分鲜明的试错特征,改革的推动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1)国企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短缺问题的客观需要。改革之初,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路线使我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与国家对它的投资不相称,使国家财力吃紧,生产资料和人民生活资料长期处于严重短缺状态。为了摆脱这种局面,中央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作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制结构与国有国企改革成为解决当时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和两权分离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缓解紧张的产品短缺问题。此外,迫于“文化大革命”之后,国营和集体企业职位有限,无法安置上千万的回城青年的工作,各级政府不得不鼓励自谋职业,并大批发放个体营业证。个体经济就这样在政府默许下发展壮大起来,并最终成为一种合法的所有制成分。 资金、技术和经验的严重匮乏要求国家必须坚定地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吸引国外投资,引进改革所急需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正是在这种旨在缓解短缺问题的政策推动下,三资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初步发展,为90年代外资的大规模涌入奠定了基础。 (2)中央指导、理论研究和地方企业实践相结合,自下而上占主导,经济短缺的现实迫切要求改革国企以提高产量和效益,改革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外资经济。改革的具体实践过程,却是中央指导、理论研究和地方实践共同作用下推动的。在探索的初期,这种共同作用表现为以地方实践为主,自下而上推进国企改革。 对国有国企改革,中央政策主要是采取“试点”的大原则,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企业相关理论,先后推出了多种政策。从放权让利到两权分离的承包责任制和转换经营机制,经历的都是“政策—实践—政策改进”的过程。被实践证明不好的政策,用新政策加以取代,如用两权分离取代放权让利;被实践证明有效或尚未证明的政策继续加以推进,如股份制试点、“拨改贷”等。 与国有企业改革密不可分的是非公经济的改革,个体和私营企业在中央的默许和“看一看”的宽容政策支持下,通过自我发展与实践,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地方的成功实践获得了中央的认可,进而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巨大变革,个体和私营经济成为所有制结构的一部分。外资经济在政策的鼓励下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逐步调整改革的方向 这一阶段,国企改革没有明确的方向和路线指引,除了有一点改革之前的一些教训外,也没有可以借鉴的发展经验,走的是一条完全陌生的道路。通过不断的试探性改革措施,寻求改革的正确方向和路径,也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逐步调整改革的方向。为了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推出了放权让利,但是“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的出现,使改革调整为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于是又调整为转换经营机制。 二、1993~2003年: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使改革陷入发展的僵局。同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对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触及计划体制本身的改革势在必行,国企改革由此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1.逐步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明确,使国企改革从政策调整阶段进入了制度创新阶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实践的重大突破,具有划时代得意义,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 2.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这种改组要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把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企业结构同优化投资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择优扶强、优胜劣汰”。截至1997年底,在抓大方面,国家集中抓的1000 家重点企业,确定了分类指导的方案。在放小方面,各地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搞一刀切,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多种形式,把小企业直接推向市场,使一大批小企业机制得到转换,效益得到提高。山东诸城、四川宜宾、黑龙江宾县、山西朔州、广东顺德、河南桐柏、江苏南通、福建宁德等许多地区在探索搞活小企业方面先行一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外,一大批新型的民营企业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兼并、收购、投资控股、承包、租赁、委托经营等改革举措,将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融入国有经济运行中,盘活了大量的国有资产。特别是中共十五大肯定股份合作制和提出调整所有制结构后,各地国有中小国企改革的步子加快,改制企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明确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3.国企解困始终是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的主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与非公经济迅速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有企业由于高负债率、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摊派严重、员工积极性不高等原因,陷入了发展的困境,效益逐年下滑,亏损面逐年增大的。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上半年亏损的国有企业达到43.3%,1998年第一季度出现了全国性的亏损,国有资产的损失数额也逐年上升。1997年,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将国企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在三年内在大多数国企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使大多数国有亏损企业走出困境。 为了给国有企业解困,中央推出了多项政策,包括兼并重组、主辅分离及债转股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结合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成立四家专门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部分符合条件的重点困难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改革。到2000年,最后确定了对符合条件的58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涉及债转股总金额4050亿元。已实施债转股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由原来的70%以上下降到50%以下,这些企业每年减少利息支出200亿元。 此外,国务院还采取其他一些有效措施,努力解决企业冗员过多、企业办社会等问题,主要是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附属普通中小学校和医院等社会负担逐步分离或独立出来,转移到地方,由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股份制和公司制试点的推进 股份制试点在1986年就被提出了,但当时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仅针对少数有条件的大中型全民所有制企业。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股份制试点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等11个法规,引导股份制试点走向规范化。1994年,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国家经贸委、体改委会同有关部门,选择100户不同类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随后,全国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先后选定了2500多家国有企业参与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本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这些试点企业在清产核资、明确企业法人财产权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1997年中试点企业普遍进行了公司制改造,经过一年的实施,全国2343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共有84.8%的企业实行了不同形式的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已初步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中,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有540家,占23%,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909家,占38.8%;尚未实行公司制的国有独资企业有307家,占13.2%,其他类型企业有47家,占2%。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 1994年,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的同时,国家经贸委在18个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的配套改革试点。试点的主旨为以市场为依托,在整体推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政策,通过破产、兼并探索建立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在补充企业资本金、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分离社会服务功能,分流富余人员,资产多元化等方面实现了重点突破,尤其是在企业破产、兼并和职工再就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务院逐步扩大了“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范围,1996年增加到58个城市,1997年扩大到111个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国有企业亏损面太大,亏损额太高,无法从根本上为国企解困。 5.利用与发展资本市场 投融资体制实行“拨改贷”之后,随着国有企业经营亏损日益增加,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国有企业改革资产重组、规模扩张等的融资需求,此外,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的过度负债和财产损失需注入庞大的资金,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仅靠银行的间接融资已难以满足其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此,通过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是必然的出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利用资本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股票融资。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因为企业为了自己的股票能够上市,利用直接手段来融资,必须按照《公司法》要求,对企业进行公司制的改造,并完成上市公司的规范操作。在利用资本市场解决国企改革的融资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力发展国内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让一些企业走出去,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截至2001年初,我国境内上市公司从1990年的14家增加到1063家,其中包括114家境内上市外资股公司和52家境外上市公司,境内上市公司市价总值达46061.78亿元,流通市值达15492.49亿元,投资者开户数达到5683.88万户。 6.国企改革与整个国民经济改革相结合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是与国家宏观经济改革结合进行的。在所有制结构上确立了非公经济的重要地位;在分配制度上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方式;价格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的目标;改革外贸、外汇管理体系;在社保制度改革方面,纷纷出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制度等政策,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企业富余人员、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政策给解困工作创造条件;国债补贴技改,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等。 7.本阶段国企改革的动因 国企改革在本阶段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改革的推动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改革解放了思想,指明了方向。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理论界和社会各界围绕计划与市场的争论愈演愈烈,姓“资”和姓“社”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国企改革因为无法跳出计划体制的框框而举步维艰。已经迅速发展起来的个体和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由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名不正”而“言不顺”,发展壮大的阻力越来越大。在此关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谈话完全消除了人们的疑虑和担心,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彻底解除了长期以来困扰理论界和社会各界的姓“资”和姓“社”的问题,指明了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国企改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本阶段国企改革较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短缺问题而实行的改革有较大的区别。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推进及集体经济和非公经济的迅速发展,短缺现象在90年代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国有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成为国企改革新的客观原因,其背后隐藏的是企业制度上的问题。基于两权分离理论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只承认国有企业有经营权,而不承认企业作为法人应该有财产权,认为所有权全部属于国家经营机制转换,决定了国有企业不可能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制约,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状况不断恶化,使对企业制度的改革成为必然要求。 (3)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总结的共同作用 20世纪90年代后,理论界关于企业制度探讨不断深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此外,20世纪80年代的国企改革的实践经验证明不涉及产权和计划体制本身的国企改革,只能是停留在经营管理层面,不能触及企业的核心,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水到渠成的选择。同时,改革实践还证明,改革不仅要注重每个具体企业的改革,更要注重全局性的调整。因此,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明确了国有国企改革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另一方面,是要处理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为主导地位,改变国有企业范围过宽、数量过多、比重过大的局面。 三、2004年至今: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 中共十六大之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变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使我国的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深层次改革,是利益的调整和权力的重新分配,涉及政治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困难和阻力可想而知。2002年11月,中共中央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深化国有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明确要求中央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两级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改变部门分割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2003年3月,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成立,统一了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的权力。此后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国资委成立后明确所管辖的大型国有企业要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实行产权多元化,可以上市募集资金,而且鼓励整体上市,以保持和增加企业的整体实力,许多大型企业正在剥离社会职能部分,过去一阶段是剥而不离,仍由企业自己管理,现在有的正逐步移交社会;在企业内部实行主辅分离,使各部门面向社会,成为独立经营的实体,企业同国资委分别签订责任书,对领导班子进行考核。 2.国企改革以大企业、以产权多元化和治理结构为中心 本阶段,国企改革依然是以抓大放小为主,同时以产权多元化和治理结构建设为中心。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决定》第一次把产权制度提到如此的高度,提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创新和历史突破,进一步明确具体了国企改革的任务和目标。 3.各种所有制企业关系的处理 这一阶段,如何处理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问题成为了理论探讨和政策制定的重点。非公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壮大起来,在许多领域占有绝对优势,非公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在改革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出现了个体、私营、外资与公有制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如非公经济在行业分布上从以制造、建筑、运输、商贸和服务业等领域为主,已经开始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拓展。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如石油行业的民营资本问题。此外,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也迅速膨胀,外资的并购问题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非公经济遇到了重新定位和判断的问题,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正确处理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该政策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非公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扫除了人们对非公经济去向问题的担忧。 4.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的改革同步进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迫切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与有效的金融服务。资本市场对于国企改革而言非常重要。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公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的国际资本的流动,使民间积累了大量资本。另一方面,“拨改贷”之后,国企直接融资渠道越来越窄,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理想的融资平台。此外,资本市场有利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中股权分置的先天缺陷严重制约其健康发展,投资、融资、定价和资源配置的功能逐渐被弱化,面临边缘化的危机。对资本市场先天缺陷的改革对于国有经济改革越来越重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4月中国证监会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到2006年末,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资本市场的功能逐渐回归。资本市场的功能回归,吸引了大量沉睡已久的民间资本,强烈的投资需求必然会引来更多的优质资产和公司进入资本市场,以获取资本,实现资本的增值。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后,随着资本市场体制的逐渐完善,资本市场将成为一个全国优质资产的吸纳器,为国企改革提供了一个全国范围的资源配置平台,企业之间的大额换股并购有了可能。这对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非公资本参与国企改制,产业整合以及上市公司做优做强,都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国有资本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可以在资本市场获得公允的定价,股价有条件成为新的绩效考核标准。一直以来无论是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是进行国有资产转让,最重要的参考指标都是净资产。但这一指标并不能反映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因此,资本市场的巨大变革,将非常有利于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
国企改革,将给年轻人带来哪些机遇
就业的机会。国企难进,这是一贯的风格。国企改革,将掀起新一轮就业热潮。融资市场的稳定。国企作为国家命脉企业,龙头垄断行业,有大量流动资金及不动产资金,清理配资后,将使原有的资本配置重新整合,从而使证券行业、金融行业等带来繁荣的景象。因此可投资股票、期货、基金、保险等作为辅助收入。经济的进步带来的消费机遇。刺激经济,使得第三产业飞速发展,服务性行业及电子商务等也将是一个发展的机遇。
地方国企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今年最全地方国企混改名单
国企改革概念一共有42家上市公司,其中29家国企改革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证交易所交易,另外13家国企改革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以下是国企改革概念完整股票名单
股票里的国企改革是什么意思
股票重组。就是国家针对各类股票兼并重组,整体上市,增发股票。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
国企改革中如何制定与实施员工持股方案?
员工持股计划(简称ESOP)是指通过让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和期权而使其获得激励的一种长期绩效奖励计划。在实践中,员工持股计划往往是由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的部分股权,并委托员工持股会管理运作,员工持股会代表持股员工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中大咨询的国企改革员工持股咨询能够为企业设计持股模式、持股价格、转让与退出机制等内容,明确持股方案履行程序,提供保障机制,帮助企业做好中长期员工激励机制。
国企改革股票有哪些
国企改革概念一共有42家上市公司,其中29家国企改革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证交易所交易,另外13家国企改革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以下是国企改革概念股票名单
国企改革龙头股有哪些?
在建筑工程板块当中,我们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两个比较好的国企概念股票,第一个是中国建筑,第二个是北方国际,首先,中国建筑在去年,一直都尝试将下属专业化的板块进行独立的运作,比如说钢结构和装饰,而北方国际则是一带一路的重点标的。在化工板块,我们给大家推荐的国企改革概念股票有,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这主要是因为石油改革和过期改革是国家的长期改革战略,在此前的一段时间里面,中国石化的销售板块,混合所有制已经得到了持续的推进,是我们国家国企改革的排头兵。
001008工银瑞信国企改革股票基金
这只基金不错。首先2015年是国企改革的关键时期,现在很多国企改革方案已经明确了出台时间表,像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就已经出炉了。而且市场上,过去三个月中,部分国企改革概念股票涨幅已经翻番。Wind数据显示,2014年中证国有企业综合指数全年涨幅55.86%,超过了同期上证综指涨幅。然后工银瑞信去年的股票基金表现很好,旗下的金融地产、信息产业基金是同类基金第一和第三,实力够强。可以考虑入手。不过现在刚刚结束募集,正在建仓期,可能等开放了在申购入手。
工银瑞信国企改革股票基金怎么样?大家看好吗?
延续主题投资优势工银瑞信国企改革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工银国企改革股票基金”) 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深入挖掘国企改革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力争获取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专注国企改革主题投资:工银国企改革股票基金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深入挖掘国企改革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基金所指的国企改革主题主要包括已实施改革方案或具有改革预期的中央国有企业以及地方国有企业。同时,鉴于国企改革的影响范围之宽、涉面之广,受益于行业准入、国退民进等相关主题的非国有企业同属国企改革主题投资范围。投资亮点纷呈,发展空间明确: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阐述和部署“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思路同时,也对国企改革重点聚焦。伴随企业层面改革落实的加速,国企改革正在进入第二阶段,国企并购有望提速。当前国资股已经呈现明显的低估值、低市值与低股价特征。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证国有企业综合指数全年涨幅55.86%,超越同期上证综指涨幅。主题基金管理出色,历史业绩优异:工银基金公司投资中注重对风险的控制,在行业和主题基金管理方面经验丰富。2014年通过精细管理及准确的布局,旗下两只行业基金工银瑞信金融地产和工银信息产业基金年度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02.49%、64.31%,业绩均位列股票型基金前列。工银国企改革的拟任基金经理之一的何肖颉是工银瑞信权益部副总监,其管理的工银瑞信核心价值股票2014年收益30.45%,超越市场平均水平4.74个百分点。王君正则是工银瑞信金融地产的基金经理之一。投资建议:工银国企改革股票基金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深入挖掘国企改革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伴随企业层面改革落实的加速,国企改革正在进入第二阶段,国企并购有望提速,市值管理也将成为这一阶段改革的突出特点,2014年中证国有企业综合指数全年涨幅55.86%,超越同期上证综指涨幅。工银基金公司投资中注重对风险的控制,在行业和主题基金管理方面经验丰富
国企改革相关股票有哪些
中国重工、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长江电力、华电国际、葛洲坝、华新水泥、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国石化、中国化学、中国船舶、包钢股份、宝钢股份、太钢不锈、三一重工、贵州茅台、云南白药、五粮液、伊利股份、路桥建设等等上市公司都是国企改制的国有控股公司。
国企改革"161026"这个基金怎么样
您好! 这是一个指数分级基金,跟踪的是国企改革这个概念指数,由于这是未来国家一个发展方向,比较看好,还是很有前景的,尤其现在股市行情看好。 如有不懂之处,真诚欢迎追问;如果有幸帮助到你,请及时采纳!谢谢啦!u200d
钢铁国企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钢铁国企改革概念:凌钢股份、新钢股份、新兴铸管、武钢股份;转型、借壳概念的八一钢铁、杭钢股份、南钢股份、包钢股份、方大炭素、常宝股份、玉龙股份。
涉及国企改革一带一路股票有哪些
涉及国企改革一带一路股票有: 1、天健集团(000090) 公司是深圳国企改革的重要标杆企业之一,率先提出员工持股计划。公司收购深圳国资委旗下高速公路施工养护公司,名为粤通公司,增加了对公司未来进一步整合深国资大施板块的预期。 公司携手万喜集团,加快战略转型升级:联姻万喜、环保开花 天健携手建筑企业世界排名第一(《福布斯2014 全球企业排名》)的法国建筑承包商万喜,万喜集团成立于1890年,为巴黎CAC40指数成分股,就城市再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新能源、环保、特许运营、高端建筑工程管理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和运营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共同开拓中国大陆内地本土市场及海外市场,势必能乘上“一带一路”之风——基建输出。 2、徐工机械(000425) 徐工机械集团挖机资产有潜力,后续或再进行资产整合。前期挖机资产受制于盈利能力弱而延期注入,未来盈利能力由目前的1%回升到国内挖机行业平均水平5%-10%,以其50亿元左右的销售收入,每年或贡献2.5-5亿净利润。 尼加拉瓜运河项目即将开工,"一带一路"打开出口市场。总造价500亿美元。在独家供应协议的条件下,未来4-5年将贡献累计超过400亿元销售收入。受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土石方、起重机、旋挖钻等将开启增量市场。 3、四川成渝(601107) 高速车辆通行费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7.48%。其余的60%左右的业务是公路桥梁建筑及养护业。其大股东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四川省国资委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601107身具国资改革概念。 四川省汶川至马尔康公路总投资约288亿,其中,国家安排中央专项建设基金(车购税)112亿元,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代表省政府以自有资金安排132.8亿元,共计244.8亿元作为项目资本金,约占项目总投资的85%;其余43.2亿元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解决。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作为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唯一上市公司这将为四川成渝2015年业绩提供了利润增长点。
国企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国企改革加速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提升上市公司估值水平,能够激发国有股的活力,同时也激发了股市的原动力。而国企改革概念股所蕴含潜在的投资机会,也值得重点关注。 整体来看,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挖掘国企改革概念股的潜在投资价值:首先,从价值投资角度出发,具有估值优势支持的安全边际较高。统计显示,在310只国企改革概念股中,有55只概念股动态市盈率低于20倍,而锌业股份、工商银行、中国建筑、保利地产、华电国际、中国神华等个股最新动态市盈率低于10倍,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后市存在估值修复要求。 第二,有年报业绩支撑的国企改革概念股。在上述310只国企改革概念股中,有90只个股已披露年报业绩预告,其中,有53只个股业绩预喜,而华电能源、光大证券、中钢国际、黔源电力、中航动力、农发种业、中色股份、航天晨光、东方锆业、中航资本、许继电气、招商轮船、大庆华科、瑞泰科技等 第三,有政策利好的铁路、基建等“一带一路”板块。东方证券建议关注低估值低价国企改革概念股,尤其是中国高铁,该行业的综合竞争力突出,并且是中国政府推动“一带一路”的第一输出产业,海外市场突破有望打开国产高铁装备的长期市场空间。如果墨西哥、泰国、俄罗斯等项目逐渐落实,将为高铁板块持续带来催化剂,继续推荐高铁产业链,相关龙头企业有望获得市场资金的关注。重点关注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
国企改革股票有哪些?
目前国企改革领头的:主要有中粮板块:中粮生化,中粮屯河,中粮地产。还有国投新集,中国巨石,医药板块以及际华板块,目前还是可以买入的。
国企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中成股份、中粮地产、中粮屯河、瑞泰科技、中粮生化、中国玻纤、际华集团、新兴铸管、启源装备、烟台万润、天坛生物、现代制药、方兴科技、北新建材国药股份、国药一致、国投电力、国投中鲁、洛阳玻璃、中纺投资、国投新集。
富国国企改革基金161026交易时间是2015,06,26,14点57分28秒买1500,现多钱
富国中证国企改革指数分级基金(161026)最新净值1.0520元。
富国国企改革折算后怎样
根据《富国国有企业改革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以下简称“基金合同”)“二十一、基金份额折算”的相关规定,当富国国有企业改革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之基础份额(富国国企改革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高至 1.500 元或以上时,本基金将进行不定期份额折算。 截至 2015 年 5 月 22 日,富国国企改革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为 1.526 元,达到基金合同规定的不定期份额折算条件。根据基金合同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业务规定,本基金将以 2015 年 5 月 25 日为基准日办理不定期份额折算业务。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基金份额折算基准日 本次不定期份额折算的基准日为 2015 年 5 月 25 日。 二、基金份额折算对象 基金份额折算基准日登记在册的本基金之基础份额(富国国企改革份额的场外份额和场内份额的合计,基金代码:161026,其中场内简称:国企改革)、富国国企改革 A 份额(场内简称:国企改 A,基金代码:150209)和国企改革 B份额(场内简称:国企改 B,基金代码:150210)。 三、基金份额折算方式 当富国国企改革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高至 1.500 元或以上,本基金将分别对上述折算对象进行份额折算。折算后,上述折算对象的基金份额参考净值或基金份额净值均调整为 1.000 元;富国国企改革 A 份额和富国国企改革 B 份额的比例仍为 1:1。折算基准日折算前富国国企改革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及富国国企改革 A 份额、富国国企改革 B 份额的基金份额参考净值超出 1.000 元的部分均将折算为富国国企改革份额分别分配给富国国企改革份额、富国国企改革 A 份额和富国国企改革 B 份额的持有人。
如何购买富国中证国企改革指数分级B(150210)
分级B基金属于场内基金,要通过证券账户购买,所以首先要开设证券账户(也即炒股账户)。没有开设证券账户只能购买场外基金。场内就是股票市场,也就是大家说的二级市场。分级B基金、 封闭式基金,ETF基金只能在场内购买,也就是只能在股票市场购买。场外就理解成为股票交易市场外,就是银行、金融网站的代销,基金公司的直销方式,也就是熟悉的开放式基金销售渠道。
主要跟踪国企改革指数基金有哪些
富国中证国有企业改革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母基金代码161026,国企改B代码150210,国企改A代码为150209.其它还有工银瑞信国企改革主题基金、中融国企改革混合基金。
富国中证国企改革指数分级基金份额折算是什么意思
根据《富国中证国有企业改革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以下简称“基金合同”)“第二十一部分基金份额折算”中关于不定期份额折算的相关约定,当富国中证国有企业改革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之富国国企改革B份额(场内简称:国企改B,代码:150210)的基金份额参考净值跌至0.250元或以下时,本基金将进行不定期份额折算。截至2015年8月26日,富国国企改革B份额的基金份额参考净值为0.232元,达到基金合同约定的不定期份额折算条件。根据基金合同的约定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业务规定,本基金将以2015年8月27日为不定期折算基准日办理份额折算业务。相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基金份额不定期折算基准日本次不定期折算基准日为2015年8月27日。二、基金份额折算对象基金份额不定期折算基准日登记在册的富国国企改革A份额、富国国企改革B份额、富国国企改革份额。三、基金份额折算方式当富国国企改革B份额的基金份额参考净值低至0.250元或以下,本基金将分别对富国国企改革A份额、富国国企改革B份额和富国国企改革份额进行份额折算,份额折算后本基金将确保富国国企改革A份额和富国国企改革B份额的比例为1:1,份额折算后富国国企改革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富国国企改革A份额和富国国企改革B份额的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均调整为1.000元。富国国企改革份额、富国国企改革A份额和富国国企改革B份额的份额数将相应缩减
富国国企改革指数分级基金份额减少了三之一,为什么
根据《富国中证国有企业改革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以下简称“基金合同”)“第二十一部分 基金份额折算”中关于不定期份额折算的相关约定,当富国中证国有企业改革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之富国国企改革B份额(场内简称:国企改B,代码:150210)的基金份额参考净值跌至0.250元或以下时,本基金将进行不定期份额折算。截至2015年8月26日,富国国企改革B份额的基金份额参考净值为0.232元,达到基金合同约定的不定期份额折算条件。根据基金合同的约定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业务规定,本基金将以2015年8月27日为不定期折算基准日办理份额折算业务。相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基金份额不定期折算基准日本次不定期折算基准日为2015年8月27日。二、基金份额折算对象基金份额不定期折算基准日登记在册的富国国企改革A份额、富国国企改革B份额、富国国企改革份额。三、基金份额折算方式当富国国企改革B份额的基金份额参考净值低至0.250元或以下,本基金将分别对富国国企改革A份额、富国国企改革B份额和富国国企改革份额进行份额折算,份额折算后本基金将确保富国国企改革A份额和富国国企改革B份额的比例为1:1,份额折算后富国国企改革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富国国企改革A份额和富国国企改革B份额的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均调整为1.000元。富国国企改革份额、富国国企改革A份额和富国国企改革B份额的份额数将相应缩减
国企改革基金161026净值多少
招商银行有代销该支基金,该基金10月27日的净值是0.989。
富国国企改革指数分级基金暂停是怎么回事
根据《富国国有企业改革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以下简称“基金合同”)“二十一、基金份额折算”的相关规定,当富国国有企业改革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之基础份额(富国国企改革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高至 1.500 元或以上时,本基金将进行不定期份额折算。 截至 2015 年 5 月 22 日,富国国企改革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为 1.526 元,达到基金合同规定的不定期份额折算条件。根据基金合同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业务规定,本基金将以 2015 年 5 月 25 日为基准日办理不定期份额折算业务。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基金份额折算基准日 本次不定期份额折算的基准日为 2015 年 5 月 25 日。 二、基金份额折算对象 基金份额折算基准日登记在册的本基金之基础份额(富国国企改革份额的场外份额和场内份额的合计,基金代码:161026,其中场内简称:国企改革)、富国国企改革 A 份额(场内简称:国企改 A,基金代码:150209)和国企改革 B份额(场内简称:国企改 B,基金代码:150210)。 三、基金份额折算方式 当富国国企改革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高至 1.500 元或以上,本基金将分别对上述折算对象进行份额折算。折算后,上述折算对象的基金份额参考净值或基金份额净值均调整为 1.000 元;富国国企改革 A 份额和富国国企改革 B 份额的比例仍为 1:1。折算基准日折算前富国国企改革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及富国国企改革 A 份额、富国国企改革 B 份额的基金份额参考净值超出 1.000 元的部分均将折算为富国国企改革份额分别分配给富国国企改革份额、富国国企改革 A 份额和富国国企改革 B 份额的持有人。
富国国企改革指数分级净值多少
招商银行有代销富国国企改革(161026),该基金1月24号的净值是1.009。
161026富国国企改革我买的是开放式基金,今天为什么是一元
这几天很多分级基金的b基金净值低于0.25元触发下折,那么母基金、a和b基金的净值将从1元开始计算,当然份数也将调整。
富国国企改革基金净值今天怎么样
富国中证国企改革指数分级(基金代码161026,高风险,波动幅度较大,适合较激进的投资者)2016年1月14日单位净值为0.8410元;而今天的基金净值需要等到晚上才会更新。
160126国企改革今日基金净值股票
富国中证国企改革指数分级(基金代码161026,高风险,波动幅度较大,适合较激进的投资者)2015年9月8日单位净值为0.9900元;而今天的基金净值需要等到晚上才会更新。
富国国企改革161026如何卖出 我想把161026卖出,怎么操作
富国中证国企改革指数分级(161026) 是母基金,不在二级市场交易,只能在那里申购,那里赎回
富国国企改革基金161026在大盘上涨时为何会大跌?
基金上涨与下跌是与其持有的股票相关的,而股市上涨并不代表你所持有的基金也会上涨,所以其持有的股票下跌的话,那股市上涨但你的基金也会下跌。
161026富国国企改革下折分额少了是怎么算的
161026是母基金,份额少了不影响市值,因为单位净值升为1元了。下折前净值是0.623,折后净值1元,所以份额少了0.377×原来股数。
富国国企改革基金161026现在做定投合适吗
富国国企改革基金(161026)属主题基金,主题基金适合阶段持有,长期定投方式并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