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与海尔集团监事制度的不同
监事人数和选举方式不同,监事职权和责任不同,监事会的独立性。1、监事人数和选举方式。格力电器的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1名为职工代表监事,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海尔集团的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其中2名为职工代表监事,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2、监事职权和责任。格力电器的监事会主要负责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对公司的经营活动提出建议;海尔集团的监事会则更加注重对公司经营决策的监督和审议,对公司的战略规划、财务状况等进行评估和监督。3、监事会的独立性。格力电器的监事会成员中没有要求独立董事的存在;海尔集团的监事会中则要求至少有1名独立董事担任监事,以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海尔集团如何采取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1首先看看海尔的多元化战略:从1992年开始,海尔从一种产品开始向多种产品扩张,全面实施多元化战略。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手段,迅速由单一的冰箱产品进入冷柜、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1997年,以生产数字彩电为标志,海尔又从白色家电领域进入黑色家电领域;1998年,海尔又涉足国外称之为米色家电领域的电脑行业。在进行扩张时,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坚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即以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海尔特色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盘活被兼并企业的资源,既保证了资本运营的成功率.又实现了低成本扩张。达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海尔的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的目的。海尔主业仍然是家电行业,销售额约占海尔总销售额的40~70%。 2001年,海尔通过在产业领域创出的品牌的信誉进入金融业,搭建了海尔的金融框架,包括入主青岛商业银行、长江证券、成立保险代理公司,人寿保险合资公司,财务公司,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奠定基础,为集团今后的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从相关多元化到不相关多元化。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发展纽带从类似的产业模式到服务品牌转变。在多元化发展方式上从以强扶弱的合并方式到强强联合的合资方式转变,在地域上从青岛到山东到全国到东南亚到欧洲到美日。2再分析采取这种策略的因素时代的需要,市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发展的需要 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成功都要遵从以下的法则:1企业应不断根据市场技术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和行业结构2重视资源的共享,追求协同优势3不断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形成企业整体战略4在主要领域有效部署,发挥核心能力5从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6重视品牌延伸的有效范围那么海尔集团又是怎样在这样的法则之上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多元化战略之路的呢?首先,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战略阶段可以大致的分为5个:一 单一产品——电冰箱二 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三 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沪、热水器等四 全部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五 进军知识产业
海尔集团建立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建设步骤及注意事项书虫小羊喜欢历史的会计师来自专栏杨阳话财管“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部控制在强化管理规范性,增强风险抵抗能力,促进精细化管理,有效促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04年我国的部分国有企业及首批在美上市公司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推动下开始探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到2008年5月财政部 、证监会 、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和2010年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简称“配套指引”),内控建设在我国全面开展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华为、海尔、美的等一大批民营企业通过完善的内控系统建设与实施成功实现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并成为世界级公司。在实务中,部分民营企业家对内控的理解及其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依然存在较大误区,或者虽然已经认识到内控的作用,但对其实际执行效果存在很大困惑。本文以内控从业者角度针对部分民营企业家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认识误区和实施中的困惑,从内部控制的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内部控制建设的方法,以及在内控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事项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给企业家和内控工作人员一些启发。一、部分民营企业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误区在我国民营企业,老板是内控最大的负责人,老板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着内控工作开展情况。而老板的观念则直接影响着企业内控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家对内控系统的认识存在以下误区:1、内控是企业发展的阻力,内控系统的存在会妨碍企业创新。刚入行投资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个企业家聊天,我指出他公司内控方面存在的缺陷妨碍了其战略落实。那个企业家当时说的一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说,别提什么内控,你没看到很多大国企、跨国公司都被 “控制死”了吗?并且很振振有词的举了几个例子,最终他得出的结论是内部控制成为了企业创新的阻力,因为一系列内控制度的存在约束了企业的创新,流程的存在更是影响了企业决策的速度和效率。2、内控是给监管层看的,只要考虑监管层要求即可,在企业运营中并无作用。在实务中经常发现部分企业内控做的非常完美,但实际执行和内控手册上要求的完全是两回事,甚至企业员工完全不清楚内控手册的要求,管理层的实际行为完全凌驾于内控系统之上,内控系统的存在是为了应付监管要求,企业内控建设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内控建设的成果往往被束之高阁。接连出现的上市公司舞弊丑闻无不表现出内部控制失效的情况。3、内控主要是防下属、防外人,但不防自己。部分企业家认为,内控就是为了防止下属或其他员工侵占公司资产,或者作出对公司不利的举动,内控建设应该从最大限度的杜绝员工舞弊行为和侵占公司资产行为着手;对于老板自己的行为则是不必设防,因为公司是自己的,资产就是自己的。内控工作的开展只从老板个人关注的领域展开。4、企业家意识到内控的重要性,于是花大价钱开展内控建设,但因并未持续更新导致建设成果无法发挥作用。由于企业快速发展,内控手册规定以外的情况不断出现,新情况就成了“无人区”,内控的存在成了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的依据;业务部门通过不断实践,对自身的流程设计不断优化,部分流程的存在降低了运行效率;外部环境已经变化,原来的风险点已经不存在了,相关的控制也就不存在了而内控手册仍按照原来的要求在执行。针对内控的怨气也越来越严重。二、内部控制系统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在复杂的商业活动中,企业面临众多风险因素,有宏观环境变化导致的,也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活动带来的。合理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规避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带来的内部风险,也可以通过不断调整的风险应对措施增强企业对宏观环境变化导致的风险的抵御能力。1、合理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形成系统监督体系,有效防范和抵御内外部风险。从宏观层面上,通过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不间断的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调整风险应对措施,确保公司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应对风险。国家提出改善空气质量,治理环境污染等政策,可能导致加工制造类企业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合理的内控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家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系列与供应商往来措施,降低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从事环保类产品生产的企业,可以抓住机遇,提早布局实现自身发展。从公司层面上,通过有意识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学习外部优秀管理经验结合公司实际,形成公司独特的管理特点;提高董事会的集体决策能力,加强企业决策过程控制,避免公司战略目标偏离主业或不适合公司具体情况;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适时调整公司组织架构建立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组织体系;设置独立审计机构,建立舞弊防控机制,形成系统监督氛围。从业务层面上,通过设置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防止舞弊或错发生。如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设置合同评审环节,明确合同评审标准和责任有可能会显著降低货款回收风险;在证照管理环节,设置章证使用审批流程,明确章证使用登记制度将大大降低因章证使用不当带来的舞弊风险。2、便于整合资源,推动持续创新,从而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实务中各部门独立负责所辖业务,更多考虑本部门的情况,很难把握企业运营的全貌,部门之间的壁垒会导致内部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不对等等情况,严重制约决策的准确性。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通过跨部门体检找出企业制度、流程不能落实或流于形式的原因,识别出业务流程之间的脱节及重复环节,推动企业业务流程优化,整合企业信息资源,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从事非标准装备制造的企业,在编制计划时考虑到部分产品的采购周期,适当调整采购等待期的生产任务,就可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对于快销品行业,销售端及时就产品、区域特性及时汇总并反馈给采购端,商品的周转效率就会显著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是一个持续完善的动态机制,通过持续收集内外部环境变化信息,结合行业情况及公司运营情况、公司战略规划,分析战略落实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评价公司成长潜力,找到创新点和风险点,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推动组织持续变革。三、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步骤鉴于内部控制系统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内控系统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建设一套既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又能够确保落实到位的内控系统呢?1、与企业高层进行沟通,分析问题,抓住风险点。内控系统建设实施人员必须就外部环境、内部流程、决策所需信息等与公司各层级管理人员及员工充分沟通,以了解因战略、运营、客户和供应商关系、组织结构及融资选择等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因业务操作、现金流与金融风险管理不当、授权不适当或不充分、信息技术不对称等对企业经营模式产生的影响,因用以支持企业执行经营模式、进行内外部业绩报告、评估企业经营模式效率所需信息的不相关性或不可靠性等导致的决策风险。通过现场调查和访谈,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判断,评估公司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就已识别出的潜在风险与公司管理层进行沟通,了解管理层是否已采取了应对措施,愿意为风险所支付的成本等。在实务中内控系统实施人员应衡量风险应对措施带来的效益与成本之间的差异,尽可能降低过度控制带来的成本负担。2、公司组织架构梳理和搭建。在对公司进行充分了解,并与管理层就风险应对措施达成共识后,内控实施人员应当根据组织架构的设计规范,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确保公司的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公司战略规划需求。梳理公司治理结构时,应当关注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履职情况,及“三会”和经理层的运行效果;梳理内部机构设置时,应关注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运行效率,避免出现职能交叉、缺失等;拥有子公司的,还应当关注投资管控措施,关注异地子公司或境外子公司的发展战略、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融资及担保、大额资金使用,资产处置和重要人事任免及内控体系建设等。为避免内部机构设置时出现效率低下情况,内控实施人员应结合组织经营目标和公司经营模式对公司整体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分析企业现有及可挖掘或借用的资源,确定组织的职能,设置相应的部门,并根据管理目的和产品特点设计不同的组织模式。如一家提供标准产品制造公司的业务流程是供、产、销,而提供定制化产品公司的业务流程可能就是销,供,产;在部门设置方面,提供定制化产品的公司就要考虑售前技术支持,而提供标准化产品的公司,售前技术支持的作用相对较弱。对于产品相对标准,技术变化较慢的公司,可以选择职能模式;对于产品定制化特征比较突出、多产品线、跨区域或跨国经营的企业可以选择矩阵模式。明确的部门职责和部门业绩考核指标是防止效率低下的最低要求,内控实施人员在梳理内部组织机构时,应当制定明确的,具体、可度量的业绩指标,该指标应包括财务业绩标准和战略业绩标准,如对于采购部门,可以以不合格产率、到货及时率、订单准确率、与供应商关系、流程内其他部门满意率等作为部门考核指标。3、梳理具体业务流程细节,做好风险点分析及监控措施。要解决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不同岗位之间如何衔接,整体流程运行可能的潜在风险如何规避等问题则需要有明确的业务流程,明确的岗位职责及以具体业务的潜在风险为出发点设置的相应控制系统。以从事定制化产品生产的企业接受订单并签订合同为例。在接受时需要考虑公司的设计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特殊要求,公司生产系统是否能够按时交货;在确定能够接受客户订单的基础上,就产品性能、质量要求、销售价格、销售数量、信用政策、交货方式、交货期限、交货地点、收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合同审批人员应就上述具体事项进行审查,经过审批并获得授权的人员才能与客户签订合同。在该环节,需要监控到的风险点和注意事项有:设计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客户要求,如果内部不能满足,那么外部是否有足够的资源补充;当前产能如何,产能饱和的情况下,可否委托外部单位来完成;产品是否涉及特殊零部件,特殊零部件的采购周期是多长,是否有替代方案;产品以什么价格报给客户;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客户的信用情况如何;客户付款方式怎样;违约责任是否明确等。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有产品设计部门、生产计划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信用部门、法务部门等相关岗位人员。内控实施人员当明确上述业务的具体控制要求,明确各风险点的注意事项和判断标准。4、制定岗位职责,明确任职要求及考核标准在各职能模块内(如采购职能)按照基本业务及延伸业务项目的具体业务控制要求,设置细分岗位职责,明确相关岗位人员专业能力、经验要求等;制定尽可能量化的考核指标。5、对组织架构进行检验,形成制度、表单,编制内控手册并下发执行用业务流程图对前述各项工作形成的组织架构图、岗位设置图进行检验,寻找岗位设置的盲区。如分析业务流程路线是否控制在2-3人的线段内;是否一条业务流程路线就能实现一项职能;是否存在业务流程未覆盖的岗位控缺点;延伸职能是否参与了业务流程运作;资源的获取、分配、支援是否便捷等。根据检验结果对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进行适度调整。对经过检验的各职能部门、各岗位职责再次梳理,形成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工作要求的标准文件,明确其享有权力、信息传递路径、资源流转路径,撰写工作说明书;形成制度、表单汇总。编制内控手册,以董事会名义下发执行。四、内控系统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编制完成内控手册并不是结束,想要内控系统可以完美发挥作用,企业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负责内控的人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内部控制是对公司整体风险的把控,负责内控人员要比其他专业部门人员更系统更全面的参与公司运营;既要具备专业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要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2、在内控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各层级员工的意见内控系统建设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系统性工作,需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沟通并确保全体员工都能够理解并参与其中的工作,充分征求或听取他们的意见,以确保能够获得管理层看不到的信息,在制定措施时充分听取他们的意
海尔集团是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推动企业发展的
您好,我是光晶哥,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20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39亿元(128亿美元)。 为应对网络经济和加入WTO的挑战,海尔从1998年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加快了与用户零距离、产品零库存和零营运成本“三个零”目标的实现。业务流程再造使海尔在整合内外部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资源,目前,海尔物流、商流、制造系统等都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始社会化运做。 2000年,海尔建立起B-B、B-C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创了中国第一笔网上家电采购,中国第一个B-B工业园——合肥海尔工业园。从2000年起,海尔集团的产品销售和原材料采购的定单和支付通过网上实现。海尔集团同国内银行全面合作,创造了一个适合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网上结算体系,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网上结算解决方案。 海尔通过开展电子商务,遏制价格战,卖出有价值的产品;缩短市场响应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降低库存资金;零部件价格降低,质量上升;吸引供应商建厂并参与前端设计。实现电子商务之后资金周转次数提高50%-150%,库存资金降低67%,并进一步实现企业的零资本运营。 海尔B-C部分销售额每年以70%的速度增长,1999和2000年度连续两次被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评选为工业企业网站类第一名,2002年被中国品牌网评为电子商务最高成就奖,2004年、2005年连续2年被评为《互联网周刊》中国商业网站100强,2005年《世界经理人》中国100强企业网站前3强。 2004年,海尔集团被国家信息测评中心评为“2004年度中国企业信息500强”第6位,获得“信息化成就奖”和“电子商务EC应用奖”。2005 年6月,第19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揭晓,海尔集团以1016亿元的年营业收入连续三年排名百强首位。2005年12月,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计算机》评为“中国信息产业20年卓越企业”;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当选“中国信息产业20年封面人物”。
海尔集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是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等于一体的国家特大型企业。10几年前,海尔的前身还是一个亏空147万元,资不抵债,工人拿不到工资,管理极为混乱的集体企业;到1998年,海尔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62亿元,利税10个多亿,产品出口到8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7665万美元。海尔的发展受到哈佛大学、《财富》杂志、《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的关注。海尔发展之快的主要动力是创新精神,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8个字就是创新精神的体现。海尔集团现在已拥有各项专利1700多项,是中国申报专利最多的企业。1998年,海尔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一个新产品,每天申报两项专利,全年完成新产品、新技术262项,有236项成果实现商品化,商品化率达90%,科技贡献率达63%。海尔集团发展至今天,我们深深体会到技术创新是企业高速、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国际化的海尔的基石。名牌战略是海尔创新精神的载体,海尔名牌战略实施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的过程。(一)造就海尔冰箱名牌自1984年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成立至1991年的7年时间里,海尔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坚持技术进步,通过狠抓产品质量,创立了海尔冰箱名牌。1.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1984年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是轻工业部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厂家,当时市场上国产冰箱已有100多个牌号,竞争非常激烈,但是没有“名牌”冰箱。因此,在海尔刚开始生产冰箱时,就提出了“名牌战略”的口号。“名牌战略”的核心就是产品的高质量。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出我国乃至亚洲第一代四星级冰箱,领先一步在国内市场形成了质量可靠和技术先进的优势。很快海尔便以高新技术、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2.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强化产品质量管理。要创名牌冰箱,就要从抓质量入手。海尔认为:人是质量中最关键的因素,第一流的产品是第一流的人干出来的,质量实质上是职工整体素质的体现,抓质量应该首先从人抓起。1985年,集团总裁张瑞敏毅然决定,将76台存在一定质量问题的冰箱,由责任者亲自用大锤砸毁。这次事件在职工中造成极大的震动,职工的质量意识从此有了质的提高。3.坚持技术进步不停顿。海尔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技术开发,不断否定自己,加快更新换代的步伐,始终保持技术上、质量上的发展创新,确保了市场上的技术领先地位。我们在无氟节能冰箱研制上已达到国际最高水平,成果曾代表中国和亚洲先后参加了美国“世界地球日”,维也纳“氟利昂及哈龙替代国际学术交流会”,印度新德里“国际无氟成果研讨会”等多个国际学术交流会,引起世界的轰动,被世界环保组织誉为“世界多一个海尔,地球多一份安全”。(二)从单一的冰箱名牌到多元的海尔品牌1992年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海尔抓住时机先后兼并青岛电冰柜总厂、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8个企业,并投资兴建海尔园开始二次创业,现在海尔产品涉及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和彩电、计算机、手机等领域,形成46个系列,8600多个品种规格的多元化产品群。海尔在二次创业、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立足市场来发展名牌,通过强化管理来巩固名牌,通过联合舰队来延伸名牌,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确立海尔品牌地位。1.立足市场,发展名牌。以市场规律为依据,在质和量的矛盾面前,海尔总是首先确保产品质量、管理,然后再扩大产量、规模,以质取胜,以名牌取胜。新产品开发以市场需求为坐标,新产品从设计、试制到投产过程中都按名牌产品的要求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每一代新产品投入市场都能成为占领市场的新式武器。每当一个新产品问世后,我们就不断寻找其不足之处,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用户的心理,以此设计新的产品,开拓新的消费需求领域。海尔始终坚持“用户第一”的思想。海尔认为,名牌要靠用户和市场认可,名牌更要靠优良的服务来创造和维护。因此,海尔把售后服务看成创造名牌、宣传名牌、维护名牌、发展名牌的重要环节和首要领域。1996年6月,海尔集团荣获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学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这是亚洲家电行业第一家荣获此殊荣的企业。2.强化管理,巩固名牌。海尔在追求一流产品的同时,十分重视追求一流的管理,以质量为中心从严治理,花大力气强化以质量为主线的科学管理体系。在引进先进的工装设备同时,全面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标准,积极推行质量否决权制,把一切质量过失否决在生产过程中。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创新,以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为重点,把IE、6S活动、网络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工程和价值工程等引入企业管理,使名牌产品处于先进的全方位优化管理之中。良好的效益来源于科学的管理,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海尔形成了一套符合企业特点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日清日高管理法,即OEC管理,形成企业内部的良性运转机制,并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多年以来,海尔一直把抓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并且不断推陈出新,结合实际创造了许多很有特色的管理方法,深化了OEC管理,丰富了OEC管理的内涵。3.联合舰队,延伸名牌。在市场竞争中,有名牌,但没有规模,则名牌无法发展与保持;有规模但无名牌,则规模也不可能实现。为此,海尔提出了“联合舰队”的管理模式,即海尔集团的模式不应是一列火车,而应是一支联合舰队,每一舰只都有自己很强的战斗力,又可联合作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样,就能以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一个名牌群,延伸了名牌的范围。现在,海尔的产品形成了变频系列、抗菌系列、健康系列、环保系列、智能化系列家电等42个系列,8600多个品种规格的名牌产品群。海尔产品从整体上形成优势,每一个系列又具有不同的创新点,分别在技术、概念、需求、外观设计等方面独具特色。4.技术创新,确立品牌地位。技术创新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掌握市场主动权,进而成为行业领先者和市场领袖的基本条件。通过技术创新,海尔成功地确立了海尔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基础。海尔在进行技术创新时遵循着三条原则:“课题市场化”、“成果商品化”、“目标国际化”。海尔认为市场是所有企业一切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因而技术创新的课题要从市场中来,又要服务于市场。海尔在确定课题时,紧紧把握住从市场出发,从消费者的不满意点、遗憾点、希望点出发的原则,形成“课题来自于难题”的局面。如,为解决消费者难题而开发的小小神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繁衍”了九代,产销量突破100万台,并出口到轻易不进口家电产品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在世界家电市场引起巨大的轰动。成果商品化,创新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最终要通过商品化回到市场。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有市场效果,这是检验技术创新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海尔集团1998年具有新产品、新技术262项,有236项成果实现商品化,商品化率达90%。目标国际化就是要求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在所属技术领域内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创新工作绝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立足高起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最新科技手段来保障技术创新成果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目前海尔已进入影响集团及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开展了以CFC替代、节能、静音化、数字化、信息、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等为主的多方面超前研究。海尔现已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储备能力,技术储备项目达到68项。(三)争创国际名牌1998年以来,海尔集团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创国际化的海尔。海尔提出的“国门之内无名牌”的思想,实质是在国内市场取得稳固的地位后,要到国际市场上竞争,逐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良好的品脾形象。争创国际化的海尔是海尔集团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海尔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海尔的必然要求。1.先难后易,打开国际市场。海尔采取“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即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建立信誉,创出牌子,然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欧美发达国家对于家电产品要求标准都较高,而且不少国家都有较为严格的安全证。如美国的UL认证、加拿大的CSA认证、欧共体的CE认证等,要向这些国家出口就必须通过上述认证。现在海尔产品先后通过了UL,CSA,SAA,VDE,CE,SASO15个种类、48个国家的国际认证。海尔产品先后打入了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目前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等几大骨干企业都已通过了国际质保体系方面最高认证——ISO9001认证,和国际上环保体系方面最高认证——ISO14001认证,促进了海尔的对外出口。海尔的出口量逐年翻番,以海尔产品的高质量树立了国际市场的信誉,并坚持在发展中对国际市场布局进行多元化战略调整,有利地开拓了国际市场的大好局面。目前尔产品已出口到包括欧美、日、中东、东南亚、非洲等87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等四大主导产品,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21%,144%,183%,134%。全年出口创汇达7665万美元,较1997年同期增长36%。2.构建海外专营网络,实现全球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营销网络是保证产品大批量出口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关键。立全球化的营销网络是海尔营销的战略目标。目前,海尔已在海尔外发展了49个经销商,销售网络达3000多个,并在中东和德国分别建立了“国际物流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尔产品出口海外市场的布局日益合理,欧美地区占60%,东亚地区占16%,表现出市场多元化的特点,有效地规避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在美国销售的184升以下的冰箱中,有20%来自中国海尔;海尔在菲律宾的LKG公合作生产的海尔牌冰箱打破了菲律宾冰箱市场被日、美等产品垄断的局面,在菲律宾大的连锁店超市SM里,海尔冰箱随到随销,受到当地消费者的欢迎。3.“三个三分之一”。海尔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分之一”的目标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三个三分之一”,也就是全球市场的发展规划。海尔产品1/3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国内生产国外销售;1/3国外生产国外销售。国外建厂、生产、销售,是海尔创国际名牌,把自身建设成为国际化的海尔的非重要一步。在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国内生产国外销售的前两步成功迈出之后,海尔在外建厂、生产、销售上也迈出了前进的脚步。海尔先后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等国输出技术并设厂生产,产品实现了当地生产、当地销售。1999年4月日,海尔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大型独资家电生产基地,形成了海尔产品在美国的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系统,全面进军国际市场,实现全球竞争。海尔在销售中努力过质量、售后服务等树立海尔品牌的国际形象。在欧美、东南亚地区,海尔的广告牌巨型灯箱广告同世界名牌家电比肩而立;海尔蓝和海尔标志的用户服务车也在当地形一道独特风景。另外,海尔建立了的全球的电话服务体系,让海尔的用户无论身处世界何地,都能享受到海尔的星级服务。4.国际化的信息、技术开发网络。海尔要创国际知名品牌,建成国际化的海尔,必然要在国际市场上同欧美、日等国家的知名品牌竞争,国际化的信息、技术开发网络是海尔产品取胜的保证。海尔集团以高额的投入加快国际化的进程,并力争达到全面与国际化接轨。国际化信息网络由“紧跟国际先进技术产品分析、评审”的内部机制与由汉城、东京、里昂、洛杉矶、蒙特利尔、阿姆斯特丹、硅谷、悉尼、台湾、香港等建立的10个信息分中心组成的外部网络构成。通过内外部的统一,获得并利用最新的信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实现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国际化技术网络由国外战略联盟系统与工业设计系统和国内广泛的产学研联合体组成,实现海尔产品在技术、产品上的个性化,适合全世界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分市场的需求。国外战略联盟工作系统以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与国际上先进企业进行全面合作。与意大利梅洛尼公司的进一步合作,使海尔集团在国内巩固了洗衣机技术的领先地位。另外还与德国的迈兹、荷兰飞利浦、日本松下分别在全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变频技术等方面建立了技术联盟关系,形成海尔在高新技术方面的优势;工业设计系统为海尔产品进行了PI提案开发、产品个性化设计、家电产品人——机接点等课题的研究,为海尔产品覆盖全球进行设计开发,形成海尔产品在工业设计方面的整体优势。海尔在国内有广泛的产学研联合体。海尔集团控股经营国家级科研机构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海尔以控股方式与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合资成立海尔广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海尔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C-MOLD公司合资组建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海尔同国内外大公司、科研机构、大学等成立了48个联合研究中心。海尔还先后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合作建立了5个博士后工作站,在化学及材料、数字技术、软件技术、生物工程、海外本土设计等方面开展博士课题研究。通过广泛的产学研联合,有效地加速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海尔的国际化战略是对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结果。由于海尔坚持创国际名牌,树立国际信誉,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逐步树立了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1998年11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进行的亚太地区最具信用公司评比中,海尔成为亚太地区进入前十名的企业中惟一的中国企业。同时,美国权威的《家电》杂志公布全世界范围内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排在美、日等家电名牌之前,名列榜首。海尔将进一步全面推进企业国际化战略,争取早日实现进入世界500强的宏伟目标。
海尔集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海尔集团x0dx0a x0dx0a海尔集团是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等于一体的国家特大型企业。10几年前,海尔的前身还是一个亏空147万元,资不抵债,工人拿不到工资,管理极为混乱的集体企业;到1998年,海尔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62亿元,利税10个多亿,产品出口到8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7665万美元。海尔的发展受到哈佛大学、《财富》杂志、《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的关注。x0dx0ax0dx0a海尔发展之快的主要动力是创新精神,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8个字就是创新精神的体现。x0dx0ax0dx0a海尔集团现在已拥有各项专利1700多项,是中国申报专利最多的企业。1998年,海尔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一个新产品,每天申报两项专利,全年完成新产品、新技术262项,有236项成果实现商品化,商品化率达90%,科技贡献率达63%。x0dx0ax0dx0a海尔集团发展至今天,我们深深体会到技术创新是企业高速、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国际化的海尔的基石。名牌战略是海尔创新精神的载体,海尔名牌战略实施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的过程。x0dx0ax0dx0a(一)造就海尔冰箱名牌x0dx0ax0dx0a自1984年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成立至1991年的7年时间里,海尔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坚持技术进步,通过狠抓产品质量,创立了海尔冰箱名牌。x0dx0ax0dx0a1.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1984年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是轻工业部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厂家,当时市场上国产冰箱已有100多个牌号,竞争非常激烈,但是没有“名牌”冰箱。因此,在海尔刚开始生产冰箱时,就提出了“名牌战略”的口号。“名牌战略”的核心就是产品的高质量。x0dx0ax0dx0a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出我国乃至亚洲第一代四星级冰箱,领先一步在国内市场形成了质量可靠和技术先进的优势。很快海尔便以高新技术、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x0dx0ax0dx0a2.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强化产品质量管理。要创名牌冰箱,就要从抓质量入手。海尔认为:人是质量中最关键的因素,第一流的产品是第一流的人干出来的,质量实质上是职工整体素质的体现,抓质量应该首先从人抓起。x0dx0ax0dx0a1985年,集团总裁张瑞敏毅然决定,将76台存在一定质量问题的冰箱,由责任者亲自用大锤砸毁。这次事件在职工中造成极大的震动,职工的质量意识从此有了质的提高。x0dx0ax0dx0a3.坚持技术进步不停顿。海尔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技术开发,不断否定自己,加快更新换代的步伐,始终保持技术上、质量上的发展创新,确保了市场上的技术领先地位。我们在无氟节能冰箱研制上已达到国际最高水平,成果曾代表中国和亚洲先后参加了美国“世界地球日”,维也纳“氟利昂及哈龙替代国际学术交流会”,印度新德里“国际无氟成果研讨会”等多个国际学术交流会,引起世界的轰动,被世界环保组织誉为“世界多一个海尔,地球多一份安全”。x0dx0ax0dx0a(二)从单一的冰箱名牌到多元的海尔品牌x0dx0ax0dx0a1992年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海尔抓住时机先后兼并青岛电冰柜总厂、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8个企业,并投资兴建海尔园开始二次创业,现在海尔产品涉及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和彩电、计算机、手机等领域,形成46个系列,8600多个品种规格的多元化产品群。x0dx0ax0dx0a海尔在二次创业、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立足市场来发展名牌,通过强化管理来巩固名牌,通过联合舰队来延伸名牌,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确立海尔品牌地位。x0dx0ax0dx0a1.立足市场,发展名牌。以市场规律为依据,在质和量的矛盾面前,海尔总是首先确保产品质量、管理,然后再扩大产量、规模,以质取胜,以名牌取胜。x0dx0ax0dx0a新产品开发以市场需求为坐标,新产品从设计、试制到投产过程中都按名牌产品的要求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每一代新产品投入市场都能成为占领市场的新式武器。每当一个新产品问世后,我们就不断寻找其不足之处,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用户的心理,以此设计新的产品,开拓新的消费需求领域。x0dx0ax0dx0a海尔始终坚持“用户第一”的思想。海尔认为,名牌要靠用户和市场认可,名牌更要靠优良的服务来创造和维护。因此,海尔把售后服务看成创造名牌、宣传名牌、维护名牌、发展名牌的重要环节和首要领域。1996年6月,海尔集团荣获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学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这是亚洲家电行业第一家荣获此殊荣的企业。x0dx0ax0dx0a2.强化管理,巩固名牌。海尔在追求一流产品的同时,十分重视追求一流的管理,以质量为中心从严治理,花大力气强化以质量为主线的科学管理体系。在引进先进的工装设备同时,全面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标准,积极推行质量否决权制,把一切质量过失否决在生产过程中。x0dx0ax0dx0a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创新,以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为重点,把IE、6S活动、网络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工程和价值工程等引入企业管理,使名牌产品处于先进的全方位优化管理之中。x0dx0ax0dx0a良好的效益来源于科学的管理,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海尔形成了一套符合企业特点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日清日高管理法,即OEC管理,形成企业内部的良性运转机制,并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多年以来,海尔一直把抓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并且不断推陈出新,结合实际创造了许多很有特色的管理方法,深化了OEC管理,丰富了OEC管理的内涵。x0dx0ax0dx0a3.联合舰队,延伸名牌。在市场竞争中,有名牌,但没有规模,则名牌无法发展与保持;有规模但无名牌,则规模也不可能实现。为此,海尔提出了“联合舰队”的管理模式,即海尔集团的模式不应是一列火车,而应是一支联合舰队,每一舰只都有自己很强的战斗力,又可联合作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样,就能以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一个名牌群,延伸了名牌的范围。x0dx0ax0dx0a现在,海尔的产品形成了变频系列、抗菌系列、健康系列、环保系列、智能化系列家电等42个系列,8600多个品种规格的名牌产品群。海尔产品从整体上形成优势,每一个系列又具有不同的创新点,分别在技术、概念、需求、外观设计等方面独具特色。x0dx0ax0dx0a4.技术创新,确立品牌地位。技术创新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掌握市场主动权,进而成为行业领先者和市场领袖的基本条件。通过技术创新,海尔成功地确立了海尔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基础。x0dx0ax0dx0a海尔在进行技术创新时遵循着三条原则:“课题市场化”、“成果商品化”、“目标国际化”。x0dx0ax0dx0a海尔认为市场是所有企业一切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因而技术创新的课题要从市场中来,又要服务于市场。海尔在确定课题时,紧紧把握住从市场出发,从消费者的不满意点、遗憾点、希望点出发的原则,形成“课题来自于难题”的局面。如,为解决消费者难题而开发的小小神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繁衍”了九代,产销量突破100万台,并出口到轻易不进口家电产品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在世界家电市场引起巨大的轰动。x0dx0ax0dx0a成果商品化,创新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最终要通过商品化回到市场。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有市场效果,这是检验技术创新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海尔集团1998年具有新产品、新技术262项,有236项成果实现商品化,商品化率达90%。x0dx0ax0dx0a目标国际化就是要求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在所属技术领域内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创新工作绝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立足高起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最新科技手段来保障技术创新成果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目前海尔已进入影响集团及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开展了以CFC替代、节能、静音化、数字化、信息、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等为主的多方面超前研究。海尔现已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储备能力,技术储备项目达到68项。x0dx0ax0dx0a(三)争创国际名牌x0dx0ax0dx0a1998年以来,海尔集团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创国际化的海尔。海尔提出的“国门之内无名牌”的思想,实质是在国内市场取得稳固的地位后,要到国际市场上竞争,逐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良好的品脾形象。争创国际化的海尔是海尔集团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海尔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海尔的必然要求。x0dx0ax0dx0a1.先难后易,打开国际市场。海尔采取“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即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建立信誉,创出牌子,然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x0dx0ax0dx0a欧美发达国家对于家电产品要求标准都较高,而且不少国家都有较为严格的安全证。如美国的UL认证、加拿大的CSA认证、欧共体的CE认证等,要向这些国家出口就必须通过上述认证。现在海尔产品先后通过了UL,CSA,SAA,VDE,CE,SASO15个种类、48个国家的国际认证。海尔产品先后打入了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目前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等几大骨干企业都已通过了国际质保体系方面最高认证——ISO9001认证,和国际上环保体系方面最高认证——ISO14001认证,促进了海尔的对外出口。x0dx0ax0dx0a海尔的出口量逐年翻番,以海尔产品的高质量树立了国际市场的信誉,并坚持在发展中对国际市场布局进行多元化战略调整,有利地开拓了国际市场的大好局面。目前尔产品已出口到包括欧美、日、中东、东南亚、非洲等87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等四大主导产品,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21%,144%,183%,134%。全年出口创汇达7665万美元,较1997年同期增长36%。x0dx0ax0dx0a2.构建海外专营网络,实现全球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营销网络是保证产品大批量出口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关键。立全球化的营销网络是海尔营销的战略目标。x0dx0ax0dx0a目前,海尔已在海尔外发展了49个经销商,销售网络达3000多个,并在中东和德国分别建立了“国际物流中心”。x0dx0ax0dx0a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尔产品出口海外市场的布局日益合理,欧美地区占60%,东亚地区占16%,表现出市场多元化的特点,有效地规避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在美国销售的184升以下的冰箱中,有20%来自中国海尔;海尔在菲律宾的LKG公合作生产的海尔牌冰箱打破了菲律宾冰箱市场被日、美等产品垄断的局面,在菲律宾大的连锁店超市SM里,海尔冰箱随到随销,受到当地消费者的欢迎。x0dx0ax0dx0a3.“三个三分之一”。海尔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分之一”的目标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x0dx0ax0dx0a“三个三分之一”,也就是全球市场的发展规划。海尔产品1/3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国内生产国外销售;1/3国外生产国外销售。x0dx0ax0dx0a国外建厂、生产、销售,是海尔创国际名牌,把自身建设成为国际化的海尔的非重要一步。在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国内生产国外销售的前两步成功迈出之后,海尔在外建厂、生产、销售上也迈出了前进的脚步。海尔先后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等国输出技术并设厂生产,产品实现了当地生产、当地销售。1999年4月日,海尔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大型独资家电生产基地,形成了海尔产品在美国的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系统,全面进军国际市场,实现全球竞争。海尔在销售中努力过质量、售后服务等树立海尔品牌的国际形象。在欧美、东南亚地区,海尔的广告牌巨型灯箱广告同世界名牌家电比肩而立;海尔蓝和海尔标志的用户服务车也在当地形一道独特风景。另外,海尔建立了的全球的电话服务体系,让海尔的用户无论身处世界何地,都能享受到海尔的星级服务。x0dx0ax0dx0a4.国际化的信息、技术开发网络。海尔要创国际知名品牌,建成国际化的海尔,必然要在国际市场上同欧美、日等国家的知名品牌竞争,国际化的信息、技术开发网络是海尔产品取胜的保证。海尔集团以高额的投入加快国际化的进程,并力争达到全面与国际化接轨。x0dx0ax0dx0a国际化信息网络由“紧跟国际先进技术产品分析、评审”的内部机制与由汉城、东京、里昂、洛杉矶、蒙特利尔、阿姆斯特丹、硅谷、悉尼、台湾、香港等建立的10个信息分中心组成的外部网络构成。通过内外部的统一,获得并利用最新的信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实现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x0dx0ax0dx0a国际化技术网络由国外战略联盟系统与工业设计系统和国内广泛的产学研联合体组成,实现海尔产品在技术、产品上的个性化,适合全世界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分市场的需求。国外战略联盟工作系统以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与国际上先进企业进行全面合作。与意大利梅洛尼公司的进一步合作,使海尔集团在国内巩固了洗衣机技术的领先地位。另外还与德国的迈兹、荷兰飞利浦、日本松下分别在全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变频技术等方面建立了技术联盟关系,形成海尔在高新技术方面的优势;工业设计系统为海尔产品进行了PI提案开发、产品个性化设计、家电产品人——机接点等课题的研究,为海尔产品覆盖全球进行设计开发,形成海尔产品在工业设计方面的整体优势。x0dx0ax0dx0a海尔在国内有广泛的产学研联合体。海尔集团控股经营国家级科研机构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海尔以控股方式与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合资成立海尔广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海尔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C-MOLD公司合资组建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x0dx0ax0dx0a海尔同国内外大公司、科研机构、大学等成立了48个联合研究中心。海尔还先后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合作建立了5个博士后工作站,在化学及材料、数字技术、软件技术、生物工程、海外本土设计等方面开展博士课题研究。通过广泛的产学研联合,有效地加速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x0dx0ax0dx0a海尔的国际化战略是对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结果。由于海尔坚持创国际名牌,树立国际信誉,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逐步树立了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1998年11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进行的亚太地区最具信用公司评比中,海尔成为亚太地区进入前十名的企业中惟一的中国企业。同时,美国权威的《家电》杂志公布全世界范围内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排在美、日等家电名牌之前,名列榜首。x0dx0ax0dx0a海尔将进一步全面推进企业国际化战略,争取早日实现进入世界500强的宏伟目标。
海尔集团管理模式
1、OEC管理模式海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创造了 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模式,即目标系统、日清系统和激励机制共同组成的管理模式,称之为海尔的管理模式。2、“市场链”负债机制从1999年开始,海尔又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市场链”SST负债机制。3、80/20责任原则海尔集团灵活地将“马特莱法则”,又称 80:20法则运用于干部管理。即从管理学角度,把80:20作为确定比值,要侧重抓关键的人、关键的环节、关键的项目,即20%,以带动 80%。扩展资料海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并于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为:600690。上市十多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海尔简介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是国有企业吗?
海尔集团是国企还是私企? 20分 中外合资的,外方是德国海尔集团,国有企业转型的合资企业。 海尔的前身青岛电机厂是50年代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最初是几个人凑钱干起来的,后来国家有赎买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润给他们退了股,这个企业就变成了集体所有制。从根本上来讲,用企业的利润退股其实是不对的,那应该是股东的分红,但合作社上面有一个二轻集体企业联社也就是手工业联社,联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费倒过来给股东,就算作退股,等丹是一种回购。 从历史上看,海尔在青岛一直隶属于二轻联社,“从娘胎里头就是这样”。在1993年青岛海尔的上市报告中,对它的初始资本说得非常清楚。 张瑞敏亲自看过50年代股东入股的原始凭据,有人出钱,有人以生产资料作价,几百元、几十元的都有,本来就是几个人凑起来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国家赎买之后,企业属于集体公有,主导产品是一种家庭用的电葫芦(吹风机),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直到张瑞敏进入,转产冰箱,二轻联社用自身积累的利润在此时投入200余万,上市的时候又把这一投资作为法人股权。张瑞敏上冰箱的时候,1700多万投资,全部是从银行贷的款。其实二轻联社给的200万还不是上项目的钱,是用于搞技术开发一类的事,也不是一次到账,而是一点一点拨给的。200万够干什么呢?就是买了一些试验仪器,做了几个样机,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成果。当时谁也不当回事,但上市之后,二轻联社发现自己的股份越来越值钱,不仅每年从海尔这里都得到分红,而且,现在要是出手的话,就发大财了。2004年12月,海尔在20周年纪念会上启动新标识,二轻联社主任还作为上市公司股东代表上台一起参与。 青岛海尔上市以后,青岛国资部门曾给海尔集团出过一个证明,即经过验资,海尔的资产内没有国有资产。张瑞敏说:“海尔不存在像有些媒体所说的,原来是国有企业,现在又变成集体企业,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这些人等于对中国企业的性质根本就不了解。过去集体企业千方百计想成为国有企业,但成不了,国家不让你成。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差别在哪里呢? *** 对集体企业的经营不进行干涉,与此同时也不提供资金援助,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需要通过银行贷款等自行筹备。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国家,集体企业的利润可以留下来再发展、再投资。 海尔公司是国有企业吗 看上去算是国企,其实不是 海尔集团的经济性质是旧体制下的二轻集体,城市二轻系统的工商企业和农村人民公社虽然也属于国家所有制的两种实现形式,但国家没有投资,而是通过政治运动把它们变成“二全民”。在所有制结构上,产权清晰的手工业合作社被改造成“财产归大堆”的“二国营”,私营经济被限制,实际上是被取消,结果是单一的公有制形式背离了我国多层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海尔的前身青岛电机厂是50年代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最初是几个人凑钱干起来的,后来国家有赎买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润给他们退了股,这个企业就变成了集体所有制。从根本上来讲,用企业的利润退股其实是不对的,那应该是股东的分红,但合作社上面有一个二轻集体企业联社也就是手工业联社,联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费倒过来给股东,就算作退股,等于是一种回购。 从历史上看,海尔在青岛一直隶属于二轻联社,“从娘胎里头就是这样”。在1993年青岛海尔的上市报告中,对它的初始资本说得非常清楚。张瑞敏亲自看过50年代股东入股的原始凭据,有人出钱,有人以生产资料作价,几百元、几十元的都有,本来就是几个人凑起来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国家赎买之后,企业属于集体公有,主导产品是一种家庭用的电葫芦(吹风机),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直到张瑞敏进入,转产冰箱,二轻联社用自身积累的利润在此时投入200余万,上市的时候又把这一投资作为法人股权。 张瑞敏上冰箱的时候,1700多万投资,全部是从银行贷的款。其实二轻联社给的200万还不是上项目的钱,是用于搞技术开发一类的事,也不是一次到账,而是一点一点拨给的。200万够干什么呢?就是买了一些试验仪器,做了几个样机,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成果。当时谁也不当回事,但上市之后,二轻联社发现自己的股份越来越值钱,不仅每年从海尔这里都得到分红,而且,现在要是出手的话,就发大财了。2004年12月,海尔在20周年纪念会上启动新标识,二轻联社主任还作为上市公司股东代表上台一起参与。 青岛海尔上市以后,青岛国资部门曾给海尔集团出过一个证明,即经过验资,海尔的资产内没有国有资产。张瑞敏说:“海尔不存在像有些媒体所说的,原来是国有企业,现在又变成集体企业,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这些人等于对中国企业的性质根本就不了解。过去集体企业千方百计想成为国有企业,但成不了,国家不让你成。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差别在哪里呢? *** 对集体企业的经营不进行干涉,与此同时也不提供资金援助,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需要通过银行贷款等自行筹备。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国家,集体企业的利润可以留下来再发展、再投资。 1984年海尔开始创业的时候,员工非常羡慕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很多优惠政策海尔得不到,很多员工说,我们不得“天时”;工厂是在平了一片坟地的基础上建起来的,离火葬场很近,当时员工上班没活干,有的员工看着火葬场的大烟筒说:我们这个厂是火葬场的八车间,言外之意,这个厂早晚要完蛋,年年亏损,不得“地利”;1984年上半年,厂里还有800多名员工,到了下半年,剩下不到700人,有100多人写了请调信调走,人心涣散,不得“人和”。天时、地利、人和样样皆空,很多员工对企业丧失信心。 海尔在80年代的时候,企业里只有3个电大毕业生,那时大学毕业生都想到 *** 部门、科研单位、国有企业工作,集体所有制企业一个也招不进来。实际上,连张瑞敏都是被迫赴任的,因为连换三任厂长企业不见丝毫起色,张作为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责无旁贷。而他拉时为家电公司普通干部的杨绵绵一起创业,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觉得她和别人不同,在她的同龄......>> 海尔到底是国企还是私企 中外合资的,外方是德国海尔集团,国有企业转型的合资企业。 海尔的前身青岛电机厂是50年代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最初是几个人凑钱干起来的,后来国家有赎买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润给他们退了股,这个企业就变成了集体所有制。从根本上来讲,用企业的利润退股其实是不对的,那应该是股东的分红,但合作社上面有一个二轻集体企业联社也就是手工业联社,联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费倒过来给股东,就算作退股,等于是一种回购。 从历史上看,海尔在青岛一直隶属于二轻联社,“从娘胎里头就是这样”。在1993年青岛海尔的上市报告中,对它的初始资本说得非常清楚。 张瑞敏亲自看过50年代股东入股的原始凭据,有人出钱,有人以生产资料作价,几百元、几十元的都有,本来就是几个人凑起来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国家赎买之后,企业属于集体公有,主导产品是一种家庭用的电葫芦(吹风机),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直到张瑞敏进入,转产冰箱,二轻联社用自身积累的利润在此时投入200余万,上市的时候又把这一投资作为法人股权。 张瑞敏上冰箱的时候,1700多万投资,全部是从银行贷的款。其实二轻联社给的200万还不是上项目的钱,是用于搞技术开发一类的事,也不是一次到账,而是一点一点拨给的。200万够干什么呢?就是买了一些试验仪器,做了几个样机,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成果。当时谁也不当回事,但上市之后,二轻联社发现自己的股份越来越值钱,不仅每年从海尔这里都得到分红,而且,现在要是出手的话,就发大财了。2004年12月,海尔在20周年纪念会上启动新标识,二轻联社主任还作为上市公司股东代表上台一起参与。 青岛海尔上市以后,青岛国资部门曾给海尔集团出过一个证明,即经过验资,海尔的资产内没有国有资产。张瑞敏说:“海尔不存在像有些媒体所说的,原来是国有企业,现在又变成集体企业,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这些人等于对中国企业的性质根本就不了解。过去集体企业千方百计想成为国有企业,但成不了,国家不让你成。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差别在哪里呢? *** 对集体企业的经营不进行干涉,与此同时也不提供资金援助,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需要通过银行贷款等自行筹备。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国家,集体企业的利润可以留下来再发展、再投资。 海尔集团 属于“私营民营”还是“国有企业”还是“国内上市公司” 国内上市公司 青岛海尔是国企吗 怎么说呢,不是纯国企了,是混合制,你去应聘就能感受到那种感觉了,不同的部门可能隶属的编制不同,所属的企业性质也不同,因为海尔分很多很多团队,都是不一样的,很麻烦,你去什常部门享受什么编制什么性质最好问清楚 海尔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 民企 -- 我假装无所谓,告诉我自己,我那么的坚强,我可以承受一切的。可是,当我被遗忘在角落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输不起,我会害怕。 海尔集团公司是外资还是中国民营企业? 海尔创业时是集体企业,只不过后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 *** 都给予了海尔以“国有企业般的”大力扶持。时至今日,却很难界定海尔集团的资产中有多少是国有血统,多少是集体色彩。 “加强监管有好处,因为海尔的股权还很不明晰。”海尔前某高管说,“不管海尔的管理层怎么持股,海尔集团的资产都不是个人的。” 据这位人士介绍,当年中国的冰箱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海尔如果当时不是挂在二轻局下面,它连一开始的冰箱生产许可证都拿不到。 这位人士还透露,当年建设海尔工业园时,有外国公司想来办合资企业,因此也想弄清楚海尔的股权结构。 “我对他们说,不用股权证明,比如,海尔占30%股权,外资占70%股权, *** 盖个章,就有效了,海尔并没有土地的所有权证。” 而事实上,青岛市对海尔等几家大企业的土地基本上都无偿划拨。比如,海尔在黄岛工业园的那块地就未花分文, *** 甚至还让原来在那里的一个小工厂挪了地方。 作为海尔的“同城兄弟”,海信也曾同样得到过 *** 土地的无偿划拨。记者了解到,海信通过接管原青岛机械电子局的下属企业,安置好这些企业的职工后,就得到了大量的廉价土地。目前,海信已成为青岛市第一大房地产商。 同样的情况在海尔身上也出现过。在海尔发展过程中,曾经兼并或者通过 *** 指令划拨得到了许多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的土地也成为海尔资产的一部分。近年来,青岛市土地价格飞涨,以此获得的土地价值难以估量。海尔由此增加的资产数量,应以怎样的口径计算国有成分,成了一个难题。 至于银行贷款,民营企业必须抵押才能贷款,而海尔以信誉就能贷款。它享受了只有国有企业才能享受的待遇。 在报关程序上,青岛市海尔这样的大企业可以先出口再报关,民营企业就很难这样了。 *** 给予海尔的支持包括贷款、税收、土地的优惠政策等等。 “所以,海尔‘挂上"国有企业的牌子,是有好处的。”这位海尔前高管如是说。 海尔属于什么企业类型 5分 海尔 现在到底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力在中国和世界?谢谢解答! 40分 民营企业对外宣传是这样的!但是 *** 人已经在里面了属国营企业了! 因为它已经是中国 *** 对外宣传的一面镜子了。 他对世界当然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个不是一下能说的清楚的。 海尔是上市公司吗 是啊,呵呵,上海上市,代码:600690 记得前年去山东的一家证券公阀面试,问的问题是:海尔的股票代码是都少?当时就傻了,2000多只股票呢,呵呵
海尔集团是什么时候正式上市的?
海尔集团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于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中国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公司1984年创立于青岛。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
海尔集团管理模式
1、OEC管理模式海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创造了 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模式,即目标系统、日清系统和激励机制共同组成的管理模式,称之为海尔的管理模式。2、“市场链”负债机制从1999年开始,海尔又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市场链”SST负债机制。3、80/20责任原则海尔集团灵活地将“马特莱法则”,又称 80:20法则运用于干部管理。即从管理学角度,把80:20作为确定比值,要侧重抓关键的人、关键的环节、关键的项目,即20%,以带动 80%。扩展资料海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并于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为:600690。上市十多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海尔简介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尔集团
在线等待!海尔集团2004年—2006年财务报表
方法一:上交所的网站就有呀。告诉你搜索的方法:1、你在主页的左上角“个股查询”里,输入“600690”,即可得到青岛海尔的信息。2、然后你在“上市公司公告全文”下一行的搜索选择栏选择“定期报告”,点击打开“更多选择”里,选择2004年12月至2007年6月,在“公告类型”里选择“年报”,再点上一行的“GO”即可得到它三年的年报,在年报里摘取财报。3、注意,上交所只能查询三年的数据,因此,你选择时间区间时,注意选择36个月内的。方法二:新浪财经上也能查询到它的财报,但只能查到2006年的。具体你可以在新浪财经的股票频道,输入“600690”,进入青岛海尔股票页面,然后点击左下方的“财务报表”,即可看到历年报表。 方法三:进入腾讯财经频道,输入“600690”,进入青岛海尔股票页面,然后点击左下方的“季报/年报”,即可看到历年报告。给你链接地址:http://stockhtm.finance.qq.com/sstock/quotpage/q/600690.htm#3希望对你的研究工作有帮助!
对青岛海尔集团的了解
青岛海尔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于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上市十多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营业务收入由上市初的6.8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52.99亿元,在股本大比例扩张的情况下,2004年实现每股收益0.309元。同时,公司由原先只生产电冰箱这一个产品扩展到目前涉及电冰箱、空调、冷柜、系列小家电、滚筒洗衣机、电脑板、注塑件、电子商务等业务。公司良好的业绩也渐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同,公司挂牌证“青岛海尔”连续入围上证180指数和道中88指数,连续入选“上市公司50强”、“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与国际最具权威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共同对2001年度“中国令人尊敬的上市公司”评选的当中,青岛海尔一枝独秀,得票高居榜首,是证券市场蓝筹绩优股的典型代表。 公司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狠抓产品质量,继在全国家电行业中率先通过ISO9001认证后,又先后通过了ISO14001环保认证、美国UL、加拿大CSA、德国VDE和GS、欧盟CE等近20项认证,这使海尔产品不出厂就可获得国际认证,是真正的世界级产品供应商。 公司上市之前,生产用资金主要靠企业自身积累及银行贷款,但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其所能提供的资金已不能满足公司正常发展的需要。 公司抓住93年国家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之机,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3.69亿元,分别投资于出口冰箱技术改造项目、出口冰箱配套设施改造项目、无氟冰箱技术引进项目、多规格定尺料精密冲裁中试基地项目、大型精密注塑中试基地项目、海尔工业园冲压基地项目、海尔工业园模具中试基地项目、中意合作生产洁厨具项目、风直冷蒸发器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公司生产能力及技术含量有了大幅提高,为以后冰箱生产上规模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改制上市也使公司从根本上转变了经营机制,企业的产权关系也更加明晰。股票上市后,公司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理顺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关系,并在公司内部形成了股东、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使公司的发展目标与股东的投资回报有效的结合起来。 股票上市后,充分发挥上市公司优势,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整合市场资源,在公开发行股票后,又先后进行了四次再融资,整合了市场资源,极大的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96年公司配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无氟冷柜项目的生产,该项目投产后使海尔在冷柜行业的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为海尔在下世纪初进一步拓展世界冷柜市场奠定了基础,并为公司保持无氟技术的领先地位以及向相关领域拓展,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1997年公司配股募集资金用于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青岛海尔电冰箱(国际)有限公司二期工程以及小家电项目。这些项目的投入生产,使海尔公司在稳步扩大销售额,占据冰箱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海尔的名牌效应,形成小家电这一新的利润增长点。 99年公司配股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出口大型冰箱生产项目、出口洗碗机项目、出口燃气灶项目、建立国际物流中心、收购章丘电机厂、模糊控制电子模块项目。这些项目的投产有力推动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2001年公司实施A股增发,利用募集资金及部分自有资金共20亿元,收购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74.45%的股权。通过整合空调这一高盈利业务,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有利于公司开展规模化经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入世后的进一步扩张创造条件。除此之外,还将完善白色家电概念,增强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有助于实现产品多元化战略,降低经营风险。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自发行股票至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公司将一如继往地以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已任,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给投资者以满意的业绩回报。 —————————————————————————— 海尔电器 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是海尔集团旗下之一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股票代码为「1169」,并于2005年1月31日正式完成更名,即为现用名。本集团主要业务包括生产及销售移动电话,以「海尔」品牌名称制造及销售之洗衣机等。 发展沿革 1、2000年9月和10月,海尔集团与中建电讯在香港及青岛分别成立了飞马香港和飞马青岛两家手机合资企业; 2、2001年12月,海尔集团将其拥有的49%飞马香港的股权注入1169;同时,中建电讯亦将其持有的51%飞马香港和49%飞马青岛的股权注入1169,因此1169拥有飞马香港100%的股权与飞马青岛49%的股权;而海尔集团获取1169股权比例为22%; 3、2002年10月,海尔集团将其飞马青岛剩余15.5%的股权注入1169,使海尔集团在1169的股权提高至29.9%; 4、2005年1月,海尔集团将其飞马青岛剩余35.5%的股权与其下洗衣机的大部分资产注入1169,注资完成后集团控股1169比例为50.3%; 5、2005年2月,海尔中建更名为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后直至目前,海尔集团持有1169股权比例为50.3%。 业务介绍 手机业务 本集团于2004年推出了一系列崭新产品,如具备26万像素的TFT显示器匹配OLED彩色分支显示器先进功能、长达十八天超常备用时间、画中画功能、来电呼唤及短讯防火墙等功能的手机。此外,本集团亦成为国内首个提供130万像素数码相机电话的制造商。一如海尔集团过往于白色家电及电子市场创下之佳绩,「海尔」品牌亦在手机市场被广泛认同为优质品牌,赢得消费者青睐。 洗衣机业务 本集团制造及销售「海尔」品牌洗衣机,2004年表现非常理想。根据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按照中国洗衣机市场销售额计算所得,「海尔」品牌的市场份额一直持续上升,由2003年的31%提升至34%。2004年共推出了43款新型号洗衣机,广受市场欢迎,进一步巩固了本集团的市场领导地位。 前景展望 本集团的管理层对中国手机和洗衣机市场的长远潜力充满信心,并对本集团在巩固其市场主导地位的实力深感乐观。尽管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本集团手机和洗衣机业务的市场份额及知名度正与日俱增,业务量也随着「海尔」品牌的优势不断壮大。 正如2004年注资通函所述,海尔集团有意将本公司打造成为其旗舰上市公司,并通过本公司将其白色家电业务上市,致力成为全球三大白色家电巨擘之一。
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海尔电器”是青岛海尔集团的股票还是它子公司股票?
全称: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169网址:www.cct.com.hk主要股东 青岛海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80.65%) 董事 杨绵绵 (主席兼执行董事)武克松 (副主席)柴永森 (执行董事)梁海山 (执行董事)崔少华 (执行董事)曹春华 (执行董事)宋春光 (执行董事)冯蔼荣 (独立非执行董事)林建球 (独立非执行董事)刘可为 (独立非执行董事)吴亦农 (独立非执行董事) 主要业务:从事采购原材料、分销移动电话以及提供相关之技术及管理服务之业务。於 2001 年底,集团购入中建电讯及海尔集团合营之移动电话业务。 在此项业务重组前,集团是从事幼儿护理用品及多媒体业务。该两项业务其后出售予中建电讯,令集团可将资源集中发展移动电话业务。於 2002 年 10 月,集团进一步向中建电讯及海尔集团收购在国内从事移动电话制造及分销业务之合营企业「飞马通讯(青岛)有限公司」(「飞马青岛」) 之 64.5% 权益。此后,移动电话业务成为集团之主要收入来源。於2004年度,在移动手机业务方面,集团推出一系列新产品,如具备26万像TFT显示器加OLED彩色分支显示器先进功能、长达18天特长备用时间、画中画功能、来电呼唤及短讯防火墙等工能之手机,集团亦为国内首个提供130万像数码相机电话之制造商。集团另将於来年借其「海尔」品牌大力拓展出口市场,与国内市场增长相辅相成。於2004年3月5日,集团与海尔集团订立有条件协议,收购海尔集团之洗衣机业务。海尔电器亦就於飞马通讯 (青岛) 有限公司 (一间从事移动手机之企业) 之余下35.5%权益行使认购期权。收购事项於2005年1月5日完成,可望扩阔集团之收入基础,大力推动集团之业务,最终使集团业务扩展之白色家电业务。收购完成后,海尔集团成为集团之控股股东。主要资产/投资(12/2004):飞马电子(青岛)有限公司(100%);飞马通讯(青岛)有限公司(64.5%)。
海尔集团管理模式
1、OEC管理模式海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创造了 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模式,即目标系统、日清系统和激励机制共同组成的管理模式,称之为海尔的管理模式。2、“市场链”负债机制从1999年开始,海尔又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市场链”SST负债机制。3、80/20责任原则海尔集团灵活地将“马特莱法则”,又称 80:20法则运用于干部管理。即从管理学角度,把80:20作为确定比值,要侧重抓关键的人、关键的环节、关键的项目,即20%,以带动 80%。扩展资料海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并于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为:600690。上市十多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海尔简介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管理模式
一、海尔管理模式:从OEC管理到市场链流程再造,到基於“人单合一”的T模式海尔集团2008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已经从国内企业发展为跨国企业。海尔的成功与其独特的管理模式是密不可分的,从1990年初开始实施“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1998年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再到2005年底开始实施基於“人单合一”的T模式,海尔管理模式就在於管理的不断创新。1、OEC管理模式:日事日毕、日清日高OEC管理模式下,企业每天所有的事都有人管;所有的人均有管理和控制的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按预定的计划执行。每日对每个过程或每件事进行时时控制,把执行结果与计划指标对照、总结、纠偏,确保实现预定的目标。OEC管理模式由三个基本框架构成:目标系统、日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机制,这三个体系恰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OEC管理模式的核心在於将对结果的管理转换为对瞬间状态的控制、对过程的管理,以达到精细化、零缺陷。2、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市场链主要是指将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在集团公司的调控下,把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的内部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互相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主要是指把市场链和业务流程再造有机集成,以“订单”为凭据,重新整理管理资源和市场资源,在OEC管理平台上形成每一个人(流程)都有自己的顾客,每一个人(流程)都与市场零距离,每一个人(流程)的收入都由“市场”来支付的管理运营模式。市场链的流程再造分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的以流程再造、机构重组、资源整合为主的市场链流程再造。1998年9月,海尔开始市场链流程再造。到2000年底,确立了市场链的工作流程,整合了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形成了以订单资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运行的市场链流程再造。第二阶段是以开展全员参与市场链并成为创新的“策略事业单元(SBU)”为主要内容的市场链流程再造。从2001年开始启动,以扁平化、网路化和即时化为原则,以物料耗用表为基础,以订单为中心,实施全员的市场链的工资,使每个员工成为市场链的一环,将订单的目标变成每个员工的预算目标,同时为每个员工提供创新的空间,使之成为不断创新的SBU。简言之,市场链流程再造是为了流程再造、机构重组和资源整合。3、基於人单合一的海尔T模式2005年12月26日,海尔正式启动了国际化品牌发展战略阶段。为创造全球化品牌,海尔推出了人单合一的T模式。所谓人单合一是指人要与市场合一,成为创造市场的SBU。其中“人”,就是“自主创新的SBU”,“单”,就是“有第一竞争力的市场目标”。人单合一是海尔在全球市场中取胜的竞争模式。人单合一模式包括“人单合一”、“直销直发”和“正现金流”。其中,人单合一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订单”(即市场目标),都要为它负责,而每一张订单也都有人负责;直销直发要求直接营销到位,直接发运到位;正现金流就是净现金流是正值的高增长。“人单合一”是全流程的模式,贯穿於企业经营的“创造订单”、“获取订单”和“执行订单”的全流程。海尔T模式是保证“人单合一”目标实现的管理方式。其中的T包含了四个含义为:Time,是时间要准时;Target,是目标,要有第一竞争力的目标;Today,是日清,即每天的工作要日清日毕;Team,是团队,市场目标是由SBU团队来完成。对於T模式的具体要求,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时间和目标,这是一种约束机制,即满足客户时间需求,同时满足产品的第一市场竞争力目标是每个流程、每个SBU的基本要求;第二个层面是实现第一个层面目标的实现手段,即上述所说的团队和日清,其中团队是以SBU为基本单位,而日清则主要通过OEC管理来实现。可见,T模式就是要在市场目标和时间的约束下,通过SBU、OEC等方法的集成实现整个运行流程的优化改进。二、联想管理模式:从联想的“房顶图”管理架构到管理三要素2004年12月,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联想跃升为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其创始人柳传志认为,有效的管理是联想发展壮大的基础和保证。联想少帅杨元庆认为,运作管理是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可见,联想的成功得益於对企业管理的准确理解和深刻诠释,其中最为经典的要数联想的管理架构及管理三要素。1、联想的管理架构:“房顶图”理论联想的管理架构主要是指联想的“房顶图”理论。“房顶图”理论是柳传志根据其对管理的独特见解提出的。“房顶图”主要涉及企业管理的三个层面,第一个是最上端的“房顶”,指的是运作层面的管理,包括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第二个是“围墙”,指的是流程层面的管理,比如物流、资金流、资讯流。第三个是“地基”,指的是企业运行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层面的管理,如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诚信形象的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等。在“房顶图”三个层面中,柳传志认为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地基”,如果没有了“地基”,那麽就不会有“房屋”,“围墙”和“房顶”就更不用提了。经营企业也是一样,企业的机制和理念就是“房屋”的“地基”,“地基”对企业来说起著决定生死的作用。可见,联想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在於联想管理的“地基”部分。联想能持续发展,靠的就是有一个坚实的“地基”,这也是联想管理模式中不是秘密的秘密。2、联想管理的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除“房顶图”之外,联想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联想管理三要素。柳传志认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有一个非常好的管理基础。而这个管理基础就是联想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建班子”是指联想要建立以总裁为首的战略管理核心、高层领导班子及各级领导班子。“建班子”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把手是有战斗力的班子的核心,第一把手应该具备什麽条件,应该如何进行自身修养?第一把手应该如何选择班子的其他成员,其他成员不合标准怎麽?班子的成员如何考核?”在管理三要素中,“建班子”排在首位。可见,有了一个意志统一、有战斗力的班子,才能谈“定战略”和“带队伍”。“定战略”是指公司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大局观念,要学会长远考虑,形成发展目标以後要学会分解成具体的战术步骤和实施策略,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根据具体实践,联想将定战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即第一步是确定公司的远景;第二步是确立公司中远期发展战略目标;第三步是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的总体路线;第四步是确定当年的战略目标(总部和各子公司的),并分解成具体战略步骤操作实施;第五步是检查调整,达到目标。简言之,“定战略”,就是依据实际情况,不仅要制定目标,还要研究如何实现目标。“带队伍”是指塑造联想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凝聚力,形成爱岗敬业的氛围,培养领军人物,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对於“带队伍”,在联想主要包括:建立合适的组织架构、落实岗位责任制;制定令行禁止的规章制度;采用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力的激励方式;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公司凝聚力;加强内部培训,培养骨干队伍和领军人物。简言之,“带队伍”,就是利用精神及物质激励带动员工,利用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有序地管理、选拔和培养人才。三、对企业的启示综合上述分析,一方面,海尔和联想不断学习和应用国外先进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海尔和联想通过多年探索和不断创新,形成了许多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并加以总结和提炼而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理论。这对於我国企业构建特色管理模式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第一,构建特色管理模式必须要有一套制度,即管理制度或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模式是从管理制度或管理标准体系的构建开始。管理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没有管理制度,企业管理便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管理创新之源在於管理制度建设。完美的管理制度是成功管理模式的重要保证。例如,联想管理创新也在於对管理制度的构建。第二,构建特色管理模式必须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个企业能否成功,能否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问题。坚持管理创新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例如,海尔的OEC管理和其後的人单合一,都强调管理要以人为中心,海尔不仅培养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且通过有效的激励使海尔人达到自主管理,其实这是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在联想三要素中的“建班子”和“带队伍”,虽然指的是如何形成有战斗力的班子,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能力等,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联想独到的用人观,即对人才的重视。第三,构建特色管理模式必须要有一种思维,即管理创新。管理模式之所以成功不在於模式本身,而在於不断地管理创新。管理实践因企业不同及环境变化而千差万别,所以说某一企业的成功管理模式,对其他企业并不一定有效;即使同一企业本身,过去成功的管理模式现在使用也不一定有效。因此,任何一种成功的管理模式都只是适合某个时间、某个企业的特色管理模式,而对任何企业来说,更有借鉴意义的是管理模式创新。惟有创新,成功的管理模式才能持续下去。如海尔根据自己不同时期不同情况而设定的发展战略,先後推出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的业务流程再造、基於人单合一的T模式,正是这种管理上的不断创新造就了如今的海尔。联想的三要素也是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创新而推出的适合联想的管理模式。总之,企业构建特色管理模式,必须全面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补充:OEC管理,其中“O”代表Overall(全方位),“E”代表Everyone(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代表Control(控制)、Clear(清理)。OEC管理法也可以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也就是说,当天的工作要当天完成,天天清理并且天天都有所提高。一、OEC管理模式的内容OEC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下面要做的三个表格中:1、日清栏日清栏由下面两部分组成:①在每个工作现场设立的大表,将其质量、设备、工艺、生产计划、物耗、劳动纪律和文明生产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每两小时由巡检人员填写登记一次。②职能人员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巡检时所做的记录及每天的日清栏考核评价意见,对每天日清栏的全部情况进行汇总及评价,以备存档查询。2、3E卡即“3E日清工作记录卡”,“3E”为“每人”、“每事”、“每天”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3E卡将每个人每天工作的七个要素量化,每天由员工自我清理、计算日清内容并填写记录和检查确认,月底由车间主任和职能管理员汇总兑现计件工资。3、管理员日清表管理员日清表由各级管理者在下班以后进行清理时填写,主要是对例行管理的受控情况进行清理及分析,及时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责任人,提出修整措施,不断提高受控率。二、OEC管理模式的具体形式1、管理工作总账即企业年度方针目标实施对策表,它由总经理签发执行,以工作的目标值、先进目标、现状和难点实施对策、完成期限、责任部门、工作标准、见证材料及审核法的统一格式,将全企业的产量、质量、经济效益、生产率管理、市场产品和发展作为工作重点进行详细分析、分解,按规定的标准与审核周期进行考核奖惩。2、管理工作分类账即分厂、各部门年度方针目标实施对策表,由分厂厂长或部门负责人签发执行,按工作分工和总账中所确定的主要责任进行分析和分解,对企业职能部门按其职能确定重点并分解到人。3、管理工作明细账即工作控制日清台账,其基本内容为项目、标准和指示价值比率、责任人、每天的完成情况,见证性材料、考核结果、实得总额及考核人。三、OEC管理模式的体系1、目标体系在目标制定出来之后,为确保其目标的执行与实施,需将全体成员认可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之后形成各级子目标;然后再将它们进行串接,形成一条完整、系统、有机、目标之间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目标锁链。这一目标锁链的运作有以下几个具体步骤:①目标的分解。②目标的执行与控制。通过几本账解决目标如何执行和控制这一问题,即从集团到个人的目标细化中,每一级目标都要有一本详尽的“账本”,即OEC台账。通过它将某一个目标执行的详细进度计划按时间先后顺序分解到每一月、每一周乃至每一天,即开成年度OEC台账、月度OEC台账和日清表。③目标的动态管理。④目标的协调一致。⑤目标效果的评价——闸口论。即当预定的目标到达期限时,要对目标实行的结果进行评价,“闸口论”就是指多个被称为“闸口”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对目标的效果来进行考核和确认。2、日清控制体系①“日事日毕”。即当天所发生的各类问题,当天弄清原因、分清责任,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避免问题堆积,确保目标及时得以实现。②“日清日高”。即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不断地改善和提高。3、有效激励体系①公开、公平、公正。每天通过3E卡公布每个员工的收入,不搞模糊工资,使员工在心理上感到相对公平。②要有合理的计算依据。
海尔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是海尔集团的子公司吗
是有区别的! 青岛海尔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于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上市十多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营业务收入由上市初的6.8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52.99亿元,在股本大比例扩张的情况下,2004年实现每股收益0.309元。同时,公司由原先只生产电冰箱这一个产品扩展到目前涉及电冰箱、空调、冷柜、系列小家电、滚筒洗衣机、电脑板、注塑件、电子商务等业务。公司良好的业绩也渐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同,公司挂牌证“青岛海尔”连续入围上证180指数和道中88指数,连续入选“上市公司50强”、“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与国际最具权威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共同对2001年度“中国令人尊敬的上市公司”评选的当中,青岛海尔一枝独秀,得票高居榜首,是证券市场蓝筹绩优股的典型代表。 公司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狠抓产品质量,继在全国家电行业中率先通过ISO9001认证后,又先后通过了ISO14001环保认证、美国UL、加拿大CSA、德国VDE和GS、欧盟CE等近20项认证,这使海尔产品不出厂就可获得国际认证,是真正的世界级产品供应商。 公司上市之前,生产用资金主要靠企业自身积累及银行贷款,但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其所能提供的资金已不能满足公司正常发展的需要。 公司抓住93年国家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之机,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3.69亿元,分别投资于出口冰箱技术改造项目、出口冰箱配套设施改造项目、无氟冰箱技术引进项目、多规格定尺料精密冲裁中试基地项目、大型精密注塑中试基地项目、海尔工业园冲压基地项目、海尔工业园模具中试基地项目、中意合作生产洁厨具项目、风直冷蒸发器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公司生产能力及技术含量有了大幅提高,为以后冰箱生产上规模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改制上市也使公司从根本上转变了经营机制,企业的产权关系也更加明晰。股票上市后,公司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理顺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关系,并在公司内部形成了股东、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使公司的发展目标与股东的投资回报有效的结合起来。 股票上市后,充分发挥上市公司优势,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整合市场资源,在公开发行股票后,又先后进行了四次再融资,整合了市场资源,极大的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96年公司配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无氟冷柜项目的生产,该项目投产后使海尔在冷柜行业的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为海尔在下世纪初进一步拓展世界冷柜市场奠定了基础,并为公司保持无氟技术的领先地位以及向相关领域拓展,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1997年公司配股募集资金用于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青岛海尔电冰箱(国际)有限公司二期工程以及小家电项目。这些项目的投入生产,使海尔公司在稳步扩大销售额,占据冰箱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海尔的名牌效应,形成小家电这一新的利润增长点。 99年公司配股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出口大型冰箱生产项目、出口洗碗机项目、出口燃气灶项目、建立国际物流中心、收购章丘电机厂、模糊控制电子模块项目。这些项目的投产有力推动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2001年公司实施A股增发,利用募集资金及部分自有资金共20亿元,收购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74.45%的股权。通过整合空调这一高盈利业务,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有利于公司开展规模化经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入世后的进一步扩张创造条件。除此之外,还将完善白色家电概念,增强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有助于实现产品多元化战略,降低经营风险。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自发行股票至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公司将一如继往地以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已任,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给投资者以满意的业绩回报。 —————————————————————————— 海尔电器 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是海尔集团旗下之一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股票代码为「1169」,并于2005年1月31日正式完成更名,即为现用名。本集团主要业务包括生产及销售移动电话,以「海尔」品牌名称制造及销售之洗衣机等。 发展沿革 1、2000年9月和10月,海尔集团与中建电讯在香港及青岛分别成立了飞马香港和飞马青岛两家手机合资企业; 2、2001年12月,海尔集团将其拥有的49%飞马香港的股权注入1169;同时,中建电讯亦将其持有的51%飞马香港和49%飞马青岛的股权注入1169,因此1169拥有飞马香港100%的股权与飞马青岛49%的股权;而海尔集团获取1169股权比例为22%; 3、2002年10月,海尔集团将其飞马青岛剩余15.5%的股权注入1169,使海尔集团在1169的股权提高至29.9%; 4、2005年1月,海尔集团将其飞马青岛剩余35.5%的股权与其下洗衣机的大部分资产注入1169,注资完成后集团控股1169比例为50.3%; 5、2005年2月,海尔中建更名为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后直至目前,海尔集团持有1169股权比例为50.3%。 业务介绍 手机业务 本集团于2004年推出了一系列崭新产品,如具备26万像素的TFT显示器匹配OLED彩色分支显示器先进功能、长达十八天超常备用时间、画中画功能、来电呼唤及短讯防火墙等功能的手机。此外,本集团亦成为国内首个提供130万像素数码相机电话的制造商。一如海尔集团过往于白色家电及电子市场创下之佳绩,「海尔」品牌亦在手机市场被广泛认同为优质品牌,赢得消费者青睐。 洗衣机业务 本集团制造及销售「海尔」品牌洗衣机,2004年表现非常理想。根据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按照中国洗衣机市场销售额计算所得,「海尔」品牌的市场份额一直持续上升,由2003年的31%提升至34%。2004年共推出了43款新型号洗衣机,广受市场欢迎,进一步巩固了本集团的市场领导地位。 前景展望 本集团的管理层对中国手机和洗衣机市场的长远潜力充满信心,并对本集团在巩固其市场主导地位的实力深感乐观。尽管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本集团手机和洗衣机业务的市场份额及知名度正与日俱增,业务量也随着「海尔」品牌的优势不断壮大。 正如2004年注资通函所述,海尔集团有意将本公司打造成为其旗舰上市公司,并通过本公司将其白色家电业务上市,致力成为全球三大白色家电巨擘之一。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青岛海尔、海尔集团、海尔电器3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海尔电器和青岛海尔,均属海尔集团下的子公司,一家上海交易所上市代号600690,一家在香港上市,代号是1169。扩展资料:海尔创业于1984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30年来,海尔始终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知名白色家电品牌。海尔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海尔通过建立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经营体模式,对内,打造节点闭环的动态网状组织,对外,构筑开放的平台,成为全球白电行业领先者和规则制定者,全流程用户体验驱动的虚实网融合领先者,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参考资料:海尔集团官网百度百科-海尔
青岛海尔和海尔集团有什么区别?
因为主营业务不同青岛海尔600690A股上市,海尔电器1169H股上市,两家都为海尔集团旗下的公司,主要区别:青岛海尔主营冰箱、空调、冰柜等家电;海尔电器主营洗衣机、热水器(原有手机业务已剥离)。
海尔集团的股权结构?
海尔以前是集体企业,既不是国企也不是彻底的私企,经过20年来的多次变革,去年美国有个经济学家在海尔研究了半年最终都没弄清楚海尔的企业性质到底是什么···
海尔集团的股权结构?
海尔集团及其关联公司的股权结构海尔集团下属有两家上市公司:青岛海尔(A股上市)、海尔电器(香港上市)。海尔集团战略布局上的动向:青岛海尔(沪600690):将集成海尔集团的所有冰箱、空调业务海尔电器(HK.1169):将集成海尔集团的所有手机、洗衣机业务,并且有可能最终控制青岛海尔(沪600690)金融领域:海尔财务公司、海尔纽约人寿、长江证券等海尔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的股权结构:公司名称直接控制方性质海尔集团公司海尔投资海尔资产管理协会青岛海尔(沪600690)海尔电器国际海尔电器国际海尔集团海尔电器(HK.1169)海尔投资海尔资产管理协会??法人社团??
海尔集团的发展历史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创业初期,只有一个产品,全厂职工不到800人,现在海尔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职工2万多人。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并实现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拓展资料:海尔集团公司(简称:海尔),于1984年在青岛创立,是一家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制造产品逐渐转型为制造创客的平台。公司旗下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和海尔电器(股票代码:01169)两大平台上聚合了海量创客及创业小微。
海尔集团的发展历史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创业初期,只有一个产品,全厂职工不到800人,现在海尔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职工2万多人。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并实现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拓展资料:海尔集团公司(简称:海尔),于1984年在青岛创立,是一家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制造产品逐渐转型为制造创客的平台。公司旗下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和海尔电器(股票代码:01169)两大平台上聚合了海量创客及创业小微。
海尔集团2015~2019年报表数据,存货,固定资产,总资产?
2015年:存货85.64亿,固定资产84.24亿,总资产759.6亿2016年:存货152.8亿,固定资产155.4亿,总资产1315亿2017年:存货225.4亿,固定资产172.0亿,总资产1572亿2018年:存货224.0亿,固定资产173.2亿,总资产1676亿2019年:数据暂时没有,2019年年报未披露,预计在2020年4月30日披露。这些数据可在东方财富网-股票代码600690海尔智家-财务分析板块资产负债表查到。
海尔集团的发展历史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创业初期,只有一个产品,全厂职工不到800人,现在海尔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职工2万多人。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并实现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拓展资料:海尔集团公司(简称:海尔),于1984年在青岛创立,是一家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制造产品逐渐转型为制造创客的平台。公司旗下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和海尔电器(股票代码:01169)两大平台上聚合了海量创客及创业小微。
海尔集团股票代码是多少?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集团股票代码是:600690。
有谁知道海尔集团的管理模式
1、OEC管理模式海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创造了 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模式,即目标系统、日清系统和激励机制共同组成的管理模式,称之为海尔的管理模式。2、“市场链”负债机制从1999年开始,海尔又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市场链”SST负债机制。3、80/20责任原则海尔集团灵活地将“马特莱法则”,又称 80:20法则运用于干部管理。即从管理学角度,把80:20作为确定比值,要侧重抓关键的人、关键的环节、关键的项目,即20%,以带动 80%。扩展资料海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并于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为:600690。上市十多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海尔简介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尔集团
海尔兄弟的动画片跟海尔集团有关系么?
两者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是只是第一代海尔LOGO和动画片的关系。最初海尔集团的LOGO就是海尔兄弟动画片的主人公。要深究二者的关系,还得从一部1991年的动画片说起。这部动画叫《音乐岛》,又叫《琴岛与海尔》。里面的两个男主人公琴岛与海尔。这就是《海尔兄弟》的初版人设。黑发的琴岛是中国人,金发的海尔是德国人。当时从冰箱装饰考虑,设计了象征中德儿童的吉祥物“海尔图形”(海尔兄弟)。海尔卡通吉祥物LOGO图设计寓意:中国的海尔和德国利勃海尔,中德双方的合作如同这两个小孩一样充满朝气和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琴岛——利勃海尔”和“海尔兄弟图形”成为企业第一代识别标志。扩展资料:海尔商标的演变是海尔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见证。海尔的故事,就是一部中国企业商标创业史。1985年,海尔创业刚起步时,电冰箱生产技术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当时双方签订的合同规定,为体现双方合作,海尔可在德国商标上加注厂址在青岛,于是海尔引进“琴岛——利勃海尔”作为公司的商标。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是什么啊??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过程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青岛冰箱厂是于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当时人们的质量意识还相当淡漠。1985年4月,冰箱厂当众砸毁了有严重质量问题的76台冰箱,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质量意识,这样做的结果是1988年荣获国家质量奖,1990年获电冰箱行业唯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到1991年,连续五年被全国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这时的冰箱厂,无论是品牌的知名度还是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集团公司迅速成长为96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92年到96年五年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元飙升至61.6亿元,97年1-8月份销售收入达66亿元。目前海尔集团产品包括电冰箱、冷柜、空调器等13个门类5000余个规模品种,并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海尔商标在96年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二、资本运营的两种方式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格勒曾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同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颧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海尔集团发展如此迅猛,完全得益于有效的资本运营模式,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低成本的资本扩张,其中最显著的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股权融资,发行海尔冰箱股票,募集社会资金;二是以无形资产兼并有形资产,进行兼并重组,实现高效率的规模扩张。 1993年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海尔集团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筹备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股票的上市也使企业面临了新的压力,由过去仅面对用户、员工,转变为要面对股东、员工、用户。股东要求企业每年给他较高的利润回报,员工要求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这样一来,企业上市后面临的压力比上市前大的多,为使压力转化为动力,必须形成一个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从而保证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上市三年多,海尔通过改制,使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冰箱产量是由上市时93年的30多万台,猛增到96年的151万台,增长了5倍,企业利润总额也由93年的8187万元,增长到96年的20065万元,增长了2. 5倍,员工的工作环境、工资收入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公司股本由93年上市的1.7亿元扩张为96年末的3.26亿,而公司每股收益却由上市时的0.41元,增长为96年的0.55元,公司在三年的时间里,股本翻一番,而每股收益不但没有稀释,反而有提高,也就是说企业在不断扩容的同时,资本利润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从根本上保证了股民的权益。通过股票上市从而转变企业的机制,形成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这是我们在资本市场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成功地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外,公司在企业兼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功。在这方面,海尔提出了"吃休克鱼"的思路。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却滞后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落到了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就能重新站起来。在国内现行体制下,活鱼不让吃,吃死鱼会闹肚子,因此只有吃休克鱼,而海尔擅长的就是管理,还有手中的王牌价值77.36亿元的海尔品牌,这样就找到了海尔与"休克鱼"的结合点。在资本运营的实践中海尔集团坚持"吃休克鱼"的策略,十三年来共兼并了亏损总额5. 5亿元的十四家企业,盘活了14.2亿元资产。 从青岛电冰箱总厂发展到现在,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管理的深化,海尔集团在企业兼并及盘活资产方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8-1990年)主要是投入资金,全盘改造。青岛电冰箱总厂通过与德国利勃海尔合资,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狠抓产品质量,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到1985年6月,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四星级是冰箱,1988年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第一枚金牌。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电冰箱总厂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所提高。在这各背景下,开始考虑由原来的单一产品经营向多种产品经营转变。1988年电冰箱总厂兼并了当时的青岛电镀厂,改造为微波电器厂,通过赂微波电器厂注入资金引进生产设备,经营管理和企业效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第二阶段(1991-1994年)主要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 在这期间,青岛电冰箱总厂无论是在器牌的知名度还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经多年探索后首创的OEC管理获得了三位副总理的肯定,被国家经贸委向全国推广,各地企业纷纷竞相学习,一时传为佳话。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其规模还相当小,年产电冰箱共有30万台,而要在中国家电市场获得发展并逐步走上国际市场,必须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了壮大实力,实现强强联合,电冰箱总厂1991年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冷柜厂,通过投入资金,狠抓企业管理和海尔文化,依托海尔的品牌和服务网络,经济效益得到了可喜的提高,92年到96年,冷柜、空调的产量分别提高了4倍14倍。 第二阶段兼并方式与第一阶段相比,除了投入资金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将海尔的企业文化与OEC管理体系移植到被兼并企业中,创造出一个具有活力的新机制,使企业迅速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此阶段的兼并方式主要是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OEC管理体系移值到被兼并企业中,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 这一阶段的典型案例是海尔集团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公司。该公司原来在青岛是与青岛电冰箱厂齐名的企业,其生产的琴岛夏普洗衣机是国内三大名牌洗衣机之一,但由于该企业管理不善,企业缺乏凝聚力,致使企业效益连年滑坡,至1995年企业状况相当糟糕:总资产为4亿元,而总负债达5亿多,资不抵债1.33亿,负债率高达140%多。当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的消息一公布,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这么大的包袱背得动吗?"而海尔集团接管红星电器公司后,将它改组为海尔洗衣机总公司,在输入成套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对人的管理为重中之重,把海尔的"名牌战略"、"用户永远是对的"、"真诚到永远"、"向服务要市场"、"卖信誉不是卖产品"、"高标准、业绩化、零缺陷"、"创造市场"、"人人是人才"一系列企业经营理念贯注于员工身心,由此来统一企业的思想,锻造员工的意志,重铸企业的灵魂,这些理念象一只无形的手将原来的几乎溃不成军的职工队伍凝聚起来,并提升到一种有序、自律、迅捷的作业状态,使其勃发出强大的生命张力,使企业获得了超常发展:三个月扭亏,第五个月赢利150万元,第二年一次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消费者购物首选品牌、开箱合格率等8项第一;市场占有率到1996年底,在全国百家大商场的份额已上升到22%,1997年上半年又上升到28. 31%,比第二名高出5个百分点。国际市场占有率更是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名牌,全自动洗衣机出口日本数量已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95%,占日本进口总量的61%……在此基础上,97年5月兼并后的洗衣机公司以品牌作为投资控股兼并了广东顺德洗衣机厂,组建了顺德海尔电器公司,并在两个月之内恢复生产,创造出了让"可怕"的顺德人都连称可怕的海尔速度;97年9月又与杭州西湖公司合作,利用海尔无形资产的价值,没有投入一分钱,控股组建了杭州海尔电器公司,研制开发出海尔牌系列彩电。 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代化生产运营中,无形资产管理及企业的培养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企业兼并、重组使海尔的产品种类迅速提高,整体竞争力大大增强。海尔集团资本运营的模式就是"吃休克鱼",兼并一个企业时主要考虑兼并之后能否带来效益,而不以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依据,为了休克鱼的复苏,有时需要付出资金,但如果可以很快在一个领域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样就值得做。兼并红星电器公司时,它亏损了近2亿元,但比起重新建厂还是很划算,而且红星的设备、销售网络还比较完善,这样只要把经营管理抓好,整个企业很快就能上去。当时,海尔派去的第一个部门,不是财务,不是科研,而是海尔企业文化中心。他们深入红星员工,耐心讲述"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讲述OEC管理的深刻内涵,这就是海尔企业文化,其精髓就是"先造人才,再造名牌","造物先造人",正是用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海尔由此创造了中国大企业集团资本运营里程上的新思路,新模式。 三、海尔的成功之处 海尔集团在十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及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 1、进入资本市场的目的。海尔公司是1993年通过冰箱股票上市才进入到资本市场的,进入资本市场后,我们深深感到进入这一领域,其目的不应简单地为了筹集资金,而应通过改制使企业的资本利润率不断提高,从而保证公司整个资产的保值、增值、使股民的利益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2、在企业兼并重组方面,我们成功之处在于有成功的企业文化和成熟的可扩大推广的海尔管理模式。海尔通过向被兼并企业注入海尔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思想,把海尔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以及"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灌输到每个员工心里,使整个企业的精神风貌有一个质的飞跃,使企业形成一种凝聚力。也就是说,海尔进行企业兼并重组,并不是把几个企业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向被兼并方输入海尔文化,转变观念,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从而提高"联合舰队"的整体战斗力。 近年来有的国有企业不太景气,不能说不与企业没有良好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有关,使企业没有凝聚力,从经营机制上看,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还没有真正得到转换,有些公司上市的目的只是着眼于筹资,而不是保证企业资本利润率的逐步提高。我们认为,国企改革在逐渐理顺产权关系的同时,逐步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资产不断增值,这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所在。
简单介绍海尔集团背景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过程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青岛冰箱厂是于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当时人们的质量意识还相当淡漠。1985年4月,冰箱厂当众砸毁了有严重质量问题的76台冰箱,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质量意识,这样做的结果是1988年荣获国家质量奖,1990年获电冰箱行业唯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到1991年,连续五年被全国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这时的冰箱厂,无论是品牌的知名度还是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集团公司迅速成长为96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92年到96年五年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元飙升至61.6亿元,97年1-8月份销售收入达66亿元。目前海尔集团产品包括电冰箱、冷柜、空调器等13个门类5000余个规模品种,并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海尔商标在96年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二、资本运营的两种方式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格勒曾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同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颧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海尔集团发展如此迅猛,完全得益于有效的资本运营模式,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低成本的资本扩张,其中最显著的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股权融资,发行海尔冰箱股票,募集社会资金;二是以无形资产兼并有形资产,进行兼并重组,实现高效率的规模扩张。 1993年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海尔集团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筹备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股票的上市也使企业面临了新的压力,由过去仅面对用户、员工,转变为要面对股东、员工、用户。股东要求企业每年给他较高的利润回报,员工要求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这样一来,企业上市后面临的压力比上市前大的多,为使压力转化为动力,必须形成一个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从而保证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上市三年多,海尔通过改制,使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冰箱产量是由上市时93年的30多万台,猛增到96年的151万台,增长了5倍,企业利润总额也由93年的8187万元,增长到96年的20065万元,增长了2. 5倍,员工的工作环境、工资收入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公司股本由93年上市的1.7亿元扩张为96年末的3.26亿,而公司每股收益却由上市时的0.41元,增长为96年的0.55元,公司在三年的时间里,股本翻一番,而每股收益不但没有稀释,反而有提高,也就是说企业在不断扩容的同时,资本利润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从根本上保证了股民的权益。通过股票上市从而转变企业的机制,形成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这是我们在资本市场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成功地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外,公司在企业兼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功。在这方面,海尔提出了"吃休克鱼"的思路。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却滞后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落到了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就能重新站起来。在国内现行体制下,活鱼不让吃,吃死鱼会闹肚子,因此只有吃休克鱼,而海尔擅长的就是管理,还有手中的王牌价值77.36亿元的海尔品牌,这样就找到了海尔与"休克鱼"的结合点。在资本运营的实践中海尔集团坚持"吃休克鱼"的策略,十三年来共兼并了亏损总额5. 5亿元的十四家企业,盘活了14.2亿元资产。 从青岛电冰箱总厂发展到现在,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管理的深化,海尔集团在企业兼并及盘活资产方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8-1990年)主要是投入资金,全盘改造。青岛电冰箱总厂通过与德国利勃海尔合资,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狠抓产品质量,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到1985年6月,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四星级是冰箱,1988年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第一枚金牌。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电冰箱总厂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所提高。在这各背景下,开始考虑由原来的单一产品经营向多种产品经营转变。1988年电冰箱总厂兼并了当时的青岛电镀厂,改造为微波电器厂,通过赂微波电器厂注入资金引进生产设备,经营管理和企业效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第二阶段(1991-1994年)主要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 在这期间,青岛电冰箱总厂无论是在器牌的知名度还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经多年探索后首创的OEC管理获得了三位副总理的肯定,被国家经贸委向全国推广,各地企业纷纷竞相学习,一时传为佳话。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其规模还相当小,年产电冰箱共有30万台,而要在中国家电市场获得发展并逐步走上国际市场,必须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了壮大实力,实现强强联合,电冰箱总厂1991年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冷柜厂,通过投入资金,狠抓企业管理和海尔文化,依托海尔的品牌和服务网络,经济效益得到了可喜的提高,92年到96年,冷柜、空调的产量分别提高了4倍14倍。 第二阶段兼并方式与第一阶段相比,除了投入资金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将海尔的企业文化与OEC管理体系移植到被兼并企业中,创造出一个具有活力的新机制,使企业迅速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此阶段的兼并方式主要是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OEC管理体系移值到被兼并企业中,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 这一阶段的典型案例是海尔集团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公司。该公司原来在青岛是与青岛电冰箱厂齐名的企业,其生产的琴岛夏普洗衣机是国内三大名牌洗衣机之一,但由于该企业管理不善,企业缺乏凝聚力,致使企业效益连年滑坡,至1995年企业状况相当糟糕:总资产为4亿元,而总负债达5亿多,资不抵债1.33亿,负债率高达140%多。当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的消息一公布,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这么大的包袱背得动吗?"而海尔集团接管红星电器公司后,将它改组为海尔洗衣机总公司,在输入成套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对人的管理为重中之重,把海尔的"名牌战略"、"用户永远是对的"、"真诚到永远"、"向服务要市场"、"卖信誉不是卖产品"、"高标准、业绩化、零缺陷"、"创造市场"、"人人是人才"一系列企业经营理念贯注于员工身心,由此来统一企业的思想,锻造员工的意志,重铸企业的灵魂,这些理念象一只无形的手将原来的几乎溃不成军的职工队伍凝聚起来,并提升到一种有序、自律、迅捷的作业状态,使其勃发出强大的生命张力,使企业获得了超常发展:三个月扭亏,第五个月赢利150万元,第二年一次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消费者购物首选品牌、开箱合格率等8项第一;市场占有率到1996年底,在全国百家大商场的份额已上升到22%,1997年上半年又上升到28. 31%,比第二名高出5个百分点。国际市场占有率更是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名牌,全自动洗衣机出口日本数量已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95%,占日本进口总量的61%……在此基础上,97年5月兼并后的洗衣机公司以品牌作为投资控股兼并了广东顺德洗衣机厂,组建了顺德海尔电器公司,并在两个月之内恢复生产,创造出了让"可怕"的顺德人都连称可怕的海尔速度;97年9月又与杭州西湖公司合作,利用海尔无形资产的价值,没有投入一分钱,控股组建了杭州海尔电器公司,研制开发出海尔牌系列彩电。 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代化生产运营中,无形资产管理及企业的培养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企业兼并、重组使海尔的产品种类迅速提高,整体竞争力大大增强。海尔集团资本运营的模式就是"吃休克鱼",兼并一个企业时主要考虑兼并之后能否带来效益,而不以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依据,为了休克鱼的复苏,有时需要付出资金,但如果可以很快在一个领域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样就值得做。兼并红星电器公司时,它亏损了近2亿元,但比起重新建厂还是很划算,而且红星的设备、销售网络还比较完善,这样只要把经营管理抓好,整个企业很快就能上去。当时,海尔派去的第一个部门,不是财务,不是科研,而是海尔企业文化中心。他们深入红星员工,耐心讲述"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讲述OEC管理的深刻内涵,这就是海尔企业文化,其精髓就是"先造人才,再造名牌","造物先造人",正是用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海尔由此创造了中国大企业集团资本运营里程上的新思路,新模式。 三、海尔的成功之处 海尔集团在十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及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 1、进入资本市场的目的。海尔公司是1993年通过冰箱股票上市才进入到资本市场的,进入资本市场后,我们深深感到进入这一领域,其目的不应简单地为了筹集资金,而应通过改制使企业的资本利润率不断提高,从而保证公司整个资产的保值、增值、使股民的利益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2、在企业兼并重组方面,我们成功之处在于有成功的企业文化和成熟的可扩大推广的海尔管理模式。海尔通过向被兼并企业注入海尔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思想,把海尔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以及"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灌输到每个员工心里,使整个企业的精神风貌有一个质的飞跃,使企业形成一种凝聚力。也就是说,海尔进行企业兼并重组,并不是把几个企业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向被兼并方输入海尔文化,转变观念,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从而提高"联合舰队"的整体战斗力。 近年来有的国有企业不太景气,不能说不与企业没有良好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有关,使企业没有凝聚力,从经营机制上看,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还没有真正得到转换,有些公司上市的目的只是着眼于筹资,而不是保证企业资本利润率的逐步提高。我们认为,国企改革在逐渐理顺产权关系的同时,逐步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资产不断增值,这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所在。
东贝集团和海尔集团关系
供应商关系。根据东贝集团公司的官网查询,东贝集团公司是海尔、海信、美的、美菱、三星、西门子、大宇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供应商。
海尔集团校招双创历练啥意思
创业创新历练,。其双创历练加入海尔集团后,进入创客训练营,通过创业创新历练,最终成为一名合格创客,加入海尔生态圈。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海尔集团的培训特点有哪些?有何经验可以借鉴
海尔集团的培训特点如下:1、以实践为主导:海尔集团的培训注重实践操作,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在实践中掌握技能。2、学员定制化:海尔集团的培训注重个性化,根据不同学员的需求和特点,量身定制培训和课程,让学员学到最适合他们的知识和技能。3、生态联动:海尔集团的培训注重跨部门、跨行业的生态联动,多个部门或企业联合开展培训,为学员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实践环境。4、全员参与:海尔集团的培训注重全员参与,将培训视为公司每个人的责任和机会,不仅仅是管理层或技术人员的事情,而是每个员工都应该参与其中。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500强发明专利数量前十名公司第2位。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什么
海尔公司原名为青岛琴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1993年7月1日更名为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即现名。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12月16日在对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有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海尔集团是国企吗
海尔不是国企。海尔集团是一家中国的跨国企业,不是国有企业。它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市,主要从事制造和销售家电产品,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在全球范围内,海尔已经成为了一家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公司,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拥有20多个生产基地和40多个研发中心,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尽管海尔在早期曾经是国有企业,但在1991年就已经进行了改制,成为了股份制企业,目前已经是一家民营企业。海尔公司简介海尔创立于1984年,是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在持续创业创新过程中,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人的价值最大化”为发展主线。海尔集团创始人、名誉主席张瑞敏提出“人单合一”模式。海尔始终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踏准时代节拍,从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引领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型企业,连续4年作为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蝉联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海尔拥有上市公司3家。在全球设立了10大研发中心、71个研究院、33个工业园、133个制造中心和23万销售网络,拥有海尔、卡萨帝、Leader、GEA ppliances、Fisher&Paykel、AQUA、Candy等七大高端品牌和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构建了全球引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和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旗下创业加速平台海创汇已孵化7家独角兽企业、102家瞪羚企业、8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海尔连续13年稳居欧睿国际世界家电第一品牌,子公司海尔智家位列《财富》世界500强和《财富》最受赞赏公司,旗下新物种卡奥斯COSMOPlat。连续4年在工信部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排名榜首,被ISO、IEEE、IEC三大国际标准组织指定牵头制定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国际标准。物联网时代,海尔生态品牌和海尔人单合一模式正在实现全球引领。未来,海尔将继续携手全球一流生态合作方,持续建设高端品牌、场景品牌与生态品牌,建设衣食住行康养医教等物联网生态圈,为全球用户定制个性化智慧生活。
海尔集团是国企还是私企?
海尔集团是集体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的企业一般是镇办或者村办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区别于国企在于股东是村集体所有而不是国有。海尔的前身青岛电机厂是50年代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最初是几个人凑钱干起来的,后来国家有赎买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润给他们退了股,这个企业就变成了集体所有制。从根本上来讲,用企业的利润退股其实是不对的,那应该是股东的分红,但合作社上面有一个二轻集体企业联社也就是手工业联社,联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费倒过来给股东,就算作退股,等于是一种回购。海尔的经营观念。一、海尔发展的关键是有一个好的思路。二、海尔的质量意识。三、海尔的品牌意识。四、海尔的营销意识。五、海尔的用户意识。
海尔集团控股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称为
海尔银行。通过查看海尔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介信息显示,海尔集团控股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称为海尔银行。海尔银行是一家以消费金融为主的综合性城市商业银行,主要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金融、财富管理、投资理财服务。
海尔集团业财融合现状
海尔集团业财融合现状不好。截止于2023年6月3日,海尔集团进入互联网战略阶段后,使用者和企业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出现了管理范围全面化不足和监督体系等问题,现状不好。
海尔集团有哪些家电品牌?
海尔集团有7个家电品牌,分别为:海尔家电品牌、卡萨帝、Leader、美国通用家电(GEAppliances)、斐雪派克、亚科雅(AQUA)、CANDY。
海尔集团旗下有哪些品牌
海尔旗下的品牌有Haier海尔、卡萨帝、AQUA、统帅、日日顺,、海尔施特劳斯等。 海尔集团1984年创立于青岛。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
海尔集团公司是外资还是中国民营企业?
截止2019年,公司类型是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上市)。法定代表人是梁海山,登记机关是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资本是636841.67 万人民币,企业地址是青岛市崂山区海尔工业园内。经营范围:电器、电子产品、机械产品、通讯设备及相关配件、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技术咨询服务;进出口业务(按外经贸部核准范围经营);批发零售:国内商业(国家禁止商品除外)。扩展资料:2016年8月,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84位。2018年,青岛海尔正式入围《财富》世界500强。2019年9月1日,2019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榜单在济南发布,海尔集团公司排名第38位。2018年互联网交易产生交易额2727亿元,同比增长73%,包含海尔产品也包括社会化的B2B、B2C业务。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收入1592.54亿元,增长33.68%;实现归母净利润69.26亿元,增长37.3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什么
海尔公司原名为青岛琴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1993年7月1日更名为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即现名。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12月16日在对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有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海尔集团档案放在什么地方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的海尔集团档案馆中。根据查询海尔集团公司官网得知,海尔集团的档案被保存在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的海尔集团档案馆中。海尔集团档案馆建立于1996年,是一个集档案保管、展览、研究和服务于一体的机构,拥有大量的档案资料,包括公司历史、组织架构、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档案,以及相关的图片、音像等资料。海尔集团档案馆还设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团队,负责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数字化处理和备份等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除了供内部使用,海尔集团档案馆还经常举办企业文化展览、学术研讨等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海尔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精髓。
海尔集团企业管理模式
1、OEC管理模式海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创造了 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模式,即目标系统、日清系统和激励机制共同组成的管理模式,称之为海尔的管理模式。2、“市场链”负债机制从1999年开始,海尔又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市场链”SST负债机制。3、80/20责任原则海尔集团灵活地将“马特莱法则”,又称 80:20法则运用于干部管理。即从管理学角度,把80:20作为确定比值,要侧重抓关键的人、关键的环节、关键的项目,即20%,以带动 80%。扩展资料海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并于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为:600690。上市十多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海尔简介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是国企吗
海尔集团是私企。海尔集团是中外合资企业,外方是国有企业改造的合资企业德国海尔集团。海尔的前身是青岛电机厂,是一家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一开始有几个人凑钱做。后来,国家采取了赎回政策,用合作社的利润把股份还给他们,这个企业变成了集体所有制。海尔的前身青岛电机厂是50年代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最初是几个人凑钱干起来的,后来国家有赎买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润给他们退了股,这个企业就变成了集体所有制。从根本上来讲,用企业的利润退股其实是不对的,那应该是股东的分红。品牌发展2021年12月7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独家编制的2021年度(第十八届)《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揭晓。海尔连续18年入选世界品牌500强,排名提升至全球第37位。2021年9月17日,第五届人单合一模式引领论坛在青岛召开。论坛上,全球领先的洞察和咨询机构凯度集团,携手百年顶级学府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被誉为“管理圣经”的权威学术媒体《哈佛商业评论》,向全球重磅首发“生态品牌认证体系”。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公司是国企吗
海尔集团公司不是国企。海尔集团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并不是国企。根据工商信息查询,该公司的股东为自然人和其他企业,并未有国有资本的参股。此外,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印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的通知》,该公告明确了国有资产的范围和界定,海尔集团公司并未被纳入其中。海尔集团公司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也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代表之一。
海尔集团是国企还是私企
私企。由海尔集团公司官网得知,海尔集团不是国企,海尔集团是中外合资企业,外方是德国海尔集团,是国企转制的合资企业。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一家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
海尔集团公司电话是多少?
海尔集团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400-699-9999,公司邮箱yangliuyidi@haier.com,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9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3条。公司介绍:海尔集团公司是1980-03-24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青岛市高科技工业园海尔路(海尔工业园内)。海尔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周云杰,注册资本31,118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通过爱企查查看海尔集团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海尔集团简介 关于海尔集团的简介
1、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2、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3、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4、据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洲透视(Euromonitor)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5.1%。这是中国白色家电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品牌。同时,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分别以10.4%与8.4%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均排名第一。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海尔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5、截止到2009年年底,海尔累计申请专利9738项,其中发明专利2799项,稳居中国家电企业榜首。仅2009年,海尔就申请专利943项,其中发明专利538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参与23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无粉洗涤技术、防电墙技术等7项国际标准已经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导和参与了23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其中188项已经发布,并有10项获得了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参与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47项。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海尔是唯一一个进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管理决策层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代表,2009年6月,IEC选择海尔作为全球首个“标准创新实践基地”。 6、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的30余个管理案例被世界12所大学写入案例库,其中,“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管理案例被纳入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库,海尔“市场链”管理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7、2010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五年。海尔将继续发扬“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信息化流程再造,以人单合一的自主经营体为支点,通过“虚实网结合的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创新,努力打造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体系,一如既往地为用户不断创新,创出中华民族自己的世界名牌!
海尔集团是国企吗
海尔集团不是国企。根据查询得知,海尔集团是中外合资的,外方是德国海尔集团,国有企业转型的合资企业。青岛海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企业五百强之一。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是国企吗
海尔不是国企。海尔集团是一家中国的跨国企业,不是国有企业。它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市,主要从事制造和销售家电产品,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在全球范围内,海尔已经成为了一家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公司,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拥有20多个生产基地和40多个研发中心,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尽管海尔在早期曾经是国有企业,但在1991年就已经进行了改制,成为了股份制企业,目前已经是一家民营企业。海尔公司简介海尔创立于1984年,是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在持续创业创新过程中,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人的价值最大化”为发展主线。海尔集团创始人、名誉主席张瑞敏提出“人单合一”模式。海尔始终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踏准时代节拍,从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引领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型企业,连续4年作为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蝉联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海尔拥有上市公司3家。在全球设立了10大研发中心、71个研究院、33个工业园、133个制造中心和23万销售网络,拥有海尔、卡萨帝、Leader、GEA ppliances、Fisher&Paykel、AQUA、Candy等七大高端品牌和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构建了全球引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和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旗下创业加速平台海创汇已孵化7家独角兽企业、102家瞪羚企业、8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海尔连续13年稳居欧睿国际世界家电第一品牌,子公司海尔智家位列《财富》世界500强和《财富》最受赞赏公司,旗下新物种卡奥斯COSMOPlat。连续4年在工信部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排名榜首,被ISO、IEEE、IEC三大国际标准组织指定牵头制定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国际标准。物联网时代,海尔生态品牌和海尔人单合一模式正在实现全球引领。未来,海尔将继续携手全球一流生态合作方,持续建设高端品牌、场景品牌与生态品牌,建设衣食住行康养医教等物联网生态圈,为全球用户定制个性化智慧生活。
海尔集团是国企吗
海尔集团不是国企。海尔不是国企,因为国企,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而海尔是中外合资,所以海尔不是国企。海尔集团是中外合资,外方是德国海尔集团,是国有企业转型的合资企业。海尔集团,前身为青岛电冰箱总厂,是中国一家著名的家电品牌,由张瑞敏创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青岛旗下产业涉及冰箱、家电、家居、生物制药等领域,主要覆盖冰箱冷柜、洗衣机、智慧家电和定制产品等八大品类。国有企业特点:1、国有独资公司的出资主体是单一的,也就是说,股东只有一个人。一般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是国家授权的部门。2、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和监事会,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授权公司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依法对公司资产实施监督管理。3、国有独资公司的资产权利行使有一定的特殊性。4、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5、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的分类相当复杂,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投资或持股超过50%的即为国有企业。
海尔集团的垄断优势有哪些
一. 高科技质量占据市场制高点海尔的高质量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是仅仅符合工厂或国家规定的标准即可,而是适应市场的需求,利用高科技创造高质量,有了技术上的高起点,才有质量的高起点。自1996年以来,海尔集团加大以科技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力度,明确技术创新三原则,即技术创新目标国际化、技术创新课题市场化和技术创新成果商品化。于是,海尔人的技术创新支撑起海尔集团13个门类、6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质量大厦,让产品站在了高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肩膀上。二. 以无形盘有形,专吃"休克鱼"海尔盘活企业有三招:一是投入资金,全盘改造;二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三是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海尔的OEC管理模式转变观念、转变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这第三招是一个奇招。在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时,海尔首先派企业文化、资产管理、规划发展、资金调度和咨询认证五大中心的人员开赴红星,开始贯彻和实施"企业文化"先行的战略。随后,张瑞敏总裁亲自到红星解释"80/20"管理抽,灌输"关键的少数决定非关键多数"这个"人和责任"的理念。进而,他们从分析企业亏损引伸出OEC管理方式,简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今天的工作必须今天完成,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质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更高一点。员工每人都有一张"三E卡",每天按要求填写,收入以这张卡为依据。全新的海尔观念,使原红星员工受到强烈震憾。集团还组织员工参观海尔冰箱公司,使他们亲眼目睹了海尔科学有序的管理现场,领略到其精髓"责任到人"的涵义。还地原来红星厂那些人,还是那些设备,海尔也没注入资金,只是派来几位********,红星厂在被兼并后三个月开始扭亏为盈。三. 国际星级量条龙服务海尔集团于1996年向裕推出"国际星级一条龙服务"。其核心内容是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到购买,以上门设计服务到上门安装,从产品使用到回访服务,不断满足用户新的要求,并通过具体措施使开发、制造、售前、售中、售后、回访个环节的服务制度化、规范化。这种"国际星级服务"细致到上门服务时先套上一副脚套,干活时先在地上铺一块垫布,以免弄脏地面,服务完毕后,再用不着抹布把电器擦干净。由于海尔在提供"化用户烦恼为零"的星级服务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海尔集团通过"不满意率为零",获得了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四."三分天下"两分在外张瑞敏从宏观角度,把世界经济格局分为十大经济协作区,由此确定"三分天下"的市场全球化战略布局,即国内市场销售1/3,海外市场销售8/3,境外建厂辐射1/3。这里的1/3不是指销售量,而是三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在出口及市场国际化方面,海尔一反常规先在发达国家创出名牌,将自己置身于与强手的竞争中,获得迅猛的发展,再占领发展中国家。目前海尔已分别在北美、欧共体、中东等重点市场发展了30多家海尔专营点、5500多个经营点,并通过这些专营商使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及声誉不断提高,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同时,海尔以设备与技术作为投资在印尼建立起拥有51%股份的合资厂,这将对海尔产品打入印尼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周边国家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海尔集团的发展过程
看海尔集团发展历程,领悟企业资本运营之路 -------------------------------------------------------------------------------- 〔 作者:海尔发表时间:2004-4-12 11:47:54文章出处:海尔 〕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过程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青岛冰箱厂是于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的。 在此之前,冰箱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当时人们的质量意识还相当淡漠。 1985年4月,冰箱厂当众砸毁了有严重质量问题的76台冰箱,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质量意识,这样做的结果是1988年荣获国家质量奖,1990年获电冰箱行业唯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 到1991年,连续五年被全国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这时的冰箱厂,无论是品牌的知名度还是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 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集团公司迅速成长为96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92年到96年五年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元飙升至61.6亿元,97年1-8月份销售收入达66亿元。 目前海尔集团产品包括电冰箱、冷柜、空调器等13个门类5000余个规模品种,并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海尔商标在96年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二、资本运营的两种方式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格勒曾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同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颧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 海尔集团发展如此迅猛,完全得益于有效的资本运营模式,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低成本的资本扩张,其中最显著的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股权融资,发行海尔冰箱股票,募集社会资金;二是以无形资产兼并有形资产,进行兼并重组,实现高效率的规模扩张。 1993年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海尔集团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筹备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 股票的上市也使企业面临了新的压力,由过去仅面对用户、员工,转变为要面对股东、员工、用户。 股东要求企业每年给他较高的利润回报,员工要求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这样一来,企业上市后面临的压力比上市前大的多,为使压力转化为动力,必须形成一个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从而保证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 上市三年多,海尔通过改制,使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冰箱产量是由上市时93年的30多万台,猛增到96年的151万台,增长了5倍,企业利润总额也由93年的8187万元,增长到96年的20065万元,增长了2. 5倍,员工的工作环境、工资收入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公司股本由93年上市的1.7亿元扩张为96年末的3.26亿,而公司每股收益却由上市时的0.41元,增长为96年的0.55元,公司在三年的时间里,股本翻一番,而每股收益不但没有稀释,反而有提高,也就是说企业在不断扩容的同时,资本利润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从根本上保证了股民的权益。 通过股票上市从而转变企业的机制,形成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这是我们在资本市场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成功地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外,公司在企业兼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功。 在这方面,海尔提出了"吃休克鱼"的思路。 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却滞后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落到了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就能重新站起来。 在国内现行体制下,活鱼不让吃,吃死鱼会闹肚子,因此只有吃休克鱼,而海尔擅长的就是管理,还有手中的王牌价值77.36亿元的海尔品牌,这样就找到了海尔与"休克鱼"的结合点。 在资本运营的实践中海尔集团坚持"吃休克鱼"的策略,十三年来共兼并了亏损总额5. 5亿元的十四家企业,盘活了14.2亿元资产。 从青岛电冰箱总厂发展到现在,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管理的深化,海尔集团在企业兼并及盘活资产方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8-1990年)主要是投入资金,全盘改造。 青岛电冰箱总厂通过与德国利勃海尔合资,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狠抓产品质量,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到1985年6月,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四星级是冰箱,1988年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第一枚金牌。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电冰箱总厂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所提高。 在这各背景下,开始考虑由原来的单一产品经营向多种产品经营转变。 1988年电冰箱总厂兼并了当时的青岛电镀厂,改造为微波电器厂,通过赂微波电器厂注入资金引进生产设备,经营管理和企业效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第二阶段(1991-1994年)主要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 在这期间,青岛电冰箱总厂无论是在器牌的知名度还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经多年探索后首创的OEC管理获得了三位副总理的肯定,被国家经贸委向全国推广,各地企业纷纷竞相学习,一时传为佳话。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其规模还相当小,年产电冰箱共有30万台,而要在中国家电市场获得发展并逐步走上国际市场,必须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为了壮大实力,实现强强联合,电冰箱总厂1991年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冷柜厂,通过投入资金,狠抓企业管理和海尔文化,依托海尔的品牌和服务网络,经济效益得到了可喜的提高,92年到96年,冷柜、空调的产量分别提高了4倍14倍。 第二阶段兼并方式与第一阶段相比,除了投入资金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将海尔的企业文化与OEC管理体系移植到被兼并企业中,创造出一个具有活力的新机制,使企业迅速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此阶段的兼并方式主要是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OEC管理体系移值到被兼并企业中,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 这一阶段的典型案例是海尔集团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公司。 该公司原来在青岛是与青岛电冰箱厂齐名的企业,其生产的琴岛夏普洗衣机是国内三大名牌洗衣机之一,但由于该企业管理不善,企业缺乏凝聚力,致使企业效益连年滑坡,至1995年企业状况相当糟糕:总资产为4亿元,而总负债达5亿多,资不抵债1.33亿,负债率高达140%多。 当青岛市 *** 决定将红星电器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的消息一公布,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这么大的包袱背得动吗?"而海尔集团接管红星电器公司后,将它改组为海尔洗衣机总公司,在输入成套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对人的管理为重中之重,把海尔的"名牌战略"、"用户永远是对的"、"真诚到永远"、"向服务要市场"、"卖信誉不是卖产品"、"高标准、业绩化、零缺陷"、"创造市场"、"人人是人才"一系列企业经营理念贯注于员工身心,由此来统一企业的思想,锻造员工的意志,重铸企业的灵魂,这些理念象一只无形的手将原来的几乎溃不成军的职工队伍凝聚起来,并提升到一种有序、自律、迅捷的作业状态,使其勃发出强大的生命张力,使企业获得了超常发展:三个月扭亏,第五个月赢利150万元,第二年一次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消费者购物首选品牌、开箱合格率等8项第一;市场占有率到1996年底,在全国百家大商场的份额已上升到22%,1997年上半年又上升到28. 31%,比第二名高出5个百分点。 国际市场占有率更是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名牌,全自动洗衣机出口日本数量已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95%,占日本进口总量的61%……在此基础上,97年5月兼并后的洗衣机公司以品牌作为投资控股兼并了广东顺德洗衣机厂,组建了顺德海尔电器公司,并在两个月之内恢复生产,创造出了让"可怕"的顺德人都连称可怕的海尔速度;97年9月又与杭州西湖公司合作,利用海尔无形资产的价值,没有投入一分钱,控股组建了杭州海尔电器公司,研制开发出海尔牌系列彩电。 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代化生产运营中,无形资产管理及企业的培养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企业兼并、重组使海尔的产品种类迅速提高,整体竞争力大大增强。 海尔集团资本运营的模式就是"吃休克鱼",兼并一个企业时主要考虑兼并之后能否带来效益,而不以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依据,为了休克鱼的复苏,有时需要付出资金,但如果可以很快在一个领域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样就值得做。 兼并红星电器公司时,它亏损了近2亿元,但比起重新建厂还是很划算,而且红星的设备、销售网络还比较完善,这样只要把经营管理抓好,整个企业很快就能上去。 当时,海尔派去的第一个部门,不是财务,不是科研,而是海尔企业文化中心。 他们深入红星员工,耐心讲述"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讲述OEC管理的深刻内涵,这就是海尔企业文化,其精髓就是"先造人才,再造名牌","造物先造人",正是用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海尔由此创造了中国大企业集团资本运营里程上的新思路,新模式。 三、海尔的成功之处 海尔集团在十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及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 1、进入资本市场的目的。 海尔公司是1993年通过冰箱股票上市才进入到资本市场的,进入资本市场后,我们深深感到进入这一领域,其目的不应简单地为了筹集资金,而应通过改制使企业的资本利润率不断提高,从而保证公司整个资产的保值、增值、使股民的利益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2、在企业兼并重组方面,我们成功之处在于有成功的企业文化和成熟的可扩大推广的海尔管理模式。 海尔通过向被兼并企业注入海尔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思想,把海尔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以及"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灌输到每个员工心里,使整个企业的精神风貌有一个质的飞跃,使企业形成一种凝聚力。 也就是说,海尔进行企业兼并重组,并不是把几个企业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向被兼并方输入海尔文化,转变观念,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从而提高"联合舰队"的整体战斗力。 近年来有的国有企业不太景气,不能说不与企业没有良好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有关,使企业没有凝聚力,从经营机制上看,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还没有真正得到转换,有些公司上市的目的只是着眼于筹资,而不是保证企业资本利润率的逐步提高。 我们认为,国企改革在逐渐理顺产权关系的同时,逐步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资产不断增值,这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所在。
产业经济学海尔集团并购红星电器的目的
产权交易。产业经济学海尔集团并购红星电器的目的是产权交易。产权交易对人的管理为重中之重把海尔的名牌战略用户永远是对的真诚到永远向服务要市场卖信誉不是卖产品高标准业绩化零缺陷创造市场。
下图是海尔集团在美国纽约的总部大厦,自从1997年在菲律宾建立海外第一家工厂,尔后,海尔迅速在中东、北
A 本题考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首先可以排除C,其次排除B和D,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处于弱势的国家利益受到损害,故选A。
请问海尔集团和青岛海尔是什么关系?海尔电脑是由哪家公司在负责?
海尔集团旗下包括很多产业,如冰箱、空调、洗衣机、小家电、手机电脑、电视、热水器、药业、地产、金融等等,但是他不是上市集团,是股份制的公司,青岛海尔是集团下的一个上市的子公司,主要是空调、冰箱等优质资产的销售。另外海尔电脑是海尔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前身是海尔和台湾的宝成集团合资建成的,宝成出全资,海尔负责出人和渠道,海尔占51%的股份,后来在07年由海尔集团和宝成下面的子公司精英公司(就是做主板的精英,所以现在海尔台式电脑用的主板基本上是精英的主板,少数是华硕的)合资建成海尔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地点在深圳,以前是在福田的特区报社,目前好像在深圳南山的科技园,其总部于09年的3月由北京的中关村搬回了青岛。
海尔集团广州分公司业绩怎么样呀
好。海尔集团广州分公司业绩在总集团属于较好的,海尔集团广州分公司年收入20亿元,员工可以享受年终分红,公司的业绩嘉奖丰厚。海尔集团广州分公司位于广东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市寺右新马路五羊新城广场1618室。
海尔集团当时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的“日清”工作法是什么?
海尔集团的“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将每项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大到一台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有人负责。每天下班前要根据目标对工作完成的情况“日清”,而“日清”的结果又与其本人的奖罚激励挂钩,这样便形成了目标、“日清”、激励三者间的闭环优化和良性循环。
山东工业100强企业名单:海尔集团第2,南山集团第12
被称为“鲁大壮”的山东省,是我国的一个经济大省,经济体量仅次于广东、江苏两省,在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下,是北方地区名副其实的第一经济强省和优秀代表。山东省的整体经济 社会 发展程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与其极为全面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不仅农业发达,工业更是发达,工业增加值也仅次于广东、江苏两省,以微小优势领先于浙江省。 工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的发展水平。山东省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强省,尤其是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处于前列,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老工业基地,这也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今天就来看看山东省的工业发展情况,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 “2019年度山东省工业百强企业名单” 显示,山东省工业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为106.13亿元,全省共有15家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介于500-1000亿元,6家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介于1000-2000亿元,5家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介于2000-3000亿元,1家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具体来看,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营收3584亿元,是山东省最大的工业企业;海尔集团公司营收2900亿元,是山东省第二大工业企业;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营收2854亿元,是山东省第三大工业企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营收2792亿元,是山东省第四大工业企业。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营收2645亿元,是山东省第五大工业企业;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收2312亿元,是山东省第六大工业企业;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重型 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营收均达到1000亿元以上,也跻身山东省工业企业十强。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营收1123亿元,排名第11; 南山集团有限公司营收1111亿元,排名第12;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营收984亿元,排名第13;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收680亿元,排名第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营收671亿元,排名第2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营收458亿元,排名第30; 山东金诚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营收451亿元,排名第31; 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营收424亿元,排名第40; 山东金岭集团有限公司营收415亿元,排名第4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营收351亿元,排名第50; 东营齐润化工有限公司营收348亿元,排名第51; 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营收285亿元,排名第60; 万通海欣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收281亿元,排名第61; 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营收235亿元,排名第70; 东岳氟硅 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营收204亿元,排名第71;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营收172亿元,排名第80; 山东荣信集团有限公司营收171亿元,排名第81;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营收128亿元,排名第90; 青岛澳柯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营收125亿元,排名第91; 即发集团有限公司营收112亿元,排名第99; 山东科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营收106亿元,排名第100。 综合来看,山东省的工业企业实力颇为雄厚,特别是重工业、能源、化工、冶金等领域的企业发展规模十分可观,而这也正是山东省未来发展的强大基础保障。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山东省的工业企业中的头部企业,国企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民营工业企业的发展并不理想,工业市场发展活力不足,山东省这些年的工业转型也遭遇了不小的麻烦,未来两年工业方面被浙江省超越的概率比较大。 对于山东省工业企业的发展,你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