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费用 汇兑损益
[编辑本段]汇兑损益的概念 亦称汇兑差额。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汇率对汇兑损益的影响 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和交换比例,也是一国的货币单位用另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价格。记账汇率是记录外币业务发生时所用的汇率。汇兑损益产生于汇率的变化。记账汇率的种类及记账汇率所属时间的不同。都会对汇兑损益产生影响。财政部94财会字第05号文件《关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企业外币业务会计处理的规定》中认定记账汇率是市场汇价。关于市场汇价这一提法,可以将其理解为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外币买卖的价格,且金融机构买入或卖出的现汇和现钞也存在差价。因此应将外币金额折合人民币的汇率确定为现汇买入价与卖出价的平均数,即中间价。为此,国家外汇管理局94汇资函字第144号文件《关于对汇率并轨后合资双方汇率折算问题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中国银行公布的现汇买入卖出中间价作为外汇唯一的折合和记账标准。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记账汇率可以是外币业务发生当日的汇率,也可以是当月1日的汇率。记账汇率一经选用,在登记入账时不得随意变更。具体应用时,对于取得以外币结算的资产、负债及相关的收入和费用,可以采用外币业务发生时当日的汇率或当月1日的汇率记账。对于以外币投入的资本:1、合同或章程有约定汇率的,就按约定的汇率入账。2、合同或章程未约定汇率的,如果注册货币与记账本币一致的,可采用当日汇率记账;如果注册 货币与记账本币不一致,应当按第一期第一次收到出资额时的汇率记账。对于投入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按投入当日或当月1日的汇率入账。 实际工作中,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方便或者已有的习惯,往往各行其是,并没有完全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内部如果采用不同的记账汇率,在购货或销货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不同的购货成本、不同的销售收入等。造成会计处理的不一致,会使会计信息不可比。在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记账汇率时,企业之间会计信息也缺乏可比性。 2、两种交易观对汇兑损益的影响国际上对外币购销业务按月末调整法处理月末与最初记录的差额时有两种观点:一笔交易观点和两笔交易观点。一笔交易观点是把外币的购销业务和它的结算看作一笔业务,是一笔业务的两个阶段,其产生的折算差额不作为汇兑损益,而追溯到最初发生的外币业务,将差额调整到原来发生的购货成本的销售收入上,等到债权债务结清,这笔交易业务才算完成。这种方法需对折算差额调整为原来入账的相关账户,手续较复杂,工作量也较大。特别是外币购销业务发生所引起债权债务结算在不同会计期间的情况下,对原来入账的购货成本和销售收入进行追溯调整则更为复杂,这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同时,当汇率变动较大且交易金额较大时,将导致成本、收入及利润的确认出现较大误差,降低企业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这种方法大多数国家没有采用,只在少数业务中应用。 两笔交易观是以外币业务的实际发生为业务完成的标志,将购货与付款、销货与收款作为两笔业务处理。在会计期末和货款结算日,因汇率差异而产生的折算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处理,计入财务费用,不作为资产或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调整项目处理。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在处理外币业务时采用此种交易观,国际会计准则也认为:“由于结算货币性项目,或者按不同于在本期最初记录的或在前期财务报表中所运用的汇率报告货币性项目而产生的汇兑差额,应在其形成的当期确认为收益或费用”。我国1993年7月1日实行的《企业财务通则》也规定了企业应采用两笔业务交易观点,在汇率变动时要确认汇兑损益,而不影响交易发生时的购货成本和销售收入。这种处理方法简便,有利于操作,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但是,对于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同样确认为当期的损益,象其他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和费用一样,不利于有关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 3、已实现损益和未实现损益对汇兑损益的影响 已实现汇兑损益是指通过新的外币业务的开展,正式得以实现的汇兑损益。这种损益一般不会再随汇率的变化而变化,是已定的收益或损失。未实现汇兑损益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在账户中已经产生,但一直没有实现的汇兑损益。如果汇率发生新的变化,这部分汇兑损益还会随之变化,与此有关的损益尚未最终确定。对于这两种汇兑损益是否应计入本期损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对于计入本期损益的汇兑损益应按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即本期实现的汇兑损益应确认为本期损益,本期未实现的汇兑损益不能确认为本期损益。这种处理方法能够真实反映本期损益,但是企业由于其他业务都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惟独外币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有悖于一致性原则。 另一种认为对于计入本期损益的汇兑损益应按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即不管已实现的汇兑损益还是未实现汇兑损益都应计入本期损益,只要汇率发生变动,就应确认其汇兑损益已经实现,因此期末应对各项外币性债权债务和货币资金按现行汇率调整所有外币账户的余额,产生的汇兑损益不管是否在本期内实现,均应计入本期损益。这种处理方法与企业整个经济业务的处理一致,但是在汇率波动较大或汇率持续单向变动时,账面所反映的损益会长期虚增或虚减。当汇率持续向上或向下变动时,要不断调整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尤其是那些长期性的外币债权债务账户,会使汇兑损益出现大额的收益或损失,从而造成账面利润虚增或虚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分配,虚增时会超额分配利润;虚减时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信用度,对那些想操纵利润的企业来说,可能会随意调整汇兑损益,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汇兑损益的归属什么科目?
会计科目汇兑损益属于损益类的费用科目。会计分录是: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贷:银行存款
买卖外币,汇兑损益的会计分录应该怎么做?
1)收汇的时候做账;借:银行存款(外币)贷:应收/~~~2)结汇的时候已经做了借:银行存款(人民币)贷:银行存款(外币币)了3)这个时候外币金额已经跟银行的账单上一致了4)不同的只是在你收汇的时候的汇率和你结汇的汇率不同,换成的人民币也不同,所以调整的是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人民币)
汇兑损益如何做会计分录
已经发生的汇兑损益,期末直接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期末银行存款,应收应付款有外币余额的,需要做汇兑损益调整,调整以后 发生的损益,也需要结转到本年利润。
汇兑损益的处理方法
不同性质的汇兑损益,应当计入不同的会计报表,影响财务报表上的不同内容。对于交易损益来说,由于它是随着外币业务的产生而产生的,而外币业务由通常对应着一定的货币兑换行为,所以交易损益会真正发生,即交易损益的产生会最终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量。因此,交易损益应当计入企业的损益表,影响企业的应税收益。对于换算损益来说,它只是换算外币财务报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的汇率不一致而产生的一个差额数字,它是永远不会真正产生的,即换算损益的产生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量。因此,换算损益不应当计入公司的损益表而对企业的应税收益产生影响,它应当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换算损益”进行反映。从处理的时间来看,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把汇兑损益计入当期会计报表,进行立即认定,一种是根据各种不同的规则进行递延处理。对于“已清算交易的汇兑损益”,应当计入清算当期的损益表,影响当期的损益;而“未清算交易的汇兑损益”项目,则应递延至其发生,即递延至交易实际清算时,再列入损益表。总之,对于交易损益而言,只有当其实际发生时,才会对企业的应税收益产生影响,应当计入损益表。此外,某些与取得长期资产或产生长期负债有关的汇兑损益,如果数额较大,则应当在长期资产的使用期或长期债务的有效期内进行摊销。换算损益由于不涉及不同的会计期间,所以不存在递延与否的问题。汇兑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汇兑损益借贷方科目是什么啊?
借:银行存款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贷:应收帐款-XX 汇兑损益计入财务费用,对方科目包括银行存款、应收/其他应收账款、应付/其他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等,涉及外币收支的科目都有可能。 汇兑损益是指涉及外币的经济业务在向记账本位币折算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折算差额。按照折算差额产生的正差和负差,分为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汇兑收益要计入收入总额,而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资产成本和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的部分外,可以在税前扣除。
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方法?
首先,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外币核算时,可以用交易日的即期汇率,也可以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就是说,不一定是非得用当月第一天的汇率。其次,期末计算汇兑差额时,用期末的即期汇率。举个简单例子:1月3日销售货物,应收10000美元,当日汇率7.6;1月31日汇率为7.7;2月10日收回货款,当日汇率为7.5。1、销售时(不考虑相关税费):借:应收账款76000(10000×7.6)贷:主营业务收入760002、月末调整:借:应收账款1000(10000×7.7-76000)贷:财务费用-汇兑差额10003、收到时:借:银行存款-户美元75000(10000×7.5)财务费用2000(76000+1000-75000)贷:应收账款77000
什么是汇兑损益,汇兑损益有哪些常见类型
也称汇兑差额。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 1、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 2、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 3、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负数是什么
汇兑损益是属于财务费用下的二级科目。 汇兑损益负数,代表发生的汇兑收益。 销售货物的时候,账务处理是, 借:应收账款—某某单位, 贷:主营业务收入。 收款的时候,账务处理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某某单位,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的介绍
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汇兑损益借方余额是收益还是损失?谢谢
首先,这个明细科目已不再叫汇兑损益,而是:财务费用-汇兑“差额”。既然它是财务费用的二级科目,那借方就表示损失,贷方表示收益。
汇兑损益的会计分录怎么记?
1)收汇的时候做账;借:银行存款(外币) 贷:应收/~~~2)结汇的时候已经做了借:银行存款(人民币) 贷:银行存款(外币币)了3)这个时候外币金额已经跟银行的账单上一致了4)不同的只是在你收汇的时候的汇率和你结汇的汇率不同,换成的人民币也不同,所以调整的是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
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怎样的
汇兑损益正常来说应该每个季度处理一次,但是现在的汇率变动比较快,所以如果外币业务较多的企业,通常是一个月处理一次。具体的帐务处理方式如下结汇时(外币兑换人民币)借 银行存款(人民币,实得数字)借 财务费用(借贷方得差额,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贷 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帐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购汇时借 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帐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借 财务费用(借贷方差额,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贷 银行存款(人民币,实际支付数字)每月月末调整汇率时,若月初汇率低于上期汇率借 财务费用-汇兑损失贷 银行存款(外币)借 财务费用-汇兑损失贷 应收帐款(外币)借 财务费用-汇兑损失贷 预付帐款(外币)借 财务费用-汇兑收益贷 应付帐款(外币)借 财务费用-汇兑收益贷 预收帐款(外币)
汇兑损益的分类
(一)按业务归属划分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1、交易损益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2、兑换损益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3、调整损益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4、换算损益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 “换算外币汇兑损益”。企业除了上述四种正常经营期间内发生的一般外币业务汇兑损益以外,还有非正常经营期间发生的汇兑损益和经营期间特殊外币业务发生的汇兑益。包括企业开办期间收到外币性投资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的汇兑损益;企业筹建期间由于外币收付业务产生的汇兑损益;企业清算期间由于企业各项资产及外币性长短期债权、债务的调整和结算处理而产生的汇兑损益;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特殊外币业务,如外币性长期投资、外币性长期负债、外币性的风险规避措施等经济业务也都会产生汇兑损益。一般认为,只要汇率发生变动,就应在期末确认其汇兑损益实现,而不管其实实际的业务是否已经发生。也有人认为,本期汇兑损益的确认,应以实现为准,即以实际的外币买入卖出已经发生,外币性的债权、债务在本期已经结算,以此作为确认汇兑损益的依据,未实现的汇兑损益要递延到以后会计期间,即当实际业务发生或已经结算完成后,才能作为已实现汇兑损益,计入该期的损益表。(二)按本期实现与否划分汇兑损益按其是否在本期实现,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已实现的汇兑损益已实现的汇兑损益,是指产生汇兑损益的外币业务在本期内已经全部完成所产生的汇兑损益。2、未实现的汇兑损益未实现的汇兑损益,是指产生汇兑损益的外币业务尚未完成。
2021年汇兑损益是正还是负
2021年汇兑损益是正还是负:汇兑损益是属于财务费用下的二级科目。汇兑损益负数,代表发生的汇兑收益。销售货物的时候,账务处理是,借:应收账款—某某单位,贷:主营业务收入。收款的时候,账务处理是,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某某单位,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的影响因素
汇率影响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和交换比例,也是一国的货币单位用另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价格。记账汇率是记录外币业务发生时所用的汇率。汇兑损益产生于汇率的变化。记账汇率的种类及记账汇率所属时间的不同。都会对汇兑损益产生影响。财政部94财会字第05号文件《关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企业外币业务会计处理的规定》中认定记账汇率是市场汇价。关于市场汇价这一提法,可以将其理解为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外币买卖的价格,且金融机构买入或卖出的现汇和现钞也存在差价。因此应将外币金额折合人民币的汇率确定为现汇买入价与卖出价的平均数,即中间价。为此,国家外汇管理局94汇资函字第144号文件《关于对汇率并轨后合资双方汇率折算问题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中国银行公布的现汇买入卖出中间价作为外汇唯一的折合和记账标准。中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记账汇率可以是外币业务发生当日的汇率,也可以是当月1日的汇率。记账汇率一经选用,在登记入账时不得随意变更。具体应用时,对于取得以外币结算的资产、负债及相关的收入和费用,可以采用外币业务发生时当日的汇率或当月1日的汇率记账。对于以外币投入的资本:无论是否有合同约定汇率,均不采用合同约定汇率和即期近似汇率这算,而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这算。实际工作中,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方便或者已有的习惯,往往各行其是,并没有完全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内部如果采用不同的记账汇率,在购货或销货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不同的购货成本、不同的销售收入等。造成会计处理的不一致,会使会计信息不可比。在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记账汇率时,企业之间会计信息也缺乏可比性。交易观对汇兑损益的影响国际上对外币购销业务按月末调整法处理月末与最初记录的差额时有两种观点:一笔交易观点和两笔交易观点。一笔交易观点是把外币的购销业务和它的结算看作一笔业务,是一笔业务的两个阶段,其产生的折算差额不作为汇兑损益,而追溯到最初发生的外币业务,将差额调整到原来发生的购货成本的销售收入上,等到债权债务结清,这笔交易业务才算完成。这种方法需对折算差额调整为原来入账的相关账户,手续较复杂,工作量也较大。特别是外币购销业务发生所引起债权债务结算在不同会计期间的情况下,对原来入账的购货成本和销售收入进行追溯调整则更为复杂,这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同时,当汇率变动较大且交易金额较大时,将导致成本、收入及利润的确认出现较大误差,降低企业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这种方法大多数国家没有采用,只在少数业务中应用。两笔交易观是以外币业务的实际发生为业务完成的标志,将购货与付款、销货与收款作为两笔业务处理。在会计期末和货款结算日,因汇率差异而产生的折算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处理,计入财务费用,不作为资产或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调整项目处理。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在处理外币业务时采用此种交易观,国际会计准则也认为:“由于结算货币性项目,或者按不同于在本期最初记录的或在前期财务报表中所运用的汇率报告货币性项目而产生的汇兑差额,应在其形成的当期确认为收益或费用”。1993年7月1日实行的《企业财务通则》也规定了企业应采用两笔业务交易观点,在汇率变动时要确认汇兑损益,而不影响交易发生时的购货成本和销售收入。这种处理方法简便,有利于操作,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但是,对于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同样确认为当期的损益,象其他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和费用一样,不利于有关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实现与否对汇兑损益的影响已实现汇兑损益是指通过新的外币业务的开展,正式得以实现的汇兑损益。这种损益一般不会再随汇率的变化而变化,是已定的收益或损失。未实现汇兑损益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在账户中已经产生,但一直没有实现的汇兑损益。如果汇率发生新的变化,这部分汇兑损益还会随之变化,与此有关的损益尚未最终确定。对于这两种汇兑损益是否应计入本期损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对于计入本期损益的汇兑损益应按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即本期实现的汇兑损益应确认为本期损益,本期未实现的汇兑损益不能确认为本期损益。这种处理方法能够真实反映本期损益,但是企业由于其他业务都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惟独外币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有悖于一致性原则。另一种认为对于计入本期损益的汇兑损益应按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即不管已实现的汇兑损益还是未实现汇兑损益都应计入本期损益,只要汇率发生变动,就应确认其汇兑损益已经实现,因此期末应对各项外币性债权债务和货币资金按现行汇率调整所有外币账户的余额,产生的汇兑损益不管是否在本期内实现,均应计入本期损益。这种处理方法与企业整个经济业务的处理一致,但是在汇率波动较大或汇率持续单向变动时,账面所反映的损益会长期虚增或虚减。当汇率持续向上或向下变动时,要不断调整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尤其是那些长期性的外币债权债务账户,会使汇兑损益出现大额的收益或损失,从而造成账面利润虚增或虚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分配,虚增时会超额分配利润;虚减时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信用度,对那些想操纵利润的企业来说,可能会随意调整汇兑损益,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此外还有一种,就是未结损益调整为已结损益的调整额。
应付账款汇兑损益分录是什么
应付账款汇兑损益分录是: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或借方)。
汇兑损益的注意
一、实现与否是否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汇率变动应确认为汇兑损益,因此,对外币账户均应按新汇率作为折合率,重新折合,并每月调整一次所有外币账户余额。如采用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人民币发生贬值,则外币资产发生汇兑收益,外币负债产生汇兑损失;反之,采用某种外国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人民币发生贬值,则人民币账户发生汇兑损失,人民币负债产生汇兑收益。二、处理得失按会计制度规定,汇兑损益按照下列原则处理:1)筹建期发生的汇兑损失与汇兑收益相抵后,如为损失净额,应从企业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按不短于5年的期限平均摊销;如为收益净额,按下列方法处理:一是从企业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按不短于5年的期限平均转销;二是留待弥补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亏损;三是留待并入清算收益。上述三种处理办法,由企业自行选定。2)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汇兑损失净额,计入财务费用;3)清算期间发生的汇兑损失净额,计入清算损益。其中与购建固定资产等直接有关的汇兑损益,在所购建的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前,计入资产的购建成本,同利息处理办法一样。三、是否合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外币兑换应遵守这样几项规定:应通过中国银行或国家授权的外币机构办理;应为国家规定的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只允许将自由兑换货币兑换成人民币,而不得相反。稽查外币业务往来交易时,应注意以上规定。根据规定,企业将外币存款向银行兑换人民币,银行要按兑换当天牌价的买价计算。企业应将卖给银行的外币,按当天买价折算所得的人民币金额,与企业外币存款减少时按当天或当月1日国家外汇牌价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处理。企业将外币向银行兑换另一种外币时,应按实际兑入的外币金额和企业选用的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按实际兑出的外币金额和企业选用的汇率折合记账本位币,两者差额计入汇兑损益。
会计里的期间损益 汇兑损益 是什么意思
1.汇兑损益是指涉及外币的经济业务在向记账本位币折算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折算差额。按照折算差额产生的正差和负差,分为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汇兑收益要计入收入总额,而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资产成本和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的部分外,可以在税前扣除。 2.期间损益:会计期间是按年度划分的就是1.1日至12.31日;会计损益是按月核算的,就是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利润是正数就是益也是盈利,利润是负数就是损也是亏损)期末时,应将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可以反映集团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
外币汇兑损益会计处理是什么?
采用统账制核算,各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外币期(月)末余额,应当按照期(月)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按照期(月)末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如为汇兑收益,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如为汇兑损失做相反的会计分录。汇兑损益定义: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分类:按业务归属划分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1、交易损益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2、兑换损益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3、调整损益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4、换算损益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换算外币汇兑损益"。频道。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外币汇兑损益会计处理是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什么是汇兑损益,汇兑损益有哪些常见类型
也称汇兑差额。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 1、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 2、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 3、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结转的原理是什么?
财务会计-应收款管理-期末处理-期末调汇-输入期末汇率就可以。或者:财务会计-总账-结账-期末调汇-输入期末汇率就可以。金蝶专业版以“规范管理 降低成本 ”为核心理念,软件功能全面覆盖中小型企业管理的六大关键环节:企业老板报表、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仓存管理、财务管理,以丰富的报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实时查询和决策依据;在将财务、业务进行一体化管理的同时,突破局域网应用模式,整合基于云+端新型服务模式的云管理平台,丰富的应用将最大化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我们是家外贸公司,请问汇兑损益是如何计算及做账?
你公司是外贸企业,汇兑损益不复杂,都是进财务费用的,具体分三种情况: 1、购汇付款或收款结汇所产生的汇兑损益,看是汇兑收益还是汇兑损失,借/贷:财务费用;借/贷:银行存款 2、月末由于汇率变动对银行外币存款余额进行的重估,这个也是借/贷:财务费用;借/贷:银行存款 以上这两种情况都属于已实现汇兑损益。 3、月末由于汇率变动对外币应收账款余额和应付账款余额进行重估,借/贷:财务费用;借/贷: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如果要做得细,可以为每家客户或供应商算,简单处理的话可以只计算一个总数。 这个汇兑损益属于未实现汇兑损益,如果到下月款没收到或付掉,还是要再次进行汇兑损益的重估,只有真正收到或付出后,才会用1和2的方法,变成已实现汇兑损益。 前2个月没做调整没关系,只不过是把以前的汇兑损益都体现在了这个月,而且汇兑损益的产生是对某一时点上(就是月末)的外币资产和负债进行重估,反映的是月末的实际资产价值,只要你当月调整,保证当月月末的外币资产和负债是正确的就没有问题。
汇兑损益的账务处理需要什么附件
记账本位币。采用统账制核算的,各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外币期(月)末余额,应当按照期(月)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按照期(月)末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采用分账制核算的,期(月)末将所有以外币表示的“货币兑换”科目余额按期(月)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货币兑换——记账本位币”科目余额进行比较。
汇兑损益问题
汇兑损益是指涉及外币的经济业务在向记账本位币折算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折算差额。按照折算差额产生的正差和负差,分为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汇兑收益要计入收入总额,而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资产成本和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的部分外,可以在税前扣除。 汇兑损益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进行货币交易(即外汇兑换业务)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另一种是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第一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是进行外汇兑换业务的交易发生时与确认实现时汇率的变化而产生的汇兑损益,这种汇兑损益的计算比较简单。第二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计算较复杂,本文介绍此情形下会计上计算汇兑损益的两种方法。 (一)剔除分算法。即逐笔核算货币性外币账户上汇率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的价值变动额,而对汇率没有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则不予考虑。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上述结果若为正值,表示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若为负值,则相反。 (二)综合差额法。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汇率-(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例如:某企业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外汇汇率进行折算,并按月计算汇兑损益。2007年5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25元人民币,该日有关外币账户期末余额如下:银行存款10000美元,应收账款50000美元,应付账款20000美元。该企业6月份发生以下外币业务(不考虑有关税费):1.6月10日,收到某外商投入的外币资本50000美元,并已存入银行,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24元人民币;2.6月15日,对外销售产品一批,价款共计20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20元人民币,款项尚未收到;3.6月25日,以外币存款偿还5月份发生的应付账款20000美元,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7.21元人民币;4.6月30日,收到5月份发生的应收账款30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20元人民币。先用剔除分算法、后用综合差额法计算该企业各货币性外币账户6月份发生的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结转的会计分录
汇兑损益发生的时候账务处理是,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或贷方发生额), 贷:应收账款。 结转汇兑损益的时候账务处理是, 借:本年利润, 贷:财务费用—汇兑损益(或相反分录)。
汇兑损益怎么处理,
汇兑损益正常来说应该每个季度处理一次,但是现在的汇率变动比较快,所以如果外币业务较多的企业,通常是一个月处理一次。 具体的帐务处理方式如下: 1、结汇时(外币兑换人民币) 借: 银行存款(人民币,实得数字) 借 :财务费用(借贷方得差额,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 贷 :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帐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 2、购汇时 借: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帐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 借:财务费用(借贷方差额,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实际支付数字)
什么是汇兑损益?它的类型有哪些
也称汇兑差额。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 1、交易损益 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 2、兑换损益 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 3、调整损益 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4、换算损益 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换算外币汇兑损益”。 企业除了上述四种正常经营期间内发生的一般外币业务汇兑损益以外,还有非正常经营期间发生的汇兑损益和经营期间特殊外币业务发生的汇兑益。包括企业开办期间收到外币性投资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的汇兑损益;企业筹建期间由于外币收付业务产生的汇兑损益;企业清算期间由于企业各项资产及外币性长短期债权、债务的调整和结算处理而产生的汇兑损益;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特殊外币业务,如外币性长期投资、外币性长期负债、外币性的风险规避措施等经济业务也都会产生汇兑损益。 一般认为,只要汇率发生变动,就应在期末确认其汇兑损益实现,而不管其实实际的业务是否已经发生。也有人认为,本期汇兑损益的确认,应以实现为准,即以实际的外币买入卖出已经发生,外币性的债权、债务在本期已经结算,以此作为确认汇兑损益的依据,未实现的汇兑损益要递延到以后会计期间,即当实际业务发生或已经结算完成后,才能作为已实现汇兑损益,计入该期的损益表。
月末汇兑损益怎么算?
问题一:请大神讲解期末外币汇兑损益的计算。 60分 14日: 借:应收账款-美元 253600 (40000*6.34)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3600 20日: 借:银行存款-美元 252400 (40000*6.31) 汇兑损益 1200 (40000*(6.31-6.34)) 贷:应收账款-美元 253600 题目中没有给出期末的汇率,无法计算期末银行存款的汇兑损益。 我就假设期末汇率是1:6.35,那就做一笔调整汇兑损益的分录 借:银行存款-美元 1600 (40000*(6.35-6.31)) 贷:汇兑损益 1600 问题二:怎么计算汇兑损益 1、收回a公司欠款汇兑损益:20000*(8.24-8.23)=200 借:银行存款-美元 164800(发生日汇率) 贷:应收账款-a公司美元 164600(4月30日汇率计算的余额)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200 2、向c公司销售商品 借:应收账款-c公司美元 66000(发生日汇率) 贷:主营业务收入 66000 3、以美元还b公司货款 借:应付账款 32920(余额)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80 贷:银行存款-美元 33000(发生日即期汇率) 4、5月31日 美元余额=60000+(1)20000-(3)4000=76000美元 人民币余额=60000*8.23+20000*8.24-4000*8.25=625600元 以当日汇率折算人民币余额=76000*8.27=628520元 银行存款汇兑差额=628520-625600=2920元 借:银行存款-美元 2920 贷: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2920 应收账款a公司余额0 应付账款b公司余额0 应收账款c公司汇兑损益=8000*(8.27-8.25)=160 借:应收账款-c公司美元 160 贷: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160 问题三:月末计提汇兑损益怎么做 看一个你们这个欧元贷款以的账面价值(人民币价值),再按计算11月最后一天的外汇牌价计算一下其现在的人民币价值,两者之差计入财务费用或是冲减财务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长期借款 或是: 借:长期借款 贷:财务费用 问题四:月底汇兑损益结转 你好。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的有关规定,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除另有规定以外,所有与外币业务有关的账户,应当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也可以采用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折合。 由此,由于题中没有说明折算汇率采用即期汇率还是期初汇率,同时也没有提供相关即期汇率而仅提供了期初汇率。因此,假设题中折算汇率采用期初汇率,则: 1、6月中旬收到USD4969.5 “银行存款――美元户”科目人民币入账金额 = 4 969.50 * 6.827触 = 33 931.25元(借方) 2、同月又将这笔外汇付了出去 “银行存款――美元户”科目人民币入账金额 = 4 969.50 * 6.8279 = 33 931.25元(贷方) 3、6月底收到银行利息USD0.59 “银行存款――美元户”科目人民币入账金额 = 0.59 * 6.8279 = 4.03元(借方) 4、结转月末汇兑损益。 “银行存款――美元户”科目结转月末汇兑损益前美元余额 = 4 969.50 C 4 969.50 + 0.59 = 0.59美元 “银行存款――美元户”科目结转月末汇兑损益前人民币余额 = 33 931.25 C 33 931.25 + 4.03 = 4.03元 “银行存款――美元户”科目人民币余额 = 0.59 * 6.7909 = 4.01元 应确认的汇兑损益 = 4.01 C 4.03 = -0.02元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0.02元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0.02元 问题五:外币会计下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在月末时是怎么调整的 外币会计下,月末需调整汇兑损益的有多项。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付)账款、其他应收(付)款、长期应收(付)款、短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借款等。 以应收账款为例: 账上应收账款余额=USD1000万,原记账本位币=RMB7300万; 月末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8元人民币,用此汇率折算,记账本位币=RMB6800万。 那么应收账款需调整汇兑损益=RMB500万(7300-6800)。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500万 贷:应收账款――** 500万 如果原记账本位币=6300万,则: 借:应收账款――** 500万 贷: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500万 其他外币项目调整同上。 问题六:如何计算汇兑损益? 首先指汇入还货款 2013年6月汇入1笔计算 本位币(人民币)=$2000*¥6.12013=12440.26 汇入作分录 借:银行存款-xxx行(美元户)2000 (本位币)12240.26贷:应收账款―xxx公司 (货款)12240.26 结汇假设汇率6.1计算 本位币(人民币)=$2000*¥6.1=12200.00 结汇作分录 借:银行存款-xxx行12200.00 借: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40.26贷:银行存款-xxx行(美元户)2000 (本位币)12200.00 2013年12月汇入1笔计算 本位币(人民币)=$5000*¥6.2=3100.00 汇入作分录 借:银行存款-xxx行(美元户)5000 (本位币)31000.00贷:应收账款―xxx公司 (货款)31000.00 结汇假设汇率6.1555计算 本位币(人民币)=$5000*¥6.1555=30777.50 结汇作分录 借:银行存款-xxx行30777.50 借: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222.50贷:银行存款-xxx行(美元户)5000 (本位币)31000.00 问题七:会计月底汇兑损益调整 15分 1、工行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27315.88 贷: 银行存款-工行 27315.88 2、民生 借:银行存款-民生167648.24 贷: 财务费用-汇兑收益 167648.24 问题八:汇兑损益的账务处理 汇兑损益正常来说应该每个季度处理一次,但是现在的汇率变动比较快,所以如果外币业务较多的企业,通常是一个月处理一次。 每个月的月初第一天的汇率为当月做帐时用的汇率,在下个月的第一天会有一个新的汇率,这时需要把帐面的外币折算人民币的金额按照新的汇率进行计算,并调整帐面数字,调整数字时产生的差异就是汇兑损益。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将外币与人民币相互兑换时,由于银行采用的价格和帐面上的汇率不一致,产生的差价就是汇兑损益。 具体的帐务处理方式如下 结汇时(外币兑换人民币) 借 银行存款(人民币,实得数字) 借 财务费用(借贷方得差额,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 贷 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帐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 购汇时 借 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帐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 借 财务费用(借贷方差额,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 贷 银行存款(人民币,实际支付数字) 每月月末调整汇率时,若月初汇率低于上期汇率 借 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贷 银行存款(外币) 借 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贷 应收帐款(外币) 借 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贷 预付帐款(外币) 借 财务费用-汇兑收益 贷 应付帐款(外币) 借 财务费用-汇兑收益 贷 预收帐款(外币) 满意请采纳。 问题九:汇兑损益的计算 参考答案 25、不望着会令你流泪的东西,那是唯一可以不流泪的方法 问题十:怎么计算汇兑损益 1、收回a公司欠款汇兑损益:20000*(8.24-8.23)=200 借:银行存款-美元 164800(发生日汇率) 贷:应收账款-a公司美元 164600(4月30日汇率计算的余额)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200 2、向c公司销售商品 借:应收账款-c公司美元 66000(发生日汇率) 贷:主营业务收入 66000 3、以美元还b公司货款 借:应付账款 32920(余额)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80 贷:银行存款-美元 33000(发生日即期汇率) 4、5月31日 美元余额=60000+(1)20000-(3)4000=76000美元 人民币余额=60000*8.23+20000*8.24-4000*8.25=625600元 以当日汇率折算人民币余额=76000*8.27=628520元 银行存款汇兑差额=628520-625600=2920元 借:银行存款-美元 2920 贷: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2920 应收账款a公司余额0 应付账款b公司余额0 应收账款c公司汇兑损益=8000*(8.27-8.25)=160 借:应收账款-c公司美元 160 贷: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160
汇兑损益是什么科目
汇兑损益是属于财务费用下的二级科目,通过财务费用—汇兑损益科目核算,属于损益类科目。比如收款的时候形成的汇兑损益,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或贷方),贷:应收账款。 再比如付款的时候形成的汇兑损益,借:应付账款,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或贷方),贷:银行存款。拓展知识:一、汇兑损益的定义: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二、汇兑损益的分类:(一)按业务归属划分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1、交易损益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2、兑换损益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3、调整损益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4、换算损益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 “换算外币汇兑损益”。企业除了上述四种正常经营期间内发生的一般外币业务汇兑损益以外,还有非正常经营期间发生的汇兑损益和经营期间特殊外币业务发生的汇兑益。包括企业开办期间收到外币性投资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的汇兑损益;企业筹建期间由于外币收付业务产生的汇兑损益;企业清算期间由于企业各项资产及外币性长短期债权、债务的调整和结算处理而产生的汇兑损益;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特殊外币业务,如外币性长期投资、外币性长期负债、外币性的风险规避措施等经济业务也都会产生汇兑损益。(二)按本期实现与否划分汇兑损益按其是否在本期实现,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已实现的汇兑损益已实现的汇兑损益,是指产生汇兑损益的外币业务在本期内已经全部完成所产生的汇兑损益。2、未实现的汇兑损益未实现的汇兑损益,是指产生汇兑损益的外币业务尚未完成。
怎么处理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正常来说应该每个季度处理一次,但是现在的汇率变动比较快,所以如果外币业务较多的企业,通常是一个月处理一次。 具体的帐务处理方式如下: 1、结汇时(外币兑换人民币) 借: 银行存款(人民币,实得数字) 借 :财务费用(借贷方得差额,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 贷 :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帐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 2、购汇时 借: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帐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 借:财务费用(借贷方差额,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实际支付数字)
会计里的期间损益 汇兑损益 是什么意思
1.汇兑损益是指涉及外币的经济业务在向记账本位币折算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折算差额。按照折算差额产生的正差和负差,分为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汇兑收益要计入收入总额,而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资产成本和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的部分外,可以在税前扣除。2.期间损益:会计期间是按年度划分的就是1.1日至12.31日;会计损益是按月核算的,就是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利润是正数就是益也是盈利,利润是负数就是损也是亏损)期末时,应将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可以反映集团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
汇兑损益怎么税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在货币交易中,以及纳税年度终了时将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性资产、负债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时产生的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以及与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相关的部分外,准予扣除。
汇兑损益产生的原因及会计处理原则有哪些
汇兑损益产生的原因及会计处理原则: 交易汇兑损益: 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 兑换汇兑损益: 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 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外币折算汇兑损益: 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换算外币汇兑损益”。 当发生外币业务时,应以记账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登账,并对外币账户的金额进行双重登记。如果是收到外币资本投入,应当按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进行折算,不得采用合同约定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按此标准核算不会出现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期末应采用期末现行汇率对所有外币账户(外币货币性项目)进行调账,并对汇兑损益进行认定。
汇兑损益具体怎么计算?
汇兑损益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进行货币交易(即外汇兑换业务)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另一种是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 1.剔除分算法。即逐笔核算货币性外币账户上汇率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的价值变动额,而对汇率没有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则不予考虑。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上述结果若为正值,表示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2.综合差额法。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汇率-(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汇兑损益怎么计算
汇兑损益的计算公式如下:期末汇兑损益=(上期末外币账户余额-本期外币账户借款人发生额)*期末汇率-上期末外币账户余额-本期外币账户借款人外币账户余额。汇兑损益又称汇兑差额,由于汇率的浮动而产生汇兑损益。汇兑损益是企业在外币交易、汇兑业务、期末账户调整和外币报表转换过程中使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进行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的差额。
结转汇兑损益指什么
汇兑损益结转是指自动计算企业的存量外币或债权债务由于汇率变动而发生的折算差额,完成外币汇率调整转账业务。汇兑损益的归属方向 ①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工程成本; ②不符合资本化条件而且属于筹建期内发生的部分则列入“管理费用”; ③既不符合资本化条件又未发生在筹建期内的部分则计入各期损益,列为“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汇兑损益什么意思
损兑的解释谓 减少 他虑,专心察理。 《鬼谷子·本经 阴符 》 :“损兑法灵蓍。” 陶弘景 注:“ 老子 曰:‘塞其兑。" 河上公 曰:‘兑,目也。" 庄子 曰:‘心有眼。"然则兑者,谓以心眼察理也。损者,谓减损他虑,专以心察也。兑能知得失,蓍能知休咎,故损兑法灵蓍也。” 词语分解 损的解释 损 (损) ǔ 减少:损失。损耗。损益。增损。亏损。损兵折将。 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损坏。破损。易损。 使蒙受害处:损害。满招损,谦受益。 用 刻薄 的话挖苦人:损人。 刻薄,毒辣:这话太损了。 益增 兑的解释 兑 ì 交换:兑换(用一种货币换另一种货币)。兑现。汇兑(两地通过信件或电报交换款项)。 液体从一个容器注入另一个容器,一种 东西 搀到另一种东西里去:兑点热水。 八卦 之一 ,代表沼泽。 直:“ 松柏 斯兑”。
怎么处理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正常来说应该每个季度处理一次,但是现在的汇率变动比较快,所以如果外币业务较多的企业,通常是一个月处理一次。 具体的帐务处理方式如下: 1、结汇时(外币兑换人民币) 借: 银行存款(人民币,实得数字) 借 :财务费用(借贷方得差额,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 贷 :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帐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 2、购汇时 借: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帐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 借:财务费用(借贷方差额,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实际支付数字)
将外币兑换成记账本位币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是什么
你好,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人民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人民币)金额的差异。
什么是汇兑损益?它的类型有哪些?
汇兑损益简单来说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1、“交易外币汇兑损益” 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2、“兑换外币汇兑损益” 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3、“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4、“换算外币汇兑损益” 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 “换算外币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计入什么科目
“汇兑损益是属于财务费用下的二级科目,企业需调汇的科目:银行存款 、应收帐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账款/其他应付账款,借方登记损失,贷方登记收益。” 汇兑损益和财务费用两者是不一样的。汇兑损益是明细科目也就是二级科目,而财务费用是一级科目。汇兑损益是货币性外币项目根据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损益,其一般是计入到财务费用的,但是也有例外情况,比如:①在资产资本化期间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时需要将其计入资产成本(也就是资本化);②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汇兑损益是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财务费用核算的还有其他事项,比如借款利息费用化的部分、票据贴现等。一般认为,只要汇率发生变动,就应在期末确认其汇兑损益实现,而不管其实实际的业务是否已经发生。也有人认为,本期汇兑损益的确认,应以实现为准,即以实际的外币买入卖出已经发生,外币性的债权、债务在本期已经结算,以此作为确认汇兑损益的依据,未实现的汇兑损益要递延到以后会计期间,即当实际业务发生或已经结算完成后,才能作为已实现汇兑损益,计入该期的损益表。汇兑损益的账务处理汇兑损益正常来说应该每个季度处理一次,但是现在的汇率变动比较快,所以如果外币业务较多的企业,通常是一个月处理一次。每个月的月初第一天的汇率为当月做帐时用的汇率,在下个月的第一天会有一个新的汇率,这时需要把帐面的外币折算人民币的金额按照新的汇率进行计算,并调整帐面数字,调整数字时产生的差异就是汇兑损益。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将外币与人民币相互兑换时,由于银行采用的价格和帐面上的汇率不一致,产生的差价就是汇兑损益。具体的帐务处理方式如下结汇时(外币兑换人民币)借:银行存款(人民币,实得数字)借:财务费用(借贷方得差额,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贷: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帐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购汇时借: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帐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借:财务费用(借贷方差额,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贷:银行存款(人民币,实际支付数字)每月月末调整汇率时,若月初汇率低于上期汇率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贷:银行存款(外币)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贷:应收帐款(外币)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贷:预付帐款(外币)借:财务费用-汇兑收益贷:应付帐款(外币)借:财务费用-汇兑收益贷:预收帐款(外币)
汇兑损益负数表示什么
汇兑损益是属于财务费用下的二级科目。“汇兑损益”在“财务费用”项下,属于损益类。负数就意味着是汇兑的收益。
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方法?
首先,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外币核算时,可以用交易日的即期汇率,也可以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就是说,不一定是非得用当月第一天的汇率。 其次,期末计算汇兑差额时,用期末的即期汇率。 举个简单例子: 1月3日销售货物,应收10000美元,当日汇率7.6;1月31日汇率为7.7;2月10日收回货款,当日汇率为7.5。 1、销售时(不考虑相关税费): 借:应收账款 76000(10000×7.6) 贷:主营业务收入 76000 2、月末调整: 借:应收账款 1000(10000×7.7-76000) 贷: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1000 3、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户美元 75000(10000×7.5) 财务费用 2000(76000+1000-75000) 贷:应收账款 77000
汇兑损益凭证是什么
汇兑损益是转账凭证,凭证一般只有收款、付款和转账三种,区分方法是看相关凭证是否涉及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收付。如果该凭证中有涉及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的科目,则是收款或付款凭证,否则为转账凭证;其次,原始凭证经过初步处理后便得到了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和科目汇总表的依据。
银行汇兑损益怎么调整及做账
1、购汇付款或收款结汇所产生的汇兑损益,看是汇兑收益还是汇兑损失,借/贷:财务费用;借/贷:银行存款2、月末由于汇率变动对银行外币存款余额进行的重估,这个也是借/贷:财务费用;借/贷:银行存款以上这两种情况都属于已实现汇兑损益。3、月末由于汇率变动对外币应收账款余额和应付账款余额进行重估,借/贷:财务费用;借/贷: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如果要做得细,可以为每家客户或供应商算,简单处理的话可以只计算一个总数。这个汇兑损益属于未实现汇兑损益,如果到下月款没收到或付掉,还是要再次进行汇兑损益的重估,只有真正收到或付出后,才会用1和2的方法,变成已汇兑损益.这是外贸的。银行或许一样
外贸会计账里汇兑损益怎么做账?
汇兑损益都是进财务费用的,具体分三种情况:1、购汇付款或收款结汇所产生的汇兑损益,看是汇兑收益还是汇兑损失,借/贷:财务费用;借/贷:银行存款2、月末由于汇率变动对银行外币存款余额进行的重估,这个也是借/贷:财务费用;借/贷:银行存款以上这两种情况都属于已实现汇兑损益。3、月末由于汇率变动对外币应收账款余额和应付账款余额进行重估,借/贷:财务费用;借/贷: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如果要做得细,可以为每家客户或供应商算,简单处理的话可以只计算一个总数。这个汇兑损益属于未实现汇兑损益,如果到下月款没收到或付掉,还是要再次进行汇兑损益的重估,只有真正收到或付出后,才会用1和2的方法,变成已实现汇兑损益。前2个月没做调整没关系,只不过是把以前的汇兑损益都体现在了这个月,而且汇兑损益的产生是对某一时点上(就是月末)的外币资产和负债进行重估,反映的是月末的实际资产价值,只要你当月调整,保证当月月末的外币资产和负债是正确的就没有问题。
外币会计下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在月末时是怎么调整的
外币会计下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在月末时由于汇率的影响,需要调整,调整方法:产生的汇兑收益或损失,记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以应收账款为例:假如,账上应收账款余额=USD1000万,原记账本位币=RMB7300万;月末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8元人民币,用此汇率折算,记账本位币=RMB6800万。那么应收账款需调整汇兑损益=RMB500万(7300-6800)。调整会计分录为: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500万 贷:应收账款——** 500万 如果原记账本位币=6300万,则:借:应收账款——** 500万 贷: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500万其他外币项目调整同上。 外币会计下,月末需调整汇兑损益的有多项。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付)账款、其他应收(付)款、长期应收(付)款、短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借款等。
对外币货币性项目及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损益如何确认?
本科目核算企业(金融)发生的外币交易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益。 采用统账制核算的,各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外币期(月)末余额,应当按照期(月)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按照期(月)末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如为汇兑收益,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如为汇兑损失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采用分账制核算的,期(月)末将所有以外币表示的“货币兑换”科目余额按期(月)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货币兑换——记账本位币”科目余额进行比较,为贷方差额的,借记“货币兑换——记账本位币”科目,贷记“汇兑损益”科目;为借方差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会计科目是汇兑收益还是汇兑损益
“汇兑收益”根本是二级科目“汇兑损益”科目是金融企业用的一级会计科目,二级科目是“汇兑收益”“汇兑损失”生产企业汇兑损益用的一级科目是“财务费用”二级科目是“汇兑收益”“汇兑损失”也可以单独设置二级科目“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什么意思
汇兑损益的意思是: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汇兑损益包括汇兑损失和汇兑收益,是指企业的各外币项目由于记账时间和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差额。汇兑损益作为一个神奇的科目,在现金流量中的表现五花八门,各有可能。外币投资汇兑损益并未发生现金的流入流出,不影响现金流量表中的相关项目,但是汇兑损益会影响净利润,而净利润的变动会影响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所以在补充资料中外币投资汇兑损益应调节财务费用。归属划分:1、交易损益: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 2、兑换损益: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3、调整损益:产生汇兑损益的因素 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4、换算损益: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 “换算外币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是什么
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不同性质的汇兑损益,应当计入不同的会计报表,影响财务报表上的不同内容。对于交易损益来说,由于它是随着外币业务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交易损益的产生会最终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量,因此,交易损益应当计入企业的损益表,影响企业的应税收益。汇兑损益的介绍汇兑损益也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交易损益、兑换损益、调整损益、换算损益四种。其中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是什么意思
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未实现汇兑损益一般包括未结算的外币交易损益和外币报表的折算损益。外币交易损益是指企业以记账本位币以外的其他货币进行款项收付、往来结算和计价的经济业务时,因业务交易发生日与款项结算日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损益。外币报表折算损益是指出于不同目的,将以外币编报的财务报表按照选用的汇率和方法折算为报告货币(或记账本位币)表示的报表时产生的折算差额。其内容和性质与外币交易损益截然不同。汇兑损益结转时间:根据国内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在会计期间(月份、季度或年度)终了时必须计算汇兑损益,并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正常来说应该每个季度处理一次,但是现在的汇率变动比较快,所以如果外币业务较多的企业,通常是一个月处理一次。每个月的月初第一天的汇率为当月做帐时用的汇率,在下个月的第一天会有一个新的汇率,这时需要把帐面的外币折算人民币的金额按照新的汇率进行计算,并调整帐面数字,调整数字时产生的差异就是汇兑损益。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将外币与人民币相互兑换时,由于银行采用的价格和帐面上的汇率不一致,产生的差价就是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怎么计算
期末汇兑损益=(上期末外币账户余额-本期外币账户借贷方发生额)*期末汇率-上期末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的余额-本期外币账户借贷方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的发生额。此处外币账户余额是指用外币的计算的账户余额。比如银行存款 100(美元)上期末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余额是指用报表本位币,比如 银行存款 100*8=800 (人名币)举个例子 应收账款上期2008年末余额100 美元,08.12.31.汇率 8,2009.12.31 汇率 9,09年发生应收账款借方10美元,即期汇率8.5应收账款汇兑损益=(100+10)*9 - (100*8+10*8.5) 出来正负代表汇兑收益损失。扩展资料: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分类(一)按业务归属划分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1、交易损益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2、兑换损益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3、调整损益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4、换算损益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 “换算外币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什么意思
问题一:汇兑损益是什么意思 汇兑损益一定涉及两个交易,即一买一卖,或者买了后到会计期末重新估值,这时候汇率发生变化导致的外币账面价值变动,这就是汇兑损益。 你说的只涉及一边的交易,尚无汇兑损益。 另外干吗要用欧元兑换港币,直接购买港币不行吗? 问题二:汇兑损益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会计硕士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问题三:汇兑损益是什么意思?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汇兑损益 Transaction Gains or Losses,由功能币种和外币交易计价币种之间的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损益。 马上就要2015年下半年CMA资格考试了,在这里祝大家好好考试,每个人都超常发挥,取得好成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问题四:会计里的期间损益 汇兑损益 是什么意思 1.汇兑损益是指涉及外币的经济业务在向记账本位币折算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折算差额。按照折算差额产生的正差和负差,分为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汇兑收益要计入收入总额,而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资产成本和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的部分外,可以在税前扣除。 2.期间损益:会计期间是按年度划分的就是1.1日至12.31日; 会计损益是按月核算的,就是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利润是正数就是益也是盈利,利润是负数就是损也是亏损)期末时,应将各常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可以反映集团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 问题五:解释一下汇兑损益的意思是什么? 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问题六:汇兑损益和期间损益什么意思 汇兑损益是指涉及外币的经济业务在向记账本位币折算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折算差额。按照折算差额产生的正差和负差,分为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汇兑收益要计入收入总额,而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资产成本和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的部分外,可以在税前扣除。 期间损益:期末时,应将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可以反映集团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 问题七:什么是汇兑损益?它的类型有哪些? 企业在发生外币交耿,汇兑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者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差额,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类型有,交易汇兑权益,兑换汇兑损益,调整外币汇兑损益,外币折算汇兑损益。是不是考试中?哈哈,我也是! 问题八:汇兑损益结转是什么意思? 借:汇兑损益 贷:银行存款(各外汇账户) [根据账面余额*(月初汇率-月末的汇率)] 应收账款(外币往来账户) [根据账面余额*(月初汇率-月末的汇率)] 应付账款(外币往来账户) [根据账面余额*(月初汇率-月末的汇率)] 。。。。。(所有涉及到外币的账户) 问题九:汇兑损益借方余额是收益还是损失?谢谢 新准则科目中有这个汇兑损益的阿6061 是损益类科目,所以汇兑收益贷记本科目,汇兑损失借记本科目 不过,这个科目是金融企业专用的。核算发生的外币交易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益 问题十:汇兑损益的借贷该怎么理解? 你这个问题好像不对吧? 1、应收账款不是负债,而是资产,借方记增加。如果单独按照分录理解,应收账款增加的同时,产生了外币汇兑的收益,所以应该贷记财务费用 2、如果按照你的题目说法,资产负债表日的汇率比销售时的汇率低了,这样应该是损失了才对,应该做账: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1900 贷:应收账款 1900
汇兑损益需要纳税调整吗
一、正面回答汇兑损益不需要纳税调整。企业在货币交易中,以及纳税年度终了时将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性资产、负债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时产生的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以及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相关的部分外,准予扣除。二、详情分析货币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货币性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付账款等。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由于已在交易发生日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三、外币折算会出现什么差额实质上构成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涉及境外经营的,如有实质上构成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应列入所有者权益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处置境外经营时,计入处置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