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过程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跨国银行为避免国内对银行发展和资金融通的限制﹐开始在特定的国际金融中心经营所在国货币以外其它货币的存放款业务。70年代﹐以美元计价的离岸存款急剧增长。到80年代﹐随着国际银行业设施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离岸金融业务将所在国货币也包括进来。区别在于这种货币存放仅限于非居民。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促进了国际性银行的发展和国际信贷、国际融资的增长,但由于离岸存款不受各国国内法规的各种限制,它对存款所在国的货币供应量、银行管制与货币政策的实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离岸金融市场70年代以来获得迅猛发展﹐从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苏黎世﹑卢森堡等欧洲地区扩展到新加坡﹑巴拿马﹑巴哈马﹑拿骚等地。80年代以来﹐又在纽约﹑东京等地出现新的离岸金融中心﹐到9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已遍布世界各地。
什么是离岸金融结算
所谓离岸金融结算,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贸易结算。所谓离岸金融中心,是指主要为非本地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外汇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一种国际金融中心。一般有三种模式:内外分离型、内外混合型、避税港型。在国际上,目前已形成了以伦敦为代表的伦敦型离岸金融中心、以纽约为代表的纽约型离岸金融中心和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一般设在风景优美的海岛和港口,如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西萨摩亚、安圭拉群岛等等)。扩展资料: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是广泛的,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首先,国际金融市场能在国际范围内把大量闲散资金聚集起来,满足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金融市场的职能作用,把“死钱”变为“活钱”,由此推动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其次,正如欧洲货币市场促进了当时的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复兴,亚洲美元市场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建设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资金也都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的。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又为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资金储存与借贷、资本的频繁调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跨国公司经营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由此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发展。2、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国际金融市场是世界各国资金的集散中心。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国际性的蓄水池,获取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可以说,某些国家或地区就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钱付利息的代价来推动经济发展的。3、调节各国的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为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了一条调节国际收支的渠道,即逆差国可到国际金融市场上举债或筹资,从而更能灵活地规划经济发展,也能在更大程度上缓和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中心的概述
离岸金融中心,是一种自由交易、不受管制之自由的国际金融市场,以欧洲美元市场为例,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业务是批发性银行业务,存贷款金额大,交易对象通常是银行及跨国公司,其业务通常为引进外来资金,再将资金贷给外国。而个人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机构进行投资。离岸金融中心的分类主要有,以伦敦为代表的伦敦型离岸金融中心,其特点是经营货币是境外货币,市场参与者即可经营离岸金融业务也可经营自由市场业务;以纽约为代表的纽约型离岸金融中心,经营离岸业务的本国银行和外国银行必须向金融当局申请;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一般设在风景优美的海岛和港口,政局稳定,税收优惠,没有金融管制。
求教离岸金融的含义,望帮助
离岸金融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例如,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将总部设在巴哈马群岛,其业务活动却是从欧洲居民或其它非美国居民那里吸收美元资金,再将这些资金投放于欧洲居民或非美国居民中,该公司便在从事离岸金融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讲,离岸金融也就是不受当局国内银行法管制的资金融通,无论这些活动发生在境内还是在境外。如美国的国际银行业设施(IBF)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等,均属离岸金融。 离岸银行又称离岸单位,是设在离岸金融中心的银行或其它金融组织。其业务只限于与其它境外银行单位或外国机构往来,而不允许在国内市场经营业务。 离岸金融市场 又称境外金融市场。采取与国内金融市场隔离的形态,使非居民在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方面不受所在国税收和外汇管制及国内金融法规影响,可进行自由交易的市场。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跨国银行为避免国内对银行发展和资金融通的限制,开始在特定的国际金融中心经营所在国货币以外其它货币的存放款业务。70年代,以美元计价的离岸存款急剧增长。到80年代,随着国际银行业设施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离岸金融业务将所在国货币也包括进来。区别在于这种货币存放仅限于非居民。 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离岸银行不必持有准备金,其经营成本低于国内银行;离岸银行不受利率上限的约束,即它们对存款户支付的利率可高于银行对国内存款户支付的利率,而且可以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离岸金融享受税收上的优待。 离岸金融市场70年代以来获得迅猛发展,从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苏黎世、卢森堡等欧洲地区扩展到新加坡、巴拿马、巴哈马、拿骚等地。80年代以来,又在纽约、东京等地出现新的离岸金融中心,到9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已遍布世界各地。 种类 按性质划分,离岸金融市场大致有三种类型: 伦敦型 属于“自然形成”的市场。伦敦离岸市场始于50年代末,它既经营银行业务,也经营证券业务。非居民除获准自由经营各项外汇、金融业务外,其吸收的存款也不需缴纳法定准备金。过去,这类市场业务因受外汇管制等限制,而与国内业务截然分开,但自从1979年10月外汇管制取消后,对外汇金融业务的管理与国内金融业务同等对待,“离岸”本身的含义便发生了变异,伦敦离岸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兼具境内和离岸业务的“内外一体式”金融市场。香港自从1972年废除外汇管制后,也逐渐演变成亚太地区一个主要的伦敦型离岸市场。 纽约型 最大特点在于“人为创设”和“内外分离”,而且没有证券买卖。1981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同意设立国际银行业设施(又称国际银行便利)之后,纽约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它的主要交易对象是非居民。筹资只能吸收外国居民、外国银行和公司的存款,但开办国际银行业设施的不限于外国银行,任何美国的存款机构、“爱治法”公司和外国银行在美分行皆可申请开办。存款不受美国国内银行法规关于准备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贷款必须在美国境外使用。该“设施”可使用包括美元在内的任何一种货币计价。由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通货,而该离岸市场主要交易货币也是欧洲美元,所以纽约离岸市场以本国货币作为主要交易货币。1986年开放的东京离岸市场也属这一类型。 巴哈马型 只有记帐而没有实质性业务的离岸金融中心,又称“逃税型”离岸市场,这类市场实际上是“逃税港”。由于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可以逃避银行利润税及营业税等,同时在这些地方开办分行的成本与费用也远较伦敦低,所以离岸金融市场纷纷在这些地方开辟。拿骚、开曼群岛和巴林等地皆属此类。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促进了国际性银行的发展和国际信贷、国际融资的增长,但由于离岸存款不受各国国内法规的各种限制,它对存款所在国的货币供应量、银行管制与货币政策的实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再附录点别的: 离岸银行又称离岸单位,是设在离岸金融中心的银行或其它金融组织。其业务只限于与其它境外银行单位或外国机构往来,而不允许在国内市场经营业务。 离岸金融市场 又称境外金融市场。采取与国内金融市场隔离的形态,使非居民在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方面不受所在国税收和外汇管制及国内金融法规影响,可进行自由交易的市场。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跨国银行为避免国内对银行发展和资金融通的限制,开始在特定的国际金融中心经营所在国货币以外其它货币的存放款业务。70年代,以美元计价的离岸存款急剧增长。到80年代,随着国际银行业设施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离岸金融业务将所在国货币也包括进来。区别在于这种货币存放仅限于非居民。 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离岸银行不必持有准备金,其经营成本低于国内银行;离岸银行不受利率上限的约束,即它们对存款户支付的利率可高于银行对国内存款户支付的利率,而且可以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离岸金融享受税收上的优待。 离岸金融市场70年代以来获得迅猛发展,从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苏黎世、卢森堡等欧洲地区扩展到新加坡、巴拿马、巴哈马、拿骚等地。80年代以来,又在纽约、东京等地出现新的离岸金融中心,到9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已遍布世界各地。 种类 按性质划分,离岸金融市场大致有三种类型: 伦敦型 属于“自然形成”的市场。伦敦离岸市场始于50年代末,它既经营银行业务,也经营证券业务。非居民除获准自由经营各项外汇、金融业务外,其吸收的存款也不需缴纳法定准备金。过去,这类市场业务因受外汇管制等限制,而与国内业务截然分开,但自从1979年10月外汇管制取消后,对外汇金融业务的管理与国内金融业务同等对待,“离岸”本身的含义便发生了变异,伦敦离岸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兼具境内和离岸业务的“内外一体式”金融市场。香港自从1972年废除外汇管制后,也逐渐演变成亚太地区一个主要的伦敦型离岸市场。 纽约型 最大特点在于“人为创设”和“内外分离”,而且没有证券买卖。1981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同意设立国际银行业设施(又称国际银行便利)之后,纽约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它的主要交易对象是非居民。筹资只能吸收外国居民、外国银行和公司的存款,但开办国际银行业设施的不限于外国银行,任何美国的存款机构、“爱治法”公司和外国银行在美分行皆可申请开办。存款不受美国国内银行法规关于准备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贷款必须在美国境外使用。该“设施”可使用包括美元在内的任何一种货币计价。由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通货,而该离岸市场主要交易货币也是欧洲美元,所以纽约离岸市场以本国货币作为主要交易货币。1986年开放的东京离岸市场也属这一类型。 巴哈马型 只有记帐而没有实质性业务的离岸金融中心,又称“逃税型”离岸市场,这类市场实际上是“逃税港”。由于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可以逃避银行利润税及营业税等,同时在这些地方开办分行的成本与费用也远较伦敦低,所以离岸金融市场纷纷在这些地方开辟。拿骚、开曼群岛和巴林等地皆属此类。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促进了国际性银行的发展和国际信贷、国际融资的增长,但由于离岸存款不受各国国内法规的各种限制,它对存款所在国的货币供应量、银行管制与货币政策的实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古代宋朝金融发展史
宋代的金融(上) 邓高峰 金融,简言之即资金的融通。今天,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伴随着规模庞大的货币资本运动,因而金融早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但历史地看,金融又是一个很古老的部门与行业。今年高考语文(河南卷)现代文阅读试题,是一篇关于宋代金融与信用的短文,文章在娓娓道来中勾勒了宋代信用的形式、特点及其作用。其实,在中国古代金融发展史上,宋代金融及其信用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一方面续写着中国古代金融发展的新篇,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后人留下了诸多深刻教训。币制的整顿唐灭亡后,中国陷入半个多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时期,五代政权都以正统自居,因而都铸造自己的货币,十国中的前蜀、楚、闽、南汉、后蜀、南唐也都曾发行货币,铸有铜钱、铁钱、铅锡钱等,其中以铁钱为多,加上民间私铸恶钱屡禁不止,因而这一时期的货币币材低劣、币种多样、币值波动不定,流通具有割据性、封闭性。政权的林立导致货币制度各自为政,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十分混乱,就像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因而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倒退。北宋政权建立后,就着手对货币进行整顿,严禁私铸钱和劣币流通。《宋史》载,太祖时,“凡诸州轻小恶钱及铁公式钱,悉禁之。诏到,限一月送官。限满不送官者,罪有差,其私铸者皆弃市”。太宗时又下诏:“察民私铸及销熔好钱作薄恶钱者,并弃市;辄以新恶钱与蛮人博易者,抵罪。”整顿的结果是,除川、陕外,铜钱成为全国多地使用的货币,传统的铜本位币制再度确立。到真宗年间,铜币逐步取代了五代时的旧币。为此,朝廷还规定了铜钱的配料和重量,各时期有所不同。如真宗景德年间,朝廷规定的铜钱铸造标准是,每贯(即1000文)用铜3斤10两、铅1斤8两、锡8两。宋代的铸币机构,依唐旧制,也称钱监,分布于全国各地。因铸钱的币材不同,有铁钱监、铜钱监两大类,其中主要是铜钱监。为保持对铜钱的绝对控制权,朝廷实行“铜禁”政策,国家垄断铜矿的开采及冶炼,同时禁止民间储存铜钱或铜器,犯“铜禁”者严惩;在对外经济关系中,阻止铜钱外流。但是,由于以上政策收效有限,加之货币流通量的增加、铜钱的外流、民间的窖藏等原因,最终还是引发了闻名于历史的“钱荒”。对此《宋史》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至于贵金属金银,其目的本不在日常交易流通,而是作为财富贮藏和大宗的支付手段。太祖开宝四年(971年),朝廷就宣布禁止伪造黄金白银。政府将金银铸成金银铤,作为财富的代表而贮藏起来,铸造的金银钱则主要用于赏赐和喜庆。在对外贸易和与西夏、辽的关系中更是大量使用白银和绢帛。北宋的交子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的产生就是为了方便商品的交换。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宋代货币成就的最大亮点。它的出现当然有其必然性。北宋开国前后,四川普遍使用的是铁钱,真宗景德年间还铸造有大铁钱。铁钱体重大而价值小,“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在这样的背景下,“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可见铁钱自身的缺陷是“交子”产生的直接原因。交子成为纸币有一个过程。最初交子是蜀地商人私自印行,属“私交子”,结果导致“奸弊百出,狱讼滋多”。以治蜀著称的益州(今四川成都)知州张咏(字复之)进行整顿,令16家富户“连保作交子”“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张咏也因之有了中国“交子之父”的说法。这时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凭证,也可以说是一种代金券。交子出现后,因为随时可以变现,方便了交易,但随之也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富户中有的“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形势逼迫着交子必须升格,由私人信用上升为政府信用。天圣元年(1023年),时担任益州转运使的薛田、张若谷上奏朝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从其议”。益州交子务在成都设立,次年开始发行交子,自此交子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正式发行流通,此为“官交子”。其面值最初为1贯到10贯,共10种。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起改为5贯和10贯两种。交子还有一个别称,叫做“楮币”或“楮券”。据《宋史》载:“蜀用铁钱,以其艰于转移,故权以楮券。”这是因为印刷交子使用的是楮纸,一种用楮树皮为材料制造的纸张,而成都造纸业发达,楮纸制造精良,故用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戴蒙知绵州,又请求朝廷“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交子的印制过程。南宋的会子会子原产生于北宋,有寄附会子、铅锡会子、钱会子、合同会子等多种,这里的“会”是兑、取之意,因此会子是一种有价证券或领取钱物的凭证,并非纸币。南宋初,都城临安民间也自发产生了便钱会子,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钱端礼知临安府,“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东南用会子自此始”。自此,会子的发行权收归政府,会子作为南宋纸币正式诞生。后钱端礼任户部侍郎,会子由户部接办。绍兴三十一年(1162年),设立“行在会子务”(后更名为“行在会子库”。行在,天子所在之地)发行会子,有1贯、2贯、3贯三种,后增印两百文、三百文与五百文小面额会子。因发行机关为行在会子务、会子库,故会子称“行在会子”,又因为主要在东南流通,故又称“东南会子”。乾道四年(1168年),会子立界限额发行,“三年立为一界,界以一千万缗为额”。会子流通之初,由于有10万缗铜钱作准备金,会子币值坚挺。孝宗乾道以后,因宋金交战,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加上开始不设界发行兑换,发行额大增,会子一度贬值,对此辛弃疾曾上疏:“往时,应民间输纳,则令见钱多而会子少,官司支散,则见钱少而会子多,以故民间会子一贯换六百一二十足,军民嗷嗷,道路嗟怨。”宋金议和后,朝廷进行整顿,孝宗年间,定三年为一界,每界以一千万贯为额﹐随界以新换旧﹐会子的币值一直稳定。光宗绍熙年间以后,为筹措军费,会子发行量猛增,会子不断贬值。到理宗末年,恶性通胀愈演愈烈,两百贯会子买不了一双草鞋,几乎是一文不值,南宋的货币体系全面崩溃。对此,学者许衡曾批评说“无义为甚”。学者高斯得也说:“呜呼!造币以立国,不计其末流剥烂糜灭之害,而苟然以救目前之急,是饮鸩以止渴也。”南宋的会子还有地方版,主要有湖广会子、两淮会子、银会子、铁钱会子等。理宗宝公式四年(1256年),朝廷改钱引为四川会子,直至宋亡。钱引与关子纸币的发行量是有限度的,过度发行必然引发通货膨胀,纸币贬值。最初交子发行,以两年为一界,界满换发新交子,币值稳定。王安石变法后,货币需求量大增,加上西北边境军需开支,加剧了北宋钱荒。政府一方面增铸铜钱,另一方面,自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开始,交子两界并行流通。哲宗绍圣年间,交子“每岁书放亦无定数”,政府对于交子的发行已经开始失控。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发行42界交子,发行量有两万四百多万贯,相当于仁宗天圣年间的20多倍,交子陷于恶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令诸路更用钱引……时钱引通行诸路”。大观元年(1107年),“诏改四川交子为钱引”。由于发行随意,钱引继续贬值。南宋时,钱引继续流通,仍以两年为一界(后改为三年一界),发行量也继续增加,“增引日多,莫能禁止”,以至于“楮券日轻,民生流离,物价踊贵,遂至事无可为”。交子与钱引沦为政府攫取社会财富、弥补巨额财政赤字的工具,其结果必然是货币体系的全面崩溃。南宋时期,还有一种称为“关子”(后称“见钱关子”)的纸币,最初由户部于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发行。其原因是婺州(今浙江金华)屯兵,需运军费,而都城临安“至婺州不通水路,难以津搬”,于是诏令户部“印押见钱关子降付婺州,召人入中,执关子赴杭、越榷货务请钱……有伪造者,依川钱引抵罪”。关子的持有者可以到榷货务兑换现钱,这实际上是一种官营汇兑。关子发行后,因为准备金充足,并可以随时兑现,所以信誉较高。绍兴五年(1135年),朝廷要求民间“依见缗用”(缗:1000文铜钱穿成一串叫1缗),关子遂成为纸币。后来还发行有“铜钱关子”“金银关子”以及湖广关子、淮西关子、随州关子等。为保证关子的信用,绍兴六年(1136年),朝廷规定关子“听民间从便使用,即不得辄有减落。如有妄说事端、贱价兑买之人,主赏钱五百贯,许诸邑人陈告,其犯人取旨从重断罪”。诏令关子不许私自贬值、贱价收兑,以保护关子作为货币的流通。到了南宋末年,财政困难,贾似道当权,乘理宗病危之机,发行金银见钱关子,物价急剧上涨。南宋亡后,关子与会子皆成为历史。宋代的金融(下) 邓高峰 两宋金融机构今天的金融机构,按地位和功能不同,分为银行和非银行(如保险、证券、信托等)两种。以此参照,在宋代的金融机构体系中,交子务、会子务可分别称为北宋和南宋的“银行”。因为如前所述,交子务是北宋掌管纸币印刷、发行事务的机关,会子务(会子库)则掌管南宋纸币的印刷、发行。除此之外,两宋的其他金融机构主要还有:1.便钱务:宋代朝廷为了增加京师的铜钱储量以及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根据唐代飞钱办法,实行便换,称为便钱。太祖开宝三年(970年),京师设便钱务,“令商人入钱者诣务陈牒,即日辇至左藏库,给以券,仍敕诸州:凡商人赍券至,当日给付,不得住滞,违者科罚”。也就是说,商人把钱纳入左藏库,得到取款凭证“券”,然后到经商的州县领钱,并且朝廷有信用的保证。这里的券相当于现在的定额支票。商人携带这种“支票”免去了携带大量现金进行交易的麻烦,因此便换制度促进了经济发展。2.榷货务:我国自古以来,多数朝代都实行禁榷制度,政府对重要商品如盐、铁、酒、茶、香料等实行垄断经营。宋代也如此,并且由于“三冗”(冗官、冗军、冗费)和外患的原因而得到强化。作为宋代的财经和金融机构,榷货务最早设立于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在京师和地方均有设立。除了在专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榷货务还承担了不少金融职能,概而言之有便钱,即现金汇兑。如景德三年(1006年),诏令:“客旅见钱往州军使用者,止约赴榷货务便纳,不得私下便换。”这是榷货务经营便钱的最早记载。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因婺州屯兵,“钱重难致。乃造关子付婺州,召商人入中,执关子于榷货务请钱”。在货币的兑换与回笼方面,徽宗时期,钱引取代交子后,手持交子者须到榷货务买钞所兑换钱引。南宋高宗和孝宗年间,榷货务又承担了回笼纸币会子的功能。在政府收购粮草上,榷货务还负责拨款给地方政府,或者兑付地方政府为赊买粮草所发的信用证券。熙宁三年(1070年),“河北缘边,岁于榷货务给缗( 钱) 三二百万,以供便籴”。熙宁四年(1071年),“诏给榷货务封桩银十二万七千两、绢万七千匹,赴陕西转运司籴军储”。3.市易司(务):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市易法(王安石变法之一)颁布实施,据此东京设都市易司,后在一些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凡货之可市及滞于民而不售者,平其价市之,愿以易官物者听。”市易务贷款商贾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年息两分,可见其主要职责是平抑物价、以通货财,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因而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除此之外,市易务也可召人抵当借钱出息,提供信用。哲宗元公式元年(1086年)废,绍圣四年(1097年)复置。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即位后再废。4.质库:作为以财物作质押而进行借贷融资的一种方式,典当业也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两宋城市尤其是东京和临安,商品经济发达,融资活跃,因而典当业十分红火,官、民和寺院典当并行,并逐渐向专营发展。质库就是从事典当业、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金融机构。民营质库又称“解库”“典库”,寺院开办的质库叫“长生库”。《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家悬挂“解”字招牌的店铺即是典当铺。《东京梦华录》有“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的记载。南宋时民营质库更加普遍,都城临安“府第富豪之家质库,城内外不下数十处,收解以千万计”。官营质库叫抵当所(抵当库),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设立于京师,元丰七年(1084年)推行于诸路,属官营借贷机构,主要职责是“掌以官钱听民质取而济其缓急”,也即是经营抵押贷款,因而已具有今天商业银行的性质。王安石变法中的两个关于政府的法令,市易法和青苗法,前者规定,百姓可以用田地、房产和其他贵重财产作抵押向政府借款,年息两分,过期不赎纳利息,每月罚钱2%。后者规定,每年春天,农民可用秋收作保证,向政府借款,利率两分,期限半年,秋收后归还。5.金银彩帛铺:北宋东京有一条集中经营金银、彩帛的街巷。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南通一巷”是指向南通往一条巷子,“界身”是这条街巷的名字。这是个什么地方?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这是个怎样的地方?“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这里的交易规模怎样?“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据此可以说,这里是北宋东京的金融一条街。因为北宋时期,金银和彩帛都是价值的代表。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就诏令:“禁伪造黄白金,募告者赏钱10万。”至于彩帛(彩色丝织品),与银一样,是北宋朝廷输辽、西夏的重要物资。6.交引铺:交引是官府发给商人的商贸凭证,由交引库负责印发、收纳。榷禁制度的推行,商人经营茶、盐等,都需要先付出粮草或现钱,领取交引,再凭交引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雍熙后用兵,切于馈饷,多令商人入刍粮塞下,酌地之远近而为其直,取市价而厚增之,授以要券,谓之交引,至京师给以缗钱。”因此宋代交引有茶交引、盐交引、见钱交引多种,交引也成为一种有价证券。有些持有交引的人愿意将它卖出,于是买卖交引的店铺即交引铺就应运而生了,其盈利当然来自于交引买卖的差价。南宋还诞生了金银交引铺,又称“金银盐钞引交易铺”“金银钞引交易铺”。据《梦粱录》载,南宋都城临安,“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南街,两行多是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由于交引买卖属大宗交易,交引经营者财力雄厚,所以交引铺里往往“前列金银器皿及见钱,谓之看垛钱”。官巷南街可以说是南宋临安的金融一条街。7.检校库:这里的“检校”是官府为遗孤查核、登记、保管财产,因而检校库就是代管户绝没官财产和官员的孤幼应获得的父母遗产,其收益供被检校户的孤幼享用,类似于今天的信托机构。仁宗时期,朝廷专门在开封府设立检校库,到神宗时,检校库又以所保管的遗孤资产进行放贷,允许百姓从检校库贷款,所得利息收入用来补贴遗孤生活,于是检校库就有了融资的功能。影响与教训两宋时期,官方金融与民间金融共同发展,金融业务多种多样,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加上信用管理的制度化,因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币制的整顿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五代十国以来货币割据对经济发展的阻碍;纸币的产生及其流通解决了铜钱的短缺和铁钱的不便,加上货币的兑换、信贷业务的推行,这无疑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抵押、检校等业务的开展缓解了百姓的用钱难题,保证了生产的进行和生活的急需,也促进了社会优抚和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各种金融票据的发行和纸币投放的增加也缓解了财政困难,增加了财政收入,等等。但是,两宋金融留给后人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多方面的。首先,纸币发行、流通后,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反假币。两宋政府从精选用纸、印制复杂图案文字、使用多重印押防伪、进行多色套印、使用铜版印刷、定期换界流通等方面加大防伪技术,同时通过颁布法令、严惩造伪、重奖举报、失职追责等手段反假打假,但假币一直不绝,特别是两宋之交和南宋末年,伪造纸币横行,南宋理宗曾有“伪造之禁不严,真伪莫辨”的无奈。其中原因,除了不法之徒见利忘义、肆意妄为外,纸币滥发导致用纸质量下降、拖延换界导致纸币使用期限过长也是重要原因。因此,为了保证纸币的信用,必须在不断提高防伪技术和印刷质量的前提下,加强金融法治和金融文化建设。其次,金融业的发达同时也伴随着投机性、寄生性甚至是腐朽性的增加,货币兑换、典当抵押、高利贷的发放,无不存在着盘剥甚至是商业欺诈,这对社会弱势群体如农民、小生产者、小商人等非常不利。《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在神宗年间,赞同王安石变法的人曾言:“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不得。”即便是新法推行后,由于官吏舞弊等原因,执行的实际情况也不理想,对此苏辙曾言:“以钱货民使出息二分,本非为利,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因此,在发展金融业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当然,两宋金融留给后人最深刻的教训当是由于纸币发行的无序和无度而导致的信用危机以及币制与经济的崩溃。特别是两宋末年,面对庞大的军需开支和严重的财政危机,两宋政府往往通过滥发纸币来转嫁危机,加上发行准备金严重不足,因而导致了两宋纸币的巨额发行和政府对通胀的束手无策,其结果当然是经济的崩溃和人民生活的灾难,也动摇了自身政治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政权的覆灭。这告诉我们,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定要按照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办事,对于金融,必须科学管理,做好对其风险的评估与管控。引自:汴梁晚报
支撑着互联网金融的数据来源于哪里
数据来源为:“百度指数”,它统计百度上一个词的搜索频率,我们发现,“互联网金融”的搜索频率在2013年6月突然高企,和2013年6月份发生的一个事情高度吻合,那就是“钱荒”。这两者之间有这样一个高度的耦合并不是偶然的,“钱荒”抬高了市场的利率中枢,使得余额宝的收益率大大提高,短时间内实现了爆炸式增长,吸引了全社会的眼球。从那之后,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社会就成为了一个高度关注的现象。事件来源: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余额宝的触发。大家都很了解余额宝,它在短短几个月之内成为全球第四大货币市场基金,开户数超过了1亿,余额宝的出现使大家突然对互联网金融刮目相看,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在中国社会也正式成为一个很时髦的词汇。
钱荒和金融危机是一个概念吗
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自2010年底以来,第三次攀上如此高位,随着货币政策不断加大紧缩力度,“钱荒”从银行体系内萌生、在资本市场被放大,而利率市场“冰火两重天”的现状则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2013年(癸巳年)6月,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借钱大军,隔夜头寸拆借利率一下子飙升578个基点,达到13.44%,与此同时,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大涨,“钱荒”进一步升级。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应该说钱荒某种意义上是属于金融危机,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钱荒→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是这样的顺序吗?
不一定。就我国今年六月份的钱荒,比较直接影响地方债务融资平台。钱荒→债务危机→金融危机但是,金融危机演化成经济危机还要有许多暴发性因素才够。经济危机不是很容易可以下的定义。比如说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风暴,最后成为金融危机,但是也不全是经济危机,顶多算半个经济危机。
620钱荒是实体经济的钱荒还是金融界的钱荒
金融界。620钱荒显示依靠金融倒逼实体改革基本无效。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
离岸金融市场存贷款利率差通常在
离岸金融市场,是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外汇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国际金融市场,亦称境外金融市场。其特点为市场交易以非居民为主,基本不受所在国法规和税制限制。离岸金融市场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它的出现使国际金融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离岸金融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体。而经营这些欧洲货币金融业务的市场则称为欧洲货币市场或境外货币市场。5.3 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e Market),是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外汇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国际金融市场,亦称境外金融市场。其特点为市场交易以非居民为主,基本不受所在国法规和税制限制。例如,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将总部设在巴哈马群岛,其业务活动却是从欧洲居民或其他非美国居民那里吸收美元资金,再将这些资金投放给欧洲居民或非美国居民,该公司便在从事离岸金融活动。更进一步地说,离岸金融是不受当局国内银行法管制的资金融通,无论这些活动发生在境内还是在境外,如美国的国际银行业设施(IBF)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等。离岸金融市场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它的出现使国际金融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离岸金融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体。5.3.1 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洲货币(Eurocurrency),是指由货币发行国境外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该种货币存贷款业务。最早的欧洲货币形式是欧洲美元,即出现在欧洲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美元存贷款业务。在形式和购买力上,欧洲美元与美国美元完全相同,都是美联储发行和流通的货币,但是,欧洲美元不由美国境内金融机构经营,不受美联储相关银行法规、利率结构的约束。欧洲美元从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发展迅速,进而又出现了欧洲英镑、欧洲马克、欧洲瑞士法郎、欧洲法国法郎、欧洲日元,甚至欧洲欧元等。而经营这些欧洲货币金融业务的市场则称为欧洲货币市场或境外货币市场。1.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洲美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冻结了中国存放在美国的资金,原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了本国资金的安全,将原本存于美国的美元转存到原苏联开设在巴黎的北欧商业银行、伦敦的莫斯科国民银行以及设在伦敦的其他欧洲国家的商业银行。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资本家为避免其“账外资产”公开暴露,引起美国管制和税务当局追查,也把美元存在伦敦的银行,从而出现了欧洲美元存款。当时,欧洲美元总额不过10亿美元,而且存放的目的在于保障资金安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给予饱受战争创伤的西欧各国援助与投资,以及支付驻扎在西欧的美国军队的开支,使大量美元流入西欧。当时,英国政府为了刺激战争带来的经济萎缩,企图重建英镑的地位,1957年英格兰银行采取措施,一方面对英镑区以外地区的英镑贷款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另一方面却准许伦敦的商业银行接受美元存款并发放美元贷款,从而在伦敦开放了以美元为主体的外币交易市场,这就是欧洲美元市场的起源。到了20世纪60年代,欧洲货币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其主要原因是:(1)美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美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是欧洲美元迅速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欧洲美元存在的形式首先是美元存款,私人公司或其他经济实体在欧洲银行存入一笔欧洲美元,归根到底,只能是把原来在美国银行里的一笔活期存款转存到欧洲银行里来。同样,一家欧洲银行贷出一笔欧洲美元,也只能是把这笔原来存在美国银行里的活期存款转贷给借款人。所以欧洲美元的实质是美国银行对外负债的转移,这种对外流动性负债的转移与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有着直接关系。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外军事开支庞大,海外投资增加,美元大量外流,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相应地,境外美元数量明显增加。(2)美国政府的限制措施促使大量美元外流由于美国国际收支不断出现逆差,趋势日益恶化,所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就采取了一系列限制美元外流的措施。如美国政府从1963年起实施利息平衡税,对外国政府与私人企业在美国发行的债券利息,一律征收平衡税,以限制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同时限制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和银行对外信贷。1968年美国政府的金融管制当局正式停止美国企业汇出美元到国外投资。同时,根据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制定的Q条例规定,美国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不付利息,对定期与储蓄存款利率规定最高限额,而在国外的欧洲美元存款则不受此种限制。另一项联邦储备银行的M条款规定,美国银行对国外银行的负债,包括国外分支行在总行账面的存款,必须缴存累进的存款准备金,而国外的欧洲美元存款则可以不缴存任何存款准备金。这些措施引起美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不满,纷纷向国外寻求吸收存款的出路。全世界的跨国公司也不得不转向欧洲货币市场,以满足其资金融通的需求。这些因素都大大地促进了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3)欧洲各国放松外汇管制西欧主要国家从1958年12月开始,允许出口商和银行拥有外币资金,主要是美元资金。当时,美元是国际上主要的支付和储备货币,西欧各国解除外汇管制,各国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美元。这些措施使得欧洲银行的美元存放业务迅速增长,同时也促进了美国银行的分支机构大量增加。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无论从市场上的资金供应方面,还是从资金需求方面,都在迅速增加。从资金供应方面来看,有以下因素促进了欧洲美元的发展:①美国巨额和持续的对外军事开支和资本输出,使大量美元流入外国工商企业、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手中,它们把这些美元存于欧洲各国银行套取利息。特别是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后,促使更多的美元流入欧洲市场。②石油生产国的美元。1973年10月油价提高,石油生产国的石油美元收入急剧增加,这些国家将美元收入的一部分存入欧洲货币市场。③经营欧洲货币市场业务的各国商业银行的分行,为适应业务的需要,常将其总行的资金调至欧洲市场,以便调拨使用。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为促进其业务的发展,便于资金的使用,也增加在欧洲银行的投放。④派生存款的增加。欧洲银行在吸收一笔欧洲美元存款后,留存一定的备付金,将剩余资金贷出,而接受贷款的借款人,又将所得贷款存入欧洲银行,这样就像在国内银行体系中所发生的存款派生过程一样,在欧洲货币市场上,也会发生类似的存款派生过程。而且,由于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规定,其派生存款的倍数往往要高于国内派生存款的倍数。从资金需求方面来看,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欧洲货币市场以短期贷款为主,主要满足工商企业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贷款期限多在一年以下。但在70年代后,发生了一些变化:①1974年以来,石油价格提升,西方工业国及第三世界非产油国出现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开始向欧洲货币市场举债。原苏联及一些东欧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也到欧洲货币市场举债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②1973年国际金融市场开始实行浮动汇率,一些银行与工商企业为了减少汇率风险并投机牟利,增加了外汇买卖,从而扩大了对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需求。总之,其他欧洲货币是在美元危机中逐渐形成的。各国的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中央银行所掌握的外汇储备,绝大部分是美元,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元的霸权地位日益衰落,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或其他硬通货的风潮频繁发生,这就导致美元汇率下跌,进一步降低美元储备的价值。为了减少储备贬值风险,它们开始实施储备多元化措施,在储备多元化的过程中,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动摇,致使当时国际市场上的硬通货,如联邦德国马克、瑞士法郎、日元等,身价倍增,成为抢购的对象,再加上有些国家对非本国居民的本币存款施加种种限制,而对外国货币存款则不加限制或限制较少,这就形成了“欧洲德国马克”、“欧洲瑞士法郎”等其他欧洲货币。最初的欧洲美元市场,也就逐渐发展成为欧洲货币市场了。同时,欧洲货币市场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它的地区分布扩展至亚洲、北美和拉丁美洲。至此,欧洲货币开始脱离欧洲的地域限制。所谓欧洲货币,不一定是存放在欧洲各国的生息资本,只要是货币发行国以外的货币存贷业务,都可以称之为欧洲货币业务。欧洲货币存贷业务多集中于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20世纪80年代,伦敦金融市场占整个欧洲货币市场份额的1/3左右。目前欧洲货币市场规模日趋增大。实际统计时,人们一般以银行的欧洲货币负债额,而不以资产额来测定欧洲货币市场的规模。这是因为银行的资产除了金融资产以外,往往还包括有形资产,而银行的负债主要是存款,从是否存缴法定准备金上就可以看出某笔外币存款是否为欧洲货币存款。关于欧洲货币市场规模有多种统计资料,其中以国际清算银行、摩根保证信托公司和英格兰银行的统计比较可靠。国际清算银行根据与欧洲美元市场有联系的大多数银行的报告,对这一市场的资金总额和净额进行估计。其总额只限于报告国银行的外币负债的总计,它没有把所有有关国家和地区都包括进去,例如巴林、拿骚(巴哈马首都)等地。而且,它只计算呈报银行对非居民的外币负债,而呈报银行对本国居民,包括本国银行和本国金融当局的外币负债则略而不计。因此,国际清算银行对欧洲货币市场规模是低估的。摩根保证信托公司的资料,在统计方法上和国际清算银行相同,但范围更大。在测度欧洲货币市场总额时,它是将商业银行所有外币负债汇总得出,总额中剔除银行间负债的数字就是净额。不过,它用各国官方关于本国银行的外币资产负债的资料对国际清算银行的估计进行补充和核实,差别不太大。2.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和弊端(1)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第一,促进了资金国际转移的顺利实现,缓解了资金供求之间的矛盾。第二,扩大了信用资金来源,扩充了欧洲银行的存贷业务,为各国跨国公司筹措外汇资金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第三,促进了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第四,促进了各国经济、金融的国际化。(2)欧洲货币市场的弊端第一,损害了各国货币政策自主权。对参与欧洲货币市场的国家来说,当本国央行根据经济过热的信号采取加息政策时,本国企业可以通过欧洲货币市场融入资金,继续投资,抵消加息带来的紧缩影响;反之,当一国采取降息措施刺激经济时,本国资金会调往欧洲货币市场赚取更多的套利收益。所以,对欧洲货币市场依赖越多的国家,该国金融政策的效力和货币政策自主权就会越小。该国银行或者大企业一旦在市场上遭受巨额倒账,就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造成该国货币金融体系的紊乱,甚至威胁到该国的外汇储备体系,引发货币危机。第二,已成为发达国家向外转嫁通货膨胀的主要渠道。20世纪60年代,在境外美元急剧增加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实行了严格限制资金外流的政策,结果使得美国国内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即通过欧洲货币市场向外转移通货膨胀。此外,虽然欧洲货币市场借贷方便,但利率往往多变,借款国的债务总额中如果浮动利率债务所占比重过大,则可能由于利率的波动引发债务危机,丧失对债务负担控制的主动权。第三,影响国际金融的稳定。到处流窜的巨额游资正是利用欧洲货币市场实现其频繁的国际转移,时而抢购黄金,时而抢购硬通货,还通过套汇、投资股票和债券等冲击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可以说,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有国际游资在欧洲货币市场上的活跃身影。1987年10月,从纽约市场引发的西方股市风暴,主要是由于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横冲直撞,到处兴风作浪,当股市下跌后,这些资金时而冲向国库券,时而套购硬通货,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甚至迫使西方国家暂时关闭外汇市场。第四,欧洲货币市场自身存在着结构性缺陷。首先,经营欧洲货币业务的欧洲银行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这是因为:①借款人除了本国客户外,还有外国客户,或虽为本国客户,但又转手放贷给外国客户,所以具有国际上极为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②借款金额巨大,又缺乏抵押和担保;③有时借款人把资金转借出去,几经倒手后,甚至连最终用款人是谁都不清楚,银行难以与实际客户保持紧密联系,对资金运用情况更是难以深入了解。其次,银行的资金来源多为居民或非居民的短期美元存
全球金融危机中最值钱的投资品是什么?
一、黄金。黄金是贵金属,全球都可以自由变现的,而且黄金本身就具有保值与增值功能。再度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之时,由于全球市场对黄金需求量大,当全球黄金出现供不应求,黄金价格出现上涨。二、美元。因为美国的霸权主义,美元成为全球通用货币,才会让美元具有特殊功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时,持有美元也是可以避险。美元能成为避险货币,主要是通过2008年金融危机得来的结论。在2008年之时把资产兑换成美元也是一种最值钱的货币。三、债券。既然债券是一种保本投资,把资产变成债券,最起码不会让本金出现亏损,而且还能有收益率。在金融危机之时,别说有收益,就是能保证本金不亏的投资都已经成为最值钱的投资。【拓展资料】在全球金融危机之时,多元化投资确实是最值钱。什么都投资一点,分散金融风险。早期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个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布希召开两院议会紧急经济会议:星期日早上,美国财政部长和众议会领袖宣布,他们在重要议题上已取得共识,包括只要保留着按揭保险计划的可能性,总和7000亿元不变。根据2008年9月28日(周日)的报导,英国财政部实行了一项对于英国主要房贷银行布拉福德-宾利银行(Bradford & Bingley)的援助计划。西班牙最大的银行Grupo Santander计划接收存款账户和办公室的运作,而按揭和借贷会被国有化。2008年9月28日,荷比卢三国中的一家大型银行和资产公司,富通金融集团,其资产部分被国有化,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政府共投注112亿欧元(约163亿美元)的金额给予这家银行。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要求3000字左右
非常形象的解释哈首先,经济是个整体概念.公式:经济=金融+财政金融:货币和信贷的总和; 财政:国家的收支.所以金融危机比经济危机来得小得多.(世界上只发生过一次经济危机,你知道是哪一次吗?)解释:国家收支:国家的税收和支出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国家收支出现问题,则人民生活意味破产)所以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现在许多学者也认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但是我反对这看法.因为他们认为现在的金融危机一般都会造成经济危机.如"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确造成许多国家的经济危机.但我再次强调,世界经济危机只发生过一次.但世界金融危机就发生过不只一次了.)知道美国金融危机有多严重吗? (我抄袭的,太妙了)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 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 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 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 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 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 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为什么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黄金仍能持续上涨
近几日,各国股票市场全线大跌,期货市场全线大跌,美元指数上涨,唯独黄金对美元大涨,由9月11日的回调低点737美元/盎司反弹回笔者截稿的910美元/盎司一线。这些市场信号暗示着国际金融危机进入第三阶段。 此轮自1929年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发展将经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市场主要表现如下:第一阶段是金融衍生品危机,以次级房地产抵押证券及相关衍生品的崩溃为标志,众多金融机构受此影响严重亏损,乃至倒闭。第二阶段,美元资产的危机,由于金融衍生品泡沫的破灭严重收缩了美元流动性,致使美元奇缺而导致各种美元资产价格的下跌,其主要特征是股票市场大跌,实体经济受到影响,大宗商品也由牛转熊。第三阶段,美元的流动性危机演绎成全球各国流动性危机,即由美元危机演化为全面的纸币信用危机。其主要特征是,各国降息增加流动性以解决因为流动性过剩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即在通货膨胀上升的情况下减息,各国纸币更深“负利率”化。其主要市场特征是,黄金一枝独秀,摆脱了各种大宗商品的商品属性的“地心引力”,摆脱了各种信用货币的“地心引力”,独自上涨……此阶段发展到后期,黄金价格可能涨到令人惊诧的地步。然后再进入以黄金为核心的全球新货币金融体系的重建阶段。 如果单以黄金视角来看,金融危机酝酿演化也有三个阶段:一是黄金的美元“囚徒”期,即美元有力地打压黄金,摆脱黄金制约的美元肆意滥发,金融衍生品创新极为繁荣疯狂,黄金价格饱受压抑;二是货币争霸黄金充当“裁判”期,即欧元开始挑战美元,两强争霸需要裁判,它只能是黄金,因此黄金价格开始上涨,与此同时,美元债务危机逐渐引爆、扩大;第三阶段,黄金“王者归来”阶段,即美元、欧元两败俱伤,均无力制约黄金,黄金成为金融危机最后避风港,金价以惊人的速度上涨…… 个人认为,现在是金融危机纵深发展到第三阶段的开始,也是黄金第三阶段王者归来的开始。在黄金王者归来的途中,各国纸币的掌门人会图谋共同打击黄金一次,黄金很可能被打得较惨。但他们会发现,把黄金打倒,甚至不排除一度关闭黄金市场的可能性,它们的纸币更会像断了线的风筝,比值关系非常紊乱。因为当他们失去了黄金的统一价值参照后,各国货币难免私自偷印,会竞相贬值,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这只能使国际金融更加动荡。届时,它们只好主动或被动地请出黄金来收拾残局,靠黄金登高望远振臂一呼,重新凝聚全球的商业和经济价值,进而构建新的系统。那个时间点,就是黄金“货币君主”重新加冕的日子。
每次金融危机与美元的关系
国际金融危机因美元长期失控加剧金融市场的风险演变而来的。 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存在几种类型:主要是商业风险、政治风险和外汇风险。 商业风险,事实上是日常商务活动中一般的信用风险。包括偿债能力、违约和拒绝付款。然而,竞争才是最主要的风险,需要持续有效的管理和营销才能在竞争中立足。国际市场的一个独特的风险是金融调节方面的风险。这种风险产生于有关货物质量、合同条款及货款的不兑现方面引起的争执。例如,有一个公司将几百吨脱水土豆运给德国一名批发商,这名德国批发商经过检验认为这些土豆的味道和质地不合标准。对于出口商这方来说可以降低价格,另寻买主或将土豆运回国内,这样一来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政治风险与战争、革命、货币的不可兑换性、土地征用、驱逐出境、进口许可的限制或取消有关。政治风险是所有商务活动都要考虑的环境因素。防范政治风险的最好办法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有效的决策程序。有时政治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商家必须心中有数或者放弃某些市场的交易。 汇率不稳定也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多年来,大多数公司都能采取预防性措施将这种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世界主要货币的浮动汇率制,迫使所有关商家尤为关注汇率的波动,并意识到需要调整金融计划来作补偿。实行浮动汇率制以前,主要货币的贬值并不常见,而且通常可以预测得到的,但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是很常见的。 世界经济总量54万3千亿美元,美国占有13万8千亿美元,占有率近1/4。美国高度市场化的体制下,将金融风险转嫁到全世界而形成国际金融危机。德国一位重要的银行家说,美元是“我们这个时代讨论最多的一种经济现象”。他又补充说:“……美元汇率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为重要的结算单位”。因为美元作为一种世界货币,其价值会对众多国家造成影响。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拥有数额巨大的美元储备量。世界贸易的一半以上过去以美元来定价,美元汇率的变动总是会使某些人得利而另一些人受损。因此,应该在世界更强有力地监控美元的价值。 美元汇率一直以来都是波动不定、难以预测,是美国政府失控的结果。几年以前,美元大幅度贬值,这使美国人很难购买外国产品和服务。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导致了美国国内同类商品的价格的上涨,而使通货膨胀更加恶化。以美元为结算单位来进行交易的外商及拥有美元储备的国外机构或个人因此而大受影响。在美国用外币借款的人发现,还债时必须付出比借款时更多的钱。因为下跌的美元只能购进较少的外币。金融危机,美国在世界面前丢失了脸面。 如果美元急剧升值,情况正好相反。美国的出口商不能在国外进行销售,因为外国人必须付出更多的货币来换取美元。美国人会去购买相对比较便宜的进口商品,而美国的制造商就会抱怨他们的商品无法同进口商品竞争。失业现象也常归咎于美元“价值过高”。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穷的国家,如果背负了美元债务,发现要还清债务和利息实在是难上加难。因为他们必须付出更多的本国货币来兑换美元。也就是说,花同样的钱,在不同时期所购买的东西多少是不同的。 固定汇率制在过去不起多大的作用。货币价值取决于市场状况。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率的下降,意味着该国进口过多,没有能力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这还会导致高度通货膨胀,使商品的价格越来越高,同时使该国负担越来越多的债务,从而使其他国家对于该国能否保持稳定推动了信心。 要解决汇率稳定,不但需要先行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如结束浮动汇率制,恢复相对固定汇率制,考虑恢复货币黄金本位制度。 在金融危机纵深发展漫延时期,国际政府需要协同、共克时艰,加强监督和调控货币市场。同时各国设法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国际社会逐步废除美元垄断金融硬通货独大格局,认同推行经济大国多货币结算流通,为扭转金融危机、甚或经济危机作出不懈的奋斗和贡献。
金融危机是如何造成的?
【转】中国经济周刊:美国在技术层面上已经破产2008-11-21 13:43 评论(1) 浏览(40) 银行业有这样一个玩笑说:如果你欠银行10万元,那银行逼债会逼死你;如果你欠银行10个亿,那当你出了问题,银行会派保镖日夜陪伴你,生怕你死了、跑了、不还账了,甚至还可能借给你更多的钱,帮你度过难关。今天,这场正在席卷全球的危机正是如此:技术层面上早该破产的美国,由于欠下世界其他国家过多的债务,而债权国因不愿看到美国破产,不仅不能抛弃美国国债等,甚至必须继续认购更多的美国债务,以确保美国不破产。当然,除了金融层面的原因外,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过去60年间,美元在国际贸易与货币体系中一直扮演了一个“特殊角色”,并因此造成了如今看来令人匪夷所思的美国债务经济模式。不过,无论如何,正如索罗斯所说,美国60年的牛市结束了。但是,人们依然困惑。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危机?次贷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美元危机?美国危机?全球金融危机?还有,为何发生在美国的一场危机会瞬间席卷全球?如果全球援手救助美国,结果将会是什么……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 为何害己更害人资不抵债——从技术层面说,美国已经破产了美国到底欠了多少债?按照美国公开数据,85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全部实施之后,美国国会所能接受的名义国家债务余额为11.2万亿美元,相对于美国13.8万亿美元的 GDP而言,美国债务率为81.16%(负债总额与GDP之比为债务率),高于60%——国际公认的安全债务率。尽管,这与日本、英国等国超过100%的债务率相比好像并不算过分。但是,这并非美国的真实债务。按照美国政府问责局(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前总审计长、美国彼特·皮特森基金会总裁兼CEO大卫·沃尔克的估计,如果把美国政府对国民的社保欠账等所有隐性债务统统加在一起,那么,2007年美国的实际债务总额高达53万亿美元。53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如果把100美元一张的钞票摞起来,53万亿美元可绕地球两周;2007年,全球的GDP是54.3万亿,这就是说,仅仅美国一个国家的债务,已经使全球的债务率接近100%;这个数字相当于每个美国人承担着 17.5万元美元的债务;如果平均分配给地球上所有的人,每人将分担9000美元。这还不算多。如果我们把诸如“两房债券”那样的抵押债券、美国各大财团所发行的、说不清是公司债还是政府债务以及市政债券等——总计20万亿美元(2007年末美国国债协会SIFMA统计)的债务再统计进来,那美国债务更是高达73万亿美元。按照2007年的市场公允价格计算,美国的全部资产的总市值约76万亿美元,而现在这个市值已经缩水30%以上——最多还有50万亿美元。由此可见,73万亿美元的债务,50万亿美元的资产,意味着美国已经资不抵债;而这种财务状况,放到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早该破产了。但是,美国为什么没有破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元在国际结算中的特殊地位,它使其他国家拥有了过多的美国债权。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债权国不能让美国破产,否则某些债权国自己也会因此破产。换句话说,美元和美国的债务已经绑架了世界。所以,这场危机的本质绝非一般意义上的金融危机,而是美国债务经济模式(注:格林斯潘2004年第一次使用这个词)走到了尽头的危机,是美国“死不了又活不成”的信任危机,是第二次美元危机。“次贷危机”不过是使技术上早该破产的美国,遭遇了一个破产的契机、或者说导火索而已。可以肯定地讲,眼下这场规模空前的救援,与其说是在救金融市场,不如说是在拯救美元。美国需要世界恢复对美元的信心,否则,世界抛弃美元之时,就是美国破产之日。债务经济模式—— “美国神话”是这样创造的“越战”所导致的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月度贸易赤字出现在1971年5月),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此前,美国的“双赤字”使得欧洲国家不再信任美元,而大规模地用美元换回黄金,这迫使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废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中35美元与1盎司黄金的自由兑换的约定。由此,引发了历史上的第一次美元危机。这场危机曾让世界苦不堪言。美国之所以敢于如此“掀翻桌子赖帐”,而其他国家又拿它没辙,原因是没有哪个国家的货币有能力替代美元,在国际结算体系中扮演核心地位;更重要的是,基辛格博士成功游说“欧佩克”,将美元确定为国际石油市场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这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所确立的美元地位不仅未被撼动,相反让美元发行失去了黄金的约束而变得更加有恃无恐。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的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摩肩接踵。在此过程中,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让世界各国的美元需求大幅上升。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尔克放弃了美元货币供应量的管制,而改用利率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货币手段。从此,美国的印钞机开始满负荷运转,铸币税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美元债务也随之骤然膨胀——美国债务经济模式就此起步。所谓债务经济模式,概括来讲就是,美国不再需要一般性实业企业,除食品以外的一般消费品和一般性工业设备外,其它商品都从国际市场购买,并借此向世界输出美元;其他国家为了国际贸易结算顺利进行,不得不持有相当数量的美元储备;为了美元储备保值增值,这些国家又不得不去购买美国债券或其他所谓安全的美元资产。因此,在世界上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圈:美国所需要的商品,只需印刷钞票去外国买就是了;美国买东西花掉的美元,通过出售美国债务(国债或公司债)重新回到美国本土,变成美国政府或公司可以任意支配的现金;这些现金被用在美国人身上,使他们有能力去消费那些从外国买来的东西;美国的商人通过在本土出售外国商品而获得收入,然后继续购买别国的商品。如此循环往复,只要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永远不倒、外国政府永远需要美元储备,美国欠下的债务就永远不必归还。理论上说,是“只需付息、不必还本”的债务,但其实利息也不必付,因为通胀或美元贬值会自然蚕食掉利息率。另外,只要国际贸易量不断增加,美元债务也将随之不断增大,这将创造出美国的经济增长。我们再换一个角度看,当“主权货币”变为“信用本位”之后,“信用货币”本身就是“主权债务”符号。因此,美国无限度地发行美元货币,其实就是在无限度地发行债务。从这个角度上说,美元和美国国债之间的差别仅仅是流动性的差别,用美元购买美国国债所获得的利息,仅仅是对放弃货币流动性的补偿。格林斯潘曾经两次说破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美国增加债务能力是全球化的一种职能,因为负债能力的显著提高与成本的降低以及国际金融载体范围的扩大休戚相关。”这当然对美国有着巨大的好处:不用从事生产又可以获得远高于他国的经济效率。比如货币使用效率,对美国而言,花钱买外国人的商品,这是一笔货币的第一次使用;发债又把这笔钱收回来变成政府或公司的债务收入,再花出去。这等于一笔钱被使用了两次。但对贸易对手国而言,赚回的美元又借给美国,对自己除了一点点利息收入以外,别无它用,效率近乎为零。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之下,不断增加负债能力居然已经变成美国对世界的一种义务——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经济方式。从这一判断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另一种解释就是: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都需要通过付出资源和劳动去赚美元,而美国只要印美元(发行债务)就可以购买世界。经济空壳化—— 培育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大气泡既然靠发行货币就可以换回所需要的一切,那美国还有必要自己生产一般性商品吗?如果美国一般性商品完全自给自足,那美国又何需进口?不进口,美元又通过什么渠道变成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美元不能成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美国又如何从货币发行中获得好处,其他国家又如何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正是基于这样的道理,美国变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经济体。它使得自己的贸易赤字变成了其他国家的必然需求——美国必须在国际市场上大量购买,由此导致大量贸易赤字,满足其他国家的美元储备;同时,美国的财政赤字也变成了其他国家的必然需要——美国发行大量国债,供其他国家的美元储备投资。要完成这样一个债务经济的循环模式,美国必须把生产一般性商品的实业企业赶出美国本土,而这件事完成于1971年到1991年的20年间。两次石油危机过程中,由于石油价格的数倍上涨,使得美国一般性商品生产企业不堪重负,一方面是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压低了国民的消费能力。双向的挤压,使得企业利润不断萎缩。这还不算,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当油价让实业企业不堪重负之时,卡特接受了撒切尔一直倡导的“新自由主义”学说,将货币政策的四大职能简化为单一盯住通货膨胀。尤其是里根继任总统之后,为压制石油危机引发的通货膨胀,在当时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主持下,1980年3月废除了利率上限管制,此后在短短的数周之间,美元利率一举攀高至20%,而且在高位运行长达五年之久。这正是国际金融史上著名的“金融休克疗法”。能源成本、财务成本大幅攀升,加之消费萎缩,美国一般性商品生产企业有些倒闭了,有些便加入美国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发生的一轮空前企业兼并、重组、收购狂潮。那时,实业企业实际变成了华尔街金融家手中的玩偶和赚钱的工具。当年在华尔街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小的总是美的。当时大公司被金融家收购之后,总会被拆解为若干个小公司,而每一个小公司都将被进行“财务手术”,然后再把这些包装漂亮的小公司出售给需要它们的人。金融家通过这样的财技赚了大钱,它们甚至发明了“垃圾债”等一系列杠杆性金融工具,使得兼并、收购在美国1979年到1985年的6年间,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同时也培育了博斯基(注:电影《华尔街》中的主角)那样的金融大盗,以及说不清是英雄还是坏蛋的“垃圾债大王”麦克·米尔肯。走过那个时代,美国的实业企业消失殆尽,只有诸如GE那样的几个巨无霸依然健在,但他们的业务也更多地倾向了金融。2007年,GE的汽车销售利润50%来自汽车金融部门。“金融休克疗法”的另一个产物是美元的升值,它一方面阻碍了美国实业企业的商品出口,另一方面为美国企业对外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推动消费品产业开始向亚洲的大转移,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和东南亚开始热衷于加工贸易、出口导向性经济,而且变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说教由此甚嚣尘上。一轮大转移完成之后,美国的经济动力还剩下什么?金融、高科技以及军事工业变成美国经济的立命之本。除此之外,几乎所有一般性商品生产均让位于欧洲和亚洲。今天,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很难再找到标有“MADE IN USA”的一般性商品了。其实,除了金融技术和难以马上转化为生产力或民众消费品的高科技以外,美国实体经济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取而代之的是不断膨胀的贸易赤字。到2007年9月底,美国累计的贸易赤字总额已达6.44万亿美元。这就是美国经济的现状: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美国GDP共计增加了4万多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比不到10%;制造业在GDP中占比,从1990年的24%下降到目前的18%。而说到制造业投资的增长率就更是少得可怜,2006年仅为2.7%,投资额仅相当于GDP的2.1%。就算是最让美国骄傲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硬件生产,目前,每年的投入在 GDP中的占比尚不足1%。与之相对,服务业在美国GDP中的占比高达80%因此,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空壳经济,一个只能靠债务不断膨胀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大气泡,一个所有经济学理论都难以适用和解释的“经济怪物”。按美国著名学者安德森·维金的推算,美国每获得1美元的GDP,必须借助5美元以上的新债务。“负翁”民众—— 贫富差距加大,消费信贷迅速膨胀美国富有吗?它当然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富有,但落实到美国的民众身上,我们将会看到另外的结论。先来看一组数据:从1971年到2007年,美国企业平均工资从每小时17.6美元降到了10美元;同期,美国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的工资差距,从 40:1扩大到了357:1;同期,美国民众的消费信贷从1200亿美元扩张至2.5万亿美元;2007年美国的房地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规模达11.5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83%。这样一组数据说明了什么?第一,它说明美国民众的收入水平在绝对下降,而下降的幅度绝非17.6美元到10美元。因为,每小时平均10美元的工资总额中,少数高级管理人员拿走的部分越来越多,一般员工拿到的越来越少——收入两极分化。第二,正如我们经常在美国媒体上看到的那样:如今在美国找到一份年薪5万美元的工作可能性已经很小,美国的中产阶级人数正在大幅萎缩;另外,美国的失业率在不断攀升,而政府能够提供的就业职位,也大都是临时性的低薪工作。那么,美国人靠什么维系原有的生活水平?答案很简单:借贷!这正是消费信贷近十年来在美国迅速膨胀的主要原因。美国普通民众的负债(住房负债加消费负债)共计14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01%,平均每人7万元美元,而负担最重的则是低收入人群。其实,到了1990年以后,美国原本享有高收入的工程师以及高级技术工人,如今已经大量沦为商业的服务员、金融机构的推销员、各种营业部的柜台员,甚至改行成了人体保健员和各色志愿人员,这也是服务业占据GDP80%的美国经济还能为社会提供的最多的就业岗位。再换一个角度,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那么,空心化的美国经济还能靠什么拉动?巨额贸易赤字,显然会使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负值;再看投资,正如上文所述,美国制造业投资增长率2006年仅为2.7%,投资额仅相当于GDP的 2.1%,所以更多的是靠金融投资,这使得美国每天都需要40亿美元资本流入,而债务循环机制确实保证了这等规模的资本流入,但这仅仅平衡贸易逆差,而真正拉动美国的经济增长的是消费。2007年,消费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2%。问题来了。美国民众的绝对收入在不断降低,而美国又要靠消费的不断增加来拉动经济增长,这显然矛盾。怎么办?美国政府的办法是:进一步放松金融管制。让原本没有资格借钱的人借钱消费,让原本没有资格买房的人购买住房,这正是次级按揭贷款及其一系列衍生品出现的历史背景。了解了这个背景,也就不奇怪,格林斯潘为什么会在2005年4月 8日美联储第四届年度社区事务研究会议上,对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从1990年初的1%增长到2005年的10%大加赞赏。在他看来,这是美国金融技术进步的一大成果,创造的消费信贷大幅扩张的经济奇迹。但是,这个奇迹在美联储开始加息、房地产价格开始不断下跌中变成了海市蜃楼,更可怕的是,“次贷危机”变成了引爆美元危机的雷管。2008年10月23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将有1200万人将因为房价下跌而破产,占全部供房者的1/6。危机是常态—— 美国危机带给全球灾难第二次美元危机在全球爆发后,经济学界有人痛骂格林斯潘滥发美元。但殊不知,格林斯潘时代的美国——一个只能依靠国家信用、企业信用和消费信用不断扩张而拉动经济增长的美国,所能带给世界的,必然是泡沫经济的周而复始。因为对靠金融市场主导权、靠美元对国际贸易主导权赚大钱、赚快钱并拉动经济增长的美国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制造泡沫。于是,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只要市场充分开放、充分与国际(美国)接轨(使用同样的市场规则),那该国的市场就一定会被美元淹没,最后该国的外汇储备——被所有国家奉为财富、多年辛苦积累下的美元,不仅在价格的暴涨暴跌中被熬干,甚至还会欠下一屁股债以致国家破产。2004年,无奈的格林斯潘一改以往晦涩的风格而明确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降低利率,为维持美国的债务经济,美国只能借助于新的泡沫。格老说的这个“新的泡沫”,无疑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在过度信用支撑下的房地产泡沫——本质就是金融泡沫——次级按揭抵押贷款及其各种衍生债券的泡沫。但现在它已经破灭了,同时很可能把美国这个“经济怪物”的好日子带到尽头。其实,在美国又何止是房地产泡沫。财政赤字的多年积累构成了“财政泡沫”,贸易赤字的多年积累构成了“贸易泡沫”,而由它们汇合一起累加成美国的“债务泡沫”;在这场危机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评级泡沫”,可以看到由于财务制度造成的上市公司利润虚增的“股价泡沫”,以及由于国民过度消费造成的“抵押贷款泡沫”等等。一切泡沫最终交汇成了“美元泡沫”。美国这样一种特殊的经济模式害人又害己,但总体上看:害己少、害人多。包括今天这场表面是美国、而实际是“全球第二次美元危机”的灾难,到头来谁最倒霉?现在还说不清,但事实已经表明,全世界都在为此买单,而且美国之外其他国家的买单总额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事实还告诉我们,危机中美元相对于欧元的升值说明,欧洲经济在危机中所受到的伤害可能比美国更大;事实将更进一步表明,许多发展中国家将被放到破产的边缘。当然,谁输谁赢现在算总账尚早,但可以肯定,正在经历的这场危机所带给世界的痛苦,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将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包括第一次美元危机以及1929年之后的全球经济大萧条。慢刀子割肉—— 格林斯潘“走钢丝”,伯南克则捅破了泡沫美国解决美元泡沫的第一种方法是:让美元不停地、缓慢地贬值。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美联储开始不断减息,让美元踏上了贬值之路,从此恶性通货膨胀的阴影开始笼罩全球。实际上,美元贬值对美元储备的持有国来说,无异于“慢刀子割肉”——在不知不觉中让多年积累的“美元财富”失去以往的购买力,而美国恰好借此逃债。但是,美元贬值必然会导致另一个严重后果:世界各国不愿意持有美元储备,甚至会抛售美元,如果这样,美元将会崩溃;如果其它国家放弃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则会导致美国债务经济模式土崩瓦解,最终走向破产。格林斯潘应该早看到了这种风险,但他根本无力回天。这种矛盾的心境,也让其讲话经常自相矛盾。如2004年1月13日在德国柏林,格林斯潘威胁欧盟说,美元贬值欧元升值,最终会使欧洲经济出现衰退。他甚至强调指出,美国经常账户的赤字根本不是问题,而且“以美元来支持美国的债务,从本质上说,可以提高美国的举债能力”。上述言论似乎在说“美元不应当贬值”,但就是在同一次讲话中他又说,如果美国经常账户的赤字继续增加,美国“将在未来的某一时刻进行调整,从而减少或可能逆转”外国投资者对美国债务的需求——这实际是说,美元贬值是必然的、早晚的事。按美国学者说法,格林斯潘只有“走钢丝”了。他既希望通过美元不断贬值以减轻美国的债务负担,又必须确保美元贬值不会引起世界各国对美元资产的大量抛售。因为如果把美国的所有泡沫、通胀压力一起考虑进去,那美国经济的脆弱程度就更加严重。为化解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强化世界对美元信心,这要求美联储所确定的利息率不能太低,但利率过高又容易导致美元升值、加重美国债务负担,甚至捅破国内日趋严重的房地产泡沫;那利率低一些行不行?也不行。虽然它可以保住房地产泡沫,也会减轻债务负担,但通胀压力加剧,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会受到打击。由此可见美联储的难度有多大。或许格林斯潘也只能用些晦涩不清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意愿,用精心权衡的货币政策应付着,尽可能避免极端情况的发生。但是,这样的钢丝能走多远?伯南克接任之后,美元利率的上涨加快了。2007年,在伯南克最后一次加息之前格林斯潘提醒过,他认为,美国经济会出现很大麻烦,但伯南克没听,当他把利率升至5.5%,美国的泡沫经济破灭已经不可逆转。这怪伯南克吗?恐怕不能!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000年欧元诞生了,世界出现了另一种可以替代美元作为国际储备的货币,一个经济规模可以和美国相抗衡的经济区。这无疑使美元在国际结算体系的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2003年,华伦·巴费特平生第一次开始持有外国货币——即抛出美元买入欧元,陆续将欧元的持仓增加到200亿美元。不只是华伦·巴费特,据《金融时报》计算,截至2006年10月份,全球流通中的欧元现钞总值已超过美元,达6100亿欧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的最新统计显示,2007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跌至8年来的最低水平;同时,欧元储备从0%大幅上升至25.8%。华伦·巴费特指出:“如果经常账户的赤字继续下去的话,那未来5到10年内,美元还将继续贬值。”2007年,美元的贬值确实开始加速,这一货币危机的典型特征,让美元摇摇欲坠,而次贷危机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慢刀子割肉”很可能演化成“快刀斩乱麻”——现有的世界经济体系被倾覆,陷入绝对混乱。美国怎么办?世界怎么办?救楼市、救股市、救汇市、救银行,救实业……经济的方方面面几乎都需要救,而所有国家不仅要自救,而且还要帮着美国救。但我们必须看清楚,救市的最后结果,也许只不过是让美国经济 “继续在钢丝上走下去”。害己更害人—— 美国危机会否把全世界“拉下水”
什么是金融危机?会造成什么影响?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泰国的金融危机事发于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动乱。首先是外汇市场的美元收缩冲击,使得泰铢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贬值,进一步影响了泰国的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东南亚的金融市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经济,而且各国的货币不统一,在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上美元最终成为交易单位。间接的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助动力。 所以,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来自于外汇市场的冲击,货币危机又成了金融危机的附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危害性远大于此次地震灾害,可以称作“金融地震”,并以广发行外资并购和中美第四次战略对话等事件为例,预计中国将在农业、电讯、金融等重要领域实行对外资全面开放,并将成为历史上迄今为止第一个金融全面开放的大国。由于现代经济以虚拟方式运行,一旦金融业全面开放,其危害性将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财富流失规模将会越来越大,摧毁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 2,我国经济命脉将逐步被外国控制,现代银行借助现代资本市场,已经完全能够控制所有产业,并且不仅仅是传统银行那种存贷款的控制,而是通过对产业资本的重新定价和不断调整,把所有产业变成金融资本增殖的工具。现代银行对产业的整体控制作用,意味着丢掉银行就丧失了整个国家经济,丧失了经济主权。外资将按照西方国家的利益对中国进行产业布局,加快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向中国转移速度,把中国牢牢钉死在世界产业链低端,成为世界加工厂和垃圾场,逼迫中国只能越来越大规模出卖资源,以“寅吃卯粮断子孙路”的自绝方式发展经济,把中国自然生态环境一步步推向崩溃,最终把中国这个世界最美丽的家园变成一个自然灾害频繁不断的国家。可以说,保卫银行保卫金融,就是保卫中华,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我们的子孙! 3,最为可怕的是在现代社会中,银行已不仅是一个金融组织,而越来越成为“准政治组织”,拥有国家居民和企业、机关、军队等各重要部门的详细档案资料,银行被外资控制后,对国家的政治安全会产生难以想像的巨大危害。连一些美国经济学家都不理解,为什么在美国已经爆发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在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抓紧设置金融壁垒的情况下,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全面开放金融领域,允许外资控股中国银行。 其次,我国现在已经具备了实现“五有社会”(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物质基础,但之所以迟迟不能实现,从经济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原因: 1,建国60年积累的财富,最近30年资源变现的财富,绝大部分被少数人分享,致使两极分化极为严重。 2,大量财富流失国外,通过外资外贸两大财富吸管,抽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大部分财富,中国越来越成为用资源和财富供养世界的“国际奶牛”,不断增强着西方国家建设“五有社会”的物质基础。所有西方人都承认,西方国家每一个家庭都拥有中国产品,可是却很少有人提到,不仅中国资源和劳动创造的这些产品进入了西方国家每一个家庭,创造这些产品的绝大部分利润也同样进入了西方国家的每一个家庭。所有美国经济学家都承认,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居民享受的低物价,就是中国廉价产品和其它经济贡献的结果。 长期以来,我国在对外贸易利润结构中,内资占5%,外资占95%,这意味着我们1.8万亿外汇储备,为西方国家贡献了36万亿美元利润,超过200万亿人民币。这就是为什么世界所有经济连续增长十几年的国家,居民都达到或者接近了中等发动国家的富裕水平,中国是二战以来经济增长最高并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老百姓反倒连30年前的福利保障都丢掉了的原因。主流经济学家总是欺骗老百姓说,成为“世界工厂”是国家发展的必经阶段,当初英国和日本也曾经是“世界工厂”。但是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当初英国和日本的“世界工厂”是真正的两头在外,用国外资源生产商品,再卖到国外赚国外的钱。英国和日本赚的是大头,外资赚的是零头,所以两个小小的岛国才能迅速富裕起来。而我们完全相反,是消耗本国资源,牺牲本国人民福利和健康,让外资去赚大钱,我们自己只剩一个零头。就拿前些日子闹的翻天覆地的法国家乐福来说,所有反对抵制的家乐福的人都讲,家乐福卖是中国产品,员工是中国人,抵制家乐福就是破坏中国经济。可是大家想过没有,既然它卖的是中国产品,卖产品的也是中国人,连收银员都是中国人,为什么最后赚的钱要存入法国人账户?用来提高法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法国总统萨科齐竞选时向法国人民保证,绝不让超市落入外资手中;美国政府也向美国人民保证,绝不让银行落入外资手中,所以美国数千家没有竞争力的中小银行一直活得悠哉优哉;为什么我们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的官员却在天天向外国人保证,今天开放中国这里,明天开放中国那里,这些人到底是谁的公务员,天天在为谁公务? 再次,更为惊人的是,在中美之间形成了“美元旅游”循环圈,把耗费资源和牺牲环境换取的美元,绝大部分用来购买美国国债,填补美国财政赤字,抑制美国通货膨胀,不断提高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部分用来投资美国金融机构,美国金融机构再用我们的投资到中国来收购我们的产业,致使中国大量财富向美国转移,用我国的财富平衡美国物价和财政,推动美国经济发展。最让中国人莫名其妙的是,我们的银行股以低于市场价的超低价格卖给外资,我们却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外资银行股份。为什么?回答是国际惯例。 在外汇财富大量流失的同时,仍然在牺牲资源和环境扩大外汇规模,人民币升值和鼓励投机的法律环境,又推动越来越大规模的国际热钱涌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扩大导致人民币大量增发,由于以贸易形式流入美元会形成人民币投放,而以金融形式流出美元并不形成人民币收回,这就必然形成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对内急剧贬值,造成大规模通货膨胀,其实质是向中国转移通货膨胀和危机,大规模洗劫中国财富,最终由中国老百姓承担美元贬值和金融危机的损失。现代物理学有个蝴蝶效应:日本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一周后美国就会发生暴风雪。今天我们十分真切地看到了经济领域的蝴蝶效应,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倒霉的是中国老百姓。 最后,回顾我国1978年开放以来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第一次是针对姓社姓资的争论,确立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第二次是针对姓公姓私的争论,在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中,确立了私有化发展道路;目前这第三次争论,其实质是姓中姓外的争论,是经济自主化还是经济殖民化的争论。 如果这次经济殖民化的“思想解放”仍然如同前两次那样顺利通过,那么中华民族最终沦为“世界无产者”的地步就为期不远了。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物总是辩证发展的,或许世界无产者的身份恰恰是中华民族崛起前的轻装运动,要知道中华民族的崛起已成势不可挡的世界规律;未来的世界转型中,只有中国的东方文化才能解救世界危机。
08金融危机美元贬值还是升值
美元贬值,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
为什么一遇金融危机美元就升值
因为目前美国是最大的经济体和军事体。政治体。其信用一直被视为无风险信用。金融危机后,其他经济体和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国际资本和投资者就买入美元资产避险,因为目前为止美元从未违约。况且美元作为世界标价货币,全球通用。大量资金买入美元资产,所以大幅推高美元价格,美元升值。
请大家说一下最新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为何要就楼市,及世界现在的状况
引起这次全球金融风暴的最初原因是次级贷危机,这次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是由华尔街的部分投资者在幕后操控的,政府救市首先受益的就是这些人。所以美国第一次的救市行动才会没通过,后面才在布什政府的干预下才通过的。 次贷问题及所引发的支付危机,最根本原因是美国房价下跌引起的次级贷款对象的偿付能力下降。而全球失衡达到无法维系的程度是本轮房价下跌及经济步入下行周期的更深层次原因。全球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重自2001年持续增长,而美国居民储蓄率却持续下降,当美国居民债台高筑难以支撑房市泡沫的时候,房市调整就在所难免,进而导致次级和优级浮动利率按揭贷款的拖欠率明显上升,无力还贷的房贷人越来越多。一旦这些按揭贷款被清收,便最终造成信贷损失。 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致使华尔街主要金融机构或者倒闭,或者被接管,华尔街辉煌的时代已经终告结束。美国政府本次救市规模是1929年以来最大,主要采用四种方法:1直接注资;2回购和担保次贷产品;3美联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4通过货币互换向全球提供美元流动性。然而,救助措施短期内可能使市场恐慌状况有所改善,但很难改变美国经济下降的周期。 1.产生的原因是:美国的次级贷风波引起的,次级贷产生的原因和爆发时间,及产生的影响你可以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6938.htm 2.产生的影响: 1)。对美国的影响有:A失业率比例大幅度上升,这个从那破产的公司就可以看到。B有些付不起贷款的,房子会被拍卖抵债,导致无家可归。C消费能力降低,全国经济会受重挫,人民收入就会降低,生活质量会相对下降。D各国对美元的信用度下降,投资者的信心下挫也会影响到美国经济的成长。 2)。对中国的影响有如下: 影响一◆◆ 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 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度在6-7月份冲高的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又将遭遇考验,张斌说,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 影响二◆◆ 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 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 虽然中长期还是看好美国经济走强和美元汇率走高,但是短期内弱势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场所认可,如此一来,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影响三◆◆ 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 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美国次债危机的延续,带给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震动相当大,华尔街五大投行拥有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团队,资产超过数千亿美元,信息资源也极为丰富,这样大型的投行也纷纷倒闭,说明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不同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所区分的只是损失额度大小,像雷曼兄弟,还包括前面被美国政府接管的“两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等,但与其估算投资者的直接损失不如考量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打击。 影响四◆◆ 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 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 华尔街金融风暴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减缓中国的经济增长。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已然放慢,美国此次的金融风暴只会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金融风暴引起美国股指暴跌,而中国政府曾在华尔街购入大量股票,中国的银行、基金公司也曾买入大量美国基金;除此以外,金融危机引发的贷款困难还会直接影响中国的贸易出口。 其实中国现在宏观经济下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内经济因素,还有一部分的确也是来自于美国,来自于外部所导致的。我们讲输入型通货膨胀,其实经济衰退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输入性,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它对各个国家的商品、投资等方面的需求量都会非常大,所以美国经济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全球或者许多主要国家的经济出现下滑或者经济出现衰退。 (参考资料:华尔街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什么?
低价美元是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上任之初刚上调利率,就引发了信用紧缩危机,致使次贷危机这一专业词汇如雷贯耳。美元的持续疲软使借入美元成了一笔划算的买卖,因为低价美元对于借入美元的债务人有利。 这是一个甜蜜的陷阱,有很多新兴市场国家一脚踩入这一陷阱,迎来金融危机的动荡。 幸亏我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债务美元化现象,并且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新年伊始就大幅扩大,被视为汇率市场化的一个好兆头。笔者支持央行的举措,不同的时期应施行不同的货币政策,一味实行固定汇率制不是什么好事,这不仅意味着货币政策主权的丧失,也意味着货币政策无法根据经济变化及时调整,被美元牵着鼻子团团转。 美联储改变利率政策,改变的是人们对于投资收益的预期,以及按照原有利率所进行的风险投资方式,简言之,金融环境发生了改变,那些金融投资的基础数据发生了变化,导致脆弱的生态链发生断裂。如此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世界,欧洲、日本等国央行纷纷注入巨额流动性拯救美元,以防世界经济被美元拖垮。 在次贷危机之前,几次在新兴市场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都与美元利率与汇率的上升密切相关,几乎所有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美元均难辞其咎。美国利率政策的调整、美元的突然由软转强,成为墨西哥、阿根廷等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不要以为这些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宏观经济一塌糊涂,实际上,在危机发生前,这些国家的内部改革已经颇见成效。 如墨西哥1994年至1995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宏观经济非常稳定,惟一不如人意的是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7.2%。危机的导火索是美联储提高美元利率,美元走向强势。墨西哥开放了资本账户,在美元疲软的情况下本国债务美元化现象蔓延。在危机之前,墨西哥的美元债券数量是1500亿比索,但危机之后,由于比索贬值等因素,墨西哥偿还了3000亿比索,占GDP的10%。 相比墨西哥,阿根廷更为不幸。阿根廷虽然以极大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银行监管体系,提出了比巴塞尔准则更严厉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但仍然没有能够躲过金融危机的劫难。在看到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之后,阿根廷政府着手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造,其银行监管、私有化、产权保护做得如此之出色,1998年被世界银行排在新加坡之后列为新兴国家监管质量第二位。 致命的魔咒还是来自于债务美元化,资本项目开放、固定汇率制度与低价美元的引诱使得政府与银行、企业全都乐于借入美元债务,尤其是利率不高的短期债务,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韩国危机之前的一幕在阿根廷上演,银行与政府借入美元,发放给本国企业与消费者,以赚取差价。阿根廷非贸易部门的美元贷款超过了75%。 1997年美元的升值给了阿根廷致命一击,到1999年,美元升值15%,借入美元者不堪重负,为了维持1:1的固定汇率,阿根廷比索不得不随美元升值,与此同时相邻的大国巴西雷亚尔大幅贬值三分之一,阿根廷的出口产品溃不成军,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使流入阿根廷的国际资金进一步减少。剩下来的问题就简单了,所有的投资者都知道,阿根廷比索被高估,狩猎的时间到了。 所有发生金融危机的新兴市场国家几乎有同样的弊端,如放松金融借款、关联交易众多或者宏观经济政策失衡等,但不顾自身的经济发展开放资本项目,贪恋低价美元的美味大量借入美元债券造成资产负债表隐形风险大增。等到国际投资者敏感地捕捉到美元升值的大好时机,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噩梦就开始了。 对此甜蜜的陷阱,除非有金融工具对冲风险,否则最好绕道而行。不是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金融危机是如何发生的?具体有什么影响?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超前消费的观念让美国人现在来偿还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已进入第二阶段,即信用违约的危机。而次贷危机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流动性危机(2007年2月--2008年5月) 我国主流观念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到4、5月份已经结束了,美国经济会在下半年重新走强。这是危机的第一阶段刚刚消退下来。如果说危机的特点,主要是流动性危机。美国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爆发,美国房地产业严重衰退。美国央行救市,注入了1万亿美元的流动性,缓解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威胁。但老百姓有着大量的负债,此举解决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却没有解决负债危机。 第二阶段:信用违约危机(海啸)(2008年6月至2009年上半年) 信用违约危机最重要的特点是信用违约掉期(CDS)等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全面危机。这个阶段,我们会一直看到信用衍生品违约的问题,包括银行的烂账,金融衍生品市场会越来越糟糕。这次冲击和上一次次贷危机比起来是多大的规模呢?据测算,今年一年的金融风暴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大概是去年次贷危机的三倍。 他认为,中国股市、美国股市、香港股市、英国股市等等都在暴跌,这是一个全球联动效应,而联动效应出在CDS,就是金融衍生产品这个市场,其带来的危机将在今后一年中不断出现,其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大概是去年次贷危机的三倍。 去年保险市场的总规模是45.5万亿美元,到今年3月份已经变成62万亿。信用违约掉期问题就出在保险合同上,其危险在于62万亿保险合同漂在全世界各个金融市场角落里,上万家金融保险机构持有这种保险合同,而且这个市场没有中央信贷系统,一旦出现大规模集中违约情况,美联储想救市也无从下手。 第三阶段:美元危机(火山期)。 利率市场出现更大的问题,这时候主要以美国房地产业为代表的事件,导致美国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出现混乱,从而引爆美元的危机。 第四阶段:由于美元是全球货币,整个美元危机出现之后,会形成全球货币危机。 金融危机的影响: 实业受到影响,企业破产,失业率提高,金融市场萎靡不振,银行业出现信贷危机。对于中国来说:出口减少,无法保持经济增长率。只有通过拉动内部需求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什么是金融危机?08年金融危机是怎么形成的?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2007-2008环球金融危机: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扩展资料: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一是股权重组,增资扩股;二是坏账打包,切割剥离;三是注入资金,解决流动性。首先,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其次,把银行的坏账剥离,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最后,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老百姓挤兑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增强社会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担保,让其他银行拆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危机
哪位能简单概述一下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
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发生一国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而且这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它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的危机大爆发。从世界经济的历史发展来看,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严重破坏一国的银行信用体系、货币资本市场、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收支平衡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金融危机爆发时的表现主要有:股票市场暴跌、资本外逃、市场利率急剧上扬,银行支付体系混乱、金融机构倒闭破产、外汇储备下降、本国货币迅速贬值。(一)1929-1933年的金融危机(二)美元危机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三)1992年英镑危机(四)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五)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国际债务危机和国际货币危机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国际债务危机:是个运用广泛的术语,可以描述各种并不一定相关的金融现象。其中包括美国债务在80年代的迅速增长;高收益率“垃圾债券”市场的突然兴起和消失;大多数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问题——前者可追溯到1973~1974年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后者可追溯到80年代早期;及1989~1990年美国政府对其东南部许多储蓄和贷款机构代价高昂的救援努力等。由于大多数金融恐慌和崩溃是由于某人或某机构无力按计划承担其义务而引起的——如在股市崩溃之后,靠贷款或“保证金”买入股票的投机者在其用作抵押的股票价值变得太低而资不抵债时无力偿还其债务——因此,大多数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债务危机”。国际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货币危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从广义来看,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就可以称为货币危机。(有的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20%)从狭义上看,货币危机主要是发生在固定汇率制下,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对外汇市场进行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等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制度背景(1)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制度缺陷(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制度缺陷(3)牙买加体系下的制度缺陷(二)国际资本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资本流动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政策讨论的中心环节。传统上,资本流动被看作一种被动的、调整性的附属物。但是,对每一次金融危机后的考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爆发的危机表明,资本流动本身也会促成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危机的爆发。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远远超过其经常项目账户赤字,过度的资本流入难以被国内经济部门吸收。资本流入增加了资本进入国的外汇储备,而这些外汇储备最终又以种种方式回流到了资本出口国,这种资本的大进大出使得资本流入国正常的经济循环恶化,这些国家通过提供的外部融资,使得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得以延长和加强,同时推动国内需求和资产价格的膨胀。(三)国际资本流动的易变性国际资本流动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际间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不同国家之间盈利机会的出现或丧失以及投机者信心因素和汇率预期的改变等都会对资本流动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尤其是短期资本进入时来势汹涌,撤离时也是劳师动众,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了这样的事实:外国直接投资是比较稳定的资本流入,而证券资本的流入却很不确定。国际资本流动的易变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相对较小。和发达国家的整体经济规模、信用体系以及资本市场相比,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的规模太小了,而吸收的资本净流入太多了。2.信息不对称。由于缺乏信息沟通和了解,投资者的观点和预期很不稳定,无法与东道国的经济基本面相衔接。更为关键的是对于那些缺乏对信息的认识和了解的投资者来说更易产生“羊群效应”,而大量被推出歪曲的信息和评论以及暗箱操作更加剧了问题的复杂化。3.资本流动的逆向效应。在发生金融危机时,资本流动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逆转性——它一方面使资本输入国由于风险预期的不断变化而要偿付更多的成本;另一方面国外的资本流入停止,停留在国内的国际资本开始逃离。即便是经营良好的企业,在利率攀升,汇率下跌和经济前景暗淡的背景下都会剧烈地改变企业的利润预期。(四)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的实证研究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危机国一般都会出现资本大量流入、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以及本币升值的过程。本币升值会抑制一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经常项目赤字,实质经济因素发生逆转。在此基础上,金融市场就会出现货币贬值预期,当市场恐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投机资金便会发动攻击,抛售本币,本币贬值,货币危机爆发。(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内部因素当一国爆发货币危机时,如果此时该国并不存在由国内因素导致的金融危机,那么这一危机必然是由投机冲击引起。实际上,投机冲击更多是在一国经济基础出现明显弊端时才会发动,与经济基础无关,纯粹由于心理预期变化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并不多见。这里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探讨金融危机发生的内在原因。(1)宏观经济政策失误综观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发现“亚洲奇迹”的很多方面是依托政府引导和行政强制实现的,这样不可避免有很多的经济政策失误和权力腐败,进而侵蚀一国经济机体。如韩国从50年代开始,政府就没有停止过对经济的强力干预,为了加入GATT(WTO前身),韩国在30多年前,进行了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次战略调整: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在1967年成为GATT成员以后,虽然在一些领域减低了关税(总体关税下降到14%),但在相当多的重要领域仍旧保持着强大的产业政策。比如汽车工业,韩国保护了20年时间。政府主导(关税+产业护持)与“出口导向”共同构成了曾被当作发展典范的“韩国模式”的全部内容。韩国政府通过行政性手段拼凑大型企业集团,企业依靠国家保护盲目投资,金融机构呆坏账日益积累,最后造成一种“尾大不掉”的尴尬局面。经济内部结构问题和政府的深度参与必然产生的低效率和腐败很快将韩国导入金融危机的困境。1998年,金大中政府推出“经济复苏三年计划”,把发展战略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在一些亚洲国家,权力腐败是经济基本层面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印度尼西亚拒绝进行民主改革,实行家族式的集权统治,使国际的权力腐败和权钱交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总统苏哈托家族甚至集聚了12个行业近400亿美元的社会财富。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不可能指望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有什么成效。亚洲各国都大量举借外债,经济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性很强,对外债的管理失控,外债结构中短期外债太多,而且大肆挥霍进行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炒作。为了进行偿付,必须保持高的出口增长和不断增加的外资进入,一旦这两者出现问题,资金链就会裂开,金融危机就要到来。(2)亚洲模式的局限亚洲国家的发展模式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60、70年代,日本用出口导向发展战略,选择了“贸易立国”政策,最终成为世界经济大国,80年代后,东南亚国家争相模仿,也带来了这一地区10多年的繁荣。90年代以后,随着收入的增长,传统产品的市场容量已经饱和,市场相对缩小。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这一战略,加上初级产品的技术进步,每个出口国的供给能力增长。东南亚各国的出口能下降,比较利益的转移造成这些国家经济的基本层面上出现结构失衡。亚洲模式使得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建立在这种增长方式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很难持久的。克鲁格曼曾经警告过:“亚洲的经济奇迹与其说是由于良好的计划和生产率的提高,还不如说是由于有充足的劳动力和资本。”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周边国家的竞争,这种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受阻,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就被削弱。要维持经济增长面临两个选择:其一,像日本、韩国、台湾一样进行产业技术结构升级;其二,开拓国内市场,降低工资率水平和进行本币贬值。要在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市场上参与国际竞争,很多国家并无这样的实力。经济发展使工资水平增长,缺少向下弹性,就只有希望贬值来缓解出口压力。亚洲各国在出口商品中的同质性非常明显,在国际市场上构成了严重的恶性竞争,各国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位置,都有强烈的本币贬值的愿望。(3)汇率政策的失误亚洲各国在汇率选择上主要是与美元挂钩的钉住汇率制和联系汇率制。90年代以来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汇率大幅升值的情况下,引起了亚洲各国货币的相应升值趋势,货币被人为地高估了,从而导致该地区的商品出口竞争力下降。为了维护固定汇率制,各国的中央银行必须大量抛售外汇储备,使外汇储备大幅度减少,这样就给国际的投机者提供了投机缺口。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瓶颈就是资金短缺,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信誉远远不足以吸引到足够的外资流入,各国纷纷进行了以放松管制为特征的金融改革,80年代的拉丁美洲、90年代的东南亚,概莫能外。放松管制,吸引外资有两个做法:一是提高利率吸引国际套利资本;二是开放金融市场吸引国际投机和投资资本。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金融放松面临着很大风险,高利率使贷款在成本增加,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亚洲大部分国家在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同时,也开放了本国的资本账户,大量的游动资本就可以无所阻拦的进入,使各国的金融体系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六)金融危机的国际传递机制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是指引起各国汇率剧烈波动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的国际资本流动,它不仅由一国的金融危机影响到另一国,而且造成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连锁反应,即危机“传染”。在金融一体化的今天,一国发生金融危机极易传播到其它国家,这种因其它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金融危机可称为“传染性金融危机”(2)货币一体化安排如果国家之间实行货币一体化制度安排,必须保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一致性,在这种区域经济链条最薄弱的环节容易受到冲击,而一旦冲击成功就具有连锁效应。1992年,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正是利用欧洲各国在同一汇率机制问题上步调不一致的失误,发动了抛售英镑的投机风潮,迫使具有300年历史的英格兰银行认亏出场。在欧洲货币体系下,成员国之间虽然安排了相互间汇率浮动上下不超过2.25%的界限,但是这种货币一体化客观上要求各国一致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当时德国刚刚统一,为了化解财政赤字实行紧的货币政策,形成欧洲货币体系内的其它货币贬值的强烈预期,最终以英镑为首,波及到意大利、瑞典,芬兰遭受投机者抛空而跌破界限。纷纷宣布退出欧洲的钉住汇率制。(3)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当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资本一般都会调整或收缩它们在国外的资产,至少会减少较大风险国家的资产。许多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相当部分资本流出的现象,如果该国不能承受这种资本流出,该国就可能发生金融危机。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和宽松的财政政策,美国在1980-1981年间面临高通货膨胀。不得不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美元利率上涨,拉丁美洲国家不得不借更多的钱维持资本运转,到了1982年春天,受“马岛战争”影响,债权人对拉丁美洲国家迅速膨胀的贷款失去了信心,停止继续增加贷款。这对于长期依靠资本注入的拉丁美洲国家无疑是致命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各国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的一体化程度加强了,一国或一地区在经济金融领域出现危机后,或多或少总要影响其它国家乃至全球。1997年秋季从泰铢贬值开始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了几乎所有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并最终演变成冲击全球的金融狂飙,引起了世界性的金融动荡和经济困扰。(一)经济衰退,全球经济增长放慢1929-1933年的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水平下降37.2%,其中美国下降40.6%,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退回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而爆发在20世纪末的这场最大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更为直观。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和俄罗斯陷入严重衰退,其它国家经济增长率都不同程度受挫。拉丁美洲地区经济增长率1998年比1997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巴西从1997年的3.5%下降到1%。前些年保持强劲势头经济增长的欧美国家也难以独善其身。亚洲地区经济增长停滞或成衰退,与该地区有密切贸易联系的美国出口减少,在该地区投资的跨国公司利润下降。1998年上半年,美国出口贸易出现90年代以来第一次负增长。据标准普尔公司估计,亚洲金融危机使美国所有部门在1998-2000年损失4180亿美元。亚洲金融危机迟迟难以走出,使本已出现经济泡沫的西方股市更加脆弱,美欧股市在危机期间持续暴跌,从而会减少投资者的财富效应,影响消费者开支和企业投资,导致经济增长下降。(二)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受阻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货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进程受阻。一方面,遭受危机打击的国家会重新考虑过去在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所作的承诺,在以后的政策决定中更加谨慎。另一方面,经济势力强,经济结构良好,受危机冲击小的国家在危机后会由于本币走强而使竞争力削弱,一旦危机国家出口恢复,贸易顺差增多,贸易保持主义的呼声就会增强。(三)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冲击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都因现存的国际金融体系的一些致命缺陷而起。从而对国际金融的制度安排构成巨大冲击,同时也提出崭新的课题。就目前而言,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如此庞大,甚至可以迅速吞噬一国的金融构架。如何防止货币危机的发生,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寻求办法,需不需要管制?如何进行管制?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汇率制度抵御危机?政府之间,国际金融组织与政府之间如何协调?30年代的大危机宣告了国际金本位制的灭亡,随后诞生了以固定汇率制下的“双挂钩”为特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代的美元危机,牙买加体系取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更高,而原因也更为复杂,浮动汇率制也并没有像设想中那样自动实现内外均衡。1997年11月,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通过了旨在加强亚洲地区金融合作的新机制,“亚元区”也开始进入政府间和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世界各国就如何防范金融危机的爆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国际金融危机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一)金融危机引发经济、社会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极易引发经济危机乃至于政治危机、社会危机,1994年墨西哥债务危机,新政府上台宣布比索贬值。1998提5月出现印度尼西亚政权更迭,阿根廷在危机中更是处于社会混乱、政府频繁变动之中,一月之内,5个总统先后上台和下台。金融危机中,外国资金往往大举外逃,给该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墨西哥1995年出现近20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和菲律宾私人资本净流入由1996年的938亿美元转为1998年的净流出246亿美元,仅私人资本一项的资金逆转就超过1000亿美元,外资在短期内大量外流破坏了原来建立在外资流入基础上的资金平衡。在外债管理松驰的一些国家,外债的总量和结构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外债与国内投资期限结构中的短借长放的“错配”现象中十分严重,资金链一断,损害是致命的。金融危机的爆发还会引起汇率制度上的一些变革,给正常的生产贸易带来不利影响。如30年代大危机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的外汇管制现象,1999年英镑危机后欧洲区一些国家脱离了欧洲货币体系开始自由浮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一些国家被迫采用了浮动汇率制。从短期看,这些新制度的实行往往因为政府的无效管理而给经济带来更大波动。(二)金融危机对经济秩序的影响。危机爆发首先会造成金融市场剧烈动荡,1929年10月28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危机期间仅银行破产倒闭达到上万家。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跌幅在10%或70%以上,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韩国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有4家破产。危机期间,各国政府往往采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更加加重了经济困难,对外汇市场的管制可能维持很长时间,会对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从国际资本流动看,大量资本的频繁进出扰乱了该国金融秩序,市场价格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这种不稳定的局势也给公众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很大干扰,一国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三)补救性措施对危机国的不利影响一国发生金融危机后,政府将被迫采用一些补救性措施,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最常用的手段,而危机的爆发有时候并不是因为政策的失误导致的,这一措施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另外,为获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资金援助,一国政府往往被迫实施这些援助所附加的种种条件,例如开放本国金融商品市场等,给本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大负担。在解决80年代债务危机中,一方面各国政府、商业银行和国际机构向债务国提供了大量临时贷款。另一方面要求债务国实行紧缩的国内政学,以保证债务利息的支付。同时要求债务国进行以贸易自由化、私有化为特征的政策调整,这些要求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比较苛刻的。
这次的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直接,根本的原因?美国次贷危机最准确的解释是什么?
先用最简单的话先解释一下。 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相比于给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优利率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更高,这个可以理解吧?你还钱的可能性不太高,那我借钱给你利息就要高一些咯。风险大,收益也大嘛。放出这些贷款的机构呢,为了资金尽早回笼,于是就把这些贷款打包,发行债券,类似地,次贷的债券利率当然也肯定比优贷的债券利率要高咯。这样呢,这些债券就得到了很多投资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还有其他基金的青睐,因为回报高嘛。 但是这个回报高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国房价不断上涨。怎么说呢?房价不断上涨,楼市大热,虽然这些次级按揭贷款违约率是比较高的(这个也容易理解吧,因为那些人信用状况本来就差,收入证明也没有,其他负债也重,还不起房贷也是容易发生的事情),但放贷的机构即使收不回贷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不就也赚了嘛,因为楼市大热,房价不断涨嘛。 好了,危机如何发生呢?就是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掉头,房价开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通过抵押获得融资。那即便放贷的机构钱收不回来,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卖出去(难说卖不卖得出去,因为房地产市场萎缩,有价也没市)也肯定弥补不了这个放贷出去的损失了。那么,由此发行的债券,也是不值钱了,因为和它关联着的贷款收不回来。之前买了这些债券的机构,不就跟着亏了吗?很多投资银行,对冲基金都买了这些债券或者是由这些债券组成的投资组合,所以就亏了很多。举例,一系列事件包括: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这个数字真的是巨额),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期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但次贷风暴引起的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各国资金流动性。简单的说,在当前次贷问题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各银行自然收紧信贷,避免放贷,这就导致银行间短期同业拆解利率大涨,换句话说,大家都不想把钱放出去,因为也搞不清楚其他银行因为次贷的损失会多大,财务状况如何,所以就把同业拆解利率调高了。那反过来,同业拆借利率很高,导致资金筹集的成本大增,所以连银行自己都不愿意从其他银行借钱。所以资金的流动性就大大降低,这个是有很大风险的,对本国各行各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筹集都有很大影响。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看到目前流动性突然紧缩,所以就向市场紧急注入巨额资金。各国央行在数日内向市场注入超过三千亿美元,方式就是,宣布向各大银行提供比市场上同业拆借利率要低的无限额拆借,这样就可以把同业拆借利率压下来。但这样的举措,又会进一步地向金融市场表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例如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巨资保持流动性,是自9·11恐怖袭击来的首次。 危机是否进一步扩大,就要看各国各银行到底关于次贷的损失有多大了。 总体上看,次贷对于中国的影响甚少,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几乎是对外隔绝的。中国五大银行投资美国次贷的数目甚少,目前估计他们总共的损失大概才50亿人民币,所以理论上对中国的影响甚微。但仍然要注意的是,如果次贷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即便中国自身的直接损失很少,但外部环境导致美元的币值,流动性波动极大,对国内的影响也不容低估。
全球金融危机毁灭多少美元?
全球金融危机毁灭50万亿美元。肇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跌宕十年,世界格局已是地覆天翻: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进入了低增长、高风险的“新平庸”;经济全球化浪潮遭遇挫折,孤立主义抬头;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加速变革,发展中经济体话语权逐步提升;实体经济再受重视,以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步伐加快……更具深远影响的是,这场危机让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制度“灯塔”,成了展示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的“橱窗”。十年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面临着内部断层和社会撕裂的困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经济制度和发展模式具有难以克服的制度性缺陷。“历史的火炬似乎正从西方传给东方。”正如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顾问多米尼克·莫伊西所言,在这场全球金融动荡中,西方在衰退,东方在增长;西方充满担忧,东方满怀希望。金融资本主义走到了跨不过的沟坎面前,其制度性的弊端,必然会让人们发现,实现现代化的制度,绝非只有西方这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统治”的动摇,加速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革命性转进。让全球金融危机十年之变告诉世界“中国赢了(China won)”不久前,美国《时代》周刊用这样一句话的简体中文和英文,做了亚洲版的封面。这篇封面文章的作者伊恩·布雷默说,这是《时代》周刊封面第一次出现两种语言。其中的暗喻就是,尽管目前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已在走下坡路,而中国正在稳步赶超美国。布雷默是全球知名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的创始人。他毫不讳言地指出,虽然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特权很可能还会持续多年,但美国实力的支柱——美国的军事同盟、贸易领导地位以及推广西方政治价值的意愿——正在逐渐消失。布雷默在他看来,这一结局最直观的起点,是十年前从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最终引爆并毁灭了50万亿美元市值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浩劫,对全球格局产生了远超经济领域的深刻影响。他在文中感叹:“就在5年前,西方一致认为,中国总有一天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政治改革来维护政体合法性。但是今天,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甚至比二战后主导国际秩序的美国更加完备,更可持续。”
拯救美国金融危机的方案 和具体措施
权威回答: 美国的金融危机又称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风暴、次级按揭风暴)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为缓解次贷风暴及信用紧缩所带来的各种经济问题、稳定金融市场,美联储几月来大幅降低了联邦基金利率,并打破常规为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直接贷款及其他融资渠道。美国政府还批准了耗资逾150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方案,另外放宽了对简称“两房”的两大房屋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等金融机构融资、准备金额度等方面的限制。 在美国房贷市场继续低迷、法拍屋大幅增加、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于2008年9月宣布以高达2000亿美元的可能代价接管了濒临破产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以850亿美元贷款为代价接管了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另提出了以政府7000亿美元出面收购、处置金融机构坏账的计划。 这个方案名称就是《2008年经济稳定紧急法案》(英文: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是经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通过的法案,并于2008年10月3日由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殊签署。法案涉及七千多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
美国金融危机怎么来的
金融史将会记住2007年。2007年上半年,美国爆发了次级贷款违约剧烈增加、信用紧缩所引发的金融危机。2007年2月,次级贷款业崩溃,美国股市发生剧烈下跌,金融危机正式开始。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并且信用紧缩随之而来。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一些重量级的金融企业陷入困境、倒闭或者被接管,美元贬值严重,美国股票指数快速下降,从目前来看,以上各种指标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下的游戏: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观察 20世纪70年代,美国找到了一个让世界受损、自身受益的游戏。那时,美国预算赤字上升,国债发行量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国际收支持续出现日益严重的贸易赤字,美国通过维持国际收支逆差为其国内预算赤字融资。美国公共债务大规模增加是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在80年代中后期之后增长尤其迅速。美国在全世界购买产品和服务,世界其余国家提供产品和服务并接收美元;外国央行购买由于贸易顺差、接受投资和借取美国债务进入本国的美元,同时按照一定的汇率付出本国货币,即本国货币被迫发行;各国央行将收集到的美元重新投放在美国金融市场,购买美国国库券、企业债券、少量公司股票以及其它债务工具,为美国债务融资。 外国资金是美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美国大量国库券的买主就是外国资金。据美国财政部统计,2006年底,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中,有44%由外国人持有;外国人持有的联邦债务中,有66%由外国央行持有,有47%为日本和中国持有。从2002年到目前,外国人持有美国国库券的数量仍处于快速上升之中。当然,外国资金除了主要持有国库券之外,还参与购买美国的其他金融产品,为美国的个人和企业融资。这些总体上借给美国的资金一部分弥补政府赤字,一部分提供给个人和企业资金,还有一部分作为美国的对外投资投向了国外利润高的行业。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对本国盈利高的重要产业的保护相当严格,外国无法涉足;而美国却要求外国开放其所有的产业和市场,为美国利益服务。 这样的游戏中,美国既保持了自身经济增长,又制造了全球的通货膨胀,发生危机的时候又可以转嫁危机。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个人的任务就是大量发行货币、大量借债、大量消费、大量投资,以此带动美国经济增长。2002年以来,美国个人消费和政府支出对GDP的贡献都在85%左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美国不劳而获,掠夺其他国家财富,维持其超强实力。其一,在美国国内,这个游戏不断推高其政府、企业、个人的债务规模,自然扩大了美国金融的规模和容量,并通过资产证券化,把贷款金融机构的风险转移到国内外投资者手中,使风险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其二,在美国以外,大量增发的美元流向全世界,有贸易顺差的国家货币被迫增发,出现国内通货膨胀;有贸易逆差的国家被迫依靠大量借取美元债务生存。在“华盛顿共识”的安排下,国家经济被美国操纵,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交替中国家财富被掠夺。其三,更加致命的是世界商品大多数以美元计价,美元增发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世界范围内大宗商品或者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世界能源和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大多数设在美国,同样受到美国金融资本和金融规则的支配和投机操控。无论从货币增发角度、美元贬值角度还是世界综合商品上涨的角度,都能够说明这个游戏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其四,美国自身发生债务危机的时候,可以通过美元增发和贬值自然削减和消灭债务的数量,实质上最终让国外投资者以及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承担美国的债务负担。可以看出,当前美国所主导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是一个有利于美国对世界的剥削和掠夺的利益机制。 金融危机的转嫁与全球粮食、石油危机 此次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从各个层面向世界范围内传导和转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世界经济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既扩大了世界的经济交往,也使经济金融危机更具有全球传染性,更使世界经济受到全球化主要推动和主导国经济政策的影响。美国主要通过货币增发、美元贬值、大宗商品涨价、全球通货膨胀以及其他各国通货再膨胀的方式向世界转移金融危机。作为重要大宗商品组成部分的石油和粮食近几年来都存在大规模的上涨,引发了全球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 石油危机加大了整体经济运行的成本,延缓能源需求大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以成本增加的形式减少了每个行业和家庭的收入。粮食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中低收入者的负担,影响到普通人群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许多亚洲、非洲国家受到粮食危机的严重影响,饥荒人口迅速增加,多年的扶贫成果因为粮食价格上涨毁于一旦。可以说,石油、粮食、矿产品等大宗商品充当了美国转嫁危机的传导工具和载体。 美国金融危机转嫁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源于一种不劳而获的发展方式,这就决定了美国需要把这个依靠过度负债、过度消费、过度货币发行的循环走下去,还需要把不劳而获的成本转移出去。这种成本转嫁最终的过程是,美元过度发行,引起世界实际产品的全面涨价,引起各国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各国积累的财富在其货币贬值中,全世界一起消化美元通货膨胀的成本,美国拿世界的资金补贴国内的经济运行成本。 中国作为美国不劳而获的循环中一个重要环节,承担了美国经济发展以及美国金融危机的诸多成本。首先,中国高度依赖外资、外贸、外汇的发展模式面临挑战。对外依赖超过一定程度的经济体,很容易受到美国缓慢或者激烈的成本转嫁。其次,中国用没有计入生态环境、土地价值、劳动保护和保障等成本的廉价出口商品,换回不断贬值的美元,进而导致外汇储备缩水严重,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承受损失。第三,与世界市场的高度关联,使中国必然承担由于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导过来的成本,奇特地表现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第四,中国规模巨大的外汇资产,不仅面对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还会因美国国债、机构债产品市值下跌而蒙受损失。第五,进入中国的热钱洗劫了财富,扰乱了经济金融的稳定。 面对这些影响,中国现阶段亟需在金融、外贸政策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金融的发展方式,使对外开放服从服务于国内发展,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为国内人民共享。需要重点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合理,从而扩大内部需求,尤其是内部消费需求,增加最终产品服务于国内经济的比重,这样既可以替代过多的贸易顺差,又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此外,中国需要扩大主权信贷,替代过度地引进外资和外债,在制定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政策中保持独立性、体现主权性。 其次,中国需要认识到,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根源是外部成本的输入,是美国转嫁自身危机的一部分。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要增加针对性、定向性,避免伤害到外贸相关度低的国内经济部门的生产发展,避免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低增长并存的局面。 第三,中国现阶段更要务实地看待对外经济关系,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交往,注意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面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要加强风险控制,防止发生金融危机;由于金融衍生品已经在西方国家引起极大的混乱,要谨慎地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既要与不合理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尤其是与美元保持适当的距离;又要积极、务实地推动改变收益和责任极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区别是什么?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区别:1、定义不同。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 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2、特征不同。经济危机: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即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表现为过剩的经济危机。 ②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资本家的货物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另一 方面,广大劳动群众却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购买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资料。 ③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最显著地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金融危机:①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②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3、产生原因不同。经济危机:①经济政策错误; ②原材料紧张,尤其是原油危机; ③自然灾害; ④全球化的后果; ⑤金融政策错误 金融危机:①金融业中有制度漏洞,或者有垄断现象出现; ②制造业由于过分生产、原料紧缺、市场收缩等等原因造成崩盘; ③行政措施不力,投机或者恐慌情绪蔓延 ④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 4、产生的后果不同。 经济危机 :①国民经济调节和经济恢复; ②政变、政党、政策的巨变; ③战争,关于显形和隐形的争夺资本,资源; ④几万至几千万人失业,失业人群也就是新生产业的主导力量,比如大学生的失业会激发知识性的成长; ⑤国家的主要依赖群体变化。 金融危机:①进出口行业受到巨大冲击; 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 ;③世界经济下滑; ④经济领域的剧变带来了人心理上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失去安全感。扩展资料所谓金融危机,就是指与货币、资本相关的活动运行出现了某种持续性的矛盾,比如说,票据兑现中出现的信用危机,买卖脱节造成的货币危机等。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费和生产、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它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的整合,创造价值、获得福利。所谓经济危机,就是指在一段时间里价值和福利的增加无法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需要,比如说,供需脱节带来的大量生产过剩,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大萧条。历史上来说,过去发生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都是有联系的,也可以说是互相伴随着发生的。往往都是经济危机之前,出现金融危机,就连最近的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也不例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融危机 百度百科-经济危机
如何理解美国金融危机?
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6�1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华尔街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
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的房地产的次级房贷引起的。 主要原因: 1、它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去一段时期由松变紧的变化有关 从2001年初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减息的周期。此后的13次降低利率之后,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就是房贷利率也同期下降。30年固定按揭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调息按揭贷款利率从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 这一阶段持续的利率下降,是带动21世纪以来的美国房产持续繁荣、次级房贷市场泡沫起来的重要因素。因为利率下降,使很多蕴涵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在房产市场上有了产生的可能性和扩张的机会。表现之一,就是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大行其道,占总按揭贷款的发放比例迅速上升。与固定利率相比,这些创新形式的金融贷款只要求购房者每月担负较低的、灵活的还款额度。这样,从表面上减轻了购房者的压力,支撑过去连续多年的繁荣局面。 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转;到2005年6月,经过连续13次调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标志着这轮扩张性政策完全逆转。连续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贷的成本,开始发挥抑制需求和降温市场的作用,促发了房价下跌,以及按揭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 2、它与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过去一段时期持续积极、乐观情绪有关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美元贬值、以及资产价格上升,使流动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激发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的流行。作为购买原始贷款人的按揭贷款、并转手卖给投资者的贷款打包证券化投资品种,次级房贷衍生产品客观上有着投资回报的空间。在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中,它能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回报率,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吸引了不仅来自美国、而且来自欧亚其他地区的投资者,从而使得需求更加兴旺。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许多房贷机构降低了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这在客观上埋下危机的隐患。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包括欧亚、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均参与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的投资,金额巨大,使得危机发生后影响波及全球金融系统。 3、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有关 在美国次级房贷的这一轮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在过去几年,美国住房贷款一度出现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趋势。历史上标准的房贷首付额度是20%,也一度降到了零,甚至出现了负首付。房贷中的专业人员评估,在有的金融机构那里,也变成了电脑自动化评估,而这种自动化评估的可靠性尚未经过验证。 有的金融机构,还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静悄悄”地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突出的表现,是在发行按揭证券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不仅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而且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而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又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 至于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就我们国家而言,最受影响的就像国内专家说的那样,主要是还是出口。如果对我们日常生活,个人认为暂时好像还没有造成不可接受的结果,如果有,那就是不敢随便辞职了。 危机还没有结束,所以还是那句,不可预测!
金融危机美元会贬值吗
在金融危机期间,通常来说,投资者会寻求相对安全的避风港,例如美国国债等。这种情况下,由于市场需求增加,美元汇率有可能上涨而不是贬值。然而,金融危机也会导致经济衰退,进而引发货币贬值的风险。如果危机恶化导致美国经济崩溃,那么美元很可能会贬值。此外,金融危机可能会导致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利率差异扩大,从而加剧汇率波动和贬值压力。总的来说,虽然金融危机会带来贬值风险,但具体情况取决于多种因素,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一般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既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拓展资料:供应链金融产生背景作为供应链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资金流贯穿供应链系统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在一般供应链运营中,原材料的采购、加工最终到销售牵涉各环节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由于支出和收入的发生存在时间差,因此形成了资金缺口。一般在企业下达订单和接收货物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在接收货品到完成销售之间存在资金压力,同时库存管理需要资金支持。此外,在销售产品与下游客户支付货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而在接收货款与实际接受现金之间存在现金转换周期,或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参考资料:供应链金融 (金融服务)_百度百科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一般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既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拓展资料:供应链金融产生背景作为供应链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资金流贯穿供应链系统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在一般供应链运营中,原材料的采购、加工最终到销售牵涉各环节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由于支出和收入的发生存在时间差,因此形成了资金缺口。一般在企业下达订单和接收货物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在接收货品到完成销售之间存在资金压力,同时库存管理需要资金支持。此外,在销售产品与下游客户支付货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而在接收货款与实际接受现金之间存在现金转换周期,或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参考资料:供应链金融 (金融服务)_百度百科
供应链金融中银行降低风险的办法有哪些?
平安银行在供应链金融这方面创新能力是业界的标杆,创新出“1+N”和“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供应链金融营销方式,并在2006年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上海浦发银行提出了“企业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包括信用服务支持、采购支付支持、账款回收支持和存货周转支持,其将供应链电子化服务、供应链融资服务和离岸银行服务统一起来;兴业银行以“M+1+N”为发展模式,以“全国业务全国办”为特色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并于2008年正式加入了贸易服务设施系统。工商银行累计发展供应链3000多条,为一万多户小微企业发放融资8000多亿元,融资金额同比翻了8番。六家上市银行(交行、招行、工行、浦发、兴业、民生)贴现业务不断增长,增幅一度超过60%,充分显示出中小企业对贸易融资的青睐及商业银行对供应链结算和融资问题的重视,也充分说明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的美好前景。
供应链金融是什么 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
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信用融资,在产业链条中发现信用。在传统方式下,金融机构通过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提供的数据印证核心企业的信用、监管融资群体的存货、应收账款信息。在云时代,大型互联网公司凭借其手中的大数据成为供应链融资新贵,蚂蚁金融、京东、苏宁等都是典型代表。
供应链金融什么意思
供应链金融实际上就是一种金融服务,指的就是银行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包含了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上游以及下游的多个企业,银行能为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从而互利互存,持续发展。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供应链业务,主要具有以下这些特点。1、 首先需要有一个大型优质的企业来作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企业,因为大型优质企业原材料采购以及商品的销售都会非常稳定。2、 供应链融资的对象包含了整个商品供应链上资质较好的相关企业,这些企业都符合银行融资的规定,运费指的是单一企业。另外,供应商,核心企业以及分销商之间有统一的融资渠道,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供应链的融资成本。3、 一般来说,一家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经销商都是中小规模的企业,那么这些中小企业就可以借助到核心企业的信誉以及履约能力,从而获得银行的融资。4、 商业银行实行一次申请一次审批,这样可以降低融资的评级以及授信担保门槛,从而操作流程会更加简化。5、 多使用融资产品组合,这样也能让供应链融资产品更加多样化,比如,将国内保理和订单融资相结合,将商品融资和预付款融资相结合。以上就是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相关内容,供应链金融实际上就是一种金融服务,就是银行为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其中还包含了该企业上游以及下游的多个企业。
供应链金融的基础知识
节约时间版一、供应链金融内涵 在整个供应链中强势企业为控制成本,必然占压供应链条上弱势企业的资金,导致供应链上的资金流动性不足,使得这些企业出现大量的预付账款、存货占压资金、应收账款等。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为基础,将传统的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统一起来,盘活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根据供应链企业的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 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既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 从组织角度,可以将供应链金融划分为物流企业主导模式、核心企业主导模式和金融机构主导模式三种,这三类称之为供应链金融的组织模式;从业务操作角度,可以将供应链金融划分为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和保兑仓融资模式,这三类称之为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 1 、供应链金融的组织模式 (1)物流企业主导模式: 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凭借与供应链各参与单位的物流合作关系,利用自身掌握的客户、信息等优势,通过结算服务职能达到为核心企业延长账期、向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种创新模式。现代社会的商品交易主要采取赊销的方式,对于实力较弱的上游供应企业而言,提供货物之后,在其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为“应收账款”资产项,即中小企业不能立马获得现金资产,这就会使得中小企业面临资金不足、甚至资金链断裂的难题。在该模式中,物流企业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优势和客户关系优势,为面临资金压力的上游供应商提供基于“应收账款”的短期融资服务。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运转操作流程如图一: 图一: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运转操作流程图 (2)核心企业主导模式: 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是指在供应链产业生态中具有较大规模、良好信誉、完善制度、健全财务体系、广泛融资渠道的,对上下游中小企业具有一定支配管理作用的优质企业。在该供应链的产业生态中,核心企业总是能从整条供应链的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建立和谐的发展关系,上下游中小企业也比较依赖该核心企业生存。与此同时,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能否得到长远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到核心企业产品的供应与销售,甚至影响核心企业产品战略的成败,这也就决定着核心企业必须为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易、融资成本做出考量。核心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发起建立供应链发展基金,为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于是就形成了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运转操作流程见图二: 图二: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运转操作流程图 (3)金融机构主导模式: 与其他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相比,金融机构本身具有良好的资金优势,资金借贷是金融机构的主营业务,具有成套完善的资金借贷流程和风险评价体系。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中的典型代表,在介绍金融机构主导模式时,在此以商业银行为基础进行展开说明。在商业银行的传统借贷模式中,为了规避风险,商业银行有一套严格谨慎的信用考评体系,对借款人审查严格。由于中小企业缺乏抵押物、信息不透明,导致中小企业很难过关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即使获得了贷款,贷款规模也比较小或面临比较高的贷款利率。虽然中小企业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但是在传统信贷模式中,银行只能望而却步,然而,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巧妙的解决这一难题:银行将整条供应链上的参与企业进行有机整合,银行不再对供应链上单个企业进行分散授信,而是综合考虑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机制、发展前景、信用状况来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金融机构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运转操作流程见图三: 图三:金融机构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运转操作流程图 2 、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 (1)应收账款融资模 式: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和完善,赊销已经成为最为广泛的交易方式,随着赊销业务的与日俱增,企业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融资企业为了获取运营资金,将应收票据作为标的物进行质押从而获得贷款的融资业务。在此以商业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为基础,对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进行说明。 在供应链金融中,资金需求企业与核心企业签订合同后,因核心企业销售回款存在一定的周期,往往约定采取先货后款支付方式,核心企业向资金需求企业开具应收账款票据,资金需求企业账上存在应收账款,为能有足够的资金继续投入生产经营,资金需求企业以该笔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进行权利质押以此获得贷款,核心企业提供相关说明,承诺将销售回款支付给金融机构,以作为资金需求企业偿还贷款的方式,金融机构进行审核后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运转操作流程见图四: 图四: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运转操作流程图 (2)保兑仓融资模式: 也称之为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具体是指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结算工具,由商业银行对存货进行控制、第三方物流企业接受商业银行委托保管货物,对超出银行承兑汇票的部分由卖方回购仓单作为担保的一种特定票据业务。由该定义可以看出,保兑仓融资模式针对的是下游企业(买方)的购买环节,核心企业(卖方)以“仓单”为质押物并承诺回购从而对下游企业融资活动进行担保。 在采购阶段,采用预付账款融资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以使“支付现金”的时点尽量向后延迟,从而减少现金流缺口,资金需求企业凭购销合同向金融机构申请仓单质押贷款,专门用于向核心企业支付该项交易的货款。若金融机构进行审核后同意提供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仓储监管协议;核心企业在收到金融机构同意对资金需求企业融资的通知后,向金融机构指定物流企业的仓库发货,并将取得的仓单质押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向其提供银行承兑汇票,并与其约定超出银行承兑汇票的部分由其进行回购;仓单质押后,资金需求企业向金融机构缴存保证金,金融机构释放相应比例的货物提货权给中小企业,并告知第三方物流企业释放相应金额货物给资金需求企业,资金需求企业获得商品提货权,去仓库提取相应金额的货物;该过程不断循坏,直至保证金账户余额等于汇票金额,资金需求企业将货物提完为止。保兑仓融资模式运转操作流程见图五: 图五:保兑仓融资模式运转操作流程图 (3)融通仓融资模 式: 融通仓融资模式,也称之为存货类融资模式、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具体是指融资企业以存货作为标的物并质押给金融机构以申请信贷支持,并且以信贷资金支持的销售收益作为首先偿还信贷资金来源的一种融资模式。融通仓业务模式通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组合,搭建了一个统一管理、综合协调、业务集成的平台。 资金需求企业与核心企业签订合同后,因核心企业处于强势地位,往往要求资金需求企业在收到货物后尽快支付货款,资金需求企业销售货物回款存在一定的周期,提前支付货款导致其缺乏足够资金投入生产经营,为能获取足够资金,资金需求企业以该批货物向金融机构提供存货类质押以获取贷款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进行审核后若决定向其提供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将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资金需求企业提供的动产进行价值评估,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后向金融机构出具评估证明;若动产状况符合质押条件的,金融机构核定贷款额度,与资金需求企业签订动产质押合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仓储监管协议,资金需求企业将动产移交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对移交的动产进行验收,并通知金融机构发放贷款;金融机构向资金需求企业发放贷款。融通仓融资模式运转操作流程见图六:
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及风险
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及风险 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握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下文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及风险,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使得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得到统一的控制和协调,从而使整条供应链能更有效的运行,不仅解决了供应链中企业融资难题,还使其经营和发展拥有更加强大的优势。 供应链金融促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 供应链内的企业之间的信息比较流畅,这样银行比较容易获得供应链中企业的完整信息。发展供应链融资有利于弱化银行对中小企业本身的限制,有利于缓解银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有利于降低银行的交易成本,从而刺激银行放贷款的积极性,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有效缓解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也加快了银行业务转行,提高了银行的竞争力。 供应链融资业务能实现多方共赢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特别是在资金普遍匮乏的情况下,良好的供应链资金管理事实现其发展的一个关键点。而事实上,有时候不仅仅是只有通过直接对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才能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简介的为其带来利益。换句话说,供应链中上下游其他企业的资金问题,不仅能巩固企业间的关系,同时也间接降低了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所以说,供应链融资是一种实现多赢的融资方式。 供应链融资具有整体性和稳定性 供应链融资是相对于整条供应链来说的,它牵扯到了供应链上下几乎所有的企业。同时,供应链融资的具体方案也是站在整条供应链的高度来制定的,而不仅仅只考虑单一企业的情况和利益,更重要的是考虑整条供应链的利益和相关物流、资金流的分配。所以,供应链融资具有整体性。短期的供应链融资例如商业信用融资,是伴随着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而法神的歌,因此,它可以随着供应链周期一并运转,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 供应链金融虽然具有较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由于供应链金融参与者众多,而且可能涉及不同的行业、技术领域,或不同的行政区域,其运作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尚未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中,各金融机构对大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都采用统一的标准。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虽然各金融机构已不再局限于企业财务报表等硬信息。借助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力量和供应链的综合实力,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有所缓和。但是,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仍然还未建立。虽然供应链融资能有效规避单一企业的信用风险,但却不能消除信用风险。所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仅能客观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有利于获得融资,还能降低经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减少损失。 金融产品单一,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虽然供应链融资在我国发展迅速,供应链融资服务也日益完善。但是,目前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供应链融资产品大都是较为寄出的供应链融资服务,还未能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各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强产品服务创新,拓展融资渠道,以满足中小企业不断发展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融资服务需求。 供应链自身风险 供应链由于参与者众多,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混乱和不确定成为市场的主要特征,需求波动剧烈,产品与技术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引入竞争性产品使生命周期更加难以预测,受到销售促进、季节性刺激和再订货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供应链产生大量的混乱。与此同时,企业不仅受到诸如自然灾害、罢工和恐怖袭击等外部事件的影响,同样也会遇到企业战略调整的冲击,如经营模式的改变、电子商务以及减少供应商规模等,这些改变都潜在地增加了供应链自身的风险。 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展开综合授信,并将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变成产业链风险管理,在帮助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途径。而根据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一般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既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拓展资料:供应链金融产生背景作为供应链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资金流贯穿供应链系统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在一般供应链运营中,原材料的采购、加工最终到销售牵涉各环节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由于支出和收入的发生存在时间差,因此形成了资金缺口。一般在企业下达订单和接收货物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在接收货品到完成销售之间存在资金压力,同时库存管理需要资金支持。此外,在销售产品与下游客户支付货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而在接收货款与实际接受现金之间存在现金转换周期,或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参考资料:供应链金融 (金融服务)_百度百科
供应链金融是什么?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一般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既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拓展资料:供应链金融产生背景作为供应链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资金流贯穿供应链系统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在一般供应链运营中,原材料的采购、加工最终到销售牵涉各环节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由于支出和收入的发生存在时间差,因此形成了资金缺口。一般在企业下达订单和接收货物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在接收货品到完成销售之间存在资金压力,同时库存管理需要资金支持。此外,在销售产品与下游客户支付货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而在接收货款与实际接受现金之间存在现金转换周期,或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参考资料:供应链金融 (金融服务)_百度百科
供应链金融是什么意思?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一般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既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拓展资料:供应链金融产生背景作为供应链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资金流贯穿供应链系统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在一般供应链运营中,原材料的采购、加工最终到销售牵涉各环节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由于支出和收入的发生存在时间差,因此形成了资金缺口。一般在企业下达订单和接收货物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在接收货品到完成销售之间存在资金压力,同时库存管理需要资金支持。此外,在销售产品与下游客户支付货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而在接收货款与实际接受现金之间存在现金转换周期,或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参考资料:供应链金融 (金融服务)_百度百科
供应链金融在采购阶段的融资模式是
供应链金融有3个阶段,不同阶段采用的融资模式不同,其中采购阶段—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生产阶段—动产质押融资模式;销售阶段—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融资企业在和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的基础上,向银行申请贷款。动产质押融资模式中,动产主要指原材料、产成品等具有强流动性的资产。银行根据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会重点考察其是否有稳定的存货、是否有长期合作的对象和供应链综合状况,以此作为是否发放贷款的依据。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就是企业将应收账款转让出去或者使用它作为担保进行融资。平时商业银行应该认识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进行融资后才能进行更好的发展,让企业更快的进行成长。融资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常见形式有银行贷款、股票筹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海外融资、典当融资等,其中银行贷款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专项贷款三类。
什么叫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一般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既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拓展资料:供应链金融产生背景作为供应链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资金流贯穿供应链系统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在一般供应链运营中,原材料的采购、加工最终到销售牵涉各环节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由于支出和收入的发生存在时间差,因此形成了资金缺口。一般在企业下达订单和接收货物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在接收货品到完成销售之间存在资金压力,同时库存管理需要资金支持。此外,在销售产品与下游客户支付货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而在接收货款与实际接受现金之间存在现金转换周期,或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参考资料:供应链金融 (金融服务)_百度百科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一般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既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拓展资料:供应链金融产生背景作为供应链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资金流贯穿供应链系统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在一般供应链运营中,原材料的采购、加工最终到销售牵涉各环节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由于支出和收入的发生存在时间差,因此形成了资金缺口。一般在企业下达订单和接收货物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在接收货品到完成销售之间存在资金压力,同时库存管理需要资金支持。此外,在销售产品与下游客户支付货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而在接收货款与实际接受现金之间存在现金转换周期,或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参考资料:供应链金融 (金融服务)_百度百科
供应链融资和供应链金融的区别?
两者没有太过明显的区别,供应链融资就是整个产业链有一部分或者说有一个区块资金不够了,需要外来资金支持,然后供应链金融平台会提供一部分资金,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有些供应链金融平台(像战碳)还会提供需要融资的区块的抵押信息,进行理财产品的售卖。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它的融资模式有哪些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即把资金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溶剂,增加其流动性。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应收类:应收账款融资预付类:未来货权融资模式分析存货类:融通仓融资模式分析
我很想了解供应链金融是怎么做的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层面)。指银行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应答时间:2021-12-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一般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既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拓展资料:供应链金融产生背景作为供应链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资金流贯穿供应链系统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在一般供应链运营中,原材料的采购、加工最终到销售牵涉各环节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由于支出和收入的发生存在时间差,因此形成了资金缺口。一般在企业下达订单和接收货物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在接收货品到完成销售之间存在资金压力,同时库存管理需要资金支持。此外,在销售产品与下游客户支付货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而在接收货款与实际接受现金之间存在现金转换周期,或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参考资料:供应链金融 (金融服务)_百度百科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一般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既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拓展资料:供应链金融产生背景作为供应链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资金流贯穿供应链系统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在一般供应链运营中,原材料的采购、加工最终到销售牵涉各环节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由于支出和收入的发生存在时间差,因此形成了资金缺口。一般在企业下达订单和接收货物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在接收货品到完成销售之间存在资金压力,同时库存管理需要资金支持。此外,在销售产品与下游客户支付货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而在接收货款与实际接受现金之间存在现金转换周期,或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参考资料:供应链金融 (金融服务)_百度百科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它的融资模式有哪些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即把资金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溶剂,增加其流动性。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应收类:应收账款融资预付类:未来货权融资模式分析存货类:融通仓融资模式分析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一般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既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拓展资料:供应链金融产生背景作为供应链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资金流贯穿供应链系统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在一般供应链运营中,原材料的采购、加工最终到销售牵涉各环节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由于支出和收入的发生存在时间差,因此形成了资金缺口。一般在企业下达订单和接收货物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在接收货品到完成销售之间存在资金压力,同时库存管理需要资金支持。此外,在销售产品与下游客户支付货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而在接收货款与实际接受现金之间存在现金转换周期,或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参考资料:供应链金融 (金融服务)_百度百科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一般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既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拓展资料:供应链金融产生背景作为供应链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资金流贯穿供应链系统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在一般供应链运营中,原材料的采购、加工最终到销售牵涉各环节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由于支出和收入的发生存在时间差,因此形成了资金缺口。一般在企业下达订单和接收货物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在接收货品到完成销售之间存在资金压力,同时库存管理需要资金支持。此外,在销售产品与下游客户支付货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而在接收货款与实际接受现金之间存在现金转换周期,或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参考资料:供应链金融 (金融服务)_百度百科
供应链金融的好处
“供应链金融”发展迅猛,原因在于其“既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又能延伸银行的纵深服务”的双赢效果。 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不再可望而不可及。供应链金融开始进入很多大型企业财务执行官的视线。对他们而言,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不仅有助于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而且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己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由于产业链竞争加剧及核心企业的强势,赊销在供应链结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Coface发布的《2008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企业通过赊账销售已经成为最广泛的支付付款条件,赊销导致的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一方面让中小企业不得不直面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企业资金链明显紧张;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潜在资金流的应收账款,其信息管理、风险管理和利用问题,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新形势下,盘活企业应收账款成为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路径。一些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招商银行最新上线的应收应付款管理系统、网上国内保理系统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创新。据招商银行总行现金管理部产品负责人介绍,该系统能够为供应链交易中的供应商和买家提供全面、透明、快捷的电子化应收账款管理服务及国内保理业务解决方案,大大简化传统保理业务操作时所面临的复杂操作流程,尤其有助于优化买卖双方分处两地时的债权转让确认问题,帮助企业快速获得急需资金。 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个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供应链金融如此吸引国际性银行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金融比传统业务的利润更丰厚,而且提供了更多强化客户关系的宝贵机会。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上述理由显得更加充分。供应链金融的潜在市场巨大,根据UPS的估计,全球市场中应收账款的存量约为13000亿美元,应付账款贴现和资产支持性贷款(包括存活融资)的市场潜力则分别达到1000亿美元和3400亿美元。截止到2008年,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剩下的4家也在积极筹划开办该项业务。“通过供应链金融,银行不仅跟单一的企业打交道,还跟整个供应链打交道,掌握的信息比较完整、及时,银行信贷风险也少得多。”招商银行人士表示,在供应链金融这种服务及风险考量模式下,由于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贸易风险,对整体贸易往来的评估会将更多中小企业纳入到银行的服务范围。即便单个企业达不到银行的某些风险控制标准,但只要这个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稳定,银行就可以不只针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风险评估,而是对这笔业务进行授信,并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 同样重要的是,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突出,借助“团购”式的开发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收益-成本比得以改善,并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据统计,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配合下收款方式的改进、库存盘活和延期支付,美国最大的1000家企业在2005年减少了72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需求。与此类似,2007年欧洲最大的1000家上市公司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活等三个账户中盘活了460亿欧元的资金。 供应链金融很好的实现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
供应链金融和商业保理的区别以及分别的操作模式
供应链金融是给上游或者下游都可以融资,而且通常都是批量融资,很多企业一起做。保理可以针对一家上游企业做,而且一般只对上游企业,当然批量也是可以做的。企业应收账款的数据往往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生产销售规模、企业效益、财务状况等等信息,与企业的发展和存亡息息相关。而近年来,全国各行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使处于债务链中的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举步维艰,甚至走向破产倒闭。所以,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问题。究竟该如何监控应收账款发生以及如何处理企业的不良债权?从法律角度在预防应收账款风险、合法手段追收账款、取证等方面都需要注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产生很多应收账款,甚至发生欠款纠纷,企业可能因此遭受损失。云图供应链金融,深耕供应链金融领域多年,帮助众多中小企业实现供应链融资,其根据实践经验,详细分析企业商帐催收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希望能够给企业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所帮助。云图@供应链金融%算是不错的。关注“云图金融”每天获取供应链金融干货。
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有哪些
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有哪些 在供应链中,各企业实力强弱的不同导致它们在交易过程中并不处在完全平等的地位,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缺口有其自身特点。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采购阶段的供应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在采购阶段,采用基于预付账款融资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以使“支付现金”的时点尽量向后延迟,从而减少现金流缺口;在日常运营阶段,采用基于动产质押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以弥补“支付现金”至“卖出存货“期间的现金流缺口;在销售阶段,采用基于应收账款融资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以弥补“卖出存货”与“收到现金“期间的现金流缺口。 从产品分类而言,预付款融资可以理解为“未来存货的融资”。因为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预付款融资的担保基础是预付款项下客户对供应商的提货权,或提货权实现后通过发货、运输等环节形成的在途存货和库存存货。提货权融资的情况如担保提货(或保兑仓),这是指客户通过银行融资向上游支付预付款,上游收妥后即出具提货单,客户再将提货单质押给银行。之后客户以分次向银行打款方式分次提货。对一些销售状况非常好的企业,库存物资往往很少,因此融资的主要需求产生于等待上游排产及货物的在途周期。这种情况下,如果买方承运,银行一般会指定中立的物流公司控制物流环节,并形成在途库存质押;如果卖方承运,则仍是提货权质押。货物到达买方后,客户可向银行申请续做在库的存货融资。这样预付款融资成为存货融资的“过桥”环节。 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贷款用途也可指定用于预付款,而且广义上,预付款融资包括了银行对客户采购活动的信用支行,如信用证得开立。但是在这两种情况下,银行一般会要求授信申请人提供不动产质押或担保以覆盖敞口。显然这与供应链融资中的预付款融资的概念不同。在供应链融资的预付款融资中,融资的担保支持恰是融资项下的贸易取得,因此对客户融资的资产支持要求被简约到了最大限度。处于供应链下游的中小企业从上游大企业处获得的货款付款期往往很短,有时还需要向上游企业预付账款。对于短期资金流转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可以运用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来对其某笔专门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从而获得金融机构短期的信贷支持。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在上游核心企业(销货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中小企业(购货方)以金融机构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质押贷款,并由金融机构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 其基本业务流程如下: 1、中小企业(下游企业、购货方)和核心企业(上游企业、销货方)签订购销合同,并协商由中小企业申请贷款,专门用于支付购货款项; 2、中小企业凭购销合同向金融机构申请仓单质押贷款,专门用于向核心企业支付该项交易的货款; 3、金融机构审查核心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回购能力,若审查通过,则与核心企业签订回购及质量保证协议; 4、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签订仓储监管协议; 5、核心企业(销货方)在收到金融机构同意对中小企业(购货方)融资的通知后,向金融机构指定物流企业的仓库发货,并将取得的仓单交给金融机构; 6、金融机构收到仓单后向核心企业拨付货款; 7、中小企业缴存保证金,金融机构释放相应比例的货物提货权给中小企业,并告知物流企业可以释放相应金额货物给中小企业; 8、中小企业获得商品提货权,去仓库提取相应金额的货物;不断循坏,直至保证金账户余额等于汇票金额,中小企业将货物提完为止。与此项融资活动有关的回购协议、质押合同相应注销。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实现了中小企业的杠杆采购和核心大企业的批量销售。中小企业通过预付账款融资业务获得的是分批支付货款并分批提货的权利,其不必一次性支付全额货款,从而为供应链节点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便利,有效缓解了解决了全额购货带来的短期资金压力。另外,对金融机构来说,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以供应链上游核心大企业承诺回购为前提条件,由核心企业为中小企业融资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并以金融机构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从而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同时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收益,实现了多赢的目的。 二、运营阶段的供应链融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 动产质押业务是银行以借款人的自有货物作为质押物,向借款人发放信贷款的业务。由于原材料、产成品等动产的强流动性以及我国法律对抵质押生效条件的规定,金融机构在对动产的物流跟踪、仓储监管、抵质押手续办理、价格监控乃至变现清偿等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给金融机构贷款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动产一向不受金融机构的青睐,即使中小企业有很多动产,也无法据此获得贷款。基于此,供应链融资模式设计了供应链下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 供应链下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接受动产作质押,并借助核心企业的担保和物流企业的监管,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融资业务模式。在这种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会与核心企业签订担保合同或质物回购协议,约定在中小企业违反约定时,由核心企业负责偿还或回购质押动产。供应链核心企业往往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所以能够通过担保、提供出质物或者承诺回购等方式帮助融资企业解决融资担保困难,从而保证其与融资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稳定的供货来源或分销渠道。物流企业提供质押物的保管、价值评估、去向监督等服务,从而架设起银企问资金融通的桥梁。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实质是将金融机构不太愿意接受的动产(主要是原材料、产成品)转变为其乐意接受的动产质押产品,并以此作为质押担保品或反担保品进行信贷融资。 具体的.运作模式如下: 1、中小企业向会融机构申请动产质押贷款; 2、金融机构委托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提供的动产进行价值评估: 3、物流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并向金融机构出具评估证明; 4、动产状况符合质押条件的,金融机构核定贷款额度,与中小企业签订动产质押合同,与核心企业签订回购协议,并与物流企业签订仓储监管协议; 5、中小企业将动产移交物流企业; 6、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移交的动产进行验收,并通知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7、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供应链下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是将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仓储服务三者予以集成的一种创新式综合服务,它有效的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组合、互动与综合管理。以达到拓展服务、优化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和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以及增加整个供应链竞争力为目的的综合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发展,供应链下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也出现了发展和创新出了动态动产质押业务,即核定库存质押业务,较之静态动产质押(非定库存质押)最大的区别在于:银行在动态动产质押中除了对借款企业的货核定质押率,并给与一定比例的授信金额以外,还会根据存货的价值核定个最低价值控制线,当货物价值在控制线之上时,借款企业可自行向第三方流企业提出提货或者换货的申请:当货物价值在控制线之下时,借款企业必向商业银行提出申请,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银行的指令进行提货或换货操作;而静态动产质押业务,借款企业不得随意提取或更换其己质押给商业银行的货物,除非补入保证金、归还银行授信或者增加其他担保。 动产质押也可以仓单质押模式进行操作,仓单可以作为权利凭证进行质押,仓单质押的,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将权利凭证出质给质权人,质押合同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仓单一般是指仓库业者接受顾客(货主)的委托,将物受存入库以后向存货人开具的说明存货情况的存单。仓单质押一般可以分标准仓单质押和非标准仓单质押两种模式: 1、标准仓单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由期货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完成入库商品的验收、确认合格后签发给货主并在期货交易所注册生效的提权凭证,标准仓单经期货交易所注册后,可用于进行交割、交易、转让、抵、质押和注销等。标准仓单质押是指商业银行以标准仓单为质押物,给与符条件的借款人(出质人)一定金额融资的授信业务。 2、非标准仓单是指由商业银行评估认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出具的,以生产、物流领域有较强变现能力的通用产品为形式表现的权益凭证。非标准单质押是指商业银行以非标准仓单位质押物,给与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出质人)定金额融资的授信业务。从中国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物流金融的务领域出发,非标准仓单质押业务更具有代表性。 三、销售阶段的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指的是卖方将赊销项下的未到期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为卖方提供融资的业务模式。基于供应链的应收账款融资,一般是为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上游债权企业)、核心企业(下游债务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参与此融资过程,核心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作用,一旦融资企业(中小企业)出现问题,核心企业将承担弥补金融机构损失的责任;金融机构在同意向融资企业提供贷款前,仍然要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只是把关注重点放在下游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上,而不仅仅是对中小企业的本身资信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传统的银行信贷更关注融资企业的资产规模、全部资产负债情况和企业整体资信水平。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以企业之间的贸易合同为基础,依据的是融资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被接受程度和产品盈利情况。此时银行更多关注的是下游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而并非只针对中小企业本身进行风险评估。 在该模式中,作为债务企业的核心大企业,由于具有较好的资信实力,并且与银行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信贷关系,因而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一旦中小企业无法偿还贷款,也要承担相应的偿还责任,从而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同时,在这种约束机制的作用下,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为了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维系与大企业之间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就会选择按期偿还银行贷款,避免了逃废银行贷款现象的发生。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帮助中小企业克服了其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难以达到银行贷款标准、财务状况和资信水平达不到银行授信级别的弊端,利用核心大企业的资信实力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了银行融资,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具体的运作模式如下: 1、中小企业(上游企业、销货方)与核心企业(下游企业、购货方)进行货物交易; 2、核心企业向中小企业发出应收账款单据,成为货物交易关系中的债务人; 3、中小企业用应收账款单据向金融机构申请质押贷款; 4、核心企业向金融机构出具应收账款单据证明,以及付款承诺书; 5、金融机构贷款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成为融资企业; 6、中小企业融资后,用贷款购买原材料和其他生产要素,以继续生产; 7、核心企业销售产品,收到货款; 8、核心企业将预付账款金额支付到融资企业在金融机构指定的账号: 9、应收账款质押合同注销。 四、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组合-“1+N”供应链融资范式 供应链金融是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它改变了过去银行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而是围绕某“1”家核心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因此,它被称为“卜N”模式。“1+N”供应链融资是自偿性贸易融资和结构性融资在融资模式与风险控制方面的深化。这种融资既包括对供应链单个企业的融资,也包括该企业与上游卖家或下游买家的段落供应链的融资安排,更可覆盖整个“供一产一销”链条提供整体供应链贸易融资解决方案,针对企业生产和交易过程的特点与需求,预付款融资、存货融资与应收款融资三种基础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可以组合为更复杂的整体解决方案。 以对单个企业的融资安排为例: 1、对核心企业的融资安排:核心企业自身具有较强的实力,对融资的规模、资金价格、服务效率都有较高要求。这部分产品主要包括短期优惠利率贷款、票据业务(开票、贴现)、企业透支额度等产品。 2、对上游供应商的融资解决方案:上游供应商对核心企业大多采用赊销方式,核心企业普遍对上游供应商采用长账期采购方式。因此上游企业融资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主,主要配备保理、票据贴现、订单融资等产品。 3、对下游经销商的融资解决方案:核心企业对下游分销商的结算一般采用先款后货,部分预付款或一定额度内的赊销。经销商要扩大销售,超出额度的采购部分也要采用现金(含票据)付款。对下游经销商融资方案主要以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中的预付款融资为主。配备的产品主要包括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票据的开票、保贴、国内信用证、保函等等。 “1+N”供应链融资模式显著地改善了贸易融资风险状况。与核心企业建立直接授信关系或紧密合作关系,有利于消除核心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达到业务操作过程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解决对配套中小企业融资授信中风险判断和风险控制的难题。 ;
供应链金融基础知识介绍
一、从企业立场和银行立场理解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涉及金融机构(银行、保险、担保等)、核心企业(一个或多个)、成员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物流等),资金效率提高的好处在每个参与者都有体现。但理解这一融资模式的立场,对于银行和企业并不相同。 从企业一侧来看,供应链金融是顺应供应链管理而出现的,而前一个概念与上世纪末全球性外包活动密切相关。简而言之,越来越多的配套企业以外包商而非核心企业业务分部的形式出现,固然带来了效率和成本优势,但也导致融资节点相应增多,资金流在供应链内的运行复杂化。站在(核心)企业的角度,供应链金融的是一种系统财务管理方案,目的是简化供应链各个节点参差不齐的融资格局,避免出现意外的资金瓶颈。 从银行一侧来看,供应链不仅是资金流、产品链、信息链,还是一条信用链条,只不过节点之间的信用水平差异较大,并且会相互影响。核心企业不仅在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并且融资能力也无可替代,然而纵览这一由核心企业驱动的业务链条,核心企业的强大信用并未充分利用起来,首先外部输入资金集中在核心企业,不能对整个供应链形成最佳分配方案;其次过多资金沉淀在核心企业,也降低了银行的博弈能力和资本收益。要改变这一现状,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对供应链进行信用重估,将外部资金按需合理分配,对于维护供应链信用稳定效果更好。所以银行对供应链金融的解读,其实是优质信用(核心企业)的扩大化和再利用。 二、供应链金融产生的渊源 供应链金融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市场需求,它发端于20世纪的80年代,是由世界级企业巨头寻求成本最小化全球性业务外包衍生出供应链管理概念。全球性外包活动导致的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问题,以及部分节点资金流瓶颈带来的“木桶短板”效应,实际上部分抵消了分工带来的效率优势和接包企业劳动力“成本洼地”所带来的最终成本节约。由此,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始了对财务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发现过程,国际银行业也开展了相应的业务创新,以适应这一需求。供应链金融随之渐次浮出水面,成为一项令人瞩目的金融创新。 三、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2001年下半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广州和佛山两家分行开始试点存活融资业务(全称为“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业务”),年底授信余额即达到20亿元人民币。利用特定化质押下的分次赎货模式,并配合银行承兑汇票的运用,结算和保证金存款合计超过了20亿元。之后,从试点到全系统推广,从自偿性贸易融资、“1+N”供应链融资,到系统提炼供应链金融服务,该行于2006年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之后,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各家商业银行,甚至包括四大国有银行都已涉足于此,许多银行也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从实践中来看,尽管各商业银行推出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基本类似,但各行从本行的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来推行供应链金融,并形成了各自的品牌。 四、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信贷的区别 虽然都是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但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信贷相比,不只是"个性化解决方案"的营销口号,而是在思路、实现模式和管理方法都不同。传统信贷的评估聚焦于单个企业节点,贷款质量基本上由企业经营情况决定。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关键在于链条的稳定性,对于供应链的评价不仅优先,而且更加复杂。譬如供应链节点之间的关系是否"健康",这一超出经营数据之外的因素在供应链金融中至关重要。换句话说,单个节点的信用对供应链的贡献或破坏性,没有节点之间的业务联系重要,因为良好的交易模式加上严格的监控流程可以消化单个节点的信用波动。 在实现模式上,传统信贷评估的是企业综合信用,这一动态指标相对难以掌握,这也是资产支持型融资成为主流的原因。但供应链金融强调的是交易确定性和资金封闭性,要求资金与交易、运输、货物出售严格对应,对供应链信息流的掌控程度,决定了供应链金融方案的可行性。传统信贷依赖报表和货权,在供应链金融中还要加上动态信息,因为风险已经从单一节点沿着供应链上移。 与一对一的传统信贷相比,供应链金融还附加了核心企业这一变数,其配合意愿、对成员企业的约束力也是影响供应链质量的重要指标。换句话说,既然供应链金融集成了整个链条的信用,那么单一节点的风险也会因此更复杂。 从客户群体来看,传统信贷更注重资产价值,对于所在行业的特征没有严格要求。比较而言,供应链金融对行业运行模式的要求更苛刻。按照供应链的稳定性、产品市场需求的更新进度、核心企业的约束力度,以及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不同行业的供应链"健康"程度大不相同,现阶段供应链金融的推广应该分阶段进行。 五、供应链金融的好处 “供应链金融”发展迅猛,原因在于其“既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又能延伸银行的纵深服务”的双赢效果。 第一,企业融资新渠道 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不再可望而不可及。对于很多大型企业财务执行官而言,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不仅有助于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而且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己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 第二,银行开源新通路 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个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 “通过供应链金融,银行不仅跟单一的企业打交道,还跟整个供应链打交道,掌握的`信息比较完整、及时,银行信贷风险也少得多。”在供应链金融这种服务及风险考量模式下,由于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贸易风险,对整体贸易往来的评估会将更多中小企业纳入到银行的服务范围。即便单个企业达不到银行的某些风险控制标准,但只要这个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稳定,银行就可以不只针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风险评估,而是对这笔业务进行授信,并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 第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突出,借助“团购”式的开发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收益-成本比得以改善,并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 第四,供应链金融实现多流合一 供应链金融很好的实现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 六、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怎么做? (一)传统风险防控 根据以上定义,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从表面上来看最起码是二方面的风险控制。一方面是金融方面的风险,另一方面是物流方面的风险。 如何控制金融方面的风险,从央行到银监部门包括所有金融方面的机构和专家们都论证多年,也是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是市场风险,一方面是内部管理风险。 如何控制物流方面的风险,同样从交通运输部主管部门以及各层次物流企业围绕ISO认证都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关键也是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方面是运输工具的安全风险,一方面是仓库的安全风险。每年各方面主管部门都有安全生产月活动,这里也不再赘述。 金融与物流结合成为金融物流新业务的风险,不仅仅是金融与物流两方面风险的简单叠加,而且由于增加了融资方第三方,三方的法律关系更加复杂,风险大于原来的单方面的风险。从近十年来监管业务产生的风险案例就可以看出,不仅风险大,而且金额大,影响也非常大,往往影响到某个行业的发展。上海钢材融资风波就是一项典型的案例,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亿人民币。所有银行都被牵连,几乎所有的大型物流企业也都被牵连,数千家钢贸企业倒闭。其中的深刻原因已经在探讨,今后一定会有真相的剖析。简单说,就是金融与物流结合以后,双方对风险的控制都寄希望于对方,以至于缺乏相互监督,过分相信第三方导致了监管的失控。 金融物流业务深层次的风险原因实际上就是中国目前社会发展的根本弊病所在,一是政府部门的管理不作为和分裂割据,以至于动产登记迟迟不能统一,是造成重复质押的根本原因;二是法制不健全,违法成本太低,以至于经营者纷纷相互模仿,造成滚雪球效应。所幸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纲领,今后就不会再出现那种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了。 (二)在线风险防控 在线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为了防范原来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风险而推出的一项新业务,其目的是通过线下线上结合,从资金和物流上都形成闭环,相互制约相互控制,从而避免原来相互推诿职责不明以至于监管失控的局面。 例如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物流供应商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的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就是指中国外运长航集团针对某一类大宗商品(如有色金属、粮食、橡胶等),开发由生产企业、银行、物流企业、商贸企业共同参与的供应链融资信息系统平台,制定供应链融资规则、流程和标准,在供应链内部形成完整闭环融资服务体系。 闭环融资服务体系是指参与融资的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商贸企业,必须将合同(包括订单)、资金结算、货物进出仓库的信息提供给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做到信息及时、准确、透明。平台对每笔贷款、购销合同、资金结算、货物相关信息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采取终止贷款、冻结账户、处置货物等措施。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作为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大型国有企业,利用其航运、港口、运输、仓储服务和监控能力,从进口港装船、租船、港口操作、内陆运输一直到对物流园管理进行全程监控,承担货物保管;另外,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将会采用最先进技术管理大宗商品物流园,提供高效的仓储保管、担保物监管、商品品质鉴定等公共服务,成为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的基础和保障。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传统表现形态为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以及预付款融资。国内实践中,商业银行或供应链企业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参与者,由于本系列专题研究对象为供应链企业,所以我们在介绍供应链金融模式时,主要以供应链企业为服务提供者。1.应收账款融资当上游企业对下游提供赊销,导致销售款回收放缓或大量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的情况下,上游企业资金周转不畅,出现阶段性的资金缺口时,可以通过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主要指上游企业为获取资金,以其与下游企业签订的真实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向供应链企业申请以应收账款为还款来源的融资。2.存货融资存货融资主要指以贸易过程中货物进行抵质押融资,一般发生在企业存货量较大或库存周转较慢,导致资金周转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利用现有货物进行资金提前套现。随着参与方的延伸以及服务创新,存货融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为以下三种方式:(1)静态抵质押。企业以自有或第三方合法拥有的存货为抵质押的贷款业务,供应链企业可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对客户提供的抵质押货品实行监管,以汇款方式赎回。企业通过静态货物抵质押融资盘活积压存货的资金,以扩大经营规模,货物赎回后可进行滚动操作。(2)动态抵质押。供应链企业可对用于抵质押的商品价值设定最低限额,允许限额以上的商品出库,企业可以货易货,一般适用于库存稳定、货物品类较为一致以及抵质押货物核定较容易的企业。(3)仓单质押。分为标准仓单质押和普通仓单质押,区别在于质押物是否为期货交割仓单,其中标准仓单质押指企业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标准仓单为质押的融资业务,适用于通过期货交易市场进行采购或销售的客户以及通过期货交易市场套期保值、规避经营风险的客户。3.预付款融资在存货融资的基础上,预付款融资得到发展,买方在交纳一定保证金的前提下,供应链企业代为向卖方议付全额货款,卖方根据购销合同发货后,货物到达指定仓库后设定抵质押为代垫款的保证。
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有哪些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传统表现形态为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以及预付款融资。国内实践中,商业银行或供应链企业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参与者,由于本系列专题研究对象为供应链企业,所以我们在介绍供应链金融模式时,主要以供应链企业为服务提供者。1.应收账款融资当上游企业对下游提供赊销,导致销售款回收放缓或大量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的情况下,上游企业资金周转不畅,出现阶段性的资金缺口时,可以通过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主要指上游企业为获取资金,以其与下游企业签订的真实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向供应链企业申请以应收账款为还款来源的融资。2.存货融资存货融资主要指以贸易过程中货物进行抵质押融资,一般发生在企业存货量较大或库存周转较慢,导致资金周转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利用现有货物进行资金提前套现。随着参与方的延伸以及服务创新,存货融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为以下三种方式:(1)静态抵质押。企业以自有或第三方合法拥有的存货为抵质押的贷款业务,供应链企业可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对客户提供的抵质押货品实行监管,以汇款方式赎回。企业通过静态货物抵质押融资盘活积压存货的资金,以扩大经营规模,货物赎回后可进行滚动操作。(2)动态抵质押。供应链企业可对用于抵质押的商品价值设定最低限额,允许限额以上的商品出库,企业可以货易货,一般适用于库存稳定、货物品类较为一致以及抵质押货物核定较容易的企业。(3)仓单质押。分为标准仓单质押和普通仓单质押,区别在于质押物是否为期货交割仓单,其中标准仓单质押指企业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标准仓单为质押的融资业务,适用于通过期货交易市场进行采购或销售的客户以及通过期货交易市场套期保值、规避经营风险的客户。3.预付款融资在存货融资的基础上,预付款融资得到发展,买方在交纳一定保证金的前提下,供应链企业代为向卖方议付全额货款,卖方根据购销合同发货后,货物到达指定仓库后设定抵质押为代垫款的保证。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层面)。指银行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如下:1、阿里模式;2、行业资讯门户模式;3、软件公司模式;4、物流公司模式;5、传统龙头企业模式。扩展资料:供应链金融的好处1、企业融资新渠道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不再可望而不可及。供应链金融开始进入很多大型企业财务执行官的视线。对他们而言,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不仅有助于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而且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己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由于产业链竞争加剧及核心企业的强势,赊销在供应链结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企业通过赊账销售已经成为最广泛的支付付款条件,赊销导致的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一方面让中小企业不得不直面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企业资金链明显紧张;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潜在资金流的应收账款,其信息管理、风险管理和利用问题,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新形势下,盘活企业应收账款成为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路径。一些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招商银行最新上线的应收应付款管理系统、网上国内保理系统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创新。据招商银行总行现金管理部产品负责人介绍,该系统能够为供应链交易中的供应商和买家提供全面、透明、快捷的电子化应收账款管理服务及国内保理业务解决方案,大大简化传统保理业务操作时所面临的复杂操作流程,尤其有助于优化买卖双方分处两地时的债权转让确认问题,帮助企业快速获得急需资金。2、银行开源新通路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个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供应链金融如此吸引国际性银行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金融比传统业务的利润更丰厚,而且提供了更多强化客户关系的宝贵机会。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上述理由显得更加充分。供应链金融的潜在市场巨大,根据UPS的估计,全球市场中应收账款的存量约为13000亿美元,应付账款贴现和资产支持性贷款(包括存货融资)的市场潜力则分别达到1000亿美元和3400亿美元。招商银行人士表示,在供应链金融这种服务及风险考量模式下,由于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贸易风险,对整体贸易往来的评估会将更多中小企业纳入到银行的服务范围。即便单个企业达不到银行的某些风险控制标准,但只要这个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稳定,银行就可以不只针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风险评估,而是对这笔业务进行授信,并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同样重要的是,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突出,借助“团购”式的开发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收益-成本比得以改善,并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据统计,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配合下收款方式的改进、库存盘活和延期支付,美国最大的1000家企业在2005年减少了72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需求。与此类似,2007年欧洲最大的1000家上市公司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货等三个账户中盘活了460亿欧元的资金。4、供应链金融实现多流合一供应链金融很好的实现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乱郑融的三种传统表现形态为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以及预付款融资。国内实践中,商业银行或供应链企业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参与者,由于本系列专题研究对象为供应链企业,所以我们在介绍供应链金融模式时,主要以供应链企业为服务提供者。1.应收账款融资当上游企业对下游提供赊销,导致销售款回收放缓或大量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的情况下,上游企业资金周转不畅,出现阶段性的资金缺口时,可以通过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主要指上游企业为获取资金,以其与下游企业签订的真实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向供应链企业申请以应收账款为还款来源的融资。2.存货融资存货融资主要指以贸易过程中货物进行抵质押融资,一般发生在企业存货量较大或库存周转较慢,导致资金周转压力较大哗衡颂的情况下,企业利用现有货物进行资金提前套现。随着参与方的延伸以及服务创新,存货融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为以下三种方式:(1)静态抵质押。企业以自有或第三方合法拥有拦塌的存货为抵质押的贷款业务,供应链企业可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对客户提供的抵质押货品实行监管,以汇款方式赎回。企业通过静态货物抵质押融资盘活积压存货的资金,以扩大经营规模,货物赎回后可进行滚动操作。(2)动态抵质押。供应链企业可对用于抵质押的商品价值设定最低限额,允许限额以上的商品出库,企业可以货易货,一般适用于库存稳定、货物品类较为一致以及抵质押货物核定较容易的企业。(3)仓单质押。分为标准仓单质押和普通仓单质押,区别在于质押物是否为期货交割仓单,其中标准仓单质押指企业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标准仓单为质押的融资业务,适用于通过期货交易市场进行采购或销售的客户以及通过期货交易市场套期保值、规避经营风险的客户。3.预付款融资在存货融资的基础上,预付款融资得到发展,买方在交纳一定保证金的前提下,供应链企业代为向卖方议付全额货款,卖方根据购销合同发货后,货物到达指定仓库后设定抵质押为代垫款的保证。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的三种融资模式_供应链金融融资方式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层面)。指银行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如下:1、阿里模式;2、行业资讯门户模式;3、软件公司模式;4、物流公司模式;5、传统龙头企业模式。扩展资料:供应链金融的好处1、企业融资新渠道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不再可望而不可及。供应链金融开始进入很多大型企业财务执行官的视线。对他们而言,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不仅有助于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而且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己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由于产业链竞争加剧及核心企业的强势,赊销在供应链结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企业通过赊账销售已经成为最广泛的支付付款条件,赊销导致的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一方面让中小企业不得不直面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企业资金链明显紧张;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潜在资金流的应收账款,其信息管理、风险管理和利用问题,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新形势下,盘活企业应收账款成为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路径。一些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招商银行最新上线的应收应付款管理系统、网上国内保理系统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创新。据招商银行总行现金管理部产品负责人介绍,该系统能够为供应链交易中的供应商和买家提供全面、透明、快捷的电子化应收账款管理服务及国内保理业务解决方案,大大简化传统保理业务操作时所面临的复杂操作流程,尤其有助于优化买卖双方分处两地时的债权转让确认问题,帮助企业快速获得急需资金。2、银行开源新通路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个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供应链金融如此吸引国际性银行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金融比传统业务的利润更丰厚,而且提供了更多强化客户关系的宝贵机会。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上述理由显得更加充分。供应链金融的潜在市场巨大,根据UPS的估计,全球市场中应收账款的存量约为13000亿美元,应付账款贴现和资产支持性贷款(包括存货融资)的市场潜力则分别达到1000亿美元和3400亿美元。招商银行人士表示,在供应链金融这种服务及风险考量模式下,由于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贸易风险,对整体贸易往来的评估会将更多中小企业纳入到银行的服务范围。即便单个企业达不到银行的某些风险控制标准,但只要这个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稳定,银行就可以不只针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风险评估,而是对这笔业务进行授信,并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同样重要的是,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突出,借助“团购”式的开发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收益-成本比得以改善,并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据统计,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配合下收款方式的改进、库存盘活和延期支付,美国最大的1000家企业在2005年减少了72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需求。与此类似,2007年欧洲最大的1000家上市公司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货等三个账户中盘活了460亿欧元的资金。4、供应链金融实现多流合一供应链金融很好的实现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
供应链融资和供应链金融的区别
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是在传统的授信业务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又与传统授信业务有显著区别,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1、传统信贷业务注重申请授信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注重审查申请授信企业生产、经营、市场情况,银行基于企业的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状况对企业进行信贷支持;供应链融除保留传统授信业务的特点外,银行不仅跟单一的企业打交道,还跟整个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打交道,更注重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之间的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和稳定程度,由于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贸易风险,即便单个企业达不到银行的某些风险控制标准,但只要这个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稳定,银行就可以不只针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风险评估,而是对这笔业务进行授信,并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供应链金融对整体贸易往来的评估会将更多中小企业纳入到银行的服务范围,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 2、传统授信业务的还款来源依靠企业综合收入,不单纯对应单笔交易,借款人流动资产在形态规模上随着企业经营活动不断变化,银行难以有效监控。供应链金融借一笔,定一单,还一笔,自贷自偿,交易过程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相对封闭运行,具有还款来源自偿性,银行可跟踪管理,真正做到资金的封闭管理。 3、传统的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特征不同,传统授信业务主要表现为融资主体本身的经营风险,风险比较单纯,供应链融资风险来源于核心企业及整个链条风险,根据供应链内部运作模式的不同其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也更加复杂。
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有哪些?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传统表现形态为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以及预付款融资。2022年国内实践中,商业银行或供应链企业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参与者,由于本系列专题研究对象为供应链企业,所以我们在介绍供应链金融模式时,主要以供应链企业为服务提供者。拓展资料: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好处“供应链金融”发展迅猛,原因在于其“既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又能延伸银行的纵深服务”的双赢效果。第一,企业融资新渠道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不再可望而不可及。供应链金融开始进入很多大型企业财务执行官的视线。对他们而言,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不仅有助于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而且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己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第二,银行开源新通路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个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供应链金融如此吸引国际性银行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金融比传统业务的利润更丰厚,而且提供了更多强化客户关系的宝贵机会。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上述理由显得更加充分。供应链金融的潜在市场巨大,根据UPS的估计,全球市场中应收账款的存量约为13000亿美元,应付账款贴现和资产支持性贷款(包括存货融资)的市场潜力则分别达到1000亿美元和3400亿美元。到2022年,到2008年,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剩下的4家也在积极筹划开办该项业务。
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特点
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特点 供应链金融必须建立在真实的贸易背景之上,供应链金融的显著特点是封闭性和自偿性,即企业生产、物流与金融支持形成封闭的产业链模式。供应链金融是自偿性贸易融资,即还款来源的自偿性、操作封闭性、贷后操作作为风险控制的核心,授信用途特点化等特征明显。 1、核心企业和供应链成员保持相对稳定合作关系 供应链金融关注整个供应链整体企业的发展与贸易状况,通过核心企业的参与,使中小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稳定发展与链上企业的持续发展。供应链中的交易信息可以弥补中小企业信息不充分、信息采集成本高的问题。核心企业对于供应链成员有严格的管理,进入供应链后,双方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2、供应链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授信主体由原来的“N”到现在的“1” 供应链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授信差异上。授信主体由原来的“N”到现在的“1”。传统金融模式下通过核心企业的类担保获得银行融资,本质上仍是基于信用差进行资金的融通,银行授信主体既包括核心企业,也包括中小企业,也即是对N个企业的整体授信。供应链金融新模式下,资金方只对核心企业授信,而核心企业再基于实体交易对中下游企业授信,资金风险敞口由银行端下移至核心企业。作为风险承担主体,核心企业也将获得相应风险溢价收益;此外,基于自身对行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优势,进一步获得风险定价能力提升的收益,实现产业整体资源优化配置。 3、供应链金融的生存空间为信用差、认知差、模式差和生态差 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用差是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源头。核心企业拥有规模更大的业务规模,在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高信用在资金获取上具备天然优势。基于对行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更深认识,核心企业在风控端具备优势。核心企业的立足之本在于其天然的风险识别能力,从而获得超额风险溢价。核心企业基于自身业务把控能力、仓储能力以及互联网平台,在以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方式为核心的融资模式上较传统金融机构更具优势。在发展成熟阶段,供应链金融将在产品、物流、仓储、资金融通等多个维度建立起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生态系统,而互联网从消费到产业、从个人到企业的渗透加速了供应链金融生态的.成型。供应链金融在产品业务端对上下游企业更具粘性,且相比于产品消费端的O2O模式更具产业根基。 4、供应链金融的成功要素为大产业、弱上下游、强控制力、低成本与高杠杆、标准化 适合做供应链金融的产业特征有大产业、弱上下游、强控制力、低成本与高杠杆、标准化。大产业是指产业空间大;弱上下游是指客户端中,至少有一环较为弱势,无法从银行获得廉价资金;强控制力是指线上具有真实交易数据和征信、线下拥有物流仓储作后盾,从而控制风险;低成本是指资金的成本低,让供应链金融有利可图而又不过度增加融资方负担,高杠杆是一定本金投入能撬动较大资产体量;标准化是指用于融资的抵押品相对标准化。 扩展资料: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内部各方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此同时,由于赊销已成为交易的主流方式,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供应商,很难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而资金短缺又会直接导致后续环节的停滞,甚至出现"断链"。维护所在供应链的生存,提高供应链资金运作的效力,降低供应链整体的管理成本,已经成为各方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供应链融资"系列金融产品应运而生。 从近几年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比例来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大型企业贷款,2009年全年,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含票据贴现)累计新增3.4万亿元;年末余额同比增长30.1%。2010年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大型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含票据贴现)13.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中型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0.13万亿元,同比增长17.8%,比大型企业贷款增速高4.5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7.5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较上年同期多增3000亿元,比大型企业贷款增速高16.0个百分点。2011年上半年,我国全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659亿元,同比增长25.9%。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较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末分别高3.7个、2.5个和0.6个百分点;大型、中型、小型企业贷款新增额占全部企业贷款新增额的比例大体均衡。2011年,我国全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8.57%。 2011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受到信贷规模的限制,可以发放的贷款额度十分有限,但是通过承兑,票据、信用证等延期支付工具,既能够增强企业之间的互相信任,也稳定了一批客户,银行界空前重视供应链金融业务。目前,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战略转型过程中,已纷纷将供应链金融作为转型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之一。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的生存支柱与利润源泉,几乎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战略举足轻重的作用。 供应链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价值还在于:首先,供应链金融实现银企互利共赢,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全局和高度,向所有成员的企业进行融资安排,通过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来提供授信。其次,供应链金融能够降低商业银行资本消耗。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有关规定,贸易融资项下风险权重仅为一般信贷业务的20%。供应链金融涵盖传统授信业务、贸易融资、电子化金融工具等,为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增长提供较大空间。 供应链金融的简介 概念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层面)。 指银行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以上定义与传统的保理业务及货押业务 (动产及货权抵/质押授信)非常接近。但有明显区别,即保理和货押只是简单的贸易融资产品,而供应链金融是核心企业与银行间达成的,一种面向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的系统性融资安排。 内涵 一般来说,一个特定商品的供应链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从而给这些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上下游配套企业恰恰大多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结果最后造成资金链十分紧张,整个供应链出现失衡。“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下,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这一“脐血”注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了供应链,从而可以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而且借助银行信用的支持,还为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商机。 供应链概念 供应链,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供应链金融的好处 “供应链金融”发展迅猛,原因在于其“既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又能延伸银行的纵深服务”的双赢效果。 第一,企业融资新渠道 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不再可望而不可及。 供应链金融开始进入很多大型企业财务执行官的视线。对他们而言,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不仅有助于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而且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己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 由于产业链竞争加剧及核心企业的强势,赊销在供应链结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企业通过赊账销售已经成为最广泛的支付付款条件,赊销导致的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一方面让中小企业不得不直面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企业资金链明显紧张;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潜在资金流的应收账款,其信息管理、风险管理和利用问题,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新形势下,盘活企业应收账款成为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路径。一些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招商银行最新上线的应收应付款管理系统、网上国内保理系统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创新。据招商银行总行现金管理部产品负责人介绍,该系统能够为供应链交易中的供应商和买家提供全面、透明、快捷的电子化应收账款管理服务及国内保理业务解决方案,大大简化传统保理业务操作时所面临的复杂操作流程,尤其有助于优化买卖双方分处两地时的债权转让确认问题,帮助企业快速获得急需资金。 第二,银行开源新通路 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个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 供应链金融如此吸引国际性银行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金融比传统业务的利润更丰厚,而且提供了更多强化客户关系的宝贵机会。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上述理由显得更加充分。供应链金融的潜在市场巨大,根据UPS的估计,全球市场中应收账款的存量约为13000亿美元,应付账款贴现和资产支持性贷款(包括存货融资)的市场潜力则分别达到1000亿美元和3400亿美元。截止到2008年,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剩下的4家也在积极筹划开办该项业务。 “通过供应链金融,银行不仅跟单一的企业打交道,还跟整个供应链打交道,掌握的信息比较完整、及时,银行信贷风险也少得多。”招商银行人士表示,在供应链金融这种服务及风险考量模式下,由于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贸易风险,对整体贸易往来的评估会将更多中小企业纳入到银行的服务范围。即便单个企业达不到银行的某些风险控制标准,但只要这个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稳定,银行就可以不只针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风险评估,而是对这笔业务进行授信,并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 第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同样重要的是,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突出,借助“团购”式的开发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收益-成本比得以改善,并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 据统计,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配合下收款方式的改进、库存盘活和延期支付,美国最大的1000家企业在2005年减少了72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需求。与此类似,2007年欧洲最大的1000家上市公司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货等三个账户中盘活了460亿欧元的资金。 第四,供应链金融实现多流合一 供应链金融很好的实现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 ;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付款指的是以供应链真实交易背景为基础产生的,其本质是信用融资,开展必须具备对行业的了解,现金流容易出现紧张甚至断裂的情况,其评估的是整个供应链的信用状况。另外在产业链中发现信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困难,银行并没有把握住中小微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供应链金融在真实交易的前提下、风险的识别,以大企业的信息优势来弥补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融资方式的理解。拓展资料:1、一般来说,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企业要求苛刻,而上下游配套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结果造成资金链紧张,整个供应链出现失衡。 2、而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改善其谈判地位,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3、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供应链供应商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银行办理融资的模式。 第二,保兑仓融资模式。经销商往往需要向上游的核心企业预付账款,才能获得企业持续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等,采用保兑仓融资模式可对中小企业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 第三,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动产质押融资也称为“存货融资”,是企业以存货质押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业务的行为。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一般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既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拓展资料:供应链金融产生背景作为供应链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资金流贯穿供应链系统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在一般供应链运营中,原材料的采购、加工最终到销售牵涉各环节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由于支出和收入的发生存在时间差,因此形成了资金缺口。一般在企业下达订单和接收货物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在接收货品到完成销售之间存在资金压力,同时库存管理需要资金支持。此外,在销售产品与下游客户支付货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而在接收货款与实际接受现金之间存在现金转换周期,或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参考资料:供应链金融 (金融服务)_百度百科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优化对策解析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优化对策解析 供应链金融是在物流金融基础上的创新,它在物流金融基础上将融资从商品销售阶段延伸到采购和生产阶段。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优化对策解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供应链金融的产生及特征 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时,我们往往关注最多的是研究融资难的“表面”原因,比如说,银行门槛高;企业没有可供抵押的物品;企业非系统性风险高;企业没有完整的财务报表等等,这些都是中小企业被排斥在信贷市场之外的原因。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实质原因,那就是企业在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后,银行总是依照一个标准、一种模式来对企业进行融资评估,看它是否具有偿还能力。 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具有偿还能力,可是这种偿还能力往往是基于真实的交易背景,不是或没有由账面财务信息表达。特别是当这些企业没有有效的、可供抵押的固定价值资产时,银行因不能有效甄别企业信息而拒绝给企业融资。基于解决这种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矛盾的客观要求,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 供应链金融是在物流金融基础上的创新,它在物流金融基础上将融资从商品销售阶段延伸到采购和生产阶段。因此,供应链融资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与核心企业打交道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现在大的核心企业都用“全球性外采”和“业务外包”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大型企业通过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财务管理效能,吸引了一批以其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中小企业,形成了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企业商务生态链。 这些中小企业作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融资需求主要来自于核心企业转移流动资金压力:核心企业利用其强势地位,要求原料供应商先货后款;对下游的经销商,又要求先款后货。竞争力越强、规模越大的核心企业,对上下游的压力越大,从而给这些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融资需求。此外,大型企业出于对零库存的要求,将相当部分的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转嫁到上下游企业,造成上下游企业资金紧张、周转困难,这也造成了企业的融资需求。 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些企业融资难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在单个主体上找原因,应从整条供应链出发来寻找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在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在业内率先提出了“1+N”的融资模式,“1+N”中的1是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一般都是大型高端企业,构成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安全港”;N是指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供应链成员企业,即利用供应链产业集群的伴生网络关系,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对其上下游的授信服务之中,并开展面向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批发性营销。 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又提出“供应链金融”这个品牌产品,所谓“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式,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通俗地说,就是银行通过借助与中小企业有合作关系的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或者以两者之间的业务合同为担保,同时,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的参与来共同分担贷款风险,帮助银行控制中小企业的贷款去向,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有效地控制银行的贷款风险。从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同时,通过这样的金融支持,银行加强了其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拥有了相应稳定的企业客户,经营风险随之降低,经营效益获得提高。 据深圳发展银行披露,截至2007年12月末,深发展存量贸易融资客户将近3000家,客户增幅同比达52.2%;贸易融资表内外授信余额近800亿元,同比增幅38.92%,占全行公司业务授信的比例较年初提高4.66个百分点;贸易融资不良率被很好的控制在1%以下,迄今没有实际损失。截至2008年9月末,全行贸易融资客户数和表内外授信余额均较年初上升超过30%。 供应链金融实际上是整合了“产—供—销”链条上的所有资源,对供应链上的单个企业直至上下游链条多个企业提供的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稳固和流转畅顺。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银行融资相比,有着明显的特征:首先,对供应链成员的信贷准入评估不是孤立的。银行不仅要评估核心企业的财务实力和行业地位,还要调查整条供应链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是否足够紧密。对成员融资准入评价的重点在于它对整个供应链的重要性以及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历史。其次,对成员的融资严格限定于其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贸易背景,严格控制资金的挪用。另外,供应链融资还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即企业通过银行资金支持做成贸易,该交易的销售收入能够为自己还清银行贷款。 这种融资模式可以让核心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以解决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提高其谈判地位;可以让第三方物流企业争取到客户资源、拓展服务范围,最终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让商业银行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稳定结算性存款。可见它让四方参与者都获得利益最大化,并形成了信誉链。我们将这种中小企业利用供应链所衍生的信誉链对其的信用辐射和信用增级,获得融资便利、并降低融资成本的现象,称为“光环效应”。 二、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传统融资方式中较少利用流动资产作为信用支持,但是从供应链企业集群的角度看,交易过程是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而且这种集成相对封闭,这为银行监控提供了条件。企业的发生资金缺口时的融资需求发生在三个阶段:采购阶段,生产阶段以及销售阶段,与此相对应的企业流动资金占用的三个科目:预付账款、存货及应收账款,利用这三个部分资产作为企业贷款的信用支持,可以形成预付款融资、存货融资以及应收账款融资三种基础的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 (一)预付款融资 由于融资企业和上游强势企业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融资企业、上游强势企业和银行三方可以签订协议,预先设定融资企业为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代理人代理上游强势企业背书,然后融资企业凭商业承兑汇票和保贴函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后,银行将贴现款(即融资企业向上游强势企业购买原材料的款项)直接转入上游强势企业的指定账户,上游强势企业接款发货,解决原料供应问题。这就是预付款融资模式。 预付款融资可以理解为“未来存货的融资”,因为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预付款融资的担保基础是预付款项下客户对供应商的提货权,或提货权实现后通过发货、运输等环节形成的在途存货和库存存货。 (二)应收账款融资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以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上核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由银行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方式。简单的说,就是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行为。 (三)存货融资 当上游强势企业只愿意接受银票或货款不愿意让下游融资企业代理贴现时,银行、上游强势企业以及融资企业三方可以签订协议,先票后货。银行直接将原材料款支付给上游强势企业,强势企业接款后发货到银行指定地点,由银行指定的物流监管进行监督,形成存货质押融资。融资企业接到订单时,交钱给银行赎货,银行指令仓储监管机构放货给融资企业,从而完成该轮的生产。 对于应收账款和存货融资,还款能力分析的重点是借款人来自于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现金流,而不是分析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银行更多关注应收账款和存货的质量和价值,变现抵押品的能力,而不是关注收入和资产负债表的信息。 三、供应链融资模式优化 在实践中供应链金融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授受信双方的`信用风险: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成员企业往往建立了筛选机制,供应链成员也是经营、财务和信用层面评估之下的优胜者。又因为核心企业对于供应链成员有严格的管理,进入供应链后,双方都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而对于进入大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的中小企业来说,资格本身就是一个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因此,企业会维持这种关系,避免因为贷款违约等事情影响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这种声誉减少了中小企业受信中的道德风险。但是,由于供应链融资中的中小企业自身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这一固有的高风险问题无法回避。因此,只有通过风险管理创新技术,来着力解决这一风险,优化供应链融资模式,实现供应链金融链条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供应链融资模式存在着信用风险、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但后两者是外生性风险,是自身比较难以控制的,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信用风险,即内生性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并借鉴信息管理技术,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供应链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供应链融资模式的优化。 建立这个“供应链综合信息共享平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是信用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在这个平台上,所有供应链上的企业(如果它想融资)都可以在上面注册,并有独立的页面,上面记录了该企业的每一笔交易的具体情况,并且每一笔交易需要它的上下游核心企业进行点击确认,这样可以确保每笔交易的真实性。比如,对于A企业(供货商)和B企业(核心企业),A企业在向B企业供货后,就在自己的网页上记录这笔交易的详细情况,再由B进行点击确认,由于这涉及到B企业自己的利益,所以B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帮助A企业作假。这样做可以让银行在查看A企业的所有的交易真实记录后,对A企业进行评估、融资。出于企业信息的私密性,重要的信息只有处于这条供应链上、与企业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他企业与银行才可以看到。 这个“供应链综合信息共享平台”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 交易信息:企业的每一笔交易的时间,产品,数量,金额以及交易的上(下)游企业。 财务信息:企业的三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可以让银行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现金流出入情况,进而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 纳税信息:纳税额是反应销售额最好的指标,纳税额越高说明企业的销售情况越乐观。 除了上述信息,企业可以自行加入相关的有利于融资的信息,比如分红情况、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书等等。 这种信息平台的建立有几个好处:一是减少成本、提高效率,银行要调查每笔业务的交易背景要耗费很多的人力和费用,利用信息平台就可以大大的减少这笔成本,又因为供应链融资本身就是自偿性的贸易融资,遵循“借一笔,完一单,还一笔”的原则,每笔交易都分开记录,确认时间缩短,效率提高,使整个供应链更具竞争力。 二是,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记录自己的存货,生产情况,这样所有的节点企业能够迅速地掌握上下游各节点的库存状况,生产计划以及市场需求预测等信息,从而及时准确地调整自身的经营计划,也使信誉链内企业在共享的同时,能与链外企业相互联系,使边际信誉度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信誉的“乘数效应”。三是,银行看到需要融资企业的信息后,如果觉得这个企业运营良好、信誉度高、与核心企业有着持续的真实贸易背景,可以对其开展其他业务,比如保理业务等,更多方式的给中小企业融资。 此外,为了激励企业能够提高信用,可以设立一个“正向激励”机制,企业每次按时还款后,可以给企业一定的激励,比如加分制,企业的分越高说明企业还款越快,信用越好,银行在以后的贷款过程中可以给予一定优惠,比如,降低价格(即利率)。 可见,建立一个企业、银行,物流公司间共享的信息平台,有助于降低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可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减少企业因为缺少融通资金而丧失发展好机遇的可能性 ;
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有哪些?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融资模式有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以及预付款融资。1、应收账款融资: 当上游企业对下游提供赊销的时候,导致销售款回收放缓或者是大量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的情况下,上游企业资金周转不畅,出现阶段性的资金缺口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的模式主要指的是上游企业为了获取资金,以其与下游企业签订的真实的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然后向供应链企业申请以应收账款为还款的来源的融资。2、存货融资: 存货融资主要指的是以贸易过程当中货物进行抵质押融资,一般是发生在企业存货量较大或者是库存周转较慢的时候,导致资金周转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就会利用现有的货物进行资金提前套现。随着参与方的延伸以及服务创新,存货融资表现形式是非常多样的,主要是以下的三种方式:静态抵质押,动态抵质押以及仓单质押。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在存货融资的过程当中,通常供应链企业为了避免因为市场价格波动或者是其他的因素导致库存积压,在库存环节单纯就库存的商品对中小企业进行库存的融资的情况较少,更多的是在采购或者是销售阶段得益于整体的供应链条环节紧扣就可以对库存进行控制了,因此,中小企业更多的是通过其他的渠道进行库存融资的。此外,一般的供应链业务当中因为上下游的协调配合,库存周转是较快的,单独以库存融资情况相对传统贸易融资是较少的。3、预付款融资: 在存货融资的基础上,预付款融资得到了发展,买方在交纳了一定保证金的前提下,供应链企业代为向卖方议付全额的货款,卖方在根据购销的合同发货以后,货物到达指定的仓库以后设定抵质押为代垫款的保证。在产品销售较好的情况下,库存周转是较快的,因此资金大多集中于预付款的阶段,预付款融资的时间覆盖上游排产以及运输的时间,有效的缓解了流动资金的压力,货物到库可以与存货融资形成“无缝对接”。
供应链融资和供应链金融有什么区别?急急急
供应链融资和“物流银行”、“融通仓”相似,围绕“1”家核心企业,通过现货质押和未来货权质押的结合,打通了从原材料采购,中间及制成品,到最后经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供应链融资服务不同于传统的银行融资产品,其创新点是抓住大型优质企业稳定的供应链,围绕供应链上下游经营规范、资信良好、有稳定销售渠道和回款资金来源的企业进行产品设计,以大型核心企业为中心,选择资质良好的上下游企业作为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这种业务既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评级授信要求,也无须另行提供抵押质押担保,切实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供应链融资与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供应链管理是针对核心企业供应链网络而进行的一种管理模式,供应链融资则是银行或金融机构针对核心企业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而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业务模式。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通常为制造商。一方面,供应链表现为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网络结构,这就决定了供应链中配套企业的资金实力与核心企业的资金实力不匹配,配套企业处于资金链中弱势地位;并且,由于核心企业的强势导致配套企业在信息和谈判地位上处于劣势,这反过来又导致其资金需求的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固定资产只占配套企业资产很少的一部分,流动资金、库存、原料等是其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且配套企业的信用等级评级普遍较低,这些情况使得配套企业很难获得以固定资产抵押担保方式提供的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服务。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三个要素,配套企业资金流的缺口将很难保持供应链的连续性,更会造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供应链融资”就是在供应链中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配套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融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配套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起长期战略协同关系,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层面)。 指银行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以上定义与传统的保理业务及货押业务 (动产及货权抵/质押授信)非常接近。但有明显区别,即保理和货押只是简单的贸易融资产品,而供应链金融是核心企业与银行间达成的,一种面向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的系统性融资安排。 内涵 《欧洲货币》杂志将供应链金融形容为近年来“银行交易性业务中最热门的话题”。一项调查显示,供应链融资是国际性银行2007年度流动资金贷款领域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在肇始于次贷问题的金融危机中,供应链金融在西方银行业的信贷紧缩大背景下一枝独秀,高速增长的态势依然。 一般来说,一个特定商品的供应链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从而给这些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上下游配套企业恰恰大多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结果最后造成资金链十分紧张,整个供应链出现失衡。“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下,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这一“脐血”注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了供应链,从而可以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而且借助银行信用的支持,还为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商机。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一般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既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拓展资料:供应链金融产生背景作为供应链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资金流贯穿供应链系统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在一般供应链运营中,原材料的采购、加工最终到销售牵涉各环节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由于支出和收入的发生存在时间差,因此形成了资金缺口。一般在企业下达订单和接收货物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在接收货品到完成销售之间存在资金压力,同时库存管理需要资金支持。此外,在销售产品与下游客户支付货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而在接收货款与实际接受现金之间存在现金转换周期,或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参考资料:供应链金融 (金融服务)_百度百科
我很想了解供应链金融是怎么做的
一、供应链金融是围绕核心企业,给他的上游和下游中小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二、做生意时最常见的两个问题:1)对上游,供货商向核心企业供货,产生应收账款,想要快速回笼资金;2)对下游,采购商向核心企业采购,存在资金短缺。三、对应的解决方案(融资模式)分别是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和订单融资,具体来讲: 1)对上游,核心企业向上游企业采购货物,一般要先货后款,有很长的结算期。上游企业供完货后可以开出发票,质押给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一般能回笼80%的资金。(上游企业还款可以是核心企业到期打来的货款或者其他资金)2)对下游,核心企业卖货给下游企业,一般要先款后货,下游企业自筹20%的货款,供应链金融服务商垫80%,然后货款以下游企业的户头一起打给核心企业。但是,核心企业收到货款后,发出的货物要在供应链金融服务商指定的仓库进行质押监管。(下游企业还款可以是货物销售回款或者其他资金)还有一种说法来自翼启云服:供应链金融的价值在于打通产业链上所有不通畅的阻塞点,盘活产业链资金流,构建成熟、顺畅的供应链系统。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付款指的是以供应链真实交易背景为基础产生的,其本质是信用融资,开展必须具备对行业的了解,现金流容易出现紧张甚至断裂的情况,其评估的是整个供应链的信用状况。另外在产业链中发现信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困难,银行并没有把握住中小微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供应链金融在真实交易的前提下、风险的识别,以大企业的信息优势来弥补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融资方式的理解。拓展资料:1、一般来说,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企业要求苛刻,而上下游配套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结果造成资金链紧张,整个供应链出现失衡。 2、而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改善其谈判地位,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3、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供应链供应商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银行办理融资的模式。 第二,保兑仓融资模式。经销商往往需要向上游的核心企业预付账款,才能获得企业持续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等,采用保兑仓融资模式可对中小企业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 第三,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动产质押融资也称为“存货融资”,是企业以存货质押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业务的行为。
供应链金融可以提供贸易融资服务吗
供应链金融就是贸易融资的一种。贸易融资是个非常模糊和笼统的概念,广义上只要与贸易有关的就可以属于贸易融资,区别于消费金融等其他概念企业应收账款的数据往往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生产销售规模、企业效益、财务状况等等信息,与企业的发展和存亡息息相关。而近年来,全国各行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使处于债务链中的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举步维艰,甚至走向破产倒闭。所以,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问题。究竟该如何监控应收账款发生以及如何处理企业的不良债权?从法律角度在预防应收账款风险、合法手段追收账款、取证等方面都需要注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产生很多应收账款,甚至发生欠款纠纷,企业可能因此遭受损失。云图供应链金融,深耕供应链金融领域多年,帮助众多中小企业实现供应链融资,其根据实践经验,将详细分析企业商帐催收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希望能够给企业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所帮助。云图@供应链金融%算是不错的。关注“云图金融”每天获取供应链金融干货。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一般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既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拓展资料:供应链金融产生背景作为供应链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资金流贯穿供应链系统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在一般供应链运营中,原材料的采购、加工最终到销售牵涉各环节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由于支出和收入的发生存在时间差,因此形成了资金缺口。一般在企业下达订单和接收货物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在接收货品到完成销售之间存在资金压力,同时库存管理需要资金支持。此外,在销售产品与下游客户支付货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而在接收货款与实际接受现金之间存在现金转换周期,或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参考资料:供应链金融 (金融服务)_百度百科
什么叫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什么意思? 供应链金融,就是对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传畅顺,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协作,构筑银行或相关金融机构、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像浩茗金融就是目前国内比较有名的消费品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加法口袋平台、)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核心企业、第三方企业(如物流公司)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及其他结算、 理财 等综合金融服务。 供应链融资到底是什么意思 供应链融资,实质是N+1+M融资,以“1”为核心,即核心厂商,向上游N个供应商,向下游M个经销商,推广银行的一揽子金融方案。因整个供应链条上,核心厂商向上游供应商采购原料时尽量拖长付款周期,向下游经销商销售产品时尽量要求其预付货款,所以会导致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而供应链融资,即是向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方案,也即它的目标是核心企业的原材料提供商和经销商。 供应链融资综合性金融方案,通常划分为三大类产品:现货类融资产品、应收账款类融资产品、预付款类融资产品。现货类融资产品包括:静态动产质押、动态动产质押、普通仓单质押、标准仓单质押;应收账款类融资产品包括:国内保理、国际保理(进口、出口)、应收账款质押、应收账款池、票据池融资;预付款类融资产品包括:先票后货融资、预付款转动产融资、未来货权质押融资。实例: 1)A企业为核心企业B的供应商,B向A采购原料时,约定付款周期为90天。 此时A企业可向银行申请应收账款类融资产品,如保理产品,或保理池产品,在A企业发货后,将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银行,由银行为A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2)C企业为核心企业B的经销商,B向C销售产品时,要求C预付货款。 此时C企业可向银行申请预付款类融资产品,由C企业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给银行,银行开出银承汇票给B企业,B企业收到银承汇票后,办理向C企业的发货。 3)A企业为生产型企业,有大量存货。 A企业资金紧张时,可向银行提出存货质押融资类产品,在第三方监管公司的监管下办理货权质押给银行,银行为A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三大类业务的审查要点: 1)应收账款类:应关注应收账款是否合格,即债权是否有瑕疵,权利是否有纠纷,是否重复质押,与交易对手是否关联公司,账期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争议等; 2)现货类:权属是否清晰,是否易保存,是否容易变现,是否重复质押等,价格波动是否过大,监管公司是否合格,质押手续费是否齐全等; 3)预付款类:核心企业是否提供担保,是否回购,保证金比例是否符合要求,价值是否稳定等。 以上全是经验积累,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是产业链金融与供应链金融? 产业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大致相同,简单来说就是围绕大品牌核心企业,通过控制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把单个企业难以控制的风险转变为整体产业链的可控风险,能够有力确保项目整体的安全稳健。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一般来说,一个特定商品的供应链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从而给这些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上下游配套企业恰恰大多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结果最后造成资金链十分紧张,整个供应链出现失衡。 “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下,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这一“脐血”注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了供应链,从而可以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而且借助银行信用的支持,还为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商机。 供应链金融公司是什么意思?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困难。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现金流容易出现紧张甚至断裂的情况,因此,如何盘活资金成为了中小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供应链金融是以供应链真实交易背景为基础产生的。它不同于以往的传统银行借贷,能够较好的解决中小企业因为经营不稳定、信用不足、资产欠缺等因素导致的融资难问题。 传统的银行借贷对企业以往的财务信息进行静态分析,依据对授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因此,银行并没有把握住中小微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相反,供应链金融评估的是整个供应链的信用状况,加强了债项本身的结构控制。供应链金融在真实交易的前提下,以大企业的信息优势来弥补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从而全面提升了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信用水平和信贷能力。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信用融资,在产业链中发现信用。 目前供应链金融属于新兴金融,能不能把供应链金融做好,跟服务企业对于产业的了解,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与银行的战略合作关系等等都有直接关系。比如云图的供应链金融,核心是风控和大数据管理能力。开展供应链金融必须具备对行业的了解、融资方式的理解、风险的识别、金融产品和方案的设计等综合能力,唯数据论、唯端口论等都是不行的 供应链融资和供应链金融有什么区别?急急急 5分 供应链融资和“物流银行”、“融通仓”相似,围绕“1”家核心企业,通过现货质押和未来货权质押的结合,打通了从原材料采购,中间及制成品,到最后经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供应链融资服务不同于传统的银行融资产品,其创新点是抓住大型优质企业稳定的供应链,围绕供应链上下游经营规范、资信良好、有稳定销售渠道和回款资金来源的企业进行产品设计,以大型核心企业为中心,选择资质良好的上下游企业作为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这种业务既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评级授信要求,也无须另行提供抵押质押担保,切实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供应链融资与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供应链管理是针对核心企业供应链网络而进行的一种管理模式,供应链融资则是银行或金融机构针对核心企业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而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业务模式。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通常为制造商。一方面,供应链表现为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网络结构,这就决定了供应链中配套企业的资金实力与核心企业的资金实力不匹配,配套企业处于资金链中弱势地位;并且,由于核心企业的强势导致配套企业在信息和谈判地位上处于劣势,这反过来又导致其资金需求的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固定资产只占配套企业资产很少的一部分,流动资金、库存、原料等是其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且配套企业的信用等级评级普遍较低,这些情况使得配套企业很难获得以固定资产抵押担保方式提供的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服务。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三个要素,配套企业资金流的缺口将很难保持供应链的连续性,更会造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供应链融资”就是在供应链中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配套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融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配套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起长期战略协同关系,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层面)。 指银行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以上定义与传统的保理业务及货押业务 (动产及货权抵/质押授信)非常接近。但有明显区别,即保理和货押只是简单的贸易融资产品,而供应链金融是核心企业与银行间达成的,一种面向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的系统性融资安排。 内涵 《欧洲货币》杂志将供应链金融形容为近年来“银行交易性业务中最热门的话题”。一项调查显示,供应链融资是国际性银行2007年度流动资......>> 什么是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通常为制造商。一方面,供应链表现为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网络结构,这就决定了供应链中配套企业的资金实力与核心企业的资金实力不匹配,配套企业处于资金链中弱势地位;并且,由于核心企业的强势导致配套企业在信息和谈判地位上处于劣势,这反过来又导致其资金需求的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固定资产只占配套企业资产很少的一部分,流动资金、库存、原料等是其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且配套企业的信用等级评级普遍较低,这些情况使得配套企业很难获得以固定资产抵押担保方式提供的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服务。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三个要素,配套企业资金流的缺口将很难保持供应链的连续性,更会造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供应链融资”就是在供应链中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配套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融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配套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起长期战略协同关系,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供应链融资的主要运营思路是,先理顺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银行和金融机构根据稳定、可监管的应收、应付账款信息及现金流,将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进行信息整合;然后由银行或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业务服务。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管理与协调,使参与者,包括供应链环节的各个企业以及银行或金融机构分得属于自己的“奶酪”,从而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同时仓储物流公司通过对物资的直接控制可帮助金融机构减少信用风险。 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处于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或金融机构的支持——资金这一“脐血”进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供应链,从而能激活整个供应链,使该供应链的市场竞争能力得以提升。供应链融资不仅有利于解决配套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促进了金融与实业的有效互动,使银行或金融机构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从更宏观的高度来考察实体经济的发展,从关注静态转向企业经营的动态跟踪,从根本上改变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观察视野、思维脉络、信贷文化和发展战略。 对于银行或金融机构而言,供应链整体信用要比产业链上单个企业信用要强,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的利率与贷款成数是随着生产阶段而变动,并随着授信风险而调整的。例如,订单阶段,因不确定性较高,其利率较高,贷款成数相应较低,但随着生产流程的进行,授信风险随之降低,利率调降,贷款成数调升。因此,风险与收益相互配合,完全符合银行或金融机构的风险控管与照顾客户的融资需求。并且,由于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的结合,产生许多跨行业的服务产品,相应地也就产生了对许多新金融工具的需求,如国内信用证、网上支付等,为银行或金融机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提供了非常大的商机。 供应链融资的主要内涵 摘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1.供应链融资不同于传统的融资业务,其本质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信贷文化的转变。 2.供应链融资不同于供应商融资。 3.供应链融资并非单一的融资产品,而是各类产品的序列组合。 4.供应链融资着眼于灵活运用金融产品和服务供应链融资。 5.供应链融资的对象仅限于与核心企业有密切、商品交易关系的配套企业。 6.供应链融资包括很多具体的业务模式,每种模式又包含不同的产品。 7.供应链融资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业务风险。 8.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操作风险有所提升。 9.需要动态地分析企业状况。 10.从......>>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有哪些类型 供应链金融是一个好东西,希望你也能拥有 供应链金融作为产业模式升级的自然演化,“从产业中来,到金融中去”,具有深厚的行业根基,颠覆了传统金融“基于金融而金融”的范式,为现代经济发展打开另一扇窗,兼具金融的爆发力和产业的持久性。所以,供应链金融是个好东西,希望你也能拥有 有一件事情很清楚,人人都想要钱,为什么有些人挣到了钱,有些人没有?这是我在上课的时候第一个会问我们企业家的问题,你们企业是干什么的?大家都想挣钱,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实际上,企业的出发点不应只是冲著钱去的,而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越是不想钱的人最后挣到的钱越多。什么叫做不想钱的人?雷军现在会告诉你,你要去做这个事情,第一得你自己喜欢,第二得你觉得这个事情对用户有好处,你就奔著去做,根本不用想钱从哪里来。等到你把用户的需要满足了,你把事情做好了,钱自然而然就会有。这叫做先创造价值,先满足需求,然后才去赚钱。 现在我们来讲供应链金融。首先,供应链是个什么概念?一百年前或者比较早的时候供应链的发展是纵向一体化,英文叫做VerticalIntegration,意思是能自己做的就尽可能自己做。比如过去福特造汽车,然后又自己炼钢开矿,做4S店,整个供应链全都是一家来做,这样钱赚得最多。 但是你会发现,现在这样的企业是少之又少。现在讲究的是轻资产公司——做品牌、做供应链管理。你会发现大企业专注于品牌设计、市场客户关系、创新型的技术等核心能力的提升,而制造流通职能够外包的尽量外包,这样就产生了供应链这样一个业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围绕着他们成长起来,变成了他们的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一起来参与这个价值链、产业链。 核心企业则被我们称为品牌商/制造商。这个制造商未必亲自做制造,主要是做品牌,对质量负责,或者做总装。这样的后果是效率的提高。因为中小企业可以发展自己的专长,又因为它小,所以管理成本较低,且效率较高,比核心企业自己做可以降低更多成本。但是,另外还有一个沟通/交易成本,一旦有了这么多的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如何跟它协调好?这个交易协调成本就变得很重要。交易成本里面还有一个资金成本。在中国,你会发现资金成本占了中小供应商成本中相当大的一块。 资金是有成本的,即使愿意付利息,中小企业还是不容易借到钱。而没有本钱,企业根本无法发展。借钱需要信用或担保,中小企业缺这些,银行不相信他们的财务报表。现在就变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核心企业有信用,他们也不差钱,他们要借到钱很容易,但是他们的供应商分销商中小企业借不到钱。 我们讲供应链,供应链里面一个最关键的是什么?叫做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整个链条,换句话说,不是一个核心企业自己把事情做对了就好了,而是要上游和下游都做对了,使整个产业链条效率高、成本最低、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核心企业才能在竞争当中获胜。这不是一下子能做好的,中小企业不强,你能强得起来吗? 举个例子,中国有很多优秀的电器制造企业,但你们有没有听过电器制造企业的哪个供应商很优秀?这就是我们中国制造跟日本制造、韩国制造的差距。电器制造企业说我很重视质量,但是你的供应商本身很小,能力很差,又不能创新,质量又不能保证,最后零部件就是做到你的冰箱和洗衣机里面,你的洗衣机和冰箱质量会高吗?所以说如果中小企业或者供应商的生态环境很糟糕,资金有缺口又没有地方去融资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所以让我们从供应链角度来看整件事。核心企业首先会关心自己的利益,然后才会关心其他人的利益。它在想什么?资产回报率(ROA)。杜邦公司......>>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有哪些 供应链金融其实质是对供应链上个各个阶段提供金融服务,当然这些供应链上必须要有一个核心企业,围绕这家核心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练成一个整体,全方位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金融融资服务,也就是俗称的“1+N” 举个简单的例子,加入A企业在业内信誉佳,上下游关系稳定,每年的进货跟出货也比较稳定,那A企业就可以为上下游做担保,向银行申请融资服务。 目前供应链金融包括3种模式分别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融资模式和融通仓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模式是指企业为取得运营资金,以卖方与买方签订真实贸易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为卖方提供的,并以合同项下的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 这个也是目前用的最多的模式。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层面)。指银行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如下:1、阿里模式;2、行业资讯门户模式;3、软件公司模式;4、物流公司模式;5、传统龙头企业模式。扩展资料:供应链金融的好处1、企业融资新渠道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不再可望而不可及。供应链金融开始进入很多大型企业财务执行官的视线。对他们而言,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不仅有助于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而且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己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由于产业链竞争加剧及核心企业的强势,赊销在供应链结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企业通过赊账销售已经成为最广泛的支付付款条件,赊销导致的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一方面让中小企业不得不直面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企业资金链明显紧张;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潜在资金流的应收账款,其信息管理、风险管理和利用问题,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新形势下,盘活企业应收账款成为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路径。一些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招商银行最新上线的应收应付款管理系统、网上国内保理系统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创新。据招商银行总行现金管理部产品负责人介绍,该系统能够为供应链交易中的供应商和买家提供全面、透明、快捷的电子化应收账款管理服务及国内保理业务解决方案,大大简化传统保理业务操作时所面临的复杂操作流程,尤其有助于优化买卖双方分处两地时的债权转让确认问题,帮助企业快速获得急需资金。2、银行开源新通路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个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供应链金融如此吸引国际性银行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金融比传统业务的利润更丰厚,而且提供了更多强化客户关系的宝贵机会。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上述理由显得更加充分。供应链金融的潜在市场巨大,根据UPS的估计,全球市场中应收账款的存量约为13000亿美元,应付账款贴现和资产支持性贷款(包括存货融资)的市场潜力则分别达到1000亿美元和3400亿美元。招商银行人士表示,在供应链金融这种服务及风险考量模式下,由于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贸易风险,对整体贸易往来的评估会将更多中小企业纳入到银行的服务范围。即便单个企业达不到银行的某些风险控制标准,但只要这个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稳定,银行就可以不只针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风险评估,而是对这笔业务进行授信,并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同样重要的是,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突出,借助“团购”式的开发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收益-成本比得以改善,并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据统计,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配合下收款方式的改进、库存盘活和延期支付,美国最大的1000家企业在2005年减少了72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需求。与此类似,2007年欧洲最大的1000家上市公司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货等三个账户中盘活了460亿欧元的资金。4、供应链金融实现多流合一供应链金融很好的实现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传统表现形态为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以及预付款融资。2022年国内实践中,商业银行或供应链企业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参与者,由于本系列专题研究对象为供应链企业,所以我们在介绍供应链金融模式时,主要以供应链企业为服务提供者。拓展资料: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源烂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好处“供应链金融”发展迅猛,原因在于其“既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又能延伸银行的纵深服务”的双赢效果。第一,企业融资新渠道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不再可望而不可及。供应链金融开始进入很多大型企业财务执行官的视线。对他们而言,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不仅有助于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而且通过上下游企颂裂帆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己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第二,银行开源新通路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个切野雹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供应链金融如此吸引国际性银行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金融比传统业务的利润更丰厚,而且提供了更多强化客户关系的宝贵机会。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上述理由显得更加充分。供应链金融的潜在市场巨大,根据UPS的估计,全球市场中应收账款的存量约为13000亿美元,应付账款贴现和资产支持性贷款(包括存货融资)的市场潜力则分别达到1000亿美元和3400亿美元。到2022年,到2008年,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剩下的4家也在积极筹划开办该项业务。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一般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既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方式。拓展资料:供应链金融产生背景作为供应链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资金流贯穿供应链系统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在一般供应链运营中,原材料的采购、加工最终到销售牵涉各环节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由于支出和收入的发生存在时间差,因此形成了资金缺口。一般在企业下达订单和接收货物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在接收货品到完成销售之间存在资金压力,同时库存管理需要资金支持。此外,在销售产品与下游客户支付货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而在接收货款与实际接受现金之间存在现金转换周期,或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参考资料:供应链金融 (金融服务)_百度百科
供应链金融是什么意思?
供应链付款指的是以供应链真实交易背景为基础产生的,其本质是信用融资,开展必须具备对行业的了解,现金流容易出现紧张甚至断裂的情况,其评估的是整个供应链的信用状况。另外在产业链中发现信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困难,银行并没有把握住中小微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供应链金融在真实交易的前提下、风险的识别,以大企业的信息优势来弥补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融资方式的理解。拓展资料:1、一般来说,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企业要求苛刻,而上下游配套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结果造成资金链紧张,整个供应链出现失衡。 2、而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改善其谈判地位,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3、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供应链供应商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银行办理融资的模式。 第二,保兑仓融资模式。经销商往往需要向上游的核心企业预付账款,才能获得企业持续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等,采用保兑仓融资模式可对中小企业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 第三,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动产质押融资也称为“存货融资”,是企业以存货质押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业务的行为。
供应链金融主要四大模式
供应链金融主要四大模式 供应链融资解决了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而且通过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还可以降低供应链条融资成本,提高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竞争力。下文由我为大家收集整合的供应链金融主要四大模式,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采购阶段的供应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在采购阶段,采用基于预付账款融资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以使“支付现金”的时点尽量向后延迟,从而减少现金流缺口;在日常运营阶段,采用基于动产质押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以弥补“支付现金”至“卖出存货“期间的现金流缺口;在销售阶段,采用基于应收账款融资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以弥补“卖出存货”与“收到现金“期间的现金流缺口。 从产品分类而言,预付款融资可以理解为“未来存货的融资”。因为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预付款融资的担保基础是预付款项下客户对供应商的提货权,或提货权实现后通过发货、运输等环节形成的在途存货和库存存货。提货权融资的情况如担保提货(或保兑仓),这是指客户通过银行融资向上游支付预付款,上游收妥后即出具提货单,客户再将提货单质押给银行。之后客户以分次向银行打款方式分次提货。对一些销售状况非常好的企业,库存物资往往很少,因此融资的主要需求产生于等待上游排产及货物的在途周期。这种情况下,如果买方承运,银行一般会指定中立的物流公司控制物流环节,并形成在途库存质押;如果卖方承运,则仍是提货权质押。货物到达买方后,客户可向银行申请续做在库的存货融资。这样预付款融资成为存货融资的“过桥”环节。 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贷款用途也可指定用于预付款,而且广义上,预付款融资包括了银行对客户采购活动的信用支行,如信用证得开立。但是在这两种情况下,银行一般会要求授信申请人提供不动产质押或担保以覆盖敞口。显然这与供应链融资中的预付款融资的概念不同。在供应链融资的预付款融资中,融资的担保支持恰是融资项下的贸易取得,因此对客户融资的资产支持要求被简约到了最大限度。处于供应链下游的中小企业从上游大企业处获得的货款付款期往往很短,有时还需要向上游企业预付账款。对于短期资金流转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可以运用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来对其某笔专门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从而获得金融机构短期的信贷支持。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在上游核心企业(销货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中小企业(购货方)以金融机构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质押贷款,并由金融机构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 其基本业务流程如下: 1、中小企业(下游企业、购货方)和核心企业(上游企业、销货方)签订购销合同,并协商由中小企业申请贷款,专门用于支付购货款项; 2、中小企业凭购销合同向金融机构申请仓单质押贷款,专门用于向核心企业支付该项交易的货款; 3、金融机构审查核心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回购能力,若审查通过,则与核心企业签订回购及质量保证协议; 4、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签订仓储监管协议; 5、核心企业(销货方)在收到金融机构同意对中小企业(购货方)融资的通知后,向金融机构指定物流企业的仓库发货,并将取得的仓单交给金融机构; 6、金融机构收到仓单后向核心企业拨付货款; 7、中小企业缴存保证金,金融机构释放相应比例的货物提货权给中小企业,并告知物流企业可以释放相应金额货物给中小企业; 8、中小企业获得商品提货权,去仓库提取相应金额的货物;不断循坏,直至保证金账户余额等于汇票金额,中小企业将货物提完为止。与此项融资活动有关的回购协议、质押合同相应注销。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实现了中小企业的杠杆采购和核心大企业的批量销售。中小企业通过预付账款融资业务获得的是分批支付货款并分批提货的权利,其不必一次性支付全额货款,从而为供应链节点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便利,有效缓解了解决了全额购货带来的短期资金压力。另外,对金融机构来说,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以供应链上游核心大企业承诺回购为前提条件,由核心企业为中小企业融资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并以金融机构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从而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同时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收益,实现了多赢的目的。 二、运营阶段的供应链融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 动产质押业务是银行以借款人的自有货物作为质押物,向借款人发放信贷款的业务。由于原材料、产成品等动产的强流动性以及我国法律对抵质押生效条件的规定,金融机构在对动产的物流跟踪、仓储监管、抵质押手续办理、价格监控乃至变现清偿等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给金融机构贷款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动产一向不受金融机构的青睐,即使中小企业有很多动产,也无法据此获得贷款。基于此,供应链融资模式设计了供应链下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 供应链下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接受动产作质押,并借助核心企业的担保和物流企业的监管,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融资业务模式。在这种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会与核心企业签订担保合同或质物回购协议,约定在中小企业违反约定时,由核心企业负责偿还或回购质押动产。供应链核心企业往往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所以能够通过担保、提供出质物或者承诺回购等方式帮助融资企业解决融资担保困难,从而保证其与融资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稳定的供货来源或分销渠道。物流企业提供质押物的保管、价值评估、去向监督等服务,从而架设起银企问资金融通的桥梁。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实质是将金融机构不太愿意接受的动产(主要是原材料、产成品)转变为其乐意接受的动产质押产品,并以此作为质押担保品或反担保品进行信贷融资。 具体的运作模式如下: 1、中小企业向会融机构申请动产质押贷款; 2、金融机构委托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提供的动产进行价值评估: 3、物流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并向金融机构出具评估证明; 4、动产状况符合质押条件的,金融机构核定贷款额度,与中小企业签订动产质押合同,与核心企业签订回购协议,并与物流企业签订仓储监管协议; 5、中小企业将动产移交物流企业; 6、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移交的动产进行验收,并通知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7、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供应链下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是将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仓储服务三者予以集成的一种创新式综合服务,它有效的`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组合、互动与综合管理。以达到拓展服务、优化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和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以及增加整个供应链竞争力为目的的综合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发展,供应链下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也出现了发展和创新出了动态动产质押业务,即核定库存质押业务,较之静态动产质押(非定库存质押)最大的区别在于:银行在动态动产质押中除了对借款企业的货核定质押率,并给与一定比例的授信金额以外,还会根据存货的价值核定个最低价值控制线,当货物价值在控制线之上时,借款企业可自行向第三方流企业提出提货或者换货的申请:当货物价值在控制线之下时,借款企业必向商业银行提出申请,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银行的指令进行提货或换货操作;而静态动产质押业务,借款企业不得随意提取或更换其己质押给商业银行的货物,除非补入保证金、归还银行授信或者增加其他担保。 动产质押也可以仓单质押模式进行操作,仓单可以作为权利凭证进行质押,仓单质押的,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将权利凭证出质给质权人,质押合同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仓单一般是指仓库业者接受顾客(货主)的委托,将物受存入库以后向存货人开具的说明存货情况的存单。仓单质押一般可以分标准仓单质押和非标准仓单质押两种模式: 1、标准仓单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由期货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完成入库商品的验收、确认合格后签发给货主并在期货交易所注册生效的提权凭证,标准仓单经期货交易所注册后,可用于进行交割、交易、转让、抵、质押和注销等。标准仓单质押是指商业银行以标准仓单为质押物,给与符条件的借款人(出质人)一定金额融资的授信业务。 2、非标准仓单是指由商业银行评估认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出具的,以生产、物流领域有较强变现能力的通用产品为形式表现的权益凭证。非标准单质押是指商业银行以非标准仓单位质押物,给与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出质人)定金额融资的授信业务。从中国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物流金融的务领域出发,非标准仓单质押业务更具有代表性。 三、销售阶段的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指的是卖方将赊销项下的未到期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为卖方提供融资的业务模式。基于供应链的应收账款融资,一般是为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上游债权企业)、核心企业(下游债务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参与此融资过程,核心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作用,一旦融资企业(中小企业)出现问题,核心企业将承担弥补金融机构损失的责任;金融机构在同意向融资企业提供贷款前,仍然要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只是把关注重点放在下游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上,而不仅仅是对中小企业的本身资信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传统的银行信贷更关注融资企业的资产规模、全部资产负债情况和企业整体资信水平。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以企业之间的贸易合同为基础,依据的是融资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被接受程度和产品盈利情况。此时银行更多关注的是下游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而并非只针对中小企业本身进行风险评估。 在该模式中,作为债务企业的核心大企业,由于具有较好的资信实力,并且与银行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信贷关系,因而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一旦中小企业无法偿还贷款,也要承担相应的偿还责任,从而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同时,在这种约束机制的作用下,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为了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维系与大企业之间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就会选择按期偿还银行贷款,避免了逃废银行贷款现象的发生。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帮助中小企业克服了其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难以达到银行贷款标准、财务状况和资信水平达不到银行授信级别的弊端,利用核心大企业的资信实力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了银行融资,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具体的运作模式如下: 1、中小企业(上游企业、销货方)与核心企业(下游企业、购货方)进行货物交易; 2、核心企业向中小企业发出应收账款单据,成为货物交易关系中的债务人; 3、中小企业用应收账款单据向金融机构申请质押贷款; 4、核心企业向金融机构出具应收账款单据证明,以及付款承诺书; 5、金融机构贷款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成为融资企业; 6、中小企业融资后,用贷款购买原材料和其他生产要素,以继续生产; 7、核心企业销售产品,收到货款; 8、核心企业将预付账款金额支付到融资企业在金融机构指定的账号: 9、应收账款质押合同注销。 四、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组合-“1+N”供应链融资范式 供应链金融是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它改变了过去银行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而是围绕某“1”家核心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因此,它被称为“卜N”模式。“1+N”供应链融资是自偿性贸易融资和结构性融资在融资模式与风险控制方面的深化。这种融资既包括对供应链单个企业的融资,也包括该企业与上游卖家或下游买家的段落供应链的融资安排,更可覆盖整个“供一产一销”链条提供整体供应链贸易融资解决方案,针对企业生产和交易过程的特点与需求,预付款融资、存货融资与应收款融资三种基础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可以组合为更复杂的整体解决方案。 以对单个企业的融资安排为例: 1、对核心企业的融资安排:核心企业自身具有较强的实力,对融资的规模、资金价格、服务效率都有较高要求。这部分产品主要包括短期优惠利率贷款、票据业务(开票、贴现)、企业透支额度等产品。 2、对上游供应商的融资解决方案:上游供应商对核心企业大多采用赊销方式,核心企业普遍对上游供应商采用长账期采购方式。因此上游企业融资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主,主要配备保理、票据贴现、订单融资等产品。 3、对下游经销商的融资解决方案:核心企业对下游分销商的结算一般采用先款后货,部分预付款或一定额度内的赊销。经销商要扩大销售,超出额度的采购部分也要采用现金(含票据)付款。对下游经销商融资方案主要以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中的预付款融资为主。配备的产品主要包括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票据的开票、保贴、国内信用证、保函等等。 “1+N”供应链融资模式显著地改善了贸易融资风险状况。与核心企业建立直接授信关系或紧密合作关系,有利于消除核心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达到业务操作过程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解决对配套中小企业融资授信中风险判断和风险控制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