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如何看待宏观经济形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重要手段,今年以来,新一届政府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动力。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财税金融改革?在经济增速放缓和财政收入增幅下滑的背景下,应当如何更好地深化这一领域的改革?记者为此采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营改增”倒逼财税体制改革,未来要推进资源税、房产税等改革 8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将在全国范围推开,每年可为纳税人减税1200亿元以上,伴随这一改革继续推进,减税额还要上升为年度数千亿元。据测算,去年,“营改增”使上海的经济增长了0.6%左右,增加就业14万人。 “不只是减税,这一改革还会倒逼财税体制的配套改革。”贾康说。随着“营改增”试点逐步向全国各地和全部行业扩围,需要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随着“营改增”试点范围的扩大,有关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和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积极稳妥推进“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各个行业推开。二是调整政府间财政体制安排,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三是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此外,还要完善预算收支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预算的完整性、透明性并提高其绩效水平。 “营改增”对我国当前财税体制改革而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意义,影响深远。贾康说:“财政问题,实质上是公共资源配置体系与机制问题,要服务全局。当前我国各项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非常有必要使多项改革协调并进,其中包括价、税、财等通盘协调的配套改革。” 贾康认为,从近中期来看,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至少包括这样几方面:进一步通过“营改增”改革,消除服务业发展的重复征税因素,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分步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积极研究推出环境税改革,理顺基础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对节能降耗形成长效杠杆机制。适时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构建地方税体系。推进个人所得税分步走向“综合加分项扣除”模式的改革,即把工薪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也综合纳入超额累进税率的调节范围,并针对家庭赡养负担等因素的不同情况作出专项扣减。积极推进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不需要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速度7.6%,有市场人士呼吁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保证经济增长。贾康认为,在上半年经济增速7.6%的基础上,我国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定目标的调控压力并不太大。只要密切跟踪运行态势、相机抉择微调,就能够在后两个季度之后,顺利实现全年7.5%或者更高一些的目标。 2013年以来,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国家,呈现经济增长下滑趋势。而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定的恢复态势;欧洲应对债务危机取得重要进展,宽松财政政策有望推进经济增长。随着发达经济体复苏过程的推进,新兴经济体的机会和潜力释放空间也有望扩大。 如无特别的情况变化,没有必要重启类似于“4万亿”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可利用当前相对放缓的固定资产投资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立足全局、放眼长远,着力于促使市场更好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挤掉一些落后、过剩产能,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的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从我国当前财政状况来看,财政必须“过紧日子”,大力压缩行政成本和一般性开支,但对于具有刚性特征的民生支出,必须作为重点来保障。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让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针对部分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应如何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让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出现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渠道过少的原因,也有信贷政策不合理、金融市场发展不足、政策性融资机制发展不畅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应该多管齐下。”贾康说。 信贷政策方面,在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积极促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改善“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融资状况,积极开展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纠正偏差。同时,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形成科学合理的基准利率曲线,适度联通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利率定价机制,增大金融市场的利率弹性。 金融市场建设方面,应当进一步扩大金融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发行规模,增加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境内金融机构主体,逐步推动境内企业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完善并优化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研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方案,做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准备工作。 拓宽融资渠道方面,推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加快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建立各种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与此同时,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的政府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培育和发展诸如小额贷款公司、产业创新基金等专业化的市场主体,以及信用担保机构。 作者:吴秋余
推进金融改革其中一项任务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下列关于普惠金融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C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并确定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体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2005年由联合国提出包容性金融概念,这个概念最终在中国翻译成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第一次正式写入党的决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故本题答案选C。
银行经营形势逆转蕴含哪些金融改革契机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都出现了新的态势,在这种新形势下,银行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转型。正如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杨文升所言,正处在经济换挡期、结构调整振动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中国银行业,依靠传统和规模、高速扩张的经营方式是走不下去的。再加上新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约束,商业银行现在必须研究如何尽快从外延式发展方式过渡到内涵式的发展方式。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互联网技术逐步深入金融行业,外部环境要求银行业必须改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论坛上表示,我们正处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相当艰巨,局部地区由于结构单一,一些的治理结构不规范,加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不少大型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破产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大家也应该接受这个概念。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有所上升,许多处于僵尸状态且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债权人不主动申请破产,债务人也不申请破产保护,不管是对哪种债券而言都存在潜在的损失。所以,破产法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运用,这样才能盘活存量,保护好生产力,着力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着力于法治经济建设。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对当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这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问题,不可能依靠单一渠道来解决。解决融资问题,必须要多管齐下、疏通血脉。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要为那些有市场竞争力、资金财务状况良好的提供融资需求,而不是没有标准的“搞次贷”。各家银行要在加强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控的情况下,更多地改善对的金融服务、简化对贷款的审批,更好地关注自身的风险和财务信用状况基础,来提高对支持的力度和便利。从监管层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银行业何去何从无疑将是未来金融业的一个重要变革方向,也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改革,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将其归纳为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他强调,中国银行业的存量实际上是30年改革的一个积累,深化改革,“应当是在存量的基础上,是存量的延续”。随着几十年的发展改革,银行业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同时也有着普惠程度不高、服务同质化、创新不足等问题。他认为,这些矛盾主要存在于存量里面,所以,只有不断地改革存量,才能够使新的增量不存在制度上的路径依赖。而作为从业者,7位来自银行的高管也认同以差异化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是未来银行发展的不二法门。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认为,银行创新有助于改革,但这种创新必须抓住不变的内核、内在经营规律,在服务实体经济、管理风险、稳健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也表示,服务客户是银行永恒的主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小微贷款覆盖率仅有21.6%,也就是说,还有78.4%的小微客户得不到银行资金的支持。这表明银行服务覆盖的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还存在巨大的服务空间。目前,银行业金融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化解产能过剩和金融改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之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风险,已经获得了大家的共识。未来,在看清现实的基础上,必须马上行动,推动改革。正如刘士余所讲到的,“关于金融改革的一些动作,以前都讲了,现在该行动了”。
大家来谈谈关于农村金融改革吧
探索农村金融改革新思路 摘要:如果用合作制的原则来衡量,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确长期不规范,但不同时期导致不规范的原因和社会条件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现阶段的特征已经对农村金融改革提出了规范化和多元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否定或肯定合作制的改革思路都有失偏颇,而把合作制作为农村金融组织形式之一,同时允许多种金融组织形式在农村共同发展,并把规范化作为改革重点,突出强调长期性制度安排的重要性,可能是更符合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领域实际状况的改革思路。 当前围绕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所进行的争论,其焦点在于合作制在我国农村到底具备不具备生存条件?如果具备,那么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如何规范和发展?如果不具备,那么农村金融组织的主体形式应该是什么?实际上,关于合作制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这个事实本身可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合作制这种金融组织形式在我国农村确实存在着客观需求。然而,围绕合作制问题长期争论不休,而且至今尚未得出明确结论,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合作制是否存在客观需求,不一定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问题。最基本的问题可能是需要进一步认清现阶段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思路作出新的选择。 一、合作制问题为什么会争论不休? 关于合作制问题的争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不符合合作制的原则,所以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该是按照合作制原则改造现有的农村信用合作社(龚方乐,2000)。这种观点可以称之为坚持合作制的观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不符合合作制原则的历史已经表明,这些原则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是行不通的,因此,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转向组建和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谢平,2001)。这种观点可以称之为放弃合作制的观点。 根据合作金融理论,合作制原则包括以下一些要点:(1)实行一人一票制的民主管理;(2)对所有人平等开放;(3)不以盈利为目的;(4)不负债经营以保护会员利益等(史纪良,2000)。如果用这些原则来衡量,那么,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确是非常不规范的。但是,在不同时期导致不规范的原因却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不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改革开放以前,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既不存在市场经济主体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也不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环境,因而也就根本不可能存在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符合合作制原则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当时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过是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设立的、为农民发放口粮和基本生活(医病)贷款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的政府机构的附属物。事实上,当时不但缺乏实行合作制原则的主观意愿,也不具备实行合作制原则的客观条件。所以,对这个时期里合作制问题的争论实际上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其次,从改革开放以来到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也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然而,居于垄断地位的国有银行基本上还是作为政府机构而不是市场经济主体来办,仍然相当缺乏经营自主权和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所以一直由(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农业银行管理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也主要是表现为数量型的扩张,其性质和经营仍然主要受到行政体制的影响。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信用环境的初步改善,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性质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在明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大方向是必须办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业银行的同时,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按照合作制原则来办的观点也日益成为主流观点。并且,合作的某些原则,如合作社“由社员人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等,已经写入了国务院的有关文件之中。但也不能不看到,一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进程必然会受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制约,即在国有商业银行尚未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之前,很难想像合作社原则会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另一方面,社会信用环境还相当不尽如人意,按合作制原则经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客观条件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在这个时期里关于合作制问题的争论尽管已经越来越具有实际意义,却还难以有效实施。 再次,从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都进入了一个以注重规范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这一特征在金融领域里表现得尤为明显。一系列整顿金融机构,规范金融秩序的措施陆续出台;无论在城市金融领域还是在农村金融领域都相继发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破产、关闭、兼并、重组等案例。这些案例,一方面暴露出一些原来早以潜伏着的金融风险并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这是早晚都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人们的风险意识,对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趋向规范和改善社会信用环境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从而为金融机构行为规范化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外部条件。所以,从9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合作制问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而且也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以至于可以说,它已经不是一个能不能实行的问题,而是变成一个如何实行的问题了。 如此看来,坚持合作制的观点和放弃合作制的观点各有短长。坚持合作制的观点始终看到合作制原则在我国农村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这种客观需要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和体制条件的演变而变得越来越具有实际意义,这是正确的。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是否具有按合作制原则办农村信用社的主观意愿也是实行条件之一,如果不同时具备这个实行条件,再强烈的客观需要也难以转变为现实。放弃合作制的观点则正确地指出,几十年来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之所以远离合作制原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缺少按照合作制原则去办农村信用社的主观意愿。而只要缺少这个主观意愿,不但在客观条件不具备时,就是在客观条件具备时,合作制原则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但是,正像客观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一样,主观意愿也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尤其是当客观条件已经变化之后,主观意愿的变化就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而放弃合作制的观点正是忽略甚至否定了这一点。由于这两种观点各有短长,所以虽然争论不休,却很难有实际结果,而事物的实际发展很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果,这种结果正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 二、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现阶段的主要特征 经过2O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都有了很大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在城市经济领域有明显体现,而且在农村经济领域也有明显体现。一是由于各地区经济的普遍发展,国民经济总量水平显著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从而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在从数量型扩张向效益型提高转变。这种转变对经济体制也提出了相应的客观要求,促成其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二是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经济结构明显趋于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多元化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各种经济组织类型、各种经济发展水平 的经济主体在市场中都已稳定地占有相当的比例,且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一特点在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体现的尤为明显。多层次化是指在全国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一特点在农村经济领域体现的尤为突出,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均GDP水平相差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对经济组织结构也提出了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客观要求,并促成了经济组织结构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方向转变。三是与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所发生的变化相适应,经济体制进一步呈现市场化。现阶段经济发展对经济体制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放权让利,而是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加以规范。削除不公平竞争,整顿不规范市场秩序,不仅成为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且也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一特点集中表现为各经济主体的市场风险意识普遍得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普遍得到提高。而市场风险意识的增强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为市场经济主体的进一步发育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现阶段的上述特征在金融领域也得到明显体现。一是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金融总量也迅速扩大;与此同时,金融业务的发展也呈现出从数量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的转变。二是金融机构也明显多元化,这不仅表现为金融组织体系的多元化,即非国有独资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而且表现为金融市场体系的多元化,即非国有独资金融机构业务量在金融市场业务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三是金融体制也进一步市场化。金融作为高风险行业,在过去一些年里吃了更多不公平竞争、不规范市场秩序的苦头,因而也形成了更强烈的风险意识和规范竞争要求,这为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竞争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经济金融发展现阶段特征对农村金融改革的要求可以概括为:通过多元化和规范竞争促进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受单一化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总是想找到一种办法来解决所有问题。这种思维模式至今仍困扰着我们对农村金融改革思路的设计。如前所述,坚持合作制的观点尽管在主张按合作制原则来办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一点上是无可非议的,但似乎把合作制原则绝对化了,以为仅靠这一种办法便能解决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中的所有或主要问题。再如前所述,放弃合作制的观点尽管在分析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规范的历史原因方面是十分深刻的,但却因此否定合作制原则今后仍然可以得到贯彻执行,这就像因为国有商业银行过去不规范而得出今后必然不能规范的结论一样显得缺乏内在逻辑的~致性;而且用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单一化思路来取代农村信用合作社,实际上也流露出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的痕迹。说到底,像其它方面的改革一样,农村金融改革思路也不是一个单纯的主观设计问题,而是如何认识农村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从而按照或适应这种客观需要去设计。在农村经济金融已经并且还将更加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征的今天,我们需要对此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三、转换思路,推动农村金融组织向多元化、农村金融市场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为什么要提出农村金融改革转换思路,为什么要提出农村金融组织向多元化、农村金融市场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这要从目前正在试点的以县为单位的农村信用联社一级法人说起。去年曾经提出过两种农村金融改革方案,一种是把农村信用联社改造为由农业银行控股的农村合作银行;一种是取消各个独立的农村信用社的法人资格,以县为单位组建只有一级法人资格的农村信用联社。后来在江苏开展了以组建县农村信用联社一级法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这项工作计划于今年内结束。届时有可能允许各地农村信用联社依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者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或者组建一级法人的县农村信用联社。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金融条件较差,距离组建股份制农村合作银行的差距较大,因此自愿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数量不会很多。即使在东南沿海经济金融条件较为发达的地区,也会因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要求高、经营约束严而缺乏自愿性。我们曾在宁波市9家县级农村信用联社(包括已于3年前完成了一级法人组建的鄞县联社)搞了一次十分深入的调查,结果表明,除了1家条件有一定差距的联社自愿改造为农村合作银行以外,其余8家(既有具备条件的,也有暂不具备条件的)都不愿意改造为农村合作银行,而只愿意改组为县农信联社一级法人。其原因主要在于现有的县农信联社从主客观两方面都难以适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造要求。如果可以另作选择的话,不少县农信联社愿意选择股份合作制,实际上是指望利用这种变通体制,既可以享受到股份制扩充资本金等方面的好处,又可以免受股份制治理结构对经营者的约束。由此看来,在目前情况下实际选择的结果很可能会是县农信联社一级法人远远多于农村合作银行。 那么,对县农信联社一级法人这种改革方案到底应如何看待呢?第一,这种方案不失为从实际出发的一种现实选择。但是,也不能不同时看到,这种方案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而且过渡期越短越好),而不宜作为一种长期性制度安排。因为县农信联社一级法人不是一种规范的金融企业组织形式,与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相比,它既没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基础,也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极易受到来自外部的行政干预而演变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第二,从宏观管理角度选择这种方案的一个主要考虑恐怕在于,通过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法人组织扩大,达到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系统性风险纳人到可控范围的目的。因为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庞大,且有国家信用作担保,其系统性风险基本上处于可控范围。而农村信用合作社各自为政,不成系统,其系统性风险没有国家担保,也超出地方政府财力的承受能力,所以需要采取某种方式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系统性风险纳入可控范围。但是,这可能是一种过高的期望值。以前通过扩大法人组织以降低金融风险的尝试(如海南发展银行兼并18家城市信用社)没有成功的先例;已有的县农信联社一级法人试点经验也表明,除非政府拿钱(如江苏),否则即使扩大了法人组织,县农信联社的风险也不会得到降低或有效控制(如三年前已实行了一级法人的宁波市勤县农信联社)。而如果政府有足够的钱的话,那么与其扶植过渡性制度安排,不如扶植长期性制度安排。第三,这种方案即使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在选择时也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这就是要同时作出长期性制度安排。不但要明确长期性制度安排是过渡性制度安排的必然演变方向,而且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长期性制度安排能够同时生长。否则,过渡性制度安排将失去过渡的实际意义。 由此可见,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思路需要从以单一模式为主转变为以多元化模式为主,从以过渡性制度安排为主转变为以长期性制度安排为主。这里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两个转变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既然在现阶段经济金融发展条件下,县农信联社一级法人或股份制农村合作银行都不宜作出单一性的制度安排,那么,就应该允许(可以是逐步允许)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形式在农村同时生存和发展,以满足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这些适宜在农村经营和发展的金融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原有的农村信用联社(独立法人的和县农信联社一级法人的)、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等;还应包括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股份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股份制的农村合作银行(可以由农业银行控股,也可以不由农业银行控股)、农业发展银行的分支机构(对原有的、以承担政策性业务为主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改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甚至外资和合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等;以及证券公司的分支机构、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租赁公司的分支机构或网点等。 然而,允许多种金融组织形式在农村金融领域共同生存、竞争和发展,并非单纯出于农村金融组织结构多元化的考虑,更重要、更长远的考虑在于把农村金融领域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和长期性制度安排结合起来,并且更突出地强调长期性制度安排。所以,除了县农信联社一级法人这种过渡性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之外,其它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包括政策性农村金融组织形式)都要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格外强调规范化。只有农村金融组织(从治理结构到内控制度)按规范化的要求进行组建或改组,其经营行为才能够规范,才能逐步形成规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不同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其规范化的要求有所不同,但结合目前我国农村金融领域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强调以下几种形式的规范化。 合作制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制原则前面已经列举过。目前农村信用合作社之所以不规范.主要是没有按照这些原则来办,而是按照国有商业银行的模式在办农村信用合作社,再继续这样办下去是没有出路的。应该明确,按合作制原则办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目的是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社区化的、互助性(非盈利性)的、数额有限的金融服务。那些技术要求高、数额大、盈利性的金融服务应该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去承担。因此,目前多数农村信用合作社都应该按照一人一票、民主管理、合作互助、非盈利性、社区化服务等原则逐步进行规范化改造。在欧、美那些经济金融条件高度发达的国家里,互助性的信用合作金融组织至今仍大量存在的事实表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无论在经济金融条件较不发达地区,还是较发达地区都有着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此,还需解决的另一个认识障碍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机构规模小并不是导致金融风险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力的原因,而组织制度和经营行为不规范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所以,通过规范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组织制度和经营行为才是解决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真正有效的途径。 股份制的农村合作银行。目前,我国农村还没有股份制的农村合作银行。但是,如果允许组建的话,也不要只允许(或者说最好不要)组建由农业银行控股的农村合作银行,而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和鼓励组建向社会募股的农村合作银行。理由很简单,农业银行自身离规范的股份制要求的商业银行标准还差得很远,还面临着很繁重的规范化改造任务,显然,在这样的过程中由农业银行控股不利于农村合作银行的规范化组建和发展。如果农村合作银行从一开始组建就不能走上一条规范化的发展之路,那还不如不组建,以避免产生新的金融风险。向社会募股的农村合作银行,不但对银行治理结构和银行管理制度的内部要求高,而且对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和金融监管当局的金融监管的外部要求也高,因此会相应付出更多的改革成本。但如果不能坚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话,从长远看,则必将付出更大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政策性的农业发展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组建以来,已将分支机构设到了县一级。所以,对于农村金融领域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不在于增加新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而在于对现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规范化改造。目前农业发展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来源渠道和资金运用方式不规范。任何金融机构若以亏损的方式长期经营都是难以为继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也不例外。我们一直主张,借鉴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长期运作的成功经验,通过给邮政储蓄必要的政策优惠条件,将其吸收的低成本储蓄资金作为主要来源,再加上社会保障资金等辅助性来源,以财政资金的运用方式全额划转给政策性金融机构(目前主要指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以后还可以陆续包括住房开发、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性金融机构)运用,切断政策性金融机构与中央银行之间的资金依赖关系。在理顺资金来源关系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运用,规范的主要原则是:(1)根据资金来源安排资金运用,避免承担超负荷的经营压力;(2)不要介入商业性经营领域,不许与商业银行进行业务竞争;(3)以保本微利为目标进行经营考核,暂时性的小额亏损由财政予以补贴;(4)作为第二财政资金加强预算约束和管理。 =====================================[论文]农村金融改革:迫在眉睫 农村金融改革:至关重要的政府责任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要求:“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的逐利性,金融资源不断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金融资源的匮乏必然影响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影响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农村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的难度将加大。农村金融和城市相比,差距巨大,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快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改革至关紧要的环节。在当前农村,“单户承包经营”被无限发挥、“联产设计”被无意淡化、基层干部难以取信于民的背景下,确立农民农村改革的主体地位,发挥“资金催化剂”作用,发动农民互助走向合作,推动农业生产走向融合,推动农村走向产业化,无疑是切实有效的办法。 我国部分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在浙江、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二元经济体制有了很大的突破,现代农业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相当一部分沿海地区的农村率先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这些地区在实践当中探索了一些措施和经验,为我们建设新农村和建设现代农业树立了好的样本。 农村金融的现状:改革迫在眉睫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等专家在日前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中指出,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面临着12大制约因素,金融体制效率低下便是其中之一。 毋庸置疑,中国要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无论是金融创新能力,金融制度结构还是金融工具结构都应全面改革,中国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更应该走在前列。 1993年以来,中国农业信贷规模占全国信贷规模之比在3.1%和5.3%之间,这与农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极不对称。 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资本的不足将导致经济体的发展陷入“贫穷陷阱”,因此农村地区后续经济实力不强,不仅使贫困恶性循环,而且将使农业的产业态势逐渐弱化。更严重的是,农业和乡镇企业作为消化农村劳动力以及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和部门,一旦失去发展的源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难度将大大加大。不但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而且危及社会的长治久安。 另外一方面,“贫血”的农村经济还在继续向城市“献血”。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的逐利性,金融资源不断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导致金融空洞化。金融资源的匮乏必然影响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影响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影响农村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的难度将加大。 一面是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匮乏,一面却是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大规模转移。可谓是“冰火两重天”。这其中就暴露出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滞后性和不合理性。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伊始,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二元金融结构(在工业化过程中,金融是内生的;对于农村经济,金融则是外生的)必然使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同时存在于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而且必然表现为以农村的金融抑制来达到城市金融深化的目的,这与工业化进程中,国家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资源和经济剩余的制度性控制、大规模动员和过度调度是一致的。 如今,国家的工业化已经大致成型,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也日益突出,可这贡献的后面却是以牺牲农村金融为代价的。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滞后性可见一斑。 正规金融机构如国有商业银行不断从农村地区撤出,金融供给日益减少;国家对非正规金融的打击与排挤,更加使农村的金融供给窘迫。就市场准入来讲,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是由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垄断的(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其实质仍然是由政府控制,不具有真正的自主权和独立权,而且金融产品单一。 统计资料显示,即使到了2000年底,金融机构存贷款占金融资产总量的比重仍然高达78.4%,而债券、股票、保险占总资产的比重仅为10.6。产品的单一,将大大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融资效率,影响贫困地区农村的金融融通。 “新农村”运动:站在新历史起点上的伟大革命 “新农村”的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被提出。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热说的“新农村”,应是农村深入综合变革的一次新的重要探索。 身为“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的林毅夫,1999年第一次提出“新农村运动”的概念,当时他撰文指出:“我国从1979年开始的改革以农村为突破口,20年后的今天,走出当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内需不足、市场疲软的突破口,仍然在广大的农村。”如今他的这个建议被列为了中央“十一五”规划的六大任务之首。在他看来,中国的经济经历了这6年来一个高速增长循环之后,又将面临着与当年相似的通货紧缩的压力,而“新农村运动”将成为缓解这种压力的突破口。 农村经济的历史脉络 从建国后到1978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非常低,生产效率也非常低,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到1978年,还有3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978年开始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很大程度地改变了这个状况,最重要的就是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1979年开始,我国还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且放开了农村的市场,出现了一段超高速的增长。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而且城乡差距缩小,同时建立了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丰年有余的格局。 由于农村改革取得了成功,从1985年开始,我国将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推向城市,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改革
国家金融改革的方针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中国金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对金融业全球化、市场化和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此时的政策选择至关重要。既不能左,又不能右,不能左就是要抓住历史性机会,实现中国金融业的脱胎换骨,不能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不能右就是不能盲目引进,照抄照搬,失去主权。正确的取向应当是:在自然稳定策略的基础上,实现发展稳定策略和适应性学习稳定策略的均衡。 掌控金融主权的根本措施 中国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如何正确指引和实施,以及金融系统如何认真、科学地贯彻这些方针、政策。这是当前我国金融稳定发展的一个基本经验,也是中国金融稳定环境优于其他经济体的特殊规律,应当更好地保持下去。 中国政府始终强调一切服从稳定大局,要求正确处理好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在这一方针指引下,建立了至上而下的金融安全网,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安全系统,确保金融业有效、稳健运行。 从2004年初开始,中国政府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国的行动指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目标。提倡科学发展观,改变以往经济运行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重总量不重结构的粗放型格局。这一方针政策的实施,及时有效地阻止了一些金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扭转了一些地方的"大干快上、急躁冒进"的做法,有效地熨平了经济周期的波动对金融的冲击。 这一轮宏观调控虽然从2003年9月开始就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效果不太明显,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的增长动机和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到2004年两会结束以后,意见才取得统一,固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在2004年二季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自此,中国经济进入了稳步运行的状态。 正确权衡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 把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防范和金融改革、发展结合起来,有效地保护了金融生态,维护了金融稳定。首先,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已初步建立了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中行、建行、交行和工商银行的改革进展顺利,建行、交行已经上市。农村金融改革取得较好效果,一些新出现的问题不断得到矫正。人民银行正在研究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化,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意见。邮政储蓄改革方案已经确定,邮政储蓄银行在积极筹建中。政策性银行改革正在酝酿,对进出口银行的改革方案已在制定。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关键阶段,一个有序的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形成。这些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形成我国金融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其次,人民银行根据当前中国金融稳定的需要,进一步强化金融稳定工作,初步形成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金融稳定救助体系。人民银行已会同财政部、银监会、国务院法制办和发改委成立了存款保险条例起草工作小组。随着《存款保险条例》列入国务院立法体系,存款保险制度已从理论研究、模式比较转入制度构建阶段;设立国有独资的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为此,证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1日,颁布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建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设立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清收央行救助再贷款形成的不良债权;设立中央汇金公司,代表国家对部分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设立这样一个公司为国有金融企业改制提供资金,是完成金融改革,稳定金融体系的重要手段。 再次,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化步伐,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稳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利率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了以市场供求决定的,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的利率形成机制。改革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中国正在按照对WTO承诺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从加入WTO以后,中国金融业加快了金融开放的步伐。对外开放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引进了先进的金融管理技术、人才、产品和现代企业制度,加速了金融创新。金融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了金融稳定的协调机制和评估体系。从2004年开始,定期公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采取措施保护金融生态环境。对全国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测评,充分调动各地政府保护金融生态的积极性。 激活金融市场,提升金融价值 各金融机构根据巴塞尔新协议的要求,逐步提高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建立各种有效的矫正机制,补充银行资本金,调整资产结构。金融稳定的各项指标不断得到优化。全国各金融机构在原有信贷风险五级分类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和防范措施。改善银行经营的生态环境,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优化金融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掌控金融主权,维护金融稳定,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是某个局部环节的事,而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工作。从以上介绍的几方面工作进展情况看,我们的主控意识还是很明显的。对于外资介入商业银行,主要目标是很清楚的,就是要维护中国金融业的稳健发展,离开自身的发展则无法参与国际竞争,更无主权可言。在此过程中,要发展中国的民族金融业,培养一大批真正的中国金融家。在对外开放上,应当留有底线,循序渐进。要继续坚持渐进式改革路线和增量改革不动摇,实现金融业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
金融改革概念股 哪些概念股将爆发
金改概念一共有100家上市公司,其中53家金改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证交易所交易,另外47家金改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以下是金改概念股票名单
2o16年金融改革概念股
银行业:银行股看基本面,更看改革预期。人民币国际化是行业行情的催化剂。改革与转型是个股行情的催化剂。沿着人民币国际化和银行改革转型的两大逻辑,短期内关注低估值标的,中长期参考成长性、防御性和差异化发展模式。 重点推荐:宁波(资产结构调整,大零售)、华夏(混改标杆、事业部改革)、浦发(上海国资金控平台,人民币国际化助推国际业务)、光大(金控潜力股、理财子公司)、招商(一体两翼、轻型银行战略;员工持股). 保险行业:保险板块低估值+业绩稳定+弹性佳的特性,是当前市场优选板块。行业资产端和投资端良性发展,资产端受益市场红利下的保险需求持续,系列改革为保险打开业务空间。投资端受益市场回暖和投资品种放开,在承保和投资双驱动的条件下,保险板块有比较好的配置时机。估值上看,现在保险P/EV估值在1.3倍左右,行业基本面增长强,新业务价值发展良好,估值有修复机会。 投资逻辑: 逻辑一:保险盈盈沃土,成长空间巨大。预计明年人身险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5%,产险年增长率预计达到15%。 逻辑二:发展模式分化,传统寿险优化转型,成本上升投资考验。人身险市场产品结构合理化,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的巨大潜力将得到释放。同时,寿险结构合理化,上市险企回归保险保障本质趋势愈加明显。另外,寿险渠道也更加优化,今年以来,寿险渠道优化,营销员体制改革个险渠道趋势良好,而银邮渠道占比下降,网络营销增速迅猛。与此同时,经济下行利率低缓,资产与负债匹配错配风险加大,行业重心转向投资端。推荐寿险产品强、渠道优质、投资能力较强的标的:“新国太”。 逻辑三:中小型新型保险公司“资产驱动负债”。在累计了大量的投资型保险保费收入以及不断的增资后,新型和中小型保险公司先把投资端做起来,再反过来促进保险负债业务发展,走上“资产驱动负债”模式。推荐标的:西水股份、华资实业。 转型金融:创投+多元金融+金控 创投:股权投资是大趋势,未来注册制改革、新三板分层机制+做市机制将激活三板市场,创投公司迎来大机会。并购市场进一步放开,股权投资退出渠道通畅,创投公司迎来较好投资时机。推荐:1、国改预期强烈、股权投资创新的鲁信创投; 2、多元金控完善、创投模式持续、军工主题的中航资本; 3、华西股份;4、园区类的股权投资公司。 多元金融:关注多元金融布局的标的。推荐:安信信托、陕国投A、辽宁成大、渤海租赁。 多元金控:国企改革加速,央企和地方国企金控公司将受益,未来金融控股集团将承载重要作用,推荐:多元金控完善、创投模式持续、军工主题的中航资本;国改预期强烈、股权投资创新的鲁信创投。 证券业:短期市场波动较大,市场企稳后布局券商的时机。注册制改革不会减缓,资本市场改革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资本市场的大改革激发资本市场大机会,改革红利+市场红利驱动行业进入新周期。短期行业受市场震荡影响,2季度是券商股好的投资时机,券商业务产业链不断延展,业务放量和边际成长性高打开业绩空间。证券行业是改革发展下市场弹性最高板块,同时行业处于向上发展轨道。 逻辑一:受益注册制改革和竞争力强的大中型券商:广发,招商; 逻辑二:特色化差异化长江、兴业和国元证券。 逻辑三:次新股,流通市值小,弹性大的东兴证券。
如何促进农村金融改革
农民还是像过去一样贷款-还款-贷款-还款的不断循环;可不可以实行一下全国农民平分几百亿,减少一下贫富差距;
自贸区金融改革怎么走
在自贸区方案中,遭受最大反对声和持保留态度的除了税收那块,就是金融领域这块了,主要是财政系统与一行三会中的“三会”在内的多个部委,对一些具体开放举措的尺度仍有所保留。 “全面开放”这个要求不是想说就随便说的,它的确是一个目标,几乎所有相关机构以及一些有背景的人士都盯着这场改革,试图从中发掘大量商机,把此次改革的机遇看成一场盛宴。 总结如下,此次金融领域改革主要有9点: 不过,这里特地说明下,下面9点改革大部分都在自贸区内执行,但也有部分允许超出自贸区范围实施推广(自贸区范畴包括上海综合保税区现有范畴,具体为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600648,股吧)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其中最为老牌的是外高桥保税区) 简单地说,这9点改革内容分别如下: 1、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 2、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风险可靠前提下); 3、允许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资与外资合办中外合资银行; 4、允许设立有限牌照银行; 5、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 6、允许部分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 7、鼓励融资租赁业务,给予税收支持; 8、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 9、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参照技术先进性服务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相关人士表示,本质上讲深圳前海等地的很多优惠政策堪比上海,但此次试点为何放在上海,因为这是国家层面的规划,上海有四点优势:自然条件、人文基础、工业产业基础、开放经验。最为关键的是,上海自贸区的前身上海综合保税区(面积28平方公里)的产值占据了全国所有保税区的一半以上。一旦改革成功,示范性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据我们独家了解到,高层的指示是“总是要在探索中前进,但是28平方公里也不用走得太慢了。你们做一个时间表,上半年把方案弄弄好,下半年一步步推动,分几步就全部落实。” 但是,取消法律限制,开放外汇管制,引入外资,开放金融、民营银行等改革方案,可能现在都觉得挺好,而一旦开搞,不知道国内相关企业悲欢几何呀。 当然,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开放一定比不开放更好。开放迫使各类企业有一种紧迫感,加快转型的步伐,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创造出更加贴近民生需求的服务和产品,老百姓更低成本的享受各种福利。企业这样才能在自由贸易中存活。 而一些企业,注定要在这个大环境下日落西山,一些企业,在自由贸易的大背景下则会如鱼得水。而各种自由的行政政策,金融政策,贸易政策,则是各种创新企业诞生的沃土。对于激活经济是长期利好,但对于被竞争的企业则是噩梦。 现在漫天飞舞的小贷公司、典当行,能够扛得住金融改革的大旗么?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而自贸区无疑给了市场一次大浪淘沙的机会。
国务院部署多地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情况和下一步金融改革开放相关工作汇报,同时部署在多地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求有关部门和试点地方要向国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情况和下一步金融改革开放相关工作汇报,同时部署在多地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求有关部门和试点地方要向国务院专题报告试点工作情况。会议指出,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认可,有利于助推人民币逐步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会议还指出,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妥善化解风险,完善配套制度,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会议认为,坚持突出特色、重点推进,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地区分类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可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积累经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会议决定,建设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吉林省开展综合改革试验,支持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投融资等方面开展金融开放创新试点。香港万得通讯社分析认为,人民币正式加入SDR,显示我国对外开放和金融改革取得了关键的阶段性成果。而国家有望一鼓作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开放。央行此前表示,人民币加入SDR后,下一步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昨日李克强总理多地部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也显示金融改革逐步驶入了快车道。而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金融自由化提升,相关领域将迎来难得一见的历史机遇期:改革此次国家在吉林省开展综合改革试验,若能顺利完成,该模式有望在全国各地乡镇地区推广和复制。中国巨大,金融服务存在这巨大的商机,随着改革的加快,地区的金融企业价值凸显,参股信用社、农商行及村镇银行的上市公司将直接受益,有望获得资金热捧,可关注:漳州发展(参股漳州市城区信用合作联社)、浔兴股份(参股福建晋江合作银行)、友阿股份(参股资兴浦发村镇银行)、御银股份(参股广州花都稠州村镇银行)、九鼎新材(如皋市信用合作联社)、洲际油气(参股柳州市区信用合作联社)、鸿博股份(参股厦门翔安民生村镇银行)等。民营银行随着存款保险等风险兜底机制的完善,预计未来将会批准新设更多家民营银行,试点内容也会在区域上、业务范围上进一步扩大。相关受益股可关注:正泰电器、富临运业、东方雨虹、兴民钢圈、奥康国际、苏宁云商等。金融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推进,相关垄断的放开,将直接有利于金融企业进一步拓展业务,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相关受益股可关注:腾邦国际、乐视网、恒生电子、欧浦智网等。跨境电商我国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将直接有利于跨境电商业的发展,受益股可关注:苏宁云商、怡亚通、华贸物流、外运发展、海宁皮城等。银行业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提速,银行业的转型发展也在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和混业经营等相关改革正在逐渐明朗,未来对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和银行股的提振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可关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
国务院部署多地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五大领域迎来风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情况和下一步金融改革开放相关工作汇报,同时部署在多地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求有关部门和试点地方要向国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情况和下一步金融改革开放相关工作汇报,同时部署在多地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求有关部门和试点地方要向国务院专题报告试点工作情况。会议指出,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认可,有利于助推人民币逐步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会议还指出,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妥善化解风险,完善配套制度,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会议认为,坚持突出特色、重点推进,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地区分类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可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积累经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会议决定,建设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吉林省开展综合改革试验,支持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投融资等方面开展金融开放创新试点。香港万得通讯社分析认为,人民币正式加入SDR,显示我国对外开放和金融改革取得了关键的阶段性成果。而国家有望一鼓作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开放。央行此前表示,人民币加入SDR后,下一步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昨日李克强总理多地部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也显示金融改革逐步驶入了快车道。而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金融自由化提升,相关领域将迎来难得一见的历史机遇期:改革此次国家在吉林省开展综合改革试验,若能顺利完成,该模式有望在全国各地乡镇地区推广和复制。中国巨大,金融服务存在这巨大的商机,随着改革的加快,地区的金融企业价值凸显,参股信用社、农商行及村镇银行的上市公司将直接受益,有望获得资金热捧,可关注:漳州发展(参股漳州市城区信用合作联社)、浔兴股份(参股福建晋江合作银行)、友阿股份(参股资兴浦发村镇银行)、御银股份(参股广州花都稠州村镇银行)、九鼎新材(如皋市信用合作联社)、洲际油气(参股柳州市区信用合作联社)、鸿博股份(参股厦门翔安民生村镇银行)等。民营银行随着存款保险等风险兜底机制的完善,预计未来将会批准新设更多家民营银行,试点内容也会在区域上、业务范围上进一步扩大。相关受益股可关注:正泰电器、富临运业、东方雨虹、兴民钢圈、奥康国际、苏宁云商等。金融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推进,相关垄断的放开,将直接有利于金融企业进一步拓展业务,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相关受益股可关注:腾邦国际、乐视网、恒生电子、欧浦智网等。跨境电商我国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将直接有利于跨境电商业的发展,受益股可关注:苏宁云商、怡亚通、华贸物流、外运发展、海宁皮城等。银行业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提速,银行业的转型发展也在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和混业经营等相关改革正在逐渐明朗,未来对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和银行股的提振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可关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
金融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金融改革概念股如下: 海通证券(600837) 招商银行(600036) 中国平安(601318) 招商证券(600999) 国信证券(002736) 概念股是指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概念股是依靠某一种题材比如资产重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撑价格。中国概念股就是外资因为看好中国经济成长而对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的称呼。也有称中国概念股是"就是为了使人相信其谎言而编造的一切谎言"。概念股是与业绩股相对而言的。业绩股需要有良好的业绩支撑。概念股则是依靠某一种题材比如资产重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撑价格。
金融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最典型的浙江东日。 深圳区域的华联控股 、深圳华强等,天津区域的津滨发展 、海泰发展等。而随着行情的发展,周四周五金丰投资的持续上涨,开始成为金改概念中的新龙头股,并带动了上海本地股整体活跃。新三板股票自上月底悄悄活跃,如高新园区类上市公司苏州高新 、张江高科 、中关村等周五表现出了较之前更强的走势。而持有“转板”候选企业股份的上市公司如紫光股份 、北新建材等逐步温和向上。而像南京高科 、鲁信创投等创投股周五也继续表现出强势。
金融改革概念股是啥意思
中国金融改革,即《中国金融改革:历史经验与转型模式》在勾勒中国历史上的金融发展与改革之前金融状况基础上,系统回顾了30年中国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与调控等领域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状况,总结了金融改革的基本经验,再现了30年金融改革与发展使中国金融体系完成一次“涅槃”式质的飞跃的全过程,并从比较金融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与俄罗斯、波兰等中东欧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的差异,从目标设定、路径及顺序选择、动力来源以及推进策略等方面论证了转轨国家中金融改革的“中国模式”。扩展资料改革背景随着新一届政府换届完成,在高层不断吹风下,2013年“金改”步伐明显加快,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涉及金融改革的政策,如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等,而国债期货、融资融券扩容、拟发行优先股等涉及股市债市的品种或政策的推出或即将推出更进一步理顺了市场投资结构。而余额宝、理财宝等金融产品顺利发行所带来的甜头,对于阿里巴巴、东方财富等与互联金融相关的民营资本来说,激发了它们进入国有企业长期垄断金融领域的信心。市场传闻,银监会正在研究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在A股市场上,金融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对银行、保险和券商信托等板块形成了反复向上的刺激动力,在利好政策刺激下,金融股的企稳走强将对整个A股的趋势见底回升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伴随着金融业垄断门槛的降低,部分优秀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较强的券商以及与互联金融相关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预期将产生逆转,优秀金融公司或参股金融公司的估值有望出现价值回归行情。如2013年自贸区热点的出现对于浦发银行的刺激,余额宝、活期宝对于民生银行的带动等都是侧证。任务确定十八大报告中,金融改革的任务被明确表述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虽然这四个领域的改革早已有共识,但在具体推进领域、步调和节奏方面,仍存在不同意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金融改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