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反映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数据中的操作风险损失,在计算监管资本时,应当将其视为( )。
【答案】:B已反映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数据中的操作风险损失应当将其视为信用风险损失。故选B。
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监管资本时,信用风险缓释功能可以体现为( )。
【答案】:A、C、D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监管资本时,信用风险缓释功能体现为违约概率(如保证的替代效果)、违约损失率[如抵(质)押和保证的减轻效果]或违约风险暴露(如净额结算)的下降。
对于已反映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数据中的操作风险损失,在计算监管资本时,应当将其视为( )。
【答案】:B已反映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数据中的操作风险损失应当将其视为信用风险损失。故选B。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分为哪些阶段.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衡量和控制风险及回报之间的得失,随着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风险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2017银行从业风险管理:两种计量信用风险资本方法
银行专业资格栏目我们精心为广大考生准备了“2017银行从业风险管理:两种计量信用风险资本方法”,各位同学赶快学起来吧,做好万全准备,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通过。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了两种计量信用风险资本的方法: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 一、标准法 标准法以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基础,采用外部评级机构确定风险权重,使用对象是复杂程度不高的银行。 1.标准法下的信用风险计量框架:债权、信贷资产、风险缓释 2.将风险加权资产合计之后乘以8%即可计算最低信用风险资本 二、内部评级法 1.根据商业银行对内部评级体系依赖程度的不同,内部评级法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两种 (1)初级法要求商业银行运用资深客户评级估计每一等级的客户违约概率,其他风险要素采用监管当局的估计值; (2)高级法要求银行运用自身二维评级体系自行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期限 二者的区分只适用于非零售暴露 2.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RWA=RW×EAD 风险加权资产的8%就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的银行对风险资产所应持有的资本金,即该项资产的监管资本要求 3.内部评级法(IRB)与内部评级体系(IRS)的区别: (1)内部评级法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方法,各银行可自行决定是否实施; (2)内部评级体系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平台、制度。 三、内部评级体系的验证 1.验证是银行优化内部评级体系的重要手段,也是监管当局衡量银行内部评级体系是否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要求的重要方式。 2.内部评级体系的验证应评估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审慎性。 四、经济资本管理 1,经济资本计量对象为表内各类风险资产和表外业务,包括:贷款、存放与拆放同业、抵债资产、其他应收款、承兑、担保和信用证等。 2.从我国目前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来看,对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管理可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
下列关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及信用风险量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A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用于外部监管的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方法。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规定对信用风险计量方法有三种,分别是( )
【答案】:C,D,ECDE【解析】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规定对信用风险计量方法有三种,即标准法、内部评级初级法和内部评级高级法,而A、B两项是对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规定对信用风险计量方法有三种,分别是( )
【答案】:C,D,E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规定对信用风险计量方法有三种,即标准法、内部评级初级法和内部评级高级法,而A、B两项是对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规定对信用风险计量方法有三种,分别是( )。
【答案】:C,D,E《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对信用风险资产管理的计量方法规定为可采用标准法、内部评级初级法和内部评级高级法。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规定了信用风险计量方法有三种,不包括( )。
【答案】:AA属于对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专家点拨】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方法包括: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考生在复习时一定注意不要将各类风险的资本计量方法搞混,注意区分。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规定对信用风险计量的方法有( )。
【答案】:C,D,E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规定对信用风险计量的方法有三种:标准法、内部评级初级法、内部评级高级法。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的信用风险量化
背景知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概述 《巴塞尔资本协议》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资产分为四大类,分别以相应的权重(K)反映其风险大小: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央政府的债权风险暴露权重为0; 对于OECD的商业银行及OECD以外的中央政府的债权风险暴露权重为20%; 抵押贷款的风险暴露权重为50%; 其他所有商业银行、企业、个人的风险暴露权重都为100%。 符合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必须满足: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 8%。其中,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商业银行所有债项风险暴露额与对应权重乘积之和。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不仅构建了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市场约束三大支柱,明确最低资本充足率覆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主要风险来源,而且对信用风险的计量提出了标准法、内部评级法初级法、内部评级法高级法三种方法。 【单选】下列关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及其信用风险量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出了信用风险计量的两大类方法: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 B.明确最低资本充足率覆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主要风险来源 C.外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用于外部监管的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方法 D.构建了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市场约束三大支柱 答案:D 信用风险评级分为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外部评级是专业评级机构对特定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和意愿的整体评估,主要依靠专家定性分析,评级对象主要是政府或大企业;内部评级是商业银行根据内部数据和标准(侧重于定量分析),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及债项的交易风险进行评价,并据以估计违约概率及违约损失率,作为信用评级和分类管理的标准。 巴塞尔委员会针对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不同,提出了信用风险计量的两大类方法:标准法,基于商业银行资产的外部评级结果,以标准化方式计量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基于商业银行自身健全和完备的内部评级体系计量信用风险,但必须经过监管*的技术检验和正式批准。 1.标准法 ①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分为对主权国家的债权、对一般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公司的债权、包括在监管零售资产中的债权、以居民房产抵押的债权、表外债权等13类; ②对主权、商业银行、公司的债权等非零售类信贷资产,根据债务人的外部评级结果分别确定权重,零售类资产根据是否有居民房产抵押分别给予75%、35%的权重,表外信贷资产采用信用风险转换系数转换为信用风险暴露; ③允许商业银行通过抵押、担保、信用衍生工具等信贷资产的风险敏感性,但缺点也很明显:过分依赖于外部评级,对于缺乏外部评级的公司类债权统一给予100%的风险权重,缺乏敏感性;此外,也没有考虑到不同资产间的相关性。 【单选】在计量信用风险的方法中,《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标准法的缺点不包括( )。 A.过分依赖于外部评级 B.没有考虑到不同资产间的相关性 C.对于缺乏外部评级的公司类债券统一给予100%的风险权重,缺乏敏感性 D.与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相比,提高了信贷资产的风险敏感性 答案:D 2.内部评级法 内部评级法要去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内部评级体系,自行预测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期限(M)等信用风险因素,并根据如下权重公式计算每笔债项的信用风险资本要求(K): (1)公司、主权及商业银行暴露 ①非违约风险暴露 ②违约风险暴露 (2)零售暴露 根据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依赖程度的不同,内部评级法又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两种: ①初级法要求商业银行运用自身客户评级估计每一等级客户违约概率,其他风险要素采用监管*的估机值; ②高级法要求商业银行运用自身二维评级体系自行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期限。 初级法和高级法的区分只适用于非零售暴露,对于零售暴露,只要商业银行决定实施内部评级法,就必须自行估计PD和LGD。 【单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使用基于( )的方法来计量违约概率、违约损失,并据此计算信用风险对应的资本要求。 A.外部评级体系 B.内部评级体系 C.宏观评级体系 D.微观评级体系 答案:B
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
信用风险来源是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遵照合同按时偿还本息的根源。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其产生的原因:①债务人主观上没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债务人有能力归还本息,不予归还; 另一种是债务人暂时没有能力归还本息,但是没有主动承担债务的责任感。这两种情况都与债务人的品德有很大关系,往往给债权人造成很大的损失。 [1] ②债务人客观上没有偿还本息的能力或由于客观条件而使债权人持有的信用工具价格下跌。在信用活动中,债务人并不总是能够履行债务契约的。作为个人,他可能失业; 作为企业,它可能因为市场销售萎缩而亏损、倒闭; 作为地方政府,可能税收减少; 作为国家,可能发生债务危机。在这些情况下,即使债务人主观上愿意早日还清债务,但客观条件却使之不可能。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使债权人遭受一定的损失。
可从哪几方面来分析公司债券的信用风险
公司债券的信用风险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分析: 1、盈利与现金流 2、资产流动性 3、举债空间 4、担保与抵押。 公司债券是指股份公司在一定时期内 (如10年或20年) 为追加资本而发行的借款凭证。对于持有人来说,它只是向公司提供贷款的证书,所反映的只是一种普通的债权债务关系。 持有人虽无权参与股份公司的管理活动,但每年可根据票面的规定向公司收取固定的利息,且收息顺序要先于股东分红,股份公司破产清理时亦可优先收回本金。公司债券期限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债券一旦到期,股份公司必须偿还本金,赎回债券。 拓展资料: 公司债券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风险性较大: 债券的还款来源是公司的经营利润,但是任何一家公司的未来经营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债券持有人承担着损失利息甚至本金的风险。 收益率较高: 与风险成正比的原则,要求较高风险的公司债券需提供给债券持有人较高的投资收益。 选择权: 发行者与持有者之间可以相互给予一定的选择权。 经营权: 反映的是债权关系,不拥有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权,但是可以于股东优先享有索取利息和优先要求补偿和分配剩余资产的权利。 风险种类有哪些? 1.利率风险。利率是影响债券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债券剩余期限越长,利率风险越大。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差的债券使得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卖掉债券,从而遭受降低损失或丧失新的投资机会。 3.信用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公司不能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债券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4.再投资风险。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4%,短期债券利率13%,为减少利率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10%,就不容易找到高于10%的投资机会,还不如当期投资于长期债券,仍可以获得14%的收益,归根到底,再投资风险还是一个利率风险问题。 5.回收性风险,具体到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因为它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券面上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一块好饽饽时常都有收回的可能,我们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这就叫回收性风险。 6.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通货膨胀期间,投资者实际利率应该是票面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若债券利率为10%,通货膨胀率为8%,则实际的收益率只有2%,购买力风险是债券投资中最常出现的一种风险。
信用风险承压是什么意思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违约或信用评级下降而造成的损失风险,导致债权人无法完全收回到期本息,承压的意思就是某事件对汇价造成了上升或是下降的压力,也可以理解为某一趋势的形成,某一关键的价位对当前价格,未来的一部分价格产生的压力影响。
当信用风险出现应该怎么办
要加强风险管理,做好防护工作。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
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和信用风险(Credit Risk)有什么区别?
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party?Risk)和信用风险(Credit?Risk)有区别:二者应该是包含的关系。creditrisk泛指在一般的借贷关系中,债务方(debtor)不向债权方(creditor)履行还本付息义务的违约风险。Counterpartyrisk是creditrisk的一种形式,指的是场外衍生品交易中风险暴露为负(相当于debtor)不履行合约义务,比如按照交割清算价值进行履约或按合同要求追加抵押品或保证金,从而导致风险暴露为正的另一方(相当于creditor)遭受损失的风险。与贷款,债券等传统借贷关系的creditrisk不同,Counterpartyrisk更加动态,风险暴露随着市场的变化大小与方向都可能不断变化,导致debtor与creditor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在合同存续期间发生转换。此外,在违约清算时何方为debtor(crediter)往往无法单纯按照某一衍生品合约来确定,而可能须将两方的多个合约净值进行代数加和来得到净值,从而确定总的风险暴露和debit/credit关系,这也就是所谓的netting.此外,除了违约风险之外,二者都有巿场风险的因素,也就是市场对未来违约风险的预期。反映在creditspread上。一般的信用风险市场化量度由CDS的价格确定(对贷款有LCDS).对于Counterpartyrisk这种市场预期反映在CVA/DVA中。二者本质上都是个CDS,只不过由于风险暴露不再是确定的而是根据市场条件变化(并且还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包括与对手违约风险的关联,也就是wrongway/rightwayrisk),因此实际计算要复杂许多。
信用风险和信贷风险的区别在哪里?
定义上区别。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拓展资料:1.信贷风险控制指的是通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程序,对信贷风险进行评级、分类、报告和管理,保持风险和效益的平衡发展,提高信贷的经济效益。 2.信贷风险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信贷业务流程的始终,包括贷前信用分析、贷中审查控制、贷后监控管理以及贷款安全收回几个环节。 信贷风险控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为了在规模、风险、效率和客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建立相关信贷标准、制度、流程和岗位配置。 在利率、资金成本、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规模和风险是影响信贷机构利润的两个重要因素。规模大、风险小,是所有信贷机构永远不变的追求。 但是,以上两者在实践中常常是矛盾的。3.过于追求信贷规模的扩张,往往会导致贷款逾期率的不断增加;过于追求风险控制的完美,往往会限制信贷规模的增长。正是因为矛盾的存在,实践中的风险控制才必须追求两者的平衡,既不能只要规模,不管风险,也不能只顾及风控,不顾规模。 4.例如,某信贷机构在现有条件下,规模达到了5亿,逾期率为2%是最佳选择,那么在信贷风控实践中,应始终以逾期率2%为前提,不断将规模扩大至5亿元。 由于放款效率和客户体验会影响规模,尤其在小微信贷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背景下,放款效率和客户体验也给信贷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5.例如,如果某信贷机构只需要客户提供身份证就能获取客户的身份信息、家庭情况、房产信息和职业状况等,那么,就无需客户提供户口簿、结婚证、房产证等,如此可以大大提升放款效率和客户体验,吸引更多的客户选择该信贷机构。 信贷风险包括多种不同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等,信贷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在保证业务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风险。 从流程上看,信贷风险控制包括贷前准入和调查、贷中审查和审批、贷后检查和逾期催收。
信用风险的核心内容是
信用风险的核心内容是信贷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结算方式的不同,场内衍生交易和场外衍生交易各自所涉的信用风险也有所不同。
产生信用风险有哪些原因及降低风险方法
一、产生信用风险有哪些原因?1、缺乏信用理念。信用理念是企业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价值观,也是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动力源。我们一些企业的领导不重视信用管理,往往对客户的一些重要信息都未了解就匆匆交易。有的企业片面追求合同数量,忽视其后艰难的帐款回收。还有的企业虽初步认识客户信息管理重要性,但注意力往往集中到新客户、小企业,但事实上正是那些熟悉的老客户、知名的大企业才容易违约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缺少客户信用管理信息,不能准确判断客户信用状况。有些企业在与老客户合作中,缺乏动态信用信息,对客户某些变化视而不见,直到发生信用风险,悔之晚矣。有的企业对新客户缺乏足够的信用信息,以偏概全,导致判断失误。还有的企业在利益诱惑下,只看重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经济利益,而忽视其信用等级,一心只想成交,结果货、款两空。3、企业内部缺乏信息沟通。由于业务分工不同,许多客户的宝贵信息,分别集中在不同业务部门或一些具体业务人员手上。如各部门间缺乏必要、有效的沟通,业务人员不注重信息的上报,往往就影响客户各类信息间有机联系及完整性,这样便不利于管理者对客户作出准确的认识和判断。4、缺少规范的信用制度建设。一些企业没有或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部门间信用管理职责分工不清,缺少规范、严格的信用政策,对客户无法进行全方位的信用分析,缺乏信用监控,从而使经营中信用管理缺乏主动性,较多盲目性。5、社会信用滑坡,客户经营不善。这是目前企业相互拖欠货款最主要原因。由于企业经营不善资金匮乏,甚至严重亏损,致使信用等级下降,无力偿还货款。特别是社会对失信违法行为惩处不力,造成事实上的“守信吃亏,失信获利”,没代价的用别人的钱挣钱,成了一些企业生财之道。使得一些守信企业也不得不为了保证本企业资金周转,采用同样手段拖欠他人货款,从而使债务关系复杂化,形成困扰我国企业经营发展的“三角债”魔链,至今剪不断,理还乱。二、如何降低信用风险的办法?1、树立信用理念,重塑良好的诚信社会氛围。诚信是做人之本、富企之策、兴邦之源。社会上诚信滑坡,是导致信用风险的重要原因。狠煞这股歪风,就要重塑良好的诚信理念。诚信理念应包括如下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按规则规范办事的观念、合作双赢的观念、社会责任观念、质量观念、法制观念、义利观念、效益与公平相统一的观念等。树立信用理念,首先要从各级领导做起。从企业到机关,从地方到中央,各级领导者不仅应是诚信的倡导者,更应是诚信的示范者,是信用理念建设的实践者、推进者和“卫道士”。想重塑良好诚信社会氛围,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用诚信塑造自身新型的文化性格,引领职工、群众走诚信兴企、诚信兴邦之路。2、加强诚信规范和制度建设,完善信用体系。法制主外,道德主内;法制是他律,道德是自律。内外结合,刚柔并济,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人们诚信意识淡薄和信用严重滑坡的严峻形势下,遏制当前失信泛滥的势头,只有法制才是最可靠、最有效的手段。在法制的规范下,建设信用体系才是诚信建设治本之策。要大力推行名符其实的信用等级制度,将个人与企业的信用等级与为之提供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联系起来。对花钱买卖“AAA”者绳之以法。彻底改变“守信吃亏,失信获利”和惩罚过轻的现状,提高失信成本,加大对信用违法惩处力度,使法律真正成为维护信用关系的锐利武器。
信用风险属于内生风险
信用风险属于:违约风险、市场风险、收入风险、购买力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这会给贷款双方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贷款人在规定的的时间内不履行规定义务,从而导致贷款部门受到资金损失,这种也可以说是违约风险,是失信导致的不良后果。一般像市场风险、收入风险、购买力风险,这些都是和资金问题相关联。有失信的情况,那一定是有其根本原因向所在,比如,最常见的贷款,如果贷款人的资金流转不足以偿还,那么就会引起相关义务责任,这种失信一般情况下,对贷款人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还有一种是市场上的经济流转,我们常见的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如果严重影响到了商品的购买力,那么自己的回本力也就大打折扣。
信用风险的特征
1、不对称性:不对称性指的是当用户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时,用户的预计收益和损失是不对称的; 2、累积性:累积性指的是信用风险会随着时间而不断累积,累积到一定数额之后就会爆发,从而产生金融危机; 3、非系统性:非系统性指的是信用风险难以观测并且能够获得的数据很少,比起容易观测并且数据量较大的市场风险来说,具有非系统性; 4、内源性:内源性指的是信用风险的产生并不只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还有许多主观因素,并且客观因素无法证实信用风险的产生。 信用风险简介 信用风险又叫做违约风险,指的是个人或者集体、企业等因各种原因无法偿还债务,造成贷款机构财产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银行的信用风险不仅仅存在于与借贷相关的业务当中,其他的承兑业务、投资业务也存在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包括哪些
信用风险是银行贷款或投资债券中发生的一种风险,也即为借款者违约的风险。在过去的数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 Derivatives)发展迅速。适当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减少投资者的信用风险。业内人士估计,信用衍生市场发展不过数年,在95年全球就有了200亿美元的交易量。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信用风险的主要形式是哪些?
信用风险的主要形式有:还款能力风险;款意愿风险;欺诈风险。(1)还款能力风险借款人能否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取决于借款人的收入来源或者其他再融资渠道。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借款人及其家庭成员收入锐减、工作岗位变化、单位经济效益恶化、个人经营失败、借款人及其家庭成员重病死亡或家庭遭遇其他不可预见或不可克服的灾难等。(2)还款意愿风险还款意愿在主观上容易发生变化,部分借款人可能因为种种诱因放弃诚实守信的原则,从而增加个人贷款的信用风险。当前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尚不完善,贷款违约成本偏低,容易引起借款人还款意愿恶化。(3)欺诈风险借款人恶意欺诈、骗贷和贷款后恶意转移资产的逃废债等行为,是个人贷款信用风险的重要表现形式。此类借款人一般具有谋取非法所得的动机,伪造或虚构申报材料等行为。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信用风险的主要形式是哪些?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个人客户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
个人客户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1、客户在表外业务中自行违约;2、客户作为债务人在信贷业务的违约;3、客户作为保证人为其他债务人提供担保过程中的违约。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结算方式的不同,场内衍生交易和场外衍生交易各自所涉的信用风险也有所不同。信用风险概况简介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于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
信用风险指标包括哪些指标
信用风险指标包括不良贷款拔备覆盖率,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不良资产率。资料扩展: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结算方式的不同,场内衍生交易和场外衍生交易各自所涉的信用风险也有所不同。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于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 。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盈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名词解释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由于结算方式的不同,场内衍生交易和场外衍生交易各自所涉的信用风险也有所不同。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一样吗?
不一样
信贷风险的定义,以及和信用风险的区别?
信贷风险是信用风险中的一种。 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中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在过去的数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 Derivatives)发展迅速。适当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减少投资者的信用风险。业内人士估计,信用衍生市场发展不过数年,在95年全球就有了200亿美元的交易量。
信用风险的分类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 贷款 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 信用风险种类是依不同的角度对信用风险进行的分类。从信用形式看,可分为商业信用风险、银行信用风险、国家信用风险、消费信用风险、信托信用风险、民间信用风险、保险信用风险以及一些其他形式的信用风险。 从信用期限长短来看,分为长期信用风险、短期信用风险和不定期信用风险。
什么是信用风险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又称住房按揭贷款,英文Mortgage。是指金融机构向个人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住房的贷款,借款人以所购住房作为抵押担保。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面临多种风险,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行业风险、提前还款风险等。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未能依约偿还贷款本息,以致金融机构遭受可能的损失。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传统风险, 也是最主要的风险。(Kuritskes and Schuermann)研究认为:美国银行各种风险程度的比较,信用风险占比最高(Kuritskes and Schuermann)[7]。在1995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研究中,认所有导致银行坏帐上升的因素中,信用风险是第一位的
信用风险名词解释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拓展资料:信用风险 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2.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违约风险,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期还本付息,不履行债务契约的风险。如授信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也可能因市场变化出现产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灵导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一般说来,借款人经营中风险越大,信用风险就越大,风险的高低与收益或损失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市场风险,资金价格的市场波动造成证券价格下跌的风险。如市场利率上涨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投资者就会受损。期限越长的证券,对利率波动就越敏感,市场风险也就越大。收入风险,人们运用长期资金作多次短期投资时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的风险。购买力风险,指未预期的高通货膨胀率所带来的风险。当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人们预期水平时,无论是获得利息还是收回本金时所具有的购买力都会低于最初投资时预期的购买力。
信用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形式,可分为()。
【答案】:C、D按照风险发生的形式,信用风险可分为结算前风险和结算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形式包括什么
信用风险种类是依不同的角度对信用风险进行的分类。从信用形式看,可分为商业信用风险、银行信用风险、国家信用风险、消费信用风险、信托信用风险、民间信用风险、保险信用风险以及一些其他形式的信用风险。从信用期限长短来看,分为长期信用风险、短期信用风险和不定期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
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
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如下:信用风险的四个主要特点为:不对称性、累积性、系统性和内源性。1、不对称性: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不对称,当某一主体承受一定的信用风险时,该主体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是不对称的。2、累积性:信用风险的累积性是指信用风险具有不断累积、恶性循环、连锁反应、超过一定的临界点会突然爆发而引起金融危机的特点。3、系统性:所谓系统性风险,是由宏观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信用风险是受到宏观经济因素驱动的一种重要的系统性风险。4、内源性:信用风险不是完全有客观因素驱动的,而是带有主观性的特点,并且无法用客观数据和事实证实。信用风险是什么:1、信用风险表示的是交易对方的风险或履约风险表示的是对方在到期时候债务没有履行。银行信用风险主要发生在贷款中,除此之外,还有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业务中,这种风险关系到银行的生死存亡。2、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是存款者到银行提款的时候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应付,债务到期时候,借款人没有按照规定归还贷款和利息。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有什么区别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在过去的数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 Derivatives)发展迅速。适当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减少投资者的信用风险。业内人士估计,信用衍生市场发展不过数年,在95年全球就有了200亿美元的交易量。市场风险指在证券市场中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因此,市场风险包括权益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商品风险。利率风险是寿险公司的主要风险,它包含资产负债不匹配风险。
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
信用风险 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
什么是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以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赊销过程中,信用风险是指买方到期不付款(还款)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造成货款拖欠或无法收回的可能性。可谓企业最大的、最长远的财产是客户,然而企业最大的风险也来自客户。信用风险的外部原因:1.交易双方产生的贸易纠纷;2.交易伙伴客户经营管理不善,无力偿还到期债务;3.交易对象有意占用企业资金;4.交易对象蓄意欺诈。信用风险的内部原因1.所掌握的交易对象的信息不全面、不真实;2.对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没有准确判断;3.对交易对象信用状况的变化缺乏了解;4.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缺少有效的沟通;5.企业内部人员与交易对象相互勾结;6.没有正确地选择结算方式和结算条件;7.企业内部资金和项目审批不严格;8.对应收帐款监控不严;9.对拖欠帐款缺少有效的追讨手段;10.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
信用风险的分类有哪些
1、信用风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类型,例如从信用的期限长短来看,有短期信用风险、长期信用风险和不定期信用风险。 2、从信用形式来看,有银行信用风险、保险信用风险、商业信用风险、民间信用风险等。 3、从授信方看,有国家风险、公司风险等。
信用风险的类型分类
①违约风险,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期还本付息,不履行债务契约的风险。如授信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也可能因市场变化出现产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灵导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一般说来,借款人经营中风险越大,信用风险就越大,风险的高低与收益或损失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②市场风险,资金价格的市场波动造成证券价格下跌的风险。如市场利率上涨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投资者就会受损。期限越长的证券,对利率波动就越敏感,市场风险也就越大。③收入风险,人们运用长期资金作多次短期投资时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的风险。④购买力风险,指未预期的高通货膨胀率所带来的风险。当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人们预期水平时,无论是获得利息还是收回本金时所具有的购买力都会低于最初投资时预期的购买力。
信用风险的分类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 信用风险种类是依不同的角度对信用风险进行的分类。从信用形式看,可分为商业信用风险、银行信用风险、国家信用风险、消费信用风险、信托信用风险、民间信用风险、保险信用风险以及一些其他形式的信用风险。 从信用期限长短来看,分为长期信用风险、短期信用风险和不定期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的四个特点
信用风险的四个主要特点为:不对称性、累积性、系统性和内源性。1、不对称性: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不对称,当某一主体承受一定的信用风险时,该主体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是不对称的。2、累积性:信用风险的累积性是指信用风险具有不断累积、恶性循环、连锁反应、超过一定的临界点会突然爆发而引起金融危机的特点。3、系统性:所谓系统性风险,是由宏观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信用风险是受到宏观经济因素驱动的一种重要的系统性风险。4、内源性:信用风险不是完全有客观因素驱动的,而是带有主观性的特点,并且无法用客观数据和事实证实。信用风险是什么:1、信用风险表示的是交易对方的风险或履约风险表示的是对方在到期时候债务没有履行。银行信用风险主要发生在贷款中,除此之外,还有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业务中,这种风险关系到银行的生死存亡。2、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是存款者到银行提款的时候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应付,债务到期时候,借款人没有按照规定归还贷款和利息。
信用风险是什么意思
信用风险英文名师Credit Risk。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在过去的数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 Derivatives)发展迅速。适当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减少投资者的信用风险。业内人士估计,信用衍生市场发展不过数年,在95年全球就有了200亿美元的交易量。信用风险[1]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 基金业信用风险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
信用风险的三要素是什么
信用风险的三要素是指风险资产头寸,违约概率,和违约情况下的损失。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
信用风险名词解释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结算方式的不同,场内衍生交易和场外衍生交易各自所涉的信用风险也有所不同。拓展资料: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形成原因信用风险 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基金业信用风险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类型分类①违约风险,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期还本付息,不履行债务契约的风险。如授信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也可能因市场变化出现产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灵导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一般说来,借款人经营中风险越大,信用风险就越大,风险的高低与收益或损失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②市场风险,资金价格的市场波动造成证券价格下跌的风险。如市场利率上涨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投资者就会受损。期限越长的证券,对利率波动就越敏感,市场风险也就越大。③收入风险,人们运用长期资金作多次短期投资时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的风险。④购买力风险,指未预期的高通货膨胀率所带来的风险。当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人们预期水平时,无论是获得利息还是收回本金时所具有的购买力都会低于最初投资时预期的购买力。主要特征信用风险有四个主要特征:1,不对称性: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不对称,当某一主体承受一定的信用风险时,该主体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是不对称的。2,累积性:信用风险的累积性是指信用风险具有不断累积、恶性循环、连锁反应、超过一定的临界点会突然爆发而引起金融危机的特点。3,系统性:所谓系统性风险,是由宏观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信用风险是受到宏观经济因素驱动的一种重要的系统性风险。4,内源性:信用风险不是完全有客观因素驱动的,而是带有主观性的特点,并且无法用客观数据和事实证实。
信用风险在金融市场重要性
信用风险在金融市场中的主要表现就是对信用进行评级,然后可以控制风险。信用风险在金融市场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资本市场缺乏层次,直接融资存在结构缺陷我国目前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发行和流通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广大中小企业仍然难以跻身其中,大型企业依然占据优势。加之在债券市场投资者的构成当中,机构投资者一直是绝对的主力,当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偏小、流动性受限时,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通常有限。2、间接融资体系存在制度缺陷,大企业对小企业形成明显的“排挤效应”,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出现真空由于历史沿革和现行的管理体制,四大行的主要客户群体依然为国有大企业,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从金融体制方面分析,与众多的中小企业相比,我国中小银行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无力满足县域经济中广大中小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3、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正规制度安排和相应配套措施(1)法律制度和实践对信贷人权利保护不利。在我国的整个法律制度安排中,缺乏对信贷人权利的保护,严重影响到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性和可得性。加之金融机构债权保护手段严重不足,通常运用的追偿、行使抵押权、诉诸法律等手段的运用效果不佳。2000年以来,虽然金融机构将90%以上的债务企业破产案件诉诸了法律,但通常法律保护的也只是账面债权,债务企业的财产已经被转移,金融机构债权实际上被悬空。形成了在一些产权保护差的地区,借款企业逃废债严重,银行惜贷、被动防守、信贷结构进一步恶化,中小企业融资更为困难的恶性循环局面。(2)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信息披露重要性的意识淡薄,征信体系尚未建立。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对于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认识虽然有所加强,但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形成重视对外信用度和企业道德的商业习惯。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对于“市场交易”的前景和重要性还缺乏认识,“市场交易”的场所制度很不完善、全国性的征信体系尚未建立。(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力较弱,风险补偿机制缺位。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但其总体实力较弱、担保风险累积,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作用的发挥。
简述信用风险的负面影响。
【答案】:(1)给当事人带来直接损失或间接损失; (2)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 (3)加大了经营管理的成本; (4)降低了部门生产率; (5)降低了资金利用率; (6)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
商业银行主要信用风险来源于
银行信用风险是什么?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影响,导致银行遭受损失,且不能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银行信用风险指的是什么?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影响,导致银行遭受损失,且不能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其中商业信用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行为。商业信用是指什么?商业信用指企业在商品或劳务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所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行为,也是企业短期资金的重要来源。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信用风险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1、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较强的盈利能力可以降低总体违约率;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盈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2、影响公司经营的特殊事件的发生。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但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信用风险包括哪些?1、市场风险:资金价格的市场波动造成证券价格下跌的风险,如市场利率上涨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投资者就会受损。期限越长的证券,对利率波动也越敏感,市场风险越大;2、违约风险:债务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期还本付息,不履行债务契约的风险。一般说来,借款人经营中的风险越大,信用风险就越大,风险高低与收益或损失高低呈正相关的关系;3、收入风险:运用长期资金作为多次短期投资时,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的风险;4、购买力风险:即未预期的高通货膨胀率所带来的风险,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人们的预期水平时,无论是获得利息还是收回本金时所具有的购买力都低于最初投资时预期的购买力。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区别1、含义不同:非系统风险指由于某种特定原因对某特定资产收益率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可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来消除的风险;系统风险影响所有资产,不能通过资产组合来消除;2、与资产组合数量的关系不同:非系统风险是当组合中资产的个数足够大时该部分风险可以被完全消除,运用多样化投资可以分散;系统风险不能随着组合中资产数目的增加而消失,是始终存在的,通过多样化投资不可进行分散;3、致险因素不同:非系统风险是特定的企业或行业所拥有的;系统风险是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因素所引起的。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有哪些商业银行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狭义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存款的提取而产生的支付风险,广义的流动性风险还包括商业银行的资金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信贷需求或其它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信用风险是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确切地说,是所有因客户违约而引起的风险。市场风险是基础资产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或者急剧波动导致衍生工具价格或者价值变动的风险。操作风险是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可能性的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针对以上风险设计了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
信用风险的避险原则
在信用管理中,为避免信用风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对称原则。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无论资产还是负债都要有适当的期限构成。资产的分配和期限的长短要根据资金来源的期限或流转速度来确定。②资产分散原则。金融机构将资金投资于证券或放款时,应注意选择多种类型的证券和放款,尽量避免将资金集中于某种证券或某种放款。如在证券市场购买不同产业、不同期限的证券,对大型项目组织银团贷款等。③信用保证原则。在授信时,要求受信人以相应的有价证券或实物资产作为抵押或者由第三者承诺在受信人不能清偿债务时承担履约的责任。
什么是信用风险?
狭义的信用风险又叫违约风险,是指债券发行人未按照契约的规定支付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给债券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广义的信用风险除违约之外,还包括由发行主体信用资质的改变导致的信用债价格的变化。
什么是信用风险?
你好,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的主要形式
信用风险又称为交易对方风险或履约风险,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由于结算方式的不同,场内衍生交易和场外衍生交易各自所涉的信用风险也有所不同。 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 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 贷款 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 信用风险通常包括违约风险、结算风险等主要形式。
信用风险包括
1、违约风险:借款人因种种原因未能按时偿还等额还款,不承担责任合同风险。如果授信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而或出现亏损,也会因商品滞销、市场变化导致资产周转不畅而无法偿还债务;2、市场风险:市场资产价格波动可能导致证券价格下跌的风险。如果债券价格随着收益率的上升而下跌,债券投资者将遭受损失;3、收入风险:长期资产用于多种短期投资时,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的风险;4、购买力风险:是指意外高通货膨胀率所产生的风险。
信用风险有哪些影响
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越稳定,信用风险就越低。借款人的信用历史:借款人过去是否按时偿还过债务,以及是否有逾期偿还的记录,都会影响信用风险的大小。借款人的资产情况:借款人拥有的资产越多,就越有可能偿还债务。借款人的收入情况:借款人的收入越稳定,就越有可能偿还债务。债务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债务,信用风险也可能不同。例如,担保型债务的信用风险通常要低于非担保型债务。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借款人或者债务人的财务状况,从而影响信用风险。政策环境:政府的政策变化可能会影响借款人或者债务人的财务状况,从而影响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结算方式的不同,场内衍生交易和场外衍生交易各自所涉的信用风险也有所不同。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 。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盈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类型分类编辑 播报违约风险,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期还本付息,不履行债务契约的风险。如授信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也可能因市场变化出现产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灵导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一般说来,借款人经营中风险越大,信用风险就越大,风险的高低与收益或损失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市场风险,资金价格的市场波动造成证券价格下跌的风险。如市场利率上涨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投资者就会受损。期限越长的证券,对利率波动就越敏感,市场风险也就越大。收入风险,人们运用长期资金作多次短期投资时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的风险。购买力风险,指未预期的高通货膨胀率所带来的风险。当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人们预期水平时,无论是获得利息还是收回本金时所具有的购买力都会低于最初投资时预期的购买力。信用风险有四个主要特征:1,不对称性: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不对称,当某一主体承受一定的信用风险时,该主体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是不对称的。2,累积性:信用风险的累积性是指信用风险具有不断累积、恶性循环、连锁反应、超过一定的临界点会突然爆发而引起金融危机的特点。3,非系统性: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因此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4,内源性:信用风险不是完全有客观因素驱动的,而是带有主观性的特点,并且无法用客观数据和事实证实。信用风险的特点1、风险的潜在性。很多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明知还不起也要借,例如,许多国有企业决定从银行借款时就没有打算要偿还。据调查,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银行贷款。这种高负债造成了企业的低效益,潜在的风险也就与日俱增。2、风险的长期性。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在当前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一过程将是长久的阵痛。切实培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契约”规则,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3、风险的破坏性。思想道德败坏了,事态就会越变越糟。不 良资产形成以后,如果企业本着合作的态度,双方的损失将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但许多企业在此情况下,往往会选择不闻不问、能躲则躲的方式,使银行耗 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能弥补所受的损失。4、控制的艰巨性。当前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措施,都具滞后性,这与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有关,同时还与银行信贷风险预测机制、转移机制、控制机制没有完全统一有关。不良资产出现后再采取种种补救措施,结果往往于事无补。 法律依据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办法》答记者问时表示,《办法》按照全覆盖原则,将所有表外业务统一纳入监管。同时,《办法》以是否存在信用风险及承担信用风险的主体为依据,结合表外业务特征和法律关系,将表外业务划分为“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其他类”四大类,对不同类型的表外业务提出了差异化的监管和管理要求。对银行承担信用风险的担保承诺类业务,重点监管信用风险,关注统一授信执行、表外业务信用风险转换系数、表外业务垫款等情况。对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业务,重点监管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关注业务操作规范、客户投诉、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情况。
信用风险专业术语
信用风险专业术语 swot分析(swot analysis)——分析经营风险的方法。即对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弱点(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列表分析。 z值(z score)——指对企业财务状况、破产可能性的量化评估。z值主要利用核心的财务指标进行评估,它是由企业破产预测模型得出。 z值模型(z score models)——用少量关键指标衡量企业破产风险的模型。每一个z值模型都有自己的关键指标。不同的z值模型适用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国家。 巴塞尔协议(basle agreement)——由各国中央银行、国际清算银行成员签订的国际协议,主要是关于银行最小资本充足的要求。它也被称为bis规则(bis rules)。 保兑信用证(confi rmed letter of credit)——开出信用证的银行和第二家承兑的银行都承诺有条件地担保支付的信用证。 保留所有权的条款(retention of title clause)——销售合同中注明,供应商在法律上拥有货物的所有权,直到顾客支付了货款的条款。 保证契约(covenant)——借款人承诺遵循借款条约的书面文件,一旦借款人违背了契约书的规定,银行有权惩罚借款人。 本票(promissory note)——承诺在指定的日期支付约定金额的票据。 边际贷款(marginal lending)——新增贷款。可以指对现有客户增加的贷款,也可指对新客户的贷款。 边际客户(marginal customer)——指额外的客户。寻求成长机会的企业会尽力将产品销售给新客户,而且通常是不同种类的客户。这些新增客户的信用风险可能比企业现有的客户要高。 财产转换贷款(asset conversion loan)——用于短期融资的短期贷款,例如,季节性的筹集营运资金。 财务报告/财务报表(financial reports/statements)——财务报告或财务报表是分析企业信用风险时的重要信息来源。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提供了和收入、成本、利润、现金流量、资产和负债相关的信息。财务信息的最重要来源是企业的年报。 财务比率(financial ratios)——财务比率一般用于分析企业的信誉。每一个比率都有特定的分析目的和分析对象。财务比率是企业一个会计科目与另一个会计科目数值的比值。在财务分析中,财务比率能体现数量本身无法体现的含义。 财务弹性(financial flexibility)——当主要现金流来源(通常是交易收入)不足时,企业从不同渠道筹措资金的能力,如变卖固定资产、举借新债等。 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企业无法按时足额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财务风险的主要衡量指标是财务杠杆率,即企业计息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比值。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财务杠杆率就越高。利润因受意外的财务状况或环境变化影响而变化的风险。这一术语在用于描述企业的债务和财务杠杆时,指企业的利润不足以满足利息支付和其他债务支付要求的风险。 产品差别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指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并以更高价格将产品出售的战略,它是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 敞口(exposure)——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它根据发生的原因或来源来分类,如信用风险敞口。 代理商(factor)——也称为应收账款代理商。它是代表客户管理、融通商业债务的公司。代理服务一般包括销售管理、信用保护、为客户承付货单、提供融资担保等。 抵押(charge)——担保的一种形式。即借款人向借款银行承诺,一旦自身出现偿债困难时,银行对抵押财产的追索先于其他债权人。抵押一般有两种形式:对特定财产的固定抵押和对其他一系列财产(如股票、债券等)的浮动抵押。 典押(pledge)——将货物、可流通票据、货物所有权证明等作为银行提前付款的保证。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通过电子方式传送数据的方法。例如,edi可以用来传送货款发票。 订货环节(order cycle)——从接受定单,到发出货物或提供服务、开出货物发票。 二级资本(tier 2 capital)——银行所拥有的非核心资本。 发票贴现(1nvoice discounting)——折价购买选定的发票,例如,贸易债券。发票贴现商通过购买债券向客户提供融资,其折扣取决于提前预付货款的利率。 风险资产(risk assets)——根据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被赋予不同风险权重(0—100%)的银行资产。 福费廷(forfaiting)——票据收购银行为资本货物出口提供融资的一种方法,生产资本货物的买方借此可以获得中长期信用。 负债比率(debt ratio)——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国际上通用的使用信用证进行支付的一套程序。 股利保障倍数(dividend cover)——税后收益与股利的比率。例如,当税后收益是股东股利的2倍时,即股利保障倍数为2。 管理报告(management accounts)——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预算表或预测报告。信用分析人员并不总是能获得这些报表的。预测报告很有可能过于乐观、难以信任。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是负责颁布会计准则的国际性组织。 国家风险(country risk)——在特定国家经营的组织,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由于受到所在国变化和发展的影响而存在的风险。 过度交易(overtrading)——如果企业迅速扩张,而提供资金的长期资本不足,那么这时企业就是交易过度。过分依赖短期信用来支持企业运作。在高速成长的企业中,过度交易比较明显,如延迟付款、充分使用银行提供的透支信用额度。 合并报表(consolidated accounts)——综合企业集团所有公司的财务报表即为合并报表,由上市的母公司(控股公司)负责公布。但是该企业集团并不是一个法人实体。只有在授信给母公司,或者母公司为子公司所借款项提供了担保时,对合并报表的分析才有意义。 坏账(bad debt)——无法收回的过期账款。 会计准则(accounting standards)——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方法的规定比公司法中的要求更加细化,但仍然为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留下了操作的空间负责颁布会计准则的国际性组织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世界上主要国家都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会计准则,因此世界各国使用的会计准则有一定的统一性。 货币集团(currency bloc)——国内货币的汇率与某一种主要货币密切相关的国家统称为货币集团。例如美元集团和德国马克集团。 价值链(value chain)——也称供应链,指一个行业内从原材料的生产到成品最终销售给消费者的各个环节。 交易对手违约风险(counterparty risk)——由于交易另一方不遵守合同条款所带来的风险。 经营性现金流量(operational cash flow)——企业在一定时期里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实际净现金收入(或净现金支出)。 净现金流量(net cash flow)——企业一段时期里现金余额的变化量。 净资本收益率(retum on equity)——衡量经营风险(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与财务风险的指标。 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指企业在其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方面,相对于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优势。竞争优势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生存来说至关重要。 利润表(1ncome statement)——(英国称为profit or loss account)应该披露所有的经常项目、例外项目的损益。这些项目可能会显著提高或降低企业的利润。 利润率(profit margin)——企业利润和销售收入的比值,通常采用百分数的形式。利润率有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两种形式。如果利润率降低,那么利润也会减少。 利息保障倍数(interest cover)——利息保障倍数是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值。利息保障倍数的降低意味着企业财务状况恶化。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价值的比率。在大多数企业(但不是全部企业),流动资产低于流动负债就意味着缺乏流动性。 流动性(liquidity)——流动性是指资产转换成现金的能力。企业的流动性可以用企业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值来衡量。 流动性危机(liquidity run)——现金支出激增,企业创造新现金流(流动性)出现困难。 留置(lien)——担保的一种形式。它使银行保留对借款人财产的请求权,直到借款人偿还完债务。 毛利(gross profit)——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就得到毛利。 贸易参考(trade reference)——由其他供应商提供的、关于潜在新客户信用状况的参考信息。参考意见应表明该供应商与客户之间贸易关系的时间长短、该客户按时偿还欠款的可靠性。 破产(insolvency)——无法偿还贷款。各国的破产程序各不相同。 破产管理(receivership)——这是一个英国用语,指企业的债权人指定破产管理人的过程。破产管理人负责管理和配置这些债权人求偿的资产。破产管理人将资产管理的收益付给债权人。破产管理经常导致企业清算。 清算(liquidation)——终止企业及其各项事务的过程。这项工作由指定的清算人来执行。 融资性现金流量(financial cash flows)——融资性现金流量是由长期资本的变动而造成的现金支付或收入,如发行新股、获得贷款。 商业/经营风险(business risk)——指企业的销售收入或利润率因为企业商业环境的变化(新的竞争、技术进步等)而下降的可能性。商业风险是长期风险。 商业信用(trade credit)——供应商向顾客提供的信用。 商誉(goodwill)——被购并企业的购买成本和被购并资产的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值就是购并商誉。最普遍的商誉记账方式是用准备金核销商誉,这样商誉成本就不用从将来的利润中摊销了。 审计报告(auditors report)——审计报告表明审计人员认为该会计报表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并符合相关法律的要求。 收回应收账款的平均天数(days"sales outstanding,dso)——收回账款所花的平均天数。 收款环节(collection cycle)——从开出货款发票直至收到账款。 受信比率(credit-taken ratio)——将客户目前所欠的总债务额除以该客户年购买额得出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表明信用风险越高。 速动比率或酸性测试比率(quick ratio or acid test ratio)——速动比率(酸性测试比率)是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减去存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如果流动负债高于速动资产,就说明企业的流动性不充足。 速动资产(liquid assets)——现金或能迅速转换为现金的资产。 无信贷间隔天数(no credit interval—nci)——测量流动性的另一个指标。无信贷间隔天数(nci)就是假定企业不再继续销售产品,在用完现金之前,能够以自有的可变现资源为经营活动提供资金的时间长度。 现金流量预测(cash flow projection)——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或者未来现金状况的估计,常常需根据历史收入和成本对未来的现金状况做出假设。 信用的利用率(credit utilization)——客户利用现有的融资额度的程度。它以当前未付的债款额占信用限额的百分比表示。 信用分析(credit analysis)——分析、衡量信用风险的系统化程序。 信用分析人员(credit analyst)——分析企业信誉的人。信用分析人员必须收集企业所在行业的相关信息。此外,还必须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做出客观判断。分析师需要研究企业管理层的专业化程度、所具有的经验和稳定性。如果企业的董事长(总裁)和ceo是同一个人,那么企业的信用风险将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和管理风格。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债务人延期支付或拒绝支付债务的风险。 信用观察(credit watch)——由信用机构对一组织的债务信用进行的跟踪监控,以便随时更新原有的评级。它也被称为评级观察(rating watch)。 信用评分(credit scoring)——根据业务的一些主要特征进行评估,并求出总的信用分数,据此来评定客户信誉,进行信用分类。通过研究企业的财务比率来衡量企业的信誉。 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一种对某发行债券或其他债务证券的利息按时全额支付的可能性、以及债务本金到期全部偿还可能性的量化判断或正式意见。信用评级由专门机构负责。长期债务的最高信用评级为aaa(3a)。 信用循环(credit cycle)——从客户发出订单开始到偿付债款。 信用证(letter 0f credit)——一种国际通用的出口销售支付方式。指任意一家银行或两家银行代表购买方向供货方做出的有条件的支付担保。 信誉(creditworthiness)——企业长期借贷的信誉取决于企业借款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和预期的盈利速度。 行业风险(1ndustry risk)——一个行业中所有企业可能因行业不景气而盈利下降的风险。 寻机性会计(creative accounting)——寻机性会计源于企业在相关法规的许可下可选择使用的会计政策的多样性。此外,判断的需要也给企业留下了调整数据的空间。 寻机性会计(creative accounting)——利用有利的会计准则,编制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寻机性会计方法可以用来提高报告利润和资产价值,掩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银行信用(bank credit)——银行向顾客提供的信贷。 盈利能力分析(profitability analysis)——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三个,它们是:资本收益率、利润率、资产周转率。 营运资本(working capital)——通常指存货、债权和债务。一般指存货加上债权减去债务就等于营运资本。 优先支出(priority expenditures)——指为避免迫在眉睫的流动风险而必须支出的费用。除了正常交易所需支出(如支付工资)外,它还包括利息和税款的支付。 逾期应收款列表(aged debtors"list)——对逾期账款进行分析和量化的报告。 折旧(depreciation)——折旧是对固定资产由于长期使用、技术或市场进步等原因造成的损耗、价值损失的衡量。固定资产折旧要从利润中扣除。固定资产折旧的数额根据企业管理层的判断,由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式共同决定。 状况报告(status report)——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偿款记录的详细报告。状况报告可以由信用咨询机构或银行提供。 准备金会计处理(reserve accounting)——将收益、损失或支出记作准备金账户中数额的增减,而非年度损益表中的盈利、损失或支出项目所做的会计处理。 资本充足(capital adequacy)——指有足够的长期资本来保证财务安全。对银行来说,资本充足指有足够的资本金来防止银行因交易损失(如银行坏账)而给储户带来存款损失的风险。 资本收益率(retum on capital employed,return on assets)——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的乘积。资本收益率越高越好。 资产周转率(asset tu rnover)——资产周转率关注的是企业的销售量,它可以衡量出每l美元资产所获得的销售收人,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自决性现金流量(discretionary cash flows)——自决性现金流量是企业不必一定支付或收到的现金流量,它和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自决性现金流量包括固定资产的购买和出售以及股利支付的现金流量。 最低举债比率(minimum leverage ratio)——是一种对资本充足的要求——要求银行的资本金不少于其资产的一定比例。 优先性现金流量(priority cash flows)——优先性现金流量是企业的非交易性现金支出,用于避免企业出现财务危机,主要包括利息和税收的支付。 a值模型(a-score model)——用少量关键指标衡量企业破产风险的模型。该模型既考虑到了财务指标,也考虑到了非财务指标。分析人员根据企业表现,为每一个指标打分,最后加总所有分数,就得到该企业的a值。如果a值高于某一标准,说明企业的破产风险很高。另一种衡量企业破产风险的模型是z值模型。 互换协议(swap)——双方之间签订的交换未来一系列支付行为的合约。在利率的互换协议中,一方用固定的利率交换另一方的浮动利率。 经营现金流量(operational cash flow)——业务经营中产生的现金流,一般是净值。即用顾客付款减去营运需要的现金得到的现金额。 内部融资率(1 nternal financing ratio)——内部融资率衡量企业资本费用中有多少来自于经营性现金流量。 违约事件(event 0f default)——借款人不履行契约。 现金流量分析(cash flow analysis)——衡量企业以现金偿还贷款和其他债务能力的分析方法。对现金流量比率的分析方法有:比较比率自身的变化趋势;和其他企业的比率作比较。有时候也可以和销售比率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进行比较。 信用机构(credit bureau)——为客户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的机构。 一级资本(tier 1 capital)——银行的核心资本,包括股本金和准备金,但不包括评估增值储备(revaluation reserves)。 营运资本(working capital)——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对营运资本的恰当定义是存货加上债权减去流动负债。企业所需营运资本的数量经常波动,有时会巨幅波动。对营运资本的需要与企业的商业循环周期、现金循环周期相关。 逾期应收款报告(aged debtors"report)——列明逾期应收款和过期时间长度的报告。
一般有哪些信用风险
1、违约风险,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期还本付息,不履行债务契约的风险。如授信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也可能因市场变化出现产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灵导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一般说来,借款人经营中风险越大,信用风险就越大,风险的高低与收益或损失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2、市场风险,资金价格的市场波动造成证券价格下跌的风险。如市场利率上涨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投资者就会受损。期限越长的证券,对利率波动就越敏感,市场风险也就越大。3、收入风险,人们运用长期资金作多次短期投资时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的风险。4、购买力风险,指未预期的高通货膨胀率所带来的风险。当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人们预期水平时,无论是获得利息还是收回本金时所具有的购买力都会低于最初投资时预期的购买力。
信用风险(credit risk)
【答案】: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更为一般地,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化而引起的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受借款人的经营能力、盈利水平、规模大小等因素影响。信用风险对股票、债券均有影响,但对债券影响更大,因为债券是一种需要按约定时间还本付息的证券。债券的信用风险从低到高依次为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
信用风险是什么的主要风险
信用风险是( 公司债券)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结算方式的不同,场内衍生交易和场外衍生交易各自所涉的信用风险也有所不同。
信用风险的分类有哪些
1、信用风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类型,例如从信用的期限长短来看,有短期信用风险、长期信用风险和不定期信用风险。 2、从信用形式来看,有银行信用风险、保险信用风险、商业信用风险、民间信用风险等。 3、从授信方看,有国家风险、公司风险等。
信用风险是什么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于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信用风险是大多数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源自其持有的贷款或债券不能部分或全部被偿还的可能性。按授信方的不同,信用风险可被分为国家风险、行业风险、个体风险。信用风险形成原因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盈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2、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使Johns-Manville公司,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
信用风险是什么意思 又称违约风险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在过去的数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 Derivatives)发展迅速。适当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减少投资者的信用风险。业内人士估计,信用衍生市场发展不过数年,在95年全球就有了200亿美元的交易量。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 形成原因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 类型分类 ①违约风险,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期还本付息,不履行债务契约的风险。如受信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也可能因市场变化出现产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灵导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一般说来,借款人经营中风险越大,信用风险就越大,风险的高低与收益或损失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②市场风险,资金价格的市场波动造成证券价格下跌的风险。如市场利率上涨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投资者就会受损。期限越长的证券,对利率波动就越敏感,市场风险也就越大。③收入风险,人们运用长期资金作多次短期投资时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的风险。④购买力风险,指未预期的高通货膨胀率所带来的风险。当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人们预期水平时,无论是获得利息还是收回本金时所具有的购买力都会低于最初投资时预期的购买力。
信用风险包括哪些
信用风险包括哪些:1、按授信方来分,可被分为国家风险、行业风险、个体风险;2、按照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违约风险、信用风险交易对手方风险、信用价差增大风险、信用等级转移风险、信用事件风险以及结算风险等;3、按信用风险可控的程度来分,信用风险包括可控风险非可控信用风险;4、按信用风险发生的主体,可以分为金融机构业务信用风险和金融机构自身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一种什么风险
信用风险是一种在金融领域中广泛存在的风险类型。它定义为债券或贷款人无法按时或按约定偿还其债务的可能性。其中,债券或贷款人可能是个人、企业或国家等实体,他们的信用风险取决于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由于信用风险会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获利能力,因此金融机构通常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和评估,以最大程度减少可能的损失。评估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必须进行的一项任务,它通常涉及对借款人的借款历史、财务状况、还款计划和行业背景等方面的全面考察。在评估过程中,金融机构会使用一系列工具和方法,如信用评级、财务比率分析和债券市场分析等来确定债券或贷款人的信用风险水平。借此,金融机构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债券或贷款人的违约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自身和客户的利益。控制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它包含多个层面的措施。首先,金融机构需要对债券或贷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其次,金融机构需要保持高度警觉,定期监测风险,并根据情况调整相应的信贷政策。此外,金融机构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控制度建设、内审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体系等,以最大程度地控制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名词解释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者投资者在履行债务或者实现投资收益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它是指借款人或者投资者无法按照原定的债务或者投资收益协议按时履行债务或者实现投资收益,从而造成的损失。信用风险可分为信用风险、企业信用风险、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市场信用风险和投资者信用风险等。信用风险指政府或者中央银行在履行债务时可能出现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是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化、政府收入或者支出发生变化、政府可能出现的财政困境等原因造成的。企业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发行债券、贷款或者其他债务工具时可能发生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是由于企业经营状况发生变化、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困境等原因造成的。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发行债券、贷款或者其他债务工具时可能发生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是由于金融机构经营状况发生变化、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财务困境等原因造成的。市场信用风险是指投资者投资市场时可能发生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是由于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投资者可能出现的财务困境等原因造成的。投资者信用风险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是由于投资者投资策略不当、投资者可能出现的财务困境等原因造成的。
信用风险名词解释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拓展资料:信用风险 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2.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并拆隐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御睁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违约风险,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期还本付息,不履行债务契约的风险。如授信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也可能因市场变化出现产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灵导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一般说来,借款人经营中风险越大,信用风险就越大,风险的高低与收益或损失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市场风险,资金价格的市场波动造成证券价格下跌的风险。如市场利率上涨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投资者就会受损。期限越长的证券,对利率波动就越敏感,市场风险也就越大。收入风险,人们运用长期资金作多次绝厅短期投资时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的风险。购买力风险,指未预期的高通货膨胀率所带来的风险。当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人们预
以下属于信用类衍生产品的有( )。①信用联结票据②信用债③信用违约互换④信用风险缓释凭证
【答案】:C信用类衍生品包含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信用违约互换以及信用联结票据。
利率互换的信用风险在什么时候最大
在利率上涨是风险最大。企业开展利率互换业务的必要性贷款率利率的全面放开,增大了企业融资中的利率风险,企业开展利率互换业务是化解利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及拓宽融资渠道的有效途径。拓展资料1、企业开展利率互换业务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利率互换是指互换双方约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按照约定的名义本金金额相互交换利息金额的一种金融合同。它是基于比较优势和互换利益共享的交易,是企业规避利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手段。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由于其行业特点、地域差异、市场知名度、信用等级等原因,同一融资类别下不同企业的融资成本是不同的。一个企业在浮动利率融资中具有比较优势,另一个企业在固定利率融资中具有比较优势;两家公司需要不同类型的融资,他们可以通过利率互换获得自己类型的融资。在利率互换中,两家公司发挥比较优势,获得互换的共享收益,降低了双方的融资成本。2、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者或交易对手因各种原因发生违约,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手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结算方式的不同,场内衍生品交易与场外衍生品交易所涉及的信用风险也有所不同。3、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由于各种原因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如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在违约的情况下,债权人或银行将承担经济损失,因为它不能得到预期的利益。信用风险的产生有两个原因。4、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偿还本息,不能履行债务合同的风险。例如,信用企业可能由于经营不善而出现亏损,或者由于市场变化导致产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畅而无法偿还债务。一般来说,借款人经营风险越大,其信用风险越大,风险水平与收入或损失水平呈正相关。市场风险,指资本价格的市场波动导致证券价格下跌的风险。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投资者将遭受损失。证券的期限越长,对利率波动越敏感,市场风险越大。
解释为什么银行在签订两份抵消掉期合同时会面临信用风险。
银行在签订两份抵消掉期合同时会面临信用风险的原因是: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分别与两个公司签订了对冲的互换协议,在执行过程中有一方公司违约,金融中介需担负起履行另一个合约的责任,金融中介即银行就会面临信用风险。
2014银行业初级资格考试《信用风险管理》章节详解第四章(4)
第四节 信用风险控制 一、限额管理 定义:限额是指针对一定客户,在一定时期内银行能接受的风险暴露 1.单一客户限额管理: MBC=EQ*f(CCR)。经济资本在客户层面上继续分配的结果 商业银行制定客户授信限额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1)客户的债务承受能力 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后,首要工作就是判断该客户的债务承受能力,即确定客户的债务承受额(MBC)。一般来说,决定客户债务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客户信用等级和所有者权益,由此可得: MBC=EQ×LM LM=f(CCR) 其中,MBC是指债务承受额;EQ是指所有者权益;LM是指杠杆系数;CCR是指客户资信等级;f(CCR)是指客户资信等级与杠杆系数对应的函数关系。 商业银行在考虑对客户的授信时不能仅仅根据客户的债务承受额提供授信,还必须将客户在其他商业银行的原有授信、在本行的原有授信和准备发放的新授信业务一并加以考虑。从理论上讲,只要决定的授信限额小于或等于客户的债务承受额,具体数值可以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这也是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一种体现。商业银行在决定客户的授信限额时还要受到商业银行政策因素,如银行的存款政策、客户的中间业务情况、银行收益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2)银行的损失承受能力 银行对某一客户的损失承受能力用客户损失限额表示,代表了商业银行愿意为某一具体客户所承担的损失限额。从理论上讲,客户损失限额是通过商业银行分配至各个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的经济资本在客户层面上继续分配的结果。 2.集团客户限额管理: 确定总体额度——测算各成员单位的综合授信额度参考值——最终核定 虽然集团客户与单个客户授信限额管理有相似之处,但从整体思路上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集团授信限额管理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根据总行关于行业的总体指导方针和集团客户与授信行的密切关系,初步确定对该集团整体的授信限额; 第二步,根据单一客户的授信限额,初步测算关联企业各成员单位(含集团公司本部)授信限额的参考值; 第三步,分析各授信单位的具体情况,调整各成员单位的授信限额。同时,使每个成员单位的授信限额之和控制在集团公司整体的授信限额以内,并最终核定各成员单位的授信限额。 由于集团客户内部的关联关系比较复杂,因此在对其进行授信限额管理时应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统一识别标准,实施总量控制; 掌握充分信息,避免过度授信; 主办银行牵头,协调信贷业务,一般由集团公司总部所在地的银行机构或集团公司核心企业所在地的银行机构作为牵头行或主办行,建立集团客户小组,全面负责对集团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授信协调以及跟踪监督工作。 3.国家风险与区域风险限额管理 (1)国家风险限额管理 国家风险限额是用来对某一国家的信用风险暴露进行管理的额度框架。 国家风险暴露包含一个国家的信用风险暴露、跨境转移风险以及高压力风险事件情景。 跨境转移风险产生于一国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另外一国的交易对方进行的授信业务活动,还应包括总行对海外分行和海外子公司提供的信用支持。 (2)区域风险限额管理 区域风险限额在一般情况下经常作为指导性的弹性限额,但当某一地区受某些(政策、法规、自然灾害、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区域内经营环境恶化、区域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下降、区域信贷资产质量恶化时,区域风险限额将被严格地、刚性地加以控制。 4.组合限额管理:行业、地区、产品、客户 组合限额是信贷资产组合层面的限额,是组合信用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设定组合限额,可以防止信贷风险过于集中在组合层面的某些方面(如过度集中于某行业、某地区、某些产品、某类客户等),从而有效控制组合信用风险。 组合限额可分为授信集中度限额和总体组合限额两类。 (1)授信集中度限额 授信集中是指商业银行资本金、总资产或总体风险水平过于集中在下列某一类组合中: ①单一的交易对象; ②关联的交易对象团体; ③特定的产业或经济部门; ④某一区域; ⑤某一国家或经济联系紧密的一组国家; ⑥某一类产品; ⑦某一类交易对方类型(如商业银行、教育机构或政府部门); ⑧同一类(高)风险/低信用质量级别的客户; ⑨同一类授信安排; ⑩同一类抵押担保; 11相同的授信期限。 授信集中度限额可以按上述不同维度进行设定。其中,行业、产品、风险等级和担保是最常用的组合限额设定维度。对于刚开始进行组合管理的商业银行,可主要设定行业和产品的集中度限额;在积累了相应的经验而且数据更为充分后,商业银行再考虑设定其他维度上的组合集中度限额。 (2)总体组合限额 总体组合限额是在分别计量贷款、投资、交易和表外风险等不同大类组合限额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 商业银行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设定每个维度(如行业)的限额,并利用压力测试判断是否有足够的资本弥补极端情况下的损失;如果商业银行资本不足,则应根据情况调整每个维度的限额,使经济资本能够弥补信用风险暴露可能引致的损失;最后将各维度的限额相加得出商业银行整体组合限额。具体来说,设定组合限额主要可分为以下五步 二、信用风险缓释 定义:运用合格的抵质押品、净额结算、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转移或降低风险。 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监管资本时,信用风险缓释功能体现为违约概率(如保证的替代效果)、违约损失率(如抵(质)押和保证的减轻效果)或违约风险暴露(如净额结算)的下降。 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信用风险缓释技术的目的包括: (1)鼓励银行通过风险缓释技术有效抵补信用风险,降低监管资本要求; (2)鼓励银行通过开发更加高级的风险计量模型,精确计量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 1.合格的抵(质)押品 合格抵(质)押品包括金融质押品、实物抵押品(应收账款、商用房地产和居住用房地产)以及其他抵(质)押品。合格抵(质)押品的信用风险缓释作用体现为违约损失率的下降,同时也可能降低违约概率。 内部评级法初级法下,当借款人利用多种形式的抵(质)押品共同担保时,需要将风险暴露拆分为由不同抵(质)押品覆盖的部分,分别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拆分按金融质押品、应收账款、商用房地产和居住用房地产以及其他抵(质)押品的顺序进行。 采用内部评级法高级法的银行,可按要求自行认定抵(质)押品,但应有历史数据证明抵(质)押品的风险缓释作用。 2.合格净额结算 净额结算对于降低信用风险的作用在于,交易主体只需承担净额支付的风险。若没有净额结算条款,那么在交易双方间存在多个交易时,守约方可能被要求在交易终止时向违约方支付交易项下的全额款项,但守约方收取违约方欠款的希望却很小。 合格净额结算的认定要求:(1)可执行性;(2)法律确定性;(3)风险监控。 内部评级法初级法下,合格净额结算包括:表内净额结算;回购交易净额结算;场外衍生工具及交易账户信用衍生工具净额结算。 采用内部评级法高级法的银行,应建立估计表外项目违约风险暴露的程序,规定每笔表外项目采用的违约风险暴露估计值。 3.合格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 内部评级法初级法下,合格保证的范围包括: (1)主权、公共企业、多边开发银行和其他银行; (2)外部评级在A-级及以上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3)虽然没有相应的外部评级,但内部评级的违约概率相当于外部评级A-级及以上水平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同一风险暴露由两个以上保证人提供保证且不划分保证责任的情况下,内部评级法初级法不同时考虑多个保证人的信用风险缓释作用,银行可以选择信用等级、信用风险缓释效果的保证人进行信用风险缓释处理。 采用内部评级法高级法的银行,如果历史数据能够证明同一风险暴露由多个保证人同时保证的信用风险缓释作用大于单个保证,银行可以考虑每个保证人对降低风险的贡献,并表现为违约损失率的下降。 信用衍生工具的范围包括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等。当信用违约互换和总收益互换提供的信用保护与保证相同时,可以作为合格信用衍生工具。 4.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池 对单独一项风险暴露存在多个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时: 采用内部评级法初级法的银行,应将风险暴露细分为每一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覆盖的部分,每一部分分别计算加权风险资产。如信用保护由一个信用保护者提供,但有不同的期限,也应细分为几个独立的信用保护。 采用内部评级法高级法的银行,如果通过增加风险缓释技术可以提高对风险暴露的回收率,则鼓励对同一风险暴露增加风险缓释技术(即采用多个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来降低违约损失率。 三、业务流程控制 1.授信权限管理 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必须在设立授信权限方面作出职责安排和相关规定,并对弹性标准作出明确的定义。授信权限管理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1)给予每一交易对方的信用须得到一定权力层次的批准; (2)集团内所有机构在进行信用决策时应遵循一致的标准; (3)债项的每一个重要改变(如主要条款、抵押结构及主要合同)应得到一定权力层次的批准; (4)交易对方风险限额的确定和对单一信用风险暴露的管理应符合组合的统一指导及信用政策,每一决策都应建立在风险—收益分析基础之上; (5)根据审批人的资历、经验和岗位培训,将信用授权分配给审批人并定期进行考核。 2.贷款定价 贷款定价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市场、银行和监管机构这三方面是形成均衡定价的三个主要力量。 贷款最低定价=(资金成本+经营成本 风险成本 资本成本)/贷款额 其中,资金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经营成本包括日常管理成本和税收成本;风险成本指预期损失,即预期损失=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资本成本主要是指用来覆盖该笔贷款的信用风险所需经济资本的成本,在数值上等于经济资本与股东最低资本回报率的乘积。 案例分析:贷款定价 商业银行受理一笔贷款申请,申请贷款额度为l 000万元,期限为1年,到期支付贷款本金和利息。 商业银行经内部评级系统测算该客户的违约概率为0.2%,该债项违约损失率为45%,需配置的经济资本为25万元;经内部绩效考核系统测算该笔贷款的资金成本为3%,包括经营成本、税收成本在内的各种费用为1.5%,股东要求的资本回报率为16%.则该笔贷款的成本合计为: 资金成本:1 000×3%=30(万元) 经营成本:1 000×1.5%=15(万元) 风险成本:1 000×0.2%×45%=0.9(万元) 资本成本:25×16%=4(万元) 贷款的成本合计:49.9万元,即贷款定价应至少保持在5%的利率水平。 贷款定价不仅受客户风险的影响,还受商业银行当前资产组合结构的影响。一项贷款在放入资产组合后将会改变组合的整体风险。一般情况下,组合管理部门所确定的定价必须被视为是刚性的,只有在例外的情形下才可偏离这一定价,同时还需有必要的授权。此外,还应当从全面的角度来审视客户关系,即考虑该客户的其他收入。因此,即便某笔贷款按较低的利差发放,但由于为该客户提供的其他产品或其他服务会带来足够的收入,所以从全面的客户关系来看,总体上仍然是盈利的。 3.信贷审批 信贷审批是在贷前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由获得授权的审批人在规定的限额内,结合交易对方或贷款申请人的风险评级,对其信用风险暴露进行详细的评估之后作出信贷决策的过程。 信贷审批或信贷决策应遵循下列原则: (1)审贷分离原则。信贷审批应当完全独立于贷款的营销和贷款的发放。 (2)统一考虑原则。在进行信贷决策时,商业银行应当对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的借款人的所有风险暴露和债项做统一考虑和计量,包括贷款、回购协议、再回购协议、信用证、承兑汇票、担保和衍生交易工具等。 (3)展期重审原则。原有贷款和其他信用风险暴露的任何展期都应作为一个新的信用决策,需要经过正常的审批程序。 4.贷款转让 贷款转让(又称贷款出售)通常指贷款有偿转让,是贷款的原债权人将已经发放但未到期的贷款有偿转让给其他机构的经济行为,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散或转移风险、增加收益、实现资产多元化、提高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大多数贷款的转让属于一次性、无追索、一组同质性的贷款(如住房抵押贷款组合)在贷款二级市场上公开打包出售。 5.贷款重组 贷款重组是当债务人因种种原因无法按原有合同履约时,商业银行为了降低客户违约风险引致的损失,而对原有贷款结构(期限、金额、利率、费用、担保等)进行调整、重新安排、重新组织的过程。 贷款重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属于可重组的对象或产品。 (2)为何进入重组流程。 (3)是否值得重组,重组的成本与重组后可减少的损失孰大孰小。 (4)对抵押品、质押物或保证人一般应重新进行评估。 贷款重组的流程: 第一步,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步,准备重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基本的重组方向; 重大的重组计划(业务计划和财务规划); 重组的时间约束; 重组的财务约束; 重组流程每阶段的评估目标。 第三步,与债务人磋商和谈判,并就贷款重组的措施、条件、要求和实施期限达成共识。 贷款重组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调整信贷产品 减少贷款额度; 调整贷款期限; 调整贷款利率; 增加控制措施,限制企业经营活动。 四、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衍生产品 1.资产证券化:资产或资产组合采用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 包括以下四类: (1)信贷资产证券化,即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计的未来现金流的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重新组合、打包,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并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2)实体资产证券化 (3)证券资产证券化 (4)现金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的种类: 根据产生现金流的基础资产类型的不同,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两大类。前者基础资产是房地产抵押贷款,后者基础资产是除房地产抵押贷款以外的其他信贷资产。 从资产质量看,可分为不良贷款(次级贷款)证券化和优良贷款证券化。 从贷款的形成阶段看,可分为存量贷款证券化和增量贷款证券化。 从贷款的会计核算方式看,可分为表内贷款证券化和表外贷款证券化。 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有助于: (1)通过证券化的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功能,可以将不具有流动性的中长期贷款置于资产负债表之外,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及时获取高流动性的现金资产,从而有效缓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 (2)通过对贷款进行证券化而非持有到期,可以改善资本状况,以最小的成本增强流动性和提高资本充足率,有利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3)通过资产证券化将不良资产成批量、快速转换为可流通的金融产品,盘活部分资产的流动性,将银行资产潜在的风险转移、分散,有利于化解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 (4)增强盈利能力,改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 2.信用衍生产品:从基础资产上分离或转移信用风险的各种工具和技术,特点就是能将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并提供风险转移机制。 信用衍生产品的作用:分散集中度风险;提供化解不良贷款的新思路;增加资本流动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摆脱定价困境。 信用衍生产品除了具有传统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如杠杆性、未来性、替代性、组合性、反向性、融资性等)外,还呈现出以下不同的特点: (1)保密性。 (2)交易性。 (3)灵活性。 (4)债务的不变性。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信用衍生产品主要有以下四种。
信用风险转移的工具
信用风险转移的工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类,一是转移的信用风险是单笔贷款还是贷款组;二是风险的接受方是否出资,在二级市场出售贷款是出资的风险转移,而某些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如保险合约,虽然转移风险,但在风险被转移时接受方并不提供资金。 (一)不出资风险转移出资和不出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可以从风险出让者(risk shedder)或风险承受者(risk taker)角度来区分,从前者看就是风险出让者是否在交易中收到资金,从后者看就是风险承受者在交易中是否提供前端资金。本文的出资风险转移概念是从风险承受者角度界定的。其主要的工具有:信用违约互换(CDSs)。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双边的金融合约,在这种合约中风险出让者支付固定的定期手续费,换回风险承担者的有条件支付,这种支付是由所涉及资产的信用事件引发的。信用事件是所涉及的实体(公司、实体和主权国家)未能支付、破产、债务违约或重组。拒绝履行或延期付款是额外的信用事件。可交付资产的情况在CDS合约中详细说明,并包括投资中的债券和贷款或高收益类别。信用违约互换的结构非常接近于担保的结构,但是,有三个重要的区别:一是引发支付的信用事件的范围在衍生合约下更广;二是不要求风险出让者证明自己已经遭受了损失以获得支付;三是CDS是以标准化的文件为基础以鼓励交易。担保。担保是一种双边合约,合约下风险承担者(担保人)有义务为风险出让者(obligee)的利益尽力。担保是灵活的风险转移工具,因为它们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抵补具体的暴露或交易。通常,担保人要尽力履行第二方(obligor)的义务,如果后者不能履行,金额限于潜在暴露的损失。担保需严格遵循第二方与风险出让者之间合约的性质与内容。保险产品(保险债券、信用保险和金融担保保险)。保险债券一般是由美国的保险公司提供,以支持一项债务的受益人的业绩,包括对银行的金融义务。信用保险一般由专业保险公司提供,支持交易信贷而且经常被受益人使用,以取得银行对应收账款的融资。金融担保保险作为对债券持有人支付的无条件担保而发展起来的, 由美国btONOLINE信用保险公司提供。不出资的合成证券化(组合信用违约互换)。合成证券化将证券化技术与信用衍生品融合在一起,在组合信用违约互换中,通过一系列的单笔CDOs或可供组合中所有信贷参照的单个CDS,实现风险转移而没有潜在资产合法所有权的变化。不出资的合成证券化(篮子信用违约互换)。篮子违约互换与违约互换类似,其中信用事件是一个具体的信用篮子中的某种组合的违约。在违约篮子第一的特定情形下,是参考信用篮子中的第一笔信用的违约引发支付。其它的形式对于违约篮子是第二或第三的,但是更多的组合可能根据风险承担者与出让者的需要形成风险形态。(二)出资风险转移贷款交易。在二级贷款市场中,单笔贷款被售,这要求借款人的同意。为此原因,贷款经常是以参与的形式被分配,原始贷款人对借款人仍然是唯一的直接贷款人,并与另一机构签定合约以划分暴露中不合意的部分。出资的合成证券化(信用联结票据)。信用联结票据(cLN8)是出资的资产负债表资产,该资产提供对参考资产组合的(合成)信用暴露。CLNs将信用衍生品嵌人风险出让者发行的证券。票据的表现并不与参考集合的表现直接联系。投资者接受零息支付,该支付包括风险升水和到期的平价赎回。随着票据发行的收人被直接交给风险出让者,风险承担者有风险出让者的交易对方风险,但不是反之亦然。如果风险承担者要避免交易对方风险就要利用中间商(SPV),而结构就变成合成CDO。资产抵押证券。在传统的证券化结构中,发起人组合中的贷款、债券或应收账款被转移到中间商那里,作为抵押持有支持向投资者发行的证券。资产的信用风险从发起者转移到投资者,保护是前端出资,证券发行的收人则被转移到发起者处。资产抵押证券(ABS)的结构性特征与现金CDOs类似,但潜在的资产集合如抵押或信用卡应收账款是更同质的。为了使发行的证券得到更高的评级,多数证券化结构具有信用和流动性增强。外部信用增强包括高级别银行或保险公司的信用证或担保。当潜在资产的期限与发行证券的期限不吻合时,流动性增强用于弥补现金流的不匹配,以补偿利息支付的不完全同步或抵补滚动风险。
信用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
1.融资型信用风险转移。融资型信用风险转移指的是,在向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转移信用风险的同时,实现资金的融通。工商企业可以通过办理保理业务或者福费庭业务,将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所带来的信用风险转移给专业性的金融机构。保理业务是为以赊销方式进行销售的企业设计的一种综合性金融业务,企业通过将应收账款的票据卖给专门办理保理业务的金融机构而实现资金融通。福费庭业务是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设备贸易中,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无追索权地售给出口商所在地的金融机构,以取得现款。商业银行利用外部市场转移资产业务信用风险的融资型手段有贷款出售和贷款资产证券化两种。贷款出售指商业银行将贷款视为可销售的资产,将其出售给其他机构。贷款资产证券化是贷款出售的更高发展形式,是资产证券化的丰要内容之一。在资产证券化中,发起人将资产出售给一个特殊的机构,并转化成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担保的证券,通过证券的发售而实现资产的流动变现。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在将资产转移出去达到融资目的的同时,也转移了资产的信用风险。 2.非融资型信用风险转移。与融资相分离的信用风险转移手段有信用担保、信用保险和信用衍生产品(CD)。信用担保是灵活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通过双边合约,担保人作为信用风险的承担者,当第三方(债务方)不能履行其义务时,承担相应的补偿或代为支付的义务,金额限于潜在风险暴露的损失。信用保险就是企业通过和保险机构签订保险合同,支付一定的保费,从而在指定信用风险范围内蒙受损失时获得补偿。信用衍生产品指的是一种双边的金融合约安排,在这种安排下,合约双方同意互换事先商定的或者是根据公式确定的现余流,现金流的确定依赖于预先设定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信用事件的发生。信用事件通常与违约、破产登记、信用等级下降或价格出现较大的下跌等情形相联系。CD转移信用风险的过程可以通过CD市场的最常见品种——信用违约互换(CDS)来说明。信用违约瓦换是指交易双方达成合约,交易的买方(信用风险保护的买方)通过向另一方(信用风险保护的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在指定信用风险发生时对其贷款或证券的风险暴露所遭受损失进行补偿的安排。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份信用违约互换合约类似于一份信用保险合同,但信用违约互换合约所指的信用事件所涵盖的信用风险远远广于信用保险合同的涵盖范围。史重要的是,信用保险合同一般是不能转让的,而信用违约互换合约可以在市场上转让,从而使信用管理具有流动性,体现其转移信朋风险的基本功能。商业银行是CD市场卜最丰要的买方。商业银行利用CD可以使自己在借款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转移贷款的信用风险,又不必将该笔资产业务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从而和客户的关系不受影响。此外,为防止南十贷款过于集中而造成的过大信用风险暴露,商业银行也必须控制对老客户和重点客户的贷款,由此就会面临控制和分散风险与业务发展扩张之间的进退两难的困境, “信用悖论”。CD市场有利于商业银行走出“信用悖论”。商业银行通过CD市场购买信.保护,转移信用风险,在发展信贷业务的同时,实现对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近年来,不断有大规模企业破产,但我们很少到商业银行破产,这在十儿年前是 可能的。究其原因,除了有更好的信贷组合管理以外,功不可没。CD市场的发展,使CD的供应和需求关系得到了最新界定,也使信用风险在现代金融市场匕有r更丰富的内涵。信用风险不仅指传统的交易对手直接违约而引起损失的可能。而且包括交易对手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而导致其债务市场价值变动所引起损失的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CD使信用风险从贷款、融资、债券交易中分离出来,从而将资产业务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真正分开,为独立地管理信用风险创造了条件。
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包括( )。
【答案】:A、B、C、D、E与单一法人客户相比,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具有以下明显特征:内部关联交易频繁;连环担保十分普遍;真实财务状况难以掌握;系统性风险较高;风险识别和贷后管理难度大。
在同业代付业务中,从业务实质看,直接承担借款人信用风险的银行是( )。
【答案】:A从业务实质看,委托行是客户的债权人,直接承担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到期向借款人收回贷款本息;代付行为委托行提供贷款资金来源并完成“受托支付”服务,承担同业授信风险,拆放资金本息到期由委托行无条件偿还。
网络银行的信用风险如何控制
我国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论文[摘 要] 文章从技术上、操作上、社会环境等方面阐述了网络银行的风险及其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网络银行;风险;防范 我国网络银行除了具有传统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结算风险、道德风险、新金融工具风险外,还增加了一些网络环境下的新风险。 一、 我国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 1.系统风险 (1) 操作系统风险。操作系统是作为计算机资源的直接管理者,它直接和硬件打交道并为用户提供接口,是计算机系统能够正常、安全运行的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存在许多安全漏洞,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源代码已公开。根据美、荷、法、德、英、加共同制定的通用安全评价标准《Common Criteria for IT Security Evaluation(简称CC标准)》,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大部分的UNIX操作系统其安全性仅达到C2级安全,而网络银行的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应至少达到B级。 (2)应用系统风险。网络业务系统设计存在漏洞。目前,网络应用软件存在以下安全漏洞:无效参数、失效的访问控制、失效的账户、跨站点脚本漏洞、缓冲溢出、命令注入漏洞、错误处理问题、密码系统的非安全利用、远程管理漏洞、网络及应用软件服务器错误配置。 在设计过程中,只重视“计算机如何完成任务”方面的设计,对运行过程中的程序控制或检查考虑不全面,系统没有为审计留下接口,难以进行实时审计。 (3)数据存储风险。数据存取、保密、硬盘损坏导致的风险。 (4)数据传输风险。数据传输过程中被窃取、修改等风险。 2.操作风险 网络银行操作风险是指由于网络银行中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以及外部事件而导致网络银行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产生操作风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网络银行操作风险意识淡薄。 (2)组织机构职责不清。 (3)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 (4)没有适合的网络银行稽核审计部门。 3.信用风险 网络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客户在网络上使用信用卡进行支付时恶意透支,或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来欺骗银行。 4.信息不对称风险 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网络银行无法得到足够客户信息,另一方面是由于客户无法得到有关网络银行的足够信息。信息不对称使得网上客户更容易隐蔽他们的信息和行动,做出对自己有利而对网络银行不利的行为,也使得客户不能正确评价网络银行的优劣。 5.法律风险 我国对网络银行和网上交易缺乏相应的法规。如:如何征收与管理网上税收、数字签名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交易的跨国界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电子合同问题、电子货币问题、电子转账问题。 二、 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对策 1.系统风险的防范 (1)物理安全。主要指对计算机设备场地、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密钥等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卫措施。为了防止电磁泄露,要对电源线和信号线加装滤波器,减少传输阻抗和导线间的交叉耦合,同时对辐射进行防护。 (2)应用安全操作系统技术。安全操作系统不仅可以防范黑客利用操作系统平台本身的漏洞来攻击网络银行交易系统,而且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屏蔽掉应用软件系统的某些安全漏洞。美国先后开发了各种级别的安全操作系统,其中作为商用的有Data General公司的DG UX B1/B2安全操作系统,HP公司的HPUX CMW B1级安全操作系统等。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及公司也研制出高安全级别的操作系统,如:中科院信息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研制的SECLINUX安全操作系统、中软总公司研制的COSIX LINUX系统。目前,中国建设银行的网络银行系统建立在安全操作系统平台之上,该系统基于HP9000硬件平台,采用HP公司的B1级安全操作系统。 (3)数据通信加密技术的应用。对传输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按实现加密的通信层次可分为链路加密、节点加密、端到端加密。在链路数较多以及对流量分析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适合采用“端到端加密”方式。在对流量分析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采用“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相结合的方式:用“链路加密”对报文的报头进行加密,防止进行流量分析,再用“端到端加密”对传送的报文进行加密保护。 对数据进行加密的算法主要有DES和RSA两种。DES属于私钥加密体制(又称对称加密体制),它的优点是加、解密速度快,算法容易实现,安全性好,缺点是密钥管理不方便。RSA属于公钥加密体制(又称非对称加密体制),它的优点是安全性好,网络中容易实现密钥管理。因此可以采用将DES和RSA相结合的综合加密体制:用DES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用RSA算法对密钥进行加密。 (4)应用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主要包括对交易双方的身份确认和对交易的确认。在网络银行系统中,用户的身份认证依靠数字签名机制和登录密码双重检验,将来还可以通过自动指纹认证系统进行身份认证。数字签名还确保了客户提交的交易指令的不可否认性。公钥基础设施——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是解决大规模网络环境中信任和加密问题的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时采用安全电子交易协议,目前主要的协议标准有: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S-HTTP)、安全套接层协议(SSL)、安全交易技术协议(ST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其中SET涵盖了信用卡的交易协定、信息保密、资料完整及数据认证、数字签名等,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加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的审计,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实时审计。 (5)应用数据库安全技术。应用存取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硬盘分区防护技术、数据库的安全审计技术、故障恢复技术等。 (6)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建立综合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代理服务技术和包过滤技术的第四代防火墙,提供DES加密、支持链路加密或虚拟专网、病毒扫描等安全服务,并具有实时报告、实时监控、记录非法登录、统计分析等功能。设置放火墙时要截止所有从135到142的TCP和UDP连接,改变默认配置端口,拒绝PING 信息包,通过设置ACCESS LIST 的过滤规则来实现包过滤功能。采用防火墙双机冷备份策略。进行入侵检测和定期漏洞扫描。 2.操作风险的防范 操作风险主要来自银行内部,应完善网络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操作规范,严格内部制约机制,将不相容职务如管理员与经办员分离、程序员与操作员分离、制作者与执行者分离,对主管和操作员实行IC卡身份鉴别,并同时加口令,任何进入系统的操作必须有日志记载。 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中心,对员工进行防范操作风险的技术培训,监督各项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网络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建立操作风险应急反应中心,对业务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识别出可能导致业务中止的情况,系统的备份及定期测试公司的灾难应急计划,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援和解决方案。使用保险来抵补那些“低频率、高危害”的操作风险。建立操作风险审计中心,对全部的网络银行业务实时监控、网络扫描,并利用审计记录,对业务操作人员和计算机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稽核。 来自外部的操作风险,尤其是网络银行金融欺诈方面,不但要对个人服务的零售业务进行监控,还要加强对登录网络银行的企业加强监控,通过数据挖掘软件对可疑资金交易进行分析,防范利用网络进行非法资金交易。 3.信用风险的防范 建立全国性的用户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用户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应共享客户资料信息库,与其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世界各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及时将客户的守信情况和违约情况记录入库。 4.信息不对称风险的防范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息披露的质量。应定期发布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关于网络银行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公允信息,披露有关网络银行风险的大小和网络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而采取的措施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信息。建立社会监管体系,网络银行之间进行相互监督。 5.法律风险的防范 应充分利用和执行《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应充分利用《合同法》、《会计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拟订网络银行相关协议,制定有关业务流程和业务处理规定,应充分利用目前执行的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的行政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充分利用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在认证技术方面的权威性和第三方认证的合理性。网络银行应注重交易数据的保管,为可能的纠纷或诉讼过程做好证据准备。 建立网络银行法律监管体系,制定网络银行的外部惩罚措施以及网络银行的市场退出机制。建立网络银行业务运营法律体系,如建立《电子银行法》、《电子签名法》、《电子资金划拨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对已有法律法规进行充实、修改。完善网络银行配套法律法规建设,主要有税收征管法、国际税收法、电子商务法、刑法、诉讼法、票据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与国际立法、司法实践的交流与合作,加大打击网上洗钱、网上盗窃等电子犯罪的力度。
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和信息管理是同一个专业吗?
不是。根据百度文库查询显示:1、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并不是同一个专业。2、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主要关注信用风险管理和法律防控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信用风险评估、控制和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3、信息管理专业则主要关注信息资源的管理、利用和开发,培养学生具备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等方面的能力和技能。4、综上所述,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和信息管理不是同一个专业。
信用风险的主要特征是
信用风险的主要特征是借款人或债务人无法按时履行还款义务,导致债务违约或无法收回债权。1.信用风险的定义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债务人在借贷活动中无法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履行还款义务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借款人违约、无法偿还本金和利息等情况。2.借款人评估与信用评级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需要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估,以评估其还款能力和债务偿付能力。评估包括考察借款人的个人信用记录、经济状况、还款来源等。根据评估结果,借款人可以被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从而确定借款的利率和额度。3.不同类型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个人信用风险和企业信用风险。个人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个人贷款、信用卡透支等,借款人因个人原因无法按时还款。企业信用风险则是指企业无法按时还款或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债务违约。此外,还有国家信用风险,指的是政府经济体或国家借款无法按时归还的风险。4.信用风险的影响与管理信用风险对金融机构、投资者和整个金融市场都会带来重大影响。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时,金融机构会面临损失,投资者可能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市场信心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需要制定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加强信贷审查、分散投资风险等。5.监管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监管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监测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对风险较高的机构进行监管和干预。监管机构的存在可以提升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同时,监管机构也需要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应对信用风险。
2017银行从业风险管理重点之信用风险缓释
银行专业资格栏目我们精心为广大考生准备了“2017银行从业风险管理重点之信用风险缓释”,各位同学赶快学起来吧,做好万全准备,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通过。 信用风险缓释 信用风险缓释是指银行运用合格的抵(质)押品、净额结算、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转移或降低信用愤怒贡献。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监管资本时,信用风险缓释功能体现为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或违约风险暴露的下降。 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信用风险缓释技术的目的有两个: (1)鼓励银行通过风险缓释技术有效地抵补信用风险,降低监管资本要求; (2)鼓励银行通过开发更加高级的风险计量模型,精确计量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 1.合格抵(质)押品(Collateral) (1)包括金融质押品、实物抵押品以及其他抵(质)押品。合格抵(质)押品的认定要求。 (2)内部评级初级法,共同担保需要将风险暴露进行拆分,拆分顺序为:金融质押品、应收账款、商用房地产和居住用房地产以及其他抵(质)押品。(变现能力的由强至弱) (3)内部评级高级法,可自行认定抵(质)押品,但要有历史数据证明。抵押品的作用体现在违约损失率的估值中。违约损失率LGD=1-回收率,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金额抵押物回收率的差异,自行估计抵押品回收率,再估计违约损失率。 2.合格净额结算(Netting) 净额结算对于降低信用风险的作用在于,交易主体只需承担净额支付的风险。 (1)合格净额结算的认定要求:可执行性、法律确定性、风险监控 (2)内部评级初级法下,应包括:表内净额结算、回购交易惊愕结算、场外衍生工具及交易账户信用衍生工具净额结算。 (3)内部评级高级法下,应建立估计表外项目违约风险暴露的程序,规定每笔表外项目采用的违约风险暴露估计值。 银行采用合格净额结算缓释信用风险时,应持续监测和控制后续风险,并在净头寸的基础上监测和控制相关的风险暴露。 3.合格把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Cuarantees and Credit Derivatives) (1)内部评级法初级法下,合格保证的范围包括: ①主权、公共企业、多边开发银行和其他银行; ②外部评级在A-级及以上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③虽然没有相应的外部评级、但内部评级的违约概率相当于外部评级A-级及以上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2)内部评级法高级法,可自行认定,但也需历史数据证明 (3)出现同一风险暴露由两个以上保证人提供保证且不划分保证责任时,可选择登记最好、缓释效果最佳的保证人进行缓释处理。 4.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池 工具池:即单独一项风险暴露存在多个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即一个池内存有多种缓释工具。 (1)内部评级法初级法:将风险暴露进行细分,每一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分别计算加权风险资产 (2)内部评级法高级法:增加缓释技术课提高回收率,则可增加缓释工具以降低违约损失率。
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和管理科学哪个好
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好。1、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的时代需要,而管理科学则是一门运用科学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的学科。2、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知识、掌握信用风险法律防控专业知识、能够化解信用管理领域法律风险、善于处置经济矛盾纠纷、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而管理科学其核心是通过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等方法来分析和管理决策问题。3、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能在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法律部门、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各级政府部门等从事信用风险法律防控等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有风险管理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而管理科学广泛应用于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等各个领域,帮助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4、综上所述,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好。
什么是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因借款人(又称交易对手)不能根据约定条件履行其支付贷款利息利偿还贷款本金义务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大多数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源自其持有的贷款或债券不能部分或全部被偿还的可能性。信用风险往往是违约风险的代名词。信用风险也会影响存款人。从存款人的角度看,信用风险是指在存款人取款时银行不能偿还其存款的风险。贷款核准程序用来评估政贷给准借款人的有关的信用风险。第4章对这一过程有详细描述。一且贷款审批通过、客户获得授信,贷款就会记入银行的银行账户。
信用风险与法律防控专业是做什么的
信用风险与法律防控专业是做信用风险管理、法律风险防控、风险控制与监测、信用风险分析与决策、法律合规与监管的。1、信用风险管理:学习如何评估、监控和管理信用风险,了解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风险模型的应用,掌握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2、法律风险防控: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合同法和商业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了解金融交易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学习如何预防和管理这些风险。3、风险控制与监测:学习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风险管理的流程和工具,学习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4、信用风险分析与决策:学习如何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和决策,包括信用评估、债务追踪、债务收回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信用风险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信用风险决策的支持。5、法律合规与监管:学习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法律合规要求,了解监管政策和法规,学习如何确保金融业务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报考信用风险与法律防控专业注意事项1、了解专业内容:在报考之前,详细了解信用风险与法律防控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这将帮助你确定是否对该专业感兴趣,并确保你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技能。2、考察学校和专业声誉:选择一所声誉良好的学校,特别是在金融和法律领域具有良好声誉的学校。这将有助于提高你的学习和就业机会。3、了解就业前景:在选择专业之前,了解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行业需求非常重要。咨询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或就业服务部门,以获取有关该领域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