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目前中国的财政政策具体有哪些?

2023-05-10 23:17:20
CarieVinne

中央银行开始扶持各中小银行,帮助经济快速发展,降低通货膨胀率。

“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

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段话指的是剥削阶级国家怎么使用财政政策。

扩展资料: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减少国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




相关推荐

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展资料:财政政策需主动适应“逆周期调节”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找准“加力提效”的发力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更好应对风险挑战。一是实施增加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在扩大最终消费方面,要加大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力度,更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公共服务,并有效解决教育、育幼、养生、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所遇到的发展瓶颈;要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落实好专项附加扣除的各项标准,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引导中间产品的消费、扩大投资等方面,要推进企业所得税改革,创新和试点投资抵税机制,推动机器设备采购等生产性投资;实施推广“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法按程序进行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及扩建生产、仓储场所,提升集约化用地水平,不再增收地价款”的政策,推动工业企业厂房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通过政府的相关支持基金,更好与金融机构协作,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支持和促进存货投资,便利企业资金流转。二是实施提升收益率的财政政策。对生产领域实施全面减税,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主动性、效率性。生产领域的全面减税既包括减少生产环节的税收,也包括减少与生产活动相关联的收入性税收。可考虑将增值税作为直接的生产性税收继续按照“三档税率变两档、多层税负相趋同”的方向进行改革,继续降低税率;企业所得税改革应坚持“实际受益、市场公平”的原则不断深化减税安排,在总体保持现行税率水平的情况下,以鼓励创新、加大生产性投资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大幅度增加税前扣除的内容,并针对中小企业继续探索降低税率水平的条件和范围;个人所得税改革应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家庭综合征收、按功能属性细分管理收入种类的方向推进。与此同时,需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特别是要着力开展相关政策应用于财政资源配置和政府采购管理的实践。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安排,更好融合政府采购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的效率和能力,充分借助市场力量、坚持公平竞争,形成政府购买服务融合和参与现行市场体系的态势。三是实施提升信用水平的财政政策。保持市场融资环境的基本稳定,需要增加信用水平,财政政策就是提升信用水平、开展风险转换的主体力量。需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为载体,通过担保“总对总”、再担保“国对省”和投资“上对下”的业务安排,有效推动基金的商业金融机构股东、地方政府的再担保公司和地方所属的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业务,为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并坚持低担保费用水平的保本微利经营原则;以风险补偿和降低风险贴水为方向,通过设立政府补贴、开展政府贴息或组建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的方法,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适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贴水水平。四是实施优化资源配置的财政政策。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做好有效出清“僵尸企业”和低效存量、扩大优质和高效增量的财政政策安排。具体包括:推动有效出清存量,在“去产能”进入稳定期后,以优化资产配置和转移职工就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后期工作,可考虑建立“去产能”后期扶持资金;促进有序扩大优质增量,针对相关市场领域,在坚持竞争的基础上,对其中高效、优质的符合政策导向的主体,实施财政奖补安排(后补助)。五是实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的财政政策。总体包括支持企业创新和完善市场组织两个方向,即:提升科研条件的共享能力,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的布局和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市场的组织性、效率性和可识别性,为市场差异化竞争和政府综合性监管提供服务。以此为基础,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坚持现行机制和做法的同时,立足于社会资本方增量分享和风险自担的原则,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型关系和组织模式。还要看到,相关财政改革和政策设计还需符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和要求。从可持续的角度看,务必要精准把握财政宏观调控的“度”,借力市场、补位市场,同时做好对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保障。从成体系的角度看,在做好生产性全面减税安排的同时,亦应建立相关有效平衡机制,保障财政安全,既能满足政策目标,又能保障减税的长期性和规范性。从有效率的角度看,要坚持财政改革和宏观调控政策间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有序性,避免不必要的政策内耗和效力抵消。从防风险的角度看,既要推进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的扩大专项债券发行,又要规范政府举债机制,强调政府债券是政府举借债务的唯一形式,强调隐性债务全面纳入监控管理,在风险和收益相平衡的基础上扩大政府债券发行,推进债券的质押流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2023-05-10 21:51:197

财政有哪些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准则。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1、按照财政收支和管理分类可分为税收政策、支出政策、投资政策、补贴政策等。这一分类容易理解,这里不再解释。   2、按照财政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可分为总量政策和个量政策。 所谓总量政策是只对经济总量发生作用,影响经济总量增减变化的政策。简单地说,就是调节全社会供求关系平衡的财政政策,也称宏观财政政策。具体可以分为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财政政策。膨胀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降低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赤字以刺激社会需求增长的政策,也称为赤字财政。我国近几年实行的扩大国内需求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赤字财政。理解了膨胀性财政,紧缩性财政和中性财政也就不难理解了。 个量财政政策是只对有关经济个量发生作用、影响经济个量增减变化的政策。简单地说,是为了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也称微观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征税范围和税率的调整实现的。   3、按照政策的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财政政策和短期财政政策。 长期财政政策是为国民经济的战略目标服务的财政政策,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特点。如从长期看,我国应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短期财政政策属于战术性政策,适用于特定时期。如我国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即是在目前需求不旺的特定时期实行的短期财政政策。 此外,还有其他分类方式,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财政政策的目标 总的目标是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货币政策的分类比较简单,一般分为货币扩张政策和货币紧缩政策。 货币扩张下政策是指为了扩大需求,刺激经济教务长和减少失业而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本身不得使用。应缴存的比率即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等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从而缓解通货紧缩所带来的经济不旺、物价持续走低、投资减少、失业增加等困难,以促进经济走出低谷。 货币紧缩政策则恰好相反,它是通过各种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政策。从长期看,我国应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在特定的时期可以适度扩张。我暂定几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即是在出口下降、雨量内需不足、通货紧缩、经济增长趋缓的特定条件下采取的货币适度扩张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   (一)财政政策的目标体系   财政政策目标体系一般由四大类、两个层次组成。四类目标是经济稳定目标、经济发展目标、公平分配目标和平衡预算目标,前三类属于全局性目标,后一类是局部性或财政自身目标。   1、经济稳定目标 经济稳定分为内部稳定和外部稳定。   (1)内部经济稳定的含义:一是价格水平的稳定;二是产出或国民收入的稳定。   (2)外部经济稳定是指对外均衡,即本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与外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保持平衡,故外部经济稳定主要是指国际收支的平衡。   在经济稳定目标体系中,价格稳定目标、充分就业目标和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最重要的三个子目标。   2、经济发展目标   3、公平收入分配目标   4、平衡预算目标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预算平衡目标服从于前三类目标。   财政政策形成发展   财政政策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制约,国家不可能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奴隶主和地主阶级的财政政策主要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治职能服务在资本积累阶段和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统治者一般都推行掠夺性财政政策,以加速资本积累的过程。   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简政轻税、预算平衡的财政政策,以利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激化,政府的经济职能逐渐增强,财政政策不仅为实现国家政治职能服务,而且成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   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财政政策成为调节经济、挽救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常常在经济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加快经济复苏;在经济高涨时期,则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减少社会总需求,延缓经济危机的来临。
2023-05-10 21:51:421

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或者说,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财政政策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劳务上的花费——购买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转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体(如老人或失业者)的收入。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另一种形式,它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整体经济。首先,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此外,税收还能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因而也能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 》1.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地方政府要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完善并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要按在校学生人数及相关标准核定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中涉及学生政策的转移支付,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2.支持创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加快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于居住证持有人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个人按城镇居民相同标准缴费,各级财政按照参保城镇居民相同标准给予补助,避免重复参保、重复补助。加快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3.支持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施统一规范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要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做好将持有居住证人口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等工作。4.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支持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在安排就业专项资金时,要充分考虑农业转移人口就业问题,将城镇常住人口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作为分配因素,并赋予适当权重。县级财政部门要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支持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中的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并享受职业指导、介绍、培训及技能鉴定等公共就业服务和扶持政策。5.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中央财政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奖励资金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实际进城落户以及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情况,并适当考虑农业转移人口流动、城市规模等因素进行测算分配,向吸纳跨省(区、市)流动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地区和中西部中小城镇倾斜。省级财政要安排资金,建立省(区、市)对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县级财政部门要将上级奖励资金统筹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6.均衡性转移支付适当考虑为持有居住证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增支因素。中央财政在根据户籍人口测算分配均衡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地区向持有居住证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需求,并根据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和规模增长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转移支付规模和力度不减。省级财政要参照中央做法,在对下分配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时考虑为持有居住证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增支因素,增强县级政府财政保障能力,鼓励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7.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考虑持有居住证人口因素。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分配办法,中央和省级财政在测算县级相关民生支出时,要适当考虑持有居住证人口因素,加强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且民生支出缺口较大的中西部县级政府的财力保障。县级政府要统筹用好资金,切实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使农业转移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8.支持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地方政府要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农业转移人口通过市场购买或租赁住房,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居住问题。中央财政在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保障性住房等相关专项资金时,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地区给予适当支持。9.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地方政府不得强行要求进城落户农民转让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或将其作为进城落户条件。要通过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逐步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相关权益退出机制,积极引导和支持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相关权益,促进相关权益的实现和维护,但现阶段要严格限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进城落户农民在城镇居住、创业、投资。10.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不同时期农业转移人口数量规模、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农业转移人口流动变化、大中小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差异等,对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进行动态调整。落实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型、特大型城市的主体责任,引导其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依靠自有财力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中央财政根据其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人数等因素适当给予奖励。
2023-05-10 21:51:551

财政政策有哪些?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1,预算政策,根据财政收支的差额来调整预算,以刺激或抑制总需求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2,税收政策,一般在经济萧条时,通过降税或税收优惠等途径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如果经济过热,则采取相反措施;3,公债政策,主要通过发行公债来影响流动性,或通过调整国债发行利率影响金融市场,进而达到对经济运行扩张或紧缩的影响;4,公共支出政策,包括政府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5,政府投资政策,通过调节政府投资规模影响总需求和供给,通过调整投资方向来调节经济结构,促进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6,补贴政策,主要针对低收入的群体,通过增加财政补贴,提高其可支配收入,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进而增加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拓展资料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政策介绍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2023-05-10 21:52:021

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国家通过增加政府购买,利用其产生的政府购买乘数效应来增加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它是相对于利用利率的手段和控制货币发行量的手段,货币政策而言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两种基本手段,凯恩斯经济理论更倾向于用财政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
2023-05-10 21:52:111

财政政策有哪些?包括这六大方面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预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关系的指导原则和措施。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过程。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财政收支、政府预算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包括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和国债政策。财务政策包括:1.预算政策。预算经济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规模及其差额上。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取扩大支出规模、保持一定赤字规模的做法来扩大都会总需求;当都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取缩减支出规模和保持预算盈余的措施来抑制都会总需求;当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即经济平稳发展时,政府一般实行中性预算平衡政策,保持预算收支基本平衡。2.税收政策。首先,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方式,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其次,税收是政府实施公平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手段。3.公债政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债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首先,通过调节公共债务的流动性,改变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向,可以对经济运行产生扩张性或收缩性的影响。不同期限的公债流动性差异很大。4.公共支出政策。公共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满足纯公共需求的一般性支出,主要包括狭义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5.政府投资政策。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性支出,最终将形成各类固定资产。6.财政补贴政策。首先,财政补贴政策是维持经济平衡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财政补贴是政府实施公平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政府财政补贴的接受者多为低收入群体。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分配。
2023-05-10 21:52:181

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财政预算案,透过税收以及政府用于消费和投资的公共开支达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的方法。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财政政策!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介绍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其内容包括:   ◆社会总产品   ◆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预算收支政策   ◆税收政策   ◆财政投资政策   ◆财政补贴政策   ◆国债政策   ◆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财政政策的行程发展   财政政策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制约,国家不可能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奴隶主和地主阶级的财政政策主要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治职能服务在资本积累阶段和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统治者一般都推行掠夺性财政政策,以加速资本积累的过程。   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简政轻税、预算平衡的财政政策,以利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激化,政府的经济职能逐渐增强,财政政策不仅为实现国家政治职能服务,而且成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   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财政政策成为调节经济、挽救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常常在经济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加快经济复苏;在经济高涨时期,则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减少社会总需求,延缓经济危机的来临。   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国家集中了全体人民的意志,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能自觉地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制定财政政策。一方面促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一方面组织和协调社会经济生活,为巩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   财政政策的种类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将财政政策分为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的。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的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在经济萧条时,个人和企业利润降低,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和企业数量减少,因而税基相对缩小,使用的累进税率将对下降,税收自动减少。因税收的减少幅度大于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幅度,税收便会产生一种推力,防止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过度下降,从而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如果经济出现衰退,符合领取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标准的人数增加,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的发放趋于自动增加,从而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   (2)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年)等,都是相机决策财政政策选择的范例。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2、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减少国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手段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例如减少税收可以刺激消费,增加政府的支出能够刺激生产,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经济措施主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   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及其目标所决定的。财政政策的阶级性质和具体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同。 看了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的人还看: 1. 财政政策包括什么 2.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3. 2017年财政政策内容 4.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哪些 5. 财政政策包括哪些工具 6. 财政政策的行为主体是什么 7. 财政政策特点
2023-05-10 21:52:262

我国财政政策有哪些

我国财政政策有:1.预算政策;2.税收政策;3.公债政策;4.公共支出政策;5.政府投资政策;6.补贴政策等。财政政策是国家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规范。它是一个客观的财政收入分配社会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财政政策同样是国家干预、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工具。我国财政政策有哪些积极财政政策能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社会根本制度建设与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调整企业经济组织结构,引导、促进和支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学生就业、扩大内需,使国内经济均衡可持续不断发展。税收政策可以调节个人收入。税收的个人收入调节效应是指政府根据社会公平原则的要求,改变和调整整个居民收入的市场分配结果,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财税政策具有控制赤字、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促进改革和调整结构的功能。
2023-05-10 21:52:331

财政政策包括哪一些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支出和税收等活动来影响总体经济状况,以对抗经济周期的政策。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包括哪些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包括哪些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支出和税收等活动来影响总体经济状况,以对抗经济周期的政策。财政政策包括几个方面:财政支出政策(公共工程开支、政府购买、财政补贴),税收政策和收入政策,财政赤字或盈余。   财政支出政策,指通过政府预算支出的增减及财政赤字的增减影响总需求,财政支出政策运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财政拨款、政府采购、财政间接支出如财政担保、财政资助等。   税收政策是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确定的指导制定税收法令制度和开展税收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税收政策是和预算政策一起发展的。税收政策的核心问题是税收负担问题。   收入政策是后凯恩斯主流学派提出的政策主张之一,指政府为了影响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降低物价的上涨速度。是政府为降低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工资和价格的政策。目的在于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外的一种政府行为。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财政赤字即预算赤字,指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盈余。   财政盈余,意味着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也就是说有一部分财富被储存起来了。财政盈余越多,被储存的财富就越多,长此以往,就会造成经济紧缩。因此,财政政策原则上是收支平衡,个人和企业的财富如何支配,就由市场自主调节,而政府则根据宏观经济调控需要,决定采取紧缩(制造财政盈余)或者扩张(制造财政赤字)政策。   我国财政部门目前采用的分类   我国现行支出分类采用了国际通行做法,即同时使用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两种方法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以《200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为例)。   支出功能分类是按政府主要职能活动分类。我国政府支出功能分类设置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大类,类下再分款、项两级。主要支出功能科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国债事务、其他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支出经济分类是按支出的具体用途所作的一种分类。我国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12类,类下设款,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   公共财政的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手段之一,财政既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资源的直接分配者,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间接调节者。   2.收入分配职能   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公平收入分配。在政府不加干预的情况下,市场会依据个人财产多少和对生产所做贡献大小进行收入分配。它有利于提高效率,但容易造成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政府要通过税收、转移性支出等手段,对市场初次分配结果实施再分配调节,以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3.调控经济职能   公共财政的调控经济职能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较高就业水平、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实现。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进行调节。   4.监督管理职能
2023-05-10 21:52:411

财政政策是指

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或者说,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段话指的是剥削阶级国家怎么使用财政政策。2022年5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稳住经济大盘;部署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拓宽社会投资渠道、扩大有效投资;决定阶段性免除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并允许延期还本。
2023-05-10 21:52:481

财政政策的解释

财政政策的解释 国家 为实现 一定 时期的 政治 、经济和 社会 目标 而确定的财政工作的方针和 原则 。包括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等。在西方国家,一般在经济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高涨或经济过热时期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中国 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巩固 人民 民主 政权,促进社会 公平 分配,实现经济持续、高速、 健康 发展。 词语分解 财政的解释 各级政府部门管理和调控资金财产的业务 之一 详细解释谓理财之事,即国家或 公共 团体在资金的管理、积累、分配、使用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将来财政竭蹶,根本动摇,其弊当不可胜言。” 梁启 政策的解释 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详细解释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 任务 而制定的行动根据和准则。 老舍 《且说屋里》:“他的‘政治 生活 "不包含着什么主义、主张、政策、计划与宗旨
2023-05-10 21:53:181

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在经济萎缩的时候使用。具体表现为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收入。比如扩大财政赤字。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从而扩大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在通货膨胀的时候使用。具体表现为减少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从而减少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稳健性的财政政策主要适用于经济平稳的时候的一种中性的财政政策。
2023-05-10 21:53:261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哪些

1、投资规模与消费需求结合在政策重点的选择上,把增加投资规模与刺激、拓展最终消费需求相结合。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卖方市场——短缺经济条件下,我们一直习惯于把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投资和生产上,亦即放在增加产品供给上,因为供给的约束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然而,在市场经济——买方市场条件下,需要刺激的重点则是消费需求,有效需求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刺激投资和生产固然也是在提高需求,但这只是中间需求,它究竟能对经济增长发挥多大的作用,究竟能否提高经济效率,则取决于最终需求的状况。新形势下有助于扩大内需的财政、货币政策取向,必须把增加投资和生产与刺激最终消费有机结合起来。2、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结合在政策力度的把握上,使总量的适度扩张与结构的调整、优化相结合。因为当前问题的性质,既不是简单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也不是简单的总量需求不足,而是在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增长)模式转轨时期,在已经成功实现了经济软着陆,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形势下,主要由于转轨“镇痛”、体制和结构障碍等基本原因而形成的过渡性困难。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和性质,即在体制转轨尚未完成,结构矛盾十分突出、适应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还很不健全等情况下,如果片面强调和实施全面松动的总量扩张政策,那就很可能诱发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加重结构调整的困难,从而非但无助于当前经济的协调、有效增长,而且还将为后续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就业问题的解决,造成更多的麻烦和后延性障碍。3、国有与非国有经济发展结合在政策倾向的掌握上,应把支持国有经济与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因为无论是从其发展需要、发展可能及其存在的巨大潜力,还是从其在诸如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国家税收、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来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然而,从实际情况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又的确存在着不少现实障碍和困难,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都有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政策性问题。4、当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结合在政策效应的考虑上,使扩大内需的当期政策效应与长期政策效应相结合。因为,既然需求不足将是制约我国后续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问题的解决就不能只顾眼前、不计长远,在政策取向、政策效应的分析和估量上,必须把短期与长期、当前与今后加以统筹考虑。扩展资料: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性质特征:1、阶段性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当前我国出现了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等特殊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也可以说,这是在国内经济有紧迫需要,政策实施又有现实可能的条件下,所作出的一种有条件的政策选择。这里所谓客观需要,就是扩大内需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需要,是在货币政策因实施、操作通路局部受阻,其刺激需求的能力与效果受限的条件下,必须进行的一种政策选择。而所谓政策环境允许,就是说,尽管国家财政收支形势较为严峻,但在银行有较多“存差”,有富裕资金,企业因约束机制强化等原因而贷款谨慎等情况下,财政可以通过实施以适度扩张的国债政策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来达到扩展需求、刺激经济的目的。一旦这种政策环境发生变化,财政政策选择就需另行考虑。2、定向性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在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企业机制转换也尚未完成,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等情况下,不宜也不能实行全面扩张的财政政策,而只能实施既有利于增加投资、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又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结构,促进体制改革深化的财政政策,即应该实行定向性的财政政策。正是有鉴于此,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选择了以调整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增长后劲和产业带动效应为目的,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方向。3、复合性扩大内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就其自身而言,没有局限于扩大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这一个方面,而是以扩大需求为主旨,注重多项政策手段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政策复合性。简要地说,除了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同时还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通过调整中央财政的支出结构,腾出180亿元, 专门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抗洪救灾等,即通过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以刺激消费与投资;分批提高了一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了进口设备税收政策,降低了关税税率,对国家鼓励发展的外商投资项目和国内投资项目,在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殖税,以此推动和增进外经贸方面的需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积极财政政策
2023-05-10 21:53:34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

高中政治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央行每天与各个商业银行间买卖短期国家债券已达到央行所预期的现钞汇率的方式来进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需求管理的两大政策,其运作就是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给来调节总需求。就调节货币供给这个角度来说,它们的区别在于货币政策是通过银行系统,运用金融工具,由金融传导机制使之生效;而财政政策则是通过财政系统,运用财税工具,又财政传导机制使之生效。财政政策是指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政府行为。在短期中,财政政策 主要影响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是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方式。政府经常通过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的操作来影响经济的走向。政府预算支出的状况、预算赤字与GDP的比值、税种与税率的变动等都是理财规划师所需要密切关注的经济指标。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影响宏观经济的行为。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利率来实现的。货币量的增加会使短期利率下降,并最终刺激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发生位移。再贴现率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基准利率,其升降将直接影响各类市场利率的走向。同时法定准备率的调整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都会影响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水平。理财规划师判断各种金融工具利率走势的基础就在于根据货币政策的操作对基准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做出预测。
2023-05-10 21:53:501

名词解释:财政政策

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财政政策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财政政策不仅为实现国家政治职能服务,而且成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财政政策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的。扩展资料:现代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随着不同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而不断调整的,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性。主要的调节方式有:1、动态调节,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规定相应的财政政策。2、总体调节,即从全局上组织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与社会事业之间平衡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3、主动调节。即基于对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政策。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有膨胀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平衡性财政政策、总量调节政策和结构调节政策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
2023-05-10 21:54:052

简述财政政策的含义、种类及使用原则

财政政策的概述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种类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2]  将财政政策分为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的。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的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在经济萧条时,个人和企业利润降低,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和企业数量减少,因而税基相对缩小,使 [财政政策----加息]财政政策----加息用的累进税率将对下降,税收自动减少。因税收的减少幅度大于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幅度,税收便会产生一种推力,防止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过度下降,从而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如果经济出现衰退,符合领取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标准的人数增加,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的发放趋于自动增加,从而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  (2)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年)等,都是相机决策财政政策选择的范例。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2、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减少国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例如减少税收可以刺激消费,增加政府的支出能够刺激生产,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经济措施主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  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及其目标所决定的。财政政策的阶级性质和具体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同。
2023-05-10 21:54:216

财政政策有哪些

1、财政政策有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含义: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方向和数量的确定,及其对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调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如预算、税收、国债、补贴、财政收入和支出。2、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3、“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段话指的是剥削阶级国家怎么使用财政政策。
2023-05-10 21:54:361

财政政策有哪些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有: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经济措施主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财政预算案,透过税收以及政府用于消费和投资的公共开支达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的方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控制与管理经济的最重要的两个宏观经济调控工具:财政政策借助政府财政开支、税收、债务融资方面的变化来刺激或减缓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则侧重对经济体中货币发行量的调节。财政政策一般分为自动财政政策(automaticfiscal policy)和衡量式财政政策(discretionary fiscal policy)。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标,往往不能只采用一种政策工具,为了实现最优的政策效应,必须把各种财政政策工具配合使用。如何使各项政策协调配合是决定政策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种协调与配合包括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也包括国内外政策的协调。只有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得当,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政策效应。这种协调与配合当然也有某种规律可以遵循,但更多的时候却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相机行事。财政政策实施中的这些问题,正是运用政策的困难所在,如何运用各种政策达到理想的财政政策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远非经济理论所能描述的。参考资料财政政策.搜狗百科[引用时间2018-1-17]
2023-05-10 21:54:431

财政政策有哪些手段

1.税收: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政策或税率的制定是通过财政手段调整国民整体经济的;2、财政支出:通常是指国家公共支出和补贴,以调整整体供需平衡;三、政府投资:主要是指政府对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4.国债:国家可以利用自己的信用发行国债来筹集资金,调整社会货币供应。扩张财政政策是什么?财政政策是一个国家当局对于其经济现状利用财政工具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扩张型的政策通常是用于社会经济萧条时期,国家通过财政手段来帮助激活刺激社会需求的一种方式,具体的措施有给与一定的税收优惠,扩大财政支出等来使社会总体货币供应量增多,使社会总需求得到有效地刺激,从而激活整体的社会经济。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用于通货紧缩期。
2023-05-10 21:54:501

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现在的政策是什么?

1、定义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来实现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本国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必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2、财政政策我国现在的财政政策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扩展资料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而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在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大方向下,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始料不及的某些外部因素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性财政政策举措,并非是一种政策类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积极财政政策
2023-05-10 21:55:081

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手段?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1、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2、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3、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重点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主要的调节方式有:1、动态调节。即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规定相应的财政政策。2、总体调节。即从全局上组织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与社会事业之间平衡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3、主动调节。即基于对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政策。
2023-05-10 21:55:151

财政政策有哪些?

财政政策包括政府购买支出、税收、转移支付等等。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少税收、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转移支付等。积极财政政策一般运用于经济衰退、失业激增的时期,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有利手段。具体来说1 增加转移支付和减税可以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的投资和购买,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是采用减低投资税的话,还可以直接促进私人投资的增加,推动经济快速发展。2 增加购买性支出(也包括政府直接投资)能直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从而强力拉动经济增长。总之,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加快经济增长,减少失业都有好处,但也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因此,可能会搭配别的政策一起使用。
2023-05-10 21:55:221

2022年财政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提升效能,就是要统筹财政资源,强化预算编制、审核、支出和绩效管理,推进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加强与货币等政策协调。更加注重精准,就是要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实施新的减税降费,以退还企业尚未抵扣的进项税款为主要手段,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强对基本民生、对重点领域、对地方特别是基层的财力保障。更加注重可持续,就是要统筹需要和可能安排财政支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好高骛远、吊高胃口;适当降低赤字率,合理安排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重点要把握以下方面。(一)加大减负纾困力度,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延续实施部分2021年到期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研究出台新的政策举措,显著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二)保持适当支出强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适当下调赤字率至2.8%左右。安排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71万亿元,优先支持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等的重点项目和科技攻关、生态环保等领域及区域重大战略,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三)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并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重点支持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四)推动财力下沉,支持基层做好“三保”工作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加大省级财政财力下沉力度,支持基层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三保”工作。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推动资金快速精准下达和使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1994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五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23-05-10 21:55:301

财政政策的主要作用是?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政府调整财政收支的手段主要有三个:一是改变政府购买水平;二是改变政府的转移支付;三是调整税率. 改变政府购买是政府招待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经常使用的手段.在经济萧条、总支出不足时,政府要扩大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增中军费开支,修筑高等级公路,建立新的福利设施等,以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相反,在经济繁荣、总支出过大时,政府则减少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数量,比如推迟某些军事科研,压缩或缓建一批公共工程,以便压缩总需求,缓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政府运用的第二个财政政策手段是变动政府转移支付的数量.变动政府的转移支付也是逆经济风向的.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可以提高对退伍军人、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各类补助,或者增加对农产品的补贴,以便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私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扩大总需求.相反,在经济繁荣时,政府则压缩用于福利、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或者延长补贴支付的时间,以便减少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调整税率是政府执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第三大手段.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减少税种或降低税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以便刺激需求.反之,在经济过热时,则可以暂时提高税率,或增加一些临时特别税种,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抑制需求. 上述三种手段不仅可以单独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而且也可以共同发生作用,实践中三种手段往往搭配使用.
2023-05-10 21:55:361

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现在的政策是什么?

1、定义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来实现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本国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必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2、财政政策我国现在的财政政策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扩展资料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而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在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大方向下,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始料不及的某些外部因素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性财政政策举措,并非是一种政策类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积极财政政策
2023-05-10 21:55:464

简述财政政策的目标

  财政政策目标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所要实现的目的。那么,财政政策的目标相关知识有哪些?我为您分享。   简述财政政策的目标   我国现阶段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价相对稳定   物价相对稳定。这是世界各国均在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基本要求。物价相对稳定,并不是冻结物价,而是把物价总水平的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发展可容纳的范围之内。物价相对稳定,可以具体解释为,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在采取财政措施时必须首先弄清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原因,如果是由于需求过旺或需求不足造成的,则需要调整投资性支出或通过税收控制工资的增长幅度,如果是由结构性摩擦造成的,则必须从调整经济结构着手。总之,物价不稳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社会承受能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隐患。因此,在财政政策目标的选择上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2)经济可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它要求经济的发展保持在一定的速度区间,既不要出现较大的下降、停滞,也不要出现严重的过热。因此,经济增长是实际增量,而不是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虚假增长;增长的速度可以持续,不是大起大落。经济增长是全社会总量和实际增长和人均数量的实际增长。   衡量经济增长除总量的增长外,还应包括质的提高,比如,技术的进步、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结构、生态平衡等。经济增长对质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强调量的增长,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通货膨胀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能源紧张,等等。这些后果必将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此,健康的经济增长,应该是经济的可持续、均衡增长。作为财政政策,则在于如何去引导经济发展实现最佳的经济增长。   (3)收入合理分配   收入合理分配是指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公正、合理,公平与效率相结合,避免过于悬殊。公平分配并不是平均分配,它是在一定社会规范下既有差距又注意均衡协调的分配。我国当前处理分配问题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财政在追求公平分配目标时要做到:首先,合理适度地确定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其次,为所有纳税人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不因国别、所有制等不同而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最后,要通过对高收入人群实行累进税率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等,对低收入层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等财政转移支付,防止和纠正收入水平的过分悬殊。   (4)资源合理配置   资源合理配置是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其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通过价值规律、供求关系以及竞争机制的作用,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能够提供最高回报的地方去。但是,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由于许多行业和商品的生产存在自然垄断的特点,因此政府有必要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市场自发作用的基础上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进行合理的调节。财政作为政府对资源配置进行调节的重要工具,其方式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分配数量和方向直接影响各产业的发展,如对需要鼓励和发展的产业或事业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或者实行财政补贴,通过财政资金的示范和鼓励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入;二是通过制定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引导资源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如通过实行低税政策或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源流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应当指出的是,财政调节资源合理配置是为了弥补存在的市场失灵,它不能代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更不能干扰正常的市场规则和市场运行,以免对市场效率造成伤害。   (5)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需要的满足程度,不仅仅取决于个人消费需求的实现,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共同消费需求的实现。社会共同的消费需求,包含公共安全、环境质量、生态平衡、基础科学研究和教育、文化、卫生等水平的提高。因此,社会共同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即为社会生活质量的水平。财政政策把社会生活质量作为政策目标之一,主要采取定期提高工教人员的工资,增加社会公共设施的投资,提高公共福利的服务水平,对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实施多种补贴等。   财政政策目标的特征   财政政策目标是指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在确定财政政策目标时,政府决策部门应注意财政政策目标的几个特征:   (1)财政政策目标受财政政策功能的制约;   (2)财政政策目标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3)财政政策目标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   财政政策的目标具有多重性特征,构成一个目标体系,其体系内一般包括经济稳定、经济发展、公平分配和平衡预算四大目标。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大目标又分解为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三个子目标;经济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目标、资源合理配置目标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三个子目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模式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往往要配合使用   所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是指政府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按某种形式搭配组合起来,以调节总需求,最终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一般有四种模式: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能更有力的刺激经济。一方面通过减少税收或扩大支出规模等松的财政政策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但也会引起利率水平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进政府债券等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的储备金,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抑制利率的上升,以消除或减少松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使总需求增加,其结果是可在利率不变的条件下,刺激了经济,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使国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增加。这样可以消除经济衰退和失业,比单独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更有缓和衰退、刺激经济的作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所适用的经济初始状态是:(1)存在比较高的失业率;(2)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3)大量资源有待开发;(4)市场疲软、没有通胀现象;(5)国际收支盈余过多。在此状态下,这种搭配模式一方面会刺激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减少国际收支盈余,另一方面对推动生产和降低失业率有促进作用。这种模式能够短时间内提高社会总需求,见效迅速,但运用时应谨慎,如果掌握的尺度不好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危险。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   当经济过度繁荣,通货膨胀严重时,可以把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使用。这就是说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规模等紧的财政政策压缩总需求,从需求方面抑制通货膨胀。而利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的货币政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会使利率提高,投资下降,货币供给量减少,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同时,由于紧的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会使利率下降,而通过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从而不使利率的下降起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其结果可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抑制经济过度繁荣,使总需求和总产出下降。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的初始状态是:(1)、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2)、不存在高失业率;(3)、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削减总需求一方面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保证货币和物价的稳定,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减少国际收支赤字。但是,这一模式如果运用不当往往会造成经济停滞的后果。   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这种政策组合的结果是利率上升,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具体说来这种模式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能抑制通货膨胀,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增加支出,有助于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而紧的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进而抑制由于松的财政政策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适宜的条件是:(1)、经济停滞不前,甚至衰退;(2)、社会总需求不足;(3)、物价稳定,没有通货膨胀迹象;(4、)失业率高;(5)、国际收支赤字。在这种条件下,用松的财政政策来拉动内需,对付经济衰退,用紧的货币政策来减少国际收支赤字,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从而有助于促进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4、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反,这种政策组合的结果是利率下降,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一方面,通过增加税收,控制支出规模,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的适宜条件是:(1)、经济过热;(2)、物价上涨、通货膨胀;(3)、社会失业率低;(4)、国际收支出现过多顺差。在此状态下,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配合是适宜的,前者可以用来对付通货膨胀,后者可用来减少过多的国际收支盈余(通过刺激进口和以低利率刺激资本流出),从而有助于促进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可以看出,上述四种组合各有特点,在现实生活中,这四种政策搭配与选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采取哪种形式,应视当时的经济情况而定,灵活、适当运用。
2023-05-10 21:56:171

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

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要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政策要“灵活”,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仍然面临着复杂形势和多种风险挑战,需要根据经济形势适时调节,寻求多种目标的平衡;“合理适度”则是指货币信贷增长要与经济发展所需相一致,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2023-05-10 21:56:311

财政政策工具有哪些

问题一: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些,如何运用 5分 *** 通过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 *** 购买、转移支付、公债,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社会总供给相均衡,从而使社会与经济既不发生经济萧条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财政政策有三种类型:扩张型、紧缩型、平衡型。 货币政策工具:1、锭定存款准备金率:即商业银行每吸收一笔存款上缴到央行的那部分,占该笔存款的比例 2、再贴现率:即持票人将一张未到期的票据向商业银行请求变现,称为贴现;支付给银行的利息称为贴现率;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央行请求变现,称为再贴现,所支付给他们的利息称为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即央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这是央行最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希望采纳 希望采纳 问题二:什么是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 *** 投资。 问题三: *** 的宏观政策的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 通过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 *** 购买、转移支付、公债,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社会总供给相均衡,从而使社会与经济既不发生经济萧条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财政政策有三种类型:扩张型、紧缩型、平衡型。 货币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商业银行每吸收一笔存款上缴到央行的那部分,占该笔存款的比例 2、再贴现率:即持票人将一张未到期的票据向商业银行请求变现,称为贴现;支付给银行的利息称为贴现率;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央行请求变现,称为再贴现,所支付给他们的利息称为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即央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这是央行最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问题四: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些 财政政策工具是 *** 为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所选择的操作手段,主要包括: (1)税收调节。税收既是 ***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实施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以税收作为政策工具,可以通过改变税率、税收总量和调整税收结构来实现政策目标。一般来说,降低税率、减少税收都会导致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和国民产出的增长,反之则下降。因此,在总需求不足时,可采取减税措施来抑制经济衰退;在需求过旺时,可采取增税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 (2)国债调节。相对于不可轻易变动的税收来说,国债是一种较为灵活、较为便捷的财政政策工具。运用国债工具可以实现以下目标:调节社会总需求,发行国债会减少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资金,缩小社会总需求,而偿还国债,将增加企业收入和居民的可支配资金,扩大社会总需求;涮节国民收入的使用方向,国债可以对企业和居民收入进行再调整,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特定的经济建设;国债发行以后还可以进入证券市场转让和流通,成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国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给水平。 (3)财政投资。财政预算内投资,是国家集中财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直接的资金投入。它既可以调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也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的结构。 (4)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用财政资金直接资助企业或居民的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属于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财政补贴分为三大类:企业补贴,即为了支持某些政策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而给予的补贴;价格补贴,包括对职工的副食品补贴、粮食补贴、房租补贴等;社会救济,指国家对那些生活有特殊困难的贫困地区和个人,给予无偿的财政资助。 希望采纳 问题五: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急~ 财政政策工具,就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方法。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税收、公债、经常支出、资本支出、转移支付、贴息等。 问题六: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些,如何运用 财政政策工具有:税收、国债、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货币政策有: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总体上讲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可以如此操作:减税、发行国债、增加 *** 支出增加转移支付何财政补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购进国债。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可以增加收入增加货币供应量,给证券市场带来积极影响! 问题七: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一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政策工具: *** 支出是指整个国家中各级 *** 支出的总和,由具体的支出项目构成,主要可以分为 *** 购买和 *** 转移支付两类。 *** 购买是指 *** 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 *** 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 *** 购买。 *** 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购买支出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 转移支付是指 *** 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支付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它所做的仅仅是通过 *** 将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 再看 *** 的收入。税收是 *** 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与 *** 购买支出、转移支付一样,税收同样具有乘数效应,即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变动具有倍增作用。当 *** 税收不足以弥补 *** 支出时,就会发行公债,使公债成为 *** 财政收入的又一组成部分。公债是 *** 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 *** 的债务。它不同于税收,是 *** 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 *** 的债务和地方 *** 的债俯。 二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政策工具(selective policy instrument)中央银行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 消费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证金比率进行限制,并随时根据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控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量,抑制过度的投机。 不动产信用控制: 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 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 预缴进口保证金: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一类是属于直接信用控制,主要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制及信用配额、规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一类属于间接信用控制,如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问题八: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税收、公债、经常支出、资本支出、转移支付、贴息等。
2023-05-10 21:56:381

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本国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必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我国政策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作为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性质特点阶段性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当前我国出现了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等特殊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也可以说,这是在国内经济有紧迫需要,政策实施又有现实可能的条件下,所作出的一种有条件的政策选择。这里所谓客观需要,就是扩大内需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需要,是在货币政策因实施、操作通路局部受阻,其刺激需求的能力与效果受限的条件下,必须进行的一种政策选择。而所谓政策环境允许,就是说,尽管国家财政收支形势较为严峻,但在银行有较多“存差”,有富裕资金,企业因约束机制强化等原因而贷款谨慎等情况下,财政可以通过实施以适度扩张的国债政策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来达到扩展需求、刺激经济的目的。一旦这种政策环境发生变化,财政政策选择就需另行考虑。定向性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在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企业机制转换也尚未完成,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等情况下,不宜也不能实行全面扩张的财政政策,而只能实施既有利于增加投资、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又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结构,促进体制改革深化的财政政策,即应该实行定向性的财政政策。正是有鉴于此,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选择了以调整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增长后劲和产业带动效应为目的,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方向。复合性扩大内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就其自身而言,没有局限于扩大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这一个方面,而是以扩大需求为主旨,注重多项政策手段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政策复合性。简要地说,除了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同时还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通过调整中央财政的支出结构,腾出180亿元, 专门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抗洪救灾等,即通过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以刺激消费与投资;分批提高了一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了进口设备税收政策,降低了关税税率,对国家鼓励发展的外商投资项目和国内投资项目,在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殖税,以此推动和增进外经贸方面的需求。政策取向投资规模与消费需求结合在政策重点的选择上,把增加投资规模与刺激、拓展最终消费需求相结合。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卖方市场——短缺经济条件下,我们一直习惯于把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投资和生产上,亦即放在增加产品供给上,因为供给的约束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然而,在市场经济——买方市场条件下,需要刺激的重点则是消费需求,有效需求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刺激投资和生产固然也是在提高需求,但这只是中间需求,它究竟能对经济增长发挥多大的作用,究竟能否提高经济效率,则取决于最终需求的状况。新形势下有助于扩大内需的财政、货币政策取向,必须把增加投资和生产与刺激最终消费有机结合起来。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结合在政策力度的把握上,使总量的适度扩张与结构的调整、优化相结合。因为当前问题的性质,既不是简单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也不是简单的总量需求不足,而是在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增长)模式转轨时期,在已经成功实现了经济软着陆,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形势下,主要由于转轨“镇痛”、体制和结构障碍等基本原因而形成的过渡性困难。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和性质,即在体制转轨尚未完成,结构矛盾十分突出、适应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还很不健全等情况下,如果片面强调和实施全面松动的总量扩张政策,那就很可能诱发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加重结构调整的困难,从而非但无助于当前经济的协调、有效增长,而且还将为后续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就业问题的解决,造成更多的麻烦和后延性障碍。国有与非国有经济发展结合在政策倾向的掌握上,应把支持国有经济与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因为无论是从其发展需要、发展可能及其存在的巨大潜力,还是从其在诸如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国家税收、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来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然而,从实际情况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又的确存在着不少现实障碍和困难,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都有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政策性问题。当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结合调整因素市场和消费替代即当前财政、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和刺激最终消费需求方面,逐步减轻经济增长对扩大政府投资规模的依赖。这方面可供选择的措施很多,如有序推进银行的消费信贷;适当增加财政对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支出比重,特别是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财政转移性支出数量;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村和农民收入,为开拓巨大的农村市场奠定基础,等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2023-05-10 21:56:451

我国财政政策实施手段有哪些?

  一、我国财政政策实施手段有:财政收入(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等。x0dx0a  1、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x0dx0a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x0dx0a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x0dx0a  2、财政支出。x0dx0a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x0dx0a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x0dx0a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例如,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x0dx0a  3、国债 。x0dx0a  国债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一是排挤效应。即通过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和投资的作用。二是货币效应。这是指国债发行所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动。它一方面可能使“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可能将存于民间的货币转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银行购买国债而增加货币的投放。三是利率效应。这是指通过国债利率水平的调整以及对资本市场的供求变化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或紧缩效应。在现代信用条件下,国债的市场操作是沟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它们的藕合点。因此,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实施时,除了与其它财政政策手段协调外,还特别要与货币政策相协调。x0dx0a  4、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性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政府的投资项目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这种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具有乘数作用。所谓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指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x0dx0a  二、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2023-05-10 21:57:063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哪些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什么

1、财政政策划分为三大类,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降低税率、提高政府支出和增加转移支付。 2、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在以下方面:增加支出,加强基础设施投资;调整税收政策,支持出口、吸引外资和减轻企业负担;增加社会保障、科教、文卫等重点领域的支出;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提高城市居民个人消费能力,体现政府转移支付;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有体制改革等。
2023-05-10 21:57:331

我国财政政策实施手段有哪些?

  一、我国财政政策实施手段有:财政收入(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等。x0dx0a  1、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x0dx0a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x0dx0a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x0dx0a  2、财政支出。x0dx0a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x0dx0a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x0dx0a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例如,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x0dx0a  3、国债 。x0dx0a  国债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一是排挤效应。即通过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和投资的作用。二是货币效应。这是指国债发行所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动。它一方面可能使“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可能将存于民间的货币转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银行购买国债而增加货币的投放。三是利率效应。这是指通过国债利率水平的调整以及对资本市场的供求变化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或紧缩效应。在现代信用条件下,国债的市场操作是沟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它们的藕合点。因此,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实施时,除了与其它财政政策手段协调外,还特别要与货币政策相协调。x0dx0a  4、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性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政府的投资项目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这种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具有乘数作用。所谓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指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x0dx0a  二、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2023-05-10 21:57:411

积极的财政政策

1、扩大公共投资,增加基础的建造数量; 2、推行税费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 3、提高社会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促进市场内的消费需求; 4、发挥财政作用,增加补助规模,拉进贫富差距。 以上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什么 财政政策是调节和指导财政分配的基本准则,也是国家在财政方面进行调整方式。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影响下,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个手段,也是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税收,从而使市场内的供需关系产生一定的变化,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减轻经济波动的水平,防止通货膨胀出现。一般来说财政政策都是由国家所制定的,具有一定的阶级特性。而在实际的市场内执行财政政策,则需要有对应的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相互协调配合。
2023-05-10 21:57:481

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财政政策的工具包括:1、预算政策。预算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及其差额上。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取扩大支出规模、保持一定赤字规模的做法来扩大杜会总需求;当杜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取缩小支出规模、保持预算盈余的做法来抑制杜会总需求。当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即经济稳定发展时,政府一般实行中性的预算平衡政策,保持预算收支规模的基本平衡。2、税收政策。首先,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方式,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其次,税收是政府实行公平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手段。3、公债政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债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首先,通过调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改变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动状况,可以对经济运行产生扩张性或者紧缩性的影响。公债期限不同,流动性相差较大。4、公共支出政策。公共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主要包括狭义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部分。5、政府投资政策。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性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6、财政补贴政策。首先,财政补贴政策是保持经济平衡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财政补贴还是政府实行公平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讲,享受政府财政补贴的对象大多是低收入群体。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分配。
2023-05-10 21:58:021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哪些?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包括增加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比如今年我国政府实施的主要财政政策:1、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在2008年末增加安排保障性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的基础上,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增加4875亿元。2、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3、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重点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2023-05-10 21:58:171

我国有哪些积极的财政政策

1、投资规模与消费需求结合在政策重点的选择上,把增加投资规模与刺激、拓展最终消费需求相结合。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卖方市场——短缺经济条件下,我们一直习惯于把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投资和生产上,亦即放在增加产品供给上,因为供给的约束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然而,在市场经济——买方市场条件下,需要刺激的重点则是消费需求,有效需求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刺激投资和生产固然也是在提高需求,但这只是中间需求,它究竟能对经济增长发挥多大的作用,究竟能否提高经济效率,则取决于最终需求的状况。新形势下有助于扩大内需的财政、货币政策取向,必须把增加投资和生产与刺激最终消费有机结合起来。2、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结合在政策力度的把握上,使总量的适度扩张与结构的调整、优化相结合。因为当前问题的性质,既不是简单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也不是简单的总量需求不足,而是在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增长)模式转轨时期,在已经成功实现了经济软着陆,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形势下,主要由于转轨“镇痛”、体制和结构障碍等基本原因而形成的过渡性困难。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和性质,即在体制转轨尚未完成,结构矛盾十分突出、适应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还很不健全等情况下,如果片面强调和实施全面松动的总量扩张政策,那就很可能诱发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加重结构调整的困难,从而非但无助于当前经济的协调、有效增长,而且还将为后续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就业问题的解决,造成更多的麻烦和后延性障碍。3、国有与非国有经济发展结合在政策倾向的掌握上,应把支持国有经济与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因为无论是从其发展需要、发展可能及其存在的巨大潜力,还是从其在诸如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国家税收、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来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然而,从实际情况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又的确存在着不少现实障碍和困难,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都有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政策性问题。4、当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结合在政策效应的考虑上,使扩大内需的当期政策效应与长期政策效应相结合。因为,既然需求不足将是制约我国后续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问题的解决就不能只顾眼前、不计长远,在政策取向、政策效应的分析和估量上,必须把短期与长期、当前与今后加以统筹考虑。扩展资料: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性质特征:1、阶段性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当前我国出现了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等特殊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也可以说,这是在国内经济有紧迫需要,政策实施又有现实可能的条件下,所作出的一种有条件的政策选择。这里所谓客观需要,就是扩大内需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需要,是在货币政策因实施、操作通路局部受阻,其刺激需求的能力与效果受限的条件下,必须进行的一种政策选择。而所谓政策环境允许,就是说,尽管国家财政收支形势较为严峻,但在银行有较多“存差”,有富裕资金,企业因约束机制强化等原因而贷款谨慎等情况下,财政可以通过实施以适度扩张的国债政策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来达到扩展需求、刺激经济的目的。一旦这种政策环境发生变化,财政政策选择就需另行考虑。2、定向性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在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企业机制转换也尚未完成,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等情况下,不宜也不能实行全面扩张的财政政策,而只能实施既有利于增加投资、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又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结构,促进体制改革深化的财政政策,即应该实行定向性的财政政策。正是有鉴于此,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选择了以调整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增长后劲和产业带动效应为目的,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方向。3、复合性扩大内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就其自身而言,没有局限于扩大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这一个方面,而是以扩大需求为主旨,注重多项政策手段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政策复合性。简要地说,除了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同时还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通过调整中央财政的支出结构,腾出180亿元, 专门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抗洪救灾等,即通过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以刺激消费与投资;分批提高了一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了进口设备税收政策,降低了关税税率,对国家鼓励发展的外商投资项目和国内投资项目,在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殖税,以此推动和增进外经贸方面的需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积极财政政策
2023-05-10 21:58:275

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展资料:财政政策需主动适应“逆周期调节”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找准“加力提效”的发力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更好应对风险挑战。一是实施增加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在扩大最终消费方面,要加大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力度,更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公共服务,并有效解决教育、育幼、养生、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所遇到的发展瓶颈;要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落实好专项附加扣除的各项标准,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引导中间产品的消费、扩大投资等方面,要推进企业所得税改革,创新和试点投资抵税机制,推动机器设备采购等生产性投资;实施推广“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法按程序进行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及扩建生产、仓储场所,提升集约化用地水平,不再增收地价款”的政策,推动工业企业厂房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通过政府的相关支持基金,更好与金融机构协作,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支持和促进存货投资,便利企业资金流转。二是实施提升收益率的财政政策。对生产领域实施全面减税,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主动性、效率性。生产领域的全面减税既包括减少生产环节的税收,也包括减少与生产活动相关联的收入性税收。可考虑将增值税作为直接的生产性税收继续按照“三档税率变两档、多层税负相趋同”的方向进行改革,继续降低税率;企业所得税改革应坚持“实际受益、市场公平”的原则不断深化减税安排,在总体保持现行税率水平的情况下,以鼓励创新、加大生产性投资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大幅度增加税前扣除的内容,并针对中小企业继续探索降低税率水平的条件和范围;个人所得税改革应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家庭综合征收、按功能属性细分管理收入种类的方向推进。与此同时,需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特别是要着力开展相关政策应用于财政资源配置和政府采购管理的实践。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安排,更好融合政府采购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的效率和能力,充分借助市场力量、坚持公平竞争,形成政府购买服务融合和参与现行市场体系的态势。三是实施提升信用水平的财政政策。保持市场融资环境的基本稳定,需要增加信用水平,财政政策就是提升信用水平、开展风险转换的主体力量。需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为载体,通过担保“总对总”、再担保“国对省”和投资“上对下”的业务安排,有效推动基金的商业金融机构股东、地方政府的再担保公司和地方所属的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业务,为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并坚持低担保费用水平的保本微利经营原则;以风险补偿和降低风险贴水为方向,通过设立政府补贴、开展政府贴息或组建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的方法,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适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贴水水平。四是实施优化资源配置的财政政策。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做好有效出清“僵尸企业”和低效存量、扩大优质和高效增量的财政政策安排。具体包括:推动有效出清存量,在“去产能”进入稳定期后,以优化资产配置和转移职工就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后期工作,可考虑建立“去产能”后期扶持资金;促进有序扩大优质增量,针对相关市场领域,在坚持竞争的基础上,对其中高效、优质的符合政策导向的主体,实施财政奖补安排(后补助)。五是实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的财政政策。总体包括支持企业创新和完善市场组织两个方向,即:提升科研条件的共享能力,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的布局和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市场的组织性、效率性和可识别性,为市场差异化竞争和政府综合性监管提供服务。以此为基础,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坚持现行机制和做法的同时,立足于社会资本方增量分享和风险自担的原则,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型关系和组织模式。还要看到,相关财政改革和政策设计还需符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和要求。从可持续的角度看,务必要精准把握财政宏观调控的“度”,借力市场、补位市场,同时做好对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保障。从成体系的角度看,在做好生产性全面减税安排的同时,亦应建立相关有效平衡机制,保障财政安全,既能满足政策目标,又能保障减税的长期性和规范性。从有效率的角度看,要坚持财政改革和宏观调控政策间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有序性,避免不必要的政策内耗和效力抵消。从防风险的角度看,既要推进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的扩大专项债券发行,又要规范政府举债机制,强调政府债券是政府举借债务的唯一形式,强调隐性债务全面纳入监控管理,在风险和收益相平衡的基础上扩大政府债券发行,推进债券的质押流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2023-05-10 21:59:052

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展资料:财政政策需主动适应“逆周期调节”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找准“加力提效”的发力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更好应对风险挑战。一是实施增加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在扩大最终消费方面,要加大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力度,更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公共服务,并有效解决教育、育幼、养生、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所遇到的发展瓶颈;要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落实好专项附加扣除的各项标准,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引导中间产品的消费、扩大投资等方面,要推进企业所得税改革,创新和试点投资抵税机制,推动机器设备采购等生产性投资;实施推广“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法按程序进行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及扩建生产、仓储场所,提升集约化用地水平,不再增收地价款”的政策,推动工业企业厂房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通过政府的相关支持基金,更好与金融机构协作,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支持和促进存货投资,便利企业资金流转。二是实施提升收益率的财政政策。对生产领域实施全面减税,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主动性、效率性。生产领域的全面减税既包括减少生产环节的税收,也包括减少与生产活动相关联的收入性税收。可考虑将增值税作为直接的生产性税收继续按照“三档税率变两档、多层税负相趋同”的方向进行改革,继续降低税率;企业所得税改革应坚持“实际受益、市场公平”的原则不断深化减税安排,在总体保持现行税率水平的情况下,以鼓励创新、加大生产性投资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大幅度增加税前扣除的内容,并针对中小企业继续探索降低税率水平的条件和范围;个人所得税改革应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家庭综合征收、按功能属性细分管理收入种类的方向推进。与此同时,需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特别是要着力开展相关政策应用于财政资源配置和政府采购管理的实践。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安排,更好融合政府采购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的效率和能力,充分借助市场力量、坚持公平竞争,形成政府购买服务融合和参与现行市场体系的态势。三是实施提升信用水平的财政政策。保持市场融资环境的基本稳定,需要增加信用水平,财政政策就是提升信用水平、开展风险转换的主体力量。需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为载体,通过担保“总对总”、再担保“国对省”和投资“上对下”的业务安排,有效推动基金的商业金融机构股东、地方政府的再担保公司和地方所属的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业务,为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并坚持低担保费用水平的保本微利经营原则;以风险补偿和降低风险贴水为方向,通过设立政府补贴、开展政府贴息或组建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的方法,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适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贴水水平。四是实施优化资源配置的财政政策。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做好有效出清“僵尸企业”和低效存量、扩大优质和高效增量的财政政策安排。具体包括:推动有效出清存量,在“去产能”进入稳定期后,以优化资产配置和转移职工就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后期工作,可考虑建立“去产能”后期扶持资金;促进有序扩大优质增量,针对相关市场领域,在坚持竞争的基础上,对其中高效、优质的符合政策导向的主体,实施财政奖补安排(后补助)。五是实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的财政政策。总体包括支持企业创新和完善市场组织两个方向,即:提升科研条件的共享能力,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的布局和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市场的组织性、效率性和可识别性,为市场差异化竞争和政府综合性监管提供服务。以此为基础,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坚持现行机制和做法的同时,立足于社会资本方增量分享和风险自担的原则,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型关系和组织模式。还要看到,相关财政改革和政策设计还需符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和要求。从可持续的角度看,务必要精准把握财政宏观调控的“度”,借力市场、补位市场,同时做好对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保障。从成体系的角度看,在做好生产性全面减税安排的同时,亦应建立相关有效平衡机制,保障财政安全,既能满足政策目标,又能保障减税的长期性和规范性。从有效率的角度看,要坚持财政改革和宏观调控政策间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有序性,避免不必要的政策内耗和效力抵消。从防风险的角度看,既要推进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的扩大专项债券发行,又要规范政府举债机制,强调政府债券是政府举借债务的唯一形式,强调隐性债务全面纳入监控管理,在风险和收益相平衡的基础上扩大政府债券发行,推进债券的质押流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2023-05-10 21:59:234

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展资料:财政政策需主动适应“逆周期调节”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找准“加力提效”的发力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更好应对风险挑战。一是实施增加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在扩大最终消费方面,要加大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力度,更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公共服务,并有效解决教育、育幼、养生、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所遇到的发展瓶颈;要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落实好专项附加扣除的各项标准,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引导中间产品的消费、扩大投资等方面,要推进企业所得税改革,创新和试点投资抵税机制,推动机器设备采购等生产性投资;实施推广“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法按程序进行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及扩建生产、仓储场所,提升集约化用地水平,不再增收地价款”的政策,推动工业企业厂房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通过政府的相关支持基金,更好与金融机构协作,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支持和促进存货投资,便利企业资金流转。二是实施提升收益率的财政政策。对生产领域实施全面减税,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主动性、效率性。生产领域的全面减税既包括减少生产环节的税收,也包括减少与生产活动相关联的收入性税收。可考虑将增值税作为直接的生产性税收继续按照“三档税率变两档、多层税负相趋同”的方向进行改革,继续降低税率;企业所得税改革应坚持“实际受益、市场公平”的原则不断深化减税安排,在总体保持现行税率水平的情况下,以鼓励创新、加大生产性投资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大幅度增加税前扣除的内容,并针对中小企业继续探索降低税率水平的条件和范围;个人所得税改革应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家庭综合征收、按功能属性细分管理收入种类的方向推进。与此同时,需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特别是要着力开展相关政策应用于财政资源配置和政府采购管理的实践。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安排,更好融合政府采购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的效率和能力,充分借助市场力量、坚持公平竞争,形成政府购买服务融合和参与现行市场体系的态势。三是实施提升信用水平的财政政策。保持市场融资环境的基本稳定,需要增加信用水平,财政政策就是提升信用水平、开展风险转换的主体力量。需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为载体,通过担保“总对总”、再担保“国对省”和投资“上对下”的业务安排,有效推动基金的商业金融机构股东、地方政府的再担保公司和地方所属的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业务,为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并坚持低担保费用水平的保本微利经营原则;以风险补偿和降低风险贴水为方向,通过设立政府补贴、开展政府贴息或组建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的方法,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适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贴水水平。四是实施优化资源配置的财政政策。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做好有效出清“僵尸企业”和低效存量、扩大优质和高效增量的财政政策安排。具体包括:推动有效出清存量,在“去产能”进入稳定期后,以优化资产配置和转移职工就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后期工作,可考虑建立“去产能”后期扶持资金;促进有序扩大优质增量,针对相关市场领域,在坚持竞争的基础上,对其中高效、优质的符合政策导向的主体,实施财政奖补安排(后补助)。五是实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的财政政策。总体包括支持企业创新和完善市场组织两个方向,即:提升科研条件的共享能力,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的布局和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市场的组织性、效率性和可识别性,为市场差异化竞争和政府综合性监管提供服务。以此为基础,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坚持现行机制和做法的同时,立足于社会资本方增量分享和风险自担的原则,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型关系和组织模式。还要看到,相关财政改革和政策设计还需符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和要求。从可持续的角度看,务必要精准把握财政宏观调控的“度”,借力市场、补位市场,同时做好对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保障。从成体系的角度看,在做好生产性全面减税安排的同时,亦应建立相关有效平衡机制,保障财政安全,既能满足政策目标,又能保障减税的长期性和规范性。从有效率的角度看,要坚持财政改革和宏观调控政策间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有序性,避免不必要的政策内耗和效力抵消。从防风险的角度看,既要推进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的扩大专项债券发行,又要规范政府举债机制,强调政府债券是政府举借债务的唯一形式,强调隐性债务全面纳入监控管理,在风险和收益相平衡的基础上扩大政府债券发行,推进债券的质押流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2023-05-10 21:59:592

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展资料:财政政策需主动适应“逆周期调节”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找准“加力提效”的发力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更好应对风险挑战。一是实施增加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在扩大最终消费方面,要加大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力度,更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公共服务,并有效解决教育、育幼、养生、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所遇到的发展瓶颈;要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落实好专项附加扣除的各项标准,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引导中间产品的消费、扩大投资等方面,要推进企业所得税改革,创新和试点投资抵税机制,推动机器设备采购等生产性投资;实施推广“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法按程序进行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及扩建生产、仓储场所,提升集约化用地水平,不再增收地价款”的政策,推动工业企业厂房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通过政府的相关支持基金,更好与金融机构协作,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支持和促进存货投资,便利企业资金流转。二是实施提升收益率的财政政策。对生产领域实施全面减税,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主动性、效率性。生产领域的全面减税既包括减少生产环节的税收,也包括减少与生产活动相关联的收入性税收。可考虑将增值税作为直接的生产性税收继续按照“三档税率变两档、多层税负相趋同”的方向进行改革,继续降低税率;企业所得税改革应坚持“实际受益、市场公平”的原则不断深化减税安排,在总体保持现行税率水平的情况下,以鼓励创新、加大生产性投资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大幅度增加税前扣除的内容,并针对中小企业继续探索降低税率水平的条件和范围;个人所得税改革应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家庭综合征收、按功能属性细分管理收入种类的方向推进。与此同时,需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特别是要着力开展相关政策应用于财政资源配置和政府采购管理的实践。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安排,更好融合政府采购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的效率和能力,充分借助市场力量、坚持公平竞争,形成政府购买服务融合和参与现行市场体系的态势。三是实施提升信用水平的财政政策。保持市场融资环境的基本稳定,需要增加信用水平,财政政策就是提升信用水平、开展风险转换的主体力量。需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为载体,通过担保“总对总”、再担保“国对省”和投资“上对下”的业务安排,有效推动基金的商业金融机构股东、地方政府的再担保公司和地方所属的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业务,为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并坚持低担保费用水平的保本微利经营原则;以风险补偿和降低风险贴水为方向,通过设立政府补贴、开展政府贴息或组建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的方法,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适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贴水水平。四是实施优化资源配置的财政政策。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做好有效出清“僵尸企业”和低效存量、扩大优质和高效增量的财政政策安排。具体包括:推动有效出清存量,在“去产能”进入稳定期后,以优化资产配置和转移职工就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后期工作,可考虑建立“去产能”后期扶持资金;促进有序扩大优质增量,针对相关市场领域,在坚持竞争的基础上,对其中高效、优质的符合政策导向的主体,实施财政奖补安排(后补助)。五是实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的财政政策。总体包括支持企业创新和完善市场组织两个方向,即:提升科研条件的共享能力,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的布局和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市场的组织性、效率性和可识别性,为市场差异化竞争和政府综合性监管提供服务。以此为基础,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坚持现行机制和做法的同时,立足于社会资本方增量分享和风险自担的原则,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型关系和组织模式。还要看到,相关财政改革和政策设计还需符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和要求。从可持续的角度看,务必要精准把握财政宏观调控的“度”,借力市场、补位市场,同时做好对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保障。从成体系的角度看,在做好生产性全面减税安排的同时,亦应建立相关有效平衡机制,保障财政安全,既能满足政策目标,又能保障减税的长期性和规范性。从有效率的角度看,要坚持财政改革和宏观调控政策间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有序性,避免不必要的政策内耗和效力抵消。从防风险的角度看,既要推进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的扩大专项债券发行,又要规范政府举债机制,强调政府债券是政府举借债务的唯一形式,强调隐性债务全面纳入监控管理,在风险和收益相平衡的基础上扩大政府债券发行,推进债券的质押流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2023-05-10 22:00:176

财政政策有哪些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1,预算政策,根据财政收支的差额来调整预算,以刺激或抑制总需求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2,税收政策,一般在经济萧条时,通过降税或税收优惠等途径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如果经济过热,则采取相反措施;3,公债政策,主要通过发行公债来影响流动性,或通过调整国债发行利率影响金融市场,进而达到对经济运行扩张或紧缩的影响;4,公共支出政策,包括政府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5,政府投资政策,通过调节政府投资规模影响总需求和供给,通过调整投资方向来调节经济结构,促进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6,补贴政策,主要针对低收入的群体,通过增加财政补贴,提高其可支配收入,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进而增加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拓展资料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政策介绍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2023-05-10 22:00:411

财政政策有哪些 什么是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有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含义: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方向和数量的确定,及其对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调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如预算、税收、国债、补贴、财政收入和支出。 2、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 3、“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段话指的是剥削阶级国家怎么使用财政政策。
2023-05-10 22:00:541

财政政策有哪些

财政政策有:1.预算政策;2.税收政策;3.公债政策;4.公共支出政策;5.政府投资政策;6.补贴政策等。财政政策是国家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规范。它是一个客观的财政收入分配社会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也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财政政策有哪些积极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一个国家社会基本制度建设和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调整企业经济组织结构,引导、促进和支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学生就业、扩大内需,使国内经济均衡可持续不断发展。税收政策可以调节个人收入。税收的个人收入调节效应是指政府根据社会公平原则的要求,改变和调整整个居民收入的市场分配结果,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财税政策具有控制赤字、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促进改革和调整结构的功能。
2023-05-10 22:01:011

财政政策可分为哪些类型?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准则。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1、按照财政收支和管理分类可分为税收政策、支出政策、投资政策、补贴政策等。这一分类容易理解,这里不再解释。   2、按照财政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可分为总量政策和个量政策。 所谓总量政策是只对经济总量发生作用,影响经济总量增减变化的政策。简单地说,就是调节全社会供求关系平衡的财政政策,也称宏观财政政策。具体可以分为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财政政策。膨胀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降低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赤字以刺激社会需求增长的政策,也称为赤字财政。我国近几年实行的扩大国内需求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赤字财政。理解了膨胀性财政,紧缩性财政和中性财政也就不难理解了。 个量财政政策是只对有关经济个量发生作用、影响经济个量增减变化的政策。简单地说,是为了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也称微观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征税范围和税率的调整实现的。   3、按照政策的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财政政策和短期财政政策。 长期财政政策是为国民经济的战略目标服务的财政政策,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特点。如从长期看,我国应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短期财政政策属于战术性政策,适用于特定时期。如我国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即是在目前需求不旺的特定时期实行的短期财政政策。 此外,还有其他分类方式,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财政政策的目标 总的目标是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货币政策的分类比较简单,一般分为货币扩张政策和货币紧缩政策。 货币扩张下政策是指为了扩大需求,刺激经济教务长和减少失业而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本身不得使用。应缴存的比率即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等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从而缓解通货紧缩所带来的经济不旺、物价持续走低、投资减少、失业增加等困难,以促进经济走出低谷。 货币紧缩政策则恰好相反,它是通过各种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政策。从长期看,我国应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在特定的时期可以适度扩张。我暂定几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即是在出口下降、雨量内需不足、通货紧缩、经济增长趋缓的特定条件下采取的货币适度扩张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   (一)财政政策的目标体系   财政政策目标体系一般由四大类、两个层次组成。四类目标是经济稳定目标、经济发展目标、公平分配目标和平衡预算目标,前三类属于全局性目标,后一类是局部性或财政自身目标。   1、经济稳定目标 经济稳定分为内部稳定和外部稳定。   (1)内部经济稳定的含义:一是价格水平的稳定;二是产出或国民收入的稳定。   (2)外部经济稳定是指对外均衡,即本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与外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保持平衡,故外部经济稳定主要是指国际收支的平衡。   在经济稳定目标体系中,价格稳定目标、充分就业目标和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最重要的三个子目标。   2、经济发展目标   3、公平收入分配目标   4、平衡预算目标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预算平衡目标服从于前三类目标。   财政政策形成发展   财政政策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制约,国家不可能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奴隶主和地主阶级的财政政策主要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治职能服务在资本积累阶段和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统治者一般都推行掠夺性财政政策,以加速资本积累的过程。   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简政轻税、预算平衡的财政政策,以利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激化,政府的经济职能逐渐增强,财政政策不仅为实现国家政治职能服务,而且成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   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财政政策成为调节经济、挽救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常常在经济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加快经济复苏;在经济高涨时期,则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减少社会总需求,延缓经济危机的来临。
2023-05-10 22:01:081

财政政策的主要类型

一、按照财政政策经济周期调节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将财政政策分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社会供求矛盾的具体表现,对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作出适时的调整,以有效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实现政策目标的财政政策。2、是指当经济形势发生波动时,能够自动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稳定经济增长,从而熨平经济波动,恢复供求平衡的财政政策。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不同,可将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为膨胀性财政政策或“松”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安排财政收支时,有意识地使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通过财政赤字扩张需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实现相关目标的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可称为盈余性财政政策或“紧”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安排财政收支时,有意识地使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通过财政盈余来紧缩社会需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实现相关目标的财政政策。3、中性财政政策:又可称为均衡性财政政策或平衡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安排财政收支时,有意识地使财政收支大体相等,以维持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时可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来缓解。扩展资料:1、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是政府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或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它是财政政策的核心:充分就业;物价稳定;收入公平;分配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2、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是政府所选择的用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手段,包括政府预算;收入手段和支出手段 。3、现代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随着不同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而不断调整的。但这种调整在一定时期内又保持相对稳定性。主要的调节方式有:动态调节;总体调节和主动调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
2023-05-10 22:01:331

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哪些?

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那么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哪些呢? 1、 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3、 例如减少税收可以刺激消费,增加政府的支出能够刺激生产,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4、 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经济措施主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 5、 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及其目标所决定的。财政政策的阶级性质和具体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同。 关于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哪些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2023-05-10 22:01:481

财政政策优缺点

  实现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各有优缺点。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优缺点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优缺点   实现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各有优缺点。   货币政策依靠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的调节,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张或收缩总需求,来实现总供求的均衡与经济的大体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主体——政府、企业和居民,也就是说,它会覆盖全社会。它最适合总量调节。在出现全局性经济过热或经济过冷的时候,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威力最大。特别是,当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时候,货币政策是最有力的工具。所以,无论中外,历次出现通货膨胀的时候,政府或中央银行首先都是运用货币政策来收缩总需求的。当经济出现衰退或危机的时候,各国中央银行也会出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稳定经济和金融形势。但是货币政策在总量调控方面,也存在弱点:一旦经济陷入持续的衰退或萧条之中,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因为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悲观,而不愿投资和消费的时候,就会陷入流动性陷阱。增加货币供应量并不会增加投资、拉动需求,经济的复苏难以启动,陷入持续的低迷。   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在总量调节方面的作用和威力不及货币政策。因为政府的支出只是总需求的构成部分,企业、居民需求是整个社会总需求的更大部分。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只是局部性的。它在总量调控方面不如货币政策。   但是,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节方面中,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方面,是最有力的工具。如累进所得税制的设置,税收征管的完善。   (2)运用差别税率或税收优惠政策,或运用政府支出结构和转移支付,可以鼓励那些需要发展的产业、地区,从而达到调节经济结构的作用。所以,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结构的巨大优势,是货币政策所不及的。   (3)在经济萧条和低迷的时候,由于企业和居民的悲观预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不起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把企业和居民不愿使用的资金,转移到政府手中,由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可以拉动投资和消费。   当经济衰退、经济萧条的时候,可选择的政府政策有:(1)应该采取赤字性的财政政策,以扩大政府支出,(2)通过减税,扩大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3)由政府举债(发行债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归结起来,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照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大搞公共工程建设,以拉动投资、消费。这是中国政府沿用多年的老政策。另一类就是,运用里根总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减税政策刺激投资和消费。   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问题是供给过剩,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是制衡中国经济的最大瓶颈。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实体经济快速滑坡,也是因为总需求不足引起的。所以,财政政策的选择、运用,主要应该瞄准扩张需求,而不是增加供给。财政政策的选择,应该从扩大投资和投资需求,转向扩大消费方面,以消费需求的拉动,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的运用,应该以减税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为主。   财政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财政政策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制约,国家不可能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奴隶主和地主阶级的财政政策主要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治职能服务在资本积累阶段和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统治者一般都推行掠夺性财政政策,以加速资本积累的过程。   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简政轻税、预算平衡的财政政策,以利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激化,政府的经济职能逐渐增强,财政政策不仅为实现国家政治职能服务,而且成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   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财政政策成为调节经济、挽救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常常在经济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加快经济复苏;在经济高涨时期,则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减少社会总需求,延缓经济危机的来临。   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国家集中了全体人民的意志,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能自觉地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制定财政政策。一方面促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一方面组织和协调社会经济生活,为巩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在竞争性部门中,政府投资效率不如民间投资,影响社会总投资效率。   长期使用财政政策会抑制民间投资积极性。   财政政策发挥作用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乘数的大小及达到政策效果所需要的时间都具有不确定性。   外在存在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
2023-05-10 22:01:551

财政政策有哪几种类型?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1,预算政策,根据财政收支的差额来调整预算,以刺激或抑制总需求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2,税收政策,一般在经济萧条时,通过降税或税收优惠等途径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如果经济过热,则采取相反措施;3,公债政策,主要通过发行公债来影响流动性,或通过调整国债发行利率影响金融市场,进而达到对经济运行扩张或紧缩的影响;4,公共支出政策,包括政府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5,政府投资政策,通过调节政府投资规模影响总需求和供给,通过调整投资方向来调节经济结构,促进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6,补贴政策,主要针对低收入的群体,通过增加财政补贴,提高其可支配收入,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进而增加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拓展资料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政策介绍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2023-05-10 22:02:021

财政政策的类型有哪些

  我国现阶段财政政策类型是什么,有哪些类型,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的类型有哪些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的类型有哪些   财政政策的种类: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的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这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在经济萧条时,个人和企业利润降低,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和企业数量减少,因而税基相对缩小,使用的累进税率将对下降,税收自动减少。因税收的减少幅度大于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幅度,税收便会产生一种推力,防止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过度下降,从而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如果经济出现衰退,符合领取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标准的人数增加,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的发放趋于自动增加,从而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 (2)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年)等,都是下那股额册财政政策选择的范例。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2、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财政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在财政政策实施中还存在许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要影响到政策效应。   首先,任何一种财政政策都有其正效应,这就是说,在一项政策实现其最终目标时必然产生某些副作用。例如,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的同时,也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实现充分就业的代价是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会使利率上升,抑制投资,这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减少了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的作用。   其次,宏观经济政策仅仅是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政策问题,实际上政策效应还要受到许多非经济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上的政治斗争、国内的政治问题,都要影响政策效应。因此,仅仅从经济角度来分析政策效应是不够的。实际上,决策者在决定政策时要对各种经济与非经济因素作出综合的分析,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政策效应。
2023-05-10 22:02:092

财政政策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准则。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1、按照财政收支和管理分类可分为税收政策、支出政策、投资政策、补贴政策等。这一分类容易理解,这里不再解释。   2、按照财政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可分为总量政策和个量政策。 所谓总量政策是只对经济总量发生作用,影响经济总量增减变化的政策。简单地说,就是调节全社会供求关系平衡的财政政策,也称宏观财政政策。具体可以分为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财政政策。膨胀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降低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赤字以刺激社会需求增长的政策,也称为赤字财政。我国近几年实行的扩大国内需求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赤字财政。理解了膨胀性财政,紧缩性财政和中性财政也就不难理解了。 个量财政政策是只对有关经济个量发生作用、影响经济个量增减变化的政策。简单地说,是为了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也称微观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征税范围和税率的调整实现的。   3、按照政策的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财政政策和短期财政政策。 长期财政政策是为国民经济的战略目标服务的财政政策,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特点。如从长期看,我国应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短期财政政策属于战术性政策,适用于特定时期。如我国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即是在目前需求不旺的特定时期实行的短期财政政策。 此外,还有其他分类方式,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财政政策的目标 总的目标是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货币政策的分类比较简单,一般分为货币扩张政策和货币紧缩政策。 货币扩张下政策是指为了扩大需求,刺激经济教务长和减少失业而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本身不得使用。应缴存的比率即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等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从而缓解通货紧缩所带来的经济不旺、物价持续走低、投资减少、失业增加等困难,以促进经济走出低谷。 货币紧缩政策则恰好相反,它是通过各种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政策。从长期看,我国应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在特定的时期可以适度扩张。我暂定几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即是在出口下降、雨量内需不足、通货紧缩、经济增长趋缓的特定条件下采取的货币适度扩张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   (一)财政政策的目标体系   财政政策目标体系一般由四大类、两个层次组成。四类目标是经济稳定目标、经济发展目标、公平分配目标和平衡预算目标,前三类属于全局性目标,后一类是局部性或财政自身目标。   1、经济稳定目标 经济稳定分为内部稳定和外部稳定。   (1)内部经济稳定的含义:一是价格水平的稳定;二是产出或国民收入的稳定。   (2)外部经济稳定是指对外均衡,即本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与外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保持平衡,故外部经济稳定主要是指国际收支的平衡。   在经济稳定目标体系中,价格稳定目标、充分就业目标和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最重要的三个子目标。   2、经济发展目标   3、公平收入分配目标   4、平衡预算目标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预算平衡目标服从于前三类目标。   财政政策形成发展   财政政策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制约,国家不可能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奴隶主和地主阶级的财政政策主要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治职能服务在资本积累阶段和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统治者一般都推行掠夺性财政政策,以加速资本积累的过程。   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简政轻税、预算平衡的财政政策,以利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激化,政府的经济职能逐渐增强,财政政策不仅为实现国家政治职能服务,而且成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   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财政政策成为调节经济、挽救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常常在经济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加快经济复苏;在经济高涨时期,则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减少社会总需求,延缓经济危机的来临。
2023-05-10 22:0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