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到的财政专项资金,怎么做账务处理?
根据相关规定处理,具体如下:企业收到的财政专项资金账务处理方法,按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财政专项资金的账务处理及会计科目规范:1、实际收到专项拨款:借:银行存款贷:专项应付款2、拨款项目完成,形成各项资产的部分,按实际成本:借:固定资产(或其它相关科目)贷:有关科目同时:借:专项应付款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3、未形成资产需核销的部分,经批准:借:专项应付款贷:有关科目4、拨款结余上交:借:专项应付款贷:银行存款拓展资料: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上级人民政府拨付本行政区域和本级人民政府安排的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这种资金都会要求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参考资料来源: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_百度百科
企业收到的各种税收返还、财政补贴该如何处理?
对于直接减免的营业税、消费税,不作帐务处理。 二、企业实际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税后返还的增值税,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补贴收入”科目。 对于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科目,贷记“补贴收入”科目。 未设置“补贴收入”会计科目的企业,应增设“补贴收入”科目。 三、企业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已交税金”项目下,增设“减免税款”项目(8行),反映企业按规定减免的增值税款,应根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记录填列。 四、收到的财政补贴一般直接记入“补贴收入”,年终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但指明用途的除外。 五、 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收到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拨款项目完成后形成的资产部分,从“专项应付款”科目转入资本公积;未形成资产需核销的部分,经批准冲减专项应付款。 企业收到国家拨入的产品研究开发专项资金或拨款,应先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为完成承担的国家专项拨款指定的研发产品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应按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相同的方法进行归集,并在“生产成本”中单列项目核算。待研发成功后,如将研发成果交给国家,并经批准核销专项应付款的,按应核销金额,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 贷记“生产成本”科目;如研发成果留给你公司的,除将发生的费用从“生产成本”科目结转至“库存商品”科目外,还应同时将专项应付款转入资本公积。如研发的项目将形成固定资产的,则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费用,待项目完成结转固定资产或经批准核销时,再按上述原则进行处理。
我公司收到财政拨的改造款入哪个科目,怎么做分录。
应做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处理。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规定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同时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现就企业取得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通知如下:一、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一)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二、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三、企业将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应税收入总额;计入应税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四、本通知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一年九月七日
企业收到的财政专项资金,怎么做账务处理?
根据相关规定处理,具体如下:企业收到的财政专项资金账务处理方法,按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财政专项资金的账务处理及会计科目规范:1、实际收到专项拨款:借:银行存款贷:专项应付款2、拨款项目完成,形成各项资产的部分,按实际成本:借:固定资产(或其它相关科目)贷:有关科目同时:借:专项应付款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3、未形成资产需核销的部分,经批准:借:专项应付款贷:有关科目4、拨款结余上交:借:专项应付款贷:银行存款拓展资料: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上级人民政府拨付本行政区域和本级人民政府安排的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这种资金都会要求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参考资料来源: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_百度百科
什么叫“财政托管”,就是朴茨茅斯遭遇的。
财务托管一般是由于俱乐部的董事会宣布无力偿还债务,并且没有新董事会接手,英超委员会会接管这支球队,并且限制这种球队的转会。这支球队不能有任何额外开支。如果赛季末仍然无人接管这支球队,该球队将降级。在英格兰,一般只会降一级,由于球队降级造成球队贬值,再出售一些球员,就能基本偿还债务,就会有新董事会接手。意大利的话直接降入丙2联赛,并且有当地政府接手。德甲、西甲大部分球队都很政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会得到政府支持,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英格兰只有英超是归英超委员会管的,其他六级联赛都是联赛委员会管。所以英超球队比如普斯茅斯,一旦降级英超委员会就不用操心了。如果这种球队长期无人接手,就会一直降级,以致退出职业联赛。一般球队无人接手,球迷协会就会出资购买俱乐部,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财政托管的球队在英超会被扣9分。
财政托管与不托管的区别
能否更好的管理。财务托管意味着财务能更好的安全和管理,不托管的话如果财政债务过多,将不能正常运转。许多地区,经济靠公务员的消费及其衍生消费维持。一旦被托管,公务员消费马上下降,对当地的三产是沉重的打击,小镇商业区满目萧条。
现任的安徽省财政厅的厅长.副厅长.各处长名字?
党组书记、厅长:罗建国;党组成员、副厅长:朱长才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相中胜;党组成员、副厅长:孟照红党组成员、副厅长:朱艾勇;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召远安徽省财政厅内设(下属)机构及负责人综合处处长:江永泓;税政条法处处长:方山恩;预算处(省直预算编制办公室)处长:方习利;国库处处长:廖晓虹;政府债务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尹祥领;行政处处长:管立新;政法处处长:张力;教科文处处长:鲍习生;经济建设处处长:张恒景;农业处处长:陈维光;社会保障处处长:徐光耀;企业处处长:汪代启 ;国际债务管理处处长:刘华会计处处长:季必英;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许先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处处长:焦玲仪;政府采购处处长:杨延彬;农村综合改革处处长:丁俊人事教育处处长:朱士昂;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缪青扩展资料:安徽省财政厅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财税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财税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分析预测宏观经济形势,参与拟订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社会财力的建议;拟订省与市县、政府与企业的分配政策,完善鼓励公益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二)起草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参与涉外财政、债务等的国际谈判,并草签有关协议;与省地方税务部门共同上报地方性税收法规规章草案;在国家规定权限内,提出地方性税收政策调整建议。(三)负责全省财政收支管理工作,承担省级财政收支管理的责任。负责编制年度省级财政预决算草案并组织执行;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全省和省级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决算;组织拟订经费开支标准、定额,负责审核批复部门(单位)的年度预决算。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四)负责政府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管理,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财政票据;拟订彩票管理有关政策和办法,管理彩票市场,按规定管理彩票资金。(五)组织制定国库管理、国库集中收付相关制度办法,指导和监督省级国库业务,按规定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监督管理政府采购工作。(六)拟订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负责办理和监督省级财政经济发展支出;制定全省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办法;负责有关政策性补贴和专项储备资金财政管理工作;负责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七)会同有关部门管理省级财政社会保障、就业及医疗卫生支出,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社会保障资金(基金)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办法,编制省级社会保障资金预决算草案。(八)负责统一管理政府性债务,执行国家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制度和政策,拟订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和办法,防范财政风险。(九)负责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需要全省统一规定的开支标准和支出政策;负责全省财政预算内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非贸易外汇管理。(十)执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和办法;审核和汇总编制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草案;负责国有资本收益的征收和监缴(不含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组织实施企业财务制度;按规定监管地方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和省级国有文化资产,参与拟订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按规定管理资产评估工作。(十一)负责管理全省会计工作,监督和规范会计行为,组织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指导和监督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十二)负责监督检查财税法规、政策及预算的执行情况,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十三)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参考资料来源:安徽省财政厅官网-组织机构简介
安徽财政厅厅长,副厅长,各处处长的名字?
现任安徽省财政厅各领导、内设机构及负责人名单如下:领导:1.党组书记、厅长:罗建国2.党组成员、副厅长:吴天宏3.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刘浩4.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军5.党组成员、副厅长:朱长才6.党组成员、副厅长:孟照红7.副巡视员:李友兰8.副巡视员:陈传文内设机构及负责人:1.办公室主任:左自智2.综合处处长:王玲3.税政条法处处长:周名桨4.预算处(省直预算编制办公室)处长:朱艾勇5.国库处处长:解立卫6.政府债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尹祥领7.行政处处长:管立新8.政法处处长:张力9.教科文处处长:孔少林10.经济建设处处长:王召远11.农业处处长:方习利12.社会保障处处长:徐光耀13.企业处处长:汪代启14.金融处处长:黎学东15.国际债务管理处处长:刘华16.农村财政管理局局长:季必英17.会计处处长:杨春18.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处处长:江永泓1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处处长:焦玲仪20.监督检查局局长:汪学越21.政府采购处处长:杨延彬22.农村综合改革处处长:丁俊23.民生工程工作办公室主任:姜毅24.人事教育处处长:朱士昂25.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鲍习生26.纪检监察室主任:李朝友27.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缪青厅属各单位:1.省信用担保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钱力,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迟本能2.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局长:王建培3.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局长:李友兰4.省财政厅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张恒景5.省财政厅社保资金管理中心主任:林晓明6.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主任:方旭华7.省财政信息中心主任:李森林8.省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廖晓虹9.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叶翠青10.省注册会计师管理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处长(秘书长):彭高俊11.省财政干部教育中心主任:董照军12.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心主任:许先才参考:http://www.ahcz.gov.cn/portal/index.htmh
安徽省财政厅的厅属单位
安徽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集团(省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安徽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安徽省财政厅国库支付中心安徽省财政信息中心安徽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安徽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安徽省注册会计师管理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安徽省财政干部教育中心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心省财政厅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中心
江西财政厅官网
江西省财政厅 http://jxf.jiangxi.gov.cn/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发〔2009〕5号),保留江西省财政厅,为江西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2021年3月,被江西省委、省政府给予“集体三等奖”。现任领导:江西省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朱斌(一)贯彻执行国家的财政、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拟订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分析预测宏观经济形势,参与制定各项有关宏观经济政策,提出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社会财力的建议。研究财税发展战略,拟订省与市县、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政策,完善鼓励公益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二)承担省本级各项财政收支管理的责任。负责编制年度省本级预决算草案并组织执行。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全省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全省决算。组织制订经费开支标准、定额,负责审核批复部门(单位)的年度预决算。完善省对市县的转移支付制度。(三)负责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负责政府性基金管理,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财政票据。制定彩票管理政策和有关办法,管理彩票市场,按规定管理彩票资金。(四)组织制定国库管理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指导和监督全省国库业务,按规定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政府采购制度并监督管理。(五)负责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制定需要全省统一规定的开支标准和支出政策,负责财政预算内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非贸易外汇管理。(六)负责审核和汇总编制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草案,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和办法,收取省本级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制定并组织执行企业财务制度,参与拟订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按规定管理资产评估工作。(七)负责办理和监督省本级财政的经济发展支出、省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财政拨款,参与拟订省本级建设投资的有关政策,制定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负责有关政策性补贴和专项储备资金财政管理工作。(八)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全省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及医疗卫生支出,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社会保障资金(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编制全省社会保障预决算草案。(九)参与研究利用外资的有关政策,管理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在江西贷款项目的有关业务。(十)负责管理全省的会计工作,监督和规范会计行为,指导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十一)监督检查财税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十二)承办省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江西财政厅会计网的网址是什么?
http://www.jxf.gov.cn/该系统是根据我厅制定的《江西省财政厅会计类第三方机构库管理暂行办法》(赣财办[2016]82号)的文件要求组织建设的信息管理平台。分机构库管理、项目委托管理、年度考核管理三个模块,集机构库建立、机构信息变更、单位委托申请、领导审核、机构抽取、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功能于一身,从而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的第三方机构的入库、使用和管理、考核、监管纳入信息化管理。该系统具有如下全新特点:一是统一了全厅会计类第三方机构库。以往各单位使用第三方机构,存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多头管理、暗箱操作等弊端,今后全厅所有会计类第三方机构的选择,一律在信息平台依法依规抽取;二是细化了第三方机构类别。第三方机构库在原有会计师事务所基础上,扩充为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相关管理咨询机构、科研院所等类型,第三机构库分类趋于规范化、精细化和清晰化,基本满足了不同处室、单位对于各种类型第三方机构的个性化需求;三是提升了第三方机构库使用效能。第三方机构库系统正式运行,实现了“人工操作”向全流程“网上办理”的转变,让使用人足不出户,即可远程在线办理项目委托、随机抽取、确定中签、考核评价等所有事务,第三机构库使用效能稳步提升;四是动态考核促进服务能力提高。
江西财政厅会计网
您好,会计网为您服务:江西省财政厅的网址是http://www.jxf.gov.cn/。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江西财政局会计网网址
您好,会计网为您服务:江西财政局会计网网址:http://www.jxf.gov.cn/JxfIndex
我报了2012年会计初级考试,我是宁波人可是在宁波会计之窗查不到我的报名信息,可在浙江财政厅能查到?
你在宁波财政局查一下。 你也能是这种情况,就是你报的是浙江省的证,不是宁波的证。 最好是去宁波财政局查一下。在询问一下。会计是以财政局为主的。 毕竟的证就是财政局发的。 还有什么培训的问题可以丨私丨聊
注册会计师由财政部管理还是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啊?谢谢了
注册会计师由财政部管理,而不是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2019年3月20日财政部修改《注册会计师注册办法》。办法里面规定说注册会计师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由财政部或者所在地的省级财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由财政部或者所在地的省级财政部门暂停其执行业务或者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有关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并将行政处罚决定抄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注册会计师所在地的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由此可以确定注册会计师是由财政部管理。附:注册会计师注册申请表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怎么样,好就业吗?我是陕西的考生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是山西省最好的专科学校,学校的会计和金融专业不错,就业率比较高。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和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各个方面对比,哪个好?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这个学校管理上是所很规范的一所学校,管理比较好。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学校的管理相对差些,校风、师资一般。在专业上两者不具有可比性。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的宿舍配置,高公和普通公寓能自己选择吗?
会计系的学生可以有特殊条件申请住高公。要趁早。不过可以先委屈一年,大二了就可以选了。女生高公在北区,四人间。男生高公在南区,一般是五人间。那个美特好还算比较大吧,占地面积不小,只有一层,货物挺齐全的。美特好边上是有KFC,但是麦当劳……(本人不喜欢麦,所以都不知道最近在哪里)。来学校了你很快就会了解整个学校,它小到不用你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逛完。不过,很精致哦!!!欢迎新同学!
2022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
中文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外文名:Henan College of Finance and Taxation 院校简称:河南财专 创办时间:1963年 所属类别:公立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类型:财经 主管部门:河南省教育厅 主要院系:财政税务系,会计系,金融系,对外经济贸易系,工商管理系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是河南省会计学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河南省会郑州,是河南省建校较早的一所财经类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总占地面积954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5.36万平方米,科研行政用房总面积17万平方米。院校现有教职工604人,师资力量十分雄厚。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坚持把提高教书、育人质量放在首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人才取得显著成绩,有着社会声誉。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连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 以下是其他网站网友对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的评价: 1、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可以说,任职教师负责,校风好,新校区条件不错,特别是教学上的硬件设施。很值得报考的院校。校风好,学校新校区的硬件设施很好。专业很强,业界很有名。每年都有招聘会,无论是就业率还是升本率都很高。 2、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会计专业在财专里是最牛的,也是分数最高的,注会的教材,特聘注册会计师老师讲解,学校新建的校区,就业的话如果你在校三年能拿下初级中级证自然是最好的,学校每年都有招聘会,我认识的一个人大三下学期就去财政厅实习了。 3、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条件还是很好的,各类教学设施齐全,毕竟是老学校了。而且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资力量十分雄厚的。
在湖南地区的专科财政经济学校有那些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保险职业学院 。1、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学府。其前身是湖南省供销学校。2001年独立升格为高职院校,1950年建校。近60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商务文化底蕴,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商务精英。学院发展为以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会计、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商务类专业为主要特色,同时延伸至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现设有五系二部:经济贸易系、人文与旅游系、会计系、电子与控制技术系、信息技术系、基础课部、继续教育部;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商务经纪与代理、物流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秘、商务英语、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21个大专专业。目前,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100余人。2、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是2003年7月由湖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和湖南省经济贸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4年成立的湖南省粮食学校。学院是由湖南省商务厅主办,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 现有南校区、北校区和新校区三部分。南校区位于长沙市莫家坳,北校区位于长沙市火车南站望岳村。南北两个老校区总占地面积25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629.9多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1599.80万元。新校区位于望城县丁字镇。学院教学机构设4系3部,即国际商务系、商务外语系、现代服务贸易系、商务信息与技术系、国际部、实训部和公共课部,并设有高职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研究所。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物流管理、应用韩语、电算财会等19个专业,其中省教改试点专业2个。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452人,其中三年制高职3901人。3、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由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教育业务由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现有南北两院,分别位于交通便利的长沙市韶山南路578号和劳动西路143号。培养商贸旅游类应用性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目前在校学生达4000余人。现有经济贸易、会计、旅游管理、信息技术和人文科学五个系20多个专业,拥有3年制高职大专、2年制高职大专、2年制中高连读大专、5年制高职大专、3年制中专、函授专科和本科、短期培训等多种办学层次。4、保险职业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成立于1986年)改制成的全国唯一一所从事保险教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主管,教育业务由湖南省教育厅管理。学院集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资格证考试于一体,其中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有全日制脱产、函授两种形式本、专科两个层次,普通高等教育有18个专科专业。2003 年,与湖南大学合办保险学硕士研究生班。近几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近千名毕业生已走上商业保险系 统省级或地市分公司的领导岗位,其中有30多人担任了省级保险机构的领导职务。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怎么样
去年分数线是475,2本分数线是492文科,今年2本分数线是496,你差3分应该会录取的,会计又是个不错的专业。山西财专是山西电力后的好专科,你可以报的的,会计又是很好就业的专业,所以大胆去报吧。不过你看看2本B是不是有降分的学校然后去补报,2本的文凭毕竟比专科好点,而且还可以直接考研的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分数线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录取分数线如下:文科录取批次专科批383分、理科录取批次专科批342分。扩展资料: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所培养高级应用型财经管理人才的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先后入选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校、国家级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山西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是财政部干部定点培训基地、全国财会类师资培训基地、山西省国税系统干部定点培训基地、山西省地税系统干部定点培训基地等。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山西省财政干部训练班,1963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山西省会计学校,1985年在山西省财政会计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科研平台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学校是是山西省财政学会、山西省珠心算学会、山西省公共绩效评价协会、山西省管理会计入企服务专家工作室所在地。科研成果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获得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等奖4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2021年,学校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及技术服务18项(次),立项各类纵向课题6项。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可以“专升本”吗?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可以专升本。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Shanxi Finance & Taxation College)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所培养高级应用型财经管理人才的日制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学校相关: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92932.7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772.99万元,馆藏纸质图书43.83万册。设11个教学机构,开设22个专科专业,与太原理工大学联合举办太原理工大学财经学院开设有5个本科专业;有教师323人,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5317人。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C档)。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啊?急……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是公立的,隶属于山西省财政厅! 该校最好的专业是会计、会计电算化,其次金融,市场营销,税务,都是财专的好专业,税务专业虽然排不上第一,但是也不差,该校就业方面,会计和税务是比较高的,因此你选的专业只要好好学习,就业没有问题。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位于太原,是一所以培养高等财经应用人才的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成立于1985年,隶属于山西省财政厅。学校建筑面积168,531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118万册(套),拥有会计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室、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实训室、会计岗位实训室、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证券金融综合实训室、税务综合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导游模拟实训室等27个现代化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室,拥有国内一流的网络计算机教学中心、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等各类现代化教学设施。 学校设有财政系、会计系、投资经济管理系、经济信息系、贸易经济系等5个教学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公共课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成人教育部等5个教学部,设有26个专科专业,其中,会计、市场营销2个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证券投资与管理、税务2个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成绩喜人,现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会计学基础》、《会计综合实训》、《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税务稽查实务》),省级精品课程15门(《财政学概论》、《会计电算化》、《JAVA语言程序设计》、《审计》、《计算机基础》、《经济数学基础》、《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货币银行学》、《施工企业会计》、《中国税制》、《企业经济业务核算》、《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分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校级精品课程36门(详见"精品课程"栏目)。 学校现有教授29人,副教授116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73.9%;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山西省"教学名师"1名,山西省"双师型"教学名师4名、优秀教师7名,山西省青年教育、教学专家8名,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在山西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奖的教师有16名,教学科研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的教师有47名。目前全校拥有双师素质教师94人,占专任教师的75%。 先后被财政部评为"全国财政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评为"依法治校示范校",中宣部、共青团中央等五部门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中共山西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被山西省委、省政府联合授予"山西省模范单位"、"省级文明学校"称号。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被评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单位"。2006年12月8日,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成为全国首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 2010年高考录取分数线: 1. 全国高考 文科 本科第一批598分;本科第二批548分;本科第三批522分。 2.理科 本科第一批593分;本科第二批534分;本科第三批510分。 3.为便于引导考生填报高职(专科)志愿,更好地完成今年的招生计划,确定文科320分、理科310分为填报高职(专科)志愿的参考分数线。专科第一批和专科第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将根据考生志愿和招生计划,经省招考委审定后在八月中旬向社会公布。 公安院校(公安类专业)招生政审合格考生报考公安院校(公安类专业)专科志愿的面试、体能测试参考分数线为文科320分、理科310分。 1.职教师资班(本科)对口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 农学类 550分; 建筑类 507分; 财经类 553分; 电子类 587分; 机械类 569分; 旅游类 492分; 师范一类 571分; 社会公共事务类 555分 信息类 555分。 2.高职班(专科)对口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 农学类 462分; 建筑类 440分; 财经类 397分; 电子类 452分; 机械类 460分; 旅游类 364分; 社会公共事务类 422分; 烹饪类 355分; 信息类 446分; 服装类 411分; 医护类 283分; 师范一类 473分。 全国高考、高校查询: http://edu.sina.com.cn/gaokao/09gaokaolqcx/index.shtml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625/20090625231430884.html, (有各高校分数线、投档线和排名及招生简章、全国院校介绍及前几年入取分数参考、填报志愿参考、模拟填报志愿、冷热门专业排行及专业学科介绍、高考查分、入取情况查询、去年的就业情况分析等方面的资料) . http://wsy.zhaoban.org/ http://wsy.zhaoban.org/join/ http://www.sxkszx.cn/gklqcx/ 不用密码的 http//xxcx.hebeea.edu.cn/gaokao/examjsp/highexam/highExamQuery_09.jsp http://epaper.yangtse.com/yzwb/2009-07/26/content_13195220.htm http://gaokao.fjedu.gov.cn/plus/view.php?aid=11472 这里有各个专业的! ,全国高考、高校 http://edu.sina.com.cn/gaokao/09gaokaolqcx/index.shtml 全国高考查分及填报志愿参考: http://edu.sina.com.cn/gaokao/09gaokaolqcx/index.shtml (有各高校分数线、全国院校介绍及前几年入取分数参考、填报志愿参考、模拟填报志愿等方面的资料) 全国高等院校代码: http://www.yjsy.ecnu.edu.cn/XWB/cn.htm 专业代码: http://gk.chsi.com.cn/zyjs/index.do 招办网址: http://www.swpuzsb.cn 56所高校预估录取分数线: http://hb.qq.com/a/20090627/000028.htm 填志愿查询,高校状况: http://edu.people.com.cn/GB/116076/9544983.html
河南财专(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具体在什么地方?公交怎么到达?
位于郑州职教园区中牟县白沙镇境内岗李村,郑开大道京珠高速交汇处东3公里路北 线 路1: 乘坐105路北线环线(或 H105路外环, 80路),经过5站在陇海路翠园小区站 下车 步行160米至郑州陇海汽车站 乘坐郑州570路公交车 陇海路客运汽车站 - 陇海路货栈北街站 - 陇海路未来路站 - 中博家具中心 - 郑汴路商品大世界 - 东建材 - 商都路十里铺 - 管城中医院 - 集美洁具城(商都路黄河东路站) - 商都路东周村 - 汽车客运东站 - 东风东路商鼎路站 - 东风东路创业路站 - 金水路东风东路站 - 金水路中兴路站 - 金水路G107辅道站 - 华北水院(新校区) - 河南中医学院 -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 贾鲁河 - 河南理工万方科技学院(共21站) 线 路2: 郑开公交http://hi.baidu.com/%C1%FA%F1%E7/blog/item/c8f122d24cc36c0d3bf3cf2d.html 坐任意一辆郑开公交到贾鲁河站下车即可,贾鲁河站位于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东贾鲁河畔 线 路3: 郑州—绿博园专线 乘坐809路,经过6站在花园路红专路站下车 乘坐118路,经过7站在东环路德亿路站下车 步行300米至 中州大道农业路 乘坐游568路,首班7:00,末班18:30,间隔时间10~15分钟,从中州大道农业路站和绿博园站双向对发。单程运营时间55分钟,单程27公里。具体站点有: 中州大道农业路站、中州大道红专路站、黄河东路众意西路站、黄河东路九如东路站、市公交总公司站、金水路黄河东路站、金水路农业路站、金水路东风东路站、金水路中兴路站、金水路G107辅道站、金水路贾岗站、华北水院(新校区)站、河南中医药大学站、贾鲁河站(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郑汴产业带管委会站、祥符营站、人文路郑开大道站、绿博园站。 参考资料: http://hi.baidu.com/%C1%FA%F1%E7/blog/item/ebecc1389aba72fd3b87ce6d.html
太原理工大财经学院和山西财政税务专科是什么关系
从地址上说是一个学校,但是理工大财院是二类本科,财专是专科,一套领导班子,两个学校。理工大财院发的学位证和毕业证都是国家正规的证书,学校条件和教学质量也不错,不过由于申请示范校的原因,从2007年开始理工大财院停止招收本科生,可能再过一两年会恢复招收本科生;财专是隶属于山西省财政厅的学校,比较有钱,受财政厅和教育厅的双重领导。学校地址在太原市千峰南路(工大矿院西门对面)。我的本科读的就是理工大财院,不明白再联系我。在我空间留言即可。希望可以帮到你,记得采纳给分,呵呵。
关于河南财专(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的问题。
同情1.会计学校咱学校寄宿的学校,不是咱学校的。也就是说:寄人篱下。2.教学楼,寝室在一栋楼上。3.进门一个小操场,几个破篮球架,没了。4.不过周围要什么有什么,夜市、超市、医院...离市中心很近。5.你们应该只在那住一年,每届都是住一年的。每年是选的不同的几个系去那。6.貌似没有图书馆。他们都是跑到本部图书馆上自习。7.没听说有早晚自习和早操,限制用电本校区也是的。7.住宿没的选择。寄人篱下还由得你选?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
录取可能性非常大,不过选专业要小心,去年录取最低分479分。最好避开会计专业。财专在河南的大专中算是数一数二的,教学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估计你在那上学会有一种重新回到高中的感觉。考研的前提是要先专升本的,财专因为还没升本,所以不能直接考研(有消息称财专新校区正式建成后,有希望升成河南经济学院)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怎么样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是是一所很好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校环境优美,现代化设施齐全,师资力量强大,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角度了解该学校:1、学部开设。学校设财税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信息学院、商学院、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教学机构。2、专业建设。学校拥有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6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全国经济类教指委重点建设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39门。3、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员工403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9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名,山西省教学名师1名、山西省青年教育专家5名、山西省“双师型”教学名师10名、山西省“双师型”优秀教师17名、山西省青年教育(教学)专家9名,省级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奖者24名。扩展资料: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位于美丽的汾河西畔,迎泽西大街以南,交通便利,条件优越,占地面积92932.7平方米,建筑面积128328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文献47.44万册(套),教学用计算机1900台,教学仪器设备值4251.85万元;网络计算机教学中心、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等教学设施国内一流。建有会计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室、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证券金融综合实训室、税务综合实训室等38个校内实训基地,8个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20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100余个校外产学合作基地。参考资料来源: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校简介
河南财专新校区——大二开学要去的(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具体在什么地方?有公交车可以到吗?具体点
郑开大道京珠高速向东2公里路北,中牟县白沙镇岗李村境内 线 路1: 乘坐105路北线环线(或 H105路外环, 80路),经过5站在陇海路翠园小区站 下车 步行160米至郑州陇海汽车站 乘坐郑州570路公交车 陇海路客运汽车站 - 陇海路货栈北街站 - 陇海路未来路站 - 中博家具中心 - 郑汴路商品大世界 - 东建材 - 商都路十里铺 - 管城中医院 - 集美洁具城(商都路黄河东路站) - 商都路东周村 - 汽车客运东站 - 东风东路商鼎路站 - 东风东路创业路站 - 金水路东风东路站 - 金水路中兴路站 - 金水路G107辅道站 - 华北水院(新校区) - 河南中医学院 -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 贾鲁河 - 河南理工万方科技学院(共21站) 线 路2: 郑开公交http://hi.baidu.com/%C1%FA%F1%E7/blog/item/c8f122d24cc36c0d3bf3cf2d.html 坐任意一辆郑开公交到贾鲁河站下车即可,贾鲁河站位于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东贾鲁河畔 线 路3: 郑州—绿博园专线 乘坐809路,经过6站在花园路红专路站下车 乘坐118路,经过7站在东环路德亿路站下车 步行300米至 中州大道农业路 乘坐游568路,首班7:00,末班18:30,间隔时间10~15分钟,从中州大道农业路站和绿博园站双向对发。单程运营时间55分钟,单程27公里。具体站点有: 中州大道农业路站、中州大道红专路站、黄河东路众意西路站、黄河东路九如东路站、市公交总公司站、金水路黄河东路站、金水路农业路站、金水路东风东路站、金水路中兴路站、金水路G107辅道站、金水路贾岗站、华北水院(新校区)站、河南中医药大学站、贾鲁河站(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郑汴产业带管委会站、祥符营站、人文路郑开大道站、绿博园站。 参考资料: http://hi.baidu.com/%C1%FA%F1%E7/blog/item/ebecc1389aba72fd3b87ce6d.html
谁帮我解释一下“湖南大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财经学院(财专)”这三个学校的关系。为何“
作为财专人,我给楼主解释下。是这样,我们学校升本前叫“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是职业高等专科学校,所以简称“财专”。楼主所说的“财专”即现在的湖大北校区,前身是“湖南财经学院”(这是校名全称,不多不少),于2000年4月并入湖南大学;可以称之为“老财院”或是“原财院”,不能叫“财专”,因为它早在1980年就是由中央银行领导的部属院校,在业内名气是响当当的!而“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是2010年才升的二本,有人简称为“湖南财经学院“是不对的,个中缘由楼主自己去琢磨吧!
简述财政实现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 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是参照原苏联财政管理模式设计的,是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型财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各项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科目体系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政府职能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日益加强,财政收支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为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预算收支科目,如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等仍然是按照过去政府代替市场配置资源的思路设计的。这既不能体现目前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的实际,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各方面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二是不能清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能,就是要弥补市场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活动讲求公开、透明。政府预算必须反映公共需求,强化公共监督。但我国现行预算支出科目主要是按经费性质进行分类的,把各项支出划分为行政费、事业费等等。使用这种分类方法,从科目上看不出政府究竟办了什么事,很多政府的重点支出如农业、教育、科技等都分散在各类科目中,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支出概念,支出预算不透明,不清晰,往往造成“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 三是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财政管理信息化受到制约。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政府支出分类体系包括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功能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经济分类反映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我国现行的支出目级科目就属于支出经济分类范畴,但它涵盖的范围偏窄,财政预算中大多数资本性项目支出,以及用于转移支付和债务等方面的支出都没有经济分类科目反映,而且,现行目级科目也不够明细、规范。这些都不利于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单位财务会计核算,提高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是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弱化。现有《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只反映财政预算内收支,不包括应纳入政府收支范围的预算外收支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等,给财政预算全面反映政府各项收支活动,加强收支管理带来较大困难,不利于综合预算体系的建立,不符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方向,也不利于从制度、源头上预防腐败。 五是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做法不相适应,既不利于财政经济分析与决策,也不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均按国际通行标准作了调整,而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一直未作相应改革,财政部门和国家统计部门每年要作大量的口径调整和数据转换工作。尽管如此,还是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可比性。 因此,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完整、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既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财政预算透明度,扩大公民民主参与预算过程,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政治民主的必然要求。 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 针对现行收支分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较为规范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创造有利条件。 政府收支分类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科学化和规范化,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设计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了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公开透明。确保按新科目编制的预算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不仅要我们“说得明白”,还要让老百姓“看得明白”。 二是符合国情。既要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实现与国际口径的有效衔接与可比,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满足各方面的管理需要。 三是便于操作。科目设计在内容和层级上既要充分满足管理的要求,又要尽可能简化,方便实际操作。 根据上述目标和原则,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 第一,收入分类。现行收入分类基本上是各种收入的罗列,如各项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新的收入分类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收入等,这为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支出功能分类。这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核心。从分类方法和结构上来看,现行支出分类主要是按经费性质设置的,如基建费、科技三项费、事业费等。新的支出功能分类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总体上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少数支出功能分类科目按现有管理体制设置。 第三,支出经济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体系主要是对原来的支出目级科目作了扩充和完善。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类级科目具体包括工资福利、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转移支付、基本建设支出等。款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主要体现部门预算编制和单位财务管理等有关方面的要求。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能够基本实现“体系完整、反映全面、分类明细、口径可比、便于操作”的改革目标。新的科目体系与部门分类编码和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相配合,能对任何一项财政收支进行“多维”定位,清楚地说明政府的钱是怎么来的,用在哪些方面,怎么用的,为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宏观决策和财政监督等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
中国2014最新出台的财政政策有什么
上半年的财政政策:一、国家层面的财税重大决策、法律和政策1.中央深改组和中央政治局分别审议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中央深改组和中央政治局分别于6月6日、6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中央认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在治国安邦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财政工作与财税改革,在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财政制度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 中央认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可持续的现代财政制度。重点推进3个方面的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功能、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分配、促进结构优化的职能作用;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在保持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大体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促进权力和责任、办事和花钱相统一,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中央强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以及部门间权利调整,是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硬仗。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要求,增强大局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注重统筹协调,把握力度节奏,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改革取得成功。2.预算法修订进入三审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4月23日分组审议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三审稿。三审稿在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细化预算公开、完善转移支付规定、规范地方政府举债等方面都有较大进步。 与二审稿相比,三审稿一大进步之处是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写入立法宗旨,且在监督政府花钱方面有所完善,如第13条明确了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的原则,有利于防止财政资金的滥用和浪费等。 三审稿细化了预算公开规定,强调公开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等重要支出。此外,地方政府发债的放与不放一直是预算法修订的难点。三审稿拟适度放开地方政府举债的权限,但同时设立多道“防火墙”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二、民生领域重要举措3.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中央财政按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地方政府为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鼓励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会议要求,要整合资源,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改进管理服务,做到方便利民。要严格基金监管,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让亿万老年人心中有底、基本生活无忧。4.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区域治理大气污染2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PM2.5和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能源结构、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不断推出远近结合,有利于标本兼治、带动全局的配套政策措施,在大气污染防治上下大力、出真招、见实效,努力实现重点区域空气质量逐步好转,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 会议要求发挥价格、税收、补贴等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对煤层气发电等给予税收政策支持。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今年安排100亿元,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以奖代补”。制定重点行业能效、排污强度“领跑者”标准,对达标企业予以激励。完善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加大力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汽车。大力支持节能环保核心技术攻关和相关产业发展。5.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市)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今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继续加大投入,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联动,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资金保障可持续。一是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做好基本保障和社会保险的衔接,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建立医疗信息化系统,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二是加快公立医院改革。今年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市)。合理把控公立大医院规模,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为患者就近就医创造条件。三是有序放宽社会力量办医准入,在医保定点、职称评定、等级评审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减少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四是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提高偏远、艰苦及少数民族等地区乡村医生待遇。五是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防止药价虚高。会议强调,医改是长期复杂的过程,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让人民群众共享医改红利。6.支持小微企业和大学生创业就业4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进一步减轻税负、助力小微企业成长的措施,提出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的上限,由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进一步较大幅度提高,并将政策截止期限延长至2016年底。4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2013年底到期的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政策,延长至2016年12月31日,并加以完善。一是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行业和人员范围限制。凡招用登记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均可享受税收优惠。二是提高征税扣除额上限。对从事个体经营或企业吸纳就业的,除国家给予定额税收扣减外,地方政府还可按规定再给予比过去更大的税收优惠。三是增加扣减税费种类,把地方教育附加纳入减税范围。四是简化程序,将税收优惠政策管理由审批改为备案,努力营造更好的创业就业环境。4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在落实好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推出以下新措施:一是将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科技型小微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请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二是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三是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并办理实名登记、缴纳社会保险费的,2年内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四是加大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帮扶,将现行只限于城乡低保家庭毕业生的求职补贴扩大到残疾毕业生。五是国有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要在政府网站发布信息,对拟聘人员进行公示。六是简化高校毕业生在不同地域和所有制单位流动就业的落户等手续。三、简政放权、支持创新、发挥市场作用方面的重要措施7. 设立铁路发展基金4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筹措和落实建设资金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设立铁路发展基金,拓宽建设资金来源。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使基金总规模达到每年2000—3000亿元。二是创新铁路建设债券发行品种和方式,今年向社会发行1500亿元,实施铁路债券投资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三是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支持铁路建设,扩大社会资本投资规模。四是对铁路承担的公益性、政策性运输任务,中央财政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补贴,逐步建立规范的补贴制度。五是加强统筹协调,保证在建项目顺利实施,抓紧推动已批复项目全面开工,尽快开展后续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铁路投资稳定增长和铁路建设加快推进。8. 大幅增加国家创投引导资金促进新兴产业发展5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大幅增加国家创投引导资金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会议决定,成倍扩大中央财政新兴产业创投引导资金规模,加快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市场化运行长效机制,实现引导资金有效回收和滚动使用,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9. 建立涉企收费负面清单管理制度5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会议确定,一是正税清费。取消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务或体现一般性管理职能的收费项目。把暂免小微企业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改为长期措施。依法将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基金项目并入相应税种。二是建立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所有收费纳入清单,对外公开,接受监督。清单外的一律不得收费,清单内的逐步减少数量。三是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需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实行目录管理。严格规范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收费。四是新设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必须有法律法规规定。建立企业负担举报和反馈机制,严查乱收费、乱罚款和摊派等行为。10. 增值税四档征收率合并为一档,相关企业减轻税负约240亿元6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4年7月1日起,将自来水、小型水力发电等特定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6%、5%、4%、3%四档征收率合并为一档,统一按现行简易计税办法,执行3%的征收率。每年将为相关领域企业减轻税负约240亿元。11.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7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公布车型目录。让更多人选择绿色出行,为可持续发展增添能量。四、支持科技创新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政策12. 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作出重大调整1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使财政科研资金突出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一要把政府引导支持和企业主体作用有效结合。财政资金积极支持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社会公益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对市场导向类项目突出以企业为主体,自主决定研发方向、要素配置等。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既搞基础科研,又搞应用研究,促进科学与技术、科技与产业融合,推动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二要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公开透明的申报、立项、评审和批准制度,健全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强化资金监管,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单”制度,杜绝一题多报、重复资助等现象,消除行政化定项目、分资金的弊端,把资金用到刀刃上。三要着力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推进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交流。完善和落实促进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落实激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让创造性智力活动得到应有的回报,让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真正活起来。7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决定,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选择部分中央级事业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允许试点单位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自主分配,更多激励对科技成果创造作出重要贡献的机构和人员,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13.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各级政府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分类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加强督导评估。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完善资助政策,积极推行直补个人的资助办法。健全就业和用人政策。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如何审议好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报告
一、求真务实强化考核激励。一方面,要紧扣年初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适度提高经济工作的考核权重,尤其是抓住一些完成率相对偏低的指标研究对策,寻求突破。同时要以《关于强化工业经济目标考核的补充意见》为抓手,引导园区、乡镇找准工作着力点和创新点。另一方面,要针对园区与园区之间、园区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发展基础、资源空间、要素集聚、区位差异,量身定制园区、乡镇的个性化考核体系,逐步形成由共性化考核向差别化考核转变,再由差别化考核向个性化考核转变的基本格局。二、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升级。一要强化经济运行调节。市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吃透领会中央政府“定向调控、精准滴灌”的微刺激政策,帮助企业让这些政策“落地”,给企业带来实惠。二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实施“510转型升级工程”,立足做大做强重点骨干企业,发挥其带动和引领作用。加快实施“微小企业进规模工程”,以“1238技改工程”为抓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技改扶持力度,提升其后续发展的能力。对推进企业上市、产业综合体建设、新开工项目的跟踪等相对重要工作,要通盘考虑,综合施策。三要加大力度招引项目。始终把抓招商、引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借助近年来落户海门的著名外企、重点央企、知名民企的资源优势,实施以企引企、以商引商的精准化、链式化招商,大力引进一批对海门长远发展有支撑力、爆发力、拉动力的重大产业项目,赢得竞争主动权、抢占发展制高点。四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清理涉企收费政策,对行政收费能减则减、能缓则缓,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负担。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控制经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盈利水平。五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大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推介力度,引导和帮助企业以显在的、潜在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业态、开辟新市场。三、千方百计缓解瓶颈制约。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土地低效利用、能源高耗消费等项目退出机制,集中有限要素保障优势项目。要加强土地资源储备、经营和开发,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整治,引导企业“零地技改”,提升节约集约水平。要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工引劳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项目外资、外贸外资、金融外资、工程外资的新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各类紧缺的专业人才。要推动税收征管中“人盯户、票管税”的传统模式向以信息化为支撑的风险应对现代管理方式转变。要积极化解企业融资难题,增强有效信贷投放,着力保障重点骨干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支持培育专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扩大融资风险专项资金规模,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受益面,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防止潜在的金融风险。四、全力以赴推动改革创新。在外贸体制改革上,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尽早开展试点为契机,着力提高外贸便捷化水平;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上,以《海门市投资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为依据,最大限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在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上,通过强化各类奖励性政策的实效性,推动产业(组织)创新、技术(产品)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品牌(市场)创新;在口岸开放建设上,要全面启动查验监管设施的总体规划,着手推进边检监护营房、综合执法基地等项目建设,实现口岸开放有实质性的新进展。要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学习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做法,打造具有海门特色的对外开放新平台。要进一步明确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定位,在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协作共建等方面,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继续发挥好开发园区的对外开放主阵地作用,以改革开放的实效和探索创新的实绩,为“两个率先”注入不竭动力和活力。五、持之以恒强化预算管理。要紧紧围绕“财力稳步增长,支出逐步优化”的总体目标,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强化对重点税收、重点税源的监控分析,抓好财源建设,培育收入新的增长点,挖掘税收潜力,促进收入稳定增长。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要求,增强勤俭节约意识,严格控制一般性公用经费支出,做到有保有压,把资金更多地用到“三农”、社保、教育、科技、卫生等民生领域。要在继续提升公共财政预算水平的同时,不断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细化和拓展国有资本资产经营预算,加快启动社会保障预算编制工作,着手探索建立政府性债务预算,尽快构建全口径预算体系。要严格按照市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和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组织市级财政预算的执行,各项预算要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收支”的原则,不得随意突破,不得调整挪用。对于确需新增支出项目追加时,要严格按《预算法》规定程序报批。要注重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既要细化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并落实到具体部门,提高其使用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又要确保专项资金合规、合法。要合理控制融资规模、融资结构和融资期限,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资金。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细化公开内容,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公务员收入属于财政支出的哪个方面
公务员工资通过预算可以推算今年的政府预算,有很多新改变:预算“五本账”第一次齐上人代会;部门预算编制由按功能分类变为按经济分类。这些变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今年的预算应该怎么“读”?记者昨日采访了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欧阳知,请专门看预算的专家来解读—— 基本支出 商品服务支出细化未够 今年,广州市109个部门的预算均改变了编制方法,从按功能分类改为了按经济分类,将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基本支出中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欧阳知认为,基本支出中“商品和服务支出”还不够细化,“这一部分包括‘三公"在内的接近三十个‘款",我认为,未来应该把这部分内容细化到‘款"的支出全部公开。” 据欧阳知介绍,支出的分类从大到小分别为类、款、项、目。“类”指的是大类,比如“商品和服务支出”;“款”指的是会议、公务用车、公务出国、公务接待、办公用品、差旅费等分款;“项”更具体,如在会议“款”中,还包括住宿、餐饮、印刷、安保、通信、水电等“项”;最细的则是“目”,细化到买一张纸花了多少钱的程度。 了解了一个部门公务员的工资福利支出后,如果再知道该部门的编制人数,是否就能推算出公务员的工资有多少?欧阳知表示基本可以做到,但他同时表示,无需太过关注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因为“不会与平均收入差距太大”。而基本支出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则包括了离退休人员工资、重大疾病补助等款,相对固定,有一定标准,也不会出太大问题。 项目支出 隐藏了部分“三公”经费 “项目支出”又是什么?欧阳知表示,项目支出是与部门职能工作相关联的支出。以教育部门为例,学校的教学设备仪器、校舍建设、专项需要(包括培训、软件开发等)、专题活动等均属于项目支出。不过,项目支出中部分支出与“三公”支出有交叉,很容易被隐藏。“可能大家看到的‘三公"支出少了,实际上却都隐藏在项目支出里了。以后,我们要进一步分离这部分支出。” 欧阳知以市人大常委会的项目支出举了个例子:每年召开人代会是人大的职责,但会议范围远超过人大机构本身,这种在工作职能之内却范围更大的专项中,也包括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安保、会议等费用,这些费用,按现有的分类是可以分在“项目支出”中的,但即使这笔支出的用处不仅限于人大机构本身、不是人大这个部门自己花的,也仍然属于公共开支。 预算代编 财政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 对于今年预算编制中存在什么问题,欧阳知表示,财政部门代编资金占比偏大。“总共预算支出为1200亿,有接近700亿属于代编预算,没有放到各部门的预算支出中去,超过总预算的一半。这样就会造成财政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比如某些资金,名义上是支出了,实际上并没有支出。” 欧阳知认为,目前的财政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时候,钱在市里,实际要干事的区却没有钱。未来,广州市应该进一步把更多的钱放到区里。做多少事就应该有多少财政的支配权,这是全国改革的方向,应该让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对应。” 专家教您看新增“两本账” 2014年财政预算编制实现了“全口径”预算编制,提前编报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及社保基金收支草案提交市人代会审议。这两个新“面孔”到底是些什么钱? 欧阳知表示,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是一笔附加资金,通常是指一个部门的额外收费。以教育部门为例,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包括捐赠收入、择校费等,“这笔钱基本上是收上来又给回该部门的。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公安的罚没收入就不一定全部返还。” 而社保基金预算是一笔专门来源,包括政府补贴、企业交纳和个人交纳三部分,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个人和企业的。但如新农合、职工养老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保障房的建设等,就有部分资金是由政府补贴的。“尽管部分是来自个人和集体的钱,但仍然属于公共财务,应该透明化。这个性质有点像慈善事业一样,大家把钱捐出去,希望能看到钱的流向。何况这笔钱还是自己的。”欧阳知说,目前,和其他大城市比起来,广州社保基金运转不错——不但没有出现缺口,还有1000多亿结余,可以进一步优化运作,合理安排存期结构,让结余资金增值,在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效益,再提高保障水平。 社保基金未来会不会出现缺口?欧阳知表示,随着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未来养老保险有可能存在缺口,所以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目前,广州也在测算老龄化的程度。由于广州外来打工者多,广州市暂时不存在社保基金的缺口。但是如果以后外来工少了、老人多了,情况会发生变化。
省第12次党代会以来龙江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多少以上
匿名用户2016-06-04展开全部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1. 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财政预算作为政府财政收支的基本计划,规定了预算年度内政府财政收支工作的范围、方向与重点,预算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事关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预算制度中存在的诸如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约束软化、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仅导致财政资金没能花在“刀刃上”,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影响政府形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关键就在于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即将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资经营预算这四大类预算之中,把全部的政府收支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注重财政资金投放的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2. 改变审核预算的重点,关注支出预算和政策目前,我国预算审核包括收入、支出和收支平衡三个方面,并以收支平衡作为审核预算的重点。当经济下行时,为控制赤字、完成预算,财税部门不得根据经济形势适当地减少财政收入,这无疑是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同理,当经济过热时,财税部门也不得通过适当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来抑制经济高涨。政府收支活动的相对固化,带来了政策执行中的“顺周期”问题,阻碍了财政政策宏观调控职能的实现。因而,将审核预算的重点从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使财政收入从任务变为预期,有利于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以发挥宏观调控职能。3.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保证财政可持续性尽管我国现行的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能较好地保证预算年度之内财政收支平衡的实现,但其弊端也日益突显:其一,这种财政收支的短期行为使财政政策无法在更长的年度内有效、灵活地应对经济周期;其二,若审核预算的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以往收支平衡的状态将被打破,并且为进行宏观调控及保障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财政赤字将成为常态,这使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愈发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应改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从中长期对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
什么叫全口径财政收入,什么叫自然口径财政收入
全口径财政收入:指在预算年度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通过政府组织并取得的,由本级政府实现的各项收入的总和。主要包括上划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含一般预算调拨收入)和基金收入。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财政审计
一、转变财政审计思维方式牢固树立财政审计大格局理念,坚持把财政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的第一要务,把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树立大局意识。紧紧围绕本级党委、政府的任务目标,以预算执行审计为纽带统筹安排审计项目,更加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部门的监督,突出对民生热点的监督。二要树立资源整合意识。在审计方式上,财政审计要与企业、经济责任、资源环境、社保审计相结合,同级审要与上审下相结合,常规审计要与跟踪审计相结合,真实合法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揭露问题与促进整改相结合;在审计组织实施上,审计机关要对财政审计在具体审计目标、年度项目计划、各相关项目审计方案、审计成果报告和信息利用等全过程进行统筹安排。三要树立建设性意识。不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开展全口径预算审计监督,全面把握和合理评价预算执行结果,揭示财政管理规章制度上漏洞,揭露和分析违规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和管理漏洞,为改进财政管理方法、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提出合理建议,为政府决策和加强宏观管理提供依据。二、调整财政审计的内容和重点针对财政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财政审计应及时调整审计内容和重点,扩大审计覆盖面。凡是政府性资金都要纳入财政审计范围,审计的对象要涵盖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以及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所有政府收支。延伸审计到二、三级部门预算单位。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三、审计领域向财政资金绩效性拓展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容“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审计领域上不断拓展,要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绩效审计。要求财政审计项目要以资金数字为基础,跳出就事论事的思维,关注政策目标和实现情况和实施效果,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关注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财政责任的履行情况,关注预算执行的效果。四、不断提升审计成果的利用度审计机关通过建立审计高端成果加工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审计人员深入研究财政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既要从审计的视角看财政,又要跳出审计看财政,并在纷繁复杂的财政财务数据资料中深入调查,开展财政转移支付、县区财政体制改革、重大民生资金支出等专项审计调查,及时从宏观层面思考问题,分析提炼,对重大问题、倾向性问题展开调查,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本级党委、政府反映。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促进整改提高。
如何做好“新常态”下财政监督工作
做好财政监督工作应当注重的几个方面(一)注重服务大局,确保中央政策贯彻执行一是牢牢抓住服务大局中心工作为重点。财政监督应该发挥在保障落实重大财税政策和决策部署、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加大对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财政资金、滞留截留财政收入或虚增虚减财政收入、财务会计造假等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处理处罚力度,确保国家财税政策和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方法。推动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加强财政监督与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协调合作,形成财政监督与财政内部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动态监管、协力合作”的大监督格局。加强财政检查方式方法创新,综合运用监控、督促、调查、核查、审查、检查、评价等方法开展财政监督检查,提升财政监督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职能作用。三是加强财政监督成果运用。提升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重要的一点在于强化成果运用。建立财政专职监督机构与业务管理机构共同督促办理财政监督检查问题的整改落实机制,采取约谈、公告、申请强制执行等手段加大监督检查结果的整改落实力度,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成果跟踪落实机制和成果运用机制,通过将财政监督结果与预算编制、资金分配、资金下达等挂钩机制,形成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对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的强大制约力;对于发现的重大违法线索,建立向纪检监察、审计、司法等相关部门移送制度,建立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检查成果共享和检查协作长效机制,强化监督职能,提升监督效果。(二)注重落实新预算法,努力抓好预算监督结合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建立以预算监督为重点的财政监督工作机制,着重把财政监督嵌入预算运行全过程,形成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各环节有效监督制衡的机制。一是建立同步监督的预算编制审核机制。明确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在预算编审环节的职责分工,由财政业务管理机构负责全面审核预算编制,财政专职监督机构重点负责审核编制总体方案、预算编制程序、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标准制定程序、预算安排的合规性、预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同时对业务管理机构审核预算编制的合理合规性进行再监督。通过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对预算编制开展全过程同步监督,严格审核把关,形成对财政资金分配的权力制衡,把违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高效。二是建立动态监控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分析,查找预算执行过程的重大风险点,对重大风险、重要问题及早预警、及时纠正。加强与国库集中支付机构、财政业务管理机构的协调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通报系统监控发现的预警疑点问题,共同提出解决方案,对较为严重的问题采取停止相关资金拨付、实地重点检查等方式防范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防范化解财政管理风险。三是建立合规性绩效性为核心的决算审查机制。加大决算审核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围绕决算失真等问题开展监督审核。通过对部门决算开展专项检查或抽查,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资金决算情况的监督,检查决算收入的真实性、合规性,检查决算支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综合运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预算执行监督检查等方面成果监督审查决算数据,加大决算审查成果运用,将决算审查成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促进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及资金使用绩效的不断提高。(三)注重规范管理,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明确财政内部职责分工。厘清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日常监督职责,业务管理机构对归口管理的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和归口管理部门的财政财务管理情况实施日常监督;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履行日常财政监督职能,并对财政业务管理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再监督。财政专职监督机构按照“四统一”原则统筹协调财政监督日常工作。二是推进完善财政监督法制。以修订完善《湖南省财政监督条例》为契机,加快推进财政监督法制建设,健全财政监督在预算编制、内部控制和成果运用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明确财政监督职能职责、监督范围、法律责任等,规范财政监督程序和处理处罚程序,推动构建财政大监督体系,提升财政监督效能。三是加强财政内部协调合作。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发挥在财政监督工作中的牵头、组织、协调作用,业务管理机构切实履行管理与监督职能,加大对归口管理资金和单位的监督力度,建立高效顺畅的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的综合监管机制,形成财政部门内部横向联动、协调合作的监督格局,共同促进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四)注重内部控制,逐步规范财政权力运行一是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内部控制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和相关财政运行风险控制办法,切实强化财政业务管理工作流程控制,防范和化解财政运行风险。二是创新财政内部监督检查方式。加快推动财政监督工作转型,推动内部监督工作由单纯监督检查型向检查控制型转变,积极推进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相结合的内部监督常态工作机制。按照不增加工作负担,不滞缓财政运行效率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内部监督流程,充分利用“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开发内部监督实时监控软件,实现对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以及预算执行进度等业务信息的全过程动态监控,有效提升财政监督工作效率。三是建立内部监督成果运用机制。加强内部监督成果运用,将内部监督成果作为系统内部评先、提拔和考核等的重要依据。加大内部检查公开力度,对内部监督单位、项目、程序、结果及整改落实情况等进行公开,以公开倒逼整改落实,强化财政财务管理,提升内部监督成效。(五)注重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财政监督撑起了财政工作的半边天”,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健全机构设置,将熟悉财政业务的高素质人员充实配备到财政监督队伍中来,不断加强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二是充分吸取社会中介机构力量。“人少事多”是当前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面临的突出难题,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优势,有效调动吸收社会中介机构力量参与到财政监督工作中来。建立社会中介机构专家库,对社会中介机构人员进行评级打分,选择一些业务素质高、职业作风好的人员参与到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中。同时,加强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管理,规范社会中介机构人员行为,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监督。三是创新发展上下联动工作格局。近年来,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特别是2012年省本级牵头市县参与在全省开展了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及使用管理专项检查,打造了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精品工程,形成全省上下联动的经典案例。要进一步总结创新湖南省上下联动的财政监督工作经验,集中力量抓好做好一些重大财税政策和民生政策的监督检查,形成重大检查全省一盘棋格局,省本级着重发挥统一规划和协调作用,市县各级财政监督机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将一些重大问题查深查透,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四、当前财政监督应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一)加大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环节审核。科学设计嵌入预算编制审核工作机制,推进预算监督关口前移,从预算编制环节入手,对预算编制开展同步监督。一方面探索完善政府全口径预算编制监督机制,从预算编制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加强监督;另一方面完善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部门财政收支的完整性、项目支出的合理性、绩效性等方面监督。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环节监控。充分利用财政部门现有的信息平台,对预算收入征缴入库、资金拨付使用进度、预算追加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对预算执行环节出现的各种风险及时预警、及时纠正,防止挤占、挪用财政资金。探索建立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与重点检查调研相结合的工作流程,对重大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同步动态监控的同时,可采取对重大专项使用的重点部门开展检查调研,确保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三是加强决算环节审查。加大对部门决算的审核力度,建立完善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参与部门决算审核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决算审核,对部门决算中存在重大问题的单位开展专项检查或抽查,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资金决算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算编审中的问题,提高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充分发挥决算对加强预算管理的促进作用。(二)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一是完善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事前审核把关、事中跟踪问效和事后绩效评价的专项资金监督新模式,实现专项资金监督与管理、源头监管与全过程监控相结合。围绕关涉民生的重大财政专项资金,设计重点监督检查清单,制定具体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促进规范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财政专项资金执行过程不走样、不变样,财政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创新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方式。针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特点,创新监督检查方式:针对部分涉及面广、关涉群众利益的专项资金可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开展全方位监督检查;针对涉及面小、问题集中突出的专项资金可采取由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开展重点检查;对涉及面较广、政策要求高的专项资金可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方式开展全面检查。三是促进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力度。加大对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力度的监督检查,促进专项资金按照要求对分配政策、分配过程和结果以及执行过程和结果面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加大财政收入质量的监督检查一是推进收入监督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收入监督服务经济决策和财政管理的作用,创新收入监督机制,建立与税务、工商、人民银行等信息共享机制和协调合作收入核查机制,形成收入监督合力。二是加强重大财税政策监督。围绕财税体制改革中心,加强对国家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税制改革、资源税税制改革、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等重大财税政策的监督和调研,通过监督检查和调研发现财税体制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财税体制改革出谋献计,发挥财政监督服务财政改革的作用。三是加大收入质量监督力度。加强对财政收入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收入混库、虚增虚减财政收入等现象;加强对税收征管情况的监督,对税务部门征收管理情况实施再监督;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督,重点监督国有资源出让收益、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益等收入征缴情况。(四)加大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一是强化对重点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坚持会计监督工作服务财政中心工作,选择关涉国计民生、重大财税政策贯彻落实的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二是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检查。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行业监管力度,采取全面检查、定期抽查和重点复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会计信息质量、执业质量和综合管理等进行监督,重点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检查,力促规范会计中介行业执行准则和管理,推动会计中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不断提升会计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完善方式方法,力求监督定位更准,会计监督作为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做到监管有侧重,又要做到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站在财政管理者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监督检查。建立聘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检查的人才库,充分发挥会计监督涉及面广、检查深入等优势,广泛了解财税政策、会计政策的执行效果,分析各项政策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提出完善政策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建议。
审计局在审计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时就重点审计哪些方面
一是重点关注预算体系审计。新预算法明确规定 “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由此,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应关注财政部门预算体系是否建立健全;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是否都纳入预算,实行了全口径预算;各块预算是否保持完整、独立,并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加大政府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的审计监督力度是当前扎实推进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收入是全口径的,不仅包括税收和收费,还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加强政府收入征管审计,促进税收政策制度改革、规范非税收入征缴;支出也要涵盖广义政府的所有活动。同时,要持续跟踪审计地方政府性债务,注意反映和揭示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的贯彻落实。二是重点关注预算绩效审计。新预算法中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等多处将预算绩效的思维贯穿于各环节中。在第六章预算执行中,要求各级政府及预算部门与单位,必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同时,新预算法坚持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部门、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预算之外或者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的,责令改正,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开除处分。所以,审计部门也应重点关注预算绩效,将预算绩效作为审计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看预算部门与单位是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体系是否健全完善,评价方法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将上年度预算支出绩效的评价结果作为本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否贯彻了勤俭节约的原则,各部门、单位有无在预算之外或者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三是重点关注政府债务审计。新预算法限制了债务举借主体和方式,主体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省级政府,方式是只能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不得采取其他方式筹措。也就是说旗县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新预算法还明确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审计部门审计政府债务时,应重点查看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有无举借债务和为单位或个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同时还要关注以前年度债务化解情况,看是否制订了化债计划,是否新增隐形债务,分析政府偿债能力,预测债务风险,为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四是重点关注制度执行审计。一是关注转移支付制度的执行。新预算法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共五项条款规定了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原则、制度目标、覆盖范围、运行机制及转移支付预算的编制和有关违反转移支付制度的责任追究罚则等。审计部门应重点关注有关部门有无擅自改变上级政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途的行为,并重点审查财政部门是否将全部收支均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各预算部门、单位有无违规将预算资金转入财政专户或是将财政资金从零余额账户支付到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行为。五是重点关注结转资金审计。新预算法第四十二条“各级政府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应当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各部门、各单位上一年预算的结转、结余资金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发挥,审计机关应加大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的审计力度,重点查看财政部门指标系统和财政各科室代列项目,看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是否用于下一年结转项目的支出,结转项目年度超过一年的,是否收回同级财政总预算统筹安排;对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安排形成的结转项目是否按具体规定执行;连续结转两年及以上的,是否一律收回资金是否依照国务院、财政部关于结转结余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本级财政总预算统筹安排;对常年累计结余结转资金常年累计结余结转资金规模较大的部门,在编制下一年度部门预算时,是否适当压缩部门财政拨款预算总额。六是重点关注预算调整审计。新预算法第六十八条和第七十二条强化了各级政府收支约束及各部门、单位的预算支出约束,规定“在预算执行中,各级政府一般不制定新的增加财政收入或者支出的政策和措施,也不制定减少财政收入的政策和措施”。“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者项目间的预算资金的调剂,确需调剂使用的,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所以审计部门应关注政府有无随意开增减收入和增加支出的口子;必须调整预算的,是否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是否对调整事项的理由、项目、数额进行了说明,预算调整的幅度有多大等;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是否严格执行预算,不同预算科目、不同项目间有无随意调剂使用。
如何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1. 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财政预算作为政府财政收支的基本计划,规定了预算年度内政府财政收支工作的范围、方向与重点,预算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事关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预算制度中存在的诸如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约束软化、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仅导致财政资金没能花在“刀刃上”,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影响政府形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关键就在于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即将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资经营预算这四大类预算之中,把全部的政府收支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注重财政资金投放的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2. 改变审核预算的重点,关注支出预算和政策目前,我国预算审核包括收入、支出和收支平衡三个方面,并以收支平衡作为审核预算的重点。当经济下行时,为控制赤字、完成预算,财税部门不得根据经济形势适当地减少财政收入,这无疑是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同理,当经济过热时,财税部门也不得通过适当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来抑制经济高涨。政府收支活动的相对固化,带来了政策执行中的“顺周期”问题,阻碍了财政政策宏观调控职能的实现。因而,将审核预算的重点从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使财政收入从任务变为预期,有利于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以发挥宏观调控职能。3.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保证财政可持续性尽管我国现行的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能较好地保证预算年度之内财政收支平衡的实现,但其弊端也日益突显:其一,这种财政收支的短期行为使财政政策无法在更长的年度内有效、灵活地应对经济周期;其二,若审核预算的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以往收支平衡的状态将被打破,并且为进行宏观调控及保障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财政赤字将成为常态,这使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愈发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应改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从中长期对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进行统筹与规划,避免短期行为的发生。同时,需相应地建立起跨年度弥补超预算赤字的机制,[1]控制财政预算周期内的收支平衡状态和赤字规模,以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4. 重点支出脱钩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增加地方财政支出的自主性目前,我国由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的重点支出事项包括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几乎涵盖了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这种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的方式在保障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带来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活动的过多干预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政府支出结构的固化,不利于地方统筹安排本地的财政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钱不能花在“刀刃上”;二是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导致各地区在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差距过大,这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违。故应使重点支出脱钩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以增加地方财政支出的自主性。需要注意的是,《决定》提出了“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这意味着某些支出事项仍与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二、完善税收制度《决定》)明确提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稳定税负”、“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等改革目标,并将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资源税等具体税种或税种的具体要素的改革纳入到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议程之中。任何一项改革,必须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方向与任务。总体而言,我国下一阶段税收制度改革的方向与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坚持结构性减税,保持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或稳中有降《决定》明确提出了“稳定税负”的改革目标,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过高的现实情况,在推进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结构性减税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或稳中有降。对于结构性减税的理解,要把握住以下三点:第一,结构性减税的关键在于“减税”,即无论对税制如何进行结构性调整,最终一定是要实现减税,而不能出现所谓的“结构性增税”的结果。第二,对于结构性减税,在强调“减税”的同时,决不能忽略“结构性”调整的深刻内涵,即结构性减税讲求的是实行“有减有增”的改革:一方面,出于增强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增长的考虑,应适当降低间接税的税负,另一方面,鉴于强化收入分配调节、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应适当提高直接税的税负,并且直接税、间接税内部也应相应地进行“有减有增”的结构性调整。第三,尽管“结构性减税”的最终落脚点是“减税”,但这绝不意味着税收收入绝对额的减少,结构性减税主张的是税收收入的增幅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相适应或比之略低,而非税收收入绝对额的减少。总之,结构性减税一定要求减税,但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大幅减税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有减有增”、保证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或稳中有降是理性的选择。2. 推进税制结构转型,不急于求成亦不走极端2012年,我国直接税与间接税收入比重之比为38:62,而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测算得到的73个国家2010年的平均水平为46:54。我国目前这样一种直接税收入比重过低而间接税收入比重过高的税制结构格局,既不利于收入分配调节,又容易推高物价、抑制经济活力。[2]因此,我国税制改革的又一重要任务或者说方向就是适当降低间接税的收入比重,同时适当提高直接税的收入比重,①[①直接税、间接税收入比重的调整与前文中提到的直接税、间接税税负的调整有不同的内涵,以直接税为例:直接税收入比重=直接税收入/税收总收入;直接税税负=直接税收入/直接税税基,二者的分母不同。]实现税制结构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税制结构转型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一方面,税制结构转型必然依赖于具体税种或税种的具体要素的改革来实现,而这些改革举措的推出必须理性地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以及改革的基本条件是否完备,不可贸然地强推;另一方面,间接税与直接税二者的收入占比的对比关系处于此消彼长的动态调整过程,这两个方面共同决定了税制结构的转型应该走一步看一步,不能操之过急。第二,现阶段我国的税制结构转型不能搞平均主义,更不能将其推向另一个极端,现实的国情和税情决定了在我国现阶段甚至今后一定时期内,间接税收入比重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直接税比重是合理的,是符合现实需要的。因而,适当提高直接税收入比重、适当降低间接税收入比重正是改革的关键所在。3. 注重税制效率与征管效率的“双率协同”所谓税制效率,主要是指税收制度的安排能够满足国家为履行职能而对资金的需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征管效率,则是指税收征收管理机制的设计,要能够保证税收收入的应收尽收,使税收政策(包括税制安排)的意图得以实现。注重“双率协同”,实际上就是要求在保证税制效率与征管效率各自实现的基础上,努力推动税收制度与征管机制之间能够相互适应、互不脱节,即实现税制效率与征管效率的协调配合,彼此兼顾,从而减少税收流失、降低征收成本,使税制更为合理,征管更加有效,税收收入更有保障,税收职能得以更好发挥。具体地说,一方面,在税制制定时,应充分考虑税收征管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在强调自身效率实现的同时,也要兼顾征管效率的实现和提升;同时,在税收征管实践中,应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为税制的完善反馈更多的有益信息,从而实现税收制度调整与征管机制调整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推进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 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制度目前,我国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不适应的矛盾突出,这正是在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应放在首位、着力解决的问题。造成事权与支出责任不适应的原因有二:其一,政府、市场的职能边界较为模糊,主要表现为政府包揽的事项过多,对市场竞争领域过分介入;其二,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在承担本级事权的同时,下级政府还处于上级政府的绝对领导之下,加之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使上级政府可以很容易地将本应自身承担的支出责任转嫁给下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在支出责任上的“缺位”和“越位”,其中尤以“缺位”为突出:属于上级政府事权、应由上级政府承担全部支出责任的事项,或属于共同事权、应共同承担支出责任的事项,上级政府往往将全部或部分的支出责任推给下级政府承担,导致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责任不断下移。这造成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支出责任与财权不匹配,财政运转困难,并引致地方政府纷纷避开公共财政预算的约束,另辟财源,从而形成土地财政、地方财政问题突出的局面。因而,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突破口,在于解决事权和支出责任不相适应的问题:只有在建立起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的基础上,才能根据政府间事权的划分,合理安排各级政府的财权,并根据财政收入与支出责任之间的缺口,确定转移支付资金的规模。2. 分权而非分钱,合理配置政府间的财权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基本上依照中央对地方的做法,与下级政府划分收入,由此造成在政府间支出责任层层下移的同时,财政收入层层向上集中,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收入与支出责任间的资金缺口过大使转移支付日益成为其主要的财力来源。过度地依赖于转移支付资金不仅抑制了地方的积极性,而且使各级地方财政丧失了相对独立的财权,使分税制名不符实,成为分钱而非分权的体制安排。因而,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应是分权,而非分钱。分权意味着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自主权,使地方政府能够自主地提供本级公共物品和服务,增加地方经济活力。同时,分权并不等于放权,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不是要从中央财政手中剥夺财权置于地方政府,重回1994年之前的老路上去。[3] 2012年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占比为48%,按照国际经验,不论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我国的国情决定,在目前阶段不仅不能弱化中央政府财权,反而应适当地上收部分财权以进一步加强中央财力集中度,在保证在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切实保障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的效果。3. 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发挥其再分配职能在我国事权与财权失衡的现实格局下,转移支付已由对分税体制予以修正补充的机制,转变成了对基层政府进行财力分配的主导机制。[4]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从规模来看,总体量明显过大;从结构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应有的主体地位不突出,而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过多、过滥,且管理不规范。因而,应从转移支付的规模和结构入手,逐步完善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促其再分配职能的发挥。具体地说:第一,适当缩减转移支付总体规模。在事权上移和财权上收的动态调整过程中,应合理地把握事权上移和财权上收的度,使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缺口得以缩小,进而缩减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总规模,减少地方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依赖;第二,在转移支付结构上,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相对比重,强化转移支付均衡财力的功能,并强调其科学性;第三,适当缩减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增强其规范性。
如何建立财政监督长效机制
做好财政监督工作应当注重的几个方面(一)注重服务大局,确保中央政策贯彻执行一是牢牢抓住服务大局中心工作为重点。财政监督应该发挥在保障落实重大财税政策和决策部署、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加大对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财政资金、滞留截留财政收入或虚增虚减财政收入、财务会计造假等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处理处罚力度,确保国家财税政策和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方法。推动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加强财政监督与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协调合作,形成财政监督与财政内部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动态监管、协力合作”的大监督格局。加强财政检查方式方法创新,综合运用监控、督促、调查、核查、审查、检查、评价等方法开展财政监督检查,提升财政监督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职能作用。三是加强财政监督成果运用。提升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重要的一点在于强化成果运用。建立财政专职监督机构与业务管理机构共同督促办理财政监督检查问题的整改落实机制,采取约谈、公告、申请强制执行等手段加大监督检查结果的整改落实力度,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成果跟踪落实机制和成果运用机制,通过将财政监督结果与预算编制、资金分配、资金下达等挂钩机制,形成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对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的强大制约力;对于发现的重大违法线索,建立向纪检监察、审计、司法等相关部门移送制度,建立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检查成果共享和检查协作长效机制,强化监督职能,提升监督效果。(二)注重落实新预算法,努力抓好预算监督结合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建立以预算监督为重点的财政监督工作机制,着重把财政监督嵌入预算运行全过程,形成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各环节有效监督制衡的机制。一是建立同步监督的预算编制审核机制。明确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在预算编审环节的职责分工,由财政业务管理机构负责全面审核预算编制,财政专职监督机构重点负责审核编制总体方案、预算编制程序、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标准制定程序、预算安排的合规性、预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同时对业务管理机构审核预算编制的合理合规性进行再监督。通过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对预算编制开展全过程同步监督,严格审核把关,形成对财政资金分配的权力制衡,把违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高效。二是建立动态监控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分析,查找预算执行过程的重大风险点,对重大风险、重要问题及早预警、及时纠正。加强与国库集中支付机构、财政业务管理机构的协调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通报系统监控发现的预警疑点问题,共同提出解决方案,对较为严重的问题采取停止相关资金拨付、实地重点检查等方式防范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防范化解财政管理风险。三是建立合规性绩效性为核心的决算审查机制。加大决算审核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围绕决算失真等问题开展监督审核。通过对部门决算开展专项检查或抽查,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资金决算情况的监督,检查决算收入的真实性、合规性,检查决算支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综合运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预算执行监督检查等方面成果监督审查决算数据,加大决算审查成果运用,将决算审查成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促进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及资金使用绩效的不断提高。(三)注重规范管理,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明确财政内部职责分工。厘清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日常监督职责,业务管理机构对归口管理的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和归口管理部门的财政财务管理情况实施日常监督;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履行日常财政监督职能,并对财政业务管理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再监督。财政专职监督机构按照“四统一”原则统筹协调财政监督日常工作。二是推进完善财政监督法制。以修订完善《湖南省财政监督条例》为契机,加快推进财政监督法制建设,健全财政监督在预算编制、内部控制和成果运用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明确财政监督职能职责、监督范围、法律责任等,规范财政监督程序和处理处罚程序,推动构建财政大监督体系,提升财政监督效能。三是加强财政内部协调合作。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发挥在财政监督工作中的牵头、组织、协调作用,业务管理机构切实履行管理与监督职能,加大对归口管理资金和单位的监督力度,建立高效顺畅的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的综合监管机制,形成财政部门内部横向联动、协调合作的监督格局,共同促进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四)注重内部控制,逐步规范财政权力运行一是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内部控制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和相关财政运行风险控制办法,切实强化财政业务管理工作流程控制,防范和化解财政运行风险。二是创新财政内部监督检查方式。加快推动财政监督工作转型,推动内部监督工作由单纯监督检查型向检查控制型转变,积极推进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相结合的内部监督常态工作机制。按照不增加工作负担,不滞缓财政运行效率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内部监督流程,充分利用“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开发内部监督实时监控软件,实现对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以及预算执行进度等业务信息的全过程动态监控,有效提升财政监督工作效率。三是建立内部监督成果运用机制。加强内部监督成果运用,将内部监督成果作为系统内部评先、提拔和考核等的重要依据。加大内部检查公开力度,对内部监督单位、项目、程序、结果及整改落实情况等进行公开,以公开倒逼整改落实,强化财政财务管理,提升内部监督成效。(五)注重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财政监督撑起了财政工作的半边天”,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健全机构设置,将熟悉财政业务的高素质人员充实配备到财政监督队伍中来,不断加强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二是充分吸取社会中介机构力量。“人少事多”是当前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面临的突出难题,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优势,有效调动吸收社会中介机构力量参与到财政监督工作中来。建立社会中介机构专家库,对社会中介机构人员进行评级打分,选择一些业务素质高、职业作风好的人员参与到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中。同时,加强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管理,规范社会中介机构人员行为,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监督。三是创新发展上下联动工作格局。近年来,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特别是2012年省本级牵头市县参与在全省开展了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及使用管理专项检查,打造了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精品工程,形成全省上下联动的经典案例。要进一步总结创新湖南省上下联动的财政监督工作经验,集中力量抓好做好一些重大财税政策和民生政策的监督检查,形成重大检查全省一盘棋格局,省本级着重发挥统一规划和协调作用,市县各级财政监督机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将一些重大问题查深查透,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四、当前财政监督应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一)加大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环节审核。科学设计嵌入预算编制审核工作机制,推进预算监督关口前移,从预算编制环节入手,对预算编制开展同步监督。一方面探索完善政府全口径预算编制监督机制,从预算编制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加强监督;另一方面完善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部门财政收支的完整性、项目支出的合理性、绩效性等方面监督。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环节监控。充分利用财政部门现有的信息平台,对预算收入征缴入库、资金拨付使用进度、预算追加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对预算执行环节出现的各种风险及时预警、及时纠正,防止挤占、挪用财政资金。探索建立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与重点检查调研相结合的工作流程,对重大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同步动态监控的同时,可采取对重大专项使用的重点部门开展检查调研,确保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三是加强决算环节审查。加大对部门决算的审核力度,建立完善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参与部门决算审核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决算审核,对部门决算中存在重大问题的单位开展专项检查或抽查,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资金决算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算编审中的问题,提高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充分发挥决算对加强预算管理的促进作用。(二)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一是完善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事前审核把关、事中跟踪问效和事后绩效评价的专项资金监督新模式,实现专项资金监督与管理、源头监管与全过程监控相结合。围绕关涉民生的重大财政专项资金,设计重点监督检查清单,制定具体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促进规范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财政专项资金执行过程不走样、不变样,财政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创新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方式。针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特点,创新监督检查方式:针对部分涉及面广、关涉群众利益的专项资金可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开展全方位监督检查;针对涉及面小、问题集中突出的专项资金可采取由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开展重点检查;对涉及面较广、政策要求高的专项资金可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方式开展全面检查。三是促进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力度。加大对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力度的监督检查,促进专项资金按照要求对分配政策、分配过程和结果以及执行过程和结果面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加大财政收入质量的监督检查一是推进收入监督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收入监督服务经济决策和财政管理的作用,创新收入监督机制,建立与税务、工商、人民银行等信息共享机制和协调合作收入核查机制,形成收入监督合力。二是加强重大财税政策监督。围绕财税体制改革中心,加强对国家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税制改革、资源税税制改革、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等重大财税政策的监督和调研,通过监督检查和调研发现财税体制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财税体制改革出谋献计,发挥财政监督服务财政改革的作用。三是加大收入质量监督力度。加强对财政收入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收入混库、虚增虚减财政收入等现象;加强对税收征管情况的监督,对税务部门征收管理情况实施再监督;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督,重点监督国有资源出让收益、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益等收入征缴情况。(四)加大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一是强化对重点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坚持会计监督工作服务财政中心工作,选择关涉国计民生、重大财税政策贯彻落实的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二是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检查。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行业监管力度,采取全面检查、定期抽查和重点复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会计信息质量、执业质量和综合管理等进行监督,重点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检查,力促规范会计中介行业执行准则和管理,推动会计中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不断提升会计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完善方式方法,力求监督定位更准,会计监督作为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做到监管有侧重,又要做到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站在财政管理者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监督检查。建立聘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检查的人才库,充分发挥会计监督涉及面广、检查深入等优势,广泛了解财税政策、会计政策的执行效果,分析各项政策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提出完善政策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建议。
如何做好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做好财政监督工作应当注重的几个方面(一)注重服务大局,确保中央政策贯彻执行一是牢牢抓住服务大局中心工作为重点。财政监督应该发挥在保障落实重大财税政策和决策部署、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加大对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财政资金、滞留截留财政收入或虚增虚减财政收入、财务会计造假等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处理处罚力度,确保国家财税政策和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方法。推动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加强财政监督与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协调合作,形成财政监督与财政内部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动态监管、协力合作”的大监督格局。加强财政检查方式方法创新,综合运用监控、督促、调查、核查、审查、检查、评价等方法开展财政监督检查,提升财政监督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职能作用。三是加强财政监督成果运用。提升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重要的一点在于强化成果运用。建立财政专职监督机构与业务管理机构共同督促办理财政监督检查问题的整改落实机制,采取约谈、公告、申请强制执行等手段加大监督检查结果的整改落实力度,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成果跟踪落实机制和成果运用机制,通过将财政监督结果与预算编制、资金分配、资金下达等挂钩机制,形成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对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的强大制约力;对于发现的重大违法线索,建立向纪检监察、审计、司法等相关部门移送制度,建立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检查成果共享和检查协作长效机制,强化监督职能,提升监督效果。(二)注重落实新预算法,努力抓好预算监督结合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建立以预算监督为重点的财政监督工作机制,着重把财政监督嵌入预算运行全过程,形成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各环节有效监督制衡的机制。一是建立同步监督的预算编制审核机制。明确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在预算编审环节的职责分工,由财政业务管理机构负责全面审核预算编制,财政专职监督机构重点负责审核编制总体方案、预算编制程序、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标准制定程序、预算安排的合规性、预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同时对业务管理机构审核预算编制的合理合规性进行再监督。通过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对预算编制开展全过程同步监督,严格审核把关,形成对财政资金分配的权力制衡,把违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高效。二是建立动态监控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分析,查找预算执行过程的重大风险点,对重大风险、重要问题及早预警、及时纠正。加强与国库集中支付机构、财政业务管理机构的协调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通报系统监控发现的预警疑点问题,共同提出解决方案,对较为严重的问题采取停止相关资金拨付、实地重点检查等方式防范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防范化解财政管理风险。三是建立合规性绩效性为核心的决算审查机制。加大决算审核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围绕决算失真等问题开展监督审核。通过对部门决算开展专项检查或抽查,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资金决算情况的监督,检查决算收入的真实性、合规性,检查决算支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综合运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预算执行监督检查等方面成果监督审查决算数据,加大决算审查成果运用,将决算审查成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促进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及资金使用绩效的不断提高。(三)注重规范管理,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明确财政内部职责分工。厘清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日常监督职责,业务管理机构对归口管理的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和归口管理部门的财政财务管理情况实施日常监督;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履行日常财政监督职能,并对财政业务管理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再监督。财政专职监督机构按照“四统一”原则统筹协调财政监督日常工作。二是推进完善财政监督法制。以修订完善《湖南省财政监督条例》为契机,加快推进财政监督法制建设,健全财政监督在预算编制、内部控制和成果运用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明确财政监督职能职责、监督范围、法律责任等,规范财政监督程序和处理处罚程序,推动构建财政大监督体系,提升财政监督效能。三是加强财政内部协调合作。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发挥在财政监督工作中的牵头、组织、协调作用,业务管理机构切实履行管理与监督职能,加大对归口管理资金和单位的监督力度,建立高效顺畅的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的综合监管机制,形成财政部门内部横向联动、协调合作的监督格局,共同促进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四)注重内部控制,逐步规范财政权力运行一是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内部控制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和相关财政运行风险控制办法,切实强化财政业务管理工作流程控制,防范和化解财政运行风险。二是创新财政内部监督检查方式。加快推动财政监督工作转型,推动内部监督工作由单纯监督检查型向检查控制型转变,积极推进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相结合的内部监督常态工作机制。按照不增加工作负担,不滞缓财政运行效率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内部监督流程,充分利用“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开发内部监督实时监控软件,实现对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以及预算执行进度等业务信息的全过程动态监控,有效提升财政监督工作效率。三是建立内部监督成果运用机制。加强内部监督成果运用,将内部监督成果作为系统内部评先、提拔和考核等的重要依据。加大内部检查公开力度,对内部监督单位、项目、程序、结果及整改落实情况等进行公开,以公开倒逼整改落实,强化财政财务管理,提升内部监督成效。(五)注重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财政监督撑起了财政工作的半边天”,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健全机构设置,将熟悉财政业务的高素质人员充实配备到财政监督队伍中来,不断加强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二是充分吸取社会中介机构力量。“人少事多”是当前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面临的突出难题,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优势,有效调动吸收社会中介机构力量参与到财政监督工作中来。建立社会中介机构专家库,对社会中介机构人员进行评级打分,选择一些业务素质高、职业作风好的人员参与到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中。同时,加强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管理,规范社会中介机构人员行为,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监督。三是创新发展上下联动工作格局。近年来,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特别是2012年省本级牵头市县参与在全省开展了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及使用管理专项检查,打造了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精品工程,形成全省上下联动的经典案例。要进一步总结创新湖南省上下联动的财政监督工作经验,集中力量抓好做好一些重大财税政策和民生政策的监督检查,形成重大检查全省一盘棋格局,省本级着重发挥统一规划和协调作用,市县各级财政监督机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将一些重大问题查深查透,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四、当前财政监督应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一)加大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环节审核。科学设计嵌入预算编制审核工作机制,推进预算监督关口前移,从预算编制环节入手,对预算编制开展同步监督。一方面探索完善政府全口径预算编制监督机制,从预算编制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加强监督;另一方面完善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部门财政收支的完整性、项目支出的合理性、绩效性等方面监督。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环节监控。充分利用财政部门现有的信息平台,对预算收入征缴入库、资金拨付使用进度、预算追加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对预算执行环节出现的各种风险及时预警、及时纠正,防止挤占、挪用财政资金。探索建立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与重点检查调研相结合的工作流程,对重大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同步动态监控的同时,可采取对重大专项使用的重点部门开展检查调研,确保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三是加强决算环节审查。加大对部门决算的审核力度,建立完善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参与部门决算审核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决算审核,对部门决算中存在重大问题的单位开展专项检查或抽查,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资金决算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算编审中的问题,提高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充分发挥决算对加强预算管理的促进作用。(二)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一是完善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事前审核把关、事中跟踪问效和事后绩效评价的专项资金监督新模式,实现专项资金监督与管理、源头监管与全过程监控相结合。围绕关涉民生的重大财政专项资金,设计重点监督检查清单,制定具体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促进规范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财政专项资金执行过程不走样、不变样,财政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创新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方式。针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特点,创新监督检查方式:针对部分涉及面广、关涉群众利益的专项资金可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开展全方位监督检查;针对涉及面小、问题集中突出的专项资金可采取由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开展重点检查;对涉及面较广、政策要求高的专项资金可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方式开展全面检查。三是促进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力度。加大对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力度的监督检查,促进专项资金按照要求对分配政策、分配过程和结果以及执行过程和结果面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加大财政收入质量的监督检查一是推进收入监督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收入监督服务经济决策和财政管理的作用,创新收入监督机制,建立与税务、工商、人民银行等信息共享机制和协调合作收入核查机制,形成收入监督合力。二是加强重大财税政策监督。围绕财税体制改革中心,加强对国家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税制改革、资源税税制改革、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等重大财税政策的监督和调研,通过监督检查和调研发现财税体制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财税体制改革出谋献计,发挥财政监督服务财政改革的作用。三是加大收入质量监督力度。加强对财政收入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收入混库、虚增虚减财政收入等现象;加强对税收征管情况的监督,对税务部门征收管理情况实施再监督;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督,重点监督国有资源出让收益、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益等收入征缴情况。(四)加大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一是强化对重点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坚持会计监督工作服务财政中心工作,选择关涉国计民生、重大财税政策贯彻落实的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二是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检查。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行业监管力度,采取全面检查、定期抽查和重点复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会计信息质量、执业质量和综合管理等进行监督,重点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检查,力促规范会计中介行业执行准则和管理,推动会计中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不断提升会计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完善方式方法,力求监督定位更准,会计监督作为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做到监管有侧重,又要做到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站在财政管理者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监督检查。建立聘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检查的人才库,充分发挥会计监督涉及面广、检查深入等优势,广泛了解财税政策、会计政策的执行效果,分析各项政策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提出完善政策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建议。
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三个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
1. 全口径财政收入就是全地域内财政收入 。这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政府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2.财政总收入 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政府的财政总收入指的是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政府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及海关关税收入。3. 地方财政收入指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基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财政收入指的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
什么叫全口径财政收入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指在预算年度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通过政府组织并取得的,由本级政府实现的各项收入的总和。主要包括上划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含一般预算调拨收入)和基金收入。全口径财政收入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政府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财政总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政府的财政总收入指的是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政府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及海关关税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指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基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财政收入指的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
一般预算收入 可用财力 全口径财政收入区别
根据定义自己看区别吧。 全地域内财政收入 这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或者全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政府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 一般预算收入(general budget revenue),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国家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一般预算收入是与原来的“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中的“预算收入”相对应的概念。1997年6月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取消预算内、预算外收支界限后,财政总预算的收支体系也随之变化,将一部分原来属于预算外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但对这部分新纳入预算的收入又需要保持其专用性,不能与原来的预算收入统一分配。因此,预算收入被分为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两部分。地方性一般预算收入,就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地方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一般指税收收入。 预算收入指在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措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我国预算收入的基本形式包括:税收、上缴利润、规费及公债等。 预算收入主要包括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政府收费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也是目前世界各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目前来自税收的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流转课税、所得课税、资源、财产和行为课税。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在内所有财政收入。 地方可用财力是指地方政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支配财政资金之和。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划分,地方可用财力主要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四大部分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什么意思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指在预算年度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通过政府组织并取得的,由本级政府实现的各项收入的总和。主要包括上划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含一般预算调拨收入)和基金收入。全口径财政收入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政府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财政总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政府的财政总收入指的是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政府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及海关关税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指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基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财政收入指的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什么意思?
全口径财政收入:指在预算年度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通过政府组织并取得的,由本级政府实现的各项收入的总和。主要包括上划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含一般预算调拨收入)和基金收入。全口径财政收入满足财政计量需要,且降低财政收入规模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加强支出管理。比如压缩行政管理费用;更加科学前瞻地做好基础设施规划以避免重复建设等。扩展资料政府全口径财政收入,政府预算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四大预算重点和分工各有不同。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一个基本前提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即把所有的政府收支都关进制度的笼子,纳入预算的总盘子统筹安排使用,并接受全社会的审查和监督。全部政府性资金,是指政府运用公权力征集、管理、使用的所有资金,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资经营预算和政府性债务计划等。我国全口径预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搭起来了。四大预算中,公共预算体系已经比较完备,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口径财政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全口径,把政府收支统起来(热点聚焦)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还是地方级财政收入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就是一般预算收入,不是全口径财政收入,只是地方级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地方级财政收入还包括基金收入。
目前什么法律在我国财政法律体系中形式上居于关键地位
目前预算法律制度法律在我国财政法律体系中形式上居于关键地位,预算法在财政法的体系中,处于核心法,骨干法地位,原因主要两个方面:一是预算法是财政法中的基本法。财政法与预算法的关系,从预算法的广义上来说预算法就是财政法;从财政法的狭义上来说财政法就是预算法。二是在国家财政关系中,因筹集和取得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而在国家与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之间发生的财政收支管理关系,是国家财政活动中形成的最主要、最广泛的社会关系,包括财政收入管理关系和财政支出管理关系。这是财政法调整对象的主要方面,这个主要方面也即预算法调整的对象。预算法是政府所有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上位法,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控制法,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具有"宪法"的地位,也被称为经济宪法。是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基本遵循。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财政运行则以预算为载体。预算要体现各级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重点和政策要领,体现政府怎么履行它的职能。这一逻辑下,必须用现代法制精神规范政府履职行为。预算法就是把政府的行为放到了法制的笼子里。一、预算法开宗明义地申明了预算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进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这也是人大预算监督的主要目的。二、预算法强调了全口径预算,即各级政府所有收支都纳入预算。预算包括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四本预算。新预算法还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应当上缴国库,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第四、第五条)。 部门预算应当包含单位本级及其下属单位的所有收支。以部门作为预算编制主体,由一级预算单位负责汇总下属单位预算上报县财政部门一并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第八条)。这些明确了政府预算的组成体系。三、强调建立跨年平衡机制(第十二条)。从2014年起,要求各级在编制预算时要开始编制三年滚动规划。这种编制方式就是要在预算的安排里面,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未来,做到统筹协调,综合平衡。要求我们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好精准预测。四、明确财政转移支付是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这就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转移支付是纵向的转移支付。五、强调预算执行的规范。在预算执行中出台增加支出的措施,通过下一年的预算来安排,不能安排本年度的预算。另外第13条特别强调,非经法定预算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必须按着批准的预算执行,未列入预算不得实行,体现了“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同时对预算调整的范围作了清晰的界定。六、对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求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法定化,具体来说,就是指各级的预算支出,要按照功能和经济性质编列,不能仅编功能方面的,按功能只能反映政府的活动的方向和范围,但是是怎么实现的,具体的把钱都花到哪里了,只有按照经济性的分类来编制才能准确反映。二是要求人大对预算草案、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的方案和决算草案进行初审。人大初审过后要出具一个初审意见,初审意见递交财政部门以后,财政部门应该按初审意见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要把处理情况做成书面报告。财政部门应当将处理情况及时反馈。在这条规定下,对人大初审的机构是一个从严要求,必须要把初审意见形成书面内容,而且要发给代表,作为人大常委的工作机构也好,专门机构也好,在审核预算中间起到一个参谋助手的作用,称职不称职、初审意见提的有没有水平可以由人大代表判断。另外财政部门怎么处理初审意见、处理的情况也要向人大代表印发。这就限制了财政部门去和人大的初审机构勾兑。 三是规定了预算报告审查的重点内容 对预算报告审查的重点内容是48条规定,它有八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拿这八点来审查预算草案和报告。法律依据:《预算法律制度》第一条 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依照本法规定执行。
如何审计财政存量资金
如何审计财政存量资金 财政存量资金审计是 *** 资产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审计的工作重点。 摸清财政存量资金总量规模,厘清结构,应以本级财政预决算报表为基础,从总体上掌握 *** 性收支规模及变化趋势,对各类财政资金的使用、结存、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主要采用财政部门自查与审计组稽核相结合的方法。 (一)关注国库资金存放管理 根据国家财政部的档案要求,财政资金应统一归口同级财政国库部门管理。财政资金存放管理审计首先要从国库部门管理的资金账户入手,重点审查账户开设及资金存放情况。一是账户开设情况。各类财政资金账户开设是否按照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有无银行账户开设过多过滥、随意开户、多头开户的问题。二是资金存放情况。摸清国库存款、各类财政专户、专项转移支付、往来资金在规定时点的存款规模,有无手续不全随意转存、调动资金等影响财政资金安全的问题。三是收入过渡户情况。检查非税收入汇缴专户等过渡户收入是否及时缴入国库,有无应缴未缴等情况。 国库资金存放管理审计方法:主要是向财政部门发放反映财政资金存款情况的“国库存款和各类财政专户结存资金表”,由其国库部门先进行自查填报,规定时间收回。审计人员根据财政部门的填表,要求其提供各类财政资金银行账户资金资讯,对填表内容进行复核,掌握财政资金存放情况。 (二)关注预算结余、结转情况 将预算结余结转资金审计与预算审计有机结合。一是检查资金结余结转。区分预算净结余、专项结转、预算单位结转等,摸清各类结余结转资金基本规模,分析暂存科目结转资金变化趋势,各类结余结转资金占当年财政支出比重等。二是检查预算编制情况。重点检查预算编制是否完整、具体,有无应编未编入年初预算、通过追加预算进行分配的问题;专项资金预算是否有系统、规范的专案计划,有无预算编制过粗缺乏透明度,导致执行中随意调整、资金结余结转过大等问题。三是检查预算执行情况。根据前面掌握的预算资金结存、预算编制情况,检查资金拨付是否严格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批覆,预算支出进度是否均衡合理,有无不按预算和专案进度拨付、滞留欠拨等问题;上级专项资金和重大专案资金是否按政策规定的用途及时、足额拨付,有无截留、挪用等违规问题。四是检查暂存科目结存情况。检查预算内暂存科目有无长期结存、结存资金过大、结存年限较长的问题。 预算结余、结转审计方法:一是审查财政部门提供的预算内会计账表,主要是本级财政预决算报表、财政收支平衡表、人大批准的预决算报告等,必要时可延伸选择部分预算部门,掌握本级财政结余结转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差异;二是对国库部门管理的“暂存款”科目进行重点审计,分清资金性质、类别、结存年限、可否继续拨出等,重点审查专案资金长期结存。通过要求财政部门填报“预算暂存款明细表”,并进行复核,分析专案资金滞拨、滞留的原因,揭示预算编制、执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三)关注各类专户的资金结存情况 一是检查各类专户资金结存情况。摸清各类专户资金的结存规模,近年来的增减变动情况,结存金额是否逐年增大。二是检查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专项转移支付是否提前告知,是否存在分配环节较多、拨付程式复杂、资金拨付滞后、不按规定用途使用等影响资金使用效益发挥的问题。三是检查专户资金的管理情况。检查是否定期对专户进行清理,有无专户资金大额长期结存的情况;有无利用专户隐瞒收入,虚列支出,导致财政收支不实的情况;有无无依据利用专户进行专案资金中转,导致资金滞留挪用、脱离预算监管的问题。 专户资金结存审计方法:向财政部门发放反映专户资金结存情况的“专户结存明细表”,由财政部门先进行自查填报。待填表收回后,结合前面已经了解的专户资金存款情况,找出持续结存且资金量较大的专户重点审查专户明细账,分析资金大额结存的原因,揭示专户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四)关注财政资金制度管理 一是检查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情况。了解财政部门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专户资金等是否按照上级要求从资金执行管理等方面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二是检查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各用款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是否严格执行以上制度,是否存在职责不清、执行不力的问题;对专案资金使用是否进行跟踪管理,有无重拨付轻管理的问题。 财政资金制度管理审计:一是询问座谈、调查了解各项制度的建设情况,分析评价制度建设和执行效果;二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揭露资金未发挥使用效益所存在的制度缺陷以及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如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审计分析 财政存量资金审计是 *** 资产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审计的工作重点。摸清财政存量资金总量规模,厘清结构,应以本级财政预决算报表为基础,从总体上掌握 *** 性收支规模及变化趋势,对各类财政资金的使用、结存、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主 如何盘活存量财政资金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意味着原来长期滞留在银行账户的财政资金,将予以分配使用,主要用于支援民生和社会保障支出。 对金融机构的存款及存款结构,会有一定影响。减少存量,也意味着公存的减少。 如何审计安居工程 审计 财政资金 一,资金收支,从来源到支出搞清楚,按保障房类别分别统。看专项是否被滞留挪用。土地出让金计提住房保障金是否准确。 二、保障房建设进度,是否按计划开展。分析慢的原因。专业工程人员对房屋质量进行检查。 二、享受保障房政策人员是否符合条件。通过对比财政供养人员,缴存公积金人员,领养老金人员,有车有企业有其他房人员等,与享受保障房人员资讯,筛选并调查落实不符合条件享受者 财政存量资金是如何形成的? 财政存量资金的产生,主要就是财政支出的账面数和资金支付数不同步。先谈几个其他问题,财政主要有两大业务,一是收,一是支,收的方面不谈,在支出这一块,可以说财政支出的数量、增幅,体现了当地 *** 的工作,是 *** 工作在量上面的充分表现,不要以个人的习惯来感觉 *** 支出,对 *** 来说,在财力允许前提下,支出越多,说明干的事情越多,支出增长越快,说明 *** 效率越高。 第二要说明的,是 *** 财务的核算体制,目前是收付实现制,也就是资金支出多少,账面反映科目支出多少,和企业不同, *** 没有权责发生制,没有计提预付这个概念。 第三就是大部分的专案,对单位来说就是钱,是单位开展业务的必须资金,是专款专用的,其他专案不能随便挤占这个专案的资金。 现在回答问题,年度预算安排了一批专案,根据进度拨付资金,很可能年底时候很多专案一半都没干完,甚至没开工,这样支出进度就很慢,领导会很捉急,于是地方一般用两个办法解决,一是把预算安排的专案的钱支出到财政专户去,就是所谓已拨作支,一是采取列支转暂存,这个其实是权责发生制的一个手段,财政部也下文同意的,就是在账面上列支出,贷方做暂存款,钱存在金库没有支出去,但账面上当做当年的财政支出反映了,下一年度使用的时候不做当年支出,只冲减暂存款。 于是可以看到,财政存量资金就发生了,财政存量资金发生的同时,支出也形成过了,这些钱或许在金库,或许在专户,又是专款专用,其实资金效率是比较低的,不像企业,可以四处挪用,拆东墙补西墙。 对存量资金的使用,有几个难点,一是预算安排的问题,单位要做事情,要搞政绩,好容易搞了一个专案,财政也同意了,安排进了预算,执行了慢点,你要盘活资金,把预算收回,这单位就犯难了,这专案还要搞,钱却没了,下一年要重新安排,他们肯定会百般阻挠,对财政来说,小专案也就算了,大专案收回了,财政支出也跟着没了,支出增幅上不去,比例下降,领导很不爽;二是资金使用的问题,假如对存量资金进行挪用,发挥杠杆作用,哪里缺钱哪里上,那很容易把钱引入融资平台,用于支援基础建设等资金缺口大,融资困难的方面,但既有专案也在继续,可能导致地方盲目扩大基础建设,发生资金链断开的危险。 盘活存量资金,很可能还是从预算管理的角度入手,着重安排民生、科教文卫等老百姓密切关心的专案,对没执行完的收回重新安排,挪用资金拆借对地方来说,在保障资金支付需要的前提下,调剂资金使用也是现实可行的,不过这样要加大对资金支付计划的科学预测和安排,这样确实可以降低债务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另外一方面,地方可以通过定期存款之类的行为加大资金的保值增值,不能老放在专户吃活期利息,但必须保证资金安全,拿老百姓的血汗钱去买理财争取资金收益,风险极大,国家也是明确禁止的。 什么叫做财政存量资金和增量资金 财政存量资金,主要是指要把一些没有按照预算进度执行、依然趴在账上的沉淀结余资金用起来,更好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增量资金是在这个资本市场本体内增加的资金。增量资金,从“增”这个字上面我们不难理解,在股票这个二级市场中,我们知道有存量资金和增量资金之说,存量资金就是指经资本投资形成的,凝结于主体中的资本含量。 增量资金与存量资金就是相辅相成的,是分不开的,这个市场没有增量资金的支援那将会很快崩溃,这就像人一样,人不吃饭那将会很快死去! 该怎么“唤醒”财政存量资金 一是编制三年滚动预算。很多财政资金沉淀与预算编制有很大关系,通过考虑调整财政年度,可以使预算与执行相一致,解决因预算滞后带来的资金沉淀问题。 二是清理整顿财政专户,改变财政支出事出多账。 三是加快提高财政资金支出、尤其是民生类支出的透明度。当前,因透明度缺乏,我国支出规模、支出进度、支出效率等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提高财政资金的透明度,可及时发现资金沉淀问题,提出动态的调整办法,及时消化沉淀的问题。 四是推进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当前我国财政分为公共财政预算、 *** 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资经营预算和 *** 性债务计划等四大预算。不同预算之间资金不能随便转移。但不同的预算支出进度不同,使得有的预算支出已经完成但另外的预算却有大量沉淀的现象。通过打通不同预算,把所有的 *** 收支都纳入预算的总盘子统筹安排使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如何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 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就需要不断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工作方法,自觉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强化了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具体可以从加强建设专案投资审计、加强民生审计和审计调查、加强审计预算执行能力、加强审计服务大局的意识、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等下面五个方面着手。 ①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需要加强建设专案投资审计。继续加大了重点建设专案的跟踪审计力度,在审计中需要审计人员在严查高估冒算、高套定额,虚增工程造价问题从专业角度提出完善制度、改进管理的建议,促进建设专案的规范运转,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②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需要加强民生审计和审计调查。积极开展了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跟进检查了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绩效状况。针对审计发现的普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维护群众利益,同时促进相关制度的完善。 ③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需要加强审计预算执行能力。预算执行审计以规范财政分配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 *** 执行成本为目标,以纠正违纪违规问题为手段,进一步加大了延伸审计力度,重点关注了管理中的漏洞,体制中的缺陷。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 *** 债务预警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 ④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需要加强审计服务大局的意识。增强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通过审计,对各单位资产进行了核实,突击花钱、侵占国有资产等行为的发生,确保了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⑤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需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拓展、深化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以及本人的廉洁自律情况进行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 为了认真履行好审计职责,需要进一步加强了审计队伍建设,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十分必要,在注重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同时,严格按照挖掘新潜力、增创新优势、不断加大审计力度对我们审计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 如何科学合理设计财政资金政策 为顺利推进“营改增”试点,妥善解决部分税负增加的问题,建议从三个方面完善对部分行业“营改增”的财政扶持政策。 一、合理设计补贴范围。财政扶持政策在补贴范围上,既要考虑政策公平,又要考虑资金效益并兼顾奖惩引导。重点是将整体税负上升的试点行业中税负上升的,作为财政扶持物件,并结合各地实际确定补贴准入门槛,提升补贴的针对性。同时,建议将试点近三年执行财税政策的情况作为补贴的前置条件,引导自觉执行财税法规。 二、科学确定补贴标准。重点是按照税负公平的原则,以本地区行业税负平均增长率作为确定财政补贴的参考标准,对未超过税负平均增长率的给予税负增加额全额补贴;对超过税负平均增长率的,先按行业平均税负增长率给予全额补贴,再将超过部分给予适当补助,以此建立主动降低税负的激励机制。 三、规范补贴管理方式。建议按照“按月跟踪、按季预拨、年度清算”的方式对实施财政补贴,既能提升财政补贴效率,又能缓解日常资金压力。工作中,应由国税部门负责税负变动情况调查与税负增加的测算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补贴资金的预算安排和稽核、拨付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申请财政补贴进行年度清算,对虚报、冒领、骗取情况进行查处,以此促进财政补贴的有序运转。 财政全额补贴企业的资金需审计吗 一样应该审计, 补贴标准是否符合, 补贴资金额是否符合审批, 资金是否被挪用等等。
如何做好财政监督工作
做好财政监督工作应当注重的几个方面 (一)注重服务大局,确保中央政策贯彻执行 一是牢牢抓住服务大局中心工作为重点。财政监督应该发挥在保障落实重大财税政策和决策部署、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加大对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财政资金、滞留截留财政收入或虚增虚减财政收入、财务会计造假等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处理处罚力度,确保国家财税政策和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是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方法。推动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加强财政监督与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协调合作,形成财政监督与财政内部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动态监管、协力合作”的大监督格局。加强财政检查方式方法创新,综合运用监控、督促、调查、核查、审查、检查、评价等方法开展财政监督检查,提升财政监督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职能作用。 三是加强财政监督成果运用。提升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重要的一点在于强化成果运用。建立财政专职监督机构与业务管理机构共同督促办理财政监督检查问题的整改落实机制,采取约谈、公告、申请强制执行等手段加大监督检查结果的整改落实力度,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成果跟踪落实机制和成果运用机制,通过将财政监督结果与预算编制、资金分配、资金下达等挂钩机制,形成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对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的强大制约力;对于发现的重大违法线索,建立向纪检监察、审计、司法等相关部门移送制度,建立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检查成果共享和检查协作长效机制,强化监督职能,提升监督效果。 (二)注重落实新预算法,努力抓好预算监督 结合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建立以预算监督为重点的财政监督工作机制,着重把财政监督嵌入预算运行全过程,形成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各环节有效监督制衡的机制。 一是建立同步监督的预算编制审核机制。明确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在预算编审环节的职责分工,由财政业务管理机构负责全面审核预算编制,财政专职监督机构重点负责审核编制总体方案、预算编制程序、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标准制定程序、预算安排的合规性、预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同时对业务管理机构审核预算编制的合理合规性进行再监督。通过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对预算编制开展全过程同步监督,严格审核把关,形成对财政资金分配的权力制衡,把违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二是建立动态监控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分析,查找预算执行过程的重大风险点,对重大风险、重要问题及早预警、及时纠正。加强与国库集中支付机构、财政业务管理机构的协调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通报系统监控发现的预警疑点问题,共同提出解决方案,对较为严重的问题采取停止相关资金拨付、实地重点检查等方式防范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防范化解财政管理风险。 三是建立合规性绩效性为核心的决算审查机制。加大决算审核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围绕决算失真等问题开展监督审核。通过对部门决算开展专项检查或抽查,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资金决算情况的监督,检查决算收入的真实性、合规性,检查决算支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综合运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预算执行监督检查等方面成果监督审查决算数据,加大决算审查成果运用,将决算审查成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促进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及资金使用绩效的不断提高。 (三)注重规范管理,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明确财政内部职责分工。厘清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日常监督职责,业务管理机构对归口管理的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和归口管理部门的财政财务管理情况实施日常监督;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履行日常财政监督职能,并对财政业务管理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再监督。财政专职监督机构按照“四统一”原则统筹协调财政监督日常工作。 二是推进完善财政监督法制。以修订完善《湖南省财政监督条例》为契机,加快推进财政监督法制建设,健全财政监督在预算编制、内部控制和成果运用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明确财政监督职能职责、监督范围、法律责任等,规范财政监督程序和处理处罚程序,推动构建财政大监督体系,提升财政监督效能。 三是加强财政内部协调合作。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发挥在财政监督工作中的牵头、组织、协调作用,业务管理机构切实履行管理与监督职能,加大对归口管理资金和单位的监督力度,建立高效顺畅的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的综合监管机制,形成财政部门内部横向联动、协调合作的监督格局,共同促进规范财政财务管理。 (四)注重内部控制,逐步规范财政权力运行 一是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内部控制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和相关财政运行风险控制办法,切实强化财政业务管理工作流程控制,防范和化解财政运行风险。 二是创新财政内部监督检查方式。加快推动财政监督工作转型,推动内部监督工作由单纯监督检查型向检查控制型转变,积极推进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相结合的内部监督常态工作机制。按照不增加工作负担,不滞缓财政运行效率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内部监督流程,充分利用“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开发内部监督实时监控软件,实现对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以及预算执行进度等业务信息的全过程动态监控,有效提升财政监督工作效率。 三是建立内部监督成果运用机制。加强内部监督成果运用,将内部监督成果作为系统内部评先、提拔和考核等的重要依据。加大内部检查公开力度,对内部监督单位、项目、程序、结果及整改落实情况等进行公开,以公开倒逼整改落实,强化财政财务管理,提升内部监督成效。 (五)注重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财政监督撑起了财政工作的半边天”,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健全机构设置,将熟悉财政业务的高素质人员充实配备到财政监督队伍中来,不断加强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 二是充分吸取社会中介机构力量。“人少事多”是当前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面临的突出难题,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优势,有效调动吸收社会中介机构力量参与到财政监督工作中来。建立社会中介机构专家库,对社会中介机构人员进行评级打分,选择一些业务素质高、职业作风好的人员参与到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中。同时,加强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管理,规范社会中介机构人员行为,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监督。 三是创新发展上下联动工作格局。近年来,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特别是2012年省本级牵头市县参与在全省开展了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及使用管理专项检查,打造了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精品工程,形成全省上下联动的经典案例。要进一步总结创新湖南省上下联动的财政监督工作经验,集中力量抓好做好一些重大财税政策和民生政策的监督检查,形成重大检查全省一盘棋格局,省本级着重发挥统一规划和协调作用,市县各级财政监督机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将一些重大问题查深查透,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四、当前财政监督应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加大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的监督检查 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环节审核。科学设计嵌入预算编制审核工作机制,推进预算监督关口前移,从预算编制环节入手,对预算编制开展同步监督。一方面探索完善政府全口径预算编制监督机制,从预算编制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加强监督;另一方面完善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部门财政收支的完整性、项目支出的合理性、绩效性等方面监督。 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环节监控。充分利用财政部门现有的信息平台,对预算收入征缴入库、资金拨付使用进度、预算追加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对预算执行环节出现的各种风险及时预警、及时纠正,防止挤占、挪用财政资金。探索建立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与重点检查调研相结合的工作流程,对重大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同步动态监控的同时,可采取对重大专项使用的重点部门开展检查调研,确保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三是加强决算环节审查。加大对部门决算的审核力度,建立完善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参与部门决算审核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决算审核,对部门决算中存在重大问题的单位开展专项检查或抽查,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资金决算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算编审中的问题,提高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充分发挥决算对加强预算管理的促进作用。 (二)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一是完善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事前审核把关、事中跟踪问效和事后绩效评价的专项资金监督新模式,实现专项资金监督与管理、源头监管与全过程监控相结合。围绕关涉民生的重大财政专项资金,设计重点监督检查清单,制定具体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促进规范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财政专项资金执行过程不走样、不变样,财政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创新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方式。针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特点,创新监督检查方式:针对部分涉及面广、关涉群众利益的专项资金可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开展全方位监督检查;针对涉及面小、问题集中突出的专项资金可采取由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开展重点检查;对涉及面较广、政策要求高的专项资金可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方式开展全面检查。 三是促进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力度。加大对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力度的监督检查,促进专项资金按照要求对分配政策、分配过程和结果以及执行过程和结果面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加大财政收入质量的监督检查 一是推进收入监督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收入监督服务经济决策和财政管理的作用,创新收入监督机制,建立与税务、工商、人民银行等信息共享机制和协调合作收入核查机制,形成收入监督合力。 二是加强重大财税政策监督。围绕财税体制改革中心,加强对国家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税制改革、资源税税制改革、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等重大财税政策的监督和调研,通过监督检查和调研发现财税体制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财税体制改革出谋献计,发挥财政监督服务财政改革的作用。 三是加大收入质量监督力度。加强对财政收入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收入混库、虚增虚减财政收入等现象;加强对税收征管情况的监督,对税务部门征收管理情况实施再监督;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督,重点监督国有资源出让收益、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益等收入征缴情况。 (四)加大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 一是强化对重点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坚持会计监督工作服务财政中心工作,选择关涉国计民生、重大财税政策贯彻落实的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二是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检查。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行业监管力度,采取全面检查、定期抽查和重点复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会计信息质量、执业质量和综合管理等进行监督,重点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检查,力促规范会计中介行业执行准则和管理,推动会计中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不断提升会计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完善方式方法,力求监督定位更准,会计监督作为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做到监管有侧重,又要做到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站在财政管理者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监督检查。建立聘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检查的人才库,充分发挥会计监督涉及面广、检查深入等优势,广泛了解财税政策、会计政策的执行效果,分析各项政策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提出完善政策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建议。
什么是财政总预算
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机关核算、监督各级的预算总和。财政总预算是指各级政府将本级政府和下级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汇总编成的预算,可以分为平衡预算、复式预算、零基预算、赤字预算、盈余预算五种类型。财政总预算也可以称为“全口径预算”,包括税收总预算、非税收入总预算、债务收入总预算和基金总预算四部分组成。
公共支出和财政四本账的关系
公共支出和财政四本账的关系是:一般公共预算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预算法第6条),从规模上看是第一大账本。“四本预算”,又称全口径预算,是指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四本预算”里管理(预算法第4条、第5条)。每本预算都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采用收付实现制记账,和GDP一样都是流量数据,反映“钱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
什么是全口径财政收入
问题一: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三个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 1. 全口径财政收入就是全地域内财政收入 。这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 2.财政总收入 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 *** 的财政总收入指的是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 *** 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及海关关税收入。 3. 地方财政收入指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 *** 基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财政收入指的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浮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 *** 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 问题二: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之间有什么关系 15分 全口径财政收入包括上解中央税收收入、上解省级财政税收收入、本级财政留成部分收入、 *** 性基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包括上解中央和省级财政之后剩余的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 *** 性基金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也就是说全口径财政收入包含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地方公共预算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 问题三:全口径税收收入和全口径财政收入有区别吗 全口径税收收入仅包括各项税收收入。 全口径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 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 也就是说税收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问题四: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和全口径财政收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两个收入?各有什么意义? 全口径财政收入:指在预算年度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通过 *** 组织并取得的,由本级 *** 实现的各项收入的总和。主要包括上划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含一般预算调拨收入)和基金收入。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是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预算外收入。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内容主要有各项税收附加,城市公用事业收入,文化、体育、卫生及农、林、牧、水等事业畅位的事业收入,市场管理收入及物资变价收入等。 问题五:一般预算收入 可用财力 全口径财政收入区别 根据定义自己看区别吧。 全地域内财政收入 这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或者全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 一般预算收入(general budget revenue),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国家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一般预算收入是与原来的“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中的“预算收入”相对应的概念。1997年6月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取消预算内、预算外收支界限后,财政总预算的收支体系也随之变化,将一部分原来属于预算外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但对这部分新纳入预算的收入又需要保持其专用性,不能与原来的预算收入统一分配。因此,预算收入被分为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两部分。地方性一般预算收入,就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地方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一般指税收收入。 预算收入指在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措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我国预算收入的基本形式包括:税收、上缴利润、规费及公债等。 预算收入主要包括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 收费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也是目前世界各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目前来自税收的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流转课税、所得课税、资源、财产和行为课税。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在内所有财政收入。 地方可用财力是指地方 *** 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支配财政资金之和。按 *** 收支分类科目划分,地方可用财力主要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四大部分 问题六:财政收入与全口径财政收入相同吗?求指教,谢谢。 财政收入与全口径财政收入不相同的。 财政收入 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 *** 的财政总收入指的是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 *** 基金梗入、社保基金收入及海关关税收入。 全地域内财政收入 这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或者全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 问题七:什么是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有哪几种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术语,它是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外收入之和,其中预算内收入对应的就是一般预算收入。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全口径财政收入这个概念,因为它们的所有财政收入都要纳入预算管理。 问题八:什么是“全口径”?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术语,它是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外收入之和,其中预算内收入对应的就是一般预算收入。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全口径财政收入这个概念,因为它们的所有财政收入都要纳入预算管理。 参考:baike.baidu/view/2141721 问题九: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三个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 1. 全口径财政收入就是全地域内财政收入 。这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 2.财政总收入 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 *** 的财政总收入指的是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 *** 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及海关关税收入。 3. 地方财政收入指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 *** 基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财政收入指的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浮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 *** 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 问题十: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之间有什么关系 15分 全口径财政收入包括上解中央税收收入、上解省级财政税收收入、本级财政留成部分收入、 *** 性基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包括上解中央和省级财政之后剩余的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 *** 性基金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也就是说全口径财政收入包含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地方公共预算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什么意思?
全口径财政收入:指在预算年度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通过政府组织并取得的,由本级政府实现的各项收入的总和。主要包括上划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含一般预算调拨收入)和基金收入。全口径财政收入满足财政计量需要,且降低财政收入规模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加强支出管理。比如压缩行政管理费用;更加科学前瞻地做好基础设施规划以避免重复建设等。扩展资料政府全口径财政收入,政府预算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四大预算重点和分工各有不同。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一个基本前提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即把所有的政府收支都关进制度的笼子,纳入预算的总盘子统筹安排使用,并接受全社会的审查和监督。全部政府性资金,是指政府运用公权力征集、管理、使用的所有资金,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资经营预算和政府性债务计划等。我国全口径预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搭起来了。四大预算中,公共预算体系已经比较完备,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口径财政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全口径,把政府收支统起来(热点聚焦)
什么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Contractionary Fiscal Policy)是宏观财政政策的类型之一,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由于增收减支的结果集中表现为财政结余,因此,紧缩性财政政策也称盈余性财政政策。1989年,中国针对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以来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一些深层问题,提出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继续控制社会总需求,坚持财政、信贷的双紧政策,实现社会供求总量平衡。在财政方面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税收征管,特别是加强对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有经济的依法征税工作;严格清理和控制税收的减免优惠;逐步将一部分预算外资金转入预算内,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适当增加国防费、重点建设基金、农业、教育科学事业的投入,并保证国家债务的还本付息,对事业费和行政管理费作不同程度的压缩;坚持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控制社会投资总规模,调整投资结构等。当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以后,财政上则转向紧中有松的搭配政策。一方面,通过加强税收征管、调节预算外资金、向居民和企业发行国库券和控制预算支出规模等措施,继续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又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增加支农支出,保证重点建设投资,增加教育和科技支出等措施,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扩展资料:财政政策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总量取向的财政政策;二是结构取向的财政政策。前者主要根据宏观经济的冷热变化,通过财政政策的扩张或紧缩调控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使两者趋于平衡。后者的目标是优化宏观结构,基本不影响总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部分时期实行的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1998年至2003年,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每年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质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属于总量调控的政策,只能是权宜之计,长期实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国外的经验表明,长期依靠财政手段解决总量问题会造成经济滞胀。同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增强政府在配置资源上的作用,产生与市场化改革趋势相违背的体制复归。与此相对应,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以优化结构为重心的长期性政策,其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也叫做“中性”财政政策。当前的问题主要是宏观结构的扭曲。宏观结构不只是经济结构,还应当包括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在内的社会结构,这就要求财政政策从单纯的“经济性政策”转为综合的“社会性政策”,更多地关注长期性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建设性支出将趋于减少,而用于教育、公共卫生、科技、环保等方面的社会性支将逐步增多。因为,财政不只解决经济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功能:解决社会问题。在稳健的财政政策下,财政支出将更多地投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融入更多人文关怀的因素,也可促使发展理念的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追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紧缩性财政政策
出现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如何操作?这些政策的优点和缺
.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这主要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在货币 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想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有效 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其他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还包括限价、减税、指数化等。扩大内需治理通货膨胀:银行紧缩银根,货币方面主要包括提高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在市场上卖出债券。 财政方面减少政府购买,增加税收。总之就是一句话,在市场上把货币收回到银行体系当中。治理通货紧缩:放松银根。采取的措施和治理通货膨胀相反就好了。要把货币洒向市场(一)宽松的货币政策 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刺激总需求。 (二)宽松的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 (三)结构性调整 对由于某些行业的产品或某个层次的商品生产绝对过剩引发的通货紧缩,一般采用结构性调整的手段,即减少过剩部门或行业的产量,鼓励新兴部门或行业发展。 (四)改变预期 政府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增加公众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信心。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以增加消费需求
紧缩、宽松的财政金融政策 的含义是什么??
我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勉强回答一下,紧缩、宽松的财政金融政策一般都指对货币(银根),紧缩就是让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降低,比如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宽松就是让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多,比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是根据不同情况调节的,通货膨胀高的时候就紧缩,地的时候就宽松。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时分别采用什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通货膨胀时经济较热,国家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收缩银根,减少实际流通的货币,也就是让市面上流通的钱少了,钱少了物价就相对稳定了;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减少社会保障等财政支出,减少大型工程的投入等,从而减少社会总需求2、通货紧缩时经济萧条,国家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社会保障和补助等,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带动产出的增加,进而增加整体收入,带动经济增长;同时也可以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放开银根,即降低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给,从而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增长,带来收入的整体提高。一般来说,不会这么简单的分析,根据IS-LM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且就算是IS-LM分析也只是理想情况,很多现实情况是不能这么单纯分析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严重的经济萧条时,扩张的货币政策只会带来利率下降,但人们对经济预期太差,根本不想投资,也就是说此时的货币政策基本无效。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紧缩银根对哪些股票是利好
正常情况下财政紧缩银根对哪些股票都不属于是利好。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应情况,通常被用来借喻央行的货币政策。一个国家的央行或者货币当局为了控制信用贷款的供给,提高利率,消除因为需求过旺而出现的通货膨胀的压力而实行的货币政策。与之相反,为了保持经济的增长或者防止其衰退,增加信贷的供给资金,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增加而实行的货币政策为放松银根。通常情况下,一旦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市场上的货币量,就是紧缩银根的时候。扩展资料:财政紧缩介绍如下:通常还会和“缩表”联系在一起。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不同时要受到外汇占款、调控工具选择、季节性因素、财政收支和我国金融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央行“缩表”的时候不一定就是收紧银根。如果缩紧银根,对于固定资产的增长起到了限制的作用。对于资金需求比较大的企业以及资产负债率比较高的企业影响较大,比如房地产、钢铁以及汽车行业;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英国政府欲“翻篇”告别财政紧缩拟增加公共支出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财政紧缩教条受质疑
为什么出售政府债券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但是增发国债是扩张性的啊
1.发行国债的目的是扩大政府投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发行国库券,由市场买入后,央行达到回笼资金,收缩货币供应的目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2.增发扩张性意义:增发国债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发国债、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都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摘要:1.紧缩性与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各是什么意思:货币紧缩”,即银根收缩,是指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政策、手段来让市场中的货币供给下降,贷款减少,物价稳定或下调的方式。主要有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贷利率等,这些都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这两种比率的上调都会导致银行贷款发放数量的减少,企业获得贷款的成本和难度加大,市场中流通的货币数量就会减少,就能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手上能花的钱少了,物价自然就稳定或下降了。“货币扩张”则写“货币紧缩”恰恰相反,当经济停滞不前,甚至有发生通缩的风险时,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政策、手段来让市场中的货币供给上升,贷款增加,物价平稳或略微上调的方式。主要有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贷利率等,这些都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这两种比率的下调都会导致银行贷款发放数量的增加,企业获得贷款的成本和难度减少,市场中流通的货币数量就会增加,就能给下滑的经济升温,手上能花的钱多了,经济自然就稳定或上升了。2.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
抽紧银根会抵消财政赤字么?
其实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收紧银根: 银根指的是市场上货币周转流通的情况(货币流动性)。紧缩银根也就是市场需要货币少而流通量大,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的流通量。 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基准利率、再贴现、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以及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国债和外汇等。 那么紧缩银根的政策就是: 1、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2、提高央行基准利率 3、调高再贴现率 4、买卖国债或外汇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财政赤字即预算赤字,指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盈余。产生原因 一国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有许多原因。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因为政府管理不当,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间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有何意义?
引言:小编认为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一个国家的未来就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教育程度,如果国家的教育程度非常优秀的话,那么会把这个国家的青少年教育成一批非常成功的,有力量的青少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希望,青少年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国家会发展成什么样。所以一个国家的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一块内容,也是国家每年会花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去发展这一块内容。我国一直都很注重青少年的发展,这关系国家的未来的发展。所以,小编认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在连续十年都可以保持百分之四以上,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首先明白国家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在GDP占很大的比重有很大的意义就需要先明白青年对于祖国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意义,青年是未来最重要的一群人类,他是未来帮助发展,促进祖国强大,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主力军,没有他们,祖国是不可能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所以青年对于祖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祖国的希望。然后需要明白的一点就是只有青年发展的好了,祖国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所以如果想要祖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就需要把青年发展成德智体美都完美的一类人。如果想要把青年发展的非常好,就需要对青年付出很大的努力,就需要在精力和财力这方面给予青年足够的支持,让青年可以在一个非常优越且安全的环境里进行发展,青年发展的好,祖国的未来才有希望。最后,小编在这里祝愿国家可以持续把青年的教育看着国家重要的一部分。对青年的教育投以更大的关注,也希望青年可以不负国家的期待,在未来努力的帮助国家发展,实现国家的强大,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针对哪些方面??
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主要针对:大力支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等重点任务。
教育收费财政专户支出范围
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和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根据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显示,教育收费财政专户支出由各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共同负责,范围是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和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中国的教育支出到底占国家财政支出的多少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但由于我国GDP增长迅速、财政收入占GDP较低等多种原因,这一目标未能如期实现。近年来,这一比例不断上升,2010年达到3.66%。2011年也没有达到4%。 4%是今年的目标,年年说年年亏欠。
什么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
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经费支出,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支出。教育经费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支出(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和教育基本建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支出等。教育经费是以货币的的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在中国,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支出。 公共财政支出与公共财政收入相对应,是公共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它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它具体体现在政府对其所掌握的公共财政资金的安排、供应、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反映了公共财政资金的规模、结构、流向和用途。公共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既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 公共财政支出按政府的职能分类,也就是按政府支出的费用类别分类。可以分为投资性支出、教科文卫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行政费用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了解了上述两个概念,再加上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分类,便可明白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财政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1、财政职能界定不清,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是旧有的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仍然在思想上被保留了下来,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计划经济体制。由于计划体制的惯性作用,政府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楚,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所有者,其职能从生产到消费再到社会的再分配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政府的越位管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政府财政资金的浪费。我国的财政资金还存在着过于分散的问题,缺乏重点,这就造成了政府对一些大型公共项目的投资不足,进而会使让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减弱,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而且也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尽管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快速增长,但是截至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只达到3.13%,仍然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之下,我国的私人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重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过高的教育私人支出严重挤压了私人消费空间,导致社会消费其他方面的需求不足,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教育投入上长期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公平。由于对“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的理解不准确,导致近十年来高等教育支出加速扩大,而基础教育支出相对减少,教育支出的层级结构出现了严重颠倒,教育支出在城乡和区域间的分配不平衡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3、卫生医疗支出总费用支出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据统计,全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而占总人口60%的农村居民只能占用20%的医疗资源。同时,财政对卫生医疗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201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19600亿元,仅占GDP总量的4.92%。就卫生费用的构成而言,我国政府卫生支出比例持续下降,个人卫生支出比例急剧上升,居民卫生医疗负担较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机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4、社会保障支出严重偏低社会保障通常被称为和谐社会构建的“稳定器”,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促进经济发展的“减震器”。早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保支出就已经占到财政支出的30%以上,目前我国虽已建立一定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社保支出的比重还很低,仅接近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同时,我国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狭窄,只占人口总数的15%,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20%的国际最低标准,社保支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广大农村和农民还很难享受到社会保障“阳光”的普照。5、行政管理费支出不断膨胀,且增长过快政府的行政资金是为实现其社会管理的职能服务的,这部分资金只能源自于政府的财政收入。我国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4.7%上升到2006年的18.73%,规模呈现出一个不断增大的趋势,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行政管理费的增加有其必然性,但是长期以来行政管理费增长速度过快,有的时期甚至超出了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GDP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对策建议:1、合理界定我国的财政支出范围,弱化经济建设的支出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体制条件下,要求科学界定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范围,明确财政应承担的事务和不应承担的事务,这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该财政承担的,财政要积极予以满足;不该承担的要坚决退出,解决财政的“越位”和“缺位”,实现公共财政职能的“归位”。其中,重要的是进一步弱化财政的生产建设职能,减少经济增长对财政投资的依赖。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政府不应承担社会投资主体责任,财政要退出一般竞争性、盈利性领域,只进行涉及国计民生的公益性、基础性和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2、完善我国的财政预算与支出体制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快政府预算体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问题仍然存在不少。当前,我们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解决预算编制时间不合理的问题,实行内外资金的统管,为综合预算提供保障。同时,还应进一步推行政府采购制度,避免某些干部与供应商相互勾结牟取国家财产的现象。最后,应该优化政府采购的形式,坚持招标为主,同时还应当针对采购内容采取灵活的形式。3、大力加强社会公共性开支社会公共性开支涉及的面很宽,包括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是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支出,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支出中十分重要的支出。具体为:一、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我们要确保现有预算口径的教育支出稳定增长,逐步建立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同时重视研究增设教育专项资金的新渠道,开征教育税,取消现有的教育费附加,确保财政教育支出的可靠来源。二、增加医疗卫生投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三、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应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救助制度的发展,不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国家教育财政支出 和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有什么区别呢?
【英盛观察】国家教育财政支出(又称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人用于教育的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又称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指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在本年度内安排,并划拨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单位、教育事业单位,列人国家预算支出科目的教育经费。
什么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
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是指在国家公共财政预算计划中,划拨给教育方面的支出预算总和。国家对教育产业的投入持续增长。2015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6129.19亿元,比上年的32806.46亿元增长10.13%。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9221.45亿元,比上年的26420.58亿元增长10.60%,占GDP比例为4.26%,比上年的4.10%增长0.16%。同时,国家鼓励通过PPP模式加大引入社会资本投身教育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最新一期PPP公告,我国教育类PPP项目达到524个,金额达到1994亿元。
浅谈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问题与改善建议
教育是立国之本。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补充的体制,因此国家财政教育支出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大业。近年来,我国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上升,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的财政教育支出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 (一) 教育支出规模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受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我国教育支出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从绝对量来看,我国财政对于教育投入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如表1所示,1991年到201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基本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3年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是1991年的近40倍。 从增长速度来看,1997年和2007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的增长速度均超过30% 分别代表2000年前后的两个峯值;从2007年以后,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增长速度经历了小幅波动,近两年处于下降区间,但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仍然处于上升阶段。 从相对水平来看,1991年到201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整体上呈现上升的态势,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4%的目标计划,2013年延续增长态势。1991年到2013年我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15%小幅浮动。 (二)教育支出结构 1. 教育支出的分配结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各级教育中的分配是不同的。表2中列出了2005年到2013年我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从绝对量来看,2006年到2008年,我国普通初中、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大幅增长,增长率维持在40%以上的水平;2009年、2010年增长率有所回落,2011年增长率又有大幅提高,此后处于逐渐回落状态;普通高中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在2011年、2012年有大幅增长,其余年份增长率最高为2008年的36.93%;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在2006年到2010年增长幅度有限,2007年增长率仅为3.32% 但2011年增长率大幅上涨到70.98% 而之后急转直下,2013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从相对量来看,2005年,我国普通高校、普通高中、普通初中、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比例是13.4:2.2:1.4:1 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普通小学的13.4倍; 2011年,该比例为5.46:1.23:1.49:1 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普通小学的5.46倍;2013年,该比例为3.82:1.33:1.44:1 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普通小学的3.82倍。可见,我国对普通高校的相对投入总体呈现递减趋势,递减幅度较大;我国对普通初中和普通小学的相对投入增加速度较快,体现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政策方向是向普通中小学倾斜。 二、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 (一)教育支出规模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每年出版的统计数据,世界各国教育投资比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越是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其教育投入比例越大。1975 年以来美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占 GDP 的比例基本保持在7%以上,日本为6%以上,其他大多数发达国家如法国、加拿大等国也都在6%以上,韩国近10年来也达到了7%左右。2005年,财政性拨款占GDP比重超过4.5%的有:美国(4.8)、加拿大(4.7)、墨西哥(5.3)、英国(5.0)、荷兰(4.6)、丹麦(6.8)、法国(5.6)、波兰(5.4)、新西兰(5.2)。 相对于国际水平而言,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才刚超过4% 这反映出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生均教育经费支出 从绝对量上来看,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我们以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占人均GDP的比例来衡量相对水平,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 发达国家中美国为6.10% 日本为4.28% 韩国为3.01% 其中美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占人均GDP收入的比例是中国的7.43倍。金砖四国中,俄罗斯为1.87% 巴西为2.29% 其中巴西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占人均GDP收入的比例是中国的2.79倍。可见,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即使与同为金砖四国的其他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教育经费结构 世界大多数国家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是一种“宝塔型” 即基础教育的投入最多,越往上级到高等教育的投入越少。美国2000年教育经费投入占其GDP 的比重为6.6% 其中小学及中学教育经费投入占3.9% 高等教育投入占2.7%.而我国近些年来虽然财政政策向基础教育倾斜,但高等教育的投入仍然远高于小学及中学教育投入,形成经费错置的“倒宝塔型”.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问题分析 1. *** 职能缺位。公共教育具有强烈的外部性,相比而言,初中级教育的外部性明显要高于高等教育。初中级教育会普遍提高人们的基础文化水平,降低文盲率,显着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初中级教育的外部性显现为对整个社会的作用;高等教育更多是增强高校学生未来的收益水平。针对公共教育的特点,我国对初级教育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由地方财政来支持;对高等教育适当加大了家庭承担的费用,并主要由中央财政支持。地方财政对于初中级教育进行投入,而初中级教育的外部性作用于整个社会,这就使得 *** 的投入与收益不对等, *** 对于教育投入缺乏主动性,造成了 *** 职能缺位问题。 2. 地方 *** 财力有限。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收入与中央财政收入有了较大差距,而地方财政的支出数额却比中央财政要大的多,据测算,地方财政收入与中央财政收入比例大约为46:54 地方支出与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为85:15 这就导致了地方财政事权与财权的严重不对等。针对这种情况,中央 *** 对地方财政进行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据统计,2012年地方财力的45%来自中央。但这种返还是通过省级 *** 拨给县级,事实上,能够到达县级的比例已经很少,而到达村镇级的比例会更少。因此,县级及以下的地方 *** 财力有限,难以履行发展教育的责任,导致对初中等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加剧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失衡。 3. 政绩考覈以经济建设为重。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地方 *** 的政绩考覈主要是经济建设指标,对于教育的质量缺乏相应的考覈机制和问责机制,这就使得地方 *** 在将有限的财政资源进行分配时,会选择更能体现政绩的经济建设项目,将绝大部分财政资源投入到基础设施等建设中,甚至于不惜挪用教育资金。由此,削弱了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使得教育实际投资不足。 四、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几点建议 (一)确保和增强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 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确保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投资的规模,不断提高相对比重。进行预算安排时,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增长应快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教师工资、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建立起 *** 教育投资随着经济实力、 *** 财力增长而增加的稳定增长机制。 (二)调整教育经费在各级教育中的分配结构 进一步调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各级教育中的分配比例,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经费支出比重,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在教育经费总体向基础教育倾斜的前提下,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院校给予特殊支持。 (三)完善现有财政教育支出体系 完善省级及以下 *** 财政收支制度及转移支付体系,依照各级教育的外部性范围规划教育投资主体,完善现有财政教育支出体系,强化财政教育支出的 *** 职能;将教育列入 *** 政绩考覈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的考覈机制和问责机制;严格教育经费的预决算制度,加强对教育经费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增加教育经费使用的透明性。 参考文献 [1] 马国贤,马志远。 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 国际比较与政策建议[J]. 教育发展研究,2009(3)。 [2] 袁锐。中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1(2)[3] 印月。 改进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政策建议[J]. 经济研究参考, 2013(30)
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育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不低于1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于2011年6月29日以国发〔2011〕22号印发。该《意见》分充分认识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法定增长要求,切实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教育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不低于14%;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多方筹集财政性教育经费;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教育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组织领导。扩展资料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从约2700亿元增加到约14200亿元,年均增长20.2%,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幅度;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4.3%提高到15.8%,已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财政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当前,我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
什么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
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经费支出,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支出。教育经费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支出(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和教育基本建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支出等。教育经费是以货币的的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在中国,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支出。 公共财政支出与公共财政收入相对应,是公共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它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它具体体现在政府对其所掌握的公共财政资金的安排、供应、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反映了公共财政资金的规模、结构、流向和用途。公共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既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 公共财政支出按政府的职能分类,也就是按政府支出的费用类别分类。可以分为投资性支出、教科文卫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行政费用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了解了上述两个概念,再加上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分类,便可明白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财政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对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进行监督、指导。( )
【错误】中国会计学会接受财政部的业务指导、管理与监督,地方会计学会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管理与监督。
厦门大学的金融学和财政学研究生各自的优势?就业前景?
厦门大学金融专业优势:实力强劲,社会认可度高。此外,厦门本地新兴企业比较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量大。厦大作为本地超一流的大学,为当地企业广泛认可。厦门大学金融专业优势为:国家特色专业。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政府机关、财政、税务、海关、金融证券、企业管理、公司财务、大专院校和科研所等单位和部门。 金融专业主要是用计算机来实现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金融相关的问题。所以,金融专业不同于MBA和MSP,它主要是培养金融界的技术工作者,也称作金融专业师——Quant。Quant 的职位主要集中在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负责的主要工作根据职位也有很大区别,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pricing、model validation、research、develop and risk management,分别负责衍生品定价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模型验证、模型研究、程序开发和风险管理。总体来说工作相对辛苦,收入比其他行业高很多。以Quant Developer为例,虽然实际工作和其他行业的程序员没有本质区别,但不仅收入高,而且很容易找到工作。财政学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它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问题。财政学专业就业方向一:对外贸易外贸在沿海一带大小城市发展都非常快,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大,而且,浙江、江苏一带民营企业也开始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开始大量招聘有学历的新手,是毕业生们入行的好机会。缺点是有些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做得比较差,很多不给员工缴纳“三金”之类的。主要职位设置包括单证员、外贸业务员等等。财政学专业就业方向二:税务筹划通过税务规划进行合法避税是很多公司的必然选择,另外,一些个人也将选择当时国外流行的聘请咨询师税务规划的方式来合法减少税务支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几年里,税务规划方面的职位将在需求和薪酬方面有大幅度的攀升。财政学专业就业方向三:公务员公务员受到毕业生大规模青睐的理由大家都很清楚:稳定、工作压力小、薪酬待遇中上,但上岗竞争空前激烈,经常出现几百人竞争一个职位的场景。财政学专业毕业生的对口职位大都在财政局和税务局的税收规划、审计、资产管理等方面。
河北省财政厅的主要职责
(一)拟订财税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分析预测宏观经济形势,参与制定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社会财力的建议;拟订省与市县、国家与地方企业的分配政策,完善鼓励公益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二)起草财政、预算、财务、会计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三)承担财政预算管理的责任。负责编制年度省本级预决算草案并组织执行,汇编全省年度预决算草案;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全省及省本级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决算;组织制定经费开支标准、定额,负责审核批复部门(单位)的年度预决算。(四)承担财政体制管理的责任。负责拟订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研究提出设区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指导性意见,组织实施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地方转移支付制度。(五)承担财政国库管理的责任。组织制定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并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省本级国库业务,按规定开展国库现金管理;负责制定政府采购制度并监督管理。(六)负责政府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管理,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财政票据;制定彩票管理政策和有关办法,管理彩票市场,按规定管理彩票资金。(七)负责组织起草地方性税收法规草案、实施细则和税收政策调整方案;提出中央授权税目税率调整、减免和地方税收政策等重大事项的建议,对地方承担出口退税事务实施监管,监督检查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八)负责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省委、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省直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定需要全省统一规定的开支标准和支出政策;承担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编制管理职责。(九)负责审核和汇总编制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草案,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和办法,收取省本级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财务制度;按规定管理地方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参与拟订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按规定管理资产评估。(十)负责办理和监督省级财政的经济社会发展支出、省投资项目的财政拨款,参与拟订省建设投资的有关政策,制定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负责有关政策性补贴和专项储备资金财政管理。(十一)会同有关部门管理省级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及医疗卫生支出,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社会保障资金(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编制省级社会保障预决算草案。(十二)负责管理省政府的国内外债权、债务。执行国家外债管理的政策,拟订具体实施办法,承担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对外谈判与磋商;负责财政预算内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非贸易外汇管理;受省政府委托会同有关部门处理涉及财政、债务等方面的涉外事务。(十三)负责管理全省会计工作,监督和规范会计行为,组织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指导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十四)监督检查财税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十五)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管理河北省农业开发办公室。(十六)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财政部驻河北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网站-www.mof.gov.cn
财政部驻河北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网站- 财政部驻河北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www.mof.gov.cn) (一)拟订财税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分析预测宏观经济形势,参与制定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社会财力的建议,拟订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政策,完善鼓励公益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二)起草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组织涉外财政、债务等的国际谈判并草签有关协议、协定。 (三)承担中央各项财政收支管理的责任。负责编制年度中央预决算草案并组织执行。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央、地方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决算。组织制订经费开支标准、定额,负责审核批复部门(单位)的年度预决算。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四)负责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负责政府性基金管理,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财政票据。制定彩票管理政策和有关办法,管理彩票市场,按规定管理彩票资金。 (五)组织制定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指导和监督中央国库业务,按规定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政府采购制度并监督管理。 (六)负责组织起草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及实施细则和税收政策调整方案,参加涉外税收谈判,签订涉外税收协议、协定草案,制定国际税收协议和协定范本,研究提出关税和进口税收政策,拟订关税谈判方案,参加有关关税谈判,研究提出征收特别关税的建议,承担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七)负责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制定需要全国统一规定的开支标准和支出政策,负责财政预算内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非贸易外汇和财政预算内的国际收支管理。 (八)负责审核和汇总编制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草案,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和办法,收取中央本级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财务制度,按规定管理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参与拟订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按规定管理资产评估工作。 (九)负责办理和监督中央财政的经济发展支出、中央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财政拨款,参与拟订中央建设投资的有关政策,制定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负责有关政策性补贴和专项储备资金财政管理工作。负责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 (十)会同有关部门管理中央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及医疗卫生支出,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社会保障资金(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编制中央社会保障预决算草案。 (十一)拟订和执行政府国内债务管理的制度和政策,编制国债余额限额计划,依法制定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和办法,防范财政风险。负责统一管理政府外债,制定基本管理制度。代表我国政府参加有关的国际财经组织,开展财税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十二)负责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监督和规范会计行为,制定并组织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指导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 (十三)监督检查财税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管理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它事项。 课程推荐: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课程在线试听 相关热点: 报名时间 | 职位表 | 准考证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真题答案 | 模拟试题
河北省财政厅有哪些下属单位
财政厅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财政厅国库支付中心财政厅预算编审中心注册会计师管理中心资产评估中心……应该会有这些,不保证全对,其它的自己找吧。工资一般不会太高,几千块吧,但灰色收入相当多
我08年河北财政厅考的会计证,准备报考09年初级会计师,想知道应在哪报考,时间,地点或者电话,需要费用?
这是08年的,每年都差不多,到时你关注中国财考网上的信息。 2008年唐山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12月1-20日报名 关于2008年度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报名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县(市)区财政局: 为了组织好2008年度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报名工作,按照河北省财政厅《关于2008年度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安排的通知》(冀财会[2007]3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将考试报名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时间 自2007年12月1日起,12月20日止,逾期不予补报。 二、报名程序 1、报名管理原则。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报名考生可到各县(市)区财政局报名;市直、中央省属及外地驻唐单位到市财政局财会培训中心报名(地址:建设南路47号,电话:2823796);个体私营企业到工商联报名(电话:2827658)。 2、报名考生需携带资料。报名考生必须携带本人近期一寸免冠彩色同版照片3张、身份证、毕业证原件。若报名信息卡填涂“电算化”、“珠算”等相关栏次,报名考生需出示“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成绩合格证”、“珠算证书”原件。 3、报名材料审核。报名点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核报名考生的各项证件,确保与报名信息卡填涂信息一致。2007年4月1日前取得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成绩合格证,不得在信息卡上填涂。符合免试条件的报名考生,经审核无误后,填写“符合免试条件报名考生备案表”(附件:1),毕业时间限定在2006年(含2006年)以后。 4、上报材料。各报名点上报材料包括:(1)考试报名信息卡;(2)符合免试条件报名考生的毕业证原件及备案表;(3)2008年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订书单(附件:2)。考试用书本着考生自愿的原则,由各报名点组织征订并汇总,随报名材料一并报送,同时结清订书费用,不得赊欠。材料报送时间将另行通知。 三、考试科目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 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起2年内(含2年)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科目,只参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考试。 会计类专业是指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审计学、财务管理和理财学。 四、考试日程安排 从2008年起,考试时间由每年两次调整为一次,统一考试时间为2008年3月22日。 8:00—9:30,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考试时间90分钟。10:30—12:00,考试《会计基础》科目,考试时间90分钟。 2008年4月11日公布成绩,考试合格人员到各报名点办理相关颁证手续。 五、题型和答题要求 2008年试题全部为客观题(使用答题卡),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三种。 为了防止违纪作弊行为,试卷分为A卷和B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使用2B铅笔填涂试卷类型(指A卷或B卷)和答案。不填涂试卷类型、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六、评分原则 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得相应分值;多项选择题全部选择正确得相应分值,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判断题判断结果正确得相应分值,判断结果错误不倒扣分。 七、初级电算化科目考试 初级会计电算化科目考试由省财政厅统一命题建立题库,市财政局统一组织考试。该科目报名、考试均在“唐山市电算化考点”,(地址:建设南路47号;联系电话:2810109)。《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两科目考试合格之前,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科目必须考试合格,否则其他两科考试成绩无效。 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合格成绩追溯至2007年4月1日后,以前取得合格证无效,该科目需重新考试合格。 八、考试收费 根据《河北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务费标准的通知》(冀财会[2007]33号)规定,每报名考生收取报名费10元,每科目收取考务费50元。各报名点上报材料时一并结算。 九、报名信息卡填涂注意事项 1、“民族”栏仍参阅换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时使用的“民族代码表”,即汉族填涂17;回族填涂18;满族填涂32等。 2、“县区代码”栏,严格按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县区代码表》(附件:3)填涂,市财政局财会培训中心、市工商联报名点统一填涂市直代码“0201”。 3、填涂“电算化证”相关栏次的报名考生,需出示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成绩合格证原件,2007年4月1日前取得的会计电算化证书(成绩合格单)不得在信息卡上填涂。 4、“珠算证号”、“珠算等级”栏填涂信息的报名考生,需出示珠算等级鉴定证书原件,由各报名点与报名信息卡填涂信息核对无误后退回本人。 5、报名考生必须在报名信息卡“本人签名”处签名。 http://www.ckexam.com/ 再给你个网站去看看了,每一年都差不多的。http://www.ckexam.com/chuji/Dynamic/he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