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97年金融风暴时,香港对索罗斯的对冲基金,是赢了还是输了?

2023-07-26 23:25:54
小白
输了 1997年,美国金融大亨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掀起了对东南亚各国的连番狙击,震惊全球。在横扫东南亚各国之后,索罗斯把目光移向了中国香港。那么索罗斯是怎么做的呢???
  
  索罗斯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突然在半夜12点,索罗斯在纽约卖空港币。{我们的股市当年5.30好像也是半夜12点宣布提高印花税的}。什么叫卖空?就是今天我向一家证券公司借出一张股票,在今天以100元的价格先卖掉,明天等股价跌到60元在买回来把股票还给证券公司,由于我是100元卖,60元买的,所以我就赚了40元。我们的股票是要涨才能赚钱,卖空呢?必须股价跌了才能赚钱。
  
  因此索罗斯要卖空港币的目的就是狙击港币,赌港币下跌!和卖空股票一样的,只要港币跌它就能赚钱。但索罗斯这么做一点都不合理,因为香港的汇率制度非常奇怪,他不是简单的固定汇率,而是联系美元汇率。
  
  什么是固定汇率?固定汇率就是政府定一个外汇价格,比如一美元换七元人民币。如果美元价格高了,政府就要抛美元来打压美元价格,买人民币拉抬价格来调节,政府通过买卖美元外汇来维持这个汇价,保持一美元换七元人民币。
  
  但香港不是,香港是联系汇率,那什么叫联系汇率呢?它和固定汇率不一样,那就是香港的三家发钞银行,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只要他们想发行港币,就一定要先存美元到香港金融管理局,也就是说我必须存100美元去金融管理局,银行才能发行750元港币。如果不存美元进去,就不能发行港币,这就是联系汇率。这几乎是全世界唯一的。和中国大陆不一样,中国发行人民币是不需要存美元的,理论上来说中国政府想怎么印人民币就能印多少人民币。但香港不是,香港是必须存入美元,才能发港币。这样港币实际上就是美元的代用券。
  
   既然港币就是戴着面纱的美元,那索罗斯怎么可能去卖空呢?他怎么会去和美元对抗呢?那有用美元狙击美元的呢?除非索罗斯不想活了,那样美国政府必然会逮捕他。这样你看就不合理了,你索罗斯总的用不同的货币来狙击才行呀?对不对?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但结果把我们吓坏了,天呀!完了,完了,索罗斯要狙击我们了!
  
   所以香港金融管理局当场就做了个决定,说不准拆借能。也就是说索罗斯今天高价卖空港币,明天他也就要买回港币还回去。对不对,但是他今天卖了港币叫他明天还的时候买不到港币了,还不了了,他索罗斯不就是违约,就要交罚款了吗?那你狙击港币不就失败了吗?我们不就把它打败了吗?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干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让索罗斯借不到港币,叫他还不了钱,还不了钱他就是输!
  
  好,香港金融管理局为了让索罗斯拿不到港币,所以大量抛出美元收购港币,把市面上的港币都买回来,就叫你索罗斯买不到港币还不了钱。所以港币没有了,对!索罗斯也买不到港币了。但是大家想过没有,港币没有了,那港币的利率怎么办?肯定会上涨对不对,因为没有港币了,我需要港币怎么办?我就只得用高利率来借港币是不是,好了我告诉你,你把港币回收的结果就是市面上缺港币,因此港元的利率立刻狂涨,知道涨了多少吗?一天的利率就涨到了百分之280的天价。
  
  那这时的香港股市会怎么样,不用说了二个字;狂跌!索罗斯在狙击港币之前,他就已经卖空了8万个恒生指数的合同,赌的什么?赌的就是恒生指数的暴跌。什么叫卖空?就是他先借8万个恒生指数高价卖出,等明天恒生指数跌到低谷在买8万张合同还回去,所以索罗斯真正是靠什么赚钱?是靠股价大跌卖空赚钱的,而不是外汇。
  
  结果,在1997年10月23日利率提高到百分之280的时候,我们的股票价格暴跌,400亿美元的股票市值烟消云散。索罗斯的狙击,1997年以后,恒生指数从16673点的高峰一直跌到6660点,跌去百分之60,就这么一招,我们就彻底的失败了。
  
wpBeta

索罗斯狙击港元输得很惨重,因为他是97年7月中旬狙击港元的,哪时候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哪时侯索罗斯狙击港元和泰株引发亚洲金融风暴,泰国股市被他炒倒台了,香港快撑不住时求助祖国,中央一出手他哪是中国央央大国的敌手,他再聪明再多钱也不可能比中国钱多人才多,自然落败!

bikbok

港征服赢了,话说索罗斯损失了十多个亿……

u投在线

香港赢了.如果输了 香港就是第二个泰国 经济崩溃.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香港输了 搞笑

索罗斯是灰溜溜地跑了 亏了10亿.

现在有的记者还问索罗斯关于香港的话题 他只是笑笑

当时中国大陆用火车把大把大把的现钞往香港送...

要是输香港经济发展的果实早没了.

他在泰国挣了是真的

苏萦
可以参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25919.html
寸头二姐

当然是赢啦,你想想香港背后有谁撑腰呢。

相关推荐

香港的金融风暴在哪一年?

1997年。含义:金融风暴,又称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风暴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而且会逐渐波及到周围的城市及国家。
2023-07-25 11:05:061

香港回归后为什么会出现金融风暴~~金融风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香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性。内部因素:由于香港是一个国际性的开放的资本市场,它的实体经济发展度很高,相对而言受垄断性也就水涨船高,而其虚拟经济有很大的泡沫性,二者发展相悖,必然激发一些社会制度的矛盾,从而演变成经济问题,然后接踵而来的就是金融风暴。 外围因素:由于香港是高度开放的国际性城市,在那个年代它的发展受到外围市场的青睐,热钱不断涌现,这些投资者互相炒作套利,极大程度的提高了香港经济的泡沫,比如房地产和股市,这些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再也不能真实的反应其经济的发展,随后随着热钱套利退出必然对香港经济的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冲击。 以上就是个人的简单看法,谨此参考。
2023-07-25 11:05:191

97金融危机大陆怎么帮助香港度过难关的?

动用巨额外汇储备,外加国际舆论威信,详情如下:从1998年8月14日起,香港政府连续动用港币近千亿,股市、期市、汇市同时介入,力图构成一个立体的防卫网络,目的在托升恒生指数,不仅要让炒家在抛空8月期指的作业中无利可图,更要使他们蚀本,知难而退。1998年8月初,炒家们对香港发动新一轮大规模狙击,5日,炒家们一天内抛售了200多亿元港币。香港金管局运用政府财政储备如数吸纳,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1美元的水平上,令炒家们大失所望。6日,炒家又抛售港币200多亿元,金管局再出新招,不仅如数吸纳,还将美元购进的港币存放回银行体系内,使银行银根宽松,维持稳定同业拆息率。7日,港元阻击战与保卫战进入第3天。国际炒家继续抛售,金管局照例买进,港股维持在7000点以上大关。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当天表示:“我们绝对有能力和决心维持联系汇率,我们一定做得到。”14日一开市,香港金管局首次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期市,大量收进蓝筹股票和期票,同时提高银行隔夜拆息率,夹攻国际炒家。市场估计当日约动用40亿港元入市。8月24日,为了打破炒家的套利计划,港府再次主动出击,动用50亿港元入市干预。午市时分买盘突然瞬间中断,结果股指迅即暴跌300点,两分钟后才被大手买盘重新拉回到7900点水平。当日恒生指数急升318点,收盘于7845点。8月27日,8月份期货结算前夕,特区政府摆出决战姿态。当天全球金融消息极坏,美国道u2022琼斯股指下挫217点,欧洲、拉美股市下跌3%-8%,香港股市面临严峻考验。在曾荫权的指挥下,港府一天注入约200亿港元,将恒生指数稳托上升88点,为最后决战打下基础。同日,国际炒家量子基金宣称:港府必败。索罗斯这种以某个公司或部分人的名义公开与一个政府下战书,扬言要击败某个政府的事件闻所未闻,史无前例。28日是期贷结算期限,炒家们手里有大批期货单子,到期必须出手。若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或继续突破,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的老本,反之港府前些日子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扔进大海。当天双方交战场面之激烈远比前一天惊心动魄,全天成交额达到创历史纪录的790亿元港币。港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最后闭市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比金管局入市前的8月13日上扬了1169点,增幅达17.55%。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香港市场人士估计香港政府在这两星期托市行动中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港元,集中收购了香港几大蓝筹股公司的股票,预计港府自前持有相当于香港股市2100亿美元总市值的4%股票,成为多家香港蓝筹股公司的大股东。在香港抵御金融风暴的整个过程中,中央政府给予大力支持,首先是中央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与国际炒家决战的关键时刻,中央政府派出两名央行副行长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府的护盘行动,成为香港战胜金融风暴袭击的坚强后盾。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中,唯一顶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大肆攻击香港政府“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要是当时香港特区政府及中央政府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祸。当时的曾荫权后来说过,决定政府入市干预的前一晚,我坐在床头哭了,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怕这个决定如果错误了,害了香港,我怎么向中央政府,向市民们交代?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的措施一是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吸纳港元,二是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一番对攻之后,港股在连续下跌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劲机升,主要是有中资及外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推动大市上扬。中国电讯重上招股价以上水平也产生一定刺激作用,令红筹、国企喘定并作反弹。加上祖国内地减息亦成大市上扬的题材,这些因素令恒指急速反弹。在股市强劲反弹之下,港元汇价恢复稳定。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港币保卫战告一段落。
2023-07-25 11:05:272

香港发生过几次金融风暴?

据我所知的有:香港1997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经济泡沫破灭,香港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调整和转型期。而2003年初发生的非典疫情更使香港经济一时处于低谷。在寻找振兴经济的良方时,香港有识之士认识到,香港与内地的密切联系是香港经济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全面加强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合作,才能使两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2023-07-25 11:05:371

1999年的金融风暴是怎没回事?

1997年6月,一场金融风暴在亚洲爆发,这场风暴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风暴。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风暴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风暴。 2、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了政治与经济的双重风暴。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风暴继续深化。 3、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风暴乃至经济、政治风暴。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风暴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风暴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风暴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风暴结束。 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想这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笔者在综合了众多观点后,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政治、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1、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以乔治·索罗斯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为代表。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国际炒家的代表人物乔治·索罗斯档案:“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太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获得巨额资本。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2、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4)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太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3、世界政治、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风暴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3)美国政治、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风暴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记得采纳啊
2023-07-25 11:05:451

香港九几年有一次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

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於1997年7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价值。此危机另一名称是亚洲金融风暴.印尼,南韩,和泰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日本则仍是处在自身的长期经济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风暴的影响并不大.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香港的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1998年8月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开始炒卖港元,首先向银行借来大量港元在市场上抛售,换来美元借出以赚取利息,同时大量卖空港股期货。前者会使利率急升,导致股市下跌,从而在期货市场获利;同时一旦港元下跌,他们也可以同时在外汇市场获利,可谓一石二鸟。港府於是把息率大幅调高,隔夜拆息一度高达300%,并动用外汇储备近1200亿港元(约150亿美元)大量购入港股,结果炒家在8月28日期货结算日被迫以高价平仓,损失严重,加上在俄国和马来西亚同时受挫,最终炒家撤退。在此一役,香港政府动用了大量外汇储备投入股市,一度占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为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一旦股市下挫联系汇率将有可能崩溃。所以到1999年11月,港府把购买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场.此危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香港恒生指数在主权移交时期波动颇大。1996年中,恒生指数约为1万点;到1997年8月7日达至1万6820.3点,创下历史性新高。投机者认为大量热钱会从中国大陆流入香港市场,以造成香港主权移交到中国时期市况繁华的景象。中资企业股以及和中国相关的股票均大幅攀升.不过与此同时,外围对冲基金也注意到了香港股市的情况。1997年7月,泰国政府决定让泰铢价值自由浮动,引发成亚洲金融风暴。其后,新台币、韩圆、印尼盾均大幅贬值。亚洲大部分股市都受到袭击,然而香港的投资者却不认为香港市场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外围对冲基金看中港元联系汇率的弱点,将香港定为下一个目标。1997年10月,对冲基金突然大量移走香港大量资金,让银行同业拆息大幅飙升。股票市场对利息波动十分敏感,恒生指数从10月20日报1万3473点,下挫到10月23日的1万零426点,一周内共下跌2413点。1997年10月23日最低曾一度报9766点,被视为黑色星期五.1998年8月13日,恒生指数下挫到6544点,一年间下跌了62%。为了挽救香港股市,香港政府决定从外汇基金注入1200亿元,购入蓝筹股以刺激恒生指数上升。政府这次行动让恒生指数在约两周内回复到8000点水准,翌年再稳步上升。历年恒生指数走势.科技股泡沫1999年中期,香港股市再次经历了波动。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将其企业电讯盈科通过借壳上市。当时,电讯业、网际网路企业等科技类股价都在攀升中。旧式企业和新式企业流行合并,如AOL与华纳的合并。这股科网股热潮也在香港登陆。例如,盈科数位动力(当时股份代号:1186)股价就从数毛钱港币,攀升到2000年2月14日宣布与香港电讯合并时的28.50历史性高峰.不过,科网股泡沫在2000年初爆破,合并后的电讯盈科翌年急挫98%。电讯盈科成为巨额负资产,数年间负债港币800亿元。电讯盈科后来不得不出售旗下核心业务来舒缓财政困难,如手提电话服务CSL就由澳洲电讯公司Telstra承购.
2023-07-25 11:06:251

香港金融危机大陆扔了多少钱

大陆大概带去了200亿港币但大陆对香港金融危机的支持主要是靠上千亿的美元外汇为后盾,香港加上大陆的美元外汇是严重超过以索罗斯为首的做空大军的美金资金的。因此,在这一轮香港金融保卫战中,香港在大陆的支持下击败了索罗斯。
2023-07-25 11:06:321

谁清楚香港金融危机的详细内幕等信息资料

索罗斯是九七年七月二日开始阻击泰国铢的,迫使泰铢与美元脱钩且大幅贬值,继而横扫东南亚,东北亚,最后来到了香港。 时任特区财政司的曾荫权,在决定反击索罗斯的老虎基金及其同伙量子基金前,曾往北京,得到中央政府的首肯,以及朱镕基总理的公开支持,说,中央政府将以倾国之力,协助香港维持金融稳定与繁荣。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香港排行第三。说香港无力维持自身的金融稳定,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香港开埠以来,实行的是完全的资本主义制度,自由贸易,自由港,五六十年代以后,在经济上实行积极的不干预政策,即大市场、小政府的政策。正是因为此一制度,才使得地少人多资源匮乏的香港,在亚洲跻身四小龙,独享东方之珠美誉。也正是因为此一制度,外资自由进出,融资不受任何规限,使得香港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九七回归,对索罗斯来说,是个契机,如果从阴谋论来考虑,阻击港币,压低港股,的确对特区新政府有政治上的打击,但是作者应该了解,香港人只认钱,不讲政治,无论是特区政府,还是港英政府,总有那么一小撮,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大骂,以发泄不满。这不足为奇。如果从香港现实出发,港股在回归前已经累计升幅,并屡创新高,达到历史高位,在没有实体经济支持下,出现泡沫,并被索罗斯窥中机会,并加以阻击,可以说,那完全是商家在商言商的商业决定。人家找到了好时机,你没看到,我也没看到。所以咱发不了财,只能在这里发言。 索罗斯,作为运筹帷幄的统领,不仅要能够领兵打仗,还要善于布局,以期达到全歼对手的战略意图。索罗斯在东南亚做到了,并大获全胜,在香港却惨遭铩羽。 决定与索罗斯对决,曾荫权是流着眼泪下决心的。他不是担心斗不过量子基金与老虎基金,而是担心破坏了香港的声誉,他不忍心香港市民的财富无端端地被索罗斯空手套白狼地席卷而空,他不甘心由他自己亲自背上破坏香港行之以久并足以使香港长期稳定的积极的不干预政策,香港的金融地位一旦因此受损,他将无颜面对六百万市民。但是如果让索罗斯卷款走人,那他更对不起香港市民。所以决战前的部署,在秘密中进行了。 香港股市从当时最高点的一万六千多点,下跌到六千多点,最后稳定在八千多点,香港政府因此获利数百亿港币,反观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总共亏损超过二十亿美金,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从此销声匿迹,为什么?倒闭了。各位客官除了还能看到索罗斯偶尔露峥嵘以外,还看到他有什么作为? 香港政府当时的外汇储备九百多亿美金,外汇基金三千多亿港币,就凭这,足以应付索罗斯的阻击并绰绰有余。根本不需要中央政府倾国力协助,前往北京,首先,是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汇报,同时力陈利弊,继而请求批准,这是程序,不是求救。朱镕基总理在公开场合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也不过是口惠而实不至,话虽不好听,事实如此,因为香港政府动用的不过区区七百多亿港币而已,以一己之力,足以抗衡,何用牛刀? 香港政府惨胜打赢了索罗斯,却进入了史无前例的长达五年的通缩期,九八年以后,香港百业萧条,股市楼市均下跌百分之六十以上,市面景象,惨不忍睹。什么是萧条?什么是衰退?那可比这次的美国金融风暴猛烈的多。有鉴于此,中央政府作出重大决定,帮助香港度过难关,那就是开闸放水,允许内地旅客前往香港旅游。仅此一特殊政策,令到当时的香港入境旅游人数中内地游客从九六年以前的一年一百二十万人次,达到二零零零年的一年一千两百万人次,增长之迅猛,空前绝后。为香港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香港经济复苏,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支持。 索罗斯,是能人;香港政府,有能人;当时的中央政府,有强人。
2023-07-25 11:06:403

98年香港亏了多少

7到8亿美元。1998年,香港爆发金融风暴,,楼市崩盘,导致香港直接损失7到8亿美元。金融风暴,又称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2023-07-25 11:06:471

97的亚洲金融风暴最终结果是谁赢了?索罗斯都把钱赔在香港了吗?

说起来他的对冲赚到钱了,但是其实没有赚到多少,当时他一开始对准的是泰国,第一泰国发展太快,但泰铢跟美金是固定汇率,所以他就打泰铢的现货和期货,这样泰铢的贬值让泰铢不得不跟美金脱钩,开始自由落体,加上做空泰国的股票,索罗斯在泰国算是赚到钱了,然后赚的就是基本面比较弱的菲律宾,但是后来发现他太高估菲律宾了,根本轻而易举就打垮他们了.最后就到香港,主要是要做空香港股票,还有恒生指数,因为香港奉行的是自由市场,所以一开始并没有管的他很严,但是他们当时真的很过分,所以在月底香港恒生交割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政府跟索罗斯 在大盘股上开始对干了,因为只要指数收跌索罗斯就赢钱,为了教训索罗斯,当时所有的沽盘 香港政府都买,就买指数里头的大盘,所以最后那天尾盘的巨额成交让指数走高,港府击败索罗斯 当然你可以说在港股上他没有赚到什么钱,但是总的来说 当时的金融危机证明不是坏事,可能有些人当时亏钱了,但是其实那次的打击让大家发现其实实体经济没有问题,而且那次的打击让 很多金融产品的基本面重新洗牌,有了接下来的走好,当然那次的港府因为当时跟索罗斯对干买的那些港股后来也价值翻了好几十倍.不过这只是我的看法,还是见仁见智的^_^
2023-07-25 11:07:105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资料

对于本次香港金融危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第一、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香港是唯一保持汇率稳定、继续与美元挂钩的地区。这表明与区内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相比,香港具有更为稳定、健康的金融制度、监管体系和经济基础,抵抗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的能力更为强大。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香港能够成功地抵抗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进而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原因在于:(1)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经济基础稳健,经济实力雄厚,发展前景良好,尽管还存在一些内部隐患,但仍能从总体上为稳定汇率提供一个可靠的经济基础。(2)联系汇率制度是实现港元汇率稳定的内在机制,同时香港特区政府坚持联系汇率制度的一系列应对操作,客观上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心支持,使港元汇率稳定成为可能。(3)香港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总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888亿美元),人均则为全球第二(13660美元),同时财政盈余和储备十分可观,此外还得到外汇率储备量达1340亿美元的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这与金融风暴中大多数国家财政赤字和外汇储备有限的现状相比,香港自然具有稳定港元汇率的重要条件。(4)香港金融体系和金融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实行了诸如修改银行条例、实施“会计安排”、“流动资金调节”、“即时结算制”等系列改革,增加了香港银行体系的安全度以及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力度,从而避免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在金融制度和监管体系方面的缺陷,为稳定港元汇率提供了金融制度上的保障。 第二,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十分必要,但仅靠提高利率来稳定港元汇率代价沉重。大量事实表明,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秩序、政治制度的“稳定器”,在本次金融风暴中香港特区政府成功地捍卫联系汇率制度,确保香港金融制度和整体经济基础的稳定与健全,从而为香港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从1983年港府推出联系汇率制度以来,先后成功地渡过了多次政经事件冲击和港元风潮。实施十多年来,港元兑美元汇价最为低时为7.95:1,最高为7.714:1,港元汇率波幅从未超过2%,充分显示了该制度在金融危机时期稳定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及维护金融秩序和市场信心的有效性。因此,从香港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十分必要。当然也应看到,在现行操作条件下,香港为保持港元汇率稳定也付出了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沉重代价。 第三,香港为稳定港元汇率而付出的重大代价,客观上有利于香港未来长期发展。本次金融风暴表明,以金融和地产为核心内容的服务型经济容易形成泡沫经济。对香港而言,伴随经济转型而在香港实行多年的高地价高房价政策,以及近期证券市场上的过度投机性炒作,从长期来看不但增加了香港总体运行成本,而且更使香港经济的泡沫成分不断加大,对香港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客观上要求对此进行调整。我们认为,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以证券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紧缩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损失,实际上就是对香港前期发展模式的被动式过度调整。而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客观上表明进行这种调整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香港如果能够利用金融危机付出的重大代价,来换取对服务型经济主导条件下的发展路向进行必要的调整,那么对香港未来长期发展来说,这种代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近期而言,以证券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紧缩,至少可以使香港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港股近期走势不会大幅回升,同时港元可能再度被狙击。港股经历了10月下旬的股灾后,其泡沫成分被挤了出来,但目前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使得港股近期难以大幅走好:(1)东南亚股市尤其是香港的股灾引起了纽约、伦敦、东京股市的震荡,并反过来影响东南亚及香港股市持续波动。这种相互联动局面一但形成,由于受惯性影响,一般不会马上停止。(2)目前亚洲金融风暴仍未有停息的迹象,特别是韩国与日本受冲击后,有可能进一步向世界更大范围蔓延。在此背景下,香港股市仍有可能动荡。(3)在东南亚国家纷纷放弃原来的固定汇率制度,并导致本国货币主动或被动贬值后,香港作为区内唯一保持汇率稳定且仍然实行原来联系汇率制度不变的地区,相对升值的港元受到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进而引发香港股市震荡。
2023-07-25 11:07:261

97年索罗斯做空香港赔了多少钱

最后亏了最少10亿美元。1997年7月21日,索罗斯开始发动新一轮的进攻。当日,美元兑港币3个月远期升水250点,港币3个月同业拆借利率从5。575%升至7。06%。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于次日精心策划了一场反击战。当港币又开始出现投机性抛售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又大幅提高短期利率,使银行间的隔夜贷款利率暴涨。接着香港恒生指数从16673点的高峰一直跌到6660点,跌去60%,而索罗斯事前大量做空恒指,个中利害请大家理性判断。扩展资料:国际炒家承受不住,开始退却了,恒生指数保住了。香港随后宣布这次金融保卫战,港府获得了胜利,99年恒指重回万点,政府资金成功撤出还获得了几十亿元的收益。这场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也终于归于平静。根据测算,索罗斯大约借了1200亿港币做空港币,60多亿港币做空恒生指数期货,一开始借了等值700多亿港币的股票做空,随后又再借了等值近1000亿港币的股票做空,按10%的年利率计算,利息近300亿港币。做空港币没有获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索罗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索罗斯传
2023-07-25 11:07:402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1997年10月,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黑云压城。以美国对冲基金为首的国际金融“大鳄”袭击香港,恒生指数4天之间就从16000多点狂泻至6000点,股市濒临“崩盘”!金融、地产、贸易、旅游四大支柱产业悉数“挂彩”!整体经济甚至出现了多年未有的负增长!1997年1月,索罗斯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泰国首当其冲。同年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7月初泰铢沦陷,金融风暴开始席卷亚洲。对此,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强调,香港股市的震荡只是暂时性的调整。国家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表示,香港股市以往也出现过这种波动,不足为怪,港股波动是特区政府要自行处理的事物,中央政府将依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不会直接干预香港的股市和港元汇价。在这关键时刻,特区政府力挽狂澜,在中央政府的坚定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果敢措施,牢牢地遏制住了经济下滑: 一、特区政府打破自由市场经济政府不干预的所谓“常规”,动用1100多亿港元的外汇基金,入市收购部分本地股票,捍卫香港股市,捍卫联系汇率制度。此举让屡屡得手的索罗斯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到2000年4月,仅32个月,特区政府就回笼了这笔入市资金,而且还持有等值的股票。 二、加大公共工程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特区政府与迪斯尼公司达成协议,斥巨资224亿港元合作兴建香港迪斯尼乐园,第一期工程将在2005年启用。预计未来40年内,将为香港带来1480亿港元的经济效益和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此外港府还积极修建、扩建地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 三、退还税收,冻结收费,纾解民困。 特区政府退还了1997至1999年度应缴纳的利得税、薪俸税及物业税的10%,总额达85亿港元,惠及125万纳税人。同时还继续冻结了政府部门向市民提供的服务收费。 四、疏堵结合,推行金融改革。 疏,即提高效率,刺激投资,增强金融中心的魅力。堵,即堵塞漏洞,加强监管,防止过度投机炒作。疏和堵的对立统一,实质上就是开放与管理的对立统一,贯穿于香港金融改革的全过程。 五、积极提升创新科技和高增值产业在经济体系中的比重。 启动总投资140亿港元的数码港计划。该计划将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信息科技中心,并有助于香港向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富有特色的创业板市场启动了,为成长性良好的新兴高科技企业新辟了融资渠道。守得云开见月明。到1999年第二季度,香港经济终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取得1.1%的增长。拐点出现了,香港走上了复苏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最困难的日子里,中央政府的援助之手一直没有放开过。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成为香港战胜金融风暴的有力后盾。旅游业是香港最早从金融风暴中“醒来”的支柱产业,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内地放宽访港游客限制,增加了访港游客名额。
2023-07-25 11:07:591

1997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房地产的影响?

香港(实际上是亚洲)1997年金融风暴对当地的房地产影响极为严重,(实际上)最终致使SAR政府出面干预货币和资本市场。因为国际投机者首先借入大量港币打算集中抛售,打算迫使跟美圆汇率挂钩的港币贬值。香港SAR政府为了打击短期投机港币,将短期港币借贷利率调高到30%以上,这招的确增加了国际投机商的资金成本,但是同时也大大伤害了香港当地借钱买房的业主。而且,之前的香港因为经济和政治体系稳定,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所以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房地产市场的资产抵押率非常高,蓝筹股股票(比如汇丰银行的股票可以抵押80%,即100元港币的股票,买家可以只支付20元就可以,其余由银行或者证券公司提供贷款),房地产也一样,抵押比率高达80%以上(100万港币的房子只需要交首期20万甚至更低就行,其余款项由银行贷款支付)。所以当股票价格大幅下跌时,银行向借款买家催款(比如汇丰银行已经跌到50元,借款买家必须向银行补足60元,因为按照80%的贷款限制,50元的股票银行只能提供80%或者40元的贷款,其余60元必须由买家补足)。所以大家只好出售房产,迫使房地产短时间内卖盘蜂拥而至,打压房地产价格,使得香港重要的房地产标志性物业价格连创交易价格新低(香港中环地产由1997年初的3-5万港币/平方英尺,跌到1997年底左右的1-2万港币/平方英尺以下)。可见,香港的金融性资产(股票、外汇和货币)跟房地产的关系异常密切,所以前者城门之火,往往殃及后者池鱼。
2023-07-25 11:08:112

98年金融风暴原因?

(一)内因 1.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益不佳。尽管危机前东亚各国宏观经济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例如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财政收支平衡、温和的通货膨胀、强劲的经济增长等,但实际上过分乐观的预期导致了资本积累过度,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电子、汽车制造、家用电器、房地产等部门存在大量的生产力过剩,盈利能力明显减弱 。同时由于缺乏新的主导产业群引导,大量资金转向投机性强的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形成金融、房地产泡沫。宏观经济抵御各种冲击的能力下降。 2.“地产泡沫”破灭,银行呆坏账严重。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一些银行甚至降低了向房地产业贷款的标准。据统计,泰国金融机构贷给房地产业的资金约占其贷款总额的50%,马来西亚占29%,印度尼西亚占20%,菲律宾占11%。而近年来,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商业建筑严重供过于求,造成大量住宅、商业建筑被闲置,银行的呆坏账因此增加。 3.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不仅降低了人们对潜在外汇风险的防范意识,也增加了货币当局宏观调控的难度。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央行不能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运用货币政策来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特别是在东南亚长期的快速增长中,国内外投资者普遍看好经济前景,大量资金投向一些热点行业。在经济出现过热迹象时,由于采取钉住制,央行的手脚被束缚,既不能改变货币供应量(国内信贷的变化被外汇储备相反方向的同等幅度变化所完全抵消),也不能改变利率(因为提高利率会使更多的资金流入本国,使过热的迹象有增无减)。特别值得指出,香港的联系汇率制之所以能经受住这次金融风暴的冲击,更能抗御国际投机者的恶意炒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强大的大陆站在背后 。大陆明确表示要坚决支持香港政府保持港元稳定的努力,必要时甚至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联手打击针对港元的投机活动。大陆1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人民币不贬值的对外承诺都是港元稳定的坚强后盾。 4.外债期限结构不合理。随着资本账户开放,东亚各国都形成了对国外银行的巨额外币债务,且偿债期特别短 。而大规模期限短的银行外币借贷对应的是对国内企业按本币计价的中长期债权,国内银行没有对巨额外债进行期限转换和外汇风险的规避。这是造成各国在危机爆发时耗尽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其中韩国的金融危机就是由于外债偿付危机引起的 。 5.制度建设滞后。发生危机的亚洲国家都受到政府治理不力、投资保护不够、关联借贷盛行、破产法规不被严格执行以及会计准则不被严格遵守等问题的困扰或损害。“裙带资本主义”造成了市场的不透明。薄弱的制度建设与危机国家市场化进程不相协调。 (二)外因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是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的外因。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主要表现在:资金流动容易受市场预期和信心的变化而发生逆转;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巨额资金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迅捷地实现跨国界流动;国际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可动用的资金远大于中小金融市场可承受的规模,使得中小金融市场极易受到他们的狙击。
2023-07-25 11:08:382

97年金融风暴时,中国有没有给香港钱?

第一个问题:97亚洲金融风暴是从泰国开始的,外资热钱(美元)大量涌入泰国,疯狂的兑换泰铢,抬高了泰铢,导致泰铢急剧升值,一旦泰铢升值到一定的高位之后,外资热钱就要开始下手赚取泰铢和美元之间兑换的差价了,同时泰国也是外资热钱选择的一个试验国,当看到在泰国的行动比较成功之后,就开始在亚洲其他国家开始使用同样的方法,包括中国在内,当时的亚洲各国在97年之前正进入疯狂的发展期,需要大量的资金,也就为外资热钱创造了土壤。当各个国家的货币兑换美元达到高位之后,就开始用最快的速度抽出资金,将各国的货币兑换成美元,外资大量抽出,直接导致各国的货币贬值,制止贬值的方法就是动用外汇储备,当外汇储备不够时,就只有直接将本国货币贬值来减少国家的损失,但已经为时已晚,直接导致国内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政府破产,国家混乱,经济发展极度减缓,甚至停滞。中国之所以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没有出大问题,主要是中国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高度发展时期,如果出现货币贬值,那物价飞涨,社会动乱的情况将比泰国严重几十倍,那时中国已经接手了香港的回归,也不允许出现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货币贬值,中国的经济将倒退二十年以上,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第二个问题:中国雄厚的外汇储备除了保证本国货币不贬值,最主要是用于帮助香港的港币稳定,中央政府在金融危机中至少动用了近300亿的美元帮助香港政府稳定恒生指数,主要作用是让香港政府有足够的资金能够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从而导致的恒生指数暴跌的情况能够避免,让香港政府将恒生指数托稳。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中,唯一顶住了外资热钱(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大肆攻击香港政府“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要是当时香港特区政府及中央政府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祸。(这一举措俗称港币保卫战)其实中国在亚洲金融风暴中能稳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当时根本没向外资开放,直到今天,也有严格的外资准入制度,换句话说,你外资随便进来多来,我中央政府都照接不误,但是你外资想突然抽走,那是不行的,必须根据我的制度来,在一定的时间内一部分一部分的抽走,这样就不会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了,这个制度就是QFII(合格的境外投资机构)
2023-07-25 11:08:534

1998年香港成功地抵制了亚洲的金融危机,说说香港为什么能保持稳定繁荣呢

1980年代初,香港出现前途问题,加上香港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元信心出现动摇,港元不断贬值。1983年9月,出现港元危机,港元兑美元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为挽救香港金融体系,香港政府于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再与美元挂勾,汇率定为7.8港元兑1美元。此后稳定下来,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实行至今。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港元曾受到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大手买卖而造成汇价大幅波动,其后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动用外汇储备稳定汇价,令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才可继续维持 其次是多年来中央的支持,如自由行、泛珠合作、香港工业品进口内地免税、支持香港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性行为等,以维护香港在国际上的地位。
2023-07-25 11:09:051

香港有部电视剧以97金融风暴为背景

  新加坡的<陌生人>  电视剧:陌生人  基本信息  集 数:30集 主要演员:万梓良、潘玲玲、李铭顺、曾江、周初明、郭淑娴、陈泰铭、陈莉萍 1987年,全球股市震荡,香港也经历了有史以来令人难忘的“黑色星期五”。在国际金融风云变幻中,号称亚洲股坛四大天王的新加坡金钟集团的钟庆生,香港富可集团的董广裕,泰国新生代贵族瓦纳汉,台湾霸主苏有吉,亦敌亦友,不时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命运亦大起大落。 钟庆生先是耍手腕整垮了堂叔的电子企业,引起了工人暴乱,并失手将已怀孕的堂婶推倒致死。钟庆生的堂弟目睹父母的遭遇,发誓要打倒钟庆生,为父母报仇。 90年代,钟庆生已身家过亿,更为野心勃勃,霸气十足。这时他所盖大楼因偷工减料倒塌,造成死伤事故钟庆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与多人结下积怨。堂弟钟庆堂为报家仇利用金钟塌楼事件,揭露庆生不法交易,庆生旧情人韩雨霏亦趁机刁难,庆生被判入狱。 出狱后,钟庆生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到菜市场上卖起了猪肉。之后,他在一场凶猛的金融风暴中挺身而出,帮堂弟钟庆堂渡过了难关。最后,他和菜市场的卖菜女美南开始了平民的恋情。 庆堂取代庆生一跃成为金钟集团董事主席,并请回曾是金钟集团得力干将“股市小金童”贵南,却又因同时爱上富可集团董事长董广裕之孙女芊芊而反目成仇。 在全球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之际,出狱后痛悔前非的庆生与庆堂、贵南为共同对抗金融大鳄,尽弃前嫌,在经历大得大失、遍尝爱恨情仇之后,终于各自领悟人生真谛,找回了人间真情┅┅
2023-07-25 11:09:153

"亚洲金融风暴"与"97香港回归"有什么联系吗?

分类: 社会民生 >> 军事 解析: 有是有,但不是决定因素. 香港已经被”租借”了99年,再加上中国 *** 的反殖民立场,英国想要延长”租借”时间是不可能的. "亚洲金融风暴"只是在经济上对香港有打击,对于香港这个城市的居民,经济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亚洲金融风暴"只是使香港居民有了在当时政治上影响极其微弱的反英思绪.
2023-07-25 11:09:281

香港金融风暴怎样发生?

言简意赅好啊刚好我就知道个大概,拿不出数据分析: 首先在此次金融动荡之前东南亚国家包活韩国等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平稳发展,而且这些国家都有一致特点:外向型经济,进出口贸易占GDP很大比例。 因为他们本国经济系统薄弱,盘子小,所以这些国家的汇率系统是不稳定和薄弱的。如果没记错,应该是首先泰国的泰铢大幅度下滑,原因是金融大鳄索洛斯从国际游资那里不知怎么弄来了大笔的钱(可以和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相比),然后大量抛售泰铢购进美元,从此开始了连锁反应,泰国本来想努力控制局面,但央行的外汇储备不足以应对,人是很容易受鼓动的,心理雪崩效应,泰铢最终崩盘。 这样造成该国的出口额大幅度减少,原材料能源等又没有外汇购买,因为东南亚国家相互联系比较紧密,再加上类似操作,最终全面货币贬值。后来到了严重时期,中国,韩国,香港的出口都受到很大影响,你可以查一下我国那年的出口额,很惨。香港本来在劫难逃,因为它也是严重依赖进出口的独立金融体系,最后是中央政府借款几百亿(美元)才挺住了。当时朱镕基总理向国际作出承诺:人民币绝不贬值,无论花多大代价,就是因为这个是连锁的,人民币贬值了可以改善出口压力,但会损害更多的国家。 当然这次金融风暴破坏巨大,通货膨胀,经济负
2023-07-25 11:09:521

1996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的所有有关的东西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7月至10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价值。此危机另一名称是亚洲金融风暴(常见于香港)。 印尼、韩国和泰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受影响程度相对较轻(中国在此次金融风暴前实行宏观调控,使损失得到减少),但台湾地区在实质上也有受到伤害、因此日后面临着“本土型金融风暴”的威胁。日本则仍是处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身的长期经济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风暴的影响并不大。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篮子货币的固定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香港的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 1998年8月,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开始炒卖港元,首先向银行借来大量港元在市场上抛售,换来美元借出以赚取利息,同时大量卖空港股期货。前者会使利率急升,导致股市下跌,从而在期货市场获利;同时一旦港元下跌,他们也可以同时在外汇市场获利,可谓一石二鸟。香港特区政府把息率大幅调高,隔夜拆息一度高达300%,并动用外汇储备近1200亿港元(约150亿美元)大量购入港股,结果炒家在8月28日期货结算日被迫以高价平仓,损失严重,加上在俄国和马来西亚同时受挫,最终炒家撤退。在此一役,香港政府动用了大量外汇储备投入股市,一度占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为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一旦股市下挫联系汇率将有可能崩溃。所以到1999年11月,港府把购买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场。 此危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数据 对美元汇率 GNP(10亿美元) 97年6月 98年7月 97年6月 98年7月 泰国24.5 泰铢 41 170 102 印尼2,380 印尼盾 14,150 205 34 菲律宾 26.3 披索 42 75 47 马来西亚 2.5 令吉 4.1 90 55 韩国850 韩圆 1,290 430 283
2023-07-25 11:10:042

讲述一下1997年 亚洲金融风暴 着件事

亚洲金融风暴对经济的直接影响 1.股市价值下滑2成至5成 由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间,亚洲各国及地区,除了中国外,都面对股市的大幅下跌。日本及台湾下跌约2成,余下的地方都超过4成;马来西亚更下跌超过5成。在短短期间,各国及地方都损失四成多的资产,情况实在令人惊心。 2.汇市价值亦出现贬值 经过金融风暴,各国及地方的币值都相继下调。四小龙,除香港维持联系汇率免去贬值可能性外,其余亚洲国家及地区的货币〔中国除外〕有30%至80%的贬值。印尼的贬值更高达340%。这些都对整体资产价值做成庞大的打击。 3.贬值后出入口不升反跌 有些政策人士,特别是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认为贬值会有助于出入口的竞争力,刺激经济复苏。但事实却刚巧相反,1998年的预测,除了印度外,其余各国和地区都出现负增长。出口下跌的估计达5%至10%。而入口更出现大幅减少。除了台湾和香港只下跌6%至10%,其余下跌超过12%以上;泰国和印尼更大幅减少3成。显示贬值不一定可以增加出口,减少入口也只能延缓而已。 4.经济前景都出现相当负增长 结果,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由高速增长突然转为负增长。除中、印、台外,余无一幸免。韩、马、泰估计负增长6%-8%;印尼则出现可能18%的大幅负增长。 5.失业情况急趋恶劣 当整体经济呈现负增长时,失业问题肯定急趋恶劣;所有受金融风暴影响的国家及地区,失业率都较前一年增加一倍以上。表5显示除台湾及新加坡能维持低于4%以外,余下都超过5%;韩国、菲律宾及印尼等地被估计其失业率急升10%以上。 6.工资下降、楼价下跌 由于失业人员大增,造成劳工市场供大于求。企业雇主乘机调低工资,减少成本。例如香港的工资普遍下调1-2成。同时,因消费力减弱,销售市场欠佳,用者无法负担高昂楼价或租金。造成楼价及租金也下跌。香港的情况尤为厉害,楼价下跌达3成。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的直接影响 1.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回报遭受大损 退休保障,特别是个人帐户形式的公积金制度,积累庞大的社保基金;有关当局必须想法投资以保值增值。但投资往往带有极大风险,特别是投资于股票及汇率市场,价值涨落波幅很大。这次亚洲金融风暴的出现,导致股市汇市相继大幅下调,将令很多社保基金损失惨重。这里尝试看看香港情况。 由于香港已决意发展强制私营公积金,这里将分析对其可能影响。首先,我们发现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差不多每十年发生一次。投资回报须以周期性来分析,不能断章由某高峰期来估算。例如上一次股灾是1987年,便不适宜用1983年来估算,应从股灾后起投资至另一次大股灾如97年为一周期,才能较准确估算投资的真正确实的回报。 就现时强积金草案纵容高风险投资策略,容许以百分之百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即使以最后一年才以百分之百资产投入股票市场,并只以现时香港的金融风暴的影响来计算(若用东南亚情况计算,灾害更大),一旦出现问题,非同小可。 在过去十年投资周期,香港私营的整体退休基金的周期年均回报率,粗估只有6%(假设股票损失3成)。这估算低于年均通胀率8.8%。换言之,强积金草案的高风险投资策略易受金融风暴摧残。 强积金办事处回应1997年投资回报只损失7%;但参考香港上市公司10大家族的资产变化,即可见1997年大多损失30%至50%不等,可见笔者的估计准确可信。换言之,私营强积金的高风险的投资策略不能抵受金融风暴的打击,导致市民极大损失。 若以土地基金的稳重投资策略(即30%股票40%债股和30%银行现金),即使遇到相同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1988至1997的周期年均回报率粗估有9.5%(假设股票损失30%)。换言之,对比年均通胀8.8%,仍能保值及些少增值。但据最新1998年6月底结算,土地基金的投资也难以保值。可见亚洲金融风暴的杀伤力。相信现时亚洲大多数采用公积金制度的国家,其基金的损失会是惨重的,将严重削弱回馈能力。 2.失业人数增加,供款缴费雇员减少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失业率急剧趋升,大部分国家的失业率达10%。这表示有1/10的雇员不能供款缴费,而其雇主供费缴费部分,亦相应损失。那么供款缴费总金额肯定损失了那年度的1/10基金。假若这些情况延续3年,情况将更为恶劣。因为大部分国家的估算很少预测失业率达10%以上的,这将造成整个社会保障基金的精算测算出现偏差,甚至影响其财政稳健性。 3.工资下降,供款缴费金额减少 避过失业的雇员很可能会遭雇主减压工资。因经济不景,失业大军增长,雇主会趁机减工资,以降成本,增利润。当工资下降,自然在供款缴费率不变情况下,雇员雇主双方的缴费金额数目相应减少,导致社会保险总金额也会下降。当然这会影响其财政稳健性。 4.企业困难增多,撇帐和不缴费上升 由于经济不景,很多企业会出现倒闭、裁员、减薪或迁离。结果企业负责供款缴费部分减少。另有些企业勉强维持运作,但难以兼顾雇员福利,于是剥减员工福利。首当其冲当然是社会保障利益:志愿性质的企业退休金,医疗保险等会取消或削减;国家立法规定的社会保障计划,也不一定能应付;不能供款缴费比率会相应增加,直接影响社保基金的财政稳健性。 5.失业人数增加,失业保险及社会援助财政负担加重 由于失业人数增加,自然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增多,直接加重失业保险金的支出,导致财政负担加大。另由于失业保险金一般只提供6个月至1年的保障,领取完毕后仍在失业的只能转向领取社会援助金。西方国家例子可见一斑;如英国和荷兰,失业人士领取社会援助金占其总数的4成至6成。现时香港失业人士领取社会援助占社会援助个案总数超过10%,正在走向西方情况。这造成政府财政重担。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启示 1.社保基金不宜投资股市 从上表1至表6的分析结果,投资股市的风险是极高的。即使依国际惯例限制少于30%投资于股市,其后果一如香港土地基金,难以抵御金融风暴,要蒙受损失。故社保基金不宜投资股市。近期美国秘密式的对冲基金的违规做法,亦暴露其缺点及风险,损失过千亿美元,产生国际银行体系的连锁影响,导致美国政府也介入干预及挽救。相信,若没有其他更好的监管方法,这类隐蔽式的危险投机团体,还会是无日无之,在背后操纵金融市场。对于以社会保障为目标的社保基金,实不宜冒这些风险,以免伤及受保人士的福利。 2.社保基金宜投入社会服务及基本建设,可保值及创造就业机会 社保基金不投资股市,可转移投入社会服务及基本建设。不但稳健,而且有很大的界外经济效益。现时很多亚洲国家,尚未依政策规划,提供足够的服务,满足不同对象的需要。因此,可以借此机会,增加发展社会服务速度,满足社会需要,从而可即时创造就业机会,聘请人手,提供服务。 投资发展社会服务来增加就业机会的最大好处是它能为很多低技术的中年人士,提供就业机会。在一般情况下,低技术的中年人士,不论男女,都是较难与年青有技能的人士,竞争就业机会。同时,这些上年纪的人士亦较难接受技术培训,较难提升技能。但社区服务,如个人照顾、家务助理、家居维修等便民服务,是颇适合中年非技术人士来但任的。因此,这些社会服务的设立是很有必要的。 在较高层面来看,社会服务的发展如公共房屋、教育及医疗等将更大规模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失业,减少贫困。下面以香港情况来说明论点。 现时轮候公屋人士超过15万份申请表。假若香港特区政府能坚持每年兴建5万个公屋单位,将大大减少轮候人数,缩短轮候时间;且能满足未来香港人口的增长,达至800万人。除了较快地满足住屋需要外,其创造就业机会及功能效果是显著的。建造公屋可为建造业带来生意,聘请建造业工人;入伙时,住客需要装修设计,增设家用电器、家什杂物等,产生连锁性的经济效益,使整个销售业、百货业兴旺,自然增加就业机会。在公屋户区内的大型商场会增加零售业的发展。 同样,为了改善教育质素,有必要修建和加建现时的中小学。现时的教职员办公室是非常挤迫,难以发挥老师辅导学生的能力。现时师生比例太大,有减少每班学生人数的需要,以增加老师对学生的关顾。 同样,改善医疗设施也发挥相同的效果。现时报章常有报导医院病床不足,常要加设帆布床;医院人手不足,特别是护士及护理人员等。这些都有必要增加分区医院,招聘更多医护人员,以维持及改善服务质量。加建医院,增设医学科技设备,加聘人手等,将有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因此,发展整体社会服务,不但能改善社会工作服务、教育、房屋和医疗的设施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要,也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也许政策制订者会问:究竟投资入社会服务建设可带来什么经济效益?且以北京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例来分析。“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是城市的中低收入家庭,希望他们靠自己的经济收入,用10到20年时间,拿出20%到30%的家庭收入,买下这样的一套房。且以北京近郊区县近北京地段:每平方米2000元到4000元可买商品房。若以1997年北京市政府规定的购房成本价,城近郊区为每建筑平方米1450元左右。以一间50平方米小房计算,造价是72500元。若分25年期付款,每月平均要供240元,这供款如同交租,占现时三人家庭平均入息1200元的20%。若订在25%,中下层人士每月供300元,那么有60元或20%的利润。可见投资社会服务基本建设是可保值增值的,还可带来相关社会经济效益。 3.应以基本保障为主,维持低水平的社保金额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股市市值下调,相信不少社保基金损失两成以上。甚者,更会影响基金财务健全性。因此,社会保障金额水平应维持于低水平和保障基本需要为主;不宜过分扩展,来保障社会中产阶层人士。这样会使社保基金保持稳健,即使受金融风暴打击,亦能保证融资充裕,有足够基金提供社保金给予基本需要人士。换言之,在世界金融体系未完成改革之前,甚或改革之后,仍恐怕会有很多隐蔽组织如长期资本管理对冲基金等趁机炒卖,应把“维持低水平社保金额以保障基本需要为主”的政策订为长期国策,不宜修改。即使国家经济蓬勃发展,也不宜提高保障金额水平。一则可避免如金融风暴的突如其来的破坏,同时可采用丰富资源用在社会服务式的社会保障,三则更可维持市民工作动力,不因社保金额水平过高而挫伤劳动积极性。 4.不应设立失业保险,造成财政负担 应否设立失业保险常常成为改策的争议。但经亚洲金融风暴一役,其后遗症显然导致大量失业。除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仍可维持失业率在5%以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大都接近10%或以上。试问要为这么庞大的失业大军提供基本的失业保险金,所花费的财政将会是天文数字。一下子要拿出这笔金额,将会对已备受冲击的经济不景下的政府财政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制订稳健的社会保障政策适宜避免设立失业保险。保障失业者,可改由社会援助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保证不会跌穿社会安全网。对应付诸如金融风暴的危机,这种社保安排会较为妥善。 事实上,一般西方国家的失业保险安排,都是为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半年至一年后,届时若还未能找到工作,只能转移申请资产入息审查的社会援助救济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因此若以基本生活保障为主,根本无须为有一定资产储蓄的失业者提供过渡性质的失业保险金。 即使以没有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中国来说,为所有非自愿性失业者包括那些有一定资产储蓄的中产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将造成很多后遗症。 (1)失业保险财政易出赤字。自1986年建立失业保险以来,1992年失业保险支出,因失业人数增加,便达到前来年总和;1994年的失业保险支出,又是前7年总和的1.2倍;有些地区已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所余的基金只能维持200万人一年的基本生活,但据预测,从1995年到2000年,由于企业破产解雇,减产裁员的职工将达1800万人,年均300万人。加大10倍失业保险基金也不一定足够应付(《中国再就业工程实施指南》,1998年)。 (2)失业保险制度名下出现各种开支,包括医疗费、丧葬补助费、亲属抚恤费、生产自救费和管理费等,难以监管审计。故有提出建立由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和公众团体的代表组成的社会监督机构,其实效有待证实。 (3)现时适用范围限于国有企业,若推广至各种企业制和打破城乡界限,承担的责任将超越数亿人,包括1.2亿的乡镇企业工人。是否可以承担,实成疑问。 较可行的办法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为失业者提供“安全网”保证基本生活需要。而有关资源则可用作再就业服务资金,提供职训津贴,以鼓励改进本身技能、转业准备、寻找职业和生产自救。这比设立失业保险金为佳。事实上,现时中国国策也是把失业保险的救济功能放在首位。因此,精简正名,倒不如选用最低生活保障和职训津贴补助来得更直接有效(详尽分析日后可见莫泰基等编,《香港劳资关系与社会保障》,2000,中国劳动出版社)。 5.制定贫穷线,作为社会援助金的安全纲水平 不设立失业保险,则必须有一个妥善社会援助制度。但很多社会援助制度都是因随政治争执而改变,未能有效地提供一适当保障水平,照顾最不能自助者的需要。较有依据的做法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制定官方贫困线,以此为社会援助制度的基本保障金,以社会安全网形式,成为社会最后防线,保障市民。这样会有效率地照顾最有需要的人士,并保证社会安定,维持良好治安法纪。 【责任编辑】郑菁 【参考文献】 1 李罗力主编,1998,《第二冲击波——从东南亚金融风暴到全球经济大变局》,贵州人民出版社。 2 姜建青主编,1998,《海外金融风潮评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 王航等编,1998,《阻击风暴——东亚金融危机中的狙击与阻击》,贵州人民出版社。 4 莫泰基,1993,《香港贫穷与社会保障》,香港:中华书局。 5 莫泰基,1999,《消灭贫穷的政策构思》,中华书局。 6 莫泰基等,1996,《扶贫与就业》,理工大学与香港社保学会。 7 《中国再就业工程实践指南》,1998,工商出版社。 8 Asian NGOs,1998,Financial Crisis: Our Response,Hong Kong:Clear Cut Pub.
2023-07-25 11:10:131

97金融风暴的原因

97金融风暴:一,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二,原因:1,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2,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3,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2023-07-25 11:10:225

97的亚洲金融风暴最终结果是谁赢了?索罗斯都把钱赔在香港了吗?

说起来他的对冲赚到钱了,但是其实没有赚到多少,当时他一开始对准的是泰国,第一泰国发展太快,但泰铢跟美金是固定汇率,所以他就打泰铢的现货和期货,这样泰铢的贬值让泰铢不得不跟美金脱钩,开始自由落体,加上做空泰国的股票,索罗斯在泰国算是赚到钱了,然后赚的就是基本面比较弱的菲律宾,但是后来发现他太高估菲律宾了,根本轻而易举就打垮他们了.最后就到香港,主要是要做空香港股票,还有恒生指数,因为香港奉行的是自由市场,所以一开始并没有管的他很严,但是他们当时真的很过分,所以在月底香港恒生交割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政府跟索罗斯 在大盘股上开始对干了,因为只要指数收跌索罗斯就赢钱,为了教训索罗斯,当时所有的沽盘 香港政府都买,就买指数里头的大盘,所以最后那天尾盘的巨额成交让指数走高,港府击败索罗斯 当然你可以说在港股上他没有赚到什么钱,但是总的来说 当时的金融危机证明不是坏事,可能有些人当时亏钱了,但是其实那次的打击让大家发现其实实体经济没有问题,而且那次的打击让 很多金融产品的基本面重新洗牌,有了接下来的走好,当然那次的港府因为当时跟索罗斯对干买的那些港股后来也价值翻了好几十倍.不过这只是我的看法,还是见仁见智的^_^
2023-07-25 11:10:572

97年索罗斯做空香港赚了多少钱

最后亏了最少10亿美元。1997年7月21日,索罗斯开始发动新一轮的进攻。当日,美元兑港币3个月远期升水250点,港币3个月同业拆借利率从5。575%升至7。06%。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于次日精心策划了一场反击战。当港币又开始出现投机性抛售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又大幅提高短期利率,使银行间的隔夜贷款利率暴涨。接着香港恒生指数从16673点的高峰一直跌到6660点,跌去60%,而索罗斯事前大量做空恒指,个中利害请大家理性判断。扩展资料:国际炒家承受不住,开始退却了,恒生指数保住了。香港随后宣布这次金融保卫战,港府获得了胜利,99年恒指重回万点,政府资金成功撤出还获得了几十亿元的收益。这场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也终于归于平静。根据测算,索罗斯大约借了1200亿港币做空港币,60多亿港币做空恒生指数期货,一开始借了等值700多亿港币的股票做空,随后又再借了等值近1000亿港币的股票做空,按10%的年利率计算,利息近300亿港币。做空港币没有获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索罗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索罗斯传
2023-07-25 11:11:124

九七亚洲金融风暴的情况谁知道啊告诉我一哈子啊

  亚洲金融风暴对经济的直接影响  1.股市价值下滑2成至5成  由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间,亚洲各国及地区,除了中国外,都面对股市的大幅下跌。日本及台湾下跌约2成,余下的地方都超过4成;马来西亚更下跌超过5成。在短短期间,各国及地方都损失四成多的资产,情况实在令人惊心。  2.汇市价值亦出现贬值  经过金融风暴,各国及地方的币值都相继下调。四小龙,除香港维持联系汇率免去贬值可能性外,其余亚洲国家及地区的货币〔中国除外〕有30%至80%的贬值。印尼的贬值更高达340%。这些都对整体资产价值做成庞大的打击。  3.贬值后出入口不升反跌  有些政策人士,特别是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认为贬值会有助于出入口的竞争力,刺激经济复苏。但事实却刚巧相反,1998年的预测,除了印度外,其余各国和地区都出现负增长。出口下跌的估计达5%至10%。而入口更出现大幅减少。除了台湾和香港只下跌6%至10%,其余下跌超过12%以上;泰国和印尼更大幅减少3成。显示贬值不一定可以增加出口,减少入口也只能延缓而已。  4.经济前景都出现相当负增长  结果,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由高速增长突然转为负增长。除中、印、台外,余无一幸免。韩、马、泰估计负增长6%-8%;印尼则出现可能18%的大幅负增长。  5.失业情况急趋恶劣  当整体经济呈现负增长时,失业问题肯定急趋恶劣;所有受金融风暴影响的国家及地区,失业率都较前一年增加一倍以上。表5显示除台湾及新加坡能维持低于4%以外,余下都超过5%;韩国、菲律宾及印尼等地被估计其失业率急升10%以上。  6.工资下降、楼价下跌  由于失业人员大增,造成劳工市场供大于求。企业雇主乘机调低工资,减少成本。例如香港的工资普遍下调1-2成。同时,因消费力减弱,销售市场欠佳,用者无法负担高昂楼价或租金。造成楼价及租金也下跌。香港的情况尤为厉害,楼价下跌达3成。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的直接影响  1.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回报遭受大损  退休保障,特别是个人帐户形式的公积金制度,积累庞大的社保基金;有关当局必须想法投资以保值增值。但投资往往带有极大风险,特别是投资于股票及汇率市场,价值涨落波幅很大。这次亚洲金融风暴的出现,导致股市汇市相继大幅下调,将令很多社保基金损失惨重。这里尝试看看香港情况。  由于香港已决意发展强制私营公积金,这里将分析对其可能影响。首先,我们发现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差不多每十年发生一次。投资回报须以周期性来分析,不能断章由某高峰期来估算。例如上一次股灾是1987年,便不适宜用1983年来估算,应从股灾后起投资至另一次大股灾如97年为一周期,才能较准确估算投资的真正确实的回报。  就现时强积金草案纵容高风险投资策略,容许以百分之百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即使以最后一年才以百分之百资产投入股票市场,并只以现时香港的金融风暴的影响来计算(若用东南亚情况计算,灾害更大),一旦出现问题,非同小可。  在过去十年投资周期,香港私营的整体退休基金的周期年均回报率,粗估只有6%(假设股票损失3成)。这估算低于年均通胀率8.8%。换言之,强积金草案的高风险投资策略易受金融风暴摧残。  强积金办事处回应1997年投资回报只损失7%;但参考香港上市公司10大家族的资产变化,即可见1997年大多损失30%至50%不等,可见笔者的估计准确可信。换言之,私营强积金的高风险的投资策略不能抵受金融风暴的打击,导致市民极大损失。  若以土地基金的稳重投资策略(即30%股票40%债股和30%银行现金),即使遇到相同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1988至1997的周期年均回报率粗估有9.5%(假设股票损失30%)。换言之,对比年均通胀8.8%,仍能保值及些少增值。但据最新1998年6月底结算,土地基金的投资也难以保值。可见亚洲金融风暴的杀伤力。相信现时亚洲大多数采用公积金制度的国家,其基金的损失会是惨重的,将严重削弱回馈能力。  2.失业人数增加,供款缴费雇员减少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失业率急剧趋升,大部分国家的失业率达10%。这表示有1/10的雇员不能供款缴费,而其雇主供费缴费部分,亦相应损失。那么供款缴费总金额肯定损失了那年度的1/10基金。假若这些情况延续3年,情况将更为恶劣。因为大部分国家的估算很少预测失业率达10%以上的,这将造成整个社会保障基金的精算测算出现偏差,甚至影响其财政稳健性。  3.工资下降,供款缴费金额减少  避过失业的雇员很可能会遭雇主减压工资。因经济不景,失业大军增长,雇主会趁机减工资,以降成本,增利润。当工资下降,自然在供款缴费率不变情况下,雇员雇主双方的缴费金额数目相应减少,导致社会保险总金额也会下降。当然这会影响其财政稳健性。  4.企业困难增多,撇帐和不缴费上升  由于经济不景,很多企业会出现倒闭、裁员、减薪或迁离。结果企业负责供款缴费部分减少。另有些企业勉强维持运作,但难以兼顾雇员福利,于是剥减员工福利。首当其冲当然是社会保障利益:志愿性质的企业退休金,医疗保险等会取消或削减;国家立法规定的社会保障计划,也不一定能应付;不能供款缴费比率会相应增加,直接影响社保基金的财政稳健性。  5.失业人数增加,失业保险及社会援助财政负担加重  由于失业人数增加,自然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增多,直接加重失业保险金的支出,导致财政负担加大。另由于失业保险金一般只提供6个月至1年的保障,领取完毕后仍在失业的只能转向领取社会援助金。西方国家例子可见一斑;如英国和荷兰,失业人士领取社会援助金占其总数的4成至6成。现时香港失业人士领取社会援助占社会援助个案总数超过10%,正在走向西方情况。这造成政府财政重担。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启示  1.社保基金不宜投资股市  从上表1至表6的分析结果,投资股市的风险是极高的。即使依国际惯例限制少于30%投资于股市,其后果一如香港土地基金,难以抵御金融风暴,要蒙受损失。故社保基金不宜投资股市。近期美国秘密式的对冲基金的违规做法,亦暴露其缺点及风险,损失过千亿美元,产生国际银行体系的连锁影响,导致美国政府也介入干预及挽救。相信,若没有其他更好的监管方法,这类隐蔽式的危险投机团体,还会是无日无之,在背后操纵金融市场。对于以社会保障为目标的社保基金,实不宜冒这些风险,以免伤及受保人士的福利。  2.社保基金宜投入社会服务及基本建设,可保值及创造就业机会  社保基金不投资股市,可转移投入社会服务及基本建设。不但稳健,而且有很大的界外经济效益。现时很多亚洲国家,尚未依政策规划,提供足够的服务,满足不同对象的需要。因此,可以借此机会,增加发展社会服务速度,满足社会需要,从而可即时创造就业机会,聘请人手,提供服务。  投资发展社会服务来增加就业机会的最大好处是它能为很多低技术的中年人士,提供就业机会。在一般情况下,低技术的中年人士,不论男女,都是较难与年青有技能的人士,竞争就业机会。同时,这些上年纪的人士亦较难接受技术培训,较难提升技能。但社区服务,如个人照顾、家务助理、家居维修等便民服务,是颇适合中年非技术人士来但任的。因此,这些社会服务的设立是很有必要的。  在较高层面来看,社会服务的发展如公共房屋、教育及医疗等将更大规模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失业,减少贫困。下面以香港情况来说明论点。  现时轮候公屋人士超过15万份申请表。假若香港特区政府能坚持每年兴建5万个公屋单位,将大大减少轮候人数,缩短轮候时间;且能满足未来香港人口的增长,达至800万人。除了较快地满足住屋需要外,其创造就业机会及功能效果是显著的。建造公屋可为建造业带来生意,聘请建造业工人;入伙时,住客需要装修设计,增设家用电器、家什杂物等,产生连锁性的经济效益,使整个销售业、百货业兴旺,自然增加就业机会。在公屋户区内的大型商场会增加零售业的发展。  同样,为了改善教育质素,有必要修建和加建现时的中小学。现时的教职员办公室是非常挤迫,难以发挥老师辅导学生的能力。现时师生比例太大,有减少每班学生人数的需要,以增加老师对学生的关顾。  同样,改善医疗设施也发挥相同的效果。现时报章常有报导医院病床不足,常要加设帆布床;医院人手不足,特别是护士及护理人员等。这些都有必要增加分区医院,招聘更多医护人员,以维持及改善服务质量。加建医院,增设医学科技设备,加聘人手等,将有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因此,发展整体社会服务,不但能改善社会工作服务、教育、房屋和医疗的设施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要,也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也许政策制订者会问:究竟投资入社会服务建设可带来什么经济效益?且以北京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例来分析。“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是城市的中低收入家庭,希望他们靠自己的经济收入,用10到20年时间,拿出20%到30%的家庭收入,买下这样的一套房。且以北京近郊区县近北京地段:每平方米2000元到4000元可买商品房。若以1997年北京市政府规定的购房成本价,城近郊区为每建筑平方米1450元左右。以一间50平方米小房计算,造价是72500元。若分25年期付款,每月平均要供240元,这供款如同交租,占现时三人家庭平均入息1200元的20%。若订在25%,中下层人士每月供300元,那么有60元或20%的利润。可见投资社会服务基本建设是可保值增值的,还可带来相关社会经济效益。  3.应以基本保障为主,维持低水平的社保金额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股市市值下调,相信不少社保基金损失两成以上。甚者,更会影响基金财务健全性。因此,社会保障金额水平应维持于低水平和保障基本需要为主;不宜过分扩展,来保障社会中产阶层人士。这样会使社保基金保持稳健,即使受金融风暴打击,亦能保证融资充裕,有足够基金提供社保金给予基本需要人士。换言之,在世界金融体系未完成改革之前,甚或改革之后,仍恐怕会有很多隐蔽组织如长期资本管理对冲基金等趁机炒卖,应把“维持低水平社保金额以保障基本需要为主”的政策订为长期国策,不宜修改。即使国家经济蓬勃发展,也不宜提高保障金额水平。一则可避免如金融风暴的突如其来的破坏,同时可采用丰富资源用在社会服务式的社会保障,三则更可维持市民工作动力,不因社保金额水平过高而挫伤劳动积极性。  4.不应设立失业保险,造成财政负担  应否设立失业保险常常成为改策的争议。但经亚洲金融风暴一役,其后遗症显然导致大量失业。除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仍可维持失业率在5%以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大都接近10%或以上。试问要为这么庞大的失业大军提供基本的失业保险金,所花费的财政将会是天文数字。一下子要拿出这笔金额,将会对已备受冲击的经济不景下的政府财政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制订稳健的社会保障政策适宜避免设立失业保险。保障失业者,可改由社会援助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保证不会跌穿社会安全网。对应付诸如金融风暴的危机,这种社保安排会较为妥善。  事实上,一般西方国家的失业保险安排,都是为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半年至一年后,届时若还未能找到工作,只能转移申请资产入息审查的社会援助救济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因此若以基本生活保障为主,根本无须为有一定资产储蓄的失业者提供过渡性质的失业保险金。  即使以没有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中国来说,为所有非自愿性失业者包括那些有一定资产储蓄的中产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将造成很多后遗症。  (1)失业保险财政易出赤字。自1986年建立失业保险以来,1992年失业保险支出,因失业人数增加,便达到前来年总和;1994年的失业保险支出,又是前7年总和的1.2倍;有些地区已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所余的基金只能维持200万人一年的基本生活,但据预测,从1995年到2000年,由于企业破产解雇,减产裁员的职工将达1800万人,年均300万人。加大10倍失业保险基金也不一定足够应付(《中国再就业工程实施指南》,1998年)。  (2)失业保险制度名下出现各种开支,包括医疗费、丧葬补助费、亲属抚恤费、生产自救费和管理费等,难以监管审计。故有提出建立由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和公众团体的代表组成的社会监督机构,其实效有待证实。  (3)现时适用范围限于国有企业,若推广至各种企业制和打破城乡界限,承担的责任将超越数亿人,包括1.2亿的乡镇企业工人。是否可以承担,实成疑问。  较可行的办法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为失业者提供“安全网”保证基本生活需要。而有关资源则可用作再就业服务资金,提供职训津贴,以鼓励改进本身技能、转业准备、寻找职业和生产自救。这比设立失业保险金为佳。事实上,现时中国国策也是把失业保险的救济功能放在首位。因此,精简正名,倒不如选用最低生活保障和职训津贴补助来得更直接有效(详尽分析日后可见莫泰基等编,《香港劳资关系与社会保障》,2000,中国劳动出版社)。  5.制定贫穷线,作为社会援助金的安全纲水平  不设立失业保险,则必须有一个妥善社会援助制度。但很多社会援助制度都是因随政治争执而改变,未能有效地提供一适当保障水平,照顾最不能自助者的需要。较有依据的做法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制定官方贫困线,以此为社会援助制度的基本保障金,以社会安全网形式,成为社会最后防线,保障市民。这样会有效率地照顾最有需要的人士,并保证社会安定,维持良好治安法纪。  【责任编辑】郑菁  【参考文献】  1 李罗力主编,1998,《第二冲击波——从东南亚金融风暴到全球经济大变局》,贵州人民出版社。  2 姜建青主编,1998,《海外金融风潮评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 王航等编,1998,《阻击风暴——东亚金融危机中的狙击与阻击》,贵州人民出版社。  4 莫泰基,1993,《香港贫穷与社会保障》,香港:中华书局。  5 莫泰基,1999,《消灭贫穷的政策构思》,中华书局。  6 莫泰基等,1996,《扶贫与就业》,理工大学与香港社保学会。  7 《中国再就业工程实践指南》,1998,工商出版社。  8 Asian NGOs,1998,Financial Crisis: Our Response,Hong Kong:Clear Cut Pub.
2023-07-25 11:11:562

97的亚洲金融风暴最终结果是谁赢了?索罗斯都把钱赔在香港了吗?

说起来他的对冲赚到钱了,但是其实没有赚到多少,当时他一开始对准的是泰国,第一泰国发展太快,但泰铢跟美金是固定汇率,所以他就打泰铢的现货和期货,这样泰铢的贬值让泰铢不得不跟美金脱钩,开始自由落体,加上做空泰国的股票,索罗斯在泰国算是赚到钱了,然后赚的就是基本面比较弱的菲律宾,但是后来发现他太高估菲律宾了,根本轻而易举就打垮他们了.最后就到香港,主要是要做空香港股票,还有恒生指数,因为香港奉行的是自由市场,所以一开始并没有管的他很严,但是他们当时真的很过分,所以在月底香港恒生交割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政府跟索罗斯 在大盘股上开始对干了,因为只要指数收跌索罗斯就赢钱,为了教训索罗斯,当时所有的沽盘 香港政府都买,就买指数里头的大盘,所以最后那天尾盘的巨额成交让指数走高,港府击败索罗斯 当然你可以说在港股上他没有赚到什么钱,但是总的来说 当时的金融危机证明不是坏事,可能有些人当时亏钱了,但是其实那次的打击让大家发现其实实体经济没有问题,而且那次的打击让 很多金融产品的基本面重新洗牌,有了接下来的走好,当然那次的港府因为当时跟索罗斯对干买的那些港股后来也价值翻了好几十倍.不过这只是我的看法,还是见仁见智的^_^
2023-07-25 11:12:032

97年香港保卫战怎么回事?

经过1997年6月,一场金融风暴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令吉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衞令吉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台湾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於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风暴。
2023-07-25 11:12:441

一部描述九七年香港金融危机的电影叫什么

夺命金
2023-07-25 11:13:011

当年索罗斯狙击亚洲四小虎,制造了亚洲金融风暴。

条件一:他发现亚洲四小虎的金融体系的缺陷,然后等待这个体系到达崩溃的临界点;条件二:杠杆原理,他用了几十亿美金的资金做空了价值几百亿美金的货币;条件三:他本来就是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之前曾近狙击过英国的汇率体系,所以华尔街很多同行盯着他,发现他做空亚洲货币后,大量资金跟进,加快亚洲四小龙金融体系的崩溃。至于香港那一战比较特殊,因为索罗斯没有真的把目标放在港元上,而是放在港股上,中国政府帮忙挺港元,结果却是港股暴跌,索罗斯在港股上大赚。货币战争不是那么好发动的,必须对方本来就存在根本性的缺陷,然后这个缺陷到达爆发的临界点,然后你的资金足够多,多到比对方政府短期能调动的资金还要多才行。
2023-07-25 11:13:261

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楼市崩盘的同时有没有伴随着通货膨胀?

九八年,香港在亚洲金融风暴中,股市大跌,楼市大跌,导致的是通货收缩。而不是通货膨胀。因为楼价下跌,物价下跌,其实质,是通货收缩。通货膨胀,是物价高涨。
2023-07-25 11:13:461

常常听到金融风暴,金融危机这两个词语,但是不是很了解这个实质,请那位高手给我回答一下拉,谢谢.

亚洲金融风暴对经济的直接影响 1.股市价值下滑2成至5成 由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间,亚洲各国及地区,除了中国外,都面对股市的大幅下跌。日本及台湾下跌约2成,余下的地方都超过4成;马来西亚更下跌超过5成。在短短期间,各国及地方都损失四成多的资产,情况实在令人惊心。 2.汇市价值亦出现贬值 经过金融风暴,各国及地方的币值都相继下调。四小龙,除香港维持联系汇率免去贬值可能性外,其余亚洲国家及地区的货币〔中国除外〕有30%至80%的贬值。印尼的贬值更高达340%。这些都对整体资产价值做成庞大的打击。 3.贬值后出入口不升反跌 有些政策人士,特别是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认为贬值会有助于出入口的竞争力,刺激经济复苏。但事实却刚巧相反,1998年的预测,除了印度外,其余各国和地区都出现负增长。出口下跌的估计达5%至10%。而入口更出现大幅减少。除了台湾和香港只下跌6%至10%,其余下跌超过12%以上;泰国和印尼更大幅减少3成。显示贬值不一定可以增加出口,减少入口也只能延缓而已。 4.经济前景都出现相当负增长 结果,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由高速增长突然转为负增长。除中、印、台外,余无一幸免。韩、马、泰估计负增长6%-8%;印尼则出现可能18%的大幅负增长。 5.失业情况急趋恶劣 当整体经济呈现负增长时,失业问题肯定急趋恶劣;所有受金融风暴影响的国家及地区,失业率都较前一年增加一倍以上。表5显示除台湾及新加坡能维持低于4%以外,余下都超过5%;韩国、菲律宾及印尼等地被估计其失业率急升10%以上。 6.工资下降、楼价下跌 由于失业人员大增,造成劳工市场供大于求。企业雇主乘机调低工资,减少成本。例如香港的工资普遍下调1-2成。同时,因消费力减弱,销售市场欠佳,用者无法负担高昂楼价或租金。造成楼价及租金也下跌。香港的情况尤为厉害,楼价下跌达3成。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的直接影响 1.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回报遭受大损 退休保障,特别是个人帐户形式的公积金制度,积累庞大的社保基金;有关当局必须想法投资以保值增值。但投资往往带有极大风险,特别是投资于股票及汇率市场,价值涨落波幅很大。这次亚洲金融风暴的出现,导致股市汇市相继大幅下调,将令很多社保基金损失惨重。这里尝试看看香港情况。 由于香港已决意发展强制私营公积金,这里将分析对其可能影响。首先,我们发现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差不多每十年发生一次。投资回报须以周期性来分析,不能断章由某高峰期来估算。例如上一次股灾是1987年,便不适宜用1983年来估算,应从股灾后起投资至另一次大股灾如97年为一周期,才能较准确估算投资的真正确实的回报。 就现时强积金草案纵容高风险投资策略,容许以百分之百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即使以最后一年才以百分之百资产投入股票市场,并只以现时香港的金融风暴的影响来计算(若用东南亚情况计算,灾害更大),一旦出现问题,非同小可。 在过去十年投资周期,香港私营的整体退休基金的周期年均回报率,粗估只有6%(假设股票损失3成)。这估算低于年均通胀率8.8%。换言之,强积金草案的高风险投资策略易受金融风暴摧残。 强积金办事处回应1997年投资回报只损失7%;但参考香港上市公司10大家族的资产变化,即可见1997年大多损失30%至50%不等,可见笔者的估计准确可信。换言之,私营强积金的高风险的投资策略不能抵受金融风暴的打击,导致市民极大损失。 若以土地基金的稳重投资策略(即30%股票40%债股和30%银行现金),即使遇到相同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1988至1997的周期年均回报率粗估有9.5%(假设股票损失30%)。换言之,对比年均通胀8.8%,仍能保值及些少增值。但据最新1998年6月底结算,土地基金的投资也难以保值。可见亚洲金融风暴的杀伤力。相信现时亚洲大多数采用公积金制度的国家,其基金的损失会是惨重的,将严重削弱回馈能力。 2.失业人数增加,供款缴费雇员减少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失业率急剧趋升,大部分国家的失业率达10%。这表示有1/10的雇员不能供款缴费,而其雇主供费缴费部分,亦相应损失。那么供款缴费总金额肯定损失了那年度的1/10基金。假若这些情况延续3年,情况将更为恶劣。因为大部分国家的估算很少预测失业率达10%以上的,这将造成整个社会保障基金的精算测算出现偏差,甚至影响其财政稳健性。 3.工资下降,供款缴费金额减少 避过失业的雇员很可能会遭雇主减压工资。因经济不景,失业大军增长,雇主会趁机减工资,以降成本,增利润。当工资下降,自然在供款缴费率不变情况下,雇员雇主双方的缴费金额数目相应减少,导致社会保险总金额也会下降。当然这会影响其财政稳健性。 4.企业困难增多,撇帐和不缴费上升 由于经济不景,很多企业会出现倒闭、裁员、减薪或迁离。结果企业负责供款缴费部分减少。另有些企业勉强维持运作,但难以兼顾雇员福利,于是剥减员工福利。首当其冲当然是社会保障利益:志愿性质的企业退休金,医疗保险等会取消或削减;国家立法规定的社会保障计划,也不一定能应付;不能供款缴费比率会相应增加,直接影响社保基金的财政稳健性。 5.失业人数增加,失业保险及社会援助财政负担加重 由于失业人数增加,自然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增多,直接加重失业保险金的支出,导致财政负担加大。另由于失业保险金一般只提供6个月至1年的保障,领取完毕后仍在失业的只能转向领取社会援助金。西方国家例子可见一斑;如英国和荷兰,失业人士领取社会援助金占其总数的4成至6成。现时香港失业人士领取社会援助占社会援助个案总数超过10%,正在走向西方情况。这造成政府财政重担。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启示 1.社保基金不宜投资股市 从上表1至表6的分析结果,投资股市的风险是极高的。即使依国际惯例限制少于30%投资于股市,其后果一如香港土地基金,难以抵御金融风暴,要蒙受损失。故社保基金不宜投资股市。近期美国秘密式的对冲基金的违规做法,亦暴露其缺点及风险,损失过千亿美元,产生国际银行体系的连锁影响,导致美国政府也介入干预及挽救。相信,若没有其他更好的监管方法,这类隐蔽式的危险投机团体,还会是无日无之,在背后操纵金融市场。对于以社会保障为目标的社保基金,实不宜冒这些风险,以免伤及受保人士的福利。 2.社保基金宜投入社会服务及基本建设,可保值及创造就业机会 社保基金不投资股市,可转移投入社会服务及基本建设。不但稳健,而且有很大的界外经济效益。现时很多亚洲国家,尚未依政策规划,提供足够的服务,满足不同对象的需要。因此,可以借此机会,增加发展社会服务速度,满足社会需要,从而可即时创造就业机会,聘请人手,提供服务。 投资发展社会服务来增加就业机会的最大好处是它能为很多低技术的中年人士,提供就业机会。在一般情况下,低技术的中年人士,不论男女,都是较难与年青有技能的人士,竞争就业机会。同时,这些上年纪的人士亦较难接受技术培训,较难提升技能。但社区服务,如个人照顾、家务助理、家居维修等便民服务,是颇适合中年非技术人士来但任的。因此,这些社会服务的设立是很有必要的。 在较高层面来看,社会服务的发展如公共房屋、教育及医疗等将更大规模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失业,减少贫困。下面以香港情况来说明论点。 现时轮候公屋人士超过15万份申请表。假若香港特区政府能坚持每年兴建5万个公屋单位,将大大减少轮候人数,缩短轮候时间;且能满足未来香港人口的增长,达至800万人。除了较快地满足住屋需要外,其创造就业机会及功能效果是显著的。建造公屋可为建造业带来生意,聘请建造业工人;入伙时,住客需要装修设计,增设家用电器、家什杂物等,产生连锁性的经济效益,使整个销售业、百货业兴旺,自然增加就业机会。在公屋户区内的大型商场会增加零售业的发展。 同样,为了改善教育质素,有必要修建和加建现时的中小学。现时的教职员办公室是非常挤迫,难以发挥老师辅导学生的能力。现时师生比例太大,有减少每班学生人数的需要,以增加老师对学生的关顾。 同样,改善医疗设施也发挥相同的效果。现时报章常有报导医院病床不足,常要加设帆布床;医院人手不足,特别是护士及护理人员等。这些都有必要增加分区医院,招聘更多医护人员,以维持及改善服务质量。加建医院,增设医学科技设备,加聘人手等,将有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因此,发展整体社会服务,不但能改善社会工作服务、教育、房屋和医疗的设施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要,也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也许政策制订者会问:究竟投资入社会服务建设可带来什么经济效益?且以北京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例来分析。“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是城市的中低收入家庭,希望他们靠自己的经济收入,用10到20年时间,拿出20%到30%的家庭收入,买下这样的一套房。且以北京近郊区县近北京地段:每平方米2000元到4000元可买商品房。若以1997年北京市政府规定的购房成本价,城近郊区为每建筑平方米1450元左右。以一间50平方米小房计算,造价是72500元。若分25年期付款,每月平均要供240元,这供款如同交租,占现时三人家庭平均入息1200元的20%。若订在25%,中下层人士每月供300元,那么有60元或20%的利润。可见投资社会服务基本建设是可保值增值的,还可带来相关社会经济效益。 3.应以基本保障为主,维持低水平的社保金额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股市市值下调,相信不少社保基金损失两成以上。甚者,更会影响基金财务健全性。因此,社会保障金额水平应维持于低水平和保障基本需要为主;不宜过分扩展,来保障社会中产阶层人士。这样会使社保基金保持稳健,即使受金融风暴打击,亦能保证融资充裕,有足够基金提供社保金给予基本需要人士。换言之,在世界金融体系未完成改革之前,甚或改革之后,仍恐怕会有很多隐蔽组织如长期资本管理对冲基金等趁机炒卖,应把“维持低水平社保金额以保障基本需要为主”的政策订为长期国策,不宜修改。即使国家经济蓬勃发展,也不宜提高保障金额水平。一则可避免如金融风暴的突如其来的破坏,同时可采用丰富资源用在社会服务式的社会保障,三则更可维持市民工作动力,不因社保金额水平过高而挫伤劳动积极性。 4.不应设立失业保险,造成财政负担 应否设立失业保险常常成为改策的争议。但经亚洲金融风暴一役,其后遗症显然导致大量失业。除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仍可维持失业率在5%以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大都接近10%或以上。试问要为这么庞大的失业大军提供基本的失业保险金,所花费的财政将会是天文数字。一下子要拿出这笔金额,将会对已备受冲击的经济不景下的政府财政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制订稳健的社会保障政策适宜避免设立失业保险。保障失业者,可改由社会援助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保证不会跌穿社会安全网。对应付诸如金融风暴的危机,这种社保安排会较为妥善。 事实上,一般西方国家的失业保险安排,都是为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半年至一年后,届时若还未能找到工作,只能转移申请资产入息审查的社会援助救济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因此若以基本生活保障为主,根本无须为有一定资产储蓄的失业者提供过渡性质的失业保险金。 即使以没有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中国来说,为所有非自愿性失业者包括那些有一定资产储蓄的中产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将造成很多后遗症。 (1)失业保险财政易出赤字。自1986年建立失业保险以来,1992年失业保险支出,因失业人数增加,便达到前来年总和;1994年的失业保险支出,又是前7年总和的1.2倍;有些地区已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所余的基金只能维持200万人一年的基本生活,但据预测,从1995年到2000年,由于企业破产解雇,减产裁员的职工将达1800万人,年均300万人。加大10倍失业保险基金也不一定足够应付(《中国再就业工程实施指南》,1998年)。 (2)失业保险制度名下出现各种开支,包括医疗费、丧葬补助费、亲属抚恤费、生产自救费和管理费等,难以监管审计。故有提出建立由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和公众团体的代表组成的社会监督机构,其实效有待证实。 (3)现时适用范围限于国有企业,若推广至各种企业制和打破城乡界限,承担的责任将超越数亿人,包括1.2亿的乡镇企业工人。是否可以承担,实成疑问。 较可行的办法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为失业者提供“安全网”保证基本生活需要。而有关资源则可用作再就业服务资金,提供职训津贴,以鼓励改进本身技能、转业准备、寻找职业和生产自救。这比设立失业保险金为佳。事实上,现时中国国策也是把失业保险的救济功能放在首位。因此,精简正名,倒不如选用最低生活保障和职训津贴补助来得更直接有效(详尽分析日后可见莫泰基等编,《香港劳资关系与社会保障》,2000,中国劳动出版社)。 5.制定贫穷线,作为社会援助金的安全纲水平 不设立失业保险,则必须有一个妥善社会援助制度。但很多社会援助制度都是因随政治争执而改变,未能有效地提供一适当保障水平,照顾最不能自助者的需要。较有依据的做法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制定官方贫困线,以此为社会援助制度的基本保障金,以社会安全网形式,成为社会最后防线,保障市民。这样会有效率地照顾最有需要的人士,并保证社会安定,维持良好治安法纪。 【责任编辑】郑菁 【参考文献】 1 李罗力主编,1998,《第二冲击波——从东南亚金融风暴到全球经济大变局》,贵州人民出版社。 2 姜建青主编,1998,《海外金融风潮评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 王航等编,1998,《阻击风暴——东亚金融危机中的狙击与阻击》,贵州人民出版社。 4 莫泰基,1993,《香港贫穷与社会保障》,香港:中华书局。 5 莫泰基,1999,《消灭贫穷的政策构思》,中华书局。 6 莫泰基等,1996,《扶贫与就业》,理工大学与香港社保学会。 7 《中国再就业工程实践指南》,1998,工商出版社。 8 Asian NGOs,1998,Financial Crisis: Our Response,Hong Kong:Clear Cut Pub.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49696.html
2023-07-25 11:14:063

谁知道九八年金融风暴是怎么一回事吗?谁操纵的到底!好像有个叫索罗斯是吗?它是谁啊?

就是索罗斯 进入1997年,一直风平浪静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动荡不宁,5月以来,外汇市场更是倾 刻间狂风大作,波涛汹涌。泰铣、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不断大幅贬值,印尼盾、新 加坡元等国货币也未能逃脱这一大劫难,均处于四面楚歌,风雨飘摇之中。尽管有关国家的 中央银行采取了种种应急措施,打击市场上兴风作浪的货币投机行为,千方百计地维护本国 市值稳定,却事与愿违,屡施各种方策之后仍无法解脱困局。7月2日,泰国被迫实行浮动 汇率制,一天之内泰铢即狂跌20%。与此同时,眼看就要倾家荡产的泰王国政府向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日本、美国等金融大户发出了求救紧急资金援助的申请,使得在泰国酝酿已久 的墨西哥式金融危机终于浮出水面,让世人一睹其面目。90年代前期,当西方发达国家在衰退中苦苦煎熬,西方文明的殒落似乎就在眼前闪现 之时,东南亚经济增长却势如破竹,所向无敌,令世界为之惊叹,连那些一向眼中无人的白 人老板也自愧不如,心中充满着嫉恨。90年代中期,东南亚国家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一场大跃进,加快金融自由化步伐,以求 驱动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并想当然地认为,21世纪即是亚洲的世纪,而亚洲的世纪即 是东南亚的世纪,世界权力的重心从此将向这个渐露雏形的地区偏移,云云。然而,被舶来 的葡萄酒灌了个头重脚轻的东南亚人却忽视了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东南亚过去几十 年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而非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因而在如此局 限的增长模式基础上竟相放宽金融管制,与世界顶尖金融强手争吃大金融市场的“蛋糕”, 无疑是在沙滩上兴建摩天文厦,隐患重重,极易被外力击破。这一点,老谋深算的乔治·索罗斯早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索罗斯是一个惯于钻牛角 尖及吹毛求疵的人,东南亚出现了如此巨大的一个金融漏洞,自然逃不过他的掌心。他一直 在等待着最后机会的到来,他要捞一大笔,创造出另一个类似于击跨英格兰式的奇迹。其实,早在1995年,新加坡克罗斯比证券公司曾对亚洲七个国家经济状况作了一份研 究报告,指出东南亚国家劳工素质低下。贸易收支恶化、通货膨胀上扬,正面临经济过热的 危险;而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又因超额生产能力、企业债台高筑以及缺乏高等教育和技术劳 工等,将遭遇“成长性的衰退”(Growth Recessi0n),有可能陷入一场可怕的经济危机 之中。克罗斯比公司认为由于经济快速成长,东南亚企业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 能和公司人员规模,因此造成了“乐观的错误”。有关当局加快金融市场自由化的步伐,往 往又会对“乐观的错误“推波助澜,火上浇油。届时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突出表现为投机 行为高涨,泡沫经济四处膨胀,整个市场被蒙蔽在一片虚假繁荣的七色光圈之中,从而为诸 如乔治·索罗斯这样的“金融苍蝇”创造出绝好的进攻机会。然而,沉浸在“东亚奇迹”的喜悦和梦幻之中的东南亚诸国,对上述忠告均置若罔闻, 态度类同于对待戈尔茨但那样。这一切,索罗斯一直在心中暗暗高兴。 早在1992年,泰国的经济界人士,特别是金融界人士,就不知从何处冒出了一个奇怪 的念头,以为曼谷应取代即将回归中国的香港,成为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成为第二个香 港。在这种简直就等同于大跃进的不切实际的想法的推动和刺激下,泰国政府一厢情愿地对 外国资本敞开了金融市场大门。果然,外国银行带来了大量低息美元贷款,泰国金融业就此 大尝了甜头,财源滚滚,乐不可支,并开始对诸如房地产等基础产业产生浓厚兴趣,结果许 多银行一窝蜂似地把近30% 的贷款投向了房地产业,使房地产业就如同中国北京的小胖子 一样盲目发展,供求严重失衡。随之而来的房地产市场低迷不振使得银行呆帐、坏帐激增, 许多贷款难以收回,资产质量严重恶化。据日本大和综合研究的援引泰国有关方面资料,截 至1997年6月底,泰国金融机构所有的风险债权数额为4860 亿铢,为贷款总额的 31.5% 。更有人估计,泰国金融业坏帐高达8O00亿到9000亿泰株(约合310~350亿美 元)。肆意挥霍低息资本,巨额所需项目赤字极易引发金融危机。1996年泰国所需项目逆 差已相当于它的国内生产总值的8.2%,而1994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债务危机那一年也只不 过为7.8%。这样,泰国爆发危机就实属正常了。泰国正在玩火自焚,索罗斯向部下发出了信息。从1997年初开始,泰国房地产气泡开 始失去了光泽,并很快趋于破灭,外国投资者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便纷纷抛售泰铢。索罗 斯一见时机已到,便浑水摸鱼,亲率国际金融投机大家,集中全力进攻建立在沙滩上的泰铢 堡垒。一时间,泰国金融阵地发发可危,硝烟弥漫,其震动波及到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索罗斯简介名字:乔治"索罗斯出生年月:1930年 籍贯:匈牙利布达佩斯量子基金 职位:主席毕业院校:伦敦经济学院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47年他移居到英国,并在伦敦经济学院毕业。1956年去美国,在美国通过他建立和管理的国际投资资金积累了大量财产。 1979年索罗斯在纽约建立了他的第一个基金会,开放社会基金。1984年他在匈牙利建立了第一个东欧基金会,又于1987年建立了苏联索罗斯基金会。现在他为基金会网络提供资金,这个网络在31个国家中运作,遍及中欧和东欧,前苏联和中部欧亚大陆,以及南非,海地,危地马拉和美国。这些基金会致力于建设和维持开放社会的基础结构和公共设施。索罗斯也建立了其它较重要的机构,如中部欧州大学和国际科学基金会。 索罗斯曾获得社会研究新学院、牛津大学、布达佩斯经济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1995年波伦亚大学(意大利)将最高荣誉——Laurea Honoris Causa授予索罗斯先生,以表彰他为促进世界各地的开放社会所做的努力。 索罗斯是LCC索罗斯基金董事会的主席,民间投资管理处确认它作为量子基金集团的顾问。量子基金在量子集团内是最老和最大的基金,普遍认为在其28年历史中在全世界的任何投资基金中具有最好的业绩。曾经打垮了英格兰银行 和阻击德国马克
2023-07-25 11:14:374

香港居民看到旅游业的衰落香港旅游业的崩溃

当前位置发展旅游业是一种产生收入的经济活动,所以旅游业也被称为无烟工业。所有工业产品,除了出口创汇,都不应该忽视大陆市场。它就像一个国家美国的经济发展,这既是内部的,也是外部的,经济会活得更快更好。流通,它不是单向的投资,而是双向的交流。像澳门和苏杭,海文他们最近签署了一项交换协议吗?如果中国和香港能尽快恢复旅游交流就好了!1.香港旅游业崩溃地点(港口)风景(山水、维多利亚港)购物(自由港带来的好处)文化(繁荣的东方文化和西方色彩)开放的态度最初是当地政府以金融旅游等支撑其经济。它在建设旅游和宣传香港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而且很早就知道如何宣传城市,旅游配套产业也很成熟。2.香港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香港美国旅游业好是因为香港是购物天堂,买的东西都比其他国家便宜,所以买进口的名牌商品。这是香港政府征收该税级的主要原因。此外,你可以在香港吃到不同国家的美食。每年都会举办来自不同国家的食品展。3.香港旅游业现状分析据悉,合肥市民王女士反映,她和母亲在香港跟团旅游时被强制购物。据介绍,她在一家名为中国国际旅行社深圳公司官方网站通过客服经理陈。行程包括香港、澳门、珠海等地,对方承诺全程无强制购物。什么此外,每人的参赛费只有800元。至于王女士的遭遇,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客服表示,她遇到的是假冒的旅行社。低价旅游遭遇强制购物。王女士点击了网页,上面写着中国国际旅行社深圳公司官方网站,客服经理陈加了她的QQ,给了她行程。根据旅游行程,这是一个五天四夜的豪华团,包括香港、澳门、珠海,全程绝对没有强制购物。7月26日晚,王女士及其母亲抵达深圳,并在酒店与陈经理签订了旅游合同,合同内容为购物自由。两人交了1600元团费。陈经理说,地接社是中国国际旅行社深圳公司香港分社,导游我姓胡。7月27日上午,王女士随团从深圳入境香港。她没有直到下午3点才到达第一个景点海洋公园,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乘船游览。28日上午,胡带领一个小组开始购物。第一家商店是一家名为Beatorich珠宝。王女士说,导游胡告诉游客,旅行团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住宿和门票都是这家珠宝店赞助的,要多购物。王女士花了2880港元买了一条14K的黄金项链。她回到合肥,发现同类型的项链大多只要几百元。接着,导游胡带着游客们来到了钟表店。王女士没有我不想去购物,所以她和导游吵了起来。在王女士录制的视频中,导游胡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它这家珠宝店的赞助商是谁?你可以买你喜欢的,也可以买你不喜欢的我不喜欢。王女士说,导游让她代购16000元。在去迪士尼的大巴上,导游胡让每个家庭拿出100元买一个钥匙扣作为对司机的补贴。由于全团反对,导游胡取消了迪士尼行程,改去购物。7月29日,王女士和母亲退团回深圳,旅行社没有剩下的旅行费用不能退。王女士说,她担心旅行社掌握了她的身份信息,被对方报复。她没有我不指望通过旅行社获得赔偿,只希望找到一家珠宝店归还项链。涉旅行社还是假的根据建议,记者拨打了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客服热线。听完王晶晶的情况,接线员判断她遇到了假冒CITS的旅行社,因为王女士是在酒店而不是在销售部签订的非正式合同。王女士打开的网页显示,服务电话为4000686917,而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官方电话号码是4006008888。另外,按照正规流程,王女士应该将差旅费汇给公司而不是交给酒店的经理。随后,他拨通了陈经理的手机号码,他问记者是谁介绍他来旅游的,他的手机号码是怎么来的。陈经理说没有强制购物。他还向记者出示了工作证,显示其职务为业务经理,部门为罗湖营业部。他还为该部门的一个分支机构颁发了营业执照。然而,据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客服人员介绍,经理陈的工作许可证可能是伪造的,或者其他员工CITS的工作许可证可能被冒用,因此不能断定他是CITS的雇员。记者再次致电陈经理,被告知它it"不用去销售部,在酒店签合同就可以了。旅游费用直接付给导游,不通过公司账户,这样就不用交税了。当记者表明身份时,陈经理反复强调自己是CITS的员工,随后自行挂断电话。此外,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建议游客在通过搜索引擎选择旅游网站时要擦亮眼睛,不要点击带有促销和广告避免误上网络钓鱼或欺诈网站。一些不法之徒打着正版旅行社的旗号利用网络招徕顾客,他们做的网站几乎可以是正版的。联系电话看起来像全国热线,但是会转到某地。游客在报名前必须核实旅行社的资质。香港旅游业议会已经介入。王女士通过电子邮件将此事发送给香港旅游业议会,得到了入境旅游部员工叶北珊的回复:Beatorich珠宝是注册店铺。如果内地团旅客对商品不满意,可在半年内凭原始单据通过旅行社或香港地接社联络店退款。他们也可以委托代表或内地旅行社协助申请退款。建议携带发票原件(包括任何信用卡)和委托书到注册店铺申请退款。关于王女士反映的强制购物问题,香港旅游业议会建议:游客可以观察导游的胸卡号码,记录旅行社的名称和旅游行程,并直接致电香港旅游业议会进行投诉。理事会将根据这些证据找到旅行社核实此事。如果强制消费情况属实,将依据相关法律进行查处。如果在购物店被扣押,威胁到人身安全,可以借用香港当地居民的手机直接报警。最后,叶北山提醒王女士尽快提供合同、收据、香港接待旅行社名称、导游姓名,以便进一步处理和监督。4.香港旅游业崩溃了1998年香港金融风暴!在金融风暴的猛烈冲击下,香港美国经济泡沫破裂,房地产价格迅速下跌,社会财富大量缩水,香港进入经济衰退期。据专家计算一下,从1997年10月到2002年底,香港的总市值美国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在五年内损失了大约8万亿港元,超过了香港创造的GDP。比1997年前7年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泡沫增加的财富总和还要多。5.香港旅游业萧条的原因香港旅游发展局(HKTB)2月16日公布,1月访港旅客初步数字约为4370人,按年下跌99.9%。在来香港的游客中,有2,874名缅因兰人自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以来,四大产业加快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大。2005年,四大行业按要素成本计算的增加值达13,460亿港元,占本地生产总值的55.0%,比1996年增长29.8%;就业人数达到338.7万人,增长15.3%,占就业总人数的45.8%。四大支柱产业撑起半个香港美国经济:1。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物流业成为全球第二大物流中心,物流业成为香港的助推器美国的经济增长;3.人才充足,专业服务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4.旅游业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
2023-07-25 11:14:461

索罗斯是什么样97、98这两年在泰国跟中国香港搞起金融风暴的?

索罗斯:可怕的经济杀手 1.资本面前,不谈道德   索罗斯,一位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投资家,金融史上独一无二的怪才与天才,能敏锐捕捉任何最微不足道变化的投机家,而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合法合规金融基础上的行为,因而他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相当数量的粉丝。  索罗斯有两个前无古人,或许后无来者的成就,狙击英镑、“血洗东南亚”。  对于世界其他最顶尖的投资高手而言,拥有其中一项便足以傲视全球,因此我们称索罗斯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机家并不过分。  由于他一手引发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对他切齿痛恨,尽管索罗斯为60多个国家的教育、医疗和经济发展投入几十亿美元,但这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某些舆论对他的敌视。  其实金融市场就是战场,就像索罗斯自己所说的那样,在这里道德不是评价的标准,不能将资本市场上的胜负转变成对人格的攻击。他的成功应当归功于敏锐的判断力和敢于冒险的精神,而不是所谓的扰乱市场。  很多投资者认为金融市场应该是有序的,股价也应有固定的逻辑。但索罗斯却持相反观点,他认为金融市场是动荡的、混乱的,如果把它的一举一动当做是某个数学公式中的一部分来把握,绝对不会奏效。  索罗斯深信数学不可能控制金融、控制股市,反而心理因素能够控制市场,更确切地说,只要掌握住民众的本能才能控制局势,即了解群众何时、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或金融工具的周围后,成功的投资者才会走到前台。这就是索罗斯的“坚果壳”理论。  从20岁起就进入华尔街的索罗斯可谓一帆风顺,20世纪80年代他与罗杰斯合伙的基金打败了巴菲特、林奇,索罗斯成为最能赚钱的基金经理。有人算了笔账,如果1969年以10万美元投资索罗斯创办的基金,到1994年他将拥有1亿美元。  然而股市没有常胜将军,股神巴菲特犯过错,索罗斯也不例外。  1987年股灾是索罗斯的滑铁卢。当时他认为日本股市即将崩溃,转而看好美国股市。9月份他把几十亿美元从东京转移到华尔街,谁知一个月后股指狂跌508点,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股市一路下滑,而日本股市却相对坚挺。  索罗斯决定抛售长期股票份额,其他交易商捕捉到这个信息后借机猛砸相关股票,使期货的现金折扣降了20%。在这场华尔街大崩溃中,索罗斯损失了将近8亿美元,量子基金净资产跌落26.2%,远大于美国股市17%的跌幅,成为这场灾难的最大失败者。  面对有史以来最大的挫败,索罗斯挺了过来,因此才有1992年与英国中央银行的令人目瞪口呆的世纪之战。  市场洞察力决定了一切,错误的判断会导致自我毁灭。索罗斯的天才就在于比别人更快、更准确地预见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至少在此前三年,索罗斯已开始“热身”准备在英国下手。为统一货币作准备的欧洲汇率机制使英镑被严重高估,迫于与马克等货币挂钩的压力,英国既不能主动贬值英镑来刺激经济发展,又不敢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加息换取货币稳定。  索罗斯认为货币汇率机制本来就不可能保持协调一致,欧洲国家使投机商无机可乘的唯一途径就是所有国家保持同一水平的汇率,但因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政治家仅考虑维护本国利益,难免出现不协调现象,就像如今疲软的英镑所反映的情况。
2023-07-25 11:15:081

金融风暴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

金融风暴形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发展:当金融危机恶化到社会不成承受,并使社会的发展,停滞,倒退。就会发展成金融风暴。1.金融风暴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而且会逐渐波及到周围的城市及国家2.一般金融危机的产生,都是几种情况叠加累积而成。3.市场的发展,有市场规律,但同样具有盲目性。所以,监控是必要的,监控不利,那将会产生严重后果。4.任何市场的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引发金融危机。比如:资本流通问题,货币汇率问题,市场规范问题,以及一些非市场因素,如:假币泛滥,战争,动乱等等。5.全球的自由经济很多法则,只是大国文化的体现,并没有照顾到很多欠发达地区。这样情况下,金融危机不可避免。拓展资料:原因:(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例子: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香港的冲击就是属于这样的类型。(2)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例子: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例子:越南金融危机就是属于这样的类型。(4)国家内部的资本流通不顺畅。的市场太需要银行的资金支持,所以,只要银行的资本流通有问题,那危机,无可避免。
2023-07-25 11:15:171

1997年金融风暴发生的原因 和2008年金融海啸的原因

1997年金融风暴是国际炒家在东南亚地区的行为所致,最后以在香港指数期货上面的打败而收场。在这期间国内给与了香港金融极大的支持,否则也会跨掉的。2008年金融海啸是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所造成的,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不规范发展所导致的。
2023-07-25 11:15:281

什么是金融风暴?

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2023-07-25 11:15:384

想知道金融风暴是哪一年?

金融风暴是1997年爆发的。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香港地区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则几乎不受影响。世界影响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2023-07-25 11:15:571

98年亚洲金融危机是索罗斯引发的吗?

索罗斯是其中第一个原因。爆发原因1、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3、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泰国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国内学者的分析: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扩展资料1997年7月中旬,香港经历了第一波冲击,在国际游资的大量投机抛售下,港币汇率受到冲击,一路下滑。香港金融管理当局立即进入市场,强行干预,稳住了港币汇率。1997年7月下旬,国际游资发动第二轮进攻,香港政府通过发行大笔政府债券,抬高港币利率,进而推动港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扬。当港币又开始出现投机性抛售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又大幅提高短期利率,使银行间的隔夜贷款利率暴涨。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一再强调,将会全力支持香港政府捍卫港币稳定,必要时,将联手打击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这对香港无疑是一种强心剂,保证了香港地区安全度过金融危机,捍卫了港元联系汇率制度。至此,香港顽强地抵抗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捍卫了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在与内地政府经济部门的联手抗击下,保障香港的经济安全和稳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洲金融风暴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
2023-07-25 11:16:192

香港现在靠什么产业支撑发展?

根据香港统计处的新闻稿: “这四个主要行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并且创造就业,是香港经济动力的所在”。 而事实上,这些主要行业确实在带动香港的经济发展。 在2005年-2015年的十年时间里,香港的本地GDP从1.4万亿港元上涨到了2.4万亿,这其中四个主要行业就占了一半左右。 当然,现在的支柱又多了一根,那就是香港的房地产。房地产的比重在经济中是逐渐加大的,看看香港的房价就知道了。以前内地人去香港,看重的是香港的金融中心的定位,金融服务发达对于国际贸易其实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现在我们再看相关新闻,基本上是内地富豪去香港买豪宅,买千尺豪宅、买半山豪宅,那个价格都是令人咋舌的。 但是传统行业既是机会又是桎梏,所以香港这些年 科技 竞争中缺少优势,以至于香港在吸引科创人才方面也是操碎了心,现在也开始从世界各地抢 科技 人才了。 香港有“四大支柱产业”的说法,分别是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 旅游 和工商支援、专业服务业。这些支柱产业,建立在几代香港人努力奋斗打拼的基础之上,也与香港特殊的 历史 与地缘因素直接相关。回归祖国 20 年来,随着周边环境的巨变,香港势必要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探寻新的发展思路,准确定位自身。 跨越式成长阶段 对香港来说,产业的升级与迁移并不是新鲜事。 上世纪50年代,香港的转口贸易兴起。50-70年代,香港积极发展制造业,纺织、成衣、电子等劳工密集型工业高速成长,并带动了工业多元化。这是一个让香港获益良多的发展阶段,制造业占总体经济30%以上,奠定了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的基础。 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香港制造业北移,第二产业占比从1980年的31.8%降至1997年的14.6%。香港产业结构轻型化,向服务经济转型,第三产业飞速成长。从数据上看,这是香港 历史 上发展最快的阶段,人均GDP增长了6倍多,一举进入世界前十前五,也是香港最为意气风发的年代。发展这么快,主要拉动力量是服务业,1983年以来增长率高达17%,世界上没有任何地区可以相比。而其中,金融、保险、地产、商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长率更是高达21%。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两波强力拉动,让香港成为耀眼的“东方之珠”。90年代前期,香港GDP相当于整个中国大陆的五分之一,达到了不可想象的 历史 最高比值。中国改革开放前20年,可以说受益最大的是香港,发展速度超过了内地城市。此时的香港,连文化影响力都非常大,影视与歌曲在东亚非常流行,在全球都有相当地位。 80、90年代的超级增长,让香港成为亚太国际金融中心。超过500家银行在此聚集,世界百大银行有85家进入香港。这里有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世界第二大外汇市场,第三大黄金市场。以此为基础,香港的基金管理、股票分析、融资策划、商业服务领先整个亚洲。世界著名的顾问、法律咨询、会计公司,都将香港作为重要基地。仍然在制造业辛苦打拼的中国大陆此时并不清楚,这些利润丰厚的现代金融行业,是经济繁荣的顶端产物。香港抓住了这个机会,在短短20年内实现了跨越式的成长。 超级增长的背后 但是客观地说,香港毕竟体量太小,这种超级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很大程度是靠 历史 机遇,而非内部产业自然升级。世界领先的银行与金融、咨询服务公司跑来香港,不是因为香港本身的五六百万人口,而是面向整个东方世界。 此时的香港,是整个中国大陆出口全世界的转口中心,超然的地位全球独一无二。香港制造业虽然迁出,但仍然在华南的生产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香港厂商1996年在珠三江雇佣了超过500万工人,产业链中研发、设计、营销等高端部门仍然在香港,是整个香港经济的重要根基。 但香港制造业在北移华南之前,层级并不高,即使不迁走,也很难自然发展出全球顶级的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香港以金融服务为龙头的产业结构,表面上与纽约、伦敦、东京类似,但是背后作为支撑的制造业、高 科技 行业基础,与这些顶级城市相比有不小差距。 因此,1997年的香港虽然处于经济极度繁荣之中,却也并非没有隐忧。广为人知的是香港的地产泡沫,短短十余年房价上涨超过10倍。1998 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捅破了人们的乐观预期,到2003年房价下跌超过60%,许多人资不抵债甚至破产,如著名歌手钟镇涛,自1996 年起开始炒房,在遭遇金融危机后,负债累累,并于 2002 年申请破产。但是房价后来慢慢恢复,到现在甚至比 历史 顶点还高不少了。金融风暴对香港的影响,是很多人的收入再也回不到从前,香港的营业经理,一直没有恢复1998年前的收入,比那时要低三分之一。 香港回归之后,与其说是在寻找产业发展的新路,不如说是经济基础受到各种冲击的考验。产业基础并不牢固的香港,面对这些考验,难言乐观。而香港寻找新发展方向的努力,也受到基础薄弱的制约,取得的突破不多。 2003年,为扶持香港经济,中央政府与香港签定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将广阔的内地市场向香港服务业等产业开放。最明显的是“自由行”,到香港 旅游 的内地游客数量连年暴增,2013年内地游客占游客总数75%,超过4000万人次,是2013年的4.8倍。得此强助,香港 旅游 业在回归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2003年至2013年,过夜游客在港消费额暴增51倍,高达1527亿港币, 旅游 业也成为香港支柱产业之一。但之后受2014年9月占中事件的影响, 旅游 业增长乏力。 香港产业的 科技 基因 香港回归初期,正是信息 科技 产业革命火爆全球之际。香港也推出了发展信息 科技 的产业规划,如占地24公顷投资158亿的数码港计划。代表人物李泽楷1999年投资220万美元占腾讯20%的股份,按照腾讯最新市值 3000 亿美元计算,如持股至今,其股权价值将达 600 亿美元。 从贸易金融向知识 科技 转型,是很好的想法,信息 科技 也确实是能取得飞速成长的极好产业。如果香港能抓住这次机会,将会是又一次产业飞跃。可惜的是,香港虽然资本雄厚,但缺少发展出IT大公司的能力。 回头看,香港应该利用资金优势招揽全球IT人才,面向大陆市场与全球市场发展IT能力。但是香港产业发展 历史 上就缺少 科技 基因,投入重金建设的高校虽然有全球顶级的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但 历史 尚短,与产业难以匹配。 因此,香港的信息 科技 发展计划浮于表面,脱离产业发展核心。而一河之隔的深圳,却抓住了IT产业软硬件发展的核心,华为、腾讯等企业成长为全球顶级企业。香港的IT企业没有找到合适的市场,也没有开发出值得一提的软硬件产品,基本只是在本地小市场做一些不大的应用。 2001年,李泽楷将手中腾讯的股权以 1260 万美元转让给了南非MIH 公司,这种投资眼光的事不宜苛责。但是整个香港没有跟上IT时代,连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移动支付、交易软件、商务软件应用都落后于内地,反应了香港的 科技 与产业基础存在严重缺陷。 香港面对的另一个重大挑战,是2000年以后中国大陆企业开始的制造业产业升级。 其实90年代末港资企业在内地制造业地位很重要,产业链上的位置也很好,如果在整个中国的技术升级潮流中跟上形势,香港的相关企业也会有大发展。但是香港业者在内地的制造业企业,技术层级本来就不算高,注重的又是外贸交流、品牌、营销,与内地创业者及国企集团相比,对研发缺少原始的本能关注。随着内地制造业企业不断产业升级,港资企业慢慢脱离技术大潮,原有的产业链优势逐渐瓦解。企业在香港招高管、经理、销售相对容易,招研发就缺少积累。这样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人才资源错配,即使高管、经理、销售也慢慢能力下降,收入下降,曾经以技艺高明著称的香港技师日渐凋零。因为研发的退步,本就不稳固的产业基础,在回归20年以后,已经相当不容乐观了。在亚洲四小龙中,香港几乎是产业基础表现最差的,人均GDP已经被注重研发的新加坡超过。 香港也曾经提出“中药港”、“ 科技 园”等产业构想,都是与数码港类似的产业园区。但由于整个城市研发基因的缺失,发展不温不火。设想靠重金投入,凭空造出产出丰富的 科技 园区,在全球来看,缺少成功的先例。以产业为依托,产学研合作共同升级是更为自然的办法,根基是产业实践。缺少高校资源的深圳,以产业发展为核心进行的高 科技 转型进展很好,成为中国最突出的创新型城市。而同一时间段,香港的制造业产业基础悄然瓦解, 科技 创新虽然投入重金,也难有抓手。 再寻定位 让香港成为航运中心、区域发展中心之类的设想,并非香港单方面努力就能实现,需要整个区域的配合。香港回归以后不久,中国加入WTO,进出口贸易飞速发展,香港作为航运中心其实受益极大。但是内地城市也要发展,以前依赖香港,条件具备了自行开展贸易是自然趋势。香港集装箱吞吐量从全球第一降到全球第五,并非发展策略有问题,而是内地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在来看,香港的优势产业仍然极为突出,金融、贸易物流、 旅游 等行业在全中国城市中地位超然,与之相关的工商与专业服务也有相当优势。只是回归20年来,这些产业优势或多或少有所减少,或者依赖内地的支援,这不免令人失望。而香港 社会 ,也因为产业未有新的突破,呈现了“内卷化”的趋势。香港经济极其依赖地产业务,贫富分化非常严重,供给不足房价高涨,青年生活困苦缺少希望,也因此产生了一些 社会 问题。 香港应该意识到,回归之前的高速发展并非全靠自身努力,而是有相当的地缘政治因素,金融等高端产业存在基础性问题。更不能因为表面上的高端产业而自视过高,忽视与内地经济的紧密结合。香港应审时度势,放低姿态,加入到蓬勃向上的中国经济发展大潮中,寻找自身的定位。 中国经济在迅速发展演变,而香港在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半个世纪中发展成就极为突出,在资金、商业网络、金融基础等各方面的积累很多,对中国的发展仍然能发挥很大作用。香港应该脚踏实地放弃一些没有基础的设想,也不要过于突出特别行政区的独立性,将自己置身于中国城市之外,而是应该顺应潮流,在整个中国的背景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可惜的是,因为一些政治性的纷争,虽然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个大方向,香港对于产业发展发向仍然缺少足够共识。香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纷争不断,发展受影响不小。 展望未来,如果香港能凝聚共识,又能得到祖国大陆的大力支持,没有理由发展不好。香港回归以来的产业发展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只要跟上中国整体的前进步伐,未来值得期待。 想找最近的数据统计,暂时没找到,只找到了02年到12年香港统计年刊。 数据很明显,香港作为一个主体的时候,这十年间,基本上全部依靠大陆赚钱,而对其他国家基本上是负的。那么都是什么产业支撑呢? 一,金融,港人引以为傲的金融,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块猪肉从不同的人手里过,每个人手里都会粘点猪油。中国改革开放来,外部进来的资金和内部出去的资金大部分都要经由香港结算,猪肉从手过的多了,自己也就肥起来了。 二,转港,俗称二道贩子。大陆货物进来后,转一下,发往世界各地,另一个是世界各地的货物进来,转一下,进入大陆。 三, 旅游 ,这个微乎其微,占港经济不超过10%. 四,房地产,这个就没啥好说了,自己人剥削自己人。 所以,总得来说,香港依靠大陆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发展。 金融业服务业是香港最重要也是最传统经济支柱,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香港,金融服务业肩负带动香港发展成为知识型经济体的重任。每年,金融对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80%以上。 地产、进出口贸易和 旅游 这三大产业也是支撑香港经济发展重要支柱,特别是 旅游 产业比重逐年上升 金融业是香港最重要的传统经济支柱-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肩负带动香港发展成为知识型经济体的重任。 每年,服务业对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80%以上。其中,地产、金融、进出口贸易和 旅游 并称香港经济的四大龙头产业。 拥有多项制度优势:资金自由流动、法制和监管健全、市场运作透明和高效、人才和金融机构高度国际化等。 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香港一直名列前茅,紧随伦敦和纽约之后,近年得分差距更大幅收窄。香港也是亚洲主要的资产管理中心、亚洲第三大银行中心(全球首100银行中有73家在香港营业),以及世界第六大外汇市场。 金融,海运,转口贸易, 旅游 香港的产业现在主要是金融和贸易业。很多国外的大公司都是通过香港的中介买卖来和中国内地做生意。而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在全球都是有重量氛围的。七八十年代,香港一度有制造业的中心,但是随着成本的增加,制造业的中心慢慢移到了广东一带。所以目前香港的优势就是金融贸易和服务业... 香港经济发展的三辆马车:金融、 旅游 、贸易 首先是金融,今天的香港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 2000年,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达到12717亿港元,贸易总额达到32307亿港元,是世界第十大贸易实体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10丌箱,居世界第一位;有154家银行 , 拥有外资银行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2000年末香港股市总市值达48625亿港元,居世界第九位;外汇市场每日成交额达790亿美元 居世界第七位;2000年末外汇储备高达1075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香港经济发展的优势 香港的优势在于其属国际化的城市,拥有便利的营商环境、完备的法律体制 自由贸易政策和资讯流通、公平开放的竞争,以及金融网络、通讯基建网络等便利因素。 此外,香港拥有庞大的财政储备和外汇储备、自由兑换的稳定货币、以及低税率的简明税制等优势条件 使得香港发展成为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其次是 旅游 购物,大陆人最喜欢去香港迪士尼、各种购购购,这里就不多说了 金融、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和 旅游 是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 1.香港是一个高度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 拥有多项制度优势:资金自由流动、法制和监管健全、市场运作透明和高效、人才和金融机构高度国际化等。 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香港一直名列前茅,紧随伦敦和纽约之后,近年得分差距更大幅收窄。香港也是亚洲主要的资产管理中心、亚洲第三大银行中心(全球首100银行中有73家在香港营业),以及世界第六大外汇市场。在上市融资方面,香港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在2009至2011年均占全球第一位。国家“十二五”规划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以及国际资产管理中心。 2.香港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国际贸易和服务中心,既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之一,也是全球第十大贸易经济体系。香港其中一个独特优势,是以“中国香港”名义参加国际贸易组织。 3.香港拥有企业管理及各服务行业的专业人才,专业服务一向是香港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其中法律、会计、建筑和相关工程以及医疗服务优势尤其突出。香港的专业人才拥有国际认可的专业资格,丰富的国际网络和管理经验,亦熟悉国情及内地市场。 4.香港是亚洲最受欢迎的 旅游 胜地之一。2012年全年访港旅客总数超过4864万人次,其中约七成为内地旅客,其余为欧美和亚洲区内的旅客。 香港是个多元共融的国际都会,既保留着传统的中国文化,又受西方风尚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在积极发展高 科技 现代化城市的同时,香港有购物消闲的好去处、享誉国际的美酒佳肴、富吸引力的主题公园、风景怡人的大自然景色、独特的文化遗产如括庙宇、围村、祠堂和富中西色彩的建筑等,是观光、商务和家庭 旅游 ,以至消闲及消费 旅游 的最佳地点。 香港是世界一线国际城市之一,是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有四大经济支柱产业,分别是金融服务业、进出口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 旅游 业。 香港紧跟着祖国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未来的发展更加诱人,来自世界各地的有识人士已溶入大湾区经济发展浪潮之中,香港未来更加有活力大发展,是人们向往的地方。
2023-07-25 11:17:001

97年金融危机持续时间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2023-07-25 11:17:175

索罗斯和98亚洲金融危机是什么关系,具体他是怎么操作的?

索罗斯是98亚洲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乔治u2022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47年他移居到英国,并在伦敦经济学院毕业。1956年去美国,在美国通过他建立和管理的国际投资资金积累了大量财产。 索罗斯与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布尔曼发出了警告,在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仅两年之后,大量的热钱正在以创纪录的步伐注入亚洲等新兴市场,“不理性的热烈情绪”正在这些市场广泛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荡。 然而,布尔曼的声音还是没有被听见,这就使得索罗斯最后下定决心,要在东南亚以一个人的力量对抗国家集团的力量。 面对各国货币市场投机盛行,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对市值的变化率一直在犹豫不决,尤其担心热钱像流入国内一样迅速流出,从而使汇率急剧波动。但是此时此刻,这只被重新打开的资金龙头要拧上已很困难了。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已经走到了它们的最后关头。 看准时机的索罗斯出动了。 不过,此次索罗斯及其部下不但显得小心、谨慎,而且还选准了从80年代未已成为地区通货的泰铢下手。因为印尼与菲律宾利率虽然比泰国高,但印尼汇率经常受到印尼官方人为操控,比较不易投机,而菲律宾也对外汇市场有较多管制,同样不便放开手脚来大战一场,以决胜负。相比之下,泰国在东南亚各国中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最高,资本进出自由;除了利率较高之外,泰铢长期紧盯美元,汇率相当稳定,风险最小:另一方面,泰国经济“虚假”繁荣景气最旺,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正在拖垮原来腰包鼓鼓的金融业,因此泰铢市值实际上也就最不稳定,最易攻破。 索罗斯之所以拿泰抹开刀,这在于看中了上述有利条件,这就叫“擒贼先擒王”,打破泰铣堡垒之后,就能够彻底扫荡东南亚了。就这样,索罗斯吩咐手下,将资金暗中向东南亚转移,以便最后时机一俟成熟,便可大举登陆东南亚,将这些尚在美梦之中的人群杀个措手不及。 索罗斯终于悄悄地向东南亚诸国宣战了。 1997年3月3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索罗斯及其手下认为,这是对泰国金融体系可能出现的更 深层次问题的暗示,便先发制人,下令抛售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储户在泰国所有财务及证券公司大量提款。此时,以索罗斯为首的手待大量东南亚货币的西方冲击基金联合一致大举抛售泰铢,在众多西方“好汉”的围攻之下,泰铢一时难以抵挡,不断下滑,5月份最低跃至1 美元兑26.70铢。泰国中央银行倾全国之力,于5月中下旬开始了针对索罗斯的一场反围剿行动,意在打跨索罗斯的意志,使其知难而退,不再率众对泰铢群起发难。 泰国中央银行第一步便与新加坡组成联军,动用约120亿美元的巨资吸纳泰铣;第二步效法马哈蒂尔在1994年的战略战术,用行政命令严禁本地银行拆借泰抹给索罗斯大军;第三步则大幅调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来的10厘左右,升至1O00至1500厘。三管齐下,新锐武器,反击有力,致使泰抹在5月20日升至2520的新高位。 由于银根骤然抽紧,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罗斯大军措手不及,损失了3亿美元,挨了当头一棒。 然而,索罗斯毕竟还是索罗斯。凭其直觉,索罗斯认为泰国中央银行所能使出的全盘招术也就莫过于此了,泰国人在使出浑身解数之后,并没有使自己陷入绝境,所遭受的损失相对而言也只是比较轻微的。从某种角度上看,索罗斯自认为,他已经赢定了。对于东南亚诸国而言,最初的胜利只不过是大难临头前的回光返照而已,根本伤不了他的元气,也挽救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命运。 索罗斯为了这次机会,已经卧薪尝胆达数年之久,此次他是有备而来,志在必得。先头部队的一次挫折并不会令其善罢甘休,索罗斯还要三战东南亚。 1997年6月,索罗斯再度出兵,他号令三军,重振旗鼓,下令套头基金组织开始出售美国国债以筹集资金,扩大索罗斯大军的规模,并于下旬再度向泰铢发起了猛烈进攻。刹那间,东南亚全融市场上狼烟再起,硝烟弥漫,对抗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泰国上下一片混乱,战局错踪复杂,各大交易所简直就像开了锅似的热汤,人们发疯似地奔跑着,呼嚎着。 这是一场个人对抗国家的战争,从形式上看,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从结果来看,则更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只有区区3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泰国中央银行历经短暂的战斗,便宣告“弹尽粮绝”,面对铺天盖地面来的索罗斯大军,他们要想泰铢保持固定汇率已经力不从心。泰国人只得拿出最后一招,来个挖肉补疮,实行浮动汇率。不料,这早在索罗斯的预料当中,他为此还专门进行了各种准备。各种反措施纷纷得以执行,泰铢的命运便被索罗斯定在了耻辱的十字架上了。泰铢继续下滑,7月24日,泰铢兑美元降至32.5:1,再创历史最低点,其被索罗斯所宰杀之状,实在令世人惨不忍睹,泰国人更是心惊肉跳,捶胸顿足,责问苍天。 然而,在击破泰铢城池之后,索罗斯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断定泰铢大贬,其他货币也会随之崩溃,因此下令继续扩大战果,全军席卷整个东南亚。索罗斯暗中发誓,此次定要将东南亚各国搜刮一空,灭了这帮不识好歹之徒企图取西方而代之的迷梦。 闻得索罗斯大军兴风作浪,腾云驾雾不来,其他东南亚国家均倾全力进行了殊死抵抗。菲律宾抛售了25亿美元,马来西亚抛售了10亿美元,以稳定本国货币,但在索罗斯的强大攻势面前却难以阻止比索、林吉特的贬值。同时印尼盾、新加坡元也剧烈波动,一时间,东南亚货币市场风声鹤吹,草木皆兵。这究竟是一场金融危机的前兆,还是金融风暴的尾声?恐怕谁也不敢妄下结论,其秘密也许只有一个人知道,他就是索罗斯。 索罗斯采用的是立体投机的策略,并不是单一的只是外汇的操作。 所谓立体投机,就是利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金融工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金融投机 1997年上半年,以量子基金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基金大规模运用“杠杆”不断挤压泰国金融市场,触发泰国金融危机,在随后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过程中,这些基金大规模运用“杠杆”,加重了危机的程度。他们怎么做的呢?正如索罗斯本人所描述的“我们用自己的钱买股票,付5%的现金,另外95%的资金用借的;如果用债券做抵押,可以借更多钱,我们用一千美元,至少可以买进价值五万美元的长期债券……”。(索罗斯等著《Soros on Soros》,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它们以自有资本做抵押,从银行借款购买证券,再以证券抵押继续借款,迅速扩大了债务比率,不仅如此,它们还将借款广泛投机于具有“高杠杆”特点的各种衍生工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杠杆比率。据《经济学家》的报道,量子基金确实早在1997年3月就大量买入看跌期权,以掉期方式借入大量泰铢,卖出泰铢期货和远期,因料定交易对手要抛出泰铢现货为衍生合同保值,轻而易举地借他人之手制造泰铢贬值压力。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香港的做法,更是立体投机的经典例子。 一般情况下,由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无套利均衡关系,随着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市场的诞生和发展,外汇即期市场、远期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市场之间环环相扣,节节锁定,牵一发而动全身。典型例子如1997年10月份以及随后几次国际投机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国际投机家先在货币市场上大量拆借港币,抛售港币,迫使港府急剧拉高货币市场同业拆息;货币市场同业拆息急剧上升引起股票市场下跌;同时引起衍生市场上恒生股票指数期货大幅下跌;恒指期货大幅下跌又加速了股票市场的下跌;股票下跌又使外国投资者对香港经济和港币信心锐减,纷纷抛出港股换回美元,使港币面临新一轮贬值压力……。各个市场的连锁反应,最终全面扩大了投机家的胜利果实。 料定对香港外汇市场发动攻击将引起连锁反应,国际投机家在各个市场上立体布局,一方面在各个市场加大赌注,为投机推波助澜;另一方面,一旦投机成功即可全面丰收,为承受的投机风险匹配高收益。索罗斯对此做了生动描述:“如果你把一般的投资组合像名称所显示的一样,看成是扁平或二度空间的东西,最容易了解这一点。但我们的投资组合更像建筑物,用我们的股本做为基础,建立一个三度空间的结构,有结构,有融资,由基本持股的质押价值来支撑。……我们愿意根据三个主轴把资本投资下去:有股票头寸、利率头寸和外汇头寸。……不同的部位互相强化,创造出这个由风险和获利机会组成的立体结构。通常两天——一个上涨日和一个下跌日——就足以高速使我们的基金膨胀。”(索罗斯等著《Soros on Soros》,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国际投机家进攻香港金融市场时充分运用了这种“立体投机”策略:首先在货币市场上,拆借大量港币;在股票市场上,借入成分股;在股票期指市场累计期指空头;然后在外汇市场上利用即期交易抛空港币,同时卖出港币远期合约;迫使港府提高利率捍卫联系汇率;在股票市场上,将借入成分股抛出,打压期指……。综合看来,基于金融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立体布局”使投机家的风险暴露相互加强的同时更令杠杆投机威力和收益大增。1998年8月之前,国际投机家利用这种手法取得的丰厚回报,无疑助长了他们的贪婪,使其甘冒风险,增大香港金融市场的不正常波动。当1998年8月中旬国际投机家再度兵临香港,使用相同手法时,他们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港府坚决入市抗击国际投机家,这一“仗”惊心动魄,港府终于取得胜利,保卫了香港的财富,捍卫了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据说中国政府在背后利用手上的外汇储备大力支持港府。不过政府自己开的市场,自己也进去玩,有点自娱自乐的味道
2023-07-25 11:17:371

索罗斯狙击港币过程

战胜索罗斯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全民族合力的结果。早在97年索罗斯掀起第一轮狙击时,香港政府就十分清楚,以香港现有的外汇储备,根本无力单独应付可能的金融袭击。于是,香港财政高官秘密进京,得到了中央的将不遗余力地,倾中国外汇储备之全力支持的许诺。这也是在首轮港元狙击战中港府死守港元汇率的底气来源。之后不久,在世界银行年会,朱_基、索罗斯同时受邀参会,朱_基当场对索罗斯表示:“中国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立场,承担稳定亚洲金融环境的历史责任!”索罗斯当然清楚香港背后中央政府的实力,此时的朱_基已经成功带领中国经济实现转型,中央政府的弹药库储备充足,足以应对这场世纪之战。然而,中央政府是会强势出手还是隐忍不发,索罗斯将宝押给了后者。原因很简单,香港素来有自由之港的美称,政府大规模干预资本市场尚无先例,况且还会严重影响香港自由市场的信誉。况且,索罗斯带领的国际炒家还有数千亿美元的资金可以动用,这足以打垮世界绝大多数的经济体。时间进入到1998年的8月,在肆虐了半个世界之后,索罗斯带领着国际炒家们回到香港。此时,索罗斯在《华尔街日报》上公然叫嚣:“港府必败”!朱_基总理也说:“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开弓没有回头箭,谁都知道双方都没有收手的余地,而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两位副行长此时已经带着600亿港币来到了香港,随时准备应战。决战的日子不远了??8月14日,香港政府突然出手,动用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同时进入股票市场和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举吸纳,致使那一天的恒生指数反弹560多点,升幅达8%,以7224点收盘;索罗斯军团瞬间意外,他们没有想到一向标榜自由市场的港府,竟然会真的入市搏杀。不过索罗斯毕竟是老江湖,开工没有回头箭,稳住阵脚。既然你港府已经下水,那只有小鱼大鱼一起带走了。随后一直到24日,港府和索罗斯的炒家集团之间一直你来我往,短兵相接。但是恒生指数慢慢的抑制住了之前疯狂下滑的势头,开始处于一种震荡的状态。8月26日,离恒指期货的结算日还有两天。8月27日,结算日前一天。上午10时,香港股市开市。一开始,炒家的卖盘就如排山倒海一般扑来。在第一个15分钟内,成交额即达19亿港元;在第二个15分钟内,成交额为10亿港元。而在收市前的15分钟,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成交额高达82亿港元!状态之惨烈,令场上所有交易员都目瞪口呆。这一天,香港政府动用了200亿港元,委托10家经纪行在33家恒指成分股上围追堵截。恒生指数报收7922点,比上一个交易日上扬88点,这是自97年11月4日以来的最高点。27日晚,最终的决战即将到来。那一晚,香港几乎无人入睡。8月28日,恒指期货的结算日。这是索罗斯做空恒生指数的最后机会,之前购买的大量看跌期货能不能赚,就看这一波了。要注意的是,恒指期货的结算价格为这一天每五分钟恒生指数报价的平均值,因此,要抬高结算价,就必须保证恒生指数走势平稳。要达此目的,港府必须得竭尽全力,寸土必争。这一天,百万香港人锁定频道,眼睛紧紧盯住飞快跳动的恒生指数,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这一刻,许多香港市民都不再关心自己的财产是否缩水,真正意义上的与香港这座城市同命运共荣辱。上午10时,决战打响。港府与做空集团立刻在“汇丰控股”与“香港电讯”上展开激战。炒家的抛盘气势汹汹、排山倒海,政府军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个不剩,全盘买入。开市仅5分钟,成交额即高达30亿港元!中午12时午市收市前,战斗又趋激烈,“长江实业”、“中国电讯”等多个蓝筹股被炒家疯狂抛售,滔滔股海,港府狂澜力挽。午市收市时成交额报409亿港元。下午开市,战况更趋严峻。炒家的抛盘滚滚而来,港府几乎是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外汇储备,全盘吃下,全线死守,平均每分钟就有价值3.5亿元的股票易手。下午四时整,恒生指数终于在7829点定格!惊心动魄的四个小时之后,全天交易额达到了香港股市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790亿港元!恒指期货最终以7851点结算。在上溯总共10个交易日中,香港特区政府约动用相当于1200亿港元的外汇储备,将恒生指数上拉1169点。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随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港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扩展资料:1998年8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震动海内外,有人称之为世纪之战。香港金融保卫战的成功,不仅使自己化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了抵御亚洲金融风暴的能力;而且香港敢对国际大鳄说不,要求金融正义,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自立自强、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树立了可贵的经验和范例,博得了海内外的赞许。对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评价主要是围绕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对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本身的评价;其二是对向来奉行“积极不干预”自由政策的政府大举入市行动的评价。
2023-07-25 11:18:021

香港的经济问题

中国香港的经济问题 结构性失业: 中国香港经济转型, 有好多低技术工人因为无新技能而失业。 人口老化: 未来数十年会系一个好大的问题。因为 老人: 年轻人的比例愈来愈大, 咁样好少人打工但系要养好多人, 对中国香港经济发展唔好。 经济转型: 本来系一件好事, 但系而家中国香港揾唔到定位, 而深圳又愈来愈追得快, 到底可唔可以保持自己优势都系一个好大的问题。 HOPE 2007-06-01 22:25:03 补充: 贫富悬殊都系一个好大问题。贫富悬殊用坚尼系数黎度嫁, 正常的话应该系 0.2 - 0.4 左右, 有 0.52, 比正常的国家多好多, 呢个又系经济转型的一个问题~,参考: my little opinion~,今年以来,受外围经济急剧转坏和内部结构性问题的影响,中国香港尽管有减息和加薪等利好因素的支持,但经济增长速度仍大幅滑落,总体经济表现远逊预期。展望下半年,中国香港经济仍将受到世界经济放缓和内部结构性问题的制约,增长放缓和通缩并存的局面仍难迅速扭转,全年GDP升幅料为2.6%。   一.外围环境﹕全球经济大调整   当前影响中国香港经济的主要因素是全球经济出现大调整。原因是近几年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突然“熄火”,并严重影响其他经济体,一时间全球市场愁云笼罩,烽火四起,主要国际机构纷纷调低经济预测,英美权威经济杂志还不约而同地警告全球经济存在衰退的风险,几乎把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与亚洲金融风暴甚至石油危机的时代相提并论,短期内的发展前景殊不乐观。   (一)主要经济体相继陷入困境   今年以来,占全球经济总量约七成的三大经济体---美国、日本和欧盟相继陷入困境。美国去年12月起公布的一系列数据都显示经济出现险象,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仅1%,今年首季也只有1.2%,已不可能如预期般“软着陆”,而是徘徊在衰退的边缘,且不排除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日本经济再次恶化,首季GDP下跌0.2%,已陷入技术性衰退,失业率则升至三十年新高。欧盟经济表现也远逊预期,特别是作为欧盟经济火车头的德国和法国,今年以来的表现并不理想。欧委会已把其增长预期从3.1%下调至2.8%,IMF则调低至2.4%。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美日出口占其总出口的32%-42%不等,受美日经济不景的影响,今年以来出口下降,货币再次大幅贬值,从而影响经济表现,首季东亚及东南亚经济体的GDP增长率无不大幅下降。中国经济在 *** 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其他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首季GDP仍上升8.1%,经济表现可谓一枝独秀,并成为支撑中国香港经济的主要力量。但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下,经济增长的外部动力也正在减弱,出口升幅逐步放缓,预计下半年将进一步扩大内需,以抵消外围影响及维持经济平稳发展。   (二)全球经济大调整的诱因   美国是全球经济大调整的“肇事者”。近几年美国经济快速增长,无疑有实质因素支持。然而,十年持续发展也出现了严重泡沫,过度消费和过度投资虽然创造了经济繁荣,但也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和过度负债等严重问题。美国工业设备利用率已下降到1983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大量网站废弃。去年第3季度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公司的负债比率由八十年代的55%上升到110%,第4季家庭消费信贷的还债负担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14.3%,是八十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为了重整债务,企业减少投资,私人则收缩消费开支,导致制造业陷入衰退,到今年5月止,衡量制造业活动的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10个月低于50,非制造业指数也从去年12月的61.6急降至46.6,是1999年有这项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占美国经济约八成的产业在未来数月将会持续疲弱,总体经济仍未走出困境。需求减弱使企业盈利在今年首季出现八年来的最大跌幅,为了控制成本,企业纷纷裁减员工,这使得失业率从去年的3.9%升至目前的4.5%,6月上旬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升至八年来的最高水平。失业率上升影响消费意欲,令本已险象环生的经济更加百上加斤。   (三)调整需时 谨防反复   今次全球经济大调整何时才能结束,关键要看美国经济何时复苏。为了防止经济陷入衰退,美国采取了不少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减息和减税。今年以来美联储局已连续6次共减息2.75厘,联邦基金利率从6.5厘降至3.75厘。不过,美国目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却可能使减息效应大打折扣,原因是一方面企业和个人需要时间进行财务重整,尽快降低负债,另一方面银行因不良资产急剧增加,正在收缩信贷,从而影响信贷扩张。可见,过度负债问题正侵蚀减息的成果。减税理论上可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能力,但因企业和个人正在进行财务重整,退税将大部份用于还债,对经济的即时 *** 作用将有限。换言之,美国需要时间去消化过去10年繁荣期不断累积的经济泡沫,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减息和减税无疑将有助于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但无法使经济即时迅速反弹,因此经济将会持续低迷一段时间,预计或要到第四季度才能喘定。由于经济基本面尚好,美国经济应不会陷入日本式的长期衰退和萧条,预计明年可望逐步复苏,长远经济前景仍可审慎乐观。不过,如果美国经济调整不到位,或因油价急升使美国通胀上升而形成滞胀以及强势美元急剧逆转,则今后美国经济走势将会完全改观。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市场应会更加密切注意美国通胀和美元汇率的发展变化。   二.内部因素︰经济结构性问题   目前中国香港内部存在的经济结构性问题也严重制约中国香港经济的复元和发展。近年来,中国香港经济复苏主要由外围因素推动,内部需求则一直低迷不振,过去三年间GDP年均增长2.5%,但内部需求却平均每年下跌2%,下滑幅度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是中国香港半个世纪以来所绝无仅有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香港经济面对结构性缺陷,即原有以房地产业为中心的经济结构体系随着房地产业的过快衰落而陷入困境、新的经济体系尚未建立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具体地说﹕   (一)财务结构与财务重整   九十年代初始,资产升值游戏 *** 了投资和消费,内需非常旺盛,形成高楼价带动的泡沫型经济结构。然而,一场史无前例的亚洲金融风暴使房地产泡沫破灭,投资者和市民损失惨重(据粗略估计,仅私人住宅市场价值剔除未偿还贷款的净值就减少了1.9万亿港元,平均每户贬值200万元左右),企业负债率急剧上升,就业者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两倍以上。资产贬值的直接结果是不少企业和市民陷入债务困境,被迫进行痛苦的财务重整,严重影响消费和投资的信心与能力。内需不足加上资产贬值,中国香港遂陷入严重通货收缩,反过来又抑制了投资和消费。由于损失十分惨重,财务重整所需时间就特别长,这也是近几年中国香港内需持续不振的主要原因。   中国香港这场史无前例的财务重整还未结束,因为要抚平资产大贬值遗下的创伤,估计还需要数年时间。首先,现有约20万户的负资产家庭要完全脱离负资产的行列,至少还需要3-4年;如果楼价进一步下跌,需要的时间就会更长。其次,目前房地产供应量仍大,最新发表的《物业检讨报告》预测今明两年平均私人住宅落成量为28700个单位,比过去五年平均落成量高出18%,属偏高水平,加上去年底高达54590套的空置单位,显然需要时间去逐步消化。第三,虽然目前市民的供楼能力处于九十年初以来的最高位,但由于楼价大跌,换楼能力却处在九十年初以来的最低位,严重影响换楼需求。第四,经济前景未明朗,市民收入水平难以有效提升,从而难以通过增加收入去摆脱资产大贬值造成的困境。最后,珠三角仍将继续吸引港人前往置业,影响港人在本地的置业兴趣。不过,由于现时置业条件已相当宽松,买楼无论对用家或长线投资者均有一定吸引力,预计下半年楼宇买卖交易将会有所增加,这将有利于改善楼市的气氛,使楼市保持相对平稳发展,但楼价缺乏大幅攀升的动力。   (二)产业结构与经济转型   中国香港产业结构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转型尚未找到出路。新一轮经济转型的难度,似乎比过去两次转型要大得多,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香港缺乏前两次转型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发展高增值服务业,包括资讯科技和金融服务,中国香港或具有优势,但已不像以前那样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而且在发展过程仍面对不少困难︰一是服务市场问题。例如互联网的市场空间受限;电讯和金融等服务业仍受到内地市场准入、资金流动和外债控制等方面的限制,不像制造业北移那样简单方便。二是竞争压力问题。中国香港资讯科技产业落后于美国、新加坡和台湾,在电子商贸、物流中心等领域无疑具有较大潜力,但因起步晚,因而一开始就直接面对竞争压力。三是中国香港科研基础一向比较薄弱,科技人才短缺,使新一轮经济转型缺乏科技基础。四是传统框框和理念仍未突破。例如 *** 即使认清转型方向,仍未见加大支持力度;传统投资理念和方式也尚未改变,迄今仍未见大财团在高新科技产业方面作出实质性投资,要成功推动新一轮转型难度较大。   在新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的情况下,传统产业却面对加快分流的压力﹕内地生产的发展替代了进口,使中国香港的出口转口受到一定影响;内地消费市场正在吸收中国香港的购买力;内地服务业的崛起正在逐步替代中国香港的传统服务业,如航运业正在分流中国香港的航运业务,港商寻求内地融资分流了中国香港银行业的信贷业务,中国香港上市公司计划利用内地股市集资,中国香港服务行业也正在把部份工序北移,等等。经济转型受挫削弱了人们的经济信心,从而不利于投资和消费。   (三)财政结构与就业结构   中国香港财政收入结构和支出结构均存在问题。从收入看,一是财政过多地依赖非税收入,特别是房地产及有关收入。二是税基过窄。薪俸税是 *** 税收的主要税种之一,但目前只有不到40%的受薪人士交纳薪俸税。从支出看,财政把更多的资源放在社会福利方面,影响了财政对科研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不利于中国香港长远经济发展。目前中国香港经济正在向高增值产业转型,一般低技术劳工较难转向高增值产业,加上每年都有大批低技术移民进入中国香港,市场难以全部吸纳,这就形成了就业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有人没工做,失业率高居不下,另一方面是有工没人做,需要从外地引进专才。由于经济转型加速及会有更多的低技术劳工进入劳动市场,未来中国香港就业结构性失衡问题将会更加突出。目前 *** 正在努力增加低技能职位,这有助于缓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但要彻底解决问题则是力有不逮。,参考: bocgroup/content/chi/fina/m7_2001a,贫富差距实在太大...,
2023-07-25 11:18:141

什么是金融风暴

金融风暴又称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特征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类型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产生 泰国的金融危机事发于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动乱。首先是外汇市场的美元收缩冲击,使得泰铢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贬值,进一步影响了泰国的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东南亚的金融市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经济,而且各国的货币不统一,在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上美元最终成为交易单位。间接的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助动力。 所以,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来自于外汇市场的冲击,货币危机又成了金融危机的附属。 编辑本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 ·概况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 (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 (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 (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 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刘诗白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孕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国际间的频繁流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导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本段【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u2022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编辑本段【新世界性金融危机】 未来两年将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 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 ,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外。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 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 新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 这种金融危机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形式是国际收支的危机,那时亚洲出现了大量到期的外债需要偿还,同时国际金融炒家纷纷挤兑,造成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以至于不得不让本币大幅度贬值。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形式不见得以国际收支的短缺为标志,因为今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这些国家并没有大规模举债,只是通过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新兴市场国家不面临着金融危机,这种金融危机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资金倒流从而导致本国证券市场价格大幅度缩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本地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于衰退为表象的,这和几年前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涨、资产价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个逆反的镜面图像。这一新型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很可能是波罗的海三国,从波罗的海三国可能传导至东欧各国,再传到南亚包括印度,之后再进一步传到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资金流动不能盲目放开,财政政策须保留一定的灵活性 一旦这样的金融危机发生,中国经济面临着怎么的挑战呢?可能的情况是,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对于目前高速运转(事实上是过快运转)的中国经济并不是坏事。而且,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不容否认,这种资金倒流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的冲击,会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另外,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这一新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从宏观层面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这一轮新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当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必然会出现下滑,我们的财政政策必须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在继续实行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须做好项目上和资金上的准备,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周边国家发生,中国就可以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资金保障和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2023-07-25 11:18:284

我想买建行基金定投,不知道好不好,请高人指点~

定投基金是可以有效摊低投资成本、降低投资风险,从而达到获取收益的目的。每月定投1800元,可以选择3只不同基金公司的不同的基金品种组合定投,这样可以在更加有效分散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对比收益情况、积累投资经验,从而获取更高一些的平均收益率。定投基金可以带上你的身份证到当地银行、证劵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开立基金账户以后再签约定投合约即可。定投基金也是要选择在较低的位置定投,在较高的位置或者有较高的收益率时赎回为好。可以在同类基金品种中想走势较强、排名靠前、收益率较高的基金定投投资。定投基金目前是对于上班族和无暇打理自己资金的投资者较好的运作投资理财的方式。定投基金短期的效果不明显,一定要做好长期投资的思想准备,不为短期的震荡涨跌而在意,坚持比较长期的投资定投,会有较好的投资回报率的。
2023-07-25 11:06:186

学生每月只有100元,怎么买建行的定投基金

如果你这100元是结余的,那么可以来定投一支基金,如果你就这100元,那就不能来买基金了,因为定投基金,每月最低100元,定投了基金,你就没有生活费用了。带上身份证和银行卡到银行去办理基金开户,然后选择一支基金,设置好每月扣款日期和扣款资额就可以了,到时间,银行会自动扣款买入你选定的基金的。定投基金适合长期投资,短期是很难看到效益的。所以,既然你选择了定投,最好坚持长期定投下去。长期定投,最好选择一支有后端收费的基金,这样每月买入时就没有手续费,长期下来可以省去手续费,又增加了基金份额。具体的你还可以到银行的网站去看了解一下,那里都有有关基金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咨询一下银行人员,了解一下基金的情况,但不要让他们给忽悠了。
2023-07-25 11:06:342

在建行办理卡的时候给推荐的基金,当时不懂就买了,一月定期口300元,她说就当是存钱了,谁能帮我解释解释

你购买的是定投基金,即每月存300元。只是不知道你买的是哪个基金,因为基金种类繁多,你自己要看看基金的代码才行。 定投基金需每月存300元,如果超过3个月没存,默认你放弃该基金。如果你不想继续购买该基金,那就不要存钱进这卡,过了3个月后,进入网银基金画面,点取消该基金定投,以后就不会再扣你的钱了。 如果第一个月你已经被扣了300元 ,你只能关注该基金的走势,看看你的基金余额是否达到300元,300元还只是本金,还要支付购买基金手续费,不过300元也亏不到哪去。你想什么时候卖掉这基金,就什么时候卖掉吧。 你也可以到柜台申请取消基金定投,不过别再购买了哦。 投资基金是长期的,短期内看不到成效。基金有股票型基金,也有债券型基金,种类繁多,至于基金的好坏,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不管投资什么,都是有风险的。就看你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了。
2023-07-25 11:06:024

买定投基金在网上如何进去呀?我是建行的网银卡.

买定投基金在网上如何进去呀?我是建行的网银卡. 我看了您的另一个关于申购基金的问题,首先更正一下,001466不是基金的代码,而是由于您通过网银申购基金出现某种错误而出现的代买。请您参考下面的资料尝试解决问题。 请问您之前是否购买过建行代销的基金产品呢? 您之前是否办理过龙卡证券卡呢? 如果您是首次购买建行代销售的基金产品,那么您是否持本人储蓄卡或理财卡账户到建行柜台办理了开通证券交易业务呢? 出现这种报错提示,可能与您没有办理证券交易开户手续有关。 从2007年12月17日起,建行新增证券业务客户不再发证券卡,您需要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储蓄卡或理财卡账户,在证券交易时间内到当地建行证券上线网点办理证券交易开户业务。 成功后您须回到网上,先将该储蓄卡或理财卡账户追加到网银中,然后点击“投资理财-基金业务-基金交易”菜单,系统会自动提示您选择身份证号码位数:网银证件号与证券账户证件号码一致,则直接选择位数后确认提交;网银证件号与证券账户证件号不一致,则选择位数,并输入相应号码后,确认提交。系统核对后返显证券交易账户信息,无误后输入证券交易账户的账户密码,确认提交。系统提示“证券交易账户登记成功”。然后您再进入“投资理财-证券管理-开户管理-基金账户”菜单,根据系统提示增开需要交易的证券账户,成功后即可在“投资理财-基金业务-基金交易”菜单中购买已增开证券账户的基金了。 如还不能解决,建议您拨打建行客服致电当地95533进行咨询。 如何在网上购买定投基金(农行的卡) 1. 登录农行网银 2. 点击基金定投,按提示一步步操作即可。 如何在网上购买定投基金 举工行为例子,您作参考: (1)请先将您的牡丹灵通卡、牡丹灵通卡-e时代或理财金卡注册为工行网上银行注册卡;若您已经在工行柜面购买过基金,请您将购买基金的牡丹卡注册到个人网上银行,并略过步骤(2)。 (2)请在登录个人网上银行后选择“网上基金”-->“账户管理”-->“银行端基金交易账户开户”,按提示自助办理基金交易账户开户; (3)若您尚未开立所购基金的TA账户,系统会自动引导您开立TA账户,若您已经在工行异地分行开立过基金公司TA账户,请在成功开立银行端基金交易账户后,选择“网上基金”-->“账户管理”-->“本行异地基金公司TA账户登记”,而非进行“基金公司TA账户开户”交易。一般购买一家基金公司发行的开放式基金时,只需要开立一次该基金公司的基金公司TA账户。 (4)基金赎回时,请选择“网上基金”-->“基金交易”-->“基金赎回”; (5)如需进行基金定投业务,请您选择“网上基金”-->“基金交易”-->“基金定投设置”,按页面提示进行操作; (6)您可以通过“网上基金”-->“我的基金”功能,对您所购买的基金进行查询; (7)如需要查阅基金资料,请您选择“网上基金”-->“基金产品信息”。 特别提示: 请您确认已详细阅读拟购基金的基金契约、招募说明书、公开说明书、业务规则和所公告的其他信息,并接受《基金契约》所载明的所有法律条款,承诺依据《基金契约》行使权利、承担义务,自愿办理中国工商银行代理的基金业务,了解并自愿承担投资基金的风险。 (1)前端收费是指当您认购、申购基金时,须缴纳购买手续费。 (2)后端收费是指当您认购、申购基金时,不需要交纳购买手续费,但在赎回时缴纳购买手续费,且随着持有基金年限的增加,手续费逐年递减。 (3)前、后端收费的详情请您垂询各基金管理公司的相关公告信息。 工商银行想在网上买定投基金 怎么进去? 到银行开通网银,基金账户,登录到你想买的基金公司网站注册,购买基金是最便宜的,不要在银行的网银买,因为费率要高一些。 建行网上定投基金收费如何? 新手带身份证到证券公司或者银行开户就可以买卖基金啦,到银行申购的全是开放式基金,在银行买基金是最贵的,目前购买卖开放式基金主要有三个渠道,最便宜的是在场内交易买卖: 证券公司开放式基金,指数基金,封闭基金,LOF基金,股票,权证,债券,都可以买卖,开放式基金有540多种, 一。银行申购:是最差的一种买卖基金方法:前端收费要申购费1.5%,赎回费0.5%,后端收费按2%左右收取赎回费,不过那是属于持有不超过半年的情况,赎回费是按年递减收取的,一般持有超过3年就免赎回费。每个银行可以购买大约100来种基金,钱还要4—7天到帐,时间长。说不定行情变化了,你想再申购,可是钱没有到帐。是最差的一种买卖基金方法。 二。直接从网上去基金公司申购:要申购费1.5%可以打6折,赎回费0.5%。每个可以基金公司购买自己的基金,要从网上去多个基金公司注册。开通网上银行,赎回时钱要4—7天到帐,时间长。说不定行情变化了,你想再申购,可是钱没有到帐。开通网上银行,从网上去多个基金公司注册,比较麻烦,是较差的一种买卖基金方法。 三。开通证券账户,坐在家里,网上申购,不必去银行。在证券公司购买基金:买入申购费0.3%.卖出赎回费0.3%,开放式基金如:南方积极配置,南方高增广发小盘基金,还可以买指数基金就是8个ETF基金,如:易方达深100ETF 华夏上证50,,友邦红利ETF,好处是费用低,在证券公司买卖基金手续费0.3%,不要印花税,资金到帐快,即时到帐,即时使用,可以避免赎回的4-7天的等待。 如何在工行网上银行购买定投基金 1.首先在柜面开通网银。 2.登录后->网上证券->网上基金->基金交易->基金定投设置->同意条款->我要设定->填写金额->确定 工商和建设银行的网银可以在网上自己定投基金吗? 当然可以了.工行的基金账户都是我自己在网上开的,而且还是非交易时间,我觉得这样真得特方便,我做了好几支基金的定投. 晚上我在建行网银上定投基金 25号扣啊。如果遇到25号是法定假日,则顺延至下一工作日。 如何买定投基金 证券公司可以进行基金定投,短期长期定投可自己选择,建议定投长期坚持效益比较明显。定投方式很简单,开通基金帐户,选相关的定投基金进行定投,到期赎回或者继续定投。现在券商定投手机交易软件跟微信同步,查看比较便利! 请问用建行网银如何操作定投基金?谢谢 进入建行基金频道页面,有个基金超市之类的页面,就是有各种基金,可以定投的基金前面有个“定”字,点那个字就开启定投操作,然后后续按照页面提示做就可以了。
2023-07-25 11:0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