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简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2023-08-17 09:40:40
Chen

依次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方面。

1、风险识别是在商业银行周围纷繁复杂的宏、微观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或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

2、风险分析与评价是预计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或收益的大小,进而确定银行的受险程度。风险控制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或已经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保险与补偿。

3、风险决策是在综合考虑风险和盈利的前提下,银行经营者根据其风险偏好,选择风险承担的决策过程。

4、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

扩展资料:

核心实质

核心指标的设置实质是将风险量化的方法,同时通过持续监测,衡量哪些做法是可行的,而哪些是不可行的,从而逐渐减少风险,将风险降至最低。风险量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计量和跟踪,必须要知道如何对数据进行量化,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

大多数欧洲和美国的银行,目前都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这些信息要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收集,而且必须量化。第二阶段是评估的阶段。当银行量化有关信息之后,要对它进行衡量,因此在第二阶段需要很多相关技术的开发。

银行可以建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并从数据中拟合风险损失的分布,通过设置一个置信区间,比如95%,银行就可以计算出风险损失,也就可以为其分配资本了。

为风险分配资本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当银行遭受某种灾难性损失的时候不至于瘫痪,甚至于倒闭。而到了第三阶段,就是向各个管理层提供数据,以让他们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相关推荐

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哪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减少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的管理活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方面。其中,风险识别是在商业银行周围纷繁复杂的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或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风险分析与评价是预计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或收益的大小,进而确定银行的受险程度;风险控制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或已经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保险与补偿;风险决策是在综合考虑风险和盈利的前提下,银行经营者根据其风险偏好,选择风险承担的决策过程。银行风险分类包括什么银行风险分类包括以下划分方式:1、按照遭受风险的范围划分,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2、按照银行业务结构划分,分为资产风险、负债风险、中间业务风险;3、按照风险主体划分,分为公司风险、个人风险、国家风险等。结合银行经营的特征及诱发风险的原因,巴塞尔委员会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和战略风险八个主要类型,这也是业界较为通用的风险分类方法。
2023-08-17 02:36:21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哪些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方面。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减少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的管理活动。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银行内的程序和流程,同时也涉及到银行的组织结构、政策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流程。对于机构来说,处理操作风险应该有适当的针对操作风险的政策,首先要确定这些政策,同时要把这些政策告知整个银行的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治理结构,必须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谁汇报。在一个典型的银行案例中,应有一个单独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还有不同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业务的管理,即有两个报告机制,有关日常运作,向这种业务部门经理汇报。有关信用方面,必须向有关信用经理汇报。在银行涉及的信息当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获得信息的人和信息在不同层面的细节。比如董事会所需要的是一个概括性的信息,因而不可能把同样信息交给所有的人。另外,信息应当是具有灵活度的,还需要有灵活收集信息的方法。
2023-08-17 02:36:281

银行风险管理概念、原则、目的

风险管理的概念:   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问题,可分成三个最基本的方面。他们有信贷方面的风险,比如说潜在的坏账;他们还要面临流动性的风险,这会涉及到资产和债务的不匹配;另外他们还要应对操作的风险,如虚假个人消费贷款、关联企业骗贷、票据诈骗等等。   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银行内的程序和流程,同时也涉及到银行的组织结构、政策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流程。对于机构来说,处理操作风险应该有适当的针对操作风险的政策,首先要确定这些政策,同时要把这些政策告知整个银行的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治理结构,必须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谁汇报。在一个典型的银行案例中,应有一个单独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还有不同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业务的管理,即有两个报告机制,有关日常运作,向这种业务部门经理汇报;而有关信用方面,必须向有关信用经理汇报。在银行涉及的信息当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获得信息的人和信息在不同层面的细节。比如董事会所需要的是一个概括性的信息,因而不可能把同样信息交给所有的人。另外,信息应当是具有灵活度的,还需要有灵活收集信息的方法。   风险管理原则:   一、强调事前管理。   二、数量化佐证以衡量风险程度。   三、预设最坏的情境。   四、模拟评估。   五、弹性化调整。   风险管理的目的:   确保安全经营,获取利润。其必要性为: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与商业银行经营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以尽量小的成本保证商业银行处于足够安全的经营状态,尽可能地追求的利润。
2023-08-17 02:36:361

简述如何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

【答案】: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全程的、全员的、动态的风险控制,是建立在丰富的业务数据、科学的管理模型以及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基础上的风险控制。构造我国银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方法主要有:(1)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战略。董事会应制定明确的经营战略和风险管理战略。(2)建立相互独立的、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从总行到分支行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横向牵制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各风险管理部门权责明确,促使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独立高效地运行。(3)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商业银行应确定新的产品分类方法,在新的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完善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流程,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同步。对那些已经不再适用的流程,应及时修改或废除。(4)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型。当务之急是尽快收集、整理分散在各部门、各机构的历史数据,建立起综合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风险管理模型。(5)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商业银行所有风险都应由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和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进行分类管理和实时监测,以提高银行风险管理的效率。(6)培养、引进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队伍。商业银行应加大风险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以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来吸引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7)加强部门协调。风险管理的工作在部门、落实在基层、行动在员工。因此,为保证风险控制的连续性、有效性,商业银行要确定所有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将风险控制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在此基础上,注意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2023-08-17 02:36:431

银行的风险管理部是干什么的

商业银行中风险管理部门是负责建设完善包括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工具方法、信息系统等在内的风险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对银行承担的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缓释以及风险敞口的报告,促进银行稳健经营、持续发展。扩展资料:银行工作注意事项:1、银行不是个可以犯错改正的地方,而是个不允许出错的地方。银行工作是和钱在打交道,所以管控是非常严格的,哪怕就是一个自己认为很小的差错,也会被各级部门严查并且惩罚的。2、票据很重要。不在银行工作的人可能都不知道票据有什么用,但是银行所有的留存票据都是会计凭证,如果丢失会有很严格的惩治措施,所以千万把票保存好。3、工资跟着绩效走。银行的工资都是绩效紧密挂钩的,所有上个月可能还是过万,这个月就可能会只拿几千了,所以花钱要有计划。4、不要以貌取人。有的大客户穿着不是很华丽,所以不要以貌取人,否则很可能导致重要的客户资源流失。5、银行工作并不清闲。虽然正常上下班时间,但是在上下班时间的前面有晨会,后面的结账看票,所以过得并不清闲,而且心时刻在紧绷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023-08-17 02:36:521

金融机构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有

金融机构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如下:1、回避方法、风险回避是一种事前控制,指决策者考虑到风险的存在,主动放弃或拒绝承认该风险、这是保守的风险控制手段,回避了风险的损失,一样也意味着放弃了风险收益的机会。2、防范方法、是指预防风险的产生、金融机构通过对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原因进行分析,尽量现值事故发生条件的产生,从而使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尽量减少直至完全消除。3、抑制方法、又称消缩方法,是指金融机构承担风险后,采取种种积极措施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常用语信用放款。4、分散方法、指管理者通过承担各种性质不同的风险,利用七相关程度来取得最有风险组合,使加总后的总体风险水平最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散方法通常分两种:随机分散和有效分散。5、转移方法、也是一种事前控制方法,记载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各种交易活动,把可能发生的危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6、补偿方法,首先是将风险报酬计入价格之中,即在通常的投资报酬率和货币贬值因素之外,再加入风险报酬因素。金融机构分类:1、按照金融机构的管理地位,可划分为金融监管机构与接受监管的金融企业。例如,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是代表国家行使金融监管权力的机构,其他的所有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必须接受其监督和管理。2、按照是否能够接受公众存款,可划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与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存款形式向公众举债而获得其资金来源,如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合作储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等,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则不得吸收公众的储蓄存款。3、按照是否担负国家政策性融资任务,可划分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非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由政府投资创办、按照政府意图与计划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非政策性金融机构则不承担国家的政策性融资任务。
2023-08-17 02:37:001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哪些要素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如下内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银行账户利采取定性8f1F8n7。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以及其他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是为了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水平而制定的法规。2016年7月6日,《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由中国银监会起草,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银监会将根据各界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指引》,适时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指引》制定的背景是什么?背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缺乏统领性规制。近年来,银监会陆续制定了各类审慎监管规则,覆盖了资本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并表管理等各个领域,比较系统,但仍然缺乏一个针对全面风险管理的统领性、综合性规则。因此,有必要制定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审慎规制,为银行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供政策依据和指导。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实践有待完善。我国银行业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上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有待完善。
2023-08-17 02:37:27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部门承担了风险识别、风险计算、风险监测的重要职责,而各级风险管理委员会承担风险控制/管理决策的最终责任。   1.风险识别   适时、准确地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   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感知风险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发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性质;分析风险是深入理解各种风险内在的风险因素。   制作风险清单是商业银行识别风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指采用类似于备忘录的形式,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逐一列举,并联系经营活动对这些风险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此外,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还有:   ①专家调查列举法   ②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   ③情景分析法   ④分解分析法   ⑤失误树分析方法   2.风险计量   风险计量/量化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准确的风险计量结果是建立在卓越的风险模型基础上的,而开发一系列准确的、能够在未来一定时间限度内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需要的数量模型,任务相当艰巨。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基于合理的假设前提和参数,计量承担的所有风险。   3.风险监测   ①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②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施质量/效果。   4.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应当实现以下目标:   ①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符合经营目标的要求;   ②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符合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的要求,并在成本/收益基础上保持有效性;   ③通过对风险诱因的分析,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风险管理程序。   按照国际实践,在日常风险管理操作中,具体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可以采取从基层业务单位到业务领域风险管理委员会,最终到达高级管理层的三级管理方式。
2023-08-17 02:37:541

银行风险管理的定义

  1、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各类经济主体通过对各种银行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获取最大收益的一种金融管理办法。   2、目标:   从微观角度来看,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处置和控制风险,防止和减少损失,最终保障银行正常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从宏观角度来看,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单个银行的稳健经营,确保整个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转,避免银行倒闭的“多米诺效应”的产生,最终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以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23-08-17 02:38:031

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是怎样做的?

风险管理是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的循环过程。1、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分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对风险的识别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则必须依靠对各种客观的会计、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发现各种风险的损害情况。2、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 风险估测的重要性在于不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且使风险分析定量化,为选择最佳管理技术提供较可靠的依据。3、风险控制是用某一尺度衡量风险的程度,以便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的程序,对风险处理,需发生一定的费用。若所发生的费用超过出于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这样的处理措施就不值得采取。4、根据风险调整,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选择与实施最佳风险管理技术是风险管理的第四步。实际中,通常采用几种管理技术优化组合,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应答时间:2021-11-0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2023-08-17 02:38:101

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

电子银行风险的类型>1、技术风险。由于构建电子银行的技术体系本身出现安全问题,导致电子银行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客户群流失等风险。2、外包风险。电子银行部分功能或产品外包给其他公司进行研发或运营而引入的信息泄露、进度等方面的风险。3、声誉风险。引发声誉风险的原因可能来自于银行内部或外部。4、流动风险。由于客户体验、便利性等原因,造成电子银行的潜在客户流失的风险。5、战略风险。不恰当的战略决策或不适当的战略实施会带来战略风险。6、操作风险。由于不完善或有缺陷的程序、操作规程或信息科技系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声誉损失等风险。7、政策风险。由于产品违规或相关法规修改等原因造成客户体验变差或违规所带来的风险。
2023-08-17 02:38:321

如何防控银行业制度风险?

制度风险两种防空措施。 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制度的制定、实施和修改不完善造成的。 比如一些制度不够科学严谨,缺乏及时性,可操作性不强; 一些机制缺乏相互支撑和制约,约束力和监督作用不明显,不能形成有效的日常工作措施; 一些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系统不能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防控措施:1、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梳理、补充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实现各项工作制度的基础,形成按制度办事的行为规范。 2.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对不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负责人和有关领导追究相关责任。 到法律和纪律。拓展资料机制风险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内生过程和可能性,导致银行风险意识淡化。 存款保险制度改革的倡导者或批评者对存款保险制度的指责,即在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股东可以从高风险资产中获得高回报率,而损失 银行倒闭由存款人承担,因为存款保险将风险部分转移给存款保险公司,导致银行风险意识淡化。 基本内容: 而且,在保险安排中,被保险人(这里指的是银行)比保险人(保险公司)拥有更多的风险信息,这就导致了“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可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道德风险”。 单一利率会加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使低风险银行向高风险银行提供补贴。风险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 1、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体系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 2.保护客户资产; 3、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4、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 5. 按要求披露信息。
2023-08-17 02:38:451

银行如何做好风险管控

一般来说,合规经营的P2P公司会有以下风险管理流程,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中,伴随着客户群和产品定位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差异。从风控管理流程来看,在客户申请、系统审核、人工审核、面签、贷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嵌入了不同的风控措施,形成了有效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机制。但还是有很多平台接连雷劈,只能说明风控管理还是很欠缺的。一,正确理解风险控制管理风险管理应该是全面的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业务流程和金融机构信贷链条的各个环节。总的来说,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第一,风险管理列为“雷区”,这是从合规审查的角度。风险伴随着损失,预期损失不仅包括贷款本息,还包括上级主管部门的处罚、监管部门的处罚、外部声誉的损害等等。风险管理的第一个重要节点,就是根据国家政策、监管要求和总行制度,明确哪些地方不能碰,哪些事情不能做,消除政策法规的“雷区”,确保业务安全合规,不留隐患。第二,风险管理“以防万一”。这是从风险判断的角度。对于一个客户,一项业务,业务部门往往看重的是客户的正常状态,比如客户的业务和财务状况是否正常,还款和结息是否正常,而风险管理则侧重于通过客户业务和财务状况的线索,分析判断我们是否能够承受并有效控制“万一”的异常变化。第三,风险管理遵循“底线”。这是从风险缓释的角度。风险无法消除,但可以控制。假设被列为小概率事件的“如果”会发生,完成的短板不够强,怎么办?这时候风险管理就需要设置安全垫和底线。正所谓“一个坐垫”,要求客户提供抵押、担保、保证金、账户监管等风险缓释措施,或者对资产负债水平、业务增长水平、对外担保额度等连续条件提出监管要求。第四,风险管理是一记“警钟”。这是从风险预警的角度。一笔贷款已经发放。除了按月收利息,按时收之外,算完了吗?显然不是!在这个环节中,风险管理就是跟踪客户的业务动态,发现潜在的风险,对可能危及信贷资产的不利因素及时做出预警和安排。同时,对于可能存在的潜在合作机会,及时反馈,快速响应,形成客户管理和业务运营的闭环。第五,风险管理是“后处理”。这是从风险缓释的角度。客观的说,即使做了以上所有的努力,风险还是会存在,预期损失还是会发生。这时,风险管理就起到了化解的作用。对于产生的风险贷款,结合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采取贷款重组、现金催收、以货抵债、法律诉讼、资产核销等风险化解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银行的风险损失。风险预警网包含大量各级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企业/个人案件信息、法院执行信息、税务信息、行政执法信息、欠款信息等。并每天更新。信息齐全,内容真实,查询简单方便。可以实时查询企业的业务变更、经营异常、法院公告、裁判文书、失信、网贷逾期、环保执法信息、股权质押、动产抵押、股权冻结等信息,帮助用户及时掌握企业异常情况,为商业银行、P2P、小额贷款、电商金融、消费金融等小微金融机构提供大数据驱动的信贷风控决策服务。在正确理解风险作用的基础上许多银行的风险控制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履行职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在对商业银行各项创新业务,以及其操作流程、管理方式、常用合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和评估时,缺乏能力和信心,部分审计意见不被业务部门接受和认可。3.对员工的风控培训不足,甚至根本没有培训。由于风控部门人员数量有限,素质较低,无法履行对员工进行风控培训的工作职责。相关问答:相关问答:什么是风险管理?谢邀!首先简答:提问的网友应该是指金融风险管理吧,那就是用金融工具来管理你的风险,衡量和控制风险及回报之间的得失。金融风险管理这个词汇是金融语言的核心。随着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风险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玩儿金融三大要点:信用、杠杆、风控(风险管理),缺一不可,缺一就会翻车!几乎所有巨亏的金融案例、甚至倒闭的金融机构,最关键的原因(至少是主因之一),都是风控不到位。风控就好似空气一般,平时不注意,但一旦没了,人一下就不行了??迄今混迹华尔街27年,我在华尔街前后做了15年一线操盘、10年风控、二年Surveillance/compliance(市场监控/合规),风控的方方面面有专门课程详谈,这儿就简单介绍一下吧。这个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组成的,金融市场更是个混沌世界,而当我们去管理这些风险的时候,其实我们就是在定义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那么,我们的规则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其实是有一个思考的框架的。第一步就是你要对风险有一个认知。比如说你面临的风险是什么,你不喜欢的风险是什么,你不喜欢的风险,你能承担到什么程度,这些你都必须要想清楚;第二步,就是看你手上有哪些金融工具,这些工具的作用是什么,你怎样用这些工具来管理你的风险。那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一定之规,你的风险你自己最清楚,自己来定义。同时,你有无限多的工具可以选择,抵达目的地的道路有很多条,你只要让你自己满意就好。总之,风险是什么:不确定性;风险管理的目标:保障目前以及将来的现金流;金融风险有哪些:股票、利率、汇率、大宗商品、信用风险,及其他;风险管理分两步走:量化风险,确定目标;选择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规避,如套利??点到即止吧。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陈思进财经漫画”系列第一部《漫画生活中的财经》新鲜出炉,谢谢关注!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2023-08-17 02:38:541

平安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平安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相关资料查询,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及管理规定,确保平安银行信用卡的安全可靠。2、对平安银行信用卡的运营过程进行把控,全面掌握风险控制情况。3、结合现有的风险管理模式,重点监控和研究平安银行信用卡的欺诈行为及其他违规行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4、对平安银行信用卡的客户进行定期审查,实施客户及交易风险评估,确保银行的资金安全。5、加强对平安银行信用卡的安全技术的改进和更新,确保其安全性。6、定期对平安银行信用卡的结算清算进行把关,确保按时结算。7、定期对平安银行信用卡的消费行为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减少损失。
2023-08-17 02:39:04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阶段是

(一)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商业银行发展初期,经营中最直接、最经常性的风险来自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二)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60年代)商业银行开始意识到,在保证资产流动性方面并不需要完全依赖建立分层次储备资产的方式,而可以向外部主动的举债来实现,并逐步形成了负债风险管理的理论。这一阶段的金融理论被称为华尔街的第一次数学革命:1、哈瑞·马柯维茨提出的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组合理论;2、威廉·夏普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三)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70年代)随着商业银行经营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单纯地使用资产或负债管理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实际需要,于是出现了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统筹安排、综合管理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B-S-M模型,为金融衍生品定价及广泛应用过铺平了道路,开辟了风险管理的全新领域(四)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颁布,商业银行开始以风险资产来衡量经营中的风险状况并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1、全面风险管理体现在对商业银行所有层次的业务单位、全部种类的风险进行集中统筹管理。2、风险管理应当贯穿于业务发展的每一个阶段。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模式重视定量分析,增强风险管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4、风险管理绝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每个人在履行工作职责时,都必须深刻认识潜在风险因素,并主动预防。全面风险管理代表了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各国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谋求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石。
2023-08-17 02:39:154

银行风险管理的流程是 (  )。

【答案】:C银行风险管理的流程是风险识别/分析、风险计量/评估、风险监测/报告、风险控制/缓释。故选C。
2023-08-17 02:39:221

银行加强市场风险管理

会上,IMI学术委员、上海银行董事长于今表示,要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待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既来自表内业务,也来自表外业务。随着国际市场形势的变化,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与其市场风险交织在一起。因此,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应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加强系统研究,开展全面的日常管理。应更加重视市场风险管理。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商业银行利差波动加大;在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部分企业偿债压力加剧,市场债务违约增多;融资结构优化调整,但商业银行仍是企业直接融资的最主要投资者,债务融资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加大了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随着金融复杂性的增加,相互交织的风险增加,市场化改革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暴露的扩大和管理的困难。因此,市场风险管理在整体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要求的新变化。一是信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同时涉及减值和估值,进一步提高了风险计量的精度和准确度;其次,对持续期管理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一方面,资本对久期的敏感性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投资基金、资产管理计划等资产的久期倾向于穿透计量要求,应考虑其下资产的久期计量;第三,汇率风险资本权重的提升需要更细致的货币错配管理,外汇掉期交易等业务将可能增加资本占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陈中阳在会上指出,现代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标志是风险度量。风险计量在监管中的作用表现在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一方面,风险计量可以帮助监管部门更好地计算银行的风险,进而更准确地计量银行应该持有的资本,使资本的多少更好地反映和吸收银行的风险,这是其直接作用;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督促银行完善风险管理流程体系、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文化和风险管理策略等。通过对银行风险计量的要求,进而推动银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这是其间接功能。但是,风险的量化并不能全面解决问题。量化只是起点,最终目的是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绝大多数经典的市场风险管理案例都不是纯粹的数量问题,基本都涉及风险观念问题、制度问题和治理问题。因此,对于市场风险管理,定性风险管理和定量风险管理应该相互配合。最后,会议就中国应对风险计量管理规范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强化金融安全观念,重视金融安全的重要性。金融安全的概念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第一,在宏观维度上,无论是我国的金融风险监管部门,还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必须认识到,金融不仅仅是关系到自身业务发展的小问题,而应视为关系到国计民生和整体国家安全观的大问题;第二,从微观操作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应努力掌握中国境内和中国实体掌握的重要金融系统、金融数据和金融信息其次,在选择市场风险计量管理服务提供商时,应大力提倡“自我控制”原则。目前,我国为商业银行和相关主管部门提供风险监管技术服务的服务商多为外资企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金融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风险。未来,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在选择服务提供商时应坚持“自主控制”原则,在市场风险计量管理领域积极推进“进口替代”。总之,要积极培育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发展,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庞大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起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商体系和人才队伍,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水平。第三,积极引导和支持专业化、创新型的金融风险计量和管理企业脱颖而出。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计量管理不仅是一个非常专业和复杂的“利基领域”,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特殊领域”,对于庞大的国内金融机构来说,更是一个大多数人不太了解的“新领域”。因此,通过充分发挥“专业化、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支持,引导国内市场风险计量和管理企业做优做强,充分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发现和支持“专业化、创新型”企业的功能,调动相关企业的创新和创造力,引导更多人才和资源进入这一领域,可以从整体上加快提升我国市场风险计量和管理水平,为我国金融监管能力和金融机构实力的提升保驾护航。相关问答:
2023-08-17 02:39:301

银行如何加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哪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减少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的管理活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方面。其中,风险识别是在商业银行周围纷繁复杂的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或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风险分析与评价是预计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或收益的大小,进而确定银行的受险程度;风险控制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或已经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保险与补偿;风险决策是在综合考虑风险和盈利的前提下,银行经营者根据其风险偏好,选择风险承担的决策过程。
2023-08-17 02:39:391

银行风险管理的六大趋势

  导语:麦肯锡近期发布题为《银行风险管理的未来》的研究报告,首次分析并描绘出未来十年银行风险管理的六大趋势。报告指出,到2025年,银行风险管理模式需进行彻底变革,其变革程度要比过去十年更加猛烈,如果商业银行不立即行动,做好长期改革准备,在面对新的客户和市场需求时,它们将无所适从。   银行风险管理的六大趋势   趋势一:监管广度与深度将持续扩大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公众和政府对银行的种种“失败”已越发不能容忍,“巧”用纳税人的钱来拯救银行的各种策略也在大众的口诛笔伐中无处遁形。麦肯锡报告认为,未来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将发生显著变化。   政府正不断提高对商业银行的要求,以期制定能同时满足国内和国际的监管标准。政府需要的是全球性的优秀商业银行,而非仅符合国内标准的普通商业银行。同时,政府对非法及有失职业道德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也不断加大。例如,美国政府要求商业银行要与其共同防止金融犯罪行为。   此外,随着大众对商业银行提高客户待遇及遵守职业操守的期待越来越高,有关商业银行对客户服务理念的监管也将出现大幅变化。要知道在过去的150年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银行保护少数有权势地位人群的行为表示不满。   趋势二:用户期望不断变化   麦肯锡报告预计,未来十年,客户期望与科学技术的转变将在银行内部引起大规模变革,并为银行未来发展道路指明方向。到那时,运用高科技手段为用户服务将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即使是年龄超过40岁的客户也将乐于接受这些转变,银行亦能从这部分人群的财产管理中获得丰厚利润。   过去两年里,创新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普遍策略之一,它正影响着这条价值链上的每一环。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几年对财经科技创业企业的投资正显著增加,这使得该类企业开始成为银行未来的直接竞争对手。实际上,财经科技企业并不想成为银行,而是想直接“接管”银行拥有的客户关系,将其纳入自己的价值链。   因此,未来商业银行要想仍保有自己的客户资源,在竞争中不“损兵折将”,就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大功夫。例如,让客户能在任何地点和设备上管理自己的账户,并保证安全性等。   趋势三:前沿数据分析技术助力风险管理   科技的日新月异不仅改变了银行用户的需求,还改变着银行风险管理者的管理策略和基本工具,特别是在数据分析方面。麦肯锡报告指出,前沿数据分析技术的出现将提供更加廉价、快捷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从而支持管理者作出更好的决策。未来十年,三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为银行风险管理带来关键改变――   大数据。 时至今日,银行已能接触到大量的客户数据,大数据手段将有助于其得到更利于风险管理的有价值信息。比如,用户支付习惯、消费行为、社交媒体参与度以及网站浏览活动等。   机器学习。 在大量的数据集合中,机器学习能识别复杂的非线性数据集合,并生成更精准的风险模型。目前,已有部分银行开始“试水”,用机器学习进行信用卡诈骗探测。   众包 。它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即通过网络做产品开发需求调研,以用户真实的使用感受为出发点。   趋势四:附加风险类型的出现   过去20年来,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已有显著提高,但近年来随着其他风险类型,特别是非金融风险的不断出现,使得商业银行在罚金、损害赔偿及法务方面的支出大量增加,这迫使银行开始关注这些类型的风险管理。报告提出,目前主要的非金融风险类型包括――   危机扩散风险。 金融和宏观经济的连通性使市场经济、企业和银行在金融危机中变得更加脆弱。市场不景气的“气氛”很容易就会扩散至银行并引起银行经营环境的改变。同时,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这种“气氛”还会跨越国界“传染”,成为全球性危机。   模式风险 。银行对成熟模式的依赖性,要求风险管理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大量数据和计算机的使用扩大了各种模式的使用范围,然而,一旦模式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决策的失败。一些银行事实上已经尝到了苦头,只是并未公开而已。   黑客攻击 。大部分银行已将网络安全置于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位置,这是十分明智的决定,因为黑客攻击导致的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报告认为,未来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银行在上述风险管理方面的成本支出必将随之提高。   趋势五:通过消除偏见获得更好的风险决策   过去的30年中,人们已经在理解人类经济行为及活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认识到,当人类试图理性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其决策往往并不是最优的,这源于人们种种有意或无意识的偏见――有时人们会过度自信,而有时又变得畏首畏尾。   报告认为,如果决策者不能认识到自己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偏见,他很可能要为此付出惨重代价。而未来“去偏见化”(de-biasing)技术手段的使用,将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比如,偏见识别技术,这类技术将首先评估银行决策,重点是那些受制于偏见的决策,然后通过建立的模型在以后的决策中找出可能存在的偏见,并提醒决策者进行修正。   趋势六:竭尽全力节约成本   事实上,当前银行系统已开始遭受常态性的利润下滑,决策者们正在竭尽全力阻止这一趋势。尽管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还存在较大差异,但麦肯锡的报告指出,这种下行压力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而且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将加快下行速度。为此,报告建议所有商业银行都应重新考量自己的运营成本和投入,开始运用零基预算法、附加值分析及外包等多种方式,削减运行成本,以求在低成本运行情况下取得相对多的价值回报。
2023-08-17 02:39:481

银行风险管理的流程不包括

银行的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剩下的就是不包括的。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银行结合自身发展战略、经营状况和风险变化趋势,识别出可能影响其战略目标实施或经营活动产生的潜在事项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银行了解自身面临的风险及风险的严重程度,为下一步的风险计量和防控打好基础。2.风险计量/评估: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到不同风险计量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适时采用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方法作为补充。3.风险监测:监测各种风险水平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在风险进一步恶化之前提交相关部门,以便其密切关注并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在银行设定的目标范围之内。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施质量/效果。4.风险控制/缓释:风险控制/缓释是商业银行对已经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策略,以及合格的风险缓释工具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2023-08-17 02:40:071

银行进行风险管理有什么重要性

现代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银行的盈利必须通过承担风险才能获得,存贷利差的获得必须要承担贷款资金收不回和存款资金到期必须支付这样一种风险。现代金融理论认为:银行就是一部“风险机器”。它承担风险,转化风险,并且还将风险植入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再加工风险。风险对于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银行获利的手段,又是蚀利的原因。管理不当,风险就会侵蚀银行利润,股东投资就得不到预期回报。严重时风险还会进一步侵蚀银行的资本,极端情况下,银行将会破产倒闭,股东血本无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纵观国际银行业发展史,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发展进程中,因风险管理不当、资产质量低下而导致倒闭、被政府接管的不乏其例。如近年来,国外有英国巴林银行事件、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破产,国内有海南发展银行、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被关闭,以及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经济技术开发信托投资公司被撤销等等。这些反面的案例警示我们,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是关乎到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它的稳健发展不仅要求商业银行奉行审慎经营原则,而且要求金融监管当局必须将风险管理放在监管工作的首位。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不管是商业银行自身,还是监管当局都把风险管理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目前,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国际监管组织在风险管理方面已达成共识,把风险管理作为金融监管的核心。这种强调风险管理的理念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023-08-17 02:40:261

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即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款而违约所形成损失的可能。二是市场风险。即市场的价格变化使头寸蒙受的损失,它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等。三是操作风险。即因不完善的内部管理程序和不规范的内部操作程序而形成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最常见的,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也是最大的。操作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点多面广,且管理水平、宽严程度不一等原因造成的,也是较容易出现的风险。市场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汇率和利率管理还没有完全放开,这方面造成的损失是较小的。 从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进程和实践来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千变万化的市场条件下,如果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这三大风险都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商业银行的倒闭和破产。由于历史背景和客观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始终是一个簿弱环节,表现为规模扩张与资产实力不相适应,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质量不相匹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完善等。因此,商业银行要进行有效的风险预警、监测、管理、控制、防范和化解就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构筑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形成全程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按照商业银行的内部设置和审贷分离原则,设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内控审计三道防线。客户经理负责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的管理与维护,并对营销的项目及客户的背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初步意见;风险经理在不接触客户的情况下,以客户经理提供的书面材料为基础,对客户的主体资格、融资背景、项目的可行性、合法合规性、合同的完整性以及抵押物产权价值等诸多方面进行独立的审核审查,形成客观独立的书面意见,揭示和预测风险程度,提出降低信贷风险的措施和对策;内控审计主要是在一定时间内负责对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的工作是否依法合规进行检查监督,整个经营管理过程在没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发现风险或出现重大失误和损失,则按照相关规定,对有关部门或相关责任人进行适当的处罚。以上三道防线明确划分了三个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职责,形成职责分离、相对独立、相互制约。[1] 二、打好风险管理的三项基础,形成全员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一是进行一定的投资,提高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形成一定规模的数据库,不断完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计量分析模型,建立健全风险指标识别系统、预警系统和监控系统,提高各类信息的处理能力。二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专业队伍。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风险管理制度、措施、动态和整个运行机制,都要靠人来执行,所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是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三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制度。使各个业务部门以及下至各个客户经理,对资本成本、费用成本、风险成本等,都要有所了解,使之在处理各项业务时自觉地处理好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市场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保证各项业务建康有序的发展。 三、构建风险管理的三个层面,形成全新的信贷风险管理垂直方法 要实现信贷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改变商业银行现有的分行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建立总行风险管理部——分行风险管理部——支行风险管理部三个层面的专业垂直管理层次,提高和增强风险政策的贯彻力度和速度。总行风险管理部主要制定风险管理的战略决策,制定和修改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预警、计量、监测和控制系统,确定银行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并对分行以及风险管理机构的负责人进行绩效考评考核;分行风险管理部主要负责贯彻执行总行的风险管理战略决策,明确细化风险管理政策,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明确尽职、问责和免责的标准,定期监督和检查基层行风险管理的落实情况和执行结果,并将其结果直接纳入行长绩效考核;支行风险管理部门做为最基层的执行者,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行的各项政策和规定,完善专职审批人员和风险经理制度,建立重大风险事项和应急处理机制,以积极的态度经管风险、管理风险、处置风险,努力寻求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实现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 四、建立风险管理的三种机制,形成全面的信贷风险管理方式 严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仅是商业银行规范经营行为的前提,而且也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必要保证。一是建立以资本为基础的内在约束机制。规模的扩张和发展速度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标志,如果只是重发展轻管理,风险的积聚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它总有一天会爆发。因此,应建立资本总量对规范扩张的硬性约束,从整体上计量、把握、监控及限制风险,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二是建立资产组合的引导机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以前的金融产品品种相对较少,90%以上的收入均为利息收入,形成了较大的风险。近年来随着网络升级和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推出的各种金融产品也越来越多。利用资产组合和投资产品的多样化,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进而提升整体的盈利水平和安全性。三是建立商业银行内部信贷风险管理的互动机制。信贷风险管理不仅是信贷部门的事,也是全行的事,需要银行内部其它相关部门进行积极的互动,如会计部门、法律部门、内控部门、资金部门、计划部门等,都应有各自的手段和措施及时发现风险点或找出风险点,及时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营运氛围。[2] 五、建立风险管理的三个系统,形成全面信贷风险管理的快速反映系统 本着对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的宗旨,建立三个快速反映系统,时刻把握主动权。一是建立快速预警预控系统。充分利用科技提供的技术平台和数据库,建立严密的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存量贷款逐笔、逐户地进行分析预测,并分级预警通报,做到对风险及时发现、及时预防、及时化解,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系数。二是建立快速的风险处置系统。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处置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面比较广,政策性比较强,而且不同的管理层只能处置相应的风险,因此更需要一个高效的处置系统上下联动、根据风险等级系数明确处置策略、处置预案、处置权限、处置方式和处置程序等,即时处理即将发生或已发生的信贷风险。三是建立快速的风险补偿系统。只要经营就必然会遇到风险,这是客观存在的。但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把它降至最低最小,所以建立快速的风险补偿还是非常必要的,整个拨备制度涵盖所有信贷业务,让自我完善和自我救助来保证整体营运不受到影响,使商业银行始终健康地向前发展。
2023-08-17 02:40:351

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措施

商业银行通常运用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大致概括为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和风险补偿五种策略。一、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就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策略性选择。“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古老的投资 名言 形象地诠释了这个观点。  风险分散的理论依据是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他认为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即不完全正相关的两种资产),分散投资于两种资产就能够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  而对于由相互独立的多种资产组成的投资组合,只要组合中的资产个数足够多,该投资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就能够通过这种分散投资的策略完全消除。  根据多样化投资分析风险的原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应是全面的,而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甚至是同一个借款人。   二、风险对冲  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Underlying Asset)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损失的一种策略性选择。  风险对冲对管理市场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可以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两种情况。   三、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 措施 将而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策略性选择。  风险转移分为 保险 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四、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风险的策略性选择。简单地说就是:不做业务,不承担风险  在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中,风险规避可以通过限制某些业务的经济资本配置来实现。  例如:商业银行首先将所有业务面临的风险进行量化,然后依据董事会所确定的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来确定经济资本分配,最终表现为授信额度和交易限额等各种限制条件。  对于不擅长且不愿意承担风险的业务,商业银行对其配置非常有限的经济资本,并设立非常有限的风险容忍度,迫使该业务部门降低业务的风险暴露,甚至完全退出该业务领域  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风险规避策略在规避风险的同时,自然也失去了在这一业务领域获得收益的机会。风险规避策略的局限性在于其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不宜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导策略。   五、风险补偿  风险补偿是指商业银行在所从事的业务活动造成实质性损失之前,对所承担的风险进行价格补偿的策略性选择。  对于无法通过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情况,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在交易价格上附加更高的风险溢价,即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获得承担风险价格的补偿。  商业银行可以预先在金融资产定价中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通过价格调整来获得合理的风险回报。例如,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中,对于那些信用等级较高,而且与商业银行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优质客户,可以给予适当的利率优惠;而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调高利率。法律依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对理财计划的资金成本与收益进行独立测算,采用科学合理的测算方式预测理财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商业银行不得销售不能独立测算或收益率为零或负值的理财计划。第四十五条 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实行审批制和报告制。第四十六条 商业银行开展以下个人理财业务,应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批准:(一)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二)为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而设计的具有保证收益性质的新的投资性产品;(三)需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个人理财业务。
2023-08-17 02:41:061

银行风险管理部在银行中有哪些作用?

风险管理部,顾名思义,就是在银行评估、管理、解决业务风险的部门。银行的业务风险主要有:信贷的还款风险、会计的结算风险、新业务的试水风险、财务的管理风险、业务文件的法律风险等等。所有这些风险的控制,特别是前三类业务的风险控制,都是由风险管理部牵头制订解决办法的,至于日常的执行工作,则各有部门落实实施。理论有些枯燥,举个例子吧,比方说国务院的安监会,就有些类似银行风险管理部的味道,不管哪出问题,出安全事故,他都有份,安监会想没责任,就必须平时多下功夫,协助其他部门一起控制好各自的业务风险。
2023-08-17 02:41:171

如何构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一、必要性: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既是我行自身控制风险的需要,又是当今金融监管的最高要求。  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必须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这是我国金融监管最高当局的监管要求;另一方面,要把我行建成“百年老店”,必须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在xxx支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支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无处不在,我们的每一项业务都具有一定的风险,银行业务的任何变化,无论是推出新的业务还是对现有业务的改良,都会引起相关业务流程的变化。比如我们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发生变化,对我们的风险管理策略和程序就应随之进行调整。然而,传统的、单一的风险管理模式解决不了类似的整体风险控制问题,所以我认为,在xxx支行实施全面风险管,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们的风险控制水平和能力。  (二)有利于防范各种金融风险  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任何环节都可能出现风险,但只要我们针对战略规划、产品研发、投融资、市场运营、财务结算、内部审计、法律事务、人力资源、物资采购等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支行负责人、客户经理、会计、出纳和守库员等重要岗位人员等关键岗位和重要人员的管理,加强银企对账工作,就能有效控制风险。所以我认为,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有利于防范各种金融风险。  (三)有利于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  从金融行业的普遍情况来看,凡是问题出得多的地方,都是忽视风险管理、不求质量的盲目发展造成的恶果。而一些发展较好的银行,则是那些一直坚持稳健经营、时时能够把握风险的银行,他们普遍具有健康的风险意识,所以,我认为要搞好一个银行,信贷风险文化必不可少,除了必须具有清晰的信贷管理理念、完善的信贷管理手段、健全的信贷操作规范和自觉的风险管理行为外,还要有高度的风险管理意识,如:银行是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而创造价值的;任何收益都不能弥补本金的损失;最大的风险是缺乏风险意识;信贷风险处处存在,防范风险人人有责;信贷标准不应因追求规模、短期利润和外部压力而降低。然而,要建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文化理念,必须依赖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也就是说,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  二、方式:把内部控制机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八大环节紧密结合起来,构建xxx支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从方式上讲,我支行建立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把内部控制机制与全面风险八大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具体方式如下:  (一)按照横向平行制衡、纵向权限制约的原则,完善内部管理组织架构,如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下列内部组织架构:  1、授信审批小组;  2、财务审批小组;  3、反洗钱管理小组;  4、案件专项治理小组。  (二)进一步完善各项业务的规章制度。比如:  1、保证金帐户管理制度;  2、风险识别与监测制度;  3、违约客户跟踪管理制度;  4、信贷责任追究制度;  5、客户进入退出制度;  6、会计交接与授权管理制度;  7、待销毁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制度;  8、公章管理制度;  9、atm机管理规定;  10、其他应收款管理制度。  (三)对印章和重要空白凭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印押、证分管制度,印、押、证的领用、使用和交接要做到手续完整、登记记录齐全,同时,印、押、机要做到人离加锁,营业终了入库保管。重要空白凭证要设定专用库房,指定专人管理,出、入库要手续齐全,出售、使用重要空白凭证要坚持按规定的制度和程序操作。同时,加强对关键、重要岗位和人员的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支行负责人、客户经理、会计、出纳和守库员等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  (四)加强银企对账工作,对于未收到企业对账回执或联系不到客户的情况,要积极主动地到开户企业对帐,真正发挥对帐制度的预警作用,及时发现与处理银企帐不符的问题,防止银行内部人员和企业人员内外勾结、联手作案。  (五)提高内控意识,保持高度警觉,不能存有丝毫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要完善异常行为监测和报告制度,对异常现象及早采取果断措施,提早介入、防范,有效控制风险。  三、难点:培育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最难点  在整个全面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中,我认为,培育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是最难点。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风险管理文化作为一种风险的文化态度,是我们生存的原则、活动、惩罚和奖励的集合,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中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战略、策略、偏好、政策、制度等在内的诸多子系统强力的支持背景。二是我行有近20年的经营历史,且经历了信用社、合作银行、商业银行等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信贷文化较为纷乱。因此,要培育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绝非一夜之事,它需要逐步转变过去已经形成的许多固有的观念,将客户经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保障资产质量的目标统一起来,增强信贷队伍的凝聚力和信贷人员对商业银行的归属感,进而在全行范围内灌输审慎的信贷风险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而且还采取科学的管理举措和积极的风险管理行动,逐步建立起“最大的风险是缺乏风险意识”,“信贷标准不应因追求规模、短期利润和外部压力而降低”,“任何收益都不能弥补本金的损失”,“信贷风险处处存在、防范风险人人有责”等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理念。
2023-08-17 02:41:39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第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办法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法人和集团层面、各附属机构、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其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满足。第五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体系实施监督管理。第二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建立与其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一)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  (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三)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第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监事)、高级管理层以及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报告路线,建立适当的考核及问责机制。第八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当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核批准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重要的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偏好应当至少每年审议一次。  (二)监督高级管理层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  (三)持续关注流动性风险状况,定期获得流动性风险报告,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水平、管理状况及其重大变化。  (四)审批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内容,确保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其他有关职责。  董事会可以授权其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履行其部分职责。第九条 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定期评估并监督执行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二)确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商业银行具有足够的资源,独立、有效地开展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  (三)确保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在商业银行内部得到有效沟通和传达。  (四)建立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持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五)充分了解并定期评估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并向董事会定期报告。  (六)其他有关职责。第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其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应当与业务经营职能保持相对独立,并且具备履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  商业银行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应当具备以下职能:  (一)拟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提交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审核批准。  (二)识别、计量和监测流动性风险。持续监控优质流动性资产状况;监测流动性风险限额遵守情况,及时报告超限额情况;组织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组织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的测试和评估。  (三)识别、评估新产品、新业务和新机构中所包含的流动性风险,审核相关操作和风险管理程序。  (四)定期提交独立的流动性风险报告,及时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流动性风险水平、管理状况及其重大变化。  (五)拟定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内容,提交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审批。  (六)其他有关职责。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在内部定价以及考核激励等相关制度中充分考虑流动性风险因素,在考核分支机构或主要业务条线经风险调整的收益时应当纳入流动性风险成本,防止因过度追求业务扩张和短期利润而放松流动性风险管理。
2023-08-17 02:41:481

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有哪些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 - 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前款所称商品是指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某些实物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品(包括石油)和贵金属(不包括黄金)等。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全过程。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收益率的最大化。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确保在合理的市场风险水平之下安全、稳健经营。商业银行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应当与其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为了确保有效实施市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将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与全行的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2023-08-17 02:41:571

商业银行如何降低风险?

降低风险就是需要做好风险管理!!!!风险管理 ( Risk Management )的定义为,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问题,可分成三个最基本的方面。他们有信贷方面的风险,比如说潜在的坏账;他们还要面临流动性的风险,这会涉及到资产和债务的不匹配;另外他们还要应对操作的风险,如虚假个人消费贷款、关联企业骗贷、票据诈骗等等。   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银行内的程序和流程,同时也涉及到银行的组织结构、政策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流程。对于机构来说,处理操作风险应该有适当的针对操作风险的政策,首先要确定这些政策,同时要把这些政策告知整个银行的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治理结构,必须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谁汇报。在一个典型的银行案例中,应有一个单独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还有不同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业务的管理,即有两个报告机制,有关日常运作,向这种业务部门经理汇报;而有关信用方面,必须向有关信用经理汇报。在银行涉及的信息当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获得信息的人和信息在不同层面的细节。比如董事会所需要的是一个概括性的信息,因而不可能把同样信息交给所有的人。另外,信息应当是具有灵活度的,还需要有灵活收集信息的方法。   制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银监会已于05年12月31日颁布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制度,系统的提出了对商业银行业务风险的控制办法。   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一)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1.流动性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包括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   1.1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   1.2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60%。   1.3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0%。   2.信用风险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三类指标。   2.1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应高于4%。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一个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5%。   2.2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一个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0%。   2.3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50%。   3.市场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包括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和利率风险敏感度。   3.1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20%。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在险价值法和基本点现值法)计量外汇风险。   3.2利率风险敏感度为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银行净值的影响与资本净额之比,指标值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根据风险监管实际需要另行制定。   4.操作风险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   (二)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1.正常贷款迁徙率为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正常贷款之比,正常贷款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两个二级指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为正常类贷款中变为后四类贷款的金额与正常类贷款之比,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关注类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关注类贷款之比。   2.不良贷款迁徙率包括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为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次级类贷款之比,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为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可疑类贷款之比。   (三)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1.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成本收入比为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不应高于45%;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6%;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1%。   2.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一级指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属二级指标。   3.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4%;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8%。   核心指标的设置实质是将风险量化的方法,同时通过持续监测,衡量哪些做法是可行的,而哪些是不可行的,从而逐渐减少风险,将风险降至最低。风险量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计量和跟踪,必须要知道如何对数据进行量化,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大多数欧洲和美国的银行,目前都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这些信息要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收集,而且必须量化。第二阶段是评估的阶段。当银行量化有关信息之后,要对它进行衡量,因此在第二阶段需要很多相关技术的开发。银行可以建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并从数据中拟合风险损失的分布,通过设置一个置信区间,比如95%,银行就可以计算出风险损失,也就可以为其分配资本了。为风险分配资本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当银行遭受某种灾难性损失的时候不至于瘫痪,甚至于倒闭。而到了第三阶段,就是向各个管理层提供数据,以让他们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组织与制度流程设置、风险监测以及风险分配预测资本能够对银行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支持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
2023-08-17 02:42:071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条 为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适用本指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邮政储蓄机构以及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法律、规则和准则,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本指引所称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    本指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本指引所称合规管理部门,是指商业银行内部设立的专门负责合规管理职能的部门、团队或岗位。    第四条 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合规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关联性,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    第五条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并将合规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    合规是商业银行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并应从商业银行高层做起。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确定合规的基调,确立全员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理念,在全行推行诚信与正直的职业操守和价值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促进商业银行自身合规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第七条 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实施监管,检查和评价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2023-08-17 02:42:162

银行业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早在2005年银监会就提出了13条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见,并督促银行机构落实“内控十三条”,从央行的重视程度和督促力度,就可看出防范操作风险已成为规范业务发展的重要和必要内容。因此,我国各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开展了全行性的操作风险大检查,同时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防范操作风险。对如何加强内控建设,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打造先进的内部控制文化,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引,树立健康经营理念。正确认识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养和警示教育,提高内控与员工的价值关联度,切实防范员工因道德风险引发的违规、违法行为。通过培育金融企业合规文化,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并通过教育与管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使人的自觉行为与制度对人的约束有机结合,也有助于防范道德风险。同时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先规范、后发展的经营理念,严禁违规办理业务。   2.严格岗位职责管理,要以风险防范为前提,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岗位职责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和下属分支机构的内控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实行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做到定人、定事、定责,做到工作岗位、工作范围、职责权限清晰,使内控覆盖所有风险点,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重要岗位、主要风险环节做到相互制约、相互制衡。   3.加强风险管理基本制度建设,要以规范管理为目的,夯实持续发展的基础。严格岗位分离制度,加强事前防范;严格授权管理制度,加强风险事中控制;加强对高管和重要岗位人员的控制,离岗审计。如从目前农业银行基层行的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强化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建全制度,清理制度盲点,弥补制度空白点,坚持内控在前,制度先行,使各种经营行为都置于制度约束之下,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特别是要切实落实业务营运制度、管理制度、处罚制度,把管理工作和控制融入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其次要加强岗位控制,按照纵向有监督、横向有制约,从优化业务流程着手,形成机控和人控的联控机制,切实解决业务操作岗位的失控问题。   4.构建独立的内审管理体系,要以强化监管为手段,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实行业务与监督分离,建立独立运作的内审管理系统,使内审工作真正发挥超脱性、权威性。职能部门必须认真实施自律监管,提高自律监管的效果,应严格按照自律监管责任制的要求充实监管力量,履行监管职责,强化与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克服重监管,轻整改的思想,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应一查到底,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加强监管队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注重监管手段的互通与监管成果的相互利用,充分发挥各个监管部门和各种监管手段的作用。   5.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当前,信息科技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战略转型和业务运营的基础平台以及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对信息科技的高度依赖,使得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银行业的安全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为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尽快树立并强化信息科技安全风险意识,要从提高风险管理支持可靠性、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性等方面,认识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着力研究和防范信息科技的操作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另一方面要着重关注和做好信息科技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协调、信息安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科技体系变动和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和操作管理以及业务持续性规划的研究和制定等工作。
2023-08-17 02:42:242

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有哪些职责

  1、组织公司风险政策的制定。   2、对本行风险及管理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及水平进行定期评估。   3、提出完善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   4、对本行高级管理人员在信用、市尝操作等方面的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5、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项。   以上就是关于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职责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8-17 02:42:31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哪些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减少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的管理活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方面。其中,风险识别是在商业银行周围纷繁复杂的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或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风险分析与评价是预计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或收益的大小,进而确定银行的受险程度;风险控制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或已经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保险与补偿;风险决策是在综合考虑风险和盈利的前提下,银行经营者根据其风险偏好,选择风险承担的决策过程。
2023-08-17 02:42:501

银行的风险管理部是干什么的

商业银行中风险管理部门是负责建设完善包括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工具方法、信息系统等在内的风险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对银行承担的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缓释以及风险敞口的报告,促进银行稳健经营、持续发展。扩展资料:银行工作注意事项:1、银行不是个可以犯错改正的地方,而是个不允许出错的地方。银行工作是和钱在打交道,所以管控是非常严格的,哪怕就是一个自己认为很小的差错,也会被各级部门严查并且惩罚的。2、票据很重要。不在银行工作的人可能都不知道票据有什么用,但是银行所有的留存票据都是会计凭证,如果丢失会有很严格的惩治措施,所以千万把票保存好。3、工资跟着绩效走。银行的工资都是绩效紧密挂钩的,所有上个月可能还是过万,这个月就可能会只拿几千了,所以花钱要有计划。4、不要以貌取人。有的大客户穿着不是很华丽,所以不要以貌取人,否则很可能导致重要的客户资源流失。5、银行工作并不清闲。虽然正常上下班时间,但是在上下班时间的前面有晨会,后面的结账看票,所以过得并不清闲,而且心时刻在紧绷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023-08-17 02:43:208

商业银行常见的风险管理措施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哪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减少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的管理活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方面。其中,风险识别是在商业银行周围纷繁复杂的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或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风险分析与评价是预计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或收益的大小,进而确定银行的受险程度;风险控制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或已经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保险与补偿;风险决策是在综合考虑风险和盈利的前提下,银行经营者根据其风险偏好,选择风险承担的决策过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是什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包括:1、风险识别:即银行结合自身发展战略、经营状况等因素,识别出可能影响其战略目标实施或经营活动产生的潜在事项的过程。2、风险计量:即银行充分认识到不同风险计量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适时采用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等方法作为补充的过程。3、风险监测:即监测银行各种风险水平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在进一步恶化前将监测数据提交至相关部门以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并确保风险在银行设定目标范围之内的过程。4、风险控制:即银行对已经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等策略,以及合格的风险缓释工具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过程。其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日常管理活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指标是什么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指标是对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监管的基准,是评价、监测和预警商业银行风险的参照体系。商业银行应按照规定口径同时计算并表的和未并表的风险监管指标。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2023-08-17 02:43:491

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简介

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银行内的程序和流程,同时也涉及到银行的组织结构、政策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流程;对于机构来说,处理操作风险应该有适当的针对操作风险的政策,首先要确定这些政策,同时要把这些政策告知整个银行的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① 要有一个明确的治理结构,必须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谁汇报。② 在一个典型的银行案例中,应有一个单独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还有不同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业务的管理,即有两个报告机制,有关日常运作,向这种业务部门经理汇报;而有关信用方面,必须向有关信用经理汇报。③ 在银行涉及的信息当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获得信息的人和信息在不同层面的细节。比如董事会所需要的是一个概括性的信息,因而不可能把同样信息交给所有的人。④ 另外,信息应当是具有灵活度的,还需要有灵活收集信息的方法。
2023-08-17 02:44:282

银行的风险控制有哪些手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哪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减少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的管理活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方面。其中,风险识别是在商业银行周围纷繁复杂的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或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风险分析与评价是预计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或收益的大小,进而确定银行的受险程度;风险控制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或已经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保险与补偿;风险决策是在综合考虑风险和盈利的前提下,银行经营者根据其风险偏好,选择风险承担的决策过程。
2023-08-17 02:44:471

如何切实管理好银行业风险,建立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

一、进一步深化内控体制建设 (一)完善岗位体系,实行岗位牵制与监督 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为基本原则,完善内部岗位体系,把各项业务进行细致的过程与责权划分,然后针对性的设立作业岗位,同时还要从记账、审查、付款、监督等角度出发,设立相关的督管性岗位,严防所谓的“一手清”工作模式出现。通过这样的岗位细化与分离,使各个岗位的职、责、权得以明确与落实,并起到岗位牵制与监督的作用效果。后台监督的岗位人员要核查好非实时性的预警信息,保证每笔业务的正确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同时还要查找出其中的违规、差错。审计岗位的人员要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采取跟踪调查、重点监测、抽样调查等措施,对银行风险进行监控。 (二)增强对业务创新与扩展风险薄弱环节的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对银行业务的需求,适应市场竞争形势,业务的创新与扩展是银行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也是银行管理运营的风险薄弱环节。为了最大限度避免由此所带来的风险因素,在进行业务创新与扩展的时候,还要配套性的健全、完善风险管控制度以及补救制度,以弥补在创新之初因操作不规范带来风险。 (三)强化对银行风险的分析力度,对操作行为进行规范 要想最为有效的对银行管理运营中的风险因素起到控制作用,一方面是要对监督检查出来的风险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并定期做好总结工作,通过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对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再通过下行通报制度,向各个网点、各个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通报,使所有人员都能够受其震慑,进而规范操作;第二,从风险暴露水平、风险度以及风险率三个方向出发,对各个网点、各个岗位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风险分析与评估,然后按月、按季度的进行下行通报,提高各网点与人员的规范操作意识。 (四)保证银行内控体系的科学性与操作性 首先,要合理的调配内部控制资源,根据银行经营业务的变化,指定相应的财务控制管理流程,切实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预警、识别、度量、控制水平和对各种风险管理的抵御能力;其次,要进一步整合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利用现代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业务和信息流程,使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信息得到共享,逐步实现财务、业务相关信息一次性处理和实时共享,提高财务判断能力;最后,要建立严密完整的分级授权体系,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 (五)系统性的开展内控合规教育,增强各岗位人员的风险意识 不断强化对员工合规经营意识、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警示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坚决杜绝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感情代替规章,以信任代替纪律的陋习,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业务,不断强化员工风险防范意识,从经营理念、全面风险控制、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上培育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形成一种风险控制人人有责的内控氛围。 二、对银行的业务运营过程加强监控力度 (一)进一步提升财会风险监控工作的有效性 根据银行自身的业务运营特征以及相关规定,确定各级财会风险监控系统管理和操作人员,使整个银行内部都能够自上而下的形成一套监控体系,进一步提升财会风险监控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其履职能力。要通过财会风险监控工作来增强银行自身的财会核算质量,规范业务运营操作,使银行的整体风险管理工作实现程序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以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二)充分发挥银行风险监控系统时效性 第一,要最大限度将风险监控系统的时效性优点发挥出来,以有效的规避操作风险,同时还要遵循监控系统的提示,规范化的进行业务操作,最后就是要求各个网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预警信息复查、确认以及回复,并迅速进行补救,纠正错误操作;第二,对预警的风险点进行跟踪监督与整改,并对各网点进行通报,引起所有人员的注意,确保风险不会第二次出现。 (三)增强对银行重点风险因素的监督与控制 预警监控员一是要重点对“柜员未签退”、“超营业时间的柜员”、“柜员多次查询同一账户”等风险点实施监控;二是要面通过调阅风险监控报告,确定重点监督网点、柜员以及风险点,进一步使检查督导工作有的放矢,经过连续、动态分析判断,达到风险控制目的,同时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四)实行并落实风险预警例会制度 首先,要根据每周、每月以及每季度的风险监测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以对各岗位人员起到不间断的警示作用;其次,对风险监测情况的分析工作,应当交由实际的业务职能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分析结果的实用性与科学性,如果如果由管理性质的部门人员进行分析,可能会使分析结果流于表面;最后,针对分析结果与风险薄弱点,进一步加大业务运营过程风险监督、控制力度
2023-08-17 02:44:571

银行如何应对风险

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和其在一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导致了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的特点,一旦银行经营风险转化成现实损失,不仅可能导致银行破产,而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对商业银行而言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x0dx0a我国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过程已经完成,经营行为市场化成分加重,行政化色彩退却,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国际金融危机事件频频发生的现状和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来自国际银行业的冲击,均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正视经营风险问题并且尽快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商业银行产权制度不明晰、尚未形成先进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以及经济制度转轨的成本转嫁,导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在认识上也存在很大偏差。x0dx0a为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我们首先应树立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观念。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在克服风险的同时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其次,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方法,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其它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在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再次,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调整:(1)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2)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3)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并不断摸索以战略业务体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制。要逐步实现在业务部门设立单独的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它在各部门之间传递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就进行有效控制。最后,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使用内部评级法和资产组合管理等先进的风险度量和管理重要技术。x0dx0a对具体风险的管理上,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x0dx0a一、对信用风险的防范x0dx0a信贷资产在整个资产结构中占比大,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差息可能变小,但仍是收益最高的项目,是银行资金运用的主渠道。防范信用风险要在加强贷前调查和贷前审查等事前工作的基础上,重点作好:(1)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尽快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银行信用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模型。利用定量方法准确地对风险进行定价,不仅可以提高资产业务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根据资产的不同风险类别制定不同的资产价格,这样不仅可以减低信用风险,而且可以提高银行利润,通过产品差异化扩大市场份额。(2)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贷款等资产业务的流程控制,明确责任和收益的关系,如落实贷后问责制、审贷分离等措施。(3)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手段,尽快建立并完善信用风险监测信息系统,建立客户基础数据库和开发客户跟踪系统,实现信用风险的动态化管理。(4)通过对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进行对比,选择适时退出策略,以实现最佳的资产配置效果。(5)利用新兴工具和技术来减少和控制信用风险,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主要利用贷款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来达到提前收回债券和转移信用风险的目的,同时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实现风险组合管理。x0dx0a二、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x0dx0a1、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主要是对资金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改变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实行的“差额”管理方式,对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基层行的各项资金来源全额上存管理行的资金部门,基层行的各项资金运用由管理行进行统一配置。通过资金集中,建立资金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实现流动性、利率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适度分离,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资金集中管理后各项资金的配置权集中到上级行,上级行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建立起完备的经济、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和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强化对各种风险的量化分析,注意期限结构上的配比,防范利率和流动性风险,同时实行谨慎会计原则,不断补充自有资本金,增强抵御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能力。x0dx0a2、健全独立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各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监管的控制部门,该部门直接对银行董事会或行长负责,制定明确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控规程,划分利率授权权限和责任。合理确定内、外部利率。内部利率是指银行内部资金核算使用的利率。通过确定反映市场变化同时兼顾各部门利益的内部利率,引导资金向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集中,降低总体风险,实现全行战略发展意图。与其他部门协调合作,建立以安全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的外部利率确定体系。x0dx0a3、创新商业银行驾驭风险的产品。虽然在产品创新方面目前在制度、监管等方面还存在障碍,但是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战略。第一,根据国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衍生产品的基础准备。包括收集基础数据、建模和模型验证修订。根据对外币衍生产品市场的认识,研究远期利率合约(FRA)、利率掉期(IRS)、利率期权(Interest Rate Options)等衍生产品,以及基于这些基本衍生产品的结构性产品的投资组合,做商业银行未来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第二,开发和运用主动负债或提高资产流动性的产品,改善资产负债组合,如发行次级债券。尝试创造连接不同市场的产品,将存款与债券市场、存款与货币市场收益挂钩,如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待政策放松和市场逐步完善后,推出远期利率合约、利率掉期、利率期权、债券指数期权等产品。通过研究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资金交易,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消除全行的风险敞口,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x0dx0a三、对操作风险的防范x0dx0a2003年2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对操作风险监管从如下四个方面提出了10项原则,其中包括:营造适宜的风险管理环境;操作风险管理的识别、评估、监视和减轻控制;监管者的作用;信息披露的作用。2003年4月,巴塞尔委员会又在新发布的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CP3)中,将操作风险与信用和市场风险一起列入第一支柱,使得操作风险成为资本监管的正式成员。这意味着,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为有效评估和管理操作风险,银行需要建立专门的特殊框架和程序来给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安全和稳健保障。x0dx0a1、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的正常业务活动中,银行只有在建立了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与稳健的营运控制文化,高级管理层以高标准的道德操守严格要求各级管理者时,操作风险管理才会最为有效。营造风险控制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时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风险的单位员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x0dx0a2、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操作风险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关键是对行为人的控制,提高行为人的业务素质。在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同时,改变业务硬约束、人员软约束的状况,实行三分离制度:(1)管理与操作的分离,即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不能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要办业务必须经过必需的业务流程;(2)银行与客户分离,银行为方便客户,可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手续,但客户经理不能代客户办理业务;(3)程序设计与业务操作分离。即程序设计人员不能从事业务操作。业务处理电子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内部监督的时效性、全面性。但计算机的大范围应用尚在起步阶段,熟悉计算机的人不熟悉业务,熟悉业务的人不懂计算机,这在客观上限制了计算机犯罪。但随着员工素质的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增多,由此可能引发的一些行为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2023-08-17 02:45:073

银行风险管理的技巧

  导语: 可以预见,未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将面临十分复杂的局面,越早因势而动,就越能在瞬息万变的发展大潮中赢得先机。报告指出,到2025年,银行风险管理模式需进行彻底变革,其变革程度要比过去十年更加猛烈,如果商业银行不立即行动,做好长期改革准备,在面对新的客户和市场需求时,它们将无所适从。   银行风险管理的技巧   趋势一:监管广度与深度将持续扩大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公众和政府对银行的种种“失败”已越发不能容忍,“巧”用纳税人的钱来拯救银行的各种策略也在大众的口诛笔伐中无处遁形。麦肯锡报告认为,未来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将发生显著变化。   政府正不断提高对商业银行的要求,以期制定能同时满足国内和国际的监管标准。政府需要的是全球性的优秀商业银行,而非仅符合国内标准的普通商业银行。同时,政府对非法及有失职业道德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也不断加大。例如,美国政府要求商业银行要与其共同防止金融犯罪行为。   此外,随着大众对商业银行提高客户待遇及遵守职业操守的期待越来越高,有关商业银行对客户服务理念的监管也将出现大幅变化。要知道在过去的150年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银行保护少数有权势地位人群的行为表示不满。   趋势二:用户期望不断变化   麦肯锡报告预计,未来十年,客户期望与科学技术的转变将在银行内部引起大规模变革,并为银行未来发展道路指明方向。到那时,运用高科技手段为用户服务将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即使是年龄超过40岁的客户也将乐于接受这些转变,银行亦能从这部分人群的财产管理中获得丰厚利润。   过去两年里,创新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普遍策略之一,它正影响着这条价值链上的每一环。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几年对财经科技创业企业的投资正显著增加,这使得该类企业开始成为银行未来的直接竞争对手。实际上,财经科技企业并不想成为银行,而是想直接“接管”银行拥有的客户关系,将其纳入自己的价值链。   因此,未来商业银行要想仍保有自己的客户资源,在竞争中不“损兵折将”,就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大功夫。例如,让客户能在任何地点和设备上管理自己的账户,并保证安全性等。   趋势三:前沿数据分析技术助力风险管理   科技的日新月异不仅改变了银行用户的需求,还改变着银行风险管理者的管理策略和基本工具,特别是在数据分析方面。麦肯锡报告指出,前沿数据分析技术的出现将提供更加廉价、快捷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从而支持管理者作出更好的决策。未来十年,三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为银行风险管理带来关键改变——   大数据。时至今日,银行已能接触到大量的.客户数据,大数据手段将有助于其得到更利于风险管理的有价值信息。比如,用户支付习惯、消费行为、社交媒体参与度以及网站浏览活动等。   机器学习。在大量的数据集合中,机器学习能识别复杂的非线性数据集合,并生成更精准的风险模型。目前,已有部分银行开始“试水”,用机器学习进行信用卡诈骗探测。   众包。它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即通过网络做产品开发需求调研,以用户真实的使用感受为出发点。   趋势四:附加风险类型的出现   过去20年来,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已有显著提高,但近年来随着其他风险类型,特别是非金融风险的不断出现,使得商业银行在罚金、损害赔偿及法务方面的支出大量增加,这迫使银行开始关注这些类型的风险管理。报告提出,目前主要的非金融风险类型包括——   危机扩散风险。金融和宏观经济的连通性使市场经济、企业和银行在金融危机中变得更加脆弱。市场不景气的“气氛”很容易就会扩散至银行并引起银行经营环境的改变。同时,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这种“气氛”还会跨越国界“传染”,成为全球性危机。   模式风险。银行对成熟模式的依赖性,要求风险管理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大量数据和计算机的使用扩大了各种模式的使用范围,然而,一旦模式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决策的失败。一些银行事实上已经尝到了苦头,只是并未公开而已。   黑客攻击。大部分银行已将网络安全置于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位置,这是十分明智的决定,因为黑客攻击导致的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报告认为,未来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银行在上述风险管理方面的成本支出必将随之提高。   趋势五:通过消除偏见获得更好的风险决策   过去的30年中,人们已经在理解人类经济行为及活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认识到,当人类试图理性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其决策往往并不是最优的,这源于人们种种有意或无意识的偏见——有时人们会过度自信,而有时又变得畏首畏尾。   报告认为,如果决策者不能认识到自己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偏见,他很可能要为此付出惨重代价。而未来“去偏见化”(de-biasing)技术手段的使用,将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比如,偏见识别技术,这类技术将首先评估银行决策,重点是那些受制于偏见的决策,然后通过建立的模型在以后的决策中找出可能存在的偏见,并提醒决策者进行修正。   趋势六:竭尽全力节约成本   事实上,当前银行系统已开始遭受常态性的利润下滑,决策者们正在竭尽全力阻止这一趋势。尽管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还存在较大差异,但麦肯锡的报告指出,这种下行压力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而且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将加快下行速度。为此,报告建议所有商业银行都应重新考量自己的运营成本和投入,开始运用零基预算法、附加值分析及外包等多种方式,削减运行成本,以求在低成本运行情况下取得相对多的价值回报。
2023-08-17 02:45:361

银行如何做好风险管控

  导语:在银行做好操作风险内部把关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的监管。商业银行应确保本行能够及时应对操作风险,其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定期报告操作风险及管理情况,并严格履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银行如何做好风险管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银行如何做好风险管控 篇1   1、建设智能防控系统,强化案件防控体系   通过一体化平台连通所有的场景,提高整体管控的效率。通过防护舱的远程管理,保护用户的用卡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舱内是否有人、舱门是否上锁等状态,如发生门异常未锁,会第一时间进行安全提示,保障客户安全。同时,可以实现系统远程控制,针对小孩误入的情况,远程协助开门;发生损坏ATM机紧急情况,远程锁闭防护舱,阻止罪犯逃脱;多人进舱操作,进行信息上报。   2、加强安全风险提示,提高客户防范意识   通过系统智能远程语音投放,制定投放计划,定期重点针对行内安全风险、案例分享、规章制度等进行语音提示。一方面,不断强化银行和客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安全管理落实到日常业务操作中。   3、强化监控中心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大脑中枢”作用   主要体现在智能报警管理、智能运维管理、数据统计三方面。以数据统计为例,监控中心通过全行安防信息的汇总呈现,可以从基础设备数据、业务数据(报警处理、设备故障)等不同维度进行报表统计和数据分析。寻找系统隐患风险,开展预测性运维防范工作。比如,向金融企业提供包括银行营业厅、自助银行、银行金库、监控中心联网、理财风险管控、远程查勘定损在内的多种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应用于银行大厅、金库、理财部门、保险公司远程定损等不同的金融业务场景,同时通过一体化平台连通所有场景,提高整体管控效率。预测老旧设备运行年限,进行老旧设备的提前更新换代预警,避免老旧设备大面积宕机。   银行如何做好风险管控 篇2   专业能力   风险管理序列从业者既要掌握相关授信业务知识和审批政策,也要了解宏观经济、相关行业趋势,以及必要的财务和法律知识。在审批的过程中不是刻板地硬套规则,而是能够根据项目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授信条件,从而化解风险,为银行赢得利润。对于高级从业者来说还需要具有引领业务发展的能力,能够通过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把握,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预测,制定科学的授信政策,进行有效的信贷资源配置,指引业务发展方向,为业务发展创造有利的竞争机会。因此风险管理工作对从业人员的广泛学习各类知识、快速提升自我专业水平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洞察力   风险管理从业者需要有能力通过对关键信息的把握和对细微环节的觉察,判断企业的发展潜力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的现金流、企业家素质、企业的某个重大的经营决策、行业相关的某个突发事件、发起该项目的客户经理的个人品质等都能成为风险管理从业者做出授信决策的重要依据。一个优秀的风险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财务报表中的蛛丝马迹发现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再通过深入地佐证分析确认企业经营漏洞,从而主动采取措施,避免授信风险。因此对风险的敏锐洞察力是风险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要求。   责任心   每个岗位都需要从业者具有责任心,风险管理工作强调从业者要使用好手中的权利,不能利用手中权利去谋取个人私利;同时也要能够为组织的长远发展负责,为了组织的终极利益,敢于冒风险,敢于承担个人责任。风险管理从业者不能过多的考虑个人风险,将个人风险凌驾于组织风险之上。在相关政策指引下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模棱两可的地方,这时既需要风险管理从业者的专业判断,也需要有一种为了全行的业务发展负责的"精神,果断做出决策,而不是将问题上交或在等待中失去机会。   独立性   风险管理工作与很多人的利益相关,某些人甚至是领导,会通过个人权力对风险管理从业者施加压力,这就要求从业者能够坚持组织利益第一的原则,即使受到暗示、阻挠、甚至诽谤,也不改变初衷,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当然,这种独立性也需要从业者能够主动吸收他人的合理建议,但是不受其左右。以往大量事实证明,正是风险管理人员具备了这种独立性,在关键的时刻避免了业务风险,维护了组织利益。   银行如何做好风险管控 篇3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会计部位风险点的形成一般说都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上是由业务发展与人员配置、人员素质不适应导致的制度把握不透、管理不到位形成的;主观原因是由于网点负责人或管理部门管理不严、监控不力,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到位,操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违规违章操作,思想道德滑坡而形成。具体表现在:   (一)管理检查不到位,监控不严   一是网点、管理部门的管理检查不到位或检查流于形式,没有查出或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检查的内容、方式方法、操作程序不够规范,对检查存在问题整改不彻底;三是网点无专职风险主管,由网点负责人或业务主管兼职造成的管理不严、制度执行不力、监控不严。   (二)业务推广与人员配置和业务素质的不协调   业务品种的推出与人员配置和部分柜员素质达不到要求,业务处理风险增大。一是网点过分强调业务的发展而忽视了业务人员的配备,容易造成操作人员一人多岗、串岗、混岗等违章现象,潜藏着风险隐患。二是前台人员变动频繁,对新业务培训不足,业务不熟练,造成的操作风险。   (三)新业务管理不到位,留存漏洞   新业务的推出,由于配套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操作规程等的不配套,或者制度执行人、管理者对新业务掌握不透、管理不到位,留存漏洞存在的风险。综合客户服务系统上线后,由于操作系统的变化较大,也可能存在一些管理不到位衍生的风险点。如前台操作程序变化,库包、业务印章个数增多,单证管理分散,现场监管难度较大;网络运行故障影响前台营业,后台操作失误导致前台业务处理错误。   (四)工作责任心不强,劳动强度大,思想教育不到位,道德滑坡   一些营业网点由于业务量大,表现出普遍的心理焦虑问题,潜藏着会计失误的风险隐患。在营销指标和各种“数字”下网点也没有什么时间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思想教育的工作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深入下去,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得一些员工对内控管理掉以轻心,有章不依,有规不循,不加重视,放纵自行。   二、建立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体系   在充分认识会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如何以新巴塞尔协议提供的操作风险有效管理和监管的架构以及国外银行的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金融体系的会计风险防范系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体制   首先,应积极稳妥地推进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使会计风险管理获得强劲的原动力。其次,进一步强化会计集中管理,实现与总行的数据大集中。科学合理界定前后台业务办理范围,规范营业网点交易与后台核算分离模式。再次,不断完善会计风险防范机制。要从系统和发展的观点来审视制度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使各项制度在责任上有明确划分,使各项规章相互配套,相互协调。最后,各商业银行还应积极严格推行基层领导轮换制、会计主管委派制、会计督导员、稽核员委派制度等办法,将风险管理人员与会计管理人员相对独立,从人员上保证全行集中统一的会计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化解“选手与裁判”引发的银行会计风险。   (二)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体系   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是内控目标得以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首先,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制约措施。制定涵盖全部会计业务和各个岗位的操作流程和岗位责任制,通过各环节设置相互制约的职能岗位,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其次,严密程序,强化管理。要按照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对所有岗位都要制订制约措施,避免管理失控、制度悬空。再次,明确责任,奖罚分明。要对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会计岗位责任制作出明确规定,把会计任务和工作职责具体分解到各个柜组和岗位,落实到具体经办人员。   (三)建立会计流程监督体系   创新管理控制手段,应充分发挥高科技在会计管理方面的作用,在目前情况下,会计核算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应减少人为的控制操作,不断实现“人控”向“机控”的转变。首先,建立预警系统,对异常的资金活动,系统自动进行预警提示,复杂业务以及需要当时作出会计估计、判断的事项,应及时产生相应的报告信息。其次,建立符合业务发展需要的会计稽核模式。通过研究当前会计风险的特点、近期出现的共性问题确定专项稽核主题,制定稽核预案,明确各阶段稽核重心和稽核方法。再次、建立长效、系统、有序的监控机制。一是建立并严格执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测试制度。二是建立各项制度评估机制。三是建立、落实会计工作问责制度。四是要建立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及柜台员工风险防控能力评价制度。   (四)以人为本,构建会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首先,提高对会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水平,不仅是会计从业人员的事情,也是基层行负责人的一项重要职责。各基层行的负责人及会计人员要认识到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提高会计管理水平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头戏。   其次,要充分发挥委派制会计主管在基层行会计管理的中坚力量,一是理顺委派制会计主管的责、权、利关系。二是要明确委派制会计主管的具体目标和责任,让委派制会计主管从繁杂的各项事务中解脱出来,做好该做的事,管好该管的人。三是将会计主管在人事、工资等方面从基层行中独立出来,以确保监督主体身份以及监督行为的中立性。   再次,开拓会计队伍建设思路,全面增强会计人员素质。提高基层行的会计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层行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建设一支技能熟练的业务操作队伍。通过业务培训和有计划、有步骤的岗位定期轮换,有意识地培养若干业务骨干,将有防范意识的高素质人员选配到会计队伍,特别是会计的重要岗位。最大限度地为会计人员拓宽发展空间和晋升通道,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
2023-08-17 02:45:54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步骤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所以我们应该要重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   1.风险识别   适时、准确地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   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感知风险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发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性质;分析风险是深入理解各种风险内在的风险因素。   制作风险清单是商业银行识别风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指采用类似于备忘录的形式,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逐一列举,并联系经营活动对这些风险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此外,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还有:   ①专家调查列举法   ②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   ③情景分析法   ④分解分析法   ⑤失误树分析方法   2.风险计量   风险计量/量化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准确的风险计量结果是建立在卓越的风险模型基础上的,而开发一系列准确的、能够在未来一定时间限度内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需要的数量模型,任务相当艰巨。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基于合理的假设前提和参数,计量承担的所有风险。   3.风险监测   ①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②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施质量/效果。   4.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应当实现以下目标:   ①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符合经营目标的要求;   ②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符合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的要求,并在成本/收益基础上保持有效性;   ③通过对风险诱因的分析,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风险管理程序。   按照国际最佳实践,在日常风险管理操作中,具体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可以采取从基层业务单位到业务领域风险管理委员会,最终到达高级管理层的三级管理方式。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   一、风险分散   (一)含义   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方法。   (二)主要作用   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认为,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即完全正相关),分散投资于两种资产就具有降低风险的作用。而对于由相互独立的多种资产组成的资产组合,只要组成资产的个数足够多,其非系统性风险就可以通过这种分散化的投资完全消除。   (三)实现手段   根据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原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应是全面的,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甚至同一国家的借款人。   二、风险对冲   (一)含义   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UnderlyingAsset)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   (二)主要作用   风险对冲是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的办法。   (三)实现手段   商业银行的风险对冲可以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两种情况。自我对冲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表或某些具有收益负相关性质的业务组合本身所具有的对冲特性进行风险对冲。市场对冲是指对于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业务调整进行自我对冲的风险,通过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对冲。   三、风险转移   (一)含义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风险管理办法。   (二)主要作用   风险分散只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而对共同因素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却无能为力,此时采用风险转移策略是最为直接、有效的。   (三)实现手段   风险转移可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是指为商业银行投保,以缴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移给承保人。非保险转移是指担保和备用信用证等为投资者管理信用风险提供了类似期权合约的工具,将风险合法转移给第三方。同时,金融市场还创造了类似于保险单的期权合约,使投资者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策略来管理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   四、风险规避   (一)含义   风险规避是指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具有的风险。   (二)主要作用   风险规避使商业银行不承担风险。   (三)实现手段   不做业务,不承担风险。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规避风险的同时自然也失去了在这一业务领域获得收益的机会和可能。风险规避策略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不宜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主导风险管理策略。   五、风险补偿   (一)含义   风险补偿主要是指事前(损失发生以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   (二)主要作用   对于那些无法通过风险分散、对冲或转移进行管理,而且又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投资者可以采取在交易价格上附加风险溢价,即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   (三)实现手段   投资者可以预先在金融资产的定价中充分考虑风险因素,通过加价来索取风险回报。   银行风险管理知识   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银行内的程序和流程,同时也涉及到银行的组织结构、政策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流程。对于机构来说,处理操作风险应该有适当的针对操作风险的政策,首先要确定这些政策,同时要把这些政策告知整个银行的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治理结构,必须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谁汇报。
2023-08-17 02:46:031

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1、加强准入管理。在授信环节,做到科学核定总量、明确区分种类、严格遵循权限;在用信环节,做到深入调查、详细审查、充分审议、严格审批,提出行之有效的限制条件和管理措施;在审查环节,探索建立独立审查制度、审查合议制度、审查咨询制度以及审查监理制度。对正常贷款,以加强维护和深度开发为主,持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信用便利;对关注贷款,密切关注不利因素的变动趋势,确保担保的有效性和充足性,抓住客户资产变现、对外融资、改制重组、经营改善等时机相机退出;对可疑贷款,果断、依法强制清收。2、加强预警监控。风险预警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前移风险关口,达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效果。要实现“多渠道”预警,创新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手段,综合运用信贷管理系统、专业统计报表以及各类媒体获取风险信息和数据,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形成“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传递”的工作局面。要实现“零距离”预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3、加快信贷调整。市场经营条件下常盛不衰的企业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贷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在客户退出上,要切实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事实风险退出向潜在风险退出转变。前移风险关口,动态跟踪各类贷款迁徙变化趋势,提高对发展趋势的预见性。二是由被动性退出向主动性退出转变。统筹规划,尽早打算,通过催收、核销、审批控制等手段,主动压缩规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风险高的企业贷款余额。三是由战术性退出向战略性退出转变。信贷结构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掌控好节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4、加强贷后管理。贷后管理就是要不断发现营销机会和客户风险预警信号,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并付诸行动。要建立贷后管理考核体系,把客户检查过程、信息分析过程、预警预报过程、客户退出过程等纳入信贷工作整体考核范畴,针对每个管理环节和要素制定考核标准和依据,促使贷后管理人员经常、自觉、深入地实施贷后管理,让概念化的管理具体化。要建立差别化的风险监控制度,在密切监测风险变化的同时,做好对边缘贷款的动态跟踪和监测,制订完善的风险监控方案,及时化解潜在风险。5、培育合规文化。要注重培育客户经理良好的职业操守,做到始终不越思想道德这条“防护线”,始终不碰规章制度这条“警戒线”,始终不违犯法律这条“高压线”。要注重建立与合规文化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传递一种信息,即:奖励那些善于发现风险、揭示风险、规避风险的员工,惩罚那些违反贷款规则、制造贷款风险、不顾贷款风险的员工,切实在内部形成一种“不以效益为由简化贷款程序,不以发展为由变通规章制度,不以同业竞争为由放宽准入条件”的良好氛围。法中拍拍专做房产过户
2023-08-17 02:46:222

邮政储蓄的风险防范一般是什么内容?

1、邮储银行倡导审慎稳健的风险管理文化,自上而下确立了“风险管理人人有责、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理念,不断提高全行的风险责任意识,强化合规经营、风险为本的理念。同时,邮储银行始终遵循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建立了分层次的风险偏好制度和传导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政策。2、邮储银行做好重点领域风险管控,高度关注产能过剩行业风险,严控“两高一剩”、房地产等行业或客户的集中度;高度关注防范化解环境风险,主动作为,严把准入关;高度关注非信贷风险,有效防范影子银行及交叉金融产品风险,规范发展同业、理财、表外等业务;高度关注消费信贷风险,加强资金流向监管,把控好资金用途。3、在关注重点领域风险的同时,邮储银行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防控金融风险、防止金融资金空转的重要途径,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主线,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着力解决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扩展资料:一直以来,邮储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工作要求,不断探索加强风险防控工作,严守风险底线,从解决体制性、机制性和基础性的问题入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对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18年出台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规划》,确定了“转变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防范重大风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等三方面18条重点任务,制定了强化人才保障、IT及数据支撑、风险合规文化建设等保障支撑措施,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邮储银行:坚持底线思维 筑牢风险屏障
2023-08-17 02:46:322

银行如何管控金融风险

  导语:“强化内控机制,增强风险掌控力成为培育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能否实施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是衡量各家银行核心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尺。”   银行如何管控金融风险   一、加强教育,打造合规文化。   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血液中,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业务操作环节中,营造重操守、讲合规、促案防的良好氛围,促使所有员工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能够遵循法律、规则和标准,自觉抵制各种违纪、违规、违章行为,从源头上预防案件的发生。   二、与时俱进,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制定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规章制度是构筑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是各项业务应当遵循的标准和程序的总和,也是检查和纠正一切违规问题的依据。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着重解决内部控制的“真空地带”的问题,并且把可操作性的规程规范建设放在完善内控制度的首位,对那些不适应新发展的规定和办法,该废止的废止,该补充的补充,该修订的修订。在制度面前做到人人平等,坚持以制度为标准,事实为依据,不搞双重或多重标准,不故意夸大或缩小问题,不回避矛盾,不当“和事老”,报实情、说实话。对一切破坏内部控制运行的违纪违规者,不管是谁,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否则,姑息迁就则久必酿成大祸。   三、运用科学,量化银行风险。   风险量化的第一阶段是计量和跟踪,对数据进行量化。第二阶段是评估的阶段,当量化有关信息之后,要对它进行衡量,在第二阶段需要很多相关技术的开发。可以建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并从数据中拟合风险损失的分布,通过设置一个置信区间,比如95%,可以计算出风险损失。而到了第三阶段,就是向各个管理层提供数据,以让他们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四、优选客户,防范信贷风险。   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风险防控至关重要,而防范信贷风险关键在于选择客户。一是选择信用记录好及实力强的客户。在信贷业务过程中,客户自身的信誉与实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银行如何管控金融风险   (一)保持理性的信贷增长。   现阶段银行的主要风险依然是信用风险,做大信贷总量实际上是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考验。现在我国每年有10万亿元的新增融资投放,加上几十万亿元存量贷款到期后的重新发放,对后续的信贷风险管理、防控大面积金融风险将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各银行要恪守稳健的风险偏好,坚持稳健经营,信贷投放要循序渐进,不搞突击放款,坚决避免非理性的.信贷增长。要改进和完善银行内部考核评价机制,不宜把贷款增加多少列入对分支机构经营业绩的考核评价指标,从机制上避免分支机构不顾潜在风险,过度强调业务的增长,过度激励贷款业务发展,过度追求短期业绩的行为。同时,还要通过信贷业务的后评价机制来杜绝分支机构发放没有实际用途或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贷款,严格限制过度依赖抵押品来偿还的贷款、过度依赖第三方保证的贷款、过度依赖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等。   (二)制定多维度的信贷政策。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结合本行的战略导向、风险偏好、资本实力等,统一制定信用风险政策,确定区域、行业、产品信贷政策与风险限额。经营管理层要进行市场细分,确定重点行业,分析行业经济周期、行业法律与政策环境、行业依存度、行业产品可替代性、行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通过行业数据的收集,确定银行信贷行业相关指标领先值、标准值、最低值,确定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明确哪些行业是进入类行业,哪些行业是禁入类行业,并制定出行业风险限额、授信总额等限额指标。在区域信贷政策方面,对于跨区域经营银行来说,要依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信用环境,制定差异化区域信贷政策,对县及县以下还需要制定有别于城市金融的信贷政策。有条件的银行应当实行区域评级,对区域授信额度的确定要遵循发展、收益、风险相协调的原则。通过制定多维度的信贷政策,将行业或客户区分为积极支持类、适度支持类、清收退出类。这样既便于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明确风险政策、掌握整体风险状况,也便于前台营销部门有的放矢开展营销,有利于中台部门掌握统一的审批标准,还有利于后台管理部门明确风险监控的重点。   (三)建立信用评级、统一授信管理体系。   客户信用评级是指对客户市场竞争力、经营状况、管理能力、信誉状况、发展前景设置若干定性、定量指标,按照一定的方法与技术对客户偿债能力与意愿作出评价,并映射得出相应信用等级,作为投资与信贷管理准入的依据。对商业银行来讲,什么样的客户可以进入,什么样的客户不能进入,客户评级是基本依据。目前国内评级企业不少,几家较大的评级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和一定声誉,外资及中外合资评级公司对上市企业尤其是境外上市企业及重大项目融资评级占有较大业务份额。但由于受文化习惯、信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公认的评级管理。国内商业银行一般根据开户客户群状况、风险偏好进行内部评级。各银行应当引进评级公司并结合自身力量,建立符合自身客户状况及风险偏好的评级系统。除公司类客户评级系统外,对个人客户还应当按照信用卡、按揭贷款、汽车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生产经营贷款等,分别建立评分卡系统。   (四)依托大数据创新信用风险管理方式。   银行既不能弱化对借款人的实地调查,又要创新风险管理方式,通过多渠道的信息采集,强化多信息的校验分析和逻辑判断,解决调查、审查、贷后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为经营决策、政策制定、审查审批等提供支持。还要充分运用数据信息和技术,以大数据思维来改革风险管理方式。银行总行要发挥信息集中的优势,整合内外部数据信息,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复合式动态风险评估,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客户,及时发现其潜在的风险及变化趋势,为分支机构提供信息支持。
2023-08-17 02:47:131

简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依次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方面。1、风险识别是在商业银行周围纷繁复杂的宏、微观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或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2、风险分析与评价是预计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或收益的大小,进而确定银行的受险程度。风险控制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或已经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保险与补偿。3、风险决策是在综合考虑风险和盈利的前提下,银行经营者根据其风险偏好,选择风险承担的决策过程。4、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扩展资料:核心实质核心指标的设置实质是将风险量化的方法,同时通过持续监测,衡量哪些做法是可行的,而哪些是不可行的,从而逐渐减少风险,将风险降至最低。风险量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计量和跟踪,必须要知道如何对数据进行量化,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大多数欧洲和美国的银行,目前都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这些信息要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收集,而且必须量化。第二阶段是评估的阶段。当银行量化有关信息之后,要对它进行衡量,因此在第二阶段需要很多相关技术的开发。银行可以建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并从数据中拟合风险损失的分布,通过设置一个置信区间,比如95%,银行就可以计算出风险损失,也就可以为其分配资本了。为风险分配资本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当银行遭受某种灾难性损失的时候不至于瘫痪,甚至于倒闭。而到了第三阶段,就是向各个管理层提供数据,以让他们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023-08-17 02:47:233

银行风险管理重要吗?

银行是特殊的企业,银行通过运作钱来盈利,包括借贷业务,投资业务等等,都是高风险业务,所以银行进行风险管理有必然性,比如分析收不回贷款资金的风险有多高,以确认是否贷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金融产品种类越来越多,银行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加,风险管理就更加重要,尤其对信用贷款的管理,不能因为要增加业务量而允许无担保贷款等。 银行有很多金融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方向错误,操作失误,利率风险等都会给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银行的风险管理很重要,高效的风险管理能为银行减少很多损失。 换个角度想问题,如果银行不管理风险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银行某笔业务投资失败,或者内部职工卷款潜逃了,银行出现流动性困难,暂时取不出钱了,这就会引起存款人的恐慌,人们都去银行取钱,那么银行的问题就严重了,很多外国银行就是这样倒闭的。
2023-08-17 02:47:50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探究

  导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影响银行兴衰的大事,在银行业中倍受重视,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历史较短,所以普遍存在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管理能力较弱的问题,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自身在银行的工作景仰,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简要探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探究   商业银行作为社会最主要的资金融通平台,其发展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因此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不仅关乎银行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关乎国家经济的健康前进。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信贷风险、流通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誉风险。这四种风险对银行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我们的商业银行管理者加强重视,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应对策略,以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风险管理是银行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经营已经基本上脱离了政府的保护,需要在市场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加强风险管理,就是提高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保护本企业在市场大潮中健康稳步前进。其次,加强风险管理是促进社会经济健康运转的需要。前面已经提到,银行的发展状况不仅仅是银行自己的事情,更是整个国家的事情,商业银行的稳定就是整个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健康的重要调节工具。加强商业风险管理,就是为了稳定国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最后,加强风险管理是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先至今犹在,由于缺乏危机意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大量银行倒闭破产,众多国家深陷泥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发展的今天,国际经济关系愈加密切,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可避免,我国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正是要提高整体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以保护国民经济免遭或尽可能减少金融危机的破坏程度。   二、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风险   (一)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风险,但同时也是最好控制的一种风险。操作风险主要存在于银行内部职员的工作过程中,或是认为的预谋,或是无意间的操作失误都会给银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虽然往往造成的独立损失并不严重,但就整个银行庞大体系而言,由于人员众多,失误总量却是不可轻视。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操作风险往往是由于商业银行公司内部治理不到位,内部程序与业务流程不完善,人员工作素质不强出现失误甚至舞弊,管理系统失灵或者存在缺陷以及外部事件的负面影响所造成的。因此这类风险只需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便可以较好的进行规避。   (二)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银行体系很不完善,银行之间虽然有自由竞争之名,却缺乏竞争之实。由国有政策性贷款银行改制而来的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基本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地方性和私人商业银行近年来虽然有所发展,但竞争力不强,亦未形成全国性的经营体系,难以与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形成实质上的竞争。垄断体制下的银行对客户的重视度远远不够,客户与银行之间的地位不对等,出现纠纷时客户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且各种乱收费现象层出不穷,国家也为做出实质性干预。这种情况下银行在国民眼中的形象是非常糟糕的,如果银行借着垄断势力而忽视民众述求,忽视信誉建设,最终在世界银行竞争的大潮中将会输掉市场,一败涂地。   (三)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较为致命的`风险之一,商业银行与其他企业一样以营利为目的。而商业贷款是商业性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手段,因此银行在吸储的同时,迫切的希望能够尽可能的把客户的存款贷给可靠的借款客户,以赚取巨大的利息差额。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商业存贷差额在世界上属于最高的,银行业利润率十分可观。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引导下,银行对客户的资质审查出现放水现象,且加之政府部门的干预,很多不具备贷款资质的企业或团体却从银行中融到大量资金,这种情况下银行面临的呆账坏账风险就非常高了,对银行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四)流动风险   流动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追求过度发展而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其实这种情况也不仅出现在银行之中,在任何企业中都普遍存在。作为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商业投资年回报率高达40%之多,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率,不惜依靠大量的贷款来达到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的目的。银行之间这种相互借贷的现象更加普遍,通过银行拆借可以在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大量借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绑架央行,变相迫使央行增发货币,给国民经济埋下隐患。而同时一旦出现经融危机等引起资金链条断裂,对那些过度依靠贷款的银行而言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三、如何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在公司上下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管理意识的强弱决定着公司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的培养教育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古人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当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暴利时期,虽然利润很高,但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并不强,若不能强化风险意识而安于现状,在国家化的大潮流中必然要重蹈失败的覆辙。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在走向国际化之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落实企业风险文化建设,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培养工作人员风险敏锐性,改进服务认真工作以更好的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科学风险管理流程,提升总体风险管理能力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是提高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能力的根本之道,任何组织的健康都离不开良好体制的约束。商业银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一是建立起高效而严密的组织体系,提高工作运转效率,增强企业凝聚力。二是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信息的流转和共享,提升银行内部决策效率和科学性。三是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保持对银行总体运行的监控,及时发现风险的额存在并发出预警,加强对有关风险的预报,以制定相应应对策略。最后是建立全面的监控系统,不仅监控风险,更要监控银行经营过程,防止决策失误和工作失误,将可能引起风险的隐患降到最低。   (三)加强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工作人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减少操作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操作风险主要问题就是出在员工法律意识淡薄,业务操作不熟练上,从而导致了大量损害银行和社会利益的违规行为。有的是为一己私利而内外勾结,侵吞银行财产和客户财产;有的是业务操作失误频频,给银行健康发展埋下巨大隐患。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是银行的灵魂,工作人员思想素质好坏、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银行整体的发展状况。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培育思想先进、业务娴熟的优秀员工是减少银行操作风险,提升银行服务水平竞争力的根本性手段。   (四)强化银行竞争意识,转变经营理念,重视各户需求,同时与社会媒体合作,全方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规避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的出现归根结底是银行对客户对自身长远发展的不重视,其主要原因是竞争环境所致,国企长期受到政府保护,民企缺乏良性竞争机制,投机取巧违法行为严重,而处于弱势群体的储户利益长期得不到维护,致使商业银行信誉丧失严重。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强化市场竞争意识,提高忧患意识,树立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强化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宗旨意识,用实际行动真诚服务客户。同时加强与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合作,积极宣传企业文化,打造企业良好形象。   (五)强化信贷资质评估,严格信贷流程,减少信贷风险   银行在进行贷款的时候都会对相关企业进行资质审核,资质评估是银行规避呆账坏账最重要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要高度重视,切不可有半点疏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坏账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银行的健康发展构成一定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一定要建立严格的企业审查机制和信贷流程管理,并且认真执行,对那些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坚决不放贷,不符合流程的亦不放贷,只有这样银行才能加强对借款企业的监管,把信贷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以保障商业银行长远发展。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发展总体状况良好,发展前景广阔,但存在的风险问题也较为严重。行业内普遍存在着重视短期利润,忽略长远发展的问题,风险忧患意识不强,风险管理水平有限,应对能力不高,严重制约着银行体系的健康成长。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银行管理者必须提高风险意识,结合自身实际,站在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品和服务水平,为国家建设提供坚固金融后盾。
2023-08-17 02:47:581

银行风险管理的分类及特点

   银行风险管理的分类及特点    一、银行风险管理的4大分类   对于银行而言,作为一家机构,它的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    1.信用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还是来自于信用风险,其中贷款风险是最主要的内容。那什么是信用风险呢?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或不愿按约定偿还贷款本息,所导致的银行信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信用道德约束力降低,所导致的还款意愿降低的风险。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偿还意愿是决定贷款信用风险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因素,而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偿还意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道德、市场、经营管理等,在这其中大部分人在贷款后都是因为道德缺失最终导致信用失衡,从而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汇率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我们常常把市场风险也列为系统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它不是通过某家机构或者某个人的努力就可以降低或改变的风险。   一般来说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四种,而由于利率是资金成本,汇率的变动离不开利率,利率的波动直接导致贷款价值的变化,因此,利率风险也是银行贷款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流程或外部事件所造成贷款损失的风险。对于操作风险应该比较好理解,比如内部员工欺诈,外部欺诈,员工的操作方法有误,工作场所的安全性有问题等,这些都有可能引发风险。   再比如,客户、产品以及业务做法不当,实物资产有所损坏,或者业务中断,系统失灵,在执行工作过程中流程管理不完善等,这些都是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   可以说操作风险是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我们不应该把它割裂开来,而是应该把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其他风险相结合去看待,毕竟这些都是跟操作风险相挂钩的。    4.其他风险   其他风险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是流动风险、政策性风险、国家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等。   ①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虽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到期债务的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另外,银行在中长期的信贷投放的时候,如果它投放的不合理,很容易造成挤兑性的风险,这种挤兑性的风险也是流动性风险。   ② 政策性风险:是指由于政策发生变化给贷款带来损失的风险。   ③ 国家风险:是指由于借款国宏观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商业银行的外国客户不能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主要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不存在国家风险;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不论是政府、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遭受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④ 战略风险:是指银行的贷款决策失误或执行不当而造成的贷款损失的风险。   ⑤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以外事件、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银行的声誉产生影响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二、银行风险的特点   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   那么,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如何区分呢?   两者主要的区别就在于风险是不是可控的。非系统风险是可控的,系统性风险是不可控的。   比如,自然灾害就属于系统性风险,整个股市的低迷也属于系统性风险,因为这不是一家机构或者两三家机构通过努力就可以改变的。    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类业务,基本上只存在系统性风险里。    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和非营利性,可能引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操作风险是存在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的,经常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他风险交织并发,因此,我们往往难以将其与其他风险严格区分开来。    4.其他风险:   其他风险包含的方面比较多,我们主要说一下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形成的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这是因为流动性风险其实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一旦你的操作不当有可能造成你的资产配比不当,比如中长期、短期的规划,存款或者理财规划等等,如果你的战略失败就有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   所以对于银行而言,这些风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大部分都是具有相关性的,只有在信贷业务中将各类风险因素都考虑到位了,才会做出最准确的判断,降低银行的风险。
2023-08-17 02:48:05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政策

法律分析:银监会对本次修订新增的部分指标设定了过渡期,这有助于平滑金融去杠杆速度可能过快对金融系统产生的流动性波动影响。监管机构旨在加强同业业务期限结构匹配度,优化同业资产结构,提高同业负债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来降低同业融入占比快速提高的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防止在流动性偏紧环境下的风险扩散。法律依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第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办法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法人和集团层面、各附属机构、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其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满足。第五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体系实施监督管理。
2023-08-17 02:48:121

浅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尽管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制度变革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作为高风险行业并从事经营货币业务的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则务必做好控制自身潜在风险的任务,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银行风险防范措施。文章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的观察分析,提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相应的改进方法和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从商业银行诞生至今的经营历史中,其收益与风险总是一对孪生兄弟共同伴随着商业银行而存在。收益是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但是风险却是商业银行为追求收益而付出的代价,为追求较高的收益就必须承担较高的风险,如果不想承担风险,就只能获得一个平均的收益。因此,如何在追求收益的过程中更好地防范和控制好风险,在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中,一直是一个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颇费精力但又不得不时时刻刻认真对待的事。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内涵   了解商业银行风险的内涵,是理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目前理论界对风险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1)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   (2)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   (3)风险是结果对期望的偏离;   (4)风险是导致损失的变化;   (5)风险是受伤害或损失的危险。可见,对于风险这一概念理论界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并无一个统一的定义。对风险的上述解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风险的某些内在特性。   综合以上诸多定义的分析和比较,笔者将风险定义为:风险是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相背离从而产生损失的一种不确定性。银行属于高风险行业,故其风险既可狭义地理解为实际收益与目标收益的偏差,又可广义地理解为经营现状与发展目标的偏差。笔者认为所谓商业银行风险,就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银行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任何业务经营中的风险都是不可避免的。从经营对象看,商业银行经营的是货币资金,而不是具有各种使用价值的物质商品,因此,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均直接表现为货币资金损失风险。存在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想方设法控制好风险。对银行来说,通常的风险公式是:业务内在风险―可控制的风险=剩余风险。很显然,控制风险的能力越强,被控制的风险量越大,剩余风险就越小,因此,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准确地衡量风险,清醒地知道风险在哪里,及时地监测风险,并有效地管理风险。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   商业银行治理结构虽然得以建立但还不完善,运作欠规范,产权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些体制劣势使得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较差。另外,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所需的法律体系以及市场调控机制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2、风险管理理解不到位,风险意识淡薄。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尚不到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只关注业务量的扩张和发展,对盲目发展业务中存在的风险重视不够,风险意识淡薄。绝大多数银行员工认为,风险管理是风险控制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大部分业务人员错误地将对风险的重视和管理放在自己工作的对立面,认为对风险进行控制与降低业务量是一回事,而没有将风险与利润密切联系起来;部分风险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理解欠缺,简单地认为风险控制就是减少业务量,采取单纯缩减业务量的错误极端方式来逃避承担风险的责任。   3、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落后。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已使用了客户信用评级系统和信贷资产分类系统,并自主开发了小企业评级模型等技术工具,但量化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操作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工具仍属空白。国际银行的风险计量依赖于基础数据,内部评级比较完善,同时还借鉴中介机构的外部评级结果,帮助实现信贷决策。对比国际先进水平来看,商业银行风险识别能力比较薄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同国际先进做法相比都存在差距,主要判断式信贷决策仍占主流。   4、由于操作不当导致银行的业务风险扩大。   首先,由于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融资方式上带来的竞争及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传统业务的激烈竞争和利润下降,许多商业银行放弃稳健经营原则,通过发展高风险业务取得较高的收益,加大了经营风险。其次,由于传统体制下银行的经营风险完全由国家来承担,使一些银行误认为没有资本金一样可以扩张,从而重规模轻效益,经营效益不能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而同步提高,从而使一些危害银行长远发展的业务大规模存在。再加之有些银行员工素质不良,领导干部的贪污腐化行为以及银行内部的监督防范措施不力,也导致了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使银行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5、风险管理人才欠缺,人力资源储备不够。   风险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所涵盖的范围不仅包括管理学、金融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同时还采用了系统工程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因此,风险管理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目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不够,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无论是在商业银行界还是在受高等教育人群中,从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存在差距, 这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三、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强化风险控制的策略建议   商业银行目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银行风险降到最低,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与竞争力,已刻不容缓。   1、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要利用改制上市之机,根据股权结构变化,建立符合自身战略定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由银行董事会及其高级经理直接领导的、以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门紧密联系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董事会作为全行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对风险管理的整体战略决策,对银行风险管理负有最终责任;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实行垂直领导,具体实施对本行风险的全面管理,推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在执行层面上要改变以前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行政管理模式,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业务部门也要逐步设立单独的风险管理岗位,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各部门业务主管和业务经理对其业务风险负责,使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国际大银行的组织模式与运作经验,加快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权利、责任、利益边界明晰的组织架构和运行规范、管理科学、内控严密、运转高效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内部控制水平。   2、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由于风险具有不可规避性,因此银行需正视风险的存在,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风险管理意识应该融会贯通至整个银行内部以及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即银行的每个员工在进行每一项业务时都必须时刻牢记风险因素,并将风险与收益相比较的意识牢记心中,同时清晰地认识和明白控制风险和创造效益同样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公司各级管理层需在其经营理念中加入风险管理理念,同时设计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收益的效果扩大到长期,以保证风险管理文化得到切实的贯彻和实施。   3、建立宏观经济预警系统。   (1)加大对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形势的研究,从战略高度上确定银行业务的重点方向。银行在正常的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之外,应服务于决策层的专门机构,研究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政策,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把握金融监管当局的政策取向,提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区域、行业,尽量避免因与国家或监管当局的政策抵触而导致的政策风险。   (2)建立前瞻性的风险管理体系。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不仅要关注资产或项目当前存在的风险,同时也要对未来的风险作出评估,并且建立可能的应对措施。也就是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要具有前瞻性,它不仅要看到眼前的风险,更要预测未来的风险。   4、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增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   无数事例说明,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比识别和风险评估更重要。在国际上不少金融机构因风险控制不当而造成倒闭的案例中,原因往往并不是因为它们缺乏风险控制的机制,而主要是因为其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过于薄弱。因此,自上而下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营造浓厚的风险文化至关重要。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一方面要提高员工法制观念,使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约束力,夯实风险防范根基;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和重视业务上的风险估计来培养所有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和了解,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刻警觉,养成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办事的习惯,形成防范风险的安全屏障。   5、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   在应对危机时,企业会有新的需求、新的服务工具和新的产品的要求,这应该是商业银行进行创新的重要时期。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危机过后,都会涌现出大量的创新,形成一个创新发展的高峰期。商业银行要根据企业的新的需要及时创新业务模式、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对企业的服务能力,满足客户新的需求,在新的层面拓展客户服务能力。这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措施和积极态度,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创新必须以风险控制为前提,所有的创新包括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都是以风险的有效控制为前提,要充分提示风险,有效地建立经营管理风险政策,慎重地制定业务风险政策,梳理经营管理流程,所有的新兴业务和新兴产品都以事前的风险论证为前提,使风险程度始终处于可控的状态。   6、培养专业风险管理人才。   由于风险管理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需按照自身形成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种类型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 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风险管理队伍。在人才的选择和培养方面,可以采用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培训,并通过笔试、实战等形式进行筛选,留下更优秀的人才。培养计划不仅针对中、低层管理人员,还需覆盖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风险管理决策权所在的管理层,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从上至下的管理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识别、抵御风险的能力。   总之,商业银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项长期重大的意义深远的艰巨任务。只有结合银行发展的市场环境,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才能避免商业银行的损失。
2023-08-17 02:4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