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杀到比亚迪老巢,姚振华却并非真心想盘活观致?
历经两年半的建设,宝能汽车首个自建工厂终于揭开面纱。11月8日,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宣布建成投产,宝能自主研发的新能源xEV平台也迎来首车下线。首款车型是基于观致3打造而来的增程式电动车,新车有望明年上市。乐逗汽车注意到,与当初基地开工时情景颇为类似,此番工厂竣工投产仪式,也引来了陕西省委、西安市委一众领导班子高规格出席捧场。宝能集团方面,姚振华也率领一众企业高管悉数到场助阵,好不热闹。陕西地方政府对宝能汽车项目如此重视,背后原因不难理解。毕竟经过前几年的“万宝之争”,无论是宝能集团还是潮汕商人姚振华,可谓一战成名。宝能和姚振华的大名,业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姚老板来西安投资兴业,地方政府当然夹道相迎。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加上最近这些年,尽管历经各种“牛鬼蛇神”和各路新造车势力的野蛮生长,泡沫也频频受到挤压和刺破,宏观政策和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领域仍是资本长期看好、并竞相追捧的朝阳行当。于是我们看到,继格力董明珠、恒大许家印等商界大佬之后,靠金融和房地产等行业跻身为资本大鳄的宝能姚振华,也以资本为杠杆和抓手强势进军汽车行业。与恒大造车一个路数,宝能“脱虚向实”从房地产金融等行业,向汽车行业进军和转型,也是首先通过“买买买”的方式。其相继斥巨资将观致汽车、长安PSA收入囊中,然后以造车为由头,在全国多地投资建厂和跑马“圈地”。公开信息显示,此次竣工投产的宝能西安基地,是继观致常熟工厂、深圳长安PSA工厂之后,宝能的第三个工厂制造基地。并且与西安基地相对应,宝能在诸如广州、杭州、贵阳、昆明等区域城市,也规划和正在建设多个大型研发制造基地。据乐逗汽车不完全统计,参照此前宝能官方对外公布的上述各地工厂基地、及对应的整车制造产能来看,到2025年宝能全球规划的整车产能高达数百万辆。仅仅西安基地一期就有50万辆,全部建成投产总规划产能逾百万辆。难怪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信誓旦旦地表示:“未来10年到15年时间,宝能集团以打造国际一流汽车集团为目标,力争成为全球一流的汽车制造商、移动出行服务商、综合服务提供商,成为重量级的汽车企业集团。”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宝能集团和姚老板这两年四处“放卫星”,对外展现出了一副“不差钱”和全力进军汽车产业的决心和姿态。但对于宝能和姚振华“杀入”汽车产业的动机与真实目的,业界一直不乏各种质疑。外界质疑和不相信宝能跟姚振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1、过去在金融和房地产领域,“赚快钱”出名的宝能和姚振华,在资本市场和金融界“名声”并不是很好。素有“野蛮人”之称。万宝之争后,2017年2月24日,保监会列出宝能旗下子公司前海人寿险资违规六罪状,姚振华被禁入保险业10年。姚老板留给外界的“野蛮人”、“投机分子”标签,进一步被坐实。2、汽车是个“大投入、慢回报“的行业,对于那些根基浅、过往没有汽车行业经验的“门外汉”而言,跨界造车更是个极为“烧钱”的事情。没有个一两百亿甚至更多资金投入,成功的概率极低。你看蔚来、理想、小鹏,以及乐视、拜腾、博郡、长江EV等,纵使已经融资和投入了上百亿资金,很多依旧前景不容乐观。最后能够真正活下去的,屈指可数。格力董明珠信誓旦旦各种豪赌之后,依旧未能避免一地鸡毛和黯然退场。3、宝能手里已有的牌,也同样难以叫人看好。论资金实力,宝能再怎么豪横也是不及恒大许家印的;论技术和产品,无论是观致还是长安PSA,宝能此前斥资买下的都是些“没有竞争力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弱选手,弱弱联合还是弱。事实上,在宝能收购观致汽车之后的这两年,宝能并没有给观致带来多大的生机与活力。宝能入主后首款新车观致7观致品牌市场声量不见涨,旗下在售车型产品也乏善可陈,九月份上市的观致7投入到市场上之后并没能激起一丝波澜。事实胜于雄辩,宝能和姚振华再有资源和实力,现有的观致品牌都没有扶持起来,还谈啥未来几年要年销几百万辆,跻身全球知名车企集团行列?!此外,透过本次宝能西安基地投产仪式,一个小细节也足以窥见:宝能和姚振华大肆投资和进军汽车行业,并非真心想盘活观致和造车,某种意义上讲,更多的还是以造车之名为宝能集团贴上“脱虚向实”的新标签。不信你看看此次活动,从现场布置到宣传基调,无不是围绕“宝能集团”、“宝能汽车”在大做文章。至于宝能进军汽车行业最直接、也最具代表性的观致品牌,几乎被宝能彻底掩盖,就连下线新车上的车牌,写的也是“宝能汽车”几个大字。极力凸显宝能淡化观致白瞎了观致这个业界众所周知的品牌和logo。在宝能汽车体系下,观致已然沦为了一个背景和道具。试想,无论是站在业界还是普罗大众消费者的角度,你说宝能汽车大伙儿基本上普遍难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与概念,但你说观致十有八九都并不陌生。起码大家都知道观致是一个有鼻子有眼的汽车品牌,而且一度是国产车“冲击高端化”的代名词。所以宝能集团在传播层面,刻意强化和凸显宝能汽车、淡化观致品牌,实在有些让人难以理解。既然如此,财大气粗的宝能明面上“杀”到比亚迪老巢西安又如何,本质上姚振华和宝能系并非真心想盘活观致。是不是跑马“圈地”不好说,但宝能和姚老板造车“醉翁之意不在酒”已昭然若揭。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频频被投诉不交车的比亚迪,已经“卖疯了”,为什么依旧是亚军?
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是一汽大众,而排名第二的是比亚迪。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有此一问,为什么比亚迪经常会被投诉“交车难”,而且确实“卖疯了”,但为什么一汽大众还是冠军呢?u202c第一,一汽大众是全部品牌销量,和比亚迪不同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当下在汽车圈中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一汽大众是明面的冠军,而比亚迪却是隐藏冠军。有这种说法其实非常正常,这是因为一汽大众的销量,是把旗下所有品牌,包括奥迪品牌,捷达品牌以及大众品牌都累计在了一起,因此无论是单一的大众品牌还是奥迪品牌,又或者是捷达品牌,都没有比亚迪多。拿数据举例,5月份的时候,一汽大众单月销量为150009台,确实要高于比亚迪的113768台,但5月份的时候,一汽大众旗下的大众品牌汽车,只累计销售了89001台,剩下的为奥迪国产50008,捷达品牌11000台。如果仅单独看一汽大众的大众品牌,那么前五个月的总销量只有38万,是远远低于比亚迪50多万台的累计销量的,比亚迪呈现压倒性优势。u202c第二,批发量不同于销售量一汽大众的销量和上险量差距很大,也就说,大部分一汽大众的汽车都是批发给了旗下运营的4S店或者其他合作伙伴,而并没有真正的销售到了用户手中,这一点和比亚迪相比,差距也是很大。同样还是拿数据说话,5月份的时候,一汽大众的销量在报告中是要高于比亚迪的,一汽大众单月销量为153309辆,而比亚迪单月销量为114183辆。两者看似比亚迪处在下风,但实际上一汽大众153309辆只有68302辆正式上了保险,而比亚迪的上险量为103139辆。通过这项数据可以说明,一汽大众大部分的汽车并不是真正的卖掉,而是批发量,只有真正上险了,才是交付到了用户的手中,才算是真正的卖掉。由此可见,当下一汽大众的库存还是很多的。u202c第三,受疫情影响受疫情影响,其实不止是比亚迪出货量大幅下降,在上海的很多汽车都受到了不同的冲击,尤其是特斯拉,整个4月份共生产了10757辆汽车,但只批发了1512辆,而且整个4月都没有进行过出口,所有销量都是国内交付的。今年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预计,四月份预计我国新车销量应为117.1万辆,环比下降了47.6%,同比下降了48.1%,而当下比亚迪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7%,总体销售额都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比亚迪也肯定同样大幅下滑。而且当时疫情影响之下的长春,上海等地,是我国尤其是新能源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区域,疫情导致了供应链断裂,很多微小厂家暂停运营,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可谓是致命的。同时要看到,我国很多汽车零部件加工巨头,如保隆科技,联合电子,均胜电子等,都处在长三角地区,而这些地区受疫情影响都发生了减产的情况,物流运输不及时,原材料供应紧张,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更甚,因此那几个月比亚迪的销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挤压的订单很多。u202c结论比亚迪的崛起并不是一蹴而就,不仅因为比亚迪压对了赛道,也因为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中持续深耕,如今比亚迪深知供应链才是衡量新能源汽车的成败支路,因此不断在“芯片”和“动力电池”上进行投入研发,不仅自己建厂,也建立研究室,双管齐下封顶销量冠军也就是“手拿把掐”的事了。如今比亚迪凭借创新技术,已经开始在世界各地进行新能源的销售,如今比亚迪商用车全球累计销量超过8.5万辆,足迹遍布了世界70多个国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概念普及,相信比亚迪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产品。
重庆比亚迪海洋王集团公司有哪些
重庆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重庆比亚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重庆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和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合资企业,重庆比亚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和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合资企业,这两家公司都是比亚迪集团和海洋王集团在重庆市的合作项目,是重庆比亚迪海洋王集团公司。
比亚迪公司和什么公司合作?
据说今年2月份奥特迅(002227)和比亚迪有部分业务合作;还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日经 BP拆了一台比亚迪海豹出了一本书,卖4.5 万元
大家都知道,很多日系车企非常不注重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投入和研发。不管是丰田、日产还是本田。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燃油车市场上,对纯电车有点应付式的感觉。所以,市面上能打的日系电动车型也很少。相反,国内的汽车品牌,非常注重在新能源市场的发力,新车的推出量甚至远远超过了燃油车。同时国内汽车品牌也积累了众多纯电动汽车方面的技术和专利。其中,最具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比亚迪。他们不仅第一个宣布停止生产纯燃油车,将all in新能源汽车,同时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应用,打造了很多新能源市场方面的优势技术和产品。比如刀片电池、 e 平台 3.0 平台,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iTAC 技术、以及比亚迪超级混动技术等。而搭载这些技术的车型也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今年以来,比亚迪连续多次获得单月销量超20万台的惊人表现。这即便是放在燃油车时代在国内如日中天的大众品牌也望尘莫及。更绝的是,比亚迪趁着这波技术优势,在持续地推出新品牌、新车型,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关注度。一边是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高歌猛进,一边是日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慢慢吞吞。同时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正在快速吞食日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份额。这不仅让日系品牌感受到了压力,让日本本土的一些行业人士也感受到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力量。这不,近日,日本规模最大的出版社日经 BP 社购来一台比亚迪海豹。并对进行了非常仔细全面的拆解,详尽分析了海豹的车身架构、电池、驱动 电机总成、各种控制电子器件等内容。大家知道它是比亚迪电动车技术的集大成者。它基于比亚迪 e 平台 3.0 的领先技术打造,首次搭载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iTAC 技术,后驱/ 四驱动力架构,前双叉臂和后五连杆独立悬架。“四大首搭”+全新设计的动感时尚的造型,让海豹在美学、安全、操控和高效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最后社日经 BP 社发现,除了搭载被称为“刀片电池”的新型结构车载电池和集成热管理系统外,车载电器元件的集中控制也遥遥领先于各大车企。并以此出版了一套面向汽车工程师群体的单价 88 万日元(4.5 万人民币)的书籍,而如果同时购买在线服务,价格则高达 132 万日元(6.74 万人民币),该书籍及视频资料将在 2023 年 9 月 15 日正式发售,详尽解读中国的“技术力量”和“发展方向”。另外一个数据是日本专利分析公司 Patent Result 对 2010 年至 2022 年纯电动汽车(EV)充电和电池更换 专利方面累计申请数进行统计后发现,中国企业以 4.1011 万项排在首位,达到排在第 2 位的日本企业的 1.5 倍。这也足以验证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努力和成果。小结:这是日经 BP 社拆解日产、特斯拉、大众等品牌后,首次对中国品牌进行拆解。这也足以显示出日本对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关注。以比亚迪等为代表的国内车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投入大量精力物力研发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终于有了成效,从“追赶”到“超越”,中国车企终于在技术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这个值得点赞。我们也在这股新能源浪潮下享受到了更好的汽车生活。【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Top试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一汽、奇瑞、比亚迪和吉利,你认为哪家的质量更好?
一汽还是别说了,生气! 奇瑞也是国企,但是比较低调。也不注意营销(例如奇瑞路虎,放在自主品牌身上,肯定炒的一塌糊涂),就专心在一边搞技术,搞研发。发动机曾经六次获得(十佳发动机)称号。如同 汽车 界的本田 专门研究技术,将来会发展的很好(都是自己研发的技术) 说说私企。最有竞争力的就是私企。感想,敢做! 比亚迪新能源是优势,在国内新能源 汽车 中,比亚迪必然是一哥!而且电动大巴也出口到美国。比亚迪很有意思的一个车企。当年以模仿秀形势起家。f3,绝对是功臣。一个做手机电池的企业,转型 汽车 。当年推出一系列电动混动车辆的时候,业内都看不起,认为是小儿科(山寨) 当时混动只有两种:一种是丰田混动,一种是其他混动。可见比亚迪技术根本没人待见。不光说业内人士,就连我当年也是不看好比亚迪。理由:山寨没毛病,可是你设计的电驱动车桥,那也太有意思了!和小孩子玩积木一样。如同做玩具车,一个电机马力不够,我在加一个,我前轮内燃机加电机推动,后轮我还加电机驱动……总之马力不够电机找。现在回头看看,如此简单的道理,别的车企怎么就不搞。人家比亚迪就敢做,敢搞。 比亚迪还是很有魄力的,敢押宝。丰田玩行星齿轮混动,本田玩黑 科技 (并联混动,据说被丰田逼出来的)而比亚迪反其道而行之,你们还在研究高大上的混动,我也来个混动:三擎双模,你们串联并联的,那么我给你来一个混连的。宇宙无敌的三擎驱动:一个发动机加上两个电机。双模:纯电模式,混合模式。就这样诞生了!现在不管别人怎么说,比亚迪成功了!据说丰田还买了一辆回去拆解! 所以未来国内车企,我认为混动 汽车 比亚迪肯定是第一的。燃油 汽车 吉利肯定第一的! 本人修车的,国产车基本上都开过,也都修过,比亚迪现在侧重新能源,。就对比一下吉利跟奇瑞吧,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产品外观内饰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销量也是有目共睹的。奇瑞,国内的技术帝,车辆设计方面相对来说更合理,配件质量我认为最好(同等价位的),很简单的车门合页,看看奇瑞的,再看看其它品牌的。。国产车总之都不错,买哪个品牌都好 一汽,主要通过合资企业占领小轿车和SUV的市场,国产的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没落到不行!但欣喜的是,在重卡领域,一汽还是有点建树的,并不是完全没有成功的案例,但相比于奇瑞、比亚迪和吉利,市场占有量差太多。 其它三个品牌,都占领了国产主流市场,容我一一道来: 吉利,是最有眼光的,走了一部重要的棋,就是收购了当时濒临破产的瑞典著名车企沃尔沃 汽车 ,后面把沃尔沃的技术充分运用到吉利的国产车中,制造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口碑很好,而且迅速地占领了市场主流地位,这其中就有国产车帝豪系列、博瑞和博越等,甚至远景系列车型也开始走量,现在又出了一个国产豪车品牌吉利领克系列,市场反响也不错,而且也完全盘活了沃尔沃,先分析一下这些成功的案例:帝豪系列车,基本上国产轿车常年销量第一,是唯能与合资轿车相比的车型;博越,是继哈弗H6,传祺GS4,长安CS75和宝骏510之后的又一国产SUV利器,常年在国内SUV销量前十中徘徊,要知道,论安全性能,是其它国产SUV没法相比的;博瑞,号称国内最美国产车,又好看又安全又大气,满满地都是好!从市场占有量上就能看出来;至于远景系列车,有轿车和多款SUV,销量也不错;领克也是刚上市不久,口碑也不错;沃尔沃就不用讲了,世界最安全的豪车!虽然现在吉利 汽车 口碑和销量很好,但是李书福老板并不满足于现状,还收购了马来西亚的宝腾 汽车 ,开启了新吉利时代,为吉利全球化市场奠基铺路,甚至有传言要收购美国的一家飞行 汽车 公司,我只能说好样的,我的大吉利! 比亚迪,是国内新能源市场做得最好的,它由做手机电池转型做(电动) 汽车 ,它的电池和电传动技术很先进,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在电动 汽车 领域在国内先人一步,发展542战略,542战略是什么?5代表百公里加速5秒以内,4代表全时电四驱,2代表百公里油耗2升以内,成功的案例有比亚迪的秦、元、宋和唐,销售面向全球。比亚迪的核心技术全部是自己研发,三大件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是国内 汽车 的典型代表。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很出名,国内好多大城市都有在用比亚迪电动公交,而且在欧洲的好多国家,都能见到比亚迪大巴的身影。 奇瑞,是国内发展比较早的车企,其发动机热效率国产最高!要知道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奇瑞的奇瑞QQ,A3,A5及风云系列,在国产车占主流市场的,不过奇瑞前几年走了不少弯路,让吉利、哈弗、长祺和长安异军突起了,还好现在发动机上做得国内最好,今年六月,奇瑞第三代发动机在安徽芜湖正式下线,新一代发动机热效率超过37%,是中国品牌发动机中热效率的冠军。热效率高,意味着动力和省油,其实奇瑞的上一代发动机热效率就是37.1%,成功的案例就是奇瑞艾瑞泽系列和瑞虎系列车型,比如,奇瑞艾瑞泽5发动机热效率达到37.1%,在瑞虎7上也使用这款SQRE4T15B的1.5T发动机,瑞虎7曾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汽车 界的诺贝尔)。2012年,詹姆斯·霍普加入奇瑞成为造型设计总监,他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在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都参与过设计,瑞虎7就出自他之手。现在的艾瑞泽系列和瑞虎系列是奇瑞的销售主力车型,开启了奇瑞的复兴之路。 一汽 说实话、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却不够争气。虽然红旗也是属于一汽,但我觉得应该分开来谈。 奇瑞 自主品牌的曾经大哥大,可以这样说,没有当年的奇瑞QQ,中国 汽车 市场的价格至少没有那么快“平民化”。另外,奇瑞的三大件是有目共睹的。发动机终身质保,试问又有哪个合资、进口车企敢这样?奇瑞好样的! 比亚迪 燃油车不咋的,新能源电动 汽车 是其它车企无法可比的。可以说比亚迪新能源是中国新能源电动 汽车 的一张名片。 吉利 这几年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汽车 做得狠抓住消费者的心思,销量也很不错。 汽车 质量也是挺让人放心的。 综上,传统燃油车,从质量上,奇瑞我觉得是可以排在前列的。吉利可以排在第二。新能源电动 汽车 ,比亚迪第一,毫无疑问。 一汽我就不要提了。 那么剩下的三家那家强呢。首先我来说一下奇瑞,大家都知道内燃发动机奇瑞如果说第一,那么其它两家绝对不会反对。因为奇瑞生产的发动机很大一部分装在高档车里,发动机出口量也排世界第一位。接一下说比亚迪,比亚迪说我新能源第一,其它两家也不会反对。比亚迪做为我国的新能源龙头,其自主的电池和电力传动系统也是得到世界认可的。新能源 汽车 也出口到多个国家。那么问题就来了?吉利拿什么来和其他两家比呢。吉利能比的就是市场拥有量,吉利不是最早用低端产品来翘市场的,但无疑是最成功的。吉利在用低端产品打入市场后,赢得大量的消费群体和拥护者。久经市场考验,迫使它产品不断革新,和技术创新。收购沃尔沃后让它又得到新一轮技术容合和整改。吉利在整装技术上是领先的。 下面我顺便带说一下现有国产品牌那些值得我们购买,吉利、江铃驭胜、长城哈佛、奇瑞、MG名爵、荣威、东风风行、纳智捷,这个排一梯队。 第二梯队:广汽传祺、东南 汽车 、比亚迪、东风风神、长安。 第三梯队:陆风、众泰、华秦、启辰、中华、猎豹、力帆、五菱。 当然了随着国产品牌不断被大家所熟知,也会有更多的品牌向第一梯队冲刺。这是一个量变演变为质变的必然过程。无可厚非,现在国产多在说质量和用户体量和技术创新。相信不久就和家电一样。国产 汽车 能制霸全球。谢谢观看---------小草帽。 客观讲:一 汽车 都是真材实料,头顶中国第一 汽车 的名号,做车还是很讲良心的。大家看看2007实车真人侧翻安全试验,就可以窥斑见豹。有机会大家拆车再看看,公道自在,这里我不多表。同时问题也有,比如车更新和推新不太快,一些小问题也会偶尔暴露。爱之深,责之切吧! 吉利和奇瑞在传统内燃机 汽车 领域都有各自优势,比如吉利麾下沃尔沃已经成了中国品牌,奇瑞的海外市场收获颇丰。 比亚迪新能源领域异军突起。这些年押宝正确,现在正是开花结果的初期。 一汽奔腾b30在刚刚到100小时耐力赛上拿了冠军,传祺倒数第一,帝豪倒数第二,奇瑞倒数第三,如果没有一汽奔腾前六名就都是合资品牌,也不知道你们的有色眼镜都是哪买的,还是网上车黑水军太多,去网上查查100小时GT吧,看看你们吹的货色都是什么东西。 一汽没必要提了吧!质量好不好,大家都懂,国车红旗也是属于一汽的,这个应该和奇瑞、吉利、比亚迪、分开谈,不能放到一起比较! 奇瑞、比亚迪、吉利、哪家质量更好? 奇瑞、国产自主品牌老大哥,一心专研搞技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通通自己研发,国产唯一一个发动机敢质保百万公里的 汽车 品牌,发动机出口国内外! 奇瑞车的缺点就是外观设计落后,营销落后,车型混乱,没一两款好看的车型拿的出手,在这看颜值的时代,感觉奇瑞设计团队还没有睡醒,设计出来的车型总是得不到大众的认可!特别的尴尬!甚至很多人开玩笑说,要是众泰的外观设计师加上奇瑞的技术那就厉害了,可想而知奇瑞的外观设计有多落后! 营销方面更不行,奇瑞路虎这层关系,要是放在别的车企,早就炒得热火朝天了,就算没关系都要扯上点关系,而奇瑞就是个奇葩,提到路虎根本就没人会想起奇瑞,只会造不会卖,没一款能打的车型,销量方面只有瑞虎8勉强能够上榜,高端品牌星途比起长城的魏派,吉利的领克的销量来说,完全不值一提,造车造出来是拿来卖的,销量不好,以后的发展能好到哪里去?如果奇瑞把外观设计跟上来,营销改一改,应该以后会发展得很不错!重回国产大哥大的地位也不是没有可能性! 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领导者,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新能源 汽车 企业,电动大巴早已经出口全世界几十个国家,也是国内唯一一个能让外国车企专家,特意跑来中国买几辆车回去,全部拆解研究的车企,相当的牛逼!旗下高端旗舰车型,suv唐、轿车 汉、不管是技术还是性能不得不让人信服!比亚迪代表着中国新能源 汽车 最顶尖水平! 比亚迪的缺点就是燃油车技术有点跟不上节奏了,燃油车的销量平平,销量再也没有当年F3那疯狂状态了,主打车型元、秦、宋、也就宋勉强能在销量梯队里玩玩吧! 吉利 汽车 ,目前国产销量最好,发展得最均衡的车企,近几年销量方面,国产 汽车 的扛把子,不管是车型外观设计还是营销方面都能够准确的抓住消费者的心,这些都是其他国产车企欠缺的,自从搭上沃尔沃后,吉利就玩得风生水起,几乎每出一款车都会成为车市的热点。 低端的轿车远景、帝豪、还有吉利自称为国产最美的中级轿车 博瑞、国产最美suv博越、国产高端豪华品牌领克、都是目前国产主流精品畅销车型,目前来看吉利在国产 汽车 品牌里面算是发展得最好的! 燃油车质量奇瑞最好、新能源 汽车 质量比亚迪最好,销量方面吉利最好,各有各的长处,但是从长远来看,掌握核心技术的奇瑞和比亚迪会发展得更好! 市场上所有的东西只有用的人用到坏为止才有发言权。其他人只是读数据而已! 其实所有说车辆的都知道车最重要的是3大件:发动机、底板、变速箱,不过现在几块来说各个车企都有其优缺点,大家都要明白没有完美的说法,这个就像娶媳妇一样要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首先我们先说说大众:大众 汽车 的优缺点:优点 大众车的优点:三大件没有什么好说的,三大件,发动机技术支撑,TSI+DSG的“黄金动力”深入人心,强悍的动力储备让它吸粉无数。扎实的底盘调教,操控和舒适性俱佳,虽然双离合等技术都不成熟但是现在已经改观了很多了。 1:用料:厚实车漆硬、用的车身钢材质好,厚实,比较安全。驾驶感来说比较沉。驾驶感操控感很强。 2:设计中庸,消费者接受度大,舒适感一般悬挂一般偏硬朗,座椅也是比较硬的,正好和日系的沙发般感觉成反比!因为大众觉得那叫做支撑力不足是觉得不可以的!内饰来说电子 科技 是有的但是设计不是很新潮一般偏稳重和中庸.适合商务和居家。 3:驾驶感受偏向稳重:驾驶感来说比较沉。驾驶感操控感很强。 大众 汽车 的优缺点:缺点 大众 汽车 在华“DSG事件”,DSG变速箱抖动、顿挫问题排在首位,最近发生的碰撞测试事件彻底的让广大人民对大众失去了信心。 奇瑞:优点:奇瑞是国内唯一一家整车全自主研发的企业,奇瑞车在自主品牌的里面优点是性价比,质量可靠性方面不错,事实上最能体现奇瑞技术实力的还要数它的发动机研发技术。作为 汽车 最核心的部件,也是最高精尖的技术,一直是自主品牌主机厂的劣势,但是经过多年的深耕奇瑞在很多技术领域上,都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前不久奇瑞 汽车 推出了第三代1.6l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热效率高达39%。这个在目前国内少有自主品牌能到达这个效率。 缺点: 小毛病多,开久了异响的问题比较常见,这个就是大家熟知的最大病垢 。由于奇瑞对品牌产品定位模糊,同质化严重,内部产品竞争激烈,品牌是多了,但是基本就是换汤不换药,也导致很多人对这些品牌并没有深刻好感,加上瑞麟在当时定位过于高端,那时的消费者更不会买账了。不过缺点是与合资品牌车型相比虽然价格优势明显,但是做工,保值性方面还是有差距。 吉利:优点,集大成吸收消化了沃尔沃的很多技术和特点,逐渐成长为国产品牌大佬地位。现在吉利依靠沃尔沃,研发体系,人员架构真是国内最优秀的水准,整个对接研发与工厂的ME就2000多号人。同时吉利近几年取得的成功有目共睹,最让大的收益来源于收购沃尔沃,随着这笔并购的造成,吉利在技术上也会更加受益,同时通过这几年的消化吸收,也让自己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自家的高端 汽车 上,很多沃尔沃的技术更是直接搬用(领克)。 缺点: 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同等排量的发动机,油耗比合资品牌车型高。二是白车身整备质量要比合资品牌要重。三是自动变速箱换挡逻辑,平顺性以及跟发动机的匹配上面还是略差一点。 所以综上情况来看:质量方面整体来比较还是大众要好些(但是重点还是要考虑下安全性比较好的车型),其次是吉利,因为吸收了沃尔沃的技术(沃尔沃是北欧的豪华品牌,主打安全技术),奇瑞也不错主要是靠研发起家的还是要认可其优点和缺点。
财报之二 | 比亚迪、一汽轿车、东风汽车2019年日子如何?
在昨天《财报》中我们分析了长城、吉利、北汽三家车企2019年财报情况,虽说车市日子不好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是我们依然看到为了跑赢大盘、为了逆势求存大家所做的积极的努力。本期我们为大家带来了比亚迪、一汽轿车、东风汽车三家的2019年财报分析,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日子过得又如何呢?比亚迪:利润下降近半,新能源车销量下滑7%根据比亚迪发布的2019年度业绩快报显示,比亚迪在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277.39亿元,同比下滑1.78%;营业利润为23.2亿元,同比下滑45.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2亿元,同比下滑42.03%。从数据来看,2019年比亚迪的营业收入基本与2018年持平,但公司的利润却“不太好看”,比亚迪在财报中解释道,“主要为行业及政策变化及本期研发费用上升影响所致”。的确,2019年对比亚迪并不太友好,上半年虽然有着203.6%的净利润增长,但随着下半年新能源补贴退坡、国五切换国六政策的实施,导致比亚迪全年利润出现亏损。2019年比亚迪累计销量为46.14万辆,同比下滑11.39%。其中,燃油汽车销售23.19万辆,同比下滑15.02%;新能源车销售22.95万辆,同比下滑7.39%。从销量结构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比亚迪最核心的业务板块之一,与燃油车销量几乎持平,所以一旦政策波动、市场下行,比亚迪的利润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至于研发投入方面,比亚迪虽未公示2019年具体的研发投入数字,但我们可以从专利申请数量上可以找到一些端倪。根据全球汽车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比亚迪在2019年申请的专利为2,463个,与2018年的1,803个相比有36.6%的增长。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申请的专利中,比亚迪的发明占比在50%以上,也就是说在2,463个专利中,有超过1,200个专利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所以其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增加可想而知。其实比亚迪不止有汽车业务,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IT业务和新能源业务,其中光是IT业务就涉及多种产品,而且汽车业务也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乘用车,还有城市轨道交通、商用车与专用车等方面,但其他业务的具体财务情况并没有公布,所以我们也无从得知。虽说资料有限,但从销量数据和研发投入这两个方面来看,确实对比亚迪的盈利造成了不小的影响。2020年已知的消息是比亚迪将推出全新车型汉以及宋运动版,还将有多款改款车型上市,让我们共同期待比亚迪2020年的市场表现。一汽轿车:销量、营收双增长,利润却下跌超70%根据一汽轿车发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一汽轿车2019年累计销量21.78万辆,同比增长3.11%;全年营业收入实现276.64亿元,同比上涨8.38%;净利润为5,277万元,同比下滑74.05%。从数据来看,一汽轿车在2019年实现了销量和营收双增长,但利润的跌幅却超过了70%,如此之大的反差在我们分析的这几家车企中还是第一次见到。一汽轿车方面在财报中表示,公司受国内乘用车市场下滑、国五和国六切换、贵金属市场价格上涨、日元汇率上升及公司新老车型交替等影响使产品毛利率等财务指标减少;加之新品研发费用及计提的资产减值增加和确认的投资收益减少等综合因素导致各项经营指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那么问题来了,一汽轿车到底亏在哪了?虽然一汽轿车的整体销量是上升的,但作为“利润奶牛”的一汽马自达销量却是同比下滑,2019年一汽马自达销量为9.14万辆,同比下滑16.1%。销量的下滑导致一汽马自达在2019年的净利润仅有0.5亿元,同比减少82%。别忘了在2017年的时候,一汽轿车正是靠着一汽马自达34%的销量同比增长、净利润1.99亿元,才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翻身。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一汽马自达的净利润下滑是导致一汽轿车净利润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是一汽轿车营业成本的增加。根据财报显示,2019年一汽轿车的营业成本为224.94亿元,同比增加11%,高于营收8.38%的同比增长。具体来看,研发方面的投入为7.28亿元,同比增加57.23%;管理费用为11.32亿元,同比增加8.12%;财务费用为1132.32万元,同比增加161.17%;销售费用为26.02亿元,同比减少1.66%。研发方面的投入主要是为了构建奔腾T系列家族,目前奔腾品牌已经推出了T33、T77和T99三款SUV车型,初步完成T系列的产品布局,并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响。T系列的优秀表现也让奔腾品牌在2019年的车市下行状态下实现了33.4%的增长,去年销量达到12.05万辆,完成了一汽轿车体系内超过一半的销量占比,成为一汽轿车销量增长的主力军。根据规划,未来奔腾将推出“B、E、S、T”四大产品系列,涵盖A0级到B级车,今年内将推出一款纯电动车、一款A0级车和一款SUV车型,其目标是用5年左右的时间,打造成一个年产销百万级的品牌,从目前来看,奔腾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任重道远,奔腾加油!东风汽车:营收同比下降,合资两极分化东风汽车集团2019年度业绩报告显示,东风汽车2019年实现营收1010.87亿元,同比减少3.3%;归属于母公司的利润为128.58亿元,同比减少0.93%。销量方面,东风汽车2019年累计销量达到293.2万辆,同比下滑3.9%,但仍好于整体车市8.3%的下滑,跑赢大市。在整体车市下滑的情况下,东风汽车能够有如此表现应该算是不错了,但其实还不够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东风汽车集团坐拥8个合资品牌,包括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雷诺、东风悦达起亚、东风英菲尼迪、纳智捷,而这其中,除了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以外,其它几个合资品牌都处于市场缩水阶段。尤其是三个法系品牌,雷诺2019年销量只有1.86万辆,同比下降62.87%,而神龙公司旗下的雪铁龙和标致整体销量也只有11.36万辆,同比下降55.17%,这三大品牌销量的大幅下滑,成为东风汽车2019年营收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幸好有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这两个顶梁柱,才让东风集团勉强维持了与2018年几乎相同的利润水平。2019年,东风本田累计销量为78.89万辆,同比增长13.2%;东风日产累计销量为117万辆,同比增长0.3%。其中,东风本田更是为东风汽车带来了47.16亿元的利润贡献,较2018年增加了3.79亿元,可以说是股肱之臣。自主品牌方面,东风汽车旗下拥有启辰、风神、风行、风光和风度5个自主品牌,这里面风度品牌就不多说了,目前旗下只有一款MX6车型,算是勉强活着。其余四个品牌,启辰2019年累计销量12.28万辆,同比下滑8.6%;风神累计销量7.5万辆,同比增长8.5%;风行累计销售11.62万辆,同比下降19%;风光累计销量15.57万辆,同比下降11.85%。可以看出,只有风神的销量是同比增长的,其余三个品牌都是同比下降。这5个品牌的在售车型加起来超过40款,产品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但总销量还不到50万辆,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能够脱颖而出、顶梁柱产品。对于东风汽车来说,5个自主品牌各自为战,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互相支撑作用,资源整合或许才是出路。2020年对于东风汽车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毕竟东风汽车身处疫情重灾区,遭受的影响最为严重。今年前两个月,东风汽车累计销量仅有1.32万辆,同比下降29.66%,前两月累计产量为1.39万辆,同比下降39.69%。即便如此,东风汽车也并未调整2020年375万辆的整体销售目标,至于要如何达标?让我们坐等东风汽车下半场发力吧!写在最后:两篇财报看下来,我们想跟大家说,销量、利润数字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是评价车企表现的唯一指标。有些车企看上去很惨,账面数字亏损,但它们正在为谋求长远发展而加倍投入中,有些车企看上去很美,账面数字是盈利增长,实则却面临很多可以预见的问题。所以对于车企财报这件事,大家还是要分析之后再给结论,不能光凭数字一概而论。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横岗坳背二村到宝龙比亚迪坐几路车
公交线路:m394路 → m306路,全程约8.5公里1、从雅视莱步行约770米,到达水晶之城站2、乘坐m394路,经过4站, 到达宝荷沙荷路口站3、步行约10米,到达宝横路口站4、乘坐m306路,经过2站, 到达宝龙比亚迪站
比亚迪发动机哪个企业生产的?还是自己研发的
不是东安动力,是东安三菱,东安动力有东安三菱的股份而已,用的是三菱的技术,不在一个厂区生产,不是代工。 不是东安动力生产的,跟东安动力一点关系也没有。
比亚迪去年销量多少
去年的比亚迪全球总销量只有区区73万台,并且其中燃油版比亚迪卖掉了13.6万台,如果不是老一代的比亚迪燃油版众多车型贡献,比亚迪还真的卖不到60万台新能源车。但是今年4月开始,比亚迪毅然决然“自断臂膀”,砍掉了自家的比亚迪燃油车,全力改造燃油车生产线,变成DMI和EV两种新能源车型生产线,成功让比亚迪的月销量站上了16万台大关。(燃油版本比亚迪唐曾经很凄惨,月销量只有可怜的2000台不到)熟悉比亚迪的迪粉们都知道,比亚迪前几年一直都有一个低端外号“比三万”,意思说的是比亚迪一个月最多只能卖掉3万台新车,多一台也卖不掉。而2022年的比亚迪7月销量涨到16.25万台,距离“比三万”仅仅过去了才一年。仅仅是这一年的涨幅,就让比亚迪从2021年全球销量第23名次,一举涨到了今天的全球第14名!要知道,比亚迪海外市场尚未完全发力。据悉,海外市场有20多万张订单因为国内产能不足不敢接单,假以时日,比亚迪的产能跟上来了,那么比亚迪完全可以做到全球总销量前3名次,超越大众和韩国现代指日可待,赶超丰田成为世界第一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丰田在最新的电气化领域建树很低,丰田BZ4X首款纯电SUV被市场证明还比不上大众ID4。
比亚迪公司行业分析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层面和各省市都制定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确立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价格要比传统燃油车低得多,使得众多车主选择价格更为实惠的新能源汽车,也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原因之一。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我国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比亚迪在2020年的销量打败特斯拉,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有: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本文核心数据:比亚迪集团主要财务数据、销量、产量等1、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企业全方位对比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者类型主要为国产传统车企和外资车企等,主要包括比亚迪、特斯拉中国、上汽乘用车、广汽埃安、长城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2、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布局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成立于1995年,1998年在欧洲创立了第一个海外子公司;2002年比亚迪于香港主板上市,2011年比亚迪再次在上交所A股上市;2020年比亚迪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刀片电池的问世对我国本土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布局及运营——新能源汽车布局现状:布局两大系列,三大车型产品根据比亚迪官网显示,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品布局主要包括两大系列和三大车型,其中王朝家族系列产品布局较多,包含了SUV、轿车和MPV三大车型,而e系列仅包含两款轿车车型,由此可见,王朝家族系列是目前比亚迪主打的新能源汽车板块。从比亚迪各大系列产品布局来看,在主要乘用车领域均有布局,其中,王朝家族系列的汉和唐均主打轿车车型,唐、宋、元主打SUV车型,但宋包含两款MPV车型。e系列则主打轿车车型。——企业运营现状:2020年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前三甲,中国销量冠军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实现17.92万辆的销量,进入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的前三甲。但在中国境内,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以18.32万辆的销量打败了国际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排第第一位。4、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营业收入波动变化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来看,2016-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营业收入呈波动变化趋势。在2018年时,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实现524.22亿元,占总集团营业收入的40.31%,随后因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退坡等原因导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营业收入持续下降。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营业收入实现313.45亿元,占总集团营业收入的20.02%。5、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1年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战略规划主要集中在产能、储能、智能化和刀片电池四个方面,具体的比亚迪2021年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如下: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比亚迪:常压油箱符合排放法规标准 相关专利向同行免费分享
易车讯 5月29日,比亚迪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其常压油箱符合蒸发排放法规标准。同时,比亚迪愿意向所有汽车同行免费分享核心技术的控制策略和原理,以及专利成果。同时,比亚迪就投资者提出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回应。问题:PHEV插电混动都有哪些技术路线来解决蒸汽排放达标的问题?PHEV插电混动在行业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基于燃油车平台开发,电机与动力系统叠加,不能实现发动机与车轮解耦(脱开连接),EV模式下发动机不能灵活启动进行脱附(抽走碳罐内油汽),故必须配备高压油箱才能满足蒸发排放的法规要求。另一种是基于电动车平台设计的双电机串并联架构,实现了发动机与车轮的解耦,EV模式下,发动机能灵活启动进行脱附,故配备常压油箱也可满足蒸发排放的法规要求。问题:比亚迪采用常压油箱能否实现蒸发排放达标? 可以实现。比亚迪DM-i是基于电动车平台设计的双电机串并联架构,实现了发动机和车轮的解耦(脱开连接),在EV模式下发动机可以灵活启动,燃油蒸汽可以进行自由脱附(抽走碳罐内油汽)。加上多控制单元的协同策略,以及对碳罐特性的深入研究,比亚迪自主研发了常压油箱的燃油蒸汽排放控制技术,能符合蒸发排放法规标准。该技术实现了PHEV在碳罐饱和前,即使车辆在EV模式下长时间使用,也会自动启动发动机,4分钟左右即可解决问题,既不增加油耗,也不增加噪音,还能完成燃油蒸汽脱附、车辆发电和发动机养护,既合情合理,又合规合法。问题:PHEV车辆的燃油蒸汽如何产生及如何脱附?燃油蒸汽的排放量主要取决于温度变化和车辆行驶里程,以深圳为例,车辆停放时,油箱里每天可产生3~5克油汽,EV工况下每行驶100公里可产生1克左右油汽;产生的油汽被碳罐吸附,平均下来,一天碳罐重量增加4~6克,如取均值5克/天,6天后碳罐重量增加30克。比亚迪PHEV插电混动技术具备很强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具备实时监测及统计油汽蒸发量的能力,依据判定条件控制发动机的启动和脱附时间,精准完成碳罐脱附(抽走碳罐内油汽)。例如1.5L自吸发动机高效脱附4分钟左右便可实现40-50克的脱附能力,智能系统实时监测,精准判定脱附时间点,启动发动机,可轻松完成上述案例30克的脱附需求,确保蒸发排放合规。具体到用户的使用场景中,车辆在EV模式下连续行驶6天左右,当达到脱附时间点,车速大于35km/h发动机就会启动,只需4分钟左右,此时发动机运转的噪音小于整车噪音,对用户来说无感。此外,发动机短时启动,解决油汽脱附的过程中也在发电,既不增加能耗,还实现了发动机保养。问题:中国标准和其他国家标准有什么不一样?中国是PHEV技术的发源地,也是全球最大的PHEV市场。当前中国品牌代表了全球PHEV技术的先进方向,中国蒸发排放标准具备国际前瞻性、引领性,而且不限定技术路线,以结果为导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路线创新,不但规范了行业,更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发展空间。目前,全球8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参照中国标准。少数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与中国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他们的PHEV主流是P2架构,基于燃油车平台开发,不能实现发动机和车轮解耦(脱开连接),在EV模式下不能随时启动发动机,燃油蒸汽不能进行自由脱附(抽走碳罐内油汽),只能采用高压油箱。据了解,他们也在参考中国的PHEV技术架构,未来极有可能参照中国标准,向技术多元化方向发展。问题:比亚迪在国内国外采用哪种油箱技术方案?比亚迪积累了二十多年的PHEV插电式混动技术,具备很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有常压油箱技术解决方案,也有高压油箱技术解决方案。在应用上,国内和国外都一样,常压油箱和高压油箱都有采用,都符合当地蒸发排放法规标准。问题:比亚迪蒸发排放的研究情况及相关专利?比亚迪PHEV插电式混动自2005年以来经历了四代动力系统的优化升级。第三代动力系统是基于燃油车平台设计,不能实现发动机与车轮解耦(脱开连接),EV模式下无法灵活启动发动机进行碳罐脱附(抽走碳罐内油汽),因此我们在当时也采用了高压油箱以符合法规要求。2020年比亚迪推出了第四代插电混动方案,基于电动车平台进行全新设计,采用双电机串并联动力架构,实现了发动机与车轮解耦,可灵活启动发动机进行高效脱附,因此采用常压油箱也可符合法规要求。比亚迪在过去十几年,已申请了多项与蒸汽排放有关的技术专利。 比亚迪PHEV双电机串并联动力架构与常压油箱的蒸发排放系统的组合方案是新生事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燃油蒸发系统软硬件解决方案。为了进一步推动PHEV的发展,比亚迪愿意向所有的汽车同行,免费分享我们核心技术的控制策略和原理,以及专利成果,同时接受行业专家的分析与研讨。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比亚迪也将不懈努力、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道,以技术为锚,以消费者诉求为核心,继续艰苦奋斗,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乃至全球新能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事件回顾5月25日,长城汽车发布声明,就比亚迪秦PLUS DM-i(产品型号:BYD7152WT6HEVC2)、宋PLUS DM-i(产品型号BYD6470ST6HEV2)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2023年4月11日,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产品型号:BYD7152WT6HEVC2)、宋PLUS DM-i(产品型号BYD6470ST6HEV2)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根据《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涉嫌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违法行为,应当进行初步审查,经审查,符合下列四项条件的,予以立案:(一)有涉嫌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二)依法应当或者可以给予行政处罚;(三)属于本机关管辖;(四)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到被发现之日止未超过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违法行为处于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随后,比亚迪官方对长城汽车的《声明》进行了回应:“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比亚迪方面表示,经了解,长城所说的情况,测试车辆由长城购买、保管并安排送检,中汽中心(天津)按长城的要求进行了相关项目的检测。测试车辆严格来说,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即应由第三方抽样、保管及送检,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测试,而长城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鉴于以上,我们认为其检测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以此作为依据!我们的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我们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过来调查、取证和检测。比亚迪作为全球第一家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的企业,在插混技术上有二十多年的积累和迭代,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简单!新能源事业发展至今,相当不易! 中国品牌成长至今,也相当不易! 希望大家多做有益于行业,有益于中国品牌的事情!打开易车App,点击首页“智能化实测”,多角度了解热门新车科技亮点,获得选购智能电动车的权威参考依据。
比亚迪在行业内排名怎么样?比亚迪东方财富股吧讨论?比亚迪 2021分红?
近来比亚迪股价涨势十分迅猛,动态市盈率已经高于900了,超过半数朋友会觉得这个股价已经算是很高的了,但是中信建投给比亚迪的预估值是1.5万亿目标市值,意思就是上涨空间还有70%。到底比亚迪的评估有没有说服力呢?今天就来和大家来研究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领头羊--比亚迪。在开始说比亚迪股票前,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收集好的新能源领域龙头股名单,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一、从公司角度分析公司介绍:比亚迪称得上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力第一的企业,业务横跨汽车、电池、IT、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实现汽车在动力性能、安全保护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者之一。比亚迪的亮点:1、产品力持续向上,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强劲公司当前步入了产品与技术的集中兑现期,因为很多车型陆续上市,并且搭配了比亚迪的最新科技,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节节攀升,引领电动车领域行业的发展的地位是更改不了的,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十分亮眼,进步很大。2、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比亚迪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安全、超级寿命、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功率和超级低温性能六大技术创新,跳过模组,相较于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50%,成本上的优势也是相当突出。当下电池市场占有率15%,仅被CATL(宁德时代)压一头。受益于技术创新,比亚迪刀片电池在性能和成本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置身全球电动化里,比亚迪外供动力电池有望不断突破,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强化核心竞争力。3、深度产业链布局,彰显龙头地位比亚迪的产业链布局被持续扩大,全力推动半导体分拆上市,先后入股华大北斗(高精度导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极材料)等产业链核心公司。可以认为,比亚迪通过产业链深度布局,使对核心技术、供应链风险的把控能力有了明显升高作用,彰显龙头地位。二、从行业角度分析放眼当下,在碳中和减排政策的推出,与之锂电池预算的控制双轮驱动下,关于汽车电动化发展非常迅速,到2027年,全世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可能超过50%。这时,出现了汽车智能化革命,汽车驾驶由辅助驾驶逐步发展到进入自动驾驶,驾驶舱智能化,使得交通工具场景向智能出行场景的转变,出行服务未来将占据汽车市场主导权,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70%。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正在影响着传统汽车产业链局面,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阶段也将会到来。篇幅不能过长,更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关的深度报告、风险提示,我在做这篇研报的时候,戳这里就可以看:【深度研报】比亚迪股票点评,建议收藏三、总结总之,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在行业前途如此可观的形势下,有可能迎来繁荣发展。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假若大家想明确知道比亚迪股票未来行情,可戳以下链接,有名副其实的顾问为你解析,看下当前比亚迪股票的估值如何:【免费】测一测比亚迪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应答时间:2021-12-0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比亚迪股票代码601816
601816是比亚迪股票的代码,它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比亚迪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也是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如果您对比亚迪股票有任何疑问或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财经新闻、分析报告或咨询证券投资顾问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也要注意投资风险,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比亚迪半导体创业板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
6月30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分拆所属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申请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受理。根据公告,比亚迪拟分拆所属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半导体”)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简称“本次分拆”)。比亚迪半导体已于近日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本次分拆的申请材料,并于2021年6月29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出的《关于受理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通知》(深证上审[2021]283号)。深圳证券交易所依据相关规定对比亚迪半导体报送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报告及相关申请文件进行了核对,认为文件齐备,决定予以受理。公告称,本次分拆尚需满足多项条件方可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获得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同意,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将根据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能跑多少公里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能跑多少公里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能跑多少公里,新能源汽车因为自身的环保型而得到国家的大力推广,除了某些续航方面比不上燃油车倒也不是特别的差劲,下面分享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能跑多少公里。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能跑多少公里1 比亚迪旗下纯电动车续航综合工况里程(只罗列每个系列的最高里程) 比亚迪唐——520km 比亚迪秦——421 km 比亚迪宋Pro——502 km 比亚迪秦Pro——520 km 比亚迪e2——405 km 比亚迪e1——305 km 比亚迪元——410 km 比亚迪宋MAX——401 km 比亚迪e3——405 km 比亚迪e5——405 km 比亚迪s2——305 km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最大的续航里程也不过520公里。所谓比亚迪1000公里的概念,其实是网络上个别媒体炒作出来的话题。作为电池发家的比亚迪,虽然目前离1000公里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将来存在很大希望。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强制介入,各国政府大力推动纯电动汽车发展时,这会加速各家车企在技术层面的角逐,这个将来就在不远处。 很多新能源车企喜欢玩噱头,经常对外标称自己的新能源产品能够达到1000公里的续航能力,一听是不是吓一跳呢?比如特斯拉的CEO马斯克,他就豪言壮志的抛洒狠话:2020年的超跑车型roadster 2中将突破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2020年正式来到,而这款车型推迟量产,很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看到它的身影。不过马斯克的“嘴炮”能力,很多都是基于他过往的丰功伟绩,并不是胡吹海吹。前不久美国非常著名的SpaceX公司成功发射载人龙飞船,而这家公司也是由他创立。 要论续航里程,一直以来市场上最强的量产电动车也无非就是特斯拉了,旗下的models最大续航里程可达到668km,算是行业标杆了。不过国内自主品牌中小鹏,在推出的2020款后驱超长续航版本,续航里程达到706公里,这也是目前国内市场量产新能源车型中最长距离的车型。 续航里程就算升至1000公里,也一样需要充电。后期充电设施在各地的布局、以及家用充电的速度等,都是需要完善的地方。目前蔚来提供的换电服务较为新颖,换电站的建设也在持续扩张。笔者认为,只有联合全部新能源造车势力,制造一套相同的标准,不管去到哪个充电站或换电站都能使用服务,这样才能使效率最大化。不过目前由于资本分割问题,这种合作寥寥无几。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能跑多少公里2 新能源汽车优势与劣势 优点: 1、环保。这是国家层面推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新能源汽车采用动力电池组及电机驱动动力,可以说是零尾气排放,零污染。 2、噪音低。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噪音就要小得多。 3、保养方便。不像传统的燃油汽车,保养发动机的"时候需要更换机油,滤芯等等。不繁琐。 4、使用成本低。电价和油价是不能相比的。尤其是在夜间利用电网的廉价“谷电”进行充电,起到平抑电网的峰谷差作用。 5、国家补贴政策。摇号中签率高,补贴高,免征购置税等政策上的优势较为明显。 缺点 1、续航里程短。国内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为150公里。实际上路,差不多是在120公里左右。这也就是在市内家门口的地方转转,根本跑不了长途。 2、充电时间长。正常充电实在8个小时,快速充电也需要2-3个小时。普通燃油车辆加一次油也就是5-10分钟的时间。 3、电池组受温度影响大。在北方气候寒冷的地区,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会大打折扣。这无疑就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适用范围。 4、充电设施不完善。目前国内的充电桩并不普及,这无疑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出行距离。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能跑多少公里3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会大步前进,有望取代燃油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同比增长140.7%;出口额1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6%;纯电动汽车出口2.15万辆,增幅为136%;出口额3.63亿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 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 1、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有更高期待。这也倒逼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变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创新,让中国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2、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要强化创新驱动,瞄准技术制高点,企业要在个性化定制方面下功夫,推动品牌建设,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我开比亚迪F3油耗太大了怎么办?
不管多好的车,错误的开车习惯都不能保证低油耗。我想你可能经常低档高速开车,或者经常急刹车。要改,听我的,保证你的比亚迪F3能开车6、7个油!
华昌达与比亚迪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华昌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是一家汽车及工程机械行业成套自动化生产设备商,专业设计、制造总装车间、涂装车间、焊装车间全套设备,主要产品有各类成套焊装、涂装、总装自动化生产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零部件、军工、风力发电等行业。华昌达作为一家业内领先的成套自动化生产系统集成供应商,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大型工厂全套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升级改造等“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可以为客户提供“交钥匙”服务,并具有“国际品质、国内价格”的特点。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2月,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公司现有员工超过22万人,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营收入和市值均超千亿元。比亚迪致力于用技术创新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15年,比亚迪荣获联合国成立70年来首个针对新能源行业的奖项——“联合国特别能源奖”。2016年,比亚迪荣获“扎耶德未来能源奖”大型企业奖。2017年,比亚迪蝉联《财富》杂志2017年度“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居第五名,位列汽车行业榜首。2020年,比亚迪成为2020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上榜车企,连续6年蝉联汽车行业最具价值中国品牌冠军。
渤海轮渡能否托运比亚迪电动车
不能。截至2023年7月19日,渤海轮渡规定禁止托运绿牌电动车,混动车,理由是渤海轮渡尚未建立应对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的有效机制。
比亚迪汽车与哪个上市的股票有密切关系?
比亚迪汽车实际上在香港上市了,其股票简称为比亚迪股份,股票代码为01211。另外比亚迪股份还有一个子公司比亚迪电子(股票代码为00285)也在香港上市了。还有在深市交易的000973佛塑股份与比亚迪有关联的:佛塑股份其控股子公司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拟增资扩建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项目投资总额10500万元,各股东新增投资共712.96万美元(其中640万元美元作为新增注册资本)。公司新增投资288.68万美元;比亚迪香港有限公司新增投资236.20万美元;金辉公司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人员拟出资成立一家公司,该公司将作为金辉公司的新股东,向金辉公司新增投资188.08万美元。 该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项目建成后,金辉公司预计可新增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能力4500万平方米(约542吨),达产后预计每年新增销售收入22903万元、税后利润6250万元。上述的事件是2009年10月的事了。
宁德时代市值破万亿,而比亚迪为何股价萎靡?| 公司观察
3月底以来A股的反弹,呈现出更强的结构性行情。同是新能源 汽车 的龙头股,宁德时代(300750.SZ)创出 历史 新高,而有“股神”巴菲特“撑腰”的比亚迪(002594.SZ),却呈现出不一样的走势。 5月31日上午,宁德时代一度突破万亿市值,成为创业板首家触及万亿市值的公司;而因为受到董事继续减持的消息影响,比亚迪再跌2.26%,近期的反弹力度远远弱于宁德时代。比亚迪怎么了? 有投资业内人士认为,实际上新能源 汽车 零部件的行业格局比整车更理想。毛利率方面,2020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分别为27.76%和19.38%,净利率则分别为12.13%和3.84%,无论是毛利率还是净利率,宁德时代都要高出比亚迪超过8个百分点。当前两者市盈率(TTM)分别为147倍和116倍,投资者给予了宁德时代更高的估值。 零部件比整车更强? 5月31日上午收盘,宁德时代涨4.45%,报收427.84元,较3月25日低位反弹幅度已经超过50%,盘中一度突破万亿市值创出 历史 新高。 过去十几年传统燃油车产业链来看,零部件个股长期表现比整车要更理想。这一轮反弹行情当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股价表现差异,是否预示着长期来看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也有类似情况? 他进一步解释,过去传统 汽车 产业链的长期牛股来看,主要集中在有定价能力的零部件企业,比如福耀玻璃(600660.SH)、潍柴动力(000338.SZ)、星宇股份(601799.SH)等。长期来看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也会类似,市场份额较高、有产品定价能力的零部件企业,将会有更理想的表现,宁德时代作为龙头可以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但到底当前估值是否透支了未来成长空间,依然有待验证。 “竞争格局方面,车厂开始造电池,还有很多新进入的造车新势力,怎么看?”5月21日,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回答投资者上述提问时表示:“车企与电池企业的专业分工是完全不一样的,车企擅长于机械、电子等,但电池涉及电化学体系,车企对电化学的理解深度往往不如专业的电池企业。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有深厚的积累,对电池理解深刻,电池技术未来提升的空间很大,比如公司现在做的是磷酸铁锂第一代,第二代,未来还有磷酸铁锂第三代。” 宁德时代负责人也称:“行业特点一定程度上决定市场的竞争格局。锂电行业做好不容易,它不仅人才密集、资金密集,还风险密集、技术密集,只有体系做得好才有可能实现较高的市占率。” 上海证券分析师孙克遥表示,据中汽协及SNE Research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装机15.1GWh,全球市占率大幅提升至31.46%,其中国内装机12.22GWh,国内市场份额达52.6%。得益于海外,尤其是欧洲电动车市场放量,2020年公司海外业务取得显著进展,全年实现境外收入79.08亿元,同比增长295.30%,境外业务毛利率32.69%,高于国内近6个百分点,支撑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广州某知名基金经理则认为,随着华为联合传统车企,小米集团-W(01810.HK)等一批互联网公司加入造车行列,会让整车竞争格局变得更加激烈,但动力电池采购方面,依然只能依赖当前几个巨头企业,并不会改变市场集中度较高的竞争格局。“宁德时代的风险在于未来业绩增速一旦不如预期,就可能会引发剧烈调整,虽然市场热度很高,但目前我们也不敢轻易介入这类高估值的个股”。 遭遇董事减持,比亚迪再跌 有着新能源 汽车 全产业链优势,在电池技术上也不断有新突破,比亚迪本轮反弹幅度最高还不到30%,而近日董事继续减持的消息,使得5月31日上午再跌2.26%,报收177.58元。5月11日之前,比亚迪股价在三个月内遭遇几乎“腰斩”。 申万宏源分析师宋婷婷表示,由于当前刀片电池产能仍未充分释放,DMi车型产量相对需求有着明显的缺口,因此部分地区经销商并未在这款车型上投入过多营销资源。长期看,终端对DM-i的起量非常有信心,只要交车节奏开始加快,就会加大官宣力度,供给爬坡和营销增强有望呈现相互加强的态势。 2020年年报显示,2021年1月,比亚迪 汽车 正式发布品牌全新标识,同时比亚迪将推陈出新,通过“刀片电池”和DM-i超级混动的技术创新,加速新能源 汽车 与燃油车平价时代的到来,推动 汽车 业务全面电动化发展。2021年1月,比亚迪成功完成1.33亿股新H股配售。“本次近300亿港币的H股闪电配售吸引了全球众多顶级长线、主权基金参与。本次融资将显著增强公司资本实力,为公司加码 汽车 电动化、智能化和动力电池等领域的投入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助力公司业务实现快速成长。” 可见,比亚迪过去三次大额融资的选时,都是在大盘接近高点的时候完成,2011年4月公布即将要A股IPO,2015年6月初公布A股再融资计划,选择时点都是恰到好处,在公司相关董事会决议公布后,市场都曾经历过深度的调整。而按照224港元的增发价来看,这一次参与比亚迪融资,包括张磊带领的高瓴资本等多个机构投资者,目前都依然处于深度“套牢”的状态。 关于新业务发展,比亚迪负责人回应投资者问询时表示,作为比亚迪下一代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应用DM-i超级混动技术的车型有望与同级别燃油车达到购置同价的水平,有助于加速提高新能源 汽车 的渗透率。比亚迪半导体主要业务覆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一体化经营全产业链。“刀片电池”的发布将重新定义新能源 汽车 安全标准,倒逼整个新能源 汽车 行业做出改变,让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比亚迪市盈率近140倍,是巴菲特成功的"异类"?
巴菲特投资比亚迪(002594.SZ,01211.HK)H股过去12年账面回报超过20倍,这是又一个价值投资成功的案例么?现在比亚迪逼近140倍的市盈率,对过去三年净资产收益率都不足8%的比亚迪来说,处于怎样的价值区间? 2020年下半年 汽车 股节节攀升,新能源 汽车 龙头股比亚迪自然也成为了市场焦点,11月20日大幅反弹8.93%,报收176.06元,成交额超过120.7亿元,成为当天沪深两市成交额最高的个股,超越第二位金龙鱼(300999.SZ)和长城 汽车 (601633.SH)的两倍水平。 目前比亚迪A股逼近140倍市盈率(TTM),股价稍低的H股也逼近130倍市盈率,而巴菲特第一重仓股苹果公司(AAPL)只有35倍市盈率,对巴菲特这种价值投资者来说,比亚迪如此高的估值或许是他成功的一个"异类",有市场人士认为过去比亚迪股价上涨更多来源于估值提升而不是业绩增长。 公布10月销量和三季报后,多家券商继续为比亚迪股价摇旗呐喊,新能源车全产业链的独特性,行业的大幅增长,以及医疗防护等新业务带来的稳定现金流,成为卖方分析师继续看好比亚迪的理由。 比亚迪公布的10月销量快报显示,纯电动车销量达到14919辆,单月数据同比接近翻倍,全公司 汽车 总销量47732辆,同比增速只有16%。对此国信证券(香港)分析师韩卫东表示,新能源车销量在10月份增速进一步大幅提升,其主要推动力在于在相对较佳的补贴状况下,加大新能源车推广力度;国内市场对于新能源车的需求恢复良好,预计比亚迪11月和12月新能源车销量表现有望延续高增长状态。 比亚迪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合计实现收入1050.2亿元,同比增长11.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加11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9亿元,同比增长324.5%。 光大证券分析师邵将表示,前三季度公司现金流净增加6.5亿元(2019年同期净减少16.1亿元)。现金流改善主要原因在于医疗防护业务对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正向贡献,比亚迪管控资本开支,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减少,医疗防护业务为其他业务的研发等支出提供现金流支持,利于增强电池、新能源 汽车 和手机业务的竞争优势。 招商证券(香港)分析师梁勇活表示,比亚迪全产业链模式的价值开始释放,比亚迪是 汽车 行业中唯一完全掌控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整车和核心零部件的公司,包括车身、电池、电机、电控等,凭借自主研发技术和规模效应,相对竞争对手的制造成本更低。 比亚迪预计2020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2亿到46亿元(同比增加160%到185%)。比亚迪称,第四季度 汽车 行业持续向好,新能源 汽车 销量稳步增长。公司全新旗舰车型“汉”和改款旗舰车型“唐”大量在手订单,预计将继续推动新能源 汽车 销量强劲增长。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大巴凭借良好的口碑,市场拓展顺利,预计销量较去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 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因为电动车的增长空间巨大,比亚迪此前股价一度回调近20%,产生了很好的加仓机会,不过关于其长期价值也有不同的看法。 2017年到2019年,比亚迪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分别为7.76%、4.96%和2.62%,2020年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89%。
上海比亚迪是做什么的
上海比亚迪经营范围:生产锂离子电池及其零件和部件、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相关零配件、汽车饰件模具、小型储能系统及模组梯次利用的设计、制造,手机整机及零部件设计、研发与技术转让,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及深加工。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电池检测(不含第三方检测),自有汽车租赁、上海市松江区香泾路999号内自有房屋租赁,汽车销售,销售公司自产产品(涉及配额、许可证、专项规定、质检、安检等管理要求的,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许可证后开展经营业务)。扩展资料品牌历史:比亚迪股份公司创立于1995年,由20多人的规模起步,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以做电池起家的比亚迪谈到造汽车,无非是在扮演一位“门外汉”的角色。正是利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响亮名号和对秦川汽车的收购行为,使得比亚迪有了相对于其他新手的先发优势。短短一年内,比亚迪汽车的产品线由原来单一的“福莱尔”微型轿车,迅速扩充为包括a级燃油车、c级燃油轿车、锂离子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全线产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亚迪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吕向阳是什么职称?比亚迪副董事长
吕向阳:男,一九六二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经济师。吕先生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巢湖中心分行工作,一九九五年二月与王传福共同创办比亚迪实业;现任本公司副董事长兼非执行董事,并担任融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融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融捷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文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慢钱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融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融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广东省安徽商会名誉会长、广东省制造业协会名誉会长、广东省产业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比亚迪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等职。
比亚迪有日本股份吗
比亚迪最大股东是中国的公司,即融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比亚迪最大的股东;其次占股第二的是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有国内比亚迪汽车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性品牌,旗下汽车主要是从事新能源汽车为主,持有自主的三电研发生产能力,在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是比较靠前的汽车品牌。有车就行
比亚迪李柯籍贯
是李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妻子。 李柯持有公司股份已经超过十年,他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仍然充满信心,仍将长期坚定持有公司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李柯出生于1970年,199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96年加入比亚迪。历任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销售总经理、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现任比亚迪慈善基金会高级副总裁、理事。他的妻子是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 李柯减少的原因 比亚迪在公告中强调:“因个人财务需要。李柯女士持有公司股份已超过十年,李柯女士表示仍对公司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仍将长期坚定持有公司股份。” 不仅是李柯,吕向阳的公司最近也减持了比亚迪的股份。2020年8月8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融捷投资拟在6个月内减持比亚迪股份不超过880万股,占总股本不超过0.33%。后者由吕向阳及其配偶张长虹控制,他们分别持有融捷投资89.5%和10.5%的股份。2020年5月,吕向阳的弟弟鲁守国减持比亚迪股份5900股。
比亚迪最大股东是哪个国家的
比亚迪最大股东是中国的公司,即融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比亚迪最大的股东;其次占股第二的是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有国内比亚迪汽车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性品牌,旗下汽车主要是从事新能源汽车为主,持有自主的三电研发生产能力,在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是比较靠前的汽车品牌。比亚迪汽车旗下的车型品牌代表有:1、SUV:护卫舰07、元Pro、宋PLUS新能源、宋Pro新能源、元PLUS、唐新能源等车型;2、轿车:海豚、比亚迪e2、比亚迪e3、秦PLUS、秦Pro新能源、秦新能源、驱逐舰05、海豹、比亚迪e9、汉等车型;3、MPV:比亚迪D1、宋MAX新能源、比亚迪e6、宋MAX、比亚迪M6等车型;4、跑车:比亚迪S8等车型。
比亚迪的市盈率为什么那么高?比亚迪2021年报预测?比亚迪千股千评 证券之星?
近来比亚迪股价涨势十分迅猛,动态市盈率已经高于900了,很多朋友会觉得这个股价已经高了,可比亚迪被中信建投评估比为1.5万亿目标市值,这说明还有70%的上涨空间。到底比亚迪的评估可不可靠呢?今天就来和大家来深入了解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在开始说比亚迪股票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整合好的新能源领域龙头股名单,点击就可以获得: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一、从公司角度分析公司介绍:比亚迪说得上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力第一的企业,业务横跨汽车、电池、IT、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实现汽车在动力性能、安全保护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者之一。比亚迪的亮点:1、产品力持续向上,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强劲公司处于产品与技术的集中兑现期,因为很多新车型的上市,并且还搭载了比亚迪全新技术,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在提高,在电动车领域继续引领行业发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频频出彩,进步十分明显。2、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比亚迪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安全、超级寿命、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功率和超级低温性能六大技术创新,跳过模组,相较于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50%,成本上也明显更有优势。截止目前为止电池市场占有率15%,就比CATL(宁德时代)低一名。从技术创新中受益,比亚迪刀片电池在性能和成本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在全球电动化浪潮中,比亚迪外供动力电池有望不断打破限制,近一步争夺更高的市场份额,加强核心竞争力。3、深度产业链布局,彰显龙头地位比亚迪的产业链布局被持续扩大,尽全力推进半导体分拆上市,先后入股华大北斗(高精度导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极材料)等产业链核心公司。可以认为,比亚迪依靠产品链进行精深谋划,对升高核心技术、供应链风险的把控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彰显龙头地位。二、从行业角度分析如今看来,在碳中和减排政策的推出,加上锂电池成本的控制双轮驱动下,在汽车电动化方面发展很快,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一半。与此同时汽车智能化革命发生,汽车驾驶由开始辅助车主驾驶逐步进入到自动驾驶环节,驾驶舱智能化,完成了交通工具场景向智能出行场景的转变,出行服务未来将占据汽车市场主导权,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70%。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正在影响着传统汽车产业链局面,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受文章篇幅的要求,更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关的深度报告、风险提示,在整理这篇研报的过程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比亚迪股票点评,建议收藏三、总结综上所述,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是比亚迪,在如此可观的行业前景情况下,有望迎来崛起发展。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假若大家想明确知道比亚迪股票未来行情,可点击链接哦,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现在比亚迪股票的估值是高还是低:【免费】测一测比亚迪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应答时间:2021-12-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我以前在湖北福星科技干生产班长后跳槽至东莞前盛电子干生管,现在想到比亚迪应聘哪个岗位适合我做
你的经验跟生产有关.可留意比亚迪最近照片岗位是否与生产有关..可投简历试试
比亚迪王朝系列哪一个高端
比亚迪王朝系列中,最贵为唐EV。比亚迪秦车型是2013年推出的,是当时市场上最早推出的插电混合动力双模电动车(纯电模式+混动模式,可自由切换),独特双擎双模动力总成,百公里加速5.9s。秦朝,一统六国,开创帝国。映射到汽车上,秦车型树立了新能源的标杆,正式开启了中国新能源车时代的大门。比亚迪“王朝系列”汽车中已经诞生了“秦”、“汉”、“唐”、“宋”、“元”五大系列产品家族,它们各有特色,注重于不同的领域,使“王朝系列”产品越来越强大。为了向所有人展示中国的实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气节、为了争一口气,“王朝系列”汽车应运而生,车型以我国古代朝代命名,且使用中文按键,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比亚迪半导体完成A+轮融资 估值超百亿
6月15日,比亚迪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公告,旗下控股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完成A+轮融资。本轮投资者合计增资人民币8亿元,其中人民币3202.11万元计入比亚迪半导体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7.68亿元计入比亚迪半导体资本公积。本轮投资者合计将取得比亚迪半导体增资扩股后7.84%股权。本次增资扩股完成后,目标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08亿元。本次增资扩股事项完成后,比亚迪持有比亚迪半导体72.3%股权,比亚迪半导体仍纳入比亚迪合并报表范围。比亚迪于2020年4月中旬宣布比亚迪半导体重组并拟引入战略投资者。5月下旬,比亚迪半导体即完成A轮19亿元融资,首轮投资方涵盖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中金资本、国投创新红杉资本、Himalaya Capital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此次A+轮8亿元融资的投资方则涵盖韩国SK集团、小米集团、招银国际、联想集团、中信产业基金、ARM、中芯国际、上汽产投、北汽产投、深圳华强、蓝海华腾、英威腾等战略投资者。两轮投资后,比亚迪半导体在投前估值75亿元的基础上,合计估值已达102亿元。后续,比亚迪半导体仍将积极推进分拆上市相关工作,尽快形成具体方案,以搭建独立的资本市场运作平台,完善公司独立性。目前,比亚迪半导体主要业务覆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一体化经营全产业链。其中,作为电动车“CPU”的车规级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比亚迪半导体的核心业务。比亚迪半导体也是国内最大的IDM车规级IGBT厂商,产品覆盖乘用车领域与商用车领域,累计装车量稳居国内厂商第一。比亚迪半导体的分拆上市,是比亚迪子公司独立市场化的“开局之作”,对于比亚迪开放供应体系并加速汽车供应链市场化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比亚迪方面表示,分拆上市将有助于比亚迪半导体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丰富第三方客户资源;多渠道实现产能扩张,加速业务发展;比亚迪半导体将以车规级半导体为核心,同步推动工业、消费等领域的半导体发展。快速完成两轮引战融资,也显示出国内外资本市场对比亚迪半导体发展前景的信心。未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新能源汽车厂商对IGBT的需求仍会持续增长,强劲的市场需求将对包括比亚迪半导体在内的新能源供应链企业形成利好。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八菱科技和比亚迪以前合作过吗
没有合作。根据查询每日经济新闻官网显示八菱科技(002592.SZ)2023年4月1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比亚迪没有签订合作协议。
国内代工行业必出千亿级龙头,立讯精密、比亚迪,还是光弘科技?
作者:拙朴 身在牛市之十九 - 心愿清单第二只:光弘 科技 这里崇尚数据背后的原因挖掘,只讨论逻辑,不贩卖标的。 光弘在A股并不出名,它做的是电子产品的代工制造。 代工制造现在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做EMS,即电子制造服务(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就是专门负责电子产品的制造环节,收取制造加工费。根据公司招股书, 其制造一部智能手机的加工费收入是25元,制造一部平板电脑的收入是35元上下。 这个行业里著名的公司有鸿海精密(在大陆是富士康),比亚迪电子,伟创力,立讯精密,环旭电子、闻泰 科技 等等。虽然模式和结算上略有差异,但核心都一致-代工。 光弘在这个领域不算大,根据MMI 全球TOP50 EMS企业排名,公司位列第30位,2019年收入21元人民币。 一、大视角下的投资逻辑 我们总说投资要三看:“站高了看,拉长了看,放大了看”。 站在高处,EMS行业的投资逻辑如下: 1、全球电子制造业正在向中国大陆集中; 2、大陆必将出现收入过千亿的本土电子制造龙头; 3、中国自主电子消费品牌的全球扩张会极大刺激电子代工需求; 4、除了内生性产能扩张,要成为龙头企业,更依靠外延并购。 这前两点说的是市场规模和可能性;后两点却说的是需求和供给分别会以什么模式实现。 这是整个行业的逻辑,但光弘能否跑得比其他人更好,有必然,也会有偶然。 这里既不讨论新基建,也不讨论5G,因为它们不过是中期逻辑,只能放在后面讨论。 二、国内必有千亿级本土代工龙头产生 准确说已经产生了,在台湾。一个是台积电,一个是鸿海精密。 鸿海精密去年收入是5.3万亿新台币,相当于1.3万亿人民币。之所以销售收入如此高,是因为采用总额法计算收入。简单解释,光弘 科技 采用的是净额法计算销售收入,加工一台手机的加工费是25元,销售收入就是25元。而鸿海一台手机出货价1000元,成本975,赚的其实也是那25元加工费,但它的收入显示却是1000元。如果我们对鸿海采取净额法,可以把它去年的毛利当作其加工费收入,大概新台币3400亿, 人民币900亿左右。 台积电(TSM) 是芯片代工企业,听起来高端些,但实质也是代工。其去年收入1万亿新台币,折人民币2500亿,其股票市值是2600亿美元。一个芯片代工企业,市值是著名的“高通”公司市值的3倍。 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代工企业是有技术含量的,收入是可以做大的,市值也可以非常大。 2018年,全球EMS行业的总规模约4600亿美元,折人民币3.5万亿。其中70%的产能在亚太区,而且还不断向大陆转移。这其中既有产业梯次转移的原因,也有我们本身14亿人所形成的庞大消费市场的原因,还有自有全球品牌强势崛起的原因,更有产业链聚集一地所产生的虹吸效应。总之,这种向中国大陆的集中不但正在进行,而且还在加速。 假如大陆最终占有全球EMS市场的60%,即2万亿人民币,也足够支撑几个千亿级本土电子代工企业。工业富联去年的收入是4100亿人民币,为什么不会在大陆产生若干个工业富联?为什么不会产生比工业富联更大的企业? 一定会有, 它极可能是闻泰 科技 ,可能是比亚迪电子,可能是立讯精密,也有可能是光弘 科技 。 三、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要跟上一个好大哥 代工企业如富士康,是因为准确卡位在苹果产业链中,才实现惊人增长。 因此,代工企业要跟对一个好大哥。大哥碗里有肉,自己就有肉沫。 2010年,立讯精密的收入只有区区10亿元,2019年却达到625亿。如此惊人的增长,除公司自身努力,坐在苹果的大飞机上实现腾飞,也是增长的关键。 因为好大哥不仅自己就能高速增长,这期间如果还能不断给你新的业务,你就能实现了几倍于大哥的增长。苹果在这9年的收入增长是3倍。而立讯在这9年则增长了60倍。 但成为大哥的人并不容易。通常要经过长期审核,对其财务状况、质量体系、生产和检测设备、仓储物流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和工人素质等进行考察才能确定。但一旦关系确定,就不会轻易改变,对新进入者形成很高的壁垒。 光弘 科技 依靠的则是另一个大哥-华为。它是华为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现阶段你把它当成华为的一个组装车间也没什么大错。 华为算是个好大哥,十年前的2010年,华为收入是1800亿人民币,2019年是8600亿,9年增长3.6倍,略高于苹果。而光弘 科技 2013年收入是6.6亿,2019是22亿,6年增长了2.3倍。 攀上华为的光弘,增长速度也不似想象中那么高,比如就不如立讯。 其实, 光弘是在去年,才被华为正式确认为心腹小弟的 。上表是我们推测的光弘对华为的销售收入。去年光弘对华为的销售收入从3亿迅猛提高至11亿,占收入比从21%提高至52%。 什么情况? 推测是去年华为遭难时,代工厂伟创力背后捅刀激怒了华为,导致其它几家代工厂共同瓜分了伟创力的华为业务。相信华为之后,国内其它品牌企业,都会或多或少把订单分给本土EMS企业一部分以防万一。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本土EMS企业的机会更大一些,因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很难说关键时刻是否真的可靠。 今年2月,华为在巴塞罗那宣布了新的“1+8+N”战略,就是用一台手机作为主入口,音箱、平板、PC、手表等常用的8 种终端设备为辅助入口,然后再用 1+8 联接全场景智慧设备。华为表示不久以后,照明、监控、家电等都可以用上述的终端设备来控制。这也给华为产业链企业带来了新的巨大机遇。 刚才我们提到光弘销售收入的增长远低于立讯,那利润呢? 如果我们截取2014年至2019年最近五年的数据,会发现立讯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54%,几乎是光弘 科技 的一倍。但就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而言,光弘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3%,仅比立讯精密低三个百分点。 拉长周期看,我们就比较清楚光弘 科技 收入与利润增长差异过大的主要原因。尽管五年的收入增长率不高,但成本的复合增长率要低两个百分点,换句话说,毛利率提高了。确实,从2014年的26.6%提高至2019年的31.8%。销售费用的增长更低,管理费用的复合增长率也低,最终导致营业利润的增长率远高于收入增长率。 我们很难说华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比苹果产业链的毛利率更高,这不符合常识。更大的可能是,光弘 科技 高毛利率产品在收入中的占比更高 ,而且因为业务简单,导致期间费用增长并不剧烈。 四、产能扩张与并购 前文提到,立讯精密9年间销售收入从10亿提高到625亿,如何做到的? 立讯的发展路径概括起来,就是“零组件-模组-整机“。 公司从连接器起家,通过上延产业链+收购扩张,延伸至无线充电、天线、FPC、声学、马达等领域,声光电各板块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模组化大趋势下,产品线再往模组/整机制造拓展,不断提高模组/整机垂直生产能力,打造平台型公司。立讯较为成功的并购举例如下: 1、声学领域: 2016 年通过昆山联滔收购苏州美特 51%的股权,17 年 2 月东莞立讯收购上海美律以及惠州美律,并于同年 9 月与台湾美律新设立讯美律(股权占 比 51%),入股康控(美律上游供应商),不断加码声学。目前,已经是国际大客户 Receiver 和 Speaker 供应商。 2、FPC 领域:2012 年收购并增资珠海双赢进军 FPC,并于2014 年收购丰岛电子。 3、光学领域: 2018 年体外收购光宝的相机模组 CCM 事业部,补全了立ynbf精密制造平台中的光学板块。 立讯收入的高速增长,恰是其持续并购所产生的结果。那么光弘可以吗? 前文曾经提到,这个行业的逻辑之一,就是不断的产能扩张与并购。这个行业对管控能力高度依赖,但管控能力是可以复制的。 光弘的产能扩张,是其近三年的投资主线。未来是否具有并购能力,不好说。 咱们先说产能。光弘目前正在进行的有二期和三期工程。二期工程今年收尾,三期工程估计2021年全部建成。公司对工程进度和投产日期披露并不充分,研究报告也都只是个大概。但我们可以采用终点法,来粗粗预测一下。 1、终点产能:光弘惠州二期项目达产后,年产智能手机 1500 万台,平板电脑 300 万台。三期项目达产后年产 5G 智能手机 4200 万台、企业级路由器 300 万台及交换机 200 万台。光弘普通智能手机的加工费一般是每部25-28元;5G手机节点多,每部估计要30-40元。华为平板电脑的加工费过去是每台32元,假定5G平板估计要40-50元。企业级路由器加工费估计每台不到30元,交换机不清楚。我们根据公司自己的盈利预测再做调整,二期三期加起来能形成的销售收入在25亿元左右,按照20%的净利率,新增产能实现的净利润在5亿元左右, 最晚是在2022年最终达产 。我们目前假定产能利用率100%,因为光弘的订单非常饱满。 2、起点盈利: 光弘二期产能,已经在2019年陆续投产,今年全部投产。甚至三期的一部分,今年也有投资可能 。既然我们很难判断投产了多少,那就以2018年投资前的收入和利润作为起点确定的标准,2018年收入是16亿,净利润2.74亿,净利率17%。 3、起点+终点:光弘2018年收入16亿,2022年新增产能全部达产后收入约为25亿,二者相加41亿。如前,光弘业务简单,各项费用的增速小于收入增速,因此净利率会进一步提高,假定为20%,则2022年净利润约为8.2亿。2019年光弘的净利润是4.2亿,即光弘未来三年净利润还可以再增长95%左右。至于在这三年中增长率如何分配,我们不管。 4、再加点并购的料:光弘2019年实现了对印度VSUN的并购,在印度生产智能手机。目前的印度市场,小米一家就占据了30%的市场。印度前五大品牌中,有四个是中国品牌,合计占有率60%。印度人口多,市场大,关税高,虽然目前光弘似乎只赚吆喝,但未来几年相信会赚钱。守着十几亿人的市场做代工还不挣钱,以后怎么混? 前文讲了好多大逻辑,产业向大陆转移啊,必有千亿级收入的本土企业出现啊,傍一个好大哥等等,但落实在具体上,还是产能扩张到底有多确定。 EMS企业的好处是,只要需求确定,只要有在建产能,未来的收入和利润就容易把握。中国自主消费电子品牌,如华为、小米、VIVO,OPPO,都正在,或已经成为世界级品牌,对需求不需要太担心,对光弘也不需要太担心。 举个例子,华为海外被禁用谷歌的GMS之后,大家都认为份额应被苹果和三星瓜分,但今年目前全球情况是这样的: 华为+小米+OPPO+VIVO+Rearme的总份额是44%。Rearme是谁?是OPPO旗下的另一个品牌。在“其它”品牌所占的22%市场份额中,有多少中国自有品牌如传音等,还不知道。总体而言,中国品牌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一半。 五、对比分析与预测 和光弘业务最相像的是环旭电子,但最优秀的企业是立讯精密。因此我们把三家企业放在一起对比。用的是“阿甘投研”这个财务分析APP。这个软件在苹果市场可直接下载,安卓手机只能到“阿甘金融”上扫码下载。 1、市场地位 光弘 科技 在A股市场约3700家公司中,ROE达到18%,排名前5%。全市场排名前4%。 2、综合能力对比 三家公司中光弘综合评分最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盈利能力,现金流和偿债能力。关于光弘的成长能力,刚才我们已经对未来三年进行了预测,不多言。 3、盈利能力对比 ROE最高的是立讯精密,达到25%。图上可以看出,立讯是2017年走出谷底,光弘是2018年走出谷底,环旭目前还看不到转机。这或许说明电子行业的景气周期已经来了? 如果再看ROA对比,立讯的ROA只有11.5%,而光弘却高达17%,这说明立讯的杠杆运用比光弘更充分,增长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杠杆和并购。光弘的杠杆低,所以ROA高,但这也恰给了光弘进一步并购的可能。 4、营业利润率 三家企业各有不同,对比营业利润率时,主要看趋势。光弘的趋势是持续提高,立讯是平衡维持,环旭在走低。换句话,如果光弘收入能有增长,利润率还能提高,那净利润的增速就会更快。 5、利润预测 假定2020年收入增长20%,净利率保持19%不变,光弘今年净利润4.99亿。 如果用ROE法来验证,根据光弘年初的净资产,预测今年摊薄ROE为19%,则净利润为5.09亿。如果考虑增发后ROE降低至17%,则净利润为4.5亿。 6、估值预测 假定2022年收入能达到我们预测的41亿,即年复合增长率23%,净利润率未来从19%提高至20%,到期时PE为35倍,比现在的38倍更低,那么到期光弘的总市值是285亿,收益率为100%,年复合收益率26%。 在大部分散户眼里,这个收益率不值一提,三年才100%。但好处是,它很确定。 六、投资光弘的长、中、短期逻辑 光弘进入心愿清单,不是因为收益率最高, 是因为业绩增长比较确定,而且向上的概率大 ,向下的概率小。 1、短期逻辑:短期就是一年内。任正非表示,华为4月份起手机销售开始增长,月销 2000 多万台。新冠疫情激发了公司平板、笔记本电脑销售,同比 5-6 倍增长。光弘是华为的小弟,其300万台平板电脑生产线已经投产, 公司表示目前处于满产状态,都说明今年光弘不会太差。 一季度,只有华为的平板销售是增长的,出货150万台。 2、中期逻辑:中期就是三年,恰到我们预测的2022年。这期间的逻辑有两个:一是产能扩张,前文已经讨论;二是5G网络建成后,对终端设备的需求。投研报告显示,光弘承接的5G手机订单在4月份即开始进入量产阶段,并预计将在5月份开始正式发货,相比原计划大幅提前了2个月的时间,预计年底5G相关产品占比公司的总营收将超过50%。 3、长期逻辑:就是本文开头的逻辑:产业将在大陆聚集,必有千亿级EMS企业诞生,有个好大哥华为,产能扩张路径清晰。 七、结语 光弘不能说是一家优秀的企业,起码目前没有证明。如果说优秀,立讯更应该是。 选光弘而不选立讯,是因为它产能扩张的确定性强,利润率提高的确定性更强,更重要的,估值更低。 估值不高,是因为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了8%,但管理费用却同比增长了38%,研发费用增长了6%,营业利润下降了86%。为什么降幅如此之大? 少有投资者发现,其收入下滑了8%,营业成本却增长了10%。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不符合责权发生制。 但无论如何,三年一倍的业绩增长比较确定,有些人眼里不高,另一些人眼里不低。见仁见智的事儿。
比亚迪用什么轮胎什么牌子(比亚迪轮胎型号是多少)
比亚迪的标准轮胎品牌:童嘉轮胎、马牌轮胎、锦湖轮胎。这些牌子的轮胎都不错。但是,根据型号的不同,轮胎尺寸实际上是不同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211。HK),成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上市,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龙岗坪山新区比亚迪路。IT是一家拥有IT、汽车、新能源产业的高科技民营企业。比亚迪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天津等地建设了9个生产基地,总面积近700万平方米。它还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省和香港设有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员工近20万人。比亚迪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政策,尊重人、培养人、善待人,为员工建立公平、公正、开放的工作和发展环境。公司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始终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立志与员工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快乐。比亚迪持之以恒,逐步构建“竞争、务实、激情、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基础”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百万购车补贴
宋Pro DM-i冠军版 书写比亚迪的“黄金时代”
今年的长春汽博会,各大新能源品牌自立门户在8号主题馆扎堆儿,多少有点争奇斗艳的意思。但是车探要给大伙儿提个醒,如果你想来现场看新能源车,那光看8号馆可不行。因为在隔壁的9号馆里,还有一位拥有绝对实力的大佬,不用我说大家应该也能猜到,那就是比亚迪。车探以为,用大佬来形容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地位,一点都没有夸张的成分。用最直观的方式,咱看看销量就知道了。2022年,全国有9家车企的批发销量突破百万,而今年的比亚迪却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销量破百万的KPI。在一些合资品牌还在摸索着转型保命道路的时候,比亚迪早已一骑绝尘的狂飙起来了。来看1-6月份的新能源市场销量数据,手握125.56万成绩单的比亚迪领跑的已经不是全国,而是全球。而在比亚迪各大品牌构架中,王朝系列宋家族因为受众群体广、性价比高一直都是不容小觑的“销冠”候选人,也曾一度登顶国产SUV月销量的冠军宝座。当然,这还远远满足不了比亚迪的野心。也许是秉承着“卷死同行”的心态,也许是品牌方真的听到了消费者的声音,今年的比亚迪精彩地打出了“油电同价、颠覆燃油”的战略,接来的操作就是我们看到的增配、降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宋Pro DM-i冠军版应运而生。在车探的心里,这款十多万的插混车型,可以称得上是性价比天花板级别。即使是13万+的入门款对于家庭的日常通勤使用也完全够用。今天,车探就带着大家去长春汽博会的现场看看,宋Pro DM-i冠军版到底在哪些细节做了升级进化,以及它的市场反馈如何,是否有望成为下一个“爆款”。新增手机NFC钥匙多项实用功能毫不鸡肋说到“增配”,这种操作其实是最考验品牌诚意的行为,而消费者的眼睛其实就是“尺”。哪个品牌是实实在在的升级车辆功能属性,哪个品牌有自己的小算盘专挑华而不实的廉价配置放进“升级配方”,该买谁的账,消费者其实心里都看的明明白白。在了解过宋Pro DM-i冠军版这款车以后,车探的感受就是,比亚迪这个品牌是真的实在,众多实用配置下放到入门款这个举动,属实大气。看过配置单你就会发现,即使是13.58万元的入门款,也同样拥有了全景天窗、3D全景透明影像、主驾6向电动座椅、双温区自动空调、Dilink4.0智能网联系统、手机APP云服务远程车控、手机遥控驾驶等等高端配置。对于一款十多万出头的家用SUV来说,这些“空降”的配置对于日用便利性的提升是相当明显的。此前一般只出现在纯电动车型上智能上下电功能,此次也出现在了宋Pro DM-i冠军版的身上。开车停车不再需要多次的操作,只要车门解锁即可自动上电。而你要做的只是挂档,便可轻松出发。停车时也是一样,挂完P挡后,关门落锁后即可自动下电。虽然对于日常驾驶,只是减少了2个小动作,但这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懒人福音”。此外,宋Pro DM-i冠军版新增的Apple设备NFC车钥匙也十分抢眼,将车钥匙附体到移动设备后,就再也不会出现已经走到地库后还有回家取车钥匙的尴尬事了。新增71km续航版全系标配直流快充用车不焦虑把入门款纯电续航提升到71km并标配了直流快充和VTOL移动充电站的车型,放眼整个新能源行业,宋Pro DM-i冠军版确实是头一份儿。比亚迪如果打定了主意要这么玩下去的话,以后的同级SUV压力可就大了。提升了自己,方便了消费者,“卷死”了同行,这步棋下的着实精彩。动力方面,宋Pro DM-i冠军版仍然搭载的是由1.5L发动机、电动机以及电池组成的DM-i插电混动系统。既然说了要“颠覆燃油”,那它的具体实力怎么样呢?新车的官方数据给出,其零百加速只要7.9秒,堪比2.0T发动机。而百公里的馈电油耗也只有4.4L左右,这样算下来,冠军版的宋Pro DM-i在满油满电的状态下,综合续航就可以达到1090km。这样的数据表现,真的让人很难不心动,动力够用且开起来又省的SUV,不就是家庭日常通勤的首选吗?新增远山青车身配色贯穿式尾灯个性十足在汽博会现场第一次看到宋Pro DM-i冠军版,车探的第一感觉就是这车的造型氛围更加运动时尚了。新增的远山青的车身颜色据说灵感来源于宋代美学,这种饱和度较低的蓝色十分抓人眼球且高级耐看。车探在现场给车辆拍照时,就听到了很多路过的年轻人在夸宋Pro DM-i冠军版颜值出众,还有很让人欣慰的一点是,在他们那一句句“这车真挺好看”,“现在的国产车做的真的挺漂亮”的赞扬中我不仅听到了其对比亚迪品牌的认可,也听到了对整个国产品牌市场的认可。真好。从正面看这辆新车,你会发现升级款的冠军版看着好像比常规款车宽了些许,这就要归功于前格栅的掏空拓宽处理。另外,两段式的下护板的加入也让整车的视觉冲击力变得更强。来到车尾,贯穿式的尾灯就必须是亮点了,这样的设计据说现在非常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毕竟在夜路中行驶,贯穿式尾灯的存在感和时尚感还是极强的。打开车门看内饰的时候车探觉得挺有趣的,因为之前一直在论坛上看到很多迪粉在吐槽老款车的仪表盘边框太粗,看着也不高级。这不,比亚迪直接用新车回应,宋Pro DM-i冠军版换装了8.8英寸的悬浮窄边液晶仪表盘,确实是看着更舒服了一些。“活该”比亚迪拥有一批数量庞大的死忠粉,这种双向奔赴的行为,要给它一个大大的赞!另外,车探亲测了一下车辆的后排座椅,真的很舒服,无论是乘坐多质感还是98-118度多级可调的靠背角度,都让我在某个瞬间有点恍惚:这真的是一辆只要十多万级别的SUV吗?车探说:其实车探每次在车展看到比亚迪的全序列产品,心底都迷之燃起一种自豪的感觉。虽然眼前看到的只是一辆一辆不同价位不同风格的新能源车型,但是心里想到的却是近些年,我们的自主品牌手握硬核实力去打破合资品牌垄断的这条荆棘之路。非常难能可贵的是,销量一骑绝尘的比亚迪在获得了如此好的成绩的同时,依然能听得到来自消费者最真实的声音和需求,并双向奔赴的作出回应。而性价比超高的宋Pro DM-i冠军版的出现,在车探以为,就是品牌拿出的,最真诚的反馈。【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私家车探,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广汇汽车为什么不和比亚迪合作
口碑不好。不谈其他,我就拿特斯拉比亚迪跟广汇做比较,年营业额利润相差不多的情况下,特斯拉好几万亿市值比亚迪好几千亿市值,广汇汽车就200亿市值。比亚迪品牌诞生于深圳,于1995年成立,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
车企期中考成绩出炉,为何只有比亚迪和长安半年过百万辆?
经历了上半年的车市价格战和“618”促销,国内乘用车市场在6月份迎来了温和复苏,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89.6万辆,虽然同比下降2%,但实现了9%的环比增长。1-6月份,国内乘用车累计销量为952.8万辆,同比增长3%。整体来看,疫情之后的乘用车市场并未取得预料之中的复苏,车市两极分化的现象也愈发严重。不过,一线中国汽车品牌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尤为亮眼,成为了乘用车销量增长的主力。那么,一线中国汽车品牌在今年上半年的具体表现是怎样呢?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比亚迪1-6月累计销量:1248161辆作为目前国内乘用车市场最畅销的汽车品牌,比亚迪在6月份销量也是再次创下了品牌历史新高,达到了251685辆,同比增加88.2%,环比增加5.3%。至此,比亚迪在今年上半年的累计销量已经来到了1248161辆,同比增加94.01%,同样创下了比亚迪同期历史销量纪录。在比亚迪的销量构成中,纯电车型销量为616810辆,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631351辆,基本比较均衡。具体到车型上,作为比亚迪销量长期支柱的王朝网,上半年累计销量达663695台,同比增长59.7%,其中比亚迪秦更是成为了中国首个累销百万辆的新能源A级家轿,汉唐双旗舰销量已经正式突破了百万大关。至于海洋王,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样达到了526625台,刚刚上市的比亚迪海鸥在6月份的销量更是达到了23005辆,可谓是上市即热销,成为了支撑比亚迪销量增长的又一引擎。值得一提的是,腾势品牌进入到2023年后也强势崛起,腾势D9更是连续多月实现月销上万辆,上半年累计销量也已经达到了56751辆,是MPV市场最大的黑马。长安汽车1-6月累计销量:1020506辆根据长安汽车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长安汽车集团总销量为225696辆,同比增长8.81%,1-6月累计销量为1215681辆,同比增长8%,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为1020506辆,实现了13.4%的同比增长。在长安汽车的销量中,增速最快的莫过于长安新能源了,1-6月累计销量达到了176057辆,同比增长107.2%,转型已初见成效。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在上半年的海外出口同样实现了同比增长,达到了116218辆,同比增长14.3%。在销量上的持续增长,也让长安汽车在今年上半年的成绩仅次于比亚迪,是中国汽车品牌中唯二的两家半年销量破百万辆的车企。随着深蓝S7的上市,凭借着14.99万元的起步价,势必会在下半年成为长安汽车销量增长的又一增长点。奇瑞汽车1-6月累计销量:741429辆在一线中国汽车品牌中,奇瑞的表现绝对出乎了大多数人预料,其1-6月份的累计销量达到了741429辆,同比大增56%,一举超越了吉利,销量仅次于比亚迪和长安,在中国汽车品牌销量排行中高居第三位。与此同时,上半年的优异表现也创下了奇瑞汽车半年销量历史新高。具体来看,无论是奇瑞品牌还是捷途品牌,甚至连星途品牌在今年上半年都实现了销量大增。其中奇瑞品牌销量为539427辆,同比增长50.9%,占据了奇瑞汽车总销量的72.75%,是奇瑞汽车的绝对销量主力。至于捷途品牌,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12381辆,同比增长84.1%;而星途品牌上半年累计销量为42240辆,同比增速更是达到了119.3%,这也是星途品牌成立以来,首次取得亮眼成绩。吉利汽车1-6月累计销量:694045辆作为曾经最畅销的中国汽车品牌,吉利在今年上半年虽然也取得了在销量上的同比增长,累计销量达到了694045辆,同比增长超13%,甚至还连续五个月保持同比环比双增长。但在总销量上,吉利已经被比亚迪、长安和奇瑞反超,只能屈居第四位。从品牌来看,吉利品牌6月销量为106691辆,环比增长15%,1-6月销量为553250辆,同比增长超10%;其中,银河L7单车在6月的销量就达到了9673辆。极氪品牌6月交付量为10620辆,同比增长147%,环比增长22%;1-6月极氪累计销量为42633辆,同比增长超124%。截至6月底,极氪累计交付已经达到了120581辆,稳占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此外,几何纯电系列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82851辆,同比增长超52%;睿蓝汽车1-6月累计销量为16125辆;领克品牌上半年累计销量为82037辆,同比增长超6%。不难发现,吉利汽车旗下几乎所有品牌在上半年都实现了销量同比增长,但增幅却比不上其它一线中国汽车品牌,这才让吉利汽车在销量上不如长安、比亚迪那么亮眼,预计在加快转型之后,吉利汽车也会迎来在销量上的爆发式增长。长城汽车:1-6月累计销量:519226辆近两年来,长城汽车进入到了转型阵痛期,轿车业务缺失的弊端也愈加显现,以至于在销量上受到了很大影响即便是进入到2023年,长城汽车也没能迎来销量爆发,上半年累计销量为519226辆,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不过,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长城汽车却增速明显,1-6月长城新能源车型销量达到了9.32万辆,同比增长46.60%,其中仅在6月份销量就达到了2.67万辆,同比大增110.32%。从目前的销量走势来看,长城新能源汽车在下半年还会持续增长。分品牌来看,哈弗品牌上半年累计销量292644辆,在重点新车中,上市不久的哈弗枭龙系列车型6月销量为6098辆。魏牌6月销售新车6602辆,环比上升14.4%,能否实现品牌复兴,也得看下半年魏牌蓝山DHT-PHEV和新摩卡DHT-PHEV两大新产品的表现。至于欧拉品牌,上半年累计则达到了47298辆,坦克品牌上半年累计销量为58327辆,长城皮卡上半年销量为102596辆,同比增长8.7%。写在最后:从一线中国汽车品牌在上半年的表现来看,销量增速最明显的就是比亚迪和奇瑞汽车,长城汽车虽然结束了销量下滑的局面,但在增速上并不明显,对长城汽车的考验仍在持续。总体来看,上半年的一线中国品牌销量还是在稳步增长,这也让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有了进一步提升,推动了国内乘用车市场的销量增长。【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超过长城、赶上比亚迪,长安新能源未来潜力无限
长安汽车并没有在新能源时代落后对手长安汽车近两年来的市场表现都很稳健,销量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并且还表现出了十足的市场潜力。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部分今年1-6月的销量达到了1020506辆,预计年销量超过200万辆不是什么大问题。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对于长安汽车来说并不容易,不过这也是长安品牌从几年前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之后的必然结果。这些战略规划多数存在于技术层面,在产品的品质以及技术得到了保障之后,消费者自然会买单。销量增加的背后,是技术支持以及对市场的洞察长安汽车从2017年的香格里拉战略开始就确定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品牌的主旋律,因为竞争对手的步伐以及政策法规都让品牌朝着新能源转型迫在眉睫。如果再不开始侧重新能源汽车就将全面落后于竞争对手,就是从这个时候长安汽车开始侧重于全新发动机以及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于是在这之后长安汽车拥有了更高效率和动力的内燃机(蓝鲸动力)、与蓝鲸动力相结合的插电混动系统以及增程式和纯电车型,在新能源领域所涉及的每一个市场,长安都有所对应的产品。全新的蓝鲸动力总成让长安旗下的燃油车在驾驶层面有巨大的提升,同时还降低了油耗。iDD混动技术让车辆的燃油经济性进一步提升,同时还保证了车辆的动力水平,所以目前iDD系列也是长安汽车的热销产品。最后一个大的板块则是长安的纯电以及增程式车型,为此长安汽车推出了三个全新的子品牌:阿维塔、深蓝以及启源。阿维塔侧重于豪华纯电车型,深蓝和启源则侧重于中低端的纯电以及增程式车型。本品牌的混动、子品牌的纯电以及增程式车型完成了全部动力形式以及高中低端的全覆盖,几乎满足了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并且自品牌所采用的平台是完全针对新能源车型重新研发的,在驾乘感受、适配度、安全性等方面都要好过油改电车型。并且在设计层面也完全脱离了人们对于长安的传统印象,变得更加时尚且豪华。总结来说,长安汽车的新能源车型在技术以及设计层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这是长安品牌受到广泛认可的最重要的原因。未来长安还将带来更多产品以及新技术今年长安汽车又发布了原力技术,这是电驱系统的针对性技术,其中的核心是电机和电池。相对电机来说,目前电池才是明显的短板,不但在极端温度下会有衰减,同时能量密度、安全性以及充电速度还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原力技术就是针对这几个痛点,进行一系列的研发。比如长安汽车目前的电池在冬季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温度,尽可能降低低温下的能量衰减。针对安全性这一点,原力技术又在致力于开发半固态电池以及固态电池,这两种电池能量密度更高的同时,化学性质也更加稳定。这是今年上半年长安宣布的又一项重大计划,至此长安汽车几乎公布了所有与新能源车技术相关的计划,未来品牌将朝着这一系列计划有序推进,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技术更加出色的产品。未来新能源车显然是长安汽车绝对的重点,目前深蓝品牌的第二款车型S7已经上市;并且又新增了一个名为启源的全新品牌,并且发布了第一款车型A07,作为高端品牌阿维塔的第二款车型也将推出。可以看出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推进速度是非常快的,另外长安品牌那边也是如此,目前iDD技术已经涵盖了UNI、欧尚,不久之后CS75 PLUS的iDD车型也将上市销售,到时候长安本品牌的主流车型几乎都将搭载混动系统。因此作为旁人也很容易看出长安汽车目前已经在大幅度降低纯燃油车的研发了。大概从2021年开始长安才开始大规模的铺开新能源车型,预计到2030年左右就将停止销售纯燃油车型。而这一过渡阶段所花费的时间才仅仅十年,因此长安汽车的新能源转型速度非常迅速,这也是在做好了充分准备之后的结果。在未来长安汽车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板块:针对混动车型的长安品牌,针对中端新能源车的深蓝以及启源,最后就是主打高端豪华市场的阿维塔。这三个品牌分工明确,几乎可以涉及到全部的细分市场。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启源将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品牌。蜀锦畅言:其实在2020年之前,我们都没有看出长安汽车有什么特别大的动作,主要产品依然围绕CS系列、逸动展开。而在2021年之后,深蓝、阿维塔以及启源相继发布,并且推出了好几款车型,还取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这一切表面上看起来都在转眼之间,实际上背后包含了长安汽车很大的前期研发以及巨大的努力。所以目前在新能源车这一块,长安汽车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主流品牌,未来的表现更不会差。【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蜀锦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自主品牌销量半年报,比亚迪长安超百万,奇瑞位列第三名
近日,国内主要的自主品牌相继公布了6月份的销量成绩以及上半年的销量快报。从已经公布的第一阵营成绩来看,比亚迪、长安、吉利、长城、奇瑞等品牌均保持了连续正增长,而新能源产品的推出也改变了各个车企之间的业绩排名,从上半年的销量数据看,比亚迪、长安、奇瑞分别排名自主品牌前三,而比亚迪和长安的半年销量更是双双超越百万台,远远超过了其他自主品牌。比亚迪 124.8161万台根据比亚迪官方公布的信息,比亚迪6月份销量为253046台,同比增长88.2%,其中包含腾势汽车销量11058台,乘用车出口10536台。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248161台,新能源车销量累计超过了460万台。作为中国车市新能源化的领衔品牌,技术层面的领先和产品矩阵的完善,让比亚迪的销量一路狂飙。今年以来比亚迪推出的各个细分市场的新产品以及冠军版车型,都取得了非常好的销售成绩。其中比亚迪海鸥6月份销量为23005台,比亚迪海豚6月份的销量为31140台,比亚迪唐家族的销量为12657台,比亚迪宋PLUS车系6月份的销量为25935台。随着腾势N7的上市,以及即将到来的驱逐舰07,比亚迪的产品矩阵会更加完善,上涨趋势有望继续保持。长安汽车 102万台根据长安汽车发布的销量快报,上半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121万台,较去年增长8%,已经连续三年实现半年销量破百万,其中6月销量225696台,同比上升8.8%;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上半年销量102万台,同比增长13.4%,其中6月销量为185255台,同比上升16.4%;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76.8万台,同比增长22.1%。,上半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累计销量17.6万台,同比大增107.2%,其中6月销量突破3.5万台,达39734台,同比大增117.5%,其中深蓝、智电iDD、长安Lumin的6月销量均突破了万台;海外板块,上半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海外销量11.6万台,同比增14.3%,合资板块,长安福特1-6月销量98480台,长安马自达销量32195台。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17.6万台,CS家族销量22.9万辆,轿车系列销量13万辆,UNI序列销量13万辆,长安欧尚销量12万辆,长安凯程销量10万辆,实现新能源与燃油车双线向好。奇瑞汽车 74.1429万台6月份,奇瑞汽车销量为145235台,同比增长38.3%。今年上半年,奇瑞汽车累计销量为741429台,同比增长56%,创下历史半年度销量新高。奇瑞汽车在今年销量持续大幅上涨,连续13个月单月销量超过了10万台。值得一提的是,奇瑞汽车在强势增长,跟海外市场的突出业绩有很大关系,据悉,今年1-5月份,奇瑞汽车的累计出口就达到了31,9万台。据统计,6月份奇瑞品牌销量为105908台,同比增长33.4%,上半年销量为539427台,同比增长50.9%;星途品牌6月份销量为9842台,同比增长192.7%,上半年累计销量42240台,同比增长119.3%;捷途品牌6月份销量为21607台,同比增长43.7%,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12381台,同比增长84.1%。吉利汽车 69.4045万台吉利汽车6月份乘用车销量为137897台,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15%,已经保持了5个月的同比环比增长,上半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为694045台,同比增长超13%。6月份,吉利汽车新能源渗透率约为28%,再创年内新高,其中极氪品牌共交付10620台,同比增长147%;几何品牌的6月销量为12701台,睿蓝汽车6月的销量为4211台,吉利银河L7上市首月销量达到了9673台。6月份,吉利品牌(含几何)销量为106691台,环比增长约15%,上半年累计销量为553250台,同比增长超10%,其中,中国星高端系列销量25411台,环比增长19%,博越家族销量为21564台,同比增长23%;双缤家族上半年累计销量114235台,同比增长17%。领克品牌6月份销量为16375台,同比增长24%,环比增长13%,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了82037台。长城汽车 51.9226万台今年6月,长城汽车销售104957台,同比增长110.32%,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为26669台,占比达到了25.41%,海外销量为25010台,同比增长85.93%。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累计销量为519226台,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为93225台,同比增长46.6%,海外累计销量123930台,同比增长97.27%。2023年上半年,长城汽车旗下五大品牌全力迈入新能源时代,共推出了十余款新产品,包括多款智能化新能源产品。哈弗品牌1-6月销量为292644台,6月销量为59007台,其中上市一个月的哈弗枭龙的6月销量就达到了6098台;魏牌6月份的销量为6602台,环比增长14.4%;欧拉品牌6月份的销量为10015台,上半年累计销量为47298台;坦克品牌6月份销量为12773台,上半年累计销量为47298台。【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Car路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梳捋自主五虎:长安吉利联盟,华为全线覆盖,比亚迪或被孤立
在自主汽车品牌里有“五虎上将”,按照真实销量和新能源汽车占比来排序是以下五个。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广汽集团(自主品牌传祺与埃安)现在的自主五虎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各自都有怎样的战略规划,未来又会形成怎样的新格局。这是最值得分析的问题,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比亚迪或被孤立;因为比亚迪目前是一家独大,特斯拉汽车的知名度虽然与其相当但销量是远远不及比亚迪的。比亚迪之所以能一家独大,基础在于“垂直整合模式”,企业自己构建出一条产业链,具备基本所有核心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所以即便不依靠外部产业链也能够风生水起,这种模式在特定的阶段中是非常有意义的。曾经以燃油车为主体的阶段里,汽车产业链中核心技术环节是以外资企业为核心,这会直接影响自主品牌的成长;因其一旦出现销量快速增长的态势,那么在一个利益链条中的供应商企业就会给自主企业处处设阻、时时掣肘,直到把销量打下来才会恢复正常供应。在这种环境中无法形成强大的自主汽车工业,而比亚迪的模式则能接连不断的打破产业链核心技术环节的技术封锁,所以比亚迪对于自主汽车工业的强大是有巨大贡献的。可是企业就是企业,企业的本质是资本。当比亚迪强大之后也可能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虽然比亚迪口口声声的说“不会搞得竞争对手没活路”,可是比亚迪的产品线非常完善,每个价格带里都有压制友商的产品;如果此时友商还不加速追赶的话,比亚迪则势必会一家独大。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企业就是企业;然而任何一个行业的良性发展都不允许出现一家独大,否则近期也就不会出现价格比同级别燃油车还要低的插电增程混动或电动汽车,而这些车并非来自比亚迪,这些车的价格已经低于比亚迪的同级车,这说明了友商也在搞研发且模式大不同。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不可能只依靠比亚迪,也不能只依靠比亚迪的产业链;这并不难理解,以福特汽车为例,其使用的是比亚迪的镍钴锰酸锂(三元锂)电池,可是福特电马销量很差。丰田bZ3用比亚迪的核心三电,可是销量也很差。因为比亚迪也有同级车,与其选使用比亚迪的技术的车,不如直接选比亚迪汽车。所以比亚迪作为供应商是不会被普遍接受的,一旦选择比亚迪作核心总成供应商企业就等于认输。所以现在更需要的是一套完善的外部产业链,而有意思的是已经形成,在三电核心技术领域不止有比亚迪在搞研发;动力电池领域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孚能电池、蜂巢能源(长城汽车)等,电控芯片也有中车时代、汇川技术、上海电驱、巨一动力和方正电机等,电动机就更多,其中华为更是在三电领域有完善研发体系与成果的角色。自主五虎和华为均有不同程度的合作,不要小看华为。比亚迪有些车辆用华为电机总成(集成电控)。长安汽车旗下的“时代长安”是和宁德时代与华为共同创立的品牌,合作深度比较大。吉利汽车网传将与华为开启合作,将推出搭载鸿蒙OS座舱的车辆。奇瑞汽车也有与华为合作创立的品牌。广汽埃安与华为的合作模式是众所周知的,合作深度也比较大。长城汽车和华为签订过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电动、云服务和大数据以及出行服务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为何大家能接受华为而不能接受比亚迪呢?因为华为只是供应商而不是主机厂,说白了就是华为不造车,不会在整车市场中和客户抢蛋糕;而比亚迪是主机厂,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差异。而当华为生态品牌或者战略合作品牌形成规模效应之后,比亚迪“以一敌多”则必然处于被动位置;不过这也是应当有的变化,如果任比亚迪疯狂生长,汽车电动化的进程也许反而会被拖慢。华为与自主五虎的深度合作一定程度的“孤立”了比亚迪,不过这只是开始,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的战略联盟意义深远。吉利控股和长安汽车忽然的结盟让很多汽车爱好者不知所措,前一阵还在吵架的两家车企忽然变成了兄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两方和合作打造新的汽车品牌,那就不如等一等看了。不用担心,两方不会合作推出新品牌,而且两方在市场中依旧是竞争关系。但是竞争不等不能合作,竞争对手合作之后做大做强的案例比比皆是。两方的合作方向是供应链和海外市场的拓展,两大巨头的合作能有效提升垂直整合供应链资源的能力;汽车制造企业最应该扮演的角色是“整合商”,在电驱动时代里做整合商是最聪明的做法,因为电驱动技术的同质化是必然结果,最终竞争的手段不是车辆本身而是智能生态。所以两方的合作不仅能优化各自的体系,同时还能起到优化产业链的作用,能推动外部产业链进一步的成长与完善;同时将整个汽车行业推进到宏观战略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也就是汽车的网联和智能化。吉利控股和长安汽车的合作亮点是围绕芯片和系统研发,并且要做到操作系统和车机互联。汽车全面智能网联之后的最大卖点是智能座舱,而不是性能都可以也很强、噪音都可以很低、配置都可以很丰富,而外观设计总会高度相似的汽车本身;汽车将从驾驶属性一步步升级到物联网终端,用途和用法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不可逆的变化。而一个汽车品牌有一套系统生态,车主在车辆品牌座舱生态中只能与同品牌车主互联与社交,这样的局限性会大幅降低车辆的可玩性和实用性;所以最终是一定要实现全品牌车机生态互联的,也许长安汽车和吉利控股的合作能第一个打通这个环节,而一旦打通之后则必会有其他汽车厂商跟进,最有可能推动跟进的动力显然来自与自主五虎都有深度合作关系的华为。总结:自主五虎里的吉利控股和长安汽车将开启新的模式,这个模式很有可能让长城汽车、广汽自主和奇瑞汽车等品牌陆续跟进,最终形成一个各自独立运营却又能深度互联、彼此依靠的品牌生态网,这会是一个相互制衡的、有利于整体发展的生态网。至于该模式是否为“制衡比亚迪”也不难分析,现在确实需要一个更为平衡的状态,在平衡状态下进行良性竞争才能够维持整体的平衡;这两年里的汽车行业总是惊涛骇浪,产生的结果是弊大于利,所以市场需要平静一下,企业的焦虑和用户市场的观望情绪也需要得以缓和。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和汽车科学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长安和比亚迪哪个靠谱
长安和比亚迪哪个靠谱?1. 品牌背景介绍长安汽车成立于1862年,是中国最早的汽车制造厂之一。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占有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已经有30年的销售历史。比亚迪汽车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的新兴汽车制造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两个品牌都拥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2. 产品线比较长安汽车在汽车市场上拥有完整的产品线,涵盖中小型汽车、SUV、MPV和轻客等各种类型,其中SUV车型近年来非常受欢迎。比亚迪汽车主营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在纯电动领域也有很高的口碑。两个品牌的产品线都有自己的亮点,但是选择哪个品牌还需视具体需求而定。3. 品质和服务长安汽车在品质和服务方面持续提高,特别是在售后服务上做得非常出色,拥有广泛的服务网点。比亚迪汽车的品质和服务也得到了不少消费者认可,但由于品牌历史相对较短,因此其售后服务网点相对较少。在品质和服务方面,长安汽车相对更加成熟和稳定。4. 售价和性价比比较长安汽车在市场上强调性价比,与同级别车型相比,其价格较为亲民,但相对会略逊于高档车型的手感和配置。比亚迪汽车在出售的新能源车型方面价格相对较高,但它们在能源利用效率、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均逊色于传统燃油车型,这使得比亚迪汽车的价格高但性价比相对较低。总的来说,在价格和性价比方面,长安汽车更具优势。5. 市场口碑比较长安汽车是一家老牌汽车制造厂,市场口碑较好,在消费者中拥有多年的品牌积淀和口碑优势。比亚迪汽车虽然市场占有率不及长安汽车,但在新能源领域有很高口碑,被消费者认为是有潜力的品牌。总体而言,两个品牌在市场口碑方面都有其优势。6. 总结与建议综上所述,长安汽车在品牌历史、产品线、品质和市场口碑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优势,在选择汽车品牌时可以首选长安汽车。当然,在选择汽车品牌时需要结合自身需求和消费预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车型。建议在选择车型时,要考虑到售后服务、价格和性价比等因素,综合权衡取舍。
长安汽车市值远远低于比亚迪,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长安汽车的市值估价比较低,比亚迪上涨空间特别大,比亚迪的市场已经走向了国外,所以长安汽车的市值会比比亚迪低一些。
外观酷似小鹏P7!启源A07实车曝光 比亚迪汉有压力了?
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不只是造车新势力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新车,就连传统车企也在不遗余力地推新车。作为资深自主品牌车企,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动作频繁,在推出深蓝汽车后又推出了一个全新品牌——长安启源,该品牌的首款车型A07的实车图也被曝光,预计离着上市时间也不远了。从曝光的实车图来看,长安启源A07没有任何伪装,新车采用了全新设计,并没有延续长安汽车的家族式设计语言,看上去更符合新能源汽车的风格。作为长安汽车全新电动品牌“长安启源”序列的首款产品,长安启源A07的车标也重新设计,与在售长安车型的“V”形标识完全不同,悬挂了长安启源新系列品牌logo。新车整体外观看上去较为圆润,前脸采用封闭式设计,车头贯穿式LED灯带搭配分体式LED头灯,视觉感受与小鹏P7很像,不过长安启源A07整体姿态要更低趴。下方是三段式进气口,看上去很有科技感。值得关注的是,长安启源A07下压的车头与机舱盖隆起的筋线组合一起,营造出不俗的力量感,且俯冲的视觉效果十分明显,看上去攻击力很强。从侧面来看,长安启源A07采用长车头、短车尾的车身结构设计,以及溜背式轿跑车顶设计,线条感很自然流畅。同时,新车还有隐藏式的车门把手、无边电吸门,以及环绕整车下端的黑色装饰,营造出悬浮式的感觉,整体造型优雅又简洁。车身尺寸方面,长安启源A07的长宽高尺寸分别为4905/1910/1480mm,轴距达到2900mm。新车定位中大型轿车,轴距与长安深蓝SL03相差不大,估计内部空间表现也类似,与比亚迪汉DM-i和小鹏P7(车长4888毫米,轴距2998毫米)等尺寸接近,上市后与比亚迪汉、小鹏P7等车型同台竞技。长安启源A07的尾部设计非常简洁,贯穿式的尾灯与头灯相呼应,搭配一体式上扬的小鸭尾,动感十足,也进一步增加了车尾的视觉层次感。参考官方发布的内饰图来看,长安启源A07整体布局非常简约大气,符合当下新能源车型的设计趋势。新车采用无仪表盘设计方案,预计将由AR-HUD抬头显示、大尺寸中控屏提供信息交互。同时,中控台集成了贯穿式空调出风口,提升了层次感,而两侧车门位置还设置了氛围灯带,提升车辆在夜间的视觉及氛围体验。另外,新车配备了多功能方向盘和悬浮式中控屏,搭配怀挡式换挡机构,科技感不错。得益于怀挡设计,长安启源A07中央通道功能区的布局看起来很干净和规整,集成手机无线充电面板、杯架等,同时下方还拥有容积可观的开放式储物槽。另外,长安启源A07车内用料也比较不错,座椅采用绗缝、定位打孔等工艺,提升了视觉效果和透气性。不过,新车配备了不能开启的大尺寸全景天窗,实用性差了点。动力方面,根据申报信息显示,长安启源A07将提供增程版和纯电版供消费者选择。其中,增程式采用1.5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发动机型号为JL473QJ),发动机最大功率95马力,电机最大功率160kW,与现款深蓝SL03增程版保持一致,纯电续航里程170公里。长安启源A07纯电版本车型搭载一台型号为XTDM27的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为258马力,拥有515公里和710公里共两种纯电续航可选,分别使用58.1千瓦时和79.97千瓦时的动力电池组作为储能装置,动力输出更强。可以看到,长安启源A07展现出很高的设计水准,外观造型设计结合了当前的潮流元素,不输小鹏P7或者比亚迪汉,而内饰配置也充满了科技感,比特斯拉的毛坯房好太多了。不过,这款车最大的问题是与深蓝SL03有着不少重合的产品力,上市后消费者难免会将两款车进行比较,于是就会出现,新车除了要面对小鹏P7、比亚迪汉、特斯拉Model 3等有实力的车型竞争,还要与长安内部竞争,恐怕长安汽车在这方面该仔细斟酌了。【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跟我视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比亚迪全年业绩?比亚迪股的股价?比亚迪 今天大跌?
来源:资本邦 3月30日,资本邦了解到,比亚迪(002594.SZ)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566亿元,同比增长22.59%;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34亿元,同比增长162.27%;2020年汽车产销率均小幅下滑。 同日,比亚迪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第一季度盈利2亿元–3亿元,同比上涨77.56%-166.34%。 2020年业绩大幅增长,汽车产销率小幅下滑 从比亚迪年报来看,其主营业务包括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 2020年,比亚迪实现收入约人民币1566亿元,同比增长22.59%,其中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840亿元,同比增长32.76%;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600亿元,同比增长12.48%;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121亿元,同比增长15.06%。三大业务占比亚迪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64%、38.34%和7.72%。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 比亚迪2020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31,954辆和394,608辆,同比下降5.08%和3.6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94,148辆,同比下降14.73%;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62,893辆,同比下降12.52%。 虽然2020年新能源产销率有所下滑,但是比亚迪2020年新能源产销量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比例达到14.21%和11.92%。 同时比亚迪表示公司2020年获得的新能源补贴收入合计23亿元。 业绩大涨,股价却一路下跌 2020年,比亚迪股价一路上涨。到了2021年初,比亚迪涨势不减,今年2月3日,比亚迪股价达到创历史新高273.37元,总市值高达7818亿,离8000亿仅一步之遥。 而之后,比亚迪股价一路下跌。 之后,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持股名单出炉,比亚迪成为其重仓持股之一。截至2020年12月31日,伯克希尔持有的比亚迪股票市值已达到58.97亿美元,比亚迪的投资上巴菲特获得了24倍的收益。而在2月20日,高瓴资本斥资2亿美金参与了港股公司比亚迪股份(01211.HK)最新一轮定向增发股票的购买。 不过即使是巴菲特的持股名单爆出,还是高瓴资本斥资2亿美金参与比亚迪港股定增,比亚迪股价还是一路下跌,截至3月30日报收168.1元,总市值为4810亿元,比亚迪市值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已经跌去了3000多亿。
比亚迪为什么还涨?比亚迪年报预告时间?买比亚迪股票好不好?
比亚迪之所以还在展示,因为他们家生产了很多新能源汽车,然后现在新能源的势头很足,所以她当然还在涨了
比亚迪 明天怎么样?比亚迪为什么长这么好?比亚迪每年多久分红?
近期比亚迪股价一路上涨,动态市盈率高过900了,很大一部分朋友会觉得这个股价已经算是比较高了,可比亚迪被中信建投评估比为1.5万亿目标市值,代表着上涨空间还剩70%。到底比亚迪有没有被高估呢?今天就来和大家来分析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龙头——比亚迪。在开始看比亚迪股票前,给大家看一下我整理好的新能源领域龙头股名单,点一下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一、从公司角度分析公司介绍:比亚迪称得上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力第一的企业,业务横跨汽车、电池、IT、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实现汽车在动力性能、安全保护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者之一。比亚迪的亮点:1、产品力持续向上,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强劲公司当前到了产品与技术的集中兑现期,随着搭载比亚迪全新技术的车型相继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对于电动车领域来说,它依旧可以引领行业发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突围明显,进步显著。2、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比亚迪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安全、超级寿命、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功率和超级低温性能六大技术创新,跳过模组,相较于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50%,成本上的优势更加突出。现如今电池市场占有率15%,只低于CATL(宁德时代)。受益于技术创新,比亚迪刀片电池具有很优秀的性能与成本这两方面的优势,就算在全球电动化为主的今天,比亚迪外供动力电池将超越以往,近一步占据市场份额,使核心竞争力变得更强。3、深度产业链布局,彰显龙头地位比亚迪继续加码产业链布局,全力推动半导体分拆上市,先后入股华大北斗(高精度导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极材料)等产业链核心公司。可以认为,比亚迪依靠产品链进行精妙布局,对升高核心技术、供应链风险的把控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突显了龙头的位置。二、从行业角度分析目前看来,在碳中和减排政策的推出与锂电池成本的控制双轮驱动下,汽车电动化发展进程实在是太快了,到2027年,世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出50%。同时还有一个相关的革命,就是汽车智能化革命,汽车驾驶由辅助驾驶逐步过渡到自动驾驶,驾驶舱智能化实现交通工具场景向智能出行场景的变化,出行服务未来将占据汽车市场主导权,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70%。当下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正在改变着传统汽车产业链格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时期指日可待。篇幅不能过长,许多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的深度报告以及风险提示,在整理这篇研报的过程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比亚迪股票点评,建议收藏三、总结综上所述,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是比亚迪,在这么可观的行业发展前景情况下,有望迎来崛起发展。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若是大家要详细了解比亚迪股票未来行情,可点进下方链接,有专业的顾问为你诊察股票,看下当前比亚迪股票的估值如何:【免费】测一测比亚迪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应答时间:2021-12-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比亚迪股票能涨到500吗
最近比亚迪股价大涨,动态市盈率超过900。很多朋友会觉得这个股价已经很高了,但是比亚迪被中投公司认为是1.5万亿的目标市值,也就是说还有70%的增长空间。到底比亚迪的评估靠不靠谱?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龙头比亚迪。在开始看比亚迪的股票之前,先说一下我整理的新能源领域龙头股名单。点击即可获取:宝藏资讯:新能源行业龙头股排行榜。首先,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公司介绍:比亚迪可以算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力第一的企业。其业务横跨汽车、电池、IT、半导体等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整车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可实现汽车动力性能、安全防护和能耗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导者。一个比亚迪亮点:1.产品力持续上升,新能源汽车销量强劲。公司已经进入产品和技术的集中变现期。随着搭载比亚迪新技术的车辆陆续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增长。随着行业在电动车领域的发展,依然持续领先,在自主品牌的高端化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刀片电池出鞘,安全天下,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比亚迪刀片电池拥有六大科技创新:超级安全、超级续航、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动力、超级低温性能。与传统电池组相比,体积利用率提高50%,成本优势相当突出。目前,电池的市场份额为15%,仅次于CATL(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这些都离不开技术创新。比亚迪刀片电池性能优异,成本优势明显。如今全球电动化是主流,比亚迪外接电源电池有望不断突破,进一步争夺更高的市场份额,强化核心竞争力。3.深化产业链布局,突出龙头地位。比亚迪产业链布局不断升温,着力推进半导体分拆上市。比亚迪先后投资了华大北斗(高精度导航)、阿特斯(光伏)、湖南宇能(正极材料)等产业链核心公司。可以认为,比亚迪依靠产品链的精致布局,显著提高了对核心技术和供应链风险的控制能力,显示了其领先地位。第二,从行业角度分析截至目前,随着碳中和减排政策的出台和锂电池成本控制的双轮驱动,汽车电动化发展迅速,预计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将超过一半。同时还有汽车智能化的革命。汽车驾驶逐渐从辅助驾驶过渡到自动驾驶,驾驶舱智能化,实现了车辆场景向智能出行场景的转变。旅游服务将主导未来的汽车市场。到2025年,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的全球普及率预计将超过70%。电动化、智能化改革正在重塑传统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快速发展。
比亚迪和二汽如何
从新中国成立起,不偏不黑实话实说,还是一汽和二汽。不过从现在来说比亚迪,吉利等后生可畏,大有成为后期带头人的趋势,综合比较不好说到底谁是第一。作为一名资深汽车人,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但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先给提问者点个赞,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好在把目前以及未来中国车市对民族贡献最大且最具特色及核心竞争力的几大(汽车厂商)品牌都清晰、精准地囊括进来了!当然,笔者不是在此拉仇恨喻示其它汽车品牌就不行,客观说每个汽车品牌都有自身的价值和定位,都有存在的必然与合理性。笔者受权代表【1号汽车】就问题阐述并予分享有关观点。就“对民族品牌的贡献”而言,【1号汽车】认为从贡献的体现形式应该分为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从时间维度角度来讲应该分为过去和未来。在分析民族品牌贡献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简要熟悉一下这五个汽车品牌(厂商)。一汽:全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一汽集团,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央企,总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1953年7月奠基,前身为第一汽车制造厂,被誉为汽车界的“共和国长子”,也是中国汽车及制造工业的先驱和摇篮。目前整车年产销为300万级,在册员工约15万人,资产总额4340亿元。其旗下自主品牌有一汽解放、一汽奔腾、一汽红旗等。二汽:全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汽车,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央企,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1969年在“备战备荒”的历史背景下始建于湖北西北山区十堰市,前身为第二汽车制造厂,位列中国机械500强企业第二名。目前整车年产销量为300万级,在册员工16.7万人,资产总额3250亿元。其旗下自主品牌有东风载重车、东风猛士、东风风神等。长城:全称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城汽车,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总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成立于1984年,主要生产皮卡、SUV及新能源汽车,是国内最大、世界前十的皮卡品牌,国内最大、全球知名的SUV生产商,其生产、销售网络布局全球,属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走向全球的典范。目前全球整车产销量为110万级,在册员工约7万人,资产总计1100亿元。其旗下品牌长城、哈弗、WEY、欧拉等均为自主品牌。比亚迪:全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汽车,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创立于1995年,主要生产商用车、商务轿车、家用轿车和电池,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年整车销量规模50万级,年营业额约1400亿元。同时其在全球电池领域、电子领域、轨道交通领域发挥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旗下全部为自主品牌,分为燃油和新能源两大领域,比亚迪客车、秦、唐等。吉利:全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始建于1986年,1997年进入轿车生产领域,在汽车、摩托车及相关电子电气、零部件取得较大成就。其先后成功实现沃尔沃、戴姆勒的股权收购,是中国汽车全球并购及整车出口的先驱和典范。年整车销售规模约150万级,营业额近2000亿元,员工约12万人。其旗下吉利汽车、领克汽车等为自主品牌。综上所述,一汽和二汽是汽车国家队,产品结构为商用车+乘用车等;长城、比亚迪、吉利是民营队,其特点分别为电动化、SUV+全球布局、海外并购+出口。对民族品牌的贡献分析:一、有形价值贡献的过去和未来:一汽和二汽在有形价值对民族品牌的贡献方面,暂时看是要明显突出的。其突出的主要原因还是基于三点:一点历史悠久,二点背景强大,三点卡车、军车等优势。历史悠久:一汽65年+的历史、二汽50年+的历史,几乎跨域了新中国的各个发展阶段和时期,尤其在85年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国内几乎没有有力汽车竞争的时代,尤以解放、东风两大卡车(商用车)驰骋大江南北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是无法比拟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及市场经济时代,一汽、二汽又是作为吃螃蟹者率先采用合资方式大力发展乘用车,从而带动诸如长城、吉利、比亚迪等民营自主品牌的模仿式起步、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合资有力推动了汽车零部件配套工业水平的快速发展和提高,进而全面拉动全国工业制造、工业设备(装备)研发制造的工艺水准,为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无量根基。背景强大:作为汽车界的两大国家队,其政治背景、政策资源优势、资金背景等自然是借助改革开放春风应运而生的几个民企目前尚无以比拟的。卡车、军车等优势:一汽、二汽在这两块为代表的领域,虽然单纯的整车数量或营业规模角度来说不足以谈多大的优势,但商用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军车及其研发的资金、技术标准的支持更是民企很难触及的优势。因此,综判过往,一汽、二汽对民族品牌的有形价值贡献是巨大的,是三个民企品牌尚无法比拟的。但我们也必须很清楚地看到,自2012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市场以来,2017年全国年度汽车产销量已双超3000万台。长城在海外建厂、品牌和产品技术输出;比亚迪在全球电动汽车及充电电池领域的地位、吉利在自主品牌中的规模优势和海外并购及整车出口等。三大民营自主品牌汽车经过20多年的探索、沉淀,正在快速形成各自新的各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而且相对来说民营资本在经营发展中虽然政策背景优势不如国家队,但是其决策流程短、机动灵活的优势却也是国家队无法比拟的,而且这一点更加符合当下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三大民营品牌在过去近20年中国车市的发展黄金期都是时代红利分享者,积累了相当雄厚的技术、人才及资金基础。因此,放眼未来,国家队和民企队之间的有形价值贡献差距会快速缩小,若单纯看未来对民族品牌的贡献,国家队被弯道超车只是不久的将来一个时间点的问题。二、无形价值贡献的过去和未来:无形价值主要是指品牌价值、知识产权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与上述有形价值贡献方面有相近相似之处,在过去迄今的时段里,一汽和二汽的贡献是三个民企无以比拟的。但放眼未来,无形价值贡献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在全球社会经济中地位的巩固提升,就目前三个民企已基本形成的特色和布局,加之其均已自建的如技术中心、汽车研究院等体系化的技术和研发机构,【1号汽车】认为,在民族品牌无形资产价值体现和贡献方面,三个民企汽车品牌的超车大概率比有形资产价值方面来得更快更早一些。以长城汽车为例,其2019年年中在俄罗斯图拉投资并建成四大工艺齐全的整车生产基地并投产、上市,这是新中国70年以来,民族汽车品牌第一次向海外输出品牌、技术、产品和管理,是中国汽车史上的里程碑,此举必将快速推动中国由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向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的跨越;2020年伊始,长城汽车再有新笔,收购美国通用汽车在印度的塔里冈工厂,快速复制俄罗斯的模式并复制粘贴在中亚的世界人口第二大国,相信不久的未来,长城汽车亦或在南美洲、非洲等快速布局。同时,以长城为代表的汽车设备装备、零部件等知识产权随着海外布局的进程亦或迎来高速扩张的窗口期……而反观一汽、二汽等国家队,目前在这些方面尚无明显动作及建树。但近年一汽的红旗品牌打造和一汽、二汽、长安联合打造的“T3出行”项目等未来对民族品牌无形资产价值的贡献也不可估量。最后,【1号汽车】借此与读者朋友分享1月24日刊发的一篇颇受关注的分析文章《中国车市格局变化,三分之二或将退出舞台,谁能笑到最后?》中的观点,未来3-5年中国汽车市场“三分天下”的格局一旦形成,中国车市将开启全新一轮运行周期,但生存的品牌或将不会超过30个,现有三分之二的品牌或将退出历史舞台。相信也希望交了足够学费的中国汽车,做了几十年学生的中国汽车,在以一汽、二汽为代表的国家队和长城、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民企队组成的中国汽车联合舰队,一定能在“2025中国制造”战略实施中发挥应有的、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东莞宏达电子有限公司华为充电器和惠州比亚迪那个是充电器好?
我认为惠州比亚迪那个充电器比较好用,我更喜欢他。
司尔特与比亚迪合作是真是假
真。未来半年比亚迪关联公司或比亚迪直接下场拿下国购持有的002538司尔特的控股权,为免其它新能源大佬收购国购横插一腿扰局,或是国购在重组时坐地起价,横生枝节,干脆先把矿锁定,再弄后面的事情,做大做强。司尔特与比亚迪全方位合作磷酸刀片电池,其走势非常完美,三季度共有5只基金加仓司尔特。
比亚迪刀片电池供应商
星源材质。“刀片电池”采用了长电芯方案,可以极大地提升电池包的体积利用率,解决了磷酸铁锂电池体积比能量密度偏低的问题,并且在安全性上做了进一步提升。相较传统电池包,“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续航里程可提升50%以上,达到了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刀片电池” 主要根据其形状而命名,由于电池较传统方形电池更加呈现“扁平”和“长条”形状,故称为“刀片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 技术通过增加电芯长度,将电芯进行扁平化设计。根据比亚迪专利显示,公司刀片电池长度最长可以达到2500mm,是传统普通磷酸铁锂电池的10倍以上,可以极大提升电芯的成组效率。扩展资料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在刀片电池发布会上表示,比亚迪刀片电池的最大特点就是安全。刀片电池将倒逼整个新能源汽车作出改变,让汽车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安信证券认为,政策端暖风持续吹,国内市场2020年新能源车的产销规模有望达到180万辆以上,电池出货有望达到90GWh以上。中国电动车产业链发展迎来黄金十年!上市公司中,星源材质:是比亚迪“刀片”电池隔膜的主要供应商;合纵科技:应用于比亚迪刀片电池相关产品目前处在小试阶段。参考资料来源:比亚迪官网—出鞘u2022安天下——比亚迪“刀片电池”引领全球动力电
比亚迪刀片电池供应商
星源材质。“刀片电池”采用了长电芯方案,可以极大地提升电池包的体积利用率,解决了磷酸铁锂电池体积比能量密度偏低的问题,并且在安全性上做了进一步提升。相较传统电池包,“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续航里程可提升50%以上,达到了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刀片电池” 主要根据其形状而命名,由于电池较传统方形电池更加呈现“扁平”和“长条”形状,故称为“刀片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 技术通过增加电芯长度,将电芯进行扁平化设计。根据比亚迪专利显示,公司刀片电池长度最长可以达到2500mm,是传统普通磷酸铁锂电池的10倍以上,可以极大提升电芯的成组效率。扩展资料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在刀片电池发布会上表示,比亚迪刀片电池的最大特点就是安全。刀片电池将倒逼整个新能源汽车作出改变,让汽车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安信证券认为,政策端暖风持续吹,国内市场2020年新能源车的产销规模有望达到180万辆以上,电池出货有望达到90GWh以上。中国电动车产业链发展迎来黄金十年!上市公司中,星源材质:是比亚迪“刀片”电池隔膜的主要供应商;合纵科技:应用于比亚迪刀片电池相关产品目前处在小试阶段。参考资料来源:比亚迪官网—出鞘u2022安天下——比亚迪“刀片电池”引领全球动力电
比亚迪芯片概念股
这家公司是芯片概念板块细分的隐形冠军。公司LED背光封装产量全球第一,中小尺寸背光销量全球第二,中国小尺寸背光市场占有率第一。而这家公司的股价,最近几天,依然在6-7元之间波动。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公司的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听听公司是如何介绍自己的,本人主要从事SMD LED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属于半导体板,从成立至今,我一直深耕LED封装领域,传统业务全球市场份额逐年提升;我们的LED背光封装产量全球第一,中小尺寸背光销量全球第二,中国小尺寸背光市场占有率第一。在保持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我也在未雨绸缪,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本人在mini LED、汽车LED等新业务发展方面优势突出,光学薄膜业务进展顺利,高端半导体业务正在积极推进。2018年,我们的汽车照明产品顺利通过了国际汽车电子协会的AEC-Q102可靠性质量认证。目前已成功进入奇瑞、比亚迪、江淮的供应链体系,2016年以来,我光学膜产销量一直保持较高增速。光学薄膜在背光模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光学膜产品主要用于小尺寸液晶屏的增量匀光显示,是现有主营业务的横向延伸,可以与主营业务共享客户资源,实现协同效应。听了这家公司的自我介绍,大致知道这家公司是一家半导体公司,是LED背光领域的隐形冠军,拥有消费电子、绿色照明、芯片等多个概念。看了公司的亮点,公司的根本品质是什么?看看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以下数据均来自公司财务报告中的主要财务指标,从公司成长的角度来看,公司营收从2010年的2.8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5.0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19%。在过去的五年里,公司收入从2016年的15亿增长到2020年的23亿。年均营收增长率为21.65%。从主营利润来看,增长率,虽然不如营收稳定。但增速已经超过了营收增速。2016年至2020年,年均利润增长率为49.81%。主要是因为2018年、2019年,公司利润连续两年大幅增长。那么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样好吗?在过去五年中,该公司的股本回报率平均为每年9.72%。相当于每100元的净资产,公司可以创造9.72元的收入。虽然它不如收入和利润增长那样光明,但它仍然明显优于常规和通货膨胀。那么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如何,流动资金是否充足?以下数据来源于公司财报中的偿付能力指标,即衡量公司财务是否存在风险或隐患。该公司最近五年的资产负债率在35%至50%之间波动。最新的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负债率为41.18%。在过去五年中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流动比率衡量公司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越高,公司的流动资产相对于流动负债越多,流动性越充裕。该公司的流动性接近最近五年的最佳水平。即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每1元的流动负债,就有对应的2.2元的流动资产。公司的流动资产可以覆盖流动负债的220%。最后看公司的现金流。以下数据均来自公司财务报告中的现金流量表。一般来说,理想的情况是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能够与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同步增长。因为公司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多,自然应该有更多的和这意味着公司存放的现金实现了公司收入和利润同步增长的良性发展。这家公司是300303,在a股上市的聚飞光电。相关问答:想问下中国LED显示屏排名前十的有哪些? 中国LED显示屏排名前十的有:第一名:上海三思第二名、康佳视讯第三名、深圳巴科光电,第四名、深圳艾比森第五名、北京利亚德第六名、洲明科技第七名、西安青松科技第八名、雷曼光电第九名、锐拓光电第十名、南京洛普基本上比较好的品牌都在这了 百度里面也有详细介绍。
比亚迪元plus用的什么玻璃
福耀玻璃或者是耀皮玻璃。根据比亚迪官方网站上面显示比亚迪元plus用的是福耀玻璃或者是耀皮玻璃。比亚迪最初是一家充电电池制造商(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除了造车,比亚迪还涉足电池和新能源业务。
比亚迪是不是吉利汽车生产的?
不是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211.HK】。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深圳市,是一家拥有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比亚迪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超过15万人。公司IT产业主要包括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电声产品、连接器、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五金电子产品、手机按键、键盘、柔性电路板、微电子产品、LED产品、光电子产品等以及手机装饰、手机设计、手机组装业务等。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2007年3月。公司分拆旗下手机部件及模组、印刷电路板组装等业务,申请赴香港主板上市,2007年12月20日,分拆出来的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集资约59.125亿元。2011年6月30日A股上市(代码SZ.002594)。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达到105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2009年12月23日,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出炉。上榜的五家中国民企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首次入围。吉利以营业收入233.557亿美元(含沃尔沃2011年营收)首次进入500强,车企排名第31,且总排名从去年的第688位跃升至第475位。截至2013年,吉利共有慈溪、临海、宁波北仑、上海、湘潭、济南、成都等9个生产基地,合计60万的产能。2013年4月18日吉利集团与宝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宝鸡新建基地,投资72亿元,年产整车20万辆。
中国品牌10月志:千万吉利强,长城海外涨,比亚迪乘风起浪
(文/张钰翊)后疫情时代,国内汽车市场持续走高。根据乘联会最新消息,10月国内乘用车零售达到199.2万辆,已连续4个月实现高位增长。当然,中国品牌在此背景下也迎来了喜讯。从销量上看,中国品牌较去年同期增长6%,环比9月增长14%,市场份额提升至37.9%。这不仅源于大势向好,更重要的是头部中国品牌表现给力,包括吉利、长城、比亚迪、红旗在内的代表性中国品牌销量携手飙升,全速向更高的目标冲击。看销量:吉利突破千万大关,长城海外大涨148%10月的销冠依旧是长安汽车。在这个“银十”,长安系中国品牌销量为16.15万辆,同比增长30.5%。从车型上看,依旧是CS75系列、逸动系列的优异表现为长安汽车打下坚实的销量基础。不过,消费升级的当下,长安汽车在中高端市场的表现稍显乏力。相反,吉利汽车旗下高端品牌在这个10月大放异彩。今年10月,吉利汽车旗下高端品牌领克汽车销量达2.2万辆,环比增长约18%,同比增长约56%,连续四个月刷新领克品牌历史最高月销量纪录。而吉利汽车10月的总销量高达14万辆,环比增长约11%,同比增长约8%。累计来看,截至2020年10月底,吉利汽车全球累计销量顺利突破1000万辆,成为首个实现乘用车产销10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对于吉利而言,这又是一个崭新的新起点。有了CMA超级母体、SEA浩瀚架构等核心技术体系助力,吉利汽车的下一个“千万辆”时代已是触手可及。此外,长城汽车也是唯三销量突破10万辆大关的中国品牌。10月,长城汽车共销售新车13.6万辆,同比增长18%,环比上涨15%,再创月度销量新高。累计来看,长城汽车前十个月销量已达到81.6万辆。此外,长城汽车的亮点还在于海外市场的丰收,10月长城汽车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大涨148%。看增长:红旗继续“疯涨”,比亚迪迎来转机毫无疑问,这个10月中国品牌普遍迎来销量增长,但要问谁增长最快?答案还是一汽红旗。10月,红旗汽车共销售新车2.3万辆,同比增长93%,继续领衔中国品牌的增长。而累计来看,前十个月红旗已累计交付15.3万辆新车,同比暴增103%。看来,红旗要在接下来两个月里继续冲刺完成20万辆的年目标,问题不大。更重要的是,根据红旗官方披露的数据,购车用户中个人用户占比超过95%,这也说明,红旗越来越受C端消费者欢迎了。这一趋势更加有利于红旗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下半年新能源补贴退坡开始,因新能源汽车市场低迷而备受打击的比亚迪终于迎来了剧情反转。10月,比亚迪累计新车销量达4.7万辆,同比增长14.7%,环比增长13.8%。其中,新能源汽车10月销量大涨83%,实现2.2万辆的销量。从车型来看,比亚迪汉成为当之无愧的黑马,以7545辆的销量实现34.4%的环比增长,成为中国品牌中销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比亚迪的股票也已冲破5000亿元市值,成为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的全球市值第三高车企。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走高,属于比亚迪的未来才刚刚开始。看跌幅:海马、华晨之流还有机会吗?因为被头部品牌挤压,供海马、华晨这类弱势中国品牌存活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了。比如,传说中的“银十”就与海马汽车无关。数据显示,今年10月海马汽车销量仅为1177辆,同比下降超过7%。在行业整体回暖的形势下,海马汽车的下跌绝对不是个好现象。累计来看,今年前十月海马汽车销量为1.06万辆,同比下降54.29%。也就是说,海马各车型十个月的累计销量甚至不到吉利帝豪这一款车型月销量的一半。同样面临如此惨境的还有华晨汽车。截至目前,华晨汽车还未公布最新销量数据,但结合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九月华晨中华累计销量仅为3870辆,相比海马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销量下滑对华晨而言还不算致命,如何尽快筹集资金偿还债务才是当务之急。根据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23日,华晨汽车未偿还债券共14只,债券余额合计172亿元。麻烦缠身的华晨汽车还救吗?谁也说不清。只不过,随着2020年的“金九银十”告一段落,未来两个月留给中国品牌的机会更加可贵,尾部品牌的机会已然不多。而今年的销冠还会是吉利汽车吗?让我们拭目以待。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比亚迪的IGBT真的很牛?
就像华为的海思芯片,近两年,汽车行业内的IGBT逐渐为人所熟知。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中,最大头当然是动力电池,第二高的就是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作为与动力电池电芯齐名的“双芯”之一,占整车成本约5%左右的IGBT,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IGBT能有多重要?就在于,它能直接控制驱动系统直、交流电的转换,决定电动车扭矩和最大输出功率等核心指标,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近日总投资10亿元的比亚迪IGBT项目在长沙正式动工,无疑就非常令人瞩目。据悉,该项目设计年产25万片8英寸晶圆的生产线,投产后可满足年装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需求。如今,比亚迪IGBT芯片晶圆的产能已经达到5万片/月,预计2021年可达到10万片/月,一年可供应120万辆新能源车,也就是相当于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总数。不过,我们关心的是,对于比亚迪来说,其IGBT技术达到了什么程度?在整个IGBT格局中,比亚迪处于一个什么位置?打破垄断作为一种功率半导体,IGBT应用非常广泛,小到家电、大到飞机、舰船、交通、电网等战略性产业。此外,IGBT还是国家“02专项”的重点扶持项目,已经全面取代了传统的Power MOSFET,被称为电力电子行业里的“CPU”。在新能源领域,IGBT的应用也非常重要。比如,在电动汽车的“三电”方面,TESLA的Model S使用的三相异步驱动电机,其中每一相的驱动控制需要使用28颗塑封的IGBT芯片,三相共需要使用84颗IGBT芯片。算算总量,就可知需求的庞大。此外,充电桩的核心部件也要用到IGBT芯片。但是,长期以来,被垄断在少数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手上,比如英飞凌Infineon、富士电机、三菱等外资企业。数据显示,2019年期间,英飞凌为国内电动乘用车市场供应62.8万套IGBT模块,市占率达到58%。而比亚迪供应了19.4万套,市占率达到18%。可以说,如果没有比亚迪,中国车规级IGBT芯片市场国内企业一直被“卡脖子”的局面无法缓解。这是实情。比亚迪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是值得高兴的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按照之前2019年比亚迪IGBT自供比率约在70%(或以上)的预测,也就是接近15万套来算,对外供应的量也就是4万多套,比亚迪还是相当保守的。所以,4月14日比亚迪宣布通过整合公司半导体业务、成立独立的“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就是想使IGBT业务量扩大,提升其商业前景。根据中金公司的预计,比亚迪半导体拆分上市后市值可达300亿元,无疑也只有外供IGBT才能带来如此效益。按照2018年的相关统计,在一辆纯电动汽车中,IGBT约占驱动电机系统成本的一半,而驱动电机系统占整车成本的15~20%,也就是说IGBT占整车成本的7~10%。而据中信证券报告显示,IGBT目前在插电混动车型上约占2500~3500元成本,A级以上纯电动车IGBT单车成本在2000~4000元,豪华车相对高一点,在5000元以上。而且,中信证券认为,全球电动车高增长(尤其是A级以上车型)将带动IGBT需求放量,2020年行业空间约97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37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所以说,如果比亚迪IGBT销量扩大,收益当然可观。据悉,比亚迪下一步的规划是让IGBT的外供比例争取超过50%。而之前比亚迪的孤单,显示出关键零部件领域自主品牌的技术弱势,现在局面有所缓解。不过,如果我们从国际IGBT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比亚迪还得加快步伐。竞争的格局之前,比亚迪已经在秦、唐等多个车型中采用自主研发的IGBT,但直到2018年9月,才第一次对外宣布。从专利数量来说,截至2018年11月,比亚迪在该领域累计申请IGBT相关专利175件,其中授权专利114件。截至目前,比亚迪车用IGBT装车量已累计超过60万只。如果我们光看比亚迪的报道,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但是,放眼望去,比亚迪面对的都是强手。从IGBT的应用电压来看,汽车主要是600V到1200V之间,这个区间里英飞凌Infineon具有压倒性优势,安森美虽然在600V-1200V领域也有市场,但主要是非车载领域。而三菱和富士电机瓜分了日本市场,丰田混动所用的IGBT全部内部完成,有自己完整的IGBT生产供应链。江山代有才人出,除了这几家巨头,根据IHS Markit的最新报告,一家2018年度IGBT模块全球市场份额占有率排名第8位、唯一进入世界排名TOP10的中国企业——斯达半导(603290),也已成为比亚迪的劲敌。根据上市刚刚两个月的斯达半导的年报,其去年生产的车规级 IGBT 模块已经配套了超过 20 家车企,合计配套超过16万辆新能源汽车(而根据NE时代的统计,2019年斯达供应了17,129套IGBT模块,市占率1.6%。)如果加上在工业控制及电源行业、变频白色家电及其他行业的应用,斯达半导的IGBT营收已经超过了比亚迪半导体。不仅如此,就IGBT技术实力来看,比亚迪发展到了IGBT 4.0(相当于国际第五代),而斯达半导已经发展到了第六代,该公司基于第六代Trench Field Stop技术的650V/750V IGBT 芯片及配套的快恢复二极管芯片,已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应用。从全球看,IGBT目前已经发展到7.5代,第7代由三菱电机在2012年推出,三菱电机目前的水平可以看作7.5代,而比亚迪2018年12月12日才发布IGBT 4.0技术(也就是国际上第五代技术),所以说,目前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差距有多大?不过,IGBT技术目前接近封顶也是公认的。当今科技日新月异,IGBT的战场之外,下一代争夺将在SiC(碳化硅)技术上。丰田汽车就表示过:“SiC具有与汽油发动机同等的重要性。”其实,碳化硅(Si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老牌工业材料,1893年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了。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发展潜力巨大。而且,SiC技术已经在日本全面普及,无论三菱这样的大厂还是富士电机、Rohm这样的小厂,都有能力轻松制造出SiC元件。鉴于SiC的重要性,丰田的策略是完全自主生产。实际上,丰田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SiC的研究,领先全球30年。到2014年,丰田已经能试产关键的SiC基板。?这里说句题外话,SiC基板是关键,而落后日本企业很多的英飞凌,2016年7月决定收购的美国CREE集团旗下电源和RF部门(“Wolfspeed”),核心就是SiC基板技术。不过,最终被美国的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原因否了。目前,比亚迪也已研发出SiC MOSFET。预计到2023年,比亚迪将采用SiC基半导体全面替代硅基半导体,这样的话,整车性能在现有基础上可以再提升10%。除了驱动效率提高,SiC MOSFET体积可以减少70~80%,这也是业内公认的,SiC是新能源车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技术。当然,光芯片提升还不行,整合材料(高纯碳化硅粉)、单晶、外延、芯片、封装等SiC基半导体全产业链也要跟进,才能进一步降低SiC器件的制造成本,加快其在电动车领域的应用。所以,从技术上来说,比亚迪要追赶的路还很长。而且相对于斯达半导的全球化业务,比亚迪IGBT的国外业务还有待展开。不过相比较而言,比亚迪在国内自主品牌中还是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就像华为手握芯片终极武器一样。面对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变局,技术驱动将重新构建行业格局,无疑是没错的。文/王小西---------------------------------------------------------------------------【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最紧缺的芯片,功率半导体行业的情况:比亚迪、斯达半导、士兰微
IGBT长文 功率半导体行业情况 预测2025年国内功率半导体500亿市场,目前国产化渗透率很低。预测未来整个功率三大块: 汽车 、光伏、工控 。还有一些白电、高压电网、轨交。 (1)工控市场: 国内功率半导体2018年以前主要还是集中工控领域,国内规模100亿; (2)车载新能源车市场: 2025年预测电动车国内市场达到100-150亿以上;2019-2020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没怎么涨,但是2020年10月开始又开始增长 ,一辆车功率半导体价值量3000元,预测2021年国内200万辆(60亿市场空间),2025年国内目标达到500万台(150亿市场空间)。 (3)光伏逆变器市场: 从130GW涨到去年180GW。光伏逆变器也是迅速发展,1GW对应用功率半导体产业额4000万元人民币,所以, 光伏这块2020年180GW也有70多亿功率半导体产业额。国内光伏逆变器厂商占到全球60%市场份额(固德威、阳光电源、锦浪、华为等)。 Q:功率半导体景气情况 A:今年的IGBT功率半导体涨价来自于:(1)新能源车和光伏市场对IGBT的需求快速增长;(2)疫情影响,IGBT目前大部分仰赖进口,而且很多封测都在东南亚(马来西亚等),目前处于停摆阶段,加剧缺货状态。(3)现在英飞凌工控IGBT交期半年、 汽车 IGBT交期一年。 2022-2023年后疫情缓解了工厂复工,英飞凌交期可能会缓解;但是,对IGBT模组来说, 汽车 和光伏市场成长很快,缺货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直到英飞凌12英寸,还有国内几条12英寸(士兰微、华虹、积塔、华润微等)产线投出来才有可能缓解。 Q:新能源车IGBT市场和国内主要企业优劣势? A: 第一比亚迪, 国内最早开始做的; (1) 2008年收购了宁波中玮的IDM晶圆厂开始自己做,2010-2011年组织团队开始开发车载IGBT;2012年导入自家比亚迪车,2015年自研的IGBT开始上量。 (2)2015年以前,比亚迪80%芯片都是外购英飞凌的,然后封装用在自己的车上,比如唐、宋等; (3)2015年之后自产的IGBT 2.5代芯片出来,80%芯片开始用自己,20%外购; (4)2017-2018年IGBT 4.0代芯片出来以后,基本100%用自己的芯片。 他现在IGBT装车量累计最多,累计100万台用自己的芯片,2017年开始往外推广自己的芯片和模块, 但是,比亚迪IGBT 4.0只能对标英飞凌IGBT 2.5为平面型+FS结构,比国内企业沟槽型的芯片性能还差一些 (对比斯达、宏微、士兰微的4代都落后一代;导致饱和压降差2V,沟槽型的薄和压降差1.4V,所以平面结构的损耗大,最终影响输出功率效率)。所以, 目前外部采用比亚迪IGBT量产的客户只有深圳的蓝海华腾,做商用物流车 ;乘用车其他厂商没用一个是性能比较落后,另一个是比亚迪自研的模块是定制化封装,比目前标准化封装A71、A72等模块不一样; (5)2020年底比亚迪最新的IGBT 5.0推出来 ,能对标国内同行沟槽型的芯片(对标英飞凌4.0代IGBT,还有斯达、士兰微的沟槽型产品),就看他今年推广新产品能不能取得进展了。 第二斯达半导: (1)2008年开始做IGBT,原本也是外购芯片,自己做封装; (2)2015年英飞凌收购了IR(international rectifier),把IR原本芯片团队解散了,斯达把这个团队接手过来,在IR第7代芯片(对标英飞凌第4代)基础上迭代开发; (3)2016年开始推广自己研发的芯片,客户如汇川、英威腾进行推广。这款是在别人基础上开发的,走了捷径,所以一次成功,迅速在国内主机厂进行推广; (4)2017年开始用在电控、整车厂; (5)斯达现在厂内自研的芯片占比70%,但是在车规上A00级、大巴、物流车这些应用比较多 。但是他的750V那款A级车模块还没有到车规级,寿命仅有4-5年(要求10年以上),失效率也没有达标(年失效率50ppm的等级); A级车的整车厂对车载IGBT模块导入更倾向于IDM,因为对芯片寿命、可靠性、失效率要求高,IDM在Fab厂端对工艺、参数自己把控。斯达的芯片是Fabless,没法证明自己的芯片来料是车规级;(虽然最终模块出厂是车规级,但是芯片来料不能保证) Fabless做车规级的限制: 斯达给华虹下单,是晶圆出来以后,芯片还有经过多轮筛选,经过测试还有质量筛选,然后再拿去封装,封装完以后在拿去老化测试,动态负载测试等,最后才会出给整机客户;但是,IDM模式在Fab厂那端就可以做到很多质量控制,把参数做到一致,就可以让芯片达到车规等级,出来以后不需要经过很多轮的筛选; 第三中车电气:(1) 2012年收购英国的丹尼克斯,开始进行IGBT开发。 (2)2015年成立Fab厂,一开始开发应用于轨交的IGBT高压模块6500V/7500V。2017年因为在验证所以产能比较闲置,所以开始做车规级的IGBT模块650V/750V/1200V的产品; (3)2018年国产开始有机会导入大巴车、物流车、A00级别的模块(当时国内主要是中车、比亚迪、斯达三家导入,中车的报价是里面最低的;但是受限于中车原来不是做工控产品,所以对于车规IGBT的应用功放,还有加速功放理解不深;例如:IGBT要和FRD并联使用,斯达和比亚迪是IGBT芯片和FRD芯片面积都是1:1使用,中车当时不太了解,却是用1:0.5,在特殊工况下,二极管电流会很大,失效导致炸机,所以当时中车第一版的模块推广不是很顺利。 2019-2021年中车进行芯片改版,以及和Tier-1客户紧密合作,目前汇川、小鹏、理想都对中车进行了两年的质量验证,今年公司IGBT有机会上乘用车放量。 我们觉得中车目前的产品质量达到车规要求,比斯达、比亚迪都好;中车的Fab厂和封装厂也达到车规等级,今年中车上量以后还要看他的失效率。如果今年数据OK的话,后面中车有机会占据更大份额。 第四士兰微:(1) 2018年之前主要做白电产品; (2)2018年以后成立工业和车载IGBT。四家里面士兰微是最晚开始做的; (3)目前为止,士兰微 车载IGBT有些样品出来,而且有些A00级别客户已经开始采用了,零跑、菱电采用了士兰微模块 。士兰微要走的路线是中车、斯达的路径,先从物流、大巴、A00级进入。 士兰微虽然起步慢,但是优势是在于IDM,自有6、8、12英寸产线产品迭代非常块(迭代一版产品只要3个月,Fabless要6个月)。 工业领域方面,士兰未来是斯达最大的竞争对手,车载这块主要看他从A00级车切入A级车的情况。 Q:国内几家厂商车规芯片参数差异? A:比亚迪IGBT的4.0平面型饱和压降在2V以上,但是斯达、士兰微、中车的沟槽型工艺能做到1.4V-1.6V,平面损耗大,最终影响输出功率差; 如果以A级车750V模块为例,士兰微是目前国内做最好的,能对标英飞凌输出160KW-180KW, 然后是中车,也能做到160KW但是到不了180KW,斯达半导产品出来比较早做到140-150kW的功率,比亚迪用平面型工艺最高智能做到140kW,所以最后会体现在输出功率; 比亚迪芯片工艺落后的原因:收购宁波中玮的厂是台积电的二手厂,这条线只能做6英寸平面型工艺,做不了沟槽的工艺;所以比亚迪新一代的5.0沟槽工艺的芯片是在华虹代工的 (包括6.0对标英飞凌7代的芯片估计也是找带动)。 Q:国内几家厂商封装工艺的差异? A:车规封装有四代产品: (1)第一代是单面间接水冷: 模块采用铜底板,模块下面涂一层导热硅脂,打在散热器底板上,散热器下面再通水流,因此模块不直接跟水接触。这种模块主要用在经济型方案,如A00、物流车等;这个封装模块国内厂商比亚迪、斯达、宏微等都可以量产,从工业级封装转过来没什么技术难度。 (2)第二代是单面直接水冷: 会在底板上长散热齿(Pin Fin结构),在散热器上开一个槽,把模块插进去,下面直接通水,跟水直接接触,周围封住,散热效率和功率密度会比上一代提升30%以上;这种模块主要用在A00和A级车以上,乘用车主要用这种方案。国内也是大家都可以量产,细微区别在于斯达、中车用的铜底板,比亚迪用的铝硅钛底板,比亚迪这个底板更可靠,但是散热没有铜好。他是讲究可靠性,牺牲了一些性能。 (3)第三代是双面散热: 模块从灌胶工艺转为塑封工艺,两面都是间接水冷,散热跟抽屉一样把模块插进去;这种模块最早是日系Denso做得(给丰田普锐斯),国内华为塞力斯做的车,也是采用这个双面水冷散热的方案。国外安森美、英飞凌、电桩都是这个方案,国内是比亚迪(2016年开始做)和斯达在做,但是对工艺要求比较高(散热器模块封装工艺比较复杂,芯片需要特殊要求,要求芯片两面都能焊,所以芯片上表面还需要电镀),国内比亚迪、斯达距离量产还有一段距离(一年左右); (4)第四代是双面直接水冷: 两面铜底加上长pinfin双面散热,目前全球只有日本的日立可以量产,给奥迪etron、雷克萨斯等高端车型在供应,国内这块没有量产,还处于技术开发阶段。 Q:国内企业现在还有外采英飞凌的芯片吗,国内这四家距离英飞凌的代差 A:目前斯达、宏微、比亚迪还是有部分产品外采英飞凌的芯片;斯达外采的芯片主要是做一些工业级别IGBT产品,例如:在电梯、起重机、工业冶金行业,客户会指定要求模块可以国产,但是里面芯片必须要进口(例如:汇川的客户蒂森克虏伯,德国电梯公司);还有一些特殊工业冶炼,这些芯片频率很高,国内还做不到,就需要外采芯片; 车载外采英飞凌再自己做封装的话,价格拼不过英飞凌;(英飞凌第七代芯片不卖给国内器件厂,只卖四代);国内来讲, 斯达、士兰微、中车等,不管他们自己宣传第几代,实际上都是对标英飞凌第四代 (沟槽+FS的结构),目前英飞凌最新做到第七代,英飞凌第五代(大功率版第四代)、第六代(高频版第四代)第五和第六代是挤牙膏基于第四代的升级迭代,没有质量飞跃;第七代相对第四代是线径减少(5微米缩小到3微米,减小20%面积),芯片减薄(从120微米减少到80微米,导通压降会更好),性能更好(1200V产品的导通压降从1.7V降到1.4V)。而且,英飞凌第七代IGBT是在12寸上做,单颗面积减小,成本可能是第四代的一半。但是,英飞凌在国内销售策略,第七代售价跟第四代差不多,保持大客户年降5%(但是第七代性能比第四代有优势);国内士兰微、中车、斯达能够量产的都是英飞凌四代、比亚迪4.0对标英飞凌2.5代,5.0对标英飞凌4代; 2018年底,英飞凌推出7代以后因为性能很好,国内士兰微、斯达、宏微当时就朝着第七代产品开发,目前士兰微、斯达有第七代样品出来了,但是离量产有些距离。第七代IGBT的关键设备是离子注入机等,这个设备受到进口限制,目前就国内的华虹、士兰微和积塔半导体有。 士兰微除了英飞凌第七代,还走另一条路子,Follow日本的富士,走RC IGBT(把IGBT和二极管集成到一颗IC用在车上),还没有量产。 Q:斯达IGBT跟华虹的关系和进展如何? A:斯达跟华虹一直都是又吵又合作。2018年英飞凌缺货的时候,对斯达来讲是个非常好的国产替代机会,斯达采取策略切断小客户专供大客户,在汇川起量(紧急物料快速到货),在汇川那边去年做到2个亿,今年可能做到3个亿;缺货涨价对国产化是很好的机会,但是,华虹当时对斯达做了个不好的事情,当年涨了三次价格,一片wafer从2800涨到3500,所以,2019年斯达后面找海内外的代工厂,包括中芯绍兴、日本的Fab等。所以斯达和华虹都是相爱相杀的状态。 斯达自己规划IDM做的产品,是1700V高压IGBT和SiC的芯片,这块业务在华虹是没有量产的新产品,华虹那边的业务量不会受到影响(12英寸针对斯达1200V以下IGBT)。 但是,从整个功率半导体模式来说,大家都想往IDM转,第一个是实现成本控制提高毛利率,扩大份额。第二个是产品工艺能力,斯达往A级车推广不利,主要就是因为受限于Fabless模式,追求质量和可靠性,未来还是要走IDM模式。 Q:士兰微、斯达半导体的12寸IGBT的下游应用有区别吗? A: 目前国内12英寸主要是让厂家成本降低,但是做得产品其实一样。 12寸晶圆工艺更难控制,晶圆翘曲更大,更容易裂片,尤其是减薄以后的离子注入,工艺更难控制。 士兰微、斯达在12寸做IGBT,主要还是对标英飞凌第四代产品,厚度120微米。如果做到对标英飞凌的第七代,要减薄到80微米,更容易翘曲和裂开。 士兰微、斯达12寸IGBT产品主要用在工业场景,英飞凌12英寸在2016、2017年出来,首先切入工业产线,后面再慢慢切入车规,因为车规变更产线所有车规等级需要重新认证。 Q:电动车里面IGBT的价值量? A:电控是电动车里面IGBT价值量最大头; (1)物流车: 用第一代封装技术,一般使用1200V 450A模块,属于半桥模块,单个模块价格300元(中车报价280),一辆车电控系统要用三个,单车价值量1000元; (2)大巴车: 目前用物流车一样的封装方案(第一代);但是不同等级大巴功率也不一样,8米大巴用1200V 600A;大巴一般是四驱,前后各有一个电控,一个电控用3个模块,总共要用6个模块,单个价格450-500,单车价值量3000元左右;10米大巴功率等级更高用1200V 800A,一个模块600块,也用6个,单车价值量3600元左右。 (3)A00级(小车): 用80KW以下,使用第二代封装(HP1模块),模块英飞凌900左右(斯达报价600)。 (4)A级车以上: 15万左右车型用单电控方案,用第二代直接水冷的HP Drive模块,英飞凌报价从2000-1300元(斯达1000元);20-30万一般是四驱,前后各有一个电机,进口2600(国产2000);高级车型:蔚来ES8(硅基电控单个160-180KW,后驱需要240KW),前驱一个,后驱并联用两个模块;所以共需要三个,合计3000-3900元。 (5)车上OBC: 6.6kW慢充用IGBT单管,20多颗分立器件,总体成本300元以下; (6)车载空调: 4kW左右用IPM第一类封装,价值量100元以内; (7)电子助力转向, 功率在15-20kW,主要用的75A模块,价值量200元以内; (8)充电桩 :慢充20kW以内用半桥工业IGBT,200元以内。未来的话要做到超级快充100KW以上,越大功率去做会采用SiC方案,成本成倍增加,可能到1000元以上; Q:国内SiC主要企业优劣势? A:国内SiC产业链不完整。做晶圆这块国内能够量产的是碳化硅二极管, SiC二极管已经量产的是三安光电、瑞能、泰科天润。 士兰和华润目前的进度还没有量产(还在建设产线); SiC MOS的IDM模式要等更久,相对更快的反而是Fabless企业, 瞻芯、瀚薪等fabless,找台湾的汉磊代工,开始有些碳化硅MOS在OBC和电源上面量产了, 主要因为国内Fab厂商不成熟(栅氧化层、芯片减薄还不成熟),相对海外厂商工艺更好,国内落后三年以上。海外的罗姆已经在做沟槽型SiC MOS的第三代了,ST的SiC都在特斯拉车上量产了; SiC应用来讲,整个全球市场6-7亿美金,成本太高所以应用行业主要分两个: 第一个、是高频高效的场景,如光伏、高端通信电源, 采用SiC二极管而不是SiC MOSFET,可以降低成本; 把跟IGBT并联的硅基二极管换成SiC二极管,可以提升效率兼顾成本; 第二块、就是车载, (1)OBC强调充电效率(超过12KW、22KW)的高端车型,已经开始批量采用SiC MOSFET,因为碳化硅充电效率比较高,充电快又剩电;(2)车载主驱逆变的话主要用在高端车型,保时捷Taycan、蔚来ET7,效率比较高可以提升续航,功率密度比较高;20-30万中段车型主要是 Tesla model 3 和比亚迪汉在用SiC MOS模块,因为特斯拉、比亚迪是垂直一体化的整车厂(做电控、做电池、又做整车),所以可以清楚知道效能提升的幅度; 相对来说,其他车企是分工的,模块厂也讲不清楚用了SiC的收益具体有多少(如节省电池成本),而且IGBT模块的价格也在降低成本。 虽然SiC可以提高续航,但是SiC节省温高的优点还没发挥,节省温高可以把散热系统做小,优势才会提升。 目前特斯拉SiC模块成本在5000元,是国产硅基IGBT的1300-1500元5-8倍区间,所以国产车企还在观望;但是,预计到2023年SiC成本有希望缩减到硅基IGBT的3倍差距,整车厂看到更多收益以后才会推动去用SiC。 Q:比亚迪的SiC采购谁的 A:比亚迪采购Cree模块; 英飞凌主要是推动IGBT7,没有积极推SiC;因为推SiC会革自己硅基产品的命。目前积极推广碳化硅的是罗姆、科瑞(全球衬底占比80%-90%); Q:工控、光伏领域里面,国产IGBT厂商的进展 A:以汇川为例,会要求至少两家供应商,工控里面一个用斯达,另一个宏微(汇川是宏微股东);目前上量比较多的就是斯达; (1)斯达 的IGBT去年2个亿,今年采用规模可能达3亿以上(整个IGBT采购额约15亿); (2)宏微 的IGBT芯片和封装在厂内出现过重大事故,质量问题比较大,导致量上不去,去年3000-4000万;伺服方面去年缺货,小功率IPM引入了士兰微, (3)士兰微随着小批量上量,后面工控模块也有机会对士兰微进行质量验证; Q:汇川使用士兰微的情况怎么样? A: 目前还是可以的,去年口罩机上量,用了士兰微的IPM模块,以前用ST的IPM模块。目前,士兰微的失效率保持3/1000以内,后面考虑对士兰微模块产品上量(因为我们模块采购额一直在提升,只有两个国产企业供应不来)。 汇川内部有零部件的国产化率目标,工业产品设定2022年达到60%的国产化率,英威腾定的2022年80%,所以国产功率企业还是有很大空间去做。 Q:汇川给士兰微的体量 A:如果对标国产化率目标, 今年采购15亿,60%国产化率就是9个亿的产品国产化,2-3家份额分一下。(可能斯达4个亿;宏微、士兰微各自2-3个亿;) 具体看他们做得水平 Q:SiC二极管在光伏采用情况? A:光伏里面也有IGBT模块,IGBT会并联二极管,现在是用SiC二极管替代IGBT里面的硅基FRD,SiC可以大幅减少开关损耗,提升光伏逆变器的效率。所以换成SiC二极管可以少量成本增加,换取大量效益; 国产SiC二极管主要用在通信站点、大型UPS里面;目前在光伏里面的IGBT模块还是海外垄断,所以里面的SiC二极管还是海外为主, 未来如果斯达、宏微开发碳化硅模块,也会考虑国产化的。 Q:华润微、新洁能、扬杰、捷捷这些的IGBT实力? A:这里面比较领先的是华润微;(1)华润微在2018年左右开始做IGBT,今年有1、2个亿左右收入主要是单管产品,应该还没有模块;(2)新洁能是纯Fabless,没有自己的Fab和模块工厂,要做到工业和车规比较难(汇川不会考虑导入),可能就是做消费级或是白电这种应用。(3)捷捷、扬杰有些SiC二极管样品,实际没多少销售额,IGBT产品市场上还看不太到,主要用在相对低端的工控,像焊机,高端工业类应用看不到;比亚迪其实也是,工业也主要在焊机、电磁炉,往高端工业走还是需要个积累过程。 Q:比亚迪半导体其他产品的实力? A:之前是芯片代数有差距,所以一直上不了量,毛利率也比较低,比如工业领域外销就5000万(比不过国内任何IGBT企业),用在变焊机等。所以关键是, 看比亚迪今年能不能把沟槽型的芯片推广到变频器厂等高端工业领域以及车载的外部客户突破 。如果今年外销还是只有4-5000万的话,那么说明他的芯片还是没有升级。 Q:吉利的人说士兰微的产品迭代很快,是国内最接近英飞凌的,怎么评价? A:这个确实是这样,自己有fab厂三个月就能迭代一个版本,没有fab厂要六个月。 士兰微750V芯片能对标英飞凌,做到160-180kW的功率。他的饱和压降确实是国内最低的,目前他最大的劣势在于做车规比较晚,基本是零数据,需要这两年车载市场爆发背景下,在A00级别(零跑采用了,但是属于小批量,功率80KW以内,寿命要求也低一些;)和物流车上面发货来取得质量数据, 国内的车厂后面可能用他的产品 。(借鉴中车走过的路,除了性能还要有质量的积累) 。 Q:士兰微IPM起量的情况? A: 国内市场主要针对白电的变频模块,国内一年6-7亿只;单价按照12-13元/个去算,国内70-80亿规模, 这块价格和毛利率比较低一些,国内主要是士兰微和吉林华微在做,斯达也开始设计但是量不大一年才几千万,所以, 士兰微是目前最大的,目前导入了格力、美的,量很大,今年有可能做到8个亿以上,是国产化的过程,把安森美替代掉 (一旦导入了就有很大机会可以上量);但是,这块IPM毛利率不会太高。要提毛利率的话还是要做工业和车规级(斯达毛利率40%以上就是因为只做工控和 汽车 等级,风电,碳化硅这些都是毛利率50%以上的) Q:士兰微12英寸的情况? A:去年底开始量产,士兰微12英寸前期跑MOS产品,公司去年工业1200V的IGBT做了一个亿,今年能做2-3亿;目前MOS能做到收入10亿。
比亚迪股权结构
股东结构是指入股公司的法人或自然人的情况,强调的事各个法人股本结构是指公司的股本数量,主要指每个股东入股情况股权结构是指公司股东的入股比例比亚迪十大股东王传福吕向阳BERKSHIRE HATHAWAY ENERGY(原名为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S COMPANY)融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夏佐全建信基金-农业银行-华鑫信托-华鑫信托·华融金融小镇-九智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国寿安保基金-渤海银行-华鑫信托-华鑫信托·华融金融小镇-九智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上海三星半导体有限公司国联证券-建设银行-国联比亚迪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三一重工不是民营企业。公司是经湖南省人民批准,由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于2000年12月8日在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并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8000万元。有限公司以2000 年10月31日为基准日经审计的净资产18000万元,按1:1的比例折为18000万股,由原有限公司股东三一控股有限公司、湖南高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锡山市亿利大机械有限公司、河南兴华机械制造厂和娄底市新野企业有限公司按其在原有限公司的权益比例持有。 虽然持有3.77%的股份可是也有 28657.55万股,市值近30亿元。谁有30亿元买入三一重工的散股去争这个位置?持有公司的股份就是该公司的股东,持股的多少决定你的发言权,这就是持股与该公司的关系。实际控股人是股东中股份所占比例最大的那个股东。控股分为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股份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是绝对控股;股份虽然达不到50%,但所持股份能够控制股东会决议,是相对控股。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0285.HK)是一家控股公司,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的一家附属公司。公司是一家国际领先的垂直整合的手机零部件及模组制造、手机组装服务供应商。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业务自2002年12月开始营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手机制造商制造和销售手机元件(主要包括手机外壳
中原内配要被比亚迪并购了吗
没有。根据证券之星官方帐号发布的采访新闻来看,中原内配没有要被比亚迪并购,相关消息不实。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12月29日在焦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中原内配集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孟州市。
比亚迪g6窝轮增压器总是出油怎么回事
你好,如果是篸出来一点点的话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多的话就会有两个地方的问题,第一是涡轮增压器在高速运转时从油封流出来的,属于不正常现象如果扮有烧机油情况需要更换。第二种是发动机废弃严重或废气阀有问题导致机油跟着废气流出。具体得让技师详细检查解决问题。希望能帮到你!【汽车有问题,问汽车大师。4S店专业技师,10分钟解决。】
比亚迪S6C080001什么问题?
这个价位能有如此配置的车车,也只有国产车能做到! 缺点,在我了解,水箱容易过热,2.0的有点肉,解像那个谁说的,小马拉大车! 也有说法,嫌肉,猛踩油门啊
继比亚迪之后,电子烟行业再添“千亿玩家”
每日新消费9月19日讯, 继比亚迪电子加入电子烟行业委员会后,18日,又一家上市公司--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立讯电子 科技 (恩施)有限公司企业主体加入)正式加入委员会,担任本会常务理事职务。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讯精密”)专注于研发生产连接器、连接线、马达、无线充电、FPC、天线、声学和电子模块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讯、企业级、 汽车 及医疗等全球多个重要领域。企业始终坚持以技术导向为核心,集产品研发和应用服务于一体,并逐步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跨越。据了解,立讯精密涉及业务广泛,电子烟业务只是其众多业务板块之一。 5月25日,立讯电子 科技 (恩施)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冯勇,注册资本2.45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电子烟雾化器(非烟草制品、不含烟草成分)生产;电子烟雾化器(非烟草制品、不含烟草成分)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立讯精密(002475)100%控股。 8月10日,立鼎电子 科技 (东莞)有限公司成立,注册日期2021年8月10日,法定代表人为李敏,注册资本25000万元人民币,注册地为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清溪北环路313号2号楼。股东信息显示,立讯精密为唯一股东。 除了成立子公司涉足电子烟外,立讯精密在专利申请方面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展。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公布的专利申请显示,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共有多项电子烟相关的专利在申请中,根据查询显示,除了电子烟雾化器专利外,还包括电子烟的充电盒、雾化系统的操作方法、电子雾化装置等。 立讯精密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讯集团非常看好新型烟草在全球的发展前景,后续也将以委员会为核心,认真履行会员职责,与行业同仁交流探讨,希望依托于立讯精密在传统制造业近二十年的深耕经验、技术沉淀和专利布局,更好的将传统行业的制造优势和技术力量应用于电子烟领域,积极发挥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优势,秉承诚信、务实、创新的精神服务好行业。 立讯精密成立于2004年5月24日,于2010年9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475),自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0%。 立讯精密以连接器起家,在2013年至2015年的三年间,立讯精密把握住了向消费电子领域转型的机会,在之后不断加强与苹果的全方位深度合作,成为苹果产业链龙头股。 立讯精密创始人、董事长王来春 截止去年,立讯精密在AirPods的市场份额约占60%-70%左右,在AirPods Pro的份额达到100%。近期,立讯还被报道今年将首度拿下iPhone新机组装订单,大有与富士康分庭抗礼之势。 不过,或许由于过分依赖苹果订单,立讯精密其他连接器业务占比长期偏小。有分析推测,立讯精密此次开拓电子烟业务或许是为了开辟新的业务线,拉升股价。 目前,立讯是想要做代工还是自己创立品牌还未可知,但作为继思摩尔、比亚迪之后的第三家千亿市值电子烟领域玩家,立讯精密的入局无疑给当下大热的电子烟市场可谓又加了一把火。
比亚迪收购银宝山新公司是真的吗
不是。比亚迪收购银宝山新公司不是真的,银宝山新在接受调研时表示,没有被收购意向,公司与比亚迪的合作时间较长,合作初期配套供货偏低端的车型,后续与客户的主力车型陆续介入合作。
2月新能源SUV销量出炉!比亚迪唐月销破万辆
文/磊磊随着越来越多购车者的进入,新能源SUV车款品类,正成为一个火热竞争的风口。获得冠军的,是比亚迪宋车型。出自中国品牌,面向中国市场,并有大师艾格加持的 宋PLUS DM-i车型精准无误地拿捏准了中国消费者对于“扎实厚重的心心念念”。具体来说,这款车转向手感不轻,快速冲过加速带时,悬挂能够一下把车身拉住,并且发出那种很厚实的砰砰声。获得亚军的,则是特斯拉Model Y车型。外形风格来说,全新上市的特斯拉Model Y具备那种十分科幻的“科斯拉科幻感”。获得季军的,则是比亚迪元PLUS车型。而在电子电气架构方面,元PLUS打破了传统的分布式系统架构,采用了车身电子控制域技术,令电子电气系统高度集成化、轻量化。传统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就相当于是根据不同功能划分模块,比如动力总成、底盘、车身或者信息娱乐,这些模块各司其职但又相对独立。获得第四位的,则是AION Y车型。外观方面, 广汽埃安AION Y Plus走简洁大气和时尚路线,新车与广汽传祺的车型形成完全不同的设计风格。前脸时尚,辨识度高,取消了传统燃油车前脸的进气口,将前大灯设计成了扁平的造型,让整个车头的视觉宽度增加,泪眼大灯和丁字形的日间行车灯也颇有几分高档车的感觉。获得第五位的,则是比亚迪唐车型。“唐二代”是坊间对这款新车的昵称。“二代”这个颇有戏谑意味的词,在这里却成了相当正面的表述,意指更富美感的外形设计和更为合理的机械构造。获得第六位的,则是理想L8车型。就增程器部分来说,理想L8不再使用理想ONE身上那台众说纷纭的1.2T三缸增程器,换用一台自主研发,由“四川理想新晨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一台1.5T四缸增程器。顺带多说一嘴儿,新晨科技动力由华晨汽车和五粮液集团联合控股,部分技术来自华晨汽车的另一合作方——“BMW”,我们有理由认为,理想ONE上这台1.5T发动机在技术层面与标致雪铁龙THP、宝马1.6T四缸机(也就是进口两厢1系曾用过的那款)有着蛮紧密的关联。而在内饰设计维度,理想L8也将沿用L9身上那套既有设计方案,整套方案可谓“既特斯拉又拜腾”。特斯拉的方面是,理想L8此次完全取消掉驾驶者前方的仪表盘,仅通过HUD与中央大屏,显示车辆车速、续航等关键行车信息,并且这块中央主屏的UI设定与特斯拉颇为接近,用了极为大块的面积显示驾驶辅助可视化信息显示。拜腾的点是,L8车型采用了攀附方向盘上的液晶显示条,进而实现车辆功能的快速进入与车辆关键信息的显示。据悉,此次理想L8新车将依据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规格分为Pro/Max两组车型规格,Pro车型对应的理想AD Pro(硬件规格及实际性能与理想one大差不差,但略有升级,据小道消息,理想L8将换用更高算力的地平线征程芯片),Pro车型对应理想AD Pro(硬件规格及实际性能对应理想L9)。【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丁丁说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6月3日汽车行业要闻 大众成立“专干特斯拉”小组 比亚迪热度夺冠
06月03日汽车行业要闻:江铃汽车:5月份汽车销量同比上涨31.76%;比亚迪成为福特某车型电池供应商;捷达品牌5月销量16,818 环比“逆势”增长41%;吉利或接盘华菱星马15.24%股份;5月新能源热度 比亚迪连冠 吉利排第10;大众集团成立“专干特斯拉”小组。每日要闻1:江铃汽车:5月份汽车销量同比上涨31.76%江铃汽车发布2020年5月产、销情况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今年5月份汽车销量为29008辆,同比上涨31.76%;1-5月份汽车累计销量为102001辆,同比仅下降9.84%,大幅跑赢大市。每日要闻2:比亚迪成为福特某车型电池供应商6月2日,据路透社报道,工信部网站周一一份文件显示,比亚迪股份将向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汽车供应电动汽车电池。为证实此事联系了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目前还没有官方的确定消息,不过也没有否认此事。对此福特中国方面表示,目前只是锐际PHEV一款车型上面的电池采购合作,并非整个福特的战略性合作。每日要闻3:捷达品牌5月销量16,818 环比“逆势”增长41%日前,一汽-大众捷达品牌公布5月销量,当月共销售车型16818辆,环比增长16.7%,销量逐步攀升。捷达品牌于2019年年初正式独立,首款SUV车型捷达VS5上市后便好评不断,从去年9月成都车展上市至今销量已接近十万辆。每日要闻4:吉利或接盘华菱星马15.24%股份吉利或将收购商用车上市公司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吉利商用车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的确与华菱星马有接触。华菱星马是总部位于安徽马鞍山的一家重卡以及专用车制造的企业,5月23日,华菱星马发布消息,控股股东安徽星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马鞍山华神建材工业有限公司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转让所持公司全部股份,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15.24%。每日要闻5:5月新能源热度 比亚迪连冠 吉利排第10根据汽车之家新能源用户购车意向数据来看,纵观5月市场,TOP 10厂商用户购车意向占比累计达58.3%,相较上月份额增加3.8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十个厂商中,有4个厂商用户意向占比实现上涨,份额增幅最大的厂商为比亚迪,以5.2%的增幅领涨TOP 10厂商;跌幅最大的厂商为奇瑞新能源,下降比例为0.8%。与上月相似,比亚迪、长城汽车仍为用户最为青睐的两个厂商,用户意向占比分别为23.1%、6.2%,市场榜首地位稳固。每日要闻6:大众集团成立“专干特斯拉”小组据德国《经理人杂志》6月1日报道,大众集团希望加速追赶特斯拉的脚步,成立了特斯拉专案的“T小组”,将由即将上任的奥迪CEO马库斯·杜斯曼负责。马库斯也是迪斯从宝马挖来的“关键人才”,将负责奥迪部门和大众集团的软件部门。该专案组计划在2025年推出新车型,直接命名为“特斯拉斗士”。大众集团希望进一步加强在电动车领域的发展,挑战特斯拉电动车霸主地位。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长城会跟比亚迪联手吗
这件事,怎么说呢,虽然还没有确切的消息,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不过从目前的消息来看,应该有很大的概率。接下来,我将在这里集中讨论主题问题,并与您谈论此事。4月10日,工信部公示了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及新能源汽车积分。我们可以发现,在国内99家乘用车厂商中,37家车企产生的负油耗得分为1,487,229分,55家车企产生的新能源汽车得分为1,690,447分,其余44家车企产生的新能源汽车得分为0分。比亚迪汽车和BAIC新能源的新能源积分最多,其中比亚迪汽车获得223399分。我们要说的是长城汽车,其新能源得分只有-229394分,股东河北宇捷得分不多,解决不了太多问题。在路的尽头还有一段路要走。这里有人担心巨大的负分,而另一边的一些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积分。比亚迪两家公司累计近30万积分,为双方合作空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日前,比亚迪王传福拜访长城汽车,在魏建军与两位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当然新能源汽车是重点内容。长城汽车新能源得分差距巨大,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对滞后,比亚迪绰绰有余,新能源汽车发展领跑行业。这样,双方:有更多的合作空。还有,长城suv行业一流,经验丰富,积淀深厚。他们之间的合作,相信会在很多方面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促进彼此的发展。百万购车补贴
比亚迪和吉利,中间隔着两个长城
撰文 / 吴 静 孟 为编辑 / 张 南设计 / 师 超同样都是发财报,三家民营车企财报沟通会上却展现出三种完全不同的气氛。“比亚迪的目标是今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在3月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今年销量目标300万辆起步,争取翻倍增长到360万辆。如今的比亚迪风头正劲,其2022年的营收基本相当于1个吉利和2个长城的总营收。相比比亚迪财报会上展现出的意气风发,吉利财报会以谈不足、找差距拉开序幕,反思成为财报会的关键词之一。相比前两家,长城汽车的财报沟通会就更中规中矩一些,但和吉利一样,长城汽车保持居安思危的态度,客观地分析了当前自己乃至全行业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财报会上,比亚迪意气风发,吉利躬身自省,长城继续谋求稳健前行。可以说,从自主三强的财报中,我们也可以读懂中国汽车品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长城内线求稳,外线加速转型长城汽车是自主三强中最晚发布财报的车企。3月30日,长城汽车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1373.4亿元,同比增长0.69%;实现营业利润79.67亿元,同比增长25.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66亿元,同比增长22.9%。2022年度,长城汽车研发投入总额121.81亿元,同比增长34.34%,占营业收入的8.87%。其产销分别实现111.16万辆、106.17万辆,其中,海外年销售17.22万辆,同比增长23.09%,创历史新高。长城守住百万销量大关的同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单车平均售价、毛利率分别达到12.94万元、19.37%,同比增长2.29万元和3.21个百分点。2022年,长城汽车销量下滑、净利润反增,这归功于企业品牌高端化建设的成功。2022年,长城汽车智能化车型渗透率达到86.17%,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增至15.27%,单车平均售价达到12.94万元,同比增长21.47%。2023年,长城汽车预期销量目标160万辆,其中新能源达到40%左右的渗透率,约60万辆左右。此外,长城汽车还计划在欧盟、巴西以及东盟做品牌的深耕以及销量的布局,海外销量目标在25万辆。盈利预期上,长城汽车CFO、董秘李红栓表示,长城汽车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战,将坚守两个维度,以保证长城汽车继续保持在行业中上游水平。其一是基于技术迭代带来的降本和品牌力的提升;其二是保持长城汽车在多个细分市场品类第一的产品力和品牌力,持续贡献现金流和较好的利润。此外,长城汽车还打造了自己的垂直整合能力,特别是在三电领域的整体布局,来保持自身的盈利能力。从盈利能力上来讲,长城汽车一直在整个市场处于中上游水平。2023年对于整个的市场表现,由于价格战,以及对新能源新序列、新渠道的打造来讲,长城汽车表示,他们将做部分资源预留,对2023年整体的净利润预期在60亿元的水平线上。谈及如何发力新能源,长城汽车首先对市场进行了新的划分和判断。长城汽车CEO穆峰表示,过去五年,国内新能源市场是哑铃型结构,从燃油车市场空白的A00市场以及30万元以上更具盈利性的两个市场率先起步,但现在竞争已经来到了腰部的核心带竞争。长城汽车判断,目前在10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将划分为三元化市场:一是以18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原先是合资品牌牢牢占据的市场,随着市场向新能源转型,可以看到自主品牌产品正在用电动化、智能化和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驾驶体验,开始和合资直面竞争,并且市场新能源化正在加速。长城汽车的魏牌将会以蓝山等多更车型参与这一级别市场的竞争。二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产品在14万—20万元,以新能源和燃油车的同价策略,成功开拓了这一级别的新能源市场。这个市场,无论是消费者体验还是销售数据上看,都已经表明新能源转型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同时,新能源在14万—20万元市场的发力,特别是电池原材料下降可能带来更多的价格策略调整,会使目前主销在12万—14万元的燃油车主价格带下移1.5万—2万元左右,构成第三层级的传统燃油车市场,这个市场会不断被挤压,但短期内不会消失。针对哈弗品牌在消费者中具有很强的燃油车品牌认知,长城汽车在哈弗的市场策略上划分为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内线作战,即哈弗品牌要巩固在燃油车市场的优势地位。外线作战则是哈弗新能源实现独立的产品序列和独立的产品渠道,在产品端、消费端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认知。“哈弗的整体转型保持一种平稳的节奏和有序的动作,不会因为突然的市场转变而非黑即白,这会给公司整体经营,品牌的整体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更偏向既兼顾了第一性原理和品牌建设的基本原则,也考虑到了相对稳健的一个战略。”穆峰说。比亚迪到底有多赚“第四季度的汽车毛利率22.8%(经销商体系),假设并入经销商体系的费用,比亚迪第四季度毛利率和特斯拉第四季度25.9%的毛利率(直营体系)不相上下,甚至表现更好。考虑到平均售价更低的因素,比亚迪整车成本管理显著的优于特斯拉。财务是最理性的考试题,这个答卷非常优秀!”3月29日,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微博如此评价比亚迪的2022年成绩单。3月28日晚,比亚迪发布2022年财报,超预期的业绩表现一经公布,便引起行业关注。无论是从销量、营收、净利润,还是从市场份额等各方面表现来看,这都是比亚迪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好成绩单。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2022年度净利润规模首次突破百亿为166.22亿元,同比增长445.86%,且去年第四季度也创下单季度净利润历史之最。自此,比亚迪也彻底撕掉“增收不增利”的标签,开启狂赚模式。比亚迪到底有多赚钱?作为中国汽车第一股,比亚迪的总营收几乎是吉利、长城和蔚小理的总和。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比亚迪在业绩公告中将其归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爆发式增长,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实现强劲增长,勇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推动盈利大幅改善,并有效缓解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以186.35万辆的全年销量打败特斯拉成为全球“销冠”,其全年营业收入为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22亿,同比增长445.86%。从主要业务板块来看,比亚迪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为3246.91亿元,同比增长151.78%,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为76.57%;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为988.15亿元,同比增长14.3%,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为23.3%。可以看到,无论是从交付量、总营收、净利润、研发投入等维度看,比亚迪在国内车企阵营中均遥遥领先。对于车企而言,毛利率有多重要?在今年3月初的一个媒体沟通会上,李想将毛利率称之为企业的经营的“血液”。他表示,对新能源汽车公司而言,毛利率在20%以上才能保障长期健康发展,企业才可以“不怂”。“特斯拉即便是大规模降价,也能保持20%的毛利率,比亚迪也做到了。”2022年,比亚迪汽车相关业务毛利率为20.39%,同比提升了3.69个百分点。如果以净利润除以销量初步计算,2022年比亚迪“卖一辆车赚9000元”,与2021年的“卖一辆车挣5000元”相比,其单车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以比亚迪过去5年的净利润为例。2017年-2021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分别为40.66亿元、27.80亿元、16.12亿元、42.34亿元、30.45亿元,共计157.37亿元。这也意味着,比亚迪2022年一年的净利润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2022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录得166.22亿元,过去一整年,比亚迪几乎平均每天日收11.62亿元,日赚超4500万元。7年前乃至2年前的比亚迪,还陷于50万辆的魔咒中不能自拔,传统燃油车腰斩式下滑,新能源汽车增长发力。我们可以从一组数字中找到答案: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时13年、从100万到200万用时1年、从200万到300万仅用时半年。这也意味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积累碰上新能源汽车井喷的大市场,这是它一骑绝尘的最重要原因。汽车商业评论以同为自主品牌的佼佼者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为例。回溯过去6年的数据,吉利和长城基本都是波动式渐进发展,而同一时间段,比亚迪几乎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7年-2022年,无论是销量、营收还是净利润,比亚迪都是5年前的4-5倍,且越往后,与吉利、长城的差距日益扩大。尤其是2022年,比亚迪的净利润不仅实现反超且远超过长城和吉利。今年开年,新能源车降价抢份额,燃油车降价求生存,面对激烈的“价格战”,王传福则表示,在10万―20万元的产品价格带比亚迪有定价权,但公司也希望平稳一点,“不要搞得大家很难受,别人都没活路。”面对竞争,比亚迪的策略分别是快、技术和战略。吉利主动反思“我们吉利汽车丢掉了中国民族品牌第一的宝座;在新能源车发展的道路上,被我们最优秀的同行拉开了距离;大家也看到我们的股价从最高时候36港元,掉到今天收市的9.5港元,差距不可谓不大。”3月21日下午,吉利汽车2022年财报会上,吉利控股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主动反思,在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从产品到销售渠道都有明显不足。没有虚与委蛇,也没有拐弯抹角,坦诚的自省和反思贯穿整个沟通会。比亚迪的一骑绝尘让竞争对手们都倍感压力,吉利认为其在电气化转型的步伐较慢,未能延续其在燃油车时代的市场优势。吉利的反思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丢掉了自主一哥宝座,二是新能源汽车被领头羊甩下,三是盈利能力逐年下降。桂生悦表示,此前吉利的产品存在问题,比如其去年推出的帝豪L插混版有明显的不足,比如其没有快充。另外,吉利在新能源产品上的销售上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还在一个渠道中销售。“帝豪L这样不太成熟的混动产品,以后不会发生了。过去几年我们落后别人,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也在坚守战略定力,既要着急又不能太急。”盈利能力是吉利的短板,根据吉利在2022年46亿元的净利润可推算出其单车利润大致为3244元,大约是如今长城的一半,差不多是如今比亚迪和巅峰期长城的1/3。但吉利的财报其实算是相当不错,2022年销量143万辆,同比增长8%,其中吉利品牌112万辆,领克18万辆,极氪7.2万辆,睿蓝5.6万辆。新能源汽车超过35万辆,同比增长300%,新能源车渗透率从上年的6.2%增长到22.9%。其全年营收1480亿元,同比增长45.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达到52.6亿元,总现金水平上升20.4%至337亿元;毛利率14.1%,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平均单车收入同比增长近三成达到10.3万元,单车毛利润则增长11.1%达1.75万元。相比绝大多数传统车企出身的友商,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亮眼。2022全年,吉利汽车新能源产品(含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销量328727辆,同比增长超300%,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多次突破30%。这本来是相当亮眼的一份财报,怎奈友商一飞冲天,其他厂商的转型之路都被卷入“快进”模式。吉利今年的“快进”包括2月23日发布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产品被重新梳理为三大系列:吉星系列专注燃油车,几何系列专注1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银河系列主打15万元以上中高端新能源市场。在业绩发布会现场,吉利汽车管理层也透露了公司2023年的各项目标。销量方面,吉利汽车2023年全年销量目标165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较2022年翻番。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违规转载必究【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比亚迪有什么发展前途
乘用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本文核心数据:狭义乘用车销量、主要车企乘用车销量、乘用车自主品牌零售份额新冠疫情扩散,乘用车市遇冷2022年4月,新冠疫情在国内大面积扩散,各地防控措施均有所升级,乘用车销量受此影响大幅下滑。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4月份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04.2万辆,环比下降34.0%,同比下降35.5%,这一数字也是2020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分车型来看,轿车销量为52.7万辆,同比下降32.1%;MPV销量为5.5万辆,同比下降40.1%;SUV销量为46万辆,同比下降38.5%。豪华车销量腰斩,自主品牌逐渐崛起从细分领域来看,豪华车主销区域受到防疫封控形势变化的影响,产销损失巨大,2022年4月,豪华车销量为12万辆,环比下降50%,同比下降54%。从市场份额看,2021年以来,中国乘用车市场中自主品牌零售份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21年7月起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22年4月达到了46.4%。自主品牌份额的上升,主要得益于比亚迪、长安、吉利等头部企业新能源车业务的快速增长。新能源车逆势增长,比亚迪销量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在乘用车市场整体遇冷的情况下,新能源乘用车却逆势增长;2022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了28.2万辆,同比增长78.4%;1-4月累计零售135.2万辆,同比增长128.4%。受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扩张的影响,2022年4月比亚迪汽车单月销量首次超过一汽大众,登顶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排行榜;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也是排行榜前十的车企中唯一一家实现了销量同比正增长的企业。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盛新锂能卖给比亚迪42.8元吗
紧急盛新锂能为什么跌-两大利好消息爆出-此股或将巨变盛新锂能为什么跌 今日重大消息,盛新锂能为什么跌如何?深度挖掘个股背后的玄机,锁定买卖时机!盛新锂能为什么跌 该股近期形势持续震荡...
传音控股和比亚迪哪个好
比亚迪。1、排名方面。传音控股的人气排名第3,而比亚迪人气排名第1,非常好。2、质量方面。传音控股的产品质量较差,而比亚迪的产品质量非常好,使用寿命长达40年之久。
从上海比亚迪到金山区华峰日轻铝业怎么走
1步行1.2公里, 到达桃浦新村站。2乘坐地铁11号线 , 经过11站, 在徐家汇站下车。(3口出) 3步行900米, 到达徐家汇站。4乘坐816路 (徐闵线 ) , 经过5站, 在莲花路地铁站下车。 末班发车22:455步行10米, 到达莲花路地铁站(南方商城)站。6乘坐莲石专线 , 经过39站, 在亭卫公路金山大道站下车。 末班发车23:457步行1.4公里, 到达华峰站。
为什么说懂车的人都不买比亚迪和荣威
因为比亚迪和荣威的质量和合资车相比相差不少。以ABS为例,70年代末欧美的汽车生产商已经在研发运用,80年代在市场上大力推广,而我国第一款运用ABS的车型是桑塔纳2000,这个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以荣威i5为例,这三大件在自主品牌的同级别车型里面还是相对可以,不过与合资品牌同级别车型相比,该车子虽然价位便宜很多,但是质量方面还是有明显差距。我国和外国汽车生产厂商建立的合作依存度很低,一般我国在学习外国汽车生产商更多的是组装技术、企业文化、内部管理等等,但是对于我们真正需要了解的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的核心技术往往是国外进口,卖给我国的一般都是落后10年到20年的技术。扩展资料在国产车重点打出的车型上面,国产汽车公司在自己技术不行的方面都尽量采购质量好于同级别合资车的配件。底盘、发动机也可以通过收购获得技术,只是大部分收购的都是老旧技术,但是也有个别情况是收购到性能好的老技术的。从国产车这几年的发展,先进生产线建设、使用的配件档次的情况上来说,现在的国产车质量未必比合资车差,就算差也不会差太多。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比亚迪凭啥稳坐新能源“一哥”?
2020年之前,由欧/美/日/韩组成的合资品牌“围栏”,让国产车始终突破不了15万+的价格封锁;2022年3月开始,全面停产燃油车的比亚迪汽车开始持续深耕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赛道上的国产新能源在各个价位都具备与合资车/进口车分庭抗礼的实力。刚刚结束的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交上“125.56万辆”半年销量答卷,比去年同期增长96%,产销量稳坐全球新能源“一哥”。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于同行,比亚迪新能源在产销层面正以绝对优势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甚至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能抵上同行半年的数据。 销量:上半年卖出去125.56万台,完成年度KPI大有希望。今年7月2日,比亚迪汽车披露了集团最新产销快报:6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25.3万台/月,同比增长88.2%,这是今年首次突破25万月销大关;今年1-6月,整个上半年累计销量125.56万台,同比增长94.25%,几乎翻了一番,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第一。比亚迪汉EV冠军版而站在新能源市场的宏观视角,比亚迪这个“销冠”的含金量称得上是各种榜单中最高的。单就6月份25.3万台/月的数据,就已经超过了长安、吉利、广汽等大厂的半年销量报告(只看新能源),真正以绝对优势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比亚迪汉DM-p战神版2022年3月开始,比亚迪汽车宣布全面停产燃油车系,BEV纯电汽车和PHEV插电式混动车持续火爆;2022年,随着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全面发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超186万辆,同比增长152.46%;2023年初,在进一步扩充国内+国际产销渠道的大背景下,比亚迪定下了年销量300万台的惊人目标,目前已经完成42%。比亚迪海豹冠军版综合过去几年的月销量增长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从DM-i系列爆火开始,限制比亚迪销量增长的就不再是市场需求,而是比亚迪汽车的产能释放。因而,品牌的重心依旧是在稳定品质&完善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品牌、技术、渠道多个维度深度挖掘供求潜力,完成年初定下300万台的“年度KPI”确实大有希望。品牌:从十万家轿到百万豪车,“BYD”就是金字招牌。比亚迪秦PLUS DM-i冠军版细分到品牌&产品层面,比亚迪汽车始终坚持纯电和混动两条腿走路,2023年比亚迪品牌已经初步完成“冠军版”系列的全面上市。其中,秦PLUS DM-i冠军版首次将价格门槛拉低到10万元以内,最强大的汉DM-p战神版也通过由内而外的强化凸显其运动主题,全新入门纯电海鸥的出现也“解锁”了绿色出行新姿势。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产品力进一步升级,无疑是刺激今年1-6月新能源销量稳步增长的重要因素。腾势N7背靠比亚迪这位“老东家”,腾势品牌通过一台的腾势D9奠定了其在豪华商务车领域的领导地位,今年6月销量首次突破1.1万台,是30万级以上最炙手可热的商务车品牌。今年下半年腾势汽车将趁热打铁,在更主流的高端SUV市场推出N7、N8两款全新产品,该系列在继承比亚迪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双枪快充、高效双电机、高性能DM-p等硬核干货,进一步强化产品力,完成向高端智能新能源品牌的进阶。仰望U8今年4月上海车展上,仰望品牌对外公布了仰望U8、U9车型,作为百万级的越野&超跑,比亚迪通过易四方技术平台、云辇-A/C/P两大核心技术,首次向世界展示了新能源时代的高性能车解决方案。特别是全球首例的四电机独立驱动技术,不仅达到超过1000马力的“变态”性能,更实现了燃油车时代不可能实现的四轮独立矢量控制。方程豹豹56月上旬,定名“方程豹”的全新品牌正式发布,不同于主打高端价值体验的腾势,方程豹主要负责思考并探索乘用车在电气化时代的多元化特征,从而满足年轻消费者对各类新颖产品的个性化诉求。根据目前曝光的信息,新品牌的首款车型会是一台名为“豹5”的越野车,包括非承载式车身、前纵置平台、双电机四驱、前后差速锁等硬核装备都有体现,从整车架构层面探索新能源时代的硬派越野解决方案。 技术:纯电+插混的“双王炸”组合,想输都难吧?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封装工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比亚迪汽车在新技术创新&开发&应用领域,同样走在时代最前沿。首先是作为新能源核心的动力电池部分,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向世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动力电池封装工艺,由此带来的产品力升级充分奠定比亚迪在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同时引领动力电池产业链在封装工艺层面进行创新升级。刀片电池的安全优势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于三元锂电池组,采用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要更为“冷静”,这一优势在封装工艺完全重构的刀片电池上进一步放大,包括电芯的热稳定性、电池整包结构强度,温控系统的安全设计等等,称其为电池产业变革引领者丝毫不过分。晓云1.5L发动机+EHS132双电机而在品牌旗下的绿牌插混产品线上,通过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方案带来的技术创新,也最终反馈到产品口碑上。DM-i系列的绿牌插混车取消了燃油车上的独立变速器,搭配经过电气化改造的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几乎全系车型都能在完全不充电的情况下(亏电状态)维持4-5L/100km稳定油耗。这是燃油车不可能达到的数据,也正是引领市场的技术创新造就了比亚迪DM-i/p系列最具现实意义的出行解决方案,并凭借杰出的经济性、稳定性以及品质体验得到市场&用户普遍认可。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易四方四电机电驱技术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聚焦技术为王,创新为本,在e平台3.0架构的B级纯电汽车——海豹上,比亚迪展示了基于前后双电机的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再结合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底盘架构以及自适应电磁减震器,整车在性能操控层面完全不怵50万级的运动轿跑车。并且,比亚迪并未止步于iTAC前后双电机的驱动方案,仰望品牌通过易四方平台展示了百万级性能车的高阶动力解决方案,通过四台最高转速超2万rpm的电机,仰望U8整车可以获得超过1000马力的最大功率,更为重要的是,首创的四轮独立精准牵引力控制,搭配云辇-X智能底盘控制系统,为未来高端纯电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渠道:最快的出口量增速,BYD向世界输出“中国智造”。目前,BYD集团已经在国内市场构建起由比亚迪王朝、比亚迪海洋、腾势、方程豹、仰望组成的完整品牌&产品矩阵,并针对乘用车各个细分领域的电气化进程投入海量核心技术研发应用,旨在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满足用户多方位、全场景用车需求。而在产销渠道层面,4S店、商超店、体验店的组合扩展也让“比亚迪”三个字愈发家喻户晓。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国际市场,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在强大产品力的支撑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近两年的出口量增速也相当惊人。今年1-6月,比亚迪汽车海外销量7.43万台,半年数据已超过去年全年(5.59万台/年)。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巴西、新西兰等53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版图得到进一步完善,且销量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最新消息显示,比亚迪汽车和巴西巴伊亚州政府于7月4日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卡马萨里市设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达30亿雷亚尔(折合人民币约45亿元),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投产,此举将进一步推动比亚迪的全球化进程。 写在最后:数据不会说谎,2023年上半年的新能源销量充分证明,比亚迪有底气也有能力完成300万台的年度KPI,也必然将提前锁定2023年全球新能源品牌“一哥”的地位。未来,比亚迪将进一步发挥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产能以及品牌的领先优势,不断加码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出行方案,而这也正是比亚迪面对国家“双积分”、“碳中和”、“绿色出行”交出的完美答卷。【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中国汽车消费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比亚迪一级供应商名单
比亚迪一级供应商名单:1、宁波丰沃。宁波丰沃主要为比亚迪提供涡轮增压器。这家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除了比亚迪使用他家的涡轮增压器外,像是吉利、奇瑞等车厂都有使用宁波丰沃的产品。宁波丰沃是吉利的子公司,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涡轮增压器制造商,产品性能和可靠性都很不错。2、重庆弗迪。汉搭载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就是重庆弗迪负责生产的,厂址位于重庆璧山区。重庆弗迪是目前刀片电池的唯一生产地。弗迪的前身是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这个公司不仅拥有生产能力,还拥有锂电池的设计和研发能力。3、科大讯飞。科大讯飞为比亚迪提供了软件系统方面的支持,其中汉搭载的语音助理3.5就是科大讯飞的产品。科大讯飞一直在智能化设备和电子系统上很有建树,比亚迪作为龙头企业采用科大讯飞的语音系统并不意外。4、采埃孚。采埃孚是著名的德国企业,专门生产汽车变速器和汽车转向系统。比亚迪汉的传动式电动助力转向BD-EPS就是来自采埃孚的产品。采埃孚是世界500强企业,旗下还涉猎货车变速箱、车辆运动控制系统、底盘等部件的生产和研发。
蒋岩波是哪里的?比亚迪独立董事
蒋岩波:男,一九六六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博士研究生学历,法学教授。蒋先生于一九八七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学院(现江西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士学位,一九八九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第二学士学位,二零零七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蒋先生现任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并担任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比亚迪一级供应商名单
比亚迪一级供应商名单:1、龙蟠科技公司主要从事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比亚迪是龙蟠科技主要客户之一。2、中科电气公司锂电负极业务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应用于动力类、消费类、储能类锂离子电池等领域。中科电气是比亚迪负极材料主力供应商之一。3、贝特瑞立足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的研发、生产与制造。贝特瑞是比亚迪天然石墨负极和人造石墨负极主要供应商。4、星源材质球锂电池隔膜行业领跑者,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隔膜研发、生产及销售,2021年锂离子电池隔膜销量为12.20亿平方米,销售收入达18.42亿元,星源材质是比亚迪“刀片”电池隔膜的主要供应商。5、中材科技国内特种纤维复合材料行业龙头企业,公司大力发展风电叶片、玻璃纤维及制品、锂电池隔膜三大主导产业,同时从事高压复合气瓶、膜材料及其他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中材科技是比亚迪锂电池隔膜的供应商之一。6、恩捷股份高性能湿法隔膜以及高端功能涂布隔膜领域的行业领导者,公司以锂电池隔离膜产品为发展核心,并开拓锂电池隔膜及BOPP薄膜、烟标、无菌包装特种纸和铝塑膜产品等领域。恩捷股份是比亚迪锂电池隔膜的供应商之一。7、多氟多全球氟化盐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无机氟化物、电子化学品、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多氟多是比亚迪锂电电解液六氟磷酸锂的一级供应商。8、天际股份公司全资子公司新泰材料主要研发、生产六氟磷酸锂、氟铝酸钠、氟化盐系列产品。天际股份是比亚迪锂电电解液六氟磷酸锂的二级供应商。9、奥克股份国内环氧乙烷精细化工行业龙头,公司主要生产锂电池电解液所需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醛溶剂,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电解液溶剂,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10、新宙邦公司是专业从事新型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电池化学品领域,公司是龙头企业之一。11、道氏技术国内唯一的陶瓷产品全业务链服务提供商,公司主要从事“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三大板块业务,新能源赛道纵向布局,一体化程度高。
深圳东到龙岗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蔡涌工业园城顶路东坐几路公交
M295路—M220路。1、从深圳东站东广场到葵涌比亚迪大概路程37.29公里,全程需113分钟,途经41个站点,共换乘1次,从深圳东站东广场约步行91米到深圳东站东广场,乘坐M295路经过27站,在坪山高级中学下车。2、乘坐M220路经过14站,在葵涌比亚迪下车,步行33米便到达终点葵涌比亚迪。
谁知道哪个基金持有比亚迪股份
目前比亚迪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三只基金: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兴全全球视野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1、161903万家行业优选混合(LOF):比亚迪持仓比例占8.39%,基金经理黄兴亮,从业年平均回报18.77%,较为擅长挖掘科技高成长公司2、004854广发中证全指汽车指数A:比亚迪持仓比例占14.94%,基金经理罗国庆,较为专注于指数投资的研究;3、006768华安沪港深优选混合:比亚迪持仓比例占9.66%,基金经理陆秋渊和盛骅,主要配置具有广阔发展空间行业的龙头企业;4、001707诺安高端制造股票:比亚迪持仓比例占9.35%,基金经理童宇宙,该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较短;5、001790国泰智能汽车股票A:比亚迪持仓比例占8.81%,基金经理王阳,专注且擅长新兴科技产业投研;6、006205汇添富沪港深优势精选定期开放混合:比亚迪持仓比例占8.57%,基金经理陈建玮,从业年平均回报11.61%。拓展资料:比亚迪股份2113有限公司(股票5261代码:1211.HK),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4102主板发行上市,公司总1653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是一家拥有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比亚迪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天津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将近20万人。公司IT产业主要包括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电声产品、连接器、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五金电子产品、手机按键、键盘、柔性电路板、微电子产品、LED产品、光电子产品等以及手机装饰、手机设计、手机组装业务等。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2007年3月。公司分拆旗下手机部件及模组、印刷电路板组装等业务,申请赴香港主板上市,2007年12月20日,分拆出来的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集资约59.125亿元。2011年6月30日A股上市(代码SZ.002594)。2015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00.14亿元,同比增长37.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9亿元,同比增长552.63%。2016年4月,比亚迪汕尾公司获得的全球单笔最大纯电动客车订单(44.66亿元)。8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quot;2016中国企业500强quot;中排名第175位。
150倍增长,300亿估值,比亚迪半导体为什么这么金贵?
作为中国最早涉足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民营车企,比亚迪从一开始就没有将自己局限为一家整车制造企业。 对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的 深度垂直整合 ,是比亚迪在国内 汽车 产业立足的一大特色。 从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比亚迪利用一系列的拆分与整合将其自有的新能源 汽车 核心供应链进行了大幅重构,其中就包括 5 家弗迪系公司以及一家专攻半导体技术的公司——「 比亚迪半导体 」。 关于 5 大弗迪系公司,我们先按下不表,今天重点来聊聊新近拆分的「比亚迪半导体」。 1.27 亿元融资,1 年内估值翻 4 番,比亚迪半导体为什么金贵? 2020 年 4 月,比亚迪通过对比亚迪微电子等公司的一系列股权转让和业务划转,重组成立了一家名为「比亚迪半导体」的公司。 「比亚迪半导体」由比亚迪微电子、宁波比亚迪半导体以及广东比亚迪节能 科技 三合一而成,同时还吸纳了惠州比亚迪实业的智能光电、LED 光源和 LED 应用相关业务。 随后在 5 月和 6 月,比亚迪半导体先后在 A 轮和 A+ 轮融资中拿下了总计约 27 亿人民币的巨额投资。 在拿下这两轮融资前,比亚迪半导体的官方估值为 75 亿 人民币。 而根据前不久中金对比亚迪半导体给出的最新估值已经高达 300 亿 人民币。 在比亚迪半导体的 A 轮与 A+ 轮投资方中,既有长于资本运作的红杉资本、中金资本、国投创新等机构;也有如北汽产投、上汽产投、中芯国际、ARM、小米等产业资本。 两轮融资中,超过 30 家机构的 44 名投资主体成为比亚迪半导体的外部股东,这部分股东目前持有该公司约 28% 的股份,剩余股份则全部归属于比亚迪。 这也意味着比亚迪仍然享有对这家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7 月,有媒体报道,比亚迪有意推动比亚迪半导体独立上市,传闻称将登陆 科创板 或 创业板 。 2.IGBT:电动车的「心脏」 重组后的比亚迪半导体,其主要业务覆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 IC、智能传感器和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且拥有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系统化能力。 在比亚迪半导体的众多产品中,最为核心的莫过于 车规级 IGBT 芯片 和 模块 。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全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一种大功率的电力电子器件,也是新能源 汽车 电控系统非常核心的组件。 它能够直接控制直、交流电的转换,决定驱动系统的扭矩( 汽车 加速能力)、最大输出功率( 汽车 最高时速)等。 另外,因为车辆电控系统的能耗主要来自逆变器控制器部分,而逆变器控制器损耗的 70% 又来自开关部分,也就是最核心的元件 IGBT。 所以, IGBT 的效率也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里程。 作为 IGBT 模块的核心, IGBT 芯片 与 动力电池电芯 并称为电动车的「双芯」,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 5% 左右。 如果以整个 IGBT 模块的成本来计算,这个数值要提升至 7% 以上。 以特斯拉 Model S 为例,其使用三相异步驱动电机,其中每一相的驱动控制都需要使用 28 颗塑封的 IGBT 芯片,三相共需要使用 84 颗 IGBT 芯片。 在比亚迪半导体推出真正可量产的车规级 IGBT 之前,国内的车用 IGBT 供应 90% 以上都依赖于国际巨头,比如英飞凌、安森美、三菱、富士通等等。 这些年,包括比亚迪半导体、斯达半导在内的国产供应商发力追赶。 以 2019 年的数据为例: 全球第一大 IGBT 供应商英飞凌为中国的电动乘用车市场供应了约 62.8 万套 IGBT 模块,市场占有率接近 60%。 而比亚迪半导体则供应了接近 20 万套,市占率约为 20% 。 比亚迪半导体在 IGBT 领域的进展,背后是比亚迪长达 15 年的投入。 比亚迪半导体走到今天,也离不开王传福在 2008 年顶着巨大压力做出的一个决定。 3.点石成金:王传福收购中纬积体电路 比亚迪最早在 2005 年组建研发团队,正式布局 IGBT 产业。 这个时间点距离比亚迪收购秦川 汽车 仅过去两年,这年也是比亚迪旗下首款真正意义上自研的车型——比亚迪 F3 的诞生之年。 从这点来看,比亚迪在很早就有掌握 IGBT 这个电控系统核心元件的想法,其切入口则是整套系统中最为关键的 IGBT 芯片。 2005 年前后,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能力都非常薄弱,比亚迪要设计 IGBT 芯片的难度可想而知。 到 2008 年,比亚迪内部研发 IGBT 芯片迟迟没有成果,而且还面临芯片设计出来怎么制造的问题。 这年,王传福看上了一家半导体制造企业—— 中纬积体电路 (宁波)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成立于 2002 年,注册资本 1 亿美元,主要从事晶圆生产、芯片制造,在当时被称为浙江省最尖端的高 科技 项目。 宁波市政府积极引入这个项目,众多投资人更是狂热追捧。 中纬积体电路在当时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也是因为国内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之心非常迫切。加之这家公司其实和台积电颇有渊源。 中纬积体电路是由台湾亚太 科技 和大茂电子共同出资成立。中纬积体电路董事长冯明宪曾任大茂电子董事长、亚太 科技 公司执行长。 上世纪 90 年代,台湾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台积电刚成立时,台积电一厂就是台湾经济部工研院租借给其厂地,张忠谋在执掌台积电之前,就曾是工研院的院长。 2002 年 2 月台积电一厂租借到期后,台积电将厂区内的一座实验室捐给了工研院,并且将余下的晶圆厂设备卖给了冯明宪曾执掌的亚太 科技 。 这批二手设备正好成为了中纬积体电路创立的基础,但也给这家公司后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经过从 2002 年到 2008 年五年多的发展,中纬积体电路并没有成长为外界期望的半导体制造明星公司,而是一步步走向衰落。 其最大的问题就是芯片生产设备老旧、设备维护费用高而致产能不足,另外就是资金短缺。 各种原因集中起来,最终导致中纬积体电路经营惨淡,走向被拍卖的结局。 2008 年,这家濒临破产的半导体企业,几乎找不到人接盘。 转机出现在这年 10 月,比亚迪王传福在众多的外界质疑声中斥资近 2 亿人民币拍下了中纬积体电路,后来这家公司就变成了「 宁波比亚迪半导体 」,现在已经被整体并入「比亚迪半导体」。 当时在外界看来,这起收购将让比亚迪至少亏损 20 亿人民币,公司股价也应声下跌。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王传福这一收购决策让比亚迪的 IGBT 产品研发和制造走上了正轨。 王传福接手中纬后,将其业务整合到比亚迪生产链上,核心产品就是电动 汽车 IGBT。 就这样,比亚迪在 IGBT 芯片和器件的研发设计及生产制造端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能力。 4.IGBT 的演进方向 2009 年,比亚迪正式推出 IGBT 1.0 芯片,并且成功通过中电协电力电子分会的 科技 成果鉴定,这颗芯片推出也打破了国际巨头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 随后 2012 年,比亚迪又推出了 IGBT 2.0 芯片。 基于这块芯片,比亚迪打造出了车规级 IGBT 模块,并应用在比亚迪纯电动车 e6 上。 2015 年,比亚迪又将 IGBT 芯片升级为 2.5 版本。 自研 10 年、收购中纬积体电路 7 年之后,比亚迪的 IGBT 业务不断壮大,这年其 IGBT 模块的营业额突破 3 亿人民币。 2017 年,比亚迪 IGBT 4.0 芯片研发成功,并于 2018 年 11 月正式推出车规级 IGBT 4.0 芯片。 在这款芯片的加持之下,比亚迪 IGBT 模块的综合损耗较当时市场主流产品降低了约 20%,其温度循环寿命可以做到市场主流产品的 10 倍以上。 比亚迪 IGBT 4.0 芯片 现在的比亚迪已经是全球唯二拥有 IGBT 这个电控核心元器件设计与生产能力的 汽车 厂商,另一家则是丰田。 比亚迪半导体的 IGBT 产品,除了用于比亚迪 汽车 外,还与金康 汽车 、蓝海华腾、吉泰科等多家整车、电控供应商达成合作。 今年 4 月,比亚迪总投资 10 亿 人民币的 IGBT 项目在 长沙 开工。 这个项目设计年产 25 万片 8 英寸晶圆的生产线,投产后可满足年装 50 万辆 新能源 汽车 的产能需求。 现阶段,比亚迪 IGBT 芯片晶圆的产能已经达到 5 万片/月,预计 2021 年可达 10 万片/月,一年可供应 120 万辆新能源车。 对于比亚迪半导体来说,其在 IGBT 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是过往,在这个技术迭代如此之快的领域,不进则退。 随着纯电动 汽车 性能的不断提升,其对功率半导体组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纯电动车电机、电控系统的核心元器件,IGBT 器件的性能也需要不断演进。 现在以硅材料为基础的 IGBT 已经接近性能极限,比亚迪大规模应用的 1200V 车规级 IGBT 芯片的晶圆厚度已经减薄至 120um (约两根头发丝直径),再往下减难度极大。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寻求性能更佳的全新半导体材料成为共识。 碳化硅 (SiC)则是最佳的后继者,也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据了解,碳化硅临界击穿场强是硅的 10 倍,带隙是硅的 3 倍,热导率是硅的 3 倍,所以被认为是一种超越硅材料极限的功率器件材料。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现在的硅基 IGBT,碳化硅基 IGBT 将会提供更低的芯片损耗、更强的电流输出能力、更优秀的耐高温能力以及缩小电控体积和重量等众多优点。 但现阶段因较高的成本费用,碳化硅基 IGBT 暂时只应用于长续航版本的纯电动 汽车 上。 比亚迪半导体作为业内的头部公司,自然看到了这一趋势,目前已经投入巨资布局碳化硅材料功率器件,加快其在电动车领域的应用。 按照比亚迪半导体的规划,到 2023 年,其将实现碳化硅对硅基 IGBT 材料的全面替代,将整车性能在现有基础上再提升 10%。 5.比亚迪半导体更大的野心 现在这个阶段,绝大多数行业都在研讨芯片国产替代的问题,所有企业都不希望像华为遭遇突然的断供和禁令,害怕被绑住手脚。 以车规级半导体为核心产品的比亚迪半导体,便是典型的 IGBT 芯片国产替代者。 以往其器件基本上供应的是比亚迪的车型产品,去年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销量在 23 万辆左右,这个规模对于 IGBT 芯片走量其实是局限。 国内新能源 汽车 的年销量已经突破了百万台,保有量超过 400 万台。 重组之后的比亚迪半导体,其野心已不再局限于比亚迪自身,而是瞄准国内所有新能源车企,甚至是国际厂商。 而对于整个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来说,新增这样一家车规级半导体供应商,意味着新能源车企有机会实现 IGBT 芯片和器件的国产化替代,毕竟目前大多数车厂依然是从国外供应商手中采购这类核心部件。 比亚迪半导体的分拆融资以及以后的上市,对于比亚迪以及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来说,实际上是双赢。 自 2005 年开始 IGBT 的研发,到 2008 年收购芯片制造工厂中纬积体电路,再到如今开展碳化硅基 IGBT 器件的研发,比亚迪在这条道路上已经走过了 15 年。 如今的比亚迪半导体已经成长为国产第一大 IGBT 供应商,成为了抗衡国外供应商的先锋。 下一个 5 年、10 年和 15 年,比亚迪半导体还将实现哪些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