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负担率的计算公式
税收负担率的计算公式如下: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而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未留抵进项税额。税收负担率简称“负担率”。指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的实纳税额同征税对象的比例。是测量税收负担状况的标准。税收负担率愈高,税负就愈重;反之,税负就愈轻。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税率高低决定税负轻重,税率也就表示税收负担率。但在计征税款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税率和税收负担率往往不相一致。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税收负担率高并不代表企业纳税出现异常。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企业税收负担率高是企业销售业绩增长带来的;换一个角度讲,税收负担率高也说明企业的纳税筹划活动没有开展或者开展得没有效果,因此企业需要进行很好的纳税筹划。总而言之,综合税收负担率,是在宏观层面考察一国的税制情况,各税种的税收负担率是在微观层面考察纳税人税收负担是否正常,各自的衡量目标不同,故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所得税税负率计算公式
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营业收入×100%。所得税税负率,为年度交纳所得税税额占该企业销售额或者营业额百分比。如:某企业某年度产品销售收入100万,企业会计利润是10万元,该年度交纳所得税3万,则所得税税负率为3/100*100%=3%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销售收入*100%税负有比例的、累进的、累退的三种形式。比例的税负是负税人所负税款占其收入的比率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累进的税负是负税人所负税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累退的税负是负税人所负税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在中国,依据税目有: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烟草税等等,国家的这些种类繁多的税收收入的总和与整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用GDP来代表)的比值,就构成了我们全国的税负水平。拓展资料:微观上的税负,就是单个纳税人的实际税负负担,包括个人与单个企业,这儿税负承担的主体是实际负税人,不是名义纳税人,负税人即最终负担税收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与纳税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在微观上,税负的实现是流动的,其中有各种各样的税负转嫁。所以,税负的最后归宿就是微观税负的实际负税人。一个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同国家的财政政策、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本国企业的生产较率、进出口水平及国内商品价格等等经济因素相联系。法律依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第五条的通知(国税发[2005]43号)中所描述的税收负担率,举例说明: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所得税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印花税负担率=(应纳税额÷计税收入)×100%资源税税收负担率=[应纳税额÷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100%
税负的计算公式
1、增值税税负率=实际交纳增值税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入×100%。2、所得税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销售额(应税销售收入)×100%。3、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4、印花税负担率=(应纳税额÷计税收入)×100%。【扩展】税率形式有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1、比例税率,是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按同一比例增长的税率。比例税率下,不管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的大小,由于课税比例不变,因而税收负担不变,有利于商品流通的扩大。比例税率计算简便,便于税收征缴,符合税收效率的原则。2、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率,是指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对单位数量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税率制度。定额税率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定额税率适合对那些价格稳定、质量和规格标准较统一的产品课征。3、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量增大而随之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或相对率)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的课税数额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课税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1)超额累进税率,是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2)超率累进税率,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税率形式,目前我们国家对土地增值税采用这种税率。
税负的计算公式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是: 税负率= 应交增值税/ 销售收入。即税负率= 本年累计应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不含税)×100%。税负即税收负担,是实际交纳的税款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一个总体税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税所得税法》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一、计算公式∶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而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二、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3%或9%,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三、影响因素1.销售价格降低,你可以比较一段时期内的销售价格走势,并说明为什么销售价格会降低的原因。比如季节性、供大于求、商业竞争激烈等等。2.进货价格上涨,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也会增加,这样,销项税减进项税的差额也就少了,税负率就降低了。3.一个时期内的进货多,销售少,抵扣的进项税多,销项税少,也会降低这个时期的税负率。
当财务费用为负数的时候,那利息保障倍数还是运用原来的公式吗?
是,正常。公司会出现财务费用为负,表明存款利息收入高于贷款利息支出,这种情况的利息保障倍数为负,反而是偿债能力强的表现。如果企业没有贷款就不会产生利息费用,也就不存在利息保障倍数了.财务费用是负数一般情况下很有可能是企业没有贷款。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费用所以财务费用为负数并不代表利息费用也为负数,主要是把利息费用从财务费用中单独分离出来,代人公式计算。扩展资料: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在“财务费用”科目中核算,并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预提费用”等科目;企业发生利息收入、汇兑收益冲减借方。月终,将借方归集的财务费用全部由“财务费用”科目的贷方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计入当期损益。结转当期服务费用后,“财务费用”科目期末无余额。“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规则是:发生的财务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相关对应科目;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收益,则借记相关对应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在利润表中,单设“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并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即期末结转的余额分析填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务费用
综合收益总额计算公式
公司的经营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相加就等于该公司的综合收益总额。企业利润表中的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应根据企业当年的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的合计数计算填列。综合收益总额项目是反映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综合收益,包括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其中,其他综合收益反映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综合收益总额是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
求银行定期存款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X 利息率 X存款期限具体:1、利息(年)=本金×年利率(百分数)×存期 =本金×利率×时间2、存款利息=本金×天数×挂牌利息(日利率)=计息天数×日利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08〕826号规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因此目前储蓄存款利息暂免征收利息税。扩展资料银行利息的分类根据银行业务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银行应收利息和银行应付利息两种。应收利息是指银行将资金借给借款者,而从借款者手中获得的报酬;它是借贷者使用资金必须支付的代价;也是银行利润的一部分。应付利息是指银行向存款者吸收存款,而支付给存款者的报酬;它是银行吸收存款必须支付的代价,也是银行成本的一部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利息
银行存款利息计算公式是什么
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利息计算公式作为银行存款利息、贷款利息等等计算的一种基本计算方式,无论在银行的日常结账环节还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而且其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拓展资料:利息是指货币持有者 (债权人) 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 (债务人) 手中获得的报酬。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和各种债券发生的利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的源泉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利息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的转化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抽象点说就是指货币资金在向实体经济部门注入并回流时所带来的增值额。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是指货币资金在向实体经济部门注入并回流时所带来的增值额。参考资料:利息_百度百科
计算利息的公式是什么
贷款利息的计算公式如下:人民币业务的利率换算公式为:日利率(0/000)=年利率(%)÷360=月利率(‰)÷30月利率(‰)=年利率(%)÷12银行可采用积数计息法和逐笔计息法计算利息:积数计息法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账户余额,以累计积数乘以日利率计算利息。计息公式为:利息=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其中累计计息积数=每日余额合计数。逐笔计息法按预先确定的计息公式利息=本金×利率×贷款期限逐笔计算利息。计息期为整年(月)的,计息公式为:①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计息期有整年(月)又有零头天数的,计息公式为:②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本金×零头天数×日利率同时,银行可选择将计息期全部化为实际天数计算利息,即每年为365天(闰年366天),每月为当月公历实际天数,计息公式为:③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复利:复利即对利息按一定的利率加收利息。按照央行的规定,借款方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偿还利息的,就要加收复利。罚息:贷款人未按规定期限归还银行贷款,银行按与当事人签订的合同对失约人的处罚利息叫银行罚息。贷款逾期违约金:性质与罚息相同,对合同违约方的惩罚措施。扩展资料:利率计算公式的分类情况:第一,计算利息的基本公式,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第二,利率的换算,其中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的换算关系是: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除此之外,使用利率要注意与存期相一致;第三,利息计算公式中的计息起点问题,1、储蓄存款的计息起点为元,元以下的角分不计付利息;2、利息金额算至厘位,实际支付时将厘位四舍五入至分位;3、除活期储蓄年度结算可将利息转入本金生息外,其他各种储蓄存款不论存期如何,一律于支取时利随本清,不计复息;第四,利息计算公式中存期的计算问题,1、计算存期采取算头不算尾的办法;2、不论大月、小月、平月、闰月,每月均按30天计算,全年按360天计算3、各种存款的到期日,均按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如遇开户日为到期月份所缺日期,则以到期月的末日为到期日。参考资料:利息计算公式—百度百科
银行理财产品怎么计算利息的,公式?
银行理财产品利息的计算如下:1、理财产品的收益计算和利息计算是一样的:收益=本金×收益率×时间2、收益率为年收益,时间一般为天;要转换为年计算。利率简介: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 本金x时间×100%。加上x100%是为了将数字切换成百分率,与乘一的意思相同,计算中可不加,只需记住即可。拓展资料:假定理财本金为 10 万元人民币,投资于该产品的参考年化收益率为 5.4%,实际理财期为 62 天,则投资者的收益= 100000×5.4%×62/360=930元。参考资料:招商银行理财计算器
定期存款利息计算公式是什么?
利息=年利率*存款金额*年数年利率3.85%,以1万块钱定期存款两年为例,两年后利息=10000*3.85%*2=770元,本金及利息加一起一共就是10770。扩展资料:一、银行利息计算公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计算利息的基本公式,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2、利率的换算,其中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的换算关系是: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除此之外,使用利率要注意与存期相一致;3、利息计算公式中的计息起点问题:1) 储蓄存款的计息起点为元,元以下的角分不计付利息;2) 利息金额算至厘位,实际支付时将厘位四舍五入至分位;3) 除活期储蓄年度结算可将利息转入本金生息外,其他各种储蓄存款不论存期如何,一律于支取时利随本清,不计复息;4、利息计算公式中存期的计算问题:1) 计算存期采取算头不算尾的办法;2) 不论大月、小月、平月、闰月,每月均按30天计算,全年按360天计算;3) 各种存款的到期日,均按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如遇开户日为到期月份所缺日期,则以到期月的末日为到期日。二、2021国有五大银行存款利率一览表:1、中国银行:活期存款利息0.3%,定期存款三个月利息1.35%,六个月利息1.55%,一年利息1.75%,两年利息2.25%,三年利息2.75%,五年利息2.75%。2、工商银行:活期存款利息0.3%,定期存款三个月利息1.35%,六个月利息1.55%,一年利息1.75%,两年利息2.25%,三年利息2.75%,五年利息2.75%。3、建设银行:活期存款利息0.3%,定期存款三个月利息1.35%,六个月利息1.55%,一年利息1.75%,两年利息2.25%,三年利息2.75%,五年利息2.75%。4、交通银行:活期存款利息0.3%,定期存款三个月利息1.35%,六个月利息1.55%,一年利息1.75%,两年利息2.25%,三年利息2.75%,五年利息2.75%。5、农业银行:活期存款利息0.3%,定期存款三个月利息1.35%,六个月利息1.55%,一年利息1.75%,两年利息2.25%,三年利息2.75%,五年利息2.75%。由上可知,2021年国有五大银行的活期年利率基本上都是在0.3%,而定期存款年利率基本上是一致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的利率是会有所变动的,因此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要以当地的网点营业厅为准。定期存款,是指存款人将现金存入在银行机构开设的定期储蓄账户内,事先约定以固定期限为储蓄时间,以高于活期存款的利息获得回报,期满后可领取本金和利息的一种储蓄形式。定期存款是存款人在保留所有权的条件下,把使用权暂时转让给银行的资金或货币,是银行最重要的信贷资金源。【注】如果存款人在未满约定储蓄期限的时候提取定期存款,银行通常会按照活期存款的方式来处理这笔业务。储户在需要领取大额存款之前,往往会被要求提前一天通知银行申请预约提取,以备银行准备足够的现金予以支付。
银行存款利率怎么计算 公式?
银行贷款,大家最关心的是银行贷款的利率。那么你知道银行利率的换算公式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Hualv.com·边肖的相关资料。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银行利率的转换公式,可以和Hualv.com一起看看。1.银行利率的换算公式是什么?利率换算公式为(注:存贷款通用):1.日利率(0/000)=年利率(%)÷360=月利率(‰)÷302.月利率(‰) =年利率(%)÷12二。银行贷款年利率的计算公式银行可以采用累计计息法和逐笔计息法计算利息。1.产品编号利息法累计利息法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账户余额,累计金额乘以日利率计算利息。利息计算公式为:利息=累计利息累计×日利率,其中累计利息累计=日总余额。2.基于交易的利息计算方法。逐笔计息法根据预先确定的计息公式逐笔计算利息:利息=本金×利率×贷款期限。具体方法有三种:如果计息期为整年(月),计息公式为:①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如果计息期为整年(月)和天数,计息公式为:②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本金×小数天数×日利率。同时,银行可以选择将计息期折算成实际天数来计算利息,即每年的日历天数(闰年366天)和每月的日历天数。计息公式为:③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这三个计算公式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利率换算一年只需要360天。但实际日利率计算时,会以一年为一个日历日计算,结果会略有偏差。按哪个公式,央行给金融机构自主选择权。因此,当事人和金融机构可以在合同中对此进行约定。3.申请银行贷款有哪些注意事项?1.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对自己的还款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设计还款计划,留有余地,不影响正常生活。2.选择合适的还款方式。还款方式有等额还款和等额本金还款两种。还款方式一旦在合同中约定,在整个贷款期间不得变更。3.每月按时还款,避免罚息。从发起贷款的次月起,次月的放款时间通常为还款日。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拖欠罚息,导致银行无法再次审批贷款申请。4.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合同和收据,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银行利率怎么计算公式
银行贷款,大家最关心的是银行贷款的利率。那么你知道银行利率的换算公式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Hualv.com·边肖的相关资料。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银行利率的转换公式,可以和Hualv.com一起看看。1.银行利率的换算公式是什么?利率换算公式为(注:存贷款通用):1.日利率(0/000)=年利率(%)÷360=月利率(‰)÷302.月利率(‰) =年利率(%)÷12二。银行贷款年利率的计算公式银行可以采用累计计息法和逐笔计息法计算利息。1.产品编号利息法累计利息法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账户余额,累计金额乘以日利率计算利息。利息计算公式为:利息=累计利息累计×日利率,其中累计利息累计=日总余额。2.基于交易的利息计算方法。逐笔计息法根据预先确定的计息公式逐笔计算利息:利息=本金×利率×贷款期限。具体方法有三种:如果计息期为整年(月),计息公式为:①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如果计息期为整年(月)和天数,计息公式为:②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本金×小数天数×日利率。同时,银行可以选择将计息期折算成实际天数来计算利息,即每年的日历天数(闰年366天)和每月的日历天数。计息公式为:③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这三个计算公式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利率换算一年只需要360天。但实际日利率计算时,会以一年为一个日历日计算,结果会略有偏差。按哪个公式,央行给金融机构自主选择权。因此,当事人和金融机构可以在合同中对此进行约定。3.申请银行贷款有哪些注意事项?1.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对自己的还款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设计还款计划,留有余地,不影响正常生活。2.选择合适的还款方式。还款方式有等额还款和等额本金还款两种。还款方式一旦在合同中约定,在整个贷款期间不得变更。3.每月按时还款,避免罚息。从发起贷款的次月起,次月的放款时间通常为还款日。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拖欠罚息,导致银行无法再次审批贷款申请。4.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合同和收据,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有哪些?
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利息计算公式作为银行存款利息、贷款利息等等计算的一种基本计算方式,无论在银行的日常结账环节还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而且其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拓展资料:利息是指货币持有者 (债权人) 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 (债务人) 手中获得的报酬。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和各种债券发生的利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的源泉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利息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的转化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抽象点说就是指货币资金在向实体经济部门注入并回流时所带来的增值额。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是指货币资金在向实体经济部门注入并回流时所带来的增值额。参考资料:利息_百度百科
银行利息计算方法及公式
利息的计算公式:本金×年利率(百分数)×存期如果收利息税再×(1-5%)本息合计=本金+利息应计利息的计算公式是: 应计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应计利息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已计息天数按实际持有天数计算。拓展资料:1、因存款、放款而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钱(区别于‘本金")。2、利息(interest)抽象点说就是指货币资金在向实体经济部门注入并回流时所带来的增值额。 利息讲得不那么抽象点来说 一般就是指借款人(债务人)因使用借入货币或资本而支付给贷款人(债权人)的报酬。又称子金,母金(本金)的对称。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也就是时间)。利息(Interest)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是指货币资金在向实体经济部门注入并回流时所带来的增值额,其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x100%3、银行利息的分类根据银行业务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银行应收利息和银行应付利息两种。应收利息是指银行将资金借给借款者,而从借款者手中获得的报酬;它是借贷者使用资金必须支付的代价;也是银行利润的一部分。应付利息是指银行向存款者吸收存款,而支付给存款者的报酬;它是银行吸收存款必须支付的代价,也是银行成本的一部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利息
银行怎么算利息公式
利息的计算公式:本金×年利率(百分数)×存期。月利率=年利率除以12(月)=日利率乘以30(天)。每月以30天计算。日利率=月利率除以30(天)=年利率÷除以360(天)。每年以360天计算。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月利率=年利率除以12(月)=日利率乘以30(天)。每月以30天计算。日利率=月利率除以30(天)=年利率÷除以360(天)。每年以360天计算。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
银行利息计算公式?
银行贷款,大家最关心的是银行贷款的利率。那么你知道银行利率的换算公式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Hualv.com·边肖的相关资料。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银行利率的转换公式,可以和Hualv.com一起看看。1.银行利率的换算公式是什么?利率换算公式为(注:存贷款通用):1.日利率(0/000)=年利率(%)÷360=月利率(‰)÷302.月利率(‰) =年利率(%)÷12二。银行贷款年利率的计算公式银行可以采用累计计息法和逐笔计息法计算利息。1.产品编号利息法累计利息法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账户余额,累计金额乘以日利率计算利息。利息计算公式为:利息=累计利息累计×日利率,其中累计利息累计=日总余额。2.基于交易的利息计算方法。逐笔计息法根据预先确定的计息公式逐笔计算利息:利息=本金×利率×贷款期限。具体方法有三种:如果计息期为整年(月),计息公式为:①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如果计息期为整年(月)和天数,计息公式为:②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本金×小数天数×日利率。同时,银行可以选择将计息期折算成实际天数来计算利息,即每年的日历天数(闰年366天)和每月的日历天数。计息公式为:③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这三个计算公式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利率换算一年只需要360天。但实际日利率计算时,会以一年为一个日历日计算,结果会略有偏差。按哪个公式,央行给金融机构自主选择权。因此,当事人和金融机构可以在合同中对此进行约定。3.申请银行贷款有哪些注意事项?1.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对自己的还款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设计还款计划,留有余地,不影响正常生活。2.选择合适的还款方式。还款方式有等额还款和等额本金还款两种。还款方式一旦在合同中约定,在整个贷款期间不得变更。3.每月按时还款,避免罚息。从发起贷款的次月起,次月的放款时间通常为还款日。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拖欠罚息,导致银行无法再次审批贷款申请。4.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合同和收据,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 )。
【答案】:A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总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100%;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10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核心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100%。
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1、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CAR=资本/风险资产。 2、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本总额对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国家调控者跟踪一个银行的CRAR来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风险。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
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资本-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资本)*12.5)其中,资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未公开储备、普通呆账准备、混合债务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务。资本扣除项包括(一)商誉;(二)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三)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
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资本-资本扣除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资本)*12.5)其中,资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二级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未公开储备、普通呆账准备、混合债务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务。资本扣除项包括:(一)商誉;(二)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三)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风险加权资产为对应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乘以相应风险系数求和所得到的带有风险的资产额。商业银行计算各项贷款的风险加权资产时,应首先从贷款账面价值中扣除专项准备;其他各类资产的减值准备,也应从相应资产的账面价值中扣除。银行的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变量的波动而导致银行的表内或表外头寸在被清算成冲抵之前遭受价值损失的可能性, 包括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与市场供求状况、利率等因素有关。扩展资料:(一)商业银行拥有其过半数以上(不包括半数)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包括:1、商业银行直接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2、商业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3、商业银行与其全资子公司共同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二)商业银行不拥有其过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但与被投资金融机构之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将其纳入并表范围:1、通过与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该机构半数以上的表决权;2、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该机构的财务和经营政策;3、有权任免该机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4、在该机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有半数以上投票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充足率
核心资本的计算公式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2.5倍的操作风险资本)×100%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2.5倍的操作风险资本)×100%核心资本又叫一级资本(Tier 1 capital)和产权资本,是指权益资本和公开储备,它是银行资本的构成部分,至少要占资本总额的50%,不得低于兑现金融资产总额的4%。商业银行的监管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同时,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还需要从监管资本中扣除一些项目,称为扣除项。核心资本是商业银行资本中最稳定、质量最高的部分,银行可以永久性占用,可以长期用来吸收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损失,是银行资本的核心,从而获得了"核心"资本的名称。核心资本是金融机构可以永久使用和支配的自有资金,其构成如下:(1)实收资本。指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2)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3)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4)未分配利润。指商业银行以前年度实现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5)少数股权。指在合并报表时包括在核心资本中的非全资子公司中得少数股权,即子公司净经营成果和净资产中不以任何直接或间接方式归属于母公司的部分。参考资料互动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25E6%25A0%25B8%25E5%25BF%2583%25E8%25B5%2584%25E6%259C%25AC
资本充足率公式
资本充足率=(资本-资本扣除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资本)*12.5)其中,资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二级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未公开储备、普通呆账准备、混合债务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务。资本扣除项包括:(一)商誉;(二)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三)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风险加权资产为对应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乘以相应风险系数求和所得到的带有风险的资产额。商业银行计算各项贷款的风险加权资产时,应首先从贷款账面价值中扣除专项准备;其他各类资产的减值准备,也应从相应资产的账面价值中扣除。银行的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变量的波动而导致银行的表内或表外头寸在被清算成冲抵之前遭受价值损失的可能性, 包括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与市场供求状况、利率等因素有关。扩展资料:(一)商业银行拥有其过半数以上(不包括半数)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包括:1、商业银行直接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2、商业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3、商业银行与其全资子公司共同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二)商业银行不拥有其过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但与被投资金融机构之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将其纳入并表范围:1、通过与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该机构半数以上的表决权;2、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该机构的财务和经营政策;3、有权任免该机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4、在该机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有半数以上投票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充足率
一级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如下: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资本-资本扣除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操作风险资本 市场风险资本)*12.5)资本充足率之所以是一套监管指标,是因为资本充足率包括三个相关指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二级资本充足率。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使用核心资本、核心资本的其他一级资本还是核心资本的其他一级资本的追加资本(二级资本)。三者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如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风险加权资产;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 其他一级资本)/风险加权资产;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一级资本 二级资本)/风险加权资产;资本充足率,Capitaladequacyratio(CAR),也被称为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CapitaltoRisk(Weighted)AssetsRatio(CRAR)。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国家调控者跟踪一个银行的CAR来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风险。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 )。
【答案】:A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总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100%;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10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核心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100%。
资本充足率公式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资产。 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本总额对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国家调控者跟踪一个银行的CRAR来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风险。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 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本充足率指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资本充足率=(资本-资本扣除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资本)*12.5)其中,资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二级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未公开储备、普通呆账准备、混合债务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务。资本扣除项包括:(一)商誉;(二)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三)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风险加权资产为对应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乘以相应风险系数求和所得到的带有风险的资产额。商业银行计算各项贷款的风险加权资产时,应首先从贷款账面价值中扣除专项准备;其他各类资产的减值准备,也应从相应资产的账面价值中扣除。银行的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变量的波动而导致银行的表内或表外头寸在被清算成冲抵之前遭受价值损失的可能性, 包括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与市场供求状况、利率等因素有关。扩展资料:(一)商业银行拥有其过半数以上(不包括半数)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包括:1、商业银行直接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2、商业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3、商业银行与其全资子公司共同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二)商业银行不拥有其过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但与被投资金融机构之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将其纳入并表范围:1、通过与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该机构半数以上的表决权;2、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该机构的财务和经营政策;3、有权任免该机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4、在该机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有半数以上投票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公式是什么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资产。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本总额对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国家调控者跟踪一个银行的CRAR来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风险。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本充足率公式是什么?
资本充足率等于资本除以风险资产。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别名: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是一个银行的资本总额对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它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发展历程:中国银监会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
求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资本-资本扣除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资本)*12.5)其中,资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二级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未公开储备、普通呆账准备、混合债务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务。资本扣除项包括:(一)商誉;(二)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三)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风险加权资产为对应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乘以相应风险系数求和所得到的带有风险的资产额。商业银行计算各项贷款的风险加权资产时,应首先从贷款账面价值中扣除专项准备;其他各类资产的减值准备,也应从相应资产的账面价值中扣除。银行的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变量的波动而导致银行的表内或表外头寸在被清算成冲抵之前遭受价值损失的可能性, 包括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与市场供求状况、利率等因素有关。扩展资料:(一)商业银行拥有其过半数以上(不包括半数)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包括:1、商业银行直接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2、商业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3、商业银行与其全资子公司共同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二)商业银行不拥有其过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但与被投资金融机构之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将其纳入并表范围:1、通过与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该机构半数以上的表决权;2、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该机构的财务和经营政策;3、有权任免该机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4、在该机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有半数以上投票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公式里面的杠杆12.5倍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12.5倍??
因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也就是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大于或者等于8%才是比较的安全,能够对冲相应的风险。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就是对市场风险的扩大100/8倍后,使得资本充足率仍然在大于或者等于8%才是比较的安全。
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总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 =[(300+40)/(6000*10%+5000*20%+2000*100%)]*100% =9.44%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 )。
【答案】:A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总资本一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100%;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10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核心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100%。
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历史新知我整理,欢迎阅读! 资本充足率=(资本-资本扣除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资本)*12.5) 其中,资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二级资本) 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 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未公开储备、普通呆账准备、混合债务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务。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资本扣除项包括(一)商誉;(二)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三)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 风险加权资产为对应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乘以相应风险系数求和所得到的带有风险的资产额。商业银行计算各项贷款的风险加权资产时,应首先从贷款账面价值中扣除专项准备;其他各类资产的减值准备,也应从相应资产的账面价值中扣除。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银行的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变量的波动而导致银行的表内或表外头寸在被清算成冲抵之前遭受价值损失的可能性”, 包括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与市场供求状况、利率等因素有关。
银行资本充足率公式是什么?
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本总额对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资产。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它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拓展资料:1.银行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它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按类型分为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世界银行,它们的职责各不相同。2.银行是双休吗银行周末是上班的,但是不同分理处的上班时间是不一定的,有的是周六上班,有的是周末上班,但是银行双休日肯定是有一天上班的。双休日是指一般都是在周六以及周日放假休息的时间,包括大人工作休息以及小孩学习休息。我国自1995年5月1日起实行双休日。2015年5月1日,是我国双休日制度实行的第20年。3.银行属于什么单位性质中国人民银行属于国家机关,是事业单位。而其他的银行,比如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等都是企业法人单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属于企业,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我国的中央银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4.银行可以换新钱吗可以,去银行可以换新钱。用户可以携带需要换新钱的纸钞或银行卡等,前往就近的银行营业网点柜台进行兑换。我国法律法规规定,金融机构(能够办理人民币存贷款业务)有义务为用户更换残缺、污损的人民币,污损和残缺的人民币需要交给当地的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处理。5.银行可以换零钱吗可以,银行是可以兑换零钱的,是可以直接前往银行营业网点柜台办理的,一般情况下是需要取号排队的。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数额较大的零钱兑换则需要提前预约,否则银行可能没有那么多零钱。根据人民币管理条例,银行网点应根据合理需要原则,为市民办理零换整或整换零的兑换业务。
资本充足率公式
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为:资本充足率=(资本-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资本*12.5)。由此可见,要提高资本充足率,可以从分子、分母两方面入手。具体来说,分子方面可提高所有者权益、未分配利润及附属资本,分母方面可从降低加权风险资产着手。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本总额对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那么资本充足率容忍度从字面上理解可以是银行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差异的可接受程度,在资本充足率偏好的基础上设定的对相关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出现差异的可容忍限度。资本充足率低也不好,高也不好,如果低了表示银行承受风险大,如果高了表示银行收益来源少,所以银行需要严格考虑商业银行风险资产比率,适当取舍。
让GPT生成主题关键词的万能公式
一个公式让ChatGPT生成任何主题的关键词Midjourney以下时尚摄影]为例,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题材,我不知道该怎么写关键词。所以我把下面的内容发给 ChatGPT其中 ffashion photographyJ你在使用的时候是我要创作的主题,需要换成你想要创作的主题ChatGPT帮我罗列创作[时尚摄影]的5个关键元素模特、服装/配饰、化妆/发型、位置/布景设计、光线ChatGPT根据这5个关键元素,生成了5条关键词我们来看看关键词的效果关键词的出图效果我们来看看关键词的效果使用这个公式就能让ChatGPT生成任何主题的关键词
一些提升GPT体验对话公式
ChatGPT掌握这35个万能对话公式提升ChatGPT使用体验假设你是一个xx角色,如何回答以下问题在遵守以下x条规则的前提下回答这个问题请参考以下例子: 并将其扩展到多少字,保持类似的风格。你作为一个X领域的专家,请完成以下任务:请尽可能具体地描述以下情景,以便读者仅通过文字理解撰写一篇文章,使其具有吸引某某粉丝的效果根据以下某某指令生成某某,不要使用反引号或代码框设想一个某某背景的场景,并根据这个场景回答以下问题在保持简洁明了的同时,详细解释这个概念请以一个某某年代的风格撰写以下故事:结合你在某某领域的专业知识,给出一个实用的建议将这个主题扩展为一篇有深度逻辑严密的论述,字数为多少字左右请根据以下提示,为某某问题提供一个创新性解决方案将某某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给一个初学者请回顾某某领域的历史,并分析它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在保持客观公正的前提下,比较以下A和B两个观点,并给出结论请针对某某情况,提供一个详细的步骤计划假设你在为某某受众撰写一篇文章请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做出回答请将这个复杂的概念通过一个生动的类比或故事来解释根据某某信息,预测未来某某领域的发展趋势假设您正在为某某媒体撰写一篇报道,请依照其风格回答以下问题将某某问题从两个对立的观点进行阐述请针对某某领域的新手,提供一份入门指南请梳理某某事件的因果关系,并进行分析在不超过多少字的前提下,提炼出这个主题相关的问答列出多少个关于某某主题的有趣事实或趣闻请根据某某情景,为某某问题提供一个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分析某某的全球影响及其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以一位什么年龄段的人的视角来阐述某某问题请用一首诗或一段歌词来表达某某主题的核心思想设计一个关于某某谣言的解答方案描述一个关于某某主题的成功案例并分析其成功的关键因素请提供一个与某某主题相关的实验或研究方法分别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来看待某某问题请提供一个与某某主题相关的电影书籍或其他媒体作品的推荐清单
求用excel制作会计凭证,科目汇总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电子表格.,含自动计算公式的,请发
资 产 负 债 表 税款所属期间:自2012年1月31日 编制单位:有限公司 单位:元资 产 行次 期未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行次 期未余额流动资产: 1 流动负债: 34 货币资金 2 短期借款 35 交易性金融资产 3 交易性金融负债 36 应收票据 4 应付票据 37 应收账款 5 应付账款 38 预付账款 6 预收账款 39 应收利息 7 应付职工薪酬 40 应收股利 8 应交税费 41 其他应收款 9 应付利息 42 存货 10 应付股利 43 其他应付款 44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11 其他流动资产 12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45 流动资产合计 13 0.00 其他流动负债 46 非流动资产: 14 流动负债合计 47 0.0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5 非流动负债: 48 持有至到期股资 16 长期借款 49 长期应收款 17 应付债券 50 长期股权投资 18 长期应付款 51 投资性房地产 19 专项应付款 52 固定资产 20 预计负债 53 在建工程 21 递延所得税负债 54 工程物资 22 其他非流动负债 55 固定资产清理 23 非流动负债合计 56 0.00生产性生物资产 24 负债合计 57 0.00油气资产 25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58 无形资产 26 实收资本(或股本) 59 开发支出 27 资本公积 60 商誉 28 减:库存股 61 长期待摊费用 29 盈余公积 62 递延所得税资产 30 未分配利润 63 其他非流动资产 31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 64 0.00非流动资产合计 32 0.00 65 资产总计 33 0.00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 66 0.00
用excel做财务报表,如何设定勾稽关系的公式哈?
资产负债表:左边: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资产总额 货币资金+存货+其他资产=流动资产合计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非流动资产合计 右边:负债+所有者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 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负债总额 实收资本+i留存收益=所有者权益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留存收益 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3项费用=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i收入-营业外支出-资产减值损失=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 现金流量表比较复杂,一句话半句话说不清楚 一、 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四、确定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 =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16、其他 一般无数据。 五、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 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发生额+银行手续费 六、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汇兑损益
用友T3如何在报表中设置公式,如资产负债表里的货币资金,怎样设置公式?
打开或新建张报表|并切换到格式状态|选中要录入公式的单元格|单击编辑栏中的fx,继而录入公式如下:期末数QM("1001",月,,,年,,)+QM("1002",月,,,年,,)+QM("1012",月,,,年,,);年初数:QC("1001",全年,,,年,,)+QC("1002",全年,,,年,,)+QC("1012",全年,,,年,,),这里的1001所指现金科目、1002所指银行存款科目、1012所指其他货币资金。简单来说,就是流动资产总额等于各项流动资产的合计,非流动资产总额等于各项非流动资产的合计,而资产总额等于流动资产总额和非流动资产总额的加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理,其中“所有者权益”里“未分配利润”的期末余额可以设置为“未分配利润”的年初余额加上利润表里的“净利润”本年累计数,这样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核对利润表编制的是否正确。扩展资料;资产负债表为会计上相当重要的财务报表,最重要功用在于表现企业体的经营状况。就程序言,资产负债表为簿记记帐程序的末端,是集合了登录分录、过帐及试算调整后的最后结果与报表。就性质言,资产负债表则是表现企业体或公司资产、负债与股东权益的的对比关系,确切反应公司营运状况。就报表基本组成而言,资产负债表主要包含了报表左边算式的资产部分,与右边算式的负债与股东权益部分。而作业前端,如果完全依照会计原则记载,并经由正确的分录或转帐试算过程后,必然会使资产负债表的左右边算式的总金额完全相同。而这个算式终其言就是资产金额总计=负债金额合计+股东权益金额合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负债表
非流动资产合计计算公式
非流动资产合计计算公式如下:非流动资产合计=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工程物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其他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主要反映企业长期投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所形成的不易转化为现金的资产。
资产负债表中非流动资产合计公式
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工程物资+长期股权投资。非流动性资产是不能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持有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工程物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扩展资料:非流动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区别:一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一定量的资产,而这些资产还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种类型.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主要区别就是能不能在一定的周期内把资产转变为流动的资金使用,对于这个周期一般都是在1年之内.非流动资产就是不能在一年之内通过某种经济运作转化为可用资金,例如有企业的长期设备,减值物等等;相反来说,流动资产就是能在一年内转化成资金,其例子有,企业的现有或在银行的资金、商业中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还包括商品的存货等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流动资产
报表中非流动资产合计公式要加上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吗
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是按其账面价值填写资产总计。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反映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应当按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别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类别下进一步按性质分项列示。流动资产是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流动资产项目通常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是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非流动资产项目通常包括:长期股权、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
资产合计计算公式
资产合计计算公式 资产总额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 一般可以认为,某一会计主体的总资产金额等于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金额。与联合国SNA中的核算口径相同,我国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指经济资产。所谓经济资产,是指资产的所有权已经界定,其所有者由于在一定时期内对它们的有效使用、持有或者处置,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那部分资产。 (1)流动资产 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合计。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固定资产 指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所占用的资金合计。 (3)无形资产 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会计基础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合计怎么算 货币资金:1893+129800 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预收账款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坏账准备=5500+1500-200 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预付账款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6200 存货: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资产总额=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会计基础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合计怎么计算 如题 第一步,先计算需要调整的专案: 应收账款=5500+1500-200=6800 (注:应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坏账准备) 预收账款=10000+1500=11500 (注:预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 预付账款=6200 (注:预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 应付账款=23000+1200=24200 (注:应付账账明细账贷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 第二步,计算资产合计 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合计+非流动资产合计 =(1895+129800+6800+6200+72500+62000+18000)+(358700-24700+20000-3500) =647695 第三步,计算流动负债合计 流动负债=27500+24200+11500+60000=123200 第四步,检验 负债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 =123200+(200000-60000) =263200 所有者权益合计=350000+18095+16400=384495 资产总计=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263200+384495 =647695 资产总额怎么算? 上述科目中,现金、银行存款属于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原材料、库存商品属于资产中的存货,生产成本属于成本科目,也是企业的资产,也要归入资产中的存货中。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也是资产,累计折旧是减项,固定资产减累计折旧就是固定资产净额。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是所有者权益,都要转入未分配利润。 资产总额就是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净额,即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具体金额可以自己按科目加减一下,累计折旧要减,不是加。 资产负债表的合计怎么算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存货-坏账准备 资产总计=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付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 负债及所有都权益合计=负债+所有都权益 资产总额计算公式 1,银行存款-20000元,固定资产+20000元,资产总额不变; 2,应付票据-10000元,应付账款+10000元,负债总额不变; 3,资本公积-6000元,资本公积+6000元,所有者权互总额不变; 4,原材料+8000元,应付账款+8000元,资产+8000元,负债+8000元; 因此,资产总额为340000+8000=348000元,净资产为所有者权益金额本期未发生变化仍未310000元。 企业年末资产总额等于多少如何计算 就等与年末所有资贰之和..就是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合计数,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数相等..资产总额不等于净资产.要理解. 资产负债表里面的非流动资产合计是怎么算的?求过程!急! 非流动资产合计=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工程物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其他流动资产 。 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怎么计算? 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等于全部资产减去总负债。 供参考。 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合计怎么算 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应收账款=应收帐款明细科目的借方+预收账款明细科目的借方-坏账准备 预收款项=预收账款明细科目的贷方+应收账款明细科目的贷方 应付款项=应付账款明细科目的贷方+预付账款明细科目的贷方 预付款项=应付账款明细科目的借方+预付账款明细科目的借方 存货=库激商品+原材料+生产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存货跌价准备 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以上的都属于流动资产,相加就好了。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计算后的余额)+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计算后的余额)+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一年内摊销的长期待摊费用)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余额—累计折旧 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减去累计折旧的余额)+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减去了累计摊销的余额)+长期待摊费用(减去一年内摊销的待摊费用得余额) 非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一下 资产合计以上的都是非流动资产 资产合计=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1、流动负债合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计算后的余额)+ 预收账款(计算后的余额) + 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如: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在补充资料里面找) 应付债券=应付债券的余额—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 长期借款=长期借款余额—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2、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计算后的余额)+应付债券(计算后的余额)+长期应付款 3、负债合计=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计算后的余额)+预收账款(计算后的余额)+应交税费+长期借款(计算后的余额)+应付债券(计算后的余额)+长期应付款 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所有者权益合计=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计算后的余额)
报表中非流动资产合计公式要加上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吗
报表中非流动资产合计公式要加上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吗 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是按其账面价值填写资产总计。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反映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应当按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别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类别下进一步按性质分项列示。 流动资产是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流动资产专案通常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 非流动资产是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非流动资产专案通常包括:长期股权、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 固定资产进行保养会引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变化吗 固定资产保养不会引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固定资产在发生大型的改扩建支出时会暂停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改扩建过程中的成本费用会先计入“在建工程”科目,在改扩建完成后按照全部成本转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因此其会引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变化! 2.保养等只是为了维持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因此固定资产的保养支出属于费用化的后续支出,不能予以资本化 ,固不能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而应该按照受益物件直接计入相关成本或者费用科目,因此不会影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的保养不能给予资本化,固不会影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是否引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变化 您好!我回答您这个问题 1.改扩建过程中的成本费用会先计入“在建工程”帐户,在改扩建完成后 按照全部成本转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因此其会引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变化! 2.大修理只是为了维持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 并不会提高其使用价值 因此该部分支出属于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不能予以资本化 因此不能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而应该按照受益物件直接计入有关成本费用类账户 因此其不会引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变化!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使您满意!祝您学习愉快! 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是不是账面价值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反映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应当按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别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类别下进一步按性质分项列示。 流动资产是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流动资产专案通常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 非流动资产是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非流动资产专案通常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 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就算公式? 1.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就算公式?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投资金额+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减值准备 贷款应收款项:成本-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初始投资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准备 债券:初始投资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计算公式? 原价-折旧-减值准备 3.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就算公式? 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摊余成本:初始投资金额+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初始投资成本+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 资产合计是指上年结余加固定资产吗 看下,资产负债表就知道了, 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合计*100% 支出是利润表上的资料,所以第二个公式不对 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和大修理,应在发生时记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和大修理,应在发生时记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对的。 固定资产小修理支出应该在发生时直接计人当期损益。这样子的说法对吗? 是对的。 预计净残值率是用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减去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后除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算出来的吗 预计净残值率是理论上是用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减去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后除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算出来,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是规定预计净残值率比例的,具体规定如下: 1、内资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已取消的企业所得税审批专案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3〕70号)第二条之规定固定资产残值比例统一为5%。 2、外资企业 根据《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残值率一般为10%。 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评估确认价值30万,资产账面价值32万,预算会计分录 针对于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评估确认价值30万,资产账面价值32万,预算会计分录这个问题,给你上传了一份会计处理的基本分录大全,里面有你要相关的内容,但附件个数有限,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你的需要,如果有需要,可以给你发更详细更全面的全套资料,你看完,看到最后,对你应该是有帮助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谢谢! 非流动资产怎么确定公允价值? [编辑本段]什么是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资讯。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编辑本段]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1、有价证券按当时的可变现净值确定(见“可变现净值”); 2、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按将来可望收取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价值,减去估计的坏账损失及催收成本确定; 3、完工产品和商品存货,按估计售价减去变现费用和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4、在产品存货,按估计的完工后产品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尚需发生的成本、变现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5、原材料按现行重置成本确定; 6、固定资产应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尚可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同类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的现行重置成本计价,除非预计将来使用这些资产会对购买企业产生较低的价值;对于将要出售,或持有一段时间(但未使用)后再出售的固定资产,可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对于暂使用一段时间、然后出售的固定资产,在确认将来使用期的折旧后,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7、对专利权、商标权、租赁权、土地使用权等可辨认无形资产按评估价值计价,商誉按购买企业的投资成本与所确认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定; 8、其他资产,如自然资源、不能上市交易的长期投资按评估价值确定; 9、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等负债,按未来需支付数额采用当时利率折现所得的金额确定; 10、或有事项和约定义务,如不利的租赁协议所引起的付款、合同对企业的约束以及行将发生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等,都应加以充分的估计,并按预计支付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现值计价。 只要某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是被并企业的,都需对其确定公允价值,如企业的研究开发成本、行动计划成本、开发某配方成本等等。
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合计怎么算?给我公式,比如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查+长期待滩费用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合计公式为:非流动资产合计=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或:非流动资产合计=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合计。非流动性资产是指不能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持有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工程物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拓展资料:资产负债表的作用:1、资产负债表向人们揭示了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资源,即资产的总规模及具体的分布形态。由于不同形态的资产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因而对企业资产结构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资产质量作出一定的判断。2、把流动资产(一年内可以或准备转化为现金的资产)、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强的货币资金、债权、短期投资等)与流动负债(一年内应清偿的债务责任)联系起来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这种能力对企业的短期债权人尤为重要。3、通过对企业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及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可以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及举债能力(潜力)作出评价。一般而言,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越大,企业清偿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进一步举借债务的潜力也就越大。4、通过对企业不同时点资产负债表的比较,可以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可以肯定地说,企业某一特定日期(时点)的资产负债表对信息使用者的作用极其有限。只有把不同时点的资产负债表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把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同样,将不同企业同一时点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对比,还可对不同企业的相对财务状况作出评价。 5、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有关项目的比较,可以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作出评价。如可以考察资产利润率,运用资本报酬率、存货周转率、债权周转率等。
资产负债表中非流动资产合计公式
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工程物资+长期股权投资。非流动性资产是不能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持有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工程物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扩展资料:非流动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区别:一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一定量的资产,而这些资产还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种类型.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主要区别就是能不能在一定的周期内把资产转变为流动的资金使用,对于这个周期一般都是在1年之内.非流动资产就是不能在一年之内通过某种经济运作转化为可用资金,例如有企业的长期设备,减值物等等;相反来说,流动资产就是能在一年内转化成资金,其例子有,企业的现有或在银行的资金、商业中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还包括商品的存货等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流动资产
税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法律分析:首先将含税价转换成不含税价:不含税价=含税价/(1+征收率=2480/(1+17%。然后再计算增值税额:应交纳的增值税额=不含税价乘税率=2480/(1+17%)乘17%。不同的货物增值税税率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征收率怎么计算公式
一、正面回答征收率计算公式是:1、小规模纳税人按照3%的征收率计税:法定征收率计税公式: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3%),应纳税额=销售额×3%;2、小规模纳税人减按2%征收率征收计税公式: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3%),应纳税额=销售额×2%。二、分析征收率,在纳税人因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不能提供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等资料的条件下,由税务机关经调查核定,按与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相关的其他数据计算应纳税额的比例。通常由于增值额和所得额的核定比较复杂,多采用按销售收入额或营业收入额乘征收率直接计税征收的办法。从理论上说,增值税按销售额直接计算税额的征收率,相当于增值率乘以税率的积数,所得税按销售额或营业额直接计算税额的征收率,相当于增值率乘以税率的积数。三、税率征收率的区别是什么?税率征收率的区别是:1、针对对象不同:税率是对一般纳税人而言,征收率是针对不符合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的销售行为;2、比例不同:税率有9%和13%等级,征收率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率为3%或者5%等;3、确认机关不同:税率是法定的,也是基本的,一般拟定无法更改。征收率,国务院可以随时更改的暂定性一个率。征收率,在纳税人因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不能提供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等资料的条件下,由税务机关经调查核定,按与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相关的其他数据计算应纳税额的比例。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 x0dx0a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x0dx0a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x0dx0a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x0dx0a例x0dx0a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 x0dx0ax0dx0a 年数总和=1+2+3+4=10 x0dx0ax0dx0a 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 x0dx0ax0dx0a 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 x0dx0ax0dx0a 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 x0dx0ax0dx0a 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公式
年数总和法指的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公式: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公式/15是什么意思
年数总和法就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作为折旧基数,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各期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当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当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例: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年数总和=1+2+3+4=10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扩展资料:年数总和法,是指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称为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年数总和法的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固定资产:(一)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计提折旧是公司财务处理时,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是未实际支付的折旧费用。计提折旧时需要区分会计期间和折旧期间,这两者所指的期间不一定相同。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固定资产帐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月折旧额=年折旧率_固定资产账面净值÷12年折旧额=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最后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2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二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残值后的净额平均分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数总和法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 x0dx0a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x0dx0a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x0dx0a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x0dx0a例x0dx0a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 x0dx0ax0dx0a 年数总和=1+2+3+4=10 x0dx0ax0dx0a 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 x0dx0ax0dx0a 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 x0dx0ax0dx0a 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 x0dx0ax0dx0a 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公式/15是什么意思
年数总和法就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作为折旧基数,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各期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当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当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例: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年数总和=1+2+3+4=10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扩展资料:年数总和法,是指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称为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年数总和法的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固定资产:(一)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计提折旧是公司财务处理时,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是未实际支付的折旧费用。计提折旧时需要区分会计期间和折旧期间,这两者所指的期间不一定相同。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固定资产帐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月折旧额=年折旧率_固定资产账面净值÷12年折旧额=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最后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2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二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残值后的净额平均分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数总和法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n(n+1)/2 n=预计可使用寿命年折旧额=(原值-净残值)*年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公式/15是什么意思
年数总和法就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作为折旧基数,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各期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当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当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例: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年数总和=1+2+3+4=10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扩展资料:年数总和法,是指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称为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年数总和法的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固定资产:(一)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计提折旧是公司财务处理时,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是未实际支付的折旧费用。计提折旧时需要区分会计期间和折旧期间,这两者所指的期间不一定相同。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固定资产帐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月折旧额=年折旧率╳固定资产账面净值÷12年折旧额=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最后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2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二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残值后的净额平均分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数总和法
固定资产折旧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折旧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固定资产各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各年初尚可使用年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各年数之和×100%。拓展资料:年数总和法,是指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称为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计算公式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某企业进口设备一台,价值为8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收入3000元。该设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额。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各年数字之和=1+2+3+4+5=5×(5+1)÷2=15。第1年折旧率=5/15第1年折旧额=(80000-3000)×5/15=25666.67。第2年折旧率=4/15。第2年的折旧额=(80000-3000)×4/15=20533.33。依此类推。
折旧年数总和法公式
折旧年数总和法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年数总和法,是指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称为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年,汉语常用字,读作nián,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年成,五谷成熟,即《说文解字》:“年,谷熟也。”引申为一年的收成、年纪、年节、年代、每年的等义,又是时间单位,指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周期。在中国古代,年和岁的起始时间不同,年是从正月初一开始,而岁是以立春作为开始。在中国古代,年和岁的起始时间不同,年是从正月初一开始,而岁是以立春作为开始。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周期是365天或366天。阴历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周期为29.5天,12个月算作一年,长354天左右。
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公式
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公式如下: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年折旧额=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年数总和=1+2+3+4=10;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年数总和法的优缺点:优点:因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还有,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因此,加速折旧法在使用上是合理的,也是最趋于现金收支规律的一种方法。缺点:对影响折旧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能完全考虑并体现。年数总和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公式/15是什么意思
年数总和法就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作为折旧基数,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各期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当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当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例: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年数总和=1+2+3+4=10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扩展资料:年数总和法,是指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称为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年数总和法的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固定资产:(一)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计提折旧是公司财务处理时,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是未实际支付的折旧费用。计提折旧时需要区分会计期间和折旧期间,这两者所指的期间不一定相同。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固定资产帐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月折旧额=年折旧率_固定资产账面净值÷12年折旧额=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最后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2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二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残值后的净额平均分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计算公式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x0dx0a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l00% x0dx0a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x0dx0a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一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年数总和法的分母有没有简单的公式?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年数总和法的分母,就是年数相加即1+2+3+...+N,等差数列,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就可以得出简单公式就是(1+n)n/2。 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年数综合法相关公式为: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公式是什么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残值)_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的序数之和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公式: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年折旧额=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年数总和=1+2+3+4=10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扩展资料:年数总和法的优缺点:优点:因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还有,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因此,加速折旧法在使用上是合理的,也是最趋于现金收支规律的一种方法。缺点:对影响折旧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能完全考虑并体现。年数总和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年数总和法的适用范围:1、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2、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提折旧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公式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x0dx0a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l00% x0dx0a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x0dx0a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一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例题有哪些?
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例题有: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例子: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年数总和=1+2+3+4=10(年)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元)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元)第三年=(78000-2000)× (2/10)=15200(元)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元)年数总和法的优缺点:优点:因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还有,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因此,加速折旧法在使用上是合理的,也是最趋于现金收支规律的一种方法。缺点:对影响折旧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能完全考虑并体现。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公式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x0dx0a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l00% x0dx0a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x0dx0a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一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年数总和折旧法计算公式是什么?
年数总和折旧计算举例如下:1、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年数总和=1+2+3+4=10。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2、某企业购进一台机器,价格为30万元,预计使用5年,残值率为5%,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则求第5年计提的折旧额。年数总和=1+2+3+4+5=15,残值=30×5%=1.5(万元),折旧总和=30-1.5=28.5(万元)。第1年的折旧额=28.5×5/15=9.5(万元)。第2年的折旧额=28.5×4/15=7.6(万元)。第3年折旧额=28.5×3/15=5.7(万元)。第4年折旧额=28.5×2/15=3.8(万元)。第5年折旧额=28.5×1/15=1.9(万元)。年数总和折旧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除以)预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合计。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除以)预计使用年限x(预计使用年限+1)/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x年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例题有哪些?
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例题有如下: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例子: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年数总和=1+2+3+4=10(年)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元)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元)第三年=(78000-2000)× (2/10)=15200(元)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元)年数总和法的优缺点:1、优点:因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还有,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因此,加速折旧法在使用上是合理的,也是最趋于现金收支规律的一种方法。2、缺点:对影响折旧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能完全考虑并体现。
年数总和法折旧公式是什么?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公式为: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相关介绍:根据固定资产的折旧原则,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结束时,该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全部转到产品成本中。那么转移的价值应为100%,简化为1。简单地说当某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全部折旧结束时,其折旧率总和应为1,用数学式子表示为:折旧率总和=1。年数总和法是指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称为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公式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x0dx0a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l00% x0dx0a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x0dx0a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一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公式 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2、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 3、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4、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5、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6、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公式
1、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公式: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2、年数总和法,是指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称为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 3、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公式 年数总和法是什么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残值)_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的序数之和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公式: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年折旧额=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年数总和=1+2+3+4=10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扩展资料:年数总和法的优缺点:优点:因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还有,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因此,加速折旧法在使用上是合理的,也是最趋于现金收支规律的一种方法。缺点:对影响折旧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能完全考虑并体现。年数总和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年数总和法的适用范围:1、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2、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提折旧
年数总和法折旧公式
年限平均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年数总合法: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寿命-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1)/2
计提折旧年数总和法公式
计提折旧年数总和法公式是: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率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通常对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对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提折旧的方法1、年限平均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原值在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应计提折旧额均匀地分摊到预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也就是年限平均法下,该固定资产在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内计提的折旧额是不变的。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寿命=原值×(1-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其中,残值率=预计净产值÷原值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按照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量来计提折旧。企业每年计提的折旧额会随着工作量的不同而不同。比较适用于资产的寿命和工作量有较强相关性的固定资产,比如汽车的寿命和行驶公里数。计算公式为: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原值×(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月折旧额=当月实际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通过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年限平均法下的折旧率来计算当年的折旧额。需要注意的是,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前期并没考虑预计净残值,在固定资产寿命的最后2年,需要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之后的余额平均分摊。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账面净值÷预计使用年限×2其中,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额注意最后两年的折旧额: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预计净残值)÷2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公式是怎么做
年数总和法,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率。 比如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是5年,残值率为0,那么第一年的折旧率=5/(5+4+3+2+1)=5/15,第二年的折旧率=4/15。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计算公式?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计算公式?答: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或级数递减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答: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残值的情况下,将每期固定资产的期初账面净值乘以一个固定不变的百分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我国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允许的加速折旧法主要有两种: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因此,尽管制度明确了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规则,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根据折旧的具体情况,对规则作必要的修正,以保证折旧的计算结果合理、恰当.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最后两年的前面各年,用年限平均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最后两年改用年限平均法,将倒数第2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在这两年平均分摊.就与加速折旧法类同,可让你在第一年折减较大金额.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假设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前期消耗较大,在后期消耗较少,为此,在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速折旧.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计算公式?刚才编者讲解了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可以根据编者的讲解会计算自己公司的计提折旧.会计和数学分不开,离不开数字的应用和计算,希望大家对编者的解答能够明白,编者也给大家讲解了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供大家参考.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公式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年数总和法原理根据固定资产的折旧原则,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结束时,该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全部转到产品成本中。那么转移的价值应为100%,简化为1。简单地说当某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全部折旧结束时,其折旧率总和应为1,用数学式子表示为:折旧率总和=1。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指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称为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