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流程在总账子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答案】: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流程在总账子系统开发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中,总账管理系统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模块。它与各种应收、应付往来核算、工资核算、进销存的材料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产成品的成本核算、销售核心,以及账务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等功能模块相比,总账管理系统是会计核算系统、管理系统的控制中心 ,同时也是其他各个功能模块的传输中心、信息存储和汇总中心。其他进行专项核算任务的各子系统将核算结果产生的信息资料必须送到总账管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才能实现信息的交换、汇总和存储。同时,各子系统在核算中也需要从总账管理系统中提取一些会计数据进行专项处理。总账系统是整个系统财务管理的核心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通过凭证进行无缝联接,报表系统可以从总账系统中取数。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1、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会计数据的采集、会计数据的存贮、会计数据的加工、会计信息的传输、会计信息的输出; 2、整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从系统目标的制定,数据的输入,信息的加工处理到数据输出的过程,均反映了企业运营的重要内容。 企业不仅要建立信息系统控制,还必须对所建立的各项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价,特别是要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做出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信息的获取、存贮、管理、检索、统计、发布等各个环节组成在一个统一的体系结构之中。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要做到信息一体化,信息透明化和信息共享化,从而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高的绩效,以最简洁的方式达到最优质的效用。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这个系统经历的阶段如下:1、手工会计阶段:在手工会计阶段,会计信息主要采用记录、汇总、报告等手工操作方式,会计信息手动输入、手动处理、手动存储,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手工计算和记录,成本较高,效率较低。2、半手工会计阶段:在半手工会计阶段,会计信息系统开始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但仍需要人工干预,例如采用电子日记、财务报告等。3、数据库会计阶段:在数据库会计阶段,会计信息系统开始采用数据库存储和管理会计信息,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快速获取、高效处理、精确记录和准确报告。4、计算机会计阶段:在计算机会计阶段,会计信息系统完全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和管理会计信息,可以实现高度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5、智能会计阶段:在智能会计阶段,会计信息系统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智能决策、自动审计等,实现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和个性化服务。

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学科)详细资料大全

《会计信息系统》既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又是一门专业理论、方法、实践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会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 会计信息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并为管理、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系统在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可以从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设计出业务流程更加合理、更适合计算机处理、效率更高、计算更精确的会计核算形式和核算方法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会计信息系统 外文名 :A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 :AIS 作用 :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 基本介绍,发展过程,提供信息,基本特点,基本功能,组成,发展阶段,发展趋势,演变特点,书籍信息, 基本介绍 会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它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并为管理、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有一种会计理论把会计理解为信息系统,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背景下,这样的信息系统无疑就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提供会计管理、分析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的系统,其实质是将会计数据转化为会计信息的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既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又是一门专业理论、方法、实践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对账务处理子系统处理流程、数据档案、总体结构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如何被用于会计信息系统,并实现购销存及资金管理过程中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输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会计;套用分析和设计工具正确地描述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的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处理流程;根据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需要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正确地理解和评价会计信息系统,并为不断完善和创新会计核算与管理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发展过程 会计信息系统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运用的。起初会计信息系统软体由企业自制,后来出现了用友、金碟等财务软体公司,财务软体的发展逐渐走向规范与成熟。从20世纪90年代末,传统的财务软体的缺陷渐渐显现出来,企业不再简单地要求软体系统进行记账与报表输出,还要求软体系统能够提供业务相关的成本、盈利以及绩效等方面的支持信息,这就促使财务软体逐渐向ERP等高度集成化的软体发展,国内各大财务软体厂商也纷纷从单独的财务软体设计转型为ERP厂商。ERP是基于企业价值链的现代管理系统,它集企业的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于一体。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的重要组成部分,是ERP中的重心,是整合企业各个部门各种资源的最佳手段,完全实现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一体化以及财务业务的一体化。ERP中会计信息系统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差异。设计的着眼点不同。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在设计时,是站在会计部门会计的角度去设计,而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这样设计的会计软体一般总是不能迈出会计部门的范围,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信息流只能在会计部门内部流动,形成了信息孤岛,而信息孤岛间的信息流动往往不能以原始的形式流动,而需要转换成纸制凭证。 会计信息系统操作流程 提供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根据功能和管理层次的高低,可以分为会计事务处理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会计事务处理系统──初级管理(核算型、部门级) 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中级管理(管理型、企业级或部门级)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高级管理(管理型、企业级) 基本特点 一、数据来源广泛,数据量大; 二、数据的结构和数据处理的流程较复杂; 三、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要求高; 四、数据处理的环节多,很多处理步骤具有周期性; 五、数据的加工处理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并要求留有明确的审计线索; 六、信息输出种类多,数量大,格式上有严格的要求; 七、数据处理过程的安全,保密性有严格的要求。 基本功能 会计数据的采集 会计数据的存贮 会计数据的加工 会计信息的传输 会计信息的输出 组成 1、计算机硬体 计算机硬体是指进行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存储及输出的各种电子设备,如输入设备有键盘、扫瞄器等;数据处理设备有计算机主机等;存储设备有磁碟、光碟等;输出设备有印表机、显示器等。 2、计算机软体 计算机软体包括系统软体和套用软体两类。系统软体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大的基础软体,如作业系统、资料库管理系统等;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套用软体主要指会计软体,它是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软体,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会计软体的信息系统就不能称之为会计信息系统,拥有会计软体是会计信息系统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因素。 3、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是指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会计主管、系统开发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凭证录入人员、凭证审核人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等。会计人员也是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队伍,那么有再好的硬体、系统软体、会计软体,会计信息系统也不能稳定、正常地运行。 4、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规程 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规程是指保证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制度和控制程式,如硬体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制度等。 发展阶段 信息系统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环境下才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会计的本质特征。以信息系统化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能适应具体社会环境的要求。 根据信息技术(资料库、网路、通讯、人工智慧、多媒体、感测和识别、光电子技术等)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程度、以及本身是否克服了传统复式簿记的弊端将会计信息系统模式划分为四种: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15世纪) 其核心是会计恒等式、会计循环、会计科目表、分录和账簿。 该模式可追溯到l3、l4世纪威尼斯商人的借贷记账法,后由义大利数学家、近代会计之父卢卡·帕乔利经过6年调查研究和整理,于1494年11月10日出版了《数学大全》一书。该模式一直延用至今。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20世纪50年代) 电子计算机套用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之中,即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模式,该模式正逐步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 *** 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E在费城公诸于世。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使用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从而引起了会计处理的变革,标志著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横向扩展,最后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纵向发展并按职能结构可分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20世纪60年代末) 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档案系统、资料库系统三个阶段。资料库会计的理论模型可以追溯到1939年,由戈茨(Goetz)提出,该系统是保存最原始状态的数据,以便数据可以按照最切合每一个用户需求的形式进行组织。遗憾的是,在建立数据模型时,主要按传统会计模式的数据逻辑模型组织数据,利用资料库技术对数据进行更多的分类操作;只描述与复式记账会计体系有关的数据,未能用先进的数据结构描述会计处理的对象本身,以便系统能产生更多的视图。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1982年) 1982年7月,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会计系教授麦卡锡(Me.Carthy)在《会计评论》上发表了题为《REA会计模型:共享数据环境中的会计系统的一般框架》的论文,提出了REA模型,标志著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 随着资料库、网路技术的发展,REAL模式是理论最完善、研究最系统、变革力度最大、成果最多的一种创新模式,极有可能成为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模式。其核心是集成,集成业务处理、信息处理、实时控制和管理决策。它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而是面向整个企业管理,从详细记录最原始经济业务事件的属性或语义表述于资料库中开始,而不是从记录经过人为加工后的会计分录开始,其基本元素不再是科目、分录、账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克服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弊端,因此称其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发展趋势 采用开放式架构 网路经济不仅对传统会计的基本理论和组织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更深的要求,而且带来了对传统会计的理念、理论与方法的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财务工作者必须对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使会计能够适应新的经济形式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的诞生与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信息技术时代已经来临,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IrI"时代不仅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的技术手段,而且IrI"时代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也空前提高,社会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内部信息使用者,都对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送和披露内容有着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还应充分考虑到企业间的交流和套用,在系统的开放性方面给予全面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改造与创新,以满足IT时代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开发更新信息系统软体 中国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在于如何充分利用IT技术来开发新的会计信息系统。根据国家规划到2010年,全国80%以上的单位要实现会计电算化。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发展主要集中在AIS与MIS的集成,大力开发全面管理型和战略支持型的“企业管理软体”。即开发ERP,然后向Inter、Web转移,建立能使现有应用程式结构与Inter协定进行通讯的桥连技术,增加新的基于Web的应用程式,改写原有的套用,使应用程式的代码完全适合Inter,最终建立REA模式的信息系统。 培养复合型人才 会计信息系统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所以 *** 和企业都要重视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对现有会计人员要采取定期培训和长期进修相结合的办法,要改革和完善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比如实施会计委派制,形成科学的会计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 会计信息系统要求有一批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网路技术,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还很匮乏。因此要加大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贯彻人本战略,积极培养人才,普及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知识,培养专业化的人才。社会各界应大力支持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为提高企业未来的国际竞争力、迎接人世带来的挑战提供保障。 建立安全机制 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构架将充分基于开放的网路,将会使自身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信息泄密和数据破坏上。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网际网路的开放特征及安全问题的来源,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应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1、建立输入控制制度。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基础首先建立会计确认制度。对电子化原始凭证加以认可,并通过动态数字签字对其可靠性加以确认,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在会计报表中得到真实反映。其次建立记账凭证的输入制度。从原始凭证电子化到记账凭证电子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会计软体如何根据网路上已经审核签字的原始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在生成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干预。 2、建立操作控制制度,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基石首先建立机房管理控制制度。对机房的使用、维护、安全保密,机房的温度,防火报警系统、防磁、防尘等方面的管理控制规范。为了使机房保持良好的秩序,以减少程式、数据丢失或遭受破坏的风险。其次建立操作许可权控制制度。开展电算化会计的企业必须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体操作的工作内容和许可权,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指定专人定期更换,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体。最后健全操作规程控制制度。操作规程控制主要指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正确、安全运行,防止各种差错的有力措施。 3、建立会计数据监控制度,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基准。 首先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可以借鉴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从法律、道德、纪律等方面约束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以防止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舞弊与犯罪行为。 其次建立数字签名确认制度。企业与往来客户双方都向其共同信赖的第三方机构(cA)申请用户身份证书,并将各自的相关信息及内容列入自己的证书域内,同时设定自己的签名密钥,甚至可以拥有加密密钥对。再次建立监控制度。做好严格的系统监控工作,在系统产生错误时,能够尽早地产生错误报告并给出错误次数的统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判断有无非法用户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并随时采取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最后建立会计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控制制度。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及时的对会计数据进行多种备份,以便在系统出现问题后能够迅速地恢复这些会计数据。 4、建立安全控制制度,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基点首先建立网路安全控制制度。通过防火墙技术、密码技术对信息加密实现网上访问的安全性。其次建立环境安全控制制度。 5、建立软体安全控制设。通常对软体程式的保护措施是对数据和程式加密,要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等。最后建立系统关联方和企业内部人员道德的控制制度。选择信用好的合作伙伴,内部审计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控制。对于那些有意破坏的关联方要提出警告,加强对工作人员社会道德观念的教育,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对不同层次上的工作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并利用密码进行许可权控制。 演变特点 一、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指的是由于会计工作组织或业务实施等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不合理、不合法等一系列方面的控制问题。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完整与安全,确保会计及其他数据的可靠,保证国家及企业所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与执行,以及查错防弊加强管理等为提高经济效益所采取的一切制度、方针措施和管理程式,均属于会计内部控制的范畴。任何一家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不论其规模大小和业务性质,也不论其采取何种会计工作组织程式和信息处理方式,在其会计业务处理系统中,总是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地存在着一定的系统内部控制问题。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问题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的手工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系统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没有变,会计核算的复式记账和借贷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没有变,但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计算机自动化,使得会计业务处理程式和工作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引发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探讨和研究这些特点的演变,有助于人们建立科学严密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 会计信息系统 二、手工环境下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特点 任何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其系统的问题风险主要产生于会计业务的执行主体上,因而系统内部控制措施的制订与实施,也应该围绕这一主体。手工条件下,人是所有会计业务组织和执行的主要因素。所以以人为控制实施主体,是分析理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特点的关键。 1、从会计工作的组织机制上来认识 在手工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是以经济业务性质来划分不同的核算职能组。内部控制建立的基本原则是职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企业建立各种会计岗位与机构,制订各级财务制度与职责。不同的人员严格限制在各自特定的业务领域内,各级主管依制度实施严密监督。通过核对记录可以追溯任何一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未经授权,任何人员都将难以浏览全部的会计资料。由此形成了手工条件下会计系统组织制度上的内部牵制网。 2、从会计业务处理程式上来认识 手工业务处理系统,账、证、表的处理工作分属于不同的会计人员完成。为了正确处理每笔会计业务,人们在手工业务处理程式的各个关键环节,设立了相应的稽核制度和审查制度,如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以及各级主管审查、签字、盖章等制度和措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也保证了各项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体现了在手工条件下业务处理程式内部控制的特点。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主体都是围绕着人的因素展开的。 三、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演变 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将手工条件下的大部分会计核算工作,如记账、算账、过账、对账、计算产品成本、编制报表等,均集中在电子计算机中由会计软体来完成。原来手工条件下的会计部门工作基本上演变为只负责对原始数据的收集、生成、审批、编码和信息处理结果的分析和保管方面。 依上图可以看出,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变化: 1、会计业务执行主体的变化导致了内部控制实施主体的变化 在电算化条件下,尽管计算机不能取代全部人工条件下的所有会计工作,但是,关键的会计信息处理和业务核算工作已由会计电算化软体集中代替。于是,会计工作的执行主体演变为人与电算化软体两个因素,且电算化软体是主要的执行因素。这种变化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内部控制实施主体也演变为人与软体两个因素,且电算化软体导致的系统问题风险将成为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 2、数据输入操作不当问题是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业务处理程式中最关键的内部控制问题 在电算化系统中,所有数据都源于凭证库,当凭证输入后,系统将自动进行多项业务处理。一旦输入操作不当,将会引发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错误。因而,数据输入操作不当的问题控制将是整个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程式中最关键的控制环节。 3、电算化条件下数据与责任的高度集中衍生出一系列重要的内部控制问题 手工条件下,会计的多项业务资料,如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等均由不同的责任人分别记录并保管。未经授权,任何人都难以浏览到全部的会计资料。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所有的会计信息均全部集中于计算机中,且由同一套电算化软体执行多项业务处理。在计算机网路技术和资料库技术所导致的计算机数据资料高度共享的条件下,如果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这种系统问题所导致的可怕后果是难以想像的。 另外,不同于手工条件下由多个业务岗位和多个责任人独立操作所形成的明确责任分工情况,在电算化条件下,全部责任高度集中于同一电脑系统(或网路系统),高度集中于同一电算化软体系统。这种特点使系统数据和信息处理资料面临被不留痕迹非法浏览、修改、拷贝乃至毁损的巨大系统问题风险。因而数据与责任高度集中的内部控制是电算化后会计系统面临的一系列重要的内部控制问题。 4、电算化后会计资料存储介质的变化导致了会计资料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内部控制问题 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电算化,引发了会计信息存储介质的一次革命。原来手工条件下的纸介质将由磁性存储介质所代替。磁性存储介质的主要特点是阅读分析直观性差、数据涂改不留痕迹、忌受潮、忌磁化、忌受热和忌弯曲等,这些特点和要求使会计信息系统的资料保存也面临了一系列新的风险问题。另外,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还引发了其他一些系统问题风险的控制点,如系统的不当开发问题、软体系统的计算机病毒入侵问题、未经授权的软体调用和修改问题,以及软体系统实施所引发的审计问题等。 书籍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组织处理会计业务,为企业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并管理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A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概述 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通讯技术,提高数据传递速度 网路技术,提高数据共享能力 1.1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 信息 1. 数据和信息 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结构和特征的符号,并能对客观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 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它可以用文字、数字、图形等形式,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形式、结构和特征等方面进行反映,帮助人们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 数据信息的差别:信息是数据,但数据未必是信息。 相对性: 2. 会计信息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算法,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完整、系统地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信息:是指按照一定的要求或需要进行加工、计算、分类、汇总而形成的有用的会计数据。 1.1.2 系统 1. 系统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 特点 ·独立性 ·整体性 ·目标性 ·层次性 ·运动性 3. 系统的分类 ·人工系统 ·自动系统 ·基于计算机的系统 1.1.3 会计信息系统 1.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以收集、处理和提供信息为目标的系统,该系统可以收集、输入、存储;处理数据、管理、控制信息;向信息的使用者报告信息,使其达到预定目标。 2. 信息系统功能 ·数据的收集和输入 ·信息的存储 ·信息的传输 ·信息的加工 ·信息的输出 3. 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并输出大量会计信息的系统。 1.1.4 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数据量大 ·数据结构复杂 ·数据加工处理方法要求严格 ·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全面性等要求严格 ·安全可靠性要求高 手工方式下的账务处理的基本业务流程 * 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 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逐笔登记日记账。 * 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逐笔登记明细账。 * 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 * 根据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定期登记总分类账。 * 定期和对总分类账、日记账、明细分类账。 * 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 根据核对无误的总账、明细帐编制会计报表。 2. 计算机方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及时性与准确性 ·集中化与自动化 ·人机结合的系统 ·内部控制更加严格 计算机账务处理系统的数据流程 * 将记账凭证(手工凭证或机制凭证)输入计算机,并存入临时凭证资料库中。 * 经过人工审核或计算机审核后,进行记账处理,形成帐簿档案和记账凭证档案,同时按照科目汇总后更新科目汇总档案。 * 输出总分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帐簿。 * 月终输入银行对账单,生成对账档案,进行银行对账,输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认识

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认识如下:《会计信息系统》既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又是一门专业理论、方法、实践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会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并为管理、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系统在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可以从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设计出业务流程更加合理、更适合计算机处理、效率更高、计算更精确的会计核算形式和核算方法。基本介绍:会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它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并为管理、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有一种会计理论把会计理解为信息系统,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背景下,这样的信息系统无疑就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提供会计管理、分析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的系统,其实质是将会计数据转化为会计信息的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既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又是一门专业理论、方法、实践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对账务处理子系统处理流程、数据文件、总体结构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如何被用于会计信息系统,并实现购销存及资金管理过程中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输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会计;应用分析和设计工具正确地描述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的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处理流程;根据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需要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正确地理解和评价会计信息系统,并为不断完善和创新会计核算与管理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会计信息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会计信息系统是由财务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硬件、软件、电算化管理制度、和财会及计算机构成的。(一)财务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作为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子系统相比,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如可分割性,能把财务信息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更小的子系统;联系性,财务信息系统可与其他子系统相互联系;财务信息系统能扩展、能压缩、能根据管理要求加以变换等,但同时财务信息系统又有其本身特有的一些特征。财务信息系统具有监督的功能。(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组织理论、会计学、统计学、数学模型及经济学的混合物,它全面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技术,因此是技术系统。(三)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Computer hardware)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这些物理装置按系统结构的要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计算机软件运行提供物质基础。(四)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数据来源广泛,数据量大;数据的结构和数据处理的流程较复杂;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要求高;数据处理的环节多,很多处理步骤具有周期性;数据的加工处理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并要求留有明确的审计线索;信息输出种类多、数量大,格式上有严格的要求;数据处理进程的安全、保密性有严格的要求。

什么叫会计信息系统?

什么叫会计信息系统?, 什么是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AIS)是一种专门用于会计业务处理的应用软件,它是属于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财务管理子系统。它包括会计核算和管理会计两大部分,前者以账务核算为核心进行账务处理,并且设计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等专项核算内容;后者的内容有财务情况分析、预测和决策分析、资金管理分析、内部经济核算管理分析等内容。 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当由会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组成,但是由于决策层要考虑到的因素较多,本次只讨论会计核算系统。会计部分作为进行经济核算的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其他部分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接受、传递和处理大量的资金运动的数据。这样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程序系统。 什么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组织处理会计业务,为企业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并管理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通讯技术,提高数据传递速度 网络技术,提高数据共享能力 1.1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 信息 1. 数据和信息 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结构和特征的符号,并能对客观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 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它可以用文字、数字、图形等形式,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形式、结构和特征等方面进行反映,帮助人们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 数据信息的差别:信息是数据,但数据未必是信息。 相对性: 2. 会计信息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算法,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完整、系统地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信息:是指按照一定的要求或需要进行加工、计算、分类、汇总而形成的有用的会计数据。 1.1.2 系统 1. 系统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 特点 ·独立性 ·整体性 ·目标性 ·层次性 ·运动性 3. 系统的分类 ·人工系统 ·自动系统 ·基于计算机的系统 1.1.3 会计信息系统 1.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以收集、处理和提供信息为目标的系统,该系统可以收集、输入、存储;处理数据、管理、控制信息;向信息的使用者报告信息,使其达到预定目标。 2. 信息系统功能 ·数据的收集和输入 ·信息的存储 ·信息的传输 ·信息的加工 ·信息的输出 3. 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并输出大量会计信息的系统。 1.1.4 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数据量大 ·数据结构复杂 ·数据加工处理方法要求严格 ·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全面性等要求严格 ·安全可靠性要求高 手工方式下的账务处理的基本业务流程 * 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 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逐笔登记日记账。 * 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逐笔登记明细账。 * 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 * 根据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定期登记总分类账。 * 定期和对总分类账、日记账、明细分类账。 * 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 根据核对无误的总账、明细帐编制会计报表。 2. 计算机方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及时性与准确性 ·集中化与自动化 ·人机结合的系统 ·内部控制更加严格 计算机账务处理系统的数据流程 * 将记账凭证(手工凭证或机制凭证)输入计算机,并存入临时凭证数据库中。 * 经过人工审核或计算机审核后,进行记账处理,形成帐簿文件和记账凭证文件,同时按照科目汇总后更新科目汇总文件。 * 输出总分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帐簿。 * 月终输入银行对账单,生成对账文件,进行银行对账,输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什么是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包括哪些层次? 会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它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并为管理、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有一种会计理论把会计理解为信息系统,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背景下,这样的信息系统无疑就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提供会计管理、分析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的系统,其实质是将会计数据转化为会计信息的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根据功能和管理层次的高低,可以分为会计事务处理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会计事务处理系统──初级管理(核算型、部门级) 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中级管理(管理型、企业级或部门级)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高级管理(管理型、企业级) 会计信息系统求助 你要先看一遍书,然后在去做章节,如果是完全没有听懂的话,是不是没有完全理解?我现在也在考初级职称,你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做错得题目,看下答案是怎么讲解的,然后要弄懂它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有什么关系? 百练会计为您解答:(一)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共同点 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也是一种人造系统。这里将人造系统区分为不使用电子计算机的手工系统和使用电子计算机后的人机系统,仅是便于叙述,本书大量论及的系统是指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手工系统和人机系统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1.系统目标一致 无论是手工系统还是人机系统,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2.遵守会计法规及财政制度 人机系统的应用,不能置财经法规、制度于不顾,相反应当更严格地维护财经法规,从技术上、制度上堵塞可能的弊端。 3.保存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是会计的重要历史资料,必须按规定妥善保管。人机系统形成的大部分会计档案的物理性质变化了,备份的消失与复制很容易,这就要求系统的信息资料管理更要加强。 4.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资金、成本等主要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也是国家宏观决策的依据之一,人机系统应当编制出符合国家要求的会计报表,不得各行其是。 5.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科的结晶,会计方法是会计工作的总结。人机系统会引起理论上与方法上的变革,但是这种变革是渐进型的,而不是突变型的。目前建立的人机系统应当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否则将导致系统研制的失败。 6.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 任何一种信息系统都有五方面的基本功能,即:①信息的采集与记录(输入);②信息的存储;③信息的加工处理;④信息的传输;⑤信息的输出。无论是手工系统还是人机系统,要达到系统目际,必须具备上述五个功能。人机系统由于使用了现代化的装备和科学的管理体制,其功能应当比手工系统更强。 (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区别 这里的人机系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电算化系统,而是有数据输入终端(如收款机或终端输入设备)的比较完整的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或者是从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中的一个子系统,能实现数据共享。这样的人机系统与手工系统相比,有着许多显著的区别,表现在: 1.运算工具不同 手工系统使用的运算工具是算盘、机械的或电子的计算器,计算过程中每运算一次都要重复一次。由于不能存储运算结果,使人不得不边运算边记录,工作量大,且速度慢。 人机系统使用的运算工具是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过程由机器完成。由于它能存储运算结果,人只要输入原始数据便能得到所希望的信息。 2.信息载体不同 手工系统中所有信息都以纸张为载体,占用空间大,保管不易,查找困难。 人机系统除必要的会计凭证之外,均可用磁性材料(磁带、磁盘等)作信息载体,它占用空间小(一般企业一年的信息量只占用一本明细账册的空间,约十余张软盘),查找方便,保管容易。 3.簿记规则不同 手工系统规定的日记账、总账要用订本式账册,明细账要用活页式账册;账簿记录的错误要用划线法或红字法更正,账页中的空行、空页要用红线划销。 人机系统打印输出的账页是折叠或卷带状的,与市售的账簿明显不同。一个成熟的人机系统是不应当仿照手工系统设立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三套账簿的,更不必全部打印。手工系统用三套账簿来实现相互牵制、相互校对的目的,而电子计算机通过对凭证的分类、排序、合并,随时可以生成任何一种账簿形式,由于是一个程序完成登账工作,不存在账账、账证、账表的相互牵制与校对问题。凭证正确,输入无误,皆对,否则皆错。由于打印量大,成熟的人机系统一般都将数据存储在磁盘中。 人机系统不可能采用手工系统完全一致的改错方法。为了保证审计的追踪线索不致中断,人机系统规定,凡是已经登过账的数据,不得更改(当然还要辅以技术控制),即使有错,只能采用输入“更改凭证”加以更改,以便留下改动痕迹。对于需要打印的账页的空行、空页可用人工处理。 4.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不同 手工系统的账务处理程序有四种,但是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与计算的根本弱点,伴之而来的是人员、环节与差错的增多。 人机系统的账务处理程序有两种方案可取。按目前的经济状况与开发水平,取第一方案,即基本上按手工系统的方式进行系统移植。第二方案为理想化的全自动账务处理程序,即: (1)会计凭证磁性化(或用条形码)。在规格化的会计凭证上,用磁性墨水书写(或打上条形码),由阅读机识别后将数据输送到中央处理机。 (2)中央处理机内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三大财务报表为中心,分别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辅以成本核算模块程序。 (3)由用户定义输出形式与结果,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提供查询与打印。 人机系统的账务处理程序不因企业或成本核算对象不同而不同,成熟的人机系统应当用同一模式来处理会计业务。成本核算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程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成本核算的进一步规范化,可以将不同行业的成本核算程序以软件固化形式拼装在计算机里。这样,从会计凭证到会计报表,一切手工系统的中间过程都不必与使用者见面,而任何要求的输出都能得到满足。 5.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不同 手工系统的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以会计事务的不同性质作为制定的主要依据。一般的手工系统划分如下的专业组:材料组、工资组、资金组、成本组、固定资产组、综合财务组,它们之间通过信息资料传递、交换建立联系,相互稽核牵制,使系统正常运转。 人机系统的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作为制定的主要依据。一般的人机系统可划分如下的专业组:①数据(信息)收集组(以原始凭证作为原始数据,处理各项会计业务,其主要工作面向系统外部,类似于手工系统的出纳工作);②凭证编码组(按事先规定的编码原则或编码手册对凭证或需要数据处理的其他文件进行编码);③数据处理组(包括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等各项操作);④系统维护组(对系统的软、硬件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满足系统的业务要求)。 显然,这两种系统的工作组织体制是截然不同的。人机系统将手工系统对数据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记录的操作方式改造成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式。这一改造是循序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改造完毕,原系统就发生了质的飞跃。 6.人员机构不同 手工系统中的人员均是会计专业人员,其中的权威应该是会计师。人机系统中的人员由会计专业人员,电子计算机软件、硬件及操作人员组成,其中的权威应该是系统设计师。 7.内部控制方式不同 手工系统对会计凭证的正确性,一般从摘要内容、数量、单价、金额、会计分录等项目来审核,对账目的正确性一般从三套账册的相互核对来验证,此外,还通过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等内部控制方式来保证数据的正确,堵塞漏洞。 人机系统由于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工作组织体制的变化,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由原会计人员进行外,其余的技术处理都由计算机部门负责。很明显,原来的内部控制方式部分地被计算机技术所代替,由人工控制转为人机控制,因此,对后者的控制要求更严密,范围更广泛。从国内外资料分析,如不加强人机系统的内部控制,必将造成比手工系统更大的危害。 纵观上述种种区别,集于一点,就是由于人机系统数据处理方式的改变,引起了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各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将使得系统功能更为加强,系统结构更为合理,系统管理更为完善。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的崭新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不仅带来了数据处理工具的变化,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后,对传统的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和管理的现代化。 会计信息系统案例题 这位同病相怜的兄弟,你的题目里还漏了些要求—— 要求进行上机演示: 1 会计科目设置 2 课题项目设置 3 输入一张凭证:第三研究所报销纵向课题(课题名:石油替代能源研究)资料费5000元,转帐支付 我也在找这题呢,正好看见你的问题。就我们所学的浅显的知识,题目都看不懂啊! 《会计信息系统》怎么样 是选学会计专业吗?其就业方向主要有: 1、财务工作。包括会计、出纳等。工作比较稳定,相对清闲,但是工资未必会很高。而且从事具体财务工作的人,更多的是看经验,刚入职待遇不会太好,随着经验的积累会越来越吃香 2、审计。很多财务制度健全的单位都有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另外会计事务所也主要从事审计工作。待遇会比较好,而且被财务部门供着,但是忙季会很忙,尤其在事务所,容易对身体造成慢性损耗 3、税务。可以去各级税务机关。税务也属于被供着的单位,任何单位都不敢得罪税务,当然,税务知识本身比较繁琐,想进税务机关,需要对税务知识有全面的了解,而且如果在基层的税务所,会很忙 4、金融机构。比如银行、证券、保险业。这个不用多说了,待遇很好,但是压力会很大。 5、统计。很多单位的统计工作都由财务人员来做,一般都是财务人员 *** 。 求论文: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比较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比较 一、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同点 (一)、目标一致。无论是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其最终目标仍然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二)、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科的结晶,会计方法是会计工作的总结。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会引起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上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渐进型的,而不是突变型的。目前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必须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三)、共同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会计法规是进行会计工作的法律依据。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不能置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于不顾,相反应当更严格地执行,从措施上、技术上杜绝可能的失误。 (四)、基本工作要求相同。两者都有以下的基本工作: 1、采集数据,予以输入; 2、存储数据或资料 3、数据的加工处理,如排序、分类、计算和统计; 4、信息和数据的传递; (五)、复式借贷记账的原理相同。不管是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运 用借贷平衡原理,编制会计分录,记入账户,再进行排序、分类、计算、记录、判断等加工处理,然后编制会计报表。电子计算机可以输入的原始资料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地产生会计分录,并在棋盘式账户(矩阵簿记)中记账,它所遵循的依然是复式借贷记账原理。 (六)、都必须保存会计档案。会计档案是会计的重要历史资料,必须按照规定妥善保管。实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大部分会计档案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由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下纸质的会计档案变为磁性介质的会计档案,备份消失而复制很容易,这就要求用更科学的方法,加强对会计档案的保管。 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区别 会计数据电算化处理和手工处理,其处理过程发生了下列变化: (一)、所用的计算工具不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计算器等,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机及一些辅助设备。 (二)、数据载体不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所有信息主要以纸张为载体,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载体除必要的原始凭证外,记账凭证、账簿均可用磁性介质作为信息载体。 (三)、账簿形式和错误更正方法不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规定日记账,总分类账要用订本式账簿,明细账可以用活页账册;账簿记录的错误要用划线更正法或红字冲正法更正。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打印输出的账页是卷带状的,可装订成活页式,不可能是订本式,只有到一定时期,再装订成一本订本式账册,作为会计档案保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输入数据要经过逻辑性校验(例如,会计科目逻辑校验、借贷金额平衡校验),因此不需要用划线更正法来更改账簿记录,如果账簿记录有问题,那么一定是合法性问题,往往采用输入“更正凭证”,加以更改,类似于红字冲正法,以便留下改动痕迹。 (四)、账务处理程序不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在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时,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选用其中一种,规定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来进行记账,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的根本弱点,伴之而来的是会计人员和处理环节增多,不加强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免不了出现错误和舞弊。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账务处理中,整个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其控制的重点是在输入这个环节,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账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过程都在机内操作,是肉眼看不见的,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查询得到满足,因此,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有数据处理业务一体化的倾向,这样就废除了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 (五)、账户设置方法和账簿登记方法的不同。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要为会计六大要素分别设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等六大类账户,并要设置总分类账和不同的明细分类账。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把设置账户定义为:为了将来取得某种信息,预先设置好塑造该种信息的模型(亦称房间)。所有的账户都给予一个科目号(房间号),这个科目号的第一位,就标志这个会计科目的大类别,前三位标志了总账的会计科目,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各种处理,它完全打破了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下各种账簿的不同处理方式和核对方法,它已实现了数出一门(都从凭证上来),数据共享(同时产生日记账、特种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报表等等)。 (六)、对账、结账和期末账项调整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填制记账凭证的差错、记账或过账的差错、数量或金额计算上的差错,以及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等,都难免发生,因此,在结账前进行对账,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同样需要对账,但对账的形式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例如: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存在记账和过账上的差错,输入的凭证都经过计算机的逻辑校验,所有的日记账、明细账、总账都出于同一数据源,不会发生账证、账账不符的情况,如果要确保输入凭证本身的正确性,那么控制重点应该放在输入凭证的审核上。至于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那么只能依靠手工盘点,作成盘点表,输入计算机,和机内的账存数进行核对,以确定盘盈或盘亏。 在应计制情况下,手工操作的期末结账通过一系列的账项调整,把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完全登记入账,以计算确定本期的利润或亏损,把经营成果在账上揭示出来;还要分别结算出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转为下期的期初余额。这一系列工作都要通过手工编制各种转账凭证来进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这些工作都由计算机根据预先编好的程序来完成。只要给了结账的指令,计算机就自动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并自动产生各种有规律的转账机制凭证,并打印输出。一旦结账完毕,计算机能完全摈弃修改,已结的账就不能再任意更改。 (七)、内部控制制度不同。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是通过凭证传递程序(规定每个工作点应完成的任务,并在传递程序中选择控制点),相互校验、核对来实现的,此外,还通过对账,检查是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等等内部控制方式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堵塞漏洞。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于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工作组织体制的变化,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仍由原会计人员手工操作外,其余的处理都由计算机部门负责。很明显,原来的内部控制方式部分地被计算机所代替,由人工控制转为人机控制,后者的控制要求更为严密,范围更扩大,因此,必须加强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内部控制。 (八)、会计工作的组织体制不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以会计事务的不同性质作为主要依据。一般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划分如下专业组:材料组、成本组、工资组、资金组、综合组等等,它们之间通过信息资料传递、交换、建立联系,相互稽核牵制,使会计工作正常运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工作的体制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作为主要依据,一般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划分如下的专业组:数据(信息)收集组、凭证编码组、数据处理组、信息分析组、系统维护组等等。很明显,这两种工作组织体制是截然不同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将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对数据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记录的操作方式,改变成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式,使会计信息的提取,就用更适应于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九)、会计人员素质不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人员均是会计专业人员,其骨干是会计师,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人员应由会计专业人员,电子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操作人员组成,会计人员不但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电子计算机,形成复合型人才,其中骨干应为了解电子计算机的高级会计人员。 (十)、会计系统的设计方法不同。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系统一般由会计师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上级主管机构制定的统一的会计制度,并参考同行业的经验,针对企业工作的需要,拟订撰写而成。有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账册、报表都要根据打印机的要求,重新设计,不但要遵循手工情况下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要遵循电算化下的些特定的电算化制度,区别更大的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系统是通过一系列相当复杂的过程开发出来,预先要编制好指令(程序),然后才能指挥计算机按照指令,一步步完成会计工作的要求,这样一个过程,称为系统开发过程。系统开发就是在对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系统编程和调试,从而建立一个新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系统。

1,注册会计师在什么情况下应发表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

逆周期因子的优点/p>1、有利于中间价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有利于改正因“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使得中间价缺少反映或未反映与预期方向不一致的基本面变化而呈现的非对称性。2、有利于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使中间价更加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的合理变化。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可通过校正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市场供求至与经济基本面相符的合理水平状态,更加充分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避免出现人民币汇率单方面出现超调的情况。期货从业证书报考须知,前景怎么样?期货从业资格考试作为国内的入门级资格考试,只需满足高中或以上学历即可报名,对于新考生来说在报考前需要了解什么?前景怎么样?一、期货从业是什么?期货从业顾名思义就是指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它是国内一门资格类的入门级考试,是由国家安排在全国统一进行考试。期货从业考试科目主要有两门,分别是“期货基础知识”和“期货法律法规”。考生只需要通过这两门科目就可以取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而“期货投资分析”在通过以上两个科目后才能报考,通过期货投资分析后,可获得期货投资分析考试合格证。二、期货从业考试报名条件期货从业资格考试作为国内的入门级资格考试,它的报名门槛是比较低的,与初级考试的条件大致一样,同样只要是年满18周岁,以及满足高中或以上学历的要求就可以报名了。而对于参加“期货投资分析”考试的人员,要求相对来说会稍高一点,学历上除了要求是本科或以上学历外,还需要取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才能报考。三、考取期货从业资格证书价值在哪里?有什么用处?在当今时代里,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类职称证书的价值体现意味着就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期货行业中,根据行业规定,从事期货工作的人员是必须取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才能入行。简单来说,考取期货从业证书已经是期货人员的必经之路。再者,期货从业人员持有期货证书才能有权限开通期货账户收取佣金。并且,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已经把期货从业证书作为在职人员的业绩考量、升职加薪等福利待遇的前提条件,就凭这几点足以证明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它的价值所在。四、拿到期货从业证书能从事什么工作?随着目前行业的发展,国家已越来越重视对期货行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市场期货专业人才比较稀缺,国家也加大了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所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由于各企业加大了对期货人才的需求,在期货行业领域上势必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的空间。对于取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士,就业前景可谓非常广阔,你可以选择担任交易顾问、合资经理、介绍经纪、代理经纪等职位。

东西方文化会计的差异和对我国的影响?

  论中美文化差异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  近年来,不少中外会计学者致力于会计与文化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令会计学术界耳目一新。尤其是各国文化对本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对于协调不同国家会计准则或会计惯例之间的差异,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虽屡经变革,但其文化传统延续至今,经久不衰。作为在这一独特的、渊源流长的文化传统下孕育出的中国会计准则[1],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其影响。霍夫斯蒂德(Hofstede,1984)曾从四个方面建立了一个文化研究的框架,这四个方面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 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权距(Power Distance)、规避不确立性(Uncertainty Avoidance)、阳刚/阴柔(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葛雷(Gray, 1988)则在 Hofstede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四维的会计亚文化观(Accounting Subculture),这四维是:职业化/法律管制(Profession-alism Versus Statutory Control)、统一性/灵活性(Uniformity Versus Flexibility)、稳健主义/乐观主义(Conservatism/Optimism)、保密/透明(Secrecy Versus Transparency)。据此,我们不妨用霍夫斯蒂德、葛雷的框架,通过比较中、美文化及其会计准则之间差异,进而探究我国文化传统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1.崇尚集体主义(Collectivism)  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人们之间相互依赖,团结合作,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这与美国文化不同,美国文化崇尚个人自由,追求个人利益,因此,美国的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使用者(Individual Users)的需要,而中国首先是为了满足机构(尤其是政府)的信息需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这一对我国会计目标的阐述当中,突出了我国会计信息应首先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崇尚集体主义的文化特征在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具体体现。反顾美国,在其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提出“编制财务报告应为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他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的决策”,把投资者和信贷者的信息需要放在了最为显要的地位,而国家或政府的需要则没有明确提及,应该说,这与美国崇尚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正好一脉相承。  2.大权距(Large Power Distance)  权距是指权威(或管理当局)的集权程度,在一个权距大的社会里,集权程度较高,等级结构(Hierarchy)严密,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管理理论的重心在管理者;在一个权距小的社会里,集权程度较低,分权较为普遍,上、下级之间协商共事,管理理论的重心在雇员,而非管理者。我国长期以来属于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尽管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政放权的改革,但相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讲,我国显然属于典型的权距大的国家。由此可以想见,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较难集思广益,准则内容往往会流于笼统,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而且财务会计信息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呼应权力拥有者(Power Holders)的需要,这一点实际已被实践所证明。例如,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主要是官方 财政部会计司来制定的,会计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影响甚微。这样势必会暴露许多准则内容考虑不周的问题。例如,我国对长期工程合同仅分为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两类,而美国会计准则中,除了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外,还包括成本不加成合同(Cost-without-fee Contracts)和工料合同(Time-and-material Contracts)两类,显然,我国实践中存在着成本不加成合同和工料合同,它们没有被包括在《长期工程合同》准则中,应该说与我国权距过大不无关系。至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于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则更为笼统、简单,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经难以驾驭、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更可见“大权距”的文化特征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再如,在我国,符合条件的借款费用发生时,即应予以资本化,而在美国,除了应满足“借款费用发生时”这一条件外,还应满足“资产支出正在发生”和“为使资产达到其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两个条件,借款费用才允许资本化(国际会计准则亦是如此)。两相比较,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要比美国来得宽泛,相应地,在相同情况下,我国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一般会比美国多,不可否认,我国准则这样规范与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有关,但也不能排除,我国准则规范的这种做法没有准则制定者对财税利益目标需要的考虑,因为我国的做法无疑可以减少期间财务费用,以增加企业当期利润和国家税收收入,而这样做,也只能在大权距的文化环境中为了管理当局(即权力拥有者)的利益需要才会较容易地变为现实。  3.规避不确定性的意识较强(Strong Uncertainty Avoidance)  规避不确定性是指文化成员对未来不确定性或未知状况的感知态度。如果一个社会规避不确定性的意识较强,那么这个社会就有许多法律和规则来规范和维持人们的信仰和行为,而且社会成员也有这种需求以据以减少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情况。如果一个社会规避不确定性的意识较弱,则相反。霍夫斯蒂德(1987)认为对于会计制度,最好将其理解为是一种减少不确定性的方式,因此,在规避不确定性的意识较强的社会里,其会计制度往往比规避不确定性意识弱的社会来得详细具体。如我国长期以来,各行各业各种经济业务均有相应的会计制度,事无巨细,几乎均作规范,即使在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仍然颁布了13个详细的行业会计制度来指导会计行为和会计业务的处理。企业会计人员在碰到新的经济业务时也是首先寻找会计制度看有无相应规范,若无相应规范再向国家财政机关要求规范,然后才作相应处理。可见我国会计文化中具有明显而强烈的规避不确定性的趋向,同时也可见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当中。如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方案中,就在短期内制定了几乎包含会计业务各领域的30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将来颁布实施时有关经济业务无相应准则可循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再比如,我国单独制定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准则,对这两张报表编制的基本要求、项目、结构、附注均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范,并提供了相应的参考范式,从而可直接指导会计人员的编报工作。这是我国有较强的规避不确定性的文化特征在会计准则中的又一体现。而在美国、国际会计准则中均没有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制定相应准则,相关内容仅散见于其他会计准则有关信息披露的规范中,因为美国规避不确定性的意识相对较弱。  4.阴柔强于阳刚(Masculinity Over Femininity)  阳刚社会崇尚财富、竞争、成就,如美国;阴柔社会崇尚关系融洽、为人谦恭、关心弱者和生活质量,如中国。中美在这一方面的文化差异势必会影响到两国的会计准则。如我国的《职工福利》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向职业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其他额外福利,而美国的会计准则仅以职工退休金为规范对象,可见两者之差异,而这差异又与两国文化中对阳刚、阴柔各有倚重不无关系。因为中国文化偏好中庸之道,崇尚“和为贵”,注重通过温和方式协调职工与企业、职工与社会乃至职工相互之间的关系与矛盾,因此,即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仍须向职工提供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以缩小贫富差距,安定民心,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相反,美国社会偏好优胜劣汰,金钱至上,因此,企业除了向职工提供合理的薪资和退休金外,甚少再向职工提供其他福利,职工的社会保险和住房支出均由己出,企业不再负担,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再做相应的会计规范了。  5.职业化水平低(Low Professionalism)  美国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开始建立会计职业团体,致力于会计职业自身的有序发展,从而为美国会计始终保持较高的职业化水平和自我管制能力奠定了基础。如今,美国会计准则是由其民间会计职业团体自己制定的,大量的经济业务可以依赖其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判断来处理,这些均对其会计准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美国相比,我国会计的职业化水平明显偏低,无论是会计职业的自我管制能力,还是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均捉襟见肘,差距甚远,从而反过来只能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法定管理制。比如,我国会计界的职业管理是由财政部(即官方)来具体管理的,非民间的自律管理;我国的会计准则亦是由财政部来负责制定,而非民间制定,这些均与我国会计职业化水平较低直接相关。至于因我国会计职业化水平低而导致的我国会计准则内容与美国、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则俯拾皆是,如我国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计量方法只能采用总价法,美国既允许采用总价法,也允许采用净价法,国际会计准则只允许采用净价法。我国没有采用净价法的原因就是如果按净价法计量收入,则需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事先对未来现金折扣、销售折让、销售退回等进行估计,比较复杂,依我国目前的会计职业水平难以达到这一点。再比如我国对承租人融资租赁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中,直接以租赁付款额的原值入帐,没有考虑折现因素,而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则都规定要考虑折现因素,主张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入帐,产生这一差异原因亦同出一辙。  6.强调统一性(Uniformity)  如前所述,我国文化崇高集体主义,以集权的等级管理结构维系政经与人际关系,讲求“仁、礼、忠、孝”、“恭敬不如从命”,均体现我国文化是偏好整体的统一而非个体的灵活与主动。反映到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中,就是需求不同企业会计实务的统一和企业不同期间会计方法的一贯,较少给企业留下因地制宜进行会计处理的余地。我国会计改革前实行的统一会计制度即是这一文化现象的翻版;会计改革后,虽然希翼给企业会计人员以一定的灵活性,但在实践中却难以摆脱这一文化影响。比如《企业会计准则》在界定其适用范围时,就规定该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同时又规定“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等,都明显地留下了“大一统”中华文化特征的烙印。相对而言,美国的会计准则仅适用于股份公司,其他类型企业可参照进行会计处理,但不强制要求。对会计方法选择的一贯性问题也持灵活态度,美国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辑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指出:“在会计期间,会计原则由此期至彼期的一贯应用,如果走得太远,会阻碍会计的发展。对于一种优选的会计方法,作一次变更,总是要牺性一贯性的,但是不作变更,会计就无从发展了”,它认为,只要符合成本 效益原则,就应允许实行会计变更。美国文化注意个性发展、注重个体的能动性与灵活性,由此可见一斑。  7.偏好稳健(Conservatism)  在一国会计文化中,会计人员偏好稳健还是乐观无疑会影响到会计业务的处理和会计准则的制定。那么,中国文化究竟具有稳健主义特征还是乐观主义特征?从亘古以来国人信奉的“有备无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观念,到今日国人远高于他国的储蓄率,均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偏好稳健而非乐观的文化特征。由此可以推论,在我国会计准则规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和会计方法的选择时,理应体现稳健性原则,以与我国的文化特征相呼应。然而从我国各具体会计准则来看,尽管部分规范体现了稳健性原则(如固定资产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法,研究和开展费用于发生时一律计入期间费用等),但从整体上看,稳健性原则体现不足,甚至有不少会计处理方法有违稳健性原则,明显“乐观”。如我国对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不确认损失,收入确认的条件比国际会计准则来得宽泛,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不计提坏帐准备等。这说明我国会计准则在这方面受文化影响不大,反过来,主要是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所致。但我们认为,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市场发育的日趋成熟,会计原则必将重现我国稳健主义的文化本色。  8.保密甚于透明 (Secrecy Over Transparency)  一般而言,美国文化被公认为是一个透明、开放、公开的典范,而中华文化则是一个含蓄、神秘、束缚较多的样本。这种文化差异,直接体现在中、美会计信息披露上的悬殊差异,即我国会计准则中要求披露的事项较少,而美国要求披露的事项多而且十分详细。比如我国收入准则要求在会计报表注中披露收入确认所采用的会计政策,而美国还要求披露正常和重复发生的收入数以及不正常的或偶尔发生的收入数;美国损益表中包括停止经营、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等项目,而我国损益表中则没有这些项目;再如美国除要求披露计入当期损益的研究和开发金额外,还要求披露有关研究和开发协议的信息(包括重复条款、每期发生的成本和盈利等),而我国对后者的披露就不作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文化传统的特点及其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所产生的影响(当然上述观点还有待进一步的经验验证)。以下我们再利用会计文化观来对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所出现的一些原则问题略作剖析。  1.关于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应用稳健性原则游移不定的问题  关于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对稳健性原则应用的态度问题,近年来争论颇多,分歧较大,从纯文化传统的角度来讲,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该充分体现稳健性原则,而从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状况的角度来讲,我们又不具备普遍应用稳健性原则的充分条件(尤其是宏、微观经济条件),这两大因素交互作用,注定了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对于稳健性原则的应用举棋不定,难作决断。具体到每一项经济业务上只能两相权衡,看孰重孰轻,再作结论。而在目前准则的实际制定过程中,往往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甚至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目前会计准则从总体上讲稳健不足的局面。  2.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问题  实质重于形式,无论在美国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均将其作为重要的会计原则贯穿于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当中,而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将它列为一项会计原则,在各具体会计准则中也很少见到这一原则被贯彻其中。对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态度,中外大相径庭,令人费解。我们认为,如果从文化的角度去探究其中的原因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众所周知,所谓实质重于形式,是指我们在处理经济业务时除了要看其法律形式外,更应注重其经济实质,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实质而非法律形式来进行会计处理。很明显,采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赋予会计人员较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社会为风险偏好型。而我国崇尚集体主义、集权程度较高(权距大)、规避不确定性意识较强、职业化水平低和重统一性、轻灵活性的文化特征使得应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前提条件较难满足,因而会计人员只能或只求遵循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来进行会计处理。这可能便是我国轻禅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文化动因。  3.关于借鉴国际会计惯例与坚持中国特色的关系问题  毫无疑问,我国文化与美国等国的文化存在着诸多差异,而且这种文化差异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将难以消除。如果我们承认文化传统会对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和会计准则的制定产生影响,那么,我们就不可否认各国会计准则之间将存在差异。换句话说,我国会计准则可以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可以借鉴国际经验,但不可能雷同于任何一国的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将保留一些由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所决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概念和会计处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出现的问题与特征作出一种文化解释,并非是结论性的意见。因为在实践中,会计准则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在目前历史条件下,我国政治、经济等因素对会计准则的影响往往甚于文化对会计准则的影响,因此,我们对会计准则的文化解释并不一定代表可行的、必然的选择。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趋同

  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和也阅读。   全球财务报告体系正在迅速地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分别是被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所采用的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和被其他许多国家包括欧盟、中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埃及等国作为财会基准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对于是否应该把时间与精力花在这两种不同体系的趋同上,以及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对国际准则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在某些地区一直存在争议。   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作为在17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7万会员和学员的全球最大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支持实行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将IFRS和US GAAP趋同是重要的,原因在于:   1、在全球范围采用协调的财务报告,可以提高投资者对他们用来进行决策和风险评估的信息的信心。反而言之,如果根据不同的财务报告体系就相同的事情和信息发表两组截然不同的数字,显然,在投资者的眼里会计就会不断失去可信性。   2、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统一的财务报告能够增加数据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从而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包括降低利率和股价上扬等。   3、对于同时在美国及其他国家上市的公司而言,准备报表的开支和成本将明显降低。取消目前US GAAP要求的繁琐的调节表(reconciliation statement),将为企业节省开支。   4、在会计准则趋同的情况下,拥有专业资格的财会人员的职业发展将不受地域限制。专业人员的流动总归是件好事。   5、那么,趋同的进展如何呢?令人鼓舞的是已取得良好的进展。一些引起数据差异的主导因素已经被删除或减少。例如:IFRS第三号对企业合并和集团变动的会计处理规则已经与US GAAP趋同,因此,按两种准则制定的报表将会呈现同样的数据。这对于目前频繁的全球性合并及收购活动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因为两大体系的最大差异就在于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   关于以股票为基础的报酬支付的会计处理(包括美国的经理股票期权计划),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所发布的IFRS第二号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23号(SFAS123)相互对应。事实上,美国已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23号从非强制性修改为强制性条例。   当然,两大体系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关于何时检验以及如何衡量对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损耗,两者的规定不尽相同,虽然两者运作起来似乎都非常合理。在收入确认方面,IFRS中相关的说明屈指可数,然而在US GAAP中却有超过两百条相关的准则、解释和其他声明。   那么,两大体系到底应该趋同到什么程度呢?首先,我们并不认为资本市场中每一个案例都需要相同的准则,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对财务报告高质量的信心,以及能够和另一种体系相吻合。这也是欧盟委员会在与美国就两种准则相兼容和取消要求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的外国企业递交调节表的问题进行的磋商中期盼达成的目标。   另一个往往被忽视的问题是,对于那些必须向股票市场递交数据的上市公司来说,整合财务报表固然是一项关键任务,但其实更多会计和报表方面的`工作是在非上市公司里进行着,而且并不面对相同的投资者。在此前提下,统一的准则似乎并不重要,只要两种体系在质量上得到相互认可就已足够。   以上就是与US GAAP趋同的利效。然而,对IFRS也有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在准则趋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成本和困难,包括:   1、对于根据IFRS编制财务报表的公司来说,必须承担执行新要求以及重新报告现有数据所产生的费用。   2、准则修订后,必须传达给从事做帐、审计和使用报表的所有相关人员并使他们掌握。   3、准则修订后,需要翻译成采用IFRS的国家的语言。   3、所有修订条例必须得到各国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同,并能融入当地法规。   4、不断进行小的修改会损害IFRS的声誉。人们有理由质疑,为何高质量的准则会需要如此频繁的改动。   我们认为,尽管存在一些困难,但两大准则趋同的进程不应就此停止。不仅不能停止,还意味着IFRS必须在优化财务报告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修改。   例如,最近有一个提议,建议用US GAAP的SFAS131取代IFRS的IAS14.这项趋同简单明确,成本也一目了然。而对公司来说(很多是去年首次采用IAS14)却必须重整部分数据的披露。这可以说是一项毫无改良和没有裨益的修订。与现行的国际准则相比,部分信息将会漏失,更有产生数据披露偏倚或不完整的可能性。相信大部分分析家都不会赞同该提案能带来积极的效应。   无论如何,非常重要的是两套准则能够共同发展,这样就有了原则,避免产生新的差异。比如,收入确认就需要统一的基准;US GAAP中对行业以及个别案例的指引过于详细,而IFRS(IAS18)现行指导就显得既不完整又过时。   准则趋同是拉近双方的距离,这一点ACCA完全支持。然而,目前趋同的努力危险在于,以仓猝的步伐和昂贵的代价修订IFRS,已超出了取得清晰和高质量的尺度。根据旧目录上的准则进行修改可能不会是一个好方法。我们推崇的是在主要的新发展领域采取共同立场。

国际会计准则17号在哪些国家使用

八个国家。日本,墨西哥,荷兰,英美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等都在使用国际会计准则,陆陆续续还有很多国家会加入的。

截止2014年,有多个国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近几年的发展,国际会计协调也在加快步伐,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一步推动国家会计协调,实现国际会计的快速发展,国际会计实现关键是举世公认和接受IASC全球发展的国际会计标准。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居然还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而且操作会计准则方便。因此,我们对国际会计协调的态度是积极的。点击看详细什么是国际会计崔默勒(Choi和米勒,1992)认为,有四个定义可核算的)国际比较;? (2)跨国公司和会计跨境交易;国际金融市场的会计需求(3)国际协调;(4)会计准则。如果国际金融市场的会计需求也纳入跨国公司和跨国交易的会计,它实际上只有三个定义。有些人认为,国际会计协调的目标是形成会计的世界(世界会计),特别是要制定出一套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是经济全球化,只要中国的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学习的必然结果和研究是必要的国际会计问题。目前,我们在20世纪后期,即将进入21世纪,这一时期的国际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显着特征。这种情况使得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更快的国际化。会计是由客观环境决定的,在环境和发展变化的客观变化。我们要充分认识会计。一方面,不同的国家,因为传统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和文化构成核算是不同的;在另一方面,国家也有共同的会计,现代会计应遵循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常见的会计国际化。会计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占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国际会计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会计作为一种社会和经济管理科学,社会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价值,如环境,国家会计实务和会计信息的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出于这个原因,会计专业是不同的会计模式只存在分类。其中,pH值艾伦(阿隆)会计模式的博士国际分类是普遍存在的。他是谁维护的分类的利益为标志,世界体系的会计惯例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模式:1. 强调,该公司应该是“真实和公允”的看法财务报告,主要是为了保护英国投资者和会计模式的债权人(英国会计模式)的利益。 2.“公认会计原则”,主要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美国股市的会计。受税收需要 3.法国 - 西班牙 - 意大利核算。 4.面向该公司在北欧会计模式(德国为代表)的利益。 5.服务在苏联(苏联)的会计模式的中央计划经济。 二,国际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就是通过更加协调和处理国家之间的会计制度,会计标准和方法的差异,寻求应对国际经济业务应用程序和公认会计模型,包括国际业务会计学,国际比较会计,国际社会会计,国际审计。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国际会计准则

中国实施国际会计准则没有时间表。中国现在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越来越趋同,据可靠消息,明年(2011年)财政部将修改目前的会计准则(2006版),包括修改具体会计准则的内容和会计准则的架构。但要做到完全抛弃自己的会计准则,而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可能性很小。比如: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国有企业,如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同受国资委控制,属于关联方。但是,中国会计准则一般会增加一条: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不属于关联方。所以中国会计准则的存在是必要的。

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区别

 1.在减值损失的计量上,IFRS规定基于可收回金额(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的较高者)。US GAAP规定基于公允价值。  2.在资产剩余价值的计量上,IFRS规定在假定资产已经使用完毕﹐且符合其使用年限结束时的预期状况的情况下﹐以资产目前的净销售价格计量。US GAAP规定通常是资产未来处置时预期收入的折现值。  3.在商誉减值测试的层次上,IFRS规定现金产出单元或一组现金产出单元。其代表了出于企业内部管理目的而对商誉做出监察的最低组织层次﹐其不能大于一个业务或地区分部。US GAAP规定报告单位——业务分部或组织内的更低一个层次。在商誉减值的计算上,IFRS规定一步法比较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和使用价值的较高者)和其账面价值。US GAAP规定两步法:比较报告单位的公允价值和其包括商誉在内的账面价值;如果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没有减值(不需要进行第二步);比较商誉的内含公允价值和其账面价值。在不可确定年限的无形资产的减值上,IFRS规定商誉和其他不可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包括在现金产出单元中﹐对现金产出单元进行减值测试。US GAAP规定商誉包括在现金产出单元中﹐其他不可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则作单独测试。  4.在减值损失的转回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一定的标准﹐减值损失应转回﹐但商誉的减值损失不可转回。US GAAP规定减值损失不可转回。  5.在准备的计量上,IFRS规定清算债务的最佳估计﹐通常采用预期价值法﹐并要求采用折现的方法。US GAAP规定清算债务可能发生数的较低值﹐某些准备不需要折现。在购买研制中的研究开发项目的后续支出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开发的定义则资本化。US GAAP规定费用化。  6.在无形资产的重估上,IFRS规定只有当无形资产有活跃的市场进行交易﹐才可以进行重估。US GAAP规定通常不可以重估。  7.在对非上市权益工具的投资上,IFRS规定如果可以可靠地计量﹐则按公允价值计量﹐否则按成本计量。US GAAP规定按成本计量。在金融工具重新划入或划出为交易而持有的类别上,IFRS规定不可以。US GAAP规定如果将有关资产转入为获取短期盈利的投资组合中﹐该金融工具应从可供出售的类别划入为交易而持有的类别。但是不可以从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入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8.在应付和应收不同方的金额的抵消上,IFRS规定如果存在法律上的抵消合约﹐可以抵消。US GAAP规定不可以抵消。  9.在减值损失的后续转回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对于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日金融工具(HTM)和可供出售(AFS)债务工具的减值损失需要转回。US GAAP规定对HTM和AFS﹐禁止转回减值损失。  10.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采用成本-折旧-减值模型或公允价值模型﹐而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采用历史成本法﹐同时提取折旧和减值。  11.在农业产品、牲畜、果品和林产品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计入损益;US GAAP规定通常采用历史成本﹐然而﹐已收割的及待售的农产品和牲畜会按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核算。  12.在保险合同中的嵌入衍生工具上,IFRS规定当嵌入衍生工具的特征和风险与主合同没有紧密关系及其价值与保险合同的价值有相互关系时则不需要单独列示﹐并作为衍生工具核算。US GAAP规定这样的衍生工具必须单独予以核算。在最初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时的计量上,IFRS规定累积的汇兑差额保留在权益中。US GAAP规定累积的汇兑差额从权益中重新分配到持有待售资产的价值中。  13.在终止经营的定义上,IFRS规定业务或地区报告分部或其主要组成部分。US GAAP规定报告分部、经营分部、报告单位、子公司、或一组资产(比在B的定义较少限制)。在终止经营的列报上,IFRS规定终止经营的税后损益应在收益表上列报。US GAAP规定终止经营的税前和税后损益应在收益表上列报。

浅谈我国企业合并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异同

随着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的加快,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合并实例,因此,规范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就显得更加重要。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进行我国企业合并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研究,对于我们理解、贯彻企业合并会计准则有着积极意义。我国企业合并新准则基本与国际趋同,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制度、会计模式与其他国家不同,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企业合并新准则还是存在着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企业合并的范围不同  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按照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我国在充分考虑我国产权市场还不够成熟、发生的企业合并多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纳入了企业合并准则的范围。而国际会计准则则不包括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上具有差异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  1.购买法  购买法是假定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的方式取得其他参与合并企业的净资产的一项交易,因此是以实际支付的款项或放弃的资产公允价值来计算购买成本;购买企业的利润包括被合并企业合并后根据成本价计算的利润。购买法视企业合并为购买全部净资产,从而改变了会计计价基础。。  2.权益结合法  权益结合法是假定企业合并是实施合并的企业与其他参与合并企业的股东间的普通股交换,即把合并看作是两个公司的普通股股东在合并他们的权益、资产和负债,通过股权交换实现所有权的联合。在权益结合法下,以子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价基础来记录母公司的购买成本。  我国企业合并新准则分别对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权益结合法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按照购买法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  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所有企业合并只允许采用购买法,即将企业合并交易看做是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股权或净资产的过程。具体应用步骤为:(1)确认购买方,包括取得控制权的认定以及难以辨认时的四个迹象等;(2)计量企业合并的成本,主要指购买方为取得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3)在购买日将合并成本分配到所购买的资产以及所承担的负债与或有负债上。  (三)与合并相关费用的处理存在差异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生的法律费、咨询费和佣金费等其他直接费用应当计入合并成本,而合并的间接费用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生的相关直接费用,如律师费、咨询费、审计费等直接相关的费用,均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不构成企业合并中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也不能从发行股份的溢价中抵减。  而国际会计准则由于不包括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关于费用的处理则比较清晰。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中支付给为实现合并而聘请的会计师、法律顾问、评估师和其他咨询人员的业务费用直接归属于合并成本,而一般的行政管理费用,包括购买部门的运营成本以及其他不能直接归属于所核算的特定成本的相关费用则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四)合并成本的确定存在差异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合并方在合并日取得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合并成本;而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应以购买日为换取被购方的控制权而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加上合并的直接相关费用之和作为合并中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合并成本。  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认为,合并成本是购买方为换取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债务、发行的权益性工具在交易日的公允价值加上任何可直接归于企业合并的成本。  (五)合并报表编制的不同  合并会计报表是由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以企业集团内纳入合并范围的各成员企业编报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运用一整套合并程序和方法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变动的会计报表。国际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探讨,形成了多种理论与实务处理方法。  1.提供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的国际差异  提供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是国际流行的惯例,但也有差异。有的国家只要求提供母公司报表,如西班牙、巴西和南美一些国家。对于提供合并会计报表的国家,由于提供合并报表的具体目的不同,合并会计报表的公布惯例分为合并会计报表与母公司报表同时提供的惯例和只提供合并会计报表的惯例。  2.合并理论与实务的差异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合并理论有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主体观)、当代理论和所有权理论。美国的合并惯例是以母公司理论为基础的,但当代理论在实务中用得更多;英国的法律和惯例主要以母公司理论为基础处理合并会计报表,同时允许企业集团采用当代理论;荷兰的合并实务与英国十分接近;德国更多是以实体理论为基础;法国是以母公司理论和所有权理论为基础;日本依据的是实体理论,采用权益法。我国实际采用的是当代理论。  3.合并方法的差异  第一、企业合并日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对企业合并日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实务中主要有购买法、权益集合法和新实体法。实务中,企业合并方法运用情况在各国有一定的差异,普遍采用的是购买法,权益集合法只在少数公司采用。日本、澳大利亚、巴西通常不允许采用权益集合法;法国、德国、荷兰、瑞典、瑞士和英国允许采用权益集合法。  第二、期末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合并会计报表与一般会计报表一样在每一期间结束后编制一次,期末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就技术方法角度考虑,可以区分为全部合并法、比例合并法。全部合并法是国际流行的会计惯例,比例合并法源于法国,以前在英美等国很少见到。  通过对企业合并会计的国际上的处理方法、准则、报表编制的比较,我们清楚地看到我国在企业合并会计方面与国际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认真学习两者的差异有助于我国会计人员更好地运用会计准则,对完善我国会计制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合并财务报表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基本实现了二者的趋同,主要差异表现在合并报表的报告日方面。   中外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的报告日一般都规定以母公司报表的报告日为基准,并要求子公司财务报表报告日应与母公司保持一致,但是对于报告日不同的情形,国际会计准则中要求,子公司通常为合并需要应编制与母公司报表日相同的财务报表,此外,IAS27还规定,若子公司资产负债表日与母公司资产负债表日相差在三个月以内时,也可以以三个月以内子公司编制的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但应对子公司资产负债报表日与母公司资产负债表日之间发生的重大交易或其他事项的影响作必要的调整。 考试大为你服务   新准则中指出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使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母公司应当按照自身的决算日和会计期间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决算日和会计期间另行编制财务报表。不过,我国没有规定两者报告日之间差别的值。这是我国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主要差异。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异同?

  20多年来,我国的财务会计规范在借鉴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00]25号发布《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通知明确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范围,规定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7号文印发《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项准则的通知》,规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无形资产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披露,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所有企业从2001年1月1日起执行《借款费用》、《租赁》、《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六项会计准则。对于《投资》和《无形资产》两项会计准则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这项会计准则。对于国有企业有意施行这两项准则的应提出申请,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以上两则通知充分表明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将长期并存,缺一不可,不能相互代替。  西方一些实行会计准则的国家虽然由有关职业团体制定并发布会计准则,但公司在实际执行中仍要根据会计准则制定会计科目体系,据以进行会计核算。所不同的是这种会计科目体系是公司自行制定的,属于公司内部核算制度。我国目前将会计制度由企业自行制定的条件还相差甚远。随着会计科目体系的形成和逐步完善,将来可能会形成由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自行制定或者由中介机构制定会计制度。但目前还不宜确认,因为准则和制度的差别在很多方面无法消除。准则和制度有可能会长期并存,从而成为中国特色会计的重要内容。  (1)中国因缺少特定的确认与计量准则而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差异。包括权益结合、并购情形下的准备、雇员福利、负债折现、发行者金融工具的处理、金融资产的中止确认、衍生套期保值会计、处置国外实体时与该实体相关且已递延的累计汇兑差额处理。  (2)中国无以下项目的特定披露规则:权益变动表(外商投资企业除外)、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上市交易的投资除外)、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终止经营、稀释的每股收益、使用后进先出法时存货现行成本或先进先出法成本的揭示。  (3)中国会计准则在以下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差异。从事非相似活动的子公司不在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之中、待销售的子公司(甚至以前是被合并的)不在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之中、多数企业合并并的)不在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之中、多数企业合并使用购买法会计,合并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均以账面价值合并、允许大修理费用的预提或摊销、交易性和衍生性金融资产和负债一般不以公允价值持有、提议的股利按应计制原则确认为负债、递延所得税会计并不常用,如果应用也是对时间性差异进行计算,并允许使用递延法或负债法处理,非常项目的定义非常宽泛,与主要分部有关的特定披露未作要求,没有特定主体合并准则。  (4)其他差异。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允许融资租赁以未折现的租赁付款额金额确认;中国没有要求分部报告应以财务报告使用的政策来编制。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公认的会计假设有哪些?

我国基本准则中提出的会计假设有五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IASC在其概念框架中提出两项基本假定:权责发生制和持续经营。但以上差异只是表面上的差异,国际准则委员会并非不承认会计主体、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但在其所制定的准则中已经遵循了这些前提,之所以不单列,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这几项基本假设已是不言自明的前提。简介会计准则(Accounting Standard),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它是指就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是什么

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有哪些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差异包括:1、制定主体不同;2、构成模式不同;3、会计信息质量认定范围不同;4、会计计量的属性不同;5、对政府会计的处理方法不同;6、对会计实务处理形式的不同。国际会计惯例是指国际会计准则以及部分发达国家之间会计规范的总称。国际会计惯例一般可以按其所适用的范围、其包含的内容、其表现形式的类别以及其借鉴运用主体的利益倾向进行不同的分类。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指的是什么?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指的是一个由私人资助的独立机构,负责制定会计准则,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委员会成员来自九个国家,致力于制定一整套高质量、易理解、可执行的全球财务会计准则。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比较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下的固定资产

我国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个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基本涵盖了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大部分内容。《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是在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简称IAS-16)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笔者将从固定资产的规范范围、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以及其披露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我国新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异同。 一、固定资产准则规范范围的比较 IAS-16规范的范围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准则规范的范围大致相同,即均不包括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和生产性生物资产。 二、固定资产确认的比较 我国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IAS-16中,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定义指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形资产:(1)企业为了在生产或供应商品或劳务时使用,出租给其他人,或为了管理的目的而持有;(2)预期能在不只一个的期间内使用。 可以看出,IAS-16中并没有给出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年限和价值标准,只是规定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应超过一个经营周期或会计期间。我国对于固定资产寿命的描述则是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定义不是很严谨。 对于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是基本一致的:(1)该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比较 (一)外购固定资产 我国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增值税、进口关税等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场地整理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在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范围上,我国会计准则与IAS-16基本相同。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IAS-16对延期支付超过正常赊销期限情况做出规定,即在这种情况下应以现销价格作为其成本,该项金额与总支付金额之间和差额除符合利息资本化的条件之外,均应视为赊销期内的利息费用。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我国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按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账价值。IAS-16规定,自建资产成本按购置资产成本的确定方法确定或用与所售资产的生产成本一致的方法确认。 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将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部分之后的差额,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或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己经完工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而IAS-16要求不把自建过程中浪费的材料、人工或其他资源等不正常损失计入资产的初始成本。国际会计准则的作法更利于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防止资源的浪费,并从更真实客观的角度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新会计准则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相同。 (四)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固定资产 IAS-16规定,主体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资产,除非交换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 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两条件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可见,新会计准则在这一问题上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四、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比较 (一)折旧 1.折旧范围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对于固定资产的每一重要部分都要单独计提折旧,各种组成部分的判断是以各组成部分成本相对于总成本而言是否重大为标准。而我国固定资产准则没有明确规定。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国际准则中允许采用的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单位合计法。其中,单位合计法与我国的工作量法相对应。我国准则中允许采用的折旧方法为年限平均法(或称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等四种。 3.固定资产开始或停止折旧时间 增加或减少的固定资产应从何时开始或停止计提折旧,在国际会计准则及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中都没有明确规定。 我国会计准则中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以月初应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或者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相比之下,我国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更加精确,有利于实际操作。 (二)期末计量比较 我国会计准则中,资产的计量以历史成本为主,注重资产的账面价值,期末按成本和可收回金额较低者确认账面价值。 IAS-16要求,主体应选择成本模式或重估价模式作为会计政策,并将其运用于整个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类别。成本模式,是指确认为资产后,不动产、厂房和设备项目的账面金额应为其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重估价模式,是指确认为资产后,如果不动产、厂房和设备项目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其账面金额应为重估金额,即该资产在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去随后发生的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相比之下,我国的固定资产准则更加遵循谨慎性原则,而国际会计准则更侧重于真实性原则。 (三)减值转回处理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以外的资产的减值损失的转回而增加的资产账面金额,不应高于资产以前年度没有确认减值损失的账面金额(初始确认成本减去折旧),而并未限定减值转回不能超过己提减值准备。 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比原会计准则更加谨慎,确保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更加真实、可靠,避免了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但这一规定扩大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减值处理上的差异。 (四)后续支出比较 我国新固定资产准则与IAS-16都要求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当满足“相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且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可以看出,我国新固定资产准则与IAS-16实现了“趋同”。但是,2006年8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解释(征求意见稿)》指出: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通常不符合规定的确认条件,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因此,我国新固定资产准则与IAS-16在固定资产的大修费资本化方面仍存在差异。 五、固定资产处置的比较 我国的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1)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2)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该规定与改进后的IAS-16的要求基本一致。 六、固定资产信息披露的比较 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主体披露的固定资产的会计信息内容是:(1)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分类、计量基础和折旧方法;(2)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率;(3)各类固定资产的期初和期末原价、累计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4)当期确认的折旧费用;(5)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限制及其金额和用于担保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6)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名称、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预计处置费用和预计处置时间等。 IAS-16要求,对固定资产信息披露的内容除了我国会计准则要求披露的全部内容外,还包括:(1)主体应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披露当期或者与其对以后期间产生影响的会计估计变更的性质和影响;(2)如果按重估金额列示不动产、厂场和设备项目的,还应披露有效重估价值相关的信息及其会计报表的影响;(3)采用成本模式时,如果不动产、厂场和设备的公允价值与资产的账面金额相差较大的话,还应披露不动产、厂场和设备公允价值,并鼓励主体披露这些金额等。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IAS-16在信息披露方面比较详尽、全面,我国新固定资产准则要求批露的内容要略少一些,我国会计准则可以参考和借鉴这些内容。 从以上六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除几个实质性差异外,我国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IAS-16已经逐步趋同。对于存在的差异,要分析差异存在的合理性,吸收和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中先进的东西,把握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实现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会计准则一样吗

国际财务会计准则?没听说过,那个应该叫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吧?如果你说的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它和国际会计准则(IAS)还是略有不同的。在2000年以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制定的准则叫国际会计准则(IAS)。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取代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成为制定国际准则的机构,也可以认为实际上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改名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叫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正在逐渐取代、覆盖以前的国际会计准则(IAS),但还没有被取代、覆盖的以前的那部分国际会计准则(IAS)还未失效。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使您满意。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什么区别,它

国际会计准则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前身!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IAS))is replaced by International Financai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以前的会计准则可以叫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只不过还是用原来的名字国际会计准则而已!

美国52号会计准则,欧洲21号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会计折算方面的异同

US GAAP 52, IFRS 21都是关于外币折算的 那中国准则我也说外币折算的准则吧US GAAP 52和IFRS21基本没差异,只是关于恶性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外币折算不大一样简单来说 就是在境外的子公司 如果它的本位币是当地货币,当地正处在恶性通货膨胀下,美国准则要求子公司先按购买力折算,之后再以另一种货币报告而国际准则的要求是,子公司以母公司的本位币为本位币 编制报表。IFRS 21和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 在外币折算方面也没有重大差异最大的区别是在于列报货币国际准则允许企业以任何货币作为财务报告的列报货币而中国准则虽然没有明确要求,但境内公司法定要求的列报货币只能是人民币。

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内容有哪些?举例说明。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根据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本文现简析两者在会计处理方面上的10项主要差异,包括:固定资产采购计价、借款费用资本化、非货币性交易、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商誉、研究与开发费用、开办费、资产类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所得税。固定资产采购计价中国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一般以其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国际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计价应当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包括资产重估和折现的影响。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购房,价款1亿元,分10年等额还款,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千万元。借款费用资本化中国准则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应予资本化,直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资本化金额=借款利息+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国际准则规定,用于构建资产的一般性借款符合条件可以资本化。资本化金额=所有专门借款费用-暂时投资收入。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借入1,000万元专门借款用于建造厂房,03年平均支出为800万,企业将借入款项余额放入专项银行户口,利息收入为5万。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8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95万。这样,IAS比PRC多计入资本化金额15万,同时少确认利息费用15万。非货币性交易中国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的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区分了同类和非同类的资产互换,规定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同类资产按换出资产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而不同类的资产交换按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损益=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短期投资中国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仅对跌价损失计入损益。国际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对市价与成本的盈利或损失变动都计入损益。长期投资商誉中国准则规定股权投资以投资成本计价,债权投资以成本,贷项计入资本公积。国际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日债务证券的投资以成本,按取得的可辨认应折旧/摊销资产的加权平均剩余年限摊销,如负商誉超过FV,超过部份立刻确认为收益。假设企业A用100万元购买企业B30%的股权,企业B净资产是200万元,但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是300万元。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股权投资差额=4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商誉=10万,此后分享被投资者损益时,需考虑因公允价值调整而产生的影响。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中国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资本化,只有为依法申请取得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而发生如注册费、律师等费用才能资本化。国际准则规定研究支出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开发支出符合一定条件时才确认为无形资产。开办费中国准则规定开办费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国际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资产类政府补助中国准则规定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应于期末按应收的补贴金额记入补贴收入。国际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列为递延收益,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有系统并合理地确认为收益。债务重组中国会计准则规定按重组债权账面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重组利得不能确认为收益,而为资本公积。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按公允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损益。所得税中国准则规定所得税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付税款法按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纳税影响会计法需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递延法或损益表负债法。国际准则规定所得税仅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即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假设某公司花费100万元开发成本,按国际准则规定需予以资本化,但税法规定计入损益。根据纳税影响会计法需借计递延所得税费,贷计递延税负债。例如A公司收购B公司,被收购B公司资产账面金额为1000万元,收购时按公允价1200万元调整。根据纳税影响会计法需借计商誉,贷计递延税负债。不知道是不是最新最全的,因为总是在变化么,参考一下吧。内容不多,把例子去掉再看,这就是总结出来的不同点,除去这些就是相同点呗。你想用一两句话概括那是不可能的。耐心点,没多少内容。

关于新会计准则的问题

强烈建议你先学好国内的现行会计制度,这对你理解国外会计有很大的帮助。 世界上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实务分为五大模式,即美国会计模式、英国会计模式、德国会计模式、法国会计模式和社会主义会计模 式。这几种会计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美国会计模式遵循公认会计原则,主要是保护投资人,尤其是保护潜在权益投资人的利益;英国会计模式注重真实和公正,会计制度主要是保护债券、股票持有人和债权人;德国会计模式是以德国及北欧国家的会计实务为典型代表,以强调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规则应面向公司、保护公司利益;法国会计模式是以法国及周边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的会计实务为典型代表,以强调会计处理应服从税法税则的要求、并与其保持一致;社会主义会计模式是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会计实务为典型代表,这种会计模式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而逐步消失。 世界各国采用的会计规范在具体形式上分为两种:一种是英美等英语国家普遍采用的会计准则的形式;另一种是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的有关会计立法和会计制度的形式。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发展,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形式大有向英美海洋法系国家会计规范形式转化的趋势。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德国与法国等近年来相继成立了会计准则委员会。 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大都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公认会计原则或会计准则。 (1)几种会计原则或会计准则体系介绍 ①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 -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制定的,包括30项准则和注释。 由于各国会计体系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颁布方式的差异,使得国际会计准则在各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甚至不愿接受国际会计准则。在日本,会计准则是由日本政府制定的,而日本政府尚没有意向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在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会计准则,然而,如果他们觉得本国的会计准则更好,则会保留自己的会计准则,同时让国际会计准则在实践中试用三至五年后重新考虑是否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代表较高会计水平的美国,目前则要求外国公司必须采用美国会计准则或调整至美国的会计准则。美国甚至希望国内公认会计准则能为全球所接受,等等。 欧盟决定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欧盟国家的上市公司自2005年起使用该准则,除此之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为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提供了基础,譬如南非、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中国等。会计师在为欧盟公司及其联营公司、子公司做账或者审计时,都会用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②美国公认会计原则 会计师在处理美国公司或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的账务时,就会接触到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是为约12,000家美国上市的公司制定的,亦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指定要求的。在美国有股票或者债券上市的外国公司并不需要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公布账目,但是必须准备相关的调节表,为美国投资者提供详细信息,说明如果采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所报告的净利润和净资产会有何出入。 对于美国的非上市公司,虽然没有一般的归档要求,但是,有大约15,000家非上市公司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来准备账目,有的是根据银行借款的要求行事,有的则是自愿的。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制定的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为广泛,它包括数百条准则、注释、观点和其他权威性的规定。 ③中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国市场也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但这种接轨有一个先决条件,即:必须要有一种国际通用的“工商业语言”。因此,中国的会计必须进行进一步改革,使用国际上通用的会计准则模式,制定和发布具体会计准则。 我国实行会计改革的一大特点是要把会计处理的部分权力下放给企业,使企业有权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确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我国实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这与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不同的。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尤其是在1993年开始实施新的《 企业会计制度》后,会计准则似乎只是成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之的指导纲领,会计准则本身的可操作性相对就变得较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最近一次修订是在2000 年7 月1 日生效) 是中国会计领域的最高权威。它规定了所有企业有关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及责任,包括对会计核算的性质和作用的定义以及基本原则,另外,《会计法》亦授权财政部管理会计事务和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在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关注财务会计及报告的事宜,如账簿记录、财务报表的编制及报告实务。除不对外融资的小企业外,《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适用于所有企业。财政部于1993 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中国会计的概念框架。但其中包含的很多定义和概念已被《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后来发布的文件修订或更新。 (2)不同会计原则或会计准则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制定的原则或准则就必定会有不同,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必然是从自己的立场和需要出发来制定适合自己的会计原则或会计准则。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会计准则存在的主要差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也体现在会计准则的差异上。比如,金融工具计量、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交易等。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这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司空见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却是勉为其难。从供给角度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机制不成熟,产权市场不完善,很难形成市场公允价值,而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师在公允价值计量上也缺乏经验。从需求角度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不是“相关性”;更希望获得的是真实可靠地反映过去的交易和事项所形成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不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预测信息;更倾向于“历史成本”计量,而不是“公允价值”计量。所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相关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规定。 ②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 在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上, IFRS规定禁止使用后进先出法。US GAAP规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在存货减值的转回上, IFRS规定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需予以转回。US GAAP规定不可以转回。在现金流量表中收取和支付利息的分类上, IFRS规定可包括在来自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US GAAP规定必须归类为经营活动。在工比例无法确定的建造合同上,IFRS规定成本收回法。US GAAP规定合同完工法。在报告分部的基础上,IFRS规定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US GAAP规定根据公司内部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的信息组成进行划分,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在广场、厂房及设备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以使用重估价或历史成本。如果是按重估价计量,会根据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之后的累计折旧和减值损失列示。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使用历史成本。在辞退福利上,IFRS规定没有区分开“特别”和其他辞退福利,在雇主表明承诺会支付时确认辞退福利。US GAAP规定当雇员接受了雇主提供的条件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特别”(一次性)辞退福利;当雇员很可能有权享有,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合约性辞退福利。在确认与既定福利相关的过去服务的成本上,IFRS规定立即确认。US GAAP规定在剩余服务年限或生命期间摊销。在在设定受益计划中,最小应确认的负债金额上,IFRS规定没有最小的要求。US GAAP规定应确认的负债金额最小为未注资的累积福利义务。在养老金资产确认上的限制上,IFRS规定确认的养老金资产不能超过未确认的过去服务成本、精算损失以及从该计划返还资金或减少对计划的未来提存金供款而得到的经济利益的现值之总净额。US GAAP规定对确认的金额没有这样的限制。在确认缩减利得的时间上,IFRS规定当有关企业有明确表示将福利计划缩减,且已经对外宣布时,确认缩减利得和损失。US GAAP规定直到相关雇员被辞退或计划被终止或修订时,确认缩减利得,时间可能在明确表示和宣布之后。在福利计划缩减产生的损益的计量上,IFRS规定缩减利得或损失包括设定受益义务现值上的改变;计划资产公允价值上的任何改变;以前未予确认的任何相关精算利得和损失、因应用过渡条款而未确认的金额和过去服务成本的份额。US GAAP规定虽然未确认精算利得或损失要按未确认过渡性资产和负债的比例冲销,但过渡期后的未确认精算利得和损失并不受计划缩减的影响。在需要相当时间完成的资产的借款成本上,IFRS规定资本化是可选择的会计政策。US GAAP规定必须采用资本化的政策。在可予资本化的借款成本的类型上,IFRS规定包括利息、某些辅助成本和作为利息调整的折算差额。US GAAP规定通常只包括利息。在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的暂时性投资收益上,IFRS规定抵减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US GAAP规定一般不抵减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在投资者和联营企业会计政策不同上,IFRS规定必须统一会计政策。US GAAP规定对统一会计政策没有要求。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经营实体的财务报表调整上,IFRS规定在折算之前使用一般物价水平指数调整。US GAAP规定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经营的实体必须使用母公司的功能货币(而不是其处于的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货币)编制其财务报表。在合营企业的投资上,IFRS规定允许使用权益法或比例合并法。US GAAP规定通常使用权益法(建造和油气行业除外)。在发行者对可转换债券工具的分类上,IFRS规定在发行时将可转换债券工具分为负债部分和权益部分列报。US GAAP规定将整个工具全部作为负债。在中期报告——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上,IFRS规定中期是一个任意的报告期间(附有某些例外)。US GAAP规定中期是全年的一部分(附有某些例外)。在减值迹象上,IFRS规定当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必须进行详细的减值计算,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资产的使用价值(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和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的较高者则发生减值。US GAAP规定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总额(不需要折现),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则必须进行详细的减值计算。在减值损失的计量上,IFRS规定基于可收回金额(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的较高者)。US GAAP规定基于公允价值。在资产剩余价值的计量上,IFRS规定在假定资产已经使用完毕,且符合其使用年限结束时的预期状况的情况下,以资产目前的净销售价格计量。US GAAP规定通常是资产未来处置时预期收入的折现值。在商誉减值测试的层次上,IFRS规定现金产出单元或一组现金产出单元。其代表了出于企业内部管理目的而对商誉做出监察的最低组织层次,其不能大于一个业务或地区分部。US GAAP规定报告单位——业务分部或组织内的更低一个层次。在商誉减值的计算上,IFRS规定一步法比较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和使用价值的较高者)和其账面价值。US GAAP规定两步法:比较报告单位的公允价值和其包括商誉在内的账面价值;如果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没有减值(不需要进行第二步);比较商誉的内含公允价值和其账面价值。在不可确定年限的无形资产的减值上,IFRS规定商誉和其他不可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包括在现金产出单元中,对现金产出单元进行减值测试。US GAAP规定商誉包括在现金产出单元中,其他不可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则作单独测试。在减值损失的转回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一定的标准,减值损失应转回,但商誉的减值损失不可转回。US GAAP规定减值损失不可转回。在准备的计量上,IFRS规定清算债务的最佳估计,通常采用预期价值法,并要求采用折现的方法。US GAAP规定清算债务可能发生数的较低值,某些准备不需要折现。在购买研制中的研究开发项目的后续支出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开发的定义则资本化。US GAAP规定费用化。在无形资产的重估上,IFRS规定只有当无形资产有活跃的市场进行交易,才可以进行重估。US GAAP规定通常不可以重估。在对非上市权益工具的投资上,IFRS规定如果可以可靠地计量,则按公允价值计量,否则按成本计量。US GAAP规定按成本计量。在金融工具重新划入或划出为交易而持有的类别上,IFRS规定不可以。US GAAP规定如果将有关资产转入为获取短期盈利的投资组合中,该金融工具应从可供出售的类别划入为交易而持有的类别。但是不可以从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入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应付和应收不同方的金额的抵消上,IFRS规定如果存在法律上的抵消合约,可以抵消。US GAAP规定不可以抵消。在减值损失的后续转回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对于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日金融工具(HTM)和可供出售(AFS)债务工具的减值损失需要转回。US GAAP规定对HTM和AFS,禁止转回减值损失。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采用成本-折旧-减值模型或公允价值模型,而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采用历史成本法,同时提取折旧和减值。在农业产品、牲畜、果品和林产品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计入损益;US GAAP规定通常采用历史成本,然而,已收割的及待售的农产品和牲畜会按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核算。在保险合同中的嵌入衍生工具上,IFRS规定当嵌入衍生工具的特征和风险与主合同没有紧密关系及其价值与保险合同的价值有相互关系时则不需要单独列示,并作为衍生工具核算。US GAAP规定这样的衍生工具必须单独予以核算。在最初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时的计量上,IFRS规定累积的汇兑差额保留在权益中。US GAAP规定累积的汇兑差额从权益中重新分配到持有待售资产的价值中。在终止经营的定义上,IFRS规定业务或地区报告分部或其主要组成部分。US GAAP规定报告分部、经营分部、报告单位、子公司、或一组资产(比在B的定义较少限制)。在终止经营的列报上,IFRS规定终止经营的税后损益应在收益表上列报。US GAAP规定终止经营的税前和税后损益应在收益表上列报。 ③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除了需要考虑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以及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因素外,还要考虑其他有关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体系尚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充分和公开的市场竞争,企业间的交易行为还不规范,国有企业关联交易极为普遍,价格往往成为利润操纵的一种手段,由于公平交易的缺乏,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也就存在较大的难度;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均还较小,上市公司数量不足,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还不能完全以投资者为主,因此在对会计目标的考虑上还必须兼顾国家宏观管理、 投资者决策和公司内部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这些因素也使得我国会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产生较大的差别。 比如,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和价值重估的方法较为排斥。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避免企业舞弊和利润操纵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需要,但是,对公允价值一概加以否认的做法,与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趋势并不合拍。在经济全球化、企业购并愈演愈烈和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公允价值已跃升为与历史成本 并驾齐驱的新的计量属性。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不仅广泛应用于金融工具,在投资性房地产、农业、企业合并、非货币交易等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也被广泛应用。 在具体会计处理以及披露要求上,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也存在不少差异。仅就我国已发布的会计准则与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对比,至少就存在下述差异:在存货准则对采购成本的计量上,IFRS采用净价法,我国准则采用总价法;在现金流量表准则中,IFRS同时允许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我国仅允许采用直接法,对收到或支付的利息和股利,IFRS允许在保持一贯处理的前提下可以归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我国准则要求将支付的利息和股利列为筹资活动,将收到的利息列为投资活动;在建造合同准则中,IFRS允许将因订立合同发生的、与合同直接 相关的费用作为合同成本的组成部分,我国准则要求将 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有关费用直接确认为当期费用;在固定资产准则中,IFRS对非同类固定资产交换产生的固定资产允许以公允价值计量,并确认利得或损失,我国准则要求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不允许确认利得或损失,对于固定资产处置产生的收益或损失,IFRS允许计入当期并包含在经营活动损益中,我国准则要求列为营业外收支;在租赁准则中,IFRS对公允价值、经济寿命、 使用寿命等术语作了定义,我国准则对它们未作定义,在对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区分的判断上,IFRS强调公允价值,我国准则强调账面价值;在收入准则中,IFRS仅规定了收入计量的一般原则,即要求收入以已收或应收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我国准则却对销售商品的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利息收入等确定了单独的计量原则;在借款费用准则中,IFRS没有对专门借款做出定义,我国准则对此作了定义,IFRS允许资本化的对象包括固定资产和存货。我国准则仅包括固定资产;在关联方披露准则中,IFRS所指的关联方不涉及合营企业,我国准则将合营企业视为关联方,IFRS对某些情况下如已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受国家控制的企业等关联方交易的披露作了一定的豁免,我国准则没有这样的豁免;在投资准则中,IFRS要求将投资成本与投资者所享有的 在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中的份额之间的差 额确认为商誉,并按商誉的规定进行处理,我国准则将投资成本与投资者应享受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按一定的期限摊销并计入损益;在中期财务报告准则中,IFRS要求提供权益变动表,我国准则没有这一要求,IFRS允许中期报告采用简化报表格式,我国准则却要求提供完整的会计报表,IFRS要求在年度财务报表中提供分部数据的 企业在中期报告中也必须提供相应数据,我国准则只是 简单地要求披露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的收入与分部利润或亏损;在或有事项准则中,IFRS要求按资产负债表日履行现时义务所要求支出的最佳估计值的折现金额来确认一项准备的金额,我国准则规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负债,其金额应是清偿该负债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 数,并采用了预计负债的概念;在无形资产准则中,对于资产交换产生的无形资产,IFRS要求区分同 类与非同类资产交换,并要求按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我国准则要求根据非货币交易准则,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等等。

美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分析英文怎么翻译

美国会计准则 US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国际会计准则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中国会计准则分析 Chinese Analysi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美国会计准则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会计师协会(APB)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意见书》和《公报》中所规定的会计准则、方法和程序所组成的。国际会计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并公布的会计一般规范。其目的是促成国际范围内的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中国会计准则是中国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它是指就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扩展资料: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的比较共同点:1、运作机制相似,二者均为民间机构,由企业、专业团体资助,专门制定会计准则,不过FASB获得了SEC的授权。2、制定准则程序相似,如前所述,二者制定准则都经过大量的调研、征求意见、投票批准等程序,且透明度非常高。3、准则内容相似。尽管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数量多于IASB,但其对相同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基本相似。不同点:1、出发点不同。IASB的出发点是制定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FASB则主要根据美国国内经济活动的需要制定会计原则,主要适用于美国。2、基础不同。IASB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原则导向(Principe-based)的,目的是在基本原则一致的条件下,兼顾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因而比较精练、粗线条,其核心思想是只要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满足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的要求,那么报表就是真实、公允的,IFRS体系更加看终于专业人员的内在以及主观判断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规则导向(Rule-based),其准则数量多,内容具体、细致,其核心思想是尽可能多的将规则细化,是的每一项业务都有具体的准则作为指引,只要企业在编制报表时候完全满足了相关要求,那么报表就整体上满足了GAAP准则的思想,故这种依据一条一条的准则去检测企业是否规范操作也被称为逐项核查(Box-ticking)。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百度百科-国际会计准则百度百科-中国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的准则区别

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的比较美国会计准则通常被称为“公认会计准则”(GAAP),主要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包括150多项财务会计准则(FAS)。按照美国法律,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或管理权力属于美国证监会(SEC),美国证监会将制定会计准则的工作委托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但保留了否决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于1972年,性质上是民间专业机构,由高等院校专家、会计师事务所专家等组成,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共同点:一是运作机制相似,二者均为民间机构,由企业、专业团体资助,专门制定会计准则,不过FASB获得了SEC的授权。二是制定准则程序相似,如前所述,二者制定准则都经过大量的调研、征求意见、投票批准等程序,且透明度非常高。三是准则内容相似。尽管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数量多于IASB,但其对相同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基本相似。不同点:一是出发点不同。 IASB的出发点是制定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FASB则主要根据美国国内经济活动的需要制定会计原则,主要适用于美国。二是基础不同。IASB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原则导向的,目的是在基本原则一致的条件下,兼顾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因而比较精练、粗线条;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规则导向,其准则数量多,内容具体、细致。

为什么我国的会计准则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1、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也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对世界经济的繁荣与稳定有利,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也十分有利。2、2001年4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成功改组,在全世界范围内制定通用的统一会计准则成为了现实。随着IASB宣告制定具有“全球会计准则”意义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各国会计准则纷纷向IFRS趋同。3、西方许多国家直接采用IFRS编制上市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也有不少国制定了与IFRS等同的本国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与IASB在2002年9月签订“诺沃克协议”,旨在推动FASB准则与IASB准则的趋同。趋同是一个动态过程、渐进的过程;趋同不等于完全等同,应该允许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阶段等现实情况,在会计准则的制订和完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独特之处。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区别 IFRS 与 CAS

根据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本文现简析两者在会计处理方面上的10项主要差异,包括:固定资产采购计价、借款费用资本化、非货币性交易、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商誉、研究与开发费用、开办费、资产类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所得税。固定资产采购计价中国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一般以其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国际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计价应当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包括资产重估和折现的影响。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购房,价款1亿元,分10年等额还款,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千万元。借款费用资本化中国准则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应予资本化,直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资本化金额=借款利息+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国际准则规定,用于构建资产的一般性借款符合条件可以资本化。资本化金额=所有专门借款费用-暂时投资收入。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借入1,000万元专门借款用于建造厂房,03年平均支出为800万,企业将借入款项余额放入专项银行户口,利息收入为5万。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8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95万。这样,IAS比PRC多计入资本化金额15万,同时少确认利息费用15万。非货币性交易中国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的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区分了同类和非同类的资产互换,规定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同类资产按换出资产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而不同类的资产交换按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损益=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短期投资中国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仅对跌价损失计入损益。国际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对市价与成本的盈利或损失变动都计入损益。长期投资商誉中国准则规定股权投资以投资成本计价,债权投资以成本,贷项计入资本公积。国际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日债务证券的投资以成本,按取得的可辨认应折旧/摊销资产的加权平均剩余年限摊销,如负商誉超过FV,超过部份立刻确认为收益。假设企业A用100万元购买企业B30%的股权,企业B净资产是200万元,但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是300万元。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股权投资差额=4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商誉=10万,此后分享被投资者损益时,需考虑因公允价值调整而产生的影响。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中国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资本化,只有为依法申请取得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而发生如注册费、律师等费用才能资本化。国际准则规定研究支出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开发支出符合一定条件时才确认为无形资产。开办费中国准则规定开办费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国际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资产类政府补助中国准则规定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应于期末按应收的补贴金额记入补贴收入。国际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列为递延收益,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有系统并合理地确认为收益。债务重组中国会计准则规定按重组债权账面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重组利得不能确认为收益,而为资本公积。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按公允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损益。所得税中国准则规定所得税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付税款法按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纳税影响会计法需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递延法或损益表负债法。国际准则规定所得税仅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即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

目前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哪些差异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主要差异:(一)在内容上,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差别:1.中国目前还缺少一个概念框架。国际会计准则和大多数发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均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起到指导作用。但中国还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其结果是,中国没有采用一套系统一致的方法去发展会计准则,而采用了将中外会计准则的个别差异分项处理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2.中国尚未对许多会计问题发布具体准则,如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职工福利义务、金融工具、所得税、政府补贴、资产减值,等等。3.中国准则对某些重要会计信息的披露尚无要求,如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终止经营的部门、每股收益(包括摊薄)的计算方法、分部报告,等等。4.在中国已有准则或制度加以规范的一些会计业务问题上,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也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如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收入的计量、债务准备的计量、最佳估计数的确定方法、债务准备的适用范围、追加的资产建造、利润分配方案、债务重组,等等。(二)在形式上,中国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有重要差别。中国的准则正式条文都比较简略,而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正文比较详尽;国外的会计准则均具备几个不同的层次,准则下面还有准则解释、技术公告等层次,而中国的会计准则没有这样的层次。(三)在制定机制上,中国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有重要差别。中国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调研和征求意见范围较为有限。

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

在中国已有准则或制度加以规范的一些会计业务问题上,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也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如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收入的计量、债务准备的计量、最佳估计数的确定方法、债务准备的适用范围、追加的资产建造、利润分配方案、债务重组,等等。(二)在形式上,中国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有重要差别。中国的准则正式条文都比较简略,而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正文比较详尽;国外的会计准则均具备几个不同的层次,准则下面还有准则解释、技术公告等层次,而中国的会计准则没有这样的层次。(三)在制定机制上,中国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有重要差别。中国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调研和征求意见范围较为有限。

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异同点

根据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本文现简析两者在会计处理方面上的10项主要差异,包括:固定资产采购计价、借款费用资本化、非货币性交易、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商誉、研究与开发费用、开办费、资产类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所得税。固定资产采购计价中国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一般以其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国际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计价应当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包括资产重估和折现的影响。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购房,价款1亿元,分10年等额还款,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千万元。借款费用资本化中国准则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应予资本化,直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资本化金额=借款利息+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国际准则规定,用于构建资产的一般性借款符合条件可以资本化。资本化金额=所有专门借款费用-暂时投资收入。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借入1,000万元专门借款用于建造厂房,03年平均支出为800万,企业将借入款项余额放入专项银行户口,利息收入为5万。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8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95万。这样,IAS比PRC多计入资本化金额15万,同时少确认利息费用15万。非货币性交易中国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的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区分了同类和非同类的资产互换,规定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同类资产按换出资产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而不同类的资产交换按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损益=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短期投资中国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仅对跌价损失计入损益。国际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对市价与成本的盈利或损失变动都计入损益。长期投资商誉中国准则规定股权投资以投资成本计价,债权投资以成本,贷项计入资本公积。国际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日债务证券的投资以成本,按取得的可辨认应折旧/摊销资产的加权平均剩余年限摊销,如负商誉超过FV,超过部份立刻确认为收益。假设企业A用100万元购买企业B30%的股权,企业B净资产是200万元,但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是300万元。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股权投资差额=4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商誉=10万,此后分享被投资者损益时,需考虑因公允价值调整而产生的影响。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中国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资本化,只有为依法申请取得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而发生如注册费、律师等费用才能资本化。国际准则规定研究支出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开发支出符合一定条件时才确认为无形资产。开办费中国准则规定开办费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国际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资产类政府补助中国准则规定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应于期末按应收的补贴金额记入补贴收入。国际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列为递延收益,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有系统并合理地确认为收益。债务重组中国会计准则规定按重组债权账面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重组利得不能确认为收益,而为资本公积。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按公允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损益。所得税中国准则规定所得税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付税款法按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纳税影响会计法需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递延法或损益表负债法。国际准则规定所得税仅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即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假设某公司花费100万元开发成本,按国际准则规定需予以资本化,但税法规定计入损益。根据纳税影响会计法需借计递延所得税费,贷计递延税负债。例如A公司收购B公司,被收购B公司资产账面金额为1000万元,收购时按公允价1200万元调整。根据纳税影响会计法需借计商誉,贷计递延税负债。

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和欧盟公认会计准则的异同

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的比较的区别:制定程序不同: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选定题目,提交筹划组;初稿经理事会2/3以上表决通过,作为征求意见稿广为分发,搜集意见;征询期通常为6个月,期满时由筹划组根据各方面意见研究修改,修改稿交理事会审议,经3/4以上表决通过,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名义颁发。在制定准则以前,还可能对某些题目发表讨论文件。从选题到制定颁发,一般约需3年。美国会计准则通常被称为“公认会计准则”(GAAP),主要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包括150多项财务会计准则(FAS)。按照美国法律,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或管理权力属于美国证监会(SEC),美国证监会将制定会计准则的工作委托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但保留了否决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于1972年,性质上是民间专业机构,由高等院校专家、会计师事务所专家等组成,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共同点:一是运作机制相似,二者均为民间机构,由企业、专业团体资助,专门制定会计准则,不过FASB获得了SEC的授权。二是制定准则程序相似,如前所述,二者制定准则都经过大量的调研、征求意见、投票批准等程序,且透明度非常高。三是准则内容相似。尽管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数量多于IASB,但其对相同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基本相似。不同点:一是出发点不同。IASB的出发点是制定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FASB则主要根据美国国内经济活动的需要制定会计原则,主要适用于美国。二是基础不同。IASB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原则导向的,目的是在基本原则一致的条件下,兼顾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因而比较精练、粗线条;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规则导向,其准则数量多,内容具体、细致。

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的区别

在内容上:   1.中国目前还缺少一个概念框架。国际会计准则和大多数发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均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起到指导作用。但中国还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其结果是,中国没有采用一套系统一致的方法去发展会计准则,而采用了将中外会计准则的个别差异分项处理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   2.中国尚未对许多会计问题发布具体准则,如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职工福利义务、金融工具、所得税、政府补贴、资产减值,等等。   3.中国准则对某些重要会计信息的披露尚无要求,如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终止经营的部门、每股收益(包括摊薄)的计算方法、分部报告,等等。   4.在中国已有准则或制度加以规范的一些会计业务问题上,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也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如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收入的计量、债务准备的计量、最佳估计数的确定方法、债务准备的适用范围、追加的资产建造、利润分配方案、债务重组,等等。(二)在形式上(重要差别) 中国的准则正式条文都比较简略,而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正文比较详尽;国外的会计准则均具备几个不同的层次,准则下面还有准则解释、技术公告等层次,而中国的会计准则没有这样的层次。 (三)在制定机制上(重要差别) 中国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调研和征求意见范围较为有限。而国际准则的草案都是由委员会成员进行充分讨论,再投票表决,整个过程是公开的,充分考虑了不同组织和个人的意见。

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区别不正确的是

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区别在于:1、会计准则的结构层次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结构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入了基本准则中,而国际会计准则却不存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之分.同时;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明确指出:"本框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和列报问题确立标准,本框架的任何内容均不支持特定的国际会计准则."而我国却将基本准则列入会计准则的范围之内,不仅混淆了概念框架的作用和性质,而且削弱了概念框架对准则在制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2、会计准则的涵盖范围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是从1997年才开始陆续出台的,由于起步较晚,且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改革风险和成本不易把握,致使会计准则难以出台.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出台了三十多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但到目前为止,正式出台的具体准则也只16个.即使从目前已出台的具体准则来看,其涉及范围仍然较小,仅仅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经济业务,而且规定得不够详细,可操作性较差,对一些新问题未能涉及,例如投资性房地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而国际会计准则最早颁布于1973年,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41项会计准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经济业务,具有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3、会计准则的侧重对象不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在于利润表,以收入、利润的恰当合理的配比为先,属于利润表观,而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则在于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的准确计量为先,属于资产负债表观.以开办费为例,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应递延至企业开始经营之时计入费用,发生时先计入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因为关注利润表,就会把根据配比原则将与未来期间收入相联系的费用先作为资产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时直接计入费用,因为它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4、会计准则的计量模式不同,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是计量问题,我国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绝大多数情况下禁止使用公允价值;而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为例,我国准则规定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或历史成本.又如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利得或损失;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利得或损失.

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通用会计原则的区别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是:1.在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上, IFRS规定禁止使用后进先出法。US GAAP规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 2.在存货减值的转回上, IFRS规定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需予以转回。US GAAP规定不可以转回。 3.在现金流量表中收取和支付利息的分类上, IFRS规定可包括在来自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US GAAP规定必须归类为经营活动。 4.在工比例无法确定的建造合同上,IFRS规定成本收回法。US GAAP规定合同完工法。 5.在报告分部的基础上,IFRS规定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US GAAP规定根据公司内部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的信息组成进行划分,可以不是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 6.在广场、厂房及设备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以使用重估价或历史成本。如果是按重估价计量,会根据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之后的累计折旧和减值损失列示。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使用历史成本。 7.在辞退福利上,IFRS规定没有区分开“特别”和其他辞退福利﹐在雇主表明承诺会支付时确认辞退福利。US GAAP规定当雇员接受了雇主提供的条件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特别”(一次性)辞退福利;当雇员可能有权享有,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合约性辞退福利。 8.在确认与既定福利相关的过去服务的成本上,IFRS规定立即确认。US GAAP规定在剩余服务年限或生命期间摊销。 9.在设定受益计划中﹐最小应确认的负债金额上,IFRS规定没有最小的要求。US GAAP规定应确认的负债金额最小为未注资的累积福利义务。 10.在养老金资产确认上的限制上,IFRS规定确认的养老金资产不能超过未确认的过去服务成本、精算损失以及从该计划返还资金或减少对计划的未来提存金供款而得到的经济利益的现值之总净额。US GAAP规定对确认的金额没有这样的限制。 11.在确认缩减利得的时间上,IFRS规定当有关企业有明确表示将福利计划缩减﹐且已经对外宣布时﹐确认缩减利得和损失。US GAAP规定直到相关雇员被辞退或计划被终止或修订时﹐确认缩减利得﹐时间可能在明确表示和宣布之后。 12.在福利计划缩减产生的损益的计量上,IFRS规定缩减利得或损失包括设定受益义务现值上的改变;计划资产公允价值上的任何改变;以前未予确认的任何相关精算利得和损失、因应用过渡条款而未确认的金额和过去服务成本的份额。US GAAP规定虽然未确认精算利得或损失要按未确认过渡性资产和负债的比例冲销﹐但过渡期后的未确认精算利得和损失并不受计划缩减的影响。 13.在需要相当时间完成的资产的借款成本上,IFRS规定资本化是可选择的会计政策。US GAAP规定必须采用资本化的政策。在可予资本化的借款成本的类型上,IFRS规定包括利息、某些辅助成本和作为利息调整的折算差额。US GAAP规定通常只包括利息。 14.在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的暂时性投资收益上,IFRS规定抵减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US GAAP规定一般不抵减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15.在投资者和联营企业会计政策不同上,IFRS规定必须统一会计政策。US GAAP规定对统一会计政策没有要求。 16.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经营实体的财务报表调整上,IFRS规定在折算之前使用一般物价水平指数调整。US GAAP规定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经营的实体必须使用母公司的功能货币(而不是其处于的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货币)编制其财务报表。 17.在合营企业的投资上,IFRS规定允许使用权益法或比例合并法。US GAAP规定通常使用权益法(建造和油气行业除外)。 18.在发行者对可转换债券工具的分类上,IFRS规定在发行时将可转换债券工具分为负债部分和权益部分列报。US GAAP规定将整个工具全部作为负债。 19.在中期报告——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上,IFRS规定中期是一个任意的报告期间。S GAAP规定中期是全年的一部分。 20.在减值迹象上,IFRS规定当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必须进行详细的减值计算﹐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资产的使用价值(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和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的较高者则发生减值。US GAAP规定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总额(不需要折现)﹐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则必须进行详细的减值计算。 21.在减值损失的计量上,IFRS规定基于可收回金额(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的较高者)。US GAAP规定基于公允价值。 22.在资产剩余价值的计量上,IFRS规定在假定资产已经使用完毕﹐且符合其使用年限结束时的预期状况的情况下﹐以资产目前的净销售价格计量。US GAAP规定通常是资产未来处置时预期收入的折现值。23.在商誉减值测试的层次上,IFRS规定现金产出单元或一组现金产出单元。其代表了出于企业内部管理目的而对商誉做出监察的最低组织层次﹐其不能大于一个业务或地区分部。US GAAP规定报告单位——业务分部或组织内的更低一个层次。在商誉减值的计算上,IFRS规定一步法比较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和使用价值的较高者)和其账面价值。US GAAP规定两步法:比较报告单位的公允价值和其包括商誉在内的账面价值;如果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没有减值(不需要进行第二步);比较商誉的内含公允价值和其账面价值。在不可确定年限的无形资产的减值上,IFRS规定商誉和其他不可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包括在现金产出单元中,对现金产出单元进行减值测试。US GAAP规定商誉包括在现金产出单元中﹐其它不可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则作单独测试。 24.在减值损失的转回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一定的标准﹐减值损失应转回﹐但商誉的减值损失不可转回。US GAAP规定减值损失不可转回。 25.在准备的计量上,IFRS规定清算债务的最佳估计﹐通常采用预期价值法﹐并要求采用折现的方法。US GAAP规定清算债务可能发生数的较低值﹐某些准备不需要折现。在购买研制中的研究开发项目的后续支出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开发的定义则资本化。US GAAP规定费用化。 26.在无形资产的重估上,IFRS规定只有当无形资产有活跃的市场进行交易﹐才可以进行重估。US GAAP规定通常不可以重估。 27.在对非上市权益工具的投资上,IFRS规定如果可以可靠地计量﹐则按公允价值计量﹐否则按成本计量。US GAAP规定按成本计量。在金融工具重新划入或划出为交易而持有的类别上,IFRS规定不可以。US GAAP规定如果将有关资产转入为获取短期盈利的投资组合中﹐该金融工具应从可供出售的类别划入为交易而持有的类别。但是不可以从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入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28.在应付和应收不同方的金额的抵消上,IFRS规定如果存在法律上的抵消合约﹐可以抵消。US GAAP规定不可以抵消。 29.在减值损失的后续转回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对于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日金融工具(HTM)和可供出售(AFS)债务工具的减值损失需要转回。US GAAP规定对HTM和AFS﹐禁止转回减值损失。 30.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采用成本-折旧-减值模型或公允价值模型﹐而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采用历史成本法﹐同时提取折旧和减值。 31.在农业产品、牲畜、果品和林产品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计入损益;US GAAP规定通常采用历史成本,已收割的及待售的农产品和牲畜会按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核算。 32.在保险合同中的嵌入衍生工具上,IFRS规定当嵌入衍生工具的特征和风险与主合同没有紧密关系及其价值与保险合同的价值有相互关系时则不需要单独列示﹐并作为衍生工具核算。US GAAP规定这样的衍生工具必须单独予以核算。在最初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时的计量上,IFRS规定累积的汇兑差额保留在权益中。US GAAP规定累积的汇兑差额从权益中重新分配到持有待售资产的价值中。 33.在终止经营的定义上,IFRS规定业务或地区报告分部或其主要组成部分。US GAAP规定报告分部、经营分部、报告单位、子公司、或一组资产(比在B的定义较少限制)。在终止经营的列报上,IFRS规定终止经营的税后损益应在收益表上列报。US GAAP规定终止经营的税前和税后损益应在收益表上列报。

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的区别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主要差异:(一)在内容上,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差别:1.中国目前还缺少一个概念框架。国际会计准则和大多数发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均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起到指导作用。但中国还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其结果是,中国没有采用一套系统一致的方法去发展会计准则,而采用了将中外会计准则的个别差异分项处理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2.中国尚未对许多会计问题发布具体准则,如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职工福利义务、金融工具、所得税、政府补贴、资产减值,等等。3.中国准则对某些重要会计信息的披露尚无要求,如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终止经营的部门、每股收益(包括摊薄)的计算方法、分部报告,等等。4.在中国已有准则或制度加以规范的一些会计业务问题上,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也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如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收入的计量、债务准备的计量、最佳估计数的确定方法、债务准备的适用范围、追加的资产建造、利润分配方案、债务重组,等等。(二)在形式上,中国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有重要差别。中国的准则正式条文都比较简略,而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正文比较详尽;国外的会计准则均具备几个不同的层次,准则下面还有准则解释、技术公告等层次,而中国的会计准则没有这样的层次。(三)在制定机制上,中国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有重要差别。中国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调研和征求意见范围较为有限。

中国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有哪些区别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有项,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从1973年成立至2000年3月完成使命,先后颁布了41项国际会计准则,截至目前为止,仍然有31项。通过具体的对比与观察,我们发现,中国已经发布的各个具体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明显的差异,不仅如此,即使是在总体上,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鉴于具体准则的对比分析篇幅较长,本文着重对总体差异进行如下分析。1。会计准则的结构层次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结构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入了基本准则中,而国际会计准则却不存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之分。同时;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明确指出:“本框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和列报问题确立标准,本框架的任何内容均不支持特定的国际会计准则。”而我国却将基本准则列入会计准则的范围之内,不仅混淆了概念框架的作用和性质,而且削弱了概念框架对准则在制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2。会计准则的涵盖范围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是从1997年才开始陆续出台的,由于起步较晚,且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改革风险和成本不易把握,致使会计准则难以出台。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出台了三十多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但到目前为止,正式出台的具体准则也只16个。即使从目前已出台的具体准则来看,其涉及范围仍然较小,仅仅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经济业务,而且规定得不够详细,可操作性较差,对一些新问题未能涉及,例如投资性房地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而国际会计准则最早颁布于1973年,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41项会计准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经济业务,具有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3。会计准则的侧重对象不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在于利润表,以收入、利润的恰当合理的配比为先,属于利润表观,而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则在于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的准确计量为先,属于资产负债表观。以开办费为例,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应递延至企业开始经营之时计入费用,发生时先计入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因为关注利润表,就会把根据配比原则将与未来期间收入相联系的费用先作为资产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时直接计入费用,因为它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又如,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的基准处理方法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备选方法是记入当期净损益;而我国准则则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基准处理方法,即将累计影响数调整为期初留存收益。其理由是以前期间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不应由当年承担,因而不应包括在当年的净利润中。4。会计准则的计量模式不同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是计量问题,我国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绝大多数情况下禁止使用公允价值;而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为例,我国准则规定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或历史成本。又如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利得或损失;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利得或损失。

目前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哪些差异

根据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本文现简析两者在会计处理方面上的10项主要差异,包括:固定资产采购计价、借款费用资本化、非货币性交易、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商誉、研究与开发费用、开办费、资产类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所得税。固定资产采购计价中国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一般以其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国际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计价应当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包括资产重估和折现的影响。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购房,价款1亿元,分10年等额还款,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千万元。借款费用资本化中国准则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应予资本化,直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资本化金额=借款利息+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国际准则规定,用于构建资产的一般性借款符合条件可以资本化。资本化金额=所有专门借款费用-暂时投资收入。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借入1,000万元专门借款用于建造厂房,03年平均支出为800万,企业将借入款项余额放入专项银行户口,利息收入为5万。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8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95万。这样,IAS比PRC多计入资本化金额15万,同时少确认利息费用15万。非货币性交易中国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的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区分了同类和非同类的资产互换,规定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同类资产按换出资产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而不同类的资产交换按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损益=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短期投资中国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仅对跌价损失计入损益。国际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对市价与成本的盈利或损失变动都计入损益。长期投资商誉中国准则规定股权投资以投资成本计价,债权投资以成本,贷项计入资本公积。国际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日债务证券的投资以成本,按取得的可辨认应折旧/摊销资产的加权平均剩余年限摊销,如负商誉超过FV,超过部份立刻确认为收益。假设企业A用100万元购买企业B30%的股权,企业B净资产是200万元,但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是300万元。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股权投资差额=4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商誉=10万,此后分享被投资者损益时,需考虑因公允价值调整而产生的影响。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中国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资本化,只有为依法申请取得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而发生如注册费、律师等费用才能资本化。国际准则规定研究支出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开发支出符合一定条件时才确认为无形资产。开办费中国准则规定开办费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国际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资产类政府补助中国准则规定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应于期末按应收的补贴金额记入补贴收入。国际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列为递延收益,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有系统并合理地确认为收益。债务重组中国会计准则规定按重组债权账面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重组利得不能确认为收益,而为资本公积。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按公允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损益。所得税中国准则规定所得税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付税款法按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纳税影响会计法需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递延法或损益表负债法。国际准则规定所得税仅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即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假设某公司花费100万元开发成本,按国际准则规定需予以资本化,但税法规定计入损益。根据纳税影响会计法需借计递延所得税费,贷计递延税负债。例如A公司收购B公司,被收购B公司资产账面金额为1000万元,收购时按公允价1200万元调整。根据纳税影响会计法需借计商誉,贷计递延税负债。

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通用会计原则的区别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是:1.在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上, IFRS规定禁止使用后进先出法。US GAAP规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 2.在存货减值的转回上, IFRS规定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需予以转回。US GAAP规定不可以转回。 3.在现金流量表中收取和支付利息的分类上, IFRS规定可包括在来自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US GAAP规定必须归类为经营活动。 4.在工比例无法确定的建造合同上,IFRS规定成本收回法。US GAAP规定合同完工法。 5.在报告分部的基础上,IFRS规定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US GAAP规定根据公司内部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的信息组成进行划分,可以不是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 6.在广场、厂房及设备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以使用重估价或历史成本。如果是按重估价计量,会根据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之后的累计折旧和减值损失列示。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使用历史成本。 7.在辞退福利上,IFRS规定没有区分开“特别”和其他辞退福利﹐在雇主表明承诺会支付时确认辞退福利。US GAAP规定当雇员接受了雇主提供的条件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特别”(一次性)辞退福利;当雇员可能有权享有,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合约性辞退福利。 8.在确认与既定福利相关的过去服务的成本上,IFRS规定立即确认。US GAAP规定在剩余服务年限或生命期间摊销。 9.在设定受益计划中﹐最小应确认的负债金额上,IFRS规定没有最小的要求。US GAAP规定应确认的负债金额最小为未注资的累积福利义务。 10.在养老金资产确认上的限制上,IFRS规定确认的养老金资产不能超过未确认的过去服务成本、精算损失以及从该计划返还资金或减少对计划的未来提存金供款而得到的经济利益的现值之总净额。US GAAP规定对确认的金额没有这样的限制。 11.在确认缩减利得的时间上,IFRS规定当有关企业有明确表示将福利计划缩减﹐且已经对外宣布时﹐确认缩减利得和损失。US GAAP规定直到相关雇员被辞退或计划被终止或修订时﹐确认缩减利得﹐时间可能在明确表示和宣布之后。 12.在福利计划缩减产生的损益的计量上,IFRS规定缩减利得或损失包括设定受益义务现值上的改变;计划资产公允价值上的任何改变;以前未予确认的任何相关精算利得和损失、因应用过渡条款而未确认的金额和过去服务成本的份额。US GAAP规定虽然未确认精算利得或损失要按未确认过渡性资产和负债的比例冲销﹐但过渡期后的未确认精算利得和损失并不受计划缩减的影响。 13.在需要相当时间完成的资产的借款成本上,IFRS规定资本化是可选择的会计政策。US GAAP规定必须采用资本化的政策。在可予资本化的借款成本的类型上,IFRS规定包括利息、某些辅助成本和作为利息调整的折算差额。US GAAP规定通常只包括利息。 14.在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的暂时性投资收益上,IFRS规定抵减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US GAAP规定一般不抵减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15.在投资者和联营企业会计政策不同上,IFRS规定必须统一会计政策。US GAAP规定对统一会计政策没有要求。 16.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经营实体的财务报表调整上,IFRS规定在折算之前使用一般物价水平指数调整。US GAAP规定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经营的实体必须使用母公司的功能货币(而不是其处于的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货币)编制其财务报表。 17.在合营企业的投资上,IFRS规定允许使用权益法或比例合并法。US GAAP规定通常使用权益法(建造和油气行业除外)。 18.在发行者对可转换债券工具的分类上,IFRS规定在发行时将可转换债券工具分为负债部分和权益部分列报。US GAAP规定将整个工具全部作为负债。 19.在中期报告——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上,IFRS规定中期是一个任意的报告期间。S GAAP规定中期是全年的一部分。 20.在减值迹象上,IFRS规定当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必须进行详细的减值计算﹐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资产的使用价值(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和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的较高者则发生减值。US GAAP规定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总额(不需要折现)﹐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则必须进行详细的减值计算。 21.在减值损失的计量上,IFRS规定基于可收回金额(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的较高者)。US GAAP规定基于公允价值。 22.在资产剩余价值的计量上,IFRS规定在假定资产已经使用完毕﹐且符合其使用年限结束时的预期状况的情况下﹐以资产目前的净销售价格计量。US GAAP规定通常是资产未来处置时预期收入的折现值。23.在商誉减值测试的层次上,IFRS规定现金产出单元或一组现金产出单元。其代表了出于企业内部管理目的而对商誉做出监察的最低组织层次﹐其不能大于一个业务或地区分部。US GAAP规定报告单位——业务分部或组织内的更低一个层次。在商誉减值的计算上,IFRS规定一步法比较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和使用价值的较高者)和其账面价值。US GAAP规定两步法:比较报告单位的公允价值和其包括商誉在内的账面价值;如果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没有减值(不需要进行第二步);比较商誉的内含公允价值和其账面价值。在不可确定年限的无形资产的减值上,IFRS规定商誉和其他不可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包括在现金产出单元中,对现金产出单元进行减值测试。US GAAP规定商誉包括在现金产出单元中﹐其它不可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则作单独测试。 24.在减值损失的转回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一定的标准﹐减值损失应转回﹐但商誉的减值损失不可转回。US GAAP规定减值损失不可转回。 25.在准备的计量上,IFRS规定清算债务的最佳估计﹐通常采用预期价值法﹐并要求采用折现的方法。US GAAP规定清算债务可能发生数的较低值﹐某些准备不需要折现。在购买研制中的研究开发项目的后续支出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开发的定义则资本化。US GAAP规定费用化。 26.在无形资产的重估上,IFRS规定只有当无形资产有活跃的市场进行交易﹐才可以进行重估。US GAAP规定通常不可以重估。 27.在对非上市权益工具的投资上,IFRS规定如果可以可靠地计量﹐则按公允价值计量﹐否则按成本计量。US GAAP规定按成本计量。在金融工具重新划入或划出为交易而持有的类别上,IFRS规定不可以。US GAAP规定如果将有关资产转入为获取短期盈利的投资组合中﹐该金融工具应从可供出售的类别划入为交易而持有的类别。但是不可以从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入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28.在应付和应收不同方的金额的抵消上,IFRS规定如果存在法律上的抵消合约﹐可以抵消。US GAAP规定不可以抵消。 29.在减值损失的后续转回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对于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日金融工具(HTM)和可供出售(AFS)债务工具的减值损失需要转回。US GAAP规定对HTM和AFS﹐禁止转回减值损失。 30.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采用成本-折旧-减值模型或公允价值模型﹐而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采用历史成本法﹐同时提取折旧和减值。 31.在农业产品、牲畜、果品和林产品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计入损益;US GAAP规定通常采用历史成本,已收割的及待售的农产品和牲畜会按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核算。 32.在保险合同中的嵌入衍生工具上,IFRS规定当嵌入衍生工具的特征和风险与主合同没有紧密关系及其价值与保险合同的价值有相互关系时则不需要单独列示﹐并作为衍生工具核算。US GAAP规定这样的衍生工具必须单独予以核算。在最初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时的计量上,IFRS规定累积的汇兑差额保留在权益中。US GAAP规定累积的汇兑差额从权益中重新分配到持有待售资产的价值中。 33.在终止经营的定义上,IFRS规定业务或地区报告分部或其主要组成部分。US GAAP规定报告分部、经营分部、报告单位、子公司、或一组资产(比在B的定义较少限制)。在终止经营的列报上,IFRS规定终止经营的税后损益应在收益表上列报。US GAAP规定终止经营的税前和税后损益应在收益表上列报。

为什么我国的会计准则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2001年4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成功改组,在全世界范围内制定通用的统一会计准则成为了现实。随着IASB宣告制定具有“全球会计准则”意义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各国会计准则纷纷向IFRS趋同。2、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也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对世界经济的繁荣与稳定有利,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也十分有利。3、西方许多国家直接采用IFRS编制上市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也有不少国制定了与IFRS等同的本国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与IASB在 2002年9月签订“诺沃克协议”,旨在推动FASB准则与IASB准则的趋同。4、趋同是一个动态过程、渐进的过程。趋同不等于完全等同,应该允许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阶段等现实情况,在会计准则的制订和完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独特之处。会计准则(Accounting Standard),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它是指就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的区别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根据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本文现简析两者在会计处理方面上的10项主要差异,包括:固定资产采购计价、借款费用资本化、非货币性交易、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商誉、研究与开发费用、开办费、资产类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所得税。固定资产采购计价中国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一般以其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国际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计价应当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包括资产重估和折现的影响。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购房,价款1亿元,分10年等额还款,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千万元。借款费用资本化中国准则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应予资本化,直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资本化金额=借款利息+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国际准则规定,用于构建资产的一般性借款符合条件可以资本化。资本化金额=所有专门借款费用-暂时投资收入。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借入1,000万元专门借款用于建造厂房,03年平均支出为800万,企业将借入款项余额放入专项银行户口,利息收入为5万。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8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95万。这样,IAS比PRC多计入资本化金额15万,同时少确认利息费用15万。非货币性交易中国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的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区分了同类和非同类的资产互换,规定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同类资产按换出资产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而不同类的资产交换按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损益=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短期投资中国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仅对跌价损失计入损益。国际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对市价与成本的盈利或损失变动都计入损益。长期投资商誉中国准则规定股权投资以投资成本计价,债权投资以成本,贷项计入资本公积。国际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日债务证券的投资以成本,按取得的可辨认应折旧/摊销资产的加权平均剩余年限摊销,如负商誉超过FV,超过部份立刻确认为收益。假设企业A用100万元购买企业B30%的股权,企业B净资产是200万元,但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是300万元。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股权投资差额=4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商誉=10万,此后分享被投资者损益时,需考虑因公允价值调整而产生的影响。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中国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资本化,只有为依法申请取得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而发生如注册费、律师等费用才能资本化。国际准则规定研究支出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开发支出符合一定条件时才确认为无形资产。开办费中国准则规定开办费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国际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资产类政府补助中国准则规定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应于期末按应收的补贴金额记入补贴收入。国际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列为递延收益,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有系统并合理地确认为收益。债务重组中国会计准则规定按重组债权账面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重组利得不能确认为收益,而为资本公积。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按公允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损益。所得税中国准则规定所得税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付税款法按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纳税影响会计法需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递延法或损益表负债法。国际准则规定所得税仅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即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

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

根据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本文现简析两者在会计处理方面上的10项主要差异,包括:固定资产采购计价、借款费用资本化、非货币性交易、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商誉、研究与开发费用、开办费、资产类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所得税。固定资产采购计价中国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一般以其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国际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计价应当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包括资产重估和折现的影响。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购房,价款1亿元,分10年等额还款,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千万元。借款费用资本化中国准则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应予资本化,直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资本化金额=借款利息+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国际准则规定,用于构建资产的一般性借款符合条件可以资本化。资本化金额=所有专门借款费用-暂时投资收入。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借入1,000万元专门借款用于建造厂房,03年平均支出为800万,企业将借入款项余额放入专项银行户口,利息收入为5万。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8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95万。这样,IAS比PRC多计入资本化金额15万,同时少确认利息费用15万。非货币性交易中国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的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区分了同类和非同类的资产互换,规定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同类资产按换出资产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而不同类的资产交换按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损益=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短期投资中国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仅对跌价损失计入损益。国际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对市价与成本的盈利或损失变动都计入损益。长期投资商誉中国准则规定股权投资以投资成本计价,债权投资以成本,贷项计入资本公积。国际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日债务证券的投资以成本,按取得的可辨认应折旧/摊销资产的加权平均剩余年限摊销,如负商誉超过FV,超过部份立刻确认为收益。假设企业A用100万元购买企业B30%的股权,企业B净资产是200万元,但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是300万元。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股权投资差额=4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商誉=10万,此后分享被投资者损益时,需考虑因公允价值调整而产生的影响。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中国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资本化,只有为依法申请取得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而发生如注册费、律师等费用才能资本化。国际准则规定研究支出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开发支出符合一定条件时才确认为无形资产。开办费中国准则规定开办费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国际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资产类政府补助中国准则规定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应于期末按应收的补贴金额记入补贴收入。国际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列为递延收益,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有系统并合理地确认为收益。债务重组中国会计准则规定按重组债权账面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重组利得不能确认为收益,而为资本公积。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按公允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损益。所得税中国准则规定所得税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付税款法按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纳税影响会计法需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递延法或损益表负债法。国际准则规定所得税仅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即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假设某公司花费100万元开发成本,按国际准则规定需予以资本化,但税法规定计入损益。根据纳税影响会计法需借计递延所得税费,贷计递延税负债。例如A公司收购B公司,被收购B公司资产账面金额为1000万元,收购时按公允价1200万元调整。根据纳税影响会计法需借计商誉,贷计递延税负债。

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在哪?

1)通用业务会计准则。主要解决各行业共同行业务如货币性资产、应收账款等业务的处理。 2)特殊业务会计准则。主要解决如外币业务、租赁业务等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 3)财务报表会计准则。规范企业主要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和信息披露的准则。 每一具体会计准则一般包括引言(准则范围)、定义(某准则涉及的概念)、一般确认原则、一般计量方法、一般报告原则、一般提示事项、附则(解释权和生效日期)七个部分。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在哪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主要差异:(一)在内容上,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差别: 1.中国目前还缺少一个概念框架。国际会计准则和大多数发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均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起到指导作用。但中国还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其结果是,中国没有采用一套系统一致的方法去发展会计准则,而采用了将中外会计准则的个别差异分项处理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 2.中国尚未对许多会计问题发布具体准则,如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职工福利义务、金融工具、所得税、政府补贴、资产减值,等等。 3.中国准则对某些重要会计信息的披露尚无要求,如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终止经营的部门、每股收益(包括摊薄)的计算方法、分部报告,等等。 4.在中国已有准则或制度加以规范的一些会计业务问题上,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也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如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收入的计量、债务准备的计量、最佳估计数的确定方法、债务准备的适用范围、追加的资产建造、利润分配方案、债务重组,等等。(二)在形式上,中国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有重要差别。中国的准则正式条文都比较简略,而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正文比较详尽;国外的会计准则均具备几个不同的层次,准则下面还有准则解释、技术公告等层次,而中国的会计准则没有这样的层次。(三)在制定机制上,中国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有重要差别。中国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调研和征求意见范围较为有限。

在中国,上市公司是否必须或者有义务使用国际会计准则IFRS? 谢谢!

在中国,上市公司无法应用IFRS(国际会计准则)。原因有四点:一: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发展与国外不在一个水平上。二:中国现在启用IFRS只会限制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发展。三:是人都是喜欢自己制定规则的,中国还是大国也一样。四:中国企业做假太严重啦,不管是国企、上市公司、基本都有这种情况。扩展资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所颁布的易于各国在跨国经济往来时执行的一项标准的会计制度。 IFRS是全球统一的财务规则,是按照国际标准规范运作的财务管理准则。用于规范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运作,使各国的经济利益可在一个标准上得到保护,不至于因参差不一的准则导致不一样的计算方式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IASB并委托专业的会计师团体如国际会计师公会(AIA)培训专业高级会计师。准则体系:Section A The context of Financial Reporting, IFRS是全球统一的财务规则,是按照国际标准规范运作的财务管理准则。用于规范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运作,使各国的经济利益可在一个标准上得到保护,不至于因参差不一的准则导致不一样的计算方式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IAS Framework for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IFRS 1 First-time Adoption of IFRSSection B Assets and revenue资产与收入IAS 2 InventoriesIAS 11 Construction ContractsIAS 16 Property, Plant & EquipmentIAS 18 RevenueIAS 20 Government Grants and Government AssistanceIAS 23 Borrowing CostsIAS 32 Financial instruments: Presentation and DisclosureIAS 36 Impairment of AssetsIAS 38 Intangible AssetsIAS 39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IA S 40 Investment PropertySection C Liabilities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FRS

国际会计准则如何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认可与实施?

国际会计准则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认可与实施的方法如下:1、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员机构,扩大其作为组织的代表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最初成立的成员机构不过来自九个国家,目前共包括103个国家的143个会计职业组织。2、寻求各种具有较大影响力或实际管制权力的国际组织的支持,增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制订、发布的准则的约束力。寻求具有真正权威的国际性机构的支持,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除制订国际会计准则外的最主要工作。3、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国际化思想,以此来推动国际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被认可。当然,宣传国际化,总是要强调国际会计准则是基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推广国际会计准则必然有利于全球以及各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出版物中反复强调,为了公众利益而制订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IAS)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颁布的,一项全球公认的易于各国在跨国经济往来时可以执行一个标准的制度,用于规范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会计运作的指导性原则,使各国的经济利益可在一个标准上得到保护,不至于因参差不一的准则导致不一样的计算方式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利润表列报的异同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有项,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从1973年成立至2000年3月完成使命,先后颁布了41项国际会计准则,截至目前为止,仍然有31项。通过具体的对比与观察,我们发现,中国已经发布的各个具体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明显的差异,不仅如此,即使是在总体上,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鉴于具体准则的对比分析篇幅较长,本文着重对总体差异进行如下分析。  1。会计准则的结构层次不同  我国会计准则结构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入了基本准则中,而国际会计准则却不存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之分。同时;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明确指出:“本框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和列报问题确立标准,本框架的任何内容均不支持特定的国际会计准则。”而我国却将基本准则列入会计准则的范围之内,不仅混淆了概念框架的作用和性质,而且削弱了概念框架对准则在制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2。会计准则的涵盖范围不同  我国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是从1997年才开始陆续出台的,由于起步较晚,且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改革风险和成本不易把握,致使会计准则难以出台。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出台了三十多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但到目前为止,正式出台的具体准则也只16个。即使从目前已出台的具体准则来看,其涉及范围仍然较小,仅仅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经济业务,而且规定得不够详细,可操作性较差,对一些新问题未能涉及,例如投资性房地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而国际会计准则最早颁布于1973年,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41项会计准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经济业务,具有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  3。会计准则的侧重对象不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在于利润表,以收入、利润的恰当合理的配比为先,属于利润表观,而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则在于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的准确计量为先,属于资产负债表观。以开办费为例,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应递延至企业开始经营之时计入费用,发生时先计入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因为关注利润表,就会把根据配比原则将与未来期间收入相联系的费用先作为资产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时直接计入费用,因为它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又如,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的基准处理方法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备选方法是记入当期净损益;而我国准则则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基准处理方法,即将累计影响数调整为期初留存收益。其理由是以前期间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不应由当年承担,因而不应包括在当年的净利润中。  4。会计准则的计量模式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是计量问题,我国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绝大多数情况下禁止使用公允价值;而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为例,我国准则规定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或历史成本。又如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利得或损失;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利得或损失。

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两者在会计处理方面上约有10项主要差异,包括:固定资产采购计价、借款费用资本化、非货币性交易、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商誉、研究与开发费用、开办费、资产类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所得税。  1、固定资产采购计价  中国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一般以其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政策变更。  国际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计价应当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包括资产重估和折现的影响。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购房,价款1亿元,分10年等额还款,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千万元。  2、借款费用资本化  中国准则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应予资本化,直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资本化金额=借款利息+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  国际准则规定,用于构建资产的一般性借款符合条件可以资本化。资本化金额=所有专门借款费用-暂时投资收入。  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借入1,000万元专门借款用于建造厂房,03年平均支出为800万,企业将借入款项余额放入专项银行户口,利息收入为5万。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8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95万。这样,IAS比PRC多计入资本化金额15万,同时少确认利息费用15万。  3、非货币性交易  中国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的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区分了同类和非同类的资产互换,规定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同类资产按换出资产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而不同类的资产交换按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损益=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  4、短期投资  中国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仅对跌价损失计入损益。  国际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对市价与成本的盈利或损失变动都计入损益。  5、长期投资商誉  中国准则规定股权投资以投资成本计价,债权投资以成本,贷项计入资本公积。  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日债务证券的投资以成本,按取得的可辨认应折旧/摊销资产的加权平均剩余年限摊销,如负商誉超过FV,超过部份立刻确认为收益。  假设企业A用100万元购买企业B30%的股权,企业B净资产是200万元,但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是300万元。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股权投资差额=4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商誉=10万,此后分享被投资者损益时,需考虑因公允价值调整而产生的影响。  6、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  中国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资本化,只有为依法申请取得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而发生如注册费、律师等费用才能资本化。  国际准则规定研究支出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开发支出符合一定条件时才确认为无形资产。  7、开办费  中国准则规定开办费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国际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8、资产类政府补助  中国准则规定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应于期末按应收的补贴金额记入补贴收入。  国际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列为递延收益,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有系统并合理地确认为收益。  9、债务重组  中国会计准则规定按重组债权账面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重组利得不能确认为收益,而为资本公积。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按公允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损益。  10、所得税  中国准则规定所得税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付税款法按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纳税影响会计法需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递延法或损益表负债法。  国际准则规定所得税仅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即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  假设某公司花费100万元开发成本,按国际准则规定需予以资本化,但税法规定计入损益。根据纳税影响会计法需借计递延所得税费,贷计递延税负债。例如A公司收购B公司,被收购B公司资产账面金额为1000万元,收购时按公允价1200万元调整。根据纳税影响会计法需借计商誉,贷计递延税负债。

国际会计公认的准则有哪几个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注释欧盟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欧盟国家的自2005年起使用该准则,除此之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为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提供了,譬如、、、、、中国等。在为欧盟公司及其、做账②美国公认会计原则 在美国账务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为广泛,它包括数百条准则、注释、和其他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区别是什么?

你好,两者在会计处理方面上的10项主要差异,包括:固定资产采购计价、借款费用资本化、非货币性交易、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商誉、研究与开发费用、开办费、资产类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所得税。1、固定资产购进计价:根据中国的标准,固定资产一般按其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折旧方法的变更视为会计政策变更。国际标准规定,固定资产计价应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包括资产重估和折现的影响。折旧方法的变更视为会计估计变更。2、借款费用资本化:按照中国标准,购建固定资产专项贷款发生的借款费用,在满足资本化条件时予以资本化,直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资本化金额=贷款利息+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国际标准规定,用于建设资产的一般借款,符合条件的,可以资本化。资本化金额=所有专项借款费用-临时投资收益。3、非货币交易:根据中国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到的资产,按照转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区分类似和非类似资产互换,规定从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到的类似资产,按照交出的资产价值加上相关税费入账,不同类型资产交换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收回的资产价值,损益=转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出资产的公允价值。4、短期投资:中国标准规定,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仅将跌价损失计入损益。国际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市场价格和成本的损益变动计入损益。5、长期投资商誉:中国标准规定,股权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债权投资按成本计价,债权计入资本公积。国际标准规定持有至到期的债务证券投资,按照取得的可辨认可折旧/摊销资产的加权平均剩余寿命按成本摊销。如果负商誉超过FV,超出部分立即确认为收入。拓展资料:一:什么是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

根据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本文现简析两者在会计处理方面上的10项主要差异,包括:固定资产采购计价、借款费用资本化、非货币性交易、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商誉、研究与开发费用、开办费、资产类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所得税。固定资产采购计价中国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一般以其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国际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计价应当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包括资产重估和折现的影响。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购房,价款1亿元,分10年等额还款,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千万元。借款费用资本化中国准则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应予资本化,直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资本化金额=借款利息+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国际准则规定,用于构建资产的一般性借款符合条件可以资本化。资本化金额=所有专门借款费用-暂时投资收入。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借入1,000万元专门借款用于建造厂房,03年平均支出为800万,企业将借入款项余额放入专项银行户口,利息收入为5万。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8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95万。这样,IAS比PRC多计入资本化金额15万,同时少确认利息费用15万。非货币性交易中国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的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区分了同类和非同类的资产互换,规定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同类资产按换出资产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而不同类的资产交换按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损益=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短期投资中国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仅对跌价损失计入损益。国际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对市价与成本的盈利或损失变动都计入损益。长期投资商誉中国准则规定股权投资以投资成本计价,债权投资以成本,贷项计入资本公积。国际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日债务证券的投资以成本,按取得的可辨认应折旧/摊销资产的加权平均剩余年限摊销,如负商誉超过FV,超过部份立刻确认为收益。假设企业A用100万元购买企业B30%的股权,企业B净资产是200万元,但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是300万元。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股权投资差额=4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商誉=10万,此后分享被投资者损益时,需考虑因公允价值调整而产生的影响。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中国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资本化,只有为依法申请取得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而发生如注册费、律师等费用才能资本化。国际准则规定研究支出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开发支出符合一定条件时才确认为无形资产。开办费中国准则规定开办费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国际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资产类政府补助中国准则规定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应于期末按应收的补贴金额记入补贴收入。国际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列为递延收益,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有系统并合理地确认为收益。债务重组中国会计准则规定按重组债权账面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重组利得不能确认为收益,而为资本公积。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按公允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损益。所得税中国准则规定所得税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付税款法按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纳税影响会计法需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递延法或损益表负债法。国际准则规定所得税仅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即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假设某公司花费100万元开发成本,按国际准则规定需予以资本化,但税法规定计入损益。根据纳税影响会计法需借计递延所得税费,贷计递延税负债。例如A公司收购B公司,被收购B公司资产账面金额为1000万元,收购时按公允价1200万元调整。根据纳税影响会计法需借计商誉,贷计递延税负债。

国际会计公认的准则有哪几个

1、会计政策的表达2、在原始成本制度下存货的计价和呈报3、合并会计报表4、折旧会计5、会计报表应提供的资料6、会计对物价变动的反映7、财务状况变动表8、非常项目、前期项目和会计政策的改变9、研究和开发活动的会计10、意外事项和发生于资产负债表编制日以后的事项扩展资料: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的比较美国会计准则通常被称为“公认会计准则”,主要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包括150多项财务会计准则。按照美国法律,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或管理权力属于美国证监会,美国证监会将制定会计准则的工作委托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但保留了否决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于1972年,性质上是民间专业机构,由高等院校专家、会计师事务所专家等组成,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共同点:一是运作机制相似,二者均为民间机构,由企业、专业团体资助,专门制定会计准则,不过FASB获得了SEC的授权。二是制定准则程序相似,二者制定准则都经过大量的调研、征求意见、投票批准等程序,且透明度非常高。三是准则内容相似。尽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会计准则数量多于国际会计准则,但其对相同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基本相似。不同点:一是出发点不同。 国际会计准则的出发点是制定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则主要根据美国国内经济活动的需要制定会计原则,主要适用于美国。二是基础不同。国际会计准则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原则导向的,目的是在基本原则一致的条件下,兼顾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因而比较精练、粗线条,其核心思想是只要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满足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要求,那么报表就是真实、公允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规则导向,其准则数量多,内容具体、细致,其核心思想是尽可能多的将规则细化,是的每一项业务都有具体的准则作为指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会计准则

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哪些方面有较大的区别

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由于国情的不同,在以下4个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区别:结构层次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结构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入了基本准则中,而国际会计准则却不存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之分。同时;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明确指出:“本框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和列报问题确立标准,本框架的任何内容均不支持特定的国际会计准则。”而我国却将基本准则列入会计准则的范围之内,不仅混淆了概念框架的作用和性质,而且削弱了概念框架对准则在制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涵盖范围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是从1997年才开始陆续出台的,由于起步较晚,且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改革风险和成本不易把握,致使会计准则难以出台。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出台了三十多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但到目前为止,正式出台的具体准则也只16个。即使从目前已出台的具体准则来看,其涉及范围仍然较小,仅仅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经济业务,而且规定得不够详细,可操作性较差,对一些新问题未能涉及,例如投资性房地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而国际会计准则最早颁布于1973年,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41项会计准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经济业务,具有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侧重对象不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在于利润表,以收入、利润的恰当合理的配比为先,属于利润表观,而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则在于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的准确计量为先,属于资产负债表观。以开办费为例,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应递延至企业开始经营之时计入费用,发生时先计入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因为关注利润表,就会把根据配比原则将与未来期间收入相联系的费用先作为资产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时直接计入费用,因为它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又如,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的基准处理方法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备选方法是记入当期净损益;而我国准则则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基准处理方法,即将累计影响数调整为期初留存收益。其理由是以前期间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不应由当年承担,因而不应包括在当年的净利润中。计量模式不同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是计量问题,我国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绝大多数情况下禁止使用公允价值;而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为例,我国准则规定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或历史成本。又如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利得或损失;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利得或损失。

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的区别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有项,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从1973年成立至2000年3月完成使命,先后颁布了41项国际会计准则,截至目前为止,仍然有31项。通过具体的对比与观察,我们发现,中国已经发布的各个具体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明显的差异,不仅如此,即使是在总体上,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鉴于具体准则的对比分析篇幅较长,本文着重对总体差异进行如下分析。1。会计准则的结构层次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结构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入了基本准则中,而国际会计准则却不存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之分。同时;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明确指出:“本框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和列报问题确立标准,本框架的任何内容均不支持特定的国际会计准则。”而我国却将基本准则列入会计准则的范围之内,不仅混淆了概念框架的作用和性质,而且削弱了概念框架对准则在制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2。会计准则的涵盖范围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是从1997年才开始陆续出台的,由于起步较晚,且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改革风险和成本不易把握,致使会计准则难以出台。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出台了三十多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但到目前为止,正式出台的具体准则也只16个。即使从目前已出台的具体准则来看,其涉及范围仍然较小,仅仅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经济业务,而且规定得不够详细,可操作性较差,对一些新问题未能涉及,例如投资性房地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而国际会计准则最早颁布于1973年,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41项会计准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经济业务,具有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3。会计准则的侧重对象不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在于利润表,以收入、利润的恰当合理的配比为先,属于利润表观,而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则在于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的准确计量为先,属于资产负债表观。以开办费为例,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应递延至企业开始经营之时计入费用,发生时先计入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因为关注利润表,就会把根据配比原则将与未来期间收入相联系的费用先作为资产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时直接计入费用,因为它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又如,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的基准处理方法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备选方法是记入当期净损益;而我国准则则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基准处理方法,即将累计影响数调整为期初留存收益。其理由是以前期间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不应由当年承担,因而不应包括在当年的净利润中。4。会计准则的计量模式不同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是计量问题,我国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绝大多数情况下禁止使用公允价值;而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为例,我国准则规定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或历史成本。又如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利得或损失;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利得或损失。

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要素分别是什么?

1、国际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产权、收益和费用五大要素。而且明确“收益的定义包括了收入和利得”,“费用的定义包括了损失,也包括那些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2、美国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总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十大要素。扩展资料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的比较共同点:1、运作机制相似,二者均为民间机构,由企业、专业团体资助,专门制定会计准则,不过FASB获得了SEC的授权。2、制定准则程序相似,如前所述,二者制定准则都经过大量的调研、征求意见、投票批准等程序,且透明度非常高。3、准则内容相似。尽管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数量多于IASB,但其对相同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基本相似。不同点:1、出发点不同。IASB的出发点是制定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FASB则主要根据美国国内经济活动的需要制定会计原则,主要适用于美国。2、基础不同。IASB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原则导向(Principe-based)的,目的是在基本原则一致的条件下,兼顾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因而比较精练、粗线条,其核心思想是只要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满足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的要求,那么报表就是真实、公允的,IFRS体系更加看终于专业人员的内在以及主观判断;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规则导向(Rule-based),其准则数量多,内容具体、细致,其核心思想是尽可能多的将规则细化,是的每一项业务都有具体的准则作为指引,只要企业在编制报表时候完全满足了相关要求,那么报表就整体上满足了GAAP准则的思想,故这种依据一条一条的准则去检测企业是否规范操作也被称为逐项核查(Box-ticking)。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会计准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要素

关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和中国会计准则的区别

根据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本文现简析两者在会计处理方面上的10项主要差异,包括:固定资产采购计价、借款费用资本化、非货币性交易、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商誉、研究与开发费用、开办费、资产类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所得税。固定资产采购计价中国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一般以其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国际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计价应当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包括资产重估和折现的影响。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购房,价款1亿元,分10年等额还款,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千万元。借款费用资本化中国准则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应予资本化,直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资本化金额=借款利息+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国际准则规定,用于构建资产的一般性借款符合条件可以资本化。资本化金额=所有专门借款费用-暂时投资收入。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借入1,000万元专门借款用于建造厂房,03年平均支出为800万,企业将借入款项余额放入专项银行户口,利息收入为5万。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8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95万。这样,IAS比PRC多计入资本化金额15万,同时少确认利息费用15万。非货币性交易中国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的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区分了同类和非同类的资产互换,规定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同类资产按换出资产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而不同类的资产交换按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损益=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短期投资中国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仅对跌价损失计入损益。国际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对市价与成本的盈利或损失变动都计入损益。长期投资商誉中国准则规定股权投资以投资成本计价,债权投资以成本,贷项计入资本公积。国际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日债务证券的投资以成本,按取得的可辨认应折旧/摊销资产的加权平均剩余年限摊销,如负商誉超过FV,超过部份立刻确认为收益。假设企业A用100万元购买企业B30%的股权,企业B净资产是200万元,但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是300万元。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股权投资差额=4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商誉=10万,此后分享被投资者损益时,需考虑因公允价值调整而产生的影响。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中国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资本化,只有为依法申请取得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而发生如注册费、律师等费用才能资本化。国际准则规定研究支出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开发支出符合一定条件时才确认为无形资产。开办费中国准则规定开办费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国际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资产类政府补助中国准则规定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0应于期末按应收的补贴金额记入补贴收入国际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列为递延收益oswa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有系统并合理地确认为收益。债务重组中国会计准则规定按重组债权账面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2840重组利得不能确认为收益,而为资本公积。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按公允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损益。所得税中国准则规定所得税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付税款法按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余下全文>>

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是什么?

根据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本文现简析两者在会计处理方面上的10项主要差异,包括:固定资产采购计价、借款费用资本化、非货币性交易、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商誉、研究与开发费用、开办费、资产类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所得税。x0dx0ax0dx0a固定资产采购计价x0dx0a中国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一般以其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政策变更。x0dx0a国际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计价应当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包括资产重估和折现的影响。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估计变更。x0dx0a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购房,价款1亿元,分10年等额还款,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千万元。x0dx0ax0dx0a借款费用资本化x0dx0a中国准则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应予资本化,直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资本化金额=借款利息+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x0dx0a国际准则规定,用于构建资产的一般性借款符合条件可以资本化。资本化金额=所有专门借款费用-暂时投资收入。x0dx0a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借入1,000万元专门借款用于建造厂房,03年平均支出为800万,企业将借入款项余额放入专项银行户口,利息收入为5万。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8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95万。这样,IAS比PRC多计入资本化金额15万,同时少确认利息费用15万。x0dx0ax0dx0a非货币性交易x0dx0a中国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的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x0dx0a国际会计准则区分了同类和非同类的资产互换,规定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同类资产按换出资产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而不同类的资产交换按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损益=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x0dx0ax0dx0a短期投资x0dx0a中国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仅对跌价损失计入损益。x0dx0a国际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对市价与成本的盈利或损失变动都计入损益。x0dx0ax0dx0a长期投资商誉x0dx0a中国准则规定股权投资以投资成本计价,债权投资以成本,贷项计入资本公积。x0dx0a国际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日债务证券的投资以成本,按取得的可辨认应折旧/摊销资产的加权平均剩余年限摊销,如负商誉超过FV,超过部份立刻确认为收益。x0dx0a假设企业A用100万元购买企业B30%的股权,企业B净资产是200万元,但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是300万元。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股权投资差额=4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商誉=10万,此后分享被投资者损益时,需考虑因公允价值调整而产生的影响。x0dx0ax0dx0a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x0dx0a中国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资本化,只有为依法申请取得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而发生如注册费、律师等费用才能资本化。x0dx0a国际准则规定研究支出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开发支出符合一定条件时才确认为无形资产。x0dx0ax0dx0a开办费x0dx0a中国准则规定开办费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x0dx0a国际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x0dx0ax0dx0a资产类政府补助x0dx0a中国准则规定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应于期末按应收的补贴金额记入补贴收入。x0dx0a国际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列为递延收益,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有系统并合理地确认为收益。x0dx0ax0dx0a债务重组x0dx0a中国会计准则规定按重组债权账面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重组利得不能确认为收益,而为资本公积。x0dx0a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按公允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损益。x0dx0ax0dx0a所得税x0dx0a中国准则规定所得税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付税款法按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纳税影响会计法需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递延法或损益表负债法。x0dx0a国际准则规定所得税仅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即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x0dx0a假设某公司花费100万元开发成本,按国际准则规定需予以资本化,但税法规定计入损益。根据纳税影响会计法需借计递延所得税费,贷计递延税负债。例如A公司收购B公司,被收购B公司资产账面金额为1000万元,收购时按公允价1200万元调整。根据纳税影响会计法需借计商誉,贷计递延税负债。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有什么利弊?

趋同可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促进各国企业的国际经贸交流和投融资活动的发展。随着各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如果各国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达到投融资所在国的要求,企业必须花大量人力和财力去折算或重新调整会计处理方法,这样必然会降低会计的时效性,同时也增加了交易成本与投融资成本。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各国迫切需要有一套公认、一致、科学的会计标准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确保生成公开透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因为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会计准则的趋同可消除不同会计实务生成信息的商业语言障碍,不同地域的企业可顺利地交流信息(包括财务信息),评估客户7的实力,促进资金有效流动,避免无效投资和资源浪费,促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的国际经贸交流和投融资活动的发展。拓展资料1.会计准则是“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公共合约”,是“为实现财务报告目的而约定的一种技术手段”,还是“政治程序的产物”会计业界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财政部王军副部长在全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新会计准则培训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从三个递进的层面上分别精辟地阐述了“什么是会计准则”:“第一,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专业技术标准;第二,会计准则是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游戏规则;第三,会计准则是国家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生活甚至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因此,他赞同西方学者所提出的“会计审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以及政府外部监管,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三大支柱”的论断。   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正式提出了“趋同”(Convergence)的概念。“趋同”意指趋近同一,也就是一体化,即在世界不同的司法管辖区,相同的经济交易事项都应该使用同一的会计处理方法。

解释财务报告为何存在国际差异。 在你的回答中,应当提及跟会计制度差异有关系的部分原因或结果。

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尚存的极少差异 1.关联方的认定 国际准则将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均视为关联方,所发生的交易作为关联方交易,在财务报表中要求充分披露。这一规定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较多,如按国际准则规定,大部分企业都是关联方,实际上这些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如果没有投资等关系不构成关联企业。因此,中国的关联方披露准则规定,“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企业,不构成关联方”,从而限定了国家控制企业关联方的范围,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披露成本。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同了中国的做法,并承诺借鉴中国准则修改《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2007年2月22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公布了该准则修订后的征求意见稿,随着该准则的修订完成,此项差异将随之消除。 2.部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 国际准则对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允许转回,计入当期损益。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后认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价值较大的非流动资产发生减值,按照资产减值准则计提减值损失后,价值恢复的可能极小或不存在,发生的资产减值应当视为永久性减值,而且在这一问题上往往被少数企业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所以,中国资产减值准则规定,此类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中国的规定表示理解,希望我们关注国际准则与美国准则的趋同进展,因为美国的资产减值准则对于上述非流动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也是不允许转回的。 二、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规定不同但不构成差异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我国的企业合并准则规定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国际准则只明确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规范,没有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我国实务中,因特殊的经济环境,有些企业合并实例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果不对其加以规定,就会出现会计规范的空白的,导致会计实务无章可循。所以中国准则结合实际情况,规定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中国准则在这方面的规定和实践将为国际准则提供有益的参考。 2.公允价值的计量 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是会计中重要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当前的,历史成是过去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广泛运用公允价值,以充分体现相关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国准则强调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主要是考虑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许多资产还没形成活跃市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固然重要,但应当以可靠性为前提,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就有可能会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中国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准则规定,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同中国的做法,并将如何在新兴市场经济中应用公允价值的问题列入其主要议题并加以研究,还表示希望中国在这方面提供帮助。 3.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5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单独规定了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的会计处理。非流动资产主要是指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终止经营是指对企业的车间、分部、子公司等予以处置或将其划分为准备出售对象。根据该准则规定,如果企业管理层准备处置该部分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要将这部分资产从非流动资产转出作为流动资产,停止计提折旧或者摊销,采用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销售费用孰低计量,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减去销售费用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我国根据实际情况,没有单独制定这一准则项目,而是固定资产、财务报表列报等相关准则中采用其他方式处理,达到类似效果,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赞同我们的做法。 4.设定受益计划 《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6号--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对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的离职后福利规范了会计处理。由于中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没有类似设定受益计划方面的规定,会计准则在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对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等类似于国际准则中设定提存计划的内容作了规范。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这种做法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趋同的。 5.恶性通货膨胀会计 《国际会计准则第29号--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规定了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要求。我们认为,中国在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预期不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没有必要制定这一准则项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完全赞同我国不制定该项准则,但提出在中国准则中,应该明确境外经营所在国家或地区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会计处理。我们同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建议,在外币折算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规定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要求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国家或地区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一般物价指数进行重述,再按重述后的报表进行折算。 三、中国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在准则项目上做出了更加合理的安排。 中国会计准则在某些项目的安排上作了适当凋整:一是将《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分解为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套期保值、金融资产转移三个准则项目,将复杂的金融工具业务进行细分,以更好地指导实务;二是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4号--保险合同》分为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两个准则项目,对保险合同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作了比国际准则更加详尽、系统的规范;三是将《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联营中的投资》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的权益》中的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既符合中国会计实务多年来的习惯,又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准则内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我们的上述安排表示赞赏。 此外,为了促进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2008年1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了持续趋同工作机制备忘录,就人员交流、工作方式和持续趋同工作的内容达成了共识:一是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未来工作计划,双方将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公允价值计量、财务报表列报、收入确认、租赁和资产减值等项中开展合作,以后再根据趋同进展情况确定新的趋同项目。二是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组织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讨论稿、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提供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三是在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未涵盖的问题制定中国准则时,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进行沟通和趋同,进一步完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什么区别,它

国际会计准则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前身!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IAS))isreplacedbyInternationalFinancailReportingStandards(IFRS).以前的会计准则可以叫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只不过还是用原来的名字国际会计准则而已!

IFRS与IAS这两个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国际会计的 会的请进!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国际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所颁布的准则称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可以理解它是一本书),其中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只是书里的一部分,包括41个小准则)和解释公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前也叫国际会计准则来着 IFRS共有四部分: A.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1个)(相当与中国的基本准则) B.国际财务报告准则(5个) 1.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2.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 3.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 4.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4号——保险合同 5.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5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 C.国际会计准则(发布了41个,有效的32个) 1.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表报的列报 2.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 3.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现金流量表 4.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 5.国际会计准则第10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6.国际会计准则第11号——建造合同 7.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所得税 8.国际会计准则第14号——分部报告 9.国际会计准则第15号——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决议:理事会撤销《国际会计准则第15号》 10.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 11.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租赁 12.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 13.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 14.国际会计准则第20号——政府补助的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 15.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汇率变动的影响 16.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借款费用 17.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 18.国际会计准则第26号——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 19.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 20.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联营中的投资 21.国际会计准则第29号——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 22.国际会计准则30号——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财务报表中的披露 23.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的权益 24.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 25.国际会计准则第33号——每股收益 26.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 27.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 28.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29.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 30.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31.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 32.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 D.解释公告(11个) 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前言 1.解释公告第7号——引入欧元 2.解释公告第10号——政府援助:与经营活动没有特定联系的政府援助 3.解释公告第12号——合并:特殊目的主体 4.解释公告第13号——共同控制主体:合营者的非货币性投入 5.解释公告第15号——经营租赁:激励措施 6.解释公告第21号——所得税:已重估非折旧资产的收回 7.解释公告第25号——所得税:主体或其股东纳税状况的改变 8.解释公告第27号——评价涉及租赁法律形式的交易的实质 9.解释公告第29号——披露:服务特许权协议 10.解释公告第31号——收入:涉及广告服务的易货交易 11.解释公告第32号——无形资产:网站成本 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以前叫IAS,现在改名了,叫IFRS,可能是IASB的工作人员觉得叫IFRS更有权威性,毕竟会计人员的职能最终就是表现在财务报告上。很明显现在意思上的国际会计准则只是IFRS的一个主体部分

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

1.在减值损失的计量上,IFRS规定基于可收回金额(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的较高者)。US GAAP规定基于公允价值。  2.在资产剩余价值的计量上,IFRS规定在假定资产已经使用完毕﹐且符合其使用年限结束时的预期状况的情况下﹐以资产目前的净销售价格计量。US GAAP规定通常是资产未来处置时预期收入的折现值。  3.在商誉减值测试的层次上,IFRS规定现金产出单元或一组现金产出单元。其代表了出于企业内部管理目的而对商誉做出监察的最低组织层次﹐其不能大于一个业务或地区分部。US GAAP规定报告单位——业务分部或组织内的更低一个层次。在商誉减值的计算上,IFRS规定一步法比较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和使用价值的较高者)和其账面价值。US GAAP规定两步法:比较报告单位的公允价值和其包括商誉在内的账面价值;如果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没有减值(不需要进行第二步);比较商誉的内含公允价值和其账面价值。在不可确定年限的无形资产的减值上,IFRS规定商誉和其他不可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包括在现金产出单元中﹐对现金产出单元进行减值测试。US GAAP规定商誉包括在现金产出单元中﹐其他不可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则作单独测试。  4.在减值损失的转回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一定的标准﹐减值损失应转回﹐但商誉的减值损失不可转回。US GAAP规定减值损失不可转回。  5.在准备的计量上,IFRS规定清算债务的最佳估计﹐通常采用预期价值法﹐并要求采用折现的方法。US GAAP规定清算债务可能发生数的较低值﹐某些准备不需要折现。在购买研制中的研究开发项目的后续支出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开发的定义则资本化。US GAAP规定费用化。  6.在无形资产的重估上,IFRS规定只有当无形资产有活跃的市场进行交易﹐才可以进行重估。US GAAP规定通常不可以重估。  7.在对非上市权益工具的投资上,IFRS规定如果可以可靠地计量﹐则按公允价值计量﹐否则按成本计量。US GAAP规定按成本计量。在金融工具重新划入或划出为交易而持有的类别上,IFRS规定不可以。US GAAP规定如果将有关资产转入为获取短期盈利的投资组合中﹐该金融工具应从可供出售的类别划入为交易而持有的类别。但是不可以从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入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8.在应付和应收不同方的金额的抵消上,IFRS规定如果存在法律上的抵消合约﹐可以抵消。US GAAP规定不可以抵消。  9.在减值损失的后续转回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对于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日金融工具(HTM)和可供出售(AFS)债务工具的减值损失需要转回。US GAAP规定对HTM和AFS﹐禁止转回减值损失。  10.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采用成本-折旧-减值模型或公允价值模型﹐而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采用历史成本法﹐同时提取折旧和减值。  11.在农业产品、牲畜、果品和林产品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计入损益;US GAAP规定通常采用历史成本﹐然而﹐已收割的及待售的农产品和牲畜会按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核算。  12.在保险合同中的嵌入衍生工具上,IFRS规定当嵌入衍生工具的特征和风险与主合同没有紧密关系及其价值与保险合同的价值有相互关系时则不需要单独列示﹐并作为衍生工具核算。US GAAP规定这样的衍生工具必须单独予以核算。在最初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时的计量上,IFRS规定累积的汇兑差额保留在权益中。US GAAP规定累积的汇兑差额从权益中重新分配到持有待售资产的价值中。  13.在终止经营的定义上,IFRS规定业务或地区报告分部或其主要组成部分。US GAAP规定报告分部、经营分部、报告单位、子公司、或一组资产(比在B的定义较少限制)。在终止经营的列报上,IFRS规定终止经营的税后损益应在收益表上列报。US GAAP规定终止经营的税前和税后损益应在收益表上列报。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公认的会计假设有哪些?

我国基本准则中提出的会计假设有五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IASC在其概念框架中提出两项基本假定:权责发生制和持续经营。但以上差异只是表面上的差异,国际准则委员会并非不承认会计主体、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但在其所制定的准则中已经遵循了这些前提,之所以不单列,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这几项基本假设已是不言自明的前提。简介会计准则(Accounting Standard),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它是指就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目前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哪些差异

1、存货对采购成本的计量上,国际准则采用净价法,我国准则采用总价法 2、建造合同上,国际准则允许将采购合同订立的相关费用作为成本的组成部分,我国准则确认为当期费用 3、固定资产准则中,国际准则对非同类固定资产交换允许以公允价值计量,确认利得或损失。我国准则要求以换出资产帐面价值计量,不确认损益。对处置固定资产的损益,国际准则允许计入当期经营活动损益,我国准则要求列为营业外收支。对无形资产同样如此。 4、收入准则中,国际准则仅规定了收入计量一般原则,我国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利息收入等确定了单独的计量原则 5、借款费用准则中,国际准则允许资本化的对象包括固定资产和存货,我国准则只包括固定资产。 6、关联方披露方面,国际准则不涉及合营企业,我国准则视合营企业为关联方。 7、投资准则中,国际准则要求将投资成本与投资者享有的在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中的份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并进行相关处理,我国准则确认为股权投资差额,按一定期限摊销入损益 8、或有事项准则中,国际准则要求按资产负债表日履行现时义务所要求支出的最佳估计值的折现金额来确认一项准备的金额,我国准则规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负债,金额应是清偿该负债的最佳估计数,并采用预计负债科目。 9、租赁准则中,对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区分的判断上,国际准则强调公允价值,我国准则强调帐面价值。 参考文献:2005年财务与会计第8期

为什么我国的会计准则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2001年4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成功改组,在全世界范围内制定通用的统一会计准则成为了现实。随着IASB宣告制定具有“全球会计准则”意义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各国会计准则纷纷向IFRS趋同。2、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也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对世界经济的繁荣与稳定有利,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也十分有利。3、西方许多国家直接采用IFRS编制上市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也有不少国制定了与IFRS等同的本国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与IASB在2002年9月签订“诺沃克协议”,旨在推动FASB准则与IASB准则的趋同。4、趋同是一个动态过程、渐进的过程。趋同不等于完全等同,应该允许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阶段等现实情况,在会计准则的制订和完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独特之处。

国际会计公认的准则有哪几个?

英国澳洲新西兰新加坡香港等用的国际会计准则,还有就是美国自己单独的会计准则GAAP。这两个世界上是认可的。

美国会计准则 和 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

1.在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上, IFRS规定禁止使用后进先出法。US GAAP规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  2.在存货减值的转回上, IFRS规定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需予以转回。US GAAP规定不可以转回。  3.在现金流量表中收取和支付利息的分类上, IFRS规定可包括在来自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US GAAP规定必须归类为经营活动。  4.在工比例无法确定的建造合同上,IFRS规定成本收回法。US GAAP规定合同完工法。  5.在报告分部的基础上,IFRS规定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US GAAP规定根据公司内部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的信息组成进行划分﹐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  6.在广场、厂房及设备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以使用重估价或历史成本。如果是按重估价计量﹐会根据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之后的累计折旧和减值损失列示。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使用历史成本。  7.在辞退福利上,IFRS规定没有区分开“特别”和其他辞退福利﹐在雇主表明承诺会支付时确认辞退福利。US GAAP规定当雇员接受了雇主提供的条件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特别”(一次性)辞退福利;当雇员很可能有权享有﹐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合约性辞退福利。  8.在确认与既定福利相关的过去服务的成本上,IFRS规定立即确认。US GAAP规定在剩余服务年限或生命期间摊销。  9.在设定受益计划中﹐最小应确认的负债金额上,IFRS规定没有最小的要求。US GAAP规定应确认的负债金额最小为未注资的累积福利义务。  10.在养老金资产确认上的限制上,IFRS规定确认的养老金资产不能超过未确认的过去服务成本、精算损失以及从该计划返还资金或减少对计划的未来提存金供款而得到的经济利益的现值之总净额。US GAAP规定对确认的金额没有这样的限制。  11.在确认缩减利得的时间上,IFRS规定当有关企业有明确表示将福利计划缩减﹐且已经对外宣布时﹐确认缩减利得和损失。US GAAP规定直到相关雇员被辞退或计划被终止或修订时﹐确认缩减利得﹐时间可能在明确表示和宣布之后。  12.在福利计划缩减产生的损益的计量上,IFRS规定缩减利得或损失包括设定受益义务现值上的改变;计划资产公允价值上的任何改变;以前未予确认的任何相关精算利得和损失、因应用过渡条款而未确认的金额和过去服务成本的份额。US GAAP规定虽然未确认精算利得或损失要按未确认过渡性资产和负债的比例冲销﹐但过渡期后的未确认精算利得和损失并不受计划缩减的影响。  13.在需要相当时间完成的资产的借款成本上,IFRS规定资本化是可选择的会计政策。US GAAP规定必须采用资本化的政策。在可予资本化的借款成本的类型上,IFRS规定包括利息、某些辅助成本和作为利息调整的折算差额。US GAAP规定通常只包括利息。  14.在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的暂时性投资收益上,IFRS规定抵减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US GAAP规定一般不抵减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15.在投资者和联营企业会计政策不同上,IFRS规定必须统一会计政策。US GAAP规定对统一会计政策没有要求。  16.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经营实体的财务报表调整上,IFRS规定在折算之前使用一般物价水平指数调整。US GAAP规定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经营的实体必须使用母公司的功能货币(而不是其处于的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货币)编制其财务报表。  17.在合营企业的投资上,IFRS规定允许使用权益法或比例合并法。US GAAP规定通常使用权益法(建造和油气行业除外)。  18.在发行者对可转换债券工具的分类上,IFRS规定在发行时将可转换债券工具分为负债部分和权益部分列报。US GAAP规定将整个工具全部作为负债。  19.在中期报告——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上,IFRS规定中期是一个任意的报告期间(附有某些例外)。US GAAP规定中期是全年的一部分(附有某些例外)。  20.在减值迹象上,IFRS规定当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必须进行详细的减值计算﹐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资产的使用价值(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和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的较高者则发生减值。US GAAP规定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总额(不需要折现)﹐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则必须进行详细的减值计算。  21.在减值损失的计量上,IFRS规定基于可收回金额(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的较高者)。US GAAP规定基于公允价值。  22.在资产剩余价值的计量上,IFRS规定在假定资产已经使用完毕﹐且符合其使用年限结束时的预期状况的情况下﹐以资产目前的净销售价格计量。US GAAP规定通常是资产未来处置时预期收入的折现值。  23.在商誉减值测试的层次上,IFRS规定现金产出单元或一组现金产出单元。其代表了出于企业内部管理目的而对商誉做出监察的最低组织层次﹐其不能大于一个业务或地区分部。US GAAP规定报告单位——业务分部或组织内的更低一个层次。在商誉减值的计算上,IFRS规定一步法比较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和使用价值的较高者)和其账面价值。US GAAP规定两步法:比较报告单位的公允价值和其包括商誉在内的账面价值;如果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没有减值(不需要进行第二步);比较商誉的内含公允价值和其账面价值。在不可确定年限的无形资产的减值上,IFRS规定商誉和其他不可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包括在现金产出单元中﹐对现金产出单元进行减值测试。US GAAP规定商誉包括在现金产出单元中﹐其他不可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则作单独测试。  24.在减值损失的转回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一定的标准﹐减值损失应转回﹐但商誉的减值损失不可转回。US GAAP规定减值损失不可转回。  25.在准备的计量上,IFRS规定清算债务的最佳估计﹐通常采用预期价值法﹐并要求采用折现的方法。US GAAP规定清算债务可能发生数的较低值﹐某些准备不需要折现。在购买研制中的研究开发项目的后续支出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开发的定义则资本化。US GAAP规定费用化。  26.在无形资产的重估上,IFRS规定只有当无形资产有活跃的市场进行交易﹐才可以进行重估。US GAAP规定通常不可以重估。  27.在对非上市权益工具的投资上,IFRS规定如果可以可靠地计量﹐则按公允价值计量﹐否则按成本计量。US GAAP规定按成本计量。在金融工具重新划入或划出为交易而持有的类别上,IFRS规定不可以。US GAAP规定如果将有关资产转入为获取短期盈利的投资组合中﹐该金融工具应从可供出售的类别划入为交易而持有的类别。但是不可以从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入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28.在应付和应收不同方的金额的抵消上,IFRS规定如果存在法律上的抵消合约﹐可以抵消。US GAAP规定不可以抵消。  29.在减值损失的后续转回上,IFRS规定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对于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日金融工具(HTM)和可供出售(AFS)债务工具的减值损失需要转回。US GAAP规定对HTM和AFS﹐禁止转回减值损失。  30.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采用成本-折旧-减值模型或公允价值模型﹐而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采用历史成本法﹐同时提取折旧和减值。  31.在农业产品、牲畜、果品和林产品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计入损益;US GAAP规定通常采用历史成本﹐然而﹐已收割的及待售的农产品和牲畜会按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核算。  32.在保险合同中的嵌入衍生工具上,IFRS规定当嵌入衍生工具的特征和风险与主合同没有紧密关系及其价值与保险合同的价值有相互关系时则不需要单独列示﹐并作为衍生工具核算。US GAAP规定这样的衍生工具必须单独予以核算。在最初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时的计量上,IFRS规定累积的汇兑差额保留在权益中。US GAAP规定累积的汇兑差额从权益中重新分配到持有待售资产的价值中。  33.在终止经营的定义上,IFRS规定业务或地区报告分部或其主要组成部分。US GAAP规定报告分部、经营分部、报告单位、子公司、或一组资产(比在B的定义较少限制)。在终止经营的列报上,IFRS规定终止经营的税后损益应在收益表上列报。US GAAP规定终止经营的税前和税后损益应在收益表上列报。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区别是什么

一、区别两者在会计处理方面上的10项主要差异,包括:固定资产采购计价、借款费用资本化、非货币性交易、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商誉、研究与开发费用、开办费、资产类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所得税。1、固定资产购进计价:根据中国的标准,固定资产一般按其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折旧方法的变更视为会计政策变更。国际标准规定,固定资产计价应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包括资产重估和折现的影响。折旧方法的变更视为会计估计变更。2、借款费用资本化:按照中国标准,购建固定资产专项贷款发生的借款费用,在满足资本化条件时予以资本化,直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资本化金额=贷款利息+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国际标准规定,用于建设资产的一般借款,符合条件的,可以资本化。资本化金额=所有专项借款费用-临时投资收益。3、非货币交易:根据中国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到的资产,按照转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区分类似和非类似资产互换,规定从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到的类似资产,按照交出的资产价值加上相关税费入账,不同类型资产交换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收回的资产价值,损益=转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出资产的公允价值。4、短期投资:中国标准规定,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仅将跌价损失计入损益。国际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市场价格和成本的损益变动计入损益。5、长期投资商誉:中国标准规定,股权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债权投资按成本计价,债权计入资本公积。国际标准规定持有至到期的债务证券投资,按照取得的可辨认可折旧/摊销资产的加权平均剩余寿命按成本摊销。如果负商誉超过FV,超出部分立即确认为收入。二、拓展资料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是什么

  一、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一)在内容上,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差别:   1.中国目前还缺少一个概念框架。国际会计准则和大多数发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均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起到指导作用。但中国还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其结果是,中国没有采用一套系统一致的方法去发展会计准则,而采用了将中外会计准则的个别差异分项处理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   2.中国尚未对许多会计问题发布具体准则,如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职工福利义务、金融工具、所得税、政府补贴、资产减值,等等。   3.中国准则对某些重要会计信息的披露尚无要求,如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终止经营的部门、每股收益(包括摊薄)的计算方法、分部报告,等等。   4.在中国已有准则或制度加以规范的一些会计业务问题上,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也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如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收入的计量、债务准备的计量、最佳估计数的确定方法、债务准备的适用范围、追加的资产建造、利润分配方案、债务重组,等等。   (二)在形式上,中国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有重要差别。中国的准则正式条文都比较简略,而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正文比较详尽;国外的会计准则均具备几个不同的层次,准则下面还有准则解释、技术公告等层次,而中国的会计准则没有这样的层次。   (三)在制定机制上,中国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有重要差别。中国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调研和征求意见范围较为有限。   二、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现状   会计准则是各国的“准法律”,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比较笼统,是指在主要发达国家采用的、对其他国家影响较大的会计概念、程序、做法、方法等。本文将用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原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总共有54号, 其中13号是新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另外41号是属于原有的国际会计准则(IAS)。而我国目前有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内容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或有事项;收入;建造合同;政府补助;借款费用;所得税;外币折算;企业合并;租赁;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石油天然气开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告;每股收益;分布报告;关联方披露;金融工具列报;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就准则的数量而言,我国的新会计准则虽已比旧准则增加了22项,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还是有一段距离。   三、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表现   会计准则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国虽已采用与国际实质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公允价值计量和财务报表列报两个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   (一) 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差异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虽然扩大了公允价值应用范围,分别在关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长期股权投资、等多个科目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但依然表现出了谨慎的态度,并没有与国际准则完全等同。   1、公允价值的含义   我国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而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界定则为:“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通过比较,两者在定义基本上一致,只是后者更加强调了市场环境,更接近实务,更容易操作一些。   2、公允价值取得的方法   我国对公允价值所使用的市场数据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市场规模较小,资本市场发展并不十分完善,不能够完全提供有效的公允价值计量数据。同时,我国价格市场存在不够规范,市场监管不是十分到位的情况,所以很可能为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会计利润提供了空间。因此我国尽量避免采用市场数据,而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则将市场数据作为公允价值取得数据的基础,对市场数据的依存度更高。   3、公允价值具体适用范围   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限制较多,例如在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方面,我国还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拥有的待出售的房屋建筑物,作为企业的存货核算,其计量基础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并不受公允价值升值的影响。   4、具体准则的区别   例如资产减值转回方面,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规定资产减值是可以转回的,也就是说资产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使资产更加接近市场的现实状况,从而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然而,由于我国曾经出现过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现象,所以规定一但确认资产减值,日后便不能转回。另外,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在企业合并中区别也较大,我国是按合并当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金额来计量,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二)财务报表列报的差异比较   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股东权益的变动情况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财务报表主要是为了满足成熟市场中投资者的需求,使他们能够更加明智地进行投资选择,同时便利国家进行各项经济数据的统计以及方便税收部门进行税务管理等。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的成熟度不高,投资者不够理性,以至于投资者还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财务报表的信息进行投资。因此,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作用还仅仅只是用于对各企业的考核和评估。由于我国的财务报表作用定位不同以及市场体系不够成熟,我国财务报表规范与国际的财务报表规范相比较而言,还是有不足的地方。   就财务报表列报总体要求的规定而言,我国的会计准则相比较就更加原则化,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加详尽具体;相反,对各报表结构和内容的规定,我国会计准则更明确、更详细,而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则更概括、更灵活。这主要是由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面向全世界多元化的法律制度和文化背景,详尽的总体规定、灵活的报表结构以及更广泛的专业判断空间则有利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各国的推广。而我国会计准则仅仅面向我国的法律制度和文化背景,对报表结构和内容的规定详细明确,能减少相关的报表编制和使用成本,从而提高报表的编制效率和使用效用。   四、对会计准则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市场监督机制并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系统以及定价机制   有效的市场监督系统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利润操作的现象,与此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从而提供更加扎实的经济基础。由于我国市场的成熟度不够高,制定适合我国的合理有效的公允价值定价机制可以防止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   (二)制定更具实际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细则   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有效地减少主观判断在公允价值确定过程中的运用,从而防止操纵利润现象的发生。因此,制定更具实际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应用指南是绝对有必要的。另外,国家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还应加强监管力度、增强在信息披露环节方面的管理,通过强化公司在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信息披露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三)会计理念的转变   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财务报表列报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也就是淡化收入和费用。利润表是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直接表现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利润表观中财务报表主要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盈利能力。然而在资产负债表观中,除了所有者自身投资及利润分配以外的净资产的变动都应该计入当期的损益,因此财务报表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和持续获利能力。我国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列报的方面,也应提升资产负债表在报表列报中的地位,使其优先于利润表,成为核心的报表。   (四)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渐进式的全面持续趋同   我国应该加快脚步,争取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行同步,如报表种类、格式、内容等。当然,我国会计准则也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与国际会计准则同步,还是需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我国会计有关人员的接受能力与素质,尽可能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体化。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可以一次性趋同。由于我国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企业业务交易的类型和自主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渐进式的持续全面趋同的同时,还应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必须适当保留具有国家特色的会计准则。

在中国,上市公司是否必须或者有义务使用国际会计准则IFRS?谢谢!

在中国,上市公司无法应用IFRS(国际会计准则)。原因有四点:一: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发展与国外不在一个水平上。二:中国现在启用IFRS只会限制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发展。三:是人都是喜欢自己制定规则的,中国还是大国也一样。四:中国企业做假太严重啦,不管是国企、上市公司、基本都有这种情况。扩展资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所颁布的易于各国在跨国经济往来时执行的一项标准的会计制度。IFRS是全球统一的财务规则,是按照国际标准规范运作的财务管理准则。用于规范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运作,使各国的经济利益可在一个标准上得到保护,不至于因参差不一的准则导致不一样的计算方式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IASB并委托专业的会计师团体如国际会计师公会(AIA)培训专业高级会计师。准则体系:SectionAThecontextofFinancialReporting,IFRS是全球统一的财务规则,是按照国际标准规范运作的财务管理准则。用于规范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运作,使各国的经济利益可在一个标准上得到保护,不至于因参差不一的准则导致不一样的计算方式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IASFrameworkforPreparationandPresentationofFinancialStatementsIFRS1First-timeAdoptionofIFRSSectionBAssetsandrevenue资产与收入IAS2InventoriesIAS11ConstructionContractsIAS16Property,Plant&EquipmentIAS18RevenueIAS20GovernmentGrantsandGovernmentAssistanceIAS23BorrowingCostsIAS32Financialinstruments:PresentationandDisclosureIAS36ImpairmentofAssetsIAS38IntangibleAssetsIAS39Financialinstruments:RecognitionandMeasurementIAS40InvestmentPropertySectionCLiabilities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FRS

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有什么区别?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根据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本文现简析两者在会计处理方面上的10项主要差异,包括:固定资产采购计价、借款费用资本化、非货币性交易、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商誉、研究与开发费用、开办费、资产类政府补助、债务重组、所得税。固定资产采购计价中国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一般以其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国际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计价应当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包括资产重估和折现的影响。对改变折旧方法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购房,价款1亿元,分10年等额还款,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千万元。借款费用资本化中国准则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应予资本化,直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资本化金额=借款利息+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国际准则规定,用于构建资产的一般性借款符合条件可以资本化。资本化金额=所有专门借款费用-暂时投资收入。假设某企业2003年1月1日借入1,000万元专门借款用于建造厂房,03年平均支出为800万,企业将借入款项余额放入专项银行户口,利息收入为5万。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8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资本化金额=95万。这样,IAS比PRC多计入资本化金额15万,同时少确认利息费用15万。非货币性交易中国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的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区分了同类和非同类的资产互换,规定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同类资产按换出资产价值加相关税费入账,而不同类的资产交换按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损益=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短期投资中国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仅对跌价损失计入损益。国际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对市价与成本的盈利或损失变动都计入损益。长期投资商誉中国准则规定股权投资以投资成本计价,债权投资以成本,贷项计入资本公积。国际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日债务证券的投资以成本,按取得的可辨认应折旧/摊销资产的加权平均剩余年限摊销,如负商誉超过FV,超过部份立刻确认为收益。假设企业A用100万元购买企业B30%的股权,企业B净资产是200万元,但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是300万元。根据中国准则计算的股权投资差额=40万,根据国际准则计算的商誉=10万,此后分享被投资者损益时,需考虑因公允价值调整而产生的影响。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中国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资本化,只有为依法申请取得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而发生如注册费、律师等费用才能资本化。国际准则规定研究支出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开发支出符合一定条件时才确认为无形资产。开办费中国准则规定开办费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国际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资产类政府补助中国准则规定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应于期末按应收的补贴金额记入补贴收入。国际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列为递延收益,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有系统并合理地确认为收益。债务重组中国会计准则规定按重组债权账面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重组利得不能确认为收益,而为资本公积。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按公允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损益。所得税中国准则规定所得税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付税款法按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纳税影响会计法需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递延法或损益表负债法。国际准则规定所得税仅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即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采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

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

国内会计准则基本是受托责任观的体现,而受托责任观所强调的是可靠性。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势是更加注重决策有用观。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上的表现就是更加注重相关性,最新的国际会计准则也已经把相关性表述为如实反映了。关联方认定差异我国:“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凡是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都是关联方,都应进行披露。合并会计准则的差异我国会计准则,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处理。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占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购买法进行处理,按公允价值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只允许使用购买法。中国会计准则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发生的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发生的合并费用计入企业合并成本。国际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中支付的费用直接归属于合并成本。合并会计准则的差异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中国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国际会计准则中主体必须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判定是否已有迹象表明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已减少。在最后一次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以后,只有在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中所使用的估计发生改变时,才能转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但已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在随后期间不得转回。政府补助准则差异国际准则范围广,包含了政府援助,中国准则不包括政府援助。我国会计准则仅规范政府补助,将其与所有者投入相区别。与IAS20中政府援助的概念更接近。IAS20范围广,不排除政府的投资行为。两者对于政府补助的认识不一致。中国准则中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国际准则中有两种方法:一是将补助列做递延收益,并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的确认为收益。二是确定资产账面价值时将补助扣除,并通过减少折旧费的方法,在应折旧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将补助确认为收益。

国际会计准则的介绍

亦译国际会计标准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成立于1973年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为提高会计报表资料在国际间的可比性、协调各国会计实务中的分歧而颁布的会计规范,它是适应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国际会计准则是什么?

国际会计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并公布的会计一般规范。其目的是促成国际范围内的会计行为的规范化。它不直接约束各国的会计活动,而通过纳入各国的会计规范系统来对各国(主要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会员所在国)的会计活动施加影响。会计准则内容:现已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有"会计政策的披露"、"存货估价"、"折旧会计"、"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会计对价格变动的反映"、"非常事项与前期事项的处理和会计政策的改变"、"研究和开发活动的会计"、"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事项的处理"、"建筑合同会计"、"所得税会计"及"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列示",等等。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的比较:美国会计准则通常被称为"公认会计准则"(GAAP),主要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包括150多项财务会计准则(FAS)。按照美国法律,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或管理权力属于美国证监会(SEC),美国证监会将制定会计准则的工作委托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但保留了否决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于1972年,性质上是民间专业机构,由高等院校专家、会计师事务所专家等组成,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共同点:一是运作机制相似,二者均为民间机构,由企业、专业团体资助,专门制定会计准则,不过FASB获得了SEC的授权。二是制定准则程序相似,如前所述,二者制定准则都经过大量的调研、征求意见、投票批准等程序,且透明度非常高。三是准则内容相似。尽管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数量多于IASB,但其对相同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基本相似。不同点:一是出发点不同。IASB的出发点是制定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FASB则主要根据美国国内经济活动的需要制定会计原则,主要适用于美国。二是基础不同。IASB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原则导向(Principe-based)的,目的是在基本原则一致的条件下,兼顾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因而比较精练、粗线条,其核心思想是只要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满足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的要求,那么报表就是真实、公允的,IFRS体系更加看终于专业人员的内在以及主观判断;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规则导向(Rule-based),其准则数量多,内容具体、细致,其核心思想是尽可能多的将规则细化,是的每一项业务都有具体的准则作为指引,只要企业在编制报表时候完全满足了相关要求,那么报表就整体上满足了GAAP准则的思想,故这种依据一条一条的准则去检测企业是否规范操作也被称为逐项核查(Box-ticking)。频道。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国际会计准则是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际会计准则是什么

国际会计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并公布的会计一般规范。其目的是促成国际范围内的会计行为的规范化。它不直接约束各国的会计活动,而通过纳入各国的会计规范系统来对各国(主要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会员所在国)会计活动施加影响。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对会计报表中的某些项目应如何计量以及应提供报表资料的最低限度两个方面进行规定。目前已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有“会计政策的披露”、“存货估价”、“折旧会计”、“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会计对价格变动的反映”、“非常事项与前期事项的处理和会计政策的改变”、“研究和开发活动的会计”、“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事项的处理”、“建筑合同会计”、“所得税会计”及“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的列示”等等。

国际会计准则简介

国际会计准则简介   国际会计准则(IAS)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颁布的,一项全球公认的易于各国在跨国经济往来时可以执行一个标准的制度,用于规范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会计运作的指导性原则。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国际会计准则简介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什么是国际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IAS)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颁布的,一项全球公认的易于各国在跨国经济往来时可以执行一个标准的制度,用于规范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会计运作的指导性原则,使各国的经济利益可在一个标准上得到保护,不至于因参差不一的准则导致不一样的计算方式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至今已经推出项,且在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中。这些准则在国际上,按照公众利益,制订和公布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遵循的"同一会计准则,并促使其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执行。它是全球统一的财务规则,是按照国际标准规范运作的财务管理准则。中国于1998年加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并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什么机构   1973年6月,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前联邦德国、日本、墨西哥、荷兰、英国、美国的16个职业会计师团体在英国伦敦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目前,已发展到个国家并拥有个成员的非盈利性国际组织其职能是负责收集各国的会计准则并制定和推广国际会计准则以及颁布适合全球经济发展的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并督促相应国家遵照实施。是制定高质量、易理解、操作性强的国际会计准则的领导机构。它一直与国家准则制定机构、证券监管机构、股票交易所、政府间组织、发展机构紧密合作以实现它所提出的目标,即全世界企业及其它组织依照统一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   三、国际会计师证书含金量为什么那么高?   衡量一个证书含金量的高低主要看它所代表的层次、在业内受欢迎或者认可的程度等几个方面,而AIA的证书的含金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获得证书就获得法律许可的一证双师资格。   2、获得证书代表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到一个相当的层次。   3、获得国际上各企业和机构乃至政府部门的普遍认可。   4、获得国际证书在国际上的执业范围和区域。 ;

收到国家拨款的会计分录是什么?

国家拨款是指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组织进行的拨款。国家拨款分为直接拨款和间接拨款。那么,对于国家拨款的会计分录该怎么做?国家拨款的会计分录收到国家拨款时:借:银行存款贷:专项应付款专项应付款是什么?专项应付款是企业的专项资金对外发生的各种应付和暂收款项。如:购入专项物资的应付货款、应付承包单位的工程价款、应付运输费、应付罚金以及各种暂收的专用款项。为了反映应付、暂收专用款项的增减变动,应设置“专项应付款”账户组织核算。专项应付款或专项暂收款发生时贷记该账户,支付各项应付、暂收款时,借记该账户。贷方余额为专项应付款实有数。在“专项应付款”账户下,应按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账户组织核算。在企业内部专项资金与流动资金相互垫支而发生的应付款项,直接通过“银行存款”和“专项存款”账户划转,不在“专项应付款”账户核算。专项应付款特征1.属于企业的负债;2.专款专用;3.不需要以资产或新的负债偿还。

核算政策性搬迁应该用什么会计科目?

  根据财企[2005]123号《关于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精神,企业的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及费用应按规定进行单独的账务处理:  (一)企业在收到搬迁补偿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它应付款-专项应付款  (二)因搬迁出售、报废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以净损失额来核销专项应付款:  1、核销固定资产及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作会计分录:  (1)核销固定资产时:  借: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清理  贷:固定资产  (2)发生清理费用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现金、银行存款或应付款  (3)取得核销资料的残款时:  借:银行存款、现金或应收账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2、将“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转入“其它应付款-专项应付款”科目进行核销:  借:其它应付款-专项应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三)发生拆卸、运输、重新安装机器设备的费用时,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  借:其它应付款-专项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现金或应付款  (四)原已作为资产单独入账的土地使用权的摊余价值,现因搬迁而灭失,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  借:其它应付款-专项应付款  贷:无形资产  (五)支付职工的安置费,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  借:其它应付款-专项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六)企业搬迁结束后,在搬迁完成年度或在第五个年度,进行搬迁清算,将余额计入当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作转增营业外收入处理。  借:其它应付款-专项应付款  贷:营业外收入  (七)企业搬迁结束后,如有搬迁损失,可以一次性在搬迁完成年度,作为企业损失扣除;或自搬迁完成年度起,分3个年度均匀作为企业损失扣除。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