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四版》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 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uRlqLvwLD1raLE9XuKHRQ 提取码:c8bj书名: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作者:胡庆康 编豆瓣评分:7.0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0-5页数:438内容简介:《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4版)》是“复旦博学·金融学系列”之一。全书共分九章,对货币和货币制度、金融市场运行机制、金融中介机构体系、中央银行及其调控机制、商业银行、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理论、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理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与第三版相比,第四版作了如下改进:(1)第三章中增加了本轮金融危机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内容。(2)第五章中增加了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介绍;近年中央银行主要货币政策及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发展的新变化。(3)第七章中增加了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内容。(4)第八章中增加了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5)更新和充实了部分数据。《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4版)》的特点是,内容比较系统完整,涵盖了现代货币金融理论与实践的主要领域和前沿;理论与实务并重;注意广度与深度结合。为帮助读者理解与进一步思考所学内容,每章后有内容提要、基本概念及思考题。作者简介:胡庆康,男,1942年生。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200O年任国际金融系系主任,1981—198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经济系进修,主攻财政金融,回国后筹建国际金融专业。1990年赴香港浸会大学经济系访问讲学。长期从事“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和研究。著有《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1997年被列为国家教委推荐教材,1998年获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现代公共财政学》(1999年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发表论文几十篇,主要有“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论中央银行监管”和“合业经营: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等。
货币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是一样的么
货币银行学是以前对金融学的另一种称呼;货币金融学就是金融学。所以说,它们其实是一样的。
货币银行学的问题
1.货币政策——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狭义的货币政策则限定在中央银行行为方面,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2.货币政策目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3.货币政策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 4.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通常有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在一定条件下,信贷量和汇率也可充当中介指标。 5.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6.一般性政策工具——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7.法定存款准备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8.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9.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10.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一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一般都是有选择地使用,故称之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1.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1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保证金比率进行限制,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 13.不动产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 14.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 15.预缴进口保证金——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16.直接信用控制——是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17.间接信用指导——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 18.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19.货币政策时滞——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20.松紧搭配——各国政府同时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大政策干预经济时,就会形成“松紧搭配”,即松或紧的两大政策进行匹配运用。 21.稳定物价——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 22.道义劝告——是中央银行通过情况通报、书面文件、指示及与负责人面谈意向等方法实施的货币政策工具。 23.窗口指导——是中央银行在其与商业银行的往来中,对商业银行的季度贷款额度附加规定,否则中央银行便削减甚至停止向商业银行再贷款。 1.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1)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可概括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2) 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较复杂,有的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的相对独立,如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更多表现为目标间的冲突性。各目标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当失业过多时货币政策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需要扩张信用和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人数;同时由于需求的大幅增加,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物价上升。反之,如果货币政策要实现物价稳定,又会带来就业人数的减少。所以,中央银行只有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某一适当的组合点。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矛盾。要刺激经济增长,就应促进信贷和货币发行的扩张,结果会带来物价上涨;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就要采取信用收缩的措施,这有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存在矛盾。若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本国物价稳定,则会造成本国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反之,则出现逆差,是国际收支恶化。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随着经济增长,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通常也会增加,结果会出现贸易逆差;反之,为消除逆差,平衡国际收支,需要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综上所述,由于各目标间存在的矛盾性,中央银行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具体的政策目标。 2.如何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 ⑴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回购协议市场利率、票据市场贴现率等。操作指标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接性,既可以通过政策工具的运用直接引起这些指标的变化;二是灵敏性,政策工具可以准确的作用于操作指标,使其达到目标区。 ⑵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如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和汇率。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三个标准: ① 可测性,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这些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 ② 可控性,这些指标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手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③ 相关性,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又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祝这些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3.如何理解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和局限性? ⑴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效果: ①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②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③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② 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⑵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效果: ①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② 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局限性: ①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② 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⑶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效果: ① 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 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 ③ 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④ 影响范围广。局限性: ① 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 ② 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 ③ 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4.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哪些基本环节?金融市场发挥怎样的作用?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 ① 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 ② 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③ 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金融市场在整个货币的传导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市场实施货币政策工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市场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向;其次,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接受金融机构对资金供应的调节进而影响投资与消费行为;最后,社会各经济变量的变化也通过市场反馈信息,影响中央银行、各金融机构的行为。 5.如何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虽然这两项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仅靠一项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没有双方的配合,单个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不同的搭配组合,政府究竟采用哪种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客观经济情况的判断。概括地说,“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
货币银行学作业题
1:众所周知,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枢纽,它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肩负稳定货币和管理金融等重要职责。中央银行是由商业银行脱胎换骨来的,经历了由私人机构向公共机构的转变。作为公共机构,它与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处理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中央银行诞生后一直存在的问题。早期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充当政府的银行,为财政提供融资服务,但又担心政府会滥用权力,毫无节制地利用中央银行为财政提供廉价资金,以至引起通货膨胀,故提出中央银行应独立于政府。所以,本文研究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实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这个问题在国内外一直存在争议,并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中央银行诞生之初与政府的关系,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1.争取政府支持以独享货币发行权;2.经办政府财政收支,建立资金往来关系;3.办理政府借款和公债筹集业务;4.为政府解决货币经济危机;5.银行总裁由政府任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一些国家认为中央银行是私人企业,他们虽然承认中央银行与社会福利关系甚大,中央银行应对社会负责,但认为中央银行不应受政治控制并保持最高程度的自由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白芝诺(W?Bagehot)在其1873 年出版的名着《伦巴特街》(LombardStreet)中,对英格兰银行应受财政部长监督的主张大加反对,认为英格兰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若受到政党的干预,则将导致严重恶果;他认为,各政党即便在其他各种政策上意见对立,但对于中央银行应具有独立性一事,应可获得一致的意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时财政需要,中央银行的私人事业性质和自由原则受到严重侵权。各交战国除英国以发行国库券筹措军费外,无不利用中央银行增发纸币以供军费开支。供给国防被认为是国家的最高需要,中央银行无奈为时势所屈,其自由原则和独立性因战争而遭到破坏。战后由于多数交战国经济困难,继续利用中央银行增发纸币作为筹资的捷径,政府因战争而获取的权力得以维持。然而,中央银行被迫增发的纸币,引发了一战后大多数国家普遍发生的严重通货膨胀,加剧了经济和金融的困难。例如:1921年与1913年相比,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流通量分别上升了3.5倍、5.6倍、38倍和7.6倍。〔3〕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又被重新提了出来。 这次重提中央银行独立性,其要求的强烈程度为历史之最。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曾作出如下决议:"中央银行必须不受政府的压力,而应依循审慎的金融路线而行动。"1922年热那亚国际金融会议,对上述宗旨予以同样的强调。将本世纪20年代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强烈要求加以综合说明者,乃1931年的《麦克米伦报告》,该报告指出:"健全的货币政府之主要目的,须由具有不受挑衅的独立立场者,不断地利用知识、判断及权威,自由运用其巨大的资源与各种技术始能达成。其管理当局应为英格兰银行,因为英格兰银行具有实现此一目的之各种优良工具,并独立于政治影响之外,专为公益而努力,对其发展相随而生的变化并不怀疑;并对担负新的责任而无踌躇,虽置身于追求利润的奋斗中,但却超然于私人利益之外。"〔4 〕麦克米伦报告是由英国金融和工业皇家委员会提出的,该委员会主席乃英国着名律师麦克米伦勋爵,故以其姓名冠之。该报告当时为货币银行方面的权威性文献,在英国和西方世界的影响很大。当时英国、德国、美国的中央银行首脑均赞成中央银行的独立。在国际联盟的支持下,为稳定战后金融和复兴经济,没有成立中央银行的一些欧洲国家,纷纷成立独立的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法还规定了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的条文,如奥地利、匈牙利、德意志、保加利亚、希腊、爱沙尼亚等国便是如此。 本世纪3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出现大恐慌,面对经济大萧条和大规模失业,中央银行束手无策,导致人们对中央银行的信心大减;另一方面,财政政策的各种调整经济循环措施,却发挥了相当的效果。中央银行因此渐失独立性,成为财政的附属。1931年9月21日, 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格兰银行听命于政府任由英镑贬值,独立性丧失殆尽。法国中央银行总裁因拒绝贴现国库券而被迫辞职。德国重新制订国家银行法,使中央银行成为推行政府政策的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受凯恩斯理论的影响,普遍对经济实行国家干预,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因此,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应受政府的控制和监督。为此,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对中央银行实行了国有化,不允许私人利益在中央银行中占任何特殊地位,这样便加强了对中央银行的控制。然而,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呼声并没有因此灭绝。1957年,本着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严重通货膨胀的深刻反省,西德颁布了新的中央银行法,创立了世界上独立性最大的中央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 经过战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1953年-1972年)以后,资本主义进入经济滞胀阶段,经济增长缓慢与严重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人们这时又开始重新思考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呼声又起。 综上所述,中央银行拥有独立性作为传统理念曾在其诞生初期得以确立,而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中,中央银行独立性便受到了怀疑及某种程度的否定。带有普遍性的一个现象是,一旦发生战争或严重经济金融危机,国家安危受到威胁时,政府便会出面干预经济,控制金融,中央银行便无独立性可言。故中央银行独立性一般维持在经济平稳之时,支持中央银行的力量在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得到增强。 (一)赞成派的理由 中央银行诞生以来,赞成与反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两派争议便没有停止过。赞成派的主要理由是 1.中央银行听命于政府会使货币政策带有通货膨胀的偏向。在赞成派看来,民主社会的政治家是目光短浅的,他们总是为下次选举获胜的需要所左右,他们不再能重视诸如稳定物价这样的长期目标,相反,他们对寻求诸如高失业和高利率之类的问题的短期解决方案有兴趣。赞成派相信,一个政治上被隔离的中央银行,将更可能关注长期目标,从而成为健全的货币和稳定的价格水平的保卫者。赞成派还提出了所谓政治产业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每当选举即将来临时政府便实行扩张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和利率,一俟选举过后,上述政策的不良后果(即高通货膨胀和高利率)便会出现,需要采取不得人心的紧缩性政策,但由于距下次选举尚远,政治家便希望选民在下次选举之前忘却。大量证据表明美国便存在此类政治产业周期。 2.把中央银行置于政府的控制下,使之更多地受财政部的影响,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样做为财政部利用中央银行筹资或直接从中央银行融资以弥补财政赤字提供了便利。中央银行直接购买财政部债券,会使货币供应增大,导致通货膨胀发生。而独立的中央银行则能较好地抵制来自财政部的压力。 3.货币政策太重要,因而不能把它交给一群政治家去控制,这些人一再表现出缺乏对重大经济问题做出坚定决策而需要的专业知识。事实上,有些政治家可能宁愿有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公共的"代过者"来分担自己肩上的某些压力。一些政治家可能为了当选而支持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却在私下里反对这种政策。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能够推行政治上不得人心然而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 与上述论点相反,反对派提出下列理由反对中央银行拥有独立性 1.把影响社会经济中几乎每个人的货币政策交给一个不对任何人负责的少数精英集团控制是不民主的。假如中央银行工作业绩不佳,对其成员并没有象对政治家那样的可以撤换的规定。货币政策确实要注重长期目标,但政府官员也就长期政策(如外交政策和国防政策)进行决策。 2.公众认为应对本国经济福利负责的是政府,故政府应控制在决定经济健康运行方面很可能是最重要的机构--中央银行。此外,为了协调经济决策,促进经济稳定,货币政策必须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只有把货币政策交给同时控制财政政策的政府掌握,才能防止这两种政策为相互矛盾的目标而行事。 3.独立的中央银行并非总是成功的运用其自由。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独立性较大的中央银行,它在60年代和70年代实行过一种过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助长了这一时间迅速的通货膨胀。 对于中央银行应否拥有独立性,历来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至今仍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的核心内容是货币供给和需求、利率的决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宏观金融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相应的政策建议。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学科。《货币金融学》是一本创新型金融学教材,在体系结构设计、知识面的涵盖方面整合了传统货币银行学与现代金融学的内容,反映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发展,构建“宽口径”的金融学知识体系,体现金融学科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本教材分为四篇,第一篇为金融学基础,诠释货币、信用、利息、外汇、金融的基本原理;第二篇为金融与市场,介绍存款性金融、非存款性金融的主要业务活动,揭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第三篇为国际金融与全球化,分析国际间货币与资本运动的特殊性及相关经营管理体系,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第四篇为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货币供应与需求、货币均衡、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金融与经济发展等问题。 本教材可供高等学校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开设金融学课程使用,也可作为经济金融工作者的自学教材。
货币银行学的内容简介
《货币银行学》突出对金融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介绍和基本管理技能的传授,力求规范化、准确化、简洁化。在系统介绍成熟的金融理论过程中,紧密结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理论联系实际,及时总结了我国金融改革中的经验教训。《货币银行学》条理清晰、结构分明、由浅人深、层层推进,介绍了国内外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动态。《货币银行学》可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工商管理硕士和其他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的参考读物。
货币银行学和金融学的区别?
楼主你好!非常高兴能和你探讨这个问题,让我们相互学习一起进步,关于楼主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说得不对之处请楼主见谅,不完善之处请楼主多多指教,我在这里先谢谢你了!! 在国内的概念: 金融学 =资金融通学问 那就是货币银行学的内容了 但在国外 是不一样的钱颖一教授的报告经济学科的最新发展。在国内以前区别不大,在国外区别较大。金融学主要是指公司理财或财务管理、公司财务等微观方面,国外把货币银行学称为货币金融学如米什金的或货币经济学。 现在国内也开始变了,以前就是等同的,国内的范围窄了,不过现在是一个转型期,国内的理念也已经开始变了货币银行学 = 货币经济学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 ……金融学 = 金融经济学 + 微观市场结构 + 公司金融+ …… 不完善之处请楼主多加指点,最后祝楼主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应用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有什么区别
这么讲吧,应用金融学是微观金融学,包括投资银行学、公司金融、银行管理、金融衍生品、证券投资学等货币银行学是宏观金融学,可以归属在宏观经济学一个毕业去公司,一个毕业去政府
财务管理为什么要学货币银行学
因为,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和经济学等的基础学科.好比人必须有五脏六腑.学习金融学和经济学必须学货币银行学. 可从基础系统掌握金融、财会、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财务方面应用型、复合型的中高层管理专业人才。它依据管理学中金融财务方向,下设的课程从多角度帮助企业完成合理运用资本,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毕业后适合在跨国公司、外资企业、进出口公司、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财务、审计、组织管理等相关工作。
货币银行学和投资银行学有什么不同?
货币银行学和投资银行学的区别如下:1、工作的性质不同货币银行学主要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人事部门负责招待领导的决策。而投资银行学则包含战略性的工作和事务性的工作,批准作用的组织、领导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2、职责不同货币银行学负责本单位财产物资的统一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财产清查,健全保管、领用、维护、赔偿、报废、报损以及人员调动交接制度,保证账物相符。而投资银行学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要结合本单位的经营预测和经营决策以及生产、经营、供应、销售、劳动、技术措施等计划,按年、按季、按月进行编制,并根据企业的经济核算责任制将各项计划指标分解下达落实,督促执行。根据生产经营发展和节约资金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合理核定资金定额,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根据管用结合和资金归口分级管理的要求,拟定资金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并组织有关部门贯彻执行3、考核内容不同货币银行学主要考核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是否具备工作人员应有的道德品质、是否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以及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而投资银行学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学习成绩和工作态度,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投资银行学百度百科-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与金融学到底有什么区别
货币银行学(Monetary Banking)的核心内容是货币供给和需求、利率的决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宏观金融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相应的政策建议。金融学(Finance)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学科。
《货币银行学》是不是就是《金融学》啊?
其实就是一本书 你看看那本书的实际内容你就知道了 其实 书变但是本质没有变 东西都是一样的 只是金融学这本书 将是以后考察的一个重点 所以没有必要过分担心他 自己好好复习吧 加油
货币银行学第十七章货币需求
1.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货币需求以收入或财富为前提,现实中的货币需求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2. 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角度,是指从一个国家的社会总体出发,强调货币作为交易工具的职能,在分析市场供求、收入及财富指标的变化上,探讨一国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角度,是从社会经济个体出发,分析各部门(个人、企业等)的持币动机和持币行为,研究一个社会经济单位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在对货币需求进行研究时,需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当时所实际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那部分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剔除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所引起的物价变动的影响。 4.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类因素,它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发生变化。它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 5.费雪的交易方程式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对物价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物价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比例关系1/v。 6.剑桥方程式试图回答个人意愿持有货币的数量。这一理论认为货币需求与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并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求会自动趋于均衡。剑桥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有重要的发展,开创了研究货币需求的四个新视角。 7.凯恩斯通过分析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提出了货币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他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比例,而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很敏感。这样,这一理论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并不稳定,不能视为常量。 8.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作了更深入的分析和发展,提出了平方根公式、立方根公式和资产组合理论,这些理论认为利率对各种货币需求都具有重大影响。 9.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视同各种资产中的一种,通过对影响货币需求7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货币需求函数公式。货币学派强调货币需求与恒久收入和各种非货币性资产的预期回报率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10.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学者对货币需求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一是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问题;二是货币需求函数长期内是否稳定的问题。 11.影响我国现阶段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①收入;②价格;③利率;④货币流通速度;⑤金融资产的收益率;⑥企业与个人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⑦财政收支状况;⑧其他因素。 12.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我国货币需求的微观基础大体可以概括为居民的货币需求、企业的货币需求和政府的货币需求。这些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需求均可从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三个层面加以具体分析。
货币银行学第二十二章金融与经济发展
1.在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上,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性作用。金融是依附于商品经济的一种产业,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这种决定性作用说明了金融绝不能脱离经济发展。只有为经济发展服务并与之紧密结合,金融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和持久的动力。 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途径为:一是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二是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并将其顺利转化为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投入;三是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节约交易成本,促进资金融通,便利经济活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四是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作贡献。 3.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出现不良影响和负作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通货膨胀 、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因金融业运作不善使金融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因信用过渡膨胀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剥离金融与实质经济的血肉联系,破坏经济发展。 4.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业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经济商品化是指所有产出品中用于交换的比例。经济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经济货币化向纵深发展,便进入到经济金融化的高级阶段。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 5.经济货币化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运作具有重要作用,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是促进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一国货币化程度的高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两个因素起支配作用: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二是货币金融的作用程度。 6.我国货币化程度长期停留在较低水平上,提高我国货币化程度的基础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下充分发挥货币的职能作用。此外,还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为提高货币化程度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7.麦金农和肖提出的金融深化论和金融压制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相作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主张。该理论及对策被认为是对发展经济学和货币金融理论的重要贡献。 8.麦金农和肖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主要体现为:货币化程度低下;金融发展呈现二元结构即现代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金融市场落后尤其是资本市场发育不全,政府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管制等。 9.现代经济社会中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当金融业能够有效的动员和配置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业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就可以形成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可称作金融深化。
货币银行学第四章信用的演进
1.广义的信用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道德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指诚信,即通过履行自己诺言而取得他人的信任。经济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指借贷活动,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是其特征。这两个范畴的信用联系非常密切,诚信是借贷活动的基础。 2.信用是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用关系是在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信用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 3.高利贷是指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一种信贷活动,是最原始的信用形态。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高利贷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是占主导地位的基本信用形式。 4.高利贷的历史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残酷的高利盘剥使小生产者难以维系简单再生产,导致生产力发展缓慢;另一方面,高利贷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前提条件的形成,即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大批无产者的出现。 5.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调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所有者之间商品交换的媒介。在历史发展中二者从独立发展走向相互融合。现代信用以货币借贷为主,现代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之上的,任何信用活动都会导致货币运动的变化。 6.从不同的角度,现代信用活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信用活动涉及的地理区域可以分为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根据融资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可以划分为债权信用和债权信用;按融资活动中参与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企业信用、个人信用、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等。 7.根据债权债务关系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为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为间接融资。这两种融资形式各具优点也各有局限。 8.企业的融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商业信用,主要用于解决企业购货资金的不足,融资规模不大,期限短;银行贷款,是企业通过信用渠道融资的主要形式,规模、期限和投向上都比较灵活;发行证券主要用于为企业筹集长期巨额资金;企业的股权融资,主要用于为股份制企业筹集资本金。 9.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就在于广泛存在着盈余或赤字单位,各经济主体如个人、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和国外部门的盈余或赤字的调节需要构成了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10.现代信用活动的特征表现为:首先,信用关系成为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其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匹配的;第三,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第四,现代信用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 11.现代信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有: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扩大社会投资规模、增加社会产出;创造和扩大消费,通过消费的增长刺激生产扩大和产出增加,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如果对信用利用不当,则会导致信用风险的积累、爆发,经济泡沫的生成,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12.现代信用体系主要由信用制度、信用形式、信用工具以及信用机构等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各方面组成。其中信用机构又包括信用中介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管理机构。信用制度是保证信用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丰富的信用形式以及相应的信用工具可以充分适应不同的融资需要,发挥信用的资金调剂作用。信用机构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信用安全和秩序。
货币银行学什么是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中间目标应遵循哪些原则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选定的便于调控,具有传导性的金融变量。原则:1.相关性即中间目标必须同货币政策终极目标高度相关,要具有类似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那种函数关系。2.可测性即作为中间目标的变量必须能准确和迅速地进行量的测度。3.可控性即中间目标的具体变量应便于货币管理当局运用政策工具有效地驾驭和控制。4.抗干扰性指所选择的金融变量的变化能够有效抵御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够独立发挥作用,使中央银行能够准确把握政策的适当与否和力度。扩展资料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一般不止一个,而往往是由几个金融变量组成的中间目标体系,以汇率作为中间目标的优势在于,使国际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固定,从而避免通货膨胀;可将本国的通胀预期盯住目标国的通胀率。为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自动法则,有助于缓解时间不连续的问题,汇率中间目标简单、明确,易于被公众理解。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优势在于央行根据国内经济状况调整货币政策,制定合适的通胀目标,不必为维持汇率而以国内经济波动为代价;央行政策的信息较透明,货币供应量数字定期公布且时滞较短,这些政策信号固定了通胀预期,有助于抑制通胀,立即对央行货币政策效果进行计量,一直政策制定者的时间不连续行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货币银行学第二十章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所包含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代通常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是就其狭义而言,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2.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是总体上和全方位的,表现为: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 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策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标和政策工具。另外,在理论分析和效果检验中,货币政策还包括传导机制、政策时滞和政策效果等项内容。 4.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的首要问题,货币政策目标是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一般可概括为四项:稳定币值(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它们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有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的则相对独立,如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但更多的则表现为目标间的冲突性。 5.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后至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之前,我国事实上一直奉行的是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人民银行法》颁布之后,货币政策目标确定为“保持货币的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6.货币政策中间性指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具体分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主要有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三项标准: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 7.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监控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 8.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①消费者信用控制;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③不动产信用控制;④优惠利率;⑤预缴进口保证金;⑥其它政策工具。 9.其他政策工具主要分两大类:一类属于直接信用控制,主要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制及信用配额、规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一类属于间接信用控制,如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10.“三大法宝”作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各有特色,需配合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作用猛烈的工具,一般不轻易变动;再贴现政策主要是告示效应,表明政策意向,但对于信贷扩张和紧缩的调节力量较弱;公开市场业务比较灵活,易于操纵,效果也较直接,但它要求的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实力和发达的证券市场。 11.199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逐渐有直接调控为主过渡到间接调控为主。过渡时期共存的货币政策工具有贷款规模、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等,1998年我国取消了对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管理。 1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和作用机理。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①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②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③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在整个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金融市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3.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二者的划分是以中央银行为界限的,一般货币政策时滞更多是指外部时滞,内部时滞又可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部分。 14.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放松信贷和降低利率则是“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减税和增支是“松”的财政政策。 15.仅靠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管理目标,没有相互的配合,单个政策的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他们的综合优势。“一松一紧”主要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解决总量问题。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银行类金融机构
1.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货币经营业是银行早期的萌芽。当信贷活动与货币经营的传统业务相结合,货币经营业就发展成为办理存、放款和汇兑业务的银行业。早期银行业经营中的最大特点是贷款带有高利贷性质。 2.1694年,第一个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建立。早期能够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银行是通过两种途径形成的:一种是原有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放款原则而逐渐转变为现代银行;另一种是根据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其中后一种是现代银行组建的标准类型。 3.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它具有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利益和风险。银行作为信用中介,能够以其所拥有的巨额信贷资本和专业管理人才,获得来自于资本高杠杆率下的丰厚的特殊利益;银行与客户之间以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关系同时也面临着特殊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公信力风险和竞争风险等等。商业银行的作用主要在于:充当信用中介;充当支付中介;变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和积蓄为资本;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4.银行类金融机构按其在经济中的功能可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其特点可概括为“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其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专业银行是指专门从事指定范围内的金融业务、提供专门金融服务的银行,一般有其特定的客户群和业务范围。政策性银行也可归类到专业银行,但专业银行不一定是政策性银行。 5.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主要有总分行制、单一银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等。总分行制是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并形成庞大银行网络的制度。单一制也叫单元制,是不设任何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控股公司是指由一家控股公司持有一家或多家银行的股份,或者是控股公司下设多个子公司的组织形式。连锁银行制是指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购买若干家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控制这些银行的组织形式。 6.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组织形式上,我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都实行总分行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机构包括所有权机构和经营权机构,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董事会是常设的经营决策机关,最高权力人是董事长。 7.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主要有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在职能分工型即分业经营模式下,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且一般以发放1年以下的短期工商信贷为其主要业务。在全能型即混业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以及全面的证券业务等。1995年,我国明确了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 8.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负债包括存款负债、其他负债、自有资本。资产包括现金资产、信贷资产、投资。狭义的表外业务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同表内的资产或负债关系密切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服务性的中间业务。 9.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盈利性是指追求盈利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要求的能力。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既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的矛盾。安全性与流动性正相关,但它们与盈利性往往有矛盾。商业银行只能从实际出发,在保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10.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演变过程,而且还在进一步的新发展。资产管理的重点是流动性管理,主要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性理论、预期收入理论三个发展阶段。负债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的流动性。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同时调整资产和负债,使达到合理搭配,以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80年代后期以来,产生了以服务为重点的经营管理理论,主要有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和全方位满意管理理论。 11.有效防范、控制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主权风险等。商业银行风险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有:风险价值法;信贷矩阵系统;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全面风险管理法;资产组合调整法。 12.引发金融创新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为:避免风险创新如创造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开发债务工具的远期市场、期权市场等;技术进步推动;规避行政管理等。金融创新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同时也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13.网络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传送渠道,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新型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网络银行具有的优势包括:方便快捷,超越时空;各项成本低;拓宽了银行业务领域;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方式具有吸引力;信息透明度高等等。网络银行发展存在的障碍主要是安全问题和法律规范问题。
货币银行学第十八章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过程。 2.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过程一般涉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借款者四个行为主体。其中在货币供给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银行体系。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银行供给的,货币供给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活动密切相关。 3.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金融体制下,货币供应量是通过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而注入流通的。这一供应过程具有三个特点:①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②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即中央银行创造现金通货,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③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货币供给有重要影响。 4.银行系统供给货币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②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③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方式。 5.货币供给的过程可分为两个环节:①由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供给;②商业银行进行的存款货币创造。 6.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通过其资产业务出去的,一般通过三条渠道:①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黄金,变动储备资产;②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变动对政府债权;③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变动对金融机构债权。 7.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领域由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总和。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基础货币=现金+银行体系存款准备金。 8.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债权的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的增加,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并将导致货币供给量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减少,意味着中央银行减少了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货币供应量必将大幅收缩。 9.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这即所谓的乘数效应。 10.货币乘数主要由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存款比率决定。通货—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变化反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通货—存款比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准备—存款比率是商业银行持有的总准备金与存款之比,准备—存款比率也与货币乘数有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1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各经济主体共同决定。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经济体系以外的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12.我国目前的货币供给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转型经济的特点,使货币供给 在外生性与内生性并存。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仍然有着很强的控制力,但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也在不断增强。
货币银行学和货币金融学有什么区别
1、内容不同货币银行学的核心内容是货币供给和需求、利率的决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宏观金融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相应的政策建议。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学科。货币金融学在体系结构设计、知识面的涵盖方面整合了传统货币银行学与现代金融学的内容,反映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发展,构建宽口径的金融学知识体系,体现金融学科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2、侧重点不同金融学是一门专业,国际金融是金融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和金融学相近的专业是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工程学和金融学的主要区别在于金融工程侧重于数学方面,金融学范围更大,其实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学的东西在范围上差不多但金工的数学要求高。货币金融学侧重从货币制度破题描述金融发展进程,全面介绍当前金融理论发展的最新动态,介绍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制度、信用制度、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创新、金融发展等内容。3、性质不同货币银行学是把货币和银行的行为、决策作为研究对象,所以其产生发展原因离不开对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判。但是银行不是唯一的金融体系构成,在今天的金融体系中,银行地位已经受到在本市场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双重冲击,并且伴随金融创新,对银行地位挑战严重,根据这种趋势,所以把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和包括证券保险在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机构一同纳入考察范围,就成了货币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难还是西方经济学难呢
货币银行学和西方经济学相比货币银行学难。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流通和金融体系运行一般规律,以及两者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研究内容是从货币起源入手,研究货币理论、信用、利息等,在此基础上分析金融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运作方式,对金融规律的把握和运用一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西方经济学是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要一定的数学和英语基础,简单易懂,条理分明,学习难度低,所以货币银行学和西方经济学相比货币银行学难。
货币银行学的五个核心原则
货币银行学的五个核心原则是时间、风险、信息、市场和稳定。1、时间具有价值。2、风险需要补偿。3、信息是决策的基础。4、市场决定价格、配置资源。5、稳定改善福利。货币银行学的核心内容是货币供给和需求、利率的决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宏观金融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
1.关于货币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中国古代货币起源学说主要有先王制币说和交换起源说,西方货币起源说主要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和保存财富说,但是这些学说都未能科学完整地解释货币的起源。马克思用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2.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通常具有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的性质。货币产生以来,许多不同的物品曾先后充当过货币材料,形成了不同的货币形式,大致而论,货币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制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的发展过程,实物货币是货币产生初期采用的货币形式,金属货币曾在许多国家长期流通使用,纸制货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是现代货币形式。 3.实物货币是以自然界存在的物品或人们生产的物品充当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中外历史上实物货币种类很多,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实物货币有贝币、谷帛等。但是许多实物货币都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且价值不稳定,因此不是理想的交易媒介。 4.金属货币是以铜、银、金等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其中以贵金属黄金作为货币材料是金属货币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金属货币有两种形式:一是称量货币,二是铸币。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易于储藏的优势,金属货币的局限性主要是携带不便,金属货币的数量受金属贮存和开采量的限制,不能灵活适应经济发展对交易媒介的需求。 5.纸币包括三种:一是国家发行的纸制货币符号,二是商人发行的兑换券,三是银行发行的纸制信用货币——银行券。目前各国流通中使用的现钞绝大部分是国家授权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又称法定货币或现钞,它不以金、银作为发行保证,是纯粹的信用货币。 6.存款货币是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与现钞相比,存款货币支付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优点,现代发达的商品经济中,绝大部分交易支付都利用存款货币来完成。 7.电子货币是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电子货币可以代替现金和支票进行支付,对传统的货币发行和流通产生了重要影响。 8.货币具有两大基本功能:交换媒介和价值贮藏。货币发挥交换媒介功能主要通过充当交换手段、作为计价单位和充当支付手段等方式实现;货币作为一种价值贮藏形式,最大的优势是流动性高。但是货币能否稳定的发挥这些功能取决于客观经济环境。
货币银行学就业方向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所以货币银行学就业方向可以为商业银行。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根据pest分析法货币政策和汇率变化属于组织的什么
PEST分析法是一个常用的分析工具,它通过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根据分析,发货币政策和汇率变化属于的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PEST就是政治political、经济baiecnomic、社会social、技术technological。政治层面分析:政策、税收、环保、贸易章zhi程、法律、稳定性和安全规定等。汇率的剧烈变动对国家的影响非常大,会对国家的经济产生很大冲击。比如货币的突然贬值会导致股市暴跌,外资撤离,生产停滞。而货币突然升值会导致出口萎缩,资产泡沫膨胀等等。汇率的长期变化受各国经济发展情况和国际贸易中的分工影响,而短期变化主要是资本流动造成的。扩展资料:P即Politics,政治要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当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府对组织所经营业务的态度发生变化时,当政府发布了对企业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时,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随之做出调整。处于竞争中的企业必须仔细研究一个政府和商业有关的政策和思路,如研究国家的税法、反垄断法以及取消某些管制的趋势,同时了解与企业相关的一些国际贸易规则、知识产权法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等。这些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能够影响到各个行业的运作和利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EST分析法
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A 、价值符号 B 、现实的货币 C 、信用货币 D 、观念上的货币
选B 【解】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媒介的功能,即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摘:《金融学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为什么金属货币情况下不存在通货膨胀,纸币就存在通货膨胀?
金融学概论中的观点我个人认为是不准确的。金属货币之所以能够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一个重要原因是价值大,质地均匀、易分割、不易变质。为什么价值大?稀缺、冶炼困难。在古代,金银作为货币几乎不存在过多的问题。金银产量与一国商品交易总价值量肯定不存在对称的情况。于是出现辅币铜钱、钢蹦儿、镍币等。根据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需要量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发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货币量的多少,而在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是否平衡。金属货币量满足不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量和金属货币量大大超出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量,都是有可能的。如局地大丰收、掠夺战争中的获胜方。
为什么金属货币情况下不存在通货膨胀,纸币就存在通货膨胀?
金融学概论中的观点我个人认为是不准确的。金属货币之所以能够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一个重要原因是价值大,质地均匀、易分割、不易变质。为什么价值大?稀缺、冶炼困难。在古代,金银作为货币几乎不存在过多的问题。金银产量与一国商品交易总价值量肯定不存在对称的情况。于是出现辅币铜钱、钢蹦儿、镍币等。根据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需要量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发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货币量的多少,而在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是否平衡。金属货币量满足不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量和金属货币量大大超出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量,都是有可能的。如局地大丰收、掠夺战争中的获胜方。
金融学概论。论述题。金属货币制度是如何向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过渡的?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产品极大丰富,金属货币数量受矿产限制无法同比例增加,货币短缺严重,一些银行开始发行银行券来暂时代替金属货币,当人们发现信用好的银行的信用货币比金属货币更方便的时候,就接受了银行券,银行券是兑现的信用货币。但是各个银行都发行信用货币,金融秩序开始混乱,于是国家开始集中统一发行货币,由于国家信用作为保证,兑现制度就被废除。于是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出现。
金融学概论有几个名词解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股票。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英文:capital market 亦称“长期金融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封闭式基金(Close-end Funds)是指基金的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限定了基金单位的发行总额,筹足总额后,基金即宣告成立,并进行封闭,在一定时期内不再接受新的投资。开放式基金(Open-end Funds)是指基金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基金单位或者股份总规模不固定,可视投资者的需求,随时向投资者出售基金单位或者股份,并可以应投资者的要求赎回发行在外的基金单位或者股份的一种基金运作方式。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金融学概论:简答题:什么是信用货币?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形态。基本特征有:1 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由于信用货币彻底割断了与贵金属的联系,其发行不以黄金作准备,国家也不承诺兑现黄金,它仅仅是一种纯粹的价值符号发挥着货币的只能作用。 2 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包括辅币)和存款组成,而现金和存款都是银行体系的负债,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对公众的负债,存款则是商业银行对存款人的负债。 3 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计算公式
货币资金是指存在于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具有专门用途的货币资金不包括在内。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英国的货币叫什么
英国的货币叫英镑。英镑为英国的本位货币单位,由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发行。辅币单位原为先令和便士,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截止2017年的流通的英格兰银行版纸币分为5英镑、10英镑、20英镑与50英镑四种。此外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地区也有多家银行同时发行英镑,但设计图案与面额配置各不相同。在国际上,英镑的结算上普遍只承认英格兰银行版本。在我国,外币兑换银行也不兑换且不接收除英格兰银行以外其他各银行发行的英镑。英镑是英国官方货币。英镑在欧元被采用后,成为历史最悠久的仍然被使用的货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第三名,在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英镑是第四大外汇交易币种。新版英镑,2008年开始发行,1便士、2便士、5便士、10便士、20便士和50便士都附有英国国徽盾牌徽章的一部分,可以把币拼起来组成完整图案,唯独是1英镑那个附有完整的盾牌徽章。每款硬币另一面则是传统的英女王头像。2017年起,开始发行新版的12边形的1英镑硬币。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7年10月8日报道,自本月15日起,旧版的圆形1英镑将不再作为法定货币流通。扩展资料英镑与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关系:由于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关于可能加入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言论,英镑经常收到打压。英国如果想加入欧元区,则英国的利率水平必须降低到欧元利率水平。如果公众投票同意加入欧元区,则英镑必须为了本国工业贸易的发展而兑欧元贬值。因此,任何关于英国有可能加入欧元区的言论都会打压英镑汇价。由于英镑的国家象征意义,使得用欧元取代英镑的主意一直受到部分英国公共部门的争议。苏格兰保守党宣称,欧元的采用意味着本地特色钞票的终结,因为欧洲央行不允许成员国或是下一级别政府设计钞票。苏格兰国民党也不认同采取单一欧洲货币,因为他们认为一个独立的苏格兰应该有本国的特色货币,它的政党政策中包括进入单一货币体系。英镑兑其他货币英镑可以在全世界的外汇交易市场中被买卖,它的价值相对于其他货币是波动的。历史上,英镑一直是最有价值的基础外汇品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镑
伦敦货币叫什么?
英国的货币叫英镑。英镑为英国的本位货币单位,由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发行。辅币单位原为先令和便士,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截止2017年的流通的英格兰银行版纸币分为5英镑、10英镑、20英镑与50英镑四种。此外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地区也有多家银行同时发行英镑,但设计图案与面额配置各不相同。在国际上,英镑的结算上普遍只承认英格兰银行版本。在我国,外币兑换银行也不兑换且不接收除英格兰银行以外其他各银行发行的英镑。英镑是英国官方货币。英镑在欧元被采用后,成为历史最悠久的仍然被使用的货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第三名,在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英镑是第四大外汇交易币种。新版英镑,2008年开始发行,1便士、2便士、5便士、10便士、20便士和50便士都附有英国国徽盾牌徽章的一部分,可以把币拼起来组成完整图案,唯独是1英镑那个附有完整的盾牌徽章。每款硬币另一面则是传统的英女王头像。2017年起,开始发行新版的12边形的1英镑硬币。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7年10月8日报道,自本月15日起,旧版的圆形1英镑将不再作为法定货币流通。扩展资料英镑与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关系:由于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关于可能加入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言论,英镑经常收到打压。英国如果想加入欧元区,则英国的利率水平必须降低到欧元利率水平。如果公众投票同意加入欧元区,则英镑必须为了本国工业贸易的发展而兑欧元贬值。因此,任何关于英国有可能加入欧元区的言论都会打压英镑汇价。由于英镑的国家象征意义,使得用欧元取代英镑的主意一直受到部分英国公共部门的争议。苏格兰保守党宣称,欧元的采用意味着本地特色钞票的终结,因为欧洲央行不允许成员国或是下一级别政府设计钞票。苏格兰国民党也不认同采取单一欧洲货币,因为他们认为一个独立的苏格兰应该有本国的特色货币,它的政党政策中包括进入单一货币体系。英镑兑其他货币英镑可以在全世界的外汇交易市场中被买卖,它的价值相对于其他货币是波动的。历史上,英镑一直是最有价值的基础外汇品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镑
100EUR,100JPY,100HKD,100GBP分别是什么国家的货币单位名称?
以上分别是EUR欧元.JPY日元.HKD港币.GBP英镑.其它国家的有AUD澳元.CAD加元.USD美元.KRW韩元.SGD新元.THB泰铢.TWB台币.CNY人民币.
"£"是什么货币?
英镑!
请问报价单中 UNIT PRICE(UK STL)代表什么?是货币单位么,英镑不是GBP么?谢谢!
GBP = Great British Pound以前用 STG = Stirling 的缩写. 就是英镑的意思
英国货币单位从小到大是什么?
英国货币单位从小到大是:旧便士,镑。英镑为英国的本位货币单位,由英格兰银行发行。辅市单位原为先令(Shiling)和便士.1英镑=100便士1英镑=11.0969人民币1人民币=0.0901英镑1英镑=100新便士, 英镑为英国的本位货币单位,由英格兰银行发行。辅市单位原为先令(Shiling)和便士(Penny),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1971年2月15。首先要明确夸特(quarter)是重量单位,其次,1quarter=12.7kilograms,即1夸特=12.7公斤英镑 。英国的货币单位。其辅币和进位,原为1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 ,从1972年2月15日起改用1英镑等于100新便士的十进位制。1磅=0.45359237公斤。一磅等于453.592 37克,此定义在1958年被美国以及其他英联邦会员国承认;换算回来,一千克等于2.2046 2262磅,一磅等于0.4535 9237千克。英镑 币值换算 1英镑=100便士 币值: 1/2、1、2、5、10、20、50便士和1英镑 一英镑=15.1496人民币。英国旧制货币换算单位:1便士(PENNY)=4法新(FARTHINGS)1先令(SHILLING)=12便士(12 PENCE)1佛罗林(FLORIN)=2先令(2 SHILLINGS)1克朗。1英镑=先令 1先令=12便士 1971年2月15日,英国改新的货币,1英镑=100新便士。英国的货币单位是英镑。英国货币由英镑和便士组成货币单百位。英镑等于我们的度元, 便士等于我们的分(1英镑=100便士)。知 个位起的数字的单位是英镑。例子:1 英镑、10英镑、100英镑。英国的主币单位是镑,辅币是便士。(过去的换算:1几尼=1.05英镑=21先令) 现在的换算:1镑(pound)=100便士(pence)1、英国货币基本情况 英镑是英国国家货币。一英镑约等于0.95几尼。一几尼等于21先令。英镑,pound,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符号为£。英镑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发行机构。
EUR,GBP,CHF分别是什么货币的名称
EUR:欧元GBP:英镑CHF:瑞士法郎
gbpusd是什么货币
镑美就是英镑兑美元的简称,符号是GBPUSD。gbpusd在外汇中其实指的就是英镑兑换美元的意思,换句话说这也就是平时俗称的镑美。货币对由两个ISO代码加一分隔符表示,例如GBP/USD,其中第一个代码代表“基本货币”,另一个则是“二级货币”。 伦敦作为货币交易最为活跃的国际金融中心,使英镑受益匪浅。英镑是曾经的世界货币,目前仍旧是投机者最为喜欢的货币,也是最值钱的货币,其对美元的汇率较高。英镑每日的波动也较大,但是其交易量则远逊于欧元。不光是直盘,英镑的交叉盘也呈现出很高的波动性,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伦敦作为最早的外汇交易中心,其货币交易员的技巧和经验都是顶级的,而这些交易技巧在英镑的走势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由于上述原因,英镑相对欧元来说,投机成分因素特别多,而在短线的波动中这种特点特别明显。短线操作英镑是考验投资者功力的试金石,奉劝那些经验和技巧还不成熟的交易者最好对英镑敬而远之。
请问柬埔寨用什么货币
1、柬埔寨用的货币叫瑞尔,符号为KHR。此外柬埔寨通用的货币除了瑞尔,还有美元。瑞尔由柬埔寨中央银行发行,目前在流通的面值有100瑞尔、500瑞尔、1000瑞尔、2000瑞尔、5000瑞尔、10000瑞尔和50000瑞尔。2、此外美元兑换瑞尔也非常方便,在柬埔寨旅游最好是携带小面值的美元。更多关于柬埔寨用什么货币,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827fd41616091269.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货币符号的含义是什么?
货币符号也称为“价值符号”,是各国设立的代替金属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符号。由于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服务于国与国之间的流通行为,各国需要通过赋予货币具有书面价值的价值符号用以进行货币交换以及货币流通等工作。
GBP是什么?是货币吗?还是外汇平台?
GBP是英镑的缩写,然后也是GBP外汇平台上,GBP是一家纯A的交易商。虽然没交易过,模式很不错,算是这个行业的一个清流。
英国的货币叫什么
英镑(英文:Pound)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英镑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发行机构。最常用于表示英镑的符号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英镑取的ISO4217货币代码为GBP(GreatBritainPound)。除了英国,英国海外领地的货币也以镑作为单位,与英镑的汇率固定为1:1。由于英国是世界最早实行工业化的国家,曾在国际金融业中占统治地位,英镑曾是国际结算业务中的计价结算使用最广泛的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经济地位不断下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金融业还很发达,英镑在外汇交易结算中还占有非常高的地位。英镑上印有具有贡献的人物及皇室。
英镑的货币特性是什么?
英镑货币特征: 英镑现钞的主要特征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 1、货币名称:英镑(POUND、STERLING) 2、发行机构: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 3、货币符号:GBP 4、辅币进位:1镑=100便士(PENCE) 5、钞票面额:5、10、20、50镑 6、由于英国是世界最早实行工业化的国家,曾在国际金融业中占统治地位,英镑曾是国际结算业务中的计价结算使用最广泛的货币。一战和二战以后,英国经济地位不断下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金融业还很发达,英镑在外汇交易结算中还占有相当的地位。
gbp是什么货币
GBP是英镑货币,是英国官方货币,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英镑取的ISO 4217货币代码,英镑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发行机构。最常用于表示英镑的符号是£,除了英国,英国海外领地的货币也以镑作为单位,与英镑的汇率固定为1:1。英镑纸币有5、10、20和50面额,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镑、2英镑的铸币。1英镑等于100新便士。英镑是第四大外汇交易币种,在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如果用户在平时需要兑换英镑,这时可以选择大型商业银行办理,比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不过兑换时需要注意汇率,通常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汇率兑换,这样可以花较少的钱拿到较多的英镑。银行兑换英镑时需要携带个人有效身份证,如果兑换额度比较多,需要提前进行预约。在兑换时需要填写相关的单据,如果用户不知道办理的流程,在银行大厅可以咨询银行工作人员,他们会告诉兑换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用户按照要求做就可以了。
GBP是什么货币
GBP是英镑货币,是英国官方货币,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英镑取的ISO 4217货币代码,英镑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发行机构。最常用于表示英镑的符号是£,除了英国,英国海外领地的货币也以镑作为单位,与英镑的汇率固定为1:1。英镑纸币有5、10、20和50面额,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镑、2英镑的铸币。1英镑等于100新便士。英镑是第四大外汇交易币种,在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如果用户在平时需要兑换英镑,这时可以选择大型商业银行办理,比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不过兑换时需要注意汇率,通常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汇率兑换,这样可以花较少的钱拿到较多的英镑。银行兑换英镑时需要携带个人有效身份证,如果兑换额度比较多,需要提前进行预约。在兑换时需要填写相关的单据,如果用户不知道办理的流程,在银行大厅可以咨询银行工作人员,他们会告诉兑换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用户按照要求做就可以了。
1pw是什么货币
1pw是英镑便士的缩写。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得知英镑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英镑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发行机构佰。最常用于表示英镑的符号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英镑取的ISO4217货币代码为GBP。除了英国,英国海外领地的货币也以镑作为单位,与英度镑的汇率固定为1:1。
目前英国比英镑价值小一级的货币单位是什么
便士。1英镑=100便士,英国最大货币也就是50英镑,而且以英镑来说物价很低,所以便士是很重要的单位,1英镑以下都是硬币形式,有1便士,2便士,5便士,10便士,20便士,50便士几种。拓展资料:英国的先令起源非常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的苏勒德斯币。 英国最早使用先令。一英镑=20先令,1先令=12便士。1971年英国货币改革时被废除。新版英镑2008年开始发行,1便士、2便士、5便士、10便士、20便士和50便士都附有英国国徽盾牌徽章的一部分,可以把币拼起来组成完整图案,唯独是1英镑那个附有完整的盾牌徽章。每款硬币另一面则是传统的英女王头像。
英国货币有哪些
英国的货币叫英镑。英镑为英国的本位货币单位,由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发行。辅币单位原为先令和便士,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截止2017年的流通的英格兰银行版纸币分为5英镑、10英镑、20英镑与50英镑四种。此外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地区也有多家银行同时发行英镑,但设计图案与面额配置各不相同。在国际上,英镑的结算上普遍只承认英格兰银行版本。在我国,外币兑换银行也不兑换且不接收除英格兰银行以外其他各银行发行的英镑。英镑是英国官方货币。英镑在欧元被采用后,成为历史最悠久的仍然被使用的货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第三名,在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英镑是第四大外汇交易币种。新版英镑,2008年开始发行,1便士、2便士、5便士、10便士、20便士和50便士都附有英国国徽盾牌徽章的一部分,可以把币拼起来组成完整图案,唯独是1英镑那个附有完整的盾牌徽章。每款硬币另一面则是传统的英女王头像。2017年起,开始发行新版的12边形的1英镑硬币。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7年10月8日报道,自本月15日起,旧版的圆形1英镑将不再作为法定货币流通。扩展资料英镑与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关系:由于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关于可能加入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言论,英镑经常收到打压。英国如果想加入欧元区,则英国的利率水平必须降低到欧元利率水平。如果公众投票同意加入欧元区,则英镑必须为了本国工业贸易的发展而兑欧元贬值。因此,任何关于英国有可能加入欧元区的言论都会打压英镑汇价。由于英镑的国家象征意义,使得用欧元取代英镑的主意一直受到部分英国公共部门的争议。苏格兰保守党宣称,欧元的采用意味着本地特色钞票的终结,因为欧洲央行不允许成员国或是下一级别政府设计钞票。苏格兰国民党也不认同采取单一欧洲货币,因为他们认为一个独立的苏格兰应该有本国的特色货币,它的政党政策中包括进入单一货币体系。英镑兑其他货币英镑可以在全世界的外汇交易市场中被买卖,它的价值相对于其他货币是波动的。历史上,英镑一直是最有价值的基础外汇品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镑
英镑对美元名称是什么,各货币的英文简写是什么
美元兑英镑(USDGBP)EUR/USD 欧元/美元EUR/GBP 欧元/英镑EUR/CHF 欧元/瑞郎EUR/NZD 欧元/纽元USD/CHF 美元/瑞郎USD/GBP 美元/英镑USD/JPY 美元/日圆 USD/CAD 美元/加元EUR/JPY 欧元/日圆EUR/AUD 欧元/澳元EUR/CAD 欧元/加元NZD/JPY 纽元/日圆AUD/USD 澳元/美元AUD/JPY 澳元/日圆AUD/NZD 澳元/纽元NZD/USD 纽元/美元GBP/JPY 英镑/日圆GBP/CHF 英镑/瑞郎
gbp是什么货币
GBP指什么 GBP是GreatBritainPound的简称,指英镑。英镑为英国的本位货币单位,由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发行,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英国虽然是欧盟的成员国,但尚未加入欧元区,故仍然使用英镑。 英镑简介 英镑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发行机构。最常用于表示英镑的符号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英镑取的ISO4217货币代码为GBP(GreatBritainPound)。除了英国,英国海外领地的货币也以镑作为单位,与英镑的汇率固定为1:1。
gbp是什么货币
gbp是英国国家货币代码,全称是“GreatBritainPound”,它代表英国的国家货币,中文名叫做“英镑”。英镑是英国货币单位和官方货币的名称,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其他机构也有发行,它的ISO4217货币代码是GBP。另外,除了在英国以英镑为货币单位,在英国海外领地的货币也以镑作为单位,并且可以1:1固定兑换英镑。
商业信用是实物信用还是货币信用
1)形式上是实物信用,因为商业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购商品,预收货款和商业汇票。 2)实质上是货币信用,其工具是商业票据是债权人为了确保自己的债权,要求债务者出据的书面债权凭证。而商业票据以货币为基础。 【拓展】 从法律的理念看,商业信用具有四个特点: 1、商业信用具有财产性,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物化的信用,衡量商事主体信用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其拥有财产的多寡,因此,我国公司法确立了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其旨在维护和保障商事活动中商业信用的财产基础。 2、商业信用具有外在性,商事交易奉行外观主义,以交易双方当事人表示的外部行为为准,根据外部行为来推定内心意思,其目的在于保护交易安全,促进交易效率,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3、商业信用具有制度依赖性,它需要许多具体的制度安排来促进。商业信用是由各种商业习惯在长期的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信赖,这些习惯在现代社会逐渐制度化,比如,信息披露制度,公示制度,信托制度等等。 4、商业信用具有非恒定的独占性,也就是说,它会随着商事主体经营状况的好坏而处于一种变化的过程中,企业的不善经营和频繁的非诚信行为,完全有可能因此而降低甚至丧失商业信用。
100块钱人民币等于多少越南货币
1人民币兑换3300到3500越南盾100=330.000到350.000
越南的货币叫什么?和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
越南货币叫作“越南盾”越南盾对人民币汇率为:1人民币元=3452.6021越南盾1越南盾=0.0002896人民币元
越南的货币是什么
越南主币名称是:盾。相当于与人民币元。
越南货币叫什么?
越南货币叫越南盾(越南语:u0111u1ed3ng, 汉字:铜),用“u20ab”记号表示。补助单位有 毫(hào)和枢(xu),1盾=10 hào=100 xu, 由于面值过小,很少使用。外文名:u0111u1ed3ng Viu1ec7t Nam (汉字:铜越南)。国际货币符号:VND (ISO 4217)。人民币1元约为3600越南盾。拓展资料:流通中的硬币:200盾,正面:越南国徽、年份,背面:面值、国家名称。500盾,正面:越南国徽、年份,背面:面值、国家名称。1,000盾,正面:越南国徽、年份,背面:面值、国家名称、建筑。2,000盾,正面:越南国徽、年份,背面:面值、国家名称、建筑。5,000盾,正面:越南国徽、年份,背面:面值、国家名称、建筑。越南盾新版流通钞票采用了全新的塑钞工艺,使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全套塑料流通钞的国家。新钞的正面全部都是越南共产主义革命家,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和政府总理,越南共产党领袖胡志明的肖像。以下是对6枚流通金属币背面图案的描述。【10,000】背面:海上石油钻井平台。【20,000】背面:世界文化遗产,越南会安的日式风雨桥。【50,000】50千盾票幅长140mm宽65mm,主色调为紫色,正面为胡志明头像,上面为越南文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50千盾字样和面额,背面为越文“越南人民银行”和阿拉伯数字“50000”字样。背面:越南古都顺化的皇宫建筑。【100,000】背面:越南国子监。【200,000】背面:世界自然遗产,有“海上桂林”之称的越南下龙湾。【500,000】500千盾票,幅长152mm,宽65mm,主色调为绿色,正面为胡志明头像,上面为越南文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500千盾字样和面额,背面为越文“越南人民银行”和阿拉伯数字“500000”字样,背面:胡志明诞生地金莲村。参考资料:越南盾百度百科
越南货币叫什么名字
越南货币被称为越南盾,是越南的官方货币。越南盾的国际货币代码是VND,缩写的符号是?。越南盾是越南国内的唯一合法货币,由越南国家银行负责发行和管理。越南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法国管理着越南并引入了法属印度支那盾。在越南争取独立后,北越政府于1953年开始发行独立的货币,即越南盾。随着越南战争的结束,越南统一后,南越发行的旧版货币被废除,改为使用越南盾。越南盾的面值有从500盾到500,000盾不等的各种纸币,逐步取代了越南的旧版货币--越南旧盾。在越南,越南盾是最常用的交易货币,也是银行账户中的基本货币代号。但是,由于越南盾受到通货膨胀和贬值的影响,其实际价值相比其他国家货币来说较低。因此,越南的商人和旅游者经常使用美元进行交易。不过,由于越南法规要求在越南境内使用越南盾进行货币交易,因此外汇交易所将收取高昂的手续费。总之,在越南生活、旅游或工作的人,都需要掌握越南盾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越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货币金融学 中央银行的特征
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央银行的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中央银行向政府和银行提供资金融通和划拨清算等方面的业务时,也收取利息和费用,但中央银行收取利息不是为了盈利,其确定利率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宏观金融调控的需要。(2)中央银行与国家政府关系密切,享有国家法律上所授予的特权。各国建立中央银行的主要目的在于借助中央银行制定实施宏观金融政策,管理和监督金融机构,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使中央银行具有一般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超然地位和特权地位。这种地位借助法律来实现,即国家赋予中央银行以法定职责,明确其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享有垄断货币发行、代理国家金库、掌握发行基金、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定基准利率、管理金融市场等一般银行所没有的特权。(3)中央银行具有特殊的业务对象。中央银行不对工商企业和个人办理业务,其业务对象是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而且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涉及的是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宏观金融活动,即以宏观金融领域作为活动范围。
简述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机制
A.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在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上 1)对货币乘数: a. 央行通过调整Rd(支票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和Rt(非交易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乘数的分母。如果准备金率水平提高,使得货币乘数降低,就会冻结商业银行一部分流动性上交央行,无法参与货币创造,降低货币供给;如果准备金率水平下调,货币乘数增大,商业银行会获得一部分流动性可以用于信贷放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 b. 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可以为市场利率的形成加以定位,从而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机会成本进行影响,最终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具体的机制是:当再贴现率提高,市场利率在此引导下提高,增加银行资金的机会成本,从而降低超额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分母,增大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2)对基础货币: a. 央行通过再贴现、再贷款的投放数量,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减。当央行向商业银行注入流动性,增大贴现窗口放款,这就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使得这一部分新增的高能货币能够通过货币创造机制形成货币供给。相反,就会回收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 b.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通过在债券市场上进行买卖国债、回购市场上进行回购交易、发行特别国债、发行央行票据等方式吞吐基础货币,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增减。
资产组合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的异同是什么?
资产组合分析法与货币主义分析法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将汇率的决定引入到资产市场上。二者区别在于对商品价格的弹性和黏性的分歧。如下:(1)资产组合分析法,基本思想: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不完全替代,非套补利率评价不成立。一国总资产W=本币M+本币面值债券B+外币资产的本币价值eF。通过对三种资产在三个市场的调整决定汇率e。(2)货币分析法,基本思想: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可以完全替代,可视为统一的市场,汇率决定于货币市场上货币供求变动。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即汇率的货币模型;黏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即超调模型。资产组合分析法从货币市场看,货币供给是政府控制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则是本国利率、外国利率的减函数和资产总量的增函数。这就是说本国货币的需求随着i和i*的提高而减少,随资产总量的增加而增加。从本国债券市场看,本国债券供给量是由政府控制的外生变量,本国债券需求是本国利率和资产总量的增函数,外国利率的减函数。
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背诵知识:货币供求
第十五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货币需求是有效需求、经济需求、客观需求、派生需求。 2.货币需求量: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3.传统货币数量学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4.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M为货币、V为流通速度、P为物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劳务交易量……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交易方程式所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5.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庇古提出的剑桥方程式:庇古认为,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货币需求是以人们手持现金来表示的,它不仅是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包括贮藏货币,这是剑桥方程式区别于交易方程式的关键所在。 6.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为了说明同一个问题: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剑桥学派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基本观点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7.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即人们基于货币的流动性持有货币。 8.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是由三个动机决定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因此凯恩斯把货币需求分为两部分:前两项构成交易性需求,L1= L1(Y);后一项是投机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L2= L2(i)。若用L表示货币需求则有L= L1(Y)+ L2(i)。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就会无限增大。由于利率过低,“流动性偏好”就具有绝对性,产生“流动性陷阱”。 9.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这两个假定之上。 10.现代货币数量说——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有四个:①财富总额,弗里德曼提出了“恒久性收入”的概念,并认为“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②财富构成——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之比。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③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数量就越少。④其他因素。 M/P=f(Yp;W;im,ib,ie;1/p·dp/dt;μ) 1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指货币供给主体即现代经济中的银行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行为。 12.货币供给分析包括:(1)货币供给的机制——货币创造过程;(2)货币供给的决定——分析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货币供应量指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资产数量,即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货币供应量在数量上等于流通中的货币量。 13.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者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 M0=流通中现金(人民币现钞) M1= M0+银行活期存款 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流通中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为流通中的货币,是我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M2是广义货币量。M1和M2都是研究宏观经济调控问题的主要变量 14.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15.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中央银行存在着不断补充信贷资金的需要,又无从获得新的信贷资金来源。于是中央银行只能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 16.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17.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派生存款机制:商业银行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却具备在中央银行放出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18.中央银行放出的每笔信用并不能由商业银行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这样三类因素的制约:(1)受到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2)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3)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19.“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一般用“B”表示;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称为“货币乘数”,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货币结构比率之和的倒数,用“k”表示。k=1/(存款准备金率+货币结构比率)货币供应量的公式:M=B×k 此处删除了2008年的货币供给理论 20.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需求对立统一的结果。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21.货币均衡具有如下特征:(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22.货币失衡主要有两大类型: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 23.总量性货币失衡有两种情况: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或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 24.造成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原因:财政赤字、扩张性货币政策等。 25.结构性货币失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地注意总量性失衡。 删除了2008年货币运动过程中的内在均衡机制 26.流通界的货币数量取决于货币的均衡水平。研究货币均衡问题,不仅要涉及到货币的自身均衡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货币的均衡水平及由此而决定的流通界的货币数量与宏观经济方面其他变量的综合平衡问题。 27.在宏观经济方面,总的要求是达到或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供求均衡要求我们处理好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要保证国民经济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协调发展,就必须使流通界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互配合。货币供应量M1应当与GDP同步增长,即ΔM1=Y′×M0。 28.(新增)在一般的情况下,产品的价格不会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下跌。物价自然上涨现象的成因:剪刀差;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性能不断提高,也无形中使同类产品的价格自然上升。29.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剔除通货膨胀等非正常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物价水平自然上升的倾向。若将物价自然上升因素考虑进去,则流通界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即:ΔM1=(Y′+P′)M0 ,或者M′=Y′+P′上式反映了货币的均衡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的关系。 29.通货膨胀是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各种定义的共同点:一是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二是物价持续上涨。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通用定义: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30.按成因划分的四种通货膨胀类型: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的特点:自发性——即支出的增长是独立的,与实际的或预期的成本增长无关;诱发性——成本的增长导致工资及其他收入的增长;支持性——政府为阻止失业率上升而增加支出,或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以增加总需求。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工会推动的“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和垄断企业推动的“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3)输入型通货膨胀 (4)结构型通货膨胀 31.按表现形式划分的两种通货膨胀类型 (1)公开型通货膨胀——开放性通货膨胀。 (2)抑制型通货膨胀——隐蔽性通货膨胀。表现为人们普遍持币待购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32.通货膨胀的原因:1).直接原因——过度的信贷供给 2).主要原因:(1)财政原因;(2)信贷原因——信用膨胀。 3.其他原因: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32. (新增)通货膨胀的治理:包括紧缩的需求政策(包括紧缩财政、紧缩货币)和积极的供给政策。 33.紧缩性财政政策:①减少政府支出,主要包括削减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②增加税收;③发行公债。 34.紧缩性货币政策: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②提高再贴现率;③公开市场业务。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一般会公开市场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售有价证券。 35.积极的供给政策:供给学派倡导,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积极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增加供给来治理通货膨胀。其主要措施有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和精简规章制度等。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货币供给
寸金难买寸光阴,考生应当珍惜时间,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货币供给”,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货币供给 知识点: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 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指货币供给主体即一国或者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过程 2.货币供应量 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根据流动性不同划分货币供给层次 3.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依据资产的流动性) M0=流通中货币 M1=M0+单位活期存款,即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4.社会融资规模 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即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 (1)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 (2)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3)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 (4)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5.货币供给机制 (1)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即中央银行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或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要求,确定其信贷规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政府的债权以及持有的国际储备增加,其负债也就相应增加:首先是商业银行或政府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长,又因其中有一部分要转化为现金而使其货币发行随后增加 (2)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中央银行增加一笔信用,结果都会通过不同渠道向银行体系的信贷资金来源增加,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部分新增信贷资金发放新的贷款;而发放新的贷款又派生新增存款,又成为商业银行再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如此循环往复,中央银行每放出一笔信用,通过银行体系的辗转存贷,就可以派生出大量新增存款 三类因素制约: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货币供应量M=B·K,其中,B代表基础货币,K代表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我想问,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是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不会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的。因为基础货币MB=C+R,实质上是属于央行不可兑现的负债,通俗点来说基础货币就是央行一共印刷了多少货币,而准备金率只是央行对通货与储备(即C和R)的比例做出调整,即央行收回了多少钱,并不会影响到MB(基础货币)的总量。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扩展资料: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重要属性:1、可控性: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2、负债性:基础货币是是中央银行的负债;3、扩张性:基础货币能被中央银行吸收作为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创造的功能;4、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基础货币
货币银行学中的存款准备和准备存款有区别吗
两者之间没有区别,存款准备和准备存款指的均是准备金,即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通常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资金。存款准备金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扩展资料:存款准备金的其他介绍:在实践中人们发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引起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规模变化,进而对货币供给有重大影响。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缴存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增加,可供自主运用的资金减少,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削弱,全社会货币供给随之减少;反之,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向央行缴存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减少,可供自主运用资金增加,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增强,货币供给随之扩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准备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款准备金
货币是商品吗?
货币是商品。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所以,只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才可以称作货币,所以一般等价物不一定是货币,货币一定是一般等价物。根据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所以货币同样是商品。数字货币1、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简称DC)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是一种不受管制的、数字化的货币,通常由开发者发行和管理,被特定虚拟社区的成员所接受和使用。数字金币和密码货币都属于数字货币。它不同于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货币,因为它能被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易,而不局限在网络游戏中。早期的数字货币(数字黄金货币)是一种以黄金重量命名的电子货币形式。现在的数字货币,比如比特币、莱特币和PPCoin是依靠校验和密码技术来创建、发行和流通的电子货币。2、数字黄金货币由很多供应商发行。每个竞争供应商都发行独立的数字黄金货币,基本都以他们的公司名字命名。当前流通的数字黄金货币有:e-gold-第一个数字黄金货币供应商,创立于1996年;e-Bullion-2000创立;e-dinar-2000年创立;GoldMoney-2001年创立;1MDC-2001年创立;Pecunix-2002年创立;Crown gold- 2002年创立;Liberty Reserve-2002年创立。e-gold和Liberty Reserve是应用最流行的数字黄金货币供应商,拥有最大数量的用户。在黄金储备总量方面,GoldMoney是领导供应商(2006年5月)。3、货币风险数字黄金货币是一种实物货币形式,它的存款以黄金而不是法定货币为单位计量。因此数字黄金货币的购买力波动和黄金价格相关。如果黄金价格上涨,那么就变得更有价值,如果黄金价格下跌,那么会价值损失。由于还没有具体的金融条例监管数字黄金货币供应商,因此他们以自我管制的方式运作。数字黄金货币供应商不是银行,因此银行条例是不适用的。然而,创立于2002年的全球数字货币协会是一个在线货币运营,兑换,商户和用户的非盈利协会。此协会监督用户的举报和对兑换商的声誉进行评级,评级操作是根据用户的举报事实来确认的。
、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2、货币产生的必然性?3、什么是货币?本质是什么
1、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种物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2.价值。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对立的一面。统一主要表现在: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使用价值离不开价值。对立的方面主要表现在:1.含义不同:a.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b.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2.属性不同: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则是社会属性。3.体现关系不同:使用价值体现“人与物”,价值体现“人与人”。2、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因为商品交换是必然存在的,所以货币因其优点突出成为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什么是货币?本质是什么?货币的定义:货币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4、购买力的暂栖处。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后面4条应属货币的职能定义。货币的本质:关于货币的本质,在西方货币学说史上曾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货币金属论,二是货币名目论。货币金属论者从货币的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出发,认为货币与贵金属等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货币名目论者从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出发,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名目上的存在。货币金属论是货币金、银本位制的产物,随着20世纪初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其影响力正日益减弱。目前在西方货币学说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货币名目论,这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对货币的定义中可见一斑。最近出版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将货币定义为:“货币或货币供给是任何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这些定义都没有科学地抓住货币的本质,但对于货币经济分析也有一定的可用之处。不同的学说虽有其合理内涵,但都没能在科学、全面的基础上概括货币,从而导致在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着“货币拜物教”。马克思第一个科学地从多角度定义货币: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供参考。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对吗?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本章所指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
专项金融债券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既是一种财政政策工具,也是货币政策的手段。作为财政政策工具,专项金融债券是通过政府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用于支持特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重点项目。在财政政策中,专项金融债券主要用于筹措资金,支持政府投资,在货币政策中,专项金融债券则主要用于流动性管理和市场调控,以保持经济稳定。
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的区别是什么?
基金从基金份额是否固定方面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基金单位或者股份总规模不固定。通俗的说,一只基金的份额总量是可变的,比如今天可以是10亿份,明天可以是10.5亿份。而投资者所购买的基金,是直接生成的份额给予投资者。这种类型的基金特点是一天有且只有一个净值,当交易时,成交净值以当天股市收盘后计算出来的净值作为成交净值。开放式基金一般没有存续期,也就是该基金可以无限运作下去。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相对立,在运作方式上有很大区别。封闭式基金指基金的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限定了基金单位的发行总额。比如发行50亿,则该封闭式基金就只有50亿份。该基金单位的流通采取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办法,投资者日后买卖基金单位,都必须通过证券经纪商在二级市场上进行竞价交易。所以投资者希望购买这种基金,就必须从别人手中购得,也就是像股票一样。且封闭式基金都会有存续期,到达存续期后,该基金会转为开放式基金,或者停止运作,把投资者的钱退还。货币型基金是基金从投资方向上分的一种,该基金大部分投资方向就是协议存款,因为资金量大,且市场资金面紧张,那么与银行的议价能力就很高,可以拿到比我们去银行存款更高的利率。所以其收益会高。另外会投资397天以内的高信用AAA级别的债券,债券回购,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央票,都是很安全的资产,几乎不会存在亏损风险。我们所熟知的余额宝,理财通等都是货币基金。
请问什么是货币市场基金的影子定价与摊余成本法?
货币基金偏离度是是指摊余成本法与“影子定价法”之间的偏离度。 货币市场基金在季报中均会披露“偏离度的绝对值在0.5%(含)以上的次数”、“偏离度的绝对值在0.25%(含)-0.5%间的次数”、“偏离度的最高值”、“偏离度的最低值”和“每个工作日偏离度的绝对值的简单平均值”。这一规定,一方面可以缩小货币基金用成本计算的净值与用市场价格计算的实际净值之间的差距,使货币基金的估值与市场走势如影随行,避免机构利用两者间的差距突击提高收益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投资者套利,公平地对待新老持有人。 摊余成本法是一种按成本计算收益率的方法,而影子定价法则根据市场当日价格信息推算出不同年期券的公允收益率,并利用这些公允收益率对基金投资组合进行估值。由于市价在不断波动中,得出的收益率便与摊余成本法计价有差异。 一般来说,摊余成本法与影子定价法的正偏离是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基金持有的投资品种市场价格上涨,为投资者获取了更多的收益。但是,也不能抱着“正偏离是越大越多越好”的心态,投资者也必须注意流动性风险。对一些偏离度较大,偏离次数较多的基金,投资者应该仔细阅读其投资组合,或者干脆致电基金公司了解其偏离度较高和次数较多的原因,并以此来判断风险。 负偏离并不意味着负收益,如果基金持有人持有这些负偏离的券种至到期日,也不会造成负收益。专家解释,出现负偏离,是由于市场收益率上升引起的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券种的价格下降。影子定价偏离度是衡量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保障货币市场基金的估值能与市场波动基本同步。因此,负偏离意味着基金资产组合的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但并不意味着负收益。随着基金规模的逐步稳定以及基金投资组合的结构调整,负偏离的问题将逐步缓解。
、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权责发生制 D.货币计量
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是C.权责发生制 D.货币计量。关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具体内容,人们的认识迄今尚未取得共识,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以下四个:1、会计主体计主体指的是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界定。组织核算工作首先应明确为谁核算的问题,这是因为会计的各种要素,例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都是同特定的经济实体,即会计主体相联系的,一切核算工作都是站在特定会计主体立场上进行的。如果主体不明确,资产和负债就难以界定,收入和费用便无法衡量,以划清经济责任为准绳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便无从谈起。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必须将该主体所有者的财务活动、其他经济实体的财务活动与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严格区分开,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2、持续经营将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既然不会破产和清算,企业拥有的各项资产就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耗用、出售或转换,承担的债务也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清偿,经营成果就会不断形成,这样核算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从第一条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就是说,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道德必须明确核算的主体,即解决为谁核算的问题;其次还必须明确时间范围,核算主体是持续不断地经营的。否则,组织核算工作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3、会计分期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来看是持续不断的,但会计为了确定损益编制财务报表,定期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就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会计期间一般按照日历时间划分,分为年、季、月。会计期间的划分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实际的经济活动周期可能与这个期间不一致,有的经济活动可以持续在多个会计期间。但是,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单位或个人都需要在一个期间结束之后随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不可能等待全部经营过程完结之后再考察企业经营成果。所以,将划分会计期间作为会计的基本前提是由于持续经营和及时提供信息的要求决定的。4、货币计量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因而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性的前提条件。选择货币作为共同尺度,以数量的形式反映会计实体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果,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关键环节,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货币则是会计讲师的统一尺度。企业经济活动中凡是能够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凡是不能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则不必进行会计反映。扩展资料: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应当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事项。《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作过规定,《规范》第三十七条重申了《会计法》的这一规定,即要求对下列会计事项,必须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可以作为款项收付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保函押金和各种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具有一定财产权利或者支配权利的票证,如股票、国库券、其他企业债券等。款项的收付是经常发生的,在有的单位其发生额还很大。有价证券收付的频繁程度在多数单位要低一些,但发生额一般都比较大。款项和有价证券收付的业务涉及到较易受损的资产,绝大部分业务本身又直接造成一个单位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化,影响单位的资金调度能力,所以通常要求进行严密、及时和准确的核算。实际工作中在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有的单位款项收付未纳入单位的统一核算,而是转入了“小金库”;或者单位资金管理失控,被非法挪用,甚至发生贪污、抽逃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款项、有价证券的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等管理制度。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财物是一个单位用来进行或维持经营管理活动的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流动资产和机器、机械、设备、设施、运输工具、家具等固定资产。财产物资在许多单位构成资产的主体,并在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业务,是会计核算中的经常性业务,有关的核算资料往往是单位内部进行业务成果考核,控制和降低成本费用的重要依据。此外,财物会计核算还对各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有重要作用。对国有企业、事业行政单位来说,这也是保护国家财产的一个重要关口,但在有的国有单位,这个关口的职能被大大削弱,经常发生国家财产被毁损、浪费,或者被不法分子侵吞,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和严重流失。作为会计人员,应当加强对财产物资的核算和管理。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债权是一个单位收取款项的权利,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的款项。债务则是一个单位需要以其货币资金等资产或者劳务清偿的义务,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债权和债务都是一个单位在自己的经营活动中必然要发生的事项。对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的会计核算,涉及单位与其他单位以及单位与其他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到单位自身的资金周转,同时从法律上讲,债务还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成问题,因而债权债务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单位,往往不能正确、及时办理债权债务的会计核算,使单位的信誉和经济利益蒙受损失。也有的单位利用应收应付款项账目隐藏、转移资金、利润或费用,涉嫌违法乱纪。对此问题,会计人员必须进行制止和纠正。4.资本、基金的增减资本一般是企业单位的所有者对企业的净资产的所有权,因此亦称所有者权益,具体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基金,主要是指机关、事业单位某些特定用途的资金,如事业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后备基金等。资本、基金的利益关系人比较明确,用途也基本定向。办理资本、基金增减的会计核算,政策性很强,一般都应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协议、董事会决议或政府部门的有关文件等为依据,切忌盲从单位领导人个人或其他指示人未经法定程序认可或未办理法定手续的任何处置意见。5.收支与成本费用的计算收入是一个单位在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服务或提供资产的使用权等取得的款项或收取款项的权利。支出从狭义上理解,仅指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履行法定职能或发挥特定的功能时所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企业和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在正常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或损失。如从广义上理解,支出是一个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或损失。费用的涵义比支出窄,通常使用范围也小一些,仅指企业和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因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耗费和支出。成本一般仅限于企业和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在生产产品、购置商品和提供劳务或服务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耗费,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接费用、商品进价以及燃料、动力等其他直接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都是重要的会计要素,体现着对一个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度量,是计算一个单位经营成果及其盈亏情况的主要依据。对这些要素进行会计核算的特点,是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在实际工作中,问题突出的有虚报收入(人为压低或拔高)、虚列支出和乱挤乱摊成本、费用等。这已成为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源之一,会计人员有责任制止和纠正这种现象的继续发生。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主要是企业和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从事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是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交和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等,这个环节上的会计核算主要涉及到所有者和国家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虚盈实亏”和“虚亏实盈”,一般视单位的所有制性质而异,呈典型的利益驱动倾向,其共同特点是损害国家或社会公众利益,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7.其他会计事项其他会计事项是指在上述六项会计核算内容中未能包括的、按有关法律法规或会计制度的规定或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需要办理会计手续和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单位在有这类事项时,应当按照各有关法律、法规或者会计制度的规定,认真、严格办理有关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数字货币怎么操作赚取利润
一、先开一个能炒数字货币的账户,也就是说开户,找一个可靠的平台。二、了解数字货币的由来,数字货币的基本面,尤其特别留意其影响的因素。三、了解数字货币,通过行情的走势来判断,数字货币的走向,判断其价格走势。也就是通过技术分析,来解决数字货币的走势。四、通过数字货币的价格差,来获取利润,当然可以做空,也可以做多,这个时候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五、数字货币获得利润,可以通过渠道提取现金,用来生活学习。【拓展资料】CBDC,全称为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译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在其关于CBDC的研究报告中给出这样的定义: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是中央银行货币的电子形式,家庭和企业都可以使用它来进行付款和储值。中国版CBDC被描述为,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并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而我们所说的DC/EP是中国版的央行数字货币,译为“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国际清算中心(BIS)与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两个权威国际组织联手在2018年和2019年对全球60多家中央银行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各国央行在数字货币上的工作进展、研究数字货币的动机以及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70%的央行都表示正在参与(或将要参与)数字货币的研究。运营体系: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文中表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应采用双层运营体系。该模式不改变流通中货币的债权债务关系,不改变现有货币投放体系和二元账户结构,不会构成对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竞争,不会增加商业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的依赖,不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也就不会导致“金融脱媒”现象。同时,由于不影响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会强化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且能提升支付便捷性和安全性,还具有央行背书的信用优势。
我们国家货币基金的总量会一直扩大吗?会不会出现“金融脱媒”现象?
会。金融脱媒仍然是未来趋势。尤其是进入M2低增长的“弱货币环境”之后,韩国、中国台湾等的货币化进程都出现了金融脱媒加剧的现象。这成为中国银行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金融环境之一。这种金融脱媒不仅导致了总体流动性宽松情景下的银行业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更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冲击。中国的金融脱媒问题有些特殊性。中国现代银行业发展时间很短,应从1979年恢复农业银行开始算起。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金融业以银行业为主导,银行业总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99%以上。银行业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90%以上,这种不均衡的结构,既不利于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提高了金融服务交易的成本,也会增加经济发展对该行业的依赖性,从而增加经济发展的系统性风险。扩展资料:在金融脱媒大趋势下,银行业除了要加快业务转型,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服务银行转变,还要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为大型和零售客户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金融脱媒正在加速。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负债端资金来源被分流,而贷款投放也被影子银行体系和债券市场挤占,再加上第三方支付竞争下技术脱媒愈演愈烈,在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金融脱媒无疑给银行业带来阵阵寒意。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旧有的经营方式显得僵化陈旧。金融脱媒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专家和业内人士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主动适应,加大创新推进战略转型,早日实现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综合化商业银行的转型,是银行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金融加速脱媒 中国银行业前景何在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金融脱媒加速 银行业如何加强创新确立竞争优势
数字货币对银行的影响
数字货币给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过去的金融体系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账户系统建立的,该系统向市场提供金融服务,中央银行控制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数字货币发行后,个人不再需要银行账户。虽然DCEP钱包可以挂靠银行卡来汇兑,但DCEP钱包的支付和结算主要由中央银行直接结算。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融脱媒,降低了商业银行对金融交易的控制。同时,央行能够准确把握每一元人民币的具体流动轨迹,准确控制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央行数字货币CBDC,全称为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译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在其关于CBDC的研究报告中给出这样的定义: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是中央银行货币的电子形式,家庭和企业都可以使用它来进行付款和储值。中国版CBDC被描述为,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并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而我们所说的DC/EP是中国版的央行数字货币,译为“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国际清算中心(BIS)与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两个权威国际组织联手在2018年和2019年对全球60多家中央银行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各国央行在数字货币上的工作进展、研究数字货币的动机以及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70%的央行都表示正在参与(或将要参与)数字货币的研究。央行货币的数字化有助于优化央行货币支付功能,提高央行货币地位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成为一种计息资产,满足持有者对安全资产的储备需求,也可成为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限。还可成为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同时,央行可通过调整央行数字货币利率,影响银行存贷款利率,同时有助于打破零利率下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主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消除现金非法交易和洗钱活动,实行负利率成为可能,直升机撒钱成为可能。
我们国家货币基金的总量会一直扩大吗?会不会出现“金融脱媒”现象?
会。金融脱媒仍然是未来趋势。尤其是进入M2低增长的“弱货币环境”之后,韩国、中国台湾等的货币化进程都出现了金融脱媒加剧的现象。这成为中国银行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金融环境之一。这种金融脱媒不仅导致了总体流动性宽松情景下的银行业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更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冲击。中国的金融脱媒问题有些特殊性。中国现代银行业发展时间很短,应从1979年恢复农业银行开始算起。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金融业以银行业为主导,银行业总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99%以上。银行业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90%以上,这种不均衡的结构,既不利于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提高了金融服务交易的成本,也会增加经济发展对该行业的依赖性,从而增加经济发展的系统性风险。扩展资料:在金融脱媒大趋势下,银行业除了要加快业务转型,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服务银行转变,还要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为大型和零售客户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金融脱媒正在加速。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负债端资金来源被分流,而贷款投放也被影子银行体系和债券市场挤占,再加上第三方支付竞争下技术脱媒愈演愈烈,在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金融脱媒无疑给银行业带来阵阵寒意。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旧有的经营方式显得僵化陈旧。金融脱媒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专家和业内人士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主动适应,加大创新推进战略转型,早日实现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综合化商业银行的转型,是银行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金融加速脱媒中国银行业前景何在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金融脱媒加速银行业如何加强创新确立竞争优势
近来看了《货币战争》,想知道CDS CDO 是什么意思啊??
1、担保债务凭证(简称:CDO)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简称:CDO),资产证券化家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标的资产通常是信贷资产或债券。这也就衍生出了它按资产分类的重要的两个分支:CLO(Collateralised Loan Obligation)和CBO(Collateralised Bond Obligation)。前者指的是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后者指的是市场流通债券的再证券化。但是它们都统称为CDO。2、信用违约互换(简称:CDS)信用违约互换(英语:Credit default swap,缩写CDS)也称信用违约掉期、信贷违约掉期、贷款违约保险;是信贷与保险的衍生工具之一,合约由两个法人交易,一个称为买方(信贷违约时受保护的一方),另一个称为卖方(保障买方于信贷违约时损失)。主要为约定期内信用违约提供一个高比率的保险业务,若担保方没有足够的保证金,会来相当大的投机行为。若保证金充足,其意义在于为买方提供被违约时的本金保障。当买方在有抵押下借款予第三者(欠债人),而又担心欠债人违约不还款,就可以向CDS卖方(信贷违约掉期合约提供者)买一份有关该欠债人的合约/保险。这份合约相当于买保险,买方通常需定时缴纳保险费否则合约失效,直至欠债人还款完成为止。倘若欠债人违约不还款(或其他合约指定情况,令人相信欠债人无力或无打算依时还款),买方可以拿抵押物向卖方索偿,换取应得欠款;违约风险交换给卖方。卖方所赚取的是倘若欠债人依约还款时的合约金/保险费。扩展资料:《信用违约互换》历史——1989年3月24日,美国美孚(Exxon)公司的邮轮瓦尔迪兹号(Valdez),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威廉姆王子湾(Prince William Sound)发生了触礁事件,在随后几天里导致环境灾难。法院最初判美孚公司2.87亿美元的损失赔偿金,以及50亿美元的罚金。美孚因此希望从摩根大通银行获得48亿美元的授信额度。摩根大通银行面临两难,一方面需要维持与美孚的客户关系而不便拒绝美孚,另一方面巴塞尔I的条例又规定银行需要对其信贷风险准备8%的风险准备金。摩根大通银行在1994年底想出了一个变通方法:摩根大通银行前期支付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一笔保费,并约定如果美孚公司发生支付违约,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将向摩根大通银行进行赔付。这样摩根大通银行所持有的美孚信用风险就被转移给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从而规避了监管所要求的高昂的风险准备金。当时这样的安排并没有一个金融名称,直到后来才被称为CD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用违约互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担保债务凭证
实际汇率上升为何就是货币贬值?
在直接标价法时,汇率贬值=汇率上升=货币贬值汇率表示有直接标价与间接标价,直接标价就是以本币表示单位外币的价格,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中国是直接标价法。就汇率的概念来说,是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仅是一个数字而已。如1美元=7人民币,7就是汇率,又称为外汇汇率,7变为8就是汇率上升,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上升=汇率贬值=本币贬值。扩展资料:货币贬值在国内引起物价上涨现象。但由于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从国内角度看,货币贬值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是指减少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属量,降低其对金属的比价,以降低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货币贬值在现代纸币制度下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超过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即货币膨胀)时,纸币价值下降。从国际角度看,货币价值表示为与外国货币的兑换能力,它具体反映在汇率的变动上,这时货币贬值就是指一单位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能力的降低,而本国货币对外汇价的下降。例如,如果100美元去年兑换300元人民币,今年兑换400元人民币,则人民币贬值了。货币贬值在国内引起物价上涨现象。但由于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人民币贬值是好事还是坏事?货币贬值对你有哪些影响?
人民币贬值是有好有坏,有利有弊,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民币贬值都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什么是人民币贬值?人民币贬值就是指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了,买同等商品需要花更多的钱。比如原先100元可以买到的商品,随着人民币的贬值,需要120元才能买到,相当于贬值了20%了。从汇率也是一样的,原先1美元可以兑换6.5元人民币,随着近期人民币持续贬值,1美元可以兑换7.08元人民币,这就是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影响的。人民币贬值是好事还是坏事?人民币贬值对各行各业,以及对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人群受人民币贬值构成不同的利弊。人民币贬值对哪些是好事?其实人民币贬值就是货币没这么值钱,相当于物价上涨了,从物价上涨的角度分析,就非常容易知道对哪些是好事。1、对进口行业属于好事,国外商品进口回来,成本价格一样,但随着国内人民币贬值,卖的商品价格高了,进口行业的利润就提高了,这当然是好事。2、对消费行业属于好事,比如一些大型商场,大型超市,以及一些百货店,各种店主都是好事,随着人民币贬值,物价的上涨,商品涨价,利润提高。总之人民币贬值对国内部分行业确实是好事,比如进口、消费、航运、采购、汽车等都是属于好事,在这些行业中人民币贬值利大于弊。人民币贬值对哪些是坏事?人民币贬值对很多人来讲都是坏事,随着自己口袋的钱不值钱了,购买力越来越低了。尤其是对以下几种人人民币贬值是弊大于利的。1、贸易出口的,随着国内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在走低,其他国家的汇率在走高。所以对于这些出口企业是最不利的,货币贬值是带来巨大影响。2、对于哪些国人去海外投资的,经常去国外旅游的,出口留学的,或者外出打工回国的等等,人民币贬值对这些人是好事,对他们是最不利。除此之外,随着人民币贬值,对国内金融市场也是影响很大,比如对股市,随着人民币贬值,很多外资流出我国,直接购买美元,从我国股市或者楼市抽资金,转眼投资美元去了,这也是人民币贬值所致。总结分析总之人民币贬值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确实没有绝对性的好与坏。从不同角度,不同行业,不同的人,面对人民币贬值都会存在利弊,所以好与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