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

净资产计算公式是什么

关于净资产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下:净资产=资产-负债(受每年的盈亏影响而增减)净资产(Net asset),是指所有者权益或者权益资本。企业的净资产(net asset value),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在股票投资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的各种技巧和方法中,净资产和与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一样,都是最常用的参考指标。行政单位净资产的概念和内容:行政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和收入减支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结余等。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概念和内容: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事业单位净资产具体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其中,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基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等。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它表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产总额在抵偿了一切现存义务以后的差额部分。用公式可表示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原理净资产=资产-负债(受每年的盈亏影响而增减)企业期末的所有者权益金额“不等于或不代表”净资产的市场价值。由于是市场价值(通常是现在的市场价值),当然“不等于或不代表”企业期末的所有者权益金额(这里是历史成本)。净资产就是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是企业集团资产超过负债的部分,即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值。净资产代表企业集团所有者(企业主或股东)在企业中的财产价值。它包括股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由于企业集团的资产净值,属于股东所有,所以在会计上把它称为“股东权益”。它是反映企业集团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净资产受所有者原始投资、追加投资、企业集团后来发生的利润和损失,以及从滚存的利润或投资中提走的数额等的影响。本方案的基础数据中,为反映企业集团股东权益和信用风险的大小,只包括有形资产在内。至于企业集团信誉、专利权等无形资产,暂不参与计算。考虑到综合实力评价应反映企业集团持续、平稳地发展的实际,净资产按三年年末平均值计算。即:净资产=(本年年末净资产+上年年末净资产+两年前年末净资产)÷3计算式中的年份界定同营业额。如果采用利润的实体观,净资产等于股东权益加债权;如果采纳利润的所有权观,净资产等于股东权益

净资产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意思

净资产的计算公式为:净资产=资产-负债。净资产就是所有者权益,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净资产其它相关定义:1、行政单位净资产的概念和内容:行政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和收入减支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结余等。2、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概念和内容: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事业单位净资产具体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其中,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基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等。3、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它表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产总额在抵偿了一切现存义务以后的差额部分。

净资产是怎么计算?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净资产=资产-负债(受每年的盈亏影响而增减)。净资产(Net asset),是指属于企业所有、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或者权益资本。企业的净资产(net asset value),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在股票投资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的各种技巧和方法中,净资产和与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一样,都是最常用的参考指标。扩展资料:资产特征:1、资产是一项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这里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2、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产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也应将其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资产必须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资产

净资产负债率计算公式

净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净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净资产总额*100%。净资产负债率也称为产权比率、债务股权比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反映证券经营机构的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净资产负债率,也称为债务股权比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反映证券经营机构的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净资产负债率高,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财务结构;净资产负债率低,则是一种低风险、低回报的财务结构。该指标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或者说是证券经营机构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国家规定,债权人的索偿权要在股东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条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第九十五条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折合的实收股本总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资本公开发行股份时,应当依法办理。

净资产利润率计算公式

法律主观: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净资产收益率可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一、概念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指利润额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该指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净资产收益率越低,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弱。该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一般来说,负债增加会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上升。企业资产包括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的投资,即所有者权益(它是股东投入的股本,企业公积金和留存收益等的总和),另一部分是企业借入和暂时占用的资金。企业适当的运用财务杠杆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借入的资金过多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但一般可以提高盈利,借入的资金过少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股东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财务指标。二、计算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假定某公司年度税后利润为2亿元,年度平均净资产为15亿元,则其本年度之净资产收益率就是13.33%(即(2亿元/15亿元)*100%)。计算方法净资产收益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该指标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另一种是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不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结果,那么如何选择计算净资产收益率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从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性质、含义及计算选择:计算表(本表须经执业注册会计师核验)填表人:填表日期:项目金额(万元)年末净资产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年度净利润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度非经常性损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年度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前后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较低者的简单平均(%)定义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2/(本年期初净资产+本年期末净资产)杜邦公式(常用)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杠杆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净资产)所得税率按(利润总额—净利润)/利润总额推算根据资料对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因素分析:分析对象:10.56%-16.44%=-5.88%1999年:[16.68%+(16.68%-7.79%)×0.4757]×(1-21.34%)=16.44%第一次替代:[11.5%+(11.5%-7.79%)×0.4757]×(1-21.34%)=10.43%第二次替代:[11.5%+(11.5%-7.30%)×0.4757]×(1-21.34%)=10.62%第三次替代:[11.5%+(11.5%-7.30%)×0.2618]×(1-21.34%)=9.91%2000年:[11.5%+(11.5%-7.30%)×0.2618]×(1-16.23%)=10.56%总资产报酬率变动的影响为:10.43%-16.44%=-6.01%利息率变动的影响为:10.62%-10.43%=十0.19%资本结构变动的影响为:9.91%—10.62%=—0.71%税率变动的影响为:10.56%-9.91%=十0.56%可见,公司2000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主要是由于总资产报酬率下降引起的;其次,资本结构变动也为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带来不利影响,它们使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了6.72%;利息率和所得税率下降给净资产收益本提高带来有利影响,使其提高了0.85%;二者相抵,净资产收益率比上年下降5.88%.三、意义净资产收益率可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它弥补了每股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例如。在公司对原有股东送红股后,每股盈利将会下降,从而在投资者中造成错觉,以为公司的获利能力下降了,而事实上,公司的获利能力并没有发生变化,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分析公司获利能力就比较适宜。如果说净资产收益率的年度目标值是2.8%,至4月末,净资产收益率为1.6%合理;净资产收益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假定各月净利润均为正数)。四、公式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的通知的规定: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的计算公式如下:ROE=P/(E0+NP÷2+Ei×Mi÷M0-Ej×Mj÷M0).其中:P为报告期利润;NP为报告期净利润;E0为期初净资产;Ei为报告期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新增净资产;Ej为报告期回购或现金分红等减少净资产;M0为报告期月份数;Mi为新增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Mj为减少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五、通知在2006年4月2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78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2006年5月8日起施行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十三条指出: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募集股份(简称“增发”),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百分之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二)除金融类企业外,期末不存在持有金额较大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的情形;(三)发行价格应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六、性质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性质比较: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期末净资产—————(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平均净资产—————(2)在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1)中,分子是时期数列,分母是时点数列。很显然分子分母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比较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应该是个强度指标,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说明期末单位净资产对经营净利润的分享。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2)中,分子净利润是由分母净资产提供,净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将引起净利润的增加或减少。根据平均指标的特征可以判断通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2)中计算出的结果是个平均指标,说明单位净资产创造净利润的一般水平。七、含义比较二、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含义比较:由于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性质不同,其含义也有所不同。在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1)中计算出的指标含义是强调年末状况,是一个静态指标,说明期末单位净资产对经营净利润的分享,能够很好的说明未来股票价值的状况,所以当公司发行股票或进行股票交易时对股票的价格确定至关重要。另外全面摊薄计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影响公司价值指标的一个重要因素,常常用来分析每股收益指标。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2)中计算出的指标含义是强调经营期间净资产赚取利润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指标,说明经营者在经营期间利用单位净资产为公司新创造利润的多少。它是一个说明公司利用单位净资产创造利润能力的大小的一个平均指标,该指标有助于公司相关利益人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作出正确判断。法律客观:《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条 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设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 第一百七十三条 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净资产怎样计算_净资产计算公式

净资产计算公式为:净资产=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公司的净资产,指的是公司的资产总额减去公司负债后的净额,相当于公司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知,公司的净资产属于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的净资产则包括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限定性净资产指的是民间非营利组织资源提供者等对资产或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使用行为,所设置的时间限制或用途限制;非限定性净资产指的是民间非营利组织报告期内净资产总额,减去该期内限定性净资产后的余额。

净资产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净资产=资产-负债(受每年的盈亏影响而增减)。净资产(Net asset),是指属于企业所有、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或者权益资本。企业的净资产(net asset value),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在股票投资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的各种技巧和方法中,净资产和与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一样,都是最常用的参考指标。扩展资料:资产特征:1、资产是一项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这里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2、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产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也应将其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资产必须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其中,平均净资产=(年初净资产+年末净资产)/2,该公式的分母是“平均净资产”,也可以使用“年末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值报酬率/权益报酬率/权益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指利润额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该指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净资产收益率越低,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弱。该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素:1、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是企业全部资产的一部分,因此,净资产收益率必然受企业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在负债利息率和资本构成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资产报酬率越高,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2、负债利息率负债利息率之所以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是因为在资本结构一定情况下,当负债利息率变动使总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将对净资产收益率产生有利影响;反之,在总资产报酬率低于负债利息率时,将对净资产收益率产生不利影响。3、资本结构或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当总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提高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将使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反之,降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将使净资产收益率降低。4、所得税率因为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因此,所得税率的变动必然引起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通常.所得税率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反之,则净资产收益率上升。

净资产平均余额的计算公式

平均净资产是指计算日所有上市公司净资产的平均值。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的通知的规定: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的计算公式如下:ROE=P/(E0+NP÷2+Ei*Mi÷M0—Ej*Mj÷M0)。其中:P为报告期利润;NP为报告期净利润;E0为期初净资产;Ei为报告期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新增净资产;Ej为报告期回购或现金分红等减少净资产;M0为报告期月份数;Mi为新增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Mj为减少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

财务报表中净资产如何计算

财务报表中净资产的计算方法如下:考虑到综合实力评价应反映企业集团持续、平稳地发展的实际,净资产按三年年末平均值计算。即:净资产=(本年年末净资产+上年年末净资产+两年前年末净资产)÷3计算式中的年份界定同营业额。如果采用利润的实体观,净资产等于股东权益加债权;如果采纳利润的所有权观,净资产等于股东权益。资产-负债=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普通股数目。扩展资料:净资产四个基本特征:1.净资产在企业经营期内可供企业长期、持续地使用,企业不必向投资人返还资本金。而负债则须按期返还给债权人,成为企业的负担。2.企业所有人凭其对企业投入的资本,享受税后分配利润的权利。净资产是企业分配税后净利润的主要依据,而债权人除按规定取得利息外,无权分配企业的盈利。3.企业所有人有权行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或者授权管理人员行使经营管理权。但债权人并没有经营管理权。4.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的净资产有无限的责任或有限的责任,而债权人对企业的其他债务不发生关系,一般也不承担企业的亏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资产

资本净额计算公式是什么?

资本净额=核心资本+附属资本-资本扣减项。核心资本是金融机构可以永久使用和支配的自有资金。附属资本也称补充资本、二级资本,要包括未公开的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呆账准备、混合型债务资本工具等。资本扣减项包括:商誉、对未并表银行机构的资本投资、对未并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等。净资本指标的主要目的:一、是要求证券公司保持充足、易于变现的流动性资产,以满足紧急需要并抵御潜在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营运风险、结算风险等,从而保证客户资产的安全。二、是在证券公司经营失败、破产关闭时,仍有部分资金用于处理公司的破产清算等事宜。

净资产计算公式是什么

计算公式=总资产-总负债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净资产是针对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单位及外资企业等而言。在存在尚未付清租金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情况下,两者的金额不同:固定资产应当在取得时按照协议租赁价等入账,而固定基金应当在支付租金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入账。扩展资料:理论上,当公司卖掉所有资产和付清所有负债之后,资产净值便是股东可取回之数。但我们要注意,由于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在股票市场自由买卖,因此其股价可高于或低于每股资产净值。一般来说,若股价低于每股资产净值,这股票便能买;相反若股价高出每股资产净值甚多,这股票便不能买。不过,单以此值作买卖决定是不足够的,我们还应同时考虑公司的盈利前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资产总额

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假定某公司年度税后利润为2亿元,年度平均净资产为15亿元,则其本年度之净资产收益率就是13.33%(即(2亿元/15亿元)*100%)。计算方法净资产收益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该指标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另一种是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不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结果,那么如何选择计算净资产收益率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从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性质、含义及计算选择。扩展资料: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总资产报酬率、负债利息率、企业资本结构和所得税率等。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是企业全部资产的一部分,因此,净资产收益率必然受企业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在负债利息率和资本构成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资产报酬率越高,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负债利息率负债利息率之所以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是因为在资本结构一定情况下,当负债利息率变动使总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将对净资产收益率产生有利影响;反之,在总资产报酬率低于负债利息率时,将对净资产收益率产生不利影响。资本结构或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当总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提高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将使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反之,降低负债与所有考权益之比,将使净资产收益率降低。所得税率因为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因此,所得税率的变动必然引起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通常.所得税率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反之,则净资产收益率上升。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计算公式 净资产怎么计算

净资产=资产-负债(受每年的盈亏影响而增减)。净资产(Net asset),是指属于企业所有、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或者权益资本。企业的净资产(net asset value),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在股票投资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的各种技巧和方法中,净资产和与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一样,都是最常用的参考指标。扩展资料:资产特征:1、资产是一项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这里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2、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产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也应将其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资产必须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资产

企业净资产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企业净资产的计算公式是:净资产=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在企业经营期内可供企业长期、持续地使用,企业不必向投资人返还资本金。而负债则须按期返还给债权人,成为企业的负担。净资产是指所有者权益或者权益资本,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资产。其它相关定义1、行政单位净资产的概念和内容:行政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和收入减支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结余等。2、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概念和内容: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事业单位净资产具体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其中,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基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等。3、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它表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产总额在抵偿了一切现存义务以后的差额部分。用公式可表示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净资产是企业集团资产超过负债的部分,即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值。净资产代表企业集团所有者(企业主或股东)在企业中的财产价值。它包括股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由于企业集团的资产净值,属于股东所有,所以在会计上把它称为“股东权益”。它是反映企业集团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

净资产是怎么计算?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净资产就是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考虑到综合实力评价应反映企业集团持续、平稳地发展的实际,净资产按三年年末平均值计算。即:净资产=(本年年末净资产+上年年末净资产+两年前年末净资产)÷3。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净资产利润率反映所有者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带来的收益越高。2、净资产利润率是从所有者角度来考察企业盈利水平高低的,而总资产利润率别从所有者和债权人两方来共同考察整个企业盈利水平。在相同的总资产利润率水平下,由于企业采用不同的资本结构形式,即不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例,会造成不同的净资产利润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资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资产总额

净资产计算方法

净资产计算方法如下:净资产计算公式:净资产=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就是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净资产(Net asset),是指所有者权益或者权益资本。企业的净资产(net asset value),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在股票投资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的各种技巧和方法中,净资产和与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一样,都是最常用的参考指标。其它相关定义:1、行政单位净资产的概念和内容:行政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和收入减支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结余等。2、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概念和内容: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事业单位净资产具体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其中,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基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等。3、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它表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产总额在抵偿了一切现存义务以后的差额部分。用公式可表示为:资产-负债=净资产。

净资产的计算公式

净资产的计算公式为净资产=资产-负债。计算公式总公式: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根据行业类别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行政单位净资产、事业单位净资产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根据其使用是否受到限制,又可以分为两类,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净资产的分类和原理:1、净资产的分类按照净资产是否受到限制,民间非营利组织净资产分为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如果资产或者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如资产的投资收益和利息等)的使用受到资产提供者或者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所设置的时间限制或(和)用途限制。由此形成的净资产应为限定性净资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净资产的使用直接设置限制的,该受限制的净资产也应作为限定性净资产;除此之外的其他净资产应作为非限定性净资产。2、净资产的原理净资产=资产-负债(受每年的盈亏影响而增减)企业期末的所有者权益金额“不等于或不代表”净资产的市场价值。由于是市场价值(通常是现在的市场价值),当然“不等于或不代表”企业期末的所有者权益金额(这里是历史成本)。净资产就是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净资产计算公式是什么

净资产计算公式:净资产=资产-负债。净资产是属企业所有,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即所有者权益。企业的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就是所有者权益,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表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产总额在抵偿了一切现存义务以后的差额部分。净资产其它相关定义:1、行政单位净资产的概念和内容:行政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和收入减支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结余等。2、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它表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产总额在抵偿了一切现存义务以后的差额部分。

净资产是怎么计算?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净资产的计算公式为:净资产=资产-负债。净资产就是所有者权益,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表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产总额在抵偿了一切现存义务以后的差额部分。扩展资料:净资产按照其使用是否受到限制,可以分为:1、限定性净资产民间非营利组织资源提供者或者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资产或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使用所设置的时间限制或(和)用途限制。时间限制要求资源只能在特定时间内或规定的日期之后使用,用途限制要求资源用于特定目的。2、非限定性净资产民间非营利组织报告期内净资产总额,减去该期内限定性净资产后的余额。非限定性净资产一般来源于提供服务、销售商品的收入、收到非限定性捐赠和进行对外投资收到的股利和利息,扣除上述收入而发生的费用而取得的资金净流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资产

净资产计算公式是什么

净资产计算公式:净资产=资产-负债(受每年的盈亏影响而增减);不过很多人在计算净资产时会按照企业最近3年的情况求取平均值,净资产=(本年年末净资产+上年年末净资产+两年前年末净资产)÷3;这样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净资产通常指属于企业所有,并且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这部分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或者权益资本;比如事业单位净资产具体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净资产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末分配利润四个项目。实收资本也称为股本,即投资人最开始投入的各种资本,实收资本的构成比例是企业据次向投资者进行利润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据。企业的净资产是企业去除负债后的净值,通常净资产就是所有者权益,指所有者可以在企业中享受的经济利益。它是反映企业集团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

在计算综合资本成本时,权数的选择有账面价值权数

在计算综合资本成本时,其权数可用账面价值权数、市场价值权数和目标价值权数,而前两者只反映过去和目前的综合资本成本,目标价值权数则适用于筹措新资金的综合资本成本的计算。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计算通常使用账面价值权数,使用账面价值易于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得有关资料,能够反映筹资当时的状况,比较客观。但是,目前财务管理教材和著作也提出,如果企业债券、股票的市场价值严重脱离其账面价值,就会误估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而作出错误的筹资决策,因此提出应该使用市场价值权数。扩展资料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又称为综合资本成本(kw),是以各种不同筹资方式的资本成本为基数,以各种不同筹资方式占资本总额的比重为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其中:Kw——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Wj——第j种资金来源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Kj——第j种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率;n——筹资方式的种类。关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权数的确定,有三种方法:账面价值权数法、市场价值权数法和目标价值权数法。

资金成本的三种计算方法

资金成本的三种计算方法:权益资金成本、债务资金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一、权益资金成本:是指企业的所有者投入企业资金的成本,指企业的优先股、普通股以及留存利润等的资金成本。权益成本包括两部分:一是投资者的预期报酬率,二是筹资费用。二、债务资金成本:是指借款和发行债券的成本,包括借款或债券的利息和筹资费用。债务资本成本是资本成本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筹资、投资、资本结构决策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债务资本成本是企业承担负债所需的资金成本,如:短期借款20万,年利率是5%,20*5%*(1-所得税税率)就是债务资本成本。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按各类资本所占总资本来源的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公司资本成本的方法。资本来源包括普通股、优先股、债券及所有长期债务,计算时将每种资本的成本(税后)乘以其占总资本的比例,然后加总。多用于公司资本预算。资金成本的作用1、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筹资渠道,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2、资金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的主要评价标准。3、资金成本是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依据。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时将每种资本的成本(税后)乘以其占总资本的比例,然后计算其合计数;其公式为:WACC=E/V×Re+D/V×Rd×(1-Tc)。其中,Re=股本成本,是投资者的必要收益率;Rd=债务成本;E=公司股本的市场价值;D=公司债务的市场价值;V=E+D是企业的市场价值;E/V=股本占融资总额的百分比,资本化比率;D/V=债务占融资总额的百分比,资产负债率。Tc=企业税率。

下列各项可以作为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权重基础的有( )。

【答案】:A、B、D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有三种权重依据:账面价值权重、实际市场价值权重和目标资本结构权重。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方式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方式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E÷V)×Re+(D÷V)×Rd×(1-Tc)。其中,Re为股权成本;Rd为债务成本;E为公司股本的市场价值;D为公司债务的市场价值;V=E+D;Tc为企业税率;(E÷V)为股本占融资总额的百分比;(D÷V)为债务占融资总额的百分比。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是指企业以各种资本在企业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为权数,对各种长期资金的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资本总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可用来确定具有平均风险的投资项目所要求的收益率。

大多数公司在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采用的权重是( )。

【答案】:D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公司未来融资的加权平均成本。计算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有三种加权方案可供选择.即账面价值加权、实际市场价值加权和目标资本结构加权。由于账面结构反映的是历史的结构,不一定符合未来的状态,所以,按照账面价值加权的计算结果可能会歪曲资本成本.不会被大多数公司采用。由于市场价值不断变动,负债和权益的比例也随之变动,因此,按照实际市场价值加权计算出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数额也是转瞬即逝的,不会被大多数公司采用。目标资本结构加权,是指根据按市场价值计量的目标资本结构衡量每种资本要素的比例。这种方法选用平均市场价格,可以回避证券市场价格变动频繁的不便;可以适用于企业筹措新资金,而不像账面价值和实际市场价值那样只反映过去和现在的资本结构。调查表明,目前大多数公司在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采用按平均市场价值计量的目标资本结构作为权重。

综合资金成本率计算公式

例如:某企业欲筹集长期资金400万元,其中:面值发行长期债券1.6万张,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利率11%,筹资费率2%,所得税率33%;面值发行优先股8万股。每股10元,筹资费用率3%,股息率12%;面值发行普通股100万张,每股1元,筹资费用率4%,第一年末每股股利0.096元,股利预计年增长率5%;保留盈余60万元。长期债券的成本=160万*11%*(1-33%)/160万(1-2%)=7.52%优先股的成本=80万*12%/80万*(1-3%)=13.64%普通股成本=0.096(1+5%)/1*(1-4%)+5%=15.5%留存收益成本=0.096(1+5%)/1+5%=15.08%综合成本=(7.52%*160万+13.64%*80万+15.5%*100万+15.08%*60万)/400万=11.87%综合资金成本的计算步骤:1、先计算出个别资金成本;2、计算各种资金的权数;3、计算出综合资金成本。扩展资料:综合资金成本的分类:1、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指分别以各种资金成本为基础,以各种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为权数计算出来的综合资金成本。它是综合反映资金成本总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综合资金成本是由个别资金成本和各种长期资金比例这两个因素所决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某种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该种资金的成本)若以Kw代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j代表第j种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Kj代表第j种资金成本。个别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通常是按账面价值确定,也可以按市场价值或目标价值确定,分别称为市场价值权数、目标价值权数。市场价值权数是指债券、股票以市场价格确定权数;目标价值权数是指债券、股票以未来预计的目标市场价值确定权数。2、边际资金成本边际资金成本,是指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边际资金成本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其权数为市场价值权数,而不应使用账面价值权数。当企业拟筹资进行某项目投资时,应以边际资金成本作为评价该投资项目可行性的经济指标。计算确定边际资金成本可按如下步骤进行:(1)确定公司最优资本结构。(2)确定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3)计算筹资总额分界点。筹资总额分界点是某种筹资方式的成本分界点与目标资本结构中该种筹资方式所占比重的比值,反映了在保持某资金成本的条件下,可以筹集到的资金总限度。一旦筹资额超过筹资分界点,即使维持现有的资本结构,其资金成本也会增加。(4)计算边际资金成本。根据计算出的分界点,可得出若干组新的筹资范围,对各筹资范围分别计算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即可得到各种筹资范围的边际资金成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综合资金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公式

WACC=(E/V)*Re+(D/V)*Rd*(1-Tc)。WACC表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E表示企业的股票市值;V表示企业总价值(包括债务和股东权益);Re表示企业所需的权益报酬率;D表示企业的债务金额;Rd表示企业所需的债券利息率;Tc代表税收负担。

我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考研的话是走计算机还是管理科学与工程或者情报学?

考研究生的话,信管的对口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因为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科的二级学科;因此专业课也基本上差不多,都是运筹学为主,数学的话跟学校的安排有关,如果学校的管科是工科类的那么最可能考数学1,如果学校的管科是管理类那么可能会考数学3;管科就业前景不好说,这个专业可以应聘计算机技术、数据挖掘、决策支持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应聘管理类方面的专业属于交叉学科。计算机专业的话就比较复杂了,有计算机应用、嵌入式开发等等大量的专业方向,几乎每个学校的配置都不太一样,就业的话应该是比较容易了,基本上如果对工作的要求不高的话,工作是很好找的,个人认为比管科好找。情报学的话不太了解,不知道是不是属于图书馆情报学,如果是的话,可能属于相对比较冷门的专业,就业肯定不如上面两个的就业面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考研计算机方向难吗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考研计算机方向不难。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考研还是挺好考的,题目也比较简单,因为这个专业不是很热门所以竞争也比较小,相对来说也会好考一点。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考研选择计算机,管理科学与工程,情报学哪个比较好能具体分析一下吗?可以的话可以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考取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几个方向(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的研究生,应该是比较合理的。虽然此专业在计算的学习上也有不少的涉猎,但计算机专业近几年开设院校很多,跨考的学生即使毕业了,在职场也不占优势。情报学其实和你们所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最为接近,如果能考取像人民大学、公安大学等名牌大学,学习这个专业也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如果是一所一般的211院校,出来就业可能也会有问题。以上所言,仅供参考。

累计折旧怎么计算?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月折旧额怎么计算 例:如果固定资产是50000元,使用年限10年,那我要算它的年折旧额,年折旧率,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应该怎么算 现在税务部门规定:残值率规定不得低于5% 年折旧额=50000*(1-5%)/10=4750元 月折旧额=4750/12=395.83元年折旧率=4750/5000=9.5% 月折旧率=9.5%/12=7.92% 50000/10=5000就是年折旧额,年折旧率5000/50000=10%,月份的除以12就是了。 先确定好该项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就是用到不用的时候还能值多少钱 帐面价值--净残值=折旧额 但是折旧方法有几种: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直线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DDB, double declining balance method):是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就与加速折旧法类同,可让你在第一年折减较大金额。我国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允许使用的加速折旧法主要有两种:即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就与加速折旧法类同,可让你在第一年折减较大金额。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假设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前期消耗较大,在后期消耗较少,为此,在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速折旧。 (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关系,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随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破坏,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因而假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服务总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实际使用程度如何。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额÷12 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折旧率。它反映一定期间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或级数递减法。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 n年,分母即为1+2+3+……+n=n(n+1)÷2,其折旧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累计折旧 [编辑本段] 累计折旧的概念 “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账户的结构刚好相反,累计折旧是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余额在贷方。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确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记入各期的间接费用和期间...... 累计折旧怎么算??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确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记入各期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生产车间用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的折旧,作为间接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帐户,厂部行政用办公房屋的,计入管理费用帐户,由当期收入负担。折旧合计数计入“累计折旧”帐户的贷方。 比如说购入一台电脑5000元,电脑一般折旧年限为5年 1、残值: 礌000元*残值率5%=250元 2、年折旧额: (5000-250)/5=950(元) 3、月折旧额: 950/12=79.17(元) 分录: 借:管理费用:79.17 贷:累计折旧 79.17 房屋的累计折旧怎么计算 房租费? 如果是经营租赁是不用提折旧的,融资租赁才需要提折旧。 固定资产增加的当月不计提折旧,下个月开始计提折旧,报废的当月仍然计提折旧。 假设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5000元,净残值500元,预计可以使用45个月,那每个月提折旧 (5000-500)/ 45=100 分录是 借 管理费畅 (管理部门固定资产) or 制造费用(生产部门,机器等等) or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固定资产) 贷 累计折旧 100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计算方法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 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记折旧额均衡得分谈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月递减法,是指再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的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一)平均年限折旧法 由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总在一年以上,且在折旧年限内仍不变更其物质形态,所以转作工程和产品 成本的损耗价值,在固定资产未曾废弃以前,也就不易作精确的计算。马克思曾经说过:“生产资料 把多少价值转给或转移到它帮助形成的产品中去,要根据平均计算来决定,即根据它执行职能的平均 持续时间来计量。”①“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资料,例如某种机器,平均能用多少时间。假 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 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一切劳动资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 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②由此可知,固定资产 的损耗价值,一般是依其使用年限平均计入各个期间的工程和产品成本中,每年的折旧额,是由固定 资产价值除以使用年限算得。这种将固定资产价值按其使用年限平均计入各个期间工程和产品成本的 方法。叫做“平均年限折旧法”或“直线法”。 在计算折旧额时,要考虑到固定资产废弃时还有残值。例如房屋在废弃时,尚有砖木可以变价,机械 设备在废弃时,废铜烂铁也有一定的价值。又在拆除固定资产和处理这些废料时,也要发生一些拆除 清理费用,这些清理费用,也是企业使用这项固定资产所必须负担的费用。因此,在计算固定资产折 旧额时,除了预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外,还须预计净残值(即预计残值减去预计清理费用后的余 值)。即先从固定资产的价值中减去预计净残值,再除以预计折旧年限来计算折旧。固定资产年折旧 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价值一预计净残值 年拆旧额=—————————————— 预计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价值×(1一预计折旧年限) =————————————————— 预计折旧年限 式中预计净残值率是预计净残值占固定资产价值的百分比,按照现行财务制度的规定,一般固定资产 的净残值率在3%一5%之间,企业如规定低于3%或高于5%的,应报主管财政部门备案。 在日常核算中,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是按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来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折旧额 与固定资产价值的百分比。固定资产折旧率通常是按年计算的。在按月计算折旧时,可将年折旧率除 以12,折合为月折...... 计提累计折旧的计算方法? “累计折旧”账户: 计提方法 一、首先计提折旧有很多种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算出计提折旧的金额也会有所不同。 (一)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指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计算提取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都是相等的,折旧的积累额呈直线上升趋势。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例10]甲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5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残值收入为3000元,预计清理费用为1000元,则: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50000-(3000-1000)]/10=4800元/年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4800÷12)=400元/月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和便于计算折旧,企业每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价乘以月折旧率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价之比。其计算公式表述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1-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依例10,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50000-(3000-1000)] ÷(10×50000)=9.6%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9.6%÷12=0.8%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50000元×0.8%=400元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项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此外,还有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 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额与该类固定资产原价的比例。采用这种方法,应先把性质、结构和使用年限接近的固定资产归纳为一类,再按类别计算平均折旧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的综合折旧率是指某一期间企业全部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全部固定资产原价的比例。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综合折旧率=∑(各项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各项固定资产原价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照固定资产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工作量法也是直线法的一种。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的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例11]某公司有货运卡车一辆,原价为15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总行驶里程为300000公里,当月行驶里程为5000公里,则该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程里程折旧额=150000×(1-5%)÷300000=0.475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5000元×0.475=2375元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按双倍直线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它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额怎么算 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的残值率是5%。根据你列的条件得: 36000元-(36000元*5%残值率)/10年=年折旧额3420元。 年折旧额3420元/12月=月折海额285元。 你累计折旧额是8265元/月折旧额285元=已提折旧29个月。 你所列如是例题,就无所谓了。但如果是实例,07年10月购买的,折旧应从07年11月份开始计提,至2009年12月份应提折旧26个月,你已多提了3个月,在汇算清缴时,要做纳税调整855元。 已提折旧如何计算 【(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已经使用年数 关于累计折旧如何计算的问题 一、这是按照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的折旧率计算公式; 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企业调整固定资产残值比例执行时间的通知》[国税函(2005)883号]规定固定资产残值统一确定为5%。而新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折旧,准予扣除”;第九十八条规定,对于产品更新换代较快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新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折旧方法,只是已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至于10%和3%残值率,但因与国税函(2005)883号文件的规定有冲突,实务操作中是采取这样的办法处理:可由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确定残值率并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备案,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如果不报备案则按税法规定做所得税纳税调整。 三、新税法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规定如下: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俱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 累计折旧额怎么算 1、原值24,786.33,可提列折旧金额为24,786.33*95%=23,547.01(假设残值率为5%) 2、每月应提折旧:23,547.01/(10*12)=196.23 3、已提列月数:3532.05/196.23=18 4、该项资产已计提18个月。 累计折旧怎么算 你的计算是正确的。净值就是指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金额。 所以,截至2015年10月份,累计折旧=86.03*9*100=77427 元,固定资产净值=3260*100-77427=248573 元

累计折旧怎么计算

累计折旧的计算公式为:1、平均年限法:年折旧日率=(1-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x100%。2、工作量法: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1-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3、加速折旧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x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x年折日率。4、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拓展资料:“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账户的结构刚好相反,累计折旧是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余额在贷方。累计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各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该指标按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的期末数填列。

计提折旧怎么计算?累计折旧多长时间算一次?

计提折旧有四种计算方法;累计折旧每个月需计提一次。计提折旧的方法及算法:  一、平均年限法  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式,各期计提的折旧额是相同的。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年限(也可是月数)。二、工作量法  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时先计算出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再根据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计算出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目前最常用的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这种方法。三、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原值减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的分数计算年折旧额,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固定资产使用年数的序数之和。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残值)╳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的序数之和  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年折旧额=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四、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固定资产帐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额=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帐面净值÷12  年折旧额=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最后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2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二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残值后的净额平均分摊。

怎么计算累计折旧的期末余额?

“累计折旧”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一般都是在贷方。 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调整科目,对固定资产原值起着一定的作用。 “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账户的结构刚好相反,累计折旧是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余额在贷方。拓展资料:企业所得税条例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有以下规定:一、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运输车辆、器具、工具;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机器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财政部确定的计提折旧的其他固定资产。二、不得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以外未使用、不需用。封存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照规定提取维检费的固定资产;已在成本中一次性列支而形成的固定资产;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财政部规定的其他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得补提折旧。三、提取折旧的方法和依据。纳税人的固定资产,应当从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从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四、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新所得税法:第六十条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五)电子设备,为3年。

你知道累计折旧怎么计算么?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确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记入各期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生产车间用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的折旧,作为间接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帐户,厂部行政用办公房屋的,计入管理费用帐户,由当期收入负担。折旧合计数计入“累计折旧”帐户的贷方。 比如说购入一台电脑5000元,电脑一般折旧年限为5年 1、残值: 5000元*残值率5%=250元 2、年折旧额: (5000-250)/5=950(元) 3、月折旧额: 950/12=79.17(元) 分录: 借:管理费用:79.17 贷:累计折旧 79.17

累计折旧怎么计算公式是什么

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残值的计算方法: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率(x%))。“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账户的结构刚好相反,累计折旧是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余额在贷方。累计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各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该指标按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的期末数填列。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确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记入各期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生产车间用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的折旧,作为间接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帐户,厂部行政用办公房屋的,计入管理费用帐户,由当期收入负担。折旧合计数计入“累计折旧”帐户的贷方。税法规定一、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运输车辆、器具、工具;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机器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财政部确定的计提折旧的其他固定资产。二、不得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以外未使用、不需用。封存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照规定提取维检费的固定资产;已在成本中一次性列支而形成的固定资产;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财政部规定的其他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得补提折旧。三、提取折旧的方法和依据:纳税人的固定资产,应当从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从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累计折旧怎么计算

累计折旧怎么计算1、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残值的计算方法: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率(x%))2、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确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记入各期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生产车间用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的折旧,作为间接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帐户,厂部行政用办公房屋的,计入管理费用帐户,由当期收入负担。折旧合计数计入“累计折旧”帐户的贷方。3、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月折旧额怎么计算

例:如果固定资产是50000元,使用年限10年,那我要算它的年折旧额,年折旧率,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应该怎么算现在税务部门规定:残值率规定不得低于5% 年折旧额=50000*(1-5%)/10=4750元 月折旧额=4750/12=395.83元 年折旧率=4750/5000=9.5% 月折旧率=9.5%/12=7.92%50000/10=5000就是年折旧额,年折旧率5000/50000=10%,月份的除以12就是了。先确定好该项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就是用到不用的时候还能值多少钱 帐面价值--净残值=折旧额 但是折旧方法有几种: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直线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DDB, double declining balance method):是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就与加速折旧法类同,可让你在第一年折减较大金额。我国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允许使用的加速折旧法主要有两种:即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就与加速折旧法类同,可让你在第一年折减较大金额。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假设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前期消耗较大,在后期消耗较少,为此,在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速折旧。 (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关系,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随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破坏,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因而假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服务总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实际使用程度如何。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额÷12 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折旧率。它反映一定期间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或级数递减法。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 n年,分母即为1+2+3+……+n=n(n+1)÷2,其折旧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累计折旧[编辑本段]累计折旧的概念  “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账户的结构刚好相反,累计折旧是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余额在贷方。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确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记入各期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  生产车间用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的折旧,作为间接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帐户,  厂部行政用办公房屋的,计入管理费用帐户,由当期收入负担。折旧合计数计入“累计折旧”帐户的贷方。编辑本段累计折旧的产生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磨损,消耗,其价值会逐渐减少,这种价值的减少就是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价值发生减少,就应该把这种价值的减少计算出来(即计提折旧),并在账户中予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同时引起费用的增加,所以,从理论上讲,计提折旧时,应该根据使用该固定资产的受益对象计入折旧费用,采用谁受益谁 借:生产成本—X产品 (如果机器专为生产某种产品,可直接入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机器为生产多种产品,先入制造费用,再按比例分配到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机器为管理部门使用)

累计折旧怎么计算

累计 就是积累的意思折旧 就是贬值累计折旧的目的就是为了计算一项资产的剩余价值 以便队资产有个公正客观的评估比如 你买了个电脑1w块 预计能使用4年 意思就是说每年这个电脑的价值都要减少25%=2500块 这2500块就是折旧再比如 3年过去了 总共的折旧就应该是3个2500块=7500块 这就是累计折旧 所有折旧的总和然后再看你这个电脑值多少钱 这时候这台电脑的市场价值就是1w-7500=2500块 就是说 这电脑卖给别人只能卖2500块了呵呵 我这说的够通俗的吧另外注意的是 累计折旧是个资产账户 但是他的增加记贷方 减少记借方 好像印象中有3个这样的账户 另外2个记不得了 呵呵 这个专业点了 如果你只是想了解个皮毛 这段可以不用看嘎嘎

本月计提累计折旧怎么计算?????

1、计算累计折旧的计提时主要看选取的计提方法,不同方法的计算不一样:(1)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也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n*(n+1)/2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4)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月折旧率扩展资料: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注意计提折旧的范围,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照规定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3)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2、未使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也要计提折旧。3、注意再计提固定资产这就是应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注意折旧期间跨年度时年折旧额的确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折旧

累计折旧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累计折旧的计算方法,一般是指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一共有四种,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四种方法,具体如下:年限平均法定义: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记折旧额均衡得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工作量法定义: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双倍余额递减法定义: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再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的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年数总和法定义:年数总和法指的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累计折旧期末需要结转吗累计折旧属于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记入贷方,表示固定资产余额的减少,资产本身表示在某一时点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所以资产期末准予有余额,累计折旧期末无需结转。累计折旧与累计摊销的区别累计摊销和累计折旧在使用的对象上是有明显区别的。累计摊销科目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土地使用权的累计摊销,也通过本科目核算。而累计折旧是有形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账户的结构刚好相反。

累计折旧计算公式

累计折旧的计算公式:累计折旧 = 折旧率 × 资产原值 × 使用年限。具体介绍:其中,折旧率是企业根据资产的性质、使用寿命、残值等因素确定的,资产原值指资产的购入成本或建造成本,使用年限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或实际情况确定的资产的使用年限。例如,一家企业购置了一台机器,原值为10万元,使用寿命为5年,残值为2万元,折旧率为20%。那么该机器的每年折旧费用为:折旧费用 = (10万元 - 2万元) × 20% = 1.6万元。累计折旧 = 1.6万元 × 使用年限 = 1.6万元 × 3年 = 4.8万元。因此,前三年该机器的折旧费用为1.6万元,累计折旧为4.8万元。在使用寿命结束时,该机器的账面价值为2万元,等于其残值。累计折旧简介:累计折旧是指在资产使用寿命内,由于经过了正常损耗、过时、技术更新等原因,资产价值逐步下降的部分。在会计中,累计折旧账户用于记录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反映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累计折旧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1、直线法:按照固定资产设置的使用寿命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之后,平均分摊到每一年的折旧额,直至资产报废。计算公式为:每年折旧额 = (资产原值 - 残值) ÷ 使用年限。累计折旧 = 每年折旧额 × 使用年限。2、双倍余额递减法:每年折旧额按照原值的百分比计算,且每年折旧额为上一年期末账面价值的双倍。计算公式为:每年折旧额 = (2 ÷ 使用年限) × (资产原值 - 累计折旧上年期末账面价值)。累计折旧 = 递减折旧累计值。其中,递减折旧累计值是从0开始累加每年折旧额,用来计算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总额。累计折旧的计提是一项必要的会计工作,它可以反映出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奥肯定律的计算公式和详解

奥肯定律最初提出来时,美国的数据表明该系数为3。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现在的数据表明该系数演变为2。宏观模型中的系数是由统计数据决定的,无关理论本身,所以不必争论过多。两个公式如下:(1)(潜在GDP-实际GDP)/潜在GDP=2*(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2)实际GDP增长率-潜在GDP增长率=-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公式(2)和教材的表述略有差别,作了移项处理,目的是和公式(1)的对比更清楚。扩展资料:奥肯定律(Okun"slaw)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2%。例如,假定失业率为8%,比自然失业率高2%,那么按照奥肯定律,实际GDP就比潜在GDP低4%。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灵了。因为,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

怎样利用奥肯律计算牺牲率?

牺牲率=GDP下降率/通货膨胀降低率 那通胀 变化多少?

求高人,宏观经济学的奥肯定律的计算题目

设实际产出为Y,充分就业产出为Yf,需要增长速度为x。由奥肯定律(Y-Yf)/Yf=-3(7%-5%),得Yf=Y/0.94实现充分就业:Y(1+x)^2=Y/0.94(1+2%)^2得x=0.052

关于奥肯定律的计算题

设实际产出为Y,充分就业产出为Yf,需要增长速度为x. 由奥肯定律(Y-Yf)/Yf=-3(7%-5%),得Yf=Y/0.94 实现充分就业:Y(1+x)^2=Y/0.94(1+2%)^2 得x=0.052

奥肯定律的计算公式和详解

奥肯定律最初提出来时,美国的数据表明该系数为3。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现在的数据表明该系数演变为2。宏观模型中的系数是由统计数据决定的,无关理论本身,所以不必争论过多。两个公式如下:(1)(潜在GDP-实际GDP)/潜在GDP=2*(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2)实际GDP增长率-潜在GDP增长率=-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公式(2)和教材的表述略有差别,作了移项处理,目的是和公式(1)的对比更清楚。扩展资料按照奥肯定律,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例如,美国1979—1982年经济滞涨时期,GDP没有增长,而潜在GDP每年增长3%,3年共增长9%。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2%,失业率会上升1个百分点。当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9%时,失业率会上升4.5%。已知1979年失业率为5.8%,则1982年失业率应为10.3%(5.8%+4.5%)。根据官方统计,1982年实际失业率为9.7%。与预测的失业率10.3%相当接近。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同样快.如果想要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增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肯定律

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限额怎么算?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与按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孰小原则取扣除标准。假定发生额业务招待费10000元,销售收入200000元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1)按照发生额的扣除标准10000*60%=6000元(2)按照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的扣除标准200000*5%=1000元,那么就只能扣除1000元。扩展资料其他企业所得税允许扣除的限额:1、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2、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3、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4、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5、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上述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6、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扣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业务招待费扣除及如何计算所得税?如果超过了标准规定怎么算?

现税法规定:该实施条例中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发生额的60%扣除,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千分之五)。举例说明:1、企业销售(营业)收入1000万元,招待费实际发生额6万,则业务招待费发生扣除最高限额1000×5‰=5万元,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即6*60%=3.6万,3.6万<5万,那么该企业按3.6万计入招待中扣除费用。2、企业销售(营业)收入1000万元,招待费实际发生额10万,则业务招待费发生扣除最高限额1000×5‰=5万元,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即10*60%=6万,6万>5万,那么该企业按5万计入招待中扣除费用。3、超出的按超出部分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第二种情况,超出1万元,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补交1*25%=0.25万的所得税。扩展资料:业务招待费是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招待费用。在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上,不论是财务会计制度还是新旧税法都未给予准确的界定。在税务执法实践中,招待费具体范围如下:(1)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宴请或工作餐的开支;(2)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赠送纪念品的开支;(3)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旅游景点参观费和交通费及其他费用的开支;(4)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业务关系人员的差旅费开支。销售(营业)收入包括:1、主营业务收入:(1)销售商品(2)提供劳务(3)让渡资产使用权(4)建造合同;2、其他业务收入:(1)材料销售收入(2)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3)包装物出租收入(4)其他;3、视同销售收入:(1)自产、委托加工产品视同销售的收入(2)处置非货币性资产视同销售的收入(3)其他视同销售的收入。

劳务报酬3000元如何计算个税

法律主观:一、劳务报酬个税怎么计算1、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以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收入额减去展业成本以及附加税费后,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展业成本按照收入额的25%计算。2、一般劳务、其他劳务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计算公式为: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二、个税的纳税义务人有哪些1、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2、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三、个税的适用税率有哪些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1、综合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2、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纳税人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3、比例税率。对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法律客观:《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 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时,可以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有关信息,由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减除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同时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并由扣缴义务人减除专项附加扣除的,对同一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只能选择从一处取得的所得中减除。 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当在汇算清缴时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信息,减除专项附加扣除。

急!!!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分几种情况计算。一、对劳务报酬所得,其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 3、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超过20000-50000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2000 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7000 二、“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劳务报酬所得一闪收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对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因此,劳务报酬所得实际上适用20%、30%40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有关规定三、例:假设王某一次取得收入25000元,适用税率是多少?所得是25000*(1-20)=20000,还没有超过20000元,适用税率为20%。假设王某一次取得收入25001.25元,适用税率是多少?所得是25001.25*(1-20%)=20001元,适用税率为30%。是全部所得适用30%吗?不是。只是所得超过20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30%。25001.25*(1-20%)*30%-2000=20001*30%-2000=4000.3或 20000*20%+1*30%=4000.3

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自然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由向个人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依法预扣预缴或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款。扣缴义务人向劳动者或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时,应当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税款,具体计算方法为:劳务报酬所得以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需扣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超过四千元的,扣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则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如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则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劳务报酬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劳务报酬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是收入额乘以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而收入额是劳务报酬的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劳务报酬个税计算公式如下: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少于4000元)—800元。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超过4000)*(1—20%)。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烂伏迹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饥并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一般劳务报酬个税计算方法

法律分析: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碰姿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应尘模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派吵缓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劳务报酬个税怎么计算

劳务报酬所得个税计算公式: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减除费用。劳务所得月收入未超过5000元的话,不征个人所得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的个税怎么计算

法律主观:劳务报酬所得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时,如果一次劳务的收入不超过四千元,则减除八百元的费用,四千元以上的,减除收入的百分之二十,然后再按适用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法律客观:《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时,可以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有关信息,由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减除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同时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并由扣缴义务人减除专项附加扣除的,对同一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只能选择从一处取得的所得中减除。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当在汇算清缴时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信息,减除专项附加扣除。

劳务报酬所得税后20万,税前得多少钱,怎么计算的?

根据现行个税规定,劳动报酬超过5万的,适用的税率为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得出,计算个税的公式为:劳务报酬*(1-20%)*40%-7000。设劳务报酬税前收入为x,按照此公式倒推回去得到:80%x*40%-7000=x-200000,可以得出税前金额为283823.53元。劳务报酬的计算方法: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所得。其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要实行加成征收办法,具体是: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加征十成。扩展资料:劳务报酬所得的特别项目:1、个人担任董事职务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事职务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按照董事与公司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①内部董事,担任公司董事的同时在公司任职、受雇,其因任职受雇而取得的报酬是“工资、薪金”所得。②外部董事,指不在本公司任职、受雇的董事,其取得的董事费所得,属于劳务报酬所得。2、在校学生因参与勤工俭学活动(包括参与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而取得属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税所得项目所得,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3、自2004年1月20日起,对商品营销活动中,企业和单位对营销业绩突出的非雇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通过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的营销业绩奖励(包括实物、有价证券等),应根据所发生费用的全额作为营销人员当期的劳务收入所得,按“劳务报酬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并由提供上述费用的企业和单位代扣代缴。4、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务报酬所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

一般劳务报酬个税计算方法

一般劳务报酬个税计算方法如下:法律分析: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劳务报酬预扣预缴计算方法

【法律分析】劳务报酬所得,其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的计算公式为: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800)*2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1-20%)*20%。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已经调整为5000元,个人所得高于5000元的,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同的个人所得,计税的税率不一样。但从综合所得,在税前可以扣除专项保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如下: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额-800) 乘以2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乘以(1-20% )乘以20%;3、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2020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

法律主观: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 的起征点为5000元,适用20%的税率,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 应纳税所得额 超过20000元。对前款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份,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份,加征十成。法律客观:《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 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时,可以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有关信息,由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减除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同时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并由扣缴义务人减除专项附加扣除的,对同一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只能选择从一处取得的所得中减除。 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当在汇算清缴时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信息,减除专项附加扣除。

劳务报酬个税计算公式

法律主观:劳务报酬所得个税计算公式: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减除费用。劳务所得月收入未超过5000元的话,不征个人所得税。法律客观:《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计算公式

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3.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劳务报酬亦称“服务报酬”。根据提供服务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的劳动报酬。劳务活动的范围通常措日常生活服务、城市公用、文化、艺术、教育、卫生、保健、旅游等。这类活动是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服务性劳务形式为他人提供某种使用价值的活动。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劳务报酬如何计算

法律主观:一、劳务报酬个税怎么计算1、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以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收入额减去展业成本以及附加税费后,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展业成本按照收入额的25%计算。2、一般劳务、其他劳务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计算公式为: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二、个税的纳税义务人有哪些1、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2、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三、个税的适用税率有哪些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1、综合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2、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纳税人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3、比例税率。对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法律客观:《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 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时,可以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有关信息,由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减除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同时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并由扣缴义务人减除专项附加扣除的,对同一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只能选择从一处取得的所得中减除。 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当在汇算清缴时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信息,减除专项附加扣除。

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一、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税项目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二、税率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对前款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归纳上述规定,制定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如下(表一):表一单位:元级数含税级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20000元的2002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20003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7000三、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个人提供劳务取得含税劳务报酬(即税前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1、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1.1含税劳务报酬所得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含税劳务报酬所得-800;1.2含税劳务报酬所得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等于含税劳务报酬所得乘以(1-20%)。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速算扣除数注:按照应纳税所得额查对应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二)个人提供劳务取得不含税劳务报酬(即税后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个人为企业提供劳务,双方约定的劳务报酬更多情况是一个税后支付额,即企业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报酬是个人的税后所得,因游笑此,企业必须将税后所得转换为税前报酬,按照税前报酬列支企业的成本费用,同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由于劳务报酬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的扣除额分段以及应纳税额的加成规定,经过推算得出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对应的税率表(注意,这里是收入额,而非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表如下(表二):表二单位:元级数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税率(%)速算扣除数换算系数(%)1、未超过3360元的部分无2、超过3360-21000元的部分200843、超过21000-49500元的部分302000764、超过49500元的部分407000681、含税劳务报酬收入的换算1.1不含税收入额不超过3360元的换算为含税劳务报酬收入公式如下: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不含税劳务收入额/(1-20%)-2001.2不含税收入额超过3360元的换算为含税劳务报酬收入公式如下: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不含税劳务收入额-速算扣除数)/换算系数注:公式中个数据请根据表二中对应的金额确认。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2.1方式一,根据上述公式换算含税劳务报酬收入按照表一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祥见上文。2.2方式二,根据表二分步计算2.2.1不含税收入额不超过3360元的第孝耐一步,根据不含税收入额查表二中对应数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税率)第二步,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表一中对应数据计算应纳税额,公式如下:应纳巧磨春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按表一对应数据计算)2.2.2不含税收入额超过3360元的:第一步,根据不含税收入额查表二中对应数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等于(不含税收入额减速算扣除数)乘以(1减20%)/换算系数第二步,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表一中对应数据计算应纳税额,公式如下: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速算扣除数以例释法:我们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式计算个人提供劳务所得个人所得税,验证公式的正确性。通过则查表二得知,税后所得8000元所对应的适用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0,换算系数为84%;税后所得30000元,对应的适用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2000,换算系数为76%.按照方式一计算张三的纳税情况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不含税劳务收入额-速算扣除数)/换算系数=(8000-0)/0.84=9523.81元应纳税所得额等于9523.81减9523.81乘以20%等于7619.05应纳税额等于7619.05乘以20%等于1523.81验算一下:税前收入为9523.81,应交个人所得税税额为1523.81税后所得=9523.81-1523.81=8000元,与本例相符。李四的纳税情况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不含税劳务收入额-速算扣除数)/换算系数=(30000-2000)/0.76=36842.11元应纳税所得额等于36842.11减36842.11乘以20%=29473.69应纳税额等于29473.69乘以30%减2000等于6842.11验算一下:税前收入为36842.11,应交个人所得税税额为6842.11税后所得=36842.11-6842.11=30000元,与本例相符。按照方式二计算:甲的纳税情况应纳税所得额等于(不含税收入额减速算扣除数)乘以(1减20%)/换算系数应纳税额等于7619.05乘以20%等于1523.81乙的纳税情况应纳税所得额=等于(不含税收入额减速算扣除数)乘以(1减20%)/换算系数应纳税额等于29473.69乘以30%减2000等于6842.11与方式一计算出来的一致,证明两种方式均适用。

一次性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

一次性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按照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收入不足4000元的,(每次收入额-800)*20%得到应按税额,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每次收入额*(1-20%)*20%。并且劳务报酬如果是因为重复缴纳扣缴、错用税率等情形下是可以申请退税的。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一次性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一)对劳务报酬所得,其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3、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超过20000-50000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2000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7000(二)“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劳务报酬所得一闪收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对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因此,劳务报酬所得实际上适用20%、30%、40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第四项、第六项所称每次,分别按照下列方法确定:(一)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二)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四)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劳务报酬怎么计算

法律主观:劳务报酬所得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时,如果一次劳务的收入不超过四千元,则减除八百元的费用,四千元以上的,减除收入的百分之二十,然后再按适用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法律客观:《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时,可以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有关信息,由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减除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同时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并由扣缴义务人减除专项附加扣除的,对同一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只能选择从一处取得的所得中减除。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当在汇算清缴时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信息,减除专项附加扣除。

一般劳务报酬个税计算方法

法律分析: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而且不包括影响所有者权益、商誉等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要理解这个公式,做一下会计分录:1、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时,是: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时,是: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那么递延所得税费用就等于“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减去贷方发生额,其实也就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减去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递延所得税分类:递延所得税,在会计科目上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字面理解,递延,就是将所得税递延到后期了。所以,既然是递延,就是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不会递延的。一般来说,按税法调整纳税申报表上有一个应交所得税额。该应交所得税是按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其中包含了会计利润的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而且不包括影响所有者权益、商誉等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要理解这个公式,做一下会计分录:1、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时,是: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时,是: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那么递延所得税费用就等于“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减去贷方发生额,其实也就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减去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

计算所得税费用时为什么要加上递延所得税

因为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来源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时借方记入递延所得税资产,当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时借方记入递延所得税费用,贷方冲减所得税资产。当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时,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时减少了所得税费用,当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时,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转回增加了所得税费用。为所得税费用的二级科目。扩展资料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予说明的是,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记入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一是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例如,某企业持有一项可供出售金额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会计期末,其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除该事项外,该企业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且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二是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该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记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

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公式: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蚂颤吵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相关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递延所得税是当合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上的利润总额出现时间性差异时,为调整核算差异,可以账面利润总额计提所得税,作为利润总额列支,并按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作为应交所得税记账,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递延所得税。按这种核算方式,合营企业需设置“递延所得税”科目来进行核算,在时间差额完全自行消失以后,本科目的余额也将为零。《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洞大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闷侍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一)个人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本人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额,且无正当理由;(二)居民个人控制的,或者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共同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偏低的国家(地区)的企业,无合理经营需要,对应当归属于居民个人的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三)个人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税务机关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

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

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公式: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相关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递延所得税是当合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上的利润总额出现时间性差异时,为调整核算差异,可以账面利润总额计提所得税,作为利润总额列支,并按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作为应交所得税记账,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递延所得税。按这种核算方式,合营企业需设置“递延所得税”科目来进行核算,在时间差额完全自行消失以后,本科目的余额也将为零。《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一)个人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本人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额,且无正当理由;(二)居民个人控制的,或者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共同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偏低的国家(地区)的企业,无合理经营需要,对应当归属于居民个人的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三)个人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税务机关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

计算所得税费用时为什么要加上递延所得税

会计利润的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1. 企业当年向税务局交的钱是应交所得税科目贷方科目的余额,是会计利润调增调减后与税率相乘计算出来的。2.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企业 当期已经交的钱,但是不属于当期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这笔钱在会计意义上要记到发生期的费用上,递延所得税负债是 当期要记到会计意义上的 费用上,但是这笔钱要到发生期企业才去税务局缴纳。3. 所得税费用是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因此在应交所得税的里面,需要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费用)加进去,同时要把递延所得税资产(非当期费用)减下去。所以: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怎么计算

法律主观:“企业合并中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是否需要确认 递延所得税 ,取决于企业合并是否符合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条件、企业合并的类型、企业合并的方式甚至企业管理层的意图。” 财税〔2009〕59号文件的亮点之一是将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从一般性税收原则出发,企业所有资产的交易都应当 纳税 ,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则可以通过税款递延来减轻企业重组时的所得税负担。 企业合并是企业重组的类型之一,但59号文所界定的合并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企业合并准则)所界定的合并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59号文所界定的合并相当于企业合并准则所界定的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而企业合并准则所界定的控股合并相当于59号文所界定的 股权 收购,即企业合并准则所界定的合并对应着59号文所界定的合并和股权收购。 企业合并准则按照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是否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将企业合并划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规定分别采用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本文拟结合企业合并准则、所得税准则和59号文的相关规定,探讨这两类企业合并在分别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和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时对递延所得税确认的影响。 同一控制下的合并 关于控股合并(股权收购),按照企业合并准则规定,通过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 股权投资 ,其初始投资成本为合并方在合并日应享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在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为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即被合并方 股东 对被合并方的原始投资额,而不是合并方在合并日应享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由于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通常并不等于其股东的原始投资额,因此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就会产生暂时性差异。而在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的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为购买价款或者取得股权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 关税 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也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合并方对通过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是否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应当根据合并方管理层持有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意图来确定。 如果合并方管理层意图长期持有该项投资,则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暂时性差异预计未来期间不会转回,对未来期间不会产生所得税影响,合并方无需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如果合并方管理层意图在未来转让或者处置该项投资,则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转让或者处置该项投资时将产生所得税影响,合并方应当按照未来转让或者处置该项投资时所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关于吸收合并,按照企业合并准则规定,合并方在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应当按照相关资产、负债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入账。 在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情况下,合并方接受被合并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合并方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即使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存在暂时性差异,其所得税影响也应在被合并方的账簿和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合并方在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都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因而也不存在递延所得税的确认问题。而在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的情况下,合并方应按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合并方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合并方取得的资产、负债通常存在暂时性差异,因而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 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 关于控股合并(股权收购),按照企业合并准则规定,通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在购买日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发行或承担的债务、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等的公允价值以及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或有对价之和。 在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通常会产生暂时性差异。购买方对通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是否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应当根据购买方管理层持有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意图来确定。 而在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的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通常不存在暂时性差异,因而不存在递延所得税的确认问题。 关于吸收合并,按照企业合并准则规定,购买方在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中取得的符合确认条件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应当按其公允价值确认为本企业的资产和负债。 在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情况下,购买方在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中取得的符合确认条件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通常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因而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 而在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的情况下,购买方在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中取得的符合确认条件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通常不会形成暂时性差异,因而不存在递延所得税的确认问题。

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公式: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相关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递延所得税是当合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上的利润总额出现时间性差异时,为调整核算差异,可以账面利润总额计提所得税,作为利润总额列支,并按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作为应交所得税记账,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递延所得税。按这种核算方式,合营企业需设置“递延所得税”科目来进行核算,在时间差额完全自行消失以后,本科目的余额也将为零。《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一)个人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本人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额,且无正当理由;(二)居民个人控制的,或者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共同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偏低的国家(地区)的企业,无合理经营需要,对应当归属于居民个人的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三)个人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税务机关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

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的一项资产。递延所得税费用计算: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的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的金额。应予说明的是,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记入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一是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例如,某企业持有一项可供出售金额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会计期末,其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除该事项外,该企业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且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

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而且不包括影响所有者权益、商誉等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要理解这个公式,做一下会计分录:1、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时,是: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时,是: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那么递延所得税费用就等于“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减去贷方发生额,其实也就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减去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递延所得税分类:递延所得税,在会计科目上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字面理解,递延,就是将所得税递延到后期了。所以,既然是递延,就是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不会递延的。一般来说,按税法调整纳税申报表上有一个应交所得税额。该应交所得税是按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其中包含了会计利润的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
 首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