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

计算变动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差异计算如下】 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 66 000 ÷1 200 - 60 000 ÷1 000 = -5(元)【差异分析】标准工时 = 1 000 × 10 = 10 000(小时)实际工时 = 1 200 × 8 = 9 600(小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 60 000 ÷ 10 000 = 6(元/小时) 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 66 000 ÷ 9 600 = 6.875(元/小时) 则,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 (8-10)× 6 = - 12(元) (节约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 8 ×(6.875 - 6)= 7(元) (超支差异) 根据计算可知,单位C产品实际好用公式低于标准工时,导致12元的变动制造费用效率的节约差异;实际费用分配率低于标准费用分配率,导致7元的变动制造费用耗费的超支差异。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综合结果,使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总成本产生5元的节约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计算如下】 标准费用分配率 = 80 000 ÷ 10 000 = 8(元/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 100 000 - 10 × 1 200 × 8 = 4 000(元)【差异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 100 000 - 80 000 = 20 000(元) (超支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 (8 - 10)× 9 600 = - 19 200(元) (节约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 8 ×(10 000 - 9 600)= 3 200(元) (超支差异)根据计算可知,C产品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高于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导致20 000元的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超支差异;由于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低于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导致19 200元的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节约差异;由于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高于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导致3 200元的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的超支差异。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能量差异的综合结果,使得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总成本产生4 000元的超支差异。

期初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如何计算

期初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计算方式:期初存货中固定制造费用=当期计入利润表的固定制造费用-当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中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库存是专业术语,就是在一个库存会计时期开始时,可供使用或出售的存货(如:货品、物资或原料)的账面价值。

标准工时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怎么计算?

【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差异计算如下】 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 66 000 ÷1 200 - 60 000 ÷1 000 = -5(元)【差异分析】标准工时 = 1 000 × 10 = 10 000(小时)实际工时 = 1 200 × 8 = 9 600(小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 60 000 ÷ 10 000 = 6(元/小时) 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 66 000 ÷ 9 600 = 6.875(元/小时) 则,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 (8-10)× 6 = - 12(元) (节约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 8 ×(6.875 - 6)= 7(元) (超支差异) 根据计算可知,单位C产品实际好用公式低于标准工时,导致12元的变动制造费用效率的节约差异;实际费用分配率低于标准费用分配率,导致7元的变动制造费用耗费的超支差异。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综合结果,使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总成本产生5元的节约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计算如下】 标准费用分配率 = 80 000 ÷ 10 000 = 8(元/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 100 000 - 10 × 1 200 × 8 = 4 000(元)【差异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 100 000 - 80 000 = 20 000(元) (超支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 (8 - 10)× 9 600 = - 19 200(元) (节约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 8 ×(10 000 - 9 600)= 3 200(元) (超支差异)根据计算可知,C产品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高于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导致20 000元的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超支差异;由于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低于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导致19 200元的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节约差异;由于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高于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导致3 200元的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的超支差异。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能量差异的综合结果,使得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总成本产生4 000元的超支差异。

知识产权技术转让费的怎样计算

知识产权技术转让费一般是指专利转让费。 专利转让200元,同时还需要办理代理机构变更50元,一共250元,这是上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基本费用,还有就是专利本身的价格费用,但交易过程中不仅仅这个费用! 专利转让费要看你的技术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转让的,也就是说,从在专利转让过程中会体现得比较清楚,比方在7号网知识产权线上交易平台交易的话,费用主要有两方面:专利技术转让费=平台服务费+专利交易价(专利本身价格)+专利价值评估费(可选),在平台上交易,那上面说到的250元的上交国家知识产权局费用第三方平台是不收的,即免费。综上,知识产权技术转让费可能的组成部分:知识产权技术转让价(其本身价格)、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费、委托代理费、平台服务费、基本官费250元。其计算方法,取决于你采取什么途径进行技术转让!

什么是“偶然所得税”?怎么计算?

偶然所得税是对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向个人支付偶然所得的单位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不论在何地兑奖或颁奖,偶然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一律由支付单位扣缴。计算方法:偶然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扩展资料:个人偶然所得税是指税务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向纳税人取得的偶然所得征收的税款。征税对象主要是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它偶然性质的所得收入。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偶然所得没有起征点,偶然所得按取得的收入额依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支付单位和个人代扣代缴。按照现行税收政策的规定,对个人购买“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其个人所得税征免问题规定如下:凡一次中奖收入不超过1万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1万元的,应 取得的收入额依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奖发票中奖800元以下免征个人偶然所得税。其他均要全额征收。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偶然所得税

偶然所得税起征点是多少?怎么计算?

偶然所得税是对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很多人不清该税种具体是怎么计算、起征点是多少,接下来深空网为大家进行详解。偶然所得包含哪些?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顾客,给予额外抽奖机会,个人的获奖所得,按照“偶然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参加有奖储蓄取得的各种形式的中奖所得,属于机遇性的所得,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中“偶然所得”应税项目的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偶然所得税起征点是多少?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偶然所得按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依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支付单位和个人代扣代缴。按照现行税收政策的规定,对个人购买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其个人所得税征免问题规定如下:凡一次中奖中奖收入收入不超过1万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1万元的,应按税法规定全额征收个人所得税。还有有奖发票中奖800元以下免征。其他都要全额征的。偶然所得税计算方式偶然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偶然所得税=每次收入额×20%偶然所得税率是多少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九项的解释,偶然所得税是对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而征收的一种个人所得税。偶然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偶然所得税率是20%,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偶然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偶然所得纳税方式为支付方代扣代缴。

偶然所得个税计算方法

法律主观:个人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支付单位和个人代扣代缴。偶然所得个税计算公式为:偶然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税率(20%)。法律客观:《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偶然所得税是什么意思?如何计算?

偶然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主要是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它偶然性质的所得收入。对于偶然所得税,应如何理解?偶然所得税是什么?偶然所得税是对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向个人支付偶然所得的单位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不论在何地兑奖或颁奖,偶然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一律由支付单位扣缴。企业中奖网络红包需缴个税,但企业赠送的具有价格折扣或折让性质的消费券、代金券、抵用券、优惠券等礼品除外。税法规定,取得偶然所得的个人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应依法纳税;偶然所得以收入金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纳税率以20%计算。偶然所得没有起征点,偶然所得按取得的收入额依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支付单位和个人代扣代缴。对于大家常说的1万元的起征点,是专指个人购买福利、体育彩票(奖券)一次中奖收入不超过1万元(含1万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一次中奖收入超过1万元的,应按税法规定全额征税。偶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偶然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每次收入额×20%所得税的概念所得税是各地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个人应纳税收入的定义和征收的百分比不尽相同,有时还分稿费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偶然所得(例如彩票中奖)等等情况分别纳税。所得税又称所得课税、收益税,指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类税收

请问和买彩票如果中了500w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缴税100万元。买彩票中奖,征收偶然所得税。偶然所得以收入金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500万。执行20%的偶然所得税率,计算方法是: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500万×20%=100万元。实际所得奖金是:400万元。偶然所得税款,由支付机构代扣代缴。拓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附后)。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三、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四、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五、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偶然所得个税怎么计算

偶然所得个税计算公式为:偶然所得应扣缴税额=每次偶然所得收入全额×20%,具体规定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纳税人取得偶然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规定,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偶然所得计税依据包括什么偶然所得计税依据包括个人偶然得奖、中奖取得的所得,它是对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向个人支付偶然所得的单位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不论在何地兑奖或颁奖,偶然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一律由支付单位扣缴。偶然所得怎么纳税申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二条规定,纳税人取得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2号)规定,纳税人取得偶然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6月30日前,按相关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报送《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表(A表)》。偶然所得免征规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发行收入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27号),对个人购买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奖券一次中奖收入不超过10,000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一次中奖收入超过10,000元的,应按税法规定全额征税。

个人独资企业查账征收所得税如何计算

个人独资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有2种情况。一般如下:1、个人独资企业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2、税务机关对个人独资企业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查账征收适用于会计核算比较齐全的,另一种是核定征收。法律分析1、医疗费: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2、误工费: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3、护理费: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4、交通费: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5、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6、营养费: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7、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独资企业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人独资企业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1、查账征收: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按经营所得税目适用5%-35%超额累进税率。2、核定征收:按照应税所得率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再按其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人所得税法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税率表:1、不超过15000元的,即对于不超过15000元的,适用5%税率。2、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10即对于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适用10%税率。3、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20即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适用20%税率。4、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30即对于超过60000元至少100000元的部分,适用30%税率。个人独资企业都具有哪些特点:(一)企业的建立与解散程序简单。(二)经营管理灵活自由。完全可以根据投资人个人的意志确定经营策略,进行管理决策。(三)投资人对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责任。当企业的资产不足以清偿其债务时,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偿付企业债务。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但独资企业不适宜风险大的行业。(四)个人独资企业的规模有限。其经营所得、投资人个人财产、管理水平等都制约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五)独资企业的存续完全取决于企业主个人的得失安危,企业的寿命有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八条 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二)有合法的企业名称;(三)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四)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五)有必要的从业人员。第九条 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应当由投资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人向个人独资企业所在地的登记机关提交设立申请书、投资人身份证明、生产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等文件。委托代理人申请设立登记时,应当出具投资人的委托书和代理人的合法证明。个人独资企业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业务;从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报经有关部门审批的业务,应当在申请设立登记时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个人独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多少?怎么计算?

在日常工作中,财会人会涉及到个人独资企业所得税相关事务内容,有些人对这方面还是不太了解,对此深空网就跟大家进行解析。个人独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多少?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15000元的5即对于不超过15000元的,适用5%税率。(2)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10即对于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适用10%税率。(3)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20即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适用20%税率。(4)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30即对于超过60000元至少100000元的部分,适用30%税率。(5)超过100000元的部分35即对于超过100000元的部分,适用35%税率。一般情况下,你的企业是采取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的,也就是说当地地税机关会核定一个你企业的利润率,比如说是5%,那么你企业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为收入额2万*5%=1000元,1000元换算成全年应纳税所得额1000*12=12000元,根据上表税率为5%,当月应纳税额为12000*5%/12=50元,全年再进行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另外月营业额低于3万,免征营业税及附加。个人独资企业所得税怎么计算?1、个人独资企业要交个人所得税,不交企业所得税。2、核定征收的按照营业收入来计算个人所得税。3、计算公式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相关法律依据个人独资企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0]91号)的规定,需要对投资经营者的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对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征收计算方式有两种: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征收方式不同计算方式也不同.具体看一下附件。第十七条投资者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由投资者在每月或者每季度终了后7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劳动生产率按什么计算?

劳动生产率按按不同人员的范围计算,可分为:(1)按全部职工计算:就是全员劳动生产率。(2)按生产工人计算:就是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的产品量能用产品实物产量和标准实物产量、生产工作量与产品价值量(总产值、净产值等)等指标计算。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扩展资料:劳动生产率(Labour productivity)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情况和意义。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各个资本家为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竞相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个别价值,以便取得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结果,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

GDP/年平均从业人员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反映一个地区所有从业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GDP/年平均从业人员数。劳动是人们使用工具创造财富的活动。

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GDP/年平均从业人员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反映一个地区所有从业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来计算的。

劳动生产率如何计算??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有两种:1、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算法,是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售额为单位进行计算,即:T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生产时间:2、劳动生产率的逆算法,是以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劳动生产率生产时间-产品的数量。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建筑业劳动者在报告期内生产出建筑业产品的效率。它以建筑产品产量或价值和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来表示,是考核建筑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劳动节约情况的重要指标。在投入劳动力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创造的价值越多,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则低。建筑业企业常用的劳动生产率指标有以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1)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即平均每个从事建筑业生产活动的人员的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公式为: 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 (2)按建筑业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建筑业增加值/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

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GDP/年平均从业人员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反映一个地区所有从业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来计算的。

央企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

央企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如下:1、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算法: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售额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生产时间,例如10件/小时。2、劳动生产率的逆算法:以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劳动生产率=生产时间/产品的数量例如:2小时/件。

非劳动密集型企业怎么计算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代替的。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一律与新税制的规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但是,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将本期应交增值税计入工业增加值中。由此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式应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      ①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   包括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限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②工业中间投入   1〕工业中间投入的定义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而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包括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的服务费用和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保险、金融、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的服务费用。   2〕工业中间投入的确定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必须是从外部购入的,并已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二是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三是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的价值。   3〕工业中间投入的分类   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的对象可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两部分。   a.中间物质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外购的各种物质产品的价值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用,包括外购的并在本期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向外单位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加工费、修理费、仓储费等。   b.中间劳务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各种服务费用,这些费用构成非物质生产部门收入的一部分,包括利息支出、广告费、保险费、职工教育费、差旅费等。   工业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直接材料厂、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利息支出五大类。   a.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资料可直接取自会计产品成本核算的“直接材料”科目。如企业未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成本核算科目,则可从会计“生产成本”科目的供方发生额中,将属于直接材料消耗的项目汇总取得。   b.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保险费等。可从会计“制造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制造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出中间投入价值。   c.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运输费、修理费、物料消耗、递延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绿化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土地损失补偿费、排污费、工会经费、财产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可从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管理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效益工资(指工效挂勾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财产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折旧费、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上交给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规定费用的办法倒算取得。   d.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运输费、包装费、办公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展览费、保险费、广告费、差旅费等。可从会计“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产品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取得。   e.利息支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减利收入)。可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计算。   4〕工业中间投入的具体计算方法   a.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消耗的部分分别相加(中间物质消耗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   b.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三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如工资、福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消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倒算法计算比较简便易行。   ③本期应交增值税   本期应交增值税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1)销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2)出口退税:反映企业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   3)进项税额转出数:反映企业购进货物、在制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必须转出的进项税额。   4)进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5)减免税额:反映企业在报告期按国家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   6)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反映企业报告期内按国家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   7)年初(末)未抵扣数:是指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才会出现未抵扣数,年初(末)未抵扣数必须小于等于零。   上述增值税计算公式中的项目均可以从会计的“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中的有关项目取得。   小规模纳税企业,不分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其本期应交增值税直接以销售额乘以征收税率(6%)计算。   有出口退税的企业,如果出口退税出现跨年度的情况在计算出口退税时,应加以调整,按本年应得出口退税计算,调整后应交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本年销项税额×(现价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本年进项税额×(原材料消费总值/原材料购进总值-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当企业的应交增值税出现负数时,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作为“0”处理。***********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企业每天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人数。平均人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日数除求得。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相加之和被2除求得。开工不满全月的新建单位(月中开工或月末开工)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开工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被报告月日历日数除求得。   年平均人数是以十二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被十二除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被四除求得。

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GDP/年平均从业人员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反映一个地区所有从业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来计算的。

怎样计算劳动生产率水平?计算公式是什么?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扩展资料: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按范围分劳动生产率按其计算的范围可分为: (1)个别劳动生产率。包括个人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劳动生产率。前者按个别劳动者的劳动耗费来计算;后者按个别企业的劳动耗费来计算。 (2)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以全社会为单位来计算单位产品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社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先进和落后的根本尺度。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量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反之,则高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劳动生产率同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量成正比,即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量越多;而同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成反比,即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产品包含的劳动量越大。 按条件分劳动生产率按其决定的条件可分为:(1)劳动的社会生产率,是指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所决定的生产率。(2)劳动的自然生产率,是指由劳动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生产率。马克思说:“在农业中(采矿业中也一样),问题不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率,而且还有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自然生产率”。由于劳动的自然生产率不同,同量劳动会生产出较多或较少的产品或使用价值。这种差额,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会形成级差收入,在土地私有制下则会形成级差地租。 按不同人员范围分劳动生产率按按不同人员的范围计算,可分为:(1)按全部职工计算:就是全员劳动生产率。(2)按生产工人计算:就是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的产品量能用产品实物产量和标准实物产量、生产工作量与产品价值量(总产值、净产值等)等指标计算。

劳动生产率应该如何计算

劳动生产率的2种算法:(1)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算法: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售额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生产时间;商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销售额/销售人数。(2)劳动生产率的逆算法:以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劳动生产率=生产时间/产品的数量说明:直(接)算法的数值越大,即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逆算法结果越小,说明生产一个产品所消耗的工时越少,当然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劳动生产率(Labour productivity)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补充资料:1、工时利用率工时利用率=(实际工作工时-加班工时)/工作工时*100%=实际工作工时/工作工时*100%2、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3、设备利用率=全部设备实际工作时数/设备工作总能力(时数))*100%

劳动生产率应该如何计算

劳动生产率是指产品数量与劳动时间的比值。用公式表达:K=W/T式中,K表示劳动生产率,W表示产品数量,T表示劳动时间。

如何计算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按按不同人员的范围计算,可分为:(1)按全部职工计算:就是全员劳动生产率。(2)按生产工人计算:就是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的产品量能用产品实物产量和标准实物产量、生产工作量与产品价值量(总产值、净产值等)等指标计算。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扩展资料:劳动生产率(Labour productivity)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情况和意义。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各个资本家为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竞相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个别价值,以便取得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结果,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产量总指数怎么计算

1、产量总指数计算公式:Iq=∑p0q1/∑p0q0。2、单位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p1q1/∑p0q1。3、总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q=∑p1q1/∑p0q0。4、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v1t1/v0t0(v:劳动生产率;t:平均职工人数)。5、如果月末某种产品一部分未完工,一部分完工,这时归集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费用总额,要采取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才能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6、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完工,那么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所有费用总额,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用完工产品总成本除以该种产品的完工总产量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7、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未完工,该种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产品在产品的总成本。指数作为一种对比性的统计指标具有相对数的形式,通常表现为百分数。它表明:若把作为对比基准的水平(基数)视为100,则所要考察的现象水平相当于基数的多少。譬如,已知某年全国的零售物价指数为105%,这就表示:若将基期年份(通常为上年)的一般价格水平看成是100%,则当年全国的价格水平就相当于基年的105%,或者说,当年的价格上涨了5%。总量指数(totalamountindex):由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对比形成的相对数。它可以由不同时期的实物总量对比形成,如不同时期的粮食总产量或工业总产量对比形成的总产量指数;也可以由不同时期的价值总量对比形成,通常称为价值指数,如不同时期的工业总产值、产品总成本、商品销售额等对比形成的价值指数。

劳动生产率如何计算?

劳动生产率按按不同人员的范围计算,可分为:(1)按全部职工计算:就是全员劳动生产率。(2)按生产工人计算:就是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的产品量能用产品实物产量和标准实物产量、生产工作量与产品价值量(总产值、净产值等)等指标计算。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扩展资料:劳动生产率(Labour productivity)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情况和意义。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各个资本家为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竞相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个别价值,以便取得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结果,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产量总指数计算公式

产量总指数计算公式:Iq=∑p0q1/∑p0q0。单位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p1q1/∑p0q1。总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q=∑p1q1/∑p0q0。劳动生产率总指数计算公式:劳动生产率=∑v1t1/v0t0(v是指劳动生产率,t是指平均职工人数)。 一、产量总指数计算公式 1、产量总指数计算公式:Iq=u2211p0q1/u2211p0q0。 2、单位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u2211p1q1/u2211p0q1。 3、总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q=u2211p1q1/u2211p0q0。 4、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u2211v1t1/v0t0(v:劳动生产率;t:平均职工人数)。 5、如果月末某种产品一部分未完工,一部分完工,这时归集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费用总额,要采取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才能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6、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完工,那么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所有费用总额,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用完工产品总成本除以该种产品的完工总产量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7、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未完工,该种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产品在产品的总成本。 二、生产成本的构成 生产成本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的: 1、直接材料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 2、直接人工是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 3、制造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

劳动生产率如何计算?

劳动生产率按按不同人员的范围计算,可分为:(1)按全部职工计算:就是全员劳动生产率。(2)按生产工人计算:就是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的产品量能用产品实物产量和标准实物产量、生产工作量与产品价值量(总产值、净产值等)等指标计算。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扩展资料:劳动生产率(Labour productivity)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情况和意义。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各个资本家为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竞相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个别价值,以便取得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结果,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如何计算?

  1、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即平均每个从事建筑业生产活动的人员的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公式为:  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  2、按建筑业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为:  按建筑业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建筑业增加值/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建筑业劳动者在报告期内生产出建筑业产品的效率。它以建筑产品产量或价值和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来表示,是考核建筑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劳动节约情况的重要指标。在投入劳动力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创造的价值越多,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则低。建筑业企业常用的劳动生产率指标有以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代替的。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一律与新税制的规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但是,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将本期应交增值税计入工业增加值中。由此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式应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      ①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   包括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限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②工业中间投入   1〕工业中间投入的定义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而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包括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的服务费用和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保险、金融、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的服务费用。   2〕工业中间投入的确定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必须是从外部购入的,并已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二是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三是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的价值。   3〕工业中间投入的分类   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的对象可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两部分。   a.中间物质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外购的各种物质产品的价值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用,包括外购的并在本期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向外单位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加工费、修理费、仓储费等。   b.中间劳务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各种服务费用,这些费用构成非物质生产部门收入的一部分,包括利息支出、广告费、保险费、职工教育费、差旅费等。   工业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直接材料厂、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利息支出五大类。   a.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资料可直接取自会计产品成本核算的“直接材料”科目。如企业未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成本核算科目,则可从会计“生产成本”科目的供方发生额中,将属于直接材料消耗的项目汇总取得。   b.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保险费等。可从会计“制造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制造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出中间投入价值。   c.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运输费、修理费、物料消耗、递延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绿化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土地损失补偿费、排污费、工会经费、财产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可从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管理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效益工资(指工效挂勾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财产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折旧费、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上交给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规定费用的办法倒算取得。   d.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运输费、包装费、办公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展览费、保险费、广告费、差旅费等。可从会计“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产品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取得。   e.利息支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减利收入)。可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计算。   4〕工业中间投入的具体计算方法   a.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消耗的部分分别相加(中间物质消耗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   b.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三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如工资、福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消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倒算法计算比较简便易行。   ③本期应交增值税   本期应交增值税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1)销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2)出口退税:反映企业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   3)进项税额转出数:反映企业购进货物、在制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必须转出的进项税额。   4)进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5)减免税额:反映企业在报告期按国家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   6)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反映企业报告期内按国家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   7)年初(末)未抵扣数:是指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才会出现未抵扣数,年初(末)未抵扣数必须小于等于零。   上述增值税计算公式中的项目均可以从会计的“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中的有关项目取得。   小规模纳税企业,不分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其本期应交增值税直接以销售额乘以征收税率(6%)计算。   有出口退税的企业,如果出口退税出现跨年度的情况在计算出口退税时,应加以调整,按本年应得出口退税计算,调整后应交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本年销项税额×(现价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本年进项税额×(原材料消费总值/原材料购进总值-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当企业的应交增值税出现负数时,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作为“0”处理。***********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企业每天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人数。平均人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日数除求得。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相加之和被2除求得。开工不满全月的新建单位(月中开工或月末开工)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开工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被报告月日历日数除求得。   年平均人数是以十二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被十二除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被四除求得。

劳动生产率是怎么计算的

计算公式为:总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体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有两种算法: (1) 直接(direct)劳动生产率算法: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量为单位计算,即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产量时间,商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销售额/销售额(2) 劳动生产率逆算法:以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为单位计算,即劳动生产率=生产时间/生产数量产品。说明:直接(direct)算法的值越大,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越高。逆算法的结果越小,生产一个产品所消耗的工时就越少,当然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拓展资料: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比。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相同劳动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越高。特定劳动生产和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相同劳动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亦然;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亦然。总劳动生产率是指根据产品价值指数计算出的单位时间内每名员工的平均产品产量。它是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体现。中国总劳动生产率是用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期所有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计算的。计算公式为:总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体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劳动生产率应该如何计算

劳动生产率按按不同人员的范围计算,可分为:(1)按全部职工计算:就是全员劳动生产率。(2)按生产工人计算:就是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的产品量能用产品实物产量和标准实物产量、生产工作量与产品价值量(总产值、净产值等)等指标计算。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扩展资料: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情况和意义。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各个资本家为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竞相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个别价值,以便取得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结果,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GDP/年平均从业人员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反映一个地区所有从业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来计算的。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GDP/年平均从业人员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反映一个地区所有从业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来计算的。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GDP/年平均从业人员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反映一个地区所有从业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来计算的。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GDP/年平均从业人员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反映一个地区所有从业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来计算的。

劳动生产率是怎么计算的

计算公式为:总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体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有两种算法: (1) 直接(direct)劳动生产率算法: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量为单位计算,即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产量时间,商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销售额/销售额(2) 劳动生产率逆算法:以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为单位计算,即劳动生产率=生产时间/生产数量产品。说明:直接(direct)算法的值越大,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越高。逆算法的结果越小,生产一个产品所消耗的工时就越少,当然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拓展资料: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比。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相同劳动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越高。特定劳动生产和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相同劳动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亦然;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亦然。总劳动生产率是指根据产品价值指数计算出的单位时间内每名员工的平均产品产量。它是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体现。中国总劳动生产率是用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期所有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计算的。计算公式为:总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体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劳动生产率怎么计算

劳动生产率怎么计算, 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也就是求每个单个的职工在一定劳动时间内对工业产值的贡献是多少。 工业增加值是一定时期内工业的产值与此前的产值之差,也就是是工业总产值较之前的增加额,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所得到的是每个单个职工在一定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比之前提高了多少,它反映的增加额,而并非单个职工全部的产值。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GDP/年平均从业人员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反映一个地区所有从业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来计算的。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有两种: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算法、劳动生产率的逆算法。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算法,是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售额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生产时间。劳动生产率的逆算法,是以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劳动生产率=生产时间÷产品的数量。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生产率按其计算的范围可分为:(1)个别劳动生产率。包括个人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劳动生产率。前者按个别劳动者的劳动耗费来计算;后者按个别企业的劳动耗费来计算。(2)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以全社会为单位来计算单位产品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社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先进和落后的根本尺度。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量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反之,则高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劳动生产率同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量成正比,即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量越多;而同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成反比,即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产品包含的劳动量越大。

劳动生产率是怎么计算的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注意】①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计算。如:10件/小时;二是用单位产品中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如:2小时/件。②两种类型: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个别企业、个别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部门、某一行业生产某种产品的效果或能力。实物劳动生产率是指根据某种产品实物量计算的平均每一职工(或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这是通过产品实物来反映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劳动效率指标。我国目前有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通称全员效率)和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全员效率)=产品产量/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生产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数计算实物劳动生产率的产品产量,是报告期生产的,并符合质量标准或合同规定的合格产品产量。不包括不合格品和废品的数量。

劳动生产率是怎么计算的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 【注意】 ① 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计算.如:10件/小时;二是用单位产品中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如:2小时 /件. ② 两种类型: 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个别企业、个别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部门、某一行业生产某种产品的效果或能力. 实物劳动生产率 是指根据某种产品实物量计算的平均每一职工(或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这是通过产品实物来反映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劳动效率指标.我国目前有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通称全员效率)和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全员效率) = 产品产量/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 产品产量/生产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数 计算实物劳动生产率的产品产量,是报告期生产的,并符合质量标准或合同规定的合格产品产量.不包括不合格品和废品的数量.

光伏发电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

1、劳动生产率:指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从事劳动的效率,即活劳动效率。劳动生产率的2种算法:(1)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算法: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售额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生产时间商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销售额/销售人数(2)劳动生产率的逆算法:以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劳动生产率=生产时间/产品的数量说明:直(接)算法的数值越大,即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逆算法结果越小,说明生产一个产品所消耗的工时越少,当然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1/72、工时利用率工时利用率=(实际工作工时-加班工时)/工作工时*100%=实际工作工时/工作工时*100%3、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4、设备利用率=全部设备实际工作时数/设备工作总能力(时数))*100%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概述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人均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莫拉克大哥劳动生产率应该如何计算  1、劳动生产率:指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从事劳动的效率,即活劳动效率。劳动生产率的2种算法:  (1)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算法: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售额为单位进行计算,即:  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生产时间  商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销售额/销售人数  (2)劳动生产率的逆算法:以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为单位进行计算,即:  劳动生产率=生产时间/产品的数量  说明:直(接)算法的数值越大,即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逆算法结果越小,说明生产一个产品所消耗的工时越少,当然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2、工时利用率  工时利用率=(实际工作工时-加班工时)/工作工时*100%  =实际工作工时/工作工时*100%  3、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4、设备利用率=全部设备实际工作时数/设备工作总能力(时数))*100%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概述  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主要因素  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uf0b7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

全员劳动生产率怎样计算?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扩展资料: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按范围分劳动生产率按其计算的范围可分为: (1)个别劳动生产率。包括个人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劳动生产率。前者按个别劳动者的劳动耗费来计算;后者按个别企业的劳动耗费来计算。 (2)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以全社会为单位来计算单位产品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社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先进和落后的根本尺度。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量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反之,则高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劳动生产率同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量成正比,即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量越多;而同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成反比,即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产品包含的劳动量越大。 按条件分劳动生产率按其决定的条件可分为:(1)劳动的社会生产率,是指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所决定的生产率。(2)劳动的自然生产率,是指由劳动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生产率。马克思说:“在农业中(采矿业中也一样),问题不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率,而且还有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自然生产率”。由于劳动的自然生产率不同,同量劳动会生产出较多或较少的产品或使用价值。这种差额,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会形成级差收入,在土地私有制下则会形成级差地租。 按不同人员范围分劳动生产率按按不同人员的范围计算,可分为:(1)按全部职工计算:就是全员劳动生产率。(2)按生产工人计算:就是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的产品量能用产品实物产量和标准实物产量、生产工作量与产品价值量(总产值、净产值等)等指标计算。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生产时间。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指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从事劳动的效率,即活劳动效率。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售额为单位进行计算。

月均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

月劳动生产率=月工业增加值/月职工平均人数

人均生产率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 【注意】 ① 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计算。如:10件/小时;二是用单位产品中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如:2小时 /件。 ② 两种类型: 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个别企业、个别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部门、某一行业生产某种产品的效果或能力。 实物劳动生产率 是指根据某种产品实物量计算的平均每一职工(或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这是通过产品实物来反映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劳动效率指标。我国目前有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通称全员效率)和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全员效率) = 产品产量/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 产品产量/生产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数 计算实物劳动生产率的产品产量,是报告期生产的,并符合质量标准或合同规定的合格产品产量。不包括不合格品和废品的数量。

人均生产率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 【注意】 ① 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计算。如:10件/小时;二是用单位产品中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如:2小时 /件。 ② 两种类型: 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个别企业、个别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部门、某一行业生产某种产品的效果或能力。 实物劳动生产率 是指根据某种产品实物量计算的平均每一职工(或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这是通过产品实物来反映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劳动效率指标。我国目前有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通称全员效率)和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全员效率) = 产品产量/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 产品产量/生产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数 计算实物劳动生产率的产品产量,是报告期生产的,并符合质量标准或合同规定的合格产品产量。不包括不合格品和废品的数量。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建筑业劳动者在报告期内生产出建筑业产品的效率。它以建筑产品产量或价值和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来表示,是考核建筑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劳动节约情况的重要指标。在投入劳动力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创造的价值越多,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则低。建筑业企业常用的劳动生产率指标有以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1)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即平均每个从事建筑业生产活动的人员的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公式为: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2)按建筑业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建筑业增加值/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

农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有两种

农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有两种:农产品产量或产值/劳动消耗;劳动消耗/农产品产量或产值。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产值,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是衡量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指标。决定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农业劳动者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态度和精神状况,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状况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水平,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农业劳动组织形式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水平,土壤的肥沃程度,农业气候状况,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其他自然条件等。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人类社会中农业以外一切经济部门得以独立化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从个别农业企业看,也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农业劳动的基本内容:农业劳动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和消费。它是人们直接、间接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农业劳动过程是人类按照一定的经济目的,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节和控制生物有机体 (植物、动物、微生物) 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同时,农业劳动过程也是人类对农业的社会再生产进行组织、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在农业劳动过程中,既有直接从事农副产品生产的劳动,又有紧密围绕生产需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进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劳动;既有直接从事各项生产活动的体力劳动,又有与直接生产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科技、管理方面的脑力劳动,农业生产成果,正是各种不同劳动的综合成果。

怎样计算总指数、平均数、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

1、产量总指数计算公式:Iq=∑p0q1/∑p0q0。2、单位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p1q1/∑p0q1。3、总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q=∑p1q1/∑p0q0。4、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v1t1/v0t0(v:劳动生产率;t:平均职工人数)。5、如果月末某种产品一部分未完工,一部分完工,这时归集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费用总额,要采取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才能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6、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完工,那么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所有费用总额,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用完工产品总成本除以该种产品的完工总产量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7、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未完工,该种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产品在产品的总成本。指数作为一种对比性的统计指标具有相对数的形式,通常表现为百分数。它表明:若把作为对比基准的水平(基数)视为100,则所要考察的现象水平相当于基数的多少。譬如,已知某年全国的零售物价指数为105%,这就表示:若将基期年份(通常为上年)的一般价格水平看成是100%,则当年全国的价格水平就相当于基年的105%,或者说,当年的价格上涨了5%。总量指数(totalamountindex):由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对比形成的相对数。它可以由不同时期的实物总量对比形成,如不同时期的粮食总产量或工业总产量对比形成的总产量指数;也可以由不同时期的价值总量对比形成,通常称为价值指数,如不同时期的工业总产值、产品总成本、商品销售额等对比形成的价值指数。

工业生产中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代替的。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一律与新税制的规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但是,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将本期应交增值税计入工业增加值中。由此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式应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      ①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   包括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限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②工业中间投入   1〕工业中间投入的定义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而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包括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的服务费用和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保险、金融、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的服务费用。   2〕工业中间投入的确定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必须是从外部购入的,并已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二是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三是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的价值。   3〕工业中间投入的分类   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的对象可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两部分。   a.中间物质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外购的各种物质产品的价值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用,包括外购的并在本期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向外单位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加工费、修理费、仓储费等。   b.中间劳务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各种服务费用,这些费用构成非物质生产部门收入的一部分,包括利息支出、广告费、保险费、职工教育费、差旅费等。   工业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直接材料厂、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利息支出五大类。   a.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资料可直接取自会计产品成本核算的“直接材料”科目。如企业未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成本核算科目,则可从会计“生产成本”科目的供方发生额中,将属于直接材料消耗的项目汇总取得。   b.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保险费等。可从会计“制造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制造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出中间投入价值。   c.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运输费、修理费、物料消耗、递延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绿化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土地损失补偿费、排污费、工会经费、财产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可从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管理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效益工资(指工效挂勾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财产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折旧费、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上交给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规定费用的办法倒算取得。   d.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运输费、包装费、办公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展览费、保险费、广告费、差旅费等。可从会计“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产品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取得。   e.利息支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减利收入)。可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计算。   4〕工业中间投入的具体计算方法   a.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消耗的部分分别相加(中间物质消耗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   b.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三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如工资、福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消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倒算法计算比较简便易行。   ③本期应交增值税   本期应交增值税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1)销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2)出口退税:反映企业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   3)进项税额转出数:反映企业购进货物、在制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必须转出的进项税额。   4)进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5)减免税额:反映企业在报告期按国家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   6)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反映企业报告期内按国家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   7)年初(末)未抵扣数:是指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才会出现未抵扣数,年初(末)未抵扣数必须小于等于零。   上述增值税计算公式中的项目均可以从会计的“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中的有关项目取得。   小规模纳税企业,不分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其本期应交增值税直接以销售额乘以征收税率(6%)计算。   有出口退税的企业,如果出口退税出现跨年度的情况在计算出口退税时,应加以调整,按本年应得出口退税计算,调整后应交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本年销项税额×(现价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本年进项税额×(原材料消费总值/原材料购进总值-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当企业的应交增值税出现负数时,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作为“0”处理。***********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企业每天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人数。平均人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日数除求得。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相加之和被2除求得。开工不满全月的新建单位(月中开工或月末开工)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开工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被报告月日历日数除求得。   年平均人数是以十二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被十二除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被四除求得。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GDP/年平均从业人员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反映一个地区所有从业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来计算的。

劳动生产率是怎么计算的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莫拉克大哥劳动生产率应该如何计算  1、劳动生产率:指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从事劳动的效率,即活劳动效率。劳动生产率的2种算法:  (1)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算法: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售额为单位进行计算,即:  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生产时间  商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销售额/销售人数  (2)劳动生产率的逆算法:以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为单位进行计算,即:  劳动生产率=生产时间/产品的数量  说明:直(接)算法的数值越大,即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逆算法结果越小,说明生产一个产品所消耗的工时越少,当然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2、工时利用率  工时利用率=(实际工作工时-加班工时)/工作工时*100%  =实际工作工时/工作工时*100%  3、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4、设备利用率=全部设备实际工作时数/设备工作总能力(时数))*100%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概述  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主要因素  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uf0b7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

“工业劳动生产率”怎么计算?

劳动生产率:指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从事劳动的效率,即活劳动效率。劳动生产率的2种算法:(1)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算法: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售额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生产时间(2)劳动生产率的逆算法:以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劳动生产率=生产时间/产品的数量说明:直(接)算法的数值越大,即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逆算法结果越小,说明生产一个产品所消耗的工时越少,当然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

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是: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是(本年应发职工薪酬总额+本年计提折旧总额)+(本年营业利润+本年政府补贴-本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年投资收益)+(本年应交企业所得税-储备粮油差价瞎销款本年应补数-预算弥补亏损及补贴本年应补数磨庆游-本年度应收出口退税款)。劳动生产总值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总值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差稿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总值就越高。提高劳动生产率:1、清晰的定义任务这个观点很好理解,每一个活动、项目都有一个目标,可解决“干什么”这一问题。2、专注于所定义的任务字面理解是“专心一致的完成任务”,专注是指增加有效工作的比重,每个人都应关注自己的任务,拧螺钉的只专注于拧螺钉,上车轮的专注于上车轮。这样流水线生产作业方式的产生就有了理论的依据。3、正确合理的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的尺度选择不当,就不能表明正确的价值观念,其后果是完成任务的人积极性的消退,误导群体的认知观念。很多企业都存在一样的通病,企业有产量指标,当然也有质量指标,评价任务的标准就很关键,只有正确和合理的评价标准,才能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激发群体的内在动力。

劳动生产率是怎么计算?

劳动生产率按按不同人员的范围计算,可分为:(1)按全部职工计算:就是全员劳动生产率。(2)按生产工人计算:就是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的产品量能用产品实物产量和标准实物产量、生产工作量与产品价值量(总产值、净产值等)等指标计算。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扩展资料: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情况和意义。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各个资本家为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竞相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个别价值,以便取得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结果,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

劳动生产率是怎么计算的计算公式为:总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体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有两种算法:直接劳动生产率算法: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量为单位计算,即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产量时间,商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销售额/销售额劳动生产率逆算法:以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为单位计算,即劳动生产率=生产时间/生产数量产品。说明:直接算法的值越大,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越高。逆算法的结果越小,生产一个产品所消耗的工时就越少,当然劳动生产率就越高。拓展资料: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比。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相同劳动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越高。特定劳动生产和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相同劳动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亦然;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亦然。总劳动生产率是指根据产品价值指数计算出的单位时间内每名员工的平均产品产量。它是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体现。中国总劳动生产率是用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期所有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计算的。计算公式为:总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体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劳动生产率有两种算法:1、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算法: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售额为单位进行计算。得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等于产品数量除以生产时间,商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等于销售额除以销售人数。2、劳动生产率的逆算法:以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为单位进行计算,得劳动生产率等于生产时间除以产品的数量。说明:直接算法的数值越大,即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逆算法结果越小,说明生产一个产品所消耗的工时越少,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生产率的公式到底是哪一个?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拓展资料:劳动生产率: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中的各种经济和技术因素:①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不仅指劳动实际操作技术,而且也包括劳动者接受新生产技术手段,适应新工艺流程的能力。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越发展,其成果运用于生产越普遍,就越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等的好坏,对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重大作用。④生产资料的规模与效能,对劳动生产率有决定性作用。主要指劳动工具有效使用程度,对原材料和动力燃料等利用程度。⑤自然条件。包括对自然资源和自然力的利用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农业和采矿业的劳动生产率。⑥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上述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劳动生产率公式是什么?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按按不同人员的范围计算,可分为:按全部职工计算:就是全员劳动生产率。按生产工人计算:就是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的产品量能用产品实物产量和标准实物产量、生产工作量与产品价值量等指标计算。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按条件分:劳动生产率按其决定的条件可分为:劳动的社会生产率,是指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所决定的生产率。劳动的自然生产率,是指由劳动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生产率。马克思说:"在农业中,问题不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率,而且还有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自然生产率"。由于劳动的自然生产率不同,同量劳动会生产出较多或较少的产品或使用价值。这种差额,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会形成级差收入,在土地私有制下则会形成级差地租。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具体可以分为两种算法:可以通过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算,公式为: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生产时间或者商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销售额/销售人数。也可以通过劳动生产率逆算,以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为单位进行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生产时间/产品的数量。

碳足迹的计算方法

计算你的“碳足迹” 公众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碳补偿转变生活方式,放弃各种“高碳”生活,倡导“低碳”的生活。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耗电度数×0.785×可再生能源电力修正系数;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0.785;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该飞机的单位客舱人均碳排放;中途旅行:200-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换算后需补偿树的数目例如: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三棵树来抵消;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一棵树;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为此,需要植三棵树……如果不以种树补偿,则可以根据国际一般碳汇价格水平,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补偿10美元钱。用这部分钱,可以请别人去种树。按照30年冷杉吸收111Kg二氧化碳来计算需要种几棵树来补偿。 首先碳足迹的计算有几种方法:第一种,利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法(这种方法更准确也更具体);第二种是通过所使用的能源矿物燃料排放量计算(IPCC)(这种方法较一般);第三种是投入产出法(IO);第四种是Kaya碳排放恒等式。生命周期分析法是一种自下到上的计算方法,是对产品及其“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计算方法,计算过程比较详细准确。IPCC碳排放法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编写的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其在计算过程中全面考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投入产出法是一种自上到下的计算方法,利用投入产出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不精确。Kaya碳排放恒等式通过一种简单的数学公式将经济、政策和人口等因子与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建立起联系。不只一种方法提供给大众,这取决于人们如何去使用。像这样在世界地图和美国国务院提供的地图上自上向下计算,即可计算出人均碳足迹,以及每个国家的总排放量(或其他高级工作团队、组织等),并可以将居民个人排放量和集团分隔开来。自下往上计算,就好比上面举的以你的车子碳足迹的例子,总结归因于单独个体行动的碳排放量。用你的车子的碳足迹作为一个例子:第一种方法会估计所有的碳排放量,从汽车的原材料开采(包括制造汽车所有的金属、塑料、玻璃和其它材料)开始到汽车的生产、开车和处置车整个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第二种方法则只计算制造、驾驶和处置车时所用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 2013所有的一切都有自己的碳足迹,我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实测每一项,但它不仅仅只针对二氧化碳(虽然它是相对其他温室气体是最常见的),其他温室气体包括(但不仅限于):甲烷,臭氧,氧化亚氮,六氟化硫,氢氟碳化合物,全氟和氯氟烃等。鉴于此,美国多数碳足迹计算包括所有适用的气体,因为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了解温室效应与地球变暖。这是个相当复杂的计算,根据不同的个人会有不同的变数,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我们的家园、运输(包括旅行时乘坐汽车、飞机、铁路和其它公共交通工具)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所有消耗品。以上很多个人的因素,可分别计算(例如个人碳足迹,从你的家、旅行、食品等)。一旦你明白你所产生的碳足迹,你的碳足迹从哪来(也许这更重要),那你就可以开始减少它;很多方法方式产生碳足迹,但总有一些方法可以减少碳足迹。你可以用碳足迹计算器测出自己的碳足迹。

注会!!关于注会税法农产品进项税额计算的一个题。求解答为什么计算进项税是/17%?农产品不是13%嘛

这是增值税的核定征收(目前尚处于试点),针对液体乳及乳制品、食用植物油、酒及酒精生产企业的自产或购进上述货物销售。一旦成为试点企业,就不能再对收购农产品采用13%扣除率进行计算进项税,而应当按照投入产出法、成本法、参照法和销售货物对应税率计算进项税。本例因为销售上述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是17%,所以计算进项税时采用的税率也就是17%。

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农产品进项税怎么计算

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农产品进项税额计算扣除的方法:1、购进农产品,取得一般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的,以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2、按照简易计税方法依照百分之三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取得增值税用发票的,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和百分之九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3、取得农产品销售发票或收购发票的,以农产品销售发票或收购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百分之九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4、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销售或委托受托加工百分之十三率货物的农产品,以农产品买价和百分之十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当中抵扣的进项税额限于下列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税款和按规定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1、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从销货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上注明的增值税税款;2、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所支付给农业生产者或小规模纳税人的价款,取得经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收购凭证上注明的价款按百分之十抵扣进项税额;3、购进中国粮食购销企业的免税粮食,可以按取得的普通发票金额按百分之十抵扣进项税额;4、纳税人外购货物和销售货物所支付的运费不包括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杂费,按运费结算单据所列运费和基金金额按百分之七抵扣进项税额;5、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免税废旧物资,可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有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按百分之十计算抵扣进项税额;6、企业购置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可凭借购货所取得的专用发票所注明的税额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综上所述,纳税人从批发、零售环节购进适用免征增值税政策的蔬菜、部分鲜活肉蛋而取得的普通发票,不得作为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凭证。【法律依据】:《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实施办法》四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方法(一)试点纳税人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货物的,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按照以下方法核定:1、投入产出法: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包括行业公认标准和行业平均耗用值)确定销售单位数量货物耗用外购农产品的数量(以下称农产品单耗数量)。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依据农产品单耗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含税,下同)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率(以下简称“扣除率”)计算。公式为: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不含采购除农产品以外的半成品生产的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对以单一农产品原料生产多种货物或者多种农产品原料生产多种货物的,在核算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和平均购买单价时,应依据合理的方法归集和分配。平均购买单价是指购买农产品期末平均买价,不包括买价之外单独支付的运费和入库前的整理费用。期末平均买价计算公式:期末平均买价=(期初库存农产品数量*期初平均买价+当期购进农产品数量*当期买价)/(期初库存农产品数量+当期购进农产品数量)

利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出来的完全消耗系数表中有负值,这是什么原因啊

加拿大投入产出表及旅游卫星帐户的编制应用,应当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投入产出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作用 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年度投入产出表为基准。投入产出表按商品流量法每年编制一次,按250个产业部门和600个商品分类,分别编制现价和不变价。由于投入产出表中包括有大量的结构系数,如增加值率、增加值构成、产品和行业构成、中间消耗构成以及缩减指数等,使投入产出表具备了足够的协调能力,特别是在月度和季度核算要求时间紧、基础数据不完善的情况下,各种系数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提供了主要依据,解决了短期内基础数据不能及时满足需要的问题。使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系统,同一个核算期按不同方法计算的指标,结果一致,同一个指标的不同核算期具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各个不同的核算部分之间协调一致。 (二)投入产出表编制和分析计算机化 加拿大政府统计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通过计算机构造动态投入产出模型。表现在一方面各个专业统计调查的数据全部储存在局内的计算中心,编制投入产出表只需调用即可,非常方便;另一方面是各行业、各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计算过程全都是根据计算机程序或统计软件包来完成。因此,尽管投入产出表的分类很细,工作量很大,但经过计算机处理以后,复杂的计算过程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使有关部门(如旅游局)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产业关联分析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成为常规工作和经常性使用的重要统计方法之一。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为国民核算工作的深入和完善提供了保证。 (三)加强统计局内部协调统一 加拿大统计局的机构设置与我国有相似之处,有负责收集各种基础统计数据而开展统计调查的专业司,有负责方法制度制定和计算机程序编制的方法司,有负责国民核算的国民核算司和负责数据存储传输的计算中心。为保证统计数据的口径统一和相互衔接,他们的做法是各种调查方案及问卷在设计和修订时,相关的专业司都要在一起进行讨论,确定指标的口径、范围和上报时间。调查数据按照规定的日期出来以后,全部存储于计算中心的数据库中,以备统计局内部调用。这些做法使统计局的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统计分类和标准协调一致,有利于指标体系相互衔接,有利于基础数据共同分享,特别是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也保证了国民核算中几百个商品和行业分类所需的基础数据和价格指数。这种做法节省了费用开支,减少了重复的指标设置,在减轻基层负担的同时提高了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整个统计部门的数据质量,为社会公众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四)注重与部门协同作战,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加拿大统计部门的很多工作都是与其他部门共同合作进行。如编制投入产出表大量使用税务、海关等部门资料,企业报税资料很齐全,并且可以用税务资料检验有关数据质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复统计,减轻了基层单位工作负担;当开展入户调查时,会由当地警察局提前告知公众,以保证调查顺利进行。 加拿大各级统计部门比较重视统计资料的开发和服务。如加拿大统计局安大略省办事处(相当于我国省市统计局)下设四个处室,咨询处是其中之一,咨询处设有查询事务科(内设电话咨询组和图书馆)、咨询服务科、对外联络科和财务行政科,办事处共有120名员工中,其中咨询服务人员有35人,占近30%。再如把有关投入产出知识和分析模型通过各种方式介绍给公众,定期发布投入产出资料,为公众、媒体提供免费服务;而为银行、商业机构等提供专门的调查服务,则是有偿的。 (五)大力推进投入产出技术的应用 加拿大投入产出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即旅游卫星帐户编制和使用,是我们这次培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从这一侧面也足以反映加拿大投入产出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就旅游卫星帐户(TSA)的编制来说,我们认为国际上成功的TSA理论与实践,不仅表明了旅游统计与科学核算的水平,也说明TSA已成为一种国际化标准和一个新的研究与开发方向。创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具有国际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强的TSA方法,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意义,更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时间上的紧迫性。尽快开展这项工作,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成果,是统计、旅游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的责任。开发TSA需要有多个部门、多个组织和专家的合作,主要参与者应包括政府统计部门、旅游管理部门、中央银行、交通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等。其中,政府统计部门扮演着最基本、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掌握国民经济基本数据和收支平衡表。 总之,在过去几十年里,特别是近十几年中,投入产出表及其模型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拿大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分析,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新形势下,投入产出表的作用尤为突出,大量的政策模拟和定量分析都离不开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作为经济管理和统计分析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已经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农产品进项税额按投入产出计算税务报表在哪里找

这个表可以通过如下查看:1、根据查询注会学院资料,投入产出法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表一般在国家税务机关报表系统内可以查看。2、或者可以登录税务机关官网,搜索“投入产出法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表”,可以看到“投入产出法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表”的详尽内容。3、可以在税务机关官网上搜索“对加工生产企业应税活动的税收优惠问题的规定”,该文件中也给出了“投入产出法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表”。

农产品原料按9%扣除率和产出法计算进项税额的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适用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销售液体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计算扣除适用于其他纳税人直接从农业生产者处购进免税农产品的情形。2、扣除率不同: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适用的扣除率是销售的产成品的税率,可以是16%,也可以是10%。计算扣除适用于10%3、计算的方法不同: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分为投入产出法、成本法、参照法。投入产出法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不含采购除农产品以外的半成品生产的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成本法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主营业务成本×农产品耗用率×扣除率/(1+扣除率)农产品耗用率=上年投入生产的农产品外购金额/上年生产成本参照法新办的试点纳税人或者试点纳税人新增产品的,试点纳税人可参照所属行业或者生产结构相近的其他试点纳税人确定农产品单耗数量或者农产品耗用率。计算扣除进项税额=买价×10%

购入:棉花,产出:棉纱,《农产品核定扣除进项税投入产出法》计算,用到的扣除率应该是多少?

《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 ):二、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原适用10%扣除率的,扣除率调整为9%。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或者委托加工13%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棉纱适用税率为13%,因此,棉花的扣除率为10%。

投入产出法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表中的期初库存农产品数量怎么填

投入产出法是这样计算的: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这里的扣除率是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率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这里的单耗数量意思说,做一样货物,需要多少农产品。那么公式综合起来就是=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假设某公司货物卖出1000个,每个货物需要消耗农产品5个,农产平价格为10,进项税额=1000*5*10*13%/(1+13%)=5752.21

进项税额计算公式是什么

农产品是计算抵扣。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从农业生产者手中购进农产品,按收购发票和销售发票,注明的买价和9%扣除率计算进项税。 农产品加计扣除1%的计算: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或委托加工13%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即对农产品深加工给予1%的加计扣除。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原材料成本×1%。如果是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销售液体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一般纳税人,纳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范围。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特定货物共有三种核定方法:投入产出法、成本法、参照法计算核定扣除。 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 (1)投入产出法=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 (2)成本法=当期主营业务成本*农产品耗用率*扣除率/(1+扣除率); (3)参照法:对新办的试点纳税人或者试点纳税人新增产品的,试点纳税人可参照所属行业或者生产结构相近的其他试点纳税人确定农产品单耗数量或者农产品耗用率。次年,试点纳税人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核定当期的农产品单耗数量或者农产品耗用率,并据此计算去确定当年允许抵扣的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同时对上一年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调整。核定的进项税额超过实际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其差额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核定的进项税额低于实际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其差额部分应按现行增值税的有关规定将进项税额做转出处理。

湖南省投入产出法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表报税怎么填

湖南省投入产出法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表报税填写方法:投入产出法是这样计算的: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这里的扣除率是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率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这里的单耗数量意思说,做一样货物,需要多少农产品。那么公式综合起来就是=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

投入产出法进项税额计算方式是怎样的

投入产出法: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包括行业公认标准和行业平均耗用值)确定销售单位数量货物耗用外购农产品的数量(以下称农产品单耗数量)。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依据农产品单耗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含税,下同)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率(以下简称“扣除率”)计算。公式为: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不含采购除农产品以外的半成品生产的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对以单一农产品原料生产多种货物或者多种农产品原料生产多种货物的,在核算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和平均购买单价时,应依据合理的方法归集和分配。平均购买单价是指购买农产品期末平均买价,不包括买价之外单独支付的运费和入库前的整理费用。期末平均买价计算公式:期末平均买价=(期初库存农产品数量×期初平均买价+当期购进农产品数量×当期买价)/(期初库存农产品数量+当期购进农产品数量)

投入产出法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表中的期初库存农产品数量怎么填

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这里的扣除率是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率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这里的单耗数量意思说,做一样货物,需要多少农产品。那么公式综合起来就是=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假设某公司货物卖出1000个,每个货物需要消耗农产品5个,农产平价格为10,进项税额=1000*5*10*13%/(1+13%)=5752.21

农产品核定扣除进项税投入产出法怎么计算

农产品核定扣除进项税投入产出法计算:投入产出法是这样计算的: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这里的扣除率是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率;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这里的单耗数量意思说,做一样货物,需要多少农产品。那么公式综合起来就是=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

投入产出法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器中当期买价如何计算

按10%或13%,原价不含税 如采购金额为100,按100*13%=13元计算。13元不体现在票据上.

精梳落棉能不能按投入产出法计算抵扣进项税

能。《农产品核定扣除进项税投入产出法》规定:纳税人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货物的,适用投入产出法进行核定扣除。精梳落棉是由棉花制作的,属于产出物,所以可以。精梳棉在国内叫做落棉,是从开清棉机或梳棉机、精梳机分离出的纤维和杂质,是用来纺高质量精梳纱的,精梳棉纺出的纱品质更好。

投入产出法和成本法计算的农产品进项税额结果一样吗?

不一定。用投入产出法计算,进项税额是耗用数量×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而成本法下,计算公式是主营业务成本乘以产品耗用率再乘以扣除率÷(1+扣除率)

投入产出法农产品进项税额怎么计算?

购进时缴纳进项税,售出时缴纳销项税,计算应缴纳增值税时再用销项税减进项税。那么大家是否清楚计算投入产出的进项税额的方法呢?深空网今天为大家整理了计算农产品进项税额的相关内容。投入产出法进项税额怎么算?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包括行业公认标准和行业平均耗用值)确定销售单位数量货物耗用外购农产品的数量(以下称农产品单耗数量)。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这里的扣除率是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率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这里的单耗数量意思说,做一样货物,需要多少农产品。那么公式综合起来就是=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假设某公司货物卖出1000个,每个货物需要消耗农产品5个,农产平价格为10,进项税额=1000*5*10*13%/(1+13%)=5752.21投入产出法的内容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格。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格。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产出法农产品进项税会计分录1、来发票全额进入农产品成本借:原材料贷:银行存款2、通过投入产出法计算农产品进项税,进项税冲减成本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主营业务成本(可以在该科目下专门设置一个二级科目,比如这样的:主营业务成本-农产品进项税抵扣)

数一和数二哪个计算量大

数一难度大计算量大于数二内容上:数一比数二多了一倍复习量难度上:数一难度大计算量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