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与宝能的股权之争事件,当属最近一段时期的热门话题。然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这一股权之争,却给市场带来了不少的看点。 2016年7月4日,停牌时间长达6个多月的万科A,终于迎来了复牌的时间点。正如市场预期一样,万科A股在复牌后两个交易日内均出现了接连跌停的表现,而后在7月6日即复牌后的第三个交易日内,出现了巨幅波动的走势,收盘时以微涨1分钱报收。 不过,在万科A复牌后这短短的三个交易日中,万科A的交易数据却出乎了市场的意料。 其中,在复牌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内,万科A全天换手率仅有0.04%,而全天成交金额仅有9382万元,而当天万科A股票的跌停封单就达到了777万手。而后在7月5日,即万科A复牌的第二个交易日中,虽然股价继续呈现出一字跌停板的走势,但全天换手率却增加至2.05%,而全天成交金额也提升至39.4亿元,至于全天跌停封单则缩小至507万手。不过,在7月5日尾盘的交易时间段内,万科A的表现却出现明显的异动表现,而尾盘跌停封单的快速缩减,这也为7月6日的股价异动表现,带来了不少的看点。 7月6日,即万科A复牌后的第三个交易日,万科A终于打开了跌停板,且盘中震荡幅度巨大,但在这一个交易日内,万科A的市场数据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收盘时万科A股全天换手率达到10.6%,全天成交金额更是创出了单日201亿元的历史天量水平。 面对这一历史天量,确实引发了市场的深思。但是,对于近期万科A交易数据的异动表现,市场却把更多的眼光关注到宝能系的身上。 在万科股权之争事件中,宝能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其资金来源,杠杆率比例以及入驻万科A股票的主因至今仍然受到市场的纷纷热议。但是,对于复牌前后万科A股价的异动表现,却离不开宝能系资金的身影。 其中,截至7月5日晚间的数据显示,当天宝能系购入万科A股达到14.9亿元,而这一进驻比例达到了万科A股票总股本的0.682%,而钜盛华以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万科股份达到24.972%。与此同时,从7月6日晚间的数据显示,宝能系合计持股比例已经增至25%,但晚间公告强调了此次权益变动不触及要约收购,且未导致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化的情况。 显然,对于宝能系的强势介入,确实引起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然而,面对复牌之后宝能系继续大举增持的举措,也足以引起市场的思考。不过,时至今日,市场讨论最为激烈的还是有这几个观点。 其一、因存在沉重的杠杆资金压力,万科A股票复牌之后,宝能系却接连出现大举增持的行为,是否存在自救的嫌疑。 确实,对于宝能系疑似高杠杆收购的行为,早已引起市场的质疑,而复牌之后的万科A股票,若继续任由其走出接连跌停的走势,或将逐步逼近宝能系的平均持仓成本,甚至还可能会威胁到宝能系资金的平仓风险。但是,衡量其是否属于自救行为,还得观察其真实的持仓成本、潜在的资金规模以及杠杆比例等因素。换一种角度来看,如果宝能系可动用的资金比较庞大,则宝能系可承受风险的能力就大大增强,则其自救的论点也就显得不那么充分。 其二、宝能系大举增持万科A股票,是否志在长远?或许市场轻视了宝能系的真实意图? 或许,对于市场而言,面对宝能系的强势介入,其目的或在于加强财务投资,以满足更好的资产保值增值需求。但是,从最近一两年时间内,宝能系的接连增持行为,似乎已有充分的准备。或许,站在宝能系的角度来看,其并不在于阶段性的套利行为,而是看中了万科A股票的长期股权投资魅力,而后通过获得控制权等方式来寻求更进一步的布局目标。但,就目前而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随着万科股权之争的持续深入,估计其真相或将很快浮出水面。 除此以外,对于市场而言,更关注的问题,还是在于宝能系会否触发要约收购的事宜。 实际上,截至目前,宝能系合计持股比例已经增至25%,已经涉及到举牌线的位置。由此一来,因相关规则的约束,短期宝能系的增持速度或有所影响。但是,如果在随后的交易时间段内,宝能系持有万科A股票的股份比例达到或超过30%,仍将可能会触发要约收购的问题。 或许,站在宝能系的角度来思考,可能会有几种选择。 其中,在规定约束下,宝能系或巧妙规避要约收购红线,尽量保持在可控的持股比例范围之内。不过,有规则强调,即使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30%,但只要每年增持不超过2%,也可以满足其自由增持股份的需求,而这一种模式也被市场称为“爬行条款”,但按照这一规则要求,宝能系要达到更高的持股比例,或许有比较漫长的时间,以及受到的约束限制还是相对较多的。 退一步来说,假如宝能系在未来的时间里,真的触发到要约收购的红线,其既可以采取每年增持不超过2%的股份给予回避要约收购的风险,也可以发起要约收购,但继续增持股份,也可以分别采取全面要约或者是部分要约的策略。不过,就目前而言,仍存在不少的变数,我们暂且边走边看。 但是,笔者认为,从这一次闹得沸沸扬扬的万科股权之争事件中,却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思考。 很显然,对于企业而言,上市无疑就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追高融资效果、追求扩张能力无可厚非,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更需要注重控制权的把控,且时刻具有反收购的意识。退一步来说,即使企业自身的管理团队非常优秀,但缺乏对企业控制权的牢牢把控,则在外部力量强势介入之际,将会给整个企业的发展构成致命性的冲击,至于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会由此受到影响。 由此可见,对于上市企业,尤其是那些大股东长期持股很低,且属于典型大众持股模式的上市企业来说,确实需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不能轻易把企业控制权、主导权拱手相让,而这也是值得上市企业深刻反思的重要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