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

央行纳入监管的互联网第三方金融支付平台有哪些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当前互联网金融格局,由传统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成。传统金融机构主要为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创新以及电商化创新等,非金融机构则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运作的电商企业、创富贷(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挖财类的手机理财APP,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其实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源自人类对于信息化的不断依赖和使用习惯,更高的投资效率和更加高效的执行效率不断催生互联网金融的成长,同时使用人群70、80、90后人们对于整个互联网赋予更加快捷方便的使命是的互联网金融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模式:众筹众筹大意为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本意众筹是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创业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及项目,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众筹平台的运作模式大同小异——需要资金的个人或团队将项目策划交给众筹平台,经过相关审核后,便可以在平台的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页面,用来向公众介绍项目情况。[6] P2P网贷P2P(Peer-to-Peer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P2P网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2种运营模式,一是纯线上模式,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不结合线下的审核。通常这些企业采取的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措施有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大数据金融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信息化金融机构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电子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趋势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机构则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从金融整个行业来看,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笔——数据集中工程在业内独领风骚,其除了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之外,还形成了“门户”“网银、金融产品超市、电商”的一拖三的金融电商创新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门户互联网金融门户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以及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价”的模式,采用金融产品垂直比价的方式,将各家金融机构的产品放在平台上,用户通过对比挑选合适的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门户多元化创新发展,形成了提供高端理财投资服务和理财产品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提供保险产品咨询、比价、购买服务的保险门户网站等。这种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风险,因为其平台既不负责金融产品的实际销售,也不承担任何不良的风险,同时资金也完全不通过中间平台。你所说的发展条件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清楚,你可能是只针对于其中一方面来说的吧,是理财产品还是众筹?

央行降息对期货焦炭有什么影响?

央行降息,理论上,是针对整个市场,而不是针对某个品种。而且,降息或者降准,每一次针对的对象不同,有的降息,是为了刺激楼市。例如昨天公布的降准5500亿,主要针对股票市场,而股票市场上涨,往往会带动整个大宗商品市场上涨,焦炭期货,也会相对受影响而上涨。

央行银保监会下调首套房贷利率 对刺激购房作用多大?

5月15日,周末,央行、银保监会突然祭出“大招”:将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降20个基点。按照最新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4.6%计算,首套房贷款利率可以低至4.4%。此政策一出引发市场热议,与房贷有关的多个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毕竟对于购房者而言,贷款利率下调能直接带来月供减少;更进一步的信号意义则在于,高层对于楼市的扶持态度,已经明确且出真招了。“还没接到利率调整的具体通知。”5月16日一早,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一位个贷经理告诉记者,当前首套房贷款利率还是执行基准利率上调55个基点,即5.15%;二套房贷款利率还是5.65%。记者从招商银行天津分行一位个贷经理处亦了解到,“首套房贷利率能不能降到最低4.4%,分行领导正在与招行深圳总部沟通,具体时间不能确定。如果现在申请房贷,还是按照已有政策执行,即首套房贷款利率4.9%。”对于首套房的认定标准,这位个贷经理告诉记者,一是在准备购房的城市没有房产,二是在全国没有房贷记录。虽然政策还未落地,但市场利好效应已发酵开来。5月16日,地产股开盘大涨,首开股份、世联行、银亿股份、天保基建等多股涨停,荣安地产、金地集团、蓝光发展等跟涨。首套房贷利率最低调至4.4%5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通知明确,在全国统一的贷款利率下限基础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派出机构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城市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此举是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知称。按照此前规定,新发放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按4月20日5年期以上LPR为4.6%);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按4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计算为5.2%)。按照新政,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这意味着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低于4.4%;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维持不变,下限仍为5.2%。央行数据显示,3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5.42%,4.4%最低房贷利率比之降低了100个基点。按照贝壳研究院4月20日发布的重点城市主流房贷利率数据,其监测的103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贷款利率为5.17%,二套房贷款利率为5.45%。4.4%最低房贷利率比之降低77个基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以100万元房贷、20年贷款期限,等额本息偿还方式计算,5.17%的利率意味着月供为6693.83元,4.4%的最低贷款利率则意味着月供为6272.64元。新政若落地,每月月供或可减少421.19元,20年利息总额共约减少10万元。此次央行下调首套房贷利率背后,是房地产市场交易的不景气,购房者入市需求谨慎。央行数据显示,4月新增社会融资9102亿元,同比少增9468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大幅弱于市场预期。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9%,为2002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4月居民部门新增贷款-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央行本期未按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口径公布数据,而是拆分成了住房贷款、不含住房的消费贷款以及经营贷款。其中,住房贷款环比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央行在答记者问中表示,要“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快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对刺激入市购房作用多大?央行此次下调房贷利率,也是贯彻落实此前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23条金融纾困政策的结果。4月18日,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 《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 23条相关政策举措。其中,对于住房领域金融服务方面的要求是:合理确定辖区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这是2017年以来,央行再次就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松动给出的指导意见,也标志着新一轮金融纾困地产政策调整的开始。央行23条金融纾困政策力度很大,根源还是在于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房地产的最新指导原则,即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解读认为。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李宇嘉认为,当前房地产下行幅度已经超过容忍底线,影响到了经济稳增长。目前在高房价情况下,新市民买房压力巨大,这部分人群购房需求最强烈,且是首套房购置者。但在目前收入、预期明显减缓的背景下,如果不降低购房成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楼市需求转弱、预期悲观、信心下降的结果,所以此次央行对于首套房贷款利率定向下调。对于二套房贷款利率并未调整,也说明政策层面还是不希望更多社会资金流入房地产,这样才能彰显“房住不炒”原则,目的是稳定地产。央行此前释放如此大力度房贷利率利好,还是在8年前。彼时的2014年9月30日,央行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调整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以此为起点,带动了上一轮房地产市场行情快速升温回暖。此次央行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的拉动作用有多大?业内却存在一定疑虑。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柴铎认为,一是因城施策、销售好的城市比如北京,现在首套房贷款利率是5.15%,并不特别愁卖,商业银行有没有降利率的动机,能不能降到4.4%值得怀疑;真正市场销售不好的城市执行4.4%房贷利率,商业银行的风险就会上升,能不能执行也值得怀疑。二是认房又认贷的首套房认定标准若不取消,改善型需求就不能释放,只降低首套房贷利率效果大打折扣。柴铎认为,当前住房金融政策的当务之急是先让房地产市场恢复过来,改变当前由于强调控层层加码导致的市场扭曲、住房过滤过程被打断的窘境;但不要指望房地产拉动经济、守住风险底线最为关键。“不要指望地产在新一轮稳增长中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政策目标是稳定楼市,不至于对经济形成很明显拖累,不至于造成系统性风险,仅此而已。”李宇嘉认为,降息只能降低月供额度,但无法降低高房价、高月供、高成本,建议还是通过一揽子政策来降成本,包括土地成本、税费成本,也包括这次的金融成本等,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新市民有支付能力。

央行再次降准,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还会降低吗?

余额宝实质作为一款货币基金,其主要投资的是银行间的大额存单、国债的回购,而这些投资产品的收益率和市场的流动性关联性较强,总的关联性,可以简单说,当市场资金面趋向紧张时,余额宝的收益率将走高,当市场资金面趋向宽松时,余额宝的收益率将走低。 实际上如下截图所示,在过去大半个月里面,因为央行在公开市场持续不进行逆回购操作,市场资金面紧张,并有银行揽存等因素的推动,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呈现了持续性走高的一幕,而在昨日央行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将释放1.5万亿的资金之后,市场资金面回归宽松的预期下,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在1月4日就已经出现了回落的一幕,终结了其从去年12月19日开始的每日攀升格局。并且央行降存准放水的执行日分为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也意味尚未执行,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就已经先认怂了,在真正执行放水,也可以预期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将再次迈入一个下降通道中。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账号以便获取更多 财经 知识 最近余额宝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啊,12月28日,天弘基金旗下各基金资产净值情况悉数亮相,其中天弘余额宝基金整体规模减少近4500亿元至1.13万亿元,和2017年底的1.58万亿元相比下跌近三成,其连续5年规模高速增长的态势第一次被打破。虽说余额宝现在对接了十几种货币基金产品,有效进行了分流,不再像以往一样只有单一的天弘余额宝基金,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余额宝规模增速确实放缓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速越来越慢,不难想象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的话,余额宝会在2019年第一次出现总规模下降的情况。如上图所示,余额宝的资金大部分是用于购买银行定期存款,例如天弘余额宝基金投资占比最重的是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达到了61.24%。银行缺钱的时候,给余额宝的利率必然会提升,例如2018年年底的时候银行为了完成揽存任务,就提升了余额宝存入的定期存款的利率,导致年底那段时间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都有所提升。而此次降准,直接让银行少缴纳了1.5万亿元的存款准备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银行手里有钱了,对于余额宝那部分资金的需求量变得不再迫切,极大概率会下调给余额宝的存款利率,所以未来一段时间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下跌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当然,如果余额宝有更好的投资渠道的话,及时转变投资策略,还是有可能使得7日年化收益率不下跌甚至提升的,但鉴于余额宝庞大的体量,我认为7日年化收益率出现提升的概率小之又小!会 1、已经下降了 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过去10天的收益率是上涨趋势的 ,在2019年1月3日达到2.635%,在1月4日宣布降准后,当天收益率将为2.633%,次日(1月5日)为2.631%,收益率有小幅下降。2、余额宝的资金投资于银行的大额存款 余额宝的资金是投资于银行的大额存款 ,余额宝的收益率的高低就反应了银行的缺钱程度,央行这次降准的力度远超去年,一次性降低1%,不再是0.25%、0.5%的小幅灌溉,这既是因为年关将近,银行对流动性的需求增加,也是为春节后经济发展提前输入流动性。就当是发个年终奖,气氛上也好看一点。毕竟过年了要喜庆一点。 3、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降低 更直接反应银行间资金紧缺程度的是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这个指标 ,按理说2018年已经降准多次,银行间的流动性应该已经得到极大的缓解,但是看利率表现并不是这样,尤其是2018年12月29日上升18.2个BP,该利率上升为2.9030%,创新阶段新高,目前已经降至2.5630%,说明已经得到缓解。 综上,这次央行降准超出意外,力度够大,既是年关将近对资金需求增加的需要,也是对春节后整体市场的提前布局。2019年已经开了头,后面不会停止,所有利率(至少银行间的利率)是往下走的,余额宝的收益率也必然跟着往下走,至于实体企业融资的利率该如何走,这个牵涉到更多的因素,首先银行手里得有钱,其次企业得符合银行贷款的要求,银行不是慈善机构,他有自己的标准,总之银行手里的钱更多了,总会要放贷出去的。 主做股权设计、股权激励,业余爱好搏击 认同我的观点,欢迎点赞、关注 咨询合作请私信   余额宝对接的是货币基金,而货币基金采用的计算方法为“摊余成本法,每日计提收益”,即基金单位净值永远为1元一份,将每日的投资收益所得平摊到每份份额,也就形成了万份收益。   而7日年化收益率是根据最近七天平均收益年化后的结果,即7日年化收益率的多少取决于基金经理操作和货币市场利率,为波动性的收益。    那么会降低吗?不降准也会降低,因为人家是波动的嘛,有涨就有跌。但是降准和降息一样是释放货币流动性,即市场上将流通更多的货币,而依照供求关系,供给多了愿意支付的利率就下降了,会引起整个金融市场利率下行,尽管幅度不是很大。   也就是说,货币基金持有的短期货币工具(比如国债、金融债、同业存款和央行票据等)利率水平就会随金融市场利率下行而下行,直接导致货币基金收益下降,摊平到每基金份额万份收入自然会下降,即7日年化收益率会下降。    但这只是客观因素,货币基金的收益还受主观因素影响,比如基金经理的操作。 如果基金经理比较激进,比如持有更长期限的债券或同业存款等,那么可以相应的提高收益率,甚至超过客观导致的利率下行,毕竟余额宝对接的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处于货币基金中下水平,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也就是说,对于余额宝来说降准的客观因素会导致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下降,但主观完全可以消除这种客观因素导致的下降,主要还是要看余额宝对接的货币基金的基金经理的操作。   因为货币基金投资标的平均期限在120天左右,而在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我们一般看的是Shibor(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即可参照三个月或六个月的利率水平,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基本徘徊在Shibor三个月到六个月的利率。如果低于该利率水平,那就是基金经理偏向于保守,存在较大的主观可操作空间。降低准备金,就是银行在收到存款后,要被央行强制放一部分钱到央行那里。比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银行只要收到100元存款,就要交给央行10元钱这个钱利息是很低的,而剩下的90元钱,银行会把它借出去放贷,再加上储户来取钱,就会造成银行缺钱。而余额宝主要投资货币这一块,然后就会把大家手里的闲钱集中起来,然后借给银行,所以前几年余额宝的收益率非常好。随着央行降准正式实施后,释放流动性再次增加1.5万亿元,加上年关接近各大银行吸收存款的指标将告一段落。因此,各种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压力加大是毋庸置疑的。自从1月4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以来,市场普遍预测就是,未来流动性有望进一步宽松,银行理财和余额宝等互联网“宝宝类”产品,以及其他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面临着下挫的压力,尤其是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才刚刚迎来不到一周的收益提升,马上又会陷入下降趋势中。天弘余额宝基金至今也没有能在年底前的这一波收益浮动中突破3.0。 现在央行又降低了存款准备金1个点,也就是100元存款,央行只要9元交给它,所以银行就有91元钱用作放贷和储户提取,这样就会造成银行不那么缺钱了,所以对于余额宝来说就不是那么好了,因为余额宝主要投资货币把钱借给银行来拿利息,因为银行不是很缺钱就会导致利息降低,所以余额宝的七日年化率肯定降低,也就导致了收益降低。 自从2018年6月25日央行宣布定向降准之后,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就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而至当年7月4日降准正式实施以来,释放7500亿元的流动性一下子就让余额宝等收益持续恶化,以至于一度跌破2.5%。但由于年底翘尾因素导致的平均收益率稍有提高的现象也将终结。整体来说,市场上理财产品的普遍性收益水平向下趋势无法阻止。就拿货币基金来说,一般主要投向银行协议存款、国债、央行票据等低风险产品,而央行进一步“放水”后,市场上的资金面更加宽松了,银行对同业协议存款的需求减少了,自有资金的压力也就减轻了。这样以来靠同业协议存款收益取胜的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就不可能获得更高收益。总得来说,2019年理财市场的收益率肯定还会继续下跌。很明显,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下行压力加大。央行之所以选择在年初这个时候下调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向市场表明了今年货币政策宽松将继续,流动性充裕的信号。央行于2019年1月4日晚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将于1月15日和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自央行降准之后,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达1.5万亿元,加上年关因素逐渐褪去,市场已经开始预测到,未来随着流动性进一步宽松性影响,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下行压力加大,这已经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另外,由于年底各大银行揽储大战的因素导致的货币基金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走高趋势也会结束,理财产品收益水平将继续下降趋势。 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受年末效应影响,2018年12月28日至今年1月3日的近一周时间里,理财市场收益率较之前大幅上涨,其中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产品的理财收益率为3.11%,货币基金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24%。 我们都知道,2018年年初以来,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持续下降,从一开始的4%附近一路下跌至3%左右,甚至出现一段跌破2.5%的时间,直至2019年元旦前后,由于受年底流动性收紧的影响,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反弹至3.0%以上,但天弘余额宝基金未能在短期内回升,至今为止,依旧处于2.6%时代。现在来看,余额宝收益率将继续其2018年的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18年6月25日央行宣布定向降准之后,余额宝收益率就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挫。此轮降准正式实施后,1.5万亿元的流动性使得市场资金面更加宽松。作为货币基金的余额宝,主要投向银行协议存款、国债等低风险产品,随着银行自有资金增加后,对同业协议存款的需求减少,因此必定影响余额宝收益率。 先说一下降准对银行的影响。降低准备金,就是银行在收到存款后,要被央行强制放一部分钱到央行那里。比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银行只要收到100元存款,就要交给央行10元钱这个钱利息是很低的,而剩下的90元钱,银行会把它借出去放贷,再加上储户来取钱,就会造成银行缺钱。 而余额宝主要投资货币这一块,然后就会把大家手里的闲钱集中起来,然后借给银行,所以前几年余额宝的收益率非常好。 现在央行又降低了存款准备金1个点,也就是100元存款,央行只要9元交给它,所以银行就有91元钱用作放贷和储户提取,这样就会造成银行不那么缺钱了,所以对于余额宝来说就不是那么好了,因为余额宝主要投资货币把钱借给银行来拿利息,因为银行不是很缺钱就会导致利息降低,所以余额宝的七日年化率肯定降低,也就导致了收益降低。 春节前后,余额宝的收益率预计不会下降,还会有所提升,但在春节后,余额宝受到全面降准影响在短暂回升后会继续下降。 春节前银行资金头寸非常紧张,流动性不足,是最近货币基金回暖的主要原因,可以观察余额宝最近几只基金的走势,大部分已经上涨到3%以上,春节前这种情况会一直延续。 1月4日,央行决定在1月15日和25日分别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将会释放将近8000亿,全面降准不仅仅是局限于信贷投放,更加倾向于补充银行流动性,稳定银行中长期负债, 在2018年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要保持流动行的相对充裕,而在2019年根据近日在银保捡会的座谈会议精神,再次强调了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工具,由此看来2019年全面降准将成为一项常态化的调节措施,有关方面预计在2019年将会有3-4次的全面降准,银行流动性的补充,势必会影响货币市场流动性,引发市场利率下降,从而影响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流动性越充足市场利率越低,相应的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就越低,余额宝也不例外。 降准目的就是增加流动性,央行期望银行获得的新增资金用于支持实体经济。不过从资金从银行转移到实体经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银行的流动性是非常充沛的。而货币基金最大的盈利点就是给银行提供流动性。 余额宝就是几款货币基金的组合,想必大家都知道。当银行流动性充裕的时候,对于来自于货币基金的资金需求就会下降。根据供求关系的原理,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因此余额宝的收益率一定会进一步下降。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扫码赢几百不要贪心

央行、银保监会发文鼓励优质企业兼并收购房地产项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凯旋 李未来 北京报道12月20日,上海证券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称,央行、银保监会在近期联合发文表示,鼓励优质企业加大对房地产项目的兼并收购,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并购贷款、债券融资的支持力度。此前银保监会也表示,金融机构要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业内专家认为,近期,央行等加大了对房地产金融的支持力度,这有助于防范房地产项目风险扩大,也有助于盘活处于风险中的地产项目。鼓励收购地产项目据上海证券报等媒体报道。近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并会同国资委召集部分民营、国有房地产企业和主要商业银行召开座谈会,鼓励优质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房地产项目兼并收购,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兼并收购的金融服务,助力化解风险,促进行业出清。据悉,该文件主要有6方面内容,分别为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提供并购融资顾问服务、提高并购服务效率、做好风险管理、建立报告制度和宣传机制。此外,文件强调,要求金融机构按照穿透原则评估项目的合规性,同时要严格遵守房地产开发贷款的监管要求,加强并购贷款的风险控制和贷后管理,做好资金的用途监控。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重点房地产业项目并购贷款的报告制度,按月向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报告开展并购金融服务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积极配合并购双方披露项目并购和金融支持的信息等。截至发稿,《华夏时报》记者发现,央行和银保监会尚未在官方平台进行发文。《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房企相关负责人,受访房企向记者表示,未接到通知,或许是央行和银保监会的内部发文。专家:有助于化解风险尽管没有官方发文,但此前银保监会已经释放出信号。12月5日,银保监会发文表示,在落实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的前提下,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做好对房地产和建筑业的金融服务。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重点满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认为,银保监会有关房地产并购贷款的表述对稳健型房企介入解决风险房企的问题有一定裨益。风险房企则有机会通过金融机构、处置资产、引入投资、加速销售等方法解决企业面临的风险以及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可以看出,近期,央行、银保监会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声较多。“从此次发文来看,后续包括并购方面的银行贷款、相关债券发行等会明显发力。同时,被兼并收购的对象是项目并非企业股权,则可以看出收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化解房企项目的经营困难。”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如此认为。在严跃进看来,央行、银保监会发文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这给很多机构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支持和宽松环境,有助于通过兼并收购来更好地实现项目扩展。另一方面,在类似的兼并收购下,一些问题房企的项目可以更好地得到去化,也有助于企业回笼资金。房地产股票大涨近期,地产金融层面利好不断。12月20日,新一期LPR报价出炉。其中,1年期LPR较上一期下调5个基点至3.8%,5年期以上LPR则保持不变,仍为4.65%。值得关注的是,自2020年4月20日LPR创下改革以来单月最大降幅后,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一直保持稳定。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认为,1年期LPR下降再结合此前央行降准,将有效促使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作为房贷利率基准锚的5年以上LPR保持稳定,也有从宏观层面平稳房地产市场,防止刺激楼市之意。同时,近期,各个城市的房贷环境持续改善,房贷利率下降,放款周期缩短。许小乐认为,在“良性循环”的指引下,信贷环境的持续改善将对年底市场成交带来利好,带动市场底部修复。或许是受到房地产金融层面利好消息的影响,房地产板块大幅上涨。12月20日,A股房地产开发板块报收13845.49点,涨幅为1.85%。其中,包括京能置业、津滨发展等在内的多家公司涨停。

央行一定要二级市场购买国债?在一级市场不一样吗?

1.央行一般要求不允许在一级市场购入债券,那等同于央行直接向财政透支,这一般是不允许的,会造成资金无度的净投放,国债的一级市场一般是由大型的机融机构去购买,在我国商业银行购买份额很大,一个原因是体制因素,另一个原因便是国债自身安全性就很好,获得的利息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商业银行可以稳定获得一部分收入,一级市场由他们来购买的话,资金相当于是从一些人手里流转到了政府手里,不会引起总量的增加,而央行从二级市场来购买,便可以合理地调整资金的投放和回笼,可以控制,可以保证有序,政策也具有很强的主动性。2.股票的一级市场购买的是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我国,个人投资者一般是通过网上的来认购一级市场发行的新股。余秋雨不是一级市场买而暴富的,他是在公司未上市之前获得该公司股份,上市后,由于证券市场能给出股份的合理价格和相对的溢价空间,才使他获得了一笔账面的财富。

央行和中国银行有什么区别?两者之间的地位相同吗?各有什么作用?

央行和中国银行两者在地位上是不同的,央行指的是中央银行,是国家趋于主导位置的金融机构,也是国家干预经济和调控货币政策的主要执行单位。中国银行则是由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其业务的涵盖范围与普通银行无异。央行和中国银行之间的地位是不同的,央行要凌驾于其上,对其有一定的管理权,中国银行的作用与普通银行是一样的。央行金融中心机构,处于主导位置央行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银行,在中国是居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也是国家宏观调控和对经济干预的重要发展工具,其本身是起到了制定国家的货币信用政策以及发行货币实施金融监管等一系列的工作。央行并非是盈利性机构,它是非盈利性的,也是集中保管,中国银行的准备金以及组织全国范围之内的清算,可以说是中国商业银行最后的贷款人,对外又称代理国库,代表中国政府在外从事一系列的金融活动。央行的六大主要任务,管理经济央行作为我国经济的主导机构,其本身主要业务分摊下来有六块,第一个就是货币政策在市场上有着公开业务存款准备金,常备借贷等,央行本身有着监督稽核的作用,定期的会对各个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央行作为中国建设支付体系的推动者和监督者,有一定的支付作用。第四个就是央行的信贷服务,其本身是制定和实施政策的主要领导机构。央行对外又称为代理国库,也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具体经理国库,洗本身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组织管理国库。我国企业和个人的信贷方面的信息都是由央行来进行征收管理的,也可以在央行的官网查到相应的信用状态。中国银行是中央管理的国有银行,基本业务同普通银行一样中国银行是由中央管理的大型的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同工商、农业、建设三个银行合称为四大商行,中国银行的基本业务包括办卡,储蓄,兑换,外币等,基本与普通商业银行服务是一样的,当然其业务的范畴也涵盖投资基金,保险以及航空租赁等等。央行和中国银行的区别,盈利与非盈利央行和中国银行之间的区别最大,是在于两者的盈利和非营利性,央行是典型的非营利性机构,其本身有着发行制定以及发布一些指导性的通告作用,而中国银行是中国的商业银行,也是商业银行中的实体银行,其本身有着成本的核算和利润体现,简而言之,是一个资金来往交换的机构,本身是具有盈利性的。总而言之,央行和中国银行两者之间在地位以及功能上是有很大区别的,中国银行只是普通的商业银行,其所包含的业务与业务与普通商业银行业务是一致的,而央行则是居于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对商业银行具有管辖权。

央行主管金融时报: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释放四大信号 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

凤凰网房产讯 12月7日,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首先,此次降准释放了稳增长的信号。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可以起到缓释经济下行压力的作用,为稳定今年底明年初宏观经济运行提供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第二,降准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能力。第三,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可控,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总量适度,不会产生“大水漫灌”效应,也不代表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有所改变。第四,降准体现了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还呗是个什么公司,它会不会上央行征信?

还呗是一家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作为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还呗提供个人信用贷款、信用卡代还、分期消费等金融服务。至于是否上央行征信,根据目前的信息,还呗并没有直接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央行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用于记录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目前,央行征信系统主要收集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然而,还呗作为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可能会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这些合作机构可能会上报的信用信息到央行征信系统。因此,如果您在还呗有相关的借贷行为,可能会对您的信用记录产生影响。总之,虽然还呗本身不直接上报央行征信系统,但是与还呗合作的金融机构可能会上报相关信息。如果您有相关的借贷行为,建议您按时还款,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现在是信用的时代,一旦信用出现污点,很多东西都将寸步难行。网贷作为影响大数据的源头,一旦大数据出现混乱,就会被列入信用高风险,从而影响征信和生活限制。不懂征信和大数据的人可以在“蓝冰数据”中查看自己的信用数据,以便了解自己的信用数据、借贷记录和风险情况等。建议大家注意保护自己的大数据征信记录。

还呗是个什么公司,它会不会上央行征信?

还呗是一家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作为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还呗提供个人信用贷款、信用卡代还、分期消费等金融服务。至于是否上央行征信,根据目前的信息,还呗并没有直接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央行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用于记录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目前,央行征信系统主要收集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然而,还呗作为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可能会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这些合作机构可能会上报的信用信息到央行征信系统。因此,如果您在还呗有相关的借贷行为,可能会对您的信用记录产生影响。总之,虽然还呗本身不直接上报央行征信系统,但是与还呗合作的金融机构可能会上报相关信息。如果您有相关的借贷行为,建议您按时还款,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只需要在:贝尖速查。点击查询,输入信息即可查询到自己的征信数据,查询到自己的个人信用情况,网黑指数分,黑名单情况,网贷申请记录,申请平台类型,是否逾期,逾期金额,信用卡与网贷授信预估额度等重要数据信息等。

银行隔夜拆借利率是不是央行直接控制的?

不是直接控制,是间接影响。银行间拆借利率是A银行到B银行贷款一天的利率, 如果是个人就叫借款。如果是银行就叫拆借.。它的意思就是各银行间进行短期的相互借贷所适用的利率,通常是隔夜拆借或者1—7天内拆借,它是发达货币市场上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利率。拆借交易不仅仅发生在银行之间,还扩展到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从拆借目的看,已不仅仅限于补足存款准备和轧平票据交换头寸,金融机构如在经营过程中出现暂时的、临时性的资金短缺,也可进行拆借。更重要的是同业拆借已成为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工具。由于同业拆借的期限较短,风险较小,许多银行都把短期闲置资金投放于该市场,以利于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保持资产的流动性。特别是那些市场份额有限,承受经营风险能力脆弱的中小银行,更是把同业拆借市场作为短期资金经常性运用的场所,力图通过这种作法提高资产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增加利息收入.。所以在银行头寸充足的情况下,拆借市场对银行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但现在的情况不同,前段时间,央行刚刚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造成银行头寸非常紧张,此种情况下,拆借市场利率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日常运作形成很大的影响。

什么叫隔夜互换利率,请结合这次六大央行干预美元流动性的新闻,请说得直白一些

  其实就是美国针对其他国家央行的隔夜拆借利率,因为牵扯到货币间的互换所以起了个名叫隔夜互换利率。  隔夜拆借利率在美国是个很重要的基础利率,其他如贷款,存款利息等都是根据这个来制定的。它一般是银行间相互借款时的利率,因为有时候某个银行因为资金紧张,存款准备金不足,就会向某个钱多的银行借钱,说是隔夜其实一般有1天、3天、6天、1个月、3个月、6个月等期限,但最多不超过6个月。  这次的几国央行干预美元流动性,其实就是美国针对其他5个国家的定向量化宽松,说的白点就是准备以更低利率借钱给其他几国以增强他们的流动性,美国准备出手救他们了(其实美国这次印了这么多美元本来就不是在本国用的,就是为了赖账和掳掠新兴国家的财富,这次顺便救下这几个难兄难弟)当然背后肯定少不了很多的内幕交易,比如在其他方面利益的互换,如保证我美元的国际地位,你欧元以后不能跟我争老大了等等。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欧债危机正在好转,所以欧美股市应声大涨,不过以我看来,欧美经济可能不会更差但要离好转还差点时间,拿欧洲来说借来的钱发展实体经济还不太够呢,哪有那么多的闲钱去泡股市啊,对美国来说钱都被借走了也没有更多闲钱去投向股市。所以欧美股市目前不可能走强。以我的观察欧美股市很可能要走大C浪杀跌,中国A股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也还差最后也是最狠的一跌。  纯手工打造,希望你能满意。

加拿大央行上调隔夜利率

  加拿大央行以经济过热为由,意外重启加息行动。  由央行行长Tiff Macklem领导的决策层周三将隔夜贷款利率上调至4.75%,为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该行在其利率声明中表示:“总体而言,经济中的过剩需求似乎比预期更持久”。该声明未伴随新的预测发布。  加拿大央行表示:“货币政策没有足够的限制性推动供需恢复平衡并使通胀率以可持续的方式回落至2%的目标水平”。该央行援引了“大量证据”,其中包括第一季度产出增长强于预期、通胀上升、房地产市场活动反弹。  Macklem和其他央行官员指出,基本价格压力的三个月移动均值高企是该举动背后的关键原因。他们说:“越来越担心CPI可能在大幅高于目标2%的水平上变得根深蒂固”。  该声明对前瞻性评论着墨不多,表明决策层尚不确定此举最终不过是微调还是另一轮加息的开端。

本次央行再次加息对沪市大盘的影响会怎样,影响大吗?

从历史上来看,历次加息多数利空股市 从历史上看,利率与股市之间有着明显的"杠杆效应"。总体来说,利率上升,股市将下跌;利率下调,股市将上涨。 第一次加息是在1993年5月15日,当天的沪指一度大跌69.86点;1993年7月11日的第二次加息使指数出现最大为40.02点的下跌,这两次加息使沪市大盘在3个月里从1167.47点迅速下跌到777.73点,跌幅超过30%。 第三次加息发生在2004年10月29日,当天股指最多下跌37.67点,最终以下跌21.20点报收;第四次,2005年3月17日,人民银行上调住房贷款利率,当天上证综指最大下跌了13.08点,随后市场冲向998点的大底。 不过,加息对市场的影响在今年以来却趋于弱化。今年4月28日,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上调,当天大盘跳空低开13.21点,但是随后就快速上攻,最终收盘大涨23.49点,由此也拉开了5月主升行情的序幕。 益邦投资潘敏立指出,在加息消息的冲击下,本周股指将会打破前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短暂平衡,进行趋向性的选择。 上周五,央行宣布加息27个基点,股市敏感的神经再次被触动,机构对于后市的分歧也趋于加大。部分人士认为,加息对股市形成实质性利空;但另外一些人士却指出,加息无碍市场走牛步伐。 资金供给和公司盈利受压 加息一直被股市视为重大利空之一,原因是较高的利率会吸引走部分股市资金。同时,利率的上升还将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抑制企业需求及个人消费需求,从而最终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 部分市场人士指出,加息将导致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下降。尤其在今年上半年大盘累计涨幅较大、投资者获利较高的情况下,加息在短期内将对股票市场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会抑制近期的股市走势。专家特别强调,加息会不可避免地对投资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加大宏观调控的预期,并有可能使其对后市的预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持股信心。 西南证券研究员张刚认为,利空兑现会形成一波反弹,但宏观调控措施和紧缩型货币政策的影响并非短期可以结束,仍会造成受益于投资加快、业绩大增的上游产业的上市公司市场定位被调低,机构资金套现造成下跌。由此判断,此次升息,短期虽会有反弹,但中期对股市的影响是负面的。 行业研究员普遍认为,加息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对于资本密集型、负债比例高的行业和公司的影响会大一些,首当其冲的可能是房地产行业。对航空、汽车、钢铁、石化、水泥、高速公路等资本密集型和负债率较高行业的负面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市场分析人士建议,投资者在加息后应回避高负债、高耗能的行业或企业,可将投资重点转向消费类行业中具有品牌优势、现金流充裕的龙头公司。 利空出尽是利好? 不过,也有一些机构对后市仍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在牛市里,利空出尽之后,市场反而可能把它作为利好来对待。 东吴证券研究员江帆研究了几次加息对市场影响的规律发现,如果市场处于熊市且在下跌初期和末期,加息将加速市场向下的步伐,相反在牛市中,加息只有短期影响,无法改变市场向上的趋势。 "此前5次加息对市场的影响一次比一次力度小,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早有预期,另一方面说明当市场规模逐步壮大后,板块间会此消彼长。"江帆说。 一些市场人士指出,牛市中的利空消息会引起市场短暂震荡,但绝不会改变趋势,今年4月28日的加息之后,股市低开高走并创新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央行购买本国国债说明了什么?国债可以央行自己购买么,不是要国民,或是他国央行购买么?国债认购倍数指

有些国家的货币发行权不属于政府,而属于央行(或者相当于央行的银行)。国债的认购倍数,就是申请认购数量发型的国债数量。一般说,倍数低说明市场需求低,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才能卖出(国债收益高)。反之,则低。供你参考。

央行货币政策在哪里看

央行货币政策不仅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官网进行查询,还可以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国家发改委等相关国家官方网站进行查询。在这其中,首选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官方网站。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直属于国务院,有权制定和执行国务院下达的相关货币政策,因此,相关信息、政策等公告都会在其官方网站中实时发布。 中 国货币政策 中国货币政策是指在国务院的领导下,通过中央银行根据现行的经济发展状况,从而采取一系列调控货币的手段,以完成对宏观经济的目标。中国的货币政策在随着社会的需求不断的变化,通过对社会经济的分析以及不断的调控,以达到社会的供给平衡。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经济的增长的同时稳定市场物价。该项政策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政府对国家货币和银行的支持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

央行突然“降息”:4000亿大投放

11月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而当日有4035亿元1年期MLF到期,这意味着央行净回笼中长期资金35亿元,同时下调1年期MLF利率5个基点从3.3%降至3.25%。消息传导至资本市场,A股市场各主要指数均有小幅上涨。其中,沪指盘中冲至3000点随后有所回落,截至收盘,涨幅0.54%,报2991.56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71%、0.79%,今日权重与成长均有较好表现,电子、银行、农林牧渔板块涨幅均在1%以上。那么,央行的突然“降息”向外传递了哪些信号?又会如何影响我们的投资?央行“降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5月以来,各国降息大幕陆续拉开,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尽管如此,各大公募基金纷纷表态对今日的央行“降息”感到意外。南方基金表示,“本次调降MLF利率时间点较为超预期。今年9月央行降准之后,市场对降息预期较高,但9月降息预期连续落空,对市场多头打击较大。同时,进入10月后,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带动通胀预期明显升温,加上月末TMLF未能如期投放,引发了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收紧的担忧。而在当下通胀压力仍未完全消除之时,央行调降MLF利率就显得较为超预期。”博时宏观表示,此次央行时隔一年多下调MLF利率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因为此前我们估计四季度货币政策的重心会放在LPR机制的发挥上,因此MLF和LPR利率大概率会下调;意料之外是时点比我们之前的预计晚一些,之前我们考虑到通胀预期逐渐上升,宜早不宜迟,预计是在10月,实际落地比我们原本预期的迟一些。那么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南方基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一、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压力依然存在,考虑到10月的LPR并未进一步下调,短期银行信贷利差压缩空间可能受到了一定限制,需要通过央行下调MLF等政策利率,降低银行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二、全球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宽松周期,美联储、欧央行,以及多个新兴经济体央行均已进行了降息,此次央行调降利率是顺势而为。三、由于10月底未进行每个季度一次的TMLF,本次MLF续作且进行调降利率,一定程度上也是对TMLF未操作的补偿。对于年内是否还有降息空间,平安基金认为,经济增速缓慢,通胀暂时仍有压力,年内MLF继续下调可能性较小。央行此次仅下调MLF中标利率5BP,且MLF投放量略有缩减,是在当前环境下,验证新的利率传导机制的谨慎操作。此次下调MLF利率是在稳增长与防通胀之间平衡抉择,预计年内继续下调MLF中标利率的可能性较小,待明年通胀压力减轻后,MLF的下调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如何影响你的钱袋子?面对突如其来的“降息”,有业内人士认为,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扭转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偏谨慎预期,意外迟来的“降息”表明稳增长仍优于控通胀。在南方基金看来,此次MLF操作利率下调,说明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并未转向,降低了市场对货币政策紧缩的担忧。但调降幅度也只有5BP,信号意义可能重于实质意义。除了释放积极信号外,MLF下调也在全面影响着资本市场。银行的功能属性又分为存款和贷款,降息是指降低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也就是说存入银行的理财收益将会随之出现减少,而这些钱流入股市、实体经济,将会进一步增强货币的流动性。降息后,储户更倾向于将资金取出后投资或消费,用于消费有利于刺激经济变热,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这些资金流入股市可以为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对股市形成利好。平安基金称,MLF下调有助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当前货币政策仍有稳增长的需求,短期或维持宽松。自央行指定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之后,截至9月末,商业新发放贷款运用LPR占比达到56%。作为LPR的基准,MLF的下调有利于降低实体企业贷款成本。“债市方面,MLF的下调有利于缓解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市场经历近期较大幅度调整,预计未来收益率将有所下行。另一方面,经济增速下行有所减慢、年内通胀有压力、地方债可能提前发行,债市扰动因素仍然较多。预计债市收益率下行过程中将有波动,需把握波动中的交易性机会。此次MLF利率降低释放了逆周期调节尚有空间的信号,增强了市场信心,提振了市场情绪,或将驱动A股新一轮行情。”南方基金认为,LPR改革后与MLF利率挂钩,本次降低MLF利率有助于引导LPR报价进一步下行,由于企业新增贷款利率主要参考LPR,从而达到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目的。展望未来,经济下行压力下货币宽松的方向不会发生变化,但通胀高企仍对货币宽松的幅度形成掣肘。对股票市场而言,调降MLF利率有利于降低无风险利率、提升风险偏好等,长期或有助于改善企业盈利,利好股市表现。博时宏观称,央行下调MLF利率仍是在积极贯彻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要求,此前LPR利率已经下调,通过下调MLF利率缓解银行利差收窄压力,保证降融资成本的有效推进。此外,明年部分专项债额度可能提前发行,通过下调MLF利率,可以对冲专项债发行的影响。“债市已经调整了一段时间,今天MLF利率下调带动利率也有小幅下行,但我们认为通胀压力和基本面暂时对债券行情有一定压制,预计债券处于区间震荡行情,大的配置机会尚需等待,适当参与震荡带来的交易机会。”

央行:稳健货币政策要充足精准靠前发力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PPI同比涨幅将延续回落态势。不搞“大水漫灌”谈及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一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二要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三要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四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下一步稳增长仍然需要政策继续发力扩内需、稳外需。货币政策要用好美联储政策实质性收缩前的窗口期,针对总需求不足问题,用好总量和结构政策,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尽快扭转市场预期,提振信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报告再次强调,观察流动性松紧程度最直观、最准确、最及时的指标是市场利率,判断货币政策姿态也应重点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宜过度关注流动性数量以及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等数量指标。报告认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一“匹配”机制本身就内嵌有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之义。随着经济进一步恢复发展、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预计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通胀压力总体可控报告判断,我国通胀压力总体可控。2021年我国CPI全年均值为0.9%。未来CPI运行中枢可能较上年温和抬升,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与此同时,PPI同比涨幅在阶段性冲高后回落。未来全球经济供需缺口有望趋于弥合,加之高基数效应逐步显现,预计2022年我国PPI同比涨幅将延续回落态势。总的看,我国经济供求基本平衡,人民银行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有利于物价走势中长期保持稳定。报告披露,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银行通过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工具分别向相关金融机构发放首批资金855亿元、27亿元,合计882亿元。未来人民银行将实施好以上两个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向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提供信贷支持,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报告还透露,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方法,拓展测试覆盖行业范围,并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宏观情景压力测试。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报告指出,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谈及防风险,报告透露,2021年第三季度人民银行评级结果显示,在全国4400余家参评机构中,4002家机构评级处于安全边界内,资产约占银行业总资产的98.65%。特别是24家大型银行经营稳健、资产质量良好,资产占比约70%,构成了我国金融体系稳健的“中流砥柱”。“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风险防范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报告称。报告强调,下一步要把稳增长、防风险放在突出位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在线修复为主和改革化险,坚持压实各方责任。增强前瞻性、预判性和系统性,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中国物联网数字货币央行领导小组组长是谁

没有,这是庞氏骗局。中国是存在的,物联网是存在的,数字货币是存在的,央行是存在的,但是物联网数字货币是不存在的,央行没有下发过,也没有这个管理局。

央行批复首批金融控股牌照 河南能否落地金融控股集团

3月17日,人民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日前,人民银行批准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筹)(以下简称中信金控)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金控)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许可。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法依规开展已受理企业的审批工作,稳妥有序推动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设金融控股公司。 此前,人民银行还受理了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行政许可申请。从金融控股公司的申请情况看,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背景均有。 补齐监管制度短板 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统筹监管 中国的综合金融集团始于2002年,国务院批准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平安集团作为综合金融控股集团试点机构,随后,综合金融集团进入快速成长期,设立对象也由央企和大型国有集团扩展为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 数据显示,名称中含有“金融控股”的企业从2005年的206家增长到2016年的3576家,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比约80%,足以体现这类企业扩张速度之快、业务规模之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但监管缺位下的盲目扩张也引发了关联交易、监管套利、脱实向虚等风险,尤其部分民营金融集团乱象丛生、问题频发,积累了大量的潜在风险。 为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统筹监管,加快补齐监管制度短板。2020年9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准入决定》),授权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开展市场准入管理并组织实施监管。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制定形成《金控办法》。 《金控办法》出台后,央行自2021年6月开始受理金融控股公司申请,目前共有5家公司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并得到央行受理。分别为已获批的中信金控、北京金控,以及尚在受理中的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中信金控由中国中信有限公司100%控股,北京金控由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100%控股。 中国银行研究院郑忱阳认为,不到一年时间落地首批两家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充分体现了监管对金融控股公司规范发展的重视,进一步补齐金融监管短板,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获批的中信金控和北京金控,二者分别是央企集团和地方金控公司的代表,经营规范、信誉较高,率先获批符合渐进式、阶段性的监管思路。 满足一定条件 需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 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申请设立,具有一定强制性。 《金控办法》规定,设立金控公司有业务范围、资产规模要求,实质控制两类金融机构且资产规模达到监管规定的应当设立金融控股公司。 根据金融资产占集团并表总资产比例的确定设立模式,金融资产占比达到或超过85%的企业可以选择两种方式申请,一种是母公司专门设立金控子公司,即“小金控”模式;另一种是母公司全部转为金控公司,即“大金控”模式。金融资产占比低于85%的只能采取“小金控”模式。 郑忱阳表示,从已获批的两家公司来看,中信集团采用“小金控”模式,北京金控选取“大金控”模式,二者设立模式不同与其各自经营特征和业务结构有关,中信集团非金融业务板块营收和净利润贡献度较高,2020年均在50%左右,“小金控”模式可以更好地隔离实业和金融板块,在防范风险交叉传染的基础上增强非金融业务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北京金控以金融板块为主,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整体转变为金控公司,将所有业务板块纳入金控公司也符合金融严监管要求。 为了防止出现股权结构错综复杂的情况,《金控办法》对于股权机构设置也给出明确规定。《金控办法》要求,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权结构应当简明、清晰、可穿透,法人层级合理,与自身资本规模、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相适应,其所控股机构不得反向持股、交叉持股。此外,金融控股公司所控股金融机构不得再成为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主要股东,但金融机构控股与自身同类型的或者属于业务延伸的金融机构并经金融管理部门认可的除外。 在《金控办法》实施前已存在的、但股权结构不符合要求的企业集团,经金融管理部门认可后,在过渡期内降低组织架构复杂程度,简化法人层级。 首批金控牌照获批 河南是否有条件申请 从目前申请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背景来看,实力比较雄厚,涉及金融资产的规模较大。 从《金控办法》的设立条件来看,非金融企业、自然人及经认可的法人实质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并符合相应资产规模要求的,应当设立金融控股公司。 具体到河南,是否存在符合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情形? “具体到金融控股平台的申请,尤其是申请设立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区域内申请机构应具备较强的实力,同时持有多家金融机构股权,且有实质控制的能力,河南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从全国来看,并不突出,单独设立一个平台整合区域内金融机构,目前似乎热情不高。”上述人士表示。 郑忱阳表示,获得金融控股公司牌照意味着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在合规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平衡金融和实业的关系,打造对标国际、国内一流的金融控股平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金控行业竞争格局或出现新变化,不符合设立要求的金控公司需进行股权转让、业务剥离、更换公司名称等方面的整改;部分存在问题较大、危害金融秩序的民营类、互联网类金融控股公司或面临退出浪潮;央行表示正在稳妥有序推动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设金融控股公司,更多满足要求的企业将积极主动申请金控牌照,并借鉴先行机构的经验搭建经营管理框架、规范业务经营。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央行发放第3张金控牌照,招商金控获批,这块“金控牌照”到底有何特色?

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对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许可进行审查并批复,实际上等同于向其发放牌照,同时同意了其更名申请。新的名称定为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招商局金控”),这也是一个信号,标志着自2020年11月“金控办法”实施以来,第三个获得该类牌照的公司终于出现。这块“金融牌照”呈现出以下特色:发放严,进度快,前者说明了该牌照的重要性,后者折射出前期大量试点工作的到位和深入。“金控办法”发布之后,对于何谓金融控股公司有了权威的定义。金融控股公司必须依法设立,且控股或实控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自身则仅开展股权投资管理。由此延伸出去,金控牌照也并非一个通常意义上对业务范畴进行划定的牌照,而是反映出规范运作要求、给定更多承担义务的载体。通过此类牌照的发放,达成规范运营、加强金控监管进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目标。将近两年,只有三家公司成功获颁牌照,发放条件和流程的严格可见一斑。招商局集团在2018年初即与上海国际集团、北京金控、蚂蚁金服、苏宁集团等五家公司一起,被列入首批金控试点公司行列。而在五家试点公司中,只有北京金控和招商局集团递交了金控牌照申请,截止目前两者均已获批。曾经递交过金控牌照申请的公司共有五家,第一个获得批准的是中信集团,且已于一个半月以前成立“中信金控”。招商局集团是第三个获批者,提交申请时间为去年年末,但从申请到成功获批只用了八个月,比此前中信集团的速度更快。这就证明了前期试点工作确实有所成效。从申请公告中还可看出,以“招商局金控”为标志的招商局集团金控模式,与此前中信集团与北京金控的设立路径均不相同。根据“办法”的定义,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通常被分为“大金控”和“小金控”。如以集团主体作为申请牌照的主体,类似北京金控的做法,即为“大金控”;类似中信集团新设金控新主体的操作,即为“小金控”。但招商局集团的做法与以上两者均不相同, 直接用了现有的金控平台,并不另设新的平台。此次获得牌照的公司原名“招融投控”,是1997年就由招商局旗下招商局轮船有限公司建立的全资子公司。金控牌照本身的使命在于规范运营,但对于获得牌照者而言,在满足监管的同时必然也会获得特定的优势,尤其是综合经营领域。通过金控公司的运作得以整合不同类型的客户与各方资源,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有利于实现规模效应、降低经营成本。

有用分期上央行征信吗

有用分期是否上央行征信,取决于放款方。有用分期不止一个贷款产品,例如:有钱用不上征信。有用分期的合作金融机构有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等,此类金融机构出资的贷款产品都上征信。用户可以打开放款详情页面,查找放款方名称。之后,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的官网查询放款方持牌情况,如果是持牌金融机构,则上央行征信;如果不是持牌金融机构,则不上央行征信。所有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都接入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自2014年起,小微机构互联网接入个人征信系统。由于有用分期涉嫌套路贷被查,所以有用分期的微信公众号和APP暂时无法还款,其母公司美利金融在解决用户还款问题,可能会让持牌金融机构接手。所以说,为了保证用户的个人信用不受到影响,用户需要按时还款,不要逾期。在使用贷款时,需要合理规划贷款用途,避免加重自己的经济负担。

央行互金协会是做什么的?是管理部门吗?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是按照2015年7月18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由人民银行、银监会等10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要求,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国家有关部委组织建立的国家级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是管理部门,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自律管理。2015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通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准予成立。2016年3月2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上海黄浦区召开成立会议暨第一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上海市市长杨雄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共同为协会揭牌。扩展资料: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职责包括:1.组织、引导和督促会员贯彻国家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政策方针,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管部门发布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范经营行为。2.制定并组织会员签订、履行行业自律公约,提倡公平竞争,维护行业利益。沟通协商、研究解决互联网金融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建立争议、投诉处理机制和对违反协会章程、自律公约的处罚和反馈机制。3.协调会员之间、协会及其会员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协助主管部门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央行降息重大利好消息,今日股市应该怎么走

对于这个问题个人的观点是:今天的股市原本该怎么走,就还会怎么走! 能够影响股市波动的因素实在是太多,经济的发展、行业竞争的变化、国际形势(金融的、政治的)都会对股市波动产生影响。而这诸多因素当中央行降息只是金融因素中的一个小的部分,并不能起到决定作用。甚至它的作用还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也就是说,央行降息可能会导致股市的上涨,对,仅仅是可能。降息会使资金向股市流入,但不见得昨天降息今天资金就会流入股市。因此,昨天降息也就不一定会导致今天的股市上涨。按照这个理论来说,今天的股市还是会正常波动,该上涨就上涨,该下跌还会下跌,不会因为一次央行降息的消息而发生什么改变。

央行逆回购是利好还是利空求大神帮助

为利好,可以获得回购的利息收入。央行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还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就是获得质押的债券,把钱借给商业银行。目的主要为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当然,同时可以获得回购的利息收入。操作就是央行把钱借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把债券质押给央行,到期的时候,商业银行还钱,债券回到商业银行账户上。扩展资料:央行逆回购的相关内容:1、优先获取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公开市场业务信息,以及获取操作室提供的有关资料;享有中国人民银行和有关债券登记结算机构在帐户开立、资金清算、债券托管结算及技术支持等方面提供的便利服务。2、参加中国人民银行定期召开的一级交易商联席会议和交流研讨、人员培训等活动;参与讨论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相关规章制度。3、可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相互进行政策性金融债和中央银行融资券交易;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央行逆回购

数据分析篇13:央行—资产负债表—发行债券

央行每一次货币政策的实行,都会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有所体现。 负债端,主要是央行发行的货币、各机构存款等相关负债。 本文将讲述“负债端”的第五项: “发行债券”。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主要有以下项目:“发行债券”:又称 “央票” ,是央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金融机构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央行票据。 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发行债券”,主要分为 两个时间段 : 1997年,农信社改革过程中,为了置换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而发行的专项央票,此部分债券到 2001年到期结束 ; 2002年~2011年,为了 对冲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过大 的问题,而大量发行的普通央票,此部分债券到 2017年到期结束 。 下面是“发行债券”在1999年1月到2018年1月的金额和占总负债的比例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发行债券”的两个时间段: 1、1999年和2000年“发行债券”的金额为199亿元,此为上述“发行债券”的第1个时间段:1997年置换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而发行的专项央票, 到2001年,“发行债券”的金额为0,到期结束 ; 2、从2002年到2009年,“发行债券”的金额从0元增加到4.4万亿元,此为上述“发行债券”的第2个时间: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过大的问题而发行的普通央票, 到2018年1月,“发行债券”的金额为0,到期结束 。 在2002年到2011年,为了解决外汇占款激增而导致大量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央票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国债工具,用以对冲流动性泛滥的问题。 央票对冲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负债项下 属于储备货币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项的减少 和负债端下 不属于储备货币的“发行债券”项的增加 。 2011年后,央行的流动性调节工具也随之日益完善,如SLF、MLF、SLO、PSL等, 央行使用央票发行去对冲基础货币被动发行的方式逐渐萎缩,至今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到2017年7月后,“发行债券”项重新变为了0。 1、“发行债券”:又称 “央票” ,是央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金融机构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央行票据; 2、1999年和2000年“发行债券”的金额为199亿元,这是1997年 置换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而发行的专项央票 ,到 2001年 ,“发行债券”的金额为0, 到期结束 ; 3、从2002年到2009年,“发行债券”的金额从0元增加到4.4万亿元,这是 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过大的问题而发行的普通央票 ,到 2018年1月 ,“发行债券”的金额为0, 到期结束 ; 4、2011年后,央行的流动性调节工具也随之日益完善,如SLF、MLF、SLO、PSL等, 央行使用央票发行去对冲基础货币被动发行的方式逐渐萎缩,至今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到2017年7月后,“发行债券”项重新变为了0。

欧洲央行将三大关键利率上调50个基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欧洲央行加息50个基点,全球大部分银行面对这一次经济衰退所采取的方法都是加息,而这个加息到底有什么用呢?那其实是为了淘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劣质生产部分,让那些经济创造价值比较低的部分被淘汰掉,让整个经济发展更加具备活力。淘汰经济发展中劣质的部分,简单的说就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它必然会出现很多类型的企业,有的企业是高创造价值的,比如说这一个企业那一年过去。可以为GDP增长贡献出10个亿的能量,这企业算发展比较好的相比较于它总的体量来说,也算是很不错的,但如果另外一个企业跟这个企业的体量一样,它每年为经济的GDP增长能贡献的部分只有2,000万,那这种企业就被称之为劣质企业。它所占用的社会资源所占用的劳动力包括生产资料是好不少,但是它创造的价值很低。这种创造价值非常低的企业就要把它淘汰掉因为他不赚钱啊,这种不赚钱的企业,它的运行成本是很高的,经济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高创造价值型的企业。这种企业它的资金里面很大一部分是需要贷款贷款利息的,高低会直接对他们企业生产这种影响贷款利息提高一点,他们甚至连那2000万都创造不了了,企业入不敷出,那这企业就倒闭了,这个就正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吗?因为这种企业在当地的管理者看来,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时候,可以作为创造岗位的企业继续存活,但经济发展不行的时候,这种企业就可以适当淘汰。因为市场经济中的钱就那么多,经济现在已经是下行状态了,如果说把贷给这个企业的款贷给那些高创造价值型的企业,那能创造的GDP贡献可能要提高10倍,甚至是更多。如果这个大的经济环境之中有更多这样的优质创造型企业,那是经济发展自然就起来了,所以需要把这些钱给到那些更有创造力的,更能为经济发展做贡献的企业,提高利率就是为了把这种企业淘汰掉,然后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改善结构。

人民币过快升值,央行“果断出手”,人民币快速升值有什么坏处?

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影响汇率市场稳定,影响很多出口企业,因此央行果断出手,遏制了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势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升值非常明显,升值反映的是人民币越来越值钱,但是升值太快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很多出口企业因为人民币升值太快,导致出口没有赚到多少钱,而且人民币升值太快,容易引起汇率市场的不稳定,导致很多人炒作人民币,对我国经济发展没有好处。一、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影响出口企业。疫情的发展,让很多国家的产业都受到了影响。我国疫情防控十分到位,产业恢复很快,因此接到了很多海外订单,但是有不少出口企业并没有赚到钱,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升值太快,很多企业都是以美元结汇,导致钱到了国内之后,换到的人民币很少,因此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出口企业影响很大。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导致很多出口企业利润下降,导致出口企业不愿意继续做下去,对整个产业负面影响很大。二、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导致很多人炒作汇率,积累很多风险。很多国家的货币都会有各种交易市场,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让不少国际炒家看到了赚钱机会,不少人都在外汇市场投资,企图押注人民币升值,这就导致我国外汇市场十分火热。对汇率的炒作,会积累很多风险,让很多企业的成本增加,产生很多不良后果,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央行果断出手。三、人民币汇率稳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任何一个国家经济想要平稳发展,汇率一定要稳定,升值或者贬值都不能太快,否则会对本国货币产生不良影响,对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震动,因此人民币汇率稳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不应该放纵人民币快速升值。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有很多负面影响。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首个央行数字货币应用场景落户丰台丽泽,数字货币有什么优势呢?

央行数字货币DCEP首个应用场景落地,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近4月14日晚,区块链社区、论坛和交流群里都十分热闹,而这一切的起因是大家争相传阅的一张截图,而这个截图正是DCEP的钱包截图。据悉,中国人民银行主导开发的数字货币DCEP已在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内部测试。这是“DCEP钱包”首次露面!据了解,目前只有少数白名单内的客户可以进行钱包测试,深圳、成都、苏州、雄安四地作为试点地区。当人们还沉浸在这一重大利好消息中时,再传捷报。4月16日,据记者获悉,苏州相城区各区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资通过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代发的工作人员,将在4月份完成央行数字货币(DC/EP)数字钱包的安装工作。5月,其工资中的交通补贴的50%,将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苏州相城区公函要求相城区各区属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管委会,要与工资代发银行签订数字货币代发协议,为全体工作人员安装数字钱包(退休人员除外),并将每月工资中交通补贴的50%通过数字货币形式发放。这是央行数字货币自传出研发消息以来的首次实际落地应用,这是一个值得被记住的历史时刻。让我们回顾一下DCEP的发展历程:2014年央行成立法定数字货币专门研究小组2016年在原小组基础上设立数字货币研究所2018年6月,成立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8月,中央发文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和移动支付试点2019年10月29日,在 “2019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目前我国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DCEP,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这是DCEP的首次亮相。2020年4月3日,在“全国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央行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4月10日,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在“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指出,“关于数字货币,央行正按照原定计划,有序推进。”4月14日,央行数字货币 DCEP 率先在农行内测。4月16日,苏州相城区实现央行数字货币 DCEP首个应用场景的落地,将“数字钱包”作为支付通道,以交通补贴形式发放。从各种动作来看,央行数字货币的计划可谓是早有准备,并且在有条不紊的持续推进中。为什么要发行DCEP?从国家层面上看众所周知,主权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好像目前全球因为疫情缺乏流动性,我国通过降息和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但是,资金通过逐层传导,真正用于目标范围的资金却很少。如果是利用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就可以对大量的交易进行分析并追踪,可以用最直接和高效的手段将资金用于所需的地方,从而释放流动性,造福于民。从国际层面上来看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国家信用的审查,增加国家的货币系统的信用,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信用也一定是递增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会更加迅速。这个理解起来很简单,区块链技术让资产证明无法造假,让信用可审查,自然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数字经济时代是大势所趋去年,世界银行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发布报告指出,迄今为止,有近70%的央行都在研究央行数字货币,也可以看出数字化浪潮是大势所趋。就目前来看,央行数字货币DCEP很可能领先于全球其它国家开始大规模地使用,货币数字化时代将要到来。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近当今时代是一个数字化时代,技术革新和数字化经济的全面兴起,让科技由最初的工具角色转变成驱动金融变革的中坚力量。数字化的五全基因(全空域、全流程、全场景、全解析、全价值)与金融业不断碰撞融合,不仅改变了个人间、企业间、国家间的结清算方式及主权货币发行机制,还大幅提升了产业链运营效率,带来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如果说区块链技术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基因改造“,那么数字货币就将对金融行业进行彻底的”基因改造“。展望未来,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深入融合与改造,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总之,数字经济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落地势必将对现有的金融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孕育出巨大的财富机遇。未来已来,风口已至,紧跟行业大咖脚步,精准把握未来趋势,快人一步抢占财富商业蓝海。

央行是如何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的?

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2020〕第18号。内容显示,为维护人民币流通秩序,保障公众使用现金的权益,打造和谐现金流通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0〕45号)有关要求,现就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有关事项公告如下:1、维护人民币法定货币地位。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多项措施,规范现金管理,提高现金流通效率,保障公众合理、安全、顺畅使用现金。2、鼓励支付方式和谐发展。现金在保障公众支付权利、促进文化传播及在极端情况下稳定公众预期等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非现金支付是在现金基础上的发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谐发展。3、尊重公众自主选择权。各类主体均应尊重公众支付方式的选择权,在确保现金收付渠道畅通的前提下,可为公众提供合法安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4、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消费及支付方式创新要坚持有利于畅通支付流通环境、有利于保障民生、有利于提升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得采取歧视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现金支付,造成“数字鸿沟”。扩展资料:现金收付生态规范现金收付经营主体的行业主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指导和规范现金收付相关行为,不得出台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收付管理要求相悖的管理规定。基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主动对接基层社区开展宣传,发挥基层社区的管理服务功能,构建和谐现金流通环境。公众享有自主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因现金支付受到排斥或歧视的,应保留证据,并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反映,依法维权。公众应培养良好的现金使用习惯,自觉爱护人民币、维护人民币形象。任何单位和个人存在拒收现金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支付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同当地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参考资料来源:潇湘晨报-央行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央行降息后,如何投资最划算?

存款利率下调,这会使储蓄等于贬值,钱贬值的速度超过赚钱的速度。这种情况下,提前还欠银行的贷款和投资保值品如黄金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这两种选择也都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慎重考虑:1. 提前还贷:优点:可以节省利息支出,真正减轻负担。缺点:还款会占用一定资金,如果资金较紧张,还需要继续借贷的话,得不偿失。2. 投资黄金:优点:黄金具有较好的保值属性,可以避免货币贬值风险。缺点:黄金价格波动较大,存在一定投资风险。如果买入时机不当,也有可能造成损失。所以,总体来说:如果经济情况宽裕,无需继续借贷,那么提前还欠银行的高利贷是明智的选择,可以节省利息费用。如果个人资金较为紧张,仍需要依靠银行贷款,那么提前还贷的收益可能不大,还存在再次借贷的麻烦,需要权衡考虑。如果可以承受一定的投资风险,那么投资黄金等保值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对冲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获得一定的资产增值。但需要关注市场行情,选择适当的买入时机。如果个人对投资运作不太熟悉,又不想面临太大波动风险,那么可能暂不做大的举措,选择一定比例的定期存款与黄金即可,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所以,总体来说,这需要根据个人的财务状况、投资观念与风险偏好进行综合判断。权衡各种选择的利弊得失后,才可以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无论如何,在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环境下,采取适当行动对冲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下行风险,这是理智的选择。

央行降息了,如何理财更好?

存款利率下调,这会使储蓄等于贬值,钱贬值的速度超过赚钱的速度。这种情况下,提前还欠银行的贷款和投资保值品如黄金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这两种选择也都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慎重考虑:1. 提前还贷:优点:可以节省利息支出,真正减轻负担。缺点:还款会占用一定资金,如果资金较紧张,还需要继续借贷的话,得不偿失。2. 投资黄金:优点:黄金具有较好的保值属性,可以避免货币贬值风险。缺点:黄金价格波动较大,存在一定投资风险。如果买入时机不当,也有可能造成损失。所以,总体来说:如果经济情况宽裕,无需继续借贷,那么提前还欠银行的高利贷是明智的选择,可以节省利息费用。如果个人资金较为紧张,仍需要依靠银行贷款,那么提前还贷的收益可能不大,还存在再次借贷的麻烦,需要权衡考虑。如果可以承受一定的投资风险,那么投资黄金等保值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对冲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获得一定的资产增值。但需要关注市场行情,选择适当的买入时机。如果个人对投资运作不太熟悉,又不想面临太大波动风险,那么可能暂不做大的举措,选择一定比例的定期存款与黄金即可,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所以,总体来说,这需要根据个人的财务状况、投资观念与风险偏好进行综合判断。权衡各种选择的利弊得失后,才可以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无论如何,在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环境下,采取适当行动对冲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下行风险,这是理智的选择。

央行降息如何理财?

存款利率下调,这会使储蓄等于贬值,钱贬值的速度超过赚钱的速度。这种情况下,提前还欠银行的贷款和投资保值品如黄金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这两种选择也都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慎重考虑:1. 提前还贷:优点:可以节省利息支出,真正减轻负担。缺点:还款会占用一定资金,如果资金较紧张,还需要继续借贷的话,得不偿失。2. 投资黄金:优点:黄金具有较好的保值属性,可以避免货币贬值风险。缺点:黄金价格波动较大,存在一定投资风险。如果买入时机不当,也有可能造成损失。所以,总体来说:如果经济情况宽裕,无需继续借贷,那么提前还欠银行的高利贷是明智的选择,可以节省利息费用。如果个人资金较为紧张,仍需要依靠银行贷款,那么提前还贷的收益可能不大,还存在再次借贷的麻烦,需要权衡考虑。如果可以承受一定的投资风险,那么投资黄金等保值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对冲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获得一定的资产增值。但需要关注市场行情,选择适当的买入时机。如果个人对投资运作不太熟悉,又不想面临太大波动风险,那么可能暂不做大的举措,选择一定比例的定期存款与黄金即可,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所以,总体来说,这需要根据个人的财务状况、投资观念与风险偏好进行综合判断。权衡各种选择的利弊得失后,才可以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无论如何,在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环境下,采取适当行动对冲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下行风险,这是理智的选择。

央行降息后,怎么做理财才能确保稳赚不赔

存款利率下调,这会使储蓄等于贬值,钱贬值的速度超过赚钱的速度。这种情况下,提前还欠银行的贷款和投资保值品如黄金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这两种选择也都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慎重考虑:1. 提前还贷:优点:可以节省利息支出,真正减轻负担。缺点:还款会占用一定资金,如果资金较紧张,还需要继续借贷的话,得不偿失。2. 投资黄金:优点:黄金具有较好的保值属性,可以避免货币贬值风险。缺点:黄金价格波动较大,存在一定投资风险。如果买入时机不当,也有可能造成损失。所以,总体来说:如果经济情况宽裕,无需继续借贷,那么提前还欠银行的高利贷是明智的选择,可以节省利息费用。如果个人资金较为紧张,仍需要依靠银行贷款,那么提前还贷的收益可能不大,还存在再次借贷的麻烦,需要权衡考虑。如果可以承受一定的投资风险,那么投资黄金等保值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对冲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获得一定的资产增值。但需要关注市场行情,选择适当的买入时机。如果个人对投资运作不太熟悉,又不想面临太大波动风险,那么可能暂不做大的举措,选择一定比例的定期存款与黄金即可,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所以,总体来说,这需要根据个人的财务状况、投资观念与风险偏好进行综合判断。权衡各种选择的利弊得失后,才可以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无论如何,在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环境下,采取适当行动对冲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下行风险,这是理智的选择。

欧洲央行12月将降息?欧元下行风险明显

周五(11月29日),欧元区经济增长依然乏力,欧洲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前景渺茫。由于欧元提供的隐含收益率为负,因此应将其作为投资者在低估的新兴市场外汇市场寻找收益率的首选融资货币。 由于欧元区基本面疲弱,类似2017年欧元兑美元的反弹已不在讨论范围之内。荷兰国际期待明年欧元兑美元在1.10-1.15区间波动,下行风险明显。想投机欧元兑美元仍然没有吸引力,回报潜力有限。 因美国感恩节假期、且临近月底,市场交投持续淡静,欧元兑美元仍交投于1.10上方的极窄幅区间内,日内稍晚将出炉欧元区CPI等数据,需予以关注。 欧洲央行评估策略料将通胀率目标定为2% 知情官员透露,欧洲央行政策制定者计划在即将进行的政策评估中调整其通胀目标,但除此之外难以有进一步的大突破。 消息人士称,这次欧洲央行16年来的首个重大评估可能会将通胀率目标从“低于但接近2%”调整为“2%”。一些欧洲央行官员担心旧目标可能会使通胀率过低。但是要做更大幅度的调整可能过于激进。 将中期通货膨胀目标调整为2%的好处在于,一旦经济增长率超过1.5%,调高通胀目标利于消除立刻收紧政策的压力。消息人士称,理想情况下,这也会提高市场的通胀预期。欧洲央行发言人拒绝置评。 下一次欧洲央行政策会议将于12月12日举行,届时行长拉加德可能宣布评估结果。来自欧洲央行和各成员国中央银行的研究人员并没有等待,他们已经非正式的研究可能选项。 财政政策可加快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 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Philip Lane表示,如果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央行将得以加快货币政策正常化。据悉,欧洲央行评估策略时可能将通胀率目标定为2%。 如果除了央行的稳定政策之外,政府通过逆周期财政政策(在可行的情况下)支持宏观经济稳定,央行将更快进行货币政策正常化。非常规政策措施在放松货币和金融状况方面非常有效,可以通过一系列创新来增加欧元区安全资产的供应。

身份证新规来了!央行刚刚宣布

两个曾经的田虎姑娘想送个快递,到了快递站发现没带身份证。我正要再回家,却被快递小哥拦住了:“可以用电子身份!”哦,我怎么会忘记呢!3月11日,电子身份正式发布官方公告。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带着钱包出门的人越来越少,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基本可以满足日常需求。如果不是特殊场景,也许你不会带钱包和现金,更不会带身份证?嘿!但是有时候在网上办理业务需要出示身份证,但是就是没带在身上。我该怎么办?毕竟忘带身份证很正常,但忘带手机也不一定对吧?这一次,电子身份就派上用场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移动终端平台,出示这个电子ID,就可以证明“我就是我”。也许如果你有一个狐狸朋友,你会有疑惑:这个东西不是早就有了吗?2017年起,全国部分地区启动了“居民身份电子证书”试点工作,可以替代身份证的部分功能。2018年4月,由公安院可信身份认证平台(CTID)认证的“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证书”首次亮相支付宝,正式在衢州、杭州、福州三个城市多个场景同步试点。短短三个月,全国共有19个城市“尝鲜”。根据当时支付宝的统计,有600多万人获得了“电子身份”。随着支付宝和微信这两大拥有数亿用户的互联网使用的相继成功,电子身份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完善,适用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从酒店到国际机场,再到政务、快件,都可以用电子身份注册。但是,我们使用的“居民身份电子证书”,其实充其量只是一张包含身份证信息的网上卡片,并不能代替实体身份证,只能使用身份证的部分功能。而且各地标准不一,跨省互认存在很多问题。官方的“电子身份”是实体身份证的电子凭证,具有全国统一标准,与实体身份证功能完全一致,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是有些人很担心。手机丢了怎么办?“电子身份”安全吗?我妹妹也有同样的困惑。在使用实体身份证办理业务时,我们的个人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所有敏感信息都暴露在对方眼前,很多业务还有“复印”和“身份证照片验证”,容易造成居民隐私泄露。福克斯经常担心她的个人信息会被犯罪分子利用。他用我的身份证骗钱借钱怎么办?另一方面,电子身份还可以记录哪些单位、公司或部门访问过居民的个人信息,因此对过度查询也有威慑作用。警方还表示,传统身份证一旦丢失,存在被不法分子冒用的风险。为此,电子证书专门配备了自动删除功能。一旦用户手机丢失,用户只需在其他任何一部手机上登录该平台,原手机上的电子证书就会自动删除,无法显示。用户也可以到信任的身份证受理点再次“刷卡”,使用二代身份证芯片领取新“卡”,旧“卡”自动作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纸质文件向电子化方向发展。想想也是。一个人不仅需要身份证,还要有居住证、暂住证、驾驶证、车辆登记信息等证件。这些文件零散、琐碎,整理起来很麻烦。如果有电子身份证,就可以把这些个人信息全部收集在一起,需要办事的时候直接“用一张卡”。之后我们出门,不就真的可以实现“一部手机轻松走遍天下”了吗?自2021年1月起,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一市实现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21种电子证照共享互认,身份证、驾驶证、结婚证等9种个人证照可在长三角开通。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使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提出到2023年底,基本建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体系。意见中提出的电子证照包括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学历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驾驶证、结婚(离婚)证、不动产权证书等。基本涵盖了国内普通居民证申请的方方面面。有网友评论,这是不是无形中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无卡时代可能真的要来了!当然,目前推广电子身份并不排斥物理身份证的使用。毕竟,中国还有大量的老年人,他们没有赶上信息时代的浪潮,不熟悉智能手机的使用。但是,科技的发展不应该忽视老年人,防止他们被智能设备“卡住”。无卡时代是否真的可行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实体身份证和电子身份将齐头并进,这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局面。更多种类的“电子文件”将进一步普及,成为公安机关深入开展网络服务的必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策的完善,居民的日常生活会越来越方便。相关问答:

稳楼市,央行、银保监会再次发声!信息量大

时隔一周,监管部门再次发声稳地产!2022年11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稳定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建筑企业贷款投放,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展期。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完善保交楼专项借款新增配套融资的法律保障、监管政策支持等,推动“保交楼”工作加快落实,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2年金融街(000402)论坛年会上讲话称,房地产业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其良性循环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调整,我们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降低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针对前期一些房企风险暴露导致逾期交房,我们出台了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已售住房的建设交付,并研究设立了鼓励商业银行支持“保交楼”结构性政策工具。最近我们扩大了支持民企发债的“第二支箭”,为民企发债提供风险分担,民营房地产企业也在支持范围以内。11月以来,稳楼市政策频出。11月8日,交易商协会发布《“第二支箭”延期并扩容 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再加力》,推出针对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计划,预计规模可达2500亿元,后续视情况进一步扩容。11月11日,央行、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从房地产融资、保交楼、风险处置、消费者权益、金融管理政策和住房租赁等六大方面出台十六条具体措施。11月14日,银保监会、住建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允许商业银行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优质房地产企业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政策密集出台背后,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尚未走出底部区间的现实。考虑到政策生效一般有一定的滞后性,稳楼市组合拳的效果仍然有待进一步观察。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3945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住宅投资86520亿元,下降8.3%。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1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5%。商品房销售额108832亿元,下降26.1%,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2%。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数据显示,近期房地产市场持续处于低迷状态,不仅楼市“金九银十”成色不足,而且进入11月以来,楼市筑底走势仍在延续,头部房企信用风险也在持续暴露。就宏观经济而言,除疫情带来的短期波动外,房地产低迷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的一条主线。接下来为引导房地产市场尽快实现软着陆,除强化“保交楼”等供给端支持外,持续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推动楼市企稳回暖是关键所在,而且具有较强的紧迫性。这也是四季度及明年初稳增长、防控风险的一个主要发力点。在他看来,尽管11月份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均维持不变,但与房贷利率挂钩的5年期LPR年内仍有下调空间。稳楼市重在稳预期楼市回暖的关键究竟是什么?记者采访的多名业内专家表示,稳楼市要从供需两侧发力,供给端要畅通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的融资渠道,资金链不断裂才能“保交楼”,需求端则要提振居民对楼市、对未来的收入的积极预期,这两点是提高居民入市意愿的关键。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记者表示,房地产“金融16条”和央行“第二支箭”旨在推动房地产融资环境正常化,重点要加大对民营房企的融资支持,这对恢复和稳定房地产全链条各项融资、保障开发和竣工所需资金到位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阶段性下调房贷利率下限、调整部分热点城市的限购限贷政策、降低首付比例等相关举措都有利于刺激居民的购房需求,但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老百姓(603883)对未来收入和工作前景的积极预期迫切需要恢复,这是房地产需求端回暖的关键一环。一位资深地产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当下楼市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问题,更多是居民对经济收入的预期问题。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当期收入的感受以及对未来收入的信心均有所下滑,居民收入感受指数降至2020年二季度水平,未来收入信心指数降至2020年一季度水平。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使居民倾向于增加储蓄,消费和投资的倾向下降。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对记者指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购房者、房企市场预期均偏弱,供需两端表现均不及预期。一方面,我国中长期住房需求释放动力减弱,房地产行业正在告别高速增长的时代。另一方面,短期多个因素亦制约着行业恢复,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居民收入预期降低,购房意愿下降;二是多地疫情反复,在客观上对楼市交易产生不利影响;三是在市场下行阶段,部分城市出现房价下跌预期,加重购房者观望情绪;四是购房者对期房烂尾的担忧并未完全消失;五是部分城市政策存在放松预期,购房者观望情绪较重。陈文静认为,尽管当前楼市氛围仍显沉重,但政策传导到需求端的积极效用会逐步显现。11月以来多个监管部门接连释放重磅利好,为房企、购房者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对修复供需两端市场信心将起到积极作用。短期来看,市场回暖的关键仍在于需求端置业信心和预期的恢复,而需求端预期好转仍依赖于宏观经济的修复、防疫形势的变化等方面。她预计,随着楼市利好政策的持续落地,供需两端政策优化叠加防疫政策改善,或将带动市场信心进一步恢复,但传导到需求端仍需时间,短期市场依然有压力,未来宏观经济、疫情防控等逐渐好转后,市场有望逐渐企稳。事实上,楼市的积极信号也正在逐步显现。上周美的置业、新城控股(601155)获得交易商协会融资支持,分别申请的150亿元储架式融资已获受理,成为继龙湖集团之后,第二、三家获得交易商协会融资支持的民营房企。此外,上周5家公司发布境内债,包括华润置地、招商蛇口(001979)及其他地方城投公司。外资加码布局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意思的是,正是在楼市低迷的今年,包括黑石集团在内,贝莱德、大和房屋、易商红木、凯德、博枫等知名国际开发商、资管公司,加速在中国拿地、布局项目,投资路径涉及写字楼、商业CBD中心、长租公寓、物流园区、旧城改造等多个领域。除此之外,外资还开始在土地市场拿地,在债券市场收购出险房企境外债以及低吸高抛房企股票以套利。考虑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仍然低迷,外资频频出手被一些人认为是“抄底”行为,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即将走出底部的信号。针对外资对我国地产行业的积极布局,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向记者解读称, 外资机构具有较强跨周期经营能力。具有潜在的盈利价值是外资进场投资的根本标准,主要整体市场稳定、行业具有发展潜力、当前资产价格有优势等都是评判标准。此外,外资具有全球化视野,经历过多个国家房地产市场周期变化,善于跨周期经营,规避周期性风险,在市场低迷期积极进入。另一方面,我国房地产相关资产价格水平较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深度调整,行业资产整体流动性较差,资产价格相对较低。一是土地价格,重点城市土地招拍挂成交,许多地块溢价率很低,甚至底价成交,近期300个城市住宅土地成交溢价率不足2%,处于近年的低位。二是上市房企股票价格较低,上市房企股价平均市盈率在5左右,市净率低于1,均处于较低水平。三是持有性商业物业价格较低,短期宏观经济乏力,疫情及消费影响,导致商业物业价格较低。他强调,长远来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具有持续发展的确定性,当前只是处于必要的调整阶段。我国经济还能维持中高速增长,城市化率还有提升空间,驱动房地产还能持续发展。中国整体经济具有韧性,对商业地产的需求不会间断,特别是物流、租赁等房地产细分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因此当前受到境内外资本的青睐。11月18日,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发布《外资大举在中国市场拿地、收购 静待长线价值兑现》的专题报告。《报告》称,本轮外资大举布局中国房地产,具有以下三大特征:一是外资及港资更倾向于布局核心一二线城市,对三四线城市鲜少关注;二是外资港资布局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看重传统住宅,而是对产业园、物流园、仓储等更为青睐;三是资管类公司以及一些不良资产投资公司更倾向于购买中国出险房企的债券、股票等,试图低买高卖进行长线投资。《报告》认为,对于外资港资企业来说,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探底时期大举布局,一定程度有助于提振市场对中国楼市的信心。11月份以来,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支持上升到空前高度,从启动“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企发债,到重磅出台“金融16条”救市,对于提振行业信心效果显著,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迎来转折时刻。预计在地产行业进入复苏周期后,这部分“抄底”的外资港资企业将会获得收益回报。

央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对基金有影响吗

今日(1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此次全面降准对经济、企业、资本市场将产生以下影响:1、对于宏观经济而言:利好。降准将释放基础货币,影响银行的可贷资金数量,增加信贷规模,释放流动性,从而助力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实现融资发展,最终实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2、对于企业而言:大幅利好。此次降准将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交通物流,以及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房企发债的支持力度。2022年1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引导银行对普惠小微存量贷款适度让利,继续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3、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利好。首先,降准将使投资者短期信心得到提振。其次,此次降准将助力从宽货币(增加基础货币)到宽信用(实体使用货币)转换。从历史经验来看,宽货币紧信用阶段,债券市场将会有不错的表现,而到宽信用阶段,尤其代表市场自主融资意愿的相关科目(居民、企业中长期贷款)开始回升,股票市场将开始有不错的表现。笔者认为,往未来看,在政策面强烈的稳增长保市场主体诉求下,经济正在加速从环比修复走向新一轮内生性复苏期,长期主义投资者应适时抓住机会。此时降准的核心目的:首先,此次降准旨在配合支持年底信贷发力,缓解近期流动性波动带来的干扰,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11月22日的国常会中已明确表态,“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此次降准的目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其次,在近期新一轮疫情多点散发,市场主体、尤其是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困难明显增加,经济循环畅通遇到一些制约,新的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下,让市场感受到政策主动作为,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此次降准的目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二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全球范围内任何经济体的央行,如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美联储、欧洲央行等,在一般情况下,执行货币政策时有两大核心政策目标:第一,控制通胀的稳定,即保值稳定;第二,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中国人民银行法》中给出的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两大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结合当前的经济数据,笔者认为,此次降准恰逢其时:从当前的通胀水平来看,内需中有效需求长期不足,经济通缩压力大于通胀。10月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2.1%,涨幅均回落,相比2%—5%的温和通胀区间上限还有较大空间,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从更能真实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来看,10月仅同比上涨0.6%,并长期处于低位。从经济先行指标社融数据来看,社融整体呈现出总量与结构双弱态势。10月新增社融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097亿元,创近三年同期新低,其中代表市场自主融资意愿的相关科目,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额扩大至3889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由9月的同比多增6540亿元降至同比多增2433亿元,主要是由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地,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与专项债结存限额发行带来的基建融资需求支撑,并非由企业内生性发展需求支撑。从经济另一项先行指标PMI数据来看,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内生性复苏动能不足,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稳固。10月PMI录得49.2%,再次降至收缩区间(5月49.6%、6月50.2%、7月49.0%、8月49.4%、9月50.1%、10月49.2%)。从大、中、小型企业PMI来看,中小企业应是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宏观财政货币政策发力的重要着力点。大型企业继续处于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仍处于收缩区间。大型企业PMI为50.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9%和48.2%,比上月下降0.8和0.1个百分点,仍处于收缩区间。笔者认为,中、小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更大,长期处于发展“预期不稳、信心不足”的状态,是近两年多疫情多轮冲击所造成的“后遗症”。笔者认为,后续宏观货币政策仍需在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前提下,坚定“以我为主”积极作为,抓住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窗口期,通过降准降息等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做强企业与居民资产负债表,助力私人部门有效需求恢复,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从而助推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

促进行业风险出清! 央行、银保监会发文做好房企并购金融服务

12月20日,记者从央行获悉,近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并会同国资委,召集部分民营、国有房地产企业和主要商业银行召开座谈会,鼓励优质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房地产项目兼并收购,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兼并收购的金融服务,助力化解风险、促进行业出清。记者了解到,通知主要围绕六方面内容展开,包括: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提供并购融资顾问服务、提高并购服务效率、做好风险管理,以及建立报告制度和宣传机制。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地产信用复苏不对称的背景下,依靠行业并购消化不良资产可能是本轮行业风险出清的主要路径。此前市场质疑收并购逻辑或有几点理由:优质房企“三道红线”的限制仍在;央企并购流程过于复杂;民企资产质量和价格过高;销售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再投资预期谨慎。我们此前年度策略中总结过房企加杠杆的一般规律:顺周期集中度提升较快。因此,虽然再融资对优质房企的偏好已经兑现,但是行业景气度能否顺利修复依然是收并购推进的最大前提,销售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再投资预期谨慎是目前的最大堵点,也即我们之前提出目前信用、基本面的核心问题都指向需求侧。”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此前也表示,现阶段,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重点满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行业和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记者注意到,央行公布的个人住房贷款数据显示,2021年11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1万亿元,当月增加4013亿元,较10月多增532亿元。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此次政策其实说明了当前房地产金融放松的逻辑:房贷政策放松、发债政策放松、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政策放松、收并购政策放松。类似政策循序渐进,和化解当前房地产企业的金融风险等有关,也是各类金融机构和房企所需要积极关注的内容。类似政策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给很多机构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支持和宽松环境,有助于借并购实现更好的项目扩展。另一方面,类似收并购下,一些问题房企的项目可以获得更好的消化,有助于促进此类企业项目的去化,加快资金的回笼,防范房企经营问题的扩大。

央行放1700亿对债基有什么影响

一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将在6月18日开始招标发行,首发1700亿元。这三期抗疫特别国债将采取记账式国债发行方式,发行对象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也可购买。受访人士认为,特别国债对资金面的冲击不大,但未来央行仍可能会采取一定手段对冲。“三连发”,首批抗疫特别国债发行正式拉开大幕!那么,什么是特别国债?个人能否购买?筹集的钱用来干什么?对资金面影响几何?未来政策将如何走?《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多位专家,期望能为大家解答疑问。前三期发行1700亿据财政部消息,此次共将发行1700亿元的特别国债。6月15日,财政部宣布,为筹集财政资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定发行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一期)和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二期)。根据通知,一期国债为5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500亿元;二期国债为7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500亿元。两期国债定于6月18日招标,6月19日开始计息,招标结束至6月19日进行分销,6月23日起上市交易。6月16日,财政部又下发了第三期抗疫特别国债的通知。三期国债为1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700亿元,将于6月23日招标,6月24日开始计息,招标结束至6月24日进行分销,6月30日起上市交易。故名思义,特殊国债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个人投资者可购买特别国债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借民间储蓄转为政府带动经济复苏所需要的正常支出,大大减少了西方世界财政赤字货币化导致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孙立坚此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解释称,“之所以发行特别国债,主要原因一是不会增加地方赤字规模;二是发行机制灵活,特别国债审核流程简便,只要人大常委会审议;三是特别国债用途明确等。”但与之前市场预期的不同,首批特别国债的发行并没有全部或是部分定向投资,而是全部市场化发行。记者注意到,按《2020年记账式国债招标发行规则》招标工作执行,不但机构投资者可以购买,个人投资者也可购买。目前已有承销机构表示,此次发行将面向个人投资者。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发行方式看,三期一共1700亿元的特别国债按照普通记账式国债执行,无特殊安排。之所以这样安排,背后可能是出于不占用太多商业银行流动性以致影响实体经济资金投放的考虑。市场化的发行方式也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之前赤字货币化的猜测。”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国债既是财政的重要工具,也是金融市场的核心产品,坚持市场化发行可让中外资金融机构广泛参与投资,这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利于构建成熟完善的国债市场。用于增加公共卫生投资我国此前共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第一次于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财政部定向对工农中建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银行资本金,第二次于2007年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成立中投公司。此次发行的特别国债不同以往,贴上了“抗疫”标签,将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6月12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有一定的资产收益保障的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的相关支出,包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财政贴息、减免租金补贴等。各地可以在分配的额度内按照一定的比例预留机动资金,解决基层特殊困难的急需资金需求。“各地可以在分配的额度内按照一定的比例预留机动资金,解决基层特殊困难的急需资金需求。当然,更主要的还是用在有一定资产收益保障的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方面。但也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用来解决一些特殊问题。”许宏才说。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此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通过国债筹集的资金应切实用于解决老百姓的困难问题,比如保障失业、低收入人群,保障就业、提升消费能力等。他指出,资金也可以适度投入新基建等项目,但一定要注意规模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对资金面影响较小7月前发行完1700亿的特别国债是否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专家表示,特别国债对资金面的冲击不大。首先,目前市场流动性充裕,利率水平总体平稳。5月中上旬,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市场隔夜利率一度运行在1%下方,金融机构“滚隔夜”加杠杆、期限错配交易增多,资金出现空转和脱实向虚。“为抑制资金套利,央行自中下旬对公开市场操作进行边际调整,隔夜利率开始向短期政策利率靠拢。本月有2期合计7400亿MLF到期,6月15日央行一次性缩量续作了2000亿元,净回笼5400亿元,但从市场利率走势来看总体平稳,反映当前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裕的。”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加之上个月有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前发行,降低了本月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压力,因此,首批特别国债发行不会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压力。此外,目前发行的特别国债占总额度1万亿元的20%左右,规模有限。业内人士表示,央行发行特别国债的节奏均匀,且若能把地方政府债券的主要发行量放到七八月份,则能减轻特别国债发行的压力。“1700亿元的发行规模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应该较小。”陶金说,短期内可能对市场造成程度较小的波动,这同时取决于央行是否采取一定规模的市场操作或降准等对冲措施。国泰君安固收团队表示,事实上,与5月份专项债冲击相比,这一次特别国债造成的供给压力边际减轻。6月份环比来看,利率债供给压力将边际减轻。“一方面,记账式国债计划发行规模约3800亿元,较5月份的6800亿元大幅减少44%,而地方债供给约环比减少74%(假设月内匀速发行);另一方面,仅考虑增量的特别国债,6月18日至7月末,周均发行1600亿元左右,远远不及5月份单周供给达到5000亿至7000亿元。”国泰君安固收说。对于债市的影响,陶金指出,由于债市的驱动因素更多涉及经济复苏情况、货币政策、利率走势等,尽管短期内可能会受到流动性上的边际波动,但中长期看,债市走势并不受特别国债发行的明显影响。未来降准仍有必要目前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流动性压力的减小背景下货币政策投放较为收敛。未来配合特别国债的发行,是否会有新的动作?“考虑到适逢上半年末考核时点,季节性流动性压力仍然存在,预计央行将继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并有可能重启28天逆回购操作,保持短期市场流动性稳定,支持特别国债发行。”温彬表示。而陶金则指出,尽管短期内流动性和债市受到特别国债的影响可能较小,但未来央行很可能会采取手段对冲。“对于1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发行,央行很可能会采用降准和适时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对冲,同时其他类型的政府债券如国债、地方债等,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放缓发行节奏。”陶金指出。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6月底前降准的概率较高。原因在于,2015年地方政府置换债密集发行阶段,央行多次降准进行配合;在今年1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密集发行前,也进行了降准。当前临近半年末,且在月底前有5400亿元公开市场资金到期。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政府债券融资规模较大,其中一部分资金会于6至7月支出,这部分资金的“解冻”也可以提高银行的超储水平,弥补特别国债发行所造成的流动性消耗。温彬也指出,未来降准仍有必要。“从下阶段看,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企业信用债等还有超过4万亿元待发行,因此全面降准仍有空间和必要,通过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操作,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政府和企业发债成本,稳定和扩大内需,支持宏观经济继续企稳回升。”

如图所示:这里德银是德国银行吗?可前边又有央行啊?

德国的央行,是德意志联邦银行(Deutsche Bundesbank),成立于1957年6月26日,总部位于法兰克福。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即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则是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

德意志银行是不是央行

  不是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德意志联邦银行(Deutsche Bundesbank)。  德国于1957年6月26日颁布了《德意志联邦银行法》,废除了两级中央银行体制,在合并、改组州中央银行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尽管各州中央银行仍然保留了自己的名称,但实质上已失去了独立性,成为德意志联邦银行的分支机构。该法详细规定了联邦银行的法律形式、任务、组织机构、与联邦政府的关系、货币政策权限、业务范围、年度决算、利润分配、报表制度等内容。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为世界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和独立性很大的中央银行。  德意志银行全称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Deutsche Bank) 是一家私人拥有的股份公司,是德国最大的银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总部设在莱因河畔的法兰克福。

为什么央行提高再贴现率,正回购就会降低货币供应量?

这是因为提高了使用货币的成本,所以降低了货币使用意愿。

央行作为回购方,进行回购时向市场什么流动性

投放流动性。1、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当正回购到期时,中国人民银行要进行的操作是向市场投放流动性。2、流动性(Liquidity)是指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到期支付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的能力。西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之一。银行的清偿力,一般由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比例与结构所决定。西方货币银行理论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强调银行资产结构在期限方面应正好和它的负债结构相适应;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一定相适应,只要银行能迅速将其资产变卖或能获得其他机构在信用支付方面的保证,仍可保持其清偿力。

央行100亿七天逆回购 什么意思

回购,是发放的现在回购了。“逆回购”,意味着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央行100亿七天逆回购就是向市场释放了100亿的流动性资金。

央行逆回购是什么意思啊?

央行逆回购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还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就是获得质押的债券,把钱借给商业银行。目的主要是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当然,同时可以获得回购的利息收入。操作就是央行把钱借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把债券质押给央行,到期的时候,商业银行还钱,债券回到商业银行账户上。扩展资料根据货币调控需要,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工具创新。2013年1月,立足现有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并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 SLO)”,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这一工具的及时创设,既有利于央行有效调节市场短期资金供给,熨平突发性、临时性因素导致的市场资金供求大幅波动,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央行逆回购

央行100亿七天逆回购 什么意思

回购,是发放的现在回购了。“逆回购”,意味着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央行100亿七天逆回购就是向市场释放了100亿的流动性资金。

央行人民币回购是什么意思

正回购:央行向一级交易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出售有价证券(主要是债券),已达到收回市场流动性的目的;逆回购:央行向一级交易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购买有价证券(主要是债券),已达到增加市场流动性的目的。

央行逆回购是什么意思央行逆回购对股市有影响吗

简单说,就是央妈把钱借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把债券质押给央行,到期的时候,商业银行还钱,债券回到商业银行账户上。个人理解,这其实是释放流动性的行为。至于对股市有什么影响,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了。影响股市的因素有很多,不要单单认为某一种现象或行为就能造成股市的震荡。多看、多想,把自己的思维打开,一切都会好起来!

银行股票央行回购是什么意思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该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将回购的股票作为“库藏股”保留,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票,但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简单解释就是主动借出资金,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就称为逆回购交易,此时投资者就是接受债券质押,借出资金的融出方。

央行的逆回购与正回购如何理解,我经常理解反了。

正回购到期相当于央行向市场投放资金,虽然逆回购也是向市场投放资金,但是是有回购期限限制的,意义上是不同的。相反逆回购到期相当于央行向市场回笼资金,而正回购也是向市场回笼资金,但也是有回购期限限制的,意义上也是不同的。所谓的回购实际上是约定期限和利率,借贷双方的一种资金交易行为,正回购到期或逆回购到期并不等于是要进行逆回购或正回购。无论正回购还是逆回购和其到期,实际上只不过是通过结算系统进行到期资金清算的。

央行正回购,逆回购到底是什么意思

正回购是一方以一定规模债券作抵押融入资金,并承诺在日后再购回所抵押债券的交易行为。也是央行经常使用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之一,央行利用正回购操作可以达到从市场回笼资金的效果。较央行票据,正回购将减少运作成本,同时锁定资金效果较强。回购交易分正回购和逆回购,两者是相对应和共存的。通俗来讲,就是正回购为融资,以手中的国债为质押物通过回购交易借得资金;逆回购为融券,即将手中资金借出,获得国债做为质押品。目前正回购只有合资格的金融机构能做,逆回购则机构和个人都能参与。

央行逆回购是啥意思

央行正回购是什么意思央行回购是指央行以一定的利率购买债券,以缓解市场流动性,稳定市场利率水平的一种金融政策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央行回购的定义、原理、优缺点,以及央行回购的实施方式,以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央行回购这一金融政策工具。1、央行回购的定义央行回购,又称金融机构回购,是指央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一定的利率购买债券,以缓解市场流动性,稳定市场利率水平的一种金融政策工具。2、央行回购的原理央行回购的原理是,央行通过购买债券以及其他金融工具,将资金注入市场,缓解市场流动性,从而稳定市场利率水平。3、央行回购的优缺点(1)优点:央行回购可以有效缓解市场流动性,稳定市场利率水平,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2)缺点:央行回购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果央行回购的资金不能得到及时的回笼,可能会导致货币市场的资金过剩,引发通货膨胀。4、央行回购的实施方式央行回购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央行定期回购,即央行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期购买债券;另一种是央行操作性回购,即央行根据市场需求,随机购买债券。央行回购是一种金融政策工具,它可以有效缓解市场流动性,稳定市场利率水平,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央行回购的实施方式主要有定期回购和操作性回购两种。本文通过介绍央行回购的定义、原理、优缺点,以及央行回购的实施方式,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央行回购这一金融政策工具,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一金融政策工具稳定金融市场。银行逆回购是什么意思啊?逆回购是指央行购买证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一种操作,是指收取证券作为抵押,将来收回本金利息,解除证券抵押的交易。央行逆回购是主动放贷,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就称为逆回购交易,此时央行就是投资者,是接受债券质押、发放资金的融出方。投资者或金融机构也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逆回购交易。什么是央行逆回购操作央行逆回购操作是中央银行以购买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为手段,以收取一定收益率为条件来吸收货币供给量,从而调节市场流动性,实现货币政策的一种手段。它是指中央银行以购买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为手段,以收取一定收益率为条件来吸收货币供给量,从而调节市场流动性,实现货币政策的一种手段。逆回购的操作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以一定的收益率向金融机构购买金融工具,购买的金融工具一般是国债、金融债券、金融票据等。购买后,中央银行会在一定的期限内,以和购买时一样的收益率,将购买的金融工具再次回购给金融机构,以此来调节市场流动性,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央行正回购是什么意思?

你好,回购交易是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的主要交易之一。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央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即央行将有价证券卖给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到期时央行再将有价证券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手中买回来的操作。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即央行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手中买回有价证券,到期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再将有价证券从央行手中买回的操作。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央行回购与逆回购是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一种资金调控行为,央行将持有的有价证券抵押给交易商,从而获得融入资金并承诺在到期后回购支付一定的利息,是央行回笼资金、锁定资金的一种市场操作手段。

央行正回购,逆回购到底是什么意思

正回购是一方以一定规模债券作抵押融入资金,并承诺在日后再购回所抵押债券的交易行为。也是央行经常使用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之一,央行利用正回购操作可以达到从市场回笼资金的效果。较央行票据,正回购将减少运作成本,同时锁定资金效果较强。x0dx0ax0dx0a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简单解释就是主动借出资金,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就称为逆回购交易,此时央行扮演投资者,是接受债券质押、借出资金的融出方。x0dx0ax0dx0a逆回购 像今年春节前夕,资金比较紧张,央行为了维护货币资金市场稳定开展逆回购x0dx0a新闻: 信息时报讯(记者 徐岚)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周,央行继续在公开市场进行了1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x0dx0a正回购 资金过于宽松的时候就会开展正回购x0dx0ax0dx0a注意:正回购到期相当于逆回购效果x0dx0a 逆回购到期相当于正回购效果

央行正回购,逆回购到底是什么意思

正回购是一方以一定规模债券作抵押融入资金,并承诺在日后再购回所抵押债券的交易行为。也是央行经常使用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之一,央行利用正回购操作可以达到从市场回笼资金的效果。较央行票据,正回购将减少运作成本,同时锁定资金效果较强。x0dx0ax0dx0a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简单解释就是主动借出资金,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就称为逆回购交易,此时央行扮演投资者,是接受债券质押、借出资金的融出方。x0dx0ax0dx0a逆回购 像今年春节前夕,资金比较紧张,央行为了维护货币资金市场稳定开展逆回购x0dx0a新闻: 信息时报讯(记者 徐岚)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周,央行继续在公开市场进行了1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x0dx0a正回购 资金过于宽松的时候就会开展正回购x0dx0ax0dx0a注意:正回购到期相当于逆回购效果x0dx0a 逆回购到期相当于正回购效果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逆回购、正回购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货币政策工具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正回购是一方以一定规模债券作抵押融入资金,并承诺在日后再购回所抵押债券的交易行为。也是央行经常使用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之一,央行利用正回购操作可以达到从市场回笼资金的效果,减少货币供应量。较央行票据,正回购将减少运作成本,同时锁定资金效果较强。逆回购就是央行主动借出资金,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央行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下周解禁数量市值约为613.48亿元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财政部部长刘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逾2亿A股投资者迎重大利好,证监会发布新规强化ESG信披;上海经信委发布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下周共有6只新股发行申购;下周沪深两市限售股上市数量共计33.17亿股,以4月15日收盘价计算,市值约为613.48亿元,均较本周有所增加。 周末重大 财经 新闻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央行) 2、财政部部长刘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了具体部署。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组织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出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3、逾2亿A股投资者迎重大利好!证监会发布新规强化ESG信披 专条规定投资者说明会 4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简称《指引》),自2022年5月15日起施行。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投资者保护的重要内容。2005年7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指引(2005)》,作为上市公司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的基本行为指南。实施以来,在指导上市公司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推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证券日报网) 4、上海经信委发布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 4月16日,上海经信委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指引明确,各区政府和街镇、园区要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指导企业“一企一策”,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做好核酸检测点设置和提供检测服务,及时处理医废,并对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提供托底服务。 我们注意到了有关公告。这是企业根据市场和自身情况作出的自主决策。证监会一贯坚持企业境外上市活动应当遵守上市地和经营地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要求上市公司切实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滴滴自主退市这一特定个案,与其他在美上市中概股无关,与目前正在进行的中美审计监管合作磋商无关,不影响双方合作进程。 6、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022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 6次任务分别为: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10月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之后空间站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随后将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轮换后,在轨驻留6个月。(央视新闻) 7、工信部、发改委调研 汽车 行业经营困难 有车企建议重启“ 汽车 下乡” 8、上港集团:目前上海港的危险货物集装箱可正常接卸 上港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4月17日发布公告,4月14日起,上港集团已自主选择执行最新版国家标准(GB16994.3-2021),释放了8类、9类固态危险货物集装箱在码头内的堆存能力。目前上海港的危险货物集装箱可正常接卸。在此,上港集团鼓励广大客户加快进口提箱的速度,帮助港区提高堆场周转率;同时也可采取船边直提作业方式,更快提离危险货物集装箱。 9、 士兰微:预计一季度净利同比增加50%到70% 士兰微 公告,预计一季度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8685.50万元到1.22亿元,同比增加50%到70%。 10、富士康:目前郑州航空港厂区营运正常 有消息称,由于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出现疫情,富士康郑州厂区iPhone组装或将受到影响。4月16日下午,富士康方面回应称,目前富士康郑州航空港厂区营运正常。资料显示,富士康郑州航空港厂区是苹果iPhone最大组装地点,是富士康组装苹果产品的主力厂区。 下周操盘攻略 一、 热点前瞻 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 4月18日,国新办将举行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届时,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等。 博鳌论坛年会召开在即 全球元宇宙大会4月20日召开 由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主办、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联合主办,中移联会展部、众视Tech、元宇宙产业委联合承办的首届全球元宇宙大会将于4月20日在上海召开。 二、 新股日历 目前已披露信息显示,下周共有6只新股发行申购,永泰运在深证主板上市,禾川 科技 、景业智能、德龙激光在科创板上市, 嘉环 科技 、望变电气在上证在主板上市。据统计,上述三只新股合计发行股份数为2.7亿股。 三、 限售股解禁 Wind数据显示,下周沪深两市限售股上市数量共计33.17亿股,以4月15日收盘价计算,市值约为613.48亿元,均较本周有所增加。个股来看,下周解禁数量较大的有天味食品、东兴证券、美凯龙、北元集团、兴瑞 科技 、新安洁等。其中,有两家公司解禁前遭监事减持,两家公司虽计划增持、回购,但公司股价依旧下跌。

央行买卖有价证券属于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属于公开市场业务。证券买卖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之一,由于其具有操作灵活、主动的优点,其重要性有不断加强趋势。中央银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类证券(包括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和政策性金融债等),可以释放和回收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调控基础货币,实现体系内流动性总量适度、结构合理、变化平缓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的目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国库券以及其他市场性非常高的有价证券。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因此,各国法律规定中央银行可以买卖的证券种类也不同。拓展资料:中国人民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1994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上海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通过融资券的买卖试行公开市场业务;1996年4月9日,才正式启动中央银行国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是国债、中央银行融资券、政策金融债,交易主体是国债一级交易商,而不是个人和企业事业单位。不能在一级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而只能在二级市场上购买;不能购买市场流动性差的有价证券;不能购买无上市资格、在证交所没有挂牌交易的有价证券;一般不能买入国外的有价证券。美国公开市场的证券业务: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直接领导,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具体操作。从众多的证券交易机构中选择几十家初级交易商进行政府证券的买卖。操作方式主要有永久性储备调节,即单向的购入或售出债券;临时性储备调节,即通过回购协议和等量售出——购入交易进行双向操作

央行上海总部和央行上海分行是一个单位吗

央行上海总部和央行上海分行不是一个单位一、央行上海总部央行上海总部是行政管理机构成立上海总部,主要是围绕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的建设来加强中央银行的调节职能和服务职能。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组织形式顺从客观规律,围绕金融市场的发展开展各项业务,围绕金融中心的建设改进各种功能,并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主要职责是:(一)根据总行提出的操作目标,组织实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承办在沪商业银行及票据专营机构再贴现业务等。(二)管理银行间市场,跟踪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并引导金融产品的创新;分析市场工具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负责对区域金融稳定和涉外金融安全的评估。(三)负责有关金融市场数据的采集、汇总和分析;围绕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中心建设等开展专题研究。(四)负责有关区域金融交流与合作工作,承办有关国际金融事务。(五)承担上海地区的人民银行有关业务。(六)根据管理权限,负责上海总部及辖区的人事、党建、内审、纪检监察工作。(七)负责在上海的人民银行有关机构的管理及相关机构的协助管理工作。(八)承办总行交办的其他事项。二、上海分行上海分行是业务机构,办理上海市银行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建立后,根据总行“边接管、边建行”的方针,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取消外商银行在华特权,迅速建立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并在稳定物价、整顿金融秩序,支持工农业生产地恢复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取消在沪外商银行特权。上海解放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关于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的规定,按照“依照系统,原封不动,从上到下,整套接收”的接管方针,对四类官僚资本金融机构进行接管;一是国民政府办的所谓国家银行,即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等;二是官僚资本的省市银行,有上海市银行、江苏省银行、江苏省农民银行、浙江省银行、台湾省银行等;三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成员办的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如广东银行、山西裕华银行、亚东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公司等;四是官商合办的银行,如新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四明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和中国国货银行等。除此以外,接管的其他官僚资本金融机构还有联合征信所、票据交换所和6家钞票印刷工厂、19家保险公司等。上海解放时,共有外资银行15家,其中英国4家(汇丰、麦加利、有利、沙逊);美国5家(花旗、大通、友邦、美国商业、美国运通);法国2家(东方汇理、中法工商);荷兰2家(荷兰、安达);比利时1家(华比);俄国1家(莫斯科国民银行,侨英的原俄国商人开办)。这些银行解放前依持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特权,在中国发行货币、垄断国际汇兑、操纵金银外汇行市,形成业务经营上的垄断地位。解放后,人民政府取消了它们的一切特权,允许其在规定的范围内合法经营,不得从事未经核准的业务。由于外资银行的业务活动置于中国政府的监督和管理之下,他们过去因特权而产生的巨额利润消失,因而多数外资银行相继申请歇业,到1954年,在上海继续经营的外资银行只剩下汇丰和麦加利2家。(2)建立各级分支机构,形成上海分行的组织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在接管官僚资本银行的同时,迅速建立各级分支机构。建行之初,分行只设业务、公库两个部,秘书、人事、会计3个室,至11月底,又增设合作储蓄部、信托部和公用事业部等3个部。在基层组织体系方面,至1949年底,市区设有22个办事处、127个服务处和44个收款处,办事处最初以数字顺序命名,1951年11月起改为以街道名称命名(全市共有街道办事处36个)。1952年“三反”运动以后,全市办事处由改按当时行政区设置,全市共有20个区办事处,作为分行的派出机构,负责管理区内多项银行业务,其下还设有48个分理处。(3)稳定物价,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上海解放时,由于国民党政权时期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国内外敌人的肆意破坏和捣乱,投机猖獗,金银外币仍然计价流通,市场物价极不稳定。面对这种情况,人民银行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稳定金融物价,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用人民币占领市场,严禁金银外币计价流通,严厉打击金融投机,开办折实储蓄,很快稳定了金融物价。二是贯彻执行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实施现金管理,大力开展储蓄,全面开展国内汇兑,迅速建立金库,很快实现人民银行总行提出的“收存款、建金库、灵活调拨”的中心工作目标。三是积极支持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活跃城乡物资交流,1952年上海当地银行放款总额比1949年底增加34.1倍,其中对公放款占全部放款的79.25%,在对公放款中国营贸易放款占69.30%,支持了国营商业掌握粮食、纱布等主要物资以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品的供应。源中行上海部官方

央行1200亿7天逆回购,对股票什么影响

央行1200亿逆回购没股市啥事。 8月18日,央行进行了1200亿元人民币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日,中标利率维持于2.5%。1200亿元的逆回购规模大大高于过去几周内的逆回购操作量,也创下了2014年1月底来单日逆回购操作最大量。市场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放大”解读。有媒体和评论者认为,央行又开始通过逆回购大放水,而且随着金融机构、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下降,继续降准的可能性增大。更有甚者分析,这将对股市带来大利好。究竟央行8月18日1200亿元人民币逆回购意图何在?影响几何呢?需要仔细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央行的主要意图在于对冲本周到期的逆回购资金。统计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有900亿元逆回购到期,周二和周四分别为500亿元和400亿元。逆回购到期是逆回购的反向操作,相对回笼了市场流动性。如果不进行对冲,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市场流动性稍稍偏紧;市场利率稍稍走高。本周90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央行必须通过逆回购对冲。如果按照周二(8月18日)单日计算的话,央行逆回购1200亿元,对冲后实际净投放700亿元;如果按照本周计算的话,即央行本周不再逆回购,那么,央行对冲后仅仅净投放300亿元。何必用“创下了2014年1月底来单日逆回购操作最大量”来兴奋过度或者说吓唬老百姓呢?不可否认,近期货币市场利率确实出现了走高情况。18日,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4992%,相比于一周前大约2.40%左右的水平略有上涨;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7301%,也是小幅上涨;18日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隔夜Shibor报1.7450%,上涨4.40个基点;7天Shibor报2.5310%,上涨1.40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3.0930%,上涨0.20个基点。按照基点计算的话,都仅仅是稍稍有所上涨而已。这是市场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何必大惊小怪呢?货币市场利率小幅波动就证明目前没有快速拉升的基础。因为,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甚至过剩。对央行1200亿元逆回购绝不能过度解读,对冲下来后,净投放并不多。央行的目的是维持市场货币信贷平稳适度,继续放水的可能性不大。这就决定了再依靠放水货币支撑股市的想法太天真了。目前,证金公司获得的货币信贷资金如何归还还没有着落呢。当然,央行应该站在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目前面临的货币贬值、资本流出上思考问题。新兴市场的亚洲国家目前金融危机苗头已经凸显出来。马来西亚的林吉特大有步1997年泰铢崩盘之后尘,越南盾等货币都在较大幅度贬值。这种传染力究竟有多大,会否像1997年波及到整个亚洲包括香港、大陆等,虽然尚需观察,但必须未雨绸缪。如果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重新袭来,那么,这次中国绝不会像上次安然无恙,绝不会独善其身。目前中国大陆的金融开放程度包括利率、汇率、资本流动等与1997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目前,最应该关注的就是外汇储备下降导致的外汇占款减少,包括金融机构口径和央行口径的。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3080亿元至26.4万亿元;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下降2491亿元至28.9万亿元。有分析认为,7月、8月外汇占款保守估计流出近8000亿元。这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和应对的事情。虽然中国有3.7万亿美元的外储,起码短期内能够应对任何规模的资本流出以及各种做空人民币的企图。但是,一定要防止诸如林吉特等货币大幅度贬值导致的资本大量流出的传染性。虽然中国外储多,但是经济体量也大,资本一旦流出的规模也大。当务之急是,一旦外汇占款快速下降导致变相回笼流动性造成市场流动性紧缺的话,应该果断降低存款准备金,以释放流动性。不过,现在还不到时候。释放流动性目的在于防止实体经济失血。因此,央行以及商业银行再也不能把资金借给证金公司直接入市购买股票了。一个办法是,证金公司迅速从股市里退出,迅速归还银行以及央行的货币信贷资金,增加实体经济市场流动性,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导致的市场流动性不足。证金公司如果再在A股里胡乱购买股票,结果只能是导致实体经济失血更加严重,金融风险将被无限扩大。特别是在新兴市场资本外流、货币大贬情况下,将大量资金由证金公司投入到股市里绝对是一大忌讳。

央行决定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释放了什么信号?

央行决定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表明了央行是为了稳定汇率市场预期,同时通过影响金融机构和企业,来达到促进外汇市场供需平衡的目的。

央行突将外汇风险准备金降到0到底利好还是利空

10月10日,央行网站发布消息称,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而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为零,一方面有助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银行降低远期售汇成本,增加企业对此产品需求,以更好地利用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温馨提示:1、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2、在投资之前,建议您先去了解一下项目存在的风险,对项目的投资人、投资机构、链上活跃度等信息了解清楚,而非盲目投资或者误入资金盘。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应答时间:2021-11-1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央行、外汇局调降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给人民币升值预期降温

央行、国家外汇局在公告中说,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调节外汇资产负债结构,决定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金融机构应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务经济 社会 发展。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分析,央行、国家外汇局调低参数的举措,旨在给人民币升值预期降一降温。 谭雅玲:参数的下调还是跟人民币升值有点过度有比较重要的关系。从目前来看,升值的周期和幅度有点过高了,所以中央银行的做法还是使汇率在可控的条件下双边走势,而不是偏激的走势,尤其是复工复产和面对疫情以及全球的不确定性,我们要稳定汇率,保住企业,这对实体经济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 今年3月,为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便利境内机构跨境融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国家外汇局曾将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当时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处在7左右。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加上美元指数处于弱势,半年左右的时间内,离岸人民币从5月7日的7.1964的低点迅速反弹至12月份的6.5左右,涨幅约9.6%。 为了抑制人民币过度升值,央行、国家外汇局已经在今年10月相继宣布把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并且淡出使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认为,目前我国人民币升值的羊群效应比较强,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较为强烈,央行、外汇局此次调低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就是希望减少企业的外币贷款需求,从而减轻外币的抛售压力,间接给人民币升值预期降温。 赵庆明:人民币在升值预期的情况下,实际上外币贷款的成本会非常低,加上欧元和日元存款是负利率,美元的存款也基本是零利率,这种情况下外币贷款利率非常低,比我们要低得多,加上人民币升值,对于我们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借外币贷款是非常划算,所以他就会借了外汇贷款,一方面是使用出去,另一方面就是卖外汇,加速卖外汇,加速抛外汇,然后买人民币,实际上人民币就会升值。

如何看待央行再出手稳人民币汇率?对外贸行业有何影响?

关于你的问题,我细细给你说说:目前市场信心不足,很多表现是情绪性的。破7其实大家是可以接受的。更进一步7.2-7.4也不是不可能,但所谓破8实在有些夸张。中国政府有足够的实力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美元指数早前“杀”疯了,英镑、欧元和日元全线新低,如今正要乘胜追击,没想到我国央行出手了,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到20%,人民币对美元跌势暂缓。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75个基点后,美元指数上演“疯狂星期五”,英镑对美元跌幅超3%,其他非美货币也未能幸免,欧元、日元都跌出新低,涨疯了的美元在周一本欲延续涨势,未曾想中国央行宣布自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我们这次的操作很专业,属于不花钱办正事的范畴,首先普及一下,央行降低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是什么意思?这个业务和个人基本没关系,外贸企业常用来锁定汇率,规避外汇波动风险。什么是远期售汇?太专业的不好理解,我们举例子来说明,比如说老张开了一家外贸工厂,接了一批订单,按照厂里的生产安排,得3个月以后才能开工,而价值10万美元的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也就是说这10万美元3个月以后才用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概是7:1,70万元就能从银行买到10万美元,但是老张现在肯定不想买,因为生产需要资金,三个月时间太长。可是以目前美元的强势来说,三个月之后再去买,假如人民币贬值到了8:1,老张得拿80万元才能换10万美元,订单是现在接的,三个月后成本涨了10万,很可能这笔订单就白干了。对老张的担心,银行很贴心地推出了远期售汇业务,只需要老张和银行签一个协议,三个月之后,不管汇率是涨是跌,老张都可以按7:1的汇率从银行买美元。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个问题,如果3个月以后人民币升值了怎么办?人民币对美元变成6:1了,60万人民币就能买10万美元,那老张只能打掉牙齿往肚里咽,但并不后悔,因为只是少挣了而已,总比贬值了多掏钱要好得多。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客户是没什么风险了,那银行就不怕人民币贬值?要想规避风险很简单,只需要把客户的远期购汇需求变成银行现在的需求就行了。老张和银行约好了三个月之后按照现行的7:1汇率去买美元,银行在签完远期售汇的合同后直接锁定10万美元,等待客户三个月以后履行协议即可,就算到时候人民币对美元跌到8:1,银行也没有任何损失。这个业务非常贴心,很适合我们这样的外贸大国,银行替企业承担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同时自己不承担风险,挣企业的服务费和手续费。以上就是我的见解。

央行再出手稳人民币汇率,释放了什么信号?

央行再出手稳人民币汇率,释放出的信号:半年贬值13%,央行再出手稳汇率,做空人民币必将付出惨重代价;3月以来,伴随着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在岸人民币由6.30附近一路震荡走低,截至发稿,已跌破7.15关口,半年贬值13%。因美联储不断加息,美元也自去年5月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升值趋势,而年内美元指数涨幅近20%,期间人民币贬值了13%。也就是说刨去美元升值带来的被动贬值,人民币汇率实际上还是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趋势。随着中国经济逐步步入恢复区,任何胆敢随意、恶意做空人民币的力量必将做好面临付出惨重代价的准备。中国央行提高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此前已经提升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稳定汇率的需求非常明显。打击人民币空头、稳定汇率是央行再次出手的原因之一;值得关注的是央行为了稳定外汇预期不久前宣布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至6%,现在又提高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到20%,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从供需两端发力,可谓是用心良苦,央行此举,主要是打击汇率操作短期套利,美联储不断加息,美元指数已升至113创20年新高,其他西方国家跟随加息,人民币汇率跌破7.13,a股跌跌不休,美联储会继续暴力加息,收割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央行再出手稳人民币汇率,所释放的信息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有作用的,最主要的就是为了稳定汇率,因为美国的加息导致中国离岸汇率跌到了7.1,这个真的非常糟糕呀!本币贬值太猛了,央行对此采取的一些措施!

央行下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至0,这对储户有何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这个做法让很多人认为是央行要有新的动作了,这个事情对储户有没有影响呢?有网友认为这个是没有影响的, 因为储户当时按照的利率是当时的,现在的利率跟当时是没有关系的,大家都不用很担心,主要担心在于公布这个消息以后,想要储蓄的人,因为没有了准备金,人民币的压力还是有的,很多人觉得这个时候发布公告,是不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应该不是。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还是比较多的,我们不用担心这个事情。也有网友认为,这些储户只是对外币有关,跟我们现在的人民币储蓄是没有关系的,大家基本上是没有外币储蓄的。所以,大家更没有必要担心了,只是有一些人要出去留学,这个时候换点外币还是可以的,毕竟,现在的汇率还是很好的,据说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已经不大了,下一步可能就是贬值了。还有网友认为,这个对储户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要是投资外币的,一般是资本比较雄厚的,要是我们这些普通的储户,那就基本上没有什么了,所以,这些大的储户,在下一步投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因为我们外部环境不是很好,尤其是疫情的影响,大家还是不要出去了,我们在投资外币的时候,也是要看到这些,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利益。当然,储蓄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特色,很多人只是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而已,而不是为了获得高额的报酬,我们能够做好的就是拿出一部分理财,拿出一部分投资,拿出一部分储蓄,这样就可以将风险均摊,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大家觉得呢?

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至6%,人民币汇率保“稳”利好什么?

有利于外贸出口。这样可以让外贸企业非常的稳定,并且能够避免影响到他们的资金。

央行决定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是出于哪些考虑?

在去年疫情之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宽松到了什么程度?疫情之后又该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又如何呢?近期,人民银行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这个可以减缓人民币贬值的速度,但是想要扭转整个趋势的话,未来可能还需要更强有力的一些手段。当然,从短期的走势上来看,对于A股市场的反弹能起到一个很大的帮助作用。1、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背景是什么?从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看,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与疫情冲击有关。为应对疫情对我国进出口的冲击,稳定国际收支和贸易投资预期,202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因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具有内在稳定的内在均衡和韧性。2、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对市场有何影响?从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基本稳定,在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价格水平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未来将进一步发挥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作用,发挥好汇率弹性,增强外汇市场供求调节能力,引导市场预期更加理性有序。从短期看,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市场主体预期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的概率较大。从中长期看,我国宏观杠杆率将保持基本稳定。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并向好的方向发展,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际上我们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当前我国国际收支格局发生了新变化,货币政策应该在更加灵活适度的基础上主动有为、精准滴灌。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为稳定宏观经济运行预期,中央银行通过逆回购、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去年以来人民银行持续加大逆回购和 MLF等政策工具投放力度,市场利率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近期由于中国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改善的态势,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复苏前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同时,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经济恢复比较快,而且人民币汇率也呈现双向波动特征。

央行出手: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背后影响几何?

严格来说,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会让银行拥有更多的操作空间来应对可能会到来的经济冲击,从而能避免外汇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此次调整为哪般?

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短线拉升逾200个基点,由跌转涨。

时隔2年,央行调整风险准备金率,调整后将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

人们常说,福乃祸之所依,在晴天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购买雨伞,在雨天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还有晴天。我们的政府总是高转原主,他们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动态,宏观调控着国家的经济状况,违停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状况。老外汇市场过度活动对人民币的影响。外汇风险准备金,实际上就是一种为了宏观调控经济状况而收取的一种准备金,它是一种价格手段。现在人民银行把风险准备金率调低了,那么各种金融机构在银行储存的准备金就会减少。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1%,那么金融机构存到银行人的礼金就会减少约100亿美元。这种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说法,可以增加金融机构外汇贷款的资金供应,有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现在人民币对于美元来说是稍微有些贬值的,但是对于其他的国家的货币来说,还是处在升值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人民币就算是生存,也没有美元的升值率高,因为有国家的宏观调控,人民币的汇率还是相对稳定的。国家的这种宏观调控方法也可以降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持续升值。中国货币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补物价的稳定。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必需,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对物价非常重要,农户特别重视农业生产儿科,一些中药能源的生产进口。只要能够确保粮食的生产和人员的规律,物价就会稳定在合理的区间。因为这些物品必须保证人们的需求。就算是普通的老百姓,也能够享受到这些待遇。国家也倾向于支持中小企业,支持实体经济。让一些薄弱的人民眼盯上发展的队伍。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是站在国际的高度,站在台中国人民的高度来进行的调控。国家要保证全国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能源用,这是最基本的,只要这些东西好用的那么物价就可以稳定。否则,国家就会出手调控。

央行再出手:上调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至20%,能否稳定汇率?

央行再出手:上调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至20%,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汇率,但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强美元下央行祭出大招,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加至20%作用几何?

据国内媒体报道,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走弱,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降至20%是怎么回事?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为防范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0年5月15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差额部分征收20%的风险准备金,上缴国库。在分析人士看来,提高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范人民币汇率风险,同时降低企业远期售汇风险对冲成本。因此,此次调高衍生品的风险准备金率,有利于降低企业远期售汇业务的风险敞口。一、强美元下,人民币汇率为何如此弱势?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呈现先涨后跌、单边升值态势。2019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达到6.86左右高位后开始震荡下行,今年4月以来已持续贬值超过2%。近期央行也频频出手干预市场。5月15日上午,央行宣布自5月1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差额部分征收20%的风险准备金。二、企业远期售汇会有哪些成本?假设远期售汇业务成交金额为1美元,如果汇率为6.8,那么远期售汇差额需要缴纳20%的风险准备金。因为这一准备金是在远期产品交易时征收的,而很多企业在实际交易中并没有进行风险对冲。这会导致一系列成本:一是外汇风险敞口大;二是银行承担的成本过高;三是银行本身也有部分业务面临着结售汇风险。三、此次调高人民币衍生品的风险准备金率,会有什么影响?权威人士表示,在远期售汇中,企业将面临的汇率风险主要包括远期售汇与远期购汇两部分,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对企业而言,增加了套期保值的成本和增加了汇率操纵的成本。尤其是在今年2月下旬以来,美元指数上涨超30%及一系列国际主要货币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企业选择购汇对冲外汇风险就需要更多的敞口了。

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究竟意欲何为?

之所以会上调,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稳定外汇市场的预期,这样能够加强宏观审慎的管理。这样银行就可以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金融机构收取准备金,这样可以更好的增加银行从事相关业务的。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或者是个人远期购买外汇的成本,减少企业和个人远期外汇的需求。这一次调整所释放出来的就是,维稳汇率的信号以及象征意义。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究竟为什么这么做?之所以会这样做,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稳定外汇市场。只要上调了外汇的风险准备金率,那么就能够更好的帮助银行,开展代客软件回收业务方面的金融机构收取准备金。能够有效的减少个人和企业购买外汇的成本,减少他们外汇的。这一次的调整所释放出来的其实就是维稳汇率的信号,还有象征的意义。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究竟是为什么?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很简单的,其实就是为了能够稳定外汇市场,可以更好的维稳汇率。从短期方面来看,稳定外汇市场可以更好的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的水平上。这也表明了维持汇率稳定政策目标能够给人民币贬值更好的降温。可以促进境外汇市场供求的平衡度,让人民币汇率走势重新回到合理均衡的水平中。温馨小提示这样做的目的是非常简单的,就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稳定汇率,减少企业和个人购买远期外汇的需求和成本。能够稳定外汇市场的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一个合理均衡的水平上。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民币过快贬值的压力,能够更好的促进境外汇市场供求的平衡。对外汇市场的稳定,有很好的促进效果。

央行又出手了!提升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至20%,又是何意?

为了保持人民币,美元和其他货币的市场稳定,避免出现人民币贬值的情况,这是现在最好的解决方式,有利于人民币的稳定发展。

央行出手稳汇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至20%,外贸企业应该怎么做?

首先,对于网上对此事情的一个评价: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将提高银行远期售汇成本,降低企业远期购汇需求,进而减少即期市场购汇需求,有助于外汇市场供需平衡。

如何看待央行决定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

看待央行决定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的原因:首先,对于网上对此事情的一个评价: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将提高银行远期售汇成本,降低企业远期购汇需求,进而减少即期市场购汇需求,有助于外汇市场供需平衡。其次,先来介绍一下吧!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作为一名金融学子,对此事情还是非常熟悉的,而且也是最早知道的;这个主要是因为人民币汇率下跌到7了,中国汇率对此的一个调整!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的上调,实质性影响的只是短期内的汇率市场,其在中期的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所以在短线上要防止大资金乘机只做短差,等越来越多的人回过味来冲入场内,大资金可能又会兴风作浪。甚至回望历史,A股在国庆节前后两周的上涨概率普遍都很高,尤其近十年以来,节后第一周的上涨概率超过75%!这也是我整体看涨本周的原因。所以如果没有做短线的能力,就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忍耐力,至少看向中期,才能更有利于保护自己。为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

中国央行黄金储备相当于多少美元?

中国央行:2017年6月末官方储备资产中黄金储备735亿美元,5月末为750亿美元;6月末黄金储备5,924万盎司,5月末为5,924万盎司。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