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

李稻葵:未来1-2年最需要警惕爆发债务危机

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如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部署,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除了部署2022年工作,此次经济工作会议还对共同富裕、资本监管、双碳目标等近期引发市场预期变化的一些新问题,作出阐述。 会议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 面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更大的增长压力,中国经济将如何应对?国内的顶级智囊对此又是如何看待? 世界已经分成了三个部分:穷国、富国和中国。它们各自的发展逻辑不同,但必须共同合作,解决共同问题。 未来从近到远要关注债务衰退、产业链衰退、碳衰退三件事,希望中国和全球政策能够提前应对。 未来1-2年,国内传统行业由于增长动力下降所带来的债务重组压力,是最需要我们警惕的。 未来两三年,中国宏观经济将会是比较微妙的,GDP可能保持一个比较低的增长,但这是阶段性。经过几年调整之后,增长还应该能够回来,回到5%以上。 中国资本市场在能源转型绿色发展中扮演指挥官的作用,一定会朝着低碳产业去不断的配置资源,相关资产的价格和市值一定会往上走。但这不是线性的,而是波动,一定是有高有低。 这是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述的最新观点。他提醒大家要对短期波动做好准备,投资看长远,等待经济转型成功。 全景·卓识 清华大学 李稻葵 全球分为三个世界:穷国、富国和中国 全景·卓识:您提出“三个世界”的观点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李稻葵: 我的观点就是现在这个世界实际上是分成三部分:穷国、富国与中国。这个观点我讲了有十几年了,在课堂上一直讲这个观点,我是觉得确实是比较实事求是的观点。 因为无论是从经济总体规模,还是从增长动力而言,或者从各个经济体的表现规律而言,这三个世界是相对不同,但是又是相互关联的。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周期,但是它们是相互关联的,那么发达国家我称之为富国。发达国家就是美国加欧洲,他们是有自己的周期,比如这次在疫情爆发之后,他们同样的最开始受到冲击,但现在他们的疫苗接种率都是比较高的,都是50%以上,高的国家能到75%,比如像英国。他们的经济周期正在恢复,包括美国经济,目前是上行的,所以他们的货币政策要收缩。 那么穷国就是新兴市场,这些国家疫苗的接种率普遍都是在30%以下,巴西55%,是一个例外。俄罗斯32%,印度、南非都是20%以下,17%左右,阿富汗0.5%。我们看到这些国家的恢复是滞后的,而且最令人担心的是,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到后年,他们可能会有债务危机。为什么?因为到了后年,美国和欧洲的货币政策会收缩,他们的经济恢复了,他们要加息了。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疫情期间,他们享受了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红利,利率比较低,是资本市场缺少高回报的债券,他们发了很多的国债,到了两年以后,发达国家政策一收缩,这些国家的债务就会凸显出来。 中国是完全另外一个逻辑。这次抗击疫情在全球范围来看,从保护生命,以生命为上,生命至上的角度来看,我们是最成功的,没有任何争议。从死亡人数到死亡比例到疫情的个例总数,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里面,我们都是最好的,没有任何的争议。 但是我们有自己的周期。此时此刻我们的经济出现了下行的压力,所以此时此刻我个人认为会出台一些稳增长的政策。明年后年要看什么?就看我们新的增长动力能不能跟上?我们新的一些基建项目,新的区域发展的项目,比如大湾区的发展项目,能不能够落地?能不能够转换成增长的动力? 所以我们周期完全不一样,这三个世界完全不一样。所以我反复强调,三个世界是新的三个世界, 穷国、富国和中国各有各的逻辑,但是必须共同合作,解决共同问题。 全景 财经 , 【#全景有料 #清华大学李稻葵 :穷国、富国和中国的发展逻辑不同但必须共同合作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参加外滩金融峰会时对全景网表示,穷国、富国和中国的发展逻辑不同,但必须共同合作,解决共同问题。 视频号 世界经济面临三大衰退 全景·卓识: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局势下,您认为有什么是最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地方?包括其中的风险点。 李稻葵: 三件事情最值得关注,从近到远咱们一个个梳理。最近的就是债务的问题,因为在疫情期间全球的债务水平是上升的。与债务自己的基数相比,上升了12%。那么它的上升的总量是多少?12%的债务的上升相当于全球GDP的48%左右,非常高。 所以后年2023年是一个关键的年,为什么说明年问题不大? 明年还是很多国家恢复性增长,到了后年就会有债务问题了。 因为后年的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货币政策可能收缩,这第一个问题比较近的债务问题,我称之为可能会出现债务衰退。 第二个是供应链的问题。疫情期间,很多发达国家认为产业链,包括供应链和生产链应该搬回到自己的国家,不能像现在这么样子依赖其他国家。那么2023年之后,这些国家很可能会强迫自己的大公司把一些生产搬回来,一搬回来,那么对新兴市场国家肯定是有负面影响的,而且对发达国家自身也有负面影响,因为通货膨胀,生产成本提高了,所以我称之为产业链的衰退。 2023年以后再往前看,2024年、2025年会出现另一个问题,我称之为碳衰退。碳就是低碳的碳。为什么说碳衰退?因为发达国家他们关心的重点转到了减碳,它急于求成,就是急于要减碳。但是低碳或者零碳的生产技术还不成熟,成本非常高,我们大概算了一下,基本上零碳的生产技术比化石能源的生产成本高一倍,是它两倍,所以三四年之内很难降下来。 于是乎出现这么一个前景,三四年之后发达国家就急于用新能源,用零碳的能源,老的能源它不用了,那一下子就增加了全球企业的生产成本,一上来就引发通货膨胀,工业品生产价格会上去。 其次,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会感受到税收的压力,这个市场就会做小了。任何一个市场你加了税之后,这个市场就萎缩了,所以传统能源的市场会萎缩,这个一萎缩生产量就会下降,也会带来一个衰退。 所以依次是债务衰退,产业链衰退和碳衰退。但是我只是一个预警之人,我希望这些都不发生。 我希望我们的政策、全球的政策能够提前应对,如果应对得当的话都不发生。我希望我的预测是错误的,但是我觉得这个担忧恐怕还是值得我们今天警惕的。 全景 财经 , 【#全景有料 #清华大学李稻葵 :未来要关注债务衰退、产业链衰退、碳衰退三件事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参加外滩金融峰会时对全景网表示,未来从近到远要关注债务衰退、产业链衰退、碳衰退三件事,希望全球政策能够提前应对。 视频号 警惕传统产业爆发债务危机 全景·卓识:中国未来三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经济未来会怎么样走?您有哪些预期和展望? 李稻葵: 对于中国经济我的基本看法是这样的,就是我们从现在开始可能需要花1到2年甚至于稍微更长一点的时间,我们需要有一个调整期或者换挡期,像发动机换挡一样,就是我们传统的一些产业,它的增长的动力明显的下降了,包括房地产, 那么传统行业它的增长下降,它最令人担忧的是什么?它会带来一系列的调整的成本,比如说债务。比如像某些房地产公司,它基于转型,它的扩张过快,它知道它不行了,它知道它要转型,它是扩张过快,转型不当,引发了债务的问题。 传统产业增长动力在下降的过程中,它会带来很多负面冲击,尤其是债务的冲击。这个是最需要我们警惕的。 同时新的产业,比如说低碳的产业,光伏、发电、新能源 汽车 、新基建,还有新的区域开发,这些都需要时间去培育,不可能一下到位。所以未来这两三年属于这么一个比较微妙的换挡期。 所以这个期间的政策我预计会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稳定,稳定这些传统行业它的动力下降所带来的债务重组的压力;另一方面是要培育新的增长点,包括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新能源产业、新的高 科技 产业,所以未来这两三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将会是比较微妙的。 但是我是想呼吁大家,一定要坚持看长远,坚持做长远的投资。看四五年以后,看我们转型成功。 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我的判断是经过这几年调整之后,还应该能够回来,还能够上升,我们只是阶段性的下降。 我认为经过两三年调整,我们应该能回到5%以上的增长,到5.5%应该还是可以的,这几年可能比较稍微慢一点,这几年可能是5.1%、5.2%这样比较低的一个增长。 全景 财经 ,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换挡期 经过两三年调整增速或到5.5%】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 表示,#中国经济 可能需要花1~2年甚至于稍微更长一点时间的调整期或者换挡期,就是发动机换挡一样。一方面稳定传统行业动力下降所带来的债务重组的压力,另一方面是要培育,培育新的增长点,包括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新能源产业、高 科技 产业。他呼吁大家一定要坚持做长远的投资。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经过两三年调整应该能回到5%以上的增长,甚至5.5%。#全景有料 视频号 低碳资产价格将抬升 上涨过程是非线性的 全景·卓识: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资本市场和绿色金融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李稻葵: 资本市场实际上是在我们能源转型,我们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中扮演了一个指挥官的作用。 因为资本市场它是直接调配金融资源的,而金融资源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必要要素。它是个指挥官,会告诉大家哪些产业未来会发展,哪些产业未来会相对萎缩。 所以在我们这次能源转型绿色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我相信从大方向上讲,一定会朝着这些低碳产业去不断的配置资源,相关的一些资产它的价格它的市值一定会往上走,但是这个过程我想强调它不是线性的,一定是有高有低,一定是有波动的,而且也要做好思想准备。 现在很多投资者看好的一些企业不一定未来会成功,现在大家还没有看好的,刚刚冒出苗头的企业有可能未来会长大,这就是资本市场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资本市场这么让我们着急也好,着迷也好,让我们关注也好,这是它的本质所在。所以大家一定要坚定大的发展方向,但是对于短期的波动要做好思想准备

在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中金融危机占债务的多少?

金融部分占了1/3左右,但这个数字并不是准确答案,因为恒大集团并没有公布这个数字的具体情况。恒大的债务问题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现金流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恒大之前的扩张速度非常快,杠杆也非常高。当房地产行情急速突变的情况下,恒大集团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应对这种债务压力,所以才会逐步演化为债务危机。为了避免恒大的债务危机恶性爆发,恒大集团已经做了很多挽救性的措施,但多数投资人并不买账。一、恒大的债务危机主要是现金流问题。恒大的债务危机主要是集中在拿地方面,因为恒大的拿地规模非常大,土地储备也非常高。如果恒大想要通过拿地的价格来卖地的话,这不仅是一种自断后路的行为,同时也没有谁会愿意接受恒大的地皮。在这种情况之下,恒大的现金流情况非常紧张,这也直接导致恒大出现了债务危机。二、金融部分占了1/3左右。恒大的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20,000亿元,这个债务规模对于一家企业来讲已经非常高了,甚至很多一线城市的全年财政收入都没有办法达到这个规模。与此同时,因为恒大的金融债务的债权人比较分散,恒大的债务危机很难演化成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市场并不需要过分担心。三、恒大需要谨慎经营。因为恒大之前的扩张策略非常激进,这也直接导致恒大出线管理层面和资金层面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不能判断未来行情趋势的情况下,恒大需要采取审慎的态度来处理经营问题。另外,恒大需要尽一切可能消除当前的债务规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缓解债务压力,避免因为对付问题和交割问题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

国有企业改制中如何化解债权债务危机

针对国企改制纠纷这一特定类型案件,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处理的尺度,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适用范围,不得任意比照和类推,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依法维护改制合同的效力,并且严格执行企业法人财产原则,坚决纠正改制中逃债行为,为国企改制的进一步推进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我国的国企改革从最初“扩权让利”,到后来“两权分离”,再到“制度创新”,经历了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并逐步建立起了适应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的过程中,通过企业改制,使大量国有企业丢掉了陈旧落后的经营管理体制,重新组建了责、权、利有效结合的新的法人实体,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十几年的改革,也使我们意识到,市场经济建设必然离不开法制的健全,作为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否则就会使整个市场处于混乱状态,最终贻害于包括国有企业自身在内的每一个市场主体。在全国各地对国企改制进行摸索的过程中,就曾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甚至直接违反国家政策、法律的行为,不仅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也极大的侵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的还引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一度减缓了整个经济改革的步伐。目前,不少与国企改制相关的纠纷已经起诉到法院,构成了司法审判中一类独立的案件类型。针对这些具体出现在审判实务中的国企改制纠纷案件,我们作了大致的归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因为改制效力产生的纠纷。这类纠纷一般是由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起诉,要求法院确认改制无效,或撤销改制合同,目的是要恢复到改制前的状态。这类案件数量不多,但牵涉到国企职工的利益,存在不稳定因素,因而备受社会关注。 第二类是在改制后因对外债务的承担而产生的纠纷。这类诉讼案件量相对较大,往往是在解决借款或买卖等其他纠纷案件时,一并牵连出来。这类案件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又有很多是借改制故意逃废债务,法律漏洞较多,造成了审判实践中的诸多难题。 国企改制纠纷案件虽然在绝对数量上与其他民事纠纷案件相比不算多,但由于每一件改制案件都与一家国有企业的命运生死攸关,牵连到众多企业职工的生存问题,而且还与广大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密切相连。所以,在处理国企改制纠纷案件时,不仅要强调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要考虑到案件处理的尺度以及裁判结果对社会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在审判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审理国企改制纠纷案件中应当注意的以下几个原则: 一、在适用法律方面,要注意把握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的适用范围。 由于我国的国企改革是分阶段、分类别进行的不断探索,各个时期出台的政策规章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往往是对某一种类型的企业或某种改制方式所做出的规范,如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制规定了企业兼并、公司化改造、债转股的方式;针对国有小型企业的改制则主要采用企业出售的方式;而针对集体企业则采用了股份合作化的方式。不同类别的企业采用了各自不同的改制方式,法律法规也相应的做出了不同规范,只有在这些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所调整范围内的改制纠纷才能利用这些规定作为裁判的依据,既不能视而不见,但更不能任意突破,扩大适用。在最近发布并且已经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按照企业改制的不同方式,分公司制改造、股份合作制改造、企业分立、债转股、企业兼并和国有小型企业出售共六种类别予以了区别对待,这背后反映的就是国家根据实际情况所制订的分阶段、分步骤、分情况逐步改制的改革政策,因而对这些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绝不能相互比照和类推来适用。 二、在认定改制效力方面,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依法维护改制合同的效力。 企业改制完成后,新企业重新设立并开始进行经营活动,形成了新的收入和亏损,对外也产生了新的债权债务,如果在改制之后要否定改制的效力,将一切恢复到改制前的状态,则不仅达不到使企业脱胎换骨的目的,还会成倍增加企业的负担,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从这样的后果考虑,我们认为对国企改制的合同除非法律有明确规定,一般都不能宣告合同无效。 就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来看,新《合同法》与以前的法律规定相比对合同效力采取了一种更加宽松的态度,尽力维护合同的有效性。特别是对合同的合法性认定,《合同法》的司法解释中专门规定了“在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这样的规定使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真正受到了法律和社会公众的尊重,除法院依法宣告合同无效以外,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能干涉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约束效力。因而,对于国企改制合同来说,虽然一方是国有企业,涉及国有资产,但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事行为,也应当遵守《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要求,以自愿达成的一致意思表示来同等约束改制当事人各方。任何一方当事人,特别是原改制企业的主管部门,在没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不得随意否认改制的效力。 一些国企改制的相对人如兼并方、购买方,不按照改制协议的要求及时注入资金,反而将企业财产进行抵押贷款,致使企业在改制以后没有能够获得“新生”,走出困境。对于这种相对方不完全履行改制协议的行为,不能以否定改制合同效力的方式来予以纠正,应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追究相对方的违约责任,对于违约行为已经致使改制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还可以提请法院解除合同。 实践中,也有债权人以改制没有经过相应的批准和登记手续而要求宣告改制无效的情况。对此也应该严格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在债权债务纠纷案件中,核心是解决债务的承担问题,不应在债务纠纷的诉讼中否认改制的效力。对于一些确需经有关职权部门批准才生效的改制合同,只要当事人补办审批手续的,都可以认定改制合同有效,并按规定确认改制后债务承担的主体。而对于工商登记手续的办理,则属于履行改制合同的外在表现形式。即使工商机关没有进行相应登记,只要实际已经完成改制,也应当按改制合同实际履行的情况来认定改制已经完成,不能仅凭缺少登记就认为改制没有履行,更不能因此认为改制无效。 三、在处理改制与保护债权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时,要严格执行企业法人财产原则,坚决纠正借改制逃债的行为。 企业的财产是企业对外承担民事责任的担保,也是企业在市场上从事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企业法人应该以自己的财产独立对外承担民事责任,在经过依法清算之前,不得将企业的财产擅自收回、隐匿或转移。国企改制是对国有资产的一次优化配置,其中必然要调整原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财产的权属发生了变化,原企业对外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也相应改变,有些企业的法人资格也会因此而消亡,如果债务的承担主体不相应改变,债权就会落空,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这一点就是产生纠纷的主要源头,一些企业也是利用了这一点故意不考虑原企业债务在改制后如何承担的问题,将债务留给原企业来负担,从而达到逃债的目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就特别强调了企业法人财产原则,并由此引申出了债权债务继承原则和债务随企业财产变动原则。凡原企业法人因改制而消灭的,原企业的债务由改制后的企业承担;若在改制的过程中原企业的资产转移到新公司的,对原企业的债务也要随资产的变动转由新公司来承担。这一原则的确立是对我国法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其中包含了若干法人人格否认以及营业转让理论的内容,如该司法解释第24条、25条之所以要规定由买受人来承担原企业的债务,其理论基础就是源于买受人与原改制企业的财产混同;再如司法解释第35条规定控股企业因抽逃资金、逃避债务,致被控股企业无力偿还债务的,被控股企业的债务要由控股企业承担,则是对“揭开公司面纱”理论的直接运用。通过这一系列的规定,防止了借法人有限责任制度逃债的行为,弥补了我国现行法人制度的不足,也为国企改制纠纷中如何保护债权人利益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审判实践中,一些企业在工商登记上手续不规范,如兼并完成后并不注销原企业,而是直接将原企业变更为兼并方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有的注销原企业后成立的新公司又沿用了原企业的名称,并使用原企业的财产,给债权人主张权利带来障碍;有的企业在兼并完成后,还用已经被注销的企业名称继续对外发生业务往来,与债权人达成还款协议,致使债权人催债无门。这些案件中,工商登记内容与企业改制的实际情况不符,有的甚至是利用工商登记的不规范来逃避债务。因而,从保护债权人合法利益的角度出发,在认定改制的实施状态时,应尊重企业改制的客观过程,不论兼并后是否办理了原企业的注销登记,都应当视为被兼并企业法人资格已经实质性消亡,如果兼并属于吸收式合并的,都要由兼并方以其自身的财产,包括其在子公司的股权来承担原企业对外的债务。 另外,很多企业在改制时法律意识淡漠,不通知债权人就将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任意分配;还有的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时更是只分财产,不管债务,并且对财产上原来已经设定的他项权也置之不理,通过有关登记机关擅自予以涂销,导致债权人向原企业主张债权时的权利落空,增加债权人的诉讼成本。在处理这类案件时,特别要注意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但也要区分遗漏债务和故意逃债的情况。对于改制时遗漏债务的,要根据债权人是否在公告期内申报过债权分别由买受人或原企业资产管理人来承担原企业的债务;而对于企业借改制故意逃债,特别是以原企业优质资产成立新公司,而将债务留给原企业承担的,就要由新公司在接收财产的范围内与原企业承担连带责任。至于改制过程中擅自涂销物权登记的行为虽然属于登记机关的行政行为,但在民商事案件的审判中也可以对这种违法的登记行为不予认可,在个案审理时确认涂销登记的行为无效,认定合法的权属关系,债权人仍然应有权对原企业的财产行使他物权。 在国企改制中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类型,就是企业以内部的某个职能部门或分支机构为单位设立独立法人,并用原企业的厂房和设备出资,形成“厂中厂”。原企业将其负债资产(而非净资产)与债务剥离后投入到新成立的企业作为资本,从而大大降低了原企业法人的偿债能力。对于这种“厂中厂”的情况,我们认为,其性质实际上就是用一个企业的优质资产设立新的公司而将债务留给原企业的逃债行为,所以,如前所述应由新公司在接受财产的范围内与原企业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目前,我国的国企脱困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十六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由此可见,国企改制必将继续进行下去,而且以后的改制将进一步纳入法制的渠道。

可以给我讲解下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历的债务危机me ,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感觉你知道好多,好羡慕~

据我有限的经历和阅读认知回答如下,希望满意:【核心问题:】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的债务危机主要处理“国有企业”和“银行”体系——当时的国有企业赚钱能力差的同时银行大量贷款给这些国有企业,于是造成国有企业还款难的“债务危机”。【解决方式:】(以下摘抄自《瞭望东方周刊》文章《债务危机加剧,中国会是下一个希腊吗?》)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更经历了一场慢性的债务危机。缺乏效率的国有企业不仅成为财政的巨大包袱,更借下了巨额的债务,当时几乎让中国的银行体系和整个经济濒临绝境。中国解决那场危机的方式包括:出售国有资产,其中很大一块是土地;自我免除债务,这主要体现为让工人下岗,不再提供过去隐性承诺的养老和医疗;借新债还旧债,现在仍然在资产管理公司账上的数万亿债券,就是一个明证。但是,让中国真正走出那场危机的,还是经济增长,那场危机所引发的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后来的银行改革,让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可能。存量的债务,在高速的经济增长面前,几年之后就不再那么吓人。

日本会不会是主权债务危机下一个引爆点?

今年二季度日本债务再创历史新高。横向比较看,无论是债务总额与GDP之比、财政赤字与GDP之比,还是国债依存度,目前日本都是世界发达国家中最差的国家之一。日本债务不断恶化,而恶化程度和恶化速度也远超预期,日本主权债务风险加大。一、日本正在债务泥潭中越陷越深当前,日本在依赖发债的赤字财政中越陷越深,在过去20多年里,日本国债平均每年以4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长。财政支出进一步扩大,但税收缺口却越来越大。在2011财政年度预算案中,日本政府确定财政预算为92.4万亿日元,成为迄今为止日本最高的国家预算。预计新年度财政税收约为40.9万亿日元,比2010财年增加约3.5万亿日元收入。但与此同时,新发国债规模达44.3万亿日元,继2010年之后,再次超过税收水平才弥补预算赤字。日本长期靠“新债补旧债”,不仅让债务越滚越大,也让国债总额和国债依存度屡创新高。日本财务省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包括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在内的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共计943.81万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GDP的两倍多。以人口计算,平均每个日本人负担785万日元(约63万元人民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如果加上地方政府负债,到2011财年日本国家负债总额将达到997万亿日元,债务总水平可能会达到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27.5%而大地震重创日本经济,出口受到严重打击,经济的脆弱性进一步削弱了日本偿债能力,债务前景十分堪忧,继续被降级的担忧加重。二、日本尚处于债务危机的“缓冲地带”不过,日本面对如此庞大的债务压力,依然有可以“喘息”机会:一是日本是世界最大债权国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数据显示,2008年底日本对外总资产余额为519.2万亿日元,连续18年为全球最大对外债权国。日本为全球第二大外汇储备国,2010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049万亿美元,其中持有的外国有价证券、外汇存款和黄金储备分别为10205.91亿美元、137.1亿美元和326.5亿美元。此外,截止2010年底,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所得收支等在内的经常项目收支顺差达17.1万亿日元,形成债务缓冲。二是债务结构的特殊性。日本主权债务具有内部消化的特点,日本国内剩余资金规模依旧庞大,国债的93%都是国内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的,日本拥有近12万亿美元的国民储蓄和1400多万亿日元个人金融资产,债务融资能力较强。三是相对其他高债务风险国家日本债务负担较轻。日本央行通过购买日本国债的“量化宽松”政策为日本政府债务融资,推行赤字财政需要长期维持低利率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国债收益率低使债务负担较低。目前,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35%,这使日本发债的风险和成本相对较小。三、债务困境让日本国债依赖型经济难以为继然而,日本大地震的重创加上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拖累让日本的财政巩固能力异常脆弱,日本存在债务增长“失控”风险。日本内阁府年初发表的“中长期经济财政测算”报告显示,由于经济增长不利,如果不进行税制改革,实施财政调整计划,到2020财年,日本国家和地方的基础财政收支将出现23.2万亿日元赤字,国家和地方的债务总额将增加到1238万亿日元,大约相当于同期名义GDP的222%按照日本政府的经济发展模型,其作用机制应该是发行国债-刺激需求-经济复苏-增加税收-财政平衡,但多年来,在增加税收这一环节上总是执行不易,相反国债的规模则日益庞大,国债增长速度快于税收增长速度。债务雪球越滚越大,而税收渠道却越来越窄,目前,唯一能够让日本增加财政收入的办法,就是提高消费税。日本现在的消费税只有5%,而欧美国家的消费税高达15-30%.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的消费税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这不仅遭到了国民的强烈抵制,“扭曲的国会”也使包括提高消费税在内税制改革等很难成行。债务负担步入上行通道加剧融资风险。虽然利率很低,但是在越来越大的基数和复利影响下,2008年度日本政府国债还本付息为9.3万亿日元。2011年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将达到21.5万亿日元。目前国债收益率仅为1.0%左右,但未来美债降级对全球债基的影响,也会抬升日本的长期国债收益率,日本政府债务负担将越来越重。资本与负债缺口可能越来越大。当前日本国民的金融总资产为1400万亿日元,而债务总额为920万亿日元,按现在的债务增长速度计算,只有五年左右时间能为债务“埋单”。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个人资产增长乏力,日本国民储蓄率已从1998年的10.5%下降到2009年不到2%,IMF预计几年之内日本储蓄率由正转负的趋势不可避免,资本与负债的缺口会越来越大,如果日本的国内净储蓄盈余消失,靠国民储蓄支撑债务模式也就快走到尽头。老龄化和社保支出增长增加结构性赤字。老龄化导致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支出的趋势性增长使结构性赤字更加恶化。日本的老龄率直接抬升了养老金支出占比。由于医疗水平提高和老年人口医疗支出增加,日本医疗保障支出与GDP之比也提高了5个百分点。长期来看,不可逆转的老龄化趋势下,高龄人口社会保障,特别是老人医疗费的迅速增加,社保支出已成为日本财政越来越沉重的负担,财政调整难度越来越大,日本债务危机引爆点恐怕也不会太远。(张茉楠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

在克林顿时期,还有财政盈余,那么美国的债务危机根源在哪里?

在克林顿时期,还有财政盈余,美国的债务危机根源其实就是因为当时的经济危机,而且可能是股市的大跌会导致当时经济背景落后

日本有非常严重的债务危机,为何还没有爆发?

日本没发生债务危机是因为日本的债务多是内债,外债的比率占1/10不到。日本的债务为11.5万亿美元,而日本的GDP为5万亿美元,日本的负债率为224%多,显然日本的债务是GDP的两倍多,负债率是美国的2倍,但日本没有发生债务危机。日本没有发生债务危机,原因是一日本经济实力强大,二是日本国债利率非常低。债务危机不是说有债务就会发生危机,也不是说债务高就一定发生债务危机。债务危机发生的前提的,资金链断裂。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扩大经营,会不断借债经营,有资金就能滚雪球式的发展。但是这有个问题的就是:地上的“雪”不能断,一旦没有“雪”了,雪球也就滚不下去了,而且会“融化”,这时候就叫“债务危机”。日本债务危机没有爆发的另一个原因他们向国内民众借钱,也就是向国内发行债券。而在日本,老百姓在银行存钱是要收取手续费的;另一方面,日本人存钱是没有利息的,甚至负利率。而日本发行的债卷利率从来不会超过1%,通常也只有0.3%。如此一来,日本政府对于金融是何其的精打细算。这就稳定了日元不发生危机的基础,日本政府发行的债卷90%都是国内民众买走的。所以日本债务危机不会爆发。

日本债务占GDP的234%,为何没有发生债务危机?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大泡沫,美国的股市,日本的债市和中国的楼市,日本的债务高达GDP的两倍以上,这放在其他国家早就崩了,但是放在日本非但没崩,反而日本小日子还过得挺滋润的,除了经济不增长其实也就还好。日本欠的那是本币债不是外币债。欠的是内债不是外债。外币债,比如说美元债,那可是结结实实要用美元还的。希腊用的是欧元,欠的是欧元债,希腊能发行欧元吗?不能。第一,债务是滚动的,不需要还清,只要还清利息就可以,而日本是负利率国家,在这方面压力极小。但是有些国家,比如说印度之类的国家就不行,它的国债利息高,还债的负担就很重。第二,日本央行可以直接下场买国债,央行是有印钞机的,谁还能打败印钞机吗?内债是央行持有,实际上是针对全面的税收。这里面只有一个疑问:日本央行动用印钞机,那么源源不断的印钞会导致日本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吗?不会,恰恰相反,日本在通货紧缩。日本政府还巴不得通货膨胀。日本现在的问题在于:央行所印发的钞票无法进入实体流通领域,无法刺激经济。日本经济现在的模式是:1,日本政府缺钱,于是发债。2,日本金融机构买债。3,日本政府拿到钱后,一部分支付发债成本,一部分用来福利发放。福利开支是日本政府最大的开支。4,日本由于老龄化的缘故,消费力不强,日本老年人拿到钱后又存回金融机构。5,由于不消费导致经济萎靡,经济萎靡导致日本政府继续缺钱,于是继续发债6,由于日本老人把钱存到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拿到了钱,又可以买国债。整个是一个金融永动机,大量的钱实际上是在日本金融机构中空转,并没有进入流通领域。这也是日本保持金融稳定的代价:经济必将萎靡。

浙江盾安为何现450亿债务危机?

5月3日获悉,浙江的盾安集团暴露债务危机。根据盾安环境的公告,原定于2018年5月3日至5月4日发行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二期)(以下简称“本期债券”)。因市场情况变化,经现有意向投资人及所有簿记参与人同意,发行人决定取消发行本期债券。5月2日,浙江省金融办召集地方人行、银监局和国开行浙江省分行等金融机构,协调讨论盾安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省政府的意思是“保”,但具体怎么保仍在研究中。了解到,参会的都是主要的债权机构,包括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的浙江省分行;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浙江省分行;浙江省唯一一家股份制银行浙商银行;兴业、中信、民生银行的杭州分行;华融、长城、信达等AMC的浙江省分公司。部分债权规模较小的银行未有与会。为什么会出现资金问题?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去杠杆,市场资金抽紧,导致盾安集团等类似的大规模利用债券融资的企业出现了发行难,融资成本不断提高等问题,企业消耗了大量自有资金,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困难。获悉,截至目前,盾安集团等各项有息负债超过450亿,除了120亿的债券外,绝大部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都集中在浙江省内。而根据盾安集团的想法,他们希望由浙商银行出面,增加临时流动性支持。同时由浙商银行和浙商产融等尽快启动“凤凰行动”专项基金,收购盾安所持有的优质项目,以激活现金流,置换债务。并托管盾安光伏、华创风能等项目,以减轻债务压力。盾安集团希望由浙江省政府出面推动浙商银行的解决危机方案尽快落地,协调其他债权银行和金融机构共同解决此次债务危机,并协调省内企业处置其旗下的矿产等资产。盾安集团旗下有A股上市公司盾安环境、江南化工已经在5月2日开始起临时停牌。盾安集团旗下由员工2.9万人,2017年集团合并报表总资产达64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5.3%,全年销售收入586亿元,利润总额为17.6亿元。以上内容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华夏幸福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违约110亿只是一个开始

记者 杨帆 大潮退却,裸泳者华夏幸福爆雷才开始。华夏幸福陷入了债务危机,目前已经累计有110亿的逾期,但目前公司可动用的资金仅有8亿。按照公司董事长王文学的说法,债务加上新增融资全面受阻、业务现金流根本无法覆盖偿付需求、可注入的资金基本枯竭,最终触发了此次流动性危机。 债务违约110亿只是一个开始 2月26日晚间,华夏幸福(600340)发布公告称,近期公司下属子公司新增未能如期偿还本息金额58.17亿元债务情况,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境外债券等债务形式,未涉及境内债券、债务融资工具等产品。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110.54亿元,目前公司正在与上述逾期涉及的金融机构积极协调展期相关事宜。 华夏幸福表示,公司流动性阶段性紧张导致的债务未能如期偿还,对公司融资产生较大影响;目前,为化解公司债务风险,加快促进公司有序经营,公司正在积极协调各方商讨多种方式解决当前问题。公司也将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主要股东的积极协调下,加快制定短中长期综合化解方案。公司将坚决恪守诚信经营理念,积极解决当前问题,落实主体经营责任。以“不逃废债”为基本前提,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公平公正、分类施策的原则,稳妥化解华夏幸福债务风险,依法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分析认为,华夏幸福当前有限的流动资金并不能覆盖大规模的债务。另外,公司在如今的经营现状下,新增融资的渠道也受到很大阻碍。基于此,未来随着更多债务到期,华夏幸福面临的债务缺口还将更大。 错判形势、激进扩张“埋雷” 华夏幸福如今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并非无迹可寻。 财报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华夏幸福的年度净利润连年攀升,2019年的净利润已经达到146.12亿元。即便是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公司在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也累计达到72.8亿元。根据东方财富网的统计,其净利润排名位列房地产行业第4位。 然而,华夏幸福的现金流却与公司的净利润表现背道而驰。自2017年起,公司现金流转负,达到-162.28亿元。之后,华夏幸福的现金流一直没有好转,2019年时,该数据已经达到-318.19亿,而在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现金流仍然为-250.73亿元。 “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在债务协调会上表示,公司因为错判形势,激进扩张,导致今年到期债务将达到上千亿元人民币,以公司现有账面资金将无力偿债。 那王文学提到的“错判形势,激进扩张”到底怎么一回事? 王文学称,2016年以前,环京市场销售及回款占比达90%以上。但是,由于被成绩冲昏了头脑,造成对形势误判,后期继续加大环京产业新城的投入和配套住宅投资。后来,由于环京住宅市场量价齐跌,规模腰斩。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因为船大难掉头,局面已经不可挽回。 对于流动性问题,王文学归纳出四点原因,第一是错误研判了环京的房地产形势,投资过于集中;第二是新拓区域尚在培育中,效果不及预期;第三是前期扩张激进,管理不够精细;第四是多轮疫情冲击使经营困境雪上加霜。 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公司债务偿付问题爆发,2021年到期需偿付金额高达千亿元,但截至1月末,公司货币现金仅有240亿元,且基本上都是受限资金。“新增融资又全面受阻,业务现金流根本无法覆盖偿付需求。可注入的资金,基本枯竭。危机由此触发,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王文学表示。 多家机构给予负面评级 股价持续走低 1月27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发布最新评级公告,将华夏幸福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下调至CCC,同时将公司移出负面评级观察名单。而就在十几天前,惠誉刚刚将其评级从“BB-”下调至“B”。几乎同时,另一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也将华夏幸福的Ba3企业家族评级和企业支持的高级无担保评级下调至B2。 不止惠誉、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国内评级机构也对华夏幸福的债务状况敲响了警钟。 1月8日,中金公司将华夏幸福投资评级降至中性;1月19日,中诚信国际将华夏幸福的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主体信用等级保持为AAA。 对于华夏幸福的债务危机,资本市场早有反应。2021年1月初,华夏幸福境内外多只债券突然大幅下跌。其中,折价最多的如美元债“华夏幸福8.05% B20250113”,面额100美元,成交价52美元;境内债“16华夏01”面额100元,成交价55.2元。 A股方面,2020年下半年以来,华夏幸福股价就不断走低。2月19日,华夏幸福复牌即遭遇一字跌停。截至2月26日收盘,其股价收于8.48元/股,创下2015年以来新低。而相比其2017年创下33.88元/股 历史 最高点的高光时期,目前公司总市值已蒸发超过500亿元。

美国债务危机是怎么回事?

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发生和近期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迫使银监会对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加强戒备。为提早预警和防止由于房地产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银行信贷资产损失,银监会7月份通知要求主要商业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进行压力测试。作为一种风险检测手段,压力测试主要通过把综合价格变动的信息应用到银行资产组合中,量化计算出银行自身潜在的收益或损失,以此测定银行存在的风险程度。事实上,要切实做好对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预警,仅有监管部门的提醒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商业银行从两个方面加强风险管控。一方面,商业银行要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积极做好压力测试,并利用压力测试结果,对自身抵御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冲击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并将压力测试结果反映至资产结构调整和风险管控上来。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及时扭转住房按揭贷款是“优质资产”而“多多益善”的经营理念,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有可能对银行资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的外部经营形势下,商业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应体现“宁缺勿滥”原则,适当提高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加大对贷款人资格的审核,降低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使潜在损失降至最低

多个机构踩雷的正源地产债务危机,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

很多关心经济或者证券的小伙伴们,他们会发现一些股票可能在债务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危机。所以也能够感受到一些证券或者是一些银行,他们如果去购买了这些证券的话,很有可能会让他们的资金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比如说像西南证券的一起诉讼,很多网友们都关心的关心到了这个诉讼的当中。很多个机构都涉入到其中比如说像正源地产的它的债务危机就让很多我们对于这个证券感觉到特别的紧张,毕竟这个证券它涉及到了很多个机构都涉入到其中。所以根据一些情况能够感受到多家债券公司或者是一些银行机构都持有,对于这个证券机构正源地产的持股,所以像这样的情况也让很多机构受到了牵连。并且也是对于这个正源地产发起的诉讼,希望银行能够对此冻结资产。它这个企业在2016年的时候就已经发行过多只债券了,并且也能够感受到在一线开始的时候它的走势还是比较不错的。希望银行能够对此冻结资产但是在2019年的时候就有回收或者是到期这样的情况,虽然说公司它在民生证券的一些帮助之下,也是有很多债券持有人沟通跟额兑付的问题,但是也是失败了。所以像这样的情况很多网友们对于现在的这个股价的走势也是感觉到特别的难过,并且也能够感受到一些买了这个股票这个股票的人,他们都深深的被套牢了。并且现在网友们也会发现,像这样的正缘它的债券持有机构主要有很多债券公司,比如说像西南证券或者是太平洋证券,以及一些银泰五矿等等这些信托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入。所以从现在来看的话,这个债务分解也是比较的不明确,毕竟它涉及这么多方面的。所以也能够感受到,如果投资收策或者是所买的股票资金并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走势的话,很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程度上的麻烦。因此作为一些投资者,在日常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也应该去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要去买一些有问题的股票。

华晨汽车债务危机压顶 专家称:破产重组或为大概率事件

文:牛小欧 朱耘 ID:BMR2004 沉寂许久、几乎被行业淡忘的华晨 汽车 集团因债务问题再次回到大众视野之中。 近日,华晨 汽车 境内债券频现低价卖出,且有媒体报道称,华晨 汽车 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晨 汽车 )债权银行债委会已经成立,由光大银行为主要牵头行,目前处于让各家债权行上报债权阶段。针对此问题《商学院》记者求证华晨 汽车 ,华晨 汽车 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成立债委会主要是协调相关债权方不要抽贷、压贷、断贷,继续给予公司金融财务上面的支持,并非企业自身进行破产重整。” 8月12日,已连续多日下跌的华晨 汽车 集团旗下多只债券持续暴跌。19华汽01和18华汽01均跌逾20%,盘中临时停牌;19华汽02跌逾14%,17华汽01跌超9%。截至当日收盘,18华汽01报收55.8元,下跌19.93%;18华汽02报收56.93元,下跌18%;18华汽03报收59.8元,下跌17.16%。 对于旗下债券的持续下跌问题,上述相关负责人对《商学院》记者回应称:“存在部分债券持有者跟风现象,从而影响了公司的债券价格。” 由于上述消息的影响,8月13日华晨中国 汽车 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中国 股票代码 01114.HK)尾盘依然暴跌逾13%,截至当天收盘,华晨中国股价下跌8.78%,收报7.58港元/股,市值仅为382亿港币,跌至近两年来新低。业内有部分舆论认为华晨中国或许将有退市的风险。 债务危机压顶 华晨 汽车 症结由来已久,近日曝出的种种债务问题再次将其推入风口浪尖,大众更关心的是如今企业是否已陷入破产重整的危机之中? 公开资料显示,华晨 汽车 集团是隶属于辽宁省国资委的重点国有企业,总部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截至 2019 年末,华晨 汽车 拥有一、二级子公司 34 家,其中有4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华晨中国 汽车 控股有限公司(华晨中国,1114.HK)、金杯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金杯 汽车 ,600609.SH)、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申华控股,600653.SH)和新晨中国动力控股有限公司(新晨动力,1148.HK),现有员工4.7万人。 2020年6月,东方金诚发布的评级报告指出,2020年3月末,华晨 汽车 负债总额1226.75亿元,较2019年末下降15.27%,其中流动负债占比78%,债务结构待优化;资产负债率接近7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系偿还一年内到期的债券及长期借款所致。跟踪期内,公司有息债务规模较大。 从期限结构来看,截至2020年4月至12月末,公司有息债务规模为432.67亿元,占全部有息债务的63.87%,公司短期债务规模大,存在短期集中偿债压力。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华晨集团存续债券共15只,存续规模175.73亿元,兑付期主要集中在2022年,并且多只债券都被列入中证评级高隐含违约率名单。 对于华晨 汽车 未来存在的风险,东方金诚在评级报告中指出,华晨 汽车 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华晨宝马,同时疫情下自主品牌乘用车产销量、业务收入继续下降,获利能力仍较弱。此外,东方金诚还认为华晨 汽车 有息债务规模较大且逐年增长,债务主要集中于公司本部,且债务结构以短期为主。 对于目前华晨 汽车 的债务状况,上述相关负责人对《商学院》记者表示:“一方面,公司作为辽宁省的国企,不会让它出事的,不用太过担心。另一方面,目前财务状况一切正常。” 可就算刨除此次债务问题,华晨 汽车 之前资产遭到冻结、出售股权、自主板块羸弱,销量不断下滑等一系列问题也以使其早已处于市场边缘化危机之中。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工业品处副处长程晓东对《商学院》记者表示:“华晨 汽车 的问题确实由来已久,随着近几年华晨品牌的 汽车 产品产销下降,售销惨淡,已经快被市场遗忘,华晨迟迟没有大动作进行改革调整,造成如今被市场边缘化的原因很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5月27日,华晨 汽车 新增7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法院皆为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执行标的分别为211万、139万、76万、323.2万、133万、350万、210万;7月23日,华晨 汽车 旗下上市公司金杯 汽车 发布公告称股东股权被冻结。具体为:天风证券申请冻结的股份为沈阳市 汽车 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普通证券账户中的142,000,000股,占其所持本公司股份总数的53.30%,冻结期限自2020年7月21日至2023年7月20日。众多财务问题迫使华晨 汽车 选择抛售股权以缓解资金压力。今年7月14日,华晨中国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华晨 汽车 已与辽宁交通投资订立战略投资协议,拟向后者出售公司4亿股股份,华晨 汽车 将由此获得32.8亿港元资金。此外,5月22日,华晨中国向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出售该公司2亿股,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总数的约3.96%。 自主板块羸弱 除了资金问题,自主板块羸弱、销量不断下滑,也是华晨 汽车 不能回避的问题。 以2019年为例,华晨 汽车 集团乘用车销量72.18万辆,商用车销量7.86万辆。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华晨宝马销量54.55万辆,占比高达75%。这就显出华晨 汽车 集团的自主品牌整车业务的销量表现力羸弱,不论华晨系、金杯系还是华瑞系,近两年来销量都在急剧下滑。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华晨 汽车 销量惨淡,华晨金杯全年销售4.1万辆,同比大跌82.36%;而中华品牌全年销售也仅有2.53万辆,相比2018年同比下滑 78.29%。《商学院》记者了解到,目前华晨中华旗下仅有四款车型在售,但车型产品表现力不佳,由于设计相对老旧以及动力总成的问题,虽然拥有“宝马发动机”作为营销噱头,仍难以抵挡销量的持续下滑,品牌力几乎已丧失。乘联会数据显示,华晨中华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仅为3186辆,平均月销量仅500辆左右。 面对种种压力,近日有媒体爆出华晨中华目前已处于一线员工长期放假的状态。据该报道称,华晨 汽车 内部发布了一条从8月起放假轮休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华晨中华所有中层和领导层以外的职员都将进入“轮休”状态,轮休在家的职工薪酬调整为1810元,也就是沈阳的最低工资标准。针对上述问题,《商学院》记者求证了华晨 汽车 。华晨 汽车 相关负责人向《商学院》记者回应称:“这个情况不属实,这个假是高温假,目前工厂仍在生产。”并向记者提供了一段拍摄于8月13日上午的车间视频,视频显示目前车间生产状态正常,已到车辆安装内饰的阶段。 8月13日华晨 汽车 车间工作视频截图 程晓东对《商学院》记者表示:“ 汽车 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于任何一家 汽车 生产经营企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为生产研发与推广经销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应该讲华晨背靠辽宁省国资委,旗下又有上市企业,资金应该不是掣肘其发展的瓶颈问题,销售持续大幅滑坡,市场占有率缩水,营收下降,才是造成负债居高不下,融资困难的主因。” 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对《商学院》记者表示:“如今整个中国 汽车 工业跟前几十年都不太一样了,如今中国 汽车 产业的高增长阶段已经过去,两年都处于负增长之中,如今的市场潜力大概在2000万辆左右, 汽车 工业又是一个规模经济产业,一旦没有增长,那么就必然要接受利润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做出调整和改革,还只停留在之前的水平,想仅凭借背靠辽宁省国资委的身份和旗下还拥有上市公司的条件存活下来,也是不太可能的。要是还是维持现在的发展水平,虽然华晨中国不至于直接退市,但破产重组或成为的大概率事件。” 单靠华晨宝马难救企业 当2022年股权交割完成之后,华晨 汽车 能否靠自己撑起未来,目前来看,并不乐观。程晓东认为:“在面临严重危机之时,华晨 汽车 可能更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出售或者剥离发展空间不大,难以盈利的不良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者合作伙伴,对现有架构进行重整,发挥合资产品优势,加大对自主品牌的研发与股入,形成合力均衡发挥,借以让企业重回正轨度过难关。”

恒大债务危机如何化解

一、恒大债务危机背景恒大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拥有着众多的房地产项目。然而,由于恒大集团在过去几年的大规模发展,其债务也急速增加,从2018年到2019年,恒大集团的负债总额从3.2万亿元增加到4.8万亿元,增长了50%。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其财务状况,而且也给恒大集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恒大集团面临着如何化解债务危机的问题。二、恒大债务危机解决方案(1)资产重组首先,恒大集团可以通过资产重组来解决债务危机。恒大集团可以将其资产重新组合,以减少其债务负担,并可以将资产转移到低风险的投资领域,以降低其财务风险。(2)改善财务管理其次,恒大集团可以通过改善其财务管理来解决债务危机。恒大集团可以改进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报告,以提高其财务透明度,并可以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以提高其财务效率,并减少其财务风险。(3)偿还债务此外,恒大集团还可以通过偿还债务来解决债务危机。恒大集团可以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以提高其财务效率,并减少其财务风险,同时可以通过偿还债务来减少其债务负担。三、恒大债务危机对政策的影响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不仅会对其财务状况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对政策产生影响。首先,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会影响政府的财政政策。由于恒大集团的债务负担较大,政府可能会出台更严格的财政政策,以限制恒大集团的债务负担。其次,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也会影响政府的金融政策。由于恒大集团的债务负担较大,政府可能会出台更严格的金融政策,以限制恒大集团的债务负担。四、恒大债务危机的解决之道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其财务状况,而且也给恒大集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恒大集团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解决其债务危机。首先,恒大集团应该加强其财务管理,以提高其财务效率,并减少其财务风险。其次,恒大集团应该加快其资产重组进程,以减少其债务负担,并可以将资产转移到低风险的投资领域。此外,恒大集团还应该加快其偿还债务的进程,以减少其债务负担。总的来说,恒大集团必须加强其财务管理,加快其资产重组和偿还债务的进程,才能有效地解决其债务危机,确保其可持续发展。恒大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在过去几年的大规模发展中,其债务也急速增加,从2018年到2019年,恒大集团的负债总额从3.2万亿元增加至4.8万亿元,增长了50%,严重影响了其财务状况,也给恒大集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针对恒大债务危机,恒大集团可以通过资产重组、改善财务管理、偿还债务等方式来解决债务危机。同时,恒大债务危机也会对政府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产生影响。因此,恒大集团必须加强其财务管理,加快其资产重组和偿还债务的进程,才能有效地解决其债务危机,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新光集团债务危机原因

盲目扩张。新光集团在创办开始从事的是饰品生意,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精耕细作,成就了饰品大王的名头,并不满足于此,把眼光瞄准了房地产行业,开始盲目投资,但新光集团原有的饰品业务筹集的资金,是不足以支撑地产业务的扩张步伐。为化解公司困境,新光集团也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债务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求助政府等,均未取得成果,最终不得不进行破产重整。

恒隆集团债务危机被恒生指数剔除会怎么样

恒隆集团债务危机被恒生指数短期内或难免会遭受一波舆论影响,此举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界对企业的看好和加持投资情绪,进而加剧企业经营压力。

美国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正值美欧债务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之时,中国近日宣布将于8月中旬在香港正式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国债。此举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彰显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深化内地与香港经济金融合作的决心;同时,也为全球金融市场注入了稳定剂。亚洲债券成为避风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安国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美债危机仍让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复苏充满了不确定性,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在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的影响下,尤其是经历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后对全球股市冲击的系统性风险,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亚洲主权债券正日益成为安全的避风港。因此,中国选择此时赴港发行人民币国债无疑为全球金融市场注入稳定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开大学金融系副教授马晓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人民币在危难之中显身手。香港,一直是中国内地金融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同样也起到了打头阵的作用。此次200亿元人民币的国债发行额度,相对于香港市场5500亿元的人民币存款总额,只占5%左右,相对于国内6.75万亿元的国债余额,更是极小的一部分。因而,此次人民币国债在香港的发行,信号意义高于其经济含义。”力挺人民币国际化此次美国债信评级被调降,让人民币国际化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之上。人民币国际化的破冰之旅最早始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当时美元独大的货币体系被全球诟病。业内人士指出,长远而言,美元独大的状况是不健康的。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国这次发国债目的很明显,就是力挺人民币国际化。安国俊认为,总体来看,中国这次发国债益处多多,一是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国债券市场在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的推动力。此举充分表明中国政府在推进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的同时,将亚洲债券市场与货币、财政、汇率政策协调相结合,在债券市场开放过程中注重维护金融稳定。二是有助于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发展。三是有助于形成有效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四是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有利于推动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其实,中国政府债券市场已成为亚洲金融[3.13 4.33%]市场稳定的核心力量。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报告指出,受2010年经济强劲增长的支持,今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本币债市继续增加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债务危机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散。曾被认为是“安全天堂”的美债在历史上首次遭到降级,美元信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美债危机的确给中国的美元资产带来巨大风险,但另一方面,疲软的美元也使人民币增强了吸引力。今后10年,美国政府将面临持续的减赤历程,对美元而言,或将是日渐衰败的10年;对人民币而言,却是日益强大的10年。在这10年战略机遇期内,中国可按照自己的既定节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债”违约风险极小“由于中国政府违约风险极小,人民币升值又显而易见,200亿元人民币国债,肯定会受到市场的追捧,超额认购几乎是必然的。”马晓军说,人民币海外债,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风港,虽然这个避风港的规模还很小,但是,窗户打开了,而且主人还很好客。因此,此次200亿元人民币国债的发行,并不是为了解决中国的财政问题,而是为海外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会,其意义不凡:第一,是向海外投资者表明了中国政府维护国内经济安全的信心;第二,是向世界表明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第三,是在技术上进一步完善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地位。人民币国际化正当其时,危中蕴机,当一国经济崛起的时候,其货币早晚会得到相符的国际地位。”人们注意到,在美欧债务危机的阴霾下,国际金融机构投资者的资金配置必然要发生变化,人民币国债或许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国际投资者逐渐学会并习惯将人民币资产放入投资仓。香港业内人士则普遍表示,非常欢迎国家财政部再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他们认为,这反映中央政府对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发展的支持。人民币国债的发行将有助进一步提升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债券选择,同时也为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提供基础指标。 欧 债比美债危机更复杂比起“被降级”的美债问题,遭到市场自发抛售的欧债,显然危机更为严重,其问题的解决更为繁琐。此外,欧债危机的范围也已经超出“南欧四猪”,向欧洲大陆边沿国家扩散,法国更是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欧债危机蔓延 法国备战因担心葡萄牙将无法全面达成削减财赤和稳定债务目标,当地时间8月8日,穆迪将葡萄牙评级大砍四级由Baa1下调至Ba2,展望为负面。穆迪副总裁托马斯称,欧盟关于私营投资者必须参与进一步主权债务重组的观点将有损葡萄牙利用债券市场的能力。托马斯表示,葡萄牙的赤字削减计划的关键在于削减支出和上调税收,而在目前这个经济形势极具挑战性的时期,完成该计划是很难的。私营部门投资者可能因担心葡萄牙债务重组而不愿意购买新的葡萄牙债务,可能因此削弱葡萄牙自行融资的能力,进而可能使得葡萄牙被迫需要更多的资金援助。近日,市场传言称,欧元区各个AAA评级的国家也恐面临评级被调降的风险,其中法国评级更是首当其冲。为此法国总统萨科齐专门召开特别会议,应对可能的降级风波。尽管三大评级机构迅速出面辟谣,但市场恐慌情绪迅速蔓延,欧美股市集体跳水。法国兴业银行[13.32 3.74% 股吧 研报]股价一度暴跌至两年半低点,同时法国国债的信用违约掉期(CDS)飙升至161.7,创下历史新高。很多分析师指出,相对于美债危机的左右手互博,欧债危机更为可怕,因此欧元区国家一旦降级,其影响将很难避免。市场研究机构Sentix的调查显示,因当局缺乏有效应对经济危机的工具和手段,欧元区投资者信心在8月份大幅下跌,已触及2009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为了提振市场信心,阻止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扩散,欧洲央行(ECB)不得不介入二级债券市场,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公债,使两国公债收益率周一出现下滑。在积极干预债市的同时,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明确要求欧元区各国政府尽快执行7月21日债务危机谈判所达成的新一轮紧急援助措施。法国总统府11日发表公报称,法国总统萨科齐将于16日在巴黎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讨论欧洲债务危机,确保欧元区金融市场的稳定。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法德领导人决定16日在爱丽舍宫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将举行共同新闻发布会。公报还称,除了欧元区经济治理的议题,法德两国领导人还将就欧洲和国际热点问题交换意见,并讨论中东局势等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贺力平认为欧债危机实际上比美债危机更为复杂。他说,希腊、葡萄牙、西班牙,都面临着自己发行新债利率很高的问题,美国没有遇到这点问题,这和它高额的财政赤字和债务累计程度有关,债务累计程度和美国差不多,但赤字程度比美国大一些,它面对的是投资者对它评价很低的问题,所以再融资的成本很高,而美国目前没有遇到再融资成本急剧上升的问题。欧债警报拉响 资本市场震荡当欧债问题再次上升的时候,美元的避险作用又重新被市场发掘,被降级的美债问题得到缓解,欧债危机走上前台,其主权债务危机的严峻性也显现出来。受累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扩散以及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下降,全球股指走低,大宗商品价格疲软,国际原油回吐之前的涨幅,而金价却一路飙升,一度摸上1800美元的高点,随后有机构预测,国际金价可能攀升至2000美元,甚至2500美元每盎司。欧债危机使欧元承压,欧元近期涨幅被抹平,市场再度猛烈震荡,欧元兑美元一路下跌。据ISDA的估计,欧洲基础金融市场规模和衍生市场规模的比例在1:10至1:25之间。政府主权债务被广泛用于构建各种信用衍生品,因此债务违约带来的负面效应很可能由衍生品市场成几何倍数的扩大。综合看来,实体与虚拟经济体中的资金同时大规模的逃离将加快欧元区经济二次探底。伴随经济衰退而来的需求下滑将导致国际大宗商品的集体跳水,尤其是以能源金属比相农产品[15.76 0.96% 股吧 研报]受到的打击会更大。对于欧债危机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中信证券[11.85 0.00% 股吧 研报]报告认为,目前,欧债危机的影响还处于金融经济层面,欧盟需求下降对于中国外需的冲击尚未完全显露。随着债务危机的不利影响在实体经济逐步释放,欧美经济体的复苏势头会持续走弱,中国的出口增速将会呈现回落态势,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为15%,全年出口增速19﹒7%?而进口增速将受到价格回落和内需保持稳定两个方向的作用,未来增速将会小幅回落,预计全年进口增速为24﹒6%。化解危机私募普遍认为欧债危机是未来市场上最大的不确定性,近47%私募认为,未来不会发生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但专家表示,由于欧洲各国相互持有债务存在普遍性,欧债蔓延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失控,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欧债危机,是当务之急。欧洲区货币统一化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而在金融危机后,却也成为拖累欧洲走出危机泥淖的根源。应对债务危机,政府除了可以采取财政政策之外,货币政策也提供最终的安全保障,然而,欧元区成员国在加入欧元区以后完全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面对危机时,无法通过自由的货币政策化解危机,而只能依靠财政政策解决问题。虽然欧债爆发短期集中性爆发的可能性不高,但中期形势不容乐观。希腊的第二轮援助计划已经起到了稳定作用;爱尔兰的援助将在2013年到期,短期问题也不大;而意大利的问题是经济发展缓慢、债务比较高,但没有恶化的迹象;西班牙上周成功标售了近35亿欧元的国债让其紧张情绪有所缓和;欧洲稳定计划的7500亿欧元对于意大利债务来说虽是杯水车薪,但用于救助其他较小国家仍能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后市需要追踪各国财政政策的制约与协调。欧债问题的阴影将始终笼罩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将根据欧元区经济数据波段振荡。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表示,要解决欧债危机,就要加快国内改革,对于负债深重的国家来说,如果它能够在扩大借债规模的同时积极推动它的各项改革,那么它未来偿债就是有保障的因为目前遇到的只是流动性的问题;而如果不能推动改革,那么债务会越积越多,最后就会破产。张礼卿称,他觉得目前来讲,欧洲国家基本还是面临如何推动改革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加强欧盟内部制度性的改革,要加强欧元区内的财政统一,如果没有欧元区内部的财政统一,将来它的混乱还会不断重复。

力帆集团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因拖欠56万元贷款被债权人申请重整

昨天(6月29日)下午,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债权人重庆嘉利建桥灯具有限公司已经以力帆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力帆集团进行重整。消息传出后,引发了广大网友嘘声一片。 风靡川渝的国产摩托车大王 1992年,54岁的尹明善带着20万元资金和9名员工,在重庆创建了以摩托车发动机制造为核心业务的力帆集团。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经营,力帆集团已然发展成为净资产超过2亿元、年销售额达到39亿元、年产销摩托车发动机184万台、出口创汇1.17亿美元的国产摩托车大王。 相关资料显示,力帆集团尤其重视 科技 研发。曾制定了拿出资金积累中的10%搞研发的战略决策,常年占据国产摩托车专利排行榜第一,并在十年内相继开发了220多个摩托车发动机品种和548个摩托车目录、公告产品。尤其是水冷发动机、电喷摩托车等新产品问世时,都曾在行业内引领潮流。 曾经何时,在川渝地区拥有一辆力帆摩托车,可谓是风光无限。 盛极而衰,总负债超29亿 2000年,力帆集团接手重庆足球并成立了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这一业务线从2000年成立到2017年放弃,力帆在中超和中甲之间浮浮沉沉了整整17年。 2002年,杭州市正式禁摩,国内各大城市随后陆续加入禁摩阵营。已经在行业内风生水起的力帆集团除了继续发力摩托车制造,也开始积极拓展其它业务条线。2003年,力帆集团宣布进军 汽车 领域,并于3年之后成功推出第一款产品(力帆轿车520);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支撑,无论是市场销量还是用户口碑,均表现平平。 2018年,也就是尹明善放权牟刚、退居幕后的第二年,中国车市迎来28年来的首次下滑。本就销量一般的力帆 汽车 顿时陷入窘境,被曝出现严重债务危机。 笔者了解到,力帆集团目前涉及诉讼案件多达392件,涉及金额高达29.06亿元,其中已判决221件,均系公司作为被告,所涉金额为18.36亿元;尚未开庭案件82件,涉及金额5.8亿元。 被要求重整,面临破产风险 按照力帆集团昨日发出的公告,债权人重庆嘉利建桥灯具有限公司已经以力帆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债务能力,但仍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力帆集团进行重整。 要知道,力帆集团目前除眼下面临的严重债务危机以外,主营业务已经深陷亏损泥沼。一旦重整失败、又没有新的投资方愿意为其注资,力帆集团很有可能宣布破产。 文章作者:小链 财经 朝云

解构AAA评级永煤控股债务危机:前脚改革后脚爆雷 母公司9月发债代偿10亿

没有一丝防备,又一家AAA级国企出事了。 11月10日,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煤控股)公告称,因流动资金紧张,“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违约本息金额共计10.32亿元。 让市场诧异的是,作为河南省最大国企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能化集团)的下属核心骨干企业,永煤控股截至9月末货币资产达400多亿元,但连10亿元都拿不出来。而永煤控股主要子公司永煤集团也曾有过年利润几十亿元的辉煌过往。 永煤控股“意外”爆雷后第二天,蝴蝶效应迅速显现,中诚信国际火速将永煤控股及其控股股东豫能化集团的主体评级,由AAA下调至BB,并列入降级观察名单。多只煤企、城投、地方国企境内外债券持续下跌。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永煤控股,11月有多家发债企业遇困,它们数量不多,但主体多为国企,债券存量规模较大、信用事件发生前均为AAA评级。经此一事,债市中的“国企信仰”是否被彻底打破?目前,今年债券市场违约金额达1262.83亿元,未来影响如何? 违约背后 本部已经5个月没发工资 走进河南永城,永煤是难以忽视的存在,冠以“永煤”字样的医院、宾馆、文体中心散落在城市中,作为当地最知名的国企之一,永煤已然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 作为纳入永煤控股合并范围的主要子公司,永煤集团是永煤控股在煤炭板块的经营主体。相较于永煤集团,同样位于永城的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火集团)总部大楼气势略显不足——隔着“光明路”的“邻居”永煤集团的总部大楼更新一些,“个头”也要比神火集团高上三分之一。 一位永煤集团员工介绍道,在他初入职时,永煤集团的待遇要比神火集团好得多。 这样的“碾压”在数字上来看是有依据的:永城市政府官网介绍,在以营收为标准的全国500强企业的排名中,2015年时永煤集团、神火集团分别排在第130位和385位。 永煤集团曾被作为“逆袭”的样本推介。根据永城市政府官网的介绍,永煤集团1997年首对矿井投产后出现严重亏损,2000年亏损1.18亿元,为全省第二亏损大户,当年7月份后新领导班子调整发展思路及结构,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据河南省政府官网信息,2007年永煤集团营业收入达到351亿元,利润33亿元。 伴随着永煤集团营收壮大的是其对资金的需求。永煤集团曾在融资上有过多番尝试,2007年起,永煤集团试图闯关IPO,但据《大河报》2013年报道,由于与豫能化集团控股的“大有能源”存在同业竞争问题,永煤集团被挡在A股门外。 当下永煤集团的窘迫现状已成为当地居民茶余饭后的谈资。11月16日中午,永煤集团附近的公交站台上,几个不相熟的市民等车之余聊起了永煤控股债券违约。“现在都知道永煤欠着钱呢,这条街(注:指永城光明路上的部分建筑)都是永煤的,但都抵押出去了。”一位市民说道。虽然债券在他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居民们对永煤集团很熟悉,永煤集团员工也可能是他们的左邻右舍。 “干脆破产算了,反正也不发工资。”两位永煤集团员工在交流近况时泄气地说道。实际上,不少永煤集团的员工都有怨气,原因就在于永煤集团工资发放出现了问题。 “现在降工资,每个月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一点,大约降薪7%。”另一位永煤集团本部员工介绍,不仅工资减薪, 社会 保险缴纳也出现断缴情况,公积金则是仅在工资中扣除个人缴纳部分,而企业缴纳的部分在去年7月后就已经停缴。 “债务太多了,盈利微薄,入不敷出。”永煤集团本部员工认为,公司在前些年“负债”收购了不少“小煤窑”,但这些收购资产并没有带来效益,因而拖累了企业发展。另有员工认为,永煤集团机构过于臃肿,“裁下去的(是)一线员工,机关科室人员过于臃肿,闲人太多,倒是没见裁”。 此外,永煤集团方面介绍,近期,河南省政府对永煤控股股东河南能源注资150亿元,剥离化工板块和其他非主业资产,实施改革放权、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强化业绩导向等措施。 违约早有征兆 豫能化集团9月已替其代偿10亿 从目前来看,永煤控股的债务危机,在8月份就有了征兆。 今年1月2日,永煤控股在债券市场发行“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简称“20永煤SCP001”,票面年利率为4.50%。按照既定时间,这笔发行规模为10亿元的超短融,兑付日为今年9月2日。 在偿债资金安排上,永煤控股提道:“主要偿债来源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发行人还可以通过变现资产、银行借款等方式提供还款保障。” 在“20永煤SCP001”即将到期之前,豫能化集团在8月14日公布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本期中期票据发行拟募集资金10亿元,所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偿还子公司债务融资工具。 从豫能化集团披露的信息来看,在这个需要偿还的子公司债务融资工具,就是永煤控股的“20永煤SCP001”。 对于为何由豫能化集团发债代偿,永煤控股并未说明。不过,对于身为一家国有独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乃至河南省最大国企的豫能化集团,永煤控股确实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永煤控股在发债资料中提到,公司作为豫能化集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为后者第一大子公司,截至2020年6月末,发行人总资产占豫能化集团总资产比例超过50%。 上述四期超短融偿债资金安排上的说法,永煤控股在募集说明书中给出的计划,均与“20永煤SCP001”如出一辙。不过,从今年发行的四期超短融来看,相比于“以债养债”,永煤控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似乎并没有派上用场。 在豫能化集团代偿“20永煤SCP001”、自筹资金偿还“20永煤SCP002”后,“20永煤SCP003”于11月10日到期,但因流动资金紧张,永煤控股未能按期筹措足额兑付资金,这也是永煤控股首次发生债券违约。 发行资料显示,“20永煤SCP003”发行于今年2月14日,当前余额10亿元,发行期限270天,票息4.39%。11月13日,永煤控股公告称,利息3238.52万元已经兑付,本金尚在筹措。 在11月10日宣布违约前,永煤控股在上海清算所发布公告,公司第四届董事会临时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将其持有部分股权无偿划出。 11月2日,永煤控股发布了资产无偿划转事项的公告。从公告来看,除了将已持有的中原银行全部股份划出外,永煤控股主要将旗下亏损较大的煤化工公司剥离至豫能化旗下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这被认为是公司改革的重要一步。 2100亿债务压顶 豫能化集团债务风险未解 永煤控股的违约,直接波及到了持有其96.01%股份的豫能化集团,后者信用等级由AAA降至BB,其存续期债券卷入交叉违约的风险之中。 作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省级煤炭企业集团,豫能化集团能眼睁睁看着子公司永煤控股倒下见死不救?豫能化集团的真实状况如何? 豫能化集团官网信息显示,豫能化集团是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分别于2008年12月、2013年9月经过两次战略重组成立的一家国有独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产业主要涉及能源、高端化工、现代物贸、金融服务、智能制造和合金新材料等产业。 截至2019年12月,豫能化集团员工17.9万人,拥有煤炭产能8000多万吨、化工产品产能合计1000万吨,拥有大有能源等境内外上市公司。集团位居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第484位、中国500强企业第119位、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第7位、中国煤炭企业50强第11位。 然而,这家外表光鲜的巨头,债务压力也颇为沉重。上海清算所披露的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三季末,豫能化集团总资产为2642.21亿元,总负债2154.76亿元,净资产487.46亿元,资产负债率81.55%。 “五六月份的时候,包括安全办公会,还有其他一些会议,包括集团层面、二级子公司领导也让大家理解目前公司的资金困难。”在上述二级子公司中层人士看来,豫能化集团下面有很多子公司,工资发放需要集团公司审批,只要集团公司批了基本都能发。 也就是说,豫能化集团的债务风险仍未解除。与此同时,作为永煤控股的控股股东,豫能化集团还从永煤控股拆借了大笔资金。 上海清算所网站10月16日披露的《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六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永煤控股其他应收款(不含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为155.98亿元,主要为与豫能化集团及其下属单位之间的往来款,资金拆借规模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向豫能化集团拆借大笔资金的同时,永煤控股的融资也依赖豫能化集团。 在发债文件中,永煤控股披露,公司对外融资实行“总额授信、个体分贷”的原则。金融机构对豫能化集团统一授信,永煤控股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资金状况,在需要时向豫能化集团申报授信额度。截至2020年6月末,豫能化集团获得主要贷款银行的授信额度为2260亿元,已使用额度1288亿元,剩余授信额度972亿元。 中金公司研报提到,永煤控股、豫能化集团存续债券体量接近500亿元,而且母子公司全部公募债券合计265亿元均设置了交叉保护条款,募集均约定了10个工作日的宽限期。如果确认交叉违约,可能导致企业短期集中兑付压力进一步加大。 对此,河南省政府国资委于2020年11月11日回应表示:“您所反映的问题属实。自疫情发生以来,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化解河南能源债务风险、保障职工工资。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协调督促力度,争取早日发放工资。” 早在今年3月24日,豫能化集团召开化工板块亏损源治理动员视频会,豫能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银志在讲话中指出,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就消灭企业,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三年内仍然不能实现扭亏的,就要毫不犹豫关闭退出、挂牌出让,彻底从根源上止住“失血点”。 “我们现在处置的是一些监管机构要求的自查、公告披露,具体偿债方案是管理层在制定。”11月16日,永煤控股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工资已经有几个月拖欠,但工资发放还没有考虑,当务之急在于全力保债券。连续爆雷:3A国企违约冲击市场 永煤控股突然违约打破了市场沉寂,然而带给市场冲击的并非只此一家。 10月23日,华晨 汽车 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集团)因未能按期兑付“17华汽05”本息,构成实质违约。 11月16日晚,华晨集团公告称债务违约金额合计65亿元,逾期利息金额合计1.44亿元。 11月11日,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魏桥铝电)所发债券“16魏桥05”和“19魏桥01”遭联合资信下调评级,由“AAA”降至“AA+”,依照相关规定,将被调整投资者适当性安排,由“仅限合格投资者参与交易”调整为“仅限合格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 11月12日,清华大学旗下紫光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多只债券急跌,数只紫光系债券净价跌至十几元。紫光集团“芯”产业下核心企业之一紫光国微,所发行债券“18国微01”更因信用等级遭调降,而被调整投资者适当性安排,由“仅限合格投资者参与交易”调整为“仅限合格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 虽然上述公司数量不多,但这些主体多有国资背景、债券存量规模大、信用事件发生前均为“AAA”评级。如今,“白马王子”们已搅得信用债市场风声鹤唳,市场避之不及。 针对此番信用债掀起的违约风波,浙商证券提及,本次信用风险事件对信用债短期内有几个重要的影响:第一是公募基金等买方机构的债券入库标准一定会变严格,这就意味着资质一般的债券的流动性会更差。第二,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中质押券的标准也一定会提高,借钱也会变难。第三,部分债基的赎回可能发生,散户和机构出于避险情绪的上升可能选择赎回。近期债市信用事件频发,继华晨集团和永煤控股违约后,紫光债券大幅折价,这些高评级发行人的违约或大幅折价超越了市场预期,导致市场在短期内产生了较大的波动。市场环境以及企业信用资质的变化会对投资者的违约预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债券信用风险溢价补偿的高低,带来信用利差不同程度上的波动。 前后对比可见,2020年以来,地方国企违约数量有增多迹象。 对此,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下半年国企信用事件不断,近期态势尤为严峻。他说,信用风险显著加剧,僵尸国企隐忧已成现实。过去两年债务集中到期下民企风险是债市最大隐患,而今年僵尸国企风险显著加剧,其债务规模大、化解难度高,已成为当前市场信用风险的主要矛盾。 这一现象有多层次的原因。明明认为,产业国企基本面虽优于城投,但近年来并没有得到政府完全兜底;从再融资角度看,部分产能过剩国企面临融资压力;从经营角度看,部分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中枢较高点回落;随着国企剥离 社会 职能逐步完成,政府完全无保留地支持必要性也将降低。 影响扩散:上周多家公司取消发债 动荡的市场环境使得部分发债主体打了“退堂鼓”。根据Wind统计,上周(11月9日~11月13日)有113只债券合计发行规模达441亿元推迟或发行失败,仅发行规模来看环比上上周增长了32.25%。 不少公司推迟发行,正是由于市场波动太大。如兖矿集团就在取消发行第四期中期票据的公告中提到,鉴于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公司决定取消本期中期票据的发行,将另行择机重新发行。同样,开封城市运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也在202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取消发行时,发出了类似的公告。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2020年新增违约债券110只,违约金额达1262.83亿元。2019年新增违约债券184只,对应违约金额1494.04亿元;2018年新增违约债券125只,对应违约金额1209.61亿元;2017年34只,对应金额312.49亿元;2016年56只,对应金额393.77亿元。 对比历年数据可见,近两年债券违约呈上升趋势,不管违约债券只数,还是发生违约金额都如此。 近期信用债市场风波很容易让人怀疑今年的融资环境风险偏好下降。 对于当前融资环境是否恶化,张旭表示,目前看并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