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要怎么改
如下,请采纳不照搬西方模式【报告摘要】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各方评说政治体制改革单独列出●将政治体制改革单独列出,作为报告一个重要部分阐述,足见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及共识。就报告要点来看,所提政治体制改革的主线,是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改善制度运行的效率。所列举需要加快改革的具体领域,涵盖了几乎所有主要领域。——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 ●在各种改革当中,政治体制改革非常重要。很多经济领域的改革,离开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讲也很难搞下去。所以,政治体制改革也是躲不开、绕不过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既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的体制机制保障。——中央党校社会发展中心原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庞元正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根本目标,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 ●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 选择适合自己国情道路●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我们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而不是照搬“三权分立”的模式,当前关键是要进一步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制度自信。——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 ●从全世界范围来讲,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个适合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中国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 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报告摘要】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各方评说不同利益诉求需要协商解决●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社会的利益诉求逐渐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各方的利益诉求如何达成一致,这必须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协商解决。——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 有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中共中央领导人以诚恳的态度鼓励、支持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认真倾听、及时回应民主党派的建议和意见,更增添了我们参政议政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 ●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重庆市北碚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段明学 ●“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必须遵循其固有的内在规律,一是要把发挥党委在政治协商中的主导作用和增强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主动性有机统一起来。二是要把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有机统一起来。三是要把政治协商的实体制度建设和程序制度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副处长王文滋 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切实把是否重视政治协商、能否发挥好政治协商作用作为检验领导水平、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指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制定委员参与政治协商的具体办法,确保协商的质量和水平。——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昌鉴 ●协商的前提是公开分歧。有政治和政策的明确反对,才会产生有意义的协商、沟通和妥协,从而整合意见。——专栏作家赵楚 严控编制 减少职数【报告摘要】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各方评说行政审批改革要有新思路●过去减少的行政审批项目,多数可能是各个部门来报的,避重就轻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下一步行政审批改革,要有新思路。这个新思路就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要考虑退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 ●凡是市场能够自我调节的事项一律交给市场,凡是社会组织能够承担的事项坚决转移给社会组织。——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小政府、强政府的核心举措。——广东省编办行政体制改革处处长刘光大 进行大部门制度改革●大部门体制改革需要在实践中大胆地创新和探索。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五个注意事项:第一是注重科学优化机构设置;第二是注重全面正确履行职责;第三是注重加强政府管理创新;第四要注重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部门协同配合和省部战略合作机制;第五是注重加强机关建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毅中 ●推进大部门制改革,要对职能相近、管理分散的结构进行合并,对职责交叉重复、长期难以协调解决的结构进行调整,以利权责统一、提高整体效能。同时,对职能范围过宽,权力过分集中的机构进行适当分设。——国家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魏礼群 减“人头”提升行政效率●严控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不仅能降低行政成本,更能提升行政效率,是政府更好地向服务型转型的一个现实要求。不过,经验证明,职数削减后常常容易“死灰复燃”,对此一定要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 ●如果说削减政府权力、加强公权力监督等几方面的改革是对内的话,与之相联系的,行政体制改革对外的服务,那就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解决老百姓的医疗、教育等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宪法和法律是“高压线”【报告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方评说所有公权力都必须依照宪法●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法治的基本要义。公共权力具有二重性,唯有法律方能使其扬长避短和趋利避害。——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 ●立法、执法、司法等所有公权力行为都必须依照宪法、符合宪法,认真落实“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在执行和遵守宪法方面,公职人员要明确两个观念:一是人本观念;二是规则观念。——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 通过制度设计促进民主●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应当着力抓好六项工作:一是提高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二是完善学科民主依法决策程序,建立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三是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机制;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发布程序;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评估和清理制度;强化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四是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五是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六是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裁决制度,完善行政复议制度,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李林 执政党要有落实宪法的觉悟●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扎扎实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执政党需要有落实宪法的觉悟。宪法和法律的公正性、合理性,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得到保证。公平性、合理性的问题首先要在实践当中才能体会得到。——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张千帆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报告摘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各方评说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与以往的权力制约监督理论相比,十八大报告在权力制约监督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论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路更清晰。特别强调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清晰地提出了用制度制约监督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新思路。二是目标更全面。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其目标不再只是强调单一的监督制度,而是要构建全面系统的权力制约监督制度体系。三是主体更明确。进一步明确了权力制约监督的主体是人民。四是定位更准确。权力制约监督的要义在于执政者是否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教授郭文亮 缺乏制约的权力是危险的●近年来出现的各种腐败案件一再证明,缺乏有效制约的权力是危险的,是导致权力滥用的根本原因。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对于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司法监督同样不可或缺。——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马怀德 ●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建设有许多新思想、新论述。比如,突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十八大报告以专门段落阐述了“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体现了我党对法治功能认识的新水平。分权并形成制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法治得以实现的表现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 机制透明了 权力制衡了●保持党的纯洁性,反腐倡廉,党需要采取措施。对人的行为约束有两条,一是价值、二是规范。——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新民●人民参与了、机制透明了、权力制衡了、党带头了,依法治国就能有效推进,腐败就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党的执政地位就将更加牢固。——公益律师佟丽华
,试析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要改什么,怎么改?(约
不照搬西方模式【报告摘要】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各方评说政治体制改革单独列出●将政治体制改革单独列出,作为报告一个重要部分阐述,足见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及共识。就报告要点来看,所提政治体制改革的主线,是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改善制度运行的效率。所列举需要加快改革的具体领域,涵盖了几乎所有主要领域。——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 ●在各种改革当中,政治体制改革非常重要。很多经济领域的改革,离开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讲也很难搞下去。所以,政治体制改革也是躲不开、绕不过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既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的体制机制保障。——中央党校社会发展中心原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庞元正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根本目标,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 ●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 选择适合自己国情道路●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我们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而不是照搬“三权分立”的模式,当前关键是要进一步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制度自信。——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 ●从全世界范围来讲,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个适合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中国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 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报告摘要】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各方评说不同利益诉求需要协商解决●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社会的利益诉求逐渐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各方的利益诉求如何达成一致,这必须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协商解决。——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 有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中共中央领导人以诚恳的态度鼓励、支持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认真倾听、及时回应民主党派的建议和意见,更增添了我们参政议政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 ●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重庆市北碚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段明学 ●“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必须遵循其固有的内在规律,一是要把发挥党委在政治协商中的主导作用和增强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主动性有机统一起来。二是要把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有机统一起来。三是要把政治协商的实体制度建设和程序制度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副处长王文滋 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切实把是否重视政治协商、能否发挥好政治协商作用作为检验领导水平、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指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制定委员参与政治协商的具体办法,确保协商的质量和水平。——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昌鉴 ●协商的前提是公开分歧。有政治和政策的明确反对,才会产生有意义的协商、沟通和妥协,从而整合意见。——专栏作家赵楚 严控编制 减少职数【报告摘要】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各方评说行政审批改革要有新思路●过去减少的行政审批项目,多数可能是各个部门来报的,避重就轻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下一步行政审批改革,要有新思路。这个新思路就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要考虑退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 ●凡是市场能够自我调节的事项一律交给市场,凡是社会组织能够承担的事项坚决转移给社会组织。——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小政府、强政府的核心举措。——广东省编办行政体制改革处处长刘光大 进行大部门制度改革●大部门体制改革需要在实践中大胆地创新和探索。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五个注意事项:第一是注重科学优化机构设置;第二是注重全面正确履行职责;第三是注重加强政府管理创新;第四要注重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部门协同配合和省部战略合作机制;第五是注重加强机关建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毅中 ●推进大部门制改革,要对职能相近、管理分散的结构进行合并,对职责交叉重复、长期难以协调解决的结构进行调整,以利权责统一、提高整体效能。同时,对职能范围过宽,权力过分集中的机构进行适当分设。——国家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魏礼群 减“人头”提升行政效率●严控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不仅能降低行政成本,更能提升行政效率,是政府更好地向服务型转型的一个现实要求。不过,经验证明,职数削减后常常容易“死灰复燃”,对此一定要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 ●如果说削减政府权力、加强公权力监督等几方面的改革是对内的话,与之相联系的,行政体制改革对外的服务,那就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解决老百姓的医疗、教育等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宪法和法律是“高压线”【报告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方评说所有公权力都必须依照宪法●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法治的基本要义。公共权力具有二重性,唯有法律方能使其扬长避短和趋利避害。——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 ●立法、执法、司法等所有公权力行为都必须依照宪法、符合宪法,认真落实“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在执行和遵守宪法方面,公职人员要明确两个观念:一是人本观念;二是规则观念。——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 通过制度设计促进民主●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应当着力抓好六项工作:一是提高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二是完善学科民主依法决策程序,建立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三是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机制;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发布程序;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评估和清理制度;强化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四是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五是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六是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裁决制度,完善行政复议制度,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李林 执政党要有落实宪法的觉悟●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扎扎实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执政党需要有落实宪法的觉悟。宪法和法律的公正性、合理性,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得到保证。公平性、合理性的问题首先要在实践当中才能体会得到。——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张千帆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报告摘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各方评说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与以往的权力制约监督理论相比,十八大报告在权力制约监督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论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路更清晰。特别强调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清晰地提出了用制度制约监督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新思路。二是目标更全面。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其目标不再只是强调单一的监督制度,而是要构建全面系统的权力制约监督制度体系。三是主体更明确。进一步明确了权力制约监督的主体是人民。四是定位更准确。权力制约监督的要义在于执政者是否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教授郭文亮 缺乏制约的权力是危险的●近年来出现的各种腐败案件一再证明,缺乏有效制约的权力是危险的,是导致权力滥用的根本原因。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对于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司法监督同样不可或缺。——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马怀德 ●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建设有许多新思想、新论述。比如,突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十八大报告以专门段落阐述了“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体现了我党对法治功能认识的新水平。分权并形成制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法治得以实现的表现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 机制透明了 权力制衡了●保持党的纯洁性,反腐倡廉,党需要采取措施。对人的行为约束有两条,一是价值、二是规范。——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新民●人民参与了、机制透明了、权力制衡了、党带头了,依法治国就能有效推进,腐败就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党的执政地位就将更加牢固。——公益律师佟丽华
论述中共十八大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中共十八大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 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 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新预算法若能出台会对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产生怎样的影响?
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预算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是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2014年8月,全国人大修订了《预算法》,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奠定了法律基础。修订后的《预算法》明确规定建立全口径预算体系,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闭环制度,系统规范转移支付,并将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纳入法律。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史政文认为,新预算法明确要求所有政府收入和支出都应纳入预算。这意味着,今后政府在法律层面上的预算外资金将被彻底终结。告别实施了20年的旧预算法,新预算法正式实施。新预算法在总体要求中明确指出,要 "建立完整、全面、以人为本的预算制度,保障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将在新预算法的基础上推进地方财政的改革。原预算法是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制定的,于1994年3月22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原预算法在规范预算管理、促进依法理财、加强宏观调控、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公共财政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原预算法已难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存在着预算内容不完善、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预算执行不严格按照规定和规范等问题。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如何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1. 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财政预算作为政府财政收支的基本计划,规定了预算年度内政府财政收支工作的范围、方向与重点,预算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事关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预算制度中存在的诸如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约束软化、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仅导致财政资金没能花在“刀刃上”,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影响政府形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关键就在于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即将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资经营预算这四大类预算之中,把全部的政府收支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注重财政资金投放的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2. 改变审核预算的重点,关注支出预算和政策目前,我国预算审核包括收入、支出和收支平衡三个方面,并以收支平衡作为审核预算的重点。当经济下行时,为控制赤字、完成预算,财税部门不得根据经济形势适当地减少财政收入,这无疑是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同理,当经济过热时,财税部门也不得通过适当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来抑制经济高涨。政府收支活动的相对固化,带来了政策执行中的“顺周期”问题,阻碍了财政政策宏观调控职能的实现。因而,将审核预算的重点从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使财政收入从任务变为预期,有利于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以发挥宏观调控职能。3.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保证财政可持续性尽管我国现行的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能较好地保证预算年度之内财政收支平衡的实现,但其弊端也日益突显:其一,这种财政收支的短期行为使财政政策无法在更长的年度内有效、灵活地应对经济周期;其二,若审核预算的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以往收支平衡的状态将被打破,并且为进行宏观调控及保障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财政赤字将成为常态,这使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愈发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应改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从中长期对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进行统筹与规划,避免短期行为的发生。同时,需相应地建立起跨年度弥补超预算赤字的机制,[1]控制财政预算周期内的收支平衡状态和赤字规模,以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4. 重点支出脱钩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增加地方财政支出的自主性目前,我国由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的重点支出事项包括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几乎涵盖了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这种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的方式在保障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带来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活动的过多干预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政府支出结构的固化,不利于地方统筹安排本地的财政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钱不能花在“刀刃上”;二是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导致各地区在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差距过大,这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违。故应使重点支出脱钩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以增加地方财政支出的自主性。需要注意的是,《决定》提出了“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这意味着某些支出事项仍与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二、完善税收制度《决定》)明确提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稳定税负”、“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等改革目标,并将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资源税等具体税种或税种的具体要素的改革纳入到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议程之中。任何一项改革,必须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方向与任务。总体而言,我国下一阶段税收制度改革的方向与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坚持结构性减税,保持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或稳中有降《决定》明确提出了“稳定税负”的改革目标,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过高的现实情况,在推进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结构性减税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或稳中有降。对于结构性减税的理解,要把握住以下三点:第一,结构性减税的关键在于“减税”,即无论对税制如何进行结构性调整,最终一定是要实现减税,而不能出现所谓的“结构性增税”的结果。第二,对于结构性减税,在强调“减税”的同时,决不能忽略“结构性”调整的深刻内涵,即结构性减税讲求的是实行“有减有增”的改革:一方面,出于增强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增长的考虑,应适当降低间接税的税负,另一方面,鉴于强化收入分配调节、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应适当提高直接税的税负,并且直接税、间接税内部也应相应地进行“有减有增”的结构性调整。第三,尽管“结构性减税”的最终落脚点是“减税”,但这绝不意味着税收收入绝对额的减少,结构性减税主张的是税收收入的增幅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相适应或比之略低,而非税收收入绝对额的减少。总之,结构性减税一定要求减税,但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大幅减税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有减有增”、保证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或稳中有降是理性的选择。2. 推进税制结构转型,不急于求成亦不走极端2012年,我国直接税与间接税收入比重之比为38:62,而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测算得到的73个国家2010年的平均水平为46:54。我国目前这样一种直接税收入比重过低而间接税收入比重过高的税制结构格局,既不利于收入分配调节,又容易推高物价、抑制经济活力。[2]因此,我国税制改革的又一重要任务或者说方向就是适当降低间接税的收入比重,同时适当提高直接税的收入比重,①[①直接税、间接税收入比重的调整与前文中提到的直接税、间接税税负的调整有不同的内涵,以直接税为例:直接税收入比重=直接税收入/税收总收入;直接税税负=直接税收入/直接税税基,二者的分母不同。]实现税制结构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税制结构转型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一方面,税制结构转型必然依赖于具体税种或税种的具体要素的改革来实现,而这些改革举措的推出必须理性地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以及改革的基本条件是否完备,不可贸然地强推;另一方面,间接税与直接税二者的收入占比的对比关系处于此消彼长的动态调整过程,这两个方面共同决定了税制结构的转型应该走一步看一步,不能操之过急。第二,现阶段我国的税制结构转型不能搞平均主义,更不能将其推向另一个极端,现实的国情和税情决定了在我国现阶段甚至今后一定时期内,间接税收入比重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直接税比重是合理的,是符合现实需要的。因而,适当提高直接税收入比重、适当降低间接税收入比重正是改革的关键所在。3. 注重税制效率与征管效率的“双率协同”所谓税制效率,主要是指税收制度的安排能够满足国家为履行职能而对资金的需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征管效率,则是指税收征收管理机制的设计,要能够保证税收收入的应收尽收,使税收政策(包括税制安排)的意图得以实现。注重“双率协同”,实际上就是要求在保证税制效率与征管效率各自实现的基础上,努力推动税收制度与征管机制之间能够相互适应、互不脱节,即实现税制效率与征管效率的协调配合,彼此兼顾,从而减少税收流失、降低征收成本,使税制更为合理,征管更加有效,税收收入更有保障,税收职能得以更好发挥。具体地说,一方面,在税制制定时,应充分考虑税收征管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在强调自身效率实现的同时,也要兼顾征管效率的实现和提升;同时,在税收征管实践中,应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为税制的完善反馈更多的有益信息,从而实现税收制度调整与征管机制调整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推进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 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制度目前,我国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不适应的矛盾突出,这正是在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应放在首位、着力解决的问题。造成事权与支出责任不适应的原因有二:其一,政府、市场的职能边界较为模糊,主要表现为政府包揽的事项过多,对市场竞争领域过分介入;其二,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在承担本级事权的同时,下级政府还处于上级政府的绝对领导之下,加之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使上级政府可以很容易地将本应自身承担的支出责任转嫁给下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在支出责任上的“缺位”和“越位”,其中尤以“缺位”为突出:属于上级政府事权、应由上级政府承担全部支出责任的事项,或属于共同事权、应共同承担支出责任的事项,上级政府往往将全部或部分的支出责任推给下级政府承担,导致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责任不断下移。这造成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支出责任与财权不匹配,财政运转困难,并引致地方政府纷纷避开公共财政预算的约束,另辟财源,从而形成土地财政、地方财政问题突出的局面。因而,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突破口,在于解决事权和支出责任不相适应的问题:只有在建立起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的基础上,才能根据政府间事权的划分,合理安排各级政府的财权,并根据财政收入与支出责任之间的缺口,确定转移支付资金的规模。2. 分权而非分钱,合理配置政府间的财权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基本上依照中央对地方的做法,与下级政府划分收入,由此造成在政府间支出责任层层下移的同时,财政收入层层向上集中,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收入与支出责任间的资金缺口过大使转移支付日益成为其主要的财力来源。过度地依赖于转移支付资金不仅抑制了地方的积极性,而且使各级地方财政丧失了相对独立的财权,使分税制名不符实,成为分钱而非分权的体制安排。因而,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应是分权,而非分钱。分权意味着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自主权,使地方政府能够自主地提供本级公共物品和服务,增加地方经济活力。同时,分权并不等于放权,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不是要从中央财政手中剥夺财权置于地方政府,重回1994年之前的老路上去。[3] 2012年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占比为48%,按照国际经验,不论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我国的国情决定,在目前阶段不仅不能弱化中央政府财权,反而应适当地上收部分财权以进一步加强中央财力集中度,在保证在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切实保障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的效果。3. 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发挥其再分配职能在我国事权与财权失衡的现实格局下,转移支付已由对分税体制予以修正补充的机制,转变成了对基层政府进行财力分配的主导机制。[4]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从规模来看,总体量明显过大;从结构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应有的主体地位不突出,而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过多、过滥,且管理不规范。因而,应从转移支付的规模和结构入手,逐步完善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促其再分配职能的发挥。具体地说:第一,适当缩减转移支付总体规模。在事权上移和财权上收的动态调整过程中,应合理地把握事权上移和财权上收的度,使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缺口得以缩小,进而缩减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总规模,减少地方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依赖;第二,在转移支付结构上,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相对比重,强化转移支付均衡财力的功能,并强调其科学性;第三,适当缩减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增强其规范性。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
最重要的还是要继续推进市场化,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过去30多年经济领域改革的基本取向就是推进市场化,目前商品和服务已基本实现市场化,但土地、资本、技术、资源等重要生产要素还没有完成市场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双轨制”,扭曲了市场价格。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可以在要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此外,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以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的新任务有:一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严格规范审批行为,加快建立纵横联动协管机制,推进投资领域法制化建设。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间投资36条及其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的示范性项目。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铁路建设。二是推进资源性产品等价格改革,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进一步减少政府定价项目,放开一批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和扩大居民生活阶梯价格制度,探索建立主要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三是深化财税金融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和服务实体经济。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推进营改增试点、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税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放宽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切实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四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加快推进电力、油气、盐业等重点行业改革。五是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重点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建设,健全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制,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相关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改革试点,着重解决好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地该怎么用等问题。七是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八是推进社会事业相关改革,健全民生保障体制机制。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深化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统筹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九是健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研究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大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力度,狠抓节能减排制度建设,推进环境治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请问大家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怎样理解呢?
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出现和发展,主要源于国有企业改革,源于寻找国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和途径。其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助于“走出去”,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股份制改造,虽然很多国企早已变成混合所有制,国资占比已较低,但政府干预仍无处不在,公司治理上不达标。 行政化垄断体制未真正打破,开了玻璃门,还有旋转门,准入限制未真正放开。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做到“三个更加”是什么?
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民生改善,要结合推进“五个基地”建设,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更加注重社会管理,是把我区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主要途径。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设平安内蒙古。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把我区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主要途径。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融入“五个基地”、“三个着力”、七项重点工作、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优先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是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根本举措;注重创新驱动,是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根本动力。在体制改革中,政府要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方面发挥作用,让市场真正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开放,深入实施向北开放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做大做强外贸企业,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创新驱动,就是要建立企业主动创新、人才积极创新、政府促进创新的机制。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表明,保护过剩产能有无数难关,而实现创新驱动,就能走上阳关大道。纯特么的够抽劈
2012年,我国将加大税制改革力度,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对蔬菜的批发、零售免征增
B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对蔬菜的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蔬菜的成本下降,蔬菜价格降低,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增加,B符合题意,应选;A、C、D不符题意,不选,故答案选B。
如何评价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1. 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财政预算作为政府财政收支的基本计划,规定了预算年度内政府财政收支工作的范围、方向与重点,预算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事关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预算制度中存在的诸如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约束软化、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仅导致财政资金没能花在“刀刃上”,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影响政府形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关键就在于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即将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资经营预算这四大类预算之中,把全部的政府收支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注重财政资金投放的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2. 改变审核预算的重点,关注支出预算和政策目前,我国预算审核包括收入、支出和收支平衡三个方面,并以收支平衡作为审核预算的重点。当经济下行时,为控制赤字、完成预算,财税部门不得根据经济形势适当地减少财政收入,这无疑是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同理,当经济过热时,财税部门也不得通过适当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来抑制经济高涨。政府收支活动的相对固化,带来了政策执行中的“顺周期”问题,阻碍了财政政策宏观调控职能的实现。因而,将审核预算的重点从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使财政收入从任务变为预期,有利于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以发挥宏观调控职能。3.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保证财政可持续性尽管我国现行的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能较好地保证预算年度之内财政收支平衡的实现,但其弊端也日益突显:其一,这种财政收支的短期行为使财政政策无法在更长的年度内有效、灵活地应对经济周期;其二,若审核预算的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以往收支平衡的状态将被打破,并且为进行宏观调控及保障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财政赤字将成为常态,这使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愈发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应改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从中长期对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进行统筹与规划,避免短期行为的发生。同时,需相应地建立起跨年度弥补超预算赤字的机制,[1]控制财政预算周期内的收支平衡状态和赤字规模,以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4. 重点支出脱钩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增加地方财政支出的自主性目前,我国由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的重点支出事项包括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几乎涵盖了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这种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的方式在保障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带来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活动的过多干预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政府支出结构的固化,不利于地方统筹安排本地的财政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钱不能花在“刀刃上”;二是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导致各地区在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差距过大,这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违。故应使重点支出脱钩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以增加地方财政支出的自主性。需要注意的是,《决定》提出了“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这意味着某些支出事项仍与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二、完善税收制度《决定》)明确提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稳定税负”、“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等改革目标,并将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资源税等具体税种或税种的具体要素的改革纳入到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议程之中。任何一项改革,必须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方向与任务。总体而言,我国下一阶段税收制度改革的方向与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坚持结构性减税,保持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或稳中有降《决定》明确提出了“稳定税负”的改革目标,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过高的现实情况,在推进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结构性减税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或稳中有降。对于结构性减税的理解,要把握住以下三点:第一,结构性减税的关键在于“减税”,即无论对税制如何进行结构性调整,最终一定是要实现减税,而不能出现所谓的“结构性增税”的结果。第二,对于结构性减税,在强调“减税”的同时,决不能忽略“结构性”调整的深刻内涵,即结构性减税讲求的是实行“有减有增”的改革:一方面,出于增强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增长的考虑,应适当降低间接税的税负,另一方面,鉴于强化收入分配调节、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应适当提高直接税的税负,并且直接税、间接税内部也应相应地进行“有减有增”的结构性调整。第三,尽管“结构性减税”的最终落脚点是“减税”,但这绝不意味着税收收入绝对额的减少,结构性减税主张的是税收收入的增幅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相适应或比之略低,而非税收收入绝对额的减少。总之,结构性减税一定要求减税,但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大幅减税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有减有增”、保证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或稳中有降是理性的选择。2. 推进税制结构转型,不急于求成亦不走极端2012年,我国直接税与间接税收入比重之比为38:62,而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测算得到的73个国家2010年的平均水平为46:54。我国目前这样一种直接税收入比重过低而间接税收入比重过高的税制结构格局,既不利于收入分配调节,又容易推高物价、抑制经济活力。[2]因此,我国税制改革的又一重要任务或者说方向就是适当降低间接税的收入比重,同时适当提高直接税的收入比重,①[①直接税、间接税收入比重的调整与前文中提到的直接税、间接税税负的调整有不同的内涵,以直接税为例:直接税收入比重=直接税收入/税收总收入;直接税税负=直接税收入/直接税税基,二者的分母不同。]实现税制结构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税制结构转型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一方面,税制结构转型必然依赖于具体税种或税种的具体要素的改革来实现,而这些改革举措的推出必须理性地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以及改革的基本条件是否完备,不可贸然地强推;另一方面,间接税与直接税二者的收入占比的对比关系处于此消彼长的动态调整过程,这两个方面共同决定了税制结构的转型应该走一步看一步,不能操之过急。第二,现阶段我国的税制结构转型不能搞平均主义,更不能将其推向另一个极端,现实的国情和税情决定了在我国现阶段甚至今后一定时期内,间接税收入比重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直接税比重是合理的,是符合现实需要的。因而,适当提高直接税收入比重、适当降低间接税收入比重正是改革的关键所在。3. 注重税制效率与征管效率的“双率协同”所谓税制效率,主要是指税收制度的安排能够满足国家为履行职能而对资金的需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征管效率,则是指税收征收管理机制的设计,要能够保证税收收入的应收尽收,使税收政策(包括税制安排)的意图得以实现。注重“双率协同”,实际上就是要求在保证税制效率与征管效率各自实现的基础上,努力推动税收制度与征管机制之间能够相互适应、互不脱节,即实现税制效率与征管效率的协调配合,彼此兼顾,从而减少税收流失、降低征收成本,使税制更为合理,征管更加有效,税收收入更有保障,税收职能得以更好发挥。具体地说,一方面,在税制制定时,应充分考虑税收征管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在强调自身效率实现的同时,也要兼顾征管效率的实现和提升;同时,在税收征管实践中,应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为税制的完善反馈更多的有益信息,从而实现税收制度调整与征管机制调整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推进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 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制度目前,我国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不适应的矛盾突出,这正是在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应放在首位、着力解决的问题。造成事权与支出责任不适应的原因有二:其一,政府、市场的职能边界较为模糊,主要表现为政府包揽的事项过多,对市场竞争领域过分介入;其二,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在承担本级事权的同时,下级政府还处于上级政府的绝对领导之下,加之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使上级政府可以很容易地将本应自身承担的支出责任转嫁给下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在支出责任上的“缺位”和“越位”,其中尤以“缺位”为突出:属于上级政府事权、应由上级政府承担全部支出责任的事项,或属于共同事权、应共同承担支出责任的事项,上级政府往往将全部或部分的支出责任推给下级政府承担,导致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责任不断下移。这造成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支出责任与财权不匹配,财政运转困难,并引致地方政府纷纷避开公共财政预算的约束,另辟财源,从而形成土地财政、地方财政问题突出的局面。因而,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突破口,在于解决事权和支出责任不相适应的问题:只有在建立起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的基础上,才能根据政府间事权的划分,合理安排各级政府的财权,并根据财政收入与支出责任之间的缺口,确定转移支付资金的规模。2. 分权而非分钱,合理配置政府间的财权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基本上依照中央对地方的做法,与下级政府划分收入,由此造成在政府间支出责任层层下移的同时,财政收入层层向上集中,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收入与支出责任间的资金缺口过大使转移支付日益成为其主要的财力来源。过度地依赖于转移支付资金不仅抑制了地方的积极性,而且使各级地方财政丧失了相对独立的财权,使分税制名不符实,成为分钱而非分权的体制安排。因而,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应是分权,而非分钱。分权意味着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自主权,使地方政府能够自主地提供本级公共物品和服务,增加地方经济活力。同时,分权并不等于放权,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不是要从中央财政手中剥夺财权置于地方政府,重回1994年之前的老路上去。[3] 2012年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占比为48%,按照国际经验,不论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我国的国情决定,在目前阶段不仅不能弱化中央政府财权,反而应适当地上收部分财权以进一步加强中央财力集中度,在保证在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切实保障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的效果。3. 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发挥其再分配职能在我国事权与财权失衡的现实格局下,转移支付已由对分税体制予以修正补充的机制,转变成了对基层政府进行财力分配的主导机制。[4]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从规模来看,总体量明显过大;从结构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应有的主体地位不突出,而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过多、过滥,且管理不规范。因而,应从转移支付的规模和结构入手,逐步完善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促其再分配职能的发挥。具体地说:第一,适当缩减转移支付总体规模。在事权上移和财权上收的动态调整过程中,应合理地把握事权上移和财权上收的度,使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缺口得以缩小,进而缩减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总规模,减少地方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依赖;第二,在转移支付结构上,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相对比重,强化转移支付均衡财力的功能,并强调其科学性;第三,适当缩减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增强其规范性。
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财务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企业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由相关的专业人士负责企业内部一切的财务活动,其中包括各个企业进行任何一项活动过程中经费的预算、项目决策与计划、项目结束之后的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管理工作的总称。所有企业如果想要良性长期发展,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制约任何事情。因此,财务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且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性,更快更好的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1.财务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现如今,经济竞争越发激烈。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和长期的发展,管理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针对各个职能部门的需要进行重新划分权利与责任。只有统筹规划才能让企业内各个部门都和谐发展,相互制约,更好的为企业共同的发展目标做自己部门该做的事。然而企业无论进行什么管理活动都需要企业管理有一条主线,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贯穿起来,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经验证明,这条主线就是财物管理。2.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大中型的企业的生产管理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主要是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与传统结构相比,市场中出现了出现了分散的、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由于投资者的增多,企业内部管理层也出现了相应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对于那些企业中的分散投资者,他们一般重视的不是企业当前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眼前利益,而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企业将来的发展走向是他们重视的,对于企业眼前可以看到的利润,他们并不是非常重视,关键重视的地方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财务管理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经营活动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都合理地加以规划和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富不断增加的目的。因此,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可以单独运行和单独操作的工作,又是一项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协作的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营改增”税制改革?此项改革目前已到了什么阶段?
“营改增”对促进现代服务业合理分工,刺激市场需求,进行结构性减税,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营改增”将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增强服务业竞争能力,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推动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扶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带动扩大就业;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项改革不仅是与世界通行做法接轨,也是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的必然选择。此项改革目前已全面完成了。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这次币制改革就是法币改革,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民国廿四年十一月实施新货币政策命令及章程》,开始在全国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集中钞票发行权。宣布“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规定其他银行不再享有发行权,其正在流通的纸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二、规定法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三、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如有故存隐匿,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惩治”。四、规定法币不予兑现,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法币改革的历史动因第一,国际金融形势的影响。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危机中,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德、日本、加拿大等国先后放弃金本位,企图以此向用银国转嫁危机。1933年3月,美国亦放弃金本位,使美元贬值,并单方面违背1932年7月世界8个主要产银、用银国通过的“白银协定”,在国际市场上高价收购白银,企图以“提高银价,即为提高四万万人民的购买力”的办法,将美国的经济危机转嫁给中国人民。种种因素使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1935年以前,白银及银元在国际市场上是一般商品,在中国则是通货。国际市场银价的上涨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从1934年6月到10月的5个月内,上海输出的白银(含银元)数量高达2.229亿元。这一数量相当于1933年输出量的3倍。有的外国在华银行甚至雇佣兵舰抢运白银出口以谋取暴利。白银外流的剧增,减少了上海的白银储备,从1934年3月到1934年12月,上海各银行(包括中、外银行)的白银存量从5.894亿元减少到3.35亿元。1934年到1935年,中国又大约外流白银1.8亿元。白银的大量外流对中国造成严重后果:一是国内人心恐慌;二是中国外贸严重入超;三是银根紧张,市面周转不灵,银行、钱庄、商号接踵倒闭;四是通货不足,物价下跌,以上海为例,1935年物价比1932年下跌了23.9%,乃至工厂难以维持,被迫倒闭。总之,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引发1935年的白银风潮。对于白银风潮,南京国民政府也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如1934年10月起对出口白银课征重税,企图拦阻或减少白银的外流;加快实施币制改革的步伐,以此切断国际市场上银价涨落起伏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严重影响。当然,30年代初开始,基于世界经济恐慌的“各重要国家相率改定货币政策,不许流通硬币的潮流,对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也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第二,防备日本扩大对中国侵略的战略需要。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举国震动。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虽一味依赖国联,幻想通过国际调解,以妥协的办法解决东北问题。但面对日本无视国际法准则、咄咄逼人之势,毕竟也不愿意日本人吞并整个中国。在此形势面前,钱昌照(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向蒋介石提出组织国防设计委员会的建议。钱氏的本意是积极的,他认为:日本迟早会大举侵犯中国。为了及早做好应战准备,未雨绸缪,他提议组织专门机构,聘请一批科技专家和教授,从事有关国防建设方面的调查、研究和有关计划的制定工作。钱昌照的建议十分符合蒋介石的心意。因为,这一机构的设立给蒋带来了主动。1.有助于增强蒋介石在国民政府中的势力。通过这个机构打出准备抗日的旗帜可以拉拢一批各方面、各专业的知名人士及社会名流为己所用,增强他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改变其力量主要在军队而政治经济方面势犹未及的局面。2.通过这一机构更好地与英、美等国拉关系。国防设计委员会拟联络的学者与名流大多留学过西方,他们受西方培养,深得英、美等国的信赖,蒋介石试图利用和通过他们的周旋去争取美、英等国从经济上、政治上得到更大的支持。3.这一机构如能设立,客观上有利于南京政府预做一些防备日本扩大侵略的准备工作。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国防设计委员会于1932年11月正式成立。在国防设计委员会的首批39名委员中,有徐新六、吴鼎昌等银行家、金融家代表,以后陆续又有张嘉áo等著名银行家加入其中。这批银行家、金融家在国防设计委员会中,积极参与币制改革的设计,或多方活动,或参与策划。在浙江兴业银行经理徐新六逝世后,有人清理他的遗物时,曾发现他生前草拟的中国币制改革意见书。这份币制改革意见书与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实施的法币改革方案有许多相同之处。国防设计委员会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研究中国币制改革,将中国币制改革问题纳入“国防设计”之中,已多少有了预防日本扩大侵略的战略意图。第三,“废两改元”的成功,在技术上为法币改革铺平了道路。1932年7月7日,宋子文在上海召集银、钱业代表会议,会上确定了废两改元的三点原则:①废除银两,采用银元;②采行银元制度后,旧铸银元可照旧使用;③确定银元法价,开始铸造新银币。这些原则的确定,实际上迈出了“废两改元”的第一步。紧接着,1933年3月1日、4月5日、4月6日,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发布《废两改元令》、《废两改元布告》、《训令》等文告,规定从当年4月6日起在全国正式推行废两改元。“废两改元”最重要的举措就是,规定由该年4月6日起,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交易和契约票据,概用银元,停用银两。“废两改元”的推行,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形状、重量和成色划一的银元,大大简化了货币种类,改善了中国通货市场的紊乱状态。其结果,一方面,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生活的活跃,适应了经济生活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废两改元”作为简化货币、整顿货币流通市场的关键一步,又为在中国废止硬币、进一步实行法币改革扫清了货币紊乱方面的障碍。第四,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采取了支持的态度,派出了诸如甘末尔、杨格、李滋·罗斯等经济专家来华参与法币改革的设计工作。尤其是英国方面的李滋·罗斯对法币改革起了重要的作用:1.李滋·罗斯来华排除了中国对日、英关系存在的疑虑。在此前几次有关中国货币改革的谈判中,英国和美国都曾询问过并企图得悉中国方面币制改革计划的详情,但均被中国方面加以拒绝。因为,当时英国正在与日本讨论这个问题,中国对英、日间的关系尚未探底,担心英国会将“中国的计划告知日本”。而李滋·罗斯亲自来华,英国与中国单独开谈,这件事被南京国民政府看作是英国支持中国币制改革的亮相。2.李滋·罗斯来华后赞同并支持了美国专家杨格(时任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顾问)等人的方案。李滋·罗斯经加拿大、日本于1935年9月到达中国伊始,杨格便在南京向他谈及中国“整个局势”以及在币制改革方面“应当推行的方案”。10月2日,宋子文、孔祥熙等人又将杨格方案为基础的官方改革方案通告给李滋·罗斯。对于该方案,李滋·罗斯不仅“一般地表示同意”,而且还“出力协助提供意见。”当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的第二天即1935年11月4日,英国驻华大使在英国法律授权下,公布“国王规章”并引述中国法令,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规定英国在华侨民要接受法币以代替白银和银元。这些举措表明了英方对中国“法币”的信心及“给予中国的改革举动以强有力的支持”。美国也在与国民政府谈判之后,继续按每盎斯0.45美元的价格收买更多的中国白银,以表示对中国的支持。“国际收支变为顺差,中国因此得到大量外汇,这些数目加上出售白银所得,使中国的通货储备于1937年中期达到相当于三亿七千九百万美元的巨数。”英、美等国支持中国的法币改革,有其复杂的因素:既有出于自身利益欲插手中国的币制改革以加强对中国货币制度的影响,又有基于当时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种种考虑。不管怎样,英、美支持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是有利于法币在全国推行的。综上所述,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推行,绝非是个别人主使和带有偶发性的金融事件。法币改革的完成,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呼唤,中国货币制度内部矛盾发展所使然;又是当时国际的政治、经济格局所导致。法币改革的历史正效应法币改革是史无前例的。它所产生的正、负历史效应都是巨大的。因此,对于法币改革的评价就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极为复杂的问题。必须承认,法币改革后,政府用不兑现的纸币代替银币,为政府滥发纸币、实行通货膨胀提供了方便条件。从抗日战争爆发至1948年8月21日实行金圆券止,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高达664万亿元,比抗战前夕增长了47.4万倍。之后,发行的金圆券比法币败亡得更快更惨,在1948年8月到1949年6月的十个月中,就膨胀了“六十五万倍”。在长达十余年的恶性通货膨胀中,“国民党政府增发钞票1400多亿倍,而物价上涨八万五千多亿倍”。通货膨胀使全中国人民遭到空前浩劫,“人民被掠夺了价值一百五十亿银元以上的财富”。但是,随着历史沉淀期的延长,人们将越来越看清法币改革所带来的历史正效应。第一,以法币统一全国的货币,是货币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中国在实行法币以前,货币制度混乱至极。本位的银元有“袁头”和“孙头”,它们成色各异不能通价交换;作为辅币,各地有规格和成色不同的“银角子”或“银毫子”;此外,还有众多的相差悬殊的制钱和铜元等。这些铸币,甲地通用,乙地便不能通用,彼此兑价相差悬殊。至于流通的纸币则至为混乱,在通商大埠流通本国或外国的银元券居多;在内地都会,政府纸币流通为多;在偏僻城乡,多流行各种商店、钱庄或其他非金融组织所发行的私票。当时的中国,从货币流通的角度去看,“每埠为一国,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小国”。法币改革实施后,前此众多纷乱的货币被中央、中国、交通等银行的“法币”所取代。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货币混乱的状况,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整饬了货币流通秩序,对于扫除繁杂货币对经济发展的障碍有巨大的历史作用。第二,法币改革的成功推动了经贸和国内生产的发展。从对外经贸方面看,在实行法币改革以前,中国的金融行市总受到世界银价涨落的拉打而发生不稳。法币发行后,将全国约6.62亿元白银全部收归国有,既不准买卖又不准流通,使法币完全与现银脱钩,这就使中国的货币完全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如美国于1935年12月停止在伦敦购银,一周内银价降低了10%,但因法币与世界银价脱钩,国内没有引起过大波动。同时,改革中稳定法币对英镑的汇价,中国既可以用法币购买外汇支付所欠各国的外债,避免用白银偿还外债所带来的许多干扰和损失;而且还因为法币与英镑有了固定的比价,可以到世界市场去流通。这无疑将有利于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到抗战前夕,“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外汇率的稳定”,在法币改革后的头几个月内,“出现了几十年末曾有过的贸易顺差,出口超过了进口”,这种“国外对中国出口货物的要求,特别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购买力”。从国内的工农业生产来看,在最初的一、二年内,法币发行刺激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法币发行之初规定银元一元兑换法币一元,但实际兑换时,却是白银60%可兑100%的法币。这样,纸币的流通量就相对于银元增加了。法币的发行数字,1935年11月初发行数为459308123万元,到1937年6月底,增发到1407202334万元,后者比前者增加了2.1倍。货币流通量的有限度增加,使全国物价开始回升,如,上海1936年物价上涨12.6%。物价的回升使商业和生产变得有利可图,因而刺激了商业的繁荣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以购买力迅速增加为标志的内地的复兴”景象。1936年,中国的农业,除川、豫、粤三省受灾外,全国均获丰收。据中国银行估计,1936年重要各省农业收成的总价值达法币56亿元,较1933年至1935年的平均产值高出17亿元,即几乎增加了45%。由此可见,法币发行之初对促进国内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912—1949年为5.6%,其中1926—1936年为8.3%,1928—1936年为8.4%,后面两个数字包括了中国东北地区在内。如果考虑到1931年“九一八”前后的实际情况,将东北地区除外,则1926—1936年为6.4%,1931—1936年为6.7%。这组统计数字显示出抗战前夕的1935年、1936年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最快时期。促成这种“最快”发展的是综合性因素,其中就有法币改革的因素发生了作用。日本对中国关内广大地区的扩大侵略之所以选择在1937年,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法币改革和法币改革后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感到不安。在法币改革及其之后的“那一段短暂时间内,局势一直朝着对于中国人民和其他国家在华利益大有好处的现代化方向转化”。日本曾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抵制和破坏中国法币改革,以遏制上述“局势”的发展。首先,日本妄图破坏中国的金融货币体系,并进而迫使中国沦为日元集团的附庸。如,日本在北平指使日本浪人及汉奸流氓,在市内繁华街道用外钞购货,若店铺找付中国的钞票时,则声称不能兑现而拒绝收受。如此往复,致使各家商号相率不再收用中国的银行钞票。而后,日本浪人再将集中到手的大量中国钞票到一家银行要求立即兑换现银。搅得人心惶惶、市面不稳,挤兑之风日甚一日。华北地区唐山市从1935年5月3日到16日的两周内,即被兑出现洋793000元,且千元钞票兑洋的贴水也从15元提高到48元。再如,动用日军或收买汉奸、日本浪人组织“密输团”,从事大规模白银走私。1935年5月份,日本浪人在华北各地通过陆路和海路,每日偷运白银约15万元出境。除华北外,日本在华东的崇明、海州两地偷运白银每日约20万元左右。当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法币后,日本政府和军方要人纷纷对币制改革表示强烈反对,公开声称,将不惜以任何形式来“彻底阻止”中国法币改革的全面推行。日本对中国法币改革及法币改革后可能出现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感到不安,日本外务省甚至叫嚣,对法币改革“将断然排击之,虽诉诸武力,亦必阻止其实现。”这表明,日本已预感到发行法币的中国金融改革必将推进经济发展,并极不愿意看到在亚洲出现一个强大的中国。第三,法币改革成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中日战争是双方国力和人心向背的较量,这种较量既体现在军事上、战场上,也必然体现于经济上、生产上。如前所述,法币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新币制政策,它的成功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贸,推动了国内工农业生产,培育和增强了国力,因而法币改革体现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长期效果”,而这种“长期效果,证明远比它的近期效果更为巨大。”法币改革为南京国民政府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机和条件。首先,可以稳定并扩大政府的财政收入。即,国民政府可通过在全国强制推行法币这一手段总揽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因而也就“能够运用普遍为人民所接受的钞票(法币),应付全国的军政开支。”因此,发行纸币以应付各方面的需要包括战争的需要也就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使国民政府的实力大为增强。其次,法币改革的成功实施,使国民政府捞取了政治资本,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声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法币改革的实现,有利于此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法币得到广泛的流通,非常有利于国家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后,最大幅度地掌握调度现金、最大可能地集中白银等贵重金属,以作为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军火物资的经费之用。在实行法币之初,国家以法币收兑了民众手中及社会各方面持有的白银和银元。这是一种强有力且有效的资金集中手段,它在某种程度上起着中国能以全民族的力量去战胜日本侵略者、求得民族生存与解放的宣言书作用。法币实行以前,中国的“现金已经集中在帝国主义掌握中的上海”,实际为外国所把持,法币发行后“免除了纸币对于现金的兑换,而改以外币为兑换,可以使敌人掌握中的三万万元的巨额准备,转变为存在海外的外币准备,这是有相当的国际意义的”,对中国的抗战是大有好处的。在这里,还应该看到,抗战中法币逐渐被取消“无限制买卖外币”后,在防止日寇套汇及国内资金逃避方面的重大历史作用。法币虽是不能兑现的国家纸币,但却可以在指定的金融机构中无限制买卖外汇。抗战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内(1937.7—1938.3),国民政府的做法仍是维持战前的汇价(1元法币折英镑1先令2便士半),外汇的出售是无限制的,较战前不同的是,这时附加了“限制提存”的补助办法。这期间,中国法币的汇价是稳定的,没有外汇黑市。此时,日军“在华大部分军费的开支,主要是靠抛出外汇和日元”。但是,“由于维持着自由购买外汇的办法,资金的逃亡非常严重,当时资金逃亡的情形显然可以看到,限制提存的办法并不足以制止资金的逃亡,因此我国外汇基金便受到不少的损失。”从1938年3月到1940年5月初,国民政府仍极力在金融方面维持法币外汇政策,但因为统制力量的不及,市场上出现黑市。这一期间,中国外汇统制的中心依然在上海(中央银行所核定的外汇数额,百分之八十是供给上海的)。但是,上海沦陷后成为孤岛,上海的对外贸易国民政府无法统制,上海出口换回的外汇不能集中到中央银行手中以增加其外汇头寸,致使中央银行外汇核准金额日益减少,该行“当时外汇核准额与请求额之百分比:第一星期为百分之五十,总额四十五万镑,第二星期至第七星期,平均约为百分之二五,约三十五万镑,自六月以后,核准额更趋减少,仅达请求额的百分之五,约为五万镑”,外汇供给的日益不足,使黑市乘机而起,法币在黑市的汇价开始跌落。自1938年3月中旬到7月底5个月中,黑市法币汇价由14便士半渐渐跌至8便士半。在这种金融形势下,国民政府一方面坚持已成虚设的一元法币兑一先令二便士半的法定法币汇价,另方面则采取极力维持黑市汇价的办法。1938年8月中旬到1939年6月初,上海法币的黑市汇价被中英方面公开维持在8.25便士的水平上(1939年3月,中英间1千万英镑汇兑平准基金公开宣布成立)。1939年7月到1940年4月,法币汇价仍由国民政府暗中支撑维持在4便士上下。国民政府一面坚持法币法定一先令二便士半的法定汇价,另方面采取公开或暗中维持法币黑市汇价的做法,产生了正负效果。一方面,国民政府维持法币黑市外汇的做法,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与地位,确有很大作用;另方面,因为维持了法币黑市外汇,给日寇可乘之隙,使其得以用大量法币套买外汇,中英联合设立的1000万英镑的外汇平准基金(折合法币约3亿元)迅速被消耗、挖空。这种“消耗漏洞,十分之八以上是由日寇套买去的。”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对法币发动了大规模的货币战。首先是禁止沦陷区人民保存和使用法币。1938年6月起,日军宣布禁止印有中国南方地名的法币在华北流通,并勒令华北地区12种重要出口商品须向伪联合准备银行结售外汇。1942年起,华中地区禁用法币。一些地方甚至规定对持有法币60元以下者处徒刑或罚款、持有法币60元以上者处死刑的严刑峻法;颁布所谓的《扰乱金融暂行治罪法》,对所谓的“扰乱金融行为者”及持有或“搬运非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所发行之货币使之流通行为”者,处以“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下一月以上之有期徒刑,或一万元以下五百元以上之罚金。”其次是利用种种手段搜集华北、华中地区的大量法币。日寇在其占领区内严禁法币流通的目的,就在于搜罗法币为其所用。日本人看到“如不加速收回(法币),必致因私运出境而大量外流,是故其准许流通之时期只规定为三个月”。搜罗的大量法币被其运到上海、香港去套取外汇基金,再以此到国际市场上去购买侵华战争所需的军用物资。1940年5月初以后,国民政府开始放弃维持法币黑市汇价的做法,并进而取消法币“无限制买卖外汇”。其结果,使日本侵略者无法通过搜罗法币去套汇,无法获得中国的大量外汇基金,有力地打击了其利用法币套汇的阴谋,造成其资金方面的困难。因为缺乏资金基础,其宣传很久的伪中央银行较长一段时期内竟“无法成立,华兴伪币也不能大量流通”。国民政府在法币方面的重要政策调整使得“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没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在货币战——物资争夺战上也没能战胜中国”。而这种“政策调整”是银元等硬币流通时所做不到的。法币改革的实现,在抗战时期对于国统区大后方资金供应的改善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抗战开始后,资金向内地后方流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沿海及东部地区的银行、企业、机关和居民大量内迁、国民政府严格限制向口岸汇款使得后方汇款业务汇入多于汇出等原因外,国民政府晚些时放弃维持法币黑市汇价及取消法币的“无限制买卖外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资金的内流使大后方金融市场利率降低。以重庆地区为例,该地战前资金紧缺,金融奇窘,“比期利息每千元高达八、九元,抗战初起后更涨至十元,折合月息竟有二分”。1939年后,因资金内流,该地区利率逐渐有所下降,“比期利息每千元不过三元,较战前已低落百分之六十以上。”因为资金供应状况的大为松动,“过去成为重庆高利贷特色的银行竟以高利吸收比期存款,此种现象也日趋消灭,最近四川省银行、四川、美丰及聚兴诚等银行且相率减低存款利息”。资金的内流及相对充裕,使大后方各银行吸收的存款数量普遍增加。如中国银行,战前1936年的定、活期存款分别为450376652元、366311114元,到1938年定、活期存款分别上升到785918540元、464981630元;再如浙江实业银行,1936年定、活期存款为11600134元、26026701元,1938年该两项存款数额分别上升到12538303元和32505819元。银行吸收存款的增加及资力的相对充实,使其扩大投资、放款成为可能。这种投资和放款的扩大对坚持抗战的经济作用是不能被抹杀的。首先,银行业对政府债券的购买投资,既使自身有利可图,又支持了国民政府的战时财政(参见下表)。后方7家商业银行投资有价证券 (主要是公债)表银行名称 1936年 1937年 1938年中国 31176367 50086693 53315617上海 8622273 19726590 19746341浙江兴业 9031857 16831602 19348322浙江实业 5835547 7645007 7494652中孚 4152291 7573347 7333718聚兴诚 13156616 18477776 15998428垦业 2450576 4286191 4135728其次是增加了对后方交通生产事业的贷款。抗战后,后方企业单位猛增,截止1938年底为止,“战区工厂迁入后方者,共有四百零四家”,而抗战以来各省新建及复工的又有104家。大批厂矿企业的内迁、复工、新建需要注入巨额资金,而“政府给以经济上的援助,合迁移、建厂与流动资金三项,得到贷款共约九百余万元,其中由国库拨付占四百万元,其他则由银行贷付,政府给予担保。”企业急需资金,对企业给以资金的支持,使它们迅速恢复生产或扩大生产,就是对抗战的支持和贡献。后方的银行对交通生产事业的贷款普遍较抗战前有长足进步。以交通银行为例,该行对于西南后方的企业如中国兴业、裕滇纺织、华西兴业、四川丝业、民生实业等16大公司的贷款,“各自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到1938年底,中国、交通、农民三行仅在西南各地的农村贷款累计达到5600余万元,较1937年的2400余万元增加一倍以上。有人说,“法币更无疑的是抗战的重要支柱”,“中国如无一九三二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此话有些道理,它从某种角度指出法币改革在抗战的胜利中曾起到过的重大历史作用。今天,我们重又探讨法币改革,既是为了更客观更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这一重大金融改革事件,又是为了从历史中获得启示,充分地悟到每一次关键的“改革”将对民、对国、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重大效应。
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中,是否也有绿鞋机制的相关安排?
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中,绿鞋机制也是重要措施之一。《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发挥好超额配售选择权制度作用,促进股价稳定。《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规定,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以在发行方案中采用绿鞋机制。随着科创板的设立,新股发行的定价方式、投资者结构、资金供需状况发生了改变,发行人及中介机构的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相应地,我国目前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水平也得以提高。这为在IPO中设置绿鞋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科创板运行初期,为简化发行上市操作,保障安全运行,科创板股票公开发行自律委员会发出首份行业倡议,建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低于8000万股且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足15亿元的发行人暂不采用绿鞋机制。
双轨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法律分析:在中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产品市场上同一产品存在计划垄断性定价和市场定价两种价格,称为价格双轨制。与之相仿,在货币金融市场中,也存在受管制的贷款利率和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化利率,这便是利率双轨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什么制度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和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现代货币政策框架、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和国际金融协调合作治理机制的总和。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目标是建立有助于实现币值稳定、充分就业、金融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四大任务的中央银行体制机制。制度类型: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建立单纯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领导全部金融事业的中央银行制度。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采用的最主要、最典型的类型。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多见于央行形成初期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如前苏联、1984年前的我国等。3、准中央银行体制,是指国家不设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如香港地区。4、跨国中央银行体制,是指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在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东加勒比海货币管理局、欧洲中央银行。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央银行制度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什么进展吗?
5月24日据发改委网站消息,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及其他行业领域开展试点,积极推进,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到目前为止,两批近20家中央企业混改试点正在顺利实施,第三批试点企业将进一步扩大范围,提高覆盖面,在筛选数十家中央企业的同时,重点从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试点企业,形成规模协同效应。这次混改的特点,不仅在于企业的选择(既有一般企业层面,又有集团层面),更在于试点要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诸如,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加强董事会建设,积极探索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机结合;实施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和身份转换,有效提升企业经营决策能力;加快实施薪酬制度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探索员工持股可行路径;等等。从而形成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希望国企能够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重新焕发活力。
如何看待2022年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2022年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有利于提高我国直接融资比例,助力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可以提升股票发行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助于优化监管职能。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对助力中国实体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都具备积极意义;注册制改革,通过将股票发行选择权交给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提高融资效率;注册制让市场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企业,促进优胜劣汰,在注册制下监管部门加大了退市监管力度;有利于投资机构化和财富管理转型的趋势发展,不断走向成熟资本市场;证监会将审核权力下放到交易所,监管机构将回归监管本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证券市场的监管、审核现状,进一步优化证监会和交易所职能定位。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其关键就在于注册制,这是解决市场生态问题的基础性制度。注册制体现了市场的包容性,全面提升了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同时也要求市场的各参与方面具备更强的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市场化、法制化是注册制改革必然的结果,也是其追求的改革目标,注册制改革就是要尊重市场,也必将对其市场化、法制化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给市场生态、投资理念带来深刻的转变。
国资委强调国企改革将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破除垄断,引入社会和民营资
C 试题分析:国企除垄断,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有利于增强国企的控制力、活力和竞争力,也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故题肢②④正确;题肢①错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题肢③错误,错在了“同步发展”。故答案选C。
经济体制改革的国有制企业改革
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其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86年为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前提下的放权让利改革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和物质刺激,调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具体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改革,通过颁布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改革管理体制的文件,允许国有企业在生产计划、产品销售、资金使用等方面拥有部分权力。这一改革措施使国有企业具有了盈利意识,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不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二是以利润分成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试点改革,措施包括技术利润留成加增长利润留成、利润包干、超计划包干和亏损包干等。这一改革方案短期内达到了刺激企业盈利的目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企自我约束问题。三是实行利改税改革,主要内容是通过税收的形式,把国家和国企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1984年后彻底实现国企以税代利。这期间分三步改革,在规范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调动企业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放权让利完全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行政命令依然是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并没有创造出国有企业成长的市场空间。 1987-1991年为新旧体制并存条件下的企业承包制改革阶段,主要动机是希望通过重建微观利益机制和权利主体,使经营者对国有财产效率负起责任来。改革措施是在不改变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通过利润承包的方式,将经营权完全下放给企业。主要形式有租赁制、承包制和资产经营责任制。其中,实施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当推承包制。承包制在短期内效果明显,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但是,承包制仍然囿于行政性分权的框架内,虽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了,却由于只有激励没有约束,以致产生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行为和国有企业软约束,造成国有企业承包一轮国有资产损失一轮的怪现象。 1992年至今,主要是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定,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2002年中共十六大进一步提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企业已经基本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到2005年底,依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国有重点企业改制约为52.7%,作为国有企业主干的中央企业,已有宝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9家企业按照公司法转制,同时,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国企改革已取得巨大进展,国企三年脱困的目标基本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但如从全局来看,改革尚未完成,一些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为此需要继续降低国有企业门槛以引进多元化投资主体,健全和深化国有企业退出机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下的权力制衡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另外,未来还需要重点推进垄断行业国企改革,并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于国企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也十分重要。
2021年鞍钢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将什么作为推动混改评价混改的标尺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16字方针,积极稳妥推进混改,转换经营机制。拓展资料1、国企混改,全称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总要求,以市场机制为原则,通过在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引入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外资等各类资本,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不断释放活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2、国企混改的主要方式开放式改制重组。采取资产剥离、人员分流及债务重组等多种手段,重新组合业务、资产以及债务等要素,优化业务和资源配置。3、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通过投资补助、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引入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一般是指国内外专业的行业或财务投资者,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以及整合经验,其加入不仅可以带来外部资源,产生协同效应,还可以对国企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收益形成倒逼效应,提升企业经营活力和经营效益。员工持股。通过混改开展员工持股计划,打破以往国企员工薪资的天花板,充分激发员工创造力和积极性,鼓励员工与企业共创共享。运作上市。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既是混合所有制最重要的实现形式之一,也与混改目标高度一致。通过上市引入非公有资本,优化股权结构,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国企经营市场化发展。4、国企混改对国有企业的影响(1)国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完善多元化股权结构,与战略投资者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战略业务协同;建立高效的企业市场化管理机制,以业绩为导向,优化风险管理和成本管控,改善盈利能力;建立员工持股计划和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使员工与企业共享效益,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2)混改的典型案例之一为第一批混改试点企业中的中国联通。联通作为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由于在4G业务的失利使其在经营业绩上远差于另外两家公司,2016年联通年报显示,该年联通净利润仅为4.8亿元,而同期中国电信净利润为181.09亿元,中国移动净利润为1088.39亿元。(3)2017年联通混改,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引入来自互联网(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京东)、金融(中国人寿、中国中车)、垂直行业(苏宁云商、滴滴出行、网宿科技、光启集团、用友软件、宜通世纪)等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股权激励机制、薪酬分配机制等市场化管理制度。同时利用战略投资者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支付、物联网、零售、垂直行业等领域的优质外部资源,展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协同效应。中国联通2018年年报显示,联通实现净利润93.01亿元,同比增长452.3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0.81亿元,同比涨幅达858.28%。4G用户全年净增4505万户,(4)产业互联网收入同比增长45%。通过与战略投资者的深化合作,联通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各类创新业务全面布局,混改成效显著。
2022年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有什么意义?
2022年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有利于提高我国直接融资比例,助力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可以提升股票发行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助于优化监管职能。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对助力中国实体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都具备积极意义;注册制改革,通过将股票发行选择权交给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提高融资效率;注册制让市场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企业,促进优胜劣汰,在注册制下监管部门加大了退市监管力度;有利于投资机构化和财富管理转型的趋势发展,不断走向成熟资本市场;证监会将审核权力下放到交易所,监管机构将回归监管本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证券市场的监管、审核现状,进一步优化证监会和交易所职能定位。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其关键就在于注册制,这是解决市场生态问题的基础性制度。注册制体现了市场的包容性,全面提升了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同时也要求市场的各参与方面具备更强的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市场化、法制化是注册制改革必然的结果,也是其追求的改革目标,注册制改革就是要尊重市场,也必将对其市场化、法制化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给市场生态、投资理念带来深刻的转变。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是法律体系的问题。不同的股票发行制度与不同的法系是互相适应的。我国推行注册制后,我们的法律体系会不会产生不融合的状况,我觉得值得提前研究。 第二是行政体系的问题。在注册制的条件下,证监会把审核的权力移交给证券交易所。但是目前的两大证券交易所,人是证监会派的,管是归证监会管的。要想理顺行政体系,必须有一个配套的改革,就是两家交易所要尽快从会员制组织制度改革为公司制,实现独立。 第三是注册制下造假违法的成本问题。我们实行了注册制,如果对造假发行上市的公司及其当事人处罚太轻,造假成本太低,会起到一种鼓励造假的作用。所以,应该制定有关违规造假的罚则,对造假者予以重罚,让其不敢造假。 第四是注册制下如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问题。注册制重在信息披露,监管方主要关注的是招股说明书。在我国大量的中小投资者中,很多人可能没有识别招股说明书的能力,只能盲目跟从。如何帮助他们增强分析信息、判断信息的能力,在注册制条件下显得非常重要。 第五是注册制推出以后的监管效率问题。证券市场的特点是交易的高效化、资金转移的快速化。在注册制条件下,如果监管效率不高,违法者发现苗头不好,就带着资金跑了,最后处罚谁呢?因此,监管效率必须要有相应的提高。 第六是投资者教育问题。目前许多投资者认为注册制的推出对股市是重大利空,一说推出注册制,马上就会想到今后可能有大量的、业绩比较差的公司上市。因此需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另外,要考虑注册制的出台时机问题。学习炒股知识,训练炒股技术,积累炒股经验,体验坐庄快感。游侠股市,智慧与谋略的虚拟股市。
如何推动中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要推动中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首先,要扫除法律障碍。其次,要尽量确保发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之前证监会为改进监管工作提出“在发审会前对中介机构底稿进行抽查”,在目前阶段,造假上市回报极其丰厚,抽查难以防止所有企业的造假行为,仍将可能让部分造假企业蒙混过关获得上市资格,若指望通过抽查来威慑制止所有企业的造假动机,这对投资者而言仍然存在较大风险。实行注册制,其核心是确保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为此必须对每家拟上市企业信息都进行常态化、制度化的严格审核,否则,发审人员既不对企业的价值进行判断,又不能尽量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发行审核的意义就不大。其三,要推进退市制度等配套改革。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不能单兵突进,而要整体推进,需要大量的配套制度做支撑。比如说,现在国内不少互联网企业尽管处于亏损阶段,但也纷纷在美国成功上市,未来随着注册制的实行以及沪深交易所上市门槛的降低,A股市场也可能出现亏损公司上市的情景,只要投资者捧场,相信企业将来有发展前途,亏损企业同样可以上市,但如果A股市场仍然维持目前上市公司随意资产重组和借壳的局面,一些绩劣公司上市后就会不思进取,反正可以卖壳或重组,所得利益同样丰厚。事实上,实行注册制的成熟市场,上市公司退市率都比A股市场高得多,注册制与绩劣公司高退市率其实相辅相成,不能割裂开来,这或需要在推进注册制时予以明确。
对当前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看法
当前股票注册制改革是一件好事。股票注册制改革之前,我国股票市场一直实行的是核准制和审批制,一家上市企业要想获得上市资格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最快的也要几个月,慢的则需要几年的漫长等待,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许多不便。注册制实施后,企业上市将变得更容易,更快捷,只要你满足了上市条件就可以很快上市,为企业融资发展提供了便利。我国股市成立时间短,各种规章制度尚在建设完备当中,还存在诸多弊端,诸如:股民的理赔问题,股票的退市问题等等,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股票注册制改革对股市有哪些影响?
注册制:意味着未来上市的股票将只需信息披露完整即可,不需要做经营能力规定,不设资金门槛。任何企业以后只要满足信息披露的规范都可以申请上市。带来的影响:注册制推出之后,可供投资者选择的股票将大大增加,市场估值有望逐步回归理性。注册制对股市影响从短期来看,注册制打破市场的供求平衡,构成利空。注册制下,新股大量上市,必然分流A股存量资金。供过于求,上市公司稀缺性减少,估值回归,造成股票价值中枢下移,对市场造成冲击。新股的批量上市对市场造成的冲击;注册制下,因企业上市基本由中介机构负责,而监管部门的审核权力却发生改变,仅进行形式性的审核。注册制利好:注册制下,IPO长时间排队的现象有望得到解决。随着拟发行公司的批量上市,将很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行注册制的原因:核准制下政府控制发行规模和发行节奏,可能企业排两三年都还没排到,既然上市这么不容易,不管是好公司还是一般公司,都去使劲圈钱,超额募资屡见不鲜。一级市场定价畸高。总结:注册制是把双刃剑,能克服一些核准制的缺点但也存在了也一定的弊端,应该辩证的去看待。
注册制改革具体是什么意思
在股票市场中,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制成法律文件,上交至主管机构进行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证券发行注册的目的是向投资者提供据以判断证券实质要件的形式资料,以便做出投资决定,证券注册并不能成为投资者免受损失的保护伞。如果公开方式适当,证券管理机构不得以发行证券价格或其他条件非公平,或发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尽合理等理由而拒绝注册。也就是说证券发行人的营业性质、发行人财力、发行人素质、发展前景、发行数量与价格等实质条件均不作为发行审核条件,也不做出价值判断。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对股市有哪些影响
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这种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最高。温馨提示:①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相关产品由对应平台或公司发行与管理,我行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等责任;②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应答时间:2021-10-1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注册制改革是什么意思
在股票市场中,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制成法律文件,上交至主管机构进行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证券发行注册的目的是向投资者提供据以判断证券实质要件的形式资料,以便做出投资决定,证券注册并不能成为投资者免受损失的保护伞。如果公开方式适当,证券管理机构不得以发行证券价格或其他条件非公平,或发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尽合理等理由而拒绝注册。也就是说证券发行人的营业性质、发行人财力、发行人素质、发展前景、发行数量与价格等实质条件均不作为发行审核条件,也不做出价值判断。
注册制改革对股市影响
注册制改革对股市影响如下:1.上市的公司会更多,以前是审批制度,上市要排队,背后的红包没少送,现在条件达到就可以选择上市了。2.是上市的公司越多,市场的资金就越少股市会偏向下跌3.注册制度后,股市的整体估值会下降,中小盘虚高的股价就会下跌。高位被套的人解套的机会有所缩小。2001年美股许多互联网公司股价上两三百美元,但是现在许多公司的股价只是几十块。【拓展资料】一、股票发行注册制是什么: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这种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最高。二、股票发行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区别:1、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 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 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 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 不进行实质判断。 如果公开方式适当, 证券管理机构不得以发行证券价格或其他条件非公平, 或发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尽合理等理由而拒绝注册。注册制主张事后控制。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 , 即使该证券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证券主管机关也无权干涉,因为自愿上当被认为是投资者不可剥夺的权利。2.核准制即所谓的实质管理原则,以欧洲各国的公司法为代表。依照证券发行核准制的要求,证券的发行不仅要以真实状况的充分公开为条件,而且必须符合证券管理机构制定的若干适于发行的实质条件。符合条件的发行公司,经证券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取得发行资格,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证券。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禁止质量差的证券公开发行。
股票注册制改革 是什么意思
在股票市场中,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制成法律文件,上交至主管机构进行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证券发行注册的目的是向投资者提供据以判断证券实质要件的形式资料,以便做出投资决定,证券注册并不能成为投资者免受损失的保护伞。如果公开方式适当,证券管理机构不得以发行证券价格或其他条件非公平,或发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尽合理等理由而拒绝注册。也就是说证券发行人的营业性质、发行人财力、发行人素质、发展前景、发行数量与价格等实质条件均不作为发行审核条件,也不做出价值判断。
股票注册制改革方案是什么意思?
注册制是相对现在的审批制而言的,我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公司上市都需要经过证监会的审批,而改革注册制以后就不需要经过审批,公司可以直接上市,当然需要向有关管理部门进行注册。拓展:1.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2.证券发行核准制:即所谓的实质管理原则,以欧洲各国的公司法为代表。依照证券发行核准制的要求,证券的发行不仅要以真实状况的充分公开为条件,而且必须符合证券管理机构制定的若干适于发行的实质条件。符合条件的发行公司,经证券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取得发行资格,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证券。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禁止质量差的证券公开发行。我们称作实质审核,主要是欧洲和中国常见上市方式
请问,股市注册制改革是怎么回事?
注册制是指发行人在准备发行证券时,必须将依法公开的各种资料完整、真实、准确地向证券主管机关呈报并申请注册。作形式审查,至于发行人营业性质,发行人财力、素质及发展前景,发行数量与价格等实质条件均不作为发行审核要件。不作出价值判断。申报文件提交后,经过法定期间,主管机关若无异议,申请即自动生效。
股票注册制改革方案是什么意思
在股票市场中,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制成法律文件,上交至主管机构进行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证券发行注册的目的是向投资者提供据以判断证券实质要件的形式资料,以便做出投资决定,证券注册并不能成为投资者免受损失的保护伞。如果公开方式适当,证券管理机构不得以发行证券价格或其他条件非公平,或发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尽合理等理由而拒绝注册。也就是说证券发行人的营业性质、发行人财力、发行人素质、发展前景、发行数量与价格等实质条件均不作为发行审核条件,也不做出价值判断。
什么是注册制改革?
在股票市场中,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制成法律文件,上交至主管机构进行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证券发行注册的目的是向投资者提供据以判断证券实质要件的形式资料,以便做出投资决定,证券注册并不能成为投资者免受损失的保护伞。如果公开方式适当,证券管理机构不得以发行证券价格或其他条件非公平,或发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尽合理等理由而拒绝注册。也就是说证券发行人的营业性质、发行人财力、发行人素质、发展前景、发行数量与价格等实质条件均不作为发行审核条件,也不做出价值判断。
如何理解中国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要推动中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首先,要扫除法律障碍。其次,要尽量确保发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之前证监会为改进监管工作提出“在发审会前对中介机构底稿进行抽查”,在目前阶段,造假上市回报极其丰厚,抽查难以防止所有企业的造假行为,仍将可能让部分造假企业蒙混过关获得上市资格,若指望通过抽查来威慑制止所有企业的造假动机,这对投资者而言仍然存在较大风险。实行注册制,其核心是确保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为此必须对每家拟上市企业信息都进行常态化、制度化的严格审核,否则,发审人员既不对企业的价值进行判断,又不能尽量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发行审核的意义就不大。其三,要推进退市制度等配套改革。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不能单兵突进,而要整体推进,需要大量的配套制度做支撑。比如说,现在国内不少互联网企业尽管处于亏损阶段,但也纷纷在美国成功上市,未来随着注册制的实行以及沪深交易所上市门槛的降低,A股市场也可能出现亏损公司上市的情景,只要投资者捧场,相信企业将来有发展前途,亏损企业同样可以上市,但如果A股市场仍然维持目前上市公司随意资产重组和借壳的局面,一些绩劣公司上市后就会不思进取,反正可以卖壳或重组,所得利益同样丰厚。事实上,实行注册制的成熟市场,上市公司退市率都比A股市场高得多,注册制与绩劣公司高退市率其实相辅相成,不能割裂开来,这或需要在推进注册制时予以明确。
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现状
经营状态良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从科创板先行、创业板推广、开设北交所,再到如今的全面注册制启动。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以什么为载体
板块。证监会市场一部主任李继尊表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采取了以板块为载体、分步实施的策略,每个板块都是综合改革。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核心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这类发行制度的代表是美国和日本。这种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最高。【拓展资料】注册制是指企业发生股票时,将各种资料提交给相关机构进行申报,监管机构对企业所送报告进行审查,不进行审核,最终企业发行的价值交给市场来决定。注册制特征是快进快出: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即降低上市门槛;同时配套有中介机构即券商对预备上市公司的考查,及时对作弊中介商加强处罚;并配套有降低退市门槛的规则。而核准制手续多,上市和退市的条件都多,例如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优质的新兴企业难以在国内上市、只能去境外上市,而一些业绩恶劣的上市公司退市过程很长。核准制改变为注册制,会导致市场生态出现重大变化,优质企业容易上市而劣质企业容易退市,退市则高位套牢的资金无法期望于下个牛市去解套,因此对散户的能力要求提高了,会淘汰部分散户而扩大机构资金和基金公司在市场的规模。证券发行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证券发行注册的目的是向投资者提供据以判断证券实质要件的形式资料,以便做出投资决定,证券注册并不能成为投资者免受损失的保护伞。如果公开方式适当,证券管理机构不得以发行证券价格或其他条件非公平,或发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尽合理等理由而拒绝注册。
股票注册制改革对股市有哪些影响?
利好第一:利好券商板块 全面注册制对券商板块是最大利好,随着全面注册制后有两个方面利好券商,其一是保荐,要知道券商公司是作为中介,准上市公司必须要有券商公司保荐和承销,所以券商公司在新股上市途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券商公司保荐与承销业务收入都是非常高的。 另外一个利好就是注册制就是意味着股票波动更大了,股票同时也更加活跃了,券商公司的佣金收入也是水涨船高,说白了全面注册制后对券商板块构成重大利好。 第二:利好白马股板块 全面注册制后为什么会利好白马股呢?要知道随着全面注册制后,意味着会有更多的IPO上市,随着新股数量增加后,二级股市老股票就会优胜劣汰。 意思就是全面注册制之后,对垃圾股是最大的利好,所谓的壳资源股是最不值钱了,会遭受到市场抛弃;反之利空垃圾股,自然会利好白马股,会让这些白马股更加值钱,更能得到二级市场资金的炒作,白马股会成为市场热点板块。 第三:利好科技板块 全面注册制是股票市场发行制度之一,但一定要清楚全面注册制其实就是为了优质公司尽快上市,并不会像之前的审核制,造成IPO堰塞湖的情况。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以什么为载体
板块。根据资料显示,证监会市场一部主任李继尊22日表示,注册制改革采取了以板块为载体、分步实施的策略,每个板块都是综合改革。注册制改革是完善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也是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关键举措。从2018年科创板起步,到2020年深交所创业板开启注册制试点,再到2021年北交所设立并同步试点注册制,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作为散户要注意什么?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一次重大改革。在此重要时刻,作为散户的我们也要做好应对准备,及时了解此改革的相关内容,从而有效保障自己的投资利益。首先,要明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以及此次改革带来的变化,而这变化的最重要的部分即是上市公司的发行及上市标准将会有大幅调整,并且将严格执行监管等政策,因此,对于散户来说,要注意上市公司的变动及上市新股,以避免投资风险。其次,要注意抓住机遇,及时把握上市公司的新增融资机会,加大投资资金,更加有针对性地关注新股新基金,以及重大资产重组、产业改造等机会,这些机会可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福利。最后,不要一味追求短期的投资收益,在此重要的时刻更要坚守原则,保护好自己的投资利益,不要被形势所牵制,要保持理性,深入分析,勤奋努力,聚焦自己的投资实践,才能受益于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总之,作为散户要想保障自己的投资利益,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获利,就要深入了解改革背后的背景,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变动及上市新股,并且要把握改革带来的机遇,正确把握交易策略,才能保障投资利益,并受益于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请问股票注册制改革对散户有什么影响?
股票注册制对散户影响1、注册制后散户投资更加困难,注册制后股票价值由市场决定,投资者自己进行价值的判断,投资操作难度增加;2、注册制后投资风险会更加的大,目前科创板和创业板实行注册制,新股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但是五个交易日后涨跌幅限制为20%。3、注册制去散户化,在注册制情况下,比较成熟的股票市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投资,散户投资者极少,国内注册制后赚钱难度增加,需要投资者越来越专业,并且市场会逐渐淘汰个人投资。扩展资料。一、注册制股票涨跌幅限制注册制的科创板与创业板新股上市第一到第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到第六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20%。二、注册制的特点。1、注册制的发行率高,通过简化审核程序和减少审核限制缩短申请人的发行时间;2、在注册制下,有更多优质的企业上市,增加了市场中可以选择的股票数量,对一些不良的现象进行一个抑制,加速市场的扩容;3、注册制有助于有潜力的优质企业上市,推动相关企业的融资;4、注册制为监管机构提供了行为界限,注册制对监管机构的权力进行了相应限制,能有效避免过度干预的现象;5、注册制下信息的披露要求更加的充分;6、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三、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区别1、发行市场是证券初始发行的市场,主要是通过打新来参与的,在新股上市之前,投资者如果有新股申购额度的话,就可以在申购日当天输入新股的代码,进行申购;2、流通市场就是对已经发行的股票进行一个买卖,投资者只要有股票账户就可以进行买卖,但是有一些特殊的,是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后才可以进行买卖
注册制改革三原则
注册制改革坚持三个原则:尊重注册制的基本内涵,借鉴全球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近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2月1日,中国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经过4年的试点后,股票发行注册制将正式在全市场推开,开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新局面,为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亮点突出 注册制实现全覆盖和基本定型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关键词是“全面”,主要是完成“两个覆盖”,一是覆盖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各市场板块;二是覆盖所有公开发行股票行为。另外,根据证券法的要求,优先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存托凭证也实行注册制。主板改革是这次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重点,主要是充分借鉴试点注册制的经验,以更加市场化便利化为导向,精简公开发行条件,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放开新股发行定价和上市前5个交易日涨跌幅限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不是试点制度体系简单的复制推广,而是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的全面优化和完善。本次改革呈现出四大亮点。
注册制改革是什么意思
在股票市场中,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制成法律文件,上交至主管机构进行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证券发行注册的目的是向投资者提供据以判断证券实质要件的形式资料,以便做出投资决定,证券注册并不能成为投资者免受损失的保护伞。如果公开方式适当,证券管理机构不得以发行证券价格或其他条件非公平,或发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尽合理等理由而拒绝注册。也就是说证券发行人的营业性质、发行人财力、发行人素质、发展前景、发行数量与价格等实质条件均不作为发行审核条件,也不做出价值判断。
股票注册制改革是什么意思啊
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这类发行制度的代表是美国和日本。这种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最高。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8日讯(记者 杨斯阳)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实施会使我国投融资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融资平台会变得更低成本、高效率,从前被拒之门外的有成长空间的企业都有希望进入IPO市场。”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这类发行制度的代表是美国和日本。这种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最高。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8日讯(记者 杨斯阳)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实施会使我国投融资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融资平台会变得更低成本、高效率,从前被拒之门外的有成长空间的企业都有希望进入IPO市场。”
什么是股票注册制改革
将股票发行制度改为注册制。股票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注册制改革是指将股票发行制度改为注册制,注册制降低了小微和创新型企业的上市门槛,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
股票注册制改革方案是什么意思?
注册制是相对现在的审批制而言的,我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公司上市都需要经过证监会的审批,而改革注册制以后就不需要经过审批,公司可以直接上市,当然需要向有关管理部门进行注册。
什么是注册制改革?
注册制是股票上市的一种制度,在注册制下,股票上市的条件有所放宽,亏损企业也能上市,但是股票的价值分化也将进一步扩大。注册制下,监管也有所放松,监管机构只对上市公司做形式上的审查,股票上市的效率提高了,而股票的价值判断将完全交给市场。大多数成熟的资本市场都实行的是注册制,我国注册制改革已经在创业板、科创板铺开,注册制下企业直接融资将更加便捷,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注册制也可以减少炒作,资金将更趋向于有价值的企业,低价值的股票将有很大的退市风险。扩展资料审核制对公司盈利状况和财务情况,还有公司的规模,是比较严格的。注册制比较宽松。意味着未来上市的股票将只需信息披露完整即可,不需要做经营能力规定,不设资金门槛。任何企业以后只要满足信息披露的规范都可以申请上市。这种适用于信用程度很高的国家,国外有的实行注册制,也有的实行注册制和核准制相结合的发行方式。
沪深交易所跟进落实新《证券法》 包括推进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等
3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自当日起施行。深交所及上交所均发表文章,细述将如何做好具体落实工作。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上交所表示,要着重抓好与新《证券法》贯彻落实相关的配套保障,主要包括三项:一是完成对现行业务规则体系的系统性清理,集中废止30余件具体业务规则,其中包含与新《证券法》不相适应的相关规定。二是根据新《证券法》确立的市场化原则,精简优化交易所业务办理程序和要求,取消股票、期权等产品业务办理证明材料11项。三是落实新《证券法》强化信息披露的要求,完成大额持股信息披露和报送技术改造,同时明确内幕信息知情人报送要求。同时要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认真落实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部署。上交所称,自2020年3月1日起,申请面向普通投资者或者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不含可转换公司债券)并在本所上市的,由本所负责发行上市受理、审核,并由中国证监会进行发行注册。二是强化信息披露一线监管力度。新《证券法》进一步强化了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信息披露责任,交易所对证券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信息披露行为监督职责同步强化。三是完善上市公司退市配套制度。新《证券法》不再规定证券退市的具体情形及暂停上市等实施程序,明确由证券交易所进行规定,为完善退市制度留下了充足的法律空间。四是细化完善证券交易制度。新《证券法》着力完善了证券交易制度,充实了禁止的交易行为,增加股份减持、程序化交易监管制度,完善证券交易所防控市场风险、维护交易秩序的手段措施。五是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新《证券法》大幅提高了证券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着力夯实了投资者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机制,同时要求证券交易所遵守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维护市场的公平、有序、透明。另一方面,深交所提出要六大维度完善制度供给。包括,推动注册制改革落地。适应市场改革发展需要,推进证券公开发行审核相关配套规则起草修订。落实公司债券实施注册制。同时,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充分借鉴科创板成功经验,推动制定在创业板试点股票公开发行注册制总体方案,研究完善发行上市、信息披露等制度,扩大板块包容性和覆盖面。并深化退市制度改革,简化退市程序,优化退市指标,丰富退出渠道,促进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注册制实施后,不再区分“大小公募”债券,所有拟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均由深交所受理、审核,审核通过后报送证监会履行发行注册程序,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仍按照现有规定执行。深交所提出,要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构建以《股票上市规则》《规范运作指引》为主体,以行业和业务信息披露指引为两翼,以办理指南等为支撑的上市公司信披规则体系。同时,推进规则“瘦身”,将主板、中小板《规范运作指引》合二为一。增强规则适应性,丰富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序列,完善公开承诺规则基础。深交所还提出,要提升一线监管效能,强化精准监管,提高监管透明度,并提升依法监管水平。另外,要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完善公开征集股东权利,总结先行赔付成功经验,推动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新证券法投教宣传。深交所最后提出,要优化交易基础制度。另外,要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抓紧完善配套规则 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
多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日前表示,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改革“牛鼻子”工程,经过科创板、创业板试点后,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是“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他们建议,做好注册制试点总结评估和改进优化,强化市场主体责任,抓紧完善相关配套规则,尽快实现全市场实行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注册制增加了A股市场的股票供给,监管部门也在强调退市机制的完善,有进有出,让整个资本市场更加健康地流动起来。”全国政协委员、中信集团总经理奚国华表示,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保持了制度的连续性,稳定了市场各方预期,进一步提升了股权融资市场化水平。奚国华建议,监管机构应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市场化监管思路,加快推行全市场注册制。全面实行注册制已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确定方向。全国政协委员、东方财富董事长其实认为,全面实行注册制将是“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切入点,有助于更高质量的创新、更高质量的供给,以及更高质量引进外资和我国券商更高水平地走出去。上交所数据显示,2020年科创板新增上市公司145家,募集资金2226.22亿元,科创板融资额超过主板。深交所数据显示,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以来,市场总体平稳,主要制度规则和技术系统运行顺畅。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等措施落地,极大地丰富了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企业融资渠道,推动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企业做优做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 真正还权于市场“应当看到,注册制试点时间不长,有关制度安排尚未经历市场周期和监管闭环的检验,有的新制度、新办法仍需磨合优化,实践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注册制试点进行评估和改进,总结推广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创造条件。”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注册制改革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真正还权于市场,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认为,真实披露信息,投资者才有可能根据发行人的真实情况和自身的风险偏好做出价值判断和投资选择,才能有效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保证发行人信息披露真实性,是注册制改革的关键环节,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尚福林说,一是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要提高信息披露的针对性、有效性、可读性。二是要压实中介机构核查验证和专业把关责任。三是要培育合格投资者,使其能够自主判断投资价值,做出投资决策。四是交易所和监管部门要做好审核注册,把住入口关。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规则并严格执行,以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真正做到“不做假账”。依法依规对信息造假等失信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严加惩处,不断夯实信用基础,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国俊表示,注册制有更严格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处罚力度也更为严格。资本市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中介机构必须对审计项目从严把关。全国人大代表、天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余瑞玉认为,要强化中介机构“把关人”角色,对中介机构故意和过失情形下分别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相应区分。完善配套制度 优化市场生态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认为,推进注册制改革还需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十四五”期间着力推进注册制改革,需增强对企业上市的包容性和支持力度,持续带动发行承销、交易、持续监管、投资者保护等各环节关键制度创新。以市场化定价制度吸引更多优质公司上市,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发行生态,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建议,科创板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科技属性,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上市。进一步完善发行定价机制与监督机制,营造更为良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环境。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王建军表示,有必要深化落实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构建与注册制改革相适应的证券罚没款赔先罚后机制。针对落实“零容忍”方针,肖钢表示,从过往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经验看,对案件的查处要加强对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违法责任追究力度,加大对有关中介机构违法责任的处罚,要有立体式追责机制,把行政处罚、市场禁入、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以及民事赔偿、刑事追责等手段结合起来,形成对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全方位体系。
浅谈注册制改革
相信众多朋友听说过“注册制改革”,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谈谈“注册制改革”的产生的背景以及意义。 首先,什么是注册制呢? 在股票市场中,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制成法律文件,上交至主管机构进行审查, 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 不进行实质判断。 证券发行注册的目的是向投资者提供据以判断证券实质要件的形式资料, 以便做出投资决定, 证券注册并不能成为投资者免受损失的保护伞。如果公开方式适当, 证券管理机构不得以发行证券价格或其他条件非公平, 或发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尽合理等理由而拒绝注册。也就是说证券发行人的营业性质、发行人财力、发行人素质、发展前景、发行数量与价格等实质条件均不作为发行审核条件,也不做出价值判断。 肯定有人会问,“注册制改革”为什么会如此重要呢?这当然还要从资本市场的建立属性说起。 对于资本市场的建立,如何保证其有活力、有韧性的健康发展呢?如何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回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要素市场,指商品市场的改革。从1978年到1980年中期我国逐渐改革了价格管理制度,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已基本具备;另一个便是资本市场,由于股票发行长期处于审核制下,没有完全放开,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功能还未充分发挥。 2015年股市暴涨暴跌的教训 我国A股市场自1992年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以来,经历了多次暴涨暴跌。其中,2015年股市的异常波动对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平稳运行来说都是一次大考验。2015年初,上证综指围绕着3100点附近箱体震荡。此后随着市场做多情绪的爆发和杠杆规模的无序增长,上证综指仅用3个月(3月12日至6月12日)的时间就上涨了2000余点,涨幅达到57%。股市行情在6月5日创业板指率先见顶之后,上证综指自6月15日(周一)开始了为期四周的急速下跌,跌幅一度达到35%。由于杠杆资金(特别是场外配资盘)的存在,股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即使在央行出台“双降”政策引导市场的情况下,市场依然选择继续下行,甚至出现了连续数日恐慌抛盘。 一是股票期现市场大幅下跌。据统计,上证综指从6月12日到7月8日暴跌32.11%,同期深证成指暴跌39%,两市蒸发了24.33万亿元市值,跌幅超过50%的股票有1390只,占全市场股票约50%。股指期货市场同步出现暴跌,2015年6月8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达到5346点的历史高位,到7月8日,其结算价下跌至3464点,跌幅达35.21%。 二是千股停牌、千股跌停,造成现货市场交易停顿。2015年6月26日和29日,7月2日、3日、7日、15日和27日,8月18日、24日和25日等十个交易日接连出现超过千余只股票跌停的情景,几乎每四个交易日中就有一次千股跌停出现。其中6月26日收盘跌停股票数量达到2021只,占当时市场可交易股票数量的87.1%。由于许多上市公司股东前期做了股权质押融资,为了避免股价跌破平仓线,大量上市公司开始寻找各种理由申请停牌,市场出现千股停牌现象。 三是股指期货合约大量卖空,出现市场流动性枯竭。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沪深300股指期货成交额达到243万亿,相当于中国当年GDP的3.4倍,成为全球第一大股指期货合约。2015年4月16日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推出后,成交量也一路攀升。但随着股票市场连续暴跌,股指期货各合约的投机性上升,出现单边卖空盘,导致股指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也枯竭。市场情绪持续悲观后,大量股指期货卖空交易导致期货与现货持续出现大幅贴水。沪深300主力合约7月7日收盘基差(期货与现货价格差)幅度达-6.01%。中证500主力合约在7月1日收盘基差达-12.02%的水平。相对稳定的上证50主力合约在7月8日收盘基差也达到了-4.35%。在8月25日开始的第二轮暴跌中,沪深300主力合约基差幅度进一步放大,在9月2日达-13.21%的历史低位,上证50主力合约同日出现-11.75%的历史低位。 四是高杠杆场外配资出现集中强制平仓。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6月30日数据,场外配资活动通过HOMS系统接入的客户资产规模合计近5000亿。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2015年1季度末证券投资(股票)信托规模约为7770亿元,2季度末上升到1.41万亿元,市场人士估计其中伞形信托的规模在7000亿左右。再加上人工分仓、P2P等其他场外配资方式,保守估计股市异常波动前场外配资总体规模至少达到2万亿—3万亿元以上。由于场外配资杠杆比例一般高达1:4或1:5,甚至1:10,为了保证出借资金及利息的安全,配资公司根据杠杆比例的不同,设有平仓警戒线和强制平仓线。6月中下旬开始的连续暴跌,引发了场外配资强行平仓的连锁反应,平仓从高杠杆向低杠杆逐步蔓延、持续放量。 五是公募基金遭遇赎回潮,部分产品出现流动性风险。股市异常波动后,公募基金市场首先是新增基金开户数锐减、增量资金迅速衰竭。6月最后一周和7月前两周新增基金开户数分别为62万户、63万户和43万户,环比分别下降69%、65%和74%。其次是遭遇巨量赎回,公募基金份额(股票型+混合型)在2015年6月份达到3.28万亿份的历史峰值后,7月份迅速回落到2.58万亿份,环比下降21%;公募基金净值(股票型+混合型)同期从4.1万亿元下降到3.0万亿元,环比下降26%。大面积赎回造成部分公募基金产品出现流动性风险。 六是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面临流动性风险,证券公司场内融资类业务规模大幅缩水,极端情形下客户信用违约风险和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上升。股异常波动前,银行理财与各大资产管理机构合作,通过两融受益权转让回购、参与打新股和委外业务等多种模式进入股票市场。据市场估计,银行理财资金流入场内的两融融资和场外配资总额估计1.6万亿元左右,其中场内融资余额1万亿元(包括两融融资0.8万亿元和收益互换0.2万亿元),场外融资约0.6万亿元。另外股权质押项目吸收的银行理财资金余额0.5万亿元,不属于配资,但股价下跌时期同样存在较大风险。 七是境内外相关金融产品市场受到关联影响。股票市场连续下跌期间,部分公募基金为应对赎回,开始抛售流动性较好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2015年7月8日下午,国债期货价格快速下跌,现券收益率快速上行,当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35个基点,增幅18.3%。同时,人民币汇率也出现波动。7月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个月远期报价升水880个基点,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1.4%。部分境外金融产品市场也受到间接影响,7月8日香港在新加坡交易的股指期货A50及所有与中国有关的大宗商品期货全部暴跌。全球各股票市场都受到影响,2015年7月6日-8日三天全球各重要指数全部下跌。 2015年我国出现的股市异常波动源于流动性危机,也是高比例场外融资的杠杆性危机,还夹带了程序化交易。其中,主要是高频交易加剧了股市下跌,最后带来结构性危机。在我国股市的结构中,沪深300的总市值将近40万亿元,而市盈率比较低,相反,当时的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股票市值不到20万亿元,但市盈率却在60-80倍,再加上高倍杠杆,就变成了一个大量平仓的过程。 2015年股市的异常波动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资本市场治理体系亟待加强,一个很重要的改革就是实行注册制改革。
1994年国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单一汇率制。基本内容如下: 1、 从1994年1月1日起,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 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经常项目正常对外支付用汇的计划审批。 3、 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市场的主要职能是为各外汇指定银行相互调剂余缺和清算服务,由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监督管理。 4、 在市场的运行中,各外汇指定银行以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之内自行挂牌公布汇率。 5、 中国人民银行向外汇交易市场吞吐货币,以保持各银行挂牌汇率的基本一致和相对稳定,并由计算机联网,将外汇指定银行之间的交易沟通起来,加快运作速度。 6、 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入,允许在外汇指定或境内的外资银行开立现汇帐户,在国家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对外支付和偿还境内金融机构外汇贷款本息,可在现汇帐户余额中直接办理;超出现汇帐户余额的生产、经营、还本付息和红利的用汇,由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授权部门批准的文件及合同审批后,向外汇指定银行购买。 7、 自1994年1月1日起,取消任何形式的境内外币计价结算,境内禁止外币流通,禁止指定金融机构以外的外汇买卖;停止发行外汇券,已发行流通的外汇券可继续使用,逐步回笼。 8、 强化外汇指定银行的依法经营和服务职能。 9、 严格外债管理,建立偿债基金,确保国家对外信誉。对境外资金的借用和偿还,国家继续实行计划管理、金融条件审批和外债登记制度。未办理登记手续的外债和境内机构违反规定为境外法人借债提供担保引起的支付责任,各银行不得擅自为其办理对外支付。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为恢复我国关协定缔约国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更是促进外汇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准备。
淄博张钢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美嘉伦给做的吗? 谁有案例给我参考一下。
是中美嘉伦做的。以下是淄博张钢混合所有制改制案例分析一、改革背景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指示和精神,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是未来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经趋势和前进方向,更是解决目前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面临诸多现实困难的重要举措。山东省委、省政府为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指示和精神,经研究决定以山东钢铁集团为改革试点,山钢则选择淄博张钢为试点突破口。所以,淄博张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整个山东国企国资的改革决策,对山东其他国企国资改革具有重大借鉴意义。中美嘉伦作为国内唯一专注转型期国企的综合性国际咨询机构,将主导淄博张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二、淄博张钢简介张店钢铁厂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55家地方骨干钢铁企业之一;1997年联合山东湖田石灰石矿和山东冶金机械厂(托管),组建为张店钢铁总厂;2006年为配合淄博市“环境立市”的战略规划,启动了整体搬迁改造工程,并于2010年完成一期搬迁工作,新厂区位于淄博市桓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约2400亩;2008年,张店钢铁总厂成为山钢集团下属全资企业。2013年底,经山东省国资委核准,原“张店钢铁总厂”进行了公司制改建,改制为“山东钢铁集团淄博张钢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2月26日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截止2014年12月31日,淄博张钢下属5家全资子公司、4家控股子公司、2家参股子公司及1家受托管理单位,是地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之一。三、总体方案设计3.1 淄博张钢混合所有制的总体思路:改革范围:以钢铁主业为主题,选择淄博张钢优质资产参与本次改革。改革重组:通过股权、资产及债务等一系列重组,打造统一的改革平台,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及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资产完整性,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使改革后企业轻装上阵。产权多元化:以存量与增量相结合的方式,引入合格的外部投资者,开展企业经营管理者、核心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持股,积极探索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股权结构:改革后公司山钢集团国有股权(通过淄博张钢持股)、企业经营管理者与核心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外部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0%、35%、25%。员工安置:淄博张钢与全体在岗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由改革后企业与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改革前后职工的工作年限重新计算;经济补偿金在改革后转为职工对改革后公司的股权或债权。对于不在岗人员,以及离、退休等非在职人员,仍由淄博张钢负责统一管理,其人事关系和待遇保持不变。3.2 改革重组安排3.2.1股权重组淄博张钢通过将其持有的东方星城股权对张钢钢铁进行增资,将东方星城变更为张钢钢铁的子公司,从而将以从事钢铁主业的张钢钢铁打造为改革平台。3.2.1资产重组3.2.1.1土地使用权重组拟将淄博张钢名下的土地使用权经审计评估后,采用出资/划转的方式由淄博张钢重组至张钢钢铁名下,相应增加张钢钢铁参与改革的净资产;重组后,土地使用权证照统一变更至改革后企业名下。3.2.1.2债务重组本次改革中拟将张钢钢铁对山钢集团资金中心共32.83亿元借款中的15-25亿元(最终根据审计评估值确定),重组剥离至淄博张钢。3.2.1.3净资产调整最终确定淄博张钢对改革后公司国有出资部分的净资产值;初步预计应在人民币3-6亿之间,最终以改革专项审计评估的结果为准。考虑本文的篇幅,股权结构和员工安置的具体方案,在这里就不予详述。四、项目收获在本人跟进张钢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中,由于有刘总和潘总的指导,感慨颇多,收获颇多。考虑老国企建厂时间较长,人员关系错综复杂,涉及土地、资产和债务等问题也比较多,我个人觉得,改革项目的执行,重在思路。思路理清了,把企业的问题弄清楚了,总体方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得到多方面的认同。那么,对具体的国企改革,一般遵循哪些步骤和方法呢?首先:定主线。需要明确总体思路,一个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包含重要三点:股权重组、资产重组和员工安置等,其中资产重组尤其重要。其次:抓细节。根据股权、资产和员工等问题,再针对各块的重点进行挖掘,找出相应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再次,理关系。我们项目组整理的关系是:重点了解土地和负债,核实资产;测算公司净资产,定股权;做好员工安置方案。最后,求方案。方案的重点是资产、股权和员工安置,但还需要根据财务测算制定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考虑国企改革一般都需要省级批准,所以,在改革的重大意义方面还需要拔高,体现领导的高瞻远瞩。因为国企改革的敏感性,在公司范围内,也仅限人力、财务和企管等中高层领导知晓,所以,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没有做人员访谈,项目组重点做了两件事:土地和债务。抛开垄断性国企,对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国企而言,国企很大部分资产应该就是土地。所以,项目组驻厂的第一重要事务是摸清公司的土地情况。根据公司提供的近三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了解宗地名称、土地证号、面积性质和用途等尤其重要。需要根据土地性质和用途进行了分类,一般而言,需要重点关注,该土地是出让地还是划拨地?是工业用地或是住宅用地?如果是出让地,用途不变情况下,不需要缴纳出让金,但如果是划拨用地,则在征收时,需要缴纳部分出让金。对工业用地还是住宅用地而言,土地估值相差数倍或者是数十倍。弄清楚土地情况以后,需要根据当地国土局的相关政策和周边土地价格确定土地的价值。项目组当时根据淄博的土地价格进行估值,按照现有土地的属性,当时估值在5亿左右,根据2013年张钢第一次改制时土地评估价为24亿,土地溢价19亿,最后在进行净资产测算时,只能按照现有的土地价值计算。债务情况比较特殊,首先需要清楚公司现在有多少债务;其次,具体债务性质;最后,需要关注可以划转和剥离的债务数量。具体对张钢项目而言,张钢钢铁名下的债务达到82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就达到37亿,每年财务费用就高达3.2亿,每年高企的财务费用就把公司的利润给吞噬,况且,现在还是处于钢铁低估时期,在淄博张钢债务基本都在张钢钢铁的情况下,张钢钢铁还想永续发展,提出相当大的考验。考虑到张钢钢铁的特殊情况。所以,项目组拟定的方案是将剥离25亿左右债务到淄博张钢,减轻张钢钢铁改制后的经营压力。清楚资产和债务之后,计算公司现有的净资产,明确公司改制后的净资产总额,根据股权比例,设计增量和存量资金,计算员工和外部投资者的出资额,及所占比例等。五、总结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的事情非常多,但只要我们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抓住主线,深挖细节,理清关系,加上对改革后战略的良好规划。我相信,项目组依托中美嘉伦在国企改革的专业性,加上良好的思路和方法,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应该能得到多方面的认同。
辨析: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存在失业现象,我国目前已出现了失业,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也有负效应
市场经济下的现象,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国家不是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保障措施了吗,虽然还不能照顾全面。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以供参考。1、商流(买卖的流通)特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通过招标投标。吸引国内外有兴趣、有实力的商业巨头、行业优秀企业参与工程建设。许多设备只租不买。2、物资流(物资实物的流通)特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物资流的创新点是零基仓库。钢筋的加工在钢厂热弯。发电引水钢管分段在钢厂加工为半成品,各类构筑物半成1单位性质不清,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目前,水管单位缺乏科学定性,既不像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水利工程大部分为综合利用工程,既有公益性功能,又有一定的经营开发功能,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混在一起,界限不清。首先是体制不顺。表现在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单位之间的管理关系不顺,权责不明。其次是内部运行机制不活,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大多数水管单位亏损经营。2单位机构臃肿,社会保障机制不全水管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机构臃肿,非工程管理岗位较多,因人设事,因人设岗,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目前,由于安排子女就业及一些地方政府随意安置人员等原因,队伍还在不断膨胀。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无法满足工程管理的基本需求。由于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出台,水管单位现有职工医疗支出和离退休人员养老负担已相当沉重。3经费投入不足,影响水利工程正常投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无经费,老化失修严重;有管理单位的等、靠、要,无管理单位的没有人问;多数工程没有专兼职管护人员,个别工程甚至没有建完就遭到破坏。在人员经费的供给方面,不少承担防洪、排涝工作任务的,财政供给不足,使得这些人员想法子找米下锅,没有精力投入管理工作。4人员总量过剩与专业人才缺乏并存现行水管体制造成水管单位内部难以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一方面水管单位机构臃肿,人员膨胀,人浮于事,职工人数已严重超编,并且还在继续增加;另一方面,水管单位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无法满足现代管理和运营的需要。冗员过多,使有限的管理经费主要用于养人,这是造成管理成本过高,管理方式落后和工程效益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品直接运抵现场安装等。在物资供应链的拉动下,人称三峡的仓库就在长江上,就在高速公路上。3、信息流(信息、知识、技术的流通)特点。根据建设项目信息的分类、信息的处理特点,建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工程建设项目文件资料的文档分类数据库,实行网络随时查询管理。4、资金流(货币的流通)特点。三峡工程预测的静态总投资大约为900亿元人民币(1993年5月末价格),其中工程投资500亿元,移民安置400亿元。预测动态总投资将可能达到2039亿元,估计实际总投资约1800亿元左右。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即电费附加费。国务院1992年规定,全国人民每使用1kWh电能,需交附加费0.003元.以投入三峡工程。此后,附加费又被多次调升,有的省份甚至达到0.0124元。1994年起,葛洲坝水电站的利润也被直接转为三峡建设资金。到2002年,以葛洲坝电厂为主体的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掌管葛洲坝和三峡的所有发电资产。该公司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其募集的资金和此后获得的发电利润也成为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股票注册制改革方案是什么意思
昨夜小楼又东风好意境可想像的东西太多了感觉中国的证券市场荒唐可笑严肃随意偏执五味杂成太幼稚了本来解决方案就是一跌到底源头杜绝新股无泡沫机会才能最快有效对接国外理性投资市场退市这个研究可以滞后没有什么关系,那些退市垃圾是可以通过重组重生主要是新股的泡沫要控制好,第一时间控制不能让它上市,或上市的头几日就把未来的50年 ,100年透支完留给市场一地鸡毛市场凭啥要为未来50年买单多多的问为什么像这种绝对荒诞的资本市场在国外早就这些管理者被亿万股民投资者控告了还有留任的资格?赤裸裸掠夺广大人民的财富为少数私人富豪所有真验证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泪眼政策以前可以现在就不行了现在要公平你这样做就是不公平,白白圈走市场的钱也不全是它们圈走是中签者们中签者们可以圈走未来50年,100年的财富 市盈率多100多倍么这点很不符合投资逻辑赌博赌运叫赌场好了叫彩票市场好了股票市场就是一半性质的彩票市场么发什么牢骚怪你中不了签中签者们的荒诞奇富何时终结中科创达,润欣科技竟然前几天的股灾也不能阻止它们一字板的脚步这些人是为什么这些事是正常?这些现象是合理?你去看看,先前那批也是一字板不停的新股后来多多的腰斩不长记性还是故意肆虐这些不卖票的人该关它一年半载以后对于这种肆意封板不停,严重脱离人民理性意志的票就该莫须有停这一年,半年的牌让他们还敢不敢投机做恶助纣为虐市场竟然这么多板后的高位还会有特大的换手去解放它们这是什么样的荒诞市场第一时间大单接手者的多半是著名游资,龙虎榜营业部,大户这些人接手这此高位离奇票后,还通过对倒能拉上几个板或者不去监管它的话,还能翻番然后认识到这种手法的中小散户就大大的跟风玩高位击鼓传花游戏最后总有不小心运衰,命丧罪恶之手的中国该重点加强这些龙虎榜营业部,大游资,超级大户的监管还有加强中小投资者教育这些新股是为什么呢清一色的狂奔一字板你说个别吧,也合理可能真是佼佼者全部这样也不脸红呢然后市盈率多是出奇的在百倍以上就最简单的现下投资价值判断,根本就是不合理的,不该有的这样的狂捧这些新股多这么闹多高高在上对谁危险自然是市场上的长期投资者因为担负的被透支后的风险太高注定如履薄冰随时挨变脸的刀现时最紧要的任务,我给管理层指明出路就是打击这些新股背后的翻几番后的高位接盘者是那些大单多半是在大游资,大户,龙虎榜营业部可能还有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多不怕啊,因为股民素质低公私募的作恶行骗基本多没有风险多出得了手这些股民就是喜欢刀口舔血,找死不成全多不行了在这些高位接盘者大比例换手接盘后突然停牌,不放它们出来原因可以创新的莫须有莫须有用在这里是最合适为了未来广大的股民投资风险考虑是理由比如中科创达,润欣科技两家先后开板假设然后大单接手当然大单的当天也是涨停居多然后第二天就停它牌中科创达停掉了润欣也到开板了,然后再大换手投机股民还不明白怎么回事中科创达,还意想天开作恶那就再停润欣科技的牌这些接盘者问为什么管理层可以告诉他们你们去问问市场上大多数的人该不该停你们不跟他说别的这就是对广大未来股民最好的负责我看它以后还有在新股上如此放肆作恶的份子再出现否停一年半年那难受啊长能够长记性,吸取教训,让中国证券市场往良性上发展。。。
2011年6月19日是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周年。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累计上涨5.5%,意味着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少的人民币,人民币汇率升高。(3分)(2)①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内涵是,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3分)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外汇和汇率,第(1)考查汇率的变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累计上涨5.5%,说明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汇率跌落。第(2)问:考查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内涵和意义,这一问属于教材知识点,考生只要能够熟悉教材再现教材即可,内涵: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可以从对人民生活、经济发展、世界金融的稳定、世界经济的发展等几个角度进行作答。
《首席执行官》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 写一篇 1500字观后感
不止一次看过“首席执行官”这部电影,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 第一次看:看完后非常激动,为海尔能创造民族品牌的壮举所感动,为海尔成为世界知名企业为国争光所感动。这种感受很能激励人,使人深受鼓舞。甚至有创业的冲动,也想能为中国能拥有更多世界名牌做贡献!! 第二次看:依然感动,但更感动海尔人的创业精神,感动的是海尔人面对挫折时的态度。电影作为艺术作品不可能全面罗列海尔在成长中的困难挫折,只是海尔20多年发展的缩影。海尔人用特有的对待困难的态度---只要想办法、只要努力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这样的精神在迎接和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电影中CEO凌敏先生有这样的几段话,我觉得他说出了海尔人的精神,说出了海尔的企业文化,说出了海尔的危机观。这几段话分别是:1、一个人没有钱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没有奋斗的精神。2、海尔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就是每天从零开始,创新精神就是今天比昨天有提高有进步,通过不断创新实现自我。3、海尔要走的是不断战胜自我的道路,因为我们在国内做到第一并不代表就是世界第一,要做世界名牌就要看到自己和世界名牌的差距,有差距就要学习,努力缩小差距。4、没有沉不了的船,没有倒闭不了的企业。我们每天都在面临这样的危机。而避免危机的唯一办法是要靠人的努力,员工要三倍的努力,干部要十倍的努力。这个努力就是要不被昨天的成功思维束缚,为了明天的成功去不断学习,不断战胜自己,这就是摆在海尔面前最大的挑战。有这样的一群敢于迎难而上,勇于自我刨析的人组成的团队何愁困难呼! 第三次看:这次再看,我同时在思考一个问题,相对国内的大小企业海尔成功的关键在那里。经过20年的开放发展,中国不缺乏创业的资金、人才、市场、有潜力的企业家,但像海尔一样迅速成功的企业并不多。从海尔的成长经历中不难发现他解决好了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发展目标、计划和时间表 海尔的目标就是成为世界著名企业,海尔产品成为世界名牌,本世纪初成为世界500强。这是海尔不断追求不断创新和不断超越自己的动力。为此海尔制定了自己发展的计划是时间表,我们看: 1、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用7年时间,通过专心致志做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2、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1998年)用7年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西方再亮"的理念,成功的实施了多元化扩展。 3、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 )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策略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二、业务组合状况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海尔在完成了第一个阶段使海尔冰箱成为国内和国际知名品牌之后进入了多元化的经营阶段,向更多的家电行业拓展。同时营销策略和规模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目前海尔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30000多个营销点,海尔产品成功进入了世界各大零售连锁公司,如沃而玛、家乐福、等等。成功的在欧洲,美国和东南亚建立生产线,避免了国际家电寡头门所设的贸易壁垒和WTO规则的不利因素,为占据有利的市场奠定了基础。三、在主要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等‘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思路是海尔的发展多元化的前提,到1999年海尔冰箱的品质和科技指标是美国2年以后的标准,这就说明海尔的产品在同期有绝对的竞争力。甚至后来像AE这样的家电寡头也低下头来和海尔谈合作的事宜,难怪德国利菠海尔的总裁感叹道他们认为50年结果海尔只用了14年就赶上他们了,他们不经意为欧洲培养了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四、组织原则 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一定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拥有一群高素质的创业团队的企业。海尔亦如此,海尔的成功使他成为了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程。科学人文的管理是海尔吸引优秀人才的基础,按凌敏先生的话说,在我们海尔工作你会有主人翁的感觉,在这里你会体会到创业的激情。按照马思洛的需求原理,一个人的最高需求是归属感、被信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正是一个优秀人才被吸引和为之努力工作的动力。海尔正是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为每位有志青年提供创业机会为原则来组织他的创业团队。使团队的每个成员享受到了什么是主人的归属感以及创业中的激情和幸福。同时海尔为更好的完成国际化战略,建设了三园一校,即海尔开发区工业园、海尔信息园、美国海尔园、和海尔大学校。五、执行力 影片中反映出海尔集团是拥有一支有很强执行力的创业团队,从总裁到研发副总到营销总监到品质主管到一线员工等等,每个阶层,每个组织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或提前优质完成公司交给的工作和任务。公司推行了6S管理,品质精细化管理等等,影片中可以看出,销售商被感动了,感动他们的是这支年轻有创业激情的团队。研发部门用46天完成了25款冰箱的样品设计,更用2天改进了客户的修改建议,这些是日本和韩国用一年时间来完成的。难怪客户被感动呢。六、管理者的风格和个性 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什么样的老板成就什么样的企业,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尤其是民营企业"这话很有道理。在企业文化的形成中往往管理者的风格和个性是影响的关键。从影片中我们看到海尔的企业文化追求绝对优质产品、不断创新、以振兴民族品牌为己任,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等就是在新一任CEO凌敏先生的领导下形成的,可以说海尔的做事风格海尔企业所表现出的个性就是凌敏先生的风格和个性。正是这种风格个性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成就了海尔的辉煌。我们看到在创业的艰难阶段CEO凌敏先生依然砸掉了76台不合格产品,他用26万元来提醒和教育员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这样的困境中只有凌敏先生有这样的魄力和风格做这样的决策。接下来我们被3颗多余螺丝钉而检查全部包装好的冰箱的质检部的事情感动,被如此短时间内完成客户的需求的研发团队的情景感动,被在国内国际获得的每次奖励所感动,….我们说海尔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更是一部优秀的教育课程,感谢能分享海尔的成长的每个事迹,从中我也得到了成长.一些政界的官员比较糟糕的表现:1.缺乏责任意识,天天只要没有天灾人祸,就可以嘻嘻哈哈,一出事就假装忙得屁颠屁颠似的,做作,对不起千千万万的老百姓;2.别说进取心了,连责任心都严重有问题,游手好闲也罢了,甚至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有些达到了伤天害理的地步;3.缺乏斗志,缺乏危机感,也没有动力,每天安逸就好,能不烦就不烦,天塌下来了还有别人顶着;4.缺乏决策能力,经常鱼肉酒香,哪有心思管建设步伐,海尔CEO张瑞敏一心在琢磨着企业出路和发展5.不懂得事业的意义,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该干嘛干嘛还能凑合,不明白在政府建设祖国就是一番事业的道理,顶多想的是升官发财;6.雨水清理不了臭水沟,要想彻底清理确实也不可能,年青一代的教育是必须的,这只是一方面,因为清水倒进臭水沟里,臭水沟还是臭水沟;总而言之:官员制度要变:一个责任下来了,责任人一大堆,找不到负责人,直接导致个人不负责,执行不负责,管理混乱;每个政府内部,垃圾开始慢慢清理,可以分职位,分单位地慢慢清理,提高政府员工的考勤制度,梳理政府义务,砍掉枝丫交错的情况,责任到人,做事条理清晰,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和政府职能必须分开,公私分明提了几千年,正如邓爷爷所说的那样:是时候了;各个政府机构之间要变革,不同政府机构之间过于亲密,说什么都是一家人,对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但绝对不能是败家子,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岂能容你胡作非为,不明白这个道理,政府机构的分开设置还有什么意义,不仅是分开执法,同时也是互相监督的作用,人民检察院的天天和人民法院等行政机关的纠缠在一起,私交归私交,公私还得公了,要不然要检察院做什么呀,难道天天去查叛国犯?官员要对合法百姓负责,而不是合法百姓要对官员负责,百姓是官员的衣食父母,别弄成官员霸占一方;针对这些情况,完全需要中央需要新成立一个监督机构,辅助实施,杜绝从本地其他机构调用公务员,否则很容易形同虚设.在政府机构不仅仅是份工作,更应该是一份事业:现在上档次的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让员工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这个目标不属于公司独有的,也不属于某一个人的,而是所有人共同的目标,愿意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政府机构也是如此,建设祖国,构建一个国强民富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不计较你是属于哪个省哪个地区的,你依旧是这个大厦必不可少的一块砖,人生在世不过百年,难道还有什么能比一起建造永远的丰碑更有价值.理想,信念——《首席执行官》观后感本周六观看了电影《首席执行官》,感受颇深。整个影片讲述了海尔集团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从最初资不抵债的小厂发展成为国际品牌的故事。贯穿始终,影片讲述的就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演变成一种精神,一种海尔精神,一种民族精神。故事主人公凌敏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人的成就就取决于他的思想体系,正是他高瞻的眼光,果断的决策,才是海尔杀出重围,走出今天的成就来。最初到德国引进生产线,用有限的资金购买先进的设备生产线,几乎是毫不可能的事情,谈判过程是艰辛的。正是主人公的坚强信念深深打动了对方,最终将生产设备引进到海尔来。为了强化工人的品质意识,凌敏带头当场将76台不合格产品砸毁。因为他知道,产品有了质量保证,企业才会有良好的信誉,才会得到消费的认可,才会有生机和活力。当时凌敏说过一句话,大家都记忆深刻:“今天我们不砸冰箱,到时候别人都来砸我们厂了”。正是这样,凌敏唤醒了海尔员工的质量意识,使海尔迅速成为国内第一大品牌。也是这种品牌信念,在后面扩厂需要资金时,面对AE公司抛来的“橄榄枝”时,为了保住海尔这个民族品牌,不沦为对方的代工工厂,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方。影片中凌敏总是忙碌地奔波于工厂、商场之间,在家里的时间总是很少。反映其家庭的画面只是一点点,然而就是那么一瞬间,感受到其家庭成员强大的信念支持着他,鼓舞着他。“妈妈,爸爸什么时时候陪我玩”,尽管小孩小小的请求凌敏都不能满足他;尽管他每次回来的很晚,大家都等着他。但家庭成员里从没一个人说过他,埋怨过他。因为此刻,他属于海尔。当遇到困难时,其爷只说了一句:“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简单的一句话蕴藏着巨大的含义。正是家庭里默默无闻支持的信念,成就了他的事业。年轻的海尔人也有一种信念。那种积极向上,敢干拼搏,永不服输的信念。公平人赛马机制,大胆起用新人,给了年轻海尔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开发欧洲市场,向总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杨阳的年轻人。年销售额3000万美元的任务对她来说简直是天方夜潭。领导的信任与鼓励,加上杨阳的自信,在这条开拓的道路上挫折虽多,但最终取得了成功。另外,年轻的研发队伍,从客人提出到样品的完成,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使产品迅速上市,赢得了客户的信信誉与赞赏。当理想遭遇挫折时,信念显得极为重要。动摇者将前功尽弃,坚持者最终将取的成功。影片中,海尔最初的翻译在遭遇危机时,未能坚持自己的信念,面对待遇优厚的诱惑,毅然离去。在其以后的十几年里,物质生活虽然满足了,但他始终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找不到以前在海尔的那种感觉,那种创业的激情与成就感。同样的海尔人,美国海尔工厂的经理,面对AE公司数倍于自己工资的诱惑时,毫不所动,因为他已深深融入到海尔的精神中。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激情与成就感,这是什么也换不到的。在海尔,每个人人岗位不同,出发点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并始终为这个信念奋斗着。成功是深埋于地下的矿产,要将他挖掘出来,人们往往缺少的是坚持,始终怀着一颗坚持的心,坦然面对一切,将勇气化为战斗力,通过努力,将汗水变成硕果,你定会成功! “凌敏”的战略眼光——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作者:王希胜 一切组织、事业的成功都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做指引,要有一个系统的整体架构作保障,这就是发展战略。一个正确战略的制定,应包括对过去的全面总结、对现在的准确定位和对未来走向的正确判断。总结是对过往经历的梳理和经验教训的提炼,定位是对企业、组织或个人所处时空坐标的客观把握,有了对过去经验教训的吸取和自身所处时代背景、行业背景的了解,才有可能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基于这样的判断做出的企业发展战略,才能有助于抢占市场先机,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关于战略制定的一系列考虑,往往内化为企业家的本能,电影《首席执行官》中海尔的成功正是由于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上,作为带头人的企业家凌敏(原型为海尔集团CEO张瑞敏)都能够凭借自身的战略眼光对企业本身做出客观评价,准确定位,并及时地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并坚定不移地执行战略规划。电影素材来源于现实,下面就让我们回到现实,重新感受一下电影中凌敏的原型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的战略眼光。海尔从一个欠账一百多万的集体企业到逐步壮大成为跨国集团,共经过四次战略调整,可以说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彰显了张瑞敏作为企业家的睿智和战略眼光。一、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当时的冰箱厂亏损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张瑞敏分析了当时电冰箱市场品种繁多,竞争激烈的形势,提出了“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制定了海尔发展的“名牌战略”。要打造名牌,产品质量是关键。1985年,张瑞敏从消费者的信中发现了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为了真正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他带领员工亲手砸碎了76台不合格冰箱,向员工们表明了他强化质量管理的决心,经过六年的发展海尔以它的高质量和优质服务赢得了市场。1991年,在全国首次驰名商标评比中,问世仅仅六年的海尔品牌与那些传统名牌一起,被评为“全国十大驰名商标”,标志着海尔的“名牌战略”已经开始产生积极的效果。2009年3月27日,“海尔大锤”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为国家文物。这时的海尔大锤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它凝聚着海尔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追求,更记录着一段通过“名牌战略”走向世界的企业发展历程。二、多元化发展的战略阶段从1984年到1991年的7年时间里,海尔通过专注于冰箱生产,在管理、技术、人才、资金、企业文化方面有了大量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拥有了可以移植的管理模式,张瑞敏敏锐的感觉到,海尔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时机已经成熟,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于1991年12月20日合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总厂,成立了海尔集团,迈出了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1992年5月,海尔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历史机遇,在青岛东部高科技开发区征地800亩,建立了海尔工业园。在海尔工业园建设过程中,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启动。1993年11月19日,海尔冰箱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通过上市融资解决了海尔工业园建设的资金问题。1995年5月22日,海尔集团东迁至刚落成的海尔工业园,拉开了海尔二次创业——创世界名牌的序幕。1995年7月,原红星电器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通过输入海尔文化,盘活被兼并企业,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展。1997年9月,以进入彩电业为标志,海尔进入黑色家电、信息家电生产领域。与此同时,海尔以低成本扩张的方式先后兼并了广东顺德洗衣机厂、莱阳电熨斗厂、贵州风华电冰箱厂、合肥黄山电视机厂等十八家企业,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三、国际化战略阶段在大多数家电企业都在忙于国内市场竞争的时候,张瑞敏凭借对中国入世后的市场形势判断,再一次走在了别人前面。1997年2月,莱茵河畔掀起海尔潮,海尔参加了在德国科隆举行的世界家电博览会,海尔向“洋人”颁发产品经销证书的消息,不仅使中国人在国际市场上扬眉吐气,更标志着海尔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开始崭露头角。1998年3月25日,海尔总裁张瑞敏应邀前往哈佛大学讲课,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成为哈佛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材。1999年4月30日海尔在美国的南卡州建立了生产厂,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美国的土地上。欧洲海尔、中东海尔也先后揭牌,并有更多海外经销商加入到海尔的营销网络中。2000年3月份,第一台美国制造的海尔冰箱下线。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城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举标志着海尔的三位一体战略又上升到新的阶段,说明海尔已经在美国树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2005年,海尔集团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在舍弃大量竞争力不高的定单的情况下,全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039亿元,其中海尔品牌产品的出口和海外生产海外销售达28亿美元,同比增长40%。实现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变。2009年1月4日,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消息:中国海尔冰箱以6.3%的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越惠普而成为新的世界冠军。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诞生的第一个世界家电冠军品牌四、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12月25日,“海尔创业21周年暨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研讨会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基于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刻认识,再次对海尔的发展战略做出调整,宣布启动新的发展战略阶段、发展模式及新的企业精神和作风。至此,海尔进入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之后的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新的战略阶段,海尔取胜全球市场的发展模式是“人单合一”。全球化背景下,海尔的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从“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迅速反映、马上行动”升级创新为“创造资源、美誉全球,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纵观海尔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海尔的每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和自我超越,都源自张瑞敏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和果断抉择,影片中凌敏的形象很好的再现了张瑞敏作为一个企业家的智慧、勇气和担当,现实中的海尔也正是凭借着“凌敏”的战略眼光,把别人看来完全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变成了现实。黑龙江省地矿局领导班子,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战略眼光,在全面掌握现阶段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客观分析自身工作环境的前提下,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从开展“机关强化优质高效服务,基层谋求更好更快发展”学习实践活动,到提出实施“五大战略”,打造“四大板块”和上市公司,再到与三地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整个布局一气呵成,一以贯之,定位准确,措施得力,收效明显。通过开展“三问”“三求”学习实践活动,明确了自身定位,切实提高了机关服务意识和基层领导班子的发展能力;实施五大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三地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今后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打造四大板块和上市公司也必将有力地促进地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新一届党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对时代背景和发展方向的精准把握,龙江地矿经济腾飞指日可待。看完《“海尔”首席执行官》这部影片后,我心潮澎湃,斗志昂扬,感动和振奋在心中激荡,长久潜伏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也再次被唤醒和点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首席执行官》不仅是看电影,还是一场关于管理文化的学习。电影中海尔CEO凌敏是现实中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化身,述说的海尔成长故事以现实中海尔的发展史为蓝本,将海尔发展中的典型事例有机结合在电影中精彩呈现,相比其它大荧幕制作给予观众的视觉享受,这部影片更侧重于带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 执行官做的第一件大事:是用全厂员工的真诚,感动了德国的投资者,引进了梦寐以求的德国先进生产设备,这为海尔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些设备,就有了向别人竞争的重要资本。执行官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强大的队伍,通过砸碎76台劣质冰箱,在员工心中深深的烙上了品质意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通过要求员工一定要解决客人的每一个难题,使员工建立了创新服务新观念:“客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通过严格要求员工必需按时完成当天的工作,使工厂建立了优良的企业制度:“日事日毕,日清日高”;通过要求每道工序不能流出不良品到下道工序,使工厂员工建立了市场链观念:“你的下道工序就是你的客户”;通过科学的人才机制“赛马不相马”,使人才队伍去劣存优,永远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执行官建立起了一支战斗力强大队伍,也正是这支队伍,成为海尔叱咤商坛,傲视群雄最关健的因素,最重要的资本!! 众所周知,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上帝;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企业能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并戒骄戒躁,创新的步伐不能停下;严苛的管理不能松懈;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警醒不能涣散……因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策权掌握在消费者的手中,他们能够因为对我们的喜爱而让我们兴旺荣耀,也能够因为对我们的厌恶和排斥而令我们一蹶不振,不名一文。华丽辉煌的大厦一夜倾倒的事例从来都不缺少,漠视消费者需求导致企业顷刻颠覆的事例也多如牛毛。因此,质量的警种需要随时敲响,这需要企业全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及职业道德感。提高产量,狠抓质量,我们任重而道远。成功人士说,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古训“有容乃大”,在抓生产质量上,我们应该感谢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们,而不应该去抱怨、去仇视、去敌对。知不足才会有进步。“日事日毕,日省日高、日创日新”这是对生活、对工作积极的态度。生存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好与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激情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理想与信念”,而《首席执行官》激发出了整个社会的这种“潜意识”!这种激情的创造者是每一个海尔人!而作为海尔人,通过银屏来观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点点滴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更深刻地体验肩负民族使命的责任和压力!更真实地感受无坚不摧的活力和斗志海尔在全球市场中取胜的竞争模式是:人单合一。“人”,就是“自主创新的SBU”,“单”,就是“有第一竞争力的市场目标”。人单合一模式包括“人单合一”、“直销直发”和“正现金流”。人要与市场合一,成为创造市场的SBU。直接营销到位、直接发运到位,是实现“人单合一”的基础;只有在直销到位的前提下才能直发到位。正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空气,利润是企业生存的血液,没有正现金流,企业就会窒息。为什么要实现“人单合一”?这是时代的要求:惟有每个人都对市场负责,实现速度和准确率的统一,企业才能生存。这也是竞争的要求:模仿没有出路,惟有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才能超越目标。人单合一”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在形式上用条形码把人和定单挂钩,而是通过将人与定单挂钩的办法,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去挖掘市场的资源。“人单合一”是全流程的模式。 “人单合一”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创造定单”、“获取定单”和“执行定单”的全流程,“人单合一”的目标是“创海尔世界名牌”。推进“人单合一”的海尔模式,才能实现与用户零距离、销售零库存、应收账款零逾期,实现价、利、量全面优化的市场目标。 电影中海尔的成功其实亦是首席执行官凌敏独创的管理体系的成功,正是他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走出国门,立足世界的企业战略目标,让海尔企业用短短十七年时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而这种不断创新,使得员工在这个企业平台上获得迅速成长。科学人文的管理让员工获得了归属感、价值感,享受到了成为企业主人的满足和荣耀,并始终充满创业般的激情。 正如海尔总裁所说的,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有自己的品牌,就要形成国际化的大公司,就要成为狼,这样才能与狼共舞;一个民族要发展强大,就不能只有一个名牌,而要需要很多名牌。 海尔人的创业精神让人可敬,海尔人的民族自尊心让人可畏,我们的海尔人是可敬可畏的!愿我们的海尔永远如日中天,望我们的海尔人永远自强不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感染力是深刻的,影片拍出了中国企业的希望!是海尔创业的激情感动了我,海尔精神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的精神!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科创板推出不同于主板的交易机制改革措施不包括( )
【答案】:C交易机制的特别规定包括: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优化融券交易机制、新增两种市价申报方式、放宽涨跌幅限制、调整单笔申报数量、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微观交易机制、调整交易信息公开指标、交易行为监督方面。
注册制改革中虚假陈述的规制体系
总体而言,注册制改革中虚假陈述的规制体系可分为如下几个层级:第一,《证券法》层面的基础性制度规范。新《证券法》为全面推行证券发行注册制,设立“信息披露”专章完善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强化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同时确立了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以完善投资者在虚假陈述等证券民事赔偿中的救济路径。第二,司法解释及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等具体规则。比如,《虚假陈述若干规定》就是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所制定的专门性司法解释,自发布以来,对于规范资本市场民事行为及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于2019年6月和2020年8月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这些都是为保障注册制改革成功实施而出台的配套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均对信息披露义务人尽责归位作出了明确要求。综上可以看出,我国注册制改革中,关于虚假陈述的法律规制体系可谓层级分明、清晰明确。这为规制虚假陈述行为提供了具有明确针对性的规则依据,为“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注册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也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司法救济路径。
注册制改革中,为什么要规制虚假陈述
首先,虚假陈述破坏信息披露的制度功能,破坏资本市场的秩序价值。而有效的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根基,也是护航注册制改革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正如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此前所言:“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坚持"一条主线,三个统筹"。其中的"一条主线"即为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而虚假陈述的一大重要特征即表现为信息披露的不真实,破坏了信息披露的制度功能。因此,有效规制虚假陈述行为,使虚假陈述主体归位尽责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提高发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透明度,对于保障注册制改革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虚假陈述作为一种证券侵权行为,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随着注册制的推行,证券发行在准入方式上实行市场化调整后,愈加凸显了信息披露的重要作用,而信息披露是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桥梁,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与价值判断的基础。虚假陈述作为一种信息披露不实行为,会干扰投资者作出正确判断,使得投资者丧失分析决策的客观依据,进而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注册制改革后,为鼓励投资者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亟须对虚假陈述行为进行有效规制。
酒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龙头是什么股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6月17日讯,从接近国资委人士处获悉,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中关于央企分类、国资投资运营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四个方案有望在近期公布。曾参与过中央深改组关于国企改革调研的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所长黄群慧对上述四个方案内容进行了政策设想。央企分类:两分法或成“隐性三分法”关于央企分类,此前有报道称最终版意见可能由初稿的三类变成两类,即商业类和公益类。曾向国资委提出过央企“三分法”方案的黄群慧表示,“两分法”将特定功能类和商业竞争类合并为商业类,但实际上是一种“隐性三分法”:其中商业1类就是此前的商业竞争类,包括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央企;商业2类企业是指主业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或处于自然垄断行业、经营专营业务、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央企,也就是之前“三分法”中的特定功能类央企。黄群慧认为,“两分法”有利于特定功能类央企走出去,避免国际上使用“竞争性中立”来挤压这类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空间,同时有助于推动国企更好地向西方经济体制看齐,彰显推动垄断行业国企改革的决心。但他担忧的是,特定功能性国企事实上达不到国际上公认的商业性国企行为规范,如果方案骤然将绝大多数国企冠以商业类国企之名,恐怕难以被国际所认可。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三层三类全覆盖黄群慧表示,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方案的目的在于改革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他的政策建议是通过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形成“三层三类全覆盖”的国资管理体制。所谓“三层三类”是指以国资委为最上面的第一层,第二层是国资委管理下的多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第三层则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所控制的各类国企。其中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公益保障类、特定功能类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以实业投资为核心职能;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商业竞争类企业为主要控股对象,以持股管理为核心职能。黄群慧称,在上述新体制下,对国企所有权将由国资委转移至投资运营公司,国资委对不同类别企业的管理权限也将有所不同:对商业竞争类国企,国资委只需要履行与“管资本”密切相关的公司章程、审计、信息披露、派出董事、国有资本收益上缴等七项职能,而对其他类别国企,则相应增加国资委的管理职能。“我们的政策建议是,在未来的3到5年,国资委要向国有经济管理委员会过渡,使后者成为一个单纯的政策制定者,而股权所有者则是第二层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黄群慧介绍,“全覆盖”是指上述管理体制不仅包括现有的国资委旗下的国企,还应包括不在此列的金融类企业、文化类企业,以及各部委旗下的企业。国企混改:上市是重要途径黄群慧参与了此前由中央深改组组织的国企改革调研,国企混改状况是调研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黄群慧认为,上市是目前通过规范的程序来防止国资流失的唯一途径。“只有上市,才能提供一个公开公正的机制。‘进场属常态、协议属例外",我们应当设立‘例外清单",尽量不要通过协议转让来操作,一定要通过上市公司的层面来推动混改。”此外,黄群慧认为在国企混改中还应建立相应的改革创新容错机制,对于依法推进改革、未谋取私利但未达到改革目标的企业和个人免除责任;建立民主保障机制,通过职代会等民主方式监督国资流失、利益输送等现象。员工持股:激励相容、增量分享、长期激励黄群慧认为,中国国企的员工持股一直缺乏统一的制度顶层设计,因而造成了与其他制度不兼容的现象,使得一些企业因员工持股计划而难以上市;而员工在公司上市后短期内的减持行为则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此外,规范不到位的员工持股也存在着国资流失的可能性。黄群慧认为,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员工持股首先应坚持“激励相容”原则,要在股票价格、持有比例、持有期限、进入退出机制等方面设计得当,使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长远发展利益捆绑在一起。其次要坚持“增量分享”原则,不应拿原有的国资存量与员工分享,应鼓励将企业增量效益、明确是由员工努力创造出来的企业超额收益用作分享,避免国资流失。最后,黄群慧强调员工持股要坚持“长期激励”原则,他认为,证监会最新规定的“每期员工持股期限不低于12个月”的期限大大短于其他国家,应予适当延长。“只有坚持长期导向原则,才可能发挥这一制度对员工的组织承诺,也才可能为国企带来可持续的价值增值收益。”国企改革概念股一览国企改革目标正在成为股市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今年一带一路、神创板相继辉煌之后,市场亟需寻找新的题材标题,国企改革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一环,近期受到了券商的重点关注,有多家券商预测国企改革将接过神创板的大旗,拉动新一波的行情,以下是中商情报网整理由安信证券关于国企改革概念股的大型策略研究,共20大行业数十只国企改革龙头股票分析。1、总体策略国企改革的重要性毋庸质疑,17大上第一次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18大上“混合所有制”提法消失,我们可以想象那五年间管理层内部的分歧巨大。从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短短一年时间,混合所有制以三中全会核心内容的面目重出江湖,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2013年11月至今,我们一直在期盼顶层设计。经过一年半的漫长等待,上周,国务院批转的《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可以猜测,“1+N”距离瓜熟蒂落正变得越来越近。国企改革的整体思路比较清晰:第一步,练外功,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改革为载体,实现大规模的产业整合以及证券化;第二步,练内功,通过理顺管理层与董事会以及国资委的关系、实施员工持股、实现管理层的市场化选聘等办法,激发企业内在活力,建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第三步,搞混合,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实现混合所有制;三中全会后一年,几乎每一个省份都出台了或者是拿出了或者是正在酝酿各自国企改革整体的方案和思路。但在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之间的某一个时间,各个地方的进度似乎慢下来,所有人都在等一个东西,就是国企改革整体的顶层设计。一旦出来,相信全国范围内的国企改革将重新换挡,直接驶上高速公路。村镇银行担保业社区银行担保村镇银行保险中介融资租赁村镇银行债券债券融资租赁人寿保险中长期来看,国企改革关乎国运,成功的国企改革将为中国安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驾护航。国企改革更是关系到A股市场未来几年牛市能否继续深入下去的一个关键性的变量。中短期来看,在住户部门资金直接入市之势已成的背景下,伴随管理层重点查处各类股价操纵行为,高涨幅高股价高估值的公司上行渐渐乏力,国企改革有望接棒成为各路资金的热捧方向。接下来我们各个行业会非常重点的给各位投资者介绍他们本领域存在的国企改革的标的的投资的机会。我们自上而下的讲,我们认为两类公司会是特别好的标的,一类公司就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还有一类就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这两类是需要我们高度的重视,所以央企第一批试点名单中涉水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标的,值得重点关注。每个省的两类公司试点平台,同样需要重视。至于大家希望听到的个股的机会,都在后面。谢谢大家。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途径有哪些?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分层改革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在集团层面实现股权多元化,在子公司层面有序推行混合所有制,在三级及以下公司层面鼓励民营控股。。(1)原股东产权转让通过原股东产权转让的路径实施混改,本质上属于“存量混改”,即在不改变混改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的基础上,通过原股东对外转让股权的方式实现混改的目的。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产权转让原则上不得对受让方设定资格条件,主要遵循“价高者得”这一根本原则。(2)增资引入新股东通过设定投资者资格条件并开展综合评议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遴选最切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投资者,也能解决混改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有效解决部分国有企业存在的资产负债率偏高问题。因此,增资扩股系目前国企混改的主流模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引入投资者,这里的投资者通有财务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一般是指拥有丰富投资经验和雄厚资金实力的国内外投资者。这类投资者进入能使国企快速获得充裕的营运资金,还可以倒闭国企的经营效率和成本效应提高。混改最重要的部分是国企股权的让渡,并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进而对公司进行一系列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包括:职业经理人制度、员工持股、高管股权激励等,核心是要消除公司制度的代理问题,从而激发企业活力,提升效率。其一,开展员工持股,是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企业员工持股丰富国有企业持股结构,提升经营效率;另一方面,可作为股权激励,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人才流失。实践中员工持股常常与增资扩股相配套,即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可同时开展。目前,在增资扩股的混改路径下,业已形成“增资扩股+员工持股”的典型模式。其二,开展管理层股权激励,国有企业混改和实行管理层股权激励后,国企权益方基于对于混改国企的基本面、品牌和商誉价值的外溢效应长期看好,国企的股东权益方或降低对最低年度收益率的要求,使得股本成本降低,针对管理层股权激励有利于发挥公司管理层的人力资本积极性,留住核心的骨干人才,有效提升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的积极性,进而使得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额提升,流动资产提升,以上因素叠加将使得国有企业的加权平均成本降低,会提升企业的公司自由现金流,进而提升公司内在价值。
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哪些优势?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一大亮点。“混改就是打破企业在所有制身份上的纠结和界限,让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说。2017年8月20日,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一经发布,立刻成为资本市场备受瞩目的“头条”。联通混改作为首例央企集团层面的混改、首例垄断领域央企混改,具有里程碑意义。混改后,联通集团对中国联通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63.7%降到36.7%,仍是大股东但不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腾讯、百度、阿里、苏宁等民企成为新的战略投资者。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当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着力点。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有超过2/3的中央企业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半数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公众化的上市公司,3家中央企业成为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央企业二级子企业以下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超过50%,并逐级提高。国企民企以混改“联姻”,改出了国有资本、非公资本融合发展的新优势。改善了治理结构——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基石。国机集团所属中国电器院混改后,外部董事占到董事会成员2/3,广泛代表了各方股东利益,形成了外部董事、内部董事和职工董事相互制约的机制。建立在混合所有制基础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各类所有制股东按照股东权益平等参与企业决策,不同所有制企业受到同等约束监督,从此告别一股独大,有效防止内部人控制。拓展了业务领域——混改后,一些重要领域逐步面向社会资本开放,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点行业的混改风生水起。据统计,自2016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启动以来,已组织开展3批50家企业试点,实现重点领域混改全覆盖,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国有企业也借助混改迈入新产业、试水新业态。兵器工业集团所属内蒙古一机集团依托军民融合上市平台,引入杉杉股份等多家民营企业,投资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制造,老国企焕发新活力。形成了溢出效应——混改不是为混而混,最终要看企业实力是否得到提升。中国建材与民营企业深度合作,以近400亿元国有资本吸引1000多亿元社会资本,撬动近6000亿元总资产,在新兴产业开展集成创新,扩大高端供给,逐步成长为全球建材制造业领军企业。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哪些模式
混改的本质即股权多元化,试点单位及各地方国企混改模式可总结为4种典型手段+1种配套措施的“4+1模式”:4种典型手段: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入基金以及改制重组。1种配套措施:员工持股。从激励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达到股权多元化的措施。一般需结合四种手段或在二次混改的基础上实施,不可单独实施。在实际运用中,国企混改的措施主要表现为单一模式的混改、多种模式的组合式混改以及模式+配套措施的组合式混改。以下将以云南白药、中油资本、中粮资本、绿地集团、江苏高投的混改案例为大家系统解读“4+1模式”。一、云南白药两次“引入战投”的单一模式云南白药作为医药行业内的业绩成长典范,从1993年上市至今业绩成长领先同行,在混改之前是云南省国资企业下属全资上市公司。云南白药控股的混改可总结为“引战投、两步走”:第一次引入战投2016年12月,云南白药控股股东白药控股通过增资方式,引入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华都将向白药控股增资约254亿元,交易完成后,白药控股的股权结构变更为云南省国资委和新华都各持有50%股权。2017年4月19日,白药控股召开董事会,白药控股高管都不再保留省属国企领导身份和职级待遇,而按市场化方式选聘,成为职业经理人。第二次引入战投2017年6月6日,白药控股通过增资方式引入江苏鱼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鱼跃”)成为第三方股东。此次改革中,江苏鱼跃增资约56亿元取得白药控股1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白药控股形成云南省国资委45%、新华都45%、江苏鱼跃10%的股权结构。云南白药混改模式有以下三大看点:1、改革动作加大:通过两次引入战投,最终拿出超出一半的股权用于改革,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表明地方重点国企改革动作加大;2、真正的市场化:高管放弃干部身份,成为职业经理人,释放经营活力的同时,为下一步管理层持股埋下伏笔,并有望建立市场化的治理机制;3、增量引入:通过案例,结合国家出台的国有企业混改相关政策,引入战略投资者原则上只采用增量引入,不动存量。二、中油资本运用“资产重组+上市” 的双模式组合进行混改中国石油集团资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油资本”)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金融业务管理的专业化公司。中油资本混改项目共历时8个月,通过资产注入、并购重组、最终实现重新挂牌上市。其混改路径具体如下:中油资本的混改模式有以下两大看点:1、通过资产重组,将连续两年亏损的*ST济柴将变身为综合性金融公司,业务范围扩大,拥有较为齐全的金融牌照;2、通过重组后上市,有望成功保壳。三、中粮资本运用“引入战投+引入基金+员工持股”的“模式+配套”方式混改中粮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旗下运营管理金融业务的专业化公司,中粮资本的注册资本为10亿元,由中粮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2017年4月19日,中粮资本披露将通过“增资+售股”的方式拟募资总额80亿元,其中以增资入股的形式募资60亿元,再以增资价格向投资方转让价值20亿元对应股权。最后中粮资本实际募资69亿元,确定7家投资人:国调基金、北京首农、温氏投资、弘毅投资、雾繁投资、上海国际、航发资管等。增资后,中粮集团的持股比例降至约65%,新股东持股比例合计约35%,其中,员工持股比例约3%。中粮资本混改有以下三大看点:1、引入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简称“国调基金”),中粮资本是该基金成立以来投资混改的两家企业之一(另一家是联通),说明国企混改项目未来将得到该基金的助力;2、采用“增资+售股”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降低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优化股权结构;3、增资方案中,还同时设计了员工持股。四、绿地控股运用“引入战投+员工持股+整体上市”的“模式+配套”方式混改绿地集团是上海市国有控股特大型企业集团。2013年进行混改之前,绿地的股权结构为:职工持股会持股比例为36.43%,国资股东持股比例为60.68%。其混改路径如下:引入战略投资者2013年年底,绿地通过增资扩股引进平安创新资本等5家战略投资者。该5家机构以5.62 元 / 股的价格,联合向绿地集团增资117.29 亿,占增资后股本的 20.2%。引进5家战略投资者后,职工持股会持股比例稀释至不到29%,国有股降至50%以下。成立员工持股平台由于有限合伙形式50人的人数上限,绿地将1000个拥有股权的员工拆分为32个小有限合伙形式(上海格林兰投资管理中心1-32),组成了上海格林兰。上海格林兰投资为绿地管理层直接控制,是其核心利益的体现,上海格林兰投资法定代表人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张玉良。整体借壳上市2014年3月17日,金丰投资置出原有23亿元资产,注入预估值为655亿元上海地产集团所持绿地集团股份,又通过为绿地集团股东非公开发行股票购买其持有绿地集团股份,已完成对绿地集团股份100%的收购。2015年8月13日,公司名称由“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绿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同月18日,绿地控股上市。绿地混改的方式有以下三大看点:1、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吸收合并职工持股会;2、上海国资委放弃控股权;3、绿地集团借金丰资本上市解决了同业竞争问题。
京能集团丨一天揭牌成立两家公司!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近日,由 京能集团 和 城市电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共同出资组建的 京能城市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揭牌成立。公司将以储能基础设施投资为核心,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居民和企业提供智慧能源服务,最终形成“能源+绿色+互联网”的全新业态,助力副中心打造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样本。 京能城市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将投资建设储能基础设施,致力提高通州区能源利用效率;建设公共交通储能充电设施,解决新能源 汽车 充电容量瓶颈问题;建设投运储能物联网络,解决清洁能源远程消纳问题,帮助通州区实现“绿电进京”,更好促进通州区绿色发展。 “作为首都国企,京能集团肩负着首都能源保障的重大责任,提供绿色能源、实现清洁低碳发展是京能集团始终不渝的追求。” 京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帆 表示,多年来,京能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北京市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 京能集团投资建设的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太阳能综合利用项目已建成投产;副中心5号调峰热源及配套热网已开工建设;行政办公区市政供热管网一期工程(政通东路及运河大街段)已建成供热,二期工程(潞城西路及仕贤街段)正配合管廊建设单位开展管线预埋件设计。 作为“双百行动”计划的改革试点企业,京能集团紧抓机遇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此次牵手城市电力控股集团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是京能集团改革试点项目之一,也是京能集团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有力实践。通过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强强联手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能更好适应市场竞争需要,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升。 当日, 京能集团国际电气与西门子(中国)合资成立的北京京能国际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揭牌成立。公司将致力燃气发电设备服务,运营后将向西门子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流程标准,努力培养燃机检修专业队伍,在确保提升集团内部燃机自主服务能力、提高集团内燃机运行水平和降低燃机运行成本的同时,落实集团总体业务布局,依托西门子技术和市场优势,加快拓展国内、东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燃机服务业务。
注册制改革会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1、对壳资源的影响:A股有一种独特的炒垃圾股的文化,理念是财务越垃圾的股越有想象的空间,导致这一问题的缘由就在于上市需要极其漫长的等待以及繁琐的审核,进而使得上市资格十分稀缺。不少公司便另辟蹊径,收购小市值、亏损严重的公司,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君不见世纪游轮(002558,买入)19个涨停,累计涨幅已达六倍,正是一个又一个的“世纪游轮”才让壳资源有了生存空间。注册制完全实行之后,壳资源就丧失了其稀缺性,大股东的保壳意愿会降低,投资者炒垃圾股的行为也会有所改变,壳资源的价值将逐步下行。2、对整体估值的影响:注册制的推出,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股市的供需关系,也将改变A股的估值体系。目前上交所的平均市盈率为17.48倍,深交所中小板平均市盈率为64倍,创业板为107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也在于股市准入门槛高,20多年来只有2800家公司,而社会财富快速增长,导致钱没有地方去,流入股市后不断增加的资金与稀缺的供应产生矛盾,导致中小创估值偏高。注册制推出之后,可供投资者选择的股票将大大增加,市场估值有望逐步回归理性。3、注册制下的投资机会:近期,注册制传闻不断。虽暂无明确时间表,但各项事件已经暗示,注册制的实行为期不远。一旦实行的话,将使得创投项目推出道路更加通畅,创投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加速。而二级市场已对此有所反应,周一创投板块受注册制消息影响大涨4.7%就是明显例证。因此,在注册制推出之前,可持续关注创投概念股。
为什么币制改革增加了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内容摘要】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法币政策的推行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国内币制混乱,严重影响了工商业以及外贸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严重阻碍了国家的统一。本文着重分析币制改革的原因,说明币制改革是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国内外综合因素相结合的结果,并且进一步分析币制改革的影响,其影响有利有弊,我们应持以客观的态度。关键词: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原因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在1935 年11 月实施币制改革,有其深刻而复杂的因素。总体来讲,它是顺应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南京政府早就存意要采取的改革措施之一。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的原因作客观分析,从两大方面进行论述:一、国内因素;二、国际因素。一、国内因素第 1 页工业路由器—映翰通网络点击立即咨询,了解更多详情咨询北京映翰通网络技术.. 广告其一,废两改元以后,虽然本位币得到统一,但是中国的货币发行权极为分散。不但国家发行,而且私人、中外企业、金融业和非金融业都可以发行,可发行纸币的银行就有30多家,纸币发行额达3亿元。这种状况极不利于国内商品流通、对外贸易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财政金融的稳定。更重要的是,各个金融急供发行纸币的准备金又由各发行机构自行保管,没有集中统一的保管制度,准备金不足的现象甚为普遍。清政府和北洋政府对此都缺乏有效管理。这样一来,政府对内不能运用通货保护和发展本国经济,对外又不能利用币值的伸缩争取外汇的主动地位。因此国内社会各阶层要求货币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有识之士迫切要求实行币制改革。其二,当时中国市场上流通的货币种类多样,数量极大。各方发行的钞票五花八门,混乱至极。当时的中国,从货币流通的角度去看,“每埠为一国,吾国实第 2 页不于已分为十百千小国”。不但银元、银两种类繁多,重量和成色各不一样,而且银元和银两之间无固定的比率。在辅币方面,也是五花八门,有众多的相差很大的制钱和铜元等。流通的纸币也至为混乱。在通商大埠,流通本国或外国的银元券居多;在内地都会,政府纸币流通为多;在偏僻城乡,多流行各种商店、钱庄或其他非金融组织所发行的私票。这么多的货币,市价各异,计量标准零乱,给商品交换带来极大困难,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所以长期以往,各地交流减少,商品不能流通,势必导致市场凋零。其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稳定。白银的外流引起了银价大幅度上涨,导致国内银根紧缩,银行挤兑,物价猛跌,货物滞销。又由于物价猛跌使商店经营赔本导致商业萧条,工厂倒闭,国民经济陷入崩溃边缘,全国主要第 3 页工业营业额大幅度下降。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增加和华侨汇款减少,使中国对外收支逆差增加,直接造成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和困难。财政金融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基础,所以国民政府必须采取紧急救急措施。其四,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现实的考虑也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增加财政收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来,为了镇压人民,排除异己,大力强化国家机器,扩充军队的实力,并且采用高薪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开办军官训练团、补充和更新武器设备等办法来加强自己军队的武装。另外,国民党政府还建立了各种庞大的特务组织,利用它们来加紧镇压革命运动,对内部的异己力量进行监视、控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严密的统治网。与此同时,还依靠其庞大的军队,不间断地对革命武装进行进攻。从1930年12月到1934年10月,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红军长征后,又布置大批军队对红军和第 4 页南方游击队进行围追堵截。维持庞大的军队、进行内战、维护国家机器运转,必然需要庞大的军政开支,军费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庞大的财政赤字使国民政府在1935年前后陷入了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其五,1930年中原大战后,国民政府虽然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了较大的优势,但是,国民政府仍无法掌控或完全控两广、云贵、青海等地。地方实力派仍有较强大的实力,他们不但拥有自己的势力,而且在经济上自行其是,如两广、山西等成立自己的银行,铸造银元,发行纸币,西藏和新疆也在自行铸造货币。地方实力派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仍可对国民政府构成威胁。他们拥有的地方金融权是对抗或挑战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因此,为了加强对方的掌控,国民政府除努力加强对地方的政治和军事渗透外,必须从经济上取得对地方的控制权。第 5 页其六,防备日本扩大对中国侵略的战略需要。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举国震动。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虽一味依赖国联,幻想通过国际调解,以妥协的办法解决东北问题。但面对日本无视国际法准则、咄咄逼人之势,不难看出日本的企图,日本不久之后定会大举侵犯中国。为了及早做好应战准备,未雨绸缪,必须采取可行的措施。如果实行币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与英美的关系,从而牵制日本。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此政策筹备大量的财力。二、国际因素其一,美国的白银政策引起中国白银大批外流。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为了转嫁国内危机,1933 年12 月和1934 年5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银购入法》和《白银法案》,宣布白银收归国有,禁止白银出口,发行银券,提高银价,四年内每第 6 页年收购白银2442 万盎司。美国白银政策的施行,很快引起世界白银价格的上涨,各国通货(纸币) 对中国通货(银币) 的比价就日益低落,严重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正常进行,间接促使中国国内物价低落,部指数下降2117 % ,大批工商业破产倒闭,币价高涨,通货紧缩。与此同时,中国的关税税率增加的速度又达不到汇率降低的速度,使中国的国际收支频频出超,使大量中国库存白银外流。其二,英国为了维护在华的既得利益,防止遭到美国与日本的排挤,支持中国的币制改革。“凡个人或与其他英国人民或非英籍人民,共同以现银偿还全部或一部分之债务者,应以违法论。得处以三个月以内之监禁,或连带苦工,或处以50磅以下之罚金,或处以监禁及罚金。”1法币政策规定外汇通过英镑来计算(法币一元合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英国是最早入侵中国的老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华有其特殊的经第 7 页济利益,它的态度表示支持中国。1935年2、3月间,英国向美、日等政府建议共同商定方案向中国进行集体援助,美、日拒绝了这一建议。但是后来出自于利益的考虑,美国倾向于支持。虽然英美等国支持中国的法币改革有其复杂的因素:既有出自自身利益插手中国的币制改革以加强对中国货币制度的影响,又有基于当时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种种考虑。但不管怎样,英美等国支持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是有利于法币在全国推行的。综上所诉,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不是偶然的,它是国内国际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而产生的。不管是为了解决国内金融危机,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军队武装抵御外侵,还是取得有利的国际关系,币制改革获得了成功。“谈到抗战时期法币予人的印象,通常为通货膨胀造第 8 页成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是祸国殃民的祸首,罪无可逭。就法币的结局而言,确实如此,但此情况只是看到果,而非因;且战后的问题更行严重。当法币初行时效果良好。”对于币制改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部肯定,本文将从两方面来介绍它的影响。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一、积极影响其一、实行统一发行,采取管理纸币制度,不仅符合世界货币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货币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进步,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法币改革结束了中国货币混乱的状态,实现了币制的统一。中国在1935 年实行法币之前,货币制度极度混乱,币制改革实施后,以前众多纷乱的货第 9 页币被中央、中国、交通等银行的“法币”所取代,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中国货币混乱的状况,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整饬了货币流通秩序,这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二、法币改革的成功促使了物价回升,促进了国内农、工、商业的发展,为抗战做了较充分的物质准备。1935 年法币改革之前,中国实行银本位制度使中国经济往往由于受到世界市场银价涨落的影响造成经济困境。1929 - 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给中国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中国虽然实行银本位制度,但是中国不是世界主要产银国家,银矿资源贫乏,白银产量有限,大量的白银外流必然造成通货紧缩,其在经济方面的直接恶果就是生产成本加大,工厂亏本,纷纷停工减产,甚至关闭破产。工厂倒闭,停工减产造成大批工人失业,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深。法币改革的第 10 页成功增加了货币流通量,促使物价逐渐回升。物价的适度回升,缓和了国内通货紧缩的现象,使商业和生产变得有利可图,因而刺激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其三、实施了法币改革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对中国的影响,缓解了金融危机和财政困难,为准备战时财政,促进全国的实质统一创造了条件。币制改革以前,由于中国实行银本位制度,中国的金融行市时常受到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而发生波动。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内地白银加速流向上海,造成内地金融市场恐慌。法币实施后,废除银本位制,将全国五亿盎斯白银全部收归国有,既不准买卖,也不许流通,使法币完全与现银脱钩,法币改革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从此,中国货币制度得以稳定,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其四、法币改革的成功鼓励了国内储蓄的增加,促进第 11 页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并使侨汇、外资回流,增强了抗战前期的国力。法币政策的实施确定了法币的对外汇率,方便了国内资本参与国际市场的流动与竞争,有利于国际收支的平衡。法币稳定的对外汇率避免了银本位制下以白银偿还外债时,由于世界银价的波动所带来的损失;而法币稳定的对外汇率也吸引了海外侨汇的增长,增加了国家的外汇收入。同时,法币稳定的对外汇率还避免了过去由于银元币值不稳而带来的贸易风险,刺激了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法币改革的成功,使法币币值和外汇汇率得以稳定,这也有利于鼓励国内储蓄的增加。银行存款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对企业的投资和放款,支持了国民政府战时财政军费的开支,这对抗战的支持作用是不能抹杀的。法币的外汇价格的稳定,对提高法币的威信、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增强抗战前的国力起了积极作用。稳定的国内市场,调低的对外汇率,使曾经因对通货稳定缺乏信心而减少的侨汇也大量增加。同时也促使了外资的回流。第 12 页其五、法币改革成功集中了国内资金,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调整和转变,支持了大后方的战时财政,为长期抗战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币制改革使国民政府可以通过强制推行法币这一手段总揽货币的发行与回笼,从而可以使国家能在抗战中最大幅度地掌握和调度资金,最大可能地掌握现金和集中白银等贵重金属,以作为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军火物资的经费之用。尽管法币实施时,收兑社会持有的白银及银元是强制性的,但这种强有力而且有效集中资金的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起着集中全民族的物质力量去战胜日本侵略者、求得民族生存与解放的作用。其六、法币改革的成功打破了日本侵略者的经济侵略计划,在金融方面给予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国民政府在法币方面的重要政策调整,使得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没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在货币战———物资争夺战上也没能战胜中国,而这种政策的调整是银元等硬币流通时所做不到的。第 13 页其七,法币改革使得英镑和美元与法币挂钩,有利于中国的国际关系,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的威信有所提高。这也就稳定了民心,是国内的形势稍稍好转。正因为这样,使得日本与英美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于是英美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牵制日本,这对中国为抗战做准备是有利的。综上所述,1935 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对抗日战争的在经济方面的直接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统一了全国货币,终止了中国货币的紊乱状态,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稳定了金融市场;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刺激了农、工、商业的发展,使中国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稳定了外汇汇率,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集中了国内资金,大力支持了大后方战时经济。这些都在金融等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增强了抗战前期的国力,在抗日战争中起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第 14 页二、消极影响其一、国民党实施的法币政策为通货膨胀种下了祸根。币制改革之前的银币,它一方面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交换媒介,同时又是具有价值的商品,因此它不可能随意滥发而造成通货膨胀。但是作为纯粹价值符号的纸币,情况就不同了,它在商品流通中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它的发行必须以相当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如果超过这个限度,货币就会贬值,通货就会膨胀,并且法币是一种不兑现纸币,其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有人用实物类比统计过国民党政府的货币贬值情况:百元法币在公元1937年可买黄牛2头公元1938年可买黄牛1头公元1939年可买猪1头第 15 页公元1941年可买面粉1袋公元1943年可买鸡1只公元1945年可买鸡蛋2个公元1946年可买1/6块肥皂公元1947年可买煤球1个公元1948年 8月19 日仅为五百分之一两大米公元1949年 5月等于五十亿分之一两大米”不管这则数据是否精确,但是我们毫无疑问的可以看出法币政策实施后的通货膨胀。国民党这种前所未有的恶性通货膨胀,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广大劳动群众辛苦赚来的钱,转瞬间便化为废纸,其惨状是难以想象的。第 16 页其二,法币政策导致的通货膨胀进一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大发国难财。他们利用强制手段夺取人民的财富,导致人心尽失,民众怨极。他们没有很好的调整社会经济,反而挑起内战,使得人民不堪重负,最终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全盘崩溃。其三,从对外关系来说,法币政策采取法币与英镑、美元发生固定比价的做法,从而使英美帝国主义攫取了中国的货币权,进一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金融,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表现在法币对外汇价稳定的条件下,帝国主义国家可以避免汇价涨落的风险,向中国倾销大量的商品,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始终处于不利的地位。综上所述,国民党政府实施的法币改革,有着国内和国际诸多因素。在当时国内币制混乱,白银外流,财政困难,面对国内还未统一,日本企图吞并中国的情第 17 页况下以及国际形势所迫等综合因素作用下而实行的。总的来说,法币政策是南京国民党政府在特殊的情况下实行的特殊手段。其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国内市场,缓和了金融危机,解决了财政困难,为抗战积累了物质基础。但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法币政策本身发展的阶级性,以及由于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等客观形势的变化,法币政策影响和作用,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由于它是国民党政府在英美帝国主义的控制下实行的,所以从一产生就打上了殖民主义的烙印,成了国民党政府对外投靠,对内搜刮的工具,也给了帝国主义控制中国货币的机会,并且它“生不逢时”在刚刚露出头角之时,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造成中国经济恐慌这就使币制改革的一点点进步性,又被急剧袭来的“通货膨胀”给淹没了,使得人民深受其害,给广大群众带来的灾难。它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必然结局就是国民经第 18 页济的全面崩溃。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以面概全,其积极作用还是相当突出的,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的。对我们当今社会经济也是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借鉴和参考意义的。所以对于币制改革我们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加以正确的认识。
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建立中央银行之后,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刘鸿儒教授认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金融体制,这一新型的金融体制的主体是商业银行的改革。若不实行商业银行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就难以深化;而另一方面,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企业改革必须与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相结合起来进行。商业银行是企业资金供应的主体,商业银行的机制对企业机制的制约和推动作用都很大。企业机制的转换和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转换是相辅相成的。 1979年以来,关于商业银行改革的讨论一直在进行,有的改革措施已经实施了,有的仍在继续探讨。研究和讨论过程中的主要焦点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思想的变化和改革的过程。这里让我们倾听一下刘鸿儒教授对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思路与焦点的有关谈论。 一、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能不能建立商业银行制度 前面讲过,1979年分设专业银行时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人们都认为应当建立按产业部门划分业务范围的专业银行,而这种专业银行又是国家银行。专业银行也以作为国家银行为荣,并以国家银行的指导思想进行改革,不可能进行市场经济需要的商业银行改革。 在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背后, 有个思想认识的进化和深化过程。1992年之前,在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的误导下,许多人误认为商业银行也“姓资”,不“姓社”。因此,对于是否要提“商业银行”这四个字颇有争论。在很多场合,只能提“综合性银行”。新型的商业银行出现后,每每召开研讨会,只能称“新建银行研讨会”;“商业银行学会”始终得不到承认。1990年曾一度打算把交通银行改为专业银行,变成专业分工的官办银行。1993年以后,“商业银行”这一提法才明确下来,允许多设商业银行,并且鼓励银行间的竞争,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1995年我国颁布了《商业银行法》,有人认为这部法律未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它不满意,但它毕竟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商业银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第四条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商业银行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这些规定从立法上确立了商业银行的法人地位。当然,法律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商业银行的完善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二、是建立多功能的商业银行,还是建立分业管理的商业银行 在我国,长期以来有两种观点:主张多功能商业银行的,更多地考虑了范围效应;主张与证券、投资业分业的商业银行的,更多地考虑了宏观调控的实施。对此,刘鸿儒教授认为,我们要从中国的现实条件来考虑这一问题。首先,固定资产投资膨胀是我国多年来未解决的老问题,“投资饥渴症”根深蒂固;其次,我国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差;第三,我国的市场条件尚未发育成熟。因此,不便于马上建立综合性的、多功能的银行。中国从1984年拟定金融改革方案时,就确定了实行分业管理的原则。 在改革中也以个别银行试验多功能经营,如交通银行恢复后,曾作为多功能银行的试验。当时批准该银行业务范围比较广,可经营长期融资,甚至保险业务。但最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膨胀严重,通货膨胀加剧,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需要强化金融宏观管理,于是,便取消了这一试验。其保险业务独立出来,成立了太平洋保险公司;其证券业务也分设出来,成为海通证券公司。 在《商业银行法》的起草、修改和审议过程中,对于是否允许商业银行进行投资,以及投资的范围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我国是一个主要依赖银行间接融资发展经济的国家,目前银行负债主要是存款且以活期存款居多,这就决定了银行信贷资金应主要用于对工商企业贷款以及其他短期性资金需求。如果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实行混业经营,使短期资金长期运用,必然会加大信贷资金的风险。在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听任银行业和信托业、证券业、保险业和房地业交叉窜位,混合经营,不仅不能保护存款人的利益,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反而会助长证券市场的投机和房地产市场的混乱,易产生泡沫经济,不利于整个金融与国民经济的稳定。同时,银行利用自己的信贷便利从事非银行业务,必然会加剧金融业的不公平竞争。在目前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尚未达到8%的要求的情况下, 银行业只能是通过运用信贷资金投资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果投资于证券和不动产,一方面不利于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另一方面将扩大信贷需求,形成“倒逼”机制,增加中央银行的信贷压力,进而削弱整个宏观调控的效力。前几年发生了乱集资、乱拆借,把信贷资金投向房地产和证券业,到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清理,有的还造成了资金损失。因此,这种意见主张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禁止银行投资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于证券和不动产。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从国际银行业的实践看,商业银行的投资与商业银行的贷款构成了商业银行的两大资产业务,这是银行资金运用的最主要途径和银行收入的最主要来源。随着资金证券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投资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收益、降低风险和增加资产流动性。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过于单一,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允许商业银行投资于国债等政府债券,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允许商业银行买卖政府债券,也有利于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为防止风险可进行比例控制,允许商业银行投资于商业票据,进行票据贴现,有利于商业票据的流通,有利于央行再贴现调节经济,从而促进商品流通。商业银行在达到资本充足率、设立银行的最低资本金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其运用自有资金投资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一方面有利于金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符合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对于银行投资于股票和房地产,由于投资的风险性大,与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原则相悖,因此,必须严格禁止,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银行业与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及其他金融业务日渐融和,全能性银行业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德国和日本的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对这两个国家的经济起飞,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很少出现银行破产的现象,而且美国国会也正在考虑修改《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放松对银行从事证券业的严格管制。因此,可考虑允许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各种投资业务,同时加强管理,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银行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全面发展我国的银行业。 考察一下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法对银行投资的约束性规定,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对银行投资于企业及非自用不动产的限制。香港、瑞士、新加坡、德国都对银行投资企业及不动产的总额占银行自有资本的比例作出规定。香港银行条例规定,银行不得直接投资于任何农、工、商或者其他企业,但为追偿债务而取得股票者,不在此限。瑞士银行法规定,银行对单一企业的投资应与银行自有资本保持适当比例。新加坡银行法第27条规定,银行取得或持有金融、商业、农业、工业或其他企业的股份总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的40%,但为追偿债务而持有的股份除外。德国银行法第12条规定,信用机构对土地、建筑、生产设备、船舶、信用机构及其他企业股权的投资,依帐面价值计算,其总额不得超过责任资本。 第二,对银行投资于自用不动产的限制。各国银行法一般都允许银行投资于自用不动产,但同时限制投资额所占银行资本或存款余额的比例。韩国银行法规定,金融机构投资于营业用之不动产不得超过该金融机构的净值。台湾银行法第75条规定,商业银行对自用不动产之投资,除营业用仓库外,不得超过其于投资该项不动产时之净值;投资营业用仓库,不得超过其投资于该仓库时存款总额的5%。 新加坡银行法规定,除以经营业务为目的或提供职员住宿用之合理需要外,银行购置不动产或取得其所有权的总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的40%。香港银行条例规定,银行购买或持有的土地,其总额不得超过其实收资本与公积金之和的25%,但监理官批准的为经营业务或为职员住宿目的所必须的部分不在其内。 第三,对银行投资于企业股票的限制。韩国和泰国禁止商业银行购买其他银行的股票。韩国银行法第27条规定,金融机构不能购买或长期持有金融机构的股票,但经韩国国民银行监督院长核准的除外。泰国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买卖或持有其他商业银行的股份,但其取得是由于债务的清偿或授信的保证,并于取得之日起六个月内予以处分的,不在此限。韩国、台湾和香港规定,银行对股票或有价证券的投资额,不得超过其存款余额或银行资本的一定比例。韩国银行法规定,金融机构承受之股票,或偿还期限超过三年的公司债或其他有价证券的投资,不得超过其吸收活期存款的25%,但关于政府公债及韩国银行通货安定证券不在此限。香港银行条例规定,银行取得或持有一家或多家股票的总额,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该银行实收资本与公积金之和的25%,因追偿债权而取得的股票不在此限之内。新加坡银行法规定,1984年银行(修正)法颁布以后,凡欲与任何公司缔结协议,直接或间接取得或持有超过该公司20%以上股份的银行,应事先报知主管机关表明其参与该项协议的意图,并须获得主管机关的核准。泰国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下列投资活动,须经泰国银行同意:1、 买卖或持有有限公司的股份;2、拥有有限公司股份超过公司发行股份总额的10%;3、买入或持有股份或无担保公司债的总额,超过该商业银行资本金的20%。 我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商业银行法》过程中,多数委员认为,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应根据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国家的金融政策,在目前阶段,对银行业的投资问题采取慎重态度,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分业经营。 刘鸿儒教授指出:《商业银行法》明确我国要实行分业管理,是符合中国的当前的实际情况的。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分业逐渐淡化,多功能银行强化;二是一些大银行开始合并,增强实力。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合并后,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从长远看,淡化分业经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随着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宏观管理力量的加强,多功能经营的高效益就能体现出来,这是符合经济原则的,中国将密切注视这方面的发展,供下一步改革参考。 三、建立新的商业银行,还是先改革国有专业银行 刘鸿儒教授谈到:我们曾计划集中力量改革国有专业银行, 并于1986年在试点城市进行企业化经营的实验。反复研究和改革试验后表明:四大专业银行的改革难度较大,主要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难以解决,现实的政策性借款的要求也不能回避。于是,决定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建立新型的商业银行,强化专业银行的竞争对手,以样板的力量来推动专业银行的改革。这既有利于统一思想,又有利于摸索经验。近十年的实践证明,新建的商业银行机制灵活,效益较好。 从1987年至1996年,我国先后建立了11家新型的商业银行。 首先,重新组建了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 年, 1958 -1986年期间,其国内业务被停止了。1986年,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交通银行,恢复其国内业务,并于1987年4月1日正式开业。 其次,成立了中信实业银行。1987年3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中信实业银行,其前身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银行部。<BR> 以后,又有一批新型商业银行陆续成立。为鼓励两省和特区经济发展,先后成立了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和海南发展银行。为推动浦东经济发展,成立了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的成立,是首钢综合改革试点的结果。光大银行是由光大公司创办的。民生银行成立于1995年,由全国工商联牵头创办,以民营企业为股东。到1995年底,我国共成立新型的商业银行11家。这些银行成立之初,其业务范围和分支机构设置都受到严格限制,现已逐步放宽。另外,还有一家中国投资银行,是中国建设银行全资附属的银行,它正向商业银行转化,还有两家为住房制度改革服务的试点银行,即烟台住房储蓄银行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它们还不是规范的商业银行。 新建的11家商业银行(不含中国投资银行和两家住房储蓄银行),具有机制灵活的特点,效益较好。其主要特点如下: 1、产权清晰,制约力强。11 家新建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以大中型企业为股份持有者,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光大银行。这些银行的股东们从企业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对银行的管理层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一定的压力,建立了有力的制约机制。第二类,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相结合,如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政府投资由财政代表,由此会不会导致过多的政府干预,从而影响银行的效益呢?实践证明,这一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股份制的银行首先要考虑自身经营的风险和效益,更何况政府也只是股东之一,不可能独断专行。此外,董事会和股东会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第三类,向公众募股并上市,目前仅有深圳发展银行一家。从这家银行的经验可以看出,来自股东和社会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的银行业还没有形成完全平等的竞争局面,处于半垄断状态,因此,它还不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其利润和收益不能完全反映自身的经营状况,同时,数万个股东如何去参与银行的管理和决策也是有待于深入探索的问题。因此,国务院决定,银行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并上市暂不扩大。中信实业银行是由公司集团设立的全资控股银行,也正考虑募股。这是因为,银行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单靠一家公司的力量是难以与其他银行竞争的;而且银行经营的安全性要求也决定了银行不能只服务于一个“老板”,听从一个“老板”的支配;银行吸收的存款来自全社会,就必须服务于全社会,受社会力量制约。 2、真正能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自我发展。新型商业银行得不到政府补贴,也不承担国家政策性贷款业务,很少受政府干预,机制灵活,经营规范。 3、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人事制度。 新型商业银行在人事制度上比较灵活,人员可以选聘,可以辞退,工资待遇与效益相结合,一些银行还取消了过去的行政级别制度。 4、业务多样化,管理制度严密。 上述银行大都建立了严密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各种内部管理制度,具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开拓金融业务,改进金融服务。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这些新建商业银行的发展不平衡,基础条件也不一样,领导层和管理层人员多是原国有大银行培养起来的,不熟悉新型商业银行的经营。因此,原有官办银行的习惯势力和思想体系在不知不觉中阻碍着银行自身的深化改革。“穿新鞋走老路”的危险依然存在。今后新型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如何坚持改革的方向,发挥自身的优势,向国际化的现代商业银行方向发展。 四、如何建立政策性银行,实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 建立政策性银行、实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刘鸿儒教授说:1984年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在研究之中。因为要使国有各大专业银行真正转化为商业银行,并防止新建商业银行不重蹈国有专业银行的老路,其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将政策性业务分开,逐步建立专门承担政策性贷款业务的银行。 日本的金融制度中,政府金融机构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1947年,为了复兴战后日本濒临毁灭的经济,向基础产业提供的资金,日本成立了复兴金融金库。1950年左右,又设立了国民金融出库、住宅金融出库、日本输出银行、日本开发银行等政府金融机构,专营政策性业务。 政策性金融机构通常是由政府制定的,或参股或担保,其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国民经济比较薄弱的环节或急待发展的方面,根据特殊的融资原则,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我国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是由我国为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决定的。分离我国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是为了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1994年我国先后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主要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大中型基建和技改等政策性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从资金来源上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开发银行的注册资本为500亿元人民币, 由财政部核投。国家开发银行对国家政策性贷款的拔付业务,优先委托建行办理,并对其委托的有关业务进行监督。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其运营资金来源是:业务范围内开户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发行金融债券;财政支农资金;境外筹资;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贷款。其业务范围是:办理由国务院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安排资金并由财政予以贴息的主要农副产品的国家专项储备贷款;办理农副产品的收购贷款及粮油调销、批发贷款;办理承担国家粮、油等产品政策性加工任务企业的贷款和棉花粗加工企业的贷款;办理国务院确定的扶贫贴息贷款、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 1994年3月19日成立的中国进出口银行, 其业务范围是:为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提供出口信贷;与机电产品出口有关的外国政府贷款、混合贷款、出口信贷的转贷;国际银行间贷款;出口信贷担保等。 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是个良好的开端,但业务范围的划分和资金来源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有待于进一步摸索。 此外,刘鸿儒教授还就建立地方性银行谈了看法,他指出:从金融体制改革之初起,各地政府就要求建立地方银行,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要求一直未获同意。因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力量较弱,而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的力量较强,建立地方银行容易失控,带来较大的风险。 为满足各地发展经济所需的金融支持,国家批准各地成立了一批信托投资公司,分为地方政府投资为主体的信托公司和由金融机构设立的信托公司。这些公司的成立,适应了发展地方经济的要求,以其灵活多样的筹资方式,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实践也表明,一些地区的政府对信托公司干预过多,使之资金效益欠佳。我国现有信托公司394家, 正在清理整顿,强化管理。 1994年,我国加强了中央银行对金融的调控和监管的力度,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务院决定成立城市合作银行,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给地方一定的融资余地。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城市合作银行,有利于清理整顿城市信用社,解决其现存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城市辐射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引导地方财政信用进入正常的金融轨道,稳定金融秩序;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有利于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城市合作银行,实际上是地方商业银行,对解决地方融资渠道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城市信用合作社原定为小企业、个体户服务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美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论文怎么写?
美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像"布里丹的驴子""布里丹的驴子"指徘徊於两垛草之间无从抉择的驴子.美国经济一年来的表现,仿佛掉入了"进两步,退一步"的模式.二00二年是人们寄望美国经济完全走出衰退并强劲复苏落空的一年.大企业丑闻接二连三,股市失血不止,吸引外资大幅下降等,导致经济增长似有若无.岁未年初,利空消息频仍,对伊动武的紧张气氛四处弥漫,经济真正复苏当有一段长路要走.美经济怪象频仍,令分析家大跌眼镜美经济现状至今仍未明朗,自衰退以来,复苏步伐形同"牛步",各种增长动力和反作用力交织呈现,互为消长,经济乱象不断,被普遍认为是一场"奇怪","危险"和"不完整"的复苏股市"熊市"为战后所仅见.美股自二000年三月开始下跌,已落入连跌三年的境地,今年一月份仍没有明显回升,连黑四年,这种情况即使在大危机年代也未曾有过.如从高峰值计算,迄今总市值已经跌掉7万亿美元.经济衰退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并存.与以往经济周期的表现不同,美劳动生产率在衰退中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一直超强增长.整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为1.9%,而二00一年的最后增长率却高达5.6%,二00二年首季更一跃增长8.6%,居19年来之冠.据摩根士坦利估计,从二000年底到二00二年底,美国劳动生产率累积增长5.6%,显示美经济潜力未可低估.美元贬值与贸易赤字增长同步.美元在去年随股市一度滑落不上,汇率贬幅最高曾达20%.但由於国内对进口消费品需求持高不低,加上美元价位被认为过於高估(摩根士坦利认为高估15%),美元贬值并未减少美巨额贸易逆差.二00一年贸易赤未高达3,583亿美元,二00二年则继续扩大,前10个月,美国的贸易逆差以年率计算仍高达4,200亿美元,比二00一全年猛增了17%,创历史最高纪录.经济复苏与失业率"复苏"相伴.此现象为战后所仅见.美经济缓慢复苏没有反映在劳工市场,去年失业率达到了6%,是美国近8年来的最高纪录,意味著在全美近1.4亿劳工中,失业人数已超过800多万,其中167万人失业逾半年.商业信心持续下跌和个人消费支出强劲共存.一方面,制造业订单大幅下滑,企业利润持续走低.今年甚至出现了10年来首次整体亏损,企业破产数目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美多年形成的消费模式并未因信心受挫而改变.股市下跌的"负财产效应"并不明显,民众继续消费.商务部报告显示,当前,住房,汽车和家用电器继续成为刺激人们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几年来,美经济反常表现让人"雾里看花",也令业内人士的预测"大跌眼镜"(广东方言,喻意料之外),近期<>著名专栏作者,经济学家罗伯特.萨缪尔森断言美经济进入"新滞胀"时代引起普遍关注,作者指出"新滞胀"有别於"复苏"或者"持续衰退"的经济状况.美去年经济增长2.3%左右,但这一增幅根本不足以带动就业和企业盈利增加,相反,有些数字甚至显不出经济衰退的情况.因而在这一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将有所下降,持续高涨的房市也将退潮.或许用"布里丹的驴子"来形容现时美国经济较为恰当,与这头徘徊於"两垛草之间"无从抉择的驴子一样,由於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美国经济一年来的表现,仿佛掉入了"进两步,退两步"的模式,这实施上意味著美国经济荣景已经远去,可能进入一个较长的的调整或低速增长期.新经济计划源於政治需要布什政府对美国经济现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月七日,布什政府急於推出大规模减税为主的经济振兴计划公布,该项跨期10年,涉及6,740亿美元的经济计划基本是一个著眼於民生的计划,意在为竞选连任铺路,主要包括救市和增加就业两方面内容.首先,大幅削减直至废除股市利得税以推动投资是最大方案.减税的对象主要是美国股东,白宫称将有1亿人从中受益,但民主党坚持认为主要还是富人和大公司受惠,预计25%的减税因此将惠及年收入一百万美元的家庭.其次,创造就业旨在使低下及中等收入阶层选民从中受惠.方案中包括36亿美元的就业训练计划,延长失业救济法案以及对能够增加就业的新兴事业投资进行租税减免等.布什声称此举可使美"工人阶级"受惠,达到穷人和富人间的平衡与公平.分析认为,该项计划由国会通过后,最快将於今年见效,仅就从争取选民的角度看,这无疑为明年的布什竞选连任铺平道路创造了有利条件.选在此时通过经济振兴计划,显示布什政府已经意识到把经济带入快速复苏的时间所剩不多.目前,一连串刺激经济的政策和计划正逐步展开,在上月刚刚完成经济班子改组,本月就公布新的振兴计划,显示政府治理经济已由幕后转到台前,反映布什政府急於走出经济困境,拉抬经济复苏的迫切心态.美国以往的经验表明,每当经济出现问题,立法变革总是走到前列.如果说去年先后通过的<>,<>是布什政府旨在振兴经济的"中医疗法",意在治本,对资本主义进行局部"托梁换柱"改革,那0此时的新经济计划则可称为"西医疗法".新经济振兴计划能否有效,效果如何,还应放到美国经济大背景下去观察.当前经济隐忧不减反增,攻伊战争又增新变数总体而言,美国经济围绕股市转动,股市泡沫破裂并暴跌改变了美经济的宏观环境和增长态势,不仅使美经济固有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或加剧,还使美经济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新隐忧,但遗憾的是此次振兴计划并未涉及到美经济的潜在问题,因此,即使美经济走出衰退,短期内也走不出困局.贸易和财政再现巨额"双赤字".二00一年美贸易赤字高达3,583亿美元,二00二年则继续扩大,前10个月,美贸易逆差以年率计算仍高达4,200亿美元,比二00一年猛增了17%,创历史新高.而美财政也在连续4年盈余后再次进入赤字时代,且来势凶猛.二00二财年(截至去年九月三十日)赤字达到1,590亿美元,与二00一财年盈余1,270亿美元形成鲜明对比.而此次大规模减税加上战争费用支出必然使本已尾大不掉的预算赤字更加恶化.外资流入趋降.全球资金"选美"的趋势持续下降.二000年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高达3,010亿美元,二00一年急剧滑落到1,240亿美元;进而再滑到二00二年的440亿美元.在全球企业兼并活动中,美在去年仅有24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与一九九八年至二00一年间平均1,000亿美元的净流入形成鲜明对比,意味著美经济的外部金融支持已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时刻".债务负担空前严重.美政府,公司和私人债务有增无减,成为经济的沉重包袱.去年底,美净国民储蓄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6%首次掉到2%的新低,意味著美经济将严重依赖外部借贷,并由此加深其作为全球最大债务国的地位.新隐忧浮出台面.在所有资产泡沫中,除了企业泡沫破裂外,其他诸如消费和房地产泡沫仍在持续"发酵",经济陷入双底的可能尚不能完全排除.美经济此次反常复苏,预计去年经济增长只有2.3%,根本不足以带动就业和企业盈利增加,市场认为美经济低通胀率,低增长态势基本确立,通货紧缩隐忧因而挥之不去.当前,正值中东战鼓频催,油价高企和强势美元地位出现松动之际,各界对这一刺激经济计划以及今年经济复苏发展仍存很大疑问.在所有不确定因素中,反恐与打伊最为关键.市场关注的是,美国经济是否经得起与伊拉克一战以及随后的反恐态势发展.一九九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美股转趋下跌,然而"沙漠风暴"开打后,美股就会出现触底迹象,而在战事胜利后便开始反弹,美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期正是由此开始的.不过,这次美经济前景和计划竞选连任的布什能否有这样的"好运"相信尚存变数.目前,鉴於美打伊在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纷纷调低今年对美经济增长率的预测,预估大致在2.6%左右.如果准确,那意味著美国还要过很长一段"苦日子".参考一下
企业上市前的怎样进行股份制改革
企业无论是上市还是挂牌新三板、亦或在地方股交中心挂牌,均需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在股份制改造中对企业的发起有以下要求: 1、最低个数 根据《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二人以上为发起人,其中须有过半数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2、自然人 自然人可以作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但必须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合伙企业 曾经合伙企业是不能成为股份公司股东的,也就当然不能成为发起人。随着创投业务的发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原来要求公司登记提交法人或自然人的身份证明,2005年修改为提交主体资格证明,实际上扫除了合伙企业的股东资格障碍。证监会修订《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后也允许合伙企业开立证券账户,合伙企业成为上市公司股东的障碍也彻底清除了。 4、一般法人 能够对公司出资成为股东的法人一般都可以作为发起人。 农村中由集体经济组织发行集体经济管理职能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发起人。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只要依法办理企业法人登记,取得企业法人登记证明,就可以作为发起人。但应提供有权处理相关资产的有效证明;若事业单位未办理企业法人登记并取得企业法人登记证明的,应提供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经营的依据。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含义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规定,主要是指“国家不核拨经费,实行自收自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同时“执行企业的财务制度和税收制度”。 5、外商投资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及外资企业,以及中外合伙企业(最大的优势是不需要商务部门审批、直接设立登记)都可以作为发起人,这里面要注意的是: 如果是外商投资的创投企业或者外商投资的投资公司,且投资额达到25%以上的,股份公司就需要办理转外资手续。 6、不能作为发起人的单位或机构 工会:中国证监会不受理工会作为股东或发起人的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 职工持股会:职工持股会属于单位内部团体,民政部门停止办理登记。中国证监会法律部也明确上市公司股东中不能有职工持股会。如有必须先行清理。 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不得作为投资主体设立公司。 发起人股份的限制 发起人持有的公司股票,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以内不得转让。 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限制
我国商业银行(四大行)的股份制改革?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指在境内外均设有分支机构的从事综合性商业银行业务的国有独资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四家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由原来的国家专业银行改造而来,是中国金融业的主体,维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和经济安全,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为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是建立现代金融体制的迫切要求;(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自有资本金不足,且不良资产率过高;(3)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产权不明晰,承担了过多的政策性业务;(4)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是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需要。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过程:第一步:从专业银行改革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第二步:从独资商业银行改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三步:从试点到全面实施股份制。(1)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方向。(2)2003年底,2004年初,国务院公布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权试点的决定,并为两家试点银行注资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充实资本金,化解不良贷款。(3)2004年8月26日和9月21日分别成立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4)2005年4月21日,中国工商银行的股改方案正式对外公布,国务院注资150亿美元外汇储备。以此为标志,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工作全面推开。(5)中、建两行试点后,我国将进一步针对另一家重要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农行的自身特点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预计时间不会迟于2006年。(6)在各个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别进行股改的同时,国家将在贯彻市场化的基础之上对其改革进行合理的监管及指导并进行分别验收,以期达到改革要求。验收后,改革将进入下一个阶段,即上市。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是什么,为什么会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首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形式并且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原本是全部资本有国家出资的,经过股份制改造就是吸收了集体、私营、外资、个人等多种形式的资金,从性质上说变成了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样一来企业规模扩大了,增强了企业活力,就好比原来国家出钱办了个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总资产扩大了,但国有资金还是占大头,也就是国有控股企业,还是国家说了算。或者说变成混合所有制经济之后,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依然是公有制经济,企业发展的更好了,所以增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现在大部分所谓的国企都是国有控股企业,都经过了股份制改造!很多甚至是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简单来说就是这样吧,呵呵,不知道楼主能不能看明白! 全原创 回答的很认真哦!
高一政治 股份制改革为什么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首先,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国有企业原本是由国家资助的资本通过股份制改造,吸收集体,私人和外国投资,个人及其他形式的资本,从本质说成混合所有制经济。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和增强企业的活力,像原来国家的钱,做一个国有企业,总资产扩大了股份制改革,但仍然占大部分的国有资金,这是国家国有控股企业,国家计算。 或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仍然是更好的公有制经济,企业发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现在,所谓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是国有控股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许多人甚至上市公司发行股票。 简单,是不是,我不知道楼主能不能看明白! 所有原来的答案很严重哦!
中国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1、扩大了企业自主权。2、股份公司是筹集社会资金的有效途径。3、股份制企业主要靠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进行生产活动。4、股东大会、董事会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民主管理企业的好形式。5、股份制能够促进人才横向流动。6、股份公司形式有利于调动企业职工、企业所有者和经理人员的积极性。扩展资料:在改制或变更过程中,突出和规划主营业务是创业企业制定业务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工作中,以创业板上市为目的的股份制改造应坚定这样几项原则:1、主营业务必须具有一定的高科技含量;2、主营业务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3、主营业务必须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高附加值;4、主营业务必须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创业板上市企业是否符合主业突出和持续经营的要求,即在提出发行申请前二十四个月内,是否不间断地从事一种主营业务,该种主营业务是否有实质进展,是创业企业申请上市的前提条件,也是赢得发行审核机构认可或批准的关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股份制
谈谈对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认识
目前,关于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股份制的方案设计等技术层面。笔者认为,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制度层面的问题,或者说,首先必须在指导思想上明确国有银行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关于国有股份制银行改革的目标定位,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通过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充实国有银行的资本金;其二,完善国有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健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其三,改善国有银行的产权结构,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 第一种观点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对于在短期内解决国有银行的资本金不足问题,迅速满足监管标准是非常现实的。但是这一目标只是瞄准国有银行发展中的表层问题。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根本意义在于解决国有银行风险过于集中和效率低下问题,而不仅仅是资本充足率问题。 第二种观点是重要但非根本的观点。我国国有银行在现行的国有独资产权结构下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着严重缺陷。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决议以及经营者高管层的任命,基本都是由政府来决定,董事会形同虚设,执行机构的“内部人控制”的负面效应非常严重,监事会作用的发挥受到严重抑制。因此,根据产权理论,国有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必须以产权改革为前提。 笔者更为认同第三种观点,因为这才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有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管理风险的特殊国有企业,其改革的目标必须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 从现实角度讲,四大国有银行现行的国有独资产权模式名为独资,实际上所有权由谁代表并没有解决,导致产权关系模糊,资本非人格化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难以分离,由此而来的是责权利不明,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大量不良资产产生等等。要解决国有银行目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必须从产权改革人手,股份制是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最佳实现形式。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而得出产权变革和优化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这样一个逻辑推论。因为对于国有银行来讲,无论是何种改革,其最终目标是增进银行绩效,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仅靠产权改革还不能保证国有银行绩效的增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超产权论者认为,法人治理结构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产权改革尽管可以改变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但改变一个有缺陷的东西并不等于就是改善。对于国有银行来讲,改变产权并不意味着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就会优化完善,也不意味着国有银行经营绩效的增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产权改革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完善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和市场竞争力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不过,这一命题的成立有着严格的前提假定:一个充分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存在。根据超产权理论,要使企业改善自身治理机制,基本动力是引入竞争,而变动产权只是改变机制的一种手段。由此可见,要增进国有银行的经营绩效,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必须引入竞争,打破国有银行对中国银行市场以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垄断,建立一个充分竞争的银行市场和金融市场;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放弃政府对国有银行的垄断保护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必须从微观金融市场中退出,放弃对国有银行的信贷干预,使国有银行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实现经营目标利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激励机制市场化、行长聘选竞争化和资产管理商业化。
中国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1、扩大了企业自主权。2、股份公司是筹集社会资金的有效途径。3、股份制企业主要靠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进行生产活动。4、股东大会、董事会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民主管理企业的好形式。5、股份制能够促进人才横向流动。6、股份公司形式有利于调动企业职工、企业所有者和经理人员的积极性。扩展资料:在改制或变更过程中,突出和规划主营业务是创业企业制定业务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工作中,以创业板上市为目的的股份制改造应坚定这样几项原则:1、主营业务必须具有一定的高科技含量;2、主营业务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3、主营业务必须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高附加值;4、主营业务必须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创业板上市企业是否符合主业突出和持续经营的要求,即在提出发行申请前二十四个月内,是否不间断地从事一种主营业务,该种主营业务是否有实质进展,是创业企业申请上市的前提条件,也是赢得发行审核机构认可或批准的关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股份制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股份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股份制改革初期,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从传统理论出发,认为搞股份制改革就是搞“私有化”,发展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复辟”。有些同志为了维护传统的“公有制”,为了维护计划经济,反对市场经济,对主张发展股份制和市场经济的同志进行攻击和批判。反对股份制和市场经济的同志也付出了代价,甚至是血的代价!股份制改革实际上是一场理论和思想革命。 大中型企业弊端就是根据产品经济模式建立起来的。这个全民所有制企业,本质上是政府的企业,部门的企业。它导致了产权不清。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之间没有明确的界定。它企业内部缺乏动力与活力,外部资源不能有效地配置,国家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过多,而且国家对企业负无限责任。这个是造成我们大中型企业政企不分,企业缺乏必要的经营自主权,甚至成为国家行政机构附属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针对这些弊端,我们进行改革。 我们觉得,在中国推行股份制,通过股份制的办法来改造我们大中型企业,可能有三个好处: 第一,股份制改革使企业的动力机制、制约机制、风险机制可能都发生一些根本性变化。那么,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股份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的产物。无论中国现在不搞,今后发展恐怕还会有股份制这种形式存在,我是这么看的。那么,从它的内部机制来说,股份制我认为不是两权分离,而是三权的分离和统一。 什么是三权的分离和统一呢?就是说,股份制是股权、法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和统一。而且,它们各有载体,各负其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是一荣具荣,一损具损。 第二点,他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大家推行股份制的最初的说法是,增强大家的凝聚力呀,什么社会集资呀,其实主要功能不在这。主要功能,我刚才说了一个,另外一个是有利于资源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配置。那什么意思呢?当然这个与市场机制有关了。就是说,典型的股份制是股权货币化、商品化、市场化、证券化。那么,他的转移是比较灵活的,当然有国家政策产业控制是可以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资源的配置可能是比较快的就转移了,现在我们是实在是不快,隔一支墙我们也不能转。那么,这是一个理论上的问题了,就是说,这可能是一个好处。 第三个好处,我觉得,可以促进国家对企业体制的改革。通过进行股份制改革以后呢,国家也是所有者之一。一般地说,国家代表全民所有制控制大股,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国家作为所有者来说,是作为股东权益来发挥作用。他可以参加股东大会,也可以派人参加董事会进行决策和经营,对重大的决策经营,他只能享受股东的权益,而他不是直接地进行行政干预,而且负有限责任。就是大家赔了,不是国家管负,各个股东都得管负。那么,我们现在是这样,国家负无限责任,为什么我们的企业破产倒闭不行呢?当然社会主义也得给大家饭吃,这是一个。实际上破了产、倒了闭,是倒了谁的霉呀,还是倒国家的霉呗,那不是摆着呢吗,还得国家养着,有可能破产倒闭吗,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不进行破产倒闭与这个是有关系的。在股份制情况下呢,国家作为股东来说,只能由直接控制变成间接控制。所有者国家也可以设立代表,是不是专门有关国有资产的管理的或投资机构的一个所有者的代表作为股东控股或者再投资等等。
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如何做到权责明确,是否需要公有制成分控股?
一、严格政企分开与法人治理结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政府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取消企业行政级别,企业不再套用党政机关的行政级别,也不再比照党政机关干部的行政级别确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待遇,实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办法。 对国有资产实行授权经营。国有资产规模较大、公司制改革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状况好的国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公司,经政府授权,对其全资、控股或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职能。 政府与被授权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公司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以下统称被授权企业)签订授权经营协议,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被授权企业应当有健全的资产管理、股权代表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审计和监督管理制度,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依法行使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权利,并承担国有净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依照《公司法》明确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以下简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并规范运作。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统一决策和选聘经营者的作用,建立集体决策及可追溯个人责任的董事会议事制度。董事会中可设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独立董事。董事会与经理层要减少交叉任职,董事长和总经理原则上不得由一人兼任。一定要强化监督机制。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依照国务院发布的《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由国务院派出,对国务院不派出监事会的国有企业,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派出,监事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二、有一些人认为,国有企业要想解决好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实行私有化,使经营者与所有者合一,国有企业才能创造效益。 但股份制恰恰是以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为核心的,所以,私有化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相背离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战略方向,也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向深入的重要标志。但是,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绝不等于推行私有化。股份制虽然兴起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它仅仅是一种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公有制企业可以使用,私有制企业也可以使用,本身并不是公有与私有的分水岭。 股份制的内在要求是投资主体多元化,但投资主体并不一定是私有者。股份制之所以有效,原因在于其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从而提高了公司决策中的制衡效能,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但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不必须引入私人投资主体,通过国有公司相互持股、国有公司引入其他法人事业单位持有股份等形成法人持股的股份制模式,同样也是股份制。 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其目标是通过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使所有者真正到位,而私有化并不必然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公司治理效率之所以成为难题,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一些人认为,让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一致化的最简单做法,就是使经营者成为所有者。而国有资产的特殊性导致的层层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所有者无法真正到位。所以,他们认为,国有企业解决公司治理问题,就要通过实行私有化,使经营者与所有者合一。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模式的股份制,恰恰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为核心的,通过股份的合理配置和股权的科学行使,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给公司治理带来的问题。所以,私有化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相背离的。 引入私人投资主体的股份制,也并不意味着私有化。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还要看影响力与控制力。国有企业实施股份制,可以引入多个私人或其他所有制投资主体,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实践中,必须警惕某些人打着股份制等于私有制的旗号,借机混水摸鱼,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邓小平曾反复强调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1985年4月,他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现在看来,邓小平的论断在今天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实践中仍然有指导意义,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国有企业股份制并不等于私有制。 一些人认为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状况,使得其他股份在决策中缺少发言权,无法实现股权多元化所应具有的权利制衡作用;而作为国有资产代理人的经营者必须在完善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条件下才能较好的履行其职责。国有资本过大,社会资本对其“稀释能力”比较小,多数社会资本持有者或战略投资者把其看做“庞然大物”,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股份制改造进展不大,而且困难比较大。 我们认为,既然是国有企业,是国有资本,国有资产代理人最重要的、首要的工作就是对国家负责,在国家的具体监督约束机制条件下开展工作,而非可以为所欲为甚至胡作非为。这里必须指明的是,反对国有资本“一股独大”,认为要“稀释” 国有资本,其目的有削弱公有制、侵占国有资本和否定公有制的嫌疑。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是全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一种与较高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它为社会主义经济在全社会自觉保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我们必须坚持不动摇。 国有企业国家必须控股,才能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企业在其所在领域的控制力。引入多个私人或其他所有制投资主体,可以增强企业实力,激活企业活力,扩大企业影响,从而提高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巩固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行政命令不能代替经济规律,只有运用资本的力量,顺应规律,才能发展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