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一般采用哪种方法?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多种,基本上即可以分为两类,即直线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企业折旧方法不同,计提折旧额相差很大.企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直线折旧法(1)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加速折旧法(1)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也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n*(n+1)/2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2)双倍余额递减法设备入账帐面价值为X,预计使用N(N足够大)年,残值为Y。则第一年折旧C<1>=X*2/N;第二年折旧 C<2>=(X-C<1>)*2/N第三年折旧 C<3>=(X-C<1>-C<2>)*2/N··· ···最后两年需改为直线法折旧。扩展资料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注意问题1.注意计提折旧的范围,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a.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b.按照规定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c.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2.未使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也要计提折旧。3.注意再计提固定资产这就是应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注意折旧期间跨年度时年折旧额的确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的四种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四种计算方法如下:一、年限平均法:1、公式: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原价×年折旧率2、案例计算:2020年1月底,甲公司因肺炎疫情原因临时购入一套医疗设备,该设备成本为33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则2020年应计提折旧额按年限平均法计算为:(330-30)/10/12x11=27.5万元。二、工作量法:1、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2、案例计算:现公司有汽车一辆,该汽车原值为20万元,预计使用10年,每年行驶里程8000公里,净残值率为10%,当月行驶里程2000公里,该汽车的当月折旧额按工作量计算为:20x(1-10%)/10/8000x2000=0.45万元。三、双倍余额递减法:1、公式: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最后两年改为年限平均法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2、案例计算:某企业自行建造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30万元,预计净残值0.8万元,使用年限5年。该生产线按双倍余额递减法各年折旧额如下: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2/5=40%第一年应计提折旧额=30x40%=12万元第二年应计提折旧额=(30-12)x40%=7.2万元第三年应计提折旧额=(30-12-7.2)x40%=4.32万元第四、五年应计提折旧额=(30-12-7.2-4.32-0.8)/2=2.84万元四、年数总和法:1、公式: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2、年折旧率用一递减分数来表示,将逐期年数相加作为递减分数的分母,将逐期年数倒转顺序分别作为各年递减分数的分子。3、案例计算:某企业2019年6月15日购入一台设备,入账价值370万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10万元,2019年该设备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值计算为:(370-10)/(1+2+3+4+5)x5/12x6=60万元。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公式是什么?
企业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做出决定。由于收入可能受到投入、生产过程、销售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固定资产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无关,因此,企业不应以包括使用固定资产在内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为基础进行折旧。1.年限平均法年折旧额=(原价-预计浄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原价×年折旧率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最后两年改为年限平均法计算【提示】在改为年限平均法之前,计算折旧额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的影响。4.年数总和法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年折旧率用一组递减分数来表示,将预计使用寿命逐期年数相加作为递减分数的分母,将逐期年数倒转顺序分别作为各年递减分数的分子。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
我国会计准则中可选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1、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最简单并且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除以预计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旧费用。在各年使用资产情况相同时,采用直线法比较恰当。2、工作量法,又称变动费用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理论依据在于资产价值的降低是资产使用状况的函数。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或设备的使用状况来计提折旧。假定固定资产成本代表了购买一定数量的服务单位,然后按服务单位分配成本。3、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最后两年的前面各年,用年限平均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净值低于其预计净残值以下。4、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扩展资料: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1、房屋建筑物;2、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3、季节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设备;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折旧的特殊情况1、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帐,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当期计提的折旧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处理。2、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照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计提折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折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均年限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哪些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1、年限平均法:是最简单并且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除以预计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旧费用。年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年)×100%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年折旧率÷122、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在于资产价值的降低是资产使用状况的函数。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或设备的使用状况来计提折旧。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124、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12
房屋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房屋的累积折旧的计算公式为:年折旧费=(造价-残值)/折旧年限 或=造价×(1-残值率)/折旧年限,其中每月折旧=固定资产原值×(1-残值率)/折旧年限/12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折旧年限*100%。房屋的使用年限是20年,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是10年。折旧仅仅是成本分析,折旧不是对资产进行计价,其本身既不是资金来源,也不是资金运用,因此,固定资产折旧并不承担固定资产的更新。但是,由于折旧方法会影响企业的所得税,从而也会对现金流量产生一定影响。可折旧固定资产并不是所有固定资产都计提折旧,可折旧固定资产应具备条件是:使用年限有限而且可以合理估计,也就是说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被逐渐损耗直到没有使用价值。扩展资料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1)房屋建筑物;(2)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3)季节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设备;(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以前年度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3)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有哪些方法?最常用的哪几种?
年限平均法(特点: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的折旧额是相等的)公式: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公式: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4.年数总和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最常用第一种!年限平均法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直线法即年限平均法x0dx0a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x0dx0a x0dx0a加速折旧法有两种1.双倍余额递减法x0dx0a 计算公式x0dx0a (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x0dx0a x0dx0a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x0dx0a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x0dx0a (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月折旧率x0dx0a (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x0dx0a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若干年内(当采用直线法的折旧额大于等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额时),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x0dx0a 例:设备原值120万元,使用5年,净残值率4%x0dx0a 解:第一年折旧 120*2/5*100%=48万元x0dx0a 第二年折旧 (120-48)*2/5*100%=28.8万元x0dx0a 第三年折旧 (120-48-28.8)*2/5*100%=17.28万元x0dx0a 第四、五年折旧 (120-48-28.8-17.28-120*4%)/2=10.56万元x0dx0a x0dx0a2.年数总和法x0dx0a 公式: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x0dx0a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x0dx0a 例题: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x0dx0a 年数总和=1+2+3+4=10x0dx0a 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x0dx0a 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x0dx0a 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x0dx0a 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
计提折旧时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主要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由于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原理比较简单,我们这里只说明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方法。1.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直线法折旧率(不考虑净残值)的2倍乘以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来计算各年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方法。为了保证固定资产在规定折旧年限既不多提折旧也不少提折旧,正好使得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等于固定资产的累计已计提折旧额,并且不违背加速折旧下各年折旧额逐年递减(至少后面年份的折旧额不大于前面年份的折旧额)这一要求,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期满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2.年数总和法是以某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除以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总和作为本年的折旧率,去乘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计算本年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方法。3.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方法不同之处 (1)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在折旧年限内需要进行方法的转换,即从倒数第二年起改用直线法;而采用年数总和法则不需要进行方法的转换。(2)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在不需要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的各年,其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净值,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已计提折旧额,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而采用年数总和法时,其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已经扣除预计净残值。(3)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在不需要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的各年,其折旧率是固定不变的,而与折旧率相乘的折旧基数是逐年递减的。而采用年数总和法时,其折旧率是逐年递减的,而与折旧率相乘的折旧基数是固定不变的。
简述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简述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如下: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2、工作量法:是指以固定资产能提供的工作量为单位来计算折旧额的方法。工作量可以是汽车的总行驶里程,也可以是机器设备的总工作台班、总工作小时等。3、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残值的情况下,将每期固定资产的期初账面净值乘以一个固定不变的百分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4、年数总和法:是指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称为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时间范围:在企业在实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照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一般采用哪种方法?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多种,基本上即可以分为两类,即直线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企业折旧方法不同,计提折旧额相差很大.企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直线折旧法(1)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加速折旧法(1)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也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n*(n+1)/2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2)双倍余额递减法设备入账帐面价值为X,预计使用N(N足够大)年,残值为Y。则第一年折旧C<1>=X*2/N;第二年折旧 C<2>=(X-C<1>)*2/N第三年折旧 C<3>=(X-C<1>-C<2>)*2/N··· ···最后两年需改为直线法折旧。扩展资料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注意问题1.注意计提折旧的范围,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a.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b.按照规定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c.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2.未使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也要计提折旧。3.注意再计提固定资产这就是应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注意折旧期间跨年度时年折旧额的确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
法律主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指将应提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各使用期间进行分配时所采用的具体计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年限平均法:概述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最简单并且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除以预计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旧费用。计算公式: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年折旧率÷12年限平均法不足:首先,固定资产在使用前期操作效能高,使用资产所获得收入比较高。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前期应提的折旧额应该相应的比较多。其次,固定资产使用的总费用包括折旧费和修理费两部分。通常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的修理费会逐渐增加。而平均年限法的折旧费用在各期是不变的。这造成了总费用逐渐增加,不符合配比的原则。再次,平均年限法未考虑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和强度,忽视了固定资产使用磨损程度的差异及工作效能的差异。最后,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到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年限平均法优点:平均年限法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掌握,简化了会计核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工作量法:工作量法,又称变动费用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在于资产价值的降低是资产使用状况的函数。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或设备的使用状况来计提折旧。假定固定资产成本代表了购买一定数量的服务单位(可以是行驶里程数,工作小时数或产量数),然后按服务单位分配成本。这种方法弥补了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特点。计算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工作量法的缺点:首先,同平均年限法一样,未能考虑到修理费用递增以及操作效能或收入递减等因素。再次,资产所能提供的服务数量也难于准确的估计。最后,工作量法忽视了无形损耗对资产的影响。工作量法的优点:当然,由于工作量法自身的特点,在有些情况下使用工作量法反而比较合理。当有形损耗比无形损耗更重要量。或在各个期间资产使用不均衡的。不经常使用,因此其使用程度与产品的生产工作量有关。在这些条件下,可以选择工作量法。适用范围:实际工作中,在运输企业和其他的专业车队和客货汽车。某些价值大而又不经常使用或季节性使用的大型机器设备中,可以用工作量法来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则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类型:在具体实务中,加速折旧方法又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两种。加速折旧方法在理论上有其合理性:首先,固定资产的净收入在使用期是递减的。固定资产在前期效能高,创造的收入也大。同时,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投资者在投资初期会加大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其次,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逐年增加。再次,未来净收入难于准确估计,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风险小。最后,加速折旧法考虑了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因此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优点有:①最初几年工作效能高,收入大,相应的折旧费用大,符合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原则。同时,早期多提折旧也符合谨慎性原则。②通过提高折旧水平可及早收回投资,即可减少无形损耗,通货膨胀带来的投资风险。③可以用递减的折旧费抵补递增的维修费,使企业利润在正常生产年份保持稳定。④可以加快固定资产设备的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刺激生产和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⑤折旧具有“税收挡板”的作用,由于递延了税款,企业可以获得一笔无息贷款。这是政府鼓励投资,刺激生产,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性举措。适用范围:加速折旧法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其特点适用于技术进步快,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如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医药等。3.1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12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因此,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净值低于其预计净残值以下。通常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3.2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12某设备预计使用5年,则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为15(5+4+3+2+1)。第2年时尚可使用寿命为4,此年的年折旧率为4/15。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哪些?分别怎样操作的呢?
1.年限平均法(特点: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的折旧额是相等的)公式: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公式: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4.年数总和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是用来生产产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价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计入到产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摊销。这就是固定资产为什么要计提折旧的原因。但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他的成本摊销的期限不应该仅仅是一年,而是他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计每个期限要摊销的成本,这就是每年的折旧额和摊销额。如果在购买时直接全部摊销,则当年费用很高,利润减少,而以后年度利润高估。这都是会计所不允许的。固定资产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能够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而其价值则是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逐渐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这部分转移到产品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就是固定资产折旧。产量法的依据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主要是受其使用量影响,其合理性取决于三个条件:(1)固定资产的每期用量波动较大;(2)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产出的每期用量波动较大;(3)固定资产服务潜力的下降与其使用程序密切相关。如果符合这三个条件,产量法是最符合配比原则的。反对产量法的人认为,估计固定资产的产出量比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更加困难,而且很难考虑功能损耗因素。采用产量法折旧,折旧费用是一项变动成本,而不像直接法的折旧费用那样是固定成本。固定资产的产出量可以用机器小时或产量(如汽车的行驶里程)来衡量。扩展资料:加速折旧方法在理论上有其合理性:首先,固定资产的净收入在使用期是递减的。固定资产在前期效能高,创造的收入也大。同时,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投资者在投资初期会加大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其次,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逐年增加。再次,未来净收入难于准确估计,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风险小。最后,加速折旧法考虑了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因此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优点有:①最初几年工作效能高,收入大,相应的折旧费用大,符合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原则。同时,早期多提折旧也符合谨慎性原则。②通过提高折旧水平可及早收回投资,即可减少无形损耗,通货膨胀带来的投资风险。③可以用递减的折旧费抵补递增的维修费,使企业利润在正常生产年份保持稳定。④可以加快固定资产设备的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刺激生产和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⑤折旧具有“税收挡板”的作用,由于递延了税款,企业可以获得一笔无息贷款。这是政府鼓励投资,刺激生产,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性举措。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法律分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1、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最简单并且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除以预计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旧费用。2、工作量法,又称变动费用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理论依据在于资产价值的降低是资产使用状况的函数。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或设备的使用状况来计提折旧。3、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最后两年的前面各年,用年限平均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4、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法律分析】《企业会计准则》 第二十条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前款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哪些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指的是将应提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各使用期间进行分配时所采用的具体计算方法。固定资产的损耗有两种: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一般情况下,当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损耗。影响因素:1、计提折旧基数计提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账面价值。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原价作为计提依据,但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作为计提依据。2、折旧年限折旧年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折旧率的高低,是影响折旧额的关键因素。3、折旧方法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我国会计准则中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4、净残值净残值,是指预计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时可收回的残值扣除清理费用后的数额。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方式,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一、直线折旧法1、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二、加速折旧法1、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也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n*(n+1)/2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2、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月折旧率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扣除预计净残值,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净值降低到其预计净残值以下,即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通常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分摊。扩展资料影响因素1、计提折旧基数计提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账面价值。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原价作为计提依据,但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作为计提依据.2、折旧年限折旧年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折旧率的高低,是影响折旧额的关键因素.3、折旧方法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我国会计准则中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4、净残值净残值,是指预计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时可收回的残值扣除清理费用后的数额。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方式,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折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哪些?
(四)固定资产折旧方法x0dx0a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x0dx0a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x0dx0a 1.年限平均法x0dx0a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x0dx0a = 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x0dx0a = 原价×年折旧率x0dx0a 2.工作量法x0dx0a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x0dx0a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x0dx0a 3.双倍余额递减法x0dx0a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x0dx0a 最后两年改为年限平均法x0dx0a 4.年数总和法x0dx0a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x0dx0a 年折旧率用一递减分数来表示,将逐期年数相加作为递减分数的分母,将逐期年数倒转顺序分别作为各年递减分数的分子。x0dx0a (五)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x0dx0a 借:制造费用(生产车间计提折旧)x0dx0a 管理费用 (企业管理部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x0dx0a 销售费用 (企业专设销售部门计提折旧)x0dx0a 其他业务成本(企业出租固定资产计提折旧)x0dx0a 研发支出 (企业研发无形资产时使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x0dx0a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中使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x0dx0a 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四种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四种折旧方法介绍如下:一、年限平均法:1、公式: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原价×年折旧率2、案例计算:2020年1月底,甲公司因肺炎疫情原因临时购入一套医疗设备,该设备成本为33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则2020年应计提折旧额按年限平均法计算为:(330-30)/10/12x11=27.5万元。二、工作量法:1、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2、案例计算:现公司有汽车一辆,该汽车原值为20万元,预计使用10年,每年行驶里程8000公里,净残值率为10%,当月行驶里程2000公里,该汽车的当月折旧额按工作量计算为:20x(1-10%)/10/8000x2000=0.45万元。三、双倍余额递减法:1、公式: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最后两年改为年限平均法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2、案例计算:某企业自行建造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30万元,预计净残值0.8万元,使用年限5年。该生产线按双倍余额递减法各年折旧额如下: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2/5=40%第一年应计提折旧额=30x40%=12万元第二年应计提折旧额=(30-12)x40%=7.2万元第三年应计提折旧额=(30-12-7.2)x40%=4.32万元第四、五年应计提折旧额=(30-12-7.2-4.32-0.8)/2=2.84万元四、年数总和法:1、公式: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2、年折旧率用一递减分数来表示,将逐期年数相加作为递减分数的分母,将逐期年数倒转顺序分别作为各年递减分数的分子。3、案例计算:某企业2019年6月15日购入一台设备,入账价值370万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10万元,2019年该设备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值计算为:(370-10)/(1+2+3+4+5)x5/12x6=60万元。
或有事项中关于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确认问题。
或有事项确认为资产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相关义务已确认为负债; 二是在将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确认为负债的同时,企业也拥有反诉或向第三方索赔的权利。对于补偿金额,只能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作为资产单独确认,而不能在确认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为负债时,作为扣除项目,减少负债的确认金额。将或有事项确认为资产时,应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怎么理解"或有事项确认为资产的前提条件是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
一、如果该或有事项没有确认预计负债,那么就不能因此确认或有资产。以债务担保为例,甲公司因对乙公司提供债务担保而乙公司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收到起诉,经估计很可能全额赔偿本息。那么该事项就已经符合了确认预计负债的条件,应当将其确认为预计负债,同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该债务担保合同存在其他反担保(由乙公司或其他方向甲公司的担保合同提供的担保称为反担保),甲公司基本可以确定能够得到补偿,此时需要确认其他应收款,冲减营业外支出。二、或有事项确认为资产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相关义务已确认为负债;二是在将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确认为负债的同时,企业也拥有反诉或向第三方索赔的权利。对于补偿金额,只能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作为资产单独确认,而不能在确认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为负债时,作为扣除项目,减少负债的确认金额。将或有事项确认为资产时,应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扩展资料:或有资产作为一种潜在资产,其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只有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某些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证实其是否会形成企业真正的资产。例如,甲企业向法院起诉乙企业侵犯了其专利权。法院尚未对该案件进行公开审理,甲企业是否胜诉尚难判断。对于甲企业而言,将来可能胜诉而获得的赔偿属于一项或有资产,但这项或有资产是否会转化为真正的资产,要由法院的判决结果确定。如果终审判决结果是甲企业胜诉,那么这项或有资产就转化为甲企业的一项资产。如果终审判决结果是甲企业败诉,那么或有资产就消失了。更不可能形成甲企业的资产。对企业如果企业清偿因或有事项而预期收到的补偿。对该部分应确认为或有资产的数额,作为或有负债的减项,即以或有负债的金额减去预计的或有资产的净额列示,并不将该项或有资产列示到资产负债表中,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也仅仅以或有负债的净额列示,并不反映或有资产的形成情况。对其它或有资产的披露。一般情况下,对或有资产不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但如果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则应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披露的内容只包括或有资产产生的原因、预期对企业产生的财务影响等。在披露或有资产时,应特别谨慎,不能让报表使用者误认为所披露的或有资产肯定会实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或有资产
为什么企业不应该确认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
因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没在实际发生,所以不能在财务报表内确认,报表内确认的都是实际发生的业务,但在年报中要批露“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或有资产需要在企业基本确定能够收到的情况下予以确认,基本确定也就是概率>95%。或有负债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是作为预计负债予以确认: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履行该义务很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很可能是概率大于50%,小于等于95%),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由上可见,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确认的条件不同,或有资产要基本确定才能确认,而或有负债只要很可能(同时满足其他两个条件)就需确认。这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不高估资产,不低估负债。扩展资料:负债的相关事项:一、预计负债的披露:企业对预计负债,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并在附注中披露下列信息:1、预计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2、各类预计负债的期初、期末余额和本期变动情况。3、与预计负债有关的预期补偿金额和本期已确认的预期补偿金额。二、应披露的或有负债:1、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计量。2、企业应在附注中披露或有负债(不包括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的下列信息:或有负债的种类及其形成原因,包括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对外提供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无法预计的,应当说明原因。应注意的是:在原准则中,对已贴现的商业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对外提供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无论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大小,一律应披露;新准则,改变了这种做法,只有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时,才应披露。三、应披露的或有资产:1、或有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2、企业通常不披露或有资产。但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四、或有事项披露的豁免:在涉及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情况下,如果披露与该或有事项有关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会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企业无须披露这些信息,但应当披露该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性质,以及没有披露这些信息的事实和原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或有负债百度百科——或有资产
或有事项是资产还是负债
法律主观:预计负债与或有负债之间有哪些区别或有负债和预计负债的区别:(一)概念的区别《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将或有负债定义为两种义务。一种因过去事项而产生的潜在义务,其存在仅通过不完全由企业控制的一个或多个不确定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另一种是因过去事项而产生,但未予确认的现时义务,之所以没有确认,是因为结算该义务不是很可能要求含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予以计量。根据负债的定义,某个项目是否为负债,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因过去事项而形成的现时义务,二是结算该义务时预期会有经济资源流出企业。对照这两项基本条件,或有负债中的第一种义务(潜在义务)不符合负债定义,因而不是负债;或有负债中的第二种义务则符合负债义务,因为虽然结算该现时义务不是很可能要求含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但由于有一项现时义务存在,预期会有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此外,仅因为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予以计量才没有在财务报表上确认,本身可以说明该义务符合负债定义。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或有负债均是不能在财务报表上得以确认的项目。而预计负债的定义就完全满足负债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因过去事项而形成的现时义务,二是结算该义务时预期会有经济资源流出企业,是真正意义上的负债。尽管预计负债在金额上不确定,但可以进行合理的估计。因此,预计负债能够在财务报表中得以确认。由此可以看出,预计负债与或有负债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预计负债是一类负债,但或有负债所指的义务中,只有现时义务符合负债定义;第二,预计负债可以在报表中得以确认,但或有负债则因不符合负债定义或确认条件而不能在报表上予以确认。(二)确认与计量的区别何时确认预计负债,在逻辑上讲有三个时点可用来确认准备:一是在企业管理部门意识到经济的流出在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预计负债;二是直到可以肯定企业将转让经济资源时确认预计负债;三是介于以两个时点之间的某时点确认负债。如果企业管理部门意识到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就确认预计负债。就是对未来事项进行确认,则显得有些太早,有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支出确认一项预计负债,从而降低财务报表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但如果等到可以肯定企业将转让经济资源时确认预计负债,则显得不稳健,也违背了负债确认的基本原则,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负债表上负债情况以及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既然两个极端点不能作为预计负债的确认时点,那么只能在介于这两个时点之间的某一个时点。因此,《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将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规定为:1.以下条件均能满足时应确认为预计负债:2.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3.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4.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预计负债计量与或有负债确认是紧密相关的,如一项或有事项产生的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那么也就不能将其确认为负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对预计负债的计量,采用最佳估计数,但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对预计负债计量时考虑了现值因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对预计负债的计量就没有考虑现值因素。其主要理由是在现值的计算涉及到诸多相关因素,比如折现期、折现率等。对于极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来说,这些因素更难确定。此外,由于或有事项准则主要涉及期限较短的或有事项,因此不采用现值法所造成的差异不会太大。其中,最佳估计数分两种情形考虑:1.如果所需支出存在一个金额范围,则最佳估计数应按该范围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2.如果所需支出不存在一个金额范围,则最佳估计数应按如下方法确定:3.预计负债涉及单个项目时,这里的单个项目指预计负债涉及的项目只有一个,如一项未决诉讼等,则最佳估计数按最可能发生的金额确定。b.预计负债涉及多个项目时,这里的多个项目指预计负债涉及的项目不止一个,比如产品质量保证,在产品质量保证中,提出产品保修要求的可能有许多客户,相应地,企业对这些客户负有保修义务,则在这种情况下,最佳估计数按各种可能发生额及其发生的概率计算确定。由于所有的或有负债均不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当然无所谓会计计量问题。(三)会计披露的区别《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要求,因或有事项确认的负债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应披露,而与所确认负债有关的费用或支出应在扣除确认的补偿金额后,在利润表中反映。也就是说,在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应与其他负债项目区别开来,单独反映,同时,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各项预计负债形成的原因及金额作相应披露,以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获得充分、详细的有关或有事项的信息。在预计负债确认的同时,应确认一项支出或费用。这项支出或费用在利润表中不应单独反映,而应与其他费用或支出项目(如“营业费用”等)合并反映。比如,企业因产品质量保证确认预计负债时所确认费用在利润表中,应作为“营业费用”的组成部分予以反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企业基本确定能获得补偿,那么企业在利润表中反映因或有事项确认的费用或支出时,应将这些补偿预先抵减。或有负债无论作为潜在义务还是现时义务,均不符合负债的条件,因而不予确认。但是,如果或有负债符合某些条件,则应予披露。企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或有负债:(1)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2)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3)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4)其他或有负债(不包括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披露的基本原则是,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企业一般不予披露,但是,对某些经常发生或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较大影响的或有负债,即使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小,也应予以披露,以确保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足够充分和详细的信息。这些或有负债包括: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以及为其他单位提供的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对或有负债披露的具体内容如下:1.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2.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如无法预计,应说明理由);3.获得补偿的可能性。为了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本准则也规定了例外情况。如果按《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要求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则企业无需披露这些信息。但是,这并不表明企业可以不披露任何相关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至少应披露未决诉讼、仲裁的形成原因。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有相关法律咨询或者其他事项不明白的可以致电网在线律师解答,律师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到你。
或有事项或有负债预计负债或有资产的联系和区别
一、或有事项和预计负债区别如下:1、承担业务不同预计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或有事项是企业承担的潜在义务或不符合确认条件的现时义务。2、经济利益可能性不同预计负债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是“很可能”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或有事项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是“可能”、“极小可能”,或者金额不可靠计量的。3、本质不同预计负债是确认了的负债,或有事项是不能加以确认的或有事项。4、附注内容不同预计负债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应的披露,或有事项根据情况(可能性大小等)来决定是否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二、或有事项和预计负债联系如下:1、预计负债属于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有未来不确定的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加以证实。2、或有事项中的或有负债在满足一定条件是可以转化为预计负债,注意这里的“转化”指的是或有负债只有在随着时间、事态的进展,具备了“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条件,这时或有负债就转化为企业的负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或有事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计负债或有负债是指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可能导致未来所发生的事件而产生的潜在负债。预计负债是指根据或有事项等相关准则确认的各项预计负债。或有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或有负债的条件是:1、或有负债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2、企业承担的负债义务是潜在的也可能是现时;3、该义务的履行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4、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够可靠地计量。预计负债是因或有事项可能产生的负债。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企业应将其确认为负债:一是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二是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里的“很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为“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三是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如何理解企业不应当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或有事项满足一定条件是可以说确认为资产或负债的,但是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不能说满足一定条件可以确认为资产或负债,而是转化为资产或负债。根据下面总结来理解一下:或有事项最终形成两类结果:一是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二是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对于第一种情况,如果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且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则应确认为预计负债(这项负债不能称之为或有负债);如果不是企业承担地现实义务,或者经济利益不是很可能流出企业,或者金额不能可靠的计量,则不能加以确认,形成的就是或有负债。对于第二种情况,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除了企业因确认预计负债而获得的补偿基本确定能收到时应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这项资产不能称之为或有资产),除此之外的形成的都是或有资产。由此可见,或有事项在符合一定条件后可以确认为企业的负债或资产,但确认之后就已不属于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了
怎么理解"或有事项确认为资产的前提条件是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
如果该或有事项没有确认预计负债,那么就不能因此确认或有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今后可望获得的财产或款项。这种资产的存在、价值及所有权,完全取决于相关事项在未来发生与否。如:有条件的赠与财产,在规定条件尚未全部满足前的产;债权已予确认,但数额尚未确定的保险赔款等。或有资产有时与或有负债有关,如因贴现应收票据而发生的或有负债,同时也存在追索债务权力的或有资产。或有资产通常在资产负债表上以附录形式,注明其名称、性质和期望价值。扩展资料对企业如果企业清偿因或有事项而预期收到的补偿。对该部分应确认为或有资产的数额,作为或有负债的减项,即以或有负债的金额减去预计的或有资产的净额列示,并不将该项或有资产列示到资产负债表中,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也仅仅以或有负债的净额列示,并不反映或有资产的形成情况。对其它或有资产的披露。对或有资产不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但如果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则应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披露的内容只包括或有资产产生的原因、预期对企业产生的财务影响等。在披露或有资产时,应特别谨慎,不能让报表使用者误认为所披露的或有资产肯定会实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或有资产
或有事项,或有负债,或有资产区别
或有事项:是指以后期尚未确定,或明确的事项,包括范围比较广,不一定引起财务的变动,但可能会产生影响.或有负债:还未确定的,今后期可能会发生的债务.或有资产:还未确定的,今后期可能会发生的资产变动.
如何区别这三个概念:资本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资产性收入?
一般说来: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企业拥有的货币、各种财产和其他权利。如:企业拥有的货币资金、各种有形的财产物资、各种债权和其他权利都是企业的资产。资产必然会占用企业的资金。这些资金从哪里来?有的来自于业主投入,有的来自于债主借入。其中业主向企业实际投入的资金就是企业的实收资本金,简称资本。财产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明白上面区别他们带来的收益就是各自的收入
会计中的预提费用是属于资产还是属于负债或是属于费用类科目?
一、会计中的“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科目。预提费用时记入账户的贷方,支付费用时记入借方,一般余额在贷方,表示已计入当期费用但尚未支付的款项。二、所谓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就是企业还没支付,但应该要支付的,要记入负债。中国新会计准则已废除该科目,原属于预提费用的业务现应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而“其他应付款”显然属于负债类科目。三、比如在《医院会计制度》中规定“预提费用”科目核算医院预先提取的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等。(1)按规定预提短期借款利息等时,借:管理费用贷:预提费用(2)实际支付款项时,借:预提费用贷:银行存款预提费用账户结构是先提(记入贷方)后付(记借方),一般当一笔款项已计入有关费用尚未支付时,余额在贷方,故属于负债类科目。扩展资料:预提费用核算的基本要求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计算本期各项应付未付的费用,正确反映这些预提费用在各期的计提数及实际支付的情况。企业为了核算和监督预提费用的计提与支付情况,应设置“预提费用”科目,该科目属于负债类帐户,其贷方登记企业预提的各项费用;借方登记预提费用的实际支出数;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已预提但尚未实际支出的费用。如果该账户期末出现借方余额,表示实际支出数大于已预提数额,应视同待摊费用,分期摊入成本或当期损益。“预提费用”科目应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企业预提各项应付未付的费用时,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实际支付或结转大修理成本时,借记“预提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提费用
会计中的预提费用是属于资产还是属于负债或是属于费用类科目?
一、会计中的“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科目。预提费用时记入账户的贷方,支付费用时记入借方,一般余额在贷方,表示已计入当期费用但尚未支付的款项。二、所谓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就是企业还没支付,但应该要支付的,要记入负债。中国新会计准则已废除该科目,原属于预提费用的业务现应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而“其他应付款”显然属于负债类科目。三、比如在《医院会计制度》中规定“预提费用”科目核算医院预先提取的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等。(1)按规定预提短期借款利息等时,借:管理费用贷:预提费用(2)实际支付款项时,借:预提费用贷:银行存款预提费用账户结构是先提(记入贷方)后付(记借方),一般当一笔款项已计入有关费用尚未支付时,余额在贷方,故属于负债类科目。扩展资料:预提费用核算的基本要求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计算本期各项应付未付的费用,正确反映这些预提费用在各期的计提数及实际支付的情况。企业为了核算和监督预提费用的计提与支付情况,应设置“预提费用”科目,该科目属于负债类帐户,其贷方登记企业预提的各项费用;借方登记预提费用的实际支出数;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已预提但尚未实际支出的费用。如果该账户期末出现借方余额,表示实际支出数大于已预提数额,应视同待摊费用,分期摊入成本或当期损益。“预提费用”科目应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企业预提各项应付未付的费用时,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实际支付或结转大修理成本时,借记“预提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提费用
如何计算公司的盈利能力(每股净资产)
如何计算公司的盈利能力(每股净资产)公司、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即具有独立的人格,享有独立的财产和独立承担责任.公司、企业的股东是依法持有其股权的主体,持有股权的比例可以反应股东依法占有该家公司、企业的比例.公司、企业具备独立的资产,同时存有负债,而公司、企业的实际价值大小即是所有者权益.公司、企业的股权是由所有的股东共同持有,我们人为将整个公司、企业股权按照份数进行划分,而一股即为人为划分股权的基本单位.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东权益与总股数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股数.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每股净资产越高,股东拥有的每股资产价值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股东拥有的每股资产价值越少.通常每股净资产越高越好.如何写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则其给予股东的回报越高,企业价值越大.同时盈利能力越强,带来的现金流量越多,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加强.比如甲、乙两家企业,2005年的销售收入均为50万元,净利润为10万元.我们无法判断到底哪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强.但是如果告诉我们,甲公司的总资产为50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100万元;乙公司的总资产为20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50万元.我们就可以认为乙公司的盈利能力高于甲公司,因为乙公司每元所有者权益带来的净利润为0.2元,而甲公司为0.1元.因此,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在考虑绝对值的基础上,往往更多地考虑相对值指标.相对值指标一般用各种比率指标进行反映.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比率指标很多,主要包括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比率指标很多,主要包括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1、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净额之比,其中销售毛利是销售收入净额与销售成本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2、销售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指企业净利润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表示每元销售收入净额获取利润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3、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又称总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利用全部经济资源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4、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所有者权益收益率,它是净利润与平均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2×100%;5、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期末所有者权益与期初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它反映所有者权益保值增值情况.计算公式为: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如何计算公司的盈利能力(每股净资产)?综合以上内容小编老师整理的相关介绍资料,相信你们都知道公司的盈利能力计算公式应该都是有所认知的,其次就是对于公司盈利的各项指标介绍在上文内容中都有提及.如果你们还想学习更多相关的资料,建议你们可以来本网站上免费学习.
财务状况的分析(流动性、资产管理能力、负债管理能力、获利能力、市场价值等)
财务状况的分析将报表分为三个方面:单个年度的财务比率分析、不同时期的比较分析、与同业其它公司之间的比较。这里我们将财务比率分析分为偿债能力分析、资本结构分析(或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经营效率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资收益分析、现金保障能力分析、利润构成分析。A.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是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帐款数额和存货周转速度。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由于种种原因存货的变现能力较差,因此把存货从流动资产种减去后得到的速动比率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令人信服。一般认为企业合理的最低速动比率是1。但是,行业对速动比率的影响较大。比如,商店几乎没有应收帐款,比率会大大低于1。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是应收帐款的变现能力。保守速动比率(超速动比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帐款)/流动负债进一步去掉通常与当期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等。现金比率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现金比率反应了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应收帐款周转率 = 销售收入/平均应收帐款表达年度内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如果周转率太低则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 360天/应收帐款周转率表达年度内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天数。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返回B.资本结构分析(或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股东权益比率 = 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反映所有者提供的资本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反映企业的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一般来说比率高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比率低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资产负债比率 =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得来的。资本负债比率 = 负债合计/股东权益期末数×100%它比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更能准确地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状况,因为公司只能通过增加资本的途径来降低负债率。资本负债率为200%为一般的警戒线,若超过则应该格外关注。长期负载比率 = 长期负债/资产总额×100%判断企业债务状况的一个指标。它不会增加到企业的短期偿债压力,但是它属于资本结构性问题,在经济衰退时会给企业带来额外风险。有息负债比率 =(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股东权益期末数×100%无息负债与有息负债对利润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不直接减少利润,后者可以通过财务费用减少利润;因此,公司在降低负债率方面,应当重点减少有息负债,而不是无息负债,这对于利润增长或扭亏为盈具有重大意义。在揭示公司偿债能力方面,100%是国际公认的有息负债对资本的比率的资本安全警戒线。返回C.经营效率分析: 净资产调整系数 =(调整后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调整后每股净资产 = (股东权益-3年以上的应收帐款-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递延资产)/ 普通股股数减掉的是四类不能产生效益的资产。净资产调整系数越大说明该公司的资产质量越低。特别是如果该公司在系数很大的条件下,其净资产收益率仍然很高,则要深入分析。营业费用率 = 营业费用 / 主营业务收入×100%财务费用率 = 财务费用 / 主营业务收入×100%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三项费用增长率 =(上期三项费用合计-本期三项费用合计)/ 本期三项费用合计三项费用合计 =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用之和反应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如果三项费用合计相对于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加(或减少)则说明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要提起注意。存货周转率 = 销货成本×2/(期初存货+期末存货)存货周转天数 = 360天/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天数)表达了公司产品的产销率,如果和同行业其它公司相比周转率太小(或天数太长),就要注意公司产品是否能顺利销售。固定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平均固定资产该比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固定资产效率的指标,指标越高表示固定资产运用效果越好。总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该指标越大说明销售能力越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一般当产品处于成长期,增长率应大于10%。其他应收帐款与流动资产比率 = 其他应收帐款/流动资产其他应收帐款主要核算与生产经营销售活动无关的款项来往,一般应该较小。如果该指标较高则说明流动资金运用在非正常经营活动的比例高,就应该注意是否与关联交易有关。返回D.盈利能力分析: 营业成本比率 =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在同行之间,营业成本比率最具有可比性,原因是原材料消耗大体一致,生产设备及工资支出也较为一致,发生在这一指标上的差异可以说明各公司之间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及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状况。那些营业成本比率较低的同行,往往就存在某种优势,而且这些优势也造成了盈利能力上的差异。相反,那些营业成本比率较高的同行,在盈利能力不免处于劣势地位。营业利润率 =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销售毛利率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税前利润率 = 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100%税后利润率 =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这几个指标都是从某一方面反应企业的获利能力。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2/(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100%资产收益率反应了企业的总资产利用效率,或者说是企业所有资产的获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净资产×100%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这个指标反应股东投入的资金能产生多少利润。经常性净资产收益率 = 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股东权益期末数×100%一般来说资产只能产生“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所以用这个指标来衡量资产状况更加准确。主营业务利润率 =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一个企业如果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主营业务利润率处于同行业前列并保持稳定十分重要。但是如果该指标异忽寻常地高于同业平均水平也应该谨慎了。固定资产回报率 = 营业利润/固定资产净值×100%总资产回报率 = 净利润/总资产期末数×100%经常性总资产回报率 = 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总资产期末数×100%这几项都是从某一方面衡量资产收益状况。返回E.投资收益分析: 市盈率 = 每股市场价/每股净利润净资产倍率 = 每股市场价/每股净资产值资产倍率 = 每股市场价/每股资产值返回F.现金保障能力分析: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比率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100%正常周转企业该指标应大于1。如果指标较低,可能是关联交易较大、虚构销售收入或透支将来的销售,都可能会使来年的业绩大幅下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比率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100%净利润直接现金保障倍数 =(营业现金流量净额-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主营业务收入×100%营业现金流量净额对短期有息负债比率 = 营业现金流量净额/(短期借款+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100%每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股数每股自由现金流量 = 自由现金流量/股数(自由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流动资金需求-偿还负债本金+新借入资金)返回G.利润构成分析: 为了让投资者清晰地看到利润表里面的利润构成,我想在这里对由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必须有的损益项目(含: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折扣与折让、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存货跌价损失、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对净利润的比率列一个利润构成表。http://hi.baidu.com/hqm4721/blog/item/e73cac58062d5adb9c8204f9.html
如何计算资产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占有额)×100%。根据银监会规定,金融机构资产利润率计算公式为: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X100%。这一指标可进一步扩展为: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表内资产和表外资产区别是什么?
1、定义不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通常我们所说的表外业务一般是指狭义表外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2、债务揭示情况不同表内业务是指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栏目可以揭示的业务;例如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表外业务是指资产负债表不能揭示的业务,例如保证、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业务主要以各类中间业务为主,不是简单资产或负债业务可以刻画的,可以看成是表内业务衍生出的业务。一、表内资产表内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资产,与表外资产是对称的概念。表内资产主要用在企业或者公司中的资产负债表,表内资产表内资金也就是表内资金。在资产所有权未转入筹资企业表内,而其使用权已经转入时,表内资金可以使企业满足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表内资金=表内负债+表内权益二、表外资产表外资产,一般是按公认会计原则(GAAP)容许的会计技巧,企业将旗下一些资产,包括子公司、贷款、衍生工具等置于此项,以降低公司债务与资本比率;表外资产毋须列于资产负债表内,但要在财务报告以注释形式列明。 研发投入、组织建设、品牌渠道等都属于表外资产。
表外负债和表外资产是什么意思?
“表外负债”是指企业资产负债表以外的负债,报告中泛指地产企业债务性融资但未计入“有息债务”,或者利用未并表主体融资没有计入“表内债务”的负债。表外资产,一般是按公认会计原则(GAAP)容许的会计技巧,企业将旗下一些资产,包括子公司、贷款、衍生工具等置于此项,以降低公司债务与资本比率;表外资产毋须列于资产负债表内,但要在财务报告以注释形式列明。 研发投入、组织建设、品牌渠道等都属于表外资产。扩展资料表外融资逐渐成为分析房企负债中重要的一环,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表外融资是房企的重要融资渠道补充,二是由于表外融资导致债务隐性化、优化财务指标,容易导致投资者对房企的偿债能力产生高估。因此,需要对表外融资规模较大的房企进行相应的关注,在分析负债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外资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外负债
Minority Interest是少数股东权益吗【gaap】资产负债表
少数股东权益 (Minority interest) 也叫非控股股东权益,是一个财务会计的名词,也是一些资产负债表的常见项目之一。 作为一个财务会计概念,根据2008修订前的美国GAAP, 在资产负债表中,少数股东权益通常作为负债项目出现,但也允许作为股东权益出现。在IAS中, 小数股东权益按规定作为股东权益项目出现。2008年底,GAAP修订后规定小数股东权益必须视为股东权益项目而不是负债项目。
( )是指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
【答案】:C现金比率是指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现金类资产是速动资产扣除应收及预付款项后的余额。现金比率可以适当小于1。
房地产属于第三产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那固定资产投资呢,是属于哪一产业,或者是别的?
固定资产投资,属于第三产业,房地产也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一种。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是自2009年1月1日起可以抵扣的。 纳税人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2009年1月1日以后实际发生,并取得2009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或者依据增值税扣税凭证计算的增值税税额。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自2009年1月1日起,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同时,取消进口装置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装置增值税退税政策。 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可以抵扣固定资产的进项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第一条明确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下同)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下同)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其中的准予抵扣的固定资产是指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固定资产范围,即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装置、工具、器具等”;对于一般纳税人的不动产以及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的购进货物,不准抵扣进项税额。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是什么时候开始可以抵扣的?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是从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可以抵扣的。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购进动产性质的固定资产,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认证后即可计入进项税额,抵扣当期及以后滋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纳税人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2009年1月1日以后(含)实际发生,并取得2009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或者依据增值税扣税凭证计算的增值税额。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范围 新税法明确了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及相关政策,注意以下几点: 1、《条例》及《细则》规定:购进固定资产取得增值税发票可以抵扣销项税额,但购进用于非应税专案、免税专案、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包括纳税人的交际应酬消费和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小汽车、游艇)的固定资产(含混用的机器装置)及属于营业税应税专案的不动产以及发生的不动产在建工程(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的原料费和修理费)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这是这次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关键点。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根据新《条例》、《细则》针对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政策的有关规定作出了补充,即:从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简称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统称增值税扣税凭证)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2009年1月1日以后(含1月1日)实际发生,并取得2009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或者依据增值税扣税凭证计算的增值税税额。在2008年以前发生固定资产购进的,即使取得了2009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相关业务的扣税凭证也不允许抵扣。 (2)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指纳税人根据财务会计制度已经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要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 ①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②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③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3)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用于非增值税应税专案、免征增值税专案、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以及自制或购进固定资产发生非正常损失要在当月计算并转出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4)纳税人发生固定资产视同销售行为,对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无法确定销售额的,以固定资产净值为销售额。 (5)自2009年1月1日起,进口装置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装置增值税退税政策停止执行。原《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4]156号)等15个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政策档案从2009年1月1日起停止执行。 3、因购置机器装置的进项税可以抵扣销项税额,所以新《条例》删除了原《条例》“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的装置”免征增值税政策。 (二)明确了与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政策相关的进项税额抵扣政策。 1、将不允许抵扣进项税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运输费用的进项税额列入了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范围。即:不允许抵扣进项税的专案,其包含的运输费用的进项税额也不得抵扣。 2、将购进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包括被盗、丢失、霉烂变质)时,与其购进相关的劳务进项税额也不得从销项税额的抵扣,如:与购进货物相关的运输费、加工修理费等。 营改增以后,只要是用于生产经营的取得专用发票都可以抵扣,专用于职工福利及其他非应税专案不可以抵扣 固定资产进项税什么时候开始抵扣吗 购入固定资产,取得增值税发票的当月,进项发票认证后当月就可以抵扣。如果当月不认证,也可以到下月认证抵扣,最长不能超过180天。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 网上下载。进入国税局网址 你要下月认证完后,再填近进项税表中,本月帐与报表不对没关系,下月就调回来了.就帐表相符了。等税务检查,可以解释的。 请采纳答案,支援我一下。 不录也没什么的,这个表只是方便以为统计相关资料用,对你的税收上是没有影响的哈。如想补录的话可填好一份纸质表去国税大厅请工作人员帮你补录到当月就行了。 请税务专管员帮忙调出列印。
投资者投入资本属于资产吗
投入资本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或其他财产投入到某个企业或项目中,以期望获得利润或回报的行为。因此,投入资本可以被视为一种资产,因为它代表了投资者的财产和权益。投资者可以通过投入资本获得收益,但也要承担风险。在投资决策中,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财务状况,合理选择投资方式和风险收益比。
判断题: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应属于企业的资产
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属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所以是错误的。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作为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反映。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扩展资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相关条款对所有者权益的规定:第二十六条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第二十七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第二十八条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第二十九条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所有者权益
判断题: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应属于企业的资产
这句话是对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通常指公司的注册资本,即由章程所确定的、股东认缴的出资总额,又称股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属于公司实收资本或者资本公积,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按其构成,分为投入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三类。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说明了资产里面包括了所有者权益,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所以说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属于企业的资产是对的。扩展资料:所有者权益在我国企业会计中,分为投入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留存收益。资本金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股份公司称为股本,除股份公司之外的一般企业称为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是出资人在注册范围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出资人按其拥有的资本金份额,行使对企业重大政策的表决权,分享企业的经营利润,分担企业的经营亏损。投入资本的核算应当设置"实收资本"账户,账户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各出资人支付的出资额和由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的资本额;借方登记减少的资本额;帐户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实际拥有的资本额。除独资企业以外,投资人一般不是单一的,"实收资本"账户应按投资人名称设立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所有者权益
判断题: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应属于企业的资产
这句话是对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通常指公司的注册资本,即由章程所确定的、股东认缴的出资总额,又称股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属于公司实收资本或者资本公积,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按其构成,分为投入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三类。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说明了资产里面包括了所有者权益,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所以说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属于企业的资产是对的。扩展资料:所有者权益在我国企业会计中,分为投入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留存收益。资本金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股份公司称为股本,除股份公司之外的一般企业称为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是出资人在注册范围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出资人按其拥有的资本金份额,行使对企业重大政策的表决权,分享企业的经营利润,分担企业的经营亏损。投入资本的核算应当设置"实收资本"账户,账户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各出资人支付的出资额和由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的资本额;借方登记减少的资本额;帐户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实际拥有的资本额。除独资企业以外,投资人一般不是单一的,"实收资本"账户应按投资人名称设立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所有者权益
投资者投入资本属于资产吗
法律主观:1.投资者以现金投入的资本,应当以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作为实收资本入账。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超过其在该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一般记入资本公积。2.投资者以非现金资产投入的资本,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实收资本入账,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3.投资者投入的外币,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即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相等,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应按以下原则来确定:1.公司的股本应当在核定的股本总额及核定的股份总额的范围内发行股票取得。公司发行的股票,应按其面值作为股本,超过面值发行取得的收入,其超过面值的部分,作为股本溢价,记入资本公积。无忧网伴你同行2.境外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按确定的人民币股票面值和核定的股份总额的乘积计算的金额,作为股本入账,按交易日即期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与按人民币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在会计核算上,为了反映投资者投入资本的情况,对于非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应设置“实收资本”总账科目。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应设置“股本”总账科目。企业收到投资者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的部分,作为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在“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中核算。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资产指什么
信用风险资产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内及表外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主要包括:各项贷款、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资产、银行帐户的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承诺及或有负债等。 银行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其它风险。在计算资本充足比率时,根据外部评级结果确定资产的风险权重,允许一些在国际上先进的银行使用内部评级方法计算风险资产。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对于信用风险资产,商业银行可以采取( )计算风险加权资产。
【答案】:A,D,EB是市场风险计量方法;C是操作风险计量方法。 【专家点拨】考生在复习时,对各种风险的计量方法一定要注意区分,不能毛淆。
银行的资产,负债,中间,表外四大业务中各面临哪些风险?(8大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以下对上述风险进行简要分析: 一,信用风险 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遵照合约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的今天,不仅涉及传统的信用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风险,而且,贴现,透支,信用证,同业拆放,证券包销等业务中涉及的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本金风险.是指银行对某一客户的追索权不能得到落实的可能性.如呆帐贷款,最终将表现为本金风险. 潜在替代风险.即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交易对手自交易日至交收日期间违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其大小根据市场走势向原先预计的相反方向发展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来计算.对银行而言,可能是交易对手违约,而市场又向不利方向发展的情况下,被迫代替交易对手完成原有交易所付出的代价. 第三者保证风险.如果债务人违约不能偿还债务,而担保方或承诺方又不能代债务人偿还债务,就出现了第三者担保风险. 证券交易和包销风险.指的是证券二级市场交易和一级市场交易中的风险. 交收风险.指的是资金或证券交与收的过程中,通知时间和实际时间之差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旦有关交收无法执行或交手处理错误,该风险将转化为本金风险. 信贷集中风险.是指银行的贷款只发放给少数客户,或者给某一个客户的贷款超过其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从而使所发放的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二,利率风险 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是指银行本身掌握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是一种本原性风险,就是由于流动性不足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最常见的情况,是其它各类风险长期隐藏,积聚,最后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爆发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讲,流动性风险是一种派生性风险,即流动性不足,可能是由于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源所造成的,银行最终陷入流动性风险中不能自拔. 四,汇率风险 是指本币或外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在持有或者运用过程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五,市场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投资或者买卖动产,不动产时,由于市场价值的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多种市场行情的变动. 六,法律风险 是指因为对法律条文的歧义,变迁,误解,执行不力,规定不细致等原因导致无法执行双边合约,造成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七,经营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程序或控制失控,工作人员失误及欺诈,使银行面临的风险. 八,管理风险 是指股东,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不称职,或者不诚实,使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九,国家风险 即国家信用风险,是指借款国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潜在变化,使该国不能按照合约偿还债务本息,给贷款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十,竞争风险 就是金融业同业竞争造成银行客户流失,质量下降,银行盈利减少,从而增大银行风险,威胁银行安全的可能性.1.面临管理体制的挑战。国外银行大多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经营管理的,基本上不受政府干预。而我国金融业由于对外开放程度低,大部分银行还不熟悉国际惯例,不适应在统一规则下进行管理的要求。尤其是我国的银行业则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之中,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竞争规则和效率原则进行管理,一些银行目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国家虽要求国内的银行依据市场规则而不是按国家计划去贷款,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承担着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性职能,扮演着政府出纳的角色。不仅银行被迫进行所谓的政策性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在机构管理、业务经营、用工管理及分配方式等方面都还要执行上级行的统一要求。尤其是当国家财政困难时,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仍替代财政并长期承担国家和地方的大量双重政策性业务。据了解,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仍占25%以上,而政策性贷款历来是银行贷款中质量最低的,也是不良资产贷款比例中最高的。管理上的差距将是制约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大隐患。 2.面临经营模式的挑战。我国金融业目前推行的是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按照商业银行法,国内的商业银行不允许开展投资业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国外银行大多采取混业经营的管理方式,即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当综合化的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银行业在竞争中无疑将处于劣势状态。 3.面临业务创新和优质服务的挑战,加入WTO,我国将在金融业务创新和优质服务方面处于劣势,而国外一些大银行在这方面的发展已很成熟。我国银行目前仍主要采用传统的业务经营方式,并且发展业务的着眼点主要集中于存款市场份额上。这样不仅容易导致我国银行业经营传统人民币业务的风险上升,平均利润率下降,而且容易造成涉外业务、中间业务和新的贷款业务发展缓慢,致使国际结算等业务的流失,使一些新的利润增长点后劲不足。据统计,仅在我国的外资银行办理的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目前已占有我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4.面临技术手段和金融产品的挑战。国外一些大银行由于技术设备先进、科技化程度高、信息网络健全(银行业务全球联网)、创新能力强,使他们在金融业务和产品方面显现出了全球化、自动化、电子化、标准化的趋势,并且在技术手段创新和衍生金融产品等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由于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国外银行可以从各项业务、多种渠道中获得盈利,以弥补某一方面的亏损。这种竞争对我国银行业是不利的。我国银行业由于实行分业经营使业务被限制在非常狭小的存贷款领域,并且基本服务对象主要面对国有企业,造成盈利渠道单一,提供的金融产品传统,从而造成银行的金融风险更加集中,竞争力持续弱化。 5.面临融资风险的挑战。加入WTO,由于我国的金融资产形式和融资手段过于单一,将加大我国银行业的融资风险。目前我国金融资产形式主要是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占金融资产形式的80%以上。我国目前这种过度依靠银行的巨额储蓄存款所形成的单一金融资产结构现状,是由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甚至严重滞后造成的。间接融资比例过高,不仅已经难以适应WTO体制的要求,而且会增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在西方发达国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几乎各占50%。同时,由于国外银行在很多领域享受超国民待遇。如在税费方面,我国银行的综合税费负担率高达70%左右,而国外银行只有30%。国外银行这些优势将可能造成国内优质客户的大量流失和国内融资份额大幅度下降。统计表明,我国银行80%的利润来自20%的优质客户。一旦我国的优质客户被国外银行抢走,我国银行的优质资金来源将被分流,融资份额也将被挤占。最终将导致我国银行业市场融资能力差和盈利能力下降。 6.面临人才竞争的挑战。加入WTO,国外金融机构与我国银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将是人才。随着国外银行业务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拓展,他们将会以高薪聘用、优厚福利、委以重任、出国培训、公平的用人激励机制以及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条件,吸引大量我国银行业的各类优秀人才,其结果将会使我国银行业新一轮优秀业务骨干流失,进一步加剧我国银行与国际大银行之间的差距。 7.面临金融安全的挑战。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法规不健全、金融装备落后、国产化程度低、风险防范能力差、安全监管能力不足、制约手段不强、内审制度不严格等是我国金融安全的最大隐患。仅以已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为例,外资银行只要在我国任何一个地方拥有机构,就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当前外资银行普遍存在多存少贷的倾向,它们一方面将境内吸收的外币存款资金调往境外以套汇套利,另一方面外资银行通过转移利润、少缴存款准备金的方式逃避我国的税收。还有一部分外资银行则利用回扣、提成等非价格手段与国有银行进行不公平竞争。如果我国对现有的少量外资银行都缺乏监管手段,那么一旦加入WTO,资本账户对外开放,国际游资进来,给我国银行业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甚至可能引起金融秩序混乱。同时,由于我国金融安全监管能力弱,还将可能造成被国外银行一向青睐的我国电信、通讯、媒体、铁路、保险、高新技术企业、三资企业、大型私营企业等行业和市场,在对其全力的扶持下,在一定时间内获取垄断行业的利润,以形成市场垄断和产业垄断。 8.面临不良资产的挑战。国外一些大的银行由于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相对优良等优势将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得力的地位。如美国花旗集团资产总额高达7000多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的总和。美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目前仅为0.67%,而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却高达30%,不仅远远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17%的最高界限,同时也都大大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逾期贷款不超过8%、保滞贷款不超过5%和呆账不超过2%的比例界限。据调查,如果考虑银行账外贷款和绕规模贷款(贷款科目之外的其他资产科目中隐藏着实际属于贷款的资产,是一种逃避规模控制的违纪行为)因素,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实际不良贷款的比例还要比账面高出10个以上的百分点。如果再把实际的呆账全部冲销,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可能资不抵债。银行不良资产的扩大是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是制约银行业健康运营和入世的重要障碍。
库存股票为什么不可以作为资产
“所有者权益”科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是“利润分配”的二级科目。为什么用盈余公积补亏只是调整了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而已?当中不是涉及到“利润分配”科目的吗?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都是“所有者权益”科目。所有者权益类 4001 实收资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实收资本。 股份有限公司应将本科目改为“4001 股本”科目。 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作为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在“资本公积”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投资者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应在本科目设置“已归还投资”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三、实收资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按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 (二)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中分配的股票股利,应在办理增资手续后,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本科目。 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将其持有的债券转换为股票,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余额,借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利息调整)”科目,按其权益成份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如有现金支付不可转换股票,还应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将重组债务转为资本的,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本企业股份的面值总额,贷记本科目,按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相应的实收资本或股本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科目。 (四)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应在行权日,按根据实际行权情况确定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应计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贷记本科目。 四、企业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的,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借记本科目,按所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贷记“库存股”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应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面值总额的,应按股票面值总额,借记本科目,按所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贷记“库存股”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五、企业(中外合作经营)根据合同规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借记本科目(已归还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利润分配——利润归还投资”科目,贷记“盈余公积——利润归还投资”科目。 中外合作经营清算,借记本科目,“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已归还投资),“银行存款”等科目。 六、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实收资本或股本总额。 4002 资本公积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分别”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进行明细核算。 三、资本公积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将债务转为资本等形成的资本公积,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本科目(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等。 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借记本科目(股本溢价)等,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借记本科目(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二)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科目或借记有关负债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为借方差额的,借记本科目(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涉及的资本公积,比照上述原则进行处理。 (三)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本科目(其他资本公积)。 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还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四)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应按照确定的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其他资本公积)。 在行权日,应按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的金额,借记本科目(其他资本公积),按计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六)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相应调整资本公积。 (六)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相应调整资本公积。 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对于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还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有固定到期日的,应在该项金融资产的剩余期限内,在资产负债表日,按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摊销金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没有固定到期日的,应在处置该项金融资产时,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按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相应调整资本公积。 (七)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借记“股本”科目,按所注销的库存股的账面余额,贷记“库存股”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股本溢价),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应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面值总额的,应按股票面值总额,借记“股本”科目,按所注销的库存股的账面余额,贷记“库存股”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股本溢价)。 (八)资产负债表日,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属于有效套期的,借记或贷记有关科目,贷记或借记本科目(其他资本公积);属于无效套期的,借记或贷记有关科目,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的资本公积。 4101 盈余公积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二、本科目应当分别”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进行明细核算。 外商投资企业还应分别”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进行明细核算。 中外合作经营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应在本科目设置“利润归还投资”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三、盈余公积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二)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经股东大会决议,用盈余公积派送新股,按派送新股计算的金额,借记本科目,按股票面值和派送新股总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 中外合作经营根据合同规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应按实际归还投资的金额,借记“实收资本——已归还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利润分配——利润归还投资”科目,贷记本科目(利润归还投资)。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的盈余公积。 4102 一般风险准备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金融)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一般风险准备。 二、企业提取的一般风险准备,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一般风险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用一般风险准备弥补亏损,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一般风险准备补亏”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的一般风险准备。 4103 本年利润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二、企业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科目的金额转入本科目,结平各损益类科目。结转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三、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4104 利润分配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余额。 二、本科目应当分别”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作股本的股利”,“盈余公积补亏”和”未分配利润”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利润分配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借记本科目(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本科目(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贷记“盈余公积——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企业(金融)按规定提取的一般风险准备,借记本科目(提取一般风险准备),贷记“一般风险准备”科目。 (二)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本科目(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付股利”科目。 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分配给股东的股票股利,应在办理增资手续后,借记本科目(转作股本的股利),贷记“股本”科目。 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借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盈余公积补亏)。 企业(金融)用一般风险准备弥补亏损,借记“一般风险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一般风险准备补亏)科目。 四、年度终了,企业应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本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本科目(未分配利润),为净亏损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同时,将”利润分配”科目所属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本科目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 五、本科目年末余额,反映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2020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资产折旧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中固定资产第七行其他栏填列什么?
在你将该固定资产无法归类为其他六项时填写。比如,有的企业为了办公室美观,购买了一些装饰物品,这类物品价值较高,使用时间较长,归类为固定资产。该类物品既不算电子设备,又不算器具、工具、家具等,更谈不上算机器或房屋类,那只能归类为“其他”。供参考!
没有固定资产的 怎样填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
没有固定资产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表明细表自然就不用填报了,就可以选择零申报了。
固定资产明细帐如何记
一、固定资产有台账,台账记录每一个资产明细,会计科目上没有必要设置太多的明细,原始单据需要粘贴明细表;可以按大类设置明细,如电子设置、房屋及建筑物、运输工具等。二、实现方式按单项资产登记,通过卡片录入来实现,并计提折旧。1、固定资产明细账:按固定资产购进、转出原值登记。2、累计折旧明细账:按每月计提的累计折旧金额登记。3、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账:按固定资产原值、折旧、净值登记。三、三级建账应该分别设立:总分类账(登记固定资产总金额)、明细分类账(登记分类金额)、明细账。四、登记事项1、结账前,必须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2、结账时,应当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应当通栏划双红线,年度终了结账时,所有总账账户都应当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3、年度终了,要把各账户的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结转下年”字样下空格处,从右上角至左下角划一条斜线注销;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账簿的第一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注:年度终了,要将各账户的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有余额的,直接记人新账余额栏内即可,不需要编制记账凭证,也不必将余额再记人本年账户的借方或贷方(收方或付方),使本年有余额账户变为零。一、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1)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2)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二、固定资产处置的处理(1)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2)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3)企业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应当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给固定资产盘点带来极大的困难。大致表现在:制度形同虚设,有的部门设立了资产管理人员,有的部门没有设立资产管理员,由于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在实际工作中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配合得不够,资产的增加、调拨和报废工作,由于时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和管理上没有严格的惩处措施造成单据流转速度慢,入账时间滞后,或重复进账、漏进、产生账实不符现象。管理混乱由于人员调动频繁,交接手续混乱不清等等。
怎么做固定资产一览表
1、公司的《固定资产明细表》主要要素如下: 表头部分包括:表名:固定资产明细表 (居中) 报告期:XXXX年xx月XX日(就是这一天的固定资产的情况) (居中) 编制单位(部门):XXXXXXXXXX公司(部门) (居左) 金额单位:元(居右) 表体部分包括: 第一行有:序号、部门(存放或属管)、固定资产名称、实物单位、数量、原值、累计折旧、净值、备注等。(按这就是有9列啊) 第二行开始就是一个一个固定资产明细列表了中间每个部门的资产最后一行是“部门小计” 表体的最后一行是“固定资产合计”或“固定资产总计” 表尾部分包括: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制表人、制表日期等。2、说明: 数量---就是多少台、多少米、多少个、多少平方米、多少立方米等等 原值---就是明细固定资产的原始入账价值 累计折旧---就是这固定资产到报告期止已经累计折旧的金额 净值=原值 - 累计折旧3、一般根据固定资产明细账来填表。 班汉程建议固定资产多的单位一般要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来管理。4、《固定资产明细表》的主要作用: 一是清楚公司有多少固定资产,在哪里?新旧程如何? 二是方便对固定资产的盘点清查 三是作为公司抵押借款的资产抵押清单 四是作为固定资产评估清单 五是作为资产保险清单 六还可以作为合作、引资、融资等财产清单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优惠明细表第二季度如何填报
有表格可以详细说明。 不过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填写要求,一般是填写原值,累计折旧额,当年加速折旧额,当年直线折旧额,两者差额的填写等内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谢谢!
固定资产折旧在年报哪里找
固定资产折旧在年报的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中找。年报是每年出版一次的定期刊物,又称年刊,固定资产折旧是在年报的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中找。年报报表包括描述公司经营状况,以及资产负债和收入的报告、年报长表称为10-K,其中的财务信息更为详尽,可以向公司秘书处索取。
固定资产报废明细表
法律主观: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报废这个词,主要是对于设备、器物等因不能继续使用或不合格而作废的解释。一、怎么报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报废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磨损或陈旧,使用期满不能继续使用;二是由于技术进步,必须由先进设备替代。固定资产报废,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退出企业引起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少,另一方面在清理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清理费用,同时还可能取得一定的变价收入。因此,固定资产报废的核算应按以下程序进行:(1)注销报废固定资产的原值和已提折旧额。按固定资产的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按已提折旧额,借记“累计折旧”账户;按固定资产原值,贷记“固定资产”账户。(2)结转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按收回的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账户,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3)支付清理费用。按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4)结转清理后的净损益。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收益”账户;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账户,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二、固定资产可申请报废条件(一)使用年限过长,功能丧失,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或不能使用并无修复价值的;(二)产品技术落后,质量差,耗能高,效率低,已属淘汰且不适于继续使用,或技术指标已达不到使用要求的;(三)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或虽能修复,但累计修理费已接近或超过市场价值的;(四)主要附件损坏,无法修复,而主体尚可使用的,可作部分报废;(五)免税进口的仪器设备应当在监管期满,向海关申请解除监管并获得批准之后才能提出报废申请。以上就是怎么报废固定资产的方法以及固定资产报废的条件。
如何填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规定, 1.2014年及以后年度新增固定资产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以及一次性税前扣除(统称加速折旧)方法的项目和金额。 2.税法规定采取缩短年限方法的,按税法规定折旧完毕后;税法规定采取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方法的,从按税法规定折旧金额小于按会计处理折旧金额的年度起,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本表。 3. 会计处理、税法规定均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合计栏项下“正常折旧额”,按该类固定资产税法最低折旧年限和直线法估算“正常折旧额”,与税法规定的“加速折旧额”的差额,填报加速折旧的优惠金额。 4.填写《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的目的,是正确反映纳税人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该项税会差异调整的情况,该表也是税务机关审核该项优惠政策运用准确性的必要资料。
手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怎么填写
手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填写方法:固定资产原值栏在余额里面填写原值数;折旧栏在余额里面填折旧数;净值在余额栏填写原值与折旧的差额。净值栏在最后一个月提完后应该是零。如果新建单位的一套帐,固定资产按照凭证登记,原值记在借方,表示固定资产的增加,每月要结出余额;新买的固定资产次月提折旧,记在贷方,每月结出余额。例如:3月份购买办公桌一张3000元。办公桌3000填写在购进,时间3月,计提折旧自购进后的次月按月填写在“折旧额”;余额每月计提折旧后的净值即:原值减月折旧;按月摊销即可。扩展资料:固定资产明细表是根据“固定资产”帐户所属明细帐户的本年借方发生额、本年贷方发生额以及年末余额分别填列的。固定资产的年初数、年末数应与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项日的数字相符。如果企业的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在建工程的内容、数字比较多,也可以编制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表和在建工程表。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表要反映各项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在本年内的增减变动情况,利用该表可以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情况和摊销情况。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表应根据有关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帐户,以及有关摊销帐户的记录分析填列,其年末余额合计数应与资产负债表的相关项目相等。在建工程表是反映企业在建工程支出的增减变动情况和年初、年末各项在建工程支出及结存情况的报表,它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对资产负债表小“在建工程”项目进行较详细的分析说明。它是根据“在建工程”帐户所属“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已完工程”、“待安装设备”、“工程用材料”、“预付工程价款”、“基建管理费”。明细帐户的年初、年末余额和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在建工程”年末数,应与资产负债表中“在建工程”项目数字相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明细账
固定资产是先清理后计提折旧,然后折旧明细表上本年折旧额是负数对吗?
你好!固定资产是先清理后计提折旧,然后折旧明细表上本年折旧额是负数对吗?不对,固定资产应该先计提完折旧再进行清理,否则你会出现固定资产有折旧有余额而无法进处清理的情况。如有疑问,请追问。
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写
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填写如下: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提取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第2列“计税基础”,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税前扣除折旧、摊销的金额。第3列: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计算提取折旧、摊销额的年限。第4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税前扣除折旧、摊销额的年限。第5列: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本纳税年度的折旧、摊销额。第6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税前扣除的折旧、摊销额。第7列:金额=第5-6列。如本列为正数,进行纳税调增;如本列为负数,进行纳税调减。第8列“以前年度纳税调整增加额”:填报以前年度资产折旧、摊销因会计和税收的时间性差异而纳税调整增加的金额。
汇算清缴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呢
汇算清缴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呢1.第1列"资产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计提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2.第2列"本年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3.第3列"累计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历年累计资产折旧、摊销额.4.第4列"资产计税基础":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据以计算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5.第5列"按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本年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一般规定计算的允许税前扣除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不含加速折旧部分.对于不征税收入形成的资产,其折旧、摊销额不得税前扣除.第5至8列税收金额应剔除不征税收入所形成资产的折旧、摊销额.6.第6列"加速折旧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加速折旧政策计算的折旧额.7.第7列"其中:2014年及以后年度新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额":根据《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A105081)填报,为表A105081相应固定资产类别的金额.8.第8列"累计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历年累计资产折旧、摊销额.9.第9列"金额":填报若不填写第6列则第2-5列的余额,若填写第6列则第2-6列的余额.10.第10列"调整原因":根据差异原因进行填报,A、折旧年限,B、折旧方法,C、计提原值,对多种原因造成差异的,按实际原因可多项填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的利息支出怎么计算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许扣除.也就是说你那一天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开始,如果是换成时向银行借款的话,计算出来当年应支付的利息,就是你可以再税前扣除的金额.利率用当天的.另外,企业所得税法中无基准利率上加30%的说法,该说法可能是银行对企业的罚息率,并且如果企业遭到银行的罚息是可以税前扣除的.汇算清缴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在有需要填写这份明细表时,财务可以参考本文所介绍的填表说明一一进行填写.在汇算清缴时还有许多的报表有需要填写,财务要是遇到其它报表不懂得填写时,也可以来问问本网上的会计老师.
资产折旧 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计税基础怎么填
资产折旧 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计税基础怎么填 没有纳税调整的,资产计税基础=资产账载金额 1.第1列“资产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计提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 2.第2列“本年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 3.第3列“累计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历年累计资产折旧、摊销额。 4.第4列“资产计税基础”: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据以计算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 资产折旧 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第二列怎么填写 第2列“本年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 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中空调是电子装置吗 1、固定资产分类中的电子装置主要包括:电脑、印表机、程控交换机、网路伺服器、扫描器,传真机、影印机、投影仪、一体机、数码相机、手机、摄像机、录音装置等。 空调、冰箱、微波炉、洗衣机属于电气装置,不是电子装置。 2、固定资产中的办公装置包括:碎纸机、考勤机、装订机等。 空调属于电子装置 有资产11项,摊销年限都不一样,怎么来填2011年的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 你得按固定资产明细,分别计算折旧,年限不一致那是肯定的,通过明细算出来后,与按税法要求摊销不一致的,就需进行调整。 《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 》我单位固定资产从未计提过折旧需要填写吗? 需要填写的。 账载金额和计税基础是填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的数字。 不要做纳税调整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也要填的。。 未计提折旧,在折旧的账载金额和计税基础填 0 。。 供参考。。 《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 》我单位固定资产从未计提过折旧需要填写吗?该怎么填写? 需要填写,在折旧额栏上填写0 资产折旧 摊销纳税调整表少计提的在哪里填列 表3固定资产折旧的账栽金额填按账面数填,税务数按账面数+少提数填,应调整的数就自动显示出来。注意;该表如有错误储存时会有提示,按提示改正就行,知道通过。 请问:年度所得税报表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如果没有调整的就不用填了吗? 没调整也要填的,只不过是两边的数字是一样的,这个根据你们的税审报告来填就OK了 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中的帐载金额如何填写,一年中固定资产有增有减,按那个月为准? 按实际累计的折旧额填,固定资产按年末余额填写 填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 非货币性资产投资递延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 所得税汇算清缴中附表3中纳税调整专案如何填写? 一、纳税调整专案按照“收入类专案”、“扣除类专案”、“资产类调整专案”、“准备金调整专案”、“房地产企业预售收入计算的预计利润”、“其他”六个大项分类填报汇总,并计算出纳税“调增金额”和“调减金额。
固定资产明细帐如何记
一、固定资产有台账,台账记录每一个资产明细,会计科目上没有必要设置太多的明细,原始单据需要粘贴明细表;可以按大类设置明细,如电子设置、房屋及建筑物、运输工具等。二、实现方式按单项资产登记,通过卡片录入来实现,并计提折旧。1、固定资产明细账:按固定资产购进、转出原值登记。2、累计折旧明细账:按每月计提的累计折旧金额登记。3、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账:按固定资产原值、折旧、净值登记。三、三级建账应该分别设立:总分类账(登记固定资产总金额)、明细分类账(登记分类金额)、明细账。四、登记事项1、结账前,必须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2、结账时,应当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应当通栏划双红线,年度终了结账时,所有总账账户都应当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3、年度终了,要把各账户的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结转下年”字样下空格处,从右上角至左下角划一条斜线注销;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账簿的第一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注:年度终了,要将各账户的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有余额的,直接记人新账余额栏内即可,不需要编制记账凭证,也不必将余额再记人本年账户的借方或贷方(收方或付方),使本年有余额账户变为零。扩展资料: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一、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1)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2)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二、固定资产处置的处理(1)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2)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3)企业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应当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给固定资产盘点带来极大的困难。大致表现在:制度形同虚设,有的部门设立了资产管理人员,有的部门没有设立资产管理员,由于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在实际工作中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配合得不够,资产的增加、调拨和报废工作,由于时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和管理上没有严格的惩处措施造成单据流转速度慢,入账时间滞后,或重复进账、漏进、产生账实不符现象。管理混乱由于人员调动频繁,交接手续混乱不清等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
车辆固定资产折旧表的格式
按平均年限计算折旧,还不错的表格。可以参考一下。需要在电脑的网页里(本页)下载。。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必须填吗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规定, 1.2014年及以后年度新增固定资产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以及一次性税前扣除(统称加速折旧)方法的项目和金额。 2.税法规定采取缩短年限方法的,按税法规定折旧完毕后;税法规定采取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方法的,从按税法规定折旧金额小于按会计处理折旧金额的年度起,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本表。 3. 会计处理、税法规定均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合计栏项下“正常折旧额”,按该类固定资产税法最低折旧年限和直线法估算“正常折旧额”,与税法规定的“加速折旧额”的差额,填报加速折旧的优惠金额。 4.填写《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的目的,是正确反映纳税人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该项税会差异调整的情况,该表也是税务机关审核该项优惠政策运用准确性的必要资料。
请问,我给您几个年度的审计报告,您能不能做出固定资产明细表(显示有折旧)
除极特殊的情况,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固定资产的增加究竟是什么东西,是两台小车50万还是一辆大车50万。极特殊的情况,是新设立的企业,原本无固定资产,每年仅增加少数几项固定资产,且该固定资产金额重要而在附注中有说明,且有成立以来的所有年度报告。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怎么填写报表?
固定资产按规定可以加速折旧,但是汇算清缴时怎么填报呢,下面我们举例说明下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汇算清缴怎么填报。1 假如一项固定资产原值360000元,本年折旧额6000元,享受加速折旧优惠政策一次性加速折旧。首先填报的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优惠明细表】,我们选择的是一次性扣除,所以在第4行次,将原值360000元,本年账载折旧额60000元填入进去,这时系统会自动算出剩余金额,如下图所示,享受加速折旧优惠金额为354000元。2 接着,我们再来填报【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在表中第3行次依次填入原值和账载折旧额,在第3行第5列填入资产原值,剩余空格系统会自动填充进去,如下图所示。由于加速折旧优惠了354000元,所以纳税调减354000元。3 然后来到【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看到第32行次上自动填充了刚才纳税调减的金额354000元。4 最后来到纳税申报表主表,在第16行次就看到纳税调减金额354000元。
部份固定资产折旧已提完,还登记在累计折旧明细表吗
累计折旧明细表是当月提的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列表,按说提完了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是不再提折旧的,所以不该出现在这个表里面。但是如果是手工提折旧,为了方便以后的使用,可以考虑把它们放进去,只是折旧金额是零就是了。反正我使用的用友软件里面对于已提完折旧的固定资产,在折旧明细表里面是没有的,所以在导出来使用的时候有时候才遇到不方便的问题。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优惠明细表第二季度如何填报?
例:甲公司2018年8月购入单位价值400万元的设备一台,并在8月投入使用。甲公司预计该设备使用年限为10年,残值为0元。按照财税【2018】54号的规定,甲公司在企业所得税预缴时全额在税前作为折旧扣除,那么3季度申报表中A201020-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优惠明细表填写如下:甲公司在2019年1月申报2018年4季度申报表时,怎么填写A201020-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优惠明细表?其实是非常简单的,4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时,A201020表根本不用专门填写,只是保留3季度申报时的数据即可。不要着急,下边就为您说明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26号公告附件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填写说明(以下简称为“填写说明”)明确:“自该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起,在“税收折旧”大于“一般折旧”的折旧期间内,必须填报本表。”意思是当期申报时第4列“享受加速折旧优惠计算的折旧金额”大于第3列“按照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金额”时,才需要填写本表。所以在3季度申报企业所得税时,税收折旧是400万元,而一般折旧是40万元(按最低折旧年限10计算),税收折旧大于一般折旧,所以3季度要填写A201020-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优惠明细表,调减应纳税所得额360万元;填写说明明确:“纳税人享受财税〔2014〕75号、财税〔2015〕106号、财税〔2018〕54号等相关文件规定优惠政策的固定资产,仅填报采取税收加速折旧计算的税收折旧额大于按照税法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金额期间的金额;税收折旧小于一般折旧期间的金额不再填报本表。同时,保留本年税收折旧(加速折旧额)大于一般折旧(按年折旧)期间最后一个折旧期的金额继续填报,直至本年度最后一期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在4季度申报时,4季度该设备的税收折旧是0元,一般折旧仍是40万元。但因为税收折旧小于一般折旧,4季度发生的金额不再在表中填报,而是要保留3季度申报期的金额申报该表。另外,填写说明还明确“自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起,在“税收折旧”小于等于“一般折旧”的折旧期内,不填报本表。”所以,从2019年开始,季度预缴增值税时,因为2018年8月购入的该设备纳税调整事项不再填写A201020-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优惠明细表,只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时统一调整会计上多提的折旧额。
手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怎么填写
手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填写方法:固定资产原值栏在余额里面填写原值数;折旧栏在余额里面填折旧数;净值在余额栏填写原值与折旧的差额。净值栏在最后一个月提完后应该是零。如果新建单位的一套帐,固定资产按照凭证登记,原值记在借方,表示固定资产的增加,每月要结出余额;新买的固定资产次月提折旧,记在贷方,每月结出余额。例如:3月份购买办公桌一张3000元。办公桌3000填写在购进,时间3月,计提折旧自购进后的次月按月填写在“折旧额”;余额每月计提折旧后的净值即:原值减月折旧;按月摊销即可。扩展资料:固定资产明细表是根据“固定资产”帐户所属明细帐户的本年借方发生额、本年贷方发生额以及年末余额分别填列的。固定资产的年初数、年末数应与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项日的数字相符。如果企业的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在建工程的内容、数字比较多,也可以编制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表和在建工程表。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表要反映各项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在本年内的增减变动情况,利用该表可以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情况和摊销情况。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表应根据有关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帐户,以及有关摊销帐户的记录分析填列,其年末余额合计数应与资产负债表的相关项目相等。在建工程表是反映企业在建工程支出的增减变动情况和年初、年末各项在建工程支出及结存情况的报表,它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对资产负债表小“在建工程”项目进行较详细的分析说明。它是根据“在建工程”帐户所属“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已完工程”、“待安装设备”、“工程用材料”、“预付工程价款”、“基建管理费”。明细帐户的年初、年末余额和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在建工程”年末数,应与资产负债表中“在建工程”项目数字相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明细账
固定资产折旧表是什么
固定资产折旧表是什么一种以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总分类核算的表格。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1、固定资产原价;2、预计净残值;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企业对所有固定资产都要计提折旧,具体涵盖以下四种情况:1、房屋建筑物;2、在用的机器设备、食品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3、季节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设备;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资料扩展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是用来生产产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价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计入到产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摊销。这就是固定资产为什么要计提折旧的原因。但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他的成本摊销的期限不应该仅仅是一年,而是他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计每个期限要摊销的成本,这就是每年的折旧额和摊销额。如果在购买时直接全部摊销,则当年费用很高,利润减少,而以后年度利润高估。这都是会计所不允许的。固定资产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能够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而其价值则是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逐渐减少仅余一定残值,固定资产的原值与残值之差,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就是固定资产折旧。
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
1、第1列“资产原值”: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计提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2、第2列“本年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3、第3列“累计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累计(含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4、第4列“资产计税基础”: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据以计算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5、第5列“税收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允许税前扣除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第8行至第14行、第26行第5列“税收折旧、摊销额”:填报享受相关加速折旧、摊销优惠政策的资产,采取税收加速折旧、摊销或一次性扣除方式计算的税收折旧额合计金额、摊销额合计金额。本列仅填报“税收折旧、摊销额”大于“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资产按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额”月份的金额合计。如,享受加速折旧、摊销优惠政策的资产,发生本年度某些月份其“税收折旧、摊销额”大于“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资产按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额”,其余月份其“税收折旧、摊销额”小于“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资产按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额”的情形,仅填报“税收折旧、摊销额”大于“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资产按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额”月份的税收折旧额合计金额、摊销额合计金额。6、第6列“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资产按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额”:仅适用于第8行至第14行、第26行,填报纳税人享受加速折旧、摊销优惠政策的资产,按照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额合计金额、摊销额合计金额。按照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额,是指该资产在不享受加速折旧、摊销优惠政策情况下,按照税收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以直线法计算的折旧额、摊销额。本列仅填报“税收折旧、摊销额”大于“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资产按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额”月份的按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额合计金额、摊销额合计金额。7、第7列“加速折旧、摊销统计额”:用于统计纳税人享受各类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优惠金额,按第5-6列金额填报。8、第8列“累计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累计(含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9、第9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2-5列金额。(二)行次填报1、第2行至第7行、第16行至第17行、第19行至第25行、第27行、第29行至第35行:填报各类资产有关情况。2、第8行至第14行、第26行:填报纳税人享受相关加速折旧、摊销优惠政策的资产有关情况及优惠统计情况。第8行“(一)重要行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适用于符合财税〔2014〕75号、财税〔2015〕106号和《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66号)文件规定的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以下称“重要行业”)的企业填报,填报新购进固定资产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有关情况及优惠统计情况。重要行业纳税人按照上述文件规定享受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政策的资产情况在第10行“(三)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中填报。第9行“(二)其他行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适用于重要行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填报,填报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以上专用研发设备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方法的有关情况及优惠统计情况。第10行“(三)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填报新购进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等,按照税收规定一次性扣除的有关情况及优惠统计情况。第11行“(四)技术进步、更新换代固定资产”:填报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而按税收规定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有关情况及优惠统计情况。第12行“(五)常年强震动、高腐蚀固定资产”:填报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按税收规定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有关情况及优惠统计情况。第13行“(六)外购软件折旧”:填报企业外购软件作为固定资产处理,按财税〔2012〕27号文件规定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有关情况及优惠统计情况。第14行“(七)集成电路企业生产设备”:填报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按照财税〔2012〕27号文件规定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有关情况及优惠统计情况。第26行“享受企业外购软件加速摊销政策”:填报企业外购软件作无形资产处理,按财税〔2012〕27号文件规定享受加速摊销政策的有关情况及优惠统计情况。
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
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1.第1列"资产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计提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2.第2列"本年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3.第3列"累计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历年累计资产折旧、摊销额.4.第4列"资产计税基础":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据以计算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5.第5列"按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本年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一般规定计算的允许税前扣除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不含加速折旧部分.对于不征税收入形成的资产,其折旧、摊销额不得税前扣除.第5至8列税收金额应剔除不征税收入所形成资产的折旧、摊销额.6.第6列"加速折旧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加速折旧政策计算的折旧额.7.第7列"其中:2014年及以后年度新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额":根据《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A105081)填报,为表A105081相应固定资产类别的金额.8.第8列"累计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历年累计资产折旧、摊销额.9.第9列"金额":填报若不填写第6列则第2-5列的余额,若填写第6列则第2-6列的余额.10.第10列"调整原因":根据差异原因进行填报,A、折旧年限,B、折旧方法,C、计提原值,对多种原因造成差异的,按实际原因可多项填报.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二)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截止日期视疫情情况另行公告.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要是觉得这份表格填写难度太高,或是自己之前没有填写过,可以先看看它的填表说明.另外,在填写它的时候如果还遇到无法解决的情况,也可以来网站与老师直接询问,看看怎么样解决它.
sap怎么查固定资产清单里的折旧年限列表?
固定资产明细表可以通过T-Code S_ALR_87010137来看。具体目录就是在Finance - Fixed Assets -Inventory list里。之后选择好你要抓取的信息,比如集团代码什么的,然后就F8 run就行了。会出来所有的明细表,前边有固定资产号。你可以直接在明细中双击进入查看累计折旧具体情况。用命令“z1fr",进入后,使用 ”统计报表”-“固定资产报表”,可以满足很多方面的需求哦,早上我刚刚导出个明细表来,关注的内容就是固定资产原值和折旧明细。
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
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答: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1.第1列"资产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计提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2.第2列"本年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3.第3列"累计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历年累计资产折旧、摊销额.4.第4列"资产计税基础":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据以计算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5.第5列"按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本年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一般规定计算的允许税前扣除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不含加速折旧部分.对于不征税收入形成的资产,其折旧、摊销额不得税前扣除.第5至8列税收金额应剔除不征税收入所形成资产的折旧、摊销额.6.第6列"加速折旧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加速折旧政策计算的折旧额.7.第7列"其中:2014年及以后年度新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额":根据《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A105081)填报,为表A105081相应固定资产类别的金额.8.第8列"累计折旧、摊销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历年累计资产折旧、摊销额.9.第9列"金额":填报若不填写第6列则第2-5列的余额,若填写第6列则第2-6列的余额.10.第10列"调整原因":根据差异原因进行填报,A、折旧年限,B、折旧方法,C、计提原值,对多种原因造成差异的,按实际原因可多项填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哪些1、年限平均法(特点: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的折旧额是相等的)公式: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公式: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4、年数总和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通过以上的介绍各位小伙伴清楚了吗?在汇算清缴之前,很多地方税务局都会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培训,并下发填表说明,我们在做汇算清缴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填表说明,这样才能准确申报.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申报表怎么填
固定资产按规定可以加速折旧,但是汇算清缴时怎么填报呢,下面我们举例说明下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汇算清缴怎么填报。1 假如一项固定资产原值360000元,本年折旧额6000元,享受加速折旧优惠政策一次性加速折旧。首先填报的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优惠明细表】,我们选择的是一次性扣除,所以在第4行次,将原值360000元,本年账载折旧额60000元填入进去,这时系统会自动算出剩余金额,如下图所示,享受加速折旧优惠金额为354000元。2 接着,我们再来填报【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在表中第3行次依次填入原值和账载折旧额,在第3行第5列填入资产原值,剩余空格系统会自动填充进去,如下图所示。由于加速折旧优惠了354000元,所以纳税调减354000元。3 然后来到【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看到第32行次上自动填充了刚才纳税调减的金额354000元。4 最后来到纳税申报表主表,在第16行次就看到纳税调减金额354000元。
如何做固定资产明细账?
1.固定资产盘点表盘点部门:盘点日期:序号名称编号规格型号数量单位原值存储位置备注2.账务处理企业规模不大,固定资产数量不多,一般按单项计提折旧,—个单项固定资产设置一张帐页。在登记固定资产明细帐的“原始价值”栏时,应根据企业基建完工交付使用、购进、盘盈等固定资产的原始凭证填写“增加”栏;根据固定资产的报废、调出、盘亏等凭证填写“减少”栏;根据增、减差额填写“结存”栏。在填写固定资产明细帐的“折旧”栏时,如按单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一月登记一次“提取”栏,提取数额的多少,可根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某项固定资产=(该项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残值收入)/该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某项固定资产=该项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月折旧额,每月如数填入“折旧”栏的“提取”栏。填写“折旧”栏中的“转出”栏时,根据固定资产的调出、报情况,将“提取”栏中的所有折旧提取数填人即可,“余额”栏时就是“提取”栏的折旧数。如果发生固定资产出售、投资、调或报废,因已提折旧全部转出,则“余额”栏应为“零”。固定资产明细分类帐的“净值”栏,根据“原始价值”栏内的“结存”栏减去“折旧”栏内的“余额”栏之差额数填写。企业规模较大,固定资产数量较多,如按单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则工作量较大,这时,可采用分类折旧率计提折旧。分类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的年折旧数额/该类固定资产原值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12在采用分类折旧率计提折旧时,平时可以不登记明细帐,等到固定资产报废或出售时,再按该项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年折旧率和月折旧率、实际已使用年数和月数、计算应提的折旧数额。
如果固定资产没有加速折旧,怎么填写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明细表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填报说明 本表适用于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75号)规定,六大行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缩短折旧年限,以及其他企业研发仪器、设备,单项固定资产价值低于5000元的一次性扣除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统计情况。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1号)规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不填报本表。 为统计加速折旧、扣除政策的优惠数据,固定资产填报按以下情况分别填报: 一是会计处理采取正常折旧方法,税法规定采取缩短年限方法的,按税法规定折旧完毕后,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本表; 二是会计处理采取正常折旧方法,税法规定采取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方法的,从按税法规定折旧金额小于按会计处理折旧金额的年度起,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本表; 三是会计处理、税法规定均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合计栏项下“正常折旧额”,按该类固定资产税法最低折旧年限和直线法估算“正常折旧额”,与税法规定的“加速折旧额”的差额,填报加速折旧的优惠金额。 税法规定采取缩短年限方法的,在折旧完毕后,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本表。税法规定采取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加速折旧额小于会计处理折旧额(或正常折旧额)的月份、季度起,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本表。 填表说明 (一)行次填报 1.第1行“一、六大行业固定资产”:填报六大行业(包括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纳税人,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按照财税〔2014〕7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规定的加速折旧政策计算的各项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额;以及与按照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额的差额。本表根据固定资产类别填报相应数据列。 第2行至第7行,由六大行业中的企业根据所在行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情况进行填报。 2.第8行“其他行业”:由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研发仪器、设备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方法的六大行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填写。 3.第9行“二、允许一次性扣除的固定资产”:填报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和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按照税法规定一次性在当期所得税前扣除的金额。 小型微利企业研发与经营活动共用的仪器、设备一次性扣除,同时填写本表第10行、第11行。 (二)列次填报 除第17列外,其他列次有关固定资产原值、折旧额,均按税收规定填写。 1.原值:填写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按照会计实际入账价值确定。 2.本期折旧(扣除)额:按税法规定计算填写当年度折旧(扣除)额。 3.累计折旧(扣除)额:按税法规定计算填写享受加速折旧优惠政策的固定资产自起始年度至本年度的累计折旧(扣除)额。 4.合计栏“本期折旧(扣除)额”中的“加速折旧额”-“正常折旧额”的差额,反映本期加速折旧或一次性扣除政策导致应纳税所得税额减少的金额。“累计折旧(扣除)额”中的“加速折旧额”-“正常折旧额”的差额,反映该类资产加速折旧或一次性扣除政策导致应纳税所得税额减少的金额。 (1)第17列、19列“正常折旧额”:会计上未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按照会计账册反映的折旧额填报。 会计上采取缩短年限法的,按照不短于税法上该类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和直线法计算的折旧额填报;会计上采取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按照直线法换算的折旧额填报。当会计折旧额小于税法加速折旧额时,该类固定资产不再填报本表。 (2)第18列、20列“加速折旧额”:填报固定资产缩短折旧年限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一次性扣除等,在本年度实际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数额。 二、表内、表间关系 (一)表内关系 1.第16列=第1列+4列+7列+10列+13列。 2.第18列=第2列+5列+8列+11列+14列。 3.第20列=第3列+6列+9列+12列+15列。 4.第1行=第2行+3行+4行+…+7行。 5.第9行=第10行+12行。 (二)表间关系 1.第1行第18列=表A105080第1行第7列。 2.第1行第2列=表A105080第2行第7列。 3.第1行第5列=表A105080第3行第7列。 4.第1行第8列=表A105080第4行第7列。 5.第1行第11列=表A105080第5行第7列。 6.第1行第14列=表A105080第6行第7列。 公式说明 一、表内公式 参考填表说明。 1.第16列=第1列+4列+7列+10列+13列。 2.第18列=第2列+5列+8列+11列+14列。 3.第20列=第3列+6列+9列+12列+15列。 4.第1行=第2行+3行+4行+…+7行。 5.第9行=第10行+12行。 5.合计行=第1+8+9行。 二、表间公式 无 三、逻辑校验 1、强制类 1、各行(合计、小计行除外)3列大于等于2列小于等于1列 2、各行(合计、小计行除外)6列大于等于5列小于等于4列 3、各行(合计、小计行除外)9列大于等于8列小于等于7列 4、各行(合计、小计行除外)12列大于等于11列小于等于10列 5、各行(合计、小计行除外)15列大于等于14列小于等于13列 6、各行(合计、小计行除外)18列大于17列 7、各行(合计、小计行除外)20列大于等于18列 8、各行(合计、小计行除外)20列大于19列小于等于16列 9、各行(合计、小计行除外)18列大于0时,17列必须大于0 10、各行(合计、小计行除外)20列大于0时,19列必须大于0 11、第10行各列大于等于11行 12、填报第8行纳税人不得填报11行 13、第2至8行,只能填报1行,且必须填报其中1行。 14、第10与12行,为必填项。 2、提醒类 无
所得税年报中的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怎么填
账载金额和计税基础都填12950元,即是固定资产的原值 ;本期会计折旧和本期税收折旧均填当年纳税年度计提的折旧 因为电脑属电子设备折旧年限最少可以3年,你按5年提是没问题的
如何填写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填报说明本表适用于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75号)规定,六大行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缩短折旧年限,以及其他企业研发仪器、设备,单项固定资产价值低于5000元的一次性扣除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统计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1号)规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不填报本表。为统计加速折旧、扣除政策的优惠数据,固定资产填报按以下情况分别填报:一是会计处理采取正常折旧方法,税法规定采取缩短年限方法的,按税法规定折旧完毕后,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本表;二是会计处理采取正常折旧方法,税法规定采取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方法的,从按税法规定折旧金额小于按会计处理折旧金额的年度起,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本表;三是会计处理、税法规定均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合计栏项下“正常折旧额”,按该类固定资产税法最低折旧年限和直线法估算“正常折旧额”,与税法规定的“加速折旧额”的差额,填报加速折旧的优惠金额。税法规定采取缩短年限方法的,在折旧完毕后,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本表。税法规定采取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加速折旧额小于会计处理折旧额(或正常折旧额)的月份、季度起,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本表。
年报——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
这表是填会计上的固定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计提折旧和摊销的金额与税法上的比较,如果会计的折旧、摊销与税法上的要求一致,就不存在纳税调整了。资产原值、折旧摊销年限、本期折旧摊销额三列中的“会计”和“税收”填一样的金额就行。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明细表怎么填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优惠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及总体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A200000)附表,适用于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5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06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4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的公告》(2019年第66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2020年第8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等税费政策实施期限的公告》(2020年第28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20〕31号)等文件规定,享受资产加速折旧、摊销和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填报。不享受资产加速折旧、摊销和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的纳税人,无需填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1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7号)等规定,上述政策仅适用于汇算清缴,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申报时不填报本表。 (二)总体说明 1.本表主要目的 (1)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本年度内享受相关文件规定的资产加速折旧、摊销和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对其相应资产的折旧、摊销金额进行纳税调整,以调减其应纳税所得额。 (2)实施减免税核算。对本年度内享受上述文件规定的资产加速折旧、摊销和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的纳税人,核算其减免税情况。 2.填报原则 纳税人享受文件规定资产加速折旧、摊销和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应按以下原则填报: (1)按照上述政策,本表仅填报执行加速折旧、摊销和一次性扣除政策的资产,不执行上述政策的资产不在本表填报。 (2)自该资产开始计提折旧、摊销起,在“享受加速政策计算的折旧摊销金额”大于“按照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金额”的折旧、摊销期间内,必须填报本表。 “享受加速政策计算的折旧摊销金额”是指纳税人享受文件规定资产加速折旧、摊销优惠政策的资产,采取税收加速折旧、摊销或一次性扣除方式计算的税收折旧、摊销额。 “按照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金额”是指该资产按照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金额,即该资产在不享受加速折旧、摊销政策情况下,按照税收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以直线法计算的折旧、摊销金额。对于享受一次性扣除的资产,“按照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金额”直接填报按照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1个月的折旧、摊销金额。 (3)自该资产开始计提折旧、摊销起,在“享受加速政策计算的折旧摊销金额”小于“按照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金额”的折旧、摊销期间内,不填报本表。资产折旧、摊销本年先后出现“税收折旧、摊销大于一般折旧、摊销”和“税收折旧、摊销小于等于一般折旧、摊销”两种情形的,在“税收折旧、摊销小于等于一般折旧、摊销”期间,仍需根据该资产“税收折旧、摊销大于一般折旧、摊销”期内最后一期折旧、摊销的有关情况填报本表,直至本年最后一次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 (4)以前年度开始享受加速政策的,若该资产本年符合第(2)条原则,应继续填报本表。 二、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一)行次填报 1.第1行“一、加速折旧、摊销(不含一次性扣除)”:根据相关行次计算结果填报。根据《企业所得税申报事项目录》,在第1.1行、第1.2行填报税收规定的 资产加速折旧、摊销(不含一次性扣除)优惠事项的具体信息。同时发生多个事项的可以增加行次,但每个事项仅能填报一次。一项资产仅可适用一项优惠事项,不得重复填报。 2.第2行“二、一次性扣除”:根据相关行次计算结果填报。根据《企业所得税申报事项目录》,在第2.1行、第2.2行填报税收规定的资产一次性扣除优惠事项的具体信息。发生多项且根据税收规定可以同时享受的优惠事项,可以增加行次,但每个事项仅能填报一次。一项资产仅可适用一项优惠事项,不得重复填报。 (二)列次填报 列次填报时间口径:纳税人享受加速折旧、摊销和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的资产,仅填报采取税收加速折旧、摊销计算的税收折旧、摊销额大于按照税法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金额期间的金额;税收折旧、摊销小于一般折旧、摊销期间的金额,不再填报本表。同时,保留本年税收折旧、摊销大于一般折旧摊销期间最后一期的本年累计金额继续填报,直至本年度最后一期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 1.第1列“本年享受优惠的资产原值”填报纳税人按照文件规定享受资产加速折旧、摊销和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的资产,会计处理计提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 2.第2列“账载折旧摊销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文件规定享受资产加速折旧、摊销和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的资产,会计核算的本年资产折旧额、摊销额。 3.第3列“按照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文件规定享受资产加速折旧、摊销优惠政策的资产,按照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允许税前扣除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享受一次性扣除的资产,本列填报该资产按照税法一般规定计算的一个月的折旧、摊销金额。所有享受上述优惠的资产都须计算填报一般折旧、摊销额,包括税收和会计处理不一致的资产。 4.第4列“享受加速政策计算的折旧摊销金额”填报纳税人文件规定享受资产加速折旧、摊销和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的资产,按照税收规定的加速折旧、摊销方法计算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和按上述文件规定一次性税前扣除的金额。 5.第5列“纳税调减金额” 纳税人按照文件规定享受资产加速折旧、摊销和一次性扣除优惠政策的资产,在列次填报时间口径规定的期间内,根据会计折旧、摊销金额与税收加速折旧、摊销金额填报: 当会计折旧、摊销金额小于等于税收折旧、摊销金额时,该项资产的“纳税调减金额”=“享受加速政策计算的折旧摊销金额”-“账载折旧摊销金额”。 当会计折旧、摊销金额大于税收折旧、摊销金额时,该项资产“纳税调减金额”按0填报。 6.第6列“享受加速政策优惠金额”:根据相关列次计算结果填报。本列=第4-3列。 三、表内、表间关系 (一)表内关系 1.第1行=第1.1+1.2+行。 2.第2行=第2.1+2.2+行。 3.第3行=第1+2行。 4.第6列=第4-3列。 (二)表间关系 第3行第5列=表A200000第6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