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流程

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划分;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方法:分步法;分类法;分批法;品种法;ABC成本法。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

成本核算的流程及方法

成本核算的流程: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开立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立产品成本明细账。2、要素费用的分配。汇总要素成本,编制各要素成本分配表,根据其用途分配计入相关生产成本明细账。能够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消耗的直接计入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等。3、综合费用的分配。对于记录在制造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废物损失等账户中的综合成本,月末采用一定的分配方式进行分配,并记录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及相关产品成本明细账中。4、完工产品成本与在生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成本和综合成本的分配,生产成本的分配和生产成本已收集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和相关产品本明细账中。5、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和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的完成产品成本为产品总成。6、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产生的生产费用,应当按照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的有关制度和规定进行严格审查,制止或者追究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各种浪费和损失的经济责任。成本核算的方法:1、品种法:按生产计划(或作业单)投料。2、分批法:确定工时单耗(可以是计划工时,也可以是实际工时)3、逐步结转分步法:汇总直接费用(动力费、制造费、直接人工费),按工时分摊费用。

成本核算流程是什么

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根据规定,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成本核算内容是什么?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业务发生的收入,其他业务成本是指除了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发生的支出。它们分别核算什么内容?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成本的核算内容“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和商品、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等实现的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营业外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如何区分?营业外收入不属于日常收入,不影响营业利润,它属于当期利得,影响当期利润总额。营业外收入包括:捐赠收入,罚款收入,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价款超过账面价值部分等。其他业务收入属于日常非主营业务的收入,影响营业利润。比如处置原材料收入,投资性房地方转让收入,投资性房地产租金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会计分录1、出售货物和提供劳务时收到价款(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借:银行存款(赊账的用“应收账款”科目)贷: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款)2、结转其他业务成本借:其他业务成本贷:原材料

如何分析一个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主要看产品是否是多步骤生产(生产工艺的特点);半成品是否有销售的情况(假设有销售,可能须要采用分步核算,以便准确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产)中心是依照产品来分还是工艺来分。怎样核算成本:首先归集产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须要技术部门提供产品的BOM(物料清单),以确保按订单或者生产计划生产的时候领料的准确。(通常会问生产线出现来料不良和损坏怎么处理:退仓并补领就可以,损坏部分须要当月预提计入制费,损坏材料报废的时候,冲预提,并将报废材料的价值从原材料科目转出,来料不良属于供应商的责任,退返供应商有退货和换货两种处理方式)。接下来是直接人工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毕工时来分摊当月的人工费。在线是否分摊人工,可依据公司的在线是否比例小,并且在线的量较稳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将费用分摊给在制品,假设核算在制品的人工,能够依据投入工时、完project度、投料的比重作为依据来分摊。制费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毕工时或者机器工时来分摊当月的制费,也可选择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并行的办法(部分费用采用机器工时分摊,部分采用人工工时分摊)。在线是否分摊,同直接人工的做法。成本分析:可按当月销售分析毛利率、净利率;全然成本法(做分产品损益表将期间费用选择一定标准分摊给产品)下的净利率;可按当月生产当月所有销售的假设做以上两个成本分析表(由于当月的实际业绩并未在销售中所有体现,当月的生产所有销售与当月投入的成本费用配比,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费用的分析,能够做当月的人工、制费、期间费用除当月的投入工时、销售工时,以便与曾经月份的单位工时费用比较。发现费用异常须要查找原因,给管理提供实用的信息。

生产企业具体的成本核算流程?

1.区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即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来确定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1)直接材料,是指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直接材料。其中燃料、动力等占用比重大时,也可单独设置项目。另外如有自制半成品,一般也要单独设置项目。(2)直接人工,是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费用。(3)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各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如车间主任等)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机物料消耗、办公费、水电费、保险费等。2.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成本,区分为应当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与应当由其他月份产品负担的成本。主要注意类似预付保险费等费用,要按权责发生制摊销。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成本,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每种产品的成本。如果同一车间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能按产品区分的材料及人工费则分别核算;不能区分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可按各产品的定额消耗量等对材料进行分配,按定额工时等对人工费进行分配。4.对于月末未全部完工的产品,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成本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6种:(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4)约当产量比例法;扩展资料: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一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农产品种植企业应选用什么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品种法、分批法、分类法、分步法、ABC成本法中的哪一种?

不懂,感觉有兴趣,瞎说几句个人看法:纠结于用哪种方法大可不必,应该看企业的经营项目,具体有多少种,生长期,大田作物还是经济花卉类,楼上“小草”说得对,品种法是最适合的,国家规定的小麦,玉米等就是按品种法归集和分配费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现在真还没看到具体说用哪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您所讲的分步法不敢苟同,因为农产品生长不能说是多步骤的,拿玉米来说,选种播种是一步?出苗是一步?长到几公分是一步?接下来结穗出棒是一步?成熟收浆是一步?收割脱粒是一步,,,,这怎么分呀,也无从算起;所以按制度要求大项分品种,小项归类核算就可以了,另外看到资料中说不单要算品种重量成本,面积成本了要算,所以探讨此问题虽有趣但意义不大。 个人看法,定有错漏之处,请有识之士指正。

成本核算方法中品种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优缺点1.成本计算对象优: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并据以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缺: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就需要以每一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2.成本计算期优:产品成本是定期按月计算的。缺:由于大量大批的生产是不间断的连续生产,无法按照产品的生产周期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因而只能定期按月计算产品成本,从而将本月的销售收入与产品生产成本配比,计算本月损益。因此,产品成本是定期按月计算的,与报告期一致,与产品生产周期不一致。3.生产费用是否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优:如果是大量大批的简单生产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由于简单生产是一个生产步骤就完成了整个生产过程。所以月末(或者任何时点)一般没有在产品,因此,计算产品成本时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缺:如果是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的复杂生产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复杂生产是需要经过多个生产步骤的生产,所以月末(或者任何时点)一般生产线上都会有在产品,因此,计算产品成本时就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可分析具体情况,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各种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配。

企业最常用成本核算方法是哪一种

企业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品种法。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的简称。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是工业企业计算产品成本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的简单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复杂生产,如发电、供水、采掘、玻璃制品和水泥生产等。扩展资料:品种法的计算程序:1、开设成本明细账:按产品品种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并按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设置专栏。2、分配各种要素费用①根据货币资金支出业务,按用途分类汇总各种付款凭证,登记各项费用,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②根据领退料凭证及有关分配标准,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分配材料费用,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③根据电费付款凭证和实际耗用量,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④根据工资结算凭证和福利费提取标准,编制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分配工资及福利费,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⑤根据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及折旧办法,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分配固定资产折旧费,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⑥根据“待摊费用明细账”和“预提费用明细账”记录,编制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配表,分配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3、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根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上归集的生产费用,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据以登记有关明细账。4、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根据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上归集的生产费用,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据以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成本计算单”。5、计算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根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成本计算单”上归集的生产费用,月末,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计算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如果月末没有在产品,则本月生产费用总额就全部是完工产品成本。6、结转产成品生产成本根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成本计算单” 计算的各种产品完工产品成本,编制“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中成本和单位成本,据以结转产成品生产成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核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品种法

成本核算有哪些方法?品种法、分类法,分批法、分步法的意思?

  成本核算体系包括品种法 、分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 和作业成本法  品种法  也称简单法,是以产品品种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深受它们的青睐。  1、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 如发电,供水,采掘等企业. 2、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如果企业规模较小,而且管理上又不要求提供各步骤的成本资料时,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3、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分批法  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在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中,企业的生产活动基本上是根据定货单位的订单签发工作号来组织生产的,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往往与按定单计算产品成本相一致,因而分批法也叫定单法。  它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主要包括: 1.单件、小批生产的重型机械、船舶、精密工具、仪器等制造企业。 2.不断更新产品种类的时装等制造企业。 3.新产品的试制、机器设备的修理作业以及辅助生产的工具、器具、模具的制造等,亦可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逐步结转分步法  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汇集的成本,费用和产量记录,计量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骤之间移动而顺序结转的一种方法。  多步骤复杂生产的大批量生产企业可以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具体说有下列企业: 1、半成品可对外销售或半成品虽不对外销售但须进行比较考核的企业。 如:纺织企业的棉纱、坯布, 冶金企业的生铁、钢锭、铝锭,化肥企业的合成氨等半成品都属于这种情况。 2、一种半成品同时转作几种产成品原料的企业。 如:生产钢铸件、铜铸件的机械企业,生产纸浆的造纸企业。 3、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对外承包必然在内部也要承包或逐级考核,需要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多步骤复杂生产,从总的说,只要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前举的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企业都可运用平行结转分步法。随着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制的推行,企业普遍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和责任会计,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大量的企业要按公司法的规定进行规范化改组,企业内部的责权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车间的成本指标考核,必然要求各车间要计算半成品成本。所以,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范围将大大缩小,更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具体运用于下列企业: 1、半成品无独立经济意义或虽有半成品但不要求单独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如:砖瓦厂、瓷厂等。 2、一般不计算零配件成本的装配式复杂生产企业,如:大批量生产的机械制造企业。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成本核算方法中品种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优点:品种法是基本方法中最基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既不要求按照产品批别计算成本,也不要求按照产品生产步骤计算成本,而只要求按照产品的品种计算产品成本。缺点:它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生产周期较短的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如果生产的产品步骤复杂,而且是小批单件生产的就不太适应。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品种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品种;第二,一般定期(每月月末)计算产品成本;第三,如果企业月末有在产品,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初级会计实务,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1.按产品品种设立成本明细账,根据各项费用的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编制有关记账凭证并登记有关明细账,并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各种要素费用;2.根据上述各种费用分配表和其他关资料,登记辅助生产明细账、基本生产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等;3.根据辅助生产明细账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分配辅助生产成本;4.根据制造费用明细账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并据以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5.根据各产品基本生产明细账编制产品成品计算单,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6.汇编产成品的成本汇总表,结转产成品成本。

塑料制品厂成本核算方法?

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品种法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2、分批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成品之间进行分配。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在某一时间上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分步法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扩展资料:计算程序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3、核算费用发生及按用途分类。成本计算的过程是一个费用的汇集和分配(摊)的过程。成本计算是一个对费用进行多步骤处理的过程。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要准确反映总共开支了多少费用,开支了什么性质的费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中品种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优点:品种法是基本方法中最基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既不要求按照产品批别计算成本,也不要求按照产品生产步骤计算成本,而只要求按照产品的品种计算产品成本。缺点:它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生产周期较短的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如果生产的产品步骤复杂,而且是小批单件生产的就不太适应。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品种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品种;第二,一般定期(每月月末)计算产品成本;第三,如果企业月末有在产品,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初级会计实务,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1.按产品品种设立成本明细账,根据各项费用的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编制有关记账凭证并登记有关明细账,并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各种要素费用;2.根据上述各种费用分配表和其他关资料,登记辅助生产明细账、基本生产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等;3.根据辅助生产明细账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分配辅助生产成本;4.根据制造费用明细账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并据以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5.根据各产品基本生产明细账编制产品成品计算单,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6.汇编产成品的成本汇总表,结转产成品成本。

为什么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核算方法

品种法也称简单法,是以产品品种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适用范围1、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2、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如果企业规模较小,而且管理上又不要求提供各步骤的成本资料时,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成本核算方法中品种法的优缺点

优点:品种法是基本方法中最基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既不要求按照产品批别计算成本,也不要求按照产品生产步骤计算成本,而只要求按照产品的品种计算产品成本。缺点:它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生产周期较短的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如果生产的产品步骤复杂,而且是小批单件生产的就不太适应。

成本核算方法中品种法的优缺点

品种法:优点:品种法是基本方法中最基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既不要求按照产品批别计算成本,也不要求按照产品生产步骤计算成本,而只要求按照产品的品种计算产品成本。缺点:它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生产周期较短的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如果生产的产品步骤复杂,而且是小批单件生产的就不太适应。(1)定义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2)成本对象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 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3)计算方法及要点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 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4)适用范围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食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不同的企业,其生产过程有不同的特点,其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对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 [编辑]生产的主要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   不同的企业。按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来分,可分为:①单步骤生产:也叫简单生产,是指生产技术上不间断、不分步骤的生产。如发电、熔铸、采掘工业等。②多步骤生产也叫复杂生产,是指技术上可以间断、由若干步骤组成的生产。如果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不能并存,不能颠倒,要到最后一个步骤完成才能生产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连续式复杂生产。如纺织、冶金、造纸等。如果这些步骤不存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可以同时进行,每个步骤生产出不同的零配件,然后再经过组装成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装配式复杂生产。如机械、电器、船舶等:   2.按生产组织的特点来分,可分为:①大量生产。它是指连续不断重复地生产同--品种和规格产品的生产。这种生产一般品种比较少,生产比较稳定。如发电、采煤、冶金等。大量生产的产品需求一般单一稳定,需求数量大。②成批生产;它是指预先确定批别和有限数量进行的生产。这类生产的特点是品种或规格比较多,而且是成批轮番地组织生产。这种 生产组织是现代企业生产的主要形式。③单件生产。它是根据订单,按每一件产品来组织生产。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并不多见。主要适用于一些大型而复杂的产品。如重型机械、造船、专用设备等。   不同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例如,有的企业只要求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有的企业不仅要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且还要计算各个步骤半成品的成本。有的企业要求按月计算成本,而有的企业可能只要求在-批产品完工后才计算成本等。成本管理要求的不同也是影响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一个因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的工艺过程、生产组织,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计算的方法也不--样。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二 是成本计算期不同。三是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分配情况不同。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 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 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牛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发出材料进行成本核算,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

1.先进先出,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依据: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三条 企业使用或者销售的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2.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依据:第九十八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所称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的固定资产,包括:(一)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本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3.可以采取的合理方法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交易净利润法,利润分割法和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依据: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一百一十一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一条所称合理方法,包括:(一)可比非受控价格法,是指按照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进行相同或者类似业务往来的价格进行定价的方法;(二)再销售价格法,是指按照从关联方购进商品再销售给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方的价格,减除相同或者类似业务的销售毛利进行定价的方法;(三)成本加成法,是指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进行定价的方法;(四)交易净利润法,是指按照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进行相同或者类似业务往来取得的净利润水平确定利润的方法;(五)利润分割法,是指将企业与其关联方的合并利润或者亏损在各方之间采用合理标准进行分配的方法;(六)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按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的标准成本。把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也计算在内,使之切实可行。从数量上看,它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实施以后实际成本可能是逆差,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标准,因而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扩展资料用途:标准成本可用于控制成本。评价管理人员工作的好坏,把实际已经做的和应该做的进行比较,标准成本便为这种对比提供了基础,顺差表示经营的结果优于预期的而逆差则表示经营的结果不如预期的。因此,这种差额的计算对分析和控制成本是重要的。用于决策。标准成本通常用来作为确定销售价格的基础,特别是在确定不属于同批产品的销售价格时,更要以标准成本为基础;使成本计算更合理。同样的产品有同样的成本;减少成本会计的工作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按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的标准成本。把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也计算在内,使之切实可行。从数量上看,它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实施以后实际成本可能是逆差,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标准,因而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扩展资料用途:标准成本可用于控制成本。评价管理人员工作的好坏,把实际已经做的和应该做的进行比较,标准成本便为这种对比提供了基础,顺差表示经营的结果优于预期的而逆差则表示经营的结果不如预期的。因此,这种差额的计算对分析和控制成本是重要的。用于决策。标准成本通常用来作为确定销售价格的基础,特别是在确定不属于同批产品的销售价格时,更要以标准成本为基础;使成本计算更合理。同样的产品有同样的成本;减少成本会计的工作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标准成本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末结存的材料实际成本怎么算?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还需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原材料科目与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余额之和为实际成本。在月末,需要计算成本差异率,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采购成本差异)/(月初原材料计划成本+本月采购新增计划成本),然后按照本月领用原材料计划成本与该差异率计算出本月领用材料成本需要负担的成本差异,最后结存的材料成本差异与原材料科目余额(计划成本)之和就是实际成本。扩展资料:计划成本核算的核算程序:以原材料为例说明计划成本的核算程序。在计划成本法下,应设“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两个科目。材料成本差异有入库时的“转入差异”和出库时的“领料应分摊差异”两种(个人的理解,表达不一定精确)。公式如下:入库时的材料成本差异 = 材料采购-原材料 = 材料的购买价格(一般纳税人不含税)- 已定的材料的单位计划成本*材料采购数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计划成本核算

什么是计划成本核算方法?

计划成本法的核算公式:1、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数量×计划单价;2、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3、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4、材料成本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扩展资料核算程序企业应首先考察与存货成本相关的各种因素,规定存货的分类、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单位计划成本。除一些特殊情况外,计划单位成本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其次,取得存货时,应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取得存货的计划成本填入收料单中,并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为“材料成本差异”进行登记。还有,平时领用、发出存货都按计划成本计算,账户,经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摊。

按计划成本核算的月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怎么计算?

一、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原材料账户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如果是贷方余额,就是减;如果是借方余额,就是加。二、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成本差异+本期购入材料成本差异)/(期初原材料金额+本期购入原材料金额),这里的材料成本差异也是:借方用“+”号,贷方用“-”号。三、原材料账户的金额都是用计划价*数量算出来的;实际金额-计划价*数量=材料成本差异;以上公式算出来是负数,就记在材料成本差异贷方;如果是正数,就记在材料成本差异借方。四、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的计算。1、按实际成本核算时,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各原材料明细账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入库材料实际成本)-本期贷方发生额(发出材料实际成本)。2、按计划成本核算时,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各原材料明细账的期末借方余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成本差异率)扩展资料我们仅用材料取得和入库这一过程为例,用简单的分录来加以说明:实际成本法下:取得材料: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材料入库:借:原材料(实际成本)×××。××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均是以实际成本反映,所以月末不需加以调整。计划成本法下:取得材料: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材料入库: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物资采购×××。××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核算的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怎么算?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原材料账户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如果是贷方余额,就是减;如果是借方余额,就是加。同理,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期初材料成本差异+本期购入材料成本差异)/(期初原材料金额+本期购入原材料金额),这里的材料成本差异也是:借方用“+”号,贷方用“-”号。原材料账户的金额都是用计划价*数量算出来的;实际金额-计划价*数量=材料成本差异;以上公式算出来是负数,就记在材料成本差异贷方;如果是正数,就记在材料成本差异借方。扩展资料:计划成本核算的核算程序:以原材料为例说明计划成本的核算程序。在计划成本法下,应设“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两个科目。材料成本差异有入库时的“转入差异”和出库时的“领料应分摊差异”两种(个人的理解,表达不一定精确)。公式如下:入库时的材料成本差异=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的购买价格(一般纳税人不含税)-已定的材料的单位计划成本*材料采购数量(1)在购入原材料时,发票账单已到,物资未到,企业按采购价格支付材料款及税金,在“材料采购”账户的借方按实际成本计价(税金另计),账务处理为:借:材料采购(价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托收承付等科目(2)当材料已到,企业验收入库时,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做如下分录:借: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采购数量)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贷:材料采购或者分录为:借: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采购数量)贷: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3)(按计划)成本结转材料成本,在企业领料以后,月末做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和转出,领料应摊销的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的材料成本差异+本月购进的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的计划成本+本月购进的计划成本)领料应摊销的成本差异=领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借:基本生产成本 或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支出贷:材料成本差异(红字或蓝字)(4)会计期间结束时,将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材料实际成本指企业按照材料实际价格计算的材料成本。企业在进行材料平时核算业务中,既可以采用实际成本作价,也可采用计划成本作价。两种不同的作价方法,材料核算的业务处理也不一样。在采用材料实际成本作价时,材料明细分类帐中收发金额都要按照材料实际成本计价结算,至于仓库中的材料卡片,只登记收发数量,不计算金额。对于材料凭证的计价。 收料凭证要根据发粟价格及采购费用确定,其中能直接计入某种材料实际成本的,可以直接计入,不能直接计入的,可按一定标准在各种材料之间进行分摊。至于发料凭证的计价,由于材料多系分批采购、分批领用,而每次实际成本又不相同,通常有先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多种,企业选定某种方法后,就不能随意改动。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材料实际成本搜狗百科-计划成本核算

按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怎么求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月初结存是+600(超支差),本月新增的差异是96600-100000=-3400(节约差)套入公式差异率=(600-3400)/(40000+100000)=-2%

模具制造业的成本核算

模具成本=模具的材料费(模板材料费用和模具配件费用)+加工费+工人工资+改模费用+保修期间维修费。如果报价还要加上模具成本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左右的利润。

工业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的意义在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以下8种简单好用的成本核算方法,请收好~移动加权平均法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件,2万元;8日购入200件,2.2万元;10日发出存货400件。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500=84元。所以10日发出存货成本为400*84=33600元。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28日发出存货200件。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28日余额为200件,1.57元;30日购进200件,2.5万。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全月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举例:如果期初有原材料单价5元,数量6个,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6元,数量5个,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则为:(5*6+5*6)/(5+6)=5.45元/个。在全月平均法下,采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全月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存货计价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内进行。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与现行成本相比毕竟物价是随行就市的,有比较大的差异。先进先出法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举例:例一: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例二: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越来越近,存货价值越接近重置价值。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例如存货情形如下;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2、4月1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则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个7元小计35元,总计存货价值为115元。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好像排队一样。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区别: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举例:2012年3月1日购买A产品3个,单价:8元/个;2012年3月5日购买A产品9个,单价:7元/个;2012年3月9日购买A产品2个,单价:10元/个;2012年3月发出A产品8个。这发出的8个A产品计价分别为:(1)先进先出:3*8+5*7=59元;(2)后进先出:2*10+6*7=62元。注:我国已不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进行后续计量。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它是指对发出的存货分别认定其单位成本和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具体存货项目具有明显的标志,而且数量不多、价值较大,如大件、贵重的物品。期末存货的各种项目,分别确定每种物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然后相加各种存货的成本,即为存货期末全部的成本。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举例:某工厂本月生产过程中领用A材料2000KG,经确认其中1000KG属第一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5元;其中600KG属第二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6元;其中400KG属第三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8元。本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计算如下: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例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计划成本法先要制定计划价格,按计划价格发出材料,然后分摊材料差异(成本会计,制造业)。举例:物品A,计划成本120(暂估入账),实际成本100,计划和实际相差20(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成本确有困难的企业。它是一种简化的成本计算方法,但是全部(或大类)商品的综合毛利率受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结果往往不够精确。在采用该法时,一般只在季度的头两个月使用,季末则必须用“加权平均法”等其他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和调整,以便在一个季度范围内使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金额符合实际。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举例:某批发公司2018年4月初A类商品库存50000元,本月购进5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111000元,发生的销售退回和销售折让为1000元,上月该类商品的毛利率为20%,本月已销售商品和库存商品的成本计算如下:本月销售净额=111000-1000=110000元销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本月销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库存商品成本=50000+50000-88000=12000元零售价法零售价格法指按照存货成本与零售价格的比率估计存货成本的方法。它在零售商企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的基础上使用,也可结合成本与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他的核心在于成本与零售价格比率的计算。它的一般在零售商和企业当中比较常见。例如像沃尔玛,中百仓储这样的零售企业。零售价格法用于零售商为主的企业,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成本流动假定基础上运用,也可结合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在美国,零售价格法因公认会计原则和税法均认可而得到广泛应用。零售价格法的好处是它提供了在定期盘存制下准备月度和季度报表所需的数据。

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探讨

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探讨   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物流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所以物流成本核算需要时刻更新物流信息,以做到准确而及时的更新核算成本。物流成本流程顾名思义是对成本的来源和去向的简介,把作业成本法应用到物流成本的流程之中,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在理论层面上对产品物流成本进行了限定。   摘要: 本文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崭新的物流成本核算思想,具体表现为不再局限于经常性核算方式,重新定义物流成本核算标准,深入分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问题,将作业成本法的部分特点引入其中,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   一、引言   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已经愈发重要,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应在节约物流成本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预测,2005年是我国物流产业取得巨大发展的一年,统计显示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具有巨大的可节约空间。因此,迄今为止我国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会计核算制度也只是停留在研究的层面上,并未涉及公司的成本核算流程。因此,对于生产制造企业而言,研究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大意义。   二、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设计   (一)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具体内容学界普遍认为,虽然企业核算成本方法很多,但是都有其共性,无论用什么方法核算何种成本,都要基于最基本的核算原则:即首先确定核算的目标对象,然后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核算流程、再次就是明确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式,最后确定成本核算的账户等。   (1)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成本核算要归纳各环节所消耗的成本,然后其核算的每一个环节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对象应该从成本会计实体、会计期间、会计范围三方面来确定:一是物流成本核算实体的确定。成本核算实体的确定应注意承担成本的实体部门才是需要进行成本核算的。二是物流成本核算期的确定。分期核算原则是一个通用原则,无论是物流成本核算还是传统成本核算,在实际核算时都要严格执行这一原则。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物流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所以物流成本核算需要时刻更新物流信息,以做到准确而及时的更新核算成本;三是物流成本核算范围的确定。成本核算范围指的是一个广度的范畴,对于企业而言,成本核算涉及到是企业的各个环节。   (2)物流成本的流程。物流成本流程顾名思义是对成本的来源和去向的简介,把作业成本法应用到物流成本的流程之中,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在理论层面上对产品物流成本进行了限定。上述作业成本法核算的物流成本具有局限性,对直接成本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但是对其服务的产品的间接成本只能进行粗略的估算。这些物流成本被称为直接物流资源费用,它们有时并非通过物流作业直接计入其所服务的产品成本中。图1详细介绍了物流成本流程。   (3)物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方式。作业成本法并不是以传统方式与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综合起来的,本质上作业成本法关心的是一种资源消耗,换言之,物流过程中并不是一直有效率的,耗费成本在所难免。一般而言,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并不总是一致的,实际上每个企业都各不相同,只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就可以对企业各级的作业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企业内部物流系统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这就需要将各项资源归类,尤其是涉及资源费用的项目;物流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资源的损耗,企业每一个物流环节都需要配以应对资源损耗的补贴。一是分析与确定企业各级物流作业。作业成本法应用到物流成本核算中,需要一个分类的前提,即有必要分清企业各项物流作业,尤其是要将主要的物流作业从大量的作业中精准地识别出来。物流作业并不是某一个特定的环节,而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中。   因为各企业的物流作业流程是不一样的,所以须先分析不同的企业的物流作业形式,分析工具往往是一个作业流程图,这个流程图是对各企业物流作业的一个综述,如表1所示。表1中整个框架的小方框表示的是研究分析的物流系统最开始和最终的投入或产出的开始与结束,这个系统的边界就是由这个小方框构成的,系统的起点和终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人、公司、分级部门都属于这个范畴;圆环则表示中间的作业过程,即投入各种生产要素最后生产产品的过程,任何作业都不能拜托两个步骤,即先投入,然后才能生产。二是分析与企业物流相关的资源费用项目,并且归集资源费用。   只有先进行作业界定,才能够对资源进行界定,对于物流作业而言,这是一件极其消耗资源的项目,对其具体数值的分析需要各种分析工具的配合与复杂的运算过程,所以不是简单就能够得到分析结果。但是不能只是单纯地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资源项目的确定分析,有时需要一种综合分析的方法,即把资源项目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得某些项目能够组合成一个资源库,或者进行更加灵活的项目分解,这样会使复杂的项目分解成单个且相对简单的核算程序。物流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信息也能够通过另一种方法分离,称之为会计凭证,通过会计凭证可以更加简单迅捷的完成统计。三是分析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分配到各物流作业。   资源费用是一种资源的消耗,一般而言可以把其分成两种类型,即直接资源费用和间接资源费用。如果以作业作为突破点,那么可以将其应用到直接资源费用之中,从而提高效率。间接资源费用也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首先,直接分配。一项资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抽象的供物流消耗的资源,而是服务于特定的物流流程。这种情况下可以把这项资源计入该成本对象的直接成本;同理,一项资源虽然可以被很多物流作业所消耗,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某项资源由于应付的区域的不同而可以分为不同的部分。其次,间接分配。某项资源相对而言具有通用性,即其相对于直接分配资源而言,是同时被多个物流作业流程消耗掉的,且这项资源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混合的,这种时候就需要一种合适的量化依据来处理这项资源,从而将其耗费分摊到各项物流作业中去。四是作业成本及其作业动因的确定。   在计算物流作业成本之前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各项资源费用被全部分配给物流作业。同理,只有完成了这样的一个前提,在确定作业动因时才能够做到准确有效,在预计分配物流作业成本的流程时也是以此为前提的。在统计作业之前,需要对物流作业流程进行仔细分析,以确认物流作业的动因,即在分析确定物流作业动因以后,并以此为依据来统计分析统计作业动因,最后进行归纳求和的工作。   (4)物流成本的核算账户。物流成本的核算并不是一个单行的轨迹,而是一种并行的机制,仍须采用现行的财务统计方法和财务会计制度,因此可以从管理会计学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并以此角度为基准点,设计一套与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并行的.且作为辅助作用的账户。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物流成本账户只是作为辅助作用,并不是现行成本核算账户体系的一个替代。   一是物流成本会计科目的设计。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优良的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其在物流成本核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依照作业成本法,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成本会计科目得以顺利进行,且由于各企业的业务物流流程并不相同,因此相应的核算要求和核算内容也是变化很大,因此应注意进行分类处理,即按照企业物流的特点进行解决,一般而言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大类。   二是物流成本核算账户的设置。账户设置要有充足的依据,本文物流成本核算账户的依据就是会计科目,所以对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而言,它们的设置与分类不能随意,而应与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分类相互联系起来。三是物流成本核算流程的设计。图2是一个详细的物流成本核算流程的流程图。具体而言,物流资源费用在分类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即账户可以分为借方和贷方。账户借方的责任主要是对企业物流活动消耗的资源实际数额进行统计然后记录在案,而账户贷方主要的职责在于转入物流作业成本账户的实际数额的统计以及将之记录在案。   (二)物流成本的报表依据企业经常性的物流成本核算,加上其相关资料定期编制制定出物流成本报表,这个表能够全面表现出企业的资源消耗,以及物流作业流程的损耗,是一个有效率的会计方式,能够系统地反映物流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本文为了填补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需要,提出以下几种可行的物流成本报表。   三、结论   本文在不改变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重新定义了对物流成本的核算标准,以期能够综合各方观点。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在进行传统核算方式的同时,引入另一种成本管理方法即作业成本法,能够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单独集中核算,这样使得计算成本更加富有效率。   参考文献:   [1]肖健霞:《日本的物流成本政策分析》,《物流科技》2011年第4期。   [2]朱东明:《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2012年第5期。 ;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问题分析的论文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问题分析的论文    摘要 :收入和成本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两个核心因素。在单位产品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企业中谁的成本控制到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制造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和人工、能源等的投入到产品生产出来,相比于商业或服务业,是一个耗时比较长并且风险相对高的过程,成本核算与管控要求更加超前和精细。本文作者通过阐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希望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控;问题;对策   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价值牺牲,是收入的减项;制造企业不仅要通过成本核算计算出成本为其产品的市场定价提供基础依据,而且还要进行成本管控,进行运营分析和流程优化,发现引起成本变动的真正原因,来控制成本以获取竞争优势。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立足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一、成本核算与管控对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性   (一)成本核算与管控可以为企业效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质就是成本管理,企业的生产主要是为了谋取利润,如何获得符合市场形势的合理的目标利润就是要通过成本核算来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所以成本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基本的信息支持。   (二)成本核算与管控可以促进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工作   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是针对企业各个环节需要使用的成本进行监督和管理,从产品设计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中的材料耗用、人工成本、其他成本的跟踪和核算,通过日常成本核算,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管控,找偏差,降成本,提效益,能够分清职责,考核到人,实现人人参与成本管理,从而有目的地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支出。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理念还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一说到成本核算,人们一般都是认为是生产过程中成本组成部分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核算,而忽略了产品研发、设计费用、环保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内容。其实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出厂,要经历多个环节,其中研发环节决定了生产成本的80%,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其中的原材料成本大多占到了总成本的80%,所以成本核算是一个全过程的核算,企业在进行成本管控时,一定要兼顾各个环节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否则计算出的成本不全面不真实,不利于企业决策。   (二)全员参与的意识还要进一步强化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仅仅被认为是财务部门或车间核算员的事,这是有很大偏见不利于成本管控的。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成本管控工作涉及到研发、供应、生产、设备及销售和其他服务环节,需要企业全员参与,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调动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   (三)成本分析方法单一,计算的成本不精确   现在随着柔性化生产和个性化订制的趋势,一条生产线进行大批量生产和单一品生产的模式在改变,但我们的成本核算工作还是使用原来的这种批量和单一生产的方法,导致计算的产品的利润不真实,影响公司决策。   (四)存货周转率不高   制造企业一般要存储足够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应对及时生产和客户的供应货源稳定,但是在这个储存量的把握上,有些企业没有进行成本管控,甚至因此造成很大的浪费。    三、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要树立大成本的理念   制造企业内部,各部门做好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成本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很容易忽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会使整个企业的成本体系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要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以成本管控为纽带,提高其他部门的参与程度,实现成本管理的部门之间的有效连接。一是合理控制采购成本,把握最佳采购数量和最低采购价格。有些制造企业为了压低原材料价格,结果导致采购了不合格的原材料投入生产,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和对公司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在占生产成本大部分的原材料采购方面必须重视,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宗材料要通过招投标的方法,对于资金充裕的公司,还可以利用资金优势进行价格谈判,对于那些受政策或季节性影响比较大的原材料,可以掐准时机在材料最低点下订单采购;现在的产品工艺标准更新换代快,对于采购量的也要严格控制,不要出现因为工艺变更而所采购的原工艺标准的原材料还没有用完报废的现象,这样一是加快资金周转,二是防止库存过多结果工艺改变造成滞销积压的浪费;只有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供应稳定,才能保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才能产生应有的效用。二是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反映生产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最客观最真实的经济数据,是计算成本费用的依据。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都应有原始记录,如:材料的消耗量、产品的产量、员工劳动时间和人数、原材料的工艺指数、工具领退等等都应有专门的人负责并纳入工资考核,以相应方式进行详细真实的记录,不能随意编写,更不能胡乱涂改,而且前后岗位之间要衔接。原始记录包括原材料方面的原始记录、燃料动力方面的原始的.记录、劳动方面的原始记录、产品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等、设备使用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环保方面的原始记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方面的原始记录。其次是建立并要求各生产人员严格遵守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退制度。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增减变化,除了要进行价值核算外,在各岗位流转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实物计量单位进行数量核算,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计量工作制度,使成本核算中所用的实物计量结果准确。在生产过程中,要坚持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产品不入库,要在相关生产环节进行必要的检验。在领用材料、半成品、工具等物资时,都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防止乱领乱用,造成积压,剩余物资要及时退库。最后是检查各岗位生产过程用料情况,防止质量过剩或偷工减料。   (二)要充分进行沟通协调   一项产品的投入可能是企业的战略或战术需要,研发人员要围绕公司既定目标利润,制定该产品的合理的成本指标;供应和生产部门要围绕这一指标,再根据可以实现的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使各部门的力往一处使,共同商量促进效益,而不能是哪个人或哪个部门一时兴起说了算。   (三)针对不同的产品,运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成本管控的事后分析和总结很重要。财务和其他管理人员,要分班组进行分析,找出班与班之间,日与日之间的成本差异,要通过分析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总结原因,制定出更好的成本核算体系,并及时汇报,使生产达到最优化状态;把所有原始记录登记入账,本班产量、产值、耗用布纸砂胶、煤电气人工等,单耗多少,本班利润多少,与目标成本和利润相差多少,原因是什么等等,生产一天,就要通过台账来反映一天的效益。每天的环保成本多少,为了增加利润和达到国家环保要求,要通过原始记录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尽量做到限排、减排和不排,要召开班组成本分析会,全员参与。主要分析产量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主要材料、燃料、动力消耗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设备运转率对成本的影响、人工及制造费用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其他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三废排放对成本的影响。从而把成本管理工作日臻完善,尽可能提效降耗。   (四)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存货管理政策   对于制造企业,特别是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的企业,有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可能是最有效的节约成本的源泉。存货相关的成本,包括存货的储存成本、以及订购成本,当存货的数量增加时,每年度的储存成本也增加。储存成本通常分为两类:一是付现成本,包括保险费、保管费、非正常损失等。二是资本成本,是指投资于存货而不投资于其他资产的机会成本。订购成本随库存量的增加而减少,存货管理实际上就是寻找这两种成本的最低总额。    四、结束语   成本核算是一个系统工程,制造企业要保证长期盈利,必须做好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要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成本核算体系,准确把握本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落实责任和加强管理,使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立杰.试析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J].经贸实践,2018:35-36   [2]张丽.浅论工业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与管控策略[J].会计实务,2017(2):163+183   作者:杜旺华 单位: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

1.首先计算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注意有下脚料出现时请计算合理的系数(即材料利用率或损耗率),特别注意现实价格。2.严格计算制造过程中每道工序的工时费用(即工时成本),另外附加的能源费用。3.统筹企业管理费用。4.估算产品的销售费用和服务费用。这是比较细致的算法。如果是提前预算,则要有相关的技术,和经验,由成本预算工程师来完成。努力吧!

陶瓷制造业如何进行成本核算

与制造业一样啊。一般制造业成本核算流程和分录:1、采购借:原材料/库存商品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2、材料领用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3、计提工资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支付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其他应付款—社保等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贷:现金/银行存款4、发生的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借:制造费用贷: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5、计提折旧借:制造费用(车间用)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使用)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使用)贷:累计折旧6、销售收入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月末,结转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摊可按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或实做工时或机器工时。例如按材料消耗分摊:某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该产品消耗材料/本期材料消耗总额某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该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本期制造费用总额借:生产成本—**产品生产成本—**产品。。。贷:制造费用8、月末,结转完工入库产品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9、月末,计提附加税(增值税不在本科目核算)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10、月末,结转本月销售商品成本和税金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11、月末,结转本月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贷:本年利润12、月末,结转本月费用借:本年利润贷: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求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及分析

中等制造型企业成本核算分析应该怎么写?仅供参考作为一个中等制造型企业的成本主管,我们企业的成本核算还都是在一种手工条件下的核算与分析,我想问大家成本分析在分项目如收入、费用、利润、毛利率等以及分部门如生产、销售、售后服务部门、财务、本-量-利等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分析?一、成本分析是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利用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控制实际成本的支出,揭示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查明成本升降的原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二、成本分析内容对全部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的评价,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在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提高企业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第二,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确地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第三,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成本分析还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正确选定适应新情况的最合适的成本水平。三、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对比分析法,连锁替代法,相关分析法。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通过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据的对比,来揭露矛盾的一种方法,成本指标的对比,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 比较形式(1)绝对数比较,如上年产品单位成本10元,本年产品单位成本为9.5元;(2)增减数比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0.5元;(3)指数比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5%。2、连锁替代法 也称连锁置换法、连环替代法。它是确定引起某经济指标变动的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着某一指标的情况下,可应用这一方法来计算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发生变动的影响程度。3、相关分析法 企业的各种经济指标,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一个指标变了,就会影响到其他经济指标。例如:生产数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成本的相应变化,利用数学方法进行相关分析,找出有关经济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即为相关分析法。四、成本分析的意义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资料对成本指标所进行的分析。其包括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1、成本的事前分析是指在成本未形成之前所进行的成本预测。进行事前成本分析,可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有可靠的目标。2、成本的事中分析是指对正在执行的成本计划的结果所进行的分析。事中分析主要是为了进行成本控制,防止实际成本超过目标成本的范围。3、成本的事后控制是指对成本实际执行的结果所作的分析。事后分析主要是对成本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成本降低的经验,以利于下一期的成本控制活动的开展。五、成本分析的任务1、正确计算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计算产生的差异;2、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3、正确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4、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六、产品单位成本分析(一) 产品单位成本分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单位成本完成情况的分析 单位成本完成情况的分析是根据"产品单位成本表"上的有关数据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首先分析单位成本实际数与基准数的差异,确定单位成本是升高还是降低了,升降幅度是多少;然后再按成本项目分别进行比较分析,考察每个项目的升降情况;最后,可针对某些主要项目的升降情况,作进一步深入的分析,查明引起项目成本升降的原因。2、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分析(二)单位成本分析的步骤 构成产品成本的项目多而复杂,我们仅以主要项目如材料费用、工资费用、制造 费用等,作为代表性项目进行分析,说明其分析的步骤和方法。1.材料费用项目的分析; 对单位产品成本中材料费用影响的基本因素,是单位产品材料耗用量和材料单价。它们对单位产品影响的计算公式如下:(1)材料耗用量变动的影响=Σ(实际单位耗用量-基准单位耗用量)×基准价格(2)材料单价变动的影响=Σ(实际单价-基准单价)×实际耗用量 上式中的"基准数"指的是计划数、定额数、上年实际平均、历史或行业先进水平等数值。2.工资费用项目的分析; 单位产品成本中工资费用影响的因素,是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和小时工资额。它们对工资费用升降的影响可用下列计算公式: (1)工时消耗量变动的影响=Σ[(实际单位工时消耗量-基准单位工时消耗量)×基准小时工资额](2)小时工资额变动的影响=Σ[(实际小时工资额-基准单位工资额)×实际单位工时消耗量]3.制造费用项目的分析。 对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影响的基本因素,是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或其他分配标准)和小时费用分配率(或其他分配率)。其分析的计算公式为:(1)工时消耗量变动的影响=Σ[(实际单位工时消耗量-基准单位工时消耗量)×基准小时费用分配率](2)小时费用分配率变动的影响=Σ[(实际小时费用分配率-基准小时费用分配率)×实际单位工时消耗量]

什么叫全成本核算?

全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核算方法1、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产品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等。2、认真执行成本开支的有关法规规定,按成本开支范围处理费用的列支。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4、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的归集与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产品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等。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还有分类法、定额法等多种。扩展资料核算要点1、确定成本核算的目的。成本核算有多种目的,如存货计价、计算销售成本和确定收益;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产品定价等。2、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不同核算目的决定了对象的多样化。如以各种、各批、各生产步骤产品作为对象,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各个责任单位为对象,计算责任成本等。3、确定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核算内容一般包括费用归集分配与产品成本计算两部分。费用归集分配要求,首先必须确定成本开支的范围,明确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对于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予以剔除;然后测定和记录所积累的成本数据,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归集,采用一个标准在各个成本核算对象间进行分配,以汇总所耗用的费用总数。产品成本计算就是按照成本计算对象,把汇总的费用进行分配,计算出各个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核算

制造业成本核算的主要问题

1)国内制造业成本核算信息来源太庞杂、无序,国内制造业各部门因为各自管理需要,导致企业软件应用形形色色,企业各部门间不可避免的存在信息孤岛,使得成本核算无法获取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2)国内制造业成本核算周期太长,不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生产成本信息。3)国内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成本费用分摊方法、方式不科学,使得成本数据模糊,企业很难追踪成本费用的产生来源,不能反映实际费用的发生情况。4)国内制造业成本核算过于关心自身,国内企业为为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常挑起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失去了供应商的信任与合作基础,因此也失去了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5)制造业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单一。目前,我国制造业大部分均实现了财务电算化,但仅限于成本的事后核算,无法对对企业成本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解决以上成本核算的难题,可以应用正航ERP成本管理软件。

制造业成本核算的特点是什么?

一、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同时也是费用发生、成本形成的过程。成本计算,就是对实际发生各种费用的信息进行处理。我们计算成本,总是计算某个具体对象的成本。而企业规模有大有小,经营性质和项目各不相同,因而如何组织成本的计算,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实际情况而定。而一个企业发生的费用种类繁多,制造某个对象的过程又是由各个部门、各项生产要素密切配合,经过很多环节才最终形成的。所以,记录归类汇集和分配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是--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类 型的企业,也不论计算什么成本,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一般原则和基本程序却是共同的。总的来看,成本计算都要遵守以下要求:1.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费用归集的对象.或者说是成本归属的对象。进行成本计算,必须首先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如果成本计算对象确定得不准确或不恰当,就会大大增加成本计算的难度,计算出来的成本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甚至不能完成成本计算的任务。如何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呢?一般来说,成本计算的对象就是各种耗费的受益物,也就是耗费各种投入品后形成的产出物,是"制造"活动取得的直接成果,即"产品"。如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农场生产的粮食、学校培养的学生、文艺组织摄制的电影、电视剧、演出的剧目等,都是一种"产品",都是成本的计算对象。2.恰当确定成本计算期。所谓成本计算期,就是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计算期应该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一致。但这种情况只适合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一批(件)接一批(件),即第一批(件)完工了再生产第二批(件)的情况。而事实上现代企业的生产大都采用流水线的形式,不是一批接一批地生产,而是不断投产,不断完工,绵延不断,无法分清前后批次。在这种情况下,按批计算成本显然是很困难的,只有人为地划分成本计算期(一般是以一个月作为一个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才有可行性。3.正确选择成本计算的方法。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成本的具体计算方式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经过人们的长期实践,形成了几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恰当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企业的规模、生产组织形式和技术特点不同,成本计算的对象也会不一样。例如,有的企业只生产最终的产成品,而有的企业除生产最终的产成品外,还生产各种各样的半成品。有的企业是采用大批量生产,而有的企业是采用小批量生产,甚至是单件生产等。 如果企业的产品不是成批生产,且只有一个步骤,一般可以直接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品种法。如果产品生产是以按批生产为主,则以批次作为成本的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分批法。如果产品生产要分成若干个步骤,中间有半成品,并且产品是连续不断的大量生产或大批量的生产,则以每个步骤的半成品和最终产品为成本的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分步法,:4.合理设置成本项目。为了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产品的成本耗费情况,使成本计算能提供比较丰富的信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不仅要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且要对总成本按用途分类,以反映产品成本的组成和结构。这样,便于我们对成本进行控制,也便于我们分析产品生产中的经济效益问题和对生产部门进行考核评价-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一般把成本分成三个项目,即:①直接材料;②直接人工;③制造费用。有的企业规模比较大,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成本项目分得比较细。如果单位的规模很小,生产过程也很简单,可以只:划分为两个项目,即:①材料费用;②其他费用。5.合理选定费用分配标准:生产过程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一项费用发生后,其用途往往不止一个,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成本计算的对象也不止一个。这样,一项费用发生后,往往不能直接地、全部地记入反映某一个对象的明细账户,而需要把这项费用在几个对象之间进行分配。那么,哪个对象负担的费用应该多一点,哪个对象负担的费用应该少一点呢?其分配的原则是:"谁耗费,谁负担",或者是"谁受益,谁负担"。但是,要对费用进行精确的分配是比较困难的,要对一定对象所发生的成本消耗(受益)情况进行准确的计量,同样是比较困难的。在对费用进行具体分配时,一般是选择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分配。例如,材料费用一般可以按产品的重量、体积或定额消耗量进行分配,人工费用可以按工时进行分配等等。选择分配标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应该选择比较客观、科学的标准来对费用进行分配,这样就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一定对象所实际发生的消耗情况。另外,某一种标准一旦被选定,不要轻易变更,否则就违反了一致性原则。因为分配标准的不同,也会人为地造成计算出来的成本不一样;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我们知道,不同的企业,其生产过程有不同的特点,其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对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 (一)生产的主要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不同的企业。按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来分,可分为:①单步骤生产:也叫简单生产,是指生产技术上不间断、不分步骤的生产。如发电、熔铸、采掘工业等。②多步骤生产也叫复杂生产,是指技术上可以间断、由若干步骤组成的生产。如果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不能并存,不能颠倒,要到最后一个步骤完成才能生产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连续式复杂生产。如纺织、冶金、造纸等。如果这些步骤不存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可以同时进行,每个步骤生产出不同的零配件,然后再经过组装成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装配式复杂生产。如机械、电器、船舶等:2.按生产组织的特点来分,可分为:①大量生产。它是指连续不断重复地生产同一品种和规格产品的生产。这种生产一般品种比较少,生产比较稳定。如发电、采煤、冶金等。大量生产的产品需求一般单一稳定,需求数量大。②成批生产;它是指预先确定批别和有限数量进行的生产。这类生产的特点是品种或规格比较多,而且是成批轮番地组织生产。这种 生产组织是现代企业生产的主要形式。③单件生产。它是根据订单,按每一件产品来组织生产。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并不多见。主要适用于一些大型而复杂的产品。如重型机械、造船、专用设备等。 不同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例如,有的企业只要求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有的企业不仅要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且还要计算各个步骤半成品的成本。有的企业要求按月计算成本,而有的企业可能只要求在一批产品完工后才计算成本等。成本管理要求的不同也是影响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一个因素。(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的工艺过程、生产组织,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计算的方法也不一样。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二 是成本计算期不同。三是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分配情况不同。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 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 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一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牛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三、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1.正确划分计入产品成本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确定成本费用的范围。企业发生的费用有很多项目,根据谁受益(或谁消耗)、谁负担的原则,凡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人工和其他费用都应计入生产成本。否则,就不能计入生产成本。如支付的各种滞纳金、赔款、捐赠、赞助款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支付股利应计入利润分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均不应计人生产成本,而应计入期间费用。 2.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根据分期原则,为了及时反映和考核费用开支情况,需要定期分月进行成本计算。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的费用应该按受益原则分配到有 关的月份中去。①凡已开支但应由以后月份负担的费用,应计入待摊费用。②本月支付但应由以前月份负担的费用,由于在以前月份已经把费用作了预计,并记入"预提费用"账户,所以应冲减"预提费用"账户。③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不管是否已经支付,都应计入本月费用。3.正确划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在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中,凡应该计入本月由当月负担的费用,应进一步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凡在产品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属于产品成本,应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产品完工后再转入"产成品"账户。销售后再转入"销售成本"账户,期末结转本年利润。凡在非生产领域中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都属于期间费用,共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在期末一次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一次冲减当期损益。4.正确划分不同产品的成本界限。如果企业只是生产一种产品,那么全部生产成本就是这种产品的成本。但一般的企业都不止生产一种产品,这就需要把全部生产成本在几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凡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凡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费用,则要采用恰当的标准(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配。最终把各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通过前一步骤我们已经计算出了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已经全部完工:,则其成本全部为产成品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全部未完工,则其成本全部为在产品成本。但通常情况下,往往是既有产成品,又有在产品,这就需要把总的产品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般来说,一件在产品应该比一件产成品负担的成本要少,因为在产品尚未完工,消耗的资源比产成品要少,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要考虑完工程度。分配的方法有约当产量法、定额法、定额比例法等。四,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 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无非是两种:①直接费用。②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生产这一对象服务的费用。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直接费用和 间接费用并没有差别,都应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但是,企业一般都是生产多种产品。这样,直接费用仍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就必须先要汇集起来,然后再分配摊入各个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这样,需要先单独设置一个账户,即"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的作用就是汇集各种间接费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去。如果废品和停工的情况比较多,就需要搜集有关的废品和停工损失资料,并专门设置一个"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把这些损失汇集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然后在其贷方作出恰当的处理并转出:如果是正常损失,一般应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否则应转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中发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计入生产成本,支出的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可能不一致。支出发生后有两种情况:①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在本期发挥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递延到下期。这种情况应把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账户。②本期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应由本期负担。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①先支出,后计入成本费用。这种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账户,支出时借记"待摊费用"账户,分期摊入成本费用时再贷记"待摊费用"账户。②先计入成本,后支出。这种情况应设置"预提费用"账户,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支付再借记"预提费用"账户。3.核算费用发生及按用途分类。成本计算的过程是一个费用的汇集和分配(摊)的过程,或者反过来说,费用的核算最终也就是成本的核算。成本计算就是一个对费用进行多步骤处理的过程。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反映总共开支了多少费用,开支了一些什么性质的费用。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本企业在当期到底有哪些开支,开支了哪些费用。这是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的基础。如消耗了多少原材料,要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进行恰当的计量;如由于设备发挥效用,而磨损的价值,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折旧。二是费用发生后,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而且要进一步明确开支的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对谁发挥了效用。费用发生后起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①费用发生后没有在当期发挥作用,应向后期递延。如预付租金等,应计入待摊费用。②开支发生在当期,而其效用发生在上期。如在年初支付上年的全部租金,不能作为当期费用,而应借?quot;预提费用"账户。③大多数开支,是开支在本期,效用也在本期,这些费用不仅要计入当期的成本,还要按其具体用途进行分类。不管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什么,一般来说,都需要支付以下成本项目;或者说,费用发生后,无非是起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消耗各有关材料,这些材料构成产品的实体,这叫直接材料费用;二是消耗各有关人工费用,这些生产工人的劳动直接用于产品的制造,这叫直接人工费用;三是消耗各种材料和人工及其它费用,这些费用不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只是在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或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这种费用就叫制造费用。 为了反映费用的发生及按用途分类的情况,需要作一笔会计分录,即:借: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有关资产负债账户在这笔会计分录中,贷方的有关资产负债账户反映费用开支的具体情况。这些账户是现金、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账户,反映企业到底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借方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则包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反映这些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其中生产成本是成本计算的主要账户,最后所有的费用都要归集到生产成本账户。记到生产成本账户的费用还要进一步按用途分类,一般分为直接材料、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 4.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生产成本"总账下有两个明细账户:一是基本生产,用于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辅助生产,用于核算为生产产品服务的有关生产部门的成本。辅助生产也是一种生产活动,它为基本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产品和劳务,也要消耗各种生产费用,同样要计算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需要设置"辅助生产"明细账户,其借方汇集发生的各种费用,其贷方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完工的产成品成本,同时转入基本生产明细账。这个账户一般没有余额。5.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发生的制造费用是间接费用,不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而是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汇集,然后再分配记入"生产成本"账户。6.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通过上述步骤,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都已汇集在"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如果企业没有在产品,则产成品成本就是生产成本账户的期初余额加上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但是,一般企业都同时有在产品和产成品,因而需要把产品生产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同时计算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生产成本"账户的有关数据之间有下列关系: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产成品成本=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也就是说,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问题,即要把总成本在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般用约当产量法或定额法等方法进行分配。产成品成本计算出来后,还要用产成品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求得单位成本,这样产品成本计算才全部结束。

请告诉我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

请告诉我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x0dx0a1、成本计算方法x0dx0a按一定的成本对象归集生产费用,以便计算出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例如,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只要求按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稳定之为品种法。又如,在单件小批多步骤的生产情况下,由于生产是按照客户的订单以及企业组织的生产批别组织生产,因此,产品成本就应该按照订单或生产批别进行计算,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称之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往往不仅要求按产品品种计算方法称之为分步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可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例如,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以先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分别计算各类别产品成本,然后在各个类别内部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出各个规模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称之为分类法。在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中,为了加强成本的定额控制,还可以以定额成本为基础,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这种方法就称之为定额法。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企业生产情况错综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往往是同时使用或结合使用的。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其目标是力求达到既要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又要简化成本的核算工作。x0dx0a2、成本核算程序x0dx0a成本核算程序是指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6个步骤。x0dx0a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x0dx0a二 成本核算的要求x0dx0a  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各项要求。x0dx0a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x0dx0a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x0dx0a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x0dx0a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x0dx0a  (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x0dx0a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x0dx0a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x0dx0a  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x0dx0a  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x0dx0a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x0dx0a  4.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制造业生产标准产品同时生产非标产品如何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方法如下。1、分离成本法:将制造过程中的所有费用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部分,通过对这三个部分的成本核算,计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2、标准成本法:按照预定的生产标准和成本标准来计算产品成本,该方法适用于批量生产的标准产品。3、作业成本法: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按照不同的作业或订单进行分类,并将其分配到相应的产品中来计算成本。4、实际成本法:将实际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明细账务记载,并将其分配到各个产品中来计算成本。

如何加强制造业成本核算管理

加强制造业成本核算管理的方式有:1、提高对企业内部的控制与监管在进行生产之前,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生产情况进行切实的统计以及考察,在接受订单时,必须详细地计算出不同车间、不同班所需要的物料,通过成本计算来降低物料成本。2、优化成本核算方法、改进成本核算管理制造业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对于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进行损失和成本的计算。在计算时,可以采用分步法以及品种法来进行,这两种方法相对于约当产量法更为全面,得出的数据更为精确。通过精确的计算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生产率,优化成本核算方法。3、根据社会的发展制定企业的生产计划以上的步骤是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必须对企业的具体生产能力进行了解,并对比不同会计账本之间的台账,结合经济发展的需求来制定生产计划。4、重视物流成本,明确成本核算的范畴与其他基本成本相比,物流成本更为灵活,活跃于不同的会计账本中,而许多企业的物流成本占成本总量的比重较高。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要明确成本核算的范畴,成本核算不仅包括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过程所耗费的成本,还包括企业进行物流过程中所花费的金额。

与其他企业相比,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有哪些特殊性?

1、成本核算的具体表现。2、成本核算的具体办法。3、成本核算的主要目标。 成本核算是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成本核算有利于管理者的决策,关系着企业的财务经营成果及分配,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制造业成本核算,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分别统计入账,然后对成本信息进行正确核算及反馈,也是对生产经营管理进行监督的过程。正确的成本核算对企业市场定价、成本预测及内部控制能起到重要作用,为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企业进一步研究如何降低成本、节能降耗提供数据支持,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正确的成本核算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如何进行服务行业的成本核算?

1、服务行业也有好多种,旅游,餐饮,桑拿,服装,劳务,你得告我们具体哪中行业。2、成本核算的分批法和分步法是针对工业企业的,而非商品流通和服务业。3、服务业你核算成本费用需要两本帐,一本费用帐,一本成本帐。4、费用帐登记各种费用明细,成本帐登记各种成本明细,比如员工工资、广告费以及餐饮费进费用明细账。扩展资料:成本核算主要原则计算成本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1.合法性原则。指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2.可靠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和可核实性。真实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客观的经济事项相一致,不应掺假,或人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实性指成本核算资料按一定的原则由不同的会计人 员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是为了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确可靠。3.相关性原则。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成本管理、预测、决策服务。及时性是强调信息取得的时间性。及时的信息反馈,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改进工作。而这时的信息往往成为徒劳无用的资料。4.分期核算原则。企业为了取得一定期间所生产产品的成本,必须将川流不息的生产活动按一定阶段(如月、季、年)划分为各个时期,分别计算各期产品的成本。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须与会计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这样可以便于利润的计算。5.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支付,都要计入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即已计入以前各期的成本,或应由以后各期成本负担的费用),虽然在本期支付,也不应主考试本期成本,以便正确提供各项的成本信息。6.实际成本计价原则。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要按实际耗用数量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要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虽然原材料、燃料、产成品的账户可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加、减成本差异,以调整到实际成本。7.一致性原则。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8.重要性原则。对于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为重点,力求精确。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琐碎项目,则可以从简处理。核算方法1.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产品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等。2、认真执行成本开支的有关法规规定,按成本开支范围处理费用的列支。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4.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的归集与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产品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等。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还有分类法、定额法等多种。参考资料:中国司法部---会计法

急求一份份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的表格

一般制造业生产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怎么做?

生产成本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本,即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对于一般制造业生产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该怎么做?一般制造业生产成本核算的会计分录1、采购原材料或商品的时候借:库存商品/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2、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时候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3、计提员工的工资的时候借: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贷:其他应付款—社保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支付员工工资的时候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4、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情况发生的时候借:制造费用贷:应付账款/现金/银行存款5、各部门计提折旧的时候借:营业费用(销售部门使用)制造费用(车间使用)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使用)贷:累计折旧6、月末,结转制造费用的时候制造费用分摊可按实做工时或机器工时或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某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该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本期制造费用总额某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该产品消耗材料/本期材料消耗总额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7、月末,结转完工入库产品的时候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8、销售商品的时候借:应收账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主营业务收入9、结转已销产品的生产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什么是应交税费?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对其经营所得依法缴纳的各种税费。这些应缴税费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确认、计提,在尚未缴纳之前暂时留在企业,形成一项负债(应该上缴国家暂未上缴国家的税费)。企业应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总括反映各种税费的缴纳情况,并按照应交税费项目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借方登记已交纳的各种税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交纳的税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费。

一般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

一般制造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是根据企业的产品的特性,那如果企业是大批大量的生产,可以按照品种法,也就是按照每一个产品来做一个成本的结算和划分。 而如果企业是生产那种大型设备的,可能一台设备就要生产一个很长的周期或者单台设备的价值也比较高,这时候就可以使用单独计价法,也就是根据这个产品的订单号将所有的产品都归纳在这里边。 其他的像分批法还有一些像。作业成本法等等啊,主要还是看企业的生产特性或者是一些行业属性来找出适合企业核算的一种方法。

机械制造公司怎么做具体的成本核算?

成本计算方法按一定的成本对象归集生产费用,以便计算出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例如,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只要求按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稳定之为品种法。又如,在单件小批多步骤的生产情况下,由于生产是按照客户的订单以及企业组织的生产批别组织生产,因此,产品成本就应该按照订单或生产批别进行计算,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称之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往往不仅要求按产品品种计算方法称之为分步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可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例如,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以先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分别计算各类别产品成本,然后在各个类别内部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出各个规模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称之为分类法。在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中,为了加强成本的定额控制,还可以以定额成本为基础,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这种方法就称之为定额法。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企业生产情况错综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往往是同时使用或结合使用的。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其目标是力求达到既要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又要简化成本的核算工作。成本核算程序成本核算程序是指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6个步骤。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主题:产品成本分析表(自动计算)、成本计算表、成本费用控制表、制造(管理)费用明细表、产品生产销售成本表

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成本大的框架就是: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一、直接材料成本的归集,根据企业的工艺流程选择合适的归集方法,没有固定的方法,书本上的框架性方法可以作为指导;二、直接人工的分配,以材料成本归集为中心,采用适合本企业的方法进行分配;三、制造费用的分配,这个和直接人工的分配一样,合理就行;以上三块做完了,相加就是你生产的产品成本。

机械制造业的成本核算

一、首先计算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注意有下脚料出现时请计算合理的系数(即材料利用率或损耗率),特别注意现实价格。严格计算制造过程中每道工序的工时费用(即工时成本),另外附加的能源费用。统筹企业管理费用。估算产品的销售费用和服务费用。这是比较细致的算法。如果是提前预算,则要有相关的技术,和经验,由成本预算工程师来完成。二、成本计算方法按一定的成本对象归集生产费用,以便计算出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例如,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只要求按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稳定之为品种法。又如,在单件小批多步骤的生产情况下,由于生产是按照客户的订单以及企业组织的生产批别组织生产,因此,产品成本就应该按照订单或生产批别进行计算,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称之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往往不仅要求按产品品种计算方法称之为分步法。扩展资料:核算方法1、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产品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等。2、认真执行成本开支的有关法规规定,按成本开支范围处理费用的列支。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4、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的归集与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产品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等。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还有分类法、定额法等多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核算

机械制造公司怎么做成本核算?

核算方法:1、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产品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等。2、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3、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的归集与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产品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等。4、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 “ 生产成本 — 基本生 产成本 ” ,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 — 基本生产成本贷:原材料 — 直接材料应付工资辅助生产发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 “ 生产成本 — 辅助生产 成本 ” 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 — 辅助生产成本贷:原材料 — 直接材料应付工资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 “ 制造费用 ” ,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制造费用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月终,制造费用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时,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 — 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 — 辅助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 ” 科目月末无余额。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

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制造业核算成本分六个步骤: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计算单。2、审核原始凭证,归集和分配要素费用。3、正确处理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4、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5、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6、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制造业账务处理:1、成本计算需要根据本企业的物资管理状态,设置取得计算成本需要的数据的关键点——如材料领用消耗的计量,人工费用的消耗,制造费用的消耗,生产产品的数量统计,生产工时统计等等、一般成本核算包括成本费用的归集,成本费用的分配。2、设置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进行核算。生产车间生产产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中,领用原材料,原材料减少记贷方。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成本是衡量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企业必须以产品销售收入抵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才能确定盈利,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生产成本的控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生产成本法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了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用生产成本法计算成本时,只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生产成本是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的总和。企业原材料消耗水平,设备利用好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技术水平是否先进等,都会通过生产成本反映出来。换言之,生产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效果。

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分批法: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分步法: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在货到发票账单未到的情况下,月末应该按合同价格或者计划成本填制入库单暂估入账,到下月初用红字做与暂估入账相同的会计凭证冲回,发票账单到后按正常的材料入库处理。

手工如何进行制造业的成本核算

1、对企业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应不应该开支;应开支的费用,应不应该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应该计入的费用,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经营管理费用,也就是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分配、归集为成本和费用。2、将本月开支的成本、费用中应该留待以后月份摊销的费用,计入待摊费用;将以前月份开支的待摊费用中本月应摊销的费用,摊入本月成本费用;将本月尚未开支但应由本月负担的成本、费用,预提计入本月成本费用。3、将计入本月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并按成本项目分别反映,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4、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本月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算出该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车间一般作为一个成本中心来组织核算,主要涉及的成本项目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只要做好了这四个方面的计量、记录、归集和分配等工作,车间的成本核算任务就大体完成了。准确核算车间的成本要做好的基础工作是:1、定额的制定和修订。产品的消耗定额是编制成本计划、分析和考核成本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核和控制耗费的标准。你公司应该根据当前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制定和修订先进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时等项消耗定额。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往往也要根据产品的原材料和工时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作为分配实际费用的标准,这是搞好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的前提。2、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要填制相应的凭证,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并经过计量、验收或交接盘点。3、搞好原始记录。只有计量没有记录,核算就没有书面的凭证依据。要制定既符合各方面管理需要,又符合成本核算要求,科学易行,讲求实效的原始记录制度,为成本核算提供所需原始资料。4、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为了分清各车间的经济责任,便于分析和考核内部各车间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还应对材料、半成品和内部相互提供的劳务制定厂内计划价格,作为内部结算和考核的依据,同时还可以简化和加速成本和费用的核算工作。5、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不同的产品,应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对于车间涉及成本核算的相关人员数据统计等具体工作,上边所述的内容已基本涉及到了,再补充两点:1、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和分配。一般可以根据仪表所示来计算,但实际工作中,车间一般不能按产品分别安装仪表,因而车间动力费在各种产品之间一般按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机器工时(各种产品生产时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比例、定额消耗量比例或其他比例分配。2、工资费用的核算和分配。主要是要搞好考勤记录和产量记录。总之,企业具体情况不同,成本核算工作点多面广,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完成成本核算最终的目的——以最少的支出获取最大的收入。

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

机械设备制造成本核算有哪几种方法?核算成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品种法。定义??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成本对象??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计算方法及要点??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适用范围??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2、分批法。定义,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成本对象,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象:产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业需要并自定义的“批”。计算方法及要点,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工期”,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若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间分配采用定额法。适用范围,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3、分步法。定义??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成本对象,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计算方法及要点,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如何进行机械生产的成本核算?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中的计算程序: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无非是两种:①直接费用。②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生产这-对象服务的费用。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并没有差别,都应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但是,企业一般都是生产多种产品。这样,直接费用仍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就必须先要汇集起来,然后再分配摊入各个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这样,需要先单独设置一个账户,即"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的作用就是汇集各种间接费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去。如果废品和停工的情况比较多,就需要搜集有关的废品和停工损失资料,并专门设置一个"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把这些损失汇集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然后在其贷方作出恰当的处理并转出:如果是正常损失,一般应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否则应转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中发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计入生产成本,支出的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可能不一致。支出发生后有两种情况:①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在本期发挥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递延到下期。这种情况应把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账户。②本期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应由本期负担。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先支出,后计入成本费用。这种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账户,支出时借记"待摊费用"账户,分期摊入成本费用时再贷记"待摊费用"账户。先计入成本,后支出。这种情况应设置"预提费用"账户,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支付再借记"预提费用"账户。扩展资料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均需要将本月产品成本负担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划分。凡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这种产品成本;小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人有关产品的成本。由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分配方法比较多,比如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企业极容易在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之间任意调节成本,借以掩盖成本超支、掩盖亏损。除此之外,对于生产企业,还有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在会计期末,某种产品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时,还须明确期末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的成本费用分配,而分配时,有些企业通过各种手段人为地操纵分配方法,任意增加或减少月末在产品成本,调节完工产品的成本,从而造成财务报表信息偏离正常轨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核算机械制造公司怎么做成本核算?核算方法:1、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产品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等。2、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3、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的归集与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产品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等。4、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直接材料应付工资辅助生产发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直接材料应付工资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制造费用贷:原材料月终,制造费用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时,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无余额。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机械制造公司怎么做成本核算核算方法1.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产品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等。2、认真执行成本开支的有关法规规定,按成本开支范围处理费用的列支。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4.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的归集与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产品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等。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还有分类法、定额法等多种。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如何核算通常包括几部分:1.原材料成本:产品毛重、原材料价格的乘积2.加工过程成本:包括加工设备成本、劳动力成本、水电汽...3.如果产品表面要处理,还有处理成本如镀锌或做防锈等4.运输成本5.特殊处理成本6.管理费用等其它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一、成本核算的要求  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各项要求。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就是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归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贯彻受益原则,即何者受益何者负担费用,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费用;负担费用的多少应与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企业财产物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折旧率的种类和高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否采用待摊或预提方法以及摊提期限的长短;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材料成本的组成内容、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时发出材料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种类、采用分类差异时材料类距的大小等;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价值的摊销方法、摊销率的高低及摊销期限的长短等。为了正确计算成本,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的结转,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各种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1.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3.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4.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生产费用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产费用的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的分类。  (一)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归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生产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将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要素费用。  1.材料费用。  2.燃料费用。  3.外购动力费用。  4.工资费用。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  7.其他生产费用。  (二)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  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提供产品成本构成情况的资料,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1)原材料,也称直接材料。  (2)燃料及动力,也称直接燃料及动力。 (3)工资及福利费,也称直接人工。  (4)制造费用。  企业可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上述成本项目做适当调整。对于管理上需要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费用,以及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的费用,应专设成本项目;否则,为了简化核算,不必专设成本项目。  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可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三)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  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直接计入费用是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间接计入费用,是指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三、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科目  (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  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4.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二)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账户  为了进行成本核算,企业一般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如果需要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还应设置“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

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成本大的框架就是: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一、直接材料成本的归集,根据企业的工艺流程选择合适的归集方法,没有固定的方法,书本上的框架性方法可以作为指导;二、直接人工的分配,以材料成本归集为中心,采用适合本企业的方法进行分配;三、制造费用的分配,这个和直接人工的分配一样,合理就行;以上三块做完了,相加就是你生产的产品成本。

自行车的成本核算步骤

  一般制造业成本核算流程和分录:  1、材料领用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2、发生的工资  借: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支付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现金 / 银行存款  3、发生的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  借:制造费用  贷:现金 / 银行存款 / 应付账款  4、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 (车间用)  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使用)  销售费用 (销售部门使用)  贷:累计折旧  5、结转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摊可按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或实做工时或机器工时  某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该产品消耗材料 / 本期材料消耗总额  某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本期制造费用总额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6、结转完工入库产品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7、计提营业税及附加税(增值税不在本科目核算)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其他应交款—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有的地区没有此税)  缴纳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其他应交款—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8、结转本月销售商品成本和税金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9、结转本月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10、结转本月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若亏损,做借方)

请告诉我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

请告诉我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x0dx0a1、成本计算方法x0dx0a按一定的成本对象归集生产费用,以便计算出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例如,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只要求按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稳定之为品种法。又如,在单件小批多步骤的生产情况下,由于生产是按照客户的订单以及企业组织的生产批别组织生产,因此,产品成本就应该按照订单或生产批别进行计算,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称之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往往不仅要求按产品品种计算方法称之为分步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可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例如,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以先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分别计算各类别产品成本,然后在各个类别内部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出各个规模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称之为分类法。在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中,为了加强成本的定额控制,还可以以定额成本为基础,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这种方法就称之为定额法。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企业生产情况错综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往往是同时使用或结合使用的。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其目标是力求达到既要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又要简化成本的核算工作。x0dx0a2、成本核算程序x0dx0a成本核算程序是指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6个步骤。x0dx0a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x0dx0a二 成本核算的要求x0dx0a  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各项要求。x0dx0a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x0dx0a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x0dx0a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x0dx0a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x0dx0a  (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x0dx0a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x0dx0a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x0dx0a  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x0dx0a  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x0dx0a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x0dx0a  4.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生产成本核算的方法是什么

成本核算的意义在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以下8种简单好用的成本核算方法,请收好~移动加权平均法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件,2万元;8日购入200件,2.2万元;10日发出存货400件。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500=84元。所以10日发出存货成本为400*84=33600元。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28日发出存货200件。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28日余额为200件,1.57元;30日购进200件,2.5万。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全月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举例:如果期初有原材料单价5元,数量6个,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6元,数量5个,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则为:(5*6+5*6)/(5+6)=5.45元/个。在全月平均法下,采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全月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存货计价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内进行。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与现行成本相比毕竟物价是随行就市的,有比较大的差异。先进先出法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举例:例一: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例二: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越来越近,存货价值越接近重置价值。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例如存货情形如下;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2、4月1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则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个7元小计35元,总计存货价值为115元。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好像排队一样。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区别: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举例:2012年3月1日购买A产品3个,单价:8元/个;2012年3月5日购买A产品9个,单价:7元/个;2012年3月9日购买A产品2个,单价:10元/个;2012年3月发出A产品8个。这发出的8个A产品计价分别为:(1)先进先出:3*8+5*7=59元;(2)后进先出:2*10+6*7=62元。注:我国已不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进行后续计量。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它是指对发出的存货分别认定其单位成本和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具体存货项目具有明显的标志,而且数量不多、价值较大,如大件、贵重的物品。期末存货的各种项目,分别确定每种物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然后相加各种存货的成本,即为存货期末全部的成本。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举例:某工厂本月生产过程中领用A材料2000KG,经确认其中1000KG属第一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5元;其中600KG属第二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6元;其中400KG属第三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8元。本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计算如下: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例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计划成本法先要制定计划价格,按计划价格发出材料,然后分摊材料差异(成本会计,制造业)。举例:物品A,计划成本120(暂估入账),实际成本100,计划和实际相差20(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成本确有困难的企业。它是一种简化的成本计算方法,但是全部(或大类)商品的综合毛利率受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结果往往不够精确。在采用该法时,一般只在季度的头两个月使用,季末则必须用“加权平均法”等其他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和调整,以便在一个季度范围内使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金额符合实际。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举例:某批发公司2018年4月初A类商品库存50000元,本月购进5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111000元,发生的销售退回和销售折让为1000元,上月该类商品的毛利率为20%,本月已销售商品和库存商品的成本计算如下:本月销售净额=111000-1000=110000元销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本月销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库存商品成本=50000+50000-88000=12000元零售价法零售价格法指按照存货成本与零售价格的比率估计存货成本的方法。它在零售商企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的基础上使用,也可结合成本与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他的核心在于成本与零售价格比率的计算。它的一般在零售商和企业当中比较常见。例如像沃尔玛,中百仓储这样的零售企业。零售价格法用于零售商为主的企业,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成本流动假定基础上运用,也可结合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在美国,零售价格法因公认会计原则和税法均认可而得到广泛应用。零售价格法的好处是它提供了在定期盘存制下准备月度和季度报表所需的数据。

我公司是门窗制造业,如何进行成本核算啊

主要是做好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部分的成本核算。核算方法:1、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产品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等。2、认真执行成本开支的有关法规规定,按成本开支范围处理费用的列支。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4、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的归集与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产品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等。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还有分类法、定额法等多种。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6-0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

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成本大的框架就是: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一、直接材料成本的归集,根据企业的工艺流程选择合适的归集方法,没有固定的方法,书本上的框架性方法可以作为指导; 二、直接人工的分配,以材料成本归集为中心,采用适合本企业的方法进行分配; 三、制造费用的分配,这个和直接人工的分配一样,合理就行; 以上三块做完了,相加就是你生产的产品成本。 完全成本=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即:完全成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只要正确核算和归集成本项目和费用,计算出来的成本就很准确. 谁知道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 你可以看一下,利龙软件公司的开发的,制造业通用成本核算模式,也是针对成本控制而研发的,它是利龙软件公司独创的,通过利龙软件才能实现的,能满足制造业的各种成本核算方法要求的通用成本核算解决方案和电算化设计方法。 该模式通过强大的用户自定义功能的运用和超强的通用软件功能设计,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主要的解决方法包括: 一、成本中心 是用户自定义的核算主体,是成本核算的最小单位,其主要属性为:1、每个成本中心可设置一套独立的成本核算方法,且可随时调整;2、每个用户可根据本单位的核算需求设置多个成本中心;各成本中心可以是平级关系,也可以是上下工序关系,也可以是上下级关系,系统支持一级核算、二级核算到n级核算。 二、核算对象与要素 每个成本中心都必须独立的设置一套成本核算的方法,包括:(一)核算对象:每一个成本中心可确定自己的核算对象,系统支持分批次、分产品、分项目、 分加工中心、以及联产品和副产品、等级品等多种成本核算对象,也可在一个成本中心内混用。(二)成本要素:每个成本中心根据自己的核算要求可将成本划分为若干成本核算要素,如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燃料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各成本要素。(三)辅助项目:每个成本中心可根据成本要素核算的需要自定义相应的辅助核算项目,如工时、产量、折算比例、消耗系数、定额成本等。 三、数据来源与计算关系 (一)数据来源:本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包括: 1、本系统的相关基础数据; 2、本系统的其他成本中心数据;3、利龙系列产品的各种业务单据和财务结算单据;4、第三方通用财务软件帐务系统的科目余额表;5、EXCEL电子表格;6、本表的历史数据、固定参数等。 你可以打电话来了解一下,电话是:0535-6392480 肜小姐 急求节能灯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 灯管+元器件+塑料件+材料+包装(彩盒,内外箱)+人工+利润 如果是出口,需考虑出口手续费以及汇率的变化,但是同时会有一个17%的退税,所以如果是出口人民币兑换美金价格的时候是除以7.5左右(以美金汇率6.5为例)。 基本就是这些了,在成本中一些大的公司会加上一些管理费,属于行政花销。不同企业性质,不同的政策。 节能灯行业最起码是保修包换一年的。当然要求元器件都各方面都要达到要求。 阀门制造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各个零部件的采购价格+毛坯机加工价格+清洗价格+装配价格+车床磨损折旧+合理的利润+管理人员费用。。。。。。 求制药业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成本核算的方法有: 1、品种法:它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 2、分批法:也叫订单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 3、分步法: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的成本管理。 根据你单位核算需要,可以选择一种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但是,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钢构行业成本核算方法 因产品生产类型的不同特点和企业不同的管理要求,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即产品的品种、批别、生产步骤。而成本对象的不同,形成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此外,如果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为了简化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可将产品的品种规格归并分类,按类别开设成本计算单归集费用,然后再按品种规格或生产批别、生产步骤分配费用、计算成本。这种用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的方法,成为分类法。分类法不是单独应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需与某一种或某两种基本方法结合应用,以便简化基本方法的核算工作,所以属于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以下面表格简单列示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使用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及使用的类型。 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 适用的类型 品种法 大量大批生产 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工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发电、采煤 分批法 小批单件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精密仪器、专用设备 分步法 大量大批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冶金、纺织、造纸 分类法 综合性生产 分步、不分计算成本的生产 家电、服装 :ufsoft../show/dispcase.asp?cid=25 家具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核算流程及成本报表等全部内容 我是新手 QQ:2953068206 已经上传附件 请下载解压查收 祝你好运 制造业成本核算实例 No. Description % of Total 1 材料成本 80 2 废品率 (%) 3 3 装配 (%) 3 4 管理费 (%) 3 5 所得税 (%) 6 6 工厂利润(%) 5 9 出厂成本 (RMB) 10 销售的利润 (%) 6

制造业成本核算

你好,制造业的成本核算相对复杂一点,具体的成本方法核算需要结合你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但是大致的核算流程都差不多。首先帮你对会计科目属性进行一个简单的释义和分类:1、原材料:是指为生产最终产品的直接材料;2、制造费用:是指为生产最终产品过程中产生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有一些企业将工人工资算入直接人工当中)所发生的费用。3、在产品:指上述1、2项已发生,但尚未制造出最终产品前的成本过渡科目;4、库存商品:即产成品。核算步骤:原材领用时:借:生产成本-a产品100生产成本-b产品100贷:原材料200发生员工工资时,可按照产品产量或是岗位人员配置、等方法进行分配(企业自行决定)借:制造费用-a产品80制造费用-b产品60贷:应付职工薪酬140发生水电费、维修费等费用,可按照产品产量或是岗位人员配置等方法进行分配(企业自行决定)借:制造费用-a产品200制造费用-b产品140贷:银行存款340月末结转制造费用时:借:生产成本-a产品280生产成本-b产品200贷:制造费用-a产品280制造费用-b产品200月末结转生产成本,假设a产品全部制成、b产品中80%制成完工,20%未完工借:库存商品-a产品380库存商品-b产品240(300×80%)在产品-b产品60(300×20%)贷:生产成本-a产品380生产成本-b产品300月末在产品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中下月按照实际生产工艺的需要,对未完工的产品进行继续生产时所产生的原材料领用、期间费用、工资等等投入按照上述方法依次计算后,对最终的产成品进行结转,即:借:库存商品贷:在产品、生产成本。实现销售时:按照销售数量对应的进行库存商品的结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以上便是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仅供参考,总之你需要结合你们企业核算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最终的核算方法,以上拙见如有不妥请多见谅。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是一种建立在进销存、生产和财务都准确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活动,任何一个不准确的进销存、生产和财务信息都可能造成成本的计算不准确,但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那就是财务的账面价值必须和仓库、生产线的库存价值保持一致。存货核算的方法:有月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等多种方法。下文以最方便、最常用的月加权平均法为例,以产品别和分步法描述一下整个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首先明白构成产品成本的几大要素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委外工缴费。我以一个成品A为例子,生产数量为30个,产品BOM和产品Routing(工艺路线)如下:1. 直接材料的计算月加权平均单价:P=(上月结存金额+本月购入金额)/(上月结存数量+本月购入数量)在这个等式中,上月财务账面的存货金额和上月月末的仓库的数量必须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本月购入金额就必须根据供应商发票来确认入库存货金额,对未到达的发票的入库则需要做入库暂估,这就是要保持仓库库存价值尽可能的跟财务账面的存货价值一致,这样得出的加权平均单价才更接近真实的材料价值;该月领用材料的金额:S=P*N (其中S为领用金额,P为加权单价,N为领用数量)现假设:上月B原料的库存数量为10,财务账面价值为100本月B原料的入库数量为40,单价为12,入库金额为480,则财务必须记账为:借:原材料—B原料480贷:应付账款480那么,本月的B材料加权平均单价:P=(100+480)/(10+40)=11.6 这也是B原料的该月成本价格如果本月领用B原料数量为35,那么本月的B原料领用金额:S=11.6*35=406上月C原料的库存数量为50,财务账面价值为150,本月没有购入,那么本月C材料加权平均单价:P=150/50=3 这也是C原料的该月成本价格如果本月领用C原料的数量为40,那么本月的C原料的领用金额:S=40*3=120当月底计算产品成本时,财务需记账: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526贷:原材料 5262. 直接人工的计算如果是记件工资,这个计算就很简单了,直接人工就是生产该产品的记件工资而已,但更多的生产不是计件工资的形式,所以,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就需要知道直接人工的分配基础,一般情况下以工时为基础,特殊行业也有以其他为基础的,这个就需要统计人工的有效工时和产品的完工工时了。现假设:组装和包装车间各有甲和乙参加了这个A产品的生产,甲的工资是3000元/月,乙的工资是1500元/月,甲和乙每天都工作10小时。那么甲的工资率为:(3000/30)/10=10元/小时,乙的工资率为:(1500/30) /10=5元/小时在组装车间,生产该30个A产品,耗费了甲3个小时,那么该批产品的组装车间直接人工为:10*3=30在包装车间,生产该30个A产品,耗用了乙2个小时,那么该批产品的包装车间直接人工为:5*2=10那么在月末计算工资和分摊该批30个A产品成本时,财务需记账: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40贷:应付工资 403. 制造费用的计算4. 委外工缴费的计算移动加权平均

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流程及方法

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流程及方法是,先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设置成本费用明细账,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审核。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需要根据企业产品工艺,生产组织和生产加工方式的特点,以及不同的产品品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并按照成本核算对象来确定,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具体项目。成本核算对象是企业设立成本费用明细分类账户,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以及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核算对象比如某企业是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生产加工,过程连续完成的。企业按不同的产品品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并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最后由财务部门计算出,单一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项目同样需要根据,企业生产组织和产品工艺特点。设立成本核算项目,如直接原材料,辅料和包材,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并根据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设立产品成本明细账。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企业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对生产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并对列支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即是否符合财税法规和企业内部的,成本费用支出的相关规定。对不符合规定的,成本费用项目不得列支。

制造业成本核算会计分录是什么?

每一个企业都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成本核算,不同类型的企业按照不同的核算规定,对于制造业而言,核算成本时,应如何做会计成本?制造业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1、采购时借: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2、领用材料时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3、计提工资时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4、发生的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借:制造费用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5、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车间用)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使用)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使用)贷:累计折旧6、实现销售收入时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月末,结转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摊可按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或实做工时或机器工时。例如按材料消耗分摊:某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该产品消耗材料/本期材料消耗总额某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该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本期制造费用总额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8、月末,结转完工入库产品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9、月末,结转本月销售商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制造业的成本核算程序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计算单2、审核原始凭证,归集和分配要素费用3、正确处理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4、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5、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6、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机械制造业的成本核算

一、首先计算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注意有下脚料出现时请计算合理的系数(即材料利用率或损耗率),特别注意现实价格。严格计算制造过程中每道工序的工时费用(即工时成本),另外附加的能源费用。统筹企业管理费用。估算产品的销售费用和服务费用。这是比较细致的算法。如果是提前预算,则要有相关的技术,和经验,由成本预算工程师来完成。二、成本计算方法按一定的成本对象归集生产费用,以便计算出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例如,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只要求按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稳定之为品种法。又如,在单件小批多步骤的生产情况下,由于生产是按照客户的订单以及企业组织的生产批别组织生产,因此,产品成本就应该按照订单或生产批别进行计算,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称之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往往不仅要求按产品品种计算方法称之为分步法。 扩展资料:核算方法1、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产品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等。2、认真执行成本开支的有关法规规定,按成本开支范围处理费用的列支。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4、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的归集与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产品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等。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还有分类法、定额法等多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核算

一般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

一般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包括直接成本核算和间接成本核算。直接成本核算主要是对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进行分配,以确定产品的成本。间接成本核算涉及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通过间接成本分配基础(如直接人工费用或直接材料费用)来计算产品的间接成本。一般制造业还可以使用标准成本核算方法,将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以评估成本差异和效率水平。

制造业成本核算

与其他行业相比,制造业的成本会计体系最完整,方法最典型。小编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了制造业成本核算账户设置的详解。(文末可领取全套ppt课件及视频教程学习权限哦)一、制造业成本核算流程1、成本核算流程图2、 制造业成本流转程序3、成本核算账户二、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1、定额比例法2、加权平均法3、在产品不计价法4、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5、约当产量比例法三、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四、 案例分析案例一解题过程案例二解题过程案例三......五、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 制造费用的归集2、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3、 实际分配率法:4、 计划分配率法(预定分配率法)......因为篇幅有限,今天就先到这里了,想要学习领取有关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小伙伴,按照下面方式免费领取了!

制造业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要有些准备工作要先做好。一、生成本归集环节: 成本类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此两科目为成本归集科目,直接成本用“生产成本”归集,间接费用用“制造费用”归集,分配制造费用要统计生产工时等分配的标准。月末“制造费用”结转到“生产成本”科目,最后“生产成本”结转到“产成品”科目中。完工与在产之间的分配计算,一般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二、当有销售,就要按照销售产品的数量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产成品 没有销售就不结转销售成本。三、最终反映到利润中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最重要的是产品销售成本的结转。产成品有余额的属于未销售产品的成本,留在企业的存货里。基本结转步骤:1、生产领用的原材料、工资、福利费借:生产成本 货:原材料/工资、福利费2、生产车间发生产制造费用借:制造费用 货: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3、结转制造费用借:生产成本 货:制造费用4、当产品完工时借:产成品 货:生产成本5、结转销售产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货:产成品6、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借:本年利润 货:主营业务成本年末结转余额,本年利润——利润分配供参考。。

一般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

一般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如下:1、移动加权平均法: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2、全月平均法: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3、先进先出法: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4、后进后出法: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5、零售价法:零售价格法指按照存货成本与零售价格的比率估计存货成本的方法。制造业:制造业(Manufacturing industry)是指机械工业时代利用某种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根据在生产中使用的物质形态,制造业可划分为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制造业。制造业流程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设备组装、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等。

生产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如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对比分析法,连锁替代法,相关分析法。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通过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据的对比,来揭露矛盾的一种方法,成本指标的对比,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2、连锁替代法。也称连锁置换法、连环替代法。它是确定引起某经济指标变动的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适用范围: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着某一指标的情况下,可应用这一方法来计算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发生变动的影响程度。3、相关分析法。企业的各种经济指标,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一个指标变了,就会影响到其他经济指标。例如:生产数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成本的相应变化,利用数学方法进行相关分析,找出有关经济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即为相关分析法。成本分析的意义:1、成本的事前分析是指在成本未形成之前所进行的成本预测。进行事前成本分析,可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有可靠的目标。2、成本的事中分析是指对正在执行的成本计划的结果所进行的分析。事中分析主要是为了进行成本控制,防止实际成本超过目标成本的范围。3、成本的事后控制是指对成本实际执行的结果所作的分析。事后分析主要是对成本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成本降低的经验,以利于下一期的成本控制活动的开展。

一般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

一般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分步法、分批法、品种法、ABC成本法。分步法: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范围包括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分类法是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分批法是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适用范围包括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ABC成本法:ABC成本法是一种将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不按传统的(以车间为费用归集和分配对象)方法,而是以“作业”为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间接费用,使成本的计算更加合理。制造业成本的构成一般制造业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

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制造业核算成本分六个步骤: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计算单。2、审核原始凭证,归集和分配要素费用。3、正确处理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4、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5、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6、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制造业账务处理:1、成本计算需要根据本企业的物资管理状态,设置取得计算成本需要的数据的关键点——如材料领用消耗的计量,人工费用的消耗,制造费用的消耗,生产产品的数量统计,生产工时统计等等、一般成本核算包括成本费用的归集,成本费用的分配。2、设置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进行核算。生产车间生产产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中,领用原材料,原材料减少记贷方。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成本是衡量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企业必须以产品销售收入抵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才能确定盈利,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生产成本的控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生产成本法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了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用生产成本法计算成本时,只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生产成本是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的总和。企业原材料消耗水平,设备利用好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技术水平是否先进等,都会通过生产成本反映出来。换言之,生产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效果。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深受它们的青睐。以每一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2、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在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中,企业的生产活动基本上是根据定货单位的订单签发工作号来组织生产的,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往往与按定单计算产品成本相一致,因而分批法也叫订单法。3、逐步结转—分步法分步法也称 “计划半成品成本法”。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先计算半成品成本,再随实物依次逐步结转,最终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即从第一步骤开始,先计算该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并转入第二步骤,加上第二步骤的加工费用,算出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再转入第三步骤,依此类推。到最后步骤算出完工产品成本。逐步结转法下如果半成品完工后,不是立即转入下一步骤,而是通过中间成品库周转时,应设立“自制半成品”明细账。当完工半成品入厍时,借记“自制半成品”科目,贷记“基本生产”科目。步骤复杂生产的大批量生产企业可以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4、平行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而是在哪一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帐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帐转出的方法。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多步骤复杂生产。5、分类法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辅助方法:1、移动平均成本原理:在移动平均价格控制下,每次收货、收到发票、及/或订单结算后计算新的物料价格。物料价格通过总存货价值与总库存物料数量计算得到。优点:使用移动平均价格的优点在于,因自制与外购物料产生的差异均可引起物料价格与库存价值的更新。因为物料价格反映了物料的平均取得成本。原则上说,物料发放将以当前价格估算。仅在特定情况下,差异分摊至财务会计中的价格差异科目而不是物料库存。移动平均价格仅在以下情况下体现其优势:在最低生产水平下关注物料估算信息;所有差异立即发生;物料价格不会因系统过账顺序而扭曲。不足:使用移动平均价格的主要缺点是评估物料消耗所使用的价格几乎完全依赖于系统中物料发放的时间点。例如,如果在系统中收到发票的记账晚于货物发放,发票价值不会反映在发放的物料中。因而物料未按其实际采购成本估价。移动平均价格也不能保证生产流程成本管理的一致性。例如,生产流程改变的效果在完成品中识别不出,同时由于缺乏标杆,在获利性分析中比较不同区域的成果就没什么实际意义。由于记入先前期间的货物移动并未按原期间的价格估价。而是按当前移动平均价格估价,所以移动平均成本不依赖于期间,这将导致物料估价不正确。移动平均价格的又一个问题是,任何错误输入都能引起物料价格立即不必要的改变。任何之后的货物发放都将按此错误物料价格立即估价。2、标准成本原理:通过标准价格控制,货物移动以至少在一个期间内恒定的价格进行估价。物料标准价格通常是标准成本估价的结果。优点:通过使用标准价格,所有物料移动以至少在一个期间内不变的价格进行估价。因此,标准价格确保了生产过程中成本管理的一致性,并使生产差异明晰化。期间价格(标准价格)在使用期间成本管理时是非常有用。标准价格可作为标杆使用,由此衡量不同的生产方法,或在获利性分析中比较物料在不同市场细分中的边际贡献。不足:因为标准价格在整个期间都是恒定的,它不能反映此期间内发生的实际成本。会导致在此期间内采购价格改变很大或生产方法改变的物料估算价格不精确。此问题随着多层次生产方式中的每一新生产步骤而不断加深。意味着产成品成本可能不能反映最新信息。物料库存价值不能反映当前采购成本,因为与标准价格的差异被收集在财务会计中的价格差异科目中而不对物料库存科目进行修正。价格差异科目中收集到的差异不能再分摊到单个物料。也就是说,不能分摊到物料主数据。3、物料帐原理:使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组件来确保用最新信息计算实际物料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该组件使用该期间发生的实际成本在期末计算出平均价格。之后可用此平均价格估价该区间的物料存货。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组件里,使用标准价格进行物料预估价。优点:当使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组件时,在当前期间内仅能使用标准价格作为预估价格。在期末使用此组件按本期间的实际发生成本计算物料平均价格。然后用此平均价格来估算本期间的物料库存价值。因此,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既包含了标准成本价格控制的优点也包含了移动平均价格的优点。若使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仍应对原材料及贸易商品进行标准价格控制以确保生产流程成本管理的一致性。只有这样做,生产中差异才会十分明晰。不足:在产品(WIP)不包含在实际成本核算中,换句话说,即使部分或全部物料交货至仓库发生在以后期间,所有本月生产流程消耗的物料均在回冲期间处理。当通过在制品确定重新过账回冲成本到在制品科目时,不调整实际数量结构。因此,任何消耗物料或作业的价差,完全在当月的产出品中体现。如果未交货,价差“不包括”在物料与成本中心科目。如果部分交货至仓库,所有回冲的零件与作业的价差均分摊到此部分交货品上。将造成完成品生产价格不切实际。由于数量结构中总包括所有已确定的作业,因此仅对相关期间的交货计算计划与实际价格差异。如果交货错误,成本仍分摊至成本中心。在制品科目仍按所消耗物料与作业的标准成本估价。不会进行实际价格重估。扩展资料:成本核算的主要作用:在现代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预测、决策、分析、控制和核算都是密不可分的,在预测、决策中要进行成本的分析,要对企业之前核算的数据进行研究,并且核算的数据也是其他各个环节的依据。小微企业实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作用如下:发现客户利润贡献度。成本分析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发现不同客户对小微企业的利润贡献度(包括利润率和利润额),由于产品的利润率和客户的加权平均利润率是不同的。所以,小微企业要不断筛选、开发有价值的产品和客户,并为此类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得到最大的利润收益。建立业务考核的参考。市场竞争的激励程度迫使小微企业必须制定多项指标对业务员的业绩进行考核,业务质量指标理应成为其中之一。所谓业务质量也就是产品的计划毛利(成交价与产品的计划成本价的差异)。但不能简单地把产品的实际成本失控归咎于业务员。有了透明、公正、可操作性强的业务标准,业务员的业务取向就可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可以使小微企业降低业务风险。企业通过实行各种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利润率,降低企业业务风险,促使企业各部门更加重视成本控制,调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成本核算是加强小微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对企业的利润政策、周转政策和结构政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收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核算

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分步法、分类法、分批法、品种法、ABC成本法等。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如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分类法是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企业,如鞋厂、轧钢厂等。分批法是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企业——所以也叫“订单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ABC成本法是一种将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不按传统的(以车间为费用归集和分配对象)方法,而是以“作业”为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他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间接费用,使成本计算更加合理。

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什么情况下使用实际成本

  1、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2、计划成本核算是指按照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制度,是我国工业企业普遍采用的存货核算制度。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下,需要设置“存货采购”和“存货成本差异”两个账户。成本差异是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超过计划成本为超支,反之为节约。存货成本差异形成于存货取得过程之中,就随着存货的发出而转销,即按照差异率将存货成本差异分配到有关成本项目中。计划成本核算的核算程序:  1.按实际成本支付材料款,“材料采购”账户的借方按计划成本计价,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2.(按计划)成本结转材料成本;  3.领用原材料时按计划成本结转;  4.会计期间结束时,将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3、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比较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来进行。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1 实际成本核算法  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特点是:从存货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均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我们不难看出,实际成本法所强调的是“实际”,即要求在每批存货的收发存中实际成本都应形影不离的相随。当然由此而带来的记录和计量的繁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实际发出存货时,为了解决存货的采购成本在销售成本与期末成本之间的分配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可以采用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这几种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损益的计算、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的计算以及所要交纳所得税数额的计算都有直接的影响,也增加了财务部门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所以选择一种稳健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仍是企业不懈的追求。  2 计划成本核算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法,其首要问题是制定好一个合理的计划成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2. 1 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相一致  为保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可比性,以考核财务部门业绩,要求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口径一致,包括买价、运杂费和相关的税金等。  2 .2 计划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  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所以在制定计划成本时,应尽可能使计划成本接近实际成本。可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联合财会等有关部门参照同类存货以往实际成本,并根据物价涨幅等相关因素共同研究制定。当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发生重大差异时,应作调整。  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存货核算的企业,其基本的核算程序如下:  企业应首先考察与存货成本相关的各种因素,规定存货的分类、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单位计划成本。除一些特殊情况外,计划单位成本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  其次,取得存货时,应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取得存货的计划成本填入收料单中,并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为“材料成本差异”进行登记。  还有,平时领用、发出存货都按计划成本计算,月份终了再将本月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摊,随同本月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记入有关账户,经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摊。  3 实例比较说明  我们仅用材料取得和入库这一过程为例,用简单的分录来加以说明:  实际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均是以实际成本反映,所以月末不需加以调整。计划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  计划成本法下,要在月末进行汇总,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具体分录如下: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  贷:物资采购×××。××  或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  从以上对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描述,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在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明细账可以只记录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将数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随时求得材料收、发、存的金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计算和调整发出和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简便易行。而在实际成本法下,对存货的数量、单位成本和总金额都要详细记录,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计划成本法虽然强调的是“计划”下的成本,但它仍是适时地关注实际成本,与实际成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取得存货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对比得出存货的“材料成本差异”,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过程,其实质是控制和决策过程。通过两种成本的比较,使得采购部门不断关注其计划成本,结合更多的影响因素,不断降低其采购成本,节约支出,也为制定更完善的计划成本做准备。

什么是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说的通俗一点。

什么是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说的通俗一点。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来进行。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 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特点是:从存货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均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我们不难看出,实际成本法所强调的是"实际",即要求在每批存货的收发存中实际成本都应形影不离的相随。当然由此而带来的记录和计量的繁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实际发出存货时,为了解决存货的采购成本在销售成本与期末成本之间的分配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可以采用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这几种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损益的计算、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的计算以及所要交纳所得税数额的计算都有直接的影响,也增加了财务部门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所以选择一种稳健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仍是企业不懈的追求。 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 实际成本是企业在取得各项财产时付出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 计划成本是企业自行制定的各项财产的分类、名称、规格、编号、计量单位和计划单位成本等资料,在取得财产时或发出时按这些资料计算计划成本。 按现行制度规定,原材料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而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发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其具体帐务处理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 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 借方 材料成本差异 贷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节约差异 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 发生额:(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 (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 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发及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0元,实际成本为60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成本为1,400,000元,实际成本为1,355,000元。 当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情况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 800,000元 在建工程领用 200,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5,0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15,000元 要求: (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2)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解:(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800,000 在建工程 200,000 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15,000 贷;原材料 1020,000 (3)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16,000 在建工程 4,000 制造费用 1,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04,000 总之,对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购入的材料只有在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已定并已验收入库的条件下计算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可在入库时结转,也可以在月末汇总时结转; (2)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额用“正号”表示,节约或贷方余额用“负号”表示; (3)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始终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只不过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或×××表示,最终计入到成本费用的材料还是实际成本。 什么叫实际成本核算?什么叫计划成本核算 1、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2、计划成本核算是指按照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制度,是我国工业企业普遍采用的存货核算制度。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下,需要设置“存货采购”和“存货成本差异”两个账户。成本差异是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超过计划成本为超支,反之为节约。存货成本差异形成于存货取得过程之中,就随着存货的发出而转销,即按照差异率将存货成本差异分配到有关成本项目中。计划成本核算的核算程序: 1.按实际成本支付材料款,“材料采购”账户的借方按计划成本计价,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2.(按计划)成本结转材料成本; 3.领用原材料时按计划成本结转; 4.会计期间结束时,将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3、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比较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来进行。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1 实际成本核算法 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特点是:从存货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均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我们不难看出,实际成本法所强调的是“实际”,即要求在每批存货的收发存中实际成本都应形影不离的相随。当然由此而带来的记录和计量的繁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实际发出存货时,为了解决存货的采购成本在销售成本与期末成本之间的分配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可以采用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这几种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损益的计算、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的计算以及所要交纳所得税数额的计算都有直接的影响,也增加了财务部门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所以选择一种稳健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仍是企业不懈的追求。 2 计划成本核算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法,其首要问题是制定好一个合理的计划成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2. 1 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相一致 为保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可比性,以考核财务部门业绩,要求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口径一致,包括买价、运杂费和相关的税金等。 2 .2 计划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 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所以在制定计划成本时,应尽可能使计划成本接近实际成本。可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联合财会等有关部门参照同类存货以往实际成本,并根据物价涨幅等相关因素共同研究制定。当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发生重大差异时,应作调整。 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存货核算的企业,其基本的核算程序如下: 企业应首先考察与存货成本相关的各种因素,规定存货的分类、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单位计划成本。除一些特殊情况外,计划单位成本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 其次,取得存货时,应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取得存货的计划成本填入收料单中,并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为“材料成本差异”进行登记。 还有,平时领用、发出存货都按计划成本计算,月份终了再将本月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摊,随同本月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记入有关账户,经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摊。 3 实例比较说明 我们仅用材料取得和入库这一过程为例,用简单的分录来加以说明: 实际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均是以实际成本反映,所以月末不需加以调整。计划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 计划成本法下,要在月末进行汇总,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具体分录如下: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 贷:物资采购×××。×× 或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 从以上对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描述,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在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明细账可以只记录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将数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随时求得材料收、发、存的金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计算和调整发出和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简便易行。而在实际成本法下,对存货的数量、单位成本和总金额都要详细记录,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计划成本法虽然强调的是“计划”下的成本,但它仍是适时地关注实际成本,与实际成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取得存货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对比得出存货的“材料成本差异”,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过程,其实质是控制和决策过程。通过两种成本的比较,使得采购部门不断关注其计划成本,结合更多的影响因素,不断降低其采购成本,节约支出,也为制定更完善的计划成本做准备。 什么是按实际成本核算,按计划成本核算,有何区别? 区别就是在于在实际成本下用的是“在途物资”这个会计科目 在计划成本下用的的“材料采购”这个科目,还有调整实际与计划之间差异的就是用“材料成本差异”这个科目调整差异 应该采用实际成本还是计划成本核算?? 如果有ERP比较完善的话,用实际成本比较好。 不过看楼主补充的资料,公司没有制度规定用什么方法,看来不会有完善的ERP系统。 按楼主的资料,原材料的种类比较多,按计划成本来算会比较方便 确定这种核算方法后,一年之内不能变, 计划成本核算 付款时: 借:材料采购 5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 贷:应付票据---商业承兑汇票 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 520000 贷:材料采购 500000 材料成本差异 520000-50000=20000 实际成本就是发票上的货款金额,计划成本是单位定的库存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2-5)/(35+2+70)=-0.028 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90*(1+0.028)=92.52 期末结存材料计划成本=(35+2+70-92.52)=199.52 期末结存材料成本差异=199.52*(-0.028)=-5.59 以上是假设月初库存材料成本和本月发出材料成本是实际成本的情况 计划成本核算怎么计算结存的实际成本 在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下,“原材料”账户反映库存材料的收、发及结存的计划成本,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反映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中。期末两账户分别结账后: 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原材料”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实际大于计划的超支差)或-“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实际小于计划的节约差)。 材料会计基本上用实际成本核算还是计划成本核算? 计划成本看着烦人,用起来可是真省事。 举例: 生产企业生产某产品需要用1000个零件,各种零件用量各不相同。 如果实际成本的话,每次领用的时候都需要按先进先出或加权平均等方法算出每种零件的成本,工作量很大。(实际工作中不会像教材一样告诉你领用了1000元的材料,只会告诉你A领了多少B领了多少……N领了多少,每中材料的单位成本都得自己算) 如果有用计划成本的话,所有材料的单位成本是现成的,直接结转,然后只需要按比例调一笔成本差异,调起来很省事,工作量大降。 一般来说小型生产企业材料品种少,用实际成本还行,大型的用实际成本太费事了,还是计划成本方便省事。

原材料实际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都会使用原材料,会计人应熟练掌握原材料实际陈本核算的方法及相关计算。原材料实际成本的核算方法1.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以中间产品生产时发生的生产成本作为其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使用实际成本法,原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都按照实际成本计价。使用实际成本法入账很简单,但日常没有办法反映材料成本是超支还是节约,从而没有办法反映物资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2.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对材料的收发和结存都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设置“材料成本差异”这个会计科目,按期结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期末将企业发出和结存的材料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法有利于加强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考核耗用材料部门的工作成绩,能够简化会计处理手续。计划成本法适用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的企业。原材料的成本是什么?原材料的成本即为了取得原材料所发生的所有费用支出。自制原材料的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各种材料,工资薪金和其他费用。委托外部加工的成本包括委托加工材料的成本,发生的加工费,运杂费等等。外购原材料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的买价,发生的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耗,原材料入库前的整理费用等。原材料的计算原材料的入账价值=购买价款+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利弊?

分类: 商业/理财 >> 财务税务 问题描述: 具体 解析: 记得在当初上ERP系统时,对成本核算方法是采用实际成本法还是标准成本法问题产生了很大的争论。也许当时是因为实际成本法的滞后性(月底计算)和核算上的粗糙模式(手工核算)不适宜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加上标准成本法在理论上的完善以及公司成本控制的需要,最终选择了标准成本法。 与《财务与成本管理》课本里的那种简单材料标准成本法不同的是,ERP我们采用的标准成本法是全面的包含更多种生产形式的标准成本,除了材料外,对成品所包含的直接人工、折旧、关税、运输费、制造费用明细等统一预先设定了标准,即预先按一个标准将直接间接费用转入成品成本中并产生相应的会计分录计入各项费用实际发生时的冲减方,在最理想的状态下月末结帐时制造费用、直接人工等科目应该是为零的,但这一点肯定是现实无法做到的,在以销定产和制造费用中变动部分波动大的情况下,所做的只能是尽量缩小差异。 由于用的是实时记帐,每周按一定的核算规则对标准成本进行维护,所以基本上库存记录的都是最接近当时的采购成本,标准成本维护后,所有的存货都会以最新的成本显示,如在制品、库存成品(最新成本的BOM)、原材料等,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更新产生的差异如何进行分配,采购入库时订单价格会与标准成本有差异、标准成本更新后新旧成本之间会产生差异、特定制造单完工入库后所消耗的物料与资源会与成品的标准成本有差异(归在特定制造单上的所有物料消耗与完工的成品的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之差),上述的各种差异如何在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销售成本间流转、归集、分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对业务部门的考核问题上。在车间同时生产数十种型号的产品并且涉及的原材料超过上千种的情况下,将成本更新产生的差异按产生来源进行还原分配的理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如果按进销存的金额进行整体比例分配则保证总体成本准确的同时个体成本是完全失真的,所以,对差异的处理陷入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两难选择境地;工艺需求对某些型号的产品需要单独开发或购买特定的操作工具进行生产,肯定要将这些工具的购置维护成本计入到产品的成本中去,标准成本法按照工具成本/预计产量来设定的,如果产量达不到预先计划则前期成本被低估,如果按计划产量的变动而进行周期性维护则同一产品月度成本波动幅度大,时间上不具有可比性,成了只是为了核算而核算了;在任务单完成后产生的差异本来是考核车间管理与效率的依据,但是标准成本法的核算形式让这个数据用起来不是理直气壮的,如理论上在特定制造单N中,发出的所有物料价值A,完工的产成品标准成本是B,数量为C,则制造单完成后会产生差异A-B*C,这个数据的大小本来是考核车间管理的有力数据,但是成本是不断更新的,A与B所记录的均是发出当时的成本,因为在核算过程中单价不一致所以最终这个差异只是一个数据,系统和人工均无法准确快速分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成本控制意义上实际用处不是很大了。 从实施实际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的过程来看,两者在不同的核算方向上有各自的优势,实际成本法为核算准确,但需在月底突击处理大量数据;标准成本法则是预先设定了看得见的管理目标但缺点在于标准的制定与差异的分摊尚缺乏合理有效的方法。其实从会计最基本的反映与监督功能来看,标准成本法在反映上及时但不是很准确,在监督上其数据无法取得业务部门的认同,所以造成了尴尬的地位。

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应设置的账户有()

在财政部会计司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文件里关于材料采购的解释讲的很清楚,材料采购是在用计划成本核算时用的科目。所以不选D

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是哪种?

在实际工作中,工程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应与施工图预算相适应,并结合具体情况分别作如下处理:1、建筑安装工程一般应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方法进行核算。2、一个单位工程由几个施工单位共同施工时,各施工单位都应以同一个单位工程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各自计算自行完成的部分的方法。3、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可以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位,以分部位的工程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方法进行核算。4、同一施工地点、同一结构类型、开竣工时间相接近的若干单位工程,可以合并作为一个成本计算的方法核算。5、土石方工程、打桩工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以一个单项工程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或将同一施工地点的若干个工程量较小的单项工程合并为一个成本计算的方法。6.改建、扩建的零星工程,可以将开竣工时间相近、属于同一建设项目的各个单位工程,合并为一个成本计算。扩展资料1、如果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2、如果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不能够可靠地估计,应当区别情况处理:若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工程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工程合同费用。3、按规定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时,按当期确认的工程合同费用,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按当期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一合同毛利”科目。4、合同完工确认工程合同收入、费用时,应转销合同预计损失准备,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减去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工程合同费用后的余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按实际合同总收入减去以前会计年度累计已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后的余额。5、这两个科目应按施工合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6、期末,应将这两个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这两个科目应无余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原材料成本核算方法

原材料成本核算方法如下:1、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以中间产品生产时发生的生产成本作为其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使用实际成本法,原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都按照实际成本计价。使用实际成本法入账很简单,但日常没有办法反映材料成本是超支还是节约,从而没有办法反映物资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2、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对材料的收发和结存都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设置材料成本差异这个会计科目,按期结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期末将企业发出和结存的材料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法有利于加强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考核耗用材料部门的工作成绩,能够简化会计处理手续。计划成本法适用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的企业。原材料成本核算方法注意问题:对于购入的材料只有在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已定并已验收入库的条件下计算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可在入库时结转,也可以在月末汇总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额用正号表示,节约或贷方余额用负号表示。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始终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只不过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或×××表示,最终计入到成本费用的材料还是实际成本。

如何将委托代销成本核算方式调整为按发出商品核算

1.发出商品:在一般销售方式下,企业对于已经发出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通过“发出商品”科目进行核算。即企业对于发出的商品,在确定不能确认收入时,应按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借记“发出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2.委托代销商品:是企业委托其他企业代销商品的一种销售方式。企业委托代销发出的商品作为委托代销商品处理,借记“委托代销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等科目。3.企业委托其他企业代销商品时,在发出商品时,如果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比如以收取手续费方式代销或视同买断方式但对方未销售掉的可以退回的情况),那么企业发出商品时,应该先将成本由“库存商品”转入“委托代销商品”,因此这个“委托代销商品”与“发出商品”科目的性质是类似的,而“发出商品”科目的性质与“库存商品”科目的性质是类似的,因此委托代销商品是委托方的存货。4.委托代销成本核算方式改为按发出商品核算方式,实际上就是换了一下名称而已。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