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能源工资高吗
美国新能源工资高。在美国的新能源中是指特斯拉北美员工平均年薪在10万+美元,最高的是机械设计工程经理以及软件开发工程师,这两个岗位平均年薪在17万美元之上,最低的是物流分析师和一线制造工程师薪酬最低,也就是普通工人薪酬,大约8-9万美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特斯拉北美员工平均薪酬为63万元。所以是高的。
没有补贴依然增长,国外品牌边缘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熟
中国电动车销售,已经占全球电动汽车销售的69%。这还是在没有补贴,油电混动排除在新能源之外的情况下实现的。2022年全球电池电动汽车销量为802万辆,占新车总销量8063万辆的9.9%。电池电动汽车方面,中国增长86.1%,达到507.5286万辆,占63.3%,占据绝对优势。作为参考,如果扩大到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95.6%,达到689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在中国整体汽车销售中的比重达到25.6%。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了中国政府设定的新能源车普及目标(到2025年新车销量中新能源车占比达到20%)。接着是欧洲增加20.2%,达到162.2895万辆,占20.2%,美国增加58.9%,达到80.2653万辆,占10%,韩国增加61.2%,达到16.2987万辆,占2.0%。数据还显示,中国、美国和欧洲占世界电动汽车市场的93.3%,与电动汽车的全球化还有一定距离。【中国本土品牌的迅速崛起】出口数量的增加和中国本土品牌的占有率的增加也同样引人注目。中国2023年第一季度汽车出口数量同比增长70.6%,增至99.4万辆。超过出口95.4万辆的日本,位居第一。中国2022年达到311万辆,跃居世界第二。按照这种趋势,今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另外,今年前2个月,中国汽车市场减少15.2%,达到363万辆,其中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7.6%,达到52.3%,超过50%。在2023上海车展现场,全球玩家的存在感减弱,中国企业占据了主要位置。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德国企业在中国的份额从2015年的19.9%上升到2019年的24.6%,但此后降至19.1%。日本汽车公司的占有率也一度超过25%,但2022年降至19%。全球汽车市场份额的变化也是如此。2021年,欧洲企业的占有率为27.6%,日本为27.2%,中国为15.8%,美国为18.4%,韩国为7.7%。2022年,欧洲企业的占有率分别为28.8%,虽然有所提高,但日本为2.53%,美国为18.3%,韩国为7.3%。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中国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主导着增长势头。中国从2009年开始实施电动汽车补贴,虽然比原计划推迟,但补贴制度已于2022年结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达到27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900万辆,比2022年的689万辆增长35%。标普全球预测全球电池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其实也是基于中国市场的预测。中国轿车协会预测,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繁荣,今年中国轿车销量将达到2350万辆(其中新能源轿车850万辆)。2022年美国市场新车销量为1438万辆,下降7.5%,2016年达到1760万辆的顶峰,持续下滑。欧洲市场(EU+EFTA+英国等30个国家全部)减少4.1%,达到1128万辆,远不及2000年欧洲18个国家的1474万辆。与此相反,中国的销量增加了2.1%,达到2686万辆,产量也增加了3.4%,达到2702万辆。轿车销量为2356万辆,同比增长9.5%。从2015年开始,连续8年超过2000万辆,引领着整个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政府主导下的中国汽车产业】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政府带动的。中国正在根据制造强国2025计划,推进汽车技术自立的政策。2004年发布了汽车产业新发展政策,内容涵盖了生产和技术开发、能源政策、应对市场变化、零部件产业的培育、消费者应对等所有领域。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加入WTO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调整和升级汽车产业结构,提高汽车产业全方位的国际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持续增长的需求;为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通过本政策的实施,到2010年将汽车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而且,在7年后的2011年开始的第12个5年计划中,制定了与此前不同的政策。核心是将增长战略从生产转向消费,从传统能源转向绿色能源。中国政府称之为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的核心是通过收入再分配和福利政策解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老龄化问题等无数矛盾。《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书》的核心是七大新增长产业。指定了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尖端装备制造、新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七大增长产业。在七大新增长产业中,被分类为领先产业的领域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新材料等。当然,占比重的是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环保和节能产业。对于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中国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设备供应国,也是风力发电设备投资世界第一的国家。进而,2017年发布了以2025年为目标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概要。其主要内容是,为了在10年内成长为汽车强国,将电池和马达等基础零部件国产化,培养世界前10名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对于内燃机汽车来说,要确保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并不容易,因此不仅要通过新能源汽车提高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还要考虑出口。基于国家层面的政策,中国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接着2013年售出2187万辆,首次突破2000万辆,震惊了世界。作为衡量购买力标准之一的贫困人口也大幅减少。以2015年为准,日收入不足1.25美元的绝对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比30年前的2.5亿人减少了86%。这仅占总人口的2.6%。那种财富的增长表现为中国市场汽车销售的增长。2014年为2349万辆,2015年为2459万辆,呈现出连年增长趋势。【CATL和比亚迪主导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政府宣布计划从2011年开始10年内投资1千亿元人民币,发展新能源汽车。因此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初期,都获得了相当高的补贴。中国也采取了本国产业保护政策,特别是电池。汽车用二次电池的主流是锂离子,最初日本的松下,韩国的LG化学、三星SDI等一直控制着市场。当时,要想在中国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必须使用从中国政府认证的企业购买的电池。但获得认证的企业包括CATL在内都是中国企业。世界级电池生产企业LG化学及三星SDI、SK Innovation、日本松下等海外企业一家也没有。再加上中国政府的政策再次助力了CATL。2016年初,LG化学和三星SDI被中国政府排除在电池供应商名单之外。到那时为止,两家公司都是中国国内的主要电池供应商。中国政府虽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但普遍认为有萨德问题的政治背景。虽然这项补贴在2020年最后被废除,但在此期间CATL已经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中国企业重新建立世界秩序。以2022年业绩为准,各企业的占有率较高的是,中国CATL为270GWh,占39.1%,其次是LG能源解决方案为103GWh,占13.6%,比亚迪为84GWh,松下为49GWh,占7.3%,SK on为44GWh,占5.4%,三星SDI为36GWh,占4.7%,CALB为3.9%。从国家来看,中国企业占60.4%,韩国23.7%,日本7.3%,其他8.6%。CATL与同时生产电池和电动汽车的比亚迪一起,预计短期内将进一步提高在世界电动汽车市场的存在感。比亚迪正在推出将市场扩大到8000美元电动汽车的战略,远低于特斯拉和大众预告的2.5万美元。这表明汽车产业仍然由规模经济支配。随着时间短推移,今后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国外品牌边缘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彻底成熟。【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郑谊,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中国新能源期货靠谱吗
靠谱。中国新能源期货公司已经在当地工商局进行注册并认证,在中国新能源期货公司官网上关于中国新能源期货公司的所有内容都是公开可查询的,属于正规公司靠谱。中国新能源期货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地址位于中国天津市和平区解放路。
自主向上,岚图聚拢全链条资源,打造高端中国新能源车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从传统能源渐渐转向新能源,汽车也从功能性切入智能化,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新能源汽车,有些消费者或许是抱着尝鲜的心理,也有些消费者是对于汽车智能网联技术有着更多了解和更高接受度。可以肯定的是,汽车朝着新能源时代发展是无法阻挡的,伴随着智能化体验愈发丰富,汽车也不仅是作为交通工具那么简单了。如何才能给予用户更高品质的驾乘体验?岚图汽车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作为“造车新实力”,岚图汲取东风集团54年造车经验,以及超过30年新能源开发经验,站在巨人肩膀上进行创新开发,整合了最优秀的资源来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出行服务。别看岚图品牌诞生在2020年,至今也才3年发展历程,可是岚图生产和营销体系在面对疫情冲击都没掉链子,到了2023年更是快速增长,3-6月已经连续四个月销量超过3000台。岚图汽车坚持自立自强,一直是以全链条筑牢新能源汽车产业根基。比如在岚图智造基地,你可以见到5G、大数据、边缘云、AI等诸多全球领先技术,与自建高效智能的冲压车间、全自动焊装车间、无尘化智能环保涂装车间、全自动树脂车间以及数字化总装车间相搭配,形成年产15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岚图汽车为何拥有如此多领先技术?这离不开品牌脚踏实地技术布局,先是承担国家科技部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打造出行业领先的时间敏感网络车载测试环境系统,构建了下一代自动驾驶系统冗余设计及功能安全技术平台。还有汽车轻量化材料—结构一体化成形技术研究及应用等诸多技术专利。从数据来看,岚图汽车成立三年,完成国内累计布局申请专利2197件,海外布局申请专利50余件,发明专利公开量位于新势力造车第一。在诸多技术加持中,岚图自主研发了“明星”技术——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中央集中式SOA电子电气架构。以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为例,作为全球首个正向开发的多动力架构,可满足品牌未来几代车的技术需求,实现B级到E级,轿车、MPV以及SUV等全品类车型覆盖,提升更新换代速度,所以岚图汽车才能三年推出三品类。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该平台架构打造的车型,均取得了高品质驾乘体验,屡次获得行业认可。岚图梦想家2022年10月完成国内首次挑战90km/h超美标高速追尾测试,获得TOP Safety 2022顶级安全碰撞挑战证书。此外还有岚图追光,对标中、美、欧三大安全标准开发,搭载行业首个量产装车的半固态电池,也难怪引得来自挪威的参观者感慨:“岚图展台让我们感受到了独特的中式优雅格调,岚图追光是我坐过最舒适的汽车。”岚图汽车一路向前,如今已经实现在欧洲市场开始销售,并被海外用户认可。下半年还将推出新款FREE、追光PHEV以及全新中型SUV,进一步丰富消费者选择,完善产品布局,实现销量再提升,为中国品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Uncle辣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款Model 3曝光,能再次搅动火热的中国新能源市场?
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特别是来到中国市场之后,通过技术领先和降价等手段刺激了20-30万元级别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大批的后起之秀也有意或无意的模仿特斯拉的理念和模式。但随着市场的发展,自主品牌在更多不同的价位段有了更多的新车型和新技术特点,声量和销量都不输特斯拉。那么,已经曝光且不久后的中期改款特斯拉新款Model 3还能够像初来乍到那般搅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吗?轱辘哥将从搅动前后和影响三部分慢慢细说。搅动前的中国车市在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彼时的自主品牌新能源大多都是随应政策的“油改电”车型,这些车型续航里程短、车身强度差、乘坐不舒适以及补贴后仍不低廉的售价,使其很难走入寻常百姓家。于是,这些车型只能活跃在网约车市场和共享汽车行业当中。直到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国产后,带动起了一大批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配件供应商,从而促进了配套零部件供应商的革新换代。让自主品牌新车想要获得较为先进的零部件这件事情变得更简单除了单个的硬件,在软硬件结合层面最热门的功能——智能驾驶辅助,也是特斯拉在当时打下基础的。早在2014年,特斯拉就与Mobileye公司研发自动驾驶功能,并在2015年就推出了Autopilot 1.0版本并至今逐步更新迭代,使其成为现在新车发布几乎离不开的功能。最后就是特斯拉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的全新销售模式——官方直营。以往的汽车销售非常依赖于二级经销商,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根据需要将品牌扩展到更多有需要的地区。但由于层层的加码,导致消费者很难原价购买和体验到厂家给到消费者的一些权益,多了一个中间商赚差价。特斯拉就不同了,将买车也变成一个可以在手机APP操作的事情,价格、服务和质保等也能够尽量做到统一,让买车变得更加简单,让消费者有更好的购车体验。现在这一个购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传统品牌学习。搅动后的中国车市在受到特斯拉的刺激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主品牌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生欲望”,纷纷摒弃原有的造车思路,重新开发出了代表各自的纯电原生平台。不仅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效果可以比肩特乃至超过斯拉了,在自主品牌非常擅长的舒适性配置上更是吊打了特斯拉多款车型。在售价方面,从一开始的对标特斯拉,到售价达到80万,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越来越成熟,自主品牌的成本控制优势愈发突出,品牌价值也日益提升,从而有了更多的定价话语权。借用平台架构的优势,像极氪、蔚来、理想等品牌,也生产出了更多符合各个价位段的车型,丰富了市场,让消费者有更多的车型可选。可以说,在引进特斯拉进行国产之后,在售价和技术等多个维度的刺激下,自主品牌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了可以和特斯拉掰掰手腕的程度,受益的是自主品牌,更是消费者。新款Model 3将持续影响20万元价位段的新能源车型从目前获得的消息来看,中期改款的Model 3将在今年的第三季度进行生产,若届时的价格与现时齐平或更低,轱辘哥认为将对自主品牌20到30万元价位段的车型造成不小的冲击和影响。从销量上来看,2023年上半年现款的特斯拉Model 3一共卖出了90173辆,其最直接的竞品车型是比亚迪海豹,上半年卖出了40760辆,仅为Model 3的一半销量还不到。另一款竞品车型小鹏P7i上半年的销量也仅有20045辆。所以从销量可以看出,现款Model 3仍是要大幅度领先这两款竞品车型的,虽然国产交付的时间超过了三年半,但热度依旧不减,地位难以撼动。加上中期改款的Model 3被曝将升级座椅通风,杜比全景声音响和更高阶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所以国内同级别的车型的销量将受到不小的影响。轱辘哥认为,如果想要购买一款纯电车型,现阶段的Model 3并不是一款必买的车型,同价位有许多优秀的自主品牌竞品车型可以选择。但如果是在新款车型上,特斯拉给予其更节能的电机,更长的续航和更加智能和先进的驾驶辅助功能,消费者们会不会为了新鲜感而买单呢?这也是能否再次搅动市场的关键。或许新款的Model 3未必能在声量上大过友商和竞品,但在产品和销量上,对于不少自主品牌来说仍是不小的挑战。【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My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刘联涛是什么人?国新能源董事
刘联涛:男,1972年生,经济师。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任山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2009年5月至2012年11月,任山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9年12月至2011年7月,任山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调控中心主任;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任山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任山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任中共山西天然气有限公司委员会副书记;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任山西天然气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8月至今,任山西燃气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任山西天然气有限公司总经理;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任上海联华合纤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6日,任山西省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5年12月至2020年1月2日,任山西煤层气(天然气)集输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2016年7月至2020年1月2日,任中共山西煤层气(天然气)集输有限公司委员会书记;2017年5月至今,任山西省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17年7月至今,任中共山西省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委员;2020年1月2日至今,任中共山西省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副书记。
中国新能源汽车主流车型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各类型产品。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的。3、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采用传统燃料,同时配以电动机或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混合动力汽车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汽车和柴油混合动力汽车两种。目前在国内,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为主,而国际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展也比较快速。4、氢能源动力汽车:就是以氢气为汽车燃料的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是一种能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不过,氢燃料电池成本过高,而且氢燃料的存储和运输按照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相对有点困难。5、纯电动汽车:主要是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目前,大部分车型是直接采用电机驱动的,有一部分车辆则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而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
中国新能源汽车历年销量
1、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2、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89万辆。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
1、石油资源日益减少且不可再生,中国电力资源丰。2、环境污染日益加重。3、国家大力倡导,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价格上的高额补贴,以及不限行不限号等政策,以及充电站的大量建设,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重塑之年,长城汽车将如何排兵布阵?
2023年伊始,国补刚退出新能源的舞台,特斯拉就打响了降价的第一枪,这导致许多新能源品牌哪怕是硬着头皮也要选择跟进。而随后出现的12万C6,不仅让中国车市乱成了一锅粥,同时还把多数车企逼到了悬崖边,这不禁让人思考一个问题:难道国补退场的后新能源时代,就是要进行你死我活的价格战吗?很显然,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商业案例都证明过:价格战绝非良药,反而只是让人短暂欢愉后变得更痛苦的毒药,那什么才是救市良药呢?从长远来看,虽然中国市场主宰了全球超60%的电动车份额,但却缺少能引导行业完成价值向上突破的领头羊,简单来说就是具备头部效应的车企,未能塑造出可引导行业长期发展的良性循环,比如引导大家拼产品、拼体验、拼价值,并非恶性的拼价格。面对这种混乱局面,作为自主品牌龙头车企的长城汽车站出来开了一场“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让处于狼藉状态的车市和站在悬崖边的车企,在这场大会展示的“干货”中窥见了新能源在未来的正确发展道路!把自己吊在“危机感”上面总要让技术预判十年对于车企来说,大家之所以一窝蜂地打起价格战,就是觉察到车市内卷加剧的危机感,毕竟在没有更好解决办法的前提下,只能先饮下这剂“价格向下”的毒药。然而业内都清楚一点,那就是只有走投无路的二流车企才会只拼价格,蓬勃发展的一流车企向来拼的是价值,不过长城汽车却在“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中展示了更高级的东西,那就是拼“生态”!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就会疑惑:什么是“生态”?要知道随着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无论是拼价格还是拼价值,都做不到长治久安。因此企业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学会进化,比如通过庞大的企业体系力、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协同发展的战略系统,凭借更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价值向上突破并成为行业风向标,这就是“生态级”企业的特征,其中的代表除了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还有今天要说的“长城汽车”和它的“森林生态”。众所周知,未来几十年间的汽车发展方向,已经确定为“新能源”和“智能化”。而长城汽车森林生态体系,却早早地就在这些方面完成了产业布局,不仅构建了业内领先的“光伏+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的能源体系,还完成了”太阳能-电池-氢能-车用动力”的全价值链布局,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了不让技术“卡了中国人的脖子”的多项第一,比如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将高速叠片技术引入方形电池领域、全球第一家成功研发出无钴电池和国内唯一氢能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布局等。而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长城汽车不仅自研自制了国内首例采用1700万像素感光芯片的车载摄像头,还拥有中国首个量产落地的城市NOH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国首个自动驾驶数据智能体系,再加上全球首个智慧线控底盘和咖啡智能座舱V3.5高算力平台等,从而实现具备从感知硬件到计算平台的全域自研能力。重点来了!在掌握了多项行业第一的领先技术后,森林生态就能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实现相对更低成本的制造,从而打造出更具价值力和更出色的产品,这不仅能让车企在未来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比无脑拼价格更能吸引用户。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明白森林生态的核心,那就是通过超前的技术预判和全产业链布局,再加上不存在短板的体系,不仅让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时代实现了价值向上突破,还让它在这次车市危机中成为行业话事人!Hi4实现科技普惠让每个人都能撷取科技之果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森林生态能为长城汽车乃至行业带来极大的向上价值,那么它落地到消费者层面是怎样的呢?要知道对于现在追求精致感和性价比的年轻消费者来说,大家在买东西时并不单看谁的价格更便宜,反而更加注重产品呈现出的优质体验度和价值突破,这就要提到长城汽车这次大会中的“干货”——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作为全球首创的智能四驱电混动技术,“Hi4”是以P2+P4双电机串并联的全新构型,专为新能源全场景高阶驾驶需求打造的“天花板”级别的混动技术,它能真正让产品实现“四驱的体验、两驱的价格,四驱的性能,两驱的能耗”,让以往价格门槛较高且能提升操控的四驱系统,实现全面平替无法应对复杂道路环境的两驱产品,从而使所有用户都可以享受到科技平权所带来的越级消费体验。毫无疑问,“Hi4”的落地量产,不只是让消费者品尝到科技普惠的果实,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为后新能源时代的汽车市场树立起具有正确导向的价值标杆。要知道当长城汽车引领市场进入全民电四驱时代后,如果其他车企不选择跟进,等待它们的将会是消费者在衡量产品价值后的弃选;如果其他车企选择跟进,那就代表大家能共同向上进步,这也避免市场再度出现“价值向下”的价格战,从而形成“价值向上”的良性循环。坚持长期主义走国家工业高端化发展道路很显然,在这次引起汽车行业震动的“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中,大家会发现无论是森林生态在技术层面和产品链上的超前布局,还是落地到产品层面能真正普惠消费者的Hi4技术,长城汽车的发展观是始终坚持带动行业完成价值向上突破的长期主义,这也恰好符合国家层面制定的工业高端化发展道路。我们就拿最近爆火的ChatGPT来说,它强大的智能表现可谓是让全球为之震惊,不过长城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也有类似的高端化智能布局,比如其打造的全球首个自动驾驶认知大模型DriveGPT,目前已完成的模型搭建和第一阶段数据的跑通,参数规模已可对标 GPT-2 的水平,相信这一技术在经过不断迭代、升级后,最终将会实现科幻电影中的L5级别自动驾驶。除了自动驾驶领域外,作为最注重核心技术研发的长城汽车,还大范围布局了其他国家紧缺的高端化工业制造,比如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和芯片制造等,这也使得长城汽车成为研发投入力度最大的中国车企之一。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据中汽研发布的《2022中国汽车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显示,长城汽车不仅在2022年的专利公开量、授权量再创新高,还蝉联中国民营车企年度专利公开量、在华车企专利授权量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公开量、授权量四项年度冠军。正是由于手握大量专利,这使得长城汽车不再惧怕“技术卡脖子”的同时,还能通过森林生态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相对更低成本的制造,因此我们发现哪怕长城汽车每年都在高端化技术研发上投入巨资,它仍是目前净利润最高的中国车企。这无疑再度证明了长城汽车坚持的长期主义是一条正确发展道路,它将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大侠车谈:毫无疑问,无论是在智能驾驶、新能源领域完成全域布局的森林生态,还是为消费者带来真正实惠的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我们可以发现长城汽车并不单是围绕某个产品进行博弈,而是真正站到更高维度依靠体系力和技术力在整个新能源赛道进行角逐,这不仅能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还能更早的摸索出新的增长空间,并做到提前数年就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布局,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早日实现站在世界之巅的愿景!【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大侠上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中国新能源发展中心刘继朋
刘继朋,1963年7月出生,男,汉族。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曾任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公司副董事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党组成员等职。2018年6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刘继朋到龄退休,已办理退休手续,免去其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职务。
全国新能源功率预测有哪些厂家
深圳市国宁新能源工厂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源节能科技工厂有限公司。通过查询深圳市国宁新能源工厂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源节能科技工厂有限公司官网可知,深圳市国宁新能源工厂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海源节能科技工厂有限公司均有工厂负责全国新能源功率预测。深圳市国宁新能源工厂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技南十二路长虹科技大厦,成立于2004年3月,是一家专业的节能服务运营商。
中国新能源车企,反攻欧洲
如果说,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最为耀眼的成绩是什么?“出口”应该位列前茅。继今年一季度,我国以107万辆的汽车出口总量首超日本,位列全球汽车出口国第一名后,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6月间,我国汽车累计出口234万辆,同比增长77.1%;出口总金额更是高达3,207.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暴增123.5%。作为参考,2014年至2016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不过240万辆,而2014年至2017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金额甚至不足3073亿元人民币。而就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今年将有望突破400万辆,并且随着更多中国车企走向海外,到2030年我国乘用车出口销量将超过800万辆,其中,欧洲市场将在中国自主品牌输出和部分海外车企新能源产能转移的共同作用下,成为最大出口接收区域。与其内卷,不如“走出去”自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卡车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造车的历史,发展至今,中国汽车工业迎来70年华诞,我国更已连续14年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国,连续8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毫无疑问,中国早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汽车大国,且伴随电气化、智能化的高速发展,在部分技术领域更已行至世界前列。但不可否认的是,或因整体经济仍在缓慢复苏,抑或去年促销政策、补贴政策退坡提前透支消费需求,以及终端市场飞速发展背后基础设施、产业链跟不上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有别于过去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翻倍式增速,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增速正在放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9.8%,不过,由于去年6月受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拉动产销呈现高增长,今年1-6月累计产销增速较前5个月回落1.8和1.3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半年累计产销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达到28.3%而要知道的是,无论是盖世汽车研究院还是各大协会机构、券商此前对于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约在900万辆上下,全年渗透率逼近40%,这意味着若想要实现这一预期,下半年产销量或需突破500万辆规模,月均超80万辆。在这一背景下,“卷”成了中国汽车产业上下主旋律。从最初的卷续航,到如今卷智能配置、卷快充速度,再到近期,由特斯拉开启的新能源降价狂潮,比亚迪以冠军版杀入10万元紧凑级车市,传导到产业端,便是需要以更低的售价,更快速地交付出更大空间、更长续航、更高科技的优质产品。正如诸多汽车行业大佬在与盖世汽车沟通时输出的共同观点“只要能够在中国打赢市场,那么拿到全球市场上都不成问题”,越来越多行业巨头将目光向外转移,在他们看来,与其内耗,不如“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海外汽车市场。海关总署标法中心TBT研究部副主任刘建华亦强调道,成为汽车强国,势必要走出国门,在世界市场拥有一席之地。走,去欧洲!事实上,去欧洲并非中国车企第一次尝试。早在2005年-2007年间,陆风汽车、华晨汽车先后登陆欧洲,试图以低价打开这个密布奔驰、宝马、大众、雪铁龙、标致等传统汽车巨头的市场,却不承想两者极差的E-NCAP碰撞试验报告成绩,让“粗制滥造”成为欧洲对于中国汽车的刻板印象。直至此后多年,中国汽车品牌出海总聚焦东南亚、南美洲、非洲或是俄罗斯、墨西哥等市场,即便是近年来借新能源汽车逐渐走高的欧洲市场,若细细拆分其组成,仍聚焦在华生产的特斯拉、沃尔沃以及宝马等外资品牌,自主品牌占比较小。就国际能源署( IEA)数据显示,2022年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有16%是从中国进口,但其中中国本土品牌汽车仅占四成,而特斯拉中国在这一年共出口了30万辆电动汽车,相当于其产量的四成以上,且多数销往欧洲市场。但若梳理我国车企近年来出海路线,去欧洲,正成为主流趋势。“从‘请进来",到‘走出去",在欧洲建厂,是上汽人过去几十年的梦想。”日前,上汽集团总裁助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上汽国际总经理余德在其海外业务沟通会上如是说。在他的分析中,借助名爵,上汽在欧洲销量日益增多,欧洲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接受程度最高的市场之一,建厂的时机正成熟。叠加欧盟于今年4月通过的《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意味着欧盟将是第一个实现汽车完全电动化的地区。同时,欧洲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补贴力度分化,各国还通过减少车辆注册税、道路税等税收,以及为电动汽车使用提供更广泛的便利等路权优惠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在此背景下,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认为,到2030年,欧洲每5辆汽车中就有3辆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60%,远超全球26%的渗透率。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大,但与之对应的却是当地汽车制造业电气化转型的严重滞后,为抓住这一市场蓝海,不只是上汽,包括但不限于比亚迪、长安、长城、东风岚图以及蔚来、小鹏等新能源车企纷纷瞄准欧洲市场。长安汽车“海纳百川”海外战略规划,将进入欧洲市场视为其2024年重要方向;图片来源:长安汽车仅以长安汽车为例,其于今年上海车展上官宣“海纳百川”海外战略规划,其中强调将于2024年正式登陆欧洲市场,并用2-3年的时间,完成欧洲主要市场的进入和布局。未来,长安汽车在欧洲市场销量将突破30万辆。而基于近年来中国制造不断升级,品质持续提升,价格也逐渐走高,开始向中高端产品细分市场迈进。2019年新能源汽车平均出口价格为5,000美元,2022年则增加到2.2万美元。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出口均价更是达到3万美元/台,高于新能源汽车整体出口均价,其中对西班牙和挪威的出口均价最高,为3.9万美元/台。“极氪001在欧洲售价比国内贵了将近58%,极氪X更是贵了88%。”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向盖世汽车透露。得益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加速出口欧洲,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洲汽车出口量占中国整车出口总量的比重从2018年的5.7%升至39.1%。面向2030年,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认为,我国出口欧洲市场汽车有望提升至264万辆,年复合增长率22%。不只是整车,产业链集体走进去“中国风暴正笼罩欧洲电动汽车行业。”这是雷诺汽车董事长Jean-Dominique Senard对于今时今日中国电动车出口欧洲市场带来的最直观感受。这是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夸赞,但同时更是对欧洲汽车产业的警示。早在去年5月的一次演讲中,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表示,欧盟不应该允许中国扼杀其重要产业之一。“我们不能在电动汽车市场上重复我们在光伏领域所犯的错误,在这一领域,我们对中国工业产生了依赖,并让中国制造商繁荣起来。”随后在近一年随中国自主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多点开花,由“首席贸易执法官”Denis Redonnet领导的欧盟委员会贸易保护部门于今年6月开启讨论是否启动对于中国电动汽车倾销调查,如有必要,或将针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额外的关税或实施限制。当被问及调查时,欧盟内部市场专员Thierry Breton直言,“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数量迅速增加已成为欧盟行业面临的问题。”就在一个月前,法国率先关闭非欧洲制造的纯电动汽车购车补贴,如无意外,接下来将有更多国家跟进这一政策,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无疑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带来阻力。很显然,尽管前景广阔、目标清晰,中国车企的全球化之路依然挑战重重。除政策约束外,海外供应保障不足、内部基础能力欠缺、当地市场资源有限、品牌优势尚未建立、产品技术“水土不服”等都是企业当前的共同痛点,制约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此,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海外运营总监张彬向盖世汽车强调,“车企出海,不是简单将销售公司带出去,更要将生产基地、全生态以及全产业链带出去。”他进一步指出,全球化竞争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需要面向全球海外生态布局,参与全价值链竞争,将高端技术同步布局市场,快速扩大市场的影响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就全球汽车品牌。概览过去数年,从电动汽车三大件之一的动力电池产业集体卷向欧洲,根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至此已有超575GWh海外规划产能。单以比亚迪为例,继匈牙利纯电动大巴卡车工厂之后,其于7月再度明确将在匈牙利建造一座全新的电池组装厂,预计此次投资将超过2亿元人民币。同时,根据比亚迪欧洲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Michael Shu)透露,比亚迪正在物色其第一座欧洲乘用车工厂,且最快将于2025年正式投产。未来不排除基于自身业务拓展情况和市场需求,比亚迪进一步拓展核心零部件工厂海外布局的可能性。BYD ATTO 3、唐、汉首入西班牙市场;图片来源:比亚迪回望过去数十年,全球百年汽车工业的历次全球化窗口期均与中国无缘,但伴随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达成共识,中国汽车产业借电气化、智能化实现弯道超车,一跃从技术跟随者成为行业引领者,更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时,是部分传统自主车企在产品设计理念创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零部件生产、配套建设以及品牌运营等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推动我国本土汽车出海从整车、零部件的出口进入到汽车生产全价值链出海。而带着“反攻”欧洲的野心,多数中国车企在全球化过程中正逐渐摘掉“性价比”的帽子,树立起有认知度的全球性品牌,从而实现在海外拥有更高的品牌溢价与更强的盈利能力。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基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日渐壮大,以及我国经济、政策和金融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及对汽车产业的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在此次全球化窗口期中占据制高点,迎来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黄金窗口期。【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盖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山西国新能源待遇真好
题主是否想询问“山西国新能源待遇真的好吗”?真的好。山西国新能源有五险一金,有住房公积金,有年终奖10000元,待遇是真的好,另外山西国新能源位于太原市小店区长治路。
中国新能源的种类及装机容量论文
中国新能源的种类及装机容量论文如下:201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并网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发电量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底,我国新能源安装容量达到7000万kW,居世界首位,并网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409万kW,同比增长47.4%,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5.1%。其中,风电并网容量约占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的85.5%;并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约占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的4.4%;生物质及其他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占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的10.1%。201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约为1016亿kW?h,同比增长29.9%,约占全部发电量的2.2%。其中,风电发电量约占新能源发电总量的72.0%;太阳能光伏发电约占0.9%;生物质及其他新能源发电约占27.1%。201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按发电煤耗320g/(kW?h)计算,相当于节约3241万tce,减排二氧化碳9030万t。电能是国民生活和生产的根基,无论是从能源角度,还是电力系统自身方面来看,研究新能源发电技术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都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中国新能源技术输出落地,大众7亿美元入股小鹏谋求关键技术
30多年前,大众汽车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车企,充分享受到了市场发展带来的红利。如今,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大众汽车通过一场新旧造车势力的“联姻”,引发了汽车圈的新“地震”。7月26日晚,大众汽车集团一连释放了两个重磅消息。首先是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合作。同时,双方计划在2026年推出两款电动车型。并且,大众汽车集团将以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并持有4.99%股权。除此之外,奥迪品牌也与上汽集团签署备忘录,深化现有合作。双方将通过共同开发,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作为规划的第一步,奥迪将通过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其实,相比于此前奥迪与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方面合作的传闻,此次“官宣”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而大众品牌携手小鹏,其影响无异于向车市投放了一枚“重磅炸弹”。那么在称赞双方“保密”措施到位的同时,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输出更加值得期待。大众谋求“关键技术”随着汽车行业在智能化方面的飞速发展,中国车企,尤其是造车新势力品牌凭借着先手入局,已经在产品体验上领先了合资品牌几个身位。尽管大众汽车在过去几年内希望通过旗下自动驾驶软件子公司CARIAD奋起直追,但CARIAD的发展却远未达期望,不仅没能成为大众汽车的杀手锏,反倒成为多款电动车延期交付的根源。在当前中国众多造车新势力品牌中,相比于蔚来注重服务,理想聚焦用户体验,小鹏的优势则集中在智能化,尤其是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目前,小鹏汽车推出的XPILOT 4.0自动驾驶系统已经在多款车型上落地,并赢得了不少用户的称赞。在今年上海车展,小鹏汽车还带来了全新研发的SEPA2.0扶摇架构,该架构下车型将标配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采用了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并具备高速和城市智能辅助驾驶能力。在大众品牌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初期,双方计划面向中国推出全新的中型纯电动车型,新车悬挂大众品牌LOGO,补充大众品牌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且专属于中国市场。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表示:“与小鹏汽车的携手,让我们在中国的关键技术领域有了另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正如贝瑞德所说,双方在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有效结合后,从而创造出的协同效应,势必会更好地满足中国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但除了在产品层面的需求外,大众汽车也将利用小鹏带来的“关键技术”,补足此前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小鹏汽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供的文件中透露,与大众合作开发的两款新车并非基于SEPA2.0扶摇架构而打造,而将采用小鹏G9平台。同时,文件内容还显示双方计划将在多个领域探索更多潜在的战略合作,包括在未来电动汽车平台、软件技术和供应链等方面。小鹏抓住“救命稻草”其实对于小鹏汽车来说,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头部玩家”之一,今年以来的的市场表现并不能令人满意。尽管全新推出的小鹏G6赢得了不少关注,但是在短时间内,还需要面对较大的交付压力,成为“爆款”尚无时日。此次与牵手大众品牌,对于小鹏来说无异于是“雪中送炭”。根据双方协议,大众汽车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美国存托股票,每股ADS代表两股A类普通股)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大众将股比控制在4.99%,主要原因是规避证券法中的相关条款。例如股东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达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向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对此大众汽车也表示,股份发行将取决于惯例交割先决条件的达成,包括适用的监管审批。现阶段,小鹏汽车在市场表现不佳,新车交付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对于现金流的需求自然也十分巨大。而此次大众真金白银的支持,对于小鹏汽车目前的发展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同时,新近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将成为小鹏汽车在开发领域的合作伙伴,未来也将在智能化领域为小鹏提供有力支持。就在大众集团官宣合作后,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与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就分别在社交平台发文,对于双方合作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与期待。其中,何小鹏表示:“期待‘大"和‘小"的携手,将最好的技术,最好的产品,最好的品牌带到全球。”贝瑞德则透露,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其已经与何小鹏以及小鹏汽车团队进行了高度互信的交流。双方都对未来移动出行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奥迪不甘只做“配角”相比于大众“牵手”小鹏所产生的热度,奥迪与上汽集团深化合作的消息在不少人看来显得更加“意料之中”。不久前就有报道称,为了应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并缩短研发时间,奥迪正打算直接从中国电动车企购买电动平台授权,并且前谈判正在进行中。对此,奥迪中国回应称未来将坚定践行在华承诺,推动互利共赢的本土化发展。此次与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中,提及了奥迪将通过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内容。从目前奥迪在化布局的电动化产品来看,侧重点都集中在中型和中大型纯电SUV车型。而在体量巨大的轿车领域,除了价格“高高在上”e-tron GT外,奥迪还没有涉及。因此我们有理由猜测,在得到上汽集团的支持后,在Q3所处的紧凑型SUV,和A4L所在的中型轿车市场,奥迪仍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双方研发出的新产品也有望在上汽奥迪进行投产,来丰富其产品矩阵。不过尽管与上汽达成了新的合作计划,但奥迪品牌在华新能源战略的重心,依然还将聚焦于以奥迪一汽为主的PPE平台。在7月15日中国一汽集团迎来成立70周年之际,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就分别与中国一汽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协力进一步强化产品阵容,推动电动化车型发展,并强化中国本土技术的引入。目前,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将按计划于2024年底为中国市场投产基于PPE平台的奥迪车型。包括奥迪Q6 e-tron和奥迪A6 e-tron系列的三款车型将最先投放市场。到2025年,奥迪将在中国提供5款本土生产的纯电动车型,全球将提供约30款新能源汽车。中国技术将常态化输出现阶段,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品牌能够实现“弯道超车”,主要依靠的是技术优势和完善的产业链。也正是得益于技术优势带来的“底气”,如今的中国车企也正在快速摆脱“市场换技术”的局面。大众集团此次与小鹏汽车的“联姻”,就为合资品牌在华发展开创了新的合作模式,对于诸多跨国品牌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通过联合开发,大众集团在采购等领域就可实现规模效益,并且高度的本土化,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成本结构,增强合作各方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得益于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众和奥迪品牌的产品与服务也可以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为战略转型注入更多动能。其实在近两年中,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输出已收获了不少成功案例。例如搭载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机和磷酸铁锂电池的一汽丰田bZ3正式上市,就被看做是丰田开始尊重中国市场需求,更多采用中国本土决策的积极转变。吉利与雷诺以各占50%股份的方式成立的全新动力总成合资公司,也致力于成为下一代高效、节能混合动力系统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满足全球市场需求。此外,长安汽车坚持自主与合资共同发展,进一步强化与合作伙伴合作力度。目前,长安与福特将强力促进合资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已对未来双方电动车合作方向进行了交流并达成初步战略共识。而长安与马自达也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支持长安马自达推进新能源车型的开发。由此可见,如今的中国车企已经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未来这一优势也必将进一步扩大。作为燃油车时代的“霸主”,大众汽车在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已经通过主动求变的实际行动,为诸多合资品牌“打了个样”。相信在不久后的未来,中国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也将出现在更多合资品牌的产品上。【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扯扒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中国新能源市场,有点被吹过头了
老实说,我是一名坚定不移的“电动吹”,甚至现在谈及燃油车,嗤之以鼻的态度还在变得愈发强烈。尤其是经历了2023上海国际车展,类似的感受还在变得愈发强烈。在看到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展台的熙熙攘攘,由此形成对比的是丰田、通用、大众展台的落寞冷清。一时间,不禁感叹:“时代,真的变了。”无独有偶,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回到了家乡兰州,一座扎根西北的工业重镇。与曾经不同寻常的是,明显发现马路上行驶的“绿牌”,开始肉眼可见的增多。城市几家中心商超的一楼店面,已经被各大电动车品牌所瓜分殆尽。一时间,开篇类似的感受,再次涌上心头。而此刻,为了撰写稿件,坐在了上海办公室的工位上。顺势,打开乘联会的网站,悄然发现根据它的预估,4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或达到60万辆,同比暴增114%,1-4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或达到210万辆,同比增长43%。一时间,不得不承认,中国新能源市场真真切切迎来了绚烂绽放。可冷静下来思考,就过往经验而言,浮华背后总是隐藏着巨大的泡沫。扪心自问,“对于今天文章的主角,我们是不是有些吹过了?”换言之,中国新能源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健康,反而存在无法忽略的虚火。暴涨,全靠插混?“2023年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35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目前运行状态与预测基本是吻合的。”实际上,在乘联会的预估中,今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必然将爬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两项关键数据都会创造历史。无论接受与否,电动化转型的浪潮早已变得无法逆转。接下来,所有身处其中的参与者,能做的就是想尽办法,适应全新的规则、玩法与秩序。继续对立,等待它们的结局,便会是被凶猛的洪流瞬间淹没。只不过,继续翻看乘联会的统计,就拿一季度举例。细分板块中,3月纯电动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45.3万辆,同比增长22.1%;插电混动乘用车销量16.4万辆,同比增长92.1%。与之对应,2月纯电动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4.7万辆,同比增长41.5%;插电混动乘用车销量14.9万辆,同比增长105.8%。反观1月,趋势则更加明显,1月纯电动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7.2万辆,同比下降19.8%;插电混动乘用车销量达到11.7万辆,同比增长44.7%。而搬出上述三组数据的根本目的,还是想要证明:“今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绽放,究其根本还是由于插电混动的异军突起,而纯电动的进步碍于种种阻碍,远没有想象中巨大。”那么,在部分质疑者眼中,新的问题也随之涌现:混动算得上新能源车吗?更直白的讲,它究竟是不是披着“羊皮”的燃油车?平心而论,就我个人依旧愈发笃定的认为:插电混动就是新能源车。在大电池的加持下,与燃油车相比明显具有更好的驾乘体验与使用经济性。可将时间轴无限拉长,必须承认的是,插电混动仍然为纯电动无法大面积普及背景下,起到衔接作用的“过度产品”。也恰恰因为如此,当下中国新能源市场绽放的含金量如何,可能依旧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虽然无需妄自菲薄,但吹过头了完全没有必要。想要实现对于燃油车真正意义上全方位的超越与革命,新能源车俨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视线重新回到终端消费者层面,许多根深蒂固的偏见同样等待被打破。两超,抹杀希望?“我不喜欢今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几天前,在与友人聊天时,他突然抛出了上述一段话。随即,又补充道:“太卷了,卷到很多品牌根本无法生存。淘汰赛本应该更晚到来,今年一提前,很多新入局者完全没机会了,从整个大盘多样性与良性循环来看,并不是一件好事。”的确,价格战,价格战,还是价格战。最近,可能是弥漫在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最震耳欲聋的关键词。至于起因,还要从年初特斯拉那次“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突然官降聊起。即便这家美国车企深知会遭到老车主大面积的维权,深知会让品牌信任度降至冰点,深知会催生出更多的“等等党”,却依旧把Model 3与Model Y分别拉到了22.99万元与25.99万元的在华历史最低价。很快,作为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比亚迪开始做出响应与反击。依托在售产品矩阵,一款款“2023冠军版”车型如下饺子一样的推出,想要“以价换量”的野心同样明晃晃的摆在那里。当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深知得益于足够雄厚的家底与储备,两位所谓的“大魔王”完全有资本去祭出如此攻势。但就像本段开篇提到的那样,其它同赛道车企的日子,却变得极速恶化。除了被迫加入“价格战”,厮杀的头破血流,甚至亏本卖车维系销量,还打破了原有的发展节奏,叫苦声连连,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打一个还算恰当的比方:此刻的局面,像极了老大、老二打架,诸多老三纷纷遭殃。本以为大家能够齐头并进,到头来发现可以脱颖而出、疯狂收割的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它们的发力,使得平静的大盘,瞬间变得暗流涌动,一些抵御风浪能力不足的“小船”,稍有不慎便会溺水窒息而亡。换言之,特斯拉与比亚迪的种种举措,虽然加剧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洗牌,但冥冥中总感觉节点不是很对。如同一颗正在成长的小树,本来枝干能够四散而开,现在却选择了最强壮的两支重点培育。奈何,转换视角,造车的残酷无需多言,就像身处充满荆棘的丛林中抢肉吃。大多时候,领跑者才不会怜悯落后者的处境。就某种程度而言,“两超”的存在抹杀了部分车企生的希望,也是中国新能源市场不健康的变相体现。【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彻底成熟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彻底成熟中国电动车销售,已经占全球电动汽车销售的69%。这还是在没有补贴,油电混动排除在新能源之外的情况下实现的。全球电池电动汽车销量为802万辆,占新车总销量8063万辆的9.9%。电池电动汽车方面,中国增长86.1%,达到507.5286万辆,占63.3%,占据绝对优势。作为参考如果扩大到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95.6%达到689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在中国整体汽车销售中的比重达到25.6%。提前超额完成了中国政府设定的新能源车普及目标。接着是欧洲增加20.2%,达到162.2895万辆,占20.2%,美国增加58.9%,达到80.2653万辆,占10%,韩国增加61.2%达到16.2987万辆,占2.0%。数据还显示,中国、美国和欧洲占世界电动汽车市场的93.3%,与电动汽车的全球化还有一定距离。中国本土品牌的迅速崛起出口数量的增加和中国本土品牌的占有率的增加也同样引人注目。中国第一季度汽车出口数量同比增长70.6%,增至99.4万辆。超过出口95.4万辆的日本,位居第一。中国达到311万辆,跃居世界第二。按照这种趋势,今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另外,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减少15.2%,达到363万辆,其中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7.6%,达到52.3%超过50%。在全球玩家的存在感减弱,中国企业占据了主要位置。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德国企业在中国的份额从19.9%上升到24.6%,但此后降至19.1%。日本汽车公司的占有率也一度超过25%,但此后降至19%。全球汽车市场份额的变化也是如此。欧洲企业的占有率为27.6%,日本为27.2%,中国为15.8%,美国为18.4%,韩国为7.7%。欧洲企业的占有率分别为28.8%,虽然有所提高,但日本为2.53%,美国为18.3%,韩国为7.3%。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中国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主导着增长势头。中国开始实施电动汽车补贴,虽然比原计划推迟,但补贴制度已结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达到27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900万辆,比689万辆增长35%。标普全球预测全球电池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其实也是基于中国市场的预测。中国轿车协会预测,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繁荣,今年中国轿车销量将达到2350万辆(其中新能源轿车850万辆)。达到1760万辆的顶峰,持续下滑。欧洲市场(EU+EFTA+英国等30个国家全部)减少4.1%,达到1128万辆远不及欧洲18个国家的1474万辆。与此相反,中国的销量增加了2.1%,达到2686万辆,产量也增加了3.4%,达到2702万辆。轿车销量为2356万辆,同比增长9.5%。连续超过2000万辆,引领着整个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政府主导下的中国汽车产业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政府带动的。中国正在根据制造强国2025计划,推进汽车技术自立的政策发布了汽车产业新发展政策,内容涵盖了生产和技术开发、能源政策、应对市场变化、零部件产业的培育、消费者应对等所有领域。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加入WTO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调整和升级汽车产业结构,提高汽车产业全方位的国际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持续增长的需求,为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通过本政策的实施,将汽车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核心是将增长战略从生产转向消费,从传统能源转向绿色能源。中国政府称之为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的核心是通过收入再分配和福利政策解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老龄化问题等无数矛盾。《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书》的核心是七大新增长产业。指定了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尖端装备制造、新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七大增长产业。在七大新增长产业中,被分类为领先产业的领域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新材料等。当然,占比重的是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环保和节能产业。对于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中国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设备供应国,也是风力发电设备投资世界第一的国家。进而发布了以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概要。其主要内容是,为了在10年内成长为汽车强国,将电池和马达等基础零部件国产化,培养世界前10名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对于内燃机汽车来说,要确保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并不容易,因此不仅要通过新能源汽车提高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还要考虑出口。基于国家层面的政策,中国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接着售出2187万辆,首次突破2000万辆,震惊了世界。作为衡量购买力标准之一的贫困人口也大幅减少。日收入不足1.25美元的绝对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比2.5亿人减少了86%。这仅占总人口的2.6%。那种财富的增长表现为中国市场汽车销售的增长。CATL和比亚迪主导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政府宣布计划投资1千亿元人民币,发展新能源汽车。因此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初期,都获得了相当高的补贴。中国也采取了本国产业保护政策,特别是电池。汽车用二次电池的主流是鲤离子,最初日本的松下,韩国的LG化学、三星SDI等一直控制着市场。当时,要想在中国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必须使用从中国政府认证的企业购买的电池但获得认证的企业包括CATL在内都是中国企业。世界级电池生产企业LG化学及三星SDI、SKInnovation、日本松下等海外企业一家也没有。再加上中国政府的政策再次助力了CATL。LG化学和三星SDI被中国政府排除在电池供应商名单之外。到那时为止两家公司都是中国国内的主要电池供应商中国政府虽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但普遍认为有萨德问题的政治背景。虽然这项补贴最后被废除,但在此期间CATL已经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中国企业重新建立世界秩序。CATL与同时生产电池和电动汽车的比亚迪一起,预计短期内将进一步提高在世界电动汽车市场的存在感。比亚迪正在推出将市场扩大到8000美元电动汽车的战略,远低于特斯拉和大众预告的2.5万美元。这表明汽车产业仍然由规模经济支配。随着时间短推移,今后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国外品牌边缘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彻底成熟。
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分析
中国新能源汽车分析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源(或采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用动力装置),在行驶中集成车辆动力控制和先进技术,形成先进的技术原理,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含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余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能源)五类非常规车用燃料是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以外的燃料。本报告中提到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 1999年至2007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处于探索阶段。2008年以后,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产业化准备阶段,政策密集出台,示范运营开始。政策方面,开始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编制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规划,推动新能源产业化。2001年,新能源汽车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能源汽车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最终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加快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也就是说,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将达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等)将达到500万;以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已居世界第一,年产销量1500万辆。《关于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 进一步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增加到25个。《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 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 明确各试点城市要积极研究落实免牌照拍卖、摇号、限行等新能源汽车限制措施,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等配套政策通行费。此外,还要制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关于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 进一步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增加到25个。《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 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 明确各试点城市要积极研究落实免牌照拍卖、摇号、限行等新能源汽车限制措施,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等配套政策通行费。此外,还要制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
中国新能源发展前景和趋势
中国新能源发展前景和趋势1.巨大蛋糕下被外围化的国产车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汽车类零售额超过4万亿元,达到4.4万亿元。4.4万亿元是个什么概念?作为人均GDP世界第三的瑞士,2021年全年的GDP为5.67亿。可想而知,我国汽车市场的体量有多大。可如庞大的市场,国产车企能获得的利益并不理想。曾经的《外商准入特别管理条例》中规定:任何车企进入中国,均需要与中国车企合资,并且中国企业的股份不能低于51%,旨在用市场换技术,让外资车企教会国内的车企造车。但结果显而易见,外资拿到了市场,但国内车企自始至终都没能在发动机上有所突破,只能沦为配件商。外资用核心技术拿捏住高额利润,国内车企却只能在外围为“蝇头小利”奔忙。2.国产车企想要弯道超车,新能源或是最好的机会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新能源车它避开了传统发动机的技术壁垒,这使我们与外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仅如此,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电池和电机,我们正在全速向前。电池以麒麟电池为例,从现在宁德时代对外数据来看,麒麟电池将三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255Wh/kg,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160Wh/kg。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比特斯拉自研的4680系统可以提升13%。而在电机方面,国产电机已经稳稳站在第一梯队。《中国汽车报》曾报道,2008年到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驱专利申请总量就达到了世界第一。除此之外,我们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关键原料。电机的关键原料是稀土钕铁硼磁体,这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最强的永磁体。或许很多人不明白,这算什么优势?那是因为你不知道,全世界90%的稀土供应来自中国。这就意味着我们通过稀土,就能钳制永磁电机的生产,进而卡住新能源汽车的脖子。3.新能源汽车撬动的是整个能源产业的变革可抢占汽车赛道就是我们的目标吗?不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能源变革的先驱。新能源产业是撬动这个目标的一部分。而新能源车企,又是这个产业的一部分。我国对外原油依赖度是72.91%,众所周知,原油又是和美元挂钩。这就说明,美国国内出现经济问题,就可以通过无限印发货币转嫁经济危机。而我国如此高的原油依赖度,无疑就成了美元霸权下的“大冤种”!想要摆脱这种局面,就要完成能源产业的变革。而变革的关键就是——电能!我国电能有多牛?从2011年开始,我国电力装机总数就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特高压技术,也是稳稳的世界第一。就连美国的电力工程师,都开始流行学中文。我国是唯一全面掌握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国家,也是特高压输电领域的标准制定者,美国工程师要想了解特高压这个先进的输电技术,就必须学中文。原油也好,电力也罢,最终都要为产业服务。而能源最大的支撑,就是汽车产业。作为世界最大消费市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能够倒逼世界新能源产业的扩大,所以,抢占新能源汽车赛道,十分重要。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新能源产业或许不是民族复兴的的咽喉,但绝对是复兴之路重要的经济支撑。想要摆脱“大冤种”的身份,就要奋力领跑第四次能源革命!
中国新能源现状及市场
中国新能源现状及市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项革命性的科技创新,正迅速崭露头角,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球范围内的这股动力正在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并对全球经济、环境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全球对能源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许多国家纷纷意识到传统燃油汽车的局限性和环境影响。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各国纷纷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的投资。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突破,成本不断降低,为其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还将推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包括电池、充电设施和智能交通等领域。这将为国内外企业带来新的商机和竞争机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推广将对石油产业和相关国家的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传统燃油汽车需求的减少将导致石油价格下降,石油出口国家可能面临经济困境。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推广还将推动全球能源格局的重新调整,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为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导者,并在海外市场上展现出积极的势头,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份额不断增加。随着中国政府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熟,中国的汽车制造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进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份额也在稳步增长。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占据了显著的份额。特别是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挪威和荷兰,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当地消费者的首选,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占全球总销量的一半,远超其他国家。而且,在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激增,超过了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这证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已经得到了国际认可。
能源变革全面到来,中国新能源行业的现状如何?
中国新能源行业依旧处于初级发展状态。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快之后,很多人都觉得中国已经成为了新能源大国,但是在我看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还并没有取得太辉煌的成就。一、中国新能源行业依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已经意识到了新能源会给中国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这使得新能源行业已经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只不过从目前来看,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水平,由于新能源行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导致新能源行业存在着乱象丛生的现象。二、中国新能源产业处于初级阶段,是因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模式。当越来越多人看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之后,很多人都想要进入新能源领域发展,这导致新能源产业目前处于粗制滥放的阶段。虽然这样的发展模式会给新能源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机会,但是同样会产生很多的弊端,在没有形成统一发展模式之前,国内的新能源产业并不可能取得太多的效果。三、中国新能源产业处于初级阶段,是因为发展势头并不一致。由于很多新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不会选择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这使得每个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步调都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如果继续保持单打独斗的模式,那么必然会导致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展开全面的合作,才能够解决发展势头不一致的问题。在看到国内的新能源产业取得如此出色的发展之后,我当然感到非常的高兴,只不过我还是希望中国新能源产业能够实现快速升级的目的,因为只有实现快速升级,中国新能源产业才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现状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行业概况1、定义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行业发展历程“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行业政策背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产业发展现状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如何?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居世界第一。2022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5.5万/70.8万辆,环比变动9.3%/6.3%,同比增长110.0%/93.9%。2022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71.7万/456.7万辆,同比增长120.0%/110.0%。渗透率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9月27.1%,2022年1-9月达23.4%,继续创历史新高。海外市场整体销量抬升,欧洲9月7国新能源整体销量19.94万辆,同比增长12.43%,环比上升66.80%。新能源汽车前三名:1、比亚迪。比亚迪在1995年成立,如今业务横跨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和电子产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具备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全产业的核心技术,车型更是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从系能源汽车发展至今,比亚迪的销量每年都名列前茅,可见它的市场认可是比较高的。2、特斯拉。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是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的,并且汽车销量也不低,排名仅次于比亚迪。在续航和电池使用寿命方面,特斯拉是有一定优势的,这得益于其bms技术,能做到对每一颗电芯进行独立监控,以此大幅度提升续航和的电池的表现。3、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五菱在2002年成立,从名字就不难看出它是由上汽、通用、五菱三家汽车公司组成的合资公司。目前拥有四大生产基地,主要位于柳州、青岛和重庆。在发展上,上汽通用五菱有着集三方资源、南北联动、东西呼应的优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定义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行业发展历程“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行业政策背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产业发展现状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行业竞争格局1、区域竞争格局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2、企业竞争格局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质协:中国新能源汽车满意度指数,已接近燃油汽车水平
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NEV-CACSI)测评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为78分(满分100分),比燃油汽车低1分,已接近燃油汽车水平。其中,纯电动汽车用户满意度指数78分,创下测评以来最高水平,同比提高1分,连续5年实现增长;插电混动汽车用户满意度80分,创下6年来最高水平,首次超过燃油汽车,同比提高1分。中国质量协会表示,市场竞争促进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供给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随着“双积分”政策的实施和补贴退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除了最早进入新能源行业传统自主品牌,外资品牌、合资品牌、造车新势力近年来也纷纷加入新能源阵营。这些后加入者很多产品主要面向私人用户和中高端市场。随着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新能源汽车产品日益丰富,产品结构升级换代加快,新能源乘用车大型化、高端化趋势明显。行业电动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测评数据显示,插电混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感知质量与预期质量差距均小于燃油汽车。研究发现,续航里程越高,满意度水平越高,抱怨率越低,忠诚度越高。一线城市用户满意度81分,远高于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满意度水平。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更受年轻用户的青睐。“95后”用户满意度80分,高于其他年龄段用户。此外,新能源汽车品牌形象和质量持续提升。2020年纯电动汽车品牌形象同比提高2.7分,插电混动汽车同比提高1.6分。新能源汽车品牌形象大幅攀升充分说明了汽车市场产品结构升级的趋势。但同时,纯电动汽车性能设计满意度水平与燃油汽车仍有差距。2020年中国纯电动汽车性能设计满意度76.7分,同比下降0.4分,比燃油汽车低1.3分。纯电动汽车的车内静音效果和充电速度等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君迪中国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研究:理想成中国品牌榜首
易车讯 日前,J.D. Power(君迪)正式发布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研究SM(NEV-CXVI)。研究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指数的整体得分为796分,自主新势力品牌获806分,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中,理想排名中国品牌榜首,宝马获国际品牌第一。今年,J.D. Power 首次推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研究(NEV-CXVI)。该研究使用客户体验价值指数(CXVI)衡量了拥车期为2-12个月的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全旅程体验,聚焦在各场景下用户情感需求被满足的具体行动方针,从而引领行业不断从满足客户核心需求的角度出发,搭建更高效的用户体验触点框架。研究同时发布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指数(1,000分制),得分基于不同客户群体对购车、用车及服务这三个体验阶段的各项衡量指标进行评价。研究显示,在各厂商阵营中,自主新势力的客户体验价值指数为806分,高出行业平均10分,且在购车、用车和服务方面的表现均处于领先地位。国际品牌以802分紧随其后,而传统自主品牌则以792分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自主新势力在服务体验方面(809分)的领先优势最为明显,分别领先国际品牌和传统自主品牌16分和23分。研究还发现,在车主的全旅程体验中,用车阶段的体验(806分)为客户全旅程中的峰值体验,而购车阶段的体验指数得分仅为788分,在三个体验阶段中位列最末,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汽车行业赶往电动智能时代,汽车产品的变革正在快速推动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自主新势力之所以能抢占行业领先地位源于自身互联网基因对于用户需求的敏锐嗅觉。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驱动使其在用户直联与私域运营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汽车厂商而言(无论是新势力品牌,还是传统汽车品牌)客户体验管理的目标需要从财务收益视角转化为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回报视角,依托于外化的用户体验一体化(买,用,服)和内化的管理体系一体化,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从而拉动品牌增长。以下为该研究的其他发现:●新能源购车者偏爱通过线上渠道获取信息:在获取车辆信息时,新能源购车者相较燃油车购车者使用过的线上渠道数量更多,尤其偏好厂商官方APP和视频网站。与燃油车购车者相比,新能源购车者使用汽车厂商官方APP获取信息的比例为16%,高出燃油车购车者4.1个百分点;而使用视频网站及其APP获取信息的新能源购车者占比11%,高出燃油车购车者3.5个百分点。内容方面,新能源购车者更关注新技术介绍和第三方评测 。●用车体验随拥车期的延长下滑明显,体验的长效管理有待加强:新能源车主在拥车两个月和六个月的用车体验指数分别为820分和813分,两者相差并不大,但拥车七个月的得分下降至767分,拥车半年后的用车体验出现明显断层。导致体验下滑的主要原因涉及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较之前更冷淡、补能环节存在较多影响高效与便捷的问题以及提供的车主权益逐渐失去吸引力等。●品牌官方APP助力提升用户体验:高频登录官方APP的车主拥有更高的客户体验价值指数得分。每天多次登录官方APP的车主体验价值指数为830分,而2-3天登录一次的车主体验指数为782分,两者差距达48分。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排名理想以816分摘得中国品牌细分市场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冠军。小鹏(815分)排名第二,几何(813分)以及极氪(813分)并列第三。宝马以814分摘得国际品牌细分市场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冠军。梅赛德斯-奔驰(812分)排名第二,上汽大众(802分)以及特斯拉(802分)并列第三。在J.D. Power 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研究(NEV-CXVI)中,购车阶段的体验节点包括:信息收集(16%)、到店体验(14%)、产品讲解与体验(13%)、购车方案洽谈(17%)、用户跟进(19%)、交车过程(22%);用车阶段的体验节点包括:用车咨询(23%)、补能服务(38%)、车主权益(38%);服务阶段的体验节点包括:服务发起(41%)、服务过程(29%)、服务质量(30%)。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研究(NEV-CXVI)是基于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之间购车的3,968位新能源车主的真实反馈。研究覆盖41个品牌,数据收集工作于2022年6月至2022 年7月间在56个中国主要城市进行。易车App提供销量、热度、点评、降价、新能源、实测、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单数据。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奥迪收购中国新能源,谁是最佳猎物?
奥迪打算从中国车企购买电动平台这事儿究竟会不会成真?要是真能成,为了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电动市场获得存在感,奥迪也是拼了。本来一开始我是不信的,但是架不住奥迪自己表演了一个不承认也不否认。“奥迪一直致力于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秉持"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四环品牌坚定践行在华承诺,推动互利共赢的本土化发展。奥迪将携手各方共同制定战略方针,共创成功未来。”以上这段话是奥迪对于此事给出的回应,不得不说这话说得很官方,但是“携手各方共同制定战略方针”这句话还是给人留下了丰富的遐想空间。开始掉队了为什么关于奥迪的这一信息会在这个时间点上引来这么多的关注与讨论?答案很简单,BBA之中,奥迪的转型速度太慢了,销量也已经开始掉队。先看去年整体的数据,2022年全年,奥迪在华销量64.3万辆,同比下滑8.4%,要知道这个销量可比奔驰、宝马低了十万辆左右,同期奔驰、宝马的销量为75.2万辆与79.2万辆;最让奥迪懊恼的应该是这种下滑呈现了持续性的态势,进入到今年一季度,奔驰与宝马的销量超过19万辆,而奥迪仅仅实现了13.6万辆的销量,同比下滑15.6%中国市场之前可是奥迪的福地,其重要性对于这个品牌来说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奥迪对于中国市场是有依赖性的,但是面对市场的转变,中国汽车市场的转型速度把奥迪甩在了一众品牌的身后。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销量已经超过370万辆,同比增长超40%,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也已经突破28%,这其中奥迪卖出了多少新能源车?反正前5个月只有7748辆,甚至不及某些新势力车企一个月的销量。要知道奥迪的另外两个对手可是在新能源销量上高出一截,尤其是宝马闷声发财,前五个月销量已经领先中国高端新势力品牌超过36000辆,并形成了i3+iX3的销量主力产品矩阵。面对这样的情况,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Blume)在今年的资本市场日上发表了讲话,其中明确提到了奥迪在市场竞争中落户,并且将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软件,二是电动化进展。问题在哪?软件很好理解,这个锅主要是在奥迪的母公司大众那边,所以在此不过多展开,其实从现阶段来看,奥迪在新能源市场失意的主要原因还是电动化进展太慢,导致现在拿不出什么能打的产品。电动化时代最关键的核心其实和内燃机时代并无二致,同样是依托平台去打造产品,那么在开头也提到了奥迪想购买中国品牌的纯电平台,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其想从大众集团当中“独立出来”?其实现在奥迪手里有4个纯电平台,但是其中两个略显平庸,一个大众消费者高攀不起,最后一个还没实际落地。与之对应的就是MEB平台、MLBevo平台、J1平台与PPE平台。基于MEB与MLBevo平台的产品本来应该是奥迪去拓宽市场的主力,但是鉴于自主品牌用更低的价格给出了更出众的纯电产品,导致奥迪没有办法在市场当中做出有竞争力的爆款,面对新能源这种全新的市场来说,没有爆款就意味着注定要消失在茫茫“车”海之中。至于J1平台则是奥迪与保时捷共同开发,目前应用的车型是奥迪的RSe-tronGT与保时捷的Taycan,这个平台的存在意义更像是去打造炫技的玩具,对于树立品牌形象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销量则无能为力。那么现在给奥迪留出的空间其实就是加在二者中间的中高端领域,PPE平台便是针对于此,应该是从去年开始,奥迪在车展当中的新能源概念展车便是基于PPE平台打造的产品,但是预热时间确实有点太长了,现在还没有实际的车型落地。要知道新能源市场这几年的发展主打的就是快速,谁能先出手谁就占据蓝海市场的主动权,像某自主品牌甚至能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此前半年才能完成的产品与经销链路布局,如今蓝海都已经转为红海,奥迪的推进速度还是如此之慢,销量不下滑才是怪事。如今这个时间节点来看,奥迪相对新能源市场的主流品牌,已经在相关技术上面有些落后,这个时候自己再搞研发肯定是要花时间、花钱,至于钱还好说,但是这个发展的时间段是否给奥迪留出了空间?错过可能就不再。这或许就是奥迪想要从中国品牌手中购买电动平台的原因,毕竟谁落后谁着急。奥迪急需在市场当中推出走量的产品,甚至是放低自己的姿态,也要在目前严苛的竞争环境下快速补上自己的短板。这个时候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奥迪会将目标喵向谁?谁会成为它的猎物?猎物推荐指数现在网络与社交平台上面已经流传出了很多所谓的内部消息与传言,但是当事双方都秉承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此进行了“辟谣”,不承认也不否认,那不妨在此梳理一些奥迪的这些绯闻合作伙伴,再算一算到底谁和奥迪的八字比较合。现在手里有纯电平台,并且流传出信息的品牌主要是这么几个,比亚迪、吉利、上汽。比亚迪是现在国内市场新能源的头部品牌,其现在主推的e平台3.0最大的特点就是成本低,供应链基本上都是自己掌控,这一点和特斯拉非常相似,并且整个集成度很高,能够给车辆的其他方面留出更大的发挥空间。这些优势其实已经被别的品牌发现,如果说奥迪把目光聚焦在比亚迪的身上那还真是来的有点晚,因为丰田早就下手了,奔驰也选择了其在电池上的技术解决方案。所以说现在奥迪再来,你怎么和别的品牌形成差异化?本来就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再在核心部件上搞雷同,那可能这个合作就白搞了。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不是技术合作而是直接购买平台,奥迪和比亚迪这两个品牌之间很难形成一种“共振”,虽然比亚迪现在势头很猛,但是和这种传统豪华品牌放在一起,感觉还是怪怪的。所以像现在很多人在说奥迪会收购比亚迪的e平台3.0,这件事情现不现实?可能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并不会这么简单粗暴,如果说购买一些技术,或者是进行相关领域的合作,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吉利的浩瀚架构在目前其实已经实现了技术输出,而且这一点也是在浩瀚架构出现之时就考虑到的事情,沃尔沃、smart、波兰汽车制造商ElectroMobilityPoland等多个品牌的产品都和浩瀚架构有关联。这其实是一个很成熟的平台,拿来就能用,但是已经有豪华品牌在使用的平台,奥迪还会选择吗?如果选了,是不是把自己就直接划分到二线豪华品牌的电动产品了?这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且不管怎么说,人家还和吉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奥迪和吉利之间携手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接下来这个就比较有希望了,现在很多消息都称奥迪的最终目标是上汽集团,对于这个预测,或许是在大家的眼里会认为可信度更高一些,毕竟上汽与奥迪是一个合作关系,目前合资公司也有几款产品在对外销售。与此同时,上汽集团现在手里有智己这个高端新能源品牌,现有L7和LS7两款在售产品,并且将在一个多月后的成都车展当中上市新车LS6,从产品的角度来说,轿车、SUV两个领域都有涉及,并且其售价区间也符合高端品牌的定义,如果说奥迪对其收购或是进行技术合作,二者之间的品牌定位起码是“一个阶级”的。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目前上汽奥迪在国内豪华合资品牌当中的一个标签,可以说是带有实验意义的本土化合资品牌。为什么这么说?这就要看一下现在南北奥迪在产品层面上的体现。一汽奥迪绝对是奥迪在中国市场的主体,其目前在售车型与全球范围保持一致,并且可以说是全矩阵的运营;而上汽奥迪卖的是什么?一个加了屁股的A7、一个上汽自己开发的Q6,虽然销量不怎么样,但是可以看做是对于中国市场本土化的一个尝试和理解。再有面向中高端市场的PPE平台落在一汽奥迪,首款车型将在2024年投产,结合前面提到的,这应该是现阶段奥迪最拿得出手的新能源平台,除此之外,还缺少一个覆盖更低价格的电动平台,进而让其在市场获得更多量的支撑,那么上汽星云纯电平台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对于奥迪最缺的智能化软件领域也能顺带解决。结合以上几点,奥迪将上汽集团视为目标的概率其实是比较大的,虽然现在还处于传言与猜测阶段,但是二者结合的概率或许要远高于比亚迪、吉利等品牌。新势力会被看上吗?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传统品牌,在这个信息出来之后可能会让人将目光投向现在市场表现并不如意的新势力品牌上面。现在新势力品牌缺什么?最缺的应该就是钱,奥迪缺什么?前面提到了,软件层面的相关技术。这么一看,这奥迪和国内一些新势力品牌勾搭一下岂不是美哉。除了各取所需,如果能挂靠到一个传统车企巨头身上,那对于自身来说可能真是“好事一桩”,那么这个时候,其实有两个自身有技术支撑,却过得不怎么如意的新势力品牌,小鹏和蔚来。如果奥迪能看上小鹏,也不用说什么技术合作还是购买平台了,小鹏现在股价低,直接收了也不是不可能,像小鹏现在主推的一些技术其实和奥迪对于新能源的规划相契合,例如总被提到的800V快充平台,再有就是智驾等相关智能软件这部分做的比较好。如果基于这些技术打造产品,其实就大幅减轻了奥迪在这方面的准备时间,可以套个自己的壳,优化一下,快速推向市场,而且价格跨度也比较大,便宜的车型也能有成为爆款的潜力,四个圈的吸引力在中国还是不容小觑的。另一个就是蔚来,蔚来所瞄定的对手本就是BBA,这是其品牌诞生之初就规划的目标,从其产品自身的定位、价格区间等来看,其就是想把自己的产品矩阵做成一个电动界的BBA,目前其已经在多个级别的SUV与轿车上布局完成。与此同时,蔚来比较有优势的一点就是在国内的充换点网络,可以说是最早那一批开始布局补能的纯电动品牌之一,可以形成一个“买一送一”的结果。但是也正是如此,其体量较大,对于猎手来说很难评估其未来的走势,能成自然是好事,若是不能成,这可是一个大坑。一切皆有可能新能源的增长是事实,奥迪的下滑也是事实,面对这种现状肯定是要解决,不可能放任不管,这就给了这件事情多种可能性,反正现在当事人们给出的回应也是“暂无相关消息”,谁知道后续又会如何发展?最后,不管怎说,奥迪若是真有此意,那么其对于目前新能源市场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并且对于自身也有清醒的认识,虽然在有些人眼里会认为这有些丢面子,但是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在活下来面前,面子哪还有这么重要。【iDailycar】【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天汽车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该市场未来的前景如何?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有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21年前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市场渗透率突破10%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增长,2020年全年销售量达到136.7万辆,2021年前10月累计销量达到254.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34.9%;从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渗透率来看,从2017年的2.8%增长至2020年的5.3%,2021年前10月高达12.2%。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稳步增长而商用车呈现波动下降态势从细分领域来看,客车销售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水平最高,近几年保持在18%以上,而卡车销售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最低,2021年1-10月仅有0.9%;从变化趋势来看,2017-2021年,商用车(包括客车和客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呈现波动下降态势,主要是商用车市场的新能源销售受补贴政策变化的影响较大,而乘用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乘用车细分领域中A00车型新能源渗透率高达99.6%从乘用车细分市场来看,根据车型大小及排量的不同,乘用车可分为A00级、A0级、A级、B级和C级,2021年1-10月,A00级微型轿车销售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高达99.6%,其次是B级中型轿车的新能源渗透率19%,其余车型均在10%以下。从乘用车细分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变化趋势来看,2017-2021年,A00级、B级和C级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其中A00级乘用车在2021年1-10月趋近于100%,而B级和C级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61028富国新能源汽车基金净值?
截至2021年2月26日,161028富国新能源汽车基金的单位净值为0.9740,累计净值为1.2900。它的基金管理人属于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而基金托管人则属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61028富国新能源汽车基金采用指数化投资策略,紧密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在正常市场情况下,力争将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之间的日均跟踪偏离度绝对值控制在0.35%以内,年跟踪误差控制在4%以内。扩展资料相关明细据了解,161028富国新能源汽车基金为股票型基金,具有较高预期风险、较高预期收益的特征。161028富国新能源汽车基金投资于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成份股、备选成份股、固定收益资产、衍生工具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它的股票资产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90%,其中投资于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份股和备选成份股的资产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参考资料来源: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161028
161028富国新能源汽车基金我2015年3月份买入2万份今天赎回怎么只有1万3千多份?
这有可能是这只基金在分红转股当中有一些,分配的方案出来实行
富国新能源汽车指数A还能看涨吗
还能看涨。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分级基金(161028)最新基金估值1.0116元。
161028富国新能源汽车基金净值
富国新能源汽车基金2020年7月14日的今日净值:1.146,涨跌:-3.29%。温馨提示:①由于市场行情实时变动,此数据仅供参考。相关产品由对应平台或公司发行与管理,我行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等责任。②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应答时间:2020-07-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平安车主贷] 有车就能贷,最高50万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161028富国新能源汽车基金净值?
截至2021年2月26日,161028富国新能源汽车基金的单位净值为0.9740,累计净值为1.2900。它的基金管理人属于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而基金托管人则属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61028富国新能源汽车基金采用指数化投资策略,紧密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在正常市场情况下,力争将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之间的日均跟踪偏离度绝对值控制在0.35%以内,年跟踪误差控制在4%以内。扩展资料相关明细据了解,161028富国新能源汽车基金为股票型基金,具有较高预期风险、较高预期收益的特征。161028富国新能源汽车基金投资于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成份股、备选成份股、固定收益资产、衍生工具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它的股票资产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90%,其中投资于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份股和备选成份股的资产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参考资料来源: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161028
国新能源股票什么时间上市
国新能源公司系于1992年4月30日经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沪经企(92)292号文批准,采用公开募集方式由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改制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成立日为1992年8月17日,其中已发行A股9,000,000股、B股64,558,440股。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时间:A股为1992年10月13日、B股为1993年9月28日。 公司注册名称由“上海联华合纤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山西省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由“SHANGHAI LIAN HUA FIBRE CORPORATION”变更为“SHANXI GUOXIN ENERGY CORPORATION LIMITED”。 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核准,自2014年7月17日起,公司A股股票简称变更为“国新能源”,股票代码保持不变,仍为“600617”;B股股票简称变更为“国新B股”,股票代码保持不变,仍为“900913”。
富国新能源汽车161028净值是多少?
富国新能源汽车161028净值是0.9590,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是富国基金发行的一个结构性的基金理财产品本基金投资于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成份股、备选成份股、固定收益资产(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次级债、可转换债券、分离交易可转债、央行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含超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质押及买断式回购、银行存款等)、衍生工具(股指期货、权证等)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但须符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当预期成份股发生调整,成份股发生配股、增发、分红等行为,以及因基金的申购和赎回对本基金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效果可能带来影响,导致无法有效复制和跟踪标的指数时,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在合理期限内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力争使跟踪误差控制在限定的范围之内。
央视财经评论丨中国新能源汽车,一个双循环的真实样本
中国市场的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已经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各级政府政策上的强力支持,资本、技术向新能源 汽车 制造和创新平台的聚集,锂电池等关键产品的生产规模站在全球的最前列,多种因素使中国的新能源 汽车 与欧美等经济技术发达国家处在同步发展水平,有的关键环节中国甚至走在了前列。 新能源 汽车 是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的制造领域。中国的三家新能源 汽车 企业——理想、蔚来、小鹏先后在纽交所上市,是着眼于美国股市的成熟、规范、效率和成长机制。而美国特斯拉公司大举投资中国设立生产线,也获得中国本地银行贷款的支持。没有资本和技术的跨国流动,不可能有新能源 汽车 的快速发展。中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需求和潜力,客观上已经成为全球资本流动和技术投入的风向标。 作为全球新能源 汽车 发展最迅速、竞争最激烈的中国,新能源 汽车 资金链、产业链和技术链的样本意义,值得深入分析和思考。如果没有跨国的要素流动和要素的重新组合,没有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新能源 汽车 之路很难走通,更不用说实现高速发展。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每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 科技 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每一种能够主导全球经济的重要产业和产品,都不可能在一个或几个国家的封闭、排他的环境下成长、壮大。只有面向全球的开放,才有成功的保障。 尽管中国市场是全球 汽车 业最大的利润池,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赢家绝对离不开中国市场。但在全球新能源 汽车 制造本地化的趋势下,我们看到在中国市场上强劲的需求与国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在相互拉动、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因为只有更大的市场、更多的需求,才可能有更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和投资回报,也才可能有持续的更强有力的创新研发投入。 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中美欧各有优势、各擅胜场。美国的电动 汽车 巨头特斯拉在创新能力、整车生产规模、综合实力和品牌上优势突出;中国拥有目前新能源 汽车 的最大市场,在电池技术研发生产上已经占据了全球前十强的绝大多数;欧洲正在赶超中美电动车的领先地位,今年1到7月,欧洲累计注册新能源车超过50万辆,中国只有48万多辆。综合来看,要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及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有利条件下,才有可能尽快地实现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目标。 · 央视 财经 评论员 u200b(编辑 戴苑君)
中国新能源车占比
中国新能源车占比,第一,宁德时代百分之百46.79,第二,比亚迪百分之百21.91,第三,中航锂电百分之百5.62
上海电力和国新能源那个好
上海电力和国新能源那个好,国新能源好。1、新能源也比较广,比如现在的电动车,还有太阳能发电等。2、在A股的行业划分中,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工控设备和电力设备,就被统称为电力设备和新能源,也就是电新行业。不管是煤电、水电还是新能源发电,我国都不缺,但非常缺乏石油。3、相比于贸易战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一旦国内的原油供应出现卡脖子的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只会更大。4、为了确保能源安全,提高石油的自给率,在石油价格低位震荡的背景下,油气开采设备,近几年的景气度也是一路向上。
中国新能源产业基金有哪些
1、中国新能源产业基金有景顺长城的能源基建和中海能源策略混合。2、景顺长城的能源基建基金为混合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和风险高于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而低于股票型基金,属于证券投资基金中的较高风险、较高收益品种。3、中海能源策略混合基金属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为证券投资基金中的中高风险品种。本基金长期平均的风险和预期收益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全面分析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全面分析!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经过前几年的缓慢启动,新车型源源不断进入市场,以及各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扶助政策和激励措施也大力促进了电动汽车的销售,2015年销量骤增至54.9万辆。在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较好的主要国家中,中国进步最大,2015年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挪威、英国、日本、法国、德国位列其后。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已经发展至第三个阶段,2009-2012年为第一阶段,国家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选取25个城市进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通过给予购车补贴等形式推进新能源汽车购买和使用,该阶段处于产业酝酿期。2013-2015年为第二阶段,财政部等四部委于2013年9月联合发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确立39个城市(群)总共88个城市为示范城市,总计推广目标扩大到33万辆。国际上把“1%”看成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的一个拐点,一旦突破1%的比例,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这个突破点在2015年11月实现,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占整个汽车市场累计产量的1.26%。2016-2020年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第三阶段,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该阶段中央补贴范围扩大至全国。从十三五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整体来看,目前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依赖于政策红利。2014~2015年,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开始由示范城市范围内的车辆购置补贴政策为主,扩展为包括全国范围内的车辆购置税减免、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扶持性电价、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全方位立体化政策扶持体系,对于稳定企业政策预期和稳定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新能源乘用车生产20.64万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2.7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来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2.8倍。尽管新能源乘用车在2015年实现了高速增长,但纯电动商用车的增长更为迅猛,不仅电动物流车快速崛起,再加上2016年国家政策对中巴车(6-8米)补贴的调整,从每辆补贴30万的标准调整为按照单位载质量能耗进行补贴,力度下降导致车企加紧2015年大幅提升产销量。因此在产量分布上拉低了新能源乘用车份额,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占比为55%,低于2014年的65%。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分析:2015年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全年纯电动乘用车产量突破14万辆,达到历史最高值。2014、2015连续两年同比增长近3倍。2015年全年纯电动乘用车14.28万辆的产量略低于纯电动商用车的14.8万辆,占比38%。累计来看,2013-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9.01万辆,占总量48.1万辆的40%。2013至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占比分别为53%、45%、38%,占比逐渐走低。动态来看,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同比增长速度(3倍)落后于新能源汽车整体增长速度(4倍)。从月度产量走势来看,前11月纯电动乘用车产量走势基本与总产量走势基本保持一致。从8月开始,连续4月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继9月产量超过去年最高月度产量最高值(1.2万辆),在10、11月连续两个月,纯电动乘用车不断刷新月度产量纪录。11月纯电动乘用车产量达3万辆,同比增长7倍。而在12月纯电动乘用车产量下滑至2.57万辆,减产近5000辆。插电式混动乘用车2015年增速远落后于2014年22倍的同比增速,主要因为2013年产量基数较小,2014年实现跨越式增长。2015年新上市的车型仅有比亚迪唐、华晨宝马530Le、沃尔沃S60l插电式3款,所有在售的插电式乘用车仅6款,但仍实现了同比三倍的高速增长。2013-2015年,39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区域)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总量达到38.3万辆,超出33万辆的推广目标。但从分布情况来看,只有43.6%的城市完成上报目标。现阶段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市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更大,新能源汽车配套政策落地快,在财政补贴、牌照资源等方面的优惠力度大。从分布车型来看,2013年至2015年10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推广139396辆,占总推广量68%。其中,纯电动乘用车推广91627辆,占比45%,插电式乘用车推广47769辆,占比23%。从推广领域来看,私人领域累计推广91792辆,占总量45%,公共领域推广113409辆,占55%。私人领域、租赁用车、出租车、公务车四个领域主要应用的车型为乘用车,结合推广车型分布数量来看,这四个领域的推广量与新能源乘用车推广量相吻合,可以分析得出:新能源乘用车在私人领域占比最大,约为66%,其次是租赁用车领域,约占23%。出租车占比约5%,公务车占比约6%。根据2015年产量,列出前十家车企排行如下,前六名排位与2014年保持一致。比亚迪以5.89万辆排名第一,连续两年占据冠军位置。此外吉利、众泰(湖南江南)、北汽、上汽、江淮、奇瑞一直是产销排名靠前的企业。2015年新增进入前10榜的企业有江铃和力帆,主要通过小型、低价电动汽车的投放快速打开市场。细分车型技术路线来看,在纯电动汽车领域,2015年吉利以5.01万辆产量位居榜首,远领先第二名众泰(湖南江南)的2.6万辆。北汽新能源以1.74万辆排名第三,比亚迪1.1万辆排名第五,江淮以1.02万辆排名第五。中国市场上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并不多,截至2015年底仅有五个品牌6款车型在售。其中,比亚迪以4.78万辆占据最大份额,继2014年比亚迪秦上市引发市场追捧后,2015年6月推出的插电式车型唐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据统计,2015年所有在产的新能源乘用车一共有66款,从车型级别分布来看,A级车数量最多,以19款产品占比达32%,紧接着是A00级电动车,共17款产品。整体来看,A00级、A0级、A级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据主体地位,共38款车型,数量占比84%,2015年生产13.84万辆,产量占比达85%。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车型上具有小型化、紧凑的特点,B级、C级等其他车型还不够丰富,产量占比也较低。纯电动车型的小型化趋势更加突出,A00级、A0级新能源乘用车全部采用纯电动技术路线。纯电动B级、C级以上的车型很少,产量占比仅5%。大型豪华纯电动汽车需要装载的电池更多,耗电量较大,对技术性能、品质等方面要求更高。相比之下,小型电动汽车更容易形成产业优势。目前在产的插电式乘用车都是从A级车起步,车型虽然不多,但从轿车到SUV、中高端都有覆盖。接近燃油车的便利性使得插电式乘用车更容易发展出丰富车型规格。现阶段(2013-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根据纯电动续航里程R(工况法)进行补贴,其中纯电动乘用车补贴分为三类标准,按这三档续航里程范围对目前在产的纯电动乘用车进行分类。(部分车型有多个动力版本,分别按不同的续航里程列入分类统计,工况续航里程参照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目录数值。)80≤R<150km续航的康迪K10、康迪K11、知豆H1主要作为租赁车型投放,产量占该区间96.5%,对私销售的力帆330EV、荣威E50所占比例很小,续航低于150km的电动汽车在私人市场的份额很小,较难覆盖用户出行需求。康迪K系列、知豆系列都推出了面向私人市场更高续航里程的车型,并且从2016年起,纯电动乘用车补贴标准对续航里程的要求提高至100km及以上,受补贴调整影响,上述三款续航约80km的车型都将不再生产。力帆330EV还有一款续航里程为160km的版本,作为主推车型版本,产量达3305辆。上汽荣威E50将于2016年推出升级款,续航里程达到170km,目前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升级款。由此来看,80≤R<150km区间的车型越来越少,主销纯电动乘用车的续航里程都将从150km起步。150≤R<250km区间的纯电动车型最多,共31款,累计生产11.4万辆,占比80.1%。由于本区间内补贴从150km起,60%以上的车型都照此限度设计续航能力。目前国产电动乘用车中,续航里程最长的是比亚迪E6400型,达400km,老款e6续航里程也能到达322km。2015年之前,续航里程超过250km的车型非常少。随着电池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车企推出长续航里程的车型,包括北汽EU260、吉利帝豪EV等,并且补贴后的价格做到15万元以内,性价比较高。总结与展望:全球范围来看,2015年电动汽车在发展路上遇到了一定的阻力,例如油价下跌带来影响,但对电动汽车发展总体影响不大。在2016年,尽管油价低迷,但欧洲对汽油苛以重税,这意味着油价暴跌对汽油车成本的下行影响有限。行驶里程增加、电池价格降低以及税收和其他优惠政策,加上大众对电动汽车更加熟悉,都将继续推动电动汽车销量的增加。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壮大的理解观点看法与感悟?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行业概况1、定义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行业发展历程“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行业政策背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产业发展现状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行业竞争格局1、区域竞争格局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2、企业竞争格局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按用途划分中国不同种类新能源汽车占比新能源产销规模翻倍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的40.70%,仅比欧洲少3.1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本土汽车制造企业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新能源汽车17.92万辆,排全球第三位。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在销量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连续七年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位。纯电动汽车占据八成市场按动力系统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划分,纯电动汽车是我国产销最多的新能源汽车种类。2021年纯电动汽车产量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82.99%,销量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82.82%。按用途划分,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均占全国汽车总产销的95%左右,是按用途划分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最多的类型。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等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等。2020年11月份,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从目前市场现状和未来政策方向来看,纯电动车将长期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地位。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马斯克称中国的电动汽车领先世界,中国新能源汽车现状目前到底如何?
我们都知道,特斯拉新能源汽车一直都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先行者,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在5月30号更是表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目前领先全世界,很多人表示马斯克这句话是不是有一些奉承或者是挑事的行为?那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究竟发展得如何?在世界上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详细聊一聊中国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马斯克发表他的观点以后,我们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经营人,小鹏汽车负责人也是对马斯克的言论进行了相应的回复。他表示马斯克虽然盛赞国内新能源汽车,说目前我们中国的电动汽车在产品上要领先。但是我们在国内的领先并不能表示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领先。如果想要在全球的领域上实现科技领先和商业上保持竞争力还需要继续的推进。在我们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国家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力度,然后在其中难免有一些投机者。他们主要利用我们政府的政策“混水摸鱼”,很多的产品往往是达不到标准,更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骗取财政补贴,而且在我们的技术领域,仍然需要进行完善。只有将真正的优质产品推出出去以后,才能够让这些劣质产品无所遁形,帮助我们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向优质的方向进行良性的竞争。从而保证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可以推向海外,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真正的领先。综上所述,马斯克虽然表示我们国内的汽车已经领先世界,但我们还是应该认清楚距离世界的顶尖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有一定差距。只有在相应的技术完善以后,我们将整体的行业向着优良的方向继续发展,才能够达到真正的世界领先。
想知道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新能源技术发展前景介绍:相关政策十二五”期间,中国把新能源产业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领域之一,不但国家政策支持,各地方也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2011年3月1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据2011年3月权威部门消息,备受关注的新能源规划将最终定名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局、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多个部委参与了这一规划的起草,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目前该规划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上报国务院。新能源技术发展前景介绍:新能源发展规划业内人士认为,预计新能源发展规划出台后,未来十年我国新能源投资将达5万亿元。这一规划重点支持的领域集中在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水能、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智能电网等七大方面。在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等方面,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进行了部署。根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据规划预计,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实施以后,到2020年将大大减缓对煤炭需求的过度依赖,能使当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约780万吨,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2亿吨。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可以预见,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中国五菱: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者
在中国,每5辆纯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是五菱。尤其是宏光MINIEV,这款2020年7月底上市的小型电动车累计销量已突破50万大关,连续15个月成为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销量冠军,而GSEV全球小型电动车平台产品的累计销量也已突破70万辆。在业界看来,拥有绝对霸主地位的五菱不仅带动了整个小型纯电动市场,同时还在一些新能源关键标准体系的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续航。去年12月,工信部曾召开会议要求整车企业、电池企业、研究机构等强化技术协同攻关,从根本上推动解决低温续航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在中国汽研的第三方测试中,宏光MINIEV低温续航里程保持率达到了67.5%(行业平均值59.95%)。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欧阳明高认为,这一成绩对于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甚至将促进小型新能源汽车全面替代小型燃油车。而在近日举办的新能源汽车低温续航技术创新发布会上,来自国内行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也围绕如何突破新能源汽车低温续航技术瓶颈,推动新能源相关标准制定等方面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肖成伟指出,五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的推动者,五菱推出的小型纯电动车产品在全球竖立了标杆,并建议五菱接下来在小型纯电动车的电芯、模组等零部件标准化制定方面为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刘小诗则表示,中国要成为世界领先的汽车大国必须有一款经济型的汽车。“在未来十年,我们小型车从A00级到A0级到B级,这是中国成为汽车大国的重要标志,五菱为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在活动上透露,未来将通过技术升级,以“开源节流、智能高效”的设计理念,围绕新能源整车的各纬度进行系统性优化,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低温场景下的使用需求。例如在“开源”方面,围绕电芯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配方等多方面,不断探索提升电芯低温性能的方法;在“节流”方面,通过开发更加高效的热泵空调以及余热回收技术,全新升级整车全气候智能热管理系统;在“智能高效”方面,将创新端云多维算法融合,让低温能量估算更“聪明”。未来,这些创新技术都将陆续应用到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的后续产品之中。值得一提的是,鉴于上汽通用五菱积极参与制定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多项标准(参与制定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共计117份,其中国际标准1份、国家标准89份、行业标准18份、地方标准1份、团体标准8份),发布会现场中国汽研还向上汽通用五菱颁发了中国新能源企业标准“领跑者”证书。其主导起草的行业标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集成式交流供电标准插座》首次在行业内规范了小功率交流充电关于设施端的技术要求;主导起草发布的团体标准《电动汽车用交流充电插座》推动了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五菱模式”;参与起草的国家标准《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进一步规范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推动电动汽车市场应用,加强电动汽车管理,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欧阳明高指出,新能源汽车只有标准走向规范,整个行业才能走向成熟,大力推动新能源标准的制定,将有力地促进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上汽通用五菱在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是很值得总结的。2020年GSEV平台发布时,上汽通用五菱将其总结为四点:极简的物理平台、开放的硬件平台、融合的软件平台、智慧的云端平台。目的就是要重新定义小微型电动车的五大关键词:大空间、好安全、低能耗、能源补给便利、服务贴心。如今GSEV平台每月仍保持着5万辆以上水平,而按照这一趋势,刚刚站上累计70万销量的GSEV平台也正加速迈向百万量级的“新高峰”。
巴菲特减持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比亚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你如何看这件事?
巴菲特减持中国新能源公司比亚迪的股票,对于企业市值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是说间接性的导致市值下跌600多亿,对方为什么会有这个操作啊?这个没有人知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才是正常的,如果大家都能猜透人家的想法,那就每个人都是股神了。我们不需要猜透人家到底是为什么这么做的,我们只需要明白人家已经这么做了由此产生的影响,还有就是大家要不要跟的问题。因为市场投资就是这样的,投资的眼光十分重要,只有资本这不算什么,有资本得有好眼光才能赚钱,只有资本没有眼光,那可能带来的就是巨额的亏损,普通人的眼光是有限的,看不了那么长远,但是现在已经有大神开始这么操作了,大家要不要跟呢,这得看大家有没有这个勇气了。毕竟就算是巴菲特的投资,也不敢保证每一个都是赚钱的,而且的投资都是超长线的投资,普通人不见得能坚持那么久。这可能与现在燃油价格逐渐下降有关系,因为从未来能源需求的角度来说,能源格局仍然是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短期内快速过渡到新的能源结构可能性非常小。现在燃油的价格已经下降了,这不是加仓的好时候吗?资金是有限的,新能源涨得已经够高了,这时候已经赚钱了呀。巴菲特从比亚迪的股票之中赚到的钱起码是几十倍,钱已经赚到手了,该投资其他的方向了。新能源在长远来看仍然是具备发展前景的,但是短期来看它是存在一个回调的可能性的,也就是说现在新能源产业相关的股票,他涨得已经够高的了,再继续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小,现在要稍稍下降一些,就像打出去的拳头要收回来一点才能够有更大的威力。如果大家打算长远持有的话,这没什么影响,但如果说指望短期内快速盈利的话,还是不要指望现在的新能源了。
国新能源股票600617公司主要经营什么
【1.基本资料】┌────┬────────────────────────────┐|公司名称|山西省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Shanxi Guoxin Energy Corporation Limited |├────┼───────────┬────┬───────────┤|证券简称|国新能源 |证券代码|600617 |├────┼───────────┴────┴───────────┤|曾用简称|ST联华 *ST联华 S*ST联华 *ST联华 联华合纤 ST联华 *ST联华 || |ST联华 *ST联华 联华合纤 国新能源 |├────┼────────────────────────────┤|行业类别|公用事业 |├────┼───────────┬────┬───────────┤|证券类型|上海A股 |上市日期|1992-10-13 |├────┼───────────┼────┼───────────┤|法人代表|刘军 |总 经 理|凌人枫 |├────┼───────────┼────┼───────────┤|公司董秘|张帆 |独立董事|潘一欢,张康宁,高慧,丁 || | | |宝山 |├────┼───────────┼────┼───────────┤|联系电话|86-351-7991685 |传 真|86-351-7991708 |├────┼───────────┴────┴───────────┤|公司网址|www.600617.net |├────┼────────────────────────────┤|电子信箱|zhangfan600617@163.com;zhangzaixi600617@163.com |├────┼────────────────────────────┤|注册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心街6号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街6号 |├────┼────────────────────────────┤|经营范围| 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相关咨询服务。 |├────┼────────────────────────────┤|主营业务|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生产、经营管理及对外专营、天然气储运|| |、配送与销售等 |├────┼────────────────────────────┤|历史沿革|山西省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原上海联华合纤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系于1992年4月30日经上海 || |市经济委员会沪经企(92)292号文批准,采用公开募集方式由中 || |外合资经营企业改制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成立日为19|| |92年8月17日。营业执照注册号为: || |310000400064643(市局),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 || |市时间:A股为1992年10月13日、B股为1993年9月28日。 || |根据公司2013年7月2日与山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 |山西天然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然气公司”)全部3名股 || |东签署的《上海联华合纤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字[2013]1545号文批准,|| |公司以8.89元/股的价格,向天然气公司全体3名股东发行股份39|| |5,842,666股,于2013年12月20日收购了天然气公司100%股权, || |公司股本由人民币167,194,800.00元变更为人民币563,037,466.|| |00元,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67,194,800.00元变更为人民币563,03|| |7,466.00元。 || | 2013年12月16日,各方签订了资产交割确认书。 || |2013年12月20日,天然气公司在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完毕|| |工商变更手续,其100%的股权过户至本公司名下。 || |2013年12月20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次非|| |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进行了验资,并出具信会师报字(2013)|| |第114198号《验资报告》。 || |2013年12月23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出|| |具《证券变更登记证明》。 || |根据公司201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申请增加注册资本30|| |,000,000.00元。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字[2013]1|| |545号文批准,公司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0,000,000|| |股,募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配套资金,每股面值1.00元,发行|| |价格16.00元/股,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93,037,466.00元|| |。本次增资业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出|| |具信会师报字(2014)第110039号验资报告。 || |根据公司2014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司以截止2014年12月31日|| |公司总股本593,037,466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7股,|| |共计转增415,126,226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1,008,163,6|| |92股。 || |2014年7月8日,公司名称由“上海联华合纤股份有限公司”变更|| |为“山西省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地址由上海市陆|| |家浜路1378号变更为山西省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心街6号。 ||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刘军;公司属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本公司的母公司为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本公司的|| |实际控制人为山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以上是这家公司的基本资料,希望这些基本资料能够解决你遇到的这个问题哈,望采纳,谢谢。
中国新能源的企业有哪些?
银星能源、京能热电、汇通能源、宝新能源、漳泽电力、申华控股、申能股份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据世界断言,石油,煤矿等资源将加速减少。核能、太阳能即将成为主要能源。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Small-hydro)、太阳能(Solar)、风能(Wind)、现代生物质能(Modern biomass)、地热能(Geothermal)、海洋能(Ocean)(潮汐能);传统生物质能(Traditional biomass)。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视作垃圾的工业与生活有机废弃物被重新认识,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按类别可分为:太阳能 风力发电 生物质能 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 氢能 垃圾发电建筑节能 地热能 潮汐能 二甲醚 可燃冰等。
建行富国新能源汽车基金今天行情
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分级基金(基金代码161028,高风险,波动幅度较大,适合较激进的投资者)2015年5月4日单位净值为1.0530元。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定义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行业发展历程“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行业政策背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产业发展现状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行业竞争格局1、区域竞争格局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2、企业竞争格局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较去年增长了超过1.3个百分点左右是不是病句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新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隆基绿能(601012)、晶澳科技(002459)、金风科技(002202)、三峡能源(600905)、晶科科技(601778)、长江电力(600900)和中国中车(601766)等。本文核心内容:新能源行业市场规模、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新能源行业竞争格局、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行业概况1、定义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一般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可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含了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则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新能源行业被归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国统局代码D44)中的电力生产(D441),包含的统计4级代码有D4413(水力发电)、D4415(风力发电)、D4416(太阳能发电)、D4417(生物质能发电)、D4418(其他电力生产)。2、产业链剖析新能源行业上游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水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制造商,以及太阳能、光伏、水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组件及零部件制造商。其中: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机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等,目前这一领域领先的上市企业有特变电工(600089)、迈为股份(300751)和中国中车(601766)等;组件及零部件制造主要包括电力和光伏组件、太阳电池芯片、太阳电池组件、太阳能供电电源、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等。目前这一领域领先的上市企业有晶澳科技(002459)、天合光能(688599)和通威股份(600438)等。新能源行业中游作为整条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主要包含氢能、光伏发电、风电和水电等能源供应商;该领域目前的代表上市企业有隆基绿能(601012)、金风科技(002202)、三峡能源(600905)和长江电力(600900)等;新能源行业的下游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加氢站、充电桩和输变电等公共及个人应用领域。目前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比亚迪(002594)、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东风汽车(600006)和北汽蓝谷(600773)等;加氢站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蓝科高新(601798)、上海电气(601727)和美锦能源(000723)等;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特锐德(300001)、国电南瑞(600406)和万马股份(002276)等;输变电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长缆科技(002897)、金杯电工(002553)和平高电气(600312)等。我国新能源行业具体产业链布局如下图: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突飞猛进阶段新能源行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十五”规划至“十四五”规划期间,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加快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到“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再到“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的变化。“十五”计划(2001-2005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出加快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迅速发展;从“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开始,规划提出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原则,在继续加快小型水电和农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适宜村镇、农户使用的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出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至“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合理把握新能源发展节奏,着力消化存量,优化发展增量,新建大型基地或项目应提前落实市场空间;到“十四五”时期,根据《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国家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保障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需求和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对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全面指引。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行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技术路线、产地建设规范、安全运行规范、能源发展机制和标杆上网电价等内容,2014-2022年6月,我国新能源行业重点政策及政策解读汇总如下:注:查询时间截至2022年6月20日,下同。行业发展现状1、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逐年上升2017-2021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7.10%。其中,水电装机3.91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36亿千瓦)、风电装机3.2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3.06亿千瓦、核能发电装机0.5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38亿千瓦。2、新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2017-2021年新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2021年,全国新能源发电量达2.89万亿千瓦时,较2020年增长11.63%,其中,水电1340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风电6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5%;光伏发电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生物质发电1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6%。3、新能源消费量分析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消费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6年的16.2艾焦增长到2020年的23.18艾焦,复合年增长率达到9.37%。前瞻根据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得到,2021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消费量约为25艾焦。4、新能源行业消纳情况分析2022年1月,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2021年12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其中风电利用率达到100%的省市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重庆、四川、西藏、广东、广西和海南;光伏利用率达到100%的省市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重庆、四川、广东、广西、海南、江西和湖南。5、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比重逐年递增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比重为34.9%,比2017年增长了5.3个百分点;2021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比重达到35.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行业竞争格局因目前新能源行业可量化指标较多,故行业竞争格局中的区域竞争部分仅以:各省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进行比较;企业竞争格局以:2021年各光伏企业光伏组件出货量;2021年各风力发电企业新增装机容量和累计装机容量进行对比;2020年各水力发电企业水电装机总量及水电发电量进行对比。1、区域竞争:青海、四川和云南位列新能源行业第一竞争梯队根据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0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30个省(区、市)中,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超过80%以上的3个,分别为青海、四川和云南;40-80%的6个,分别为甘肃、重庆、湖南、广西、湖北和贵州;20-40%的10个,分别为上海、广东、吉林、宁夏、江西、陕西、黑龙江、新疆、河南和内蒙古;小于20%的11个,分别为浙江、福建、山西、安徽、辽宁、江苏、北京、海南、天津、河北和山东。注:截至2022年6月22日,国家能源局尚未发布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2、企业竞争格局分析(1)光伏行业竞争格局根据PV-Tech发布的《2021年全球组件供应商top10》,以光伏组件出货量来看,2021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名厂商中,中国企业包揽八席,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依次位居2021年组件出货量全球排名前三,光伏组件出货量分别为38.52GW、24.80GW和24.069GW。据PV-Tech介绍,2021年全球光伏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光伏行业整体产能和出货量均超过190GW;前十大组件供应商出货量超过160吉瓦,市场份额超过90%。(2)风力发电行业竞争格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数据显示,新增装机容量方面,2021年中国风电市场有新增装机的整机制造企业共17家,新增装机容量5592万千瓦,排名前5家市场份额合计为69.3%,排名前10家市场份额合计为95.1%;累计装机容量方面,2021年前5家整机制造企业累计装机市场份额合计达为57.3%,前10家整机制造企业累计装机市场份额合计达到81.8%;其中,金风科技累计装机容量超过8000万千瓦,占国内市场的23.4%;远景能源和明阳智能累计装机容量均超过3000万千瓦,占比分别为11.1%和9.6%。(3)水力发电行业竞争格局因存在严格的行政准入门槛、资金门槛和技术门槛等,目前,我国水电行业运营企业的数量不多,主要大型集团包括:长江电力、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国家电投和国家能源等。根据企业的公开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2020年按在水电装机总容量分析,长江电力的市场份额达12.32%,其余五大集团的市占率均在5-7.5%之间。按照水电发电量分析,长江电力的市场份额达16.75%,其余五大集团的市占率均在5.5-8.5%之间。注:截至2022年6月22日,除大唐集团外的其他五大能源集团均为公布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故此处仅以2020年数据为例,对我国水电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进行分析。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1、“十四五”时期保障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需求,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发展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同时,新能源开发利用仍存在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2022年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保障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需求和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全面指引:《实施方案》坚持统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突出模式和制度创新,在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举措,推动全民参与和共享发展:传统电力系统是以化石能源为主来打造规划设计理念和调度运行规则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比例持续提高的要求,在规划理念革新、硬件设施配置、运行方式变革、体制机制创新上做系统性安排:鉴于新能源项目点多面广、单体规模小、建设周期短等,《实施方案》立足新能源项目建设的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需求,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在简化管理程序、提升服务水平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并具有一定优势的新能源产业链体系。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必须强化创新驱动,统筹发展与安全,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实施方案》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能量密度较低,占地面积大。随着新能源规模快速扩大,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影响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保障,通过明确用地管理政策、规范税费征收、提高空间资源利用率、推广生态修复类新能源项目等措施,推动解决制约新能源行业发展的用地困境:“十四五”风光等主要新能源已实现平价无补贴上网,财政政策支持的方向和模式需要与时俱进,金融支持政策力度需要加大,进一步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作用。《实施方案》提出三方面政策举措:2、“十四五”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显著提高,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作为绿色低碳能源,新能源是我国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在“十三五”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年均装机规模还将有大幅度的提升,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50%,据此,前瞻初步预测至2025年末,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可达到17亿千瓦,至2027年末,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或将达到21亿千瓦。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稳步增长,预计至2027年我国光伏、风能、水能、火电等新能源发电量也将随之进一步高增,前瞻根据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量以及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初步预测至2025年末,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可达到4.28万亿千瓦时,至2027年末,新能源发电量或将突破5.20万亿千瓦时。
宝新能源和国新能源的区别
宝新,能源和国新能源的区别宝新,能源和国新能源都是属于国家,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嗯,发明的一动心的能源够让我们更加保护环境节约浪费,为了让人们生活的环境更加安全,环保这些新能源都是祝我们国家的宝贝能够为大家带来方便与健康。
宝新能源和国新能源的区别
区别:1、国新能源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由电动机驱动,符合道路交通和安全法规要求的车辆。2、宝新能源:致力于洁净煤燃烧技术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效清洁能源。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四大类: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一、行业现状1、政策驱动下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我国对原油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内能源自给自足的供求格局早已被打破,每年需要进口大量原油来满足国内需要。2021年我国原油产量约为1.99亿吨,进口量则是达到了5.13亿吨,远超国内产量。而且,据悉早在2019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便突破70%,远超了50%的国际警戒线。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远超国际警戒线的背景下,发展电能、氢能等其他替代能源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因此,近年来我国国家层面为了应付环保和石油危机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多部门积极颁发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政策,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提倡减少或放弃燃烧传统的汽油或柴油驱动内燃机。总的来说,在我国原油高度依赖进口,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持续利好,叠加近两年的“双碳目标”,再加上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的进步等等,多重因素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1.7万辆和50.7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52.06%和53.17%;截止到2021年其产销量更是分别增长至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59.52%和157.57%。对比2016年和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数据可以看出,其产销量可以说是从高速增长变成了超高速增长,这也说明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整体是呈现高速增长状态。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逐年上升,根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为6千亿元,同比增长76.5%。2、纯电动乘用车细分市场占比最大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构来看,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占比最大。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占比约为94.75%;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占比只有5.25%。分析其原因,从新能源商用车车种来看,我国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包含新能源客车和新能源货车,新能源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征上主要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续航里程难以完全满足客车和货车的需求,与燃油车相比在动力上不占优势。而且,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基础设备不够完善,充电不方便、充电时间过长等问题仍然存在,商用车主要是用来运送人员和货物,商用车企业通常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充电上面。所以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结构分布上,商用车占比要远低于乘用车。从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情况来看,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最大。2021年我国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最大,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82.84%;其次便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约为17.1%。而且,不仅是新能源乘用车还是新能源商用车,都是纯电动的的占比最大。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94.75%中,其中纯电动占比约为77.67%;新能源商用车中销量占比5.25%中,纯电动占比约为5.17%。通过上表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当前纯电动乘用车仍然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对比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特点来看,插电混动车可油可电,有发动机和变速箱,也有电驱和电池两套动力系统,因此其故障率比纯电动的更高,且维修保养成本也更高,所以很多车主在选择购物新能源汽车是,更愿意直接购买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这有也我国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大的原因之一。当然,除了纯电动车更具优势之外,其车型数量的增长也是我国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大的原因之一。2016年我国自主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车型只有16款,插电混动力车型只有2款;到2021年我国我国自主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车型增长至了205款,插电混动力车型则增长至45款。对比纯电动车型和插电混动动力车型数量,后者数量远低于前者,所以消费者在购买纯电动时选择也更多。二、发展趋势1、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但增速或将放缓我国原油产量逐年增加,但与此同时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远超过原油产量,每年均需要大量进口。而近两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在这种不利处境下,国家将会继续大力地支持和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和应用,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对传统汽车行业的延续和拓展,更是国家重要战略之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措施。因此,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向好。另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长,居全球首位。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行驶中无废气排出,可以实现零排放,不污染环境。因此,随着国家的积极宣传及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新能源汽车将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其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12部门,提出在今年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充电设施奖补、车船税减免优惠政策,但是补贴幅度较2021年退坡30%。同时,相关部门确认,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在2022年内正式终止,2022年12月31日后上牌的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尽管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将被取消,但是我国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动基调并没有改变。在2021年12月,山东省机关事务局要求,到2025年,除特殊工作要求外,全省党政机关新能源汽车采购占比实现100%。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但是增速或将放缓。一方面,我国新能源市场前期是由财政补贴培育而成,市场不会接受新能源汽车价格明显高于同等级传统汽车,然而在今年年底补贴将被取消。同时,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上游原材料,如镍、钴、锂、碳酸锂、氢氧化锂、六氟磷酸锂等价格纷纷上扬,使得我国新能源车企成本压力加大。今年以来,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小鹏等近20家车企陆续发布涨价公告。如果动力电池涨价幅度超过新能源整车企业可承受的程度,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将很难达到2021年的高位,行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也将放缓。另一方面,2021年,在我国国家和地方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丰富多样化、技术进步和用户已逐步接受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爆发。在一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较2017年已经得到大幅提高。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较2020年增长了9.7个百分点,市场规模也是超高速增长。未来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增速将承压,与2021年的市场规模增速相比或将放缓。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如何?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有更高期待。这也倒逼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变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创新,让中国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新能源汽车相关介绍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广义新能源汽车,又称代用燃料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这类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也包括混合动力电动车、乙醇汽油汽车等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目前存在的所有新能源汽车都包括在这一概念里。
中国新能源股票有哪些?举例说出一二?
1.锦浪科技(300763)。从近五年总资产收益率来看,近五年总资产收益率均值为6.07%,过去五年总资产收益率最低为2020年的4.25%,最高为2018年的7.15%。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5年。公司立足于新能源行业,专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为一家专业从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核心设备组串式逆变器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2.英飞特(300582): 从近五年总资产收益率来看,近五年总资产收益率均值为19.24%,最高为2017年的31.82%。英飞特电子(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5日,是一家从事LED驱动电源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LED驱动电源销售规模位居全球前列。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专利247项,其中21项美国发明,113项中国发明。拓展资料:1.新能源主要企业:中国(无锡)新能源大会组委会正式揭晓2010(首届)“中国新能源企业30强”,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榜上有名。2.新能源优势:(1)新能源发展空间长期看好。从全球新能源发展来看,某国清洁能源产业在不断升级,新能源产业汽车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对于新能源的产业扶持政策都在不断加码,由此可以看出,全球对于新能源的重视程度。 (2)交通产 业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在这个发展板块,势必有很多新的投资机会,交通行业和可再生资源相互融合,具有很重要的发展意义。为了实现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就要大力发展交通行业和可再生资源,让两者结合起来,还有利于推动交通能源发展,减少交通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3)新能源是全球共同的话题。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独立解决能源和碳排放的基础性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全球各个国家,各个行业的先进技术互相结合,才能找到突破的方法。因此,积极开拓创新,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趋势。
吉利银河凭什么引领中国新能源迈入价值向上发展新阶段?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哑铃型结构”,即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和10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占比很大,而居于中间地带的市场还是燃油车的天下,新能源车的竞争力不强。但根据最新市场统计,20万元左右的中高端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比已在提升,2022年12月达到了20%以上。新能源车展开了对传统燃油车的加速替代。而吉利是一家多品牌发展的车企集团,在新能源领域有聚焦30万元以上纯电智能赛道的极氪品牌、聚焦15万元以下市场的纯电几何品牌,同时吉利母品牌、领克品牌也推出了不少新能源车型。但在15-30万元的新能源区间,吉利的布局还不够十分明确。2月23日,吉利汽车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正式发布,首款车型电混SUV银河L7同步首发并开启预定,计划今年第二季度交付。可以说,吉利银河系列填补了品牌在15-30万区间的市场空缺。除了吉利银河L7,此次发布会吉利汽车还一次性放出了未来两年内将陆续推出的七款产品,其中4款属于智能电混L系列,基于e-CMA架构打造,覆盖A0级到B级电混产品。其中“银河之光”是吉利银河智能电动原型车与大家正式见面,它跳脱了电动车设计同质化路线,是吉利涟漪美学的延承与时代科技融合进化的成果。在银河L7之外,首款电混轿车银河L6将在今年三季度交付。另外3款归属智能纯电E系列,与极氪品牌同采用SEA架构,覆盖A级到D级纯电产品。首款纯电轿车银河E8将于今年四季度开启交付。由此可见,2023年是吉利新能源系列——银河爆发的元年。定义与依托,高价值产品与技术的“纠缠”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了27.6%,行业正在从“政策培育期”向“全面市场化”驱动转变。但是依然存在“续航打折”、“电池不安全“、”智驾失控频发“等用户痛点,用户期待“高价值、更安全的智能电动车”,吉利银河系列来得恰逢其时。具体而言,作为吉利银河首款产品,吉利银河L7定位“家庭首选智能电混SUV”,专为中国主流家庭而来,是20万级智能电混的首选。此次吉利发布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雷神电混8848、全新银河N OS”——三大新能源电气化技术都在吉利银河L7上实现首次搭载,让吉利银河L7在性能、智能、舒适、品质、安全方面全面超越同级,充分印证20万级智能电混首选的实力。在外观上,吉利银河L7具有国际化审美,整体采用银河涟漪美学设计,完美融合中华传统美学与电动化时代的光电科技,让汽车的设计打破能源的界限,具有更加广阔的上升空间。在智能座舱设计方面,银河L7搭载了银河自在座舱。10.25英寸仪表+13.2英寸中控屏+16.2英寸副驾屏+25.6英寸AR HUD,可实现四屏智能交互,满足全车人的智能体验。此外,银河L7还标配高通骁龙8155芯片,配置了50w无线充电、晶耀星环光幕氛围灯、隐藏式门拉手、头枕音响等智能科技。此外,吉利银河L7在性能、节能和智能上都体现出“高价值”属性。性能上,银河L7远超2.0T宝马X3,不仅支持弹射起步,百公里加速低至6.9秒;节能方面,银河L7(CLTC工况)综合续航里程高达1370公里,百公里油耗5.23L,比CRV更省油;智能交互方面,银河L7标配高通骁龙8155芯片和银河N OS,热启动时间、语音唤醒速度均优于小鹏。回归到用车的本质需求,吉利银河L7在安全、舒适方面下了更深功夫。一体式热成型硼钢门环、同级唯一的顶置安全气囊带来更安全的保障,2785mm的超大轴距带来宽敞的副驾空间,四向电动腿托、座椅按摩、理疗功能等让乘坐更舒适。高价值的技术定义高价值产品,反之,高价值的产品依托于高价值的技术。伴随着“智能吉利2025”战略快速落地,吉利在三电技术自研、智能架构、智算中心、卫星、操作系统等智能生态上具有差异化的体系优势。吉利银河专属“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雷神电混8848”,以及独创的“三挡变频电驱”为银河L7保驾护航。此外,全新自研的银河N OS分布式操作系统,已经实现量产搭载,它既能牢牢的保护用户隐私,又能带来更快、更易用的交互体验。三大法宝——吉利银河高速发展的助推器在上文我们提到了吉利银河专属的多项技术,其中神盾电池安全技术,新一代雷神电混8848以及全新自研的银河N OS操作系统,这三个核心技术的最优集合使吉利银河具有更加卓越的差异化优势,或将助推吉利新能源系列飞跃式发展。首先说到“电池模块系统的安全问题”,不仅要做到电芯的安全,还要做到电池包Pack及电池模块等系统安全。吉利银河具有行业首创深入到细胞层级的防辐射安全,有效避免了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同时,从感知级元宇宙仿真到实车验证的结构安全开发体系,赋予了吉利银河产品从电芯、到底盘、再到整车的结构安全。此外,吉利银河的“BMS3.0电池医生”,通过“多维融合的AI决策算法”,可以实时保护200多项电控条目,预警50多种故障类型,对于热失控、电池寿命、电芯状态等,都能做到精准预测保护,可提高电池寿命20%,结合吉利独有的结构安全保障,成功做到电池低衰减、耐挤压、不起火、不爆炸。其次,在电混领域,我们所熟悉的有长城的柠檬混动,奇瑞的鲲鹏动力,吉利的电混技术当仁不让,角逐此细分领域。新一代雷神电混取名“雷神电混8848”,取自珠穆朗玛峰海拔,这也代表了吉利将始终攀登科技的巅峰,永不止步。吉利银河智能电混系列,首搭目前量产热效率最高44.26%的新一代雷神电混引擎B-Plus,实现变速器双电机驱动突破,创造全球热效率的新巅峰。其次,“雷神三挡变频电驱“再度进化,全球首个实现P1+P2双电机超频驱动的智能电驱,在深踩油门时P1电机可辅助驱动,还能实现弹射起步,释放更多的动能储备,系统功率大幅上涨,两驱综合功率达到287kW,实现了性能与节能的高度平衡。此外,8大智能控制技术,带来超20种工作模式,并可高度FOTA进化。再者,银河N OS是吉利全栈自研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基于“开源适配、开放融合”的开发理念,从架构层、系统层、应用层多维度入手,给用户带来多端融合、一触即达的无界体验。银河N OS既能满足汽车安全性要求,又能接入万物互联的精彩生态,引领智能电动车从软件定义向生态定义转变。从架构上,它给客户的数据隐私上了一道最牢靠的锁;在系统层面,全新的场景引擎和语音引擎给客户带来更快、更强的交互体验。在应用层面,它打破了硬件与硬件的壁垒,实现了近场通讯、无感联接,就像在车、云、手机和各种智能终端之间架起了一条智慧高铁。吉利自研的厘米级卫星高精度定位模组,已通过车规级认证,通过融合吉利卫星通信、导航、遥感技术,该技术可实现精准定位永不失联。预计2025年,吉利将完成72颗低轨道卫星组网,届时吉利银河智驾将实现全球无盲区的定位能力。点滴之言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吉利银河凭借吉利集团多年的造车经验和良好的技术研发基因,在新能源迈向高价值增长的时代有备而来,并或将带领产业同盟向更高阶段进阶。吉利银河的拥有“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新渠道、新服务”的特质,它的到来也是吉利汽车向全面新能源电气化转型的标志。据悉,吉利汽车提出2023年的新能源销量要达到60万辆。2023年吉利汽车总体目标为165万辆,目标增长率为15%。正如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所说:“百年汽车产业大洗牌正处于格局重塑时期,正是中国品牌向高端形象突围的有利时机,吉利已经构建起集智能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的一体化科技生态,构筑了属于自己的科技护城河,吉利银河必将引领中国新能源进入价值向上的第二发展‘新阶段"。”【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点滴孟春晓,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国新能源晋中天然气公司怎么样
国新能源晋中天然气公司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02月19日,八小时工作制无加班,为员工购买五险一金,节假日福利丰厚,综合薪资在3000到6000元。
山西国新能源下属公司的待遇如何?
整体而言,这公司不行。资产负债率太高,19年山西省组建山西燃气集团作为省内燃气行业平台企业,国新能源作为掌握着山西省内大部分管网的省属企业,居然因为包袱太重,被当做不良资产,人家都没带他玩,日后是否拆分重组,拭目以待。待遇方面,较差。公司实行工资分级,以集团公司为例,校招进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文职类转正后到手3500左右,五险一金齐全,太原市内管吃不管住,在太原属于国企中等水平,但各下属单位效益有好有坏。工作氛围方面,较差。公司是老煤运公司重组而成,官僚主义严重,制度呆板,人力混乱,关系户横行。部门里充斥着大量的非正规途径招聘进入的人员,学历低,以专科和三本为主;能力差,人浮于事,缺少做实事的人。题主毕业择业在即,如果有志投身山西燃气行业,鉴于目前省内国企正处于优质资产扎堆重组,不良资产关停并转的改革时期,19年新组建的山西燃气集团是省内较优选择,国新能源虽体量大,但遗留问题也多,接下来估计也有动作,若真要向新向好,一看省委统筹安排,二看领导者有没有刮骨疗伤的勇气。祝好
中国新能源车从好久开始盈利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人物库网站首页金融证券产业市场国际经济时政社会评论理论地方经济城市频道食品安全网乡村振兴生态文明股市银行基金期货理财保险IT业食品汽车商车能源房产医药文化会展旅游生活科技健康VR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能源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请输入关键词 2022年新能源汽车迈入掘金新周期 造车新势力扭亏门槛提升至年产40万辆2022年12月24日 07:27 来源:证券日报 [手机看新闻][字号 大 中 小][打印本稿] 回眸即将过去的2022年,在电动化和智能化变革浪潮引领下,我国汽车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销量大幅度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是,投融资持续火热,并展现出了全新的投资逻辑和产业气象。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1月份,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生融资事件217起,融资金额893亿元;产业链公布了200多个重大建设和项目投资,总投资额超过13000亿元,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的项目40余个。 其中,广汽埃安A轮融资达183亿元,成为行业最大融资案例;岚图汽车A轮引战融资近50亿元,投资方共10家,融资后岚图估值近300亿元。 “今天被资本市场看好的企业,未必是最赚钱的企业,投资者都在为未来而投资。”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车企投资电动汽车会非常痛苦,但是不投资就没有未来。 “上述两笔融资事件中,头部资本角逐激烈,普通投资机构已经很难入局了。”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认为,从2022年多家新品牌的融资案例来看,这些品牌不仅单轮融资金额巨大,且参与融资的投资方大多自带产业资源。预计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将进入近身肉搏阶段,传统车企的实力和背景已经内化成新品牌的基盘与保障,发展势头会更加猛烈,留给还未迈过生死线的造车新势力的时间已经不多。 投融资持续火热 仍为年度最热风口之一 《证券日报》记者据天眼查App统计显示,2012年—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融资热度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融资事件达共计1136起。其中,2016年—2018年融资事件连续三年超过160起,2017年融资事件达到阶段性新高至185起;2019年相关事件数和披露金额有所回落;2020年新能源汽车赛道融资事件89起,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21年新能源汽车赛道融资事件数量为历年最多,共计239起,披露总额达3639亿元,同比大增181.66%,创下历史新高。 在经历了投融资热度最高的2021年后,尽管受多重外部因素影响,2022年新能源汽车整体融资事件次数和金额不及去年,但依然是今年最为火热的投资风口之一。 从融资区域来看,北京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融资企业最为集中的城市。2015年至2022年10月份,北京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投融资事件数量达106起,位居全国之首。其次为上海,同时间段内的累计投融资事件数量为95起。 从投融资聚集的产业链方向来看,2021年至2022年10月份,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融资热点主要集中在原材料以及零部件类企业,其次为整车制造企业。具体来看,动力电池成为此轮吸金竞赛中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动力电池领域至少公布了62个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预算超9000亿元。其中以楚能新能源、宁德时代扩张脚步最为激进。据公告显示,楚能新能源已公布的4大投资项目投资预算达1825亿元;宁德时代已公布的5大项目对外投资预算约为1300亿元。 新能源汽车整车这一赛道,同样成为资本愿意下大力砸钱的领域。2022年初,集度汽车打响了新能源整车融资第一枪,融资额为4亿美元,投资方是百度投资并购部和华普汽车;4月份,洛轲汽车完成D轮融资,吸引了红杉中国、IDG资本的出手,融资额为2亿美元;6月份,威马汽车Pre-IPO融资6亿美元;哪吒汽车、智己汽车、岚图汽车分别于7月份、8月份、11月份完成20亿元至50亿元不等的融资。 新势力未摆脱亏损状态 年产40万辆或成新门槛 尽管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如画,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是,特斯拉也是在经历了15年的亏损后,才于2020年首次实现盈利。国内造车新势力TOP3“蔚小理”至今也未摆脱亏损状态。 作为已成功多地上市的融资造车优等生,“蔚小理”在自动驾驶、芯片、云服务和电子电气架构方面的自研投入高昂,是现阶段公司支出的主要项目,并持续压低毛利率。 三家公司2022年三季报显示,研发方面,蔚来汽车的支出费用主要围绕电池、芯片等做一些研发投入,单季度研发费用保持在30亿元左右;小鹏汽车第三季度研发开支为15亿元,同比上涨18.5%,增长的部分主要也是研发人员增加,导致员工薪酬增加;理想汽车第三季度研发投入达18亿元,同比增长103.1%,主要是用于未来新车的研发。 值得一提的是,与“蔚小理”深耕的市场和客群不同,二线造车新势力们大多扎根下沉市场,走薄利多销的路线,在售车型价格区间较低,整车销售毛利也有限。因此,它们短期同样难以盈利。 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零跑汽车营收分别为1.17亿元、6.31亿元和31.32亿元,亏损分别达9.01亿元、11亿元和28.46亿元,合计超过48亿元;威马汽车的亏损状况更甚,根据招股书数据,威马汽车过去三年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74亿元。 尽管哪吒汽车还未正式递交招股书披露财务状况,但据投资方360披露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哪吒汽车分别净亏13亿元和29亿元。2022年上半年,哪吒汽车继续亏损6.9亿元。 在张秀阳看来,率先登陆资本市场虽有机会跑在赛道前列,但即便成功IPO,也只是踏出了漫漫“钱”路的第一步,在此之后,如何能够实现持续稳定交付和盈利,才是最终大考。 此前业内普遍认为,新造车公司想摆脱亏损,实现转折的粗略节点是年交付量10万辆。不过,这一预期数据或许被严重低估了。“此前小鹏汽车也认同关于10万辆年产量是门槛的提法。但当我们做到10万辆的时候,才发现今天的智能电动汽车的基础门槛,似乎已经提高到了40万辆。”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 传统车企蹚出“第三赛道” 全新子品牌获资本青睐 作为由传统车企孵化而来的智能电动车品牌,极氪汽车自成立起就不断强调自身的定位:既不是传统车企,也不是造车新势力。公司CEO安聪慧曾在多个场合阐述智能电动车“第三赛道”的概念,即在传统车企转型和新势力造车之外,用全新的团队架构,对产业资源进行全新布局,打造出一条传统车企的技术资源与新造车的灵活效率相融合的新发展路径。 智能电动车产业发展至今,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熟谙于高端品牌的打造,并将“第三赛道”概念延伸到资本市场,获得了不俗的认可度和投资热情。 2021年8月份,极氪就获得了宁德时代、哔哩哔哩、英特尔资本5亿美元的Pre-A轮融资,投后估值近600亿元;2022年8月份,长安阿维塔完成A轮融资,由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领投,投后估值接近百亿元。 今年3月份,埃安混改落地,10月份完成25.66亿元A轮融资,增资完成后埃安估值达到1032亿元,成为当前国内未上市新能源车企最高估值。 “资本市场在驱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并深刻影响整个行业,资本驱动下的品牌会更有实力。”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汽埃安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是因为缺钱,而是要通过混改进入资本市场参与竞争,同时借此来提升品牌影响力。 紧随埃安之后,作为东风集团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同时也是国资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项目,岚图于今年11月份以A轮融资50亿元,在锁定高景气发展赛道的同时,也赢得了投资方的青睐,成为中国新能源行业迄今规模最大的首轮融资,融资后岚图估值近300亿元。 “岚图开创的是‘成熟车企+造车新势力"融合发展新模式,是我们用新组织、新机制、新模式,推动东风公司品牌向上的一次战略选择。”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站在转折点上,岚图正以中国造车新实力的姿态,通过创新精神和进取之心,完成产品、品牌的双突破。 冯兴亚表示,电动汽车的行业估值逻辑正在转变,从考察远期前景逐步过渡到对企业盈利性的关注。“未来两年非常关键,企业整体运营能力必须经受住投资者及时间的检验。”(责任编辑:施晓娟)分享到延伸阅读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精彩图片长江源的壮美山水秦岭深处赏荷韵多彩的羊卓雍湖夏日呼伦贝尔草原产业专题·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推动中国企业家尉竞飞:汇聚巾帼力量 托起城市暖阳北大“杀猪佬”陈生走过创业“至暗时刻”·与马云相爱相杀三十年,郭凡生灯火下楼台·刘永好:实现双碳目标,农业企业大有可为本网专稿·今年春运北京地区铁路预计发送旅客993.4万人次·“铁路畅行码”、便捷换乘、补票电子化……春节回家的你要知道这些铁路便利·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工作 春运工作专班负责人这样说·今年春运铁路最大客座能力比2019年春运增长11%·工信部:第四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公布·工信部:调整频率使用规划发布 为5G、6G预留频谱资源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国家机关地方政府网站地方新闻网站媒体网站中央企业金融机构热点网站财经网站电子商务更多关于经济日报社 - 关于中国经济网 - 网站大事记 - 网站诚聘 - 版权声明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纠错邮箱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6557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晋中煤炭有限公司怎么样?
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晋中煤炭有限公司是2008-07-24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都北路380号。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晋中煤炭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407001127308176,企业法人姜登胜,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晋中煤炭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经销:煤炭、洗精煤、焦炭、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品)、矿产品、金属镁、矿粉、钢材、炉料;煤炭信息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山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45883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1000-5000万和5000万以上规模的企业中,共60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晋中煤炭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晋中煤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中国新能源企业30强的简介
“新能源企业30强”中有13家上市公司。从企业性质来看,有,5家央企和18家民营企业;从行业来看,有12家太阳能、8家风能、4家新能源综合性集团、3家汽车新能源动力企业、2家核能和1家生物质能企业;从地区来看,江苏占7家、北京6家、河北3家、山东3家、上海2家、广东2家、深圳1家、新疆1家、江西1家、安徽1家、香港1家、湖南1家、浙江1家。首届中国新能源企业30强评选活动历时近3个月。2010年6月初,组委会通过中国贸促会各地分会推荐、媒体推荐、行业协会推荐以及组委会直接电话联系等方式,征集了约300家新能源候选企业。2010年7月1号至16号,行业主流企业纷纷提交候选企业资料,组委会秘书处从中遴选出90多家企业参与30强评选;2010年8月5日,组委会秘书处将把参选企业信息汇总制成电子版文件并提交给专业评委和媒体资深记者评委,结合网络投票,2010年8月17日“中国新能源企业30强”正式揭晓。同时,“中国十大新能源人物”评选正式推出。“中国新能源企业30强”评选开创新能源领域评选的先河,是迄今为止中国新能源领域最具权威性和最有影响力的行业评选活动。主办单位希望通过此次评选,将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行业优秀的企业推向公众,推向海内外。评选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文批准授权组委会执行,整个活动不含任何商业行为,企业参选全程免费。同时,本次评选活动的媒体推广呈现出覆盖面广、力度大、周期长、针对性强等特点。伴随着新能源企业30强榜单正式揭晓,更深层次的媒体推广即将展开,包括独家专访、所有海内外合作媒体的广告和新闻宣传,力度空前。本次评选由第二届中国(无锡)新能源大会组委会、上海证券报是、腾讯网共同主办,由中国领先的政府及新能源行业公共关系服务商永淳文化承办,罗兰贝格和科尔尼两大国际著名咨询公司提供专业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提供学术支持。本次评选还得到多方参与支持,包括国内外主流媒体和部分新能源行业协会。30强榜单的成功推出,不仅证明了目前新能源领域受到国内外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而且也凸显此次评选的权威性、公信力。从历届国内外权威的评选活动来看,新能源企业30强评选活动对于新能源优秀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这无疑对企业、对企业家的要求会更高,鞭策力度更大。同时,首届中国新能源企业30强评选成功推出,得到了企业、政府、科研院所、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对于我们评选品牌的塑造也产生了积极的效应。组委会将于2010年9月17日在无锡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本次评选活动是第二届中国(无锡)新能源大会的一大亮点,据组委会负责人之一、永淳文化董事长唐祖荣先生介绍,第二届中国(无锡)新能源大会将于2010年9月17-18日在国家新能源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无锡市隆重举行,组委会已邀请到包括国家能源局领导、江苏省政府领导、中国贸促会领导、美国洛杉矶郡行政长官、墨西哥国家财政部副部长、菲律宾贸工部副部长等一批政府高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先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先生、北京交大新能源研究所所长姜久春先生、上海交大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容强教授等著名行业专家,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博士、晶澳太阳能CEO方鹏先生、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先生、明阳风电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先生、杉杉科技董事长胡海平先生等数十位行业领军企业家,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邵俊先生、青云创投创始合伙人叶东先生、常春藤资本发起合伙人翁吉义先生、深创投总裁李万寿先生等数十位VC、PE界的大腕,以及国际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新能源行业专家、企业家与会。大会以“博弈与创新”为主题,设主论坛和CEO论坛、政策与市场国际论坛、智能电网与储能技术论坛、新能源产业投融资论坛等四个分论坛。在总结大会上,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将全球首发“2010-2011中国及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报告”,展望欧洲、美国、中国及其他地区新能源发展前景以及新能源重点行业发展方向和最新技术。第二届中国(无锡)新能源大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迄今为止中国新能源领域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行业盛会。大会同期举办第二届太阳能展览会,行业主流企业尚德、晶澳、阿特斯纷纷参展。
国新能源如何吸收合并蓝焰控股
可以通过股份对价的方式吸收合并。因为将一股蓝焰控股换成2-3股国新能源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故才能有最大的收益。
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正的龙头股
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正的龙头股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落地,年初至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5%飙升至近19.5%,用时仅9个月。这就意味着,每销售5辆汽车,其中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迈上了“快车道”。市场火爆的同时,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都受益匪浅,也衍生出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富之源。纵观2021年中国内地富豪榜前100位,近1/4的富豪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领域,而且多数富豪的财富都呈现翻倍增长,展现出蓬勃活力和无穷商机。以下给大家盘点十大新能源概念板块龙头股!上声电子公司是运用声学技术提升驾车体验,汽车声学产品方案供应商,是全球最大的扬声器制造商之一。三季度营业总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22.89%,净利润0.44亿元,同比增长10.06%,总市值36.46亿。当升科技公司是多元材料、钴酸锂等正极材料以及多元前驱体等材料的技术研究和生产销售,是国内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三季度营业总收入51.71亿元,同比增长155%,净利润7.27亿元,同比增长174.94%,总市值418.24亿。亚星客车公司主营客车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公司拥有“亚星”和“扬子”两个品牌覆盖公交、公路、旅游等市场。三季度营业总收入6.51亿元,同比下降51.37%,净利润-0.98亿元,同比下降11.02%,总市值16.30亿。天通股份公司主营电子材料研发、制造和销售,是软磁行业最大的研发和制造基地之一。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0.80亿元,同比增长38.31%,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增长3.94%,总市值144.20亿。中天科技公司主营光纤通信和电力传输、新能源、海洋产业,是国内光电缆品种最齐全的企业,拥有海底光缆制造的核心技术。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73.94亿元,同比增长23.16%,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23.16%,总市值450.73亿。山东威达公司主营业务有钻夹头、电动工具开关、精密铸造制品、智能制造集成系统等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山东省各类钻夹头的专业制造商。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3.84亿元,同比增长65.32%,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70.39%,总市值64.67亿。联创电子公司是触控显示屏、光学镜头、影像模组、集成电路模拟芯片的生产商。三季度营业总收入71.21亿元,同比增长25.89%,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10.24%,总市值232.65亿。海源复材依托公司在智能装备的领先优势,构建了从复合材料装备、工艺、材料、模具开发、制品设计到复合材料制品生产及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68亿元,同比下降3.03%,净利润-0.50亿元,同比下降2040.54%,总市值86.16亿。兴瑞科技公司从事精密零组件制造及研发,拥有较大数量的精密加工、成型和组装设备。三季度营业总收入9.01亿元,同比下降22.16%,净利润0.89亿元,同比下降4.45%,总市值43.62亿。松芝股份公司主营业务是专业从事汽车、轨道交通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大中型客车空调行业的龙头。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9.58亿元,同比增长27.46%,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32.23%,总市值64.5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