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论文,关于金融危机对全球的影响
继今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近半年之后,华尔街再次爆出令人吃惊的消息: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近44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因为收购谈判“流产”而宣布破产。而在此之前很难有人能预料到,前后仅半年时间,华尔街排名前五名的投资银行竟然垮掉了三家。有人用“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飓风”一词比喻这场危机,无论哪种比喻,这场风暴以极快的速度震动了全球,与危机中心相隔一个太平洋的中国股市,也以2000点告破表达了悲观的态度,花旗亚太区经济与市场分析部主管、董事总经理黄益平在9月25日《财经网》校园行上海交通大学称:“中国就是美国镜子里的影子。”在这场世界性的浩劫中,中国注定不能独善其身。 首先是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国内几大银行总共购买了美国证券业价值约200亿美元的证券产品。在美国金融业面临巨大困境的今天,雷曼兄弟的破产无异于把华尔街向地狱又推进了一步,而国内金融机构购买的证券产品也面临着巨额贬值甚至清算的厄运。例如华安基金已于9月16日在其网站上贴出醒目告示,提示旗下QDII产品“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投资风险,由于雷曼兄弟下属的雷曼兄弟金融公司为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所持结构性保本票据的保本责任人,雷曼兄弟特殊金融公司为保本票据之基础资产之一的零息票据的发行人,因此在极端情形下,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将无法开放正常赎回业务,而且华安国际配置基金也有可能需参与破产清算而无法全额收回,甚至连该基金的存续也将出现问题。幸运的是,虽然银行等金融机构因直接购买次级债产品是我国受次级债危机影响最直接的领域,但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经理赵庆明表示从目前公布的各银行年报来看,这部分的风险是可控的。因此,经济学家景学成指出更值得注意是次贷危机的持续恶化对中国股市的心理压力。他说:“股市是个信心产物,如今周边股市狂跌,投资者心理压力沉重,这些都成为一块巨石,加速股指下行的速度。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投资者恐慌情绪有着强大的传染效应。” 除了资产缩水外,此次金融危机将引起外国投资者大量抛售中国资产包括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股权、债权等,这可能对中国外汇和资产市场施加沉重的向下压力,这也正是去年至今韩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外资机构投资者在韩国证券市场占据显赫地位,他们在次贷危机中损失巨大,不得不抛售韩国资产,抽回投资,以救母国总部燃眉之急。根据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7月14日公布的数据,从2007年6月~2008年6月末的一年时间里,除了今年5月为净买入之外,其余各个月均为净抛售,累计套现499亿美元。在沉重的抛售压力下,还在亚洲货币仍然对美元显著升值之时,韩元已经早早开始对美元贬值。今年年初,美元兑韩元汇率还在950韩元兑1美元左右,到9月1日,韩元兑美元汇率已跌至46个月以来低点,近4年来首度跌破1100韩元兑1美元,韩国主要股指随之暴跌。令人倍感侥幸的是,虽然前几年我国主要金融机构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成风,但雷曼兄弟这家“举世公认”的“华尔街一流投行”还没有成为中国主要金融机构的战略性投资者。不过,雷曼在金蝶软件、旅游搜索网站“去哪儿”、天津融创集团、铜管制造商金龙集团等公司的股本投资将面临转手。其次,是对我国外贸业的影响。我国近年来GDP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离不开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的拉动。美国经济的疲软、金融形势的持续恶化,再加上雷曼兄弟破产起到的加速作用使得今天的美国金融业更加风雨飘摇,而这势必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冲击。 海关总署9月22日发布分析报告指出,今年前七个月,扣除价格因素后,中国外贸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2.5%,进口数量增长9.8%。与之相对,中国前七个月名义出口额增长22.6%,名义进口额增长31.1%。 中国实际出口增速下滑,自去年下半年已经开始。有媒体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曾于今年3月向商务部递交一份报告。报告指出,自2007年9月以后,中国出口月度实际增长率已经从上半年的约20%左右降至10%以下。今年一季度,出口实际增长率已经下降到3%,十分接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情况。 作为金融风暴的中心,美国的进口需求急剧下降。海关总署报告指出,今年前七个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9.9%,增幅下滑8.1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中国对美出口增幅首次回落至个位数。1月~7月,美国仍然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由去年同期的16.2%下降至目前的12.8%。 海关总署将中国对美出口减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蔓延和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须警惕次贷危机负面影响继续蔓延,对其连锁后果要予以密切关注。”海关总署在报告中指出。 实际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对美国出口。危机初步爆发时,部分中国出口企业转向欧洲市场,同时,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保持强劲,而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也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然而,当危机进一步深化,这些国家经济先后受到不同程度的拖累,进口需求显著下降。 这些因素在近几个月逐步显现。中国到欧洲出口已从年初30%~40%的高增长降至8月的22%。中国出口日本的情形与此类似,且下滑趋势可能延续。除巴西以外,中国对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也明显放慢,到俄罗斯的出口已经第二个月呈现负增长。 因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次级债危机及其影响的深入带来的美元贬值和全球经济放缓,将对我国出口造成较大影响。他还强调,由于出口制造商面向外需的产业重心难以在短时间内转移,应关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这些企业的转移成本上升,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最后,是对我国的挑战也可能是机遇。毫无疑问这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动荡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世界经济,正如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说的,这是美国100年以来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而当前的金融全球化使得这次金融危机蔓延的深度和广度都要超过以往任何一次金融危机。从前拥有着数家世界著名投资银行、掌管美国金融业16万亿美元资产规模的世界金融中心纽约也很有可能将让位于伦敦或者东京,可以说世界的金融格局可能正在经受着沧海桑田般的巨变。对于中国来说,国内金融业的全球化水平相对较低,金融掌控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而这既可能是中国被此次金融危机边缘化的“好运气”,也是中国金融机构亟待克服的问题。 安永全球CEO特黎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反而为中资银行提供了一个融入全球的好机会。他对近期中国工商银行等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行动持肯定态度。他认为目前并购价格已经出现大幅下降,如果收购对象符合中资银行的战略利益,中资银行可以考虑在中介机构的帮助下,着手走向海外。不过他同时提醒中资银行,应借鉴美国同行的教训,在业务扩张的同时,要保持稳定而良好的财务状况。
金融危机:请问下为什么美国欠这么多钱为什么不分体啊.像前苏联一样. 本人政治经济小白.大虾们耐心教教....
中国政府持续购买美国国债,但美国本土的投资者却不停减持。例如,10年前美国国债的总额约为3万亿元,当中逾七成、即2万亿元以上为美国本土的投资者拥有;但时至今天,美国国债的总额增至4万亿元,却只有三成为本土投资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断下降。美国人不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就是因为其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要令人民币不升值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场上大举抛售人民币,或是大举购入美元。这个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购入美国债,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 专家认为,在中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下,购买美国国债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外汇储备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顺差及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截至200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0年资金净外流,10年来国外净运用我国资金累计达到1.72万亿元。中国如同国际资金流动的“中转站”: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外流,而投资回报率偏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把这种现象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员刘维明指出,中国资金净外流是巨额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引起的,并不是说国内企业的资金多得用不了。这并不是一个悖论。刘维明解释说,在现行外汇制度下,境外资金进入中国时必须兑换为人民币,由央行把外汇买下,形成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到5%。与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获得的高额回报相比,中国运用外汇储备投资取得的收益显得颇低。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对此,央行解决方案是,加紧研究建立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满足企业和个人合理的用汇要求,降低国内资金净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所获回报的高低。投资美国国债虽牺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够规避风险。由于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处理风险的能力较低,这里存在一个风险和收益相交换的问题。美国国债风险低,变现能力强,且与欧元区和日元区相比,美元区经济仍处于强势地位。在此背景下,购买美国债就不难理解了。 买与不买陷入两难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由于中国购入了大量美债,假如美元贬值的话,持有国债在账面上已输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债汇价格定会再进一步下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中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如果美国利率再上升2%,中国就再损失三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结果总共损失八百亿到1000亿美元,当然以上还没有计算美元汇价下跌而带来的出口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做出的选择非常少。 不稳定的平衡 所以现在的情况下,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虽然美国人每天仍能吃喝玩乐,但这样的平衡是令人担心的。美国的经常赤字不断膨胀,2005年经常账目赤字,已创纪录升至8000亿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国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亿元,才能填补这个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这样的奇妙:中日拿上数千亿的真金白银,不断购买美元资产来资助美国利率,然后美国人将已超买的资产拿来再抵押,来买中国及日本生产的电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笑话,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给一个债仔,由于借出去的钱实在太多了,于是自己每天要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拿给债仔享用,并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乐,不要有些微伤风感冒,否则便会同归于尽!因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这个债仔的话,美国政府将在极短时间内破产,带来的灾害将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
金融危机社会的严重性?
中国社科院15日发布2009年《社会蓝皮书》,并举行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社会蓝皮书》主编、09年《社会蓝皮书》主报告李培林介绍,北京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像其他国家那么大,但没想到随后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影响。 李培林介绍,今年是第十七次进行连续发布社会形势的分析报告。今年的情况,第一个是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所以对于社会形势的分析应当和经济分析是紧密相连的。2008年,从目前来看,预计GDP增长大概能够达到9.5%左右。今年对经济的影响有几个特殊的因素,一个是雪灾,第二个是奥运会后的影响,第三个是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周期的影响。一直到上半年,我们认为主要是前两个因素的影响,没有想到后面的因素在近期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现在来看,由于发生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全国在年初遇到的冰雪灾害、赈灾,以及暴风雨等因素的影响,使今年全国因赈灾、雪灾、冰灾造成的损失达到了1万亿。最初我们对四川汶川灾害的估计只有4千亿,但最终的评估翻了一番,达到了8千多亿。但是这样的损失主要是存量财富的损失,当然由于地震灾害也造成了一些企业的停产。但是总的来讲,由于四川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不算高,而且主要是存量的损失,所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根本性的。李培林表示,所谓奥运会后的影响,1964年东京奥运会,当年日本GDP增长11.2%,4年下滑到5.7%。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当年的GDP增长率达到10.5%,但是第二年下滑到6.1%。所以这被很多学者称为是“奥运会后的效益”。当然这两次奥运会也成为这些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中国举行奥运会,大家有很大的期望,认为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但是由此也有担心关于奥运会后的问题。比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16天以后,使整个希腊背上了10年的债务。最近希腊也发生了一系列的骚乱事件,这些事件和财政的债务有一定的关系。但北京的奥运会有很大的差异,2002年—2007年,北京年均用于奥运会的投入不到每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北京奥运工程竣工面积71万多平方米,也只相当于2007年全国房屋平均面积0.01%。由于中国是一个庞大经济体,而北京、天津与河北省经济总量分别仅占中国GDP 和工业总产值的11%和10%,所以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像其他国家那么大。比如汉城当年举行奥运会的时候,汉城的GDP占全国50%以上。李培林表示,但是我们没有想到,随后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后,这个影响日益加深。他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GDP的增长大体经历了三次高峰增长周期,一次是83、84、85年,第二次是92、93、94年,但是过去的两次增长的规律都是大起大幅。从2003年以后,GDP增长重新达到了 10%以上,而且2003—2007年,连续五年在10%以上的增长率高速运行。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出现过的一次长达5年的高速增长周期。所以在2007年初的时候,一些学者产生了乐观情绪,认为新的增长周期可能会延续十年到二十年。但是2007年显示了全球化对中国产生的深刻影响,GDP的增长现在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在2007年终的时候,还感觉到虽然增长率下滑,但是最多只能掉到10.5。但是现在来看,大概会掉到 9.5%。也就是说,在一年当中,GDP的增长率下降2个多百分点,这是近十几年来没有出现过的。除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中国经济发生的自身的周期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金融危机,由于周期的影响,2008年的GDP增长也是略有下降的,而且这种周期影响从5月份开始,年中的时候已经显示出来的。比如说1—5月份的时候,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也就是发动机的几个地区,包括上海、北京、广东、天津,GDP增长率都已经掉到了全国31个省市区的后10名。虽然也有一些省份,像内蒙古在前五个月GDP增长高达28%,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在全国占的总量比例不是那么大,所以部分起到一个发动机的作用。特别是上海,当上海跌破全国GDP增长率的平均水平时,这是16年没有出现过的。所以这几个因素都决定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是一个波动比较大的年份。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物价。年初的时候没有担心物价的因素,当时提出来要防止经济过热,要防止物价出现通货膨胀。在年中的时候提出要保增长,但是同时要控制物价的增长。但是近期来看,物价下降的速度非常快。比如说CPI,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到11月份只增长了2.4%,所以明年恐怕不是防止通胀的问题,而是是否需要防止通缩的问题。所以今年很多的因素的变化都是大起大落,非常难以预料的。包括油价在7月份高达147美元一桶,现在已经跌破了40美元。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今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所以关于物价,在5到7月份,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抽样调查,显示居民认为今年最严重的问题是物价问题,但是到现在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第二个方面,就是粮食大丰收稳定了社会。今年国际粮食价格曾一度骤然攀升,所以国际粮食市场动荡的情况对中国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今年是气候条件比较好,主要还是中央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特别是粮食的直补、种子的补贴,这些都促进了粮食的生产。所以今年粮食连续实现了5年的增长,特别是 2008年,全国粮食产量有望达到5.15亿吨,这样就可能超过了1998年和2007年达到的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这对确保国家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和国家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基础性的条件。当然现在国家很注意保证农民的增产、增收,防止不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发生。第三个方面,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继续增长。今年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可以达到增长7%左右。但是城镇的收入增长水平比去年增长率下滑了一半。今年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它可能是20多年来首次出现农民的收入增长率和城镇的增长率差不多的状况,都在 7%左右。因为过去城镇的收入增长要快于农村收入增长4、5个百分点。现在唯一没有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数据,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在来看,全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增长20%左右。大家会看到,其他曲线今年都是大幅度的大起大落,但是社会消费品总额一直到11月份还是同比增长20.8%。这也说明包括在金融危机以前,中央已经采取了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的政策,这些政策已经初步显露了成果。第四个方面,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大家知道,十七大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说这是继取消农业税以后,对农村政策方面采取的又一个重大举措。近两年来,在这个方面,我们在加速地推进。一个是低保,今年全国最低生活保障在城镇当中覆盖了2300万人,这个数据近5年没有太大变化,平均的标准每人每月200元左右。但是比较大的是农村低保,这几年覆盖人数快速增加,今年预计全年会增加到4000万人口,保障标准是每月人均80 元左右。今年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到全国98%的县市区,受保障的农民超过了8亿。还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试点今年新增229 个城市,已经覆盖人口7000多万人,到明年,这个政策就可以覆盖到全国600多个城市。城市职工的医疗保险基本覆盖面也在扩大,参保人数接近2亿人。第五个方面,农村养老制度在积极地探索。北京、江苏、山西等25个省市区,有300多个县现在在自行开展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已经有 760万农民参保。2008年是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调整的第四年,也就是说,中央计划要连续6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的工资标准。这包括了前三年和新三年,今年是新三年调整的第一年。全国将会有4200多万企业退休人从这次调整中得到实惠。另外,教育事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我们知道,继在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以后,2008年秋季,在全国又开始免除城市的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杂费,全国已经有2800多万中小学生,每年一年可免交190元到350元不等的费用。另外,今年对农民工的子女教育也规定了,可以在留入地,由公办学校承担他们的教育义务。第三,为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新机制,中央拨出了专门的款项,来保证使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增长费用的机制长期的持续。另外,从2007 年到2008年,我们已经有5个省市试点进行助学贷款,现在已经有11万多学生获得了贷款资助。第六个方面,今年比较明显的新现象就是公民社会发展很快,公民意识显著增强。一是到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注册登记的民间组织38.2万人,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概念基本融合。38.2万个民间组织当中,社团组织是20多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7万个,还有基金会1300多个,这比去年增幅大概有6%。另外,工会组织发布迅速。全国工会人员总数达到近2亿人,连续四年净增1600多万人。全国职工入会率达到了71.4%,农民工参加工会的差不多有6000多万人。外资企业和内资私营企业工会的组建会分别达到了73.6%和69.1%。另外,在2008年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当中,全国参与各种抗震救灾的志愿者总数超过1千万人。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有7万名志愿者直接为奥运会提供服务,40万城市志愿者在城市和场馆周边提供城市志愿服务,100多万社会志愿者在北京全市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这些服务使中国的公民社会逐步在成长。第七个方面,这次国际危机和经济形势对社会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现在比较明显的,一是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大家知道,最近几年在经过高速增长这一波周期,财政已经连续每年增长20%、30%。但是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后,下滑趋势更加明显,现在已经出现了全国性的财政收入的负增长,有一些城市,比如上海负增长比较大。因为中国的财政结构比较复杂,这还指的是预算内的财政状况。除此之外,在各地政府可支配资金里面还有预算外的财政收入,以及当时有一部分城市里面,土地出让金还没有纳入到财政中。所以政府可支配财力的下降会造成影响,因为我们现在要扩大内需,各方面都需要财力,所以这会在扩大内需方面产生财政上的约束。稳定楼市稳定股市,中央的信号给了大家好的期待 欧美等外围股市暴跌的情况下,今天A股市场的表现还是让我们感到比较欣慰的,应该说一些利好政策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部分专家都认为总的来说A股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向上的通道,虽然在短期之内因为经济数据都是比较滞后的,还会出现一些振荡,但长期来看情况还是更好的。 长江商学院的周春生教授觉得今天中国A股的表现,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前一段时间中央政府采取了一些稳定经济的措施,稳定中国投资者的信心,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在国内投资者可能更关注的是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中国的宏观政策,尽管我们不能完全忽略西方,特别是美国、以及欧洲经济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家把眼光已经聚焦到中国来了,这一个对于稳定中国的A股市场,应当说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我们不久将要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等等,以及明年3月份我们要开的两会,可能会出台一些新的稳定经济、促进市场繁荣的措施,也给了大家一个比较好的期待。这大概是今天中国A股明显的差别于其他主要国家股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周春生个人认为还会有更多的提振信心的财政政策继续出台,包括这一次《求是》杂志上刊登的财政部长和国家统计局局长的一些讲话里面,文章里面特别提到要稳定股市、稳定楼市。中央很明确地提出来这个信号,应当说是非常清晰的。 保8不只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建设银行这一次也是率先在金融机构当中确定了明年新增贷款的金额是四千到五千亿元,这个数字过去几年连续来看的话,这个新增的数额并不是特别大,过去几年好像也有10%的增速,今年是13%到15%,怎么看待这次的力度,及传播的方式? 这一次周春生觉得建行特别高调地公开地去宣扬信贷规模增加,也是希望能够提振大家的信心。同时也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像人民银行对于发展企业信贷支持这方面的态度。更多的是让我们的企业进行信贷这方面,实际上到底新增的信贷规模是不是健康四千到五千亿,还是需要根据明年实体经济发展的情况来定,也许这个指标最终会被突破。为了保证8%的增长。 根据银行信贷规模的增长,以及其他方面信贷GDP保8不成问题。这个还是真的是高于世界银行对于中国的预测7.5%,外国机构对中国的预测相对来说比较悲观一些,怎么看待8%这个数字? 周春生认为实际上对中国来讲经济增长不只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因为只有经济能保持一个合理的增加,我们才能不断地解决、不断增加的劳动力就业的压力。所以保8对于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央采取这些政策也是希望能够增加大家的信心,能够让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咱们保持经济的速度相对来说不是一个特别难的挑战,可能如何让咱们经济增长的质量得到提高。转变经济增长的结构和质量,这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挑战。这个也是我们政府实际上现在比较面对、比较认真考虑的问题。包括四万亿究竟怎么投,如何处理好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如何在经济调整过程当中去改善、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我们还有许多课题值得认真的思考和研究。
从8年8月到现在金融危机导致我国财政部分出现的新问题有哪些?并做了哪些调整?
很难说中国要多久才能恢复 保守估计要四年左右 下边是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 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 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 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 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 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 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 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 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 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 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 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 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 次贷。上面 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 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 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 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 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 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 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 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 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 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 濒临倒闭。 六。 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 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 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 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 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 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 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 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影响 中国社科院15日发布2009年《社会蓝皮书》,并举行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社会蓝皮书》主编、09年《社会蓝皮书》主报告李培林介绍,北京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像其他国家那么大,但没想到随后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影响。 李培林介绍,今年是第十七次进行连续发布社会形势的分析报告。今年的情况,第一个是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所以对于社会形势的分析应当和经济分析是紧密相连的。2008年,从目前来看,预计GDP增长大概能够达到9.5%左右。今年对经济的影响有几个特殊的因素,一个是雪灾,第二个是奥运会后的影响,第三个是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周期的影响。 一直到上半年,我们认为主要是前两个因素的影响,没有想到后面的因素在近期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现在来看,由于发生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全国在年初遇到的冰雪灾害、赈灾,以及暴风雨等因素的影响,使今年全国因赈灾、雪灾、冰灾造成的损失达到了1万亿。最初我们对四川汶川灾害的估计只有4千亿,但最终的评估翻了一番,达到了8千多亿。但是这样的损失主要是存量财富的损失,当然由于地震灾害也造成了一些企业的停产。但是总的来讲,由于四川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不算高,而且主要是存量的损失,所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根本性的。 李培林表示,所谓奥运会后的影响,1964年东京奥运会,当年日本GDP增长11.2%,4年下滑到5.7%。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当年的GDP增长率达到10.5%,但是第二年下滑到6.1%。所以这被很多学者称为是“奥运会后的效益”。当然这两次奥运会也成为这些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举行奥运会,大家有很大的期望,认为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但是由此也有担心关于奥运会后的问题。比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16天以后,使整个希腊背上了10年的债务。最近希腊也发生了一系列的骚乱事件,这些事件和财政的债务有一定的关系。 但北京的奥运会有很大的差异,2002年—2007年,北京年均用于奥运会的投入不到每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北京奥运工程竣工面积71万多平方米,也只相当于2007年全国房屋平均面积0.01%。由于中国是一个庞大经济体,而北京、天津与河北省经济总量分别仅占中国GDP 和工业总产值的11%和10%,所以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像其他国家那么大。比如汉城当年举行奥运会的时候,汉城的GDP占全国50%以上。 李培林表示,但是我们没有想到,随后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后,这个影响日益加深。他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GDP的增长大体经历了三次高峰增长周期,一次是83、84、85年,第二次是92、93、94年,但是过去的两次增长的规律都是大起大幅。从2003年以后,GDP增长重新达到了 10%以上,而且2003—2007年,连续五年在10%以上的增长率高速运行。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出现过的一次长达5年的高速增长周期。 所以在2007年初的时候,一些学者产生了乐观情绪,认为新的增长周期可能会延续十年到二十年。但是2007年显示了全球化对中国产生的深刻影响,GDP的增长现在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在2007年终的时候,还感觉到虽然增长率下滑,但是最多只能掉到10.5。但是现在来看,大概会掉到 9.5%。也就是说,在一年当中,GDP的增长率下降2个多百分点,这是近十几年来没有出现过的。 除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中国经济发生的自身的周期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金融危机,由于周期的影响,2008年的GDP增长也是略有下降的,而且这种周期影响从5月份开始,年中的时候已经显示出来的。比如说1—5月份的时候,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也就是发动机的几个地区,包括上海、北京、广东、天津,GDP增长率都已经掉到了全国31个省市区的后10名。虽然也有一些省份,像内蒙古在前五个月GDP增长高达28%,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在全国占的总量比例不是那么大,所以部分起到一个发动机的作用。特别是上海,当上海跌破全国GDP增长率的平均水平时,这是16年没有出现过的。所以这几个因素都决定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是一个波动比较大的年份。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物价。年初的时候没有担心物价的因素,当时提出来要防止经济过热,要防止物价出现通货膨胀。在年中的时候提出要保增长,但是同时要控制物价的增长。但是近期来看,物价下降的速度非常快。比如说CPI,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到11月份只增长了2.4%,所以明年恐怕不是防止通胀的问题,而是是否需要防止通缩的问题。 所以今年很多的因素的变化都是大起大落,非常难以预料的。包括油价在7月份高达147美元一桶,现在已经跌破了40美元。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今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所以关于物价,在5到7月份,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抽样调查,显示居民认为今年最严重的问题是物价问题,但是到现在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第二个方面,就是粮食大丰收稳定了社会。今年国际粮食价格曾一度骤然攀升,所以国际粮食市场动荡的情况对中国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今年是气候条件比较好,主要还是中央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特别是粮食的直补、种子的补贴,这些都促进了粮食的生产。所以今年粮食连续实现了5年的增长,特别是 2008年,全国粮食产量有望达到5.15亿吨,这样就可能超过了1998年和2007年达到的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这对确保国家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和国家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基础性的条件。当然现在国家很注意保证农民的增产、增收,防止不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发生。 第三个方面,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继续增长。今年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可以达到增长7%左右。但是城镇的收入增长水平比去年增长率下滑了一半。今年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它可能是20多年来首次出现农民的收入增长率和城镇的增长率差不多的状况,都在 7%左右。因为过去城镇的收入增长要快于农村收入增长4、5个百分点。 现在唯一没有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数据,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在来看,全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增长20%左右。大家会看到,其他曲线今年都是大幅度的大起大落,但是社会消费品总额一直到11月份还是同比增长20.8%。这也说明包括在金融危机以前,中央已经采取了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的政策,这些政策已经初步显露了成果。 第四个方面,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大家知道,十七大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说这是继取消农业税以后,对农村政策方面采取的又一个重大举措。近两年来,在这个方面,我们在加速地推进。一个是低保,今年全国最低生活保障在城镇当中覆盖了2300万人,这个数据近5年没有太大变化,平均的标准每人每月200元左右。但是比较大的是农村低保,这几年覆盖人数快速增加,今年预计全年会增加到4000万人口,保障标准是每月人均80 元左右。 今年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到全国98%的县市区,受保障的农民超过了8亿。还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试点今年新增229 个城市,已经覆盖人口7000多万人,到明年,这个政策就可以覆盖到全国600多个城市。城市职工的医疗保险基本覆盖面也在扩大,参保人数接近2亿人。 第五个方面,农村养老制度在积极地探索。北京、江苏、山西等25个省市区,有300多个县现在在自行开展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已经有 760万农民参保。2008年是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调整的第四年,也就是说,中央计划要连续6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的工资标准。这包括了前三年和新三年,今年是新三年调整的第一年。全国将会有4200多万企业退休人从这次调整中得到实惠。 另外,教育事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我们知道,继在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以后,2008年秋季,在全国又开始免除城市的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杂费,全国已经有2800多万中小学生,每年一年可免交190元到350元不等的费用。另外,今年对农民工的子女教育也规定了,可以在留入地,由公办学校承担他们的教育义务。第三,为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新机制,中央拨出了专门的款项,来保证使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增长费用的机制长期的持续。另外,从2007 年到2008年,我们已经有5个省市试点进行助学贷款,现在已经有11万多学生获得了贷款资助。 第六个方面,今年比较明显的新现象就是公民社会发展很快,公民意识显著增强。一是到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注册登记的民间组织38.2万人,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概念基本融合。38.2万个民间组织当中,社团组织是20多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7万个,还有基金会1300多个,这比去年增幅大概有6%。 另外,工会组织发布迅速。全国工会人员总数达到近2亿人,连续四年净增1600多万人。全国职工入会率达到了71.4%,农民工参加工会的差不多有6000多万人。外资企业和内资私营企业工会的组建会分别达到了73.6%和69.1%。 另外,在2008年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当中,全国参与各种抗震救灾的志愿者总数超过1千万人。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有7万名志愿者直接为奥运会提供服务,40万城市志愿者在城市和场馆周边提供城市志愿服务,100多万社会志愿者在北京全市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这些服务使中国的公民社会逐步在成长。 第七个方面,这次国际危机和经济形势对社会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现在比较明显的,一是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大家知道,最近几年在经过高速增长这一波周期,财政已经连续每年增长20%、30%。但是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后,下滑趋势更加明显,现在已经出现了全国性的财政收入的负增长,有一些城市,比如上海负增长比较大。因为中国的财政结构比较复杂,这还指的是预算内的财政状况。除此之外,在各地政府可支配资金里面还有预算外的财政收入,以及当时有一部分城市里面,土地出让金还没有纳入到财政中。所以政府可支配财力的下降会造成影响,因为我们现在要扩大内需,各方面都需要财力,所以这会在扩大内需方面产生财政上的约束。 稳定楼市稳定股市,中央的信号给了大家好的期待 欧美等外围股市暴跌的情况下,今天A股市场的表现还是让我们感到比较欣慰的,应该说一些利好政策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部分专家都认为总的来说A股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向上的通道,虽然在短期之内因为经济数据都是比较滞后的,还会出现一些振荡,但长期来看情况还是更好的。 长江商学院的周春生教授觉得今天中国A股的表现,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前一段时间中央政府采取了一些稳定经济的措施,稳定中国投资者的信心,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在国内投资者可能更关注的是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中国的宏观政策,尽管我们不能完全忽略西方,特别是美国、以及欧洲经济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家把眼光已经聚焦到中国来了,这一个对于稳定中国的A股市场,应当说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我们不久将要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等等,以及明年3月份我们要开的两会,可能会出台一些新的稳定经济、促进市场繁荣的措施,也给了大家一个比较好的期待。这大概是今天中国A股明显的差别于其他主要国家股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周春生个人认为还会有更多的提振信心的财政政策继续出台,包括这一次《求是》杂志上刊登的财政部长和国家统计局局长的一些讲话里面,文章里面特别提到要稳定股市、稳定楼市。中央很明确地提出来这个信号,应当说是非常清晰的。 保8不只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建设银行这一次也是率先在金融机构当中确定了明年新增贷款的金额是四千到五千亿元,这个数字过去几年连续来看的话,这个新增的数额并不是特别大,过去几年好像也有10%的增速,今年是13%到15%,怎么看待这次的力度,及传播的方式? 这一次周春生觉得建行特别高调地公开地去宣扬信贷规模增加,也是希望能够提振大家的信心。同时也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像人民银行对于发展企业信贷支持这方面的态度。更多的是让我们的企业进行信贷这方面,实际上到底新增的信贷规模是不是健康四千到五千亿,还是需要根据明年实体经济发展的情况来定,也许这个指标最终会被突破。为了保证8%的增长。 根据银行信贷规模的增长,以及其他方面信贷GDP保8不成问题。这个还是真的是高于世界银行对于中国的预测7.5%,外国机构对中国的预测相对来说比较悲观一些,怎么看待8%这个数字? 周春生认为实际上对中国来讲经济增长不只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因为只有经济能保持一个合理的增加,我们才能不断地解决、不断增加的劳动力就业的压力。所以保8对于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央采取这些政策也是希望能够增加大家的信心,能够让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咱们保持经济的速度相对来说不是一个特别难的挑战,可能如何让咱们经济增长的质量得到提高。转变经济增长的结构和质量,这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挑战。这个也是我们政府实际上现在比较面对、比较认真考虑的问题。包括四万亿究竟怎么投,如何处理好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如何在经济调整过程当中去改善、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我们还有许多课题值得认真的思考和研究。 降息对于解决经济危机起不到根本性作用,财政政策更有效 不久前中国的央行大幅降息,这次澳大利亚也紧随其后宣布降息,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要召开货币政策会议,是不是有可能再现一轮全球的降息行动,降息降息降息,就算再有一轮全球联手的降息行动,是不是提振信心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周春生认为在面临重大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时候,财政政策通常比利率政策见效更快,效果更加明显,时效更加明显。这一次央行联手降息,实际上像美联储已经把联邦基金利率从5.25%下降到1%。所以很明显,未来进一步调降利率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因为现在基准利率才1%,而且民用利率一定不可能。 其实大家都知道降息对于解决经济危机起不到什么根本性的治疗作用,只能缓解一下暂时的燃眉之急,大家都知道财政政策更有效,但是之所以没有能像中国这样大规模的出重拳调整财政政策,是因为他们手上的现金和资源已经不多了是吗? 他们一个受资金的制约,在西方很多国家大量的财政支出需要国会和议会的批准和讨论。而且有可能他们只能通过大量的发债来解决融资的问题,这种发债又担心造成社会大众对他们国家经济的担心。所以现在实际上很多国家面临非常矛盾、非常两难的选择。 手上的钱已经不多了,这个时候要去找财政,一方面要得到国会的批准,另外一方面需要发债,如果发债的话,是不是还有一个问题,美国可能不能发债,美国一发债美国的国家信用最好,大家还会首先去购买美国的国债,其他的国家,英国、澳大利亚,它们如果发债的话,会卖得没有美国的国债那么走俏。这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比如说澳大利亚大规模的发债,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澳大利亚的货币走乱。
金融危机 中 “赤字” 是什么意思?
赤字,就是红字,国家收支也有本账本,如果当年国家税收总额低于国家支出时,也就是说收上来的钱没有花出去的多.这账本就用红色的字来记录了,所以称赤字,
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思考
“法相宜则事有成”。加强监管法规建设,是银行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重要保障。银监会成立以后,我们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银行业竞争力和监管有效性为目标,积极推动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建设,基本确立了适应市场化要求的商业银行体制,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有力推进了流程银行建设,风险管理能力显著提高,金融服务水准全面提升。可以说,法制建设的现实成就,直接服务、催生并保障了银行业改革开放的宝贵成果。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和银行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银行(3.57,0.07,2.00%)业法制建设先后经历草创、成型、定型和完善四个阶段。经过银行业监管者和法制工作者的持续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中央立法机关和中央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决议和命令为依托,以《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商业银行法》为核心,以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外资银行管理等方面的行政法规为基础,以部门规章和大量规范性文件为主体,以及相关金融司法解释为补充的现代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这一体系的层次框架包括:法律与相关法律20多部;行政法规与相关行政法规10余部;规章20多部;规范性文件500余件;相关司法解释70多件;银行业监管国际协定20余件,等等。银行业监管规则的体系化建设,既为监管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法律规则依据,也为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和长足发展提供了最为牢靠的制度保障。 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现代化建设 立足银行业监管实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我们这些年采取科学而得力的立法举措,有效推进了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接轨WTO规则——市场准入监管立法以“透明度”和“审慎性”原则为先导。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为全面履行入世承诺,进一步推进银行业的对外开放,银监会制定了一系列规章,改革和优化准入监管方式:取消一批商业银行业务和高管人员市场准入的审批项目,简化了审批程序;规定了境外金融机构可以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突破长期以来我国对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禁止性规定;取消对外资银行的所有非审慎性限制,鼓励外国银行设立或将境内分行转制为在中国注册的法人银行,放宽外资银行机构市场准入的标准,取消了外资银行增设分行的时间间隔要求,简化了独资、合资银行中国境内分行营运资金的档次,并相应地降低了最低营运资金限额要求;梳理整合各类市场准入管理法规,依据《行政许可法》,系统制定了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及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具体实施办法。 借鉴国际银行业监管经验——持续监管立法以“风险为本、审慎监管”为指南。2006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资本充足性要求、监管审查机制和市场约束作为实现有效监管的三大支柱,同时修订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25条原则中,13条属于银行审慎监管原则,这些都体现了银行监管思想和方式的重大进步。 参照国际标准并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的最佳做法,银监会提出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和提高透明度”的新监管理念,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金融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等,初步形成了以各项审慎经营规则为主要内容的风险监管规则体系。 适应银行业改革开放需要——全面监管立法以“适度管制、引导改制、促进创新”为特色。银监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适度管制基础上兼顾有效审慎监管:部分降低银行业务和高管人员准入要求,放宽了对部分新业务的准入限制,取消了高管人员平调任职资格审核和部分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限制等;开始放松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通过与发改委联合发布相关规则,实施国家指导价与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相结合的服务定价方法,拓展了商业银行服务定价的自主空间。同时,银监会加强了对银行业的风险监管指引和规范。在现行银行业监管规则中,有160余件监管规则主要针对银行业审慎经营与风险管理,从而建立了较为系统、完整的风险监管规则体系。 此外,为适应2003年以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现实需要,着力解决长期以来国有银行出资人缺位、政企不分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缺失等问题,银监会积极推动国有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在国务院再次注资支持财务重组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引进具有先进管理技术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同时发布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促使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使商业银行所有者及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得到均衡的制度安排。为促进金融业的机构调整、产品和业务创新,银监会还出台《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等规定;制定和修改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起草规范组织和行为的管理暂行规定,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发布6项管理规定和工作指引,规范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与经营管理,填补农村不发达地区金融服务空缺点,丰富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类型。 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重要关系 构建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实际上是一个深刻认识并处理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调控监管及外部环境建设相互关系的过程。作为监管部门,银监会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处理好其中的各对矛盾与相互关系。 完善监管规则与促进市场发展的关系。事实证明,没有规则的市场只会引起交易成本的上升,并最终造成交易无法持续。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曾经积聚的金融风险无不是规则约束不强所造成的后果。当前由于我国银行业与国外成熟市场仍有很大差距,如果规制建设跟不上,必然滋生普遍违约和行为失范,引发新的金融风险。因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通过改革,以科学的新规则替代不适应新形势变化的旧规则。这样,“变法图强”就成为银行业法律制定的重要出发点。与此同时,也要把握好监管尺度和重点,分清主次,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管制过严影响金融效率。 借鉴国外经验与总结国内实践的关系。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研究和借鉴国际银行业监管立法经验。而学习国外,归根到底是为了形成和创造有自身特色的实践。也只有这样,规制建设才会有生命力和前瞻性。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借鉴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文件,认真研究各国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吸取各方监管精华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制定的相关法规又要立足国内银行业经营发展阶段,以及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法律制度和银行监管现状,不能不顾国情甚至超越现实发展阶段而“东施效颦”。 原则性监管与规制性监管的关系。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监管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和银行风险管控能力的增强,我们要适时把监管思路逐步转向以原则为基础的监管。按照这一要求和方向,今后要更加关注改善银行业运行效率,更加注重银行业竞争力建设。在出台监管规制方面多一些指导性要求、少一些约束性细则,多一些原则性导向、少一些非审慎限制。在研究采取监管措施方面,要更加注重有效与有力,用好各类审慎监管手段和市场手段,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防范与自查自纠,下大力气进行综合整改,有效督促标本兼治。 树立监管权威和规范行使权力的关系。监管者是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要树立监管权威,确保令行禁止。现代行政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制约,否则不当行使权力必然侵犯银行合法利益,消解监管权威。所以,一方面法规要对监管者充分授权,确保监管执行力;另一方面,又要对监管者进行有效制约,确保权力行使的严肃性。基于上述考虑,规范行使权力的相关规范已成为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金融创新和确保金融稳定的关系。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是金融创新活动不能脱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使之符合金融机构本身的发展战略、专业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要求对创新活动审慎监管跟进。我们金融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主体各种不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必须以严格的审慎监管为基础,要通过监管立法促使金融机构内控提升和市场纪律的建立,以更好地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相关思路 我们正处于一个金融市场迅速创新、竞争不断加剧的年代。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银行业法规建设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监管部门应当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明确相关政策法律改革调整思路,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 完善调整金融市场主体关系的主导性法律制度。首当其冲的即是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相关法律制度的调整。这些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银行业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仅为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剥离不良资产,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风险控制、财务管理、薪酬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但由于进行市场主体制度设计过程中主要按照政府意志展开改革,而未按照私法原理明确主体权利与义务,导致体制和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改革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未来几年,法律需要在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出资人制度、股东权利与义务、股东行为约束、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在深刻理清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作出科学明晰的规定,在私法层面明确银行在市场中的商事主体地位,保护其自治权利,维护市场对于市场主体的选择和对于金融资源的配置。 建设开放性市场准入制度,培育多层次金融市场主体。银行业是有限持牌的行业,我国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这是完全必要和合理的。但过高的准入门槛也容易导致市场垄断,我国现有金融机构之间在服务方式上、组织构架上、经营模式上、服务对象上、产品设计上、业务流程上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同质化情况严重,供给动力不足。因此,如何实现经济的平等性是今后中国银行业法律制度完善的重要方面。作为国际政府管理的长期趋势,放松管制对于银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金融机构的丰富可以使优质资本进入银行业,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实力;另一方面,各类金融机构可以提供不同的产品,实现服务多样化,从而解决金融市场供需矛盾。 借鉴国际银行监管先进做法,不断改进风险监管法规。本着“提高战略性、前瞻性、实效性”的原则,我们要密切关注国际上监管法规发展的新动向,重视借鉴国际银行业监管和立法的良好实践,逐步推行国际最佳做法。例如,世界各国实施《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的情况将会对我们形成很大的影响。中国要从自身国情考虑,进一步研究如何创造条件逐步实施新协议。又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公布了《国际会计准则39号》,这个准则对全世界各行各业都会产生震动和影响,尤其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和资产证券化的影响更加明显,这对我国银行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再比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和OECD公司治理原则的修改,都与银行业监管和改革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另外,还有国际社会在反洗钱、反恐融资方面的法规建设,都需要及时跟踪。 认真总结美国金融危机教训,完善我国法律政策。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并演化为波及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在经营理念、业务创新、风险管理、危险征兆、市场约束、金融监管、危机反映、救助机制等诸多方面都带来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密切跟踪和研究,我们必须及时发现我国银行业监管政策和法律制度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争取或寻求最佳有利时机,尽早作出补救和预防。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北风呼呼吹,人们加厚衣服抵御着自然界的严寒。“金融风暴”肆虐,政府企业众志成城抗击着经济发展的“隆冬”。 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我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省中小企业局调查表明,我省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性明显增加、资金严重短缺、新兴产业受到很大冲击的“三座大山”。 如何帮助中小企业翻越这 “三座大山”?怎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经济学理论中的“洼地效应定律”可资借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把“水往低处流”这种自然现象引申为一个新的经济概念,叫“洼地效应”。从经济学理论上讲,“洼地效应”就是利用比较优势,创造对各类生产要素更具有吸引力的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在任何一个经济体中,不管在什么发展阶段,总有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问题和融资困难,这是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成长中的烦恼”。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本少、可供抵押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弱及信用等级偏低等原因,银行不愿冒险放贷,由此生成了“融资难”。中小企业最难的事是融资,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融资。一位金融界资深人士将这个问题称为“一个死结”——中小企业是最需要资金的,但又最不具备融资条件,融不到资就无法发展,发展不了就仍然很难从银行贷到款。 如何让中小企业及早摆脱“成长中的烦恼”,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风大浪中,经风雨见世面?晋中市以全方位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信用高地”,着力培育“金融洼地”,竭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他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投资发展环境已日益成为决定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流向的主要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商机。他们出台了《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力争用3年时间建立起维护金融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形成共建、共有、共保、共享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他们把依法清欠、引入股份制银行、激活民间资本、优化信贷结构作为全方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点,力求通过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中部崛起”中抢占先机,续写晋商故里新辉煌。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政企一心,“抱团取暖”,就能共克时艰,进一步坚定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念。要知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聚焦第七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 周正庆:资本市场让企业更具爆发力 原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周正庆表示,在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下,科技创新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中小企业是当前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有效地根据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实践证明,通过资本市场利用金融手段和市场发展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高小技术企业全体的发展,支持其中的优势企业做强作大。 周正庆表示,资本市场对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点对点的支持,可以培育一批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国际竞争力企业,树立起产业转型的标杆,其所显示出来的持续爆发力会激励和引领更多的中国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龙头。 周正庆认为,资本市场还可以发挥以点带面的效应,因为能够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毕竟是少数,但它们的上市效应可以带动风险投资,以及专门针对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的银行信贷工具创新等各种金融支持手段的发展,也可以激发全社会的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的热情,从而有效地推动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周正庆同时认为,尽管金融主管部门已经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增加资金供给总量对中小企业来说还是不够的,除了资本市场,还要想办法把增加的资金真正落实给中小企业,因此要想方设法调动众多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周正庆建议,要真正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必须从深化改革、转变观念,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真正解决问题,抓紧修订那些不利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制定出鼓励向中小企业增加贷款的新的规定、新的考核标准、新的奖励办法,真正调动起大家支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周道炯:当前推出创业板是适时的 前中国证监会主席,PECC中国金融委员会主席周道炯认为,当前推出创业板是适时的,对于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意义,也是落实中央、国务院出台重大措施的体现。至于股指期货也不要“因噎废食”,应选择时机推出,它对于稳定资本市场和防范风险是有一定作用的。 此外,周道炯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现在人们对虚拟经济的消极作用谈得比较多。对这个问题要全面地看,就中国而言,既要充分地认识到虚拟经济存在的风险,又要更多地研究在中国发展虚拟经济的积极作用,使它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陈耀先:“4万亿”可能加重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甚至越讨论越难。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董事长陈耀先认为,应该在市场找到一个突破口,否则将来采取什么办法都没用,指望放松银根,希望银行增加短期投资,也未必能解决。他解释,目前中央银行负债资产业务,所有金融机构存款里大概58%—60%放到中长期贷款里面,大企业、中企业资金也发生了困难,这时中小企业更拿不到钱。 陈耀先认为,国家的4万亿元投资对中小企业来说有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融资难。4万亿元投资拉动以后,就是启动投资,增加出口,这样可能成效就来得快,虽然能为GDP创造数据,还是解决不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因此有可能投资拉动起来以后,能源、原材料、电力,包括货币都会紧张起来,进一步使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陈耀先总结,在金融危机面前,中国还是要抓住机会,利用市场的手段,大力开展资金融资,解决好企业增长、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这是抗击金融海啸的最好对策。 屠光绍:努力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好桥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意愿和呼声非常高,金融业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心情也比较迫切。但是,为什么金融和中小企业的对接还不尽如人意,中小企业融资多年来还是那么困难?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认为,这里面涉及到怎样在金融市场、金融业服务和中小企业之间能够更好地搭起桥来,使融资之车在这座桥上能够畅通地运行,因此,必须在两者之间搭好四座桥。 首先是信贷支持的桥。其次是搭好股权投资的桥。三是搭好债券融资的桥。第四是股票融资的桥。屠光绍认为,股票融资对于整个融资体系的建设,起着一个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因此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首先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又增加资本金的支持,它又会带动信贷的进一步扩大,带动股权投资,使私募股权投资和VC有了更好的退出渠道。因此,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建设,会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和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许宗衡: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注入活力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在论坛上致辞时表示,在金融海啸冲击全球,国内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举行“第七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这对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经济能否在这场危机中化危机为机遇,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进一步拓宽和畅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许宗衡介绍,2008年以来,在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深圳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月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611.76亿元,同比增长11.5%,经济增长呈现卓越回升的态势。预计全年增长12%左右,这是因为深圳经济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较早地推动了产业转型,成长起来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深圳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针对中小创新型企业的金融创新支持体系,即以资本市场为核心和纽带,以此带动相关的创投、天使投资、并购、信用担保、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金融工具和手段创新,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 陈东征:辩证认识资本市场的作用 在目前发生的金融危机中,资本市场对虚拟经济在缺失有效监管状态下,巨大的杠杆作用产生了毁灭性的效应,并迅速波及到实体经济,使得一些人对资本市场“谈虎色变”。陈东征认为,资本市场本来就是一把威力巨大的“双刃剑”,我们在亲身体会到金融危机巨大破坏力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有效的监管条件下,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陈东征表示,中国的上市公司和上市机构的整体状况是好的,中国完全有条件和能力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为中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高成长的创业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生存、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陈东征认为,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印证了资本市场风险位居各类风险市场之首,因此稳定是当前资本市场的首要任务,但是如何实现资本市场的稳定,是对政府和监管机构智慧和能力的考量。资本市场可承受风险的不断释放恰恰是我国金融体系整体安全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不能希望在控制所有风险之后再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而是应该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厉以宁:成立专门调节基金 收购优质公司股票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厉以宁呼吁,要鼓励优质的企业和投资者向那些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参股投资,银监会可以根据当前的形势,放宽那些对风险可控的、准备向中小企业投资的企业的长期限制。为了发展资本市场,政府可以借鉴1997年香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成立专门的调节基金,择机收购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并且在收购之后三年内不转让。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政府的订货应该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应当排斥中小企业。此外,创业板也应当择机推出,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型的企业上市,但一定要防止利用创业板进行投机活动。 资本市场在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时,应着力在帮助中小企业做精、做强、做稳、做大。厉以宁认为,目前国家增加基本建设的投资是重要的,但同时也要牢记两点:一是基本建设的投资有利于长期的发展,但在短期内对扩大内需的效果不明显,因为必须通过支付工人工资才能体现;二是应该考虑从几万亿元的投资当中拿出一部分,作为政府投资直接注入到效益好的企业中去。 刘纪鹏:危机面前抓住机遇启动内需 当前的危机对我们来说是危机还是机遇?不同的结论有不同的对策,不同的对策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认为,美国的危机是中国千载难逢的机遇,而不能总把问题归咎于美国次贷危机,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升级中国制造业和扩大内需。 刘纪鹏认为,如何扩大内需,不仅要考虑到基础设施,更重要是启动民间资本。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应该形成财政投资搭台、民间投资唱戏的框架,以小博大。民间资金启动非常关键,因为它不仅解决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民间投资有效了,才能调整中国的制造业产业结构,才能使资金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他给出了金融发展的两条建议: 一是必须把银行放开。要解决此次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要打破银行组织体系的垄断。各地的商业银行对当地中小企业很了解,了解他们的风险,如果银行体系放开,他们很愿意启动资金。刘纪鹏透露,最近已写了一个报告,建议第一批应该在民间搞500家股东银行。 二是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现在是推出新三板和场外交易市场的大好时机,因为这个市场目前暂时没有很多的融资。在这种背景下,要把新三板纳入监管体系之内,在深交所的技术支撑和证监会的统一监管下,创业板也就可以适时推出。(庄少文 肖林秀)
金融危机下,企业如何解决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
你好,一、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大家知道,企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而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即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可见,只有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协调运作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才能有效地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从全国来说,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特点各异,再加上受宏观经济环境化和体制影响,民营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一定的阻力,例如:政策的“歧视”使民营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干预,使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再主要的就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受业主的影响过大等一些主观因素的存在,导致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被忽视。所以,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多种多样,我认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要有: (一)融资困难,周转资金不足,使财务管理成断源之湖。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主要问题是:第一,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第二,大多数民营企业是非大型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第三,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分析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业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不够。我国金融系统从设置到服务项目,大都是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往往被忽视。由于贷款难,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不足,极大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的民营企业,虽存在暂时困难,但银行一旦支持就能起死回生;二是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有的民营企业,在既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支持,又不具有自我融资或向社会公开融资能力,无形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财务管理也就成了断源之湖。 (二)财务控制薄弱,缺乏科学性,使财务管理举步艰难。 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财务控制环节薄弱,而且对加强财务管理方面不够重视,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主要问题有:一是资金管理不严,财务控制薄弱,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四是重钱轻物,资产流失严重。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一是有些民营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致使大量现金未参加周转,有的是资金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而使企业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摧收措施,应收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很多民营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不少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分析以上原因,最重要的是因为企业上层领导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性,在思想上没有真正理解财务管理对做大做强一个企业所起到的作用,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举步艰难。 (三)管理模式疆化,管理观念陈旧,使财务管理暗然失色。 由于长期以来在思想上受到旧的财务制度的约束,企业管理人员的观念比较滞后。主要问题有:一是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二是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民营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核不严,会计人员独舟难行,想规范管理很难。大部分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外,有些企业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多数民营企业家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由于管理模式疆化,管理观念陈旧,使财务管理暗然失色,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要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就必须重新设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以适应当前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我认为对现有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1、政府积极扶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发展的金融政策 改革的实践证明,民营企业普遍面对着融资困难的境况,如果单靠“放小”的政策是不够的,必须实行改革与扶持的双重政策。 一是金融部门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针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各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应充分认识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搞活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对社会的贡献。在实际金融支持上,切实根据谁具备条件就鼓励谁去发展,哪个企业拥有名牌产品,占有市场,在竞争中有优势,就应该支持哪个企业的原则发放贷款。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发展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直接融资方式,尽快建立和健全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是成立民营企业管理委员会,设立特定基金或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按地域成立管理委员会,设立特定基金(包括担保基金、互助基金等),其资金来源可以是各级政府融资机构及民营企业的入会费,实行基金封闭运行管理,集中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另外,建立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担保金收取,不能以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应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以帮助它们从一般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利用政府的信誉和有限的资金,减少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带动一般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投放到政府鼓励发展的民营企业。 2、转变观念,切实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 应该明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一)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一是财务部门应当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财务分析。财务部门必须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参与新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的风险、成本与收益等论证考核评价工作,从财务管理角度提出改善投资管理,采取合并、转让、终止、撤销、清理出售等建议,供企业领导决策参考。二是民营企业应注意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民营企业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可以搞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从而分散投资风险。三是民营企业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财务控制制度。例如,凡投资性支出和非经常性大额货币资金支出须由业主(或董事长)或其授权指定的专人签字审批;其余日常货币资金支出由分管财务副总或其授权指定的专人签字审批。帐、款、物应设专人分管。财务人员要参与制订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把好资金支付审查关。四是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对于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实行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创新,要从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工程项目预(决)算审计、专项审计等领域发展。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产生最佳效果。 一是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为此,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比如决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比如应收账款什么时候可收回,什么时候可进货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易造成收支失衡,资金拮据。最后,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有效配合。二是加强资金管理要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资金的使用和周围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尽是财务的职责,而且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 (三)加强财产控制,健全财产管理制度。 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向来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而忽视实物资产的管理。一是企业应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二是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三是定期检查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四是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对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 (四)强化法人法律意识,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目前,不少民营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原因尽管较为复杂,但财务人员素质低下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一是要强化民营企业法人法律意识,加强企业负责人对会计工作领导,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不仅可以避免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还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提供其完整的会计信息。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以为为本,努力提高广大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工作水平,抓好会计人员的后继教育工作,并在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同时,开展好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依法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极积性。三是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工作基础薄弱,只有合理设置财会机构,配强、配实财会人员,才能为准确、真实会计核算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按照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规范设置账簿和进行核算。做到帐证、帐帐、帐表的一致性,每一部分都要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明确。四是加快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建设,提高会计信息管理,实现会计信息电算化,有效克服用手工操作出现的失误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情况。 总而言之,只要所有民营企业能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同时依靠企业全体员工上下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当然,作为社会各界也应为企业做些扶持工作,如: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技术、管理培训和服务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主要经营者、财会人员和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并在企业诊断、法律顾问、信息采集与交流、技术开发、资金融通、市场开拓、产品展览、营销广告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全国民营企业这个亮点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形成燎原之势。 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 1、积极推进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和组织基础。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规范产权改革,一是解决所有权过分集中的情况,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防止“一股独大”;二是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在建立新的产权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为进行良好的财务管理构建制度和组织基础。 2、经营者必须树立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理财的角度来看,经营者必须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树立专业化经营观念,规避多元化投资风险。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企业的资源有限,领导人的知识、能力有限。加之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快,技术更新周期短。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努力在某一个行业做实、做精、做强,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理财的基础。第二,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许多经营者的良好愿望。然而,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以借贷资金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和企业的偿还能力为前提的。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合理的负债率,就是银行,也要求有一定的资本充足率。负债率太高,本来就是铤而走险,加上中国经济是周期性的,一旦遇到调控,许多银行只收不贷,即使一个正常负债的企业,一旦遇上这种情况,也很难存活。对负债规模大、负债率高的企业更是如此。因此,负债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第三,树立现金流观念。现金流是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血液”。现金净流量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对许多企业来说,现金净流量的意义甚至高于经营损益。不少企业一年忙到头,生意做得很大,钱也赚了不少,但却在别人手中,企业的一大块现金被客户占用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没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收益。因此,关注现金流量,掌握现金流的状况及走向,包括其经营中创造现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效率,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随时掌握的基本信息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3、按照相关财会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完善和自律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要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在分工协作的原则下,明确管理岗位和人员职责,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同时要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本企业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财务计划、资金筹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劳动用工及工资、利润分配等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经过培训、考核,达到要求后发证上岗;被委任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务任职资格,决不可滥竽充数;对会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提高素质,《会计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把好用人关,是实施良好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条件。 5、财务资金管理活动的外包。由于企业自有资源和活动领域的局限,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拥有企业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和资源。中小企业可将部分财务管理业务交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其他资源优势,既可以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又可以不断了解外部相关动态,实时更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金融危机下企业发行债券好不好
好,金融债券能够较有效地解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不足和期限不匹配的矛盾。一般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有三个来源,即吸收存款、向其他机构借款和发行债券。存款资金的特点之一,是在经济发生动荡的时候,易发生储户争相提款的现象,从而造成资金来源不稳定;向其他商业银行或中央银行借款所得的资金主要是短期资金,而金融机构往往需要进行一些期限较长的投融资,这样就出现了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在期限上的矛盾,发行金融债券比较有效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债券在到期之前一般不能提前兑换,只能在市场上转让,从而保证了所筹集资金的稳定性。同时,金融机构发行债券时可以灵活规定期限,比如为了一些长期项目投资,可以发行期限较长的债券。因此,发行金融债券可以使金融机构筹措到稳定且期限灵活的资金,从而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扩大长期投资业务。 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一国经济中占有较特殊的地位,政府对它们的运营又有严格的监管,因此,金融债券的资信通常高于其他非金融机构债券,违约风险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宏观调控应对我国2008年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论文)
主要是增加政府投资的财政政策,配合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加速——乘数”的作用下,快速的拉升经济,以求摆脱金融危机。
请教金融危机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危害 2008 年,全球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可以预见,危机的演变以及各国的应对将对全球金融、经济乃至于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一)这场金融危机的成因,涉及美国的消费模式、金融监管政策、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以及美国和世界的经济结构等各方面因素,尽管各方的说法还不尽一致,但以下几点已为多数人所认同。 一、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的源头祸水。 次贷危机说到底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而房地产泡沫的催生既和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有关,也和美国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和长期维持的宽松货币环境有直接关系。 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不但居民大手大脚地借债消费,而且国家也鼓励大规模借贷和超前消费。近年来,个人消费支出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了70%的历史新高。从2001年末到2007年底的6年中,美国个人积累的债务更是达到过去40年的总和。可以说,美国政府和社会近年来一直是在债台高筑的危险状态下运行的。 美国人近年来不断增强的消费勇气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事件的冲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打开了货币闸门,试图人为改变经济运行的轨迹,遏止衰退。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 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的环境降低了借贷成本,促使美国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领域。对未来房价持续上升的乐观预期,又使银行千方百计向信用度极低的借款者推销住房贷款。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上。在2001年至2005年的5年中,美国自有住房者每年从出售房屋、房屋净值贷款、抵押贷款再融资等套现活动中平均提取了近1万亿美元的“收益”。当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货币政策出现调整,利率提升,房价暴跌,泡沫也随之破灭,整个链条便出现断裂,首先是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大幅上升,从而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金融衍生品过多掩盖了巨大风险。 传统上,放贷银行应该把贷款记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并相应地把信用风险留在银行内部。但是,美国的大批放贷机构却在中介机构的协助下,把数量众多的次级住房贷款转换成证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各类投资机构购买;而投资机构则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再将其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这样一来,提供次贷的银行变魔术般地销掉了账上的抵押贷款这类资产。表面上看,这是皆大欢喜的“金融炼金术”:购房者能以极低的首付款甚至零首付获得房产;提供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不必坐等贷款到期,通过打包出售债权方式便提前回笼了资金;提供资产证券化服务的金融中介可以在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赚取服务费;由抵押贷款演变成的各种新型金融产品,又满足了市场上众多投资者的投资牟利需求……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调查,美国次贷总额为1.5万亿美元,但在其基础上发行了近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进而衍生出超万亿美元的担保债务凭证(CDO)和数十万亿美元的信贷违约掉期(CDS)。 资产证券化所创造的金融衍生产品本来可以起到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效率的作用,但是,资产证券化一旦过度,就加长了金融交易的链条,使美国金融衍生品越变越复杂,金融市场也就变得越来越缺乏透明度,以至于最后没有人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是什么,也不知道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 在创新的旗号下,投机行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与实体经济相脱节,虚拟经济的泡沫被“金融创新”越吹越大,似乎只要倒腾倒腾那些五花八门的证券,财源就可滚滚而来。通常,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起初1元钱的贷款可以被逐级放大为几元、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金融衍生品,金融风险也随之被急剧放大。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就犹如空中楼阁,轰然坍塌下来。 三、美国金融监管机制滞后,致使“金融创新”犹如脱缰之马。 以负有维护美国经济整体稳定重责的美联储为例,它只负责监督商业银行,无权监管投资银行;而负责投资银行的监管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只是在2004年经过艰难谈判后才获得监管权的。这就使得像美国国际集团(AIG)这样涉及多领域的“巨无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根本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金融创新”。 金融评级机制在此次危机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那么多金融机构的贷款出现了问题,它们发行的金融产品有那么多漏洞,金融评级机构居然“视而不见”,使很多问题债券、问题银行能够长期被评估为“优等”。一位在某评级机构的结构性金融产品部门工作的业内人士形象地说,什么都可以评级,我们甚至可以评估一头被结构化的母牛。这无异于在鼓励华尔街大施“金融炼金术”,肆无忌惮地四处“圈钱”。 由于国际金融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而美国又无视一些国家多次提出的加强监管的建议,因此,整个国际层面也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在监管滞后的整体气氛下,金融机构的贪婪性迅速膨胀。 (二)此次金融风暴,本质上是美国模式市场经济治理思想的严重危机。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大卫·科兹指出,目前的美国金融风暴,是资本主义一种特殊制度形式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形式作用的结果。由于金融管制的解除,没有了国家的密切监管,资本主义的金融部门就会出现内在的不稳定。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新自由主义不仅仅只是美国经济政策的基础,也成为美国在全球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工具。新自由主义虽然对治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的滞胀起到了一定的疗效,但它不是万能的。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理想,以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一些学者称之为“完全不干预主义”,因其在里根时代勃兴,因此又称其为“里根主义”。而“金融大鳄”索罗斯把这种相信市场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理念称为“市场原教旨主义”。索罗斯在接受法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华尔街的危机)是我所说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这一放任市场和让其自动调节理论的结果。危机并非因为一些外来因素,也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是体制给自己造成了损失。它发生了内破裂。” 新自由主义的模式,突出强调“最少的政府干预,最大化的市场竞争,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由于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新自由主义的思想对这个体系也形成了极大影响。包括会计制度、市场评级体系、风险控制程序,乃至金融政策,甚至市场适用的语言、计价货币等,统统采用的是美国规则,国际金融体系实际上成了美国金融体系。很显然,这不符合平等、公平、协商的国际原则,无视各国发展阶段、管理水平、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差异。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调整要想取得成果,就必然要触动这一思想基础。 (三)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金融风暴,必然会产生比以往更强烈的冲击。 首先,这个全球性的影响来自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但是,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元仍然是当今国际储备和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直到目前,美元在国际结算和全球各央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60%以上。“领头羊”一出问题,必然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致使全球金融市场迅速陷于极度恐慌之中。 其次,金融全球化让世界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由于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今天世界各地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金融开放之中,大笔“热钱”在全球各地迅速流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将全球金融机构盘根错节地联系在一起,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又占据着最为有利的地位。最典型的就是,美国一些金融机构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打包后,出售给了很多国家。正因为如此,发源于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经济体和最发达金融体系的金融风暴,才会造成史无前例的影响。 随着全球金融动荡的加剧,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流动性短缺、股市大跌、汇率震荡、出口下降、失业率上升等现象,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正面临严峻考验。 金融风暴首先重创了美国的银行体系,粉碎了这个“世界最完备体系”的神话。美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美国有大量的州立银行与中小银行。这些银行在过去几年内投资了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金融产品以及其他证券化产品。次贷危机爆发后,它们出现了大面积的资产减记与亏损。这些中小银行抵御危机的能力很差,也很难得到美国政府的救助,因此在未来破产倒闭的概率很高。 在世界范围内,欧洲银行业受殃及最深,因为欧洲银行过分依赖于短期借贷市场,而不是通常的客户储蓄。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很难独善其身。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经济体撤离,一些自身经济结构比较脆弱、对外资依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正面临严峻考验。 最令人担忧的是,全球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要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拖累甚至阻滞全球经济增长。目前,美国房地产投资已经持续缩减。而在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价格交替下挫的负向财富效应的拖累下,美国居民消费日益疲软。由于自身股价下跌,美国企业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均有所下降。而由于能够提供的抵押品价值下跌,美国企业能够获得的银行信贷数量也大幅下降。美国经济在2009年陷入衰退几乎已成定局。欧元区经济、日本经济等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在2009年的增长前景也不容乐观。 由于美国经济占全球比重近30%,其进口占世界贸易的15%,美国经济衰退将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进而影响一些外贸依存度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而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影响,很有可能带来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形成经济复苏的新障碍。大规模救市措施,也会使本来就有巨大财政赤字的美国政府雪上加霜,一旦出现大肆发行债券、印发钞票,势必会导致美元信用下跌,并推高全球通胀率。 规模空前的金融风暴是对世界各国经济治理能力的考验,是对世界各国加强国际合作的诚意与决心的考验。目前,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着这场危机的走势,关注着全球各国的应对举措及其所产生的效应。
08年的金融危机危机中 ,影子银行体系的挤兑是美国次贷危机化为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什么是影子银
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是指房地产贷款被加工成有价证券,交易到资本市场,房地产业传统上由银行系统承担的融资功能逐渐被投资所替代,属于银行的证券化活动。
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索洛斯怎样获利的啊?谢谢啦
1997年7月,乔治.索罗斯利用其量子基金,大量卖空泰铢,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其后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试图狙击港元,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加上当局大幅调高息率,使对冲基金的计划没有成功,但高息却使香港恒生指数急跌四成,他们意识到同时卖空港元和港股期货,前者使息率急升,拖跨港股,就“必定”可以获利。1998年8月索罗斯联手多家巨型国际金融机构冲击香港汇市、股市和期市,以惨败告终。然而,香港政府却在1998年8月入市干预,令对冲基金同时在外汇市场和港股期货市场损手。 其利用手中的大量资金,大肆向亚洲国家借入本币,然后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本国货币,使得本国货币贬值,然后还贷时就只需要更少的外币,利用次机会大肆获利! 主要3个方面,股市、期市和汇市。 先在期市做多、汇市买进泰铢,再在股市大量吃进造成跟风,等股市升到外资机构都看空的时候再在期市反向做空同时大量抛售股票和泰铢造成恐慌性抛售。 其实那次金融危机主要是泰国奉行的金融和货币政策造成的索罗斯只是一个导火索和助推器,泰国当时的外汇储备只有300个亿却一心想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先向泰国政府借泰铢,比如借了1000泰铢,假设此时1美元=10泰铢,然后再用量子基金做空泰铢,使泰铢不值钱,假设此时1美元等于100泰铢,那么原来要还100美元的,现在只要还10美元了,赚了90美元。 1. 索罗斯从美国政府借进泰铢(这种投机行为往往是借钱进行的),然后大量抛售手中得泰铢,于是很多在泰国的外资企业受到影响也跟着抛售(泰国经济是外向型的,外资很多),卖泰铢的人多了,根据供求原理,泰铢急剧贬值,然后,索罗斯趁泰铢贬值在大量买入泰铢,还美国政府钱,从中大赚一笔。当然,美国也赚钱了。 除了索罗斯个人的才能之外,美国政府的纵容也与金融危机有很大关系,在有就是泰国政府本身外汇储备不足,外商企业很多。 在金融危机时,亚洲国家外汇纷纷贬值,使我国出口面对很大的压力,但是如果一旦人民币宣布贬值,就会市靠出口维持经济发展的其它东南亚国家雪上加霜,处于人道主义想法,人民币承诺不贬值。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讲,即使人民币贬值我们所获得的收益也没有多大,于是中国就做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 2. 通过股市、期市、汇市交易赚钱 用自己的钱买股票,付5%的现金,另外95%的资金从银行抵押借的;同时用债券做抵押,以借更多钱,用一千美元,至少可以买进价值五万美元的长期债券……”。它们以自有资本做抵押,从银行借款购买证券,再以证券抵押继续借款,迅速扩大了债务比率。 不仅如此,还将借款广泛投机于具有“高杠杆”特点的各种衍生工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杠杆比率。据《经济学家》的报道,量子基金确实早在1997年3月就 大量买入看跌期权,以掉期方式借入大量泰铢,卖出泰铢期货和远期, 因交易对手要抛出泰铢现货为衍生合同保值,轻而易举地借他人之手制造泰铢贬值压力。 尤其是在香港,首先在货币市场上,拆借大量港币;在股票市场上,借入成分股;在股票期指市场累计期指空头;然后在外汇市场上利用即期交易抛空港币,同时卖出港币远期合约;迫使港府提高利率捍卫联系汇率;在股票市场上,将借入成分股抛出,打压期指……。 综合看来,基于金融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立体布局”使投机家的风险暴露相互加强的同时更令杠杆投机威力和收益大增。 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在股市和期市制造经济危机,货币贬值,赚取利润 抛售泰珠使其贬值,同时购买泰珠的看跌期权,泰珠跌的越多他赚的越多
东南亚金融危机内幕是什么?
索罗斯是98亚洲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乔治61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47年他移居到英国,并在伦敦经济学院毕业。1956年去美国,在美国通过他建立和管理的国际投资资金积累了大量财产。 索罗斯与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布尔曼发出了警告,在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仅两年之后,大量的热钱正在以创纪录的步伐注入亚洲等新兴市场,“不理性的热烈情绪”正在这些市场广泛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荡。 然而,布尔曼的声音还是没有被听见,这就使得索罗斯最后下定决心,要在东南亚以一个人的力量对抗国家集团的力量。 面对各国货币市场投机盛行,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对市值的变化率一直在犹豫不决,尤其担心热钱像流入国内一样迅速流出,从而使汇率急剧波动。但是此时此刻,这只被重新打开的资金龙头要拧上已很困难了。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已经走到了它们的最后关头。 看准时机的索罗斯出动了。 不过,此次索罗斯及其部下不但显得小心、谨慎,而且还选准了从80年代未已成为地区通货的泰铢下手。因为印尼与菲律宾利率虽然比泰国高,但印尼汇率经常受到印尼官方人为操控,比较不易投机,而菲律宾也对外汇市场有较多管制,同样不便放开手脚来大战一场,以决胜负。相比之下,泰国在东南亚各国中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最高,资本进出自由;除了利率较高之外,泰铢长期紧盯美元,汇率相当稳定,风险最小:另一方面,泰国经济“虚假”繁荣景气最旺,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正在拖垮原来腰包鼓鼓的金融业,因此泰铢市值实际上也就最不稳定,最易攻破。 索罗斯之所以拿泰抹开刀,这在于看中了上述有利条件,这就叫“擒贼先擒王”,打破泰铣堡垒之后,就能够彻底扫荡东南亚了。就这样,索罗斯吩咐手下,将资金暗中向东南亚转移,以便最后时机一俟成熟,便可大举登陆东南亚,将这些尚在美梦之中的人群杀个措手不及。 索罗斯终于悄悄地向东南亚诸国宣战了。 1997年3月3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索罗斯及其手下认为,这是对泰国金融体系可能出现的更 深层次问题的暗示,便先发制人,下令抛售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户在泰国所有财务及证券公司大量提款。此时,以索罗斯为首的手待大量东南亚货币的西方冲击基金联合一致大举抛售泰铢,在众多西方“好汉”的围攻之下,泰铢一时难以抵挡,不断下滑,5月份最低跃至1 美元兑26.70铢。泰国中央银行倾全国之力,于5月中下旬开始了针对索罗斯的一场反围剿行动,意在打跨索罗斯的意志,使其知难而退,不再率众对泰铢群起发难。 泰国中央银行第一步便与新加坡组成联军,动用约120亿美元的巨资吸纳泰铣;第二步效法马哈蒂尔在1994年的战略战术,用行政命令严禁本地银行拆借泰抹给索罗斯大军;第三步则大幅调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来的10厘左右,升至1O00至1500厘。三管齐下,新锐武器,反击有力,致使泰抹在5月20日升至2520的新高位。 由于银根骤然抽紧,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罗斯大军措手不及,损失了3亿美元,挨了当头一棒。 然而,索罗斯毕竟还是索罗斯。凭其直觉,索罗斯认为泰国中央银行所能使出的全盘招术也就莫过于此了,泰国人在使出浑身解数之后,并没有使自己陷入绝境,所遭受的损失相对而言也只是比较轻微的。从某种角度上看,索罗斯自认为,他已经赢定了。对于东南亚诸国而言,最初的胜利只不过是大难临头前的回光返照而已,根本伤不了他的元气,也挽救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命运。 索罗斯为了这次机会,已经卧薪尝胆达数年之久,此次他是有备而来,志在必得。先头部队的一次挫折并不会令其善罢甘休,索罗斯还要三战东南亚。 1997年6月,索罗斯再度出兵,他号令三军,重振旗鼓,下令套头基金组织开始出售美国国债以筹集资金,扩大索罗斯大军的规模,并于下旬再度向泰铢发起了猛烈进攻。刹那间,东南亚全融市场上狼烟再起,硝烟弥漫,对抗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泰国上下一片混乱,战局错踪复杂,各大交易所简直就像开了锅似的热汤,人们发疯似地奔跑着,呼嚎着。 这是一场个人对抗国家的战争,从形式上看,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从结果来看,则更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只有区区3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泰国中央银行历经短暂的战斗,便宣告“弹尽粮绝”,面对铺天盖地面来的索罗斯大军,他们要想泰铢保持固定汇率已经力不从心。泰国人只得拿出最后一招,来个挖肉补疮,实行浮动汇率。不料,这早在索罗斯的预料当中,他为此还专门进行了各种准备。各种反措施纷纷得以执行,泰铢的命运便被索罗斯定在了耻辱的十字架上了。泰铢继续下滑,7月24日,泰铢兑美元降至32.5:1,再创历史最低点,其被索罗斯所宰杀之状,实在令世人惨不忍睹,泰国人更是心惊肉跳,捶胸顿足,责问苍天。 然而,在击破泰铢城池之后,索罗斯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断定泰铢大贬,其他货币也会随之崩溃,因此下令继续扩大战果,全军席卷整个东南亚。索罗斯暗中发誓,此次定要将东南亚各国搜刮一空,灭了这帮不识好歹之徒企图取西方而代之的迷梦。 闻得索罗斯大军兴风作浪,腾云驾雾不来,其他东南亚国家均倾全力进行了殊死抵抗。菲律宾抛售了25亿美元,马来西亚抛售了10亿美元,以稳定本国货币,但在索罗斯的强大攻势面前却难以阻止比索、林吉特的贬值。同时印尼盾、新加坡元也剧烈波动,一时间,东南亚货币市场风声鹤吹,草木皆兵。这究竟是一场金融危机的前兆,还是金融风暴的尾声?恐怕谁也不敢妄下结论,其秘密也许只有一个人知道,他就是索罗斯。 索罗斯采用的是立体投机的策略,并不是单一的只是外汇的操作。 所谓立体投机,就是利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金融工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金融投机 1997年上半年,以量子基金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基金大规模运用“杠杆”不断挤压泰国金融市场,触发泰国金融危机,在随后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过程中,这些基金大规模运用“杠杆”,加重了危机的程度。他们怎么做的呢?正如索罗斯本人所描述的“我们用自己的钱买股票,付5%的现金,另外95%的资金用借的;如果用债券做抵押,可以借更多钱,我们用一千美元,至少可以买进价值五万美元的长期债券……”。(索罗斯等著《Soros on Soros》,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它们以自有资本做抵押,从银行借款购买证券,再以证券抵押继续借款,迅速扩大了债务比率,不仅如此,它们还将借款广泛投机于具有“高杠杆”特点的各种衍生工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杠杆比率。据《经济学家》的报道,量子基金确实早在1997年3月就大量买入看跌期权,以掉期方式借入大量泰铢,卖出泰铢期货和远期,因料定交易对手要抛出泰铢现货为衍生合同保值,轻而易举地借他人之手制造泰铢贬值压力。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香港的做法,更是立体投机的经典例子。 一般情况下,由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无套利均衡关系,随着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市场的诞生和发展,外汇即期市场、远期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市场之间环环相扣,节节锁定,牵一发而动全身。典型例子如1997年10月份以及随后几次国际投机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国际投机家先在货币市场上大量拆借港币,抛售港币,迫使港府急剧拉高货币市场同业拆息;货币市场同业拆息急剧上升引起股票市场下跌;同时引起衍生市场上恒生股票指数期货大幅下跌;恒指期货大幅下跌又加速了股票市场的下跌;股票下跌又使外国投资者对香港经济和港币信心锐减,纷纷抛出港股换回美元,使港币面临新一轮贬值压力……。各个市场的连锁反应,最终全面扩大了投机家的胜利果实。 料定对香港外汇市场发动攻击将引起连锁反应,国际投机家在各个市场上立体布局,一方面在各个市场加大赌注,为投机推波助澜;另一方面,一旦投机成功即可全面丰收,为承受的投机风险匹配高收益。索罗斯对此做了生动描述:“如果你把一般的投资组合像名称所显示的一样,看成是扁平或二度空间的东西,最容易了解这一点。但我们的投资组合更像建筑物,用我们的股本做为基础,建立一个三度空间的结构,有结构,有融资,由基本持股的质押价值来支撑。……我们愿意根据三个主轴把资本投资下去:有股票头寸、利率头寸和外汇头寸。……不同的部位互相强化,创造出这个由风险和获利机会组成的立体结构。通常两天——一个上涨日和一个下跌日——就足以高速使我们的基金膨胀。”(索罗斯等著《Soros on Soros》,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国际投机家进攻香港金融市场时充分运用了这种“立体投机”策略:首先在货币市场上,拆借大量港币;在股票市场上,借入成分股;在股票期指市场累计期指空头;然后在外汇市场上利用即期交易抛空港币,同时卖出港币远期合约;迫使港府提高利率捍卫联系汇率;在股票市场上,将借入成分股抛出,打压期指……。综合看来,基于金融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立体布局”使投机家的风险暴露相互加强的同时更令杠杆投机威力和收益大增。1998年8月之前,国际投机家利用这种手法取得的丰厚回报,无疑助长了他们的贪婪,使其甘冒风险,增大香港金融市场的不正常波动。当1998年8月中旬国际投机家再度兵临香港,使用相同手法时,他们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港府坚决入市抗击国际投机家,这一“仗”惊心动魄,港府终于取得胜利,保卫了香港的财富,捍卫了香港的联系汇率制。中国政府在背后利用手上的外汇储备大力支持港府。不过政府自己开的市场,自己也进去玩,有点自娱自乐的味道。港府在中央政府作为强大后盾,敲响得胜鼓收兵回营,打了一场漂亮的金融阻击保卫战!
金融危机有哪几年
金融风暴是哪一年金融危机有哪几年金融风暴也称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而造成一系列的危机,一般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在历史上,可以称之为金融风暴的一共发生过9次:1974——75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起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石油危机导致欧洲美元市场暴涨。崩盘的主要部门是股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商业地产。1979——82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石油美元滚滚流入第三世界国家。崩盘的主要国家包括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灾难波及世界众多国家。1985——87年:美国金融危机。起源于强势美元政策诱使投机资金流回美国,触发美国房地产和股市疯涨。崩盘的主要领域自然是房地产、股市和金融体系,以1987年10月19日的股市暴跌为标志。1990——92年:日本金融危机。起源于1985年《广场协议》,美国强迫日元持续大幅度升值,导致日本经济体系的惊天大泡沫。崩盘的主要领域是股市和房地产,股市跌幅超过70%,房地产跌幅超过50%,灾难很快蔓延至银行金融和整个经济体系,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1992——93年:欧洲汇率机制(ERM)危机。起源于浮动汇率动荡和美元相对欧洲各国货币以及英镑的持续弱势。国际投机热钱(主要是对冲基金)肆意攻击英镑和欧洲货币,导致英镑和里拉汇率崩溃,被迫推出欧洲汇率机制。1994——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且迅速波及全球。起源于墨西哥盲目的金融市场自由化(依照“华盛顿共识”的指示办事),大量热钱流入墨西哥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造成投机资产价格泡沫。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债务危机。起源于亚洲各国盲目金融市场自由化、放松资本帐户管理、弱势美元诱发投机热钱大量流入亚洲和俄罗斯。1996年起,弱势美元政策结束,投机热钱迅速流出亚洲各国,资产价格泡沫破灭。2000——02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信用市场急剧萎缩。起源于1996年开始的强势美元周期,导致大量国际资金流回美国参与股市和其他资产投机。2007年: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和全球信用市场动荡。起源于2002年开始的弱势美元周期,美联储持续降息诱发房地产市场毫无顾忌的信贷扩张。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房贷危机造成:有些国家为了刺激消费,用零首付的方式来促进消费,不考虑消费者的还债能力,但达到一定基数的时候,会爆发危机,从而影响全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2、银行危机造成:有些国家也是为了促进GDP的增长,开始大肆的要求银行放贷,也不经过考察和筛选,只要是企业贷款都允许和发放,导致银行到期收不回账,或者直接出现倒闭等现象。3、金融杠杆率过高:金融市场一定要有稳定,合理的金融杠杆率。杠杆率过高很容易形成泡沫经济,导致经济膨胀严重,甚至出现极大的风险。美国金融危机就是杠杆率太高引起,1比30和1比50的杠杆率让很多的企业只需要用一点资金就可以贷款很多资金,但后续经营不善无力还债。而且经济出现了很严重的泡沫。
金融危机是什么?
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 【金融危机简介】 ·简介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特征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类型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产生 泰国的金融危机事发于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动乱。首先是外汇市场的美元收缩冲击,使得泰铢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贬值,进一步影响了泰国的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东南亚的金融市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经济,而且各国的货币不统一,在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上美元最终成为交易单位。间接的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助动力。 所以,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来自于外汇市场的冲击,货币危机又成了金融危机的附属。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 ·概况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 (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 (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 (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 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刘诗白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孕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国际间的频繁流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导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林。 【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u2022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新世界性金融危机】 未来两年将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 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 ,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外。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 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 新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 这种金融危机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形式是国际收支的危机,那时亚洲出现了大量到期的外债需要偿还,同时国际金融炒家纷纷挤兑,造成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以至于不得不让本币大幅度贬值。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形式不见得以国际收支的短缺为标志,因为今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这些国家并没有大规模举债,只是通过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新兴市场国家不面临着金融危机,这种金融危机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资金倒流从而导致本国证券市场价格大幅度缩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本地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于衰退为表象的,这和几年前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涨、资产价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个逆反的镜面图像。这一新型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很可能是波罗的海三国,从波罗的海三国可能传导至东欧各国,再传到南亚包括印度,之后再进一步传到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资金流动不能盲目放开,财政政策须保留一定的灵活性 一旦这样的金融危机发生,中国经济面临着怎么的挑战呢?可能的情况是,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对于目前高速运转(事实上是过快运转)的中国经济并不是坏事。而且,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不容否认,这种资金倒流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的冲击,会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另外,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这一新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从宏观层面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这一轮新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当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必然会出现下滑,我们的财政政策必须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在继续实行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须做好项目上和资金上的准备,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周边国家发生,中国就可以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资金保障和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明斯基时刻:如何应对下一场金融危机》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明斯基时刻:如何应对下一场金融危机》(兰德尔·雷(L.Randal Wray) 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Gt8F1lhkYnjeam2p1aCbw 提取码:pw0e书名:明斯基时刻:如何应对下一场金融危机作者:兰德尔·雷(L.Randal Wray) 著译者:张田豆瓣评分:7.5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年份:2019-5-1页数:304内容简介:可能,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学家能像海曼u2022明斯基那样因全球金融危机而大放异彩。尽管少数经济学家在2000年提出要警惕风险,但明斯基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提出了前瞻性的预测与提示,创立了著名的金融不稳定假说。然而时至今日,明斯基依旧被排除在主流经济学派以外。很少有人能深刻了解其著作,更少有人能充分理解其理论的重要性。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首次为广大读者生动再现了这位特立独行的经济学家的真知灼见。本书作者L.兰德尔u2022雷向我们展示,理解明斯基的理论不仅能帮助我们预见下一次危机的来临,而且我们也许能提前采取措施以预防危机发生。正如雷所阐述的,明斯基最重要的观点是“稳定中蕴含着不稳定”。当似乎实现了强劲、稳定的经济增长时,我们就已经为经济崩溃埋下隐患。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主流经济学家力图证明经济较之前更加稳定,但他们的预测彻底错误,因为他们完全漠视了明斯基在此领域的洞察力。在这本书中,作者还介绍了明斯基对于货币与银行、贫穷与失业、资本主义的进化发展历程,以及对金融体系改革、促进经济稳定的政策建议。作者简介:L.兰德尔u2022雷经济学学者,师从知名经济学家海曼u2022明斯基。现为美国巴德学院利维经济研究所高级学者。他撰写出版了多部论著,代表作有《明斯基时刻:如何应对下一场金融危机》以及《现代货币理论与理解现代货币》。
美国的金融危机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全球性,这是怎么样导致的呢?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
格林斯潘说"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危机",那么,这场百年危机的爆发是偶然到来,还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必然性? 从微观角度看,是华尔街的金融创新引发了这场危机。金融创新本身不是坏事,它是华尔街100多年来的活力源泉,但是创新过度,就会演变成一场灾难。华尔街曾有一句经典名言:只要有一种资产能够产生现金流,就可以将它证券化。这次证券化的资产是次级债,更准确说是次级房贷。债券原本是风险极低的投资品种,但是当它和信用极低的低收入者挂钩,而且被对冲基金们以高倍杠杆交易,风险便被无限放大。 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已经被人们讨论过无数次,但大多数讨论都集中在技术层面,制度层面的原因却被人们所忽视。比如现在回头审视次级债危机,其实很多人都不难看出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这并不需要太高深的专业知识,但这场悲剧最终还是酿成,而且牵涉面如此之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次级债链条的上方,矗立着美国国际集团(AIG)等保险巨头,以及房利美和房地美等准美国"国企",在链条的下游,则有无数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投资机构和个人。风险和利益不对等,这样的结构注定了巨大的道德风险。在很多人看来,虽然次级债存在巨大风险,但这些风险最终会被保险巨头以及美国"国企"消化,即使他们无法消化,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也会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所以,在巨大的利润诱惑面前,次级债链条上的各级投资者都会勇往直前。当危机真的爆发时,局面也如大多数人所料,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挺身而出,拯救了"两房"和AIG等众多机构。 在这场百年不遇的危机愈演愈烈之际,或许人们应该怀念一下几年前故去的海曼·明斯基(Hyman P.Minsky),他早在30年前就提出了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资本主义的金融系统天生具有不稳定性,但是并没有引起正统经济学派太多的注意。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人们才开始越来越重视明斯基的学说,并归纳出了一个明斯基时刻,意思是说,在某个临界点上,投资者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不足以偿付债务,投机性资产的损失促使放贷者收回贷款,从而导致资产价值崩溃。今天的华尔街危机,其实正是明斯基时刻的到来。 以现金流作为依据,海曼·明斯基将市场上的金融行为主体分为三类,其中风险最大的主体是高杠杆的银行和高赤字的政府部门。海曼·明斯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追逐利润的本性和金融资本家天生的短期行为导致了资本主义金融业的不稳定,它是无法根除的,只要存在商业周期,金融业的内在不稳定就必然演化为金融危机,并进一步将整体经济拉向大危机的深渊。在商业周期的上升阶段,内在危机会被经济增长所掩盖,但是一旦经济步入停滞甚至下降周期,矛盾便会迅速激化,高风险的金融主体就会以变卖资产来偿还债务,也就是后来的学者所总结的明斯基时刻。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在危机的冲击下,偶像们表现出来的脆弱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在次贷危机中,美联储等政府机构扮演的只是拯救者的角色吗?显然不是。归根结底,正是这些政府机构为次级债创造了滋生的温床。回到大概10年前,IT泡沫破灭、"9·11"事件等重创,美国经济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最终选择了住房市场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美联储以连续降息为房地产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不仅制造了次贷危机的巨大泡沫,也的确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美国是一个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不仅刺激了住房消费,而且伴随房价上涨,住房可以为购房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现金流,而这些现金流更在其他领域极大刺激了消费。美国经济过去几年的繁荣,基础建立在房价的不断上涨上,而当房价不可避免回调时,隐藏的危机自然会猛烈爆发出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一直被视为美国经济史上神话般的人物,现在看来,他最大的神话就是在享受了美国经济增长的所有荣誉之后全身而退,而将后遗症留给了继任者伯南克。 中国完成了30年的原始积累之后,现在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选择什么样的转型路径,不仅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走向。这样的说法并非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夸大其词,日本经济的走势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日本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随后在90年代进入"失去的十年",一直处于零增长。从本世纪开始,日本经济终于摆脱了"失去的十年",显示出复苏迹象,究其原因,中国因素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一方面因为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丰厚回报,另一方面因为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强劲增长,拉动了日本国内的GDP增长。和欧美等国对华贸易一直保持巨额贸易逆差不同的是,日本对华贸易从2004年开始实现顺差。 美国在遭受次贷危机冲击之后,国内消费和投资都会大幅萎缩,将来复苏的动力来自出口,美国今年二季度出人意料的GDP增长已经显示出这种迹象,而美国出口的势头能够保持多久,从某种意义,取决于中国的需求量有多大。 于是,华尔街风暴之后,人们将看到这样一幅有意思的画面,那就是中美两个大国的同时转身,美国开始向出口国转型,而中国向内需转型。
如今市场风险与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相似,英国会引爆全球金融危机吗?
尽管在英格兰银行宣布无限制债券购买操作后,英国这场史诗般的金融危机暂时平静下来。然而,这场危机暴露了世界在对抗通货膨胀方面的脆弱性,引发了人们对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担忧。全球货币和债券市场的波动性已飙升至2020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美国银行的全球跨资产市场风险指标也跃升至疫情爆发以来的最高级别。
亚洲金融危机的英文怎么说
亚洲金融危机的英文:1. Asian financial crisis参考例句: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assumed the task of relief for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际,中国股票市场承担了为国企解困的任务。Chaos and an economic downturn have followed this development in the wake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而在亚洲金融危机开始时,取代经济增长的是混乱和经济低迷。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of 1997 contradicted these simplified convictions.这种简明的信念由于1997年7月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而遭受了沉重的打击。asian是什么意思:n. 亚洲人adj. 亚洲(人)的For West Asians, being kept 对西亚人来说,Most of Asians are yellow.大多数亚洲人都是黄皮肤的。Asian fruit similar to litchi.类似荔枝的亚洲水果。 financial是什么意思:adj. 财政的,金融的Financial Management Executive with nearly ten years of experience in banking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 investments and economic policy.在银行融资、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和经济政策方面有近10年工作经验的财务管理执行员。Article 22 An auto financing company shall adopt relevant accounting rules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第二十二条 汽车金融公司应当执行相关的金融企业财务会计制度。The Committee on Budget,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shall review the annual budget estimate and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presented by the Director-General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thereon to the General Council. The annual budget estimate shall be subject to approval by the General Council.预算、财务与行政委员会应审议总干事提交的年度概算和决算,并就此向总理事会提出建议。年度概算应经总理事会批准。 crisis是什么意思:n. 危机;紧急关头;突变;小说中的关子Weather a crisis.平安渡过危机 The crisis peaked in July 1974.那场危机在1974年7月达到巅峰。 The country weathered the energy crisis.该国渡过了能源危机。
金融危机自由女神裸泳什么意思
裸泳,是源自巴菲特的一句话,只有当海水退潮时,才看到谁在裸泳,意思是讽刺那些平时人模狗样地投机,在金融危机来了的时候才发现没有防备措施的人。正常经济条件下,大家都赚钱,就好像有水的时候,都看不出,当退潮(经济危机)时,才看出谁没有防护措施。自由女神是美国的象征,这话是讽刺美国的,意思是金融危机的时候才看出来,美国也如此不堪一击,没什么缓冲的余地。
金融危机怎么造句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夏_尊叶圣陶《文心雕龙》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乐华用铅笔记录下来。”下面为您提供关于【金融危机怎么造句】内容,供您参考。1、当今各国政府都在遏制通货膨胀,以期渡过金融危机。2、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个方案未待实行就夭折了。3、金融危机从泰国开始,很快波及到整个亚洲。4、对待欧洲的金融危机决不能不以为然,因为它对我国的经济贸易有影响。5、其他被金融危机重创过的国家也似乎也峰回路转。6、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7、眼下,海外成熟市场遭受金融危机重创,自顾不暇。8、由于金融危机的缘故,造成了经济动荡,百业萧条。9、然而金融危机使得美国消费者节衣缩食。10、亚洲金融危机中,投机倒把的人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11、这就要看你的家庭状况,如果你家庭比较富裕,能扛过这金融危机的话,先去考研。相反你只能去工作,但是这往往是最无奈的一条路。12、如今的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招商引资来说,金融危机是挑战,但更是机遇。13、轻微的金融危机中,有着固定收入的人群遭受的损失要小于其它收入群体。14、没有金融危机,没有百年一遇,没有大萧条,什么都没有。好吧。15、在这次金融危机面前,公司董事会当机立断,对企业经营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全体员工展现公司勇往直前的决心。16、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通货膨胀。钱越来越不值钱了。老板决定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应对当前问题。17、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到许多国家和地区。18、近年来,亚洲金融危机又成了举世瞩目的一个热点。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2、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3、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4、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5、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6、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梦见金融危机的预兆
1、梦见金融危机的预兆若三才皆吉数,则能得上司惠泽及下属之助,只要戒除自大狂,乃必得辉煌之成功,并伸张发展,而有优越之成就,即为大吉之优良配置。【大吉】吉凶指数:81(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2、梦见金融危机的宜忌「宜」宜坐台阶上晒太阳,宜对酒当歌,宜逛眼镜店。 「忌」忌等人,忌盲目乐观,忌装病。3、梦见金融危机是什么意思做生意的人梦见金融危机,凡事不专心,有意久损失,定再整理后谋业。本命年的人梦见金融危机,经过一段波折之后贵人扶助,顺利如意得财利。梦见金融危机,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3,桃花位在正北方向,财位在西南方向,吉祥色彩是黄色,开运食物是元宵。梦见金融危机,越是身处底层,越能为你找到脚踏实地的感觉!仍然以小员工身份在拼搏的你,今天会觉得自己正在逐渐强大起来呢!职场上处于高位的你,今天最好能到基层性质的部门担任短期工作/学业,否则难免会有心虚的感觉! 恋爱中的人梦见金融危机,只要互相信任,坦诚对待可成夫妻。怀孕的人梦见金融危机,可望生男。四、五月生女。夏天注意饮食。恋爱中的人梦见东南亚金融危机,说明夫妻必须长期相处过波折后可成。恋爱中的人梦见俄罗斯金融危机,说明只要信心坚定,婚姻可成。做生意的人梦见东南亚金融危机,代表停顿或经营不利,宜守。怀孕的人梦见俄罗斯金融危机,预示生女,春占生男,忌动土动胎气。梦见东南亚金融危机,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蓝色,财位在正北方向,桃花位在正南方向,幸运数字是8,开运食物是鸡蛋。梦见墨西哥金融危机,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8,财位在东南方向,桃花位在正东方向,吉祥色彩是黑色,开运食物是栗子。怀孕的人梦见墨西哥金融危机,预示生男,春占生女,慎防挑重、土石之伤。梦见俄罗斯金融危机,大伙起哄喧_的对话可不要当它是一些无聊话喔。其中还有不少值得参考留意的地方呢。也是对学习技能大有斩获的一天,参加技艺学习佳。多追求收集国外的资讯来源,对开展这方面大有帮助喔。 怀孕的人梦见东南亚金融危机,预示生女,要节制。梦见墨西哥金融危机,虽然有些小状况发生,不过临机应变能力尚称足够。只要冷静处置应该都能化险为夷。这两天还有结交新朋友的机会就在身边随时可能发生,而且是让你在知性上拓展的人物呢。出门前对服装、发型稍微讲究一点,细心装扮更能使运气快速好转。 做生意的人梦见墨西哥金融危机,代表经营缓慢但有进步,宜好把握,终有财利。本命年的人梦见东南亚金融危机,意味着诸事顺利,贵人扶助得财利,平安。本命年的人梦见俄罗斯金融危机,意味着诸事不利,损伤之灾。梦见俄罗斯金融危机,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红色,幸运数字是3,桃花位在西南方向,财位在正西方向,开运食物是苹果。
金融危机中的泡沫是什么意思
金融泡沫是指经济的虚假繁荣。就比如你只有很少的钱,你买房子付了首期,然后拿房产做抵押付了汽车的首期,这样你拥有汽车,房子,看起来你很富有,其实只要你没了工作,你就会破产。
华尔街金融危机原因
先给你解释一下什么是次贷危机!一看就明了 过去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 当地人很少一次现金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美国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子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大约从10年前开始,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囧贷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相当乐观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阿囧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公司的董事长--阿囧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 于是阿囧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投资银行。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找来财务工程人员,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金融炼丹(copula 差不多是此时炼出)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这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呼风唤雨的大哥,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没有风险? 开玩笑,风险是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吧!于是经济学家、财务工程人员,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随机模拟评估之后,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CDO(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CDO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 6,属于中等偏高。于是投资银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CDO两个部分(trench),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CDO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 4 和 8,总风险不变,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资银行三寸不烂"金"舌,在高级饭店不断办研讨会,送精美制作的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当然卖了个满堂彩!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 8 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避险基金又是什么人,于是投资银行找到了避险基金,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简直小意思! 于是凭借着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CDO债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1.5%;普通 CDO 利率可能达到12%,所以光靠利差避险基金就赚得满满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2001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天呀,这样一来就如同阿囧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屋贷款的事情,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 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囧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资银行,到各个一般银行,到避险基金人人都赚钱,但是投资银行却不太高兴了!当初是觉得普通 CDO 风险太高,才丢给避险基金的,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拼命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于是投资银行也开始买入避险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这就好像阿宅家里有放久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本来打算毒它一顿,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阿宅这下可傻眼了,难道发霉了的饭菜营养更好?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避险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手里有1块钱,就能想办法借10块钱来玩的土匪啊,现在拿着抢手的CDO当然要大干一票!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 CDO 债券抵押给银行,换得 10 倍的贷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然后继续追着投资银行买普通 CDO 。 科科,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普通 CDO 可都是归我们的!! 投资银行实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避险基金和卖普通 CDO 给避险基金之 外,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CDS(注: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交换)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一般投资人不是都觉得原来的 CDO 风险高吗,那我弄个保险好了,每年从CDO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险费,白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以AIG为代表的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 CDO 这么赚钱,1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避险基金想,也还可以啦,已经赚了几年了,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于是再次皆大欢喜,Win Win Situation!CDS也跟着红了! 但是故事到这还没结束: 因为"聪明"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 CDS 的创新产品!找更多的一般投资大众一起承担,我们假设 CDS 已经为我们带来了 50 亿元的收益,现在我新发行一个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 CDS 的,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 50 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50亿元垫付,只有这50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次募集规模 500 亿元。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 1元面额买入的基金,亏到 10% 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这个天才的规画,简直是毫不犹豫:给出 AAA 评级! 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虽然首次募集规模是原定的 500 亿元,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简直已经无法估算了,但是保证金 50 亿元却没有变。 如果现有规模 5000 亿元,那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亏到本金的 1% 时才不会亏钱,也就是说亏本的机率越来越高。 当时间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风光了整整 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然后阿囧贷款公司倒闭,避险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AIG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避险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美国Subprime Crisis 爆发接近成为 Prime Crisis。 Credit Crunch 开启的地狱大门,还不知道如何关上…… 看完了上面的再说说中国,中国主要的外汇储备是美元已经有1.9万亿,这次的金融危机美国增加了不少现金流,多印出来不少钱,所以短期内有通胀,美元贬值就在情理之中了,当然受损失的还是中国,谁叫你储备美元了?? 看完国外再看国内,国内的楼市泡沫也很大,人民都在单款买房子。国家是放宽金融政策,说白了就是降息刺激钱的流通,反正放银行里也没利息,就是楼主说的(1.银行利息收入减少),再者国家也说了增加资金流,说白了也是多印钱。短期的增加货币量,钱印多了就不值钱了就是楼主说的(2.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降息可以有点作用,这就好比在烂疮上擦粉,短期看似盖住了,其实烂疮烂得更深,至于挑战和机遇没有看到,发改委又说粮价要和国际“接轨”了,好比石油,国际原油价格到150美圆了发改委就“接轨”了,现在跌到60美圆以就看不到接轨了。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了发改委就“接轨”了,为什么只看所谓的汇率不考虑国内货币实际购买力和工资水平? 所以,物价上涨,人们购买力不行,工厂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就只好倒闭,现在有千万农民工失业潮就不奇怪了! 生活水平与朝鲜接轨,老百姓的福利待遇和医疗保障与非洲接轨,物价房价油价与欧美接轨。这就是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挑战和机遇,楼主你明白了么
问一些美国金融危机的问题
先来回顾短短1年多内的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消息: HSBC罕见地发布预警-new century finance倒闭-Bear Stearn告破被廉价收购- IndyMac等10多家银行破产倒闭-房利美,房地美告破,美政府弃资300亿美元拯救-150年历史的雷曼破产-美林被BOA收购-AIG告破,美政府弃资850亿拯救-高盛,摩根斯坦利转为商业银行-最大储蓄银行Wa-Mu破产-然后就是正在紧张激烈摩擦中的bailout plan。。。。没“赶上”01年的9.11,但在来到美国的第二个年头,现在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一场金融和经济的9.11――美国次贷危机!感受着房市的哀鸿遍野,华尔街的分崩离析,股市的动荡不堪,全球资本市场的紊乱和投资者信心的一泄千里。。。。 作为一个非金融业的生物学生,,当看到这一堆堆震人耳目的新闻时,3个问题立刻萦绕我心头:什么是次贷危机?它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影响为什么会这么大?美国财政部的报告说现在问题的一个关键是信贷市场流动性的缺乏。然而,即使作为一个外行,了解了 这个危机的来龙去脉以后,我必须说这次美国也是全球的次贷危机,根本原因如果用一 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金融界的贪婪和政府对其的放纵而导致的。信贷市场流动性呆滞只是结果,不是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弄清了那3个问题,就显而易见。 什么是次贷危机?先得了解什么是次贷。美国金融业把借款人分为两个等级: prime 和 subprime。 Prime指那些信用记录较好,收入稳定,资产有保证的借款人;subprime则指那些信用和资产保证比较差的借款人。把钱贷给这些subprime的人,就是次贷。以房贷的形式发放,就是次级房贷。显而易见,把钱借给这些subprime的人,风险很高。那么这个次贷危机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呢? 最早要从21世纪伊始开始,网络经济的泡沫后,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大幅降息到40年来 最低水平,政策上也大力刺激消费。降息有3个直接的影响:企业借钱变容易,成本变低,扩张生产更容易;消费者借钱消费更容易成本变低,贷款消费因此更昌盛(特别在美国这样有着借贷消费的民族性的国家);消费者储蓄的动机降低,更多资金流向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到处开发项目,而居民也都开始积极买房,房地产业逐渐一遍火热,而房地产的火热,很容易就拉动其它行业比如建材,零售业的上升,进一步刺激消费。因为居民的买房需求被拉动和推动,需求大于供应,房价不断上涨( 回想当时miami, palm等地的房价)。而房价的上涨进一步刺激了居民和投机商买房。 设想一下,在当时买一幢房,假设50万,首付20%=10万,剩下从银行贷款,分5年付 清,每年本金加利息9万,那么5年为房子总共付55万。而当时房价涨势喜人,5年后房 子涨价到70万,买了房子,不仅白拿了房子,还尽赚了15万!因此,大批居民涌向银行 贷款买房,投机商更是不会错过这样的计划,大力加入炒房,使得房价进一步升高。房 市的火热程度可想而知。开始阶段,银行和房贷机构贷款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要拿到 房贷需要良好的信用和资产纪录。然而,这样的贷款者有限,这部分市场逐渐达到饱和 。银行和房贷机构如果就此打住,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然而,面对房贷的高利润 回报(比如例子中40万5年贷款产生5万的利润,达到12.5%的回报率。实际的可能更高 ),金融界的贪婪,使得他们根本不想就此罢休,而把手伸向了那些信用和资产保证差 的客户,也就是subprime市场。这些人大都没有固定收入,信用记录差,通常很难拿到 房贷。为了赚取高额利润,银行和房贷机构开始放松贷款限制,向这些人提供房贷。当 时甚至出现了无本买房(不需要多少document,甚至无需首付)。而且,银行和房贷机构当然知道这样风险很高,因此给这些人的贷款,利率很高,比prime lender要高很多,以此求得高回报。这些贷款,往往首付低,第一年利率也不高,但采用浮动利率,从第二年或晚些开始,利息会增高很快,借款人还贷压力抖增。然而,如果房价在上涨的话,借款买房的人还是赚的或至少没有损失。因为,虽然如此,那些subprime lenders 还是很乐意借这种高利贷买房,更何况美国人本来就是一个借钱消费的民族!因此,在 银行和房贷机构的贪婪推动下,次级房贷市场在美国蓬勃发展起来。房贷虽然利润高,但一个问题是流动性差,因为房贷往往要10甚至20年才到期。同时次贷的固有风险高。 美国金融业这么发达,精明的银行和房贷机构如此想出了将房贷抵押证券化,以房贷 抵押贷款为资产,发行证券。这样证券被购买后,原来10年,20年的房贷立刻就可以兑 现,流动性大大增强,同时风险也分散给了那些买证券的投资者。前面提到的房利美,房地美就是两家典型的这样的房贷公司。他们从银行把这些房屋抵押贷款买过来,然后转换为证券卖出去,赚取利润差,同时利用得到钱自己也直接发放房贷,再证券化出售。这两家公司垄断美国房贷市场的70%,所以你可以看出那是多少资产,导致后来一旦破产,美国政府要拿出300亿美金来缓救。也有些银行不把房贷卖给房利美房地美这样的公司证券化,而是自己干。典型代表就是Wa-Mu, 导致后来这家最大的储蓄银行因此破产。 可以看到证券化的好处很明显,但一个问题是,证券要获得投资者的青睐,需要好的信用评级。这些次级贷固有的风险明显很高,难以获得高的信用评级。怎么办?这个时候 ,投行就进来发挥了。证券承销是投行的传统业务和强项。这帮精明的人把次级房贷进行分类和整合,挑出里面风险低和高,把低捆绑在一起,成为信用高的高级贷;然后将他们的hedge risk理论运用过来,把少量风险低的次贷跟更多高风险的次贷整合到一起,说可以对冲风险,整体上打包后的产品风险就较低,因为原来高风险的次贷现在也变成非高风险了。那些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和穆迪)也真给这些产品评了不错的信用评级。普通投资者,很难评级一个金融产品的信用程度,所以很相信标准普尔和穆迪这样公司的评级。银行,房贷机构生产的次级房贷,加上投行的精心加工后,在获得了不错的信用评级后,就这样浩浩荡荡金碧辉煌地涌向了金融市场。在当时房市好,房价上 涨,房贷借款者违约率低的情况下,这些证券收益率很高,因为迅速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和吹捧。美国的养老保险基金,social security基金,保险公司,投行,众多mutualfund, hedge fund以及众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纷纷大量购买这些房贷证券。(比如中国1.8万亿外汇储备的1/5就买了这些证券!建行,工行,中行等一共也买了尽10个亿的这些证券!导致美国的这次危机对中国造成巨大无比的损失!!!再比如 Bear Stearn, 他当时的CEO Jimmy不顾风险,大量购买了这些证券,导致后面旗下两只基金破产,Bear Stearn被迫廉价被jp morgan收购)。到此,你大概可以看出,为什么次贷危机的影响会这么广泛。因为太多的机构和投资这购买了好的时候回报高当风险极高的 证券资产,一旦出问题,所有这些机构从生产商(银行,房贷公司)到加工商和销售商(投行)到投资购买者(社保资金,公共基金,对冲基金,投行,银行)都要受牵累,导致现在哀鸿遍野。 所以,贪婪的金融界把手伸向了风险高的subprime市场,然后又精明地将这些风险证券化,并轻松地混过了唯一的监管(信用评级公司),然后将这些风险大量注入金融和资本市场,并颇得同样贪婪的投资者的青睐,使得这一只占美国经济总量不到1%的房贷却把整个美国信贷和资本市场以及国际市场错综复杂地牵连起来,动一发而殃及整个网络。更不用说因信贷和资本市场问题而带来的实体经济等下游问题. 然而,他们觉得这样还是没有把这个次级房贷充分利用,保险公司也要进来捞一把。因为这些证券的固有高风险,保险公司向购买这些证券的投资提供担保,前提是你得付相当高的premium。(比如,AIG,就承担了总价约4000多亿的这类证券的担保,使得当它自身的信用评级骤然被降低时,它需要立刻拿出近1000亿美元来做collateral,而陷于破产边缘而受助于美国政府850亿美元的天价救助。)一直说美国的金融业发达,derivative 发达,真不是吹的,对一个房贷,能这么开发利用得淋漓尽致,必须得佩服一下。 无论房贷和其证券的高回报,都是建立在房市的稳定和上涨基础上。当2004年,美国政府开始大幅加息,收紧货币后,房市的泡沫开始浮出水面而逐渐捅破。利率上升后,借贷买房的成本大大升高,借贷买房的需求开始减少。而那些收入本来不具备买房实力但又已经以浮动利率借贷买了房的subprime lenders,也发现月供陡增,自己根本无力偿还。违约率迅速上升,foreclosure因此也急速上升。需求的下降和foreclosure的增加,导致房价开始下降。房价下降后,很多借贷买房的人发现,自己现在房子的价值比贷款的本金加利息要低,已经资不抵债,因为很多人开始疯狂想把房子甩手,卖房子的大量增多而买房子的大量减少,使得房价进一步垂直下降,还贷违约率不断上升。借款人都不还债了,银行和房贷机构资金链就周转不灵了,更不用说获得利润。以房贷抵押做资产的证券也因此失去了价值。原来的高利润资产,现在全成了不良资产正因为原来高 利润时贪婪地疯狂扩张这些资产,使得这些资产在这些公司中占到了很高的比重,所以一旦这些资产出现问题,整个公司基本就完了。典型代表如雷曼(其所借债筹资资金是其本身资产的30倍!而很大部分是次贷。所以在这场危机中不破产才怪)。 所以,从上面的分析中,你可以看出这个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看出它为什么又会影响这么大!而就其原因,抛开技术的角度,本质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金融界的贪婪,将钱过度贷给不该贷的高风险subprime lenders,又将一房贷产品的利润榨取利用到了极致,使得它广泛牵涉到了美国国内外信贷和资本市场各个环节。当然美国很多购房者本身的贪婪也是一个原因,很多人没有实力买房,却贪婪地超前消费。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政府和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对这种贪婪和冒险行为任期放纵。唯一的关卡-信用评级-也已经跟华尔街混为一体。天下没有只涨的房价和股价,次贷的风险显而易见,金融从业者本身也很了解这个风险,然而却很少有人真正去规避这个风险。为什么呢? 因为金融企业和个人高利润的贪婪追求,往往使得他们很敢于冒险。金融行业的运作模式,则使得他们往往不会考虑长远效应,只管尽可能地抓住眼前的机会,赚取尽可能多的capital,从而获得高额的季度和年度bonus. 所以明知房价有下降的一天,但当房价好的时候,他们还是不顾后面的风险,先抓取眼前的机会赚一笔,即使它是短暂的。所 像bear stearn, 雷曼这种,1年多前在问题爆发之前,收益还好得出奇!华尔街的根本运作模式,是筹集别人的钱来投资,面对高风险但高回报的项目,赚了他们可以获得高额bonus,亏了也反正陪的是投资人(shareholder)的钱,他们自己已经赚得钵满盆 溢。所以,他们很敢于冒险,只顾短期利益,不顾长期后果。只有政府加以限制,才可控制他们的这些过度冒险行为。但美国政府一直标榜和倡导自由资本经济,对华尔街 和整个金融市场缺乏监管,现在终于尝到了苦头,开始用类似于社会主义的方式来解救这样一场危机,确实也让人觉得有点可笑。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地出现金融和经济危机,缺乏对这种行业性短期风险投机行为的监管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 了解了这个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和原因,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就显而易见了,可以进一步预测它的后期影响,评价paulson的bail out是否应该和可行,思考这样一场危机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启示(中国现在很多现象其实跟美国这次次贷危机发生过程很像)。
现在金融危机,大家说明年的就业情况很.紧张!额不了解紧张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
紧张就是很不好,很糟糕的意思。就是说明年的就业率很低,也就是失业率很高。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很多企业特别是出口型的企业缩减生产或者倒闭,而中国的出口型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需要很多一线工人生产。缩减或者倒闭,直接影响工人的就业情况。所以就业很“紧张”。
金融危机什么意思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扩展资料金融危机直接冲击到个人的生活。通货膨胀、企业倒闭、经济困境降低了人们的支付能力,这不仅使得还不起房贷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有普通美国人抱怨,连日常开支都要一再思量、一再缩减。固定汇率可使得对外贸易过程减少汇率风险,促进贸易的发展。如果国外游资大量进入国内,就需要兑换本国货币,这样央行需要使用增加增加本国货币。此时导致本国货币供给增加,因此出现贬值倾向。此时国内货币争相兑换国外货币,增加贬值倾向。依次循环,导致大量资本外逃。如果国内的外汇储备不足,最后可能导致央行无法帮国内货币兑换国外货币。此时只能实行浮动汇率。结果就是本币大幅贬值,对外贸易成本增加,导致外贸企业倒闭,失业增加,最后使得经济衰退。泰国就是这个原理,香港由于大陆的支持,没有出现港币贬值,维持了社会的稳定,经济受影响较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什么意思
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金融领域的危机。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强,因此,金融的国际性非常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可以是任何国家的金融产品、市场和机构等。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
哪位给点关于金融危机的词汇,有汉语意思的
关于金融危机的词汇:资产支持商业票据 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减少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发生 to reduce foreclosures《不良资产救助计划》 the 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 (TARP)新奇的金融工具 exotic financial instruments监管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regulation cannot solve everything房贷支持衍生产品 mortgage-backed derivatives银行同业流动性 interbank liquidity防止金融传染 to prevent financial contagion平行信贷危机 to quell the credit crisis全面担保所有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a blanket guarantee on all money market mutual funds风险加权资产 risk-weighted assets通过贴现窗口向美联储借钱 to borrow from the Fed"s discount window定期证券接待工具 Term Security Lending Facility (TSLF)全面信贷危机 a full-blown credit crisis国际掉期与衍生产权协会 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 (ISDA)近乎一文不值 almost worthless困境中的金融机构 struggl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富国银行 Well Fargo同意接受股票作为借贷抵押品 to agree to accept equities as collateral against lending at its discount window筹集新股本 to raise new equity隔夜借款的成本 the cost of borrowing money overnight商业银行业务 commercial banking汽车消费贷款 auto loans资本比率 capital ratios交易伙伴 trading partners处置资产 to dispose of assets接管不良资产 to take over troubled assets做空者 short-sellers独立投行的模式 the model of independent banks/the independent model公布做空头寸 to disclose their short positions降低贷款基准利率27个基点 to cut the benchmark lending rate by 27 basis points劳埃德银行 Lloyds TSB哈利法克斯银行 HBOS扭曲冒险行为 to distort risk taking扭曲信贷分配 to distort credit allocation禁止对金融公司股票的卖空行为 to ban the short-selling of the stocks of financial firms普通和优先股股东 common and preferred shareholders华尔街五大投行 Wall Street"s “Big Five”引发道德风险 to create moral hazard侵蚀其资本金 to erode their capital bases一级交易商信用工具 Primary Dealers Credit Facility (PDCF)纽约联邦储备银行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同业拆借利率 the interbank lending rate美国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convulsions in the U.S. financial markets有序的出售资产 an orderly sale of assets雷曼被迫清算 Lehman is forced into liquidation美联银行 Wachovia进行必要的尽职调查 to conduct the necessary due diligence对雷曼的风险敞口 exposure to Lehman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 (BoA)申请破产保护 to file for bankruptcy protection储贷银行 savings-and-loan bank注入流动性 to pump in liquidity信用违约掉期 credit default swaps (CDS)华盛顿互惠银行 Washington Mutual调低雷曼的信用等级 to downgrade Lehman"s credit rating核心资本 core capital附属资本 supplementary capital倒闭机构的债权人 creditors of failed institutions风险调整后的回报 risk-adjusted return《银行控股公司法案》 the Bank Holding Company Act信贷风险重新定价 a repricing of credit risk贷款风险分类 loan risk classification风险定价 risk pricing核销不良贷款 to write off non-performing loans投资者的风险承受意愿 investors" risk appetite价值缩水 to fall in value资本监管 capital regulation引发系统性危机 to precipitate a systematic crisis资产负债管理 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金融业监管 financial-industry regulation信贷资产证券化 securitization of credit assets并表监管 consolidated supervision全资子公司 wholly owned subsidiaries触发大规模的存款挤提 to prompt a massive run on deposits存款挤提 a run on deposits银行经营失败 bank failures银行救助 bank bailout银行业格局 the banking landscape非银行金融产品 non-bank financial products银行业金融机构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表外融资 off-balance-sheet financing非息收入 non-interest income次级房贷的风险敞口 exposure to subprime mortgages政府注资 government recapitalization低风险债券 low-risk bonds金融巨无霸 financial behemoth大到不能倒 too big to fail全能银行模式 the universal-banking model信贷衍生品市场 the credit derivatives market信用利差收窄 credit spreads narrow对整体金融稳定构成威胁 to pose a threat to overall financial stability促进金融稳定 to foster financial stability维持金融稳定 to maintain financial stability螺旋式下跌 downward spiral信心在逐渐衰减 confidence is on the wane美联储议息会议 the Fed"s rate-setting meeting基础资产 underlying assets高端金融产品 sophisticated financial products带来系统性风险 to pose systematic risks化解系统性风险 to mitigate systematic risks交易对手破产 counterparty failure信用风险 credit risk市场风险 market risk操作性风险 operational risk声誉风险 reputational risk交易对手风险 counterparty risk全球资本市场 the global capital markets非银行金融机构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欧元区利率 eurozone interest rates银行授信 bank credit lines欧元区货币市场 eurozone money markets资产减记 write-downs房利美 Fannie Mae房地美 Freddie Ma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IC伦敦同业拆借利率 LIBOR“管道”投资工具 conduits央行贴现窗口 a central bank discount window风险状况 risk profile流动性危机 a crisis of liquidity放松货币政策 a loosening of monetary policy瑞士信贷 Credit Suisse市值计价会计方法 mark-to-market accounting伦敦金融城 the City of London债权抵押证券 CDO投资者的恐慌 investor panic信贷紧缩 the credit crunch无收入证明贷款 no-doc loans增加违约风险 to raise default risk希望对您有帮助。
请教商业高手。金融危机和股票暴跌到底什么意思?两者什么关系?最好有个形象的比喻。要写论文了请教高手
金融危机是市场环境恶化的结果,原因很多,或被蓄谋算计,或是系统性潜在风险,都可能造成金融危机,比如签订广场协议后的日本,因本币升值严重的打击了商品出口;如美国,因次级债这种金融衍生品过分扩张后崩溃造成相关机构及银行破产股价暴跌。。顾名思义,我觉得没什么好解释的,原因是卖盘比买盘强,是什么造成的同样没有一定之规,暴跌之前空头势力便已经经过酝酿了,暴跌只是一种近乎必然的表现两者没有必然联系,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可能造成暴跌,请注意,金融危机是一个过程,甚至有可能是一个缓慢推进却又无可奈何的过程,金融危机确认爆发才有可能引发股市暴跌以上纯属个人见解
金融危机,中国好像要抄底美国,这里的抄底是什么意思啊?
非常形象的解释哈首先,经济是个整体概念.公式:经济=金融+财政金融:货币和信贷的总和; 财政:国家的收支.所以金融危机比经济危机来得小得多.(世界上只发生过一次经济危机,你知道是哪一次吗?)解释:国家收支:国家的税收和支出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国家收支出现问题,则人民生活意味破产)所以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现在许多学者也认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但是我反对这看法.因为他们认为现在的金融危机一般都会造成经济危机.如"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确造成许多国家的经济危机.但我再次强调,世界经济危机只发生过一次.但世界金融危机就发生过不只一次了.)知道美国金融危机有多严重吗? (我抄袭的,太妙了)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 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 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 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 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 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 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什么是后金融危机时代?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全球的经济发展受到重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生产运营也会面临着更严峻的要求与挑战。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加剧,产品发生滞销与压积等,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此时代背景下,企业就必须要加强创新与改革,实现对企业经济管理的优化与创新,摆脱各种不良的影响因素,只有如此,才能够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概述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即为自从 2008 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后,引起全球性经济受创的阶段。在此阶段,全球经济发展受到重创以后,缓慢地发生恢复与发展。在世界经济发生触底以后再逐渐进行反弹,美国的实体经济运行势态得到改
“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一个意思吗!?
非常形象的解释哈首先,经济是个整体概念.公式:经济=金融+财政金融:货币和信贷的总和; 财政:国家的收支.所以金融危机比经济危机来得小得多.(世界上只发生过一次经济危机,你知道是哪一次吗?)解释:国家收支:国家的税收和支出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国家收支出现问题,则人民生活意味破产)所以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现在许多学者也认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但是我反对这看法.因为他们认为现在的金融危机一般都会造成经济危机.如"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确造成许多国家的经济危机.但我再次强调,世界经济危机只发生过一次.但世界金融危机就发生过不只一次了.)知道美国金融危机有多严重吗? (我抄袭的,太妙了)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 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 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 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 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 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 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金融危机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有很多公司破产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 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 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 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 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 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 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麻烦采纳,谢谢!
金融危机是什么意思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等现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但常常以混合形式出现。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强,因此,金融危机的国际性非常强,导火索可以是任何国家的金融产品、市场和机构等。金融危机也会直接冲击到个人的生活,通货膨胀、企业倒闭、经济困境降低了人们的支付能力,这不仅使得还不起房贷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
金融危机是什么意思?
金融危机是什么意思?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破产数)的急剧、短期和超周期的恶化引起的危机.具体来说,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金融机构破产,濒临破产,股票市场和债权市场急剧下跌等金融市场急剧下跌.系统金融危机是指影响整个金融体系和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如1930年(庚午年)引起西方经济衰退的金融危机,如2008年9月15日引起世界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特点是人们根据经济未来更悲观的期待,整个地区货币价值大幅下跌,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大幅度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随着企业大量破产、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经济不景气,也有随着社会动荡和国家政治水平的动荡.货币危机是金融危机的一种,是指对货币的冲击大幅度降低该货币或国际储备大幅度降低的情况,包括对某货币的成功冲击(即该货币的大幅度降低),也包括对某货币的未成功冲击(也就是说,该国际储备大幅度降低对于各国来说,货币危机的程度可以用外汇市场压力指标来衡量.该指标是汇率(直接价格法计算)月变动率与国际储备月变动率相反的加权平均数.当该指标超过其平均值的幅度达到平均差的3倍时,将其视为货币危机.从另一个通俗的角度来看,货币危机是人们对一国货币失去信心,大量出售该国货币,导致该国货币汇率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的情况.例如,1994年墨西哥比索和美元的汇率和1997年泰国巴巴兑美元的汇率急剧下降,是典型的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可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金融危机越来越混合.
金融危机什么意思
金融危机又被称为金融风暴,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或多个国家地区整个或绝大多数宏观经济指标的骤然加剧、短期内及超周期时间。国际金融危机具体表现为货币危机,体现为销售市场流动性枯竭、银根紧缩、销售市场停滞不前、很多买卖降低、销售市场恐慌抛售和勇气奔溃。特点是人们对于经济发展趋势的消极预计,整个地域货币购买力大幅度掉价,GDP和经济体量损害大,经济发展受挫。通常伴随很多企业破产、失业人数升高、社会发展广泛经济衰退,有时甚至伴随社会动乱或社会政治动荡不安。市场决定的汇率水准远远高于有意维修的水准。这类汇率变动影响的无法控制和忍受。这种现象就是货币危机。从广义讲,货币危机通常是指汇率变动超过一个国家的承担范畴的情况。
金融危机什么意思
1、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2、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什么意思
金融危机是金融或投资市场的危机。金融危机是金融或投资市场的危机。金融危机对经济的打击相对较大,甚至涉及到许多国家的经济。金融危机分为银行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和次贷危机。所谓银行危机,就是银行过度从事高风险资产投资,导致负债率过高,无法偿还。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通常面临破产,无法兑现储户的银行存款。在当前经济中,银行从事的高风险行业主要是股票或房地产。货币危机是指本国货币汇率范围超出国家承受范围,汇率稳定有利于国民经济。债务危机是国家大量借款,最终导致其债务超过其偿还能力,导致其无法偿还或延迟偿还。次贷危机是美国次级住房信贷行业因违约、信用紧缩等问题无法偿还债务的危机。这些危机很多于他们没有计划,这些危机是可以避免的,政府或国际组织需要提前做好危机计划和准备,包括措施和资本准备,为金融市场注入足够的流动性,防止金融危机和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2008年3月18日,美联储决定将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由3.0%降至2.25%2008年3月16日,美联储决定将贴现率由3.5%下调至3.25%。 2008年1月3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基本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5%。 2008年1月29日,美联储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3.5%降到3.0%。 2008年1月29日,美联储通过贷款拍卖方式向商业银行提供300亿美元。 2008年1月24日,摩根士丹利称将在一周内裁员约1000人;美国银行和美联银行公布,2007年四季度盈利降幅分别高达95%和98%。 2008年1月22日,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低0.75个百分点,至3.5%。 2007年10月5日,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盘中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后者还创下历史最高收盘点位。 2007年9月21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30亿美元临时储备。 2007年9月19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挹注97.5亿美元临时储备,将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降到4.75%。 2007年9月14日,美国房贷款利率降到四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2007年9月12日,花旗集团提供214美元支应金融公司GMAC;欧洲央行再次向银行系统注资750亿欧元。 2007年9月6日,欧洲央行决定欧元区基准利率维持4%不变;英国央行宣布维持5.75%的基准利率不变。 2007年9月6日,英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近日大幅上涨,并达到近9年来的最高水平。 2007年9月5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85亿美元临时储备。 2007年9月4日,美联储通过二日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了50亿美元的临时储备;美国8月份制造业活动指数下滑至近五个月来最低水平。 2007年8月31日,巴克莱银行第二次借入英国央行大约16亿英镑的紧急储备金;美国主要次级抵押贷款公司Ameriquest不再接受新的抵押贷款申请。 2007年8月31日,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RBS)削减了其负责美国市场的投资银行部门员工数量。 2007年8月30日,美联储又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100亿美元;英格兰银行以6.75%的惩罚性利率放出16亿英镑贷款。 2007年8月29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52.5亿美元;美联储备主席伯南克致信美国国会,建议国会设法帮助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借款人。 2007年8月29日,贝尔斯登、花旗和雷曼兄弟股价均重挫;二季度美国房价指数出现20年来的最大跌幅。 2007年8月28日,美国消费者信用卡违约率同比大幅增加了三成;投资者抛售东南亚银行股票,花旗集团调降海峡时报指数年底目标。 2007年8月28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95亿美元;美国最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的获利预估遭到雷曼兄弟调降;高盛下调对贝尔斯登、雷曼兄弟以及摩根士丹利的三季度获利预估。 2007年8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称,持有10.6亿美元美国次级房贷支持证券,并已提取1.39亿元人民币的房贷支持证券投资的损失拨备。 2007年8月24日,日本央行从金融市场回收资金3000亿日元;美联储向金融系统注资172.5亿美元。 2007年8月23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欧洲央行再次向金融系统注资400亿欧元;雷曼兄弟关闭抵押贷款子公司;美国四大银行从美联储贴现窗口借入资金20亿美元。 2007年8月23日,亚太地区多数主要股市上涨;工行、中行陆续发布半年报,前者持有次级信贷相关债券12.29亿美元,后者持有该类资产逾90亿美元。 2007年8月22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20亿美元。 2007年8月21日,日央行宣布再向银行注8000亿日元;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美国全国金融公司证实,已裁减500名抵押贷款业务部门的员工。 2007年8月20日,日央行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5亿美元,日本股市大涨。 2007年8月18日,美联储下调贴现率,纽约股市大幅反弹;德国股市亦因美联储下调贴现率大幅冲高。 2007年8月17日,欧美股市跌幅收窄,日本以及新兴市场股市持续下跌。香港恒生指数一度失守20000点,国企指数跌幅一度超过10%,美联储将再贴现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至5.75%。 2007年8月17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170亿美元;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全国金融公司面临破产;全球股市再次暴跌。 2007年8月16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入70亿美元;全球股市暴跌。日本及新兴市场股市跌幅远远超过欧美市场。 2007年8月15日,欧洲央行与美联储考虑做货币互换安排;欧洲央行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已超2100亿欧元;美银行开始拒绝以次级信贷为抵押品发放贷款。 2007年8月14日,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2007年8月11日,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体系注资380亿美元。 2007年8月9日到10日,欧、美、加、澳、日等国央行先后在全球经济体中注入了3023亿美元。 2007年8月,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卷入“美国次贷风暴”。 2007年8月,美国最大的按揭公司Countrywide表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风暴开始影响高质量的按揭贷款。 2007年7月,标普和穆迪对超过170亿美元高风险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发布警告。 2007年7月,澳大利亚麦格里银行旗下基金在次级抵押信贷市场受损。 2007年7月,American HomeMortgage Investment关门大吉。 2007年6月,Bear Stearns旗下的两个对冲基金因为投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损失惨重。 2007年4月,次级抵押信贷市场风险乍现——以新世纪房贷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
亚洲金融危机泰国政府为什么要提高隔夜拆借利率?
1.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家炒作泰铢的原理:80年代时候,泰铢与美元保持一定价(相对固定),1美元=24泰铢(大致数),8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良好,泰国经济发展也好(当时被称为亚洲经济发展四小龙之一),一个国家的货币币值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两者发展均良好,这个相对固定的比价没有什么问题. 90年中期,泰国经济发展缓慢了,美国经济发展稳定,两种货币还保持相对固定的比价,泰铢的价值明显被高估了,索罗斯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在泰铢没有贬值之前通过各种渠道借了大量泰铢,借来后兑换成美元(以1美元=24泰铢价格),当借到一定数量后,通过他在国际金融市场影响力和泰国与美国的实际经济状况,发表演说或其他媒体进行宣传,引起拥有泰铢的人们在市场上抛售泰铢,当时泰国政府利用外汇储备在市场上购买泰铢(大概250亿美元),用光了储备还不能维持泰铢稳定,泰国放弃了努力,泰铢贬值.(1美元=40泰铢,这是大致数) 这时索罗斯就抛美元,购泰铢,进行偿还,从中获取借时与还时的差价,1美元赚了16泰铢.这是钉住单一货币(美元)汇率制度的问题造成的. 2.提高隔夜拆借利率,限制银行间的拆借行为,这是信用紧缩的标志.泰国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一是防范商业银行信用扩张,量力放贷;二是防止金融机构之间借贷危机的连锁传递.
金融危机里讲的“需求沉淀”是什么意思
首先讲需求沉淀:并不是需求绝对减少了,而且一些需求(主要是消费)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被推迟了。比如你家的电视机坏了,但是正好赶上家里某个人生病,而全家人都得去照顾她,但是等这个人病好了,你还得买一台电视机。其次外汇储备:首先外汇是相对于本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广义上来说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货币都能称为外汇。国际上通行的是以美元作为主要外汇储备币种,我国也是。道理是:你拿人民币到中东买不到石油,美元却可以。这次(4.2)召开的G20会议,胡哥就是要找点美国的麻烦,我们都储蓄你的货币,你却直接印刷1W亿,把货币贬值,害的我白白损失,怎么的也要吼两声,要不就换人民币来结算石油,矿石,农产品……呵呵,扯远了!
扩大内需,保增长什么意思?美国金融危机是从什么时候到现在?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您好,内需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之一,根据凯恩斯公式:Y=C+I+G+NX,他认为国民经济的核算方法之一就是消费加投资加政府购买加净出口,因此消费、投资、净出口也叫“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因此扩大内需就是鼓励本国居民多消费,以此带动国内厂商的生产,从而促进本国经济。美国经济危机实际发生时间为2007年,但是我国官方数据说是2008年,目的在于抑制国内失业恐慌和经济恐慌,而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典型的货币扩张导致的通货膨胀,因为美国鼓励内需的政策导向致使美国个人贷款非常发达,因此银行为了加强自己的信贷业务,更是扩大贷款,加上美联储一直保持低利率政策,所以美国出现了空前的房地产泡沫,因此在泡沫破裂时,诱发了大面积的流动性泛滥,因此导致通货膨胀。
支付宝的余额宝和银行的薪金宝这个会不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你要明白,当你拿支付宝跟银行来说,已经错了。支付宝的余额宝和银行的薪金宝,本质上都是对接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而且两家都不是对接单一的产品,也就是说,甲的余额宝亏损了,乙的余额宝也可能是盈利的。接着来说金融危机的影响,事实上中国的货币基金亏损的并不是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反而是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时候。不过货币基金的风险小收益也少,基本上只要亏损一次,如果你继续存在货币基金里,大概需要五年左右才能恢复。
金融危机会造成多少人下岗
1、其他国家不讲下岗,只有中国讲下岗分流,他们只有失业; 2、以美国为例,这次金融危机中的失业率达到十四年来的最高水平:14%;其他国家的失业人数可想而知。 访四位专家:全球金融风暴下的中国面孔 - 金融界网站10月24日讯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从华尔街向全球蔓延趋势持续扩大。在这场大危机中,冰岛已成为第一个倒下的欧洲国家,那么在亚洲是否同样有国家面临破产风险?如果有,第一个倒下的会是谁?会不会是中国?中国在这场危机中又将何去何从?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昨日晚间在做客央视节目时表示中国受此次危机影响不是很大,他认为如果危机持续扩大,最先倒下的可能是韩国,因为韩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很高,负债太大,而印度由于存贷款比例不正常,外贸逆差过大,同样面临很大危险。“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但短期内对经济影响还比较有限,目前仍在可控制范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投资系主任郭敏昨日下午在北京作同样表示。 中国基本面尚好 货币政策有调控空间 近年来,中国不断增持美国各大问题银行资产,郭敏认为中国此次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主要还是在金融层面,其它层面受影响并不大,她认为目前的风险还是可控的,中国只要采取一些合理的政策措施,市场信心是很快能恢复的,有四点理由支撑她的判断,“一、相对稳定的金融体系。四大国有银行,尤其是三大国有银行上市之后,有比较稳健的财务状况;二、相对封闭的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以及自由化程度还比较缓慢,虽然效率低下,但在非常时期却能带来巨大安全性;三、基本面尚好。中国经济增长持续10年保持在10%以上,今年由于受各种内外部环境影响,前三季度GDP在9.9%,第四季度应该在9%左右,经济虽有下滑趋势,但与其它国家比较,基本面还可以;四、非常大的自我调整空间。在经济下滑时,中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有很大调控空间,这对保证经济增长有非常大的作用。” “为避免外需市场下滑引发中国的经济问题,宏观调控还存在比较大的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空间,短期内不排除央行出台上述措施。”郭敏对金融界网站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同样认为这场危机对中国冲击非常有限,他赞同目前的风险仍是可控的观点,“中国经济之前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我国实施保守的财政政策对应对本次危机发挥了巨大贡献,未来还有比较大的政策空间,”由于危机的不确定性,陈道富认为中国受影响的主要还是实体经济,外需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还不足为虑,“虽然贸易顺差有所下降,但目前还是处于增长状态,未来更大的精力应该是研究如何保持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从过热到处于下行,未来是否还具备更多的调控空间,陈道富对金融界网站表示,“我国经济目前确实在处于下行之中,金融危机加快了我们对经济过热的调控速度。”他认为中央出台近端陆续出台的增大中小企业信贷力度、提高企业出口退税等政策有利于恢复市场信心。 货币多元化是全球趋势 金融业决定未来命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郭红玉认为一条不足五百米长的华尔街能掀起全球经济风暴主要原因是因为国际货币体系出了问题,她认为由于中国已对自身货币体系进行了改造,目前相对比较安全,而继续持有美国国债,为华尔街做贡献利弊各半,“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去收购美国的不良资产,一定程度上可以制止美元扩张,抑制美国对别国资源的掠取,实现世界货币多元化。” 南方诸多民营企业纷纷破产、倒闭,由华尔街次级债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向我国实体经济蔓延,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杨元华对中国在这场全球金融风暴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感到担忧,他认为中国、俄罗斯等新兴国家是受此次危机冲击最大的国家,负面影响还未完全显现,“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而不是实体经济,决定未来命运的正是金融业,而西方诸国早已完成从工业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的转变。” 麻烦采纳,谢谢!
金融危机与中小企业
为什么会金融危机呢?因为现在世界上有很多金融泡沫,就是本来一样东西100块钱,但是因为某些人的手段价值到了300块钱,所以随之好多东西都涨价,但是事实上政府并没有足够的钱让东西增加价格,所以达到了钱的数量低于物品的价值,所以才会有金融危机 但是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呢?那是因为人们看到了上升的物价,就不舍得花掉自己仅有的资产,但是不花钱,就无法带动销售,没有销售,生产业就要垮台,没有生产力,人民的工资就要下降,政府力量也会降低,例如出口进口等,没有了这个,如果愈演愈烈,那么最终人类会因为没有食物用品而战争,最终灭亡。 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只要你发现中间的环节,只要现在可以去很好的花钱,或投资,人们都来花钱,这样的话才是唯一一个方法可以带动生产力,才能使人们的工资上涨,才能都好起来 所以,人们赶快花钱是关键,而且,要是大家在不花钱,钱也会越来越贬值,最后成为废纸的 央行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5万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月末余额约为7万亿元。截至2001年9月底,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为15 178亿元。显然,银行是居民最重要的投资渠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相当一部分应当来自于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4月12日公布的当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资料来看,当年3月底。全国共发放短期贷款65 456.07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593.24亿元,仅占0.9%。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触资是严重不足的。据调查,60.5%的企业没有1~3年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能获得,仅16%能满足需要,52.7%部分满足需要,31.3%不能满足需要。 企业间接融资的信息不对称也是问题对企业影响很大 因为经济危机,随着人们的购买欲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力就会下降,随之生存还是灭亡就是个问题,自己随之紧俏,员工的工资会很困难,对外的投资也会变少,因为要是输了的话就会输掉很多 所以我总结了这几个方面可以相对控制中小企业 裁掉没有必要的人员,并增加其他人员的一定奖金 稳定民心,加强生产力 要有投资,但是不要太多,要稳住 转换现金,银行已经很多时候负利率 增加对外交流,看看其他企业如何应对的 实在不行太困难的话停一阵,等待金融风暴稍有好转,这不代表你的公司垮了,总比亏了好 总之,就要守,不可轻举妄动 洛阳前几天看了一个报道 洛阳应对经济危机,拉动内需,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应抓住几项工程的建议说 实施洛阳郊县五环路工程。还有将西干渠硬化引陆浑水到龙门西山和洛阳的工程;引故县水库水到洛宁、宜阳丘陵地区工程。引小浪底水库水到新安、孟津,彻地解决豫西丘陵干旱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 暂上不了马的闲置土地出租给失地农民和城市下岗职工与失业者搞蔬菜种植直供城市。 撤销洛阳周边所有不合理的收费站,城市公交发到郊县县城,利于城乡扩大交流降低成本。 洛阳隋唐皇宫标志“明堂”复建与东都标志应天门或定鼎门复建工程。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只有增加对水电利和固定资产的投资,才有希望拯救经济危机 以上的信息纯属个人意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金融危机对我们老百姓有多大的影响啊?
专家:全球金融风暴下的中国面孔 - 金融界网站10月24日讯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从华尔街向全球蔓延趋势持续扩大。在这场大危机中,冰岛已成为第一个倒下的欧洲国家,那么在亚洲是否同样有国家面临破产风险?如果有,第一个倒下的会是谁?会不会是中国?中国在这场危机中又将何去何从?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昨日晚间在做客央视节目时表示中国受此次危机影响不是很大,他认为如果危机持续扩大,最先倒下的可能是韩国,因为韩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很高,负债太大,而印度由于存贷款比例不正常,外贸逆差过大,同样面临很大危险。“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但短期内对经济影响还比较有限,目前仍在可控制范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投资系主任郭敏昨日下午在北京作同样表示。 中国基本面尚好 货币政策有调控空间 近年来,中国不断增持美国各大问题银行资产,郭敏认为中国此次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主要还是在金融层面,其它层面受影响并不大,她认为目前的风险还是可控的,中国只要采取一些合理的政策措施,市场信心是很快能恢复的,有四点理由支撑她的判断,“一、相对稳定的金融体系。四大国有银行,尤其是三大国有银行上市之后,有比较稳健的财务状况;二、相对封闭的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以及自由化程度还比较缓慢,虽然效率低下,但在非常时期却能带来巨大安全性;三、基本面尚好。中国经济增长持续10年保持在10%以上,今年由于受各种内外部环境影响,前三季度GDP在9.9%,第四季度应该在9%左右,经济虽有下滑趋势,但与其它国家比较,基本面还可以;四、非常大的自我调整空间。在经济下滑时,中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有很大调控空间,这对保证经济增长有非常大的作用。” “为避免外需市场下滑引发中国的经济问题,宏观调控还存在比较大的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空间,短期内不排除央行出台上述措施。”郭敏对金融界网站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同样认为这场危机对中国冲击非常有限,他赞同目前的风险仍是可控的观点,“中国经济之前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我国实施保守的财政政策对应对本次危机发挥了巨大贡献,未来还有比较大的政策空间,”由于危机的不确定性,陈道富认为中国受影响的主要还是实体经济,外需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还不足为虑,“虽然贸易顺差有所下降,但目前还是处于增长状态,未来更大的精力应该是研究如何保持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从过热到处于下行,未来是否还具备更多的调控空间,陈道富对金融界网站表示,“我国经济目前确实在处于下行之中,金融危机加快了我们对经济过热的调控速度。”他认为中央出台近端陆续出台的增大中小企业信贷力度、提高企业出口退税等政策有利于恢复市场信心。 货币多元化是全球趋势 金融业决定未来命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郭红玉认为一条不足五百米长的华尔街能掀起全球经济风暴主要原因是因为国际货币体系出了问题,她认为由于中国已对自身货币体系进行了改造,目前相对比较安全,而继续持有美国国债,为华尔街做贡献利弊各半,“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去收购美国的不良资产,一定程度上可以制止美元扩张,抑制美国对别国资源的掠取,实现世界货币多元化。” 南方诸多民营企业纷纷破产、倒闭,由华尔街次级债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向我国实体经济蔓延,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杨元华对中国在这场全球金融风暴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感到担忧,他认为中国、俄罗斯等新兴国家是受此次危机冲击最大的国家,负面影响还未完全显现,“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而不是实体经济,决定未来命运的正是金融业,而西方诸国早已完成从工业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的转变。” --- 中国经济或在明年中期遇最大困难 金融海啸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登陆,面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全球正在采取救市措施。在我国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走向如何?我想谈几点看法。 经济下行难以逆转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以此来推算,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因此许多人对中国经济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势表示担忧。 实际上,经济下滑已经相当严重,根据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电量增速已经滑落至3%,1~9月用电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经验值,这个用电量水平对应的经济增速应该至少在9%以下。 主要问题在于出口和投资贡献下降,其中出口贡献下降了0.9个点。 现在看来,经济下行加剧正在进行中,很难判断何时见底,因为未来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一旦发生,底可能是一个很长时期。 从金融动荡到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存在一个滞后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 四大因素影响通胀压力 国内9月份CPI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PPI与CPI双降之后,四季度及2009年的 通胀形势如何? 其实,CPI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国际商品市场近期大幅下跌。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减轻,四季度通胀有望继续回落,但2009年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本回答属◇蓶чī℡ 版权,谢绝粘贴} 西方国家兜底式规模空前的救援计划,始终是未来中长期内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源头。就国内来看,几个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会否震荡后返身向上。因为市场流动性疏缓后,资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出现新的产业亮点的话,只可能有三个去向,消费信贷、新兴市场和能源等资源市场。如此一来,商品市场反弹,从而对PPI产生新的推力。 2、财政能力的减弱将迫使政府放松价格管制,从而使积压已久的通胀压力释放出来。 3、制造业大量企业倒闭后,制造品的供给层面将产生新的通胀压力。 4、不得不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从货币供应层面推动物价上涨。 企业最大压力是外需骤降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1.4%。这一数据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加剧,增速回到个位数是大概率事件。 企业面临四大压力:汇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需骤降。如果欧美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对于一个出口已经占到GDP40%的国家,是致命的。 现在看来,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稳,主要是上半年订单延续,而1~9月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从市场明显扩散至实体经济层面,美国经济还维持2%的增长。但是9月份后期,雷曼事件后,感觉明显不一样了,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防火墙被冲垮,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进入显著衰退,溢出效应波及全球,中国出口很不乐观。明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个位数增长。 明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29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总的看来,7、8、9这三个月资本流入下降很厉害。金融海啸过后,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应该是一个趋势,而且正在发生。 美国经济去杠杆,消费信贷会大幅萎缩,与之对应的新兴市场出口模式的经济前景悲观。同时,变卖资产大量资本撤离去回补母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满足去杠杆的财务调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趋势延续下去,不排除中国外储2009年中期后出现下降的月份。 事实上,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尽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已经出现明显拐点。在中国新的模式出现以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空间已经耗尽。 这一点,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记得采纳啊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为什么承诺人名币不贬值 其意义在于?急求,谢谢
一是,中国与遭遇危机国家不同,中国的资本帐户有严格管制,外部的游资很难实施对人民币的恶意炒作攻击。当时中国实行谨慎的对外金融政策,严格限制外债的规模,1997年中国的外债只占GDP的20%,大部分外汇敞口不是短期贷款,而是长期外国直接投资。二是,中国在危机中扮演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角色,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这就避免了遭遇危机国家的新一轮货币贬值。要知道,人民币如果大幅度贬值,必然会引起可怕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引发亚洲经济漰盘,对谁都没好处。亚洲金融危机中,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才使得危机没有进一步地恶化,最后大家都不同程度上从中得利。当然,有人会问,为了防止货币贬值比赛的出现,如果确实需要有一个国家来做“牺牲”,那么为什么不是别的国家,而总是中国?!里面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做“牺牲”的国家必须是个地区经济大国,否则就起不到稳定国际金融市场阵脚的作用。在亚洲目前只有两个经济大国,即日本和中国。而日本由于其经济早已是奄奄一息了,不可能有能力和勇气来承担这个责任,所以,别无选择地这个重担只能由我们来挑了。另外,从经济结构来看,亚洲地区也只有我们可以仅凭借国内需求做支撑,就可以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对其他绝大多数国家而言,如果出口下降过快几乎就会要了他们的小命。所以,他们纷纷进行贬值,以促出口,实在也是为了活命,不得已而为之。三是,即便人民币采取小幅度贬值的方式也是得不偿失。长期以来,我们产品能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根本原因在于其具有价格低廉优势,由于这种优势始终非常明显,小幅度的贬值只可能起到一点“锦上添花”的点缀作用,而不会对出口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更何况,我国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品,国际市场需求具有较大的刚性。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小幅度贬值对出口的推动作用将变得更为弱小。所谓的“失”则是指政治上将失分。如果人民币贬值,将导致我国地区大国地位明显下降,既不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非常不利于吸引外资流入。退一步说,如果有人实在认为,人民币还是有小幅度贬值必要的话,我们觉得也没有必要去做在明处,进行名义上的货币贬值。我们完全可以做在暗处,比如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对出口企业提供低利率的贷款等,其效果应该比小幅度贬值还要好!更多内容请关注新浪微博@文匠先生。
亚洲金融危机 搞了几年拜托了各位 谢谢
亚洲金融危机经过7年恢复到原有水平 这次危机的正式爆发并开始波及全球是从十月初开始的。起因是美国的次贷危机,所以美国的经济危机开始要早半个月左右,但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则开始于2007年上半年 此次危机预计要到2009年上半年股市才会平缓,世界经济要恢复则要数年左右,中国大概3年左右,美国可能需十数年。 本次次危机到今天已经造成了世界金融也蒸发了50万亿美元左右,全球约有数千万人在此次危机中失业, 世界各国投入的救市资金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将来会投入更多 中国受到的影响: 股市缩水60%,市值蒸发近20万亿RMB;实体经济也开始大规模受损,许多公司销售业绩下滑;房产市场冷淡,部分房产商血本无归,许多楼盘无人购买,大量中小房产机构倒闭,中小企业艰难度日,部分企业倒闭;大型企业融资困难,面临合并或被迫收购;消费市场缩减,开始出现通货紧缩。 但总体上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中国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的GDP增长率为9.9%还是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社会固定资产增加值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比去年同期快了1.1%,去年GDP的增长率为12.3%,今年d发展虽然有所放缓,但的来说经济发展水品还是很高的,遥遥领先与世界其他国家,虽然金融不景气但是中国金融资产的占有国民经济总量中比重还不是很大,同时中国自身的消费市场巨大,所我们小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不会受太大影响 中国政府的应对政策 1银行降息,鼓励老百姓去做投资,不要把钱存起来 22008-2010年左右投入4万亿RBM 用于社会投资和刺激消费 3救助中小企业,为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以及适当的减税政策 4为大公司提供融资渠道,使这些支柱企业尽快复苏 5扶植建筑业,让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之一 的建筑业脱离困境 6投资农业以及加快一些大工程基础工程建设,拉动内需 2008年紧急危机的根源: 追寻此次危机的根源是现有的以美国为世界金融中心,和以美元为世界唯一世界通用货币的金融体制存在严重缺陷,所以这次危机过后肯定会制定新的金融经济秩序。而中国将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可以说这次危机能否平安快速度过度,很大程度在于中国。因为; 1中国是现今世界最大的净资本输入国,近几年每年的外汇收入都高达1000多亿美元 2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每年的GDP增速都超过8%,有句话叫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是解决当前危机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3中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外汇储备高达20000亿美元,中国要是不稳定抛出手中的美元无疑是毁灭世界的 4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人口和最大新兴消费市场,是未来世界最大消费市场,其潜力和能量都是空前的 5中国世界制造业中心,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美国,欧洲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中国也是他们最大贸易伙伴之一, 6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0%, 所以中国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中国很可能借助此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美欧经济不景气,美元这一世界货币疲软的机遇崛起 世界经济新格局将因此形成 。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因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1、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调控能力不足。 2、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 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国内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国家之间形成相互挤压;廉价资源优势无法继续保持。 3、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 (2)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在诸多因素中,亚洲各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因素,是主要的。正如索罗斯说的,这件事他不做,别人也会做的。
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引起通货膨胀
直接原因是货币贬值导致通货膨胀。根本原因是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以致泡沫经济的破灭。 东南亚各国的资本市场是对外开放的,货币也能自由兑换。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如泰国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大规模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而当时东南亚各国的货币普遍贬值50%以上。
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对咱国家影响如何?
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 主要对我国香港地区影响偏大,由世界著名投资大师索罗斯引起。索罗斯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在90年代初期,当西方发达国家正处于经济衰退的过程中,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却出现奇迹般的增长,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经济前景一片灿烂,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危机爆发前曾一度是各发展中国家纷纷仿效的样板。东南亚国家对各自的国家经济非常乐观,为了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代,纷纷放宽金融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以求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但东南亚各国在经济繁荣的光环闪烁中却忽视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基于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而主要依赖于外延投入的增加。在此基础上放宽金融管制,无疑于沙滩上起高楼,将各自的货币无任何保护地暴露在国际游资面前,极易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国际游资的冲击。加上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东南亚各国普遍出现了过度投机房地产、高估企业规模以及市场需求等,发生经济危机的危险逐渐增加。早在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莫里斯?戈尔茨坦就曾预言:在东南亚诸国,各国货币正经受着四面八方的冲击,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尤其是泰国,危险的因素更多,更易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发生金融动荡。但戈尔茨坦的预言并未引起东南亚各国的重视,反而引起反感。东南亚各国仍陶醉于自己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东南亚出现如此巨大的金融漏洞,自然逃不过索罗斯的眼睛。他一直在等待有利时机,希望能再打一场英格兰式的战役。1993年,索罗斯认为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被低估,决定拿和吉特作为突破口。他联合了一些套头基金经理开始围剿林吉特但是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却决心维持低币值的林吉特,马哈美尔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了对本国资本市场的控制,仁素罗斯及一些套利基金经理无机可乘,只好暂且收兵。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也因此才免遭劫难。但在马来西亚的小败并未使索罗斯退却,他只是再一次地等待更好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亚各国经济过热的迹象更加突出。名国中央银行采取不断提高银行利率的方法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任这种方法也提供了很多投机的机会。连银行业本身也在大肆借/美元、日元、马克等外币,炒作外币,加入投机者的行列。这造成伊严重后果就是各国银行的短期外债巨增,一旦外国游资迅速流走各国金融市场将会导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荡。东南亚各国⑤中央银行虽然也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但面对开放的自d化市场却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其中,问题以泰国最为严重。泰国经济的"泡沫"最多,泰国银行则将外国流入的大量美元贷款贷款
简述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98年亚洲金融危机 是由于索罗斯大规模做空泰铢 造成泰铢极度贬值 由于东南亚各国外汇自由度比较高 进而波及到了亚洲多国及地区(包括香港) 当时香港刚刚回归中国1年 中央政府为了捍卫港币稳定 动用了大规模国家的外汇做多港币 稳住了民众对港币的信心 并且由于大陆的汇市自由度不高 很难波及大陆的人民币 最后索罗斯离场 对中国的长远影响是 自98以后 中国政府对外汇储备的重视程度提高 直至现今 世界各国之中 中国的外汇储备依然是全球第一 估计是当时让索罗斯弄怕了 手里有粮 心里不慌
金融危机是怎么形成的?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1.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 2.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里原创一个案例: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 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 3.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层次 (1)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这样那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能挣会花是时代的骄子”。说得天花乱坠,这种超前消费,在若干年中也曾带来暂时的繁荣。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径,毕竟是“寅吃卯粮”,存在泡沫,一时的繁荣,带有虚幻的色彩。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还不出欠款,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美国次级债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帐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 (2)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美国银行业长期来养尊处优,似乎是“天之骄子”。高层领导皆是高薪,年薪数百万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领阶层年薪也达数十万美元。银行业长期来由于借贷额巨大,获利甚丰,掩盖了矛盾,尽管年复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过得去。一旦债务人难以偿付债款,出现成批呆帐,形成三角债。银行始则周转不灵,继则巨额亏损。于是大批裁员。若认真反思,高薪是过多地享用经济成果,含有剥削因素。或者说是一种“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愚蠢之举。 (3)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美国多年来常有新兴的产业引领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车工业、航空业、电子通信业。如电脑的硬件软件、手机曾遥遥领先当许多国家尚处于萌芽状态,美国则已面广量大地形成产业。但近十年来,美国这些领先的产业已处于徘徊状态,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迅猛追赶,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业发展神速,美国的优势相对削弱,或者说正在逐渐失去优势。 5.金融危机使生产停滞,消费减少,经济发展缓慢,自然地有些企业缩减规模,有些企业倒闭,好多人下岗了.
亚洲金融危机起源于哪里
爆发的原因 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国内学者的分析: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 一、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三、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1、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2、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 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3、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编辑本段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怎么蔓延的?
亚洲金融危机首先起始于泰国,1997年2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投机家在2~3月份从泰国银行买入高达150亿美元的远期泰铢合约,并于2~5月间数次大量抛售泰铢,压低泰铢现货市场的汇率,引起泰国金融市场的动摇。5月份起,国际投机者不断冲击泰铢,泰国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抵御无效、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后,被迫于7月2 日宣布放弃主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泰铢随之大幅贬值。与此引发的金融危机像流感一样迅速传染到东南亚,紧接着迅速北上,矛头直指韩国和日本,促使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股市汇市纷纷跳水。泰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全年分别下跌43.5%,57.5%,53.8%,48.3%;股市分别下跌56.0%,52.4%,37.0%,42.2%。之后,危机蔓延至波兰、墨西哥、巴西等国。
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爆发的原因 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国内学者的分析: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 一、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1、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2、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 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3、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编辑本段发展阶段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度尼西亚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编辑本段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 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 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 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 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中间略,可以参考下面网址了) 第二波风暴: 东南亚金融市场经过7、8月的震荡后,进入9月,金融形势开始回稳。9月中旬,世行会议在香港召开,与会者就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整个形势似乎走向好转。甚至向来谨严的菲律宾总统拉莫斯也说,他相信菲律宾的货币金融风暴将会很快“烟消云散”,而且这一天的到来将比人们所预想的还来得快。 但到了9月下旬,情况又开始发生异变。先是国际信贷评级机构将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的金融级别向下调低。人们开始质疑东南亚的经济状况,感到情况并不妙,货币仍然疲弱。9月26日,印尼盾与美元的比价达到了历史最低点:3125兑1美元。9月27日印尼盾一度再创新低。早盘时曾跌至1美元兑3.2015林吉特的历来最低水平,过后稍微回稳,东南亚市场闭市时1美元可换3.1950林吉特。接着,东南亚各市场惊慌地抛售他们本国的货币,购买美元以作美元补仓。9月30日,林吉特、印尼盾及菲律宾比索跌至新低,其中林吉特跌幅最大,林吉特在亚洲交易结束之前,曾跌至纪录低位的3.25,是日收市报3.245。10月1日,东南亚货币市场经历了悲惨的一天。印尼盾、菲律宾比索及马来西亚元跌至纪录低位。通常不易波动的新加坡元也跌至39个月来的低位。泰铢收市时,兑美元比7月2日时下跌约40%,林吉特在交易早段引人注目地下跌,不足两小时已跌超过4%, 后来林吉特跌至3.4080,后市报3.3550,这是自1973年林吉特浮动以来,兑美元的最低价位。林吉特下跌再次对地区其它货币造成冲击,纷纷下跌,印尼盾跌至历史低位3.445左右。到10月3日,也就是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三个月,印尼盾跌了53%,是世界货币历史上贬值第二严重的货币,仅次于当年贬值63%的土耳其里拉。在这一天,世界贬值最利害的五种货币还有泰铢跌32.69%、林吉特跌25.01%和菲比索5.27%。亚洲货币中, 三个月的跌幅为:港币0.12%,印度卢比0.73%,韩元2.71%,台币2.8%,日元4.86%,新加坡元6.71%。 此后,在亚洲及全球卷起了新一轮的金融飓风。 http://baike.baidu.com/view/44892.htm 对于这次金融风暴的原因,有个文章讲得挺好的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 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上面 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 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 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 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 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因为危机还在继续了,所以很多数据都是及时更新的了 腾讯的 这个 不错,可以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了 http://finance.qq.com/zt/2008/leiman/ 对于金融风暴持续多久呢? 29年-33年是最严重的5年 然后亚洲金融危机差不多就是1-2年的事情了 当然影响是深远了 不过中国在以往的金融风暴中所受影响较小。中国政府在经济和金融上监管力度很大,风险防范意识很强。在1997年金融风暴期间,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极大程度上制止了国际资金将金融风暴的危机辐射到国内,稳定了当时亚洲人民的信心。当这次次贷危机来袭,虽然有部分依赖出口型企业出现困难甚至倒闭,进出口贸易依赖型企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如韩国一般呈蔓延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国家监管下,外资在中国银行内占股比例受到制约,内部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得到了巩固,外汇的流入和流出都受到了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金融危机的辐射性。中国国内金融体系却保持了稳固,可以预见,经济发展虽受影响却仍具备不小的发展潜力。
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太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⒈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⒉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⒊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太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太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亚洲金融危机作为一个重大的经济现象,其背景和起因可以看作是一个多种因素的集合,它包括自身状况与外部环境、经济运行方式与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与制度等。 金融资本从70年初石油危机后逐渐活跃起来。在其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制造全球性金融动荡,并是危机快速扩大的主要媒介。80年代初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初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年墨西哥汇率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南美金融危机,每次都令人震惊地表现了国际金融资本的巨大破坏力。尽管各国经济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对策,不少国家也努力加强资本管制,但是总体而言这些努力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国际游资数额远超实质经济规模,而它们必然要通过运转满足投资和回报的需要,有人认为它们可以给正常的投资、生产和贸易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个作用当然是有的,但是可惜这些资金并不完全固定在实质经济活动中,而是投入到回报率更高的有价证券和衍生工具上。而且,当投资、生产、贸易的比较回报率发生变化时,它们经常借助有价证券和衍生工具的买卖随时撤离、投入。引起实质经济资金供求的频繁波动,引起汇率和利率的连锁反应。而庞大的国际游资可以左右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经济的起落,一国政府、中央银行甚至本国资金无法抵挡它们带来的震荡效应。这些巨大的资本被少数金融机构所掌握,他们大多扎根于发达国家,并凭借本土市场庞大的资金规模,很容易带动和主导国际资本的流向。随着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经济股份化、泡沫化趋势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也进入国际金融市场,部分成为国际游资,这个金融因素虽不与实质经济周期相一致,却有足够力量扭曲实质经济周期。 其二,除了外部因素外,自身状况也是个问题。以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为例,当时全球生产力过剩,特别是初级产品加工业。而东南亚正是出口导向型经济,而且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周期的缩短,使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大为缩短。在空前和平状况下,到了90年代后期(上世纪),无论哪种行业在全球基本上形成了生产力过剩的局面,而东南亚正是以生产力过剩最为严重的加工业作为支柱,是全球最急需结构调整的脆弱的一环。 97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在这两个大背景下发生的。在东南亚爆发危机,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实际上拉美、东欧也有类似的问题,但因为东欧拉美的宏观经济状况、外贸表现不及东南亚,所以国际金融资本选择了在过去30年中积累了大量财富的东南亚。(一句话,嫌拉美、东欧穷,没油水) 金融环境变化使东南亚原有的金融转换机制出现严重问题。东南亚原有的体制是银行高储率--对企业大量贷款--企业高负债。别看"债"字当头,在封闭的体制和政府银行经营下,这是一种极稳定的金融转换机制。但90年代中期东南亚地区金融市场逐渐开放。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本国资本也向国际流动。外资通常只进行投机性投资,而非准股权性贷款式投资。而本国储蓄也在国际或国内金融市场上找到更高回报的投资(泡沫之中的股市和房地产),或更稳妥的海外投资(如美国的国库券)。在这样看好当地经济发展时,外资大举涌入,造成该国或地区经济泡沫化;一旦风吹草动,外、内资大举撤退,而还没有从高负债模式中解脱出来的当地企业财务出现巨大困难,股价一落千丈,经济实力大幅度衰退。 另外,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外政策有所改变,开始抑制东南亚,以避免其过快发展威胁到自已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中国冒经济受影响承诺人民币不贬值 中国总理朱(金容)基昨天对到访的美国国务卿表示,中国冒着自身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并“可能在将来受到更大影响”,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是为维护地区的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唐国强向新闻界汇报朱(金容)基会见奥尔布赖特时的谈话内容。 朱(金容)基说,中国政府一直关注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国在自身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并可能在将来受到更大影响的情况下,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向有关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都是中国为维护地区的稳定作出的积极贡献,说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朱(金容)基说,中国总共提供了40亿美元的援助。其中22亿6000万美元已经支付。 奥尔布赖特则表示美国对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所起的稳定作用表示赞赏与感谢。1998年3月17日,新上任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宣布了“一个确保”。他说,我们必须确保今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8%,通货膨胀率小于3%,人民币不能贬值。从去年亚洲经济危机开始,人民币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亚洲国家货币不断贬值、进口减少的情况下,要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谈何容易,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在中国遭遇百年洪水以后,这种怀疑很快就成了流行一时的谣言,成为国际金融炒家进攻香港股市的信号弹。不过,国人倒是对人民币很有信心,没有哪个地方出现抢购潮,大家都知道,朱总理向来作风硬朗,说一不二,更何况他历来就不主张靠发票子搞建设。他早就说过:“光有票子,基本建设也搞不上去,最后导致的结果一定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到了一定程度还得退回来,得不偿失。”1998年的事实证明,人民币不但没贬值,甚至还有点升值呢。国人都深有感触,今年的钱特值钱,东西比去年还便宜。人民币不贬值,除了国人以外,许多国家都获益非浅,不少国家领导人在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时,第一句就是对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表示赞赏或者感谢。
亚洲金融危机是怎么形成的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其实很多因素经济因素,内在因素和全球因素都有,索罗斯操控了汇率,导致泰铢贬值,当然也和亚洲的汇率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导致的!
亚洲金融危机是怎样弄成的?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 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 球化趋势。
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始末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请问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u200du200d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暴跌,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1997年10月,国际炒家转移目标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随后,香港恒生指数大跌,但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努力下,恒生指数止跌上扬。1997年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韩元暴跌,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第三阶段: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一个月后,国际炒家损失惨重,加上俄罗斯卢布贬值,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u200du200d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一样吗
是一样,亚洲金融危机,也被称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或东亚金融危机,是指发生在1997年7月2日,以泰国货币泰铢的突然大幅度贬值为标志的金融风险事件,此次事件很快像一场强烈的热带风暴,迅猛席卷了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几乎所有的国家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甚至继续向北,摧毁了韩国的金融体系,日本的经济金融也因此受到重创,日元大幅度贬值。亚洲金融危机是1997年7月开始笼罩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一段金融危机,并引起了市场对于区域性金融危机将导致的世界经济崩溃的担忧。
97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亚洲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情啊?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7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价值。此危机另一名称是亚洲金融风暴(常见于香港)。印尼、韩国和泰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受影响程度相对较轻,但台湾却面临著“本土型金融风暴”的威胁。日本则仍是处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身的长期经济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风暴的影响并不大。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香港的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1998年8月,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开始炒卖港元,首先向银行借来大量港元在市场上抛售,换来美元借出以赚取利息,同时大量卖空港股期货。前者会使利率急升,导致股市下跌,从而在期货市场获利;同时一旦港元下跌,他们也可以同时在外汇市场获利,可谓一石二鸟。港府于是把息率大幅调高,隔夜拆息一度高达300%,并动用外汇储备近1200亿港元(约150亿美元)大量购入港股,结果炒家在8月28日期货结算日被迫以高价平仓,损失严重,加上在俄国和马来西亚同时受挫,最终炒家撤退。在此一役,香港政府动用了大量外汇储备投入股市,一度占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为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一旦股市下挫联系汇率将有可能崩溃。所以到1999年11月,港府把购买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场。此危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简述97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什么是亚洲金融危机 这种危机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发生在1997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刘诗白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孕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二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国际间的频繁流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导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网上摘录,呵呵
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耐心人士帮我说明一下 谢谢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特征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类型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产生 泰国的金融危机事发于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动乱。首先是外汇市场的美元收缩冲击,使得泰铢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贬值,进一步影响了泰国的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东南亚的金融市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经济,而且各国的货币不统一,在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上美元最终成为交易单位。间接的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助动力。 所以,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来自于外汇市场的冲击,货币危机又成了金融危机的附属。 编辑本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 ·概况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 (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 (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 (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 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刘诗白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孕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国际间的频繁流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导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本段【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u2022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编辑本段【新世界性金融危机】 未来两年将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 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 ,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外。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 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 新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 这种金融危机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形式是国际收支的危机,那时亚洲出现了大量到期的外债需要偿还,同时国际金融炒家纷纷挤兑,造成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以至于不得不让本币大幅度贬值。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形式不见得以国际收支的短缺为标志,因为今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这些国家并没有大规模举债,只是通过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新兴市场国家不面临着金融危机,这种金融危机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资金倒流从而导致本国证券市场价格大幅度缩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本地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于衰退为表象的,这和几年前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涨、资产价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个逆反的镜面图像。这一新型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很可能是波罗的海三国,从波罗的海三国可能传导至东欧各国,再传到南亚包括印度,之后再进一步传到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资金流动不能盲目放开,财政政策须保留一定的灵活性 一旦这样的金融危机发生,中国经济面临着怎么的挑战呢?可能的情况是,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对于目前高速运转(事实上是过快运转)的中国经济并不是坏事。而且,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不容否认,这种资金倒流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的冲击,会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另外,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这一新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从宏观层面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这一轮新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当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必然会出现下滑,我们的财政政策必须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在继续实行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须做好项目上和资金上的准备,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周边国家发生,中国就可以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资金保障和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亚洲第一次金融危机
当时的情况是大量对冲基金(也就是投机基金)在泰国等亚洲小国家进行抄汇,大量买进当地货币再大量抛售,将货币市场搞得十分混乱,之后一次性的在高位撤资逃跑,之后便引起当地货币兑换美圆紧张,货币迅速贬值,从而引起了更大的社会危机.后来这些对冲基金又打算在香港投机,但因为香港后方有祖国大陆庞大资金的支撑,最终也没能动摇香港市场,最终港币仍然保持稳定.自此亚洲金融危机才告一段落. 当时对东南亚的影响极其严重,大量企业和银行因为被挤兑了大量美圆所以导致破产失业,经济下滑严重,国内纷纷号召每个人拿出美圆兑换本国货币以抢救本国市场.这次危机充分体现了小规模的经济体抗风险能力比较薄弱,于是后来世界各地纷纷建立了区域性的经济合作贸易体,因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地区占较大地位,所以人民币也有望在以后几年里成为区域性结算货币.
什么是亚洲金融危机 ?
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7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价值。此危机另一名称是亚洲金融风暴。 印尼,韩国,和泰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日本则仍是处在自身的长期经济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风暴的影响并不大。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由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泰铢与美元脱钩贬值,之后多个东南亚国家的货币也随之贬值,香港的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此时量子基金开始炒港元,港府把息率大幅调高及动用政府资金购买港股,终把炒家击退,后来港府把购买的港股以盈富基金转售。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3、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泰国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扩展资料: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1997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1997年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制定的对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1998年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第三阶段趁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一个月后,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1998年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8金融危机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扩张性政策应对恶化中的国际经济环境。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之下已濒临衰退边缘,引发通缩忧虑,中国外需将持续疲软。中国政府已采取降息(过去的一个半月减息3次)和财政扩张等各项措施,中金宏观组预测未来一年降息的空间还可以达到216个基点。这些政策能否有效推动内部需求是影响今后中国经济和股市走势的关键所在。u2666持续降息有望使得居民房屋购买力恢复至03-05年的平均水平。房地产在内需中的地位不可忽视,中国已经推出的房地产政策和降息趋势有助缓解房地产市场趋紧态势。假设在未来一年继续降息216个基点、收入增长5%,我们计算显示,房价只需下调5%,主要城市的月供收入比大多将回归至03-05年的平均水平;主要城市租金收益率也开始逐步高于存款利息。与许多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住房刚性需求仍有较大潜力。u2666以当地居民收入水平衡量当地房价,二三线城市居民购房能力好于一线主要城市。年初以来,购房能力指标越低的城市房地产成交量同比萎缩的程度越大。受关注较多的十二个主要城市(占全国成交量29%)销售面积同比平均萎缩近30%,但除此之外的全国其它地区成交量只萎缩11%,明显好于主要城市,表明需求释放取决于购房能力。广州等城市今年以来在价格回调的情况下成交量没有出现大幅萎缩也说明,购房能力提升有助于引导需求的恢复。u2666房地产能否提供缓冲?房地产在大幅减息的条件下有可能为经济下滑提供缓冲。美国IT泡沫破灭后以及日本“广场协议”后,政府大幅下调利率刺激了房地产市场而都使得整体经济避免大幅衰退。另外,分析显示除房地产外其它居民部门支出对降息并不敏感,政府支出对提振内需则有较大扩展空间。u2666房地产股票可能先行见到企稳信号。如果大幅降息和房价的下调使得房地产市场企稳,房地产股票可能先行走出低谷。对于大市,历史经验表明,随经济周期的股市调整一般持续5-8个季度,美国、日本以及香港中资股走势与利率趋势的关系表明,经济下行初期,降息频率较快,而股市下跌速度和幅度最大,至减息后期,减息幅度和频率下降,股市下跌幅度也减小甚至见底复苏。目前中国从九月份以来已经开始大幅减息,股市已经大幅下跌,估值水平,特别是香港中资股的估值也逐步低于或者接近历史低点。虽然估值水平和盈利依然存在下调的风险,但总体市场将随着降息周期的深入而逐步进入长期投资价值区域。
2008金融危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百度一下扩张性政策应对恶化中的国际经济环境。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之下已濒临衰退边缘,引发通缩忧虑,中国外需将持续疲软。中国政府已采取降息(过去的一个半月减息3 次)和财政扩张等各项措施,中金宏观组预测未来一年降息的空间还可以达到216 个基点。这些政策能否有效推动内部需求是影响今后中国经济和股市走势的关键所在。♦ 持续降息有望使得居民房屋购买力恢复至03-05 年的平均水平。房地产在内需中的地位不可忽视,中国已经推出的房地产政策和降息趋势有助缓解房地产市场趋紧态势。假设在未来一年继续降息216 个基点、收入增长5%,我们计算显示,房价只需下调5%,主要城市的月供收入比大多将回归至03-05 年的平均水平;主要城市租金收益率也开始逐步高于存款利息。与许多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住房刚性需求仍有较大潜力。♦ 以当地居民收入水平衡量当地房价,二三线城市居民购房能力好于一线主要城市。年初以来,购房能力指标越低的城市房地产成交量同比萎缩的程度越大。受关注较多的十二个主要城市(占全国成交量29%)销售面积同比平均萎缩近30%,但除此之外的全国其它地区成交量只萎缩11%,明显好于主要城市,表明需求释放取决于购房能力。广州等城市今年以来在价格回调的情况下成交量没有出现大幅萎缩也说明,购房能力提升有助于引导需求的恢复。♦ 房地产能否提供缓冲?房地产在大幅减息的条件下有可能为经济下滑提供缓冲。美国IT 泡沫破灭后以及日本“广场协议”后,政府大幅下调利率刺激了房地产市场而都使得整体经济避免大幅衰退。另外,分析显示除房地产外其它居民部门支出对降息并不敏感,政府支出对提振内需则有较大扩展空间。♦ 房地产股票可能先行见到企稳信号。如果大幅降息和房价的下调使得房地产市场企稳,房地产股票可能先行走出低谷。对于大市,历史经验表明,随经济周期的股市调整一般持续5-8 个季度,美国、日本以及香港中资股走势与利率趋势的关系表明,经济下行初期,降息频率较快,而股市下跌速度和幅度最大,至减息后期,减息幅度和频率下降,股市下跌幅度也减小甚至见底复苏。目前中国从九月份以来已经开始大幅减息,股市已经大幅下跌,估值水平,特别是香港中资股的估值也逐步低于或者接近历史低点。虽然估值水平和盈利依然存在下调的风险,但总体市场将随着降息周期的深入而逐步进入长期投资价值区域。
金融危机下,中国股票市场怎么样?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方面.1,中国的股票市场还处于一个成长性的阶段,各项监管措施、手段都还不够完善,可以说股票市场还有很多的缺陷,另一方面,就我过目前的经济实力、市场环境来说,我国的股市是不健全的。2,就股市行情来说,自07年以来股市行情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偶尔有小范围反弹,但总体还是呈现出在低谷徘徊,也不排除个别股票受利好消息股价大幅上升。3,抄底永远都是股市中一个具有诱惑的词,就目前来说,应该多看看,多学学股票知识,不只是听别人说,分析,要有自己分析大盘的能力。4,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这次所谓的金融危机后,RMB贬值的可能性问题
经济学上讲,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第一,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二,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 第三,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 第四,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且不说90年代人民币是不是过度贬值或定价过低,单说近年来其他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没有动,仅此一条,就可以判断人民币对美元的价值有可能低估。 (三) 国际政治分析 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有学者特别指出,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如西方国家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造成美国就业机会减少的因素不是中国,而是全球化竞争的无形之手。国外鼓噪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有人认为,近年来,中国廉价产品大量出口导致日本和欧美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 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贬值的同时,美国外贸逆差却创出了4352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31亿美元。实际上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而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以及美元贬值的J曲线效应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金融霸权作为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的延伸,美国凭借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强制性地推行其政策,不断获取霸权利润,维护其“金融霸权国”地位。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三分之一,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与美国对华反倾销政策一起,构成了布什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调整的新内容。 近年来,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已越来越热,谁能成为未来亚元的主导,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日本由于其经济十年来的萎靡不振,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币的价值日趋明显,在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人民币地带”,导致日本对此忧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对华出现50亿美元顺差的背景下,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将全球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推至顶峰,目的就在于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 近年来,中国对外经济摩擦日益加剧,但更多的还仅仅局限于微观经济摩擦。加入WTO以后,中国处于制度大调整阶段,制度性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美日欧等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使得制度性经济摩擦在中国对外经济摩擦中的份额开始加重。 (四)人民币升值的客观作用 1、 加强经济自循环的能力 当汇率变化反映了外币的供求程度之后,企业和家庭就能及时调整其策略,更为有效地利用外币。而且,如果国内企业长期借助有利汇率带来的成本优势,通过出口低端产品赚取利润越容易,国内企业投资于产品研发的动机就越小。这不利于国家的竞争力的长期发展。 2、 增加货币政策的自由度 为了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人民银行必须从市场中买入美元、投放人民币。这使央行难以将货币供应控制在目标区间之内。为抵消外汇占款的影响,人民银行必须进行所谓的“本外币对冲操作”,即在买入美元的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政府债券或央行票据,从市场中回笼资金。适度扩大人民币波动范围能增加货币政策的自由度。 3、 与缓解目前“经济过热”的顾虑相一致 在固定汇率下,升值压力会被转化为通涨压力——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给量上升,带来通涨压力。而通过发放央行票据来回笼外汇占款的做法不具持久性,并将导致政府财务负担的上升。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会缓解升值压力向通涨压力的转换——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由于:1) 外汇占款减少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减少;2) 货币升值将使进口价格降低,因此可能压低国内价格。 人民币升值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中央政府做出的决定,不会是因为某一个原因,除非这个原因的压力大到让政府无法回避或阻挡。我觉得原因有三: 第一:化解各国以及各种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和压力; 第二:逐渐摆脱盯住美元的模式,为人民币成为硬通货做准备; 第三:借此机会,缩小港币和人民币的汇率差,争取达到1:1,然后,在适当时机下,人民币、港币和澳元将融合,形成单一货币。 人民币实行的是盯住美元汇率制。人民币近10年都处于升值趋势中,人民币升值是以人民币汇率下降形式反映出来的,即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金额减少。1994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8.6212,1995年为8.3490,1996年为8.3143,到2003年为8.2770(国家统计局,2004),人民币汇率近10年下降了4.1%。从2001年开始连续3年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在8.2770,2004年1—5月人民币汇率累计平均仍为8.2770.2003年以来,人民币再一次面临升值压力,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美国、欧盟、日本等不断施压,希望迫使人民币升值。国内外理论界也有人依据各种模型估算出人民币“应升值的幅度”,高的估计达到50%以上,低的估计也有15%以上。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以及外来的压力。内部影响因素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从1994年至今,中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均为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2002年达到2864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了5.55倍。从人民币购买力评价(PPP )看,中国的物价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21%(世界银行,2002)。从通货膨胀率差异看,美国自1998年以来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23%,中国同期的平均通货膨胀率(CPI )为-0.3%,比美国低2.53%。1978—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年均增长9.3%。这25年间,我国的经济增长无疑是世界上最快的。从中美两国的利率差异看,中国同业银行拆借利率2002年底为2.7%,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1.25%。中国的短期利率比美国利率高1.5个百分点。在国内,人民币存款利率也比美元存款利率高1.4个百分点。此外,2002年上半年开始,美元由强走弱,人民币跟着美元一起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趋势相背离。在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的情况下(1993—1999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至少比同期美国制造业高1.5个百分点),人民币反而随着美元贬值,使得贸易逆差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这些都构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对策: 一、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汇率升值的压力来自于多个方面,而出口的快速增长、资本流入、外汇储备迅速增加,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从对外贸易入手,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较为不易。不过,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伙伴中,对美顺差最大,来自于美国的压力也最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对外贸易地理结构来减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针对资本流入所带来的压力,在继续鼓励外资流入的同时,我们的企业可以适度考虑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他国市场。针对外汇储备迅速增长所带来的压力,我们可以采取措施适当控制其增长速度。另外,也可以考虑推行QDII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为渐进式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打下基础。 二、在全球化背景下权衡人民币升值问题,适时调整汇率水平与汇率制度 从国际经验来看,既然经济大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面临汇率升值的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而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在人民币未来的升值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广场协议”那样的大幅度汇率调整极为重要。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要签订类似“广场协议”式的国际性文件。为此,要让汇率始终能够反映经济基本面。我们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人民币汇率适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使汇率水平既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经济状况,又能避免未来人民币快速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认识到,成功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对于未来的宏观经济稳定、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产业间的平衡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都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而这一点,有待于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消除升值预期。 三、要综合处理汇率升值影响物价水平所产生的问题 对于人民币未来走势,基于巨大的升值压力,我们必须对其可能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要实事求是,具体深入地分析他国汇率波动的历史教训,才能真正有助于我们借鉴。汇率问题,涉及面甚多,在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各种国际交往的情况下,汇率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从整个日元的升值中,就长期来看,日元的升值导致了日本物价的整体下跌,日本CPI指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保持低水平,90年代中期以来多年出现负增长。所以说看本币升值对物价的影响不能只看眼前,而要着眼于长期,着眼于对未来物价的影响,对长远的整体经济的影响。那种认为人民币升值可能抑制当前通货膨胀趋势的观点,短期来看也许可行,长期来看,还可能进一步形成通货紧缩趋势,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我们不能单从本币的升值来看对物价和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不能因为眼前出现的通货膨胀趋势而寄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短期通胀压力。在短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毕竟,通过人民币对外升值来抑制通胀的短期作用也是有限的,但汇率升值对宏观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整体的,且宏观经济政策对物价的影响也会抵消本币升值对通胀的抑制作用。所以说,要认真研究综合处理汇率升值通过影响物价,进而影响经济系统的问题,为未来人民币升值后减轻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做好准备。 四、其他减轻人民币升值负面影响的对策 针对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适时调整我们的贸易战略,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作为出口企业来说,要努力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逐步改变原来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的做法。针对出现人民币升值对物价水平下调的压力,以及对总需求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西部大开发的措施,扩大内需来解决。针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储备风险,我们要深入研究未来世界主要货币的变动趋势,根据我们进口规模,适时调整中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和总量规模。针对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增加投资、融资渠道。 一、人民币升值之利: (一) 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1)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 例如:谁在掏钱维持号称“全球老大”的美国政府的日常运转?想当然的回答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广大纳税人。这个回答并不全对。因为当前的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巨大,光*纳税人的贡献还不够开销,因而不得不大量举债。而最大的债主是谁?是日本和中国。中国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买的是美国政府公债。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帝国的最大债主之一。这个事实本身显示了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经济实力说话的人民币自然而然也就获得了更大国际事务话语权,这是好事。 3)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中国石化副董事邵金扬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人民币升值,海外资产对我们来说会较便宜。”如果人民币升值5%,中国石化2003年进口的石油,以目前的价格计算,成本将减少逾1亿美元。 (二)人民币升值的前景还是越来越清晰的。 这是因为,正如1994年以前人为高估人民币币值的政策被迫放弃一样,人为低估人民币币值也是难以持续的,因为在汇率的问题上,政策干预,虽能一时起作用,但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只要中国能够保持经济高增长,同时推动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那么,人民币升值,成为区域乃至世界货币将为时不远。而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在不远的将来突然停步;中国的货币当局也一再表示,人民币将走向完全可自由兑换。 实际上,人民币的上升之旅已经开始,起点就是1994年1月1日的大幅贬值。这一年,人民币官方汇率向市场汇率并拢,由上一年的1美元兑5.80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70元人民币,贬值幅度为33%。从那时起到去年末,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的情况是,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1999年以前为德国马克)和日元名义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和17%;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升值分别为18.5%、39.4%和62.9%。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的结果也反映了同样的趋势。 虽然如此,但在当前,试图诱导人民币大幅升值,不具备现实条件。 二:人民币升值之弊: (一)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我国外贸和出口。人民币升值,就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带来的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 一国货币的升值,带来的是该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是有血的教训的。在1985年,为了遏制廉价日货出口狂潮,美、法、德、英的财政首脑就采取过相应的手段,迫使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从而逼迫日元升值30%。此后,从1985~1996年的10年间,日元兑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而“广场协议”被公认是引发日本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现在日本无非是想把这一悲剧转嫁到中国。 2) 还会影响到我国企业和许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因为尽管“中 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主要产品,但中国产品的一个致命弱点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主要依*中国产品价格的低廉,在竞争中并不处于主导地位,如果竞争力受到打击是很可怕的。 《中国企业家》这次调查的最大发现是:82.4%的企业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对于正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活动着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就像空气和水一样。 例如: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这位中国彩电出口大户的老总面对升值的前景忧心忡忡,他认为,中国出口的大多是技术含量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人民币如果升值,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许提高了,但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将逐步丧失。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人民币升值10%,就等于出口价格提升了10%,而中国国内制造企业好一些的利润也只有5%左右,加上一些财政贴息,中国企业盈利水平平均也不到3%。平均3%的利润率怎么可能调节10%的升值压力?肯定会出现大面积亏损。 黄宏生以创维为例,勾划出中国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最高心理底线:“现在我们在美国市场很难有大的提升,很大原因是其他世界工厂产品跟我们的价格一样低。比如来自墨西哥的彩电、欧洲土耳其的产品很便宜,我们提一美元都不可能。我们今年在美国市场希望能提高三千万美金销售,但是如果人民币升值了,那么这个计划就流产了。” 又如:与制造企业相比,那些在汇率风险最前沿的外贸企业,是变化的最强烈的感知者。对于出口型企业来说,出口的量,相对进口,要大得多。因此,黄宏生才说,人民币升值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东方科学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黄方宁,向记者讲了一个因为欧元升值——也就是人民币贬值,导致亏损的例子。2003年年初,他们有一笔交易,签约时欧元和美元的汇率还是1:0.9,等到交货时,涨到了1:1.1了,他们又没有采取锁定汇率的措施,于是赔了。“即使我们有10%、20%的中间利润,也都抵不上升值的损失。只能自己补上去了。” 再如:一些原来在中国进行生产的跨国企业,可能会将投资转移到墨西哥或马来西亚,20世纪80年代,台湾也曾经历过中国现在的压力,在台币对美元的汇率从1:40涨到1:25后,一些传统的低附加值产业,纷纷转移到东莞。同样,有专家分析,如果人民币升值,这些传统产业又会从东莞转移到像中亚、越南等更不发达的地区。本来,中国还有很多地区,比如西部,可以容纳这些产业,但因为货币的调整是针对所有企业的,可能使得中国被迫提早经历产业空洞化的过程。 3) 还会破坏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使我国的金融距爆发危机的边 缘越来越近。升值业可能葬送我国多年辛苦造就的良好投资环境,新增的海外投资则会减少,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将被大大消减,因为这种投资变得相对昂贵。另一方面,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可能增加,使我国的金融距爆发危机的边缘越来越近。 例如: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亚洲金融危机,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国家的政府均是以高利率的货币政策,以吸纳国内资金,但其效果却适得其反,由于内部资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资流入,使资金流向出现偏差而形成资金结构上的矛盾,埋下了货币危机的隐患;同时又产生了外资流入推高了本币汇率的矛盾,触发了经济结构问题的暴露,或出现泡沫经济或出现经济滑坡,从而被迫实行本币贬值政策,直接导致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的交易风险,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何为金融危机?这就好比是一户本来很穷的人家,来了一个巨富亲戚, 为他们带来了暂时的“富裕”生活,因而外人便因其阔而借给这家人巨资,不料这户人家的富亲戚突然消失,留给这户人家的只有高筑的债台,并因此导致了借其巨债的朋友。一时间危机四起。 可见,如果人民币升值,则会导致:由于内部资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 的国际游资流入,使资金流向出现偏差而形成资金结构上的矛盾,埋下了货币危机的隐患 4) 还有,升值后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由于以美元表示的国 民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一些“泡沫”进一步膨胀或造就新的“泡沫”,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 例如:美国许多散户投资者纷纷在当地开立人民币储蓄帐户,希冀有朝一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化会让他们受益。当然,这些散户帐户并非是真正的人民币帐户,因为依照中国不可自由兑换的汇率体制,在海外开立人民币帐户是非法的。他们开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储蓄帐户,帐户内的存款是美元,但基于人民币的现货汇率,这些帐户将因人民币兑美元现货汇率的波动而升值或贬值。 Everbank首席执行长Frank Trotter称,公司此举在一些客户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自一年多以前人民币汇率开始显示失衡迹象以来,这些客户一直在要求开立人民币计价帐户。Everbank于7月1日推出了此类新帐户,并在随后的几周内将逾650万美元投入该类帐户。 (5)此外,人民币升值之不利多多: 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物价肯定会降下来,因为进口品的价格会下降。 人民币升值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外商投资企业对吸引国内劳动力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现在的情况更是如此,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如此时人民币升值则会是使目前这种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三:世人在全球通货紧缩压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币。 汇率的变动与各国国内的利率水平、货币供应量、国民收入水平以及物价水平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一种货币到底是升值还是贬值应该由市场说了算,而不是由政治说了算。 然而:盐川正十郎的提案则更像一场政治阴谋。手拿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如果是一个小孩问:这值多少?那么,这个小孩一定还幼稚到没有学会用钱。如果是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问,这值多少?那么,这就会引发一场风波。而这场风波就是在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上的一项提案——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 最近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讨论成为国际上一个十分关注的话题。先有日本财相在七国财长会上提出要求,后有美国财长斯诺讲话和印尼召开的亚欧会议的声明,都呼吁人民币升值,近日,美国“健全美元联盟”又提出欲通过“301条款”促使人民币升值,格林斯潘的讲话,更是让世人在全球通货紧缩压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币。可谓是官民联合、齐心协力向人民币汇率问题发难。这场由日本挑起、美国担纲主演的人民币汇率之争全面上演,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 其实,站在日本人的立场上考虑,盐川正十郎提出这个问题并非没有道理。首先,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谷,凭什么你中国却一枝独秀?中国的一枝独秀我们日本也有贡献,你看,日本从你们那里进口了多少商品。其次,人民币只有升值,日元才能够贬值,这样日本的出口产品才有竞争力。 中国经济具有廉价劳动力、高技术水平和廉价的货币3大优势,而三大因素中日本可能干涉的,只有最后一点——人民币汇率。日本甚至想借人民币升值的“利空”阻止本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但因为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干预不了企业的行动,所以他们就要求人民币升值。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使他们在国内达不到的目的,通过对人民币施加压力来达到。 迫使人民币升值,是日本争夺未来“亚元”主导权的战略举措。近年来,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已越来越热,谁能成为未来亚元的主导,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日本由于其经济十年来的萎靡不振,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币的价值日趋明显,在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人民币地带”,导致日本对此忧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对华出现50亿美元顺差的背景下,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将全球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推至顶峰,目的就在于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 美欧方面的动机似乎更为明显,就是为了通过人民币升值消弱中国的经济实力,进而打击中国的国际影响。 人民币汇率之争本质上仍然是贸易问题之争。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美元贬值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贬值的同时,美国外贸逆差却创出了4352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31亿美元。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 升值的国际压力日大。尽管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但在没有形成中国真正的出口优势(品牌)之前,人民币名义汇率不宜进行大幅调整;即使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中国也应该按照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汇率进行控制,否则,就会像日本和德国那样,将自己大好的经济前景毁于一旦。
中国面对金融危机出台了哪些刺激经济的措施
●实施积极财政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为企业减负1200亿元 国务院5日召开的常务会议再出刺激经济的十项重磅措施。会议确定的一系列投资安排,初步匡算将在2010年底之前需投资约4万亿元。这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直接刺激作用。 “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是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求。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此前10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 对于上述十项措施,法国巴黎银行亚洲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这说明中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经济下行的风险,希望通过拉动内需来稳定经济增速。同时,这也是中国政府已经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而现在的政策只是初步的,应还有后续政策出来。 资深投资策略分析师梁福涛博士认为,由于总体支出增加,明年国债供给的规模也会增加。对基础设施和消费的财政支出,有利于扩大内需。然而其作用有多大,取决于这些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或者效用有多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以及财政支出重点在于基础设施等,其对经济增长贡献及业绩的贡献,可能比上一个周期会有下降。至于信贷放松的影响,其效果可能因为银行惜贷而打折。 财政支出能够多大规模地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渣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与十年前相比,目前的财政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要减弱。十年前,财政资金和带动的社会资金的投资比例是1:2,而渣打银行最近一份报告估计,考虑到投资回报和风险的不同,目前财政资金和带动的社会资金投资比例预计是1:1。 但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认为,投资具备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作用应该较大。他并表示,去年政府投资在全部投资中大概占20%左右,所以实际上这4万亿元的投资,财政只要安排8000亿~1万亿元即可。而且这些投资是分为两个年度进行的,所以应该不会对财政预算平衡形成太大压力。 关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的问题,刘桓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企业生产不足,而是产能过剩,企业缺少订单。政府投资可以给企业带来订单,今年底的投资拉动效应,会在明年显示出来。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昨日表示,估计市场会对此次措施出台作出积极反应。预计更多的投资细节将在未来几个星期由各个部门陆续公布。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和国际社会针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进行了哪些重要改革?
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主要发达经济体应该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施有利于本国和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稳定自身和国际金融市场,维护投资者利益。同时,各国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扩大经济金融信息交流,深化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为稳定各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创造必要条件。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形势严峻复杂。保持经济增长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各国应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必要的财政、货币手段,积极促进经济增长,避免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应该共同采取措施稳定国际能源、粮食市场,遏制投机行为,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国际社会尤其应该防止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努力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积极进展。 国际社会应该认真总结这场金融危机的教训,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全面性,就是要总体设计,既要完善国际金融体系、货币体系、金融组织,又要完善国际金融规则和程序,既要反映金融监管的普遍规律和原则,又要考虑不同经济体的发展阶段和特征。均衡性,就是要统筹兼顾,平衡体现各方利益,形成各方更广泛有效参与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尤其要体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渐进性,就是要循序渐进,在保持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通过持续不断努力最终达到改革目标。实效性,就是要讲求效果,所有改革举措应该有利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福祉。 根据以上考虑,我们主张重点实施以下改革举措。一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建立评级机构行为准则,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监测力度,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的监管,增强金融市场及其产品透明度。二是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改革国际金融组织决策层产生机制,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尽快建立覆盖全球特别是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早期预警系统,改善国际金融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及时高效的危机应对救助机制,提高国际金融组织切实履行职责能力。三是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增强流动性互助能力,加强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四是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稳定。 各位同事!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金融关系日益紧密。这场金融危机不仅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也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这种影响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认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单一,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弱。国际社会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尤其要关注和尽量减少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 第一,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保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克服困难。特别是在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时应该注意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避免加剧发展中国家的困境。国际金融组织应该通过放宽贷款条件等措施,建立更加便利化的机制,对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严重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及时救助。应该支持新兴市场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努力。 第二,切实保持和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发展方面面临严峻挑战,金融危机使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如何既克服金融危机、又兼顾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这是全世界的共同责任。发达国家应该继续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承诺,推进国际减贫进程。对于最不发达国家,更应该减免其债务,对其出口产品减免关税,扩大技术转让,同时尽最大力量帮助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第三,切实保持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防范金融危机能力,同时要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各位同事! 今年以来,中国接连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影响。中国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本身就是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下大气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贷款利率、减轻企业税负等措施,最近又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决定今年中央财政增加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预计可带动社会总投资规模4000亿元人民币。从今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国仅这些项目的建设就将投资近4万亿元人民币。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愿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增加融资能力,加大对受这场金融危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我们愿积极参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贸易融资计划。 各位同事!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东亚领导人就加强区域金融经济合作进行了深入讨论,一致认为应该把加强金融合作、防范和抵御金融危机作为加强区域合作的重点,积极推进灵活多样的区域财经合作;充分利用已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积极稳步推进亚洲资本市场发展,推进东亚自由贸易区进程,支持东盟一体化建设,反对和防范贸易保护主义。亚欧领导人也深入讨论了当前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同意充分利用亚欧会议等区域合作机制加强金融领域信息沟通、政策交流、监督管理等务实合作,有效监测、防范、应对金融风险,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各位同事! 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是关系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福祉的大事。让我们共同努力,通力合作、
中国面对金融危机出台了哪些刺激经济的措施
●实施积极财政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为企业减负1200亿元 国务院5日召开的常务会议再出刺激经济的十项重磅措施。会议确定的一系列投资安排,初步匡算将在2010年底之前需投资约4万亿元。这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直接刺激作用。 “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是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求。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此前10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 对于上述十项措施,法国巴黎银行亚洲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这说明中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经济下行的风险,希望通过拉动内需来稳定经济增速。同时,这也是中国政府已经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而现在的政策只是初步的,应还有后续政策出来。 资深投资策略分析师梁福涛博士认为,由于总体支出增加,明年国债供给的规模也会增加。对基础设施和消费的财政支出,有利于扩大内需。然而其作用有多大,取决于这些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或者效用有多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以及财政支出重点在于基础设施等,其对经济增长贡献及业绩的贡献,可能比上一个周期会有下降。至于信贷放松的影响,其效果可能因为银行惜贷而打折。 财政支出能够多大规模地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渣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与十年前相比,目前的财政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要减弱。十年前,财政资金和带动的社会资金的投资比例是1:2,而渣打银行最近一份报告估计,考虑到投资回报和风险的不同,目前财政资金和带动的社会资金投资比例预计是1:1。 但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认为,投资具备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作用应该较大。他并表示,去年政府投资在全部投资中大概占20%左右,所以实际上这4万亿元的投资,财政只要安排8000亿~1万亿元即可。而且这些投资是分为两个年度进行的,所以应该不会对财政预算平衡形成太大压力。 关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的问题,刘桓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企业生产不足,而是产能过剩,企业缺少订单。政府投资可以给企业带来订单,今年底的投资拉动效应,会在明年显示出来。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昨日表示,估计市场会对此次措施出台作出积极反应。预计更多的投资细节将在未来几个星期由各个部门陆续公布。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实施积极财政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为企业减负1200亿元 国务院5日召开的常务会议再出刺激经济的十项重磅措施。会议确定的一系列投资安排,初步匡算将在2010年底之前需投资约4万亿元。这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直接刺激作用。 “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是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求。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此前10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 对于上述十项措施,法国巴黎银行亚洲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这说明中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经济下行的风险,希望通过拉动内需来稳定经济增速。同时,这也是中国政府已经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而现在的政策只是初步的,应还有后续政策出来。 资深投资策略分析师梁福涛博士认为,由于总体支出增加,明年国债供给的规模也会增加。对基础设施和消费的财政支出,有利于扩大内需。然而其作用有多大,取决于这些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或者效用有多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以及财政支出重点在于基础设施等,其对经济增长贡献及业绩的贡献,可能比上一个周期会有下降。至于信贷放松的影响,其效果可能因为银行惜贷而打折。 财政支出能够多大规模地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渣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与十年前相比,目前的财政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要减弱。十年前,财政资金和带动的社会资金的投资比例是1:2,而渣打银行最近一份报告估计,考虑到投资回报和风险的不同,目前财政资金和带动的社会资金投资比例预计是1:1。 但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认为,投资具备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作用应该较大。他并表示,去年政府投资在全部投资中大概占20%左右,所以实际上这4万亿元的投资,财政只要安排8000亿~1万亿元即可。而且这些投资是分为两个年度进行的,所以应该不会对财政预算平衡形成太大压力。 关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的问题,刘桓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企业生产不足,而是产能过剩,企业缺少订单。政府投资可以给企业带来订单,今年底的投资拉动效应,会在明年显示出来。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昨日表示,估计市场会对此次措施出台作出积极反应。预计更多的投资细节将在未来几个星期由各个部门陆续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