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

投入产出比计算公式

投入产出比计算公式如下:投入产出比的计算公式:R=K/IN。其中R是投入产出比,K是投入资金总额,IN是项目周期内每一年的产出增加值的总和。一、投入产出比定义:1、投入产出比是指项目全部投资与运行寿命期内产出的工业增加值总和之比。它适用于科技项目、 技术(人均gdp是什么意思?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改造项目和设备更新项目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其值越小,表明经济效果越好。2、产出/投入从某种方面来说也就是效果/资源,从公式的角度应该叫产出投入比更恰当,大部分情况下,投入产出比是越高越好。比如现在投了100元,买了一只股票,最后赚了10块钱,那你投入产出比就是(100+10)/100*100%=110%,如果亏了50元,那投入产出比就是(100-50)/100*100%=50%。3、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是项目决策的必须条件。因为一个项目可以不进行包装,但是不能不算账。投资者的决策最终取决于老百姓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合算不合算,毕竟对于投资者来说利润的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而根据所处的行业不同,投入产出比的差距很大,如果单价比较低利润点比较高,当然可能投入产出比1:2就有利润了。但是如果是单价比较高的产品,投入产出比做到1:5也不一定有利润,所以单独比较投入产出比没有意义。

投入产出率的计算方法

投入产出率的计算方法介绍如下:投入产出比 = 投资总额 / 项目寿命期内增加值的总和。值越大,项目经济性越好。统计指标是这么解释的:总产出是由C+V+M组成,其中C是物质消耗价值,V是人工价值,M是剩余价值,其净产值是总产出减去C 物质消耗价值,即V+M投入产出比=(V+M)/(C+V+M)投入产出计算中的核心是针对不同的费用类型,其所对应的市场活动,得到的回报是不一样 的;因此不同的费用类别具有不同的投入产出比。根据投入直接计算产出,可以计算出费用的效率;当边际效益为零的时候,就达到了利润的最大化。扩展资料:投入的计算期是指项目的建设期(或改造期),这一点没有疑义。而产出的计算期也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产出”计为项目投产后达到正常产量时的一年收益或净收益;另一种观点认为,“产出”应计为项目全部运行寿命期内收益或净收益的总和。显然,后一种观念是符合“投入产出比”内涵的。因为不同项目的运行寿命有长有短,只用一年的收益或净收益是不能表明其收益水平的。“投入产出比”中的“投入”是指项目全部静态投资额;“产出” 是指项目全部运行寿命期内各年增加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就是:R = K/IN = 1/N上式中,K为投资总额,IN为项目寿命期内各年增加值的总和,N = IN/K,N值越大,项目经济性越好。“投入产出比” 作为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在各种经济管理类著作中都未见介绍。但是由于它的含义比较直观化、 易于理解而深受一些投资决策机构和决策者的偏爱。很多投资决策机构和决策者在使用“投入产出比”时,把它的含义理解为“项目投入资金与产出资金之比,即项目投入1个单位资金能产出多少单位资金”。其数量常用“1∶N”的形式表达,N 值越大,经济效果越好。

投入产出比如何计算

投入产出比,也称投入产出率,是指项目全部投资与运行寿命期内产出的工业增加值总和之比。“投入产出比”中的“投入”是指项目全部静态投资额;“产出” 是指项目全部运行寿命期内各年增加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就是:R = K/IN = 1/N。上式中,K为投资总额,IN为项目寿命期内各年增加值的总和,N = IN/K,N值越大,项目经济性越好。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2-01-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投入产出比怎么计算?

计算公式为:收益/投资×100%投入产出比是指项目全部投资与运行寿命期内产出的工业增加值总和之比。它适用于科技项目、 技术改造项目和设备更新项目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投入产出比是静态指标,基准投入产出比为1:3,小型项目可略低一些,大型项目可略高一些。公式:投入产出比 = 投资总额 / 项目寿命期内增加值的总和 值越大,项目经济性越好。还有一个计算现状的方法:全部资产产值率 = 总产值 / 平均总资产×100% 该指标反映了总产值与总资产之间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投入产出率越高,企业全部资产运营状况越好。

板材行业投入产出法如何计算?

全部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包括行业公认标准和行业平均耗用值)确定销售单位数量货物耗用外购农产品的数量(以下称农产品单耗数量).1.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依据农产品单耗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含税,下同)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率(以下简称"扣除率")计算.公式为: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不含采购除农产品以外的半成品生产的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对以单一农产品原料生产多种货物或者多种农产品原料生产多种货物的,在核算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和平均购买单价时,应依据合理的方法归集和分配.平均购买单价是指购买农产品期末平均买价,不包括买价之外单独支付的运费和入库前的整理费用.2.期末平均买价计算公式:期末平均买价=(期初库存农产品数量×期初平均买价+当期购进农产品数量×当期买价)/(期初库存农产品数量+当期购进农产品数量)

投入产出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有什么关系

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创立的。他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并于1941年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容;到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列昂惕夫由于从事“投入产出分析”,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曾受到二十年代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的影响。因为列昂惕夫曾参加了苏联二十年代中央统计局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按照列昂惕夫的说法,“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所使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来自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瓦尔拉斯在《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一书中首次提出(1874年))。因此,列昂惕夫自称投入产出模型是“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简化方案”。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格。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以及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此外,投入产出法还可以推广应用于各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企业等类似问题的分析。当用于地区问题时,它反映的是地区内部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用于某一部门时,它反映的是该部门各类产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用于公司或企业时,它反映的是其内部各工序之间的内在联系。投入产出表的一般介绍理论上,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部门之间的联系,是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因此,表中第一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即所反映的主要是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但也反映经济联系,特别是在价值形态表的条件下,因为这时表中各元素受价格和各种结构变动的影响。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1、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2、投入产出表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3、从方法的角度,它通过各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4、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投入产出法简化的表现投入产出法是对一般均衡模型的简化,这种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投入产出法将瓦尔拉斯模型体系中不胜枚举的方程式(或函数式)和变量,简化到可以实际应用和计量的程度。即用分类合并的统计方法,将成千上万种产品及更多的生产单位合并为有限数量的产品部门或行业,使方程式和变量的数目大大减少,从而解决了实际计算的困难。(2)在投入产出模型中省略了生产要素供给的影响。即假设生产要素的供给是相等的,这就进一步大大减少了一般均衡模型联立方程的数目。同时,还省略了价格对消费需求构成、中间产品流量以及对劳动等生产要素供给调节的影响。另外,在投入产出模型中,仍沿袭了一般均衡模型中的假设,即假设各种投入系数是固定不变的。这样,列昂惕夫就较大地改变了瓦尔拉斯的以论证全部均衡理论为目的的模型体系,使投入产出模型成为一种以技术联系为基础、以研究经济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相互依存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同时,也使这种分析方法有了实际应用的可能。

如何计算投入产出比?

计算公式:投入产出比 = 投资总额 / 项目寿命期内增加值的总和 值越大,项目经济性越好。统计指标是这么解释的:总产出是由C+V+M组成,其中C是物质消耗价值,V是人工价值,M是剩余价值,其净产值是总产出减去C 物质消耗价值,即V+M投入产出比=(V+M)/(C+V+M)投入产出计算中的核心是针对不同的费用类型,其所对应的市场活动,得到的回报是不一样 的;因此不同的费用类别具有不同的投入产出比。根据投入直接计算产出,可以计算出费用的效率;当边际效益为零的时候,就达到了利润的最大化。

投入产出比计算公式

投入产出比的计算公式:R=K/IN。其中R是投入产出比,K是投入资金总额,IN是项目周期内每一年的产出增加值的总和。一、投入产出比定义:1、投入产出比是指项目全部投资与运行寿命期内产出的工业增加值总和之比。它适用于科技项目、 技术(人均gdp是什么意思?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改造项目和设备更新项目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其值越小,表明经济效果越好。2、产出/投入从某种方面来说也就是效果/资源,从公式的角度应该叫产出投入比更恰当,大部分情况下,投入产出比是越高越好。比如现在投了100元,买了一只股票,最后赚了10块钱,那你投入产出比就是(100+10)/100*100%=110%,如果亏了50元,那投入产出比就是(100-50)/100*100%=50%。3、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是项目决策的必须条件。因为一个项目可以不进行包装,但是不能不算账。投资者的决策最终取决于老百姓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合算不合算,毕竟对于投资者来说利润的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而根据所处的行业不同,投入产出比的差距很大,如果单价比较低利润点比较高,当然可能投入产出比1:2就有利润了。但是如果是单价比较高的产品,投入产出比做到1:5也不一定有利润,所以单独比较投入产出比没有意义。

投入产出比计算公式 投入产出比怎么计算

投入产出比计算公式是 : R=K/IN 。 其中 R 所代表的是投入产出比, K 代表的则是投入资金总额, IN 则指的是项目周期内每一年的产出增加值的总和。投入产出的分析是投资者进行项目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条件,将投入产出比应用到项目决策众多的目的是为了使项目的经济性更直观的表现在投资者眼前,进而更好的判别这一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怎么计算投入产出比 在投资项目的立项评价指标中,投入产出比就是一个经常被立项管理部门所使用的指标。比如现在投入 200 元,最后赚了 20 块钱,那么根据 R=K/IN ,投入产出比就是 (200+20)/200*100%=110% ,如果亏了 100 元,那投入产出比就是 (200-100)/200*100%=50% 。投入产出比虽然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指标,但当项目建设期和运行寿命期确定后,投入产出比与内部收益率二者间是相对应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基准内部收益率估定基准投入产出比,基准投入产出比为 1 : 3 ,小型项目可略低于此,大型项目则可以相对高一些。 以上就是投入产出比计算公式及其算法。

投入产出比怎么计算

投入产出比是一个经济学指标,用于衡量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资源与所产出的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值。它可以帮助企业或国家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计算投入产出比。计算投入产出比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静态投入产出分析和动态投入产出分析。静态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方法,它假设生产系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投入产出比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投入产出比 = 总投入 / 总产出其中,总投入包括所有用于生产的资源,如人工、原材料、能源等等。总产出则是指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的总价值。举个例子,如果一家工厂在一年内花费了1000万元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和其他生产成本,同时生产了价值2000万元的产品,那么它的投入产出比就是:投入产出比 = 1000 / 2000 = 0.5这意味着这家工厂每花费1元的成本就能够产生2元的收益。不过,静态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存在一个重要的缺陷,即它没有考虑到生产系统的时间变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动态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动态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一种更复杂的方法,它考虑到了生产系统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投入产出比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投入产出比 = ∑(产出i / 产出0) / ∑(投入i / 产出0)其中,产出i是指在第i年生产的价值,投入i是指在第i年用于生产的资源成本,产出0是一个基准年,用于比较各年的产出变化。举个例子,如果一家企业在第一年生产了价值1000万元的产品,用了500万元的资源成本;在第二年生产了价值2000万元的产品,用了800万元的资源成本;在第三年生产了价值3000万元的产品,用了1200万元的资源成本,那么它的投入产出比就是:投入产出比 = (1000/1000 + 2000/1000 + 3000/1000) / (500/1000 + 800/1000 + 1200/1000)= 6这意味着这家企业每花费1元的成本就能够产生6元的收益。需要注意的是,投入产出比只是一个指标,它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企业或国家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如生产效率、利润率、市场占有率等等,来全面评估一个企业或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等的计算

1、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账户期末借方余额+预收账款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已计提的坏账准备。2、应收账款(Receivables)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 。3、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通常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应收账款。该账户按不同的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扩展资料: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包括建立应收账款核算办法、确定最佳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严格赊销手续管理、采取灵活营销策略和收账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等几方面内容。重视信用调查对客户的信用调查是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可以通过查阅客户的财务报表,或根据银行提供的客户的信用资料了解客户改造偿债义务的信誉,偿债能力,资本保障程度,是否有充足的抵押品或担保,以及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情况,进而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作为决定是否向客户提供信用的依据。控制赊销额度控制赊销额是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就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确定赊销额度,对不同等级的客户给予不同的赊销限额。必须将累计额严格控制在企业所能接受的风险范围内。为了便于日常控制,企业要把已经确定的赊销额度记录在每个客户应收账款明细上,作为金额余额控制的警戒点。合理的收款策略 应收账款的收账策略是确保应收账款返回的有效措施,当客户违反信用时,企业就应采取有力措施催收账款,如这些措施都无效,则可诉诸法院,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但是,轻易不要采用法律手段,否则将失去该客户。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管理以外,对于已经发生的应收账款,还有一些措施,如应收账款追踪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应收账款收现率分析和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也属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环节。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应收账款

标准成本制度的成本差异计算采用 什么方法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标准成本的控制,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四部分内容。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间接费用是预计的,而且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也是按预计的数字来计算的,这种成本的计算方法称为标准成本制度。就直接材料来说,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就是制造单位产品时所需要的标准材料用量和这些材料在正常情况下的价格(标准价格)的乘积。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确定标准直接人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直接人工成本,是标准小时工资率和标准工时的乘积。而一批产品的标准直接人工成本,则是单位产品的标准直接人工成本和产品数量的乘积。在标准成本制度中,也采用事先规定的间接费用率,但一批产品的间接费用乡则是事先规定的间接费用率和标准数量的乘积。除了这个差别以外,不论是实际成本制度,还是标准成本制度,对间接费用的处理都是一样的。标准成本在分批法和分步法中都能应用。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称为差额。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称为逆差或亏损差额,反之,则称为顺差,或盈余差额。

标准成本中各种费率的计算公式

1、人工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品实用人工工时之和2、机器费率=机器费用总额÷各产品实用机器工时之和3、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实用(定额、机器)工时之和拓展资料标准成本系统又称标准成本制度或标准成本会计,是指以标准成本为核心,通过标准成本的制定、执行、核算、控制、差异分析等一系列有机结合的环节,将成本的核算、控制、考核、分析融为一体,实现成本管理目的的一种成本管理制度 标准成本一词准确地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它又被称为“成本标准”;另一种含义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即: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目标成本的一种 目标成本是一种预计成本,是指产品、劳务、工程项目等在生产经营活动前,根据预定的目标所预先制定的成本。这种预计成本与目标管理的方法结合起来,就称 为目标成本。目标成本一般指单位成本而言,它一般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和估计成本等,而标准成本相对来讲是一种较科学的目标成本。 计划成本是根据计划消耗定额计算的,表示计划期预定成本;定额成本是根据使用的定额计算的。企业应通过各项措施,有步骤地降低现行定额,以求达到计划中所规定的成本水平。 目标成本管理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制定目标成本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推动全体职工人人关心成本,形成民主管理,从而能够更好地贯彻经济责任制,进一步降低成本。

单位标准成本怎么计算

单位成本标准可根据:销售产品数量、生产数量、销售成本为单位计算。 1、如果以销售产品数量为单位,其单位成本为:销售总成本/销售数量 2、如果以生产数量为单位,其单位成本为:生产总成本/生产数量 3、如果要计算销售成本为单位,其单位成本:销售总成本/销售收入

标准成本法计算公式

标准成本法计算公式:计算工资时:标准成本法=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计算产品时: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正常标准成本。西方企业采用的标准成本有多种,按照制定标准成本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水平分类,分为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由于基本标准成本不按各期实际修订,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标准成本法的适用性1、标准成本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较少的大批量生产企业,而对于单件、批量小和试制性生产的企业比较少用。2、标准成本法可以简化存货核算的工作量,对于存货品种变动不大的企业尤为适用。3、标准成本法关键在于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制定的合理性、确实可行性,要求有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健全的管理制度。4、标准成本法适用于标准管理水平较高而且产品的成本标准比较准确、稳定的企业。我国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不能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如果平时按标准成本计算,月末必须调整为实际成本。

工资收入6500,需要缴纳多少税?是怎么计算的?

缴纳税务45元,以3%的税率计算。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扩展资料:所得税缴纳规定要求:1、对企业和个人取得的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2、对集体所有制的工商企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户就其利润所得课征的税。纳税人包括城镇集体所有制的工交企业、乡镇企业、县以下基层供销社、城乡个体劳动者和一部分农村专业户等。3、合营企业所得税为30%的比例税,另按应纳所得额附征10%的地方所得税。为鼓励客商将分得的利润在中国境内使用或转为投资,客商分得的利润汇出国外时,要缴纳10%的预提所得税,不汇出的不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

这道税法题如何计算

承包经营所得及工资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40000+1800*9-2000*9=382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38200*30%-4250=7210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0-1500)*(1-20%)*20%=4560元以上合计肖某2010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7210+4560=11770元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25%或20%、1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例题某企业为居民纳税人,所得税税率为25%,2014年度该企业有关经营情况如下:(1)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800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120万元。(2)全年产品销售成本3680万元。(3)全年营业税金及附加129.9万元,其中,上缴消费税81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34.23万元,消费税附加14.67万元。(4)全年产品销售费用1300万元(其中广告宣传费用1150万元)。扩展资料: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定扣除项目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外,税收有关规定中还明确了一些需按税收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的扣除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利息支出的扣除。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2 计税工资的扣除。 条例规定,企业合理的工资、薪金予以据实扣除,这意味着取消实行多年的内资企业计税工资制度,切实减轻了内资企业的负担。但允许据实扣除的工资、薪金必须是“合理的”,对明显不合理的工资、薪金,则不予扣除。3 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方面,实施条例继续维持了以前的扣除标准(提取比例分别为14%、2%、2.5%),但将“计税工资总额”调整为“工资薪金总额”,扣除额也就相应提高了。在职工教育经费方面,为鼓励企业加强职工教育投入,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4 捐赠的扣除。纳税人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年度会计利润的12%以内的,允许扣除。超过12%的部分则不得扣除。5 财产、运输保险费的扣除。纳税人缴纳的财产。运输保险费,允许在计税时扣除。但保险公司给予纳税人的无赔款优待,则应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6 固定资产租赁费的扣除。纳税人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可以直接在税前扣除;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则不得直接在税前扣除,但租赁费中的利息支出。手续费可在支付时直接扣除。7 坏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的扣除。纳税人提取的坏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提取的标准暂按财务制度执行。纳税人提取的商品削价准备金准予在计税时扣除。8 转让固定资产支出的扣除。纳税人转让固定资产支出是指转让、变卖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清理费用等支出。纳税人转让固定资产支出准予在计税时扣除。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25%或20%、1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例题某企业为居民纳税人,所得税税率为25%,2014年度该企业有关经营情况如下:(1)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800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120万元。(2)全年产品销售成本3680万元。(3)全年营业税金及附加129.9万元,其中,上缴消费税81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34.23万元,消费税附加14.67万元。(4)全年产品销售费用1300万元(其中广告宣传费用1150万元)。扩展资料: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定扣除项目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外,税收有关规定中还明确了一些需按税收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的扣除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利息支出的扣除。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2 计税工资的扣除。 条例规定,企业合理的工资、薪金予以据实扣除,这意味着取消实行多年的内资企业计税工资制度,切实减轻了内资企业的负担。但允许据实扣除的工资、薪金必须是“合理的”,对明显不合理的工资、薪金,则不予扣除。3 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方面,实施条例继续维持了以前的扣除标准(提取比例分别为14%、2%、2.5%),但将“计税工资总额”调整为“工资薪金总额”,扣除额也就相应提高了。在职工教育经费方面,为鼓励企业加强职工教育投入,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4 捐赠的扣除。纳税人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年度会计利润的12%以内的,允许扣除。超过12%的部分则不得扣除。5 财产、运输保险费的扣除。纳税人缴纳的财产。运输保险费,允许在计税时扣除。但保险公司给予纳税人的无赔款优待,则应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6 固定资产租赁费的扣除。纳税人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可以直接在税前扣除;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则不得直接在税前扣除,但租赁费中的利息支出。手续费可在支付时直接扣除。7 坏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的扣除。纳税人提取的坏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提取的标准暂按财务制度执行。纳税人提取的商品削价准备金准予在计税时扣除。8 转让固定资产支出的扣除。纳税人转让固定资产支出是指转让、变卖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清理费用等支出。纳税人转让固定资产支出准予在计税时扣除。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如果是居民企业的,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25%;如果是非居民企业的,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20%。而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当年的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以前亏损的余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六条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一)销售货物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五)利息收入;(六)租金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九)其他收入。【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个人出租房屋中的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个人出租房屋取得的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租赁所得个人所得税为应纳税额乘以税率来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扩展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五)保险赔款;(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前款第十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具体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一)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二)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国务院可以规定其他减税情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25%或20%、1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例题某企业为居民纳税人,所得税税率为25%,2014年度该企业有关经营情况如下:(1)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800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120万元。(2)全年产品销售成本3680万元。(3)全年营业税金及附加129.9万元,其中,上缴消费税81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34.23万元,消费税附加14.67万元。(4)全年产品销售费用1300万元(其中广告宣传费用1150万元)。扩展资料: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定扣除项目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外,税收有关规定中还明确了一些需按税收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的扣除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利息支出的扣除。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2 计税工资的扣除。 条例规定,企业合理的工资、薪金予以据实扣除,这意味着取消实行多年的内资企业计税工资制度,切实减轻了内资企业的负担。但允许据实扣除的工资、薪金必须是“合理的”,对明显不合理的工资、薪金,则不予扣除。3 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方面,实施条例继续维持了以前的扣除标准(提取比例分别为14%、2%、2.5%),但将“计税工资总额”调整为“工资薪金总额”,扣除额也就相应提高了。在职工教育经费方面,为鼓励企业加强职工教育投入,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4 捐赠的扣除。纳税人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年度会计利润的12%以内的,允许扣除。超过12%的部分则不得扣除。5 财产、运输保险费的扣除。纳税人缴纳的财产。运输保险费,允许在计税时扣除。但保险公司给予纳税人的无赔款优待,则应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6 固定资产租赁费的扣除。纳税人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可以直接在税前扣除;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则不得直接在税前扣除,但租赁费中的利息支出。手续费可在支付时直接扣除。7 坏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的扣除。纳税人提取的坏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提取的标准暂按财务制度执行。纳税人提取的商品削价准备金准予在计税时扣除。8 转让固定资产支出的扣除。纳税人转让固定资产支出是指转让、变卖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清理费用等支出。纳税人转让固定资产支出准予在计税时扣除。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如果是居民企业的,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25%;如果是非居民企业的,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20%。而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当年的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以前亏损的余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六条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一)销售货物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五)利息收入;(六)租金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九)其他收入。【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25%或20%、1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即据以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法定比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2008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规定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扩展资料: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⑴资本性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支出。企业的资本性支出,不得直接在税前扣除,应以提取折旧的方式逐步摊销。⑵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无形资产以及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各项费用支出。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也不得直接扣除,应在其受益期内分期摊销。⑶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其他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在转化为实质性损失之前,不允许在税前扣除。⑷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纳税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得扣除。⑸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纳税人违反国家税收法规,被税务部门处以的滞纳金和罚款、司法部门处以的罚金,以及上述以外的各项罚款,不得在税前扣除。⑹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纳税人遭受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保险公司给予赔偿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⑺超过国家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捐赠。纳税人用于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的捐赠,不允许扣除。⑻各种赞助支出。⑼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为: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税前薪资总额-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费用扣除标准(3500元,外籍(含港澳台)4800元);2、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对应以下税率及速算扣除数;3、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1、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2、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1)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3)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4)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综上所述,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计算方法:应缴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一、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二、适用税率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1、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2、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3、比例税率。对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扩展资料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法定对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何计算所得税

1、比较简单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应缴个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所以说,我们要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这三个数。 2、应纳税所得额的意思是我们应该缴纳税款的部分,我们的工资在减去5000元免征额、五险一金等项目后,剩下的部分才是应纳税所得额。 3、目前我国施行的是分级税率,所有人的收入都被分为了7级,每一级的税率都不一样,分别是3%、10%、20%、25%、30%、35%、45%,可以说工资越多,需要缴纳的税款也就越多。 4、假如说你的月工资是20000元,扣除各项税前扣除(包括5000元免征额)的费用后还剩下10000元,然后你这个月应该缴纳的个税就是10000*10%-210=790元。

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有哪些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一般分为以下两种:1、核定征收:按收入计算缴纳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收入总额X税务核定固定比例X所得税税率;2、查帐征收:按利润计算缴纳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X所得税税率;(1)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2)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3)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类型企业,减按15%的税率来征收企业所得税。三、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1、核定征收方式:应交所得税=不含税收入额乘税务核定比例X所得税税率=1000乘税务核定比例乘25%;2、查账征收方式: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乘所得税税率=(不含税收入-不含税成本-税费-管理、销售、财务费用)乘2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五十四条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企业在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附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以企业的利润表为基础企业所得税最基本的计算公式: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适用税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适用税率通过上面的公式推导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根据税收相关政策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乘以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出应纳企业所得税金额。因为企业可能涉及到的纳税调整事项还有很多很多,还可能适用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可能还会涉及到弥补亏损等等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因此,不少企业为了减少涉税风险,将企业所得税汇算业务委托给专业的税务师事务所来办理。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计算的办法:1、企业所得税的应纳所得额为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2、个人所得税的应纳所得额为居民个人取得收入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有特殊规定的除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收入总额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等7个方面。准予扣除项目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2、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3、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4、应纳所得税税额计算(1)分月或分季预缴所得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税率(33%)(2)年终汇算清缴时,应退补所得税应退补所得税额=全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33%)-本年累计已缴所得税额预缴所得税①、按上年应纳税所得额的1/2或1/4本期某月或某季应纳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应纳税所得额/2(或4)]×税率(33%)②、按本期计划利润预缴所得税本期某月或某季应纳所得税税额=本期某月或某季计划利润额×税率(33%)5、对减征所得税的计算减征比例=[(33%-原核定的税率)/33%]×100%减征后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33%)×(1-减征比例)=应纳所得税税额×减征比例6、境外所得税税额扣除限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7、对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弥补亏损后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税率(33%)

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应交所得税计算公式: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企业所得税是指对取得应税所得、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境内企业或者组织,就其生产、经营的纯收益、所得额和其他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应交所得税的核算: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所得税”明细科目,核算企业交纳的企业所得税。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允许抵免的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正确计算应交所得税的前提。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办法,企业应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一次性和暂时性差异)通过纳税调整明细表集中体现。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什么?一下内容是下边为您整理的相关问题的答案,希望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扩展资料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资料拓展:1、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它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2、应纳税额:是纳税人按“应纳税所得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缴纳的税额。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应纳税额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得到的结果,用公式表示如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其实就是利润总额,应纳税额是利润总额乘以所得税率后的税额,就是你所应交的所得税额

企业所得税怎么计算公式是什么

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25%或20%、1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例题某企业为居民纳税人,所得税税率为25%,2014年度该企业有关经营情况如下:(1)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800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120万元(2)全年产品销售成本3680万元(3)全年营业税金及附加129.9万元,其中,上缴消费税81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34.23万元,消费税附加14.67万元(4)全年产品销售费用1300万元(其中广告宣传费用1150万元)要求:(1)计算该企业2014年利润总额(2)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当年企业所得税税额(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解答:  (1)利润总额=6800+120-3680-129.9-1300-1280-90-36=404.1万元(2)需要调整的项目如下:1、国债利息收入不交纳企业所得税,所以调减120万元;2、广告宣传费的扣除限额=6800*15%=1020万元,小于本期发生额1150,所以调增130万元,这130万元可以结转以后年度扣除;3、业务招待费:84*60%=50.4万元,6800*0.5%=34万元,因为34<50.4,所以本期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限额为34万元,应调增84-34=50万元;新产品研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50%:150*50%=75万元,应调减75万元;综上,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404.1-120+130+50-75+5+10.8+8=412.9当年企业所得税税额=412.9*25%=103.225≈103.23万元扩展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⑴利息支出的扣除。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⑵计税工资的扣除。 条例规定,企业合理的工资、薪金予以据实扣除,这意味着取消实行多年的内资企业计税工资制度,切实减轻了内资企业的负担。但允许据实扣除的工资、薪金必须是“合理的”,对明显不合理的工资、薪金,则不予扣除。今后,国家税务总局将通过制定与《实施条例》配套的《工资扣除管理办法》对“合理的”进行明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怎么计算?

一.按照算法应纳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25%或20%、15%)二.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三。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

个人所得税怎么算的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1、工资个税公式: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乘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个税免征额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方法: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计算方法见下面:如果单位被批准的是核定征收的方式应交所得税税额=收入不含税部门批准的税收×所得税税率核定比例=1000×税务机关×25%,如果单位是查账征收方式应交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x所得税进行税率。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具体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如果是居民企业的,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25%;如果是非居民企业的,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20%。而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当年的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以前亏损的余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六条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一)销售货物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五)利息收入;(六)租金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九)其他收入。

税法中,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会计利润怎么求?公式是什么?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利润即为会计报表中的利润总额。计算公式: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扩展资料: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的比例税率。非居民企业为20%。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即据以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法定比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2008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规定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25%。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利润总额

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

所得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记入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即分别是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以及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该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记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的意义:递延所得税是当合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上的利润总额出现时间性差异时,为调整核算差异,可以账面利润总额计提所得税,作为利润总额列支,并按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作为应交所得税记账,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递延所得税。按这种核算方式,合营企业需设置“递延所得税”科目来进行核算,在时间差额完全自行消失以后,本科目的余额也将为零。综上所述,个人依据请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纳税,所计算的结果也要经由多次验收。【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一章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第八章第二十五条(一)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将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提交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税务机关,纳税人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发生变化的,纳税人应当及时向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提供相关信息。(二)前款所称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包括纳税人本人、配偶、子女、被赡养人等个人身份信息,以及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与专项附加扣除相关的信息。(三)本办法规定纳税人需要留存备查的相关资料应当留存五年。第八章第二十六条有关部门和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向税务部门提供或者协助核实以下与专项附加扣除有关的信息:(一)公安部门有关户籍人口基本信息、户成员关系信息、出入境证件信息、相关出国人员信息、户籍人口死亡标识等信息;(二)卫生健康部门有关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独生子女信息;(三)民政部门、外交部门、法院有关婚姻状况信息;(四)教育部门有关学生学籍信息(包括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学籍、考籍信息)、在相关部门备案的境外教育机构资质信息;(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有关技工院校学生学籍信息、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信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信息;(六)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有关房屋(含公租房)租赁信息、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有关住房公积金贷款还款支出信息;(七)自然资源部门有关不动产登记信息;(八)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住房商业贷款还款支出信息;(九)医疗保障部门有关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信息;(十)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确定需要提供的其他涉税信息。

企业所得税率是怎么计算的

法律主观:所得税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前款所称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一)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本通知第一条所称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 劳动关系 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 劳务派遣 用工人数。所称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应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 (一)销售货物收入; (二)提供劳务收入; (三)转让财产收入; (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八)接受捐赠收入; (九)其他收入。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25%或20%、1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例题某企业为居民纳税人,所得税税率为25%,2014年度该企业有关经营情况如下:(1)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800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120万元。(2)全年产品销售成本3680万元。(3)全年营业税金及附加129.9万元,其中,上缴消费税81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34.23万元,消费税附加14.67万元。(4)全年产品销售费用1300万元(其中广告宣传费用1150万元)。扩展资料: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定扣除项目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外,税收有关规定中还明确了一些需按税收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的扣除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利息支出的扣除。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2 计税工资的扣除。 条例规定,企业合理的工资、薪金予以据实扣除,这意味着取消实行多年的内资企业计税工资制度,切实减轻了内资企业的负担。但允许据实扣除的工资、薪金必须是“合理的”,对明显不合理的工资、薪金,则不予扣除。3 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方面,实施条例继续维持了以前的扣除标准(提取比例分别为14%、2%、2.5%),但将“计税工资总额”调整为“工资薪金总额”,扣除额也就相应提高了。在职工教育经费方面,为鼓励企业加强职工教育投入,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4 捐赠的扣除。纳税人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年度会计利润的12%以内的,允许扣除。超过12%的部分则不得扣除。5 财产、运输保险费的扣除。纳税人缴纳的财产。运输保险费,允许在计税时扣除。但保险公司给予纳税人的无赔款优待,则应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6 固定资产租赁费的扣除。纳税人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可以直接在税前扣除;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则不得直接在税前扣除,但租赁费中的利息支出。手续费可在支付时直接扣除。7 坏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的扣除。纳税人提取的坏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提取的标准暂按财务制度执行。纳税人提取的商品削价准备金准予在计税时扣除。8 转让固定资产支出的扣除。纳税人转让固定资产支出是指转让、变卖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清理费用等支出。纳税人转让固定资产支出准予在计税时扣除。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怎么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如果是居民企业的,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25%;如果是非居民企业的,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20%。而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当年的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以前亏损的余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六条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一)销售货物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五)利息收入;(六)租金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九)其他收入。【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计算的办法:1、企业所得税的应纳所得额为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2、个人所得税的应纳所得额为居民个人取得收入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有特殊规定的除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我想问问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1、比较简单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应缴个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所以说,我们要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这三个数。2、应纳税所得额的意思是我们应该缴纳税款的部分,我们的工资在减去5000元免征额、五险一金等项目后,剩下的部分才是应纳税所得额。3、目前我国施行的是分级税率,所有人的收入都被分为了7级,每一级的税率都不一样,分别是3%、10%、20%、25%、30%、35%、45%,可以说工资越多,需要缴纳的税款也就越多。4、假如说你的月工资是20000元,扣除各项税前扣除(包括5000元免征额)的费用后还剩下10000元,然后你这个月应该缴纳的个税就是10000*10%-210=790元。更多关于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ab3dc0161583228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所得税计算公式

所得税计算公式是,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所得税加递延所得税。所得税是各地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个人应纳税收入的定义和征收的百分比不尽相同,有时还分稿费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偶然所得(例如彩票中奖)等情况分别纳税。所得税又称所得课税、收益税,指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类税收。《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八条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农业税应纳税额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核定。第二十九条除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以及经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委托的单位和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税款征收活动。

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1、比较简单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应缴个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所以说,我们要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这三个数。 2、应纳税所得额的意思是我们应该缴纳税款的部分,我们的工资在减去5000元免征额、五险一金等项目后,剩下的部分才是应纳税所得额。 3、目前我国施行的是分级税率,所有人的收入都被分为了7级,每一级的税率都不一样,分别是3%、10%、20%、25%、30%、35%、45%,可以说工资越多,需要缴纳的税款也就越多。 4、假如说你的月工资是20000元,扣除各项税前扣除(包括5000元免征额)的费用后还剩下10000元,然后你这个月应该缴纳的个税就是10000*10%-210=790元。 更多关于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ab3dc0161583228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前薪资总额-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费用扣除标准(3,500元,外籍(含港澳台)4,800元)。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对应以下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公式

个体工商户个税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起征点;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全年个税区间不超过30000元,税率5%,新速算扣除数02、全年个税区间30000元-90000元,税率10%,新速算扣除数15003、全年个税区间90000元-300000元,税率20%,新速算扣除数105004、全年个税区间300000元-500000元,税率30%,新速算扣除数405005、全年个税区间超过500000元,税率35%,新速算扣除数65500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税率表1、个税区间0-3000元,税率3%,新速算扣除数0;2、个税区间3000元-12000元,税率10%,新速算扣除数210;3、个税区间12000元-25000元,税率20%,新速算扣除数1410;4、个税区间25000元-35000元,税率25%,新速算扣除数2660;5、个税区间35000元-55000元,税率30%,新速算扣除数4410;6、个税区间55000元-80000元,税率35%,新速算扣除数7160;7、个税区间大于80000元,税率45%,新速算扣除数1。个体经营户是指经营所得成果全部属于个人,国家规定个体经营户也要缴纳相应的税费,比如个人所得税等。个人经营户还必须具有营业执照,并且每年进行一次年检,办理营业执照要到工商局进行办理,一般需要三个工作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所得税计算公式

所得税计算公式是,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所得税加递延所得税。所得税是各地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个人应纳税收入的定义和征收的百分比不尽相同,有时还分稿费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偶然所得(例如彩票中奖)等情况分别纳税。所得税又称所得课税、收益税,指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类税收。《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八条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农业税应纳税额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核定。第二十九条除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以及经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委托的单位和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税款征收活动。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是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乘以适用税率,再减去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1)直接计算法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2)间接计算法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一)国债利息收入;(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20%,或25%)-减免税额-允许抵免的税额(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法律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第二十二条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本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一千个人里就有一千个哈默莱特,世界上无论如何都无法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对同一件事情,大家也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我的答案或许并不是最为标准,最为正确的,但也希望能给予您一定的帮助,希望得到您的认可。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收入包括:销售货物收入,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2、应纳税所得额=营业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3、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企业所得税的税额,一般都是按利润的25%缴纳。现在有税收优惠,小微企业只缴纳利润的10%或者减半征收受捐赠收入。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收入总额减不征税收入减免税收入减各项扣除减以前年度亏损。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是指企业按照税法的规定,经过计算得出的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所得税金额。根据相关规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属于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我国法律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一)销售货物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五)利息收入;(六)租金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九)其他收入。第七条 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一)财政拨款;(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2021年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在新个人所得税执行后,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税率按照阶梯税率,即收入越高,缴税的税率也就越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扩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一)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二)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三)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四)取得境外所得;(五)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六)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参考资料来源:国家税务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纳所得税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1、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费用60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2、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额-费用5000元;3、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一纳税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4、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让财产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5、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次收入额;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

企业所得税税额计算方法如下:企业所得税计征方式分为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查账征收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其中,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核定征收下,按收入总额核定的,应纳税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适用税率。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以企业的利润表为基础企业所得税最基本的计算公式: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适用税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适用税率通过上面的公式推导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根据税收相关政策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乘以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出应纳企业所得税金额。因为企业可能涉及到的纳税调整事项还有很多很多,还可能适用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可能还会涉及到弥补亏损等等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因此,不少企业为了减少涉税风险,将企业所得税汇算业务委托给专业的税务师事务所来办理。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2、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3、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4、应纳所得税税额计算(1)分月或分季预缴所得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税率(33%)(2)年终汇算清缴时,应退补所得税应退补所得税额=全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33%)-本年累计已缴所得税额预缴所得税①、按上年应纳税所得额的1/2或1/4本期某月或某季应纳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应纳税所得额/2(或4)]×税率(33%)②、按本期计划利润预缴所得税本期某月或某季应纳所得税税额=本期某月或某季计划利润额×税率(33%)5、对减征所得税的计算减征比例=[(33%-原核定的税率)/33%]×100%减征后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33%)×(1-减征比例)=应纳所得税税额×减征比例6、境外所得税税额扣除限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7、对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弥补亏损后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税率(33%)法律依据:_《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第二十八条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所称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一)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第九十三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所称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一)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二)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三)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四)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

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应交所得税计算公式: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企业所得税是指对取得应税所得、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境内企业或者组织,就其生产、经营的纯收益、所得额和其他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应交所得税的核算: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所得税”明细科目,核算企业交纳的企业所得税。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允许抵免的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正确计算应交所得税的前提。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办法,企业应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一次性和暂时性差异)通过纳税调整明细表集中体现。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一)、所谓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即指所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范围的内资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形式,包括以下六类:(1)国有企业;(2)集体企业;(3)私营企业;(4)联营企业;(5)股份制企业;(6)有生产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形式。(二)、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一般分为以下两种:1、核定征收:按收入计算缴纳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收入总额X税务核定固定比例X所得税税率;2、查帐征收:按利润计算缴纳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X所得税税率;3、所得税税率:(1)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2)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3)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类型企业,减按15%的税率来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所得税的计算方式如下。1、如果你单位所得税是核定征收方式应交所得税=不含税收入额X税务核定比例X所得税税率=1000X税务核定比例x25%;2、如果你单位是查账征收方式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x所得税税率;=(不含税收入-不含税成本-税费-管理、销售、财务费用)x2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五十四条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企业在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附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如果是居民企业的,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25%;如果是非居民企业的,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20%。而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当年的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以前亏损的余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源灶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雹逗扮适用税率为20%。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六条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指迟为收入总额。包括:(一)销售货物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五)利息收入;(六)租金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九)其他收入。【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1、比较简单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应缴个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所以说,我们要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这三个数。2、应纳税所得额的意思是我们应该缴纳税款的部分,我们的工资在减去5000元免征额、五险一金等项目后,剩下的部分才是应纳税所得额。3、目前我国施行的是分级税率,所有人的收入都被分为了7级,每一级的税率都不一样,分别是3%、10%、20%、25%、30%、35%、45%,可以说工资越多,需要缴纳的税款也就越多。4、假如说你的月工资是20000元,扣除各项税前扣除(包括5000元免征额)的费用后还剩下10000元,然后你这个月应该缴纳的个税就是10000*10%-210=790元。

个税计算公式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1、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例】张某某在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1)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12000-1100-5000=5900(元)参照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不超过12000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900×10%-210=380(元)(2)如按照适用3500元的旧费用标准和旧的税率表张某某在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3500)=12000-1100-3500=7400元参照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4155元7755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555。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7400×20%-555=925元资料扩展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

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具体如下:1、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2、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加减永久性差异)乘所得税税率。所得税退税操作流程如下:1、首先需要下载个人所得税APP,首次使用个税APP的需要注册账号并且绑定银行卡;2、登录个人所得税APP,提前将专项附加扣除填报好,纳税人可以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赡养老人、住房租金、住房贷款利息和大病医疗等6个专项扣除,如果纳税人有这6项支出,可以在税前收入中扣除;3、填报好专项附加扣除后,点击“综合所得年度汇算”进入到“申报详情”的界面,按照提示完成申报操作;4、填报的收入和扣除信息无误后,点击“下一步”开始计算税款,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本年度综合所得需要补缴或退还的税额;5、确认结果后,点击“申请退税”,按照提示添加银行卡信息,最后点击“确定”,等待审核处理完成退税。个人所得税申请退税流程操作完成后,大概10个工作日退税金额就会到账指定银行卡,如有其他情况以当地官方具体说法为准。个人所得税六项扣除如下:1、子女教育支出扣除,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费用支出,每个子女可扣除1000元/月,扣除方式: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分别扣除50%;父母(或法定监护人)选择其中一方全额扣除;2、继续教育支出,纳税人国内接受继续教育的,在教育期间可扣除400元/月,同一学历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得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可扣除3600元;3、大病医疗支出,在一个纳税年度中,纳税人通过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费用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在80000元限额内可以据实扣除;4、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本人、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为本人、配偶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可扣除1000元/月,扣除期限不得超过240个月,也就是20年。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扣除方式:纳税人未婚,本人扣除;纳税人已婚,夫妻双方可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或双方各扣除50%; 5、住房租金支出,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房子而发生的房租租金支出,可以扣除,直辖市、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确定其他城市,可以扣除1500元/月,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1100元/月,市辖区户籍人口不到100万的城市,扣除800元/月;6、赡养老人,有赡养义务的子女赡养一位及以上60岁(含)父母及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费用支出,可以扣除,扣除标准:2000元/月,扣除方式:独生子女,本人扣除;非独生子女,经协商后可以均摊。综上所述,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退税流程可自行操作,在个税app软件先填好自己的个人资料,然后到六项扣除费用里选择该扣除的项目,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6方面的费用支出。然后由财务去税务系统重新计算正常薪资和个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八条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农业税应纳税额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核定。第二十九条 除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以及经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委托的单位和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税款征收活动察配。第三十条 扣缴义务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对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负有代扣、代收空扒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务机关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处理。税务机关按照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手续费。

所得税计算公式

所得税计算公式是,应交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允许抵免的税额。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项目有:1、个人取得“蔡冠深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誉基金会”颁发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誉奖金;2、个人取得由银行部门以超过国家规定利率和保值贴补率支付的揽储奖金;3、个人因任职单位缴纳有关保险费用而取得的无偿款优待收入;4、对保险公司按投保金额,以银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支付给在保期内未出险的人寿保险户的利息(或以其他名义支付的类似收入);5、股民个人因证券公司招揽大户股民在本公司开户交易,从取得的交易手续费中支付部分金额给大户股民而取得的回扣收入或交易手续费返还收入;6、个人取得部分单位和部门在年终总结、各种庆典、业务往来及其他活动中,为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发放现金、实物或有价证券;7、辞职风险金;8、个人为单位或者他人提供担保获得报酬。【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五)保险赔款;(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前款第十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公式是怎么的啊,怎么计算啊?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x100%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企业本身各种存款、短期放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速冻比率=速冻资产/流动负债x100%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是计算企业实际的短期债务偿还能力。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一般保持在1的水平较好,表明企业既有好的债务偿还能力,又有合理的流动资产结构。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比率为1,我国目前较好的比率在0,9左右。

流动性比率的计算公式

流动性比率的计算公式分为以下几点: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流动负债。3、现金比率=货币现金÷流动负债。4、营运资本配置比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5、流动性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资产流动性比率定义:1、资产流动性比率是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的比率。2、资产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100%。3、在监管范围(流动性比率比≥25%)内,该比率越高,表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好,运用资产的效率就越高。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存货;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期内到期的长期债务、应付税款及其他应付费用。

权证怎么计算

3、权证的发行公告书列明的条款一般是什么含义呢?  答:权证的各要素都会在发行公告书中得到反映,举例来说:A公司发行以该公司股票为标的证券的权证,假定发行时股票市场价格为15元,发行公告书列举的发行条件如下:  (1)发行日期:2005 年8月8日  (2)存续期间:6个月  (3)权证种类:欧式认购权证  (4)发行数量:50,000,000份  (5)发行价格:0.66元  (6)行权价格:18.00元  (7)行权期限:到期日  (8)行权结算方式:证券给付结算  (9)行权比例:1:1    上述条款告诉投资者由A公司发行的权证是一种股本认购权证,该权证每份权利金是0.66元,发行总额为5千万份,权证可以在六个月内买卖,但行权则必须在六个月后的到期日进行。如果到期时A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为20元,高于权证的行权价18元,投资者可以18元/股的价格向发行人认购市价20元的A公司股票,每股净赚2元;如果到期时A公司股价为15元,低于行权价18元,投资者可以不行权,从而仅损失权利金0.66元/股。     4、投资者如何利用权证获取超额利润和规避风险?  答:(1)利用权证获取超额利润。权证是一种以小博大的投资工具,购买时只需花费少量的权利金,但有可能收益会很大。例如:投资者李先生投资1000股A公司股票,王先生投资10000份A公司的认股权证,行权价格为18元。假定两人同时入市,入市时A公司股票价格为15元,权证到期时,A公司股价上升到20元,则李先生和王先生的盈利如下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权证投资具有很高的杠杆性。王先生判断正确的情况下,其买入A公司权证的收益远远超出李先生购买股票的收益。当然,如果王先生判断错误,其投资亏损则同样远大于李先生。  (2)利用权证进行避险。投资者如果已经持有A公司股票,可以购买权证进行避险,如果投资者估计A公司股票会上涨,但又担心可能会出现与预期不符的情况,可以花费少量的权利金买进A公司的认沽权证,一旦当股票未来下跌时,权证获得的收益部分可以用来弥补A公司股票的损失。而如果预测正确,股票价格上涨,买入的股票已经获利,所损失的只是少量的权利金。     5、投资者在投资权证时应该注意哪些风险?  答:投资者投资权证时,务必需要注意控制以下主要的风险因素:  (1)价格剧烈波动风险:权证是一种高杠杆投资工具,标的证券市价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引起权证价格的剧烈波动。  (2)价格误判风险:权证价格受到标的证券的价格走势、行权价格、到期时间、利率、权益分派和权证市场供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权证持有人对此等因素的判断失误也可能导致投资损失。  (3)时效性风险:权证与股票不同,有一定的存续期间,且其时间价值会随着到期日的临近而迅速递减。  (4)履约风险:如果发行人发生财务风险,投资者有可能面临发行人不能履约的风险。     6、影响权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答:认购或认沽权证的价格走势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二、权证入市须知    1、投资者入市前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答:投资者参与权证交易前,应当先向具备代理权证交易资格的证券公司了解有关权证交易的必备常识,了解该产品的风险。投资者必须与证券公司签订风险揭示书后方可参与权证交易。     2、权证买卖使用什么帐户?    答:投资者应当使用A股证券账户进行权证的认购、交易和行权申报。投资者如果已经开立A股证券帐户就不需要重新开户,可使用现有的A股帐户进行权证交易。     3、深交所如何编制权证的简称和代码?    答:深交所权证简称是六位,XYBbKs,其中:XY为标的股票的两汉字简称;Bb为发行人编码;K为权证类别:C—认购权证;P—认沽权证;s: 同一发行人对同一标的证券发行权证的发行批次,取值为[0,9],[A,Z],[a,z]。例:国信证券基于万科A发行的认购权证的简称可能为“万科GXC1”。  权证代码是‘03"开头的六位数字,认购权证代码区间:【030000,032999】,认沽权证代码区间:【038000,039999】,其中认购权证的代码有3000个,认沽权证的代码有2000个。     4、权证的交易规则和A股股票有什么不同?    答:权证的交易规则和A股股票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如下:    注1:此处解释详见问题5‘权证的价格涨跌幅限制与股票有什么不同?"     5、权证的价格涨跌幅限制与股票有什么不同?    答:权证涨跌幅是以涨跌幅的绝对价格来限制的,计算公式如下:   权证涨(跌)幅价格=权证前一日收盘价格±(标的证券当日涨幅价格-标的证券前一日收盘价)×125%×行权比例  例如:A公司权证的某日收盘价是4元,A公司股票收盘价是16元。次日A公司股票最多可以上涨或下跌10%,即1.6元;而权证次日可以上涨或下跌的幅度为(17.6-16)×125%=2元,换算为涨跌幅比例可高达50%。     6、投资者如何对权证行权?    答:投资者行权可以通过交易所申报行权指令进行,行权指令当日有效,当日可以撤消;当日买进的权证,当日可以行权;但当日行权取得的标的证券,当日不得卖出,可于次一交易日卖出。  现金结算方式下,权证行权的结算价格为行权日前十个交易日标的证券收盘价的平均数。  权证到期当日,现金给付权证属于价内证的,可自动行权,持有人无须申报指令。属证券给付方式的权证,投资者可选择自行申报行权或于权证到期前委托证券公司代为办理行权。     7、在标的证券除权、除息等股权登记日(R日)当天申报行权所得的证券是否含权?    答:深圳市场对权证的结算采取货银对付的T+1交收模式,投资者在R日申报行权所得的标的证券于R+1日实际到账,因此深市权证持有者R日行权所得标的证券不含权。中国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将于R+1日根据调整后的行权价格及行权比例办理行权交收。     8、权证交易中主要会披露哪些信息?    答:权证交易中披露的信息主要有:(1)权证实时交易信息;(2)每日开盘前公布的每只权证可流通数量、持有权证数量达到或超过可流通数量5%的持有人名单;(3)权证发行人根据信息披露有关规定所发布的信息公告。     9、权证的到期日和最后交易日是同一天吗?    答:不是同一天,到期日是指权证持有人可行使认购(或出售)权利的最后日期。该期限过后,权证持有人便不能行使相关权利,权证的价值也变为零。最后交易日是权证续存期满前5个交易日,如到期日为T日,则从T-4日开始中止交易。该日期过后投资者不能再买卖权证,但仍可行权。     10、权证如何向投资者收费?    答:权证的收费标准参照基金的标准,本所暂定权证的交易佣金不超过交易金额的0.3%,登记结算公司免收取权证交易过户费,行权费用为过户证券面值的0.05%,非交易过户手续费为每笔10元,最终收费标准以本所和登记结算公司颁布的正式文件为准。

湖南大学计算机考研分数线2022

湖南大学2021年计算机考研复试分数线总分为320分,对于四门课程单科成绩都有单独要求,预计2022年湖南大学计算机考研复试分数线变化不会太大,最低录取分应在320分以上,考320分以上就稳了。湖南大学的学院有:化学化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金融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会计学院;材料与工程学院;法学院;计答基算机与通信学院;岳麓书岁腊院;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湖南大学(Hunan University),简称“湖大”,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为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办的岳麓书院,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省立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第15所国立大学。1950年由毛泽东亲笔题写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中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校名。2000年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截至2022年3月,有教职工4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93人,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6000余人。

毛利怎么计算

毛利是“净利”的对称,又称“商品进销差价”,是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进价后的余额。商品流通企业计算公式:毛利=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生产制造企业计算公式:毛利=产品销售收入(不含税)-相应产品销售时实际成本(即财务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

毛利率怎么计算

公式: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综合毛利率计算公式为: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扩展资料毛利率表示每100元主营业务收入当中可得到多少毛利润,例如40%的毛利率就表示每100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有40元的毛利,通过毛利率能够考查企业商品的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该商品的市场竞争力,毛利率越高,说明该商品的盈利能力越强,越有市场竞争力。影响毛利率的因素1、市场的竞争压力2、公司盈利目的3、市场的潜在能力4、市场管理5、产品因素6、企业年度目标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总金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或 =销售净额×(1-毛利率)

毛利率怎么算 计算毛利率公式

  许多小伙伴不知道毛利率怎么算,计算毛利率公式是什么?快来和我一起看看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毛利率怎么算 计算毛利率公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毛利率怎么算 计算毛利率公式   1.毛利率=(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   2.毛利率=(1-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   综合毛利率资产净利率,是净利润除以平均总资产的比率。   综合毛利率计算公式为: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资产净利率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它可分解成净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的乘积,这样可以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资产净利率的增加或减少。   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拓展阅读:利用毛利率法对存货成本进行估价   采用毛利率法估计本期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时,关键在于所使用的估计毛利率是否可靠。这就是说,用毛利率法估计存货所得结果的正确程度,取决于使用的估计毛利率的可靠程度。通常可以根据上一会计年度销货毛利率;参考企业的实际经营环境和条件来估计。毛利率法在商业企业较为常见,特别是商业批发企业,若按每种商品计算并结转销售成本,工作量较为繁重,而且商业企业的同类商品毛利率大致相同,采用这种存货计价方法也比较接近于实际。采用这种方法,商品销售成本按商品大类销售额计算,在大类商品账上结转成本,计算手续简便。商品明细账平时只记数量,不记金额,每季末的最后一个月再根据月末结存数量,按照最后进价法等计价方法,先计算月末存货成本,然后再计算该季度的商品销售成本,用该季度的商品销售成本减去前两个月已结转的成本,计算第三个月应结转的销售成本,从而对前两个月用毛利率计算的成本进行调整。

求会计解释,进价是100元,想达到30%的毛利率怎么计算属合理

毛利率=(收入-成本)/收入*100%,即100的进价想要 达到30%毛利,收入应该达到142.86元才算合理。计算公式: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毛利率高原因主要有企业经营垄断、产品竞争力强、行业周期性作用、产大于销、存货积压、特殊的会计处理,而毛利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有行业处于衰退期、自身缺乏竞争力、特殊的会计处理。销售毛利是销售净额与销售成本的差额,如果销售毛利率很低,表明企业没有足够多的毛利额,补偿期间费用后的盈利水平就不会高;也可能无法弥补期间费用,出现亏损局面。通过本指标可预测企业盈利能力。

请问加权平均毛利率怎么计算

加权平均毛利率,又称综合毛利率。综合毛利率是指各个经营类别的毛利率,是各个品种分类毛利率的加权平均数,如厨房部毛利率、点心部毛利率、酒水毛利率等。举个例子:某餐饮企业某月开单金额为100万元(其中酒水金额20万元),打折和免单(各种招待)、打折和免单(内部员工消费)、打折和免单(试菜、考评等)、打折和免单(前厅原因的顾客投拆)、打折和免单(后厨原因的顾客投拆)各为0.2万元,共计1万。代金券消费金额(收券金额-免找)为9万元、实收金额(含现金、支票、信用卡和挂账)为90万元,食材原料成本为30万元,退菜金额(已出菜)为1万元。扩展资料:加权平均毛利率计算公式:1、加权平均利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2、上述公式的分子“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是指金融企业因借入款项在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3、上述公式的分母“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是指各专门借款的本金余额在会计期间内的加权平均数,其计算应根据每笔专门借款的本金乘以该借款在当期实际占用的天数与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之比确定。计算公式为: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每笔专门借款本金×每笔专门借款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为简化计算,也可以月数作为计算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的权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权平均利率

毛利怎么计算销售成本?

毛利率法计算存货成本方法如下: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毛利率*销售收入。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当月购货成本-销售成本毛利率的定义:毛利率是毛利与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与收入相对应的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从构成上看毛利是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差,但实际上这种理解将毛利率的概念本末倒置了,其实,毛利率反映的是一个商品经过生产转换内部系统以后增值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说,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比如产品通过研发的差异性设计,对比竞争对手增加了一些功能,而边际价格的增加又为正值,这时毛利也就增加了。

怎么计算毛利率

毛利率=(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毛利率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商品大类分,有单项商品毛利率、大类商品毛利率、综合商品毛利率,按行业分。有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毛利率、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毛利率、建造施工企业毛利率、交通运输业毛利率、旅游饮食服务业毛利率,还有按区域划分的区域销售毛利率、按项目划分的项目毛利率等。市场竞争所谓物以稀为贵,如果市场上没有这类产品,或这类产品很少,或这类产品相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其质量、功能价值要占有优势,那么产品的价格自然是采用高价策略,反之如果是经营大路产品或夕阳产业,市场比较饱和,那么只能是取得随大流的销售价格,取得平均的销售毛利。企业营销是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还是有其他别的原因考虑,如是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则可能采取先以较低价格打开市场,待市场占稳后再根据市场认同度重新调整定价策略,如果是为了尽快地收回投资,企业可能以较高的价格打入市场。再进行逐渐渗透之策,市场对成熟产品通常是实行价高量小,价小量大的回报方式,如何在价格与销量之间进行平衡,以求得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进行营销策划所必须面对,而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研发成本现代经济的一个特点是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如能更快更好地开发出具有新兴功能的新产品,而产品在功能、使用价值及价格上存在优势,谁就能占领市场的最高点。企业的研发投入量大,通常其取得的发明创造成就多,受到专利保护所取得的利益就多,新兴产品在成本、功效上就有极大的优势,其产品毛利也大。品牌效应如企业有知名度,比方说其产品具有驰名商标或地方知名品牌商标,其产品质量得到市场的认可,那么这类产品的毛利通常也会比较高,反之对于杂牌商品,就算其质量很好,由于没有知名度,其产品毛利率通常不如具有较高品牌价值的产品毛利率高。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知名品牌产品毛利属于中等水准,主要是靠较高的销售数量来赚取利润,而有些杂牌商品由于不支出广告投入费用,主要靠柜台以及人力拓展,由于其价格中广告成本不大,其毛利率反而很高。

毛利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毛利率是毛利与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与收入相对应的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计算公式为: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100%=(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首页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