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账务处理方法

1、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按应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2、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归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费用,按应分配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农业生产成本”科目。3、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为农产品时,应按其账面余额,借记“农产品”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4、出售消耗性生物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

消耗性生物资产如何做账务处理?

企业的资产除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还有生物资产。生物资产有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今天深空网将给大家分享关于消耗性生物资产账务处理的知识,来一起了解下吧。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账务处理一、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借:消耗性生物资产(买价+相关税费+其他费用)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二、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生物资产1、自行种植的农作物蔬菜、水果等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累计收货前发生的必须要支出)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2、自行营造的树林借:消耗性生物资产(郁闭前发生的必要支出)贷:银行存款等3、自行繁殖的育肥畜、水产养殖的动植物借: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出售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归属的费用)贷:银行存款、生产成本累计折旧等4、水产养殖的动植物借:消耗性生物资产(材料费+人工费+分摊的间接费用)贷:银行存款、生产成本、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等案例分析:星悦公司为农作物种植企业,3月使用拖拉机耕种100公顷土地,用于种植小麦40公顷和玉米60公顷。该拖拉机原值50000元,预计残值为1000元,按照工作量法计提折旧,预计可以翻种土地7000公顷。解析:计提的拖拉机折旧=(50000-1000)/7000*100=700元玉米种植应当分配的作业费=700/(60+40)*60=420元小麦种植应当分配的作业费=700/(60+40)*40=280元星悦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玉米420消耗性生物资产——小麦280贷:累计折旧700

消耗性生物资产会涉及哪些会计科目?借贷方表示什么

消耗性生物资产可能大家接触的不是很多,一般是在农业企业会经常碰到的,如果不了解这部分内容知识点的,可以和深空网一起来学习一下。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哪些?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是为出售而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借贷方表示什么?首先那要看是什么科目,如果是资产方,比如:现金、银行存款、材料、产成品等;它们的余额本身是借方的,当月它们的贷方发生额大于借方发生额时,它们的余额还应是借方,只是比期初小了.如果是负债类、损益类科目余额本身是贷方的,当月贷方发生额大于借方发生额,那它的余额当然还是贷方.农业企业会计中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填列资产负债表生产性生物资产项目,而消耗性生物资产属于存货的一种,与存货包含的其他内容加总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消耗性生物资产用不用计提折旧首先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其中,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是具有生命的劳动对象,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可用材料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一般而言,消耗性生物资产要经过培育、长成、处置等阶段,如用材林就要经过培植、郁闭成林和采伐处置等阶段。消耗性生物资产通常是一次性消耗并终止其服务能力或未来经济利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存货的特征,应当作为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企业所得税未对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扣除等作出专门规定,因此,不对其计提折旧,但应该计提减值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涉及的账务处理1、外购消耗的生物资产借:本科目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付账款2、自己栽培的蔬菜借:本科目贷:银行存款3、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借:本科目贷:银行存款4、水产养殖的动植物借:本科目贷:银行存款什么是衍生金融资产?什么是非衍生金融资产?区别在哪里?

消耗性生物资产怎么造假

消耗性生物资产(biological assets)是指用于生产农业产品、林业产品或者其他生物产品的活体动植物。造假消耗性生物资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虚构生物资产的数量:农作物、家禽、水产等都是生物资产,其数量可以通过植株数量、重量、数量等方式进行计量。造假者可以通过虚构数量等方式来增加其生物资产的数量。2.隐瞒生物资产的死亡及损失:生物资产容易受到天气、疫病、捕食和人为原因的影响,造假者可以隐瞒生物资产的死亡及损失,以增加其生物资产的数量。3.虚构生长环境及生长周期:不同的生物资产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生长周期,造假者可以虚构生长环境及生长周期,以增加生物资产的数量。造假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行为对于生产生物产品的企业和消费者都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和检查,发现造假行为及时追责处理。

消耗性生物资产郁闭是什么意思

消耗性生物资产郁闭是指林分中林木树冠彼此互相衔接的状态,会计中常用郁闭度来表示林分中树冠彼此相接的程度,通过郁闭前表示在达到树冠相互衔接之前的状态,郁闭后表示达到树冠相互衔接之后的状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规定,消耗性生物资产郁闭前的相关支出应予资本化,郁闭后的相关支出计入当期费用。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消耗性生物资产有哪些

问题一:哪些农作物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代售的牲畜等 消耗性资产的持有目的是为了出售,而生产性生物资产持有目的是为了将来能生产产品。比如养母猪是为了卖猪肉,该猪就是消耗性资产,若养母猪是为了繁殖小猪,则该母猪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再比如,种菜,种菜是为了出售的,是消耗性资产,但种菜是为了培育出种子,将来要把种子播种的,则该菜即为生产性生物资产。 问题二:会计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与生产性生物资产有什么区别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消耗性生物资产类似存货,而生产性生物资产类似固定资产,需要评估师进行评估的生物资产主要有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而公益性生物资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环保方面,涉及评估的可能很小。 问题三: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应按收获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应按郁闭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自行繁殖的育肥畜,应按出售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应按出售或入库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按不同方式下确定的应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天然起源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应按名义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产畜或役畜淘汰转为育肥畜时,按转群时的账面价值,借记本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育肥畜转为产畜或役畜时,应按其账面余额,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 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而补植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达到成熟期后发生的管护费用等后续支出,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消耗性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比照“投资性房地产”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问题四: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介绍 成本的确定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一) 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包括在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二) 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育毕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三) 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包括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四) 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成本,包括在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问题五: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介绍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代售的牲畜等。 问题六: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什么,能否举个例子 配比原则就是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 配比原则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收入与费用之间因果关系进行直接配比;二是根据收入与费用项目之间存在的时间上的一致关系进行间接配比。 据此,配比原则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某产品的收入必须与该产品的耗费相匹配; (2)某会计期间的收入必须与该期间的耗费相匹配; (3)某部门的收入必须与该部门的耗费相匹配。 例如 1、根据收入与费用之间因果关系进行直接配比,期间费用都属于直接配比。这里不再赘述。 2、比如:租入固定资产的装修费用,应当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在受益期,分期摊销,这就是间接配比。 问题七:会计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与生产性生物资产有什么区别?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是具有生命的劳动对象,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可用材料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一般而言,消耗性生物资产要经过培育、长成、处置等阶段,如用材林就要经过培植、郁闭成林和采伐处置等阶段。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首先,这项生物资产必须是出于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等目的,也即是为企业直接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而持有,这是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公益性生物资产的主要区别之一。其次,它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这些类别的生物资产都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具有经济功能,如经济林、薪炭林可以用来获取其他能源性材料,产畜能直接带来具有经济利益的生物资产,役畜能被企业用来为他人提供服务等。生产性生物资产具备自我生长性,能够在持续的基础上予以消耗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服务能力或未来经济利益,属于有生命的劳动手段。 与消耗性生物资产相比较,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最大不同在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具有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从而不断产出农产品或者是长期役用的特征。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农产品后,该资产就不复存在;而生产性生物资产产出农产品后,该资产仍然保留,并可以在未来期间继续产出农产品。因此,通常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定资产的特征。 问题八:什么是密郁闭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资本化 :(一)郁闭及郁闭度郁闭通常指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郁闭度达0.20以上(含0.20)。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郁闭度达0.20以上(含0.20)的为郁闭林(其中一般以0.20-0.69为中度郁闭,0.70以上为密郁闭);0.20以下(不含0.20)的为疏林(即未郁闭林)。不同林种、不同林分等对郁闭度指标的要求有所不同,比如,生产纤维原料的工业原材料林、以降低雨水冲刷为主要目标的水土保持林一般要求郁闭度相对较高;以培育珍贵大径材为主要目标的林木一般要求郁闭度相对较低。企业应当结合历史经验数据和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郁闭度及是否达到郁闭。(二)消耗性生物资产郁闭前的相关支出应予资本化,郁闭后的相关支出计入当期费用郁闭是判断消耗性生物资产相关支出(包括借款费用)资本化或者费用化的时点。郁闭之前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处在培植阶段,需要发生较多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相关支出,这些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林木成本;郁闭之后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基本上可以比较稳定地成活,一般只需要发生较少的管护费用,应当计入当期费用。因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等生产性采伐而进行补植所发生的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

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有什么区别

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资产:1、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能产生生物产物的生物资产,如农作物、林木、畜禽等。其特点是可以重复生产、增值,即使收获或销售一部分产物后,仍能够继续生长,产生新的产物。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能力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2、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生物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被逐渐消耗或损耗的资产,如种植物长期使用后会枯死、武器弹药、食用鱼类等。其特点是一旦使用就无法再继续使用,因此其价值与使用寿命相关。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通常在使用后会直接转化为成本支出。生产性生物资产相对于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更难以估值,因为它们受到自然环境(如气候、病虫害等)的影响,同时不同生长周期和生产周期也会影响其价值。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管理和评估需要考虑到该资产的生命周期以及市场需求情况。定期检查和维护是确保生产性生物资产健康成长和生长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收获周期也需要精心安排,以便在市场需求高峰出售以获取最大利润。

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什么

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什么如下:消耗性生物资产属于存货科目:但是不同类型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账务处理不同,例如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按应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管护、饲养费用等后续支出,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按应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存款等科目。天然起源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按名义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处置生产性生物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或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时,按其账面余额,借记本科目(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记本科目(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应该怎么确定

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确定条件有四点,包括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成本。具体如下: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怎么确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第八条规定,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1、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包括在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2、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3、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包括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4、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成本,包括在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上述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确定。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消耗性生物资产是什么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将收获为农产品或为出售而持有的生物资产(有生命的劳动对象)。在会计实务中指“消耗性生物资产”农业专用会计科目,属于资产性质的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生物资产是什么生物资产,是指农业活动所涉及的活的动物或植物,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生物资产初始入账价值,是指生物资产的取得成本,其所涉及的问题是,当生物资产满足确认标准时,应以什么金额入账。生物资产的取得方式包括购买、自行营造、盘盈、接受捐赠、接受投资、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因其取得方式的不同,其初始入账价值的确定也不相同。消耗性生物资产核算什么内容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企业(农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可按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等进行明细核算。消耗性生物资产发生减值的,可以单独设置“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科目,比照“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进行处理。

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什么

消耗性生物资产指企业(农、林、牧、渔业)为了出售或在将来获得收益而拥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农田作物、用材林、存栏待售的牲畜。如玉米和小麦等庄稼、用材林、存栏待售的牲畜、养殖的鱼等。企业通过“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企业(农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并按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等对其进行明细核算。借方登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增加金额,贷方登记销售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少金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确定不同方式取得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不同,具体如下:1、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农)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2、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林)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3、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牧)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4、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渔)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账务处理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1、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按应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2、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应按收获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应按郁闭前发生的必要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自行繁殖的育肥畜、水产养殖的动植物,应按出售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3、取得天然起源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应按名义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4、产畜或役畜淘汰转为育肥畜的,按转群时的账面价值,借记本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育肥畜转为产畜或役畜的,应按其账面余额,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5、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而补植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达到郁闭后发生的管护费用等后续支出,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6、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归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费用,按应分配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农业生产成本”科目。7、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为农产品时,应按其账面余额,借记“农产品”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8、出售消耗性生物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结转成本的方法消耗性生物资产结转成本的方法包括:1、加权平均法;2、个别计价法;3、蓄积量比例法;4、轮伐期年限法。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什么意思?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大部分属于流动资产。如玉米、小麦等庄稼,用材料,存栏待售的牲畜、养殖的鱼等。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怎样的

消耗性生物资产指为了出售或在将来获得收益而拥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产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等目的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什么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包括在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育毕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包括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什么是消耗性生物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会因为使用而逐渐消耗或失去其可再生性的生物资产。这些生物资产主要包括农作物、林木、饲料、种子、家畜等,它们在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耗。因此,消耗性生物资产在会计中有其独特的处理方法。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特点: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较短: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一般在一年或多年内就会被完全消耗或失去其可再生性。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其自然生长、老化、疾病、灾害等因素造成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难以估计: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较难以估计,因为其价值受到自然环境、市场需求、生长周期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计量方法: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计量方法一般采用成本法,即将购买或生产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在其使用过程中逐渐转化为费用,反映在财务报表中。折旧或摊销:消耗性生物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其价值,因此应该根据其预计寿命和使用情况进行折旧或摊销,以反映其实际价值。折旧或摊销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库存管理:消耗性生物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消耗,因此需要进行库存管理,以及时了解其库存情况和使用效果,避免过多或过少的库存造成的浪费或损失。总之,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会因为使用而逐渐消耗或失去其可再生性的生物资产,其会计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其特点进行选择和实施,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什么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代售的牲畜等。其中,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可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种。消耗性生物资产也指资产类会计科目。企业通过“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企业(农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并按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等对其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可做如下分录:借:消耗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采用“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四项之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是( )

【答案】:A本题考查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中,收入法是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四项之和。

增加值如何计算?是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吗?其中营业盈余是营业利润吗?

增加值有两税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公式为: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二是“分配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我一般用的是“分配法”,公式比较简单,其中营业盈余就是销售毛利。注意两税算法结果不一致的。中间投入的算法为: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方法:一是正算法:即将容易从会计报表中取得的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投入的部分分别相加,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二是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其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大体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劳动保险费、职工待业保险、税金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

资产减值损失要计算到营业盈余里面吗?

要计算,营业盈余大致相当于营业利润,但要扣除从利润开支的工资和福利费。营业盈余可通过调整营业利润近似计算,即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但属于营业盈余的支出如管理费用中的坏账损失、绿化费等,减去由利润开支的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与会计上的营业利润有三个方面的差异:1、营业盈余不包括企业库存货物由于价格变化带来的持有收益或损失;2、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含义的不同带来的影响;3、计算范围不同产生的影响。营业盈余是从当期生产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出发,不管它们是否被销售,扣除有关成本费用等支出得到的,而营业利润是从当期销售收入出发,扣除有关成本费用等支出得到的。营业利润计算公式: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其他收益

各单位按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应包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 )和营业盈余。

【答案】:D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各单位的增加值等于一定时期内的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四项之和。所有单位增加值之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企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营业盈余可为负数吗?

当然可为负数了。这是市场价值规律的常识啊。无有盈余当然为持平或负了。就像我们银行的收支表,负数的多了去。

采用“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四项之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是( )

【答案】:A本题考查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中,收入法是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四项之和。

衍生金融资产的工具分类

金融衍生工具可以按照基础工具的种类、风险-收益特性以及自身交易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1)根据产品形态分类,金融衍生工具可分为独立衍生工具和嵌入式衍生工具。(2)按照交易场所分类,金融衍生工具可分为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工具和OTC交易的衍生工具。(3)按照基础工具种类分类,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划分为股权类产品的衍生工具、货币衍生工具、利率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工具以及其他衍生工具。(4)按照金融衍生工具自身交易的方法及特点分类可分为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和结构化金融衍生工具。在现实中通常使用两种方法对衍生工具进行分类。(1)按照产品类型,可以将金融衍生工具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型。(2)按照衍生工具的原生资产性质,可以将金融衍生工具分为股票类,利率类,汇率类和商品类。

衍生金融资产的工具分类

金融衍生工具可以按照基础工具的种类、风险-收益特性以及自身交易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1)根据产品形态分类,金融衍生工具可分为独立衍生工具和嵌入式衍生工具。(2)按照交易场所分类,金融衍生工具可分为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工具和OTC交易的衍生工具。(3)按照基础工具种类分类,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划分为股权类产品的衍生工具、货币衍生工具、利率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工具以及其他衍生工具。(4)按照金融衍生工具自身交易的方法及特点分类可分为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和结构化金融衍生工具。在现实中通常使用两种方法对衍生工具进行分类。(1)按照产品类型,可以将金融衍生工具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型。(2)按照衍生工具的原生资产性质,可以将金融衍生工具分为股票类,利率类,汇率类和商品类。

商业银行三大风险理操作风险资产占率多少

三大风险指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1、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经济主体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2、市场风险指在证券市场中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因此,市场风险包括权益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商品风险。利率风险是寿险公司的主要风险,它包含资产负债不匹配风险。3、操作风险:银行办理业务或内部管理出了差错,必须做出补偿或赔偿;法律文书有漏洞,被人钻了空子;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外部人员欺诈得手;电子系统硬件软件发生故障,网络遭到黑客侵袭;通信、电力中断;地震、水灾、火灾、恐怖袭击;等等,所有这些,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这一类的银行风险,被统称为操作风险。拓展资料:银行的分类1、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职责: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2、政策性银行: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职责: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3、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等。职责: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之一,而且是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商业它主要的业务范围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4、投资银行:包括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富国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等。职责: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5、世界银行:用于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原材料属于什么资产?

问题一:原材料不属于资产吗 你好,不属于,首先要分清楚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概念,原材料是指经过加工能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材料及不构成产品主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辅助材料,而固定资产是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需满足两个确认条件: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同时,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问题二:原材料属于固定资产吗? 不属于,首先要分清楚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概念,原材料是指经过加工能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材料及不构成产品主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辅助材料,而固定资产是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房屋锭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需满足两个确认条件: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同时,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问题三:原材料是不是流动资产 原材料属于流动资产的。 资产按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又可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存货等。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包装物等。 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相对应,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是企业资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问题四:库存原材料属于什么资产 库存原材料属于原材料会计科目。 原材料可分为: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 原材料按其存放地点可分三类:在途物资,库存材料,委托加工物资。折叠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收到来料加工装配业务的原料、零件等,应当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 二、本科目可按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原材料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二)自制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问题五:直接材料属于成本类 原材料属于资产类? 直接材料,在会计科目里面,属于成本类。 直接材料,在资产负债表里面,属于资产类。 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中直接用于生产的原材料。不是库存中的原材料。 直接材料,一般是生产成本或工程施工科目下的二级科目。原材料则是指在库的原材料,是一级科目。问题六:原材料在资产负债表中属于哪一类,急! 原材料在资产负债表中包含在存货中,存货属于流动资产。 问题七:材料采购到底属于资产类还是成本类哦? 材料采购属于资产类科目。 材料采购在资产负债表里计入存货 材料采购是指企业单位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的材料采购成本。问题八:固定资产与原材料的区别 在实际中,通俗点讲,也就是长期发挥作用,保持实物形态,价值会随时间而降低(除特殊的外)。时间一般都要求超过一年,而且比较长。 原材料主要用于投入生产,最后以另外形式出现,比如加工成产品。 我觉得根本区别就是时间,最终形态。因为原材料最终形态已经变了。固定资产不会。问题九:会计里怎样区分原材料和固定资产啊?一般的消耗材料,购买材料,领用材料属于什么啊? 原材料是自己购买的或拥有的,用来生产其它产品的消耗性的物品,比如塑料颗粒,用来生产颜料袋,鸡蛋用来生产蛋糕。而固定资产一般是指设备类型的,只是有磨损,不用把它变成别的。按会计上定义固定资产是使用时间长,而价值较高的。 问题十:为什么出售原材料属于收入,而出售固定资产不属于收入 因为卖原材料不属于你的主营业务收入,原材料不是你生产的成品

什么是企业国有资产

法律主观: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体而言,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家向行政和事业单位拨人经费形成的财产,对企业减税、免税和退税等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国际援助等所形成的财产。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法律客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第四条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实行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工作,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当与资产配置、使用和回收利用相结合,逐步建立资产共享、循环利用机制;房屋资产处置方式主要包括调配、置换、转让和拆除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工作,我们制定了《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1、为规范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确保资产安全完整,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09〕167号),制定本办法。2、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即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行政经费在国务院系统的人民团体,以下简称各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工作,适用本办法。3、本办法所称国有资产处置,是指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转移或核销房屋、车辆、设备、家具和其他国有资产产权的行为。4、国有资产处置应当坚持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和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5、国有资产处置应当与资产配置、使用和回收利用相结合,逐步建立资产共享、循环利用机制。6、拟处置的国有资产应当产权清晰,权属关系不明或存在权属纠纷的国有资产,不得处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第三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称国管局)是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主管部门,负责中央国家机关资产处置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资产处置,是指资产占用单位转移、变更和核销其占有、使用的资产部分或全部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改变资产性质或用途的行为。第五条 资产处置的主要方式有:调拨、变卖、报损、报废以及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以下简称“非转经”)等。【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为监管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基础分析】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被免职的,自免职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造成国有资产特别重大损失,或者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的,终身不得担任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个人建议】对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我们一定要及时进行了解,对于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来说也是非常的严苛,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包括行政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单位的资产,以及行政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在生活中一定要了解相关的资产构成,只有这样才可以不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法律依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审核批准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组、股份制改造方案和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公司的章程。第二十一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分立、合并、破产、解散、增减资本、发行公司债券等重大事项。其中,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分立、合并、破产、解散的,应当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审核、决定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有关重大事项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执行。第二十二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公司法的规定,派出股东代表、董事,参加国有控股的公司、国有参股的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

国有资产处置办法

国有资产处置方式主要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置换、报废报损、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资产处置收入主要有:出售、出让收入,报废报损残值收入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损、报废、捐赠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一、国有资产的处置必须按照以下程序办理:1、国有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2、归口管理部门依据申请组织技术鉴定,出具鉴定意见。3、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依据鉴定意见,拟定处置建议报分管院领导审批。4、经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技术鉴定专家、国资办负责人、分管院领导出具建议后,报院长或医院相关会议审批。5、医院审批后的国有资产由归口管理部门保管,由国有资产办公室统一处理,价格在20万元以上的单件资产,报卫生部审批。6、处置国有资产的收入应及时、足额上缴计财部,按财务制度管理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和挪用。二、国有资产处置范围主要有:1、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产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2、长期闲置、低效运转、罚没或超标准配置的资产;3、已达到报废期限,或因技术等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4、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第五条 资产处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 规定;(二)厉行勤俭节约;(三)公开、公平、公正;(四)与资产配置、使用相结合。

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国有资本,这三个概念怎么区分

国有资源:通俗地理解为国家所有的水、油气、矿产、生物等资源。国有资产:重在资产概念,是指国民经济中,国家控制的以及归国家所有的资产。国有资产要大于国有资本。国有资本:结合国有资产理解,一个企业中归国家直接或间接享有的资本就是国有资本。拓展资料:1、国有资源,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的总称。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等。2、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体而言,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家向行政和事业单位拨入经费形成的财产,对企业减税、免税和退税等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国际援助等所形成的财产。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3、国有资本,假如在一个企业里的资本金有国有企业入股,也有自然人入股,这个企业就叫国有企业和自然人合资的企业。那么作为国有企业投资入股就叫国有法人资本。2021年2月23日,国资委回应国企重组:将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支持中央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采取重组整合等多种途径,加快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国有资产的经营方式

  国有资产经营是指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代理人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提高运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充分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而进行的一系列筹划、决策活动。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国有资产的经营方式,希望能帮到你。   国有资产的经营方式   目前,常见的国有资产经营的方式有:   1、国有资产的股份制经营   国有资产的股份制经营,是指国家通过与其他投资主体联合兴建股份制企业,收购其他企业股份或对原国有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等形式,运用国有资产,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明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构建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制衡关系,建立企业内部科学管理制度,真正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具有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目标的经营方式。 2、国有资产的集团经营   国有资产的集团经营,指国家授权有关企业集团对其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经营。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经营的重要方式。   3、国有资产的委托经营   国有资产的委托经营,是指在不改变国有资产所有权及资产最终处置权的前提下,国家将国有资产委托给有关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及其他组织经营管理的方式。   4、国有资产的承包经营   国有资产的承包经营,指在坚持国有资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按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间的责、权、利关系。在承包合同范围内,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制度。   5、国有资产的租赁经营   国有资产的租赁经营,是指在不改变国有资产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国家将部分国有资产出租给有关承租人经营。   国有资产的经营预算   一、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必要性   1.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必然要求。为了解决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及政府多头干预的问题,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方针,许多地方成立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政府将经营权交给授权经营公司行使。然而由于相应的配套措施、特别是监督机制尚未健全,授权经营公司同样出现了“所有者缺位”的现象,资产经营中所有者权益得不到保障,资产经营收益也不能及时足额上缴。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对企业资产收益分配和产权变动等资产经营活动进行规范。 2.提高国有资产总体运营效益的需要。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可将各部门国有资产经营收益集中起来,纳入自身预算体系,并以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本投资规划,解决存量调整和增量投向问题,有利于合理配置资金,真正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国有资产总量达10万亿元,各类企业占有的国有资产达7万多亿元,若不能取得盈利,不建立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那么建立健全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不可能的。   3.完善国家预算制度的需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拓宽财政职能范围,加强财政调控能力,对不同性质的预算资金采取不同的管理,全面反映政府活动的方向,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及社会保障预算,壮大国有经济,提高企业运营效益,最终将为公共财政预算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因此,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不仅是复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公共财政预算的重要经济基础。   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可建立一套国有资产存量和流量的总账,及时、全面地反映国有资产投入及其产出的数量、效益、结构等情况,为国家提供预警监督信息,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资产数量和质量的依据,以实现分类指导,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国有经济的“有进有退”。   二、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目标   1.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整体规划和调控,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国有资产权益的最大化。 2.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收益权,完善收益分配的管理程序,维护国有资产出资者的合法权益。   3.强化国有资产运营的过程监控,加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运营质量。   4.形成一套既符合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又能体现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内部规范化运作的制度及程序。   三、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区别   1.依据权能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依据的是国有资产所有权及其派生出来的收益索取权和支配权;公共财政预算依据的则是国家公共权利及其派生出来的对国民经济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权。   2.目标取向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公共财政预算侧重于实现最佳社会效益.   3.收支范围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范围限于国有资产经营企业或占用企业;公共财政预算收支范围涉及全社会所有的经济成分,其范围比前者大。   4.收支形式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入以收缴经营利润为主,支出则以投资形式出现,资金具有周转性、有偿性特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以税收为主,支出则采用拨款方式,主要用于社会公共支出,资金具有一次性、无偿性特征。   5.管理手段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以产权为纽带,二者之间是地位平等的民事契约关系;公共财政预算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不平等的行政隶属关系。   6.筹资渠道不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除收取收益外,还可以通过发放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实行股份制等形式向银行、单位、个人及外商筹集资金,比公共财政预算的筹资更具多样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四、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基本   1.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报表体系。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表、相关附表和编制说明书等。其中,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表是指通过运用收入、支出类科目,反映国有资产主要资金来源及其使用方向。不同类型的编制主体,政府或授权经营公司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表内容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编制主体,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的有关内容也是可以不同的,有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表中,收入项目包括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资本性融资收入、其他收入及历年结余收入等;支出项目包括国有资产运营支出、资本投入、债务性支出、其他支出及结转支出等,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其经营预算收支表可以有所调整;附表则主要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编制说明书则是对报表中主要指标的形成及变动原因进行详细说明。 2.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配套制度。①明确资产经营者的财务责任,包括财政部门作为出资人在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责任,以及对投入国有资本在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责任;②明确与财务责任相关的考核办法,将奖励与惩罚、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善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与评价体系、经营者激励机制和风险责任制度;③建立有效的外部财务监督机制,对投入国有资本的企业派驻财务总监,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计、监督和反映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财务状况;④规范企业筹资和投资行为及方式,包括国有资本的增加和减少、国有股权的设置等;⑤规范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包括工资分配、业务招待费、企业坏账损失、大宗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损失、投资损失等项目的监督以及企业捐赠等项目,实施规范的管理办法;⑥监督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产权变动及其财务状况变化,规范企业的资产重组行为,包括国有企业合并分立、对外投资、转让、质押、担保、国有股减持、关闭破产等国有资本的变动管理,注重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建立国有资本的进入退出机制;⑦规范企业的分配政策,包括税后可供分配利润、产权转让收入的收缴、收益分配使用的原则和办法等。   五、逐步推进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工作   1.应将资本预算分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预算和政府预算两个层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预算是基础。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预算完成后,再汇总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预算,形成政府预算。在形成政府预算框架阶段,要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结合,由试点地区和试点经营公司在汇总所属授权经营公司或所属全资、控股公司经营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或本公司规划和上年度运行的实际情况,汇编本地区或本公司下年度预算草案。 2.坚持收支平衡原则。明确该预算的管理对象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在当前财力状况下,有多少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入,就安排多少用于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支出,预算收入适当留有余地,支出不留缺口。   3.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选择具备条件的公司和地区试编预算;第二阶段扩大试点范围,形成地区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全面信息控制;第三阶段适当集中部分预算资金,进行统一调配。

国有资产长期闲置问题

法律分析:国有企业是指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第十二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国家出资企业的章程。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大事项,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国有资产属于

1、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体而言,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家向行政和事业单位拨入经费形成的财产,对企业减税、免税和退税等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国际援助等所形成的财产。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2、国有资产分类:①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具体的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②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收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③资源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指国家拥有的土地、森林、矿藏等资源。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3-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什么是公有资产?什么是国有资产?

非个人所有,公有资产归集体所有。国有资产是公有资产的一部分,由国家代为监管。集体资产是相对于私有资产而言,公有资产包括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国有资产是公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狭义上: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经营性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集体资产包括:1,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2,集体所有的企业、商店、农场、林场、牧场、渔场以及农业机械、机器、农具等,还有集体所有 的流动资金;3,集体所有的建筑物、水库、农田水利设施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4,集体所有的其他财产。扩展资料:根据中国法律规定,公有财产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和劳动群众集体。国家和集体享有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中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民法通则也规定,国家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国有资产包括哪几类

国有资产包括自然资源、国有土地、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等几类。自然资源指的是土地、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由国家所有和管理。国有土地是指由国家统一所有、管理和供应的土地。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出资或国家控股的企业,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和中小型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指的是由国家出资或国家控股的金融机构,如国有银行、国有保险公司等。

国有资产与固定资产的区别

国有资产,顾名思义,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 (一)广义国有资产 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国有财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收馈赠、凭借国家权利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或财产权利。包括: 国家以各种形式形成的对企业投资及其收益等经营性资产; 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形成的非经营性资产; 国家依法拥有的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资源性资产。 (二)狭义国有资产 狭义国有资产就是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经营性资产包括: 企业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 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 其它概念: 国家是指国家实际投入本企业,用以承担义务和据以享有权利的资金,即投入本企业形成实收资本(股本)的资金。 国有法人资本是指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单位等,用其占用的资产实际投入本企业,用以承担义务和据以享有权利的资金,即投入本企业形成法人资本(法人股)的资金。 国有资产总额是指国家资本,以及国有法人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其他等项目中终极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产份额之和。 国有资产的分类: (一)、经营性国有资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具体的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有以下几个特征: 运动性 增值性 经营方式的多样性 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分类: 1、按所处不同产业部门,分为: 基本上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 基本上从事第二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 在第三产业的主要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 其他经营性国有资产 2、根据企业资产经营活动的性质,经营性国有资产可以划分为: 金融性国有企业资产 非金融性国有企业资产 3、按是否直接由国家投资,可以划分为: 国家直接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 国家间接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 4、按所处领域不同,可以划分为: 境内经营性国有资产 境外经营性国有资产 5、根据国家在企业中所拥有资本的比例不同,经营性国有资产可以划分为: 国有独资企业资产 国家控股企业资产 国家参股企业资产 6、根据行政管理层次不同,可以划分为: 中央政府管理的经营性资产 地方政府管理的经营性资产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收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特点: 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 使用目的的服务性 资金补偿、扩充的非直接性 占有、使用的无偿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分类: 按照行政管理层次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地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按存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三)、资源性国有资产。 资源性国有资产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知识、科技水平条件下,对某种资源的开发,能带来一定经济价值的国有资源。 我国的国有资源有如下特点: 1、从实物形态上看,我国的国有资源有如下特点: 品种的稀缺性 数量的有限性 品种的复杂性 分布的失衡性 2、从价值形态上看,我国的国有资源有如下特点: 国有资源所有权上的垄断性 国有资源范围的相对性 国有资源的资产性 国有资源的有价性 资源性国有资产的分类: 1、按资源的条件及生物圈圈层划分,可分为: 地下资源 地表资源 由光、热、风、器、雨等构成的气候资源或太空资源 2、按资源所处的空间位置,可分为: 陆地资源 海洋资源 大气资源 太空资源 3、按资源是否具有生命,可分为: 生物资源 非生物资源 4、按照淘汰的再生性质,可分为: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可永续利用的资源 5、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主要形成生活资料的资源和主要形成生产资料的资源等等。 固定资产概念及标准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 固定资产属于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劳动 …… 固定资产与制度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构成是: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 。

什么是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有什么分类

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体而言,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家向行政和事业单位拨入经费形成的财产,对企业减税、免税和退税等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国际援助等所形成的财产。国有资产的分类如下:1、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具体的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运动性,增值性,经营方式的多样性。2、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收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3、资源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指国家拥有的土地、森林、矿藏等资源。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6-3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国有资产是什么

1、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体而言,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家向行政和事业单位拨入经费形成的财产,对企业减税、免税和退税等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国际援助等所形成的财产。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2、国有资产分类:①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具体的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②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收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③资源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指国家拥有的土地、森林、矿藏等资源。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3-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废弃供销社的地基是不是国有资产

  废弃供销社的地基属于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  国有财产,指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包括:1.依据国家法律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2.基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而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3.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各项资产;4.由于接受各种馈赠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的财产;5.由于国家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经营性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

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的区别

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的区别在于1、概念的不同(一)国有资产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唯一主体。(二)国有资本是指在一个企业里的资本金有国有企业入股,也有自然人入股,这个企业就叫国有企业和自然人合资的企业。2、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一)国有资产侧重点在于实物管理——对具体的企业组织进行直接管理,即从事的是业务经营,侧重于管企业。(二)国有资本的侧重点在于从事的是资本运营,侧重于管股权。3、管理方式的不同(一)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则更多依赖的是行政手段,比如通过法规法令、暂行条例、试行办法,从而优化国有资产结构,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维护国有资产使用单位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二)对于国有资本的管理,更多依赖的是经济手段,比如通过资产重组、企业购并、债务重组、产权转让、参股控股等方法,调节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健全国有资本支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有资产管理百度百科-国有资产百度百科-国有资本管理百度百科-国有资产

公有资产与国有资产的区别

公有资产与国有资产的区别:1、概念不同,公有资产是指在一小部分人中,这些资产是大家的,国有资产是指在一个单位或个人拥有的资产都属于国家支配的,国有资产指的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公有资产归集体所有,国有资产是公有资产的一部分,由国家代为监管;2、范围不同,公有资产包括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而集体资产是相对于私有资产而言,国有资产则是公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3、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且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公有资产中,集体资产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源性国有资产指国家拥有的土地、森林、矿藏等资源。公有资产中的集体资产包括企业、商店、农场、林场、牧场、渔场以及农业机械、机器、农具等等。根据法律规定,公有资产的所有权是属于全体人民和劳动群众集体,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国家资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不管是公有资产还是国有资产,都要受法律保护,不可进行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没收。【法律依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 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实行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十三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2、指导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和重组;3、依照规定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监事会;4、依照法定程序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5、通过统计、稽核等方式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6、履行出资人的其他职责和承办本级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 对还是错

1、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国有资产总额是指国家资本,以及国有法人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其他等项目中终极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产份额之和。2、国有资产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唯一主体,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国有资产:即国有财产,指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包括:(1)依据国家法律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2)基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而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3)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各项资产;(4)由于接受各种馈赠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的财产;(5)由于国家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狭义国有资产: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经营性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

国有资产可分为(  )

【答案】:A,B,C,E国有资产的分类:①经营性国有资产;②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③资源性国有资产。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责是什么?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制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指导各资产与物资归口管理部门制定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2.负责事业单位资产产权界定、产权登记、产权转让、资产评估、清产核资;负责建立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一级帐户并加强管理,定期普查、通报结果;作好包括事业单位土地、公有住房的产权、各种仪器设备、家具、文物以及陈列物等资产的验收、建卡、建帐等管理工作。   3.负责组织采购事业单位教学设备、学科设备、行政办公设备、家具、不需安装的基建设备等物资,组织人员开展采购招标工作;组织制订所采购物资的合同和所采购物资的验收工作。   4.负责学科设备与学科实验室建设评估、论证,制订学科设备计划。协助教学设备计划的论证、评估以及对教学设备使用情况的考核。指导维护维修,确保教学设备的安全高效,提高使用效率。  5.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对其业务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归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处理国有资产管理业务纠纷。  6.负责组织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论证,办理资产投入的校内审批和申报手续。  7.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审定有偿使用国有资产使用费基数,核定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负责组织对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和使用效益的监督管理和考核。   8.负责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的调剂、处置、组织有关部门开发利用,促进资产有效使用与优化配置;负责办理资产的调拨、转让、出租、报损、报废,并办理相关事宜。   9.负责事业单位家具仓库、低耗品仓库、设备回收中转仓库的库存管理。   10.负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各类物资统计上报工作。   11.负责编报事业单位的总体规划,依据总体规划和学校发展目标编制基本建设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办法

法律分析: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国家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的行使,管理权限的划分,资产的保值增值,收益的享有、处分等进行的监督。 对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各类资产的经营和使用,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具体地说,就是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进行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法律依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 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实行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碧兆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尘慧行管理体制。第五条 国务院代表国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国务院确定、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对由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的国派哗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其他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最新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最新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以下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第三条 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第四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国务院确定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家出资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家出资企业,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的国家出资企业,由地方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第五条 本法所称国家出资企业,是指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第六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企分开、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不干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原则,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第七条 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第八条 国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体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第九条 国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具体办法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制定。第十条 国有资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害。第二章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第十一条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授权其他部门、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部门,以下统称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第十二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国家出资企业的章程。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大事项,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三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召开的股东会会议、股东大会会议,应当按照委派机构的指示提出提案、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和结果及时报告委派机构。第十四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履行出资人职责,保障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损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除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外,不得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第十五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情况,接受本级人民政府的监督和考核,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有关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收益等汇总分析的情况。第三章 国家出资企业第十六条 国家出资企业对其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财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的经营自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第十七条 国家出资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实施的管理和监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对出资人负责。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第十八条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出资人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出资人分配利润。第十九条 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和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监事会。国有独资企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委派监事组成监事会。国家出资企业的监事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条 国家出资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第二十一条 国家出资企业对其所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国家出资企业对其所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通过制定或者参与制定所出资企业的章程,建立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维护其出资人权益。第四章 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与考核第二十二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任免或者建议任免国家出资企业的下列人员:(一)任免国有独资企业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二)任免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监事会主席和监事;(三)向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的股东会、股东大会提出董事、监事人选。法律依据:《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工作,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当与资产配置、使用和回收利用相结合,逐步建立资产共享、循环利用机制;房屋资产处置方式主要包括调配、置换、转让和拆除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工作,我们制定了《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1、为规范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确保资产安全完整,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09〕167号),制定本办法。2、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即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行政经费在国务院系统的人民团体,以下简称各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工作,适用本办法。3、本办法所称国有资产处置,是指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转移或核销房屋、车辆、设备、家具和其他国有资产产权的行为。4、国有资产处置应当坚持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和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5、国有资产处置应当与资产配置、使用和回收利用相结合,逐步建立资产共享、循环利用机制。6、拟处置的国有资产应当产权清晰,权属关系不明或存在权属纠纷的国有资产,不得处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第三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称国管局)是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主管部门,负责中央国家机关资产处置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资产处置,是指资产占用单位转移、变更和核销其占有、使用的资产部分或全部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改变资产性质或用途的行为。第五条 资产处置的主要方式有:调拨、变卖、报损、报废以及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以下简称“非转经”)等。【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公有资产与国有资产的区别

公有资产与国有资产的概念不同,公有资产指在一小部分人中,资产是大家公有的;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公有资产归集体所有,国有资产是公有资产的一部分,由国家代为监管。公有资产与国有资产的范围不同,公有资产包括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国有资产是公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且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公有资产中,集体资产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五条 挪用资金罪,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挪用公款罪,国有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国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国有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国有金融机构委派到前款规定中的非国有机构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什么是公有资产?什么是国有资产?

公有资产是相对私有资产而言的,在我国公有资产包括国有资产和集体所有资产.国有资产指归全国人民所有的资产,以国有的形式存在.如国有企业,公立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集体的指归一部分劳动者所有的,如农村的土地.

国有资产包括哪几类

国有资产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资源性资产,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体而言,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以及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国有资产总额是指国家资本,以及国有法人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其他等项目中终极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产份额之和。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体而言,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家向行政和事业单位拨入经费形成的财产,对企业减税、免税和退税等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国际援助等所形成的财产。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拓展资料: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具体的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法律依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二条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的区别

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的区别在于1、概念的不同(一)国有资产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唯一主体。(二)国有资本是指在一个企业里的资本金有国有企业入股,也有自然人入股,这个企业就叫国有企业和自然人合资的企业。2、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一)国有资产侧重点在于实物管理——对具体的企业组织进行直接管理,即从事的是业务经营,侧重于管企业。(二)国有资本的侧重点在于从事的是资本运营,侧重于管股权。3、管理方式的不同(一)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则更多依赖的是行政手段,比如通过法规法令、暂行条例、试行办法,从而优化国有资产结构,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维护国有资产使用单位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二)对于国有资本的管理,更多依赖的是经济手段,比如通过资产重组、企业购并、债务重组、产权转让、参股控股等方法,调节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健全国有资本支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有资产管理百度百科-国有资产百度百科-国有资本管理百度百科-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有哪些

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体而言,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家向行政和事业单位拨入经费形成的财产,对企业减税、免税和退税等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国际援助等所形成的财产。 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国资是指国家实际投入本企业,用以承担义务和据以享有权利的资金,即投入本企业形成实收资本(股本)的资金。国有法人资本是指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单位等,用其占用的资产实际投入本企业,用以承担义务和据以享有权利的资金,即投入本企业形成法人资本(法人股)的资金。国有资产总额是指国家资本,以及国有法人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其他等项目中终极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产份额之和。分类1.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具体的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特征 :运动性,增值性,经营方式的多样性。2.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收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3.资源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指国家拥有的土地、森林、矿藏等资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以下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第三条 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第四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国务院确定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家出资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家出资企业,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的国家出资企业,由地方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国有资产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在使用上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国有资产使用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行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苏财规[2010]22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级各行政单位(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机关)和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统称省级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省级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是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自用、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行为,国有资产使用应首先保证履行国家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条省财政厅是省级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省级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事项的审批及日常监督管理。  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按照规定权限负责省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工作,对省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等事项进行审批。  各主管部门按规定权限负责审核审批本部门所属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事项,督促本部门所属单位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并报告有关国有资产使用的管理情况。  各省级单位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办理本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事项的报批手续,并对相关资产实行专项管理。  第五条省级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应遵循权属清晰、安全完整、风险控制、注重绩效的原则。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担保的国有资产,其所有权性质不变,仍归国家所有;所形成的收入,按照《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七条省级单位应当及时将资产占有、使用情况及增减变动信息录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并按要求定期向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报送资产统计报告。  第八条省级单位要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真实反映和解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效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  第九条省级单位应加强对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依法保护,合理运用,并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章 自用资产管理  第十条自用资产管理是指省级单位国有资产购置、资产入库登记、资产领用交回、资产清查盘点、资产处置、资产共享共用等行为。  第十一条资产购置。省级单位应按照批准的资产购置预算办理资产购置事项,属于政府采购项目的,依法实施政府采购。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申购、审批、合同订立、验收、付款等流程购置资产,不得超标准、超预算购置。  第十二条资产入库登记。省级单位对通过购置、置换、接受捐赠、无偿划拨等方式获得的资产,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严把数量、质量关,验收合格并办理登记入库手续后,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卡片登记,建立资产实物明细账,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资产的相关凭证或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自建资产应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竣工验收以及按相关规定办理资产移交和产权登记。  第十三条资产领用交回。省级单位应在资产实物明细账中,全面动态反映本单位资产的领用、交回、占用情况。资产领用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明确使用保管人,资产出库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使用人员离职、调动、退休时,所用资产必须按规定交回,并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及时变更卡片信息。  第十四条资产清查盘点。省级单位应定期对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至少每年一次),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要与财务部门定期进行账目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对盘盈、盘亏和毁损的资产,按规定程序和权限,报请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资产处置。省级单位资产需要处置时,应执行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有关管理规定。  第十六条资产共享共用。省财政厅、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各主管部门要创新工作方法,按照公平、节俭、高效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平台,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章 出租出借管理  第十七条资产出租是指省级单位在保证履行行政职能和完成事业任务的前提下,经批准以有偿方式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让渡给公民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使用的行为。  资产出借是指省级单位在保证履行行政职能和完成事业任务的前提下,经批准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无偿让渡给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行为。  第十八条省级单位的国有资产不得以无偿方式出借给公民个人、行政事业单位之外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使用。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因工作需要确需无偿占用对方资产的,应按规定程序和权限报批。  省级单位的货币资金不得用于出借。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省级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审批权限如下:  (一)省级行政单位(不含省垂直管理部门、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本级)和实行一级预算管理的省级事业单位由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并于批复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审批文件报省财政厅备案。  (二)非一级预算管理的省级事业单位、省垂直管理部门(不含省本级)资产单项或批量价值在300万元以下的,由主管部门审批,并于批复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审批文件报省财政厅备案。  (三)非一级预算管理的省级事业单位、省垂直管理部门资产单项或批量价值在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上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省垂直管理部门本级、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本级资产出租、出借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二十条省级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应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申请,附相关材料,报主管部门审核或者审批。主管部门应对省级单位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决策过程的合规性进行审查,按规定权限报省财政厅或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  第二十一条省级单位申请办理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的,应提交如下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  (一)单位拟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的书面申请;  (二)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可行性论证报告;  (三)单位同意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内部决议或会议纪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拟出租、出借资产的价值证明及权属证明,如购货发票、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五)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二条省级单位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出租、出借:  (一)已被依法查封、冻结的;  (二)未取得其他共有人同意的;  (三)权属不清或产权有争议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第二十三条省级单位资产出租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委托经省财政厅确认的有资质的产权交易机构实行公开招租,因特殊情况无法公开招租的,须说明理由,报经有权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以其他方式出租。  通过非公开方式招租的,租金价格不得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其中房产的租金价格应参照同类地区同类房产的出租价格确定,如无法提供的,必须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第二十四条省级单位资产出租必须签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合同,合同文本格式由省财政厅统一制定,房产租赁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其他资产租赁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年。  第二十五条省级单位将房产、车辆等国有资产承包给他人经营获取收益的,视同租赁行为,应按本办法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六条在本办法施行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已出租出借的,按合同协议继续履行,各单位应当将原出租、出借合同于本办法施行之日起30日内按规定审批权限报备。合同协议到期,如需续租、续借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四章对外投资管理  第二十七条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在确保履行职责,完成事业目标、任务的前提下,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和业务拓展需要,以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入股、合资、注册登记独立核算企业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单项或批量价值在300万元以下的,由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并于批复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审批文件报省财政厅备案。单项或批量价值在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二十九条事业单位应在科学论证、公开决策的基础上提出对外投资申请,附相关材料,报主管部门审核或者审批。主管部门应对所属事业单位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决策过程的合规性、拟投资项目资金来源的合法性等进行审查,并报省财政厅审批或者备案。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效益情况是主管部门审核新增对外投资事项的参考依据。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过高的省级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行为。  第三十条事业单位申请办理对外投资或在原股份上增资扩股的,应提交如下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  (一)单位拟办理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的书面申请;  (二)对外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  (三)事业单位同意对外投资的内部决议或会议纪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拟对外投资的资产价值证明及权属证明,如购货发票、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五)拟创办经济实体的章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下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六)投资双方签订的合作意向书、协议草案或合同草案;  (七)控股或参股公司增资扩股董事会决议;  (八)本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拟合作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登记证或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九)省级事业单位上年度财务报表;  (十)经中介机构审计的拟合作方上年财务报表;  (十一)其他有关材料。  第三十一条事业单位不得从事以下对外投资事项:  (一)买卖期货、股票(不含股权转让行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购买各种企业债券、各类投资基金和其他任何形式的金融衍生产品或进行任何形式的金融风险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凡利用国外贷款的,在贷款债务没有清偿以前,利用该贷款形成的资产对外投资;  (四)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投资行为。  第三十二条事业单位转让(减持)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按照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三条事业单位经批准利用国有资产进行对外投资的,应聘请经省财政厅确认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拟投资资产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事项按规定履行备案或核准手续。  第三十四条事业单位应严格控制货币性资金对外投资。不得利用财政拨款对外投资。  第三十五条事业单位按照公开、公正、合理、有序的原则,规范无形资产的投资行为,杜绝无形资产投资过程中的流失和违规现象。  第三十六条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进行境外投资的,应遵循国家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外汇管理等相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第三十七条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加强风险控制,对投资资产的经营和收益分配应进行严格考核和监督检查,承担对投入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监督责任,发现可能出现资产损失的,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十八条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兴办经济实体或对外投资。  第五章对外担保管理  第三十九条对外担保是指事业单位向境内外机构或境内外资金融机构承诺,一旦债务人不能按约偿还债务时,将代为履行偿还义务的行为。  第四十条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得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担保。确需对外担保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在对单位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决策过程的合规性等进行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四十一条事业单位申请办理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的,应提交如下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  (一)事业单位对外担保事项的书面申请;  (二)事业单位同意对外担保的内部决议或会议纪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三)拟对外担保资产的价值凭证及权属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专利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拟担保对象法人证书复印件或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等;  (五)担保单位上年度财务会计报表;  (六)被担保单位上年度财务会计报表;  (七)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其他产权共有人同意担保的证明)。  第四十二条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不得以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等国有资产对外担保。  第四十三条行政单位不得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担保,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四条省财政厅、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省级单位国有资产使用行为的日常监督和定期的专项检查。  第四十五条各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规定权限申报,擅自对规定限额以上的国有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出租、出借;  (二)对不符合规定的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出租、出借事项予以审批;  (三)串通作弊,暗箱操作,违规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出租、出借;  (四)其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单位资产损失的行为。  第四十六条省级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事业单位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所投资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的监督管理,依法履行出资人的职能。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省级社会团体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省级事业单位,其国有资产使用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十九条省级各主管部门、单位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部门、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省财政厅备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第三条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称国管局)是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主管部门,负责中央国家机关资产处置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最新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以下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第三条 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第四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国务院确定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家出资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家出资企业,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的国家出资企业,由地方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第五条 本法所称国家出资企业,是指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第六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企分开、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不干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原则,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第七条 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第八条 国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渗型与监督体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第九条 国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具体办法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制定。第十条 国有资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害。第二章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第十一条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授权其他部门、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部门,以下统称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第十二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国家出资企业的章程。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大事项,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三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召开的股东会会议、股东大会会议,应慧穗当按照委派机构的指示提出提案、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和结果及时报告委派机构。第十四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履行出资人职责,保障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损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除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外,不得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第十五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情况,接受本级人民政府的监督和考核,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有关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收益等汇总分析的情况。第三章 国家出资企业第十六条 国家出资企业对其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财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的经营自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第十七条 国家出资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实施的管理和监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对出资人负责。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第十八条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出资人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出资人分配利润。第十九条 国有前喊卜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和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监事会。国有独资企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委派监事组成监事会。国家出资企业的监事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条 国家出资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第二十一条 国家出资企业对其所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国家出资企业对其所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通过制定或者参与制定所出资企业的章程,建立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维护其出资人权益。第四章 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与考核第二十二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任免或者建议任免国家出资企业的下列人员:(一)任免国有独资企业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二)任免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监事会主席和监事;(三)向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的股东会、股东大会提出董事、监事人选。法律依据:《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国有资产包括哪些

1、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体而言,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家向行政和事业单位拨入经费形成的财产,对企业减税、免税和退税等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国际援助等所形成的财产。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2、国有资产分类:①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具体的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②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收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③资源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指国家拥有的土地、森林、矿藏等资源。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3-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国有资产包括哪几类

国有资产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资源性资产,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体而言,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以及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国有资产总额是指国家资本,以及国有法人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其他等项目中终极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产份额之和。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体而言,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家向行政和事业单位拨入经费形成的财产,对企业减税、免税和退税等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国际援助等所形成的财产。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拓展资料: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具体的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法律依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二条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国有资产有哪些

1、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体而言,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家向行政和事业单位拨入经费形成的财产,对企业减税、免税和退税等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国际援助等所形成的财产。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2、国有资产分类:①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具体的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②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收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③资源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指国家拥有的土地、森林、矿藏等资源。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3-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国有资产是什么

1、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体而言,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家向行政和事业单位拨入经费形成的财产,对企业减税、免税和退税等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国际援助等所形成的财产。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2、国有资产分类:①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具体的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②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收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③资源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指国家拥有的土地、森林、矿藏等资源。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3-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国有资产是什么

问题一:国有资产是什么 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广义的国有资产   即国有财产,指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包括:1.依据国家法律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2.基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而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3.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各项资产;4.由于接受各种馈赠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的财产;5.由于国家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狭义的国有资产   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经营性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 国有资产的分类经营性国有资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具体的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特征   运动性,增值性,经营方式的多样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收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资源性国有资产   资源性国有资产指国家拥有的土地、森林、矿藏等资源。 编辑本段经营性国有资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具体的说,经营性国有资产,从 国有资产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特征:运动性,增值性,经营方式的多样性。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分类:   1、按所处不同产业部门:    1基本上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2基本上从事第二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3在第三产业的主要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4其他经营性国有资产  2、根据企业资产经营活动的性质:    1金融性国有企业资产2非金融性国有企业资产  3、按是否直接由国家投资:国家直接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国家间接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   4、按所处领域不同:境内经营性国有资产、境外经营性国有资产。   5、根据国家在企业中所拥有资本的比例不同:    1国有独资企业资产2国家控股企业资产3国家参股企业资产  6、根据行政管理层次不同:中央 *** 管理的经营性资产、地方 *** 管理的经营性资产 编辑本段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收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特点   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使用目的的服务性,资金补偿、扩充的非直接性,占有、使用的无偿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分类   按照行政管理层次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地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按存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编辑本段资源性国有资产   资源性国有资产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知识......>> 问题二:什么是国资企业? 国家投资或控股投资的企业叫国有企梗 国有控股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中国有资产(股份)相对其他所有者中的任何一个所有者占资(股)最多的工业企业。包括绝对控股企业和相对控股企业。当企业的国有资产(股份)与其他所有者的资产(股份)出现对等时(均为二分之一或均为三分之一), 则该企业也算作国有控股企业。 现在国有企业涵义比较模糊了,每次都在改,宽泛的说国家控股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国资委监管的都是国有重点企业,各地国资委监管捎小点的企业。你说得那种情况,看国资是什么性质的,出资方是谁等等,原则上是国资委管理的,但还要看情况 比如宜宾的五粮液…… 问题三:什么是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顾名思义,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 (一)广义国有资产 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国有财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收馈赠、凭借国家权利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或财产权利。包括: 国家以各种形式形成的对企业投资及其收益等经营性资产; 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形成的非经营性资产; 国家依法拥有的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资源性资产。 (二)狭义国有资产 狭义国有资产就是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经营性资产包括: 企业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 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 其它概念: 国家是指国家实际投入本企业,用以承担义务和据以享有权利的资金,即投入本企业形成实收资本(股本)的资金。 国有法人资本是指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单位等,用其占用的资产实际投入本企业,用以承担义务和据以享有权利的资金,即投入本企业形成法人资本(法人股)的资金。 国有资产总额是指国家资本,以及国有法人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其他等项目中终极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产份额之和。 国有资产的分类: (一)、经营性国有资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具体的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有以下几个特征: 运动性 增值性 经营方式的多样性 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分类: 1、按所处不同产业部门,分为: 基本上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 基本上从事第二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 在第三产业的主要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 其他经营性国有资产 2、根据企业资产经营活动的性质,经营性国有资产可以划分为: 金融性国有企业资产 非金融性国有企业资产 3、按是否直接由国家投资,可以划分为: 国家直接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 国家间接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 4、按所处领域不同,可以划分为: 境内经营性国有资产 境外经营性国有资产 5、根据国家在企业中所拥有资本的比例不同,经营性国有资产可以划分为: 国有独资企业资产 国家控股企业资产 国家参股企业资产 6、根据行政管理层次不同,可以划分为: 中央 *** 管理的经营性资产 地方 *** 管理的经营性资产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收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特点: 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 使用目的的服务性 资金补偿、扩充的非直接性 占有、使用的无偿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分类: 按照行政管理层次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地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按存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固......>> 问题四:国资背景是什么意思 国资背景就是有国有资产的背景,企业资产有国有资产的因素,比如贷金所。 问题五:什么是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有什么分类,范围是什么,怎么界定所有权 一、概念 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 广义的国有资产 即国有财产,指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包括:1.依据国家法律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2.基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而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3.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各项资产;4.由于接受各种馈赠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的财产;5.由于国家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狭义的国有资产 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经营性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 其它概念 国家是指国家实际投入本企业,用以承担义务和据以享有权利的资金,即投入本企业形成实收资本(股本)的资金。国有法人资本是指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单位等,用其占用的资产实际投入本企业,用以承担义务和据以享有权利的资金,即投入本企业形成法人资本(法人股)的资金。国有资产总额是指国家资本,以及国有法人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其他等项目中终极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产份额之和。 二、国有资产的分类 经营性国有资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具体的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特征 : 运动性,增值性,经营方式的多样性。 经营性国有资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特征:运动性,增值性,经营方式的多样性。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分类: 1、按所处不同产业部门: (1) 基本上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 (2)基本上从事第二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 (3)在第三产业的主要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 (4)其他经营性国有资产 2、根据企业资产经营活动的性质: (1)金融性国有企业资产 (2)非金融性国有企业资产 3、按是否直接由国家投资:国家直接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国家间接投资形成的经营 性国有资产。 4、按所处领域不同:境内经营性国有资产、境外经营性国有资产。 5、根据国家在企业中所拥有资本的比例不同: (1)国有独资企业资产 (2)国家控股企业资产 (3)国家参股企业资产 6、根据行政管理层次不同:中央 *** 管理的经营性资产、地方 *** 管理的经营性资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收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 问题六:国企和国资有什么区别? 国企是单独属于国家的企业,国资是国家出资和私人企业共同出资一起做的 问题七:国有资产和固定资产有什么不一样? 国有资产,顾名思义,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 (一)广义国有资产 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国有财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收馈赠、凭借国家权利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或财产权利。 包括: 国家以各种形式形成的对企业投资及其收益等经营性资产; 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形成的非经营性资产; 国家依法拥有的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资源性资产。 (二)狭义国有资产 狭义国有资产就是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经营性资产包括: 企业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 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 固定资产,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重要原则,一个企业把劳动资料按照使用年限和原始价值划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对于原始价值较大、使用年限较长的劳动资料,按照固定资产来进行核算;而对于原始价值较小、使用年限较短的劳动资料,按照低值易耗品来进行核算。在中国的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通常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和工具等。 问题八:国企国资指什么 国有企业一般是指国家资本独资和控股的企业。国有企业之前的称谓是国营企业。随着改革深化,国有企业的称谓将变更为国资企业。目前的标准叫法是国家出资企业,包含了独资、控股及参股企业。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规定,国家出资企业不以国家资本是否控为要件,只要企业的出资者中有国家资本或国家法人资本,都叫做国家出资企业。 问题九:国资是什么意思 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贷金所就是国资背景。 问题十:什么是公有资产?什么是国有资产? 公有资产是相对私有资产而言的,在我国公有资产包括国有资产和集体所有资产.国有资产指归全国人民所有的资产,以国有的形式存在.如国有企业,公立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集体的指归一部分劳动者所有的,如农村的土地.

什么是国有资产

1、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体而言,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家向行政和事业单位拨入经费形成的财产,对企业减税、免税和退税等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国际援助等所形成的财产。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2、国有资产分类:①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具体的说,经营性国有资产,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②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收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③资源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指国家拥有的土地、森林、矿藏等资源。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3-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国有资产定义是什么

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体而言,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家向行政和事业单位拨人经费形成的财产,对企业减税、免税和退税等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国际援助等所形成的财产。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什么意思?

摊余成本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融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如何理解“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见下图。本期计提的利息(确定的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期初摊余成本即为上期期末摊余成本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提示1】就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摊余成本即为其账面价值。【提示2】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提示3】企业在初始确认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就应当计算确定实际利率,并在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

请问下金融资产期末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是什么意思?

  金融资产期末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是金融资产期末计量使用摊余成本法。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使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的,这是一个计量方式,期末摊余成本是其的账面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摊余成本只是用来算债券的实际利息收入的。

会计摊余成本无形资产如何算

摊余成本无形资产计算: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备考初级会计,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初级会计考试的相关信息,请关注环球快问会计在线。关注环球网校快问会计摊余成本无形资产如何算

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摊余成本的区别

  账面价值是为了与当期的公允价值进行比较的,而摊余成本则是为了衡量投资收益的。所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需要考虑摊余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以及应收账款的处理非常相似,并且其账面价值与摊余成本时刻相等。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中,股票是没有摊余成本的,债券有,并且不一定等于账面价值。比如,可供出售债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应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这将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但不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可以理解为投资者还没有赚回的钱。 比如:2000年1月1日购入平价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支付价款1000(包含交易费用),票面利率10%,此时实际利率也是10%,年末支付利息,最后一年末支付最后一年的利息并且归还本金。2000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100元,此时的摊余成本=购入价格*(1+实际利率)-利息,还是1000元。这1000元在时间坐标轴从左向右看是摊余成本,从右向左看是未来的本金和利息在此时的现值。也就是,摊余成本是这个时点上我还没有收回的投资,是未来收到资产在此时的现值。  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就算公式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投资金额+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减值准备  贷款应收款项:成本-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初始投资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准备  债券:初始投资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记在哪里?是债权投资----成本这个科目吗?

借方相加,贷方相减原来两个数字20000和837都在借方。结合分录明确一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贷:银行存款(注意:交易费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可借可贷)扩展资料: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摊余成本

金融资产期末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是什么意思?

1、金融资产期末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是金融资产期末计量使用摊余成本法。2、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3、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使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的,这是一个计量方式,期末摊余成本是其的账面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摊余成本只是用来算债券的实际利息收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与资产负债表

依照清算开始日的资产负债表。主要为:一、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表1、"账面价值(1)"列: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确定的清算开始日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的金额。2、"计税基础(2)"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确定的清算开始日的各项资产计税基础的金额,即取得资产时确定的计税基础减除在清算开始日以前纳税年度内按照税收规定已在税前扣除折旧、摊销、准备金等的余额。3、"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3)"列:填报纳税人清算过程中各项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的金额。4、"资产处置损益(4)"列:填报纳税人各项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其计税基础的余额。等于"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3)"列-"计税基础(2)"列。二、负债清偿损益明细表1、"账面价值(1)"列: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确定的清算开始日的各项负债账面价值的金额。2、"计税基础(2)"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确定的清算开始日的各项负债计税基础的金额,即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收规定予以扣除金额的余额。3、"清偿金额(3)"列:填报纳税人清算过程中各项负债的清偿金额。4、"负债清偿损益(4)"列:填报纳税人各项负债计税基础减除其清偿金额的余额。等于"计税基础(2)"列-"清偿金额(3)"列三、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1、第1行"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填报纳税人全部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金额。等于“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表”第3列“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3)”第32行“总计”金额。2、2至8行依照实际情况填列。3、第9行“其他债务”,填报纳税人清算过程中偿还的其他债务。一般等于“负债清偿损益明细表”第3列“清偿金额(3)”第23行“总计”金额。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主表)1、第1行"资产处置损益"填报纳税人全部资产按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扣除其计税基础后确认的资产处置所得或损失金额。等于“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表”第4列“资产处置损益(4)”第32行“总计”。2、第2行"负债清偿损益":填报纳税人全部负债按计税基础减除其清偿金额后确认的负债清偿所得或损失金额。等于“负债清偿损益明细表”第4列“负债清偿损益(4)”第23行“总计”。3、第3、4、5、7、8、9行依照实际情况填列。4、第10行,填写前5个纳税年度累计可结转弥补的亏损额。后略。

公司注销时清算所得税申报表、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表及负债清偿、剩余财产分配表怎么填?

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填报的,各表关系为: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表的合计数=负债清偿损益明细表的合计数+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中的累计未分配利润数+投资额,所以你所给的数据不全,没法填报。下图是我在2012年填制的一份申报表(该报表由于企业新办没几个月故比较简单),你可以借鉴一下:

清算所得与剩余资产有何区别?

清算所得是:资产处置损益+负债处置损益—清算费用—清算税金及附加+其他所得(或—其他支出)剩余资产是: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清算费用—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法定补偿金—清算税金及附加—清算所得税税额—以前年度欠税额—其他债务。可以看出,清算所得强调的是清算期间的损益,是税前的所得。剩余资产是以资产减除相关的支出后可以对股东进行分配的税后资产。

企业清算结束后,股东分得的剩余资产如何进行所得税处理?

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的规定:被清算企业的股东分得的剩余资产的金额,其中相当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按该股东所占股份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低于股东投资成本的部分,应确认为股东的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被清算企业的股东从被清算企业分得的资产应按可变现价值或实际交易价格确定计税基础。二、企业不再持续经营,发生结束自身业务、处置资产、偿还债务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剩余财产等经济行为时,对清算所得清算所得税、股息分配等事项的处理。公司注销清算所得税的处理包括两个方面,企业层面,是从事实体生产经营的公司(清算的公司)应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清算;股东层面,是企业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取得的所得进行企业(个人)所得税清算。扩展资料:公司到登记机关办理公司注销程序之前一定要依法进行公司清算,包括终止生产经营销售活动、了结公司事务、了结民事诉讼、清理债权和债务和分配剩余财产等。公司不论是何性质的清算,均应依下列步骤展开:1、成立清算组。2、展开清算工作。清算组自成立之日起接管公司,开展以下业务: 接管公司财产、了结公司未了业务、收取债权、清理债务、分配剩馀财产、注销公司法人资格并吊销营业执照。3、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4、提出清算方案。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拟定提出清算方案,报股东会讨论通过或者主管机关确认。 清算方案的主要内容有:清算费用、应支付的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应缴纳的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分配剩馀财产、终结清算工作。在清算进行完以后,才能进行注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司注销

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的资产怎么填

依照清算开始日的资产负债表。主要为:一、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表1、"账面价值(1)"列: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确定的清算开始日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的金额。2、"计税基础(2)"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确定的清算开始日的各项资产计税基础的金额,即取得资产时确定的计税基础减除在清算开始日以前纳税年度内按照税收规定已在税前扣除折旧、摊销、准备金等的余额。3、"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3)"列:填报纳税人清算过程中各项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的金额。4、"资产处置损益(4)"列:填报纳税人各项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其计税基础的余额。等于"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3)"列-"计税基础(2)"列。二、负债清偿损益明细表1、"账面价值(1)"列: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确定的清算开始日的各项负债账面价值的金额。2、"计税基础(2)"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确定的清算开始日的各项负债计税基础的金额,即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收规定予以扣除金额的余额。3、"清偿金额(3)"列:填报纳税人清算过程中各项负债的清偿金额。4、"负债清偿损益(4)"列:填报纳税人各项负债计税基础减除其清偿金额的余额。等于"计税基础(2)"列-"清偿金额(3)"列三、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1、第1行"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填报纳税人全部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金额。等于“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表”第3列“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3)”第32行“总计”金额。2、2至8行依照实际情况填列。3、第9行“其他债务”,填报纳税人清算过程中偿还的其他债务。一般等于“负债清偿损益明细表”第3列“清偿金额(3)”第23行“总计”金额。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主表)1、第1行"资产处置损益"填报纳税人全部资产按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扣除其计税基础后确认的资产处置所得或损失金额。等于“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表”第4列“资产处置损益(4)”第32行“总计”。2、第2行"负债清偿损益":填报纳税人全部负债按计税基础减除其清偿金额后确认的负债清偿所得或损失金额。等于“负债清偿损益明细表”第4列“负债清偿损益(4)”第23行“总计”。3、第3、4、5、7、8、9行依照实际情况填列。4、第10行,填写前5个纳税年度累计可结转弥补的亏损额。

国税注销剩余存货和固定资产怎么补税?麻烦写详细点

  1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2(一)纳税人将期末存货和固定资产对外销售的,应按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  (二)纳税人将期末存货和固定资产用于抵偿债务的,属于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应按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  (三)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应按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  (四)一般纳税人已申报抵扣税款的存货和固定资产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列举的非正常损失情形的,已抵扣的税款应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3纳税人在注销税务登记时,仍有未处置的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应按照根据合理方法确定的可变现价值(如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评估报告确认的价值等)计算缴纳增值税。  4按清算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见:财税[2009]60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十一条规定,现就企业清算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清算的所得税处理,是指企业在不再持续经营,发生结束自身业务、处置资产、偿还债务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剩余财产等经济行为时,对清算所得、清算所得税、股息分配等事项的处理。  二、下列企业应进行清算的所得税处理:  (一)按《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  (二)企业重组中需要按清算处理的企业。  三、企业清算的所得税处理包括以下内容:  (一)全部资产均应按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二)确认债权清理、债务清偿的所得或损失;  (三)改变持续经营核算原则,对预提或待摊性质的费用进行处理;  (四)依法弥补亏损,确定清算所得;  (五)计算并缴纳清算所得税;  (六)确定可向股东分配的剩余财产、应付股息等。  四、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加上债务清偿损益等后的余额,为清算所得。  企业应将整个清算期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年度计算清算所得。  五、企业全部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结清清算所得税、以前年度欠税等税款,清偿企业债务,按规定计算可以向所有者分配的剩余资产。  被清算企业的股东分得的剩余资产的金额,其中相当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按该股东所占股份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低于股东投资成本的部分,应确认为股东的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  被清算企业的股东从被清算企业分得的资产应按可变现价值或实际交易价格确定计税基础。  六、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九年四月三十日

清算所得是指企业的什么减除资产净值清算费用以及相关税费等后的余额

法律主观: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企业的清算所得是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减除资产净值、清算费用以及相关税费等后的余额。《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法律客观:破产清算费用计算依据是什么破产清算费用的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十八条破产费用包括:(一)破产财产的管理、变卖、分配所需要的费用;(二)破产案件的受理费;(三)债权人会议费用;(四)催收债务所需费用;(五)为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在破产程序中支付的其他费用。第八十九条人民法院受理企业破产案件可以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规定》预收案件受理费。破产宣告前发生的经人民法院认可的必要支出,从债务人财产中拨付。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如系债权人申请破产的,由债权人支付。主要的是要支付以下的费用:1、向法院交纳案件受理费,收费标准为根据破产财产金额,按《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的比例减半收取,最高30万元。2、管理人收取的清算服务报酬及相应的清算办公费用。管理人的报酬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来确定。相关知识公司的清算,是指在公司解散时,为终结公司作为当事人的各种法律关系,使公司的法人资格归于消灭,而对公司未了结的业务、财产及债权债务关系等进行清理、处分的行为和程序。公司清算是基于公司面临终止的情况下发生的。公司终止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公司的解散,另一种是公司的破产,即公司基于宣告破产而终止。这两种情况下都会引起公司的清算,只是清算组织和清算程序存在不同。公司的清算是负有公司清算义务的主体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程序而为的行为。在公司的清算中,明确公司清算的义务主体尤为重要。公司的清算主体应为基于对公司的资产享有权益的义务主体。中国公司法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

企业注销 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有余额可以吗?

一,公司注销时,如果未分配利润还有余额,由于未分配利润部份属企业税后利润,不属于个人所得,当还得再分配给各股东时,应该还有红利所得,交纳个人所得税。  企业注销的税务处理:  1、清算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清算所得*企业所得税率 清算所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清算费用  2、自然人股东应缴的个人所得税=自然人股东分得的净利润*20%各股东分得的净利润=清算净利润*提股比例清算净利润=清算所得-清算企业所得税应缴的全部个人所得税如下:自然人股东应缴的个人所得税=自然人股东分得的净利润*20%未分配利润=清算净利润+清算前未分配利润自然人股东分得的净利润=未分配利润*提股比例。  二,  1、假如未计不含税收入为12000元,销项税额为2040元,那么补记的分录为:  借:应收帐款/银行存款等 140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02、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00  贷:库存商品等 120003、  结转损益:  借:本年利润 12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120004、  交滞纳金:  借:营业外支出—滞纳金 352  贷:银行存款 35

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A类)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表、负债清偿损益明细表、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后填列

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填报的,各表关系为: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表的合计数=负债清偿损益明细表的合计数+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中的累计未分配利润数+投资额,所以你所给的数据不全,没法填报。下图是我在2012年填制的一份申报表(该报表由于企业新办没几个月故比较简单),你可以借鉴一下:

清算所得与剩余资产区别主要是什么?

区别主要是:清算所得是清算企业应缴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清算企业的剩余资产是可以向股东分配的资产。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第四条规定,企业的全部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加上债务清偿损益等后的余额,为清算所得。第五条规定,企业全部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结算清算所得税、以前年度欠税等税款,清偿企业债务,按规定计算可向所得者分配的剩余资产。

企业清算结束后,股东分得的剩余资产如何进行所得税处理?

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的规定:被清算企业的股东分得的剩余资产的金额,其中相当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按该股东所占股份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低于股东投资成本的部分,应确认为股东的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被清算企业的股东从被清算企业分得的资产应按可变现价值或实际交易价格确定计税基础。二、企业不再持续经营,发生结束自身业务、处置资产、偿还债务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剩余财产等经济行为时,对清算所得清算所得税、股息分配等事项的处理。公司注销清算所得税的处理包括两个方面,企业层面,是从事实体生产经营的公司(清算的公司)应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清算;股东层面,是企业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取得的所得进行企业(个人)所得税清算。扩展资料:公司到登记机关办理公司注销程序之前一定要依法进行公司清算,包括终止生产经营销售活动、了结公司事务、了结民事诉讼、清理债权和债务和分配剩余财产等。公司不论是何性质的清算,均应依下列步骤展开:1、成立清算组。2、展开清算工作。清算组自成立之日起接管公司,开展以下业务:接管公司财产、了结公司未了业务、收取债权、清理债务、分配剩馀财产、注销公司法人资格并吊销营业执照。3、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4、提出清算方案。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拟定提出清算方案,报股东会讨论通过或者主管机关确认。清算方案的主要内容有:清算费用、应支付的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应缴纳的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分配剩馀财产、终结清算工作。在清算进行完以后,才能进行注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司注销

租入固定资产的装修费计入什么科目

租入固定资产的装修支出,如属于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计入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长期待摊费用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具体包括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和修理费均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开办费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修理费计入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即修理费一律费用化)。其中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内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员工薪酬、办公费用、培训支出、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等。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待摊费用,都在本科目按规定进行摊销。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额,反映的是企业各项尚未摊销完的长期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

利润分配和本年利润在资产负债表中是怎么填写的

资产负债表中有一个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和本年利润科目都是在此科目进行反映的。一般情况下,每月或至少年末应将本年利润科目余额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下。本年利润科目年末无余额。损益表中的本年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期末数-期初数。本年利润都是结转到利润分配里的,所以这个在资产负债表是不显示的,只有未分配利润。
 首页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