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

如何理解摊余成本

  一、摊余成本的概念  (一)摊余成本概念的准则界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以数量计算的方式给出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下简称金融资产(负债))定义。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二)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的概念适用于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中,与实际利率法对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的摊销相联系。将摊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对摊销金融资产(负债)的计量中,根据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即在定义“当前”时点上,金融资产(负债)摊余成本在金额上等于其账面价值。实际上,在金融资产(负债)的存续期间,其摊余成本也等于其账面价值。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取得时,按照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但不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投资面值计入“面值”明细账户,初始确认金额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明细账户。此时,计算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到当前账面价值的折现率,即实际利率。在持有投资期间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利息调整”明细账户金额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假设不考虑本金的收回以及资产减值因素,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利息调整摊销额,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列示)+“应计利息”借方余额,即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将“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余额摊销至零。可见,摊余成本的第一项调整是对“成本”明细账户的调整,第二项调整是对“利息调整”和“应计利息”明细账户的调整,第三项调整是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调整,摊余成本在数量上等于账面价值。  二、实际利率法核算模型及简便算法  (一)实际利率法核算模型  对金融资产来说,在持有期间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分录模型为:  借:应收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借/贷: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  该分录模型适用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债券和贷款等。分录中的“应收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债券的应收利息,属于流动资产;若为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应收取的利息属于非流动资产,应计入“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  对金融负债来说,在持有期间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分录模型为:  借:成本费用科目(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应付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借/贷:金融负债——利息调整差额  该分录模型适用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分录中的“应付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债券的应付利息,属于流动负债;若为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应支付的利息属于非流动负债,应计入“金融负债——应计利息”科目。  (二)实际利率法的简便算法  对于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的核算,一般采用列表计算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上述分录模型中的金额。在确认后,计算实际利率时,编制“实际利率法摊销表”,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表上金额进行会计处理。按照以上的分析,摊余成本等于账面价值,那么,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后续计量时,可以不通过列表形式计算分录模型的金额,而直接按照摊销前该项金融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实际利率的乘积确认各期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或应分摊的成本费用,按照面值(本金或成本)与票面利率(合同利率)确认各期应收取或支付的利息债权或债务,差额作为利息调整项目。这样,避免了编表以及保管表格供以后各期利用的麻烦。采用账面价值按照分录模型摊销,发生金融资产减值,重新计算实际利率后,按照账面价值与新实际利率计算确定本期的投资收益即可,不必重新编制摊销表,简化了核算工作。  (三)一个简化核算的实例  下面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进行说明。甲公司属于工业企业,20×0年1月1日,支付价款1 000万元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 250万元,票面年利率4.7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甲公司将购入的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首先计算实际利率,(59×5+1 250)×(1+R)-5=1 000,得出R=9.05%,此时不编制“实际利率法摊销表”。  1. 2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贷:银行存款                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 20×0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1 250-250=1 000,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   31.5  贷:投资收益         (1 000×9.05%)90.5  3. 20×1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余额=1 250,“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余额=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余额=250-31.5=218.5,因此,其账面价值=1 250+59-218.5=1 090.5,实际上账面价值可以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总账余额得到,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   39.69  贷:投资收益       (1 090.5×9.05%)98.69  以后各期以此类推。  三、摊余成本概念的再思考  (一)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联系摊余成本的概念应用于金融资产(负债),在金额上等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或账面价值均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范的5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之一。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区别在于:摊余成本运用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体现按实际利率法摊销的动态过程,表示在每期摊销后的余额;账面价值注重各资产或负债相关账户与备抵账户在某一时点的数量关系。  (二)摊余成本概念的扩展若将摊余成本的概念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扩展到其他资产(负债)的计量过程,那么上述分录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分期付款购买资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无形资产以及融资租赁等业务的核算。例如,在分期付款购买资产业务中,“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累计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长期应付款”账户余额经过“未确认融资费用”费用账户余额调整后的金额,即长期应付款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金额;分期付款信用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折现率。

债券的摊余成本是多少?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参考内容:baidu.:dongao./zckjs/fdzl/201308/115171.s债券摊余成本可能这位同学数学不怎么扎实哈,给你说个数学上的理解你就懂了,首先每年的利息年金折现,用到的折现率就是市场利率,就是让你求的。具体的是每年的利息是1100*3%=33,用到成本会计里面的年金现值,其实和会计上面的是一样的,简化的而已所以折现,然后下面的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解了,你用r1=6%,可以得到p1(自己计算),然后用r2=7%,可以得到一个p2.(注意要使得这两个价格在105000两边)然后你想想,高中数学上面是不是说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啊,这两点其实就是上面你特殊值确定的两点,可以列出一个直线式,然后假定这个是直线变化的,把你的价格p带进去,不久得到对应的市场利率了嘛,这个是这样计算的哈,可不是我自己创造的哦!实际发行价格为=1000万*(p/f,5%,5)+1000万*6%*(p/a,5%,5)=10432700元第一年利息费用为=10432700*5%=521635元应付债券摊余成本=10432700-(600000-521635)=10354335元第二年和第一年方法一样利息费用为517716。75滩余成本为10272051。75。。。。。。。什么是摊余成本?比如发行债券的摊余成本?采用实际利率法怎么核算?摊余成本是实际利率法中的一个概念,摊余成本=初始成本-已收回的资金+累计折价摊销额-累计溢价摊消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每期摊销额=现值*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相同吗1、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分录中体现为成本+利息调整)应付债券也是这样的请看分录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票面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贷: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借: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贷:应付债券-面值票面价-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2、这两者计算摊余成本是一样的方法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摊余成本第一种方法:该可转债券的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5000*6%*(P/A,9%,5)+5000*(P/F,9%,5)=4416.41万元;11年末的摊余成本=4416.41*1.09-300=4513.89万元;12年初的摊余成本=4513.89*1.09-300=4620.14万元。第二种方法:12年初的摊余成本=(5000+300)/1.09=4862.38万元。应付债券期初摊余成本a+c-b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费用-支付的利息-支付的本金公式里的利息费用是指交易费用,支付的利息包括债券包含尚未支付的利息,所以期末不管是不是已经支付利息,此利息都是实际存在的,不可能为0一个会计问题——关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包括~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利息费用是,要把所有“应付债券”下的所有二级科目都算上,即“应付债券”的余额乘以实际利率作为利息费用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摊余成本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这样可以么?

摊余成本怎么理解通俗

摊余成本是指用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摊余成本和账面价值的区别1、定义不同摊余成本是指在多次交易中,平均分配每一笔交易的成本,而账面价值是指资产或负债在账面上的价值。2、用途不同摊余成本主要用于证券交易,用来判断股票是否值得买入。账面价值则是财务报表中常见的数值,用于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估计资产或负债的价值。3、计算方法不同摊余成本是通过总成本除以总数量计算得出的,而账面价值则根据当前市场价值或购买价值来确定。

摊余成本是什么意思 摊余成本主要意思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未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摊余成本是指初始投资成本减去利息调整摊销以后的余额

摊余成本是指初始投资成本减去利息调整摊销额以后的余额,这句话错误。摊余成本概念的准则界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以数量计算的方式给出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下简称金融资产(负债))定义。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摊余成本是指用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银行存款2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350元。两者的差额350元就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由实付数调为票面数。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

摊余成本什么意思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特殊情况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根据新准则第三十二条和三十三条,对于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三十三条规定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

摊余成本的含义是什么?

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什么是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大白话解释摊余成本

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元。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由实付数调为票面数——实际付的钱+-摊销掉的(朝面值方向调)。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什么是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指用实际利率作为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实际利率是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 摊余成本并不是通常会计上理解的成本,而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通俗点说,一项资产的摊余成本就是债务人还欠你多少钱,一项负债的摊余成本就是你还欠债权人多少钱。 计算公式是这样的: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己收回的本金-己发生的减值损失 没看懂是正常的,下面改编CPA会计教材中第一个涉及到摊余成本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帮助大家理解一下摊余成本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例】20X0年1月1日,小明以1000元购入小李公司的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年利率4.72%,按年付息,每年付息59元,到期支付本金,以上条件可算得实际利率为10%。 第一年年末,小明自己盘算,这笔投资可以收到的利息是1000元本金与10%的实际利率计算得到的100元。可是小李公司实际只能支付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得到的59元。小明拿到59元后很不爽,去找小李公司理论,小李公司说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再付给你41元,就算我们又问你借了41元吧,等债券到期时一起还给你。小明心想,现在你已经欠我1041元了。 这个1041元其实就是债券的在第一年年末的摊余成本,可以套用一下上面的公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000元)+投资收益(100元)-应收利息(59元)-己收回的本金(0)-己发生的减值损失(0)。 第二年年末,小明自己盘算,这笔投资可以收到的利息是新的本金1041元与10%的实际利率计算得到的104.1元。可是小李公司实际只能支付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得到的59元。小明又去找小李公司理论,小李公司说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再付给你45.1元,就算我们又问你借了45.1元吧,等债券到期时一起还给你。小明心想,现在你已经欠我1086.1元了。 这个1086.1元其实就是债券的在第二年年末的摊余成本,可以套用一下上面的公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041元)+投资收益(104.1元)-应收利息(59元)-己收回的本金(0)-己发生的减值损失(0)。 以此类推,省略中间年份的分析,可以通过这张表计算得到每期期末的摊余成本。 金额单位:元 年份 期初摊余成本(a) 实际利息收入(b) 现金流入(c) 期末摊余成本(d=a+b-c) 20X0 1,000.00 100.00 59.00 1,041.00 20X1 1,041.00 104.10 59.00 1,086.10 20X2 1,086.10 108.61 59.00 1,135.71 20X3 1,135.71 113.57 59.00 1,190.28 20X4 1,190.28 119.03 59.00 1,250.31 到了第五年年末,小李公司支付59元利息后,小明可以向小李公司要求偿付的金额为1,250.31元,省略尾数即为小李公司发行债券的票面金额1250元。

摊余成本是什么意思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未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通俗的讲 摊余成本 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扩展资料:假设A企业溢价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元,实际发行价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金100元。作为发行价格昂贵的补偿,溢价发行的票面利率会相对较高,(1+10%×5)×100=(1+i×5)×125计算出实际利率为i=4%。第一期票面利息为100×10%=10元,实际利息应为125×4%=5元,两者差额5元即为溢价的25元在本期摊销的额度,这就是上文中的“(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中的一期的金额。得到第一期期末的摊余成本为120元。如此计算5期,第一期期初摊余成本为125元,每期摊销额5元,第一期至第五期每期期末摊余成本为120元,115元,110元,105元,100元。第一期期初的摊余成本与初始实际成本相等,最后一期期末的摊余成本与票面面值相等。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 实际成本×实际利率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 - 本期摊销额 = 初始实际成本 - 累计摊销额折价发行的发行价比票面价值低,利率也较低: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 - 票面面值×票面利率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 + 本期摊销额 = 初始实际成本 + 累计摊销额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是什么意思?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未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摊余成本”什么意思??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未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摊余成本”中“摊余”是什么意思?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未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债权投资的摊余成本是指债权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经有关因素调整后的结果,这些调整因素包括( )。

【答案】:A、B、C债权投资的摊余成本,是指债权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计提的累计信用减值准备,选项A、B和C正确。

现金可以用摊余成本计量吗

现金能用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计量原则:第一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当按公允价值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 第二类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能通俗说说账面价值、入账价值、公允价值、摊余成本的区别吗

(1)账面价值是资产或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其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2)摊余成本是在实际利率法下产生的计量属性,是计量利息收入(或分摊利息费用)的基础。摊余成本是会计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特别运用于持有(3)现行会计准则对摊余成本是这样解释的: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4)资产的账面价值通常是指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因此,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从概念上说肯定是不能等同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在特定的时点上,两者在金额上又会出现一致的情况,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中,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在任何时点都是相等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由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余额减去“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余额,我们将其对照前述摊余成本的定义,很容易发现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而言,摊余成本即为账面价值。

摊余价值和摊余成本的区别?

摊余成本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其数额以取得成本为基础加上或减去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减去实际收到的利息再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最后的得到的数额。摊余价值也就是摊余成本。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摊余成本溢价和折价的摊余成本分别怎么判断

您好,以分期付息债券为例,溢价购入和折价购入的摊余成本计算两者的计算公式是一样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票面利息比如说溢价购买,那么购买时的分录是: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  贷:银行存款计提利息的分录是:借:应收利息【票面利息】  贷:投资收益【实际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票面利息-实际利息】如果是折价购买,那么购买时的分录是: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计提利息的分录是:借:应收利息【票面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实际利息-票面利息】  贷:投资收益【实际利息】

账面余额和摊余成本的区别是什么??

账面余额和摊余成本的主要区别如下:一、概念不同账面余额是指某账户的账面实际余额,可以不扣除与该账户相关的备抵项目(如累计折旧、累计摊销)。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二、计算方法不同1、账面余额计算方法对固定资产来讲: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对于无形资产来讲: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余额=账面原价;其他资产:只涉及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账户余额)的概念,账面价值都是账面余额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账面余额都是各自账户结余的金额。2、摊余成本计算方法第一年年末摊余成末=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本期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这个数值作为下一期的期初摊余成本,最后一期倒挤实际利息使得最终还款等于票面面值。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实际成本×实际利率;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三、应用场景不同账面余额主要用在资产的计算,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及其他资产;而摊余成本主要应用在债券及其他金融方面的投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账面余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摊余成本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主要包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当期的投资收益-当期的现金流入-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收到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初的摊余成本-已收回本金±利息调整(或:溢折价)累计摊销额(+投资收益-实收利息)-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如果是首期计算,公式中期初摊余成本就是该投资的初始实际支付,即公允价值加相关费用。如果不存在减值时,其摊余成本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一级科目的账面余额数即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尚未摊销的金额)的合计数。如果存在减值的话,其摊余成本就是其一级科目的账面余额-计提的减值准备。

金融资产期末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是什么意思?

1、金融资产期末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是金融资产期末计量使用摊余成本法。2、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3、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使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的,这是一个计量方式,期末摊余成本是其的账面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摊余成本只是用来算债券的实际利息收入的。

摊余成本包括公允价值变动吗

摊余成本不包括公允价值变动。 摊余成本不考虑公允价值,摊余成本等于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已偿还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参考内容:baidu.:dongao./zckjs/fdzl/201308/115171.s债券摊余成本可能这位同学数学不怎么扎实哈,给你说个数学上的理解你就懂了,首先每年的利息年金折现,用到的折现率就是市场利率,就是让你求的。具体的是每年的利息是1100*3%=33,用到成本会计里面的年金现值,其实和会计上面的是一样的,简化的而已所以折现,然后下面的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解了,你用r1=6%,可以得到p1(自己计算),然后用r2=7%,可以得到一个p2.(注意要使得这两个价格在105000两边)然后你想想,高中数学上面是不是说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啊,这两点其实就是上面你特殊值确定的两点,可以列出一个直线式,然后假定这个是直线变化的,把你的价格p带进去,不久得到对应的市场利率了嘛,这个是这样计算的哈,可不是我自己创造的哦!实际发行价格为=1000万*(p/f,5%,5)+1000万*6%*(p/a,5%,5)=10432700元第一年利息费用为=10432700*5%=521635元应付债券摊余成本=10432700-(600000-521635)=10354335元第二年和第一年方法一样利息费用为517716。75滩余成本为10272051。75。。。。。。。什么是摊余成本?比如发行债券的摊余成本?采用实际利率法怎么核算?摊余成本是实际利率法中的一个概念,摊余成本=初始成本-已收回的资金+累计折价摊销额-累计溢价摊消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每期摊销额=现值*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相同吗1、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分录中体现为成本+利息调整)应付债券也是这样的请看分录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票面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贷: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借: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贷:应付债券-面值票面价-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2、这两者计算摊余成本是一样的方法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摊余成本第一种方法:该可转债券的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5000*6%*(P/A,9%,5)+5000*(P/F,9%,5)=4416.41万元;11年末的摊余成本=4416.41*1.09-300=4513.89万元;12年初的摊余成本=4513.89*1.09-300=4620.14万元。第二种方法:12年初的摊余成本=(5000+300)/1.09=4862.38万元。应付债券期初摊余成本a+c-b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费用-支付的利息-支付的本金公式里的利息费用是指交易费用,支付的利息包括债券包含尚未支付的利息,所以期末不管是不是已经支付利息,此利息都是实际存在的,不可能为0一个会计问题——关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包括~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利息费用是,要把所有“应付债券”下的所有二级科目都算上,即“应付债券”的余额乘以实际利率作为利息费用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摊余成本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这样可以么?

摊余成本怎么理解通俗

我举个例子,就很容理解什么是摊余成本了。假如你把100元钱存入银行,利息3%,那一年以后,你可以从银行取回本息和103元,这个3%就是名义就是名义利率,就是从数值金额上获得的利息收益。但因为存在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上涨),这一年获得的3%的利息收益里包含了通货膨胀,假如这一年的通货膨胀率是2%,意思就是之前存入的100元的购买能力和一年后102元[100*(1+2%)]的购买能力是相同的,你存银行的实际收益只有1元[100*(3%-2%)]。这里的3%-2%=1%就是实际利率,就是从时间价值上获得利息收益。这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了什么是实际利率,这就是摊余成本的真实定义,只是我用例子来说明的。

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计算: 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①扣除已收回的本金; 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如何算?

1、长期应付款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并按照摊余成本列报。就是例题中摊余成本一列,金额等于长期应付款总账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总账余额。实际利率就是财务管理中的内含报酬率。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的就是实际利率摊销法。基本思路可以参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额摊销方法,基本是异曲同工。实际利率的选择一般会给出,不需要考生计算。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互参照:长期应付款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明细科目,未确认融资费用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明细科目。那么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2、关于具有融资性质的理解。一般如果分期的年限超过三年的就可以理解为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如果是少于三年的分期付款购买基本上不需要折现来考虑。对于分期收款销售来说,按照收款额度来确认销售。分期付款购买也是按照实际的付款额来确认入账价值。3、不管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买,如果是有安装工程的,那么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都需要计入到在建工程中,也就是资本化处理。这个需要记住。另外安装期完成的,为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就全部确认为当期的财务费用。这个实际上就是企业确认的融资利息支出。对于融资出租方来分期收款销售方来说,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其实就是属于企业的融资利息收入,要冲减企业当期的财务费用。但是为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并不是征收营业税的范围。因为不管是融资租出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产品来说都是实质上的分期收款销售行为,那么税法上都是作为销售增值税应税产品来处理的,那么作为混合销售征收增值税。如果能合理区分利息收入的可以按照含税价格处理。一般情况收到的租金都是无法区分融资性质的利息收入的。

什么是摊余成本,书上说的好晦涩,简单通俗点就好了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现金流入-收回的本金-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最早一期的摊余成本一般等于实际的付现金额 再给你解释一下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实际上是由于发行债券、等金融资产采用溢价或折价方式所造成的,由于当时是溢价或折价发行,那么发行价和面值之间就产生了差异,以后各期是对该差异的调整,最终是摊销到面值的。这个是个财务管理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发行价摊销了本期利息调整金额后的余额就是摊余成本,就是摊销过后的成本

帮忙解释一下摊余成本的概念

首先理解 摊余成本 的本质:资金的 时间价值。就是以后的收益或者支出,在当下会计期间的记账处理方式。必须搞清楚,以后会经常用到。后面摘录的,你仔细阅读。 一、摊余成本的概念  (一)摊余成本概念的准则界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以数量计算的方式给出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下简称金融资产(负债))定义。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二)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的概念适用于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中,与实际利率法对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的摊销相联系。将摊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对摊销金融资产(负债)的计量中,根据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即在定义“当前”时点上,金融资产(负债)摊余成本在金额上等于其账面价值。实际上,在金融资产(负债)的存续期间,其摊余成本也等于其账面价值。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取得时,按照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但不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投资面值计入“面值”明细账户,初始确认金额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明细账户。此时,计算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到当前账面价值的折现率,即实际利率。在持有投资期间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利息调整”明细账户金额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假设不考虑本金的收回以及资产减值因素,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利息调整摊销额,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列示)+“应计利息”借方余额,即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将“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余额摊销至零。可见,摊余成本的第一项调整是对“成本”明细账户的调整,第二项调整是对“利息调整”和“应计利息”明细账户的调整,第三项调整是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调整,摊余成本在数量上等于账面价值。  二、实际利率法核算模型及简便算法  (一)实际利率法核算模型  对金融资产来说,在持有期间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分录模型为:  借:应收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借/贷: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  该分录模型适用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债券和贷款等。分录中的“应收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债券的应收利息,属于流动资产;若为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应收取的利息属于非流动资产,应计入“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  对金融负债来说,在持有期间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分录模型为:  借:成本费用科目(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应付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借/贷:金融负债——利息调整差额  该分录模型适用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分录中的“应付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债券的应付利息,属于流动负债;若为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应支付的利息属于非流动负债,应计入“金融负债——应计利息”科目。  (二)实际利率法的简便算法  对于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的核算,一般采用列表计算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上述分录模型中的金额。在确认后,计算实际利率时,编制“实际利率法摊销表”,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表上金额进行会计处理。按照以上的分析,摊余成本等于账面价值,那么,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后续计量时,可以不通过列表形式计算分录模型的金额,而直接按照摊销前该项金融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实际利率的乘积确认各期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或应分摊的成本费用,按照面值(本金或成本)与票面利率(合同利率)确认各期应收取或支付的利息债权或债务,差额作为利息调整项目。这样,避免了编表以及保管表格供以后各期利用的麻烦。采用账面价值按照分录模型摊销,发生金融资产减值,重新计算实际利率后,按照账面价值与新实际利率计算确定本期的投资收益即可,不必重新编制摊销表,简化了核算工作。  (三)一个简化核算的实例  下面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进行说明。甲公司属于工业企业,20×0年1月1日,支付价款1 000万元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 250万元,票面年利率4.7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甲公司将购入的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首先计算实际利率,(59×5+1 250)×(1+R)-5=1 000,得出R=9.05%,此时不编制“实际利率法摊销表”。  1. 2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   贷:银行存款                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 20×0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1 250-250=1 000,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   31.5   贷:投资收益         (1 000×9.05%)90.5  3. 20×1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余额=1 250,“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余额=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余额=250-31.5=218.5,因此,其账面价值=1 250+59-218.5=1 090.5,实际上账面价值可以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总账余额得到,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   39.69   贷:投资收益       (1 090.5×9.05%)98.69  以后各期以此类推。  三、摊余成本概念的再思考  (一)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联系摊余成本的概念应用于金融资产(负债),在金额上等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或账面价值均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范的5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之一。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区别在于:摊余成本运用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体现按实际利率法摊销的动态过程,表示在每期摊销后的余额;账面价值注重各资产或负债相关账户与备抵账户在某一时点的数量关系。  (二)摊余成本概念的扩展若将摊余成本的概念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扩展到其他资产(负债)的计量过程,那么上述分录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分期付款购买资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无形资产以及融资租赁等业务的核算。例如,在分期付款购买资产业务中,“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累计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长期应付款”账户余额经过“未确认融资费用”费用账户余额调整后的金额,即长期应付款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金额;分期付款信用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折现率。

摊余成本的做法

摊余成本的做法如下:溢价发行: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实际成本×实际利率;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折价发行: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账面余额和摊余成本的区别:账面余额是指某个账户的账面实际余额,即账户结存的科目余额,并未扣除其备抵科目余额,摊余成本是指利用实际利率作为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摊余成本的实际是一种价值,是某一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摊余成本是利用实际利率作为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扣除利息后的金额。摊余成本主要被用在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方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融经过调整以后的结果。

摊余成本的作用?

摊余成本相当于资产的实际价值,例如固定资产的有成本,还有折旧,以及减值准备,那么它的实际价值(也叫账面价值)就是成本减折旧,减减值准备。这只是个比方。实际中用到摊余成本的一般为金融性资产,但不包括股票,主要用于债券和贷款,其实也就是企业从外面借的钱,原理都是一样的,您的题目比较笼统,不清楚您是想知道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的计算还是摊余成本的计算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的计算实际上是资产内涵报酬率的计算,也就是实际付出的利息,而不是应计利息,计算方法一般用的是用求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折现率的方法,比如您买的债券(或其他资产)市场上价格(公允价格)是10 000元,而您分期付款,每年末要付3 000元,付4年,那么将每年的3 000折现,要有个折现率,通过这个折现率折成现值10 000,那么这个折现率就是实际利率,用您实际付出的成本乘以这个实际利率是您实际上负担的利息。为什么会有这个实际的利息了,因为您一开始就占用了这个资产至于摊余成本,则是您实际付出的价值,比如您年末付出了3 000元,又收到了100元的利息,那么实际上您付出的价值就是 2 900对吧希望您理解了摊余成本和其中的计算。 摊余成本,是指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870211.html?si=1关于摊余成本的几个问题 应付债券  (一)一般公司债券  企业发行的一般公司债券,无论是按面值发行,还是溢价发行或折价发行,均按债券面值记入“应付债券”科目的“面值”明细科目,实际收到的款项与面值的差额,记入“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企业发行债券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按债券票面价值,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票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利息调整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应付债券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应付债券在债券存续期间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债券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  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在进行分拆时,应当先对负债成份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确定负债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再按发行价格总额扣除负债成份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  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可转换公司债券包含的负债成份的面值,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科目,按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份,在转换为股份前,其会计处理与一般公司债券相同,即按照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确认利息费用,按照面值和票面利率确认应付债券,差额作为利息调整进行摊销。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者在债券存续期间内行使转换权利,将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股份时,对于债券面额不足转换1股股份的部分,企业应当以现金偿还。

摊余成本法是什么意思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未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摊余成本怎么理解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计算方式:假设A企业溢价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元,实际发行价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金100元。100×10%×(P/A,i,5) + 100×(P/F,i,5) = 125其中(P/A,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年金现值系数;(P/F,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用插值法计算出实际利率i=4.33%第一年年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本期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 应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125+125*4.33%-100*10%=120.4125。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摊余成本什么意思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未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2:2007年初摊余成本=(33+550)/(1+6%)1+16.5/(1+6%)2+(16.5+550)/(1+6%)3=1040.32(万元)(1+6%)n,是按照6%的折现率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这个没有异议。33=1100*3%,1100万一年的利息,550为赎回后剩余面值;16.5=550*3%,550万一年的利息。2007年底折现,(33+550)/(1+6%)12008年底折现,16.5/(1+6%)22009年底折现,(16.5+550)/(1+6%)3最后汇总。

摊余成本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样的?

摊余成本可能很多会计人都不太清楚,知道这个名词但是不清楚具体的意思,那就和深空网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什么是摊余成本?摊余成本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的方法,与它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实际利率法。它俩形影不离。没有实际利率法就无所谓摊余成本,摊余成本是实际利率法下的必然结果,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本期计提的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期初摊余成本即为上期期末摊余成本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就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摊余成本即为其账面价值摊余成本中“摊余”是什么意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财务费用的二级明细科目内容有哪些?

摊余成本什么意思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未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指用实际利率作为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实际利率是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摊余成本并不是通常会计上理解的成本,而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通俗点说,一项资产的摊余成本就是债务人还欠你多少钱,一项负债的摊余成本就是你还欠债权人多少钱。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什么是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指用实际利率作为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实际利率是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摊余成本并不是通常会计上理解的成本,而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通俗点说,一项资产的摊余成本就是债务人还欠你多少钱,一项负债的摊余成本就是你还欠债权人多少钱。计算公式是这样的: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己收回的本金-己发生的减值损失没看懂是正常的,下面改编CPA会计教材中第一个涉及到摊余成本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帮助大家理解一下摊余成本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例】20X0年1月1日,小明以1000元购入小李公司的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年利率4.72%,按年付息,每年付息59元,到期支付本金,以上条件可算得实际利率为10%。第一年年末,小明自己盘算,这笔投资可以收到的利息是1000元本金与10%的实际利率计算得到的100元。可是小李公司实际只能支付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得到的59元。小明拿到59元后很不爽,去找小李公司理论,小李公司说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再付给你41元,就算我们又问你借了41元吧,等债券到期时一起还给你。小明心想,现在你已经欠我1041元了。这个1041元其实就是债券的在第一年年末的摊余成本,可以套用一下上面的公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000元)+投资收益(100元)-应收利息(59元)-己收回的本金(0)-己发生的减值损失(0)。第二年年末,小明自己盘算,这笔投资可以收到的利息是新的本金1041元与10%的实际利率计算得到的104.1元。可是小李公司实际只能支付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得到的59元。小明又去找小李公司理论,小李公司说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再付给你45.1元,就算我们又问你借了45.1元吧,等债券到期时一起还给你。小明心想,现在你已经欠我1086.1元了。这个1086.1元其实就是债券的在第二年年末的摊余成本,可以套用一下上面的公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041元)+投资收益(104.1元)-应收利息(59元)-己收回的本金(0)-己发生的减值损失(0)。以此类推,省略中间年份的分析,可以通过这张表计算得到每期期末的摊余成本。金额单位:元年份期初摊余成本(a)实际利息收入(b)现金流入(c)期末摊余成本(d=a+b-c)20X01,000.00100.0059.001,041.0020X11,041.00104.1059.001,086.1020X21,086.10108.6159.001,135.7120X31,135.71113.5759.001,190.2820X41,190.28119.0359.001,250.31到了第五年年末,小李公司支付59元利息后,小明可以向小李公司要求偿付的金额为1,250.31元,省略尾数即为小李公司发行债券的票面金额1250元。

摊余成本是什么意思

摊余成本的意思如下:摊余成本概念的准则界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以数量计算的方式给出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下简称金融资产(负债))定义。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摊余成本是指用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银行存款2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350元。两者的差额350元就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由实付数调为票面数。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关于摊余成本,我来说点人话

会计学到金融资产这一章会遇到一个难点小高山——摊余成本。 我总结了一个快速准确又接地气的摊余成本公式: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票面利息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公式怎么来的?首先咱们来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企业应当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在每个期末,按照每期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按照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应收利息”或“应计利息”;两者的差额挤出“利息调整”,实现对初始利息调整的摊销。并且,各期利息调整与初始利息调整方向相反,各期利息调整金额之和与初始利息调整金额相等。持有期间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①除已收回的本金; 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利息调整的摊销额); 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即: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当期收入(投资收益)-当期流入(实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另外,本期期末摊余成本即下期期初的摊余成本。 别急,别急,我们来条分缕析。 问:为什么会有利息差额? 答:因为债券票面利率跟实际利率不一致呀。 问:那把债券票面利率改成实际利率发行不就好了吗? 答:领导不同意呀,他有其特殊的目的呀。 举个栗子: A公司手头有个面值1000元,现在市场上投资收益率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可以自己定票面利率。 现在市场利率8%,如果A现在很缺钱,想多多融资,那怎么办呢?溢价发行呗,卖1079.85元,为了吸引投资者,就降低其实际还债利率,让他看起来还的利息少了,确定一个10%的票面利率付息,实际按照8%付息。这就产生了实际利息(86.39元)和票面利息(100元)的差额(-13.61元)。 现在市场利率12%,如果A现在不是很缺钱,但是想每年多收点利息费用,那怎么办?折价发行呗,按照12%的实际利率收利息,当前就便宜点卖给投资者,经测算,票面利率定10%,以927.9元的价格发行合适。这就产生了实际利息(111.35元)和票面利息(100元)的差额(11.35元)。 问:那都按照实际收到的利息记账不就好了吗? 答:会计准则不同意呀,要求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记账。 即:债券每期是按照票面金额和票面利率发生变化的,但是当前收到的银行存款的金额也是确定无疑的,这样就倒挤出一个差额,只能再增设一个二级科目(利息调整)。 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面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 2、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公式如下: 实际利息收入=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贷:投资收益】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借:应收利息】 利息调整的摊销=二者的差额 问:还是不知道啥是摊余成本? 答:我们来对“摊余成本”进行一下说文解字, “摊”是指摊掉了利息调整的金额 “余”是指剩下的金额 “摊余成本”摊掉利息调整之后剩下的债券金额 抛开所有书本的知识,我们按照常识计算一下,接着上例,A把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10%的债券卖出了1079.85元的价格,每期按照8%付息。 那么第二年收了利息之后还剩下多少钱? 1079.85*(1+8%)-1000*10%=1066.24 那折价发行的摊余成本怎样计算? 927.9*(1+12%)-1000*10%=939.25 变形之后的公式: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当期收入(投资收益)-当期流入(实收利息) 927.9+927.9*12%-1000*10%=939.25 问:有什么规律吗? 答: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息和-票面利息 无论是溢价发行还是折价发行,摊销过程都使得债券价格向面值回归。 原因是, 各期摊销就是在摊销购买时形成的账面差异,也就是在冲销利息调整科目的金额, 其实最终公司的融资还是会收到1000元面值和5期的利息500元。 这里就用到了 财务管理 中一个 重要结论 , 债券的价值随着到期时间的缩短,呈现周期性波动,最终等于面值 其中: (1)折价发行的债券其价值是 波动上升 ; (2)溢价发行的债券其价值是 波动下降 ; (3)平价发行的债券其价值的总趋势是不变,但在每个付息周期,越接近付息日,其价值升高。 这个规律可以用来检验我们计算的对不对,符合这个曲线走向就八九不离十,不符合就赶紧重算! 1、金额怎么算?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票面利息 2、分录怎么写? 1)取得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面值】 应收利息【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溢价差额】 贷:银行存款 【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折价差额】 2)后续计量: (1)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债券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 (2)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将上述“应收利息”替换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3)处置时: 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投资收益【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差额】 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END

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的使用满足(历史成本)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使用摊余成本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摊余成本一般出现在使用实际利率法核算的项目中,摊余成本=成本-利息调整-减值准备,最容易理解的解释是:摊余成本和账面价值的概念差不多,就是成本减去备抵科目后的余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但在例题中: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现金流入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的公允价值)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就是求应收本金和应收利息的现值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根据“新准则”第三十二条和三十三条,对于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三十三条规定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例:假设大华股份公司2005年1月2日购入华凯公司2005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债券面值1 000元。公司按105 359元的价格购入100份,支付有关交易费2 000元。该债券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最后一年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应根据付息次数和本息现金流量贴现,即“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根据上述公式,按12%的利率测试:本金:100 000×0.55839(n =10,i=6%)= 55 839利息:7 000×7.36(年金:n =10,i=6%)=51 520本息现值合计 107 359本息现值正好等于投资成本,表明实际利息率为12%。做会计分录如下: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2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359贷:银行存款 107 359根据实际利率,编制溢价摊销表,如表1。2005年6月30日收到第一次利息,同时摊销债券投资溢价。根据表1,作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 7 000贷:投资收益 6 441.54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58.46在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06 800.54元。通过上面的例子可知,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时摊余成本)。在受到债券利息的帐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受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如果购买债券只用于交易,不会一直持有到期,则初始摊余成本就是买价,而其他费用则在编制会计分录是借记投资收益。

会计中摊余成本的概念是什么?期初的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摊余成本计算方式:假设A企业溢价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元,实际发行价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金100元。100×10%×(P/A,i,5) + 100×(P/F,i,5) = 125其中(P/A,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年金现值系数;(P/F,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用插值法计算出实际利率i=4.33%第一年年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本期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 应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125+125*4.33%-100*10%=120.4125;扩展资料:摊余成本主要包括持有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工程物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摊余成本不能在一年之内通过某种经济运作转化为可用资金,例如有企业的长期设备,减值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摊余成本

什么是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什么是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一、算法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摊余成本什么意思

摊余成本意思是用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摊余成本是一种会计原则,指将一次性的大费用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多个会计期间来减少单期的费用冲击。通常是一次性的,仅在特定期间发生一次,会把大的支出费用均等分摊在多个会计期间中。例如改造工厂的费用可能比较大,而厂房的使用寿命却可能达到数十年,因此这些费用可以按一定比例分摊到一段时间内,以减少单期费用的冲击。摊余成本可以在总账和损益表上出现,但摊余成本首先会记入资产账户。负债账户或股东权益账户也可能会记载摊余成本,具体取决于摊余成本的确认原则。摊余成本相关会计分录:1、初始计量。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利息调整(倒挤,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贷:银行存款等。2、后续计量。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贷:投资收益,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倒挤,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3、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借:银行存款,贷:应收利息(分期付息,最后一次收到利息),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得利息),债权投资成本。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名词解释

摊余成本是一个金融术语,它指的是借贷资金的剩余本金,也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摊余成本的定义: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其持有期间按照摊余成本法进行计量后的金额。它是由初始计量价值减去已偿还或摊销的本金或利息金额所得到的余额。摊余成本的作用:摊余成本在会计中的使用是为了反映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价值,尤其是长期持有的金融工具。通过将购买价格与预期未来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分摊到持有期间的会计周期中,摊余成本法有助于减少短期价值波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提供更稳定和可比较的财务信息。摊余成本的计算:摊余成本的计算通常涉及考虑利息、费用和还本等因素,以确定每个会计周期内的应计利息和摊销金额。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按照固定利率、固定还款计划或其他事先确定的条件发放和偿还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例如债券、贷款和长期债务。摊余成本法的简介:定义:摊余成本法是一种资产计量方法,它将资产的成本分配或摊销到其预期使用寿命期间。该法将资产的成本分摊为若干会计期间,并将其作为资产价值的一部分进行记录。但资产的成本分摊到的是使用寿命期间,而不是在购买时一次性计入损益表。应用范围:摊余成本法通常应用于长期可辨认资产,如无形资产、长期债权、长期投资和有形资产等。它适用于那些具有确定的使用寿命或预期可使用期限的资产。优点和局限性:摊余成本法的优点是反映了资产的实际消耗情况,更准确地反映了资产价值的变化。此外还分摊了资产成本,有助于平滑损益表的波动。然而,摊余成本法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需要对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合理的估计,如果估计不准确,可能导致资产价值的失真。

摊余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摊余成本=上期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现金流入。折价发行: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怎么理解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拓展资料:根据“新准则”第三十二条和三十三条,对于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三十三条规定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应根据付息次数和本息现金流量贴现,即“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开办费摊销可以摊入主营业务成本吗

  一般不可以。新准则下,开办费于发生时直接记入管理费用。  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筹建期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支出。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七十条规定,开办费可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但此种摊销方式与前述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前述处理方法是分期归集,一次摊销,此种方式则是分月归集,次月摊销。
 首页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