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一、“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科目均属于成本类科目,其用途是归集各项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的成本。”生产成本“的成本项目中包括了”制造费用“,2、区别。核算的具体内容和程序不同,”制造费用“账户只反映车间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生产成本“归集生产的全部费用,包括了制造费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先在”制造费用“账户归集,期末再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结转到“生产成本”的各产品明细账中,与先期计入生产成本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一起汇总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二、具体说明1、一般工业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构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发生时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账户;发生时先记入“制造费用”账户,期末再分配转入“生产成本”账户。(1)直接材料。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费用。(2)直接人工。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上述直接费用根据实际发生数迸行核算,并按照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归集,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直接计入成本。(3)制造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车间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机物料消耗、水电费、办公费以及停工损失、信息系统维护费等。不能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直接计入成本的费用,需要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2、”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该科目借方反映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贷方反映完工转出的产品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的成本。(1)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2)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3)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于期(月)末,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3、“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1)车间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银行存款“等科目。(2)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等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3)除季节性的生产性企业外,制造费用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成本类科目有哪些
成本类科目有:1、生产成本。指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2、制造费用。指在未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前,应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核算,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中。3、劳务成本。指企业提供劳务作业而发生的成本,可以是公司内也可以是公司外。4、研发支出。指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使用资产的折旧、消耗的原材料、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以及借款费用等。5、工程施工。指建筑安装企业归集核算工程成本的会计核算专用科目。扩展资料:劳务成本: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对外提供劳务发生的成本。企业(证券)在为上市公司进行承销业务发生的各项相关支出,可将本科目改为”5201 待转承销费用”科目,并按照客户进行明细核算。二、本科目可按提供劳务种类进行明细核算。三、企业发生的各项劳务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建造承包商对外单位,专项工程等提供机械作业(包括运输设备)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机械作业”科目。结转劳务的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完成或尚未结转的劳务成本。
"生产成本”科目的余额应列入什么?
"生产成本”科目的余额应列入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应包括: 产成品、在产品、在途物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存货跌价准备(作为减项)等,还有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采用零售价核算存货的企业,还应增设“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也包含在存货项目中。生产成本账户: 1、账户性质:成本类账户。 2、账户用途: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确定产品实际成本。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等。 3、账户结构:借方记增加,登记因生产成品发生的全部费用;贷方记增加,登记已完工入库产品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完工的在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 4、明细账户:按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设二级账,再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明细账。
生产成本科目的余额是怎么计算的?
一、本科目核算小企业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生产费用。二、本科目应当设置以下明细科目:(一) 基本生产成本;(二) 辅助生产成本。三、小企业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别归集,属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属于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提供的动力等间接费用,应当在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科目核算后,再转入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其他间接费用先在“制造费用”科目汇集,月度终了,再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产品成本。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材料”、“应付福利费”等科目。各生产车间生产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月度终了,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四、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应于月度终了,按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五、小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及成本计算方法。六、本科目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如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帐(或成本计算单),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七、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小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的成本。扩展资料生产成本的会计处理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企业(农业)进行农业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可将本科目改为“5001 农业生产成本”科目,并分别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和水产业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和成本项目,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企业(房地产开发)可将本科目改为“5001 开发成本”科目。二、本科目可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核算。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下同),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产成本
成本类科目有哪些
成本类科目是反映成本费用和支出的,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成本类科目有哪些呢?下面与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对成本费用和支出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登,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和工程施工。以下是具体定义:1、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可设置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算,并可以分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2、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在未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前,应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核算,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之中。3、劳务成本劳务成本是指企业提供劳务作业而发生的成本,相对于公司劳务收入而言,可以是公司内也可以是公司外。如提供修理、搬运服务等,相应的人工工资、福利、劳保、相关费用等就是劳务成本。4、研发支出研发支出是指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使用资产的折旧、消耗的原材料、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以及借款费用等。5、工程施工工程施工是建筑安装企业归集核算工程成本的会计核算专用科目,是根据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对建设工程进行新建、扩建、改建的活动。工程施工下设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等四个明细。
生产成本的明细科目有哪些
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扩展资料: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可设置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算,并可以分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制造费用在未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前,应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核算,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之中。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加上期初在产品成本,减去期末在产品成本,便能计算出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 + 本期发生生产费用 =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 +期末在产品成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产成本
成本类科目有哪些?
成本类科目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和工程施工。成本类科目是反映成本费用和支出的,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成本类科目是反映成本费用和支出的,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对成本费用和支出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登,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和工程施工。成本类科目基本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用以核算生产产品的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应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例如: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立为三级明细。按规定的成本项目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在各三级明细中设立专栏核算。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用以核算动力、修理、运输等为生产服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应按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和产品。例如动力、修理、运输、自制工具、自制材料等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立为三级明细,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在各三级明细中设立专栏核算。
基本生产成本是一级科目吗?(基本生产成本是几级科目)
1、基本生产成本是一级科目吗。 2、生产成本属于一级科目吗。 3、基本生产成本可以作为一级科目吗。 4、成本会计基本生产成本是一级科目吗。1.基本生产成本属于二级科目,一级科目为生产成本。 2.基本生产成本,是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 3.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4.生产成本科目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明细科目。 5.“基本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应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例如: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多栏式明细账,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6.“辅助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应按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和产品(例如:动力、修理、运输、自制工具、自制材料等)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多栏式明细账,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生产成本的会计科目设置包括什么
生产成本的会计科目设置包括: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单位发生生产成本支出的时候,账务处理是, 借:生产成本—某某产品, 贷:原材料—某某材料, 制造费用—某某明细。
生产成本有哪些明细
问题一:生产成本包括哪些明细科目 生产成本科目核算的内容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产品的各种原材料;本科目中的材料,主要指直接发放到产品上的各种材料。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人工: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绩效工资、各种补贴及津贴。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福利费:指的是按参加产品生产工人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指的是从当月制造费用科目余额中转入的成本。 问题二:生产成本包括哪些会计科目 有! 问题三:生产成本的明细科目有哪些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XX车间-固定费用/变动费用(人工费/材料费) 问题四:生产成本有哪些科目组成 生产成本亦称制造成本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本,即,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生产成本”账户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明细表账户。为了具体反映每一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和实际生产成本,该两个明细账户可按产品种类进行三级明细核算。 生产成本的构成 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 问题五:制造费用包括哪些明细科目 一、固定费用 1、制造费用――――工资:基本工资+加班费:是指公司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应得工资加班费。 2、制造费用――――职工福利费(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超过工资总额的14%):指实际发生的生产部门职工节日礼金,慰问金,工伤医疗费等,劳保用品费;节日发放的福利用品; 3、制造费用――――折旧费:本二级科目指生产部及车间管理部门、动力及机修车间使用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每月底计提的折旧费用。 4、制造费用――――机物料消耗:本二级科目指生产部、车间加工产品所需共用的零配件,印刷胶带,不干胶标签等各车间、各产品共用辅料; 5、制造费用――――办公费:车间日常办公用品费+书报费+印刷费(如产品标签) 6、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本二级科目对生产资材部门使用的低值易耗品依据公司财务制度规定摊销结转费用。 7、制造费用――――租赁费:本二级科目指公司生产资材部租用厂房、仓库、机器设备等发生的费用。 8、制造费用――运输费:本二级科目指公司购买原辅材料所发生的海运费、空运费、陆运费等,它分为“国内”,“国外”发生的运费。 9、制造费用――保险费:本二级科目指生产资材部门的正常职工保险和购买货物的保险费,生产部使用机器设备的保险费以及车辆保险等。 10、制造费用――差旅费:本二级科目包含生产资材部职工出差发生的长途交通费、住宿费和出差补助,另指生产资材部职工市内办公发生的交通费等。 二、变动费用 11、制造费用――水电费:本二级科目指生产车间水电消耗费用。 12、制造费用――职工教育经费:本二级科目指公司按照一定标准实际发生的公司生产部职工教育基金。 13、制造费用――工会经费:本二级科目指的是公司和个人按一定工资比例交纳的工会费 14、制造费用――外部加工费:本二级科目主要指支付厂外的零件、在产品发生的各种加工费、劳务费等 15、制造费用――设计制图费:新品加工制图、试验费等; 16、制造费用――劳动保护费:二级科目指公司为生产部门职工购买劳保用品所发生的费用。 问题六:生产成本明细有哪些?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其他直接费 问题七:产品生产成本包括哪几个项目? 产品生产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 1) “生产成本” 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顶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记入本科目的借方;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成本,应于期(月)末记入本科目的贷方;本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 2) “制造费用” 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该科目可按不同的生产车间、部门和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等记入本科目的借方;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记入本科目的贷方。 问题八:生产成本都有那些明细科目分别都核算什么? 一、生产成本核算企业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本科目应当设置以下明细科目:(一)基本生产成本;(二)辅助生产成本。 企业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别归集,属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户本,属于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提供的动力等间接费用,应当在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科目核算后,再转入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其他间接费用先在“制造费用”科目汇集,月度终了,再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产品成本。 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材料”、“应付福利费”等科目。 各生产车间生产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月度终了,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应于月度终了,按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的成本。 二、制造费用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应当作为期间费用,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不在本科目核算。 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借记本科目,贷记“材料”等科目。 发生的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 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车间支付的办公费、修理费、水电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发生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借记本科目,贷记“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银行存款”等科目。 制造费用应按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的规定,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应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并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除季节性生产外,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问题九:生产成本里的辅助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哪些? 1、基本生产:为生产某种产品直接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等。可设三个明细科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基本生产成本的核算(1)企业本月发生的各项直接基本生产费用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2)月终,分摊应由基本生产成本负担的制造费用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3)生产完成并已入库的产成品和自制半成品借:产成品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2、辅助生产成本:属于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提供的动力等直接费用,可按辅助生产车间设置,在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核算后再转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科目。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1)企业本月发生的各项直接辅助生产费用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2)月终,分摊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3)月终,辅助生产成本按一定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成本、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问题十:会计中,哪些计入生产成本,哪些计入制造费用?具体怎么区别 为生产某种产品而花费的计入生产成本,生产车间发生的没有明确在具体的产品上的计入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期末结转到生产成本余额为零,生产成本期末有余额,因为存在着在产品。
成本类的会计科目有哪些
成本类科目主要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等,其中,“生产成本”科目下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成本类科目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成本类科目最常见的科目是“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其中,“生产成本”指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制造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发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国家规定的有关环保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生产成本是什么类科目
生产成本是成本类科目。生产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或者结转的金额。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1、基本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2、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于期(月)末,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包括哪些明细科目
生产成本明细账科目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明细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用以核算生产产品的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用以核算动力、修理、运输等为生产服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
成本属于什么科目
成本属于成本类科目。属于成本的科目有: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等。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具体内容为:直接材料,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直接人工,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等支出。制造费用,是企业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生产成本是指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也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生产成本属于成本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借方登记某一生产经营阶段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所有费用。贷方登记并转出已完成生产经营某一阶段的实际成本。该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了未完成产品或未收获农产品的成本。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
生产成本计入哪个会计科目
生产成本属于什么会计科目?生产成本属于成本类科目.借方登记生产经营过程中某阶段所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贷方登记转出已结束生产经营某个阶段的实际成本.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或尚未收获的农产品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生产成本怎样核算?生产成本核算一般有五种方法,分别是: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以及ABC成本法.成本核算是指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生产成本的会计科目设置包括置“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2、设置“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企业的会计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生产成本的费用类别设置三级的会计科目。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性表示,同时也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生产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产品生产成本包括哪些会计科目"产品成本"核算,分为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及库存成本三个阶段:1、产品在生产阶段,需要进行成本的归集,大致涉及科目及核算内容为:生产成本-基本材料成本-主要原材料(度分材料设置明细生产成本-基本知材料成本-辅助材料(分材料设置明细生产成本-基本材料成本-燃料动力(煤炭、电力、燃油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或者制造费用可以作为一级科目体现),可设置更多明细生产成本-直接人工(可以作为费用,记入"制造费用-工资")2、产品销售成本,以销量为主体记载的生产成本的道转移(即按一定计价方法对回销售产品进行成本的核算),与产品销售收入相对应,一般按产品明细进行核算,如"产品销售成本-A产品"3、库存产品成本,也是产品成本的一种核算,是对产品产出过程中生产成本结转计入"库存商品"后,并按一定方法结转销售成本后,库答存商品结余的成本.生产成本一般采用什么账簿应该采用多栏式明细账.多栏式明细账是在每一张帐页上按照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分设若干专栏,用以反映各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的金额,以提供详细的核算资料.这种格式主要使用于成本费用类科目和收入类科目,如管理费用、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的明细分类核算.生产成本明细账是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而专业制定的账目,是会计总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业企业的财务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什么是成本类的科目,什么是费用类的科目,对成本类跟费用类在会计核算的时候该怎么样做等,财务如能够都弄清楚,做账时就没有任何的问题.
生产成本应该设置哪些明细科目?
1、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福利费:指的是按参加产品生产工人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2、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人工: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绩效工资、各种补贴及津贴。3、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指的是从当月制造费用科目余额中转入的成本。4、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产品的各种原材料;本科目中的材料,主要指直接发放到产品上的各种材料。扩展资料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成本是衡量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企业必须以产品销售收入抵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才能确定盈利,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生产成本的控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生产成本法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用生产成本法计算成本时,只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当期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包括哪些
生产成本包括“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明细科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应按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和产品(例如:动力、修理、运输、自制工具、自制材料等)为成本计算对象。“基本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应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例如: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立为三级明细。生产成本定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可设置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算,并可以分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制造费用在未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前,应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核算,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之中。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加上期初在产品成本,减去期末在产品成本,便能计算出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生产成本的二级科目
生产成本包括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直接材料。辅助生产发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直接材料。生产成本介绍:生产成本亦称制造成本,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本,即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分配转入的间接费用。贷方登记转入库存商品账户的完工产品的制造成本。期末借方余额表示生产过程尚未完工产品的成本,即期末在产品成本。该账户的明细分类账应按产品品种分别设置。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可设置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算,并可以分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制造费用在未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前,应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核算,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之中。
生产成本属于什么科目
生产成本属于成本类科目。生产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或者结转的金额。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可设置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算,并可以分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制造费用在未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前,应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核算,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之中。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加上期初在产品成本,减去期末在产品成本,便能计算出本期完工产品成本。生产成本的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明细账,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生产成本是什么科目?
生产成本根据情况不同转结到的科目不同:生产成本直接生产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成本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生产成本产出农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科目。另外,会计期末,应当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对上述共同负担的费用进行分配,借记本科目、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贷记本科目。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验收入库时,按其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本科目。相关信息:生产成本包括产品生产所耗费的原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工资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修理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可以分为三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交通费、劳动保护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物料消耗、生产用工具费、水电费、运输费和保险费等等。
生产成本的会计科目设置包括
生产成本的会计科目设置包括:1、设置“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2、设置“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企业的会计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生产成本的费用类别设置三级的会计科目。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性表示,同时也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生产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是什么科目
生产成本也指“生产成本”会计科目,属于成本类科目,是指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生产成本借贷方向生产成本借贷方向为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借方登记某一生产经营阶段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所有费用,贷方登记并转出已完成生产经营某一阶段的实际成本。该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了未完成产品或未收获农产品的成本。生产成本核算什么1、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的成本。企业(农业)进行农业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可将本科目改为“5001农业生产成本”科目,并分别按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和水产业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和成本项目,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企业(房地产开发)可将本科目改为“5001开发成本”科目。2、生产成本科目可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核算。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品种、类别、订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下同),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生产成本相关会计分录生产成本常见的会计分录如下:生产经营领用材料: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成本)贷:原材料生产工人工资分配:借:生产成本贷:应付职工薪酬结转制造费用: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完工入库: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主要构成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1、直接材料,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2、直接人工,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等支出。3、制造费用,是企业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生产成本属于什么科目
生产成本属于成本类科目。生产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生产成本属于成本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或者结转的金额。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成本是衡量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企业必须以产品销售收入抵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才能确定盈利,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生产成本的控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生产成本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用生产成本法计算成本时,只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当期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变动成本率公式
变动成本率公式如下:变动成本率的计算公式是: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量)×100%=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变动成本率和边际贡献率的关系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由于销售收入被分为变动成本和边际贡献两部分,前者是产品自身的耗费,后者是给企业的贡献,两者百分率之和应当为1。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解析:边际贡献率就是贡献毛益率,,是指边际贡献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可变成本率是指可变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建立了可变成本率与边际贡献率的关系式:可变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可变成本率和边际贡献率是互补的。可变成本率越高,边际贡献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小;反之,可变成本率越低,边际贡献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
成本变动率的计算公式
变动成本率的计算公式是: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量)×100%=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变动成本率和边际贡献率的关系: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等于变动成本除销售收入乘100%等于(单位变动成本乘销售量)除(单价乘销售量)乘100%等于单位变动成本除单价乘100%。由于销售收入被分为变动成本和边际贡献两部分,前者是产品自身的耗费,后者是给企业的贡献,两者百分率之和应当为1。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解析:边际贡献率就是贡献毛益率,,是指边际贡献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可变成本率是指可变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建立了可变成本率与边际贡献率的关系式:可变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可变成本率和边际贡献率是互补的。可变成本率越高,边际贡献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小;反之,可变成本率越低,边际贡献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
边际贡献为什么不减固定成本
因为边际贡献本身定义就是额外增加一个单位的成本所带来的成本,这里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成本,可控成本,固定成本不受产量的影响,这个公式是不可以用来判断边际贡献的变化的,只可以计算,没有判断的效果在里面,因为影响边际贡献的只有产量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就是单位硬性必须要承担的成本,不管卖不卖的出去产品,这些费用必须发生,然后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乘以销量的意思就是说卖出去的货物的利润,当边际贡献能够和固定成本相等,那么单位这些固定成本的费用就赚回来了,再多卖一些产品的边际贡献就是企业的利润。边际贡献的计算公式: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单位边际贡献×销量=固定成本+利润。边际贡献又称边际利润或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金额。边际贡献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绝对额表现的边际贡献,分为边际贡献总额和单位边际贡献;另一种是以相对数表示的边际贡献率,是边际贡献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对还是错的
不对。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这是将 “边际贡献”和 “单位边际贡献” 混淆了。
关键绩效指标包括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成本指标和( )。
【答案】:B关键绩效指标主要可以区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成本指标和时限指标四类。
消耗性生资产怎么做成本核算
消耗性生资产怎么做成本核算应该都用数量金额式账簿记账,消耗性生物资产应该是数量金额记账,对其明细分类应该是按养育的时间来分类,如三月、半年、一年,按猪的生长过程来分类,生产性生物资产按一头母猪的生育年龄来计提折旧,这样分开核算就可以了,如果这样每头猪的单价计算,那今天、明天的价格还不一样,这个月和下月也不一样,如果办呢,会计核算只是一个估计,不可以太精确,正如一个固定资产常规是多少年折旧完,可不知道该固定资产具体的使用时间,这也是按常规的估计,有其他特殊情况发生就可以生产后再进行调整.消耗性生物资本成本怎么确定?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代售的牲畜等.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一)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包括在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二)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育毕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三)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包括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四)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成本,包括在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上述文章对于消耗性生资产怎么做成本核算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解答.消耗性生物成本包括的内容有很多,有蔬菜、牲畜、大田作物等.不同的资产其在成本上确定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看完文章的解答,大家都对消耗性生物资产有了解了吗?
消耗性生物资产与农业生产成本有何区别
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一)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按应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二)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应按收获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三)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归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费用,按应分配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农业生产成本”科目。(四)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为农产品时,应按其账面余额,借记“农产品”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五)出售消耗性生物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生物资产在产出农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属于“农业生产成本”。
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借方是增加吗
只要是资产类科目,借方都是增加
消耗性生物资产怎么结转成本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为农产品时,应按其账面余额,做如下分录, 借:农产品,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
无论是消耗性生物资产,生物性生物资产还是公益性生物资产,外购的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
无论是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还是公益性生物资产,外购的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其中,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包括场地整理费、装卸费、栽植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原因如下: 一、企业外购的生物资产,按应计入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企业一笔款项一次性购入多项生物资产时,购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 费、保险费等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应当按照各项生物资产的价款比例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生物资产的成本。 例如:20×7年2月,甲农业企业从市场上一次性购买了6头种牛、15头种猪和600头猪苗,单价分别为4000元、1400元和250元,支付的价款共计195000元,此外,发生的运输费为4500元,保险费为3000元,装卸费为2250元,款项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 有关计算如下: (1)确定应分摊的运输费、保险费和装卸费 分摊比例=(4500+3000+2250)÷195000=5% 因此,6头种牛应分摊:6×4000×5%=l200(元) 15头种猪应分摊:15×l400×5%=1050(元) 600头猪苗应分摊:600×250×5%=7500(元) (2)确定种牛、种猪和猪苗的入账价值 6头种牛的入账价值:6×4000+1200=25200(元) 15头种猪的入账价值:15×l400+1050=22050(元) 600头猪苗的入账价值:600×250+7500=157500(元) 甲农业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种牛 25200 ——种猪 22050 消耗性生物资产——猪苗 157500 贷:银行存款 204750 二、自行繁殖、营造的生物资产 企业自行营造的生物资产,应当按照不同的种类核算,分别按照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确定其取得的成本,并分别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一)自行繁殖、营造的消耗性生物资产 对自行繁殖、营造的消耗性生物资产而言,其成本确定的一般原则是按照自行繁殖或营造(即培育)过程中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既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也包括应分摊的间接费用。 1.不同种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构成 (1)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包括在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2)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3)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包括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4)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成本,包括在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例如:甲企业20×7年3月使用一台拖拉机翻耕土地100公顷用于小麦和玉米的种植,其中60公顷种植玉米、40公顷种植小麦。该拖拉机原值为60300元,预计净残值为300元,按照工作量法计提折旧,预计可以翻耕土地6000公顷。有关计算如下: 3月份应当计提的拖拉机折旧=(60300-300)÷6000×l00=1000(元) 玉米应当分配的机械作业费=1000÷(60+40)×60=600(元) 小麦应当分配的机械作业费=1000÷(60+40)×40=400(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玉米 600 ——小麦 400 贷:累计折旧 1000 2.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确定的特殊问题 (1)郁闭及郁闭度的概念 郁闭是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确定中的一个重要界限。郁闭为林学概念,通常是指一块林地上的林木的树干、树冠生长达到一定标准,林木成活率和保持率达到一定的技术规程要求。郁闭通常指林木类消耗性资产的郁闭度达0.20以上(含0.20)。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表示,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郁闭度达0.20以上(含0.20)的为郁闭林[其中一般以0.20-0.70(不含0.70)为中度郁闭,0.70以上(含0.70)为密郁闭;0.20以下(不含0.20)的为疏林(即未郁闭林)。 不同林种、不同林分等对郁闭度指标的要求有所不同,比如,生产纤维原料的工业原材料林一般要求郁闭度相对较高;而以培育珍贵大径材为主要目标的林木要求郁闭度相对较低。企业应当结合历史经验数据和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郁闭度及是否达到郁闭。各类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郁闭度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2)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郁闭前的相关支出应予资本化,郁闭后的相关支出计入当期费用 郁闭是判断消耗性生物资产相关支出(包括借款费用)资本化或者是费用化的时点。郁闭之前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处在培植阶段,需要发生较多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相关支出,这些支出应予以资本化计入成本;郁闭之后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进入稳定的生长期,基本上可以比较稳定地成活,主要依靠林木本身的自然生长,一般只需要发生较少的管护费用,从重要性和谨慎性考虑应当计入当期费用。 (二)自行繁殖、营造的生产性生物资产 对自行繁殖、营造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而言,如企业自己繁育的奶牛、种猪,自行营造的橡胶树、果树、茶树等,其成本确定的一般原则是按照其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成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区分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和未成熟的分界点,同时也是判断其相关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是区分其是否具备生产能力,从而是否计提折旧的分界点,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正常生产期的确定,对生产性生物资产是否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进行判断。例如,一般就海南橡胶园而言,同林段内离地100厘米处、树围50厘米以上的芽接胶树,占林段总株数的50%以上时,该橡胶园就属于进入正常生产期,即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 生产性生物资产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之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在“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归集,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时,按其账面余额,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例如:甲企业自20×0年开始自行营造100公顷橡胶树,当年发生种苗费189000元,平整土地和定植所需的机械作业费55500元,定植当年抚育发生肥料及农药费250500元、人员工资等450000元。该橡胶树达到正常生产期为6年,从定植后至20×6年共发生管护费用2415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橡胶树)945000 贷:原材料——种苗 189000 ——肥料及农药 250500 应付职工薪酬 450000 累计折旧 55500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橡胶树)2415000 贷:银行存款 2415000 因此,该100公顷橡胶树的成本为: 189000+55500+250500+450000+2415000=3360000(元)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橡胶树)3360000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橡胶树)3360000 生产性生物资产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之前,其用途一般是已经确定的,如尚未开始挂果的果树、未开始产奶的奶牛等;但是,如果其未来用途不确定,应当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核算和管理,待确定用途后,再按照用途转换进行处理。 (三)自行营造的公益性生物资产 对自行营造的公益性生物资产而言,其成本确定的一般原则是按照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森林保护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确定。 三、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 天然林等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仅在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能够拥有或者控制该生物资产时,才能予以确认。 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地取得,应按名义金额确定生物资产的成本,同时计入当期损益,名义金额为1元人民币,即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四、生物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 (一)生物资产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的管护费用 生物资产在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之前,经过培植或饲养,其价值能够继续增加,因此饲养、管护费用应资本化计入生物资产成本;而生物资产在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为了维护或提高其使用效能,需要对其进行管护、饲养等,但此时的生物资产能够产出农产品,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因此所发生的这类后续支出应当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管护费用是指为了维持郁闭后的消耗性林木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的正常存在或为了维持已经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正常生产而发生的有关费用,例如为果树剪枝发生的费用、为果树灭虫发生的人工和药物费用、对产奶奶牛的饲养管理费用等。 (二)林木类生物资产补植 在林木类生物资产的生长过程中,为了使其更好地生长,往往需要进行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这些采伐并不影响林木的郁闭状态),并且在采伐之后进行相应的补植。上述情况下发生的后续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林木类生物资产的成本。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例6-4)20×7年5月,甲林业有限责任公司对乙林班用材林择伐迹地进行更新造林,应支付临时人员工资15000元,领用材料20000元。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用材林 3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5000 原材料 20000 (例6-5)甲林业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乙林班统一组织培植管护一片森林,20×0年3月,发生森林管护费用共计40000元,其中人员工资20000元,尚未支付;使用库存肥料16000元;管护设备折旧4000元。管护总面积为5000公顷,其中作为用材林的杨树林共计4000公顷,已郁闭的占75%,其余的尚未郁闭;作为水土保持林的马尾松共计1000公顷,全部已郁闭。假定管护费用按照森林面积比例进行分配。有关计算如下: 未郁闭杨树林应分配共同费用的比例=4000×(1-75%)÷5000=0.2 已郁闭杨树林成应分配共同费用的比例=4000×75%÷5000=0.6 已郁闭马尾松应分配共同费用的比例=1000÷5000=0.2 未郁闭杨树林应分配的共同费用=40000×0.2=8000(元) 已郁闭杨树林成应分配的共同费用=40000×0.6=24000(元) 已郁闭马尾松应分配的共同费用=40000×0.2=8000(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用材林(杨树) 8000 管理费用 32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000 原材料 16000 累计折旧 4000
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应该怎么确定
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确定条件有四点,包括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成本。具体如下: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怎么确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第八条规定,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1、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包括在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2、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3、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包括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4、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成本,包括在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上述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确定。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消耗性生物资产是什么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将收获为农产品或为出售而持有的生物资产(有生命的劳动对象)。在会计实务中指“消耗性生物资产”农业专用会计科目,属于资产性质的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生物资产是什么生物资产,是指农业活动所涉及的活的动物或植物,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生物资产初始入账价值,是指生物资产的取得成本,其所涉及的问题是,当生物资产满足确认标准时,应以什么金额入账。生物资产的取得方式包括购买、自行营造、盘盈、接受捐赠、接受投资、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因其取得方式的不同,其初始入账价值的确定也不相同。消耗性生物资产核算什么内容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企业(农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可按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等进行明细核算。消耗性生物资产发生减值的,可以单独设置“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科目,比照“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进行处理。
会计里面收入法为什么又称成本法呢
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亦称“成本法”。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或从生产要素使用者支付成本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把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雇员报酬、固定资产消耗、生产税和进口税净额、营业盈余(混合收入)相加。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雇员报酬+固定资产消耗+生产税和进口税净额+营业盈余(混合收入
原材料属于什么成本
生产成本。原材料是生产过程中必须采购和使用的材料,包括原材料的购买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等。在制造企业中,原材料成本占到总成本的一大部分,管理好原材料成本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请问会计中的生产成本与原材料的区别是什么,还有两个的定义是什么?
生产成本与原材料的区别:原材料是指放在原材料仓库物资数量与金额,而生产成本则是生产车间正在加工的在产品数量与金额。生产成本,亦称制造成本,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本,即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备用件、包装材料、外购半成品等。原材料是企业存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种、规格较多,为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和核算,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
生产成本与原材料的差别是什么
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核算也有原材料这一项
什么是原材料成本?
原材料成本是指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的成本。
成本会计的原材料有哪些?
原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的入账价值等于原材料的所有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成本会计是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活动,现代成本会计是为克服通货膨胀所引起物价变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弊端,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以资产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针对相关经济主体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价值管理活动。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继承传统成本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会计理论,是传统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环境下的延伸和拓展,将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有效结合,具有不同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可随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
计划成本法下,计划成本会减去合理损耗而实际成本不用减?谢谢
实际成本已经包括了合理损耗,计划成本是一种估算成本,其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放在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为了将这个差异核算清晰,便于提升采购管理,所以合理损耗就不应该计入成本差异科目,而应该直接减少计划成本,使成本差异能核算准确。自然损耗时,原材料按扣减损耗后的数量乘计划单价,其与实际成本差异入材料成本差异。非自然损耗,原材料依旧是扣除损耗后乘计划单价,但实际成本也得扣除非自然损耗,其差额入材料成本差异,非自然损耗待原因查明后再做处理。扩展资料: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归集和分配实现品种繁多的材料从计划价格调整为实际价格的核算,有利于企业对存货的管理,简化会计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单纯从核算的难易繁简上看,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差别不再明显,但对于大中型企业尤其在制造业,材料种类繁多、出入库频繁,使用计划成本核算优势明显。在实践中我们往往还按材料性质不同分类归集,因为同种类材料其价格走势基本是一致的,而不同种类材料价格的波动幅度差异较大,分类计算可以对同种类材料产生的材差在同种类材料的发出金额中分摊,使材料成本更接近实际成本,达到按实际成本简化核算的效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划成本法
原材料实际采购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材料采购成本包括购入材料支付的买价和采购费用(如材料购入过程中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等)。 原材料成本核算内容: 1.买价(供货单位的*位为价格); 2.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 3.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4.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包括挑选整理中发生的工资支出和必要的损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 5.购入材料负担的税金和其他费用。
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包括什么
采购成本包括集中采购机构成本、采购人付出成本、供应商投标成本。集中采购机构成本主要是指从事政府采购活动所花费的资金与劳动付出。采购人付出成本主要包括采购项目预算成本、技术参数确定成本、租用开标场地成本(强令进入招投标市场的政府采购活动,不光是集中采购机构要付场地租用费,采购人也要按一定比例承担相关费用)。供应商投标成本根据投标成本性质可分为固定成本与非固定成本两类。扩展资料采购成本指与采购原材料部件相关的物流费用,包括采购订单费用、采购计划制订人员的管理费用、采购人员管理费用等。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就企业采购来说,节约成本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种:价值分析法与价值工程法;谈判;早期供应商参与ESI;杠杆采购;联合采购;为便利采购而设计,DFP—自制与外购的策略;价格与成本分析;标准化采购。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采购成本
什么是规模经济?如何确定企业适度规模?试解释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
1、简单回答,可以认为“经济”讲的是如何节省,规模讲的是生产产品的数量。所以规模经济就是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时能够实现单位成本的降低的一种状态,这时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而正向减低。但是生产与成本的关系理论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产品是在一定数量规模之内符合上述成本和数量的关系的,但是同时绝大多数的产品也都符合边际递减的生产成本关系,即当产品生产数量超过一定规模时,就会出现产量约大,生产每个单位产品的成本却在增加,这就是“规模不经济”。2、企业的适度规模,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产品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规模、生产能力、市场需求和市场适度竞争的限度(从经济理论和实践表明,某一行业保持几家适当的竞争关系时,该行业是良性竞争市场环境)等等。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和资金是所有“规模”限度元素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所以确定企业是否在适当的规模范围内,主要是看企业的现金流是否能够支持企业的一个生产周期,人才的能力是否可以在上级领导出长差或者更迭时不会出现生产混乱为判据。3、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在某一时期因为选择了某种活动而不得不放弃另外其他的选择时的一种假设成本,即是指放弃的那个选择的可能产生的效益。或者说因为你选择了目前的活动错过了获得另外一份收益的可能性。机会成本对于决策分析来说,并非是绝对的第一位的考虑因素,因为一个活动/项目的选择一般会受限于人的认知能力和有关活动/项目的信息获得水平。当然如果认知能力和信息水平一定的前提下,企业主要领导人的风险偏好和过往经验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也和管理团队的执行能力密切相关。机会成本对于决策分析来说是企业在前面两个前提之下比较分析经济收益的重要指标,是使用排除法选择活动/项目的常用方法,适用范围比较小,且有许多企业本身和市场方面的客观限制。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参考内容:baidu.:dongao./zckjs/fdzl/201308/115171.s债券摊余成本可能这位同学数学不怎么扎实哈,给你说个数学上的理解你就懂了,首先每年的利息年金折现,用到的折现率就是市场利率,就是让你求的。具体的是每年的利息是1100*3%=33,用到成本会计里面的年金现值,其实和会计上面的是一样的,简化的而已所以折现,然后下面的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解了,你用r1=6%,可以得到p1(自己计算),然后用r2=7%,可以得到一个p2.(注意要使得这两个价格在105000两边)然后你想想,高中数学上面是不是说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啊,这两点其实就是上面你特殊值确定的两点,可以列出一个直线式,然后假定这个是直线变化的,把你的价格p带进去,不久得到对应的市场利率了嘛,这个是这样计算的哈,可不是我自己创造的哦!实际发行价格为=1000万*(p/f,5%,5)+1000万*6%*(p/a,5%,5)=10432700元第一年利息费用为=10432700*5%=521635元应付债券摊余成本=10432700-(600000-521635)=10354335元第二年和第一年方法一样利息费用为517716。75滩余成本为10272051。75。。。。。。。什么是摊余成本?比如发行债券的摊余成本?采用实际利率法怎么核算?摊余成本是实际利率法中的一个概念,摊余成本=初始成本-已收回的资金+累计折价摊销额-累计溢价摊消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每期摊销额=现值*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相同吗1、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分录中体现为成本+利息调整)应付债券也是这样的请看分录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票面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贷: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借: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贷:应付债券-面值票面价-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2、这两者计算摊余成本是一样的方法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摊余成本第一种方法:该可转债券的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5000*6%*(P/A,9%,5)+5000*(P/F,9%,5)=4416.41万元;11年末的摊余成本=4416.41*1.09-300=4513.89万元;12年初的摊余成本=4513.89*1.09-300=4620.14万元。第二种方法:12年初的摊余成本=(5000+300)/1.09=4862.38万元。应付债券期初摊余成本a+c-b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费用-支付的利息-支付的本金公式里的利息费用是指交易费用,支付的利息包括债券包含尚未支付的利息,所以期末不管是不是已经支付利息,此利息都是实际存在的,不可能为0一个会计问题——关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包括~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利息费用是,要把所有“应付债券”下的所有二级科目都算上,即“应付债券”的余额乘以实际利率作为利息费用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摊余成本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这样可以么?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如何算?
就是例题中摊余成本一列,金额等于长期应付款总账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总账余额。实际利率就是财务管理中的内含报酬率。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的就是实际利率摊销法。基本思路可以参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额摊销方法,基本是异曲同工。实际利率的选择一般会给出,不需要考生计算。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互参照:长期应付款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明细科目,未确认融资费用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明细科目。那么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 2、关于具有融资性质的理解。一般如果分期的年限超过三年的就可以理解为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如果是少于三年的分期付款购买基本上不需要折现来考虑。对于分期收款销售来说,按照收款额度来确认销售。分期付款购买也是按照实际的付款额来确认入账价值。 3、不管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买,如果是有安装工程的,那么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都需要计入到在建工程中,也就是资本化处理。这个需要记住。另外安装期完成的,为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就全部确认为当期的财务费用。这个实际上就是企业确认的融资利息支出。对于融资出租方来分期收款销售方来说,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其实就是属于企业的融资利息收入,要冲减企业当期的财务费用。 但是为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并不是征收营业税的范围。因为不管是融资租出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产品来说都是实质上的分期收款销售行为,那么税法上都是作为销售增值税应税产品来处理的,那么作为混合销售征收增值税。如果能合理区分利息收入的可以按照含税价格处理。一般情况收到的租金都是无法区分融资性质的利息收入的。
关于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利息调整累计摊销额=面值+利息调整摊余金额举个例子来说.我用1100买了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期初溢价100元, 第一期摊销了30元.那么摊余成本1070=初始确认金额1100+利息调整累计摊销额(-30)=面值1000+利息调整摊余金额(100-30)以此类推.不明白可留言给我
求: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参考内容:baidu.:dongao./zckjs/fdzl/201308/115171.s债券摊余成本可能这位同学数学不怎么扎实哈,给你说个数学上的理解你就懂了,首先每年的利息年金折现,用到的折现率就是市场利率,就是让你求的。具体的是每年的利息是1100*3%=33,用到成本会计里面的年金现值,其实和会计上面的是一样的,简化的而已所以折现,然后下面的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解了,你用r1=6%,可以得到p1(自己计算),然后用r2=7%,可以得到一个p2.(注意要使得这两个价格在105000两边)然后你想想,高中数学上面是不是说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啊,这两点其实就是上面你特殊值确定的两点,可以列出一个直线式,然后假定这个是直线变化的,把你的价格p带进去,不久得到对应的市场利率了嘛,这个是这样计算的哈,可不是我自己创造的哦!实际发行价格为=1000万*(p/f,5%,5)+1000万*6%*(p/a,5%,5)=10432700元第一年利息费用为=10432700*5%=521635元应付债券摊余成本=10432700-(600000-521635)=10354335元第二年和第一年方法一样利息费用为517716。75滩余成本为10272051。75。。。。。。。什么是摊余成本?比如发行债券的摊余成本?采用实际利率法怎么核算?摊余成本是实际利率法中的一个概念,摊余成本=初始成本-已收回的资金+累计折价摊销额-累计溢价摊消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每期摊销额=现值*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相同吗1、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分录中体现为成本+利息调整)应付债券也是这样的请看分录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票面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贷: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借: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贷:应付债券-面值票面价-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2、这两者计算摊余成本是一样的方法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摊余成本第一种方法:该可转债券的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5000*6%*(P/A,9%,5)+5000*(P/F,9%,5)=4416.41万元;11年末的摊余成本=4416.41*1.09-300=4513.89万元;12年初的摊余成本=4513.89*1.09-300=4620.14万元。第二种方法:12年初的摊余成本=(5000+300)/1.09=4862.38万元。应付债券期初摊余成本a+c-b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费用-支付的利息-支付的本金公式里的利息费用是指交易费用,支付的利息包括债券包含尚未支付的利息,所以期末不管是不是已经支付利息,此利息都是实际存在的,不可能为0一个会计问题——关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包括~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利息费用是,要把所有“应付债券”下的所有二级科目都算上,即“应付债券”的余额乘以实际利率作为利息费用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摊余成本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这样可以么?
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摊余成本怎么计算答: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摊余成本的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的公允价值)其他综合收益?(差额)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其他综合收益(差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就是求应收本金和应收利息的现值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关于摊余成本怎么计算,已经为你介绍的非常详细了.摊余成本的计算在会计考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你要把这个知识点学习好.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联系窗口老师提问.我们的网站还会陆续更新最前沿的会计资讯.感谢您的关注.
请问摊余成本和现值不是一个概念吗?具体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
"回答: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现值虽然有时候是相同的,但是两者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具体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回答: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现值是一笔资金按规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或指定起始日期的数值。举个例子,以便更好的理解现值。假设现在银行利率为5%,你现在存入银行10000块,一年以后可得本息10500元.10500为10000的终值,而10000为10500的现值,5%就是折现率,1年为折现期."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什么意思?
摊余成本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融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如何理解“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见下图。本期计提的利息(确定的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期初摊余成本即为上期期末摊余成本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提示1】就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摊余成本即为其账面价值。【提示2】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提示3】企业在初始确认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就应当计算确定实际利率,并在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
期初摊余成本如何计算
问题一:期初摊余成本如何计算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初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支付的款项加另外支付的交易费用,但是应该扣除应该确认为应收利息的部分。从如下分录可以看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所有的款项) 问题二:会计中摊余成本的概念是什么?期初的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我给你两个公式,你自己套就可以了。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现金流入-收回的本金-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最早一期的摊余成本一般等于实际的付现金额 再给你解释一下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实际上是由于发行债券、贷款等金融资产采用溢价或折价方式所造成的,由于当时是溢价或折价罚行,那么发行价和面值之间就产生了差异,以后各期是对该差异的调整,最终是摊销到面值的。这个是个财务管理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发行价摊销了本期利息调整金额后的余额就是摊余成本,就是摊销过后的成本 问题三:请问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收利息,这个公式是怎样来的? 首先,这个公式不成立哈: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收利息 正确的应该是,无论是折价发行还是溢价发行还是平价发行: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收利息 =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应收利息 如果是平价发行的话,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一致,摊余成本就是票面价值。 为什么该期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呢?不是应该是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来计算吗?这样算好像不符合原理啊。 两种算法应该是殊途同归的哈。用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来计算,这是财务管理现金流的观念,而用摊余成本*实际利率,个人觉得是财务会计的观念,两个方法算出来的梗额应该是一致的。 问题四: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是什么?具体怎么计算? 摊余成本,要考虑资产减值损失,不考虑公允价值变动。 摊余成本就是未来现金流入现值。 例如,企业投资三年期债券,面值100万,票面利率10%,支付90万,实际利率i.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企业购买这个债券,三年的现金流入是第一年利息收入,第二年利息收入,第三年利息收入+本金收回. 企业做出这个投资,实际的收益收回的钱是1)第一年末利息(100X10%)10万,2)第二年末利息10万,3)第三年末利息10万,4)还有第三年末本金收回(100-90) 那么企业实际赚的上面4部分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折现) 我们用实际利率折现,也就是真实的收益率。 折现后的金额,假设为90万,也就是期初的摊余成本(未来现金流入.) 正是因为摊余成本=未来可收回金额。 所以,如果未来可收回金额减少,持有至到期投资,确认减值,摊余成本也要把减值考虑再内。下一期计算实际收益时,要把(上一期的摊余成本-减值)X实际利率。 如果是未来公允价值减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账面价值),账面价值随之减少。但是摊余成本=未来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少,并不一定未来可收回金额减少,所以摊余成本不考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稻丁特训804401818 问题五: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参考内容:baidudongao/....shtml 问题六:请问摊余成本怎么计算?谢谢!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率-本金*票面利息率-计提减值-已收回本金 问题七:期初摊余成本的计算 答案:(本金/2+年利息)/(1+实际利率)+半年利息/(1+实际利率)*剩余年限+(本金/2+年利息/2)/(1+实际利率)*已过年限 问题八:有高手知道,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初摊余成本怎么算啊 “期初”摊余成本? 你是说买入时的摊余成本么? 就是支付的所有价款和交易费用 就行了 ================定 我修改回答加图片可能传不上,你如果看不到图的话”追问一下吧 问题九:摊余成本怎样计算 1、长期应付款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并按照摊余成本列报。就是例题中摊余成本一列,金额等于长期应付款总账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总账余额。实际利率就是财务管理中的内含报酬率。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的就是实际利率摊销法。基本思路可以参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额摊销方法,基本是异曲同工。实际利率的选择一般会给出,不需要考生计算。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互参照:长期应付款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明细科目,未确认融资费用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明细科目。那么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 2、关于具有融资性质的理解。一般如果分期的年限超过三年的就可以理解为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如果是少于三年的分期付款购买基本上不需要折现来考虑。对于分期收款销售来说,按照收款额度来确认销售。分期付款购买也是按照实际的付款额来确认入账价值。 3、不管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买,如果是有安装工程的,那么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都需要计入到在建工程中,也就是资本化处理。这个需要记住。另外安装期完成的,为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就全部确认为当期的财务费用。这个实际上就是企业确认的融资利息支出。对于融资出租方来分期收款销售方来说,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其实就是属于企业的融资利息收入,要冲减企业当期的财务费用。 但是为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并不是征收营业税的范围。因为不管是融资租出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产品来说都是实质上的分期收款销售行为,那么税法上都是作为销售增值税应税产品来处理的,那么作为混合销售征收增值税。如果能合理区分利息收入的可以按照含税价格处理。一般情况收到的租金都是无法区分融资性质的利息收入的。
请问下金融资产期末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是什么意思?
金融资产期末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是金融资产期末计量使用摊余成本法。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使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的,这是一个计量方式,期末摊余成本是其的账面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摊余成本只是用来算债券的实际利息收入的。
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是指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金融资产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1.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2.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按照上述分类条件,将其确认为一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以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者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汁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反之亦然。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应当自重分类日起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不得对以前已经确认的利得、损失(包括信用减值损失或利得)或利息进行追溯调整。重分类日,是指导致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的业务模式发生变更后的首个报告期间的第一天(即下一个季度会计期间的期初)。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如何算?
1、长期应付款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并按照摊余成本列报。就是例题中摊余成本一列,金额等于长期应付款总账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总账余额。实际利率就是财务管理中的内含报酬率。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的就是实际利率摊销法。基本思路可以参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额摊销方法,基本是异曲同工。实际利率的选择一般会给出,不需要考生计算。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互参照:长期应付款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明细科目,未确认融资费用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明细科目。那么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2、关于具有融资性质的理解。一般如果分期的年限超过三年的就可以理解为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如果是少于三年的分期付款购买基本上不需要折现来考虑。对于分期收款销售来说,按照收款额度来确认销售。分期付款购买也是按照实际的付款额来确认入账价值。3、不管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买,如果是有安装工程的,那么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都需要计入到在建工程中,也就是资本化处理。这个需要记住。另外安装期完成的,为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就全部确认为当期的财务费用。这个实际上就是企业确认的融资利息支出。对于融资出租方来分期收款销售方来说,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其实就是属于企业的融资利息收入,要冲减企业当期的财务费用。但是为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并不是征收营业税的范围。因为不管是融资租出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产品来说都是实质上的分期收款销售行为,那么税法上都是作为销售增值税应税产品来处理的,那么作为混合销售征收增值税。如果能合理区分利息收入的可以按照含税价格处理。一般情况收到的租金都是无法区分融资性质的利息收入的。
摊余成本是什么?应该怎么理解?
摊余成本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送的减值损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银行存款2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350元。两者的差额350元就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由实付数调为票面数。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参考内容:baidu.:dongao./zckjs/fdzl/201308/115171.s 债券摊余成本 可能这位同学数学不怎么扎实哈,给你说个数学上的理解你就懂了,首先每年的利息年金折现,用到的折现率就是市场利率,就是让你求的。 具体的是每年的利息是1100*3%=33,用到成本会计里面的年金现值,其实和会计上面的是一样的,简化的而已 所以折现,然后下面的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解了,你用r1=6%,可以得到p1(自己计算),然后用r2=7%,可以得到一个p2.(注意要使得这两个价格在105000两边)然后你想想,高中数学上面是不是说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啊,这两点其实就是上面你特殊值确定的两点,可以列出一个直线式,然后假定这个是直线变化的,把你的价格p带进去,不久得到对应的市场利率了嘛,这个是这样计算的哈,可不是我自己创造的哦! 实际发行价格为=1000万*(p/f,5%,5)+1000万*6%*(p/a,5%,5)=10432700元 第一年利息费用为=10432700*5%=521635元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10432700-(600000-521635)=10354335元 第二年和第一年方法一样 利息费用为517716。75滩余成本为10272051。75。。。。。。。 什么是摊余成本?比如发行债券的摊余成本?采用实际利率法怎么核算? 摊余成本是实际利率法中的一个概念, 摊余成本=初始成本-已收回的资金+累计折价摊销额-累计溢价摊消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每期摊销额=现值*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相同吗 1、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分录中体现为成本+利息调整) 应付债券也是这样的 请看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票面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 两者差 贷:银行存款 实际付出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实际付出的金额 贷:应付债券 -面值 票面价 -利息调整 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 两者差 2、这两者计算摊余成本是一样的方法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摊余成本 第一种方法: 该可转债券的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5000*6%*(P/A,9%,5)+5000*(P/F,9%,5)=4416.41万元; 11年末的摊余成本=4416.41*1.09-300=4513.89万元; 12年初的摊余成本=4513.89*1.09-300=4620.14万元。 第二种方法: 12年初的摊余成本=(5000+300)/1.09=4862.38万元。 应付债券期初摊余成本 a+c-b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费用-支付的利息-支付的本金 公式里的利息费用是指交易费用,支付的利息包括债券包含尚未支付的利息,所以期末不管是不是已经支付利息,此利息都是实际存在的,不可能为0 一个会计问题——关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 包括~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利息费用是,要把所有“应付债券”下的所有二级科目都算上,即“应付债券”的余额乘以实际利率作为利息费用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摊余成本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 这样可以么?
大白话解释摊余成本
大白话解释摊余成本意思如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元。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由实付数调为票面数——实际付的钱+摊销掉的(朝面值方向调)。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特殊情况: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的公允价值),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根据“新准则”第三十二条和三十三条,对于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三十三条规定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
摊余成本怎么算?
问题一:请问摊余成本怎么计算?谢谢!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率-本金*票面利息率-计提减值-已收回本金 问题二:会计中摊余成本的概念是什么?期初的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我给你两个公式,你自己套就可以了。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现金流入-收回的本金-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最早一期的摊余成本一般等于实际的付现金额 再给你解释一下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实际上是由于发行债券、贷款等金融资产采用溢价或折价方式所造成的,由于当时是溢价或折价罚行,那么发行价和面值之间就产生了差异,以后各期是对该差异的调整,最终是摊销到面值的。这个是个财务管理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发行价摊销了本期利息调整金额后的余额就是摊余成本,就是摊销过后的成本 问题三:期初摊余成本如何计算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初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支付的款项加另外支付的交易费用,但是应该扣除应该确认为应收利息的部分。从如下分录可以看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所有的款项) 问题四: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是什么?具体怎么计算? 摊余成本,要考虑资产减值损失,不考虑公允价值变动。 摊余成本就是未来现金流入现值。 例如,企业投资三年期债券,面值100万,票面利率10%,支付90万,实际利率i.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企业购买这个债券,三年的现金流入是第一年利息收入,第二年利息收入,第三年利息收入+本金收回. 企业做出这个投资,实际的收益收回的钱是1)第一年末利息(100X10%)10万,2)第二年末利息10万,3)第三年末利息10万,4)还有第三年末本金收回(100-90) 那么企业实际赚的上面4部分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折现) 我们用实际利率折现,也就是真实的收益率。 折现后的金额,假设为90万,也就是期初的摊余成本(未来现金流入.) 正是因为摊余成本=未来可收回金额。 所以,如果未来可收回金额减少,持有至到期投资,确认减值,摊余成本也要把减值考虑再内。下一期计算实际收益时,要把(上一期的摊余成本-减值)X实际利率。 如果是未来公允价值减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账面价值),账面价值随之减少。但是摊余成本=未来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少,并不一定未来可收回金额减少,所以摊余成本不考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稻丁特训804401818 问题五:请问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收利息,这个公式是怎样来的? 首先,这个公式不成立哈: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收利息 正确的应该是,无论是折价发行还是溢价发行还是平价发行: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收利息 =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应收利息 如果是平价发行的话,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一致,摊余成本就是票面价值。 为什么该期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呢?不是应该是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来计算吗?这样算好像不符合原理啊。 两种算法应该是殊途同归的哈。用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来计算,这是财务管理现金流的观念,而用摊余成本*实际利率,个人觉得是财务会计的观念,两个方法算出来的梗额应该是一致的。 问题六:摊余成本怎样计算 1、长期应付款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并按照摊余成本列报。就是例题中摊余成本一列,金额等于长期应付款总账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总账余额。实际利率就是财务管理中的内含报酬率。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的就是实际利率摊销法。基本思路可以参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额摊销方法,基本是异曲同工。实际利率的选择一般会给出,不需要考生计算。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互参照:长期应付款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明细科目,未确认融资费用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明细科目。那么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 2、关于具有融资性质的理解。一般如果分期的年限超过三年的就可以理解为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如果是少于三年的分期付款购买基本上不需要折现来考虑。对于分期收款销售来说,按照收款额度来确认销售。分期付款购买也是按照实际的付款额来确认入账价值。 3、不管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买,如果是有安装工程的,那么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都需要计入到在建工程中,也就是资本化处理。这个需要记住。另外安装期完成的,为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就全部确认为当期的财务费用。这个实际上就是企业确认的融资利息支出。对于融资出租方来分期收款销售方来说,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其实就是属于企业的融资利息收入,要冲减企业当期的财务费用。 但是为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并不是征收营业税的范围。因为不管是融资租出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产品来说都是实质上的分期收款销售行为,那么税法上都是作为销售增值税应税产品来处理的,那么作为混合销售征收增值税。如果能合理区分利息收入的可以按照含税价格处理。一般情况收到的租金都是无法区分融资性质的利息收入的。 问题七: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参考内容:baidudongao/....shtml 问题八:如何理解摊余成本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揣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问题九: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怎么算。 在资产负债表日做分录: 借: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年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折价摊销额/-溢价摊销额(分录的借放差额表示“折价摊销额”,贷方表示“溢价摊销额”) 问题十:请问摊余成本怎么计算?谢谢!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率-本金*票面利息率-计提减值-已收回本金
会计摊余成本无形资产如何算
摊余成本无形资产计算: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备考初级会计,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初级会计考试的相关信息,请关注环球快问会计在线。关注环球网校快问会计摊余成本无形资产如何算
其中,摊余成本法的做法是
摊余成本法的基本方法是将投资金额平均分配到它的折旧期内,每期计提一部分折旧和摊余成本,以表示因使用而损失的价值,经过几个会计期,最终计提的折旧支出将等于投资金额。摊余成本的概念摊余成本概念的准则界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以数量计算的方式给出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下简称金融资产(负债))定义。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摊余成本最简单的解释
摊余成本最简单的解释如下:"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元。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由实付数调为票面数——实际付的钱+-摊销掉的(朝面值方向调)。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这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拓展资料: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摊余成本法通俗理解
摊余成本法通俗理解如下: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扩展资料: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老师 摊余成本意思是什么 通俗理解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现金流入-收回的本金-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最早一期的摊余成本一般等于实际的付现金额 再给你解释一下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实际上是由于发行债券、贷款等金融资产采用溢价或折价方式所造成的,由于当时是溢价或折价发行,那么发行价和面值之间就产生了差异,以后各期是对该差异的调整,最终是摊销到面值的。这个是个财务管理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发行价摊销了本期利息调整金额后的余额就是摊余成本,就是摊销过后的成本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参考内容:baidu.:dongao./zckjs/fdzl/201308/115171.s债券摊余成本可能这位同学数学不怎么扎实哈,给你说个数学上的理解你就懂了,首先每年的利息年金折现,用到的折现率就是市场利率,就是让你求的。具体的是每年的利息是1100*3%=33,用到成本会计里面的年金现值,其实和会计上面的是一样的,简化的而已所以折现,然后下面的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解了,你用r1=6%,可以得到p1(自己计算),然后用r2=7%,可以得到一个p2.(注意要使得这两个价格在105000两边)然后你想想,高中数学上面是不是说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啊,这两点其实就是上面你特殊值确定的两点,可以列出一个直线式,然后假定这个是直线变化的,把你的价格p带进去,不久得到对应的市场利率了嘛,这个是这样计算的哈,可不是我自己创造的哦!实际发行价格为=1000万*(p/f,5%,5)+1000万*6%*(p/a,5%,5)=10432700元第一年利息费用为=10432700*5%=521635元应付债券摊余成本=10432700-(600000-521635)=10354335元第二年和第一年方法一样利息费用为517716。75滩余成本为10272051。75。。。。。。。什么是摊余成本?比如发行债券的摊余成本?采用实际利率法怎么核算?摊余成本是实际利率法中的一个概念,摊余成本=初始成本-已收回的资金+累计折价摊销额-累计溢价摊消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每期摊销额=现值*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相同吗1、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分录中体现为成本+利息调整)应付债券也是这样的请看分录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票面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贷: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借: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贷:应付债券-面值票面价-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2、这两者计算摊余成本是一样的方法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摊余成本第一种方法:该可转债券的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5000*6%*(P/A,9%,5)+5000*(P/F,9%,5)=4416.41万元;11年末的摊余成本=4416.41*1.09-300=4513.89万元;12年初的摊余成本=4513.89*1.09-300=4620.14万元。第二种方法:12年初的摊余成本=(5000+300)/1.09=4862.38万元。应付债券期初摊余成本a+c-b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费用-支付的利息-支付的本金公式里的利息费用是指交易费用,支付的利息包括债券包含尚未支付的利息,所以期末不管是不是已经支付利息,此利息都是实际存在的,不可能为0一个会计问题——关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包括~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利息费用是,要把所有“应付债券”下的所有二级科目都算上,即“应付债券”的余额乘以实际利率作为利息费用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摊余成本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这样可以么?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主要包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当期的投资收益-当期的现金流入-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收到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初的摊余成本-已收回本金±利息调整(或:溢折价)累计摊销额(+投资收益-实收利息)-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如果是首期计算,公式中期初摊余成本就是该投资的初始实际支付,即公允价值加相关费用。 如果不存在减值时,其摊余成本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一级科目的账面余额数即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尚未摊销的金额)的合计数。如果存在减值的话,其摊余成本就是其一级科目的账面余额-计提的减值准备。
什么叫摊余成本?用通俗一点的话解释,请不要用专业术语给我解释谢谢
摊余成本是指用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扩展资料: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摊余成本
会计中的摊余成本是怎么回事啊?该怎么核算啊?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但在例题中: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现金流入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的公允价值)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就是求应收本金和应收利息的现值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根据“新准则”第三十二条和三十三条,对于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三十三条规定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 例1:假设大华股份公司2005年1月2日购入华凯公司2005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债券面值1000元。公司按105359元的价格购入100份,支付有关交易费2000元。该债券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最后一年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应根据付息次数和本息现金流量贴现,即“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 根据上述公式,按12%的利率测试: 本金:100000×0.55839(n=10,i=6%) =55839 利息:7000×7.36(年金:n=10,i=6%) =51520 本息现值合计107359 本息现值正好等于投资成本,表明实际利息率为12%。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7359 贷:银行存款107359 根据实际利率,编制溢价摊销表,如表1。 2005年6月30日收到第一次利息,同时摊销债券投资溢价。根据表1,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7000 贷:投资收益6441.54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58.46 在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06800.54元。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知,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时摊余成本)。在受到债券利息的帐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受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如果购买债券只用于交易,不会一直持有到期,则初始摊余成本就是买价,而其他费用则在编制会计分录是借记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科目怎么理解?这个科目有什么用?
摊余成本科目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这个科目是为了解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提出的科目。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的概念适用于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中,与实际利率法对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的摊销相联系。将摊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对摊销金融资产(负债)的计量中,根据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即在定义“当前”时点上,金融资产(负债)摊余成本在金额上等于其账面价值。实际上,在金融资产(负债)的存续期间,其摊余成本也等于其账面价值。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扩展资料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怎么理解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摊余成本的区别
账面价值是为了与当期的公允价值进行比较的,而摊余成本则是为了衡量投资收益的。所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需要考虑摊余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以及应收账款的处理非常相似,并且其账面价值与摊余成本时刻相等。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中,股票是没有摊余成本的,债券有,并且不一定等于账面价值。比如,可供出售债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应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这将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但不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可以理解为投资者还没有赚回的钱。 比如:2000年1月1日购入平价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支付价款1000(包含交易费用),票面利率10%,此时实际利率也是10%,年末支付利息,最后一年末支付最后一年的利息并且归还本金。2000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100元,此时的摊余成本=购入价格*(1+实际利率)-利息,还是1000元。这1000元在时间坐标轴从左向右看是摊余成本,从右向左看是未来的本金和利息在此时的现值。也就是,摊余成本是这个时点上我还没有收回的投资,是未来收到资产在此时的现值。 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就算公式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投资金额+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减值准备 贷款应收款项:成本-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初始投资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准备 债券:初始投资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什么是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未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如何算?
1、长期应付款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并按照摊余成本列报。就是例题中摊余成本一列,金额等于长期应付款总账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总账余额。实际利率就是财务管理中的内含报酬率。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的就是实际利率摊销法。基本思路可以参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额摊销方法,基本是异曲同工。实际利率的选择一般会给出,不需要考生计算。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互参照:长期应付款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明细科目,未确认融资费用是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明细科目。那么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2、关于具有融资性质的理解。一般如果分期的年限超过三年的就可以理解为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如果是少于三年的分期付款购买基本上不需要折现来考虑。对于分期收款销售来说,按照收款额度来确认销售。分期付款购买也是按照实际的付款额来确认入账价值。3、不管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买,如果是有安装工程的,那么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都需要计入到在建工程中,也就是资本化处理。这个需要记住。另外安装期完成的,为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就全部确认为当期的财务费用。这个实际上就是企业确认的融资利息支出。对于融资出租方来分期收款销售方来说,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其实就是属于企业的融资利息收入,要冲减企业当期的财务费用。但是为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并不是征收营业税的范围。因为不管是融资租出固定资产还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产品来说都是实质上的分期收款销售行为,那么税法上都是作为销售增值税应税产品来处理的,那么作为混合销售征收增值税。如果能合理区分利息收入的可以按照含税价格处理。一般情况收到的租金都是无法区分融资性质的利息收入的。
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是什么样的呢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扩展资料: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的说明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知,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帐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记在哪里?是债权投资----成本这个科目吗?
借方相加,贷方相减原来两个数字20000和837都在借方。结合分录明确一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贷:银行存款(注意:交易费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可借可贷)扩展资料: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期初摊余成本如何计算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初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支付的款项加另外支付的交易费用,但是应该扣除应该确认为应收利息的部分。从如下分录可以看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所有的款项) 会计中摊余成本的概念是什么?期初的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我给你两个公式,你自己套就可以了。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现金流入-收回的本金-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最早一期的摊余成本一般等于实际的付现金额 再给你解释一下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实际上是由于发行债券、贷款等金融资产采用溢价或折价方式所造成的,由于当时是溢价或折价罚行,那么发行价和面值之间就产生了差异,以后各期是对该差异的调整,最终是摊销到面值的。这个是个财务管理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发行价摊销了本期利息调整金额后的余额就是摊余成本,就是摊销过后的成本 请问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收利息,这个公式是怎样来的? 首先,这个公式不成立哈: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收利息 正确的应该是,无论是折价发行还是溢价发行还是平价发行: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收利息 =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应收利息 如果是平价发行的话,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一致,摊余成本就是票面价值。 为什么该期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呢?不是应该是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来计算吗?这样算好像不符合原理啊。 两种算法应该是殊途同归的哈。用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来计算,这是财务管理现金流的观念,而用摊余成本*实际利率,个人觉得是财务会计的观念,两个方法算出来的梗额应该是一致的。 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是什么?具体怎么计算? 摊余成本,要考虑资产减值损失,不考虑公允价值变动。 摊余成本就是未来现金流入现值。 例如,企业投资三年期债券,面值100万,票面利率10%,支付90万,实际利率i.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企业购买这个债券,三年的现金流入是第一年利息收入,第二年利息收入,第三年利息收入+本金收回. 企业做出这个投资,实际的收益收回的钱是1)第一年末利息(100X10%)10万,2)第二年末利息10万,3)第三年末利息10万,4)还有第三年末本金收回(100-90) 那么企业实际赚的上面4部分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折现) 我们用实际利率折现,也就是真实的收益率。 折现后的金额,假设为90万,也就是期初的摊余成本(未来现金流入.) 正是因为摊余成本=未来可收回金额。 所以,如果未来可收回金额减少,持有至到期投资,确认减值,摊余成本也要把减值考虑再内。下一期计算实际收益时,要把(上一期的摊余成本-减值)X实际利率。 如果是未来公允价值减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账面价值),账面价值随之减少。但是摊余成本=未来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少,并不一定未来可收回金额减少,所以摊余成本不考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稻丁特训804401818 请问摊余成本怎么计算?谢谢!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率-本金*票面利息率-计提减值-已收回本金 有高手知道,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初摊余成本怎么算啊 “期初”摊余成本? 你是说买入时的摊余成本么? 就是支付的所有价款和交易费用 就行了 ================定 我修改回答加图片可能传不上,你如果看不到图的话”追问"一下吧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参考内容:baidudongao/....shtml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包括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的处理类似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股票投资的处理类似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债券投资要根据减值后的摊余成本进行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怎么算。 在资产负债表日做分录: 借: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年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折价摊销额/-溢价摊销额(分录的借放差额表示“折价摊销额”,贷方表示“溢价摊销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 期初摊余成本 就是 初始入账金额 吗 “期初”摊余成本? 你是说买入时的摊余成本么? 就是支付的所有价款和交易费用 就行了 ================= 我修改回答加图片可能传不上,你如果看不到图的话”追问"一下吧
摊余成本的含义是什么?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未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摊余成本究竟怎么理解?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摊余成本
何谓摊余成本?如何计算摊余成本
简单的说: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规范的解释: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算法: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初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