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保险第一股由谁首发
1、从规模上看,中国人寿完全有理由要在上市名单上争得一席之地。在中国人寿为上市而努力从最基本工作做起时,股份制“出身”的太平洋保险与新华人寿正加快其上市进程。新华人寿董事长关国亮3月30日在出席其广州分公司开业典礼时就表示,新华从去年8月份起就已进入上市辅导期,券商、律师、精算师、评估师等已按程序进入公司运作。对上市起到关键作用的券商,新华已锁定海通证券。2、另有消息称,太保的上市辅导期将于今年8月份结束。人们还记忆犹新的是,今年春节期间,太保曾为宣传公司形象而在中央电视台大做特做广告,当时便有人推测太保很快就可上市。目前中国人寿虽然还没实行股份制改造,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也明确提出了要争取上市的目标。 拓展资料中国人寿为股份制改革开出“处方”1、中国人寿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其实早已引起了海内外业界的注意。据曾泗水介绍,中国人寿在股份制改造问题上目前有三个方案,一是总公司本身作为一级法人进行股份制改造;二是下属省分公司改为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以省、市分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将来争取上市;三是像新华人寿那样招募外股。据悉,中国人寿刚放出风声有意招募外股,便已有几十家外资企业与境外金融机构要来谈合作事宜。据了解,目前中国人寿拥有许多优势,但作为国企保险企业,也存在着机制不灵活、管理落后的弊端,公司要实施体制改革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正视。2、曾泗水表示,按总公司的设想,中国人寿股份制改造的试点先搞两三个,原来总公司是希望由广东省分公司进行股份制试点的,但考虑到资产质量、网点与客户群等方面的因素,最后总公司认为广州分公司更有试点优势。曾说广州分公司有能力成为中国人寿改制的先行者,但何时进行试点目前还没有时间表。3、据了解,去年广州人寿的保费收入为19.22亿元,占广州市的市场份额的54.8%,比第二位的平安寿险高出29.29个百分点。虽然去年的市场份额比前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但业务保费绝对值仍增加了2亿多元。目前,广州人寿在广州地区拥有近7000人的营销队伍,是目前最大的保险营销团队,网点遍布城乡,产品品种及多样化优于同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是很有条件的。改造一旦付诸实施,上市之路应该不太遥远。
一年亏损近五千万,关店200家,童装“第一股”坚持不下去了?
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人都是开始追求衣食住行的提高了,别的不说,尤其是女性对于衣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不单要保质,而且在样式上也是非常多的要求。 这几年,随着母婴市场的火爆,很多商家将目光从女性身上开始转向另一个群体,那就是婴儿群体,毕竟对于国人来说,孩子是很看重的,可能自己的衣服不舍得买,但是对于孩子一定是最好的。也是因为抓住了这样的心理,很多商家也开始做儿童生意,尤其是在童装市场上是非常火爆的,而在这里面有几个品牌这几年随着这个市场的火爆,也是发展得非常快,那就是ABC童装、巴拉巴拉、嗒嘀嗒等等。 而在这个行业里,还有一家企业也是做童装品牌的,并且还是我国童装品牌上市的第一家公司,当时的市值一度逼近30亿元,但是却在此后的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开始走向下坡路,一年关闭超过200家门店,并且亏损接近5000万元,最后甚至熬不下去了,那就是“安奈儿”。 那么为什么作为童装的第一股最后却走向了这样的道路呢?其实早在出现巨亏之前,安奈儿的各种情况就已经有端倪浮现了,但是却一路错过。 安奈儿的创办也是非常早的,在1996年的时候,当时安奈儿的创始人曹璋、王建青夫妇刚开始是在深圳创办了“安奈尔童装店”,然后随着生意的不断火爆,于是夫妇俩人在此基础上创办了“Annil安奈儿”童装品牌,这就是安奈儿的由来。 而因为独特的设计和因为经营童装的经验下,很快安奈儿在整个市场的名气越来越高,于是发展越来越快,然后到了后面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了自己的店铺。 等到2017年的时候,安奈儿作为童装品牌第一股在深交所上市成功,因为上市的成功,让整个安奈儿的资金都充足了,于是安奈儿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 此后几年的时间,安奈儿的门店在全国已经超过了1400多家,并且跟着电商的风口下,安奈儿在很多电商平台都有了自己的网店,这样的线上线下都有店铺的交流,让安奈儿发展更快了。 但是,线下大规模店铺的扩张也带来的隐患,因为如此大规模的扩张,让整个安奈儿的业绩不但没有更高,反而有了下滑的趋势,上市之后,还不如上市之前,根据安奈儿的财报显示,净利润在飞速下滑,而且到了2020年的时候,全年的亏损接近5000万元。 那么为什么如今庞大的亏损呢?在如今的这个童装需求越来越多的市场下,按理说,应该会非常赚钱的,但是亏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安奈儿的童装,主要是“太贵了”,很多消费者不乐意买单。 要知道定位在中高端的安奈儿不是谁都买得起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别的不说,可能你这边一件普通儿童的短袖也就几十块钱,但是在安奈儿的价格却差不多在200元左右,而你卖200元左右的羽绒服和外套,在安奈儿的价格可能高达500到1000元左右,这样的价格差让很多人难以接受,都赶得上很多成年人的服装价格了。 虽然说如今的家长乐意给孩子买单,但是你跟大人不一样,有的人买的衣服穿好几年,但是孩子基本上是一年一换衣服,如此高额的童装,怎么会被人乐意继续接受呢? 于是,很多消费者对于安奈儿越来越抗拒,导致销量大幅度下降,所以也出现了亏损的原因找到了。并且,安奈儿的大规模扩张,也导致旗下店铺的高库存越来越多,根据2020年9月数据统计,整个安奈儿的库存商品已经价值高达4.26亿元,差不多是公司总资产的36.19%,卖不掉那就是亏损啊。 整个旗下门店的销量急速下降,尤其是去年更是如此,很多人宁愿选择便宜的,因为本身钱少,所以安奈儿的压力越来越大,库存带来的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只能选择亏损关店了。 这也让我们看出,要知道童装虽然说市场不小,但是你的价格要对应市场的需求才行,毕竟不是谁家的孩子都能年年花费如此高额的价格换衣服的,否则这也的定位只会让自己的发展道路变窄,毕竟消费者才是主要目的。 而价格高额的安奈儿,如果再不进行改变,可能还会继续下滑,毕竟家长们不是股市里面的“韭菜”,一茬一茬地割的。 那么,网友们看到安奈儿的价格,你会给自己的孩子买吗?
中国传统火腿第一股,为何会沦落到股票被拍卖?
作为老字号“金华火腿”的代表性企业,金字火腿一词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频频出手。经历了医药企业并购和投资板出售等一系列行动后,股权转让后的金字火腿仍难逃命运。金字火腿于1992年由现任董事会主席施延军创立,前身为金华火腿有限公司,2008年整体更名为“金字火腿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经营火腿及火腿系列产品,特色纯肉制品及冷链业务。火腿和火腿系列产品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应该说公司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2010年12月3日,金字火腿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市场,成为业内首家a股上市公司。然而,好时光并不长。该公司所在的肉类加工业受到猪肉价格的影响。自2015年以来,国内猪肉价格大幅反弹,逆转了过去三年的下跌趋势。加上火腿行业需求增长放缓等原因,黄金火腿上市后的表现一直停滞不前。在市场价格和电子商务的影响下,金字火腿开始思考电子商务布局的新方向。然而,在此之前,金字火腿还打算减少离线体检店。2016年,杭州的离线体检店数量从12家减少到6家,而全国的离线体检店数量从30多家减少到20多家。然而,电子商务的“药方”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金字火腿也没有得到任何喘息的机会。2015年和2016年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87亿元和1.61亿元。前两年,金火腿业务总收入超过2亿元。截至2016年,电子商务渠道销售额为3563万元,仅增长2.98%。此次拍卖的金火腿股票总起拍价接近3.34亿元,将于2019年12月12日10: 00开始。此次司法拍卖不会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也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变动。拍卖仍处于公开阶段,拍卖结果不确定。
成也扇贝,败也扇贝,水产第一股大“逃亡”
这是“水产第一股”獐子岛第三次登上A股的“热搜榜”。 根据4月27日发布的业绩报告,獐子岛2018年全年净利润3210万元;2019年Q1净利润-4314万元。也就是说,其2019年Q1的亏损额度竟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净利润。 但真正把獐子岛送上热搜的,是公司对于业绩亏损的解释:底播虾夷扇贝受灾。这是近5年来, 这家以扇贝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第3次以“扇贝跑路”解释亏损。 当年的农业第一百元股,如今股价已不足当年的零头, 截至发稿,獐子岛股价已跌至3.31元。 5月30日,獐子岛回复了来自证监会的问询函,这比证监会限定的时间晚了一天。对于证监会指出的“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獐子岛表示,“虾夷扇贝底播规模压缩至约60万亩,降低系统性大规模死亡风险对业绩的影响。” 然而,此次回复并未“过关”。6月1日,证监会又一封问询函下发,要求獐子岛于6月6日前对2018年年报进一步说明。獐子岛依然未能如期交上答卷,并表示力争于6月11日前完成回复工作。 成也扇贝,败也扇贝。 上世纪90年代,獐子岛率先采取底播养殖技术,并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这一高市场价值水产,在掌舵人吴厚刚的引领下,獐子岛进入了十几年的黄金发展期,也使当地成为显赫一方的富贵镇。 与此同时,吴厚刚成功地把地名做成了品牌。 仅在2005年,獐子岛渔业就实现5.2亿元产值,1.5亿元净利润,出口创汇1.7亿元。獐子岛虾夷扇贝,一度占据国内市场近80%的份额。 辉煌并未持续下去。 2014年10月,因“遭遇异常冷水团”,獐子岛扇贝“跑路”,当年亏损11.89亿元。2017年,又因“饵料生物数量下降”,扇贝“饥饿致死”,导致年亏损7.23亿元。 从海上粮仓到连年减产,虾夷扇贝作为獐子岛利润的主要贡献产品,每一次大规模死亡,都导致了公司业绩的大变脸,而“扇贝门”三度上演后,獐子岛似乎开始了断臂求生…… 五年来,獐子岛虾夷扇贝的“水土不服症状”越来越严重。 2014年10月30日,獐子岛发布公告,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异常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 一片哗然,质疑声接踵而来。 大部分质疑集中在冷水团事件的真实性,以及2014年10月14日獐子岛股票停牌之前,没有披露任何与扇贝死亡有关的消息,却有 大量机构在二级市场上出逃,股民因感到被蒙骗而愤怒。 对此,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自愿承担一亿元的灾害损失,其中2000万元在一个月内到位,剩余8000万元一年内到位。同时,公司总裁办12人自愿降薪,吴厚刚薪酬降为1元;其余11位总裁办成员薪酬降低26%至50%不等。 但据wind数据统计,除吴厚刚2015年后薪酬降为0之外,其余高管薪酬变化并不明显。 与此同时,随着冷水团事件的深入,虽然最终结论表示獐子岛虾夷扇贝死亡确系冷水团所致,但獐子岛的居民们并不买账。 2016年初,獐子岛被2000多獐子岛居民实名举报,称2014年的 “冷水团造成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事件”原因是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并非自然灾害。 扇贝门第一集的影响还未结束,2018年1月30日,扇贝再遇波澜。 獐子岛公告称公司底播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对2017年净利润9000万元-1.1亿元的盈利预测进行修正,预计可能导致公司全年亏损5.3亿元-7.2亿元。 对此情况,獐子岛给出了理由,由于降水减少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数量下降,养殖规模的大幅扩张更加剧了饵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温度的异常,扇贝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诱发了死亡。 扇贝饿死了,成为去年寒冬市场的笑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獐子岛发布存货异常公告的前一个月, 獐子岛第二大股东和岛一号证券投资基金分别于2017年11月、12月合计减持獐子岛199.85万股,套现逾1500万元。 扇贝门第二集的调查结果还未公布,不曾料到,第三集紧接着上映。 獐子岛2019年一季度亏损4314万元的理由是:底播虾夷扇贝受灾。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对于三次扇贝“跑路”事件,锌 财经 多次向獐子岛官方进行求证,均未收到回复。而锌 财经 对獐子岛董秘发起的提问:为什么扇贝多次出走,贵公司依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养殖体系?截至发稿,对方未予回复。 对于海洋牧场的风险性,海洋生物系教授张华对锌 财经 表示,海洋牧场主要在自然海区,的确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会造成投入产出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但是在抵御风险上,可以采取很多措施减少不利影响。 追溯扇贝门的过往,从2014年獐子岛冷水团事件至今, 每次在扇贝“跑路”的次年,该公司均能神奇般扭亏为盈,避免被ST以及退市风险。 信达证券研报认为,尽管此次风险事件或由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引起,但由于两次风险事件的发生间隔短、影响大,或对公司信誉度和影响力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并下调公司评级至“卖出”评级。 獐子岛,这个隐藏在黄海深处不足15平方公里的小岛,能相继成为资本追捧和备受质疑的目标,和吴厚刚密不可分。 上世纪70年代,獐子岛有着“海上大寨”的称号。据当地镇志记载,1958年,獐子岛成立人民公社,通过冬季钓鱼、拉贝生产,多积累少分配的新方式,公社创造出了单船捕捞和总捕捞量的全国纪录,并且第一次登上《人民日报》。 吴厚刚的少年阶段,就在那段轰轰烈烈的时期中度过。 中学毕业后,作为新生力量,吴厚刚加入了獐子岛的创业群体,从铆工造船开始做起,后历任獐子岛渔业总公司会计、财务部经理、总公司副总经理,最后坐上了总经理、獐子岛党委书记的头把交椅。 1996年,32岁的吴厚刚将獐子岛带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他的改革从产权制度开始,将捕捞船全部民营化,以解放积极性;将渔民捕捞的产品集中起来出售,以此增加市场整体竞争力,主导议价权。 之后, 吴厚刚开始推进“底播养殖”技术取代传统的“浮筏吊笼养殖”,将海产品从“圈养”转变为“放牧”。 在新养殖、新模式的影响下,2000年,獐子岛镇总收入达到6.79亿元,纯收益2.1亿元,人均收入超过万元。而同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208元,农村人均收入只有2229元。 2001年,政企分离政策推行,獐子岛改制。吴厚刚选择下海。 下海后,长海县政府给了他渔业公司5%股份的奖励,以及530万元无息贷款,用于其再购5%的股份。最终,吴厚刚以10%的股份占比、第三大股东的身份继续做渔业公司的掌舵人。 在吴厚刚的带领下,獐子岛启动了海洋牧场建设,投放海底人工鱼礁、海洋生物苗种,进行海底绿化,这里也成了中国海洋牧场的起源。 2006年9月28日,獐子岛渔业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第一天,獐子岛以60.89元的开盘价成为当时国内1341家上市公司中的第二高价股票。此后股价持续攀升,到2008年1月创下151.23元的纪录,成为沪深两市的股王,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 吴厚刚曾说,“大海是我的家,蓝色的大海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我们的发展过程要与大海和谐共生。” 但是,在与大海和谐共生了十多年后,画面开始变得不再和谐。 继2014年“冷水团”事件后,随即而来的 播苗数量造假、偷工减料、播撒量虚报等负面传闻, 缠绕着吴厚刚和其所领导的獐子岛集团。 吴厚刚却走了一波“骚操作”,2014年后自降薪水为0,却于2016年在股市套现超1亿元。 A股市场,优秀的公司总是相似,作妖的却各有千秋。 獐子岛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蓝田股份? 同样作为农业企业,蓝田股份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股市传奇。1996年发行上市以后,在财务数字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9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 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每股收益也能达到0.81元,5年间股本扩张了360%, “蓝田神话”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如此“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如今的獐子岛远远甩在身后。 然而,2001年10月,刊登于《金融内参》一篇600字的短文,对蓝田神话直接质疑——其业绩完全依靠银行贷款。迷雾拨开之后,蓝田神话破灭。 农业版块的故事总在上演。 此前,到期没钱还本付息的雏鹰农牧,开创了“猪肉代偿”债权人的先河。在今年1月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时,再次给出了“猪被饿死”的亏损理由,和扇贝逃跑如出一辙。 自然灾害成为了农业上市公司造假的契机。 然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而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在计提后,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回 ”。因此,这也成为不少企业调节利润的工具。 让报表好看是很多A股企业的基本要求,在没有实力支撑下的好看,总是外强中干。当窟窿太大,荒唐的借口开始上演一个个的股市笑话。 这些啼笑皆非的股市趣闻,映射的是监管的缺失,惩罚机制的不健全。不少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违规信披,业绩修饰正在堂而皇之地进行。 虽然问题长久存在,但可以看到的是,监管在逐步与成熟市场同轨。 5月15日,证监会启动设立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发布了2018年度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状况白皮书及系列子报告,中国投资者网微信公众号也正式上线。 新湖财富助理总裁郭剑表示,A股的退市机制和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的确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是可以看到的是目前退市的企业开始变多了,这是一个好现象。 如果说,A股是一个时代的火山口,那么,这里拥挤着几十年的投机客与亢奋者。 当扇贝不再跑路,当市场的灰色行为不再被宽容,这些让人鄙夷的价值投资,也会被接受。
中关村科学城诞生“国产CPU第一股”
6月24日,龙芯中 科技 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先进制程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高性能通用图形处理器芯片及系统研发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创业征程筚路蓝缕 2001年,在只有100万经费、一间50平方米实验室的情况下,龙芯课题组成立。2002年,首枚国产CPU芯片“龙芯一号”诞生,2010年,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带着龙芯课题组技术骨干创办企业。“中国不缺院士,但缺一个像英特尔这样的企业。”胡伟武留下这样一句话。 创业过程中,龙芯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龙芯经历过困难时期,团队人员也曾面临5倍或10倍年薪的诱惑,但他们都没去。”胡伟武说,“核心团队拿着比同行低的工资坚持不懈地研发,就是要做独立于全球市场两大霸主intel、Arm之外的第三极。” 在发展的过程中,内有团队面临的高薪诱惑,外有来自 社会 的质疑声。2001年开始研发CPU时,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几个国家研发重大专项一共投入4亿多元,但中央“天使轮”投资投了10年却只做出了样品。 胡伟武表示:“很多人质疑,都已经扶持10年了,还不行,看来自主CPU不行了,龙芯当时非常非常困难。后来,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开了20多次协调会,通过国企注资并带动民企跟投,获得了来自北京的2亿元股权投资,其中有5000万来自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和海淀区。” “扶上马”再“送一程” 龙芯资本的“接力棒”,从中央资本、地方资本、 社会 资本到公众资本,对龙芯而言,这是通过研发支持把龙芯“扶上马”。“国家天使轮投了我们10年,创投A轮在大家都不看好龙芯的情况下,国企注资给我们股权激励,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支持,龙芯是真正的受益者。”胡伟武说。 2010年到2015年间,龙芯的芯片贵、慢、不好用,但政策性市场的支持给了龙芯市场试错的机会。2010年龙芯的产品开始在工控领域应用。2015年开始在信息化领域应用,解决了数以千计的问题。 2015年,龙芯销售收入首次破亿元,并实现盈亏平衡。国产CPU从无到有,到产品性能只有国外同行产品的二十分之一,再到逼近世界主流先进水平,胡伟武和龙芯走了20年。 将自主创新进行到底 20年来,龙芯中科牢牢把握核心技术能力这个自主创新的“枪杆子”,将自主创新进行到底。“龙芯一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都是因为这个团队已经解决了为谁做芯片的问题。赚钱盈利它是果而不是因,我们越是坚持为人民做龙芯,利润越会滚滚而来。”胡伟武说。 构建信息产业新发展格局需要打通信息产业国内大循环的技术链堵点,指令系统、CPU、操作系统就是技术堵点,为人民做龙芯,就应该把这些底层核心技术都掌握了,所以要建自主体系,这是龙芯在坚持的事情。 “2002年刚推出的‘龙芯一号"还是个样片的时候,我们跟市场主流产品的性能差20几倍,经过20年积累,我们龙芯的性能已经逼近了市场主流产品的水平,相信明年再推出新的产品之后,就达到了市场主流产品水平。”胡伟武说。
市值仅剩2.16亿“翡翠第一股”落幕,期间损失有多重?
这只股票最后一个交易日跌幅超过5%,最后以0.16元的价格退市,退市时市值也只有2亿元人民币。根据媒体披露,该公司早在1997年就上市,在05年的时候,转行向珠宝行业,并且成为了当时的“翡翠第一股”,但转行翡翠之后,该公司的发展就一直不顺利,这几年,公司也因为多次违规,而被证监会调查,而触发其退市的主要原因就是,债务违约,股价长时间跌破1元,刚好符合最新的1元退市标准。虽然其已经完成了退市,但债务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就在公司退市之后,该公司也出现大规模的员工离职,从公司发布的公告来看,公司三位副总裁和一个董秘都已经提交了离职申请书,公司予以批准。有专业人士指出,主要是这几年去杠杆,银行对不良贷款进行压缩,最后导致公司被抽贷,资金链紧张,甚至部分银行账户都因为欠债,而冻结。而业绩上,该公司就更差了,从18年开始,公司财报每年都处于亏损状态,负债率也逐年上升,最终导致公司债务爆雷,不得不退市离场。参考资料:面对严重的债务违约问题,退市金钰及子公司深圳市东方金钰珠宝实业有限公司被债权人提出破产重整,但根据退市金钰2月6日发布的公告显示,破产重整申请未能获得法院受理。债务违约问题也让退市金钰2020年计提了应付债权人大额利息及罚息,这也直接影响了公司2020年全年业绩情况。据退市金钰披露的2020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净利润为-24.5亿至-19.5亿元;预计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约为-20.5亿至-15.5亿元。
“翡翠第一股”谢幕!股价暴跌逾99%,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翡翠第1股,全名东方金钰 ,辉煌时期,股市的估值规模达到了300亿元,但短短几年时间,现在居然要面临退市,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利润下滑,连续亏损,所以才导致了股价暴跌。就算是一家上市公司,那么你必须要赚钱,才有可能导致文股价才有可能让投资者有信心让网络大众会继续持有。因为只有公司赚钱了,那么那些股东他们才有可能获得分红,他们才有可能有收益,他们的投资才能够更有价值,但是这些公司他从2016年开始就出现了亏损的情况,所以就导致了股票下滑。在2015年的时候该股票的市值是最辉煌的,接近了300亿元,如今的股价只是0.16元,一股1毛6,想想确实非常的惨。在2016年开始,就出现了股票连续下跌的情形,是根据该公司的投资财报的披露,该公司在运营过程当中并没有盈利,并且出现了连续的亏损,后来公司的操作还将股票进行转让,同时还被限制不允许投资者买入,这样的话就会导致该股票出现了恐慌性的下挫。公司陷入基金链断裂,而且公司的人员还参与了操纵证券市场,违规以后被抓了,股价就掉入了这个深渊,对于公司还欠着一些债务,也出现了严重的违约现象,还被面临着起诉以及大额罚息等情形,所以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这个股票肯定会跌的非常严重,对于企业的法人董事长都已经被列为失信执行人。如果一家公司能够运行良好,能够盈利,没有什么负面报道播出,那么确实会有更大的,可能股票也不会下跌,但无奈的是公司陷入了盈利困境,还面临着各种债务,自然难以翻身。归根结底就是经营不善,在时代的变化当中,没有抓住更好的机遇,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导致陷入困境,所以就会面临退市风波。不管是上市也好,不管是经营企业也好,如果不能够盈利,那么就会导致入不敷出,从而陷入债务危机,最后不得不面临的就是倒闭破产的命运。一家不盈利的公司,对金融市场来说其实就是一个累赘,就是一个填不饱的窟窿,大家都不愿意去接受,自然就面临着大家的抛售,从而就失去了投资的价值。
科创板合成生物第一股的凯赛生物,其所产产品到底有何用处?
凯赛生物目前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为生物基聚酰胺以及可用于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的原料,包括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和生物基戊二胺,是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型材料的企业之一。资料显示,二元酸和二元胺聚合可得到聚酰胺,亦可作为香料、热熔胶、润滑油、涂料等合成原料。目前,凯赛生物围绕聚酰胺产业链生产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纺织、医药、香料等多个领域。简单点来说,目前已知的,二元酸是生成聚酰胺(也就是尼龙)、热熔胶、涂料、冷冻液、香料、异氰酸酯等等各种产品的重要原材料,而聚酰胺是四大工程材料之首,它的应用就更广了,它可以用来纺丝,做泳衣、内衣、袜子、瑜伽衣、运动服饰、各种混纺衣物等等,甚至纺成工业用丝可以用来做安全气囊、帘子布、帐篷、箱包等等,纺成地毯丝可以做地毯。此外,聚酰胺还能通过改性做各种工程塑料制品,比如汽车及轨道交通的各种配件,像汽车拉手、引擎盖、油管、扣件等等,还有电子电气类的电动工具外罩、各种电气面板等等,再到各种薄膜、扎带、儿童玩具、各类座椅的脚架等等等等,应用实在太广泛啦,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啦。
比中芯国际还狠?光刻机“保洁”第一股半年翻5倍!下一个是谁?
科技 周五金融股调整为主,资金明显回流到了创业板,不少 科技 股蠢蠢欲动。 蓝英装备这个5日线主升太强势了,不足半年时间股价从底部的6块到现在已经翻了5倍,查了一下主要给光刻机做清洁的。不过短期已经加速,这个是核心,但别急着去了,等分歧下来再找机会。 光刻胶每一波都有不同龙头出现,周五很多票又开始动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翻以下光刻胶板块,很多票要么连阳,要么下半周有涨停, 看看这里边谁会成为下一个蓝英准备就好。 其次就是中芯国际这条线也走的比较强势, 这个只要没上市就还会炒作相关概念, 一旦确定时间就会有资金跑路了。 长电 科技 尾盘涨停,如果下周还能强势,那板块还会爆一下,上海新阳、至纯 科技 这些还有点意犹未尽。 另外就是机构、外资这波爆买的紫光国微, 周五也算分歧,直接A字概率基本为0, 科技 股这块接下来也是大肉频出的地方。 最后就是中国软件, 周五手贱了一把,周五量放的有点大,接下来振幅会加大,不过这么轻易结束就对不住软件中军的称号了。
曾经的奶粉第一股贝因美,5年亏损超20亿,怎么回事
这是由于贝因美奶粉厂家以及企业受到了一些影响,再加上现在的新生人数量越来越少,所以购买奶粉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所以才导致了企业的亏损。
华为系高管终出走,“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何以“陨落”?
曾被投资者冠以“国内NPU第一股”的寒武纪因与华为合作关系的破裂而跌落神坛,如今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梁军也选择出走。随着这位“华为系”高管的出走,或意味着寒武纪与华为正式分道扬镳。 寒武纪与华为的“联姻”走向末路。 3月14日晚间,寒武纪发布了一项重磅的人事变动公告。公告称,公司核心技术骨干CTO梁军由于“与公司存在分歧”,已于2月10日通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离职后,其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CTO梁军被外界视为寒武纪与华为“联姻”的重要纽带,随着梁军出走,或意味着寒武纪与华为正式分道扬镳。 一年多以前,寒武纪登陆科创板时曾备受瞩目,首日股价涨幅一度超过300%,市值突破千亿。然而不到两年时间,被冠以“国内AI芯片第一股”名号的寒武纪迅速跌下神坛。 股东大幅减持、股价创出 历史 新低、首席技术官出走……寒武纪,曾经风光无两的独角兽,怎么了? 华为系梁军出走, “联姻”正式破裂 “梁军的离职不会影响公司的技术创新,不会对公司整体研发实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双方也不存在知识产权的纠纷,公司知识产权完整性不会受影响……” 尽管寒武纪用了一连串否定句对外积极表态,梁军出走的消息还是重锤寒武纪。 梁军辞任的消息发布后,次日,寒武纪股价收跌18.38%,市值蒸发超36亿,总市值仅余260.57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梁军于2003年加入华为,后成为海思的技术专家,负责过海思团队在手机soc设计、网络芯片架构设计等,2017年从华为跳出后加盟寒武纪,任副总经理和CTO。 作为华为的旧部,梁军在加盟寒武纪的第一年,寒武纪就与华为终端芯片展开IP授权,市场中有声音指出,梁军在这场合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抱上华为“大腿”后,寒武纪的业绩迎来了暴发式的增长,更为公司日后的上市打下基础。 根据公司招股书数据显示,2017年到2019年,寒武纪对华为海思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授权业务的销售金额为 771.27 万元、1.14亿元和以及6365.80 万元,占到公司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授权业务销售收入比例的 100.00%、97.94%和 92.56%。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017和2018年度,寒武纪的主营收入里,终端IP占比高达98.33%和99.69%。可以说,没有华为,寒武纪的AI芯片的商业化进程不会走的如此顺遂。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业内泰斗的或关乎公司的生死存亡。或是为了留住梁军,2020年12月,寒武纪曾经向梁军授予了10万股激励性股票。根据协议,梁军在离职后已获授未归属的8万股作废失效,以公司当前的股价65.22元/股计算,这部分股票的价值在522万元左右。 此外,梁军手中持有的北京艾溪 科技 37.6%的股权,也需要按照一定的实缴成本叠加5%利息的回购价格,进行转让。 换言之,梁军此番离职近乎净身出户。出于何种原因,竟让这样一位业界大拿选择出走? 权宜之计, “备胎”寒武纪惨遭抛弃 外部推测,在华为脱离寒武纪自研人工智能芯片后,寒武纪已经成了华为的“弃子”,梁军的出走实则是在寒武纪身上看不到出路而做出的自救行为。 在2019年的一场峰会上,寒武纪一位高管透露,寒武纪在和很多互联网头部企业做技术评测,其中包括快手、滴滴。 但一位曾在滴滴云就职的业内人士表示,在他任职期间,虽然有合作,但实际上并没有具体项目使用,因为产品“不好用”。 此外,寒武纪此前宣称,其芯片在百度有落地。虽然该消息属实,但根据业内人士的观点显示,百度所采用的芯片数量只有百块左右量级,并未用在核心业务上。 “寒武纪技术上不弱,但是产品也谈不上比传统大厂更好。”大型互联网公司这样的客户,第一诉求是安全稳定,为什么放弃那些成熟芯片,而去用一个小公司、未经检验的芯片?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手中产品在商业化进程中频频遇困,寒武纪当初又是如何获得华为青睐的?或者说,华为与寒武纪的合作从一开始便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2016年,寒武纪推出首款AI处理器Cambricon-1A,确立中国第一AI独角兽公司的地位,彼时AI概念正风靡全球。 时隔不久,2017年,手机巨头苹果便将这项红极一时的ai芯片技术搬到了即将发布的iPhone11身上。 华为自然不愿在这场智能化的浪潮中落后,为了抢夺“全球首款内置独立npu智能机”的名号,华为决定在麒麟970芯片中集成寒武纪的AI处理器IP。 只是,华为在此后的宣传活动中却一直淡化其AI处理器的出处,同时有迹象表明,华为采用寒武纪AI技术开发麒麟970的2017年, 华为海思一直与ARM合作研发基于ARM Trillinum框架的AI技术。 风险正在酝酿。华为海思在2018年发布了云端及边缘芯片,此后便一直致力于覆盖数据中心、边缘端及消费终端的全场景,而这恰巧也是寒武纪的业务线。这也意味着,未来在终端、云端、边缘端人工智能芯片产品领域,华为海思与寒武纪的正面交锋不可避免。 此后不久,2018年10月,华为宣布采取自主研发的“达芬奇架构”,2019年华为麒麟810处理器便搭载了自研AI芯片。 华为有了自己的AI芯片,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寒武纪2019年的业务结构发生了一次大换血,由华为撑起的ip授权业务的收入发生断崖式下滑,寒武纪的主要收入来源变成了智能计算系统集成。 失去华为这个大客户,对寒武纪而言,无疑是巨大损失,寒武纪也直言“公司短期内难以拓展一家在采购规模上足以替代公司华为的客户。” 成也华为, 败也华为 根据公司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寒武纪的终端智能处理器IP许可销售收入在出现同比下滑, 仅为6877.12万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也下降至15.49%。而这个数字在2017、2018年分别为98.34%和97.63%。 此外,根据彼时公司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科创板上市的募投项目中也并无任何IP研发的内容。 这也引得上交所的问询,函中上交所要求寒武纪说明:“该部分业务的未来经营计划以及可持续性,是否存在逐步放弃该部分业务的趋势。” 要知道,仅仅过去了一年的时间,公司赖以生存的主营业务就已经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业务。 没了华为业务的支撑,寒武纪只能另寻他路,而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中科院成了不二的选择。 2019年4月25日,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与中科院计算机所签订合作协议,建设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项目。 而这个项目则是代替了IP授权业务成了支撑公司的“脊柱”。除了横琴项目之外,寒武纪2019年还签约拿下了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人工智能计算创新中心的项目。 比较公司2019年的财务数据以及珠海横琴和西安沣东两个政府IDC项目贡献的业绩体量后不难发现,在2019年这两个项目为寒武纪贡献了约80%的收入,其中横琴项目贡献了60%的收入。 这两个项目虽然收入丰厚,但背后的关联关系和地方引资招商的战略考量因素,却让商业上的价值大打折扣。 一家芯片公司俨然成了一家idc承包“关系户”,不过,在这两个政府idc项目的滋养下,公司顺利登陆A股市场。 只是登陆A股后,二级市场中的投资者对公司的高估值并不买单。公司自上市第四日触及股价 历史 高点297.77元/股后便开始一路回落。截止发稿,公司股价报66.25元/股,较最高价跌幅接近8成。 短期而言,公司的基本面也难言反转。根据寒武纪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7.21亿元,同比增长57.12%;同时归母净亏损8.47亿元,上年同期归母净亏损4.35亿元,同比扩大94.98%。
新中国第一股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我是一个有心人,很早就整理中国证券市场大事记,这里面有一段历史有记载:.......1984年8月14日,上海市政府批准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呈批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1985年1月, 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全流通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1986年9月26日,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1987年5月, 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1987年9月27日,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88年7月9日,中国 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600651)
科创股鉴 | 虹软科技:不仅是视觉AI第一股
控制人为美藉华人,公司性质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虽然以前也有外企在A股上市,但基本上都是中国台湾企业。虹软 科技 登陆科创板可以被视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上周五,6月21日,在科创板上市委2019年第8次审议会议上虹软 科技 “过会”。这意味着再过几个星期,科创板将迎来视觉AI第一股。我考量的结果是,这个第一好像不仅是国内的,多半也是全球的。 虹软 科技 是视觉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20 多年来,虹软 科技 研发出了一系列视觉人工智慧领域的底层算法,并将其产品化、解决方案化。目前,虹软 科技 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主要被用于智能手机行业,客户包括三星、华为、小米、OPPO、维沃(vivo)、 LG、索尼、传音等厂商。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时的来临,虹软 科技 开始向智能 汽车 、智能家居、智能保险、智能零售、互联网视频等领域进军。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虹软 科技 在与全球消费电子领导厂商的深度合作中实现了核心技术的不断迭代及产品的持续创新。 另外,虹软 科技 还推出了 AI 开放平台,将人脸识别、人证核检、活体检测等核心技术免费提供给相关企业、创业团队和个人开发者,在助力广大中小企业打破技术壁垒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技术与产品在更多的场景中落地。 产品与解决方案 目前,虹软 科技 提供3类解决方案: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其他 IoT 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其中来自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的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2016年为67.93%,2017年为91.27%,2018年为96.57%。 虹软 科技 针对每一款智能设备的不同特点,在有限的开发周期内,为客户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的智能设备在“性能-功耗-硬件成本”三方面达到最优平衡。通过采用虹软 科技 提供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智能设备可以在既有能力的基础上突破硬件成像能力的限制,提升成像质量、效果,尤其是可以通过先进的算法对智能计算进行控制、优化来降低功耗,使得众多全新的智能拍照摄像及相关视觉应用成为可能,用户体验和设备的性价比因此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增加。目前,虹软 科技 提供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 汽车 、智能家居、智能保险、智能零售、互联网视频等多种场景中,且仍在不断 探索 新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应用场景。 商业模式 虹软 科技 是典型的To B企业,即主要面向行业客户销售自己的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虹软 科技 设有销售部门,采用直销的方式,主要向智能手机、智能 汽车 、智能家居、智能零售以及各类带摄像头的 IoT 设备制造商销售视觉人工智能算法软件。 盈利模式 虹软 科技 的盈利模式是将视觉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与客户的特定设备深度整合,通过合约的方式授权给客户使用,即客户将相关算法软件或软件包装载在约定型号的智能设备。 虹软 科技 自称是能以计件的方式对国内外客户收取软件技术授权费用的企业,即按照客户生产的装载有虹软 科技 算法技术的智能设备的数量进行收费。 市场地位 虹软 科技 是全球视觉人工智能行业领先的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IDC 的统计数字显示,2018 年全球出货量前5的手机品牌中,除苹果完全采用自研的视觉人工智能算法外,其余4家采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厂商,即三星、华为、小米、OPPO ,其主要中高端机型均搭载了虹软 科技 智能手机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2018年,虹软 科技 来自这5家客户的收入分别为26860.37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8.64%。 招股说明书显示,采用虹软 科技 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手机客户有: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魅族、索尼、中兴、传音、联想、摩托罗拉、HTC、ASUS 等,2018年的前5大客户是三星、小米、OPPO、 华为、Foxconn。 技术优势 在招股说明书中虹软 科技 自称拥有4种优势:人才优势、技术积累优势、产业链深度合作优势、客户及品牌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术积累优势:一是端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的积累优势;二是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层次积累优势。虹软 科技 自称已全面掌握了视觉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的各项底层算法技术,掌握包括人体识别、物体识别、场景识别、图像增强、三维重建和虚拟人像动画等全方位视觉人工智能技术。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虹软 科技 在视觉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专利 129 项(其中发明专利 126 项)、软件著作权73 项。2018 年,虹软 科技 获得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 科技 进步奖”。 实际控制人 虹软 科技 原为 ArcSoft US 的全资子公司。1994 年 5 月,ArcSoft US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立。2003年5月,ArcSoft US通过旗下百慕大 e-Image 有限公司以美元现汇的方式出资在中国设立了虹软有限公司——直白地说就是后者在中国的一家子公司。后来先后经历4次增资扩股、4次股权转让,2017 年 9 月至 12 月,虹软有限反相收购了ArcSoft US的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全部业务、资产与人员。2018 年 12 月,软虹有限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更名为虹软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即这次上市的主体。招股说明书显示,虹软有限的性质为“中外合资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虹软 科技 的性质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换言之,虹软 科技 登陆科创板意味着科创板迎来了第一家外资企业。 招股说明书显示,HomeRun公司是虹软 科技 最大的股东, 持有其 118698840 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2.9719%,为发行人的控股股东。HomeRun公司的注册地为香港,为Hui Deng(邓晖)个人所有。 值得注意的是,Hui Deng(邓晖)并非中国国籍,而是美国国籍。招股说明书显示,Hui Deng(邓晖)出生于1962 年 5 月,1991 年 7 月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博士学历;1991 年 8 月至 1992年 8 月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 年 8 月至 1994年4月曾担任美国Enertronics Research Inc.产品经理和工程师,是首位获得美国 PMDA 技术成就奖的华人。1994年4月,,Hui Deng(邓晖)创立ArcSoft US,现任虹软 科技 董事长、总经理(首席执行官),同时其也是3名核心技术人员之一。虹软 科技 的其他两名核心技术人员是王进和徐坚,前者现任虹软 科技 董事、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后者现任虹软 科技 董事、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 另外,招股说明书还显示,Hui Deng(邓晖)的配偶Liuhong Yang通过其个人所有在香港注册的HKR公司控制占有虹软 科技 5.4431%的股份,两人合计共持有虹软 科技 38.4150%的股份。此外,Hui Deng(邓晖)还通过股权激励平台 Arcergate间接持有虹软 科技 0.3377%的股份。因此, Hui Deng(邓晖)及其配偶 Liuhong Yang 合计持有虹软 科技 38.7527%的股份,为虹软 科技 的实际控制人。 竞争对手与对标企业 在招股说明书中,虹软 科技 提到5家竞争对手:以色列的CorePhotonics Ltd.、日本的Morpho, Inc.、以色列的EyeSight Technologies Ltd.、中国的商汤 科技 和旷视 科技 。不过,这5家公司均非上市公司,没有公开的财务数据及其他经营信息可查。因此,在招股说明书中,在就各种财务数据等进行“同行对比”时,虹软 科技 提及的对标企业并非是上述5家公司,而是中国的中科创达和诚迈 科技 、美国的杜比实验室。 财务数据 下表为虹软 科技 2016-2018三年的部分财务数据。 注1:即所得税前利润。 注2:主要指政府补贴,其中最大的一项是上一财年的软件增值税退税。2016年记的是营业外收入。 市值估计 下面是虹软 科技 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及的中科创达、诚迈 科技 、杜比实验室3家上市公司和A股最正宗的人工智能概念股科大讯飞的上一财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市值、动态市盈率、市销率数据,后3项为截至发稿时的数据。 虹软 科技 在招股说明书中自称其最后一轮融资的估值为94 亿元人民币。对比上述4家公司的估值,这一估值显然有点高。不过,由于主业清晰,发展前景较为明确,如果按五六十倍市盈率估值还是合理的。因此,我认为上市后(不是IPO价格对应的市值)虹软 科技 的市值还是有望达到94亿元的,如果科创板刚开板极度疯狂,甚至会超过。下限可以2018年9-10倍市销率计,对应的市值约为四五十亿元人民币。 推荐阅读 数字生态元年|“中国数字生态大会”7月31日重磅来袭!
昔日“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 还有翻盘机会吗?
作者丨曹伟 出品丨鳌头 财经 (theSankei) 时隔1年终摘帽,“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002650.SZ)还没来得及庆祝,便被二级市场泼了冷水。 近日,加加食品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7月28日开市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加加”变更为“加加食品”。 第二天, 加加食品开盘大涨近8%,随后股价一路下跌并一度触及跌停,截至当日收盘,收报6.68元/股,跌7.99%,振幅为18.99%,换手率为9.06%,成交额为7.5亿元,登上了当日的龙虎榜。8月12日,加加食品股价报收于5.57元,进一步下挫。 “摘帽”为何会被资本市场用脚投票? 成功“摘帽” 资本不看好,多与业绩有关。在这一点上,加加食品确实也无力反驳。 自2012年上市后业绩几乎止步难前。数据显示,2012年-2018年,公司的营收分别实现16.57亿元、16.78亿元、16.85亿元、17.55亿元、18.87亿元、18.91亿元和17.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1.30%、0.40%、4.17%、7.50%、0.24%、-5.44%。 2019年,加加食品业绩出现回暖。全年实现营收20.40亿元,同比增长14.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40.86%。整体来说,2019年业绩增长较为喜人。 但好景不长,2020年加加食品去年实现营收20.73亿元,同比增长1.63%;净利润为1.67亿元,同比增长2.9%。增长势头再次陷入原地踏步的边缘。 原本,虽增长虽不明显,能守住阵地也是不错的。但9年过去了,竞争对手都在不断进步,加加食品却“掉队”了。如今海天味业已成为5000亿市值的“酱油一哥”,但加加食品在停牌前的市值不过84亿元,总市值不到对手的2%。 业绩上,海天味业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27.92亿元,同比增长15.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03亿元,同比增长19.61%,加加食品和其相比距离甚远。 曾经发展远不及加加食品的千禾味业,如今业绩增长速度已经赶超加加食品。2020年,千禾味业营收同比增长24.95%达到16.9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06亿元,同比增长3.81%。 此前,加加食品发布公告称,其在自查中发现公司存在为控股股东湖南卓越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违规对外担保4.66亿元的情形,占公司2019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9.94%。因牵涉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违规担保,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加加食品未能在一个月内解决上述违规担保事宜,公司股票于 2020年6月15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加加食品”变为“ST加加”。 “带帽”期间,加加食品被限制再融资的机会,艰难处境可想而知。根据加加食品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0万-22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9.51%-86.03%。 根据加加食品的说法,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降幅较大是受到社区团购冲击、新零售投入较大、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原因所致。 近日,加加食品成功“摘帽”。开市起复牌,撤销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ST加加”变更为“加加食品”,但股价走势却继续向下,7月28日到30日,加加食品股价3个交易日跌幅达到18.46%。 再次“出发” 曾经风光无限的行业第一股,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在资本市场,2021年一季度末公司十大流通股东迎来了两位新股东,分别是李辉及范社彬两位牛人散户,以持股1142万股及642万股位列公司第五大和第七大股东。 此前,两位牛散此前也看好舍得酒业,均在去年9月份入列舍得酒业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舍得酒业是史上首只股价超百元ST摘帽股,在复星集团入主后,公司股价开启疯涨模式,屡创新高。可见,加加食品还是被部分投资者看好的潜力股, 从业绩来看,加加食品虽然增长不明显,但创始人杨振是草根起家,一直想要做高端的酱油企业,加加食品自身产品基础厚实。只是,在多元化转型上,加加食品疯狂开启“买买买”模式,寄希望于并购来使业绩增长,但大都事与愿违。 除收购四川王中王食品有限公司带来了不少收益外,大多收购计划,不是并购失败就是效益不明显,对公司造成严重影响。 “企业上市后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2013年以来我个人投资套进去了,然后恶性循环,不断地搞投资,没有聚焦主业,所以错过了发展时机,这个我责无旁贷。”杨振曾坦言。 不过,杨振强调,这与上市公司无关。在杨振个人投资面临困境时,加加食品几乎沦为了杨振的“提款机”,导致企业错失了消费升级大潮中的发展良机, 如今,纠纷正逐步清理,实控人也在自我反省。近两年,加加食品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坚定推动战略重心回归主业,剑指大单品,欲将原酿造酱油打造成中国酱油行业的“ 茅台”。 与此同时,在销售渠道方面,加加食品加大力度深耕市场,在开拓传统线下网络的同时,重新布局线上销售。 对于加加食品而言,接下来的路虽然难走,但也是一次“新”出发。
头部短视频平台竞争激烈,“短视频第一股”为什么这么香?
主要是因为短视频是目前最火热的新兴行业,无论是市场规模和行业前景都很不错,所以大家都想抢这个短视频第一股的称号,这样对自己上市之后,也有很大的帮助。虽然抖音和快手已经屡次传出上市的消息了,但相关公司却一直不置可否,给人一种假新闻的感觉。而近日,又有媒体爆出,快手已经递交了IPO申请书,而同一天,也有媒体爆出字节跳动公司将打包抖音,西瓜视频等应用一起申请IPO上市。虽然目前这两家公司都没有公开证实过,但从内部人士透露的信息来看,这次上市大概率是真的。说到快手和抖音,大家都知道短视频领域的双巨头,双方一个是走精品年轻人路线,一个是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两家公司在短视频行业的交手,也从未停止过,如果双方的斗争已经从行业市场走向了资本市场。目前来看,快手成立的时间超过了九年,目前日活用户超过了3亿,其实营收主要来自于直播电商和视频广告收入上,快手还在今年喊出了2500亿直播电商成交额的目标,似乎现在直播电商里杀出一条路。而抖音也通过喊出要实现2000亿成交额的电商目标,如今来看,双方的交手已经从短视频走向了电子商务了。虽然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短视频行业也遭遇广告收入下滑的危机。但其在直播电商领域却依然是主导者,甚至在疫情期间还有大幅增长的现象。在最近的融资里,快手估值是达到了280亿美元,这个市值对于一家9年历史的公司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而如今上市的预估市值为500亿美金,也就是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快手市值翻了一倍。如今抖音和快手双双都想登陆港股市场,首先成为短视频第一股对于它们的股价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毕竟投资者对短视频和直播电商的风口都很看好,最先登陆资本市场的第一股自然是最受投资者关注的,其获得的溢价也可能是最高的。
前首富成老赖!债主163家,欠款40亿,体育品牌第一股或退市
年报披露季,贵人鸟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全年净利润-3.79亿元,增长幅度为65.41左右。这已经是贵人鸟连续亏损的第三年 。根据沪深交易所规定,如其年报净利润不能由亏转盈,则有被强制退市的风险。 3月9日,贵人鸟例行发布关于重整进展的最新公告。公告显示, 已有163家债权人向管理人申报债权,申报金额共40.93亿元。 据其上一份例行公告,截至1月11日,债权人数量为154家。墙倒众人推,一代 体育 品牌大王即将落下帷幕。 上市7年,贵人鸟市值蒸发超400亿元, 公司直面业绩巨亏、贷款违约、商誉过高等多重不利局面。由于其“14贵人鸟”公司债及违约,被债券持有人提起诉前财产保全,其房产、土地、子公司和参股公司股权等都基本处于冻结状态。此外,贵人鸟在各家银行的贷款本金合计14.10亿元已全部逾期。除公司资产外,贵人鸟创始人林天福也因债务违约被连续5次收到法院的传票和限制消费令。 2014年,被称为 “A股 体育 品牌第一股”的贵人鸟登陆A股,最高市值超过400亿元。 但是好景不长,上市第二年,贵人鸟一系列激进操作为如今的处境埋下祸根。15年,资金还很充裕的贵人鸟野心勃勃,妄图多领域作战, 立志要成为“以 体育 服饰用品制造为基础,多种 体育 产业形态协调发展的 体育 产业化集团”。 它花重金入股虎扑 体育 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并和虎扑共同设立总计20亿元的 体育 产业基金,投资于多个 体育 产业的子行业。除虎扑 体育 外,贵人鸟还曾收购兼并康湃思 体育 、杰之行和鞋库等 体育 相关企业。这一系列并购动作也让 贵人鸟在15-17年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达到惊人的5.56亿元、13.17亿元、9.92亿元。 在并购完成后,贵人鸟公司经营范围已覆盖 体育 经济、赛事主办、 体育 +互联网、 体育 游戏 、 体育 健身等多个领域。但多线作战的贵人鸟却显示有点后继乏力,收购的多家公司都难以给贵人鸟带来相对应的业绩,其几乎每年都在 计提商誉减值 ,最终这些收购的资产均以低价抛售告终。 18年起,贵人鸟出售虎扑、康湃思等公司的股份,同时关闭了近3000家加盟店,新开了1000多家直营店。但是再次的战略失误,使贵人鸟财务状况雪上加霜,直营店员工薪酬和店铺管理费花销之巨大超乎贵人鸟想象,同时由于品牌竞争激烈,公司公司库存堆积更加严重,只能靠促销过日子。 业绩连年亏损也导致贵人鸟的融资状况恶化。贵人鸟19年年报显示,公司由于无法寻求到新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部分金融机构对公司继续压贷或增加授信条件,为维持存量金融机构授信,已将土地房屋和重要子公司股权资产均对外抵质押。 1987年,林天福创办了曾经的国民品牌贵人鸟, 他曾依靠贵人鸟贡献的190亿身价,成为福建泉州首富。 但不似其掌管公司的激进风格,林天福基本上没接受过什么媒体采访,低调神秘。 林天福出生于“中国鞋都”晋江,是中国最早意识到品牌重要性的商人之一。林天福最早成立贵人鸟时,完全依靠贴牌代工赚钱,当时恰好赶上台湾制鞋业转移,大赚一笔。 但随后做代工的企业越来越多,贵人鸟利润也越来越少。林天福就起了自己做一个品牌的念头:材料、生产线、手艺自己都有,别人不做咱自己做呗。 没想到这一做就一发不可收拾。林天福先后请来爆红的刘德华、张柏芝、林志玲等明星为贵人鸟做代言,迅速打响了名气。北京申奥成功后运动热潮来袭,林天福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那时他所掌控的店面超过5000家。依托于林天福地疯狂营销,贵人鸟在当时也跻身于中国运动品牌前列。 直到2014年,在林天福的推动下,贵人鸟登陆A股上市,成为当时第一、也是唯一的运动品牌。这一年,贵人鸟创下了 历史 最高营收成绩32亿元,高峰时刻的市值超400亿。 这一年,林天福在贵人鸟上市后身家倍增,他凭着190亿的身家在胡润百富榜排名第108位,与他并列的还有盛大的陈天桥、“民营钢铁大王”杜双华以及复星的“二号人物”梁信军。 谁又能想到7年后,昔日风光无限的首富竟成为老赖?谁又能想到曾经把李宁、安踏等踩在脚下的贵人鸟如今不如它们市值的一个零头?
中国国内企业有哪些企业被外资控股?外资为第一股东?
中国拼命将血汗钱买入不断贬值的美债欧债,美欧阔佬们拿着中国的钱干了什么呢?他们在处心积虑地收购中国核心资产。等于中国借钱给美欧以便美欧阔佬将中国收购。同时美欧对中国苛刻无礼,天天指责中国,煽动周边小国欺凌中国,瓜分中国领土。同时还一再要求中国继续多借钱。从香港联交所的公开资料可以查到,无论是工行、建行、中行三大行;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桶油;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还是中煤、中铝、中国神华等资源性企业。中国各种垄断性国营企业,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的十大股东中,差不多一半是美国的企业、基金。 高盛之于工行,美铝之于中铝,美国人用美元买中国企业股票,中国卖股票收美元买美国国债。截至2010年底,美国企业、基金和个人投资者拥有中国A股股票价值1000多亿美元,在香港上市的H股股票价值约2000亿美元,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股票价值约300亿美元,合计3300亿美元。据商务部《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重要行业中,跨国公司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己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美国标准普尔500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每年就用这样方式从中国赚取超过8百亿美元,按其14倍的历史平均市盈率,其在中国的资产价值约11000亿美元。加上其他中小企业在中国投资,美国企业在中国拥有的资产价值,高达15000亿美元。再次,超过一万亿美元的美欧热钱潜伏在楼市、高利贷等市场。综合算来,西方列强在中国埋伏下的钱,已经超过了中国外储。他们并不显富,而是让中国去露富,并装可怜从中国骗钱。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天时机成熟就做空中国,让中国倾刻间变得一无所有一穷二白。请看外资掌控下的中国市场据《中国产业地图》(中国并购研究中心)一书指出,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公司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啤酒行业:60多家大中型企业只剩下青岛和燕京两个民族品牌,其余全部合资;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电梯行业:最大的5家均为外商控股,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家电行业:18家国家定点企业中11家合资;化妆品: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医药行业:20%为外商控制;汽车工业:外国品牌占销售额90%!在感光材料行业,美国柯达于1998年仅出资 3.75亿美元就实行在华全行业并购,2003年又收购了乐凯20%国有股,已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额,富士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5%。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在手机行业、电脑行业、IA服务器、网络设备行业、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在中国市场占有绝对垄断地位。在高科技领域:如手机行业,由于本土企业上游技术、关键零部件乃至生产线大部分从跨国公司购买,跨国公司早已从中赚够了。近期跨国公司开始采用低价策略,挤压国内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意在赶尽杀绝。国内手机行业除了自有品牌外没有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2005年以来全部亏损,市场占有率严重萎缩,纷纷退出市场。在流通领域,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中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经营。随着外资的延伸,低端市场也将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零售业是最能吸纳劳动就业人口的领域,任由外国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前来掌控。业内有人指出:流通渠道可以控制工业命脉,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占领我国的流通渠道,中国的企业终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轮胎工业,多半失去了自主性,被控制在外国人手里。剩下的几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条件较好的也被外商盯上。我国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上海轮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最大的轮胎跨国公司法国米其林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组建轮胎合资公司,由法方控股70%;截至2000年,外商独资与已被外商控股的轮胎企业,其能力与产量已占我国轮胎70%以上。除电力,军工等极少数国家核心行业以外,外资在我国水泥行业(建材业)、钢铁行业(黑色金属治炼及压延加工业)、汽车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橡胶行业、机械制造行业(普通机械、专用设备、电气设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石化行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制造业)、玻璃行业、酿酒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行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供水供气行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行业(煤炭采选业)、日用化妆品行业(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行业(食品加工业)、造纸行业(造纸及印刷品业等行业)、纺织行业、建筑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塑料制造业、工艺品及其制造业等行业中,都占有较高股权和市场控制权,经济刺激计划和巨大需求给予了外资丰厚的回报,充分享受了我国经济高速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和便利。(1)水泥行业:2009年全国水泥行业总产能16亿吨,外资控制产能5、6亿吨以上,控制力及总产能占30-40%以上。拉法基收购四川双马、瑞安建业后,占西南四省18%以上份额;华新水泥被瑞士Holicm收购,占华中10-20%份额;摩根斯坦利收购山水集团30%股权后,环渤海市场份额第一;爱尔兰CRH收购吉林亚泰后,获取东北市场;产销量全国第一的海螺水泥,外资利用香港主板控股25%,此外,亚洲水泥、山水水泥、华润水泥在香港主板上市,部分股权被港资和外资控制……(2)机械行业:2008年,机械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约为12%,外资股权控制率为35.2%,总体控制力度达40%以上,机械制造业5大细分行业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外资市场占有率最高,超过60%,金属制品业为3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2%,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约为30%。凯雷收购徐工85%股权,起重机和压路机占国内市场50%以上,国内136种工程机械产品,徐工占一半以上;国内装载机行业排名第7的山工机械被卡特彼勒全资收购,新加坡丰隆、美国高盛、美国国泰持有国内最大的独立柴油引擎制造商玉柴股份51%的股权;无锡威孚是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最大厂商,德国博世持有其67%的股权;韩国全资的斗山工程机械8年在中国挖掘机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销售额已达徐工的1/3;西北轴承占中国铁路货车轴承25%的市场,90年代末,德国舍弗勒利用西北轴承陷入困境,与其合资成立富安捷铁路轴承,将其市场争压过来,后全资收购;瑞典SKF全资收购皮尔轴承;无锡轴承、烟台轴承被美国TIMKEN全资收购,并控股襄轴集团;全国化工设备第一生产基地,锦西化机透平厂被西门子控股70%的股权;德国ZF集团收购全国齿轮行业排名第二的杭州齿轮厂70%的股权;美国加纳基金控股沈阳机床30%的股权;英国特雷克斯收购北方股份25%的股权,北方股份是中国最大的矿用汽车开发和生产基地;玉柴机械占据国内小挖机9.3%的市场份额,美国汉鼎收购其43%的股权……(3)汽车行业:外国品牌销售占90%以上,虽然外资股权占比不超过50%,但无论技术、品牌还是研发等,外资实际控制力均高达60-70%以上。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东风、华晨、上海通用、长安福特、北汽现代、北京吉普、广州本田、广州丰田、天津一汽丰田、长安雪铁龙等中国汽车销量最大的公司,外资股权均为50%,不包括外资中小企业,外商在华投资和合资控制的53家大型汽车公司,销售额1万亿元以上,占汽车市场总销售额的6、7成以上;此外,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占有60%以上的份额;而在汽车电子、发动机零部件和摩托车配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外资控制企业亦高达70%以上;汽车制造行业橡胶轮胎,法国米其林和新加坡佳通轮胎等外商独资和已被外商控股的轮胎企业,其产能与产量已占我国轮胎占有中国汽车轮胎市场80%以上……(4)钢铁行业:2008年,钢铁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约为 6%,由于国家对钢铁行业并购有控制,阿塞洛-米塔尔、俄罗斯、必和必拓等大量外资觊觎中国钢铁行业纷纷受挫,即使这样,外资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股权控制度仍超过10%,市场控制度超过12%,如阿塞洛?米塔尔收购华菱钢铁33%股权;德意志银行和阿塞洛?米塔尔收购中国东方钢铁47%的股权(河北津西钢铁 29%股权);法国圣戈班收购徐钢100%的股权;美国凯雷收购江都钢管49%股权;中信泰富持有大冶特钢28%的股权;此外,香港主板上市的鞍钢、马钢股份、重庆钢铁,14%、22%、30%的股权被摩根大通等外资和港资控制;唐山国丰钢铁,香港中港占股51%;港资占股65%的内地在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分别收购日照钢铁、日照型钢30%的股权,收购日照轧钢25%的股权,后与山钢重组……外资大规模并购国内钢铁业不成,再生一计,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等国际矿山巨头利用手中掌握的铁矿石资源,不断涨价,对钢铁行业进行合围。可以想象,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2亿吨,行业分散度高,众多中小或民营钢企面临淘汰和对资金的需求情况下,外资受欢迎的程度会有多高;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外资绕过国家设置的重重限制,不少钢企,将再次落入外资控制之中。(5)石化行业:2008年,石化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约为10%,国家对外资准入石化产业有所限制,即使这样,除海外上市外,外资绕过重重障碍,通过来华设厂,并购等手段,石化行业外资股权控制度已达18%,市场控制度为20-3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外资市场控制度2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料加工业为13%。如中石油2000年在纽约、香港上市,外资与港资占股11%,海外融资额29亿美元,9年时间,向海外分红派息竟然高达119亿美元,分红派息竟为融资额 4倍;中石化2000年在纽约、伦敦、香港三地上市,目前外资与港资占股19%;中海油2001年在纽约、香港上市,旗下中海油服外资与港资占股目前高达 34%,另外,中海油、上石化、吉化等纽交所海外上市公司也被外资部分控股,黑石持有中化集团子公司中国蓝星20%的股权。国内原油和化工产品供不应求。如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原油2.04亿吨,首次突破2亿吨,同比增长13.9%;液化天然气累计进口553.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65.8%;口硫磺1216.7万吨,同比增长44.6%;进口甲醇528.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68.8%。仅2009年一年的进口量就比 2005年至2008年四年的进口总量还要多,占国内消费32%,由于国外甲醇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国内装置大面积关停,平均产能发挥率不足40%。;我国累计进口聚乙烯756.1万吨,同比大幅增长64.8%,占国内消费的48.7%,进口聚氯乙烯195.5万吨,同比大幅增长73.5%;进口精对苯二甲酸(PTA)508万吨。此外,国内农药进口量巨大,许多精细化工品,国内甚至无法生产。国际能源化工巨头纷纷在华投资。BP在华投资45亿美元,壳牌17亿美元,拜尔投资31亿美元,拥有12家独资或合资企业。埃克森美孚、壳牌、BP计划再投110亿美元。拜尔已投产5大乙烯合资企业:巴斯夫/扬子石化投资60万吨乙烯项目,截止2007年,巴斯夫在中国投入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中国销售总额达到36亿欧元以上;BP/上海石化90万吨乙烯、埃克森美孚/福建炼化、沙特阿美60万吨乙烯、壳牌/中海油的南海80万吨乙烯,埃克森美孚/广州石化改扩建(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另外,BP在四川建醋酸厂(占国内市场30%),在珠海建PTA基地。欧美跨国公司在洗涤用品、涂料、生物制药等下游领域占有巨大份额,有的已形成垄断外资……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市场控制力度,在20-30%以上。(6)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外资控制度为40%以上。英国皮尔金顿购入耀华玻璃19%的股份;中国玻璃港交所上市,皮尔金顿等外资大股东控制 40%股份;瑞信等外资控制浙江玻璃33%的股份,洛阳玻璃,外资和港资持有50%的股份;如果算上港资,中国玻璃、浙江玻璃等港资与外资占股均在65% 以上;A股上市的福耀玻璃,港资三益发展为第一大股东,持有22.5%的股份;金刚玻璃,港资龙铂投资持有17%的股份;港资信义玻璃,自2004年以来一直为中国汽车玻璃最大出口商;1985年起,圣戈班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现已在中国设立50余家企业,其中制造企业40多家,分布在成都、马鞍山、杭州、常州、湛江、牡丹江、郑州等地;业务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包装、高功能材料等。在中国的员工数量超过15000人,2005年销售额4亿欧元。最近4年,圣戈班在华销售额年增54%…… 在第一产业,外资四大粮商ABCD威胁4000万豆农生产,种植大豆赖以生存的无数豆农,年年赔本,不得不改种其它经济作物,造成2000万豆农集体“下岗”事件,2.3亿民工,或许从中能发现许多豆农的身影。大量豆油油榨企业倒闭,由于“大豆危机”,2004-2005年,1000多家内资榨油企业构成的“中国大豆军团”,瞬间烟消云散,随后倒闭率达90%以上,导致10多万人失业。在第二产业,日用品和化妆品行业,外资品牌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在食品饮料业,机械制造业,建筑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石化行业,玻璃行业,家电行业,酿酒行业,纺织行业,造纸行业,供水供气行业,印刷包装业几乎囊括所有的第二产业,由于外资生产效率普遍比内资要高,且极端盘剥人力成本,外资的每一次并购,都意味着大批人失业,外资的每一次投资,都意味着同行业竞争对手大多数职工失业下岗,挤占了无数工作岗位……在第三产业,外资大型连锁超市每一次选址开张,对方圆两公里的中小型零售商店和门面都是一次集体毁灭性的打击,惨淡经营,或失业,或改作别的生意,从而挤占其它行业工作岗位……
华润微电子启动招股 科创板红筹第一股将诞生
1月31日,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启动招股,公司此次公开发行不超过2.92亿股新股,股票简称为“华润微”,股票代码为“688396”。随着华润微电子上市进程的推进,科创板红筹第一股将诞生。 公开资料显示,华润微电子拟立足现有基础,并通过登陆科创板助推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将公司打造成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领先者。 招股书显示,华润微电子是中国领先的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半导体企业,公司产品聚焦于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控制领域,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产品设计自主、制造过程可控,在分立器件及集成电路领域均已具备较强的产品技术与制造工艺能力,形成了先进的特色工艺和系列化的产品线。 华润微电子作为华润集团旗下负责微电子业务投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高 科技 企业,始终以振兴民族半导体产业为己任,先后整合了华科电子、中国华晶、上华 科技 等中国半导体先驱。 中国半导体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以销售额计,华润微电子在2018年中国半导体企业中排名第十,是前十名企业中唯一一家以IDM模式为主运营的半导体企业。以2018年度销售额计,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功率器件企业。 在功率器件领域,华润微电子多项产品的性能及工艺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MOSFET是公司最主要的产品之一,公司是国内营业收入最大、产品系列最全的MOSFET厂商。根据IHSMarkit统计,以销售额计,公司在中国MOSFET市场中排名第三,仅次于英飞凌与安森美两家国际企业,是中国最大的MOSFET厂商。 据了解,华润微电子主营业务分为产品与方案、制造与服务两大业务板块,公司在主要的业务领域均掌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如MOSFET、IGBT、FRD等产品的设计及制备技术及MEMS工艺技术、功率封装技术等,沟槽型SBD设计及工艺技术、光电耦合和传感系列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及BCD工艺技术国际领先,上述核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司产品的批量生产中。 根据发行安排,华润微电子将于2月4日开始进行网下、网上路演,2月12日进行网下、网上申购。登陆科创板后,华润微电子有望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 (编辑 白宝玉)
吉利汽车首发过会 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
财经网汽车讯?科创板上市委公布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首发通过。9月28日,上交所召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2020年第83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吉利汽车获得了通过。吉利汽车将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从公告来看,上市委向吉利汽车也进行了相应的问询,主要问题有四个:一是要求公司说明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发展前景及战略定位等;二是要求公司说明消除和避免同业竞争、保持公司独立性的具体举措;第三方面,吉利汽车被问及吉利控股下属目录公司是否存在无法保持准入资格或者受到处罚的风险;最后的问题是有关研发,监管层要求公司说明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具体标准,以及研发独立性等细节。近年来,吉利汽车一直推行科技转型,发布有技术品牌“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还将汽车安全、健康生态、新能源、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列为核心技术战略的发展领域。吉利汽车招股书披露,其本次科创板上市,将打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有利于吉利进一步多元化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公司资金实力,补充公司未来布局“新四化”等战略发展所需资金。吉利汽车正在布局地面科技出行和智慧交通,并不断加码航空航天、飞行汽车、高速飞行列车等空中出行领域。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冲击中国自动驾驶计算芯片第一股
撰文 / 贾 可、钱亚光编辑 / 张 南设计 / 赵昊然你是否想到,黑芝麻智能将要成为中国自动驾驶计算芯片或者智能化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Black Sesame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是中国车规级智能汽车计算SoC及基于SoC的解决方案供应商。6月30日,它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成为今年3月31日港交所18C规则生效以来,第一家根据此规则正式递交上市文件的特专科技公司。回想起2023年一开年,王传福对自动驾驶的未来泼冷水,甚至认为“无人驾驶就是忽悠”,感觉现在黑芝麻智能突然冲击上市有点不可思议。当时泼冷水的原因显而易见,自动驾驶技术还是存在诸多许多技术和安全挑战,虽然自动驾驶芯片算力在不断增加,但是在体验上没有满足车企和用户的期望。这一两年来,国内外众多自动驾驶公司估值缩水、裁员、倒闭,似乎就是最好的证据。但现在的实际结果是,整个业界对于自动驾驶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到无人驾驶愈发充满信心,而且对于抵达的道路愈发清晰。今年6月以来,AITO问界、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都纷纷开展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功能测试,也就是说导航辅助驾驶已经从高速公路扩展到城区道路,可以说,这是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成熟又进一步的标志。汽车商业评论认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自动驾驶正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它反应在商业运作上代表了自动驾驶技术在当下的两个实现路径:一方面,对于普通车型,车企不再盲目追求自动驾驶芯片的大算力和更多激光雷达的赋能,转为理性地讲求性价比;另一方面,对于高端车型,还是往L4自动驾驶方向坚定推进,并不怀疑未来的道路。这种转变背后是对于本土自动驾驶SoC芯片或者本土汽车芯片的利好。其一是成本考量,本土芯片具有优势;其二是生态考量,本土芯片具有优势;其三是供应链安全考量,在负责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下,本土芯片同样具有优势。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对汽车商业评论说,在中国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渗透率正在加速,而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正在全面引领智能汽车的发展。所有在中国市场运营的企业,包括国际的车厂和国内的企业,都希望能确保供应链的稳定,用中国的芯片做中国的市场。综合来看,芯片研发周期一般为4-5年,开发、认证与合作伙伴磨合和定点时间周期长,国内自动驾驶芯片厂商能够快速响应并快速支持变革,具有商业模式、解决方案开放性优势、开放的生态,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和提升软件算法自研能力的需求,也促进了国产自动驾驶芯片的落地和推广。不久前,轩辕之学智能化研究院发布了“公约数”服务平台,为智能驾驶开发者构建了一个跨组织协作的基础设施,帮助不同模块的智驾开发者协同实现全栈产品研发的平台。这实际是推动为车企自动驾驶实现赋能的开放合作生态圈,而这也就是本土自动驾驶SoC芯片的机会。6月15日,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在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表示,2022年整个芯片业5000多亿美元的销售额,其中汽车芯片也就占了780亿美元的市场。芯片产业会持续不断地发展,2030年会达到上万亿美元这样一个市场规模,其中汽车芯片会达到1600亿美元。汽车芯片中,自动驾驶芯片可谓重中之重。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预测,2025年中国L2/L3渗透率将达50%,2030年中国L2/L3渗透率70%,L4渗透率20%。2020-2025年中国自动驾驶渗透率增长速度将快于全球。届时,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芯片市场。黑芝麻智能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刘卫红也表示,中国新车L2以及L2以上的渗透率及增长速度都已经超过国外的水平;中国的消费者对自动驾驶功能的认可和付出的溢价也高于美欧;而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变,车载芯片数量在传统分布式架构中为300到500颗,而在域控制器架构会超过1000颗芯片,将来中央计算平台机构下将超过3000颗芯片。这些趋势催生了海量芯片的需求。在这种产业环境下,中国的自动驾驶芯片既有适合发展的土壤,也有迅速发展的动机和驱动力量,这种趋势也必吸引更多资本进入这个行业,而国产自动驾驶芯片企业进入股市,既能得到快速发展需要的资金,也为投资人提供了很好的投资窗口。如果能在获取资金更快的二级市场上市,对于国产自动驾驶芯片企业的发展是重大的利好。相信不久之后,国产芯片公司上市将形成一种新的趋势,推动中国智能化产业供应链的变大变强,从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和商业化落地。而打响中国本土智能芯片进军股市的第一枪的黑芝麻智能,也将成为智能化大潮中新的弄潮儿。清华系、国际化,硕博超八成成立于2016年,黑芝麻智能从2019年起相继发布了华山一号A500自动驾驶芯片、华山二号A1000/A1000L车规级高性能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华山二号A1000Pro等芯片产品。到2022年,黑芝麻智能的A1000系列芯片已正式量产,并提出了国内首个单芯片行泊一体方案。基于自主研发的IP核、软件算法等,黑芝麻智能构建了丰富了自动驾驶芯片产品组合,以及基于自研芯片的ADAS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可以为整车厂及Tier1提供从芯片到自动驾驶整体解决方案的全套服务,支撑自动驾驶产业链相关产品方案的快速产业化落地。智能汽车车规级SoC是新兴且高速成长的市场,亦有技术及其他较高进入壁垒。车规级SoC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开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先进技术。因此,预期随着市场向更高水平的驾驶自动化演化,领先的SoC企业将凭借客户认可度及产品可靠性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巩固、扩大领先优势。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现年55岁,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在黄冈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子学系。单记章的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读于清华大学,不仅学习了芯片知识,还自学编程,并在攻读硕士期间接触到了人工智能。1997年,他进入了在美华人洪筱英创办的豪威科技(OmniVision Technologies)。豪威科技1995年成立于美国硅谷,以CMOS技术为切入点,以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的优势,击败了日本厂商,席卷了当时的相机市场。单记章加入豪威,从工程师做起,做到了研发部门副总裁,工作范围从芯片设计扩充至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图像处理、视觉算法等,他拥有100 多项相关专利,带领团队做出了车用高动态图像处理芯片,其主导研发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手机和安防等多个领域。在豪威科技20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职业经历,还让他实现了财务自由。但为了实现人生更大价值,2016年,他离开豪威科技,联手同学刘卫红创业。刘卫红,黑芝麻智能联合创世人、总裁,现年55岁,是单记章的湖北老乡、黄冈中学、清华大学校友,1990年,他取得应用上海交大化学学士学位,1995年取得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2002年在多伦多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创办黑芝麻智能前,他曾在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领域深耕多年,担任过博世底盘制动事业部亚太区总裁,负责公司战略、运营、业务拓展及重组并购,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与人脉资源。两个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老友,经过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一起进入自动驾驶行业,黑芝麻智能科技由此在上海张江科学城诞生,随后在全球各地拓展生长。截至2022年12月31日,黑芝麻智能员工超过1000名,半数以上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学校。研发团队有783名成员,其中55.0%拥有硕士学位或以上学历,占员工总人数的85.5%。另外一个关键指标是,黑芝麻智能核心团队来自博世、豪威、英伟达、安霸、微软、高通、华为、中兴等业办顶尖公司,平均拥有15+年的行业经验。三步走战略规划稳步前进4月7日,创业7年的黑芝麻智能在武汉举办战略发布暨生态合作伙伴大会(Best Tech Day),正式发布行业首个智能汽车跨域计算平台——武当,同时发布了该系列中C1200跨域计算芯片。它采用了7nm制程,使用支持锁步的车规级高性能CPU核A78AE(算力达150KDMIPS)和车规级高性能GPU核G78AE,可以满足包括电子后视镜系统、行泊一体、信息娱乐系统、舱内感知系统等跨域计算场景,实现舱行泊的融合。作为行业内首个集成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身控制及其他计算域的产品,武当C1200芯片追求的是综合功能和性能,达到最好的性价比。按照规划,C1200将在2023年内向整车厂提供样片。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轩辕之学校长贾可博士当时评论认为,它的意义在于,当新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多域控制器向中央计算架构梦想进军之际,黑芝麻智能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理性的台阶。当然,在高算力芯片方面,为了解决行业的成本焦虑,黑芝麻智能已经发布了首颗国产大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华山二号A1000,它利用58TOPS左右的物理算力,支持行泊一体域控制器,满足L3及以下自动驾驶场景的需求。由此,黑芝麻智能三步走的战略规划成型:第一步,聚焦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及解决方案,实现产品商业化落地,形成完整技术闭环;第二步,根据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发展趋势,拓展产品线覆盖到车内更多计算节点,形成多产品线组合;第三步,不断扩充产品线覆盖更多汽车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基于芯片的多种汽车软硬件解决方案及服务。伴随战略阶段演进,黑芝麻智能从“自动驾驶计算芯片的引领者”升级为“智能汽车计算芯片的引领者”。如前所述,在智能汽车车规级芯片方面,黑芝麻智能目前主要有两大系列产品:华山系列和武当系列。华山系列主攻高度(算力),武当系列主打宽度(跨域)。2019年,黑芝麻智能发布华山一号A500自动驾驶芯片。2020年6月,华山二号A1000车规级高性能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发布,16nm制程工艺,INT8精度下单颗芯片算力达58TOPS,最多可处理16路摄像头输入,可支持L2+或L3级能力,单芯片可支持行车和泊车功能。同期发布的A1000L,也是16nm制程工艺,INT8精度下单颗芯片算力达16TOPS,最多可处理8路摄像头输入,专门为L2及L2+能力打造。两款芯片均完成所有车规级认证。2021年,黑芝麻智能发布华山二号A1000Pro,16nm工艺,算力达106+TOPS(INT8),最多可处理20路摄像头输入,支持L3和L4级自动驾驶,是中国研发并推出的首款算力超100TOPS的自动驾驶芯片。目前,华山A1000、华山A1000L、华山A1000 Pro均已进入量产状态。黑芝麻智能已形成不断完善的技术和IP,目前处于商业化的进程中。除了芯片,黑芝麻智能还提供芯片配套软件,包括芯片驱动和操作系统,瀚海-ADSP中间件(支持自动驾驶和V2X)和自研的视觉感知算法;还有多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单记章表示,未来三到五年,L2、L2+、L2++高阶辅助驾驶将作为智能车辆标配持续占领市场,黑芝麻智能将把支持10摄像头、NOA功能的行泊一体域控制器BOM成本控制在3000元以内,支持50-100TOPS物理算力,进一步优化后成本还有下探空间。汽车商业评论认为,作为中国的SoC芯片供应商,基于中国整体上游汽车供应链,本土供应链迅速发展和广阔的产业前景,黑芝麻智能未来可期。全球第三大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目前,黑芝麻智能正在快速拿下定点,并加速量产。根据(Frost & Sullivan)资料,按2022年车规级高算力 SoC(算力大于50TOPS)的出货量来看,黑芝麻智能在2022年中国和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5.2%和4.8%,是全球第三大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在一级市场资本的加持下,黑芝麻智能也在不断加速商业化进展。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截至目前,黑芝麻智能客户数量由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33名增长至截至2021年12月31 日的45名,并进一步增长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89名。近期合作包括2023年3 月与亿咖通科技的联营公司JICA合作在吉利集团的车款安装A1000 SoC;2023年4月,被指定为百度国内首选智能汽车SoC合作伙伴,将共同开发基于华山A1000系列SoC的软硬件一体化自动驾驶产品。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黑芝麻智能已获得10家汽车OEM及一级供应商的15款车型意向订单,已与吉利集团、东风集团、合创、一汽集团、保隆集团及众多其他汽车OEM合作,以在其车型上安装A1000 SoC。截至2022年12月31 日,A1000系列的总出货量超过25000片。预计于2023年交付超过10万颗SoC,为2022年总出货量的4倍。招股书中指出,黑芝麻智能主要与市场上三大类自动驾驶SoC供应商竞争:特定自动驾驶SoC供应商、通用芯片供应商及汽车OEM自研商。其中,特定自动驾驶SoC供应商具备强劲的研发能力,专注于自动驾驶及拥有全面软件及硬件开发能力,有助为不同汽车OEM开发定制的自动驾驶基于SoC的解决方案;通用芯片供应商提供的芯片不仅用于自动驾驶,同时包括传统的MCU芯片或其他类型的消费品芯片。不过黑芝麻在最新的产品战略中以舱驾融合为抓手,以多合一芯片实现低成本、多功能,比较顺应当今的行业大势。黑芝麻智能的关键战略在于,未来黑芝麻智能将持续开发面向更广泛汽车计算场景的智能SoC,比如正在开发目标算力为250+ TOPS的A2000 ;进一步加强开放的生态系统,继续迭代和升级公司的软件平台和供应链;进一步开发和商业化公司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增加客户数量;扩大全球影响力,向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市场发展智能汽车业务。黑芝麻智能在招股书中也诚恳表示,公司由研发投入较高而一直亏损,并有意继续在研发方面进行大量投资,可能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及经营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可能不会产生预期会获取的结果。在黑芝麻智能的募资规划中,80%的资金投入到未来三年的智能汽车车规级SoC、支持软件以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10%将用于销售、营销和商务团队的建设;其余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尤其是采购存货用于SoC的量产。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李沐华预计,未来两年,主流自动驾驶芯片将陆续量产交付;未来五年,市场份额的争夺将更为激烈,国内头部厂商有望突围。东方证券分析师浦俊懿认为,未来几年是国内自动驾驶芯片厂商实现量产突破的关键时点,而软硬件生态伙伴是本土厂商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这次黑【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动力电池第一股诞生!
3月31日晚间,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第9次审议会议结果,同意孚能科技首发上市,即将成为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动力电池企业。招股书显示,孚能科技拟公开发行普通股不超过2.14亿股(不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票数量),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等费用后,拟募集不超过34.37亿元,主要用于年产8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孚能镇江三期工程)和补充运营资金项目。其中,年产8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是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孚能镇江实施的镇江三期工程项目。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孚能镇江,项目总投资约为28.37亿元,将建设年产8GWh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在内的孚能镇江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通过新建生产基地,引进先进设备,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储备,扩大动力电池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从而突破产能瓶颈,不断满足和匹配下游客户对于动力电池持续增长的需求,充分满足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动力电池产品配套需求。孚能科技于2009年创立,专注于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整车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整车企业提供动力电池整体解决方案。在技术路线上,孚能科技以三元化学体系及软包动力电池结构为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方向,在中国实现了第一批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量产。全球软包动力电池企业主要有LG化学、SKInnovation和远景AESC等。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孚能科技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0.99GWh、1.9GWh和1.21GWh。目前已成为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根据去年9月发布的招股书,孚能科技已开始量产能量密度285Wh/kg的电芯产品,截至2018年末,已为超过10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产品,出货量在2017年排名中国第六,全球第十;2018年排名中国第五,全球第九。在软包动力电池领域,产品出货量和装机量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排名均为全球第三,中国第一。孚能科技的国内主要整车企业客户包括长城集团、北汽集团和广汽集团等。去年9月拿下向戴姆勒供货百亿电池的采购大单,令其像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一样,争取到了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机会。随着订单的增加,孚能科技启动了产能扩张计划。2018年以来陆续启动了镇江一期和镇江二期项目,在本次募资到位后启动三期项目,合计产能24GWh。此前,孚能科技在江西赣州的三期项目产能为15GWh,预计到2022年国内规划产能将达39GWh。与此同时,孚能科技还计划在欧洲和美国逐步建立生产基地,完善产业布局。去年,孚能科技正式启动欧洲生产中心项目,在德国斯图加特开设办事处,并成立FarasisEnergyEurope。孚能科技计划在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建立电池工厂,通过FarasisEnergyEurope为新电池厂投入逾6亿欧元,预计将于2022年末完工,初始产能为6GWh,以后逐年提升至10GWh,可配套6-8万辆电动汽车。?近日,孚能科技表示,疫情期间,公司及主要客户、供应商的生产经营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销售相比正常进度有所延后,下游客户受延期复工的影响,对公司的产品采购及合作研发也相应延后。预计将导致一季度出现收入大幅下降、产量减少及费用开支明显增加的情况,进而将对全年经营业绩情况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在生产方面,截至3月13日,孚能科技的复工率已超过90%,复工初期,主要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相对偏低,公司已经结合下游需求的情况、原材料备货情况,适时调整了生产计划,以尽量降低疫情对生产的影响。在销售方面,疫情期间,下游客户的生产及销售活动放缓,可能导致其未来削减订单数量或推迟订单下达时间。此外,由于疫情对终端汽车消费市场有一定的冲击,预计将导致汽车销量下滑,整车厂相应减少未来的采购订单。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今年创业板会出现退市第一股会是金亚科技还是吉峰农机
自2009年10月30日以来,创业板市场已诞生六年多。期间,并没有哪家创业板公司退市。而在近日,关于谁将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的讨论则吸引了市场的眼球。而据媒体报道,创业板有10家上市公司提示了暂停上市的风险,既包括吉峰农机这样“资深”的创业板公司,也包含安硕信息这样的“妖股”,而去年6月份就停牌的金亚科技亦在其中。 其实,10家上市公司中,同花顺、安硕信息、金亚科技等八家公司因受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而面临一定的退市风险,而像吉峰农机、星河生物等两公司则因财务指标触发了暂停上市风险。资料显示,吉峰农机与星河生物2013年、2014年均出现亏损。根据《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最近连续三年亏损的创业板公司将被实施暂停上市。但这两家上市公司均于今年1月发布了业绩预告,并均预计2015年度盈利。因此,这两家公司退市风险实际上已提前解除。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那些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根据《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存在欺诈发行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将会被实施暂停上市的处罚,安硕信息、金亚科技等即属此列。其中,金亚科技则更令其投资者担忧。 今年元月份,金亚科技发布的自查公告显示,其在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工程预付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未分配利润等多方面的数据存在“瑕疵”,有的甚至金额巨大。由于《若干意见》发布于2014年,而金亚科技的问题也出现在2014年度。因此,金亚科技的财务造假,属于赤裸裸的顶风作案,其性质是非常严重的。 金亚科技存在暂停上市的风险,基金公司大幅调低的估值似乎也能说明问题。去年停牌前,金亚科技报收于34.51元,而近期,包括广发基金在内的持有金亚科技股份的八家基金公司,纷纷调整其估值,估值区间为8.51元~8.80元,等于打了2.5折。 尽管包括金亚科技在内的创业板公司敲响了退市的警钟,但这些公司真的会“被退市”吗?或者说创业板会产生“退市第一股”吗?笔者以为有点悬。如果是上市公司因业绩连续亏损的原因退市,那定然“当仁不让”,没什么好说的。但如果是因为重大违法行为而退市,则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了。 首先,如果像金亚科技等创业板公司被认定为信息披露重大违法,那么监管部门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与决心对其实施暂停上市显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一家上市公司退市,并非一“退”了之这么简单,个中涉及多个重大利益方,更涉及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问题。由于众多上市公司退市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一直是一片空白,监管部门在对相关公司实施退市时,不得不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与压力。毕竟,中小投资者是无辜的,但却成为上市公司违规的牺牲品,这无疑是非常不公平的。 其次,即使金亚科技等被处以暂停上市的重罚,但《若干意见》还为其重新恢复上市留下了制度“后门”。根据规定,只要上市公司在证券交易所作出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决定前,全面纠正违法行为、及时撤换有关责任人员、对民事赔偿责任承担作出妥善安排的,其就可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恢复上市。并且,证券交易所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同意其股票恢复上市的决定。而无论从何种角度考虑,上市公司都不会愿意退市,毕竟上市背后存在巨大的利益,而恢复上市的最大“成本”其实就是“对民事赔偿责任承担作出妥善安排”。从以往万福生科与海联讯的案例看,其成本均不到2亿元,与大股东持股市值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更何况,如果上市公司不赔偿投资者,即使其退市后,同样会遭到投资者的追责的。那么,还不如花钱买平安,花钱买个挂牌资格划算。因此,除非业绩亏损的因素,创业板“退市第一股”或许真的将难以产生
数读图森未来:自动驾驶第一股的“月亮与六便士”
5月5日,自动驾驶公司图森未来,因为没有按规定时间披露年报,收到退市通知。这家公司曾经贵为“自动驾驶第一股”,在2021年,市值曾超过千亿人民币。短短不到两年间,图森未来为何突然从天空坠落?结论:精英创始团队让图森未来前期研发成果显著A、B股制保证创始团队绝对控股,但创始人陈默和侯晓迪股权过于平等上市前10轮融资、股东包含知名公司和资本,是深受追捧的明星股具备了一定的变现能力,特别在美国拿到UPS等订单公司的营收规模还远远不够,亏损规模远超营收,经营压力巨大外部环境走低后,图森未来的问题在去年下半年集中爆发侯晓迪出走,吕程成为CEO,图森未来进入守势图森中国受波及较小,成为最有价值的部分动荡的背后,自动驾驶货车市场验证还很漫长,在此期间将始终面临生存问题1.发展历史图森未来成立于2015年,主要是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应用,面向全球提供无人驾驶卡车货运服务。公司的前身叫图森互联,总部设在美国圣地亚哥。最初,图森未来主要探索图像识别技术,微博就是其大客户。后者利用其技术,实现了广告精准投放。因为这个渊源,新浪微博成为其重要的资方,2016年,在图森未来转到自动驾驶后,新浪微博基金进行了A轮投资,并一直领投、跟投到了D轮,成为其发展路上的重要推手。也是在这一年,图森未来与曹妃甸达成战略合作,获得了在曹妃甸开展自动驾驶卡车路测的资格。2017年,图森未来先后完成B和C轮融资,资方甚至出现了英伟达这样的芯片巨头。这一年,图森未来在上海进行了L4级别无人驾驶货运卡车的演示。在美国获得加州车辆管理局(DMV)颁发的第33张无人驾驶路测牌照。到2019年,图森未来完成D轮系列融资。此时,其已经在美国服务18个客户。其中,图森未来还与此轮投资方UPS(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达成合作,为其代理UPS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PhoeniX)和图森市(Tucson)之间的货运航线。在国内,图森未来入选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AI+交通”示范场景,完成中国首次高速公路L4级无人驾驶队列测试。2020年,图森未来在美国与采埃孚将合作研发量产化无人驾驶卡车系统。在上海获得五张无人驾驶卡车公开道路测试牌照。也是在这一年,图森未来完成E轮融资后,离上市只有一步之遥。到2021年4月,图森未来成功上市,成为全球首家上市的无人驾驶企业。而且在这一年,图森未来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完全自动驾驶的测试。作为首个吃螃蟹的人,图森未来在美国也算得上是明星股,一度还吸引了币圈大佬、“女版巴菲特”——“木头姐”的投资。上市后,图森未来势如破竹。获得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资格,与斯堪尼亚公司(瑞典的货车及巴士制造厂商)共同亮相进博会,获得美国卡车制造商Navistar(纳威斯达)6775台无人驾驶卡车订单,与英伟达合作研发无人驾驶域控制器……按照这个趋势,图森未来应当是一片坦途,成为自动驾驶卡车的领军者。可到去年下半年,形势突然急转直下,创始人侯晓迪惨遭罢免后又利用投票权重新夺权,随后又出现了持续的内斗,导致财报迟迟未能发布,股价一落千丈。到今年,图森未来股价一度缩水99%,走到退市边缘。虽然在5月11日,图森未来提交了申诉,暂时保住了上市公司的资质,但是目前其股价已经在1美元边缘,内斗的阴影仍然在,发展形势依然不明朗。为何会走到这步?2.团队及股权图森未来最初的创始团队有5人,陈默、侯晓迪是主要的发起方,郝佳男、王乃岩负责国内业务,黄泽铧是图森未来北美一号员工(随后离职创立“零一智卡”,为自动驾驶软件公司提供卡车硬件)。此外,上市前,陈默邀请了懂资本的吕程加入,这几位都是学霸。有些类似禾赛科技,但图森未来的创始人团队又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创始人没有同窗情谊。创始人陈默是位连续创业者,在创立图森未来前,已经参与创办了3家公司:苍穹广告(国内最早的楼宇广告平台)和深蓝兄弟(国内第二大的页游棋牌平台),以及车国网(国内最早的汽车O2O交易平台)。侯晓迪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前往加州理工学院深造,拥有计算和神经系统专业方面博士学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专家,拥有23项自动驾驶方面技术专利。陈默更像是商人,而侯晓迪则是图森未来的技术灵魂,最初担任CEO、总裁、CTO。其他高管方面,上文提到,图森未来在中国和美国都有研发中心,根据公开的报道,从2020年开始,图森未来的技术自研和团队就已经隔离,因此,在国内,图森未来有一套相对独立的体系。联合创始人郝佳男最初任COO,现在是图森中国CEO。郝佳男是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并行和分布式系统专家。曾在淡马锡国家实验室任研究员,拥有10年并行和分布式运算研究经验,2007年设计的圆周率并行计算系统打破圆周率计算世界纪录。当初的首席科学家王乃岩,现在是图森中国CTO,香港科技大学博士,MXNet(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核心开发者,2014 Google PhD Fellow计划(谷歌博士奖学金)入选者,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科研领域发布了50多篇论文。根据上市初披露的股权关系,陈默和侯晓迪对整个上市公司拥有决定权,在上市初,两人分别持有31.4%和31.1%的投票权,合计持有62.5%的投票权,拥有绝对的投票权。此外,包括吕程、新浪CEO曹国伟等在内的9人董事会合计持有79.7%的投票权。其中,曹国伟拥有5.8%的投票权,是投票权最多的外部股东。主导中国市场的郝佳男和王乃岩都没有看到持股比。可以看到,创始团队几乎没有共同的成长背景,而两位主要的创始人陈和侯,股权几乎没有差别,这就意味着,如果两人意见一致尚且可以保证稳健经营,可一旦两人意见分歧,公司的经营就会陷入停滞,这是不小的隐患。根据梳理,最初的纷争可能是“月亮与六便士”问题,侯晓迪在后来的公开信中曾隐晦地提及,“有些人希望你们对图森未来只是一个技术供应商的存在感到满足。”L4级别无人驾驶货运卡车前装量产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图森未来需要先活下来。根据金融界的报道,陈默曾表示,L4级自动驾驶无法做到前装量产,无法装配域控制器等一系列集成的硬件,是阻碍图森在2024年交付的最大风险点。2022年6月,陈默自立门户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名为“Hydron”,中文名为“图灵智卡”,注于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可搭载L4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氢燃料重卡及加氢基础设施服务。图灵智卡引发了美国联邦部门对图森未来的调查,理由是认为图森与其之间进行的合作和技术交流,未进行适当的披露,违反了证券交易和外资审查相关法案。美国的调查波及了侯晓迪,10月,董事会罢免了侯晓迪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职务。但前文提到,侯晓迪和陈默具备绝对控股权,因此两人联手,利用多数股权投票权,重组了董事会,开除4名董事,创始团队重新掌权。经此一役后,陈默的全部重心来到图灵智卡,图森未来开始向L2级别的自动驾驶延伸,以此来刺激营收增长,今年3月,侯晓迪离开了这家自己创办的公司。图森未来的CEO变为了吕程。虽然拥有弗吉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但吕程更多的经验在于运营、战略和企业融资。他曾担任CFO,对图森未来的上市起到了重要作用。吕程显然更务实,担任CEO也意味着,图森未来接下来的重心将是求稳。5月,消息显示,图森未来目前正在重组并裁员约30%的全球员工,以保留现金并维持业务。持续的动荡后,图森未来越来越没有未来。3.核心竞争力图森未来最大的优势在于创始团队。创始团队几乎每个人都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除了侯晓迪本人,已经离职的创业元老黄泽铧,离职后创立“零一智卡”;在中美两地研发中心缺少紧密联系后,郝佳男、王乃岩的国内业务依然能稳健运行,说明这几位创始人都具备独当一面的技术和管理能力。除了团队,由于自动驾驶当前迫切需要变现,而变现需要真正让客户感知到自动驾驶带来的成本优化,打消对安全的顾虑。图森未来经营的路线是公开路段,路况更复杂,对于技术的要求更苛刻。在这方面,能够在美国拿到众多订单,还能与英伟达合作开发域控制器,充分彰显了其研发实力以及变现能力。当然,自动驾驶的技术还未成熟,没有达到大规模变现阶段,图森未来同样如此。这个过程中研发需要资金,道路测试需要牌照。回顾创业之路,图森未来能够拿到新浪微博、英伟达、鼎晖、UPS、Navistar等公司的融资,并在中、美两地都拿到测试牌照,充分展示了其融资能力和政府关系。不过,是优势也可能会转化为劣势。图森未来最大的不确定性还是在于人。创始人独当一面,但互相之间的关系缺少坚实的基础。在拥有共同目标时,自然无需考虑凝聚力的问题。可一旦出现思路不同意,问题就会不断涌现。4.产品及业绩图森未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变现能力,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并不活跃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图森未来的产品主要有两个方向:域控制器盒子以及自动驾驶合作。图森未来发布了一款域控制器,支持SAE L2+到L4级别全套智驾解决方案。自动驾驶卡车也在此前早有合作,是目前收入的重要来源,合作方式包括与托运人、承运人合作,以及提供无人驾驶车队。收入规模主要与车队规模、里程、费用率相关。正如上文所提到,能够2019年就在中国实现高速公路L4级无人驾驶队列测试,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安全员下车,说明图森未来的技术能力十分突出。但技术突出与变现还有明显的距离。数读智车盘点过诸多车企的财报,巨额亏损的业绩见到过,营收不及亏损的业绩也见到过,但图森未来的业绩之困顿,可能是最突出的。目前最新的业绩截至去年上半年,图森未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营收。去年上半年,图森未来的营收为485.8万美元,同比增长100.25%,其中二季度的营收为259.4万美元,增速首次没能同比实现翻番,仅同比增长75.03%。看起来增速尚可,但问题在于,图森未来的年度营收规模只有百万美元级别。营收规模不足,直接导致图森未来的每一项开支都显得规模极大,上半年,图森未来的研发费用1.637亿美元,是营收的近34倍;营销费用5423万美元,是营收的11倍。去年上半年,图森未来亏损2.205亿美元,是营收的45倍,差出了两个数量级,显得非常刺眼。在持续的亏损下,图森未来持有的现金及等价物在持续减少,仅去年2季度就减少了8100万美元,是连续第五个季度现金减少。虽然现金仍然高达11.56亿美元,但考虑到半年2.2亿的亏损速度,这样的现金规模可能只能支撑2年左右。当前其面对的竞争愈发激烈,实际对资金的需求可能更大。面对这样的经营情况,管理层很难不顾忌活下来的问题,这可能也是分歧的根源所在。如果图森未来所面对的融资环境是2015年,哪怕是2019年,也许对资金问题不会有太大的顾虑。但疫情+中美关系的因素,导致中美两个研发中心交流甚少,两边各自为战对资金的需求会增加,同时经济下行压力的叠加影响下,投资机构的对货车无人驾驶不再那么追捧。而陈默另立山头更是成为引发危机的导火索,美国联邦的调查让上市公司股价一路跳水,进一步影响了定增、股权质押等方式的融资能力。为了缓解财务压力,图森未来先后进行了两个思路的自救。最早是去年,图森未来在遭受调查时,试图将中国业务卖给吉利以保住上市资格,但最终没能成功。而如今,裁员30%也预示着,图森未来似乎更倾向于卖掉美国业务以回笼资金。目前,中国市场对于自动驾驶有更高的关注度,图森中国的管理层更稳定,俨然成为最有价值的业务。根据公开的报道,图森中国将在今年7月系统介绍其自动驾驶技术、算法等硬核技术能力。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市场,如何说服企业认可无人驾驶货车是个永恒的话题。在美国,人力成本高,司机缺口大的情况下,图森未来一年也只有百万美元级别的营收。短期内,无人驾驶货车仍然没办法做到安全员下车,这对于人力成本的节省依然有限。在国内,无人驾驶货车的测试和应用更多出现在码头和矿场等封闭场景,图森中国一直的发展进度都比较缓慢。郝佳男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曲线救国的方案,即作为硬件供应商为 OEM 提供域控制器以及核心零部件;作为系统供应商为 OEM 提供辅助驾驶技术。由于图森未来迟迟未公布业绩,域控制器带来的收入还很难量化对业绩的作用。由于整个技术阶段还未达到L4级别,在公开道路上测试、安全员下车仍然有很长的路,最后才是让企业相信自动驾驶货车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商业模式得到印证看起来依然遥远,图森未来更多是在为未来的一种可能性在挣扎。简报: 参考资料:1.图森未来招股书,财报,官方网站2.自动驾驶第一股收到退市通知!三个80后学霸创始人深陷内斗 来源:车东西3.图森内幕:钢丝绳、平行宇宙,资本家和技术天才 来源:智能车参考4.危险!无人驾驶第一股,面临强制退市 来源:金融界5.图森CEO离奇被炒,股价跳水45% CEO:否认一切渎职指控 来源:品玩6.对话图森中国管理团队:具备独立技术研发能力,近期风波对国内业务无实质影响 来源:新浪科技【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数读智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地雷引爆?10家创业板可能退市 谁是第一股
已有10家创业板公司发布了暂停上市风险提示公告,这会刺破创业板估值泡沫吗?这10家发布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中,事由多为涉嫌违反证券执法法例,只有星河生物、吉峰农机两家是因为业绩缘故原由(连续两年亏损)。而实际上,很多公司并非是近期才发布类似公告。以星河生物为例,其第一份退市警示公告在2015年7月18日即已发布,同花顺的首份退市警示公告发布于2015年8月19日。而根据规定,他们均需要在规定期限内持续发布相应公告不像主板上市公司,如果存在暂停上市及退市风险,创业板上市公司并无风险警示期,切合条件的将直接暂停上市直至退市。观察上述发布暂停上市风险公告的公司,星河生物和吉峰农机是因为财务指标的缘故原由(连续两年亏损),而根据两家公司发布的2015年的业绩预告,预计其2015年将实现扭亏。如成功扭亏,两家公司暂停上市的因素将暂时消除。剩下8家因违反证券法例而被证监会立案的公司,又如何呢?根据公告,同花顺、京天利两公司已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其股价近期显着承压,显著跑输大盘。欣泰电气等其他6家公司则表示尚未收到中国证监会的最终调查结论,其股价表现相对较强(金亚科技一直停牌).但暂停上市并不意味着一定会退市:因业绩缘故原由导致的暂停上市,只要业绩改善就可以申请恢复上市。而对于违反证券执法法例,则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以同花顺为例,除在去年因为“配资”提供相应生意业务程序被证监会处罚外,并未公告有其他涉嫌违法违规的事由。上海某基金经理表示,发布退市风险警示公告的公司,在之前已经频频发布公告,现在的价格基本上已经反映了上述信息。相对而言,金亚科技的情况最为特殊,基金大幅调整其估值。其事由大股东涉嫌占用资金和财务造假,与此前的万福生科案较为相似。但万福生科因“法不追溯过往”而得以制止退市。综合来看,当前因涉嫌违法被立案的公司退市风险相对更大,从制止退市的角度,投资者需要尽量回避。
安道麦更名开市!农药上市第一股“沙隆达”成为历史!
1月10日,伴随着深圳证券交易所钟声敲响,安道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道麦”,深圳证券交易所000553)更名开市仪式正式完成,公司证券简称也由沙隆达A、沙隆达B 变更为安道麦A、安道麦B,证券代码保持不变。这是国内农药生产企业沙隆达与全球第六大植保公司安道麦合并之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安道麦重返证券市场,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立足中国、联通世界”并公开上市的跨国作物保护公司。安道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翰林(Chen Lichtenstein)、首席财务官罗海维(AviramLahav)等高管共同鸣钟开市,开启安道麦新里程和新时代。 安道麦高管共同鸣钟开市 翰林在致辞中表示,自从与中国化工集团结缘,安道麦在战略与财务支持上受益颇多。 未来,安道麦将不断丰富产品组合、扩大销售区域、深化专业知识,使安道麦成为全球作物保护行业的真正领导者。 同时,安道麦将把握众多的国内外增长机会,专注于自身核心优势,继续为世界各地的农民带来新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经按下了“快进”按钮。” 翰林说。 安道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翰林 安道麦是一家具有70多年 历史 的农化公司,从1940年代的马克西姆阿甘成立,逐步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非专利农药公司。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国营湖北省沙市农药厂,始建于1958年,90年代成为中国农化行业首家上市公司。2011年,安道麦与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结缘,开启发展新篇章。2014年,公司在全球发布新的公司品牌——安道麦。 作为中国化工集团旗下农化子公司,安道麦和沙隆达自2015年起就开始了合并重组事宜。 2017年9月,安道麦与沙隆达以财务报表合并的方式完成重组,以沙隆达名称(000553)亮相中国A股市场,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证券交易市场公开上市的跨国作物保护公司,企业价值近60亿美元。 此次合并在国际和中国公司中乃属首创,打造了作物保护行业唯一一家“立足中国、联通世界”的国际化公司。 此次更名完成后,A股和B股市场将不再有沙隆达名号,而是统一称为“安道麦”。 至此,安道麦和沙隆达的合体,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国内农药行业第一个上市公司“沙隆达”也由此成为 历史 。 据介绍,安道麦全球管理团队负责管理合并后的公司。据2017年9月公司公告, 合并后公司的股东批准任命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杨兴强先生为公司的董事长,任命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任建新董事长以及翰林(Chen Lichtenstein)为公司董事,董事会任命翰林先生兼任合并后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今后,安道麦的全球管理团队将负责管理合并后的公司。合并后的安道麦公司成为全球第六大作物保护企业。 公司将以安道麦的名称和品牌运营,同时实现全球统一管理。 以色列将继续承担合并后公司的总部职能,包括公司的全球研发、登记及运营。 近年来,在全球农药行业整合并购速度加快的大背景下,安道麦通过丰富产品线、拓宽优质营销网络以及投入品牌建设,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专利农化公司。自201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短短的两年时间,公司新上市产品18个,涵盖了4大产品线,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区域扩展到28个省份。 “从2010至2018年,安道麦年均复合增长率都达到5%。截止2018年9月份之前的12个月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37亿美元。” 翰林表示,全球农化的规模大概是600亿美元,安道麦的市场占比大概5%-6%,这也意味着未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安道麦的增长速度是全球行业水平的三倍。 安道麦为何能实现如此之快的增速?翰林认为,相比新引入市场的专利产品,有更多的产品专利到期,也就是说 非专利市场的增长动力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 整个行业每年的平均增长水平大概2%-3%,而安道麦的增长速度大概是这一速度的2-3倍。除小规模的并购项目,仅看有机增长,安道麦的增速也是行业水平的2倍,这意味安道麦每年的销售额都会增长几亿美元。 随着新的化学分子研发愈加困难,非专利农药占比将逐渐攀升,安道麦作为非专利植保市场领军企业,在产品注册登记、销售渠道方面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与沙隆达的合并加速其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拓展,助其成为非专利农药市场的一枝独秀;其创制型和差异化等高毛利产品的占比也在逐步提升;原材料就地采购-制剂就地生产-终端产品就地辐射,产业链一体化将进一步提高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公司在产品注册登记方面比其他非专利公司更胜一筹。总之, 二者的合并将从市场、业务、技术与开发、成本、渠道建设、财务等多方面发挥协同效应,有望加速国内制剂市场的整合。 安道麦继续加大市场渗透力度、发布新产品和差异化产品、经优化的产品组合带来的销量提高,加上制造成本和采购成本降低。 “中国农化市场排名世界第三,大约有50亿美元的规模,但增长速度非常快,安道麦将把握机会加快发展。” 翰林表示,安道麦预计在今年内完成交割、合并,收购中国化工旗下的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下称“安邦”),这样能够让安道麦在中国有更多的力量和资源。 据了解, 近期安道麦收购安邦的交易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作为一家完全后向整合的生产厂家,安邦面向全球作物保护市场供应关键原药,其最广为人知的有效成分包括乙烯利、吡蚜酮和噻嗪酮,同时采用先进的离子膜技术生产氯碱等中间体及其他产品。安邦的产品面向全球市场销售,公司在2017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6.43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安道麦受益于安邦强大的生产优势,以其生产的关键成分开发各种产品及差异化混合物,显著丰富了自身的产品线,并得以借此优势在美国、印度及澳大利亚等主要市场建立了市场领先地位。 对中国市场而言,收购安邦将为安道麦带来系列产品的登记证,并壮大其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力量。 安邦正迅速成为安道麦全球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增进中国运营枢纽的原药合成及制剂生产能力。 其比邻安道麦最新建成的全球制剂中心,有利于团队之间交流专业技能、分享专业知识。而安道麦先进的南京研发中心也正在发挥作用,改进提升安邦的生产工艺。双方已就交易意向达成初步共识,目前正在推进签署最终收购协议。 从研发到产品登记、上线生产、销售,安道麦可以完成全价值链的任何一个业务,比如在登记方面,安道麦在100个国家都能独立登记。在合并前,沙隆达有100张登记证。 合并后,安道麦现在全球的登记量已经达到5600张,每一年的增长速度都非常快。 2018年,安道麦在全球各国新增登记数量达到921张,这是其增长业务的一个核心能力,正是这样的能力,让公司不断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去适应各个市场的需求。 目前,安道麦拥有全球最广泛的原药品类,超过了270种。 且正不断地引入数十种新原药,但不会直接引入市场,而是将它们复配成制剂,从众多的原药成分中寻找有效组合,这将会带来显著的差异化优势。从2010年至今,安道麦研发的部分越来越多,在增加原药的同时,也在不断增加独特产品、差异化产品方面的投入,这将保证为农民提供更好服务以及更高附加值的产品。 如何平衡丰富产品线和大单品之间的关系?翰林认为, 要把产品放在600亿的全球行业的大背景下去看发展前景,其适应的市场、针对的作物都有很大不同。 安道麦有48个战略性的细分市场,为形成全面的解决方案,公司不能只有小品类产品,而是要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农民需要什么,因此多样性小产品和大单品的合并才是正确的。虽然一个小产品只有几百万美元的销售额,但它们是保证安道麦全面产品线以及细分市场几十亿的销售额的基础。产品要符合市场需求,而不是根植于生产力或者销售额。 参加更名开市仪式人员合照 由安道麦农业解决方案有限公司(Adama Agricultural SolutionsLtd)与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合并组成的安道麦是全球作物保护行业的领军公司之一。公司致力于“创造农业简单化”,给农民提供高效的产品和服务,简便农民的农作生活,帮助农民发展。 作为拥有最丰富且多元化的差异化优质产品的公司之一,凭借6600人的优秀团队,公司与100多个国家的农民深入接触,给他们提供除草、杀虫和杀菌的解决方案,帮助农民提高产量。 编辑丨过儿 报料丨020-83003400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网农化宝典
科创版第一股股票什么时候上市交易
科创板开市是在2019年7月22日,第一批上科创板交易的共有25只。
中国互联网第一股网盛科技发行上市是什么时候?
白志林案情简介(一)中国互联网第一股上市2006年12月15日,中国A股市场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络股——网盛科技(002095)在深圳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网盛科技的全称为浙江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次发行价14.09元,发行市盈率29.98倍,为近期新股发行以来最高。首日上市的开盘价为68.10元,全天大幅震荡,盘中最高至78.00元,最低至53.05元,报收于62.8元,较发行价14.09元涨345.71%。网盛科技专业从事互联网业务,旗下包括中国化工网、中国纺织网、中国医药网等垂直B2B电子商务网站,其中中国化工网成立于1997年,1998年就开始盈利,目前各网站年总体盈利接近3000万元。(二)网盛科技的改制网盛科技自成立以来,与中国许多民营企业一样,并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当网盛科技启动改制后,参与改制的中介机构便着手进行相应的股权结构调整。一方面,对网盛科技及其关联企业的业务进行整合,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另一方面,对网盛科技及其关联方的股权进行调整,理顺股权关系,同时对管理层进行激励。基本方案确定后,中介机构又对网盛科技改制中所涉及的税收成本、资金运转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最后制定出一套操之可行的改制方案。作为网盛科技改制的律师,我们主要从公司的历史沿革、历次股权转让及增资、公司的业务、税收、重大合同等方面进行了尽职调查,对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逐一提出解决方案。由于网盛科技属民营企业,未涉及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其产权结构尚属清晰,不存在产权不明或潜在的纠纷问题。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理清网盛科技的整个股权结构的基础上,制作各种法律文本,并对改制过程中新产生和发现的问题,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提出解决的方案和办法。由于网盛科技改制时,当时的《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公司,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而且根据政府的相关要求,律师要对股份公司的设立出具法律意见书。所以,律师要配合其他中介机构制作审批所需要的各种文本及法律意见书。该法律意见书主要对改制成股份公司的主体、其历史沿革、股东、关联企业、重大资产重组、公司资产、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重大诉讼和仲裁、行政处罚等问题发表意见,对改制主体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出具明确的意见,对改制主体的整个改制过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发表意见。政府的相关批复文件下来后,发起人出资到位,经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验资,改制主体便需召开创立大会,就股份公司的设立事宜进行讨论。律师在创立大会的召开过程中所要做的事情包括:制作创立大会所需要的各种文件,如会议通知、各种议案、表决票等;协助企业做好创立大会的整个召开程序,如出席会议的股东身份的合法性、会议召开的程序、表决的方式和程序、会议的记录等;最后是对整个创立大会召开的合法性进行监督,保证创立大会作出的决议合法有效。创立大会作出同意设立股份公司后,律师应指导和协助企业进行相应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当然,如果是新设股份公司,就不存在变更登记的问题。(三)网盛科技的上市辅导依照证监会原来的要求,股份公司上市前要进行最少为期一年的辅导,由中介机构对其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公司规范运作、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等方面的培训,律师主要从《公司法》、《证券法》及证监会的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出发,对公司进行培训,明确董事、监事和高管的义务,保证其知晓在公司股票上市后所应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会计师主要从财务角度,保荐机构主要从整个上市的角度,对公司进行相关的培训辅导。在对网盛科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上市辅导后,浙江监管局进行了验收,认为网盛科技的辅导合格,已符合申报上市的要求。于是,中介机构便开始着手上市申报材料的制作。(四)网盛科技的上市申报在上市申报阶段,中介机构一般都会派驻人员进行现场办公。在该阶段律师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整理制作法律意见书所需的材料,制作律师工作报告和法律意见书,核查企业的各项经营运作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企业在此过程中所需制作的其他法律文书进行起草和审查等。由于股票发行上市对一个企业来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律师要对公司相关的决议性文件进行严格的审查,对其程序的合法性进行判断。必要时,律师应直接参与该法律文件的制作,并对整个决策过程进行监督。当整套的申报材料上报证监会后,证监会有一到两次的反馈,主要是针对申报材料中描述不清或需进一步澄清的内容进行补充,对某些问题发表更加明确的意见。律师在这个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证监会的反馈意见收集资料,从法律角度对某个问题发表意见。(五)网盛科技的发行和上市2006年10月3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2006年第54次会议审核同意网盛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06年11月12日,中国证监会以证监发行字[2006]133号文核准网盛科技公开发行不超过1500万股新股。至此,网盛科技公开发行的全部核准程序已经走完。2006年11月24日,网盛科技在规定的报纸和互联网站公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保荐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初步询价及推介公告》等文件,向社会公众公开推介。2006年12月1日,网盛科技向社会公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向询价对象定价配售和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公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初步询价结果及定价公告》,确定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2006年12月7日、8日,网盛科技向社会公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定价发行申购情况及中签率公告》、《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定价发行摇号中签结果公告》,网盛科技的公开发行股票过程已经完成。2006年12月14日,网盛科技向社会公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告书》、《股票上市保荐书》等文件,网盛科技的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2006年12月15日,网盛科技的股票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成为我国A股市场第一只纯网络股票。法律意见(一)改制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在整个改制过程中,律师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1)尽职调查;(2)与企业沟通,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3)与其他中介进行沟通协调,对整个改制方案从法律角度提出建议和方案;(4)根据方案确定的时间和程序,制作各种法律文本,包括各种协议和公司章程等。由于改制是公司上市的必经阶段(特指有限责任公司),改制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将来的发行上市。所以,在改制前期的尽职调查及方案的制订上,应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尽职调查应重点关注公司的历史沿革、重要资产、关联方及关联交易、重大资产重组、税收等方面的问题。在方案的设计中,应做到公司具有独立性、主业突出、关联交易规范和避免同业竞争等。(二)辅导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由于证监会对公司上市前的辅导期限不作强制性的规定,根据一般的惯例辅导期定为三个月。在辅导期间,律师应为公司制作各种内控制度,完善公司的各项治理结构,并为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上市所需的法律知识,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证监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在此期间,公司更加规范运作。公司管理层熟知上市的各种规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公司的各种事务。公司的财务制度更加完善。公司的各项操作已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三)上市申报阶段的法律问题律师最终的成果体现在律师工作报告和法律意见书上,所以律师工作报告和法律意见书成为律师在本阶段所主要制作的法律文书。制作上述法律文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批准与授权;(2)发行人发行股票的主体资格;(3)本次发行上市的实质条件;(4)发行人的设立;(5)发行人的独立性;(6)发行人的发起人和股东;(7)发行人的股本及其演变;(8)发行人的业务;(9)发行人的关联交易及同业竞争;(10)发行人的主要财产;(11)发行人的重大债权债务;(12)发行人的重大资产变化及兼并收购;(13)发行人公司章程的制定及修改;(14)发行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及其规范运作;(15)发行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变化;(16)发行人的税务;(17)发行人的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18)发行人募集资金的运用;(19)发行人的业务发展目标;(20)发行人的诉讼、仲裁和行政处罚;(21)发行人招股意向书的法律风险及其评价;(22)发行人的其他问题。律师在该阶段,还应为公司发行上市召开的股东大会制作各种法律文件,出具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等法律文本。同时,律师还应配合其他中介机构,随时为公司解答各种法律问题,或者向其他中介机构提供法律意见。经典评析公司上市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公司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多个中介机构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律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沟通、解释和协调的功能。律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出具相应的法律意见和起草各种法律文件,还表现为及时解答公司及其他机构提出的法律问题,处理上市期间遇到的各种与法律有关的问题。因此,律师的业务知识就不仅仅限制于《公司法》、《证券法》等与公司上市有直接关系的法律法规上,律师对拟上市公司所处行业、所做业务相关的法律知识亦应知晓,甚至应十分精通。同时,由于公司上市涉及公司的各个方面,与公司运作有关的合同、税务、环保、劳动用工、诉讼仲裁等法律知识亦要求一个证券律师必须具备。否则,律师所制作的法律文书必然会存在某种法律漏洞,在证券市场越来越规范、证券法规越来越严格的形势下,律师所承担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行动教育到底是什么,国内管理教育第一股
2015年1月28日的“新三板”中出现了管理教育板块,上海行动成功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行动教育”,证券代码:831891)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行动教育成为全国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企业管理教育机构。——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27308819608936347.html
“半导体激光芯片第一股”长光华芯登陆科创板
4月1日上午,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光华芯”,股票代码:688048.SH)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A股市场半导体激光芯片第一股。 据了解,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3月成立,专注于半导体激光芯片、器件及模块等激光行业核心元器件的研发、制造及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及超快激光器等光泵浦激光器泵浦源、激光智能制造装备、国家战略高技术、科学研究、医学美容、激光雷达、3D传感、人工智能等领域。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29亿元,净利润为1.15亿元。 根据公告,长光华芯本次发行价格为80.80元/股,发行数量为339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0%。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27.39亿元,将用于高功率激光芯片、器件、模块产能扩充项目、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VCSEL)及光通信激光芯片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VCSEL是激光雷达和3D传感、光通信等模组的核心部件,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激光雷达和3D传感器领域,在自动驾驶及智能制造等新应用场景的带动下,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 (编辑 上官梦露)
2022年上市公司年报第一股花落哪家
对任何股票不要有偏见,2021年的十大牛股中有5家是ST公司,分别是湖北宜化(ST宜化2021年摘帽)、江特电机(ST江特2021年摘帽)、*ST德新、*ST赫美、*ST众泰。现在正是一些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逐步披露期,截止今天两市共有181家ST或*ST公司,对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的*ST公司为了提醒广大投资者规避今年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都披露的2021年年报预告,有两家公司还抢先披露的年报。 两市近4700多家个上市公司*ST华塑还博得了第一个发布2021年年报的头彩,今年1月18日公司发布了两市第一份2021年年报,年报显示ST华塑2021年净利润亏损564.51万,扣非净利润亏损2680.7万,每股净资产为正为0.13元,扣除营业收入约为2.64亿,营业主要来源为公司去年重组收购的子公司天玑智谷,由于公司的净资产为正虽然净利润亏损但是扣除营业收入大于1亿元,符合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1月18日向深圳交易所提交了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申请。紧接着深圳交易所就连续发了几个年报问询函,对该公司的营业收入计算有些质疑,该公司3月2日给予深圳交易所进行了统一回复,回复一切合规,并请了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2021年财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但截止现在深圳交易所还在审核,看来深交所对它这个扣除营业收入的质疑审查很严格。估计应该会通过,如果被否那么就是*ST华塑公司为了规避自己的退市风险而对营业收入进行了财务造假,这可是很严重的事情作为一个湖北省国资委控股的公司应该不会有这一茬。 另一家公司*ST巴士和*ST华塑有些类似也早早在1月29日公布了2021年财报,年报显示2021年净利润1.49亿,扣非净利润614.44万,营业收入2.74亿,扣除营业收入也在2亿多大大高于1亿元,净资产为正,净利润和扣除营业收入双双达到摘帽条件所以公司在发布年报当天1月29日立即向深交所提交了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申请,深交所也发了年报问询函。(发年报问询函是很普遍的常规操作,很多上市公司的财报都会有交易所的问询函)公司还未向深交所回复,不过已经公告延期回复并承诺了最迟回复期限是3月21日。*ST巴士这家公司已经实现的主业转型,公司的中天美好服务的物业管理已经成为了主营业务,营业收入也均来于这家子公司,摈弃夕阳的亏损或不景气的行业,转型朝阳的景气行业是一个公司发展的正确选择,作为主业转型成功的*ST巴士,公司未来发展值得期待。*ST华塑公司历史以来几次收购几次重组,最近的这次收购天玑智谷纳入如公司报表,从目前看业绩表现还可以,希望在湖北国资委入股后公司这次转型升级能成功。
绿的谐波:打破垄断,“机器人关节第一股”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绿的谐波(688017)是中国谐波减速器行业的龙头。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1.86亿元,与全球老大哈默纳科(Harmonic)41亿元的营收相比,还只是毛毛雨。但公司已经打破了外资的技术垄断,未来随着“机器换人”趋势持续推进,未来国产化替代的空间巨大。 绿的谐波主营谐波减速器,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77%。在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里,减速器类似于人类的“运动关节”,它的研发难度最大、成本比例最高。日本凭借先发优势及技术优势,取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仅日本的两大巨头就垄断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所以减速器是否能够国产化,是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的关键环节。 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应用之中,上游核心零部件制造商的话语权明显更强。新松机器人、新时达2019年毛利率不到26%、18%,但是上游的绿的谐波、中技克美同期毛利率高达60%。埃斯顿等公司信用放的很宽,收入的现金含量较低,甚至还接受客户的商业承兑汇票,但绿的谐波都是银行承兑,而且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的8%,体现出对下游较强的议价能力。 绿的谐波主营业务是精密传动装置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了打破国外企业在谐波减速器市场的垄断,公司17年来自主研发,它的精密谐波减速器在精度、寿命、稳定性、噪音方面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实现了对国际品牌的进口替代,还向国际厂商进行供货,去年公司境内外收入为7:3。 近年来,在行业巨头的引领下行业逐渐流行模块化开发,以便让下游制造商专注于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开发。从招股书可以看出,公司也顺应潮流推动谐波减速器产品向机电一体化、模块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执行器业务从无到有,占比达到了1.6%。机电一体化产品单价3000-5000元,高于谐波减速器1000-2000元的单价。 除了模块化趋势进行品类扩张之外,公司还进行了非机器人领域的扩张,进入到光伏制造、医疗器械、高档数控机床、航天航空、新能源设备等领域。 谐波机器人主要用于中小载荷量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RV减速器则主要用于大负载的工业机器人,这种大负载的工业机器人通常用于3C、 汽车 、化工等领域。但是大负载的工业机器人在手部、腕部、小臂等地方需要用谐波减速器。 RV减速器具有更高的疲劳强度、刚度和寿命,与谐波减速器相比各有优劣,我认为两者的应用场景不同,并不存在RV减速器将取代谐波减速器的问题。 2017年-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75亿元、2.2亿元、1.86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5700万、7300万、6300万,毛利率和净利率都维持在较高水平,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在持续提升。但从收入来看,公司也受到了机器人行业2018年4季度以来持续下行的冲击,特别是疫情对各大机器人厂家都有影响。 全球机器人行业主要的客户是 汽车 ,比如说最近新松就搭上了特斯拉,其次是3C行业,但传统 汽车 行业的江河日下趋势很明显,电子行业也在疫情中景气度降低,再加上贸易战影响这些客户爸爸的资本开支预算,所以工业机器人行业去年以来生意也是下滑。虽然站在未来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节点上看,买机器人公司很正确,因为工业机器人是个很好的赛道。可就短期来看未必如此,因为短期股价受到情绪驱动。 尽管已经打破了Harmonic巨头的垄断,国内自主品牌机器人应用的市占率提升到了62%,但绿的谐波全球市占率只有6%。公司还在不断地进行研发,推出了中空结构一体化谐波减速模组等,工业机器人国产化才进入快速导入期,减速器都是微米级的加工精度,壁垒很高,相关零部件的量产即便实现了,在寿命、稳定性、噪音与发热等方面如果不能与日本巨头抗衡,无法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就存在业绩的不稳定性。 此外, 对于公司的募投项目我也有疑惑待解 。公司现有产能10万台/年,实际销售大约7.7万台。公司此次IPO募集资金10.55亿元,超募4.15亿元,用于建设年产50万台精密谐波减速器和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 建成后,公司谐波减速器产能提升到60万台/年。全球2018年一共卖了121万台谐波减速器,即便是下游行业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张,公司销量要扩大7倍,市占率最少也要占到全球销量的40-50%,这是个非常非常巨大的挑战。 券商卖方报告以及公司招股书里均没有给出这个答案,只有走一步看一步,看绿的谐波怎么快速地消化这些产能,快速地推进国产替代了。
中一签亏超2.7万,“基带芯片第一股”翱捷科技首日破发,阿里为大股东
1月14日,科创板新股N翱捷-U(翱捷 科技 ,688220.SH)上市,成为A股基带芯片第一股。 虽然头顶大热的芯片概念,但翱捷 科技 上市即破发。该股上市发行价格164.54元/股,开盘价130.00元/股,破发跌逾20%,中一签亏损超1.7万元。1月14日,截至收盘,报109元/股,跌幅33.75%。科创板500股为一签,按照这一数字来计算,单签亏损已经超过2.7万元,堪称近十年首日亏钱最多的新股。 公司在上市公告中提到,2020年翱捷 科技 营业收入为108,095.81万元,此次发行价格对应市销率为63.67倍,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2020年平均数,存在股价下跌风险。 翱捷 科技 成立于2015年4月,营业务为提供无线通信、超大规模芯片的平台型芯片,产品线覆盖2G、3G、4G、5G以及IoT在内的多制式通讯标准,可以提供系统芯片SoC解决方案。 但从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翱捷 科技 一直处在亏损状态,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3,744.22万元、-58,354.86万元、-232,652.98万元及-37,154.21万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合并报表累计未分配利润为-304,946.06万元。 对此,公司解释称,其所处的蜂窝通信是典型的高研发投入领域,前期需要大额的研发投入实现产品的商业化,而公司成立时间尚短,需要大额研发投入保证技术的积累和产品的开发,因此处于亏损状态,在未来短期内也可能无法盈利或无法进行利润分配。 但在战略配售环节,翱捷 科技 还是受到了知名机构的追捧。浦东科创、科创投集团、大基金二期、张江科创投、美的控股、兆易创新、闻泰 科技 、OPPO及中保基金参与其中。此外投资方中还包括阿里巴巴、深创投、IDG、小米、中网投、红杉宽带、高瓴等机构,其中,阿里巴巴是持股15.43%的大股东。 融资吸引力可能来源于市场对基带芯片前景的认可。截至2021年6月,翱捷 科技 拥有11项核心技术、119项专利、59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1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公司已量产超25款芯片,颇具实力。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也表示,2020年全球基带芯片市场约为266 亿美元,而翱捷 科技 2020年蜂窝基带通信芯片产品占据全球基带芯片市场的份额仅为0.51%,从这一点来看,翱捷 科技 未来成长空间较为广阔。 事实上,今年以来,开盘即破发的个股也并非个例。2022开年以来,前期热门赛道如新能源、医疗等纷纷进入调整,股票价格连续几个交易日大幅下跌,极大影响了散户市场信心和投资情绪。在翱捷 科技 之前,2022年1月份已有11只个股上市,其中星辉环材、天岳先进、维科 科技 、亚虹医药4股破发。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北汽新能源如何跌落谷底:从独角兽、第一股,再到追赶者
到了2020年,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区要全面停售燃油车,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停售燃油车。 ——前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 本文字数8609字 阅读时间22分钟 在2018年北汽集团召开的一场 “北汽集团再度晋级世界500强新闻发布会” ,会上时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先生提出, “北汽就是走新能源化创新之路,燃油车不玩了,北汽没戏,或者戏也不大”。 与 此同时徐和谊先生还公开表示,“到了2020年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区要全面停售燃油车,到了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停售燃油车。 如此有自知之明,又如此的自信,他比杨笠口中的那个男人还要优秀 但是徐董事长一定预料不到,他的夙愿并没有成真。2020年的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区如果不是靠着燃油、新能源并网销售,可能在大本营北京都要出让大半市场。北汽新能源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都经历了什么呢? 徐董提出的新能源取代燃油 是否夜郎自大? 北汽新能源是2009年时就成立的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的车企之一,同时北汽还是首个获得新能源 汽车 生产资质、首家独立运营、首家进行混改所有制改革和首批试点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的新能源 汽车 企业。 新能源领域资深企业,北汽发展新能源领域的自信不只是来自“全球500强企业”的底气,更是因为有多年行业积累的经验。 凭借着地处北京的出色战略眼光, 北汽新能源在2018年成功借壳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企业, 不仅自家的EC和EU系列新能源车型常年霸榜新能源销售榜,同时 北汽新能源从2014-2019年连续7年销量全国第一。 「什么叫做“站在风口,猪也会飞”」 北汽新能源完美诠释了这一句话,作为最早站上风口的新能源企业,北汽新能源在市场、政策两边的收获可谓盆满钵满。 2019年12月,单月销量都能突破1.9万辆! 要知道那年受补贴退坡以及大市场环境的影响,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体量不增反降4.0%,全年仅销售了120.6万辆。 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2020年这股风小了,入局的狼多了,北汽新能源这只大肥猪就处于虎视眈眈之中。 传统 汽车 领域比亚迪、广汽新能源开始全力冲刺,新势力品牌蔚来、小鹏、理想们正举起销量大刀三英战特斯拉。新能源市场进入了一个火热的时期,作为曾经的王者,北汽新能源毫无征兆就被市场抛弃。 北汽新能源2020年全年累计实现销量2.59万辆,累计同比暴跌82.79%! 从2019年依然站在巅峰,到2020年瞬间跌入谷底,北汽新能源雄风挺立的周期这么短暂吗?和2019年单月1.9万辆的销量相比,2020年简直成了笑话。 也许在明眼人看来,北汽新能源的衰退是必然的,但衰退速度如此之快,衰退结果如此惨烈还是给吃瓜群众增添了不少意外之喜。为了揭露 北汽新能源衰退背后的秘密, 笔者决定做回事后诸葛来寻根溯源。 北汽或许是国内最复杂的车企,毕竟难有人说得清楚“北汽”究竟包含了什么。 在北汽集团的大框架下,有 北汽制造、北京 汽车 、北汽新能源、极狐 汽车 、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汽福田等等超过10家 汽车 品牌, 甚至包括北京通航这样的航空公司都有,还有北汽鹏龙、华夏出行等等出行相关行业品牌。 可以说北汽集团覆盖的交通出行产品阵列之广,是国内大部分 汽车 集团无法企及的。 集团下的众多品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北京 汽车 处于怎样的地位呢? 北京 汽车 和北汽新能源又是什么关系? 对于错综复杂的北汽,我们有必要抽丝剥茧的来解读。 北京 汽车 成立于2010年9月,是北京 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汽集团)乘用车整车资源聚合和业务发展的平台。 这就意味着北汽集团从2010年开始不直接涉足整车业务,并将相关业务下放给北京 汽车 这一子公司。 也就是说,我们熟悉的一些北汽合资公司,例如 北京奔驰、北京现代等等,他们的合资对象都是北京 汽车 。 虽然是子公司,但不同于一汽轿车在一汽集团中的地位,北京 汽车 在集团内部的地位可以改用独揽乘用车板块大权来形容。 在与合资公司的基础之外,北汽还有自主品牌的业务,而这正是北京 汽车 复杂的地方。 例如我们现在在道路上看到的 北汽自主品牌 ,有悬挂“北字”标、“北字”蓝标、“北京”标、“BEIJING”标等等众多logo的车型 ,甚至有些车同款不同标。他们究竟是同属一家,还是各自独立呢? 笔者将北汽自主根据近些年 历史 发展分别为“北汽绅宝”、“北汽新能源”、“北汽越野”以及“BEIJING”四个部分。 「首先说说“北汽越野”」 相比于“井冈山”牌轿车, 1966年国内首款越野车“北京212”风靡全国让北京 汽车 制造厂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因此越野车部门在北汽集团中一直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 而在北汽成立北京 汽车 自主部门的时候,自然而然将越野车划拨到过来了。 但北汽越野与北京 汽车 放在一起的话,两者品牌地位还是不对等的。毕竟前者可是有BJ90这种售价过百万的顶级越野车,而北京 汽车 主打的是20万元以内的入门车,两者这么放在并不会成为彼此的助益。 2018年11月,北汽集团将其现有最后一张 汽车 生产牌照让渡给了北汽越野。 到了2019年1月2日,北汽集团在北汽越野生产基地举行召开了北汽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成立大会, 正式将其剥离北京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北汽越野成为了一家集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等为一体的独立运作公司。 如果以前买BJ40的话,是车头挂“北京”标,而方向盘上依然是“北字”标,而现在买BJ40则是完完全全的“北京”标了。 「那么北汽新能源和北京 汽车 的关系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北汽新能源官网上的介绍描述, 北京新能源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新能源,证券名称:北汽蓝谷,证券代码:600733)是一家新时代下的国有控股高 科技 上市公司和绿色智慧出行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注释:“北汽蓝谷”是北汽新能源证券名称,在涉及财报等方面资讯时 大多会启用该正式名称,北汽蓝谷包含了北汽新能源、极狐 汽车 、Lite等多个品牌,本文着重探讨北汽新能源主品牌。 也就是说,北汽新能源是相对独立的一家主打新能源领域的企业,并在2019年成功上市,所以它其实是独立运作的。而且要算成立时间的话, 北汽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比北京 汽车 还早。 但北汽新能源和北京 汽车 的关系可非两家独立公司这么简单,在后面我们还会重点解读它们的关系。 「还剩下的“北字”标和“BEIJING”标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截止2018年的时候,北汽自主品牌业务有 北汽 汽车 (绅宝品牌)、北汽越野、北汽新能源(包含ARCFOX和Lite俩品牌)、昌河和威旺品牌。 而北汽绅宝正是那个悬挂“北字”标的自主品牌核心产品(因为设计造型原因,坊间喜欢给这个logo冠以“猪鼻标”之称)。而“BEIJING”标是将北汽绅宝与北汽新能源并网后重新设计的品牌logo。 2019年10月15日,北汽绅宝和北汽新能源正式确认合并,启用新品牌logo“BEIJING”,并发布新品牌首款量产纯电动车EU7以及全新概念车。 随着北汽资源的整合,2009年北汽以2亿美元收购的萨博核心知识产权而开发的“绅宝”系列也就走入了 历史 。 为什么要合并呢?这点其实从财报之中就能够看出原因。 根据北京 汽车 财报显示, 北汽绅宝2016年累计销量22.45万辆,而到了2017年则是腰斩式下滑到了10.83万辆,2018年北汽绅宝销量11.44万辆,同比有所回暖。 而2018年北京 汽车 的销量是15.79万辆,2019年为16.7万辆。虽然总体有所增长,但基本还是和北汽新能源持平。 注释1:在2018年下半年,北汽绅宝先后推出了全新产品智道和智行两款轿车和SUV,但并没有如预期般带来销量的爆发; 注释2:北京 汽车 主要由北汽绅宝和北汽越野两部分组成,其中北汽绅宝占绝大多数销量; 另一边北汽新能源的情况如何呢? 2018年全年累计销量15.8万辆,2019年销量15.1万辆, 这市场体量和北京 汽车 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营收方面,北京 汽车 品牌2019年营收196.07亿元,同比增长17.87%,毛利为-47.2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4.47%。北汽蓝谷方面2019年营收235.89亿元,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25.54%。 前者巨亏,后者巨赚,形成了巨大的差异 在销售网络方面,截止2018年,北汽新能源共有经销商503家,仅2018年就新增了223家;北京 汽车 截止2017年拥有一级经销商420家,2018年并无明显增长数据; 数据是直观的,不论在市场影响力,还是营业能力来说,在重组之前北汽新能源都是不逊色北京 汽车 的存在,整合资源也就顺理成章。 关于北汽这一年之间发生的一拆一合一停看似简单,可涉及的业务变更可不少。例如经销商网络如何分配? 在合并之前,北京 汽车 和北汽新能源都有独立经销商网络,前者产品包含绅宝和越野,后者主打新能源系列产品。 而现在存在的北京 汽车 经销商分为“BEIJING”、“北汽新能源”、“北京”三个品牌, 至于销售产品类目,则看各自网络的授权权限。 “北汽集团自业务整合后,在营销团队和渠道方面都获得了加强和提升,并优化了超过700家经销商”, 这是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李一秀先生在2019年合并后透露的信息。 「我有一个朋友系列」 笔者一位朋友,从2016年加盟至2020年的经销商总经理告诉笔者, 业务重组并没有官方表述的那么理想。 原来过去基于集团战略发展的原因,北京 汽车 和北汽新能源的经销商大多毗邻,守望相助。 而在品牌合并后,针对经销商网点是只要更换全新“BEIJING”品牌logo即可无条件同时销售燃油与新能源产品,加上北汽越野还没完全独立,产品目录还是相当丰富的。一时间不少销售网纷纷变更新logo。 这就导致了全国不少 汽车 城的街道上会出现两家临近的“BEIJING”品牌4S店,再加上合并后2020年北京 汽车 的销量并不理想,因此 恶性竞争让不少经销商打退堂鼓。 根据笔者在相关网站上查阅的信息显示, 截止发稿前,北京 汽车 在全国的4S门店数量为222家, 囊括了“北汽新能源”、“BEIJING”和“北京”三个品牌的门店。大规模的退网对一个 汽车 品牌的打击毫无疑问是致命性的,对此北京 汽车 做了什么呢? 根据笔者朋友的描述,为了即使止住退网趋势,北京 汽车 内部出台了针对4S店经营的政策,只要经销商维持经营,部分经营成本,例如员工工资,将由北京 汽车 给予补贴,补贴比例高达50%! 政策是给力的,但奈何市场体量难以为继,朋友还是在2020年选择了退网 掌握中国新能源 汽车 发展政策发展风向的北汽新能源本应成为北京 汽车 的救命稻草。 根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数据显示, 2020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到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 而北汽蓝谷的产销快报显示, 2020年北汽新能源的累计销量为2.59万辆,同比下滑高达82.79%。 要知道2019年北汽新能源可是创造了1.9万辆的的单月。 2018年,北汽新能源全年累计销量15.8万辆,2019年销量15.1万辆,并连续第7年问鼎中国新能源市场销量桂冠。 而到了2020年,各大榜单上已经见不到北汽新能源的名字,销量就仿佛雪崩一般的暴跌了。 2021年7月算是北汽新能源值得开心的一个月份了, 这一月北汽新能源的销量达到了3491辆,同比增长73.77%,环比大涨120.3%, 这是今年目前为止最好的一个月。 今年1-6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6595辆,也就是平均1100辆/月的表现。 8月27日,北汽蓝谷披露公司半年报,报告显示,北汽蓝谷的经营面持续恶化并未得到改善。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24.37亿元,同比减少21.69%;净利润为亏损18.13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8.63亿元,同比缩窄2.68%! 让悲惨销量雪上加霜的是 自家庞大产业规模的赤裸对比 目前 北汽新能源在河北、青岛、江苏以及北京拥有四大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约25万辆,而如今的销量仅为产能的10%, 如此之低的产能利用率,也许要不了多久北汽新能源会资产抛售以补贴营收? 根据乘联会批发数据显示, 2021年1-7月极狐阿尔法T累计批发销量1,191辆,极狐阿尔法S累计批发销量604辆, 这样的数据在众多新势力品牌中,就是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从曾经的7冠王,到如今的举步维艰。对北汽新能源的境遇笔者不免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风口上的猪”,政策扶持下的好日子 「如何快速拿到新能源政策补贴?那是油改电工程的辉煌岁月。」 早在前面的内容笔者就说过北汽新能源其实是一只“站在风口上的猪”,产品基本没经过多少研发投入就将其推向市场了。 北汽新能源主打的EU/EC/EX/EV系列电动车中大部分就是拿北汽绅宝燃油车做了简单的电路改造,就成了一台可以合法上路的电动车。 这批车在网络上被戏称为“合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车”,记住,这并不是一种褒义。 换而言之,北汽新能源虽然有较长的发展 历史 ,但其产品力一直是上不来台面的。那么 北汽新能源靠什么做到连续7年摘夺销量桂冠的?很简单,政策。 作为一家坐标北京的车企,北汽对于政策的把控与解读一直是行业领先的。在提倡发展新能源之初,国家对敢于先行试点新能源的企业给予了非常丰厚的补贴。 2017年北汽新能源应收国家补贴资金 27.71亿元 ,应收地方补贴 21.88亿元 , 合计高达 49.59亿元 !!! 2017年全年北汽新能源营收 114亿元 , 补贴占比,也就接近一半而已。 于此同时,2017年北汽新能源在研发上的投入仅为1500万元 相较于丰厚营收来说,真可谓是凤毛麟角。有个讽刺的对比,即使是经营不善的海马 汽车 ,同年研发费用都有2.54亿元。所以对于此时北汽新能源的描述,没有比“站在风口上的猪”更合适的了。 一直到了2019年,北汽新能源在研发上的投资才比较像样: 2019年,北汽新能源研发投入了15.06亿元,在营收中占比6.55%(年营收235.89亿元),这一年北汽新能源投资20.51亿元的试验中心正式启用。 试验中心的88个实验室覆盖了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轻量化、整车应用六大关键核心领域。这样看来,北汽新能源总算有“中国新能源领军企业”该有的样子了。 没对比就没伤害,我们再看看国内其他企业的研发投入状况: 「2017年,广汽集团斥资30亿元在国内率先开发出纯电专属平台, 并投资45亿元建成中国第一个纯电专属工厂。」 并投资45亿元建成中国第一个纯电专属工厂。 新势力方面: 「蔚来 汽车 2019年研发投入44亿元,2020年研发投入24.88亿元; 小鹏 汽车 2019年研发投入20.7亿元,2020年研发投入17.26亿元; 理想 汽车 2020年研发投入10.2亿元;」 上述几家企业,即使到了2020年市场规模、公司体量也没法和北汽新能源相比较。但即便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在研发上的投入也不是北汽新能源能比的。也就是说 北汽新能源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远远达不到主流新能源品牌该有的表现, 最多和理想 汽车 这种非正统新能源车厂比高低。 按前面所说,北汽新能源是吃了政策补贴新能源的福利,才能创造这么好的营收。但对于北汽新能源这么一只大猪来说,只有这一个政策风口还不足以让它起飞。毕竟补贴政策是要你把车卖出去之后才会支持你, 如果没产量,没销量,政策凭什么支持? 善于解读政策北汽新能源就借着另一个风口的风势顺利让产品有了销路, 共享出行。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 汽车 的时候,就明确提出了 汽车 新“四化”, “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 ,而“共享化”,就为北汽新能源带来了销路的灵感。 「共享出行对于出租车市场颇有建树的北汽新能源来说,这个操作成本并不高」 在2018年底,北汽新能源低价出售旗下吕狗租车,接着又与滴滴出行合作将EU5打造成网约车专属,还推出新的共享 汽车 平台“轻享出行”。 而作为网约车的主推车型,EU5也贡献了北汽新能源的绝大多数销路。 这款车在2019年时销量超过了9万辆,占全年品牌销售比例59.8%(全年销量15.06万辆) 。也就是说,在不直面销售市场的前提下,北汽新能源通过“to B”的渠道就完成了大半的销售目标。 在一次北汽新能源的推介会上,总经理助理卜红升就公开透露, 公司产品私人购买与单位购买、租赁的比例为 3:7! 销量有了,补贴自然轻松到手 那你知道为什么北汽新能源的车被称作“合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车”吗?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2017年-2018年,中国新能源市场A00/A0级车型的累计销量比分别为75.44%和65.11%。 也就是说入门级纯电动车是新能源市场的绝对助理, 以2018年为例,北汽EC3就成了销量最大的电动车型, 累计年销量9.06万辆。 这是一款车长仅3,684mm,轴距不过2,360mm的A00级小车。搭载一块30.66kWh的三元锂电池,可实现NEDC工况下261km的续航。该车市场指导价12.19万元,补贴完售价6.58万元。在大部分消费者眼中,这就和一辆老年代步车无异了。 新能源补贴政策到了2019年迎来了一次较大的变动 1.2019年纯电动 汽车 国家补贴降幅大于50%; 2.插电混动车型国补从2.2万元降至1万元(纯电续航大于50km); 3.取消地方补贴; 政策的变动是为了激励各大车企去提升自家新能源的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对于续航里程、电池密度等核心技术指标的要求只会越来越严格。到了2019年,不少入门级电动车的补贴要么被取消,要么大幅减少。 根据2019年政策指示,NEDC续航低于250km的电动车将不再列入补贴名录, 还好北汽EC3跨过了这个门槛,依然能拿到补贴。但是2018年时这车还能拿到3.4万元的国家补贴,到了2019年只能拿到1.8万元补贴。 到了2020年,新能源 汽车 推广补贴方案及产品技术要求中则要求纯电乘用车工况法续驶里程不低于300km。而北汽EC3并不符合2020年政策的要求,也就拿不到补贴。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北汽新能源在2019年时依然能保证较大的销量规模,而到了2020年之后,立马呈现腰斩式下滑。 成也政策,败也政策 北汽新能源的没落之路,可以看作是一段新能源发展 历史 的缩影。那对于如今四面楚歌的北汽新能源来说,还有机会吗? 东边不亮西边亮,口风转向服务 从车企的角度来说,北汽新能源以及北京 汽车 是挺失败的。但对于政策的解读与更新,让它在行业之中一直保持着话语权。 2020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将换电站的建设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鼓励成立独立运营的充换电企业。 这份报告等于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又开辟了一条新赛道。而这次的风口,恰巧又被北汽新能源碰上了。 相比于共享出行,北汽新能源换电服务开展的时间还要更早。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前,北汽新能源已经在全国19个城市投放了1.8万辆换电出租车,累计配套换电站超过200座。 到了2020年年底,BEIJING 汽车 4.0版换电站正式推出,这个版本的换电站的特点如下: 1、换电效率大幅提升,单次换电时间30秒,换电全程由3分钟缩减到1.5分钟; 2、4.0换电站储备有60块电池,与3.0版本的28块相比,增加了一倍多的电池储备; 3、配套更完善,例如毗邻公共卫生间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更全面出行服务平台; 不论从换电效率还是服务能力来看,BEIJING 汽车 4.0版换电站都远远优于时下风头正盛的蔚来换电站。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截止2020年结束,全国共有换电站555座,其中北汽新能源在全国19座城市建设的换电站接近250座。 这就意味着全国接近一半的换电站都掌握在北汽新能源手中,不得不说这是个巨大的话语权。 但北汽新能源发展一直以来都有个很大的问题,缺乏个人用户 也许共享出行领域能帮助品牌前期积累用户与市场,但后期持续 健康 的增量必定来自个人用户市场。而在换电站方面北汽新能源同样面对这样的困境,出租车和网约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要想发展只能立足个人用户。 2021年过半,北汽新能源在4.0版本换电站的更新以及普及方面几乎没有进展。 反观另一个大力发展换电站的车企蔚来 汽车 ,在2021年9月之前,已经在全国建成400座换电站,过去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新增了100座新站。 而根据蔚来规划,在2025年时要在全球落成4000座换电站。 在新能源全行业发展方面,北汽新能源已经狠狠被蔚来这些后生仔甩在身后了。如果不出意外,换电站这个风口过后北汽新能源可能再也等不到下一个风口了! 不得不说,北汽新能源太聪明了,同时也太自信了。不论身处北京,还是行业积累,都让它有骄傲的资本。但同时,它也忽略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性。 不进则退,当你把小聪明放在如何钻政策空子的时候, 壮大的只是自己累赘的肚腩,而非让你自行高远的健足。 *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探讨;如发现错误内容,感谢指证 审阅:张建忠 撰稿:林映辉 整理:陈燕楠
科创板第一股上市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增强市场包容性、强化市场功能的一项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举措。通过发行、交易、退市、投资者适当性、证券公司资本约束等新制度以及引入中长期资金等配套措施,增量试点、循序渐进,新增资金与试点进展同步匹配,力争在科创板实现投融资平衡、一二级市场平衡、公司的新老股东利益平衡,并促进现有市场形成良好预期。2019年6月19日凌晨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率先发布上市招股意向书以及发行安排。公告显示,该发行人股票简称为“华兴源创”,股票代码为688001,网上申购代码为787001。公司网上、网下申购配号日为6月27日,7月1日将公布中签结果。获配投资者需于7月1日缴款。6月25日晚,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688001)公告了其首次公开发行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发行价格。本次华兴源创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项目最终发行价格确定为24.26元/股,根据每股收益按照2018年度经会计师事务所依据中国会计准则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后总股本计算,对应市盈率为41.08倍。6月月27日,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迎来网上网下申购,科创板网上打新拉开帷幕。据了解,当前已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的个人投资者超过270万人。6月27日,华兴源创有275.63万户参与网上打新,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科创板开户自然人全部打新。网上发行中签率为0.06%。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鸣锣开市,首批共有25家企业上市。所以科创板第一股上市时间是2019年7月22日。
科创板新能源整车第一股会是谁?恒大汽车计划抢位
备受关注的恒大汽车在资本市场又有新动作。9月18日,恒大汽车发布公告称,建议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此次科创板上市,认购股份占15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04%,占待认购事项完成后经扩大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公告提醒到,由于人民币股份发行须获得必要的监管批准,并且可能会或不会进行,因此股东及潜在投资者于买卖本公司的证券时务请谨慎行事。本公司将就人民币股份发行的发展于适当时候根据上市规则及其他适用法律及法规作出进一步披露。涉足新能源汽车产业之初,许家印就透露,恒大计划在造车业务上三年投入450亿元。2019年恒大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投入为149亿元;2020年上半年投入30亿元,主要是包括股权收购、研发支出等,下半年预计投入27亿元,主要是股权收购。2021年全年预计投入90亿元,包括工厂建设、土地和研发方面。恒大汽车的业务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健康管理和新能源汽车。上半年,健康管理业务收入为44.57亿元,同比上涨88.5%,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为5300万元,同比下降81.3%。共计实现营业收入45.10亿元,同比增长70.3%。期内亏损24.57亿元,同比扩大23.82%。新能源汽车业务正处在建设阶段。距离盈利还有很长的距离,还需要源源不断的输血。恒大汽车方面透露,上海和广州的生产基地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恒驰汽车明年上半年实现试生产,明年下半年量产。恒大汽车集团总裁刘永灼表示,恒大汽车正在筹建恒驰汽车展示体验、销售、维保修售后服务三大中心,包括36个恒驰展示体验中心、1600个恒驰销售中心、3000个自建及授权维保修售后服务中心,建立汽车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点。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第一股“到退市边缘,飞乐音响(600651.SH)路在何方?
从真正意义上新中国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明星公司,到最终因为财务造假、巨额股东资金占用,濒临退市缘。飞乐音响(600651.SH)30年的A股历程可谓大起大落,让人唏嘘感慨。 这个故事的起点源于2014年底,飞乐音响的跨界转型并购,留给股民的不只是思考,还有无数的疑问。 不得不进行的改革 2009年开始,飞乐音响剥离旗下除了亚明以外几乎所有业务,作为上市公司平台,飞乐音响装的是有着近百年 历史 的亚明灯泡厂,这是飞乐音响在这之后选择申安集团进行重组的诱因之一。 2009—2013年,飞乐音响的营业收入为13.13亿、14.88亿、19.75亿、20.14亿、21.42亿,同比增长率为13.33%、32.73%、1.97%、6.35%;扣非后净利润为6186万、7518万、8424万、9499万、3589万,同比增长率为21.53%、12.05%、12.76%、-62.22%;经营现金流为1.026亿、1.060亿、-438万、1.469亿、1816万,同比增长率为3.31%、-104.13%、3454.08%、-87.64%。 上述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规律,在2009年开始,飞乐音响的经营就较为不稳定,营业收入也在2011年开始,增长乏力,现金流也陷入窘境,大多数老国企普遍出现类似问题,即:经营效率低下、资源利用能力差、业务场景拓展能力低。 申安集团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进入飞乐音响的改革视野。 2014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推进。结合20条改革意见,各大集团制定各自改革方案。上海仪电集团制定了一系列改革计划,这里面就包括了飞乐音响。 原因很简单:属于老八股的飞乐音响业务萎缩,很有可能被“ST”,尤其是飞乐音响早在2009年就剥离了亚明以外的业务,如果亚明经营不善,压力传导到飞乐音响,很有可能保壳都困难。 所以当时的改制最有意思的点,就是引入民营企业,庄申安和他的申安集团因此入局。 由于这次并购重组的标的是申安集团,我们看一下在此之前申安集团的股权架构及 历史 沿革,线索。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并购重组的标的——北京申安集团主要有两个股东:持股85%的大股东申安联合和庄申安直接自持15%的北京申安集团股权。 这里比较让人费解的是,北京申安联合本身也是庄申安自己100%控股的企业,为什么庄申安要将自己原本100%控股的北京申安集团,拆成85%的公司股东和15%的法人股东? 同时该公司注册于2014年4月9日,可以说这个公司就是相伴着飞乐音响的重组而生。 我们再看北京申安集团 历史 沿革,成立于2003年10月20日的北京申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起人同样是申安食品和紫阳商贸两个公司股东,这两个公司的股东又属于庄申安及其家族成员,换句话说,这种策略一直延续着,通过公司股东作为第一层级,而不通过自然人直接担任公司股东。这种做法益处也显而易见:对公司分红实现了节税。 深层次原因,是根据《公司法》第三条规定的人格独立原则,一般情形下,公司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公司股东一般只在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 善于利用公司法的规则,申安集团报表上疑点重重,从数据上看,申安集团2012—2014年1—5月营业收入为1.37亿、4.19亿、3.93亿,净利润为2036.59万元、7071.19万元、5891.23万元,净利润率为14.87%、16.88%、14.99%。而在2013年年底,飞乐音响净利润率仅为1.68%。 两者的净利润率相差近9倍。 可是这里面疑点颇多,首先是申安的应收帐款,2012—2014年1—5月间,其应收帐款为6449.60万元、3.7亿元、5.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47.08%、88.27%、151.37%。 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应收帐款占营业收入比重过高,会导致企业资金回收效率低下,飞乐音响在重组前自身现金流就不佳,这种重组未免过于冒险。 其次是存货,照理来说,公司应收帐款占营业收入比重如此之大,本身就存在有较大额的存货减值风险,根据公开信息披露,2012—2014年1—5月,申安集团的存货为1亿元、9362.14万元、2.3亿元,这些存货尤其是需要进行存货测试,然而公司居然以一句“本公司的存货经测试未发生减值,故无需就存货计提任何跌价准备。”敷衍搪塞。 更为致命的是,公司真实的经营现金流可以说是捉襟见肘,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2014年1—5月公司股东还款带来的现金流为2.54亿元、2.99亿元,占当期经营现金流流入41.60%、92.16%。 这个数字之大,说明在这之前,申安集团内部存在严重的股东占用资金,这也是令上市公司担心的风险。 不过,这点风险也只算是“毛毛雨”。 财务报表出现大问题 2014年12月18日飞乐音响发布公告,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方案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 证监会核准飞乐音响向北京申安联合有限公司发行1.68亿股股份购买相关资产,同时核准飞乐音响非公开发行不超过7771.26万股新股募集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配套资金。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申安集团被飞乐音响收购,意味着庄申安套现4.4亿现金,并得到飞乐音响17.55%股份,仅获得的现金部分已经超过申安集团的账面价值。 问题是申安集团仅仅借壳上市就完了吗? 答案是当然不够,上市不到一年,申安集团再次进行了又一次的跨境并购重组。 2015年12月11日,飞乐音响就在申安集团的操持下在英国设立了SPV,以现金预计1.38亿欧元收购Havells Malta Limited(简称“Havells Malta”、或者“HML”)经整合的80%股份;同时,又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飞乐投资以现金预计1040万欧元收购Havells Exim Limited(简称“香港Exim”或者“Exim”)的80%股份。 跨境并购,看来梦境更美了,尤其是Havells喜万年集团是一家有着一百多年 历史 的全球性光源及照明产品生产商,早年被欧司朗买下北美等核心部分;而此番飞乐音响的收购,意味着今后飞乐音响将成为喜万年集团唯一的股东。 这个故事不错,2015、2016年,飞乐音响营业收入达到50.72亿、71.78亿;净利润达到3.88亿元、3.28亿元。 但是这个数据有些“失真”。 飞乐音响的在2015、2016年存货周转率分别为3.19、2.25,开始出现下降,然而这两年的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2.37%、2.74%,一直未有很明显加大减值计提的力度。 同时根据飞乐音响2018 年 4 月 28 日披露的《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显示,公司子公司北京申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从事的部分工程项目,存在确认收入后被取消、未在当期及时履行招投标程序即确认收入、对完工进度估计存在偏差而多计收入的情形,导致公司 2017年半年度报告、2017年第3季度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 从飞乐音响收入构成来看,2017年国外收入27.09亿元,占全年54.45亿元总收入的49.75%,意味着境内总收入约为27.36亿元。 国外收入主要以产品销售为主,而国内则以照明设备安装工程、音响工程等工程服务为主。 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2017年收入中LED产品、传统灯具、节能系列、HID光源等产品销售实现的收入共计30.24亿元,扣除境外销售数据,大概可以估算出国内收入中销售产品类收入在3亿多元,其他境内收入则为工程类收入。 由于境外销售部分现金中不涉及增值税,而国内收入部分2017年其产品销售业务的增值税税率为17%,工程服务类收入按照11%缴纳增值税,因此我们可以估算出其2017年包含增值税的收入约为57.64亿元。 飞乐音响2017年期末产生的预收账款相比期初,减少了5400多万元,因此在2017年的收入现金中,除了44.04亿元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外,还应包括这部分减少的预收账款,这意味着在扣除当年收到的现金和预收的货款变化影响后,飞乐音响当年含税营业收入还有超过13亿元没有获得现金流入。 需要注意的是,飞乐音响2017年实现的净利润仅有3000多万元,如果剔除这虚增的11.7亿元的收入,则意味着其2017年业绩很可能是亏损的。 这是不是飞乐音响2017年年报的真实情况? 也就是说,飞乐音响如果通过上述算法还原,真实亏损可能已经维持了三年。 重组救得了企业? 到了2019年三季报时,飞乐音响已录得巨额亏损,公司濒临退市,申安集团这条路看来走不下去了,怎么办? 老方法,还是并购重组。 2019年12月13日,飞乐音响协国泰君安披露了重组预案,拟以3.53元/股的发行价格购买自仪院、仪电 汽车 电子及仪电智能电子的100%股权;并拟向仪电集团、临港科投以及上海华谊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8亿元。 本次重组标的资产的评估值及交易作价均尚未确定,重组后飞乐音响的实际控制人不会发生变化。 不但如此,作为此次并购重组的标的提供方的上海仪电,还向飞乐音响提供了共计6次财务资助,分别为2亿元、7.86亿元、6.28亿元、3.5亿元、0.4亿元、1.15 亿元,共计21.19亿元。 截至披露时,仪电集团向飞乐音响提供的财务资助余额为17.09亿元,仍处于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内。 不仅如此,飞乐音响还积极参与剥离当年溢价并购的申安集团。 将面临交易所*ST处理的飞乐音响,选择抛售这项“不良资产”。近日,飞乐音响发布公告,拟通过上海联交所公开挂牌方式出售标的资产,摘牌方需为北京申安对飞乐音响的全部债务清偿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及提供相应的资产担保。 貌似,什么都又向好方向发展了,是吧。 飞乐音响此前的主营业务已经剥离,多年来都只是壳资产,长达10年以上的资本运作,已经让股民对公司的经营丧失了信心。此外,财务问题的“黑 历史 ”并非仅靠并购重组就足以解围的。 如果注册制落地,保壳必然就会失去意义。
为什么说格灵深瞳是A股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第一股?
这个就要说说人工智能了,将产业细分的话,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底层的基础层、中间的技术层与上层的应用层。格灵深瞳是一家专注于技术层与应用层的AI公司,是一家真正的人工智能企业,对比其他AI企业在港股与A股坎坷多艰的上市历程,格灵深瞳从受理到过会再到上市仅经历半年多时间,于3月17日成功挂牌上海交易所(股票代码:688207),正式成为A股科创板人工智能第一股。而在这之前并没有其他人工智能企业在A股上市,所以才说格灵深瞳是A股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第一股,可以说格灵深瞳的发展前景一片广阔。
华熙生物VS爱美客,哪家企业才是真正的医美第一股?
从业务规模来看,医美概念股中,华熙生物2019年一年的收入已超过18亿元,净利润5.86亿元,是规模最大的一家企业,撑起了近900亿元市值,号称为“医美第一股”。然而, 去年爱美客上市之后,这个比华熙生物规模小的企业却抢占了华熙生物“医美第一股”的称号,市值一路突破至950亿元,超过了华熙生物。 华熙生物难道还不上这个后浪? 2020年双十一期间,华熙生物的功能护肤品业务表现亮眼,四大品牌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全网销售额累计超过4亿,有望支撑起四季度收入的半壁江山。说来爱美客并没有化妆品产品,全是填充注射类产品,两者都是玻尿酸产品,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今天贝壳投研(ID:Beiketouyan)就来看一下,华熙生物和爱美客到底谁才是医美第一股? 一、华熙生物比爱美客的业务布局更加广泛 华熙生物与爱美客、昊海生科并称为“玻尿酸领域三龙头”,在玻尿酸的这条赛道上,三家上市企业中,只有爱美客的主营业务是基于医美赛道,经营玻尿酸制品及相关医美产品; 华熙生物的主营业务则是除了医疗终端产品,还有原料产品,功能性护肤品,是一条纵向产业链的业务布局。 说白了,华熙生物不仅是爱美客的玻尿酸上游原料供应商,它还自主研发生产了以玻尿酸原料为核心的医疗终端产品, 主要包括软组织填充剂、眼科黏弹剂等生物活性材料(这也是爱美客的主营业务);以及以玻尿酸原料为核心的功能性护肤产品,主要包括透明质酸次抛原液等。 很多人不知道玻尿酸或者又叫透明质酸是什么,其实它本质上是我们人体皮肤中一种基质成分, 但由于人体的透明质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流失,导致皮肤出现保湿能力下降,失去弹性与光泽、出现皱纹等衰老现象,因此,我们便可以通过细菌发酵技术生产出这一类生物制品——玻尿酸。 玻尿酸被广泛应用于医美领域。 得益于广泛的业务布局,华熙生物股票(688363)近几年的业绩维持了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近2017-2019三年十年里华熙生物的收入规模便增长了超过10个亿,其中以功能性护肤产品增速最快,护肤类产品从2016年收入0.64亿元到2019年增长到了6.34亿元,复合增速达到了114.77%。 事实上,在华熙生物与爱美客相同的业务领域,即医疗终端产品领域,两者均维持了高速增长,这与医美行业的景气度密不可分。 二、华熙生物和爱美客谁最有希望成为“医美第一股”? 贝壳投研(ID:Beiketouyan)认为华熙生物的市值未来将超越爱美客,成为医美第一股。 理由很简单,华熙生物属于多元化布局,而在每一个领域,华熙生物均有望成为一匹黑马。 第一,在玻尿酸原料生产领域,华熙生物已形成了领先的竞争优势。 华熙生物掌握了全球领先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和寡聚透明质酸的酶切技术,透明质酸产业化规模位居国际前列。 其中,食品级、化妆品级和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的市场的占有率(按销量)分别达到了25.51%、43.49%和38.59%。 没有这项业务的爱美客便丧失了一些商机,2014-2018年全球玻尿酸原料销售量复合增长率为22.8%,预计未来五年仍将保持18.1%的高复合增长率。 第二,在医疗终端产品领域,华熙生物股票(688363)也并没有比爱美客差太多。 从产品技术比较上我们可以得知爱美客的技术水平确实要比华熙生物高一些,华熙生物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 但又由第一部分我们讲的二者均维持高速增长可知,目前在行业国产替代机遇之下,华熙生物作为国产龙头企业也存在着较大的想象空间。 第三,不得不说到的是华熙生物的功能护肤品业务,从目前来看,这绝不是昙花一现。 华熙生物的护肤类产品也已布局多年,但直到近几年在自媒体和电商红利下,功效护肤才迎来风口,以皮肤学级为例,2019年市场约136亿元,5年CAGR达23.2%,增速2倍于护肤品行业。 而华熙生物便抓住了这份行业机遇,以前期巨大的投入换得较高的市场份额,跻身国产品牌前四名。 而未来,在化妆品这条道路上,华熙生物势必将会越走越宽。 三、总结 总的来看,爱美客与华熙生物之间最大的区别便是,爱美客只有一个轮子,而华熙生物有着三个轮子甚至四个轮子,而这几个轮子都非常牢固,因此,在快速发展的医美行业,贝壳投研(ID:Beiketouyan)认为华熙生物的路将更加宽阔。(ty005)
广州酒家(603043.SH):合并“老字号”陶陶居,走上粤菜第一股?
7月4日晚间,广州酒家(603043)发布公告,公司7月4日与广州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意向书》,拟受让后者持有的广州陶陶居食品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由于本次双方签署的仅为意向书,具体交易方案和交易对价暂未确定,双方将共同委托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审计机构进行评估和审计。 那么如果该协议成功的话,这广州两大餐饮有望走向合并。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都是广州的老字号品牌,其中,广州酒家创始于1935年,陶陶居创始于1880年。在广东人尤其是广州本地人心中的地位非常重,浓厚的“茶”文化早已深埋。尤其是到了周末,从早上到晚上,这些品牌店基本都是人满为患。 所以作为同一地区的竞争对手而言,既然拥有地区较好的品牌优势,却要走向合并之路,这期间的隐藏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来看这两家企业,广州酒家主要业务有餐饮服务和食品工业,其中生产中秋月饼、速冻食品、秋之风腊味、西饼面包、方便食品等八大系列上百个品种。在2017年登陆上交所,其股价也是一路上涨,在近期创出34.13元的新高, 当前市值在130亿元。 广州酒家属于区域性非常强的企业, 2018年全年实现营收25.37亿,同比增长15.89%,扣非净利3.69亿,总比增长11.45%当前形成两大主营业务,餐饮和食品制造,2018年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24%和76%, 毛利贡献占比为28%和72%。而广东省内营收收入占总营收比重83%。 广州酒家是餐饮起步,逐步慢慢的在广州打响知名度,但是近些年发展成为食品加工制造企业。主要在于餐饮这块中国区域的集中度分散,每个区域的文化品类并不一样。广州酒家也只是在广州区域非常知名,而且在当地同样受到挑战。 所以此次收购陶陶居,可以说进一步吃透广州或者广东粤菜市场份额。 一方面,自身餐饮业这块蛋糕很小,同时增速也非常小。根据2018年年报披露,餐饮业的收入增长仅仅在7.46%。在广州市区拥有 18 家餐饮直营店(3 家为国家特级酒家)、1 家参股经营店。在这样的经营增速之下,对于这次的对外并购并不意外。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陶陶居开业于清代光绪年间,在民国期间因曾巨债一度倒闭,后又重新开办。1949年解放后,陶陶居从公私合营企业过渡到国营企业,1993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1998年经国内贸易局批准为“国家特级酒家”。主要经营食品销售、物业租金、品牌外部授权。 正因为这样,为了保护这个品牌,在收购协议上特别说明在意向书生效后,转让方(工业发展集团)不应与任何其他方以任何方式就陶陶居公司的股权转让事宜进行协商或者谈判或订立任何合约或协议,并保证陶陶居公司的股权不发生任何形式的变动、转让、质押。 截至2018年9月30日,陶陶居公司资产总额为9,186.71万元,净资产5,048.36万元。2018年1-9月营业收入6463.13万元,净利润830.79万元(该数据为经审计数据)。与广州酒家营收规模近30倍。 同时,这次两家老字号餐饮合并背后是广州自身的一个国企混改。 为了解决自身旗下企业同业竞争的问题,这几年广州国资委一直在整合资源混改,这其中就有广州浪奇、广百百货等等。在2015年时候,广州国资委表示希望通过5年的努力,让上市公司成为国有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率由现在的20%上升到60%,主营业务完全实现整体上市。 广州酒家的控股股东是广州国资委,股份占比在67.70%,而陶陶居餐饮门店绝大多数属于旗下有“山东老家”的广州食尚国味饮食集团(以下简称“食尚国味”)。 广州酒家称本次股权收购符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工作部署要求,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利于公司继续聚焦“食品+餐饮”主业,落实食品和餐饮两大主业板块多品牌、差异化拓展,以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 小结: 此次广州酒家合并老字号“陶陶居”,也是整合自身餐饮业务的一个举动。也是当地国资委整合资源。那么对于广州酒家来说,陶陶居尽管没有给予其太多的业绩增厚,不过品牌效应的叠加以及地域市场扩展,是有好处的。
新和成成为中小企业板第一股的原因是什么
和它上市时间有关系,新和成是05年上市的。
中国量子通信第一股
7月9日上午,科大国盾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027)科技创新板挂牌仪式在安徽合肥高等研究院举行。经过11年的努力,国盾量子正式上市,成为中国量子通信领域首家a股上市公司。国盾量子所在的高新区也已发展成为国内量子科技产业最集中的中国“量子中心”。从《无人区》开始壮大中国量子通信产业2009年,科大国盾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合肥高新区成立,主要从事量子保密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各类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和“星地一体化”广域量子保密通信地面站的建设提供软硬件产品。量子通信是中国领先世界的高科技名片,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前沿科技和战略性新兴领域。国盾的核心技术源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量子信息研究团队。它是在安徽省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背景下成立的,是国内最早探索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公司。国盾致力于用量子通信技术服务国家信息安全,实现量子信息技术的全面产业化。自合肥建成全球首个大型量子通信网络“合肥城域量子通信实验示范网”以来,国盾量子的产品已使用于京沪干线、北京、上海、济南、合肥、武汉等地的城域网建设,以及墨子量子卫星地面站,为金融、电力、政务、国防等领域的客户提供安全服务。目前,国盾量子产品使用于中国6000多公里的实用化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并已上线运行。据了解,国盾量子产品涵盖四大类: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核心设备(QKD)、量子保密使用产品、核心元器件和管控软件。在一些“卡脖子”的关键部件上,打破了国外垄断。同时,国盾量子还牵头制定了8项国内外标准项目,参与了21项,在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量子通信标准中发挥了“中国力量”。除了量子通信主业,国盾量子还与现有电信网络融合,与传统安防行业结合,支持下游使用接入和二次开发,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领域“使能量子安防”。2019年,国盾量子的营业收入达到2.58亿元。“三驾马车”领先中国的“量子中心”正在逐步形成。目前,量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三个分支: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除了在量子通信领域孵化的国盾量子等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高新区还在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开展了技术产业化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合肥本元量子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中国第一家从事量子计算产业的初创公司。总部位于合肥高新区,在合肥经开区和深圳设有分公司。最初的量子技术源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量子计算研究团队。它以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开发、推广和使用为核心,以量子计算的全栈开发为重点,围绕量子芯片、量子计算测控一体机、量子操作系统、量子软件和量子clou的研发开展业务同样位于合肥高新区的郭毅量子(合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是一家以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为全球客户提供量子传感器核心器件、高端科学仪器,以及科研、教育、医疗等行业的使用方案。基于公司“中科院微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十余年积累的核心技术,研发了一系列基于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核心器件和高端科学仪器,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2018年10月,郭毅量子发布国内首台脉冲电子顺磁共振(EPR)光谱仪,彻底打破国外垄断地位。四年来,郭毅量子的性能和规模以“几何级”速度增长,多种高端科学仪器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其中大部分是世界领先或国内首创。2019年,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净利润600多万元。现有员工18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120多人;d人员。公司成立至今已累计获得超过1亿元的风险投资,估值超过15亿元,被主管部门授予“潜力独角兽”称号。在国盾量子、原生量子、国仪量子三驾马车的带动下,近年来,合肥高新区量子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国内最大的量子产业集群。据统计,目前高新区拥有量子信息技术主体企业3家,运营企业1家(郭克量子),关联企业20余家,科研人员600余人。2018年,量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近4亿元。“量子中心”已成为合肥高新区最抢眼的区域品牌之一,初步具备了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先发优势。工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在量子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合肥高新区也正在成为世界量子信息技术创新的策源地。作为我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平台之一,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项目正在合肥高新区加快建设。据了解,量子创新院项目位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望江西路、石莲南路、何燕子路、高压走廊围合区域,规划净用地面积744亩,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0亿元。预计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一期将于2020年底前建成。建设中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往期精选?市政府重要通知!合肥这些单位,快来领任务!?合肥争当“入长”排头兵!?育新机 开新局——合肥工业跑出上扬的奋斗曲线!?拥抱“中部的深圳”:合肥?链长:合肥市领导的新职务!主办: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协办:安徽新媒体集团相关问答:量子概念股票的代码有哪些点击股票软件下方的板块,再点击概念,就可以找到量子通信概念的股票了。
国产大数据基础软件第一股星环科技今日成功上市,我国能否实现换道超车?
我个人认为我国还是无法实现换道超车,因为国外发达国家在基础软件方面的领先太大了,我们短时间内根本没有超越的可能。怎么说呢,一个公司上市,就想着实现换道超车,完全是痴人说梦。业内人士都清楚,我国的基础软件行业,对比国外发达国家,还有至少三十年的距离,什么时候才能追上人家,无从得知,因为人家也在发展,而且速度不慢。我就举个例子吧,之前某里不是经常宣传自己公司研发的数据库系统多厉害吗?还是全球数据吞吐量第一的数据库。但从事这方面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个笑话。因为基大部分的企业还是用的甲骨文的数据库,某里的数据库的市场占有率连人家甲骨文数据库市场占有率的零头都没有,而且在高端数据库领域,使用的无一不是甲骨文的产品,因为人家的产品不管是在性能,还是在稳定方面,都是全球第一的!有一说一,一家基础软件公司上市而已,根本无法让我国实现换道超车。因为软件这玩意,本身就是人家国外发明的,而且编程语言也是人家发明的,编程思想也是人家的。如果你大学是读计算机专业的,你就会知道,但凡是厉害的老师,都会直接使用英文的教材教学,看的也是英文的资料。因为人家在这方面比我国厉害很多,有一些词语是无法翻译过来的,翻译过来是带有歧义的,会影响理解。基础软件行业,想超越,还得是从教育方面下功夫。多少个公司上市都没有,教育没跟上,都是空谈。总的来说,星环科技上市并不能让我国的基础软件超越国外,因为人家在这方面的领先是我们无法匹及的。
星环科技上市!国产大数据基础软件第一股是如何炼成的?
数字是数字经济的首要前提,所以国产大数据基础软件第一股都要掌握核心技术。完成了数据领域的自主可控化。
上交所已受理吉利上市申请,科创板整车第一股倒计时
9月1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根据吉利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初始发行的股份数量不超过1,731,666,448股,不涉及股东公开发售股份,不超过公司审议本次发行上市的董事会召开前一日已发行股份总数及本次发行的人民币股份数之和的15%,每股面值为0.02港元。据悉,吉利汽车拟融资金额200亿元,投资于新车型产品研发项目、前瞻技术研发项目、产业收购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事实上,早在2005年吉利汽车就在港交所上市,此后多年吉利回归A股的消息经常流传于坊间。此次吉利回归A股登陆科创板的背景是,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降低红筹企业A股上市门槛。借助这一利好政策,吉利汽车也将如愿成为科创板第一个整车上市公司。众所周知,科创板是2019年国内适应科技类企业资本增量改革的重要举措,于2019年正式进入资本市场,而科创板则主要实现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更加深度的融合,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均为尖端科技类重点企业,传统制造类企业寥寥无几.聚焦到汽车行业,此前也有多家企业提出酝酿在科创板上市,但迟迟尚未有一家整车制造公司在科创板上市,而此次吉利如果在科创板上市成功,也成为科创板上市的第一家整车制造企业。事实上,吉利之所以会在科创板上市,也与公司不断探索汽车上下游产业、全面布局汽车“新四化”,不断向智能电动出行科技公司的转变的战略不无关系。近年来,吉利一直在不断的推行科技转型,深化实施产品平台战略、“安全第一”战略、能源多元化以及智能化的技术开发战略,发布了技术品牌“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将汽车安全、健康生态、新能源、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列为核心技术战略的发展领域。同时,在吉利已经通过布局曹操出行,与戴姆勒组建出行服务合资公司,探索共享出行领域;收购了美国太力Terrafugia,并与戴姆勒一同投资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腾讯、百度、阿里等多家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合作计划,借助合作伙伴与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的相互融合打造智能移动终端,同时积极开展5G技术布局,甚至延伸到高铁动车组Wi-Fi项目中。此外,吉利控股集团还将不断在产品协同研发上加大投入,在无人驾驶、车载芯片、操作系统、激光通讯等前沿技术方面继续提升能力,积极布局未来智慧立体出行生态。稳健推进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建设,逐步实现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吉利通过资本市场公告的方式“剧透”,公布将与沃尔沃通过业务重组的方式形成一个更强大的新集团。据此前报道,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将成立一个联合工作小组,但“还没有做出决定,也没有制定明确的时间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重组后的新集团将通过香港吉利汽车上市主体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然而,今年7月份沃尔沃汽车发布公告称,“由于吉利汽车(0175.HK)计划在科创板上市,两者的合并计划已暂时搁置,拟将在今年秋季恢复合并谈判。”2020年全球疫情肆虐,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巨大调整的可能,中国汽车市场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上交所成功受理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吉利登陆科创板的脚本将更近一步,吉利在资本市场马不停蹄的这一系列动也正是“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文/封甜甜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刚刚,云从科技成功过会,或拿下“AI四小龙”第一股称号
这一波稳了? 刚刚, “AI四小龙”中最“年轻”的云从 科技 ,通过了上市委员会审议。 这意味着,云从 科技 最有可能成为“AI四小龙”中的 “第一股”。 资料显示,云从成立于2015年,由周曦创立,孵化于中国科学院,最初以AI视觉扬名产业内外,如今定位为一家提供 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 的人工智能企业,目前主要业务布局在智慧金融、智慧商业、智慧出行和智慧治理这四大场景。 成立至今,云从已经完成了5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 超过 53亿元 人民币。 相较于“AI四小龙”的另外三家企业,云从的总融资金额虽不算拔尖,但是投资者阵列却十分“惹眼”,不但有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上海国盛、广州南沙金控、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等政府基金,而且还有工商银行、海尔金控等产业战略投资者。 也因此,考虑到公司和创始团队的中科院出身,以及资方中带有“国字头”背景的产业投资与地方基金,业内有时候也将云从称作 “AI国家队”。 去年12月3日,云从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此次上会前,其共接受了两轮问询。 其中,云从的首轮问询涉及29个问题,覆盖失控人及特别表决权、股东、员工股权激励、持续亏损、产品、行业特点及市场竞争状况等。 第二轮问询中,上交所主要关心公司核心技术、数据来源及其合规性、主要产品、行业特点及市场竞争状况、贸易保护政策、预计持续亏损等21个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云从的上市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与另一家“AI四小龙”企业依图一样,云从也曾经 遭遇 “上市审核中止”。 3月的最后一天,上交所公告称: 彼时,恰逢科创板“收紧”上市标准,包括云从、依图在内的多家企业都遭到碰壁,其中不乏云知声等明星企业。 不过相较于已经“终止上市”的依图,云从还是幸运的。 今年6月2日,上交所公告称: 至此,排除“中止期”,从上市受理到过会,云从用了 5个半月。 同时,云从也 成功“超车”依图, 成为“AI四小龙”中 第一个 通过上市委员会审议的企业。 通过上市委员会审议,这意味着云从完成了上市前的“大考”,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公司层面,云从就“安全”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多数AI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 短期内 无法盈利。 从招股书来看,2018-2020年报告期内,云从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83亿元、7.8亿元、7.51亿元;对应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1.71亿元、-6.9亿元,尚未实现盈利。 而落实到具体业务,云从还有一点是 颇为 令人意外 的——主营业务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毛利率远低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毛利率。 具体来看,2018-2020年,人机系统操作系统的毛利率基本维持在75%以上,符合大众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毛利率的普遍认知。但再看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3年内 均未超过30%, 甚至还出现过 17.76% 的低值。 作为对比,再看其他同行,云从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也是偏低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主要原因在于云从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三大收入来源之一,是向第三方采购的软硬件。 不可否认,采购第三方软硬件再提供给自己的客户的收入对于云从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收入贡献比例是最高的,但同时,这一细分业务的 毛利率也是最低的。 在报告期三年内,这一业务的 毛利率分别为2.06%、1.75%、7.51%, 远远低于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其他两个收入来源自研软件及服务、智能AIOT设备的80%、30%。 对此,也有大型券商TMT研究组负责人指出,在业内,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相关业务的毛利率达到50%并不奇怪,而如果毛利率低到15%左右,只能说明所谓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是“以系统集成为主”。 显然,云从想要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就得削弱自身对于第三方软硬件的依赖,同时扩大自研技术与服务的覆盖面。 此外在市场竞争层面,就如同云从自己在招股书中所披露的: 与前者的竞争中,云从的竞争面包括核心算法技术实力的比拼,也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和行业解决方案的较量。 而与后者的较量中,在硬件研发和供应链研发原就相对较弱的前提下,随着海康威视这类传统厂商对产品智能转型的推进,云从的算法优势也不再如初期强势,所能做的,也只有在行业解决方案迭代速度较快的当下,不断寻求和调整差异化优势。 只是,差异化优势的形成,也需要人力、设备与资本的投入,对于短期内无法盈利、甚至主营业务毛利率被拉低的云从而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与压力。 提及国内的人工智能企业,“AI四小龙”必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可以说,在国内人工智能产业迅猛发展的初期,他们是国内人工智能水平的象征,也是资本向人工智能产业聚拢的典型。 而在冲刺IPO这件事上,比如商汤,虽然自去年下半年就有传闻称它将在港股上市,就在今年初,还有消息称商汤已经在内部开会启动A+H股上市。但对于这些消息,商汤对外 一致口径:市场传言,不予置评。 相较之下,另外三家就“透明”的多。 商汤之外, 旷视、依图、云从3家最终选择了科创板。 其中,旷视是在港交所IPO失利后将目标转向了科创板,依图和云从则是首选科创板。 而就提交上市申请的受理顺序来看,依图是第一个,紧接着就是云从和旷视。 原先的情况是,不出意外的话,依图最后可能成为“AI四小龙”中最先IPO的那一个,且市场对其首个突围的期望也并不小。 然而意外就是这么的突如其然——今年6月30日, 依图“终止”IPO, 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依据最新消息,依图似乎已经开启境外上市方案。 如此一来,目前“AI四小龙”中明面上还在冲刺IPO的就剩下了云从和旷视。 眼下,云从 科技 已经成功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距离敲钟上市只有 一步之遥。 再看旷视,眼下实现弯道超车是没机会了。如若顺利,它或将成为继云从之后,第二家在科创板敲钟的“AI四小龙”企业,也有可能是第二家成功IPO的。
起底雏鹰农牧,光养鸡可不行,还得养猪,雏鹰模式成就养猪第一股
哈喽,各位老铁们大家好,我是李侃侃,一个喜欢分享商业故事的韭菜博主。话说咱们中国,那可是世界上有名的猪肉消费大国。据说,现在全球每年有一半的猪肉,都是让咱中国人给吃了。事实上,中国的猪肉消费量一直居于世界第一位,目前已经超过了一半以上的全球猪肉消费量。这与中国人口众多,且猪肉是中国菜肴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肉类有关。而且,中国的猪肉生产量也非常高,据统计,中国年产猪肉量已经达到了五千万吨以上。虽然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猪肉消费量略有下降,但仍然保持着世界第一的位置。这猪啊!在咱们中国人眼里全身都是宝。那个肉是香嫩的,皮是软糯的,什么猪舌、猪耳、猪蹄、猪血、猪肝、猪脑、猪尾巴、猪大肠、猪拱嘴、猪五花哪哪都能吃,还都好吃。而且猪肉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而在中国的农村,猪肉还有着其他的作用,如农民们把猪肉馅放到姜、蒜、盐等调味品里搅拌,做成腌肉,可以保证在冬天能够享受到美味的肉食。总而言之,对中国人来说,猪是一种重要的食物和资产,它有着丰富的用途和价值。今天侃侃就给各位说一档子传闻,说几百万只猪,活活被饿死了!光养鸡可不行,还得养猪Thistitle那么饿死猪的是谁呢?您请记住这家上市公司的名字雏鹰农牧。这雏鹰农牧的创始人叫侯建芳,河南新郑人,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企业家。1988年,22岁的侯建芳参加了高考,想要用知识改变命运。可成绩一下来傻眼了,就差一分没考上大学,十几年寒窗苦读,一朝名落孙山。侯建芳是很不甘心的,可是你再不甘心,那也没办法了,家里更是一贫如洗,哪有钱供他复读呢!于是揣着100块钱,侯建芳跑去郑州上了一个23天的畜牧培训班,学完之后回村里一下租下40亩地,开始养鸡。要说这培训班是真没白上,慢慢的养鸡场的规模,从100只鸡,发展到了几千只。侯建芳也成了当地的一个养鸡大户。90年代的养鸡,你别说90年代,你搁现在养鸡,大多数也都是靠天吃饭,一碰上什么鸡瘟、传染病、禽流感之类的,那基本就是赔钱和白干了。候建芳参养鸡场刚开没几年,1995年的一场禽流感,让侯建芳差点一下回到解放前。那也是他第一次碰上禽流感,还没反应过来是啥情况呢!这鸡场里边乌乌泱泱的5000多只鸡,就一批批的倒地,好家伙死的只剩下700来只。侯建芳着急啊,到处问兽医这怎么办呢?可是每个人给他的答案都不一样,到后来有个专家就跟他说了,说:像你这种情况,不管有病没病,所有的鸡通通杀死,然后再做无害化处理,还有你这地方2年内不能再养鸡了。侯建芳一听就傻了,我要听这专家的建议,我那叫彻底破产,还是两年不得翻身的那种彻底破产。那他哪能接受的了,最后他去买了一个火焰消毒器,把能烧的地方用火通通给烧了一遍,不能烧的地方干脆用消毒水泡,你还真别说,他这招真管用,当年剩下那几百只鸡,基本上一只没在死,而且高峰期的产蛋率达到了97%。好消息还没完呢!一场禽流感过后,这很多鸡都被无差别的给捕杀了,疫情过后鸡蛋供应那就非常紧俏,价格从平时的2块5一斤,一下窜到了4块2一斤,结果有鸡又有蛋的侯建芳因祸得福大赚了一笔,等到了2003年的非典,类似情况又上演了。这次鸡倒是没死,可是物流受到严格控制,侯建芳这个养鸡场是只能进不能出。就是你可以买饲料运进来,但是你们家鸡下的蛋,就是不让你运出去。这鸡蛋运不出去,那就没有收入,可那么多鸡还得吃饲料呢!饲料还得照样买,当时很多养鸡场就撑不住了,干脆就把鸡杀了卖。当别人都这么做的时候,侯建芳觉得不行,我不能这么干,要这么干一下就元气大伤了,我得另想法子。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虾有脱壳,蛇有蜕皮,这鸡呢!有换羽这一说,跟那很多鸟类一样,鸡在冬天来临之前得换一次羽毛,破损的旧羽毛换成茂盛的新羽毛,这个时间一般需要3-4个月。鸡在换羽毛的时候你不用喂饲料,只需要喂点水就可以了,而且因为鸡在换羽的时候,他这个卵巢机能会下降,所以这个时候鸡也就不下蛋了。针对这一点侯建芳想出来了一个点子,咱能不能搞点小动作,让这些鸡内分泌紊乱,咱给他来个强制换羽毛,那问题不就解决了吗!饲料不用喂了、下蛋时间推迟了,养鸡场的资金压力这不就缓解了。就这么一波操作,侯建芳的养鸡场顺利度过了一场资金危机,非典疫情过后,鸡蛋价格又一次暴涨,侯建芳又收割了一波暴利啊。可是好景不长,2003年的非典危机刚刚度过,转眼就迎来了2004年的禽流感,那个时候还有首改编歌,那电视上点歌台里边天天都放那,那歌我现在还记得,“一样的鸡肉一样的鸡蛋一样的我们咋就成了传染源...”。这个问题侯建芳也想啊!也想问呐!为什么禽流感每过几年,他就来这么一回,养鸡的风险咋这么大呢!几次三番防不胜防。侯建芳决定可不能光养鸡了,咱还得养猪。要说侯建芳决定要养猪,那真是个正确决定,因为猪肉和鸡肉,那是人们最常吃的两种肉,相互之间,有点替代作用,猪肉价格的周期和鸡肉价格的周期,那也不一致,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呈现相反的走势,鸡肉便宜猪肉就贵,猪肉便宜鸡肉就贵。这么一来,叫东方不亮西方亮,经营的风险也就大大降低了。但要说侯建芳的运气,还真是差到家了,点背不能赖社会。2004年刚决定开始养猪,2006年养猪行业就发生了一件大事。2006年的“猪高热病”,其实就是一种猪瘟。染了病的猪,会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甚至皮肤发红发紫,在爆发性流行以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不过这个时候的侯建芳,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了,那鸡瘟都经历几波了,根据他前两次禽流感的经验,只要能扛住,危机过后那就是大大的暴利时间,于是别的养殖户纷纷卖掉种猪,可侯建芳反而加大投资,一次性买了几千头纯种的种猪。他这个行为让我想起当年巴菲特说过的那句话,“别人贪婪的时候你得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你得贪婪”,这一次侯建芳又赢了,这次危机同行纷纷破产,他却奇迹般的扭转了局势,赚的是盆满钵满。从那以后,他总是说自己的强项,那就是力挽狂澜、绝处逢生,各位你记着他这两个成语啊!后边要考的!雏鹰模式,成就养猪第一股Thistitle在长期的养殖实践当中,侯建芳发展出了一种公司加农户的雏鹰模式。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农户负责日常的养殖,公司给你提供小猪仔,提供饲料,甚至给你提供猪舍(猪圈),并且定期支付饲养费用,养好的生猪出来以后,按照统一的价格卖给公司,养的好多得,养的差少得,此外他还给农户设置了一个保底利润。其实,在咱们国家的生猪养殖业,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一种是像牧原股份一样,走重资产的完全自养模式,自己做饲料、自己建筑社,自己养猪。还有一中就是像温氏股份一样走轻资产合作模式,公司只给你提供种猪、饲料、药物和技术指导,农户你就负责租土地建猪舍,承担具体的养殖工作。合作模式的好处是什么?不用占用太多的公司资金,有利于快速扩大规模。可是他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比较弱,因为养殖过程没有得到统一的管理。谁知道,农户会不会自己往饲料里添点什么东西,整点抗生素啊、弄点瘦肉精什么的。而自养模式恰恰相反,产品的质量可以保证,但是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你想上规模,你想扩张,没那么容易。而侯建芳提出的雏鹰模式,吸取了两者的优点,既分散养殖、又统一管理,既和农户合作,又不需要农户出多少钱,既能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又有利于规模扩张,而农户们呢,有了公司承诺的保底利润,自然是抱紧了这条致富的金大腿啊。到2010年,雏鹰农牧的合作农户达到了560户,这些农户的年均收入能达到6万一年,对地方脱贫那也是起了不小的作用。也就在这一年,雏鹰农牧顺利登陆了深圳股票交易所,中国养猪第一股就此诞生。侯建芳是万万没想到,当初养鸡、养猪不过是为了脱贫,竟然还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出个上市公司。虽然说规模比起行业里的龙头来说,还是不够看的,可是生猪养殖本来就非常分散,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上市以后,侯建芳信心有了,那雄心壮志跟着也就上来了,不但要扩大养鸡、养猪的规模,还要做出特色,养生态猪、建专卖店,同时还要拓展产业链,往上游做粮食贸易、往下游做肉类加工。未完待续......我是李侃侃,收藏我下期更精彩!喜欢的话,给侃侃点点赞吧!
中国传媒第一股指的是哪一家上市公司?
传媒十大龙头公司分别是:中视传媒、华谊兄弟、东方传媒SMG、凤凰传媒、新华传媒、浙报传媒、电广传媒、光线传媒、华闻传媒、粤传媒。1、中视传媒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于上海浦东,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在北京、江苏无锡、广东南海、浙江杭州四地设有分支机构。2、华谊兄弟华谊兄弟传媒是中国最知名的综合性娱乐军团之一,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旗下有华谊兄弟时代文化经纪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华谊兄弟电视节目事业有限公司、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华谊兄弟时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3、东方传媒SMG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统称“SMG”)由原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和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于2014年3月全面整合而成。4、凤凰传媒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具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出版发行公司之一,兼有内容生产和渠道优势,是全国出版发行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标杆企业之一。5、新华传媒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横跨出版发行和报刊经营行业的大型传媒企业,也是中国出版发行第一股。6、浙报传媒浙报传媒以投资与经营现代传媒产业为核心业务,致力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秉承“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发展理念,坚持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社会责任,立志把公司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传媒集团和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7、电广传媒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十大传媒公司,行业著名品牌,中国传媒第一股企业,跨媒体、跨地域、综合性的国际传媒产业集团。8、光线传媒光线传媒的定位是中国最大的多媒体视频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9、华闻传媒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2年12月以定向募集方式发起设立的国内燃气行业首家股份制企业。2006年11月,更名为华闻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月,更为现名。10、粤传媒广东广州日报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十大传媒公司,首家获得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上市的报业传媒公司,广州市出版印刷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大型文化传媒企业。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功效护肤第一股”,薇诺娜凭什么?
文 / 谷雨 来源 / 美商社(NewMSS) ( 本文共2779字,阅读大约需9min ) 3月25日,云南贝泰妮生物 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泰妮)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价为47.33元/股,发行数量6360万股,合计募资30.10亿元。 也许你不知道贝泰妮,但你大概率听说过他的子品牌、敏感肌护肤第一品牌——薇诺娜。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根据肤质选择合适的护肤品已经成为了共识,安全而又有显著的功效是人们选择护肤品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毫不相干的食品、服饰销售中,还是各种网文、段子中,“敏感肌能用吗”成了万能的调侃金句,总能引起“哈哈”声一片。尽管是调侃,但不可忽视的是,敏感肌护肤已成为市场热点。 都说风口上的猪都能起飞,但在风口上干到行业第一却不容易,贝泰妮崛起背后的故事令人好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贝泰妮摸爬滚打成为赛道老大的往事。 01 十年磨一剑,选对赛道是关键 在薇诺娜诞生的2010年,当时的中国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来路不明的“药妆”,且这些药妆又被频频曝出含激素、非法添加等问题,导致消费者“烂脸”。在功效护肤需求明显,而市场乱象频发的背景下,消费者将目光转向专业的皮肤护理和专业医生指导。 这样的环境之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朱学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郑志忠,上海长征医院温海等皮肤科专家纷纷呼吁,“希望能有一个中国人自己的药妆品牌诞生”。就这样,在经过16家三甲医院皮肤科严格的临床检验以后,薇诺娜在2008年的第四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正式亮相了。 由于“药妆”本身门槛较高,再加上彼时,国际品牌薇姿、理肤泉、雅漾等同样以功效著称的药妆国际品牌垄断了大部分国内市场,许多本土化妆品企业并未重视这一分类。薇诺娜抓住机遇,依托国内皮肤科专家做临床实验、在医药渠道做推广,通过药妆的差异化定位很快打开了市场。 根据当时国家统计局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中国药妆市场规模2016年接近500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近4倍,并且未来几年仍然有望保持20%以上的增长。 果然,此后几年内,医学护肤赛道迎来腾飞。根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14-2019年中国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2%,增速远高于化妆品行业的整体增速。 随着赛道整体的崛起,薇诺娜自然也应势而起。招股说明书信息显示,2017年-2019年,贝泰妮营业收入逐年上涨,分别为7.98亿元、12.4亿元和19.4亿元。其中,薇诺娜品牌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95亿元、12.38亿元、19.32元和9.3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9.68%、99.85%、99.37%和99.06%。 2020年,贝泰妮成立十年,也终于成为了医学护肤类赛道的大哥,可谓十年磨一剑,选对赛道是贝泰妮成功的关键。 02 转型“消费品” 作为药妆,薇诺娜在国内医药渠道如鱼得水,但渠道天花板也同样限制了薇诺娜的发展。 据彭博、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2014年之前,薇诺娜勉强打得过主打卸妆水的贝德玛;2015-2018年,薇诺娜接连干掉理肤泉、薇姿等品牌,坐稳第二;到了2019年,更是挤掉老牌敏感肌护肤品牌雅漾,以23.4%的市场份额成为该品类老大。 2014年,显然是薇诺娜的分水岭。这一年红杉资本与贝泰妮创始人郭振宇结识。据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回忆,红杉去昆明和(贝泰妮)公司开始接触之初,贝泰妮的收入仅几千万,团队还不齐,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只是在医院渠道中销售。 数据显示,2019年,薇诺娜在全国医院覆盖率超过70%、处方率超过200万例,甚至网上有人称薇诺娜是“从医院里走出来的化妆品”。 但医药渠道存在局限,一方面,医院皮肤科的就诊患者相对于庞大的中国化妆品消费群体来说九牛一毛;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于药妆尚未有深层次的认识,对“药妆”的依赖性等存在一定的质疑。 “将产品打造成消费品才能打开更广阔的消费市场”,红杉资本向贝泰妮建议。彼时,电商渠道正是最热门的赛道,而红杉资本擅长的正是电商渠道。 2014年,红杉中国参与了贝泰妮最早的一轮融资。此后,薇诺娜开始发力电商渠道。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其线上渠道销售收入复合增速为74%,其中线上自营为主要来源,占线上渠道营业收入比例始终维持在70%以上。这一期间,薇诺娜线上自营渠道成交顾客数量分别为98万人、192万人和377万人,客群复合增速为96%。 2018年之后,薇诺娜更是迎来赛道辉煌。通过小红书等各大社交平台的运营,再加上直播带货的助力,2018年-2020年,“薇诺娜”品牌连续三年获得天猫金妆奖。 2020年,薇诺娜借助直播赛道,将线上营销作为主力。根据贝泰妮上市招股书显示,2020年1-6月,薇诺娜与李佳琦、薇娅等头部主播,叶璇、柳岩等明星以及烈儿宝贝、泛泛等百余位网红主播展开合作,累计直播场次200余场,观看次数逾7亿次,这也使得薇诺娜线上销售占到了上半年销售总额的83.16%。 2020年双11,薇诺娜官方旗舰店直播高达80余场直播,获得2亿GMV,与此同时,薇诺娜还在当年双11期间上榜天猫美妆TOP10,成为唯一一个跻身前10的国货品牌。 03 危机四伏,前路在哪? 薇诺娜能够成为本土医学护肤品牌中的老大,得益于赛道的腾飞和及时的转型。尽管在医学护肤热的市场下,薇诺娜仍存在不少远虑。 实际上,在护肤概念上,薇诺娜一直游走在违法宣称的边缘。2019年1月10日,国家药监局在《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一)》中明确表明:对以化妆品名义注册或备案的产品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EGF”等概念属于违法行为。 “药妆”、“医学护肤品”的路被堵上,薇诺娜逐渐将宣传引向“科学护肤”“敏感肌护肤”等概念。2019年8月,美商社曾在《皮肤科宠儿、敏感肌救星、医生推荐,薇诺娜是打着“是药非妆”的套路之王》一文中揭露,薇诺娜在宣传中仍然存在违规情况。 薇诺娜在巧妙避开“药妆”“医学”等用此后,转向强调专业科学护肤作用的同时,侧重宣称天然成分属性,权威的医科背景等。薇诺娜通过对草药成分的解读,暗示产品具有消炎等功效,并宣称能够治愈顽固性皮肤问题。 根据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命名规定》等相关规定:禁止化妆品宣称中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夸大功能、虚假宣传或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内容。 随着化妆品监管不断收紧,薇诺娜在医学护肤赛道上的命运凶多吉少。 此外,针对产品质量问题,也存在不少争议。在其天猫旗舰店中,不少消费者投诉称使用产品后出现过敏、爆痘等情况。 招股说明书显示,贝泰妮主要采用自主生产、委托加工、OEM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据悉,韵斐诗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连续多年为贝泰妮提供面膜、乳液等委托加工服务。然而在2019年10月16日,因不符合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违反《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遭上海市奉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 而与此同时,科学护肤赛道的本土玩家也在不断增多,威胁着薇诺娜在该领域的地位。据了解,同样主打敏感肌修护的玉泽,隶属于上海家化旗下,今年上半年,玉泽销售额达4.4亿元,同比增长570.5%。 面临内忧外患,贝泰妮在上市后仍然不能放松警惕。
林园兔年新买10家公司收益显著,曾介入"年报第一股",最爱隐形冠军
红周刊 编辑部 | 刘增禄 本周四,A股2022年年报披露正式开启,二氧化硅制造商龙头企业金三江“打响”沪深北三市“第一枪”,交出了营收、利润双增且年度“高送转”的“答卷”,公司股价受此催化成功刷新了历史新高。 尽管公司目前大股东中只有丹寅嘉盛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一只机构产品,但早在上市初期,也曾被众多机构热情追捧积极参与了打新,其中也包括私募大佬林园。 进入兔年以来,短短两个交易周,林园已成功参与了10家公司的打新配售,随着市场热情的高涨,林园此轮打新收益显著,以信达证券为例,公司上市后连拉7个涨停,无论林园在公司上市首日即完成抛售或目前仍继续持有,都将为其带来不菲的收益或浮盈。 年报第一股金三江年内大涨67.14% 林园也曾参与其中 2023年2月9日,较往年“延期公映”的A股2022年年报揭开帷幕,创业板公司金三江拔得头筹并喜提“开门红”,2.79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7%,6602.96万元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51%。 紧随金三江之后,2月10日,深市主板公司美利云也率先完成了其2022年正式年报的披露工作,但受疫情、美元升值等因素影响,公司纸产品销量同比下降,同时原材料采购价格涨幅较大,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了10.69%和1244.75%。 身为沪深北三市“年报第一家”,金三江不仅成长性表现可圈可点,公司同时还发布了2022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9股的分红预案。 营收、利润双增长叠加首份年报、首份“高送转”方案光环的加持,自今年年初以来,公司股价即一路震荡上行,本周四年报披露当天股价更是大涨19.99%。 即使2月10日因“高送转”被深交所火速发函,盘中股价也一度刷新历史新高触及32.88元/股,且截至目前,公司年内已累计斩获67.14%的涨幅(见图1)。 观察显示,金三江主营沉淀法二氧化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所生产的“牙膏用高摩擦型二氧化硅”、“牙膏用磨擦型二氧化硅”等产品被评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下游客户包括云南白药、佳洁士、高露洁、黑人、冷酸灵等知名牙膏品牌。 身为国内牙膏用二氧化硅制造商龙头企业,从公司最新公布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情况来看,重仓机构仅有丹寅嘉盛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一家,2022年四季度末持有公司股份45.38万股,以新进姿态位居公司第七大流通股股东。值得一提的是, 随着四季度的介入,丹寅嘉盛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可谓精准踩中了金三江的低位布局时机。 2022年四季度末,其持股市值仅840万元(见图2),而如果当前持仓未变,则最新持股市值已扩张至1403.15万元。 虽然从金三江的最新大股东名单来看,参与重仓公司的机构数量甚少,但上市初期,金三江也曾获得过众多公私募基金的追捧,其中,私募大佬林园也曾通过打新,斥资48.69万元获配了6.02万股的公司股份。 林园新介入公司股价悉数上涨 信达证券涨幅已翻倍 近年来,林园一直在通过积极打新获取确定性收益。 春节长假后,进入兔年交易期以来,短短两周时间,林园已成功参与了10家公司的打新, 包括已经完成上市的湖南裕能、阿莱德、信达证券等6家公司,还有正在等待上市的中润光学、亚通精工、亿道信息、坤泰股份4家公司,合计获配金额1711.64万元。 个股中,中润光学的获配金额最高,公司2月8日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配售结果显示,林园投资旗下产品共有198只获得配售(见图3),合计获配22.29万股,获配总金额532.18万元。 中润光学是一家以视觉为核心的精密光学镜头产品和技术开发服务提供商,主要产品包括数字安防镜头、无人机镜头、视讯会议镜头、智能家居镜头等精密光学镜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林园对其高规模的打新介入,也恰好符合了他历来钟情拥有“婴儿股本、巨人品牌”企业的选股规则。 对于积极打新,林园曾明确表示,属于纯粹的投机,因为在A股市场打新赚钱是大概率事件。而对于不同的公司,林园也坦言,和嘴巴有关的不会卖,并且还会加仓,其他股票上市后则会被卖掉赚取确定性收益。 统计兔年以来林园参与打新买进的10家公司,6家已上市公司上市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悉数上涨(见表1) ,信达证券的整体表现最为优异,公司2月1日登陆沪市主板后,连续7天收出涨停,目前最新收盘价较发行价已累计上涨129.7%(见图4)。且从获配情况来看,林园参与信达证券的打新获配金额也高达258.85万元,由此来看,无论林园是在公司上市首日即迅速完成抛售还是至今仍继续持有,都会为其带来不菲的收益或浮盈。 林园重仓新股6成年度盈利且预增 时处年报披露期,尽管绝大多数公司的2022年正式年报要在4月份才会集中发布,但目前已有2676家公司提前以业绩预告的形式对2022年度的盈利情况进行了提前预判, 其中林园在节后以打新方式介入的10家公司全部位列其中,从预告情况统计,10家公司均预计2022年度实现盈利, 但相比2021年度,明确将同比增长的公司为6家(见表2)。 统计发现,无论盈利能力还是增长预期,林园近日新涉猎公司中,湖南裕能的表现都是最为亮眼的。 公司表示2022年度净利润额约为28.17亿元~31.93亿元,相较2021年度预增幅度高达137.86%~169.61%。增长缘由是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迅速增加,公司主要产品供不应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价格大幅上涨。 湖南裕能是磷酸铁锂龙头企业,公司2021年在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25%,磷酸铁锂出货量排名第一。招商证券董瑞斌认为,湖南裕能是可以关注的新股,其产品市场认可度高,品质口碑良好,竞争优势明显。 另外,身为湖南省首家上市企业,湖南裕能还获得了新能源“老大哥们”的青睐,宁德时代与比亚迪曾在2020年12月入股湖南裕能,分别以持股10.54%与5.27%位列湖南裕能第三与第七大股东。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也是湖南裕能的主要客户。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湖南裕能对两者的合计销售收入占比均超过八成。华金证券李蕙表示,这种双重身份也有望助推湖南裕能业绩持续性发展。 另外,硅烷龙头江瀚新材的年度业绩增长预期也比较值得期待,9.2亿元~10亿元的盈利额,预计将较上年同期增长34.6%~46.3%。且伴随着业绩预期的向好,市场资金也给予了上述公司极高的热情,湖南裕能2月9日登陆创业板,当天股价大幅高开165.88%,之后虽有所走低,但也保持了高位震荡趋势,最终收涨125.49%。于1月31日登陆沪市主板的江瀚新材,更是在上市前几日走出了持续涨停的行情(见图5)。 目前,A股市场已正式步入年度业绩披露窗口期,市场预期将随之不断“修正”,由此催动个股价格向本身价值不断回归。同时,在经济强劲复苏的大环境中,2022年内爆发的诸多不利因素也将在业绩表现尘埃落定的进程中全面出尽,A股有望轻装上阵。 林园投资心得 选定高增长的行业,再从行业中挑选那些具有垄断特质的公司,这些公司的财务指标都大同小异。在众多的财务指标中,我只认真审视其中的六大财务指标。 挑选股票,就是挑选公司 1. 把重心放在股东权益报酬 , 而不是每股盈余 衡量每年度绩效的一个比较真实的指标是股东权益报酬率——营运收益与股东权益比,因为它已经考虑了公司逐渐增加的资本额。 2.计算“股东盈余” 企业生产现金的能力决定了它的价值。有高固定资产的公司,相对于固定资产较低的公司,将需要更多的保留盈余,因为盈余的一部分必须被划拨出来,以维持和提升那些资产的价值,因此需要调整会计盈余以反映一些产生现金的能力。 计算股东盈余的方法是将折旧、耗损和分期摊销的费用加上净利,然后减去那些公司用以维持其经济状况和销售量的资本支出。 3.寻找高毛利率的公司 高毛利率反映的不只是企业良好的经营状况,同时也反映了经营者控制成本紧抓不放的精神。 4.保留的每一块盈余,都可以确定公司至少已经创造了一块钱的市场价值 挑选公司的首要六大财务指标 1. 利润总额——先看绝对数 利润总额能直接反映企业的“赚钱能力”,和企业的每股收益同样重要。一旦知道了企业的赚钱能力,投资者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一些机构也是利用这个特性建仓的。 2. 每股净资产——不要去关心 每股净资产总是被人为地进行修饰。与其费心思去判断修饰它的动机,不如不去关心,反而不会扰乱自己的选股思路。 3. 净资产收益率——10%以下免谈 净资产收益率能直接反映企业的效益,最好大于20%。任何公司都会增资扩股,如果连证监会10%的规定都无法满足,那就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了。 4. 产品毛利率——要高、稳定且趋升 产品毛利率要高,而且要具有稳定上升的趋势。若产品毛利率下降,那就要小心了,很可能是行业竞争加剧,使得产品价格下降。 5. 应收账款——注意回避 应收账款数量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收回的应收账款;另一种是产品销售不畅造成的应收账款多,而这就要小心了。这说明产品的市场销路有问题,只能采用赊销来消化库存,提高周转率,因此不管其他财务指标变得多漂亮,也掩盖不了未来前景可能变坏的信号。 6. 预收款——越多越好 预收款多,说明产品是供不应求的,产品是“香饽饽”或者其销售政策为先款后货,因此,预收款一定是越多越好。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中国玻璃第一股是什么?
[1]、南玻A(股票代码:000012):公司主业为玻璃制造业,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通过全面启动产业资源的整合,实现了玻璃深加工产业的全国战略布局。公司在玻璃领域的龙头地位,在太阳能领域日渐完善的制造技术和工艺,都将构成公司明显的优势。[2]、金晶科技(股票代码:600586):公司是我国玻璃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玻璃制造和纯碱产品的生产销售,公司具备投资少、成本低、科研投入大的优势。是我国唯一能大规模生产超白玻璃的企业。[3]、耀皮玻璃(股票代码:600819):公司是国内商用建筑玻璃的优秀供应商。年产80万套的汽车玻璃新厂已在康桥工业园区建成投产,成为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东风悦达起亚、南京依维柯、福建东南等国内诸多汽车厂家的合格供应商并批量供货。
卖包子身价超20亿!中国“包子第一股”是怎么成功的?
就在2020年10月12日,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饮巴比”,股票代码为:“605338”)登陆A股(上交所),发行价为12.72元,发行6200万股,较发行价大涨44%,股价为18.32元,对应总市值45亿元。 作为老百姓日常早点工程,包子、馒头每天都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就是这些看似低利润、不太赚钱的行业,往往让人出乎意料,中饮巴比的上市,让创始人刘会平靠卖包子身价超过20亿,让不少人在羡慕中也略带感叹! 包子第一股上市与美企大规模破产 形成鲜明对比 其实就在前两天,一条文章登上热搜,《美国超500家大企业申请破产》与《国内“包子第一股”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形成鲜明对比,据标普全球市场情报统计,截至10月4日,美国今年申请破产的较大规模企业达504家,超过2010年以来任何可比时期的破产申请数量,申请破产企业中,消费、工业和能源企业占大头。 虽说同样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国内由于控制得当,让疫情损失降到了最低,再加上大力提倡经济内循环,和庞大的人口红利,让国内的企业得以快速恢复,当然,更多有远见的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在疫情期间脱颖而出,这也证实了成功的企业永远不会坐以待毙。 就在疫情到来时,多少街边餐馆关门或倒闭,但中饮巴比门店超2000家,却依然在后疫情时期上市,可见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这也主要由于企业很早就以中式面点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不仅可以自行解决店铺食品供应,还可以直接销售速食产品,有效避免了传统餐饮门店单一售卖模式受到疫情的影响。 “坚持”这件事说了很久 只有成功的企业做到了 2001年,只有初中学历的创始人刘会平在上海南京路上开了一家刘师傅大包,谁也不曾想到这家彻彻底底的夫妻店,日后竟然成为了国内中式面点品牌的代表企业之一。 刘会平一直坚持在面点这条道路上前行,2003年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巴比馒头,而在当时除了卖馒头,也加入了包子、粗粮点心、粥品、饮品等,虽然客单价只有10-20元之间,但逐步成为江浙沪地区有名的早餐品牌。 在学习了麦肯模式后,建中央厨房,统一加工馅料并配送到店,让食料供应更加安全可靠,并在2005年正式开始加盟模式,截止2019年全国门店总数2931家,其中16家直营,其他均为加盟,这也有效减少了自营的风险。 2010年中饮巴比正式成立,拥有“巴比馒头”、“中饮”等多个国内中式面点品牌,并且以“连锁门店销售为主,团体供餐销售为辅”的中式面点速冻食品制造模式,公司增加专业从事中式面点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共计近百余种。 从品牌成立算起,刘会平坚持面点之路17年,从手工作坊到成型的业务模式,都是在围绕面点之上,只不过适时顺应大环境做出及时转变和拓展,才会有了今天稳步的企业上市成绩。 中国“隐藏富豪”型企业频出 前不久与中饮巴比同出一辙的农夫山泉,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开盘价为每股39.8港元,总市值达到445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924亿元,虽然创始人只当了半小时的中国首富,但谁能想到一直卖水的农夫山泉竟能够一鸣如此惊人! 同样是坚持做一件事,同样是顺势市场需求改变再改变,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国内成功的优秀企业,基本都是步调一致的:一瓶水卖2元钱,一个包子卖2元钱……这些看似没什么利润的产品,却成为企业成功的坚实后盾。 当然,丰富的产品也是企业制胜的绝招, 现在看看农夫山泉琳琅满目的水饮品,几乎占据了所有年龄层用户,中饮巴比面点系列里同样品种繁多,为不同用户提供需要,其包子不仅有鲜肉包子、豆沙包子等,还有自己研发的新式包子;其次馒头、花卷以及馅饼、煎饺、烧卖之类的粗粮点心种类也同样丰富多彩,还有配合门店使用的馅料系列,以及如豆浆、茶叶蛋、马拉糕等外购食品,为食客提供更丰富的搭配。 从供应链物流角度看,巴比食品采用的是典型的“中央工厂+集中采购+分批配送”模式,公司以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生产基地为中心,对本地及周边城市的特许加盟店的食材进行统一采购和加工,然后以最优冷链配送距离作为辐射半径,分批配送到各个加盟店;试想一下,仅仅这些食品每天的配送,3000家店铺就不是小数了。 股书显示,刘会平与妻子合计持有公司80.70%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并表示,后期将会建设巴比食品智能化厂房项目、生产线及仓储系统提升项目、直营网络建设项目、食品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品牌推广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这充分显示出中饮巴比后续将改变传统模式而向“智能化”转型的目标。 目前中饮巴比也是切入生鲜供应链领域,提前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正是因为中式面点速冻食品行业全国性品牌不多,尚未有企业形成垄断,后续如果再建立自己的网络体系,配合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以此为基础,完全有可能向To B的餐饮供应链等B端业务延伸,发挥自己的物流冷链优势,并占据市场先机。
解密加密货币第一股Coinbase:风险、机遇和未来展望
2020年2月25日,Coinbase正式向SEC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将其A类普通股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直接上市。本文从区块链行业和加密数字市场发展背景出发,深入分析了Coinbase的业务范围、收入构成、目标群体、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等因素。最后,本文针对加密货币交易所将面临的风险与机遇给予Coinbase未来的展望。 从行业发展看,近几年来,各国相继出台区块链支持政策,疫情也随之推动了区块链在各行各业的研发投入;加密货币市场规模发展迅猛,体现在去年一年内市值增幅高达293.1%,仅比特币一支加密货币的市值就已经超过了特斯拉、腾讯、阿里巴巴和脸书等知名企业。各机构争先增持加密货币,以推动了加密货币市场的牛市。 从公司运营看,Coinbase的业务范围多元化,以提供在线交易平台为主,附加提供认购事项和服务和其他业务,有效降低了收入的波动性。Coinbase在2020年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达3.2亿美元。在盈利指标方面,Coinbase的ROE和ROA均赶超各大传统交易所。根据杜邦分析,资产周转率是ROE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权益乘数处于行业谷底,其他指标基本与三大传统交易所持平。从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看,Coinbase成长能力较强,2020年底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47.35%;资产负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对企业经营有信心,有能力承担举债的利息与风险。 从未来发展看,在全球范围内,Coinbase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法律和法规要求。为此,Coinbase不得不加大在合规方面的投入,以满足法律和监管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加密经济的飞速发展,Coinbase有巨大的机会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业务版图和和经营收入,并继续保持自己在加密行业的龙头地位。 目录 1.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数字货币第一股登陆纳斯达克? 2.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Coinbase上市正当此时 2.1各国相继出台区块链支持政策,疫情推动区块链研发投入 2.2全球加密货币市场规模迅猛发展,态势依旧强劲 2.2.1比特币市值超万亿,稳坐钓鱼台 2.2.2 新冠疫情为燃点,机构争先助推 3.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Coinbase竞争力分析 3.1 业务范围多元化,有效降低收入的波动性 3.2 “*****”还是“蜜糖”,Coinbase趁势而起 3.3 Coinbase关键业务指标表现优异 4 生于危难,破茧成蝶: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风险与机遇 4.1 从国家范围到涉猎业务,交易所面临复杂风险 4.2 现金流充沛,产品推陈出新,交易所未来前景广阔 1. 数字货币交易所上市证券交易所:加密行业的起点还是终点? 2020年2月25日,Coinbase正式向SEC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将其A类普通股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直接上市(股票代码“COIN”)。Coinbase是一家总部设在美国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其用户遍布在100多个国家,约有4300万认证用户、7000家机构和11.5万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业务范围覆盖了投资、消费、储蓄、赚取和使用加密货币。如若Coinbase成功上市,将成为加密行业的里程碑事件。 在2012年至2020年期间,加密资产的整体市值从不到5亿美元增长至7,82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超过150%。在同一时期,Coinbase的零售用户从大约1.3万增加到4,300万,机构数量从2017年的1,000多家增加到2020年的7,000家。截至2020年12月底,客户在Coinbase平台上的总交易量超过4560亿美元,并在公司平台上存储了价值超过900亿美元的资产。目前,Coinbase已成长为加密经济领域的金融基础设施和技术的领先供应商。 2. 站在风口的Coinbase:区块链行业和数字货币市场快速成长 2.1各国相继出台区块链支持政策,疫情推动区块链研发投入 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不确定性和不信任度的提升,推动了区块链技术的研发投入。据中国专利保护协会《2020年区块链领域全球授权专利报告》显示,从不区分虚拟货币、公有链和联盟链的口径来看,截至2020年5月,区块链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共有3924件授权专利。其中美国占39%,韩国占21%,中国占19%。 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国政府争先出台多项文件和政策来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加强区块链技术的治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落地,将对传统 社会 生产关系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促进全球政治经济 社会 的发展。中国信通院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全球24个国家发布了专门针对区块链产业发展及行业监管方面的专项政策或法律法规。欧盟、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墨西哥等国都在积极发展区块链产业,制定了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例如,2019年9月,德国发布其“国家区块链发展战略”;2019年11月,欧盟委员会宣布针对欧洲人工智能和以区块链为重点的初创公司的新投资计划;2020年2月,澳大利亚发布《国家区块链发展路线图》;2020年3月,韩国科学与ICT宣布发起《区块链技术验证支撑计划2020》。 2.2全球加密货币市场规模迅猛发展,态势依旧强劲 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是一种使用密码学原理来确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单位创造的交易介质,承担着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与为应用供能等多项功能,是全球加密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如今大众已广泛认同区块链技术是改变未来的三大风口,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依托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毫无疑问是风口中的暴风眼。 全球加密数字货币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04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764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2%,仅2020年市值就增长了将近5700亿美元,增幅高达293.1%,不仅如此,2021年加密市场依旧势头高昂,截至2021年3月3日,2021年仅历经了两个月零三天,加密市场规模就又扩大了94.5%。 2.2.1比特币市值超万亿,稳坐钓鱼台 在全球加密市场中,比特币(BTC)身为创世者,毫无疑问稳坐第一把交椅。比特币自被中本聪创造以来,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2021年以来比特币市场占有率基本维持在60%之上, 历史 最低市场占有率也有33%,在其之后是以太坊(ETH),但以太坊市场占有率仅在10%上下徘徊,目前还远不能与比特币抗衡,其他各山寨币更是如此,互相争夺比特币剩下的“蛋糕”,还未有一家市场占有率超过3%。 与此同时,比特币在近来市场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反而异军突起。市值在短时间内迅速攀升,甚至在2021年2月19日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 以目前全球上市公司的市值看,突破万亿市值大关的企业仅仅只有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四家高 科技 企业,其中苹果市值最高,目前已经达到了两万亿美元。如果将比特币加入其中,那么其市值已经超过了腾讯、特斯拉、阿里、脸书等知名企业。更令人震惊的是,比特币成为“万亿俱乐部成员”的速度:达到一万亿美元的市值,苹果用了42年的时间,亚马逊用了24年,谷歌用了21年,而比特币仅仅只用了12年。 比特币较全球主要大类资产收益率遥遥领先,2020年高达301.46%。从市场收益率上看,在过去的一年里,同期标普500指数的收益率为16.26%,被市场追捧的黄金为仅仅为25%,可以说比特币在2020年的表现已远超过了其他所有的大类资产。 2.2.2 新冠疫情为燃点,机构争先助推 2020年,全球经历了百年未见的“大流行”和“负油价” 等黑天鹅事件,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各国采取季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高通胀、低增长的经济环境下,为了规避名义本金的受损,以及追求更高收益的需要,投资者囤积现金的需求自然演变成对黄金和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需求,由此带动了以比特币为头牛的加密市场牛市。 据Bitcoin Treasuries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球已有15家上市公司自行购入并持有比特币超过10万枚,其中12家位于美国或加拿大。2021年2月世界首富特斯拉之父埃隆·马斯克更是在比特币市场下注15亿美元,美国经纪商WedBush预测,未来12-18个月将有近5%的上市公司效仿特斯拉的投资多元化策略,加入比特币投资浪潮。 3. 另类金融市场交易所:Coinbase有多强? 3.1 业务范围多元化,有效降低收入的波动性 众所周知,获取比特币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利用部署复杂强大的计算机,通过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来挖掘比特币,或者在交易所购买比特币。前者的成本高得离谱,需要大量的技术知识,而后者只需要在上述交易所开一个账户即可,其中Coinbase就是此类交易所中的佼佼者。 Coinbase的主营业务是提供在线交易平台,允许买家和卖家相遇并以合适的价格进行投资,花费,发送和接收,存储,保存,抵押,借贷以及出借,分发,构建,支付以及更广泛地使用加密资产进行访问和交易。其收入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交易收入,认购事项及服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交易收入包括从平台上发生的交易费中的净收入。公司对加密货币的购买和销售收取约0.50%的费用,不过这个费率会根据市场情况而变化。从2019年中到2020年底,交易服务收入从23535万美元上升至109617万美元,涨幅366%。交易服务收入是营业收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比86%。 认购事项及服务收入包括存储(Store)、抵押(Stake)、分发(Distribute)和构建(Build)。 这些收入是使用利息法计算的,利息收入取决于托管法定资金的余额和当前的利率环境。认购事项及服务收入约占总营业收入的4%。从2019年到2020年,该项收入涨幅约355%。 其他业务收入包括出售加密资产收入。公司定期会使用自己的加密资产来完成客户交易。在一些小额订单出售给客户之前,公司对这些订单中的加密资产进行保管和控制,并在处理销售的时间点记录收入。公司将销售的总价值记录为收入,并将加密资产的成本记录在其他运营费用中。其他收入还包括通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专赚取的利息收入。这类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1%,在过去一年内上升329%。 在用户群体上,Coinbase拥有目标收入群体大约4300万零售用户,7000个机构用户和115000个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这些客户遍布各大洲,并遍布100多个国家。其中,公司的零售用户遍布各个地域和年龄段,这表明Coinbase作为加密经济的提供者已经收到了广泛的接受。截至2020年末,Coinbase拥有超过4300万零售用户,有280万为月交易用户,比截至2019年末增加约180%。 此外,Coinbase的机构客户包括对冲基金,主要交易公司,小型和大型金融机构,家族企业,以及最近寻求将一部分投资组合分配给加密资产的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平台上已有7,000个机构客户。例如,创新的投资管理公司One River Asset Management。 在生态合作伙伴上,Coinbase正在寻找可构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或通过Coinbase平台分发这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例如:构建新的区块链协议和利用区块链协议的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这些协议上新令牌的创建者;在接受这些代币作为其业务的新付款方式时看到了商业价值的商户合作伙伴;使用Coinbase Analytics技术来监视区块链交易的各种用例(例如合规性)的组织和金融机构。另外,公司在DeFi协议上的合作伙伴包括Compound。 3.2 “*****”还是“蜜糖”,Coinbase趁势而起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形势越发低迷,人们将焦点转向加密货币行业,加密货币争先面世,带动了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业务发展。Coinbase的营业收入从2019年下半年度的18.20亿元,迅速暴涨至2020年下半年的56.66亿元,复合半年增长率高达76.44%。Coinbase营业收入规模目前尚未可以与传统交易所巨头一较上下,但差距在迅速缩缩小,2020年下半年仅与香港交易所相差21.68亿元。同时COINBASE增长潜力巨大:在2020年,其他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洲际交易所等)营收水平纷纷有所下滑,Coinbase却一骑绝尘,营收半年增长至年初的2.12倍。 在净利润方面,随着加密数字货币的大放异彩,各大加密市场交易所交易量迅速攀升,Coinbase在2020年首次实现盈利,并且从上半年的0.45亿元迅速增长262.48%至年末的1.65亿元,香港交易所、洲际交易所2020年半年仅增长了2.57%、-35.86%。 从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上看,Coinbase交易所在2020年下半年ROE与ROA均赶超了各大传统交易所,ROA甚至分别是香港交易所、洲际交易所的2.50倍、3.51倍,这主要是由于2020年疫情与“黑天鹅”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各大传统交易所损失惨重,加密数字货币市场的Coinbase等交易所反而借着东风,成为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根据杜邦分析进一步分解,除资产周转率与权益乘数外,其他指标基本与三大传统交易所持平。资产周转率是ROE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20年Coinbase资产周转率为0.31,而香港交易所、洲际交易所分为仅为0.06与0.05,伦敦证券交易所甚至为0。Coinbase作为虚拟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相较于其他三大传统交易所,虚拟市场特有的技术特性与应用场景,使得Coinbase的交易程序更为简单,生产经营更为快捷,能够用较少的资源获取更大的收入。 Coinbase权益乘数处于行业谷底,仅为3.19,而三大传统交易所中权益乘数最低的洲际交易所也有6,是Coinbase的1.88倍。Coinbase股东投入的资本在资产中所占比重比较大,说明借入资金很少,财务风险不大,这可能与Coinbase刚刚入市有关。 从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来看,三大传统交易所的资产负债率均在80%之上,伦敦证券交易所近年来资产负债率甚至达到了99%之上。而根据Coinbase年报与招股说明书披露,Coinbase的资产负债率虽然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9年年末的55.61%上升至2020年年末的73.94%,与三大传统交易所还有较大差距。但Coinbase目前发展趋势较为 健康 ,趋涨的资产负债率说明Coinbase对企业经营很有信心,有能力承担向银行举债的利息成本与风险。 此外,Coinbase成长能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2020年上半年与年末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10.87%、1247.35%。而其他三大传统交易所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成长空间较小,老牌伦敦证券交易所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甚至为-13.13%与-8.13%。 3.3 Coinbase关键业务指标表现优异 除财务业绩外,公司还使用验证用户、每月交易用户(MTU)、平台上的资产、交易量和非GAAP财务指标等业务指标来评估业务,衡量绩效,确定影响公司业务的趋势以及做出战略决策。验证用户代表对平台表现出兴趣的用户。截至2018年12月31日,2019年和2020年12月31日止的所有季度,经过验证的用户均比上一季度有所增加。其中于2018年中启动的零售电子钱包应用程序,到2020年12月31日止的年增长已超过200万用户。 MTU代表了公司主动和被动的零售用户交易基础,并在平台上反映了收入机会。MTU推动零售交易量的增长,并包括与之互动的零售用户基于交易的产品,例如投资,支出,发送和接收,投资和分配。MTU在 历史 上一直与比特币的价格和加密资产的波动性相关。 平台上的资产是对平台持有的总价值规模的度量,反映平台的可信赖性质和获利机会。该指标受市场因素影响,例如,由于加密资产价格(以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价格为主)从2017年的高位下跌,因此平台资产在2018年有所下降。在2017年12月3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之间,比特币和以太坊价格分别下跌了约74%和82 %,加密资产总市值下降了80%。在同一时期,平台上的资产减少了73%。尽管存在短期波动,但由于加密货币的价格,数量和类型的增长,截至2018年12月31日,2019年和2020年,平台上的资产在较长时期内分别从70亿美元增至170亿美元至900亿美元。 交易量表示资产的交易数量与执行交易时的交易价格的乘积,由于交易活动直接影响交易收入,所以衡量标准反映了公司订单簿上的流动性,交易状况以及加密货币经济的潜在增长。与机构交易量相比,零售交易量受比特币价格和加密资产波动性的影响更大,并且机构的交易量在一段时间内波动较小。随着机构交易的增加,扩大了平台支持的加密资产的数量和类型,并且加密资产的效用也扩大了,预计比特币价格,加密资产波动性和交易量之间的相关性将会降低。 非GAAP财务指标指调整后的EBITDA,即调整后的EBITDA定义为净收入(亏损),进行调整以排除利息费用,所得税(收益)准备金,折旧和摊销,基于股票的补偿费用,商誉减值,收购的无形资产和加密资产,重组费用,减去再次发生的收购相关的补偿费用,未实现的外汇损益,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调整以及非经常性法律准备金和相关成本。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调整EBITDA与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相比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交易收入增加。 目前,Coinbase在品牌影响力、用户信任、合规和产品体验等方面优势明显。公司已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后端技术平台,以支持全球的加密资产市场的实时不间断需求。通过与全球监管机构合作制定政策,公司在监管合规性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并开创了业界领先的安全实践,以保护加密资产。公司将零售用户,机构和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吸引到平台上,创建了一个强大的飞轮:零售用户和机构存储资产并提高流动性,使公司能够扩展并提供和推出新的、创新的加密资产,从而吸引更多新客户的加入。公司的规模和领导地位吸引了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与我们全球数百万的客户建立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平台的价值。 4 生于危难,破茧成蝶: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风险与机遇 4.1 从国家范围到涉猎业务,交易所面临复杂风险 由于展开全球业务,Coinbase受到美国联邦,州,地方和外国政府以及监管机构制定的各种法律和法规的监管。在全球范围内,Coinbase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法律和法规要求,这些要求涉及侦查和预防打击恐怖分子筹资,反洗钱,欺诈和其他非法活动,竞争法规,经济和贸易制裁,隐私,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性和数据保护。这些法律,法规和规则(及其解释)经常变化并且数量不断增加。 洗钱和恐怖融资是所有加密货币交易所共同面临的危机。Coinbase受制于各种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法律,包括美国的BSA和国外类似的法律和法规。Coinbase已经实施了一项合规计划,旨在防止平台被用于在国家或与个人或实体(包括在OFAC和等效的外国当局颁布的指定名单中)中进行洗钱,恐怖分子融资和其他非法活动。合规计划包括政策,程序,报告协议和内部控制,旨在满足法律和法规要求,并协助管理与洗钱和恐怖分子融资有关的风险。反洗钱法规在不断发展,并随司法管辖区的不同而不同。公司会持续监控对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法规以及行业标准的遵守情况,并根据最新的法律要求实施政策,程序和控制措施。 4.2 现金流充沛,产品推陈出新,交易所未来前景广阔 Coinbase经营的市场拥有最深的流动性池和网络效应之一,拥有大量的流动资金来交换广泛的加密资产。零售和机构活动的良好结合为公司提供了深厚的流动性,突显了平台上客户之间的协同关系和网络效应。流动性带来流动性,随着继续扩大支持的加密资产的范围并吸引新客户到公司的平台,这种优势将加深。 Coinbase随着加密经济的发展而增长。强大的动力驱使几乎所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的在线交换。更重要的是,Coinbase有巨大的机会增加客户数量:包括增加用户对产品的采用和参与度、扩大并加快零售用户的覆盖范围、扩大机构覆盖面和支持、发展良好的生态系统关系、增加付款方式和国际扩张等;增加平台上加密资产的深度和广度:包括扩展对数字货币和加密资产的支持、支持交易所的区块链协议功能和标记新资产;以及推出新的创新产品来积极推动业务发展,即为加密经济构建任何已有的和更多尚待创建的金融和非金融产品。 #比特币[超话]# #欧易OKEx# #数字货币#
股票注册第一股300861第一天如何走?
大概率 还是涨的新制度下的 一下子难改变关系以及之前的操作习惯
暴跌99%,“翡翠第一股”正式谢幕,300亿市值灰飞烟,发生了什么?
已经退市了,留下的是一地鸡毛,同时也是一个烂摊子,留下了5万多的股民,也留下了一堆血泪史,因为经营不善,因为资金链断裂,所以正式谢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风光无限的翡翠第1股,让人充满了无限遐想,也让人充满了无限的羡慕,他站在整个行业的顶端,傲视群雄,少有敌手,而如今辉煌不在,剩下的终将会被淹没在历史推动的车轮之下,剩下的除了一种警示出了一种惋惜,再也找不到让人可以记住的理由。辉煌时期的翡翠第一股,它的市值高达300多亿元,但没有想到几年的时间过去,他现在的股价居然是1毛6,市值加起来也就是2.16亿,跟当初的300亿多相比,那么暴跌的额度达到了99%。从这件事情当中明确,给我们上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在2015年的时候,这一个股票它是最辉煌的,但从2016年开始就开始走下坡路,因为经营不善的问题导致了财报出现了亏损,所以就导致了股价连续几年的下跌。在这里我们也许会联想到某些互联网经济,连续几年亏损都不会导致它的估值下跌,那是因为互联网经济有前瞻性,有未来,但是翡翠第1股它做的是实体经济,如果做实体出现了亏损,那么很难有亏为盈,就像当年的汇源果汁。一旦经营不善,面临的往往是诸多问题,不仅仅只是一种问题,这种情况下想要改变企业的盈利,想要改变企业的走向,往往是船大难掉头,你要大刀阔斧,同时一旦转型失败,一旦改革失败就面临着破产和倒闭。翡翠成就了这一个企业,其实这个企业也栽在了这个翡翠上。因为公司的主业出现了亏损并没有及时的进行扭亏为盈,从而出现了债务到期,没有能够及时的清偿债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债务问题。正是因为这些债务问题又被公司起诉,又被罚息,银行贷款又到期,等等原因联系在一起才让这个公司难以翻身。一旦公司现有亏损就不得不举债前行,一旦债务到期无法偿还,那么就会容易陷入资金链断裂,这家公司也是如此逃脱不了资金链断裂,债务危机的吞噬,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第一股东是日本人,为什么阿里巴巴却是一家中国企业?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而相信一些网友都知道,阿里巴巴的第一股东是日本人,名叫孙正义,他拥有阿里巴巴的股份,远远超过了创始人马云,但即便如此,为啥阿里巴巴依然是一家中国公司?要想解释这一个问题,我们还得从马云的第三次创业开始说起。从网络上的一些资料显示,马云一共有3次创业的经历,第一次是海博翻译社,第二次是中国黄页,虽然都不算特别成功,但却为他积累了一些人脉关系和经验,而马云的第三次创业,就是创办阿里巴巴,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他自己都觉得,这一次又要失败了,因为2000年的时候,受到互联网经济泡沫的影响,据说马云曾经一度想要卖掉阿里巴巴。在资金最困难的一段时期,马云跟蔡崇信,一直都在找投资,但当时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一些大佬,比如说张朝阳,压根就看不上阿里巴巴,而或许也是机缘巧合,马云最后遇到了孙正义,在聊完了之后,他直接就给了马云2000万美元的投资,也正因为此,阿里巴巴最后才没有倒下,并且推出了淘宝、支付宝,在电商、移动支付行业站住了脚跟,而孙正义也就变成了阿里巴巴的第一股东。但为啥第一股东是日本人,阿里巴巴却是一家中国公司呢?因为孙正义虽然是第一股东,但仅仅是拥有分红权,所以说,他影响不了阿里巴巴的决策,阿里董事局的人,也基本都是一些中国人,而即便如此,一些网友还是表示:真可惜,如果当时中国有大佬愿意投资阿里巴巴,那阿里巴巴赚到的钱,就不会被日本人拿走一大部分了。而现如今,曾经拒绝了马云的人,现在基本上都混得很一般,唯独雷军、马化腾是例外,那在你的心目中,阿里巴巴时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呢?
民营医院第一股破产重组,医院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3月29日,民营医院第一股——恒康医疗的破产重组尘埃落定。 北京新里程 健康 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最终成为恒康破产重组的产业投资人,新里程的CEO林杨林成为恒康医疗的董事长。这给持续低迷的医院并购市场,注入了一丝活力。 作为业内极具代表性的民营医院第一股,恒康在过去年7年里的跌宕起伏的命运,几乎是整个医院投资领域冷暖的风向标和缩影。 2014年始,资本一窝蜂挤进医疗行业,医院投资并购开始掀起了一轮高峰。 以一味藏药“独一味”起家的恒康医疗,初始年营业额只有2、3亿,通过上市公司这个融资利器,经过几次大手笔的医院收购案后,市值一度超过300亿。 在恒康市值到达顶峰后, 这一轮医院收购狂潮也随之达到巅峰。 2013年全年只有26家境内医院的并购发生,总金额21.5亿;到2016年,并购的医院数量已经上涨至108家,并购金额161亿;这种火热的态势在2017、2018年得到延续,这两年并购金额分别是149亿和144亿。 但医院投后运营难、巨额亏损、退出难等问题在此之后凸显。 以恒康医疗为代表的医院概念股开始急速滑落,除了恒康医疗因为大幅亏损和债务导致最后的崩盘外,多家涉足医院收购的上市公司都曾濒临退市的边缘。 就连华润医疗这样坐拥上百家医疗机构的国企,市值也只有最高峰时的一半。 试错之后,交了学费的上市公司、基金等,纷纷退出,医院并购市场开始变得谨慎。 普华永道最新公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 健康 行业并购市场回顾及展望报告》显示: 2020年,境内医院无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额,都跌至2016年以来的最低点。 整个2020年,境内医院的并购金额只有119亿,比2019年降低了44%。 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交易更是跌至冰点,除了为完成国企医院改制任务而进行的并购案,资本市场上几乎难觅综合性医院并购的案例。 在资本真金白银的狂轰滥炸之下,医疗从不缺乏讲故事的能力,新巨头此起彼伏,不断被创造。但医院并购的想象力,受种种因素影响,被按下了暂停键。 资本市场的动作,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疑问——投资医院,还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以前一天20个电话,现在两天一个。”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GAHA)主任庄一强明显感觉到,投资人的热度消退。 在医院投资最疯狂的2016、2017年,投资人的想法都是——我要买个医院,你能帮我找一找吗?最好是10个亿的,最少不能低于两个亿,我们公司钱很多,规模太小,我们不要。 “从资金的规模、运营效率上来讲,确实应该收购一些大医院。”庄一强认为,资本一热,有些人就很浮躁,对这个行业不了解。这个行业是deep pocket——深口袋。有些口袋很浅,一伸手就能够到,很浅的东西就容易掉出来。有些口袋很深,在最深的地方,却有一块金子。 他告诉资本方,挖到金子的时间,最少是10年,但资方往往没有等待的耐心。 综合医院一度是被看好的标的,一度是医院并购的重点。 不同于专科医院小规模、小体量的特点,综合医院一般体量比较大、可占据更高的优势资源,现金流稳定、业绩提升相对容易,投资并购一直保持着稳健又火热的态势。 无论是来自医疗相关行业的,例如药企、医疗器械公司;还是来自八杆子打不着的行业的,例如房地产、 汽车 业、甚至是珍珠养殖公司,这些公司一股脑地进入了医院收购这个快车道。 他们信心勃勃—— 社会 办医份额才占到整个市场的10%。大家满怀憧憬,认为可以占据国内市场的30%。 求大、求全,几乎成为疯狂的代名词。 以工程投资起家的神州长城,在2016年,宣布将“医疗 健康 产业”作为另一发展重点,中标了多个医疗PPP项目。在还没有陷入债务危机之前,这家公司怀揣着一个医疗梦——收购100家医院,打造一个医疗集团。 实际上,综合医院投资规模、管理难度远远大于专科医院,一个专科医院,就一个科。但一个综合医院,三十个科室,产品服务的差异性、对专家技术的要求,远高于专科医院。此外,盈利能力、可获得性和可复制性要比专科医院差得多。 在2018年之前,国家医保局还未成立,综合医院依靠医保维系医院运营的好日子仍在,医院概念股尚处于被资本市场追捧的黄金年代。 因此,入局者们在进行医院收购时,都疯狂加价,不惜代价,以逼退竞争对手。 恒康医疗曾经打算以近10亿的价格收购一家三甲医院,但因资金问题未能完成,这家医院最后被另一家医疗集团收入囊中时,收购价格几乎下降了一半。 后来,不少在前几年高价买入的医院,在医院收购潮退去之后,在2018年后面临打折甩卖。一位投资人向八点健闻透露,折扣率约在6-8折。 资本对于医院市场的想象,在2018年之后,遭遇迎头痛击。 2018年开始,在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医保控费的组合拳之下,民营医院内忧外患,内部的精耕细作、迭代升级需要时间,外部备受公立医院重重夹击。 医疗行业大而不强,是极度可怕的。 神州长城这种曾经试图分羹医疗市场的跨界企业,因经营不佳,被迫退市。 恒康也是一样,在举债收购后无力经营,在2018年和2019年亏损14亿和25亿,市值一度只有巅峰时的十分之一,又被此前收购医院时的欠下的巨额债务所压垮,最后落得个破产重组的结局。 其他一些激进的医院收购者,比如创新医疗、宜华 健康 、益佰制药的股价都在2017、2018年之后经历了腰斩甚至膝盖斩。 付出惨重代价的机构,它们都有类似的投资经历——在全国各地收购医院,无论专科或综合,大城市或县域。东西南北中都去,大小标的通吃,资源很难协同,管理半径太大,投后却无法跟上,导致最终资金告急。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八点健闻,尤其是一些贫困落后地区的医院,收购之后,却发现医保政策与理想有差距,预付的款项经常拿不回来,医院现金流周转捉襟见肘。 投资者踩过的坑五花八门。 一位投资者告诉八点健闻,2015年,从金融领域跨界医疗的他,花了2.4亿投过一家医院。当时根本不了解各个科室。医院还在粉刷墙面,装修了一年多,很快钱就被花完。“老股东把钱倒成了工程欠款,后来才发现这个工程是他亲戚搞的。”他最后倒贴2000万,给员工发工资。直至医院最后被一家基金公司收购。 医院是一个内部系统极为复杂、利益纠葛繁多的系统。 一位长期从事医院并购的投资人告诉八点健闻,在医院并购案里,对赌协议完成后,被收购医院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几乎是行业中公开的秘密。对赌期间,医院可以通过压缩人工成本、供应链利润、调整医保坏账等方式来完成业绩目标,等到对赌期完成之后,再来补偿员工和供应商。 恒康医疗收购的多家医院,在头三年对赌期内业绩漂亮,随即就出现巨额亏损。比如瓦房店三院在完成对赌协议的第二年大幅亏损了1.3亿。 一位医疗集团的负责人说,他现在对标的所在区域、规模和 历史 底蕴很挑剔。“宁愿买得贵一些,也不能去买位置不好或问题比较多的这种标的。” 从事医院收购和经营多年的业内资深人士冯庆明博士也告诉八点健闻,如今大型的集团在收购医院,更为慎重。“像北上广这种比较大的城市,几乎不用太考虑,医院只要可以,就可以要。单体一家医院大不大、小不小,区域协同力差很难发展。在武汉收入能有5个亿左右的医院,还有些竞争力。如果就一两个亿,几乎就不考虑了。” 一些打包收购的医院,如果挑选不了标的,关掉甚至是更好的选择。 民营医院的洗牌已经开始,还没有结束。 疫情之后,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增强。广东省加大建设高水平医院力度,第一批、第二批高水平医院总共50家医院,每一家医院获得3亿元的财政支持。而这50家医院全部是公立医院。 地方政府会有配套措施。东莞、惠州等地是1:1,省政府给三个亿,当地政府再给三个亿。深圳更为阔绰。深圳市人民医院被评上广东省高水平建设医院,除了省政府的3亿元财政支持,深圳市政府也拨款9亿元,总共12个亿来发展,三年之内要花完。 公立医院的强势,无疑会极大挤压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 庄一强分析,未来这几年, 社会 办医的增量不会太大。相对于重资产投资的综合医院而言,轻而美的专科增量相对会更多。 医学界数据显示,2020年,专科医院并购的比例从2016年的38%上升到了89%。2012年 2015年,口腔与妇幼专科医院占据并购主角的位置;2016年整形美容医院为代表的医美行业是投资并购热点;2018年开始,眼科成为医院并购重点,在2020年整个专科并购中占到了75%。 定位二线以下城市的连锁肿瘤专科民营医院——海吉亚,在开始营运后3 9个月内达到月度收支平衡点,但行业平均水平一般为36个月左右。凭借自主知识产权陀螺刀设备、可快速复制扩张的业务等优势,2020年6月2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现在,可能很多机构觉得肿瘤放疗是一个好的市场,都来做。但海吉亚已经竖起了行业壁垒,后进者,如果没有强的执行力和这种进一步的创新能力,也许跑不出来。”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说。 在综合医院不被资本看好之下,上述行业人士认为,如果有医疗机构真是耐下性子,静下心来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未来肯定还是能跑出来。 专科医院在做大、做强之后,也会收购综合医院作为它的武器。1月25日,民营医疗集团海吉亚发布公告称,欲收购华南一民营营利性三级综合医院99%股权,据悉,该三级医院或位于惠州,此前经营状况良好。 扎根武汉22年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是国内最顶尖的民营心脏病专科医院。在2013年,成立了一家综合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一位行业人士告诉八点健闻,“单靠一个心脏专科,做成全国这么大规模的话,收入也就十几个亿。并且,伴随着心脏支架的集中采购以后,利润大幅被挤压。” 或许,资本也会有一个轮回。 但圈外资本短期很难再进入。庄一强把医疗资本分为两类,一种圈内资本,比如新里程、复星医疗等,在医疗服务领域深耕多年;一个是圈外资本,比如房地产、基金等等。圈内资本也分高度介入,中度介入和轻度介入。高度介入的,比如新里程,主要做医院投资这一业务。 “如果是轻度资本,可能会择情退出。剩下就是这种高度介入和中度介入的圈内资本,这个时候,他们真的有可能会抄底。” 谭卓曌丨撰稿 徐卓君 责编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
“益生菌第一股”背后,浮出温州富豪家族,创始人38岁去世
作者|王一涵 编辑|刘肖迎 8月18日,“益生菌第一股”均瑶 健康 (605388.SH)终于上市。早在2000年,资本市场就已经预测均瑶要上市,然而这一拖,就是20年。 上世纪90年代,牛奶从建国初期的“奢侈消费品”逐渐成为大众消费品。具有商业头脑的王均瑶,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于1994年成立了温州均瑶乳品公司。 1998年,均瑶牛奶占据温州本地约60%的市场份额。两年后,均瑶牛奶就已经冲入全国前五名,在上海市场排名第二。同年,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均瑶乳品变更为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就在资本市场期待均瑶牛奶上市、铺向全国市场之时,2004年11月,均瑶集团飞来横祸,创始人王均瑶因罹患癌症,英年早逝,享年38岁。同年底,危机重重的均瑶集团突然宣布:砍掉鲜牛奶业务。 这一年,成为均瑶集团的至暗时刻。 均瑶集团的发展史,是商业奇才王均瑶带领胞弟白手起家的创业史。 王氏三兄弟出生在浙江温州大渔镇的一个小渔村,从小家境不富裕,大哥王均瑶16岁便辍学出门闯荡,两个弟弟也相继成为了哥哥的左膀右臂。 1990年靠北京亚运会宣传品的巨大需求,24岁的王均瑶带着弟弟们,做成了几百万的生意。年底和其他老乡一起回老家,大家都是提着装满现金的密码箱,钱多到一度为如何安全回家犯了愁。 王均瑶的第一想法就是“包飞机”,然而在那个火车都不普及的年代,根本没有长沙到温州的航线,最后还是包了一辆大巴车衣锦还乡。春节过后,王均瑶兄弟三人,就为了“包飞机”,叩开了湖南省民航局的大门。 1991年,在敲到一百多个图章后,温州-长沙的航线终于开通。首开中国民航史私人承包飞机先河的王均瑶,被称为“胆大包天”第一人。 随后的十几年时间,王均瑶带领胞弟在航空、乳品、 汽车 租赁等领域大展拳脚,均瑶版图日渐扩大。 均瑶乳品是均瑶集团的重要支柱,但这个支柱并不牢靠。 当时乳品行业竞争激烈,各大乳企利用价格战,亏本竞争,抢占市场份额,众多大品牌一度降价幅度高达50%,“奶价贱如水”。 面对日益上涨的成本和不断下跌的售价,众多企业要么选择倒闭,要么选择往牛奶里加“料”。不加“料”就亏损,公司现金流非常紧张。 2004年11月,王均瑶突然去世,整个均瑶集团风雨飘摇。 如果乳业板块不及时止损,现金流情况的恶化,会让均瑶集团面临多家银行断贷的风险。为了维护集团利益及品牌形象,新任掌舵人二弟王均金,决定壮士断腕,砍掉鲜牛奶业务。 据三弟王均豪回忆说:“当时上海的销售团队和很多老员工,对这个决定都非常不理解。那么好的销售业绩,好不容易做到上海市场第二,牛奶业务却一夜之间就没了。他们甚至跑到大哥墓前去告状,说我们要把均瑶集团搞没了。”直到王均金做出郑重承诺,“砍掉业务不裁员”,一切才慢慢平息。 在内忧外患中,均瑶乳品艰难向含乳饮料细分市场 探索 。含乳饮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国内知名的品牌从南椰树、北露露到河北养元出品的“六个核桃”,都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所以均瑶乳品将目光锁定在了更细分的常温乳酸菌市场上,相对开发程度低,竞争对手少。 2011年公司推出了“味动力”系列产品,没想到市场反响和销售很不错,更没想到能以此为动力,转型均瑶大 健康 饮品,在十年后成功登上了A股市场。 截至9月7日,均瑶 健康 收盘价22.79元,公司总市值98亿元。支撑起这百亿市值的,是均瑶 健康 的主打产品——“味动力”系列常温乳酸菌饮品,近三年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 97%。 虽然“味动力”系列产品成功将均瑶大 健康 送上A股,但其实近几年它的动力已经不足了。根据招股书中显示,2018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2%、-3%、-26%。 通过上市可以增强品牌效应,但是否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突破业绩瓶颈,提高市场份额,最终还是要以产品和业绩说话。 2016-2019年,均瑶 健康 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4.19%。2015-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从77.2亿元增长至148.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83%。均瑶不仅增速远低于行业水平,2019年开始,公司营业收入还开始下降。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饮品市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疫情只是业绩恶化的导火索,根本原因是在寻找挽回业绩颓势的方法上。 根据招股书显示,均瑶 健康 此次上市募集资金的用途有两个:一是扩大产能,增加两个总产能共20万吨的生产基地,二是进行品牌升级建设。但产能和品牌,并不是业绩上升路上的绊脚石。 2017至2019年,公司自有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1.78%、64.39%和65.42%。产能连续提高,产品销量却下滑了。2019年,在出厂价下调了6%-8%的情况下,“味动力”系列的销量仅为15.56万吨,同比下降8.74%。 降价都没能拯救销量,显然业绩不好的锅,产能不背。 品牌建设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在这方面均瑶 健康 向来很大方,但是舍了“银子”未必能套到“狼”。 2017至2019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占收入比重均超过20%。单就广告宣传促销费来说,也比同行业知名品牌平均高出4个百分点以上。2019年,以经销商为主的销售模式下,公司还尝试加大线下促销力度,让利给经销商,相应减少广告宣传投入,以期待业绩有所上升。 但是,无论是高额广告投入,还是线下大力促销推广,均瑶 健康 既没有在业绩上有所突破,也没有获得稳定的销售渠道。2019年末,其经销商数量为1306个,较上年末净减少近百家,而其中三年持续合作的经销商比例不足四成。 如此高的销售投入和促销力度,都没能拯救销量,显然业绩不好是品牌建设也背不起的锅。 均瑶 健康 近几年资金实力雄厚,2017至2018年,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连续两年在关联方上海华瑞银行购买存款理财产品,累计发生金额高达24.3亿元。2019年底,货币资金余额高达10.62亿元。 相较之下,本次上市募集资金不足10亿元。如果产能和宣传不到位是制约业绩上涨的因素,均瑶 健康 大可不必等到今天解决问题。 最终决定业绩好坏的,还是产品本身。主打 健康 的“味动力”,每瓶产品耗用最多的原材料是白砂糖,为奶粉用量的两倍。 随着消费能力及理念的变化,消费者对 健康 饮品的要求会逐渐提高,含有大量白砂糖的“味动力”,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对于公司来说,产品创新的需求迫在眉睫。 但是,根据招股书中显示,公司连续三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不足0.5%。2019年,公司总人数698人,研发人员共8人,刚好是个零头。 根据招股书显示,未来5年内,随着宏观经济增长趋缓、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逐步饱和,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至2024年,国内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为211.9亿元。2019-2024年,预期市场复合增长率为7.33%,仅为过去五年增长率的零头。 逐渐饱和的市场会让竞争更加激烈,而没有突出产品优势的均瑶 健康 ,如果还是依赖“味动力”,终会失去动力,未来危机重重。 在A股市场中,均瑶 健康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均瑶集团旗下还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吉祥航空(603885.SH)、大东方(600327.SH)和爱建集团(600643.SH)。均瑶 健康 的上市保荐人之一,就是爱建集团持股40.45%的爱建证券。 2004年大哥王均瑶突然离世后,二弟王均金作为一个低调内敛的财务专家,全盘接手集团业务。上任后迅速整合公司资产,与银行坦诚沟通,成功阻止了银行集体断贷,将均瑶集团从生死关头拉了回来。 整合业务过程中,均瑶集团失去了消费领域的重要支柱——均瑶鲜牛奶业务。因此当时正在进行的江苏无锡商业大厦的收购,成为了集团业务的重中之重。江苏无锡商业大厦是上市公司大东方的第一大股东,年底完成收购的均瑶集团,借此首次进入了A股资本市场。 2015年5月23日,均瑶集团发起创立的全国首批、上海首家民营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正式开业。四天后,自主建立的吉祥航空在上交所上市。同年9月,入股新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爱建集团。至此,均瑶集团商业布局已经明晰,以航空和金融为支撑,全面进军现代服务业。 度过危机时刻后,均瑶集团成为一个在服务业遍地开花的家族企业,横跨航空、金融、消费、教育、 科技 五大业务板块。 某互联网平台创始人、80后张峻表示,自己是均瑶集团的超级VIP:小时候上的是均瑶集团投资的小学,喝的是均瑶牛奶。工作后,出差旅行坐的都是均瑶集团旗下航空公司投资的飞机。 与资本版图同步扩张的,还有均瑶集团的债务规模。2019年底,均瑶集团一年内到期的有息债务金额为180.6亿元,账面货币资金余额62.53亿元,资金缺口达118.07亿元,相较2015年底的资金缺口57.69亿元,翻了1.05倍。 疫情之下,以服务业为根基的均瑶集团首当其冲,资金压力更大。截至2020上半年末,均瑶集团一年内到期的有息债务金额为218.33亿元,账面货币资金余额89.58亿元,资金缺口达128.75亿元。 旗下两大主力——爱建集团及吉祥航空,资金方面也自顾不暇。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爱建集团和吉祥航空的资金缺口分别为39.22亿元、67.78亿元。 有趣的是,吉祥航空上市之前资金缺口并不大,2014年末缺口为7.95亿元,2015年上市当年年底迅速上升至31.22亿元。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爱建集团上。2014年以前,爱建集团几乎没有资金缺口。2015年均瑶集团入股当年,缺口出现了,金额为12.19亿元。随着均瑶集团持股比例逐年提高,资金缺口也越来越大,2019年底该金额达到40.14亿元。 相比之下,刚刚上市的均瑶 健康 "无债一身轻"。近三年公司货币资金充足,不仅没有借款,还有钱买关联方存款理财产品。 在集团整体短期资金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最不“缺钱”的均瑶 健康 上市了。因疫情而陷入资金困境的均瑶集团,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但均瑶 健康 是否会走上吉祥航空、爱建集团“上市即缺钱”的老路,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a股茶叶第一股
随着撤回创业板上市材料申请的提交,全茶产品连锁品牌八马茶业暂时退出了a股“茶业第一股”的争夺。主营普洱茶的澜沧古茶,此前已向证监会申请撤回申请材料,近期将上市目标转向港股。澜沧古茶连同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披露招股说明书。当时业内充满了谁能成为a股“第一茶股”的猜测。如今,等待a股上市的,只剩下中茶股份。虽然中国的茶产业发展了很久,但是除了龙润茶业和天府之外,仍然没有茶企在a股上市。由于茶行业“小、散、乱”的局面,茶企地域特色强烈,固守本地市场,导致各品牌规模较小。业内人士指出,在资本市场上市对茶企发展大有裨益。但茶企和茶产业要继续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型。未来消费者在哪里,茶产业的发展之路就在哪里。只有中茶股份冲刺a股。国内茶企一度纷纷谋求a股上市。2020年7月,官网,证监会,同时发布了两家茶企的招股书。其中,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拟募集资金5.4亿元,用于普洱茶产能建设、营销网络和品牌建设项目。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拟募集资金6.28亿元,用于营销网络建设、普洱茶技术及仓储中心建设等项目。2021年4月,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招股书显示,八马茶业本次发行新股数量不超过258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拟募集资金约6.83亿元,拟用于八马茶叶营销网络建设项目、福建八马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八马茶叶信息化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三家公司提交了上市申请,以激活长期休眠的中国茶叶市场。然而好景不长。相比同期披露招股书的中国茶叶,澜沧古茶先获得了上会机会。原定于2021年6月3日参加会议。然而,就在会议召开前一天,证监会发布公告称,由于澜沧古茶已向证监会申请撤回申请材料,决定取消对其发行申请文件的审核。2023年5月10日,八马茶业撤回创业板IPO申请材料。原计划a股上市的茶企中,只剩下一家茶企,已经等了近两年。资深投资人吴认为,中国原叶茶行业企业品牌还很少,新的茶叶品牌很难建立。此外,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增长缓慢,传统原叶茶产业发展多年来面临挑战。这些挑战也会增加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难度和进度。许多问题制约着中国茶叶的发展。从企业上市的需求来看,品牌建设和智能化项目是主要目的,这也正是中国茶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原叶茶种类繁多,茶树生长环境不同,制作工艺复杂,导致我国原叶茶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低于咖啡产业。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至今还没有产生世界级的茶叶品牌。原因是工业化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指出,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茶行业产品供需结构性失衡日益突出。茶叶产能持续增加,但消费市场扩张缓慢,尤其是消费人口增长乏力。行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产品品种质量与消费升级需求有一定差距。创新产品与h的比例相关问答:咖啡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东方电热,妙可蓝多和盈趣科技。相关咖啡上市公司股票有:德豪:优质小家电生产商,主要产品包含面包机、烤箱、咖啡壶、搅拌器等;新产品方面,小家电完成新产品研发项目500多个,其中在高端、智能产品的研发上取得突破,完成了公司第一台可通过手机WF进行远程控制、且带语音播放的电控烤箱;17年相关收入20.43亿元,主营占比48.6%。盈趣科技:目前公司已与罗技(瑞士上市公司)、WIK(雀巢咖啡机一级供应商)、Venture(新加坡上市公司,PMI电子烟产品一级供应商)、3Dconnexion(3D鼠标产品客户)、Asetek(挪威上市公司)等企业建立起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七匹狼:“概念体验生活馆”集合了男性时尚休闲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由男士服饰、高级定制、书籍、咖啡轻餐饮、设计品以及展演活动组成,形成男性时尚体验会所及开放式的艺术时尚空间,为消费者带来了多感官多维度的全新购物体验。【拓展资料】咖啡是用经过烘焙磨粉的咖啡豆制作出来的饮料。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与可可、茶同为流行于世界的主要饮品。咖啡树是属茜草科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日常饮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种不同的烹煮器具制作出来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树果实里面的果仁,再用适当的方法烘焙而成,一杯标准的咖啡品尝起来的味道不应该是苦涩的,一名合格的咖啡师在制作咖啡时会严谨地进行每一步操作,最后为客人呈上的咖啡在味觉上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甜度、酸度、香醇度或是干净度。常见的三种咖啡树种:阿拉比卡、罗布斯塔和利比利卡。迈号咖啡的利比利卡大粒种、罗布斯塔中粒种和阿拉比卡小粒种在高海拔地区,阿拉比卡种咖啡生长得最好,这种咖啡的风味比其它咖啡要精致得多,这种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只占咖啡全部重量的1%。其全球产量约80-85%。罗布斯塔种咖啡滋味醇厚,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单株产量也很高。该种咖啡生长在低海拔地区,因其能够萃取出丰富且稳定的crema,所以多半被用在意式拼配豆中,用以制作Espresso。其全球产量约15-20%。利比里卡liberica种在中国极罕见,我国仅在海南省文昌迈号镇有少量种植。该地区最早于1898年从国外引种种植至今,仍然保留着纯正利比里卡liberica品种。该品种有较强的焦糖风味,甜感强烈,且有较明显的菠萝蜜干风味。由于产量低、浓度高,难以商业化,市场几乎看不到其产品。其全球产量约1~2%。
国盾量子:量子通信第一股,技术绝对领先等候商业化落地
独立客观第三方研究,为您筛选优质上市公司 一、主营业务 评分:85 1、业务分析: 公司主营业务围绕量子 科技 技术展开,主要包括量子通信保密和量子计算机两大领域,其次是量子精密测量,当前全球量子技术处于 探索 阶段,技术已经在实验室得到验证,在非常高端的领域有小规模的商用化。量子计算机的算力大幅超过传统计算机,一旦技术突破,那么传统计算机的保密逻辑将会被颠覆,因此也必须使用量子技术进行加密,量子通信的核心也在于其高安全保密性。公司最近五六年营收围绕在2个亿上下波动,主要客户主要是通信和计算机企业,应用于电网骨干网的保密(亦可应用在政务、金融、军事领域)以及量子计算机的科研。量子计算机价格高昂,一般的应用场景完全不需要,因此整个当前整个市场规模非常小,公司聚集了大量的科研人员,而营收无法支撑,当前利润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补贴,一旦市场需求爆发,公司业务规模效应方能体现。 2、行业竞争格局: 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大量子 科技 战略部署,中国整体并跑、部分领跑,目前我国在量子通信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量子计算方面与发达国家整体处于同一水平,在量子精密测量方面发展迅速。全球量子技术的尖端人才非常少,国内仅有三家公司在国内有一定的竞争力,国盾量子、安徽问天量子 科技 、浙江九州量子,美国近几年诞生了一百多家量子 科技 公司,部分已经获得融资并且在纳斯达克上市,但是全行业面临同样的问题都是市场应用没有爆发,现在大家拼的是技术领先、应用场景落地。 3、行业发展前景: 全球多个国家已经在量子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研发经费,未来也将持续投入,资本大量的投入,未来也有望引导量子 科技 在商业场景的逐步落地。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具有抗计算破译的长期安全性,无论攻击者具有怎样的计算分析能力(包括量子计算),用量子密钥加密的信息都是安全的,未来在军事、金融等核心数据、通信或有大量的应用需求。但是大规模的商用化具体什么时候落地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或是某个事件刺激,或是某个时点,行业增长前景一片光明,但是风口不知何时到来。 4、公司业绩增长逻辑: (1)量子技术产业增长潜力巨大;(2)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3)规模效应逐步凸显;(4)量子技术门槛极高,行业应用爆发公司业绩必然大涨。 文中方框内文字均为正文的数据补充,可作略读 二、公司治理 评分:65 1、大股东及高管: 法人股东科大控股与自然人股东彭承志、程大涛、柳志伟、于晓风、费革胜、冯辉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40.21%的股份。公司整体来说是由管理层控股,现任董事长彭承志为潘建伟学生,公司持股的管理层和员工较多,也涉及多轮激励,但是股东结构复杂,控股和参股的子公司较多,还涉及部分关联交易,治理结构复杂、存在较多的疑虑。 2、员工构成: 以技术和生产人员为主,博士和硕士人员占比较高。量子技术属于国际前沿技术,但是商用化不够,导致公司人均创收显著低于其技术含量,人均创收和净利润水平暂无参考意义。 4、股东责任(融资与分红): 上市近2年,盈利主要依靠补助,也很难有好的分红。 三、财务分析 评分:70 1、资产负债表(重点科目): 公司账面现金近9亿元,尚且充裕,下游客户以通信行业为主,应收账款金额偏高;存货金额较高,或是市场预期较好缘故。 其他非流动资产为预付长期资产购置款, 固定资产金额不高,当前公司销售尚未起量,无关产能。无有息负债,递延收益1.22亿元,未来将冲抵对应的部分费用,负债率约为14.2%,整体资产结构 健康 ,但是资产盈利能力不足,核心还是技术没有转化为商业应用,因此整个报表数据并不靓丽。 2、利润表(重点科目):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加33.55%,主要系公司加大量子计算仪器设备的市场开拓力度所致,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主要系销售产品结构变化致毛利率下降、股权激励计划致股份支付费用增加、客户回款不及预期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参股企业经营亏损及政府补助减少等所致。2022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1201.87万元,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及政府补助增加所致。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特别是12月份。如果相关合同签订与执行时间出现意外,可能导致公司年度经营业绩出现较大波动。2020-2021年扣非净利润均为负数,公司对政府补助依赖较高,补助对净利润影响较大。 3、重点财务指标分析: 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绝对水平较低,且逐年下滑,主要是公司销售收入规模太小,没有规模效应且费用不断增长。2021年毛利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或与会计政策调整有一定关系(销售费用中运输费转为营业成本),净利润率受费用和政府补助影响较大,暂未参考意义。 四、成长性及估值分析 评分:75 1、成长性: 量子 科技 行业增长前景十分广阔,公司技术国内绝对领先,国际亦有一定知名度,竞争优势突出。不过大规模的商业化目前尚未看到迹象,技术转化为业绩时间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2、估值水平: 公司当前盈利能力无法体现,建议以 科技 公司市净率进行估值,赋予公司6-8倍市净率。 3、发展潜力: 公司上市之也有近400亿市值,一旦量子 科技 商业化开启,公司净利润必然爆发式增长,千亿市值亦不是梦,但是周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五、投资逻辑及风险提示 1、投资逻辑: (1)量子技术快速发展、市场应用和空间逐步打开;(2)公司核心技术国内绝对领先;(3)市值较小、想象空间较大。 2、核心竞争力: (1)核心技术优势;(2)组件自主可控优势;(3)工程应用领先优势;(4)人才优势;(5)品牌优势;(6)资质优势。 3、风险提示: (1)业绩下滑风险;(2)技术人员流失风险;(3)项目商业化不确定风险;(4)下游市场拓展风险;(5)政府补贴不确定风险。 六、公司总评 (总分76.25) 公司是国内量子技术行业龙头,在国际亦有一定的知名度,背靠中科院的团队,聚集了一批国内量子 科技 的顶尖人才,技术优势较为突出。近几年公司营收一直维持在2亿元上下波动,客户也主要是通信和计算机领域,用于加密和科研。量子技术对传统计算机和保密技术有颠覆逻辑,但是当前造价太高,商业场景不多、技术并不成熟、产业链也没有大规模发展,全球都处于 探索 阶段。未来如果量子 科技 在保密、计算等领域 探索 出一个广阔的商用市场,那么全行业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但是具体周期高度不确定,那么多公司而言更多的是研发和等待,作为投资人而言潜龙勿用,看好也暂时不必重仓。 评级标准:AAA 85、AA:77-84、A:70-76;BBB:60-69,BB:55-59,B:50-54;CCC及以下 49
中国饮料第一股是农夫山泉吗
目前,中国饮料行业第一股为乐视食品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乐视快饮。不过,在2019年,乐视食品饮料集团在财务上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其股价大幅下跌,市值锐减,被认为不再是中国饮料行业的领军企业。而农夫山泉作为中国瓶装饮用水市场的领导者,其饮料业务也在不断扩张,市值和营业收入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未来或将成为中国饮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创业板第一股是哪一家
特锐德。1、创业板第一只上市股票是特锐德,上市时间是2009年10月30日,上市交易所为深圳证券交易所,所属行业为电气设备。2、特锐德经营范围包括: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集中式快速充电站、机动车充电销售、充电桩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等。
中国第一股股票是哪个公司,哪一年有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这两所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市场的形成。1992年中国开始向境外发行股票,2月,第一支B股(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996年12月,股票交易实行涨跌停制度(即指涨跌幅一旦超过前日收市价的10%,该股票将于当天停止交易)。
裕龙石化山能集团会成为第一股东吗
不能。1、公司实力弱。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06-28,公司实力弱,发展时间短,不会成为第一股东。2、没有足够资金。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和其他公司相比资金较为薄弱,成为第一股东的难度大。
「特写」再见23倍!“科创板第一股”定价记
发行价24.26元/股,市盈率40倍,“科创板第一股”定价宣告“锻造”完毕。 6月26日,华兴源创(688001.SH)发行价正式出炉,随后将在6月27日正式进入网上网下申购环节。24.26元/股对应到摊薄后2018年市盈率为39.99倍,这直接打破了此前A股的23倍市盈率“魔咒”。 与此同时,睿创微纳、天准 科技 两只科创板个股也在近日启动了路演询价,将于下周二正式开始申购。以华兴源创为始,首批科创板企业进入“发行上市时间”。 6月21日上午,位于北京华远街2号的泛太平洋酒店迎来了一波风尘仆仆、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这些来参加“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网下路演的机构投资者代表,让位于酒店二层的一间会议厅成为焦点。 6月19日,完成注册的华兴源创快速开启了初步询价工作。根据发行安排。公司将自6月19日开始进行为期三天的线下路演,以收集初步询价,并最终确认发行价格。 6月21日已经是路演的第三天,但众多机构投资代表仍未下定决心以何种价码参与报价。 “中介机构给出的是30-38倍的估值区间,对应的每股价格区间为21.17元-26.82元人民币,但在这个区间内如何报价,仍然颇为头疼。我们已经征询了很多专业机构的意见。一旦报价失策,就会错失参与首家科创板企业的机会。”在路演现场,北京一家中小公募的基金经理王思有点头疼。 “还是想再拖一拖,等到下周一(6月24日)初步询价截止前,大家都有个明确价格后再问问同行吧。”王思整场路演都在记录参会者提出的问题和华兴源创的回复,“还要回去和同事讨论”。 像王思这样选择记下路演实录再回去商讨的机构投资者并不在少数。路演现场也可以看到互相询价讨论的机构人士,一例明确的报价便会引来周遭同行的围观,华兴源创保荐机构华泰证券的参会人员更是在路演结束后被团团围住。 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下,上市企业23倍市盈率被打破。如何基于自身的判断,给出合理的申报价格,成为投资方要考虑的难题。除此以外,科创板首批企业可能带来的制度红利,也影响着众专业投资机构的判断。 “目前来看,我们会偏向中上的报价,”王思表示,作为首家科创板注册企业,华兴源创估值不能仅凭基本面来考虑,还要考虑市场的热度问题。“我觉得报32倍估值可能会抢不到”。 从事一级市场私募股权投资的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也指出,投资科创板首批企业不仅能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红利,还能享受政策带来的红利,“这可能是自2009年创业板成立以来,最大的机会了”。 由此可见,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报价准确并以此入围配售机构行列,已经是在科创企业进入二级市场交易、估值大概率膨胀前最后的“上车机会”,不得不珍惜,报价也不得不慎重。 有趣的是,在科创板政策红利催动下,已有部分机构选择“蒙眼”投资。在6月19日华兴源创第一轮路演时,上海某公募投资总监就向界面新闻表示,已经拒绝了保荐机构发出的路演邀请:“第一家不用看啊,直接跟着保荐机构的定价申购就行,肯定能赚钱。” 选择“蒙眼”跟投的机构人士毕竟还是少数,多数投资机构依然想通过路演与华兴源创公司管理层直面接触,以获取帮助准确定价的信息。 6月21日华兴源创在北京的网下路演共分为两场。先是公司管理层与机构投资方高层在9点举行“一对小多”路演,共邀请了约10名机构投资方代表参加。然后才是10点15分的“一对多”大型路演。 “能和公司管理层接触,了解对方的为人也是决定投资的关键一步,虽然可能对最终的定价不会产生影响。”王思表示。 界面新闻了解到,在当天两场路演中,华兴源创主动介绍的内容基本一致,着重凸显了业务承揽能力,全球先进企业的对标情况,以及正在测试的新技术,最后才介绍了公司基本面情况。 在线下机构投资者提问环节,虽然仍围绕公司现有业务及未来发展潜力展开,但提问内容明显相比主板路演更为专业。 “平板检测设备方面,Array、Cell、Module业务的分布怎样?”“未来公司仍然会聚焦于柔性OLED和六代线LCD两部分业务吗?”这些晦涩的专有名词令普通投资者需要下一番功夫去理解。 当然在场的投资方也不全是就技术专业问题提问。华兴源创产品市占率、与苹果合作占比过高是否会受到贸易摩擦影响、存储订单情况如何等更偏向公司基本面的情况也有投资者问及。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机构提出的这些问题和此前上交所问询的内容高度一致。 但他也认为,路演内容并不能太大幅度左右其最后的申报价格,“前期我们的分析师也都研究过了,感觉今天来的主要意义还是跟同行交流。” “其实对于分析师来说,科创板企业的首场路演和此前的A股IPO路演区别不大。”北京地区某中型券商分析师也认为,两者的路演现场,投资方均会对企业的业绩波动、业绩可持续性、市场占有率、客户集中度等问题展开提问,目的是为了确定企业未来的成长性。 “可能最大的区别就是科创板路演材料太专业,我看不懂吧。”在看过华兴源创提供的现场路演材料后,上述分析师笑称。 无论是通过线下路演从公司管理层处获取信息,还是跟同行交流定价的经验,都无法驱散投资机构对申报价格的谨慎态度。 此次华兴源创配售采用了“三档报价”的模式。参与询价的网下投资者可以为其管理的不同配售对象账户分别填报一个报价,每个报价都申报的每股价格和该价格对应的拟申购股数。同一网下投资者全部报价中的不同拟申购价格不超过3个,也就是所谓的三档。 另外,在初步询价时,同一网下投资者填报的拟申购价格中,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差异幅度不得超过20%。 从华兴源创最后公布的配售情况来看,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堪称白热化。根据约定的剔除规则,申报价格高于26.81元/股或低于24.26元/股的配售对象被全部剔除,有效报价范围上下限差异幅度仅为10.5%。 “这真是小数点后一位的价格战,”据王思透露,其所在的机构最终报价比有效报价上限多出了0.01元,最终未能参与配售。 “26.82元/股,正是华泰证券给出的参考价格上线,我们也是受到了市场消息的扰动,说要顶格报,还是怕失去这次机会吧,没想到报超了。”王思苦笑道。 有王思这样想法的机构也不止一家。从最终配售情况来看,定价在26.82元/股的配售对象就有79个,占到了被高价剔除配售对象总数的44%。 “接近150家机构对一家公司展现出来的如此集中的报价,并不是因为大家对该公司的预期一致,而是在科创板首批预期不能破发的情况下,拿到筹码比挣多挣少重要。”前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评论道。 他表示,根据规则,询价对象报高价会被剔除的(剔除比例不低于10%),而报价低于发行价是不能参与网下申购的,要保证能够获得网下申购资格就必须要报价在发行价之上。所以,华泰证券的投价报告成为了科创板定价的关键锚点。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诸海滨表示,科创板网下申购和A股过去打新规则有很大不同,建议机构多个产品之间差异化报价或可提高有效报价概率。 数据显示,保荐机构(主承销商)通过上交所网下申购电子化平台系统共收到214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1752个配售对象的初步询价报价信息,对应的申报数量为1026660万股,申购热情堪称火热。 按照诸海滨统计,华兴源创最终定价在投价报告区间范围内中间位置,且未超过网下投资者的报价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中的孰低值。更是低于行业可比的精测电子(49.22倍)、长川 科技 (180.57倍)等公司的市盈率。 “华兴源创在行业题材上并不稀缺,且其报告期内业绩增速明显弱于可比公司精测电子。”申万宏源策略团队表示,获配股票集中上市或将对产品净值波动产生一定影响,可能会倒逼网下询价投资者报价更加谨慎,同时也会考虑有选择性参与。 另外,通过抽签方式确定其中10%的账户获配股份锁定半年,一方面会使得部分对投资周期风控较严的产品考虑选择性参与,另一方面也将一定程度引导其理性报价。 不过无论如何,华兴源创都突破了长久以来A股“23倍盈利定价”的魔咒,科创板第一股的定价历程和逻辑极具借鉴意义,也让市场对未来注册制下科创板企业上市交易充满期待。 问:华兴源创与苹果公司合作取得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贸易摩擦会不会对合作产生影响?核心部件进口方面会不会有问题? 答:从企业来看,这是销售端和采购端的两个问题。销售端的环境变化,此前招股书已经作了充分披露,华兴源创的核心供应链还是在中国,当然我们也是在和行内最先进的客户合作,去推广我们的集成电路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采购方面,招股书也披露了芯片的采购情况,目前也在扩大选择,从日本或欧洲进行采购。 问:请介绍半导体测试,有没有成型的订单情况,或者有意向的排单情况? 答:我们的BMS芯片检测设备给客户推出的其实是定制化的测试方案。得益于公司前两年,软件硬件平台的构建,通过客户的一些特殊需求,芯片的数值信号通道,模拟信号通道,DPS电源等。芯片测试来看,种类非常多,每个芯片都需要经过开发接口端的测试,我们称之为测量关卡,在我们平台上简单的规划测量关卡,注册不同类型的芯片,这是集成电路我们测试和开发的方向。BMS芯片测试设备,这一项签署订单累计金额已超过3亿元。 问:公司与对标的泰瑞达和爱德万两家测试机领军企业差距有多大,打算如何缩小,需要多长时间? 答:这两家企业属于行业内非常大的、非常专业的测试仪器制造公司,在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就在国外展业,经过多年努力,他们在行业形成一定的标准。我们华兴源创的研发团队,也由国内外芯片人才构成,华兴源创(想要缩小差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也希望通过上市科创板,获得投资机构和国家的支持。作为一家企业我们确实有些情怀,希望和国家一起,在芯片、集成电路领域尽快突破。 问:设备的使用寿命多久?除了下游企业新增产线对我们有需求外,还有什么和我们的业绩增长有关? 答:从平板行业来看,十几年来,我们经营的都是定制化设备。每个客户都有不同需求,整个产品迭代所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从原来的一年到现在的二年至三年,华兴源创首先会在周期内,开发一个完整的定制化新设备。同时,华兴源创的检测业务,还会跟随客户芯片更新的每个小迭代,客户需要通过我们测试芯片的改造升级性能。 问:平板检测设备方面,Array Cell、Module业务的分布怎样? 答:华兴源创在平板上的检测设备,主要针对中段CELL和后端模组,不管是电路、信号还是光学。之前LCD通过人工半自动这种合作来进行,最近通过全自动来进行。光学主要分成这几种,最有代表性的是柔性OLED,核心技术上修复色斑,OLED是个有机的显示屏,制作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情况,通过设备采集、补偿,达到若色偏色各种情况下,完美呈现色彩。光学通过多年努力,公司在CELL阶段的AOI设备,是完全有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在Module AOI(ABI),也就是最后的完成期,我们也有自己核心的设备。 问:面板检测设备,现在我们的设备中用于LCD和OLED设备收入比例多少? 答:2017年收入出现了爆发,70%以上由OLED设备带来。2018年OLED收入持续下降,大概在30%-40%。 问:招股书中有提到公司检测治具消耗品的性质,这是什么意义,作为消耗品的更换频次? 答:我们的检测治具,有接触就会有损耗,开发设计阶段会针对具体客户定义更换时间,时间到了会自主更换。 问:招股书直接间接的订单在苹果有百分之八九十?其中有一部分40%左右是苹果指定的,还有40%是我们供应的下游客户再供应设备给苹果,是这个概念吗? 答:订单中有一部分苹果指定,根据其设计需求和指标来确定的产品。(另一部分)下游客户通过我们的检测治具来完成苹果给定的订单,最后生产的设备还是会应用到苹果手机的生产过程。 问:下游对苹果依赖度非常高?前几大客户对我们年度盈利的波动影响很大? 答:之前也说过盈利有些波动,和直接、间接客户的采购没有关系,主要还是产品影响。像2017年毛利就比较低,是因为当年三星的大订单以自动化监测设备为主,整个自动化这块需要很多设备和材料,价格比较公开,拉低了我们的毛利水平。 问:芯片是2017年设立试验部,现在订单拿的很快,这部分是我们既有客户的新订单,还是手机电池等领域的新客户? 答:目前还是商业保密期,我只能披露是华兴源创老客户的新需求。
中国汽车经销商第一股退市,“庞大”们何去何从?
庞大的危机不是个例,如何成功转型,才是经销商们的共同课题。庞大集团,这个曾经最大、且是国内第一家通过IPO登陆A股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却在2023年夏天走到了A股之路的尽头。而这颗昔日“巨星”的陨落,或许只是中国大多数汽车经销商现状的一个缩影。1 宣告退市,无力回天的庞大集团5月24日,庞大集团(现证券简称“*ST庞大”)股价报收0.4元/股,下跌4.76%。同一天,庞大集团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上市公司管理二部的《关于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图片来源于庞大集团公告」工作函内指出,截至当日,庞大集团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 年2月修订)》(以下简称《股票上市规则》)第 9.2.1条规定,庞大集团股票已触及终止上市条件,股票自5月25日开市起停牌,且上交所将在此后15个交易日内召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根据审议意见,作出相应的终止上市决定。庞大集团的退市已经尘埃落定,但这样的结局或许早就有迹可循。作为2011年上市的国内“汽车经销商第一股”,庞大集团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经销商,巅峰时期拥有超千家4S店、市值超过500亿。根据2011年半年报显示,庞大集团在近一年时间里增加了410家汽车经销网点。网点快速扩张加上当时国内乘用车市场火热,庞大集团营业收入也从2011年的555亿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705亿元。但规模的不断扩大并没给庞大集团带来业绩的持续提升,与其他经销商不同,庞大集团的扩张不是建店的资产运营,而是买地自建网点,这就导致投入大,流动资金少,再加上后期卖车不赚钱,资金链极易出现问题。果不其然,2017年开始,庞大集团开始走向衰落,当年4月,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庞大集团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后,融资困难的庞大集团又在2018年陷入债务危机。2019年9月,由于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庞大集团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2020年7月,庞庆华向重整投资人交出公司控股权,失去公司实控人地位。然而,经历重整的庞大集团也没能回归正轨。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庞大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0亿元、9.02亿元和亏损14.41亿元,三年累计盈利仅为0.41亿元,未达到重整投资人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5亿元的业绩承诺标准。除了重新陷入亏损,庞大集团还存在财务统计、遗留债务等多方面问题。另一方面,作为传统经销商的庞大集团也面临着激烈的“外部”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条亘古不变的规律同样也适用于汽车销售终端。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4S店目前的疲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消费者对4S店积怨已久,二是直营店的冲击,两方面原因的夹击下,4S店一步步被逼到悬崖。2 亟待转型,上市经销商集体承压事实上,庞大集团的困境背后,是整个汽车流通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今年2-4月,各大经销商集团陆续发布了2022年年度财报,通过对比《汽车K线》整理在册的10大汽车经销商上市集团财报数据能够发现,在2021年,10家经销商中仅正通汽车净利润为亏损36.22亿元,其他9家均实现盈利;而到了2022年,10家经销商中却仅有5家实现盈利,另外5家呈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从营业收入的表现也能看到经销商集团近两年的下滑状况,2021年10家经销商中,有7家营业收入呈现同比正增长,其中更是有5家增速达到两位数;但到了2022年,仅中升控股、正通汽车和美东汽车的营收呈同比增长趋势,且仅有美东汽车一家涨幅达到了两位数。5月26日,2023中国汽车经销商发展论坛在长沙隆重召开,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针对当前汽车市场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沈会长认为,市场下行确实给经销商的生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正如前文提及,近两年不少经销商的营收、利润等财务表现出现下滑。“希望经销商能充分发挥自身诚信经营和品牌口碑,以及在打造新车、二手车等方面具备的独特渠道价值和服务优势。”沈进军说道。通过2022年报能够看出,中升控股在2022年的二手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8%,远超整体营收同比增长的2.7%,达到98.28亿元,二手车销售毛利为5.06亿元,同比增长3.5%。或许,二手车业务确实能够成为重要的利润贡献点之一。「图片来源于庞大集团2022年年报」另一方面,沈进军会长也给出了经销商转型的其他方向建议:一是全面拥抱新能源,顺势而变打造新能源车销售服务新模式。二是以汽车新零售驱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让越来越多的车企在销售领域展开新尝试。没人希望自己成为下一个“庞大”,可以预见的是,传统汽车经销商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无论做出何种选择,对于汽车经销商来说,懂得拥抱变化,并及时调整自身策略,或许才是眼下的关键课题。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K线,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创业板的股票是属于场内交易的吗?场内与场外交易有什么区别?主板的股票交易是指在第一股票市场吗?就一
场内交易是指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的股票买卖活动。证券交易所是设有固定场地、备有各种服务设施(,配备了必要的管理和服务人员,集中进行股票和其他证券买卖的场所。在这个场所内进行的股票交易就称为场内交易。场外交易指非上市或上市的证券,不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而在场外市场进行交易的活动,而是私下以高于或低于供销会上规定的价格或附有其他条件(如搭配次货、以物易物等)的价格达成的交易。 又称“店头交易”或“柜台交易”证券之星问股
望海康信拟赴科创板IPO 有望成为科创板医疗信息化第一股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金小莫)讯, 受政策等多因素推动,2020年的互联网医疗行业持续利好。据IPO早知道消息,行业企业望海康信(北京) 科技 股份公司(下称“望海康信”)拟借势冲击科创板,并已于9月2日签署上市辅导协议。 目前,科创板还没有医疗信息化上市企业。若上市成功,望海康信将成为科创板第一支医疗信息化股。截至发稿,《科创板日报》记者未能从望海康信方面取得确切消息。 不过,望海康信向冲击科创板并非太过出人意料。 据官网信息,望海康信成立于2003年,主营业务为医院运营信息技术与数据服务。产品有:HRP(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医院成本一体化、DRG智能审核与支付、智慧财务、智慧物联、全景人力、活力绩效、医疗卫生资源监管等。产品累计销售的医院超3000家。 IPO早知道称其还是国内最大医院ERP软件供应商。因此,望海康信或已具备科创板上市条件。 从行业情况来看,今年,医疗信息化企业已备受关注。 据IDC于2020年初开展的一项调研显示,全国有96%的三级医院受疫情启发制定了信息化升级计划,有88%的三级医院为应对疫情对信息系统进行了改进或新建。天风证券沈海兵分析师认为,以智慧医院为代表的传统信息化建设持续高景气,中期有望驱动近900亿市场规模。 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上市企业中涉及医疗信息化业务的企业约有15家,仅占据20%的医疗信息化市场份额,行业总体呈现分散态势,仍缺龙头。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若望海康信顺利科创板IPO,募资后,未来发展亦值得想象。 值得注意的是,望海康信的控股股东东软集团自身也有医疗信息化业务。据IDC《中国医院核心管理系统市场份额》报告,东软位列2019年中国医院核心管理系统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中国医疗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 望海康信与控股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交易或同业竞争?业务布局又有何差异化?《科创板日报》将持续予以关注。
广州农商行成为鸿达兴业第一股东意味着什么
资产重组成功。广州农商银行成为第一大股东也就是说鸿达资产重组成功了,农商行在之前肯定是对鸿达进行了彻底清查和摸底,这种调研和调查摸底是银行的老本行,应说鸿达债务上没什么问题,对中小股东来说是绝对的特大利好。鸿达兴业集团是国内知名的大型化工资源产业集团,鸿达兴业集团流动负债有236.3亿元,主要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短期负债合计有190.97亿元。
网络券商第一股是谁?
网络券商第一股是东方证券。 传统券商第一股是中信证券。 随着近十年互联网的普及,从而诞生了一批互联网券商,其中互联网券商主要是有三家,分别为东方财富、同花顺、以及大智慧等,这三家在互联网券商中是最出色的。 但在这三家突出的互联网券商当中,东方财富就是最典型的龙头企业: (1)从市值来比较 东方财富总市值2390亿;同花顺总市值为763亿;大智慧总市值为203亿; 从市值比较来看,东方财富遥遥领先。 (2)从净利润比较 东方财富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3.98亿元;同花顺第三季度净利润为7.72亿元;大智慧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556万元。 从业绩来看,东方财富已经在互联网券商名副其实的坐着龙头位。 传统券商公司名副其实的龙头宝座是中信证券 传统证券公司当中总体分为大中小型券商公司,而主要分析一下大型券商: 大型券商公司主要包含以下如下: 中信证券 海通证券 广发证券 华泰证券 国泰君安 招商证券 国信证券 等等这些是国内传统券商公司。 但在这些大型券商当中,不管是比市值、利润、规模、业务等等多方面,中信证券是名副其实的龙头。 通过上面分析得知,互联网券商龙头东方财富、传统券商龙头中信证券。 中信肯定是第一哦! 从上半年的业绩来看,中信第一,海通第二,国泰第三,华泰第四。 而中金公司上市以后,券商排名将重新洗牌,从营业收入来看,中金公司将超越东方证券排在第7位,紧随招商证券,顺利跻身券商第一梯队。 所以说,除了中信证券稳坐券商第一股宝座之外,其余的2-4,以及5-10名都是焦灼的轮动状态。 不过,对于未来的一个趋势来看,中国的金融市场里将会诞生一家“航母级”的券商。 也就是说,未来将会出现“头部+头部”的合并,打造出可能不止一家“航母级”的券商。 而对于那些非头部券商来说。 则是可能出现中小券商合并的可能性,强强联手挤入“头部券商”的行列。 为什么呢? 因为未来会有很多国外的券商机构进入A股市场,所以,国内必须有强而有力的“中国券商”坐镇A股,自然也就必须有大量的头部,以及强而有力的“航母级券商”出现了! 这其实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之前一直传出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合并的消息! 而且中信的股价走势也走出了上市以来完全不同的“底部震荡洗盘”局势。 如果未来重组是落地的,是真的发生在中信身上的,那么如今的股价上升并不算高估,反而还有更大的空间。 但如果未来的重组并不是发生在中信身上的,那么,如今的股价未在底部区域里进行洗盘,而是在拉升的过程之中出现了洗盘,就是炒作、高估,透支了未来的空间。 那么,大家认为未来的“航母级券商”会发生在哪两个“头部”之间呢?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如果你觉得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点赞支持哦。 网络券商第一股是谁? 如果说到传统的券商龙头或者说第一股大家肯定想到的是中信证券,它是目前A股真正的龙头券商,稳坐第一把交椅很多年了。 但是提到互联网就是网络券商第一股就不一定是中信证券了。 如何定义网络券商,那首先要有互联网基因才有资格称作网络券商,并不是说传统的券商搞个网站开户就成了网络券商,不是这样子的,有很多传统行业想发展互联网业务但是一直都是真正能够转型的是凤毛麟角,它不单单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领头人懂得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如何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能够成功的导流并转变成有效的客户群体。 按照这样的定义那必须是要有互联网基因的管理团队才能够在互联网里面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来看在具备互联网基因的有引流作用的,就是拥有互联网引流平台的目前也就只有两家大的平台。一家是东方财富,另外一家就是同花顺。 这两家平台都是比较多用户经常用的平台,流量自然是非常大的,一般个人散户利用资讯和交流基本都是在这两大平台。 但是我们对比一下两家平台又有区别,从所属行业的分类显示来看,东方财富所属金融服务-证券板块,而同花顺所属信息服务-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及服务板块。也就是说,东方财富是券商概念,直接控股有券商子公司,而同花顺是信息服务、软件开发公司。所以,从所属板块、券商牌照的角度来讲,东方财富是比同花顺要更接近于网络券商的第一股。 综上所述,网络券商第一股应该说是归属东方财富。当然如果同花顺未来控股有券商牌照有可能它才是网络券商第一股,毕竟同花顺的日活跃用户比东方财富高很多,主要得益于同花顺跟各大券商都有合作,而各大券商是很难跟东方财富合作的,怕东方财富把券商的客户给抢到自家券商去了。 量化分析,挖掘牛股,让利润奔跑! 作为老股民,且券商常是炒作对象,每提到互联网券商第一股的时候,就会浮现出这三大券商:东方财富、同花顺、大智慧。现在东方财富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券商,无论从业绩,市值,还是各层面的业务方面来看。 市值说明一切: 其实大智慧是最早互联网券商龙头,老股民或多或少都有印象,上市之初,大智慧以170亿元的市值长期位居网络金融服务商三巨头之首。而东方财富、同花顺当时的市值仅有64.5亿、40.5亿,二者市值之和都低于大智慧。但由于净利润亏损,大额诉讼等等坏消息,让大智慧退出互联网龙头之争的舞台,曾一度市值跌至仅有70亿,如今市值在200亿,而反观同花顺总市值760亿,东方财富市值已经2390亿,是前二者总市值一倍还多。单从这一点,市场投资者已经给出答案,东方财富是互联网券商龙头。 再说业绩、业务: 东方财富全面发展,百花齐放,不仅内容,数据,券商,基金代销等等,而反观同花顺更偏向于技术,提供证券交易平台,给证券公司提高金融消息服务商,实际上自身并没有券商业务,基金代销曾一度比较失败,相对于东方财富来说,同花顺就是偏科严重。但同花顺APP使用人数却是东方财富APP一倍之多,且遥遥领先其他对手,这无疑也是一种潜力。 东方财富10月22日最新公布的2020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43.66%。基本每股收益0.4176元。 同花顺10月24日最新公布的2020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43.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2亿元,同比增长68.45%。基本每股收益1.44元 综上所述,所以无论从总市值,还是业绩,再到业务层面上来说,东方财富无疑是互联网券商龙头,且位居各类证券ETF权重第二名,其次于中信证券,这也是实力的体现。目前证券ETF、券商ETF跟踪都是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其十大权重表: 行业龙头,市值近3000亿,第一非中信证券莫属。 网络券商第一股个人认为非东方财富莫属,东方财富的市值仅次于中信证券,市值2000亿,互联网 财经 平台运营商,互联网券商龙头,自上市以来涨幅已超30倍,网络券商第一股实至名归,大家认为呢? 总市值第一中信证券,3917亿,最小太平洋277亿今年涨幅最多国联证券,涨幅最小海通证券,负百分之十一点四六。潜力巨大的是华安证券和华西证券。 如果券商一哥介入互联网(这对它是小意思),那么,中信证券肯定是第一股。 网络券商第一股肯定是东方财富,东方财富收购了西藏同信证券拿到了券商牌照,并且依托自己的天天基金平台,以及东方财富APP,发展基金代销和互联网证券业务。中信、海通和国泰君安这些传统的券商都是依靠大量的线下营业部获客,交易下单依赖于同花顺这些第三方的券商IT公司,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网络券商。东方财富的网络券商第一股的位置是难以动摇的,因为后来互联网公司即便IT技术很牛,能够搭建互联网交易平台,但没有那么容易拿到券商牌照了。 东方财富,是当之无愧的网络券商第一股。 东方财富,还能是谁?[捂脸]
全面注册制第一股上市时间
按照注册制发行的首只主板新股最快可能在今年3月上市。上市是一个证券市场术语。狭义的上市即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PublicOfferings(IPO)指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当大量投资者认购新股时,需要以抽签形式分配股票,又称为抽新股,认购的投资者期望可以用高于认购价的价格售出。在中国环境下,上市分为中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国公司直接到非中国大陆的证券交易所(比如香港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等)以及中国公司间接通过在海外设立离岸公司并以该离岸公司的名义在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红筹股)三种方式。从2011年开始,国务院就明确提出建设以第一级主板、中小板,第二级创业板,第三级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第四级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构架的多层次资本交易市场。在各地方政府的发文中也清晰可见“完善上市和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建立市场优选机制,推动创业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挂牌融资。”的通知。因此,广义的上市除了公司公开(不定向)发行股票,还包括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交易,以及新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发布/推出。
IPO上市公司美容业第一股美丽田园主要服务于哪类客服群?
定位于中高端。美丽田园以31-50岁之间的女性消费者为主要的服务群体,其用户中有83%是居住于城市的女性,面向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城市白领、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家、城市家庭主妇等。从2017年开始,美丽田园邀请了明星刘涛代言,要将自己的品牌打造成“明星贵妇级”的存在。
科创板亏损第一股年亏26亿 核心技术依赖母公司
(原标题:科创板亏损第一股年亏26亿背后:核心技术依赖母公司 与台积电相差3代) 芯片产业国产化迫在眉睫! 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519.3亿,但其中自给率仅为15.35%。也就是说,85%——超过2000亿元的芯片要依赖于进口。 事实上,我国在核心领域的芯片自给率更低。比如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通信装备、存储等设备中使用的芯片,国产芯片占有率都几乎为零。 但集成电路制造是砸钱的产业,要大力发展,除了国家的支持,更少不了资本市场的帮助。科创板的诞生的初衷,正是支持这些产业发展。 在昨天公布的首批9家企业中,就出现了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和舰芯片。招股书显示,其最先进的产品是28nm的晶圆。 这也是9家企业中唯一一家亏损的企业。2018年和舰芯片亏损26亿,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资产折旧。没办法,生产线投入大,但芯片更新迭代快,导致生产线折旧率高,这是行业属性决定。一旦资产折旧完成,实现盈利并非难题。 和舰芯片大幅亏损的另一个原因是无形资产摊销。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核心技术全部需要取得控股股东联华电子授权。账面原值高达23.87亿元无形资产,主要是技术授权费。技术授权费的摊销,加大了和舰芯片的亏损金额。 与资产折旧不同,巨额无形资产反映出和舰芯片的核心技术能否进步只能取决于母公司联电。目前来看,联电已经放弃7nm晶圆的研发,加上台湾经济部规定在大陆地区投资建厂的晶圆制程工艺需落后公司在台湾制程工艺的一代以上。和舰芯片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在28nm晶圆的市场中争夺。 一方面,这个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随着三星、台积电10nm晶圆已经进入量产阶段,中芯国际的14nm晶圆也已进入了客户验证阶段。28nm市场的热度还能持续多久是个大问题。 对于即将登陆科创板的和舰芯片来说,前途依然充满挑战。 和舰芯片亏损26亿真相:生产线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集成电路制造有垂直整合制造(IDM )和晶圆代工(Foundry)两种模式。 IDM指企业业务范围涵盖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及测试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模式,代表企业有英特尔、三星等;晶圆代工则只是承接其中一个制造环节,代表企业有中芯国际、台积电、联华电子等。 登陆科创板的和舰芯片是联华电子的子公司,同样是一家晶圆代工厂 。 联电成立于1980年,是台湾第一家半导体公司。集团旗下有5家晶圆代工厂,包括联电、联诚、联瑞、联嘉以及合泰半导体,是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商,市场占有率在9%。 晶圆指的是硅片,可以理解为制造芯片的“地基”。“英寸”代表硅晶圆的直径。晶圆尺寸半径越大,每片晶圆上可制造的芯片数量就越多,意味着大批量生产成本的降低。目前,主流晶圆代工厂都在从8英寸向12英寸转型。 晶圆的生产中,良品率很重要。当下12寸晶圆生产还在进行良品率的技术爬坡,成本居高不下,而8英寸晶圆已具备了成熟的特种工艺。 和舰芯片原本主要从事8英寸晶圆研发制造,良品率基本上能达到99%;2016年,和舰芯片设立公司子公司厦门联芯,开始从事12 英寸晶圆研发制造业务。 2018年,和舰芯片实现36.94亿元收入,亏损26亿元。实际上,2016年、2017年,和舰芯片亏损额分别为11.49亿元、12.66亿元。 和舰芯片巨额亏损的原因之一,就是转型造成的巨额固定资产折旧 。 对各晶圆代工厂商来说,竞争力由其制程工艺的水平决定。截至2018 年,具备28nm及以下先进制程技术的纯晶圆代工厂仅剩台积电、格芯、和舰芯片母公司联华电子、中芯国际、发行人、华力微六家,14/16nm以下厂商剩台积电、格芯、 联华电子3家;目前能提供7nm制造服务的纯晶圆代工厂商仅剩台积电。 掌握最先进的制程工艺,除了技术要过关,更要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正常情况,一条28nm工艺集成电路生产线的投资额约50亿美元,20nm工艺生产线高达100亿美元。 去年,联华电子、格芯宣布停止10nm以下技术投资。 这背后,跟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以及能否产生的性价比 。 2016年,和舰芯片选择在厦门设立子公司厦门联芯用于生产28nm、40nm、90nm等制程的12英寸晶圆,总投资额高达到62亿美元。但芯片又是一个更迭迅速的产品。 英特尔创始人摩尔在1965年提出,至多在10年内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会每两年翻一番。后来,大家把这个周期缩短到18个月,即每18个月,集成电路的性能会翻一番,指每代制程工艺都要让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翻一番。 你也可以理解为,性能不变的芯片,每18个月价钱会降一半。这也意味着到第5年的时候,芯片的价格只有5年前的十分之一,基本上不值钱了,需要换代。 对于晶圆制造厂来说,每次换代都需要购置新的制造设备。 理论上,生产线迭代很快,在会计处理上,需要折旧 。 巨额的生产线资产加上大比例的折旧,这就产生了巨大的折旧金额。和舰芯片的会计政策是6年折旧,也就是每年折旧16.67%。 2018年,和舰芯片折旧金额28亿。截至2018年年底,和舰芯片生产设备净值为126亿元。 不过生产线使用期限在5年,只是存在于理论上。虽然芯片迭代很快,但实际应用场景中芯片更新速度并不会这么快,一条生产线的寿命也不只5年。 在折旧期限后,一般这些企业马上会实现盈利。所以生产线折旧造成的亏损,只是会计上的亏损。 据说没有一家晶圆厂能够在头5年在报表上实现盈利,台积电为此花了6年,和舰芯片母公司联电花了9年 。 如果从现金流来看的话,实际上和舰芯片表现非常好。2016年—2018年,和舰芯片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分别为12.67亿元、29.13亿元以及32.06亿元。 除了巨额资产折旧,和舰芯片亏损的原因还有无形资产摊销,去年无形资产摊销金额大约为4.77亿元。 巨额无形资产摊销背后: 核心技术依赖母公司,与台积电相差3代 和舰芯片巨额无形资产摊销, 主要是给母公司付的“税”费 。 根据招股书显示,生产晶圆的核心技术全部需要取得控股股东联华电子的技术授权。账面原值高达23.87亿元无形资产,主要是技术授权费。这部分费用分为5年均摊,正因如此,每年大概需要摊销4.77亿元。 虽然和舰芯片每年数亿的研发投入, 和舰芯片的研发投入更多应用于具体行业产品的研发和本身制造工艺改良,而非实质性的技术突破 。 实际上,和舰芯片每年数亿的研发投入也只够用于技术改良。过去三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88亿、2.91亿和3.86亿。反观中芯国际,2016年、2017年其研发投入高达3.18亿美元和4.2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1.3亿和28亿。 如此来看,和舰芯片的核心技术能否进步,只能取决于母公司联电。但从目前来看, 和舰芯片的核心技术已经很难再进一步 。 根据联电所述,公司未来还会投资研发14nm晶圆及改良版的12nm晶圆工艺。不过在更先进的7nm晶圆及未来的5nm晶圆等工艺上,联电已经基本放弃。原因很简单,联电无法像台积电那样持续大规模的投入研发。 再加上台湾经济部的规定,在大陆地区投资建厂的晶圆制程工艺需落后公司在台湾制程工艺的一代以上。 这意味着, 如果联电放弃对高端制程的冲击,单凭和舰芯片很难取得更大突破,其制造工艺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停留在28nm 。 对和舰芯片来说,只能竞争28nm的市场。 现阶段28nm晶圆市场看上去前景依然不错。随着研发难度和生产工序的增加,IC制程演进的性价比提升趋于停滞,20nm和16/14nm制程的成本一度高于28nm。 这是摩尔定律运行60多年来首次遇到制程缩小但成本不降反升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28nm作为最具性价比的制程工艺也拥有较长生命周期。 在28nm制程,和舰芯片主要的竞争者有台积电、格芯、联电、三星和中芯国际,以及刚刚宣布量产联发科28nm芯片的华虹旗下的华力微电子。 虽然竞争对手不多,但28nm的竞争却异常激烈。由于台积电技术突破最早,目前凭借较小的折旧压力打低价战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加上整个制程扩产相对激进,供大于求,给其它几家厂商带来很大的压力。 价格竞争的背后是技术实力的沉淀问题 。要知道,能做先进制程了不代表技术实力就过关,其中还涉及到工艺成本、良品率等诸多问题。 以中芯国际为例,其制程工艺技术早早突破28nm,但始终没有产生理想的收益。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28nm收入仍然只占在中芯国际总收入中的8.6%。 从毛利率情况看,不想办法突破更高的制程工艺,很难获得超出同行业的利润水平。 但如果一直停留28nm,对和舰芯片来说,这个市场的热度还能持续多久是个大问题。目前三星、台积电10nm晶圆已经进入量产阶段,中芯国际的14nm晶圆也已进入了客户验证阶段。换句话说,和舰与台积电的差距至少在表面上是28nm对10nm,差距为三代。时代总是会进步的。 据IBS估算,2014年全球28nm晶圆需求量为291万片,2018年将增至430万片,预计2024年将缓减至351万片。 即使和舰芯片成功上市,也掩饰不了联电发展缓慢,日益没落的大趋势。相比于三星、英特尔、台积电、格芯, 联电不仅营收规模小,增幅缓慢, 而且先进制程已经远远落后,短期内都没有追赶的打算 。 而和中芯国际相比, 背后没有海量资本作为靠山,在集成电路这个要依靠大量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的行业里面,联电处于不利的地位 。2017年年初,联电传出28nm技术团队被上海华力微电子挖角的消息就是个例证。 早年间,和舰芯片还能依靠国产化率的红利获得可观增长。但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晶圆厂落地,行业整体产能释放速度将远远超过下游产业链需求增加速度,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 根据SEMI的数据统计,预估在2017年至2020年间,全球将有62座新的晶圆厂投入营运,其中中国大陆将有26座新的晶圆厂投入营运,占新增晶圆厂的比重高达42%。 更要命的是,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可能也将面临拐点。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宣布,2019年1月的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比2017年1月减少5.7%,减少至355亿美元,创下了自2016年7月以后30个月的首次负增长。 核心原因是,储存芯片价格的回归,AI等增量市场又尚未形成真实的需求 。 核心技术停滞不前,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又面临产能过剩。不说和舰芯片的处境危机四伏,至少往后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最高270亿估值! 发行后市值或逼近中芯国际,值不值? 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发行不超过4亿股,预计募集资金近30亿。预计发行后,4亿股占比在11.1%。 这意味着,和舰芯片的估值最高能到270亿。从目前科创板的热度来看,270亿并非没有可能。 大家可能并不理解270亿意味着什么。这么说吧,截至本周五,中芯国际的市值在394.72亿港币,换算成人民币337.88亿。2017年中芯国际收入31.01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207.77亿。而2018年和舰芯片的营业收入也仅有36.94亿 不出意外, 和舰芯片的收入应该是中芯国际的六分之一,而市值却到了80% 。这还不算上市后,股价上涨所带来的市值增加。 更重要的是,即使在美股,和舰芯片母公司联电的市值也仅有308亿。从2000年在纽交所上市,初期股价最高达11.73美元,到如今股价仅1.88美元。毫不夸张的说, 在相当长时间,联电都是一家没有给投资人带来回报的公司 。 2017年,联电营业收入1492.85亿台币,净利润却只有66.79亿台币,净利率仅4.5%,表现也完全不像一家高 科技 公司。 核心技术严重依赖的和舰芯片又将表现如何? 近几年,随着摩尔定律的极限在逐渐逼近,先进制程的发展速度在减慢,加上中国本土芯片设计产业蓬勃发展,带来了物联网等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的芯片产业迎来 历史 机遇。 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国家举全国之力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等重点行业,资金也不用发愁。 所以,读懂君衷心希望,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的资源可以用到真正有核心技术的公司上。 当然,考虑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相对国外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差距,和舰芯片在国内仍然是比较优质的集成电路公司,和舰芯片的28nm晶圆甚至好于中芯国际的同类产品。 期待登陆科创板后的和舰芯片,获得更好发展。将来有一天,期待公司不仅仅局限于28nm晶圆产品,不断冲击更高等级的晶圆,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作出贡献。 只要咬着牙,把技术做出来,不愁没有客户和市场,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也会迎来光明的前途。 本文源自读懂新三板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