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读 理解并掌握金融机构资本、存款及其他负债的概念和各自的作用。熟悉有关资本充足率、存款、其他负债业务的组织、管理的规定,熟悉对资本、存款和其他负债业务的实际操作。 二、内容讲解 第一节 金融机构的资本 学习目标 掌握资本的概念、一般构成及职能,熟悉实收资本、注册资本的含义及不同来源;了解资本充足率有关协议及产生、演变背景和过程;熟悉有关资产风险系数、风险换算系数和资本最低限水平的具体规定。掌握资本充足率、资产风险权数、核心资本、附属资本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 (一)金融机构资本的概念和职能 1.金融机构资本的概念 金融机构的资本通常是指投资人以现金或实物投入的可长期使用的经营资金和以后保留在金融机构的收益。 金融机构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机构,申请开业的首要条件是必须筹足一定数量的资本。 金融机构资本与其他工商企业资本的区别: (1)金融机构不仅有产权资本,还有债务资本 金融机构通常把产权资本称为一级资本或核心资本,把债务资本称为二级资本或从属资本。 (2)与其他工商企业相比较,金融资本的杠杆作用远远大于非金融机构。正是因为这一不同点,使金融业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最低资本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建立金融机构要求达到最低资本额。 注册资本是金融机构设立时,在其章程中注明的向政府主管机关登记注册的资金。 发行资本是金融机构筹集资本的预定总额,即设立金融机构需投资人投入的现金或实物。发行资本不能超出注册资本,差额称为未发行资本。 实收资本是投资人实际投入的预付资金,如果投资人全部资金投入到位,则实收资本总额等于发行资本。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注册资本应当是实收资本。 例题:单选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B )人民币。 A.100亿元 B.10亿元 c.1亿元 D.5000亿元 2.金融机构资本的职能 金融机构的资本(主要指产权资本),通常发挥: (1)保护职能:补亏 (2)营业职能 (3)管理职能 金融机构资本数量的多少以及这些资本为存款人、债权人提供保护作用的大小是决定其聚集资金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决定其承担风险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资本的原则要求 1.巴塞尔协议及其产生的背景 巴塞尔协议是指国际清算银行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比利时、瑞典、瑞士十国集团和卢森堡、加拿大等12国的中央银行至1988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所达成的协议。该协议基于两点建立:资本的规定,资本与风险资产的联系。协议认为银行资本的主要作用在于吸收和消化银行损失,使银行免于倒闭危机,因此资本的构成应取决于其吸收损失的能力。因此,巴塞尔委员会统一了资本衡量标准和风险资产衡量尺度,以资本充足率衡量一家银行的资本与其资产负债规模是否相适应。 巴塞尔协议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 银行资本标准不统一;国际债务危机;金融风险加大 以上为第六讲 -------------------------------------------------------------------------------------------------------- 2.巴塞尔协议目的及主要内容。 (1)巴塞尔协议的目的。 (2)巴塞尔协议的内容。巴塞尔协议共分四大部分,即资本的构成、资产风险权重、资本标准比率的目标,过渡时期及实施安排。 资本构成:核心资本(实收资本、公开储备)和附属资本(普通准备金、长期次级债务) 风险加权制:根据不同资产风险程度确定相应权重计算加权风险资产总额(表内5档、表外4档) 过渡期结束后资本标准: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资产≥8%,其中核心资本÷风险资产≥4% 例题:单项选择题 《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 A. 4% B. 50% C. 8% D. 70% 答案:A 解析:巴塞尔协议规定的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率为4%,资本充足率为8%。 例题:多选 制定《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在于使国际银行业( )。 A.统一资本的计算方法与标准 B.盈利能力更强 C.更为稳健地经营 D.平等竞争 E.实现银行分业经营 答案:ACD 3.塞尔协议的修正和补充 1992年2月,巴塞尔委员会对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作了补充性规定。1993年巴塞尔委员会着重针对市场风险,提出制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金的要求。1996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制订了市场风险补充协议。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又制定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以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三大支柱为主要特点的新资本协议框架。 新资本协议对原巴塞尔协议作了四方面的修改:其一,在防范风险上除了保持对资本金的要求外,还提出了加强监管*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其二,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主要风险都涵盖在考核之中,从而对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对信用风险的衡量及风险资产的标准计算方法、权重设计的原则做了重大修改;其四,鼓励银行采用避险手段。 例题:多选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特别强调的风险是( )。 A.法律风险 B.操作风险 C.市场风险 D.信用风险 E.声誉风险 答案:BCD 4.我国银行业的对策 为全面提升我国金融机构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努力缩小与国际大银行之间差距,我们仍然以新协议为切入点,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如注资中行、建行;规定达到8%资本充足率的最后界限:2007年1月1日 不过,要真正达到巴塞尔有关协议特别是新协议的要求还需要从以下多方面进行努力: (1)改革和完善产权制度,建立利益和风险的对称约束机制,使金融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行业的关系规范化,为金融业与国际惯例接轨创造外部条件。 (2)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式,按照金融风险管理的内在要求,从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上建立科学、完备的风险防范和风险评估体系,保证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3)通过多元补资的方式,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第一、股东注资。第二、对金融机构实行股份制改造。第三、针对我国金融机构的资本以核心资本为主的现状,还可以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券、可转债等方式,以外部增加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第四、规范和强化金融业的管理。第五、根据现有资本数量适当控制资产增量。 例题:单选 按照银行监会规定,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后达标期限为( )。 A.2004年3月1日 B.2005年3月1日 C.2006年1月1日 D.2007年1月1日 答案:D (三)我国金融机构资本的构成与筹集 1.我国金融机构资本的构成 我国金融机构的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是金融机构可以永久使用和支配的自有资金,其构成如下: (1)实收资本:国家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外商资本 (2)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 少数股权 附属资本的构成主要是: (1)重估储备 (2)一般准备:呆帐准备、坏账准备、投资风险准备 (3)优先股 (4)可转换债券 例题:单项选择题 金融机构募股时因股票发行价格高于面值的溢价形成的资本,称为()。 A.实收资本 B.法定资本 C.资本公职 D.盈余公积 答案:C 金融机构可以永久使用和支配的自有资金是( )。 A.附属资本 B.优先股 c.可转换债券 D核心资本 答案:D 无论是国家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或外资资本,凡投入金融机构永久使用和支配的,都形成其( )。 A.资本公积 B.资本盈余 C.实收资本 D.应收资本 答案:C 按照我国的规定,要求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应当是( )。 A. 实收资本 B.附属资本 C.债务资本 D.国有资本 答案:A 某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为300亿元,附属资本为40亿,拥有三类资产分别为6000亿元、5000亿元、2000亿元,与其对应的资产风险权数分别为10%、20%、100%,其资本充足率为( )。 A.8.5% B.9.4% C.10.5% D.7.4% 答案:B 解析:(300+40)÷(6000×10%+5000×20%+2000×100%)=9.4% 例题:多选 我国金融机构附属资本的构成主要有( ACDE )。 A.重估储备 B.盈余公积 c.可转换债券 D一般准备 E优先股 2.影响金融机构资本量的因素 金融机构所需资本的数量受以下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1)经济环境因素。 (2)信誉因素。 (3)经营因素。 (4)法律制度因素。 3.金融机构筹集资本的途径、方式及其比较 金融机构筹集资本的途径不外乎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而具体选择哪种方式来筹集资本,需要比较各自利弊作出决策。 (1)内部筹集资本:最便捷、最廉价的途径;但收益留成的可能性取决于经营收益的多少和收益分配政策;收益留成也受成本制约 (2)外部筹集资本。 我国国有金融机构外部筹资可考虑两种方式:财政拨款、发行长期资本债券 第二节 我国金融机构的存款业务 学习目标 掌握存款的概念,了解存款的不同种类及各自含义。熟悉存款在金融业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存款管理的有关原则、制度,特别是中央银行对有关存款管理的原则、制度和业务管理的具体规定;商业银行内部对存款管理的原则、制度和业务管理的具体规定。了解商业性金融机构存款成本的概念,掌握存款成本的内涵、计算和成本管理的方法。掌握组织存款的要点。了解影响存款总量和单个机构存款量增减的因素。 (一)金融机构存款的意义和我国金融机构存款的种类 1.存款的意义 存款是金融机构以信用方式聚集起来的社会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和城乡居民的生活节余及待用款项。 存款对于金融机构的意义表现在四方面: (1)存款是金融机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以存款为重要支柱和经济基础。 (3)存款规模决定贷款规模和竞争实力。 (4)存款是金融机构签发信用流通工具和信用创造的基础。 2.我国金融机构存款的种类 (1)中央银行存款 财政性存款:国家财政集中起来待分配的国民收入 特种存款:我国央行为了平衡协调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资金运营情况,通过行政方式集中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吸收一部分存款,实现经济调控的方法。 准备金存款:法定准备金、支付准备金 例题:单选 在我国,财政性存款、特种存款、准备金存款都属于( )管理的存款。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合作银行 D.政策性银行 答案:A (2)商业银行存款 我国商业银行按照所有者性质把存款分为单位存款、储蓄存款和财政存款。 西方分类: 定期存款 活期存款 定活两便存款 邮政储蓄存款:汇款转储蓄是邮政储蓄主要业务之一。 例题:多选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ABCE )。 A.流动性强 B.风险较大 c.手续繁琐 D.稳定性强 E.利率较低 (二)我国金融机构存款的管理 1.准备金存款的管理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从1984年开始实施。存款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规定,并组织具体执行。实行存款准备金管理,既是为保证和增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债务清偿能力而形成的存款管理机制,又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逐步建立起来的宏观调控制度。 1998年3月,“缴来一般存款”和“备付金存款”帐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帐户。 从2004年4月份开始实行各金融机构差别准备金制度,平均为7.5%。 2.财政性存款的管理 财政性存款的管理由中央银行总行统一计划、分级实施、统一使用。统一计划就是按照计划期内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状况,由中央银行总行制定年度财政性存款计划纳入国家信贷计划和中央银行信贷计划。 财政性存款是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作为中央银行支配的资金,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对财政性存款实行统一管理,以使其符合一定时期货币政策的要求。 3.特种存款的管理 自1987年开始,我国中央银行开始对商业银行开办特种存款,其管理方法由中央银行具体确定。 4.对公存款的管理 实行转账结算管理 实行现金管理 5.储蓄存款的管理 储蓄存款是商业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坚持按“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对储蓄存款进行管理。 6.邮政储蓄存款的管理 1986年中央决定设立邮政储蓄机构,其初衷在于通过邮政系统回笼货币,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邮政储金汇业局是经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对原邮电部邮政储金汇业局改组而成的邮政金融机构。 十几年来,邮政储蓄从社会上吸收存款,然后转存到人民银行,实行的是“只存不贷吃利差”特殊经营模式。2003年9月人民银行宣布邮政储蓄新增存款由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国债市场运作、商业银行的大额协议存款 例题:单项选择题 邮政储蓄是邮政部门经营的( )业务。 A.邮电 B.汇兑 C.金融 D.电信 答案:C 7.商业性金融机构存款成本的管理 存款成本是金融机构筹集资金来源的付出,成本高低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绩效和经营效益的好坏。 (1)存款成本的内容。存款成本主要包括: 第一、利息成本。 第二、营业成本。 第三、资金成本:利息成本与营业成本之和 资金成本率=(利息成本+营业成本)÷全部存款资金 第四、可用资金成本:可用资金应负担的所有成本 可用资金成本率=(利息成本+营业成本)÷(全部存款-法定准备金-支付准备金) (2)存款成本管理。 存款总量与存款成本的关系: 总量增加,成本上升;总量增加,成本下降;总量增加,成本不变;总量不变,成本增加 例题:单选 计算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率的公式是( D )。 A.(生产成本+营业成本)/资金运用 B.(营业成本+资金成本)/资金来源 c.(利息成本+可用资金成本)/全部存款 D.(利息成本+营业成本)/全部存款资金 (三)影响金融机构存款的因素 1.影响存款总量变动的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货币信用关系发展程度、经济发展不同阶段 (2)国家金融法规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4)物价上升水平。 (5)存款利率。 2.影响单个机构存款量变动的因素 (1)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 (2)存款的种类与方式。 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信誉以及对客户的放款等也是影响因素。 综合以上影响存款的因素,外部因素是相对稳定的,但对金融机构而言属于不可控的范围。而内部因素则是通过金融机构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的。因此,金融机构存款量的增长更需要在改善内部因素上下功夫。 第三节 我国金融机构的其他负债业务 学习目标 掌握金融机构借入负债的概念及意义、作用。掌握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同业借款、回购协议及发行金融债券的概念、种类、特点、作用和用途、对象、范围。了解金融机构从国际金融市场借款及特点。了解短期资金占用中金融机构可以占用的短期资金构成。熟悉金融机构的概念,了解我国金融机构的分类。掌握我国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模式。 金融机构的负债方式除了面向社会吸收存款外,通常还对外借入负债。借入负债包括同业借款、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回购协议、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占用短期资金、发行金融债券等。一般把存款业务称为被动型负债,因为其主动权掌握在存户手中,金融机构不能招之即来。而借入负债则称为主动型负债,金融机构以什么方式借,借多少金额、借用期限、利率等,都具有相当的主动性。 (一)同业借款 同业借款是商业银行之间或商业银行与其他除中央银行之外的金融同业间进行的资金余缺调剂,主要用于临时性的资金周转。其形式主要有:同业拆借、转贴现和转低押。 1.同业拆借 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之间或商业银行与其他除中央银行之外的金融机构之间发生的临时性借款,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传统负债业务。已有一些有资格的券商进入。 特点:期限短、手续简便,利率双方商定,但不能用于贷款和投资。 例题:单项选择题 同业拆借是( )之间资金余缺调剂的常用方法。 A. 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C. 商业银行与商业企业 D. 商业银行之间及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 答案:D 解析:这是考查同业拆借的概念和功能,它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 2.转贴现 转贴现是除中央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之间,通过未到期票据的转让而进行的短期融资活动。 3.转抵押 除中央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在资金临时短缺、周转不畅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转低押的方式向其他金融同业取得贷款。 实质是金融机构把自己对客户的抵押贷款转让给其他同业。手续复杂。 (二)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 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是其满足资金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1.再贷款 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向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称为再贷款。再贷款是商业银行除存款以外的重要资金来源。 再贷款是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重要途径。国外再贷款一般是抵押贷款,通常用于补充法定准备金不足和资产的临时调节,不能用于放款和证券投资。我国的再贷款主要是信用贷款,分为基数贷款、年度计划内贷款和临时性贷款。 2.再贴现 再贴现又称“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在贴现买进尚未到期的有价证券(如期票、银行承兑汇票等)后,为了应付短期资金需要再向中央银行贴现以融通资金的行为。 再贴现具有结构调节效果、借款成本效果,利率一般低于对商业银行再贷款的 3.在公开市场上出售证券 公开市场业务是各国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一方面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提供了场所,另一方面也为金融机构通过出售其持有的国库券等合格证券换取资金提供了可能。 例题:单选 我国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的渠道除了再贴现、在公开市场出售证券以外,还有( c)。 A发行现金 B.贴现 c.再贷款 D.同业拆借 (三)回购协议 回购协议是一种以出售金融资产的形式取得短期资金的行为。实质是以证券做抵押的借贷交易。 例题:单项选择题 回购协议实质上是资金余缺双方的一种( )证券的借贷交易。 A.抵押 B.买卖 C.借贷 D.贴现 答案:A 解析:回购协议相当于以国债或者其它有价证券为交易的抵押物。 (四)从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金融机构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主要来自于外币借贷市场,即在原始发行国以外流通、交换、借贷、存放和投资的市场,分为短期货币市场、中期资金存放市场、长期债券市场。 (五)短期资金占用 占用短期资金是指金融同业往来及办理中间业务过程中占用的他人资金。在金融机构业务往来过程中,必然产生资金的相互占用,当应付账款大于应收账款,就占用了他人的资金,资金清算期越长,资金占用的时间越长,占用的资金量也可能越多。 (六)发行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发行金融债券最初是作为资本筹集的一种方法而加以运用的。 通过债券发行面向社会筹集资金,不受金融机构原有存贷关系的束缚,也不受某一地区资金状况限制,以通过各金融机构代理发行,也不受发行人自身网点和人员的限制,这对于拓宽金融机构的筹资渠道极为有利。 发行金融债券要受发行机构信用等级和社会信誉度的约束,同时政府对发行金融债券一般要规定发行总额度和发行机构资本的比例。 金融债券多为中长期债券,期限通常在1年以上,长者可达5~10年,利率略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发行对象主要是个人、机构及社会团体。分为资本性和一般性金融债券,其中,前者专为弥补金融机构资本不足而发行,一般性金融债券则主要用于长期资金的筹集。 一般性金融债券分为普通金融债券、累进利息金融债券、贴现金融债券等。 国际金融债券:外国金融债券和欧洲金融债券 例题:单选 以下属于金融机构负债业务的是( B )。 A.贴现业务 B.发行金融债券 c.贷款 D.托收承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