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

比例预算法测算目标盈利如何做

比例预算法测算目标盈利是通过盈利指标与其他相关经济指标的比例关系来确认目标盈利的办法。销售盈利率、成本盈利率、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均可用于测定企业的目标盈利。销售盈利率目标盈利=预计销售收益×测算的销售盈利率;测算的销售盈利率可选取以前几个会计期间的平均销售盈利率。成本盈利率目标盈利=预计营业成本花费×核定的成本花费盈利率;核定的成本花费盈利率能选取同行业平均或先进水平来确认。投资报酬率目标盈利=预计投资资本平均总额×核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企业未来预算期间的目标盈利预算通常可用下列办法进行: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是根据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与盈利之间的相互关系确认企业目标盈利的办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目标盈利=预计产品产销数量×(单位产品售价一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花费。比例预算法比例预算法是利用盈利指标与其它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的内在比例关系,来确认目标盈利的办法。上加法它是根据企业自身发展、不断积累和提高股东分红水平等需要,计算企业净盈利,再倒算盈利总额(即目标盈利)的办法。关注环球网校比例预算法测算目标盈利如何做

间接人工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公式

间接人工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公式计算分配率某产品工时分配率=某产品实做工时/车间全月总工时某产品应分摊制造费用=车间制造费用总额*某产品工时分配率.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制造费用包含间接材料费、间接人工费用、折旧费等.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间接材料是指企业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耗用的,但不能或无法规入某一特定产品的材料费用.如机器的润滑油、修理备件等.间接费用的归集一般可以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等原始记录进行.计入制造费用的总帐和明细账.间接人工费用是指企业生产单位中不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或其他不能归入直接人工的那些人工成本,如修理工人工资、管理人员工资等.对间接人工费用应根据"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表"确定的数额,记入有关制造费用明细账,并根据"工资、福利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据以记入"制造费用"帐户.制造费用的范围包括哪些内容?1、间接材料费间接材料是指企业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耗用的,但不能或无法归入某一特定产品的材料费用.如机器的润滑油、修理备件等.间接费用的归集一般可以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等原始记录进行.计入制造费用的总帐和明细账.2、间接人工费用间接人工费用是指企业生产单位中不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或其他不能归入直接人工的那些人工成本,如修理工人工资、管理人员工资等.对间接人工费用应根据"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表"确定的数额,记入有关制造费用明细账,并根据"工资、福利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据以记入"制造费用"帐户.3、折旧费折旧费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由于损耗而转移到成本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归集是通过将按月编制的各车间、部门折旧计算明细表汇总编制整个企业的"折旧费用分配表"进行的.根据"折旧费用分配表"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和总帐.4、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劳动手段,包括一般工具、专用工具、管理用具、劳动保护用品等.生产单位耗用的低值易耗品,由于其价值低或容易损坏,一般不用像固定资产那样严格计算其转移价值,而是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将其费用一次或分次转入产品成本.采用一次摊销法时,领用低值易耗品的价值,一般可以与领用其他材料一道,汇总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直接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采用分次摊销时,领用低值易耗品的价值要按其使用期限分月摊入有关成本费用.5、其他支出企业生产单位的其他支出是指上述各项支出以外的支出,如水电费、差旅费、运输费、办公费、设计制图费、劳动保护费等.这些支出多数是以银行存款或现金支付,并与产品无直接关系,一般均不单独设置成本项目,应在费用发生时,根据有关的原始凭证逐笔编制记账凭证后计入"制造费用"总帐及明细账.对于间接人工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公式!制造费用的范围包括哪些内容?大家是不是已经看明白了,下次如果遇到相关的会计问题是不是已经知道怎么处理了;对于会计知识,网站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欢迎你来学习;或者在线提问亦可.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之和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对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如生产车间和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及其固定资产使用费和维修费等进行的分配。各生产车间和分厂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计入成本按单位分别归集后,月终就需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该生产单位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成本间进行分配。 费用/总工时=分配率 再以每个产品的工时去乘分配率就得出每个产品的分配费用了。企业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根据有关付款凭证,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等,将有关费用记入“制造费用”账户及各明细账户有关项目栏。月终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这些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项目栏。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有按产品的实用工时比例分配,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按产品产量比例分配等。季节性生产的企业,为了使单位成本中制造费用不致因为生产的季节性而发生较大的波动,可采取按计划分配率的方法,即根据当月的产量和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本月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年终时再将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与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的差额进行调整。

新预算法从哪些方面强化了预算监督?

新预算法从哪些方面强化了预算监督如下: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为什么要出台指导意见?其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实施程序和方法如何?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详细解读了这一指导意见。依法加强和改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作为“国家账本”,政府预算关乎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福祉。审查批准预算、决算和监督预算执行,是宪法和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然而,过去政府预算审核管理和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重点主要是赤字规模和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对支出预算和政策关注不够,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政策实施效果关注不够,不利于发挥政策对编制支出预算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不利于提高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次人大加强对支出预算和政策的审查监督,将有助于强化政策对支出预算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支出预算编制质量和预算执行规范化水平。”这位负责人说。他表示,这一改革举措也将有利于加强对政府预算的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更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对预算开展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支出预算、支出政策的涵义。“支出政策是政府根据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预算法等法律规定,制定的财政支出安排措施。支出预算是政府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标准编制的,对各种支出作出统筹安排,并报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执行的财政支出计划。”这位负责人说。指导意见并称,按照党中央改革部署要求和预算法、监督法规定,人大对支出预算和政策开展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包括五个方面主要内容:支出预算的总量与结构、重点支出与重大投资项目、部门预算、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债务。

公务员单位预算工资收入算什么类别

公务员工资通过预算可以推算今年的政府预算,有很多新改变:预算“五本账”第一次齐上人代会;部门预算编制由按功能分类变为按经济分类。这些变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今年的预算应该怎么“读”?记者昨日采访了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欧阳知,请专门看预算的专家来解读——  基本支出  商品服务支出细化未够  今年,广州市109个部门的预算均改变了编制方法,从按功能分类改为了按经济分类,将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基本支出中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欧阳知认为,基本支出中“商品和服务支出”还不够细化,“这一部分包括‘三公"在内的接近三十个‘款",我认为,未来应该把这部分内容细化到‘款"的支出全部公开。”  据欧阳知介绍,支出的分类从大到小分别为类、款、项、目。“类”指的是大类,比如“商品和服务支出”;“款”指的是会议、公务用车、公务出国、公务接待、办公用品、差旅费等分款;“项”更具体,如在会议“款”中,还包括住宿、餐饮、印刷、安保、通信、水电等“项”;最细的则是“目”,细化到买一张纸花了多少钱的程度。  了解了一个部门公务员的工资福利支出后,如果再知道该部门的编制人数,是否就能推算出公务员的工资有多少?欧阳知表示基本可以做到,但他同时表示,无需太过关注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因为“不会与平均收入差距太大”。而基本支出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则包括了离退休人员工资、重大疾病补助等款,相对固定,有一定标准,也不会出太大问题。  项目支出  隐藏了部分“三公”经费  “项目支出”又是什么?欧阳知表示,项目支出是与部门职能工作相关联的支出。以教育部门为例,学校的教学设备仪器、校舍建设、专项需要(包括培训、软件开发等)、专题活动等均属于项目支出。不过,项目支出中部分支出与“三公”支出有交叉,很容易被隐藏。“可能大家看到的‘三公"支出少了,实际上却都隐藏在项目支出里了。以后,我们要进一步分离这部分支出。”  欧阳知以市人大常委会的项目支出举了个例子:每年召开人代会是人大的职责,但会议范围远超过人大机构本身,这种在工作职能之内却范围更大的专项中,也包括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安保、会议等费用,这些费用,按现有的分类是可以分在“项目支出”中的,但即使这笔支出的用处不仅限于人大机构本身、不是人大这个部门自己花的,也仍然属于公共开支。   预算代编  财政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  对于今年预算编制中存在什么问题,欧阳知表示,财政部门代编资金占比偏大。“总共预算支出为1200亿,有接近700亿属于代编预算,没有放到各部门的预算支出中去,超过总预算的一半。这样就会造成财政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比如某些资金,名义上是支出了,实际上并没有支出。”  欧阳知认为,目前的财政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时候,钱在市里,实际要干事的区却没有钱。未来,广州市应该进一步把更多的钱放到区里。做多少事就应该有多少财政的支配权,这是全国改革的方向,应该让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对应。”  专家教您看新增“两本账”  2014年财政预算编制实现了“全口径”预算编制,提前编报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及社保基金收支草案提交市人代会审议。这两个新“面孔”到底是些什么钱?  欧阳知表示,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是一笔附加资金,通常是指一个部门的额外收费。以教育部门为例,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包括捐赠收入、择校费等,“这笔钱基本上是收上来又给回该部门的。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公安的罚没收入就不一定全部返还。”  而社保基金预算是一笔专门来源,包括政府补贴、企业交纳和个人交纳三部分,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个人和企业的。但如新农合、职工养老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保障房的建设等,就有部分资金是由政府补贴的。“尽管部分是来自个人和集体的钱,但仍然属于公共财务,应该透明化。这个性质有点像慈善事业一样,大家把钱捐出去,希望能看到钱的流向。何况这笔钱还是自己的。”欧阳知说,目前,和其他大城市比起来,广州社保基金运转不错——不但没有出现缺口,还有1000多亿结余,可以进一步优化运作,合理安排存期结构,让结余资金增值,在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效益,再提高保障水平。  社保基金未来会不会出现缺口?欧阳知表示,随着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未来养老保险有可能存在缺口,所以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目前,广州也在测算老龄化的程度。由于广州外来打工者多,广州市暂时不存在社保基金的缺口。但是如果以后外来工少了、老人多了,情况会发生变化。

上半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预算管理对政府财政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语文谜我整理的2017上半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2017上半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1】   20xx年,在局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局人大的监督指导和局政协的关心支持下,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局战略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全局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支出得到切实保障,财政体制管理改革深入推进,财政监督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20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预算调整情况   20xx年,经局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财政收支预算为:全口径财政收入预算54.36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算17.15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3.46亿元;全局财政总支出预算44.2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支出预算20.74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3.46亿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受税制调整等因素影响,对预算进行了调整。   经局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的财政收支调整预算为:全口径财政收入预算51.31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算17.15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3.02亿元;全局财政总支出预算 57.21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支出预算29.65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7.56亿元。   (二)预算执行情况   20xx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 51.8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100.96%,全局财政总支出完成53.5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3.57 %。其中:   公共财政预算。20xx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7.27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66%,同口径增长12.74%,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完成28.97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7.7%,同口径增长21.62%。预算平衡情况: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7.27亿元,加上级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63亿元,上级专项补助收入4.95亿元,上年结余5.18亿元,收入合计32.0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支出28.97亿元,上解支出0.94亿元,调出资金0.49亿元,支出合计30.4亿元。收支相抵后,当年滚存结余1.63亿元,其中,结转结余1.49亿元,净结余0.14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20xx年,全局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3.17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69%,同口径下降2.13%;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4.57亿元,为调整预算的89.13%,同口径增长4.62%。预算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 23.17亿元,加上上级专项补助收入1.31亿元,上年结余3.46亿元,收入合计27.94亿元;20xx年政府性基金支出24.57亿元,收支相抵后,政府性基金结余3.37亿元。   二、20xx年财政主要工作   20xx年,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局委、局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增收节支,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1.力保收入平稳增长。根据上级安排部署,结合我局实际,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定期分析收入形势,强化财税联动全力推进综合治税工作,完善非税收入收缴方式,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确保应收尽收。   2.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各级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系列规定,大力压缩行政运转类支出规模,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民生项目和经济社会发展。   3.盘活用好存量资金。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强化预算执行中期调整,按规定清理收回当年不能执行或执行情况不佳的项目资金1.88亿元,全部调整用于民生项目支出。   (二)加大产业扶持,推动局域经济平稳发展   1.加大扶持重点工业发展。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全年投入16328万元,主要用于加大对全局优势企业扶持,支持重点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支持食品加工业、新材料以及再生资源行业等企业做大做强,税源基础得以夯实。   2.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年投入3070万元,推进全局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用于促进全局企业外经贸发展、鼓励金融企业对产业贷款发放、国内贸易、粮油储备、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景区打造,支持发展会节经济,支持建成多个电商平台、多家便利店,推进服务业、物流业、旅游业、物联网等产业壮大。   3.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年投入13372万元,推进全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主要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带)建设项目,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项目,支持新农村成片示范基地提升建设;完成2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及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完成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项目,完成了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项目;扶持了2个家庭农场和3个农民合作社,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奖励补助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兑付20xx年粮补、综补、惠农补贴,惠及全局7.3万农户。   4.推动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全年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投入6717万元,主要用于知识产权创新奖励、科普基地建设、城乡信息服务站,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局试点局,重点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孵化等自主创新项目;完成28个工业企业节能减排项目。   (三)加大“五大战略”投入,推动城乡建设同步提升   1.支持局域交通建设。全年交通建设投入17308万元,主要用于启动大件路外绕线、岷江特大桥、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新津段建设工程;完成新邛路和局、乡镇公路护栏建设38.03公里,村组道路建设64.6公里,全局交通道路(桥梁)日常维护,天府新区道路等基础设施等建设,城乡一体化交通能力明显提升。   2.支持城乡事业发展。全年统筹城乡事业发展投入32058 万元,主要用于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完成全局公租房114套建设,改造棚户区86户和C、D级危房864户;完善全局城市管理应急处置、天网运行、流动人口管理、交通安全设施以及综治维稳等项目,促进全局社会和谐稳定;用于新型城镇体系建设,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重点镇建设和一般场镇改造,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农村新型社区和林盘整治等10个“小组生”项目建设,促进城乡生活方式和城乡面貌同步升级。   (四)加大“治水兴水”投入,推动生态建设大提升   1.支持治水兴水建设。全年投入13000万元,主要用于启动 “五河一江”生态景观绿廊,实施8条黑臭河渠综合治理,推进东关庙引水工程、西河故道湿地景观带建设;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局建设项目、全域灌溉水利设施配套建设、“两镇十村示范”水务工程等农田水利建设以及抗旱提升工程。   2.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全年城乡综合治理投入23640万元,主要用于整改35家企业违规排放工业废水,依法关闭64家畜禽养殖场,完成34个点位生活污水收集入户系统工程建设,保障数字化城管运行维护,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雾霾防治,完成73个“三无院落”整治,全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80%,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全局人居环境。   (五)加大民生投入,推动民生持续改善提高   全年民生投入189742万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65.51%,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用于省市十大民生工程项目和19件民生实事的投入 63218万元。   1.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35880万元,主要用于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促进城乡充分就业,保障3920名城乡低保、五保及孤儿生活补助,提前实现全局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支持我局社会化养老机构、城乡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为9372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1416名成都籍老人实施养老床位补贴,为8239名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保障兑现各类优抚政策,保障安置退役士兵和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资助1089名重度残疾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为2684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为116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32名贫困家庭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3852人次;为64户提供廉租房租金补贴,促进全局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   2.教育事业发展更加均衡。全年教育投入51382万元,主要用于中学学生公寓、小学教学楼建设,完成10所学校运动场标准化改造,8所学校食堂建设,充实35所学校教学设施设备;90%以上公益幼儿园达市二级园标准,用于公益性幼儿园生均经费补助,惠及全局6885名学前儿童;农村义务段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全局11434名农村中小学生;减免义务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及作业本费,惠及全局20519名农村中小学生;减免1405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学费,发放中职国助金、中职学校“9+3”免费补助;继续落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启动“教育岛”建设,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3.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完善。全年医疗卫生投入14638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城乡居民人均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为9537名农村妇女进行“两癌”筛查,免费为2642名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筛查,为1401名农村孕产妇提供分娩补助,提高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为城乡低保、五保对象、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17381人次;局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公立卫生院等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药品品种覆盖率100%;完成8家基层医疗机构和40家一体化村卫生室标准化提升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继续巩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果;投入2380万元,用于全局独生子女父母家庭等奖扶政策,受惠人数面达到61558人次;启动“生命绿岛”示范点,社区“幸福小屋”和人口文化广场建设。促进全局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4.文化体育事业更加繁荣。全年文化体育事业投入4678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实施公共图书“一卡通”借阅工程,完成局级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安装数字图书10万册;建成局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挂牌成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点)118个,新增安装全民健身体育设施40套,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新建成农村固定电影放映点12个,完成地面数字电视建设200户,新增电视用户1.2万户,开展群众文体活动220余场次,全面保障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以及村文化活动室免费开放,促进公共文化更加繁荣发展。   (六)深化财政综合改革,推动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   1.抓好镇乡财政体制改革。完成局、镇乡两级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了局与镇乡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分税财政管理体制。   2.抓好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根据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局委、局政府的工作安排,按照部门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继续细化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做细做实部门预算工作。   3.抓好财政支付改革及信息公开。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覆盖面,加大公务卡推广应用力度;全面公开局级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60个一级预算部门和12个镇乡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   4.抓好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强化“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改进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评价过程,扩大绩效评价范围,构建部门项目自评、财政重点评价、第三方评价联动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增强预算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实现以结果应用促进财政管理提升的目标。   5. 抓好政府债务监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x〕43号),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和稳妥处理存量债务的要求,开展了全局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工作,建立完善了审批程序、规模控制、预警机制、项目评价等风险防范措施,为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奠定了基础,启动PPP项目宣传和试点工作。   6.抓好财政监督管理。制定了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和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办法,修改完善财政管理制度12项;认真开展乱发钱物、“小金库”治理、领导干部使用公款赠送红包礼金,公务接待、“三公”经费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等专项整治和监督检查。   20xx年,财政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但是,严峻的经济形势给财政运行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经济增长放缓,财政增收压力加大;二是财政刚性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增支压力加大;三是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还需完善,强化预算刚性约束、规范资金分配和管理等方面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17上半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2】   过去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正确领导下,扎实奋斗、克难攻坚,顽强拼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预算收支目标和财政工作任务,预算执行总体良好。   一、20xx年预算收支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1、20xx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7030万元,同比增加6564万元,增长16.22%。其中: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553万元,比上年(26546万元)增加6006万元,增长22.63%。上划中央收入10485万元,比上年(9734万元)增加751万元,增长7.71%。上划省级收入3992万元,比上年(4185万元)减少193万元,下降4.61%。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4.17%,收入质量得到进一步巩固。   分部门完成情况:国税部门完成11555万元,为年初预算(11500万元)的100.48%,同比(10262万元)增收1293万元,增长12.6%;地税部门完成29701万元,为年初预算(29600万元)的100.34%,同比(25191万)增收4511万元,增长17.91%;财政部门实现非税收入577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5500万元)的104.98%,同比(5013万)增收761万元,增长15.17%。   2、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收入294633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2721万元,一般转移支付收入153906万元,专项转移支付138006万元。   3、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4247万元,置换存量债务收入29100万元。   4、20xx年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0663万元,同比(265549万元)增加65114万元,增长24.52%。   5、20xx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2553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94633万元,加上年结转收入6368万元,加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4247万元,置换存量债务29100万元,加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931万元,加调入的政府性基金841万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372673万元,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0663万元,减上解支出2051万元,减地方债券还本2294万元,减置换存量债务26806万元,减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623万元,减结转下年支出623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20xx年本级基金预算收入8044万元(不含社保基金164万元),上级基金补助收入6618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2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862万元,全年收入合计16724万元,减本年基金预算支出13874万元,减上解支出10万元,减调入一般公共预算841万元,减结转下年支出200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当年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   20xx年7项社保基金预算收入57237万元,7项社保基金支出51987万元,本年结余5248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4421万元。20xx年,全县230956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1178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23898人参加失业保险,69人领取失业保险金;15651人参加生育保险,211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19596人参加城镇职工医保,53296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43945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四)政府债务情况   1、截止20xx年12月31日我县债务余额16.5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4.04亿(一般债务13.86亿元,专项债务0.18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1.13亿元;政府负有救助责任的债务1.34亿元。   2、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xx年地方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工作的通知》(湘财预[201x]132号)批复下达我县债务限额: 20xx年政府债务限额17.29亿元(一般债务限额17.05亿元,专项债务限额0.24亿元)。根据文件测算,我县20xx年债务余额是14.53亿元(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0%+政府负有担保责任和救助责任的债务*20%),未超过省定限额。   3、根据湖南省财政厅《关于20xx年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有关情况的通报》(湘财金[201x]50号)的债务风险评估指标衡量测算,我县 20xx年综合债务率39.1%,债务负债率24.47%,分别低于负债率60%标准和债务率90%标准的债务预警线,债务处于良性范围之内。   这里需要说明的,由于州财政结算批复尚未下达,上级补助收入和上解支出会有小的变化,届时将省州最终结算批复情况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回顾一年来财政工作   1、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立足“统筹兼顾、有保有压、量力而行、收支平衡、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较高质量地编制县级财政一般预算。对部门(单位)编制的部门预算进行精心指导和严格审核把关,加大对部门预算的执行力度,确保部门预算的严肃性,完善财政预算体系。及时公开了20xx年财政预算及2014年度部门决算和财政总决算。   2、进一步推进财政投资评审改革。在《永顺县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办法》基础上进一步健全财政投资评审机制,不断强化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职能。评审范围不断扩大,评审领域不断拓宽。全年完成项目评审146个,建设单位送审金额13.6亿元,审定金额11.6亿元,审减资金2亿元,审减率为14.7%。通过财政投资评审,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政府节约了项目建设资金。   3、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绩效。一是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20xx年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预算部门(单位)达83个,项目个数108个,批复专项资金绩效目标金额9248.74万元。为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提供了基础。二是积极配合省厅对2014年度7个重大上级专项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全年开展自评单位个数18个,自评项目21个,金额20356.25万元。   4、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一是我县正式启动教育系统改革扩面试点工作,着手对代理银行选择、网络供应商确定、硬件设施采购、银行账户开设、软件安装调试、各项制度制定、财务人员培训等的准备工作,对教育系统城区学校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培训。二是按照省州财政部门统一部署和时间要求,我局采取得力措施,工资调整做到数据准确,发放及时。三是积极配合组织、编办、人社和软件公司搞好全县干部人事动态管理软件开发工作。   5、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改革。一是加大《湖南省20xx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通知的落实力度。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帮助各单位更好地了解和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及实施条例。全年共完成货物、工程、服务类项目采购业务18批次,其中:公开招标方式采购8次、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3次、询价方式采购4次、 定点采购3次,完成项目预算金额1.3亿元,合同金额1.2亿元,节约资金0.1亿元,节约率8.5%。   6、严格财政监督检查。积极牵头开展了“二节”三公经费的专项检查,防止有关单位在“元旦”、“春节”期间违规使用“三公经费”,由财政局牵头会同县审计局对5家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了财政性存量资金的检查工作。配合县纪委进行县直机关、乡镇政府的“三资”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单位的财务管理。   7、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制定了业务培训方案,开展了新预算法、《行政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相关制度培训。   8、加大会计监督力度,继续做好了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会计监督工作,进一步整顿了会计秩序,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20xx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利好,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源结构单一,财政增收困难。财税增收很大程度上依赖烟草企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财源结构单一、后劲乏力的现状无法一时得到根本好转,财政增收困难。二是财政运转艰难,资金缺口多。由于2016年我县到期债务还本付息及上年结转支出大,导致财政支出缺口大,财政运转困难。三是财政管理仍较粗放。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各项财政管理体制仍需通过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对预算法十大修改的看法

主要可以概括为十个亮点。(一)匡正立法宗旨和调整范围1. 明确预算法的本质。2. 确立现代公共财政理念。3. 法定预算改革目标。4. 拓展预算法调整范围。(二)厘清预决算原则1. 统筹兼顾。2. 勤俭节约。3. 量力而行。4. 讲求绩效。5. 收支平衡。(三)充实全口径预决算体系1. 取消预算外资金。2. 功能定位。3. 编制原则。4. 相互关系。(四)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1. 限制举债主体。2. 控制举债规模。3. 明确举债方式。4. 限定债务资金用途。5. 列入预算并向社会公开。6. 严格控制债务风险。(五)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1. 种类。2. 原则和目标。3. 一般性转移支付。4. 专项转移支付。5. 管理制度。(六)建立预决算公开透明制度1. 公开内容。2. 公开时间。3. 公开主体。(七)提高预决算编制科学性1. 政府预算编制。2. 部门和单位预算编制。3.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4. 中央债务余额管理。5.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 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7. 决算草案编制。(八)增强预算执行和预算调整规范性1. 预算审批前支出。2. 收入指标。3. 收付实现制。4. 国库集中收付管理。5. 超收收入使用。6. 增列赤字。7. 预算调整。(九)完善预决算审查监督制度1. 预算草案细化。2. 预算草案初步审查。3. 预算草案重点审查。4. 预算草案审查结果报告。5. 预算批复。6. 预算调整方案初步审查。7. 编制决算草案。8. 决算草案初步审查。9. 决算草案重点审查。10. 决算批复。11. 预算执行监督。(十)强化法律责任制度1. 增加追究行政责任的6 种情形:2. 增加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处分的六种情形:3. 增加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两种情形:4. 增加依法给予处分的四种情形;责任编辑: 张学文

深化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2014年9月26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45号印发《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该《决定》分充分认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全面推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好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保障工作4部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积极推进预算公开;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加强财政收入管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规范理财行为,严肃财经纪律。

试论述新《预算法》对促进政府职能改革具有哪些意义

你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主要变化如下:亮点一: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新预算法一大亮点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如第4条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5条明确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收入是全口径的,不仅包括税收和收费,还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支出也要涵盖广义政府的所有活动;同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避免地方政府债务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人大监督。亮点二:避免“过头税”预算审核重点转向支出预算和政策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查重点是收支平衡,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于是在客观上带来预算执行“顺周期”问题,容易导致收入征收部门在经济增长放缓时,为完成任务收“过头税”,造成经济“雪上加霜”;而在经济过热时,为不抬高基数搞“藏富于民”,该收不收,造成经济“热上加热”。新预算法旨在改变这一现状,将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同时,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通过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或短收问题,如超收收入限定冲抵赤字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出现短收,允许增列赤字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弥补等。这些规定强调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有助于避免收“过头税”等行为,增强政府“逆周期”调控政策效果。亮点三: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减少“跑部钱进”针对地方可自由支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偏小、限定用途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繁杂、交叉重复、资金分散、配套要求多等问题,新预算法第16条、第38条、第52条等条款对转移支付的设立原则、目标、预算编制方法、下达时限等做出规定。新预算法重点规范了专项转移支付,如强调要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除国务院规定上下级政府应共同承担事项外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等,有利于减少“跑部钱进”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也有利于地方统筹安排预算。亮点四:“预算公开”入法从源头防治腐败与原预算法相比,新预算法首次对“预算公开”做出全面规定,第14条对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转移支付、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等社会高度关注事项要求公开作出说明,并在第92条中规定了违反预算公开规范的法律责任。将预算公开实践成果总结入法,形成刚性的法律约束,是预算法修改的重要进步,有利于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而对于预算不够细化问题,新预算法第32条、37条、46条等多处做出明确规定,如强调今后各级预算支出要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按功能分类能明确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知道政府支出是用到教育上还是水利上;按经济分类则明确反映政府支出按经济属性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知道有多少用于支付工资,多少用于办公用房建设等。两种方式不能偏废,分别编制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预算有利于更全面理解预算是怎样实现的。亮点五:严格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相比原预算法,新预算法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套上预算监管的“紧箍咒”。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虽总体可控,但大多数债务未纳入预算管理,脱离中央和同级人大监督,局部存风险隐患。按照疏堵结合、“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改革思路,新预算法第35条和第94条,从举债主体、用途、规模、方式、监督制约机制和法律责任等多方面做了规定,从法律上解决了地方政府债务怎么借、怎么管、怎么还等问题。亮点六:“勤俭节约”入法违纪铁腕追责针对现实中的奢侈浪费问题,新预算法对于厉行节约、硬化支出预算约束做出严格规定,如第12条确定了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第37条规定严控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等。相对于原预算法仅就擅自变更预算、擅自支配库款、隐瞒预算收入等三种情形设置了法律责任,且不够具体明确,新预算法重新梳理了违法违纪情形,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在第92、93、94、95四条里集中详细规定了法律责任。如对政府及有关部门违规举债、挪用重点支出资金,或在预算之外及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此外,如构成犯罪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

如何审议好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报告

一、求真务实强化考核激励。一方面,要紧扣年初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适度提高经济工作的考核权重,尤其是抓住一些完成率相对偏低的指标研究对策,寻求突破。同时要以《关于强化工业经济目标考核的补充意见》为抓手,引导园区、乡镇找准工作着力点和创新点。另一方面,要针对园区与园区之间、园区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发展基础、资源空间、要素集聚、区位差异,量身定制园区、乡镇的个性化考核体系,逐步形成由共性化考核向差别化考核转变,再由差别化考核向个性化考核转变的基本格局。二、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升级。一要强化经济运行调节。市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吃透领会中央政府“定向调控、精准滴灌”的微刺激政策,帮助企业让这些政策“落地”,给企业带来实惠。二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实施“510转型升级工程”,立足做大做强重点骨干企业,发挥其带动和引领作用。加快实施“微小企业进规模工程”,以“1238技改工程”为抓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技改扶持力度,提升其后续发展的能力。对推进企业上市、产业综合体建设、新开工项目的跟踪等相对重要工作,要通盘考虑,综合施策。三要加大力度招引项目。始终把抓招商、引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借助近年来落户海门的著名外企、重点央企、知名民企的资源优势,实施以企引企、以商引商的精准化、链式化招商,大力引进一批对海门长远发展有支撑力、爆发力、拉动力的重大产业项目,赢得竞争主动权、抢占发展制高点。四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清理涉企收费政策,对行政收费能减则减、能缓则缓,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负担。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控制经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盈利水平。五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大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推介力度,引导和帮助企业以显在的、潜在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业态、开辟新市场。三、千方百计缓解瓶颈制约。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土地低效利用、能源高耗消费等项目退出机制,集中有限要素保障优势项目。要加强土地资源储备、经营和开发,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整治,引导企业“零地技改”,提升节约集约水平。要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工引劳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项目外资、外贸外资、金融外资、工程外资的新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各类紧缺的专业人才。要推动税收征管中“人盯户、票管税”的传统模式向以信息化为支撑的风险应对现代管理方式转变。要积极化解企业融资难题,增强有效信贷投放,着力保障重点骨干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支持培育专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扩大融资风险专项资金规模,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受益面,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防止潜在的金融风险。四、全力以赴推动改革创新。在外贸体制改革上,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尽早开展试点为契机,着力提高外贸便捷化水平;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上,以《海门市投资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为依据,最大限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在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上,通过强化各类奖励性政策的实效性,推动产业(组织)创新、技术(产品)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品牌(市场)创新;在口岸开放建设上,要全面启动查验监管设施的总体规划,着手推进边检监护营房、综合执法基地等项目建设,实现口岸开放有实质性的新进展。要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学习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做法,打造具有海门特色的对外开放新平台。要进一步明确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定位,在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协作共建等方面,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继续发挥好开发园区的对外开放主阵地作用,以改革开放的实效和探索创新的实绩,为“两个率先”注入不竭动力和活力。五、持之以恒强化预算管理。要紧紧围绕“财力稳步增长,支出逐步优化”的总体目标,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强化对重点税收、重点税源的监控分析,抓好财源建设,培育收入新的增长点,挖掘税收潜力,促进收入稳定增长。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要求,增强勤俭节约意识,严格控制一般性公用经费支出,做到有保有压,把资金更多地用到“三农”、社保、教育、科技、卫生等民生领域。要在继续提升公共财政预算水平的同时,不断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细化和拓展国有资本资产经营预算,加快启动社会保障预算编制工作,着手探索建立政府性债务预算,尽快构建全口径预算体系。要严格按照市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和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组织市级财政预算的执行,各项预算要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收支”的原则,不得随意突破,不得调整挪用。对于确需新增支出项目追加时,要严格按《预算法》规定程序报批。要注重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既要细化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并落实到具体部门,提高其使用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又要确保专项资金合规、合法。要合理控制融资规模、融资结构和融资期限,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资金。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细化公开内容,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人大预算审查工作怎样开展

1.完善财政预算监督机制,设立预算工作委员会。审查监督财政预算,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地方人大代表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理财管财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特别是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推进,财政预算作为人大日常监督工作,预算审查监督任务越来越重,迫切需要有一个专门的预算工委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另从当前人大的机构设置看,地方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审查监督职能都在财经工委,而财经工委对口监督的工作部门多,涉及面广,人手少,肩负的任务重,除了每年两次对政府财政预决算进行常规性程序性例行审查监督外,很难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常态化的跟踪监督,导致监督缺位现象严重,人大的监督职能和权威性也很难发挥。有鉴于此,建议地方人大根据财政审查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求,在市县两级督促设立人大预算工委,同时选配必要的专业人员,充实工作力量;暂时没条件成立的要增加人员编制(市按4-8人配备、县区应不少于4人),落实工作经费,确保人大对政府财政预决算的全方位审查,促进监督工作常态化。2、建立预算审查专家咨询库,借助“外脑”发挥作用。财政预算工作专业性、政策性强,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再到财政决算、管理和监督,各个环节都需要行家;而财政预决算审查监督又是法律性、时效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但是目前地方人大特别是市县两级人大由于缺少财政预算的专业人才,很难对财政预算实施全面有效的审查监督,致使财政监督流于形式,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建议一方面从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中选配一些懂经济、法律、财政与金融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充实到专门工作委员会,专司财政预决算审查;另一方面建议建立专家咨询库,从当地聘请具有金融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和专家教授等专业人员组成财经专家咨询库,或者随机抽取一批具有非官方背景,多年从事财政、金融、财务、统计、经贸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组成预算审查顾问团,直接参与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借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提出咨询意见,全面加强预算监督。这样既能有效地发挥好这些经济专家的参谋助手作用,提高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专业化程度;又能弥补和缓解人大审查财政预算业务专业人才不足,增强人大监督的效果。3、和政府财政互联互网,实现在线动态监督。目前地方人大对政府财政预决算多停留在程序性审批上,难以实施实质性的审查监督。多年以来只所以会是这种状况,最主要的是无法对预算收支实现全程动态监督,而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信息化联网在线检测制度,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制度。四川省人大和西安市人大早在2011年就实行了在线联网动态监督财政预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建议省市人大尽快和政府财政部门沟通协商,为市县(区)人大开发配置财政预算监测分析系统,实现互联互网、信息共用、在线监督。各县区可利用金财工程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与财政部门国税支付系统、预算执行系统、会计核算系统、惠农支付中心等其他金财系统和网络业务系统对接联网,从预算编制、下达、执行及其结果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才能真正看好人民的“钱袋子”,实现从程序性审批到实质性监督方式的转变。4、坚持提前介入,规范预算编制。新预算法对新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和调整、决算。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特别要求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细化预算编制,推进部门预算,建立和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将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从目前市县两级财政预算编制情况看,政府预算只是本级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是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等方面的收支预算,其中包括少量基金预算,国有资本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基本没有,债务也未纳入预算范畴,这与新预算法要求全口径预算的预期目标极为不符。这就要求地方人大要提前介入,与政府财政部门沟通协商,按新预算法规定,逐步推进和规范预算编制,细化预算分类,建立全口径预算体系,督促政府深化改革部门预算,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确保提交同级人大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要按其保障功能分类编列到项,明确支出方向;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基本支出编列到款,说明支出用途。这样才能真正使“外行看得懂,内行看的清”,实现公共财政预算功能。5、实行绩效评价,推行阳光财政。衡量财政预算是否科学、可行、有效,关键要看审查批准的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如何?而对财政预算安排与执行结果挂钩进行绩效评价,对外公开是接受社会监督,增强人大工作效能的重要保障。为此建议市县人大建立和完善人大审查监督政府财政预算与执行情况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年初定编制、定预算,年中进行调查检查,年终分析考评,执行结果与下年预算安排挂钩,并将这些结果对外公开,以实现财政预算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地方人大每年可选定1—2个部门预算和1-2个重大的政府投资项目借助审计力量进行预算收支的第三方评估和审计,追踪问效;还可开展试行对政府采购、政府债务、民生工程、“三公经费”等专项预算的绩效评价工作,并将评估结果通过一定方式对外公开,接受社会公众对公共财政预算的监督,促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

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之间的收支划分。我国预算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改革,总体上是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由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到逐步实行多种形式的分级管理体制。

新预算法若能出台会对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产生怎样的影响?

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预算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是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2014年8月,全国人大修订了《预算法》,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奠定了法律基础。修订后的《预算法》明确规定建立全口径预算体系,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闭环制度,系统规范转移支付,并将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纳入法律。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史政文认为,新预算法明确要求所有政府收入和支出都应纳入预算。这意味着,今后政府在法律层面上的预算外资金将被彻底终结。告别实施了20年的旧预算法,新预算法正式实施。新预算法在总体要求中明确指出,要 "建立完整、全面、以人为本的预算制度,保障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将在新预算法的基础上推进地方财政的改革。原预算法是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制定的,于1994年3月22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原预算法在规范预算管理、促进依法理财、加强宏观调控、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公共财政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原预算法已难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存在着预算内容不完善、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预算执行不严格按照规定和规范等问题。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修改解答

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日前完成实施20年来的首次大修,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预算法回应百姓期待重点修改了哪些内容?传递出怎样的改革动向?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本周接受记者采访为公众详解新预算法。新预算法折射下一步改革方向楼继伟说,1995年开始施行的原预算法在今天已难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尤其是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有必要全面修改预算法。他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此次修改突出预算的完整性,政府全部收支要纳入预算管理;遵循预算公开原则,强调预算必须接受社会监督;更加符合经济规律,拓展预算审核重点、完善地方债管理等多处修改,传递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方向。亮点一: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新预算法一大亮点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如第4条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5条明确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楼继伟说,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收入是全口径的,不仅包括税收和收费,还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支出也要涵盖广义政府的所有活动;同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避免地方政府债务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人大监督。亮点二:避免“过头税” 预算审核重点转向支出预算和政策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查重点是收支平衡,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于是在客观上带来预算执行“顺周期”问题,容易导致收入征收部门在经济增长放缓时,为完成任务收“过头税”,造成经济“雪上加霜”;而在经济过热时,为不抬高基数搞“藏富于民”,该收不收,造成经济“热上加热”。楼继伟说,新预算法旨在改变这一现状,将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同时,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通过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或短收问题,如超收收入限定冲抵赤字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出现短收,允许增列赤字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弥补等。这些规定强调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有助于避免收“过头税”等行为,增强政府“逆周期”调控政策效果。亮点三: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减少“跑部钱进”针对地方可自由支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偏小、限定用途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繁杂、交叉重复、资金分散、配套要求多等问题,新预算法第16条、第38条、第52条等条款对转移支付的设立原则、目标、预算编制方法、下达时限等做出规定。楼继伟说,新预算法重点规范了专项转移支付,如强调要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除国务院规定上下级政府应共同承担事项外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等,有利于减少“跑部钱进”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也有利于地方统筹安排预算。亮点四:“预算公开”入法从源头防治腐败与原预算法相比,新预算法首次对“预算公开”做出全面规定,第14条对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转移支付、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等社会高度关注事项要求公开作出说明,并在第92条中规定了违反预算公开规范的法律责任。楼继伟认为,将预算公开实践成果总结入法,形成刚性的法律约束,是预算法修改的重要进步,有利于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而对于预算不够细化问题,新预算法第32条、37条、46条等多处做出明确规定,如强调今后各级预算支出要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楼继伟说,按功能分类能明确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知道政府支出是用到教育上还是水利上;按经济分类则明确反映政府支出按经济属性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知道有多少用于支付工资,多少用于办公用房建设等。两种方式不能偏废,分别编制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预算有利于更全面理解预算是怎样实现的。亮点五:严格债务管理 防范债务风险相比原预算法,新预算法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套上预算监管的“紧箍咒”。楼继伟说,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虽总体可控,但大多数债务未纳入预算管理,脱离中央和同级人大监督,局部存风险隐患。按照疏堵结合、“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改革思路,新预算法第35条和第94条,从举债主体、用途、规模、方式、监督制约机制和法律责任等多方面做了规定,从法律上解决了地方政府债务怎么借、怎么管、怎么还等问题。亮点六:“勤俭节约”入法 违纪铁腕追责针对现实中的奢侈浪费问题,新预算法对于厉行节约、硬化支出预算约束做出严格规定,如第12条确定了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第37条规定严控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等。楼继伟说,相对于原预算法仅就擅自变更预算、擅自支配库款、隐瞒预算收入等三种情形设置了法律责任,且不够具体明确,新预算法重新梳理了违法违纪情形,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在第92、93、94、95四条里集中详细规定了法律责任。如对政府及有关部门违规举债、挪用重点支出资金,或在预算之外及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此外,如构成犯罪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将抓紧修订预算法实施条例新预算法即将施行,贯彻实施如何不打折扣至关重要。楼继伟表示,关键要做好新预算法实施的立法配套工作。他指出,中央层面需按照新预算法确定的原则及授权,抓紧修订预算法实施条例,研究制定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资金支付、政府债务管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地方层面可制定有关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或者地方性法规。总之,要加快形成一套较完善的现代预算制度,增强新预算法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为依法理财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新预算法的五大特点

新预算法指出“举措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措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自己来源,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此外,新预算法开了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正门”,同时也堵上了地方政府举债的“偏门”——“除前款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措债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同时,新预算法将强化总量监管和风险防控。“国务院建立地方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国务院财政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监督。”

审计局在审计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时就重点审计哪些方面

一是重点关注预算体系审计。新预算法明确规定 “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由此,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应关注财政部门预算体系是否建立健全;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是否都纳入预算,实行了全口径预算;各块预算是否保持完整、独立,并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加大政府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的审计监督力度是当前扎实推进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收入是全口径的,不仅包括税收和收费,还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加强政府收入征管审计,促进税收政策制度改革、规范非税收入征缴;支出也要涵盖广义政府的所有活动。同时,要持续跟踪审计地方政府性债务,注意反映和揭示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的贯彻落实。二是重点关注预算绩效审计。新预算法中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等多处将预算绩效的思维贯穿于各环节中。在第六章预算执行中,要求各级政府及预算部门与单位,必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同时,新预算法坚持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部门、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预算之外或者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的,责令改正,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开除处分。所以,审计部门也应重点关注预算绩效,将预算绩效作为审计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看预算部门与单位是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体系是否健全完善,评价方法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将上年度预算支出绩效的评价结果作为本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否贯彻了勤俭节约的原则,各部门、单位有无在预算之外或者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三是重点关注政府债务审计。新预算法限制了债务举借主体和方式,主体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省级政府,方式是只能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不得采取其他方式筹措。也就是说旗县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新预算法还明确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审计部门审计政府债务时,应重点查看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有无举借债务和为单位或个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同时还要关注以前年度债务化解情况,看是否制订了化债计划,是否新增隐形债务,分析政府偿债能力,预测债务风险,为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四是重点关注制度执行审计。一是关注转移支付制度的执行。新预算法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共五项条款规定了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原则、制度目标、覆盖范围、运行机制及转移支付预算的编制和有关违反转移支付制度的责任追究罚则等。审计部门应重点关注有关部门有无擅自改变上级政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途的行为,并重点审查财政部门是否将全部收支均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各预算部门、单位有无违规将预算资金转入财政专户或是将财政资金从零余额账户支付到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行为。五是重点关注结转资金审计。新预算法第四十二条“各级政府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应当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各部门、各单位上一年预算的结转、结余资金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发挥,审计机关应加大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的审计力度,重点查看财政部门指标系统和财政各科室代列项目,看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是否用于下一年结转项目的支出,结转项目年度超过一年的,是否收回同级财政总预算统筹安排;对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安排形成的结转项目是否按具体规定执行;连续结转两年及以上的,是否一律收回资金是否依照国务院、财政部关于结转结余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本级财政总预算统筹安排;对常年累计结余结转资金常年累计结余结转资金规模较大的部门,在编制下一年度部门预算时,是否适当压缩部门财政拨款预算总额。六是重点关注预算调整审计。新预算法第六十八条和第七十二条强化了各级政府收支约束及各部门、单位的预算支出约束,规定“在预算执行中,各级政府一般不制定新的增加财政收入或者支出的政策和措施,也不制定减少财政收入的政策和措施”。“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者项目间的预算资金的调剂,确需调剂使用的,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所以审计部门应关注政府有无随意开增减收入和增加支出的口子;必须调整预算的,是否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是否对调整事项的理由、项目、数额进行了说明,预算调整的幅度有多大等;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是否严格执行预算,不同预算科目、不同项目间有无随意调剂使用。

从国际上看,目前有关社会保障预算编制的模式大致分为四种( )。

【答案】:A、C、D、E本题考查中国全口径预算模式的选择。从国际上看,目前有关社会保障预算编制的模式大致分为:基金预算、政府公共预算、政府公共预算下的二级预算、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ACDE项正确。不包括B项,错误。

新预算法修订在哪些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一,新预算法完善了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透明预算制度  原预算法涉及的,基本上是公共财政预算的内容。新预算法明确规定 “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新预算法明确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新预算法增加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外,经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20日内由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安排、执行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  二,新预算法改进了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查的重点是收支平衡,同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新预算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新预算法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作为实现跨年度预算平衡、调节年度资金丰歉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说,一个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短收了,要通过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来弥补;超收了也不能“突击花钱”,只能用于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三,新预算法规范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债务风险  原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新预算法从五个方面对地方政府举借债务作出限制性规定:一是限制主体,经国务院批准的省级政府可以举借债务;二是限制用途,举借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三是限制规模,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省级政府在国务院下达的限额内举借的债务,报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四是限制方式,举借债务只能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不得采取其他方式筹措;五是控制风险,举借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  四,新预算法完善了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新预算法增加规定:财政转移支付以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除按照国务院规定应当由上下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项外,上级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上级政府应当提前下达转移支付预计数,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将上级提前下达的预计数编入本级预算。  这些规定有利于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公开性,有利于减少“跑部钱进”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  五,新预算法坚持厉行节约,硬化预算支出约束  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奢侈浪费问题,新预算法坚持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部门、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预算之外或者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的,责令改正,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开除处分。  现代预算管理的灵魂,是硬化预算对政府支出的约束,而硬化预算支出约束的关键在于不能随意开财政收支的口子。为此,新预算法增加规定:在预算执行中,各级政府一般不制定新的增加财政收入或者支出的政策和措施,也不制定减少财政收入的政策和措施。

我国政府如何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匿名用户2016-06-04展开全部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1. 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财政预算作为政府财政收支的基本计划,规定了预算年度内政府财政收支工作的范围、方向与重点,预算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事关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预算制度中存在的诸如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约束软化、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仅导致财政资金没能花在“刀刃上”,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影响政府形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关键就在于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即将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资经营预算这四大类预算之中,把全部的政府收支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注重财政资金投放的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2. 改变审核预算的重点,关注支出预算和政策目前,我国预算审核包括收入、支出和收支平衡三个方面,并以收支平衡作为审核预算的重点。当经济下行时,为控制赤字、完成预算,财税部门不得根据经济形势适当地减少财政收入,这无疑是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同理,当经济过热时,财税部门也不得通过适当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来抑制经济高涨。政府收支活动的相对固化,带来了政策执行中的“顺周期”问题,阻碍了财政政策宏观调控职能的实现。因而,将审核预算的重点从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使财政收入从任务变为预期,有利于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以发挥宏观调控职能。3.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保证财政可持续性尽管我国现行的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能较好地保证预算年度之内财政收支平衡的实现,但其弊端也日益突显:其一,这种财政收支的短期行为使财政政策无法在更长的年度内有效、灵活地应对经济周期;其二,若审核预算的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以往收支平衡的状态将被打破,并且为进行宏观调控及保障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财政赤字将成为常态,这使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愈发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应改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从中长期对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

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三个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

1. 全口径财政收入就是全地域内财政收入 。这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政府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2.财政总收入 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政府的财政总收入指的是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政府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及海关关税收入。3. 地方财政收入指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基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财政收入指的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

一般预算收入 可用财力 全口径财政收入区别

根据定义自己看区别吧。 全地域内财政收入 这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或者全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政府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 一般预算收入(general budget revenue),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国家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一般预算收入是与原来的“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中的“预算收入”相对应的概念。1997年6月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取消预算内、预算外收支界限后,财政总预算的收支体系也随之变化,将一部分原来属于预算外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但对这部分新纳入预算的收入又需要保持其专用性,不能与原来的预算收入统一分配。因此,预算收入被分为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两部分。地方性一般预算收入,就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地方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一般指税收收入。  预算收入指在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措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我国预算收入的基本形式包括:税收、上缴利润、规费及公债等。   预算收入主要包括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政府收费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也是目前世界各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目前来自税收的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流转课税、所得课税、资源、财产和行为课税。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在内所有财政收入。   地方可用财力是指地方政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支配财政资金之和。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划分,地方可用财力主要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四大部分

我国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方针最先是由党的什么提出?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全口径预算”,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并致力于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预算管理。

全口径预算决算的特征

1.监督与行政并存。2.程序化。3.法制化。4.公开化。注:1.全口径为中国统计专用术语。2.监督主体为狭义概念,仅限人大监督。

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意义

全口径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的一场革命。终极目标是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其中,并进行高效、统一管理,这实际上不仅仅规范了财政资金,还涉及大量地方政府事权的规范,要求将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高度匹配,并建立综合的政府收支问责机制,由人大等机构对政府行为进行预算控制,是财政收支管理向政府理财观念转变的深刻变革,是执政者自己对自己的改革,其潜在意义不亚于一次革命。

全口径预算管理有哪些内容

全口径预算就是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其目标定位于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是将所有类型的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全口径预算管理分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四大预算。只帮你找到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我是从智库百科里查找到的,你也可以去搜搜看。

.试论述如何加强全国及地方各级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

1、建立人大常委会与政府财政国库支付系统联网程序,以便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2、加强与政府预算编制部门的协调,继续改进和规范报送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实现统一格式,细化预算科目,完善预算内容,全面推行部门预算。3、探索进一步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监督管理的新途径。在条件成熟时,通过制定监督条例或作出决定的方式,明确预算外资金的监督管理原则,完善监督程序,强化监督措施。4、加强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关于预算审查监督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代表、委员和常委会有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

新预算法实施条例评析:社保预算、国库、地方债、税收返还 杨志勇

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以来,预算改革加快进行,现代财政制度也在加快建立和完善之中。近日,新预算法实施条例颁布并将于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这将为进一步落实预算法,巩固财政改革前期成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让财政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预算法涉及面广,预算法实施条例同样如此。本文只就新预算法实施条例中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库管理、地方债管理、税收返还等谈点看法。财政补贴体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公共属性新预算法实施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位一体,形成了统一的预算体系。四本子预算各有特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更是如此,具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对所服务的人员更有针对性。但四本子预算均有公共属性,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得到财政补贴。新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在精算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运行,一般公共预算可以根据需要和财力适当安排资金补充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一规定可见一般公共预算在预算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于一个人口老龄化且老年人存量较大的国家来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可持续性是个大问题。最近几年,一般公共预算补助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金额越来越大。2019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3152.13亿元,支出74740.78亿元,结余8411.35亿元,而当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中来自财政补贴(即来自一般公共预算)的有19103.12亿元,这意味着如果没有财政补贴,社会保险基金年度可持续运行都成问题。人口老龄化意味着领取养老金人口占比的增加,意味着医疗费用的增加。前者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后者加大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医疗费用水平与医疗技术进步有关。一些疾病本来不可治疗,但随着技术进步,或可治愈,或不能治愈但可以带病生存,相应的医疗费用增加,相应的养老金支出也会增加。医疗技术与其他许多技术进步不太一样,在短期内医疗费用有可能不降反升。而且,医疗保险支出还与社会进步有关。一些疾病原先未纳入医保范围,随着社会进步纳入医保,医保支出就会增加。当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可持续性遇到困难时,或改革社会保险基金制度,或加大财政补贴,新实施条例为加大财政补贴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支持。各级国库库款的支配权属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国库管理最为引人注目。有人费心费力要在新实施条例中找到相关争论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早在2000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之初就已确定了大方向。国库库款如何支配,看似争议最大,但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新预算法第五十九条就有明确的规定:“各级国库库款的支配权属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未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冻结、动用国库库款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的库款。”而且,新预算法第九十三条还有人员问责的规定,即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违反预算法规定冻结、动用国库库款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库款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新实施条例第九十三条对违反预算法法规定冻结、动用国库库款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库款作了明确的界定,直指六种行为:未经有关政府财政部门同意,冻结、动用国库库款;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违反规定将所收税款和其他预算收入存入国库之外的其他账户;未经有关政府财政部门或者财政部门授权的机构同意,办理资金拨付和退付;将国库库款挪作他用;延解、占压国库库款;占压政府财政部门拨付的预算资金。无疑,这些规定让国库库款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库管理的现代化。建立健全地方债风险防范机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新预算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新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对此作了细化,即:“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债务限额,由财政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总限额内,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并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需要,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债务余额不得突破国务院批准的限额。”新预算法第三十五条还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地方政府违规担保一度是地方债风险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新预算法的规定已经堵上这一漏洞,强化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新实施条例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作了明确的界定,即使用的是债务限额大口径的概念,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新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对省级政府财政部门如何管理本地区债务作出规定;“接受转贷并向下级政府转贷的政府应当将转贷债务纳入本级预算管理”,突出了各级政府债务的全口径预算管理;“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统一管理本地区政府债务”突出了地方债务管理的主体责任。新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财政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组织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状况,对债务高风险地区提出预警,并监督化解债务风险。”这是对新预算法“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国务院财政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监督”规定的细化和扩展,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全流程管理。税收返还似应明确划归转移支付新实施条例在细节上仍有一定完善空间。关于“税收返还”的处理就是一例。先来看现实是怎么做的。根据2019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决算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中有“税收返还及固定补助”。根据新实施条例第九条的界定,一般性转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财力补助;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我们可以将“税收返还”理解为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一种。但是,新实施条例中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均有将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并列的表述。第十二条规定:“预算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称转移性收入,是指上级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上解收入、调入资金以及按照财政部规定列入转移性收入的无隶属关系政府的无偿援助。”第十三条规定:“转移性支出包括上解上级支出、对下级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调出资金以及按照财政部规定列入转移性支出的给予无隶属关系政府的无偿援助。”第三十三条和第三十四条也将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并列。显然,新实施条例这四条的规定未将税收返还视为转移支付的一种。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税收返还与转移支付关系的现实处理经历了一个过程。最初,税收返还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一种;接着,税收返还单列,不作为转移支付;后来又把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放在一起,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在做法上二者并列;再后来,转移支付又包括税收返还。从最近的转移支付分类来看,新实施条例在这一点上似未全面吸收改革的成果。从理论上看,税收返还既然是一级政府给另一级政府的财力转移,那么它就完全符合转移支付的定义,将它归类为转移支付是站得住脚的,没有必要将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并列。(作者杨志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预算法 重点解决的六个问题是什么

一、以建立全口径预算为重点,完善政府预算体系;二、以提升政府管理水平为重点,加快建立透明预算制度;三、以改进预算控制方式为重点,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四、以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为重点,全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五、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夯实预算执行管理;六、以规范举债行为为重点,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还是地方级财政收入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就是一般预算收入,不是全口径财政收入,只是地方级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地方级财政收入还包括基金收入。

整改预算申请报告

整改预算申请报告   预算是国家机关、团体或事业单位等对于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下文是申请书网整理的整改预算申请报告,希望能帮助到你。   整改预算申请报告(一) 蕉城区教育局:   我校占地20000M,现有教职工40 人,其中专任教师32人,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8人,其中寄宿生67人,是一所九年制寄宿制学校。为迎接国检,全面提升校容校貌,根据区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目前学校部分硬件设施陈旧或残缺不全,需要投入资金对校舍进行维修整改。   蕉城区特殊教育学校   20XX.10.24   整改预算申请报告(二)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XX次会议报告20XX年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了《关于20XX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并作出了《关于加强对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整改监督的决定》。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要求各部门单位强化审计整改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纠正审计查出的问题。同时,要求突出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硬化手段、规范管理,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各相关责任单位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成立审计整改工作机构,制定审计整改工作方案,明确审计整改工作责任,落实审计整改工作措施,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研究,深刻剖析,逐条整改,对暂时不能整改到位的,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   截至10月底,《审计报告》中反映应整改的问题27个,已整改到位21个,涉及单位26个,正在整改的问题6个,涉及单位5个。家电摩托车补贴资金违规共立案调查23家,刑事拘留16人,取保候审12人,批捕1人。追回家电摩托车补贴资金733、27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整改效果。   二、审计整改落实情况   (一)关于年初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和细化问题。20XX年市本级已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不够完整问题已整改到位。   年初预算不够细化问题,主要是预算编制时间与部分专项工作任务确定时间存在差异造成的。我市部门预算编制时间较早,一般于每年9月份开始编制下年预算,而一些专项资金如教育费附加和城市维护费等支出,具体安排项目在预算编制时无法确定,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调研论证,在次年5、6月份才能落实到项目,项目安排情况已单独向人大汇报。今年将督促有关部门提前做好专项资金项目准备工作,争取20XX年相关支出与部门预算同步向人大汇报。   (二)关于部分用地单位至今年5月拖欠国土出让收入41593、94万元问题。今年以来,市政府对国土出让收入清欠工作抓得紧、谋划早,多措并举进行清缴。一是召开清欠动员大会和每月的工作调度会,研究部署清欠工作任务,调度清欠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清欠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加强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下达催缴通知书,组织人员上门催缴;三是强化清欠工作措施,对欠缴单位采取停办一切手续、不准参加新的"土地招拍挂等措施。对无任何理由长期拖欠国土出让收入的单位,由国土部门提请仲裁,再通过司法程序进行强制收缴。在今年5月份以前收回4、11亿元的基础上,至10月20日,又收回国土出让收入欠款2451、57万元。   目前仍欠缴国土出让收入39142、37万元,其中:20XX年以前欠缴20294、37万元,欠缴单位12个,20XX年度欠缴18848万元,欠缴单位2个。14个欠缴单位中有两个欠缴大户:即小埠投资开发集团公司欠缴10200万元,占欠缴总额的26%;湖南中宁置业有限公司欠缴16650万元,占欠缴总额的43%。10月8日和10月17日,市政府分别专门召开国土出让收入欠款清缴调度会,要求欠款单位尽快缴清所欠国土出让收入,逾期未缴的收取一定滞纳金,小埠投资开发集团公司和湖南中宁置业有限公司均已承诺11月底前缴清欠款。   (三)关于国土出让收入XX3749、96万元未及时清算缴入国库作政府性基金收入,资金存放在市乡镇财政管理局和市非税收入管理局问题。20XX年前,市级国土出让收入由市乡镇财政管理局负责设立专户统一征收,实行至20XX年12月,存放在市乡镇财政管理局至20XX年12月,存放在市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四)关于国库集中支付指标结余挂账23856、9万元问题。主要是特设专户项目进度及上级指标下达过缓造成指标结余较大。这部分结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程在建、项目未完工或已完工但未办理结算形成的结余;二是特设专户项目进度过慢形成的结余;三是零星指标未及时清理使用形成的结余;四是待付的往来资金或代管资金结余;五是非税收入结余;六是项目完工结算后形成的专项净结余;七是正常经费结余。 今年7至8月,按照市人大及市财经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市财政局多次召集会议、制订方案,对市直集中支付单位指标结余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清查,认真查找原因,提出了处理意见和建议。一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二是及时清理零星指标;三是加强往来资金清算;四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五是统筹安排结余资金。同时,拟在编制20XX年部门预算时,将20XX年结余指标纳入部门预算,部分结余资金由市财政收回统筹安排。对已完工结算项目产生的净结余,由市财政收回,统筹安排用于下年度新增项目;对纳入预算管理,实行以收定支方式拨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确定拨付比例时综合考虑上年度指标结余情况,对拨付后至下一年度7月1日仍有结余的指标,由市财政收回;有正常经费结余的单位,原则上不考虑追加工作经费,对拨付后至下一年度7月1日仍有结余的指标,由市财政收回。   (五)关于财政专户归口管理不彻底问题。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清理整顿地方财政专户的整改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专户管理意见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专户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高度重视财政专户管理工作。一是狠抓财政专户清理整改;二是狠抓财政专户归并、撤销;三是狠抓财政专户归口国库管理。印发了相关文件,明确了工作职责,分工协作,逐步推进。同时,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建立健全财政专户管理长效机制,结合上级审计和同级审计提出的整改意见,出台相关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工作职责,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建立不相容岗位严格分离制度,完善财政专户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财政专户资金安全高效运行。至10月底止,除根据《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保留户已实现非税与国库共管,8个土地出让收入支出账户撤并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本月可完成,市本级财政专户归口管理已整改到位。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机制。一是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坚持绩效优先理念,强化部门预算支出主体责任。从20XX年起凡是向市本级财政申报5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同步申报绩效目标。预算批复时同步批复绩效目标,预算执行时同步跟踪绩效目标。对没有按时完成绩效目标,工作不规范,评价结果差的,下年度不予安排或调减预算。二是建立资产配置预算审核制度,加强政府采购方式审批,实行基本建设计划申报,促进预算编制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机结合。三是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加强政府采购方式审批,在批复政府采购预算时一并批复政府采购方式。四是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合理设定专项资金,逐步淡化专项资金   (二)进一步强化财政精细化管理。一是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科学研判,密切关注财税政策的调整,切实将研判结果及财税政策变更对我市财政的影响纳入到财政收入管理中。同时,积极跟踪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监管。一是严格预算评审。严格执行财政、审计和建设三家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预算控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郴财办〔20XX〕12号),明确预算控制价的约束作用,对不执行预算控制价管理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财政部门不拨付建设资金、招标主管部门不予招标备案,审计机关依据有关规定予以核减。二是加强重点环节监管。严把招投标关、变更关和监理关,明确投资概算调整的审批程序,严格控制项目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对重点项目实行审计全程跟踪审计,控制建设成本。三是建立投资项目资金绩效和风险评价制度。由市财政局牵头,组织专家和中介机构成立资金绩效和风险评价小组,对项目资金概算、预算执行、财务管理、债务风险等进行评审,为项目建设决策提供依据。四是建立投资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制度。由市审计局牵头,抽调专家组成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项目建设进行跟踪监督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违法违规事项。   (四)进一步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审计整改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审计整改的第一责任人,也是问责和责任追究的重点对象,问责的主要内容要在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等方面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二是建立审计整改结果报告制度。被审计单位要在一定时间内,向政府、人大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并逐步公告被审单位审计整改结果,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予以曝光。三是建立审计整改跟踪检查机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跟踪检查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采用审计报告意见与建议以及处理审计移送事项的结果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计结论落实反馈制度和审计回访制度,确保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以落实,发现的问题得以整改。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年**月**日   整改预算申请报告(三)   县审计局关于《县水利局原局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悉(平审责报[20**]3号),我局高度重视审计问题整改工作,专门成立审计问题整改小组,落实人员加强“四公”经费管理并认真组织往来款项等各项遗留问题整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四公经费管理   20**年我局切实加强“四公”经费监督管理,减少“四公”消费支出,20**年县节支办核定我局“四公”经费61.10万元,截至3月底我局“四公”支出13.6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69%。   二、切实做好往来款项清理工作   (一)往来款项未清理问题。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我局往来款挂帐时间基本上是在20**年以前发生的,20**年清产核资我县已经组织进行过一次清理。根据平德会专审(20**)第038号县水利局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内容反映,当时县里委托德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对县水利局截至20**年12月31日的资产清查工作结果进行审计。我局为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及时提供会计资料和资产清查相关资料。20**年资产清查工作结果已报县国资办。   (二)当前进行清理、调整结算往来款项有5笔,具体项目如下   其他应收款   1、个人应收款中2000元(差旅费借款),挂帐时间20**年11月,已经收回个人借款殷为东2000元(在行政退休人员重阳及春节慰问补贴2000元支出中),会计分录、借:事业支出-个人家庭补助支出-其他2000元;贷:其他应收款-个人应收款-殷为东2000元。另外,在审计意见征求期间,我局已收回个人应收款中肖兵的个人借款5000元。   2、单位应收款中县水土保持监督所55000元(暂借款办公经费),其中挂帐时间是20**年2月30000元、20**年1月25000元。现县水利局和县水土保持监督所在20**年已合并为同一帐套,已不存在应收款、应付款或上级补助收入帐务处理问题;现已经根据原会计分录内转调帐。   A、原会计分录情况   水利局帐套原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县水土保持监督所30000元   贷:银行存款30000元(20**年2月28日暂借办公费)   借:其他应收款-县水土保持监督所25000元   贷:银行存款25000元(20**年1月28日暂借款)   县水保所帐套原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30000元(20**年2月28日暂借办公费)   贷:上级补助收入30000元(20**年3月份会计分录有误)   借:银行存款25000元(20**年1月份暂借款)   贷:其他应付款-县水利局25000元   B、内转调帐后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水保所-县水利局25000元   贷:其他应收款-单位应收款-县水土保持监督所25000元   借:事业结余-基本结余30000元   贷:其他应收款-单位应收款-县水土保持监督所30000元   3、单位应收款中德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5000元(预付审计费),其中挂帐时间20**年12月,德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已开据发票审计费5000元,我局已作支出并收回预付款。会计分录,借:事业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劳务费5000元;贷:其他应收款-单位应收款-德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5000元。   其他应付款   1、县水政监察大队20**年8月6日向县水利局汇入暂存款350000元,在20**年8月9日回收暂存款280000元准备购车,后因县里有规定下属单位不能购车于20**年8月11日又向上级单位县水利局汇出购车款280000元(此笔县水利局做其他收入)。现县水利局和县水政监察大队在20**年已合并为同一帐套,已不存在应收款、应付款或其他收入帐务处理问题;现已经根据原会计分录内转调帐。   A、原会计分录情况   水利局帐套原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350000元(20**年8月6日大队汇入暂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县水政监察大队350000元   借:其他应付款-单位及个应付款-县水政监察大队280000元   贷:银行存款280000元(20**年8月9日退回暂存款)借:银行存款280000元(20**年8月11日大队汇入购车款)   贷:其他收入-其他280000元   县水政监察大队原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县水利局350000元   贷:银行存款350000元(20**年8月6日汇出暂存款)   借:银行存款280000元(20**年8月9日收回暂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县水利局280000元   借:其他应收款-县水利局280000元   贷:银行存款280000元(20**年8月11日汇出购车款)   B、内转调帐后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单位及个应付款-县水政监察大队70000元   贷:其他应收款-水政大队-县水利局70000元   借:事业结余-基本结余280000元   贷:其他应收款-水政大队-县水利局280000元   2、单位应付款有工程结算多余款24747元,其中工程竣工多余款:标准堤钱仓段12994.99,标准堤肖江段8198.63,标准堤宋埠段3554.17,并正在和财政等单位对接中,已做好项目计划,预备起草财政局和水利局联合发文,准备调整安排用于三段标准堤维修养护项目。   三、加强人事管理   县水利局人员超编是历史遗留问题,20**年以来我局加强人事管理,积极争取编制,截至20**年底水利局核定编制数由151人增加到的156人,并提前退休一批工作人员,实有人数由174人减少到159人,人员超编造成财政支出增加情况得到缓解了,同时我局考录工作人员都是严格按照县人力社保局核定的缺编名额内进行考录。   通过审计部门这次对我们水利局原局长陈先夏同志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我们认识到了财务管理方面还不够严谨。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我们在财务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财务制度,认真采纳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建议,并逐项予以整改。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年**月**日 ;

新预算法反映了现代预算管理的哪些基本要素

亮点一: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新预算法一大亮点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如第4条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5条明确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收入是全口径的,不仅包括税收和收费,还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支出也要涵盖广义政府的所有活动;同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避免地方政府债务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人大监督。亮点二:避免“过头税”预算审核重点转向支出预算和政策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查重点是收支平衡,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于是在客观上带来预算执行“顺周期”问题,容易导致收入征收部门在经济增长放缓时,为完成任务收“过头税”,造成经济“雪上加霜”;而在经济过热时,为不抬高基数搞“藏富于民”,该收不收,造成经济“热上加热”。新预算法旨在改变这一现状,将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同时,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通过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或短收问题,如超收收入限定冲抵赤字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出现短收,允许增列赤字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弥补等。这些规定强调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有助于避免收“过头税”等行为,增强政府“逆周期”调控政策效果。亮点三: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减少“跑部钱进”针对地方可自由支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偏小、限定用途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繁杂、交叉重复、资金分散、配套要求多等问题,新预算法第16条、第38条、第52条等条款对转移支付的设立原则、目标、预算编制方法、下达时限等做出规定。新预算法重点规范了专项转移支付,如强调要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除国务院规定上下级政府应共同承担事项外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等,有利于减少“跑部钱进”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也有利于地方统筹安排预算。亮点四:“预算公开”入法从源头防治腐败与原预算法相比,新预算法首次对“预算公开”做出全面规定,第14条对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转移支付、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等社会高度关注事项要求公开作出说明,并在第92条中规定了违反预算公开规范的法律责任。将预算公开实践成果总结入法,形成刚性的法律约束,是预算法修改的重要进步,有利于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而对于预算不够细化问题,新预算法第32条、37条、46条等多处做出明确规定,如强调今后各级预算支出要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按功能分类能明确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知道政府支出是用到教育上还是水利上;按经济分类则明确反映政府支出按经济属性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知道有多少用于支付工资,多少用于办公用房建设等。两种方式不能偏废,分别编制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预算有利于更全面理解预算是怎样实现的。亮点五:严格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相比原预算法,新预算法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套上预算监管的“紧箍咒”。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虽总体可控,但大多数债务未纳入预算管理,脱离中央和同级人大监督,局部存风险隐患。按照疏堵结合、“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改革思路,新预算法第35条和第94条,从举债主体、用途、规模、方式、监督制约机制和法律责任等多方面做了规定,从法律上解决了地方政府债务怎么借、怎么管、怎么还等问题。亮点六:“勤俭节约”入法违纪铁腕追责针对现实中的奢侈浪费问题,新预算法对于厉行节约、硬化支出预算约束做出严格规定,如第12条确定了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第37条规定严控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等。相对于原预算法仅就擅自变更预算、擅自支配库款、隐瞒预算收入等三种情形设置了法律责任,且不够具体明确,新预算法重新梳理了违法违纪情形,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在第92、93、94、95四条里集中详细规定了法律责任。如对政府及有关部门违规举债、挪用重点支出资金,或在预算之外及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此外,如构成犯罪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

依据《预算法》的规定,预算管理的原则包括:

【答案】:A、B、C、D《预算法》规定了预算管理的原则: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原则、全口径预算原则、收支平衡原则、预算法定原则、预算信息公开原则、分税制原则。

部门预算审计执行审计情况小结的回复及书面意见怎样写

一是重点关注预算体系审计。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由此,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应关注财政部门预算体系是否建立健全;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是否都纳入预算,实行了全口径预算;各块预算是否保持完整、独立,并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加大政府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的审计监督力度是当前扎实推进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收入是全口径的,不仅包括税收和收费,还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加强政府收入征管审计,促进税收政策制度改革、规范非税收入征缴;支出也要涵盖广义政府的所有活动。同时,要持续跟踪审计地方政府性债务,注意反映和揭示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的贯彻落实。二是重点关注预算绩效审计。新预算法中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等多处将预算绩效的思维贯穿于各环节中。在第六章预算执行中,要求各级政府及预算部门与单位,必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同时,新预算法坚持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部门、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预算之外或者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的,责令改正,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开除处分。所以,审计部门也应重点关注预算绩效,将预算绩效作为审计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看预算部门与单位是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体系是否健全完善,评价方法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将上年度预算支出绩效的评价结果作为本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否贯彻了勤俭节约的原则,各部门、单位有无在预算之外或者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三是重点关注政府债务审计。新预算法限制了债务举借主体和方式,主体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省级政府,方式是只能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不得采取其他方式筹措。也就是说旗县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新预算法还明确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审计部门审计政府债务时,应重点查看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有无举借债务和为单位或个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同时还要关注以前年度债务化解情况,看是否制订了化债计划,是否新增隐形债务,分析政府偿债能力,预测债务风险,为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四是重点关注制度执行审计。一是关注转移支付制度的执行。新预算法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共五项条款规定了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原则、制度目标、覆盖范围、运行机制及转移支付预算的编制和有关违反转移支付制度的责任追究罚则等。审计部门应重点关注有关部门有无擅自改变上级政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途的行为,并重点审查财政部门是否将全部收支均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各预算部门、单位有无违规将预算资金转入财政专户或是将财政资金从零余额账户支付到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行为。五是重点关注结转资金审计。新预算法第四十二条“各级政府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应当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各部门、各单位上一年预算的结转、结余资金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发挥,审计机关应加大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的审计力度,重点查看财政部门指标系统和财政各科室代列项目,看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是否用于下一年结转项目的支出,结转项目年度超过一年的,是否收回同级财政总预算统筹安排;对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安排形成的结转项目是否按具体规定执行;连续结转两年及以上的,是否一律收回资金是否依照国务院、财政部关于结转结余资金使用管理法,由本级财政总预算统筹安排;对常年累计结余结转资金常年累计结余结转资金规模较大的部门,在编制下一年度部门预算时,是否适当压缩部门财政拨款预算总额。六是重点关注预算调整审计。新预算法第六十八条和第七十二条强化了各级政府收支约束及各部门、单位的预算支出约束,规定“在预算执行中,各级政府一般不制定新的增加财政收入或者支出的政策和措施,也不制定减少财政收入的政策和措施”。“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者项目间的预算资金的调剂,确需调剂使用的,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所以审计部门应关注政府有无随意开增减收入和增加支出的口子;必须调整预算的,是否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是否对调整事项的理由、项目、数额进行了说明,预算调整的幅度有多大等;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是否严格执行预算,不同预算科目、不同项目间有无随意调剂使用。

请结合现实分析预算法修订后对我国经济社会能形成哪些正面作用?

(一)关于全口径预算本次预算法修正案强调全口径预算,即各级政府所有收支都纳入预算。预算包括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四本预算。相对于现行的预算法,四审稿还规定,政府的全部收支应当上缴国家金库,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解读:被认为是腐败温床的“小金库”经过多轮清理仍然普遍存在,其形成就源于现行的预算法未将政府全部收入纳入预算之中。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认为,本次预算法修正案最大亮点是对立法宗旨的完善,政府由管理主体变为管理对象,用法律约束行政权力,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表示,本次预算法修正案提出“全部收支都应当纳入预算”,且由原来的狭义公共预算扩展到四本预算组成的体系,这是比较大的进步。(二)细化预算编制提出各级预算支出应当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收入分为类、款、项、目;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分为类、款。解读: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介绍,目前我国预算收支编列包括按功能分类和按经济分类两套主要体系。当前,我国财政预算公开一般是按功能分类。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认为,政府支出只有按功能分类后再按经济分类,才能进一步细化预算,说明政府各项职能的具体支出差别,例如是发了工资,还是购置了其他资产。因此按经济分类有助于公众知晓资金用于何处,方便对政府的支出进行经济分析并行使监督权。此外,财政部应以预算法修订为契机,进一步调整每级的科目设置,尽可能加以细化。(三)关于预算公开本次预算法修正案规定应将本级政府举借债务情况,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解读:将“预算公开”入法。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机关运行费以及政府债务,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修改后的预算法可谓迈出一大步。不仅将“预算公开”入法,还规定公开的时效和内容。针对本次预算法修正案提出的地方债公开问题,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建议,这方面要注意预算修改一定要公开,也就是追加资金的预算调整要告知社会。而对于机关运行经费公众很关注人均费用,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表示,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应不断深入的要求,公开各部门人员数量和构成情况,或者直接公布人均行政经费支出的指标,也是满足公众监督需求的手段之一。(四)关于地方债务本次预算法修正案规定,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还明确地方政府举债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且要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解读:强调偿还责任和风险控制。在允许地方政府适度发债的同时,更强调偿还责任和风险控制。在当前地方举债有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重要性还不那么明显。但如果是在完全市场化的融资环境下,这一机制就会成为防范风险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提出了问责机制,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认为,地方政府违反预算法规定举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直接撤职或开除。最终真正能够实现在地方债发行方面约束政府和地方首长的目的。

什么是财政总预算

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机关核算、监督各级的预算总和。财政总预算是指各级政府将本级政府和下级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汇总编成的预算,可以分为平衡预算、复式预算、零基预算、赤字预算、盈余预算五种类型。财政总预算也可以称为“全口径预算”,包括税收总预算、非税收入总预算、债务收入总预算和基金总预算四部分组成。

如何解决预算赤字问题

匿名用户2016-06-04展开全部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1. 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财政预算作为政府财政收支的基本计划,规定了预算年度内政府财政收支工作的范围、方向与重点,预算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事关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预算制度中存在的诸如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约束软化、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仅导致财政资金没能花在“刀刃上”,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影响政府形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关键就在于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即将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资经营预算这四大类预算之中,把全部的政府收支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注重财政资金投放的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2. 改变审核预算的重点,关注支出预算和政策目前,我国预算审核包括收入、支出和收支平衡三个方面,并以收支平衡作为审核预算的重点。当经济下行时,为控制赤字、完成预算,财税部门不得根据经济形势适当地减少财政收入,这无疑是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同理,当经济过热时,财税部门也不得通过适当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来抑制经济高涨。政府收支活动的相对固化,带来了政策执行中的“顺周期”问题,阻碍了财政政策宏观调控职能的实现。因而,将审核预算的重点从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使财政收入从任务变为预期,有利于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以发挥宏观调控职能。3.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保证财政可持续性尽管我国现行的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能较好地保证预算年度之内财政收支平衡的实现,但其弊端也日益突显:其一,这种财政收支的短期行为使财政政策无法在更长的年度内有效、灵活地应对经济周期;其二,若审核预算的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以往收支平衡的状态将被打破,并且为进行宏观调控及保障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财政赤字将成为常态,这使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愈发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应改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从中长期对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

关于我国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中的各预算间资金往来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答案】:A、B本题考查我国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选项C错误,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能用于平衡一般公共预算。选项D错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收定支,不列赤字。选项E错误,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列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全口径预算体系,包括( )。

【答案】:A、B、C本题考查主要预算模式介绍。我国的改革目标是逐步建立起由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等构成的全口径预算体系。ABC项正确。不包括DE项,错误。

新预算法的预算法修改中的若干焦点性问题

预算的完整性,就是要把所有的政府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这是政府预算管理一项基础性要求。为此,新预算法删除了预算外资金的相关内容,代之以全口径预算,明确要求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四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第十三条),从而在法律层面上确立了全口径预算体系。全口径预算体系,从横向上来讲,即预算的组成,是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内的“四本预算”;从纵向上来讲,就是每一级政府一级预算,预算层级包括中央、省、市、县、乡的“五级预算”。1、预算组成:四本预算。总结近年来的预算实践经验,新预算法确立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组成的全口径预算体系,并对四本预算分别作了细化规定。一是四本预算的功能定位。一般公共预算,即常说的公共预算,是指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这也就是原来预算法所规范的狭义上的公共预算。为充分界定四本预算的定位与分工,明确预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新明确了四本预算各自的功能定位,从而形成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全口径预算体系。二是四本预算的编制原则。与各自预算的内容相适应,四本预算的编制原则也有所区别。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着眼于结余资金的保值增值,在精算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可持续性。三是四本预算的相互关系。在预算之间的关系上,四本预算之间保持独立完整并统筹协调,而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也就是说预算之间的衔接,只能通过一般公共预算。这三本新加入预算管理的预算案,与原来的公共预算一起,“有分有合”,形成了四本预算的全口径预算体系。2、预算层级:五级预算。按照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原则,新预算法明确了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五级预算的预算体系,将乡级预算也纳入法定的预算范围。因为乡镇政府是一级政权组织,其履行职责需要财力保障,而乡级人大的一项职权就是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监督预算的执行。而对于一些地方由县级政府代编乡镇预算的,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报请乡级人大审查和批准。 财政管理体制是规范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和财力分配关系的制度,是国家财政的基本制度,与政府预算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预算收入和支出管理的基础。只有明晰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实现上下级政府的财力余缺的有效调节,才能实现财政预算制度的有效运转。从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至今已经二十年,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调动中央和地方积极性,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中央财政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占比上升的同时,地方承担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却日益增加,中央不得不通过大量转移支付项目对地方给予补助,地方财政支出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度上升。2013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6019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6.6%,同期的中央本级财政支出20471亿元,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4.6%,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48019亿元,是中央本级支出的2倍多。加上营改增的不断推进,作为地方唯一主体税种的营业税逐步纳入到增值税这一中央地方共享税框架之内,地方税收入划分更趋弱势,日益影响到各级地方财政的独立正常运转。由于各方面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和具体规范内容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难以就政府间财权和事权划分、收入划分等核心内容达成共识,新预算法没有对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进行细化规定,而是沿用了原预算法的原则性规定,并将规范重点转向共识较多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法律上确立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条件下平衡地区间财力差距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专项转移支付主要解决外部性、中央地方共同之处责任以及实现特定目标等。近年来,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快速增长,201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42973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24363亿元,占56.7%;专项转移支付18610亿元,占43.3%。当前,财政转移支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过大、项目繁杂、配套过多、资金下达不及时等问题。为此,新预算法从三个方面对规范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是明确了转移支付的功能定位,即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二是规范了专项转移支付,要求设立要有法律依据、运行要有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资金配套要有严格限制。三是规范了转移支付的预算,要求编制要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下达时间要符合规定的时限等。这样规定,既适应了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当前整合规范转移支付项目的现实需要。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化、法治化,对当前正在推进的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分配力度,提高基层政府财力保障能力等各项财税改革也将发挥有效地推动作用。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是最好的监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财政预决算等政府财务资料都属于保密内容,直到2005年之前,全国人大开会期间,代表们审议的预算草案都要求严格保密并在会后收回。直到2010年,国务院有关部门首次对外公开部门预算。在此背景下,原预算法在预算公开方面的规定也是一片空白,没有对预算公开的具体事项作出明确规定。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预算公开的呼声日高,对“晒政府账本”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和强烈的诉求。新预算法在总结近些年来预算公开实践的基础上,从预算公开的内容、时间、解释说明以及法律责任等对预算公开的规定进行了全面的细化规定。一是规定了预算公开的内容,既包括预算,也包括预算调整和决算,既包括本级政府预算,也包括部门预算。二是规定了预算公开的时限,要求本级政府和部门的预算、决算分别在批准或批复后20天内公开。三是规定了预算公开的主体,其中本级政府预算由财政部门公开,部门预算由各自部门公开。总之,从预算公开的规定中可以看出,新预算法规定的预算公开,不只是预算草案的公开,而是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等整个财政运行过程的公开;不只是政府层面的公开,而是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全方位的公开。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公开,把政府预算的钱袋子晒到了阳光之下,把预算的“黑箱”变成了“透明箱”。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如何规范,是预算法修改中广泛关注的问题,每一次修改也都触动着各方面的神经。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地方政府债券一度风行,许多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修路建桥。为防范地方政府过度举债,1994年制定预算法时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第28条),堵上了地方政府发债的道路。但不少地方政府在发展中面临资金缺口,在土地出让金等收入之外,也开始寻求各种形式的债务性融资。特别是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地方融资平台等方式积累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急剧扩大,所形成的风险日益凸显。根据审计署对全国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债务情况的全面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债务总额约30.28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7.89万亿元,包括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7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或有债务4.34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较前两年大幅增长。虽然总体上看,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各项风险指标处于国际通行的控制标准范围内,风险总体可控,但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特别不少地方政府债务率超过100%,债务余额超过当地综合财力,甚至出现债务逾期等问题,需要加快予以规范和逐步化解。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也在逐步推进。在总结1998-2004年间中央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举债并转贷地方的经验基础上,2009年,国务院首次批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列入省级预算管理。2011年起,财政部开始推动地方政府自行发债。2014年5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上海、浙江、广东、深圳等10省市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举借债务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综合考虑地方发展需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等多方面因素,新预算法确立了堵疏结合的原则,即在为地方政府举债“开正门”的同时,也设置了若干安全阀来“堵偏门”,从六个方面确立了地方政府举债的基本规则。一是举债主体,规定只能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省级政府;二是用债方向,要求只能是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三是债务规模,实行债券发行限额管理,不能超额发行。四是还债能力,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资金来源。五是管理机制,规定了有关的债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等。六是法律责任,明确规定了违规举借债务或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法律责任。这些规定把地方政府在举借债务开闸的同时,为政府举债的风险能够控制在合理区间套上了法律的“紧箍咒”。 2001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来,逐渐形成了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国库管理制度,推动了预算资金支付的透明、安全和高效。目前,全国已有55万多个预算单位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为此,新预算法第61条正式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并明确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但是关于国库管理的具体方式上,围绕人民银行在国库上的职责定位,虽然只是经理还是代理的一字之差,人民银行、财政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各执一词,从一审争论到四审,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综合各方面意见,新预算法仍然维持了国库经理制的规定,这为国库经理与代理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为什么这么改呢?主要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监督、维护预算资金安全的角度考虑,即使在国库支付制度改革的情况下,也不能削弱央行国库作为第三方的监督制约作用,有必要赋予央行对国库支出业务进行必要审核的权限。因此,新预算法继续维持了原法规定的经理的表述,继续明确央行经理中央国库的法律条款,有利于央行依法履行经理国库职责。值得注意的是,新预算法还对财政专户进行了专门规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财政专户是各级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开设的资金账户,用于特定资金的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按照核算管理的资金类型,财政专户主要包括四类:专项支出财政专户(如粮食风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非税收入收缴财政专户、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赠款财政专户等。由于实践中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省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都有权审批财政专户,甚至一些市县也越权开设财政专户,导致财政专户数量众多,大量财政资金以各种形式存在商业银行,脱离国库的有效监督,滋生了“小金库”等腐败问题。社会上要求取消财政专户的声音很大,但考虑到不少财政专户(如社会保险基金账户、非税收入专户)有其现实必要性,新预算法给财政专户的设立留下了空间,并对财政专户的条文从批准设立、专款专用等方面进行了多次从严的修改完善,规定只有法律有明确规定或者经国务院批准的特定专用资金,才可以设立财政专户,并明确要求财政专户收入也要纳入国库管理,这样对财政专户作了最严格的限制,也为健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 法定性支出是指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规定的预算中必须安排的预算支出项目。目前,主要集中在教育、科技、农业等7个领域,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了相关预算支出不低于一定比例或增长幅度。此外,其他一些法规文件也对文化、社保、医疗等领域作出了预算安排的规定。法定支出的积极作用,是体现了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加快发展的预算支持。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固化预算支出结构、分割和肢解预算的完整性、削弱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等问题。同时,相关法律对于财政预算安排的规定,也影响到预算法的法律效力。为此,新预算法删除了预算审查和执行中涉及法定支出的规定,同时强调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编制中,国家确定的各项重点支出,应当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需要的前提下,予以优先安排。同时,还规定了在各级人大审查预算草案及预算调整方案时也明确将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预算安排是否适当作为重点审查内容。 从国外经验看,审查预算是议会的最重要的职责,议会通过对预算的控制实现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监督。在预算法修改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加强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真正实现通过预算对政府行为的控制与监督,各方面有着强烈的呼声。新预算法在总结近年来各级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实践中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对人大如何有效行使预算审查监督权作了较具体的规定。一是规定预算草案的细化要求。针对实践中预算过粗、“看不清、弄不懂”等问题,新预算法规定一般公共预算草案应当按照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编制,分别反映预算的支出方向和具体支出用途,按保障功能分类编列到项(类、款、项三级),按经济性质分类编列到款(类、款两级),通过二者结合,全面反映预算支出的全貌。同时,对转移支付支出的编制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完善预算的初步审查制度。实践中预算审查专业性强,而人大会期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新预算法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了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制度,明确初步审查的范围包括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和决算方案,审查机构由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县级人大常委会进行,规定了审查的时限要求等内容。三是明确了预算审查的重点审查内容、预算调整审查的有关程序以及预算执行监督的有关规定。

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的内容简介

《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主要讲述了:在我国,对于全口径预算管理问题的关注,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治理政府部门乱收费的尝试。为此而启动的“费改税”改革,最初的着眼点,是通过将五花八门的各种收费改为统一征税来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然而,费与税之间的所谓“对应调整”进程很快就让人们意识到,表现在政府收费上的种种弊端,并非出在政府收费本身。

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英文翻译

full-caliber budgetary administration

全面预算和全口径预算一样吗

不一样。全面预算和全口径预算不一样,全面预算的目标是实现企业整体利润最大化,整体业绩的提升,对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和沟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全口径预算的目标是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因素,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预算计划。但是全面预算和全口径预算,是管理学中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依据全口径预算原则,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有:

【答案】:C、D、E全口径预算包括四类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后三种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全面预算全面在哪?

每年10月份左右,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就开始编制第二年的预算了。在我们国家,政府财政预算被称为全面预算。 何为全面预算?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之所以称现在的政府预算是全面预算,是相对于以前单一的财政预算管理而言的。 2014年我国的预算法修订之前,政府的财政预算只包含一般公共预算,其他的财政收支活动,例如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等,都未纳入预算口径。 2014年全新修订的预算法,把政府预算的口径扩大了。现在除了一般公共预算外,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及社会保险基金都被纳入预算,也叫全口径政府预算。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全面预算家族里的各个成员吧。 1、“老大哥”——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是政府发挥公共职能最基础的手段了。 一般公共预算的收入主要来源就是与每个企业和公民都息息相关的税收收入。除此之外,政府举债筹得的资金、行政事业性的收费等也纳入收入。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的支出范围也比较广,比如体制内人员的工资奖金、基本的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等,可谓是挑起主要责任的顶梁柱。 “专一的二弟”——政府性基金预算。之所以称政府性基金预算是预算家族里最专一的那位,是因为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开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收入按规定专款专用,当年用不完,可以结转下年使用, “有钱的三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通俗理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就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利润、股息利息、清算等所得按一定比例上交国家的收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也主要是用于国有经济发展布局等再投资。 不同类型的企业上缴收益的比例不同,其中烟草、石油石化等资源型央企上缴比例最高。 “劳心劳力的四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就是统筹这部分收入与支出的活动。 如果想更细致得了解政府预算的具体收入、支出项目,可以参看《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每年年底,在制定下一年度财政预算时,财政部都会修订这本书,书中具体规定了下一年度财政收入及支出项目的类款项,每个体制内单位从事财务的人员可谓人手一本,因其封面为蓝色,故江湖人称“小蓝本”。

全口径预算的全口径预算的产生背景

伴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政府收支活动的复杂性日益增强,对传统预算原则形成了挑战。政府收支未能全部纳入预算,以及纳入预算的政府收支并非都受到了同样严格的预算管理和监控,这两大问题长期存在于政府收支预算管理之中,成为完善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的桎梏。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全口径预算”,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并致力于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旨在以规范政府收支为突破,进而重构政府预算体系。构建从涵盖所有政府收支项目的预算报表体系,到预算法律制度规范、预算会计体系、预算权配置、预算管理的范围、预算管理模式及预算报告体系等要素在内的系统工程。

什么是全口径预算

全口径预算就是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其目标定位于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是将所有类型的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扩展】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基本格局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组成。公共财政预算指的是一般预算,它是财政部门最常见的预算形式,划分为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了支持某项目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它是政府预算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全口径预算决算,即监督主体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将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和决算的法制化运行机制。

什么是全口径预算?

全口径预算是指将全部政府收支纳入预算 。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全口径的说法? 是因为以前(若干年前)是有“预算外资金”的, (财政部:2011年1月1日起,要求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目前,已无预算外资金的说法。所有的政府资金均需要纳入预算管理。 全口径预算的目标就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构建一个将所有类型的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

我国全口径预算包括

我国全口径预算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和地方财政预算两个层面。1.国家财政预算国家财政预算是中央统一安排管理全国财政收支的预算,也是国家的重要财政纲领。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预算法,每年由财政部编制,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2.地方财政预算地方财政预算是各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主要是为地方政府提供经费支持,保障各级政府机构、地方企事业单位运转所需资金。地方财政预算由地方政府编制,报请本地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3.商业银行预算商业银行预算是商业银行为日常运营和长期发展制定的财务预算。商业银行预算通常包含收支、资产负债、经营活动和对外投资等方面,以确保正常经营,并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4.企业预算企业预算是企业日常经营和长远发展计划的财务预算,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等各个层面。企业预算通常由企业财务部门编制,报给企业董事会和股东审批后实施。5.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政府设立的专项基金的财务预算,它提供了一种独立的经费渠道,以支持政府在特定领域的目标实现,如社保基金、医疗基金、教育基金等。政府性基金预算通常通过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和审批使用。综上所述,我国全口径预算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和地方财政预算两个层面,以及商业银行预算、企业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等。这些预算体系的编制、审核和执行是国家财政和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目的是为了清晰地规划和控制资金流向,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日常运转的需要。

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为什么标准工时预算工时

需要明确的是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分析有两种,“二因素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这里首先要搞懂基础“二因素分析法”的由来,然后再去思索三因素与二因素的关系。1. 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分析(二差异法)(1) 其实,在一开始,还是要看回‘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公式=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成本-标准成本)(2) 但是达到分析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的目的,就要按照目的来做下变动,主要出发点还是在于“产量”上,有“实际产量”、“预算产量”,由于预算与实际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到这里你就知道了,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分析的分析目的是:“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3) 因此就要考虑如何把预算费用加进去了,由于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不能拆出来的,那就算了,直接加一个预算费用减一个预算费用进去。(4) 由(3)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成本-预算费用)+(预算费用-标准成本)(5) 因此就分为了两部分并根据其性质进行命名,“实际成本-预算费用”为耗费差异;“预算费用-标准成本”为能量差异。(6) 对(5)进行解释:实际成本-预算费用=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体现了实际费用与预算费用的“费用差异”(工时差异、工资差异),因此命名为“耗费差异”预算费用-标准成本=标准分配率×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体现了实际产量与预算产量的差异,主要是体现在“由于实际产量没达到预算产量而形成的差异”,由于是体现在能量损耗上,因此命名为“能量差异”。(7) 总结:二差异法,是把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2. 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分析(三差异法)(1) 是基于“二差异法”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研究能量差异而提出的。(实际产量为什么没达到预算产量)(2) 从机器和工人情况分,产生能量差异的原因是“能力差异”(生产能力闲置原因)和“效率差异”(生产效率不同原因)(3) 能力差异:由于是机器原因,由于机器的闲置导致生产能力闲置了,因此导致产量出现了差异。故:能力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4) 效率差异:这是(同一个客观环境下的主观影响)由于员工生产效率不高出现了差异,因此导致工时不同,但是机器是稳定的。故: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3. 预算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为什么考虑预算

固定制造费用指的是在生产制造业,为制造产品所付出的固定成本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包括水电费、机物料消耗、折旧费、设备折旧、机物料消耗、福利费、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形成是因为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往往存在差额。固定制造费用是什么 固定制造费用是指什么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计算公式: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是什么 固定制造费用是指什么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分析方法:  一、两因素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1、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2、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是什么 固定制造费用是指什么  二、三因素分析法  1、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2、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3、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制造费用预算

制造费用预算反映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其他一切生产费用的预算。它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可以根据预计生产量和预计的制造费用分配率来计算。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可根据过去的实际数作必要调整后确定,也可采用零基预算(参见该词条)办法编制。为了对编制现金预算提供方便,可在制造费用预算中列出非现金支出的数衡,以求得现金支付数。为编制预算,制造费用通常可按其成本性态可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和混合性制造费用三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可在上年的基础上根据预期变动加以适当修正进行预计;变动性制造费用根据预计生产量乘以单位产品预定分配率进行预计;混合性制造费用则可利用公式Y=A+BX进行预计(其中A表示固定部分,B表示随产量变动部分,可根据统计资料分析而得)。对于制造费用中的混合成本项目,应将其分解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两部分,并分别列入制造费用预算的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编制步骤通常都是先分析上一年度有关报表,制定总体成本目标(通常是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再根据下一年度的销售预测和成本目标,制定各项运营成本,汇总具体市场举措所需的额外成本。为了全面反映企业资金收支,在制造费用预算中,通常包括费用方面预期的现金支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固定资产折旧费是非付现项目,在计算时应予剔出。制造费用预算为两个步骤,首先计算预计制造费用,然后再计算预计需用现金支付的制造费用,各自的计算公式为:预计制造费用=预计直接人工小时×变动性费用分配率+固定性制造费用预计需用现金支付的制造费用=预计制造费用-折旧

制造费用预算包括变动费用及固定费用的预算小计怎么算

制造费用预算包括变动费用及固定费用的预算小计算法如下:1、变动制造费用预算直接等于生产预算。2、固定制造费用:需要将人工费、修理费、材料费逐项加在一起。3、制造费用预计现金支出等于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减去折旧等非付现费用。

什么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

  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经费支出,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支出。教育经费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支出(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和教育基本建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支出等。教育经费是以货币的的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在中国,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支出。  公共财政支出与公共财政收入相对应,是公共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它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它具体体现在政府对其所掌握的公共财政资金的安排、供应、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反映了公共财政资金的规模、结构、流向和用途。公共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既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  公共财政支出按政府的职能分类,也就是按政府支出的费用类别分类。可以分为投资性支出、教科文卫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行政费用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了解了上述两个概念,再加上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分类,便可明白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什么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

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是指在国家公共财政预算计划中,划拨给教育方面的支出预算总和。国家对教育产业的投入持续增长。2015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6129.19亿元,比上年的32806.46亿元增长10.13%。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9221.45亿元,比上年的26420.58亿元增长10.60%,占GDP比例为4.26%,比上年的4.10%增长0.16%。同时,国家鼓励通过PPP模式加大引入社会资本投身教育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最新一期PPP公告,我国教育类PPP项目达到524个,金额达到1994亿元。

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18%

对。教育支出是指一个国家用于教育方面的全部开支,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18%是对的。包括:教育的基本建设投资、教育的经常费用、国家的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个人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等。

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情况解释

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情况解释为:生育平均一般派发的公共预算在教育支出方面的情况。从教育的财政供给看,国民经济发展、税收和财政预算、公共财政支出都影响公共教育财政支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共教育支出的重要供给因素。税收的多少,决定了财政预算的大小,也决定了公共支出的量,同时也决定了公共教育支出的量。在财政预算中,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反映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度。在财政预算中,公共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决定了公共教育支出的量。随着老龄化人口的持续增加,养老金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2022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4%,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安排预算超1万亿元。今年以来,各地也纷纷行动起来,上调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河南在原来每人每月113元的基础上增加1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23元;贵州将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8元。这两条线是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都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2023年,这两项的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是640元和89元,比去年分别提高30元和5元。别小看这个数字,光是居民医保,就惠及10亿城乡居民,算下来绝不是一笔小账。社会保障给民众带来的安全感: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兜底网更加筑牢有力,城乡低保对象、特殊困难人员、低收入家庭等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保障标准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升,我国正在不断织牢织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守护亿万人民的美好生活。

什么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

  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经费支出,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支出。教育经费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支出(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和教育基本建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支出等。教育经费是以货币的的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在中国,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支出。  公共财政支出与公共财政收入相对应,是公共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它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它具体体现在政府对其所掌握的公共财政资金的安排、供应、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反映了公共财政资金的规模、结构、流向和用途。公共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既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  公共财政支出按政府的职能分类,也就是按政府支出的费用类别分类。可以分为投资性支出、教科文卫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行政费用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了解了上述两个概念,再加上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分类,便可明白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上市公司年度预算属于内幕信息吗

属于。通过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上市公司的年度预算属于重要的经营计划和财务状况信息,应当及时向投资者披露。若未向投资者公开披露,且相关信息可能对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内幕信息,是指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

预算定额的编制依据是什么?其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编制依据由: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6.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7.省市人民政府的相关文件规定;8.工程建设国家、执行标准、规范;9.《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全国统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基消耗量定额》;10.省市地方标准、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省市上一期建筑工程定额;12.代表性工程设计文件及相关技术资料等。

编制工程施工图预算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是一般依据以下资料:(1)现行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据以确定按分部分项工程划分的单位产品的人工、机械、材料消耗量。(2)现行的地区单位估价表,据以确定本地区的基价水平。现行的间接费率标准,将预算定额未能包括的价值因素纳入间接费内,以补充现行预算定额的不足。单位工程施工图纸所包含的分部分项工程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全国将逐步用管理商品价格的办法确定建筑产品价格,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亦将有所改革。扩展资料:施工图预算编制方法包括套用地区单位估价表的定额单价法;根据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市场价及有关部门发布的其它费用的计价依据按实计算的实物法;根据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工程量清单单价法,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单价法。“施工图预算”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指标,概算、预算均由有资格的设计、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负责编制...作为招标控制价用,由业主单位或者招标代理机构委托有资质的造价编制单位来编制。作为投标报价用,由投标单位编制。作为内部成本控制或者项目计划用,由成本控制部门或计划部门编制(或委托他人编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工图预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工图

工程预算编制的依据大概包括哪几类?

1设计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单;2.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3.建设项目的具体要求如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主要设备及材料的限制规定;4.当地或专业预算定额或预算基价及相关取费、调价文件规定;5.当地工程造价信息及主要材料的市场价格情况;6.施工单位的企业定额、预期利润和本项工程的市场竞争情况等。

政府预算编制的政策依据是( )。

【答案】:A政府预算编制的政策依据是党和国家一定时期的方针政策;预算编制的制度依据是有关预算管理的各项制度。

编制项目预算有哪些主要依据

工程预算的编制依据如下:1、工程预算编制的依据是工程项目综合概、预算书;建设项目总概、预算书;2、整个建设工程有多少工程项目,就应编到多少工程项目的综合概、预算书;3、工程项目综合概、预算书包括的内容有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及其他费用;4、上述各项费用是根据各单位工程概、预算书及其他工程和费用概算书汇编而成,如果一个建设项目只有一个单项工程,则汇编时,与这个单项工程有关的其他工程和费用,即可有直接汇入工程项目综合概、预算书;5、建设项目总概、预算书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工厂或学校等)从筹建到竣工验收过程的全部建设费用的文件;6、建设项目总概、预算书是由各生产车间独立公用事业及独立建筑物的综合概、预算书,以及其它工程费用概、预算书汇编组成的。工程有两种制定预算的基本方法:(1)定期预算:在这一预算中,为下一财政年度制订一个随时期推移而改动最少的计划。一般来说,每年度的预期总费用是按月、按要素成本的活动优势分摊在全年中的。这样月“工资”作为预期成本的1/12简单分摊在各个月份上,而销售的季节性波动,要求多一点关注营销和生产成本以及在波动的过程中成本的变化。(2)连续(滚动)预算:在这一预算中,准备一个试验性的年度计划,其中第一个季度按月份详细准备,二、三季度的计划准备相对较为简略,而第四季度的计划只有一个大概轮廓。每月(或者也许是每季度)该预算都要通过增添下个月(或季度)所要求的详细情况来加以修订,并且加上一个新的月份(季度),以这种方式使计划向前延伸至一年,这种编制预算的程序图顺应环境的变化和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是非常理想的。法律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条 建设工程发包单位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

预算造价的编制依据是什么,预算造价的编制依据是什么

招标图纸,清单定额计价规范。

工程预算编制的依据是什么啊

所谓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就是合法的依靠和根据,是前提,必要条件,是基础,如果依据不对,其他无从谈起。《工程价款暂行办法》就结算依据在第三章“工程价款结算”中第十一条进行了规定:工程价款结算应按合同约定办理,合同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发包、承包双方应依照下列规定与文件协商处理: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2.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有关部门发布的工程造价计价标准、计价办法等有关规定;3.建设项目的合同、补充协议、变更签证和现场签证,以及经发包、承包人认可的其他有效文件;4.其他可依据的材料。法律依据:《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价款结算(以下简称“工程价款结算”),是指对建设工程的发承包合同价款进行约定和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结算的活动。

预算定额的编制原则以及依据

1、社会平均水平原则。预算定额理应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按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其价值。2、简明适用的原则,预算定额要在适用的基础上才力求简明。3、坚持统一性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有利于通过定额管理和工程造价的管理实现建筑安装工程价格的宏观调控。通过统一的使工程造价具有统一的计价依据,也使考核设计和施工的经济效果具备同一尺度。4、专家编审责任制原则,编制定额应以专家为主,这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编制要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与管理知识全面、有一定政策水平的、稳定的专家队伍。5、与公路建设相适应的原则。6、贯彻国家政策、法规的原则。扩展资料人工幅度差包括6个方面:各工种间的工序搭接及交*作业相互配合或影响所发生的停歇用工。施工机械在单位工程之间转移及临时水电线路转移所造成的停工。质量检查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的影响。班组操作地点转移用工。工序交接时对前一工序不可避免的修整用工。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其他零星用工。人工幅度差=(基本用工+辅助用工+超运距用工)×人工幅度差系数人工幅度差系数一般为10%~15%。在预算定额中,人工幅度差的用工量列入其他用工量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算定额

编制生产预算的主要依据是

生产预算的编制依据为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是指按产品分别编制的,安排企业在预算期内的产品生产活动,确定产品生产数量及其分布状况的预算。产品在生产预算中,有关的生产量应与其销售量相对应。在具体确定预算期产品生产量时,还必须考虑预算期初和预算期末存货。预算期产品预计生产量的计算公式如下:预计生产量等于预计销售量加上预计期末存货减去预计期初存货生产预算。在实际编制时是比较复杂的,产量受到生产能力的限制,存货数量受到仓库容量的限制,只能在此范围内来安排存货数量和各期生产量。此外,有的季度可能销量很大,可以用赶工方法增产,为此要多付加班费,如果提前在淡季生产,会因增加存货而多付资金利息,因此,要权衡两者得失,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生产预算涵盖生产过程。企业由销售预算中得出生产总额和总产量,以满足预算期内预计的销售需要和为下一期准备的存货需要。完成生产总量的需要后,企业就可以制订附属生产预算:1、原材料预算;2、劳动力预算;3、生产间接费用预算。生产预算的编制,除了考虑计划销售量外,还要考虑现有存货和年末存货,根据生产预算来确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和现金预算是有关预算的汇总。

财政部关于供电工程贴费纳入预算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中关于“将应当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规定,决定从1998年1月1日起将供电工程贴费(以下简称“贴费”)纳入预算管理。第二条 贴费是电网经营企业向用户收取的用于110千伏及以下各级电压外部供电工程建设和改造的专项资金,包括供电贴费和配电贴费。  (一)贴费收取范围和标准,暂按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印发〈关于调整供电贴费标准和加强贴费管理的请示〉的通知》附件一《关于110千伏及以下供电工程收取贴费的暂行规定》(计投资〔1993〕116号)执行。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中发〔1997〕14号)的规定,贴费收取范围和标准的调整,由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国务院审批。  (二)电网经营企业向用户收取贴费时,在收款凭证中注明征收电压等级、征收标准和征收金额。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或缩小征收范围,也不得自行提高或降低征收标准。  (三)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7〕22号、102号文件规定,对贴费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四)电网经营企业征收的贴费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及时入库形成的利息收入,列入财务费用,作冲减企业利息支出处理。  (五)用户在申请用电或增加用电容量时,必须按规定标准及时交纳贴费,不得拒付或欠交。第三条 贴费纳入预算管理,分别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预决算中实收实支。  (一)在1998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基金预算收入科目中的“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收入”类级科目下,增设“贴费收入”款级科目(科目编码为“8017”),反映电网经营企业收取的贴费收入;同时在该款级科目下增设“中央贴费收入”(科目编码为“801701”)和“地方贴费收入”(科目编码为“801702”)两个项级科目,分别作为中央、地方固定收入科目。  在基金预算支出科目中的“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支出”类级科目下,增设“贴费支出”款级科目(科目编码为“8017”),反映用贴费收入安排的支出;同时在该款级科目下增设“中央贴费支出”(科目编码为“801701”)和“地方贴费支出”(科目编码为“801702”)两个项级科目,分别作为中央、地方支出专用科目。  (二)国家电力公司所属电网经营企业的贴费年度收支预算由国家电力公司编制,于上一年12月10日前报财政部;贴费年度收支决算由国家电力公司编制,于次年2月底前报财政部。  贴费预决算的格式由国家电力公司商财政部制定。  (三)不属于国家电力公司的电网经营企业,其贴费预决算工作比照上述办法执行。其中,中央企业报财政部,地方企业报省级财政机关。第四条 省级及以上电网经营企业负责将所属企业收取的贴费集中起来,按月就地缴入国库。  (一)国家电力公司所属的省级电网经营企业向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申报贴费征收情况,由专员办开具一般缴款书,就地缴入中央国库。  (二)广东、海南省和西藏、内蒙古(不含东北电网供电区)自治区电网经营企业向省级财政机关申报贴费征收情况,由省级财政机关开具一般缴款书就地缴入地方国库。  (三)其他电网经营企业,按中央企业缴入中央国库、地方企业缴入地方国库的原则,比照上述办法办理缴库手续。  (四)1998年上半年收取的贴费及1997年末贴费余额,已经使用的,可视同已纳入预算管理处理,但在年终决算时应单独反映其收支情况。1998年6月末已收取但尚未安排使用的贴费在7月份补缴入库。第五条 缴入国库的贴费,原则上每月拨付一次。  (一)缴入中央国库的贴费,由国家电力公司向财政部提出拨款申请,财政部根据贴费入库额和库款情况办理拨付手续。国家电力公司及各网、省公司在收款后7天内办理下拨资金手续。  (二)缴入地方国库的贴费,由地方电网经营企业向省级财政机关提出拨款申请,由省级财政机关根据入库进度办理拨款手续。

湖南省税务局预算什么时候出

2023年7月7日。根据查询中经数据官网显示,湖南省税务局预算将在2023年7月7日出具,需要办理的居民和公司前往湖南省税务局大厅2号窗口办理即可。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沙市,东临江西省,西接重庆市、贵州省,南毗广东省。

预算会计行政单位无形资产摊销会计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下面有几个科目成本法只有一个一级科目即: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设置下列明细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视为长期持有,以及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取得、持有、处置会计处理流程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公允价值份额时: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贷:银行存款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公允价值份额时: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公允价值份额)贷: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差额)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被投资单位以后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或成本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相反分录)处置时:借:银行存款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以计提的减值)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或借记)--其他权益变动(或借记)应收股利(尚未领取)投资收益(差额,或借记)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投资收益(或相反分录)?看过了上面的解答后,可以见到采取权益法下核算下的长期股权投资下的会计科目会更多一些,而采取成本法的长期股权投资下并没有其它的会计科目,相对来说在入账的时候也会比较简单、明了.汇款被退回怎么做会计凭证答:退回 肯定还要再给对方的退回: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摘要就写xx退票 或者贷原来支付时候的借方科目重新支付:借:其他应付款 或者借原来支付时候的借方科目 贷:银行存款汇款与转账的区别在那里?1、提供的物件不同.汇款不需要提供银行账号,凭本人身份证以及需要汇款金额的现金即可以通过银行柜台将钱汇入到收款人的银行账户中.转账需要提供银行卡实物卡(并非卡号)与本人身份证,不需要现金,只要储蓄卡里有足够的金额进行转账即可.2、操作方式不同.汇款一般只可在银行柜台操作,但是个别银行的自助存款机同样也具有此种功能,可以将钱存到该银行的自助存款机中.之后,输入银行账号后再将钱存入到该银行账号中.转账一般是通过柜台、自助设备、手机银行几种方式操作,个别银行还有电话转账的功能.3、操作时间不同.通过柜台进行汇款、转账,必须是在银行的营业时间内办理.通过自助设备、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方式进行转账,24小时均可操作.4、到账速度不同.汇款至本行账户实时到账.汇款至他行账户,工作日营业时间内,银行进行清算之前,正常情况下当日到账,个别的时候会延迟到次日接收行的营业时间内到账.周末汇款,下周一接收银行的营业时间内到账.汇款到其他银行账户的到账时间不固定,都是只会在接收银行的清算时间之前到账.无论哪种方式的转账,正常的到账速度与柜台操作的到账速度是一样的.

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按什么比例纳入财政预算

1.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按什么比例纳入财政预算一般预算收入是由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并通过一定形式和程序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类收入,也称预算收入会计制度改革前。基金预算收入是指通过当年财政安排收取、划转或者传递,由财政管理,具有特定用途等的政府基金预算收入。一般预算支出是各级财政部门为集中的一般预算收入的计划分配和使用而安排的支出。基金预算收入是指通过当年财政安排收取、转移或传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以及原在预算外的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分为以下几类:1.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收入,包括三峡工程基金、电力建设基金、车辆购置费、养路费、铁路建设基金、公路建设基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附加费、港口建设费等收入。2.商业部门基金收入,如中央长期贸易发展基金收入;3.文教部门的基金收入,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农村教育费附加收入、文化事业收入;4.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女职工生育保险基金等。5.农业部门基金收入,包括灌溉水源排灌工程补偿费收入和育林基金专项收入等。6.其他部门基金支出,包括旅游发展基金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排污费收入、城市水资源费收入等。7.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包括农牧业税附加收入、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渔业建设附加收入和其他附加收入。2.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据了解,自治区对成功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星级旅游饭店、广西旅游示范区品牌的单位保留一次性奖励,奖励资金仍从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国家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单位奖励1000万元;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奖励500万元;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奖励200万元;五星级旅游饭店单位奖励100万元。3.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按什么比例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文化旅游产业基金作为产业投资基金的重要分支,以旅游业为核心,旨在通过市场化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流动,筹集发展资金,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开发建设,助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挖掘和培育优质旅游上市资源。4.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有哪些北京文化,光线传媒,华策影视,中国国际旅行社。5.旅游业相关基金有哪些国旅联合、新都宾馆、东方宾馆、锦江股份公司、大连圣亚等。根据国家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旅游宣传、行业规划发展研究、旅游开发项目补贴等支出,少量用于弥补旅游资金不足。旅游项目开发支出由省级旅游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向国家旅游局和财政部报送。国家旅游局汇总分配方案后,报财政部审批。6.旅游产业基金有哪些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以陕西吕雯集团为例。子公司分别是山西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吕雯集团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山西吕雯集团黄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山西吕雯集团长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山西吕雯集团太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山西吕雯集团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山西吕雯集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西杨康集团有限公司,加上之前的晋旅集团和去年刚刚成立的云游山西股份公司,山西吕雯集团旗下将有10家子公司。7.旅游业财政政策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2.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就业。3.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负面影响;1、由于投资过大,难以收回成本,造成经济损失;2.建设占用土地过多会影响农业的发展;3.由于大量游客涌入,物价普遍上涨,影响人们的生命。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明确部门职责,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专项资金运行机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财政专项资金本办法所称(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为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一定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第三条专项资金分为三类:经济发展类,主要包括基本建设资金、产业发展和技术改造资金、区域发展资金、重大科技创新资金、旅游服务业资金等。社会发展,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民政、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农业、林业、水利、气象、扶贫、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等。公共事务主要包括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统计普查、人才引进和培训、公安部门等公共事务管理的经费。第四条中央补助的专项资金,以及省级依法征收的各类基金支出和专项收入安排,纳入本办法管理。国务院各部委和省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五条专项资金一般应实行项目管理。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审批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属于基本建设的,按基本建设有关程序办理。财务部门参与项目和资金计划的审批,负责专项资金的筹集,对批准的项目计划下达预算,审核拨款,并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第六条专项资金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发展的原则。专项资金的设立和调整应当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速度、结构和效益的统一。(2)量力而行的原则。专项资金的安排既要综合考虑各项政策要求和实际需要,又要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结合财力可能,优先安排最急需的项目。(3)公平透明原则。专项的申报、确定和分配(5)绩效评价的原则。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制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加强专项资金跟踪和效率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第二章专项基金的设立和调整第七条专项资金的设立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公共财政要求,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具体用途、使用范围、使用对象和起止时间。第八条专项资金的设立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经财政部门审核、综合平衡后,报省政府研究确定。建设专项资金的综合平衡应咨询投资部门。未经批准,各部门不得自行设立专项资金。第九条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适时调整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用途和使用范围。同一使用方向的专项资金应当合并、整合,统筹安排。对专项任务已经完成或执行到规定时限的专项资金,及时提出调整意见。专项资金的调整意见应当报省政府批准。第三章预算管理第十条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根据年度财力状况,提出专项资金预算的初步安排。专项资金预算原则上要明确到项目。如果可以暂不编制到项目,应根据预算控制数按项目类别进行编制。专项资金预算报省政府批准后,纳入省财政预算草案。第十一条省本级财政预算草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务会后,财政部门应当按规定程序,在30日内批复专项资金预算和控制指标。编制部门预算时,暂时无法明确具体项目的专项资金。财务部门一般应在业务主管部门20个工作日内提出项目计划,并下达资金预算。中央下达的专项资金已明确到具体项目的,财政部门一般应在收到预算指标文件后2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到相关部门、地区和项目实施单位;如需特定项目,财政部门应在项目计划确定后20个工作日内下达资金预算。第十二条省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无特殊原因年终未确定项目计划的,相关专项资金不得结转使用,由财政部门报省政府批准后调整用于其他支出。第十三条项目计划和资金预算一经批准,业务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自行调整。确需变更、终止、取消项目实施或调整预算的,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意见,财政部门审核批准。重大项目预算调整须报省政府批准。第四章项目资金管理第十四条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和目标,结合行业发展重点,编制专项资金项目总体计划,并根据计划,会同财政部门于每年9月底前汇总下一年度专项资金。需要公开征集的,应当向社会发布项目申报指南。项目申报实行项目管理标准文本制度。第十五条业务主管部门应于年底前完成对申报项目的初审中央下达的专项资金需要指定具体项目的,业务主管部门一般应在收到中央预算文件后2个月内确定项目计划。在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具体项目计划的,有关部门应当向省政府书面说明情况。第十七条拟列入项目库的重点项目实行评估制度,项目评估由业务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项目评估必须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第十八条业务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计划,落实配套资金,落实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工程招投标和监理制,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及时组织竣工验收。第五章资金拨付第十九条业务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应在收到财政部门预算文件后10个工作日内,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提出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财务部门对业务主管部门提交的付款计划进行审核,并在7个工作日内拨付资金。第二十条专项资金原则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必须按政府采购管理程序办理。第二十一条专项资金安排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贴。一般应委托金融机构通过一张卡或者一次折扣。对于补助对象明确、用途单一的专项资金,采用报销制度将实施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拨付效率,确保资金安全。第六章财务管理第二十二条业务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应根据批准的专项资金预算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和核算。第二十三条业务主管部门应指导和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做好项目资金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实施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项目资金的会计记录、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按规定编制决算和报送报表。对需要单独记账、专账管理的项目资金,要按规定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专账存储、单独记账、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规范开支。第二十四条根据不同项目和具体用途,专项资金采用无偿补助、财政贴息和资金投入等方式使用,并根据项目资金使用方式的不同,按照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具体核算。第二十五条项目实施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正确核实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及时办理资产交付和登记手续。第二十六条项目竣工验收后,专项资金有结余的,经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其他专项支出;对于项目当年已实施但未完成或因故需延期至下一年度时形成的结余资金,经业务主管部门报财政部门备案后,可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但不得自行改变资金用途。对无特殊原因连续结转两年以上且未安排使用的专项资金,经财政部门批准,业务主管部门可调整用于其他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和各类政府性基金项目的年度结余资金,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七条专项资金实行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第三十条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今后专项资金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如果资金使用有效,可以继续支持或加大支持力度。资金使用效果差的,应当责令其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减支或不减支。第八章监督检查第三十一条各级财政部门是专项资金财务监管的职能部门,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执行、使用、考核等财务活动的全过程监管。第三十二条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督,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定期向财政部门和投资主管部门报告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第三十三条审计部门依法对财政部门和有资金分配权的部门是否按规定拨付专项资金、履行财务监督职责进行审计监督,对业务主管部门是否按规定实施全过程监督以及项目实施单位的资金使用和效益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业务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审计意见的整改情况。第三十四条专项资金应当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接受社会监督。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对监督反映的问题应及时核实和调查。第三十五条监察、审计、财政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违反财经纪律的,除责令其将资金退回原渠道或追回财政部门外,按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行政责任。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由监察机关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第九章附则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第二条所称专项资金中,救灾、应急等不适宜项目管理的专项资金,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七条财政部门会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或修订各类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应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8.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按什么比例纳入财政预算支出看个人自身条件。我觉得你可支配收入的10%到15%比较合适。

烟叶税预算分配比例

烟叶税实行比例税率,税率为20%,烟草税分配比例为55:45。纳税人收购烟叶实际支付的价款总额包括纳税人支付给烟叶生产销售单位和个人的烟叶收购价款和价外补贴。其中,价外补贴统一按烟叶收购价款的10%计算。烟叶,是指晾晒烟叶、烤烟叶。烟叶税的应纳税额按照纳税人收购烟叶的收购金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烟叶税实行比例税率,税率为20%。烟叶税是以纳税人收购烟叶的收购金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税。2006年4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4号)公布施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收购烟叶的单位为烟叶税的纳税人。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缴纳烟叶税。

我是建筑公司的预算员,请问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好工地的材料用量?有什么好的措施吗?怎么样制订一个成本

1、材料用量控制问题:如果你是工程总承包方,那么你可以根据图纸预算量核准材料用量,然后在工程分包过程中把这个指标下达给分包方。工程辅料可以直接报给分包方,这样就由分包方自行控制辅料用量,包工老板会比你们自己更会控制成本的。工程主要材料由总包方提供,但是跟分包方要签订用料协议,明确指标,如果使用超量按照事先约定的单价在分包结算中扣除。这样的话,材料用量超标的风险就转移给了分包方。2、成本制度问题:编制制度文件比较困难,你还是找找相关的制度文件参考一下吧。主要由几个方面的内容:1、劳务分包、专业分包队伍的确定,招投标方式,合同签订流程;2、材料供应商的选择方法及价格确定的方式及合同签订流程;3、施工现场变更洽商的负责部门及相关职责;4、财务部门资金回收及支出制度;5、办公费等间接费用的核准报销制度;等等。

预算会计行政单位无形资产摊销会计分录

预算会计行政单位无形资产摊销会计分录(1)无形资产取得时的计价. 事业单位购入的无形资产,应当以实际成本作为入账价值. 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当以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2)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 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应当予以合理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有其特殊性: ①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当在取得无形资产时,将其成本予以一次性摊销,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并计入当期支出; ②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当在无形资产的受益期内分期平均摊销,按照摊销额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并计入当期支出.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摊销的分类按照使用年限,将无形资产分为期限型无形资产和无期限型无形资产两大类.所谓期限型无形资产,即随该项无形资产的使用,其使用寿命会越来越短,最终在一定的使用年限之后,它将不再属于该企业的一项资产.这个使用期限正如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所谓无期限型的无形资产,主要是指那些没有法律规定、合同规定、或公认的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而这里的无期限是一个相对概念,而非绝对的.它是指企业在良好的运行期间的无期限,如果企业面临倒闭,该项相对意义上的无期限型无形资产也随之消失了.如企业的商誉.对于期限型无形资产,随着使用,它会像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一样,价值越来越低,因此也能称为价值递耗类无形资产;而对于无期限型无形资产,随着使用,它会发挥越来越大的效用,而不是价值递耗,因此该类无形资产也能称为价值递增类无形资产.之所以这样分类是因为时间期限是一个客观的标准,只要有时间限制,它就是期限型无形资产,否则,为无期限型,一目了然.相比先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将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与不可辨认两大类的分类标准而言更客观.上文讲述了预算会计行政单位无形资产摊销会计分录,根据账面做分录,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其实我们只需要对相关的概念和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就会知道,各企业部门还可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处理,各位想学习更多关于企业财务的实操技巧,可以来找本网专业老师,更多精彩课程等你来挑!管理部门无形资产摊销会计分录新旧会计制度不同,你做的是老的,新的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贷:累计摊销,这样无形资产原值是不变的,净额就是原值-累计摊销.新旧会计准则摊销期限的比较无形资产摊销是对无形资产原价在其有效期限内摊销的方法.无形资产摊销一般采用直线法,摊销时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科目的借方,无需另设摊销科目.无形资产原价减去无形资产的余额即为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数额.为了提供企业无形资产计提摊销额的有关数据,企业更换旧帐时,要注明每项无形资产的原价.新旧会计准则摊销期限的比较2001年的旧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日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收益年限或规定的有限年限,该无形资产摊销期限按如下原则确定:第一,合同规定收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收益年限;第二,合同没有规定收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第三,合同规定了收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则不应超过其中年限较短者;第四,如果合同没有规定收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小于10年.这遵循了谨慎性原则,但也限制了无形资产的稳定性.这些规定过于笼统,难以适应无形资产日益复杂的现状.怎么处理?

工程造价(预算)的完整步骤是什么

工程预算的基本步骤:第一、作好准备工作广泛搜集、准备各种资料,包括建筑工程勘察地质报告、地形测量图、建筑施工设计图纸及说明、各类标准图集、勘察现场、调查建筑施工环境拟定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建筑施工方案研究,走访定额管理部门,收集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的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地区材料预算价格,确定编制方法。第二、熟悉建筑施工图纸,计算建筑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单价。在计算建筑工程量之前,必须充分熟悉定额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及子目附注,学习定额问题解答,了解定额子目分项布局,熟练掌握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在此基础上认真阅读图纸,尤其是总平面布置图,了解工程全貌,做到心中一盘棋。在对建筑专业图纸研究过程中,应随时了解设计人员意图及图纸表达内容,对建筑施工前已发生设计变更也应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做出预算编制分项和计算出相应建筑工程量,合理地套用单价,防止出现漏计、重计、错套等错误。与此同时,预算人员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外,还应深入现场,了解施工工序,注重市场价格信息,学习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增长设计知识,避免出现重大疏漏。第三、计算其他各项费用和利税汇总。当前,计算机的应用较为普及,计算机在合并汇总计算工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在减轻预算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减少了人为计算的错误。在计算操作过程中,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对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例如:求和公式范围的输入,倘若不慎漏计一个或几个分项是常有发生的。取费标准的确定,在工程结算时已经明确,但在预算编制期间施工单位尚未选定,如何选择取费标准,在既保障国家及建设单位利益同时又能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了解工程项目对施工队伍的吸引力或参加工程竞标队伍的实力,通过对工程项目重要程度的认识,争取做到公正、合理计费工作。

工程造价、招标控制价和预算书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1、工程造价:指工程的建设价格,是指为完成一个工程的建设,预期或实际所需的全部费用总和。从业主(投资者)的角度来定义,工程造价是指工程的建设成本,即为建设一项工程预期支付或实际支付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2、招标控制价:招标人根据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计价依据和办法,以及拟定的招标文件和招标工程量清单,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的招标工程的最高投标限价。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并应编制招标控制价。3、预算书:是按施工图设计所计算的单位工程内容,套预算定额、基价、间接费取费定额和计划利润率、设备运杂费率等编制的建筑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预算。扩展资料按工程不同的建设阶段,工程造价具有不同的形式:1、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是指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建设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的咨询机构根据现有的资料,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未来发生的全部费用进行预测和估算。2、设计概算设计概算是指在初步设计阶段,在投资估算的控制下,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设计图纸及说明、概预算定额、设备材料价格等资料,编制确定的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生产或使用所需全部费用的经济文件。3、修正概算在技术设计阶段,随着对建设规模、结构性质、设备类型等方面进行修改、变动,初步设计概算也作相应调整,即为修正概算。4、施工图预算施工图预算是指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工程开工前,根据预算定额、费用文件计算确定建设费用的经济文件。5、工程结算工程结算是指承包方按照合同约定,向建设单位办理己完工程价款的清算文件。6、竣工决算建设工程竣工决算是由建设单位编制的反映建设项目实际造价文件和投资效果的文件,是竣工验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建设项目经济效果的全面反映,是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办理其交付使用的依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程造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招标控制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位工程预算书

工程预算和工程造价建模是什么意思?

二者的区别:1.工程造价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也就是一项工程通过建设形成相应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需用一次性费用的总和。这一含义是从投资者—业主的角度来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造价就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通常是把工程造价的第二种含义只认定为工程承发包价格。它是在建筑市场通过招投标,由需求主体投资者和供给主体建筑商共同认可的价格。2.工程预算是对工程项目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所做的计划。它可以一通过货币形式来对工程项目的投入进行评价并反映工程的经济效果。它是加强企业管理、实行经济核算、考核工程成本、编制施工计划的依据;也是工程招投标报价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3.工程预算是涉及工程实体部分的建设费用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这叫做建设项目投资)。4.工程造价涉及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建设费用包括工程前期费用、工程预算价格、运营维修费用、流动资金。(这叫做建设项目总投资)。

工程造价和工程预算有什么区别

工程造价就是指工程的建设价格,是指为完成一个工程的建设,预期或实际所需的全部费用总和。工程预算是对工程项目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所做的计划。两者存在以下不同:①工程造价与工程预算两者概念不同:工程预算是对工程项目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所做的计划,工程造价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②工程造价与工程预算两者的所处阶段不同:顾名思义,讲得通俗一点的话,一个是预计产生费用,一个是实际产生费用。③工程预算是工程造价的一部分,即工程造价的范围更广。工程造价包括工程投资估算,工程概算,工程预算,工程竣工结算,工程决算等。所以,工程造价包括工程预算,工程预算属于工程造价,它们是从属关系。工程造价指的是什么工程造价就是指工程的建设价格,是指为完成一个工程的建设,预期或实际所需的全部费用总和。从业主(投资者)的角度来定义,工程造价是指工程的建设成本,即为建设一项工程预期支付或实际支付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这些费用主要包括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工程及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这项费用目前暂停征收)。尽管这些费用在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中,按照新的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核算新增资产价值时,并没有全部形成新增固定资产价值,但这些费用是完成固定资产建设所必需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工程造价就是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从承发包角度来定义,工程造价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设备、技术劳务以及承包等市场上,通过招投标等交易方式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根据法律规定,建筑工程造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在合同中约定。公开招标发包的,其造价的约定,须遵守招标投标法律的规定。发包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项。

工程预算和工程造价的区别是什么?

1、性质不同:工程造价是建设单位对已完工项目,进行总核算过程,也是一个建设项目完工后结转固定资产的基础;而工程预算是一个建设项目根据施工图、按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等,一般情况下,是在开工前,施工单位做的。2、特点不同:工程造价是建设单位对已完工项目,将各种投资进行归集、或多个项目进行分配(如建安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转出投资、应核销投资主成),而工程预算是施工单位按上述资料计算结果进行投标报价、或签订合同用的。3、包含性不同:工程预算是工程造价的一部分,即工程造价的范围更广。工程造价包括工程投资估算,工程概算,工程预算,工程竣工结算,工程决算等。工程造价专业包括工程预算,工程预算属于工程造价,是从属关系。扩展资料:注意事项: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程预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程造价

北京市各部门明年将压减45%课题经费预算,这是为什么?

北京市各部门明年将压减百分之四十五课题经费预算,主要就是给孩子们更多的教育保障,然后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