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市场

对金融衍生市场的认识及两面性。

  正在全球肆虐的美国金融风暴,让人看到了金融衍生品的巨大威力,也让人对金融创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金融衍生品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吗,中国应吸取哪些教训来更好地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呢?  过度“创新”埋隐患  人们一般将当前爆发的这场美国金融危机归因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但美国房市至今20%多的跌幅,应不足以击倒贝尔斯登、雷曼、AIG以及“两房”等这些金融巨头。这其中,过度膨胀的金融衍生品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扮演了“巨人杀手”的角色。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就此表示,次级贷款把信用产品带给了一些低信用甚至没有信用的群体,而且附加了许多加大信用风险的优惠条件,形成了巨大的信用泡沫。从信用泡沫——产品泡沫——资金泡沫——价格泡沫——市值泡沫,通过衍生品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泡沫链。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和漫长的销售链条,导致投资者看不到按揭贷款的本质和根源。而且滥用金融衍生品拉长了交易链条,助长了投机。  监管不力酿大祸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当前的次贷危机反映了监管问题,即面对公众的金融创新产品偏离了基本经济学原理:一是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产品违背了银行信贷可偿还性原则,没有注重借款人的第一还款现金流,而是寄托于抵押物上;二是衍生产品违背了让客户充分了解金融风险的原则,致使风险无限积累,超出了市场参与者可承受的范围。  她强调,今后金融市场应注重对基础产品的监管。“不注重基础产品的风险而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就是把大厦建在了沙滩上;对信贷产品证券化不能完全移出表外,也应有资本约束。”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指出,在设计金融市场体系尤其是发展金融衍生品时,须充分认识到衍生品的两面性。应对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加强监管,严控风险。如在制定各种政策时,严格控制杠杆交易的上限,避免利用杠杆效应过度,避免单一市场风险向其它市场传染。  中国金融创新要审慎  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日前表示,美国次贷危机警示我们,金融创新必须适度,必须与市场的接受程度和投资者的承受能力相协调,确保风险可测可控,我国期货市场创新应更加稳妥推进。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表示,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目前是衍生品工具太少,因此不能因美国金融危机而使我们的金融创新裹足不前。但要充分考虑金融创新的得与失,尽量避免失误。“在美国爆发如此严重的金融风暴后,金融创新适当放缓可以理解。”  “中国应该吸取美国监管教训,而不是因此关掉进一步发展衍生品的大门。”吴晓灵表示,任何衍生产品只能分散风险而不可能减少风险,没有风险承担者就不会有金融市场,不过对投机者要限制杠杆率是监管的责任。“要对衍生品的创新做出限制,应尽可能地限制在衍生品基础上的再衍生以便客户了解真实的金融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表示,“次贷危机警示我们,金融衍生品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也会成为风险传播的渠道。鉴于此,中国在积极推进金融衍生品的过程中也应当保持谨慎的态度。”

对目前金融衍生市场的看法?

摘 要: 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市场新生的工具,无论从其具有杠杆效应的特点,还是从其具有规避风险的作用来看,金融衍生品都呈现出“创新”二字所带来的活力。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发展迅速。本文就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及其问题进行阐述,并对比国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提出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结构的建议和看法:建立健全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金融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协调发展;鼓励金融衍生品的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交易的透明度。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创新   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市场新生的工具,无论从其具有杠杆效应的特点,还是从其具有规避风险的作用来看,金融衍生品都呈现出“创新”二字所带来的活力。因此,金融衍生品在金融市场的地位不可小觑。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经过早期的尝试及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仍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并且,对比分析了欧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我认为,差距不仅仅是与过去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现状作比较,更要分析国外金融市场的成熟之处,取其精华,学习借鉴。本文还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结构的建议和看法,更全面的阐述未来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方向。    一、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    20 世纪 90 年代,金融衍生工具登陆中国,商品期货、国债期货、利率远期及外汇期货等品种先后出现。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经历了蓬勃发展、清理整顿和恢复发展三个阶段。其间衍生品种类十分丰富,涵盖了农产品、金属、化工产品、能源、金融等众多领域。在 2005 年 5 月推出债券远期交易后,又陆续引入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外汇掉期和货币掉期等衍生品,交易量逐渐增长。根据衍生品的形态,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这四大类在我国得到了良好持续的发展。。我国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在近年的成交量均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2010 年 4 月即将推出股指期货。推出股指期货这一金融衍生品种并合理的加以诱导利用,不仅能够降低金融风险,而且还能促进股市的进一步发展。推出股票指数期货对于我国证券市场是一项创新。而与金融衍生品脱不了干系的美国次贷危机从美国金融市场到全球金融市场再到全球实体经济逐步演化开来,并于 2008 年下半年开始传到到中国,虽然以商品期货与外汇期货为主的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并未收到严重影响,但金融危机被冠以“衍生品”泛滥之名,所以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方向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在不断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也趋向于国际化。随着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变和利率设定政策的改变,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已是辅助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工具。并且,金融衍生品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其发展加快了金融创新的步伐并为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尽管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较快,仍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一)市场规范化建设不足    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不仅没有做到严格规范的起步,而且其监督管理也处于混乱的状态。首先表现在多头管理上,证监会、人行、国家发改会、财政部、地方政府以及护身证券交易所都享有一定的管理权。这些导致市场缺乏稳定性、交易所之间存在不平等竞争等问题。其次,交易制度和交易程序不规范。一般来说,各金融衍生市场的具体管理制度依各自情况而定,但就其总原则和规章来说,是要一致规范的。    (二)现货市场规模不匹配    由于衍生品的派生性,任何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都需要成熟完整的现货市场作为保证。没有合理的现货市场规模,就不会有合理的市场价格。市场容量越小,就越容易造成价格的人为控制。所以现货市场的规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市场价格机制和对远期市场的定价问题。    (三)金融衍生品创新不足    金融衍生品的基本功能是对风险的转移和规避。但是有些品种的衍生品并未起到预期的作用,这就说明金融衍生品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创新力。  创新是金融衍生品生产力的所在。国外银行的金融创新,实在金融期货和金融业务等方面发展,二我国金融创新多停留在创造概念性的品牌效应和争占市场份额上。虽然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第一要务仍是发展,而任何一个市场的突破和发展必然依赖于市场的持续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突破现在所处的“瓶颈”,不会有所发展。    (四)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信用评级制度缺乏透明性和独立性。交易信息存在匮乏、价值低等问题。我国目前采取政府批准的模式,但银行间市场产品基本上没有信息披露。同时,我国是一个对金融价格管制较紧的国家,金融衍生品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家政策对金融衍生品变化影响较大,而金融衍生品的价格与利率、汇率等基础性金融产品价格密切相关,因此,信息披露制度是很重要的。在金融创新中,各金融机构都把其金融产品的创造过程看作是商业机密,这一点就使得其在披露方面较为局限,再加上这些金融衍生品本身的复杂性,即使专业的投资者也会经常感到眼花缭乱,无法做到真正的信息披露,不利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综合上面的阐述,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才能保证其健全的发展。    二、对比国外金融衍生品市场    欧美发达国家集中了全球绝大部分的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全球 80%以上的交易分布在北美和欧洲,近年来这种集中趋势更加明显。欧洲的市场份额由 2000 年的 29%,上升到 2006 年的 42%。而且欧美仍然延续着竞争对立、互相促动向上的格局,美国在衍生品市场以 CME 拔得头筹,欧洲则以 EUREX 和 EURONET 为左膀右臂争得霸主的地位。它们分别依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历史背景,形成了适合本国发展的衍生品发展道路,这是欧美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立于长久不败的重要原因。  欧美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如下特点:    (一)交易品种丰富,投资者结构以机构为主    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的品种类型很丰富,涉及股票、指数、汇率和利率等品种的期货、期权、互换和远期交易,其中交易所市场主要交易期货、期权等标准化合约,OTC 市场主要交易互换、远期等非标准化合约。    目前,机构投资者持有美国股票市值的 80%左右,而机构投资者占美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量也大致为 80%,这也充分说明做股指期货真正寻求套保需求的也只是能够进行多种股票投资的机构投资者。    (二)全球化趋势明显,交易所竞争力增强    观察 2006 年各大交易所在股票期货、期权和股指期货、期权的交易量情况可以发现,股票期权交易量以美洲占先,Eu-ronext.Liffe 交易有下降的趋势,巴西的圣保罗交易所交易量居南美之首;美国的表现略逊于欧洲;股指期货方面,CME 一家独大,不过EUREX和EURONEX的总体市场分量要多一些。从以上对欧美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现状及其特点的分析,我们要深思熟虑其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并吸取适合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优点。我们可获得如下几点启示:1、集中精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是欧洲国家迅速成为全球衍生品交易中心的重要经验之一。专注是欧洲衍生品市场得以在短时间内取代美国在该领域的长期霸主地位的重要原因。同为以股票类衍生品为发展龙头的模式,作为欧洲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经验,可以对我国未来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2、在集中发展优势品种之后,在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且成熟之时,会有更多衍生品种的需求用以规避现货市场的风险。未来我国金融衍生品也将走一条依据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以股票衍生品为主体,利率、汇率等衍生品种共同促进市场繁荣发展的道路。3、美国直接融资的金融制度促进了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格局的形成,机构投资者也利用衍生品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对冲各种风险。随着我国金融制度的逐步健全,http://bank.money.hexun.com/ 银行、基金与 http://insurance.money.hexun.com/ 保险等机构将逐步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未来市场投资者结构也将以机构为主体。4、欧洲交易所的全面并购给衍生品市场带来了全面推广电子化、网络化交易的模式。提高交易所乃至期货公司的竞争力也是我国未来发展衍生品市场的关键问题,降低费率、引入合作与竞争机制、实现规模化经营,是我国衍生品市场乃至全球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对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结构的建议和看法    (一)建立健全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    对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需要社会各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并且协同监管,真正建立起市场参与者自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三方面协作的管理模式。这里着重强调的是政府监管这一方面:应加大对经纪机构的准入监管力度,经纪机构只有向监管当局申请取得与交易者之间的交易条件的批准后,才能进行交易,这样,监管主体就成交易者的“代理人”,站在维护交易者利益的立场上行动,以交易者的利益最大化作为行动基准。同时,我国政府还应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国际监管与合作,更多时候来自国外金融机构的风险会更加难以控制。    (二)金融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协调发展    金融衍生品和现货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稳妥建设现货市场,对于扩大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丰富交易品种、改善市场结构、完善市场功能、优化资源配置,乃至对于稳定资本市场,增强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现货市场交易量的扩大会大大刺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打造现货和衍生品融为一体的市场。    (三)鼓励金融衍生品的产品创新    创新是金融衍生工具生命力所在,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新产品创新提供新机会,提供新的交易手段,产生新的盈利模式。因而能促进交易量的持续增长。但我们还是要积极鼓励创新,目前我国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创新的思路上,总结目前银行间金融衍生品产品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推出人民币利率期权等衍生产品交易,丰富金融衍生产品的品种,促进各类结构性的场外金融衍生品不断丰富。    (四)完善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交易的透明度    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重大的信息披露及有关政策的公布均有严格的程序,泄密者和传播谣言者将会受到惩罚,以保证正常公平的交易。金融衍生品必须相应披露信息,揭示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和风险,并且将信息披露与反欺诈条款相连结。探索新的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也是防范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的重要举措。  综合上面的阐述,我国急需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创造更多的衍生品。金融衍生品的重大意义是提供了风险管理的工具。我认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有问题,我们就应解决问题。既要满足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让金融衍生品为中国的实体经济服务。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仍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今年我国不断开发实行新的相关产品和政策,使得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既充满希望又有必然存在的障碍,任重而道远。

金融衍生市场能融通资金吗

能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结算业务为主的资金融通业务,它在吸收存款前、发放贷款时,将风险随之转移到商业银行本身而加以管理。投资银行是金融市场体系中从事直接金融的中介机构,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在为客户进行投资融资的同时,也将风险转移到机构自身而加以管理。这时,风险管理除了自身通过经营管理来完成外,风险管理本身有时会大大超过自身管理的能力,这就催生了转移这些风险的市场出现,即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是人为形成的,它主要是在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的转化中,形成了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大量需求而派生出来的。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风险管理开始兴起并发展,现已成长为新兴的金融市场,成长为与间接金融市场、直接金融市场相互联系而又相互独立的金融市场。我们以美国为例,来看看这个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如何兴起的。我们知道,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汇率机制缺乏弹性,导致国际收支体系调节机制失灵。该体系的瓦解,无形中促使美国利率和汇率机制的市场化步伐加快,许多商业银行为盘活信贷资产,渴望风险管理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外来完成。而美国当时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又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能从事直接融资业务,这时大量的工商企业的资金融通开始从银行转向证券市场,这就促使了资本市场的快速增长,其业务也在美国的金融业中显著上升,但商业银行不会坐视这种业务模式的变化,纷纷通过银行控股公司来从事投资银行的业务。到了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从法律的角度认可了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状,即金融机构既可以从事银行存贷业务,也可以从事投资银行的保险业务,这导致“金融脱媒”的趋势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