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根据小岛清的理论,美国和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有何不同,你认为中国应该主要发展何种类型的海外直接投资?

小岛清的主要理论:美国以制造业为主的大型跨国公司利用其垄断优势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同,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投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资源开发工业或劳动力密集工业,这是符合国际分工和比较成本原则的。他认为日本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或企业,原本可以通过出口贸易的发展保持其海外市场的占有份额。但当某些部门或企业的出口贸易已经失去这种比较优势,而东道国的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只是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技能,使其资源开采和劳动力密集的部门的比较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时,日本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有利于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而且也有利于日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处于比较劣势的生产活动转移到国外,并推动这些企业运用其新的比较优势发展新的出口,从而使日本企业的比较优势持续不衰。个人不懂经济学,或许你认为一个不懂经济的人没有发言权,但是不懂经济学不代表观点就是错误的,是川银藏何尝不是门外汉,马云一样不懂经济学…… 当然我也并非我的观点就是正确的,我只是想说如果我说的对与错,请先听完我所想说的…… …… 对于小岛清的理论,个人觉得十分不切实际,完全就是脱离现实的空想型理论…… 小岛清的理论成就于霓虹20世纪60年代,在当时无论小岛清的理论是对还是错,霓虹的经济快速发展都是注定了的,但事实上霓虹70年代80年代的对外投资是完全错误的,虽然是《广场协议》令霓虹经济提前崩溃,但造成史上最大的经济,失落二十的根本原因就是“霓虹经济自身存在严重缺陷”,这也是为什么10年后霓虹政府提出“50年内获得30个诺贝尔奖”以提倡国民加大科研力度,这与后来安倍经济改革,令霓虹转型成为产业链上层有直接的关系…… 无论一国产品在市场占有率有多高,都难免是“镜花水月”,一国产品横扫世界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而霓虹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基本最致命的就是当时霓虹的“对外投资”的负作用,大量资金撒出去,结果却成了石沉大海有去无回,银行瞬间缩水60%的资产,企业因资金链突然断裂大量倒闭…… …… …… …… 将对外投资,单纯看纯获利的手段,这个观点就是“错误”的根本,对外投资就当效仿欧美“融入”当地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才能避免“直接利益冲突”,避免降低投资风险,不应该是与当地企业抢饭吃,而是和当地企业捆绑在一起…… 想做到这点,就唯有利用“科技”的力量,无论是什么样的合作关系,唯有“核心技术”“产品创新与设计”这些核心部分掌握在手中,企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是有限的,处于产业链底端永远无法脱离“价格战”(红海战)…… 畅销世界的产品要做到独一无二,如果没有独一无二的产品就做独一无二的平台,如果没有独一无二平台就做独一无二的设计,如果没有独一无二的设计就做“核心专利”(基础专利不行)…… 总之,就是科研创新…… 总之,就是尽量避开“红海”(产品独特,企业独特)…… …… …… …… 红海里挣扎的企业无论表面多风光,都不过是“镜中月水中花”…… …… …… …… 东道主国家经济崛起后劳动力成本自然会上升,管理也不可能永远比东道主国家更强……小岛清的理论只不过是经历了世界大战,世界各国经济还没有崛起前的理论,在小岛清的理论中从一开始就将东道主国家“看贬”了,如果按照小岛清的理论去做,早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落后的国家不代表是愚蠢的国家,如果想保持自己的优势,首先就要正视东道主国家会利用外资和技术的崛起,然后再去思考如果令自己的投资更加安全更加高效(忽悠了风险的高回报投资仅仅是“赌徒行为”而已),如何保持自己的企业优势才是真正该“关心与思考”的问题……欧日美对外直接投资大同小异,侧重的行业有所不同而已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光基建一项就高达5000亿美元,主要就是房地产投资、高铁投资、基建投资、体育俱乐部(国务院发文限制境外投资体育俱乐部,所以这个现在不行了)等投资…… 欧日美英主要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入股他国企业成为股东,在他国合资、建立子公司等欧日美英等国的对外投资属于企业行为,其中以美国为最华尔街投资专家、华尔街投资金融财团与银行……都是震惊世界的存在,说华尔街控制着全球经济一点也不夸张任何国家的大型投资、任何国家的大型企业的背后总能看到华尔街的背景说美国拿走了全球40%的净利润,那么美国是如何做到的呢?美企虽然强大,但还不可能做到这么恐怖,因为美国资金投资遍布全球任何角落,任何国家的企业的净利润都要被美国拿走一部分A股纳入MCSI,这里面就涉及到一家世界闻名的投资金融机构(吉利成为戴姆勒大股东背后杠杆资金就是他们提供的),它就是“摩根士丹利”(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成立于1968年)…… 吉利风光的背后,却是最终无论吉利盈亏摩根士丹利都是赢家…………对外直接投资不在于投资总额是多少,而是在于投资是否有回报软银投资阿里巴巴投资少但回报大,雅虎同样投资阿里巴巴但盈亏就很难讲得清楚了(投资大,风险大,回报小,权力之争)…… 对于阿里巴巴的投资,很明显孙正义和马云是双盈局面,但其他人就不好说了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世界公认的“最后的投机家”霓虹股神是川银藏投资还有亏损到破产的时候叱咤世界几十年的巴菲特投资还有判断错误的时候……个人认为如是川银藏、巴菲特、索罗斯、孙正义等人或索尼、软银、丰田、本田、苹果、高通、ORACLE、迪士尼等企业机构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投资行为……对于正夫主导的对外投资,更像是正治行为……企业家或企业机构对外投资的目的很简单很单纯就是“获利”但是正夫的对外投资其目的就复杂化到极点了,牵涉到了正治问题、JUN事问题,是盈是亏是对是错几十年后再来讨论吧,反正偶目前是半点儿看不明白……但是正夫主导的对外投资与企业家的为了获利而进行的对外投资根本没有可比性,因为性质完全不同

最值钱的13个证书 考下之后有什么发展

考下一个含金量高的证书对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一般金融行业的证书都比较值钱,下面我为大家详细说一下最值钱的证书都有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法律职业资格证 法律职业资格证,是指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并依法取得的证书,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开考,考试分为两天进行,四个试卷,内容涵盖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取得证书的人可以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的工作,优秀人员入职后年薪可达20万以上。考试成绩一次有效,每年的通过率一般在全国考生人数的10%左右。 2.注册会计师证 注册会计师证,每年的8月末考综合阶段,10月中考专业阶段,其中专业阶段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报名人员可在一次考试中可同时报考六个科目,也可选择报考部分科目,单科成绩合格者,其合格成绩在取得单科合格成绩后的连续四次考试中有效 。取得证书的人员可以从事审计、统计、经济等专业工作,优秀人员入职后年薪可达30万以上,每年通过率大概15%以下。 3.金融风险管理师 FRM 金融风险管理师(FinancialRiskManager,FRM)就是针对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一种资格认证称号,号称是“最具公信力的证书”,该认证确定了专业风险管理人员应掌握的风险管理分析和决策的必要知识体系,由美国“全球风险协会”GARP组织考试并颁发证书。每年11月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城市举行,全球考试通过率为50%左右。GARP是一个拥有来自超过130个国家3万多名会员的金融协会组织,主要由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从业者和研究者组成。 4.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 CFA是“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简称,又称注册金融分析师,是美国以及全世界公认金融投资行业最高等级证书,也是全美重量级财务金融机构金融分析从业人员必备证书,它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号称“全球金融第一考”。取得CFA认证,不仅有助于个人进入高薪金融行业,也是职业晋升的重要保障。 5.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 CIIA 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这个和CFA比较类似,难度比CFA小,考试语言可以选择中文。这个证书是受中国证券业协会认可的,由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考试。分两级,如果通过了全部证券从业资格五门科目的考试,那么可以直接考二级。和CFA相比,知名度较低,但在欧洲和一些亚洲国家也是比较认可这个证书的,在金融业含金量仅次于CFA,因此如果外语相对较弱或想早点拿到一个比较有含量的正式,可以先考虑该证书,再考CFA。 6.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CIA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的英文简称是CIA,它不仅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专家的标志,也是目前国际审计界唯一公认的职业资格。 CIA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内部审计职业认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高水平、专业化内部审计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通过CIA考试者往往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7.财务顾问师 RFC 财务顾问师和我国目前提出的理财规划师相近,但财务顾问师(RFC)是被世界各国认可的具有很高知名度的认证体系。其主要职责是帮助家庭和个人进行合理的消费、储蓄、投资、投保以及作未来财务规划。 8.特许财富管理师 CWM 特许财富管理师(CWM)被认为是美国本土三大理财规划管理师之一。特许财富管理师(CWM)有别于先期进入中国的理财规划师(CFP),特许财富管理师主要是通过掌握与个人理财相关的各种不同的金融产品的特点和科学的理财方法,特许财富管理师为个人提供全方位的理财建议,根据客户的财产规模、收益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制定一套理财方案,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 9.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 入门证书 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是期货从业准入性质的入门考试(看好是“入门”考试),是全国性的执业资格考试。考试受中国证监会监督指导,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 10. 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 入门证书 简称“证券从业资格”,类型同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是“入门”考试,是从事证券职业的第一道关口,证券从业资格证同时也被称为证券行业的准入证。该证书是全国性质的资格认证考试,是国家金融机构进行认证的资格证书。 11.消防工程师 2015年国家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颁布,从这个证书考试再到出成绩,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全国致力于消防检测、施工、安装等服务的企业也将迎来大变革,同时行业亦逐渐规范化,这些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消防执业证书在今后一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一建考生大多都符合消防工程师的条件,因此趁早拿下消防证书是明智之举。 12.造价工程师 中国造价工程师处于紧缺状况,不超过10%的考试通过率,造成了造价工程师就业抢手与高含金量。一建考生都有学过工程经济科目,对备考造价师会更有优势。另一方面,造价师重理论,成手快,因此对于想依靠证书进入施工企业但缺少实践经验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13. 国家金融理财师 这个证书适合于银行的个人理财从业人员,和以上证书相比难度较低。 注册金融策划师(CFP),就是目前国际上金融服务领域最权威的个人理财职业资格,它是由国际财务策划人员协会(IAFP)主办,其人才培养方向是为客户进行理财的理财规划师,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与风险偏好,提供包括客户生活方方面面的全面财务建议,为他寻找一个最适合的理财方式,以确保其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剩余价值学说是如何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的

你好。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现的秘密,这一规律透析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清晰现场。 首先,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其次,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发点的和归宿点的。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只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因而生产剩余价值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马克思正是依据剩余价值学说,才正确地认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并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及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必然性,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联系实际论述发展商品流通企业集团的意义。

联系实际论述发展商品流通企业集团的意义。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发展商品流通企业集团的意义: (1)有利于强化商品流通网络体系的功能和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有利于构造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流通微观基础,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综合效益。 (3)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集团对加强宏观调控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可以通过与若干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对话,直接影响集团成员的企业行为;二是国家可以通过各种经济杠杆对若干个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调控,间接影响一大批集团成员的企业行为。特别是通过对集团的投资行为的引导和控制,制止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基本平衡,使经济结构合理化。 (4)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31。 本题知识点:商品流通企业集团,     

什么是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现状是什么?

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市场营销现状  我国商贸流通发展规模不断实现新跨越。实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商贸流通市场监管,规范竞争市场秩序,促进产业规范健康发展。商贸流通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和供给侧改革,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模式,加强企业管理,规范市场竞争,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增长,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2万亿元,比2019年降低3.9%;同2013年相比,增长1.65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2020年,我国GDP达到101.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率为38.6%,与2013年相比总体保持稳定。从2013-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析,我国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趋势不断增强,覆盖城乡的商贸流通网络基本形成,城市形成了以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等为支撑的产业流通体系,广大农村商品流通更加便利,商贸流通企业成为改善民生、拉动消费、促进需求的骨干力量。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创新正在加速。作为连接生产端和消费端的桥梁和纽带,商贸流通产业的地位重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网上购物、线上消费正在成为时尚。特别是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电子商务发展更为迅猛,商贸流通企业转型不断加快,电商营销、直播营销、新媒体营销等,各类营销手段不断涌现,促进商贸市场日益活跃,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用户体验日益丰富。根据商务部数据,2020年全国网络零售额达11.7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我国网络零售额已经稳居世界第一。  商贸流通新业态新消费模式不断涌现。伴随着产业变革和科技变革的步伐,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推广应用,推动商贸流通企业经营模式和市场营销模式变革,不断催生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流通主体更加多元。商贸流通企业积极适应经济科技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快完善包括市场营销在内的经营管理体系,推动各类市场资源和要素的整合和重构,加强市场营销的整体策划,统筹实施价格、品牌、渠道等营销手段,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推动生产、消费双升级。商贸流通企业的市场营销体制机制更加灵活,产业网络体系持续完善,物流运输网络更加健全,产业运行效率持续提升。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可能调整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中钢铁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 )。

【答案】:D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可能调整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比例。2015年9 月国务院决定,钢铁、电解铝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40%; 水泥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5%; 煤炭、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多晶硅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化肥(饵肥除外)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5%;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玉米深加工、电力等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 房地产开发项目中,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他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5% 。

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指的什么?

宏观调控(Macro-economic Control)  定义: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什么叫宏观调控?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改称了“宏观调控”,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加强了。宏观调控最近一段时间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这种提法把“宏观调控”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就是短期的。  (1)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2)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第二,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第三,稳定物价。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⒈含义: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⒉调控的主体:国家机关,主要是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⒊特点:宏观而不是微观,间接而不是直接。  ⒋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  (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   (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主要方法有: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2、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   (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5宏观调控的原因  首先,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也有缺点: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其次,国家的宏观调控有优点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发展历史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中注协”)成立于1988年11月,是在财政部党组和理事会领导下开展行业管理和服务的法定组织,依据《注册会计师法》和《社会团体登记条例》的有关规定设立。承担着《注册会计师法》赋予的职能、财政部党组委托和财政部领导交办的职能,以及协会章程规定的职能,已拥有团体会员5000多家,个人会员13万多人,其中,执业会员约6.5万人,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分别于1996年10月和1997年5月加入亚太会计师联合会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并与50多个境外会计师职业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和交往关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会,理事会设若干专门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理事会职权。协会下设秘书处,为其常设执行机构。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创建于1918年,于1980年恢复重建。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注册会计师条例》,1993年10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注册会计师法》并于1994年1月1日实施,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和发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1999年底,根据国家发展社会中介机构的产业政策和有关要求,注册会计师行业率先在中介服务机构中完成脱钩改制,会计师事务所由原来挂靠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下属机构,脱钩改制为由执业人员发起设立的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独立中介机构。

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发展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所推崇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尽管从理论上而言这种市场结构最有效率,但现实生活中在成熟行业出现的市场结构中却往往不是这样。由几家或十几家左右的企业垄断某个市场的半数甚至更多市场份额,即寡头垄断市场在现实生活中则比比皆是。寡头垄断市场是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二者折衷,这种市场结构往往并非某个政府的设计,相反恰恰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并在不同的行业得到印证,如美国汽车业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投资银行业的美林、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等。产业经济学大师、芝加哥大学的 Harold Demsetz指出,高效率的企业可以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伴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优秀企业的良好绩效是因为效率而不是因为市场垄断造成的:也就是说,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其实是非常有效率的。西方经济学所论述的四种市场结构中,完全垄断型市场与完全竞争型市场一样是很少存在的,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的是寡头垄断型市场和垄断竞争型市场。特别是寡头垄断型市场。以熊彼特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根据寡头垄断企业组织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事实,指出“垄断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的观点,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前提上的,而这个前提缺乏现实性,因而此观点的正确性大打折扣。事实上,垄断虽然是竞争的矛盾对立面,但它的存在并没有消灭竞争,尤其是寡头垄断改变的只是竞争形式,而非竞争本身。如美国汽车市场一直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制造商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从国际范围、某一国来看,寡头垄断反而会使竞争大大加剧。比如美国的柯达胶卷可以被认为基本上垄断美国的胶卷制造业,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它必定受到来自日本富士胶卷等国外制造商的挑战。而一个国家只要充分开放商品市场,这个产业就可以达到较高的竞争性;若进一步开放产业投资市场,则竞争性就更高。当今国际市场上,激烈的竞争足以使寡头垄断企业尽可能地努力进行研究和开发,尽可能提高效率,尽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而不是像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的垄断破坏和降低有效的市场竞争,阻碍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寡头垄断的形成可以避免无序竞争,减少资源浪费。上世纪90年代初,地方航空公司如雨后春笋,上海、厦门、四川等16家地方航空公司相继冒出。民航公司从原来民航总局直属的9家。一下增至20多家,最多时曾达到34家。由于“春笋”过多,没过几年,市场上以机票打折为代表的价格战长久地扮演了无序竞争中的主角。直接导致行业利润下降的严重后果,全行业都遭受了打击。1998年,这一矛盾激化到顶点,国内民航业出现全线负增长。导致全行业出现24.4亿元亏损。寡头垄断也可以避免完全垄断的“唯我独尊”,使行业发展具有竞争的动力和潜力。日本铁路从组建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末,就一直是国铁“一统天下”的局面,由于在陆地运输上的垄断地位,使得其集中统~ 的管理和垂直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在进行决策时还比较有效。但面对上世纪70、80年代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总公司在各地区的经营状况不相同,又决定其管理就必须平衡各方利益,不能专注于衡量经营状况的效益目标,加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把公司运营实绩与利益补偿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原有全国大一统的管理模式被证明越来越不适应新的要求。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对国铁进行改革,先后拆分成七家公司,并通过租借、出售、上市等一系列的步骤,使实行改组后的各铁路公司仅十年的时间里,在铁路的经济效益、效率和服务质量上有显著的大幅度提高。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正好避免了完全垄断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使行业发展乃至于经济发展走上健康道路。

基尼系数和人类发展指数是什么意思?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1922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由于基尼系数给出了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克服了其它方法的不足,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所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和普遍采用。我国当然也不例外。 目前,我国共计算三种基尼系数,即: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和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标准在我国基本适用。专家建议:在单独衡量农村居民内部或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各自的基尼系数警戒线定为0.4;而在衡量全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警戒线上限定为0.5,实际工作中按0.45操作。人类发展指数(HDI)是对人类发展成就的概括衡量。它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在人类发展的三个基本方面的平均成就,包括:(1)识字率,用成人识字率以及小学、中学和大学综合毛入学率来表示,反映了一国国民受教育的程度。(2)预期寿命,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表示,反映了健康长寿的生活,居民的营养、卫生和环境状况。(3)婴儿死亡率,反映母亲健康状况和国民医疗卫生水平。

国家出台了哪些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1、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大幅提高下乡家电产品最高限价,进一步完善下乡家电产品补贴标准和办法;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实际增选1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  2、将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实施至明年年底,已纳入汽车下乡补贴渠道的单电车下乡政策执行到2013年1月31日  3、家电以旧换新明年5月底试点结束后,继续实施这项政策,并在具有拆解能力等条件的地区推广实施。  4、继续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适当增加补贴资金规模。  5、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大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力度,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  6、将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减按7.5%征收。汽车以旧换新的单车补贴金额标准提高到5,000元至1.8万元。  7、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  8、将支持困难企业的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部分保险费率、提供相关补贴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执行期延长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在( )正式实施以后商业信用的发展有了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在(1996年1月1日 )正式实施以后商业信用的发展有了法律依据。

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发展有什么关系?

  学习型组织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教授出版了《第五项修炼》一书,提出“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这乃是竞争求生存的基本法则”;在其后出版的《变革之舞》中,圣吉教授又强调 “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学习能力的竞争,而竞争唯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学习型组织理论问世以后,立即风靡全球,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极大关注,成为企业组织模式的一大研究方向。  “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佛睿思特(Forrester) 教授于1965年在《企业的新设计》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在此基础上,彼得。圣吉教授认为学习型组织是这么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马恰德在他的组织学习系统理论中指出:“系统地看,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  鲍尔.沃尔纳对学习型组织所下的定义是:“学习型组织就是把学习者与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以支持组织个人、工作团队及整个组织系统这三个不同层次上的发展。”  国内学者对学习型组织的定义中,比较典型的是郭咸纲的定义: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曹世潮的定义也比较有特色,他认为,所谓学习型组织,即组织是否具有学习的欲望、机制、环境和全体一致的自觉。  综合以上观点认为,学习型组织是指:在这种组织中,个人、团队和组织是学习的三个层次,他们在由组织共同愿景所统领的一系列不同层次的愿景所引导和激励下,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并在学习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以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学习型组织发展  所谓领导组织发展,就是指领导者引导个人、群体和组织对组织的战略、结构、流程,以及组织的心理和精神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更新,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一般认为,组织发展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人际过程途径,强调人员的参与和组织的过程,目的是让组织成员获得自我实现和任务完成;另一条途径是技术结构途径,强调组织中的技术及结构,目的是强调任务的完成。  随着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人们对组织的看法也逐渐深化,最初以为是实现生产的工具,被喻为简单的机器,后来发现组织的表层包含战略、结构和报酬制度,现在人们发现组织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观、心理和精神,所以组织发展也产生新的理念:  1、组织结构趋向有机化。组织设计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机械模型,它与官僚机构大致是同义词,其特点是僵化的部门制,高度正规化,明确的指挥链,集权化;另一个极端是有机模型,它实施分权化和制定正规化策略,信息自由流通,以多功能团队或跨等级团队为基础。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组织机构逐渐由机械模型一端走到有机模型一端。在公共部门,虽然官僚组织仍然很主要,但工作团队已经成为它的补充。并且,在官僚组织内的各种 界线逐渐被打破。  2、组织运行的民主化。在新的组织运行过程中,呈现出民主化的优势。领导者强调授权和分权,给下属以更多的自主权,让下属实施自我领导;同时,组织更看重员工的高度参与,这意味着信息、知识和报酬转移到组织的基层,诸如质量圈、调查反馈、自我管理团队等干预措施均体现了这个趋势。  3、组织更加具有人文性质。组织发展更加关注员工的心理及精神的需要,更加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和事业计划,尊重、信任和支持员工,它不仅视员工为第一资源,而且以员工为目的,人是组织发展的出发点,也是组织发展的回归点,组织将为员工的成长提供新空间,如家庭式友好组织、女性组织、内部创业组织均强调这个理念。  4、组织发展强调组织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领导者要创造学习型组织,将学习,调迁及变迁能力转化为组织的竞争力,关注组织、群体、个人的学习能力,它是一种集体性的、开放性的以及跨越组织部门的学习型组织。同时,组织发展还强调来自下属个人、基层组织和群体的自生自发的尝试和冒险,相信群体能够自我组织,自我监控,自我纠正。领导者应该推广这种自发作用产生的有效干预方式和组织形式。  组织发展有其固有的程序。组织发展程序是指一次完整的组织发展活动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与步骤。这种程序首先是收集信息,然后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包含以下五个阶段:  1、诊断。当领导者发现组织不能适应环境或组织不能正常运转时,领导者需要对组织进行初步的考察,通过与下属面谈、观察记录、调查研究等方式收集信息,从而大致确定问题及其性质。领导者也可以聘请顾问,由他们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信息,然后界定问题。  2、分析。领导者要对诊断时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下属认为哪些过程是关键的,这些问题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领导者把这些信息分成几个方面:主要关心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对未来状态的期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行动方案,决定干预技术和发展计划。  3、动员。任何发展计划,都涉及到资源分配和利益分割,领导者必须动员下属,协调各方,减少冲突和阻力,让下属明晓行动方案,进一步鼓励下属的发展热情。  4、干预。领导者要贯彻发展思想,执行发展方案,同时采用一种或几种干预措施;同时要联合群体,进行指挥、沟通、协调和控制,确保发展计划的成功。  5、评估。这是组织发展的最后阶段,领导者建立籍以评估的机制和流程,评价的目的是衡量组织发展的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定目标,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评估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下一轮组织发展的进行。  一般而言,组织发展的方法可以概括为技术结构型的发展方法和人际过程型的发展方法。  技术结构型的发展方法主要有:  1、工作再设计  工作再设计是根据组织成员的需要,重新决定工作的任务和权力,设计更加自治、自由的工作,使之多样化和丰富化,更具反馈性。工作再设计能够提高员工的绩效、适应性、满意度。  工作再设计包括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三个方面。工作轮换是使员工从一个已不再具有挑战性的岗位轮换到同一水平、技术相近的另一个岗位,它能扩大员工的工作技巧,提高积极性。工作扩大化的核心是使职务范围增大,增加一项工作所完成的不同任务数目,提高工作多样性,强调工作培训。工作丰富化是增加工作深度,丰富化的工作允许员工有更大的自主权、独立性和责任感,这种工作也能提供反馈,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进步。  2、职位期望技术  职位期望技术,简称JET,是确定在组织中员工应扮演的角色。组织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组织中占据位置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角色是构成组织的基本单元,如果角色不清,角色冲突,则使组织的运转发生混乱;如果角色扮演失败,则可能造成组织失灵。  领导者发现组织中存在角色模糊等问题时,则应先择JET技术,让员工明白其目的在于澄清并界定组织中成员的职位角色,通过会议和角色说明书来阐明职位期望,让员工明确职位期望和界定,促使每个人对他人的角色也加以思考和认识,提高角色认同感,消除彼此之间因缺乏了解而产生的沟通障碍。  3、社会——技术系统方法  领导组织包含有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包括群体行为、个人行为、人际关系和非正式组织等人的因素;技术系统包括工具、器械等各种设备技术因素。二者都是一个完整的组织不可或缺的应该均衡考虑的因素。  组织出现问题的一个原因是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之间失衡,在现代社会,技术发展呈加速度发展,组织中的技术系统的变迁一般要快于社会系统,造成二者失去平衡。作为一种组织发展干预技术,社会——技术系统方法主张在正规的大型社会系统中另外组建适应技术进步的工作小组,它们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是建构组织的“砖块”。  人际过程型的发展方法主要有:  1、敏感性训练  敏感性训练又称厂小组训练,是指组织成员通过无结构小组的相互作用改变行为的方法。敏感性训练强调经验学习和过程导向。在训练中,成员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信仰。成员根据相互之间联系的多少分为家庭组、亲属组和陌生人组三个类型,其中领导者是要虚位的,组织背景中的逻辑理性、决断性和政治性也应回避。它训练的目的在于增加受训者的敏感性,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其它组织成员的影响;也使受训者提高对他人的移情作用,提高倾听技能,更加真诚坦率,改善自己与同事之间以及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模式,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该训练还加强组织成员对群体运转程序的了解,才能诊断群体内的种种问题,改进冲突处理技巧。  如果组织成员不善于反省,也不善于了解别人,如何看待自己,那么厂小组训练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定位,并且群体之间的凝聚力也能增强,冲突也将减少,个人和组织更加一体化。  2、群体间关系开发  领导者不但要注意群体内的组织发展干预而且要注意群体间的组织发展干预,关注群体间功能失调的冲突。群体间关系开发致力于改变群体间的态度、成见和观念,消除部门主义和职业偏见。  群体间关系开发的第一步是领导者让每一群体独立列出一系列冲突的原因,其中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对其他群体的认识;第二步是领导者召开会议,让各群体信息共享,讨论并确定发生分歧和冲突的原因;第三步是整合阶段,寻求解决方法并改善团体间的关系,制定一个解决问题的进度表和具体的处理步骤,在领导者的协调下各自执行。  群体间关系开发也可以经常化和制度化,由来自每个冲突群体的代表参加共同组成协调委员会多方代表会议等各种形式,进一步深入诊断并找出各种可行性活动方案以改善群体间关系,通常,领导者也应该列席这种亚群体。  3、进行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是组织发展的有效办法。专家们认为团队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下属的满意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改善沟通状况,拓展工作技能,增加组织的灵活性。建立团队,领导者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普及团队意识。领导者首先要普及团队意识,让下属明白团队的概念、种类、利弊,它与群体的区别。工作团队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其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而工作群体则是成员通过相互作用,共享信息作出决策,帮助每个成员更好地承担责任。  其次,培养团队选手。包括选拔、培训、奖酬。  选拔:要使下属成为一名团队选手,必须具备两种技能,一种是完成工作所需技能,另一种就是成为有效团队成员的人际技能,后者尤其重要。  培训:领导者自己或者请培训专家通过种种练习,让员工体会到团队工作带来的好处,通常是让下属参加培训班,帮助下属解决问题,与下属沟通、谈判,处理冲突并指导他们技能。  奖酬:领导者通过奖酬来鼓励下属合作,而不是鼓励下属之间的竞争。组织中的晋升、加薪和其他形式的认可,应该给予那些善于合作的人,那些对团队作出无私贡献的人。并且领导者也要让下属从团队中得到奖励。  再次,塑造高绩效团队。主要做法有:  (1)分配角色以增强多样性,高绩效团队能够给下属分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的分配要求领导者识别下属的优势劣势,并把他们安排在适当位置上。一系列研究者认为组织中需要产生新思想的创造革新者,支持并拥护新思想,倡导探索者,分析决策的评价开发者,提供结构的推动组织者以及生产者、检查者、协调者和联络者等;通过团队角色的多样化达到团队的高效性。  (2)寻求共同承诺。每个团队总有其存在的目的,它是一种远见。领导者要使团队成员有共同承诺,为他们指引方向,提供动力,让团队成员为它贡献力量。通常团队成员被邀请和领导者一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讨论和完善共同承诺的目标。  (3)培养相互信任精神。信任是高绩效团队存在的粘合剂,团队成员彼此相信各自的正直、个性特点、工作能力。领导者可从正直、能力、贯性、忠实和开放等五个方面来考察信任。领导者宜首先和团队领导之间保持信任,领导者表明既为自己的利益也为别人的利益而工作,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来支持团队。领导者做到公平,开诚布公,讲出自己的感觉,并且为下属保密。  最后,使成熟团队再添生机。领导者在进行组织发展时,必然会注意到组织的老化,团队也有老化的时候。有效的团队也可能会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最初的热情可能为冷漠所替代。成熟的团队其内聚力增强,遭受群体思维之害,多元化团队带来多样性观点的优势就会丧失。因此,领导者应该提醒下属认真对付成熟问题,并着手进行新型培训,如沟通和人际互助技能,培养下属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或者调整角色分配和团体结构,引入新的成员,为团队的不断学习和发展提供动力。

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有什么不同?

环比发展速度:以上期为基期计算的动态相对数,如以发展速度表示的,则叫环比发展速度。计算公式为: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上年同期水平如果计算一年内各月与前一个月对比,即2月比1月,3月比2月,4月比3月……12月比11月,说明逐月的发展程度。定基发展速度:以特定时期为基期计算的动态相对数,以发展速度表示的,即为定基发展速度。计算公式为: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上一期水平。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总速度。扩展资料:增长速度说明事物增长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数。它是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表示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多少倍。增长速度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正数表示增长,负数表示降低。增长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叫增长速度,也可叫增长率;若是负值,则叫降低速度,也可叫降低率。如某地固定资产投资1994年比1993年的增长速度为:(366-328)÷328=0.12,用百分数表示则为12%。增长速度分为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发展水平之比;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如果由环比增长速度求定基增长速度,须先将各个环比增长速度换算为环比发展速度后再加以连乘,将所得结果再减1即得定基增长速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比增长速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基增长速度

发展物流业的主要作用和意义!

发展物流业的主要作用和意义! 1、物流业分布不均衡<br /> 总体上来说,我国物流业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新疆、西藏、甘肃、云南等地区。2012 年,从快递业务收入上来看,东中西部的比重分别为 82.3%、9.3%、8.4%,从业务量上看东中西部比重分别为81.9%、10.5%、7.6%,从这些资料来看,东中西部差距显著,物流业的发展明显不合理。 <br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br /> (1)教育程度不高。目前,我国部分物流企业的大多数员工是从事传统运输业的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没有各个级别的技术,也没有掌握相关现代物流业的专业知识,大多为大专以下的学历,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拥有等级技术的员工也较少。 <br /> (2)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差,流动性较大。我国物流行业的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尤其是快递人员,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也较差。从有关的调查可以看出,消费者对快递业的满意程度较低,不满意原因主要在:快递的物品丢失、毁损,服务态度比较差等等。 <br /> 我国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影响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企业的成本,阻碍企业的发展。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较多,其主要因素是收入待遇水平低、工作压力过大、缺乏晋升空间、学习和发展机会少。 <br />3、物流成本较高 <br /> (1)运输和仓储成本占有比重高。物流行业的成本较高,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成本、仓储保管成本、配送成本、管理成本等,其中交通运输成本占有的比重最高。我国的过路过桥的通行费较高、港口使用费也较高,物流业的交通运输成本较高,特别是公路运输成本,油品价格居高不下,车辆通行费用较多。 <br /> 仓储保管成本是紧随交通运输成本后的又一项重要支出,首先,土地资源稀缺、价格高,增加了仓储保管费用,仓储用地申请难,仓储地点分散杂乱,没有较好的规划,相互之间不能统一协调,无形之中增加了仓储成本。 <br /> (2)税负较重。在我国企业除了要交纳所得说,还要缴纳流转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税费,税种多、税负重。物流业在营改增之前缴纳营业税,不同的业务适用不同的营业税的税目,其对应的税率有所不同,各个环节按对应的税目征税,税率可能不相同,容易总成重复征税,而且物流企业的业务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周转才能完成,这也加重了物流企业的税收负担。 <br /> (3)技术水平落后。现代物流业与以前相比更加重视技术和管理,然而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物流企业采用传统的运作方式,科学技术应用较少,资讯化程度不高,还不能广泛的使用物流资讯系统、电子资料交换技术和货物跟踪系统等先进的技术,资讯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得不到较大提高,进一步影响对单据处理成本、库存成本、差错成本、人事成本等的有效控制。 <br />4、物流业管理不规范 <br /> 虽然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物流企业较多,但是大多规模较小且比较散乱,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物流市场比较混乱,还不能形成规范化的经营,而且物流业的管理部门也比较散乱,没有明确的管理负责部门,有些政策是相互冲突的,这都使得物流行业处于管理不规范的状态。 <br />5、关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br /> (1)发展区域物流,促进物流业均衡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业发展较为迅速,中西部物流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在促进东部物流业发展的同时也应当重视中西部地区的物流发展,合理配置物流资源,促进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完善大中型城市的物流业,加强农村物流业的建设,发展农产品的物流体系,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形成城市与乡村互相促进、互相支援的局面,促进物流业的均衡发展。 <br /> (2)加强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首先国家应当完善高速公路的收费制度,撤销收费期满、违规设立等不符合规定的收费站,降低通行费的收费标准,或者对涉及到民生、中西部等偏远地区的载客运输、载货运输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然后,转变观念,提高对物流业成本管理的重视,采用合理的方法管理成本,如作业成酣棱丰谷莶咐奉栓斧兢本法,加强对成本的控制,还要尽快统一物流行业成本核算的标准,规范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以便于清晰的了解其实际成本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降低成本。 <br /> (3)培养与引进物流专业人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应当提高对培养物流人才的重视。各高校应当加快物流专业体系的建设,根据物流行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多种型别、各个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物流企业应当积极鼓励员工去高校进一步学习或参加研讨会,学习物流专业的相关知识,鼓励企业员工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物流理论和经验,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和物流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br /> (4)加快物流业的资讯化建设,应用新技术。物流业的资讯化建设和新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是物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物流行业应当重点关注各种物流新技术的应用,加大对研发新技术和资讯化的资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装置和资讯系统。 <br /> (5)完善物流业的管理机制和市场体系。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 *** 的作用至关重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 *** 的大力支援,我国与物流业有关的规章制度、法规等还不够完善, *** 相关部门应当引起重视,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br /> 当前物流行业的市场体系还不规范,没有同一的标准,影响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行业要积极推动市场改革,建立起规范、稳定有序的市场体系,健全物流行业的市场规则,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也应当制定一定的政策,加强对物流业的监管,防止恶性竞争或其他扰乱市场秩序的事件,协调物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简单的说就是货物从生产的到需求的的过程 解释一: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资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资讯等环节。 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使用者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资讯。 解释二: 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资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解释三: 物流中的“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之为"位移"。流的范围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围,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小范围位移。“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阶的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络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下的“物”和“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 解释四: 物流的7R:现代物流管理追求的目标可以概括为”7R”:将适当数量(right quantity)的适当产品(right product),在适当的时间(right time)和适当的地点(right place),以适当的条件(right condition)适当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适当的成本(right cost)交付给客户。具体来讲,通过加强物流系统管理可以实现”7S”。 (1) 服务(service)目标 (2) 快捷(speed)目标 (3) 节约(space saving)目标 (4) 规模优化(scale optimization)目标 (5) 库存(stock control)目标 (6) 安全性(safe)目标 (7) 总成本(sum cost minimum)目标 解释五: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快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的通知,现代物流重大工程旨在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国发[2014]42号)和《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加强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物流业投资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物联网和物流的对接是通过射频识别、条形码、GPS定位等感测技术实现的,通过以上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物流管理资讯系统的建立,解决物流当中资讯采集、传输和共享的种种问题,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节约资源进而提升整体物流效率。<br /> <br />2015年8月13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快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的通知,现代物流重大工程旨在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国发[2014]42号)和《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加强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物流业投资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br /> <br />从“必需”里看“必须”,扎好马步挥出有力一拳<br /> <br /> 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完全完成新型工业化,对于其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地基础支援作用,而我国至今没有完全完成工业化,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不是“升级”而是“创造”。此次通知内容一再强调“基础设施”一词,包括:建设一批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互联互通、顺畅衔接的外向型物流枢纽基地,提高进出口货物的集散能力;打通长江经济带地区多式联运通道;促进京津冀地区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讯资源共享;建设一批适应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需要的物流设施,构建覆盖全国主要物流节点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路等。我们认为这是从“必需”里看“必须”的表现,在如今国家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国家需要推动基建行业来稳定国民经济的稳增长,而为了推动作为基建之一的物流行业的发展则必须从其基础设施建设下手,扎好马步,才能挥出有力一拳。<br /> <br />大资料与物联网,未来物流发展重中之重<br /> <br /> 内容中提到的“提升物流业资讯化、标准化水平。加强大资料、物联网、云端计算等先进资讯科技在重大物流工程中的应用,推动物流资讯和公共服务资讯的有效衔接和互联互通,提高托盘等标准化设施装置的应用水平”,这则是针对当下物流行业资料对接效率低,资讯科技应用较少的问题。物联网和物流的对接是通过射频识别、条形码、GPS定位等感测技术实现的,通过以上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物流管理资讯系统的建立,解决物流当中资讯采集、传输和共享的种种问题,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节约资源进而提升整体物流效率。而大资料所包含的资料储存、管理和检索结合物联网中资料的采集和传输,将有效提升物流行业对配送人员的管理,帮助制定出高效合理的物流配送方案,提高配送效率。我们认为我国物流行业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网际网路技术的运用,而将来对于大资料、物理网技术的投入也将是企业发展其物流业务的重中之重。<br /><br />欢迎登入长风网获取最新物流资讯。 . 发展科技服务业的作用和意义 发展科技服务业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强国时期。只有全方位提升才能更快赶上发达国家水平。 物流GPS在物流业发展有什么作用? 摘抄个文章 GPS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但是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行业特征和行业需求。选择物流GPS首先要看GPS供应商的专业化程度,对物流行业的了解怎么样,如果像很多GPS运营商那样做的行业与领域比较杂,只是简单的定位和监控功能是解决不了物流行业的需求的。对行业了解越深入,越能把握行业的需求。是否有行业需求的相关报表很重要。比如里程统计报表、停车塞车报表、停车未熄火报表、动态跟踪点报表、超速报表、速度分析报表、油耗分析报表等等几十个报表,这样的资讯报表是物流企业内部管理所需要的具有含金量的资讯。当然还要考虑报表和办公软体的相容程度,资料汇出的方便程度。 其次,需要了解GPS系统的易用性,比如是否需要在客户端安装庞大的客户端软体和地图。现在的物流GPS系统已经不是单机版可以解决问题的了,不但物流公司内部各岗位、各办事处、分公司需要按照不同程度的授权在不同地域登入使用,物流公司的客户也需要对车辆动态进行实时了解。最好的理想状态是:可以上网的地方就可以登入系统。广州市西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GPS在这方面可谓做足了功夫。 再次,如果上了规模的物流公司,必须考虑物流GPS与内部或客户的其他业务软体的相容或者良好的资料介面。不然,资讯孤岛产生的资讯障碍与阻隔会大大的降低企业的运转速度,甚至产生系统故障。 另外,还必须了解企业是否有硬体方面的开发能力,硬体的质量如何。因为物流车辆的执行环境和其他车辆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是全天候、跨地域的24小时执行。对硬体的要求非常高的同时,也对提供GPS的运营商的服务提出了特别要求。监控平台是否稳定可靠?服务是否及时到位?都必须充分考虑! 近几年我公司现物流业务量越来越大,车辆又增加了20多辆,现在车辆油价在不断上涨,油价和国际接轨,服务是国内国情,几十辆车每月的油费就是一笔不小开支,而且很多是走了不应该走的路,或者回家吃饭,开公车去私用,在多年的经营管理中,车辆管理一直是个很头疼的问题,换了几个车队长,但车辆开支及排程都未能尽如人意,也尝试装了几家公司的GPS,想通过GPS来管理自己的车队,但是现在市面上的GPS外表花哨,业务员夸大功能,却达不到我们自己的要示,最后换了广州西元科技的GPS后,公司车辆每月油耗及员工业绩报表都一一清晰明了,车辆油耗开支明显下降。现我站在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角度在此和大家分享关于对西元GPS产品的一些看法。 现在国内GPS市场上GPS产品种类繁多、鱼龙混杂,特别是一些自以为大而全的GPS供应商,产品线上什么GPS都有,但产品设计却没有突出任何重点,让客户看上去就觉得眼花缭乱,好像是做GPS展销会似的,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对物流车的特性开发出的产品,想要找物流GPS得瞎折腾半天,好不容易找到啦,还发现其实很多物流客户需要的功能他们都没用,或者是跟本不了解我们物流GPS的真正需求,真是让人烦不胜烦,作为一个物流GPS使用者,我觉得这样的产品体验是很差的。而且在人力上,物力上,时间上浪费 经过合作伙伴广州市安易发物流的介绍,我们接触到了安易发物流正在使用的产品---广州西元科技生产的物流GPS通用型A5,我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了,纯欧洲工艺生产,ISO9002管理具有国际前沿技术B/S软体模式,无需安装任何软体或外挂。安全、可靠,方便我们物流使用者进行车辆管理,使用功能简洁清晰却物流特色浓厚,因为广州西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数十年的物流管理平台、软体开发、网站开发的经验,将我公司的电脑维护,网站管理,软体定制全部系统的给出方案,费用不到市场上的一半而且24小时上门响应。这样我们就把公司IT部份全部交给他公司做,有点像物流界的第三方物流模式,这也是最好的模式! 管司机:车辆执行途中全程监控管理,不用担心司机拉私活、偷懒、谎报费用。 管车:管理多部车辆轻松方便,车辆行踪一目了然,永久记录车辆行车轨迹,停车地点、时间。 管油:车辆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里程、油耗以及轨迹等都一一记录,不得作假。 西元科技提供的物流3+1,就是买三台GPS送自主产权的物流软体,不过我公司现在用的别的公司软体,软体使用上路了,也暂时不想换,不过看到安易发物流使用他们的软体,也是相当成功,据王法龄总经理介绍,他使用了西元科技的软体和GPS产品后,由于物流软体同GPS产品整合在一起,天天在家睡到自然配,打到电脑看看货量,配车情况,再通过软体查查车辆情况,再通过西元科技提供的网路监控,看到装车情况,柜台情况,这样除了有紧急事,才去到公司,工作一下清闲起来,有时间还能去钩钩鱼,开启无线手提电脑就全程尽在撑握。 在近半年的使用中我发现,西元科技软体和硬体都相当稳定,不会出现任何故障。在我看来,对于广大物流使用者寻找合适的物流GPS产品的无论是个人或企业,一个物流GPS最重要的就是要帮助他们尽可能专业、可靠、快速地管理客户自有的车辆,并提供相关准确的物流专业资料报表,这才是满足客户最核心的东西,这一点我觉得西元科技GPS做得非常不错。而且有软体介面,网站介面,针对物流企业,专业! 摘自<物流人报> 市场调研公司的主要作用和意义有哪些 市场调研公司是通过对特定范围的物件进行一定深入的了解,然后根据这些了解把实际调研结果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为书面的报告形式。 市场调研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组织和决策者通过报告的实际结论揭示实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的做出正确的决策。 市场调研公司具有针对性、准确性、典型性和时效性,能够准确的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决策者作出正确决定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市场调研公司的第一个主要意义就是所有调研活动的综合体现,更是所有调研结果的一个集中体现。通过开展调研问卷活动,市场调研公司能够将有声的和无声的,有形的和无形的,都通过文字形式全面而又系统的表现出来。让人们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找出事物的发展趋势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市场调研公司的另一个主要意义就是,可以通过调研的相关资料,分析得出每个资料之间相互隐含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根据实际得出的结论更好的理性分析事物,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更准确的认知。除此之外,市场调研公司,还可以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最优质的参考服务。一个好的调研报告,是可以给有需要用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有力的依据的。 大连发展物流业有什么优势? 地理优势很重要 绿色物流的产生对物流业发展的意义 绿色物流是指在抑制物流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1.绿色物流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14000 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就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小。而国外物流企业起步早,物流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进入WTO后,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其理性选择。 2.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绿色物流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回圈系统。绿色制造是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指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方式制造绿色产品,是一种生产行为。绿色消费是以消费者为主体的消费行为。三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3.绿色物流是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 专家分析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为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资讯处理等物流过程。因此,物流专业化无疑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成本的降低,更重视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 4. 绿色物流还有利于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改变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并完善绿色物流体系,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谈谈态度对你人生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不会一路平平,总有起伏之地。是坚持你就继续向前,去发现自己的目标,把梦想实现。是放弃你就在此倒下,让一切回忆随风而去,让梦想就此停止。这个要看你自己的想法了

建筑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营改增税制设计研究?

建筑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营改增税制设计研究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国家 十二五 规划纲要中指出 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同时调减营业税等税收。上海市从2012年1月1日起率先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展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简称:营改增),正式拉开了国家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序幕。2012年10月18日国务院召开扩大营改增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提出,要适时将建筑安装等行业纳入改革试点,因此,增值税范围扩大到建筑服务业已是大势所趋。一、文献综述国外的增值税研究对国内增值税扩围起到了导向作用,有关建筑服务行业实施增值税的研究文献梳理如下。(一)国外主要研究现状归纳这样描述增值税,增值税能在全范围内抵扣,即在应纳税的商品和劳务交易活动中, 所有由供应商收取的税款都可以抵扣。因此在中间商品、资本投资、劳务服务、进口货物及股票市场等领域都可能发生增值税的抵扣。这就为全面实行增值税的可行性提出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泰特( 1 9 9 2 ) 比较了各国增值税制度及执行结果后认为, 增值税包含从生产到零售各个环节更加可取。①C o n s s e n 指出,是否应对各种服务征税问题的讨论反映出服务是很难与产品相区别的,更好的方法是对服务全面征税,而不是选择性征税。他主要考察了中国对服务征税的情况、最合适的方法,即采用综合法对所有的服务都应该征收增值税,实行全面的增值税制度。②(二)国内主要研究现状归纳2001年,我国加入WTO,税改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学者们进一步论证了建筑服务业征收营业税的必要性。易润林和毛建军(2002)指出建筑业改征增值税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刘志坚(2010)认为增值税扩围是大势所趋,根据现实情况,扩围应分成两步走,即先将建筑业、物流业纳入增值税范围,接着再考虑将其他行业改征增值税。在税制设计方面,众多学者各抒己见。在设计原则方面,众多学者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应遵循基本维持行业原税负水平,且不增加税率档次的原则(王建平,张登炎,1999;郭梓楠等,2000;易润林,毛建军,2002;陈建全,2011)。在具体税率设置上, 蔡昌等( 2 0 1 1 ) 认为增值税的税率定为1 7 % 、1 3 % 或1 1 % 所缴纳的增值税都要低于原营业税税负;丁洋(2012)根据相关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出建筑业增值税税率设置在略高于11%时,才能使改革前后的税负大致相等。在纳税人划分标准方面,学者们各抒己见。刘小灵(2000)认为,建筑业改征增值税首先要划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界线,除了将年生产经营规模因素列为参考外,还可以考虑资质级别作为参考。易润林和毛建军(2002)则认为,应税销售额大于180万元的建安企业可以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总的来说,现有的文献中针对建筑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制设计方面的内容研究相对较少、且不系统;大多数文献并没有对各个税制要素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探讨,国内学者基本上只是对其中某一个设计要素例如税率或纳税人划分标准等进行了探讨。因此,有必要根据税制的基本要素,对建筑业的增值税税制做出一个合理的全面的设计。二、我国建筑服务业发展现状建筑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是拉动经济发展的 三驾马车之一。现阶段我国建筑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较快,近几年更是呈现出改革加速、活力增强、发展加快的态势,产值、增加值、税收收入都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筑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逐年上升。到2011年,比重上升到近几年来的最高点, 为6 . 7 5 % 。此外, 图2 中显示, 进入2 1 世纪以后,我国建筑服务业总产值也一直稳步增长,并且总产值增长率基本保持在20%以上。从数值上看, 2 0 1 1 年我国建筑服务业总产值1 1 7 , 0 5 9 . 6 5 亿元, 约为2 0 0 0 年总产值12,497.6亿元的9.4倍,快速增长的产值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建筑服务业的规模在持续不断地扩大。近年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行业规模快速攀升使建筑服务业利润快速增长,但是税负比例偏高,税负增长过快,增加了企业负担,降低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与投资能力,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服务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究其原因,沉重的税负可能与营业税的制度性弊端有关。我国现有流转税格局是营业税和增值税两税分立并行,建筑服务业征收营业税的征收方式导致严重的重复征税现象,如占成本很大比例的外购建筑材料、设备在购买时已缴纳过增值税,然而这部分税款无法得到抵扣,导致不同行业税负不公,导致增值税抵扣链条在整个社会大生产活动中人为断裂,必然也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较多的困难。因此,建筑服务业征收营业税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建筑服务业实施营改增刻不容缓。三、我国建筑服务业营改增税制设计的难点税改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在实践中必将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在对建筑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进行税制设计前有必要对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一)纳税地点的不确定性根据现行营业税的规定,建筑服务业纳税人及扣缴义务人提供建筑服务业应税劳务的,则该应税劳务的发生地为其营业税的纳税地点;若从事的是跨省业务,纳税人应该向机构所在地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建筑服务业具有流动性大、工程复杂的特点,因此现行规定便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展开。若建筑服务业改征增值税,在纳税地点确定方面有两个选择,即机构所在地或是工程所在地。纳税地点选择在应税劳务发生地,这将对建筑服务企业的财务核算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的建筑项目是由大建筑商竞标后在工程所在地设立项目部或者分包给其他临时施工单位进行工程作业。由于这些项目部或者临时的施工单位不具备较强的财务核算能力,在计算缴纳增值税时易出现较多的问题。此外,工程所需建筑材料一般是由总部统一采购后分配到各施工项目所在地,这样不利于进行增值税进项抵扣。纳税地点选择在机构所在地,这对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的征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是异地施工,税务机关对其施工进度、实际财务状况等方面都无法确切掌握,在税收监管上容易造成漏洞,带来了偷逃税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二)纳税时间的不确定性按照现行营业税的规定,建筑服务业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书面合同上规定的付款日期或是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或取得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此外,纳税人用预收款方式提供建筑劳务,那么纳税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一般情况下, 建筑服务行业的结算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采用预付款的方式,余下款项在合同完成后一次性付清;二是按照工程进度支付款项,竣工后进行清算,这两种结算方式都会导致税款征收波动较大的发生。工程前期,建筑服务企业只有大量的增值税进项,没有销项,造成企业无税可缴的情况;工程后期,正好相反,建筑服务企业有大量的增值税销项,而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较少,从而造成税务机关税款收入的波动较大。(三)税率的确定在税改过程中,建筑服务企业对税率的确定最为关注,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企业应纳税额的多少,较之前征收营业税时是增加了还是减少。而对于税务机关来说,税率过低,减少了税收收入;税率过高,企业具有抵触情绪,不利于征管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设定一个合理的税率显得尤为重要。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推进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大发展方略,其主要任务是:从供给侧发力,通过重大改革的推进来解决重大的结构性问题。其重大的战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宏观调控效率和稳增长的重要推进器。一方面,将结构性改革引入宏观调控,形成“宏观调控+改革”的政策组合拳,是新一届政府宏观调控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的重要举措。这实际上是强调稳增长中的结构变量和制度变量,而这两个变量则是决定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新一届政府强调宏观调控要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寓短于长,以长促短,拓展了宏观调控的时间轴,形成了“短期+长期”的思路。传统的宏观政策偏重于总量问题而忽视结构、制度问题。结构失调、体制僵化不仅增加稳增长的困难,甚至使发展不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本质在于结构变化和制度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长期稳增长的最有力措施。另一方面,在一些重大领域改革取得明显突破的情况,宏观调控可以更多的采取市场手段和经济手段,而尽可能减少行政手段,这既能增强市场信心,又能显著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二是努力实现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关键举措。就经济体制问题而言,最大的结构性改革还是市场化改革,即简政放权、深化价格改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着力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等五大方面都面临重大的供给侧体制问题,解决这些制度性的障碍的关键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发展为例,长期以来我国创新动力不足主要是因为创新性文化基础薄弱,投机性发展氛围过浓,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人把大量的精力、财力、智力花在投机取巧上,热衷于泡沫投机活动,是导致实体经济不振、创新动力被抑制的重要原因,这有文化因素,也有发展观短视、政绩考核制度等问题,更有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束缚了企业手脚的供给体制问题。深化市场化改革这一重大的结构性改革,不仅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为市场主体创新宽松公平的宏观环境,让市场在竞争性领域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且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激励,增强微观市场主体的竞争力。  三是促进产业升级、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升级失败,即经济结构长期处于中低端而无法向中高端转换,从而导致长期的需求不足、产业竞争力低下、社会严重不公平等问题,最终使得经济长期失速,危机四伏,各类风险交织且集中爆发。国际上这样的事例很多,有拉美化现象,有东南亚金融危机。因此,结构转型升级能否顺利推进和完成,是突破中等收入的关键。而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决定力量是制度创新,即对关键领域的改革能否深化,形成更高层次的市场经济体制。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推动经济结构全面升级的原动力,也正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  四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一招。改革并不仅是简单的放权,是对旧体制的“破”,更关键的是在于“立”,即“立什么样的新规”?成功的改革就是要靠法治来巩固,来扎根,法治的形成过程就是制度的完善过程,即形成公平而富有激励性的新制度,以此减少不稳定性,同时增加发展的动力和创新能力。改革的深处就是法治。一方面,我们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同时,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基本完善和定型,其完善的标志就是法制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基本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根本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不是仅提供一时的激励,当一放就乱时再收回,像一些不够深入的改革那样形成“收放循环”,而是在打破一些关键领域的体制障碍的同时,建立基于法律规范的长效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要靠法制,改革的每一步都要有法可依,依法推进。正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这两方面要求,使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一招。(王小广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 2016年6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16年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去产能效果非常明显。今年的去产能有两大行业作为攻坚领域,一个是煤炭,一个是钢铁,1—5月份原煤产量下降8.4%,5月份当月的产量和库存下降更快,5月份原煤产量下降15.5%,5月末规上原煤生产企业库存同比下降6%;1—5月份粗钢产量下降1.4%。  去库存效果更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库存数,4月末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下降了1.2%,这是2010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房地产库存是一项重要任务,连续几个月下降,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4月末减少521万平方米。  降成本效果比较明显。数据显示,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的成本是85.66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17元。5月份开始国家全面实行营改增,实际上从去年开始营改增的试点就不断扩大,有关部门预计,营改增今年将为企业降低成本6000亿左右。  补短板投资增速加大。主要是对农业、环境治理、高技术产业加大投资力度,解决一些瓶颈制约因素,今年1-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比1-4月加快1个百分点,其中涉及这些短板领域投资增长速度更高,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比如水利、环境治理和公共服务业、信息传输业投资都在20%以上。  盛来运强调,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三去一降一补”工作进展情况不错,效果初步显现。同时有些问题还需要关注,比如钢铁问题,从4月份和5月份两个月的情况来看生产量有所反弹,可能跟这两个月钢材价格反弹有关系,相关企业借价格反弹之势又恢复了产能,这个现象需要高度重视,这也说明去产能确实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坚定地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再上一个新台阶。

5q现在在网络上到底是个什么位置?他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登陆主页网址:http://www.5q.com/SysHome.do 由于5Q和校内网合并,也可以:http://www.xiaonei.com/pages/logonq.jsp www.5q.com也可以自动跳转,但是不能放在收藏夹里。校内网的发展历程 :SNS Facebook-六度理论 2005年末由王兴创办 2006年春节后在清华、北大、人大试用 3万,50万,700多所,6000人,一千万点 亿聚、占座、5Q,chinay.com…… 2006年4月9日Alexa流量排名 校内网创办人王兴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97级毕业生 毕业后全奖攻读美国特拉华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2003年圣诞节回国创业 创立第一个社会性网络“多多友”遭遇失败 校内网的特色简介 仅对大学生开放 实名注册 真实用户资料 类似博客的空间 留言、收发信件等 针对211工程大学生开放 校内网的功能简介 更换基本资料 更换照片 更换相册 留言 校内网目标客户群体分析 联系校内网CEO王兴 访谈设计和实施 问卷设计和发放 数据统计 Spss数据分析 校内网近况分析 2006年10月26日,校内网创始人王兴证实公司被千橡集团收购,此前千橡集团曾收购校内网竞争对手5Q.com。收购双方都拒绝透漏收购金额,王兴表示,被千橡收购后获得的融资将主要用于社区服务和框架的建设 千橡集团总裁陈一舟 1999年4月与斯坦福校友周云帆、杨宁回国开始做网站 同年11月,ChinaRen.com正式开通 2000年6月,在CNNIC举行的中文网站评选中,ChinaRen名列第9 2000年9月ChinaRen卖给张朝阳440万搜狐股票并加入搜狐管理团队 校内网近况分析 合并后成为垄断势力 新功能的开发和宣传 校内通——挑战腾讯QQ和MSN? 紫豆助手 开始向其它竞争对手学习 走向成熟校内网的成功之处和发展方向:前几天看见了校内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简洁,实用!发现这个网站会有很好的前景.所以写一下自己的看法. 网站大致有三类:技术类,服务类,商务类.校内网属于服务类.当然了,这个分类很简单,一个网站其实这几个方面一般都涉及.校内网给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和交流的平台,是做到了想我们所想,做了我们想做的事.以前我一直在想如何建立一个大学生交流的平台,想过"大学生联谊网""大学生兼职网""大学生实习网",可是就是没有想到"简单的就是最好的".我们的校内网就是走的这条路子.简单,实用! 校内网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大学生有文化,有自己的理念,是互联网的最大的受众,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就是得到了未来.校内网定位非常明显,就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认识和交流的平台.目标人群就是大学生.这也是校内网最大的成功之处. 得渠道者得天下.校内网与其说是提供平台,不如说是借这个平台来铺大学生市场这个渠道.如果能够做好,前途可以说不可限量.中国一共有3000多万大学生,何其大的一个市场啊.人场即商场.何况大学生消费市场近年有不断膨胀的趋势. 当然了,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我暂且觉得有几点需要注意.一.安全问题,校内网聚居的全是大学生,彼此间没有戒备和提防,所有就把自己的真实资料全部写上来了.这就会引起一些社会人以一些不合法的合理手段或者直接不合法的手段加以利用,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便或损失.希望校内网的创业团队加以注意和采取适当手段. 二.追求更好.不少网站的失败就是由于其不求进步,长时间不给大家惊喜,难免大家抛弃之.简洁,精美,实用应该成为校内网的追求. 三.不宜过分的商业化.过分的商业化会让人反感,不过适当的利用人气是理所当然的. 他不会影响腾讯QQ的虽然现在已经刚刚开始使用5Q的聊天工具,但是它仅限于在校内网范围内,它只适合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用范围绝对没有腾讯QQ广泛.并且它在功能上也有很多缺陷,不象QQ那么方便和功能完善.希望我的 回答能对你起到作用!新年快乐!

企业如何经营发展(高一政治题)

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企业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4、企业要通过兼并扩大自己的影响。5、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倡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企业经营的根本要素:1、客户。华为从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把为客户服务当做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都要以客户为中心,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保持和客户思维模式的契合。2、业务增长战略。企业没有增长就会落后于这个每天都在前进的社会。如果你不发展,你的竞争对手终将超过你。企业只有不断地增长,才会创造大量新的岗位和就业机会,才能留住优秀人才,吸引更多有着新鲜思想、有才能的人加入公司。3、净利润率。净利润率体现了业务增长的质量。企业业务要不断增长,但牺牲利润(效益)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企业发展战略有哪些类型?

一、按发展战略的性质和特点划分的类型1.稳定战略。2.增长战略。3.紧缩战略。4.定位战略。二、按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划分的类型1.一体化战略。2.连锁战略。3.多角战略。4.外向牵动战略。5.企业形象战略。6.品牌战略。7.集约经营战略。8.资产经营战略。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就是关于企业如何发展的理论体系。发展战略就是一定时期内对企业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与质量、发展点及发展能力的重大选择、规划及策略。企业战略可以帮助企业指引长远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指明发展点,并确定企业需要的发展能力,战略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实现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企业战略虽然有多种,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谋略,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例如:企业竞争战略是对企业竞争的谋略,是对企业竞争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营销战略是对企业营销的谋略,是对企业营销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技术开发战略是对企业技术开发的谋略,是对企业技术开发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人才战略是对企业人才开发的谋略,是对企业人才开发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以此类推,都是一样的。各种企业战略有同也有异,相同的是基本属性,不同的是谋划问题的层次与角度。总之,无论哪个方面的计谋,只要涉及的是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就属于企业战略的范畴。需要指出的是,最初人们所讲的“企业战略”,主要指的是竞争战略。1971年美国的迈克尔·波特发表《竞争战略》之后,更强化了人们的这种认识。在迈克尔·波特的著作中,是把企业战略当作竞争战略的同义语来使用的。他说的企业战略都是竞争战略。军队从事战争,企业从事竞争。竞争与战争虽然本质不同,但也有一个“争”字。企业竞争也是很残酷的,失败了就要死亡。既然要参与竞争,那么当然就要讲究竞争战略,不能只是一味地拼人力、拼财力、拼物力。竞争战略虽然非常重要,但毕竟不能代替企业战略。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不能只谋划竞争,而应该同时谋划许多方面。千万不要在竞争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划等号,竞争战略只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如果读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就认为企业只存在竞争战略,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与瞎子摸象差不多了。把竞争战略等同于企业战略的大有人在。他们的这种认识是片面认识,而这种片面认识是妨碍企业战略管理的。

如何制定企业发展规划?

一、建立一个规范完整的战略发展规划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外部环境的分析;进行现有业务审计;SWOT分析;战略业务设计;财务模拟。确定公司的使命、远景和价值观;二、发展规划成立专门的组织,这个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接受访谈,向项目组成员贡献思想;主持专项业务研讨定期听取项目组汇报;调动相关业务资源;对项目成果进行决策;指导项目方向;指导小组下面,是项目组,项目组可以是由组织内各个部门抽调的骨干或精英组成,也可以是企业内具体的战略或企业发展thldl.org.cn规划划部门。项目组具体负责公司的战略企业发展规划事宜。 项目组织之下可以设几个支持组,如由各个职能部门或关键成员组成的职能支持组或由关键业务部门核心成员组成的业务支持组。支持组的主要职责就是对整个企业发展规划提供各种支持,具体包括: 1、发展规划职能支持:计划:在咨询公司帮助下,制定项目计划及实施流程;组织:策划、组织项目过程中业务及公司整体各类访谈、研讨和决策会议;协调:协调公司内部资源,提供后勤保障;控制:辅助公司高管对项目质量和进度进行监控,并定期向高层汇报,以及负责项目过程中文档管理;宣传:策划、组织项目宣传;继承:学习先进系统的战略企业发展规划体系。谈判:组织公司与外部的咨询公司谈判2、发展规划业务支持:参与本业务战略方案设计;参与项目组组织的研讨;确认涉及本业务范围的战略企业发展规划成果。参与涉及本业务内容的研究分析;另外,在战略企业发展规划过程中也可以寻求外脑支持,如聘请有经验的管理咨询公司作为整个企业发展规划的顾问。管理咨询公司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方法、技术和经验的转移;关键环节的把关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方法论、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支持;再则,战略企业发展规划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推进来保证战略企业发展规划的顺利进行。战略企业发展规划作为公司阶段性例行的重要项目,它能否得以顺利有效的进行不仅需要的方法论和组织体系的保障,同时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推进体系。通常,战略企业发展规划thldl.org.cn项目的主要推进方式有: 小组讨论发展规划小组讨论是项目组对访谈得来的信息进行共享和头脑风暴的过程,主要目的是集思广益,发现关键问题点、以及为公司下一阶段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寻找方向。 发展规划开研讨和论证会研讨和论证会主要是由公司高管、各职能部门及各业务主要负责人参加,对涉及业务的有关重大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在每次决策会前,可以安排一系列分业务的专题研讨会,可以由咨询公司专家或该业务模块的公司内部专家主持进行。 发展规划决策会决策会主要由公司的主要决策者参加,目的是对项目阶段成果予以决策,并对项目下一阶段方向进行指导。发展规划项目阶段通报会项目组需要定期向高层指导小组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和项目阶段成果,同时听取各位同仁的意见。发展规划访谈项目过程中,访谈是必须的环节。项目组成员根据据具体的需要与相关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访谈,以确认项目涉及的关键问题或搜集相关信息。主要访谈对象包括:行业专家、关键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主要竞争对手、渠道、公司高管、部分公司中层干部。 发展规划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确定总体营销策略思路和目标、系统的市场分析和市场定位、具体的营销策略、将策略转换成具体的营销计划、对营销计划的财务分析、对营销企业发展规划执行的评估和监控。 2、数据支持硬性数据支持包括:总体销售额、区域销售额、分产品销售额、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营销费用额、市场铺货率、品牌知名度;软性数据支持包括:买方购买心理和行为特点,产品在市场上的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状况。 3、发展规划分析:对行业发展趋势、产品发展态势、竞争对手、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等等进行分析

企业发展战略一般有哪三种

发展型战略包括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密集型成长战略。一体化战略包括纵向一体化战略和横向一体化战略。以面向用户为前向,获得对经销商或者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对其加强控制,称为前向一体化。获得对供应商的所有权或对其加强控制,称为后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购买、合并、联合。在企业战略都是包括哪些不同的种类thldl.org.cn分析中,多元化战略的类型包括:同心多元化和离心多元化。同心多元化也称为相关多元化,是以现有业务为基础进入相关产业的战略。当企业在产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该产业的成长性或者吸引力逐渐下降时,比较适宜采取同心多元化战略。离心多元化,也称为不相关多元化。采用离心多元化的目标是从财务上考虑平衡现金流或者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密集型成长战略,也称为加强型成长战略,包括三种类型: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发战略和产品开发战略。稳定型战略,也称为防御型战略、维持型战略,包括四种类型:暂停战略、无变化战略、维持利润战略,谨慎前进战略。收缩型战略,也称为撤退型战略,包括三种类型:转变战略、放弃战略、清算战略。成本领先战略的优势包括:可以抵御竞争对手的进攻;具有较强的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形成了进入壁垒。在企业战略都是包括哪些不同的种类分析中,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市场需求具有较大的价格弹性;所处行业的企业大多生产标准化产品,价格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多数客户以相同的方式使用产品;用户购买从一个销售商改变为另外一个销售商时,转换成本很小,因而倾向于购买价格最优惠的产品。采取差异化战略的风险包括:竞争者可能模仿,使得差异消失;保持产品的差异化往往以高成本为代价;产品和服务差异对消费者来说失去了意义;与竞争对手的成本差距过大;企业要想取得产品差异,有时要放弃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集中化战略可以分为:集中成本领先战略和集中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的条件包括:企业资源和能力有限,难以在整个产业实现成本领先或者差异化,只能选定个别细分市场;目标市场具有较大的需求空间或增长潜力;目标市场的竞争对手尚未采用统一战略。实施集中化战略的风险包括:竞争者可能模仿;目标市场由于技术创新、替代品出现等原因而需求下降;由于目标细分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的差异过小,大量竞争者涌入细分市场;新进入者重新细分市场。

企业发展战略如何规划

  导语: 由于企业确定了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可以使企业的各级人员都能够知晓企业的共同目标,进而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么,企业发展战略如何规划呢?   企业发展战略如何规划   进行宏观环境分析,明确公司的机遇和风险。   战略规划的核心理念是取势、明道、优术,宏观环境的分析就是取势。对宏观环境的分析通常涵盖政策、经济、社会、技术,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也被成为PEST分析。   对现有业务初步分析,主要是对客户公司现在所在的行业进行。在分析过程中要着重分析以下四点:   1、行业规模,行业规模代表行业的吸引力;   2、行业规模增长率,行业规模增长率代表行业的活性;   3、行业的产品结构,正可谓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企业选择好对的产品很重要,正如数码相机的出现让柯达倒下了,苹果触屏式智能手机的出现让诺基亚倒下了。   4、行业的竞争结构,企业在行业能要明白竞争态势,强弱格局,懂得在复杂的商战中如何合纵连横。   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分析,内部资源能力包括企业的资源、能力、管理。   通过资源分析以明确企业在人、财、物、技术、市场、政府等方面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能力的分析通常基于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如一般的制造型企业的价值链为“研发、采购、生产、营销、销售、售后服务”这六个环节,我们需要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逐一地进行能力分析。管理分析就是对企业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管理的五要素进行分析。   对新业务单元进行分析。   通过对市场机会搜索、市场调查和市场定位等分析,构建新业务单元。在新业务单元分析的过程中要和第二步一样,把新业务单元的行业规模、行业规模增长率、行业产品结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清楚。   企业发展战略如何规划   (一)可供选择的战略分析:   1、总成本领先战略   该战略的重点是通过对总成本的控制来维护产品相对较低的成本以获得竞争力,即要求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有相对优势,如原材料与包装物的采购控制管理、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等。该战略适合***公司目前的核算体系及经营方式。   2、集中化战略   许多成功的"中小企业往往采取这一战略。该战略是为了避免同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作正面冲突,往往集中精力于某一市场。这方面***前期做得比较好,目前,我们仍需采取此战略,不能广种薄收。   3、差异化战略   大多数成功的大企业均采取这一战略,对于***的目前来说,也是较好的选择。差异化是指企业通过获得差别于同类竞争性产品的“卖点”来谋求产品的持久竞争力。正如前文威胁分析所言,食品饮料产品“硬件”本身很难获得差异化,我们只能在经营策略上创造出更大的差异化,如利用品牌形象与知名度,创造出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尽管产品是一样的)。个性鲜明的销售服务网络、新颖独特的促销手段、专利化的个性包装以及别具一格、不同凡响的管理模式与发展战略等。   4、适应性战略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与目 标,而非刻意选择上述三种的某一种,或者称之为“没 有战略的战略”。这也是***公司目前的最佳选择。   (二)总体发展战略确立    1、实行“八化”管理,打造起飞平台 。 “八化”是指:作业标准化、流程表单化、管理数据化、人才专业化、营销阵地化、形象社会化、团队人性化、行动军事化。    2、利用品牌优势、网络优势、研发优势 、管理优势等无形资产广泛寻求行业内的横向联合,利用有限的资金在短期内迅速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与品种范围,巩固并不断提高在行业内的地位。    3、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 ,把经营目标从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追求长远资产增值(包括无形资产)的最大化,以此赢得企业经营的所有相关群体,如经销商、消费者、员工及其它社群组织等的全面支持,把促进企业发展的手段从“经销获利”为主转变为“创新获利”为主,包括战略管理、技术、产品、营销等的全方位创新。

企业如何做好发展战略的规划

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需要明确如下三个概念:战略、战略规划、战略管理。战略就是方向与目标。战略的本质是选择。选择的难点在于放弃。战略规划包括制定战略以及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设计的步骤(路径)、策略及具体的举措。战略管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战略管理包括战略规划,狭义战略管理就是战略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的检查(战略质询) ,调整与期终战略审计。制定战略规划,实施战略管理的意义:首先,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再发展或更进一步,或者是遇到发展障碍或困境,又或者是谋求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这些都需要战略方针指引;同时,仅有战略方针是不够的。还需要规划具体的步骤、策略以及一系列的举措,刻画出可行的路径,来保障战略实现。同时,企业内外环境时刻都处于变动之中,战略制定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积极地进行战略管理。包括根据内外变化对战略进行相应调整,与内外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同时,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逐步曝露初始的战略设计所存在的不足,比如缺陷或考虑不周,这都需要对战略予以改进完善。当然,要做好战略规划与管理并非易事,没有精湛的功力,也就一般般了。企业可以自己组织内部人员编制战略规划,实施战略管理,也可聘请外部咨询机构帮助。国内战略咨询机构有明德战略,创始人娄勇是国内战略管理第一人,专注战略二十年,美誉深具,企业信服。

企业经营发展策略

企业经营发展策略   企业经营发展策略,经营的方法和策对于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重大的行动步骤,关系着企业的存亡与发展,经营好企业并没这么简单,以下分享企业经营发展策略。   企业经营发展策略1   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企业要提高,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企业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4.企业要通过兼并扩大自己的影响;   5.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倡奉献社会、服务社会。   企业经营发展策略2    定位   谋划企业中长期干什么,就是要定好位。市场已发生变化,连皇帝的女儿也愁嫁。企业要发展,定位很重要。定位是为了解决发展的方向、目标问题。企业发展要有正确方向,要灵活地运用规模化和差别化原则,要坚持专、精、特、新。   企业发展要有中长期目标,不要象空中的风筝、路上的出租车,没有远见、决心、魄力和毅力干不成大事业。定位要准确,定错位,劲儿白费。定位主要是为了解决核心业务问题。企业也可以开展多项业务,但核心业务不能多。可以搞多元化经营,但不可以搞多核心经营。   用核心业务带动其它业务,用其它业务促进核心业务,这是先进企业的成功之道。不仅对经营范围要定位,而且对经营地区等也要定位。定位有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定位的方法很多,定位无定势。   定位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很复杂。许多企业认为自己的定位很正确,实际上存在很大问题,而这些问题足以使他们发展缓慢或失败。    资源   谋划企业中长期靠什么,就是要广开资源。集四面潜在资源、成八方受益事业是企业的使命。广开资源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不广开资源,再好的定位也没用。要树立大资源观,不仅要重视物质资源,也要重视人力资源;   不仅要重视体力资源,也要重视智力资源;不仅要重视国内资源,也要重视国外资源;不仅要重视空间资源,也要重视时间资源;不仅要重视现实资源,也要重视潜在资源;不仅要重视直接资源,也要重视间接资源;   不仅要重视经济资源,也要重视政治资源;不仅要重视有形资源,也要重视无形资源。广开资源要运用智慧,运用智慧就能够善用资源。   谋划企业中长期怎么干,就是要制定好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实现定位的保证,是善用资源的体现,是企业发展战略中关键、生动的部分。   从哪里入手、向哪里开刀、先干什么、再干什么、保哪些重点、丢哪些包袱、施什么政策、用什么策略、怎么策划、如何运作等等,这些都是战略措施的重要内容。   战略措施是省钱、省力、省时的措施,省钱、省力、省时不等于不花钱、不用力、不用时。战略措施要贴近实际、顺应趋势、新颖独特、灵活机动。战略措施要以定性为主。战略措施要有可操作性,但这种可操作性不同于与战术的可操作。   企业经营发展策略3    1、市场营销战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市场营销战略作为一种重要战略,其主旨是提高企业营销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由于营销在企业经营中的突出战略地位,使其连同产品战略组合在一起,被称为企业的基本经营战略,对于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对处于竞争激烈的企业,制定营销战略更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市场营销战略,包括两个主要内容;   一是选定目标市场;   二是制订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根据购买对象的不同,将顾客划分为若干种类,以某一类或几类顾客为目标,集中力量满足其需要,这种作法,叫做确定目标市场,这是市场营销首先应当确定的战略决策。   目标市场确定以后,就应当针对这一目标市场,制定出各项市场经营策略,以争取这些顾客。    2、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步骤   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应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企业内部现有实力以及潜在的资源和能力优势,并能够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完成企业既定目标的要求    其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明确企业的具体任务。每一个企业的任务都是具体的,不同经营领域的企业有不同的经营任务。一般讲,企业的经营任务是相对稳定的,它为整个营销战略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第二,研究经营环境和经营能力。在明确了经营任务后,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能力进行分析,即把握企业的现状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以便为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搜集有关的经济信息,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依据。   第三,确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把企业的经营任务、经营环境和经营能力结合起来,将企业的经营任务具体化为战略目标。   第四,确定战略行动。当企业的任务、战略目标确定以后,就要为实现这个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对战略行动方案要集中职工的智慧,进行广泛讨论,经过科学论证,再由企业领导确定。   最后,总结、评价与修正。营销战略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总结、评价,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修正不适宜的部分,使营销战略始终保持其适应性,对企业经营活动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特里芬难题的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在战争期同遭受了巨大创伤,经济实力大为下降,而美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这为建立美元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创造了必要条件。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会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联合与联盟国家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起了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中心货币的新型的国际货币制度,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布体系的建立和运转结束了国际货币金融顿域的混乱局面,弥补了国际收支清偿力的不足,并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投资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但这种以一国货币作为最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体系有一种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国以外的成员国必须依靠美国国际收支持续保持逆差,不断输出美元来增加它们的国际清偿能力(即国际储备),这势必会危及美元信用从而动摇美元作为最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反之,美国若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其他成员国国际储备增长又成问题,从而会发生国际清偿能力不足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与经济的增长。美元实际上处于两难境地。这一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被著名的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所提出,成为著名的“特里芬难题”;他并且据此预言布雷顿森林体系会由于这一内在矛盾而必然走向崩溃,这已为后来的事实所证明。“特里芬难题”的本质含义概括起来就是: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不可能长久地依靠国际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这一难题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就已存在,只不过在布体系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典型罢了。布体系崩溃后,仍以由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储备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特征的牙买加体系开始建立。由于该体系实现了国际储备多元化,美元已不是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清算及支付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但这一体系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呢?从多元储备体系的现实情况看,美元仍占有很大优势,能在国际储备中占一席之地的也只有美元、英镑、日元、欧元等极少数国家的货币。这种多元储备制,不论其币种和内部结构如何变化,但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仍要靠这些国家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实质上是没有变化的。所以说,多元储备体系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解决“特里芬难题”,因而也终将违脱不了崩溃的命运。“特里芬难题”告诫我们:依靠主权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会陷人“特里芬难题”而走向崩溃。特里芬难题”揭示的意义正在于此。这对于我们分析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西藏证券的发展历程

1994年 西藏信托拉萨证券营业部正式开业,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卫星传输系统也正式开 通,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普穷为开张剪彩,杨松副主席讲话1995年 西藏信托上海证券营业部开业2000年 西藏证券从西藏信托剥离,正式成为独立公司2001年 西藏证券日喀则营业部开业2001年 西藏证券成都营业部开业2002年 西藏证券北京营业部开业2005年 西藏证券日喀则营业部搬迁至杭州并开业2007年 西藏证券完成增资扩股2007年 西藏证券完成大集中交易、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2007年10月 中国证监会庄心一副主席一行视察拉萨营业部2008年1月,公司全面完成客户账户的规范工作,并通过西藏证监局的验收,为全国第一家通过验收的证券公司。2008年10月,中国证监会发文,对在账户规范工作中表现突出、做出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我司被评为证券市场账户规范工作先进集体,我司成都营业部的柜台主管陈莉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2008年和2009年,公司连续两年在证券公司分类评级中获得A类A级。2009年8月,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文,核准我公司在上海设立西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管理全国范围内的证券营业部。2010年2月2日,上海分公司的筹建工作通过上海证监局的现场验收。2010年11月26日,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核准西藏同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持有5%以上的股权的股东的批复》(证监许可[2010]1708号),批准西藏自治区投资有限公司承接原股东西藏自治区信托投资公司的全部股份划转,合公司30%股份,股东西藏自治区信托投资公司变更为西藏自治区投资有限公司。2010年12月,公司获得了投资咨询业务牌照,正在积极行动准备新业务的推广,实现公司业务模式的转变。2008-2010年,共发行24只产品,为3只公募基金一对多,信托产品21只;发行总规模为30亿元。运作期间产品运作稳定,跑赢同期大盘指数,并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

AICPA职业发展:为什么财务人更愿意去外企工作

因为,很多时候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这些福利,都吸引着财务人。不过,在这之前还是需要进行详细的职业规划。外企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你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进实际工作,也更适用。

现在会计这个工作怎么样?有发展前途吗

会计的前景还是不错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高端的会计比较紧缺的,如果只是停留在比较低端的会计,那是没有发展前景的。下面你可以看一下会计行业一般需要考的证书。你要从事会计工作,需要参加会计类证书的考试,一是会计职称,一般取得会计证,有高中学历,即可参加会计初级考试,这个相对好考些。有大专学历,工作五年,本年学历工作四年后,可以参加会计中级考试,这个有一些难度,但只要方法正确,一般也是很有希望通过的;会计职称考试一般是在每年的10-11月在当地人事考试中心或者人事局职称科报名,次年5月考试。二是注册类考试,即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考试,其中报注会要求大专学历,报注税的条件与会计中级基本相当,即大专五年,本年四科,这二个证的难度相对大些,但含金量也高,故很值得大家去一试的。考得注册会计师,有机会去四大或者外资企业,现在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你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进实际工作,也更适用。要进外企,英语好是前提。然后如果能通过CMA或ACCA考试的几门课程,也能增加一些砝码。

处在初级阶级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哪些突出问题

一、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   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加剧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我国人均资源紧缺,而资源消耗量却排在世界前列,矿产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见附表)。经济高速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过于高昂,环境质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局部有改善、整体在恶化”的状态。   资源和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本质上是技术含量低和经济效率差的问题。我国科技发展不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需要,技术水平低制约着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增长潜力的发挥。由于缺乏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的产业技术,或是有了这些技术而又缺乏推广应用的动力,致使我们难以走出粗放型增长的怪圈。   二、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显   投资体制改革明显滞后。政府投资范围过宽,习惯于借助预算内投资来调控经济运行,而不善于通过政府消费来提供公共服务。在市场准入方面偏重经济性指标,忽视社会性指标。对全社会投资重监管、轻服务,缺乏科学的、有预见性的宏观产业导向。   财政税收体制不规范,政府存在过多干预经济的内在动因。公共财政体系不健全,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公共服务开支不足,一般经济建设开支过多。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划分不够合理,地方政府缺乏独立的正常收入来源。预算外收入和体制外融资的使用随意性很大,其中相当多资金直接用于盈利性投资。   金融体制改革进展迟缓,金融参数失真。银行体系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市场化融资的需要。利率、汇率机制僵化,资金价格扭曲,容易刺激粗放型经济增长,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久拖不决,难以发挥扩大直接融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   环境和资源的使用成本过低,难以形成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项目几乎不计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矿产资源税目前还是按照实物量征收,刺激过量开采。煤、电等资源型产品价格失真,容易导致不计成本、忽视效益的低水平扩张。   土地配置缺乏规范、长效的管理制度。土地产权主体和权利界定不清,保护不力。土地供应方式过于行政化,导致地价严重扭曲。土地使用性质缺乏明确界定,土地收入的分配和管理相当混乱,各种“黑箱操作”和腐败行为猖獗。缺乏权威的国土资源总体规划和跨行政区域规划,导致地方各自为政、任意调整规划和贪大求洋。   政治领域的改革滞后于经济领域,诱发增长速度攀比和数量扩张冲动。我国经济波动的“政治周期效应”十分明显,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的高峰,往往正是地方党委和政府换届的时间。现行干部选拔、考核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都存在明显缺陷,对权力的监督制衡机制也很薄弱。   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尖锐   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公共教育资源向高等教育过分倾斜,而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严重不足。高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重2003年上升到24%(通常为20%左右),农村义务教育却面临危机。公共卫生资源过分向城市倾斜,而农村缺医少药仍很严重。   现有公共财政和社会协调机制不适应社会流动性增强、社会分层加快的新挑战。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市大量转移,而城市财政体系远远没有做好准备。强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日益高涨,而贫困群体和社会边缘群体的呼声往往被忽视;部分社会成员既得利益的减少或丧失将引发不满情绪甚至过激行为。   人口发展态势仍然严峻。基数大、增长偏快、素质偏低、“未富先老”,是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在现有技术水平和制度框架下,这种态势必将加剧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多重经济社会压力必将接踵而至。   城乡贫困问题有所反弹。随着城市化浪潮和社会转型加速,在失业人口、流动农民工、失地农民和老年人口中正在形成新型贫困群体,贫富差距迅速拉大。这也鲜明地折射出社会保障不健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以及收入再分配手段不完善等问题。   四、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生产要素流动将越来越取决于投资回报率和区域专业化分工等客观经济规律的导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势将继续扩大。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在加快,但与东部的差距仍然在拉大,正是必然反映。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要害并不在于经济发展差距,而在于社会发展差距。目前中央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还不够,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还较低,区域政策在消弭市场缺陷方面的效果尚不理想,还没有明显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没有显著增强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后劲,还不能普遍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全民福利水平,因而也将不利于逐步改变目前全国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状况。   五、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存,各国和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持续,并且可能发生分化重组。参与全球化将给我国带来一系列新的经济风险,而我国符合开放型经济要求的宏观调节手段和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健全。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将带来持续的贸易摩擦。由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而出口增长方式粗放,加之处于非市场经济地位,因此已经处于贸易摩擦高发期。今后我国还会遇到绿色标准、技术标准、劳工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等“新贸易壁垒”。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中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主要经济体和国际市场波动可能引发国内经济运行出现异常。   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我国将要全面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国内弱势产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同时还会进一步暴露现行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存在的缺陷。   此外,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对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干扰加大,台海局势动荡和朝鲜核问题等区域不稳定因素正在凸现,对我们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构成严峻威胁。这种复杂局面必将对我国完善趋利避害的机制和艺术提出更高要求。

论文:如何通过五力模型分析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

以汽车产业为模型的分析,你看看吧~~迈克尔u2022波特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认为,产业竞争力是由生产要素,国内市场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等四个主要因素,以及机会和政府行为等两个辅助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前四个因素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构成“钻石模型”的主体框架。四个因素之间彼此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决定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钻石模型”构筑了全新的竞争力研究体系,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包含了比较优势原理,并大大超出了后者的解释范围。基于“钻石模型”构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鉴于汽车产业对于一个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性,其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和探讨,都将是一个永恒的重要话题。基于“钻石模型”理论构建出的评价体系,能够利用六大因素对汽车产业实际存在的各种情况进行评估,以求最客观、全面的评价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①主要因素评价方法分析生产要素:现在普遍认为,中国具有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优势,这可以降低加工成本。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可以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中心。确实,发达国家正在逐渐将加工转向中国,但是就汽车生产来讲,经历了“福特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模块化生产方式”,在生产环节的成本已经压缩到“干毛巾”的程度,要想再拧出水来是极其困难的。跨国公司的利润源已经转向开发、品牌、售后服务方面,即使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中心,也不过是加工中心,是跨国公司通过全球的市场网络来取得初级生产要素,而在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仍然保留在跨国公司手中。另一方面,在实际竞争中,丰富的资源或廉价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没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因此中国汽车产业仅仅依赖一般生产要素优势是无法获得全球竞争力的。再看专业生产要素,中国现有汽车制造技术大部分来自引进国外技术,对外依赖性较强。核心的汽车制造技术仍然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发展相对滞后,不足以与世界发达汽车制造国相竞争。②国内市场需求: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后一个潜在的巨大汽车需求市场,这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共识。国外认为:需求和法规是汽车工业进步的两个轮子,但是在中国这两个轮子转得都很艰难。由于中国大多数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还很低,在汽车消费方面首要的要求是低价,对于性能、款式、配置的要求并不迫切,这就迫使中国汽车产业不得不大量生产技术含量低、廉价的低档产品,很难赶上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最新水平。另外,国内缺乏保护汽车消费权益的法规体系,这也造成了某种程度上对粗制滥造的纵容,并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③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在中国,汽车产业被列为支柱产业,是优先发展的对象。优先发展汽车产业的战略本身没有错,但是由于大量资源集中在汽车产业,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产业群没有形成,汽车产业本身的发展也受到深刻的影响。比如中国有100多条汽车生产线,有几百套汽车生产需要的模具,但是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巨大的机械工业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而之所以不采购国内的设备,原因之一是国内的机械工业得不到必要的改造资金。另外,汽车产业所需要的一些特殊钢材如镀锌板、高强度钢板、特殊结构钢等国内依然无法供应,需要进口。这里面有一个矛盾,就是汽车产业发展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但是反过来相关产业也需要汽车产业的带动。长期以来我们强调了前面一句话,往往忽略了后面一句话。现在看来,由于汽车产业本身及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国内汽车生产没有形成必要的经济规模,也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汽车产业仅依靠国家投资,控制过严,无法有效利用有效的市场资源,如民营资本、其他行业资本、外资等。④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国内发展汽车产业的战略是集中资源支持若干大集团的发展,这一点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的部门负责人认为,竞争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应该要竞争的结果而不要竞争的过程。而企业和学术界认为:没有竞争的过程就不会有竞争的结果,市场经济是无法绕开竞争的,竞争的过程之所以不可少,是因为它同时是竞争力形成的过程。未经竞争的行政垄断实际就是保护,而保护并不能保护出竞争力。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是最有效率的,但是其配置过程是要经过竞争的,因此“要结果不要过程”的想法实际上是非常荒谬的。缺乏竞争正是中国汽车工业缺乏竞争力的关键因素。⑤辅助因素评价方法分析机会:由于国际上汽车生产严重供过于求,只有中国存在市场扩张的潜力,因此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机遇都是中国市场,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极其难得的机遇。因此,我国汽车产业应当抓住这个难能可贵的机遇,努力提升本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⑥政府:汽车是中国计划管理体制下控制最严的物资,从中国有“三类物资”的分别起,汽车就名列“一类物资”的前茅。数十年间“一类物资”的名单长了又短,短了又长,汽车的地位没有受到任何动摇。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规定77种一类机电物资中,有70种可以敞开订货,而在不放开的7种“一类物资”中,汽车就占了3种(轿车、货车、旅行车)。到90年代初,国家发改委仍然在下达指导性计划,直到2001年,国家发改委才宣布放开轿车价格管理。目前汽车生产项目管理、产品范围、合资管理、轿车经营等仍然采用固有的管理方式。控制过严,就是排斥竞争,保护落后,无法造成一个产业健壮成长的环境。这也会造成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疲软;是不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与提升的。中国汽车产业主要由三大资本源构成,即国外资本、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三大资本源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就主要的出口数据来看,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良性、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不过,根据“钻石模型”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中国汽车产业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这些问题有来自产业界的也有来自政府政策的。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总的来说是稳步在发展的;不过,由于内部存在着来自于诸如技术、市场、政策、机遇等因素的不足的影响,已经为中国汽车产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埋下隐患。也许这些隐患并不会马上产生不良反应,不过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中国汽车产业只有根除了内部存在的一系列隐患,再利用上来自外部的好的环境;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够持续、长效、稳步的向上提升。

如何利用5种竞争力模型分析信息系统对企业业务发展的战略支持

一、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大家都想进入该产业,进行蛋糕分配,如马克思所言,如果利润达到了50%,会令人疯狂;如果利润达到了100%,会促使人挑战规则;如果利润可以达到300%,会让人不顾一切的挤破头进去,而利润就是对投资者的一个信号。1.进入者会瓜分原有的市场份额获得一些业务。如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尽管不是行业巨头,但依然会瓜分手机市场。2.进入者减少了市场集中,从而激发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减少价格-成本差(利润)。二、替代品的替代威胁1.直接产品替代。将一种产品替换成另外一种产品,比如将龙井变为红茶。2.间接产品替代。即两种产品拥有相同的功能,非直接取代。比如将咖啡替代茶叶,两者都可以提神醒脑,往往是来自不同领域的威胁,柯达胶卷从始至终没有想过会被手机替代,一直提防着行业领域其他企业。替代品中价值高的产品获得竞争优势。三、供应者、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1.买方(卖方)的集中程度(市场份额)或业务量的大小:(1)购买者集中度高,议价能力强。名创优品miniso,实质是现代版的“十元店”,通过大量开店铺货,采购量大,和供应商谈判,将价格压到最低,只买一件和买几个火车皮的产品,出售价格差异大,其议价能力非常强。(2)供应者集中度高,议价能力强。集中度高,说明产品过硬、品质高,生产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光刻胶和芯片,华为以前没有芯片核心技术,出品的手机都是装载的高通公司的芯片,主导权在高通公司手中,华为公司议价能力弱。

为什么要支持私有制经济的发展

私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私有制,指相对于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生产资料进行个人或集体的排他性占有。私有制是剥削社会(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特权主义和专制社会为代表)的基本标志之一。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获得了大解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要最终有利于广大百姓的意识形态就是先进的。改革开放后是肯定了私有制的地位,但并不是说它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是承认其作为公有制的补充,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目前仍是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包括私有制企业中也存在着公有制成分,比如土地,土地永远属于国家所有,包括央企在内的公有制成分永远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一点在我国是不会变的。而且也显示了其优越性,比如抗震救灾,没有哪一个私有制能在一夜之间调动如此巨大的资源。拓展资料: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社会分工)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个人利益)的私人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使得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代替。

怎样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是所有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一:私人劳动是指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因为在私有制的条件下..生产商品者占有生产资料.生产多少.怎么生产以及如何分配都是他私人的事.社会矛盾是指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在社会分工条件下.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不是供给自己消费的。他是为他人和社会需要而生产的..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要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也就是说私人劳动要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可想而知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而如果交换不成功也就是制造商品的的具体劳动得不到社会的承认..这就使得抽象劳动不能实现其价值..这就成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而劳动二重性有决定商品二因素.有形成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让生产者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甚至破产.这显然又形成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归根结底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的矛盾都根源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又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发展.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也随之发展.并且推动了简单商品经济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进一步发展为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而推进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商业银行如何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

1、做好客户群体的选择,银行的传统业务还是遵循2:8规律的,因此在办理个人消费信用贷款时首先还是要优选那20%的优质客户进行重点营销,因为重点行业、高端社区、优质资产的客户一方面实力较强,还款能力有保证,另一方面失信对于其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其套取消费贷款,用于其他方面的概率也相对较低;同时这类客户也是银行理财业务的主要目标,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也是吸引和营销这类客户的重要手段。2、针对实际的消费行为,做好产品的对接,根据客户重要的消费行为,专门设计产品对接,也是保证其贷款用途的很好方法,例如对于目前居民最大的消费项目房地产,除发展传统按揭外,可以推出信用首付贷,针对比较知名的开发商或中介公司,其购房者如果有首付资金不足的情况,可以办理该产品来部分或全部的满足其需求,一来该贷款资金是打给开发商或卖主的,可以基本保证用途的真实性,二来当前市场环境下,炒房者已不多,多数买房者首付款不足是因为暂时性原因(旧房未卖、理财资金未到期等),只要资金到位就可以提前归还,因此该产品的风险其实是不大的。而该产品对于银行来说,既可以实现较高的利率回报还可以要求客户的传统按揭必须一道办理来长期锁定客户;而对于客户则可以解决其首付资金不足的问题,甚至可以赚取开发商的优惠(很多开发商对于首付款短期到位是有折扣的),最后对于开发商则加快了其资金回笼,促进了房屋销售,可以说是一举三得。3、做好贷中和贷后管理,监控资金用途,考虑到操作的便利性,个人消费贷款的资金使用其用途审核只能放在贷中和贷后,通过系统在贷款发放和资金划转过程中对其帐户资金流向进行监控(消费贷款的资金使用应该以转帐为主,提现为辅),分析其实际资金划转方向与其申请用途是否一致。

银行的财富管理岗位职责是什么,未来是什么发展方向?

岗位职责及发展方向如下:一、岗位职责:1、有一定的投资管理人资源,建立与投资管理人的沟通、联系机制,维护与投资管理人的关系。2、拓展与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联系,发展产品渠道,维护渠道关系。3、了解市场主流理财产品,协助基金产品设计、发行、推广和销售。4、开发高净值客户市场,为高端客户推荐适合的理财方案,高净值客户平台建设与专属理财规。5、以财富管理业务为主,经纪业务为辅,开发期货经纪业务客户。二、发展方向如果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话,基本上就等同于是高级客户经理,正常发展。如果是外资银行或者招行的话,做私人银行财富顾问的话,不管是对个人的成长,人脉的拓展,还是未来的发展都有一定帮助。目前财富管理行业的专业人员数量稀少,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快速发展与高净值人士的需求。对于有志之士来说,越早进入财富管理市场,尤其是类似家族办公室的高端财富管理机构,越能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定的基础。任职要求:1、本科及以上学历,金融学、市场营销等专业优先考虑。2、了解期货行业,热爱期货行业,确定以此为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及规划。3、热爱金融行业,性格外向,积极主动,有团队合作精神,有责任心,勇于承受压力及解决业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4、性格外向、反应敏捷、表达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及交际技巧,具有亲和力。5、有期货从业资格证者或有资源者优先考虑。6、有证券、基金、银行从业资格者且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CWM含金量如何?有哪些发展方向?

财富管理师cwm在金融财富管理行业中,可拥有高权威性、高认可度的专业考试,并且其所创办的协会CISI拥有着世界领先的金融从业资格认证体系,其所推广的金融、以及是财富管理理念已经逐渐成为全球通用的财富管理行业标杆。财富管理师cwm含金量怎么样?财富管理师cwm在金融财富管理行业中,可拥有高权威性、高认可度的专业考试,并且其所创办的协会CISI拥有着世界领先的金融从业资格认证体系,其所推广的金融、以及是财富管理理念已经逐渐成为全球通用的财富管理行业标杆。并且通过报考财富管理师cwm还具备以下优势:1、通过报名学习财富管理师cwm课程,可以大大提高个人对财富管理涉及的方方面面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个人的竞争水平。2、财富管理师cwm在国际金融领域上拥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深受各界企业、人士的高度关注,是国际金融管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资格认证证书。考下CWM证书可以从事什么工作?1、私人银行家相信大家对私人银行家这职业会比较陌生,不过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需求,未来私人银行家职业会比较吃香,私人银行家主要负责的是为家庭高净值客户,比如成功企业家、财富家族、社会名望、高端专业人士等提供高质量、高私密度的金融服务。2、金融行业资产管理金融行业资产管理相对来说会比较多人选择的热门职业,对于考下CWM证书人士,可以担任这类岗位工作,主要负责的是对金融投资企业可投资资金进行资产配置,当涉及到大型项目是,还需要金融行业资产管理者进行风险规避、控制、税收规避等。3、金融行业前端从业者另外,持有CWM证书人士,也可以担任成为金融行业前端从业者,主要是对客户的资产进行负债、流动性进行管理,从而帮助客户达到降低风险等目的。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自身发展的益处体现在?

1、企业承担和实践社会责任可以提高消费者企业的认知度和对其产品的好感度提升,从而带动产品销售实现利润增长 2、企业在实现社会责任的同时,可以带动消费者一同参与,实现终端销售的增长,实现企业利润增长3、企业承担和实践社会责任的最大效果是累积了企业的道德资粮,增加企业的软实力,这样的实力累积可以在企业遭遇危机时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拓展资料1、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承担社会责任并不冲突。慈善事业被认为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慈善捐款是企业在“商”有余力之外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形式,如果用慈善事业来沽名钓誉,那么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还是其最基本的,这就不异于在创造就业,按章纳税所履行的社会责任。2、发展经济作为一个普遍被关注的问题时,有些企业认为只要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能给社会提供产品就业、税收。就实现了社会对企业的基本期望,就承担了社会责任。但毕竟企业的行为不能被看做是单纯的经济行为,我们要知道它总是和社会的其他方面紧紧相连。在美国,大学生买运动鞋时会看看鞋上有没有贴“负责任的企业”的标签,消费者会以远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一杯星巴克“有社会责任的咖啡"。当一个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消极举动时,人们会拒绝在该公司工作,拒绝投资该企业或购买其产品或服务,所以企业应做的是自身经营的转变,以尊重消费者的权益为出发点,提供符合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确保商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3.但是我们也不能把企业对社会所负的责任仅限于利润最大化的结果,责任应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获取利润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对外部环境影响等方面。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社会责任的承担对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尤为重要,毕竟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会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危机,这也意味着企业有着失去市场的危险。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并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我认为企业要有意识地节约使用社会公共产品。有些企业只追求短期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利益,为了经济利益不顾一切地破换自然环境,对我们生存的大自然造成污染。作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应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污染、按时交税、讲究诚信、对消费者负责、保护劳动者权益、热心公益事业等,以便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信誉和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促进企业发展。还有,企业如想节约成本,可建立“绿色”发展道路,积极寻找清洁能源,从而既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可节约全社会的自然资源,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此外,企业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从而既可为社会做出贡献,也有助于企业将自身置于一个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中。4、总之就我国而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许多问题,而企业的经营好坏与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关系到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议题。只有企业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得到社会承认,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

全面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是什么

  全面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是:大力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实体经济,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是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先进制造业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

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不可替代的技术精英。所谓“不可替代”,就是一个职场人的独特性。那么职场人首先要学会分析自己的性格特质,看看自己应该向哪个方向去发展,寻找竞争优势。老王认为,有些职场人更适合成为技术精英,他们或许对外界的人际关系不敏感,但是会在某一领域具备天赋才能,并愿意付出长期的坚持和努力。老王曾经听朋友说过,阿里巴巴有一个叫“多隆”(花名)的技术大牛,他已经做到了P11,但是多年来一直在一线写代码。在这个领域,他就是能够做到极致水平,达到“碾压”的效果。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说,如果确认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在技术层面打造,那么就要发挥“工匠精神”,跟着市场的脚步不断精进技术,并强化自己的个人品牌标签,成为一个细分领域内的专家。这里有两个注意事项,一个是努力不代表精进,你流的汗水再多,如果只是一圈一圈重复性拉磨,那么并不具备什么优势。真正的逻辑是:“一万个小时”只是成为专家的基础,而并不代表只要投入了一万个小时,你就能够成为专家。职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还有一个,是要在“跟随市场脚步”的前提下精进技术,因为职场价值始终要在市场中被估算,脱离了市场需求的技术,也就失去了职场议价能力。老王认为,大多数职场人都可以在技术领域来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哪怕是写作、演讲、甚至制作PPT,只要在一个细小的领域做到极致,都会有职场突破的机会。2、不可替代的资源整合者。资源整合,是职场人打造“不可替代性”的一个重要选择方向。如果说,技术精英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己发力,那么资源整合者的优势就在于借力。老王认识的很多行业大牛,都是厉害的资源整合者,他们总是可以将创意、人才、资金、渠道等等资源做出最合理的组合和摆盘,最后达成多赢的效果。那么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说,老王认为也可以在这个方面进行突破。老王认识一个小公司的运营,他因为学历不高,入职的时候只有很低的薪水,但是老板很快发现,他有惊人的整合能力。他能够将精准地吃透公司的产品与创意,并对接到恰当的渠道,并在必要的时候找到资方加持。一个毫无背景的小职员拥有这样的能力,老板如获至宝。老王想说,企业无论如何裁员,都不会裁到他。专栏查看对于企业来说,除了技术型人才,一定也需要好的资源整合者。老王认为,如果你认定自己无法成为一个技术型人才,可以试着向资源整合这个方向来努力。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它将是最有含金量的职场价值之一。3、不可替代的战略人才。所有成功的企业、企业家,都是趋势与选择的产物。市场竞争中,很多时候并不是企业之间单纯实力的比拼,而是趋势的判断,分寸的拿捏、选面临选择时的取舍。所以,每个企业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说,同样需要这样的判断能力与布局能力,它能够让任何一支团队,焕发出不一样的面貌。职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老王认识某知名电器公司的一位老总,他对老王说起过,当年他旗下有三支团队在做业务,彼此之间既是伙伴关系,又是竞争关系,要联合起来对抗市场竞争者,也难免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彼此之间的竞争与比较。最后完胜的那支团队,销售额是另外两支队伍总和的二倍。而这位老总认为,除了惊人的业务能力之外,是因为这支队伍有战略型人才,对团队的节奏和每一步选择有自己的判断。所以老王认为,战略能力也可以作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方向之一。对于职场人来说,要想在战略方面打造竞争力,需要的是认知格局上的提升与碾压。它比拼的不是灵感,而是大量实践与见识下形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总之,老王认为,技术、资源整合、战略加起就是一个企业的命脉,确定了一个企业能够站得多高,走得多远。只要你能够站在企业的命脉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自然不会被轻易淘汰,并且会获得相当不错的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发展的拦路虎吗?

自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换挡以来,有关中国经济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声音不时响起。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4561美元,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2016年超过8000美元,明显超过中高收入国家门槛值,但离高收入国家尚有差距。可以说,我国当前正处于由中高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正确认识“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和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对于保持战略定力、排除各种干扰、顺利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具有重要意义。认为中国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论据是:从1960年到2008年,在101个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3个成功发展为高收入经济体。但这样一个统计结果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力。因为其固然可以说明众多中等收入国家受到“中等收入陷阱”困扰,但同时也说明并非所有中等收入国家都会受困于“中等收入陷阱”。行胜于言。中国经济增速不仅长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而且近年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采取切实措施缩小收入差距,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显然与“中等收入陷阱”所描述的发展停滞状态大相径庭。事实上,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数据层面、无论规范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表明,只要能够保持中长期中高速增长,中国必然会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一些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有哪些?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区间,普遍表现为经济的持续减速或保持缓慢增长。该概念由世界银行提出。“中等收入”和“陷阱”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必然联系,因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而进入“陷阱”只是假象,把增长当发展的GDP增长方式造成的严重社会后果使增长不可持续才是本质。所以,“中等收入陷阱”是用假象掩盖本质的伪命题。“中等收入陷阱”假象后面的本质说明,增长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可持续增长后面是可持续发展。道德—法治—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稳定的条件,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GDP增长方式已经破产,GDP增长方式的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般均衡理论已经被证伪;发展中国家只有彻底抛弃新古典价格经济学范式、新自由主义的GDP增长方式、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通过包容性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实现赶超战略。

论述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对经济法产生的两种不同观点的评价 在进行评析之前,我们有必要指出经济法律、经济的法律规范、经济法是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我们有必要明确:经济法律规范的产生、经济法律的制定、经济法部门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的范畴。经济法部门是由经济法律规范组成的,经济法律规范的相当一大部分是以经济法律为表现形式。 但严格地说,我们不能把经济法的产生理解为经济法律规范的产生或经济法律的制定,我们不能把一个或一些经济法律规范等同于经济法,不能把经济法律或经济法律的总称视为经济法,只有相当多的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才是经济法。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经济法“就是从部门法意义上讲的,是指作为**的法律部门的经济法。因此,把经济法产生理解为经济法这个**的法律部门的形成是正确的。[9] 我们还应明确:经济法律规范产生于古代社会,经济法作为部门法的产生晚于经济法律规范的产生,经济法的产生早于经济法学的产生。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认为“同时论”是错误的,它抹杀了经济法律规范与经济法之间的界限,将经济法的产生等同于经济法律规范的产生。经济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三、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古代经济法律规范的产生和发展 我们所说的古代经济法律规范,一般是指包括奴隶制社会经济法律规范和封建制社会经济法律规范,也可称为前资本主义经济法律规范。奴隶制社会经济法律规范,最早出现于奴隶制度古巴比伦国家。早在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奴隶制国家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就对土地的国家所有权和土地的法律保护作出了规定。《汉漠拉比法典》还有对农业、商业、质量、财政税收等经济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规定。我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西周奴隶制国家土地国有的规定。西周中后期,还出现了土地流通的活动。我国从夏朝开始就有了征收贡赋的制度,商朝的贡赋实行公田收入交国家,西周则按井田计亩征收赋税,西周的财政开支还实行了量入为出、专款专用等等内容,均体现了我国奴隶制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存在。《楔形文字法》、《汉漠拉比法典》是奴隶制经济法律规范的典型代表。 封建制社会经济法律规范存在的时期较长。在产生过程中,《罗马法》及其复兴起过一定的作用。西欧封建社会从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至18世纪,持续了1300多年。中国封建社会一般从春秋战国之后算起,延续了2000多年。此时,中国的唐律、大明律是其典型代表,都有详细地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定。秦简《金布律》中出售商品须标明价格的规定,秦简《田律》中“春二月林木生长,不得砍伐;春天土地干旱需要水,不得堵塞水道;不得采摘刚发芽的植物;不得捕捉幼兽、幼鸟;不得设置陷阱和网罟捕捉鸟兽;不得毒杀鱼鳖”的规定,汉朝的发展对外贸易的规定,明朝的禁止私人开采金、银、铜、铅、锡和水银矿的规定,唐朝的以户税、地税为基础的“两税法”及“量出以制人”的根据各种开支总额确定两税的总额规定,明朝的中央、地方分级管理,征解制度、财政监察制度和预算制度等财政管理制度,等等,均体现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法律规范的相对全面和完善。前资本主义经济法律规范的特点是:反映奴隶主和封建主阶级的意志,公开地维护等级特权,在协调本国经济运行时主要运用直接手段,经济法律规范以“诸法合体”的法典为主要表现形式。[10] (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经济法思想及其意义 18世纪法国空想共产主义的著名代表之一摩莱里(Morelly)在1755年出版了一部学术名著——《自然法典》,该书反映了他对未来公有制社会的理想。作者在书第四篇“合乎自然意图的法制蓝本”,被作者称为“法律草案”,共12类法律、117条。其中,第二类法律是:“分配法或经济法”,有12条规则。从目前的资料反映,这是“经济法”一词最早出现的地方。摩莱里看来,未来社会中的产品不发生买卖和交换,而是通过分配给予公民,“一切产品都要核算,其数量要与每个城市的公民人数相适应,或与使用它们的人数相适应,这些产品当中可保存的物品,均按相同的规则公开分配,如有剩余则保管起来”[11]。摩莱里是在产品(财产)分配规则的意义上使用“经济法”,并以此来表达他富有理想色彩的未来社会的法律规范。[12]19世纪30—40年代法国空想共产主义的著名代表之一德萨米(Dezamy)在1842—1843年分册出版的《公有法典》一书中,也使用了“经济法”这个概念,并发展了摩莱里的经济法思想。 由摩莱里在18世纪提出的“经济法”概念,是建立在空想共产主义的社会公有制基础之上的,至今“经济法”的涵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它对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概念的形成仍产生着影响。这种影响除了表现为援引“经济法”这个概念的外壳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们把空想共产主义者那种具有萌芽状态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思想加以扩大,利用来作为建立现实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代经济法概念的一个合理内核。[13] 补充回答: (三)国外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国外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实质上是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期,传统民商法、行政法律制度不断被突破,并演变乃至最终**的过程。[14]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性,我们将国外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经济法的产生阶段,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一种法律思想的经济法,尽管早在资本主义垄断初就被提了出来,法国著名政治家、经济学家——蒲鲁东于1865年就提出应由“经济法”来构成新社会的基础,[15]但其理论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反应。经济法作为一种新的法律思想在实践得到体现,应该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阶段改变了原来对资源和财富的配置机理,由原来原始资本主义积累阶段主要凭借政治强权和经济强制,自由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主要通过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财富的机制,转变成垄断阶段主要通过采取经济集中排斥竞争的机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注意到经济的社会意义,因为此时的经济垄断涉及诸多经济参与者的利益,涉及到因垄断导致竞争萎缩而发生经济滞长。这时,需要有一种能够平衡多元利益,限制不当垄断的力量——国家的力量,[16]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法律形态加以规范。经济法作为这样一种法律形态,就在19世纪末出现了,经济法作为新质的法律部门产生就成为必然。 美国1869年的《反铁路垄断法令》、1887年《州际商务法》,特别是1890年颁布的《反对不法限制和垄断,保护交易和通商的法律》,即《谢尔曼法》和1914年颁布的《克莱顿法》及《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成为经济法最早出现的表现形式的法律标志。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为了战争需要,颁布了大量的经济法,如1915年《关于限制契约最高价格的通知》,1916年《确保战时国民粮食措施令》,1919年《煤炭经济法》和《钾盐经济法》,1923年《防止滥用经济力令》等。1919年颁布的《魏玛宪法》在奉行“经济自由”的同时,确立了“社会化原则”,规定了许多对私有制进行限制的措施,并授权政府对全国经济生活进行直接干预和管制。《魏玛宪法》后的一系列法律,突破了公法与私法分离的原则,摆脱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原则,突破了长期被奉为金科玉律的经济是私事,由私人自治的原则,确认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直接干预、管理。这些法律引起了德国法学界的注意并积极展开了研究。1920年前后,一大批经济法著作相继问世,真正意义的经济法就这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在德国出现了。[17] 第二阶段,经济法的发展阶段,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至第二世界大战后 此阶段的经济法主要表现为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特殊时期的整体经济法,又可称为“危机应付经济法”。[1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政府对经济干预有所放松,1929年—1933年出现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大萧条,使资本主义国家更加注重对国民经济进行更为全面和强有力的总体调节。一方面,实行资本主义国有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并得到发展,国家不仅以政权主导者身份对私人经济进行干预,而且开始以资本所有者身份直接参与生产经营领域的活动。另一方面,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和兴起,国家经济职能全面强化,对经济进行更加综合性、全方位的调节,从而出现了又一次经济立法的高潮。[19]此时,美国制定了一系列体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法律,实施所谓“罗斯福新政”。先后颁布了170多部法令,如《全国产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紧急银行法》、《金融改革法案》、《国家劳动关系法》、《恢复和救济法》、《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等。 德国在此时期也先后制定了大量经济法,如1930、1932、1933几次修改了的《防止滥用经济力令》、1933年《强制卡特尔法》、1934年《经济有机结构条例》等。 这个时期的经济法,是一种典型的“危机应付经济法”。它从一个侧面说明:“鉴于自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强调国家公权力与市民社会严格分野,所以西方国家的经济法往往是经济危机或者社会矛盾激化时不自觉的产物。”[20]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加强了对经济干预,有的国家颁布了对私有制企业实行国有化的法律。德、日作为战败国,被联合部队占领,为了减轻经济危机的冲击,颁布了一些稳定经济的法律,如《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促进法》、《稳定国民生活紧急措施法》、《稳定不景气行业离职人员临时措施法》等。[21]日本政府为了振兴经济,在实行经济非军事化、确立和平经济、提倡经济民主化等三项原则的基础上,颁布了以禁止垄断法为中心的一百三十多种经济法规,内容涉及到企业管理、工业交通、通讯、农林牧水产、城市建设与计划、商业、财政金融、证券、保险、外贸、外汇、科学技术、教育、环保、防止公害以及计量、会计、统计、测量等诸多方面。日本法学界对经济法更是投入巨大的热情,进行了范围广泛的研究。日本经济法学者高田桂一教授认为:经济法是界于公法与私法之间的法律,又称:“社会法”。和商法相比,经济法关注国民全体的公共利益。 从体系上讲,主要包括禁止垄断法、业法、统制法和消费者保**四个部分,并指出日本这个新兴的发达国家应在农业经济法、产业经济法、新兴工业经济法、知识产权法方面进行更加充实、完备的立法。[22] 第三阶段,经济法的完备成熟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 此阶段的经济法主要表现为经济法内容与体系逐渐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总体调节达到严密化和制度化程度,国家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不可缺少的主体。[23]此阶段的经济法是“自觉维护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又称为“现代经济法”。此阶段,以经济民主、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较成熟的经济法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基本形成。其显著标志是:经济法据以解决社会经济矛盾的宗旨和方式,由干预、管制市场主体的自由意志和行为,转向尽可能创造充分、适度、公平的竞争环境以维护这种自由意志和行为上来。[24] 此阶段经济法体系更加完善和科学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冷战局面结束,各国出于对本国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在经济学界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不断修正和批判,现代高新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界面来对经济进行重新审视和规划,注重综合应用各种经济手段,建立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使之逐渐成为经济法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其他方面的立法,如反垄断及限制竞争以及国有企业法也逐渐完善起来。[25]以西方七国集团中的意大利在1990年颁布的《反垄断法》为标志,反垄断所体现出的“自由+秩序”或者“市场经济的活力+有条不紊的竞争”等经济法理念被西方国家所公认,“现代经济法”最终确立。[26] (四)我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法律规范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保护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先后在计划、基本建设、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劳动工资、自然资源和能源、对外经济贸易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如《土地改革法》、《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关于统一全国国营贸易实施办法的决定》、《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对顺利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于受指导方针上的“左”倾错误和法律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经济工作方面的立法和执法活动不仅没有加强,反而有所削弱。[27] 在文化大革命中,随着公、检、法被彻底砸烂,国民经济领域中的各种法规、制度被任意践踏破坏,经济秩序混乱,国民经济频临崩溃的边缘。[28] 2、中国经济法的真正产生和发展 可以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还没有产生现代意义的经济法。中国经济法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出现的。从时间上来说,我们可以将我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分为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经济法的产生阶段,从1979年—1992年。此阶段,有的学者又称为我国的旧经济法阶段。[29] 党和国家领导全国人民在此阶段,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经济法制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三件大事。[30]第一,注意把经济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紧密结合起来,“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保护改革开放,为经济法制建设规定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第二,我国的经济立法活动按照国家立法的议事日程和国家既定的经济立法规划[31]的要求,紧密结合国民经济调整改革的实际,对一些重要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准则及时地制定了一大批经济法律、法规。从1979年到1992年14年间颁布的经济法律就达52件;1979年以来,国务院颁布和批准颁布的400多件法规,经济法规占大多数,1984年—1986年就制定了50多件重要经济法规。第三,把经济立法与经济司法结合起来,狠抓经济法实施。此阶段我国经济法获得了巨大发展,经济法制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初步建立了重视以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的法律思想,为1992年经济法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此阶段处在以有计划的商业经济体制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经济立法没有市场经济为基础,国家的宏观调整主要还依靠计划手段,规制市场主体行为的反垄断法、限制不正当竞争法还缺失,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不分离,还出现经济立法不平衡,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可以说,此阶段的经济法还打下深深的计划体制烙印。 第二阶段,经济的发展完备阶段,从1992年至今。此阶段,有的学者又称为我国的新经济法阶段。[32] 1993年3月我国对宪法进行了修正,在修正案中明确提出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张,并明确提出要注重经济立法。为此,我国先后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利保**》、《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科技进步法》、《预算法》、《会计法》、《审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产品质量法》、《土地管理法》、《价格法》、《证券法》、《合同法》、《政府采购法》,等等。自1993年宪法修正案颁布以来,全国立法机关制定的300多件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800多件法规中与经济法相关的占了近一半。这些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中国经济法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内核。为弥补市场缺陷,防止政府缺陷,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整体利益,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伴着中国加入WTO,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经济法建设将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她将为我国法治建设作出自己重要的贡献。 四、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条件 法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其产生和发展是由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在这些因素中,经济因素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法同样应由经济基础来决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因此,我们在研究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条件时,必须先从研究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入手。 (一)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的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随着法律的产生便必然产生出以维**律为职责的机关——公共权力,即国家。”[33]恩格斯对法产生的分析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经济法的产生,也应是如此,而且应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来,经济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的产生,是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物质条件,经济社会化是经济法形成的根本原因。 就市场经济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市场机制事后调节所具有的被动性和滞后性,以及市场存在的调节机制的障碍的特点,会使市场主体要么限制竞争,要么不正当竞争,从而形成无序竞争,使商品价格严重偏离价值,导致竞争秩序混乱,引起结构失衡、效率低下、公平缺失现象的发生。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国家就主动介入社会经济,消除前进过程中的不足。而国家调节的手段主要通过法律制度的设计和运行的间接方式进行,在市场调节仍起基础作用的基础上,辅之以国家调节。我们可以说,经济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市场经济阶段的产物,并且必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就社会化大生产而言,社会化大生产推动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具体归结于19世纪末开始的经济社会化。经济社会化是指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动态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经济利益多元化、经济竞争激烈化、经济垄断普遍化、经济结构规模化、经济关系复杂化和经济交往国际化的社会经济格局。经济社会化使得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在名义上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同时,实质上是社会整体的经济行为,其经济行为的影响在经济社会化的指导下将以倍增的方式不断影响周围的个体,影响一国局部的经济运行,影响一国整体的经济运行,有时甚至于会跨越国境,影响他国的经济运行,从而导致对经济秩序、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和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经济社会化背景下,强化对主体行为的规范,实现对社会整体利益保护的价值,成为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缘由。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种不同制度的社会中,经济法的内容、形式、作用领域和发展道路会有所不同,但依赖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体现经济发展规律的作用,实现经济法的价值方面应是趋同的。 (二)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条件 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国家职能的变化,而国家职能的变化应是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条件。 我们知道,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是“守夜人”,对经济采取放任态度,对社会经济生活,国家干预很少。“干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共识,国家为实现鼓励自由竞争,维护经济秩序,实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目的的自由经济状态所承担的经济职能来承担“夜警察”式的仲栽人。市场经济主要由民商法调整。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社会矛盾的激化,垄断对自由竞争的限制,使生产力发展受到阻碍。此时,民商法对此**为力。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客观实际要求国家要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以求经济能够稳定发展。这种干预按照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亦必须在法定程序下合法进行。于是西方国家就制定了大量的国家干预、协调经济生活的法律。新的**的部门法——经济法,就应运而生了。简而言之,反垄断、促竞争、反危机及促发展的政治现实促进了国家经济职能的扩展,使国家具备了干预、协调经济的职能,这种职能成为经济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三)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条件 社会本位的法哲学思想,是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法律基础。[34]在自由资本主义市场条件下,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是社会思想观念的主流。以个人权利本位为核心的个人本位(又称权利本位)独行社会。个人本位强调把权利的地位放在实在法之上,放在国家最高权力之上,极力主张“天赋人权”,“私有财产权是从自然状态带进国家组织中去的自然权利,因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不能设置任何障碍,认为自由是人性的结果,人的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权利,国家权力应为保障自由、财产和安全服务;权利是法律的中心概念[35]。”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到来,资本家的垄断行为排斥了自由竞争,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丧失,市场自发调节的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就充分暴露出来,市场经济逐渐失去了自律性,产生了重新调整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本位”的思想。社会本位的思想,强化以社会权为权利的核心;这种社会本位的法哲学思想不再以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权利论为前提,它强调社会利益才是个人的真正利益,个人生存发展依赖于社会的生存发展;无限制的权利不符合社会关系原理,个人无限制的自由权、无限制的所有权必然因其行使而使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必然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法律控制社会的目的不是自由而是安全和平等。 社会本位的思想为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以社会为本位,强化保护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社会权,正是经济法作为社会法所追求的价值取向。 五、经济法发展的新趋势 经济法从产生到逐渐完善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济法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体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从立法内容来看,其一,以国家干预经济和反垄断法为中心内容的各种经济立法进一步发展起来。其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立法理念不断地在经济法中得到体现。其三,经济法与科学技术发展、新兴产业部门结合更加紧密,立法内容空前丰富,立法领域不断扩张。其四,宏观调控法成为经济法重要内容,得到更加突出的重视。 其次,从重要程度来说,各国均将涉外经济法放在重要位置,外贸法、外资企业法、海外投资法、涉外税法、外汇管理法等成为一国经济法中的重要内容。 最后,从立法层次来看,各国均在不断提升经济法的立法层次,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逐步将经济立法以法律、法规并重的作法,转向以法律形式为主的立法形式,一些国家还计划在条件成熟后,学习捷克斯洛伐克的做法,制定统一的《经济法典》

做邮政银行营业员该怎么发展自己的前途?

邮政银行目前受政策影响基本不对外进行授信和贷款,发展有限,如果你不想或无法离开的话建议在上述方面进行充电,当其开始操作时,你必将成为可选人才,建议参加银行丛业资格、保险从业资格、证券丛业资格、理财规划师、ICBRR认证等考试,有用的在行长眼里:一个柜员的岗位调动、一个部门负责人的任命并不是天大的事,更多的时候考虑的是整个支行的人力调配,用心点,会有前途的。当然你升到部门负责人以后再想发展的话就得能力、人脉缺一不可了

做邮政银行营业员该怎么发展自己的前途?

邮政银行目前受政策影响基本不对外进行授信和贷款,发展有限,如果你不想或无法离开的话建议在上述方面进行充电,当其开始操作时,你必将成为可选人才,建议参加银行丛业资格、保险从业资格、证券丛业资格、理财规划师、ICBRR认证等考试,有用的在行长眼里:一个柜员的岗位调动、一个部门负责人的任命并不是天大的事,更多的时候考虑的是整个支行的人力调配,用心点,会有前途的。当然你升到部门负责人以后再想发展的话就得能力、人脉缺一不可了

FRM证书含金量有多少,未来发展怎么样

FRM持证人全球10大雇主:瑞银集团UBS花旗集团Citigroup汇丰银行HSBC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rice Waterhouse Coopers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三星集团Samsung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荷兰国际集团ING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CBC德勤全球Deloitte&Touche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分别排名第5位和第9位,这2家国有银行的资产规模较大,国外分行和地区支行众多,对稳健运营和风险管控的要求较高。其中国内800多人FRM中,中国工商银行拥有专业金融风险管理师超过140人,占中国大陆持证人的15%,在4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占40%。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截止2009年底拥有金融风险管理师FRM8人,ICBRR45人。据工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工行在国内金融同业中较早认识到了金融风险管理师认证的重要性,03年开始筹划相关部门,2005年率先选拔10余名风险管理部门员工参加考试并全部通过。这些通过考试的风险管理人才,在工作中都直接或间接从事风险管理工作,其中70%以上直接从事风险管理工作,近7%从事支行行长以上的管理工作。他们的风险意识、对风险管理制度的理解能力和对风险的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直接推动了工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工行对报考FRM、CFA、CFP考生会有薪资奖励和职位提升的鼓励,考试通过可以报销考试费。国内FRM职业前景:FRM职业方向包括商业银行风控人员,金融单位稽核、资产管理者、基金经理人、金融经纪人、投行经理、银行行长、风险管理经理、风险顾问、企业财会与稽核部门、CFO、MIS、CIO这些职位都非常需要。其中大部分为服务于国企、外资、跨国企业与金融业工作者为主。FRM证书是银行高管必备证书。全球575家FRM从业机构中,中国区机构约占45%,包括摩根、穆迪、巴莱德资产、BP石油、中石油、中石化、壳牌、西门子、IBM、微软、三星、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央行、国家发展银行、中投、国内5大行和商业银行、中金等大型证券公司和北大、清华、人大、南开等高校。

综合比较,中国石油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在就业和发展前景上哪个好

这个要看你选的专业啊!财经类的专业的话中国石油大学肯定比不过江西财经大学的。综合来说的话那就中国石油大学更好,毕竟是以“中国”开头的大学。这两个大学都出了很多人才的。学校的这些对个人而言就没多大意义。进了大学也要靠自己的。

江西财经大学的注册会计和国际会计哪个专业更好?对于4年后的今天,就业发展前景如何?...请详细说明...

我就是江财10级国际学院的学生。不过我是国际金融专业,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在注会。同意“hello栋栋”同学对注会专业的看法,注会证的确是块敲门砖;还有那个“陆春依蒙泰交”同学,是谁告诉你国际学院的人都很有钱的? 说实在话,江财的注册会计专业真的很好很好,就业前景在南边的沿海特别是广东地区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而且江财的精英老师也大多集中在这里;缺点就是压力大,课业重,而且就算你学注册会计专业,你也得去参加全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那个难度也很大:要知道注会证是很难拿到的,就算拿到了也要等工作之后才有签字权,而且貌似现在对注会的考生要求管制的很严。(By the way,我今年就因为年龄限制所以没有报考。)但是即使没有完全考完,只要在大学期间过了一定的考试科目,到时候写进resume里,你就已经具有一定竞争力了。 说到国际学院,有两点要注意。第一点就是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你的英语特别是口语占优势的话,你一开始就能领先别人很多;当然会计啦,最好还是对数字敏感一些的。另外一点就是你最好有出国的打算;要知道国际学院是不提倡考研的,毕竟所有的教材都是英文原版或者影印版,老师可能自己英文水平有限;国外的数学教材比国内简单很多,考研不占优势;另一方面,国际学院的国外交流项目和合作项目相对其他的学院多一些,要出去也方便一些。所以如果有出国深造的想法的话,国际学院是一个可以选择的学院。直接就业的话,一般首先考虑的是投行和外企。 然后就是你的分数问题和家庭经济条件问题。江财的注会是王牌专业,所以分数是最高的,往往最高分让人咂舌。国际学院的分也不低,但是比注会要低5到10分左右。你自己好好查一查往年的分数,和自己现在的比较一下。另外注会是个性价比非常高的专业。国际学院的专业对学费要求比较高,加上住宿和课本一年是1W6,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不推荐报。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你在大学是一个怎样的学习态度,不要以为进了好专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不管是国际会计还是注册会计都是要花功夫的。Anyway,学姐祝你好运~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什么资本健康发展

法律主观:反垄断和反 不正当竞争 在我国的规定是:1、立法目的。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主要是反对经营者出于竞争的目的,违反市场交易中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攫取他人竞争优势的行为。因此,它首先保护的是受 不正当竞争行为 损害的善意经营者的利益,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追求的价值理念是公平竞争。反垄断法则是从维护市场的竞争性出发,目的是保证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者,以便使交易对手和消费者在市场上有选择商品的权利。根据反垄断法的理论,只有当市场上出现了垄断或者垄断趋势的时候,政府方可干预市场,干预的目的是降低市场集中度,调整市场结构。因此,概括地说,反垄断法所追求的价值理念是自由竞争,目的是保障企业有自由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提高经济效率和消费者的社会福利。 2、规制对象。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关注市场上企业间的相互竞争行为,目的是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反垄断法关注的则是竞争者之间的协调行为,目的是防止市场上形成排除竞争或者严重限制竞争的局面。因此,一个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行为,例如竞争者之间商定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因为这个行为没有损害任何竞争者的利益,从而不会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另一方面,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如假冒商标或假冒专利,这些行为因为不会影响市场竞争结构,不会减少市场上竞争者的数目,反垄断法也不会把它们视为是违法行为。当然,反垄断法中也有一些关于企业市场行为的规范,特别是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定,例如禁止这种企业实施搭售行为或者价格歧视行为等。然而,反垄断法制止这些行为不是出于这些行为不公平或者不正当(当然这些行为是不公平或者不正当的),而是因为这些行为会加强行为人已经取得的市场支配地位,从而恶化市场上的竞争条件。因此,反垄断法关于企业市场行为的规则只是针对那些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大企业。法律客观:《 反垄断法 》第三条,本 法规 定的垄断行为包括: (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为什么要发展数字经济?

发展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所趋。 当前,数字技术创新和迭代速度明显加快,成为集聚创新要素最多、应用前景最广、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技术创新领域。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相关说明数字经济的特征表明,在知识的创新阶段,知识应用的范围越广泛,涉及到的客户越多,就能创造越多的价值。在知识的普及阶段和模仿阶段,由于时效性问题,知识在发达国家的边际报酬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能维持很高的边际报酬。因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知识仍然是最新的、最具时间价值的。信息技术进入21世纪以来正处于普及和模仿阶段,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符合发达国家的最高利益,这可以大大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速度。

后房地产时代,广东未来五年应该发展什么

王瀚 01 思考之一: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回顾思考回顾过去将近十年,尤其在“十一五”期间,房地产-住宅行业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经济支柱。与加工贸易业不同的是,房地产业虽然自身的核心技术也不多,但是房地产业主要面向的是国内市场,客户群主要在国内,按照“微笑曲线”理论,房地产业是国内各个产业中最接近于微笑曲线两端的行业,是房地产这个行业的一个突出特性。房地产业既能整合钢铁、水泥、建筑等上游环节,消化其庞大产能,同时,作为个人的大宗消费(投资)投入,又受到银行的格外青睐,对于政府而言则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再加上房地产兼具消费性与投资性,符合国民心理,具有全民参与的基础条件,而且早期的房地产总体价格水平并不算高,因此房地产业在几年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不奇怪。随着大量社会资本都涌入房地产业,房地产在相当大程度上已成为全民资本,甚至是海外资本的投资乐园和避风港。在一线中心城市中,成本较低、区位优良的黄金地块越来越少,已达到稀缺程度,使得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使得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要向何方开源。 01 思考之二:建议未来五年重视发展“3G-互联网”产业要开源的话,我们的增长点还会在哪里?“3G-互联网”产业应该得到重视,并发展成为战略支柱产业。从资本的角度看,3G产业是国内重要的基础产业,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中移动、中电信、中联通是主要的基础运营商,而互联网产业中的众多企业则有不少在海外上市融资,吸引全球金融资本关注。3G-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还能够整合消费电子、信息产品乃至家用电器等诸多成熟甚至已饱和的产业,注入新的动力,其作用类似于房地产业对钢铁、水泥、建筑等行业的拉动效应。从应用的层面看,经过十年的发展,互联网行业已从最初社会印象当中的“小孩子玩意”,发展到信息、娱乐、商品交易,乃至衣食住行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真正走向“水泥+鼠标”的应用模式。3G时代的到来,更为网络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3G-互联网产业虽然不是房地产那样的大宗消费,也不会有直接的保值增值功能,但进入门槛及成本更低,更能够吸引广泛的社会参与。如果作一个对比的话,房地产业反映的是一种“长期平均收益”,而3G-互联网产业则更突出的是一种“边际收益”。参考印度的经验,印度在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比较落后,但是其信息产业却独树一帜。这个案例很值得我们思考。 一、发展3G-互联网产业应以“中小企业”作为切入点(以广州为例)如果用时髦的话语来包装,3G-互联网产业可以戴上“物联网”、“云计算”等诸多耀眼的光环,但是结合到实际情况,广州发展3G-互联网产业应以“中小企业”作为切入点。正如在房地产中,国内所言的“房子”只相当于美国市场上的“公寓”,而美国市场上的“房子”则类似于国内的“别墅”、“联排别墅”,从国外市场照搬过来的时髦用语固然很能够吸引眼球,但当然也会混淆了客观的认识。包括广州在内的珠三角城市拥有大量活跃的中小企业群,而近年来各城市大力打造的“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等概念,对这些中小企业却并没有直接的帮助作用。随着以珠江新城区域为代表的大量办公写字楼的投入使用,广州的经济活力特征已日益从“专业街、沿街铺面、住宅经商”转向“正规写字楼、中央商场”,同时,相伴随着的还有城市化及重化工业化的过程。活跃于“专业街、沿街铺面、住宅经商”时代的中小企业,有着相当大的灵活弹性与经济活力,也保持了较高的运转效率及较低的运作成本。如何保持中小企业的这种优势?3G-互联网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而从3G-互联网产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发挥其与“产(企)业投资经营”功能之间的关联性,也是促进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比较,住宅行业在近几年得到大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住宅产品从一种“消费品”拓展成为某种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投资品”,从而获得了超额的发展。3G-互联网产业往往被人们认为是“消费行业”,如果能够更好地与企业运作、商务运营等结合起来,拓展其在经营方面的功能,有利于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将3G-互联网产业与中小企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将创造出更广阔的想像与发展空间。 二、电子商务突围,可以考虑从“网络营销”切入(以广州为例)就“电子商务”而言,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在实际运作当中,其实主要说的是“电子交易”、“网络销售”,即以卖商品为主。而谈到国内电子商务业的巨头,主要是总部集中于上海-长三角以及北京等几家巨头,如阿里巴巴等,它们目前的业务主要集中于商品的网络销售。广州等珠三角城市拥有大量的生产型企业,为数不少都是加工贸易型企业,一般也都已有较为成熟的传统营销渠道。在中国扩大内需的市场与政策大背景之下,这些从前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都开始有了建立自主品牌的迫切需求了,而不仅仅再是单纯的卖产品,它们也开始需要有适合它们的建立品牌的渠道、工具与方式。另一方面,传统的品牌营销渠道、工具与方式,一般是基于外资企业以及大型国有企业的需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对于当下这些企业的需求未必完全适用。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是这些企业可以利用的新资源与渠道。但是,目前的互联网应用与电子商务领域,涉及企业商务需求这一块,要么主要是以商品的网络交易、销售为主,要么是消费点评类,主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企业主动出击的少。还有一类是搜索排名类型,属于比较简单的营销手段。目前的网络营销,还主要是诸如网络发帖、删帖等简单方式,离企业的真正需求恐怕还有很大距离。“网络营销”,有可能成为广州电子商务突围的一个切入点。 01 思考之三:建议未来五年逐步注重发挥高铁-城轨系统对城市(镇)化进程的作用 在十二五期间,有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很引人关注的,那就是全国高铁系统、城轨系统以及城市地铁-轻轨系统的建设。全国如此,广东也不例外,例如已建成的武广高铁,将要建成的广珠城轨、贵广南广、广深港、厦深等,另外还有珠三角轻轨系统以及各个城市内的地铁-轻轨系统等。在未来五年,广东应该逐步注重发挥高铁-城轨系统及城市地铁-轻轨系统的作用,提升城市(镇)化水平。 一、中心区域城市转型中的交通变革,从公路化渐向轨道化。在城市(镇)化程度较高的珠三角地区,城市铁路网络与轨道交通网络已越来越密集。上世纪80到90年代,珠三角高速公路与港口发达,相对应于其强烈的外向型经济特征。2000年以后,珠三角铁路客运上升而货运下降,并且轨道交通渐渐兴起,相比于盛行于80、90年代的高速公路网,铁路网更有利于大容量的城际间通勤交通。与这种交通方式的变化相对应的是,珠三角区域的内在消费能力大大提升,例如,(除去投资因素后)房价水平实质性地跟随提升。生产方式变化了,消费方式变化了,生活方式变化了,乃至人口的结构与流向也变化了。交通向轨道化转变,带来了对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方式,这种集约化利用方式,不仅催生了城市发展模式的变革,也增强了城市间的交流与沟通。 二、高铁-城轨系统,一方面提升了中心区域的要素集聚度,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要素的流动与扩散,促进不发达地区的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流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高铁-城轨系统的建成,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各要素的流通性。以已开通的武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影响为例,自09年年底运行以来,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境内设有高铁站点的清远市的经济提速不少,休闲旅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受惠尤其明显,韶关市也有类似现象。清远、韶关可谓是“环珠三角城市“,然而一直以来经济都不甚发达,与珠三角的经济状况形成较大的反差,虽然近在咫尺却似乎总有一道无形的高墙阻隔。高铁的开通,促进了市场要素的流通,从而有望实质性地打破这堵高墙,真正地带动不发达区域的发展。 三、建议:在城市(镇)化进程中,注意强化高铁-城轨系统的带动作用。珠三角地区的产业不断向外迁移,为了保持住本地区在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既有优势,地方政府倾向于把推进辖区内(尤其是现有工业区)的城市化进程,把发展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作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从工业化到城市化,从第二产业招商引资到第三产业招商引资,成为珠三角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过往连绵百里式的工业园区事实上也带来了土地浪费严重、生产效益低下等致命弊端,而第三产业逐步往中心城区集中,有利于减少土地浪费,提高单位生产率。在这个城市转型当中,人的因素愈加重要,如何塑造差异化的城市魅力,加强城市间的合作,渐渐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与较不发达的粤北、粤东、粤西地区,在城市(镇)特色方面有着不小的差异,以往由于交通条件等方面存在的种种制约因素,这种差异化很难转化形成实质性的区域合作。然而,随着,武广、贵广、南广、厦深等多条高铁线路陆续开通或将要开通,珠三角地区与粤北、粤东、粤西等地区将会形成一至两小时内的交通-经济圈,这就将大大促进全省范围内的人员与经济要素流动,加强各区域内的中心城市(镇)的拉动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各区域-城市-城镇间的互动水平。例如,山区城市(镇)良好的自然环境,有望吸引中高端人才,激活工作-居住式的交通通勤,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交通因素的变化带来了人的变化,再进而带动经济要素的变化。 四、建议:广东应该及早作好高铁-城轨沿线城市(镇)的发展规划,提升区域竞争力。近年来大量的投资资金投向“铁公基”领域,在这其中,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或许能够更快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中国“美国的幅员+日本的密度+欧洲的多样性”的现实,使“高速铁路+轨道交通”有可能发挥出更大作用,媲美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铁路对美国、二战后铁路对日本的作用。历史上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城市(镇)化水平因铁路的发展而提升,是铁路的重要价值之一。 与长三角、环渤海等国内其他区域相比,在人口方面,广东拥有过亿的实际居住人口,对城市(镇)化的实际压力很大。在城市化方面,苏州等江南地区由于历史上开发的时间较早,城市群较密集,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相对来说,更容易吸引中高端人才落足,相比之下,珠三角城市群只能说“城镇化”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反而并不算很高。环渤海地区的代表城市--天津近年来发展迅猛,其后发优势明显,其产业园区的建设起点比较高,再加上原有大型国有企业的底子,使得其产业发展的平台较高,而珠三角城市中原有的产业园区多为二三十年前由市场自发形成的,到如今,二者差距比较明显。 笔者认为,注重发挥高铁-城轨系统的作用,将大大有利于提高城市(镇)化水平,提升区域竞争力。

请问五矿地产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求详细解答?

1980年代初,为满足外商接待的需要,中国五矿与香港嘉里联合出资建成了当时中国最好的饭店之一——北京香格里拉饭店,成为中国最早进入房地产行业的中央企业之一。五矿地产的快速发展始于2006年,中国五矿通过并购二十三冶、投资营口产业园、改制五矿置业、重组五矿建设,壮大了地产与建设业务。2007年9月,国资委增列"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为中国五矿主业。2010年,经国资委审核,中国五矿再次成为部分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21家央企之一。伴随着中国五矿业务及组织架构调整,地产中心于2010年正式组建,整合旗下地产与建设业务,至2013年4月,中国五矿已将所持营口产业园、二十三冶和五矿置业100%股权划转至五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五矿地产的实体化迈出关键步伐。目前,五矿地产已发展成为业务覆盖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产业地产、建筑安装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开发商。

如何促进房地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第一,坚持新型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使城镇化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这里重要的是,城镇化的推进一定坚持产城融合,有产业带动,实现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小城镇要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特色产业和为现代农业服务的产业;一定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还要使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化的进程相适应,与相关产业发展相协调。  房地产业是城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既是重要的民生行业,也是为相关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产业。房地产发展要和城镇化发展相适应,和相关产业发展相协调。滞后了,会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过分超前了,造成了资源、能源的浪费,还会产生泡沫经济。这方面,鄂尔多斯、温州的教训已说明问题,需引以为诫。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努力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也必须要求房地产业能平稳健康发展。实现房地产业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最主要的是要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各地的市场差异很大,必须根据产业发展、人口增长趋势、居民现有住房状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住房发展规划和计划,并在土地供应等方面加以落实,努力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  第三,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房地产业也必须要加强转型发展的力度。  建设生态文明的城市,首先要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优化城市群规模、布局和城市间分工协作,适度控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规模,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要加强城市内部和城市间交通路网的规划与建设,努力实现交通规划与居住区规划衔接,减少居民出行成本。积极稳妥地推进既有住区的环境整治、更新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减排和城市绿化、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就房地产行业来说,一定要把建设生态城市、宜居住区、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推广运用低碳技术当作我们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抓好。第一是要大力开发省地节能环保项目、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第二,积极推进住宅性能认定,与国家倡导的绿色建筑标准靠拢;第三,尽量减少毛坯房,扩大全装修房比例,推进主体结构与填充体基本分离,管线便于维修并延长寿命的建筑;第四,房地产企业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减少采购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第四,积极引导产业园区地产、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和老年住区的发展。  产城融合必须要有产业园区等地产。从事产业园区等地产的企业,首先要了解政府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还要做好市场调查和客户需求,并对产业链上有关单位的整合和协调能力进行考量。这样才能减少盲目性,促进产业地产的健康发展。  商业地产这些年发展很快,成绩不小,但是问题也不少。2012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积极推进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在城区,鼓励改造提升传统的商业中心,引导商业网点合理布局,形成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和较强辐射能力的消费中心;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提档升级、规范发展。在郊区,引导专业市场及物流配送中心集聚发展。在社区,加强商业设施建设和业态配套,严格商业网点用途管理。发展社区商业中心,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上述要求主要是两点:一是要积极推进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二是要关注商业设施的总量和结构问题。  发展旅游地产,不能简单地将旅游地产视同于开发商到旅游地区搞房地产开发与销售,这跟旅游地产本意有很大差异。旅游地产严格地说应该是为旅游服务的地产。首先要在坚持对资源保护前提下按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还要做好旅游产品的开发、运营、管理和旅游服务体系的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现在一些旅游地产,还遇到了怎样盘活现有存量房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当地政府统盘研究解决。  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对于开发商来说,主要是如何改善老人居家养老条件、社区养老环境,特别是大的新建小区要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居住小区配套规划建设,有能力的企业也应积极参与机构养老设施的建设,有的还可以开发休闲、养生养老与度假相结合的产品,以满足不同老人的养老需求。  总之,城镇化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务院的十几个部门,还涉及到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财税金融制度的改革及住房制度的完善,需要在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

请问房地产的发展和其他产业有什么关系?

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有:建筑业、建材生产行业(包括水泥、钢铁、木材、陶瓷、涂料等等子行业)、建筑设计行业、房地产评估行业、金融业、物业管理行业、房地产中介行业等等。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有力的带动上述行业的发展。他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果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将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产业地产的发展阶段

从最初的基础厂房到如今的动漫产业基地、高档写字楼、科研中心乃至科技园区,数十年的发展,使得产业地产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复苏,跨国企业、资金的涌入,产业地产的市场前景愈被看好,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开始将目光瞄向产业地产,把从住宅市场抽离的投资性资金转向产业地产。中国产业地产发展经历了四个大阶段:1978年是产业地产孕育、探索阶段;1982年~1992年国内开发区开始快速发展;1992年~2002年产业地产进入矛盾与探索期;2002年进入国内产业地产密集开发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园创立,工业地产随之兴起,但当时大多局限为以厂房出租和卖地为主的经营方式。2003年,业内首次提出产业地产概念,并将之作为工业地产的升级与换代。如今,随着房地产巨头的转型、实体企业及金融资本的介入,再加上原有产业地产开发商不断异地扩张,产业地产进入前所未有的活跃期,包括万科、绿地、富力在内的很多大型房地产企业都将其业务拓展到产业地产领域。前瞻产业研究院观点:随着产业专业分工,未来产业园开发的专业度会增加明显,最典型的是以下几类,物流仓储产业园、健康医疗、新兴金融、文化等产业。产业地产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政策支持,但走市场化、专业化的产业地产终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产业地产的发展现状

在房地产调控和鼓励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与地产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产业地产既作为房地产企业新的转型方向受到地产企业的关注,也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蓬勃发展。截止2010年末,国家级高新区新增了13家,总数达到70家之多;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新增44家,总数超过100家,省级开发区1568个,加上市级、县级的开发区总数已逾4000多个,产业园区的数量呈现快速飙升的态势。2010年全国工业用地出让面积与2009年基本持平。一线城市由于工业用地稀缺性逐日显现,工业用地价格普遍大幅上涨,仅广州微降4.9%。二线城市为吸引更多投资,同时加大各开发区的建设力度,工业用地价格普遍有所下调,但总成交额较2009 年大幅上涨。对房地产企业而言,产业地产建设与传统房地产开发具有部分替代性。而当前国家对传统房地产项目不断的进行调控,作为替代性的建设项目这也客观上为产业地产建设创造了更大的经营空间,客观上减少了产业地产的投资风险,提高了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产业地产融合产业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发展两个概念,突出地产作为产业经济发展平台的功能作用,也将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关注,具有稳定的发展空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把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完全提升到基本制度层面.长期从事专业市场、产业地产电商服务的咨询机构亿云通给我们列出了新形势下的一些问题。例如,专业批发市场、产业地产作为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和力量,与市场经济的演变和发育成长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专业批发市场有哪些职能和使命?现代专业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展贸经济以及国际采购等是一种什么样的产业生态关系?专业批发市场与工业化、市场化等有怎样的逻辑关系等等。

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基础是妥善管理风险,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一,信用风险  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遵照合约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的今天,不仅涉及传统的信用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风险,而且,贴现,透支,信用证,同业拆放,证券包销等业务中涉及的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本金风险.是指银行对某一客户的追索权不能得到落实的可能性.如呆帐贷款,最终将表现为本金风险.   潜在替代风险.即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交易对手自交易日至交收日期间违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其大小根据市场走势向原先预计的相反方向发展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来计算.对银行而言,可能是交易对手违约,而市场又向不利方向发展的情况下,被迫代替交易对手完成原有交易所付出的代价.   第三者保证风险.如果债务人违约不能偿还债务,而担保方或承诺方又不能代债务人偿还债务,就出现了第三者担保风险.   证券交易和包销风险.指的是证券二级市场交易和一级市场交易中的风险.   交收风险.指的是资金或证券交与收的过程中,通知时间和实际时间之差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旦有关交收无法执行或交手处理错误,该风险将转化为本金风险.   信贷集中风险.是指银行的贷款只发放给少数客户,或者给某一个客户的贷款超过其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从而使所发放的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二,利率风险  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是指银行本身掌握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是一种本原性风险,就是由于流动性不足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最常见的情况,是其它各类风险长期隐藏,积聚,最后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爆发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讲,流动性风险是一种派生性风险,即流动性不足,可能是由于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源所造成的,银行最终陷入流动性风险中不能自拔.  四,汇率风险  是指本币或外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在持有或者运用过程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五,市场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投资或者买卖动产,不动产时,由于市场价值的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多种市场行情的变动.  六,法律风险  是指因为对法律条文的歧义,变迁,误解,执行不力,规定不细致等原因导致无法执行双边合约,造成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七,经营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程序或控制失控,工作人员失误及欺诈,使银行面临的风险.  八,管理风险  是指股东,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不称职,或者不诚实,使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九,国家风险  即国家信用风险,是指借款国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潜在变化,使该国不能按照合约偿还债务本息,给贷款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十,竞争风险  就是金融业同业竞争造成银行客户流失,质量下降,银行盈利减少,从而增大银行风险,威胁银行安全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怎么样?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事实上CPA只是中级会计人员必备的专业证书。在就业方面来看,国有大型企业,外资公司和少数民营公司都会有比较好的就业机会。作为打工者,CPA即使在财务领域也不是最强的职业,因为还有ACCA,AIA,CGA,CFA,其中ACCA和CFA的年薪通常都不低于25万,上财的全球ACCA考试单科第一名的本科生出校门就是15万的年薪,加上LAWRANCE和BONUS,一年要超过20万,这就是比较硬的专业证书了。  单纯来说CPA,各个城市的就业状况是不同的,它主要还是依附于你的工作职位,FS,FM,FD,FC,不同层级工资当然不同。通常来说,在一线城市,CPA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而在二三线城市,就相当具有竞争能力了。  比如 沈阳可口可乐的财务主任(相当于FM),月薪大概在5K-8K左右,一年的PACKAGE大概在12万人民币。而上海百事可乐的FM,月薪大概在25K-30K左右,年薪大概在45万左右。  楼下的朋友,呵呵,每个人起点是不同的哦,如果你认为CPA已经是你的终点了,也挺好啊,知足长乐嘛。PS,中级职称对于外资公司基本是失效证书。呵呵。  对了,我不是CPA,但非常了解他们,每天接触的都至少是这个层级。我不是熊猫,但了解熊猫哦。呵呵,凡事未必一定要是这个身份才了解的,否则,那知识不是长的太慢了吗。  综合来说,作为CPA,如果你有更高志向,上升空间还有很大,如果你已经知足,OK,足够吃饭了。  再补充一下,当然也有很多高级财务人员也只有CPA没有其他证书。这是因为他们的年纪问题,很多从立信出来的专科生现在一样做到了中国区甚至大中华区FC等等很高的位置,他们具备CICPA。但这和他们的年纪有关,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是90年代初已经毕业的。具备了丰富的经验。据了解,目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约有14万会员,如果要使中国会计师满足未来的需求,则需要至少30万注册会计师人才。  澳洲会计师公会北京委员会会长廖仲敏先生表示,在国内,注册会计师紧缺的原因主要有3个。第一,近几年,企业的蓬勃发展、国内注册商户的不断增加、企业的商业活动频繁,都使得他们对会计及审计服务的需求增加,从而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市场需求量一再增加;第二,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接轨,使得企业对内部审计(internal audit)、公司管治(corporategovernance)等要求提升,这也成为对注册会计师需求量增加的第二个原因;上市企业数量的增加是要求注册会计师需求量增加的第三个原因。  我国在今年1月执行的新会计制度,进一步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接轨。此举不但增加了中国公司的透明度,吸引外商投资,而且也有助中国公司向海外市场扩展。而在执行新会计制度的过渡时期,大量的国际会计人才无疑会协助这一过渡的顺利完成。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旺盛。  北京注册会计师全国最多  在对会计师培训部采访中记者获悉,北京地区注册会计师呈现出4个明显的特征。  首先是会计师人数居全国之首。截至2006年9月底,北京注协所属会计师事务所404家,其中47家事务所在外地设立分所共计188家;注册会计师10655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62.4%,40岁以下的占63.6%。其次是行业收入连年居全国首位。2005年度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为38.5亿元,较上年增长23.28%。第三是大中型事务所较为集中。在中注协公布的2005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百家信息中,北京地区占据了41家,其中7家进入前10名。全国72家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事务所中,北京占据26家。最后是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市场经济地位日益显著。注册会计师行业参与经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从验资、会计报表审计、资产评估扩展到税务代理、上市公司审计、司法审计、离任审计、国有大中型企业清产核资、企业破产清算鉴证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诸多经济活动领域,已经成为促进首都经济繁荣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国际注册会计师要四种能力  澳洲会计师公会北京委员会会长廖仲敏表示,一名国际注册会计师除了必须的专业基本功,还要具备英语的沟通能力、对事务的分析能力、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不断继续学习的能力。  娴熟的专业知识是一名国际注册会计师所必须具备的。而有国际眼光的雇主更需要聘请除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外,同时拥有国际专业视野,熟知本土、国际会计准则,了解国外市场运作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最新行业知识,始终站在专业、行业前沿的国际会计师加入他们的财会团队。  面对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外语作为一种商务工具也日益重要。掌握专业、精准的财务英语及熟练的英语沟通技巧,早已成为对国际会计师的基本要求。  思维清晰、逻辑能力强、能够从错综复杂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中找到联系进行归纳分析、有效监督企业的经济运行并解决各类财务问题,是一名优秀的国际会计师不可或缺的。  在知识日益更新的时代,专业财会人员需要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和极强的学习能力,随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这是保证其不落后于时代,始终能够把握行业发展动向,站在行业发展前端的重要本领。  三条途径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国内会计行业人才的局面是,高端的注册会计师等财务人才奇缺。  “澳洲会计师公会为培养专业会计人才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和资源。”廖仲敏表示,澳洲会计师公会提供的CPA Program专业考试和MentorProgram工作经验计划,不但可以协助会计人员取得澳洲注册会计师资格,而且还增强他们的技术知识、商业技能、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令他在世界各地不同的行业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可一展所长。  此外,澳洲会计师公会此前还推出了“2006亚洲学生实习计划”。在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及马来西亚举行的“2006亚洲学生实习计划”,澳公会一方面希望雇主通过实习计划,接触到一些具有潜质的会计学生,从而发掘公司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更希望这些会计学生通过此次实习积累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以锻炼和提高,为他们将来走上职业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注册会计师的薪水情况  会计师的薪酬(2008年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情况)是个敏感的话题,不仅因为企业性质不同,给予会计师的薪酬必将有所不同,而且企业认为薪酬既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也属于个人隐私,常常不愿意透露。  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介绍来说,一般情况下,新人可在进入企业2-3年后升任为高级审计员;再经过2年左右升任为经理;之后3年左右升任为高级经理;再经过3-4年可升为合伙人。  刚刚毕业的进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学生月薪大约是5000元人民币;经理级每个月的薪酬大约是2万至4万元人民币;越往上升月薪会越高。薪酬的组成普遍为每年13至14个月的月薪,外加分红、福利和奖金。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高顿网校是网络财经教育领导品牌,更多财会问题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提问。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内资企业可以在税后利润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及储备基金吗?

不可以的,即使是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及储备基金这些名目也是早期的外资企业提取得,现在早已经不采用了。一般只能提取10%的法定盈余公积,5%法定公益金,还有任意盈余公积(参照董事会决议)。

请问大家什么是企业发展基金?一般发生在内资还是外资?该入什么科目啊?计提按照什么标准计提?

一级科目盈余公积,二级科目一般盈余公积,三级科目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是用于企业发展的。外商投资企业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以及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照规定在合作期间以利润归还投资者的投资,也作为盈余公积,在“盈余公积”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核算。一般盈余公积分为两种:一是法定盈余公积。上市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二是任意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主要是上市公司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区别就在于其各自计提的依据不同。前者以国家的法律或行政规章为依据提取;后者则由公司自行决定提取。 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主要可以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1)用于弥补亏损。公司发生亏损时,应由公司自行弥补。弥补亏损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按照现行制度规定,公司发生亏损时,可以用以后五年内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即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的期间为五年。二是用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公司发生的亏损经过五年未弥补足额的,未弥补亏损应用所得税后的利润弥补。三是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公司以提取的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应当由公司董事会提议,并经股东大会批准。 (2)转增资本,即所谓的“送红股”。公司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必须经股东大会决议批准。在实际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要按股东原有持股比例结转。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转增后留存的盈余公积的数额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5%。 盈余公积的核算 企业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时,按提取盈余公积的数额。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一般盈余公积 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按时当期弥补亏损的数额 借:盈余公积—一般盈余公积 货: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转入 企业用提取的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按照批准的转增资本数额 借:盈余公积—一般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企业发展基金的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八条 合营企业获得的毛利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缴纳合营企业所得税后,扣除合营企业章程规定的储备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净利润根据合营各方注册资本的比例进行分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 第八十七条 合营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分配原则如下:(一)提取储备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企业发展基金,提取比例由董事会确定。(二)储备基金除用于垫补合营企业亏损外,经审批机构批准也可以用于本企业增加资本,扩大生产。(三)按本条(一)项规定提取三项基金后的可分配利润,如董事会确定分配,应按照合营各方出资比例进行分配。一级科目盈余公积,二级科目一般盈余公积,三级科目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是用于企业发展的。一般盈余公积分为两种:一是法定盈余公积。上市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二是任意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主要是上市公司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区别就在于其各自计提的依据不同。前者以国家的法律或行政规章为依据提取;后者则由公司自行决定提取。

企业的发展靠什么?

  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要靠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来就是体现在特定的能力上。而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视为多种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其具体体现形式分析,可大体分解为十个内容,称之为十大竞争力。  (1)决策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是企业辨别发展陷阱和市场机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不具有这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就成了一具腐尸。决策竞争力与企业决策力是一种同一关系。决策频频失误的企业,肯定没有决策竞争力。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也就是企业决策力薄弱。  (2)组织竞争力。  企业市场竞争,最终得通过企业组织来实施。也只有当保证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完成的事务工作,事事有人做,并且知道做好的标准时,才能保证由决策竞争力所形成的优势不落空。并且,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必须以它为基础的。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明确而恰当地界定企业组织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保障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没有恰当的人承担并完成,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从何而来?  (3)员工竞争力。  企业组织的大小事务,必须有人来承担。也只有当员工的能力充分强,做好工作的意愿充分高,并且具有耐心和牺牲精神时,才能保证事事都做到位。否则,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的空话。保障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要有效率和效益,也就是保证活动的主体——员工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意愿、耐心和牺牲精神。  (4)流程竞争力。  流程就是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的总和。它直接制约着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没有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的运行,也就不会有效率和效益。如果一个企业组织的做事方式没有效率,也就企业组织运行没有效率和效益,这直接是企业没有执行力。  (5)文化竞争力。  文化竞争力就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构成的一种整合力,它直接起着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其内、外部资源的作用。蒙牛的二十五个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蒙牛的核心竞争力,其原因就在于这二十五个法则都变成了蒙牛人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为准则。因而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都必然直接受制于它。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不统一,并且腐朽落后,决策就不免频频不失误,工作就不免效率低下。  (6)品牌竞争力。  品牌需要以质量为基础,但仅有质量却不能构成品牌。它是强势企业文化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折射体现。因而它也直接构成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的一种能力。没有品牌竞争力,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都不认同企业的做事方式和行事结果,企业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力。品牌一旦形成,又直接是一种资源。因而它是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7)渠道竞争力。  企业要赚钱、赢利、发展,就必须有充分多的客户接受他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宽阔有效的渠道,沟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客户隔离,也就必然会惨败无疑。因而,渠道直接是一种资源,渠道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8)价格竞争力。  便宜是客户寻求的八大价值之一,没有不关注价格的客户。在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同等的情况下,价格优势就是竞争力。没有价格优势,最终都会被消费者淘汰。因而这一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9)伙伴竞争力。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万事不求人地包打天下的日子,已成为过去,要为客户提供全面超值的服务和价值满足,也就必须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合作伙伴的支持,也就无法适应客户价值满足集中化的要求,也就必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它的增强,也就直接是企业支持力和和执行力的提升。  (10)创新竞争力。  一招先,吃遍天,这是市场竞争中的不二法门。要一招先就必须有不断的创新。谁能不断地创造出这一招先来,谁就能在这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它既是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企业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十大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就体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十个方面的竞争力,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乏或者降低,又都会直接导致这种能力的下降,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降低。但这十种竞争力又各自相对独立。任何一个企业,拥有了这其中任何一种竞争力,也都是市场竞争一个制高点的占领。

PMP对职业发展帮助大吗?

PMP认证对职业发展帮助是很大的。PMP认证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的针对项目经理的资格认证体系,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通过该认证的项目经理叫‘PMP",即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项目管理专业人员)。PMP认证考试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是目前项目管理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认证。获取PMP证书,不仅提升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也直接体现项目经理的个人竞争力,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身份的象征。PMP认证的价值在于参加PMP认证的过程所学到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对你之后的工作都是很大的帮助;当你通过参加PMP认证真正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术语、知识及技巧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将展现出作为项目管理专业人士所具备的能力;在与高层管理者交谈汇报时,可以用共同语言交流,对问题分析和提供解决方案有更全面的理解和考虑,更好地理解高层管理者考虑问题的方法和想法,从而能更有效地按照高层管理者的意图完成工作,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想要升职加薪都是指日可待的。PMP证书的含金量也是非常的高:1、能够提升管理能力。PMP所需掌握内容是适用于各个行业的,而且非常的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大家在通过PMP考试后,就能了解怎样对所执行的项目进行整体的,系统性的考察,同时还可以加强比较薄弱的环节,让优势的环节得到巩固,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2、能够提高薪资待遇。由于PMP的就业范围是非常广的,而且社会对于这方面的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了,PMP的项目管理师已经成为高标准的高薪资的职业,通过调查显示,该职业人士的平均年薪在二十万左右人民币了,如果得到这个证书五年以上的话,薪资还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的,远远超过其他岗位的薪资待遇,可见,PMP含金量很高。3、能够增长个人阅历。大家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通常都会遇到职业发展中的瓶颈期,这让自己会感到力不从心的,而大家在参加PMP培训和考试的过程中,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指导的,就会使得个人的思想高度提高很多。PMP证书的优势是不受行业限制。不管是IT、建筑、制药、制造业,还是电信、金融、通信领域,PMP证书都受到广泛的高度认可。

全面预算的发展历程

1921年美国(预算与会计法案)的颁布,是预算控制思想过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1922年著名学者麦金西依据该法案的精神编写的《预算控制》,标志着公司预算管理制度的初步形成。1999年至今,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数量持续增长。2002年2月,财政部颁发了《关于企业实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出明确要求。2010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其中,第15号即为“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的介绍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是由财政部于2010年颁发的一项法规。旨在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CQF课程的金融知识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如何?

CQF,即量化金融证书课程(CertificateinQuantitativeFinance),是目前全球最为知名的量化金融课程之一。CQF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金融从业人员提供高质量的金融知识和技能,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那么,CQF课程的金融知识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如何呢?首先,CQF课程的金融知识可以帮助金融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在CQF课程中,学员将学习到包括金融市场、股票和货币、定量风险与回报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金融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金融产品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风险。其次,CQF课程的金融知识可以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在CQF课程中,学员将学习到包括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技能。通过这些技能的学习,金融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的量化分析和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第三,CQF课程的金融知识可以帮助金融从业人员更好地发掘职业机会。在CQF课程中,学员将学习到包括金融工程师、风险管理师、量化分析师等职业方向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金融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发展机会,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第四,CQF课程的金融知识可以帮助金融从业人员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的挑战。在当前的金融市场中,市场变化和风险不断增加,金融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以应对市场的挑战。通过CQF课程的学习,金融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风险,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客户的利益。总之,CQF课程的金融知识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CQF课程的学习,金融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发掘职业机会,应对金融市场的挑战。因此,对于想要在金融行业发展的人来说,CQF课程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量化金融分析师发展前景

量化金融分析师CQF从事行业非常广泛,包括投资银行、基金公司、券商金融工程、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公司、Fintech公司等。工作职能有量化研究、量化交易、量化风控、数据结构和算法、系统开发和运维、模型和咨询等。根据Glassdoor统计,美国量化分析师的平均年薪已达到接近13万美元。下图展示了量化金融的行业和岗位分布情况。量化金融分析师就业有什么推荐?从目前国内提供量化金融的岗位来看,主要有证券公司、私募基金、期货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等等,不同的公司因为其从事的业务不同,决定了从事量化金融的职员的工作方向和内容。从职位类型分析来看,量化金融相关的职业主包含:量化研究员、量化分析师、量化交易员和量化开发工程师等等。CQF持证人推荐的职业方向一:量化交易员无论是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还是私募基金对交易员的要求都相对较高,因为交易直接和资金挂钩,量化研究也好、基本面分析也罢,最终都要落实到交易上,因此,量化交易这一个环节显得尤为的重要。期货公司的做市商部门就是一个交易部门,经常在各大求职网站上招募交易员,近年来期货公司做市业务的蓬勃发展,对具备金融基础和编程能力的人才需求大大提高,期货做市商部门包含场内做市和场外做市商,场内做市主要是场内期权和期货的套利,而场外做市对期权定价要求更加,主要工作是制定期权合约和撮合客户成交。CQF持证人推荐的职业方向二:量化分析师/研究员证券公司的量化研究以权益类和固收类为主,比如股票的多因子模型的研究,固定收益类资产投研模型的研究等等,这些职位要求对国内金融市场背景相对熟悉,并且对大类资产配置,风险模型等金融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基础,同时因为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对编程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主流以python为主。阅读和理解金融领域的外文文献和实现相关的模型也是重要的技能之一,因此英语和将论文模型实现也是必备技能。CQF持证人推荐的职业方向三:量化开发工程师相对于量化研究和交易员,量化开发需要了解更多的和编程相关的内容,也需要学习更多的软件开发的工具,比如版本管理git,数据库SQL,Linux操作系统等等,如果是从事算法交易开发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量化开发日常的工作主要是支持交易员的日常交易的需求,实现交易的策略和算法,开发交易Quant使用的交易工具等等,相对于量化研究,量化开发和量化交易联系的更为紧密,因为Quants需要开发人员提供交易工具,包括算法的实现、策略执行过程中问题的处理,交易数据统计等等,而量化研究人员更多的面对客户提供具有价值的研究报告。怎么才能获得量化金融分析师CQF认证?CQF和海外硕士课程类似。只需要大家在三年有效期内,通过三次开卷考试并完成一个实操项目,分数在60分及以上,并完成两门高级选修课,就能够顺利通过认证获得CQF证书。CQF作为六个月的线上课程项目,从报名到课程学习到考证取证这个过程周期,正常来说一般需要6个月左右。不过,如果无法按时提交答卷,或考试不及格也不用担心,大家可以选择重考,也可以推迟到下一次考试,重考或延期没有额外费用。量化金融分析师的报考要求量化金融分析师CQF具体的报考要求如下:1、CQF学员应对金融具有强烈的兴趣;2、CQF要求学员具备一定的数学水平,并具备一定的分析技能;3、CQF学员需要一定的编程能力;如果数学或者编程基础偏弱,CQF也安排了相关前导课,Primer,可以提早报名,提前看课来预习和准备。

绿色gdp是反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这是为了

D 绿色GDP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不再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而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排除,应选D。

绿色gdp将资源消耗纳入经济发展成本对吗

绿色GDP 将资源消耗纳入经济发展成本是对的。在现在的GDP基础上融入资源和环境的因素。具体而言,绿色GDP是从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资源成本的计算相对会比较简单。每年的资源消耗量可以从统计年鉴里得到历史数据,然后再加上每年的资源价格,就可以计算出消耗的资源货币量。扩展资料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色GDP

绿色GDP作为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优缺点是什么?

什么是绿色GDP?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此指标作为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优缺点是什么?在通常情况下,GDP是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经济规模、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价格总水平变化的一个基础性指标,因而是国际上普遍适用的考察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工具。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这一指标,对于考察和评价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仅凭GDP这一指标来评价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首先,GDP没有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差异。……第三,GDP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增长。第四,GDP没有反映非市场性家务劳动。总之,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受字数限制,供参考。

什么是绿色GDP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GDP的概念  绿色GDP泛指在一国(或地区)扣减资源耗减成本与环境降级成本之后的生产活动最终成果。其中,资源耗减成本又称资源成本,它指在核算期内由一国所有常住机构单位的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的自然资源“实体性”物量耗减,包括资源的经济使用和其他物量耗减:环境降级成本又称环境成本。它指在核算期内由一国所有常住机构单位的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功能性、生态效能性”服务的价值,包括环境保护成本和生态建设成本。  3 发展绿色GDP 促进可持续发展  3.1 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改善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注定要成为无根之木。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片面地追求GDP的发展,造成人居环境的持续恶化,有的地方政府甚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经济增长。大气的污染、沙尘暴的肆虐、河湖水质的下降、厄尔尼诺现象的频发、全球气候的变暖等等,这些都是环境恶化的例子。在此情况下,国家承受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实行“绿色GDP”的发展指标,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环境。  3.2 有利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还处于化阶段,尚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实行“绿色GDP”的发展指标,有利于我国转变工业生产增长方式,从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为特征的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转变为集约型、效益型、质量型的方式上来。

我国重视发展绿色gdp有什么重大意义.政治

首先,推行绿色GDP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新发展思路的最佳切入点。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丰富和补充,更加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绿色GDP核算弥补了传统GDP核算的不足,把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反映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正是适应新的发展观的要求。 其次,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政绩观,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由于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助长了一些部门和地区为追求高GDP增长而不顾代价,破坏环境、过度耗减资源的行为。实施绿色GDP核算,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将会从根本上转变各级干部的政绩观,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 第三,实施绿色GDP核算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不过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压力大,如果不注意合理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我国必将面临十分严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首先,与世界平均水平比,我国的许多资源都处于短缺状态。例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其次,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处于粗放阶段,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例如我国每万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都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许多,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若干倍。2003年,按汇率法计算,我国GDP只占全世界GDP的3.8%,但消耗的钢材、煤炭、水泥则分别相当于2001年世界总产量的36%、30%和55%。 第三, 有些地方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不注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过度放牧,造成草地沙化,草原面积减少;过度采伐树木,造成森林面积下降,水土严重流失,野生物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江河断流,地面沉降;过度排放污染物质,造成江河湖海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因此,只有尽快实施绿色GDP核算,将资源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才能更好地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行监控和评价,有效地遏止生态成本的增长,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全面改善。

什么是绿色gdp,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前实现绿色gdp核算的主要难点以及发展方

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的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价值被统计学者称为持续发展的国内生产总值(Sustainable 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为SGDP。而我国统计学者,则将其称为绿色GDP。绿色GDP 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等在内的国民财富,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因此,绿色GDP 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节约与优化自然资源利用与减少或未发生环境污染的标志。 绿色GDP 是一个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但目前推行还有一些现实的困难有待解决。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尽管推出了各种绿色GDP 的技术指标,但这些指标也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就全部资源耗减成本和全部环境损失代价计算出完整的绿色GDP。这充分说明了绿色GDP的核算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一、观念上的问题。对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于绿色GDP核算的复杂性地方政府也认识不足,不但在理论上其技术体系不够成熟,面临着复杂的经济政治、人文环境,在实践中对其实施也面临着困难。绿色GDP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地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这会造成干部对其先进诸多阻力。二、自然资产的产权界定及市场定价较为困难自然资产分为生产性自然资产和非生产性自然资产,但实际情况是许多自然资产同时具有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资产的属性。因此,其产权界定非常困难。如何界定自然资产产权并为其合理定价,一直是绿色GDP核算研究领域的一个主要难点,也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三、量化估价困难目前,许多国家开展了环境资源的核算,而且大都是从实物量上的核算,近几年才开始从价值量上的核算,与实物量的核算相比,价值量的核算更加困难。我们如何来衡量资源要素的价值呢?环境要素并没有进入市场买卖。因此,这就给资源的量化估价带来了困难,例如,大气和水资源的量化估价、森林资源的量化估价、土地资源的量化估价、矿产资源的量化估价等。四、环境成本的核算问题环境成本是指某一主体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造成的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以及为管理其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支出的防治成本总和。环境成本核算是绿色GDP核算的基础。环境成本包括环境退化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环境成本的核算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上的核算问题。从时间因素上看,环境损失和生态破坏往往不是均衡的,资源环境的损失与经济发展不是同步的。比如工业发展引发的生态破坏和健康损失,是污染发生之后逐渐显现的, 有的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被发现,其成本核算很难分摊到哪一年。从空间因素上看,由于环境污染损失的多因性,很难对某一污染物所造成损失的因子考虑周全。在实际中,对这些成本的量化很难考虑全面。因此,对环境成本累积效应的处理和确定环境成本的因子范围便成为困扰绿色GDP核算的准确性及其发展和应用的关键问题。五、核算方法不统一虽然国际上已有20 多个国家开展了绿色GDP 核算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核算绿色GDP的完整的体系,没有通行的被广泛承认的、统一的核算标准。所以我国进行绿色GDP 核算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难。[1]六、绿色GDP核算制度还不健全一是环境法规不完善。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环境法规与政策都逐渐增多,但这些法规、政策在有关绿色GDP核算或环境成本核算方面的规定较少甚至几乎没有。我国现行环保法制定距今已有16 年,早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尤其是有关绿色GDP 核算的推行、绿色GDP 核算的方法,环境和资源的核算等,以及对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界定及其处罚都需要修订,此外,随着绿色GDP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完善,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方面的环境法规与政策,从而为绿色GDP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统计法规的不完善。目前,环境资源统计工作部门协调机制还健全,与绿色GDP核算有关的环境统计规划、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还未出台。根据我国绿色GDP核算的目标模式,当前,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需要确定以下几方面重点内容。(一)构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框架通过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比较理想的,与国家统计核算制度衔接并分步实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二)提出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实物量核算方案实物量核算是价值量核算的基础。应尽快建立环境实物量卫星核算账户,把环境统计数据和环境核算联系起来以阐明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测算环境资产的实物存量及其增减变动的流量,全面开展环境实物量核算工作。(三)提出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价值量核算方案这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难点。价值量核算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资源消耗两部分。

绿色GDP的发展前景

绿色GDP的发展前景看好,但全面实施绿色GDP也面临很多困难。主要是在核算体系方面,完善和全面推行需要很长的过程。目前,绿色GDP核算只涉及自然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损害成本、自然资源的净消耗量,但这只是狭义的绿色GDP。如果把与社会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指标纳入GDP核算体系,但这些指标怎么设计才算科学完整,如类似“生态印迹”等度量指标,目前还是一个课题性的概念。而一个尚不成熟的体系,用政策或制度去强制推广,肯定是不可取的。况且,推行绿色GDP需要一系列基础制度做保证,如仅仅一个绿色会计核算,就需要打破现有会计核算体系,改革的障碍可以说大量存在。但绿色GDP存在的问题,正是这个课题的潜力和魅力所在。如果有志于破解这些障碍,去做研究是有价值的。

为什么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 衡量其发展不能只看GDP值,还要看其绿色GDP值

  绿色GDP(可持续收入)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这个概念的基础是:只有当全部的资本存量随时间保持不变或增长时,这种发展途径才是可持续的。可持续收入定义为不会减少总资本水平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对可持续收入的衡量要求对环境资本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流动进行价值评估。可持续收入数量上等于传统意义的GNP减去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各种资本的折旧。衡量可持续收入意味着要调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绿色GDP的发展  可持续收入的发展可以追溯到70年代一些学者提出的经济福利尺度的概念。自198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保护地球》(Caring for the earth),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整体福利更加集中于环境资源问题上,随之由世界银行在80年代初提出的“绿色核算(Green accounting)”,以及随后提出的“绿色GNP/可持续收入”概念迅速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步成为衡量发展进程、替代传统宏观核算指标的首选指标。  作为评价“可持续发展”进程的综合指标及“可持发展”思想的产物,“可持续收入”或称之为“绿色GNP”被界定为: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这里,资本资产包括人工资本(产房、机器及运输工具等)、人力资本(知识和技术)以及环境资本(矿产、森林及草原等)。  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收入或绿色GNP可在传统GNP的基础上,通过以下的环境调整而得到:  〈1〉当年环境退化货币价值的估计,即环境资本折旧。由于这种折旧通常可划分为两部分,其一为传统GNP中已部分计入的环境损害,如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农作物产量下降等,另一则为完全计入传统GNP中的环境损害,如野生生物物种的小时以及自然景观的破坏等。因此,这一项目的调整主要指传统GNP中未计入的环境退化部分;  〈2〉环境损害预防费用支出(预防支出),如为预防风沙侵害而投资建立防护林带等;  〈3〉资源环境恢复费用支出(恢复支出),如净化湖泊与河流、土地复耕等;  〈4〉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引起超额计算的部分。因此计算可持续收入(绿色GDP)的公式为:  可持续收入(绿色GDP)=传统GDP—(生产过程资源耗竭全部+生产过程环境污染全部+资源恢复过程资源耗竭全部+资源恢复过程环境污染全部+污染治理过程资源耗竭全部+污染治理过程环境污染全部+最终使用资源耗竭全部+最终使用环境污染全部)+(资源恢复部门新创造价值全部+环境保护部门新创造价值全部)  绿色GDP计算的关键  绿色GDP是在传统国民生产总值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因此,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的计算成为可持续收入计算的关键所在。  环境成本的计算  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一方面要看作是一种有偿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其利用的价值量可近似地转换为用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以下简称环境污染损失)来代替。但到目前为止,不论在概念上,还是在估算方法上国内外均采用环境质量变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以下简称环境质量损失)来作为利用环境资源的替代价值量,并常常把环境污染损失与环境质量损失混为一谈。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在量值上也是完全不同的。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种类主要有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农药污染和噪声污染5种。其中,水体污染造成的损失主要有人体健康的损害、农作物的损失、畜牧业损失、渔业损失、工厂停工停产损失以及工业用水处理费用的增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人体健康的损害,二氧化硫、氮化物对农作物的损害、酸雨对森林的损害、酸雨对建筑材料及建筑物的腐蚀损害、城市家庭卫生清洁所增加的费用。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占用土地。其中风化和燃烧对大气环境以及雨水淋浴对水体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已包括在前两项中。农药污染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有机氯化物对农作物的污染。噪声污染带来的损失主要是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伤害以及噪声引起的突发性心脏病死亡的损失。还有因各种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纠纷损失等。  另外,将环境质量恢复到某一环境标准水平所投入的污染治理费用以及环境建设费用也必须考虑在环境成本估算指标体系之内。  综上所述,可归纳出进行环境成本估算的22项主要指标。这些指标构成了一个区域环境成本估算的指标体系如表2。指标体系中每一具体指标称为成本指标。与成本指标相关的主要污染指标称为污染指标。  因此,环境成本的计算需要有较详细的环保方面的历史数据方能进行。在不能有效获得数据的条件下,联合国的在对一些国家进行环境估算时常常按照“环境投入应当是上年GDP的0.5%-1.5%”的比例进行,但中国的经济发展过快,而且在环境问题上历史欠帐太多,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也要大得多。根据我国一些权威环境专家和学者的测算结果,我国近年来平均每年的环境污染大约在2830亿左右[5],笔者根据这一结果结合1997-1999年的GDP进一步推算出近年来(1997-1999年)环境污染的占GDP的比例应为2.8%-3.8%左右,1997-1999年的人均环境污染占人均GDP的比重为2.5%-3.5%。  资源成本  资源成本的计算相对会比较简单。每年的资源消耗量可以从统计年鉴里得到历史数据,然后再加上每年的资源价格,就可以计算出消耗的资源货币

绿色gdp将资源消耗纳入经济发展成本.是对还是错

绿色GDP 将资源消耗纳入经济发展成本是对的。在现在的GDP基础上融入资源和环境的因素。具体而言,绿色GDP是从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资源成本的计算相对会比较简单。每年的资源消耗量可以从统计年鉴里得到历史数据,然后再加上每年的资源价格,就可以计算出消耗的资源货币量。扩展资料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色GDP

绿色gdp将资源消耗纳入经济发展成本.是对还是错

绿色GDP 将资源消耗纳入经济发展成本是对的。在现在的GDP基础上融入资源和环境的因素。具体而言,绿色GDP是从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资源成本的计算相对会比较简单。每年的资源消耗量可以从统计年鉴里得到历史数据,然后再加上每年的资源价格,就可以计算出消耗的资源货币量。扩展资料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色GDP

现代城市该如何发展绿色GDP?

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质量。随着全球极端天气的增加,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绿色发展方式的重要性。毫不夸张地说,现代城市越快使用绿色发展方式,我们的未来才能获得越长足的发展。虽然有很多人都在提倡使用绿色发展模式,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不知道该如何做。今天,我们就简单聊一聊现代城市应该怎样发展绿色GDP,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个人又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整体树立环保意识只有让每个人都认识到,绿色发展方式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才能越快的收到良性反馈。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引导当地的居民有一个绿色发展意识,进而带动企业。同时完善好相关的监督措施,让绿色发展不再成为一句空话。让企业企业意识到,绿色发展事关企业的未来,才能收到我们期待的效果。加快产业转型普通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产业转型使用清洁能源能有效地遏制环境污染,并且不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所以,进行新能源的研发,加快产业升级有利于尽快转变成绿色生产模式。在这一方面,不仅要鼓励科学创新,更要让大家看到,科学创新能带来实际效益。只有把科学家的主观能动性调集起来,才能更好的完成产业转型。个人的努力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环境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我们的后代赖以生存的基础。现代城市使用绿色生产方式创造GDP是必然趋势,而我们作为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环保的生活习惯也是必然趋势。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GDP是反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在未来20年内,我国将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GDP核算

D 绿色GDP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不再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而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排除,应选D。

gdp与绿色发展的关系

价值关系。绿色发展强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旨在通过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等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追求GDP增长和绿色发展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但两者并不矛盾。事实上,借助技术创新、能源转型、环境治理等手段,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绿色发展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因此,GDP和绿色发展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该注重实现经济增长和绿色发展的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